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数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

40÷20=

80÷40=

50×40=

320÷40=

70×4=

90÷30=

240÷80=

3×50=

960÷3

95÷5=

120÷60=

720÷80=

20×14=

90×3=

30×23=

400÷80=

240÷60=

180÷9=

20×40=

120×4=

210÷3=

360÷60=

200÷40=

44×2=

4×23=

270÷9=

540÷90=

320÷8=

72÷3=

25×4=

160÷80=

200÷50=

7×12=

52÷4=

100÷50=

350÷70=

350÷70=

5×120=

400÷50=

30×15=

210÷30=

400÷80=

14×30=

90÷6=

120÷60=

720÷90=

300÷50=

810÷9=

75÷5=

350÷50

160÷40=

240÷40=

640÷80=

490÷70=

200÷40=

400÷50=

320÷40=

150÷30=

16×40=

5×24=

250÷50=

990÷3=

400÷5=

110-30=

100÷25=

180÷60=

70×90=

160÷40=

480-400=

90+240=

60÷20=

540÷6=

240÷8=

23×20=

630÷70=

360÷90=

360÷4=

350÷70=

50×60=

72÷6=

560÷70=

32÷2=

120÷30=

900÷30=

15×40=

480÷60=

120÷3=

560÷70=

24×3=

16×60=

70÷10=

300÷6=

450÷90=

600÷20=

540÷9=

90÷6=

280÷40=

70÷5=

500÷50=

300÷6=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2

38+4= 2×3= 3×6= 24+26= 90-18= 72-18= 45-20= 6×6= 

4×5= 40+26= 23+56= 78+22= 2×3= 100-80= 97-9= 6×4= 6+22= 5×3= 12+67= 15+34=

6×2= 31-2= 73-8= 3×6= 0+69= 4×4= 5×3= 75-25= 5×4= 

70-50= 4×3= 6×4= 45+5= 87-25= 5×6= 3×3=

21-18= 4×3= 60-13= 6×3+8= 42-19= 37+5= 4×6+9= 37-8=

5×2= 18+56= 5×5-17= 8-29= 38+2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3

23×3= 12×30= 7×80= 48×10= 40×40= 40×10=

23×30= 60×50= 70×80= 10×68= 40×50= 30×21=

7×11= 50×70= 24×2= 30×70= 10×74= 50×10=

70×11= 30×40= 24×20= 12×20= 30×21= 20×70=

28×1= 20×13= 1×36= 10×19= 11×50= 30×30=

28×10= 20×50= 10×36= 30×33= 21×40= 12×10=

31×2= 14×20= 6×90= 20×33= 90×20= 20×13=

31×20= 22×3= 60×90= 39×10= 21×2= 44×20=

12×4= 22×30= 22×4= 30×80= 33×10= 50×90=

12×40= 220×3= 22×40= 90×40= 200×3= 41×20=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1

38+4= 2×3= 3×6= 24+26= 90-18= 72-18= 45-20= 6×6= 

4×5= 40+26= 23+56= 78+22= 2×3= 100-80= 97-9= 6×4= 6+22= 5×3= 12+67= 15+34=

6×2= 31-2= 73-8= 3×6= 0+69= 4×4= 5×3= 75-25= 5×4= 

70-50= 4×3= 6×4= 45+5= 87-25= 5×6= 3×3=

21-18= 4×3= 60-13= 6×3+8= 42-19= 37+5= 4×6+9= 37-8=

5×2= 18+56= 5×5-17= 8-29= 38+2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2

21×30= 10×46= 3×700= 33×30= 20×41= 6×600=

24×20= 50×30= 0×45= 50×70= 800×7= 60÷6=

10×89= 69×10= 13×30= 23×30= 4×90= 60×60=

60×40= 90×30= 21×40= 30×20= 40×90= 2×31=

33×20= 40×70= 48+19= 70×6= 4×900= 2×310=

20+35= 45+35= 32×20= 70×60= 84×1= 900×6=

34×20= 33×30= 31×20= 700×6= 84×10= 9×800=

70×30= 2×42= 86-47= 5×90= 22×30= 6×500=

8×70= 42×20= 400+300= 5×900= 10×33= 22×0=

80×70= 200×4= 0÷20= 6×60= 22×40= 44+20=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3

42×3= 1700-800= 90÷3= 180÷3= 300÷5= 930÷3=

800÷4= 60-15= 900÷3= 450÷9= 360÷6= 37+56=

32×3= 70×7= 1200-700= 300÷6= 50×7= 0×37=

53-14= 17+27= 840÷4= 2×14= 140÷2= 660÷6=

7×800= 7×700= 840÷2= 430×2= 540÷9= 31×3=

13×3= 34+56= 96÷3= 2×330= 50×6= 680÷2=

620÷2= 6×800= 960÷3= 1500-900= 1800-800= 63÷3=

26+57= 800÷8= 33+57= 600×3= 37+8= 480÷8=

630÷3= 62-33= 500+500= 33×2= 800÷2= 700÷8=

0÷47= 560÷7= 440÷4= 93÷3= 24×2= 0÷54=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1

  退钱

  11月7日星期五天气晴

  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人退了三元钱。退钱的时候老师也不忘考考我们:我们班有58人,每人退3元,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老师的话音一落,我们就安静的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同学们就纷纷举起了手,其中,苗润兆自信满满的起来回答说:“是58×3=174(元)。”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同意。老师说:“你计算得很准确。但是你再仔细读一遍问题。”这时我们全明白了,应该用估算。老师又让黄亚妮起来说,黄亚妮说:“我们班有58个人,快接*60人了,60人的话,应该是180元,所以58个人大约需要180元。”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我的答案跟黄亚妮的一样所以我心里好开心啊!老师又告诉我们做题一定要认真读题。

  今天放学虽然晚了几分钟,可是我学会了一道题,我的心里比吃了一百根棒棒糖还要开心。

  班级:三年级姓名:黄莉媛

  时钟里的三兄弟

  9月12日星期五天气晴我的闹钟又漂亮又可爱,每天它陪我睡觉,叫我起床。下午回家的时候,我的闹钟对我笑了笑,我也对它笑了笑。

  我写完作业,就观察起我的闹钟来。钟面上有三个好兄弟,它们的名字分别叫时、分、秒。为什么秒跑的`最快?为什么分跑得不快也不慢?为什么时跑得最慢?

  这时,我想起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个有关时、分、秒的故事。它们是时钟里的三个好兄弟,听说有比赛跑步的事情了,三个好兄弟就都来报名了。到了比赛的时间了,一声枪声响起来了,秒跑完一圈只用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这时候分才跑完一米,跑完一圈花了60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这时候时却才跑完了5米,跑完一圈居然花了12个小时,从早上跑到了晚上才跑完一圈。所以秒成了第一名,分成了第二名,时连第三名也没拿到。

  认识时、分、秒这三位朋友真开心,同时,我也要向“秒”学*它的刻苦努力,争分夺秒,珍惜时间!

  班级:三年级姓名:杨辰语

  今天我当家

  9月23日星期二天气晴今天,妈妈和爸爸说今天我们小语当家。我听了,非常兴奋。我要去买菜了,我看见了西红柿,又大又红的西红柿看起来很好吃呢!我问了一下价格,一斤西红柿要两元钱,我买了一斤,花了2元,我给了卖菜的阿姨10元,又找回来了8元,我开开心心的走呀走呀,我又看见了小瓜,小瓜也很好,我问了一下,小瓜一斤要3元,我要买一斤需要3元,我付了3元钱。然后开开心心的走了。买完菜我想再买些馒头吧,得多买一些,因为我怕爸爸不够吃,于是买了3元钱的。

  回到家里,我开始有模有样的算起来一共花了多少钱?2+3+3=8(元)我一共花了8元钱,10-8=2(元),还剩下2元钱。算好以后,我把剩下的2元钱如数交到妈妈手里,妈妈夸我算账清楚,东西也买的全。我心里美滋滋的,忽然间,我觉得自己长大了。

  班级:三年级姓名:杨辰语

  我的跳绳有多长

  9月30日星期二天气晴

  今天我们学*了长度单位分米,测量不像应用题那样难,也不像1加1这样简单。吃过早饭,我想测量一下我的跳绳有多长。因为没有那么长的尺子,我不知道怎样测量。我就跑过去找妈妈帮忙,妈妈说:“既然你已经学过了,妈妈相信你,只要动动脑筋就一定能测量出来。”我说:“可是我的尺子才刚2分米啊,跳绳那么长。”妈妈说:“这才需要你想办法啊,你可以把你的绳子变短啊。”妈妈的一番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想到了把跳绳对折,然后就动起手来,我对折对折再对折后,用我的尺子一量,正好是2分米。然后,我又想: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变成同样长的两段,对折两次变成4段,再对折就变成了8段,2×8=16(分米),16分米也就是1米6分米。

  我兴冲冲地把测量的过程和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只要动动脑筋,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你要做个会动脑筋的好孩子。”我明白了:有时候不让大人直接告诉我们答案,我们也可以做一次大人啊!

  班级:三年级姓名:杨辰语

  第四单元学*结

  10月10日星期五天气晴

  这一单元,我们学*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在这一单元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我知道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时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加法要注意:哪一位上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减法要注意: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我还知道了想要知道自己算的对不对时,应该验算。怎样验算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

  大家看,我的确学到了不少知识吧。学了就要会用,在我们做练*时,一定养成验算的好*惯哦!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2

  第一周暑假时我们全家三口都办了“太原旅游一卡通”,有了这张卡,我们先去了趟晋祠。晋祠门票70元/人,我们有卡不用买票。回来的路上妈妈问我:“我们省了多少钱?”我想了想,说:“一张卡50元,一张门票70元,一个人就省了70-50=20元,那三个人一共省了20×3=60元。真的是很划算呢!”第二周我不喜欢睡午觉,但是妈妈说睡不着也得躺着,可是有一天她又跟我商量占用我中午20分钟,5分钟口算+5分钟听写汉字+10分钟背英语单词。然后妈妈让我算一下,如果一年中我能坚持300天将是多少时间?简单嘛,20×300=6000分钟,6000÷60=100小时。算出来的结果吓了我一跳,感觉一天20分钟不长,日积月累却有这么长时间呀!虽然这个计划我没有做到天天坚持,但我还是慢慢学着利用零星时间做事,因为我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第三周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因为刚学了“千克和克”,所以我专门看了每件商品的重量。我们先去买吃的,一袋奶粉400克,一袋太谷饼260克,一袋脆枣118克,一盒健达巧克力100克,一袋榨菜60克,最轻的是绿箭薄荷糖23克??买了不少东西,重量全是多少克,都是比较轻的。我说:“怎么没有重千克的东西呢?”妈妈说:“当然有了。”然后带我到卖粮食的地方,我马上看到一大袋面粉10千克,这个太重了,得爸爸来才能买。买柠檬的时侯,我发现价签上写着500克和12.80元,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500克就是人们常说的1斤,所以1斤柠檬12元8角。现在我不但知道1千克=1000克,还知道了500克=1斤,所以1千克=2斤。第四周

  数学课新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老师教给我们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先用其中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得数再加个位数;第二种是先把两个加数的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相加,然后把两次的得数相加。我给妈妈复述了这两个方法,然后妈妈又让我举个例子,我就说:“比如23+49,用第一种方法就是23+40=63,然后63+9=72;用第二个方法就是20+40=60,3+9=12,然后60+12=72。”妈妈夸我这个例子举得好,又教了我一个方法:23+50=73,然后73-1=72。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挺好的,不过需要至少其中一个加数接*整十才好用。我自己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还是觉得第一个方法好用,所以我先用好这个方法,只要口算速度又快又准确就行了。第五周让我来算算这次烫伤花的医药费吧。用了一管生长因子,55元;换了5次药,每次处置费是40元,一共是5×40=200元;挂号费,有4次挂得是急诊号,急诊挂号费是4元5角,4次就是18元,1次是普通挂号费5角,所以挂号费一共用了18元5角。这样算下来,医药费大约就是200+55+18=273元。如果再算上打车费,差不多300元了。用大人的话总结一下:花钱事小,安全事大。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呀!第六周今天我做练*册上一道培优题,刚开始不知怎么算,后来在妈妈的提示下,用两步计算的方法算出了这道题。这道题是:4个小动物去爬山,准备了88袋食物。已知每个小动物每天吃2袋食物,请你帮算一算,它们的食物够吃几天?我去问妈妈怎么做,可妈妈却说:“不要看到‘培优’两个字就觉得题难,再好好读读题想一想。”可我怎么也没思路,妈妈看我发愁的样子,就问我:“4个小动物1天吃几袋食物?”我回答:“4×2=8袋。”“那么下一步怎么算知道了吗?”是的,算了第

  一步我就明白该怎么做这道题了。于是我一边在本上写,心里还默默地说:“先算4个小动物一天吃几袋食物:4×2=8袋,然后再算88袋食物够4个小动物吃几天:88÷8=11天。”看来做题思路一定要清晰,而不是把数字乱拼凑。第七周今天我们学时间安排这一课,看了书上小华周末一天安排的表格,我觉得小华的周末安排的很充实。我们班写作业需要很长时间的同学,看见小华只用半小时就能写完作业,连连伸出大拇指,表示很佩服。现在我也来说说周六我是怎样安排的:7:00——起床7:20——8:00晨练8:10——8:30吃早饭8:40——9:40写作业9:50——10:50学迪斯尼英语11:00——12:00户外活动12:00——12:30看课外书12:30——12:50吃午饭13:00——13:20听写,口算13:30——14:30睡午觉15:00——17:30跟姐姐玩17:40——18:00吃晚饭18:30——20:30学画画21:00——睡觉关于周六的时间安排,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我写作业用多长时间?9时40分-8时40分=1小时答:我写作业用1小时。二、我一天玩多长时间?12时-11时=1小时17时30分-15时=2时30分1小时+2小时30分=3小时30分答:我一天玩3小时30分。三、我学画画用多长时间?20时30分-18时30分=2小时

  答:我学画画用2小时。20xx年11月12日星期六阴测量物体的周长我们刚学了测量物体的周长,在上课时,我们测量了叶子的周长,先用一根绳子沿叶子边绕一周,然后再用尺子量封闭叶子一周的绳子长度,就得到了叶子的周长。今天,我拿一卷皮尺去量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我家门前的大树看起来不是很粗,可是我用长150厘米的皮尺竟然绕不了一圈,剩下的一段做记号又量是25厘米,那么这棵树的周长就是150+25=175厘米。我小时侯的相片装在一个正方形的相框里,我用尺子量了一个边,长25厘米,因为正方形四个边一样长,所以这个相框的周长就是25×4=100厘米。我家的书桌是长方形的`,我量了它的宽是70厘米,长是140厘米,因为长方形相对的两边一样长,所以就是两个宽70×2=140厘米,两个长140×2=280厘米,书桌的周长就是140+280=420厘米。我量了三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用了三种测量方法,这就是活学活用吧!20xx年11月25日星期五阴三位数乘一位数这周,我们开始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先学了整百数乘一位数,这个最简单,就是用三位数中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得到的积末尾加两个“0”。比如:800×2,先算8×2=16,末尾加两个“0”是1600,就是这个算式的积。然后学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三位数都不是“0”),就是从个位开始,依次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比如:196×2,先算6×2=12,向十位进1,个位留2;然后9×2=18,加上进的1得19,十位留9,向百位进1;然后1×2=2,加上进的1得3,所以最后的积是392。三位数还会出现只有个位是“0”或十位是“0”的数,这样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等我们学了以后再总结。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晴两步连乘应用题我做完数学作业拿给妈妈签字,妈妈看了一下,指着练*八第9题问我:“这个15哪儿来的?”9题是这样的:图上画着几箱苹果摆成一个长方体,从地面向上摞了3层,从图的正面看每层并排摆了5箱,侧面看有4排。问一共有多少箱苹果?我列的算式是:15×4=60箱。我指着图说:“一横排有5箱,有3层,所以3×5=15箱。”妈妈笑着说:“好,看来这个15不是你1个1个数出来的,是算出来的。你们刚学了两步连乘,15也不是题上给出的条件,你是不是该改一下算式?”于是,我把算式改成:3×5=15箱,15×4=60箱。妈妈又问:“还能用什么方法?再看看图。”我从侧面看有4排,那么3层就有3×4=12箱苹果(转载于:www.hnNscy.CoM:数学周记三年级),竖排有5排,就是12×5=60箱。我把这个方法也写到本上,妈妈这才给我签了字。可是签完字,妈妈看着书又说:“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你想如果一层一层往上摞,这3层每层有几箱?”我一边看图一边想:一层横排5箱,竖排4箱,那1层就是5×4=20箱,3层就有20×3=60箱。虽然第3种方法我没写到作业本上,不过跟妈妈讨论这道题让我感觉思路扩宽了。20xx年12月9日星期五晴统计与可能性数学书上第93页第一题是:做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和“3”朝上的次数。第一次做这道题时,我没看清题的要求,直接拿着上数学课时用的“1”“2”“3”各标了两面的小正方体统计。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是:“1”5次,“2”14次,“3”11次。妈妈看了我的统计结果,开玩笑地说:“机会均等,可得第一还是不容易呀!”可是,又马上说:“不对呀。你看错题了吧!”我拿过书仔细一看,真是我弄错了。于是我把小正方体上标的数字改了,妈妈帮我抛,我重新统计。这次的结果是:“1”23次,“2”2次,“3”6次。虽然一开始就知道一定会是“1”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3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来到了香港迪士尼公园游玩。香港比起大陆来,面积很小,人口大概660万,总面积为1070*方公里,座落在香港岛的世界上最小的迪士尼公园乐园面积只有126公顷(310英亩),导游说:“如果什么也不玩,走一圈只需要18分钟”,你说小不小?领你看看我的迪士尼之旅吧!

  首先,我们去了米奇照相馆和米奇、米妮照相,到那儿一看:哇!照相馆前排了一个长长的队伍,几乎有25米那么长,妈妈带着我使尽了全身的劲才挤进去。好不容易照完了,我们又来到了灰姑娘旋转木马那儿玩儿,我上了木马,仔细一看:木马有三圈,每一圈有15个,我算了算:15×3=45(个)。哇,这么多啊!我们在上面转了一圈又一圈,感觉就像在大草原上骑马时那快乐的情景。接下来的幻想太空之旅、探险世界、迷你世界、狮子王表演、米奇颁奖晚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迪士尼的东西非常非常贵,一瓶可乐就要17元,比我们这里要贵十几元。午饭时,一碗面条要50元,你吃过50元一碗的面条吗?确实很贵吧!在离开迪士尼之前,大家都要买一些纪念品,妈妈给我买了一把迪士尼公主的雨伞,花了整整100元港币,我又想了想:我们这里每把雨伞只要20元,100÷20=5(把),哇塞!这也太贵了吧!

  上车离开迪士尼时,妈妈问我:“咱们今天从早上8点玩儿到下午6点半,一共玩了多久?”我想了想:下午6点半也就是18点半,18时30分-8时=10时30分。

  车启动了,我依依不舍的像迪士尼公园告别:拜拜了,下次我们会再来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技能目标:能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方式,探索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的规律,能正确地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相互转换。

  情感与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性学*过程中去,愿意和同学合作交流,能在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了解和认识24时记时法,正确地把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行互换。

  教学难点:

  能正确地理解0时和24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创设情景

  老师先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想听吗?

  小明是足球迷,小刚告诉他,星期六8时有球赛。小明早早就打开了电视机,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播放。你们猜猜: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猜测)小明等呀等呀,等得有点不耐烦了,就打电话去问小刚,一问才知道,原来不是上午8时而是晚上8时。(板书两个时间)

  小结:像这样说成上午……、下午……、晚上……的`记时方法是我们*时生活中经常用的,我们称之为普通记时法。(板书普通记时法)

  2、引出课题

  用普通记时法表示时间,如果不说明是什么时候的几时,容易产生误会,引起混乱,还可能误了大事,所以通常我们都要说清楚是上午还是下午。

  大家都喜欢看电视吗?出示节目预报。你喜欢看什么节目呢?你喜欢的节目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电脑出示)这些14时、18时,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记时法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24时记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

  二、引导探索

  1、认识0时到12时

  (1)播放新年钟声敲响的录像,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0点钟声用敲响)也就是说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0时。(电脑出示钟面图)那时你一般在做什么呢?(睡觉)可能还在做梦呢,在甜蜜的梦境中崭新的一天开始了。板书:0时

  (2)(点击电脑,时针转动)时针转到1时现在是什么时间了?(1时、凌晨1时)板书:凌晨1时

  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时。

  (3)时针转至8出现学生升旗图片。问:现在又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谁来说?

  上午8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8时。板书:8时上午8时

  (4)(时针继续转动到10,汇报,再转到12)时针走了一圈,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自己轻声说一说,谁来说?

  中午12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简单地说成12时。

  (5)小结:从0时开始到12时已经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在这12个小时中,用普通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要加凌晨或者上午;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前面不要加凌晨或上午。[小学教学设计网-]

  2、学生自主探索认识13时到24时

  (1)时针接着往下转一大格,现在是什么时间了?你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吗?与你的同伴讨论一下。

  得出下午1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就是13时,13时就是下午1时。

  (2)(时针继续转动),用24时记时法表示,自己填一填,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3)现在是24时,一天终于结束了,同时意味着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所以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从13时到24时又经过了几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中,用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表示时刻又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

  3、组织讨论:

  师: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一天24时小时的情况。(电脑)小朋友仔细观察用两种记时法表示的时间,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最多。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三、应用

  1、想想做做1

  请你根据每一幅图上小朋友的活动情况,说一说这是什么时候的几时,用24时记时法表示是几时?

  2、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

  3、想想做做2-5,7-8(视时间情况而定)

  四、拓展

  想想做做的第6题。给钟面画上时针。

  五、你知道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相互介绍,增长知识。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一天24小时人人拥有,聪明人珍惜时间,每分每秒都有收获,愚蠢的人只顾眼前的享受和玩耍,让时间白白的从身边溜走,最终一事无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具体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学生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示例题图,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详细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学生引导下列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励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注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学生,教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学生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学生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学生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互相验算”

  5、你能根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学生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楚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注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学生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

  师:这也是小红正在思考的问题。(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

  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

  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

  (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

  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思考,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

  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24×2=48240+48=288

  生2:把24看成20,20×12=240。

  师:也是240元,这次,又少计算了哪一部分呢?

  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把24元估成20元,每本书少算了几元?(4元)要计算一共付多少钱,还要怎样做?

  学生口算4×12=48,240+48=288

  生3:把24看成20,把12看成10,20×10=200。

  课件演示20×10=200这部分,计算一共花了多少钱?还要计算哪一部分?

  结合课件演示学生口算:12×4=48元,2×20=40元,200+48+40=288元

  (2)回顾口算过程,为笔算作好铺垫。

  请学生回想一下口算的过程,是怎样算出一共要付288元钱的,以这种口算方法为例,(24×10=240,24×2=48,240+48=288)请同位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变成以前学*过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设计意图:在估算的基础上口算实际得数,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为后面理解算理做铺垫。】

  2、笔算

  请学生结合着口算的过程,试着用竖式的形式来计算24×12=?

  请学生先独立试着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竖式。

  展示学生出现的几种竖式,全班交流、完善:

  预设生1:3个竖式

  预设生2:一个竖式,有+号,240后面写0。

  预设生3:一个竖式,无+号,240后面无0。

  学生讨论优化竖式。(重点讨论“+”和“0”的去存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竖式,在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形成最后的笔算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情感目标。】

  3、梳理过程

  (1)课件演示,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先计算两本书的`价格,用个位上的2和24相乘得48。接着计算10本书的价格,用十位上的1和24相乘,得到240。这个24的位置决定了它表示的是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后面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最后把它们(加起来),计算的就是12本书的价格了。

  【设计意图:结合着12本书,学生理解算理。动态的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算法。】

  请同位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然后请在探究中写错竖式的学生再计算一遍。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内化的一个过程。】

  (2)师生共同板书,梳理算法,加深理解

  现在没有了书,我们再一起把这个笔算过程写在黑板上。

  学生说教师板书竖式。

  【设计意图:这次板书过程,看似重复,实际不然。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笔算的内化情况;目的二是为后面对比优化方法做铺垫;目的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3)比较优化方法

  请学生对比口算过程和笔算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理由。

  当我们在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计算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用竖式计算更简便一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用竖式的形式计算14×22=43×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题不在多,重点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如果小红下次买18本书,每本书24元,又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课下动脑筋好好研究研究。

  【设计意图:这节课学*的是不进位的乘法,后续将学*进位乘法,这一环节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 (菁华3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1

  离放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正好我这两天有空,咱们去北京转转吧。”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北京,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龙舞,庆祝奥运会。

  有的人还在卖一些福娃小饰品。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钻,却把找旅馆的事忘记了。转眼间天就黑了,妈妈突然想起找旅馆这件事。她对我说:“方正,你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有找旅馆住宿呢!”

  我说:“哦,我也忘了,咱们快走吧!”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路过一家商店,我们凑过去问商店的服务员:“这附*有没有人少的`旅馆呀?”服务员说:“哦,你们要找旅馆。沿着这条建设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旅馆,人挺少的,我刚从哪里路过,不过,建设大街的旅馆很多,你们可不要找错了。”“那您知道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吗?”

  我着急地说。“我只知道和*旅馆的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是6,这两个数字的积是这两个数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我想了想,对阿姨说:“谢谢!”就拉着妈妈去找和*旅馆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首先我是想,两个数字的和是6的数字有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来看1和5,1×5=5,5÷1=5,所以这不符合条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条件。接着看3和3,3×3=9,3÷3=1,符合条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条件。答案只有3和3。门牌号码当然就是33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旅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2

  离放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正好我这两天有空,咱们去北京转转吧。”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北京,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龙舞,庆祝奥运会。

  有的人还在卖一些福娃小饰品。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钻,却把找旅馆的事忘记了。转眼间天就黑了,妈妈突然想起找旅馆这件事。她对我说:“方正,你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有找旅馆住宿呢!”

  我说:“哦,我也忘了,咱们快走吧!”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路过一家商店,我们凑过去问商店的服务员:“这附*有没有人少的旅馆呀?”服务员说:“哦,你们要找旅馆。沿着这条建设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旅馆,人挺少的,我刚从哪里路过,不过,建设大街的旅馆很多,你们可不要找错了。”“那您知道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吗?”

  我着急地说。“我只知道和*旅馆的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是6,这两个数字的积是这两个数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我想了想,对阿姨说:“谢谢!”就拉着妈妈去找和*旅馆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首先我是想,两个数字的和是6的数字有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来看1和5,1×5=5,5÷1=5,所以这不符合条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条件。接着看3和3,3×3=9,3÷3=1,符合条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条件。答案只有3和3。门牌号码当然就是33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旅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三年级上册数学周记3

  第一周暑假时我们全家三口都办了“太原旅游一卡通”,有了这张卡,我们先去了趟晋祠。晋祠门票70元/人,我们有卡不用买票。回来的路上妈妈问我:“我们省了多少钱?”我想了想,说:“一张卡50元,一张门票70元,一个人就省了70-50=20元,那三个人一共省了20×3=60元。真的是很划算呢!”第二周我不喜欢睡午觉,但是妈妈说睡不着也得躺着,可是有一天她又跟我商量占用我中午20分钟,5分钟口算+5分钟听写汉字+10分钟背英语单词。然后妈妈让我算一下,如果一年中我能坚持300天将是多少时间?简单嘛,20×300=6000分钟,6000÷60=100小时。算出来的结果吓了我一跳,感觉一天20分钟不长,日积月累却有这么长时间呀!虽然这个计划我没有做到天天坚持,但我还是慢慢学着利用零星时间做事,因为我明白了积少成多的道理。第三周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因为刚学了“千克和克”,所以我专门看了每件商品的重量。我们先去买吃的,一袋奶粉400克,一袋太谷饼260克,一袋脆枣118克,一盒健达巧克力100克,一袋榨菜60克,最轻的是绿箭薄荷糖23克??买了不少东西,重量全是多少克,都是比较轻的。我说:“怎么没有重千克的东西呢?”妈妈说:“当然有了。”然后带我到卖粮食的地方,我马上看到一大袋面粉10千克,这个太重了,得爸爸来才能买。买柠檬的时侯,我发现价签上写着500克和12.80元,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500克就是人们常说的1斤,所以1斤柠檬12元8角。现在我不但知道1千克=1000克,还知道了500克=1斤,所以1千克=2斤。第四周

  数学课新学的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老师教给我们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先用其中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得数再加个位数;第二种是先把两个加数的整十数相加,再把两个加数的个位数相加,然后把两次的得数相加。我给妈妈复述了这两个方法,然后妈妈又让我举个例子,我就说:“比如23+49,用第一种方法就是23+40=63,然后63+9=72;用第二个方法就是20+40=60,3+9=12,然后60+12=72。”妈妈夸我这个例子举得好,又教了我一个方法:23+50=73,然后73-1=72。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挺好的,不过需要至少其中一个加数接*整十才好用。我自己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还是觉得第一个方法好用,所以我先用好这个方法,只要口算速度又快又准确就行了。第五周让我来算算这次烫伤花的医药费吧。用了一管生长因子,55元;换了5次药,每次处置费是40元,一共是5×40=200元;挂号费,有4次挂得是急诊号,急诊挂号费是4元5角,4次就是18元,1次是普通挂号费5角,所以挂号费一共用了18元5角。这样算下来,医药费大约就是200+55+18=273元。如果再算上打车费,差不多300元了。用大人的话总结一下:花钱事小,安全事大。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呀!第六周今天我做练*册上一道培优题,刚开始不知怎么算,后来在妈妈的提示下,用两步计算的方法算出了这道题。这道题是:4个小动物去爬山,准备了88袋食物。已知每个小动物每天吃2袋食物,请你帮算一算,它们的食物够吃几天?我去问妈妈怎么做,可妈妈却说:“不要看到‘培优’两个字就觉得题难,再好好读读题想一想。”可我怎么也没思路,妈妈看我发愁的样子,就问我:“4个小动物1天吃几袋食物?”我回答:“4×2=8袋。”“那么下一步怎么算知道了吗?”是的,算了第

  一步我就明白该怎么做这道题了。于是我一边在本上写,心里还默默地说:“先算4个小动物一天吃几袋食物:4×2=8袋,然后再算88袋食物够4个小动物吃几天:88÷8=11天。”看来做题思路一定要清晰,而不是把数字乱拼凑。第七周今天我们学时间安排这一课,看了书上小华周末一天安排的表格,我觉得小华的周末安排的很充实。我们班写作业需要很长时间的同学,看见小华只用半小时就能写完作业,连连伸出大拇指,表示很佩服。现在我也来说说周六我是怎样安排的:7:00——起床7:20——8:00晨练8:10——8:30吃早饭8:40——9:40写作业9:50——10:50学迪斯尼英语11:00——12:00户外活动12:00——12:30看课外书12:30——12:50吃午饭13:00——13:20听写,口算13:30——14:30睡午觉15:00——17:30跟姐姐玩17:40——18:00吃晚饭18:30——20:30学画画21:00——睡觉关于周六的时间安排,我提出以下三个问题:一、我写作业用多长时间?9时40分-8时40分=1小时答:我写作业用1小时。二、我一天玩多长时间?12时-11时=1小时17时30分-15时=2时30分1小时+2小时30分=3小时30分答:我一天玩3小时30分。三、我学画画用多长时间?20时30分-18时30分=2小时

  答:我学画画用2小时。20xx年11月12日星期六阴测量物体的周长我们刚学了测量物体的周长,在上课时,我们测量了叶子的周长,先用一根绳子沿叶子边绕一周,然后再用尺子量封闭叶子一周的绳子长度,就得到了叶子的周长。今天,我拿一卷皮尺去量了一些物体的周长。我家门前的大树看起来不是很粗,可是我用长150厘米的皮尺竟然绕不了一圈,剩下的一段做记号又量是25厘米,那么这棵树的周长就是150+25=175厘米。我小时侯的相片装在一个正方形的相框里,我用尺子量了一个边,长25厘米,因为正方形四个边一样长,所以这个相框的周长就是25×4=100厘米。我家的书桌是长方形的,我量了它的宽是70厘米,长是140厘米,因为长方形相对的两边一样长,所以就是两个宽70×2=140厘米,两个长140×2=280厘米,书桌的周长就是140+280=420厘米。我量了三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周长,用了三种测量方法,这就是活学活用吧!20xx年11月25日星期五阴三位数乘一位数这周,我们开始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先学了整百数乘一位数,这个最简单,就是用三位数中百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得到的积末尾加两个“0”。比如:800×2,先算8×2=16,末尾加两个“0”是1600,就是这个算式的积。然后学了三位数乘一位数(这三位数都不是“0”),就是从个位开始,依次把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乘这个一位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比如:196×2,先算6×2=12,向十位进1,个位留2;然后9×2=18,加上进的1得19,十位留9,向百位进1;然后1×2=2,加上进的1得3,所以最后的积是392。三位数还会出现只有个位是“0”或十位是“0”的数,这样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等我们学了以后再总结。

  20xx年12月2日星期五晴两步连乘应用题我做完数学作业拿给妈妈签字,妈妈看了一下,指着练*八第9题问我:“这个15哪儿来的?”9题是这样的:图上画着几箱苹果摆成一个长方体,从地面向上摞了3层,从图的正面看每层并排摆了5箱,侧面看有4排。问一共有多少箱苹果?我列的算式是:15×4=60箱。我指着图说:“一横排有5箱,有3层,所以3×5=15箱。”妈妈笑着说:“好,看来这个15不是你1个1个数出来的,是算出来的。你们刚学了两步连乘,15也不是题上给出的条件,你是不是该改一下算式?”于是,我把算式改成:3×5=15箱,15×4=60箱。妈妈又问:“还能用什么方法?再看看图。”我从侧面看有4排,那么3层就有3×4=12箱苹果(转载于:www.hnNscy.CoM:数学周记三年级),竖排有5排,就是12×5=60箱。我把这个方法也写到本上,妈妈这才给我签了字。可是签完字,妈妈看着书又说:“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你想如果一层一层往上摞,这3层每层有几箱?”我一边看图一边想:一层横排5箱,竖排4箱,那1层就是5×4=20箱,3层就有20×3=60箱。虽然第3种方法我没写到作业本上,不过跟妈妈讨论这道题让我感觉思路扩宽了。20xx年12月9日星期五晴统计与可能性数学书上第93页第一题是:做一个小正方体,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把小正方体抛30次,用涂方格的方法记录“1”“2”和“3”朝上的次数。第一次做这道题时,我没看清题的'要求,直接拿着上数学课时用的“1”“2”“3”各标了两面的小正方体统计。最后统计出来的结果是:“1”5次,“2”14次,“3”11次。妈妈看了我的统计结果,开玩笑地说:“机会均等,可得第一还是不容易呀!”可是,又马上说:“不对呀。你看错题了吧!”我拿过书仔细一看,真是我弄错了。于是我把小正方体上标的数字改了,妈妈帮我抛,我重新统计。这次的结果是:“1”23次,“2”2次,“3”6次。虽然一开始就知道一定会是“1”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5)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40句菁华

1、640÷6=

2、39÷3=

3、83-45=

4、56÷8=

5、40÷2=

6、605+59=

7、48+27=

8、45×20=

9、12×60=

10、470+180=

11、16×60=

12、29×30=

13、760÷2=

14、980÷4=

15、1300×5=

16、930-660=

17、530+280=

18、920÷4=

19、14×30=

20、7500÷5=

21、240×4=

22、640÷8=

23、160×3=

24、120×2=

25、66÷7=

26、910-370=

27、3×330=

28、450-90=

29、80+330=

30、400÷8=

31、240÷2=

32、170+320=

33、6×300=

34、12×50=

35、96÷4=

36、16×30=

37、200×3=

38、400×4=

39、6×130=

40、84÷21=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 (菁华3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数学口算题大全 30句菁华

1、27×3=

2、640÷6=

3、76-39=

4、12×60=

5、5×1280=

6、310-70=

7、760÷4=

8、930-660=

9、920÷4=

10、190÷2=

11、870÷3=

12、880÷4=

13、5×490=

14、15×10=

15、220×4=

16、910-370=

17、75÷5=

18、420÷6=

19、3×330=

20、350÷7=

21、80+330=

22、170+320=

23、22×20=

24、88÷4=

25、6×300=

26、90÷9=

27、370×200=

28、84÷21=

29、140×7=

30、13×6=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