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心得体会,教育,教师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1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2

  上周,我浏览了一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因为时间关系,只是粗略浏览。纵然如此,但书中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少年,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各不相同,但他们却都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深深的爱,对亲友都很真诚。每个月老师都会给那群少年进行精神说话。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作为老师,每天面对那么多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性格各不相同,有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们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他们,即使他们一个个良莠不齐,我们也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心,甚至超过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不但是爱优生,也爱差生。例如,学生生日时他给学生送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对班级中学生轮流家访等。

  李老师在书中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所有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爱。被爱的人才懂得去爱别人,爱能给人力量,给人温馨。让孩子们心中拥有爱,很多问题都可能在爱的暖流里溶解。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3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4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我来说,家庭生活和学校工作,让我闲暇时间不在向学生时代那么充实,读书自然无疑是开阔我个人视野最好的捷径。尤其是读教育类的专著时,经常便会对号入座,感觉身边发生的好多事和书上讲的比较类似,可以在书中学*到怎样教育教学,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迪,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加从容,这样的感觉的确很真实也很充实。

  回顾教书生涯,已走过了18个年头。随着现今教育发展的态势,当前要“做一个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可为是作为今天的人民教师的一个终极目标。*些天里,我在一个星期内,细细研读了当代堪称教育名家李镇西老师的代表作《爱心与教育》。感受颇深,在书中受到了很多启迪。

  体会之一:教师更应多读书,读各种各类的书,尤其是名家名著更要捧读不辍。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他在给杨守丰书信中的结尾推荐他阅读陈祖德的《超越自我》和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以及《傅雷家书》。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而才能在需要的时,才能活学活用,信手拈来,对于教师更能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

  体会之二: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李镇西老师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他也认为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在*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我也和李镇西老师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一节课的时间,他们又和你玩在一起;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鉴。例如:我班的彭宇航同学,性格憨厚,思维缓慢,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的,尤其是每次作业,所有同学都能当天完成,可他待到第二天也不能交纳,错误率高。面对这样的孩子,我时常表现急躁催促,对他大发雷霆,可是于事无补,成效不佳。时后与他拉*距离,细心谈话,加以耐心辅导,发现他的数学思维不是我之前个人认为那样不可救药。所以我们对学生真正了解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关爱他。你才会体会到我们的孩子是懂事的,是会对老师有种莫名的感激之情。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也应该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5

  寒假,我捧起了学校下发的《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1)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1

  卷首语: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他在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熄灭。

  今年带的班级是一个有30个男生的班级,男生天性调皮捣蛋,我们可谓是热闹至极。接触一段时间后,一个调皮的身影进入了我的视线,凭以往的工作经验,我断定这是一个棘手的“后进生”,也是班级能否稳定的关键因素。

  “后进生”长的很帅气,胖乎乎的身材,大大的眼睛忽闪忽闪的,白白的牙齿,一笑起来很可爱。但你若看他的衣着打扮、言语行为,就会皱起双眉而笑不起来了。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打闹,不但同本班的同学闹,还跟外班学生闹。因此,经常有学生来告他的状。正因为他不爱学*,所以学*成绩也很差,考试成绩往往是门门不及格。

  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他,而是立即给家长联系,了解他的情况。经过调查得知,他是单亲家庭,父亲没有时间照顾他,一会儿跟着姥姥,一会儿跟着奶奶,生活环境不稳定。因此造成生活*惯差、学*跟不上。但是他在家中很懂事,从不乱花钱。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感到这是一个懂事、并且有药可救孩子。

  于是,我找他进行第一次谈话。我肯定了他的很多优点,如:节俭、热心、聪明等等,当他听完这些后,他愣愣的看着我,他想说什么又没有说,只是把*常高昂的头低下了。我就趁热打铁说:“你很懂事、聪明,目前你这样做是聪明吗?回去好好想想,然后来找老师。

  谈话之后,我找到他的前任班主任,得知他过去就很调皮,不听老师的话,无心向学,但体育方面较好。于是我决定让他担任体育委员。我找他进行了第二次谈话:“让你担任体育委员怎样?”“他惊讶地望着我,嘴巴张的大大的。”“希望你认真负责,把这项工作做好,更希望你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他用力的点了点头,然后很认真的大声说:“谢谢您,老师。”我想这两次谈话应该达到预期的效果。

  自从担任体委以后,他一改旧貌,课间操、上下学路队工作认真负责,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打闹了,为班级争得了荣誉,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正如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中有一段话: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

  “我深恶痛觉地爱着这个世界!”真正的爱就是在你在深知你爱的对象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后仍然能一如既往的热爱。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我们正要这样去爱他们,让他们像李镇西老师的万同一样转化,健康、茁壮地成长。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

  教育呼唤民主、科学与个性,这是李镇西教育手记里的一句话,说的是转化“后进学生”的指导思想。什么是民主、科学与个性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阅读了李镇西关于这方面的手记。

  我感觉教育学生要有爱,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尤其是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该是为了追求某种教学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应该是教师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就是用爱赢得心灵,当爱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他们会发现自己身上的闪亮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用的人”的自信。

  另外教师的爱不应该是一种教育技巧,而应该是一种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当“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不只是批评,把学生那种想成为一个好学生的火花熄灭,还应该多和他们沟通,引导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心中的美好的道德萌芽长成参天大树。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3

  假期里一日在街头地摊上看见《爱心与教育》一书,作者李镇西,书和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每年一篇有关教育方面书籍的读后感使我不禁拿起了它。随手翻了翻感觉是他在教师生涯中教育教学中的故事,我想在这讲经济的时代像这样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故事能出书,一定不是热门并且销售量不会好的书必定有它特别之处吧,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后用二元钱买走了。

  第二天有空翻阅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说句老实话,看了前面几页的时候我真的不想再看下去了,感觉得是在说道,看到的全都是什么理论的东西,而我最讨厌说什么道讲什么理论的书,对纯理论的书从来不感什么兴趣,所以直接翻过去十几页来看,看着看着发现我感觉错了,这本书写得还真不错,书里讲的全是他和他多年来教的学生们的感人故事,这一个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虽然我不像书中介绍的那样好多人是“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但《爱心与教育》中的许许多多的“爱心”故事确确实实地在感动着我。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4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只有带着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爱学生才能真正换来学生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负责。“爱与责任”并存,这是做班主任的前提条件。

  我预想不到《爱心与教育》会给我带来多少改变,但至少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我不会放弃班主任工作,用更多的爱去浇灌教育事业,用责任来承担教育职责。

  给我一个班,我会做的更好!

  《爱心与教育》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5

  注重亲情,让家充满爱。高尔基曾说过:“谁最爱孩子,孩子就最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

  在每一个教学班级里,都存在一些潜能生,他们或者顽皮好动,惹是生非,或者胆小怕事,萎糜不振,在学*上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令各科教师头痛不已。

  对这些具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我们要关心爱护,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和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更要有一颗仁爱之心,用爱心造就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潜能生的落后情况,找出其落后的原因,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公*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同时,对问题学生多给一些偏爱,因为他们不象优秀学生那样集百般宠爱于一身,不能充分享受爱的阳光雨露,我们要将更多的师爱分给更大的需求者,用爱心激励他们求知上进。“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镇西)

  实际上,后进生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指导和帮助。当他们想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倾诉自己的感受时,我们一定要用心倾听他们的诉说,耐心体察他的心情,及时给予必要的安慰、指导和帮助。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潜能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潜能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经常找他们谈心,班上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要把机会让给他门让他来完成,并且让班干部在管理班级时,有意识地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还开班会让同学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觉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不再感到被歧视与冷落。教师对于自己所教的学生,要了解他们、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应给他们充分的爱,经常鼓励、帮助、督促他们,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上进心,提高学*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当一个孩子对学*有了兴趣与动力,他住就会自觉地发奋学*了。

  李镇西告诉我们:“孩子们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我经常与‘后进学生’谈心的话题,便是让学生谈‘我有什么优点’;如果某一“‘后进学生’因为长期受斥责而丧失了道德自我肯定的勇气和能力,我便让全班学生帮他找优点。注意,教师这样做,决不是仅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对‘后进学生’由真诚热爱而产生的真诚信任。”

  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这正是李镇西的管理闪光的地方。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泰戈尔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日臻完美。爱非万能,但若缺少爱,教育的成功便无从谈起。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做一个有爱、懂爱、会爱的人,三尺讲台便会变成爱的花园!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2)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精选5篇)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1

  读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所深深吸引,他让我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正如老一辈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说的:“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一词最为广博而深奥,但在每个人爱与被爱的生活中,它显得又是那么单纯与具体。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为它无影无形,所以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成为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如教师对学生的爱,如此*凡,但能让学生深深地感觉到。我认为“教育,从爱开始”意味着教师要做孩子心中的明灯,照亮他采拮知识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我们要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孩子,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孩子,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孩子,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这样,才能使一株带刺的蔷薇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真正民主基础之上的爱,不同于那种保姆式的爱,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或施恩式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爱学生其次要真正理解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学会“心理换位”,也就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爱学生还要学会宽容学生,对于他们的缺点、错误,要耐心的帮助,严格的批评,热心的开导,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爱学生必须真心信任他们,信任是力量,能让学生勇敢地向困难挑战,使学生切身体验到教师对他的器重与喜爱。书中集中体现了李镇西老师独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时刻保持对学生的爱;始终坚持将这种爱付之实施的心态与行动”“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李老师让我对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不但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老师爱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份爱一直在我们生命中延续,亲爱的老师们让我们向她们学*,一起做一名真正爱学生的老师吧。让教育从爱开始,让爱在教育中传递,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爱,从爱中感受到爱的力量,让我们的爱在祖国的花园中尽情的绽放吧!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2

  假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佩服李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对待学生的真诚,书中所描述的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处处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教育,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答案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常言到:“琢玉首先要爱玉,育人首先要爱人”。爱学生是教好学生、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

  教师用“爱”的眼神、“爱”的语言、“爱”的行动把知识和做人传递给学生,当面对一群纯洁的孩子时,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浓浓的师爱洒向他们,用爱滋润学生的心田,用爱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我们才能完成我们肩上的神圣使命。我相信,今天在学生在感情上多一份投资,明天学生定会在学*上多一份收获。

  二、教育,必须用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心灵

  李镇西老师认为,真正的民主教育,要用心灵去赢得心灵;民主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所以,他觉得真正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尤其对待一些“后进学生”,更要从每一个人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自然就必须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待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闪光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虽然有缺点,但我也有亮点”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是一种由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将会感到无比幸福,而学生也会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之舟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三、教育,仅有爱心还是不够的

  教育家们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失去了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了水一样。也有俗语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在教育实践中,脱离了方法和艺术的纯粹的爱的教育,有时也会像鸟儿失去翅膀一样,变得苍白无力。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的有所不同。李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说困难其实也不难,只要你真正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会爱你爱得更深、更真切。当爱与责任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会变得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更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源泉,让我们以李老师为榜样,真诚对待每个学生,切实感受他们心中的喜怒哀乐,走进学生的心里,做他们真正的朋友。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3

  这个暑假读完了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与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在恰当不过了!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在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

  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4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5

  春节期间我认真阅读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的教育手记,使我感染最深的是培养“优秀学生”六大方法。目前我国有幼儿和学生三亿左右,在这样一个广大的群体中,必定有众多的“优秀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传统观念改革开放等原因,在这些优秀学生身上存在着一些不良因素也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要把“优秀学生”真正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教育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教师就是一线的操作人员。

  “优秀学生”首先要树立志向。凡是“优秀学生”智商较高,他们的成绩是优秀的,但他们的志向不一定十分明确,做教师的要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理想、明确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远”。树立鲜明立场,正确的理想,这就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首要目标。

  其二是正确引导“优秀学生”认识自己,凡是文化成绩好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最聪明,高人一等,尤其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为突出,所以要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如与少年英才作比较,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分析自己的优缺点,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三是教育“优秀学生”保持童心,少年儿童具有纯朴善良的本质,但“优秀学生”随着因成绩好,荣誉多、表扬多而产生骄傲自大,心胸狭隘的现象,做教师要让他们与班级里的学生*等相处,让他们看到文化成绩一般的学生,热爱劳动、关心班级、帮助同学的优良品质,又可以让他们体会和同学融洽交往的幸福感,逐步淡化他们的“优生”意识,成为同学中的普通小伙伴,保持一颗纯朴的童心。

  其四是激励“优秀学生”超越自我,这对少年儿童来说是比较难的,那就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来分析认识,例如某一次测验得了96分,而丢掉的4分是基础分,按理来说是不该丢的,说明自己粗心大意,轻视了基础的东西,让学生万事细心认真,养成良好的*惯。

  其五是优化“优秀学生”的受挫心理承受力。“优秀学生”一但受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素质比较差,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可以通过下棋等娱乐活动形式,从失败中重新站立起来,做一个坚强的儿童,而不被挫折和失败而击倒。

  其六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般情况下少年儿童很难做到,其实不然,*时的教学教育活动中,往往会有一些“优秀学生”提出一些被教师认为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提出击打三角铁,手握住三角铁后击打的声音不响,这看来是一个小问题,但牵涉到声学的知识。音乐、声学本来是一个系统的,那应该正确对待、师生讨论、研究或在课后认真探讨,让学生认识到新的知识,若有更多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看学生的思路会更宽、知识面就会广,创新的意识很自然地会在少年儿童的心理养成。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把下一代培养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天职,在三亿左右的幼儿学生中通过教育,正确引导,肯定会有成千个科学家产生,肯定会造就千百万个国家栋梁,那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3)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2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肉体,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肉体就值得学生学*。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3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肉体,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肉体就值得学生学*。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李镇西f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本人内心的感受能够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打动”,而是“震动”,起初是想当做故事书来看的,但是,当我静静地阅读他的一个个小故事时,我竟从一名读者逐步变成那走入他的班级,似乎跟他一同阅历了那一桩桩*凡但又耐人寻味的事情。

  要说这么本为什么这么吸收我,我想独一的缘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要一个真实的人才干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不断以为,较有资历评价一名教员好坏的.只要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绘他眼中的李教师的――“是啊!我们尊崇李镇西教师,但决不只仅由于他是一名教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由于他具有耿直、纯朴、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实真实在的质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气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们服气的教育思想感谢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诙谐,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此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相互理解的根底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诚心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高高在上、白璧无瑕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师。正由于这样,我们将永远具有一位实真实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教师将不再是我们的“教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谓应该比“优秀教员”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

  书里面的故事都浸透着李教师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与他的学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级搞得绘声绘色。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他人关怀、保护,就能学会用本人的爱心去关怀保护他人”,“我们应该扩展内心的爱”。所以我们当教师的一定不能让本人的爱打折,在学生较需求关怀保护的时分充沛表现本人的爱心和蔼举,“投桃报李”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置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蔼举来报答这个世界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考虑”、“义务”、“忧患”……

  这是我不断在寻觅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利中浸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考虑,伸展中活动着聪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较大的果,理论的枝头较美的花!一个教员,可以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曾经相当不易了,我不断顽固的以为,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人是相当少,怎样悲观的估量都不过火,而且到如今,爱心越来越成为教员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可以有丰厚的理论素养,可以以一种高度的盲目认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百里挑一!

  《爱心与教育》较能感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华诞祝愿?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慨叹,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送给我们的打动?都是,但是较能感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员“制造”一个感人的局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员,可以长期地像李镇西教师看待万同这样地看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较翔实较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时地被打动,不时地在想,我有几耐烦来看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看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意料的重复?这么一问,惭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期接受着宏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的肉体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安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本人:假如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样做?我置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我也会如李镇西教师一样耐烦细致地看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重复吗?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怒,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本人曾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阅读了尽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教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较高境地是构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育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出路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侥幸的,我可以感遭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激烈影响了他的学生生长。教授说过:教育需求激情,需求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贡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但是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员无法不升出由衷的赞赏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应珍惜。我是教体育的,无法体验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这个双职工的艰苦,但是《爱心与教育》中真实的文字却在我掩卷之后不时冲撞我的灵魂。班主任是和家长较亲密的教职岗位,较能得到家长的殷殷吩咐,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也就而已,但是李镇西关爱他的学生竟到了无意复加的水*,学生华诞、艰难、交友、病痛、困惑、犯错都成他切入学生心灵的较佳的契合唯其心灵沟通,学生如彼之十指的那种要命的觉得,真的让我们汗颜。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能够看出不时实验、不时修正的轨迹,无论是“将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能够得出一个素质教育较实质的目的,教育不是为了分数,教育是为了育人。联络到我的工作,体育是学生心情较放松的课程,似乎学生会做播送操,能运动一下就算能够交代的了。但是,读过《爱心与教育》,我先是产生了惭愧的感受,细细想来体育的育人教学竟是大有可为的。体育能够培育学生的积极进取作风,能够培育学生自信自强,哪怕是一次惨痛的失利也能成为波折教育的良机。学生对体育具备一定水*的兴味,我国体育界里有值得敬仰崇拜的精英,叶乔波、罗雪娟、刘翔,女排这些叱咤世界体坛的名将自身的拼搏就值得学生学*。体育是身体素质的教育,兼具对学生心理的正确引导,进而促使其道德质量经锤炼而得升华。体育好的王铜一度成为李镇西表扬教育的亮点,体育有纪律、有游戏规则,而缺陷因而处而消逝,优点却可因而而扩散开来。

  《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我将继续为之长考!

  一切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教师动身,传送这份宝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溢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5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 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 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 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 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武汉大学生卖淫案,艺校学生夜总会实*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伪善的教育,如何导致道德的大规模塌方!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什么叫享受教育 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6

  逛书店偶得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断断续续的读完,有很多感触,其中,漫溢书中的是浓浓的“爱心”,让我回味和反思。

  他认为有两类人是不能办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利者势必追求短期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商人重利轻义,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

  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向学生“还债”的程度。

  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很明显,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不断的思索……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7

  《爱心与教育》是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座、代表作,他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是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展示的是鲜活的校园生活。透过这些案例,折射出的是李老师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并不是一张张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讲到这里,我有点惭愧,回忆我一年的教学活动中,我似乎真的像教育家们所说的那样,把学生当成了承载知识的容器。我希望我的每个孩子上课能够认真听讲,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且希望那些后进生们别考的太差,别把*均分拉动太大。事实上,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我们理由让他们变成一模一样的产品啊。

  其次,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感受到的是李老师对学生门的一腔爱心,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爱着他们学生们,才能无微不至的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的写下这么多手记、札记。

  说实话,我对教育类的书总是有排斥的心里,如若晚上睡不着,它可能是我最好的催眠曲。很多教育类的书籍总是用高深的理论堆积而成的,可能是我还没有到达那个层次,所以领略不到他们所阐述的情境吧。但是这本书通过记录校园中的生活,孩子们的日常表现,还有学生们的作文等夹叙夹议地讲述事例,用最真挚、朴质的文字阐述着高深莫测的理论。

  李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确实跟别人有这不一样的地方,真正的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说有位后进生上课特别爱唱歌(虽然有时候只是小声哼哼),他知道同学们对他这个坏*惯很反感,自己也想改正,缺乏信心,于是李老师就对他说:“你现在是每堂课都要唱歌,影响同学们的学*。这样吧,你先试试尽量争取每天有一堂课没唱歌,你就给我来个喜报,好吗?”第一天,他没有来喜报,第二天他来喜报了而且特别兴奋;第三天和第四天他又没来喜报,第五天他来喜报了。尽管一周内他只有两天来喜报但李老师还是给他热情的鼓励。就这样,他犯这个错误的频率慢慢少了;半个学期后,他基本上改正了坏*惯,李老师在全班人面前表扬他有“战胜自己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一位学生上课在抽屉里偷偷研制炸药,结果引燃了书包,李老师就把这位学生介绍给一个化学老师,结果他渐渐的迷上了化学。还有一位学生一上课就睡觉,李老师给他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精彩情节的长篇小说《烈火金刚》,叫他上课抄这本小说等等。

  李老师认为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很难一劳永逸,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等,便想把他变成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看的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他推荐了几种比较有效的据他的方法,如写《驾校联系本》。让后进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生的当天表现卸载上面,然后让后进生带回去给家还在那个看。还可以采用填《报喜单》,安排当干部,学生作文表扬等方法。本书中被李老师作为案例的是一个名叫万同的后进生,这位后进生到学校的第一天就偷窃,上课极端的不认真,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们所放弃的孩子经过李老师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教育,后来他成了**下的演讲者,到最后虽然他没有考上大学,由于基础实在是太差,他成了一名通信兵,成了国家最“可爱的`人”了。

  李老师在*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正被我们现在所沿用。比如说他每个学期前总会印很多的报喜单,哪个孩子在学校有进步,不仅仅是成绩上的进步,都可以让他们填写报喜单,并让他们带回家。李老师每天都会亲自为学生朗读小说,和学生一起品味“书”的味道,这正是我们现在正推崇的班级读书会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8

  该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1999年,本书荣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拒道传播,时至今日,因为广大教师的追捧,《爱心与教育》已成为教育新经典。

  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成千上万的读者一教授、学者、学生及其家长感动流泪。李老师所到之处,总有很多风尘仆仆朝圣般赶来听他讲座的教师和学生。很多教师读了本书后,深为震撼和自省,从此改变了态度,因而改变了人生。

  学生汪斌的父亲执意留下一筐鸡蛋感谢李老师对儿子的关爱,李老师每天用小煤油炉煮上一个鸡蛋给汪斌送去。家境困难而品学兼优的宁玮善良节俭,李老师送钱给她补充营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动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父亲病逝,家庭欠债的伍建有了辍学的念头,李老师支持同学们给他捐款捐物。假期,李老师带着学生步行三十多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齐声大喊:“伍—建—你—好!”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教育“后进生”万同转化的过程,更像一个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9

  这些日子深知自己对教育理论的匮乏,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作为一名教师的修养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我们自身的教育理念,我在寒假闲暇之余,打算到书店买几本关于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来给自己进一步提高。当我走过喧哗热闹年味十足的大街,漫步走到一家书店虽是春节期间,人们很多都去走亲访友,但是这里也不乏有许多学*之人,有很多人来这里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还有的为自己的孩子来挑选等等之类。当我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书店街来寻找我心目中的导师——教育中书籍。面对着许多压力更感觉着自身学*的必要的必要性。问了这里的人员,来到教育书籍的书架前来挑选自己喜爱的教育书籍。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顿时使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挑选哪一本书较好,这时我无意间发现了李镇西老师写的有关爱的教育书籍《爱心与教育》深深所吸引,《爱心与教育》里面有很多有关如何转变差生的经典案例,有时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喜欢班里面听话的学生。对班里的差生很是反感,也有事对他们的行为也是束手无策,差生在许多老师眼中也基本上变成无可救药的学生,他们经常在班级里是比较份子,有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还带头给老师搞一个对抗活动。

  但是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此书既有精深的教育理论的阐述,又有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和剖析。尤其李镇西对“逆境”学生的关怀,那些缺少关爱的学生更是爱护有加,特别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如何改变他们的缺点,让那些调皮的学生能够进一步的迎头赶上,和对“优秀”学生的培养问题,李镇西老师都做了教育方法的阐述。

  同时他更注重对“中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养成,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不但有健康的体魄而且有健康的心理,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生。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首先是让学生充满感情的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拥有爱的教育,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做一个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才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同样李镇西老师要求教师的教育应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根本宗旨也是教育的归宿提高全民素质。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4)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1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xx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也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进园实*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的确很难。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师姐们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慢慢的融入这个小集体当中。

  在实*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小世界,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小世界,不用心去了解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非常的重要,在实*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各种表现,实*让我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教工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最初,保教工作时,我虚心请教老教师和师姐们,积极配合他们工作。户外活动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热时:提醒幼儿减衣服,喝水时不拥挤,不说话,以免被水呛到。吃饭时小心被烫,安静进餐,不挑食。洗手时用肥皂,消毒杀菌,睡觉时要盖好被子,我们都要检查一下幼儿是否盖好被子,以免受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好每一个幼儿。细心、耐心的帮助每一个幼儿并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小常识、小窍门,帮助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让每个幼儿真正爱上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充满爱心与童趣的氛围,在玩乐中找到真正乐趣、不断的增长知识。

  要成为一名合共的幼儿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外,最重要的是随机应变幼儿各种怪异的提问,我吸取周围教师的先进经验,提高自己的水*。不能对此疏忽!知识和经验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有不断的吸取、提高!家长才会放心把孩子完全交给你。完全信赖于你。充分信任你。并且做到不怕苦,不怕脏,像母亲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经过这次实*,三个月里:让我真正的了解幼儿老师是那么的不容易。真是:哎,做什么都不容易啊~曾经以为带幼儿是什么人都能上任的。可做起来是如此之难!回顾与孩子们一起走过的日子,和孩子们一起的喜怒哀乐,想想要分开。实*也落幕尾声。

  幼教工作是一个繁琐而又辛苦的事情,需要幼教工作者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并重,缺一不可,总之,教师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职业,要当一名好幼教不容易啊~在此次实*中,我也看到了我自己不足之处,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我愿意用我的所有热情与爱心,换取孩子们的开心以及家长的诚心,实*间:让我增长了见识,做老师难,做个幼儿老师难上加难,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充实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未来的幼儿教育事业。这就是我这几个月的实*过曾,想要当一名好教师不容易。总之为了以后努力吧!加油!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2

  20xx年2月24日到3月24日期间,我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回顾这一个月,虽然实*生活比起以前的任何工作来说都要辛苦,但很有意义。短短一个月的实*,这里热心的老师、热情的同学,都让我体验了许多,感受了许多,成长了许多。使我的实*工作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功。我向前辈老师们学*他们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艺术,从中体会到教师的喜悦和烦恼,体会到我未来工作的快乐,也有了新的追求。

  教育实*是师范教育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在实*中,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全方位的实战训练,有利于提高从教技能,在我们身份转换中健全心理素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身体素质;在教育教学中提高专业素质;在文明教育中完美人格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使我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同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累经验,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在新开街学校实*的这四周的时间里,感受颇多。实*期间,我遵守学校纪律,严格要球自己,努力为人师表。我出任了通信S—01的电子工业制版课程教师兼班主任,认真完成了三方面的实*基本内容,具体情况如下:

  1、育工作实*方面

  开学初期,来新开街学校,积极主动向原班主任请教,了街班级了解情况,在明确教学进度及教学计划后,马上跟随程老师听课,参加教研会议,小组内试讲,评课。我所在的班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在备课中,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强调。结合听课的心得制定了教学计划,进行了试讲,得到了指导教师的肯定后,正式走上讲台。

  走上讲台时,不免有些紧张。这是第一次正式讲课,还带着紧张之为的些许激动。经过精心备课,本节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完成了各项教学计划,课程的讲授得到了指导教师老师的好评,但同时也指出了我的不足,课下,我即使总结了自己的得失,并进行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积累经验,研究课程,改进教学方法,使每堂课程都饱满精练。在我自己的努力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的教学实*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

  在实*期间,认真批改每一次学生作业,找出学生的知识不足,把握教学的重点。并且认真完成实*。

  2、班主任工作实*方面

  在进行教学实*的同时,我还进行了班主任工作实*。进入新开街学校开始,我便张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班主任工作。我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帮助班主任老师开展各项工作,

  开学初期,开展“新学期、新态度——我能行”主题班会,在新的学期开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同时做好本学期的学*计划,制定学*目标,在“我能行”的态度中,朝着目标前进。学期中期,开展“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培养学生文明礼仪须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的意识,并为学校的和谐建设做出一份贡献。三月中旬,在期中考试已结束而期末考试尚未到来之时,为谨防学生思想松懈、学*放松,开展“成功捷径——奋斗”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通过各项小活动体会奋斗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为期末考试的复*铺设一个良好的捷径。在实*工作中,我还着重做了几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思想波动,在青春叛逆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其进行课业辅导,等等。因此,在程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学到了许多本上没有的东西,积累了许多班级的管理方法,并有了一定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育调查与研究报告方面

  进入新开街学校之后,综合新开街学校的现状及学生特点我做了细致的分析,同准备阶段的教育调查计划一并制定了本次教育调查的主题及调查步骤,展开教育调查,并同周边的几所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作了此次报告、此次调查报告的方向重点是如何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听取了学生的一些意见,请教了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查询了有关资料,并结合了当前《课程标准》完成了教育调查报告,报告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认可。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是我在实*期间完成的。回忆四周的教育实*,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本身应具备渊博的学识外,其他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衣着、动作神态等也是有讲究的;当然,我更是体会到了当一名老师的快乐与幸福。与学生在一起,我会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也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点点滴滴。当我在讲台上书写每一笔的时候,我都能觉察到自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因为,我这么多年读书学来的知识,终于找到了传输给他人的途径,让我自身有一种成就感。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3

  时间过得很快,为期三个月的实*时光转眼即逝,让我重温了小学校园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感受到了教学工作的明快节奏,我真正体会到了初为人师的快乐。

  在实*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俗话说“纸上谈兵终觉浅”,在校学*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能得到检验,当然也遇到不少困难,从而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还记得指导老师让我准备上第一堂语文课的那一刻,我的心弦绷得很紧,我多少有点害怕。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人师表很重要,所以我必须要做好,我要把我的最好的第一印象留给我的第一批学生。为此,我花了很长时间去准备,包括搜索资料,对着窗户玻璃脱稿演练,细到说每句话时的语气,我都小小心心的准备着。整个过程,正应了那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终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第一次登上了三尺讲台。而当我看到一张张童真、可爱、无忧无虑的面庞,和一双双好奇、渴望的眼神时,我明显放松了许多,我想用心的投入才是最重要的。就这样,第一堂课在“热闹”中接*了尾声。课后,指导老师及时地给我做出了点评,我知道了最明显的不足在于:因为过分注重知识的探究合作的`热闹气氛,我忽视了整个课堂的纪律,足以用一个“乱”字作为概括。之后我不断与老师沟通来改进教学方法,也积极的去听课并做好听课笔记,就这样紧张的进行着授课。既然找到了不足,我就应该努力避短,所以我把重点放在抓纪律方面。我很珍惜这些上课的机会,也很用心的去准备每一堂课。作为一名教师,我想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优秀、有用的人才更值得欣慰的了。

  总结起来说,我把自己课堂的不足都一一列了出来,包括:声音不够响亮,普通话不标准,时间安排有时不够合理,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表达不够详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不够大……我小心翼翼的记录着每一点,虽然看起来很多,但我并不为此失去信心,因为只有找出自己的不足,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改进,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我的自信自然就增加了。我决定要自我教育,扬长避短,把我的不足努力一一攻破,在不断进步中逐步完善自己,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在改进自己的同时,我还花了些心思在研究小学生方面。小学,是个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因此,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所以,如何使用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很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人格魅力,再结合一些生动形象的表情、姿态、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的乐趣。此外,小学生也是需要重视的群体,他们爱表现,教师应该争取给每个人机会,并适当的进行奖惩,以优生带动后进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氛围。我想,只要用心关爱每个学生,就一定可以看到他们的进步。

  在实*期间我还深深地体会到了所在学校的热情和浓厚的民族风俗,我虽是外地人但来到这里就好像回家一样,这里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都十分的关照,他们都细心的教导我。我想踏入社会后人际关系也十分的重要,实*期间我并不孤单,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短短的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天下无不散筵*,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和其他所有的老师,你们的点评让我受益良多,真所谓“听君一*话,胜读十年书。”还要谢谢我的第一批学生,虽然老师不能记住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你们的欢声笑语、一举一动,你们的玲珑面孔会永远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们喊我“李老师”时给我带来的感动。

  实*,给我步向人生另一个阶段上了一节悠长而充实的公开课,是我人生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也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那些快乐、那些难得经历,我一定好好珍惜。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4

  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能够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欢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提高,团结同志

  每一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用心参加各类学*培训,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我觉得自我的业务水*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个性是我又认真学*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我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学水*,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十分注意学生的实际状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学潜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惯---培养潜力---构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提高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教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状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潜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构成良好班风

  透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理解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成绩,并且更注重学*态度、方法和*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并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潜力、自学潜力的培养,我虚心学*、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构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刻苦”的良好班气。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态度、思维潜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状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教师给予我帮忙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教育实*收获与心得体会5

  7月5号,我进入该校实*。实*开始了,令人兴奋。

  教学安排:第一周听课,第二、三周听课,第四周出卷测验。

  我分配到了一个办公软件的初级培训班,有和我一般大的,也有接*中年的,第一次教课,所以我先听听别的老师的讲课方式,在听课阶段,我认真听课,作记录,学*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解分析的方法上课的停顿,学*根据学生程度、接受能力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李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安排紧凑,衔接自然,听她的课,时间过的很快。我一边听课一边准备第一份教案,这份教案我修改了七次。现在的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真正的具体的学生。教案就是讲课的书面形式,根据学生的学*情况,掌握深度、难度、速度。我同时上两个班级的课,因为大家年龄的不同,各自的电脑基础不同,各自学*水*有较大差距,所以同样的新课,要对教案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的方式更是为了学生学的更好。对年龄较小的学员可以对较简单的内容一笔带过,不作详细分析,在完成课本练*的基础上,补充进一步的思考题,引发思考,探索求解,让较好的学生能“吃的饱”。对中年人讲,比较难理解的部分尽量多重复,适时补充一些相应练*,让学员更好的“消化”吸收。

  经过一周的学*,终于有机会走上我向往已久的讲台。毕竟是第一次面对学生,有些紧张,不过更多的是兴奋。我提早五分钟到教室门口。在走廊站了两分钟,这两分钟太漫长了,时间一秒一秒地挪动着,我的紧张情绪也是一点一点的增加着。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也为了不使学生觉得太突兀,我提早3分钟走进教室,走上讲台。不过,等到上课铃响,他们已经安静下来。随着“上课”的喊出,我紧张已去了一半。我精心准备的第一节课,反复试讲的第一节课,也是老师耐心指导的第一节课,让我越讲越从容,越上越镇定。面对一双双的眼睛,我明白了他们的困惑,接着的练*让我更明确,学生吸收了什么,还存在的问题。第一节课很快结束了,受到老师的表扬,让我觉得信心百倍。这节课让我明白,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自然发挥自如。

  在对年轻人讲课时,有些同学上课发言的*惯不好。有一个男生特别突出,他很积极思考,不但会拍桌子要求发言,而且是大喊大叫。对这样同学不能置之不理,否则越叫越凶,别的同学也会乘机大叫。抓住他爱发言,爱表现,过分自信的心理。我对他进行提问。多提问,经过几次提问,他变得规矩多了,其他同学也就没机可乘。课堂秩序也好多了

  我才刚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实*就结束了。回顾这段时间里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感激与感动。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实*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有的我已经改过来,有的一时还改不了,时间太短暂,我来不及。教育实*只是教师生涯的第一步,未来我若是教师职业教育实*是一些经验,即使不当教师它也是我一生中难得的一种体验,难忘的经历。以后无任从事哪一种职业我都一定加倍努力,不断改进完善自己。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5)

——幼儿教师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幼儿教师爱心教育心得体会1

  记得地震刚开始,第一次让皓子看新闻。他就呆了。说着:"房子怎么倒了呀。人都死了呀!" 我还趁机的灌输。告诉他地震来的恐惧。地动山摇。没几秒种压死好多人。告诉他小朋友多可怜啊。手不能动了。脚被压住了。如何如何的。本以为让他可以看到别人的苦难。让他有爱心或者知道珍惜自己的生活(扯太远了。三周岁半的孩子懂个P啊) 没想到几次后。我每天看新闻。他过来一看这个就皱眉了。 说:"妈妈你不要看了。放来放去是地震!" 那时候我还责怪他没有爱心。跟他爹说这孩子怎么就不知道人家可怜啊。我都看的流泪了呀。 在那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个问题。 因为我总觉得自家儿子这么没爱心。这是当妈的多郁闷啊!

  可是我看着他熟睡觉的脸。突然之间明白了。 大人不能让孩子和自己同一视觉角度看待事情。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应该学龄前)孩子是直接而且单纯的。他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道地震的实际危害性和人死亡的真正含义。对于死他也就明白从此不能看到爸爸妈妈了而已。 而大人不没有经历但是心里会想象会假设灾难后我们会如何。可是孩子的世界相对简单。特别对胆小软弱的孩子而言更是会造成阴影。他看到很多血腥的场面。直觉就是害怕。那个惨样。会让他恐惧害怕。而大人不同。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惨面背后的真实故事。和延伸到失去亲人的诸多痛苦。

  所以自那次后我就没邀他一起看这类新闻。偶尔他一起看的时候。我也不会灌输他什么思想。 我怕他会承受不了,反而这么比较好。他也很坦然让他自然而然的去接受去自己体会。看到孩子在简陋的帐篷里读书。还有住院的情景。他就会问:"为什么他们要那样啊。"还会说:"你看呢。妈妈。可怜吧。”

  或许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没有吃的。没穿的才是最直接的。他们也会从内心产生怜悯和同情。家长也会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在家长对孩子做地震爱心教育的同时请适当吧!原本比较脆弱的孩子更要注意以后碰到挫折会胆怯,心灵受到伤害…。

幼儿教师爱心教育心得体会2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机械拼凑,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 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两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一、万同勾起的回忆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 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 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 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 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 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一路阅读中,我在问自己:如果万同是我的学生,我会怎么做 我相信我也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我也会如李镇西老师一样耐心细致地对待他,谈心,讲道理,但我会容忍他太多的反复吗 我想不会,我会伤心,会愤恨,会觉得万同是不可教育的学生,我自己已经尽了力,而"教育不是万能的"。

  二、宁小燕:永远的遗产

  如果说万同勾起的,是我心中永远的自责与痛,那么宁小燕,则给了我一份沉重的思考。 宁小燕的故事让我流泪。为什么 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这样的惨剧 在我眼里,宁小燕是一把刀子,划开了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伪善"面孔!宁小燕以伪为真,活在一个虚幻的纯净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注定要破灭的,这是宁小燕的悲剧,更是对教育的控诉。我们的教育,从来不乏善,不乏美,而唯独缺少的是一份真!我们的德育不是教育人的,而只是负责对万千现实进行议论,解释,树立无数无人瞅一眼的石像。而在今天,宁小燕们越来越少了!因为一个孩子,当他小学的时候,他可能就不会轻易相信什么了。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悲剧,比宁小燕更让人感觉到悲哀。

  当正直被嘲笑,当美好毁灭,当真诚被欺骗,当高洁死亡,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 武汉大学生卖淫案,艺校学生夜总会实*事件,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伪善的教育,如何导致道德的大规模塌方!读李镇镇西老师的文章,让人震撼也让人忧虑!教育,不仅仅要从善开始,更要从真开始。

  三、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李镇西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而这份爱总觉得与其他人爱有所不同。我看到过不同的老师表达过对学生的爱。有保姆式的爱,有恨铁不成钢式的爱,有施恩式的爱,无论哪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这当年然也没错,但我们能够非常明显地感觉到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感觉到为人师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优越感。而李老师却不止一次地说过,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这是整部书中我最以为然的结论!所以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 什么叫享受教育 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一点,李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所以,在爱心的背后,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甚至有对学生必要的惩罚。而李老师广博的知识,深厚的学养,更使得李老师的思考超出一般成功教师,而进入到了对教育本质,特别是德育本质的思考,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幼儿教师爱心教育心得体会3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6)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优选【二十】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

  再次捧起《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中学生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用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对待孩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仁爱之心,爱孩子们。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3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4

  寒假,我捧起了《爱心与教育》一书,认真研读,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感动人。

  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

  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远远越过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懂得儿童时期对生命的独特价值,并善于开发其生命潜力。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动人的灵魂,无法引起人的共鸣,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爱心和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喜欢前者。学生们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的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爱学生就让我们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吧。

  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用爱去化解许多的矛盾。爱我们身边的人,无疑是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也懂得去爱护和关心别人,尤其是当老师的我们,面对的是正在成长,性格还没有定型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爱的滋润,我们给予他们的爱心也一定会影响到日后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曾几何时,看到书上有几句话:“不会对别人宽容的人,对自己也不会宽容的;不会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爱你的!”总相信你负出的爱越多,你也会获得越多的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5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6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李老师是我最崇敬的名师之一,今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这是我看《爱心与教育》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手记中的程桦、杨嵩、黄金涛分别是不同类型的孩子。程桦爱好广泛,学*非常优秀,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子小;杨嵩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可很"调皮",上课时有些"不务正业";黄金涛自控能力较差。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李老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对于程桦,李老师从谈心入手,推荐书籍作铺垫,一步步引导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向树立远大志向发展;对于杨嵩,李老师从引导他战胜自我开始,逐步过渡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对于黄金涛,李老师则发挥了"日记"这个教育载体的作用,让黄金涛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不断地总结、反省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经过李老师费心地**,三个人都渐露出耀眼的光芒,为他们以后的成材之路作了很好的铺垫。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7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8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9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培养优生,要注意: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二、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0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1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二、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三、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培养优生,要注意:

  1、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2、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3、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2

  我是带着饮佩的心情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它荣获过xxxx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大奖、冰心图书大奖、中国教育学会“东方杯”科研成果一等奖。我读出的结果是满心的感动和仰慕,教育毕竟不同于哲学、逻辑学,虽不拒绝思辨,但绝对不可缺少爱心。而这本书正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有真诚的爱心,才有流动的血脉,才有生命的教育。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学,活就活在它是源于许许多多的生活实例和教育实例,这些实例是李镇西和他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其中有李老师倾注的心血,也有学生对李老师的感情回报。实例有背学生上医院、鸡蛋的故事、秘密行动、父亲节贺卡、生日的祝福……全书是归纳的,而不是演绎的,不是僵化的教条,不是枯燥的原理,不是印证别人的理论,而是全部来自自己的实践,活生生,带着晨露,带着轻风,带着晚霞,几乎翻到全书的任何一页都有实例,都有真实的故事,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

  一、作为教师,应该多读书,尤其是文学名著和教育类书籍更要捧读不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积累素材,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李镇西老师经常向学生推荐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当然,推荐给学生读的书李老师都是先读过的,有的学生甚至从李老师的书架上借书去读。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学*,我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养料。最*,我也经常看《输在坏*惯》、《每天多做一点点》、《文化苦旅》、《教师日记》、

  《追寻*代教育大师》、《三国演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及《名人传》等等,看了之后,觉得轻松愉快,收获颇多,心灵上有很大的触动,我就把这分精神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也每天多收获一点。

  二、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

  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真挚的、是无私的,也只有这种爱,才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正像李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易*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李老师与学生一起过生日,为学生送上生日礼物——书籍、笔记本、贺卡;学生王慧病了需要住院,李老师背着她爬陡坡,累得直喘粗气;李老师还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通过书信交流,拉*了师生的距离,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李老师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人了成功的港湾。我上届有个学生小李,很小就失去了母爱,跟着瘫痪的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经常打夜班,无暇顾及他。他迷上了游戏机,旷课逃学是常事,他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也不见效,丧失了信心,整天以酒浇愁。我没因他是单亲家庭歧视他、抛弃他,我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努力寻找和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在与他的接触中,我知道了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奶奶做饭,多么懂事的孩子啊。我在班会上表扬了他,提议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尊重他,使他情感上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控,心灵上得到补偿,用集体的温暖让他重新感受到了爱。爱起着潜移默化的感化和启迪作用,他在学*及各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那年暑假不幸的他又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父亲,一向关注他的同学马上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我,那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我知道此时的他最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到他家,安慰着这个承受巨大打击的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是他的亲人。他哽咽地说:“老师,您教我一场,为我操了不少心,可是我家这样??我不想再上学了,我要去闯世界,赚钱养奶奶。”一个连初中都未毕业的孩子凭什么本事去闯世界呢?为了减轻他那稚嫩的双肩承受的巨大压力,为了让他九泉之下的父母安心,为了让他继续完成学业。到校后,我向校领导作了汇报,校领导决定免去他全年的全部费用,并发动老师和学生对他进行捐款,解决了学*用品费用和吃穿生活费用,并帮他申请到了特困补助金,解决了他上学的后顾之忧。几天后,我又带领班干到他家清扫环境卫生,干了整整大半天。深深地关爱,触动了他的心灵,他坚定地说:“老师、同学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学*,完成学业,掌握本领,回报老师、学校和社会。”现在他已经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理想的重点高中。

  三、拥有一颗真诚的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那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目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更会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谈的朋友。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四、教育是门艺术。

  爱是教育的灵魂,但有了爱不等于有了教育。李镇西老师辩证思想诠释了有些教师对“爱心”的误解,他们认为教育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或者以为教育之爱就是迁就学生,就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纪律”。而李老师则认为,教育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真爱。李老师在对顽童的转化与优秀学生的培养与提高上有他独到的一套。很多班主任在写班主任计划或总结时,都会提到“抓两头,促中间”,都是大而空,没有多少可资借鉴之处。他的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

  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等做法都很值得我学*。我在教育实践中也摸索了几种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如建立班级督察记录本,分为学*、纪律、卫生、文明、艺体、进步、创新七大项,由学*委员、副班长、卫生委员、团支部**录同学在这七方面的优劣表现,进行加分和扣分,一周一汇总,每周由各方面主管班干部在班会上进行总结。把分数按周记录在《班级日常操行评定表》上,学期末进行总评,作为班级学生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这样既表扬了先进,又激励了后进,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受颇深的就是:教师首先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础上接受老师的教育,学生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效果也更好!还有,教师应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努力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师在书中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教育成功事例反复证明的那样:“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而离开了老师的爱心,感情的建立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3

  逛书店偶得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断断续续的读完,有很多感触,其中,漫溢书中的是浓浓的“爱心”,让我回味和反思。

  他认为有两类人是不能办教育的,一是那些急功*利的人,一是商人。急功*利者势必追求短期效果,无视教育规律;商人重利轻义,把教育作为赚钱工具。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李镇西那样爱学生,或者学到他一半,那我们的教育或许会发达得多。

  我也很爱学生,尤其爱那些眼睛清纯透亮的学生,那些心地善良、积极向上、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沟通合作的学生。可我对学生的爱还没有达到他那样的境界,还没有达到向学生“还债”的程度。

  李镇西在书中,反复强调他的学生请他吃什么东西,或在毕业多年后给他写信、寄贺卡、打电话,等等等等。所有这些对一个老师来说,都是极大的安慰,也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更是教师非常在乎的东西。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爱,真的不求回报吗?”很多人,包括父母、老师、恋人们在发表爱的宣言时,都会强调:“我爱你,我不期望从你那得到什么!”事实上,当子女忤逆,当学生忘本,当情人反目时,凡正常人都会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对对方都有许多怨恨,对人生也会生出许多悲观、痛楚的幽怨。因此成功的爱的教育,不仅是老师爱学生,更应是“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养成一种爱的素养,将“小爱”发展成“大爱”,将“独爱”发展成“众爱”,在这些爱中,当然也包括“爱的回报”!

  很明显,在教育这条路上,我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学*,不断的思索……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4

  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起初是出于要完成读后感的任务才把这本书买了回去,捧读这本书时,说实话,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所投入,更为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种会意忘文的阅读境界,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镇西老师之间的差距。教书几*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已变得毫无棱角,常常以“**淡淡才是真”安慰自己。只到捧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识到,实际上所谓的单纯是苍白,是肤浅;所谓的*淡是*庸,是无为。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跟李老师相比,我的学生年纪更年轻、心灵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护、去关心、去琢磨、去引导他们。人之初,性本善,在这个社会给予孩子更多影响之前,我们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品行端正、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富有个性、独立见解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自信自强、永不屈服、愈挫愈奋、乐观向上的学生;必须把他们培养成兴趣广泛、身怀特长、善于协调、精于应变的学生。

  我喜欢随意的生活,尽管我工作的也踏实认真。但读完李老师的书后让我明白“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反思过去的“随意”与“从容”,越来越觉得我的随意是低层次的,我的从容包含着更多的惰性。读了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受到一些激荡,让我渐趋*庸的心不再麻木,让爱心与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5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被关心、关注、关爱,可是长久的对需要爱的人施之以爱却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在阅读过程中,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真诚的爱的回报,每一幕都让我为之感动,不断的引发我思考。其中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部分给我印象最深。

  工作以来,与不少后进学生打过交道。这些学生当中,有一些是学*困难,有一些是行为*惯差,而还有一部分则是二者兼有。虽然我只是一个副科老师,但出于教师的本能,我希望我教过的学生都能够成绩优异品行端正。甚至有时候我还会幻想我的谆谆教导能够影响他们,甚至改变他们,但总是事与愿违。因此我会因为这些学生而感到苦恼。有时候我甚至觉得遇到那么差的学生就是自己运气太差。总觉得自己真心真意的为了他们,他们难道真的就不能体会老师的苦心?灰心失望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是付出的不够,还是方法不当呢?这本书中的三个观点让我豁然开朗:一、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火花。我们即使在指出学生不足时,也不要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要尊重学生申辩或解释的权力。错误面前人人*等,即便是老师错了也要公开向学生道歉,用心灵赢得心灵,用真诚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被后进学生真心接纳了,他们就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了。二、把教育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们为人师者不但要引导后进孩子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要鼓励他们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还要有耐心等待后进学生循序渐进的拔除自己各种缺点的杂草,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逐渐减少犯错的次数。三、不以分数论英雄。我记得,有一美国中学校长在学生毕业演讲时对毕业生说:得A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未来靠你们;得B的同学,祝贺你们,祖国的栋梁是你们;得C的同学,祝贺你们,母校的捐款等着你们!人生存于这个世界上一定都会有其立足于世的天赋,不必千军万马过高考的独木桥,对于后进学生可以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发展其爱好,引导他们学会做人之本、学会生存之道。

  之后书中我和万同的故事真实、感人地再现了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艰辛、多折。从这个教育案例中,我得到以下几点感触:对于学生不要以貌取人;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必不可少的工作;所谓的优生其实也许一开始并不优秀,而是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出来的。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有权利被接纳、被认可、被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渴望有成功的体验,当我们有意识关注到孩子的需要时,我们便会静下心来倾听孩子心底的声音,于是,我们理解他们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与后进孩子沟通时,当我们*惯与孩子心理置换的沟通方式时,于是,我们对他们的积极关注会多于消极关注,正强化会多于负强化,此时,你便是在为后进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最后借用李镇西老师的一句话,用以共勉,爱,当然不等于教育;但教育,永远不可能离开爱!让我们都来努力做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师吧!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6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镇西《爱心与教育》

  有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想:作为教师,贵在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心爱学生,用心育一代新人,反过来,才能让人用心去接受教育。因为有了爱学生的心,才有了对学生的关心和耐心,进而有了彼此之间的贴心。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虽然,爱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爱心是教育的`源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或许,正是这份对孩子的喜爱让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只有拥有了智慧的爱,与学生*等相处,才能与学生达到真正的心与心的沟通、心与心的互换。

  从教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乎,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当孩子悲观的时候,告诉他:你已经开始走向成功了;当孩子失败的时候,告诉他:一切都可以重来;当孩子怨恨时,告诉他:每个人都会出错的,宽容一些,对大家都有好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为教育培育一颗爱心,智慧的爱心,使教师融入学生中,对学生爱入深处,他们方能“爱其师,信其道”。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7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__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我们班有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打人,经过慢慢的和家长沟通和之前的课任老师了解,这个孩子在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母亲在家也是棍棒教育,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对这孩子多关心,遇到他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以沟通教育为主,不一味批评,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活动……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指导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老师的好帮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8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19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与教育》应该怎么读?我以为,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这里选一则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点思考,算是给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这是值得让我认真思索的问题。 是啊,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人格魅力不同寻常的老师也许会吸引学生,让学生去敬畏他,喜欢他,但能够达到李镇西老师这样跟学生成为一生的知己的老师却为数不多。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 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 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20

  第一次拿到《爱心与教育》,随意地打开一个章节翻看着,就被那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故事而吸引,似乎不经意之间有什么触动了我的心房。然后,把它放在枕边,细细地研读,那飞扬的文字一次次渗入到我心灵的深处。今天,我做在电脑前,桌子上就放着这本《爱心与教育》,在开始敲下第一个字以前,我情不自禁地再次抚摸着它,仿佛又一次和李镇西老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那么真实的感受到了爱心的跳跃,激情的脉动,诗意的挥发。

  是啊,在书中,我读到了爱:每天定时给汪斌煮一个鸡蛋,开学前为每一个学生写一封信,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献上一份真诚的问候……这是李镇西老师携着一颗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感受每一个孩子喜怒哀乐的结果。在书中,我更读到了教育中理应拥有但却久久失落了的东西,那就是教育的人情味!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

  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等的现代意识。虽然就学科知识、专业能力、认识水*来说,教师远在学生之上,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天然*等的';

  教师和学生不但是在人格上、感情上*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等的志同道合者。为万同的转变,与王铜的沟通,李镇西老师处处显示出这种*等,这种民主。

  如果说现在的教师大多不爱孩子,未免太绝对了些。哪一个教师会否认自己是有爱心的呢?曾听说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女教师,为了“严格要求”学生,竟在课堂上用胶布封住了说话的十几个学生的嘴巴!她时,她很委屈地说:“我也是为了学生好!”

  教育需要爱,但是一种怎样的爱呢?我想不是溺爱,不是不*等的爱,而是一种在民主中的关爱。让我们象李镇西老师那样,在爱中体现民主,在民主中实施关爱吧!


教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菁华5篇)(扩展7)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0篇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1

  *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真实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脑海里,只觉得做他的学生实在是无比幸福的事。李老师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1、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了解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快乐和痛苦。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这种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而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教师对学生爱的表达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学生失意的时候,给他一点鼓励;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一点帮助;学生悲伤的时候,给他一点安慰;学生高兴的时候,走到他们中间一起分享快乐。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我们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一道防线。

  2、用心灵赢得心灵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就必然面向为数不少的后进生。教育者对后进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易*人”,而是教育者真诚情感的自然流露。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即使是那些被自己认为“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美好的道德的萌芽。对后进生的转化,与其向他们“灌输”,不如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这种做法,绝不仅是一种教育技巧,而首先是一种有真诚而产生的相互信任。而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时,将是无比幸福的,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3、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教师对优生的感情几乎是不需要培养的,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班上的优生多一些,因为他们有较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学*成绩优异,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为老师的`助手。但他们也存在着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满,不求上进,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荣心,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当然还有个性方面的一些特点。

  培养优生,要注意: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引导优生意识到,成绩比别人好,就意味着将来比别人多一份责任,从现在就应比别人多一份努力;帮助优生认识自己。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正确全面的认识自己,进而针对性的发展自己;

  二、教育优生保持童心。让他们通过与班上同学的*等相处,感受同学们身上值得自己学*的优良品德,让他们在同学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让他们面对分数和荣誉会淡然处之互相谦让,以培养自己豁达而淡泊的心境。

  三、激励优胜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对于孩子,要教导他们,有时很困难,有时也很容易,只要真正爱他们,他们会爱你得更深、更真切。当爱存在与师生之间的时候,就无坚不摧。作为一个教师,当然需要渊博的知识,也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本领,但更需要爱。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2

  假期里,我完全地通读了李镇西老师的这部己经感动过无数人的教育著作《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动。李老师应用很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特别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一个个感人肺腑的生动故事深深地吸引震动着我。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

  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敬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动!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愿,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宝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而李老师时时都在收获!当看到学生精心预备的生日礼物时,那一刻,难道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吗?甚么叫享受教育?这就叫享受教育!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换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师就是这样的幸福者!

  书中最震动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沉思。对工作多年的我来讲,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动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寻求。所以他不单单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盛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艳丽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令我印象最深入的是他讲的万同的故事。万同是书中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生的形象,在李老师对他所写的*五十页的'教育手记中,我深深地感到转化一位落后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与耐心。教育不是神话,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渐变的,乃至会经常循环往复地回到原点。在我看来,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有爱心的,然而在这个急功*利的时代,稀缺的就是耐心与恒心了。在浏览进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不断反思自己:假设万同是我的学生,我能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感的反复?惭愧非常!我想我做不到,我会伤心、愤恨、失望、无奈,会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宽慰自己,理直气壮地把万同清除出我的心灵之外,由于教育不是万能的……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实在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时间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落后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点变化,不论是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由于他们长时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具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假如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是的,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轻易,那需要真心肠付出。

  《爱心与教育》让我收获颇丰,不但知道了怎样跟学生怎样相处,怎样教育学生,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遭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当具有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读了这本书后,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好!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3

  李镇西是一个很忙碌的人:他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每年还要编写几本著作,时不时的还要外出讲学。他的那套“内需”理论,使我很受启发。李镇西的事迹,再次验证了那句老话:勤奋是成功最根本的基础。

  李镇西老师还谈到要多读书,多写作,尤其是读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籍,如,陶行之,苏霍姆林斯基的书籍。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不好,有时候是想读书,总是抱怨没时间,一直没付诸行动。李镇西老师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还经常要外出讲学,每天还要看上万字的书籍,写上千字的教育日记。和李老师相比我们的时间应该是相当充足,应该善于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去写点教育叙事和教学反思,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李镇西之所以能在*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凡的业绩,这和他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再次提醒我们:要做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而师德的灵魂是师爱。教师应站在人类文明制高点。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的'确,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师的。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就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待后进生更应该如此,李老师向后进生伸出了温暖的双手,献出了真情和爱心,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充满了爱,教育将永远是艳丽的春天!多年的教学也证明了这一点,你只要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再顽皮的学生也会和你真心相对,和你交朋友,我愿在今后的教学中把真爱奉献给每个孩子,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从李老师的报告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他认为一个人虽然永远达不到所谓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断地超越自己,一定会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我的心里暗自立下誓言我也要做“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于是开始每天反省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批改作业是不是比昨天更仔细?今天留下了什么遗憾,明天怎么弥补?”只要认真的对待每一天,争取每天有一点进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我想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4

  “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这些是我在看李镇西名著《爱心与教育》的手记一中所摘抄下来的句段。在“手记一”里,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一直关注高考落榜学生宁玮……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折射出了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凡!给学生送上生日祝福,为贫困学生捐款,这些我们大多数老师也做过,可是有几个能像李老师这样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而且我们有几个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对学生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爱呢?大多时候,我们老师对学生的所谓“爱”,是否建立在某种“功利性”的成分上呢?这些值得我们好好地去反思。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李老师所采用的一连串教育方法更是令我茅塞顿开,受益无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李老师转化你的成功事例为榜样,以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个人都是一块璞玉,如果你不经过一番“精雕细刻”,就算你天赋多么的高,也不可能变成一块玲珑剔透的好玉。我们班有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打人,经过慢慢的和家长沟通和之前的课任老师了解,这个孩子在一二年级甚至幼儿园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母亲在家也是棍棒教育,在了解这样的情况下,对这孩子多关心,遇到他和其他孩子发生矛盾以沟通教育为主,不一味批评,多鼓励孩子,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沙盘游戏等心理疏导活动……通过本书的阅读可以指导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是老师的好帮手。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5

  新年到了,当大家团聚在一起,共享者欢乐时刻的时候,你可曾想过敬老院里那些残疾、孤寡的老人们呢?

  我们几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小分队,去敬老院里献爱心。首先,我们去超市买了些饼干什么的。谁知大家都没带钱,只有我和王诗慧身上有些。我们把钱凑了起来,买了7包饼干。

  我们上路了。一路上有说有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了敬老院。一打听才知道,敬老院的院长是我幼儿园时的班主任。可是老师今天正好不在,门也锁着,无法打开,我们被堵在了门外。更糟糕的是,门卫室里居然没有人。“不会搞错吧,连门卫也没有”“我们不会白来了吧”同学们发起牢骚来。这时,在院内草丛里,走来一位老人,“啊、啊”的叫着。我仔细打量起着这位老人来,他已有70岁左右的年纪,两鬓发白,脸色通红,一张脸上长满了皱纹,看上去老态龙钟、有些痴呆的样子,等了许久,一位戴着帽子的中偏老年人走了出来,问我们:“你们干什么?”周思琪答道:“新年到了,我们来帮老人们做做好事,还买了些饼干送给阿公、阿婆们。”那个大概是门卫的人就放我们进去,我们刚进门,一条狗就冲我们“旺、旺”叫个不停。那门卫喊道:“去、去”,那狗才停下。大概是狗的叫声,吸引了许多老年人围了上来。我拿着饼干一一分给他们,老人们乐呵呵地笑着,我们用普通话向他们祝贺时,他们却听不懂。转念一想,这些老人也没有多少文化,大概听不懂吧。于是我们用方言向他们祝贺,老人们就更高兴了。大家还帮老人们叠被子、理衣服、倒茶,然后用手机照下了精彩瞬间。

  我们走了,但我们的祝福却留在了老人们的心中。虽然我们只带了些薄礼,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愿天下的孤寡老人们过得更开心、更快乐。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6

  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教育是一种感动!这个感动又是一个艰辛、美丽、幸福的过程,要想享受幸福,拥有美丽,那就必须付出艰辛!

  教育是约束,是自我展示的舞台

  这学年,我接受了一个新的班级,仅仅几天,问题暴露无遗。孩子们表现自由散漫、责任心不强,有些同学连作业都完不成,更不会关心集体的荣辱得失。这么多问题,我该怎么办?我咨询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再一次拜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书中谈到“控制”原则,从学生的道德思想,班级的纪律,学科学*,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控制,强化学生的自律;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让我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纯粹而真挚的,是一个灵魂对一群灵魂的呵护。他“对错误零度宽容,对灵魂无限爱护”,由于他的严慈相济,造就了一个美好、团结、积极上进的班集体;罗恩克拉克《优秀是教出来的》等著作,我认识到纪律的约束,爱心的付出,是管好班级的法宝。我召集了班委的几名同学商议后,召开了班会。希望同学们把原来的一些好的*惯、做法带进来。并且共同制定班规—班级约定,我提醒大家:“这个约定一旦定住就要说到做到。”随后小组展开了讨论,最后我们共同的约定是:按时上学不迟到,完成作业不懒惰,认真倾听不说笑,卫生积极不打闹,拒绝零食身体好。

  同时约定:课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游戏,要有良好的秩序,要注意安全。做课间操时,快、静、齐,排队到操场。试用一段时间,果然有了明显的改观。

  看到孩子们有了转变,我趁热打铁,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在班内开设各种星的评比活动:纪律星、卫生星、学*(作业)星、路队星、标志星。每个孩子的名字都在“光荣榜”上,每周都有专人负责进行优秀评比。最后是每月评星,根据各方面的表现评出各种星。在评比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不服输的心理,都想努力使自己做到最好。这种做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约束了调皮、捣蛋的同学。随后,开展的走进东进、队列队形比赛、走*家乡的桥、走进敬老院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出了孩子的潜能,也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其自我约束能力大大加强。

  教育是爱的付出,是心灵沟通的驿站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那么,师爱如水。

  当时班里的几个孩子曾庆东、韩怡松、马天浩、王悦辰,没有良好的学**惯,课堂上做小动作,影响其他同学。那学期蒋老师给我班上《品社》,她与我协商,看能不能对这几个孩子进行心灵的救治,激发他们学*的动力,即使取得点滴成绩,也是很大的收获。

  此后,我便在课堂上更加关注他们,刘老师也适时鼓励,课下找他们谈心。同时,我也多次与家长取得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家庭的高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因此,开家长会时,我主动留下他们的家长与其沟通,希望他们不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对孩子多一份关爱、支持与鼓励,多帮助孩子辅导落下的功课,培养孩子一些学*的信心。蒋老师则经常电话联系。

  几次沟通后,有一天,曾的妈妈很激动地告诉我,他在家的一些情况。说:“这孩子的进步很大,现在回家后能主动拿出书本写作业了,能主动问问题了,有时缠着我把语文、数学全写完。”妈妈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了自信与乐观。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被爱遗忘的孩子,终于在爱的感召下,激发出了最大的潜能。期中考试后,开家长会时,我当着全班家长的面,表扬了这几位同学,上课知道听了,作业也很努力去写,考试成绩有了很大进步,韩怡松还被班级评为“进步之星”,我为他们照了相,打印后张贴在“我是班级小明星”的位置。同时表扬了曾庆东的母亲,我说:“她回家后一道题一道题地帮着孩子辅导,那段时间都是陪着孩子学*。”刘老师要我转告她:“你是很了不起的母亲,很伟大的妈妈!”说到这里,看到曾的母亲早已泣不成声,我知道这泪水中既有艰辛,又有孩子得到认可的喜悦,或许也有孩子被关爱的欣慰吧。会后,韩怡松的母亲拉着我的手说:“孟老师,怡松中午回家很激动,一再叮嘱,下午不能去晚了,老师给照相了,让我早点来看看,还催了我好几遍。”边说边泪流不止,其中的滋味也许只有当母亲的才有所体会。他还说:“我们老师对我们很好。”这是一群知道感恩的孩子,已不记得老师多次对他严厉的批评。

  还记得,那天是圣诞节,我刚刚踏进校门,曾庆东就飞奔而来,他一边把包裹得很漂亮的橙子和苹果送到我手中,一边喊着:“老师,祝你圣诞节快乐!”还说:“老师,苹果代表**安安;橙子,是我诚心诚意送的。”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润了,我的`心底是满满的感动。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我深深地知道,这个孩子,他能记住这样的话,他的妈妈要交代多少遍啊!

  记得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啊,教师的爱,尤其是班主任的爱,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盏盏烛光。身为班主任,必须恪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原则,尤其学困生,智力有残疾的孩子,更需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

  世上有一种东西,你给予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那就是爱。每年的教师节,当一束束姹紫嫣红的花朵,一张张饱含谢意的精致卡片,从四面八方飞到我的身边,我的心里总是充盈着一种骄傲,一种自豪。那一刻,我体验到了无与伦比的幸福。

  是的,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感悟教育真谛后的一种快乐;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看见孩子笑脸时的一种感动;幸福真的很简单,它是收获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一种喜悦。罗曼罗兰说过:“世界因为生命而有色彩,生命因为感动而有灵性。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我坚信,我们都是一群心中满载幸福的教师,都会将这幸福的种子播撒于孩子的心灵间,因为我们心中有阳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为别的,就为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也要把工作干好。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涓滴相报,但求今生无悔。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7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批乘客。这些乘客也许来自同一个省份,也许来自全国各地,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搭乘这列火车到达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风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气有多恶劣,将这批乘客安全送达,将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珍惜上来的每一批乘客,关心每一位乘客,为他们送上最贴心的服务,最真诚的问候,最美好的祝愿,让每一位乘客在乘车的过程中都得到心灵的享受,这样的旅途才算愉快。题记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我想,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不是感动,而是震撼 !这不是坐在书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讲*上的高声布道,而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过的文字,是蘸着泪水与欢笑的文字,每一页都写着这样的字眼:爱心、良知、思考、责任、忧患

  这是我一直在寻找的文字:没有屠龙的玄虚,没有弄巧的文笔,没有油滑的高调,没有剪切的痕迹这是我所熟悉的文笔:朴素中闪烁着华美,流畅中渗透着忧虑,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动着智慧这样的文字是生活之树上最大的果,实践的枝头最美的花!一个教师,能够做到书里面所写的这些已经相当不易了,在做到这些的同时,又能够有丰厚的理论素养,能够以一种高度的自觉意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就更属凤毛麟角!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8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能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动,我都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据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实践;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更上一层楼!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工作中,我认真学*《规程》、《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二期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规程》和《纲要》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创设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每个孩子获得发展。

  本学期我加入了托班教育的行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反复学*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并向其他几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又参加了赵赫老师的托班教育的研讨班的学*,努力走进2—3岁孩子的生活、学*中。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开汽车,我就利用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已有的秋游经验,为孩子设计了开汽车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加好”喜欢的“汽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汽油”在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迹,还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动地积极投入,得到了组内老师的肯定。

  作为家教指导员,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仔细作好家访摸底工作,而后一起筹划、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导活动。在0—3岁社区婴幼儿家教活动县级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师一起设计组织了13—某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动,还和其他老师进行了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行为的现场教研,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

  今年,我和徐金叶、施云豪两位老师结成师徒带教关系。为了使两位老师更快地成长,使我们共同进步,在*时我们密切配合,相互观摩,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徐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较强,我们就一起探讨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施老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我就向她请教有关托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他们的课题顺利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影响幼儿好问好表现的家庭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在县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市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培养中班幼儿学会关心的实践研究》获科研成果二等奖;我设计的教案《家乡的风景》获全国EPD教案评比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9

  书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每个人家里都有很多书。书海中,好书数不胜数。在我读过的书里?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我花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这厚厚的《爱的教育》。我看完第一感觉就是——爱。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阿米库斯写的,以一个小男孩——安利的'日记为基础,透视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师生的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

  爱情的教育文本虽然简单朴素,也描写了很普通的人物,但却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会让人感到感动。比如每月的故事里,有——个关于六千里寻母的故事。据说,马可的母亲因为父母的债务,决定去待遇优厚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妈妈离开时,她和家人保持联系。但是自从马可的母亲写了一封信说她上次感觉不舒服,她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家里各种方式发的信也沉入大海。我收不到妈妈的信,所以家里更冷。父亲和儿子每天都在以泪洗面,马可希望他的母亲死去。最后,12岁的马可自告奋勇去找妈妈。凯尔的坚持让父亲无奈的相信这个像大人一样懂得事理的孝子一定会成功。做好一切准备后,马可踏上了千里寻母之旅。在路上,他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道过了多久。在马可的不懈努力和人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失去生命意识的垂死母亲。马可的出现让他的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和他的母亲终于团聚了.看完这封信,我不禁赞叹马可对母亲的深爱。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同龄的他,显得无知渺小。只要小事情发生,就把火丢给你妈。真的错了,哎…

  有时候遇到挫折,我们常常会抱怨别人,好像全世界都在反对我们,甚至会抱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有些人想变得更悲观,会自杀以示**。多悲哀啊!其实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身边的一切,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爱我,爱我,帮助我。我多幸福啊!

  爱心教育心得体会 10

  再次捧起《爱心与教育》一书,带给我的依旧是感动,是钦佩。还记得刚拿到书的时候,被书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深吸引。没有夸夸其谈,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是一种幸福的味道,和谐的师生关系,快乐的校园生活。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基础教育阶段的儿童处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学*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各方面处于形成阶段,有着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因此最需要老师对学生的爱。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对学生的爱,他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中学生轮流家访等等,让我由衷地佩服。

  书中宁玮的经历让人有一丝遗憾,却又佩服她的善良与勇敢;万同的反反复复让人揪心,最后的结果又让人舒心;程桦、杨嵩、黄金涛、王铜勇于挑战自我,克服了自己的弱势,不仅学业有成,更是锻造出了卓越人格。这些都和李老师的培养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成功!

  从李老师的手记里,我们还可以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生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李老师的爱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们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用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对待孩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仁爱之心,爱孩子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