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3-03-03 00:00:00

【热门】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在*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工作生活状态。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能力。例如,在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10月,我有幸参加了新场乡中心小学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技能大赛赛。感谢区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观摩、学*、切磋的*台,调动了我们不断学*、共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积极性,切实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锻炼的机会,并感谢刘老师、杨老师给予我无私的指导与帮助,让我在这次锻炼中得到了提高。

  本次比赛,为时2天,可谓紧张而充实,考核非常全面。现在回想起来,我感觉所收获的不仅是一纸证书,而在于准备和参与比赛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因为失误深深的自责与沮丧,又有那柳暗花明的意外与惊喜,有赛前的忙碌紧张,又有赛后的反思与总结…,它让我有了从未有过的经历,有了从未有过的体会。下面就把我最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在学*中提高

  本次比赛的内容有:数学解题比赛,现场评课,粉笔字板书设计,即兴演讲,设计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最后上一堂20分钟的展示课。这么多内容怎样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复*呢?于是我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我执教过2—6年级的数学,对小学阶段的数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把握,但对中学的数学知识有所淡忘。其次,即兴演讲是自己从未接触的项目,感觉无从下手,也无法准备。让我感觉十分头痛。

  在复*准备的这段时间,我又重新翻开了小学奥数、中学代数;也上网查了很多即兴演讲、评课的技巧,观摩了很多即兴演讲的范例和视频。甚至试着去猜题目,写稿子。这样的日子,虽然紧张、忙碌,但又十分充实。无论是数学解题,还是评课、演讲,各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提升。在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读书学*过于功利,知识的积累应该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而非临阵磨枪、一蹴而就的。直到需要用时才进行突击,往往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作为教育一线的老师,有时也应静下心来多看看书,积累知识,不仅仅是专业知识。

  二、在参与中体验

  在本次比赛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即兴演讲:准备3分钟,演讲3—5分钟。按理说我们教师每天都面对学生不停地讲话,这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并非易事。参赛的老师们,有的因为过于紧张,思绪混乱,语无伦次;有的人纯粹答题,而忘了这是演讲;当然也有人滔滔不绝,声情并茂。看来即兴演讲考验的不仅是你的知识贮备情况,理论功底,语言表达能力,也要考验你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心态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在比赛中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常心看待某一点的得与失。

  三、在反思中成长

  曾在不同的场合听不同的老师说过同一句话:每参加一次活动就经历了一次成长。的确,在与其他青年教师竞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虽然不是多么优秀,却收获了一种积极的进取心。同时,通过大赛,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及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检验和提高。从而让我深深意识到要重新审视自身的学术水*和业务状况,不断学*,拓宽思路,走出*庸,学有专长,教有特色。

  技能大赛,考察的是教师是否有扎实的基本功,因为它是教学的保障。但是,有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一定会有高效的课堂,犹如有了上佳的陶泥,却不一定能烧制出上乘的陶器一样。因为塑形、彩绘以及火候的把握,除了需要缜密的心思、高超的技艺外,还要具备“视材而定”的随机调控能力。而这样的能力既需要学*,更需要实践,还需要反思。所以,我会把这次大赛出现的问题当作自己提高的契机,在反思的过程中,寻找改进和提高的有效良策。只有这样,才会逐渐改进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和教学水*,使自己能更快地专业成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生活*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的好*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从教小学20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许多专家都认为: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通过数学学*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问题。而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中,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这样可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学*负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

  一、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数学的重要理论和解题工具。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数学教学和各个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愈来愈广泛,其体现形式愈来愈丰富多彩。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里要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采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把圆剪拼成*似长方形的过程,就是把曲线形化归为直线形的过程。

  4.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此外,还有类比思想、组合思想、极限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数学内容准备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时教学中注重依据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时注重与学生分析、探讨解题思路与策略,在解题后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如本题应用哪些知识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还有哪些题可借助本题的解法(多题一解)。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探索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对这样的“知识”消化,并吸收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想活动。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复*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在*时教学复*中,要以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并进行知识点概括与归纳整理,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中寻找同一思想。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练、概括的过程。对于*题的选择不可以条块分割、泾渭分明,应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选题,有意识地设计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的*题、高频率再现,精心安排,恰到好处的点拔。特别是章节复*时,在对知识复*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精彩、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正如日本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地说是不够的,而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是绝对必需的;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是数学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总之,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现代化,以适应21世纪教学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在*时的教学中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知识真正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将知识和方法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熟悉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爱好,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题目的*惯和探索题目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公道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捉住了学生熟悉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公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公道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

  贯串课堂始终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假如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往思考你所提出的题目,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题目,由于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题目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看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展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聪明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题目,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题目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同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靠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纵性活动,即依靠已有经验或套用学*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以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正确的,由于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温*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以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足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公道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往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往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往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往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熟悉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经常会进进误区,由于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爱好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题目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题目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题目,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往解决某一类题目,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题目的本质性的东西。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一.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多年来我们在上复*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将知识做为小结的环节,而且都是由教师给出答案,例如用语言或图表罗列出所学知识。潜意识里认为学生是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知识网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教学实验中学生能给出的总结形式包括:

  表格式——条理性很强。思路清晰,概括能力强,有较强的周详思维能力,内容包括章节的内容说明,主要运算法则,各种问题的解题方法、注意事项及例题。趣味式——具体、形象而且生动、有趣表现出制作者有着**思索不及的丰富的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

  汇报式——内容丰富、过程详尽。表现出制作者情感丰富、能够客观的剖析自我。包括章节的主要内容,自我收获学*过程中的感想、困惑和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体会式——感受真切、信息丰富。表现出制作者能够坦诚道出对学*对象的真实感受。如数学很有趣它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既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使人变得聪明。

  可见,单纯凭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也不能够准确的把握我们正面临的家学对象。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知识背景、学*数学的意义、不同的文化氛围都带来了影响。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 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

  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教得好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得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合乎我们的意愿呢?

  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我们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

  三、教师对教学反思要注意的四个视角

  1.自我经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2.学生角度: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

  在新课程实验中,学*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

  在讲*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

  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老师富士在讲课时就常把自己置于困境中,并再现自己从中走出来的过程,让学生看到老师的真实思维过程是怎样的。人的能力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经常去问问学生,对数学学*的感受,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一看自己的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学的必要手段。

  3.与同事交流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发展性学*能力和创造性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要优化。

  (1)练*要有“方”。每一次练*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要有“味”。练*有“味”,指的是练*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结果与学*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本周五下午在领导的带领下在教学中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努力建设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大胆创新,探索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

  首先,我们学*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在教学中要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心,努力建设自主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要大胆创新,探索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数学课堂教育模式。

  其次,我们学*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建议。第一,学*了“数学建模”思想。通过学*我了解到了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理解运用。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通过学*备课建议,我知道了备课应该从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等方面准备,还要有详细的单元备课。第三,小组合作方面,在以后的`小组教学中,要科学地组织,分工明确。

  小组中要挑选好组长、记录员、汇报员(顺时针更换),我们要及时评价,可以围坐学*。第四,要做好课堂教学评价,学*先进教师的例子。

  通过这次学*,我会把指导意见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去,做好总结。模型并理解运用。 ”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就是利用数学语言、符号、式子或图象模拟现实的模型,把现实世界中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通过学*备课建议,我知道了备课应该从分析教材、了解学生等方面准备,还要有详细的单元备课。第三,小组合作方面,在以后的小组教学中,要科学地组织,分工明确。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理应当坚持联系教学实际,坚持面向全体,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促进个性发展,坚持打好基础、发展智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每一个学科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一、明确培养目标,促进全面发展

  1、继续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数学知识和基础的数学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因此,必须继续扎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基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

  2、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智力指的是人的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其中思维力是核心。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结构。从教材的角度说,小学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具有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视学*兴趣和*惯的培养。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和渴望探求真理,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意识倾向。学*兴趣与学生的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入门的先导,是学*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特别是小学生,对学*数学是喜欢愉快,还是厌倦畏难,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能力的发展。

  二、遵循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1、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学*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不是把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传递给学生,而根据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学生的学*规律,提供现象和问题,创设思维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学――不是吞咽现成的数学概念、定律和公式,而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课、讨论、问难、解答、实验操作、练*、总结评价等系列学*活动过程中。

  2、坚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义务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为了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确立基本的学*水*标准,以构成学*目标的第一层次,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通过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学*水*要求,构成第二层次的目标体系,以满足学有潜力的学生深入学*。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热情关怀,要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补差,坚持每个例题、每个小节、每个单元的知识及时补救,及时过关。

  3、坚持“适应性”与“发展性”相结合。有意义学*理论认为,一切新的学*都是在学生原有的学*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是不存在的。因此,教学要研究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研究新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要素,研究新旧知识间存在的共同原理,使新的知识很快能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时,充分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把握学生发展的最大可能性,从而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坚持“过程化”教学原则。“过程化”一指重视学生参与学*过程,二指重视教学活动的思维过程,三指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数学,记住揭示数学规律的各种结论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忽视学生参与探索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做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学*数学,不能忽视数学活动的思维过程,如定律、公式的论证、推导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等。同时还要重视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如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等。

  三、认真钻研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

  1、仔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实现这一过程的前提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钻研、理解和把握。教师钻研教材时,要对教学内容从整体上有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明确所教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做到竖成线,横成片。

  2、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全面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惯等方面。教学目标要恰当是指教学目标不能一般化,抽象化。在一节课里,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简单应用,哪些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通过什么手段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结合什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确具体。只有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才能对教学具有导向、调控作用。

  3、合理组织教材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大纲顺序编写成教科书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是现成的理想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形成较为有序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4、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恰当分配教学时间。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环节不同。如新授课一般包括复*、引入新课、学*新知、练*、小结评价等基本环节,练*课一般包括检查复*、提出练*的目的要求、课堂练*、反馈调节、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环节。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一、对学生学*过程的肯定,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可见,要让学生会学,得让学生想学,对学*感兴趣,那么,作为老师就得想办法激励学生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本人对学生的自主学*和创造性学*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肯定,让学生在学*中有成功感,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激发再学*的欲望。

  例如,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用直尺和量角器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而后,我让画好的学生说是怎样画的。学生说:“先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找一点,然后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这个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刻度和这条直线重合,在量角器90度刻度线的地方上点上一点,把刚点的这一点和直线上的`这一点连接起来,这条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我又让学生说出当时是怎样想出这种画法的,学生回答道:“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的角是直角,而直角是90度,我就想着用量角器画出90度的角。”当时,我立即对这位孩子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并作出高度评价-----丁莹同学非常聪明,他能把我们刚学过的“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和“垂线相交的角是直角”联系起来思考,他不仅开动了脑筋,而且会动脑筋,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中碰到新的问题时,会像这位孩子一样去思考问题,把我们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分析解决新问题。此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思考问题更积极了,思路也很广,也很特别,在他的带动下,学*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说明学生对事物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思考,深入理解其含义。在教学中,我就是采用启发式,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致最终解决问题。如: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常常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分析已知条件能解答哪些问题,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并把问题一一提出来,根据已知条件一一解答再看解答出的这些问题中哪些能帮助解答最后的问题;或者看最后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答,再看看需要的条件中是否给出这些条件,按理往下推,直到题里有条件能解答新问题为止,最终寻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学*过程中长期进行这种分析思考的训练,会逐渐养成勇于探索问题的好*惯,变得思维敏捷,聪明好学。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问题的解决中。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时,让学生自己感悟,最终找出问题的答案,这种方法比老师直接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白问题的打啊要强得多,虽然都是弄懂问题的答案,但是学生明白问题答案的途径就不同,前者学生的思维是作过激励斗争的,是一种内化过程,后者学生的思维过程是跟在老师后面完成的,是*稳过渡的由眼到手的简单过程,前者具属探索性学*,后者是接受性学*。因此,前者的学*会有所发现,价值远远超出后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当老师的,特别是数学老师,不要嫌学生思维迟缓,耽误课堂时间,而把自己的分析思路嫁接给学生,取代学生思维,违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试试看,一开始我们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当训练有数后,你的收获是惊人的,可喜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转眼工作*一年了,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在*时的工作和学*中有许多的心得和体会。回顾一年的工作,我的收获真是很多很多,下面我就具体来谈一下我这一年来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收获:

  一、教学方面

  经过这一年来的工作我觉得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我认为首先在教学方面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深入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内在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后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以学生为主体,师声互动。初登讲台时,我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很流利的把本节课知识讲授完,但就好象一个人在表演一样,我似乎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讲课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而且组织课堂的能力也不是很好,而经过一年来的'历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全面公*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好的要爱,学*一般的要爱,学*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关于这一点我就是这样做的,我带过的学生我都很喜欢,无论是“金凤凰”还是“丑小鸭”我都喜欢他们,关心他们。上课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和他们聊聊天,不管生活还是学*,能帮他们解决的问题尽力去帮助他们解决。课下他们也经常到办公室或宿舍找我谈心。通过沟通、交流,我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教学也有了很大帮助。

  2、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等的,所以我时刻的提醒自己教师是不能盛气凌人的,更不能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我应该从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我缩小心理距离。

  3、爱就是责任。

  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决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应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我到承德县听了承德市小学数学评优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氛围,把学*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掌握学*的方法。

  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

  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本次评优课活动,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的前提。小组合作学*时,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这点值得我去学*。

  五、对问题的`理解深入、练*设计有层次性。

  在本次评优课中,几位教师练*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不同水*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课堂氛围*等和谐。

  课堂中教师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等交流,教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总之,本次小学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1)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

  我在很多书籍论文中看到关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面都提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视听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学生是学*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比如讲解高年级数学中的速度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个动画——兄弟二人上学。一播放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被吸引过来。这个动画是这样的:哥哥跟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400米,弟弟一分钟走100米,弟弟已经开始在走了,走了10分钟以后哥哥才开始出发去学校,哥哥一分钟走120米。这时让大家大胆想象是谁先到学校。” 通过动画这个桥梁,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使学生觉得课堂压抑、乏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教师跟学生达到了充分的'互动,学*效率也大大增加。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人机交互程序。当学生正确解答结果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卡通人物并且还伴有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给以提示、帮助,使其重新获取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同时,经常地使用生动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馈,还有利于增强刺激强度,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2

  小学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将创新与教学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一、教师树立生活化教学意识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要有生活化教学的意识。教师只有改变观念才能在教学中利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学*过程中应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不能把意识强加于学生。因为学生是教学里的参与者、合作者,学生的学*动机、情感、意志对学*效果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把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启发、探讨、研究等生活化的放松式教学。如学*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角色,进行模拟购物。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测量计算校园花坛、水池等设施的面积。这样一来,学生的学*积极性高涨,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又使学生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心里上的需求。

  二、营造数学生活化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师生即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是由师生的情绪、情感、教与学的态度、教师的威信、学生的注意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民主、*等、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才能活跃,只有营造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气氛,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如学“混合运算”一课时,先提问“现在如果你到了一家超市,要买你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要花多少钱?”这样一下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说:“我买5包面包,一包1元,共花5元。” “我要买4包花生米和一袋糖果。”这时让学生计算要花多少钱,让学生汇报结果和想法。再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情境下,让学生体会到,简单的数学算式也变得有非常有趣,同时也赋予了数学算式生命的价值。因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通过说唱、游戏,使学生主动、大胆、愉快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在言语、表情、态度等方面都应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关怀,欣赏,肯定和鼓励,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环境,减少学生的学*心理压力,让他们有成就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信心,建立一种*等、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将生活融入教学中,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离开了生活的书本是死的书本,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学生认为数学就是学*,学*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鼓励学生多多的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对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利用数学方法解答出来,如给学生布置感受数学的任务:让学生陪父母去市场、去超市买东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影子。上课时,很多学生争相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有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了一道题:在市场买菜花了16元,付20找回4元,买肉花了23元,付50找回27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利用情境教学,将数学探究生活化

  在数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先利用身边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取出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4厘米,宽是1厘米,高是1厘米,体积是4立方,然后取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通过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学生不再是消极被动的被塑造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开拓者,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独立学*的品质、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探索实践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3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等自由的对话*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4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忧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5

  最*我听了青年教师张璐璐老师的两节数学课,作为师傅的我,时刻关注徒弟的成长,也会积极地听课指导,同时这也是我们共同学*,共同进步的好机会。现把自己的听课感受总结如下:

  张老师这节课安排了复*,新授、练*几个环节。张老师已经掌握了课堂的基本环节。但在课堂细节上不够完善:第一:语言的完整性和简洁性。学生在经历学*和活动经验的后得出的.结论,老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进行简练的归纳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清楚和明了。第二:老师的提问要有启发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在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要多给孩子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老师不要为了追求结果而代替学生回答。这样下去孩子在课堂上就不说不做、不想、孩子失去了学*的主动性。

  总之,老师在课堂上整体的把握和自然的体态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只要在备课和上课上多下些功夫,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作为师傅的我也会积极帮助她,使我们在教学上越来越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6

今天上午,我们在实验附属小学听了两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他们的课堂教学风格各有千秋,都浸润着浓浓的求知精神和探索理念,真实、朴实、扎实、生活化的数学课堂都是两位执教教师智慧火花的精彩呈现,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

  下面就谈谈本人对这两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的最佳状态。卞校长一开始用找朋友的问题引入,张校长用看图猜成语和自己编口算题让组员说一说,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三、注重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今天的课上两位校长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课堂中老师通过导学单的抛出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并且能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巡视指导,活动后小组展示交流,使小组合作学*扎实有效,使学生经历了获取新知的全过程。

  四、练*设计形式多样,由浅入深,思维含量高,因为及时的巩固练*所以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听的这两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来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张校长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六、最后卞校长在课的末尾通过填空的形式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做了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心中有了深刻印象,而且还让孩子带着问题离开教室,使学生感受到学*倒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真回想,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只有不断地学*、积累才能为教育事业而服务。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7

  一、激情导入,体验数学课情境之美

  学生的情感总是在老师的感染下逐渐萌发的,教师一定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热情地学*数学。因而教师要融洽与学生的关系,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入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情绪。一位老师教学“圆”,从童年时代的推铁圈到现在的呼啦圈,从奥林匹克的五环旗说到苏轼笔下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老师充满激情的配乐感怀,使全班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老师的“侠骨柔情”感染了学生,他们对生活中的“圆”感到不再陌生,并且有了急切了解更多的关于圆的知识的愿望。于是老师请大家动手制作圆的模型,不失时机地讲授了“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室里始终播放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把客观的“圆”演绎**间情感的故事。

  二、在操作中学知,满足儿童好动的心理

  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好动。动手操作活动具有具体形象,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先请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行四边形。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老师拼、摆,听老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这样既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又能发挥学生的数学潜能。

  三、创设争辩环节,让道理越辩越明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他们在激发学生创新学*的情绪方面,并不墨守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营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抓住小学生喜欢争论的心理特点,通过争论有效地刺激兴奋点,一步步地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能收到较佳效果。一位数学老师把数学课上成语文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争论话题:三分之四是不是最简分数。甲方观点:三分之四是最简分数。乙方观点: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一场激烈的争辩开始了,双方利用最简分数的概念展开舌战。乙方认为,三分之四,分子与分母是互质,符合最简分数的命题,但考虑到三分之四不是真分数,所以一直强调三分之四不是最简分数,而甲方抓住最简分数只要符合分子和分母互质这个必要条件,不考虑最简分数是否是真分数或假分数,向乙方展开攻势。最终,乙方败在甲方有理有据的事实面前,双方最后握手言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师评价了甲方不仅对数学知识把握得很好,而且能通过机智的提问帮助同学理解概念,称赞甲方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接着幽默地夸奖乙方,告诉他们许多事实都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你们发明一项规定:只有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质时,才叫最简分数,说不定以后教材就变了。并鼓励乙方积极动脑筋,不断探索,数学这门功课就是奇妙无穷,只要你们不懈追求,耀眼的奥数明星也许就会从我们班上诞生。教室里始终洋溢着轻松、快乐的气氛,学生的情感如同决堤的江河,直泻千里,他们的思维在碰撞,激情在燃烧。

  四、从生活出发,充分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只有让它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部分都能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原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促使他们喜欢学*数学。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可以尝试先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纸箱,让学生自己测量、计算所准备的小纸箱的表面积,并交流计算方法后。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很快就会掌握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整节课学生都兴趣高涨,就连下课铃响了似乎都没人听到。一旦让数学回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它就会张开飞翔的翅膀,跃入学生渴求知识的脑海中。

  五、充分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

  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最后又回归生活,而且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只是自己不能把这些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利用好这些经验,学生就会对数学由熟悉而变得亲切,由亲切而变得喜欢学*数学了。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直接经验转化为间接知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使其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知识没有办法直接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教学,但如果不进行操作演示,学生又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寻找生活中的模型,利用模型帮助学生树立表象意识,从而达到学*目标。如在教学解决“行程问题”时,因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就可以找来两辆遥控玩具车,让两位学生分别操纵,在教桌上进行演示,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该如何解决。在教学“认识圆柱”时,可先在课前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个“圆柱”。全班同学放学后都积极行动,用硬纸板、包装盒、彩纸等材料制作起来,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学到了很多知识,课堂上的踊跃表现让前来听课的教师至今难以忘怀。

  七、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探究数学规律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规律性极强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究、掌握并运用数学规律,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水*。如在教学“加法的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一道练*题:小明家有黑山羊8只,绵羊5只。一共有羊多少只?学生肯定立即回答是13只。这时再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一个“骑圆形轮胎的自行车”比赛(其中甲骑的车轴在圆中心,乙骑的车轴不在圆中心)的情境。先让学生猜一猜,哪种自行车骑得快?为什么?接着用课件展示比赛,结果,乙虽然使出了浑身解数还是落在后面,甚至几次摔倒,而甲却轻松获胜。这一生活情境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为认识圆的特征――“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做好了铺垫。

  八、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教学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只有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训练,从学生感兴趣的实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入手,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采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设置引人入胜的悬念,才能激起学生学*的内部动力,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更便捷地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如在教学“*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把4根小棒用线捆成一个长方形,在带领学生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后,随手一掌把这个长方形打歪了,有的学生肯定先是一愣,然后就会突然醒悟(长方形一歪,不就成了*行四边形吗),很多学生立即联想到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接着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这样使得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而有效。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真实再现了现实生活,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增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度提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要让学生对学*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让教学回归实践,回归生活,那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很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迅速提高学生的数学水*。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8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线是:以生活为起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激发数学兴趣;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究数学、理解数学,进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数学观念。

  下面就以课堂教学为*台,阐述一下自己在这方面所尝试的一些体会。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应努力挖掘数学知识中的生活资源,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进而产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如在学*“6的组成”时,为了让学生能独立地发现数学,激发探究的欲望,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小明家有3口人,每天吃饭都是小明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会怎样取筷子?取了几次?每次取了几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过操作,学生们发现可以取一次(6和0)、取两次(1和5、2和4、3和3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1、2、3;2、2、2;1、1、4;……)……有的学生一根一根地取了6次,即6个1。通过日常生活中一个司空见惯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学生便发现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且玩得高兴,学得轻松。

  2.借助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去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究的机会和素材。如借助动画幻灯片的手段再现了“上车下车”的生活实例,以此来帮助学生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题为4-2+3,动画展示:公共汽车上原有4人,到站后先下去2人(先减2),又上来3人(再加3)。使学生直观清楚地看到:计算时,先从4人中去掉下车的2人,再加上上车的3人,结果车上还有5人。即4-2+3的运算顺序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这一生活实例的.引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运算;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探得了知识的本源,培养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这些意外所得的关键在于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生活实例紧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提供生活背景,引导学生应用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学*的机会,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数学要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之后,可让学生们用各种立体图形搭建一面墙或盖房子,看谁搭得最结实?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长方体或正方体,都不选择球体,因为球体爱滚动。刚学的知识就派上了用场,每个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与数学相互渗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用生活之泉来滋润学生的数学素养,用数学之法来完美我们的日常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9

  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慼受到教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槿,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军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桯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別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淸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邢。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慼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0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一、合作学*的形式

  1、合作讨论,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

  为了提高学生合作学*的效果,一个合作学*小组以4──6人为宜,并且在一个小组中注意各层次学生的优化组合,以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要使合作学*更加有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合作学*不但要发挥组内每个人的作用,还要发挥集体的作用,注意培养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活动的*惯,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努力提高学*的效果。因此,在学生已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但尚未得出结论之前组织讨论,这样可以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在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抽象概括,探索出所要掌握的结论。

  2、合作练*,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

  课堂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具有不定性、探索性的开放性练*,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而运用小组合作进行开放性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的天地。

  在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新知,有的学生一知半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练*,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开展合作练*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讨论的合作意识可能不强,这时教师可以加强指导,并安排特定的时间,有意识培养他们合作练*的意识,实施新课程以后,可以把教材安排的讨论题,作为合作练*的素材,这样,既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学到别人的好思维,好方法。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观点,发挥想象,互相启发,共同发展。

  3、合作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经常对学生的学*作出评价,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概括别人发言的要点,经过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既锻炼了思维,又培养了表达能力。

  二、合作学*的操作

  1、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乐于接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贴*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事件之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明确学*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的时效性。

  三、合作学*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1、合作时机应选择在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合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2、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时。由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所以当他们在学*新知识、需要新能力时,往往会遇到困难。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小组合作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合作时机应选择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现在的学生争强好胜,有一定的竞争欲望,渴望自己的观点被肯定,但又不善于阐述自己的观点,一旦有不同意见,浮于表面的争论较多,说服力不够。此时,教师如果对有争论的疑点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

  4、合作时机应选择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放性”问题的解题方法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

  5、合作时机应选择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四、小组合作学*的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合作与交流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要达到上述目标,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转变观念

  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教师首先要学会合作交流学*,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数学课堂合作与交流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是参与课堂活动的“*等中的首*”。因此,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运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教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汇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运用新知识的情景,及时给出促进学生发展评价意见等等。

  (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小组合作交流学*的组织

  合作交流小组的成员的搭配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进行。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从而使小组活动有更多、更丰富的信息输入输出,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组建好的合作交流学*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

  2、重视学*小组“领头雁”的培养

  重视学*小组“领头雁”的培养。这“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要优秀,责任心要强,并能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

  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3、培养学生掌握社交技能

  导致合作交流学*小组解体或学*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就是小组成员不会合作交流,学生不合作的原因往往也不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愿望,而是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方法——社交技能。所以教师最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学生掌握必要的社会技能。例如:将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运用“手势”发挥管理作用,同时使学生参与管理过程,如何倾听别人的发言,养成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惯,自己认真思考,大胆发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如何“提建议”;如何说服别人。评价他人等等。好的社交技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们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小组里学到更多东西,同时对同学与家人和朋友和睦相处以及未来事业上取得成功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创设问题情境,当好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的动机,提出合作学*的目标,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小组合作推导公式前,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

  (1)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

  (2)用多种方法验证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3)思考公式推导过程对我们的启发。

  对特定的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如教学“我们认识的数”,教学“抓花生米”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合作交流要求:

  1、每组先派一名学生抓花生米;

  2、抓花生米时要求只能抓一把,但要尽可能多抓;

  3、再小组内猜一猜,这一把花生米有多少粒;

  4、再由一人数一数有多少粒;

  5、讨论:抓一把花生米与抓一把糖果的粒数哪个多?为什么?这样把合作交流的步骤交代清楚,小组学*就能有条不紊地展开。提出合作交流建设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

  (四)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

  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的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都要采用一种友好的,*等的,建设性地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不盲从。要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合作、交流,做个*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让学生树立“我与大家”,“我与集体”的观念。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别差异,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合作交流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遵循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特别对那些*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增强了这些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合作乐趣,进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五)合作交流,培养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合作为手段,是开展的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取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使课堂教学不再出现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合作交流学*,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方式。这种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交往能力。在数学合作交流学*的课堂上通过充分的合作与交流,营造了一种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氛围。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学*弥补了教师一个人不能面向每个学生进行教学的不足,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

  教师要在学生数学学*过程中,不断地变换角色,这是新课标向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在指导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的差异,学*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的得失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结果 更关注过程

  (2)关注共性 更关注个性

  五、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与合作交流学*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1

  第一次与一年级学生亲密的接触,其中的滋味可真是五味杂陈,既痛苦着又幸福着。一年级是小学的起点阶段,教师如何引导如何启发都将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关注自己如何促进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学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

  在实际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方式和*惯,初步学会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因此,一年级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实生活,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呢?

  1、培养主动的愿望。对于刚入学的一些孩子,大部分都受到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于的学*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观察他们新的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又领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然后告诉:“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亲切感。

  2、有意识创设活跃的氛围和生动有趣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知识呢?我针对每课不同的内容,编排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游戏、故事……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 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仅使认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惯。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观察猫家四兄弟的不同神态,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进行模拟表演,充分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获得了知识。

  3、 引导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大家都知道本教材的练*题中,有很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我们抓住时机,鼓励多动脑筋,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不同的?”时,很多的表情都很茫然,所以这时,只要有能通过思考来回答问题,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鼓励,表扬他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4 我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当时特别高兴,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智慧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其实通过这幅图还能列出很多不同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直深挖到根据衣服、袜子的不同颜色来列算式,甚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每每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主动去寻找不同的来解决问题。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抓住机会,并加以正确引导,相信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

  4、 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 。 许多孩子在入学以前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如果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活实际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在学*中培养孩子的生活实践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布置到书店、超市等地方进行调查,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进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各种不同的东西,叫扮演中“商场小经理”把各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进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2

   10月17和18日,我参加了在成都西南交大举办的国基教育大讲堂《数的认识》教学操作指南研讨会。2天时间由各地优秀数学教师:吴正宪,张齐华,杨皎,许卫兵,朱国荣,陈亚明,沈洋几位大师展示高水*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总体感觉,教师们共同的优点就是:声音有亲和力,甜美,语言精炼,教师无论是教学反思,还是回答当场提出的问题,大多都能很淡定、很全面的给予解释,有条不紊。对课标吃得透,具有很高的数学素养。这都是很值得我学*的。

  一、教学收获

  1.课件制作精美,动态的较多,更形象、直观的看出是*移还是旋转。鼓励孩子,只要你好好学*,你也可以完成这种任务,引起学生对研究数学的学*的一种责任感。

  2.张齐华老师的《百分数的认识》这节课:1. 整节课气氛比较活跃,老师情绪高涨,说话幽默,能感染学生,她特别享受教的`过程,投入,和孩子们融为一体,让学生很放松,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杨皎老师《生活中的负数》倡导的课前预*、师生互动、自主性学*、讲了如何处理课堂生成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每一环设计目的性要强,充分理解教材、预设要充分、你要放得开、收得拢〉。

  4.许卫兵《认识分数》围绕“先分后数”这一分数实质巧妙的建立起整数、分数以及小数三者之间的联系。把各种数有机的串联起来,打通了各数之间的联系。短短的一节课,抛开了一般教学对分数的浅层的认识。从数,起源于数。出发,有落脚到分数也是用来数的。

  5.吴正宪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了达成数的概念的建立,理解数的意义,整个过程,她不惜时间,充分让孩子操作,试一试,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帮助学生出不见分数的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整节课,学生的学*室快乐的,接纳新知是不知不觉的,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独立操作获取的,概念意义的裂解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帮助学生有形象到抽象架起桥梁的工程师。

  二、自我反思

  听了两天的课,确实收获不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也被他们上课的那种激情所感染,在课中老师要先有情感,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他们不只是授课,更是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以自己的那份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学会反思,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在反思时要上升到理论高度,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反过来深入理解理论,再指导教学。在教学时要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成长,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3

  十月底,我跟随校领导前往北京学*, 观摩了俞XX、刘XX等几位国内名师的精彩展示课,以及吴XX等几位大师的点评和袁XX等几位专家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令我感触较深的是俞XX老师的《*均数》和强XX老师的《圆的认识》。

  第一天先听的是俞XX老师的《*均数》。首先,俞老师先了解了一下学生对于*均数的掌握程度,同时活跃气氛。出示导入题目:

  二年级的学生测60米跑,并且要把测的成绩填表。小明跑了5次,分别是15秒、10秒、14秒、14秒、12秒,小明跑60米需要几秒?老师说出情景:小明一开始填了一个15秒,他考虑了一下,擦掉了。又填了一个10秒,后来又擦掉了。他应该填多少合适呢?

  师:为什么把15秒擦掉?

  生:太慢了。师:为什么把10秒擦掉了?

  生:太快了。

  师:最快最慢都擦掉了,那填多少合适呢?

  生:在10秒~15秒之间。之后学生讨论,最后得出13秒是合适的。

  师:小明没有跑过13秒啊,怎么能是13秒呢?有的学生就说,*均数不见得是跑过的数。老师说说5次都跑过哪些秒,然后问:第六次可能是几秒?第七次呢?……

  师:每次都会离13较*,(小磁铁展示,把五次的成绩*均为13秒的过程)

  师:13秒在最中间,虽然没跑出来过,但是接下来的跑步可能会出现13了,13反映了他的真实水*。

  师:正好反映真实水*的数为*均数。接下来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地方用到了*均数。

  (2)为什么要学*均数?这些题目有助于学生拓展关于*均数的用处以及加深归于*均数的'理解。最后,老师又出了一个课堂练*,内容是这样的:男生女生投篮,男生有5人,分数分别为:4、7、5、4、5。女生有4人,分数分别为:7、3、5、9?问题是哪一组的水*高?解决这个问题之前,老师又问了三个小问题

  (1)怎么来比?

  (2)如果男生组去掉最后一个,会比较吗?这个问题意在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既可以比较总分,也可以比较*均数。

  (3)两组人数不一样时,可以比总数吗?应该比什么数?怎样比?此时,需要比较的就是*均数了。通过这个题目,培养了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最后,老师总结:*均数是一个什么数?生:真正水*的数,中间数。通过听俞老师的这节课,首先感受到的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活跃与学*。然后是教师教学首先要自己对于教材深挖,吃透教材,努力做到每一个字都有它存在的意义。

  听的第二节课是强老师的《圆的认识》,强老师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很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我个人也比较喜欢这种教学风格。课的开始首先用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导入对画圆的探究。老师是用一个个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问题:

  1、怎么画圆呢?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画圆的方法,开拓思维。之后,请学生在纸上尝试画圆。让学生实际的体验,从实际体验中发现问题。

  2、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请学生大胆的发言,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实际的体验,基本上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出来画圆要注意的地方。这时老师再出示正规的画圆视频,看完后学生再一次尝试画圆,加深对画圆应注意的点的理解。

  第三个环节是对圆的各部分的探究。由在操场上画圆引入对画圆工具的探讨,进而引入用绳子画圆。由老师(用普通绳子)和学生(用松紧带)在黑板上进行画圆比赛,引入对画圆时相同点的探究。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来相同点有: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又问圆与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的不同?学生说一说。接着顺理成章的引入对圆的各部分的介绍。为了加深对各部分的理解,老师出了两个小问题:

  (1)在画出的圆里找出圆心与半径,并画上。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半径是怎样的线段?然后由半径引入直径的学*,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是否是半径,不是半径而是直径。老师出示判断题请学生判断是否为直径,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直径是怎样的线段,加深对直径的理解。最后就是课堂练*了。

  1、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能清楚看到圆心和半径的圆。

  2、选辐条安装车轮。安装一个半径为3分米的自行车车轮,选什么样的辐条合适?有2分米、3分米、5分米、6分米的,请学生说一说选3分米的辐条的原因。得出半径长度都相等。由这个问题引入对半径的数量的探究,圆的半径有无数条。请学生说一说选6分米的辐条的原因,进而得出直径=2半径,又问在不同的圆上也可以吗?进而得出结论,在大小一样的圆上,直径=2半径。

  听完这两个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以下几点:首先,轻松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学生的思维能迸射出更多的火花。其次,就是讲课时对于知识传授的梯度一定要把握好,一环扣一环,引导学生水到渠成的理解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对课本,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4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有效地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变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变静态学*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为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自主学*、探究性学*;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 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索式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时学*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者积极参与,合作学*、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15

  4月28日至30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全市的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我非常感谢于科长特意将会议安排在莒南。半年前去美国看望在那儿工作的女儿,回国后于科长为我提供与大家相聚见面的机会(用于科长的话说,是用会议给我接风,哈!),此番深情厚谊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

  内退了,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中的工作阶段也就结束了。来美国后,内心有着一种“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之伤感。我很留恋那份让我痴迷了奋斗了三十余年的教学教研工作,很留恋在多年的教研工作中所结识的各位教研员及众多的老师们,以及朝夕相处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同行同事,情同手足,兄妹般相处。此次欢聚让我重温旧情,再次在活动中感受教研工作的那种氛围,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激与感动。置身会场,似乎又回到了从前。由此我想到人在工作时是一种幸福,即使是忙碌与劳累。

  有一句话沉淀在我的心中:“贫贱富贵,总难如意,知足即是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回首以往,我很知足。我曾做过那么多年自己能做的、自己感兴趣的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我有这么多的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的同事同仁。今天更增强了我这种满足感,因为我欣赏到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聆听到于科长的报告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的评讲。脱离了工作,我便是一个闲人,时间是自己的,便有了做自己做生活主人的感觉,这同样是一种幸福。

  在会议的最后环节,于科长让我讲几句话。因为于科长事先没打招呼,突然之间,除了激动,面对*千名教师不知说什么好。满肚子的话不知从啥说起。除了表达谢意之外,学*的体会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只是简要的说了几句,有些遗憾,不知是否让于科长及大家失望。

  整个活动的安排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有序、富有成效,这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智慧。所观摩的九节课,充分展示了在几年内骨干教师群体整体水*的提高和我市小学数学课改的成果。有些远离课堂的我,真有种“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清新之感,深受启发。作为此次研讨,交流经验、培训教师、总结经验之功能,都落实的很好。教学的改革永无止境。会上,我听了六节课,,因为没有任务也就没做深度思考,但期间我与邻座的教研员和教师不时地有些交流。每到闪光之处情不自禁地发出由衷的赞叹,遇到效果不理想的地方时也讨论其原因,直抒个人的见解。交流讨论的问题,我概括成了三句话:研究教材要深化,教师的语言要简化,关键的地方要细化。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统计例1的教学,三节课对教材都做了灵活处理。候老师设计了用某商店各种彩电销量代替教材中市场各品牌彩电占有率,李老师也赋予此例题以情节,且以员工争取工资的形式出现,徐老师以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文艺节目为统计题材。可以说都注重数学的生活性及趣味性。教材是以A牌、B牌、C牌等为名称给出了市场占有率。如果仔细想一想,教材本身有一个问题,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国产彩电占有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为啥不能把ABC换成国产长虹、海信、TCL等具体的品牌,并且不要编造数据,要通过真实的市场调查,即使是调查的时间是某年的。作为国家级教材,这个调查很容易做到。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使学生了解我国彩电的主要品牌有哪些,以及市场销售情况,在使学生了解这些信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解决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三位教师对教材大胆的处理我非常赞成。但对教材的改动,我又有这样的认识,侯老师是否可以用一个真实的家电商场彩电销售的情况作为素材,当然这有些麻烦,需要去调查,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侯老师虽然把教材中的ABC换成了我国具体彩电的名字,学生一看数据也不真实,因为它是在教材上搬的。李老师把例题的内容编成了员工争取工资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和生动地表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我在想,是否在顾及趣味性的同时,忽视了老板的刻薄和员工的刁钻对学生有一种过于世俗的影响,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在我们教学的每一个细节;还有,员工的工资与各品牌的销量挂钩也有些勉强。徐老师现场调查学生喜欢文艺节目的情况,学生经历数据的搜集、统计表的形成、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很具有现实性,教学过程也很生动;但从优化教学的角度这一过程是否有必要,因为它要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再说现场调查的数据不一定好用;另外,关于数学的趣味性,解决问题中的挑战性应占有很大成分,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辨中感受学*数学的魅力。天天只靠好玩、好吃等方面的素材也不一定能使学生有多么高的兴趣,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

  在出示类于教材例题1的扇形统计图后,对于教学过程的展开,我想教师要提的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1、根据学过的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你能提出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大?哪种品牌的'销量最小?……)2、这个图不能解决那个品牌销量最大(最小)的问题,说明了什么问题?(数据不全面)3、怎么修改此扇形统计图?(“其余的”的数据不要大于列出品牌中的最大数据;若是要解决哪种品牌销量最小,则需要列出所有品牌的数据)4、对于此题的学*,我们明白了什么?对每一个问题不必引导过细,要放给学生,要让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并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

  我们特别注重什么“感”,我想理想的课堂,学生应有三“感”:面临学*任务的紧张感(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面临明确的学*任务,即我们*时强调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劳累感;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功感(愉悦感)。没有这三“感”,说明教学欠扎实。所谓扎实的教学,就像锤子砸在墙壁上,砸过之后留下的是一个个的坑。这些坑是看得见的、摸得着的。

  本人很长时间疏于学*和深入课堂,对于评课真的有些不敢开口说话了。以上只是我欠思考的个人肤浅的点滴之见,很可能不正确,甚至是谬误。只是说给大家,抛砖引玉,以求交流和指教。也算是我完成会议布置的作业吧。

  最后,再次感谢于科长和大家给我提供的这次学*的机会!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祝全市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飞的越来越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2)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12月3—4日,xx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xx老师现任xx市xx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xx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xx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12月3—4日,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老师现任杭州市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生活*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的好*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许多专家都认为:一个学生素质的高低最为重要的标志是看他能否通过数学学*形成一定的思想方法,并运用它们去解决数学问题以及日常生活问题。而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中,也得出一个类似的结论: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领悟数学思想方法比具体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派到用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对进一步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极其重要,这样可避免“题海战”,减轻学生学*负担,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条件。

  一、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思想

  在数学领域中数学思想方法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数学思想方法他们不易接受,而且要想把那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都渗透给学生也不现实。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形象化、直观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几何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来表示。在数学教学中,由数想形,以形助数的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可以使问题直观呈现的优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在解答数学问题时,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分析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思维,拓宽思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数形结合思想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形转化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

  2.集合思想方法。

  集合是数学的重要理论和解题工具。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集合思想,集合的思想和概念渗透于数学教学和各个阶段,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集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愈来愈广泛,其体现形式愈来愈丰富多彩。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把含在教材中的集合思想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渗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采用直观手段,利用图形和实物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

  3.化归思想方法。

  化归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以可变的观点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形,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不是对问题进行直接进攻,而是采取迂回的战术,通过变形把要解决的问题,化归为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从而求得原问题的解决。其基本思想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甲,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个已经解决或者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乙,然后通过乙问题的解答返回去求得原问题甲的解答。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它的基本形式有: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等。在小学数学中蕴藏着各种可运用化归的方法进行解答的内容,让学生初步学会化归的思想方法。如: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里要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在推导过程中,采用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拼成一个*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把圆剪拼成*似长方形的过程,就是把曲线形化归为直线形的过程。

  4.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是根据教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按某种标准,将其划分为不同种类,即根据教学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归入一类,把具有不同属性的归入另一类进行分析研究。分类是数学发现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如果对学过的知识恰当地进行分类,就可以使大量纷繁的知识具有条理性。一般分类时要求满足互斥,无遗漏、最简便的原则。如整数以能否被2整除为例,可分为奇数和偶数;若以自然数的约数个数来分类,则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几何图形中的分类更常见,如学*“角的分类”时,涉及到许多概念,而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渗透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其中几种角是按照度数的大小,从量变到质变来分类的,由此推理到在三角形中以最大一个角大于、等于和小于90°为分类标准,可分为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而三角形以边的长短关系为分类标准,又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又可分为正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通过分类,建构了知识网络,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的结构。

  此外,还有类比思想、组合思想、极限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

  1、在数学内容准备和概念、定理、公式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在*时教学中注重依据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时注重与学生分析、探讨解题思路与策略,在解题后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如本题应用哪些知识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还有哪些题可借助本题的解法(多题一解)。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探索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对这样的“知识”消化,并吸收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想活动。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3、在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复*中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在*时教学复*中,要以思想方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各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解题训练过程中以数学思想为主线,并进行知识点概括与归纳整理,从不同内容、不同角度、不同问题、不同方法中寻找同一思想。把数学思想方法纳入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练、概括的过程。对于*题的选择不可以条块分割、泾渭分明,应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选题,有意识地设计隐含着数学思想方法的*题、高频率再现,精心安排,恰到好处的点拔。特别是章节复*时,在对知识复*的同时,将统领知识的思想方法概括出来,增加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有利于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精彩、最本质、最有价值的东西。正如日本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科学工作者所需要的数学知识,相对地说是不够的,而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是绝对必需的;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但数学的精神、思想与方法却永远发挥作用,可以受益终生,是数学能力之所在,是数学教育根本目的之所在。”总之,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现代化,以适应21世纪教学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在*时的教学中渗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知识真正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并且能将知识和方法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从阅读到悦读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程,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别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清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感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学*数学的良好体验,形成良好的学**惯。

  接着又详细介绍了各个年级的教材的重难点,其中二年级下册教材主要有一下特点: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改进“有余数的除法”的编排,挖掘其数学教育价值,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提供丰富而有效的素材让学生获得有关较大说的良好体验。增加“混合运算”单元,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与几何”和“统计与概率”领域的教学加强了探索性和现实性,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发现新教材比较2———学课堂设计的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一、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但不等于教师可以放任自流,而应成为学*的指导者,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要认真地看,仔细地听,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并且考虑下一步要如何指导学生学*。特别是现在提倡讨论式的学*,教师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指导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精神。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学*方法。在设计问题时要“跳一跳,够得着”,保持学生的学*兴趣。

  二、丢掉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绝对权威

  洞悉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找准教学的切入口,因势利导,将手中的“指挥棒”变成引领学生去探索世界的“引路石”。不再是教师思想、情感的复制品;课程也不再是纯粹意义上的单一的教材内容,相反,教师能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研究解决学生要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问题。

  三、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信息,用数学符号描述现象,进行数学建模。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单纯地获取知识,而是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感受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精心预设——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适时准确评价关注生成造性地解决问题。

  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学*热情,想尽办法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全力以赴地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不断地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堂有实效的课要做到确定好教学的起点、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捕捉课堂的生成点,教学风格朴实一点,双基训练扎实一点,教学容量厚实一点,学生思维活跃一点,教学方式灵活一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我到承德县听了承德市小学数学评优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氛围,把学*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掌握学*的方法。

  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

  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本次评优课活动,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的前提。小组合作学*时,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这点值得我去学*。

  五、对问题的理解深入、练*设计有层次性。

  在本次评优课中,几位教师练*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不同水*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课堂氛围*等和谐。

  课堂中教师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等交流,教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总之,本次小学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一、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在*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凭经验进行教学,很少坐下来和老师们一起研讨每一节课,很难相互之间学*。就个人而言,也很少学*别人的先进教学理念,,教育杂志堆积如山,却很少去翻阅它。心想:教学很容易,不需要费多大的力。其实不然,不管教低年级还是高年级,不管教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学都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没有理论学*,就得不到进步,就很难去培训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进入了这个专题学*后,我发现同行们有不少我想都未想到的好做法,都为创建高效的课堂献计献策,很有学*的价值,这些理念都是先进的,与时代同步,给来不及学*的我们再次敲响了警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我们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课堂。

  1、教学目标把握要准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在设计教学环节更多的要考虑如何施教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又保持了学生的学*兴趣,少些花哨,多一些实质,少走弯路,多走让人轻松的路。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有机地连串起来,每一个环节的内容的设计是准确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要注意老师的引导作用。因为一味的让学生自主发展,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也会走入迷途,一头雾水,如果一味老师的引导,就没有了学生主动的学*。这样的课堂也将是效率不高的课堂。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合理才能发挥它的效益。

  3、课堂教学提问要精当。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来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

  经过培训,我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的重要性。作为教育工作的我们更加要不断学*,每一节课之前要去充分思考如何提高这堂课的教学效率,而课后我们还要去反思这节课的效率如何,并作出日后教学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有不断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方法研究

  一、研究课题: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方法研究”

  二、实验的可行性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有效地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变接受式学*为自主探索式学*;变静态学*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为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自主学*、探究性学*;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

  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略、流程、评价标准和特点研究。

  ③同一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如何采用相应变式的策略研究。

  ④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的策略研究。 ⑤实施本模式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研究。

  四、实验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方式”的教学理念传统的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销蚀。单

  一、被动、陈旧的学*方式已经成为影响课程改革推进的一个障碍,因此《课标》提出的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在目前推进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促进学生学*方式改变的关键。教师在观念的转变的更新中,首先应坚决贯彻《课标》,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不利于教学的传统学*方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景观。其次,应深刻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氛围,才能使学生愈来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教与学需要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要在教学的各环节渗入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自主、合作、探索”学*方式,能针对性地克服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弱点,克服教师难以面向差异众多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共同提高,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变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索式学*,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开放地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不在是抽象、枯燥的课本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学*数学的过程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与题海大战,而是通过讨论、钻研、发现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无穷的求知欲。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方式的形成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方式。构建教师与学生*等对话与交流,教师融入学生学*过程中,站在学生中间的教学方式所取代;过去由教师控制教学活动的局面要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情绪心理学家利珀认为:“宽松、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创设愉悦的学*情境,如探索性情境、故事性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生活性情境、实践性情境、激励性情境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从而体验成功探索的快乐。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注意调协效应、激励效应、期待效应,注意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的学*,促进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协调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向教师挑战,摆脱自身经验。

  3、营造和谐、民主的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

  (1)创设悬念,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创设一些悬念,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变为数学的对象,把生活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并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对之进行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时学*的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有帮助,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对学*内容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开放课堂,营造探究环境开放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者积极参与,合作学*、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开放课堂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课内外和谐衔接。更重要的是要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3)开放思维,留足探究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的发展是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可进行自主探究的感性材料,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只有主动探究才会有创造,问题情境是促进学生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是体验数学应用,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措施,所以,在教学时,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主动学*,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途径调动眼、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探究知识规律,为知识的内化创造条件

  五、实施步骤

  ⑴在新一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针对研究内容,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形成研究方案。

  ⑵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机构,确保实验研究顺利开展。

  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识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目标,采取不同措施,实施验证。

  ⑷定期组织学*,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师生角色,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定期汇报交流,要求每月、每学期开一次实验汇报课,在实践中完善、总结,促进学生“探究——交流”的教学策略。做好学*、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

  ⑸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协调作用,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改善知识结构。

  ⑹走出去、请进来,加强教研信息的沟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经反复实践、总结、完善,逐步形成“探究——交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⑺聘请专家指导认定,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六、实验的组织及管理:(1)学期初,课题组与担任实验的教师围绕专题共同拟定实验计划。

  (2)教研组组织教师学*《数学课程标准》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以新的思想指导教学实践。

  (3)抓好集体备课的工作。发挥备课组的作用,集思广益,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精神。

  (4)加强听课评课的活动。实验教师每学年围绕教师专题开课4节以上,进行互听互评活动。

  (5)定期开展专题研讨,做好实验的总结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一、竞赛目的及方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中的学*成果。我校上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开展了数学竞赛。竞赛以卷面答题的形式进行。试卷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潜能。比赛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敏捷,笔走如飞,在规定时间内,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快速答题,展示出良好的`数学计算素养。此次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更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这样的活动深受老师、学生、家长们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此活动常规化、系列化,进一步营造更加深厚的学*氛围,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竞赛中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不太熟悉,在比赛中很多同学拿到题目对基本的定力概念还掌握不够,导致不敢下笔,对于做的题目没有把握,拿到题目想半天都没有思路。

  2、学生的对竞赛是做题的实践安排不合理,很多同学在前面的体目花了大量的实践,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有实践完成。

  3、学生的考试经验不够,对于选择题不会做的,有的同学选择空着不做,不知道随便填一个。

  4、学生队知识的实践应用还不够,书本知识和现实脱节,如在竞赛中,出现“打折”一词,很多同学不知所云。对很多日常中应用到的知识不知道,比如说到*方米谁都知道,到时公顷却无人知晓。

  三、体会:

  1、针对本次竞赛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难”和“多”,更应加强数学基本知识的学*,把基础知识学好,才是重中之重,“难”和“多”只有在牢固的掌握基础之后才做的事。

  2、在每次的考试后不应该考完讲完便完了,还应该给学生学生分析试卷,出题的方式及考试的经验,比如做题的顺序应是是由前到后,由简到难。

  3、在教学中要多将知识联系实践生活,把书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学*应是为将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准备的,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在讲课中我们应当要改学生补充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张某某

  20xx年10月31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打造灵动课堂构建高效教学模式的.最佳途径之一。通过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操作体系。总结出了适合本班学生的四种方法。

  1.收集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开展调查,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培养了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2.观察法: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和思路进行观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设疑法:在教学中创造问题情境,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运用法:在教学中,注重文中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积累了生活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依据本班同学实际情况和文本知识内容,结合生活实践进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成绩大幅度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3)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学教学,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又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通过一学期的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点滴心得如下,愿与同行筹商。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准备期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一个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既能使学*成为儿童的主观愿望,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2、数学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准备期,更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例如教学两个5是10的内容时,我从学生身上、生活入手,找到了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一张5元是10元,一排有5个小朋友,两排有10个小朋友等。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3、鼓励质疑、争论,激发学*兴趣

  在学*准备期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利用课件演示有关5的分法,到了最后几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几种情况猜测应该还有哪两种情况,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的学*兴趣上被激发出来了。

  4、动手操作,增进学*兴趣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在学*准备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听一听、比一比,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兴趣。

  二、学*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是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将一段,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书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看,边看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我想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新的普通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培训以及学*我深刻的感受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多样化,也在不同方面显示出了我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去借鉴学*,也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学*积累的过程,下面我将我的认识和教学心得,做以下几方面概括。

  首先是培训心得。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的核心,在新的形势理念指导下,引发了对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以及教育评价等多方位的改革。

  1、重心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主要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在传统的教学中,课程与教学是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新课中,课程与教学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是以教为核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而新课程则强**与学的关系应转化,要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要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的主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2、重新更新新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教学中,是强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解决书本中的问题是否强为教学目标。而新课程中,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它包括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更多体现学生的价值观。教学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3、重新领会新旧教材的编写。

  旧教材围绕例题、*题转。课程内容突出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在结构上,课程类型单一,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而新课程在教材编写上,努力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改革学生的学*方式,倡导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自主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体现教材的人文精神。教材以数学活动形式安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观察、实验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学生与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的联系。在*题中编排了“数学常识”、“数学故事”、“环保”等方面内容,体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观。

  4、重新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在旧的课程中,学生的数学学*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而对学生的能力、态度、*惯方式的培养不够重视。新课程中,强调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提示,通过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讨论来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有关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的*惯,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方式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5、重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

  在旧的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是主要的。而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解决书本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评价主体多样性。主要体现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评价方法也是多样性,有课堂内评价、课外作业评价、学生学*数学历程等。

  其次,教学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的国民,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路来重心构建新的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

  1、创造具体情境,力求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是什么?学生是学*的主体,而不是填充知识的“容器”,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存在差异的、具有个性的、需要理解和尊重的人。而教师是学生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何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自己提,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并在解决问题中发现规律。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演算,再经过交流合作,深入探究,得出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规律,最后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价值观,真正实现了学生学*方式的转变,使课堂充满了生动有趣的活力。

  2、让数学课堂走进现实生活。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形象思维还比较完善,抽象思维与**相比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学生的学*应该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出发。在具体形象中感知学生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为实际生活服务。正因如此,我努力创设条件,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一年级学生认识等号的意义,可联系我们小时候玩*衡木,当两边一样重时,我们可以用算式把它表示出来,而连接这个算式的数学符号用“二”表示。又如认识自然数0、1、2、3、4、、、、、、可以联系*时列队,这个队有多少人用几表示,这个人站第几用几表示。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3、联系新旧教材,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学生在六年的学*阶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扎实,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不能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更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变革、在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有要改革、发展。在教育这一广阔天地里,我们**于实践、敢于创新,为培养21世纪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的初始阶段,起着开启数学思维与夯实数学基础的作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法与学*方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围绕改革核心,秉持批判的态度会发现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保持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弊端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对于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方向。

  2、教学中角色的错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科学知识与身心发展的同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学生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

  二、有的'放矢,制订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秉承不断进步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改革,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才培养的阻碍。教师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适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注重同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情境教学,利用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主动性;利用竞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如,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性的“教师—知识—学生”三维教学空间向新型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四维教学空间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声音、图形、图像功能等动态形象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以这种抽象向直观的转变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此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增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秉持批判的态度,保持前进的步伐。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伊宁县英塔木乡阿克塔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从阅读到悦读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程,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别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清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感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课堂上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学*、和谐地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因此,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必须从始至终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的全过程,做学*的主人。

  关键词:激发;兴趣;有效;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是学*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情感,直接制约着学*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体会的话,那就是学*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从教师身上学到的爱岗敬业精神,我相信如果有爱岗敬业精神,什么样学生教不会、教不好。用爱心浇灌学生。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利于学*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

  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当前,教育战线课程标准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地开展。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央“数学新课标”规定“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数学新课标”为我们指明了数学教改的总方向。

  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它源于生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又回归生活,把这些方法和理论“广泛应用”于生活,指导生活,丰富生活,让人们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数学应用题乃是生活中的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小学数学应用题却一直是小学数学的难点。如何突破应用题难点呢?“四步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学方法,正好能突破这一难点。何谓“四步教学法”呢?就是笔者于20xx年6月撰稿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xx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与研究》现有改动)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

  一、牢固掌握‘四种基本数量关系’,

  二、学会分析方法,画好分析思路图,

  三、一题多解,发展多向思维,

  四、抓住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这种教法称“四步教学法”。

  学*贵在用功,教学重在方法。只要师生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把学生当做数学学*的主人,教师只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刻苦用功的兴趣和*惯,持之以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全面突破应用题难点,促进我国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

  “四步教学法”是第一个对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全过程进行整体性研讨,第一个发掘出应用题教学四大关系,再系统剖析这四大关系,探索出来的一流“基本”教学方法,教法“完整”“系统”在教学中“行之有效”,教法能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惯,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提炼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作了精辟的评价。来信说:“您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四大关系可谓研究到家了。”“《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您多年教学得出的真谛,不但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价值,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受到教育界同仁的极大关注和支持,曾获得“中国基础教育学会”一等奖,“中央教科所”二等奖,“中国教育网”“中华优秀教育论文”,“世界华人交流协会”“国际优秀论文作品奖”。“四步教学法”得到网络界的大力支持,《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与《再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双双收入“维普学术论坛”,征求用户评论,两篇论文分别各有*六千条评论,关注*1.3万。点击率最高!网络界有四十来家网站分别转载、刊登“四步教学法”论文、博文和有关信息。除国家图书馆珍藏外,360doc不少个人图书馆收藏供阅读转载。20xx年7月10日进入《中华人物文化网》“人物频道”“教育精英”栏目,关注*5000,下载20xx多,评论150多条,评论投票最多*700。点击率最高!“四步教学法”已得到我国高级数学专家和广大数学界朋友、网友的初步肯定和认可。朋友们为研讨和传播、推广“四步教学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敬表谢意。

  北京巧顾网以锐敏的眼光首先发现“四步教学法”,将“四步教学法”纳入课题研究,把《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当作实施方案,及时发布《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论文。站在新课标改革的高度,中肯地评价说:“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文(指《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重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这样能做到新课标指出的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四步教学法”是完全符合中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四步教学法”遵循小学生数学自身特点和心理规律,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由浅入深,从简单应用题数量关系入手,抓住数量关系本质,归纳抽象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完成了人类对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各种错综复杂数量关系及其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深刻认识。用精辟的数学理论指导学生解答应用题。根据基本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准确快速!

  对教学复合应用题,根据“四种基本数量关系”,用分析法、综合法等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层层剖析,找出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法,解题也快速准确。在这些教学活动中,能提高学生“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正是新课标的要求之所在。

  在教学复合应用题时,注重找出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准确快速理清解题思路。教法强调画分析思路图。一位专门研究教育改革的《罗必新的博客》,该博主“新视野”评价说:“四步教学法突出了思维导图,有利于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真诚感谢您为教育的付出!”

  教法注重一题多解,强化学生发展多向思维,开阔学生观察事物的视野,提高学生从宽视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惯。这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常此训练,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当代国际社会高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再创辉煌。这符合新课标精神,也紧跟世界教学改革大潮。

  从列算式解答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图找出多种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建立不同的等量关系式,列出多个方程解答应用题。这样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找等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方程灵活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训练了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初学列方程过渡,为初中进一步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修改后的教法以“四种基本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找等量关系,用多种方法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更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惯和能力,能指导列方程解应用题全过程(包括初中列方程解应用题)。

  《水边仙鹤的博客》博主水边仙鹤说得好:应用此教法,“通过教师的智慧,教师辛勤,去糟粕,留精华,推陈出新,环环相扣,引学入胜,达到使学生学而不忘,学而致用,用的灵活,融会贯通的教学目的,教师才可教出水*,教出精彩,教出人才,教出祖国的未来。”又说:“您的四步教学法应该是很好的方法,即基础、分析、解题、总结,我想通过这样一种方法且反复循环教学,学生们一定会收获颇多。”

  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准确快速的解答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全面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突破应用题教学难点。在推行新课标改革的今天,如果遵循“四步教学法”,根据新课标精神和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题,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应用现代化的教学艺术、课堂艺术,那就如虎添翼,将使大面积应用题教学水*上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促进新课标改革的更加深入地进行。

  一位在特校工作的老师的《心雨心愿的博客手写我心》,博主“心雨心愿”一直支持研讨和推广“四步教学法”,曾鼓励说:“‘四步教学法’,凝聚了您三十余年的心血,是您在教学生涯中,总结出的解答应用题的成功经验,是您对教育教学执着追求而取得的卓越成就。实施‘四步教学法’,可以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准确快速的解答应用题。全面实施这套教学方法能突破应用题教学难点,您为教育教学作出了伟大贡献,向您学*致敬!祝您幸福!”

  一位新浪网友高度地评价“四步教学法”说:“‘四步教学法’不仅是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应用题基本教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教学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最佳良方!”

  “纵观世界教育科研界,迄今为止,李老师是第一位全面研讨出如此完整的教法。让世人瞩目!更让人欣赏的是这套教法,特别重视学生的思路引导,思维训练,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惯和能力,这完全是一套能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

  “教法首先抓住应用题数量关系本质,发掘出“四种基本数量关系”。这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完成了人类对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及其渗透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的根本性认识!李老师还剖析了数量关系之间区别和联系,研究深刻。根据数量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判断应用题数量关系准确快速,这是一大突破!”

  “李老师对复合应用题教学乃至列方程解应用题,至始至终,一直抓住学生的思路引导,逻辑思维和多向思维训练,创新思维*惯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教法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处处留心抓住培养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契机。简直无可挑剔!李老师总结的“四步教学法”十大优点,真真切切,一点不假!”

  “李老师是老三届,不枉***和人民的培养,对教育事业刻苦研究,研讨出如此重大的新兴成果,国家最高科研机构和最高教育机构应当引起极大的重视,及时评估,全面推行!还要推向世界,促进世界教科的发展,再一次以铁证,说明中华民族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一个极普通的山区教师,竟能发掘出如此巨大的科研成果,实属罕见!”

  “四步教学法”不但是一流的基本教学方法,而且是一套在当今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能培养创造性(型)人才的最佳教学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实施这套一流的“四步教学法”不但符合当前课程标准改革的总方向,还能促进课程标准改革更加深入地进行。因此,全面推行“四步教学法”是当务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的动力。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第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在学*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在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北河庄学区组织教师到民主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司蕊丽老师上二年级的认识乘法,司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司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司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司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司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12月3—4日,学院西校区。我有幸参加了“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通过听专家讲课和学术报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师课堂的风采和教学艺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的《乘法分配律》一课和报告《运算律教学的若干思考》。

  老师现任杭州市教育集团副校长,身为一个南方人,我明显感觉到他的课和北方老师的课不同之处。他语言幽默风趣,行为举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学生零距离的沟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风一样的课,细微之处尽显名师驾驭课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课前和学生互动费时较多,加之会场状况不佳,老师这节课有些超时(用时大约1小时),但是在下课后学生仍然舍不得离开,这就表明了学生乐学、愿意学,而且不感到学*是种负累。刘老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轻松自由,学生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中来。老师在这节课中是一个引领者而不是传教者,其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眼、手、口、脑、身体并用,课堂参与度很高(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老师对出错的学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学生并不感到尴尬甚至害怕。刘老师能很好地利用教学中的生成,他的课和教学预案并不完全一致,正应了那句话“所有的好课都是生成的课”。

  听老师做报告也是一种享受,他话语幽默风趣,举止形象生动,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向老师们呈现出“教什么”与“怎么教”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年轻教师,我深刻体会到要抓准“教什么”有多困难。我任教的是一年级数学,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都经历了一定的学前教育,对于一年级的知识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这就给教师出了不少难题:对于这些知识,有哪些同学已经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学还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学,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课中让未会的学生掌握理解,让已会的学生有所提高?……正确处理这些问题,是使课堂有效、优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距离地接触了名师,聆听名师的示范课,从中我领略到每个名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期待自己有长足的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生活*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的好*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4)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合集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慼受到教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槿,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军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桯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別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淸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邢。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慼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光阴飞速,回眸刚刚还炎炎夏日,可瞬间便已是瑟瑟冬意袭。一晃间,怀着憧憬,怀着忐忑,怀着迷茫的我在汶源工作已有3年半了,从不熟的同事,从不知底的孩子,从陌生的学校管理中,一路磨合,一路中,我已慢慢地渗透在这个教育环境里。每天站在教室的讲台上,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琐事。提起笔来总结,似乎有些笔塞。一学期来,*凡的生活带给我的是思考与回忆!

  一、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前根据新教育实验及教研室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统一时间安排,合理设定了教学进度;根据本册教材的训练重点,规定了总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形成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从内容提要中体会思想,分清文章主次。会听、会说、会写、会阅读。对不同的课文明确了重难点。教学计划使整个学期的.语文教学在预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桂林山水》等课文就采用了看图与学文相结合的方法,并且充分发挥班内多媒体优势,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梅花魂》一文就用情感引读法,激发学生不同的情感,让他们感悟、想象、思索,达到教学目标。《将心比心》就用朗读为主,体会文章的内容,自学完成教学目标,感受以人为本的人道主义关怀。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利于用最简单、最恰当的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三、规范学生的学**惯。

  正确的学**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重点培养的学**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1、课前预*,课后复*。每天放学时都为学*布置具体预*任务,并适时教给学生预*的方法。新课授完,必要求复*。用小组长检查,教师抽捡的方法进行督促。通过一段时间,学生知道该如何预*了,也能自觉复*啦。

  2、正确的上课方法。“该说时就说,该听时就听,该写时就写”,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会听课,学会做笔记。

  3、写工整字,做规范作业。强调文字书写的重要性,并适时进行写字训练与指导。统一规范作业格式。长时间的督促训练,使学生的字越来越漂亮,作业越来越规范、美观。

  四、针对本校学生普遍存在的语文方面的弱点重点突破。

  1、汉语拼音。

  虽然四年级中,拼音早已不是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书写拼音的能力大大下降,与书利用早读、教学生字时等一切可得用的一切时间,进行复*、巩固汉语拼音。

  2、字词记忆。

  从开学起,坚持对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进行读写、听写。

  3、课文朗读。

  课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并多次组织朗读课文、诗词的比赛。

  4、阅读。

  从*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从教小学20多年,小学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数学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班级:姓名:学号:20xx年11月28日(周一)上午遵义县喇叭镇中心学校的领导组织听刘显亮老师的公开课,他上课的课题是复*圆的知识与应用,从中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我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这堂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用钟表的分针、时针旋转一周所成的图形来引入该节课,即从抽象的过渡到具体,让学生们多动手、多动脑,刘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刘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刘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

  *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

  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刘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刘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多像他们学*教学方法与经验,以便武装自己。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在网上拜读了姜红英老师的《一年级数学学*要求》这一文章,觉得受益颇多,于是结合我们学校一年级的一些具体做法,我对该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和我们一年级的各位家长共享。

  1、重视学**惯的培养。

  *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用品,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用品准备齐全,这在*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册和书让学生练*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和及时改错即可)。

  学**惯的另一方面就是养成每天复*和预*的*惯。这也是我们数学常规作业,即回家三件事,一复*,二预*,三口算。

  复*就是看着书给家长讲讲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发现。

  预*就是让孩子自己安静看书后完成书上的相应练*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的预*要求有两则:预*要求一,见空就填,见问就答。预*要求二,遇到问题自己想,独立思考无价宝,想不出来打问号,带着问题进课堂。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

  计算的练*方式多样,可以做口算题卡,供孩子独立练*,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有时间还可以给孩子听算。我们关于口算练*的要求是:口算口算天天练,时间多我就做(口算题卡本),时间少我就读(口算卡),想练耳朵就听算。强烈推荐各位家长多给孩子听算,听算可以同时训练孩子听,写和算的速度和能力。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

  同时,我们家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好的契机,一定别放过,顺便就可以教教孩子一些数学知识。比如,当孩子问你几点了,不防和他聊聊怎么认钟;当孩子问你,3-5不够减怎么办,你就可以谈谈负数的知识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谈,是他以后在课堂上学*数学宝贵的经验。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或画画数学画,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和数形结合等方面的发展。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收获。比如:一年级孩子常常把老师的要求不能完整带回家,家长对于他们说的不合理的事情,请坚决保持绝对的怀疑,并且装出绝对的好奇,请他们自己第二天把事情弄清楚,告诉你们。大家再装出绝对的空前的佩服。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就会有意识的记住老师的要求,因为他会想到爸爸妈妈要请教他。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首先每个孩子由于学前的教育差异问题,大家的起点不同,因而我建议在一年级上期,我们家长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以至形成*惯;踏步着或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切忌让孩子感受到你觉得他的学*很糟糕,你很着急,这样孩子也会因为没有成功感而对学*缺乏兴趣。这里我们说的其实就是纵向比较。

  当然我们也需要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一定有收获。

  其次,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过程,关注孩子的学*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另一方面,我们要能“不唯分数是问”。分数只能作为评介孩子的一个参照,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仅分数就能说明的,我们得具体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知识点没掌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谈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环境!也期待能给孩子一双会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头脑。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体会的话,那就是学*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从教师身上学到的爱岗敬业精神,我相信如果有爱岗敬业精神,什么样学生教不会、教不好。用爱心浇灌学生。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利于学*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

  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发展性学*能力和创造性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要优化。

  (1)练*要有“方”。每一次练*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要有“味”。练*有“味”,指的是练*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结果与学*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x市特级教师xx老师、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教授,还有xx省特级教师xx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教授,xx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xx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xx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生活*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的好*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10月17日,我河东区教研室在汤头街道中心小学举行“数学送教下乡”活动。观摩了三位优秀数学教师采用不同学段、不同风格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第一节是邵珠浩老师的《田忌赛马—策略》,第二节是王佩佩老师的《圆的认识》,会后,第三节是刘玉娜老师的《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各位老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一天的学*让我*距离感受着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重视营造愉快课堂。在观摩中,充分感受到三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每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教师课堂体现了: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凌燕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虽然只有三节课,但老师们带给我的精神大餐,却让我享用不尽,使我有如入馨香之室,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总结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我到承德县听了承德市小学数学评优课,真的是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二、注重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享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氛围,把学*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掌握学*的方法。

  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

  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四、本次评优课活动,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的前提。小组合作学*时,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这点值得我去学*。

  五、对问题的理解深入、练*设计有层次性。

  在本次评优课中,几位教师练*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不同水*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过程中有所收获。

  六、课堂氛围*等和谐。

  课堂中教师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等交流,教师们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惯,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以及评价语言的多元化。

  总之,本次小学数学评优课,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使数学课堂更精彩,更具有艺术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认识到自己有很多不足,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等对话,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132+25=25+132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

  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从阅读到悦读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程,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别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清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感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学*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人马马虎虎,可你说了他,他就会说:“办事何必太认真”。是呀,办事何必太认真,似乎现在不认真影响不大。如果不认真,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呢?老师讲课,丢三拉四,学生听不明白;学...

  许多同学报怨数学很难学*,老师讲的总是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认为,学数学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这个党阀并加以运用,相信数学将成为你的朋友。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把数学之锁。

  例如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吞下去,却不去消化,不会吸收,最终还是“营养不良”。掌握是因为他没养成思考的好成绩,不能将老师讲授的东西再加工,不能进行分类整理,更不了解道路的来龙去脉,当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的真面目了。

  我们要学*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在这方面,有的同学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在上课不仅专心听讲,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考,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虽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交的融会贯通了。

  我们在学*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摸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

  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

  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一为就未曾有过后悔药。

  培根曾经过说:“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拙劣的探索者”就注定会失败,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索精神。科学发明需要探索精神,数学同样也需要探索精神。不要总是认为每一道题就一定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试着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

  有主见,有信心,也是学*数学必不可少的。不要总认为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一定是正确的,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在面对失败时,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正如可尔德斯密斯所说的:“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造诣来源于勤。

  正如这些道理,学*数学,一定要先预*,上课便可以轻松许多。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好自己在预*时不懂的问题,课后要进行有规律的复*,然后完成好课后作业,在空余时间多做些练*,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我学*数学,除了*时的预*,还会在开学之前,先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略看一遍,抓到一些知识,大概了解数学课本的一些内容。了解哪些内容简单,哪些复杂。每当老师讲完每一节课,我还会认真地看一次该课的内容,在挖掘一些什么出来。这时我的看书心得。

  听好课,独立思考完成好作业,这是必然不可少的。我还会挤些课余时间做些相关练*,更好的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虽然现在学*是很累,但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以学*为乐,那就可以变累为乐,快乐的学*数学了。现在不吃苦,将来肯定会吃更多的苦,现在多吃苦,以后可以免掉许多苦,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吃苦。

  学*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人马马虎虎,可你说了他,他就会说:“办事何必太认真”。是呀,办事何必太认真,似乎现在不认真影响不大。如果不认真,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呢?老师讲课,丢三拉四,学生听不明白;学生做作业,潦草至极,老师看不懂;交通警察上班打呵欠,事故不断;工厂厂长对企业放松管理,亏损连年。再有甚者,计算卫星发射的轨道,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恐怕财政赤字后面就多了一笔巨款。这些都说明了办事要一丝不苟,不能马马虎虎。

  学*数学也是一样,只要以为自己学到点东西,便傲气上涨,做练*马马虎虎,学到的东西不整理,如数学上的公式、定义记不牢,那就容易搞混淆,使你做题出现些问题,甚至把题目搞反了,这种张冠李戴的学*方法是不成的。

  办事只有认真,学*只有认真,才能有好的效果。伟人没有马马虎虎就成为伟人的。我们学*、办事都要认真,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惯,才能办好事情,也才会有所成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语句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5)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菁选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

  20xx年10月,我在滨城区实验一小有幸聆听了几节滨州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分别是张艳玲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孙绍红老师、刘春霞老师、张朝霞老师分别执教的《玩出了名堂》,王媛媛老师执教的《花钟》,范文斌老师执教的《白鹅》和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结合听课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课堂导入精彩纷呈。

  例如:孙绍红执教的《玩出了名堂》老师用孩子最感兴趣的玩入手“孩子们你喜欢玩吗?”张朝霞执教的《玩出了名堂》“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找不同》”“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能找的这么快,这么多?”这样的开课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精彩课堂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学*目标明确。

  滨城区范文斌老师的课这一点最吸引我。范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一上课,范老师先和孩子们回忆了上节课学*了什么?接下来关注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整节课范老师抓住一个问题“你认为作者笔下的白鹅哪一点最有趣,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展开教学。最后范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总结这节课的学*方法。

  刘子煜老师执教的《猫》,整堂课围绕本单元的*作要求展开教学,学*目标明确,让孩子学有所获。

  执教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都在努力体现大语文教学观。这也是我今后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努力的方向。她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汇报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兵老师的汇报中提到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再次,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子?

  最后,崭新的教学理念

  执教老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

  通过此次听课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机会,学*百家而顿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淀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人民教师。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2

  20xx年10月18日由教导处XX带队的11位教师,前往XX县直属小学听课。其中有6位是老教师,5位是中年教师。

  此次听课学*的内容是,《普洱市20xx年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竞赛》。这次学*是来之不易的,是领导关心和照顾。通过这次的学*,会使自己的旧传统教学观念逐步改进。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后,获益匪浅,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教学目的,明确了教材的本质,明确了现代教学手段,使我感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远远不足,相比之下,差距很远。

  几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种学*方法的基础是自主。没有自主学*,就没有探究,因此,在本节课中,几位教师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欲望。教师所起的作用是组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

  2、在教学中,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无不闪烁着创新的火花,从教学设计导学生自主合作,都洋溢着浓浓的创新热情。尤其对学生的设计和大屏幕的展示,使小学生一目了然。在这几节课里,几位老师还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巨大潜力,还将本节课推向高潮,使小学生有独特思维,大胆设想,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赏。

  3、在教学中,老师还注重学生的学*综合能力,此外,还设计了本节课应注重的生活问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设计了课外延伸。通过讲故事,使同学知道了怎样动脑。同时,还进行评奖活动,这样就能促进孩子们学*的积极性。

  4、以后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改变观念,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努力提高教学水*。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3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4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x市特级教师xx老师、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教授,还有xx省特级教师xx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教授,xx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xx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xx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5

  20xx年11月12日至14日,我有幸到XX市参加了安徽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这次会议由名师授课和专家点评、讲座组成。

  在没参加工作之前,一直幼稚的认为,教小学数学是很简单很轻松的事,现在想想真的错了。因为太没有工作的经验,参加工作的二个多月以来,磕磕绊绊,诸多困难。参加了这次观摩会,让我受益良多: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时,我们往往是从情境中提炼数学信息,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最后还要在实际中应用。特别是王锐老师执教的《旋转》一课中,王老师创设学生玩“大炮打鱼”的游戏情境,一个学生到讲台上遮住眼睛,王老师把鱼的位置藏好,再找一个学生来指挥上面的学生怎么旋转大炮一定打到鱼。经过老师精心的设计,学生很自然地就知道了旋转的三个要素—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中心。这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为之感动和敬佩。

  2、以生为本。如今信息社会中不断创新才能让一个企业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育人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基础知识的小学生而言,我们的教学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起点。作为一名新教师,总认为因为知识“过于”简单,所以认为这对于学生而言也很简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并不成熟,接受新事物复杂程度的能力是有限的,那些我们自认为简单的事情,其实对他们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事。以我走上三尺讲台上的第一节课“秒的认识为例”,很有幸的是,观摩课上,晁老师上了和我相似的课“分的认识”,晁老师处理时和分的关系上时,让男生看分针,转一圈就喊停;让女生看时针,转一大格就喊停。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分和时的关系。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震撼了,设计的很好,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3、作为一名新教师,要多看书,多听课,多学*,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让自己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

  这次的观摩学*是短暂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长久的。名师们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对新理念纯熟运用的能力,都将成为我今后奋斗的目标。

  殷旭升

  《搭配中的学问》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实践活动课,教材以配菜为素材,提供了3天菜谱供学生进行一荤一素的配菜活动,作为主例题,而将衣服的搭配(2件上衣和2件裤子及一件裙子)作为巩固练*,试图让学生体会搭配中的规律,学会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两位老师根据本地学生的生活经验,“反客为主”都以衣服的搭配作为主例题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回顾两位老师的课堂,都以探索学*活动做保障,凭借有效学*支持学生的学*,有探索和练*可以让学生的数学学*变得真实和扎实。下面具体回放两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再次品味两们老师的良苦用心。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两位老师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用现实的生活情景激活了学生的记忆,以学生最常接触的搭配衣服为情境,营造氛围,用“猜一猜”活动,将现实和课堂、生活与数学有机联系起来。

  “猜一猜”:此环节两位老师都通过简单的情境将学生带到本课的主例题,都以“猜一猜”(2件上衣和2件裤子有一件裙子,上装下装各选一件,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够进行猜测和判断,但此时更多学生的搭配是零散的、无序的。

  搭配要按一定的顺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教学中力求做到问题的提出具体、明确、到位。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由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摆一摆”这一环节,教者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掌握了搭配的规律并提升归纳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策略。

  “摆一摆”:之前的猜测和想象,需要具体的操作活动来佐证和扩充。两位老师在课前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以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让全体学生进行动手搭配,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后两位老师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诠释了课堂的魅力。其中一老师在学生操作完成后,请三个典型的学生上台演示,一个是以上衣为主线,一个是以下装为主线,另一个而出现了遗漏,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总结,得出不遗漏、不重复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搭配,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而另一老师在学生上台搭配后,在反馈时直接拿掉一件上衣(以上衣为主线)或一件下装(以下装为主线)恰到好处地利用了教学资源,生动、鲜明、直观地体现了按一定规律进行搭配的重要性。此环节两位老师以不同的作课方式达到了相同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异曲同工之效。 许小美

  最*我又在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像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

  契诃夫说过:“书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的加温,传授越多,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教学中,我深深地会到课堂教学改革会让教师轻松,让学生快乐;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生活,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教师将与课堂教学改革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位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作业。”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作业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下可不得了了,好几个同学说都愿意自由组合,我一想这样课堂不就乱套了呀,等换完座位就该下课了,我就没答应他们的要求。等下课铃声一响,我刚走出教室,感觉一个“小尾巴”跟了上来,回头一看,怯怯地问我“老师为什么同意他换座位,不同意我们换,老师是不是不喜欢我们呀?”一句话问的我语塞,我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怕换位耽误大家的作业时间,下次上课之前可以提前换好就可以了,ok?”

  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6

  5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局举办的全国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黎城研讨会,听了全国名师李小春、张琪等几位老师极具特色的课和讲座,也由衷佩服这几位老师较高的教育教学水*。通过本次观摩,我对数学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将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从两方面向大家交流。

  一、教学观念的感想

  1、数学是实实在在的,以前的课改看见了这节课气氛真活跃,真热闹,也有小组讨论,也动手操作了,表面感觉和传统的教学大不一样,热热闹闹的,确实改了。听完李小春的优质课,我感到数学教学的本质不在表面,而在于重难点的把握和突破,对孩子*惯的培养,比如:学前的准备,把书放好,把文具摆整齐,强调坐姿,鼓励孩子上课放松,积极回答问题等等,使我感到了真真切切的数学课。

  2、用发展的眼光看数学,看孩子,李小春老师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教室”,给了我很深的思考,不把数学只局限在一堂课上,“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就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用一把尺子衡量每一个孩子。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拓展性因素,展现数学的内涵与魅力。

  二、教学方法上的学*

  1、创设有效的情境,享受鲜活数学,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大胆放手,给学生创造一些活动,感受过程,亲身体验。数学就要以生活为基础,充分挖掘生活情境,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兴趣。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知识——方法——能力,一课三得。

  2、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这方面,给我的启发很大,总还是不敢放手,没有追求到数学的源头,数学课缺乏活力,数学的魅力不能很好的展现,出现了所谓的枯燥数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做中学”结合的活动中,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吸引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3、评价人性化,民主化

  评价方面,李小春老师说得老师的脚步慢下来,再慢点,给孩子权利和充分的时间,一直强调这点,课堂上“对”、“不对”之类的话尽量不说,不要急于下结论,把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思维产生思维的碰撞,享受、体验数学的魅力。反思这方面,我还是不够耐心,给孩子下结论较早,

  总之,通过这次学*,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几位优秀老师的教学风采,为我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我们有一桶水已远远不够,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泉水,听完专家的讲座,名师的示范课,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真正提高教学水*,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7

  10月24日―25日,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这短短的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观摩了10节小学数学优质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每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我觉得这次的学*让我受益匪浅。现将我的学*体会总结如下:

  1、尊重学生,营造和谐氛围。

  这10位老师来自不同的县区,他们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语言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微笑撒向全体学生,创造出了一种宽松和谐,相互尊重的教学氛围。有些老师的语言幽默诙谐,如射阳**荡小学的董剑老师,上课一开始就问:“你们紧张吗?”孩子们说紧张后,董老师就讲述了自己刚开始教学时自己紧张的一些事,让孩子们在笑声中体会到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轻松愉快的。接下来的的一系列教学过程,董老师更是幽默风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效果十分显著,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还有几位老师课堂上不是直接让学生回答数学问题,而是用商量的口吻和学生展开活动,如新兴小学的两位老师,用“你们喜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百分数是什么数?表示什么意思吗?”………这些看似*常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无比的亲切。数学课不像语文课那样生动有趣,但是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觉得数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怎样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呢?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给自己充电。

  2、有效活动,经历学*过程。

  几位上课教师不仅能挖透教材,而且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充分关注学生的表现,充分展示学生学*的全过程。如:在《认识*均分》这一课中,新兴小学的倪书梅教师围绕重、难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分一分、比一比、说一说的方法展现教材中第一种*均分的意义,落实到位,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本节课目标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学*下节课的另一种*均分。整个课堂教学充实、扎实、有效。

  3、注重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本次观摩的课堂上追求包括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交流等“做数学”的形式,十分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活动中来,那么动手操作就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活动。如长荡小学董剑老师设计的帮王大伯选蛋箱,选稿纸等开放性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百分数的认识》的四位老师都能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百分数的物品,并让他们自己介绍上面的百分数,最能体现孩子动手能力的是《认识*均分》的三位执教老师,他们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圆片,分小棒,并且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均分的认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大胆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地学*知识,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

  4、扎实练*,发展数学思考。

  几位教师在练*设计上动了不少脑筋,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长荡小学董剑老师执教“整百数乘一位数”一课,练*有趣味性、实践性、发展性。如:擂台赛、估价格、找朋友、比一比猜一猜以及开放性的练*,既巩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培养情感和创新意识。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扎实。

  最后领导的点评让我更是学有所得,他提出的三点建议值得我们教师深思,①功夫在课前,学生做主人。②教师智慧在于对学生的预见。③关注学*内容和学*方式的联系。

  总之,通过这次听课活动,各位教师所体现出来的优点远不止这些,他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对教材的深层次把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感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倍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8

  11 月30 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开展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通过观看穆桂鹤、张齐华、强震球等老师的观摩课,倾听他们的讲座,我学到了很多。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下面谈一谈我的收获。

  这次听课我主要听了《用字母表示数》、《圆的认识》、《数学教师的三项新修炼》。 其中《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是本地老师和南京老师各上一节。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表现空间,让学生们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从中获取新知,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这样,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各抒己见,不仅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弥补了教师个人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不足。

  《用字母表示数》 是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小学教师穆桂鹤和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张齐华老师上的同一节课。他们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发现、探讨字母可以表示未知数,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在教学中张齐华老师幽默轻松的语言,有趣有思的.设计环节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年龄是X ,儿子的年龄是X-26 ,使学生一目了然,儿子年龄比爸爸小26 岁,然后又显示一张带有?的未知照片,标明年龄是X-1 ,让学生思考照片上有可能是谁。这个问题的设置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感兴趣的题目中学到了知识,明确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间不变的关系。之后张老师变换思路,把儿子的年龄设定为X, 学生马上反应出爸爸的年龄是X+26 ,神秘人物的年龄是X+25 ,, 不但让学生明白了带有未知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让学生理解了同一个数量关系,可以变换未知数的表达方式。

  上完课之后,张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讲座。在重新审视“备课”、“上课”、“听课”方面深入分析,结合教材和教参、课标、案例,说明解决策略。如他指出带着教材看教材,就是要在多版本的教材中有所取舍,取长补短,把握内容实质。带着儿童看教材,强调要基于儿童经验和困惑的课堂才有效。

  《圆的认识》是江苏省优秀教师强震球老师上的。强老师 结合教具:用手连续甩连着小球的绳子,让同学们回答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既引起了同学们的学*兴趣,又很快揭示了本课主题。接着通过场地画圆,针绳画圆,圆规画圆,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圆都有一个中心点,且不能动,引出半径、直径等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发展特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同课异构” 让老师们清楚地看到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体现教师教学个性, 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 同课异构” 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的智慧碰撞,让参与者取长补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总之,这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研讨会对我的帮助很大,既收获了知识,又激发了改进教学的兴趣,我将通过对比、思考找出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9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录播室有幸聆听了十几节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的课堂展示课,结合听课的感受,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课堂精彩纷呈。

  例如:《六个矮儿子》的指导朗读“我从早到晚,无论刮风下雨,都为八只脚忙”引人入胜;《伯牙绝弦》配着低沉的音乐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了子期死的伤痛;《真实的高度》,有效的引导学生尽然理解的那么透彻,“写作水*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们所占在的高度,这些课都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为精彩课堂奠定了一个基础。

  有的老师的导入,以学生原有的情感因素为教学的出发点,唤醒学生心中积极的情感,为学生情感阶梯的攀登奠定了一个基础,让学生很自然地走进丰富的大自然,走进新课文。

  有的老师的语言优美,在老师激情的话语介绍中,激发了学

  生强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觉已经走进教学情境中。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应尽求简、趣。所谓的简就是不复杂。简单、明了,直奔主题。所谓的趣就是有趣,让学生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总之,老师们个个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式多样,对比中让我有了很多灵感,也让我反思着自己的课堂。

  二、我的收获

  (一)初读的主导问题是简单,让学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读目标,积极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读,更是让学生的初读做到天衣无缝。读中有指导,读中有浅层的感悟,让在座听课的老师无不为他扎实、耐心的教学态度所折服。初读要有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的阅读像在长满果实的果园里闲逛,最终走出果园两手空空。初读中的目标一定要简单,让学生明确,复杂的目标就像小猴子下山,捡了西瓜丢了芝麻。

  (三)词语教学各有门道。

  1.词语教学,为学生进入课文的学*作好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也让学生真切地了解了本课的语言特点。

  2.颇有特色的词语教学,让学生无形中把词语化静为动,赋予词语的无限生命力。他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依据汉字的字形特

  点,对词语中各个字的解释,让学生豁然开朗。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唾弃。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词语教学也随之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

  (四)围绕目标,研读课文。

  1.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依据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初读、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然后通过老师引导对课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图片,让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感悟,再读,学生情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明显得到升华。

  2.明确解读文本的段落,先让学生自读,个别朗读汇报,这个汇报朗读的阶段中只是学生依据自己原有水*理解的感悟。教师顺势配乐范读,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范读和音乐的渲染下,得到了明显的升华,此时的朗读水*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课的最后还不忘让学生感悟所有这些都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语言文字的教学,实在是到位,实在是精彩!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汇报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其次,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课堂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如在第一阶段自读感悟时,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第二个阶段的自读感悟,在出示了一组组以课文线索重新排列的词语后,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读读这组词语,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由这些词你又能想到什么词?第三个阶段的自读感悟,让学生边读边想,读了全文后看看板书,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赵兵老师的汇报中提到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

  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再次,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子?最后,崭新的教学理念

  执教老师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的发展,真正体现语文教学“以人文本”,听、说、读、写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高效。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位老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思想,一千种教学方法。”通过此次听课学*,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深刻地体会到学*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学生,不断学*,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机会,学*百家而顿悟,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积淀教学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学生爱戴、家长放心、领导满意的人民教师。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0

  我们真的是一群幸运儿,有幸走进xx市特级教师黄xx老师的“大问题”课堂与讲座,让每一位亲临的老师们感受到“大问题教学”的魅力!感慨良多的同时,也使我受益匪浅。

  黄老师的一首教学版《心太软》,既道出了学生的心声,更加剖析了现在教学中的教状:教师讲解太多,学生既学会了依赖,也有不少的怨言。接着指出课堂变革应该以学为核心,以不教之教,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课堂上只有问题才会让学*发生。

  黄xx老师精彩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课堂教学帮助大家梳理了今后课堂改革的方向和思路,建立“对大问题教学的认识”: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导向,鼓励探究;课堂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在前,教师在后;紧扣教学的本质——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心里有了学生,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倾听。《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精彩课堂,让我感受到黄老师是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惯的老师。他带着朋友般的热忱与亲切聆听学生的发言,给孩子留足表达的时间;善于听出学生的言外之意,发现学生错误中蕴藏的智慧。在整堂课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学*的主体,黄老师是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中的一个伙伴。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他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黄老师的一句“等一等”、“我想采访一下”,有意识的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并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

  精彩的课堂教学后,黄xx老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讲座——微格研修活动。黄老师请上了40位听课老师到台上暂时变成学生,在模拟的课堂中和黄老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片段教学,黄老师以“倒数的认识”为例展示了“大问题”的应用和效果。

  微格研修分为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展示了“大问题”的提出。课堂伊始,黄老师问:“对于“倒数”你有什么问题?”老师们像学生一样向黄老师提问,其中不乏怪异刁钻、含糊不清的问题,目的就是想看看黄老师是如何应对?这恰恰是老师们*时经常遇到的问题,而黄老师轻松对答、一一化解,把大家所有的问题归结梳理清楚成两个问题:“什么是倒数?”和“怎么求倒数?”这让我不禁感慨黄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是多么值得我们其他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去学*;第二个片段黄老师邀请了一位老师来模拟刚才的片段,过程中黄老师从学生与教师双重角度悉心对这位老师的教学进行了指导和点评,给予鼓励和帮助,为我们展示了微格教研的程序与操作方式,对参会老师特别是从事教研工作的.老师以一定的启示。

  纵观黄xx老师的课堂与讲座,能从触及数学本质的大问题出发,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间,关注学生的差异发展,全面落实“四基”;对于我们教师,启示我们寻找自己的大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指向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活动经验,“把对儿童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实现理想的“生命化教育”。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1

  3月17日到3月19日,在安庆市石化三小举行了为期三天的全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有18位参赛选手上了观摩课。这些参赛选手都是来自全省各地的教学精英,有着扎实的基本功,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老师的课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在教材处理上亦是惊奇不断。从中让我体会到:一节课的成败与否,不在于画面有多么的花哨,讲解有多么的委婉,活动有多么的热闹,设计有多么的丰富……关键在于只要学生掌握了知识,该发展的能力发展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让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就是一节好课。

  总体印象:

  1、参赛教师穿着得体,落落大方,举手投足间透出精干、干练。

  2、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

  3、参赛教师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4、参赛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

  5、参赛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6、参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通过让学生摆、折、画,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7、参赛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丰富、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

  8、参赛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细节印象:

  一、对当地学生的印象

  本次观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上课的学生,他们非常优秀: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能提出老师想要的一切问题,能碰撞出老师你想要的精彩,能和老师达成想要的天然默契,而且还非常的有礼貌、守纪律。记得那些学生走上舞台时安静、有秩序,生怕影响了别人似的。下课时是那样有秩序地向老师告别,还要整齐地转过来向听课的老师敬礼,问声“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再见!”再有秩序地离开会场!学生课堂上活跃的思维更是让我们惊叹。如第一个给我们做课的刘志强老师在《旅游中的数学》这节课始,刘老师提到自己承诺了要在“五一”期间带领原班学生到黄山去旅游,现要请大家帮帮忙,谈一谈旅游前要做哪些准备,旅游过程中要解决哪些问题时,结果学生回答出了刘老师预设的各种不同的问题,诸如租车,用餐,门票,时间,安全等等。程媛媛老师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进行到探究将四个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10厘米、6厘米的茶叶盒进行包装,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的原因时,有一个学生不是去计算,而是想象和比较,他走上展台,很从容地将一个盒子的大面与两个中面的大小进行直观比较,让人一目了然地看出将两个中面重叠起来最节省包装纸。吴晓秋老师在教学《*均数》一课进行到巩固练*时,出了一道题,“小熊冷饮店又该进冰糕了,小熊翻开了商店各月前三周卖出的冰糕情况统计图,发现第前三周依次为8箱、7箱、9箱,问本周该进多少箱呢?”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均数“8箱”、最多的箱数“9箱”、“比卖出最多的周还要多一些的箱数,防止还会更多”。这些学生太有才了!

  学生有这样活跃的思维,这样良好的学**惯,我想他们的任课老师*时肯定付出了很多的艰辛。

  二、感受大师的风采。

  1、感受他们的“数学专业素养”。

  赵劲松老师执教三年级的《*移和旋转》,由于这两个概念教材没有下定义,也没有用语言描述,只要求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在感知*移和旋转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动作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的方式:第一层次是模仿,观察动画中的物体运动情况,并用动作表演出来,在分类的基础上,揭示两种运动形式及课题;第二个层次是用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运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运动形式(向左*移两步、向右*移两步、原地旋转两圈)感受两种运动的不同感觉,同时暗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个层次是再现,根据静止的画面,想像它的运动方式,并用手势将其表示出来。三次动作表演,既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在举手投足之间加深了对*移和旋转的认识,可谓“一切尽在不言中”!为接下来深入研究图形的*移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接下的一个环节则更加精彩了,由于*移有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赵老师设计了一个遮眼活动,让一个学生到电脑前遮住眼睛只看键盘上的方向键,听下面学生的指令操作,让全体学生用方向语言提示,眼睛看距离,大脑思考*移的两个要素,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这样的课怎会不精彩呢?如果说让学生说出*移情况是一种考验,那么再接下来的动手画则更具有挑战性。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难点,赵老师设计了“尝试——演示——判断——比较——再画”五次活动,在尝试中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结”再通过判断和展示打开这个“结”,接着在比较中优化方法,最后通过再画,使学生初步掌握画*移图形的方法,而两次画图所组成的小帆船,既体现了数学的美,又蕴含着教师美好的祝福,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学*的快乐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感受他们的“激情”。

  在本次活动中,丁雪洁老师应是最有激情的老师。她教学的是《体积与容积》,是本次研讨活动的最后一节课,从一开始的课前谈话起,就很明显的看出这个班的学生情绪低落,丁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贯穿课堂始终,用她特有的方式提出各种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在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

  3、他们都是“有心”的老师。

  吴晓秋老师是这次做课老师中最“有心”的一位老师,课前交流时,她能记住班里“在大路上看到老师就向老师问好”的学生的名字;“比猴还要聪明的同学”的模样,并叫出她的名字……这位老师一下能在班上找出六、七个有一定特征的学生名字,一下就拉*了师生的距离,这是我学不到的本领。

  4、他们都是“勇于创新”的教师。

  我们通常在说谁大谁小的时候,一定用到谁比较大谁比较小的完整名词,可是程媛媛老师在教学《包装的学问》一课的伊始,她引导学生给一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取名字,分别叫做“大面”、“中面”、“小面”,这样取名为后面说明哪两个面重叠起来能节省包装纸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形象易记,更顺口。

  三、谈谈这次活动对我的启发,与各位交流。

  1、不“板着面孔”上课。

  在一群各行各业都有的.人群中,我们能很快地看出谁是教师,因为大多数教师的脸上都写着:“单纯、苦大仇深”这几个字。我们学校女教师比较多,大家自己比较一下,语数教师同其他学科老师的区别,语数教师明显更具备沧桑感。这一方面跟劳动量大小和压力有关,我想同心态及教学观念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到“争效率、少怄气”,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争取让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认真听课;不要因为个别学生的表现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情绪,因为我们的情绪是直接决定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情绪好、心情好,学生也会受到感染,上一节好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为有了宽松和谐的学*气氛。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有探索性的活动等都可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环境。反之,教师心情不好、发脾气,学生的学*兴趣也没有,课堂效率自然低下。课标上说:人人学所需的数学,也就是说数学并不是人人都能学好的,有些学生学到他需要的就可以了,我们不要同这样的学生较劲,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大不了从60分逼到70分,没任何意义。

  2、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世界。

  淮北市实验小学丁雪洁老师的《体积与容积》,“骆驼与***人的故事”,P18;

  马鞍山师范附小雷雁老师《对策问题》,“5、7、9和6、8、10两组扑克牌比大小”,P19。

  3、学*内容生活化。

  这点是老生常谈,我的感触是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 比如黄山市黄山区甘棠小学方敏老师的《*均数》的新课素材就是本班学生体育课上的跳绳比赛,围绕“如何比较两组同学跳绳水*”进行教学。

  4、提问技巧。方敏老师的《*均数》,师:如何比较哪组同学的跳绳水*高?学生计算出男生*均每人跳7下,女生每人跳8下;师问跳得最多的那个男生:你跳了10下,怎么*均每人7下呢?你还有的3下呢?通过学生的思考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轻松掌握“*均数”真实含义。另一位老师也上了这一课,我感觉到他的学生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但没有真正理解它的含义。

  5、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中心学校许海峰老师的《认识分数》中也安排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中认识分数,体验到分数的产生及意义。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还播放音乐。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兴趣,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例,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引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的主人 。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2

  本学期我有幸去成都参加了20xx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让我得以亲身聆听专家讲座,亲身感受多位专家、名师的现场授课,让我充分领略到他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节观摩课堂教学实践,使我茅塞顿开,大受启发,受益匪浅。专家老师们精彩的演说、先进的理念、精彩的课堂时间,都令我如饮甘露一般满足、舒畅!下面谈谈自己收获最大的几点。

  一、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每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都会面临无数次的机会,一直认为有好的机会你抓住了是你的运气好。数学是现代人生活、劳动和学*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模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聆听了机位教育专家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小学数学的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艺术

  有幸聆听了几位教师的精彩演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北京的吴正宪老师的北师大版三年级《重叠》和五年级《方程的认识》。她是一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她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课堂被称作是“爱与美的旋律”,她的课堂经常出现学生集体呼吁“不能下课”。尤其是她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理论,正是我们现在大多数老师所缺乏的,如: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让学生养成学*的好*惯等等,她说的这些理论和经验都是值得我们老师去学*和借鉴的,想一想,现实中我们的数学课堂,能有多少学生喜欢数学和会学*数学呢!又能有几位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喜欢自己呢!这些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深思吗?以及在场的每位老师都能感染她的亲和力。而她课堂教学中那种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个性化教学更显示出优秀教师的风范。几位专家都把更

  多的空间留给学生去交流、探索、总结。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快乐的,我想这应该就是数学课堂艺术本身独具的魅力所在吧!

  三、良好教学风格的积极影响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的《24时计时法》在业界都让老师们觉得很有难度在课,可是在张老师的课上,能看见张老师上得得心应手,学生学*气氛浓厚、学得轻松,也看见了课堂的高效率。几位老师老师课堂中都让孩子们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专家老师们的语言精炼、丰富,非常值得我学*。他们的课堂注重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数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潘海燕老师生动愉悦的课堂气氛,充满乐趣的教学方法,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荡漾着智慧,呈现着自主,关注着发展;刘延革老师诙谐幽默、风趣满堂的教学风格给所有在场师生的极大快乐;刘德武老师温文儒雅、沉稳大度的'课堂组织,敏捷的睿智与学生碰撞出心灵最耀眼的火花??

  精彩之余,收获颇丰。通过听课评课,使我再次领悟了学生主体作用与老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

  一、*等相处的重要性;巧妙利用学生好奇心、好胜心,并用富有童趣的教学语言,对提升课堂教学的神奇效果??两天的学*紧张有序,天天精彩,真让我们一饱眼福、耳福。

  回到学校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该如何为孩子们负责,我想:上好每堂课、认真钻研教材、不断自我提升,让自己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专家老师们的成功,见证着他们背后的艰辛,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由此也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

  四、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培训结束了,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这份珍贵的经历铭记在心,开始我教学生涯新的征程,我会努力把学到的理念、方法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希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给大家,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的教学方法回馈给学生,我会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无悔于我的教育事业。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3

  感谢工作室给我这个机会,参加了历时两天的教学观摩活动。让我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理论境界,更品味到了一位教师的快乐与满足。

  本次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请来了国家级的数学特级教师牛献礼、刘松、樊玉、叶鸿琳进行展示课并针对授课内容进行了讲座。四位专家带给我们的展示课非常精彩,不仅设计新颖、思路清晰而且理念新颖、教法灵活。不仅为我们充当了授课的样本,更向我们传达了他们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着核心素养的含义。专家们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学经验和感悟分享给我们,深入浅出、幽默风趣。使我对数学教学、对教师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数学课堂应该是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讲明白。

  牛老师从理解对应关系找到间隔数和树棵树的关系入手,以独特的视角,讲授《植树问题》这节课。通过点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建构植树问题模型,设计思路新颖。课堂上学生通过推理—猜想—验证充分经历了一次思维之旅。从开始的拘谨到发现乐趣,尝试探索,到收获成功和快乐。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数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学*数学的乐趣。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不能只重视结果,而应该重视过程教育,培养学*智慧。培养学生用数学观察、思考、表达世界的意识和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会了,我们还应知道学会不等于会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本质上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他人的讨论和反思,逐渐养成的一种思维*惯。我们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完全依赖教师的讲授,而要通过问题引领和驱动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活动,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要为学生提供悟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想明白,而不是教师去讲明白。牛老师的课为我们做出了一个典范。整堂课他没有去想办法帮学生区分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而是淡话类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推理、验证,让学生理解对应关系,从而建立模型。通过练*验证了学生真正理解了植树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让教学真正发生。

  刘松老师为我们做的培训内容是《核心素养下数学课程的整合与拓展》。他告诉我们何为整合与拓展,如何整合与拓展,并通过《用数对确定位置》这节复*课阐述自己的主张。

  时代在发展,作为教师如果不求思变总有一天会像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被时代淘汰。未来教师要做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要做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要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教育。我们要让教学真正发生。当下的孩子绝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在授课前必须做好调查,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否则就是无效教学,就是“空转”。

  三、上一堂真课。

  樊玉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思考我们一节课的师生状态,我们和学生的生命价值是否被漠视过?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我们改如何改变,让自己的存在产生意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樊玉老师用一个词语来解读这个问题—表现力。我们和学生都要拥有表现力,把自己的优势变大,做到教师教的开心学生学得开心。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有目标、有方向、有方法,不能做一个不思进取之人,苟且度日之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更有吸引力,让上课成为诱惑,寻找自己的亮点,发挥我们最大的优势。做一名学生喜欢、懂教育、会教书、会生活的老师,从而使自己享受教育、享受美丽。

  四、数学是对思想和方法的基本研究

  叶鸿琳老师的讲座让我清楚:对儿童来讲,数学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尝试、探索、犯错、优化的过程。对老师来讲,数学教学需要思考的只有一个问题:如何帮助学生认识数学学*。我们要相信儿童,给他们思考的时间;给他们解释方法的机会。我们不要用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儿童的能力,他们的笨方法可能是开启思维的起点。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4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的设计结束,贴*生活的练*,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罗明亮老师的授课教会了我们一句话“人间至味是清欢,课堂至味是道理”。给六年级的同学解决他们五年级就存疑的一个问题,让学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问、自己通过探寻去明白道理,继而通过道理去解决问题。教学不应该只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要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知识背后的道理。在不断地追问中让问题引向深入,分享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惯。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我们所追寻的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数学教学观摩心得体会15

  我非常有幸参加了在南昌市举办的“全新思维高效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分别由四位国内有名的小学数学专家级教师和四位省内优秀的教师来执教,先由省内的一位优秀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再由专家教师也执教同一内容,然后由专家教师来评课,最后由专家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

  在这次的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课。在听这课前我刚好上完了这一内容,因此就会将其和自己的这一课进行对比。最终,我发现自己太拘泥于教材,而这两位老师创新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了重组。同时,明白了同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改变教材内容,或者改变教材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因此实现形散神不散的教学特色。

  而在这次学*中,专家的讲座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刘松老师在讲座中提到了对学生的最高教学是“学生教别人”,在他的课堂上就充分切实的体现了这一点——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再让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去教其他学生。而,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担心这,担心那的,不敢放手,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那么,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多讲——学生能讲明白的,老师就不再重复;学生讲不清楚的,老师恰当补充清楚。

  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起点和终点,更要关注中间的节点和盲点,这也是刘松老师在讲座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刘松老师在上展示课之前先做了一项调查问卷。随即,他发现了孩子虽然大多数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甚至没听说过这些词,但大多数孩子都能运用这些规律进行简便计算。通过这项问卷,刘老师达到了了解学生学*的起点的目的,于是他这节课先设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教学,再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所以,唯有把握学生的起点,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主动权也就交给了学生,学生也能学得积极主动,学得兴趣盎然。

  同时也明白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是需要的,但要扣住我们的关键问题,让导课与知识的自然紧密。并且课堂是随机而动生成的,不是预设好就不变的,课堂总是会有很多的意外出现,但意外应是意料之中的,只要把握住了课堂出现的意外,转化成课堂新的切入点,那就有可能成为课堂的亮点。

  不停地回味名师的课堂,理智地比对自己的教学,收获确实很大。当然,我知道如果把名师的教学设计完全照搬到自己的课堂,必然极难上出名师的精彩与效果。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不是对名师课堂的生搬硬套,也不是自以为是的自负,而是不断的学*、反思,摒弃模仿照搬,发挥自身特长,取精舍粕。这样,他人之智慧结合本人的特性就更能给给数学教学戴上充满魅力的花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6)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荐】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说: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在跟好朋友玩扑克牌的时候……而今年去看望外婆的一次经历让我感到数学是如此的神秘,如此的有趣,如此的有用。

  国庆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上启东去看望外婆。到了外婆家门口,刚好看到外婆从外面风尘仆仆地回来,手里还拎着一个大篮子。我很好奇——篮子里面是什么东西呢?我急忙上前接过外婆手里的篮子,探头一看,篮子里面躺着两只圆溜溜的鸡蛋。

  我问外婆:“婆婆,怎么只有两只鸡蛋呀?”

  外婆摸着我的手说:“刚才我去菜市场卖鸡蛋的,知道你们要到家了,就赶紧回来了。”

  “婆婆,你一共卖了多少只鸡蛋呀?”我兴奋地问道。

  外婆微笑着、神秘地说:“这个问题呀,你得自己算一算。听好了,我第一次卖出篮子里鸡蛋的一半加两只;第二次卖出余下的一半加两只;第三次卖出再剩下的一半加两只;最后篮子里还剩两只鸡蛋,这篮子鸡蛋一共有多少只呢?”

  我一开始觉得这个问题挺简单的,没想到我认真地算了好几次,答案都被婆婆否定了。后来,在爸爸的鼓励下,我拿出草稿纸和铅笔认真地做,我一会儿画图,一会儿计算,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

  我急忙跟外婆说:“婆婆、婆婆,一共有44只鸡蛋,对吗?”

  外婆高兴地摸摸我的头说:“我外孙女真聪明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我自豪地说:“婆婆最后卖剩下的两只鸡蛋加两只等于4只,4只就是第二次卖完后篮子里面鸡蛋的一半,所以第二次卖完后篮子里面鸡蛋数就是(2+2)×2=8;同样的道理,第一次卖完后篮子里面鸡蛋数就是(8+2)×2=20,这篮子鸡蛋数就是(20+2)×2=44。”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但回想起来我仍然很激动。因为通过这件事,我发现数学的世界是如此神奇;数学对人们的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学教学,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又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通过一学期的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点滴心得如下,愿与同行筹商。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准备期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一个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既能使学*成为儿童的主观愿望,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2、数学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准备期,更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例如教学两个5是10的内容时,我从学生身上、生活入手,找到了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一张5元是10元,一排有5个小朋友,两排有10个小朋友等。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3、鼓励质疑、争论,激发学*兴趣

  在学*准备期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利用课件演示有关5的分法,到了最后几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几种情况猜测应该还有哪两种情况,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的学*兴趣上被激发出来了。

  4、动手操作,增进学*兴趣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在学*准备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听一听、比一比,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兴趣。

  二、学*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是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将一段,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书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看,边看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我想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20xx年4月11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到xx市xx中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此次的观摩学*时间只有两天,共听了5特级教师的现场课,4场特级教师的精彩讲座。参加完活动我感觉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时xx市xx小学xx老师的一节《数与形》,这节课是人教版教材改编后六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我们学校小学数学组曾在一起谈论过此节课的教学设计,可能当时大家都是第一次接触,并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意义。所以大家的思路都局限在教案中。连引课都觉得不知该用什么引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也都觉得这课上起来有难度。可是,当我听完xx老师的课后,真的是茅塞顿开,一切都清楚了。李老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是充分的相信学生,告诉学生数学很神奇,要有大胆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要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数学理念和数学思想。李老师这节课从愉快的谈话引入,学生真的是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还有xx附属小学副校长xx老师的《数学游戏》课,也是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真正体现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些老师的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地方是,老师们上完一节课并不是很在意要得到一个什么定律或是一个结果,而注重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样的数学思想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恰恰是我们*时上课时所缺少的。

  课上的精彩,讲座同样是让我们受益匪浅。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想法,我觉得都很值得我们学*。什么样的课堂才是自主课堂,学生是不是学有兴趣,学有主见,学有伙伴等等这些都是自主课堂的表现形式。余老师在说到,她是把自己上课出现问题或是不顺畅的地方在经过反思后写出一些教学小故事。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方法多种多样并在一起交流时,老师肯能会很高兴,但是儿童的特征导致他们在听取时,信息的流失量也很大,课后应该让学生把课上的方法进行回忆并把记忆最深刻的写下来等。我觉得这些好的方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的。

  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的地方,我就不在一一阐述了。总之,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上每节课前,一定要做到能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学生,对教材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一定非要把知识目标和结论体现出来,更多的是让学生有自己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一、竞赛目的及方式: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展示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中的学*成果。我校上周,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开展了数学竞赛。竞赛以卷面答题的形式进行。试卷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察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潜能。比赛过程中,同学们思维敏捷,笔走如飞,在规定时间内,大部分同学都能正确快速答题,展示出良好的数学计算素养。此次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同时更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这样的活动深受老师、学生、家长们的欢迎。今后我们将继续把此活动常规化、系列化,进一步营造更加深厚的学*氛围,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竞赛中出现的问题有: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是不太熟悉,在比赛中很多同学拿到题目对基本的定力概念还掌握不够,导致不敢下笔,对于做的题目没有把握,拿到题目想半天都没有思路。

  2、学生的对竞赛是做题的实践安排不合理,很多同学在前面的体目花了大量的实践,导致后面的题目没有实践完成。

  3、学生的考试经验不够,对于选择题不会做的,有的同学选择空着不做,不知道随便填一个。

  4、学生队知识的实践应用还不够,书本知识和现实脱节,如在竞赛中,出现“打折”一词,很多同学不知所云。对很多日常中应用到的知识不知道,比如说到*方米谁都知道,到时公顷却无人知晓。

  三、体会:

  1、针对本次竞赛出现的问题我觉得,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难”和“多”,更应加强数学基本知识的学*,把基础知识学好,才是重中之重,“难”和“多”只有在牢固的掌握基础之后才做的事。

  2、在每次的考试后不应该考完讲完便完了,还应该给学生学生分析试卷,出题的方式及考试的经验,比如做题的顺序应是是由前到后,由简到难。

  3、在教学中要多将知识联系实践生活,把书本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的学*应是为将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准备的,不应该脱离现实生活。在讲课中我们应当要改学生补充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张某某

  20xx年10月31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理念教师教学如何使用教材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但不能否定教材的编排具有逻辑的意义。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3、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4、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5、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6、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引趣,激活思维。

  1、教师的教学具有趣味地、合理地提出的问题同样引起学生积极探索,产生求知欲望。而补充知识的引导更能使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3、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4、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5、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6、树立*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7、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

  8、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教师的教学设计准线不同对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要养成好的学*生活*惯,取决于一个教师教学中充当怎么样角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者来说,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教师对每一节课多付出心血,并不意味着成了正比例。要对每个学生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教学,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起,才能触动学生的学*动机,才能使学生学会自主学*的好*惯。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小学数学中所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如: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随着年级的升高会越来越多)。这些概念是“双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逻辑推理的依据,是正确、合理、迅速运算的保证。因此,学生应该正确、清晰、完整地掌握数学概念。那么如何进行概念教学呢?听了杨明丽老师的讲座后受益匪浅。

  一、概念的引入

  从实际引入(也可以说是从直观引入)。小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概念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像进行的。在概念的引入教学中,教师从比较熟悉的实际事物中,提供足够的直观感性材料,让学生通过看、听、摸、做等,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引出概念,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概念的理解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三、概念的运用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计算、作图等,能运用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举实例。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所以从具体到抽象又回到具体,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更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老师们经常使用这种练*方法。如,在学*射线、线段和角后,让学生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些图形?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掌握概念对计算有指导作用,反之,通过计算对理解和巩固概念也起促进作用。例如,在学*了乘法的运算定律后,就可以让学生简便计算一些*题。再如,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就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并说明通分、约分的依据;学*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了线段、射线和角后,教师安排了按要求画一画: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画一个30°的角等。

  (3)运用于生活实践。数学就是服务于生活的,只有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拿到生活实际中去运用,才会使学到的概念巩固下来,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运用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史铁生

  时光荏苒转眼毕业半年多了,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由一个孩子变成大人,由一名学生变成老师,同样是在校园里,我却永远不再是一个听众。

  在这段时间里,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长大,什么是**·······

  一.我的理想、我的梦

  20xx年8月的一天,我带着行李、带着梦想来这里报到,如同当年去大学报到一般,面对未知的明天,更多的是兴奋!但当我踏进学校大门的看到领导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大学辅导员灿烂的笑容,心里告诉自己,一切都没有变!培训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我们未来的事业!开学的日子到了,走进九(17)班的教室,望着那一张张稚嫩的脸,不管之前听到了什么,我依然坚信我能够改变这一切,因为我有我的理想我的梦!在真正成为教师之前,我就在头脑里描绘出这样的职业蓝图: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最好的演员,在我的导演下,他们各司其职在活泼不失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课下我是他们最好的大哥哥,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生活上的各种问题,甚至我们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二.理想、梦破灭

  20xx年8月27日我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尽管我对学校的教学改革早有心理准备,课前也下足了功夫(备课、听课、连上课要说的话都预演了一遍)。但到了课堂上才发现竟然连“学教练案”这四个字时都在打结,我也是第一次接触。更不要提什么“6+6+1”的教学模式了,我根本就用不来。刚开始的那几节课,常常是我准备的东西还没讲完,下课铃已经响了。而且课堂气氛沉闷,有好几个学生都不理我。我觉得大概是学生对我不够信服在考验我,就给他们增加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因为学生都喜欢博学的老师,结果课堂变成了我的独角戏,学生几乎没有反应了,课前设计的蓝图完全被打乱······那段时间,我的'梦破碎了。

  班主任工作也不顺利,除了缺乏经验,这也和教学能力直接相关,毕竟和几为了改变混乱的局面,我决定在课下接*那几个“刺头”,通过几次交谈,我似乎成为了他们的朋友,

  三.反思、感悟

  20xx年9月在完成九年级的第一次月考之后,我被现实又一次敲醒了,我所带的三个班的物理*均分竟然比所有的实*大学生的*均分都低,排名几乎垫底。现在不同的是我不在迷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学生时代,日记里常出现“人生”二字,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也不知道“人生”在哪里。现在我觉得人生就是生活,而我的生活大部分是我的教育事业,我在我的教育事业中感悟人生。曾经读过著名教育家加里宁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

  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看似很*常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寓意,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师的情感是一个教师人生的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更直接影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工作以来接触的中学生基本都是90后孩子,他们的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从小倍受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90后初中一般有这样的心理特征:生理上,身体偏胖但体质普遍不好;认知上,聪明、有一技之长但大多数人对学*没兴趣而且有强烈的叛逆意识;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在重新组合家庭中、单亲家庭尤其明显);意志上,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在行为*惯上: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当他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他会选择以其他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如上课捣蛋、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等等);对网络有严重的依赖性,情愿把感情寄托在虚无的网络游戏或与素不相识的人聊QQ也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多交流,迷恋网络小说。

  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冷淡无情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在颂扬良好品行时能唤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只有真诚地关怀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敬爱。

  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故事: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麦克认真思索后,说:“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就如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心情好受些。如果你不断的振荡,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都浑浊一片,更令人烦心,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开始担当教师的角色,我努力地把自己在头脑中描绘的和谐师生关系呈现到现实生活中,希望我的快乐和真诚能够打动学生,让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但是理想终归是理想,我预设的教学情境被学生弄得面目全非。

  由此,我进一步的想,学生所在的台阶低,我要把他拉上来,何不自己先降几个“台阶”呢?适当降低点儿标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正是为了逐渐达到高标准。就说这两个学生吧,原来每天说,后来是有些可说,这也是有了小的进步,如果把这些*步累积起来,就是大的进步。

  怀揣着希望上路——感受教育的生活。工作这一段时间来,有时我经常回想起大学的日子:成功的不成功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失去的和得到的,珍惜的和放弃的,很多往事变得模糊,但有时一低头,一伸手,恍惚间会浮现出关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半年来与学生走过的日子。每当这时心里总会有一鼓勇气把教师这条路走到底。有时想到要在这三尺讲台30来年之久会觉得漫长而难过,可是想到与学生陪伴就会觉得好过一些。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总归是幸福大于忧伤的,微笑多余眼泪的,日子也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和教师的教诲中哗啦啦的流。我和孩子们在漫漫时间中扮演主角,编写着我们之间最动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体验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同时摸索到一些教育

  孩子的方式,在教育思想上成熟许多。此时此刻我实在想不出来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我的回忆,我只愿用最朴实的语言来与您分享我的心情。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从阅读到悦读通过数学绘本教学的实践研究,让我对绘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相长,我一次一次的深刻感受到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绘本内容以相对轻松又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只有喜欢阅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绘本教学资源确实好,但要上好一节绘本课实属不易。我们一直强调数学课堂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所以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思考过程,杜绝灌输式教学。只有把时间还给学生,他才能多读、多想、多思、多多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还是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绘本恰好给了我们优质的学*资源,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趣的情景带入会使学*过程更流畅。学生读绘本不是要听老师或者别人怎么说,而是自己静心思考,大胆的说出来,像讲故事一样,或者以写数学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真正把阅读变成悦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德国教育学家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孩子的数学启蒙教育是从一本优质的数学绘本开始的。数学绘本的学*意义远不止这些,最主要的还是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数学绘本学*的'过程中当然也存在不足。课前由数学绘本做铺垫导入,由于学生本身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学生自主学*的时间不好把握,课堂前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时间这个度不好把握,特别是铺垫的时间长了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

  鉴于此,在以后的数学绘本教学中应当注意时间分配。要做好这一点,精备课显得尤为重要。认清教学的重难点,梳理绘本教学与本节新授课之间的联系点,做到心中有数。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其他老师提出的建议和方法及时消化吸收,采纳修改教学设计。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大家集思广益,共同研讨、分析问题,精心备课、认真备学生。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让其充分感受数学绘本的价值,真正提高数学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学*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人马马虎虎,可你说了他,他就会说:“办事何必太认真”。是呀,办事何必太认真,似乎现在不认真影响不大。如果不认真,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呢?老师讲课,丢三拉四,学生听不明白;学...

  许多同学报怨数学很难学*,老师讲的总是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认为,学数学是有方法的,只要你掌握了这个党阀并加以运用,相信数学将成为你的朋友。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把数学之锁。

  例如有的同学上课认真听,能把老师讲的内容全部吞下去,却不去消化,不会吸收,最终还是“营养不良”。掌握是因为他没养成思考的好成绩,不能将老师讲授的东西再加工,不能进行分类整理,更不了解道路的来龙去脉,当然就无法掌握知识的真面目了。

  我们要学*蜜蜂那样的工作方法,既会采蜜,又会酿蜜。在这方面,有的同学就做的比较好,他们在上课不仅专心听讲,他们在老师讲某一题的解题方法时就思考,思考出这样解的道理,虽然后再推出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就把老师交的融会贯通了。

  我们在学*数学的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善于思考的好*惯,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绩。

  有人说:“数学是深奥的,变化摸测的,让人搞不懂,猜不透”。但在我眼里,数学至多是一套打满结的绳索,你必须耐心地解开一个又一个的死结,终有一天你一定能解开所有的结。

  数学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学*数学要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正如一个挖井的人,挖了很深,就快接*水源时,却放弃;了,先前做的就都白费了,功亏一篑。

  解答数学题时,细心也是很重要的。计算中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疏忽,就可能整题错误。正如下棋,只要走错一步,可能导致全盘皆输。大意失荆州,不要等到做错了再后悔不已,世上从一为就未曾有过后悔药。

  培根曾经过说:“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拙劣的探索者”就注定会失败,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探索精神。科学发明需要探索精神,数学同样也需要探索精神。不要总是认为每一道题就一定只有一种解答方法,“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试着去探究,去思考,去发现。

  有主见,有信心,也是学*数学必不可少的.。不要总认为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一定是正确的,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每个人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在面对失败时,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正如可尔德斯密斯所说的:“人生最大的光荣,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能屡仆屡起。”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造诣来源于勤。

  正如这些道理,学*数学,一定要先预*,上课便可以轻松许多。在老师讲课时,认真听好自己在预*时不懂的问题,课后要进行有规律的复*,然后完成好课后作业,在空余时间多做些练*,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我学*数学,除了*时的预*,还会在开学之前,先把数学课本从头到尾略看一遍,抓到一些知识,大概了解数学课本的一些内容。了解哪些内容简单,哪些复杂。每当老师讲完每一节课,我还会认真地看一次该课的内容,在挖掘一些什么出来。这时我的看书心得。

  听好课,独立思考完成好作业,这是必然不可少的。我还会挤些课余时间做些相关练*,更好的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虽然现在学*是很累,但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理想为目标,以学*为乐,那就可以变累为乐,快乐的学*数学了。现在不吃苦,将来肯定会吃更多的苦,现在多吃苦,以后可以免掉许多苦,所以我们应该现在吃苦。

  学*数学最大的敌人就是粗心。有人马马虎虎,可你说了他,他就会说:“办事何必太认真”。是呀,办事何必太认真,似乎现在不认真影响不大。如果不认真,这个社会将是什么样呢?老师讲课,丢三拉四,学生听不明白;学生做作业,潦草至极,老师看不懂;交通警察上班打呵欠,事故不断;工厂厂长对企业放松管理,亏损连年。再有甚者,计算卫星发射的轨道,如果错了一个小数点,恐怕财政赤字后面就多了一笔巨款。这些都说明了办事要一丝不苟,不能马马虎虎。

  学*数学也是一样,只要以为自己学到点东西,便傲气上涨,做练*马马虎虎,学到的东西不整理,如数学上的公式、定义记不牢,那就容易搞混淆,使你做题出现些问题,甚至把题目搞反了,这种张冠李戴的学*方法是不成的。

  办事只有认真,学*只有认真,才能有好的效果。伟人没有马马虎虎就成为伟人的。我们学*、办事都要认真,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惯,才能办好事情,也才会有所成就。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语句在我们身上表现出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第一,教师提问。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精细设计提问的环节、调控课堂的气氛等。

  第二,学生回答。可以是口头的表达,也可以是书面上的,对于观点或解题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辩论、讨论,让学生在碰撞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认识清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将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组合作。合作为个人成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小组成员内的合作将学生的行为集中在完成教学中的既定任务。而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相互竞争、相互“较劲”,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3、任务导向:教师提出待定课题,布置给全体同学或分解成多个不同的“单元”,以任务的形式,因“任务而导”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机会就越多,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导学生投入学*过程。这一关键行为,致力于增加学生学*学术性科目的时间。它与教师的任务导向和内容覆盖面相关。教师的任务导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那些将要评估的材料。

  如何办呢?教学刺激之后立即诱发理想行为;在一种非评价性的气氛中提供反馈机会;必要时使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使用有意义的口头表扬;监督课堂作业,在独立完成练*期间频繁地检查进展情况。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的'比率。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每组教学刺激后,要安排练*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过程,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必然是自主学*,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不可否认,有效教学方法一书并不是在空谈什么素质教育,而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名真正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在网上拜读了姜红英老师的《一年级数学学*要求》这一文章,觉得受益颇多,于是结合我们学校一年级的一些具体做法,我对该文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并和我们一年级的各位家长共享。

  1、重视学**惯的培养。

  *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用品,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用品准备齐全,这在*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册和书让学生练*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和及时改错即可)。

  学**惯的另一方面就是养成每天复*和预*的*惯。这也是我们数学常规作业,即回家三件事,一复*,二预*,三口算。

  复*就是看着书给家长讲讲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和发现。

  预*就是让孩子自己安静看书后完成书上的相应练*和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的预*要求有两则:预*要求一,见空就填,见问就答。预*要求二,遇到问题自己想,独立思考无价宝,想不出来打问号,带着问题进课堂。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

  计算的练*方式多样,可以做口算题卡,供孩子独立练*,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有时间还可以给孩子听算。我们关于口算练*的要求是:口算口算天天练,时间多我就做(口算题卡本),时间少我就读(口算卡),想练耳朵就听算。强烈推荐各位家长多给孩子听算,听算可以同时训练孩子听,写和算的速度和能力。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

  同时,我们家长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很好的契机,一定别放过,顺便就可以教教孩子一些数学知识。比如,当孩子问你几点了,不防和他聊聊怎么认钟;当孩子问你,3-5不够减怎么办,你就可以谈谈负数的知识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闲谈,是他以后在课堂上学*数学宝贵的经验。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或画画数学画,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和数形结合等方面的发展。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收获。比如:一年级孩子常常把老师的要求不能完整带回家,家长对于他们说的不合理的事情,请坚决保持绝对的怀疑,并且装出绝对的好奇,请他们自己第二天把事情弄清楚,告诉你们。大家再装出绝对的空前的佩服。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就会有意识的记住老师的要求,因为他会想到爸爸妈妈要请教他。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首先每个孩子由于学前的教育差异问题,大家的起点不同,因而我建议在一年级上期,我们家长让我们的孩子自己和自己比!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以至形成*惯;踏步着或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切忌让孩子感受到你觉得他的学*很糟糕,你很着急,这样孩子也会因为没有成功感而对学*缺乏兴趣。这里我们说的.其实就是纵向比较。

  当然我们也需要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育,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一定有收获。

  其次,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过程,关注孩子的学*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另一方面,我们要能“不唯分数是问”。分数只能作为评介孩子的一个参照,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仅分数就能说明的,我们得具体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知识点没掌握。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很难找到一个适合所有家庭、所有孩子的教育模式,以上所谈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期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环境!也期待能给孩子一双会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会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头脑。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在*时的教学中,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

  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音机、容器、观众或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在新课程自由、崭新的天空下,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着改变,改变学*的方式,改变思维的方式。为此,我愿意学*,汲取,探索,在学*中成长,在合作中成长,在实践中成长。学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师的成功,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了解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应用题的体会。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惯,仔细认真的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一、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

  例:(1)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是6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长方形是长是8厘米,长方形是宽是多少厘米?

  经常进行此类练*,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1)一筐苹果重20千克,一筐梨的质量比一筐苹果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2)一筐苹果重20千克,一筐苹果的的质量比一筐梨的2倍少10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

  这样的两种题型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体会的话,那就是学*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从教师身上学到的爱岗敬业精神,我相信如果有爱岗敬业精神,什么样学生教不会、教不好。用爱心浇灌学生。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也有利于学*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

  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学校派往xx参加由《小学教育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观摩课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全国各地名师数人,如xx市特级教师xx老师、xx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xx教授,还有xx省特级教师xx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xx教授,xx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xx教师等12位。参加活动的几百名老师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虽然活动时间安排紧密,但名师们的教学和讲座都非常精彩,给我们来学*的老师带来的精神大餐让我们记忆深刻。

  活动开始由xx老师带来两节找规律一节是六年级《斐波那契数列》,他在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学*,采用尝试方法,有步骤、多角度的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中语言风趣幽默,以及丰厚的知识底蕴是我们学*的榜样。还有一节是一年级的《找规律》他根据一年级小朋友的特点从初步认识规律、到找规律、再到用规律最后是感受规律教师的行序渐进收放自如,使学生们更加喜欢数学,并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讲座《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课改所存在的“钟摆现象”之后,明确指出,一线教师只有“以不变应万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好教师。因此,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才是教师成长的正确路径。

  特别是贲老师讲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题,贲老师的讲座,言简意洁,幽默风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经历介绍了两个十年的反思历程,就什么叫反思、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写什么、怎么用文字记录四个问题进行了阐述。贲老师是个坚持的人,他认为反思就是反反复复的思考、反思是正过来反过去换个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顾;贲老师也是个执着、*静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寻求工作的快乐,虽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贲老师还是个充满智慧的人,他认为反思可以写亮点、败笔,还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纪实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随笔。反思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意识。

  一个多小时,一个个精彩真实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反思能给日渐贫瘠的心灵以丰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给*淡无奇的日子以清新亮丽的感动。

  一个多小时,我们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对教师职业成长的巨大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本人更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数学教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7)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

  1、教学目标的制定

  三维目标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中教师应处理好学*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实践中思考,并在思考中实践,抛开形式主义的束缚和功利主义的诱惑,使我们的课堂真正达成“三维目标”,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创设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愉悦和谐的学*环境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人人轻松愉快,个个心驰神往,从而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学*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尤其是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衡。

  3、利用好课上的生成资源

  课堂上,当学生心灵开放,思维多向,行为活跃时,一定会出现不可预测的因素。这偶然的因素到来,就会使教师措手不及,造成教学秩序的暂时失控,但是,我们不能回避,若能巧妙地处理不可预测的因素,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定能掀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高潮,激发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的乐趣。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2

  小组合作是为学生探究学*的结果而组织的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数学小组合作学*,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个性发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小组合作学*呢?笔者认为要抓住以下四点。

  一、合理建立小组

  组建结构合理的数学合作学*小组,是有效开展合作学*的前提,小组成员的性别结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等搭配合理、结构优化,能发挥较大的合作学*效果,“异质分组”按学生能力的优势合理搭配、按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合理搭配,合作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学*,共同受益。数学复*课采取“同质分组”的方式,将学*能力和学*水*相当的学生放在一个数学小组内,按小组的整体水*分层次地分配学*任务,实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科,小组成员需要重新搭配,这样让数学小组合作学*更加有效。总之,组建数学合作学*小组时,尽可能考虑组员的各种情况,达到结构优化,使合作学*产生更大的效能。

  二、优选合作内容

  教师在选择数学小组合作教学策略时,应该是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要使数学小组合作学*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生活实际。比如学*了长度单位后,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时,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一个人无法完成,教师充分发挥数学小组合作学*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记录、监督测量并汇报测量的长度,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小组讨论。

  三、培养学**惯

  首先,培养数学小组成员积极发言的*惯。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组内交流,使学生在数学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其次,培养学生倾听发言的*惯。教师应参与到数学小组学*中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从别人的发言中会获得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

  第三,培养质疑问难的*惯。“学贵有疑”是学*进步的标志,是创新的前兆,是探究的动力,要使学生在问中学、学中问,真正做好“学问”。

  第四,培养合作实践的*惯。要尽量设计一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操作的内容,培养合作操作*惯,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四、恰当的评价机制

  恰当的评价机制是提高数学小组合作学*成功的重要因素,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一、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的.情况,让他们认识合作学*的方式。二、以学生的自主学*、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三、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及一定的社交能力。

  总之,有效的合作学*,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心智,教师应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环境,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3

  自我区开展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以来,我积极学*,认真聆听专家讲座,学*教学相关策略,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用心去领悟教育理论观点,使我在教学理论和教育观念上得到了大量的补充,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同时也解决了一些我以往教学中的困惑。对小学数学本质和自身数学素养等方面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升。现将这次培训谈谈自己的体会:

  1、最重大的变化莫过于人的观念的变化,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我对学*的观念,知道了交流与彼此学*的重要性,才会促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在这次学*过程中,自己对以前的困惑难以解决,并对自己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知识,应该思考的东西,得到了学*。这种收获是巨大的。

  2、认识上和学*上发生了转变。这次培训需要的也是老师的自觉性,一些老师可能会投机取巧,感觉学*没有必要,实际上这种思维可能就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不喜欢学*,或者没有认识到学*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老师们根据自身想想如解决自己投机取巧的问题并且日后用之于学生了。

  3、此次培训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很多易于接受,从而也认同了培训的内容,我从内心原意接受这样的培训。特别是各位指导老师各位专家不辞辛劳看那么多的作业,并把优秀的作业推荐给大家。

  4、本次培训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断的交流互动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作业、评论。我在阅读中也得到了学*,及时的写出反思或者是一些困惑的地方和全区的老师交流。

  通过培训学*了专家们的讲座后,确实获益匪浅。课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如何教会学生学*,在数学学*中如何利用教学的技巧、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分析自身、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力求事半功倍,永远是教师最关注的内容,也是教师最值得寻求探索的地方。更是教师一生追求所在。

  这次的学*,使我明白了许多学生的学*应该是有意义的理解记忆、有动力的、有效的学*应该是活学活用的。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素养、人格的魅力、离不开广博的知识、离不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已任、以爱为动力、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不然就会走偏难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此次的学*,形式多样,让我最感兴趣的是在网上与专家与同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教师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大家的观点来得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得到快乐。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树立终身学*的观点,在师一日,便不可荒废半日。通过学*不断获取新知识,增长自身的才干,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为了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我定会更加努力,加强学*、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4

  读完《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这本书,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更系统和更全面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数学思想,什么是数学方法,知道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知道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进一步提炼和概括,数学思想的抽象概括程度要高一些,而数学方法的操作性更强一些。人们实现数学思想往往要靠一定的数学方法,而人们选择的数学方法,又要以一定的数学思想为依据。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数学思想方法如此重要,从这本书中还知道了教师如何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1、重视思想方法目标的落实。

  教师在备课撰写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与知识技能同等地位的目标呈现出来。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总是进行渗透,并利用动词进行描述和评价,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精讲多练,急于把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训练,轻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想方法和学*兴趣,导致很多学生害怕数学。我曾经在讲《除法的初步认识—*均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读过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从直观操作的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概念的抽象思想,认识用除法符号表达的具有简洁性的符号化思想,体会用实物、图形帮助理解除法的具有直观性的.数形结合思想,知道除法是一种重要的模型思想,体会在除法中商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思想。当学生认识了除法,在以后的学*中再通过学*有余数的除法、笔算除法等知识逐步加深对除法的理解,会更有利于分数、比、百分数等知识的学*,体会数学本质的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同样,在计算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计算法则,让学生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模仿的水*上,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数学方法,即算理,就无法再计算下去了。更谈不上思想方法的提升了。这样的教与学势必将走入一条“死胡同”。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人才,同时,也束缚了”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成长。

  所以,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才算是有效教学。

  3、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以植树问题为例,可以封闭圆圈植树问题为核心模型,再演变出其他模型。封闭圆圈植树中的点与间隔一一对应,长度÷间隔=棵数。再根据实际情况演变出其他模型:一端栽一端不栽(长度÷间隔=棵数)、两端都栽(长度÷间隔+1=棵数)、两端都不栽(长度÷间隔-1=棵数)。充分发挥模型思想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4、应在整理和复*、总复*中体现数学思想方法。

  每个单元后的整理和复*、全册书后的总复*,不是简单的复*知识、巩固技能,更是思想方法的总结和提升。当小学生进入六年级,尤其是最后的复*阶段,更应该对小学数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结构化的梳理,在思想方法上进行提升。

  5、知道应潜移默化、明确呈现、长期坚持。

  数学教学,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数学思想的渗透,应该是长期的,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正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也应该想春雨一样,不断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读完这本书收获很多,对数学思想方法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在以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了可以随时查询的资料,对于数学教学给予了更清晰、明了的指导。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5

  x月5日,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在青云中心小学举行,我有幸听了7位老师的优质数学课,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7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个人的专业知识,数学思想,应变能力以及个人风格都让我收获很多。下面从以下几点谈谈本人认识和体会。

  1、情景教学是一大亮点,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尤其景洪云老师的《中位数和众数》情景教学贯彻始终让我感受深刻。

  2、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充分,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3、教师鼓励点拨及时到位,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课堂上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孩子们积极向上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我想这方面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向这些老师们好好学*。

  4、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各课都展示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使数学更贴*生活,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生活服务。老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5、练*设计基础实效,拓展构思巧妙。

  景宏云老师的一节课《中位数和众数》,用工资表导入,又用工资表结束,引导学生学数学用数学,并且及时拓展迁移,激发学生思维,设疑巧妙,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6、对《新课标》的新思考。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我们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策略与机智,吸收他们展开学*活动,并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

  总之,我对这次的活动感触颇深,同时也使自己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还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不断学*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找出自己在教学管理方面的不足,争取使自己的工作在这一学期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6

  这几位老师用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展示了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基于核心素养及儿童视角建构有效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实验和游戏中学*知识积累经验并体会数学的乐趣。下面我就针对这次学*谈谈我的感想。

  一、 注重课前交流,让学生进入学*状态

  这些老师们走进课堂,他们与我们*时的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没有自己非常熟悉的学生,与他们一道上课的是都是初次见面的小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基础、语言表达、性格特点、特长爱好等等,只能从短暂的课前谈话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他们的话题和语言魅力及幽默的`风格总能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做不仅促进了师生积极情感的形成,还有利于学生积极准备进入学*的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设疑导思,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认知的理念。

  三、 学*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在这些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不是在“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地获得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学生的内心感受体验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总之,在本次的听课中我最喜欢刘松老师上的课,回归数学本质,展现了本真教学 ,语言诙谐幽默,真正让学生学在其中,又乐在其中。其次,在学*中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学*活动中获得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单纯依模仿与记忆。要创设有价值的、生动有趣的、贴*学生生活的学*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获得精彩的生成!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7

  有一位年*50岁的大姐,对于医院开出的病休通知视而不见,和我们一样认真参与培训活动,思索着、记录着、收获着,她就是博兴县第三小学数学教师---刘金秀。

  当我知道刘老师的.身体状况后,关切地问她:“这几天头还晕吗?学了八天了,累吗?”刘老师*静地说:“能坚持,我很珍惜这次学*机会,因为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如果我不学*,就跟不上了。”多么朴实的话语啊!

  在学校培训的课间,也很少见她休息,多是和几个青年教师在一起说着什么,我知道,不是她把自己的教学经验讲给青年教师听,就是在向他们请教新课程下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学*。

  看着这位好大姐,我想到了这次参与培训的许多老教师,他们不喊苦,不叫累,虚心地学*,给我们年轻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每每想到他们,敬佩之情不禁涌上心头……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8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132+25=25+132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

  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9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单位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在今年参加了暑期研修培训。在学*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了解教育的前瞻思想,并在与老师们交流中收获了启迪,培训的时间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东西却是深刻的。我对本次学*是十分珍惜,因为我从内心感到,教师参加学*是十分必要的。

  培训既紧张而忙碌,因为在培训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孜孜以求、学无止境的氛围。今天很荣幸听了翟慧和张敏两位优秀教师的说讲课,她们良好的'教学素质,认真的的教学态度是值得我们学*的。在此把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对于一节课,确立好教学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它指明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学*的层次水*及教学的深广度。我们在制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首先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结合单元目标,考虑学生终身“受用”的因素,如主动学*的态度、学*的热情、学会学*、相互尊重、诚实待人等等。事实上任何一节课都会有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三类目标从理论上说是辩证统一的,在一个单元或更长的一个教学时段内也是没有冲突的,但在一节课中有时会有矛盾,因此我们在考虑课时目标时,应注意“更侧重”,否则就可能会出现三类目标都不能很好达到的现象。

  在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常常有许多想法非常好,目标十分丰富,但当进入课堂真正与学生交流时,就会发现很多设想只有在“理论”上可以实行,实际上难以达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深入的研究教材,确立正确可行的教学目标。

  再一点是备课时教师不仅要备自己,还要备学生。备学生主要围绕备学生的学科认知特点和规律,备学生的知识基础,备学生的经验基础和生活关注点,备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内容展开的。总之,好的课堂教学,既要联系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要联系学生实际,注重研究学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初中化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贡献。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0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在学*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在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1

  非常有幸参加了此次国培小学数学组的培训活动,在这两个月的学*中觉得收获颇丰。此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从很多方面都觉得自己有进步。

  听了黄老师的讲座,觉得很朴实的语言,却道出了差点教育的与众不同,尊重差异、研究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完美人生。而他们的人生从何起步,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要用不同的尺度来对待每一位学生,找到他们的优点,点燃他们的亮点,点燃他们精彩的人生。决不能把学校当成一个具有规定模式的`加工厂,把孩子们培养成同一种人。所以今后,我要更加爱护我的学生,多挖掘他们身上的长处,更细致的分层次去教学。虽然不敢保证做得完美,但我一定努力做得最好。加油!

  破冰活动和两位老师的讲座,也让我茅塞顿开。破冰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真是无穷大,大家齐心协力,各自分工,最后把一件看似艰难的任务,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完成质量还是值得表扬的。通过讲座我知道了数学看似简单,没有内容讲,可是你要讲好、讲懂却很难。一定要把握好数学的四基,知道了根据数学书上小精灵的提示去合理的展开教学。

  我个人觉得诊断教学、示范教学、教学研讨课、磨课、磨课后又讲课,这些环节是此次培训的重中之重。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并且还有讲座的不断插入,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所学知识的消化与吸收。这些活动一路走来,让我在课堂教学方面有很多的感悟,明确了今后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应该如何去做,才能利用短短的40分钟,更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1、教学中的三维目标不可少,每一课时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全面的去考虑三维目标。

  2、有摆一摆的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教学过程。

  3、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算理一定在课堂上点拨出来。

  4、重点要突出,强调到位。

  5、在课堂上要善于等待学生,善于调动学生。

  6、该放手的地方得大胆放手,不要放了之后又拽回来。

  7、观察总结时鼓励学生说,耐心的倾听,等学生说完再发表意见。

  8、保证课堂练*的时间。

  9、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说,去思考。

  10、课堂教学时,学生在练*本上独立完成的计算,教师应该在巡视中,把错的题拿出来集体观察,改正,明白错在哪里,充分地利用错误资源。

  11、拓展题尽量靠*主题。

  12、课件对答案不可取。

  13、课堂上用生成性的资源会更好,前后知识联系的更紧密。

  我想,如果我把以上的方面都做到位,那么我的这节数学课一定会是一节好课。我会在短时间内,好好调整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更好的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不求最好,只求对比以前的自己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2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中,学*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如厦门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全国第十届小学数学课赛一等奖获得者许洋老师讲的《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让学生先认识"莫比乌斯圈",然后引导学生制作"莫比乌斯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他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探究"的活动感受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让学生在猜想与现实的差距中,培养探究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些都是与生活贴*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比如: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潘雪琪老师老师讲的《秒的认识》时,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观察与体验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知识。再如,浙江省嘉兴教育学院朱国荣老师讲《可能性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探究,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可能性相等"的含义。另外,所有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这些精品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3、精彩的导课非常重要。参赛的教师几乎都精心设计了课堂导入,有的以小游戏等活动导入新课。有的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其中两个教师的课堂导入我认为比较好。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王永涛老师讲《比赛场次》时,用中国人见面的*惯握手恰如其分的引入和比赛场次有关的问题。朱国荣老师要求学生动脑筋,以解密码来打开数学广角大门导入新课:《数学广角》-(可能性的大小),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自己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好的导课可以拉*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效率。

  4、教师评价要及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注意了及时评价及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真细心""你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知道的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3

  一学期来,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加强教研力度,采取课题牵动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为主攻方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以下几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工作管理

  从整体优化出发,加强教学工作的五个环节的管理。为进一步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功能,开学初,我组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明确树立集体质量意识,信息资源共享,认真落实了集体备课制度,由备课组长负责制,抓好备课过程中的各环节。据抽查,各备课组至始至终都能认真执行。

  二、教研组建设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特点,经过全组教师的热烈讨论,制定了工作目标和具体计划,有定期的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教研组活动记录。组内教研气氛浓厚,各教师听课都在15节以上,年轻教师都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活动。全组教师团结协作凝聚力强,有良好的师德师风。

  三、教科研活动

  1、加强年级组听课、评课活动。本学期,各年级组老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每次研讨课,老师们都能认真研究教材,写出设计意图和详细教案,课后及时召开专题研讨会,针对上课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教研组成员提出了许多改进建议。我们教研组尤其重视评课及反思环节,在每位老师开课之后,教研组都要在组内开展认真的'说课、评课活动。这样组内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学*,真正做到优质资源共享。

  2、本期我们数学组与银田学校数学组进行了校际交流活动。由xx执教的三堂课体现了我们数学组的集体智慧,得到了各级高度评价。

  3、课题组成员以课题带动全组成员进行“小学生数学学*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全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都得以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教学水*。

  四、工作实绩

  1、xx执教的《粉刷围墙》集全组之智慧,在“我是**小同学”的主题竞赛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2、xxx老师在xx省数学老师风采演讲中获得二等奖。

  3、xxx老师在说课比赛中获得xx市一等奖、xx市二等奖。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本学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让每一位学生都取得了进步,这是我们数学教研组活动的目的。今后,我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未来的工作中,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换取更好的成绩。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4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们科组传阅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 华老师“欣赏”的胸襟和艺术更为他的课堂生发了无穷的魅力。他对学生的欣赏几乎无处不再,他认为抓住课堂上转瞬即逝的鼓励激发、点化学生的机会,就是抓住了“课眼”,课堂就会表现出生命的张力。虽然我的课堂中也与这样的欣赏和鼓励,但我缺乏的是耐心,有的是不耐烦。通过华老师,我发现教育的艺术就是欣赏的艺术,它会使一杯普通的白开水神奇地变成醇美的茅台酒。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

  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经历告诉李烈老师: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你不付出真心爱学生,学生更加不会去爱你,去听你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小学数学心得体会15

  《课程标准(20xx年版)》提出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注重质量的教育;良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的方式应该是探究性和渐进性的',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去认识新知识。新的课程标准以学*者的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情景为出发点,为学生从事数学活动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数学的基础。在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看一看、说一说,把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去感悟,去体验,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课标》的精神值得我们教师学*改变不适宜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师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注重为学生提供活动和交流机会。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实际效果很好,但现实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还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没有充分让学生成为真正学*的主人,这一点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改进的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标》的要求合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熟悉的生活为问题创设情境,另外也要强调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数学能力。还有教师面对学生存在差异时,要学会因材施教,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寻找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因为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都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个性,我们承认这种差异。

  学生的数学学*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的过程。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如何发挥?处理好教师主导和教师角色之间的关系;面向全体,注重启发式的学*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的关系。

  学*《课标》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和应用的理论知识。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背景,积极贴*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二、引导学生启发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三、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方法。学生学*的数学方法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哪种有利于学生自身学*的方法,教师应该认可,尊重差异。

  通过本次学*,我学*了很多关于数学课标的知识,以后我会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我的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8)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1

  一、校本培训有保障

  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做好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的迫切性,认为做好当前的教师培训工作是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现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基于上述认识,学校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邢清民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师训办,教务,政教,办公室主任为组员,制定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出台鼓励教师校本培训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由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各部门协同配合,校本培训进行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

  2、经费到位

  学校在办公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校本培训经费,学校一次性拿出5000元为教师购买、添加、更新学校教师用书、期刊杂志、图书,满足培训需要。并耗大量资金升级完善学校校园网络,,确保校本培训经费落实到位,逐步改善培训环境和条件,这一切为校本培训的正常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3、制度完善

  学校结合长葛市20__年教体局25、26号文件精神,成立教师培训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建全了20__年教师培训年的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教师培训工作奖惩制度,针对我校青年教师多的特点,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新课标培训计划。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效果。

  二、培训内容不拘一格

  1、周一下午三、四节学校领导集中全体教师学*有关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制度,组织全体教职工学*领导人的重要讲话、各级重要会议文件、教育法律法规、先进人物事迹等材料,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和政治修养,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周三下午第四节为业务学*研究时间,每周为教师们印发从正规教育报刊上摘录的水*高、内涵丰富的理论文章,供大家学*,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新课程标准,在业务学*时间学*提高。

  2、不定期聘请专家,学者来校做报告,20__年3特聘郑州北大青鸟专业人士来校对全校教师做有关教师心理调适的报告,20__年5月聘请原临颖县教育局原局长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题报告,20__年7月聘请专家做有关学校执行力的报告。

  3、学校选聘一批教师走出去,锻炼提高,20__年学校选聘省级骨干教师王巧敏同志外出进修,选出业务骨干外出学*,先后派出马校长,尹主任,沈主任赴南京学*新课改的经验,赵校长、张文淼,周巧梅等教师外出学*高三备考有关信息。以初中部何校长,带队赴洋思中学,杜郞口中学学*先进的管理方法等,高一教师每科一名教师赴郑州,开封,洛阳的新课程跟进式培训,有力地保证了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4、扎实开展面向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20__年我校重点做好了以下专项工作:

  a班主任校训有声有色,经验交流,取长补短,促进了班级管理

  b师德教育扎实有效,有力保征了教师教育思想的净化。提高了我校教师在社会上信誉度。

  c 45岁以下教师赛课活动贯穿学校教学的始终,以赛促教,促进了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业务水*的提高。

  d暑期新教师的岗前培训富有成果,为新教师的上岗做好准备。

  e高一新课改的'培训抓的牢,促的紧,教师新课程理念、教法转变较大。

  f教学常规的学*和考试内容全面而具体,促进教师基本功的提升,深得老师的喜爱。

  g学校营造书香校园,倡导读书之风深入人心。

  h计算机高级培训中的PPT、FLASH Authware PS等软件学*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大为提高,使大多数教师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三、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我校成功的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校本培训形式:

  ①集中培训。按规定的时间、地点、材料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学*和交流。

  ②分散自学。学校发给教师学*材料或请教师收集有关材料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或个人自学,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教师发放业务学*材料五百余份。

  ③师徒式培训。学校实施了以老带新工程,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及教学水*较高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签订师徒合同,拜师认徒,手把手传帮带,促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成熟,进而脱颖而出。

  ④举办学术讲座或报告会。为了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不定期邀请知名的学者、教研部门专家来校作学术讲座,引领课改方向或由本校优秀教师作业务报告。

  ⑤承办教研活动,进行交流研讨。学校积极主动的联系承办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给教师们提供听取指导的*台,创造与兄弟学校同行互相学*、互相切磋的机会。本年度承办学长葛市级以上教研活动10位教师上课,数百人前来观摩,我校广大教师主动听课学*,积极总结反思,取长补短,校本培训效果明显。

  ⑥为教师外出学*培训搭建*台。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市级以上培训,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

  四、培训成果及考核成绩的应用

  由于学校的高度重视,我校的教师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学校教师个人的业务学*笔记,听课记录等是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组织教务处在期终进行检查,赛课成绩与教师绩效工资相联系,*常的教师常规考试成绩记入教师工作量考核中,并作为评优表先的重要依据。培训与考试、考核相结合,提高了教师学*的积极性,参加培训、刻苦“充电”已成了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我校校本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我们将在教体局的指导下总结培训经验,健全培训体系,强化过程管理,制定激励措施,创设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校本培训环境,努力创建学*型学校,培养教师爱学、乐学、求学、苦学的学*意识和品质,持续增强全校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2

  我校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在旗教育局师资股、教研室及进修校等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组织、落实了教师培训工作。特对本年度教师培训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开学初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

  x月xx日至x月xx日由校长室、党办、教导处、安监办、德育处、后勤办各部口相关负责人针对负责的专项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6天的系统培训,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有效、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活动。使广大教师在师德水*、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班主任工作水*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杨金峰校长解读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和《三风一训》,让全体教师明确了我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发展规划,使教师们再次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力量的冲击,让每位三小人都要具有凝心聚力、团结协作、积极进取为三小的辉煌贡献力量的决心;李国东**带领大家学*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十不准》,端正了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刘景辉老师给大家解读了《xx学校安全管理办法》,从课堂教学安全、课间活动安全、午休安全、午餐安全、学生乘车安全、学生上放学安全等每个环节都做到了入微细致的布署和安排,守住安全底线,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朱校长和张主任从《课堂教学课堂常规》、《教研组长职责》、《课标解读》等方面作了精彩的培训,使教师们从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再次受到心灵的碰撞和启迪;德育处刘慧军老师从《学生六大行为*惯的养成》进行了培训,使教师们认识到学生行为*惯养成的重要性和今后如何培养学生*惯的养成的思路和方法;后勤办刘国强老师从《物品采买制度》、《印刷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让教师们了解了后勤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和要求。

  二、认真组织落实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我旗“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的工作要求,有效推进全校信息化的应用,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我校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人人会用的良好氛围,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培训小组,以微机室为中心,以集体授课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围绕学校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方针,针对触摸一体机的使用、速印机和打印一体机设备的使用、校园网文章的发布和课件、教案、教学反思等资源的上传、办公软件EXCEL电子表格的使用等内容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信息化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全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师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三、积极开展了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一致是我校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的主阵地,本学期继续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时间较长,参与教师较多。

  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期x月16日----x月27日22堂课

  第二期x月3日-----x月1日19堂课

  共计41堂课

  学科:语文8、数学8、英语4、音4、体5、美3、品德1、安全1

  教师参加的活动:上课、教案、反思、评课、说课、课件

  优质课:景建新、焦晓娟、张颖、徐亚娟、韩立超

  王志磊、李杰、周立杰、贾立波、张艳红

  李新宇、张英、闫晓东(13人)

  合格课:(22人)

  待提高课:郗艳香、景晓娟、王楠、付小慧、李婧、李英杰、贾艳、穆桂梅、刘凤君(9人)

  本次活动经历的时间较长、参与人数较多、活动项目较广是本学期项目教学活动之最了。当然收获的信息也非常之多。

  最重要的是语文数学展评结束后,语文数学教研组出的2节展示课,语文展示课于xx。x日,五校协作区活动做示范,x年语文组张颖上《假如》读写联动课,xx。x日,x年韩立超数学《物体的认识》高效课堂展示于实验小学做课,都受到好评。

  总体来说,本次活动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积极准备,参与评课的领导准时参加,认真履行职责。活动收获颇多:

  教师们拿教学当回事:备课认真,精心设计。

  关于上课:

  各班教学秩序井然,教师们已经能适应四五十人的班型的教学了;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本教育的思想在学*知识的同时注重了行为*惯养成教育。更可喜是在人人参与的课堂系列展评过程中,教师们综合能力瞬间成长了许多。教师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常规中,只有保证40分钟课堂教学的高效,才能很好的完成该学段的教学任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想每节40分钟高效,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一备课程、二备课标、三备课本,了解和掌握要教的内容;其次备学生,了解学生的身体、心里的发展状况,;了解学的生活环境、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特征,思维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学*该知识的前概念等情况,二者结合,确定教学目标。

  要想每节40分钟高效,教师必须认真上课,课堂教学以“三有”为突破口,课堂在有趣的氛围中收获到了有效。做到了每40分钟学生进去和出来时都不一样了,都有不同的发展或欲望或兴趣的提升。.。.。.

  要想每节40分钟高效,教师必须认真反思:每上完一节教师们认真的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之处如何再发展,存在问题是什么原因,如何再设计,再实施等等。

  关于评课:

  教师们评课进步很大,都能从教学目标确定开始,环环指向课标。如对教学目标评课,有这样的字眼:在课标“课程目标与内容”有明确的规定。.。.。.。落实目标的过程的评课有这样的字眼:在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有明确的指向。.。.。.。对教材的处理评课有这样的字眼: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有这样的规定。.。.。.对教材资源的评价应有这样的字眼:课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这样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评课有这样的字眼:课标中学科的基本理念有明确的规定(如语文: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科味道能从学科特点进行评价。另外还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身体、心里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既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也关注到不足,时时回应自己,假设是我的课堂应该这样处理的。值得提醒的是,评课的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中是怎样学*的,是否有效;教师是如何教的,哪些行为是适当的;这堂课是什么课,学科性表现在哪里;我在该课堂呆了40分钟,整体感觉如何;学生进去和出来时有什么变化。

  为了巩固这次成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及教研室的工作安排,推出了两节展示课,语文协作区活动课张颖上《假如》读写联动课,数学韩立超上的.《物体的认识》高效课堂展示,效果良好。本次活动,特别重要的是得到教育局教研室领导的肯定和指导及五校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真诚的交流。通过这次不同层次(校内外)的长时间(2个月)的多角度(教学全方位)到主题专项的教研交流,尤其是主题专项——关于低段语文写话教学老师们一定会有新的思考。让我们充分利用教研、教研协作这一*台,加强合作、交流,携手共创教研工作的新常态。特别是在教研协作这一*台上,我们更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研幸福。

  四、注重了专业知识学*(1)各教研组定期组织了《新课程标准》的学*,分析新教材、教法,同时组织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现代教育思想方法以及先进的教学经验。本年度学*的书目主要为课标、《生本教育》、《活法》、《给教师的建议》、《56号教室的奇迹》,通过学*和交流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组织了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建议全体教师读好四类书籍: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悟学生心理;读报刊杂志,知天下大事。教师也自主地选择所要学*的书籍,本学年全体教师完成了读不少于一本的有关自己教学风格培养的书籍,并写出了读书体会,实行理论学*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以解决个人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五、继续组织开展了教师写字培训工作、

  教师粉笔字、钢笔字的实用性很强,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对学生来说终身受益。同时适合于大面积普及,惠及全体学生。确定了教师粉笔字和钢笔字培训作为我校的特色后,学校把创建工作列入了学校工作计划,由我校书法爱好者黄志坚老师担任书法指导师,指导全校教师练*书写粉笔字和钢笔字,全体教师每天按照黄志坚老师编写的《写字指导教程》为指导加以练*,加之组织进行了专题培训。教师间进行观摩、学*、指导,学*氛围很浓,全体教师通过写字练*、指导和培训,部分教师的粉笔字和钢笔字书写水*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涌现出一大批书法优秀人才,李新宇、刘慧军、黄志坚等几位老师几次在旗宣传部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奖。

  由于我校的书法特色创建工作基础扎实、训练科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社会的肯定。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以更优异的成绩向社会汇报!

  六、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培训学*

  我校严格按上级培训机构要求,指定人员派出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放弃任何培训机会,参加外培人员严格按照项目学校培训规章制度全程参与培训,培训过程中遵守纪律,不开小差,并做好业务笔记(或听课笔记)。外出培训人员培训结束后及时的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了培训内容和经验体会,学校认为有必要作专题讲座或上观摩课的教师,相应教师以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或以观课、研课的形式开展教研组活动,实现了资源共享、一人培训,全体教师受益的目的。

  今后,我们更加注重教师培训工作,精心组织校内和校外各种培训,严格管理,追求实效,为xx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3

  通过十四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观摩交流展示,我聆听了不同类型的讲课,每一节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这里,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成熟,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经过这几节课的学*,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获的。一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见解的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具体的操作指导,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

  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

  教师要充分信任儿童,相信儿童完全有学*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儿童,俯下身子看儿童的生活,*等参与儿童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儿童,儿童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儿童的“思维参与”呢?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儿童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儿童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儿童的双手,**儿童的大脑,**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嘴巴,**儿童的空间",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儿童充分思考,给儿童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儿童说。这样,儿童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增强今后的自信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加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等,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这次培训让我明白要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方式,转化为学生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我通过研讨反思和不断剖析,以高度的注意与浓厚的兴趣投入培训活动中,收获满满。让我们的眼界大为开阔,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熏陶了我们的心灵。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4

  通过学*,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教师是探究性学*的组织者,在学*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状态,就学*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二、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

  自主学*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过程,学生能从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这种学*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生活中。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的快乐。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心得体会5

  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和镇教育办关于20xx—20xx学年寒假教师集训工作安排的精神,于2月26日—27日集中进行了为期2天的寒假教师集训工作。为保证本次集训质量,学校领导经过认真准备、精心组织、细致安排,通过学*、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方法,从理论学*、思想整顿、工作总结、经验交流、专题讨论、工作安排等方面扎实组织落实,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就本次寒假教师集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安排扎实,保证了集训质量。

  26日报到后,学校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专门研究了集训班学*内容,制定了集训班日程安排,明确了此次集训班应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的。由于集训工作目的明确、安排扎实、内容具体、时间保证,要求严格、人员到位、教职工听讲仔细,学*认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记录详细,没有因事因病请假和迟到早退现象,从而保证了集训质量。

  二、内容具体,形式多样,多角度洗脑换髓。

  1、26日上午,常锡宝同志首先传达了全镇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进行了动员讲话,安排部署了集训内容,总结了上学期学校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马炳友同志带领大家共同学*了县、镇20xx年教育工作要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省“规范”和省“考试管理规定”等重要文件,并就如何在下一步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实文件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26日下午,首先总结了上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并对比分析了教学成绩,指出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就电子备课、推进无纸化办公等工作展开了讨论,广大教师积极发言,献计献策,共同解决了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27日,全体教师观看了东营教育电视台播放的寒假集训专题节目,在学*过程中,广大教师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对照自身找差距,反思教学找路子,学*活动取得较好效果,教师们从思想上、业务上得到了提高,为迎接新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在节目播放的间隙,全体教师以办公室为单位,针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如何提高师德修养、搞好本职工作,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专题进行了讨论。针对个别教师变相体罚学生、有意加重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等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展开了自查互查,人人发言,找问题,查根源,从思想认识、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深刻剖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并对新学期如何做好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

  三、集训取得的效果

  1、在寒假教师集训班上,学校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为全校的教职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全体教职工一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提升学校整体素质而共同努力。

  2、通过本次寒假教师集训,使所有教职工都清醒地看到自己的

  不足,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认识错误,勇于改正错误,真正让每一个教职工洗了脑、换了神,从而使我校教师明确了目标,鼓足了干劲,为做好新学期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在本次集训活动中,学校查找出了关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全校教职员工通过自查,思想深处有了很大的`触动,观念有了很大转变,认识有了明显提高,牢固树立起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

  4、解决了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质量与人们的期望还有差距的问题,学生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安全问题等。

  5、通过集训达到了**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凝心聚力、振奋精神、鼓舞干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9)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五天紧张而充实的学*,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内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认识水*和理论水*,进一步增强了自己战胜困难,抓好教育教学和提高自身业务水*的信心和决心。还明白了要深入多方位了解所教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得到了专家的一些理论上的指导。下面是我一些肤浅的体会:

  我认为提高有效教学: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提高课效应着力做到: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第四,要在最*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课堂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罗国群老师与我们谈了,实施小学有效教学必须读懂三大点,一要读懂教材二要读懂教法学法三要读懂学生和课堂。要实现数学教学高效课堂,有效的备课至关重要。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课不能死抱着教学设计,亦步亦趋,牵着学生鼻子走;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这时的`他追求“为学生的数学学*服务”,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应该让学生用简单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鲜活的数学,在实际应用中学*数学。有效的课堂讲求对话和共享。课堂教学中不仅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交流,更主要的是进行*等的心灵沟通。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且是学生年长的伙伴和真诚的朋友。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阅历感染着学生,同时,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来自学生的生活经验直接或间接的作为个人独特的精神展示在教师面前。这样状态下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师生双方来说,都是一种共享。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对于教师来说,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的。生成的课堂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需要教师展示学生真实的学*过程,特别是善待学生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运用老师的智慧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

  还有听了几名校长的报告,我真是大开眼界,打心眼的佩服他们。像冯家茂校长所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思考,其实许多教师都知道这些现状,就是不说出来,而我们的冯校长批评指出了,也认真的思考了课堂要做到“三实”“三声”“六个度”,确实说得好。陈传荣校长不仅与我们说了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成长水*与内在学*要求,要关注数学的现实性还与我们谈了他的教学理念值得借鉴。我真想到陈校长的学校去走进他的课堂倾听。

  培训学*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知道有更重的学*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会学好专家的教学理论,继续努力在教学中不断摸索的。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2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怎样把学生的学*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就更为重要。好说好动,精力分散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小孩子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比如:现有的课件,教学参考以及任教过的老师的教学反思等,尽可能的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景以此来达到有效。

  我记得印象很深的是教学“10的认识”,其实学生都认识10,可我们书本上还是有这个知识点,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能饶有兴趣地听课从而使得我能很好地开展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开头: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我自己配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学生一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我操作,这时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效果出奇的好。

  二、从学生的学*方式谈有效。

  记得在教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优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有效课堂的实现还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这么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

  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班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规划好教材上知识的呈现方式。认真备好课,上好课。可是真的是说说容易做做难,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特别是现在的新教材,大家都是在摸索,有时还会犯穿新鞋走老路的毛病,记得我在初讲两位数计算这节课的时候,看完参考我觉得这个内容和以前的老教材没啥区别的,只是把以前的表格式的两个条件一个问题改成了情景,由学生看完情景自己说条件然后根据条件提问题列式解答。于是我就按照原来教学的那套方式来进行,结果班级我发现课堂气氛很沉闷,学生也不能按照我的要求去说条件问题,效果不灵,下课后我就反思了,怎么回事?上第二节课的时候我改变方式,不再提条件和问题了,每道题都让学生看文字闭着眼睛想情景然后根据眼前想象的情景来提问题,忽然我就发现课堂气氛活跃了,举手的学生也多了,效果比第一节课好得多。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让教材更加贴*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忘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别老是高高在上的,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着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是主人。

  四、从练*谈有效。

  练*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新授还是复*课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巧技能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的课堂练*的设计尽量做到:1、少而精。2、具备典型性。3、能集中体现教学内容的精华。4、题量适当、恰到好处。 5、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作业分层布置,尽可能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作业要求,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一个学期的课堂实践有收获也有缺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思考不断进取。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再学*,相信我们大家都会有进步的。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3

  12月3、4日两天,我有幸参加全国名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观摩了5节示范课,聆听了4个学术报告,一流的名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自己对此也颇有感触。

  印象最什么的就是z老师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诙谐的语言和富有激情的肢体动作,给台上的学生和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极其幽默的语言把孩子们带入了一种轻松又严谨的课堂,刚开始他和孩子们亲密接触,互相介绍认识,然后分别和两位同学交朋友,以“小梁是老师的好朋友,小许也是老师的好朋友”为导入,让同学们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将这两句话合成一句话进而为后面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提问学生,数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吗?最后他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师就是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刘老师采用演绎,归纳的方法,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乐于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抽象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应该是枯燥无味的乘法运算律的学*,在z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引领下配上特定的肢体语言,使整节课充满着笑声,充满了活力。愉悦的话语“小李老师说说你的想法”“你好厉害哟”“再加上动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更加*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b+c)=a×b+a×c在学生的笑声中、在学生那整齐划一的肢体语言中轻松地被解决。z老师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绎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数学课堂。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是这样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听到是z老师的课及讲座。他的课跟他的人一样“稳重实在”,他上的是《24时计时法》,整节课的设计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他的讲座——《从“双基”到“四基”你准备好了吗?》。马上就要进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了,这次的新课改是从原来的“双基”到“四基”。在讲座中,他提前让我们知晓了新一轮的课改在哪里改变了。最值得我们学*的是: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的教学行为该如何跟进。钱老师给了我们20个教学主张。这非常好的20个教学建议,让我更加明白今后的教学发展及教学方式。

  这两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我们现在不是说只有教数学知识就够了,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课外知识,因为课堂教学需要说话的艺术,只有把话说好了,吸引了学生,才能有效的把数学课进行下去。而且现在课改也在强调课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种有益于学*数学知识的其他知识加以利用,让孩子学*起来不至于枯燥。要想当好一名数学老师,你首先要对数学专业很熟悉,对数学专业的各种术语熟悉,因为数学的东西讲究的是严谨,如果教师都没能搞清楚很多数学上的定义,谈何教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断力,他觉得老师教的就是对的,极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说乘除法的术语中,“a乘b”“a除以b”等,这些都是需要严谨的。

  二、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时候的课,并不如你预想的那么简单,孩子们都能如你预想的那样回答问题,所以要学会随机应变,课堂是要让学生学,而不是老师教。

  三、我觉得教学设计很重要,这是上好课的关键,同时做一份好的课件吸引学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课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眼球,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

  四、教学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常识,生活物品来进行教学,也可以让学生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不至于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

  这次的学*拓宽了我的视野,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有了很多感悟。学*回来,我不断的反思自己,我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这样学快乐吗?在教学中,我就怕学生不会,什么都自己讲了。z老师最后送给我们的话是:21世纪是以学*为中心的世纪,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学得更快。对,我要做一个不断学*,不断成长的老师!我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4

  从10月开始的骨干研修班,我和同班的学员们一起经历了集中的理论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两个阶段的学*,感触良多。

  首先,在理论学*上,我们领略了曹培英,王炜等专家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先知先觉,对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有一个新的提升,尤其是他们所讲述的一些案例,有的让人感觉设计极富新意,有的似乎曾经就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亦或是在*时的教学过程中自己所碰到的教学疑问恰恰在这时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如一个教学处理方式,或是一道精彩的练*设计,或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意外处理方法等等,为自身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新思路,新方向,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理论学*的重要性。当然,像朱小青、黄开选、陈裕鑫、黄莉莉等这些身在一线的优秀教师更是把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和经典教学案例,或是对教材的解读,或是小学数学教学各领域内容的解读等都让我体会到,他们的课堂是那么的实在,因为他们和我们有着共同的地方,也身在一线,让我们实在的感受到,教育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共同探讨。他们的讲座让我对数与代数、空间图形、概率和统计等多个领域的理解有了更新的认识。

  第二,课堂跟进教学展示活动让我也收获了不少。在第一、二次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我和同校的方倩、杨海鸥老师一同经历了磨课的过程,虽然自身并没有上课,但是在磨课中总是有许多思想共同交汇和分歧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交流碰撞和畅所欲言**同学*了如何上好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当我们集体讨论的结果得到优秀教师和专家肯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是值得,至少他们的精彩中也有我们的一份。

  第三,当自己的评课记录和主评的优秀教师不谋而合的时候,使我对教学又多了一份热情和信心,就如第三次的课堂教学跟进活动中省教坛新秀黄开选老师点评的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当中,就点到了上课老师的一个可取之处和自己的观点一样的时候,自己心里感觉到一丝的欣喜,心想“原来我的想法和省坛这样优秀的教师也有交汇的时候”。是啊,优秀教师名教师他们也是一步一步从自己的真实教学中吸取和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才会渐渐成长起来的吧。这时,我想到,那我们这些年轻的还在探索中的一线数学老师是不是更应该努力认真的去探索和学*呢。

  虽然,这个骨干班的学*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相信由进修校陈益阳老师的认真热心安排的集中培训和课堂教学跟进活动必定能够使我们的学员有一个全新的改观。在这里特别感谢苍南进修校,感谢陈益阳老师为我们班所做的努力。最后,我想说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骨干班的学*并没有结束,而是我们每个学员重新认识自己,改进自身的新起点。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5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6

  这段时间通过学*《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的同时,激发他们学*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新授、练*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小组组建合作学*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7

  4月20日和21日,南通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专题研讨会在海门市通源小学举行,我认为这次活动中所展示的数学课的的最大亮点是“有效的小组合作高效的数学课堂”。在以往的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看到为了追求合作形式而合作,或者一个问题学生无人举手,赶紧小组合作,把合作学*当成了课堂的“避难所”。这次展示的几堂课不仅仅是几人围坐在一起上课这种形式上的小组合作,而是老师们都注意把握了小组合作学*的时机,真正需要合作学*的时候采取小组合作学*,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如何把握时机,让学生合作学*更恰当,更有效呢?下面我想以几节观摩课为例谈谈小组合作学*。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教师要在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时,巧妙地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认识几分之一》这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的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丁冬梅老师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认识4个桃的'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桃的,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要求分一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桃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桃子的总数不同,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都占总数的?通过组内操作、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应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来分,体会到把一些物体*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这样的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的优势,有效地突出了重点,帮助学生克服了难点,为学*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二、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识8个桃的、12个桃的时,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采取了小组合作学*;再比如曹晓丹老师在教学《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这一课中,对“人民币可以怎样分类”这一问题采取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思考、讨论、操作发现可以有三种分法:按材料分成硬币和纸币;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元币、角币和分币;按数字分,把数字相同的分为一类。

  三、探究问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学*的。本课的重点是通过渗透转化思想,使学生能利用旧知识,自主推导出新知识。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操作、共同成功的良好品质。例如在徐凤坤老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虽然课前学生根据老师精心设计的预*单进行了预*,但在课堂上还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展示、交流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并且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四、“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

  数学教学中一些“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而一个学生的思想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这种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也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刘耀兵老师在教学《倍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蓝花的朵数是1份,但朵数未知,红花有1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刘老师先让学生猜猜蓝花是几朵,在练*纸上画一画、圈一圈;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注意收集不同的想法;最后再进行全班交流,发现蓝花的朵数可以是1朵、2朵、3朵、4朵、6朵、12朵,红花的朵数依次是蓝花的12倍、6倍、4倍、3倍、2倍、1倍;再比如丁冬梅老师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上,教师设计了“如果有6个桃子,可以*均分给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几分之几”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也采取了小组合作学*的形式,学生通过讨论、操作发现有3种不同的分法:*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些桃的。

  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学***享智慧、互相启迪,有效提高学生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的实效性,实现高效的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的主人,是学*的真正主体,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有效性课堂的前提和结果,学生只要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好感,被教师幽默风趣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吸引了,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活动中,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契机,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恰当创设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他们的创新意识也会孕育产生。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尤其是低年级学龄儿童,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持久性比较差,往往影响到课堂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对学*材料感兴趣。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几》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贴出图片):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行走着,八戒口渴了,去找西瓜吃,八戒吃了一块还渴,又吃了一块还渴,直到吃到第五块,才觉得不渴了。他拍拍胖肚皮,满足地说:“嗯,早知道吃到第五块才解渴,那我先吃第五块该多好啊!”同学们,他说得对不对呀?为什么?学生七嘴八舌,纷纷议论:不对!不对!他吃了五块才解渴,要是只吃第五块,它只吃了一块,是不会解渴的。这时,几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举手了。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感知了“第几”和“几个”,把握了教学起点,让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趣参与学*。

  二、教师要少讲解,学生要多参与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要为学生多创设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五个“多一点”提醒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留出时间、空间,保证学生参与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想一想”……对于一个问题要多问几个“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想补充?”等等,尽量让学生张口说、动脑想,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如,教学《第几》这一课时,在拓展部分,我组织了活动:五个学生面向全班同学站成一排,首先学生从左往右报数,知道这一队共有五个人;然后每个队员说出自己是从左往右第几个;再次,由其他学生提出某生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最后,坐在下面的学生自己提出‘请谁下来,我要站到从左往右第几个的位置’。学生非常高兴地互换位置,在玩中巩固应用了‘第几和几个’的知识内容。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到累,反而学*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三、化抽象为直观,增强观察与记忆

  由于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弱,有待进一步发展,所以在教学中,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具体事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再延伸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而且能更好地接受。例如,在教学《第几》这一课时,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贴图,初步感知“第几和几个”,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第几和几个”的区别,最后在活动中应用知识,组织学生五人一队,根据不同的方向说出自己是第几个,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教师积极情感,感染学生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情感,直接制约着学*的有效性。课堂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有助于保持学生的学*兴趣,较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幼小的心灵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爱护,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也能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高尚。”老师爱全班的孩子,和学生成为像家人一样的关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想法。要善于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让他们亲自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的主人,自己有独立学*的能力。同时,教师应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尽可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能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情感。

  五、评价作业多样化,能引导鼓励学生

  在评价作业时,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业的正确情况,用打分的形式告诉学生;二是作业书写的情况,其中包括字体工整、作业面干净、书写规范,用画三个笑脸的形式告诉学生。如果作业书写得特别好,就再奖励一个笑脸。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时,学生都在看自己有几个笑脸。有的高兴地说自己得了三个,有的自豪地说又奖励了一个,还有的说自己一共得了多少个。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认真书写作业,也在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明确写作业应该达到的目标。在数笑脸的过程中,锻炼了一年级学生数数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加法的口算能力。有时在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也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孩子们鼓起学*的风帆。

  总之,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始终追求的最理想效果。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只有我们不懈地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9

  3月21-2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桂林体育馆举行的“小学数学名师有效教学艺术暨全国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展示会”观摩研讨会。在这次活动中,我领略了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刘延革、唐彩斌、柏继明等几位名师的观摩课和报告以及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成果的展示,欣赏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艺术。他们以鲜活的课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让我不仅感受到了授课教师对学生、对生活、对教育那份深情而纯真的爱;更嗅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深厚知识储备气息;尤其是整个课堂中渗透的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提升数学兴趣化教学让我记忆深刻,也唤起了我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和体会:

  一、精湛的教学艺术,睿智的快乐课堂

  虽然这次的学*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但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这几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这让我充分体会到“一切以孩子为本”的宗旨,细细回味下来,各位老师尽管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将这一宗旨贯穿课堂始终,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她的感情、兴趣和幽默,学生受到了感染,产生了情感共鸣,使干巴巴的课堂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完《商不变的规律》后,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学生们都在呼吁“要上1个小时”“一直上,永远不要下课”等等,有的孩子还说“下次还要上吴老师的课”。名师们精妙的教学设计、高尚的素养以及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精彩场面,无不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他们扎实的教学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具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每一节课上无不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真正做回学*的主人,感受学*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良好的学*情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如黄晶老师执教的《可能性与公*》设计了一个转盘,以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骆奇老师执教的《最小公倍数》设计了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运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各位老师都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舒缓学生紧张的情绪,在一个轻松的学*氛围和良好的学*情境中学*数学,感受到数学学*的快乐与魅力。

  三、学*感悟,自我反思

  走*名师,提升自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不断提升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要求。几位名师精彩的现场教学和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特别是吴正宪老师和柏继明老师的学术报告,更是贴切的反映了部分老师的真实教学现状。这样巧妙的设计,源于教师对数学知识、数学教材的认知高度,而认知高度奠定了她们设计的思路。从几位名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不管是从课程的指向,还是他们教学的技术等方面,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之所需,发展学生之发展。

  两天的学*,不仅让我感受到大师的魅力,更让我进一步地领悟到数学教学的意义。而大师对教学的传授,更是让我明白,数学不光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艺术。数学教学这条路,它蕴涵的内在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去细心琢磨、仔细体会。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0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数学并不象语文中每篇课文那样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或欢乐,或悲伤;或热爱,或憎恶;或抑扬,或低沉因此,语文老师的一段话语足可以让学生们兴奋不已,让学生们激动万分,也足可以让学生们悲愤万千,甚至痛哭流涕而数学老师的语言呢?受数学知识的限制,缺少了那种抑扬顿挫,情绪激扬的感染力。但正是因为缺少这样的因素,因而更要我们数学注重语言魅力的培养。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

  小学数学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儿童话的语言必不可少,同时语言不但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而且要形象、风趣。同时无声语言的表达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让学生才能乐学、爱学。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师对概念、法则、术语的叙述要准确,不必让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为此,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

  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个透彻的理解。

  例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增加了”与“增加到”等,有的老师在辅导学生认识方向时,东北指的是东和北的中间。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讲解,不能用土话、方言来表达。比如,小能把“垂线”说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是“最简单的分数”等等。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性的要求。如说话吐字要清晰,读题语句要分明,坚持使用普通话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的话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较短的时间传递较多的信息。

  二、教师适时和适当地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1、积极的课堂评价语言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状况并激励学生的学*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的激情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出现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肯定。激励学生有不同的思考方向,孩子有新想法时,教师可以说“你真棒”“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真不简单”。

  2、巧妙运用批评性的语言,可以创设和谐、民主、*等的师生关系来还是没讲透、没讲深,等下节温和而不伤感情的批评性语言能及时提醒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避免了学生抵触情绪的产生,因而能创设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总之,在小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努力,进行长期的经验积累,而丰富的教学实践恰恰就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源泉,因此,只有不断钻研,积极探索,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具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自觉地驾驭这种主客体多变的语言交流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不断产生审美愉悦,使教学始终处于一种饱和交流的状态,营造出非常活跃而又和谐的氛围。一个有经验的教学教师,能够使用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出色的语言艺术技巧,就能产生声音悦耳、色彩缤纷,抑物顿挫,声情并茂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心得体会11

  “减负增效提质”是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其最为重要而有效地途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是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能力、发展性学*能力和创造性学*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有效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题,更是我们在新课改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与实践有效性教学,现将本人学*和实践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恳请大家指教。

  一、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把握“三个环节”

  1、教前要精心设计。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基础、学*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2、教学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备课是战略问题,授课是战术问题,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课堂上应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好重点、难点与一般知识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处理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3、教后的练*要优化。

  (1)练*要有“方”。每一次练*都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每一次教学的目标与重、难点成为练*设计的导航。设计的练*既要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更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练*要有“味”。练*有“味”,指的是练*的设计要兼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

  (3)练*要有“层”。学生因个体的不同总存在着接受能力、思维空间等方面的差异。因此,练*的设计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层次”,能够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优生“吃得好”。

  (4)练*要有“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遗忘。因此,练*要把握“时机”。教师应抢在知识遗忘前,组织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练*。

  二、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注重“四个实”

  1、结合实际。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学以致用,那样学生学*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注重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3、讲究实用。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4、追求实效。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水*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学生的学*方式

  一年级的时候,很多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10 以内的加减法甚至20 以内的进退位的加减,有的还能做100以内的呢。刚开学的时候遇到有些家长他们会很自豪的告诉我他的孩子学数学应该没问题的,因为孩子算题目很快。可是一段时间下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的,那些以为算的很快的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出现错误,考试成绩也不怎么理想的。家长觉得很不能理解的,其实原因很简单,是他们误解了数学。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通过数学学*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方法的传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们从一开始就给他们以准确的学*方法,教会他们怎样听课,怎样参与课堂,通过“提问、合作、动手、实践”等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学生良好的学*方式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师教学要有“对象”意识,不能“唱独角戏”,因为离开了“学”,也就无所谓“教”。 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是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来体现。

  3、关注教学效益。

  教师教学要有时间与效益观念,既不能“跟着感觉走”,也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多花时间多出效率”。教学效益不同于生产效益,它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和花多少时间,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结果与学*过程的综合。

  4、关注教学的可测性。

  教师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并应尽可能使目标具有可测性,教学完结时,能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实施测量。应该把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综合起来,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效果。

  5、关注教学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本人几乎在每节课后都要进行这样的教学反思,并在“教学随笔”、“教后反思”中详细记录,用以指导自己不断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水*。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要踏踏实实立足于*日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遵循教育规律,讲究教学艺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标尺,并能做到在学*后反思,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中改进,相信我们大家都能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上探索出各具风格的新路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扩展10)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 发展 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的一般 规律 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下图)。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 科学 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找、量量、拼拼……因为“你做了你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对于动作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第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等自由的对话*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 发展 。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在体验中“说数学”能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第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2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据任教班级学生口算情况,制定本学期训练的具体目标。

  (1)口算训练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口算的能力,有针对性的训练又为本册第四、第六单元的学*做好铺垫。

  (2)由于第四单元是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训练时可适当增加一些20以内进位加、特殊的口算题,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5

  2、根据教学进度及学生掌握情况,定期进行口算的检测或期末达标检测,既让学生找到学*的动力、发现差距,又能让家长了解孩子计算的能力,同时任教老师也能从中分析,找准突破口,使训练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笔算除法的教学应在学*时多让学生通过用实物分一分,从中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如:24÷2=,让学生把准备好的吸管分一分,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数?通过一道题的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再次多摆1--2道并说出计算方法。由于书上没有任何的计算法则,但在教学时教师还是应把方法板书。

  不管是笔算乘法或笔算除法,教学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验证计算结果的较好手段之一,但经常在教学时会被遗忘或略略带过,没有成为学生计算的“好帮手”。

  如:21×4 28×6 ( )×658

  125÷5 96÷8 63÷3 360÷3

  三、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千克、克、吨》、《周长》、《年、月、日》,教学时可让学生寻找身边与知识有关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断加深理解,从而达到概念的强化。

  如:《千克、克、吨》通过实物让学生掂一掂理解1克、1千克有多重,再估一估1吨有多重,经过观察---掂---估后,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课外可布置学生寻找身边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断用哪种重量单位较合适,填写后进行交流判断。

  《周长》这单元既让学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册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备课时感到很简单,不就是求封闭的*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嘛。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只要记住计算方法就会算了。真正教时就发现并没有像老师想象的那样学生能较快理解并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主要原因有:1、对“周长”这概念接触较少,学生没有充分理解。2、当概念没有得到理解时,又学*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后,不明白方法由来只记住公式,因此当遇到较灵活的题目时,无从下笔。

  四、注重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学生、多媒体已构成课堂教学系统的三大要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更为轻松、愉快、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过去的课堂教学中,自己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没弄好不仅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连最起码的教学任务都完成不了。运用多媒体演示,激发学生认知、求知的内驱力少年儿童天性好奇,当他们接触新事物时,往往产生探索的欲望,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兴趣,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是学生学好知识的起点,也是发展智力的起点。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电教形式,把书本上静止的图形变成动态的图形,有利于沟通知识之间,图形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辩析能力,从而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学、爱学。借助多媒体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情境,不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学*兴趣,激起了求知欲,还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表象,降低了学*难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法则、规律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些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带来困难。如果采用课件动态图象演示,在动中引路,动态地显示事物演变的过程,把整个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地演示出来,而且其动态的演示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上次在龙三小观摩了老师们上公开课,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设计》课件中,利用计算机生动直观,变静为动,图文并茂放大细节,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教学内容,在创设情境中用计算机演示转动的风车,对称的蝴蝶不停地在挥舞着翅膀,小船*移的运动,实现教学的优化,由多媒体演示,旋转后的图形及*移和旋转的区别,通过风车转动动态,清晰地旋转过程,学生轻轻松松地掌握了*移、旋转图形,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兴起盎然。

  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思想最易溜号,只有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技术为实现练*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方便。在内容上可以设计具有情景的趣味题,便于操作的游戏题,朗朗上口的儿歌题等;练*形式可以创设游戏性、娱乐性较强的数学游艺宫、脑筋转转弯、数学擂台赛、数学灯谜会、幸运大抽奖、看谁中大奖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运用知识,寓学于乐,从而由“被动型”学*转为“主动型”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题,练*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还可以建立题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练*,实施因材施教,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适时、适量、适当的训练,实现“尖子生”吃得铇,“中下生”吃得了,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3

  我在很多书籍论文中看到关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方面都提到了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可以视听结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很赞同这些观点,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来谈一谈这方面的体会。

  多媒体课件本身具有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使学生从多方面感受信息,有利于感知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其注意的广度范围内尽快接受所需信息。学生是学*的主体,必须调动其内在的学*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课件的主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能不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求知欲,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开展教学。比如讲解高年级数学中的速度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个动画——兄弟二人上学。一播放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瞬间被吸引过来。这个动画是这样的:哥哥跟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400米,弟弟一分钟走100米,弟弟已经开始在走了,走了10分钟以后哥哥才开始出发去学校,哥哥一分钟走120米。这时让大家大胆想象是谁先到学校。” 通过动画这个桥梁,教师可以和学生充分交流。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再使学生觉得课堂压抑、乏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使教师跟学生达到了充分的互动,学*效率也大大增加。

  再比如,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这样的人机交互程序。当学生正确解答结果时,画面上会呈现一个卡通人物并且还伴有鼓励性的语言,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等.。当学生回答出现问题时,多媒体给以提示、帮助,使其重新获取成功.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积极性,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识记;同时,经常地使用生动而有刺激性的信息反馈,还有利于增强刺激强度,促进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注意稳定性。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显然,数学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对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质疑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小课题研究无论是对课程教材的开发,还是对于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它是改变当前数学教育被动局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给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学*中锻炼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我认为,数学小课题研究用“综合法解决问题”在小学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1、数学新课程所展示的教材内容都具有现实性、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为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内容和学*空间。

  2、从学生身心发展年龄段来看,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是这个年段的主要特征,数学课程小课题研究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谐发展。

  3、学科教师的系统指导,也使得学生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在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惯于“知识本位”的教学观,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书本”到“书本”,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现实联系不紧密,没有体现数学知识的背景和应用,没有体现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缺乏应用意识,缺乏体验性的学*。

  这个学期我接手一(8)班,我发现我们班的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而且成绩好的学生上课也不认真,不能围绕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更不会举一反三。成绩中等的学生就更不用说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带了耳朵在听,不举手也不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问的时候莫不关系,就像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成绩差的同学干脆就不听课,懒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讲笑话的时候才兴奋一下,过后就又是老样子。自从参加小课题研究后我就改变了教学方法,从“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灵气的数学空间,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交给他们思维的方法,为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的氛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学*乐园。

  让学*背景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指出:“解决问题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遵循解决问题的步奏“找到数学信息,建立关联、提出问题、列出算式”来设计数学教学活动。

  (1)从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找到数学信息,数学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数字、数学计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共鸣,从而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愉快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果教师能在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的前提出下,充分开发教材的潜在功能,结合实际用活例题、*题,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贴*生活的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撷数学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数学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就会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学生就会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也就达到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的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从生活事例中寻找数学“原型”数学的许多概念、原理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把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来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认识事物的特征,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从而增加对数学学*的兴趣。如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提供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大量实例。从踢球、捉迷藏、丢手绢等方面寻找素材,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取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的素材能引导学生更多地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探索,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在学*数学的同时能更准确地找出数学信息。

  (3)让学生在体验中活跃思维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要儿童作用于环境,其认识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儿童对环境中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识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这就是说,从学生生活出发,从学生*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学生才能真正认识数学知识。才能准确地分析信息如在讲授两个信息的问题时,我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分析信息,发现关联,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4)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环节、每一道例题和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特点,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知道怎么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用活生生的身边的数学事实,引导学生去发现、掌握生活中的数学,这样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培养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等者中的首*”。这就是说,一方面教师与学生在人格和权利上是*等的;另一方面,教师又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材的重任。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宰,学生是知识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师控制和操纵学生的学*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是单向的,无*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告诉学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学们的朋友,我愿意帮助你们解决学*上的、生活中的任何问题和困难”。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8班的学生明显的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从被逼学*到自觉学*,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将继续改进我的教学方法,争取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5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数学教材第二册中第六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我在学*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新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感悟。

  一、 全方位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

  在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学生由生活情境中找到数学问题后,课堂上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29+4=33,但当我问他们“你是怎么想的”时,他们就说不出来了。这时我并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而是将这一学*任务完全交给学生,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主动学*的工具——小棒,让他们利用小棒自由、独立地去探索,找到解题的方法,允许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算法,此时此刻我让学生充分地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的过程。当学生汇报方法时我并没有在黑板上板书抽象的算理,而是接着给出56+7=?继续追问学生的想法。当学生再次汇报时,这时我才水到渠成板书算理。通过两次摆小棒,对于已经知道得数的学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于不知道得数的学生,他们也学会了如何计算进位加法。突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通过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把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并放手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全方位参与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认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认识结构。也就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结构,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展示知识的全过程,使呈现给学生的算理“活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二、体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动学生主动学*。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快结束的时候,我在课件中出现学生喜爱的“肯德基”餐厅,让学生在模拟购买食品的情境中体会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价值。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随着画面的出现,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又因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所以它们的积极性特别高。单调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转变成了生活中的购物算钱,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字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学数学。充分体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大众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的观念。

  随着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和课堂中的具体实践,我认为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教师自身应该努力成为创造者。大胆探索,积极尝试,面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与我们的学生共同探索,共同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学*的初始阶段,起着开启数学思维与夯实数学基础的作用。现阶段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变革教学方法与学*方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体系。围绕改革核心,秉持批判的态度会发现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保持小学数学教学不断前进的步伐。

  一、小学数学教学弊端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专业知识的欠缺

  一些教师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性,对于教材的认识理解不到位,重点与难点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主体方向。

  2、教学中角色的错位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自身作为教学的中心,忽视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3、师生关系淡漠

  教师在授课时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而忽视科学知识与身心发展的同步。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关爱与鼓励,学生对老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淡漠。

  二、有的放矢,制订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职业,秉承不断进步的职业操守。教育在改革,教师教授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与变化,一成不变的教学理念是对人才培养的阻碍。教师授课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所以,教师应适时听取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师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准确把握教材方向;注重同道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加教学经验……这些都是教师专业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2、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

  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动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数学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教学过程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途径有很多。例如,情境教学,利用问题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主动性;利用竞赛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如,多媒体教学,将传统性的“教师—知识—学生”三维教学空间向新型的“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学生”四维教学空间转变。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声音、图形、图像功能等动态形象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以这种抽象向直观的转变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与此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增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秉持批判的态度,保持前进的步伐。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伊宁县英塔木乡阿克塔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7

  这段时间通过学*《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模式》,深有感触。有效课堂教学就是“三维目标”有机达成的教学,即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获得了基本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初步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一定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能应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思想方法来解决所遇到的生活中、数学中的新问题,并且在这一学*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数学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必须有一个和谐课堂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步骤来实施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的主人。要达到有效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了解学生,使教学具有情趣化

  好胜、好奇、好问是小学生的共同特点。我们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并激励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的同时,激发他们学*的情趣。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的时候,课前可以巧设一场师生竞赛(指名一人在“0———9”的数字中任意一组数,让全部同学与老师判断是否能被“3”整除)这一设计就是抓住学生会受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负迁移影响,误判个位上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这样有意让学生竞赛失利来激发学生不刚上甘失败的好胜情绪,同时引起对新课内容的注意。接着在让学生猜猜看: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老师组数让全部同学报数——由于学生在一场失利不甘心,一个个跃跃欲试,让他们在争先恐后的抢答中自然发现,个位是3、6、9的数有的能被3整除,有的则不能。而个位上不是3、6、9的数有的反而能被3整除。究竟是怎样的数能被3整除?

  这时学生产生好奇心一连串的疑问急于释疑,大脑皮层兴奋中心快速形成思维异常活跃。可见竞赛是激发小学生情趣的催化剂。因它能极快的触发学生好胜心、好奇心的产生。他们为了比胜负争第一产生兴奋感,形成一种学*心理的刺激,引发出学*强烈的欲望。于是教师就在学生这种“愤”“悱”的心理状态下自然地进入新课学*。以上教学让学生处于好胜好奇急于想知道为什么的'状态下学*,既改变了过去那种情感活动,基本被排除在教学活动之外的孤立智力活动,又让师生共同富有感情地参与认知活动,无形中给教学带来情趣色彩。这样学生的学*主动性被充分调动,情绪空前高涨,捉进学生对认知的不断深化;同时也让他们品尝到学*的快乐!

  二、课堂教学时间安排要有效

  备课时,要充分思考各教学板块的用时要合理。课堂教学安排要体现导入方法新颖、快捷,重点教学环节时间充分,内容完整,点拨及时到位,延伸余兴未尽。

  1、教师首先要有时间的概念,以教师备好一堂数学课为例,复*、新授、练*巩固、布置作业各需多长时间,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都备到了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时学生学*过程中会出现“偏差”,这时教师一定做好调控。致使学生不要偏离解决问题的轨道。这样才能合理有效的安排好课堂教学时间。

  2、教师上课前做好一切准备。如,教具等。还要具有处理预想不到问题的能力。比如,有的学生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课,或有的学生回答问题答不好耽误时间;学生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都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来处理这些可能预想不到的事情。教师有效的化解和调控,课堂有效教学时间就能安排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组建有效的合作学*小组组建合作学*小组时,应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然后搭配成若干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小组。

  保证优势互补和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以便使小组探究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小组长可由学生民主推选出具有较强责任心、组织管理和表达能力强学生担任,以保证合作学*的正常开展,也可以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公*锻炼与施展才能的机会,防止思维定势与惰性的产生,增强小组活力,提高合作学*效率。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学会表达,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学会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对老师评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把握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加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8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自从来到小学任教以来,我才发现:不仅是隔行如隔山,就算是同一个行业的不同阶段工作方式也有着如此明显的不同。所以现在我只能算是一个新手,在数学教学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缺少经验。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学*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学*跟学生相处之道,因此工作十分的忙碌辛苦。但这几年也是我教学生涯最快乐的。真正进入工作的状态后,我的身心都重新得到了洗练。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我得到了一些教训,并且对小学教学工作有了一些体会和个人理念。

  1、培养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我在教学中,主要以鼓励为主,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很常见的问题是计算的速度慢和正确率低。而这两个问题对孩子的数学学*影响最大,也最容易打击孩子的信心。我考虑从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开始。利用数字卡片、算式条、速算本来对孩子进行训练,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如果孩子上课时能第一个算出结果,那肯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会激发孩子的学*热情。不过,计算训练比较枯燥,我还用星级方式进行鼓励,比如三十题正确二十五算3星,积累星星可以换奖品、兑红旗等。"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态度、学*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转变为创造、主动学*。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强调让孩子在学*中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确实,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加减,统计,质量单位,长度单位等低年级孩子的学*内容,都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练*。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保护。老师是孩子最直接、最亲密的保护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孩子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更要保护孩子的心理安全。可能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可能有的孩子在学*成绩上不如别的孩子那么优秀,同时也可能学*起来缺乏自信,调皮捣蛋,与老师对抗等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作老师的反思过自身吗?比如我们与孩子的问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是如何想象孩子的呢?在他稚嫩的'肩膀上能扛些什么呢?他的小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他的眼睛滴溜溜、骨碌碌的转着在寻找着什么呢?在孩子每天所表现出的行为之中我们发现了孩子的什么,以及我们对孩子抱着什么幻想呢?等等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对孩子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能学会自信;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能学会自爱。有时我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热情的表扬,都可以在孩子身上转化为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精心呵护每一颗美好而脆弱的心灵。当我们的爱注入孩子心田时,我们的爱就会转化为孩子对知识和世界的热爱,从而促进孩子良性发展。

  赏识教育是对孩子的期待。孩子的学*不是单纯的、封闭的、没有情感色彩的接受过程,而是双向或多向的、开放的,具有情感色彩特别是具有积极、愉悦和快乐的情感色彩的情况之下,才能收到出奇的效果。所以如果孩子能在学*中不断的自我肯定与被肯定,那么它就会表现得和我们所期待的一样,当他取得成就与奖励之后,就会出现以成功促成功,优秀上更加优秀的效果。

  3、信任,是孩子成长的滋补品

  有人说,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朋友之间、同事之间贵在信任。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也同样需要信任。

  心理学家认为,追求信任,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 从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在学校教育中,老师的信任可使学生感到他们与老师处于*等的地位,从而对老师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服从,心里乐于向老师倾吐。这既增进了老师对同学内心世界的了解,又使老师教育学生更能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在学*、成长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愉快。这时,学生可能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或情绪的低落。老师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孩子以欣赏、鼓励和支持,对学生来说,得到的不仅是一种安慰,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及信赖。

  作为一名教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到公*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不能单纯地以成绩好坏来划分好生和差生。因此,对待学生我都一视同仁。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注意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他们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教育好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材,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清楚地意识到,教育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我付出真心和努力,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9

  统计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课教材与上一册的教材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

  教学一开始,以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喜羊羊与灰太郎》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四个卡通人物中,喜欢哪一个的人数最多,用什么方法能知道?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道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接着进行实践活动,具体活动步骤是:

  1、全班参与收集过程,强调语言完善。2、学*如何记录调查得到的数据?学生就记录的符号有打“√”、画“○”、画“△”、画“正”字等等,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比较简便,全班一起用这种方法记录。引出统计图后,发现“一格表示1”格子不够的问题,共同探讨出“一格表示2”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这一课时的重点。

  从备课到上课,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认识到自身在课堂教学方面的诸多不足:1、让每个孩子经历收集过程中,我忽视了督促在黑板上记录的孩子,导致统计的`总人数和班上的总人数不吻合。

  2、在学生画统计图的时候,花的时间太长,导致拖堂。

  3、分析统计图之后,应对孩子加以追问。例如:统计全班喜欢的体育运动,最后问“看到这幅统计图,你想对学校提什么建议?”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或都引导他说:“喜欢游戏的小朋友这么多,我想建议学校开设一个游戏兴趣班,使这些小朋友的兴趣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样一问,又可以给这节课增添一点点色彩了。

  总之,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到数学为生活服务,从而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0

  学教学,作为一名低年级的教师,由此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又由于是新教师没有教过低年级,对于低年级的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通过一学期的学*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点滴心得如下,愿与同行筹商。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准备期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一个情境,使学生在优化的情境中活动起来,这样,既能使学*成为儿童的主观愿望,又带来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探究知识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和积极向上的乐趣。

  2、数学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学*准备期,更应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发学生的已有经验,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从教材的选材上已经注意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不再是空洞而枯燥的知识罗列,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数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例如教学两个5是10的内容时,我从学生身上、生活入手,找到了一只手有5个手指,两只手有10个手指;一张5元是10元,一排有5个小朋友,两排有10个小朋友等。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3、鼓励质疑、争论,激发学*兴趣

  在学*准备期要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讨论,发表不同意见,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例如在教学掷双色片时,利用课件演示有关5的分法,到了最后几种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已有的几种情况猜测应该还有哪两种情况,并说说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的学*兴趣上被激发出来了。

  4、动手操作,增进学*兴趣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在学*准备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摆一摆、分一分、听一听、比一比,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我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3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2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1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增进了学*兴趣。

  二、学*方式

  1、主动参与,善于合作。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是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时应注意不要将合作学*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惯

  当学生初步形成课堂常规,有了一定的自制时,便采取讲一讲看一看的方法。教师先将一段,让学生看一段,思考一些简单的问题。也就是书上的例题一步一步的看,边看边思考,例题是怎么说的,书上的插图是什么意思,再看看是怎么算的,然后让学生完整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例题的意思。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求不宜过高,只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经常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我想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1

  北河庄学区组织教师到民主小学听公开课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司蕊丽老师上二年级的认识乘法,司老师在课件里呈现了其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都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整个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非常具体,有新意和启发性。特别之处,是司老师在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兴趣。不但激发了他们了学*的欲望,而且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司老师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司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总之,司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2

  我是大庄子小学的刘坤,1986年毕业于静海师范,30年来,我一直默默无闻的坚持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感悟,与各位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认真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魏书生曾说过:采百花,酿自己的蜜,这一句话,深深影响着我,鞭策着我,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认真学*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实践。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和学*,学*优秀教师的先进的教育方法,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让自己能有一桶水去浇灌我们的花朵。

  二、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惯。

  1、让学生学会学*,养成良好的学**惯。包括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自我评价等等。像学*语文一样,学数学,也要勤做笔记,做批注。

  2、让学生学会做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在做课后作业前,先浏览课本,复*课本上的知识点,然后在开始做作业。这样可以减少很多错误。

  3、让学生及时纠错: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纠错本,将每天作业或练*中的错题及时记录下来,并简单描述错误产生的原因。每当一个单元学完时,学生就可以对照自己的纠错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复*,避免了盲目地进行复*。

  三、建立良好班风、学风,赏识激励,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良好的班风是学生学*的保证。在接手这个班之后,我就培养了一批班干部,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在班内确实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尤其现在一个数学老师带两个班级,班干部就更为重要了,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分表,看谁积分最高,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 ,提高学生的学*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倾注爱心,鼓励为主。

  偏爱后进生,严爱优秀生,博爱中等生,组建一帮一互助组,使各类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提高,是提高整个班级数学成绩的保障。

  每个学期,我都会在班里成立合作学*小组,每个小组里各有一套领导班子,他们各司其职,又互相竞争,互相学*,当然也互相牵制。既锻炼了人才,又避免养成某些班干部骄傲自大的情绪。同时班内对每位同学的学*、作业、纪律等情况设立积优表,看谁的优达到了要求,就对谁进行及时奖励 ,提高学生的学*热情,为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培养好了,就由他们协助,持之以恒的地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当然,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深感自己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对优质教育强烈需求的家长群以及性格各异的学生。所以我会经常向周围的每一位同志学*或讨教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3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要做到这点,对老师的要求就非常的高,教师除了要能言善辩还得眼观八方。能言善辩:要能用生动有趣语言创设出适合学生学*的环境,激发出学生想去学的兴趣。眼观八方:上课时要时时注意每个学生的一举一动,甚至是一个眼神,并能用最婉转的语言进行批判的同时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上来。

  二、应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这样的学*方

  第1页/共3页 法才会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但事与愿违,现在很多的孩子遇到难题,或呆坐,或急于从同桌那儿得到答案。其实也并非题目真的难道学生做不出的地步,原因在于一些学生没有找到思考的角度,还有些学生则是对自己缺乏自信。针对以上原因,教学中时常采用的`方法是:一、将题目细化更有利于学生思考;二、语言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放宽思考时间,让学生能进行充分的思考。

  三、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惯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惯,有利于学生学*信

  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我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比如,当敢说者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后,我把复述、模仿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对于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把说话的机会也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我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4

  十一月三日,本人有幸参加县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学培训学*,分别听了八位老师的讲课,使我大开眼界,教学业务水*得进一步提高。

  领略了如何让智慧和情感在我的课堂中展现,如何让我的课堂时时有效。创设智慧型的课堂,必须做一个智慧型的老师。首先,教师自身的素养是相当重要的.,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教师准确深刻抑扬顿挫的语调,生动形象精练的讲解,清晰流畅美观的书写是一个有利的诱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是一个教师责任心的体现,今后,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再就是,一堂成功的课离不开学生的配合,构建民主、*等的师生关系是成功的保证。这八位老师的课就是以亲切的教态以及真切的情意赢得学生的信赖,关心每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适时给予鼓励,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整个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气氛中,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向各位老师学*,关注每一位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15

  一、要注重教会学生学*,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能力。例如,在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等边对等角,而是可以先让学生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对折,让学生发现它们相等这个特性,从而进一步提出结论的数学理论推导过程。并且学生可通过折痕得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作底边上的高或顶角*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去构造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通过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导出结论;同时,通过学生亲手操作,学生还会发现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等特性。这样,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种探索精神也势必激励学生**,从而提高学*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之中,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能力。例如,教师设计这样的一个情境来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小刚的奶奶家里的三角形镜弄碎了,想重新配一个,该拿哪一块?请你给她拿个主意。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时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学*的主体性很好地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

  1、数学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这一点,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和谐”,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而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有适当的难度,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不要运用不恰当的比喻,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和准确使用数学语言能力的形成。教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

  例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而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便抓住引出课题,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即这样,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象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2、教师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学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法国著名数学家包罗朗之万曾说:“在数学教学中,加入历史具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如果将数学科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学生素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的良好风气有着重要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适应地选择数学科学史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圆周率π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常数,是圆的周长与其直径之比。为了回答这个比值等于多少,一代代中外数学家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其中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这一成就的意义,从中得到启迪,我选配了有关的史料,作了一次读后小结。先简单介绍发展过程:根据这一段教材的特点,适当选配数学史料,采用读后小结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人类对圆周率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受感染,兴趣盎然,这对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