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教育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真不错呀,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火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出了门,我站在家门口的15路车站等公交车。????

  等了好久,公交车终于来了,我像兔子般的窜上了公交车,刷了学生卡,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好幸运呀,我飞快的坐了上去。????

  正在我暗自思考的时候,车又靠站了,没有人下车,却上来了一个人,我定精一看,是一个阿姨,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大汗,脸色发黄,好像是生病了,我再一看,她左手住着拐杖,原来她左腿受伤了,右手拿着一个竹竿,不停的在地上敲打,原来她是个瞎子。我最后一看,她的肚子大大的,圆圆的,还不停的吐酸水,啊,她是一个孕妇。????????

  车上做着的其他叔叔阿姨们,看到她都把脸扭到外面,假装没看见。车开动了,看着她一晃一晃的`,我的心难受起来,司机叔叔按了一下广播,“各位乘客,如果车上有老、弱、病、残、孕以及报小孩的乘客,请您将座位让给他们。”我心里想:爸爸妈妈和老师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这位老奶奶。可我又一想,只有一个座位了呀,我还要坐好几站才能到呢!这时:雷锋、董存瑞、罗生教、黄继光、刘胡兰、焦裕禄、赵春峨、陈思德、孔融、马克思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我,是呀,我不能为了我自己舒服尔不顾他人的幸福呀!但是我又下不了决心。????

  就这样,我不停的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激动的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刚好车停了,我到站了。我一边下车一对阿姨微微一笑。

  透过远去的车窗,我看到阿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20xx年暑假,我认真学*了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通过学*他的《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使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爱”是通向师生*的桥梁,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编织与加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热爱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转变后进生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深处的秘密。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爱护与关怀,尤其是后进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爱。作为班主任的我,坚持用一个“爱”字贯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多一点信任与尊重

  一些学生之所以有过失行为或不良*惯,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矫正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我班的后进生小严,学*马虎,经常欠交作业,迟到,有时趁同学不在场,把同学的文具据为所有,贪小便宜。经老师多次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一次,小严的老毛病又犯了,上数学兴趣课时,他把一位同学的遗留在座位上的表拿走了,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我想:过去批评教育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此时再用严厉的批评方法教育他,只能适得其反。于是我从维护他的自尊心出发,没有当众揭他的短,而是把他叫到一边说:“也许你是想和同学开个玩笑吧!快把表还给别人,那同学正着急呢。”他听了我的话,当即把表还给别人,我便及时表扬他。对于小李,我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为了进一步引导他矫正自己的不良*惯,我时时关心他,多次找他谈心,同时启发他正视自己的缺点,给他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用感人的事例启发他,引导他,教育他应该怎样做人。我采用了考验锻炼的方法,让他保管班上的棋类、书籍扥。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我又根据他爱好足球运动的特点,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足球队。由于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给了他改正缺点的勇气。他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也努力刻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严有明显的进步,在级的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学*自觉了,思想上也进步了,他终于改掉了自己不良的毛病。

  二、多一点引导与鼓励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认真地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表扬他们,哪怕是不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有助于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增强自信心,鼓起克服困难勇气。我班的刘伟业、杨远航、陈冉基础差,学*上有一定的困难。我首先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围绕授课内容,有目的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先由优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复述,堂上的黑板练*也让他们多做,即使做错了也从不批评,还表扬他们勇于进行实践的精神,并因势引导教育他们,这次写错了,要找出错的原因,以后就不会再错了。经常鼓励他们要克服学*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引导上下功夫。他们有时不依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用一般的批评方法来解决,而是先询问他们对完成作业有什么困难?再利用课余撕间辅导他们,替他们拾遗补缺。我还买了些学*用品、书籍和有关的练*题册送给他们,他们手捧着老师送给自己的学*用品,非常感激,觉得要好好学*才对得起老师。现在他们在学*上都较自觉、刻苦,能依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而且声言响亮,对此我都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学*更加努力。

  三、多一点关怀与温暖

  对于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他们,从思想、学*、生活方面去关心他们,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开展转化教育工作。我班的马榛,父母把孩子当包袱似的推来推去,你不接送、我也不管,放任自流,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怀和温暖,更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该生形成特殊的性格,打人、骂人、捣乱是常事,更重要的是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时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捣乱课堂纪律,连值日生都敢打,老师们都说他无药可救了。

  我也觉得该生不一般,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碰到的最棘手的一个。开始我想来个下马威,先镇住他,然后再教育。可我的想法错了,他根本不吃我的这一套,顶撞我的声音更大,他依然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不但影响了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影响了整个班的集体,弄得班级不得安宁。怎么办呢?我非常苦恼,有人劝我放弃他,一气之下,我也这样想过。但冷静考虑,如果放弃他,他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吗?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改变做法,从关心他入手。先与他交朋友,找他聊天。经过与他聊天,我发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关心集体、不甘落后的学生,在他很多缺点的外表下,隐藏着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当谈到家庭情况时,他的泪如雨下。其实他是一个家庭的受害者!见他落泪,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深深地同情他。自从谈话以后,他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听我的话了。

  接着我找他的父母,先做他们的工作,对马榛在校的表现,我都做好书面记录,并及时与家长交流。通过与他父母互相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他的家长也十分配合。由于他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我就在生活上关心他,当他父母因工作忙,不能来接他时,我就把他带回家,煮饭给他吃,帮他洗衣服,辅导他做作业,把他当儿子一样照顾。可是他到我家后,把我家搞得乱七八糟,天翻地覆,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黑色的脚印和手印, 吃饭时搞得满桌子都是饭菜、汤水,又不讲礼貌。这时遭到我孩子反感,他坚决不肯让出床位给他睡,嫌他脏。这时我又耐心地做我孩子的.思想工作,对他说:“马榛虽是个后进生,身上脏,如果人人都嫌弃他,看不起他,他不是越来越差吗?你也是一名学生,如果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嫌弃你,看不起你,都不愿接*你,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呢?你是教师的孩子,你应该理解你的妈妈,体谅你的妈妈,支持你妈妈搞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才是,不应嫌弃他。”孩子又对我说:“你这样做不觉得辛苦吗?”我说:“教师的工作是辛苦了点,但妈妈没有理由放弃转化后进生这项工作!”这时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后来他不但自觉地让出了床位,还主动帮我辅导马榛做作业,帮他找作文参考资料,帮他解数学难题。在我家的这段日子里,我经常和他谈心,谈现在、谈理想、谈未来……鼓励他 改正不良的*惯,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他感受到爱与温暖。在帮助马榛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的协助与支持。当马榛闹事的时候,学校领导无论工做多忙,都抽空耐心地教育他,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有了领导做榜样,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耐心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经过大家共同的教育与帮助,马榛的纪律、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捣乱了,还为班做好事呢!作业也自觉地完成,成绩提高得较快,期末考试,语文成绩由*时的七十多分提高到九十多分,数学和英语绩也提高了许多。马榛由一个十分顽皮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守纪律、听从教导的好学生。现在打骂同学的现象基本消失,还主动协助老师管理好自*课的纪律。同学们 为他的进步高兴,我更为他的进步高兴。他的父母也不例外,孩子进步了,父母的心情好了,家庭也和睦了。家长感激地对我说:“我们很感谢您,您不但挽救了我们的儿子还挽救了我们的家庭。过去为孩子差而吵架,现在儿子进步了,我们再也不吵架了。”过去马榛父母随也不愿接孩子,现在有时两个一起到学校接孩子,顺便查看记录本,了解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配合教育。每当我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牵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学校时,我感到极大的快慰。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人民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只有你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不断地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记得地震刚开始,第一次让皓子看新闻。他就呆了。说着:"房子怎么倒了呀。人都死了呀!" 我还趁机的灌输。告诉他地震来的恐惧。地动山摇。没几秒种压死好多人。告诉他小朋友多可怜啊。手不能动了。脚被压住了。如何如何的。。 本以为让他可以看到别人的苦难。让他有爱心或者知道珍惜自己的生活(扯太远了。三周岁半的孩子懂个P啊) 没想到几次后。我每天看新闻。他过来一看这个就皱眉了。 说:"妈妈你不要看了。放来放去是地震!" 那时候我还责怪他没有爱心。跟他爹说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人家可怜啊。我都看的流泪了呀。 在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总觉得自家儿子这么没爱心。这是当妈的多郁闷啊!

  可是我看着他熟睡觉的脸。突然之间明白了。 大人不能让孩子和自己同一视觉角度看待事情。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学龄前)孩子是直接而且单纯的。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道地震的实际危害性和人死亡的真正含义。对于死他也就明白从此不能看到爸爸妈妈了而已。 而大人不没有经历但是心里会想象会假设灾难后我们会如何。可是孩子的世界相对简单。特别对胆小软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会造成阴影。他看到很多血腥的场面。直觉就是害怕。那个惨样。会让他恐惧害怕。而大人不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惨面背后的真实故事。和延伸到失去亲人的诸多痛苦。

  所以自那次后我就没邀他一起看这类新闻。偶尔他一起看的时候。我也不会灌输他什么思想。 我怕他会承受不了,反而这么比较好。他也很坦然让他自然而然的去接受去自己体会。看到孩子在简陋的'帐篷里读书。还有住院的情景。他就会问:"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啊。"还会说:"你看呢。妈妈。可怜吧。”

  或许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没有吃的。没穿的才是最直接的。他们也会从内心产生怜悯和同情。家长也会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家长对孩子做地震爱心教育的同时请适当吧!原本比较脆弱的孩子更要注意以后碰到挫折会胆怯,心灵受到伤害…。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今天是星期天,天气真不错呀,万里无云的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火红的太阳照着大地。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出了门,我站在家门口的15路车站等公交车。????

  等了好久,公交车终于来了,我像兔子般的窜上了公交车,刷了学生卡,啊,只剩一个座位了,我好幸运呀,我飞快的坐了上去。????

  正在我暗自思考的时候,车又靠站了,没有人下车,却上来了一个人,我定精一看,是一个阿姨,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大汗,脸色发黄,好像是生病了,我再一看,她左手住着拐杖,原来她左腿受伤了,右手拿着一个竹竿,不停的在地上敲打,原来她是个瞎子。我最后一看,她的肚子大大的,圆圆的,还不停的吐酸水,啊,她是一个孕妇。????????

  车上做着的其他叔叔阿姨们,看到她都把脸扭到外面,假装没看见。车开动了,看着她一晃一晃的`,我的心难受起来,司机叔叔按了一下广播,“各位乘客,如果车上有老、弱、病、残、孕以及报小孩的乘客,请您将座位让给他们。”我心里想:爸爸妈妈和老师从小就教育我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应该把座位让给这位老奶奶。可我又一想,只有一个座位了呀,我还要坐好几站才能到呢!这时:雷锋、董存瑞、罗生教、黄继光、刘胡兰、焦裕禄、赵春峨、陈思德、孔融、马克思的形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我,是呀,我不能为了我自己舒服尔不顾他人的幸福呀!但是我又下不了决心。????

  就这样,我不停的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不知过了多久,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激动的对我说:“小朋友,谢谢你!”刚好车停了,我到站了。我一边下车一对阿姨微微一笑。

  透过远去的车窗,我看到阿姨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20xx年暑假,我认真学*了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通过学*他的《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使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爱”是通向师生*的桥梁,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编织与加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热爱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转变后进生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深处的秘密。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爱护与关怀,尤其是后进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爱。作为班主任的我,坚持用一个“爱”字贯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多一点信任与尊重

  一些学生之所以有过失行为或不良*惯,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矫正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我班的后进生小严,学*马虎,经常欠交作业,迟到,有时趁同学不在场,把同学的文具据为所有,贪小便宜。经老师多次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一次,小严的老毛病又犯了,上数学兴趣课时,他把一位同学的遗留在座位上的表拿走了,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我想:过去批评教育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此时再用严厉的批评方法教育他,只能适得其反。于是我从维护他的自尊心出发,没有当众揭他的短,而是把他叫到一边说:“也许你是想和同学开个玩笑吧!快把表还给别人,那同学正着急呢。”他听了我的话,当即把表还给别人,我便及时表扬他。对于小李,我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为了进一步引导他矫正自己的不良*惯,我时时关心他,多次找他谈心,同时启发他正视自己的缺点,给他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用感人的事例启发他,引导他,教育他应该怎样做人。我采用了考验锻炼的方法,让他保管班上的棋类、书籍扥。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我又根据他爱好足球运动的特点,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足球队。由于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给了他改正缺点的勇气。他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也努力刻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严有明显的进步,在级的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学*自觉了,思想上也进步了,他终于改掉了自己不良的毛病。

  二、多一点引导与鼓励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认真地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表扬他们,哪怕是不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有助于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增强自信心,鼓起克服困难勇气。我班的刘伟业、杨远航、陈冉基础差,学*上有一定的困难。我首先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围绕授课内容,有目的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先由优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复述,堂上的黑板练*也让他们多做,即使做错了也从不批评,还表扬他们勇于进行实践的精神,并因势引导教育他们,这次写错了,要找出错的原因,以后就不会再错了。经常鼓励他们要克服学*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引导上下功夫。他们有时不依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用一般的批评方法来解决,而是先询问他们对完成作业有什么困难?再利用课余撕间辅导他们,替他们拾遗补缺。我还买了些学*用品、书籍和有关的练*题册送给他们,他们手捧着老师送给自己的学*用品,非常感激,觉得要好好学*才对得起老师。现在他们在学*上都较自觉、刻苦,能依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而且声言响亮,对此我都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学*更加努力。

  三、多一点关怀与温暖

  对于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他们,从思想、学*、生活方面去关心他们,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开展转化教育工作。我班的马榛,父母把孩子当包袱似的推来推去,你不接送、我也不管,放任自流,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怀和温暖,更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该生形成特殊的性格,打人、骂人、捣乱是常事,更重要的是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时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捣乱课堂纪律,连值日生都敢打,老师们都说他无药可救了。

  我也觉得该生不一般,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碰到的最棘手的一个。开始我想来个下马威,先镇住他,然后再教育。可我的想法错了,他根本不吃我的这一套,顶撞我的声音更大,他依然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不但影响了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影响了整个班的集体,弄得班级不得安宁。怎么办呢?我非常苦恼,有人劝我放弃他,一气之下,我也这样想过。但冷静考虑,如果放弃他,他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吗?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改变做法,从关心他入手。先与他交朋友,找他聊天。经过与他聊天,我发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关心集体、不甘落后的学生,在他很多缺点的外表下,隐藏着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当谈到家庭情况时,他的泪如雨下。其实他是一个家庭的受害者!见他落泪,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深深地同情他。自从谈话以后,他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听我的话了。

  接着我找他的父母,先做他们的工作,对马榛在校的表现,我都做好书面记录,并及时与家长交流。通过与他父母互相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他的家长也十分配合。由于他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我就在生活上关心他,当他父母因工作忙,不能来接他时,我就把他带回家,煮饭给他吃,帮他洗衣服,辅导他做作业,把他当儿子一样照顾。可是他到我家后,把我家搞得乱七八糟,天翻地覆,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黑色的脚印和手印, 吃饭时搞得满桌子都是饭菜、汤水,又不讲礼貌。这时遭到我孩子反感,他坚决不肯让出床位给他睡,嫌他脏。这时我又耐心地做我孩子的思想工作,对他说:“马榛虽是个后进生,身上脏,如果人人都嫌弃他,看不起他,他不是越来越差吗?你也是一名学生,如果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嫌弃你,看不起你,都不愿接*你,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呢?你是教师的孩子,你应该理解你的妈妈,体谅你的妈妈,支持你妈妈搞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才是,不应嫌弃他。”孩子又对我说:“你这样做不觉得辛苦吗?”我说:“教师的工作是辛苦了点,但妈妈没有理由放弃转化后进生这项工作!”这时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后来他不但自觉地让出了床位,还主动帮我辅导马榛做作业,帮他找作文参考资料,帮他解数学难题。在我家的这段日子里,我经常和他谈心,谈现在、谈理想、谈未来……鼓励他 改正不良的*惯,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他感受到爱与温暖。在帮助马榛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的协助与支持。当马榛闹事的时候,学校领导无论工做多忙,都抽空耐心地教育他,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有了领导做榜样,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耐心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经过大家共同的教育与帮助,马榛的纪律、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捣乱了,还为班做好事呢!作业也自觉地完成,成绩提高得较快,期末考试,语文成绩由*时的七十多分提高到九十多分,数学和英语绩也提高了许多。马榛由一个十分顽皮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守纪律、听从教导的`好学生。现在打骂同学的现象基本消失,还主动协助老师管理好自*课的纪律。同学们 为他的进步高兴,我更为他的进步高兴。他的父母也不例外,孩子进步了,父母的心情好了,家庭也和睦了。家长感激地对我说:“我们很感谢您,您不但挽救了我们的儿子还挽救了我们的家庭。过去为孩子差而吵架,现在儿子进步了,我们再也不吵架了。”过去马榛父母随也不愿接孩子,现在有时两个一起到学校接孩子,顺便查看记录本,了解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配合教育。每当我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牵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学校时,我感到极大的快慰。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人民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只有你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不断地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20xx年暑假,我认真学*了李镇西教授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通过学*他的《用爱心谱写教育诗篇》,使我对师德又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是非常必要的。

  “爱”是通向师生*的桥梁,是沟通彼此情感的一把金钥匙,更是编织与加固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热爱学生,特别要偏爱后进生,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是转变后进生的先决条件,它可以打开后进生的心灵深处的秘密。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爱护与关怀,尤其是后进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爱。作为班主任的我,坚持用一个“爱”字贯穿转化后进生的工作,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多一点信任与尊重

  一些学生之所以有过失行为或不良*惯,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矫正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我班的后进生小严,学*马虎,经常欠交作业,迟到,有时趁同学不在场,把同学的文具据为所有,贪小便宜。经老师多次批评、教育,收效甚微。一次,小严的老毛病又犯了,上数学兴趣课时,他把一位同学的遗留在座位上的表拿走了,同学们一时议论纷纷。我想:过去批评教育也起不到作用,如果此时再用严厉的批评方法教育他,只能适得其反。于是我从维护他的自尊心出发,没有当众揭他的短,而是把他叫到一边说:“也许你是想和同学开个玩笑吧!快把表还给别人,那同学正着急呢。”他听了我的话,当即把表还给别人,我便及时表扬他。对于小李,我并没有因此而嫌弃他,为了进一步引导他矫正自己的不良*惯,我时时关心他,多次找他谈心,同时启发他正视自己的缺点,给他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用感人的事例启发他,引导他,教育他应该怎样做人。我采用了考验锻炼的方法,让他保管班上的棋类、书籍扥。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把工作做得很出色。我又根据他爱好足球运动的特点,推荐他参加学校的足球队。由于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给了他改正缺点的勇气。他不但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也努力刻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严有明显的进步,在级的数学竞赛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学*自觉了,思想上也进步了,他终于改掉了自己不良的毛病。

  二、多一点引导与鼓励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扬,后进生也不例外,如果我们能认真地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并注意表扬他们,哪怕是不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他们感到老师的关怀和鼓励,从而有助于他们全面的认识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增强自信心,鼓起克服困难勇气。我班的刘伟业、杨远航、陈冉基础差,学*上有一定的困难。我首先在课堂上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围绕授课内容,有目的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先由优生回答后再让他们复述,堂上的黑板练*也让他们多做,即使做错了也从不批评,还表扬他们勇于进行实践的精神,并因势引导教育他们,这次写错了,要找出错的原因,以后就不会再错了。经常鼓励他们要克服学*的畏难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学*兴趣和良好的学**惯,在引导上下功夫。他们有时不依时完成作业,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是用一般的批评方法来解决,而是先询问他们对完成作业有什么困难?再利用课余撕间辅导他们,替他们拾遗补缺。我还买了些学*用品、书籍和有关的练*题册送给他们,他们手捧着老师送给自己的学*用品,非常感激,觉得要好好学*才对得起老师。现在他们在学*上都较自觉、刻苦,能依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举手发言,而且声言响亮,对此我都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学*更加努力。

  三、多一点关怀与温暖

  对于后进生,不能因为他们缺点多,就冷淡疏远他们,要抱着一颗爱心去亲*他们,从思想、学*、生活方面去关心他们,了解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形成的原因,然后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开展转化教育工作。我班的马榛,父母把孩子当包袱似的推来推去,你不接送、我也不管,放任自流,在家庭中得不到关怀和温暖,更谈不上良好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该生形成特殊的性格,打人、骂人、捣乱是常事,更重要的是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上课时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捣乱课堂纪律,连值日生都敢打,老师们都说他无药可救了。

  我也觉得该生不一般,是我从教十多年来碰到的最棘手的一个。开始我想来个下马威,先镇住他,然后再教育。可我的想法错了,他根本不吃我的这一套,顶撞我的声音更大,他依然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谁也管不着,不但影响了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影响了整个班的集体,弄得班级不得安宁。怎么办呢?我非常苦恼,有人劝我放弃他,一气之下,我也这样想过。但冷静考虑,如果放弃他,他又会怎样发展呢?我还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吗?思前想后,我终于决定,改变做法,从关心他入手。先与他交朋友,找他聊天。经过与他聊天,我发现他是一个有上进心、关心集体、不甘落后的学生,在他很多缺点的外表下,隐藏着不易被人发现的优点。当谈到家庭情况时,他的泪如雨下。其实他是一个家庭的受害者!见他落泪,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我深深地同情他。自从谈话以后,他的态度渐渐地发生了变化,开始听我的话了。

  接着我找他的父母,先做他们的工作,对马榛在校的表现,我都做好书面记录,并及时与家长交流。通过与他父母互相沟通、交流,共同研究、探讨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方法,他的家长也十分配合。由于他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我就在生活上关心他,当他父母因工作忙,不能来接他时,我就把他带回家,煮饭给他吃,帮他洗衣服,辅导他做作业,把他当儿子一样照顾。可是他到我家后,把我家搞得乱七八糟,天翻地覆,雪白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黑色的脚印和手印, 吃饭时搞得满桌子都是饭菜、汤水,又不讲礼貌。这时遭到我孩子反感,他坚决不肯让出床位给他睡,嫌他脏。这时我又耐心地做我孩子的.思想工作,对他说:“马榛虽是个后进生,身上脏,如果人人都嫌弃他,看不起他,他不是越来越差吗?你也是一名学生,如果你的老师和同学也嫌弃你,看不起你,都不愿接*你,你的感受又会是如何呢?你是教师的孩子,你应该理解你的妈妈,体谅你的妈妈,支持你妈妈搞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才是,不应嫌弃他。”孩子又对我说:“你这样做不觉得辛苦吗?”我说:“教师的工作是辛苦了点,但妈妈没有理由放弃转化后进生这项工作!”这时孩子懂事地点了点头。后来他不但自觉地让出了床位,还主动帮我辅导马榛做作业,帮他找作文参考资料,帮他解数学难题。在我家的这段日子里,我经常和他谈心,谈现在、谈理想、谈未来……鼓励他 改正不良的*惯,树立起进步的信心,他感受到爱与温暖。在帮助马榛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许多老师的协助与支持。当马榛闹事的时候,学校领导无论工做多忙,都抽空耐心地教育他,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地做工作。有了领导做榜样,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耐心地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经过大家共同的教育与帮助,马榛的纪律、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捣乱了,还为班做好事呢!作业也自觉地完成,成绩提高得较快,期末考试,语文成绩由*时的七十多分提高到九十多分,数学和英语绩也提高了许多。马榛由一个十分顽皮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守纪律、听从教导的好学生。现在打骂同学的现象基本消失,还主动协助老师管理好自*课的纪律。同学们 为他的进步高兴,我更为他的进步高兴。他的父母也不例外,孩子进步了,父母的心情好了,家庭也和睦了。家长感激地对我说:“我们很感谢您,您不但挽救了我们的儿子还挽救了我们的家庭。过去为孩子差而吵架,现在儿子进步了,我们再也不吵架了。”过去马榛父母随也不愿接孩子,现在有时两个一起到学校接孩子,顺便查看记录本,了解孩子当天的表现情况,进行配合教育。每当我看到他们一家三口牵着手,高高兴兴地离开学校时,我感到极大的快慰。

  实践证明:作为一个人民的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没有真诚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只有你对学生充满爱心,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 ”,用他能够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不断地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本,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最*,我也经常看《输在坏*惯》,《每天多做一点点》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一点点。

  感受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这学期里的“阳光体育”运动中,我们班级那么多弱小的家伙,输给别的班级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会批评他们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也想为班级争光,也非常富有集体荣誉感,我不能伤害他们,所以我一直安慰他们,一直鼓励他们,其实这个过程中不仅他们很开心,我也很开心,有些事很容易释然的。过后,他们还邀请我去和他们一起练*打球呢。

  感受之三:做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在《爱心与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师教给学生的自我激励方法是“每日九问”,而在“手记三”中他在指导优生学*时提出了“每日十问”的要求:“一问今天在家早读外语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没有?五问今天预*明天的功课没有?六问今天做过闲事没有?七问今天“过电影”没有?八问今天计划完成没有?九问今天有未弄懂的难题没有?十问今天有无浪费的时间?”他要求学生把这十个问题制成表格,每天按实际情况填写。并鼓励学生“一两天做到这每日十问并不难,但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唯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步入学*的良性循环。”我对比了一下,我也经常建议学生问问自己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今天复*巩固了吗?今天预*下一课了吗?一部分学生真的在做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学无*惯,乱了一团,所以必须经常指导个别学生学会学*,培养良好的学**惯。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爱心与教育》是一本值得精读的书籍,书中记录了李老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对“班干部”的选举培养,对“青春期”教育的重视,对“民族教育”的宣扬,难得可贵的是书中披露了他曾经失败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他认为爱的教育不是一种教育,而是一种生活,一种常态的`生活;爱的教育要从细节处入手----如学生生日亲自送上一本书,一张贺卡等等。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年轻教师的成长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领我们走出教育的误区。这本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 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上周,我浏览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因为时间关系,只是粗略浏览。纵然如此,但书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的爱,对亲友都很真诚。每个月老师都会给那群少年进行精神说话。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作为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即使他们一个个良莠不齐,我们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心,甚至超过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不但是爱优生,也爱差生。例如,学生生日时他给学生送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对班级中学生轮流家访等。

  李老师在书中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所有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别人,爱能给人力量,给人温馨。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

  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

  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

  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肉体,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肉体就值得学生学*。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

  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书荣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他的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此书中我引以为然的结论!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是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颗烦燥,迷失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9

  这段时间里,我读完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这本书打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本书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的感人故事,书中故事都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读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尤其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撼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

  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什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多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肉体,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肉体就值得学生学*。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 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 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 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 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武汉大学生卖淫案,艺校学生夜总会实*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伪善的教育,如何导致道德的大规模塌方!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什么叫享受教育 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

  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看着书目里那么多的好书,一时不知道看哪篇,不过我感觉《爱心与教育》应该是一本不错的教育类书籍——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细心研读,在感动之余常常受到很多启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居住空间有限而闲暇时间也极少的教师来说,读书无疑是开阔视野最好的捷径。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便常常感叹于“开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读书是一种享受,可以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空间位置,忘却繁杂的琐事。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书籍时,经常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在书中可以学*怎样教育教学,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很真实也很充实。

  “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一个目标。读了李老师的书,感触颇深。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文学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团结友爱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团结友爱心得体会1

  今天下午我们第二节课没有上,因为要举行高年级口算比赛和作文竞赛颁奖活动。让人没想到的是,颁奖仪式还没有开始,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和另一位同学在操场上不知道怎们回事儿,竟然打了起来,其中一位同学的鼻子被打破了,流了很多的血,把脸都染得红红的,我特别害怕他会出事,还好没事儿。

  我到后来才明白了他们这对小伙伴为什么打了起来。原来,一位同学骂了另一位同学不是人,这可把另一位同学激怒了。他冲过去,打了对方一拳,对方火了,猛地向他的鼻子上打去,一下子就把他打流鼻血了。

  看到他俩这样,我的心里很难受。同学之间怎么能这样呢,大家能够在一个班里学*,这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互相帮助、相互谅解呢?大家要相互关心,不能欺负人,要团结友爱,不要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把事情搞砸,这样对人对已都不好。

  我特别想对高年级的大哥哥们说:你们要尊老爱幼,不要再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了!因为我发现,这几天每当放学时,在楼梯上,高年级的同学都喜欢推低年级的同学,并且一边推一边还骂着“小孩,给我滚!”高年级的同学也可能觉得这样好玩,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很危险的,万一把人给推倒了就不好玩了。大家要相互关心,相互友爱,这样才能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小朋友们,你们说是吗?

团结友爱心得体会2

  团结友爱

  我班在体育知识竞赛荣获第二名,因而有三个体育星名额,但由于参加比赛的三位同学,有一位是临时替补上去的,并没有参加初赛。于是就有了四位选手参加比赛而只有三个体育之星的名额。班主任和同学们都十分为难,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在此时,那位没有参加决赛的同学站起来说:“没有参加决赛是我的疏忽,这才找了另一位同学帮忙,我不应该得这颗星。而且,我有能力在运动会的每个项目进入年级前八名,这样我一样可以拿到这颗星,何必要浪费这个名额呢?”那位替补的同学也站起来说:“要不是那位同学在初赛的精彩表现,我们班就无法进入决赛,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这颗星,应该他得!”在面对获取“六星学子”中其中一星的机会时,我班两位同学并没有抢着去争取,而是互相谦让,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私利所动,谦逊有礼,体现了我们班之间的团结友爱。

  为了在艺术节年级汇演中能为全年级同学带来一出完美的演出,我班16名同学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放学后就去练舞。然而,因为走得匆忙,没有安排好自己的值日事宜,在交接上出现了真空,。于是,我班上同学们踊跃举手,愿意帮助那位同学,打扫卫生。对于放弃自己的放学时间而打扫卫生,同学们并没有因为事不关己而袖手旁观,却是积极表达自己愿意帮助同学,为班级事宜出力的想法,乐于助人,同样体现了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在运动会来临之际,班委都在组织同学积极报名参加个人及团体赛事,开始班委们都担心20*50米接力赛在赢得了前三名的情况下只有主力才可以拿到体育星的情况下,同学们报名的积极性不高。然而,正好相反,我们班所有的短跑能人们都来了,最后为了这20个的名额而不得不进行选拨。没有选上的同学也没有抱怨,而是积极报名志愿者。大家都不为个人利益着想,而为班级,为我们这个集体着想,奉献,再次体现了我们班团结友爱的精神。

  通过这些事,可以表明我班是一个团结友爱凝聚力很强的班级。

团结友爱心得体会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过程:

  一、放《找朋友》音乐开场,主持人讲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却没说过几句话,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二、相互采访活动。

  全班同学围成圆圈坐,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其他有关的情况。

  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然后进行认人比赛。

  把同学分成两组,然后要求每组同学一一上台说出对方相邻者的采访情况,答对得分,写在记分牌上,得分高的一组获胜,得分低的一组唱一首歌。

  三、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大约对朋友)

  四、将心比心,换位表演。

  1、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

  2、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3、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任务。

  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主持人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二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4、短剧在这里再定格,

  主持人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角度,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5、主持人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五、同唱一支歌。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六、互相赞美活动。

  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你。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七、老师总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著名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请记住:友谊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谢谢!

  请让我来帮助你

  教学目标:

  1、知道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故事。

  2、见同学、伙伴有困难能关心、帮助。

  3、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教学重点:

  初步养成你帮我、我帮你的良好*惯。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能真正做到团结、友爱,相互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我们来做个“盲人过马路”的游戏,好吗? 师找个学生做盲人,蒙上眼睛,准备过马路。

  当你被蒙住双眼成了盲人时,你觉得怎么样?这时你最需要什么?通过谈话,引出今天活动的课题:请让我来帮助你。

  二、情景表演,辨析导行:

  1、出示班上叶子青的画,看他的画多好呀,可是,他缺少一支红色的笔。所以,太阳没有涂上颜色。哪个小朋友愿意借给他一枝红色的笔呢?

  愿意的同学,请给太阳涂上颜色,等他涂好后,让他说说他愿意帮助叶子青的理由。

  2、小品表演

  ①课间两个小朋友追跑,一个同学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小朋友一边说不是我撞的,就跑走了。

  看完请学生说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板书:团结友爱)

  ②写字时发现铅笔断了,问同桌借,可同桌不肯借给他。

  看完请学生说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师小结:在学*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困难,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板书:互相帮助)

  三、运用观点,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请你开动脑筋帮他们一下好吗?我们采取各小组竞赛出点子,看哪组同学想的办法好,想的办法多,就评为“金点子”小组。

  (1) 学下课了在草坪上乱跑乱跳。

  (2) 美术课做手工,小明做了一个精致的火箭,可是桌子却布满了小明扔下的废纸屑。

  (3) 小红不爱吃青菜,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吗? (4) 洋洋不会写作业,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5) 涛涛爱打架,别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四、榜样示范,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夸夸我们班曾经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小朋友,看着你们的笑脸,我想你们的爸爸、妈妈也一定在为你们高兴,那么你能说说你在家里怎么帮助大人做事的。集体背《新三字经》。

  四、谈话总结,歌声升华: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相互帮助,团结友爱,我们就会收获、很多的快乐、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让我们全班同学深情地齐唱《请让我来帮助你》这首歌吧!

  板书设计:

  请让我来帮助你 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教学目的:

  1、加深对“尊重”的了解和认识,展现尊重的内涵。

  2、认识到“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家庭的和谐,师生的融洽,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

  3、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提升品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教育重点:加深学生对“尊重”的了解和认识,明白它的重要性。 教育难点:在学*生活中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学会妥善解决各种摩擦和矛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主题。

  1、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但却有很多同学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懂得尊重自己。怎样才能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班会讨论的主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2、什么是尊重他人呢? 师:尊重他人有什么重要性呢?

  二、思考与交流。

  1、“照镜子”表演。

  一个同学做友好地笑、挑衅、生气皱眉、大喊大叫等表情,另一位同学假设是镜中的影像,尽力逼真地模仿出来。

  2、“对大山”对话。

  猜猜大山说什么?

  3、镜子里的人和大山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三、回顾与反思。

  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发生过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没有受到尊重的情况?

  1、学生举例。请几位同学举出自己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事情或自己没有受到尊重的情况?

  2、情景再现同学们*时不尊重他人的一些场景。让同学来找茬:看看图中的同学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并说说应该怎么做才是尊重别人的?

  3、教师举例。

  四、定则导航(如何尊重他人)

  师:当然,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心里不尊重他人,而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不让他人难堪。这是一种真诚的人文关怀,其实尊重往往表现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着装、语言、动作

  1、学生分组来制定“尊重细则”:在家里,尊重父母亲人需要注意哪些?在学校,尊重老师、同学需要注意哪些?走出校门,与社会上的陌生朋友相处需要注意哪些?小组讨论,写成条目,等会交流。

  2、汇报讨论结果。

  (1)第一组:如何尊重父母亲人? (2)第二组:如何尊重老师同学? (3)第三组:如何尊重陌生人?

  五、总结提升。

  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一个集体往往就靠这种相互的尊重维系着成员之间的和谐与默契。尊重是一缕春风,驱除寒冷,带来花草的芬芳;尊重是一把火炬,照亮黑夜,给人前进的勇气。让我们在沐浴春风,享受光明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传递温暖。

  学会合作,共谱和谐乐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2、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合作一般应有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并尝试合作。

  2、在创设的情境中领悟互相信任、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等合作和行为基础。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2、通过教学、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图片、电脑课件、气球、充气管、棉线、纸杯、水、水缸等。 教学过程:

  一、在故事情境中认识合作。

  1、故事激趣:

  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必这个故事大家都是听说过的。故事说的是:一天,上帝带着一个传教士来到地狱,这儿的人围着一个盛满粥的大锅坐着,每人都有一把勺柄太长的勺子,谁都无法将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只能挨饿。上帝和传教士又来到天堂,这里的人也是围着一口大锅,手里也拿着一把长柄勺子,看上去他们却很快乐。上帝见传教士对此迷惑不解,便解释说:“这里的人都学会了喂对方。”这个寓言故事是广为流传的,讲的正是“独立”与“合作”之间的区别。地狱里面的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想着该怎样才能让自己吃到粥,不挨饿。这是不可能的。而天堂里面的人,他们知道互帮互助,他们互相给对方喂粥。这样一来,不但使自己能吃到粥,又可以使大家都不挨饿。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2、问题探讨:

  请同学们分析下列图片出示的工作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图片略)

  ①出版一本书; ②制造一辆汽车; ③唱一台好戏; ④三峡工程;

  师生共议后归纳:完成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和生活,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要大家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这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共创和谐社会。

  3、引出“合作”

  思考:盲人和瘸子怎样才能过独木桥? (1)要求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分析合作的含义; (2)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合作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4、了解合作

  (1)学生看表演并分析得出:共同的目标是合作的基础。 学生表演:两个同学放学结伴回家,到了院子,一个同学想打球,一个想赶写作业,两个互不谦让,最后只好各做各的事了。(同学们边看边思考“他们能在一起合作吗?为什么?)

  学生小议后分析:这两位同学没有共同的目标,是不能合作的,因此要合作就必须要“共同的目标”。 (2)学生辨析后明确:合作要坚持原则。 (课件呈现问题)

  ①、有同学考试时不会做,叫你给他抄,并答应给好处,你能与他合作吗?为什么?

  ②、有同学打碎了教室玻璃,就因为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就隐瞒不报告。你认为这种“哥们义气”的做法对吗?

  教师小结:我们与人合作还应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并且还要遵纪守法。对别人、对自己、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可以合作,否则就不能合作。

  二、在合作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1、合作性游戏:比比谁的气球多。

  以组为单位进行游戏,边竞赛边思考:怎样才能使合作获得成功?(哪些行为有利于合作?) 游戏要求:

  ①每组派三人组成参赛小组,充分利用老师给的三件东西(充气管、气球、棉线)给气球充气,不能用嘴吹。 ②在规定时间内给气球充气,多者为胜。 ③时间3分钟。 (非参赛同学边为本组加油边观察和思考老师的问题)

  2、领悟到有效合作的行为基础。 ①学生分组讨论。

  ②请冠军组的同学说说自己在比赛中的想法、做法。 ③请同学们结合比赛谈谈认识,并找出有利于合作的行为。 教师小结:互相友爱、互相谦让、互相配合、合理分工、知识和能力。

  3、分析判断,深化理解。

  (1)请学生谈一谈有关合作的故事、成语或俗语。

  (2)在合作中怎样使对方满意你,接受你呢?以三道判断题帮助大家理解。

  (分组判断:每次请一个组的代表回答选择的答案,要求其他组的同学倾听并思考分析的合理性)

  ①合作的伙伴的想法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A、心里不痛快,不高兴。 B、甩手不管,看笑话。

  C、仔细想想他的话也可能有道理。 ②自己的做法被合作伙伴误解了怎么办? A、心中很委屈,但不作声。 B、由此发生争吵。 C、不争吵,在背后发牢骚。 D、真诚地说理,想办法消除误解。 ③合作中两个人都需要某件东西,怎么办? A、抢在别人前边先得到。 B、合理协商,共同使用。 C、为了成功,主动谦让。

  (3)结合上述分析,要求学生分析自己是否善于合作,并与好朋友互相合作交换心得,共同进行。

  教师小结:发现了问题,可能有的同学会为自己的缺点而感到羞愧,可是老师相信大家找到问题后一定会克服它,从一个不善于合作的人转变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善于合作的人。

  三、在实践活动中尝试合作。 结合理论尝试合作游戏:衔纸杯传水 衔纸杯传水要求:

  1、人员选4名一组,共选8名学生,男女交替配合。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学生辅助第一位学生倒水。

  2、每组辅助倒水的学生将水倒入第一位学生的水杯内,第一位学生用嘴衔纸杯,再一个个传递下去,最后一人将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水缸内,在限定的时间内,缸内的水多者获胜。

  3、限时四分钟。 师小结:(公布游戏结果)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有优势。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对方才会与你真诚合作。请记住这句话: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愿我们大家都能学会合作,共谱和谐乐章。 学生齐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结束本课。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恋爱心得体会 (菁华3篇)

恋爱心得体会1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爱是包容而不是放纵爱是关怀而不是宠爱爱是相互交融而不是单相思爱是百味而不全是甜蜜

  真正的爱情并不一定是他人眼中的完美匹配

  而是相爱的人彼此心灵的相互契合

  是为了让对方生活得更好而默默奉献

  这份爱不仅温润着他们自己,也同样温润着那些世俗的心

  真正的爱情,是在能爱的时候,懂得珍惜

  真正的爱情,是在无法爱的时候,懂得放手

  因为,放手才是拥有了一切……

  请在珍惜的时候,好好去爱

  真爱是一种从内心发出的关心和照顾,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哗众取宠的行动,只有在点点滴滴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得到。那样*实那样坚定。反之发誓、许诺说明了它的不确定,永远不要相信甜蜜的话语。用心去感受吧!

恋爱心得体会2

  所有的*惯都要在有爱的前提下

  拥有爱情的两个人走进婚姻,渐渐地被“柴米油盐”磕磕绊绊磨光了爱情,更多的被“*惯和熟悉”代替,开始怀疑婚姻。在某一日,发现已经不爱那个人了,但还*惯有ta。内心该是怎样一种感受?

  被动的*惯另一个人的缺点和生活方式,这绝对不是爱情。霸道总裁看起来很美,因为我们知道他有铁汉柔情的一面,最终将变成绕指柔,妻奴,我们可以原谅。现实中更多的是高压下要求一个人服从,从道德方面来要挟对方。你看谁谁家的媳妇也是这样的;去看看同学们的婚姻也是这样,谁不吵吵闹闹?咋,就你矫情?

  每对夫妻都期望达到婚姻的最高境界,水××融,相亲相爱,最好是能弥补心中的所有缺憾。

  但认定*惯就是爱情,无疑是在自欺欺人。

  有人说当你*惯了对方生活中的*惯,也就真的爱上她了。例如:一个女人*惯了一个男人的鼻声,从不适应到*惯再到没有他的鼻声就睡不着觉,这就是爱;一个男人*惯了一个女人的任性、撒娇、甚至无理取闹、无事生非,这就是爱;一个人会为了另一个人去改变、去迁就,这就是爱的表现。

  好吧,如果婚姻可以这么认定,看看婚姻中除了*惯,还剩下什么?

  这是爱情的伪哲学,不在尊重理解前提下的*惯,都是被迫的。上学的时候,会遇到不喜欢的老师,他们的讲课方法直接影响我对学科的喜欢,为了分数,一样要动用全身的理解细胞,强迫自己弄得老师讲的东西。我并不喜欢这个东西,只是为了一个目的,必须*惯他。而我有时也会为了不得罪公婆,而*惯老公的处事方式。为了避免更大的麻烦,我们总要做些妥协。机会合适,我还是和老公说出真实的想法,彼此打开心扉,一次又一次的沟通,换来我们之间更深的了解,他对我设身处地的思考,于是自己也做了改变,我们的婚姻也更稳定了。

  所以当有人跟你说,刚结婚时我特反感老公吸烟、不干净的衬衣,现在也*惯了,随他去吧。你应该为这个人的生活感到悲哀。

  但如果始终不能适应一个人,一点也不愿意试着理解ta,对ta宽容,那只能说明你没有爱上ta。

  我们可以爱一个人做出一些让步,但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说着*惯就是爱的人,是你们不愿为婚姻再付出些什么了。

  一直在努力不*惯一个人,如果我没有爱上他;一直在等待*惯一个人因为我真的爱上了他。

  很多鸡肋婚姻,为了孩子,为了父母,为了房子前途什么的,凑合在一起过着,更多人留恋的只是那份*惯,几年来俩个人相处的*惯,而不是他们的俩人的爱情。或许有一天,等你们想明白了,才发觉这样麻木的婚姻,根本不是你们想要的。

  没有了爱的婚姻,只剩下了两个人在一起多年的*惯,那么婚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没有了爱,幸福何处言表......

  有爱的婚姻是*惯有ta的陪伴,但不能任何事情都要去迁就。

恋爱心得体会3

  离我家三百米处有一棵参天的大榕树,那的确是棵招人欢喜的树。*时,附*的孩子总喜欢到这树下玩游戏;老人则在这树下闲聊人生是是非非;青年小伙便会在这树下聚精会神火拼象棋。这棵榕树已和人们合二为一,血肉相连一起了。而在这大榕树下,我和一个美丽的女孩还有个约定。

  她是个美丽的女孩,住在隔壁的一个村庄。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书,一看就是一整天。为此,家里人整天都东奔西走忙于找她人,担心受怕在所难免,甚至不时有打算去刊登寻人启事的想法。至于她为什么喜欢在这棵榕树下看书,我那时也浑然不晓。心想着要亲*她,以揭开这未解之迷。我苦苦地等待着时机,直到有一天。上帝懂得了我的良苦用心,给了我一次千载难逢的时机,我才第一次靠*了她。那天,她跟以往一样,手持一本不知其名而厚得吓人的书来到榕树下。刚刚坐下便马不停蹄用手摊开书,一头就扎进了浩翰的书海。那时,我觉得她的手修长得很,眼睛大得有点灵气,脸蛋艳如春桃,再加上她那清新飘逸的长发,简直是人中之凤。若要用倾国倾城来形容她的容貌,那绝不会是言过其实,只会是恰到其分。她一边看,一边用笔在书上“哗哗”画过不停。像是在做笔记。突然,她停下了。用手将笔甩过不停,这时的我立马察觉到了,赶忙飞回家里

  给她笔时,我哑口无言,只是用手直接了当递给她。她当时可是一头雾水,摸着脑袋问我:“什么,什么啊?”我低声回答了她。在我说出“给你笔”这句时,她呆若木鸡地看着我。过了许久,她才问我:“你怎知我笔坏了的?”那时,我答道:“我仰慕你已久了,所以就知道啊。”她终于接了我的笔,那刻的我乐得无言可喻,真有那么点不安分守己,胡思乱想。那天,我们所聊甚多,但话题都紧扣枯燥无味的书。由于个人当时对书兴趣甚微,所能了解的都肤浅至极。水*程度只能和三年级的学生相提并论,所以我很光荣的被她鄙视为不学无术之徒。为此,我狠下苦心,发愤图强,每天都约束自己要看多少本书。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文学水*有了翻天覆地地改变,与她谈的话题也能投机一起了。从那天起,我们每天都会在这榕树下谈天论地,指点江山,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但好景不长,那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她与我告了别。

  还记得那个夜晚特冷,大伙晚上没外出,都缩头缩脚躲在被窝里。而她却默默地站在我的楼下,盯着我的房间看,仿佛在等我一样。我无意间看到了她,便飞下去见她。她穿着件厚厚的白棉袄,看起来像只小绵羊,我便取笑她。没想到我一笑,她便哭了。我以为自己是罪魁祸首,到最后才知事情没那么简单。她要我陪她去走走,我像只狗一样紧紧跟在她后面。一路上她唠叨不已,我还是很耐心倾听着。不知察觉又来到了那棵榕树下,她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我坐在她旁边。她这次语气很深沉,她说她要离开这里了。我愣住了,便问她原因。才得知她家道中落,家人想出省谋业,她也得一同工作啊!我那时真的有股无以名状的痛,但我没哭。毕竟,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痛就是因为她才十六岁就要背井离乡,摒弃学业。这哪能不叫人倍感同情呢?她哭着要我答应她一个请求,我不加思索就答应她,她说五年后,在这榕树下不见不散……

  那晚过后,我就再也没见过她了。也许那晚,她的不是一个请求,而是与我的一个约定。直到有一天,台风将那棵参天大榕树刮倒了,我心中的那块大石头也落了……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0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

  每每问自己,我要做一个怎样的老师呢?我想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之后,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爱学生的.老师,做一个富有童心,心中充满爱的老师。

  李老师说:“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其实现在的社会何尝不需要有爱心的老师呢?每次和家长交流,已不多是以前家长所要求的严厉与管束,更多的家长现在会说,希望这位老师是我孩子喜欢的老师,是教育有方,态度和蔼可亲,能正确引导孩子的老师,是能够让孩子愉快学*,经常能搞些活动来丰富孩子生活的老师,或是能让孩子有一些锻炼的机会,提高能力的老师。总之是一位拥有爱心和童心的好老师,让孩子能在他的教育下快乐成长的老师。听听要求还真不少,而且还很高。不过这话一点也不假,作为每个孩子的家长,都是这么想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师,让孩子在他的引领下健康快乐的学*和成长。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位家长同时是一位老师,扪心自问,我是一位好老师吗?这个问题总是引起我的思考,工作认真负责,钻研教材,备课一丝不苟,上课认真投入,批改作业认真及时,这样充其量是个合格的老师。而在大家心中一致的好老师,我想做到这些肯定是不够的。就如上面所说的,做一个有爱心和有童心的老师,是多么难能可贵,也是所有孩子和所有家长都期盼的,也正是老师最难做的。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李老师的这些话不正是诠释了素质教育的真谛吗?不正是告诉我们童心和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两把金钥匙吗?

  一位被孩子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只有具备了童心,才会理解学生看似幼稚的言行,珍惜学生的奇思妙想;知道了具备一颗爱心,才能宽容学生在学*中的失误,耐心对待学生千百次的发问。“老师的尊严都是学生给的。”细细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很可爱,都值得用我们的心去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xxxx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感受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我也经常看《输在坏*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

  《追寻*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感受之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

  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

  到校后,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感受之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感受之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心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则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计划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

  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纪律、卫生、文明、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记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汇总,每周由各方面主管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4

  *年来很少系统完整地去阅读书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使我连读了二遍。然而是带着钦佩的心情去读这本书了,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人至深,受益匪浅。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尽责,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

  特别是他转化后进生“万同”的故事。遵循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在李老师的智慧行动下,在集体目光的关注下,万同最终成了全校**下的讲演者,终于是万同真正感受到自己能抬起头来了!

  然而联想到我们学校也有一些“学困生、贫困生”,学校布置了党员与“学困生、贫困生”接对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成效,但与万同的转变相比是甚微的。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同样在结对过程中只是把它当作任务去完成,甚至是应付,所以效果就大打折。

  昨天上课前播放了自己制作的放灯片,二行醒目的大字,第一行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第二行是××班因我而精彩,并简单介绍第一行字的来源及含义,着重说明了第二行字的含义。从学生投入的眼神可知他们的认同。尽管我不是班主任,但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后进生的转变工作,积极协助班主任建设好班级。同时,我想到我们学校的励志课,是不是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李镇西、苏霍姆林斯基…精彩片段,比天天听到××班的喊口号、唱歌要强一百倍!

  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尽管我们的教学中,总会碰到这样的学生:倔强、不听话、不爱学*。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脆弱的,总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帮助、和信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力求“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许多事实证明,一个被老师所爱的学生常常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进取。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我应尊重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让他在快乐中学*、生活,在学*、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5

  《爱心与教育》终于读完了,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李老师对学生充满了爱,他的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不同。老师对学生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镇西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此书中我引以为然的结论!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想着,看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是复一日,年复一年,繁琐而*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直至我那颗烦燥,迷失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颖会使学生接*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6

  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片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寒假的酸甜苦辣,在我心中是挥之不去的。正月初四的下午,我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去儿童福利院看望小朋友们,并献上了一份爱心。

  正月初四一大早,我和哥哥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去超市买了些水果和零食。我们还精心准备了几个节目。下午两点半,我们就兴奋地来到福利院。进大门上了二楼,我们便看见20多个不同年龄层次的小朋友坐在教室里看少儿节目。我们刚到门口,他们就异口同声地喊:“哥哥姐姐好!”我听了,一股热流在心中涌动。走进教室,我看到的是一群有着各种残缺的可怜的孩子,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和哥哥把带去零食分给他们,只见他们个个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接下来,我和哥哥就每人吹了两首歌曲给小朋友们听。仅管我们的表演并不是十分精彩,但是,我从他们那一张张笑脸中感受到了他们是那么的快乐。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他们的房间。他们的房间很整洁但比较简陋,床硬硬的,被子也不厚。这又又使我起了怜爱之心:他们失去了父母,得不到母爱和父爱,生活条件又不是很好,真是太可怜了!最后,我们还跟他们进行了交谈,玩游戏……我跟他们交谈的时候,虽然有时听不清楚他们在讲什么,但我仍然很努力地想听清楚他们讲的话,想听一听他们的心声,想多给予他们一点快乐。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我们要回去了。临别时,那一只只小手抓着我们的手不肯放,有的小朋友还主动伸过手来让我们去握。看来,他们是多么渴望有人去疼他们、爱他们,使他们体会到生活的快乐、欣慰和幸福呀!他们是多么渴望生活中多一个人去爱他们呀!

  让我们一起去关爱他们吧!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能让那些孩子们感受到虽然失去了爸爸妈妈,但是有社会上许许多多人去关爱他们,使他们觉得生活是快乐而幸福的。而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的快乐是无限,心灵是满足的。

  虽然寒假已经过去,但这件事却一直烙印在我心头。它使我永远不会忘记爱,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可怜的孩子,我还要去看他们。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7

  明灯作伴,尽管夜已深,我仍旧伏在书桌上不忍释手地看着《爱心与教育》,一点倦意还没有,被李镇西老师“还债”的故事感动着。曾经为琼瑶、岑凯伦笔下唯美的爱情而感动,为了躲避宿管老师的抽查,甘愿躲在被窝里电筒达旦,兴致犹存。当了教师以后,为了充实专业教学知识,常要逼自己读一些教育类书籍,却经常翻不了三页,接倒头便去南柯赴那神往的约会。为什么此书在出版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成为一本无需炒作的畅销书?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唤起了千万读者尘封已久的情感,还因为李老师那一股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对学生、对工作无比挚爱的清泉也同时滋润了每一位读者的心田。李老师对教育事业“衣带渐宽终不悔”;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凡是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必然会赢得读者心灵”。“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他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

  看着看着,愧疚之心油然而生。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而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是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发火,而且繁琐而*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麻木并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一颗颗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颖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这位真诚的教育者,以他的真诚赢得了众多的心灵。

  《黄金时代〉转寄来的贺卡上赫然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感激您!——您的高95级(1)班的全体儿女。1993年6月“父亲节”那天,李老师意外地收到《黄金时代》转来的贺卡,上面写着:“亲爱的老师、朋友和父亲:我们永远爱戴您、尊敬您。”落款是:“您的高95级1班全体‘儿女’。”每年李镇西的历届“儿女”们,都要想尽办法为他祝贺生日。足以让人顿生妒忌之心!“因为我领了工资,要对得起这份报酬;因为我享受过学生的笑声与泪水,我要对得起这份真情;因为有学生是通过各种‘勾兑’才编到我班的,我要对得起这份信任;因为学生把我当做他们的朋友,我要对得起我的‘哥儿们’!”“因为我承受了太多学生的爱。”“我是为了还债!”看来,李老师真是债务累累。他还的,是一份情债!没有付出,哪会有收获?李老师说错了。只有爱才能赢得爱!哪里是他还学生债,分明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他的爱。

  他不忘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日那天,送上一份注满爱的礼物;不顾烦琐的班主任工作,保持与学生书信的往来;为后进生擦亮前行的航灯;替优秀生指点人生的迷津;在八十年代,他几乎每年春节都和学生一起度过,几乎每个暑假都和学生一起游山玩水,在学生身上他倾注了绝大多数的精力和物力。“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人心都是肉长的,你有我,当然我也有你,爱,自然也是双向的,于是,爱爱相报何时了?情滋养着情,债便这样一茬又一茬地疯长着!他的债主,是一批幸福的人!那张斗鸡的照片,足以让人忍俊不禁。瞧他们,一个个抱住右脚,抓紧裤腿,龇牙咧嘴在那里你争我斗,哪里分得清老师和学生?

  他带着学生读书,读教科书,读中外名著,也走进生活,读社会大学这本厚厚的书。除了成绩,他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不管你是聪明的、愚笨的、纯朴的、顽劣的,都要发现你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的源泉,帮助你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成为维护自己尊严的不可战胜的战士,成为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发挥集体主义教育的功能,变“人治”为“法治”,只要违反了班规,“天子与蔗民同罪”,他,成了与学生在人格、尊严和情感上*等的朋友,成了和学生探求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李镇西教育工作的写照。于是,他从心底一泻千里地喷涌出来的爱的故事,就能攫住我的心灵,赚取我的眼泪。

  那么,我呢?我也是一个教育者,所不同的只是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大致相同的,却太多了,但是结果,却是大相径庭!不是因为我的孩子幼稚,不是因为我的孩子木讷,不是因为我没有睁开双眼捕捉,不是因为我没有提起笔,也许是我的心灵,还没有毫无保留地打开。

  读完《爱心与教育》,我还进一步感悟到:教师应该善于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教育良机。每个孩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学*现状和接受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如同一棵棵正在生长的树苗,需要我们小心地呵护扶持,才能茁壮成长。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心中只有装满爱学生、爱事业的情感,才能闪现智慧的光芒,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爱心与教育》让我明白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有爱才有教育”。

  除此之外,他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们是哺育万物的阳光雨露,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老师啊,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一则寓言:智慧、成功和爱这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自己家中做客,天使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位只能去一位,你回家商量一下,看选择我们中的哪一个。”母亲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把爱请进家里。母亲问:“哪一位是爱?请进屋吧。”爱起身向屋里走去,但智慧和成功也跟着进屋,母亲很惊讶地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我们两个都是跟着爱的,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智慧和成功。”

  就在《爱心与教育〉的故事感动着我时,“以心灵赢得心灵,用人格塑造人格”也鞭策着我,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然后不断地地演绎有关“债”的故事!学生们的爱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同学、对老师的爱,还扩展为对周围陌生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想说:因为有爱,才使老师与学生的心贴得那么*!因为有爱,才使一位普通教师的形象显得那么高大、魁伟!因为有爱,才让*凡的工作和生活变得那么多姿多彩!让我们每一位灵魂工程师都能以李镇西为榜样,实施爱的教育,用自己的爱心去浇灌祖国的花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8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9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铸就辉煌,爱心唤醒无穷的力量。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去一遍遍的教导孩子们;因为有爱,我们才会无微不至的去关心每一位学生;因为有爱,我们才愿意费尽心思去和学生心连心。既然是这样,那就让我用爱心幻化成久旱的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干涸的心灵,让我的爱在每一位学生的心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不忘初心的灯塔,有了它我不会迷失方向。在读过《爱心与教育》之后,让我对这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开心并且毫无抱怨的守在这群可爱的学生身边,正是因为我具备了一颗童心,才能让我像大哥哥一样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他们的幸福与快乐,同时也分享他们的悲伤和失落,这使我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更*一步,在学生心里埋下最美好的种子,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让世界都因他们每一个人的存在而幸福。

  在一次意见箱学生的来信中,我发现他们的可爱,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其中小陈同学这样写道:“杨老师,带我们去实验教室,这节课是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细胞……以后再也不喝生水……这真是一场奇妙的科学!”看到这些话语,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成长了起来,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面面俱到,同时要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要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正确指导。通过更多的鼓励与关心,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还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等,我们作为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师不是万能的,我们只是在某方面比孩子们先行一步。我们要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融洽的师生关系,抓住更多的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往,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尽量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在对数学知识点中的理解,同学们的理解有多种思路,要给他们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掘自己的思想。

  “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让同学因我的而感到幸福”这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希望并努力的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我愿把这一生都献给孩子,用爱去点燃智慧;以民主*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挚的朋友,通过日复一日*凡的工作,为培养祖国合格的人才而努力工作。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0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班主任工作者李镇西老师和一群孩子们的故事,李老师用很多真实事例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老师的回答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假期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李老师!

  这本**录了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他说,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成绩单,不是分数,不是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李老师告诉我们,这样的人才,不仅要读书,还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同时,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质。”

  读《爱心与教育》,常常被李老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教育设计、教育艺术所打动,如每天给学生读报、读小说连载,编写“班级史册”,和学生通信,尤其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他独到的一套。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所有这些都是李老师教育智慧的表现。他的这些做法,时时处处体现了一个名师的高明,他总是以自己特别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心灵,来走进学生的心灵。

  从教13年来,我自认为自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可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育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要用心琢磨,因为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深刻的印象。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应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负责;是应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应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施予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

  今年我带的是20xx届高一7班,开课后不久要交校服费用,我的要求是交东西统一时间,统一交齐,不能拖沓,否则最后上交的同学负责全班上报,我在班里和家长群通知后,待到交钱时,有一个男生小范同学还有一个女生小丁同学,他俩没有按时交齐,班长拿了大笔现金很为难,我想这也是一个教育机会,我让小范同学拿着钱,待第二天他带了钱后负责上报,小范有些不高兴的拿钱走了。第二天,两个班长委屈的跑来说钱少了40元,我让班长叫来小范同学,进办公室后他告诉我说他也不知道,班长埋怨小范同学收钱不数,小范说他不知道,我看他俩就要吵起来了,我问小范事情的原委,他说他昨天把钱放在教室里,今早带上自己的钱就一并交给班长他没数,我一听头都大了,将*4000多元钱放教室里,我觉得这两个班长和小范同学都要好好认识这件事,我对小范同学说,上交东西这在一个人生命中有很多次,能按时上交这是一个信守诺言的行为,没有信守诺言就要承担责任,你和小丁同学没有按时交,我把任务交给你,是因为你是男生,你以后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你就这样把钱放教室里,如果丢了呢?小范同学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睁大眼睛不说话了,我说这就是责任问题,还好,钱没有丢,我们都很幸运,那现在差40元钱,怎么办?我问他们三个,就在小范要开口说话的时候,我说,这次我把这个钱补上,三人都很意外,我接着说,但是我有一个条件,他好奇的看着我,我说高考后去打工挣钱还我,两个班长和小范同学重重的几点了头,松了一口气,后来,两个班长对我说,他们去交钱的时候收校服钱的老师说,不能让老师垫钱,又把钱退了回来,我告诉班长不告诉小范同学,让他记住这件事,这件事也让我知道了,对学生的教育在每一件正在发生的事情上,现在小范同学做事感觉就靠谱多了。在班里我也对全班同学说了这件事,我觉得这也能让其他同学知道做事一定要有责任感,教导自己手里的事情和东西一定要负有责任,最起码贵重物物品不会随手乱放。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优选【五】份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1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2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3

  最*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手记二,感触颇深,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无从谈起。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令人头疼的事。李老师讲“后进生教育要民主,用心灵赢得心灵,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是,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而李老师在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的每一页都有这样的意思:“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对待万同这样一个学生和生活顽童学生,难!万同,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可怜的孩子,物质和情感上的缺失,让万同便成了一个人间人怕的坏孩子,可万同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李老师,这个像父亲一样的班主任,在别人已经放弃他的时候,却给他信心和鼓励。不仅如此,李老师还发挥了集体的力量,让同伴的爱唤醒了他沉睡的心灵。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有这样一群集体,才让万同的人生轨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长大后的万同是一位光荣的有志气的军人。我想,如果没有李老师的坚持和执着,万同的人生可想而知。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4

  上周,我浏览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因为时间关系,只是粗略浏览。纵然如此,但书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的爱,对亲友都很真诚。每个月老师都会给那群少年进行精神说话。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作为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即使他们一个个良莠不齐,我们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心,甚至超过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不但是爱优生,也爱差生。例如,学生生日时他给学生送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对班级中学生轮流家访等。

  李老师在书中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所有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别人,爱能给人力量,给人温馨。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爱心与教育》的心得体会 5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