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新版课程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和学*中对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的学*结了些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知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要领,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我们广东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课程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深刻领悟新版课程理念。切实贯彻新版课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的*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本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新课程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训练模式,是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思想禁锢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参与能力。新版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体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研究、设计、实施、管理、评价课程提供了*台,教师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研发中去。

  二、教师要具备灵活调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新版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课堂教学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新版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协作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和互动协作的学*,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应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如以上说到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在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过程中。

  三、授课中讲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迅猛增长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事某项学*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等、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效果。

  新版课程所提倡得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已经达到了不用学*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块,还可开展多种多样的选修内容。如网页、图像制作、程序设计等,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常常含有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失去学*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低的情况。教师要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像信息及其特征,就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课。信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IT专业术语大家常听,也常说,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授课,同学聊天,打手势,闻到饭菜香味,摔倒后的感受等等,由这些每天都会发现的事情引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定义、提供素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价值性),萧伯纳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计(信息的真伪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息的传递性),最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教师点拨,完成本节理论课的学*,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理解透彻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当然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评价所应坚持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体系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即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技能。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学*方法和技能。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谈到技能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对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了解文学、数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具体操作时,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EXCEL时会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式、代数式;物理学中的震动、波、交流电;化学中简单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特别的,在进行绘画和编辑时,教师的艺术修养尤为重要。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本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们用的是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感觉这本教材不错,一改原来单纯的讲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将一些实践贯穿到理论中去。教材知识面教广,符合时代需求。对于有些相关科课时不多的班级内容可能有些太紧张,深浅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阶段,或者说学生不全是非零起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讲,我觉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再处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2

  在本次的学*中,我得到了许多有收获。现在就我在学*中的一些看法来作一下总结:

  在培训中建立共同愿景。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培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捷径。为此,各学校应加强学*型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把培训目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愿景紧密联系,使教师的切身利益和学校发展、培训目标的达成等休戚相关,鼓励教师追求卓越,促使他们争当“教育家”。

  1、通过培训加快角色转变。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确认自己新的身份,成为学*的组织者,认同学生的学*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自主学*创造条件;要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做反思性实践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足,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水*;要争当课程开发者,不做课程的消极接受者、忠诚执行者,而要参与课程开发,获得专业发展的机会,加快专业成长步伐;要成为研究者,研究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既探索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可行途径,又力争把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

  2、通过培训加快转型步伐。

  随着社会主义市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中小学教育管

  理也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实现自身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具体说,就是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由教育型转向专业型,由经验型转向创新型,由修身立业型转向教书育人型,由教学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由单一教学型转向教学、教研、科研型,由学科知识型转向综合知识型,由注重知识传授型转向素质培养型,由传统的个人奋斗型转向现代的团队合作型。

  3、通过培训加快专业发展。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为此,我们要通过培训促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加深对课程知识、学生知识和教学知识新内涵的深刻理解,拓宽自身在人文、科技、环保等方面的知识,向学者型教师发展;促使教师提升专业技能,重点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及行动研究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与实践的能力,提高批判性反思与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教师健全专业情意,确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形成崇高的道德情操和远大的教育理想,规范职业道德和教育行为。

  系统思考是以系统动力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思考方式,它要求人们掌握问题整体运作的本质,以提升组织整体运作的群体智力。要确保新课程改革卓有成效,就要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会系统思考,能够深入研究,从宏观整体的视角动态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及时吸收学生的反馈,密切关注、深刻洞察学生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渐变,用系统的、动态的、鼓励的眼光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3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例如:在学*《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然后在练*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动力。当然,这个练*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4

  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结合自己日常信息技术教学,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具体如下: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上,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认真实现以下教学目标:其一、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其二、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其三、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其四、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其五、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惯和责任意识。

  在信息技术新课标的学*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今天的信息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高效获取有用的信息,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开阔思路加深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5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它发展迅速、日新月异。作为计算机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不断进步,教师将学生带领到哪一个知识层次,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一、应具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理念

  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信息设备等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若思想保守、教学形式单一,不与时俱进,不跟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就很难将信息技术课上得生动活泼,更谈不上去吸引学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时时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动态,通过阅读计算机杂志、报纸、自学、进修、进行网络交流等方式来拿握新的计算机知识,在专业方面不断给自己“充电”。

  二、应具有熟练的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为了使学生产生并保持学*兴趣,教师应熟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预定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教学理论知识外,还应该在此基础之上具备熟练高超的导入、讲授、提问、组织教学、控制教学及媒体应用等教学技能。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结构,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媒体应用等进行精心安排,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环境。

  三、应具有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地给予学生指导,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具有教学设计能力,针对教学进度进行评价,不断反思,改进教学,不断总结经验,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以达到“纳百川而成大海”之功效。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片广阔的天地,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通过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学生的不懈努力,使学生真正愿学、能学、学好。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6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接到学校部署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学*任务,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的机会。

  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颇丰。在教学中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是最活跃的因素。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新知识,可以与同行交流经验,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多渠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这次培训的时间虽然短些,但我通过学*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7

  今年5月29日至6月3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培训。其培训的模式新颖,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使50名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学科培训资源,增强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学到了不少的应用技术。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学员手册》要求去学*、完成学*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通过培训学*,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的观念,素养的提高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对照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学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只有一间,给正常的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中感觉到农村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理论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

  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理论知识系统化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认真钻研学*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8

  王维君 愉快而又充实的培训时光弹指间就过去了,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教育战线的一员,能够参加此次信息技术培训,我感到十分幸运。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通过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跟诸多老师在一起学*、交流,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提高了微机网络设备管理的技能。紧张而充实培训即将结束,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我校的实际,我将确保在农村小学中,做到按照大纲要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做到热爱学*、自主学*和高效学*。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授课的方式,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课件制作水*。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认真钻研学*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9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区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的机会,虽然学*很紧张只有六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这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大的不同之处。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内容和我们*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这一堂堂授课虽然还略显生涩,但也雏形颇具,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以前每每谈到教育技术能力就想到信息技术,其实教育是一半科学一半艺术,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探究学*,对比自己的学生如插秧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兴致的思考。

  4、矫正了一些有偏差的想法。以前学校教师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教育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

  培训只是一个手段,培训只是一个开端,对于培训给予的清泉,我要让它细水长流。我将因此而振作精神,在教育天地中走得更宽,更远。

  我坚信,短暂的培训将使我终身受益,并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拓宽道路,我一定会好好珍藏且不断充实!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1)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1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例如:在学*《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然后在练*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动力。当然,这个练*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2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1、培训内容和我们*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

  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活动能梳理我们的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训形式新颖有趣,着力培养学员们的合作意识。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

  特别是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代表,既有趣又能激发大家的创新思维,迅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为后续培训打下基础。

  3、课堂属于开放式,气氛轻松。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培训,但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4、是学*收获巨大。

  在学*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和授导型学*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和探究型学*的优势。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热情和热烈的学*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虽然完成了,但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学*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学生在这样的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信息技术既能看的见,又能听的见,还能动手操作。在组织的这节信息技术课程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指导,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性学*上,交给学生学*的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学*整合起来。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能力。

  掌握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养成良好的学**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学*的有机整合也必能进一步促进现代技术教育的发展步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实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方式。这里所谓“主动”,是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地位和态度;这里所谓“合作”,是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所以,“探究”是教学的基础与核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4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激发学*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状态,既明确了学*目标又指明了学*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5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的学*,我觉得互联网的进步太快了,同时它给我们的课堂也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全面的提升,也坚定我们做到老、学到老的思想。通过培训我明确了这次坊主的任务重大、繁重和艰巨,坊主需要指导学员树立端正的学*态度,引导学员养成远程学*的*惯,并通过班级QQ群、论坛、短信、电话等学*方式和学员进行沟通,及时批改评阅学员按时提交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还要了解学员工作与生活*惯,帮助学员解决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培训中,我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以及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设施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世界已经开始全面信息化,全球化。我们要抓紧时机,利用网上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使我们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做一个合格的、具有新时代素质的老师!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6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例如:在学*《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

  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

  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

  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然后在练*中总结规律。

  如,在练*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动力。当然,这个练*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

  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7

  本次参加教师远程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光盘信息技术培训学*。我们从“观看视频、阅读资料——做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细化学*任务,感觉有点像玩游戏闯关,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交流、提高的*台。在本次信息技术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高度重视、认真负责的按照每个模块的要求去学*、完成学*任务,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通过培训学*,觉得收获颇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在农村中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就觉得非常高兴。作为农村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中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农村中学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可以说大部分学生是从零开始,所以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那么如何能顺利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呢?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动力。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农村学生大多不会打字,在教学时如果单纯的讲解键盘,练*指法,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生打字时,以比赛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且装上能及时反映学生打字速度的软件,学生打字速度的微少进步也能体现出来。学生打完一次后觉得不满意可再打,在竞争中,为更快地提高速度,学生主动地请教打字的指法及技巧,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不仅提高了打字的速度,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气氛,注重交流与合作,*衡学生间的差距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进友谊,增强合作意识。由于农村学生智力因素的差异,其认知水*和操作水*也相差较大,所以,民主*等、尊重信任、互相合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合作表现得尤为重要。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是刚接触电脑,在教学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课堂上,老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进行个别的辅导,一个班中往往只有几个学生“高手”,接受速度较快,很容易就掌握。可以利用学生好为人师的特点,可以辅助老师手帮手地指导能力水*稍微低的同学,直到学会为止。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增强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在合作与交流中学*,可以促使“后进生”在学*过程中得到“高手”同学的帮助和指导,增强学*的信心;也可以使学生“高手”在辅导同学的过程中知识得到巩固和内化。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认真钻研学*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8

  王维君 愉快而又充实的培训时光弹指间就过去了,作为一位农村学校的校长,教育战线的一员,能够参加此次信息技术培训,我感到十分幸运。经过为期一周的培训学*,通过倾听专家名师的经验传授,跟诸多老师在一起学*、交流,我加深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解,提高了微机网络设备管理的技能。紧张而充实培训即将结束,现在我就本次培训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再者结合我校实际,教师队伍的老龄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的阻力,另外一些错误观念,比如有教师包括家长只是一味的追求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想品德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我们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而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学生自然对电脑的了解与掌握十分有限。自从参加了培训学*,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系统化的全新认识了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针对我校的实际,我将确保在农村小学中,做到按照大纲要求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观念,更新自己的管理方式,坚持每天都上网学*,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教师学*信息技术,提倡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

  二、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

  通过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好处诸多,由于多媒体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做到热爱学*、自主学*和高效学*。而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显那么单调,仅是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就会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

  此次培训是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授课的方式,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四、提高课件制作水*。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该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五、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认真钻研学*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总之,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我锻炼、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训只是一种形式,它只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关键还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培训时间里,我能够认真听、观看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写好心得,培训后收获很大,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我个人希望多参加这样的培训,向更多的名家同行老师们学*,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学*,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做一名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教师。学以致用,才是根本。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及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9

  12月4日、5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信息技术培训,两天的培训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这次培训我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多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以及数字化教学的灵活性。

  通过学*杨丰烈老师的讲解、交流等环节,我感觉自己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只做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信息化教学中,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扩大了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杨教授的资源和V课课程的制作,是让老师们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式很强等特点,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时间是短暂的,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亲临指导和谆谆教诲,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在教育生本改革中,我努力学*,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2)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1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学*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学*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而且努力学*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还是合作学*亦或是探究学*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体验学*。这样的课堂学*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2

  全面实施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在不断地学*新课标,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看了那篇文章我觉得有所感触,所以又去看了有关的知识现把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来学*。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方式的变革,学*方式的变革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方式,是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学*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标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标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

  引用沃德的一句话说“*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知识。”教师们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要想让学生学到东西,学生自己得渴望学*,而不是要老师逼着学。实现这一学*目标的惟一办法就是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担任主角。任何老师都不能让人学好,学生必须愿意学*,而且努力学*才行。新课程理念认为学*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学*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还是合作学*亦或是探究学*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听新课标指导下的老师上课,你会明显地体会到他们很少这样做: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让学生把每天的讲话记录下来。相反,让学生主动学*的观念似乎是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理念,自然而然的行为。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出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

  多年来,学生已*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番脑筋,可当学生真的“动”了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并且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任务驱动模式来设计教材。学生并非空着头脑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体验学*。这样的课堂学*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3

  在20xx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4

  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做到自主学*、冲学*和高效学*。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学*信息技术心得体会2

  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

  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把用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的优秀教师。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5

  作为一名从事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对于如何在新版课程背景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尽快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本人在实际教学工作和学*中对高中信息技术新版课程的学*结了些体会,希望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知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要领,掌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播是我们广东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的改革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我的体会。

  一、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教学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版课程改革,我们首先应该深刻领悟新版课程理念。切实贯彻新版课程理念的精神,按照新版课程要求设计教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出全面而又富有鲜明个性的人才。新版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的*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不断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以提高教学能力。本人认为,要培养创新型的学生首先要有创新型的教师,新课程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新版(广东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超越了以往的技能训练模式,是关于信息素养的教育。思想禁锢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包括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参与能力。新版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体系。地方课程的实施,给教师研究、设计、实施、管理、评价课程提供了*台,教师们也应积极参与到地方课程研发中去。

  二、教师要具备灵活调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新版课程理念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教学模式,否则课堂教学会失去生机和活力。要根据具体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模式进行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新版课程改革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任务驱动、小组学*、协作学*等,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和互动协作的学*,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应的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新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如以上说到的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在教学中进行任务设计时,可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在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过程中。

  三、授课中讲师要以学生为中心

  迅猛增长的信息浪潮更加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个性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从事某项学*活动时,会有强烈的学*欲望,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之间*等、谐的课堂气氛,学生间互相协作的教学气氛,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宽松自如的天地,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效果。

  新版课程所提倡得学生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学生的情况,另一方面要有广阔的教学思路和形式多样的方法。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有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已经达到了不用学*课本的程度,而有的学生却连简单的操作都不会。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认真思考,最好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信息技术课教师除了上好必修的模块,还可开展多种多样的选修内容。如网页、图像制作、程序设计等,让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当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常常含有较多的原理、概念、模式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乏味、枯燥,失去学*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很低的情况。教师要经过不断反思和探索,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为教学背景,激发学生好奇心,让他们自主地、探索性地学*,使有效教学从情境设计开始。像信息及其特征,就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课。信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信息产、IT专业术语大家常听,也常说,但到底什么是信息呢?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教师授课,同学聊天,打手势,闻到饭菜香味,摔倒后的感受等等,由这些每天都会发现的事情引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接受着信息,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总结定义、提供素材: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的故事(信息的价值性),萧伯纳名言(信息的共享性),空城计(信息的真伪性),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信息的传递性),最后,请同学们自己总结,教师点拨,完成本节理论课的学*,达到课堂气氛活跃、理解透彻的效果。

  四、注重教学评价与学生价值观念培养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教育实践中究竟采用何种方式的评价,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当然也是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信息技术课评价所应坚持的目标。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现代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多种评价体系的结合,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也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此外,信息技术教师不能过于重视技能操作的培训而忽视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能力与工具软件操作的关系。新课标要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要局限于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即对某一具体工具操作的训练,要注意以过程和方法为引领,以典型工具应用为示范,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工具,有助于提高学生技能应用的迁移能力和不断探索、积极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的关系。教学活动内容的安排策略:一是知识引领,活动穿插,在学*知识原理中安排一些小型活动来练*技能。二是任务引领,知识穿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适时学*方法和技能。这两种策略有机结合,可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成效,使学*效率与效果有机统一。

  谈到技能和价值观念的培养,新版高中信息技术课的讲授对信息技术教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要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我们了解文学、数学、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情感的培养需教师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具体操作时,多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做EXCEL时会涉及到数学中的函数式、代数式;物理学中的震动、波、交流电;化学中简单的化学反应等知识点。特别的,在进行绘画和编辑时,教师的艺术修养尤为重要。总之,新课程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注重本身综合素养的提高,要不断进行自我充电。

  我们用的是广东版的信息技术教材,总体感觉这本教材不错,一改原来单纯的讲授一些操作技能的面貌,将一些实践贯穿到理论中去。教材知识面教广,符合时代需求。对于有些相关科课时不多的班级内容可能有些太紧张,深浅不好把握,尤其高一阶段,或者说学生不全是非零起点的情况。另一方面讲,我觉得教材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教师对教材的态度。再处理教材的能力即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改对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6

  一年前,当我刚刚走进北大附中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参观计算机教室的时候,我还只是对先进完备的设备感到赞叹,而丝毫不了解今后的一年中我将要学*什么,做 些什么。在初中的学*中,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可谓是少之又少,认为其全部只不过是在电脑上打字和背一些毫无用处的理论,到最后在会考试卷上答一些自己也不 明白的字母公式而已。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我一次次的走进那上高中前极为陌生的计算机教室,一次次的对着电脑细心剪辑图片,一次次的冥思苦想编辑程序,我感 受到了原本以为枯燥的学科,其实是多么的神奇。有趣的教学内容,精彩的教学方式,无不令我印象深刻。

  一、个人学*及学*内容的总结

  第二学段的时候,我初上这门课,只觉得很麻烦,用简单的幻灯片、Word文档做一些报告、介绍什么的,课上的时间根本不够用,常常要占周六日的时间花几个 小时来完成,费时又没有技术含量。但随着课程一点点地推进,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与技术,而原本索然无味的电脑操作,也开始慢慢吸引着我。印象 非常的深刻,有一次的作业是搜索引擎报告,除去上课时间我用了整整八个小时才完成。我第一次发现,自认为再熟悉不过的Word文档,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功 能;几乎天天要使用的搜索引擎,原来还有着那么多的技巧。那次的作业,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得分了,我利用网上找到的、老师所讲的技巧查找从前没有找到的资 料,成功找到时的惊奇、欣喜,令我的所学有了意义。再之后的图片编辑、动画制作,甚至于最后小组合作制成视频,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接触过的东西。开始做的时 候,也曾经抱怨太费事、太难,但当自己也想象不到的照片效果呈现在眼前,一切的辛苦就全都烟消云散了。虽然我的技术运用远不够好,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到 位,但我对于电脑的使用能力相比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收获了很多。不单是在技术上,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虽然还有不足,虽然相比擅长 计算机操作的同学还有很大的差距,可是我已经战胜了过去的自己。

  总觉得这一个学段过的尤为得快,九周转眼就要过去了,刚学*编程时的迷茫、头晕脑胀已经不复存在。编程对于学段初的我来说,可谓闻所未闻,课本上图文并茂 的讲解只让我觉得复杂深奥,自己设计一个程序,简直是天方夜谭。做前几个作业的时候,由于技术操作的不熟练,不单课上和中午的时间都放在了计算机教室,有 时就连放学后也要在学校赶工。虽然是老师讲过的最常见技术,虽然得到的只是最一般的成绩,可是心里依旧有一种满足感。也许程序的设置还很粗糙,也许程序的 功能还并不大,但我已经超越了自己,并且在一点点的进步,这就够了。不久前做的程序,由于突然的一个想法,让我开始尝试加入老师没有讲解过的知识,结果一 做就是三周。无数次的尝试,无数次的失败,我曾经心灰意冷,曾经急得快要流出眼泪,还好,我终是坚持了下来。或许对于有些人来讲那只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程 序,但在我而言,它是我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思考性、严谨性、创新性,对于编程来说缺一不可,而这也正是我从短短几周的学*中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技 能都是有相通点的,我相信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我所提高的不只是在计算机上的技能,更多的收获,是与其相关的能力对我以后学*生活帮助。

  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学*内容,基本可以分成三大部分: Word文档及幻灯片的常规使用,图片的编辑及影片制作,程序的设计编辑。而在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就是在第二学段初学*的制作出游计划书了。过去也经 常去旅游,但大多是有旅行团安排,并没有自己了解过,更不知道钱具体是花在什么方面的,而那次的学*及实践让我初步了解了出行的计划方式,更锻炼了我的综 合运用能力,也使我不禁想按自己的设计去旅游一次。相比其他的学*内容,我认为它更加贴*于生活所需,更能培养我们的能力。

  二、对老师及教学的印象感受

  每次在知识教学中,因为不是自己动手操作很容易上课的时候听讲不专心,但我却一直随着老师的思路在走,我认为这是老师教学幽默生动的结果。还记得高中第一 次上信息课,老师问“信息是什么?”这像是一个没有标答的问题,根本没有人举手回答,眼看课就要僵在那里,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个“课堂提问器”,在对于 谁的运气最不好的猜测下,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也开始有人主动回答问题。在每次的课堂上,老师总能用她的笑声缓解知识课的枯燥与无聊,留给了我极大 的印象。我认为老师的教学是很成功的,利用演示操作进行清晰明白的讲解,让从未了解过这些知识的我也能轻松理解,而且还不时的根据同学的需求进行知识的拓 展延伸。可是,在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一些设计上的突发奇想,总是会导致许多的疑难和问题,而老师只有一个,无法在同一时间解答不同人提出的不同问题。结 果制作常常只能暂时搁浅下来,有些浪费时间。我希望老师上课的时候可以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讲一些知识,然后自己操作练*,最后再继续进行知识补 充,那样的话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三、我的希望

  1、在这个以网络为主流的时代,上网浏览网页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我希望信息技术的学*过程中可以学到有关网页制作的内容,比如自己制作一个网站等。

  2、信息技术课上,希望能讲到更多课本以外的补充知识,拓宽同学的眼界,对信息技术真正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稍稍偏离讲解的主题,延伸的更广一些)

  3、再增加一些同学间合作的内容,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协作能力。

  4、课上多留出一些时间进行作业的讲评,多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讲解。

  5、除了学*操作技术,可以适当的对软件和配置进行普及性介绍。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7

  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为了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了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对我校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培训。在我校的领导和老师的积极参与下,本学年度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圆满结束,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到位。

  培训工作开始前,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从组织领导到课程设置,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授课教师工作热情高涨,认真实施教学计划

  正是由于多方面重视,在培训工作中,主讲教师,不畏困难,顶烈日、冒酷暑,精心策划,认真上课,勤于辅导,用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按计划完成了“校园网知识”、“凤冈新教育博客知识”、“电子备课知识”、“远程教育的有关内容”等相关培训工作。同时,根据教师们在电子备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还增加了“Word 2003 的应用”、“Excel的应用”、“PowerPoint的应用”等基本技能的培训。

  三、一个理念,两个层面,三个结合

  一个理念:就是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强化现代教育思想。在这种大势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革,对教师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对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有的专家说得好:“教育信息化最根本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观念和思维模式问题”。现代教育技术能否顺利推进,最大的障碍便是滞后的教育观念、思维方式。换言之,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培训教师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培训操作上,我首先组织教师学*基础理论,学*实际操作,利用实例来强化受训教师的动手能力。 两个层面:

  一是普及型层面。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突出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性和教学中的实用性,同时能够掌握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进行网上的搜索、查找、筛选、加工、下载教育资源与网上通邮的能力。

  二是提高型层面。这一层面的培训对象主要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这种培训需带有鼓励,导向性,即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需要。达到受训教师大多数会自制多媒体教学课件,都有自己的教学*台。

  三个结合:

  1、培训学员与学科教研员的结合

  教师是教学的专家、行家,对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充分掌握。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各教研组结合实际进行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等,学*新课标的精神,探讨教育改革的方向等方面的培训、讲座,对培训教师运用教育技术适时、适当、有机、有效大有益处。同时,鼓励在教育技术方面能力较强的教师,作示范,研究,给教师客观性的教育。

  2、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

  旧的课程体系在内容上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现象普遍存在等弊端,严重阻碍了创新精神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新教材体现了教材内容的现代化和开放性,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的教材结构体系,重视教材的综合性和学科之间的整合,促进学生学*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新变化。

  3、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为适应瞬隙万变的现代信息技术,采取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校内培训即让我校信息技术教师对其它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拓展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安排人员到校外进行培训,汲取新的营养,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一学年来,我校抽派教师先后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多次学*培训,南北师范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茅草埔师范语、数骨干教师培训,遵义师院英语教师培训,新教育浙江考察,雷山德育年会等活动。培训目的全在于运用,在运用中求发展。 通过培训,使大部分教师掌握了操作各种媒体的能力,(如:投影机,实物展台,台式机、等设备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同时课题组成员,朱明玲、易颜霞、卢天淑等教师在不同领域获得县级或县级以上表彰。实践证明:从严、从实地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不仅受到了教师的欢迎,而且实实在在地强化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提高了教师运用计算机进行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教学设计的能力,形成了一支信息技术水*较高的师资队伍,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做出了贡献。

  不过,在整个培训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尽力完善,认真抓好我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积极进取,把我校教育信息化引向与时俱进的广阔天地!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8

  一、新的时代,中学教学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认为,以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理念和媒体。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

  二、现代的学生,学*离不开信息技术。

  学生的学*需要激发兴趣,开拓思维。而使用信息技术,能创设贴进学生实际的数学情境,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为学生的数学学*服务, 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使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得到提高。 利用计算机进行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选择适当的练*题,由易到难,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的自信心,挑战自我,提高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现代的课堂,需要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计算机成为能以人类*惯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让学生按超文本方式组织与管理各种教学信息和学科知识,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现代的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

  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未来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学生将根据个人的需要实行自主学*,从而拓宽视野,发展思维。而教师则会成为学生学*活动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师角色定位上,教师将成为“*等中的首*”。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导”,更主要的是“引”,教师将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学生的学*过程不再为教师所掌握,而应由学生去理解、去研究、去发现。在教育理念上,教师将更注重“以生为本”,因为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除了传统的文本信息、图片信息,还包含大量的声音、动画等动态资源,学生将通过媒体演示进行讨论或者建立网站发表自己的成果,学生思维拓展空间更为广阔。教师将更注重学生合作、协同能力的培养。合作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发展,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以及教师群体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作用,将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成为合作学*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动、合作学*将成为常态。

  因此,我们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让学生体会学*的乐趣,体会发现的乐趣,体会探索的乐趣。这样我们的老师与学生都在一种积极和谐的气氛中学*与工作,这真的一件最快乐而又相当有效的事情。这也正是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重要作用所在。

信息技术学*心得体会9

  20xx年10月19日,人生第一次自己出远门来到了美丽的东北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从第一天的开班典礼,就体现出了东师大各级领导对本次培训的高瞻远瞩和精心设计;体现出了班主任、指导老师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体现出了参训学员认识明确,态度积极。通过这两天的学*,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为我们今后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雄辩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回顾这两天自己的学*历程,既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也充满着探索的艰辛。既是一个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从第一天的破冰之旅,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心一下子拉*了,很荣幸地结识了许多老乡,朋友,伙伴,并同他们进行了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地交流,得到了他们的鼎力帮助。在此,我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教育事业不断前进的历史征程上,既充满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进一步让我树立了终身学*的思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过硬的本领,带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好学生。因此,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以国培为代表的教师培训中去。在学*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边学*边思考,坚持动脑和动手相结合,坚持媒体运用技巧与业务专业相结合。要保证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发扬求真务实,深钻细研学风,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要向实际学*,向社会学*,向同行学*,向学生学*。重点学*现代科技知识,学*文化知识,学*法律知识,学*业务知识。要坚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教育技术真正地、更加有效地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从而大大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会了运用信息化资源,促进教学工作

  教学也是一种生产力。信息化教学代表着先进教学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根本利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在国培中涌现出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在国培计划中学到的新方法新理念,同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我市的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学会了更好地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事关教学活动的成败。教学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是集教学资源的搜索、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为一体的,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教学方案。

  四、更进一步让我能够合理运用教学资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种新的技术都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行为。如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育资源的使用上,我觉得要坚持教学资源的使用原则,坚持教学资源的作用表现,在此基础上,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留意:一是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软件。二是学生在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选择定位“在哪儿,往哪去,怎样去,学什么,如何学”,在每一个节点都面临着“找去路”的问题。三是发挥好“主导”与“主体”的作用。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关系。

  五、能够较好地做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工作,既是一次教育创新,也是一场教育革命。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为本原则,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开阔的胸襟,更加崭新的姿态,认真参与其中,既要享受变革成功的喜悦,也要学会享受变革过程中的汗水。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大家会和我一样,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教育变革过程中的挑战。一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上,首先要端正态度,杜绝作媒体秀,作秀的下场最终是害人害已害学生。这个要不得。二是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上,要明确目的,有的放矢。不能喧宾夺主,偏离教学目标轨道。喧宾夺主只能让学生不知所云,达不到教学目标。三是加强教育技能方面的学*。不能摆老资格。老资格是心态老的体现,和与时俱进的思想格格不入,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要求。要树立终身学*的思想。学*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四是加强课堂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能束手无策。在上好每一节课前,应该有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包括地震。

  六、学会了发挥教学评价对教学的实施的促进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提出,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对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时的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关注教学评价的十分在意处,一定要注重教学评价的落实工作,在提高教学评价效果上下功夫,一定要掌握学生学*评价的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

  荀子曰:君子性非易也,善假于物也。让我们充分利用这次国培的有利时机,把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真正有效用于我们的工作实践,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课程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3)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1

  信息素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利用 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能力,还包括选择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传递信息并创造信息的能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是师范院校的学生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信息发展的要求,在接受学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既应该包括师范生对信息基本知识的了解,对信息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未来的教学中所具备的信息知识的学*,还应该包括对信息道德伦理的了解与遵守。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信息意识。

  即人的信息敏感程度,是人们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各种现象、行为、理论观点等,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通俗地讲,面对不懂的东西,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知道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这就是信息意识。信息时代处处蕴藏着各种信息,能否很好地利用现有信息资料,是人们信息意识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工作和生活问题的意识,这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

  2、信息知识。

  既是信息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又是学*信息技术的基本要求。通过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与应用它。它不仅体现着师范生所具有的信息知识的丰富程度,而且还制约着他们对信息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3、言息能力。

  包括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系统与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等。这也是信息时代重要的生存能力。身处信息时代,如果只是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常识,而不具备较高的信息能力,还是无法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 的信息不能提高学*效率和质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要求。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师范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不然难以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4、信息道德。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不组织和参与非法活动,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也是师范生信息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信息素养的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师范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是教育的最基本的需要。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2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过去一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的方法。我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自主、合作的能力,做了不少尝试,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因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是首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电脑这新生事物学生都产生了很的好奇心,都想自己动手操作一下,所以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高兴,星期五的课有的学生甚至星期一就在那盼望了,等到一上课更是激动得不得了。所以绝对不能一开始就将那些枯燥无味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知识灌输给他们,这样会使原本在学生心中很有趣很神圣的电脑又变成一种学*的负担。刚接触电脑的学生首先要从了解电脑外观设备以及使用鼠标键盘学起,而单纯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能够克服基本动作训练时的不*惯,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个难点。我尝试了一些训练的方法,练*鼠标的使用时,让学生打开windows自带的扫雷、纸牌游戏,孩子们兴致高涨的玩着,不用老师强调认真学,仔细看,他自己就会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的盯着显示器,哪儿不会操作赶紧问老师,在不知不觉中熟练掌握了单击、双击、拖动几种鼠标的用法,键盘练*使用《金山打字通》,通过不同要求的小游戏,使痛苦艰难的学*过程变得快乐有趣,并熟悉了键盘指法,让学生快乐的学*是我们的目标。

  三、注重语言的形象性

  初中生的思维都比较直观,对于比较抽象的问题就很难理解。教师若运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给学生讲解3.5寸软盘知识时,学生对软盘何种是只能读不能改状态还是能读能改状态往往搞不清。于是我对学生说:“软盘上的两个孔好比两只眼睛,两只眼睛都‘睁’着时,警惕性高,别人只能看(读)不可改;当‘睁’只眼‘闭’只眼打盹时,警惕性放松了,别人既能看又能改了。”通过形象的比喻,把这一难点突破了,学生对此印象也很深刻。

  四、上机操作和理论课相结合

  随着计算机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学校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课,从以前每周一个学时改到现在每周两个学时,我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条件,每周以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上机课相结合的形式授课,效果非常明显。上机操作是我们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优势,这是因为:实践操作能使学生手脑并用,由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能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而且易于形成生动、活泼、轻松、快乐的学*氛围。为取得良好的课堂效率,创造了条件,据调查,学生最愿去的地方是机房,课堂气氛最活跃的也是机房。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并掌握操作技巧。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同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的方法。

  信息技术课虽然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要考试,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处处用的着,应用性很强,我们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word时,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操作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再给学生讲解,学生会记和的牢固些。还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让纸上的画,出现在电脑上,学生会感到很新鲜,很有趣。

  七、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自身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结合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同时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科学研究水*。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以上是本人在这一年来的一点教学心得,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本人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教学方法还不够成熟、教学设计能力还有待提高等。但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经过磨练,我会改善自己的不足,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水*。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3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 激发学*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状态,既明确了学*目标又指明了学*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4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技能、探索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使学生逐步具有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更好的贯彻新课标理念上好信息技术课,是广大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以自己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一起探讨:

  1、 激发学*兴趣,使学生想学。

  学*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孔子就总结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样的名言。

  我们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那么,怎样才能引导他们打开信息技术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兴趣的激发。教学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对农村孩子来说既新鲜又好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刚开始都非常想学。但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去记忆或机械重复训练,不仅枯燥无味且难度也增大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兴趣就降温了。长此下去,必然给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不良影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活用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

  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既没电脑且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很少,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呢?关键是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喜欢信息技术。

  ①、搜集、整理、提炼资料,主办各种信息技术知识讲座。如我利用洪恩公司出品的“开天辟地”软件对学生进行电脑知识讲座,学生就非常感兴趣。

  ②、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开办信息技术知识专栏,吸引学生浏览。

  ③、定期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在学生中营造学*氛围。

  3、以“玩”促学,提高学生学*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配合教材内容,我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应用于教学中,如:满堂彩、翻硬币、纸牌、弹珠等游戏。

  例如在进行鼠标和指法练*的教学中,我在简单的演示后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玩,利用“纸牌”、“扫雷”、“金山打字通”等游戏进行练*,充分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游戏中不但熟悉了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使单一、乏味的指法练*得到极大改善,提高了学生击键的速度及准确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积极性。但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须严格控制,要选择优秀并适合学生的游戏,强调趣味、益智、学*的功能。

  4、创设情境,保持学*情趣。

  在教学中,可利用媒体创设、优化教学情境,借助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产生探究学*的动机,从而进入最佳学*状态,既明确了学*目标又指明了学*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也是一种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5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信息技术素养类课程学*心得体会6

  新世纪之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根本任务;转变教育观念是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课程的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其目的在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面对课改,我们教师能做到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跟从,我们应以这场波及全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为契机,使我们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更合符科学性,更利于培养适应时代需要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一个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首先要明确新课改的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即新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对教师来说有许多的压力,但我相信在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新课程理念,大胆尝试各种教学设计,就一定能把新课改稳定的推向成熟阶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践过程的一些体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本人认为,至少需要把握这几方面:

  (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

  (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但并不是课堂教学模式化的“美丽借口”,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

  (3)最为关键的是,在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二、以兴趣为导向,用新课程的理念来主导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的理念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高中的信息技术新教材,已经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教材里的内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种“软件说明书类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很深的思考。这样的课程需要我们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点还是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我们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迁移到如何学好课本的知识点上,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去发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办法来吸引学生。

  三、形式多样、体验过程。

  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动力,让学生对课程充满着期待感。新课程带来了新颖的教材,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理念。每堂课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务,如何让这些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圆满完成,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主题活动法等等,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过程中主动获得知识技能。

  三、正视差异、面向全体。

  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同学家有电脑,对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都已经自己学会了;但有一些同学是第一次接触到电脑,要在短短的45分钟里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异是可以理解的。

  虽然新课程的到来给我们提出了难题,但是,只要我们能认真对待它,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前面的路肯定会越走越*坦。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4)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1

  新一年级实验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乘着课程改革的东风,全体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实验中,积极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各种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一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时的学*生活中。当我看到学生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学*时,当我看到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的一张张奖状时,初为人师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和欢乐。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们一起分享这欢乐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初为人师的我不断的追求。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例如:在学*《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在低年级段,学生尚处于知识的萌芽状态,整个大脑的发育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对于自己*时生活中多接触且简单、有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学生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我们应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不仅要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还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状态之中,便于接受老师赋予的新事物。为此,在学*《初识计算机》一课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了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使用计算机工作的例子,然后再讲计算机的神奇功能,学生们完全被我的讲解吸引住了,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急于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求知欲。接下来该讲计算机的组成了。我转身迅速地在黑板上边读边写下一个式子“3+2=?”学生齐声回答:“5”。“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吗?”一双双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老师,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师,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师,我只动了一点点脑筋就知道了”。“老师也知道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想听听老师说的对不对吗?”“想”。这时可以看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已经达到了高潮。我告诉学生,第一步:你通过你的耳朵、眼睛将“3+2=?”这个信息输入给大脑;第二步: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第三步: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刚才,我们是通过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分工,最后让老师知道答案的。同样,计算机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的工作,最后让人们知道信息的。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问我“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顺水推舟,告诉学生们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键盘和鼠标是用来把信息输入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里面装着许多计算机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设备,它是用来记忆运算的,这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大脑。最后的运算结果要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或者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有运算器,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英文缩写是CPU。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三、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然后在练*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动力。当然,这个练*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五、营造创新、开放的学*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从信息技术课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课改活动已在全校范围内铺开,并可以看到课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未来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2

  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孩子的性格。在幼儿活动中,通过计算机设计一些游戏情景,发出语音提示及问题,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中,大胆回答问题。还有屏幕上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卡通形象,能调动幼儿的兴趣,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在获取大量信息基础上,孩子会自发地去发现、探索、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还有些游戏需要两个孩子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团结协作、自由讨论,体验计算机虚拟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语言表达。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并能积极应答的情景。如形象生动的卡通和优美的提示语言,反复进行情景对话,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熟悉儿歌内容,寓教于乐,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选择适合的软件,通过幼儿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实现教学目的。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改变了教师陈旧、呆板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用生动的表现形式让幼儿感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内容的整合,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也打破了传统的家园联系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方便的推动了与家长的沟通。现代信息技术的到来,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3

  在2020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建适合新一代儿童自主发展、自主成长的教育环境;其直接目的是建立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又能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一、信息技术技能训练中应维持学生的兴趣。

  对于技能性很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需要对学生进行重复性的技能训练。但是,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性是必定存在的,简单的重复训练会引起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反对,学*自然没有了兴趣,而如果只考虑有操作基础学生的学*进度,则更多的同学将跟不上,导致班级内的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程度差异进一步拉大。这就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信息技术老师要更善于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独特的教学设计,引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同时这些教学任务又包含着这一阶段的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让学生在完成自己感兴趣的任务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训练。而不能用以前那种类似于软件应用说明快的操作方式来授课。

  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

  课堂中教师为切实达成课时目标,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实践活动。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资源建设中,应面向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自主学*提供更多的支持,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便于交流与共享,应充分利用网上资源,避免低水*重复开发。特别强调从问题解决出发,在学生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实施多元评价。

  在交流合作中分享思想、共同提高,不仅体现于合作学*的过程中,更体现在学生参与的各种评价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激发和维持学生学*,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组织学生互评,在互评中相互学*,相互交流,帮助学生学会未来社会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评价促学*,以评价促发展已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确重要手段。实施多元评价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总结性评价(师评——自评——互评——展评——家长评)、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成长记录袋)。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仅可以保障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使评价结果真正起到对教学活动的诊断和促进作用,而且多方位、多层次的评价,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活动的主体,各层次学生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以评促学”。

  在教学论层面上,目前信息技术教师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基础教育中单纯传授知识的目标定位,把培养能自主生存、终身学*、和谐发展的人作为首要目标。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予以落实,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具体化、可操作化。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4

  中级教育技术课程学完了,今天我把*段的学*感受写下来,与大家共享。参加教育技术中级培训,从一开始的抗拒状态渐渐的转入了喜欢的状态。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我对教育技术的掌握更加熟练,对教育技术的概念理解更加透彻,下面是我这个阶段的培训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勉。

  首先非常感谢微软携手助学工程给我们提供的这个*台。让我们能够在这里更好更方便的学*。我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不论干什么事,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去做。同样,对待学*我也是如此。每一次老师上课,我都会按时来,而且认认真真的听,虽然我计算机基础不差,但我仍然虚心听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用心去领会老师的上课策略,授课方法。以及怎么应对突发疑难问题和事件等。这都是需要我学*的地方,我口才不甚好,但我想我踏踏实实,努力学*一定也会教好学生的。学生也一定会喜欢我这个老师的。

  其次,我利用网络*台,认真的学*每一个模块的内容,阅读每一个案例,我还很用心的读了老师推荐的红宝书和蓝宝书上的内容,收获甚大,让我懂得了很多教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改变,也进一步规范了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学*了很多优秀案例,对我的教育教学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因为这次学*是采用网上自学模式,所以非常方便我们的学*。各个主题的培训活动设计合理,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教学针对性。配套光盘里包含了各种案例,活动模板,阅读资料,评价参考量表,参考答案等栏目,利用资料,我进行了自主学*和小组探究。网络*台非常注重教师过程性学*和反思,我每学完一个活动,都认真按要求回答问题,案例分析,并及时在班级讨论里发了贴子,感觉和大家一起分享收获很幸福。

  通过本次学*,我还做了一个网站,链接了一系列有关网页,并申请了空间,进行了发布和上传。原来我处理教案一般都是用word软件,但这次老师推荐了一款可视化工具Freemind,可以制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图。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以及对分析结果进行表述时,可以借助一可视化工具Freemind画思维导图,这样比较简洁、直观,而且有利于清楚地描述各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前阶段的培训中,我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我从只懂得电脑的基本操作渐渐变成一位能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手。同时,我深知,在学*的道路上,我不能自满,前面的路还长着,我将继续努力,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这次教学技术中级培训。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5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通过集中的理论学*,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在于教学。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我们要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模式。在这里,我们学*了微课、电子白板与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这些新技术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

  微课,主要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电子白板是一种国际上新*崛起的替代传统黑板、粉笔的数字化教学演示设备。它的出现,是对沿袭几百年的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旧教学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电子白板技术为课堂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翻转”增加了学*中的互动,“翻转”让教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更深入。我深刻认识到,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里,我们通过学*,懂得了教学素材收集与加工的方法,学会了多媒体教学环境及课件制作,更加学会了如何制作微课。对于微课的应用来说,技术只是形式,内容才是核心。微课的路在于与学科结合,内容结合,作为微课的使用者,应该既要懂必要的信息技术,又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虽然我们是农村学校,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微课、翻转课堂的使用暂时还很难,但信息时代的变革是相当快的,所以我们要在理论上认识它,技能上掌握它的制作,适当的加以尝试,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的应用它,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方式,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此次培训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学*资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极倡导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以优化课堂教学,推进教师专业化、信息化的协调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进而促进学校新的发展,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课程学*心得体会 (菁华9篇)(扩展5)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优选【五】份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1

  这次暑假的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做到自主学*、冲学*和高效学*。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经过几天的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培训,倾听专家的经验传授,也能够跟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交流,我加深了对计算机教学的理解,体会很多。现在我想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想法,以达到交流学*的共同进步的目的。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2

  在我们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重庆市20xx年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项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聆听了李院长关于《基础教育热点和发展趋势当前教育中的几个问题》,了解了《小学小学技术课该怎么上》,更是懂得了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只为追寻幸福》,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写作》与《课堂教学与设计》及其课件的制作,学会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说课、听课、评课。师生*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我们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再教学生再学,老师不教学生不学的过程。未来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常规,使要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为核心,注重中学生学*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掌握学*的方法。特别是董老师的个人专业成长更是一下打开了我心结"做自己的事,认清方向,执着努力,不至于在过程中丢失""人一怒就变成猪"让我*息了内心的烦闷。

  3、互相帮助,合作学*,在学*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学员们就学*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

  4、每天在探索的时候,每一点进步,每完成一个作业,甚至每下载一幅图片,一段文字,都是为今后完成作业作准备。一旦当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采用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技术,学生的负担就会有所减轻,学*的兴趣也会真正萌发。

  培训后在工作中的打算

  1、把我受到的培训,回到校后与其他学科教师分享这次教育培训的成果。

  2、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通过培训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团结行动起来,利用现在教育技术和国际互连网,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3

  21.21日两日,参加了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校本研修培训,由于学校网络中心被雷击,网络中心维修更换设备工作要在开学工作前完成,对于学科的教学的反思一时还未能定下心来思考,但在这两天的调试交换机的工作中到些感触,随感写写:

  由于中心交换机更换,而保修的交换机过来后需要换原来的要求进行配置,得益于去年暑假教育局装备站举办的校园网管员培训,听过崔北亮教授的几天课也算小有收获,对路由器与交换机的配置原理了解一二,但由于日常从不波及此项工作,加上当时讲的思科品牌的配置命令,而我们单位用的是华为交换机,所以刚进入超级终端后也是一头雾水,不过在网络支持与华为技术支持下还是马马虎虎完成了基础的配置,部分网段也能成功上网,但南北楼的光纤交换去始终无法通畅,为此对硬件,线路进行了多方的排查,但仍一筹莫展,华为技术支持也无力支持。

  从下午一直到晚上,直到很晚时我再读华为基础配置命令时突然发现我对光纤口开主干的命令少写了一条加入允许通过VLAN号的命令,因为当时学的思科命令只要加入主干的命令就默认加入所以VLAN号而华为的命令需要手工加入,当我键入命令PING通北楼交换机的那课,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那种考试中解决思考题的那种快感油然而生。

  现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似乎太多注重于应用,而对技术这一块忽视得比较严重,信息技术最早是一门技术课程,而现在向工具性课程转变时,我们技术这块的缺失日趋严重。我们是不是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技术成功的快感体验呢?记得培训时海中的倪诗律老师曾讲到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过到底是重技术还是重应用的争论。我想技术与应用并用才是计算机教学的出路,可能也是我们计算机界的出路。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4

  在当今世纪,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我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学*,回想学*过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获,使我感触颇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应该学的还有很多很多。正如我们古人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这次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不是面对面教学,但我依然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轻松的学*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远程学*与学校学*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觉的一种学*方式。我认为要取得一个好成绩,必须有端正的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使自己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为了自己不被社会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断创新,不断学*来充实自己。

  在这次的学*中给我的感触还有很多很多,很难用文字表述,感谢这次培训的老师们给我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学*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以上就是我这次的几点体会。我相信,只要不断地继续努力和学*,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次培训很实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活动为中心、以讲授、研讨、自学、评价相结合、以理论相渗透、以技术为支撑,让学员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与以往的培训相比,本次培训具备很多的优点,同时给我们的感受也非常深刻。

  各组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规律。在这里我们见识了很多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鲜活的案例,在集体讨论和辅导老师的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所任教的学科进行教学规划设计,梳理教学思路,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学*内容方面,不仅理解了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深入理解了教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处理方法,还通过案例的研讨,掌握了探究型学*和授导型学*的设计方法及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提升了教学设计的整合水*等等,可以用“收获颇丰”来概括。在学*方式上,老师们感受最多的是小组学*和探究型学*的优势。

  专业上的互补,使老师们能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同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探究型的学*,能充分调动每位学员的学*积极性,各展所长,始终保持旺盛的学*热情和热烈的学*气氛。如果能有效地将它们应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必将有力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真正领会到了新的教育技术理念,也发现了自己身上许许多多欠缺的地方。学*虽然完成了,但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们一定会在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让教育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信息技术课程培训心得体会 5

  本学期,我在参加了由静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主办的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进一步地掌握了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现代通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中引起了一场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信息教育观念,促进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短短的一天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1.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生学*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3.自身观念上的更新。

  本次信息技术培训虽然只有短短一天的时间,但是这天培训都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计算机的使用在往常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进行文本操作的工具而已,本来我*时也不太注意对计算机技能的学*,总是有了问题就打电话求助,从没有想过要自己去掌握这样的技术。

  4.培训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都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们不仅教给我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一些旧知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

  通过一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不浅,我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的教学,提高我的教学质量,这将是我以后的最终目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