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创业案例,白手起家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1

  王嘉廉:透支信用卡作为启动资金

  王嘉廉是全球第一个把软件公司做到10亿美金营收规模的人,也被称为是华人软件业中唯一能和比尔?盖茨并肩挑战的人。

  作为移民后代,王嘉廉很早就开始为将来的生计考虑。念书时,他看到《*》整整两页半篇幅的招聘广告都是在招聘电脑程序员。觉得市场上一定是很需要程序员,于是去学了电脑程序开发。

  毕业后,王嘉廉进入标准数据电脑公司工作,既编程又推销,学到了一身本事。不久,一个机会点燃了王嘉廉的创业梦想:一家叫CA的瑞士公司来到美国寻找销售代理。王嘉廉认为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事情。但很遗憾,他没钱去成立公司。

  “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王嘉廉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说。而且,他想出了办法。自己钱不够,他找来几个合伙人一起凑,还不够,他们申请了能够申请到的所有信用卡,一起透支出最高金额作为补充。他们还想尽一切办法节约成本:比如,找了一个需要劳动力的房东,通过为房东干活儿抵消房租。

  “这个月的收入进来我们再去还上个月的信用卡,然后再透支。好几个月,我们都靠这笔信用卡透支周转。”因为有这段经历,后来有人问王嘉廉,你和比尔?盖茨的区别是什么?他说:“比尔不知道饥饿的滋味。”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2

  陈江和:您搞定关系,**好事情

  曾经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17岁创业。从给石油公司卖零件,慢慢拓展生意,直到成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后来又进入原木加工行业,创办夹板厂。

  起初,陈江和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后来他希望进入更多行业,比如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时。他感到力量的不够。当时,印尼政治经济环境复杂,搞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需要社会关系,需要有后台撑腰。但他没有。

  困难面前,陈江和同样没有选择不做。他说,关系不是天生的,没关系,他就去找关系。多翻周折后,他找到当时在印尼关系和后台都很硬的华人企业家林绍良,主动献上自己的项目邀请林绍良合作。“我告诉老人家说,我没有关系,但我能干,能做好生意。你有关系,你不用亲自干,替我摆*场面上的事情。我们合作,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陈江河回忆说。

  林绍良欣赏陈江和的能力和勇气。爽快地答应了合作计划。他们的棕榈油项目也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在短短5、6年间,就赚到了10多亿美金。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3

  吴惠权:工友们让我做了老板

  全国*委员、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吴惠权,出生在广东河源龙川县新田镇双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逃难一样到了香港。

  在香港,吴惠权进入一家牛仔服装厂做杂工,每月工资500元港币。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很高的薪水了。他非常珍惜,努力工作并得到老板赏识,从洗衫工开始,一步步做到其他位置成为多面手,工资也一路涨高,到2700港币一个月。

  时间久一点后,尤其是追求一个女孩子却被以大陆来的穷打工仔羞辱之后,吴惠权有了自己做老板的理想。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厂招聘经理,薪水比自己已经有的水*还要低很多,但还是义无反顾去应聘。“做人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一两年少挣一点,甚至不挣钱都没关系。你做了经理,*台不一样了,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得到更多的锻炼,将来做老板的机会就大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说。

  招聘方很犹豫,担心他做不好,但吴惠权很坚决,说自己做不好,不拿工资。最终,老板被打动,把机会给他。吴惠权知道,要创业,不光要有钱,还要有人,要有一拨人。于是,做经理的时候,他就开始为未来培养人。“我和员工打成一片。他们工资低,我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借钱,给钱给他们。有钱一起花。他们伙食不好,有时候加班,老板都不请他们吃饭,我自己出钱改善伙食。”吴惠权说,时间一长,这些人和他的关系比和老板的关系还要好。

  吴惠权说,他对大家好,要说不想要回报,那是假的。“我就是想,将来要是我有困难,需要他们,他们肯定也会帮助我。但我不是一定要他们回报,因为大家在一起做事情就是缘分。人不能只是为利益交往。”

  吴惠权的回报比他想的还要来得快。1984年中英谈判期间,许多人担心香港的未来,纷纷变卖工厂、商铺,移民到国外定居。吴惠权的老板也是害怕的人之一。一天,他找到吴惠权,神色严重地说,“阿权啊,你和工友们辛苦了,但因为形势所迫,我们要关闭工厂,解散工人……”

  吴惠权不忍心让工友们就此失业,找大家商量怎么办。工友们一致推荐,请他把工厂盘下来。吴惠权说,我没有钱啊,各位。工友们说,没关系,权哥,我们可以几个月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就行,而且我们还可以给你出一些钱。

  就这样,吴惠权自己找了一些钱,然后加上工友们的钱,接管了这个工厂,因为大家心齐,这个工厂很快就做起来了,做大了。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扩展1)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1

  陈江和:您搞定关系,**好事情

  曾经问鼎印尼首富宝座的陈江河17岁创业。从给石油公司卖零件,慢慢拓展生意,直到成为石油公司的工程承包商,后来又进入原木加工行业,创办夹板厂。

  起初,陈江和都是靠自己的本事和能力做生意。后来他希望进入更多行业,比如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时。他感到力量的不够。当时,印尼政治经济环境复杂,搞棕榈种植,把公司做更大需要社会关系,需要有后台撑腰。但他没有。

  困难面前,陈江和同样没有选择不做。他说,关系不是天生的,没关系,他就去找关系。多翻周折后,他找到当时在印尼关系和后台都很硬的华人企业家林绍良,主动献上自己的项目邀请林绍良合作。“我告诉老人家说,我没有关系,但我能干,能做好生意。你有关系,你不用亲自干,替我摆*场面上的事情。我们合作,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大。”在接受全球华商名人堂采访时,陈江河回忆说。

  林绍良欣赏陈江和的能力和勇气。爽快地答应了合作计划。他们的棕榈油项目也创造了印尼种植业的奇迹,在短短5、6年间,就赚到了10多亿美金。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2

  包玉刚:借钱出海成为世界船王

  包玉刚是20世纪香港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创业也是从借开始的。

  他先是向朋友借钱买了一条破船。然后,他又用这条船去银行抵押贷款。用贷款,再买第二条船。依此类推,他用朋友那笔不需要抵押的借款,滚动发展,快速壮大的自己的生意。最经典的是,有一次,他竟然不用抵押就贷款买到一条新船。

  怎么办到呢?他先和日本船厂下了造船的定单。拿着造船定单加上自己的信用,他和一家日本货运公司签订了把这艘船租给对方的'出租协议。最后,他把这两个事情同时告诉银行。“我在日本订购了一艘新船,价格是100万。同时,我也和日本的一家货运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船协议,船造好后,他们租下这条船,每年租金是75万。他们可以为此担保,只要船出来,租金不会有问题。因此,我想请贵行支持,给我贷款100万,让我造好这条船?”

  银行一听100万造船,每年有75万的租金,不需2年就可以还清贷款。而且还有人担保这75万租金,当然可以放款给他。于是,包玉刚这个美梦就成真了。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3

  吴惠权:工友们让我做了老板

  全国*委员、香港福新国际集团董事长吴惠权,出生在广东河源龙川县新田镇双柳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逃难一样到了香港。

  在香港,吴惠权进入一家牛仔服装厂做杂工,每月工资500元港币。这对当时的他来说,是很高的薪水了。他非常珍惜,努力工作并得到老板赏识,从洗衫工开始,一步步做到其他位置成为多面手,工资也一路涨高,到2700港币一个月。

  时间久一点后,尤其是追求一个女孩子却被以大陆来的穷打工仔羞辱之后,吴惠权有了自己做老板的理想。一次,他看到一个小厂招聘经理,薪水比自己已经有的水*还要低很多,但还是义无反顾去应聘。“做人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长远。一两年少挣一点,甚至不挣钱都没关系。你做了经理,*台不一样了,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得到更多的锻炼,将来做老板的机会就大了。这是一辈子的事情。”他说。

  招聘方很犹豫,担心他做不好,但吴惠权很坚决,说自己做不好,不拿工资。最终,老板被打动,把机会给他。吴惠权知道,要创业,不光要有钱,还要有人,要有一拨人。于是,做经理的时候,他就开始为未来培养人。“我和员工打成一片。他们工资低,我工资稍微高一点,就借钱,给钱给他们。有钱一起花。他们伙食不好,有时候加班,老板都不请他们吃饭,我自己出钱改善伙食。”吴惠权说,时间一长,这些人和他的关系比和老板的关系还要好。

  吴惠权说,他对大家好,要说不想要回报,那是假的。“我就是想,将来要是我有困难,需要他们,他们肯定也会帮助我。但我不是一定要他们回报,因为大家在一起做事情就是缘分。人不能只是为利益交往。”

  吴惠权的回报比他想的还要来得快。1984年中英谈判期间,许多人担心香港的未来,纷纷变卖工厂、商铺,移民到国外定居。吴惠权的老板也是害怕的人之一。一天,他找到吴惠权,神色严重地说,“阿权啊,你和工友们辛苦了,但因为形势所迫,我们要关闭工厂,解散工人……”

  吴惠权不忍心让工友们就此失业,找大家商量怎么办。工友们一致推荐,请他把工厂盘下来。吴惠权说,我没有钱啊,各位。工友们说,没关系,权哥,我们可以几个月不要工资,只要有饭吃就行,而且我们还可以给你出一些钱。

  就这样,吴惠权自己找了一些钱,然后加上工友们的钱,接管了这个工厂,因为大家心齐,这个工厂很快就做起来了,做大了。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扩展2)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故事中六个矮儿子分别所从事的职业。

  2、懂得只有辛勤劳动就能让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道理。

  活动准备:

  图片、贴图、相应字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听讲故事的兴趣。

  出示图一,这些是谁?引出故事的名称,并贴出故事名称字卡。

  二、听赏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 完整出示故事、图二,师讲述故事的第一~第四自然段。

  (1) 大儿子是做什么工作的?养在水里还能卖钱的是什么呢?

  (2) 那么螃蟹是怎么走路的,我们一起学学看,幼儿起立模拟螃蟹走路。

  2、 师接着讲述故事的第五自然段。

  (1) 第二个儿子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他是什么工作呢?

  (2) 你怎么知道他是做伺养蜜蜂的工作的呢?

  (3) 二儿子看小朋友都猜出了他的工作,哪他会怎样夸自己呢?

  3、 师讲述并帮助幼儿理解第六自然段的故事。

  (1) 第三个儿子会饲养几条腿的'动物来过日子的呢?

  (2) 师完整讲述第六自然段。

  (3) 那么,三儿子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4) 幼儿模仿一下小猪的动态。

  (5) 谁来学学第三个儿子夸自己的样子呢?

  4、 师接着讲述故事的第七自然段并帮助孩子理解。

  (1) 第四个儿子是干什么的?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 谁来夸夸老四呢?

  5、 师接着讲述故事的第八自然段并帮助孩子理解。

  (1) 第五个儿子他会养什么?哪些是一只脚的东西呢?

  (2) 为什么你觉得他是养的蘑菇呢?

  (3) 其他几个哥哥也会怎样夸他的呢?

  6、 师把以上几个儿子的工作简单罗列一下后问:

  (1) 第六个儿子他会饲养什么?又怎么说的呢?

  (2) 师讲述第九自然段故事,并出示图三。

  (3) 最小的儿子是干什么的?谁来学学老六来夸夸自己呢?

  (4) 师讲述第十自然段故事结尾,并出示图四。

  三、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1、 我们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

  2、 也可去告诉客人老师你长大想做什么好么?(结束)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能依赖父母,要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创造生活。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六个矮儿子各靠什么生活。

  教学方法:

  故事激趣法、游戏法、竞赛法、复述法。

  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找一找八只脚、六只脚、四只脚、两只脚、一只脚、没有脚的生物有哪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录音故事,思考问题。

  1、听录音故事《六个矮儿子》,想想他们都靠什么生活?

  2、指名学生回答。

  3、听了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把音读准。

  2、学*小组给字找规律,认读生字、生词。

  3、组际互动,认读生字、生词,互相检查。

  4、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评价。

  5、细读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想一想:哪个儿子最聪明?为什么?

  2)学生发言,教师引导。你认为哪个儿子聪明?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读出来。

  3)看来这六个儿子都很聪明,那么他们只靠聪明就能自己过日子吗?(还要靠辛勤的劳动。)你从那些地方知道的?读一读。

  6、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巩固生字词。

  1、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齐读生字。

  2、游戏巩固识字。(火眼金睛游戏、猜字游戏。)

  3、认读词语库。注意知道理解:乐呵呵、笑嘻嘻、春暖花开

  4、训练说话。

  二、精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读得有感情。

  2、小组竞赛读课文。(分段)

  3、配乐齐读课文。

  三、编演课本剧。

  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语言加工,然后分角色,由教师指导,编排出小型话剧。

  选出几组上台表演。

  第三课时

  一、童话故事会。

  1、这样的童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讲给大家听听。

  2、说说听了这些的故事的感受。

  二、自主积累词语。

  把自己积累的词语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三、指导写字。

  1、读读要写的字。

  2、教师示范板书“远”字。

  注意指导书写“走之底”。

  3、学生书写,教师指导。

  4、学生互评,教师总评。

《六个矮儿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与角色行为,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搬”、“肥肥壮壮”等词汇。

  2、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3、能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判断、推理的方法知道矮儿子不同的生活方式,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懂得长大后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两年多学期的学*,能够借助拼音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梗概。特别是有关童话故事,更能吸引学生。《六个矮儿子》是一篇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充满快乐与幸福感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6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将6个矮儿子赖以生活的动植物以几只“脚”出现,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易感染吸引学生在欣赏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发现生活中、艺术中各种美好的事物,不断积聚积极健康的情感,促使其行为趋向真、善、美。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丰富学生有关动植物特征与**劳动方式的经验

  教学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出课题

  有一对老爷爷、老奶奶,他们有6个长得很矮很矮的儿子,一直靠老爷爷、老奶奶养活着,现在老爷爷、老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劳动了,6个矮儿子靠什么生活呢?(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朋友替6个矮儿子想了那么多办法,6个矮儿子到底靠什么生活呢?(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录音,初步感知

  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的兴趣。

  提问:(一)6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

  (二)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根据矮儿子的劳动特点,说出“8只脚”、“6只脚”、“4只脚”、“2只脚”、“1只脚”、“没有脚”所代表的6种事物,感受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感。)

  过渡:小朋友真聪明,6个矮儿子没有直接说出他们的名称,你们却能听得出来,那么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6个矮儿子到底又是怎样靠这些东西生活的?让我们走进故事。

  三、读通课文,了解内容

  (一)、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检查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三)、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争当“六个儿子”,深入感悟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六个儿子吗?愿意演演他们的故事吗?让我们进入梦想剧场环节。

  (一)小组合作

  要求: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儿子的故事表演,可以自由组合表演,可以个人表演。

  (二)交流汇报表演

  在表演中,老师以采访的方式询问学生他们劳动的感受,适时通过提问重点引导学生理解6个矮儿子是怎样劳动的,感受他们劳动的辛苦与快乐

  1、6个矮儿子离开爸爸、妈妈时是怎样说的?

  2、大儿子是什么时候去捉“八只脚”的?

  3、二儿子是怎样照料“六只脚”的?(理解词“搬”,并用动作表现)

  4、三儿子饲养的“四只脚”长得怎样?为什么会肥肥壮壮?(理解词汇“肥肥壮壮”)

  5、五儿子要在漂亮的草房上铺上马粪,他嫌脏了吗?

  6、六儿子饲养“没有脚”是怎样做的?看着“没有脚”在水里游来游去,他心里是怎样想的?

  7、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体验6个矮儿子劳动的快乐及老爷爷老奶奶欣慰、喜悦的心情。

  A、为什么老爷爷老奶奶说6个矮儿子是聪明勤劳的好儿子?

  B、你喜欢6个矮儿子吗?为什么?

  8、小结

  小朋友,六个矮儿子用六种方法能过上好日子,其实用的同一种方法,那就是聪明勤劳,人们只有靠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财富。让我们凭我们的聪明勤劳,去描绘了一幅幅未来五彩缤纷的蓝图吧!

  五、拓展练*

  (1)引导学生创编6个矮儿子今后的劳动故事。

  (2)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扩展3)

——六个月宝宝辅食 (菁华3篇)

六个月宝宝辅食1

  过滤蛋黄1/2个、海味汤14杯、豆腐少许。把过滤蛋黄和海味汤一起放入,然后上火煮,边煮边搅,开锅后放少许豆腐即停火。

六个月宝宝辅食2

  大米2小匙、水120毫升、蛋黄1/4个。把大米洗干净加适量水泡1~2小时,然后用微火煮40~50分钟,再把蛋黄放容器研碎后加入粥锅内再煮10分钟左右。

六个月宝宝辅食3

  大米2小勺、水120毫升、过滤青菜心(菠菜、油菜、白菜等的菜叶)1小勺。把米洗干净加适量水泡1~2小时,然后用微火煮40~50分钟,在停火之前加入过滤的青菜心,然后再煮10分钟左右。


六个白手起家的创业案例 (菁华3篇)(扩展4)

——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介绍 (菁华3篇)

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介绍1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是一句我们常常会说到的俗语,这一次我们要说的《茶经》人物,就是这样一个在主业上几乎没有什么成就,却在无心之中在茶史上摘得一项冠军的业余型专业茶人。他就是陆羽分别在《四之器》、《五之煮》和《七之事》中三次提到的杜育。

  杜育(?—公元311年),字方叔,襄城定陵(今河南叶县)人,西晋文学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杜育为曹魏定候杜袭之孙,他自幼聪慧,号为神童。长大**后,一表人材,怀有文韬武略,时人又称其杜圣。时贾后专权,其侄贾谧权过人主。杜育与石崇等皆附会于贾谧,号为“二十四友”。永兴年间,杜育被拜为汝南太守。永嘉时期进为右将军,后为国子祭酒。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刘聪攻洛阳。城将陷,杜育被杀。著有《易义》若干卷,文集二卷传于世。

  杜 育能够留名千古,是因为他所写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荈赋》全文不存,现只剩残篇,存文如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厥生荈草, 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惟 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调神和内,慵解倦除。”

  据 考证,现存的古文中,这是第一次完整地记载了茶叶从种植及生长环境到采摘时节及劳动场景到烹茶选水及茶具的选择和饮茶的效用等全部过程。在这里“灵山惟 岳”、“丰壤”、“丰壤”是生长环境,“月惟初秋”是采摘时节,“结偶同旅”是采摘场景,“岷方”、“清流”是对水的选择,“东隅”“陶简”和“酌之以 匏”是对茶具的选择,“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是烹茶初成时的茶汤状态,“调神和内,慵解倦除”是对饮茶功效的记载。

  《荈 赋》比唐朝陆羽的《茶经》要早四百多年,《荈赋》是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沫沉华 浮”的茶汤特点。这四个第一,足以使《荈赋》在*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了。所以也难怪陆羽会在其《茶经》一书里分三次提到杜育,可见《荈 赋》在我国茶叶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造 物主往往弄人于不经意间,人们常常悲伤于一些神童或者天才不是早逝就是痴呆,也因此才给了那些大器晚成者留下了诸多的光环和崇高的地位。如果晋王朝也算是 强势王朝的话,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茶经》编著者陆羽了。因为杜育的著书功力显然在陆羽之上。但苦于时代造主,天才的杜育早早就香消玉殒。留给人们太多伤痕 累累的推测和叹息。假若再借他三十年时间活着,也许相关的经书、兵册、史传、茶道等等都会一一来到人间。然而这终究是一个假设,他寻尽一生的精神世界,都 被强大而又野蛮的历史给淹没了。

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介绍2

  马援(前14—公元49年),字文渊,汉族人,扶风茂陵(今陕西兴*东北)人,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伏波将军(伏波将军即是像强弩将军、拔 胡将军、浚稽将军等一类杂号将军中的一种,其命意是“降伏波涛”),封新息侯。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秦灭赵后,子孙为避祸而以马为姓。

  马援生于西汉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卒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但他从小就有胸怀大志。

  王莽末年,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马援回到京城后,大受奖赏。他的朋友孟冀前来祝贺。马 援说,“功薄赏厚,何能长久乎?”他想到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边,想请求*定,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孟冀称赞他有“烈士”之志。

  后来,已经六十二岁的马授请求将兵继续征讨边关。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年),马援率大军到武陵临乡,大败“蛮夷”。在清除“蛮夷”余众时,驻军下隽县(今湖北通城西北)。当时暑气很重,不久,马援病死于此。

  与其他开国功臣不同,马援进身朝廷,没有一人举荐,全靠自己一片为国忠心。后来居于高位,也不结势树党。马援大半生都在“安边”战事中度过,他为国尽忠,殒命疆场,实现了“马革裹尸”的志愿,十分令人钦佩。

历史上六个名人的介绍3

  李冰,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郊斜村人。李冰为四川的水利建设做过十分重要的贡献,被当地人尊称为“川祖”。

  秦*蜀后不久,昭襄王派他为蜀郡(今四川成都附*)守。他在儿子二郎和王叕等协助下,设计并建造了成都北部的都江堰,泄岷江洪水且用于灌溉,为成都*原 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他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水利工程,并修筑桥梁,为开发成都*原、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 原、四川与云南的五尺道。

  李冰所做的这一切,尤其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对蜀地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建成后,蜀地 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千百年来危害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彻底根除。水利的开发,使蜀地农业生产迅猛发展,成为闻名*的鱼米之乡。正是由于李冰的创业,才使 成都不仅成为四川而且是整个西南政治、经济、交通的中心,同时成为*工商业和交通极为发达的城市。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