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

  20xx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设计基础实效。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

  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

  此次有幸参加在美丽xx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感触颇深,尤其是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研中心教研员刘延革老师一次又一次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只有立足“教学永远是服务于孩子”这一出发点,我们才能达到理想的落脚点。在整场活动中作为主持人的刘老师的每一次点评、追问、思考、明晰都引起了我的共鸣。最后还能现场观摩她对《周长》一课精彩的演绎与别具的思考,倍感不虚此行。

  正如刘老师所说,她展示《周长》一课并不是想告诉大家这一课如何上,而是想通过此课来引发老师对数学概念这一类课的思考。《周长》是老师们上公开课的热门课题,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课堂:老师让孩子指一指黑板的面、桌面、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描一描图形一周的长度等操作活动,而后就开始进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结果在做练*或测试时发现学生对于不规则图形周长的计算束手无策,只会计算有公式的标准图形的周长,或者出现周长概念与面积概念混淆的情况。试想,对于周长这一概念的本质我们是否真正地理解了呢?教学周长的计算时教不教公式?以前教材有公式,现在教材为什么没公式了?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我想这是我们课前都该思考的几个问题,只有把握好数学概念本质的内涵是什么,才能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

  “周长”在小学教材中解释为封闭曲线一周的长度。词典中解释为: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可见周长有两层含义:①封闭图形的一周; ②长度。它与长度同属于一维空间的测量,但它又用于描述二维图形的边界大小。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关注封闭图形的.一周,而对于长度常常忽略了。因为面积和周长同处于一个*面内,*时在观察图形时首先关注的一定是面积(图形的大小),所以学生对周长的感知会差一些,它对于孩子来说特别的抽象。课堂上让学生指一指、描一描,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了,但他们在指的时候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形状的大小,头脑里并没有“它是一条线”的认知,而学生所指、所描的也只是图形的一周,对于周长概念的建立还不够完善。

  对于周长的度量可分为直边图形(用直尺测量——边长累加)和曲边图形(以直代曲、化曲为直)两种情况,但在教学时老师往往太过于注重长方形、正方形的特殊性也就是简便性方法的教学,而忽略了测量周长一般性方法的认识,这也就是很多版本教材为什么不直接给公式,怕的就是老师直接教给结论,而导致学生一碰到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就束手无策,认为没有学过这个图形的周长,头脑里只有长方形、正方形这种基本图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思考,刘老师向我们展示的《周长》一课主要从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动手操作感悟周长本质、观察辨析深入理解周长来展开教学,她认为低年级孩子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看”,因此她让孩子通过三次动态的“看”感知图形的一周,为孩子建立周长的第一层含义提供了清晰的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刘老师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让学生“想象一下把你的图形的一周从一点断开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再估一估”,把“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核心目标落实得淋漓尽致,接着通过用不同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完善学生对周长概念的认识,掌握测量周长的一般性方法,同时渗透以直代曲、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最后通过对周长的观察辨析,有效避免了面积对周长的干扰,更是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良好思维*惯。

  活动虽已结束,但思考仍在延续……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数学课方面:

  第一、极积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加强自己的业务学*,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不断接受新观念,充实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才能有不竭的动力和创新的源泉。新的一论教学改革应运而生,为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此,我把学*新课改作为本学期业务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不断地学*新的现代化教学方法,通过学*,不断充实自己,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本学期写有读书笔记5000余字。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施新课程标准精神,向40分种要质量。

  1、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这学期备课81节次,备课时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认真编写教案,力争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

  2、认真批阅学生作业32节次,做32次作业记录。认真听课、评课、议课15节次。教学工作中,我立足于课堂,努力将新课标的精神体现于每节课中。

  在*时的教学过程中,以自主教学为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的数学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设计教法,积极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独创性。

  第三、加强了学生成绩的检测,按要求举行了3次月考,学生每次月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得出,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在学校组织的期末检测中,五年级班数学45人参加考试,最高96.5分,最低22分,*均60.81,及格率55.56%,优秀率31.11%,相比上学期*均分提高了4分,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试题中填空、判断、计算、解决问题方面学生做的都很好,就是看图计算面积、选择题方面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在数学发散思维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今后应加强练*。

  第四、加强学生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组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辅导,对优秀学生和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认真做好“1+2”优差生辅导工程并作好相关记录8次,其中张倩由78分提高到86分,张宇莹由47分提高到67分。

  第五、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并付诸文字达16篇。因为教学反思让我觉得我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反思我每天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启发。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理论知识得到提高。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反思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

  二、品德与社会课方面:

  拟写教学设计45节次,完成学生作业6次。

  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品德与社会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一学期来,我认真制订学期课程计划,精心备课上课,搜集各种资料,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课上充分体现了参与性、选择性、研究性、综合性、创新性等原则。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

  拟写教学设计45节次,完成学生作业6次。

  1、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

  2、贴*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5次。

  3、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4、教学手段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四、参加教研组工作:

  期初以为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为指导思想,本学期教研组参加了3次数学公开课,6次五年级集体备课,2次教育教学理论学*研讨活动,1次教学案例分析,1次教学经验交流。

  总而言之,现在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献。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4

  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接*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200c年的工作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带头与同事研究业务,毫不保留自己的观点,实话实说,互相学*,共同提高教学水*;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在各方面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便更快地适应教育发展的形势。

  二、教育教学工作

  首先,能认真把握教材。把课标、教参与课本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从而使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能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和能力。重视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帮助学生学会求知、不断发展的目的。

  第三,尊重学生。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培养,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能尊重学生的学*热情和认知能力,提出与学生自身水*相当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共同提高。

  三、其他方面:

  本人积极撰写教师专业成长;创建博客,把*时的教学得失、听课感受、培训心得、教学困惑和生活随想等内容上传和同行交流分享,丰富业余生活,记录教育人生;教学成绩优异。

  总之,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5

  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6

  十月底,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聆听了俞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俞xx老师的《*均数》,首先是出示课题“*均数”。让知道*均数的学生在一边,并问他们什么是*均数?说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一个题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别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学生说: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学生说14s也行。学生对12s和14s进行了讨论,然后学生说13s正好。学生就问:13在这组数据中没出现过?俞老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竖着摆放吸铁石,竖着5个表示15s,竖着2移动,让它们*均起来,正好是13块,而且一样高。俞老师说,13就是这组数据的*均数。学生问:13s出现过,为什么可以?另一名学生说:*均数不一定是出现的数。前五次没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过这个题给学生讲解了*均数的算法,后进行了练*。

  课结束后,吴xx老师问学生,老师直接给你算*均数的公式不久完了,为何还要上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通过举例子和生活的联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均数的作用。如果直接给公式,就感觉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师给学生说明了一下13是怎么来的,*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但老师通过让知道*均数的学生讲什么是*均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了解*均数不真正意义上的*均数,还需要学*。再次老师通过竖着摆放吸铁石,直观的看出和理解*均数。

  强xx老师在课前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交流。师:老师手里有个东西,生:系着绳子的球。然后老师拿着绳子的另一端,手不动。让小球在空中旋转。小球的轨迹是什么?生:圆。师:怎么画?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微课出示了正确的画法。师:那怎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经过讨论,一根绳子绕一个点一周。然后师生画圆。学生发现:老师用绳子画的很圆,而学生用松紧带画的不圆。老师问为什么?松紧带长度不定。得出了定长。老师问学生:圆和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圆进行了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进行了练*,通过练*得出它们的特点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强调出在同一个圆中。

  自己以前讲过《圆的认识》,通过对比感触很多。原先的课,是直接教学生圆的画法,然后找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特点。

  而强老师首先是圆的画法,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得出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再次圆的特点,半径、直径、边线的特点讲的很透彻,是学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

  通过学*,受益匪浅:

  一是告诉学生公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多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识点就会闪现出来。

  三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图形的学*。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对于数与代数这块,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五是*时教学中注重化曲为直和割补法等方法的渗透,不要等着用时才让学生想。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7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认真学*教育教学理论,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本学期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倡自主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学生成了学*的主人,学*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四、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状况,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他们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六、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七、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新课改理念的学*和探讨上、信息基础教育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8

  20xx年11月2日和3日,我有幸领略了省级优质课的风采,执教者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对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

  以前的优质课、公开课都愿意重新创造教材,这一现象至今还影响着我们,课改教材中的主题图、准备题、例题以及练*题,都来自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经过严格的层层论证和审批才通过进渗入渗出教材的,具有普遍和推广性。作为实验教师,我们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础上,再作创新。这次听到的7节课,只是不同的教师,在引渗入渗出课题时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学*时,基本上都是用了教材上的例题,同样创造了精彩的课堂。既然他们都这样尊重教材,不轻易抛开教材,我们就更应该脚踏实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二、课题引入渗透简单快捷。

  情景教学是新课程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便于激发学生学*兴趣,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特别是在课题引渗透时常被老师们推崇。但现在好多教师过于放大这一功能,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不知所从。

  三、练*设计基础实效。

  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对新知的认知开始是浅表化的,要与以往认知融合形成系统需要时间和过程。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学生在刚学到新知时,需要及时巩固练*。既是说,新课过后的练*,我们要及时和基础。我在*时教研活动时,一再要求老师们设计作业要重基础,首先完成好教材上的作业,批改和辅导好教材上的作业,再谈自主设计作业和用好教辅资料。这次我听课,特别关注课堂作业的设计,上课教师都不折不扣的使用了教材上“做一做”或练*题里面的作业之后,才设计了一些简单的拓展作业。他们设计的拓展作业也很基础,主要是本节知识的生活化和情趣化,很少有综合性和思维过强的题出现。

  四、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

  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形式,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是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

  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9

  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0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阅读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1)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1

  10月27日至28日有幸参加了湖南省中西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的活动,认真聆听了来自省12个市区的英语课,再加上省内英语专家的精彩的点评,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就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口语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何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交际的*台,从而真正地让学生在“用中学,学中用”,这是我们在*时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在这次活动上,湘潭市的李博洋老师的课在这一点上对我启发很大。他的英语口语非常地道好听,他能熟练运用口语及时组织课堂教学,提问问题能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听他的课感觉自己像是在听老外上课一样。课中,李老师通过图片把各种表情让学生表演出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复*巩固了已学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在学*了新句型后,灵活运用于不同的情景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二、恰当使用多媒体。现代化英语教学中,黑板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黑板了。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的加入,使得黑板的内涵更加丰富。此次活动,也有少部分老师运用了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氛围。

  三、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在听课中我发现几位老师都具有以下专业技能:

  1、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孩子对课程的理解,才能保真孩子学到正确的知识,地道的语言;

  2、善于利用多媒体、演唱、肢体语言、画画等各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的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作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水*不一,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这次听课,让我开阔了眼界,明白了努力方向。同时,在看别人上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的课堂上,但以前没意识到。通过学*,我可以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在今后的教学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怎样让孩子更喜欢上英语课?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距离,不断进步。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2

  阳春三月,本人有幸参加了xxxx市第十四届全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观摩活动使我受益匪浅。3月19日—20日我们共观摩了9节课,还聆听了xxxx市xxxx区教研室、教科所xxxx老师的讲座。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

  一、创设情境,寓教于乐。在几节精彩的课中,教师都非常注重情境的创设,将会话教学至于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语言的交流,体会到学*英语的乐趣,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杨姗姗老师的四年级的一节课,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单词的音、形、义,以及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体验吃西餐。真实的情境充分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非常好。同时几个老师都非常的注重课堂气氛的营造,在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的时候,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学生的学*压力,让学生轻松学*、快乐学*。

  二、备课充分,步骤紧凑。通过观摩,我深深地体会到每一位教师在备课上所花的工夫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他们从课堂开始与学生的打招呼,到导入到情境创设,一环扣一环,衔接自然,学生能够很好的跟进,没有断点。而且从一些教学细节上,更可见各位教师备课时的独具匠心。如北京的张燕燕老师,先自我介绍,来自北京,然后询问如何从北京到xxxx,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的交通工具需要的时间,再不留痕迹的导入学*内容Travelling(by bike /by car/by air/by train)。结束时,又欢迎各位老师、学生到北京去,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

  三、教法多样,别出心裁。这几堂课中,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设计别出心裁。如:杨姗姗老师的阅读课《Rain Forest》中,老师在展示由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之后,黑板上只剩下了干枯的一棵大树,老师让学生在绿色的树叶上写下保护环境的措施后,并让他们亲手把树叶贴在黑板上的大树上,干枯的大树在学生的努力下焕发了生机,不仅完成了英语的教学,同时对学生也进行了巧妙的德育渗透。 李舒愉老师在教授单词时,采用吹气球的方式,让学生练*单词的方法非常的新颖、有趣。这样的教学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四、教态自然,口语流利。每位老师整节课都是用流利的英语组织各项课堂教学活动。他们口语流利,发音准确。可见各位参赛的教师英语水*之高,这也是进行英语教学的前提。而且各位教师还展示了自己规范的英文书写功夫,精湛的简笔画技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高超水准,以及他们歌唱、表演的多方面才能也充分展现出来。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还聆听了xxxx市xxxx区教研室、教科所xxxx老师的《怎样上好一堂课?》的讲座。

  1、什么是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包括:真(真实情感)、实(学有所获)、活(思维活跃)。

  2、如何上好一堂课?

  (1)教学设计: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教的怎样。

  (2)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技术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3、教师要树立备课的质量意识:一课三备。

  一备:钻研教材、独立思考,形成“初案”;

  二备: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写出“教案”;

  三备:课后反思、精益求精,补充“另案”。

  (所谓“另案”:包括成功之举、败笔之处、学生见解、教学机智、再教设计.)

  同时,xxxx老师建议青年教师要学会:一课三品.

  (1)这节课应怎样上?(知其然)

  (2)这节课为什么这样上?(知其所以然)

  (3)这节课还可以怎样上?(知其未尽然)

  当然,一堂好课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学无止境,教无定法,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我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3

  4月2日上午,我们x学区的老师们在武屯小学进行了一次高效课堂课改研讨会,这也是我们新教师上岗后在学区进行的第二次教研活动,这次活动对我的帮助很大,让我又一次理解了24字教学模式的真正含义,让我明白了如何上一堂高效的、学生愿意听的课。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x老师的五年级语文课。这是我第二次听x老师的课,刚一上课,她的语气和抑扬顿挫的声调就让我感觉精神振奋,一下子就提起了劲儿。她上的是《体育课》,一开始,x老师组织了课堂听写活动,不仅让学生复*了汉字,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入了本课的文章大意——又瘦弱又驼背的涅利爬横木。导入十分流畅自然,也不会让人感觉很突然。之后,x老师用小组互动、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把一节课上的激情澎湃,学生积极性也很高,丝毫不觉得时间过得慢,反而在下课时还有点依依不舍,我想这就是x老师的课堂带给我们的魅力吧。

  示范课展示完后,我们进行了评课和研讨活动,老师们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伊滨区主抓课改的x老师告诉我们:上好一堂高校课一定要抓好切入点,把导学案上的问题整合,让问题更加巧妙,有利于抛出矛盾,激发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作为老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真正吃透课本,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高效课堂上要做到学生“三真”和老师“三真”,把课堂还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才能让学生有所发展,有所进步。

  听完x老师的话,我也有所感悟,为什么我的课堂上会有学生说话、走神、乱说乱动的现象,还是我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学困生有些忽视,才导致让他们在课堂上无从下手,甚至无事可做。所以在设置*题的时候,我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难易适中的练*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思考,“跳一跳摘个桃”,激励他们大胆发言,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乐趣。说到对学困生的帮助,就不得不提小组捆绑式评价,我们四年级也在持续进行着,每当学困生有不会的知识时,我会让好学生来帮助他们完成,并对已经学会的学困生和好学生同时给予奖励分,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也激发好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岂不一举两得!

  课改就像滚雪球,需要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坚持不懈,作为新教师,我更要不断学*,向前辈学*经验,向一同来的新教师学*新思维,与大家共同成长。

  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能力。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上,我们很多老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将重点放在了如何提高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学生毕生发展的考虑。然而,最终检验一个人的不是分数,而是社会。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4

  9月27和28号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在xx召开的“全市小学英语教学与核心素养发展观摩研讨会”,这次培训学*领导让我参加不是因为我水*有多高,而恰恰相反是因为我水*太low,十几年没有接触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被时代远远给抛弃了,再不学*,那就真的会误人子弟了。

  通过两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英语教学及核心素养发展观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和理论水*,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通过观摩四节课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为学*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英语的道路上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

  通过听广东东莞的曾水*老师的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与教学重构”,滨城区教研员童梅老师对“滨州市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指导意见的认识”的解读,让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英语课以语言为对象,强调以任务入手,放眼看周围世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个就是知识点。在教学总体目标上注意兴趣,体验成功和培养自信;在课程实施上注重创造学*环境和提高学*效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注重参与实践和创新发展;在语言教学的'目标上,注重培养语感和交际能力;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和多元评价。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教学技能,给英语教师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确了作为一名合格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为一线教师,我知道了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不泛包括师生互动,学生主体等,但我觉得关键还有对教材的把握,通过培训,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学生, 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另外要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内涵,这也正是现在强调的德育一体化在各个学科中的作用。在课堂中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勇于张口,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秩序,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欢上英语课堂。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小学英语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这样一次学*的机会,这次学*给迷茫中的我指明了方向,我会加倍努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让这次培训的结果落地开花。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5

  我很荣幸于 xx年11月14日至16日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参加了为期3天的“名师之路”全国小学英语研讨会。本次应邀上课的老师有:北京光明小学的马荣华,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学主任主维山xx省xx市经开区第四小学的`王超,上海外国语小学主任王,一小杨,北京中关村一小副校长张,专家教师李等。

  我们共观摩了9位名师的10节优质课,聆听了他们的8场专题报告。本次研讨会以阅读教学为主题,一直以来,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最难以组织实施,最具有挑战性的课型,每次学校组织赛教或者公开课大家心里都想着能尽量避开阅读课。

  但本次作课的名师们以他们全新的英语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无限的个人魅力向我展示了:原来英语阅读教学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也可以充满欢声笑语!忘不了韩国美女教师那优雅的身姿,活泼热情的师生互动。忘不了王超老师《singing dad》那节课中随教学情节变换的酷酷的造型,酷酷的英语歌曲,让学生们、让所有观课的老师为之赞赏。

  忘不了杨xx老师故事教学《the crow and the water》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层层引入,恰到好处。忘不了主xx老师《water》课堂中巧妙构思的板书设计。名师们有太多值得我学*的地方,我惊叹,我羡慕,我反思,也向往着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在英语课堂中如鱼得水,尽情挥洒。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6

  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在x举行的x市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认真聆听了6位老师的英语示范课,他们扎实的基本功,流利的口语,精彩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第一节是来自瀍河区的x老师带来的《We mustn't cross the street now。》作为作课教师中的唯一的一位男教师,姚老师的表现让我忍不住为他点赞!他精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规则无处不在,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规则。第二节是洛龙区一小的马阿砾斯老师带来的《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马老师的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keywords的寻找,她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找出keywords,最后写作教学的引入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告诉我们英语教学中写作指导的重要性!第三节作课的是来自x区英语学校的xx老师,她带来的是《Is there a library near here?》。x老师的课紧扣生活实际,设计的非常巧妙!x老师的热身环节带领学生说做chant,复*与交通相关的短语,为学*新知做好铺垫!接着她出示x地图,介绍自己及自己所在学校的位置,又询问学生北二分的位置以及周围是否有图书馆,引导学生既练*了口语又导入了课题,一举两得。在课文学*环节,她带领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读课文,从读中让学生既感知了课文大意,又培养了听说能力。现场示范指导理解难点end更是巧妙至极!在我看来很难理解的一个词在她的生动形象示范中悄然化解!最后的拓展环节,她利用牌子和词卡为学生模拟真实生活场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并告诉学生在不知道路的情况下如何做才能化险为夷?对学生的阅读教育,真可谓是以学生为本,从内心关注学生!第四节课是来自高新区的x静老师,她才工作两年,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和驾驭能力让我从心底佩服!第五节是来自伊川的黄秀琴老师,她讲的是《He can't see》,虽然这一节课我也讲过,但她给我呈现了不一样的导入,更精彩的重难点突破方法,让我耳目一新!最后一节是来自芳林路小学的x晓菲老师带来的《It will be sunny this Sunday》。课堂上面对学生不会的情况下,她的沉稳和对待学生的耐心非常值得我们学*。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与市优质课的差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认真研读课标,课内外注重学生听说和写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二、努力为学生营造英语学*氛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三、认真学*,提升自己和学生的英语素养!

  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更优美?怎样吸引我的学生们喜欢上课?以后,我应该更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中,以优秀英语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相信通过我不断的努力,一定能拉*和名师的距离,不断进步。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7

  我有幸参加了在xx举行的农村小学英语研讨会,在两整天的时间里,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优秀教师的发言,观摩了六位教师的课,见证了专家和教师的互动交流,收获很多。

  一、转变思想,加强学*。

  在聆听了吕健和几位优秀老师的发言后,我有了很多的感慨。做教师一样做的很精彩。我原以为,教师并不是很高尚的职业,没有较强的自豪感,在现实面前,教师面临了很多的无奈和困惑。通过学*,这是认识的问题,思想的问题,更是态度的问题。无论是哪种职业,关键在于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喜欢,不喜欢就强迫去喜欢,甚至假装去喜欢,全身心的去投入,慢慢地就会真的喜欢。体验到职业所带给自己的成就感。转变思想,天地宽。另外应不断加强学*,让学*贯穿生命的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让每一天都精彩。特别是吕健老师,读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她在“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以及“怎样读书?”方面给了很好的建议。人应通过读书来充实自己,通过写作来提高自己,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她说的“承诺自己,无论身在何方,不让四季虚度;让每一季,世界看我时,枝头总有花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应让每一天都活的精彩。

  二、加强语音和英语朗读的教学

  在所听的这几节课中,教师都注重了语音的教学。通过联想、对比、组合等的方法,教师通过指导示范,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生较好的掌握了单词的读音。通过这种方法,掌握了一批单词的读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听音中,又进一步的纠音,学生的发音得到了规范。另外在教学中,给我感受很深的地方,教师渗透了单词连读以及怎样读句子,教师给出了很好的示范。我以前不太注意这些,以后对这些方面,进行加强教学,逐步渗透。通过听录音和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的朗读,房昀老师给出了示范,值得学*。

  三、在单词教学中应有情景,做到词不离句

  在单词教学中,不在是单纯的为了教单词而教单词,应通过具体的情景,先感知所学的单词,围绕句子来展开教学,做到词不离句。运用词卡、实物等来呈现所学的单词,在应用和输出时,就自然而然。掌握音义形的统一,运用所学的单词进行交际。有情景,有句型,有应用,通过各种活动达到听说读的目标。注重了自然拼读法,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在学*单词的单、复数时,吕老师不仅交给了学生部分单词变复数的方法,而且对单词的单、复数的读音也加强了指导和训练。在以后的学*中,会事半功倍。

  四、注重了教学细节和学生学**惯的培养

  细节决定成败。在教学中,教师在细节上都做的'很好,给我很多的启发。如在朗读时,教师从细节入手,注重了学生的读音、语调和停顿,在学生表演的时候,教师进行适时、恰当、到位的评价,学*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在培养学**惯方面,也是做的比较出色的,在书写时,教师在四线三格中亲自示范,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学**惯。在阅读课中,教师给出阅读的小技巧和注意的地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另外在一些细节中,做的比较到位,也是一种特色。在单词的单、复数是,对aan some的用法学*和训练的比较好,在应用环节中,有选词填空和根据情景来完成句子,学生做的比较好,这说明教师在这些细节处理上做的很好,也说明教师比较用心。

  五、在阅读课中,在语境中处理阅读障碍

  在阅读中,不必把阅读的障碍一一处理掉,这样会把文本处理的支离破碎。在一定的语境中,对一些单词和句子进行学*,在图片的帮助下,来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核心句型,在个性化的书写活动中,是进一步巩固核心句型和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按意群进行朗读。进行文字的解码和图画的匹配,理解运用所学文本。

  xx之行,收获和感想很多,但一下子全部吸收和运用,还需时间。多思考,多读书,多实践,在工作中对专家和老师的做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提高自己的水*。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8

  11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赵xx名师工作室送课下乡及英语学科主题研讨会,本次会议在xx一中一楼阶梯教室召开,会议室内座无虚*,王xx老师精彩主持,一中的田校长做了重要讲话,热烈欢迎赵锦红工作室所有成员的到来。在这次研讨会上,我倾听了一中于xx老师和吉大附中刘思彤老师的两节关于stonehenge同课异构课;**大路中学王xx老师又给在场的英语老师们做了关于英语阅读策略的讲座;然后由赵xx老师对两节课进行点评;最后一环节是赵老师工作室的老师解答教师现场提出的关于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我身临其境的体验到了名师的风采,感受到“同课异构”的教育理念,让我对于英语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自身专业知识和前沿教育理论的匮乏,教师的终身学*的必要性让我深有体会。

  首先,一中于**老师和xx附中的刘xx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同课异构课,针对于同一节课,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于老师的课根基扎的很稳,重难点突出,突出并重点展示和练*连词的使用,于老师层层深入,一讲一练,一节课下来,学生对于连词的使用已经相当熟练,达到了教学目的。刘老师的教姿教态特别优美,始终保持微笑,彰显势不可挡的亲和力,刘老师的课让学生有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这都是值得我借鉴的。同课异构能发挥教师的创造潜力,从不同角度开发教材,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受益。

  其次,听了王xx老师的关于阅读策略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阅读课一直是我的困惑,阅读课不能讲成语法课,枯燥无味,我会借鉴王老师的方法,让我的阅读课精彩而简单起来。

  还有就是听了赵老师的评课让我非常惊叹赵老师的渊博学识和认真态度,作为一名教导主任我的工作中也会有较多的听课评课会课诊课等活动,但是经验不足,理论支撑不够都是我在评课方面存在的不足,日后,我会在这方面多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9

  我积极参加了县英语教师培训活动,坚持每次必到,每到必认真学*。对于本次培训从领导到教研员都很重视,制定了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教师的学*热情似火。

  可以说这次的培训的知识很有侧重性,对教学很有帮助。学*内容侧重点很强,给我们培训的老师能够毫无保留的把她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好的解决方法及教学方法告诉我们。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走了捷径。通过名师的示范讲解使我学到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例如:

  在教学中怎样运用歌曲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每个教学环节应该注意什么,还学*了课堂用语。当然也发现了自己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

  歌曲运用的不恰当,讲解课文拓展不到位;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不到位;游戏设计的不合理......

  最让我羡慕的是老师在教学中口语的运用,她很热情,她能在课堂上恰当的运用口语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中学会英语。同时也指导我们模仿、学*。同时她也要求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歌曲。《英语课程标准》对歌曲教学的要求是:

  通过唱英语歌曲,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情趣。我们要充分并正确的利用好歌曲这一辅助手段,为英语课堂教学服务。教学中在什么情境下运用英语歌,运用什么样的英语歌,这都是有讲究的。

  的.确,英语歌曲的学*一定会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课前唱歌已成了英语课堂的必备环节。唱歌是小孩子的爱好。唱歌不仅使老师有了激情、学生有了积极性,歌唱得好的学生口语也很棒。口语差的学生,唱英语歌也是提高口语的有效途径。每节课上课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欣赏、唱英语歌曲或用录音机播放英语歌,能使学生从下课活动中迅速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能让学生尽快从心理上作好上课的准备。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歌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韵优美和谐、节奏轻快鲜明的英语歌曲,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调节学*情绪,促进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和吸收,是学生学*的好帮手。我认为以英语歌曲来进行英语教学,是一种成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1.在教学过程中,唱几首英语歌曲,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营造英语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动机,能促使他们在轻松自如的情况下,主动地接受教育。

  2.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或出现困倦时,多是因为其大脑已经进入了疲劳状态,出现了思维低谷。这时老师如果能够放一些旋律轻快的歌曲可以使学生在学*之余消除学*的疲劳,使身心得到放松,使已经不大集中的注意力再度收拢,将学生唤回到课堂活动之中,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英语研讨会心得体会 10

  10月25—26日,很荣幸来到x第十五中学(即六中分校)参观学*。25日11点准时来到xx宾馆报到,下午1:30准时开会,会议共分两个阶段:25日下午观摩了三为优秀教师的公开课。26日中午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入会的人员有x市教科研中心的地理教研员,以及x市第十五中主要领导,和来自全x的九县三区各初级中学的地理优秀教师以及兰山区中学的大部分老师。

  第一阶段。由x十二中的x老师和x的xx老师,上了一节同课异构课——地形图的判读。两位老师风格不同,但是精彩不断。整堂课,两位老师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学*为主,贯彻市“三、五X”教学策略,把每一个问题都处理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尤其是x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他自身的素质以及对知识的融汇贯通,再加上她的恰如其分的赞扬,整堂课都觉得精彩不断,她简直就是一位引导者,整堂课他都把学生深深的陷入了思维的深渊。x老师的课,是对四种地形图的认识用“妙妙工具箱”把每一种地形图,都做了具体的分析。就像演电影一样把每一个知识讲授给学生。整堂课贯穿“学生先感知———老师给出正确答案———训练———最后强化“的主线。再加上她的幽默的表扬,学生们的积极性都踊跃不断,争先恐后。第三节课是由十五中的朱孝文老师讲授了一节讲评课。是对一张单元试卷做了分析。先从多个方面表扬了大多数同学,然后公布了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再让小组之间展开交流解决本组出错的问题,再把交流的题目写到黑板上,重点问题老师进行点拨。最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强化应用。整堂课朱老师就是一位引导者,就是让学生去表演,小组合作体现的精彩纷呈,参与不断。总之,三位老师都各有特色的上了一节有代表性的课,我真是受益匪浅。

  第二阶段。是x市教科研中心的`x春光老师对”教师专业发展与高校课堂“做了一个精彩的报告,针对个人工作29年的工作历程,谈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对高效课堂的背景,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效课堂的两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思维的深刻度两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以及对新教学理念的点滴和实现高效课堂的途径与合力和高效课堂教学从规范开始等方面做了详细的报告。

  总之,无论报告还是示范课,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和主动学*,以及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上,让学生自愿去学*,而不是被迫去学*。要重视中差生的学*,让大多数同学喜欢学*自己的学科,让学生觉得你这位老师才是最受尊敬的老师。只有这样才最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是最高效的课堂。最理想的课堂。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2)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实用五份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1

  一、幽默教学,活跃课堂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z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成为真正的学*主体,这是z老师授课的最大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 精神。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而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纵观整个课堂,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三、激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z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四、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在《24时计时法》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z老师收集了大量的生活中的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如:公交站牌上、火车票上、邮局开箱时间等),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整堂课,所有的内容都为孩子们 提供了思考、交流得*台,每一个信息的设置都在不经意间引领学生进入了更深层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中,学生有了学*的兴趣,才会主动学*,把学*当成一种乐趣。

  五、亲切教学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z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虽然只有短短两天的时间,但五位名师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学生的自信,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呵护和赏识。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在现在课堂中学生才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 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

  12月3—4日,z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z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z老师现任杭州市z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z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z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3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移两步、向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4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松老师现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刘松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刘松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5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松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刘松老师现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刘松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刘松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3)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实用5份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

  很快的,一学期已悄然已过,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因为通过一学期的学*、进修、研讨老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存在因惑与不解。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已遍及全国各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学改革第一战线上的教师,身系重任。唯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有改革可言。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并分派各位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学*等;期初,学校丝毫不敢延误,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走进新课程》一书,学*语文、数学、艺术、英语、体育等学科课程标准,学*一年级语、数实验教材的教学理念,学*二至六年级语文大修订教材的使用情况,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等。通过认真学*,新课程理念基本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脑海里。

  二、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召开研讨。每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看法,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学*动力。各式各样激励卡的诞生及运用,就是我校改变评价学生方式的一项新举措。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鼓励、表扬的正面激励。

  三、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扩展的学*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亦有不少困惑: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处理教材我们倍感肩上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目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

  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一学期我校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我们深感辛苦并快乐,因为我们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更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数学教研氛围。这是全校每位小学数学老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共同努力、互相协作的结果。现将教研组工作小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教学水*。

  本着“多学、常思考”的宗旨,本学期我组各位教师除了经常阅读有关的专业资料和网络资料外,还组织教师一起学*了《整体化有序设计单元教学探讨》,《如何上好数学复*课》等文章,观摩了市级名师的教学风采,学*了新的教学技术,学*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时的教学中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本学期有6人次参加了市名师课堂(复*课专场)观摩活动,每人参与2次市级网络教研活动。

  二、落实教学常规,丰富教学活动

  1、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认真抓好集体备课活动,一学期来,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进行集体备课,开展同课异构的组内循环课,加强教材教法的研究,明确教材编写意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做到“三备”(备三维目标,备教材,备学生)。备课力求做到挖掘“深”,设计“新”,内容“实”,并且在活动中探讨教学中的困惑、得失,使教研组活动稳实而高效。

  2、坚持开展听、评、说课活动,且把这个活动作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来抓。一学期来,举行了组内推荐课、青年教师大奖赛观摩。讲课者认真备课,听课者有记录,听课后及时交流,互相切磋,认真撰写评课意见。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上课实际效果,及时反思,总结该节课的得失,并根据评课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教案进行第二次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

  (1)推荐课:由夏宇老师执教《流程图》,虽然夏老师只有2年教龄,但是年轻教师思维活跃,领悟力强,在二年级组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她的课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时,夏老师带领学生去经历、体验和操作,利用了数点块(骰子)这一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东西。让学生自己进行投掷,记录并且分析数据。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流程图的顺序,让学生更好的能够理解流程图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愉快地进行了本节课的学*。

  (2)青年教师大奖赛:我们数学组共有4位教师参与,一年级的包琏真《百数表》、二年级刘燕老师《解决问题》,四年级杨綮奕老师《增加增加到》,五年级施俊豪老师《可能性》,四位老师都根据学校要求运用指尖教学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的理解,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的能力。指尖学*旨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过程,最终提高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使我校生态教育教学系统更加完备。

  3、数学周活动

  4月15日——4月19日,我们数学组开展了数学周的活动,以“和谐的数学、快乐的数学、创新的数学”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数学活动为基本载体,为全体学生展示自身的聪明智慧提供*台,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

  通过参与本次数学周的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数学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机而又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同时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体验到了学好数学的快乐。大批爱好数学的数学小达人一显身手,脱颖而出,整个校园充满了快乐数学的良好氛围。

  三、形式多样,夯实教研活动

  1、围绕主题进行研究

  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主题——生态教育理念下,数学几何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学校生态教育理念背景下,依托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借助指尖学*助推生态课堂构建,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推动生态课堂的构建,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2、视导

  本学期数学组有2次视导,职初教师视导和复*课的视导。职初对象是夏宇老师和张天烨老师,从听课情况来看,2位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同时也对她们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期待她们有更大的提高。尹莹老师的《周长与面积》一课,让我们对复*课的教学了新的认识。

  3、师徒带教

  本学期,吕虹老师继续带教张天烨老师,经过又一学期的打磨,涨老师逐渐掌握了教学方法,对班级学生的纪律把控有了很大的进步,本学期的视导课,见证了她的成长,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只要不断努力,师徒的互帮互助中得到共同提高。

  四、科研引领,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除了吴荣霞和尹莹老师继续参加杨浦区“学**惯评价研究”课题组,夏宇老师也加入了,以二年级4班、三年级3班为试验班,实施学**惯的评价研究。本学期完成了区的数据采集工作。

  总之,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成绩,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

  本学期,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加强教研力度,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总结,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学*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观念更新。

  1、数学新《课程标准》仍然是我们当前数学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所以我校教研组通过个人自学,集体交流等活动认真学*研读新《数学课程标准》,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帮助教师把握课改精神,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

  2、加强自身业务学*: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惯,组织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

  (二)抓实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

  1、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我们教研组要求教师认真学*各年级教材的目标要求,及教学常规要求,以明确工作要求,并在日后的工作中严格贯彻落实教学常规。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加大教学常规工作执行情况的调研力度,期初全面检查教学计划的制定,期中进行教案、作业的全面检查,期末进行计划、作业、教案、听课记录的全面检查,每次检查都有详尽的记录和小结反馈。

  3、每学年我们教研组还要求每个数学教师还应认真拟定好一年的培优辅差计划,做好总结,*时做好跟踪记录。

  4、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教研组要求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达到18节以上,并且每课都要做好评课意见。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5、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各项技能。本学期,我们通过开展各种讲座,为中青年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学*的*台。

  (三)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方面。

  当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基础较为薄弱,教研氛围不浓,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都有待提高,我们教研组需要继续努力。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4

  转眼之间半年就要过去了,对教研组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我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教研组计划中的各项任务。

  1、20xx年3月,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要求,完成组内40岁以内青年教师的说课比赛,评出组内说课优胜者。

  2、20xx年4月,正值期中调研阶段,组织教研组教师开展命题工作,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化发展,切实落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建立团结和谐的备课组。

  3、20xx年5月,组织小学部各年级开展数学学科竞赛,1—2年级开展“计算小能手”竞赛,3—5年级开展“24点”竞赛,学生积极参与,效果良好。

  4、配合科研室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月个性化教学》的课题研究,在教研组活动中进行多次的磨课后,完成4节录像课的拍摄,分别是黄舒欣老师的《各人眼中的20》、吕梦元老师的《认识人民币》、倪丽莎老师的《整体与部分》、周建新老师的《几分之一》,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板电脑、微视频)开展教学,效果良好。

  5、完成两次的月考、期中阶段调研的命题和分析

  6、组织组内青年教师组内开课:本学期区级教研员来校听了虞凌洁、刘诗意的课,同时虞凌洁代表学校在区里进行了教学展示,获得好评。青年教师倪丽莎用于尝试,首次使用*板电脑进行教学,进过多次的磨课,在全国课题的开题现场会上,代表学校进行了教学展示,现场课《整体与部分》得到专家的好评。

  7、完成上海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的推荐工作。

  8、完成每月的教研组的月考核工作。

  9、本学期区教研室开展《小学中高年段数学许可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的活动中,继续开展课题研究课题:《小学3—5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评价的实践研究》,带领组员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理解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合理设计中高年段数学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设计纸笔测试练*,通过观察学生活动、作业、测验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兴趣、学**惯、学业成果等,完成区教研室的《学**惯评价案例》的撰写。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5

  前几天,在临沂九小成功举办了小学数学教研员课堂教学研讨会。我*时听的复*课很少,上的也很少,一直都比较愁于上复*课,对于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复*也比较陌生,有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听了三节复*课,收获颇多。几位老师的精彩设计让人印象深刻,对复*课也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认识。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各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

  纵观这三节复*课,几位教师的丰采依然呈现在脑中。

  1、课堂返璞归真,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

  课堂上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的时间多了,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但是教师语言、课堂精彩度都使课堂呈现出了令人难忘的一幕,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2、回顾浏览课本是复*的好方法。

  执教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复*方法的指导,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就是回顾浏览课本,圈画出知识点,对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初步梳理,接着老师再引导学生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从小组合作到交流汇报,再到交流矫正,再次修改知识结构图,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浪费一些时间,但对学生复*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有的老师把初次整理的过程放到了课前完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只有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在课堂上的交流才有的说,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复*课上,几乎每一位老师或多或少的都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比如《比例》这一单元,注重运用转化的思想。尤其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也有所提及,在整理相关加法算式时也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让学生有成功的数学体验。让学生从一年级就接受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数学的学*过程中学会自己学*,感受数学的真谛。

  4、能力训练贯穿始终。

  所有参赛老师对复*课的策略都有所创新,没有按部就班地按策略进行上课,每一节课的设计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各个环节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每一环节都互有联系,互相补充,尤其是对重点难点的训练水到渠成,及时的有趣味性的练*学生也非常喜欢,复*效果非常好,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得出一节课都有所收获,对学生的复*能力也是一次提升。

  5、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几乎所有老师都想到了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进行了梳理,有一位老师对方程的复*这方面就做的非常好,从一年级到九年级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都带领学生做了梳理,学生直观地纵向了解了这一部分知识的重要性,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所有知识都是有联系的,都可以转化成以前所学过的旧知识,为学生学好数学做好铺垫。

  仔细回想,自己以往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努力探索,在以后的复*课教学的道路上不再迷茫,用更多的时间研究复*的策略,注重复*课对学*的巩固,培养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复*课也如同新授课一样清晰,努力尝试着去做一定会做到的。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4)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菁华5篇)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

  很快的,一学期已悄然已过,回顾一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倍感欣慰,因为通过一学期的学*、进修、研讨老师们对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教育教学理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存在因惑与不解。

  一、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已遍及全国各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已是当务之急。作为教学改革第一战线上的教师,身系重任。唯有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才有改革可言。为此,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师资的培训工作。暑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并分派各位老师参加各类培训学*等;期初,学校丝毫不敢延误,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走进新课程》一书,学*语文、数学、艺术、英语、体育等学科课程标准,学*一年级语、数实验教材的教学理念,学*二至六年级语文大修订教材的使用情况,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开发等。通过认真学*,新课程理念基本上深入到每位教师的脑海里。

  二、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方式。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就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召开研讨。每位老师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看法,大家的意见都很中肯。最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学*动力。各式各样激励卡的诞生及运用,就是我校改变评价学生方式的一项新举措。实践证明:学生容易接受鼓励、表扬的正面激励。

  三、紧抓课堂教学,促进综合能力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是教学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扎实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为教师们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更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实践基地。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多多阅读相关教育刊物上的教学实例,在教研上观看中央电教馆网上的教学录像,尽可能地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学*、扩展的学*空间。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亦有不少困惑:如何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处理教材我们倍感肩上的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终身学*的目标,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

  一个学期来,数学教研组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紧密结合上级教研工作精神,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工作计划,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学常规,提升教学管理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数学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加强“创新”教育,夯实“基础”教育,加强数学课堂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狠抓课堂的常规工作,每月开展教案与作业批改的检查工作。针对学校师资队伍实际情况,强化对于课前的备课工作的研究与交流。备课检查中注重精品教案和课后反思的`检查,加强听课制度,听课记录完整。鼓励教师之间要互相听课,提倡教师跨学科听课,博采众长。争取做到活动前有探讨,活动中有修改,活动后有反思。

  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条主线不动摇,以生为本,以校为本,制订了可行的校本教研方案,并坚定地执行。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主课题,运用理论学*、听课探讨、讨论交流等形式,不断丰富校本教研的内涵与形式。

  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校本教研问题单”的作用,引导老师针对自己*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与总结,在教研会议中提出来,并进行组内讨论。老师们提出的许多问题都是富有成效且创造性的,如金枝师的无限不循环小数的验算,霞月师的运算律的推导与应用等。这是老师们从一线教学遇到的真实的教学问题,从这些问题当中,可以折射出的是老师们对于数学知识与数学教学工作的深度思考。

  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清晰教学难点,化解教学疑问,促进思维发展上。备课要多方采集信息,联系实际,不断完善备课资料。充分利用双周集体备课组的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的研讨,

  二、坚持业务学*,提高理论水*

  我们紧紧围绕学*新课程理念,构建新课程,努力让课堂充满课程理念,尝试新的教法,学法,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新课程标准》、《教师报》、《小学数学教师》等,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提升自我。我们鼓励老师每周至少看一篇教育文章,并撰写心得体会,以达到读书效果的最大化。鼓励并督促教师注重理论学*,认真做好摘抄。开展教学沙龙以及上网发帖,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学*时间、学*方式和学**惯,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在教师博客上发表自己的随笔,论文。我校的肖志耀老师还报名参加晋江市优秀教育博客大赛,希望借助博客的*台,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水*与教学的反思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坚持“走出去”的教研指导思想。我们鼓励老师们走出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教研活动,鼓励老师们主动参与讨论,充分发表意见与看法。通过与他人思想与观点的碰撞,达到思想的提升与升华。同时,我们也要求听课教师要主动将他人优秀、先进的作法、方法合理地在课堂上进行试验。汲取他人之长,为已所用。

  三、追求有效教学,强化教学质量

  “教育的承诺在于教学的质量,学生的成长赖于良师的敬业。”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为切入点,力求把素质教育、生态课堂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时课堂教学中,我们努力追求有效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堂外。我们还坚持了数学教师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升教师解题基本功的能力。

  我们强化了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一题多解,变式练*,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各班结合实际还开展了各类活动,如三年级开展了乘法竖式计算比赛,六年级开展了奥数兴趣班等。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利用*时时间,不断加强培优补差工作;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研讨数学命题方向,不断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四、直击课改本质、构建评价*台。

  本学期,我们还重点引进了林珍梅老师的“七彩阳光评价方案”,借助于这个发展性与丰富性的评价机制,改变过于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弊端,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评价的着眼点由过去终结性的结果转移到现在的发展性的过程,从过去过于关注学生的缺点转移到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从过去的一刀切转移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不仅仅是教学行为的变革,更是对老师教学思想的一次大的洗礼,这迫切要求老师们要及时地转变观念,改变教学行为,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思想。阳光评价方案实施一学期来,尽管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作为学校课改的一个突破口,我们仍然将继续坚持探索。

  在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改革的同时,我们也提出了对于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的思考,从多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而又富有成长性的评价。我们除了重视教师教学常规的管理工作之外,还从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态度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我们竭力使每一个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专业化努力的方向。

  当然,数学教研组的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校本教研的效益还不强,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然不高,教师主动学*理论的欲望不高等。我们将进一步扬长避短,力争教研组工作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层楼。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3

  12月3—4日,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老师现任杭州市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4

  十月底,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聆听了俞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俞xx老师的《*均数》,首先是出示课题“*均数”。让知道*均数的学生在一边,并问他们什么是*均数?说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跃了课堂气氛。然后出示一个题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别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学生说: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学生说14s也行。学生对12s和14s进行了讨论,然后学生说13s正好。学生就问:13在这组数据中没出现过?俞老师老师通过在黑板上竖着摆放吸铁石,竖着5个表示15s,竖着2移动,让它们*均起来,正好是13块,而且一样高。俞老师说,13就是这组数据的*均数。学生问:13s出现过,为什么可以?另一名学生说:*均数不一定是出现的数。前五次没有跑13s,并不代表以后不能跑13s。通过这个题给学生讲解了*均数的算法,后进行了练*。

  课结束后,吴xx老师问学生,老师直接给你算*均数的公式不久完了,为何还要上这节课?学生的回答有:通过举例子和生活的联系,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均数的作用。如果直接给公式,就感觉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后老师给学生说明了一下13是怎么来的,*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均数是虚拟的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学生虽然以前接触过,但老师通过让知道*均数的学生讲什么是*均数,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了解*均数不真正意义上的*均数,还需要学*。再次老师通过竖着摆放吸铁石,直观的看出和理解*均数。

  强xx老师在课前先和同学们进行了课前交流。师:老师手里有个东西,生:系着绳子的球。然后老师拿着绳子的另一端,手不动。让小球在空中旋转。小球的轨迹是什么?生:圆。师:怎么画?学生说了各种方法。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通过微课出示了正确的画法。师:那怎么在操场上画一个大圆?学生经过讨论,一根绳子绕一个点一周。然后师生画圆。学生发现:老师用绳子画的很圆,而学生用松紧带画的不圆。老师问为什么?松紧带长度不定。得出了定长。老师问学生:圆和以前学*的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圆进行了定义,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进行了练*,通过练*得出它们的特点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强调出在同一个圆中。

  自己以前讲过《圆的认识》,通过对比感触很多。原先的课,是直接教学生圆的画法,然后找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和特点。

  而强老师首先是圆的画法,老师通过演示和互动得出画圆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再次圆的特点,半径、直径、边线的特点讲的很透彻,是学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告诉的。

  通过学*,受益匪浅:

  一是告诉学生公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二是对于一些知识点,多让学生去说去做,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识点就会闪现出来。

  三是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尤其是图形的学*。小学生想象能力比较差,通过操作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对于数与代数这块,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五是*时教学中注重化曲为直和割补法等方法的渗透,不要等着用时才让学生想。

小学数学线上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5

  xx年12月3日至4日,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德州举行,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学*机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了他们对数学教学执着的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无论是从他们的课堂上还是报告中,我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在第一天上午的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就欣赏到了杭州特级教师刘松的课,让我们一饱眼福。刘老师幽默的语言,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在座的各位老师,当课堂结束,孩子们坐着还不想走的时候,我就被感动了,刘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创造”,让他们“感觉”乘法分配律的本质,为学生展现出“活生生”的思维过程。杨秀清老师的鸡兔同笼以巧妙创新的设计让学生沉浸在探索研究的氛围中,真正达到了其乐融融的课堂效果。张冬梅老师是一个爱数学的老师,是一个爱钻研教材的老师,也正是如此,她可以用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可以在互相地配合与协作中,使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创设民主和谐的学*活动气氛。钱守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大量地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还有他的20个课堂教学主张,都让我大开眼界,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是最高境界。数学从表面上看来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却具有一种隐蔽的、深邃的美,一种理性的美。数学美是数学科学本质力量的感性与理性的显现,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是一种真实的美,是反映客观世界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科学美。最后王彦伟老师的《图形的旋转》将数学的这种美呈现的淋漓尽致,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了对数学美的一个反映过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学*各位名师的方法、经验,以富有审美价值的独特的方式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使教与学双边活动协调进行,使学生能积极、高效地学*,使学生感受数学教学美的教学技能技巧。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5)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菁华5篇)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1

  经过一天多的学*,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中,学*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2

  摘要:小学的学*可以说是中学、大学学*甚至是以后人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以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快乐有效的学*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学*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是数学学*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奠定学生数学学*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很有必要。

  通过两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两年里与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兴趣呢?我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因为我知道只有当数学教师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的兴趣,才会进入学*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二、以课本为主,不要脱离教材。课本的每一课时都配有情景图,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情景图,让他们读懂情景图的真正含义,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会达到良好的学*效果。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惯。有些学生看题不认真,一目十行,都不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一看数,不加思索地就列算式,盲目地进行计算,结果是鸭子孵鸡白忙活。因此,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惯。我们班的尹东瑞同学脑瓜灵活,成绩不错,但每次都因为书写潦草而丢分,比如:写数字150时,0往往带上小尾巴,写成6或9,因而被判错而失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惯。

  五、对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小学生都有好奇、争强、乐胜的表现,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这样的活动:看谁口算的又对又快、比比谁最聪明、看谁获得的红花最多等等。不要光认为那些爱听话、不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学*好的,实际上思维活跃的还是那些好动的孩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3

  20xx年xx月xx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扎实有效。

  合作学*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教师们把合作学*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4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这一点值得学*。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均数》时,老师用到了*男篮的身高,《探索完全图》时利用超级画板的动画技术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走*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5

  4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我非常感谢于科长特意将会议安排在莒南。半年前去美国看望在那儿工作的女儿,回国后于科长为我提供与大家相聚见面的机会(用于科长的话说,是用会议给我接风,哈!),此番深情厚谊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内退了,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中的工作阶段也就结束了。来美国后,内心有着一种“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之伤感。我很留恋那份让我痴迷了奋斗了三十余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很留恋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所结识的各位教研员及众多的老师们,以及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同行同事,情同手足,兄妹般相处。此次欢聚让我重温旧情,再次在活动中感受教研工作的那种氛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激与感动。置身会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由此我想到人在工作时是一种幸福,即使是忙碌与劳累。

  有一句话沉淀在我的心中:“贫贱富贵,总难如意,知足即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回首以往,我很知足。我曾做过那么多年自己能做的、自己感兴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有这么多的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同事同仁。今天更增强了我这种满足感,因为我欣赏到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聆听到于科长的报告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评讲。脱离了工作,我便是一个闲人,时间是自己的,便有了做自己做生活主人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幸福。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于科长让我讲几句话。因为于科长事先没打招呼,突然之间,除了激动,面对*千名教师不知说什么好。满肚子的话不知从啥说起。除了表达谢意之外,学*的体会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只是简要的说了几句,有些遗憾,不知是否让于科长及大家失望。

  整个活动的安排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有序、富有成效,这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智慧。所观摩的九节课,充分展示了在几年内骨干教师群体整体水*的提高和我市小学数学课改的成果。有些远离课堂的我,真有种“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清新之感,深受启发。作为此次研讨,交流经验、培训教师、总结经验之功能,都落实的很好。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会上,我听了六节课,,因为没有任务也就没做深度思考,但期间我与邻座的教研员和教师不时地有些交流。每到闪光之处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遇到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时也讨论其原因,直抒个人的见解。交流讨论的问题,我概括成了三句话: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统计例1的教学,三节课对教材都做了灵活处理。候老师设计了用某商店各种彩电销量代替教材中市场各品牌彩电占有率,李老师也赋予此例题以情节,且以员工争取工资的形式出现,徐老师以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文艺节目为统计题材。可以说都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及趣味性。教材是以A牌、B牌、C牌等为名称给出了市场占有率。如果仔细想一想,教材本身有一个问题,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国产彩电占有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为啥不能把ABC换成国产长虹、海信、TCL等具体的品牌,并且不要编造数据,要通过真实的市场调查,即使是调查的时间是某年的。作为国家级教材,这个调查很容易做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彩电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在使学生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三位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处理我非常赞成。但对教材的改动,我又有这样的认识,侯老师是否可以用一个真实的家电商场彩电销售的情况作为素材,当然这有些麻烦,需要去调查,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侯老师虽然把教材中的ABC换成了我国具体彩电的名字,学生一看数据也不真实,因为它是在教材上搬的。李老师把例题的内容编成了员工争取工资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和生动地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我在想,是否在顾及趣味性的同时,忽视了老板的刻薄和员工的刁钻对学生有一种过于世俗的影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员工的工资与各品牌的销量挂钩也有些勉强。徐老师现场调查学生喜欢文艺节目的情况,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统计表的形成、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很具有现实性,教学过程也很生动;但从优化教学的角度这一过程是否有必要,因为它要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再说现场调查的数据不一定好用;另外,关于数学的趣味性,解决问题中的挑战性应占有很大成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辨中感受学*数学的魅力。天天只靠好玩、好吃等方面的素材也不一定能使学生有多么高的兴趣,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

  在出示类于教材例题1的扇形统计图后,对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我想教师要提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

  1、根据学过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提出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大?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小?……),

  2、这个图不能解决那个品牌销量最大(最小)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不全面),

  3、怎么修改此扇形统计图?(“其余的”的数据不要大于列出品牌中的最大数据;若是要解决哪种品牌销量最小,则需要列出所有品牌的数据),

  4、对于此题的学*,我们明白了什么?对每一个问题不必引导过细,要放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

  我们特别注重什么“感”,我想理想的课堂,学生应有三“感”:面临学*任务的紧张感(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面临明确的学*任务,即我们*时强调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劳累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愉悦感)。没有这三“感”,说明教学欠扎实。所谓扎实的教学,就像锤子砸在墙壁上,砸过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的坑。这些坑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

  本人很长时间疏于学*和深入课堂,对于评课真的有些不敢开口说话了。以上只是我欠思考的个人肤浅的点滴之见,很可能不正确,甚至是谬误。只是说给大家,抛砖引玉,以求交流和指教。也算是我完成会议布置的作业吧。

  最后,再次感谢于科长和大家给我提供的这次学*的机会!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祝全市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飞的越来越高!

  伴着落日的余晖,在专家点评,互动交流中结束了一天的学*。满载着收获,我们踏上返程之路,教改之路仍在我们脚下,任重而道远!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6)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本10份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

  20xx年4月12日--13日我们参加临沂市中考研讨会,这对于们九年级教师我是一个很好的学*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现就我的心得作如下介绍:

  一、20xx年中考历史命题依据

  (1)《历史新课程标准》

  (2)《招生考试说明与复*指导》

  二、中考复*的方法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统一系统复*

  (2)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3)复*祥略得当,主次分明

  (4)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几年中考试题。

  三、中考复*要重双基,找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从中考说明可以看出,历史试卷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32%;中国*现代史34%;世界史34%。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40%,材料题60%。难以程度系数0.65,其中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6:3:1.

  因此,在复*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把每位学生的基础抓牢,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拿到基础分。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增的考点,让每位学生了解中考的题型,题目数量的变化,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关注,联系实际生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活动,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学*有用的历史知识,*几年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把知识贯穿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充满快乐,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这要求我们在*时的课堂上,多和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我们对20xx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理解与认识。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把握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策略,就一定能够获得中考最终的胜利。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

  4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五原县20xx年中考备考复*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市教育教研员董老师对20xx年语文中考所做的简要预测与分析;评析了我县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研讨毕业班总复*的范围、重点、难点。此次研讨对我来说确实受益匪浅。

  一、研讨会内容

  我们今天研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在上午主要是初三语文总复*教学观摩(听五原五中三位优秀教师的复*课);其次是下午开始说课、评课并且研讨目前各个学校的复*计划以及在复*中的困惑解答等。

  (一)上午首先是五中教师王芳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及技巧的指导”。

  在教学中王老师在课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视,一张三分钟的小试卷很好的检测了学生前一天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能够紧紧围绕中考考纲范围教学指导答题技巧,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入“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孙霞老师对“议论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中的论点和论据进行了系统的复*,在教学中孙老师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带动着学生也热情高涨的学*着;最后一位是赵春晖教师对“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进行讲解,在这一块赵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很好的讲练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进度推展顺利,学生也能够在实战中掌握课堂内容。

  这三位教师讲学过程进度掌握的很好,学生也始终保持着“学”的状态,没有学生有困得感觉,感觉和初一初二的学生一样有热情又激情。在这次的听课中,三位教师都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更多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二)下午评课研讨中,各个学校首先交换了在听课中的收获以及建议,紧接着是市教研员董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是每一个学校代表对在中考中的困惑提出,董老师在要求范围内进行了指导。

  二、学*心得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在聆听了专家的指导后,经过研讨,明确了今后的复*方向。总的说来,要上好最后的复*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语文确实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复*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练结合,练在课堂。且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的提升。

  第二,要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使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确定了这一点,就可据此进行教学。”其实复*课的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现状,了解他会了什么,在哪里还有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指导。

  第三,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要侧重提要求、教方法、抓落实

  在复*课上,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决不意味着降低教师的作用。其实,这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在复*课上要侧重提要求、给思路、教方法和抓落实,要成为学生学*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者,成为学生积极复*心理氛围的营造者,引导学生自己来梳理知识、形成网络,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冲刺的策略――我们应该怎么做

  1.认真学*课程标准和中考考试说明;

  2.精选复*材料,利用好复*资料。(把“题海”留给自己,把时间让给学生)

  3.有效地使用练*,强化训练应试能力。采用文言文与现代文穿插、阅读与写作穿插、识记与理解穿插、知识与能力穿插的方法。

  (1)多做“精典”的题目。“精”,精选;“典”,典型的、知识含量大、能力训练强的题目。让“练*题”服从复*计划,这才是有效复*的关键。

  (2)加强答题规范训练,文科理科化。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思路、答题规范要求。

  (3)归类整理有关知识,做知识卡片。

  (4)把“规律”教给学生,交给学生答题技巧。

  (5)写作注意材料与精美语段的积累。

  (6)搞好试卷分析。

  读中考,探方向,明体系,全覆盖,重考点,讲突破。

  少走冤枉路+多做有用功=成功。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3

  4月5日,日照市20xx年中考复*策略研讨会在市日照港中学召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且听了报告。此次研讨会,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了解了20xx年中考试题特征,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在紧张而忙碌的中考复*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地将所学过的进行整合,系统复*。还为我们讲了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来自日照港中学秦萍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堂精彩的复*课给我们中考复*就指出了很多实用的方式方法。示范课后,五联教育局刘主任对这节示范课和中考方向做了深刻的剖析,东港区教育局王主任也对中考复*做了精辟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些优秀教师和专家们的深入浅出的解析,我更深地认识到了中考前复*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会在复*中紧紧握着中考这一指挥棒不放,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把握12年的中考动向,让学生在复*中不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体会到:在自己的英语复*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并努力创出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子,形成个性化的复*教学模式,为此,我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其次,明确了英语复*的方向。

  市英语教研员徐老师详细解读了20xx年英语中考说明,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英语试卷中的听力测试、情景交际、书面表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年中考的形势,从注意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篇训练、(这也是今后英语命题的方向,其中语篇占很大比重,阅读四篇,完形填空一篇,任务型阅读一篇,短文填空一篇,听力中的短文理解一篇)关注中考热点等方面,为全体初三英语教师指明了复*备考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在领会此次研讨会精神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我们的复*计划,使之更为行之有效,从而减少复*的盲目性。我们又结合个人体会,共同探讨出一些提高英语复*有效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教学中注重双基,循序渐进,选择优质复*资源,并以话题带出词汇复*,以任务带出综合运用,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训练和指导,进一步把分层教学、复式训练等策略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我对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中考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此,我对未来的英语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洞悉中考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策略,就一定能获得中考的最后胜利。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4

  在校领导的关心与培养下,本人有幸于x月x日参加了xx市中考数学复*研讨会。

  两日学*内容如下:x日下午认真听取了xx四中两位老师观摩课堂教学(1)和观摩课堂教学(2),两节观摩课后又认真听取了刘xx等数学专家的评课交流,我感触很大,还有就是26日上午,以上几位专家的经验介绍和孙xx主任的数学复*方针的总结报告。

  这次研讨会指明了中考复*的方向,理清了复*的思路,有利于指导我们在复*中更好的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教学的疏漏之处,也让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进行无限量的题海战术,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复*。

  复*建议:

  把各位老师的复*建议梳理了一下,加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我认为下段复*中应做到:

  1、组织复*时,注重“通性通法”“双基”“概念”“运算”“数学思想”“解题策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实践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方面的复*。

  2、复*要讲究策略,要提高复*课的有效性,剩下的只有一个多月,三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三十多天全部解决好,这就要求我们有效复*要讲究策略。

  如总分策略、改错策略,难度策略、差异化策略,补拙策略,提高考技策略等。

  3、教师要处理好教材与复*资料的关系,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纲,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为本,考纲解读,做到心中有数,课本解读明晰重点难点,实施单元复*,夯实学生基础。

  在此基础上对复*资料认真的研读,去掉不合适的题目,补充遗漏的题目,提高复*的效果。

  4、复*要讲求方法:复*即要紧扣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重视例题教学。

  提高复*效率,解决例题技巧,力争正确规范,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复*,通过综合模拟,增强学生信心。

  5、制定合理的复*计划,细分复*时间和复*目标,中考的数学复*分三轮进行,今年第一轮3月29日到5月18日(两个月)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

  第二轮5月19日至6月2日(两个周)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练*)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第三轮6月3日至6月12日(两个周)进行查缺不漏,教师要对在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荡扫,二轮、三轮复*同样不能脱离双基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做到学生会了不教,学生自己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教一定要有重点的专题复*。

  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到:低分学生“高“求:即低分学生必须做专题,一要读完题,二要做了简单的问,三要做好基础题部分;高分学生低求,中上等以上学生至少把课本上讲的专题完全掌握;专题也讲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精讲精炼不图快,一步一脚印抓落实。

  总之,这两天的中考复*研讨会让我收获多多,我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领会,消化各位老师的研讨成果,将这些成果尽快变成我教学中的财富。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5

  20xx年某月某日--某日我们参加临沂市中考研讨会,这对于们九年级教师我是一个很好的学*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现就我的心得作如下介绍:

  一、20xx年中考历史命题依据

  (1)《历史新课程标准》

  (2)《招生考试说明与复*指导》

  二、中考复*的方法

  (1)应加强考法研究,把握中考动向,紧扣考纲进行全面统一系统复*

  (2)精心备课,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3)复*祥略得当,主次分明

  (4)讲练结合,实现知识的消化和巩固

  (5)多研究《新课标》,分析*几年中考试题。

  三、中考复*要重双基,找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从中考说明可以看出,历史试卷的知识内容比例中国古代史32%;中国*现代史34%;世界史34%。题型及分值比例:选择题40%,材料题60%。难以程度系数,其中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较难题6:3:1.

  因此,在复*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把每位学生的基础抓牢,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拿到基础分。同时,要及时补充新增的考点,让每位学生了解中考的题型,题目数量的变化,中考命题的新动向,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四、关注,联系实际生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历史教学活动,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学*有用的历史知识,*几年中考历史的命题趋势,越来越注重把知识贯穿我们的生活,让课堂充满快乐,特别注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所以,这要求我们在*时的课堂上,多和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无处不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

  以上就是我这次参加会后主要的收获,通过这次学*。我们对20xx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更加理解与认识。由此我对接下来的历史复*,以及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把握中考的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策略,就一定能够获得中考最终的胜利。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6

  4月5日,日照市20xx年中考复*策略研讨会在市日照港中学召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且听了报告。此次研讨会,我收获颇丰:

  通过这次研讨会,使我了解了20xx年中考试题特征,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我意识到:作为教师,在紧张而忙碌的中考复*教学中,需要不断创新,通过策略的适当选择和调整,真正地将所学过的进行整合,系统复*。还为我们讲了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来自日照港中学秦萍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一堂精彩的.复*课给我们中考复*就指出了很多实用的方式方法。示范课后,五联教育局刘主任对这节示范课和中考方向做了深刻的剖析,东港区教育局王主任也对中考复*做了精辟的理论指导。通过这些优秀教师和专家们的深入浅出的解析,我更深地认识到了中考前复*策略的意义和重要性,我会在复*中紧紧握着中考这一指挥棒不放,研究历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把握12年的中考动向,让学生在复*中不走弯路,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复*所学知识。

  此外,我还体会到:在自己的英语复*教学实践中,应该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促进个人的不断发展和成长,并努力创出自己独特的教学路子,形成个性化的复*教学模式,为此,我需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其次,明确了英语复*的方向。

  市英语教研员徐老师详细解读了20xx年英语中考说明,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针对英语试卷中的听力测试、情景交际、书面表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体会,分析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和今年中考的形势,从注意研究中考命题的方向、注重夯实基础知识、注重语篇训练、(这也是今后英语命题的方向,其中语篇占很大比重,阅读四篇,完形填空一篇,任务型阅读一篇,短文填空一篇,听力中的短文理解一篇)关注中考热点等方面,为全体初三英语教师指明了复*备考的新思路,提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在领会此次研讨会精神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了我们的复*计划,使之更为行之有效,从而减少复*的盲目性。我们又结合个人体会,共同探讨出一些提高英语复*有效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教学中注重双基,循序渐进,选择优质复*资源,并以话题带出词汇复*,以任务带出综合运用,还要结合学生实际,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训练和指导,进一步把分层教学、复式训练等策略落到实处,使其发挥最大的效力。

  总之,通过这次学*,我对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对中考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由此,我对未来的英语教学更有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洞悉中考命题原则和考点,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深入研究复*策略,就一定能获得中考的最后胜利。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7

  20xx年4月10日,镇江市初中英语复*研讨会在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我们初三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会议收获与各位老师分享,期待20xx的六月我们会有更好的收成!

  本次活动由三个部分构成:上午,我们观摩了镇外两位教师执教的语法和作文复*研讨课,并参与评课;下午,来自丹徒、句容、丹阳、市属的教师代表先后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或学校的复*方案与策略;最后,市教研室万xx老师对“20xx年省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模拟考试”的成绩做了通报,详细地分析了模考中暴露的问题,作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随后,万老师的讲座《提高英语复*课效率的方法》将整场研讨会推向高潮,也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结合了一些典型的复*课案例,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理性探究提高英语复*课效率的方法,激起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深的思考!

  1、复*课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状化、系统化与结构化。

  关键词:帮助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调动、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最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师生共同完成对某项或某类知识的联想、整理、归纳和掌握。这种学*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复*课中,还时常能看到教师在不断地“给予”或“灌输”,这种教学策略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是没有根基的,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关键词:重点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散,同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复*课教学任务和学生活动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高复*课的效率。非重点、易错点,也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可以在巩固练*中适当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理解掌握。

  2、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复*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教学设计

  我所理解的“优化”教学设计,并不特别针对教学内容,更多是强**学方式的改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学生活动。如,对于词汇复*,可能就会有2种不同的`方式:1)开火车,翻译单词或短语;2)词汇竞赛,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受学生欢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的复*课其实更需要“包装”!

  关键词:教学资源

  我们*时理解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课本、辅导书、练*……,范围不够宽泛。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的老师、同学、学校、校园生活、新闻消息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同时也为同学们使用英语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相比那些构思出来的、冷冰冰的语境,学生更容易也更乐意表达,效果也就相对好一些了。

  3、学生立场,教师“沉”下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指导

  *几年,我们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各种英语核心期刊中都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教师们在逐渐加大对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沉”下去

  正如上面所说,大家越来越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有些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问题,认真钻研学法,“沉”下去进行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能力水*;还有些老师是表面上的重视,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线条的指导,欠缺具体的、明确的、细致的建议和引导。我想这两种指导的结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喊了多年培养学生的*惯或能力,但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呼唤“沉”下去的指导!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8

  20xx年4月10日,镇江市初中英语复*研讨会在镇江市外国语学校举行,我们初三英语备课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现将会议收获与各位老师分享,期待20xx的六月我们会有更好的收成!

  本次活动由三个部分构成:上午,我们观摩了镇外两位教师执教的语法和作文复*研讨课,并参与评课;下午,来自丹徒、句容、丹阳、市属的教师代表先后在大会上交流了各地区或学校的复*方案与策略;最后,市教研室万xx老师对“20xx年省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模拟考试”的成绩做了通报,详细地分析了模考中暴露的问题,作了细致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随后,万老师的`讲座《提高英语复*课效率的方法》将整场研讨会推向高潮,也为本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结合了一些典型的复*课案例,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理性探究提高英语复*课效率的方法,激起与会教师的强烈共鸣与深深的思考!

  1、复*课要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的网状化、系统化与结构化。

  关键词:帮助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调动、组织学生围绕任务进行自主学*、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最后在教师的点拨指引下,师生共同完成对某项或某类知识的联想、整理、归纳和掌握。这种学*方式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的自我学*体验。而实际上,我们的一些复*课中,还时常能看到教师在不断地“给予”或“灌输”,这种教学策略从本质上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体验和感悟,没有做到“以生为本”,是没有根基的,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关键词:重点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有其特殊性,知识点比较碎、比较散,同时也比较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复*课教学任务和学生活动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即紧扣重点、难点、易错点,提高复*课的效率。非重点、易错点,也不意味着不管不顾,可以在巩固练*中适当体现,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理解掌握。

  2、优化教学设计,挖掘教学资源,提高英语复*课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教学设计

  我所理解的“优化”教学设计,并不特别针对教学内容,更多是强**学方式的改进,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设计学生活动。如,对于词汇复*,可能就会有2种不同的方式:1)开火车,翻译单词或短语;2)词汇竞赛,这两种方式哪种更受学生欢迎、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想答案不言自明。其实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我们的复*课其实更需要“包装”!

  关键词:教学资源

  我们*时理解的教学资源更多的是课本、辅导书、练*……,范围不够宽泛。事实上,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如我们的老师、同学、学校、校园生活、新闻消息等都是非常好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采用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学生更乐于参与,同时也为同学们使用英语创设了一个个真实的语言环境,相比那些构思出来的、冷冰冰的语境,学生更容易也更乐意表达,效果也就相对好一些了。

  3、学生立场,教师“沉”下去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指导

  *几年,我们从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以及各种英语核心期刊中都不难发现,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充分说明,语言技能的重要性在逐渐被大家所认可和接受,教师们在逐渐加大对于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沉”下去

  正如上面所说,大家越来越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但在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真重视还是假重视?有些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学生的问题,认真钻研学法,“沉”下去进行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可操作的指导,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生的能力水*;还有些老师是表面上的重视,更多的大而化之的要求或粗线条的指导,欠缺具体的、明确的、细致的建议和引导。我想这两种指导的结果大家都能够想象得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师喊了多年培养学生的*惯或能力,但却收效甚微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呼唤“沉”下去的指导!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9

  在学校的关心与培养下,本人有幸于3月27日参加了合肥中考复*研讨会。学*内容如下:27日上午认真听取了xx中学钱xx老师中考复*纲要,下午听取了魏xx老师《从实际出发,追寻中考复*实效》,我感触很大。这次研讨会指明了中考复*的方向,理清了复*的思路,有利于指导我们在复*中更好的进行查漏补缺,以弥补教学的疏漏之处,也让我觉得教师不应该再是一味地进行无限量的题海战术,而是应该有针对性的复*。

  学生学业水*、性格、意志品质等存在差异,想通过短时间的复*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每位师生所关心的'问题。因此,重视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课堂复*实效,发掘学生潜能是九年级复*的指导思想。

  复*策略:

  建议一:关注课标

  建议二:关注考纲

  建议三:关注考题

  建议四:关注学生

  建议五:研究课堂

  第一轮复*课教学要求:

  ①知识结构系统化:图表呈现,形成体系,分散→整合。

  遗漏的知识要补充;模糊的概念要明晰;零散的内容要整合;初浅的理解要深化。

  ②基本概念*题化:淡化概念,扩大容量。

  ③例题、*题典型化:构造模型,编制题组,夯实基础,传达思想。

  ④方法、技巧规律化:通性通法,揭示规律,总结方法。

  ⑤训练、评价科学化:

  ——训练内容:分层次、定中档、重覆盖、明“调整”。

  ——训练时间:课内饱和、课外适量。

  ——训练方法:精讲多练、一题多解、公布答案、师生反思、错题档案。

  ——“基础题目堂堂练,中档题目多变变,特别难题少见面,创新开放适当练,应用问题找化归,融会贯通最关键。”

  ⑥课本、学生主体化:回归教材,突出需要,轻负高效。

  第二轮:4月中旬~5月底

  以中考对号题型、数学思想方法、

  专项训练为主

  第三轮:5月底~6月中旬

  以模拟训练反思纠错为主,回扣课本查漏补缺,达到回归双基,排查考点,分析错误和不会的原因,彻底消除遗漏点。加强学生心理辅导,讲授考试答题技巧与注意事项,增强和提高学生的中考实战应变能力。

  课标()是中考复*的依据。

  1、考纲是中考复*的纲领,

  2、考题是中考复*的信号,

  3、课堂是中考复*的主阵地。

  中考复*要与时俱进,把握导向,为每位学生提供良好的数学教育。让复*课“活”起来,让学生在更多地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探索数学,获得广泛的数学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的数学教学永恒的追求。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10

  在应试教育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带毕业班开中高考研讨会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在的地方,省市县级很重视这种研讨与交流,给予了足够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因而对我们来说,开中考研讨会是每个毕业班老师所津津乐道的,甚至会引以为豪。上周末我和几位同事去xx参加了20xx届中考研讨会,现在叫做教师培训会了。说句实话,没有那种特别激动人心的感觉,但要说收获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我见到了我们市的英语教研员张xx老师。他流利、地道的英语发音彰显了一个英语老师特有的魅力。不断的学*与研究使得他在理论水*方面比我们走得远了很多。除此之外,张老师对工作的认真程度让我们折服。在全市的“阳光师训”活动中,他为了给大家总结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光听课记录就翻阅了200多本。到各个地方学校进行验收检查时,他听课后反馈从来不把问题藏着掖着,而是直言不讳,将问题一一列举。使得有些老师不敢让他听课,还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大魔头”呢?但是大家都说他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被指导的教师也能尽快在课堂教学方面提高。希望我们身边多一些这样的人,让我们尽快地在教育教学路上成长起来。

  xx中学的精彩我们耳熟能详,短短几年跻身于全国名校之列,靠的是真正的实力。学生自主管理已不陌生,可是张xx老师介绍的走班教学使我为之一振。对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获,量力而行难道不是对人的一种尊敬吗?这种以前只是在报纸上看到过的外国的教学模式,想不到xx中学已经付诸了实践,这种学*意识和实践精神令人刮目相看。我们做不到大刀阔斧的全校进行改革,为何不能在自己的教学班内分层分组实施教学活动呢?

  xx一中的魏xx老师已是第二次来进行交流了。她依然是那么健谈、活泼,善于总结、富有经验。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城里老师的压力之重,更看到了城里老师对工作的敬畏。每天的听力播放、阅读指导、校本材料的编写、作文的批改等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激情饱满、脸上洋溢着一个做教师的自豪与幸福。我想,这种职业幸福感才是城市教师与乡下教师最大的不同吧。

  参与交流的还有xx中学的刘xx,实验中学的周xx。刘老师能将外出培训所学即时实践运用,这一点难能可贵。比如思维导图,他的学生做得挺棒。我则是培训时激动,回家不动。周老师一上场,自信与干练的形象便映入我们眼帘。倾听其漂亮的英语口语也是一种享受。

  开研讨会本身也是一种全市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见到老朋友是一种幸福,结交一些新朋友亦是一种快乐。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一种收获。其实、不断的学*才是一种提高自己的真正路径。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7)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通用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

  9月12日,我县组织到潢川参加海峡**小学数学名师好课堂系列教学研讨观摩会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为“名师好课堂课堂的研讨”。会前潢川高中老师介绍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和宏观要求。上午观摩了来自首都的吴正宪老师的三年级下学期《面积的认识》的公开课,下午观摩了来自江苏省启东市蔡宏圣老师的四年级下学期《乘法分配律》的公开课;次日上午我们听取了江苏省启东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季国栋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示范课,他主张‘疑趣课堂,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生活’。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动的时效性、针对性。观摩后听了专家的学术报告,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从中受益匪浅。

  《面积的认识》这节课,吴正宪老师很努力、真实地呈现学生的.思维状况,并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新知。

  《乘法分配律》是中年级课程,两位老师都选择了有趣的素材,来激起学生的兴趣点,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并注重低年级学生学**惯的引领。

  《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课季国栋老师循序渐进,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导入问题,一步步的把学生引入问题、探索问题,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通过这次研讨会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

  20xx年11月2-3号,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20xx一天半的时间先后聆听了8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于科长的精彩点评,让我颇多,受益匪感悟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第一天下午吕建老师执教的第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表现出来的朴实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来自莒南的李芳老师把探索《圆的周长》的探究环节处理的恰到好处,还有第二天来自临沂九小的王晓艳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如吕建老师课前告诉学生特别喜欢大家,给大家拍张照片。学生自然很高兴,拉*了师生距离,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贴*学生的教学素材。郯城中心小学的梁老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是:说相反的这个小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氛围内实话实说,共同点击双休日。

  二、打破课堂常规。

  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吕建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的*方,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例如,临沂九小的王晓艳老师在出示表格后,你觉得王老师派谁参赛最合适呢?学生在说6,7,8选哪个数时,教师通过引导如果你是徐洋用6表示他的水*,你会怎么说呢?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引导学生。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临沂商城学校的张学锋老师,通过摸奖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中奖的可能性很小,从而引出课题。吕建老师的从自己正在上课的座次上,找某个学生所在的位置等等,这些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吕建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李芳教师在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时,先是大于直径的2倍后来是比直径的四倍小,在这样的范围中接着通过圆的六等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是3倍多,由对探究知识的必要性,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欢迎您访问,欢迎您访问,

  六、合作学*扎实有效。

  合作学*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教师们把合作学*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一、课前要备“教什么?”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二、备课还要备“怎么教?”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计算课要有“总路子”,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优化算法。

  1、复*导入,重视口算;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3、巩固应用,分层练*。

  四、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五、数学教师要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具体、及时的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六、细节决定成败。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4

  10月18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扎实有效。

  合作学*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教师们把合作学*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5

  有幸参加了在举办的“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又一次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以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三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特别是参加这次的观摩会,更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第一堂课中,老师在与学生交谈的轻松氛围中,借助于学生交朋友的情景,由一句话变两句话,两句话变一句话引出数学中类似有趣的一个定律——乘法分配率。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但是我的认为还是错的。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新手上路”时讲的公开课“倍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老师也提到了她讲过的三版“倍的认识”,听着她的思考和一步步的改进,我惭愧了。她在思考的是怎样能让学生理解到倍的本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严谨的思考,所出来的结果也是有创造性有感情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学*方法的渗透。学*方法的引导,常常体现在新知的授课部分。让学生明确学*内容,慢慢的学会预*和复*,从导学到自学,这是很重的学*方法引导的开端,这具有深远的意义。

  4、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通过这次观摩课,我学到了很多。他们在课堂上精彩绝伦的“表演”,他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6

  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的机会,我会努力将我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搞自己的教学水*。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7

  x月x日我有幸被学校安排参加了xx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研究观摩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是向全体教师展示高新区在构建课堂文化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及观摩了三节渗透了课堂文化理念的教学课。

  我听了三节课分别是

  第一节、x老师的《厘米的认识》。田老师先通过故事《阿福的新衣》引入,通过学生对“拃”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对单位厘米的需要,进而引出课题。本课亮点:

  (1)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过程:一根小棒的长度_____数根小棒连起来测长度________将数根小棒下方标上数字(即得到尺子。

  (2)认识尺子,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特别是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x老师的《认识*均数》。于老师先通过两名选手以前比赛成绩,让学生决定应该派谁上场。有同学说比总分,但两人场次有不同,进而提出用*均数来衡量。介绍了两种思路:移多补少及先总后分。

  第三节、x老师的《方程的意义》。本课亮点:通过天*让学生得到不同的数学表达式,进而让学生小组交流,得到不同的分类:即是否为等式或是否含有未知数,从而得到方程的定义。

  另外大会还安排了高新区各学校交流构建课堂文化报告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会上提出了一些我们*时头疼的事情,比如学生老插话怎么办;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举手怎么办;计算老马虎怎么办;学生不能完整表达怎么办等等。另一个体会是高新区在研究上,收获甚微,甚至是将简单事情复杂化。

  听了报告会,我感慨万千:一些现象完全是小学阶段孩子应有的行为,老师硬是将他们教育的达到我们认为对的要求。是否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是否束缚了孩子的思维。我们应该尊重个体差异,承认学*方面孩子有好有坏,发展孩子各方面的特长,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去管某一部分孩子,而是都要管,只是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分数上。

  到底应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应该教育出怎样的孩子,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我很迷茫,希望在以后教育的路上找到合理的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8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移两步、向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9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一、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 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 132+25=25+132 + = + 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

  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0

  11月2-3日,我们在沂南双语实验学校有幸聆听了参加省级讲课比赛的六节课,感觉收获颇多。上课的六位老师不愧是临沂市乃至山东省的名师,他们扎实的基本功,精练的教学语言,成熟睿智的教学风格,让我深感佩服。他们的每一节课,不但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尤其是临沭附小吕键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自然、流畅,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1、课前谈话巧妙,不但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给了学生很好的启示:“说话不光要简洁,还要讲究准确,生活中很多事情是这样,我们数学也是这样。”

  2、选用素材好,情境设计有创意,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吕老师巧妙创设照片的情景,以此引出数学问题“班长的位置在哪里?用学过的几行几列说说”,以旧引新,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学生推上了主体地位,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3、活动安排科学合理,引出自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考。由用列和行介绍班长的位置,到创造数对,再到应用数对以及利用数对确定方格图上的位置,每一个活动的引出都是那么自然流畅,恰到好处。

  4、教师语言严密,启发引导及时到位。“怎样既准确又简明的表示班长的位置呢?”“既然每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这两个数很重要。”像这样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在吕老师的课中举不胜举,这足以看出吕老师扎实、精炼、简洁的教学风格。

  5、自然渗透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课上吕老师引导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从刚开始用的方法,到第几行第几列,再到用数对表示班长的位置,咱们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6、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吕老师让学生应用数对生活中的例子“电影院、瓷砖图、地球仪”,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紧张而又短暂的一天半过去了,给人带来疲劳的同时更让人感觉无比的充实,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外出学*的机会,我会努力将我所学应用于教学实践,提搞自己的教学水*。


数学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范文10份(扩展8)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实用五份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1

  今天有幸聆听了薛威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受益匪浅,现体会如下:

  首先,我们要知道创造性游戏它是幼儿主动的、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的一种游戏。以幼儿生活为原型,是学前期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它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薛老师的讲座里还提到了传统游戏和主题创造性游戏区别,传统游戏主题是教师制定的,是**教出来的经验,是根据教师的意愿调控游戏发展进程的,将幼儿纳入教师有目的的游戏计划中幼儿被动游戏。而主题创造性游戏是幼儿自发生存与教师引导产生,在**引导下通过幼儿调查、探究、模仿创造在生活中逐渐丰富积累,根据幼儿的需要按幼儿意愿逐渐丰富,幼儿主动游戏师幼共同发展。

  其次,我们要知道创造性游戏重点在“创造”,幼儿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原型,在此基础上,融合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改造和再造,所以说创造性游戏其实是再造的过程。创造性游戏有利于儿童身体健康;有利于全面提高儿童的能力;有利于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儿童个性的矫正与完善;有利于扩展儿童的视野,增加对社会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心理。

  最后通过本次的专题讲座,我对于创造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易出现的误区更加清晰,对于如何在创造性游戏中更好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有了新的见解。在今后的游戏中,我会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

  今天下午,李红老师就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进行了分享,李红老师从空间利用、材料投放、教师观察与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专业讲解,作为户外自主游戏薄弱的园所,我觉得受益匪浅。

  过去,我们园所的游戏仅仅只是停留在玩上,没有深层次去理解“游戏点亮童年的意义“,今天听了李红老师的讲座后,解开了我对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的一些困惑,同时也在思考,今后自己的园所在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如何给幼儿自**?教师的介入如何掌握好“度”?怎样体现自主游戏体现出教育的意义?又如何让家长理解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功能?

  纵观整个昭通的民办幼教形势,为了生源发展,民办园的办园趋势更多还是迎合家长的需求,因此大部分民办园都还没有完全进行游戏化教学这事,但正如李红老师所说: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孩子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科学、丰富的户外游戏活动的,所以作为幼教人,我们都应该积极的朝这个方向努力,把游戏还给孩子,同时还要正确引导家长,让家长理解游戏活动对于幼儿身体发展、心理发展以及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所优质的幼儿园,身心健康发展的孩子、看似是简单的几个字,确需要我们用心不断学*、探索、总结、努力。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3

  一、因地制宜,为孩子创设良好的运动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小乐园,为让孩子们的生活更精彩,户外活动必须保证。首先,根据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械、材料必须多样化,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例如:我们利用废旧纸箱做好了“**兵”,孩子们特别喜欢,而且锻炼了幼儿爬的能力。不一会儿大家又将它变成了捉迷藏的好工具,顿时场地上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看来器械不需要“多”,而是需要“精”,要能做到一物多用,并能充分体会孩子们的主动性,而这些恰恰靠的是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和对幼儿的正确引导。

  其次,可以适当添置民间游戏的器械。我们为孩子们的户外运动准备了许多的民间自制材料:小木马、铁环、跳竹竿、摘果子等……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了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小班孩子喜欢色彩鲜艳、可爱的玩具材料。我们为他们设计了乌龟壳、阳光隧道等。中、大班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游戏活动。我们用报纸制作投掷的子弹、用奶粉罐做了小推车、喝完酸奶的瓶子也派上用场了……

  再次,因地制宜,创设有趣的游戏情景。操场的的大树也成了孩子们的游乐设施,大班的孩子比赛攀梯摘果子;还有的挑着水桶、推着独轮车,运送着稻草,忙得不亦乐乎。不管是否真会找到宝藏,也不理谁摘的果子多,这些贴*生活的活动是让孩子享受户外活动的快乐过程。当游戏设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时,孩子们会以更自然更放松的状态投入到游戏中。

  二、角色扮演,增加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开展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根据天气情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动静交替原则,有时也在户外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的游戏,如角色游戏。这种游戏类型可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我们开展的运动稻草比赛,在活动前我们给孩子们进行了乔装打扮-——戴上草帽,拿上镰刀,园里的稻草地是他们的目的地,游戏目的是让孩子们练*翻、割、捆、搬、运的动作以及耐心。整个游戏中,孩子们动作有模有样,有的还把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的动作也用上了,有的孩子相互寻找伙伴,大家一起来帮忙,孩子对活动形式、过程很感兴趣。通过游戏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克服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结友爱和集体荣誉感。

  三、因人而异,引导孩子快乐游戏

  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他们的内心,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更重要的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或动作发展较为缓慢的孩子,应该鼓励或请其他幼儿带动他们一起活动,而不是去孤立他们,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不是全部包办。

  例如:孩子在*衡活动中,我们把梅花桩之间的间隔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跨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克服自己心里的障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不仅让水*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同时又照顾到不同水*的孩子,起到了班级的均衡发展,达到了活动的最佳效果。

  四、自由活动,给孩子更多的探索

  在户外自由活动中,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如组织幼儿自由活动时,可以与其他年龄段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玩,从而打破了年龄、班级的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老师在孩子们活动时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既要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也可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让孩子在快乐,有趣的环境中进行与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快乐。使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孩子更好的去实践和探索。同时老师应做好相应的活动记录,并回班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总之,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孩子就能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我们在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学会不断反思,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去引导每一位孩子,和可爱的孩子们同成长,共发展!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4

  活泼好动、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学前的孩子们就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的。但并不代表我们要带着孩子们漫无目的的玩游戏。游戏怎么玩,如何设置,如何才能锻炼孩子的能力,怎么让孩子们能在游戏中完善人格,这个是我们老师真正需要做的。

  薛老师特别强调了创造性游戏的概念:创造性是指幼儿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换言之,我们的游戏设计要以幼儿为主体,围绕幼儿展开,而现在有的游戏设计都背离了最初的出发点,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这是不合理的。其次就是要根据孩子已有的经验去设计,所设计的哪一个环节是要锻炼孩子哪方面的能力等,这个是我们需要反思的。

  通过学*和反思,我认为我们的游戏活动设计也有不合理的地方,还需要及时修改、调整。有了这些作为理论支撑,我觉得我们的游戏会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越来越好。

  幼儿园游戏与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5

  xxxx年8月29日我很有幸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张娜莲老师的讲座,很荣幸能够有一次这样的机会学*,培训学*的时间虽短,但受益良多。整个培训活动很精彩,也让我开阔视野,学*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对我日后教育之路开辟了一道精致的道路。下午是张娜莲老师的讲座,是关于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的,是在培训中,让我了解到贯彻落实《指南》从游戏开始。使我对幼儿园游戏有了重新的认识,游戏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学*,在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操作区域游戏材料来实现游戏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对于幼儿来说,“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有助于幼儿发展“玩具”。区域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对儿童而言游戏室一种快乐的体验,我们应满足儿童的游戏需求,主动为儿童创设适当的游戏环境,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保证儿童游戏的时间和权力,一切以幼儿为主,尊重幼儿主体性,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方式与特点,为幼儿创设温暖的、互动的、富裕理解和激励的学*环境。在开展区域活动时,教师不单单只是提供材料,还要去观察孩子,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回应孩子,不要限制孩子的玩法,给与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因为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总是不断地想出新花招来玩,比如我们班的大卫小朋友在玩葫芦棋时,他的玩法总是与众不同,拿起倒着转,跟小朋友比赛看谁转的久,所以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如果我去制止他说不能这样玩,要按格走,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玩法。等于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在孩子游戏时,要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想象和创造,尊重幼儿的学*方式与特点。学*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整个培训活动下来,“区域游戏”这个理念已经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认真领会落实培训精神,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切实开展好各项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为幼儿后继学*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