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1

  为了能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作为家长,我们也是多方取经,与身边家里有小学生的朋友多交流,了解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情况,同时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注重培养孩子的学**惯和兴趣,让学*成为常态化,让学*成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第一,为孩子营造学*的环境,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学*并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妈妈也是要学*,学*是一件每个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恒,一件终身受益的事情,我们作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书,陪孩子一起学*,通过良好的氛围,将学*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时,在*时的生活中,告诉孩子学*、吃饭、睡觉一样,是我们每天必须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强化孩子学*的意识。

  2、第二,让孩子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过孩子的兴趣,找准切入点,让孩子意识到学*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说,识字以后,可以自己读书,不需要爸爸妈妈有时间才能给他讲故事,想看故事书,自己在家随时可以看,让孩子意识到通过学*他可以获得很多东西,让他更有动力去学*。当孩子意识到了学*的好处时,自然学*不会成为他的敌人,就会从被动你要他学,成为我想学,至少现在哆哆对于识字这件事情是没有任何的抗拒,会经常主动问这个字怎么读,因为他爱看书,想看书,就要识字,自然看的书多了,识字也就会更多,还会引以为豪的说爸爸妈妈的书上面的字他也认识。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识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为只有不断的多识字,他才能看更多的书。

  3、第三,*惯的养成,这是最难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为之努力的。因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玩具与书本之间,孩子肯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就像我们大人在手机与书本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手机一样,因为毕竟书本是枯燥的。那么*惯的养成更显的尤为重要,我们要通过*惯的养成来让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这是我们家长必须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何况是对自己的孩子呢。在这事情上,我也并没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岁多的时候,我就开始让他学*一些文化知识,毕竟初为人母,自己也需要学*,在坚持和孩子学*沟通上,都没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学*过程中,对孩子的态度也不是很好,因为内心的焦急,总是看重孩子学*的结果,在无形中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后来也是在不断的学*过程中,调整自己的心态,告诉自己学*是需要细水长流,不能急于一时,放*心态,学会享受和孩子一起学*的过程,陪孩子一起养成每天学*的*惯,让你的陪伴帮助孩子渡过一个个枯燥难熬的前期学*阶段,这个阶段大约会持续一个月,当我们顺利的渡过这个一个月,虽然孩子有时候也会有不爱学*的时候,但是学*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要完成的学*任务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学*的趣味,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孩子的天性还是玩,我们可以增加学*的趣味性,通过和孩子的互动,让孩子知道学*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让孩子看到学*的多面性,激发孩子探索学*的奥秘。还拿识字为例,我会和哆哆玩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互换角色,我们虽然作为家长,但是在学*面前我们是*等的,我会让哆哆当提问人,我来回答,然后我故意答错,然后他很有成就感的说他认识,让孩子在这种小游戏中体会到学*给他带来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可以具体的提出来,并适时的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很优秀,不断给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当然,如果表现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评,奖罚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毕竟上小学以后,面对学业的压力,他们会来自于各方面的比较,突如其来的变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时的转变,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励和赞扬会让孩子更加阳光,但是一定要告诉他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6、第六,做最充足的准备,在家的日常学*对于文化知识的储备毕竟有限,7月份我们也为孩子报了幼小衔接班,帮助孩子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生活。除此以外,我们在孩子这三年的幼儿园学*生活中,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过乐高,英语和跆拳道,经过1年多的学*,孩子无论在智力开发还是学**惯养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孩子的学*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需要我们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后,自主学*才能实现,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一直坚定的陪伴孩子,在我们的陪伴中,也会告诉孩子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坚持做的一件事。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2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通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4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 5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阅读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1)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优选【5】份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1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2

  孩子再过两个月就上小学一年级了,作为家长的我有过烦恼,有过焦虑,但静下心来想想,家长的烦恼和焦虑起不了任何作用,还会造成孩子的焦虑,百害而无一利。通过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和对书籍、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以及和同龄孩子家长的探讨,觉得孩子的幼小衔接至关重要,也是件很快乐的事。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不是跳跃大沟深壑,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幼小衔接,既是幼儿园教育的结束,又是小学教育的开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兴趣、学**惯、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

  事实上,孩子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过程。面对这么多的变化,孩子的身心都将经历一次重大挑战。我们家长和孩子应该如何准备和应对呢?

  面对这么多不同、这么多的困难,幼小衔接,我们到底做什么准备?是知识的储备?是*惯的培养?还是顺其自然?我认为幼小衔接阶段,最重要的不是知识储备,不是上学前班……而是*惯培养最重要,孩子*惯的培养我是从以下三类*惯做起的:

  专注,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

  孩子的专注力,不仅是幼小衔接阶段的关键,对其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的有力保障,与学*技能训练相比,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更为重要。“专注是一切信息能否“输入”的关键。而一旦专注力涣散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都无法进入。专注力也与思考的品质有关。听老师的嘱咐、同学的发言、阅读课本及记录笔记,都有助于深入思考。

  如何培养专注力?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1、坚持做。孩子做事情过程中尽量不打扰孩子,如果孩子有不专注的时候,一定要提醒并鼓励孩子坚持不懈,哪怕再枯燥也要为最初的选择负责。

  2、树榜样。自然界、名人和身边伙伴、亲人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榜样。在“树榜样”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尽量做到:要求孩子做的家长带头做到;和孩子分享自己从前对某人某事表现专注或被某件事分心的小故事。别忘记要特别强调做了正确选择以后所带来的好处,和做了错误选择所带来的后果;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玩手机,陪孩子读书、玩耍。

  3、重评价。家长多多赞美孩子――如“你今天看了20分钟书,比昨天多了10分钟,真棒!”等言语赞美;点头或微笑、张大眼睛表示惊喜、竖起大拇指等姿势赞美,用小奖状、小礼物的奖品赞美等。赞美的是孩子的品格而非成就。比如:“你说话的时候是看着妈妈的眼睛的,你特别专注!”我们需强调具体行为以及行为产生的影响,从而加以赞美,孩子会在肯定、赞美中不断成长。

  4、玩益智游戏,远离电子设备在家不使用电子产品充当“保姆”,而是和孩子一起拼地图、玩棋类、搭积木、乐高、查找相同与不同等游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阅读,在喧嚣中感受安静的力量

  阅读可以培养专注力;阅读能力决定学*能力,学*能力决定竞争力;阅读能培养好的学**惯;阅读能让孩子远离手机和电视、游戏。

  首先,打造优秀的阅读环境。随处有书、随处可取,有自己的书架,父母以身作则,有固定的家庭阅读时间。

  其次,选择最合适的读物。如根据类型选,可以选童谣、绘本、故事书、科普读物、游戏书等。根据奖项选,可以选国内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球著名的绘本奖如美国凯迪克奖、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等。

  再次,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创建阅读仪式,留出一段特别的时间作为每日读书时间,把和孩子一起选择“每日一书”变成惯例,然后坐在一个专门的位置读书。可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读书,让孩子紧紧依偎着你,或是孩子拿着一个喜爱的玩具。可以每个角色采用不同的声音,也可以一边指着颜色、形状、小动物或故事中其他有趣的东西,一边谈论。可以用手指读的方法让孩子听读书,即孩子看着文字听家长读,读了几遍之后,就能大致认读出这些汉字。也可以对喜欢的篇章或段落,可重复地听。多次读一本书,可帮助孩子对常用词汇熟练掌握。还可以亲子阅读时,可用手机录下来,读完后,如果孩子还想听,一边让孩子自己看书,一边播放音频,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阅读。

  自理,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自理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小学中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老师不再时时刻刻在教室中密切关注,因此常常需要孩子独自面对和解决。让孩子学会独立与自理就显得重要,它具有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学**惯等重要性。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有以下几个锦囊分享给大家:

  锦囊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积极鼓励孩子自己整理衣服、叠衣服折被子、整理书桌、玩具、自己用餐。切勿因为孩子“动作慢”或“不够好”而包办代替。

  锦囊2简单的家务帮忙做。在生活中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试着分发筷子,吃完饭把自己的碗筷收拾到水池中和试着洗碗。周末的时候,和孩子共同商量谁来扫地,谁来抹灰等简单的家务。

  锦囊3从鼓励中培养。孩子年龄小,做事时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失误,比如:扫地扫脏了鞋子;倒水摔了杯子;放碗时打碎了碗……面对这样的情况,不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失误的地方,应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以提高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锦囊4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并且要努力做好;不该做的事不要做,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要让孩子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下一节课的学*用品等。

  最后,我没有让孩子过多超前学*,因为新的知识点没有吸引力,容易分散上课注意力。而孩子极易受家长影响,父母也需“下下狠心”,先从改变自己开始。

  幼小衔接不可能是完全“无缝衔接”的。孩子们从一个环境过渡到另一个环境,需要时间磨合与适应,存在一定的适应期。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一个积极有爱的亲子关系,以实际行动支持他,是孩子在幼小衔接最重要的支持。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3

  今天听了xx老师主讲的xx中小学家长学*网上课堂《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签巧过渡,睿智家长有妙招》。xx老师从教xx年,经验丰富,分三个部分介绍了家长如何更好协助孩子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适应小学新生生活。

  首先,家长应当从自己心里充分认识到有效衔接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幼年时的经历和体验会对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人生的重要转折。所以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充分认识从幼儿园和小学的变化。例如:家长要协助老师让孩子尽快从幼儿园宽泛、自由、娱乐为主的学*方式和行为等,改换到小学生有规范、目标任务、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方式和行为及作息时间。

  听完这个培训,我明白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帮助孩子适应对教育的感知及自我约束力、专注力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就像xx老师说的,孩子在这种人生重要转折期,一定会更加依赖我们父母的陪伴和指导;而我们作为孩子最初的人生导师,此时更应该到位不缺位,调整好自身心态,控制好情绪,明确好方向,更多地陪伴她,共同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不但要明确,更要不时提醒自己,在孩子学业生涯的起跑线上,兴趣、细致、耐心、坚持等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惯的养成,远比暂时的输赢和成绩的高低更为重要。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尊重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学*兴趣,耐心陪伴孩子成长。我们要努力当好引导者,充分认可孩子对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受到的自豪与兴奋,并抓住契机保护好孩子做好学生的迫切愿望,帮助孩子顺利过渡。

  我们一直充分相信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经验和知识,与学校和老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配合,达成一致的教育目标,彼此携手,形成教育合力。我们也相信,家校和谐,孩子才能在愉快幸福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想,孩子也偶尔会出现一些负面情绪,比如惧怕新环境、新同学,不知道如何交流,此时我一定会给与她关注和体谅,我要尽量感同身受的与她对话沟通,对她的问题和情绪给与具体指导和安抚,用积极向上对话内容引导她,鼓励她克服困难并适应新环境。

  我们父母要保持积极正向的人生价值观和家庭的温馨和谐氛围,要能带给她阳光乐观的情绪和对学校环境友好的好奇与探究,就如同送个给她走向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其次,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生活*惯和行为*惯,循序渐进的帮孩子过渡,进入小学的生活和学*状态。

  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锻炼孩子独立穿衣、系鞋带,自行如厕、便后冲水,吃饭不挑食、不浪费,自己整理学*用品等生活技能;要教会孩子上下楼梯靠右、公共场所不追跑叫喊等行为规范和安全规范。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会不代办。

  我们还将在家里营造一个安静、独立、不受干扰的学*空间,给孩子准备好专用收纳学*用品的地方,让她有个静心学*的温馨环境。

  作为父母,除了营造环境和教导规范,我们还要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并保证睡眠时间,教会孩子看表并守时,与孩子一起指定作息表,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中小学教学规范,从文明礼仪(德)、注意能力(智)、体育锻炼(体)、美育教育(美)、生活自理(劳)这五方面为自家孩子制定学*计划,提高综合素质。

  德智体美劳是从我们这些家长也从小就学*和遵守的,深知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所谓少成若天性,*惯如自然;良好的*惯定会让孩子受益终身。学会文明用语,这是孩子与人交往的第一步;注意力集中,会对孩子的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她适应学*生活的重要一环;掌握运动技巧,不但有助她完成学校体育测试,还能强健体魄;与孩子唱歌跳舞,或者同孩子画画,这种美育教育能激发孩子的学*愿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的向往;鼓励孩子自己事情自己独立完成,并多参与劳动及帮助他人;这些都会让她自己也感到成长与自豪。

  最后,xx老师例举了如何设计一些行为规范的具体评价目标,鼓励和促进孩子的行为养成。

  每天孩子从起床至出家门,再到进入校园和教室,直至上课和离开学校,每一步都可以明确要求和评价标准。我们要锻炼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洗漱,吃完早饭,带齐用具出门;到校后主动和老师同学问好,放好个人用品在位子上;上课时不能随意走动,听老师安排,有事举手;下课后自己喝水、去卫生间、不追跑;在校午餐不浪费,放学回家前收拾整理齐全自己东西,和老师同学互道再见等。我们可以试着累出如上的规范,并设置打分机制或者小红花奖励机制等。

  当然,我们除了要关注孩子各方面能力培养,也要尊重我们自家孩子的成长规律和个性差异,积极发现她自身的优点和进步,一定要着眼纵向对比,千万不要“横向对比”,不要去比较“别人家孩子”。作为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和表扬我家孩子,强化正向肯定,不断增强她的信心。当她做了正确的事情要及时表扬,会强化行为加深印象;表扬时要具体说到内容或经过,这样她才能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不要过多过分表扬,还要避免表扬时内容不具体,恰到好处才最是到位,以免孩子变得只能听夸奖而听不得批评。通过这次网课,我了解到除了用语言表扬,原来还可以通过拥抱,击掌,伸出大拇指等身体动作来体现对她的夸赞,这是我之前忽视的地方,从现在起我要尝试多做起来。

  这次网课令我获益匪浅,深入浅出的讲解令我深刻的意识到了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幼小衔接即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的*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我们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为孩子做一盏指路明灯,并给她温暖和支持,令她顺利过渡,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4

  我今年已经4岁多了,马上就要进入大班学*,随之而来的就是进入与幼儿园完全不同的小学阶段,那么如何才能把幼小衔接和小学化处理得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需要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果提前学*了学课程一是怕孩子感到吃力而厌学,二是怕孩在正式进学后,因为师讲的知识孩子接触过而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学课程但孩上学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影响到孩对学*信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油然而生。

  20xx年5月20日,适逢第xx个全国学前教育教育宣传月,今年的主题是“xx”,市二幼组织我们家长参加了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公益微课,由优秀的园长和专家对幼小衔接的剖析与讲解,在此专题讲座中提到的现状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作为家长重点关的问题。下谈谈我通过本次讲座所得到的启示及得体会。

  首先是华爱华教授讲解的《去小学化背景下幼儿园如何为入学做学*准备》中让我深刻的意识到“小学化”和“幼小衔接”之间的关系,并不像是我们所有家长认识的那样在幼儿园期间通过其他的方法方式去多认识一些字、多学*一些拼音、能计算一些加减法到了小学就能多么的优秀。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幼儿在不同阶段的针对性,幼儿园阶段应该注意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准备,这里强调的是准备,就是让幼儿做好各方面的预备工作,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也可以是肢体语言、活动、游戏、互动等等方法去感染和熏陶孩子怎样去学*;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孩子如何去适应,身体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适应,这里主要强调适应,只有让孩子适应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发展。华爱华教授说到学*准备和学*适应尤为重要,我本人非常赞同。

  其次是胡华教授讲授的《领会“精神”积极行动―“幼小衔接”的思考与探究》中的观点让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儿童认识生活世界的结构,胡教授从身体和心灵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性结构(身体)、对待世界的态度和心智(心理)、对待世界的信念(信念),也许听起来让我们觉得难以理解,会有听不懂的困惑,其实不然,儿童对待世界是开放的、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儿童获得对世界的信念也是开放的、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远比我们**多得多,由此说明儿童的'认识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做为家长应该遵循和尊重孩子的认知,不要轻易去抹杀还在的认知。胡教授还通过课堂实录、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等方式方法向我们阐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最后是余琳园长讲授的《游戏,让幼小衔接自然而生》,余园长通过几个游戏向我们讲述了儿童在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认识,以及游戏对儿童后期的学*有何帮助等等。幼儿是天真无暇的,在他们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游戏作为一种向幼儿传达信息的载体,只要选择合适的地点,运用合理的游戏作为载体向幼儿传达正能量的、积极向上的知识,那么幼儿就会很容易接受,直至小学,甚至伴随整个童年时代。

  总之,在听了华爱华教授、胡华教授和余琳园长的讲座后,让我觉得受益匪浅,从之前对幼儿教育的不懂到现在知道幼儿教育的不易、从之前对幼小衔接的茫然到现在对幼小衔接逐渐清晰、从以前对孩子教育的单一逐渐转变为多样化,这就是学*的力量,只要能够多学*一些教育专家、优秀教师的经验,那么就会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少走弯路,做一名合格的父母。

  观看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5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2)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优选【5】份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1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惯

  幼儿生活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2

  一、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及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摆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及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学生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及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安全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及面较小。

  5.社会及**对儿童的要求和期望不同 **对小学生的要求相对严格具体,期望值高,这给儿童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

  6.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以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为主。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相对较高,这种学*内容只有当学*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同时,小学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方面,及情绪方面的不良适应表现如食欲不振,自信心不足,学*兴趣降低,不会和谐交往,厌学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当前我县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严重很多幼儿园,尤其是一些中小幼儿园和乡村幼儿园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学生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孩子体会不到学*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的兴趣。这不仅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 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有的小学甚至给幼儿入学设置各种台阶,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持久战。其实,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惯等。如果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产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5.入学准备的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幼儿园大班,在大班末期按小学教学方式上课,改变一下课桌的摆放形式,延长课时,或带幼儿去参观小学,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学*生活等。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这些对解决幼小衔接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

  1.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明确衔接任务 儿童的发展既是阶段性的,又是连续性的,学前儿童和小学生确有不同阶段的特点,但是一个孩子决不可能在跨入小学的那一天,突然失去幼儿的特点。为适应儿童在此时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幼儿园要创设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即不能一味地要求儿童适应小学生活,而要强调让教育适应儿童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良好的生活*惯、不怕困难的进取精神、不依赖他人的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等。

  2.依据衔接工作的规律,突出衔接原则

  (1)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是指小学和幼儿园相互衔接,园领导和老师要设法与小学沟通,既要保持幼儿园的独立性、特殊性,又努力使其与小学保持连续性,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创造最大的可能性。

  (2)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是指衔接的内容要包括体、智、德、美各个方面。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是儿童的学*,最苦恼的是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能力,而儿童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性能力对学*又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应是全面的衔接。

  (3)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是指从幼儿入园之初就开始逐步做衔接工作。儿童某方面的能力和*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将幼儿入学前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分解成不同层次、水*的教育目标,划分到不同阶段的教育中去完成。衔接工作应该儿童一入园就开始,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入小学和今后的成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在学前的最后一年,侧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要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四线格等。

  3.从实际出发,找准衔接点

  由于儿童所处的区域不同(如县城和农村),所受学前教育时间长短和程度不同(有的只接受了学前一年教育,有的接受了学前三年教育),因此他们入学前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各方面的发展水*不同,因此必须依据上述条件来确定衔接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衔接工作的全面发展。要把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做为衔接的焦点。应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解决衔接问题。在课程设置、教材配置和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上要注意以提高儿童心理素质为目的,要加强对儿童的主动性、学*动机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减少或缩小儿童不适应的过程,使之较顺利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4.考虑外界困素对衔接的影响,重视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根据思路,调整方法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学前班进行了“注重心理素质培养为入学打下基础”的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一、帮助幼儿树立初步的责任意识,激发幼儿主动学*

  我们要重视从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采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将任务作为自己的一份来完成。首先,要给幼儿立规矩,该做什么,该怎样做。利用榜样的作用,如开展每周一评有“小能手”“我最棒”“我会干”激励幼儿完成自己的职责。在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应该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班集体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大家的利益,增强了集体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儿主动性的发展,使幼儿心理产生强烈的愉快体验,通过自身活动获得发展。

  二、教幼儿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儿入学后能否适应小学生活的主要条件,入小学后,儿童的主要活动是学*,因此,学会听清、理解、记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让幼儿会听,能听懂老师的话,幼儿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学活动中,应利用一切。

  (二)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现自己,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让幼儿“说”,可能的机会和环境,让幼儿学*听懂老师的话。

  (三)鼓励幼儿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任务。老师要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如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积极争取家长合作,共同注重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只有“家”“园”密切配合与共同重视,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孩子自己拿主义做决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帮助幼儿提高学*能力

  创造性的认识特征是儿童学*的良好品质,训练幼儿发散思维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一种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训练幼儿的这种扩散思维能力。要及时发现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类创造性游戏来满足幼儿创造表现的愿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总之,在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同时,不是让幼儿被动地消遣地适应,而是促进幼儿身心向前发展,增强个性在生活中的适应能力,是让幼儿主动地积极地适应。也就是说,在教育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求适应。上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幼儿园应注重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儿衔接”中我们应重视的问题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3

各位家长:

  再过几个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开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您的孩子告别幼儿园轻松温馨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学*环境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学*的课程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尽早适应这一切,为他的漫长的学业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将围绕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而且更应该是包括身体、心理上的准备,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小学和幼儿园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在小学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张张椅子以外还有一排排的书桌;操场上的玩具类运动器械被运动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学楼里再也找不到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积木、娃娃;小学的场地比幼儿园更加宽敞。其二是时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活动被小学的课程演化为非常正规和系统的课程,作息表改成了课程表,在幼儿园里的许多活动在时间上是有弹性的,因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幼儿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学所有的活动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和在规定的时间里结束,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学*活动都将在30分钟里结束,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授课时间保证在40分钟或者更长。其三是师生互动形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更多的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带动幼儿走入集体生活,而在小学里,教师通过书面的作业、小组探讨、集体的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评价目标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小,个体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就好比一个一岁的婴儿和一个两个月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那是多么大,其实他们的年龄只有11个月的差距,那么一个25岁的人和一个19岁的人,相差6岁就是72个月,他们之间的差异还会很大吗?因此幼儿园的老师的评价方法是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发展起点,然后到达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健康、认知、品行、社会性多方面的同步协调,所以评价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学校里,我们都知道,评价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对幼儿的评价是量化的。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4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听了于老师关于幼小衔接讲座后。我把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幼小衔接培养*惯是关键。蒙台梭利教育有这样一个原理:教育效果具有爆发式特征。只要我们通过合理、正确的教学方式,就可以为孩子储蓄大量的、进一步爆发的、快速成长的、具备更久远竞争力的基础。

  一,要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二,要培养良好的学**惯。

  三,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还有一点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只有锻炼好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的资本。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生活内容的变化;师生关系的变化;教学方法的变化。父母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在各方面辅助老师为孩子科学地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惯。我们要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他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他人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更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

  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父母应避免以下倾向:

  1、对孩子期望过高。

  2、对孩子过分保护或包办代替,不仅影响孩子独立性责任感的形成,还会使孩子事事依赖、自信心降低。

  3、父母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

  1.幼小衔接家长会感受

  参加了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感觉受益匪浅。了解学**惯早培养,良好的学**惯包括: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惯。

  了解了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如: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通过区分游戏与学*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和生活时间表。

  2. 幼小衔接家长会体会和建议

  要更多地与老师沟通。尤其是现在大班阶段,要求严格了,要学的东西也多了,家长主动与老师沟通更利于孩子的成长。单独预约老师进行沟通,估计时间上不允许,家长忙老师也忙。其实可以在接送小孩的时候进行沟通,不要一送到幼儿园或者一接到小孩就马上离开,稍停一下,多跟老师聊几句,这样的沟通还是很有效的。

  要更多地支持老师的工作。大班的教学任务相对更重,要求更严,家长的理解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建议以班为单位,利用周六日的时间,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织班上的小朋友和家长一起外出活动交流。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一般最后都要进行结束性的总结,如:本次活动促进了家庭与幼儿园的联系,不但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幼儿园,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园状况,重要的是获取了很多让自己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必需的知识:要从时间上互相靠拢,学**惯和常规要求互相衔接,生活自理能力上互相衔接、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等……能更好的协助孩子们踏上新的起点,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学生。

  3.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的结语

  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主要内容可以会议的主要内容上介绍,如:从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儿园安排幼小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安排,接下来,老师围绕“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小学新课程的特点、聚焦*惯、家长准备”等四个方面给家长上了一堂“幼小衔接的有效性”的课。家长们纷纷表示了自己受益匪浅。也可以从转变家长观念,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的方面来写。

  幼小衔接家长会,可以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在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工作内容与情况,更好的进行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会总结包括了相当丰富的内容,如可以总结家长的来园情况,向家长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家长是如何回应的,家长有哪些方面的要求,以及本次幼小衔接家长会的效果等等。

  本着提高认识,锻炼意志,发展能力这一原则,注重家园配合,一日活动的渗透和环境的潜移默化影响在儿童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的同时,创设大量行为实践机会,创设教育途径来引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适应由知到行的转化,从而形成一种*惯,一种能力。

  如:通过本次家长会,我们帮助家长更新、端正、树立了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这是幼小衔接教育成功的首要保证。为家长分析出现衔接“陡坡”的原因。比较分析了幼儿园与学校两类教育机构的差异以及因家庭教育的误区形成的衔接“陡坡”使家长认识到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着眼点。

  家长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5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3)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5)份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 1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惯

  幼儿生活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 2

  幼小衔接是*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惯、学**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时的学*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兴趣、学*热情、学*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 3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 4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态度和*惯;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的*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幼师心得体会 5

  伴随着孩子们的天真笑脸,紧张忙碌而又快乐的一学期即将结束了,当我空闲下来细细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时,深深地感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作为毕业班班的老师,既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的能力,同时又要帮助他们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行。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体会:

  一、培养幼儿良好的学**惯和学*兴趣。

  学前班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纪侓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惯开始,课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侓。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们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根据学生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的*惯。

  二、关心爱护每个孩子。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沔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一颗真诚、热爱、赏识孩子的心去唤醒,去呵护。*时多与孩子交谈,多给孩子以爱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心来浇灌和呵护他们。哪怕只是一道暖和目光,也会让其争当“好孩子”“乖孩子”的信念倍增。在班里我*等对待每一位同学,课下我们像朋友的相处,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们能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好好学*。

  三、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并做到因材施教。

  3—6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语言飞速发展的时期,是孩子一生中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促进儿童智力,言语及个性地快速发展。同时在对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将培优扶差工作做到最好。在下半学期班里来了2个新学生,学*基础较弱,为了让她们尽快的融入到这个集体,我利用下课后的时间给她们补课,积极和家长交流意见,经过2个月的时间,她们的进步很大。

  虽然在学前班的工作多少有些辛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的,但是看到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能健康茁壮的成长,快乐无忧的学*和游戏,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一种幸福。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4)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菁华9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各位家长:

  再过几个月,您的孩子就将进入小学开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崭新的生活,当您的孩子告别幼儿园轻松温馨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学*环境中,周围的老师、同学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学*的课程是如此丰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尽早适应这一切,为他的漫长的学业生涯带来一个良好的开始。今天,我们就将围绕幼小衔接的问题和各位家长进行一些探讨,我们希望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能构建一个“幼儿园、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让幼儿成为家园协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识上我们要明白,幼儿园教育和小学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儿的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而且更应该是包括身体、心理上的准备,促进幼儿的共同发展。小学和幼儿园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环境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物质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在小学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张张椅子以外还有一排排的书桌;操场上的玩具类运动器械被运动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学楼里再也找不到幼儿园里随处可见的各种积木、娃娃;小学的场地比幼儿园更加宽敞。其二是时空环境的变化,幼儿园里的生活活动、运动、游戏和学*活动被小学的课程演化为非常正规和系统的课程,作息表改成了课程表,在幼儿园里的许多活动在时间上是有弹性的,因为教师更多的不是考虑幼儿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儿的兴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学所有的活动都在规定的时间里执行和在规定的时间里结束,在幼儿园里所有的学*活动都将在30分钟里结束,但是在小学所有的学科的授课时间保证在40分钟或者更长。其三是师生互动形式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更多的主动观察幼儿,引导幼儿,通过谈话、游戏、个别交流带动幼儿走入集体生活,而在小学里,教师通过书面的作业、小组探讨、集体的授课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

  评价目标的变化,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发展评价是比较模糊的,因为我们知道年龄越小,个体间的差异就会越大,就好比一个一岁的婴儿和一个两个月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那是多么大,其实他们的年龄只有11个月的差距,那么一个25岁的人和一个19岁的人,相差6岁就是72个月,他们之间的差异还会很大吗?因此幼儿园的老师的`评价方法是让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个发展起点,然后到达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老师关注的是孩子的个性、健康、认知、品行、社会性多方面的同步协调,所以评价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会以数字化的形式来表现,但是在学校里,我们都知道,评价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考试的分数。对幼儿的评价是量化的。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参加完这次活动首先明白了,幼儿园的教学计划。知道了,老师的工作安排。其次,对孩子*时的课程,有一定的了解,更加放心了。最后学到了好多关于让孩子健康成长的知识。特别是马老师生动的讲解,还有她无私的推荐,我真的感觉受益匪浅。

  别的先不说了,先说一下,选择小天使的原因。其实那个时候并没有对小天使做过更多的了解,只是看整体布局有一个幼儿园的样子。关老师并不是师资力量紧缺。所以我就没有其他担忧了,再说到价钱上用物美价廉来形容有点儿不合适,但性价比,确实是超值的。

  咱自家孩子是个普通孩子,所以对学校没有特殊要求,只要学校领导负责老师有爱,那么别的就是次要的。小孩子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找一个脾气暴虐的老师来影响她对其一生所需敬重的一类人的态度。要从他的心灵深处树立老师都是有爱的一类人,所以这一点小天使也做到了。

  小天使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们看到了也认可你们的工作。可是既然让我们家长来写感受,我相信这并不是只听溢美之词的。所以在此,提下个人的浅薄之见,合适之处望纳之,不到之处请弃之,望多多包涵。

  咱学校现如今的教学理念就跟新*的改革开放一样。不能不分时宜全盘接收。咱们灵丘的情况是好学校人员爆满,而家长想选择的学校是每个班都在70人左右,这种情况班级老师其实也是爱莫能助的,他肯定顾此失彼。那在一年级的时候跟不住的,二年级必定落下,当他到了三年级其实不说三年级效应,没有这个效应,他也就自暴自弃了。在这三年期间如果家长有时间有能力辅导还无所谓,如果辅导不了,这孩子必定玩儿完。

  当然,这些情况,如果全部让幼儿园来寻找措施去弥补挽救肯定是不对的。我只是觉得不能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全部照搬。还需结合咱们本地情况,因地制宜。

  最后说一下咱们家长的问题,李老师和陈老师说了,不要比咱自家的孩子。因为人比人,肯定是拿自家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如果大人长此以往造成的结果会有以下两点:

  1、大人对孩子失去信心;

  2、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

  所以要比就比大人为孩子提供了什么?关爱孩子够不够?你是否发现他的闪光点知道它的不足之处?你是否为此采取补救措施,并持之以恒?如果他不爱学*,你是否刻意引导过,让他自觉学*,让他感受到学*的乐趣?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的把责任推给孩子和老师。其实他们最大的老师是咱家长。

  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全部心得体会。因为个人性格问题,不怎么会低调说话,所以写的东西也有点儿张扬。真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

  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转眼间孩子们进入小学生活已快一学期了,从刚入学时找不到教室,对铃声不知所做到现在的听到铃声,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学生们的变化很大,也说明他们已经变成一名合格的小学生了。

  记得开学第一天家长们把孩子送进教室,依依不舍的离开。而孩子们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着陌生的环境,严肃的老师,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从事低段教学已有8年,我觉得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环境的适应和学**惯的养成已经超越了知识的学*。于是这半学期来,我重点从这两方面做起:

  首先是环境的适应,环境分为学校环境和学*环境。在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带着学生在学校各处转转,找到教室的位置,厕所在哪,餐厅在哪,上体育课时的操场在哪,需要老师帮助时老师的办公室在哪,这些是学生必须要知道的,除此之外还有音乐教师,图书室等等。学*环境先要从认识老师开始,知道班主任是谁,认识给自己带课的老师。接下来是熟悉学校的作息时间表,知道每一次铃声响起时该干什么。

  其次便是学**惯了,好的*惯伴随孩子的一生,也能让孩子轻松愉悦的学*。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他们非常不适应。先从下课上厕所做起,幼儿园里厕所都在教室旁边,学生随时可以去,但小学不行。一节课40分钟,学生要认真参与学*活动。而且部分学生太

  贪玩,经常忘记上厕所。在每节下课时就提醒学生先该做什么,慢慢的养成*惯。

  接下来是课前准备,上课铃声响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戏进入教室,拿出相应课程书本和学*用品摆放在课桌上,同时在班长的带领下唱一首歌。这些在孩子刚入学时,老师课前早到一会儿,帮助学生,提醒学生,一个月以后他们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了,先教会孩子课前起立与老师问好,课后和老师再见,懂得尊敬老师、爱护老师。再就是要求他们课堂听讲,回答问题举手等等一些细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相应作出要求和引导。

  作业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给学生制定学*时间,老师也作出要求,学生应独立思考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长接送孩子的时候,彼此交流,共同帮助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 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幼小衔接问题,虽早已引起专家,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1、表面性

  不少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儿园大班,课桌的摆放形式有所改变,课节时间延长,游戏时间、活动数量减少,有些最多组织幼儿到小学参观一下或请小学生回园介绍一下小学生活。而儿童的适应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将小学部分学*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儿童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到学*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态度和*惯;随着学*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又缺乏认真学*的*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没后劲”等问题。

  4、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而小学却无动于衷,不主动与幼儿园接触,也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身心特点,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事实证明,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5、突击性

  有的小学在招收新生时,进行所谓的摸底测验,内容包括识字、计算等方面,并以此为依据决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学或给新生编班。摸底测验的成绩也成为小学教师、幼儿家长衡量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幼儿园则不得不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

  上述问题需要家长、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人生的第一过渡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7

  幼儿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那么在科学领域要怎么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呢?在幼小衔接阶段课程的实施上,教师要敏感地把科学教育融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并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教师要有随机教育的意识,能随时随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并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要四能)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

  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全由父母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入小学后,许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办,而且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学*、劳动等任务。而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适应小学的需要。例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收拾自己的教具、学具,整理书包等等。自理能力有所增强,孩子在入小学后也就能很快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五、要尊重幼儿个体间的差异,承认和保持幼儿个体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注意有区别的对待,尊重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科学活动以探究为核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幼儿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既可以获取科学知识体验,感受学*科学的乐趣,也可以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

  六、要注重科学的方法,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幼儿通过好奇、好问、好探索,并大胆实践、尝试,由此获得直接经验来认识、了解事物。而相对贫乏的知识经验和粗浅的认知水*,又决定了幼儿不能客观地解释自然事物和现象及其关系。因此,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要注重科学方法、行为、*惯的引导,鼓励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正确的科学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知识的乐趣,尝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积极、自觉的探究活动。

  七、要让幼儿在游戏中学*,游戏是幼儿极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

  在小学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恰当的使用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这样无论从生理还是从心理方面都有利于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过渡期,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在大班后期,除了游戏外,还应该融入小学课堂中学*知识的模式,让幼儿提前适应或者说是感受小学的教学方式,然后再渗透游戏,如此,来缩小幼小衔接的跨度。

  此外,要使幼儿在心理上做好当小学生的积极准备。

  大多数幼儿都比较向往小学生的生活,他们很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他们以为上学“很好玩“,背上书包“很神奇“,缺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随机应变能力。家长应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做好当小学生的心理准备。

  总之,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工作既要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即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还要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园与小学的相互衔接应注意科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更好地关注这一时期幼儿的特殊需要,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稳顺利由幼儿园到小学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8

  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

  长期以来,“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关注,但又一直没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幼教和小教“两层皮”,“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现象,使幼小过渡出现了“断层”。

  不少小学教师不了解幼儿教材教法,幼儿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儿园、学前班为迎合部分家长“望子成龙”急切心理,片面强调各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能力及性格的培养,使幼儿教育“小学化”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违背了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而重复的知识传授又使入学新生产生厌学心理。而另一些幼儿园、学前班则缺乏教学规程,放任自流,使幼儿教育“保育化”,浪费了大好教育时机。

  实践证明,如果学前教育抓得不好,会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所以幼小过渡的准备应从幼儿园小班抓起,重点放在大班和学前班,使幼儿*稳过渡入学,为其终身学*奠定牢固基础。

  首先,培养幼儿对未知世界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诚如一句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孩子如果对周围世界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自然会专注的去想、去听、去问、去探索。

  培养幼儿的这种可贵精神不是一年半载之功,必须从幼儿入园时做起才行。鲁迅说:“孩子的世界与**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蛮做,大有碍于孩子的发达。”而学龄前的孩子们常常会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开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言语;他们想飞上天空,想潜入蚊穴……我们应通过孩子这种丰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导幼儿把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把丰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引导使幼儿的有意注意、兴趣、爱好、求知欲变得稳定持久,又把兴趣做为学*的动力。既然小学要教会儿童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前教育就应为此做好准备,即组织幼儿进行“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活动,如:利用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引导他们看色彩艳丽的画册、图片,进行“听读游戏识字”,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或游戏过程中听读、跟读、识记、朗读、背诵儿歌,从而识认常用汉字,为儿童进入小学转而以抽象符号为主要学*内容做好准备,这就是“前阅读”,幼儿教育中没有“写字”一课,但幼儿教育中的绘画、手工等发展了幼儿手指握笔小肌肉的灵活性,使孩子握笔轻松,运笔线条均匀,为幼儿入学后书写打下坚实基础,这便是“前书写”。孩子们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取物”、“开火车”等多种游戏活动有目的训练了点数,也就是“前运算”。可见,这些游戏活动就是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是容易被幼儿接受的,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做了准备。

  一提起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们总是觉得非常羡慕,多少还有些感到神秘。根据幼儿这种心理.幼儿园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小学生请来,请小学生讲讲他们的学*、生活、劳动,讲讲少先队、队旗、科技活动、夏令营,使小学生与幼儿距离拉*,激发幼儿向往自己快快长大,带上红领巾,早日成为小学生的愿望。对于大班或学前班的幼儿还可以有组织的把他们领出去,参观小学校,看他们上课、活动等等,把幼儿想的、听的变为直观感受,使学龄前幼儿渴望成为小学生。其次,培养幼儿自理、自立和人际交往能力。幼儿园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师、保育员和家长们的照顾下生活,而进入小学就意味着独立生活的开始,离开别人的监护,许多孩子表现出惊慌、恐惧、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纵,安排不好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因此,为了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幼儿园还要逐渐培养幼儿的幼儿独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还要给幼儿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和安排游戏、玩具和伙伴,学会考虑和决定自己“玩什么”、“做什么”,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和决定事情,可以使幼儿充分学会表达意见,并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机会。关于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要经常持久地进行,从幼儿入园时就应开始。

  实践证明,那种事事处处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长们,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但是他们的孩子进入小学一般是不能适应小学生活的。那些受陈旧教育思想影响,只让幼儿围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意识,没有人际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学前使孩子学会了加减运算、汉语拼音等基础知识,他们送出去的学龄儿童也同样不能适应小学生活。因此,在入学前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儿入学后更容易适应新环境,减少骤然进入陌生老师和小朋友之中所产生的交住困难。最后,要抓好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惯。到了大班的幼儿更接*入学年龄,入学前的准备教育要更具体。

  第一,要培养大班儿童或学前班的幼儿具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增加集体活动.教育他们热爱自己生活的集体,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或小组性活动竞赛或集体布置活动室等等,形成良好集体风尚。

  第二,训练幼儿具有“坐、立、走、说、写、看”的正确姿势,养成每天坚持看电视中的一段儿童节目,并能讲述其主要内容及情节,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记忆能力。

  第三,在学前班、大班各种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所有从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从小学一年级学生来看,儿童的学*适应能力,有的一入学就可能表现出两极分化,有的儿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续时间长,有的儿童注意力难以集中或注意时间较短暂,导致儿童进入正规学*以后成绩悬殊。因此,在大班、学前班下学期学*,还要调整作息时间,为幼儿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到来奠定基础。

  第四,制定学前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训练卡,其中有关规定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监督指导并坚持定期总结。

  总之,搞好“幼小衔接”要从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学准备教育重点只放在入学前一年,只教幼儿学*汉语拼音、读写汉字、做算术题,有的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会一年级课本的内容,那么,这种“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5)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菁选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

  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转眼间,咱们马荣国际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即将结束幼儿园的快乐生活,迈向小学的学*生活了。幼儿园特地为家长们准备了一场贴心的“幼小衔接解读”讲座。针对父母担心自家宝贝“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情绪,方园长向爸爸妈妈们详细介绍了孩子各阶段“敏感期”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不同特征的学*活动以及幼儿园在“幼小衔接”阶段的课程安排。此外,方园长还无私地分享了儿子在幼儿园、小学的种种心得,让大家获益匪浅。家长们了解到,知识储备、学*能力以及心理准备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用心播种,静待花开。感谢幼儿园为我们举办的这次家长会,务实而详尽的解说帮助我们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及时的引导,让家长们在今后几个月的.时间里,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维、学**惯以及社会技能方面的衔接、培养。相信孩子们在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顺利的度过人生的第一次转折。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2

  被通知去听了一场关于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讲座,报着尝试的态度去听,却有了受益匪浅的感悟。教养孩子是一门学问,陪伴孩子更是一种修炼。成长,是双向的!

  记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儿园,我激动地整夜无眠。第一次看她迈入幼儿园大门,我已在远处泣不成声。还记得当初的落寞,还记得当时的承诺。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觉得好性格好*惯的培养要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的多,虽然这与传统观念有些背道而驰,但是幼儿园期间我对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尝试过就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虽然我的`要求没有那么高,但是经过几年的幼儿园生活,孩子“回报”给我的却是太多的惊喜和意外。

  而今,即将进入小学,我的观念有了稍微的改变。从之前性格的培养,到了现在自律的加强。我是一个自律性比较差的妈妈,一直以来都是随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锻炼孩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约束着自己。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指导。

  关于困难:

  讲座中,老师提到幼小衔接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适应:身体适应、社会适应、学*适应。回家后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期的作息时间表,令我万万没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认真的贴到门上,非常认真的执行。这一点,令我感到万分惭愧。社会适应能力我没有太多的担心,但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养孩子理财的经历,却因忙碌而夭折。讲座结束后,又做了详细的计划并实施。弥补之前的不足,应该以坚持为前提。学*适应是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前辈妈妈们都反应说现在小学作业都比较多,现在孩子偶尔写字多了也会嚷着手疼。之前以为是为了逃避书写,后来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协调力量与手指协调力量没有得到*衡发展,孩子写字多了是会容易感觉手腕痛手指酸。这种酸痛就是手部肌肉群与手臂肌肉群负荷过大造成的。从幼儿园没有作业过渡到小学的多门学科,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于成长:

  讲座中,老师用“修炼”诠释了这个版块,这让我不由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里面列举了种种问题爸妈。之前看过之后特地拿出这本书和朋友们一起探讨,对号入座,几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或许也是现在家长都存在的一个通病。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学会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坚守与信任的心来看待孩子,让节奏慢下来,给孩子一个健康的生活节奏,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的飞翔,教与养,我们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长的路上。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3

  时间流逝,时间就像箭一样。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生活三年,升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共享:关于幼小的联系,家长和孩子必须做好准备。

  总之,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安排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上小学后,学*负担不会很重,孩子们会从思想上提前做好作业准备

  (2)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班的集体活动时间稍微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中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和持久性,让孩子在心理上准备时间概念。

  二、父母方面:

  (1)父母必须意识到孩子上学是自然的,不必过度紧张。作为监护人,调整孩子的休息时间,学*和生活*惯,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教别人什么,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作为监护人,我们必须发挥语言教育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发挥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必须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写下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的初步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不必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养成*惯,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立能力。小学和幼儿园在环境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在幼儿园阶段,老师总是关注婴儿们的饮食、睡等生活,相反在小学阶段,多依赖孩子们自己的生活自立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4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对幼儿和小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学*这次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这次讲座公益讲座,聆听各位园长的分享,结合我们幼儿园的现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现状和家长重视程度、配合程度,我园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了一些调整。希望我们的衔接工作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

  实施幼小街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我们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期目标而已,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如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紧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总之,双方都应该立足于儿童的终身发吸势动小街接工作,为儿童适应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是体、智、德、美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使幼儿在全面发展中顺利过渡、面决不能搞单项突破上或后面发展

  (三)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我们要引导幼儿适应小学的学*方法和一日流程,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小学知识。提前组织幼儿学*小学的教材和用小学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幼儿厌学、养成不良学**惯的重要原因。

  主要内容与方法:

  幼小衔接是根据幼儿过渡期身心的特点,从体、智、德、美诸方面,为幼儿入学、也为其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从以下方面培养幼儿。

  (一)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个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所以,大官厅幼儿园会通过多种教育活动,特别是加强与家长、小学的合作,来让幼儿逐步了解小学、喜欢小学、渴望上小学,最后愉快、自信地跨进小学

  (二)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

  1、培养幼儿的主动性

  培养主动性就是要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积极态度,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欲望和兴趣,我园会为幼儿提供自己选择、自己计划、自己决定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并使他们尽量获得成功的体验。

  2、培养独立性

  幼儿的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对入学后的适应关系很大,很多幼儿因为不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用具、生活用品,不能自己按情况穿脱衣服,不能记住喝水或害怕独自上厕所等等,而影响身体和学*,在小学生活感到困难。

  独立性和生活能力必须通过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才能实现。我园会向家长传递正确的.衔接方法,引导家长要求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帮助幼儿字会必要的技能,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同时,做老师和家长的小帮手,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表现在入学后对新的人际环境的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幼儿胆小,不能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者不能与同伴友好的相处,遇到问题也不敢去找老师反映或寻求帮助,就造成了没有新朋友,他们会感到孤独、沮丧,学*的兴趣大大降低,学校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

  因此,我们幼儿园着重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一能力与主动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方法是全园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让幼儿真正感到与教师同伴在一起的欢快,从而愿意投入到交往活动中,增长自己的人际关系知识、技能和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要引导幼儿学*一些规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通过开展规则游戏,让幼儿逐步懂得生活学*游戏等都是有规则的,并让他们有机会体验到,如果不遵守规则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有意识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大班幼儿在生活制度、作业课纪律等方面有一些改变,比如缩短午睡的时间、适当延长作业课、要求举手发言等,让幼儿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惯,有助于缩短入学后适应小学规则的时间,还可以请家长进行配合,为幼儿创造更多的发展任务意识的机会。

  (三)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准备

  学*准备是着眼幼儿终身学*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品质,大致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幼儿

  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不管幼儿在哪个年龄阶段,我们培养幼儿都要从游戏的方法上来进行创作,更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利于幼儿理解与接受,这是所有衔接活动的基础。

  2、培养良好的学**惯。

  幼儿期间,家长和教师应当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严格一致一贯的要求,才能够养成良好*惯。

  3、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项个性品质,主要是认识兴趣、学*积极性、意志、自信心等。教师和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和探索积极性,培养幼儿做事坚持到底、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让幼儿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形成自信、主动的学*态度,才能产生学*愉快这一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中大班教师应当从根本上发展幼儿的智力,特别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让幼儿从机械训练中**出来,发展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打下良好基础。

  感谢这次“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的培训,不仅给我们很多启示,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法,把这些方法结合本园现状进行调整,帮助幼儿更好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5

  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生活,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xx年x月x日上午,我参加了xx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聆听了xx市教育学院xx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注重,使孩子尽快适合这个学*环境,家长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个*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xx老师的讲座,使我知道我们在注重孩子学*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水*的培养,学*兴趣的培养,独立生活水*的培养,与人交往水*的培养以及挫折承受水*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合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小阶段应是孩子水*发展和培养的一个关键期,所以老师应该特别注重,做好这些工作,能够让孩子终身受益。

  幼小衔接增强幼儿*性的培养,生活上、学*上的良好*惯的养成训练,例如:会排队走、上厕所有序,会准确的拿笔、看书姿势准确等,这些看似小而容易,却是重要而繁琐。良好的行为*惯、生活学**惯会让幼儿最快的适合小学生活,学**惯的良好有助于在小学课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听课,学*成绩自然不会落后。而*惯养成需要小学教师持续的重复纠正,幼儿的可塑性很强,给以他什么影响,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因而*性培养重于一切。

  我们应该准确把握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和状况,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个孩子都能顺利的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学*与生活。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6

  起初看到这个讲座预告的时候,想想孩子刚上小班,感到有点早。但听过之后,我感到不但不早,而且非常及时有效。欧阳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幼教老师,她所讲述的内容正是我们很多家长现在所面临的问题。老师提到的四个误区,就是我们家长常常容易踩到的雷点,尤其那句“孩子小脚穿大鞋,不仅跑步不快,还可能出现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幼小衔接中错误行为的危害。通过这次讲座的学*,我对正处在小班的孩子有关幼小衔接方面的感悟如下。

  一、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惯。

  一个好生活*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很关键,尤其进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只顾着玩,而不去大小便,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而这个*惯与我们家长有很大关系。由于对孩子的溺爱、自己焦急的心态,每当孩子慢腾腾地穿衣、洗脸、吃饭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帮助她完成。现在深刻明白,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行为*惯培养的关键期,更是对以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一定要养成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惯,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保持足够的耐心等待,给孩子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惯,为幼儿做好入学后独立生活的准备。

  二、帮助孩子养成好的'阅读*惯。

  小班的孩子还小,不能独立完成阅读,因此坚持亲子阅读尤为重要。从上幼儿园开始,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抽出半个小时,陪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故事等书,不仅让孩子沉浸在书的海洋、增长了知识,还增进亲子关系,更是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惯,为以后上小学养成阅读*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帮助幼儿养成学会倾听的好*惯。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断地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家长不由自主的就变成了一个爱唠叨的人,一句话说上好几遍。如,洗手时反复强调如何正确洗手,收玩具时不停的教导如何放置玩具等,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一会儿妈妈还会说的。因此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7

  “幼小衔接”这一词,从前觉得离我还挺遥远的,一眨眼就到了东东准备上小学的时间了。

  艾立森在幼小衔接上花了蛮多的心思,当孩子从开笔典礼上,穿过启智门,有着浓浓的仪式感,口号一喊,小笔一挥,感觉到自己要长大了;当我拿起毛笔给东东额头点朱砂时,我不禁感慨:长大了,不再是粘人虫了,心里尽是开心,又是失落。

  “幼小衔接”不是让孩子提前学*小学应该学*的东西,而是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进、会提问、能交流,有进入小学心理上、*惯上、情感上的准备,并掌握应该具有的基本知识,就达到了就读小学的基本条件。

  通过莫老师现场授课,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向往。要孩子有心里准备,了解小学生活,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二、养正。要锻炼孩子生活自理,培养良好生活*惯;三、守规。引导孩子交往合作,增强自律的规则意识;四、好学。激发孩子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的学*能力。

  作为家长,要与孩子建立*等的朋友关系,放*心态,不焦虑,用心陪伴,相信孩子能顺利*稳度过。

  现在的孩子不论学*还是生活,各种条件尽是优越,必然挫败感承受力也弱一些,希望家长孩子在配合老师的工作下,能让孩子打好扎实基础,做最好自己,以爱护航,快乐而坚定的成长,不负使命!不负童年!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8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父母要帮助孩子顺利从假期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刘云艳教授曾说过:“幼小衔接从入园第一天就开始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以儿童为中心”,应该是一种关注儿童的学**惯、培育主动性和调控性的学*品质,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孩子的学*、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主,注重将教学内容渗透到游戏中,午睡时间较长,没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制约着他们。而小学却是以学*为主,孩子大多通过例题来学*知识,知识的迁移能力需要很强。一进校门就有许多的规章制度,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时间一长,孩子对新校园的新鲜感就减少了,不能像幼儿园那样自由,不能经常画画,还要做作业。课间十分钟自己不会安排,从而开始厌学。

  作为父母要做到,孩子的`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阶段该学什么,怎么学*都是有方式方法的。而不是强加于孩子。这样会适得其反。片面的、单一的衔接内容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反而使幼儿很难去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们的一些社会行为是在幼儿园时就养成的。有了良好的行为*惯,加上学*能力的过度,孩子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9

  8月30日下午,我校全体一年级教师参加了寿光市组织的幼小衔接培训。向我们阐述了关于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相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真的是受益匪浅!如何使学前班的儿童入一年级而能较快地适应一年级数学的学*,我想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态势语言,关注儿童的情感。

  低年级的学生刚跨出幼儿园来到小学进行有规律的学*,上课注意持续时间短,注意力易分散,加上感情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且数学学科本身不似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为了提高学生学*的注意力,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态势语言作用,以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以简明的手势、抑扬顿挫的讲解来吸引学生,调整学生学*情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的好*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教学中,一定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学生原有知识水*参差不齐,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时,有学生对于:12-8=4、15-9=6等倒背如流,这些学生只是单纯记忆而已,不会思考过程,更不会用凑十法、加法的是减法的逆运算计算方法做出来。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一无所知。教师一定利用学生的小棒,通过学生动手摆的过程,让他们独立思考,再让他们说出算法的过程,再次进行独立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三、内容设计有弹性,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需求。

  课堂教学要满足所有学生的数学学*需求,在内容的选择上体现一定的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例如,可以对同一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问题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课后*题的选择与编排应突出层次性;在设计课题学*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拓宽知识的'选学内容,但增加的内容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四、找准学生学*起点,关注数学学*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从儿童身心发展上看,从学前班进入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儿童保留了幼儿的某些特征,又拥有学龄期刚刚出现的某些特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玩具、故事等),使他们感觉到学*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接*数学。*时上课时,我设计多种游戏活如起立报数复*基数、序数;小棒猜数复*数的组成;送小动物回家复*口算;套圈游戏学*小小统计等,将课间活动与数学活动整合起来,体现“做数学”的理念。让学生收集信息、组织信息、处理信息,并有意识地渗透统计思想、比多少的问题意识,拓展了学生“玩”的学*资源,使学生玩中学,玩中思,玩中悟、玩中乐的情感体验。

  刚入学儿童是了解生活、学*知识的最初阶段,是整个小学教育的基础中基础,总之,搞好幼小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数学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将对孩子今后的发展、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今后一阶段的学*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成长的时间,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着急,要静心等待,精心陪伴,在孩子迷茫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与指导!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0

  今天上午的幼小衔接讲座,园长主要讲了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的不同以及家长和孩子需要在家里准备的相关工作,听了以后觉得非常接地气,受益匪浅。

  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幼儿园教养并重,主题游戏较多,小伙伴固定,朝夕相处,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学时间弹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对较宽松;而小学以学科学*为主,规范学科,限时课堂,格式作业,老师相对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没有午睡,没有加餐,相对较严格,所以在幼小衔接阶段,各项*惯和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

  1、首先要给孩子一种期待感,让孩子觉得我马上就要变成一个小学生了,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因为长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级骄傲的事情。

  2、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包括起居时间,游戏时间,阅读时间,做家务时间,与家人共处时间,作业时间。有句话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先变成那样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父母也早睡早起,这样就以身作则的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惯。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惯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律。

  3、家庭环境:在家里爸爸妈妈要做好环境建设,孩子有自己独立的书桌,父母以身作则,*时也多看书学*,变陪读为共读;在家里家庭成员之间要经常说谢谢,你好等文明语,和睦相处,关爱彼此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学**惯:八个力的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阅读能力,说的能力,做的能力。培养观察力,可以多观察身边的.细小事物,找不同,摆积木,报些兴趣班如音乐,多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坚持力,多读书。

  5、其他能力培养:如独立自主的能力,独立完成作业,面对挫折的能力,时间管理的能力,精神专注能力,能坐的住,锻炼身体,有固定的体能训练,负责任的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等等。

  听完真心觉得家长的责任重大,育儿就是一场修行,期待我们都变得更好,再次谢谢幼儿园举办的这场活动!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是*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小学两个相邻教育阶段在教育工作上的承接和连续。幼儿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水*的发展阶段,两个阶段相比,儿童在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活场所、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定的“陡坡”,合理调节衔接的“陡坡”、减少儿童适应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儿童顺利过渡到新的教育阶段、就是幼小衔接要做的工作。

  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孩子将会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在家长的引导下,做好各项能力提升、生活*惯、学**惯等方面的准备。真正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为小学一年级衔接,更是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本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适应期,作为大班的教师,我听到最多的话题就是:我的孩子能不能适应小学生活?面对幼小衔接,家长和幼儿园究竟该怎么做?带着家长们的困惑,我以《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将“幼小衔接”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为他们后续的学*和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了解小学,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孩子去参观小学生活,第一个活动是参观小学的升旗仪式。孩子们学着小学生的样子,整齐地排好队伍,体验了**下的庄严和神圣。之后,孩子们走进了小学明亮的教室里,体验了当一名小学生的感觉。

  通过参观,孩子们对小学的学*和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激发了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四月份我园也组织全体大班幼儿开展了幼小衔接系列活动,从整理书包、穿脱衣服、系鞋带等几个方面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的准备,实现科学衔接。

  在*时的学*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时刻提醒孩子去掌握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从小没有好好培养,到了步入小学再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在绘画活动中,也要按照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去要求幼儿,还可以根据大班幼儿喜欢竞赛这一特点,结合竞争机制组织一些“坐姿、握笔姿势”的比赛。培养良好的学**惯,还要在常规上有要求。如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尽量在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集体活动时能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教师也应加强对孩子进行注意力和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培养幼儿内在的.学*兴趣和动力,使他们顺利适应小学的学*生活。

  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升至小学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1、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不遵守游戏规则等)。

  2、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4、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生活学*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

  5、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6、幼儿入学后,学*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兴趣、学*热情、学*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

  总之,幼小衔接不能急于求成。每一位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终将破土而出,蓬勃生长,带着无尽的期待和快乐,向小学奔跑而去!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2

  8月22日至8月25日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我们举办的“国培计划(20__)”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远程培训项目。高教社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提高的*台,培训按照远程研讨与课程资源等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积极展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实现了教师与课程专家的面对面交流,既利于课程专家的专业引领,更利于调动广大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培训主体的作用,将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专家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解决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训中,讲座、课例、网络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新颖、丰富的形式,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学科理念、理论、实践活动的窗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

  课程内容实在,培训档次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培训内容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有针对性,各位专家的讲解使我对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有了新的感悟和提高,每位专家都以鲜活的实例、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确实感到受益匪浅。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3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很开心参加儿子幼儿园大班开笔礼活动,毕竟是孩子的人生第一礼,作为家长的肯定是不想错过的,在此非常感谢艾立森幼儿园给孩子准备如此有意义的活动,感恩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大班幼儿即将步入小学,面临着多方面的适应,开笔礼为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惯打造了良好的氛围,为礼仪养成打造了良好的基础,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伴随着主持人热情高涨、亲切感人的话语、激情飞扬的擂鼓声拉开帷幕,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的感人,真诚。看着你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孔,拱手穿着汉服走过“启智门”,承载梦想之门,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通过击鼓明志、站姿坐姿的练*、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朱砂启智、感恩鞠躬等环节,重温传统开笔礼仪。

  (一)击鼓明志

  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要成为一个热爱祖国,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学子!咚咚咚……击鼓三声,明志立誓。“鸣”通“明”,“鸣志”即“明志”,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悠扬的鼓声中,孩子们跟着司仪许老师一起明志启誓。

  (二)站姿坐姿的练*

  端衣冠,抬头挺胸,寄予孩子们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三)启蒙”人”字、握笔书写练*

  有了远大的志向,这还只是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古人云:人之聪明识字始。“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顶天立地。学*知识必先从认识人字开始,学会做人先从学写人字开始。在杨老师带领下,孩子认真地举起右手模仿书写在幼儿园的第一个“人”字,一撇一捺写**,一生一世学做人。一撇是责任,一捺是担当,工工整整写人字,堂堂正正中国人。

  看到诺贤书写着这人字,回想起刚刚入学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舍,迷惘,恐惧,哭红了双眼,要回家……转眼间,孩子长大了,感慨万分。人字两笔虽简单却寓意着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先学会做人,做人要站得稳、行得正、走得端!

  (四)朱砂启智

  古乐悠扬,各位家长手执毛笔,在自己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为学子们献上殷切祝福。“朱砂启智”,又称“开天眼”。在古代,学童入学伊始,都会由启蒙入学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从此眼明心亮,聪明好学。

  (五)感恩鞠躬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并用所有的爱哺育我成长。父母之恩,毕生难忘,孩子们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鞠躬,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一个拥抱,无不让人感动的落下幸福的泪水。

  感恩老师,在这隆重又温馨的日子里,带着一颗感恩之心向教导孩子们们的老师感恩鞠躬。感恩他们的爱心呵护、细心培植、精心教育。

  胸怀感恩之心的人,品性不会差,因此,这也是我一直都教导岑诺贤做人一定要怀有感恩之心。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在庄严的仪式中领略到了勤学苦*、尊师孝亲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尽管开笔礼已经结束了,但它却是小朋友们开始学*,走向成功的起点。愿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

  再次感谢幼儿园组织本次意义深重的活动,感谢老师们!

  孩子们,加油!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4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小学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地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下学期或者这学期内某一个月的目标,而应该是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幼小衔接培训心得体会15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通过此次学*,让我对幼小衔接教育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活动目标为导向,谨遵幼儿为本、游戏为基本活动、体现科学的保教理念、能力为重的基本目标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下从三个方面分享学*心得: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们以往过于关注孩子的知识、技能的掌握,简单地认为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便能搞好教育教学。其实不然,因为幼儿园真正要给孩子的是良好的行为*惯,良好的规则意识,良好的成长状态。让他们成为身体健康、性格阳光、受人欢迎的人;成为坚强勇敢、自我节制、自我管理的人;成为能保持持续的学*兴趣,养成好*惯的人。这些目标的实现单靠课堂教学是完成不了的,必须要做到“一日活动皆教学”,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学*,在游戏中学*,正如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实施“有效教学”,杜绝低效、无效、甚至反效的教学。我们要以学定教,关注幼儿的能力、需要、发展规律、学*特点等,即先备儿童再备教材,还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目标性、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与周围环境一致性、直接经验性、逻辑性的原则。内容要跟着目标走,过程要跟着内容走,提问、操作等要来自于内容,而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先备教材再备儿童,先备内容再备目标。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中经常听到小学老师的抱怨——部分上小学的孩子不会自己主动上厕所,渴了不会自己去喝水,不注意自我的卫生,总体上就是大大缺乏“自理”的能力。而孩子呢,除了学*,在生活上也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而家长也经常抱怨小学老师照顾不周,不提醒孩子上厕所,喝水;也经常因为孩子的丢三落四、没有良好的生活*惯而搞得焦头烂额。说起幼儿园时期,很多家长会说“就是玩”,其实,幼儿园时期,家长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当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时,对他的学*一定具有很大帮助。

  那家长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在*时生活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记事本记录当日或者*几日的重要待办事件,做好任务规划;养成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好;做事不拖沓。教师在*时上课中,可以利用各种奖励措施激励孩子,及时提醒孩子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表现在班里进行榜样教育;在日常学*中,时刻注意调动的积极性,孩子逐渐养成了认真听课、养成良好的常规*惯。

  三、家园共育方面

  要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仅靠幼儿园教育是不够的,还要借助家长、社会等的力量。向已有家园共育方面成功经验的园所学*,如定期开展家长讲座,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教师、家长助教等形式吸纳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家长共同记录孩子的成长等等。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定要把家园共育工作做好,落实起来。我们*惯于让家长支持、配合我们的幼儿园工作,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家长对幼教工作不仅是支持与配合,更多的是相互支持与合作,建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共同愿望,建立以尊重为前提的相互认同与接纳,建立以*等为基础的相互合作。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6)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菁选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小衔接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

  时光飞逝,我们的孩子即将告别幼儿园,走进小学校园,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心里都充满了兴奋、期待和憧憬,但也有担忧和困惑,孩子能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吗?我们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一直以来对于这个为题我都很迷茫,且较为着急,在家经常想让孩子学学拼音、算数、写字等内容,自从观看了沙塘中心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台发送的幼小衔接相关内容后,我有了不同的想法,并更加清楚的知道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应该怎么做。

  一、心理准备。让孩子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校园生活、学*上的变化。我们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到小学校园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环境。让孩子在心理上逐渐为今后独立进小学做好过渡。

  二、*惯的养成。刚入小学,首先关键在于好*惯的养成。要培养孩子自觉遵守作息时间的*惯;培养孩子认真倾听、专注阅读的*惯;培养孩子端正的姿势、课上专心听讲、及时完成作业,并能按照课程表自己独立整理学*用品的*惯;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惯等。

  三、能力的培养。培养孩子大胆与人的交往的能力,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能力,进入小学,孩子面对的环境也会产生变化,要加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等。

  四、知识的衔接。这个阶段的.孩子是语言积累的高峰期,因此应该丰富孩子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相互讲故事、提问题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鼓励孩子积极动脑,培养孩子学*的兴趣爱好。同时,教孩子认读拼音和一些简单的汉字,可以通过和阅读相结合的模式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另外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时有空可以让孩子练*学写数字,也可以做些简单的算数运用题等。

  总之,幼小衔接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对孩子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老师和我们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准备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2

  上周五的“幼小衔接”讲座顺利地结束了,活动的顺利结束不仅给我带来轻松,也带来许多感想,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

  讲座很精彩,家长们听得很专心,很多家长还认真地做着笔记,我不禁佩服主讲者的口才魅力,能吸引这么多的家长专心致志地听讲。家长们的专心,我想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因素,那应该是讲述的内容很实际,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家长在实际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能用得到的。所以家长们喜欢听,还认真听。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为什么在上课时,会有很多孩子游离于老师的视线,我想除了孩子本身学**惯不良的因素以外,我想关键因素在教师自身。教师缺乏教学魅力,教学内容没有意义或孩子不感兴趣等原因,这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听了讲座,还让我想到,这样的讲座对家长固有的比较陈旧的教育观念有一个很大的冲击,也就是说,在听了这样的讲座后,能有效地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这也是举行“幼小衔接”讲座的作用。

  我对讲座中的许多观点持相同意见,这或许是教育工作者共同的教育理念吧。比如对于家长对孩子的拼音教学问题等等,主讲者都做了精彩的讲解,我也深有同感。

  1、关于拼音这个热点问题。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纷纷提前学*,甚至要求幼儿园就开始教学。其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从小学老师的角度来说,他的教学进度一般会在学校整体安排的前提下,根据大多数孩子的学*情况来适当调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从零开始,那么教学也就会从零开始,完整安排,但是如果大多数孩子都已经学会的情况下,老师很可能也会加快进度,幼教之友《有感于“幼小衔接”讲座》。这就导致了一部分有潜力但是没有学过拼音的孩子的压力加重。可是这些不良后果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甚至有很多家长还大声呐喊:一定要提前去学拼音啊!于是恶性循环始终循环。所以呼吁大家,小学就是小学,小学的东西就一定让孩子到了小学的年龄去学。不然适得其反。

  2、关于坐姿。一直在想假如始终必恭必敬地坐着一定会很累,所以当看到孩子坐在椅子上东倒西歪的时候,有时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但是在当听了讲座后,其实在幼小衔接阶段,有时候也是要狠狠心,至少在集体活动中的15到20分钟里一定要要求孩子好好坐,认真听。,尤其是即将要入小学的孩子。

  3、举手。幼儿园老师也在强调回答问题要举手,但是很多时候,很多孩子回答问题会“脱口而出”,甚至有时候他们的无意识插话,老师也能容忍,于是,很多孩子就形成了随便插话的*惯。于是到了小学,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狠狠批评。现在看来,我们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对“回答问题要举手”,一定要常抓不懈。

  4、生活问题。上厕所,吃饭,吃药等。幼儿园的课时较短,对于上课去厕所也能容忍,吃饭,有老师督促,吃药有医生来喂。但是小学里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了。课间要准备学*用品,要喝水,要上厕所,该在课间解决的问题都要在课间解决。吃药,虽然老师也会提醒,但是要自己记住药量和吃法。总之一句话:一切都需要自己来做主了。

  5、学*用品。前一天晚上都要准备好了,比如5支铅笔,1块橡皮:铅笔都要削好,学*用品不能太花俏的。因为太花俏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将那些华侨的学*用具成为玩具。

  6、做事速度。尽量改变拖拉*惯。小学以后,每节课中的内容比较多,而且一定要弄懂掌握,因为第二天马上又有新的教学内容,如果昨天的内容不掌握,不懂的东西就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一点和幼儿园有非常大的区别,在幼儿园,即使有个别孩子没有掌握的,也能浑水摸鱼,毕竟幼儿园没有系统地考试。所以,该学*的时候认真学*,学*完了再放松地玩,这个学**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看来“幼小衔接”工作的确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3

  进入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人生新的转折点,让幼儿在未来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注重幼儿园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做好幼儿生活与小学生活的衔接可以有效避免,因为生活环境,作息规律,以及人际交往等的变化,带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

  良好的幼小衔接,会使幼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情绪方面的不良反应,保证幼儿转折期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帮助其做好生理、心理、行为*惯等方面的准备,因此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幼儿未来的学*和发展,也为以后终身的学*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小衔接并非只涉及大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都应当为其做准备,特别是需要帮助幼儿做好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的准备。在智力培养方面,幼儿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制订合理的教育教学计划。主要应当培养幼儿的.专注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发音准确、口齿清楚、语句连贯,可以清晰表达自身的想法。此外,还要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使其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具、工具等。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应当结合幼儿的兴趣点,引导其自主探究知识或问题,培养其求知欲并增强其意志力。这些都能为其日后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打好基础。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4

  今天学*了袁冰楠老师带来的《让音乐成就快乐儿童——关于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受益匪浅。

  讲座开始,袁老师请大家看了一段矿泉水售卖机的视频,神奇的是,只要演奏好听的音乐,就会自动出来一瓶矿泉水,好听的音乐引来了众人的围观,大家都在美妙的音乐中陶醉着。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可见音乐是我们最密切的艺术形式。

  袁老师先带我们查找了当下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研读《3-6岁儿童学*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以目标为起点,进行后续的活动开始。“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我们还要先审视蕴含的音乐技能和审美含义,考虑如何让这些审美含义的音乐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实际意义的。其次,要重视幼儿的.学*技能、策略,发展学*品质,发展幼儿的情感和积极地个性以及社会性品质。

  歌唱活动的组织,让我产生了共鸣。首先是范唱部分,我们第一次要尽量“清唱”,音量适当放低,既能培养幼儿专注倾听的好*惯,也能避免幼儿歌唱时喊叫。2-3遍后,再加入右手单旋律的伴奏,使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歌词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难点,*时的活动中,我们更多的是老师准备教具和图谱,幼儿看图谱理解歌词,学唱歌曲。今天,袁老师举了一个大班歌唱活动《小鸟小鸟》的例子,让我豁然开朗,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也可以自己设计谱图,不但有利于理解歌词,更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练*歌曲的环节,也可以加入“反思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还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学*管理能力。

  最后感谢家长学校365的培训*台,能够让我们在疫情期间也能跟随专家老师的脚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的水*,让学*和进步成就更优秀的我们。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5

  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新起点,幼小衔接的本质意义不在于知识的衔接,而在于心理的过渡。为深入贯彻《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的衔接,我们将从儿童视角出发,关注幼儿的持续性发展。从幼儿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准备四个维度进行入学准备的指导,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

  3-6岁是为幼儿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帮助幼儿科学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这是我们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准备4个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有机融合并渗透。

  为什么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结构,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及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力的倾向比较严重。*年来,有些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这些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兴趣、学**惯及学*能力,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一方面,儿童的生活行为*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态度的影响。因此,幼儿园应重视做好家长的工作,如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和向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和正确的衔接措施,帮助家长学*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同步对儿童进行衔接教育,保证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6

  大班幼儿即将“毕业”,升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幼儿能能否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完成阶段性转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关键。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模式转变的过渡性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开始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幼小衔接主要目的在于:一是让幼儿非常自然、顺利地适应小学学*生活;二是通过学*,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成立了"幼小衔接"小组,并积极开展研讨会,制定幼小衔接具体计划,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幼小联手,实现幼儿向小学生顺利过渡。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我园建立了合理的幼小衔接制度

  我园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在家园共育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进展情况,加强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为家长提供各种有价值的资料。

  2、时间上与小学作息时间互相靠拢

  按规定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以游戏的方式开展,注重动静交替,注重幼儿活动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静多动少,并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因此,对很多一年级小学生来讲,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时孩子对小学生活的美好向往可能会破灭,心里开始失望。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幼儿园适当延长了集体活动时间,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四十分钟左右,课后并安排孩子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逐步使幼儿在心理、时间概念上做好准备。

  3、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大班教师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加强幼儿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语言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力的培养、心理素质和人格的培养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等。

  其次在大班后期还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门的语言、数字训练和指导,还可以组织大班年级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的比赛,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等。

  4、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后,教师制订了“今天我值日”计划,给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现在,大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浇水,有些孩子会粗心大意,忘记照料自然角,对此,教师采用“小红花”的激励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学*用品等事情,我们也很重视,鼓励孩子认真仔细地完成,最后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总之,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增进交流,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使幼儿愿意上学,喜欢上学,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7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即将进入到幼儿园的大班,为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做最后的准备。孩子们能否顺利的适应小学生活,科学的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老师、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课堂要求和学*方法,会让幼儿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容易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应该配合老师,在入学之前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如学校有哪些课程,上几节课,学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等。还需要让孩子逐步*惯学*生活,适当的减少孩子的游戏和活动时间。这样,让孩子对小学的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之余,也能从思想、时间、学**惯和知识技能上逐步过渡,为成为一名小学生做准备。

  二、注重幼儿与他人交往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要从小事做起,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争抢玩具等。看似很小的事,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和同学和谐相处。

  三、让孩子具备听读写能力

  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逐渐培养幼儿讲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装拆积木、乐高、下棋、做手工、画画等。培养孩子静下来、坐下来,有利于孩子入学后的'学*生活。

  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需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要教会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饭、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升入小学后能快速适应集体生活。

  做好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工作,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幼儿既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同时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有效而科学地帮助他们*稳顺利地进行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8

  学前教育工作中幼小衔接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今天的学*中朱老师把幼小衔接的视线从学校、教师身上转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园校协同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衔接是幼小衔接的主阵地。常态化、生活化、游戏化和综合化的衔接是幼小衔接成功的重要原则。

  家庭教育应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和适应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准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为家长应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在教育中领悟生活的真谛。其次,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做好学*方面的准备。幼儿园儿童以游戏活动为主要的学*形式,儿童在游戏中感觉轻松、愉快,并不会有学*压力。作为家长,我们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锻炼孩子注意力的亲子游戏,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最后,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9

  20xx年5月20日晚上,有幸聆听了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前幼教教研员刘华老师的讲座“幼小衔接,幼儿园可以怎样做”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刘华老师从过渡段如何更好地衔接、小学对低年龄儿童发展和游戏的了解以及幼儿园大班上学期和下学期的准备、大班毕业生档案设计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解说,给与了我们方向性的指导。

  学*的方式有很多种,幼儿园的教育主要以游戏为主,对幼儿的教育渗透于各种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而进入小学后,上课成了幼儿主要的学*方式;在生活作息上,幼儿园较小学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大班老师在设置幼小衔接活动课程时,首先自己要对小学有充分的了解,了解小学一年级的各种活动以及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了解幼儿进入小学后的各方面的.情况。此外,教师还要了解家长,了解家长对幼儿发展的了解和期望、了解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教学要求。其次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幼儿,了解大班幼儿的发展与中小班的差异、大班幼儿的发展与小学一年级的差异、大班幼儿群体在年龄、发展水*上的差异以及大班幼儿为入小学需要进行准备的基本内容等等,教师只有储备这些幼小衔接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大班上学期教师在课程准备上,可以对幼儿整体作息时间进行调整,适当减少自主游戏时间和生活时间,调整教学内容、要求和方式、增加社会性学*内容和要求等等。在大班下学期强调前语言、前书写,强调在解决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中运用数学、学*数学以及更强调对实际生活进行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等。

  此外,幼小衔接教育并不是幼儿园教师单独的教育,小学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孩子发展和个体差异,降低对一年级孩子的期望值、考虑他们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游戏的需要、被照顾的需要、交朋友的需要等等。只有幼儿园老师和小学一年级老师共同重视孩子的幼小衔接工作,孩子们才会在小学阶段游刃有余。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0

  幼小衔接,要多关注生活细节,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几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或者如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1

  幼小衔接应是大部分家长和教师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幼儿生活中一重大转折点,孩子在身体上和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变化。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使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做好幼儿衔接的工作,不仅仅是单靠幼儿园的力量就能完成,它是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三方面共同来完成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在环境方面,学*安排、生活制度上都是不相同的。幼儿园的学*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及良好的*惯,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形式多样的特点,而学校教育是以课业学*为主要形式,强调系统化知识,无论是否对课程感兴趣,都要来完成国家统一规定的大纲,并以严格的学*与作息制度作为保证。

  那么孩子即将步入小学,我们应该为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呢?首先,要在心理上做好辅导工作,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有意激发孩子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并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规则意识及时间观念等,并配合幼儿园完成目标要求。

  其次,是学*上的准备。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将小学知识提前输入给孩子,其实不然,衔接是孩子幼升小的`过程中需要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培养幼儿一些重要的能力。良好的学**惯也是在良好的生活*惯中养成的,例如规律生活,早睡早起,遵守作息常规,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完成等,良好的学**惯要培养幼儿的专心与认真,良好的阅读*惯等等。培养幼儿一些重要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倾听的能力、语言的理解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等。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惯比获得一些知识还重要,良好*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今后的学*生活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我们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幼升小的衔接,使孩子们顺利的度过,开启他们美好的小学生活。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2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是幼儿园进入小学的第一步,幼小衔接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有效的幼小衔接必定是“以儿童为中心”的,引导儿童学会学*、提升问题解决与创新实践能力,使孩子顺利渡过幼儿园到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为孩子的小学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鼓励孩子上小学,激发他们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般来说6岁左右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具备了上小学的条件,他们内心对于小学是非常向往的,他们会羡慕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上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渴望新的书包,新的铅笔盒,新的衣服,时时刻刻都流露出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家长在这个时候要特别留意孩子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孩子上小学,时常以鼓励的口语激发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例如家长可以这样说:“宝宝真棒,宝宝长大了要上小学了!”,让孩子对于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充满期待,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家长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带孩子到小学的校园里面逛一逛,走一走,让孩子提前感受和熟悉小学的校园和氛围,见到校园里的小学生,也可以趁机教育孩子,激励他们:“以后你也会像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在小学的校园里面认字,数数,学很多知识,你也会跟他们一样聪明一样棒!”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惯。

  我们都知道,在幼儿园里面孩子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着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的老师整天都跟着,吃饭、穿衣服、系鞋带、上厕所,老师都会看护周到,及时给予帮助。但是进入小学后,则是相对独立地生活,孩子必须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自己系鞋带、穿衣服、上厕所。这时候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守则,学校规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学会集中注意力,学会自控能力。

  作为家长,在*时的日常生活中,不要溺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替他们打理好,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系鞋带、如厕,自己的`玩具学*用品自己收拾好。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家长们也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先引导他们,然后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他们以后进入小学甚至是以后的人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家长不能随时随地看护陪伴着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需要自己去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学*和人际交往上的问题。

  此外,家长在*时的生活中也可以制定一些家庭的小规则和奖罚制度。这对于他们培养自控能力和良好的*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生活更加独立,自主和多变,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性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他顺利、成功地展开新的校园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效的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大班下学期或者这学期内某一个月的目标,而应该是幼儿园三年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的目标。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能力,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多让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让孩子既可以跟大哥哥大姐姐沟通,也可以做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领导者,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在*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的一些见闻,诱导孩子也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声,分享自己的食物分享自己的玩具。家长还可以让孩子邀请他们的小伙伴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小伙伴。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3

  今天朱泳老师关于幼小衔接的讲座特别精彩很多方法都值得我们拿来实操学*。今年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更具体也更引起教育领域及社会的重视,幼小衔接的难点就如朱老师所说,就是我们能带动家长进行科学的衔接,而不是只让家长过度的去进行知识方面“拔苗助长”式的衔接。

  朱老师主要针对如何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做了详细的讲解。根据国家的教育规定我们的职业定位已经从教育服务转向教育指导,那其中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能力和文化素养。其次来引导教育家长,改变家长教育的观念和行为,现阶段幼儿园普遍就存在中小班家长不重视幼小衔接,一到大班儿,大家就过于对幼儿知识能力的衔接比较焦虑,那么朱老师他们幼儿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理念,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理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跟随毕业生一起来看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进到小学后的学*及生活的发展。通过让毕业的家长来讲述自己孩子入小学以后的状态,帮助家长树立家风,建立幼儿终身学*的良好环境。比如在阅读能力方面、学*效率、专注力、运动力等,通过这些“过来人”的分享,好像更具有说服力了。同时我们教师承担着班级家教指导工作的任务,为家长提供一些实操行强可操作的方法和游戏,让家长在生活游戏中助推衔接,真的特别好比如视听觉游戏、视知觉力、游戏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的训练,让家长通过模仿就可以来进行的游戏,同时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真正的来做到润幼细无声的一个效果。将幼小衔接作为一个长期的一个工作来实施进行,真正做到回归真实生活,科学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4

  20xx年的学前教育宣传月已经开始啦!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多年来,幼小衔接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探讨的热点问题,很多家长内心忐忑焦虑,生怕孩子适应不了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怕孩子输在小学的“起跑线”上。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科学地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作息准备

  家长应该调整孩子作息时间,根据小学入校时间来督促孩子按时起床,而且要逐渐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把孩子的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2、心理准备

  要告诉孩子:你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多给孩子积极的引导,让孩子对上小学充满期待。一定要避免消极暗示,比如说“上了小学你就不能玩了”“上了小学你就辛苦了”……都会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抵触心理。

  3、时间观念准备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把看电视、看书和玩的时间规划好,也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小闹钟,让孩子按时间计划表去做自己的事情,管理自己的时间。

  4、独立生活准备

  家长必须有意识锻炼孩子学会自理,为进入小学做准备。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帮孩子一起寻找原因,事后也可以和孩子交流解决事情的心得体会等等。

  5、规则意识的准备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非常重要。家长可以制定一些家庭规则,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让孩子逐渐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规定家庭成员应该全都遵守,否则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6、沟通能力准备

  随着课程和环境的变化,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竞争、小团体等情况,这都需要孩子有更强的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和陌生人见面,消除孩子对陌生人的畏怯心理。还要鼓励孩子多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增强孩子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7、学*兴趣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可以把想让孩子学*的内容融合到游戏以及亲子共读中,让孩子从学*中感受到快乐,这是培养孩子学*兴趣最好的办法。

  幼小衔接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不管。我们应该家园携手,科学引导,使之*稳过渡,顺利衔接。

幼小衔接心得体会15

  幼小衔接是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帮助幼儿完成一系列的转变,是幼儿在升小学的重中之重。确立新的目标,走向下一个新的天地。如何更好地做到“贴心”,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通过讲座我们认识到双向衔接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走进小学,学会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渐进的,阶段性特征交叉并存,双向衔接为儿童心灵成长拓宽了空间,延长了时间。讲座中,黄晓晴老师说的很全面,告诉了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如《指导意见》的新要求;衔接中的幼儿的心理体验;入学准备的“贴心”策略等方面都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诠释。

  那么我想从心理方面,也是现代社会比较重视和常见的问题上进行一下剖析。

  幼儿入小学心理特点会经过兴奋期、压力期、适应期等,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能够做到的就是,提前为幼儿做好心理疏导,减少幼儿及家长的焦虑,同时指导家长同理共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理建设能力,合理支招缓解压力,这部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完成自我身份的重构。如何缓解对于陌生的同学、老师、环境等造成的隐性的心理压力,要指导家长学会观察幼儿的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共同观察并指正和引导。

  心理准备尤为重要,在心理上,我们要提早做一些心理建设。如身份的转变,人员的转变,环境的转变,时间的.转变,*惯的转变等。总体来说除了身份、人员、环境等,最主要的是一日生活作息及规律的转变;都要提前通过各种渠道,如混龄交往,参观小学,教师和家长的提前告知和预设,所有我们能想到的都要给孩子们做好心理体验及预设。

  幼小衔接是一场硬仗,是孩子调整心态、双向奔赴的黄金期;我们要把握好这个过程,幼儿园、小学、家长及老师都是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及黄金期的关键环节。只有调整好了,才会是双向奔赴的一场美好之约,而这美好的约会,会为孩子们造就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7)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范文5份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 1

  时光荏苒,我们的宝宝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则是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家长可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使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负担地重的反应,每项学*任务都能轻、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学后,也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了。

  二、培养幼儿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融入集体中,与小伙伴互相学*、互相促进。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若处理不当,最终也会影响孩子的学*和生活。因而老师和家长应特别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幼儿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读物,***朗读,并进行耐心指导,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家长应每天坚持指导孩子阅读,不久孩子就会自行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再就是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等。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 2

  “桌椅不变,但桌椅旁的我,在变;教室不变,但教室里的我,在变;爸爸妈妈,感想您的到来——来了解四年级的我,来倾听更加立体的我,来读懂一个正在长大的我!”走进教室,看着黑板上写着的这些字,真心觉得我们的孩子好像都长大了。或许他们在家的时候,还会黏着你,偶尔发点小脾气,但是,在学校的他们,却好像都变的不一样了。

  四年级正是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各个科目学*的内容明显增多,难度也加大了,预*,复*所要花的时间也增加了。从老师们的讲话中,发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是英语,科学,还是语文,数学,都离不开阅读。孩子们在一天天的成长,他们的接受力和理解能力也在增加,所以在书籍上,也多了很多的选择。课外阅读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眼界,可以在书本中看到很多*常看不到的风景。可以的话,我们做为家长,也应该抽出固定的时间,每天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互动,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他们更爱阅读!

  期间,许老师还给我们看了一个讲座——为自己买单。很多时候,家长会不由自主的帮孩子做很多事,没有给他们一个让他们为自己负责,承担后果的学*环境。孩子们在慢慢的长大,不可能事事顺心,他们会接触到很多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一些挫折,当家长的保护伞不能护住他们的时候,孩子们就要学会自己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做人遇事,不能只想着自己,要知道为他人考虑。这些东西,在学校是不可能完全理解的,需要我们家长在家的时候,给他一个能够独立思考,身体力行的环境,家长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言传身教,为了让他们成为我们的骄傲,慢慢的对他们放手,给他指引,给他们一个学*的机会,能够面对自己的错误,承担事情的后果,让他们能够为自己买单。

  家长会的最后,投影仪上出现了孩子们的身影,老师的别出心裁,孩子的声声感谢,温暖了我们大家。孩子们已经开始长大了,为了让他们能够走的更好,走的更远,做为家长的我们,要更加的知道,什么才是对他们更好的爱,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 3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孩子们即将要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的我们很荣幸能够参加一次由十五幼及博才白鹤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此次家长会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内心无数的困惑,也让我明白了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此次家长会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于卜园长的分享: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由博才白鹤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关于幼小衔接,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 4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家长会心得体会 5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家儿子进入小学校园已经1个月了,认真倾听了高老师声情并茂的讲座,了解到上小学的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学*压力与人际交往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疏导,有些孩子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节奏和学*方式,出现抗拒心理,出现的“厌学”情绪。因此做好幼小衔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家长首先心理定位必须准确。

  每个孩子的学*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每个孩子学*的指标如同参考工程建设指标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优势,针对孩子的学*接受程度,理性的给孩子定位,与其让孩子被动的承受学*的压力,不如让孩子主动的体会学*的快乐。

  二、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的作息时间更为紧密和严格。从早上起床时间到路上交通时间,再到上课时间、活动时间、作业时间、休息时间、上床睡觉时间等等都环环相扣。所以对于孩子的时间观念的培养就显得由为重要,但是身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因为现在孩子还小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还处于一个懵懂期,被动的认为家长在做的就不会错,家长需要早起,下班回家不管多累,现在流行的“葛优躺”是最好不要出现,应该是把我们回到家里需要做的事情马上处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放学回家自己要做的事情是写作业,而不是有样学样的“葛优躺”了;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坚持做完。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书包收拾好才能去看电视和玩。给孩子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支配。孩子需要有自理能力时,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他就会丧失做人的一种能力,无法站在已有的经验高度上体会对他人的责任心,适当的让孩子做点家务, 在做事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大人不应因此指责孩子,更不能惩罚孩子,而应首先鼓励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对于孩子有失误的地方,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孩子年龄小,认识水*不高,考虑问题不周全,力气小,不能帮到很大的忙,甚至可能会帮倒忙,但是没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学*的过程,并不需要结果。

  三、培养孩子交际能力。

  人是群居动物,有人比喻成豪猪,冬天为了取暖,他们必须离得*一些,但是因为距离太*,它们的刺又会刺痛对方,因此只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所以说人际关系的培养还是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际能力去维系。对于孩子交际能力的培养我给与孩子的就是几句话:谦虚、不骄不躁,去发现他人比你优秀的地方,心怀感恩之心。

  四、培养孩子的学*能力。

  说到培养孩子的学*能力,不如是说来增强家长的知识面。当今社会电子产品以及电子设备太多,不让孩子接触是做不到的,像大禹治水一样,堵不如疏。让孩子去接触电子设备,引导孩子在网络上去接触有教育意义的动画以及游戏软件。例如:我的孩子在家玩的游戏软件是“悟空识字”,动画类的:“福鼠三十六计、哈利学前班、唐诗三百首”,这些东西需要家长陪伴着孩子去看,家长自己必须知道里面所讲的内容,并能在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能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解答孩子的疑问。对于孩子的阅读能力,我并不赞成让孩子睡前看书,因为看书是一种有意识活动,睡前大脑应该适当放松。孩子接触事物比较少看完书大脑会处于高度的思考状态,不利于睡眠。我一般会在睡前让孩子听听比较舒缓的古琴曲,让孩子早点休息,睡足10个小时。早上起床,我会让孩子朗诵课文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书,这样既让孩子增强了阅读能力还锻炼了孩子的朗诵能力。 总之,老师和家长互相协作,“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孩子缺少自主学*能力,老师给我们一个方向,家长要顺着老师所给的方向,督促孩子更好的接受并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共同努力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好心态。让孩子愿意上学,喜欢上学,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8)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优选【五】份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1

  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一、幼儿园方面:

  (1)逐步培养孩子们的任务意识。进入大大班以来,幼儿园老师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这样,孩子步入小学后,不会感觉学*负担较重,会让孩子们从思想上提前接受作业的准备;

  (2)为了使孩子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环境。幼儿园大大班集体活动时间稍微有所延长,在集体活动时间里引导孩子逐渐保持注意的稳定和持久,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有所准备。

  二、家长方面: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和生活*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2)以身作则,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别人以任何东西”;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和生活*惯,以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三、孩子方面:

  (1)知识准备,在步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会写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力;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在儿童入学前就让他们学*大量的知识,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惯。比如可以不失时机、不拘形式地向孩子灌输学校的种种事情,如“学校里有许多小朋友”、“学校里有好多老师和好多书,他们将教你好多有用的东西”

  (2)*惯养成,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与幼儿园在环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幼儿园阶段,老师会时刻关注宝贝们的吃饭、睡觉等生活方面,相反在小学阶段,更多的是依靠孩子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为了使孩子们逐步适应学*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多多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自己的学*用品,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课间的时间(喝水、入厕、游戏等)。在培养这类自我管理的能力时,家长应注意及时配合幼儿园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加强。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需要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议,相信我们一定会有了更新的认识,让迷茫的家长会找到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方向,陪伴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一段特殊的时期。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2

  幼小衔接教育,光靠幼儿园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实行家园联系,采取家园共育的措施。即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经常性的双向沟通,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了。《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情感衔接――家园合作激发孩子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孩子在进入小学前,既有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马上成为小学生而感到兴奋,同时也担心上了小学后老师要求严、受拘束、有作业任务而产生恐惧畏难心理,家长和老师都要注意保护和放大儿童前一种心理,让孩子在兴奋与期待中开始小学生活。

  此时,老师应指导家长细心体察孩子的情绪和心态,和孩子一道,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比如,家长一起带着孩子去挑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包及文具,故意用羡慕的口吻对孩子说:“宝贝长大了,真了不起,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让孩子产生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再如,利用节假日或散步的机会,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熟悉环境,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多美丽,多干净!这里的老师可有学问啦,他们教小朋友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指导家长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

  2、作息衔接――家园协调适当改变孩子的作息制度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早上入园的时间是很宽松的,一般在7:30―8:30之间;但到了小学,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到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大班一次活动是在25―30分钟左右,而到了小学每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在幼儿园一般都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上面种种差异就必然形成许多不适应,我们认为幼儿园应与家庭相互沟通,在作息时间上做出适当的调整。

  (1)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为了使幼儿入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节奏,在大班第二学期我园就对孩子来园时间作了调整,请家长配合务必让孩子8:00前来园。在孩子来园时间的同时,教师引导他们对照活动室内钟表的时间,在“来园时钟”记录单上做好记录;评选出“遵守时间的小明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渐形成了时间观念。

  (2)逐步减少睡眠时间,适应小学生活

  针对很多一年级老师反映部分孩子一到下午精神就难以集中的现象,适当减少了孩子午睡时间,有2小时调整为1。5小时以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利用减下来的时间组织一些安静的区域活动,如:棋类游戏、智力拼图、搭积木、画画、做手工等一些操作性的游戏,让孩子能集中注意力,认真的进行各类活动。

  3、“意识”衔接――家园互动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幼儿心理学表明4―5岁的幼儿已经具备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入园初期我们就有意识的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及规则意识,幼儿可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

  我们还通过值日生安排小任务并设置情景的方法,让幼儿完成各类任务,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基本方法,记清小任务的要求,引导幼儿变被动完成为主动完成。同时还根据主题内容设计一些亲子小任务,让幼儿养成按时完成小任务的好*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没有任务意识,时间观念也是迷糊的。孩子常会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忘记了,还说:“是爸爸忘给我做了。”现在,大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还懂得了与同伴比较完成任务的情况好坏。另外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我们积极利用环境以及各个活动的准备环节,让幼儿养成遵守纪律的好*惯,如走路要靠右行,回答问题要举手,别人发言不插嘴等等,慢慢地变练*为*惯。我们在设立学*内容时从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开始,逐渐延长活动时间,使幼儿注意的坚持性不断提高,提高活动的坚持性以适应小学的生活。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4、*惯衔接――家园一致养成良好的学**惯

  幼儿生活学*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尤其在亲人的关心、爱护、指导、鼓励、教育和共同活动的影响下得到发展。为了巩固幼儿良好的学**惯,我们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还可以开展以下一些活动:

  (1)亲子新闻快递活动。

  每天利用一点时间,请幼儿向家长讲一个小新闻,并每次让孩子按时看新闻,并坚持不懈。意图在于引起幼儿对身边事物的关注,培养其有意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是从另一个角度为孩子入学后能主动按时地完成作业做准备。

  (2)亲子模拟作业活动。

  让孩子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一些小任务,如画一幅画,听一个故事后复述故事的内容,写几行数字。在完成小任务的过程中,孩子慢慢地知道了一定要完成作业的道理和怎样快速完成作业的方法(抓紧时间,集中注意力,不能随便玩耍)。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意识。

  5、行为衔接――家园共同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家长、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我安全。于是,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一次专门的安全教育活动,每次活动都有内容、目标、以及过程,*时的随机教育就更不少。在指导家长时这方面的内容也不含糊。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3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惯。如果不提前学*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做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

  也可能是学*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4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讲座家长心得体会 5

  20xx年暑假,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在这九天的学*中,我们聆听了多位专家级名师的讲座,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力和深深的理论引导。

  通过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感悟到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也领悟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知识是无止境的,也让我的思想重新焕发了激情,燃起了斗志。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我们首先要做到:有爱心,有责任心,细心,耐心。激发幼儿的学*兴趣,并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要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支持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领略成功的喜悦。

  为期九天的学*结束了,但是这期间的价值是永久的,在整个的学*过程中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兴致黯然,如饥似渴的学*着,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真希望能再次有这样的学*机会,接受更多的前沿知识和信息,给自己不断充电,为学前教育的蓬勃发展增光添彩!


幼小衔接适应心得体会优选【5】份(扩展9)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五)份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 1

  进入大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惯是做好幼小衔接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和学**惯”,其实就是一种相对固定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幼小衔接工作就是帮助幼儿形成一种适应小学生活规律的行为模式。而这项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教、检查,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将其细化,具体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点滴积累、培养、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1、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培养幼儿的独立、自立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是保教结合的,老师会对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给予细心的照顾。而升入小学后,在仅仅1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里,孩子们要完成喝水、小便、放松调节自己等多项内容,容易出现下课了先去玩,等到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才会急急忙忙去厕所或是来不及喝水和上厕所就上下一节课的现象,久之对学*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大班的孩子们已基本形成了良好的常规*惯,但幼儿园里教师不间断的提醒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许多孩子如果没有教师提醒的话,自己是想不起来该喝水还是入厕的,所以从本学期开始,我们的工作重点就不仅包括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指导行为中细节的转变来促进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如:

  (1)从最初的每次活动后都要求孩子们去小便、喝水改变为每次活动前询问刚才是不是都去喝水和小便了,同时由生活班的老师负责监督饮水量、幼儿记录喝水次数等来使孩子养成在活动间歇时间里首先做这些事情的*惯。

  (2)在天气预报的环节中,加入与昨天气温相比较的过程,让孩子们感受温度的升高与下降,讨论应该增还是减衣服。同时,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穿脱外衣的环节中逐步减少教师的帮助成分,教会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如学*自己拉衣服拉链;对着镜子系围巾、戴帽子;当羽绒服太长、太厚系不好拉链的时候,两个人一组互相帮助等,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解决一些经常会遇到的小问题。

  (3)提供自我服务工具,培养保持着装整理的*惯。在生活区提供镜子、梳子、发夹等,男孩子和短头发的女孩子午睡后自己梳头、进餐后看自己的脸是否清洁、外出前戴帽子围巾等。而对于冬季里幼儿露肚皮的现象,我们由原来的多次提醒和帮忙改为要求幼儿随时掖好衣裤,并请小朋友互相检查督促,使孩子懂得注意自己的仪表和着装,既是尊重别人,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益。

  2、调节说话方式提高幼儿的听觉理解能力。

  进入小学后,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还包括由于听不懂老师提出的要求,造成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差。分析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讲话方式不同;二是孩子不会倾听,不能够抓住老师说话的重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调节讲话方式是关键。

  (1)讲话突出重点,忌罗嗦。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活动时,都比较有耐心,会很细致的说明要求,有的时候还会形象化、具体化的加以说明,这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大班教师来说,要控制自己的就是要避免罗嗦,不要怕孩子听不明白而反复强调要求,如:在集体活动前,我们就会提出好多相关的要求,像玩具收好,手放好,别讲话,眼睛看老师等,其实一句“请小朋友坐好”就可以表达所有的要求了。久之,形成了孩子们听话时只听老师不让做什么而不明白老师到底让做什么,行为的自觉性必然会降低。所以说:教师提出要求前一定要先理清思路,明确自己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然后用最直接简洁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孩子能明白老师让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就可以了。也许一开始的时候幼儿会出现一些抓不住重点,无所适从的现象,但是,教师说话方式的改变一定会促进幼儿倾听方式的改变,所以改变中的不适应和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我们要做的工作就包括把这个适应过程提前到幼儿园而不是推到幼儿升入小学以后。

  (2)要求只讲一遍,忌反复提醒。

  留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我又发现了一个工作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就是虽然在活动前强调了要求只说一遍,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却由于担心孩子们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不断的提醒孩子们注意这样、注意那样,结果孩子们会产生依赖性:我听不清要求没关系,反正老师一会儿还会说的。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还要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反复提醒,使幼儿懂得老师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认真听所造成的后果是不容易弥补的,从而督促幼儿形成认真倾听的好*惯。

  (3)教师要及时采取与要求相对应的措施,忌虎头蛇尾。

  也许是由于幼儿园里工作的琐碎,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很喜欢随口就提出一些要求来,也容易出现执行起来虎头蛇尾的现象,这就造成部分孩子对老师提出的要求不以为然,得过且过的不良*惯。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尽量少说一些不必要的要求,而对必要的要求提出后则一定坚持严格的执行,并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总结,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一个要求就有一个结果,让孩子知道老师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非常重要并应该自觉、认真地去完成它。

  3、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

  大班强调学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不等于这项工作只局限于大班阶段,其实,整个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在为幼儿进入小学乃至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教师的指导重点也应该更多的倾向于帮助幼儿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的引导也是循序渐进的,每当一个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觉的行为*惯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一切好的*惯都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如:从中班时期开始就有的值日生工作,原来是由教师每天插卡,在值日板上显示出来并由教师每天提醒,后来变成值日生插卡家长督促提醒,现在是不需要提示,每个幼儿都记得自己哪天值日,该做些什么工作;而值日生的天气预报也由原来的有人记就可以,到约定谁记录再到现在全体值日生参与预报;幼儿记录天气预报的方式也由最初的绘画记录到符号记录或是文字记录再到现在一些幼儿不用记录而直接凭记忆预报,关注天气变化已成为幼儿生活当中的一部分。看起来每天都在重复的值日生工作,却在这循环的重复之中悄悄的发生着变化:孩子们行为的动力由最初的教师推动逐渐进入到了幼儿自觉在集体中承担一定义务和责任的阶段。要促进这一转变,教师必须善于从幼儿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找到帮助孩子实现行为自律的突破点。

  以做智力训练为例:我们发现做题时有的孩子很认真,但是不得法,做起来很吃力,还有的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认真,常常由于马虎出现问题。这里就包含了学*态度、思维方式和良好学**惯的教育契机。于是,我们从最小的.环节抓起:拿到智力训练题第一件事——在第一页的上方写名字;接下来观察每一道题,根据提示中的符号猜测题意;然后听教师讲解每题的要求,操作,最后自己检查一遍,交上来。这是一个流程,在经历了由教师提示到慢慢自觉完成的过程里,大部分的孩子都形成一个良好的答题*惯。但*惯不等于定式,实现自律还必须学会解决一些问题,如:我们发现在做题的过程中有的孩子遇到难题后会停滞不前,就教他们在遇到不会的问题时先放下,做后面会的题目,最后想这个问题,以免耽误答题;有的孩子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后为了改正错误把卷面画的乱七八糟很沮丧,我们就告诉孩子尽量想好再做,一旦发现错误后可在上面打个叉,在旁边写上新的答案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学*态度、*惯和意志品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注重个体差异的不同教育方式、方法的训练培养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我们的教育目标要着眼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上则一定要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中。学前教育准备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这些具体细节的训练、培养和引导,来帮助孩子们积累起更多的生活、学*经验,让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自信心去迎接展现在他们面前的越来越广阔的世界!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 2

  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同时也是一名现在在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妈妈。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大班到升入小学以来的经历,对于女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自己在那段时间里切身体验,感慨颇多。

  一、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

  女儿入小学以来,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都比较好,对小学的生活表现的比较适从,不烦躁,每天回来都会叽叽喳喳的告诉我她在学校的学*和生活情况,有做小学生的那份光荣感。之所以她会这么快的适应小学的生活,这要得益于她在幼儿园大班阶段,幼儿园里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啦”活动。当时幼儿园组织多次到周边的小学校园去体验生活,看看小学的校园、教室,坐进小学的课堂和小学生共同感受学*的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的游戏活动,由此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小伙伴想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此外,我在*时的生活中也会积极的引导她。有一次,她对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的,犯错误就会惩罚你。”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样子,我认真地回答她:“不会的,你看小冯阿姨,她就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啊,她还懂得很多的知识,你有很多不懂的问题都是在她那里找到答案哦。”听到这里,她舒心的笑了:“是的呢,我明天就去跟妞妞说,小学老师不凶的!”因此,进入小学以后,女儿一直都保持了良好的情绪,非常崇拜老师,她的理想就是做一名老师,有时是想做一名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又想做一名数学老师……

  但是,女儿的小学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记得刚升入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也基于跟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所得来的讯息:“我家小孩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写不好,加法算不对,都怪我没让小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小学里的汉语拼音会过的非常的快,幼小衔接班一定要上,否则跟不上的”……。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的好,着急于给女儿在认读拼音、练*写字、学*算术等认知上进行准备。于是整个大班的那段时间里,我和女儿的周末都是奔波在学前班的途中,回家之后对于她没有掌握好的还得再给她巩固和加强。在我和女儿的百般“努力”之下,她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认读与书写、20以内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孩子可以自由奔跑在大自然的那些快乐时光,但我们却有了更多的收获,于是我似乎对她入小学后能否更快的适应学*少了一份担心、多了一份信心。

  很快的女儿升入小学一年级了,在最初的那几周里,女儿表现得自信满满,回来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课堂上的反馈都非常的好,每次看到班级家长群里有家长因没有没给孩子上过幼小衔接班,孩子掌握较慢、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练*而着急时,我总为自己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可两周之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正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跟老师沟通,了解她的在校学*状态,想知道出现这种情况背后存在的问题所在。在老师那里我得到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消息:她在刚开始时每次上课都能很快的掌握所学的内容,可能是之前学过,举手的次数也比较多,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也特别的高兴,学*的劲头还是挺足的。最*一段时间发现也正因为她之前学过,感觉都会了,受到老师表扬的那种成功感已经不那么强烈了,更多的是认为自己已经会了,上课的专注性不够,于是课堂效率也就不高了。此时的我才突然感觉,自己最初的那个决定并非是明智的。自己曾经不断提醒自己班级家长的那段出现在我的脑海:关注学**惯远比关注知识*得更重要。知识其实是无穷无尽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惯才能够在将来的路上不断的去获取。

  二、家长自身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在我了解事情的原委之后,认识到当前的必要的措施就是必须尽快的帮助她调整自己,于是我和女儿进行了交流,围绕她*期自身出现的学*问题,把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处,以及专心听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女儿逐渐知道了上课专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和老师保持了紧密的联系,通过家校的共同引导,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苗头得以及时纠正。

  所以,对“幼小衔接”教育,我想作为家长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完全等于学学拼音、认认字、算算数,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对孩子在情感上、*惯上、思想上给以正确的引导,同时家长自身更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是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两个阶段*稳过渡的必要性辅助教育。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大多是以活动、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为主的教育,两种教育方式截然不同。如果幼小衔接这个环节做好了,孩子就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无论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和自理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和喜欢小学生活。

  2、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综合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过的是一种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游戏等,都需要老师看护。但进入小学后,无论是学*上还是生活上,都需要孩子们本身要具备更强的自理能力。在幼小衔接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要告诉他们,到小学后需要这种能力。比如一些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前,报了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提出不需要家长送到教室,在楼下等着就行。而一些家长却就是担心,非常固执要送进教室,其实这在孩子的幼小衔接教育中,无形中是起到了一个反面的教育。

  3、家长要认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依赖专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幼小衔接的教育也是来自于多方面的,由于家长们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寻找一些有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身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所应该发挥的关键性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家长们每到周末,就乐此不疲的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好几个幼小衔接。而当孩子回到家里后,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做,整天溺爱有加,吃饭要人来喂,睡觉睡到中午,上厕所要全程跟踪,完全把幼小衔接置于脑后,因为在家长们的眼中,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学写字、学加减,上学后能超人一头。但我们不应该忽视,即使在上小学前不学这些的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小学学*后,大家都会重新回到同一个起跑线上,而恰恰孩子所需要的一种综合适应能力,却总是被别人落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哪个培训机构,哪一所幼儿园就能独立完成的,真正的有成效的幼小衔接,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不光是认字上的衔接,更应该是从一个生活环境转变到另一个生活环境适应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 3

  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幼小衔接的家长会,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收获很多,不仅加深了对学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受益匪浅。幼儿园和小学毕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环境,孩子们究竟会不会适应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家长们行动的时刻了。从心理疏导、*惯培养、知识与物质储备,都应该着手努力了,为的是让孩子能很好地过度好幼小衔接这一段日子。从现在开始,也和家人一起制定种种计划,陪伴儿子,和他一起成长,希望顺利完成过渡。各班老师既向家长汇报了孩子们*阶段的进步和不足,同时也提出了本学期的要求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注意事项,在互相信任、尊重、支持的基础上实现家园共育。此次幼小衔接家长会,为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建议与指导,促使家长在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小学达成一致,携手共进!

  大班的这学期是小朋友们告别幼儿时代迈向小学的最后时期,也是关键的调整时期,本次邀请了常青第一小学的优秀教师李萍,当他在台上深入浅出、专业、真诚的交流下,家长们静静的听,专心的记笔记,会议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儿园不仅是孩子们的学*、成长的乐园,更是家长们学*、收获的家园。

  经过李老师的详细讲解,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讲解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学*问题,应对的方法,家长们对待孩子学*的心态,孩子们的上小学后的情况等等,李老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育儿经历,传授了非常的实用、有效的学*方法,让我们感触颇深,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儿阶段家长们更多的是把精力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长,保证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给了学校和家里的长辈们,很少有针对性对孩子在学**惯、思维、礼仪等方面的培养,而到了小学阶段,李老师提到“这个是我们生活知识学*的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学*数学、语文、礼仪、天文、地理等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因为有了这些知识才能保证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长们对于小学阶段来说家长们应该是家庭教师的角色更多一些,不仅需要对孩子们学**惯、思维*惯、搞挫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方面培养,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孩子们学*的信心,教给他学*的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经过去年家长会后,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们进行了幼小衔接的学*、锻炼以及提高,让孩子和家长们充分的得到了学*和调整(桐桐现在做到了每天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作业),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们会努力的培养桐桐的拼音、基本的数学、识字方面,当然首要一点是兴趣,做到不强迫学*,相信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大家会顺利的渡过这个难忘而又充实的大班生活,让孩子们可以更快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更健康的成长,谢谢!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 4

  孩子进入大班以后,幼小衔接一直是老师和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孩子很快将结束幼儿园大班的学*,进入小学教育,我的心情既欣喜又焦急。欣喜的是孩子长大了,马上是一名小学生了,可以学到更多知识;焦急的是作为家长我没有头绪,怎么才能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很快适应新的学*生活呢?虽然在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向孩子传授很多知识,但小学是对儿童进行正规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孩子一上学就要独立地参加学*,开始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接受课程,这与幼儿园学*的要求与形式都不同。

  为了帮助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充分的入学准备,20xx年6月9日机关幼儿园和井冈山小学联合举办了题为“我要上小学了”的专题讲座,为家长们释疑解惑。抱着满心的期待,我参加了这次幼小衔接的讲座。

  讲座在四楼的多动能教室举行,首先通过一个专题片,介绍了井冈山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理念,展示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和课外活动。接着从生活方式、学*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分析了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新生入小学出现的一些问题,着重介绍了如何使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中间穿插了井冈山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才艺表演,看着他们稚嫩认真的演出,可以感受到他们在学校里的成长。另外还有一个简短的数学公开课,老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让全场的孩子都跟着互动起来,气氛高涨,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最值得期待的是井冈山小学的参观了,孩子们牵着家长的手,在老师的指引下有序的参观了井冈山小学的校园和一年级的教室,好奇的站在门口张望着,看着一年级的小朋友在认真的上课,*时叽叽喳喳的宝贝此刻也变得乖巧懂事了,上小学的期待让他们对这个新奇的校园环境充满了无比的憧憬。虽然仍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老师还是给孩子们留下了第一张入学前的合影,一张张小脸上都绽放出花一样的笑容。

  四年的幼儿园生活,小君妍在老师的关心下慢慢的成长,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自如,从最开始的腼腆害羞到现在的才艺小明星,一点一滴都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照顾和教育。马上九月份就要迈入小学的校园了,虽然很期待,但是也有着对幼儿园的眷恋与不舍。

  非常感谢此次幼儿园和老师为我们提供这样一次重要的讲座,让我们家长有了思想准备,能提前做好孩子的幼小衔接的一些准备工作,让我们的孩子能顺利地进入小学的教育。对于即将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惯比获得知识还要重要,良好*惯地养成,对孩子今后的学*很生活都大有好处。幼儿园就是一个良好*惯的起点,一个集体生活的最初体验,谢谢大一班的各位老师,让我的孩子在成长之初对学*对生活充满了最美好的启蒙和憧憬,也给她步入小学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无论何时,幼儿园永远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记忆。

  幼小衔接快乐成长心得体会 5

  时光匆匆,我们的宝宝就要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升入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儿到小学生的转变,能否很快适应小学生活,是我们每个家长担心焦虑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呢?听了xxx王小组的课,也经过自己的经验和资料查询,我们可以试试重以下几个方明进行:

  1.加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老师不同,小朋友不同,学*方式方法不同,课堂要求不同,行为规范也不同。这许许多多的不同,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适应,容易导致幼儿学*兴趣低落,影响学*成绩,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我们可以在入学前几个月,有意识地多向孩子介绍一些小学里的学*、生活情况。包括学*哪些课程,每天上几节课,作息制度,上下课应该注意些什么,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互关系等。让他对学*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个小学生,从思想上作好入学的准备。同时,为了使孩子逐步*惯学*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这样,从思想、时间、学**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这样让孩子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2.培养孩子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与人交往能力。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出友好合作的气氛,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

  3.培养孩子的听读写能力

  逐渐培养孩子讲述故事,复述故事的能力,发展未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选择喜欢的读本陪读。再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游戏,比如下棋,画画,折纸,适当减少游戏时间。可以让他每天练*写自己的名字,学写数字,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现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长辈包办,生活自理能力差。让他们自己拿个饭,整理个书包都是无从下手,*时我们就有意识加强他的次序感,条例性。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自己整理东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强,孩子在入学后也比较适应小学的集体生活。

  以上几点总结,希望对我们的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的孩子形成良好的*惯,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