《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教育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小学生当中出现了一系列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事:作业不按时交,值日不认真做,路队与放学松松垮垮,班级卫生纪律极差等,所以要给他们制定合理的班规。通过对学生纪律、卫生、广播操等常规方面的要求,学生整体开始好转,但要经常提醒与督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遵守规矩的人,才能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发现我之前制定的班规有一些漏洞,马上加以改进,培养他们守纪律的常规*惯。

  一、进校

  1、按时上学,不早到,不迟到,不在校门口聚集,不带与学*无关的物品。

  2、进入校门后直接走到教室里,途中不追逐。

  3、进校后不在室外逗留,卫生值日学生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其他同学进教室后应先交好作业,然后就位早读,做到自主学*,书声朗朗。

  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一名检查员来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况,而卫生方面分为卫生委员与小组长分别管理。

  二、*(课间活动、升旗仪式)

  1、音乐铃声一响,各班应在走廊排好队,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按指定路线整齐列队进入操场,*时站好姿势、认真听会、安静有神、不做小动作。

  2、做操时,做到:听准音乐、节奏合拍、姿势正确、动作到位。

  3、尊敬**,升旗时做到: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要听节奏,声音宏亮、有感情。

  4、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奖旗时,用双手捧接,行队礼,然后高举接受师生祝贺。

  5、*完毕,按指定路线有序列队*室。

  这由我们班体育委员与一名监管人员负责学生的*情况。

  三、上课

  1、上课前应准备好学*用品,统一摆放要求,笔盒、文具、书簿整齐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

  2、爱惜学*用品,不浪费,书籍本子整洁,不随便撕毁、涂画、折卷。笔盒里文具摆放整齐。

  3、上课、下课听从信号指挥,上课预备铃响后,及时按顺序进教室,不拥挤,*在教室等待上课。

  4、上课专心听讲,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积极思考,大胆答问,声音清楚,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离开座位。

  5、课堂上站立回答问题时,做到:头正身直,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坐下或离座时声轻体稳。发言时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小组讨论时轻声细语,不妨碍邻座学*。

  6、课堂练*时听清要求,独立思考,动作迅速,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克服应付、拖拉等不良*惯,保证练*质量。

  7、学生迟到进教室,应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8、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同意后再出教室。

  9、到室外、专用室上课时,预备铃响后,由班长整队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进入上课地点后静等老师来上课。 上课时由任课教师主管、班干部监督、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来保证上课质量。

  四、课间活动

  1、课间是同学休息、调整的时间,下课后应走出教室,看看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让眼睛、大脑得到调节;也可以自主选择安全、有意的活动。

  2、课间应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楼梯冲跑,上下楼要靠右行走,不要并排上下楼;不拳打脚踢;不做危险游戏;不爬栏杆、攀树;活动要遵守规则。

  3、课间上厕所时,不冲跑,遇拥挤时,应自觉排队讲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学,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从小老师的管理。

  3、爱惜粮食,文明用餐,尽量吃尽饭菜。

  4、如果有剩饭剩菜残渣倒入指定桶内。

  5、爱护公物,餐具清洁后,要轻轻放入指定筐内,不准抛掷。

  6、用餐时不讲话,相邻同学团结友爱,相互关心。

  六、午休

  1、午餐后,不要到处跑,未经允许不能出校门。用一定时间写作业,或温*、预*功课,之后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规定时间到校,进校后马上进教室安静就位,或写作业、或休息、或阅读书报,不喧哗、不打闹、不随意走动。

  七、放学

  不早退,不逃学,离校时,学生应收拾整理书包,有序离开校园,径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时回家要及时告知家长。

  八、家庭作业

  1、独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

  2、认真复*巩固当日知识,主动加强缺漏知识,自觉预*新知识。

  3、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惯同样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善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发现不好*惯及时指出来。好*惯养成了,是一辈子受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惯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4月7日,我有幸来到xx第一实验学校、参加了“少年儿童*惯养成教育研究联盟暨xx两国校长第xx届论坛”。承蒙教育局吕局长和xx二小陈校长的厚爱与支持,我及我的两名主任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得投入学*!

  会上,我有幸成为了典型发言的五分之一,做了题为《用七彩音符谱写尚美之歌——北全福小学行为*惯养成教育建设掠影》的报告,这无疑对于我及北小均是一次大有意义的“洗礼”,不仅学*了专家及同行的先进理念与实践,更是让北小接受了他们的“检阅与审视”。会后来自上海的特级校长——俞慧斌校长也给我送上了语重心长的话语,很受用!我认真思考工作中的得与失!

  *惯养成教育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我校来说,其工作的建设与推进有着深远意义。5年多来我们积极实践,不断走进洪楼二小、山师附小等名校,找差距、寻思路,讨心得、践行动。应该说也收获了很多。但聆听过上海的人大附中及其他四个发言单位的报告后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与实践:他们的学校没有一个少于xx名学生的,而且有城市、有农村,其生源负责程度不亚于我们。但他们扎实的行为*惯养成教育工作力度与成果却个个卓越,这不仅给了我更多的动力源泉与思考空间。我定会勤于思考、勇于实践!

  *惯养成教育不是一句口号、更不是一句空话。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一直鞭策着我。用北小特有的“美育”培养一批批德才兼备的美少年是我们的重任。我期待着北小美育的再度提升!

  再次衷心感谢陈会长及联盟组的关怀与厚爱!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每个星期老师都会耐心的给我们上班会课,而养成教育是老师必不可少要讲的内容,每次老师讲时,我都会认真听讲,课后思考老师讲过的话题。俗话说得好:“知识改变命运,*惯成就未来。”*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惯的养成,是经过长期形成的。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的联合,共同督促,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让我们不良*惯有滋生的营地。通过学*养成教育,我体会很多。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惯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惯,*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惯,终身也无法改变。其实学生时期是养成好*惯的黄金时期,

  1、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行为具有持续性和反复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好*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种良好*惯的养成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因为“*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2、老师是我们的镜子

  老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在不知不觉中班主任老师的好形象被我们记在了心里,老师总是对我们很礼貌,时常以微笑的面容对待我们,因此对老师提出的要求、意见我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个幽默的玩笑,一句轻轻的问候,都让我们的内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3、养成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良好的行为*惯,必须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许多同学熟读“中学生行为规范”,却常随手扔果皮、纸屑;许多同学在老师的组织下学做好事、帮助同学,可回到家里,却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小皇帝”了。因此,养成教育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见到地上有垃圾果皮随手捡起来,见到教师要主动行礼问好,在楼道里要轻声慢步靠右行,见到班里的门窗桌椅坏了自觉自愿修好,上学穿校服,衣着整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楼*地起,我们可以从一些身边琐碎的小事中,看出一个学生的行为*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中学生的行为*惯的变化,也就在点滴小事中。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们长期努力,需要我们在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我们进行行为规范练*,但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在我们中学生的内心里扎根发芽,这样我们才能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会场内,一位位教师正襟危坐,聆听来自一位77岁老人的教诲。王芳老师用一个个事例,敲打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国民道德素质的低下,来自于基础教育的道德教育的忽视,来自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缺失。学生行为*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惯是养成的。好*惯是培养的,好*惯是学*得到的。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与假恶丑。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的理念。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所以学*型的教师同样会给学生以启迪。上下课间,学生无意中瞥见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茶余饭后,望见老师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都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分类突破法。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实践。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二、自我教育法。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三、说理引导。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因为“*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没辙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惯,养成一个好*惯的过程是一次痉挛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相信不久,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祖国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1)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的良好*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下面谈几点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惯的体会。

  一、注重良好*惯培养的时机

  1、时间上越早越好

  *惯的培养越早越好。从分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全体同学做好后,还要进行自我介绍,我就认真观察谁在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言语通顺、吐字清晰。最后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对衣着得体的,打扫卫生积极的,自我介绍时表情自然、语言流利的进行及时表扬,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打扫卫生不积极的及时指出问题并令其及时改正。对自我介绍时表情不自然、言语不通顺的要进行适当鼓励。让学生们认识到,班主任从一开始就在关注他们的言行。“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始趁坏*惯还立足未稳,及时进行纠正,有利于良好*惯的培养。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

  良好*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学生*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惯的培养

  1、行为*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例如,上下楼梯靠右行;进办公楼要轻声慢走,不能大声喧哗;进办公室要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再进去;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升旗*时保持安静等。“细节决定成败,”我坚持从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着手,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从而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惯。

  2、生活*惯

  “好的生活*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

  3、学**惯

  (1)制定计划的*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漫长的学*过程中,学生应定期树立目标,确立自己的赶超对象,给自己的前方竖一面红旗。这样有了目标就有了动力,就不会再感到无所事事,没有压迫感,而成绩也在追赶目标的过程中提高了。

  (2)上课认真听讲的*惯。办事要讲究效率,学*也是一样。学生学*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而利用好课堂40分钟就显得尤其重要。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积极思考是提高学*效率、成绩优异的必备条件。为了让整个班级在课堂上形成一种争先恐后,积极发言的良好氛围,积极做好班级干部和头20名同学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起好带头作用。

  (3)积极完成作业的*惯。作业是对新知识巩固复*的一个过程,是检查自己一天的知识是否掌握了的过程,也是一个预*第二天功课的过程,虽然一年级没有书面作业,可为了让孩子养成每天要完成作业的*惯,我每天都布置读的作业,并且让家长签名,以便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并且及时检查,查漏补缺。

  (4)养成正确书写的*惯。现在的孩子也许是娇生惯养,上课写字时总喜欢趴在桌子上,尽管总是提醒,可还是坚持不了几分钟,于是我在开学初就强调写字的“三个一”每节课严格把关,并分了小组进行比赛,定时对优胜小组进行颁奖,鼓励好的带动差的,现在学生的书写*惯已经基本养成了。

  三、注重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例如,每天作业、课堂订正让家长签名,这既能让学生重视作业,按时订正,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情况。学生在家的行为*惯和生活*惯也需要家长的及时监督、培养。相信只要学校和家庭达成共识,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惯。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师教育学生是非常辛苦的,但教师默默的奉献也是有意义的。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惯;养成一种*惯,收获一种人生。我们今天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培养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惯,对他们的一生,乃至于对整个人类社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又是业务学*时间,听校长说明天有一个不错的光碟组织大家观看。周六一大早,我便和所有教师观看了名为《养成教育》光碟。通过光碟,我发现自身对养成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越听越发现自己无论作为一个母亲还是作为一名教师,都对养成*惯的培养认识与做法差的太多太多。

  *惯的养成关键时期我做了什么?人的每个阶段都有养成*惯的不同时期。从0岁到小学毕业每个阶段都有专门训练、着重训练的关键期。回首自己在孩子学前教育并没有认真去做,多多研究。每一个阶段孩子需要培养那些*惯并没有认真的想过、做过。并且,自己的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也同样有*惯的关键期,如思维训练、想象力的训练都要着重培养。自己又做了哪些了呢?我们用科学的、有规划的方法培养了那些*惯?又有哪些*惯是经过我们反复培养形成的呢?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命令禁止的多,疏导引导的少。所以我们也在吃着“*惯夹生饭”苦,越来越发现自己工作受*惯的制约和影响。

  养成教育要注重*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我从一年级带这个班,时时都关注学生养成教育,但我发现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通过专家的讲座,我反思到:自己在*时的教育是“救火式”教育,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训练,没有让学生从内心由外力影响转化为内力的养成教育。同时,我发现养成教育“序列化”也很重要,应该有层次,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建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状况和思想实际等因素,要用耐心、爱心、细心教育孩子各方面的*惯。

  *惯并不分家。学**惯、思维*惯、生活*惯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一个集体如果想学*好或品质好或纪律好,每一种*惯,每一方面的*惯都不能忽视。特别是小学阶段德育即培养*惯这句话,让我感悟良久。

  我想:*惯的养成是我们为师者的工作重点,手机版是送给学生一生的财富。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年代,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新课题。现在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脏话、痞话、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己之见,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二、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惯,养成一个好*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三、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当前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受电视网络的影响较大。社会上流传的新思想以及不文明的行为,小学生可以毫不顾忌地去做。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很多事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半途而废,丢三落四的坏*惯。要让小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要利用好班会加强养成教育。每周一次的班会可加强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年龄小,忘性大,纪律、卫生、安全方面的好坏典型要及时总结。班主任要是非分明,大公无私,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对于遵守纪律的同学要大力表扬;对于犯错误的同学要严厉批评,纠正错误。其次,养成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熟悉,打架、说脏话、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的现象很常见;许多学生在校内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穿着干净整齐等等,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都是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班主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再次,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安全教育、感恩教育都需要小学生的行动来实现,没有训练就没有*惯,因为“*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班主任对学生不良*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失望了。失去耐心的结果是对学生进行粗暴的教育,轻则批评,重则体罚。例如安全教育就需要学生的行动,要通过行动才能预防危险;感恩教育要学生做感恩的事、唱感恩的歌曲、写感恩作文让学生学会感恩。

  总之,小学生养成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

  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2)

——*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

*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好*惯和坏*惯都具有很强的力量,好的*惯让人立于不败之地,坏的*惯则让人从成功的宝座上跌下来”。保罗盖蒂的这句话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是啊,古今中外,哪个名人不是从小养成了好*惯?如果没有好*惯,那他们的成功从何而来?我们也要养成适量看电视的好*惯。

  以前,我很爱看电视,每天晚上,我总是抱着电视不放,可是看多了对健康也不太好。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我一吃完饭,作业马马虎虎地写完了,就开始看我的电视,那动画片一个接着一个,设计我目不暇接,一会儿吃口苹果,一会儿吃口饼干,别提有多悠闲了!只听见秒针滴滴哒哒地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半,。妈妈催着说:“睡觉去吧,明天还要上学呢!”我一边答应妈妈,眼睛一边瞅着电视,说:“我再看十分钟就睡。”妈妈信以为真,关上房门就睡了。我又接着沉浸在动画片中。在一段广告间,我看了看钟表,“妈呀,十点半了!”我吃了一惊。连忙关上电视,上床睡了觉。

  第二天,闹钟响了,我按了一下,又接着睡了。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妈妈在喊我,我睁开眼睛看看钟表,都七点十五了!我一跃,跳下床,连忙洗脸刷牙,也顾不得吃早饭了,就赶忙“飞”到了学校。刚进班,也正好打上课铃,总算没迟到。这时,组长向我收英语作业,我一摸书包,呀,没带!这时,队长又发话了:“你今天没扫地,是要扣分的!”“都是电视惹的'祸!”我心里气愤地想。

  从那天起,我每天晚上都在九点睡觉,早上六点半就起床了。经过两个星期,我终于养成了早睡早起,适量看电视的好*惯。可是,没过几天,我又打起了“退堂鼓”。妈妈说:“多看电视,对眼睛不好,每天就睡几个小时,会影响你的正常发育的!”我暗暗下了决心:每天看电视就两个小时,睡觉要十个小时。渐渐地,我彻底摆脱了这个坏毛病。

  好*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成果,是瓜熟而蒂落。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惯自然成。”人生的旅途还很漫长,学*的道路更为艰苦,如果想要班上高峰,那么,就从小养成好*惯吧!让好*惯陪我们同行吧!

*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我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惯》,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正如这本书的封面上端的一行小字——“首先我们养成了*惯,随后*惯养出了我们!”多么简单却深刻的言语啊,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品读之后收获如下:

  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来编辑阐述,有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内容,途径及方法,有道德*惯、学**惯、生活*惯的培养和思维*惯的培训,篇末还附以养成教育内容序列化方案。通过读书,让我明白了“*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的行为,它是经过反复练*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是的,一旦“*惯成自然”,当然是好*惯,那会使一个人终身受益。读完这本书不由得感到这是一本沉甸甸的书,并非这本书有多重,而是书中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让我深深地感到*惯的养成必须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道理。

  一、良好*惯是健康人格之基

  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格与*惯紧密相关。如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清代王夫之也提出“*成而性与成”。有很多学者研究人格时,也直接使用*惯作为基础概念对人格的内涵进行界定。*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点是组**格特质的重要基础。*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也表明,某些良好*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惯的积累、繁华、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惯的升华和结晶。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二、培养*惯要以培养健康人格为目的

  *惯与人格的关系密切,但是不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惯,他一定具有良好的人格呢?不一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年都有一些重点大学的学生轻生,他们可能有着各种各样的好*惯,如会学*、讲究卫生、坚持锻炼身体,等等,但他们之所以走上自杀的道路则是他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起作用,是因为他们在人格上存在缺陷。

  由此可以知道,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个人*惯好,其人格就一定健康。反过来也是如此,很多人格高尚的人身上也存在这样那样不好的*惯。*惯比人格更为具体,它是人格的基础之一,比人格低一个层次。一个人养成了良好的*惯,不一定就具备了良好的人格。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培养孩子的良好*惯应当是人格化的,而非技能性的。”就是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惯,必须将培养健康人格放在根本目的的位置上,否则,即使养成良好的*惯,人格上仍然可能有缺陷。

*惯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为此我学*了陈卫东先生的《教育就是培养*惯》一文,让我更加明确*惯对学*的重要性。陈先生依据叶圣陶先生的《"*惯成自然"》和《两种*惯养成不得》等文章,叙述了*惯是如何形成,*惯对学生和实践的作用,及阐述了两个要不得的*惯。根据自己教学这么多年,我觉得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几个*惯:

  一、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有预*的*惯。清远市沈志亮名师工作室,我们跟岗学*已经很多次每次都会派2名成员上课,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上课时使用导学案。所谓导学案,就要让学生根据导学案先预*课文,把不懂的和理解的区分开来,上课时有针对性学*,学生听得理解老师讲得轻松,一举两得。也体现我们教学的宗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也符合我们工作室的要求。

  二、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有质疑问题的*惯。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思索、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带着疑点或疑问一定首先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解决就要问老师为什么?一问到底。其次,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挑战自我。我们不能单单问了为什么?还要求解,况且我们物理是以实验教学为主的,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实验或者创新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疑问。

  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反思的*惯。对于反思就是学生在学*了一天后对自己今天的学*情况进行学*的一个反馈和总结,对于学*来说,学会反思尤其重要。曾经有一个优秀学生,他上课很认真,做作业也很积极,但是他有个很好的*惯就是睡觉前将今天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想一遍,对自己的学*情况进行一个评价,最终他考上了清华大学。说到反思不单单学生要反思,我们老师也要反思,目的就是大家都要学生归纳总结。

  四、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做好笔记的*惯。做笔记,我相信大部分的同学都做笔记,但是如何做笔记呢?老师黑板上有的就记起来,黑板上没有的就不记。一个良好的做笔记*惯,不单单是黑板上的板书,包括老师总结的规律、要点、实验方法等,还应该包括自己不懂的特别要做好笔记。笔记做好了,相当于我们又学*一遍,以后复*了看到笔记马上就理解了清除了。我知道**就是非常喜欢学*或者读书把笔记做到满书都是,还付有心得体会在里面。

  教育要培养的*惯还有很多很多,例如做作业的*惯、阅读课外杂志的*惯、专心上课的*惯和与生活相联系的*惯等等。但是像叶圣陶先生说的两个*惯要不得,那就是:不养成什么*惯的*惯和妨害他人的*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3)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

  根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养成教育应该是低年级思品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抓好“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即学好每一课,让学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良好行为,以逐步形成*惯,内化为素质。下面笔者就低年级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一言一行”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读懂课文,学*“一言一行”

  低年级儿童思想单纯,知识贫乏,可塑性很强。他们对道德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处在直观、具体的水*上;他们的道德情感具有较强的直觉性,是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他们的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或效仿教师的情况下实现的。低年级课文正是注意了这些特征,以图为主,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寓“一言一行”的养成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中。但低年级儿童识字少,阅读能力低,教学中,教者更应该充分运用直观形象的教材,灵活的教法,诱**感,帮助学生看懂图意,读懂课文,认认真真地学*文中规范的“一言一行”。

  一般说来,低年级思品课课文都很短,甚至只有一两句话,怎么办?我的体会是:将课文的重要环节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指导朗读记忆。还可采用讨论、提问、讲故事、放录音、演幻灯等形式,使道理通过生动的形象,进入学生的脑海。比如上《爱护课桌椅》一课,老师先让学生看童话小电影《桌椅的悄悄话》,学生听到桌椅真挚的语言,看到色彩艳丽的画面,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读课文:“课桌椅,天天伴我来学*。不弄脏,不损坏,我们爱护课桌椅”。这样学生较深刻地知道了课桌椅是公共财物,是陪伴学*的好伙伴,要爱护课桌椅。学生课上懂得了道理,课后就能做到不在桌面上乱写乱画乱刻,坐在椅子上,不翘椅腿,不摇晃。又如教《学会礼貌用语》,师生同唱《礼貌歌》揭题,出示幻灯学儿歌,重点指导学*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并组织学生课堂表演加以练*。

  思品教材第一至四册都是彩色胶印。这些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易引起学生的学*欲望,因此,用活插图,让学生去模仿,学*图中人物的言行,是强化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如教第三册《尊敬长辈》时,要求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小华早晨起床后对长辈是怎样说的?吃水果、看电视时对爸爸、奶奶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教育学生学*小华尊敬长辈的“一言一行”。又如教《课间活动守秩序》一课,这一课的插图是由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拍皮球四幅小图构成的一幅双页满图。为了充分发挥这幅图对学生课间活动时“言、行”的指导作用,教学时,可采用贴图的方法,先贴出底图,上面有校门、操场、大树、滑梯,然后依次贴出小朋友玩滑梯、跳长绳、玩老鹰捉小鸡和拍皮球四幅图,逐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和理解图意。这样做,学生的认识就在具体形象之中得到了提高,懂得了其中的道理。课后,学生在玩跳绳、扔沙包、拍皮球、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时,都能有良好的“一言一行”,做到守秩序、守规则,心中想着别人。

  二、创设情境,训练“一言一行”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事情爱憎的好恶态度,是伴随道德认识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和推动作用。教学中创设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又能结合所学“一言一行”,进行养成性的模仿练*。

  电教设境。运用电教手段,可发挥其声像之长,再现学生生活中的某些意境,从而在意境中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教第一册《我们爱**》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以后,播放一段全校师生在操场上隆重举行升旗仪式的录像,要求学生重点观察老师、同学们的一举一动。然后再放一次录像,要求全班学生一起参加升**。此时此刻,学生都能像录像中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那样,立正站好,向**行注目礼或队礼,还有的学生嘴里自豪地唱起了**,爱国主义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表演设境。让学生当堂表演,不仅仅是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让所学“言行”在操作表演中得到练*。如上《不打扰别人》,在教练*1第一幅图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随着我的描述,想象来到大家都熟悉的居民小区,人们都在睡午觉。这时两个学生扮图中的学生,突然喊叫起来,由于不知内情,全班学生为之一惊,随之有学生举手*:“老师,他们这样做太不像话了,吵得居民们睡不好午觉”。那么应该怎样做呢?在学生有感而发以后,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角色练*“爸爸在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当我走进老师办公室时?”同学们都能做到低声说话,轻轻走路:静悄悄,不打扰。

  仿图设境。小学生喜欢模仿,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中,仿照课文插图训练学生的言行,效果是明显的。如教《对人热情有礼貌》一课练*,我让学生轮流上台照图练*,向别人借东西应该怎样说,怎样做?碰掉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怎么办?踢球把人家撞倒了怎么办?别人道歉怎么办?这样,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变成了一个个小节目。这样做,学生看得见,听得见,学得来,对养成良好的言行具有强化作用。

  三、引导实践,规范“一言一行”

  道德行为实践,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伸延和拓展,对于加深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较好地达到知和行的统一。

  结合课堂教学,教者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从而在日常学*、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巩固教学效果,以便逐步养成*惯。

  1、与学校、班级教育的中心工作相联系,引导实践,规范言行。如教《尊敬老师》,结合教师节举行《教师颂》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教师献爱心。又如教了《遵守课堂纪律》、《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做好作业》等课文后,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学生上课学*行为规范,做到“一个标准”,即上课发言要立正,声音响亮,清楚,普通话标准;“两个一致”,即上下课礼整齐一致,课上坐姿一致;“三个整齐”,即课本、文具盒摆放整齐,举手姿势整齐、读书时手、书的摆放姿势整齐;“三个一”,即看书写字时手距笔尖一寸,胸距桌一拳,眼距书本一尺。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2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

  小学生当中出现了一系列让老师们头疼不已的事:作业不按时交,值日不认真做,路队与放学松松垮垮,班级卫生纪律极差等,所以要给他们制定合理的班规。通过对学生纪律、卫生、广播操等常规方面的要求,学生整体开始好转,但要经常提醒与督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惯。

  纪律是成功的关键。家有家法,校有校规,班级也有班级的纪律。这些规定和纪律,是同学们养成好*惯的保证,是形成良好的班风的基石。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遵守规矩的人,才能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风筝要想飞得高,必须由底下的线牵引着,假如没有了这根束缚它的线,风筝只能掉在地上。我发现我之前制定的班规有一些漏洞,马上加以改进,培养他们守纪律的常规*惯。

  一、进校

  1.按时上学,不早到,不迟到,不在校门口聚集,不带与学*无关的物品。

  2.进入校门后直接走到教室里,途中不追逐。

  3.进校后不在室外逗留,卫生值日学生先完成卫生打扫任务,其他同学进教室后应先交好作业,然后就位早读,做到自主学*,书声朗朗。

  在此期间每天都有一名检查员来检查学生的迟到早退及衣着佩戴情况,而卫生方面分为卫生委员与小组长分别管理。

  二、*(课间活动、升旗仪式)

  1.音乐铃声一响,各班应在走廊排好队,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按指定路线整齐列队进入操场,*时站好姿势、认真听会、安静有神、不做小动作。

  2.做操时,做到:听准音乐、节奏合拍、姿势正确、动作到位。

  3.尊敬**,升旗时做到:肃立、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唱**要听节奏,声音宏亮、有感情。

  4.上台发言、领奖、表演时,走路稳重,站姿端正,接受奖品、奖状、奖旗时,用双手捧接,行队礼,然后高举接受师生祝贺。

  5.*完毕,按指定路线有序列队*室。

  这由我们班体育委员与一名监管人员负责学生的*情况。

  三、上课

  1.上课前应准备好学*用品,统一摆放要求,笔盒、文具、书簿整齐放在课桌的左(右)上角。

  2.爱惜学*用品,不浪费,书籍本子整洁,不随便撕毁、涂画、折卷。笔盒里文具摆放整齐。

  3.上课、下课听从信号指挥,上课预备铃响后,及时按顺序进教室,不拥挤,*在教室等待上课。

  4.上课专心听讲,做到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口到,积极思考,大胆答问,声音清楚,学会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不随意离开座位。

  5.课堂上站立回答问题时,做到:头正身直,双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坐下或离座时声轻体稳。发言时仪态大方、声音响亮。小组讨论时轻声细语,不妨碍邻座学*。

  6.课堂练*时听清要求,独立思考,动作迅速,书写工整,行款规范,克服应付、拖拉等不良*惯,保证练*质量。

  7.学生迟到进教室,应在门口喊“报告”,经老师同意后,再进入教室。

  8.学生有急事需出教室,先举手,起立报告老师,经同意后再出教室。

  9.到室外、专用室上课时,预备铃响后,由班长整队到达指定地点,做到快、静、齐,行走时不推搡,脚步要轻,进入上课地点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上课时由任课教师主管、班干部监督、学生之间相互协作来保证上课质量。

  四、课间活动

  1.课间是同学休息、调整的时间,下课后应走出教室,看看绿色植物,呼吸新鲜空气,让眼睛、大脑得到调节;也可以自主选择安全、有意的活动。

  2.课间应有秩序,不在教室、走廊、楼梯冲跑,上下楼要靠右行走,不要并排上下楼;不拳打脚踢;不做危险游戏;不爬栏杆、攀树;活动要遵守规则。

  3.课间上厕所时,不冲跑,遇拥挤时,应自觉排队讲秩序。

  五、午餐

  1.在校午餐的同学,要有序、文明的用餐。

  2.服从小老师的管理。

  3.爱惜粮食,文明用餐,尽量吃尽饭菜。

  4.如果有剩饭剩菜残渣倒入指定桶内。

  5.爱护公物,餐具清洁后,要轻轻放入指定筐内,不准抛掷。

  6.用餐时不讲话,相邻同学团结友爱,相互关心。

  六、午休

  1.午餐后,不要到处跑,未经允许不能出校门。用一定时间写作业,或温*、预*功课,之后应采用适当的方式休息。

  2.中午回家的,下午按规定时间到校,进校后马上进教室安静就位,或写作业、或休息、或阅读书报,不喧哗、不打闹、不随意走动。

  七、放学

  不早退,不逃学,离校时,学生应收拾整理书包,有序离开校园,径直回家。有事不能及时回家要及时告知家长。

  八、家庭作业

  1.独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抄袭他人作业,考试不作弊。

  2.认真复*巩固当日知识,主动加强缺漏知识,自觉预*新知识。

  3.阅读、观看健康有益的图书、报刊、音像和网上信息,收听、收看内容健康的广播电视节目。

  另外,诚实守信,爱护公物等好*惯同样要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形成的。俗话说:“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教师要善用表扬的武器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发现不好*惯及时指出来。好*惯养成了,是一辈子受用的。素质教育实际就是行为*惯的养成教育。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4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5

  养成教育是目前教育界经常提到的一个概念,人们对它的解释大同小异。有的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受教育者认识、体验和实践基本道德规范,全面培养和提高人的‘知、情、意、行’,最终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行为*惯的教育”。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就其实质说,是培养儿童行为*惯,使其言谈举止规范化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是指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惯的教育。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儿童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惯”。概括起来,关于养成教育的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指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惯,包括道德行为,也包括其他方面的行为,如学*行为;另一种解释只针对道德行为。但人们都承认养成教育应重在培养良好的行为*惯。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德行为*惯,但也有人认为养成教育不只是培养道德行为*惯,还包括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对于养成教育的性质,绝大多数人认为,养成教育是德育的目标。但我们认为,养成教育既是德育的途径,又是德育的重要目标。确切地说,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幼儿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行为*惯的过程,既包括培养,也包括形成,培养是途径,形成是目标。对养成教育概念的界定无疑会影响养成教育的实施,因此,有必要对养成教育的实质作一初步分析。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养成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惯成自然”。王炳照先生认为,“*古代传统教育实质上是一种人格养成教育”,就是“教人学会做人”。养成教育思想被叶圣陶先生进一步发展。他曾经这样概括教育的本质:“‘教育’这个词,往精深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在叶圣陶先生的多次论述中,养成教育的含义是宽泛的,既包括德育,也包括智育、体育等。

  究竟如何看待养成教育?我们认为,养成教育主要是指儿童道德品质的养成。因为目前养成教育的提出是与德育工作密切相关的,更确切地说是与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密切联系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对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但德育的有效性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公共道德行为*惯欠佳、青少年道德行为问题及青少年犯罪问题等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道德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养成教育是在此背景下,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是与德育密切联系的。幼儿期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在儿童道德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幼儿期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基础阶段,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

  (一)幼儿期是儿童是非观念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

  儿童道德的发展以是非观念的形成为基础,是非观念的形成是儿童道德观念发展的前提。然而,人们往往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因而忽视儿童是非观念的培养。实际上,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学前阶段的儿童是非观念开始萌芽,儿童在与外界特别是父母等**的交往过程中,逐步了解行为的限度,掌握行为的界限,形成最初的是非观念。新生儿通过哭的方式与外界交往,他们的哭最初是由于生理的原因,如饥饿、身体不舒服等,孩子哭

  了以后**的第一反应是对新生儿的照料。逐渐地,孩子会产生对**的依恋,表现为身边没人时也会哭,于是**马上过来陪伴。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逐渐认识到哭是一种手段,当他们有什么需要时就会用哭来达到目的。而如果**无原则地满足,孩子就会将哭作为要挟**的最锐利的武器。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儿童没有是非观念,判断对与不对的标准完全出于个人的需求。一旦家长不能时时事事都依从孩子时,孩子就会表现得非常任性,让家长无计可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往往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以暂时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任性”或“不懂事”。在他们的观念中往往是自己想要的就是对的,并且判断标准模糊,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把会不会挨打作为能否做某事的标准。有些孩子则形成了较为稳定、正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经父母劝说后,他们马上会放弃不合理要求,从内心接受规则。这些就是我们*常所说的“懂事的”孩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表明:在整个学前期,儿童逐渐了解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通过与他人交往,儿童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是非观念,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二)幼儿期是儿童基本道德行为*惯初步形成的时期

  行为的稳定性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特征之一,即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表现出的行为的一致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儿童在3岁左右就已经表现出个人行为的独特性,如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任性行为在岁儿童身上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有的孩子想要什么东西时,会采用哭闹甚至踢打**的方式。而到了幼儿末期,作为个人特征之一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稳定的程度。我们采用实验室情境性观察的方式对3—5岁幼儿的自我控制进行了研究,研究采用二因素重复测量实验设计,这二因素分别是不同难度的任务(包括难任务和容易任务)和不同对象在场(女大学生在场和母亲在场),然后将两个因素匹配,形成4种情境。研究结果发现,大约一半的3岁儿童在情境中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说明3岁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而5岁儿童在各种情境中的行为都表现出了非常强的一致性,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务,也不管是谁在场儿童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个研究结果证实了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已经达到非常稳定的水*,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惯这一观点。相对的稳定性是指到了幼儿末期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个别差异,即我们所说的个性特征,同时,儿童此时形成的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如果没有特殊的环境、事件或特殊的教育矫正,儿童的个性会在此基础上顺其自然地发展,因此我们说,幼儿期儿童个性(包括道德)的发展是其日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曰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期道德品质的初步形成对儿童人小学、中学以后的道德发展有长期的、重要的影响。如儿童是非观念的掌握对儿童入小学以后的道德行为、青少年的违法行为都有着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早期比较任性的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有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由于不辨是非发生了偷窃行为,其原因是听到同班一个同学告诉他,有个同学铅笔盒里有零用钱,并让他去拿,他就去拿了,然后和几个同学出去买零食。这位儿童正是由于缺乏是非观念,才会表现出问题行为。进入青少年期,那些早期没有形成是非观念的青少年,一方面表现为自我中心,缺乏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难形成法制意识;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时期同伴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他们与不良同伴接触后因为盲从而发生违法行为的可能性很大。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往往很差,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研究也证明了自主性对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关于青少年违法行为与家庭关系的研究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研究者直接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研究青少年自主性与青少年违法行为的关系,认为自主性的缺乏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而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团伙犯罪。在团伙犯罪中,除了个别主犯,其余多是从犯,而对于这些青少年来说,自主性的缺乏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导致犯罪的因素。因此,我们曾经明确提出,青少年违法行为的预防应从家庭开始,即从儿童自主性的培养着手。

  综上所述,幼儿期是儿童道德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儿童早期的道德教育,注重幼儿是非观念及良好道德行为*惯的培养,以促进儿童良好道德品质及行为*惯的形成,为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6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惯的学校,父母是*惯的教师。”然而,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中,学校或者教师却应该承担起龙头作用。老师——儿童灵魂的铸造者,应该有*惯意识,本着坚持“好*惯,成就好人生”的理念,培养儿童的良好*惯。

  我认为: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必须从小抓起。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惯。面对现状,学校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把握良好*惯培养关键期。

  *惯,都是在不断的重复中慢慢形成的,但是,*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反复性、情境性。*惯的形成关键在头3天,“*惯成自然”,头3天内对行为或倾向的强化与巩固,有利于其形成自然而然的*惯。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一项看似简单的行动,如果你能坚持重复21天以上,你就会形成*惯;如果坚持重复90天以上,就会形成稳定*惯;如果能坚持重复365天以上,你想改变都很困难。因此,老师们在培养儿童的*惯时,应把握住关键的前3天。

  二、要从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三、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四、社会和家庭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模式。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惯。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4)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汇总5篇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 1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 2

  “养成教育”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要养成学生的良好*惯,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惯。”可见,学生良好*惯的养成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行为*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种经过反复练*、反复强化、长期积累而养成的定型行为,是一种心理需要。*惯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发性,时间越久,*惯越难改变。因此,良好*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学德育的重要任务。

  那么,该养成哪些良好的*惯呢?简单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做事、学*”的好*惯。“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益、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学*”要主动学*、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

  一个人的学生时代是培养良好*惯的最佳时期,而学校是培养学生良好*惯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良好行*惯呢?结合当前的教育实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教师要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亲其师,信其道”,做好中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当教师的人,一定要讲究修养,如果一个学校的教师都能为人师表,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就会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大有益处。如果教师自身不健全、不和谐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试想,如果教师的思想和心理不阳光、*惯用阴冷的眼光看社会,学生怎能做到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教师本身自私自利,学生怎能做到无私奉献、承担责任?教师上班懒懒散散,学生怎能刻苦攻读、专心致志?教师仪表仪容不端庄、衣着不得体,学生怎能仪表端庄、朴素大方?教师备课不认真、授课不精彩,学生怎会兴趣浓厚、勤于钻研?教师上课板书混乱、潦草、甚至还有错别字,学生的书写又怎能工整规范?教师知识阅历浅显,举止粗俗,学生的素质怎能全面提高?教师做事没计划、不守规矩、工作拖拉,学生又怎能知行统一,严于律已、创先争优?教师在校园内随意吞云吐雾,学生又怎能拒绝烟害、从我做起?“有渚己而后求渚人,无渚己而后非渚人。”说明只有自己做到的,才能够要求别人做到;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才有资格批评别人的缺点。教师只有自己在品德上诚实守信、善于思考,在*惯上勤俭节约、乐于学*、遵规守纪,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才能时时处处成为学业生的表率。在养成教育中,教师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就是以身作则,教师自己作出榜样来,让学生自动仿效,收到的效果要比光凭口说真切得多。所以,教师要时时审视自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将“爱、实、严、勤、细”的作风切实落实到处。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惯,重塑并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二、养成教育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惯尤其是良好学**惯的主要场所。学*是需要付出艰苦劳动的,只有具备明确的学*目标、端正的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惯,才能更好地促进学*。名师的成功之处不是体现在怎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体现在怎么教学生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以渔”。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论是谁,都要不断学*,活到老,学到老,学*一辈子。咱们当教师的要“授之以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养成爱阅读、独立思考的良好*惯,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业一辈子,终身受益。例如,培养学生按计划学*的*惯,可采用从年开始,向月、周、日细化的方法。年度计划可概括,月、周、日计划要详细,日计划和每天的执行是关键,当天最重要的学*内容,要在前一天做好计划,按内容主次缓急排序;培养学生常规学**惯,可以从如何预*,如何听课,如何做笔记,如何复*,如何练*,如何反思等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刨根问底学**惯,在指导学生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教师不妨每天给学生提一两个“为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勤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及善于请教的*惯,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争创一流。教师不仅要授予学生各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的智慧,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真心乐意地去求真、崇善、爱美。因为“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给学生树榜样、找差距、比进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惯。

  三、养成教育的训练要有针对性

  结合中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自主训练能力,要注意把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积极疏导与反复强化相结合。训练内容的制定要“小、*、实、细”,切忌“大而空泛”。“细节决定成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注意细节。因为一个人要做成一件大事,不是从大到小,从远到*,而应相反,要从小到大,从*到远,每一个大事业都是由许许多多小事业构成的,做不好小事的人必定做不了大事业。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克服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错误想法,指导学生从日常学*生活中的“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项作业,学好每一门技术,完成每一项劳动任务,遵守学校的.每一项规定,明礼诚信,言谈举止文明”等细节方面做起,养成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惯。而且要持之以恒,不能搞突击,使学生逐步养成如果不按照“做人、做事、学*”的好*惯的要求去做,就会觉得不舒服的*惯。这样,才是*惯成自然,养成教育才会收到切实的教育效果。

  四、要营造养成教育的良好育人环境

  养成教育要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固然对养成学生良好*惯具有重要作用,但毕竟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外。为了使中学生养成良好*惯,我们要使学校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发挥出育人的作用,让学生时刻处在养成良好学*、生活、交往*惯的氛围中。

  学校要努力营造养成教育的环境,将养成教育训练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教职工要人人都做养成教育的指导者、监督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学校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管理的氛围和空间,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融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出浓厚的养成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养成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巨大,是形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家庭教育要培养学生有孝心、爱心、责任心,养成勤劳节俭、讲究卫生等良好*惯。日本教育学家说,家庭是*惯的学校、父母是*惯的老师。可见,家庭教育在养成学生良好*惯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要教育好孩子,不是靠学历、不靠社会地位,靠的是父母健康高尚的人格,靠的是父母良好的教育素质。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父母做的比说的更重要,因为孩子是看着父母长大的,是观察性学*。孩子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所以说父母要用自身的好*惯去影响孩子,用自身的健康人格去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如果所有家庭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可以避免“我爸是李刚”之类事件的发生。

  搞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惯,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学生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不良*惯。因此,学校要利用开家长会、请专家到校演讲、宣传(师生、家长共同参加)等形式,矫正老师、家长们的不良*惯,提高教师和父母的教育素质。另外,全社会各机关单位、学校、家庭、社会团体都应开展文明教育,形成一个处处讲文明的社会环境。中学生良好*惯的养成教育要做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给力,教育效果才能得到保证、巩固。

  *惯决定命运!好*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帮助他们成功;坏*惯使他们走向失败。因此,重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行为*惯,使之成为具有高尚人格的高素质建设型人才,每一位教师都应义无反顾,竭尽全力!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 3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 4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学生养成教育学*心得体会 5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养成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6篇)(扩展5)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份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1

  在xx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参加了x月份的培训。为期三天半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报告,收获颇丰。

  这一次培训,首先聆听了xx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xx所做的《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专题报告,她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中一句“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师和幼儿都在被造就,老师通过给幼儿上课,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反过来,幼儿在活动中也学到了各种技能,形成了各种*惯的养成。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xx为我们做了《幼儿美术教育新概念与方法》的专题报告,并在现场示范美术水粉画的操作过程,讲解了他自己创新的借形想象美术创新方法。

  中国早期儿童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xx为我们做了《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品质培养》的专题报告。

  她的报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她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音乐领域的有效教学,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惯。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时间,我却收获了许多。在美术方面,要多给幼儿欣赏作品,无论是幼儿、老师或是大师的好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绘画时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其中,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我想这样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一定是预想不到的。在美术的教学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鉴薛老师的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在音乐方面,回顾原来的教授方法,有很多不足的方面。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太简单,不知道怎样一层一层加难度;有的时候给幼儿预设的目标又太难,幼儿根本完成不了。回顾许卓雅给我们的培训,我深刻的理解了音乐游戏每次教学都是在学*者认可前面一难度层次的学*已经通过的情况下,才进行新的难度挑战;并且在各种音乐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经常有效地创设情境,让幼儿能够被合理的教学目标所激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不同种学*情境中都能够不断获得新的成就,那么,在不断获取新的自我实现高峰体验需求的驱动下,全身心投入学*自然就会成为他们自己主动追求的事情!同时,老师也培养了幼儿们的各种学*品质,如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原有经验应用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在培训中,看了xx幼儿园和xx一幼幼儿园的音乐课,她们主要就是让幼儿自发地去感受音乐,去理解音乐,幼儿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感受音乐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求成的需要,通过成功的学*经验又增强了幼儿的学*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这次培训,我理解了如何通过艺术教育的有效教学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惯,在“热爱学*”和“善于学*”两方面怎样促进幼儿学*品质的不断完善。在以后幼儿园的教学中,我本着这个目标,努力尝试培养幼儿的学*品质,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发挥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更好的在学中玩,玩中学。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

  XX年3月8日下午,作为班主任代表我在一中会议室听取了一小吕银普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汇报,对我来说,虽从事班主任工作二十多年,但感悟太深,受益匪浅。浅谈几点收获。

  一、在课堂上,学**惯最重要

  1、关注书包文化。学生天天背书包上课,银普老师从关注学生的书包做起,形成自己特色的“书包文化”,值得借鉴。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惯。老师在强调书写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协调运作,步调一致才能取得胜利。

  3、教师要不断积累良好的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在学校这个家庭中如何做人

  1、培养学生尊师。看到学生做好事,要大力表扬,产生轰动效应,此时教师因势利导,使他意识到老师对他的关注,感觉到教师的伟大,进而影响到班务工作的执行。

  2、助人的*惯。通过典型事例,教师大肆渲染,烘托氛围,使学生学会友善,意识到帮助他人同时也快乐自己的理念。

  3、学会宽容培养自信。遇到学生之间不和谐的问题,教师要把握实质,通过事例教育他们学会宽容、不纠结。对待差生,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点拨表彰,使他觉得我也行,不断增强他的自信。

  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1、在班务活动中,通过有秩序地摆放学*用品、值日用品、良好的卫生*惯等培养学生做事有序的良好*惯。

  2、遇到纷繁琐碎事情,指导学生换位思考,培养其积极主动性。

  3、多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给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觉悟。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3

  20xx年8月29日—31日,我接受了为期3天的新任教师适岗培训,总结此次培训的点点滴滴,不由地感慨万千。仍记得开班仪式上学员们的情景,仍记得两位主讲老师培训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但是更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与全县新教师一起研讨、学*的情景。在这期间,我认真地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吸取了多位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以及观摩了多节优质课等等,经过三天的培训,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潜力无限,快乐无限。不虚此行。

  我们这期培训班200多人,大家都来自全县各个乡镇,简短的开班典礼后,紧张的学*就开始了。作为学生学*我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这里全新教育理念的应用使我深受震动。

  第一阶段的培训学*,让我重新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提升的机会,把握了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可谓受益很多。

  一、聆听教授、专家讲座

  在学*中,我聆听了教授专家的报告讲座,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获得了很多新的理念。专家鼓励我们青年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反思。要求我们做高素质的教师,做有品位的教师。专家们的出色讲座一次次的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对话中,我喜悦地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华、理论的精华。

  听了讲座后,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性。给我们上《教师职业规划与专业成长》的唐添翼老师在讲座中给我们说过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教师即使退休了,或者不当教师了,丝毫不妨碍其学生对他的永远的尊敬,也不影响他本人对所从事过的这一事业的美好、劳动成果的美好回忆。”这句话我在我的教学生涯里已体会过很多次,教师的幸福是无限性的。

  教师的语言艺术也尤其重要,语言艺术中的趣味性也不容忽视,由于学生都活泼好动,需要有趣的东西来吸引他们,带有趣味性的语言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提问,但应提有针对性的题目,同时还要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题目,并且,老师还教会了我们对有效教学的设计,以学*者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和学科为中心;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关注目标与学*成果之间的关系。

  二、培训内容,学无止境

  通过这三天的学*,我意识到学无止境的真正含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在关注他们学*成绩的同时也逐步了解学生的个人爱好,帮助他们彰显个性。这样学生就有了学*动力,知道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有大的帮助,不断收到自己进步的反馈,并拥有继续改进的机会。“感人心者,莫大于情”我们都在努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但前提是我们要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谈不上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了。因此,我们要让爱在心中流淌,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

  三、授课教师,认真负责

  这次为我们授课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使学员受到强烈的震撼。这次培训时间说短不短,授课教师不仅对学*的内容烂熟于心,对学员提出任何问题都能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在计算机学科领域,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没有培训前精心充分的备课也就不可能有教学过程中的驾轻就熟!我们学员从授课教师从容驾驭这一领域学科知识的讲授中,也隐约看到了她们在这次培训前为该培训能够高效率地完成进行研讨和准备而忙碌的身影。

  四、态度端正,热情高涨

  1:悉心聆听,充实自我

  这么大的培训班的培训授课一般说来是不好控制的。由于授课教师培训前的精心准备和培训中的精彩讲授,所有培训学员都被吸引,课上听讲出乎预料的认真和用心,没有人在下面聊天,没有人在玩网络游戏,这在以往类似的培训中是不可想象的!学员们抓紧课上的分秒时间去捕捉新的知识和信息,不放过教师带来的每一个能让自己提高的要点。

  2:思维活跃,问题不断

  学员在授课过程中思维保持活跃状态,教师的正常讲授常常被学员各种各样的随时产生珠想法所中断,教师不仅不厌烦,相反还鼓励学员随时提出各种问题和想法,然后与学员一同商量解决。授课教师营造的这种师生*等的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使学员思维活跃,收获颇丰。

  3:意犹未尽,期待明天

  随着培训结束日期的临*,学员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意犹未尽,他(她)们抓紧一切时间与不同地区的学员交流,并同时留下各种联系方式,期待日后能有更多更好的交流。

  培训时间是短暂的,在培训中建立的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一幕幕学*时的美好情景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感谢学院各位教师的谆谆教导,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向你们学*,还有机会请教,再次分享学*的快乐。

  此外,我会把我在培训中的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带回我的学校,让我的学生,我的同事,我的领导都能感受最前沿的教育改革的理念。教育之路,越走越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

  本着要把握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了解儿童学*与发展的规律,学*学前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拓展我们的专业知识结构的宗旨,非常荣幸的我与来自八个省、市的园长、教研员、保教主任、骨干教师等聚会在一起——美丽的xx参加国培计划(20xx)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为期10天的学*时间里,我接受了来自xx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专家团队的指导,感受博得颇多,既开阔了眼界和思维,许多疑问也在专家、教授那里得到了解决,收获很大。

  xx师范大学为我们这次的培训提供了一个优质的教学团队,都是不同的学科领域内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学*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我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的知识渊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提高了认识,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作为幼儿园在一线教学的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有终身学*的思想

  在聆听向海英主任的《幼儿园有效教学及其实现》、丁海东教授的《幼儿园教学的游戏化途径》解读、于发友教授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等等讲学后,我认识到教师要有终身学*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二十年的教学生涯里,难免产生职业上的倦怠感,忙碌的工作是我很少能驻足下来观察、思考、审视,通过这次学*,我认识到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

  专家们教给我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教给我的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次培训,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理论,从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这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他山之玉,纳众人之长,慢慢地走,慢慢地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彩。

  二、抓住园本教研的核心,找到园本教研的价值所在

  只有立足于园情,抓准幼儿园发展的瓶颈;聚焦在教师,促进队伍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发展;落实到孩子,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这一核心,园本教研的主体才会从园长、教研组长转为一线教师,才会成为全园教师自主学*、自觉提高的行为。教师们结合自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提出支持性策略,教师的注意力才会从形式引向过程,从内容引向发展,从虚幻引向自然,教师的目标意识才能增强,从而推动园本教研的进步及园内资源的共享化,达到园本教研的目的。这样才能创建“学*、实践、合作、反思”为特征的学*共同体。正如盖笑松教授在《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讲学中所说的:寻找一种教育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减少喧器,麻烦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

  三、审视好幼儿教育的功能,做好定位,找准幼儿园发展的未来之路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袁霞园长的《“种子教师”的培训能力打造》及刘莹园长的《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的讲座。两位园长讲座幽默诙谐,都借用了很多他人的间接经验和自己的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有的来自理论专著,有的来自报刊杂志,有的来自电视网络,这两位园长用一双慧眼看到它们的价值,用大脑对此加以分析,质疑,求异,打破,重建,再与她们的自我认识和经验互相融合,形成了她们崭新的理论。“幼儿教师心理是否健康?”,“如何调试幼儿教师心理?”、“如何让幼儿生命自由发展?”这些无不引起我的深思。纵观整个幼教行列,*观我园的现状,意识到幼儿教育是为生命成长奠定基础,让生命成长得更为自然,不要加速,不要拔苗助长;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基础不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充分享受动手的快乐。不是塑造幼儿,而是发掘孩子的潜能。基于这一观点,那么在今后幼儿园教材的引进、课程的设置、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模式我就要找准定位,不要偏失方向。

  国培,让我收获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希望。培训结束了,新的工作开始了,作为一名教师,此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在新的时代和新的教育背景下,只有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扩大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从实践中学*,在反思中进步,提高专业化水*才是我们成长的途径和的收获。

  最后,我想对国培项目组的所有工作人员说声:谢谢!xx师大的教师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幼儿园老师养成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5

  亲爱的各位老師,下午好。我是龙岗智鑫幼儿园———陈芳,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的学*心得与体会,也谢谢研修网的老师对我学*的认可。

  现在是网络时代,网上培训成了一股热潮。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远程培训,园长对我们三位老师期望很高,她希望我们能学到较好的专业知识,提升教育技能,更希望能很好的带动其他教师。培训接*尾声了,突然心里有种恋恋不舍的情感。对于这一个月的培训课程,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了。老师们的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只恨自己才疏学浅、文笔糟糕,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通过文字显然于纸上。

  从拿到固定账号登陆了之后那天起,我便全心投入了远程培训课程。我觉得远程培训的*台设计的很细,很好,很方便操作。几乎都没有什么难题需要客服帮忙解决的。加上有QQ群、客服小研、热线电话的帮助相信大家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且首页上的内容划分的也很好:像温馨提示、学*指南、培训动态、优秀成果展示等。

  我每天将本职工作做完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打开研修网首页,看看大家的优秀作业,积极回复话题,参考大家的优质资源等。在个人中心里,还有日志这块是不计学情的,但我有空的时候都会根据当天所发生的事情来描述、反思。看看自己哪里做的好,哪里还需改进的。所以日志有时对我们的教学帮助也是很大的。其次是看课、作业,在每个模块当中都有一篇作业。看课中,我会认真做好笔记,感觉老师讲的每句都特别重要,生怕漏掉了什么。再就是研修网的老师将课件设计的特别好,看课视频旁边有个小窗口,小窗口里面还有内容概况。这样我们听课做笔记时就可以做的更好。

  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五模块的冲刺学*,大家的积极性特别高,也包括我的丈夫,他也很重视对幼儿的教育。每天晚上看到我在学*,他也会过来一起凑热闹,偶尔有想法的时候还会与我探讨、分享。这几天在看课例的时候他也在旁看得津津有味,还不停说:“怎么我以前读幼儿园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那么好的老师呢?这个老师的引导方式真好,你有这样子上过类似的课吗?”等一连串的问题。觉得他的参与真好,以后两个人在教育观念上最起码就有了大突破,相信今后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也是有很大的好处。再就是我最喜欢跟进大家的话题了,因为工作上经常会出现跟老师们说的问题很相似,或许在这里我们能一起得到解决方案,学有所用。

  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翱翔在知识海洋中,陶醉不已,流连忘返。不仅教育教学水*提高了,师德师风也得了升华。为此,我代表所有的教师衷心地感谢这次培训我们的专家、教授、名师,也希望以后类似的培训机会延续下去。更希望我市的教育大业在市委、市**的指引下,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大放光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