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

首页 / 文库 / |

  感悟-黄山松 1

  不知不觉好像时间又走得匆匆了,早上窗外的阳光射进来,照在窗边“多肉”上,伴随着窗外的微风,又匆匆地收回去。可那“多肉”,却还在原处悄悄地生长着。

  我从花店把它抱回来时,它还不是很大,只有半个拳头大。从那天起,我便把它放在我的窗台上,时间渐渐地过去,关于养它的事也慢慢在我印象中化成了一片空气。

  直到那突如其来的一场雨。那天的雨很大,明明是中午,天却沉了下来,路边的灯还没亮起来。我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只有雷鸣在耳边回荡着。我摸着黑爬到了窗户边,我听见风把树叶吹得沙沙响,雨与冰雹被打在了铁护杆上奏出了春天的谱子。一道闪电好像映在了它的脸上,映出了它的泪水,我顾不上什么,抱着它向母亲的卧室奔去。

  它比刚来时缩小了一倍。母亲拿着它严肃地问我:“你有多久没照料她了?你要知道这也是一个生命啊,你既然选择养它就要负责……”我的泪水划过了脸庞,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我仿佛听到了它的**,多么伤心,充满了对我的怨恨。我感觉心里快喘不过气了,也许母亲当时的感觉也是这样吧,如此地不知所措,只能无言地望着我,并不知道如何去安慰我……

  尽管母亲没有对我过多的责备,但我还是想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懊悔不已。

  那之后,我便主动把多肉转交给了母亲。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下,它又开始了重新生长。

  渐渐地,在阳光的映射下,那窗前的它再次散发出了闪烁的光。当然,那窗户已经不在是我的窗户,而是母亲的窗边。

  或许,现在的我还没有学会对它负责任……

  感悟-黄山松 2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生命总是这样。

  我恍惚地站在灵床前。我不相信她就这样离开我了!她躺在那儿,神色*静,安详,就像是进入了梦乡一样。

  我的心揪紧了。奔向一个房间,抱膝坐下,眼泪如洪水般滔滔不绝……

  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她———乡下的干奶奶一起生活了好多日子,直到上学,也常抽空跑去看她。那时候,她还不老,是一典型的农妇。干起活来手脚麻利,十分勤快。不信,那门前的一大块金黄的茂盛的麦田就是见证。没上学时,干奶奶给我讲故事,说笑话,猜谜语,我还清楚地记得,每次她对我笑时,脸上的皱纹更像一朵美丽的菊花绽放了开来……

  可是,她真的走了,到遥远的另一个国度去了。悲痛之情溢满我心……

  偶然间,被拉下的窗帘动了一下,原来是被一阵暖风吹起的。

  我用手轻轻拉开一点窗帘,温暖的阳光立刻投了进来,照在我身上,暖和极了,泪水也被阳光照得干了。我慢慢地走了出去。

  外面好一片春光呐! 早春时节,杨柳依依,宛似少女的秀发,它对着湖面,似乎在照镜子,几根柳条荡在水面,微风拂过,漾起一圈圈淡淡的涟漪……

  旁边的几个孩童,在草坪上嬉戏玩耍,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瞧,他们手拿着红的黄的绿的花儿,在这美好的春天里绽放出生命光彩!好一片“草长莺飞二月天”!

  我的心动了。世界如此充满生命力,如此美好!

  我突然明白了,生命总会离去的,无论这生命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面对生命的离去,我们悲伤是固然的,但也要知道,我们拥有的东西很多可以去珍惜,去把握,去爱护,何不把握好拥有的一切呢?前方一定会有光明!

  我笑了……

  过了几天,我去干奶奶的墓前看她。献上一束鲜花和我美好的祝愿。您放心,我会珍惜拥有的一切,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去开辟属于我的新天地!

  感悟-黄山松 3

  树,砍断枝条还能再生;草,烧了还能再长。悬崖上的一棵松树茁壮生长着,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一粒种子,可以掀翻压着它的石块,顽强地向上生长……

  是啊,生命是多么的可贵。这些动植物更是拥有一个个令人震撼的故事和属于它自己的生命,更拥有令人钦佩的品格。

  你知道悬崖上的松树是如何生长的吗?有一句诗“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在我看来,这就是对松树的最佳写照。无论是苍老的树皮,还是翠绿的松针,都给人一种受尽磨砺的感觉。的确,松树在任何天气里都耸立在悬崖峭壁上,不畏惧一点风雨。即使是刮狂风下暴雨,它也一点也不退缩。没有人给它施肥,也没有人给它浇水,它只是在自然环境下就能活下来,它的生命永远是那么的顽强。抚摸着松树的树皮,就可知道它受了多少磨难:粗糙中带着一些规律的图案,如老人那历经沧桑的手。感受到的一切,都令我震撼。啊,这种生命的勇气,生命的顽强,多么令人佩服!令人感动!松树的这种坚强,是多么值得我们人类去学*啊。

  梅兰竹菊四君子,我认为,也应该加上松树。松树是真正的君子,跟梅花一样,比梅花更加的坚强,更令人钦佩。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松树一样呢?我想,我们人类,也应该像松树那样,顽强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让自己接受磨砺,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珍惜生命,让自己活得更精彩。

  松树那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令我感动,既然植物都可以这么的顽强,那我们人类更应该学*这种不去向上、不怕困难的精神!就让我们一起下定决心,让生命变得更加光彩有力吧!

  感悟-黄山松 4

  世界上任何活着的东西都有生命,可是,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一直弄不明白。

  上个星期,我的同学送给了我几条白白胖胖的蚕,我非常喜欢它们,天天盼望它们快快长大,产下卵来。过了几天,我的桑叶已经不够了,可它们都还没有结茧,到了星期五下午,我便索性把它们扔在学校不管了。过了两天,我来到学校,本以为它们都死了,可真正的情况令我大吃一惊——它们都还活得好好的,只不过瘦了一点罢了。看到它们这样顽强,我忍不住给它们放了许多桑叶。

  泰山区的草坪上有许多株小草,一到春天,都从地上探出小脑袋,绿油油的一大片,就像一块天然的绿地毯。可是一到夏天,它就变成了许多孩子的乐园,他们在上面踢足球、打侧翻、做游戏。随着孩子们奔跑的脚步,可爱的小草一簇一簇地倒下了。我原以为它们再也不能像卫士一样站起了,可是过了十几分钟,奇迹出现了!这些可爱的小草竟然一歪一歪地站了起来,它们倔强地挺起胸膛手挽手,而且站得更稳了,更牢固了。

  草丛中经常有一些蚂蚁匆匆忙忙地爬来爬去。有一次,我在草丛中挖了一个几毫米深的坑,又抓了几只来去匆匆的蚂蚁,把它们放进坑中,不等它们有任何逃出的时间,便用泥土把这个坑添得满满的,还用手把这个坑使劲按了几下,就喜滋滋地等起来了。心想:哼!看你怎么逃出来!过了一会儿,那几只蚂蚁竟奇迹般地从土中爬出来,依旧像往常那样匆匆忙忙地离去了,我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哦!我明白了:原来生命就是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感悟-黄山松 5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在于付出,在于勇敢,在于努力……回答有很多很多,这次黄山之行,让我领略到了生命意义的更多释义。

  春假,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我们乘索道上山,过了半山腰,周围忽然云雾缭绕,白雾如仙女般飘飘然,能见度不足十米,只见周围都是绝壁深壑,能看见的,除了石壁还是石壁!我不禁有些失望,心里暗自嘀咕:“怎么这么荒凉!”过了一会儿,太阳慢慢露出了脑袋,周围的云雾逐渐散开了,我眼前一亮,啊!这次不是单纯的石壁了,在大片大片的石壁中间,还有一些棕绿相间的小点……不,是松树!是绿色的生命!

  黄山松,在植物学上是一个独立的品种,它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巨松高数丈,小松不及一尺,破石而生,不屈向上。它的枝叶短而稠密,苍劲挺拔,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但是,在它光鲜亮丽的外表背后,蕴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黄山松的枝条大多向前*仰甚至向下倒着生长,显然,他不肯向着石壁,不肯仅仅置身于石壁中,而是一心向着阳光。众所周知,黄山上常年云雾缭绕,阳光稀少,不过黄山松却没有向险恶的天气低头,阳光不来找它,它,去找阳光。这,也是黄山松能茁壮成长的原因之一吧!

  黄山松像一支支神奇的画笔,给黄山处处描绘着生命的绿色!

  在始信峰顶有一颗松树,长在两块石壁崩裂的地方,贫瘠的石壁上生长出来的松树照样郁郁葱葱,松树上的每一根松针都闪烁着骄傲!

  在黄山这个美丽的地方,我明白了许多:生命的意义还在于顽强,在于不屈向上,不向冷风雪雨低头……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1)

——黄山松作文 (菁华6篇)

黄山松作文1

  我爱树木。无论是东北的松树,北京的槐树还是颐和园的柳树,都给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让我以独特的一面欣赏它。暑假一段短暂的时间里,我看到了最奇妙的树黄山松。

  那是一个雾气弥漫的早上,我在黄山山腰上碰到松的奇观。正是小雨过后的时候,一大片高大壮实的松树扎根在山路边,伸出一条条粗大的枝杈,屹立在云海中。一会儿走*了,松树带着那层叠的针叶和饱满的果实映入了我的眼帘。啊,我的眼前变成了一片单调优雅的世界。

  我慢慢走*了路边的黄山松。这和山下的松树简直有天壤之别。一棵棵松树巍然挺立,深褐色的树干弯弯曲曲,自然伸展,形成了一个个造型,支撑着那挂坠式的叶针。树干,窄的两三分米宽,宽的五分米,七歪八扭好似一个个舞者。树枝上细长的针和弹开的松果随风摇曳。这些神奇的树令我喜爱上了它们。

  突然,前面在那陡峭的山坡上出现了一个直接伸出墙的松树。我不禁觉得奇怪:为什么黄山松可以长在垂直于地面的岩石上呢?”因为黄山松的种子一般是被松鼠传播的,且可以分泌一种酸性物质将其粘在石壁上。倘若被弹飞,遇到任何土地照样扎根生长。

  我爱这些黄山松。黄山松和垂柳一样,都是美丽的卫士。它既不要大片的土地,也不求水分,只是把根**石缝里,形成壮大的支柱根,依靠这些顽强地活下来。它把自己的根系扩大,去固土壤,去保持水分。

黄山松作文2

  我耳闻过桂林的山水之美,想象过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峻之险,游览过太姥山的流水竹排……但从未欣赏过黄山的独特之美。这不,国庆长假,我们一家去了黄山旅游,终于领略到了它的秀美。

  到黄山,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黄山的松树了。听它们的名字也十分奇特:迎客松、送客松、团结松、黑虎松、连理松、雨伞松。在玉屏楼,我看到了颇有名气的迎客松,它生长在陡峭的岩石边,壮观、优美,它顶风傲雪,坚忍不拔,身子向四处张开,像是欢迎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位朋友。而令我非常惊讶和敬慕的是那些不知名的松树,它们高高矮矮的,虽然没有迎客松那么美,但它们生长在悬崖断壁之上,生长之处真是令人望而生畏,它们的枝叶好似绿中带黄,尖尖的头宛如针。有的“个子”比较矮,只有一两米,有的“手臂”较长,超越了自己的“身高”,细细长长的,似乎容易折断,可无论春夏秋冬,天寒地冻,夏日酷暑,依然顽强地挺立着,实在令人敬仰。

  几经坎坷,我们来到了北海的“团结松”下,它确实与那些峭壁上的松不同。它直挺挺的,树干粗壮而有力,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所以人称“团结松”,给人以雄伟的感觉。听导游说,当年***爷爷到此看到如此高大的松,而且它有56条枝干,象征着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意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越来越强大,于是便和游客们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今天在这里,我们也似乎听到这歌声在黄山的上空回荡。

  黄山的日出,黄山的怪石,黄山的云海,都令人留恋忘返,荡气回肠。但我最喜欢的是黄山的松。

黄山松作文3

  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

  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

  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细细阅读这些苍劲之松,让我肃然起敬。这些外表潇洒挺秀,优美遒劲,枝干蟠曲的大松实为石头缝中的一棵小小的苗头儿,在与石头这巨人作斗争的同时,力尽全力拼命地吸吮着春雨,拼命地享受柔和,绚丽的春光,身子在不断地长大,灵魂在不断地升华!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象征吗?

  细细品味这些千奇百怪的松,它们夹在石头缝中,生活了千万年,虽饱经风霜的打击,它丝毫没有动摇,至今日仍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翠绿欲滴的青枝在春姑娘的呵护下,在它自己的努力拼搏下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博大,奋斗精神的体现吗?

  阅黄山松,读*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在与日本作斗争时,没有后退,*人举着刀枪剑杆努力地冲,不正如奇松与石头作斗争吗?中华民族吸取国外精华,自我完善,不正如奇松努力吸取阳光雨露吗?

  在苍桑的黄山松上,我读到了*人的奋斗,捕取的精神。

黄山松作文4

  黄山雄锯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方公里,划入风景区的面为154*方公里,是称号方圆500里黄山的精华。黄山是著名的山岳风景名胜区,自古以雄峻瑰奇著称。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景观是黄山四绝之一的奇松。黄山连绵不断数百里,千峰万壑,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黄山松生长的地方真高啊!”我情不自禁地叫着。黄山松像个小士兵顽强地“站”在岩石的裂缝中。黄山松的针叶又粗又短,苍翠茂盛。黄山松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倚岸挺拔,有的独立“站”在山峰上,有的尖尖的就像一把剑,有的绕过石头,还有的穿破石头。

  黄山有着十大名松,它们是:迎客松(位于玉屏楼的石狮前面)、送客松(位于玉屏楼的右边)、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棋盘松(位于*田石桥)、凤凰松(位于天海)、接引松(位于始信峰)、麒麟松(位于北海宾馆和清凉台之间)、黑虎松(位于北海宾馆和始信峰之间)、舞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后旁边)。

  当我看到著名的送客松时,它就像个和蔼的老爷爷,“伸出右手”在给我们再见呢!

  俗话说得好,“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啊!”这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啊!

黄山松作文5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黄山松作文6

  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我就要去欣赏一下这令徐霞客赞不绝口的黄山风光。

  刚进入黄山风景区,一棵棵松树映入我的眼帘,他们形态各异,有的形似迷人的孔雀,有的形如凶猛无比的巨虎。它们或屹立,或仰望,或倒立……

  顺着石阶往上走,一棵从未见过的松树出现在我的眼前。它屹立在山顶上,枝干竟然在中间隔开了,成了两条。这两条枝干的顶上竟然像两颗小巧玲珑的鸟头,其中一颗依偎着另一颗。枝干上在松针十分茂密,尤其是枝干两旁的松针更是多得出乎预料,总体看来像一对恩恩爱爱的鸟夫妻,坐在山顶上看着日出日落。它们的旁边有一块大石头上面写着“祝有情人终成眷属”。听当地人说这棵松树名叫“鸳鸯松”。

  看了“鸳鸯松”,我又顺着小路走向云雾缭绕的悬崖,悬崖边上一棵松树屹立着,它枝干遒劲,两条粗壮的枝干仿佛两条有力的大腿,两条又细又长的枝干就是它的手臂了,它的顶上竟有一颗小巧玲珑的脑袋。它握紧拳头,一副十分生气的样子,这就是“愤猴松”。

  我离开悬崖,漫步在松林之中。松林里开放着无数的花朵,鸟儿也在树上歌唱,好不快活。正在这时,我看到了一棵绝无仅有的奇松,此树长得极其奇怪,两条又细又长的枝干支撑着整个松树,枝干中间长着一颗圆圆的球,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条枝干竟然长在了一起,这令我惊叹不已,再往上看它的枝干竟然又从中间隔开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明珠松”了,因为它的身体中间藏着一颗被圆圆的明珠,所以由此而得名。l

  看了黄山令人流连忘返,黄山奇松令人看了就不会再欣赏其他的松树了。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2)

——黄山松精神作文(精选五篇)

  黄山松精神作文 1

  星期二,刘老师带我们学*了我国当代诗坛著名诗人张万舒的诗集《黄山松》。欣赏着美文,我不禁想到了我曾经观赏过的黄山松。

  就在去年暑假我去了黄山。黄山不仅山色壮美,最大的特点就是松树多,瞧!满山的松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简直就是松的海洋。这里的松树有一个特点,它们大都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石缝之间,它们的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我不禁感叹道!黄山的松树居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太令人惊叹了!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在千千万万的黄山松中,最著名的应该是迎客松,它是黄山第一大名松。它高大笔直、婀娜多姿,在树的一侧有个长长的枝条伸出来,好像是人的手臂在招呼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黄山因热情好客的迎客松而得名,所以五湖四海的人们都慕名前来,争先恐后的在“迎客松”下照相留念。

  我在游览黄山美景的时候,也被一棵不起眼的松树给震憾了。有棵松树,从远处望去,宛如一片松林,它就是黄山的“团结松”。该古松原名多子多福松,其盘根错节,侧干众多,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竞相生长,爆发出无尽的生命力。据导游说,1965年,***副**陪同越南*****游黄山,在此处小憩,董副**数出了此树为56个枝丫,***赞誉此松为中华56个民族团结的象征,因而得名“团结松”。

  黄山松以其傲然和秀丽挣得天下美誉。但谁又知道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的艰难呢?妈妈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随风飘荡,落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在这种人们认为无法生存的环境下,它却以一种渴望生存的意志在裂缝里生根、发芽、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将磐石踩在脚下。——意志决定命运,一粒种子的意志竟如此惊人!

  **元帅曾用一句诗写过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句诗写出了松的坚强。黄山之行,让我感受到了黄山松身上的更多精神。我也要像黄山松一样,挺着压力成长,学会坚强,学会突破!

  我为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黄山松所折服,流连在群山翠松之间,我陶醉了,感觉自己也化作了黄山石缝中的一棵小松,在蓝天碧野之间傲视群雄……

  黄山松精神作文 2

  这里的裂隙里没有水了,它就把根伸向另一块石头,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松树的根部越钻越深,越伸越长。一般来说,松树的根部要比树干长好几倍。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狂风暴雨,黄山松都能巍然屹立。”

  接着,“小追子”又追问:“爸爸,老师在上植物课时讲过,植物生长要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不可,那么,黄山松从哪里得到这三样宝贝呢?”

  爸爸顺手指指石墙土的一块花岗岩说:“你们看,黄山的花岗岩体内有一种肉红色的石头,叫做长石,它就含有钾。夏天,雷雨过后、空气中的氮气变成了氮盐,被岩层和泥土所吸收,然后松树的根又把它吸收过来,这不就有了一点儿氮了么?还有,松树的根分泌的酸性物质,它能逐步溶解岩石,并且**了里面的矿物盐类,这些矿物盐内不仅含有钾,还含有氮、磷,这样,三个宝贝不都有了吗?此外,山上的花草、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能分解出肥料,被根部攫取:黄山松就这样获得一养分。但是,它们的生长却是很缓慢的,一般不太粗的松树,都长几十年、儿百年,粗一点儿的甚至长了上千年:你们看见的迎客松,已经有一千多岁了!”

  “黄山松的叶子,也长得怪好看的,一与别的松叶不一样,它是短针形的,又是放射状的。叶面很短很窄。为什么它要长成这个样儿呢?这里有它的原因:针形和放射状,是为了不让狂风吹断;叶面短窄,是为避免水分过分蒸发,同时也减少风的阻力。还有不少松树的枝条只向一边仲展、这也跟别处的松树不一样。这是它们除了受山风和地形的影响以外,还和植物的向阳性有关系。背阴的一边,很少长枝,向阳的一边,那就伸开膀子长了!像迎客松的臂膀、探海松的臂膀、接引松的臂膀,就是这么长起来的。”

  “你们可知道,黄山松还会做‘软体操’哩,它有很好的柔性和韧性,折不断,摇不倒。“它们能低垂,能昂首,能起舞,能盘旋。这是由于它们长期受到风吹雨打、冰欺雪压,韧皮层比较发达,木质纤维素比较多,生理油脂比较丰富并有高性的缘故像倒挂松,凤凰松、卧龙松,就是这么长起来的。”

  当爸爸谈到黄山松这些特性的时候,小华和小燕的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在移动着、摇曳着一棵棵松树的影子……

  “爸爸,黄山松叶子的颜色。为什么山下的和山七的不大一样,山越高,颜色越深,深成墨绿色了呢?”小华想起一r在山上看到的这一奇怪现象。

  黄山松精神作文 3

  自从那次旅游之后,黄山的众多美景便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无论是壮丽的云海,还是嶙峋的怪石,还是那雄伟的日出,都是天地间至奇的存在。然而,一直在我脑中萦绕不去的,却是那些漫山遍野的苍老遒劲的古松。

  那天,我随着父亲跋涉在黄山的路上,脚下踩着凹凸不*的泥石板楼梯,脸上拂过带着清新泥土味的微风,听着手中拐杖轻敲楼梯时那厚重的颤声,不时的有几声鸟鸣在耳边徘徊,好自在!

  在惬意的环境下,我们边走边欣赏沿路的风景。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在峭壁上迎风飞舞的松树。那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啊!一排排松树在大自然斧砍刀削的千仞绝壁上,如一队精神饱满的士兵,昂着高高的头颅,挺着壮实的胸脯,枝枝叶叶间散发着磅礴的生机,挺直的树干中透露出逼人的傲意,俯视着深渊,直刺苍穹!

  是怎样的环境才能造就出如此不屈的灵魂?是冰寒炎热的摧残,是水源的严重缺失,还是生命之土的荒无?试问:没有泥土的依靠,他们是如何在险峻的峭壁上经受住寒风炎日的摧残;没有水分的滋润,他们又是如何向人们展示这磅礴的翠意?我无语以对,只能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向更高峰攀爬。

  “哒,哒……”随着拐杖的敲打声,时间已过了三个小时,我们也渐渐接*了峰顶。然而,在这些荒峰野岭的极顶,依然生长着不屈不饶的松树。有些地方只有两三颗甚至一颗孤松,昂然地刺在石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在蓝宝石天空颜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遒劲、苍郁。

  但是,不要以为他们全都非常的漂亮。大多数的松树的枝干被狂风吹析,暴露着断技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尊严地挺立在绝壁之上。

  看着这些松树,一股尊敬之情从心底油然而生。是什么使得你站立在峰顶上而不摇曳?我对着松树默默地发问,应该是在众多松树的磨难中流传下来的坚强品质吧。

  相信,我会和你一样,一起走向坚强。

  黄山松精神作文 4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黄山松精神作文 5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3)

——黄山松导游词优选【五】篇

  黄山松导游词 1

  曾经学过《黄山奇石》这篇文章,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让我对黄山充满了好奇、向往。所以去年十一假期,我强烈要求妈妈带我去黄山!

  这次黄山之行是和我的“死党”肖政一家一起自驾游,当汽车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我的心早已经飞到了神奇美丽的黄山了……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车子“呜”的一下停了下来,只听爸爸一声大喊:“孩子们,到黄山了!”瞧!这一声令下,我和肖政都争先恐后地挤出车门。站在黄山脚下,抬头一看,“哇!”群山苍翠,山峰高得看不见顶,漫山遍野的松树笔直挺拔,雄伟极了!

  买了门票,踏上整洁的石梯,拾级而上。当我真正进入黄山的怀抱,才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黄山的壮美!一座座山峰奇峰兀立,自然天成,一块块石头巨大无比,好像是人用斧子劈出来似的,简直是鬼斧神工!黄山不仅山色壮美,最大的特点就是松树多,瞧!满山的松树郁郁葱葱、青翠欲滴,简直就是松的海洋。这里的松树有一个特点,它们不但外形奇特、千姿百态,而且它们大都长在悬崖峭壁之上,石缝之间。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我不禁感叹!黄山的松树居然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小小的石缝就能长出一棵高大的松树,太令人惊叹了!特别是那棵闻名于世的松树――“迎客松”,高大笔直、形态婀娜,在树的一侧有个长长的枝条伸出来,好像是人的手臂在招呼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真佩服自然的神力啊!黄山因热情好客的迎客松而得名,所以五湖四海的人们慕名前来,争先恐后的在“迎客松”下照相留念。

  黄山松以其傲然、雄奇、秀丽挣得天下美誉。但谁又知道从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呢?妈妈告诉我:黄山松的种子随风飘荡,落到花岗岩的裂缝中,在这种人们认为无法生存的环境下,它却以一种渴望生存的意志、有缝即入的钻劲,从石而生,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直至长成参天大树,将磐石踩在脚下。――意志决定命运,一粒种子的意志竟如此惊人!

  我为有如此顽强生命力的黄山松所折服,流连在群山翠松之间,我陶醉了,感觉自己也化作了黄山石缝中的一颗小松,在蓝天碧野之间傲视群雄……“嗨!赵昌昊,快来啊!”肖政的一声呼唤让我从冥想中回到了现实,原来他已经跑到了前面著名的光明顶。在光明顶,我体会到了游黄山的又一大特色――人多。在窄窄的山路上人挤人,人挨人,人山人海,光是过光明顶排队就排了两个小时,看来,黄山的魅力很不一般啊!

  黄山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峰――“天都峰”。但是,因为时间紧迫,我们只能远远看看,而没能亲自爬一爬“天都峰”。这是我游黄山最大的遗憾。

  未能如愿爬上天都峰,只能遗憾的远观......

  不知不觉到下山的时间了,我恋恋不舍的向山下走去。刚开始下的时候并不觉得很累,可是慢慢的感觉腿开始不听使唤了,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上山容易下山难”啊!这时,我想起了黄山松,于是我深吸一口气,和肖政加足马力,终于把两位妈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连挑山工都在向我们竖起大拇指呢!

  真是一次难忘的旅行啊!这次黄山之行,不但让我领略了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锻炼了我的意志。最重要的是让我真正感悟到了黄山松的精神:顶风傲雪、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全心全意!我愿做那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黄山松!

  黄山松导游词 2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游览黄山。黄山属于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方公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四绝。你们应该都是第一次来到黄山吧?不过我相信,黄山的迎客松大家都是早有耳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看,黄山松苍翠欲滴、枝叶茂盛,各有各的姿态。由于黄山的迎客松都是长在石头上的,所以人们称它们"以石为母"。只要看到迎客松,你们就会想到"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妙境界。接下来,就是怪石了。你们看,黄山的怪石形象逼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大家应该都知道"五老上天都"、"仙人指路"、"老憎采药"等有名的怪石吧?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的奇吧!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山的最高峰。大家看到了那美丽的云海了吗?这就是黄山那独特的云海了。云海一共分为五种: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大家可以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哦!最后,就是温泉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温泉的知识吧!黄山的温泉古称汤泉,源自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每天的出水量竟然约400吨左右,所以,古人又称它为灵泉。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不过要注意保护好黄山的风景哦!

  黄山松导游词 3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游览黄山。黄山属于中国南岭山脉的部分,全山面积约1200*方公里。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的四绝。你们应该都是第一次来到黄山吧?不过我相信,黄山的迎客松大家都是早有耳闻。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看,黄山松苍翠欲滴、枝叶茂盛,各有各的姿态。

  由于黄山的迎客松都是长在石头上的,所以人们称它们"以石为母"。只要看到迎客松,你们就会想到"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美妙境界。接下来,就是怪石了。

  你们看,黄山的怪石形象逼真、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大家应该都知道"五老上天都"、"仙人指路"、"老憎采药"等有名的怪石吧?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的奇吧!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山的最高峰。大家看到了那美丽的云海了吗?这就是黄山那独特的云海了。云海一共分为五种: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

  大家可以拍几张照片作为纪念哦!最后,就是温泉了。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黄山温泉的.知识吧!黄山的温泉古称汤泉,源自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每天的出水量竟然约400吨左右,所以,古人又称它为灵泉。好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不过要注意保护好黄山的风景哦!

  黄山松导游词 4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黄山风景区。我是你们的导游,小白。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领略黄山美丽的风光,希望我的导游词能让大家满意。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著名风景区,世界游览胜地。民间有着黄山归来不看山的说法,黄山的地位可见一斑。

  首先我们进入的是玉屏景区,对面这座高耸的山峰呢叫做天都峰。它是为黄山三大主峰之一,海拔1810米,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所谓天都绝顶我为峰,可见这座山峰的高险。天都峰具有险峭雄奇,气势博大的特色,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古时天都峰没有道路可通,难登峰顶。除本身的高险之外,还有天梯、鱼背等奇景供游人观赏,在峰壁上,有书法大家的“登峰造极”等石刻。

  观赏完了天都峰,我们来到三大主峰的另一峰—莲花峰,塔海拔高达1864.7米,不但是黄山最高峰,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莲花峰的特点是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大家可以看到,莲花峰的主峰比较突兀,周边小峰簇拥主峰,就像一朵仰天怒放的青莲,所以取名为“莲花峰”。在上莲花峰时我们路过的这段叫做百步云梯,一共有200级台阶,去莲花峰方向有左右两条路,左边这条路经过的是一线天,右边走的是鳌鱼洞。在天都峰与莲花峰之间,还有一座玉屏峰,就像玉雕屏障。峰前的巨石就像一个*台一样,上面的迎客松也是闻名遐迩了,是国内外游人争相观赏的地方,它是黄山的代表和象征,是黄山人的珍宝,更是中国的珍宝。

  黄山三大主峰的最后一个景点是,光明顶,顶上*坦而高旷,可观东海奇景、西海群峰,炼丹、天都、莲花、玉屏、鳌鱼诸峰尽收眼底。因为这里高旷开阔,日光照射久长,故名光明顶。这景区雄山怪石、奇松险壑、摩崖古刻、云海烟云构成景区景观的主体。此处还可观孔雀戏莲花、姜太公钓鱼、仙人飘海、犀牛望月等景观。

  我的导游词讲完了,希望大家玩得愉快,今晚好好休息,明天继续往下个景点出发!

  黄山松导游词 5

  各位游客好,我叫胡岚*,大家可以叫我小胡。很荣幸我能担任这次黄山之旅的导游。好了,小胡也不再说套话了。大家要注意不要乱涂乱画,要跟紧队伍。现在我们出发了。

  中国安徽黄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遗产,也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人间仙境般的黄山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有四绝名闻天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接下来,由我带大家细细参观。

  说到四绝,排在第一个的就是奇松。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悬崖、深谷、峭壁,处处都有他的存在,就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我们先走到玉屏楼左侧,瞧,这棵迎客松倚狮石破石而生,高10米,胸径0.64米,至少已有800年,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雍容大度,姿态优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奇松、石狮旁合影,15分钟后集合,其他游客休息一下。

  好,我们已经来到了海拔1716米的玉屏峰上了,观看云海的时间已经到了。向远处望去,远*山峦,在云海中出没无常,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光明顶西南面的茫茫大海上,一只惟妙惟肖的巨龟向着陡峭的峰峦游动,原来那“龟”是在云海上露出的山尖。唯有飘忽不定的云海在高度、浓淡恰到好处时才能产生如此奇妙的景象!小胡劝大家赶紧抓拍,要知道这种“龟”可是比较罕见的!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观的黄山峰海中。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如“猴子望太*”、“松鼠跳天都;有的宛如各式人物,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武松打虎”,看,两块奇石呈现出猛虎后爪着地,两只宽大的前爪扑在勇士的身上;勇士则用左手叉住猛虎下颌,右手举拳欲击的摸样,形似武松打虎,故得此名。大家排好队,小胡给大家拍个留恋照。

  好了,走了这么久,是时候休息了。小胡已经带大家来到了最著名的朱砂泉,有两个出入口。自唐代开发以来,享誉千年。温泉位于紫石峰南麓,汤泉溪北,海拔650米,温泉主泉泉口的*均温度为42.5℃。副泉泉口水温为41.1℃。大家玩好了,在泡泡温暖的温泉,连小胡我都忍不住要跳下去了呢!

  好了,我们这次的旅行结束了。黄山的美景还有很多,希望你以后有机会能细细参观。希望下次小胡还能与大家见面!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4)

——《黄山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黄山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黄山松的特点,重点语句的含义和写作方法。

  3、通过学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理解“黄山归来不看送”的含义。理解“黄山松的美,在于它没有被世俗化”等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黄山有“四绝”:起送、怪石、云海、和温泉。奇松是黄山最有特色的一绝。同学们想不想了解它?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黄山松》。

  二、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梳理问题:

  1、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2、课文都介绍了哪些名松?

  三、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读准确。

  四、检查初读情况:

  教师归纳板书

  气势宏伟(总)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著

  黑虎松高大(分)

  连理松缠绕

  黄山归来不看送(总)

  五、深入学*课文:

  我们再读课文,欣赏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名松的。

  (让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品读,欣赏。)

  六、学*写作特点:

  1、作者是按观察顺序对这些名松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归纳:初上→刚登上→正当→绕过→再往前走(移步换景)

  2、多种修辞方法综合运用

  3、点面结合

  4、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融为一体

  七、拓展:欣赏诗歌《黄山松》。

  八、综合训练:

  1、认读课后生字

  2、读四字词

  3、分别画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4、画出课文中所有关联词语

  九、总结:

  板书设计:

  黄山松

  气势宏伟(总)

  迎客松热情

  探海松执著

  黑虎松高大(分)

  连理松缠绕

  黄山归来不看送(总)

《黄山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蹦苷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被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学生:了解丰子恺其人,反复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教材简析

  本文是著名作家丰子恺写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紧紧围绕黄山松的特点,展现了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山松一心向阳的坚韧,凸现了黄山松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从古至今,人们赞美黄山风景的文字数不胜数,描写黄山松的诗歌和文章层出不穷。在丰子恺的笔下,黄山松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苍翠而坚劲;不一定要吃石髓,照样长得郁郁苍苍,娉娉婷婷。丰子恺从黄山松的生活环境里,看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黄山松的姿态奇特。它的枝条坚劲挺秀,却是左右横生,不像其他树木那样,枝条是下垂的。长在悬崖旁边的松树,一面靠*岩壁,一面伸向空中,空中一面的枝条繁茂,而岩壁一面一根枝条也不生。这样的形态让丰子恺发现了它的另一个特点:一心向着阳光。在这里,黄山松真的有着这些美好的情感吗?不是的,作者是用自己的心为黄山松添上了这样的美德。作者写的是松树,想的却是人。在自然界里,黄山松面临着极其艰苦的生存环境,环境艰苦到人们都弄不清楚它究竟是如何生存下来的。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黄山松生存下来了,还生存得很好。它不仅有挺拔秀美的姿态,还有向阳的枝条。作者捕捉下了这些镜头,作者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悟,松树是坚韧的,人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只是,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感受完整地倾泻在笔下,他仅仅是用他独有的简朴又蕴涵着智慧的语言,让读者慢慢去思考,细细去品味。因此,人们总是能从丰子恺简单的文字中,读出许多独到的人生感悟来。这篇文章也是一样。虽然小学生未必能够完全解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东西,但是他们也能隐约感受到,作者不仅仅是在写松,还想说点其他的什么。作者还写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他特别描写了“团结松”。从它的形态,从作者自己的凝思,从作者抚摩它产生的铁铸般的感觉等方面,把黄山松的“团结力”细化在人们面前了。

  整篇文章格调幽雅,行文舒缓,有对《本草纲目》的引用,有对黄山松本身的描画,有简单的议论,有与导游对话的描写。整篇文章的内容似乎显得有点松散。但是文章显现出清晰的脉络,以黄山松的三个特点为纲,把这一系列内容都蕴涵其中了。从课文的结构上可以看出作者安排文字的匠心。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段:课文开头,开门见山地告诉读者,这篇文章是围绕黄山松树的特点来写的。从听人说黄山松有特色,到自己的概念变得明确,这里有两个层次,这样的描写,如说话一般娓娓道来,引起读者的思索。

  第2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一个特点: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首先注意了黄松的生存环境:松树在石头缝隙里生长,它的生存环境简直太糟糕了。“石罅”、“石缝”、“石上生”,作者反复强调,写出黄山松生存环境之奇特,生存之艰难。以至于引起了作者的好奇:这松树生长靠的是什么呢?石头缝里有养料吗?作者引用了《本草纲目》的内容,猜想松树的养料大概是一种叫做“石髓”的东西。这里,作者没有用赞美的语言,没有用让人激情澎湃的诗一般的文字去赞美黄山松的生命力,而是通过作者的看,作者随意的思索,作者对那棵松根一大半长在空中的松树的描写,慢慢地把这个意思透露出来。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读通这一部分,特别是“石罅”、“邛疏”、“窈窕”、“娉娉婷婷”这些词语,不仅要会读,还要能够了解它们的意思。学生初读丰子恺的这篇文章,可能在文字上有一些困难,但是这个阶段过去以后,他们读类似的文章就不会再觉得特别困难,这对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很有好处。

  第3段:这一部分写的是黄山松的第二个特点:一心向阳。这是从黄山松枝条的特点来写的。这里有两个层次,一是枝条向上生;二是长在悬崖边上的松树,它们的靠空中一面的枝条长得更茂盛,而面向崖壁一面则一根枝条也不长。这一部分的教学,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让他们谈谈黄山松的特点,有条件的话可以展示黄山松的图片,让学生得到直观感受。读课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他不仅把黄山松与其他树木的枝条作了比较,而且从“绝大多数像电线杆上的横木一般向左右生,或者像人的手臂一般向下生”,“好像一个很疏的木梳,又像学*的‘*’字”这些句子可以体会,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也很准确。

  第4段:这一部分是在开头写出黄山松的特色。“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这句话写出了黄山松的第三个特点:具有团结力。开头第一句话是总起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这一段先写“团结松”。作者先写它的形态:用“密切”、“偎傍”刻画出它枝条团结紧密的情态。然后作者写了自己的思考。“谛视”,就是很认真地看,作者很认真地看,在想什么呢?想它们“知道团结就是力量,可以抵抗高山上的.风吹、雨打和雪压”。接着作者写了它的坚实:树干像铁铸的一般。“即使十二级台风,漫天大雪,也动弹它不了。”这样强大坚实,才能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生存。是什么让这松树这样强大、团结?作者是这样描写团结松的:“密切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偎傍”一词用的是拟人的方法,准确传神地把黄山松枝条相互依靠、紧密连接的情态描画了出来。接着,作者写“蒲团松”,它“树干不很高,不过一二丈,粗细不过合抱光景。”但是这样一棵树,“上面可以坐四五个人”,让作者不由得感叹:“团结力强得不可思议”。这一部分主题明确,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的时候抓住“偎傍”、“不可思议”让学生体会黄山松团结的力量。

  课后第1题:这道题是指导学生自己去总体感知课文

  ,并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白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概括段意。可以从黄山松的特点着手来写这几个小标题。

  教学设计参考

  一、直观感知,读题解意

  1、苯樯芑粕降木吧,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倍量翁猓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蹦读全文,了解文章讲了什么。

  2、说说黄山松有哪三个特点。

  3、备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体会想象

  1、被粕剿晌什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苯涣鞲惺埽美读课文。

  四、整体感悟,回顾全文

  板书:

  生命力顽强

  一心向阳光

  强大团结力黄山松

《黄山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

  1、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èng)

  2、写规范字:

  雷tíng()夹xí()luǒ()露不屈不náo()

  3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

  (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

  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五、回顾与反思:

  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2.这首现代诗与《苍松怪石图题诗》各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略)

  板书设计: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5)

——黄山奇松作文 (菁华6篇)

黄山奇松作文1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得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主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迎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人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他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作文2

  提起举世闻名的黄山,大家就会想到黄山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但是在这“五绝”中,我还是最喜欢黄山奇松。黄山松特立独行的千姿百态,与黄山的自然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们是由黄山地区独特的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所形成的一种变体松树。

  在上百年前,黄山松的种子被风吹送到山崖岩石的裂缝中,于是它们就地扎根,在那里发芽、生根、成长。虽然黄山上遍布岩石、泥土稀少,但是,那里肉红色的花岗岩中却含有丰富的钾质,夏天山上繁多的雷雨使空气中的氮气变成氮盐渗入岩层和泥土,为松树的根系提供了宝贵的养分;而松树的根系又会不断分泌一种能缓慢溶解岩石的有机酸,把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己所用。另外,花草和树叶等植物腐烂后,也分解成了能被松根吸收的`养分。

  千百年来,黄山松就这样在山崖间贫瘠的岩缝中顽强地存活下来,茁壮成长。山地崎岖不*、崖壁纵横阻隔,使黄山松无法正常生长腰身,只能展转发展、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风御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树冠*展如削,色绿深沉,树干和树枝极为坚韧。黄山松的另一特点是,由于崖壁遮光和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能在一边长出树枝寻求阳光。

  那么,黄山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它奇妙而天成的生长姿态。长在峰顶和悬崖峭壁边的黄山松挺拔独立,好象一位位披风戴雨了望远方的哨兵;长在深壑幽谷内的黄山松郁郁葱葱应和风声,好象一群群载歌载舞的人群;而长在山口路边的黄山松,则好象热情好客的憨厚主人,伸展手臂欢迎四方来客。

  黄山上的每一棵松树在长相、姿态、韵味上,都各有妙处。于是人们根据它们所处的位置、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神韵,分别给它们起了贴切而又典雅名字,例如:迎客松、黑虎松、卧龙松等等。这样美丽奇特的黄山松,怎能不叫人既感叹又喜欢呢?

黄山奇松作文3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黄山奇松则是这“黄山四绝”之首,山顶上,陡崖上,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奇松,以这黄山为父母,以这云海为食物。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画笔般,将这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正因有了这无处不在的黄山松,所以,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降了,泉响了……连*淡无奇的石头也有了灵气。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黄山奇松,奇就奇在它的千姿百态。有的黄山松,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有的像一只威风凛凛的老虎。有的像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而立于玉屏峰上的迎客松,则是无数黄山松中的至宝,她雍容端庄,仪态万方,伸出一只手臂欢迎来参观游人。让人看到她就情不自禁的连连叫好。

  人们实在是太爱黄山松了,曾经还有人编写了一本《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也难怪徐霞客在游历黄山后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奇松真是大自然用天为颜料地为画布所勾勒出的千古名作啊!

黄山奇松作文4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号称“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

  到了黄山脚下,只见黄山云雾飘渺,带给了人们无限的神秘感。我们坐在有线缆车上山顶。一路上,我看到黄山上树木葱茏,青翠欲滴。尽管是冬天,树木还是像被水洗过一样,绿得极其可爱。到了山顶,第一眼就看到了“黄山十大名松”之一的连理松。连理松又称夫妻松,象征着幸福美满的日子,它是由两颗松树连接生长起来的,所以叫连理松。

  走过了两座石桥,我们看到了探海松。探海松又称小迎客松,据说是迎客松的孪生弟弟。探海松生长在悬崖边上,它的树干直向悬崖下伸展,就像在探手伸向深海一样,所以称为探海松。往前走几步就看到了树琴松,树琴松就像一把树琴,一阵风吹过,“哗哗哗”的响声带给人们天籁之音。

  再往上走,太阳快落山了,我们见到了黑虎松。瞧,这挺拔的黑虎松还真像一只正朝天怒吼的黑色大老虎。

  天黑之前,导游把我们带回了北海宾馆。我们舒舒服服睡了一觉,接着昨天的路程。

  路上,我们看到了龙爪松。龙爪松不是枝干像龙爪,而是它的根部有无数条大大小小的树根紧紧抓住地面,好像龙的爪子而得来的名字。

  走了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黄山绝胜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就是大名鼎鼎的迎客松、陪客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生机勃勃,给人巨大的活力。陪客松正对着玉屏楼,如同一个高大挺拔的巨人站在那里,在陪同游客欣赏美丽的黄山风景。我和爸爸妈妈都抱着迎客松和陪客松照了好几张相片呢!

  接着我们下山了。在下山的路上,我们见到了蒲团松和团结松。蒲团松好像一把绿色的巨型打伞,所以又称绿伞松;而团结松非常独特,它长着五十六个枝丫,枝丫上面还有一团茂盛的绿叶。那五十六个枝丫不是象征着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吗?所以,它的名字就叫做团结松。

  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名松我没有看见,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也没有看见。但是,我衷心的祝福黄山,希望黄山今后能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让大家都来认识我们*的“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奇松作文5

  学*了《黄山奇石》,我一直很向往去黄山。妈妈告诉我,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黄山四绝”,四绝之首是奇松,我越发想去看一看黄山松了。

  在我的建议下,爸爸妈妈今年暑假决定带我去黄山游玩。我们乘坐动车来到了黄山,在山脚下的汤口镇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客栈的姐姐告诉我们黄山处处是风景,我心里更加向往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背了一些吃的和喝的,坐着景区交通车来到了黄山的'第一站:云谷寺。为了节省时间和体力,我们决定从云谷寺坐缆车到白鹅岭。

  刚下缆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有的长在峰顶,有的长在悬崖峭壁,还有的长在谷底,它们扎根在黄山坚硬的花岗岩裂缝中,显示出无比顽强的生命力。这些松树有的站着,有的卧着,还有的侧着,人们根据它们的形态,取了许多有趣的名字,比如:迎客松、连理松、黑虎松、探海松、龙爪松、团结松……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迎客松、黑虎松和探海松。玉屏楼的迎客松,好似一位彬彬有礼的主人伸出手迎接远方来的客人。在迎客松的旁边,有一座小屋,那里常年住着专职的护理员,每天负责观察、护理和保护这棵松树,使它成为了全国唯一一棵配有“警卫员”的树。迎客松是黄山标志性的景点,人们常说“不到迎客松,白跑一场空”。在去始信峰的途中,有一棵十分特别的松树——黑虎松。它的树干粗壮,针叶苍翠,树冠浓绿如墨,像一只黑虎侧卧在山坡上,所以叫黑虎松。导游告诉我们,黑虎松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在天都峰的峰顶,有一棵古松长在悬崖之上,它一侧的枝干很长,仿佛一个人伸着手到云海里取东西,人们把它叫做探海松,它如此顽强的生命力让我惊叹。

  除了这些有名的松树,还有许多普普通通,没有名字的松树扎根在黄山72峰之间,给黄山增添了勃勃生机,他们它们这种顽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徐霞客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的景色真是天下无双,黄山的奇松让我久久不忘,我希望下次再来黄山游玩!

黄山奇松作文6

  黄山以奇松怪石著称,号称有10大奇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吧。

  “迎客松”:它恐怕是家喻户晓的一棵松树了吧,它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也是安徽松的代表,我们安徽电视台的图标不就是根据迎客松来改进的嘛。可我觉得迎客松也没什么,不就是形状像一个好客的主人嘛。

  “连理松”:这棵松树虽然没有迎客松那么出名,我却觉得它比迎客松要奇的多。这是两棵树,根却长在了一起。根据杜甫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成连理枝”而命名。姐姐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这本来是一棵大松树,到上面却分成了两棵树,不就象征着分离吗?本来在一起的,后来却分开了,中学生作文《黄山游记之奇松篇》。”不管姐姐怎么说,这棵树的周围全都挂满了游人的“同心锁”,可见其的号召力。

  “蒲团松”:这棵松树到也奇怪,树干笔直笔直的.,就是一根大树干。上面的松叶却*整的像有人裁剪过一样,当然,这是它天生的,没有人为修剪。我看不像蒲团,却像一个超大的蘑菇咧。

  “探海松”:此松样子和迎客松差不多,所以又有“小迎客松”之称。它生长在悬崖峭壁上,长长的“手臂”朝着的方向,正好就是可以看到云海的地方,所以美名其曰“探海松”。

  “龙爪松”:龙爪松枝繁叶茂,只是根很大很粗很长,露出地表很长一部分,象手爪一样,所以称它为“龙爪松”。我很不以为然,在我的家乡这种根露出来的松树多着呢,难道都是“龙爪松”吗?

  “黑虎松”:这课松树十分健壮,它有着一个传说。传说以前黄山有座寺庙,庙里有一个和尚,他到了白鹅岭,看到了这棵松树,奇怪的是,这棵松树上竟然趴着一只黑虎。而且,这棵树整体的造型就像草书的“虎”字一样,所以命名为“黑虎松”。

  还有另外的四棵松树,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上面的六棵,大家凑合着看吧。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6)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

  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课件:玉屏楼)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读第二自然段。

  生回答。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同学们再好好地品味一下课文第二自然段,用“ ”分别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1)课件出示迎客松。

  学生欣赏

  这棵迎客松是什么样的?指名说。

  这句把什么比做什么?同学们,你们一起来做做这棵迎客松,舒展你的身姿,用热情的话语,欢迎游客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板书:好客的主人)你能读出迎客松的这种热情吗?(指名读)

  (2)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多么优美、多么遒劲的迎客松啊,读了这几句话,有的同学早就跃跃欲试了,能把你想说的告诉大家吗?

  (3)学生交流

  (4)投影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知道为什么称它为迎客松吗?读句子,完成填空。(课件:填空)

  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

  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迎客松?师小结: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朗读指导: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5、欣赏完迎客松,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请同学们自由读描写这两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们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再读课文,准备一下,将理由说得更充分一点。尽量地用书上的语言。(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词语。

  小结: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3)完成填空: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因为( ),所以人们称这棵松为“陪客松”。

  朗读指导: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小结:黄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们的形状而得名,是人们赋予它的。

  7、学生欣赏课件出示的黄山美景,并伴有二胡曲《听松》。

  8、指导学生说话:

  (1)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什么?(板书:千姿百态)

  (2)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还会有些什么样子的松树呢?

  如果你就是一棵黄山松,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完成想象说话。

  三、课外拓展。课件出示:四绝

  黄山不仅是松的海洋,还是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自由组合成学*小组,搜集了不少黄山的资料,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为大家作补充介绍。

  (学生代表介绍,图片配文字说明)

  四、总结

  同学的介绍,使我们对黄山有了更多的了解。黄山无石不奇,无松不奇,在云雾中,石的形态,树的身影,婀娜多姿,若隐若现,再配上丁冬的泉水,姹紫的杜鹃花,真可谓是人间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大自然的这般鬼斧神工,怎能不让我们喜爱之极、发出赞叹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大家想不想亲自到黄山去走一走,看一看啊!同学们回去可以把这美丽奇特的黄山风光介绍给你的父母,说不定他们一心动,暑假就带你们去看奇松,观云海,赏怪石,泡温泉呢!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觉黄山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3、激发学生对祖果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1、我国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览了黄山之后,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四绝中最奇的要数黄山松了。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我请一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这段里哪个词最能体现人们对黄山松的喜爱?

  2、反馈。(情有独钟)

  二、导入,感受奇松

  1、过渡: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一绝情有独钟呢?学*了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明白。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段,看看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奇在哪里?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出示阅读要求:

  (1)这段课文分成几层?各写了什么?

  (2)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3)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

  3、反馈。

  (1)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谁来读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2)你从哪些词语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3)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3、小结:(出示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多么热情好客啊!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生齐: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朗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1)怎样才能把迎客松的美,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呢?请同学们自由练*有感情地朗读。

  (2)反馈。指名读,其他同学评一评。

  小结过渡: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谁来读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朗读写陪客松的句子。

  (1)同学们,当你登上黄山欣赏着这美丽的黄山风光时,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你旁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呢?

  想想这儿应该怎么读?

  (2)反馈。(自由读,指名读)

  过渡: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天也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这时,你会发现,还有人在送你呢!谁呀?(生答:迎客松)

  1、你能找出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吗?

  2、反馈交流。

  3、朗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1)要想把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就要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那些词语读好,特别是把最后一句写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

  (2)练读后,指名读。

  4、再读课文,领略三大奇松的风采。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感悟,感受黄山奇松“奇”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字词板块

  1、板书“奇”,用“奇”组词。

  (奇怪/奇异:样子和我们常见到的不一样。

  奇特:特别的,有特点的)

  板书:松

  老师在第一次看到这个“奇”字的时候,想要准确地知道这个奇字的意思,想到本学期应该培养的良好学**惯就是要随时使用工具书,因此在字典上查到了以下意思,请同学们来帮忙,奇应该是哪一个意思?(出示“奇”字在字典中的义项)

  理解奇的字义。

  (1)罕见的;特别的;非常的。

  (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3)惊异。

  (4)姓

  2、再读“奇松”,说说词义。

  3、课文中有几个字注上了音,是需要我们会读的,谁来给大家响亮地读一读?

  第一组(出示):玉屏楼 盆景 郁郁苍苍 枝干遒劲

  (认准生字字音:玉屏楼“屏”后鼻音;盆景的盆为前鼻音,景为后鼻音;郁郁苍苍“yù”;枝干“gàn” 遒劲“qiú”)

  4.出示第二组词语:

  第二组:屹立陡崖 状如黑虎 誉为

  ①形*字:崖与涯,壮与状 区分

  ②誉:三点三横,上半部分与“举”为同一部首结构,撇和捺要舒展,下半部分为“言”

  ③屹立,书写时了解“屹”如同山峰一样站立着,注意偏旁

  5.默写

  第三组:姿态优美 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充满生机

  这一组词语较为简单,让学生动笔默写,批改时注意“姿态”上下结构讲解

  通过三组词语,能够用三组词语中的几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到两句话吗?

  生可能会说:黄山奇松姿态优美、姿态独特,让我们感觉到充满生机。......

  引导学生关注“黄山”“奇松”,进入课题。

  第二板块:朗读板块

  我们曾经领略过庐山的云雾,感受它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曾经欣赏过吉林的雾凇,感受它千姿百态的特点,大自然是多么奇妙,给了我们这么多奇妙的景观。有一位著名的明朝地理学家,和老师一个姓,姓徐,叫徐霞客,他在登上这座山时说到“五岳归来不看山。____归来不看岳。”这里的填写的地名正是黄山。

  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板书课题:黄山),一起去看看这罕见而又特别的黄山奇松。

  1.初步感知课文(谈悟得,提疑问)

  师:同学们来谈一谈,哪些地方在朗读时需要多注意一些?请打上“△”符号

  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朗读指导,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朗读流利即可。

  3.检查出示:(老师在朗读时遇到这几处地方比较难度,请同学们一起来帮忙读好这几句话。)

  ①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抓住关键词“当然是”,读出这一份自豪感。)

  ③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4.通过这三句话分别来自一二三自然段,回归课文内容。

  了解每一段所写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总分总的课文结构

  这里的总分总结构可与我们*时看到的不一样,老师说不一样是因为总分总结构围绕的对象不一样,你们来说一说这里的文章结构是围绕哪一个字写的?

  “奇”字

  第三板块:感受“奇”松

  我们刚才就已经知道,奇松的意思是罕见而又特别的松树,我想黄山以外,罕见而又特别的松树也有啊!在我们小区里有些大伯家里种的松树,也很奇特,我觉得这也是奇松,这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你认为奇特的地方,字词句都可,打上“☆”符号。

  交流,朗读指导,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找到你认为奇特的地方,字词句都可,任意选择其中之一说说理由。(PPT出示要求)

  ①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圈出重点词句,理解体会;

  ③用自己的朗读表达喜爱之情。

  课文中写了黄山的奇松,究竟有几种?哪几种?(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能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每一种“奇”松的语句吗?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评价语:“你把迎客松读得太年轻了。”“你把迎客松读得太柔美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本第九册的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根据《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探讨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语文研究性学*的教学模式。

  (二)设计理念

  《黄山奇松》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性散文,全文紧扣奇来对黄山松进行描写。文字生动,意境优美,适合学生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与文本进行交流,教师转变角色,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将学生引入情境,然后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感悟,与文本自由的进行亲密的对话,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感悟,加深理解,在读中引发思维,唤起情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与心灵和教材发生碰撞。进而提升学生精神境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读懂课文的内容。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网

  络教材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把课文内容与网络教材上的图片、文字、影片结合起来进行阅读感悟课文的能力。

  4、赏读品味,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仅是山,也是海,是松之海,石之海,云之海,泉之海,花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今天,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

  【叶圣陶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教师要善于把握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一节好的语文课,一个“情”字怎生了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课文的情境和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积淀,启动情感。】

  二、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1、谈话:好!你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同学了,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现在,请你们进入“自学天地”,根据提示,进行自主学*。

  2、学生自主学*。

  3、汇报自学情况:

  (1)好!你们通过网络教材进行了自主学*,阅读《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那么,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根据“自学提示”你读懂了什么?请你向大家汇报一下。

  (2)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网络教材初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网络资料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初读课文后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从中筛选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供学生在课堂上研究。如“‘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什么把黄山称为‘天下第一奇山’”、“为什么说迎客松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整个黄山的象征”、“为什么黄山松和别处的松树不一样,为什么会呈现出千姿百态”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研究。】

  三、合作学*,研究问题

  1、好!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问题,请你围绕这些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学*、解决这些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研究学*。

  【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伙伴间的合作学*提供一个便于研究的场所,通过网络教室、教学网络、网络教材等构建一个研究的*台,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从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有了问题,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在《黄山奇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去朗读课文,利用网络教材提供的图片、影片、文字资料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汇报品读:好!下面请你们来汇报一下你读懂了哪些问题。

  2、重点汇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

  ①“迎客松”的句子:

  问题:迎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迎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针对“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你读懂了什么?

  欣赏:单击“迎客松”词语,“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迎客松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展开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旅游。

  探究:为什么说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呢?

  想象:面对天下游客的到来,迎客松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②陪客松:

  问题:陪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陪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感悟:读了“陪客松”这一句,你想说点什么吗?

  品读: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臂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③送客松:

  问题:送客松“奇”在哪儿?你把写送客松“奇”的句子读出来吗?

  探究:为什么送客松被称为“天然盆景”呢?

  想象:单击“送客松”,欣赏图片,有一首诗写得好: “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面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是在挥手告别,又仿佛是在作揖送客,又俨然是在伸手挽留。送客松面对着即将离开的游客,它会怎么说呢?能用你的身姿表现出来吗?

  品读:你能把自己对送客松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3、配乐朗读全文。

  【学生通过“超媒体”阅读,对自己研究的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同时学生在阅读中受到了网络教材的人文熏陶,心中已经有了丰富的语言和情感的积淀。这时我组织学生围绕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精读品味,在精读品味中注意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并及时点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因课设练,拓展迁移

  1、学*《黄山奇松》一文,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文章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读了这篇课文,谈谈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

  2、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请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3、学生准备,教师个别指导,组织学生汇报,适时点评。

  4、教师小结: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你们说得太精彩了!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我建议你们课后进行合作,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教师还要精心设计,因课设练,拓展迁移。一句话,就是要把训练练在点子上,练到孩子的心里去。我在教学《黄山奇松》时,这是一篇很好的*作范文。我在引导孩子品读课文以后,展示黄山“怪石”的图片:“我们不仅要学会感受美,而且也要像作者一样去创造美。黄山四绝中的‘怪石’也别有情趣,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块怪石,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孩子稍作准备便妙语连珠。】

  (五)教后反思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领航者、组织者。全体师生参与到探索、研究、创造的活动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网络互动,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造的情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培养了信息时代学生的基本学*技能,如:浏览的技能,获取、过滤、分析、处理信息的技能,交流、沟通的技能,信息发布的技能和网络参与的技能,为学生将来投身信息化时代进行终身学*,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不仅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原有的学*方式,而且可以促使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我们要从“教育是人的一种生命体验”、“学*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观念出发,大力提倡“体验性教育”、“研究性学*”,还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生命历程!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陪客松,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

  4、讨论交流。

  (一)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xx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xx迎客松,因为xx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二)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xx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陪客松,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的词吗?(甚至)

  B.如今,一提到黄山的松树,马上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资料介绍有关迎客松的情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你经历了哪些呢?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迎客松的方法来学*,(出示自学要求)

  1.过度: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又奇在哪里呢?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日复一日,那它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精神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瞧!这是盆景,出示盆景图片。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 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3、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黄山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黄山奇松真是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真美……)请大家带着你的这一份赞叹,一份惊喜读读最后一段吧。自由读

  四、小练笔:(出示图片:组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 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五、布置作业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渭城区双泉学校 王雅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

  一、教材解读: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瓷胎独特,十分搞笑。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督导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忙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读通课文。

  3、导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3、领悟作者是怎样引出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2)朗读下列词语:

  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充满生机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

  誉为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

  誉:撇和捺要舒展。

  遒:“西”内别忘了一横。

  盆:撇和捺的位置要摆正。

  屹:右边不要多横。

  俯:右边“府”的一撇要到位。

  状:同“壮”要区别开来。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透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资料,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透过上节课的学*,我们明白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明白,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这天,咱们就一齐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述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述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述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貌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样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述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述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能够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明白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仅……而且……”。(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此刻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样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那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貌,你就必须能读好,必须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必须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齐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补充练*。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读准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体会作者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假期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这个假期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游玩,领略一下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板书并齐读课题。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从课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2.抽生读词。

  陡崖屹立遒劲情有独钟姿态优美

  盆景宾客蟠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重点订正“劲”的读音,此处读“ jìng ”。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段,感受奇松。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

  2.感受迎客松的奇,抽生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从文中的语句可以看出迎客松奇在哪里?

  形态奇:

  ①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手臂,伸出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课件出示迎客松”

  ②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伸出手臂,五洲四海的朋友来了,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精神奇:(生命力旺盛):

  ①“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什么?(生命力旺盛)“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意思的?谁能用这个词语说几句话?

  ②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据说迎客松已有1300多岁了,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于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那些磨难?

  ③指导朗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饱经风霜”一词要用凝重的语气读。“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也要重读强调。

  ④欣赏古诗:

  曾有古人作诗赞叹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把你的敬意融入到句子里读一读,好吗?

  ⑤“乃至”可以用哪个词换一下?为什么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⑥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顽强,是我们哪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迎客松姿态奇异,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生命力顽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所以迎客松走出了黄山,走出了安徽,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矗立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墙壁上。1997年,中华人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爷爷去世之后,央视精选画面要为***送行,迎客松就担此重任。

  ⑦此刻,望着这样一株令人称奇的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⑧带着赞美的思想感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⑨总结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写作方法。(先写实,再联想)

  3.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思考陪客松和送客松奇异姿态是怎样的,作者把它们联想成什么?

  4.三大名松的姿态奇特,顽强生命力令人折服,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这部分句子,让他们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

  5.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6.分组自由背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二)师范读,学*课文第三段。

  1.范读第三段,要求学生找出两个词语,补充板书,并说说理由。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姿态还有哪些?生想象练说。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说。

  出示探海松、卧龙松等奇松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画面,仿照课文第二段作者描写三大名松的方法,选一株或几株松树,说给同学听。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浏览课文,看看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黄山松“奇”在哪里?

  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有神奇的九寨,甲天下的桂林,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布置作业,实践体会。

  1.继续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招聘小导游,条件是普通话标准,口才好,能把三大名松的特点说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请浏览下面这个网页,设计一段导游词。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情况,交流收集到的学*资料,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见面时,你们要求老师上课声音响亮,能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你们对自己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要预*好课文,要善于提问。我回去之后,仔仔细细读了几遍课文,并通过网络收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越读,越觉得课文写得很精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要与大家交流。不知你们预*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很到位!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学生通过读词语、扩词、听、读、评价读课文等,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听,当好评委,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这样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三、审题,提问:

  1、过渡:我们知道,学*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引导学生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很会提问,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里形成画面,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来解决问题。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或第二节的学*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重点欣赏枝干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六、 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

  一、初探“奇”

  1、齐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黄山松奇在哪?)

  2、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山松奇在哪?生自由说

  3、书中是如何概述黄山奇松的特点的?找出相关的语句。

  (幻灯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谁来读这两句话?你们听懂了什么?

  二、再探“奇”

  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作者选择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向我们做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到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欣赏这三大名松。

  1、(幻灯片)默读第二小节:

  用——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用┅┅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2、(出示迎客松图片)作者如何描写迎客松的。

  (幻灯片)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迎客松奇在哪?生根据内容谈理解。把你们的理解读进句中。

  3、人们这样评价这棵松:(生齐说)

  (幻灯片)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师介绍)迎客松美得让人称奇,奇得让人叫绝,堪称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的形象体现了黄山的奇美,体现了黄山勃勃的生机,体现了黄山面临种种磨难所展现的顽强生命力。

  4、再来看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应该有更深的感悟。谁再来读一遍。

  5、好客的迎客松不光热情的迎来了宾客,还为宾客配了一位导游——绿色巨人陪客松,它可是一位称职的导游,一边陪同游人欣赏美丽的黄山风光,一边为游客做详细的介绍。想想,如果你是那位绿色巨人,你会介绍些什么呢?(生自由介绍)

  6、在陪客松绘声绘色的介绍下,游客们沉浸在黄山迤逦的风光中,不知不觉天色渐暗,黄山另一位好客的主人——送客松会把你送下山。送客松又是怎样的英姿呢?(出示送客松图片)

  (幻灯片)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加下划线的词语飞入着重符号)

  送客松又奇在哪呢?生根据内容谈理解。它会怎样向游客告别呢?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

  11、体味着黄山奇松的热情,回味着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宾客心中热情激荡。

  (幻灯片)黄山松真__啊,(奇)

  怎不令人_______!(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情有独钟等)“情有独钟”这个词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作者对黄山奇松喜爱至极点)带着这种情感朗读第二节。(配乐朗读)

  三、感悟情谊

  黄山奇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巨松高数丈,小松不盈尺,或雄壮挺拔,或婀娜多姿。

  (幻灯片)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加下划线的词语红色出现)

  从两个更加你体会到什么?读出对黄山奇松及黄山的满腔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小练笔

  (出示黄山部分奇松图片)

  黄山除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还有卧龙松、倒挂松、团结松、龙爪松、探海松、孔雀松,黑虎松……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各俱神韵。今天我们也用我们手中神奇的笔把我们喜欢的一棵松写出来。(生完成小练笔,音乐伴奏)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7)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菁选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网络教学,让学生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学*,激发学生对黄山美景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同学们,马上就要“五一”劳动节了,有没有打算出去游玩呀?你准备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哪儿呢?为什么想去哪呢?(学生畅所欲言)

  2、今天老师再向你们介绍一个“五一”旅游的好去处,那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媒体出示“黄山”两字)那里的松、石、云、泉都非常有名,大家想去吗?

  现在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黄山松的“奇”。(先出现黄山松图片,然后逐渐出示特写的“奇”字)

  3、齐读课题后学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检查预*:指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根据读书要求评价)

  3、听课文朗读,边听边看边思:黄山松奇在哪?

  4、交流(1)位置奇(提示:黄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态奇:(回答后齐读最后一段)

  (三)品读体会

  1、黄山松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让我们一起到曾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去观松,在那儿,你会看到哪些松树呢?

  2、请你仔细阅读课文第二段,在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上做上不同的记号。

  (1)学*迎客松:

  ①细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理解:“遒劲”“饱经风霜”

  看图想想“郁郁苍苍”是说这棵树长得怎么样?你能换个词吗?

  指导读该句。

  ②指读第二句:这句话是写什么?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它名字的由来)

  指导朗读

  ③师读第三句,要求学生换一种说法,请用上“不仅……而且……”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仅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人们只要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指导朗读。(“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迎客松的奇、美以及对它的赞美喜爱之情表现出来。

  学生自行试读、指读、齐读。

  ⑵学*陪客松

  过渡:迎客松是那样的奇美,那陪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①指读有关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②说说你认为陪客松的奇特又表现在哪呢?

  ③看图

  ④读:要求把它的奇读出来

  ⑶送客松又奇在哪呢?

  ①自由读课文

  ②指答看图理解“蟠曲”并与迎客松的“遒劲”作比较

  ③感情齐读

  3、玉屏楼前的三大名松果然是那样的神奇,让我们用饱含情感的朗读再一次去体会这三大名松的奇。

  齐读第二段中描写三松的句子

  4、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让我们去一饱眼福,好吗?

  学生观看录像。

  5、引读:看完这一画面,我们不禁脱口而出:黄山松真是——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是它们装点着整个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难怪人们会对它——情有独钟。

  (四)走进黄山

  过渡:黄山四绝中其他三绝也是别有情趣,让我们再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1、学生观看“怪石”及“云海”。

  2、谈话总结:

  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衡山的烟云,庐山的飞瀑,峨眉的秀丽,雁荡的巧石,丹霞的崖谷,嵩山的锐峰,恒山的浑厚,黄山都兼而有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这一举世奇景,它不仅是山,也是海,是山之海,云之海,松之海,花之海,光之海,诗之海,是一片画的海洋。

  (五)作业设计

  你想去黄山旅游吗?

  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行动,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你的父母带你去黄山,把去黄山的理由写充分,可以吗?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的。

  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用心读书,抓重点词语感悟体会文章内容,学会在书中进行批注。

  教学过程:

  一、由名句引出黄山。

  1.观看视频,领略黄山的奇丽风光。

  2.视频中美丽的黄山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引出课题并质疑,板书课题。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一)学*课文一、三自然段,领悟黄山松的奇特。

  1.指名读一、三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黄山松奇特的句子,交流板书:潇洒挺秀

  板书:千姿百态。

  2.课件欣赏千姿百态的黄山松。

  3.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二)重点学*第二自然段,领悟三大名松的“奇”。

  1.玉屏楼仔细欣赏奇松。

  2.出示学*要求:

  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用横线划出相关语句。

  (2)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个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把感受标注在书中。

  3.交流汇报

  (1)感受迎客松的不屈不挠、生机勃勃和热情好客。

  (2)感受陪客松的高大挺秀。

  (3)感受送客松的姿态独特

  4.集体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仿写练*。

  学用书中的描写方法,选择喜欢的一种松树写出它姿态的“奇特”,用上比喻、联想等写作手法,让描写更生动。

  板书设计:

  潇洒挺秀

  迎客松热情好客总比喻

  黄山奇松陪客松高大挺秀分联想

  送客松姿态独特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黄山奇松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

  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步骤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应用策略

  一

  情境导言:昨天,我们已经一起去黄山大略地浏览了一番。今天,我们将继续去黄山游览,这回可要看仔细哟!

  观看黄山纪录片。

  演示课件,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此时,我们徜徉在黄山中,尽情尽兴地欣赏着……

  二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2、播放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导入:领略了怪石、云海、温泉的风情,黄山——天下第一奇山当之无愧,更别提还有四绝之首的奇松了。

  3、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4、导入: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1、自学: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2、交流:说说对黄山有了哪些了解。

  3、欣赏怪石、云海、温泉、奇松的图片。

  课件先展示怪石、云海、温泉的图片:在空灵的古筝乐里,那石林耸峙,石笋罗列,令人叫绝;那山谷中雾起云腾,似海不是海,似烟不是烟,风来则气象万千,日出则五光十色,其波澜壮阔之势,变幻莫测之状,蔚为壮观;那三处温泉,水大温高,清澈洁净,可饮可浴,正如诗赞:五岳若与黄山比,犹欠灵砂一道泉。此时,我们切实领略到了“三绝”的风情,有感于“天下第一奇山”的名副其实。

  接着展示奇松的图片: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其他三绝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的都有,而这奇松却是黄山独有,享誉中外,素有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称谓,真乃绝中之绝。因此,激起了我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课件的演示,无需教师更细致更深入地分析、讲解,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水*,并为学生铺设好了情绪场,为后续的学*激发深层的兴趣和动机。

  三

  1、比较:

  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陪客”、“迎客”、“送客”三大名松。

  楼前悬崖上有“送客”、“迎客”、“陪客”三大名松。

  2、你最喜欢哪种名松,画出有关语句,读读并想想你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自学:

  4、交流:读文中有关语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

  a、播放迎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你觉得该怎样把有关语句读好呢?(喜欢——凝重——赞美——热情——自豪)

  ②教师配乐范读这些语句,让学生评价打分。

  ③学生中推荐出一个跟老师比赛,配乐朗读,评价打分。

  ④集体配乐朗读这段话。

  b、播放陪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补充讲讲陪客松的高度(资料介绍),进一步体会作者把它比作“巨人”的妙处。

  ②如果这棵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讲些什么?

  ③学到这,你觉得读这句话时,以什么语气读呢?(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c、播放送客松的画面文字:

  ①让学生扮作“送客松”,向大家作自我介绍。

  ②请喜欢这句话的同学集体配乐朗读这句话。

  5、导入:刚才,我们已认识了几棵名松,领略了它们奇特的风韵。其实,黄山松到处都是,它们千姿百态,想不想去看?

  1、比较三句话,说说哪句更好些,为什么?

  2、自主选择最喜欢的名松,展开自学:画出有关语句,读读想想为什么这么喜欢它?

  3、交流:图文欣赏、感情练读、师生比赛、配乐朗读、想象练说、扮演介绍等。

  课件展示玉屏楼,学生充分领略了“黄山绝胜处”的风光。体味作者在写“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这句话时的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展开辩论:“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顺序能不能颠倒?学生的发言多精妙:“迎接——陪同——送别,黄山多具有人情味呀……”俨然是黄山的小主人。课件的演示,使学生入情入境,学*已成为他们自身的需求。建构主义认为: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者能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

  接着学生自主选择认识各大名松,课件相机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那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黄山松的奇美。

  四

  1、播放各种奇松的图片。

  2、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说说黄山松还有哪些姿态,补充在省略号处。(试用“还有的……”继续往下说,据图片提示)

  小结:正是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欣赏各种奇松的图片。

  2、感情练读。

  3、想象练说。

  课件展示奇松的图片,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氛围中欣赏着,这驱遣着学生的想象,使之思维呈现多元态势,认识超越了教材本身,极大地丰富了课文内容。

  五

  1、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2、你对黄山还了解到些什么?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3、小练笔:

  ①春天,校园里的`花儿争奇斗艳。

  ……它们装点着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更加可爱。

  ②根据文中提示,请你想象其中某一棵松树的样子(如黑虎松、凤凰松等),再依据课文描述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写法,具体描述一下这棵松树。

  1、就黄山松写留言。

  2、交流收集处理后的黄山资料。

  3、开始小练笔。

  BBS留言,人人都有动手、动脑的机会,并且能浏览别人的“大作”,更具有个性化的色彩。生生在互动的*台上,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课件中,还为学生推荐了一些黄山的网页。同学们可根据自身实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眼界,认识世界多奇妙。

  课件中的作业,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高度的关注,展开积极的思维,促使学以致用,切实培养想象、观察、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重点、难点:检查学生课前预*情况,交流收集到的学*资料,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昨天老师和大家见面时,你们要求老师上课声音响亮,能和同学们一起收集资料,你们对自己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要预*好课文,要善于提问。我回去之后,仔仔细细读了几遍课文,并通过网络收集到了不少资料。我越读,越觉得课文写得很精彩,我有好多好多的想法要与大家交流。不知你们预*得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出示生字,这是课文中的生字,⑴你会读了吗?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⑵谁愿意把生字组成词语,领着大家读一读?⑶这些生字你还能组成别的词语吗?

  2、检查读书:课文读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来读读课文?

  ⑴当一个同学读的时候,我想请其他同学和我一起做评委,我们要认真听,并且要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或者勇敢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能读得比他好。”好吗?⑵指名朗读,即时评价。

  3、小结:同学们对生字和课文的预*很到位!

  评析:这一部分主要任务是检查学生的预*情况。学生通过读词语、扩词、听、读、评价读课文等,巩固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听,当好评委,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敢地站起来,挑战同学,挑战自我。这样整个环节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三、审题,提问:

  1、过渡:我们知道,学*一篇文章,要一边读一边想。我们就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好吗?

  【引导学生从读课题开始边读边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2、提问: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评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提问,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方法。学生很会提问,如:黄山在哪?黄山名称是怎么来的?黄山有哪些奇松?奇在哪里?为什么课文要以黄山奇松作题目?黄山除了有奇松,还有什么奇?……

  四、阅读课文,探究问题:

  1、过渡:既然提出了问题,我们就要来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想请大家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也可以借助你收集到的资料,在头脑里形成画面,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

  评析:

  引导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指导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来解决问题。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

  一、教材简析:

  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

  二、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

  [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天我们就来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评析: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评析: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交流感受,细研课文。

  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

  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欢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评析:学生自读自悟,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集体汇报交流。

  (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

  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

  b、出示送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学生朗读“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它的奇特。

  c、朗读这段话,感受它向游客告别的依依惜别之情。

  3、看同学们学得这么高兴,老师有件礼物送给大家。(出示三大名松的诗句)

  [评析:学生良好*惯的养成非常重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的好*惯,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4、感悟写作顺序。

  同学们课文介绍三大名松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是啊,这样的文章才会有条有理。

  5、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四)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自读第三段,欣赏画面。(板书:神奇秀美)

  2、练笔:

  (1)根据刚才看到的精美图片,结合本课的写作方法,给你喜欢的图片配上一段解说词。

  (2)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惯,并随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将美丽与大家分享。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 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

  六、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课前我们欣赏了黄山风景的录像,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很快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的体验,很快就激发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我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游览过许多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谁到过黄山?(板书:黄山)

  3、关于黄山,你了解多少?小组内交流课前所查资料后指生汇报。

  【设计意图:收集资料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记忆,为学*和生活提供便利,在学生交流资料的过程中给予肯定,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资料的好*惯。】

  4、过渡语:黄山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5、齐读课题,读出“奇”,我们要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惯,就先从课题开始,好吗?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课题开始,就开始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好*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疑,既尊重了学生,又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一)检查难读的词、句。

  1、词语:

  情有独钟 誉为 陡崖 乃至 宾客 屹立 (学生对词语的读音掌握很好,不用费太多时间)

  2、句子

  ①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重点指导“遒劲”,尤其是多音字“劲”,容易读错,多读几遍。)

  ②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句子较长,指导学生注意了停顿,就能把句子读好了。)

  (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设计意图:预*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的。如果学生善于运用预*方法,养成预**惯,由不自觉到自觉,认真预*,自学能力自然就培养起来了,语文能力也就会提高了。检查预*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一)学法

  1、自读

  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三种奇松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边读边做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把对有关词句的理解、感悟写在书中空白处。(课件出示自读小提示:1、划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2、交流

  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先来看第一句:

  句一: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生抓重点词谈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①从“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劲” 借助图片、联系校园中的松树、所查的资料图片字、画遒劲有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遒 : qiú 雄健有力:遒劲。遒健。也指诗文、书画等雄健有力)。《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我和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海伦·凯勒》教学设计《我的“长生果”》教案梅花魂诺贝尔教材分析草船借箭教案练*1 教学设计《狼牙山五壮士》 《金色的鱼钩》教学案查看更多>>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

  ③从“饱经风霜”体会它的古老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它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呢?(小组讨论后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方法体会:借助饱经风霜的脸图片、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风霜、联系资料迎客松已经有800多年了)

  ④是啊,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而它的叶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我们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导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句二: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

  ①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②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拟人)

  ③同学们,请看看这幅图,这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什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取名为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谁能试着想象一下,迎客松斜伸着手臂,会说些什么欢迎词来欢迎宾客的到来呢?(学生热情的说欢迎词,并做动作)。现在,喜欢迎客松的同学请站起来,一起伸出手臂,大声地说:“黄山欢迎您!”

  ④读句二。

  句三: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姿态雄伟生命力顽强,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①“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② 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它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还代表着整个黄山。(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指生填空)

  ③师小结拓展:其实迎客松已经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是黄山的象征,更是国之瑰宝,在人民大会堂的迎宾厅处就有一副迎客松图,还有许多饭店入口处也都有迎客松图,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了。

  ④再读句三。

  (二)总结学法:抓关键词、句,运用联系图画、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资料、利用工具书等方法体会迎客松的“奇”。

  (三)用法自学陪客松、送客松。

  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猜猜这是什么松?先不急着说,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方法体会陪客松、送客松的奇,并在旁边写批注。

  (四)检查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

  2、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3、指导朗读 。

  (五)自选第二自然段中喜欢的句子,赛读。

  (六)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迎客松,总结学*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其他两大名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

  1、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千姿百态)

  2、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

  3、发挥想象说话。课件出示说话练*: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屹立山顶,像( );有的从山腰斜出,像( );有的弯曲在两峰之间,如同( );有的仰望天空,像在( );有的卧在山间,似乎(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说话后出示黄山松各种品种的图片,也可展示学生所查图片)

  4、这些造型太神奇了,看看这段是什么结构?(总—分—总)同学们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

  5、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例如写“怪石”,指导:重点围绕哪个字写?(怪)第一句可以怎么写?(黄山石真是千奇百怪。)第二句呢?(生仿照文中第二句说。)第三句呢?

  6、如有时间动笔写。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

  二、感受黄山松的“奇”。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说到看松,最佳地点就是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熟浏览课文,找一找?

  2、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三大名松奇在哪里呢?板书(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这三大奇松的?

  自读小提示:

  (1)找出具体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用你喜欢的读书符号标出来。

  (2)哪些词、句最能表现迎客松的“奇”,标出来,在旁边做批注。

  (一)赏迎客松

  1、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迎客松,谁来为读一读写迎客松的句子。

  生命力顽强

  (出示图片)瞧!这就是黄山的一棵松迎客松,迎客松奇在哪呢?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出什么?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饱经风霜,你怎么理解饱经风霜?饱在字典上有三种解释:

  ①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②充分;③饱满。

  在这个词里选第几种?

  那这个词的意思是?(充分经历了风霜,说明经历了很多艰难困苦)

  这里说谁饱经风霜?

  据说迎客松的树龄已经有800余年,那么生长在山顶上,陡崖边的迎客松在这800年的生命历程中可能经历过怎样的风霜呢?请围绕“饱经风霜”,说说你的理解。

  ▲当狂风猛烈地扑向它,妄想将它(连根拔起),而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滂沱大雨泼向它,企图让它(屈服),而它却仍然(蓬蓬勃勃、郁郁葱葱)

  ▲当火辣辣的骄阳当头照,好象要把它(烧成灰烬),而它却依旧(苍翠茂盛)

  ▲当厚厚的积雪重重地压在它身上,恨不得将它(压垮)而它却还是那样(四季常青)

  这样的经历仅仅是一年、两年吗?十年、二十年?它们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就是充分,这样的经历就是“饱经风霜”。再读这个词。

  岁月的流逝,自然环境的变化没有让这棵八百岁的老树树皮变得开裂,斑驳,它们仍是那么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的生命力真顽强啊!所以说迎客松奇不奇?(板书:生命力强)

  你能不能把迎客松的生命力顽强、奇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还有一个词也说明迎客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哪个词?(枝干遒劲)什么是遒劲?读着这个词,你感受到迎客松的枝干怎样?(粗壮、有力)

  你能读出那种感觉吗?齐读。

  是的,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枝干遒劲),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热情好客。

  除了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1、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3、这样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喜不喜欢?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读出来。

  地位

  迎客松不愧为一大奇松,它生命力顽强,热情好客,你知道人们是怎么评价它的吗?(课件出示句子)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只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看到迎客松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起xx。所以: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引说),他是整个黄山的化身。

  这么神奇的迎客松,欣赏一遍肯定是不够的,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

  (二)赏“陪客松”

  在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这是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我们想象一下,在险峻的黄山,当你观赏风景之时,有这么一个高大的巨人陪伴在你身边,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样的陪客松让你感到怎样?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三)赏“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姿态奇不奇?

  它在形态上还有什么特点?

  它正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可能会跟他们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像人一样的挽留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姿态奇特,各有各的魅力,迎客松伸出手臂,迎接客人;陪客松陪伴游人游览黄山。送客松伸出长手臂,向你依依不舍的告别。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三大名松的独特风姿。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刚刚我们欣赏了黄山的三大名松,那么黄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松呢?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你有什么发现?

  数量多,千姿百态。(板书:千姿百态)

  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体会省略号,仿写。

  三、总结。

  黄山的松,千姿百态,并且每种松树独具魅力,它们饱经风霜,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奇特。这样奇特的松,在泰山能看到吗?在华山能看到吗?在峨眉山能看到吗?只有——黄山,这样的松,黄山独有,难怪游人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去黄山走一走,看一看。

  四、布置作业。

  1、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枚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板书: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生命力强

  陪客松奇姿态独特

  送客松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a、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饱经风霜

  b、是啊!这棵迎客松屹立在黄山上已经一千多年了,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一棵多么——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6、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重点欣赏枝干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实,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或——,或——;或——,或——,或——;它们有的——,有的——。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黄山奇松真是——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六、 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新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法:

  谈话法、情景体验法、迁移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准备:

  预*课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板书“奇”,用“奇”组词。

  2、板书“奇松”,说说词义。

  3、板书课题,齐读。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朗读生字表上的生字和课后的词语。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前鼻音:宾客盆景

  后鼻音:玉屏楼状如黑虎

  翘舌音:状如黑虎

  (2)朗读下列词语:陡崖屹立饱经风霜姿态优美盆景宾客情有独钟郁郁苍苍枝干遵劲枝干蟠曲

  2、朗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指导读好下列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指名逐段朗读时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事先布置预*):

  誉地情有独钟黄山绝胜处遒劲

  3、逐段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每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导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交流:读了这一段,你懂得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理解“誉”“情有独钟”“闻名于世”(换词)。

  4、练*:

  (1)黄山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四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4)在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______。所以课文

  说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________”。

  卡片出示“情有独钟”,指导朗读。

  5、投影出示: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疑:那么,黄山奇松“奇”在什么地方呢?——下节课学*。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板书: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板书:齐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

  (1)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

  (2)陪客松奇美

  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出示:比喻句

  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3)送客松

  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3.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姿态各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的奇和美。

  2.知道“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是因何而得名的。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3课《黄山奇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精读品味,感受奇松。

  同学们,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来,我们一起写下这三棵奇松的名字。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一)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A“乃至”,表示意思更深一层。你能给“乃至”换个意思相*的词吗?(甚至)

  B.如今,一提到黄山的松树,马上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

  2.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1)姿态奇: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出示句子)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的神奇?

  理解“遒劲”的意思(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雄健有力)

  理解“郁郁苍苍”:(“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2)精神奇:

  理解饱经风霜,感悟迎客松生命力顽强

  这样“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的迎客松,作者却说他“饱经风霜”,你们知道什么是饱经风霜吗?(出示老人的脸)

  资料介绍有关迎客松的情况。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你经历了哪些呢?

  出示句子

  当烈日暴晒时,

  我感觉,但是我想。

  当电闪雷鸣时,

  我感觉,但是我挺直了身体想。

  当大雪压顶时,

  我感觉,但是我抖抖身上的雪想 。

  师: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郁郁苍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强不屈、生命力顽强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读。

  (3)名字奇

  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谁能找到相关的句子。指名说(出示句子: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好客的迎客松正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指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朋友,欢迎您到黄山来!我们黄山欢迎您!)

  哇,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让我们像热情的迎客松一样(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读(手指句子)

  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齐读(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

  这就是黄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动写照啊。迎客松不愧为黄山第一名松,这就是它的奇特之处。此时此刻,我相信迎客松的形象已经深入我们的心中了,让我们带着这份赞叹再来读一读迎客松的句子吧。

  出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注意有感情地朗读。

  (二)品味陪客松

  孩子们接下来,让我们运用刚才学*迎客松的方法来学*,(出示自学要求)

  1.过度: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又奇在哪里呢?

  出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高大挺拔,苍翠茂盛)具体体现在词语“绿色的巨人”(点红词语)板书“绿色的巨人”。据资料记载,这棵陪客松高5米,顶端的直径也是5米。

  2.那为什么给它起名叫“陪客松”呢?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日复一日,那它的身上又有怎样的精神呢?

  无私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

  那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句子。(评价:真是一棵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陪客松)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三)品味送客松

  1.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呢?读(姿态独特,枝干盘曲)

  瞧!这是盆景,出示盆景图片。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2.那为什么把它叫做“送客松”?指名说(出示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这是一句拟人句,把送客松当作人一样热情,伸出手臂向客人告别。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

  它会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指名(欢迎再次来黄山旅游。欢迎再来,再见。 黄山,永远欢迎你们。)

  多么好客的的送客松,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读句子: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自己先练读一下。指名读。可以加上动作再读读。再指名读。评价:多好客呀,像人一样挽留你。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第二自然段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升华情感。

  1、同学们,黄山松何止这三大名松,它们星罗棋布,争奇竞秀。它们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__;它们有的_______,有的_____……黄山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____,更加____.黄山奇松真是___(板书:千姿百态)

  2、文中的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

  播放录像。(伴以优美的音乐,出示各种黄山松的画面及名称,教师有详有略地解说——倒挂松、竖琴松、双龙松、黑虎松、探海松、孔雀松、卧龙松……)

  3、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黄山松,就足以把黄山装点得妙不可言。看了这些图片此时你想说些什么?(黄山奇松真是千姿百态。潇洒挺秀,真美……)请大家带着你的这一份赞叹,一份惊喜读读最后一段吧。自由读

  四、小练笔:(出示图片:组图)

  孩子们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句子,作者是如何写的这么成功呢,请看(出示课件)秘诀在这里呢。请仿照第二段的写法,任选一种松树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写出它姿态的“奇特”, 写在作文本上。(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写作。(播放音乐和松树图片)、点评

  五、布置作业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渭城区双泉学校 王雅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体会“屹立”“饱经风霜”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读文、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xxxxxxxx,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xxxxxxxx。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2、体会第2自然段的写作特色,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口头练说一种黄山松。

  3、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运用第2自然段的写作方法写黄山怪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音乐、屏幕上出示“黄山”)师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屏幕出示“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站在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就可以欣赏到对面悬崖上的三大名松,它们分别是(生答)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二、朗读、背诵第2自然段,体会写作方法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精读了《黄山奇松》这一课,谁能完成

  下面的填空题。

  (屏幕出示填空题)

  (自由练说;指名学生答;而后出示完整内容,一起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要是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就更棒了,谁愿意来试一试(指名背))

  师问: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名松,你觉得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最生动,为什么?(生答)

  师小结:作者恰当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展开合理的想象,把三大名松写具体了。

  三、结合课外收集资料,口头练说其他松

  过渡:当然,黄山远不止这些名松,同学们,你还知道黄山有哪些松呢?(指名答)

  你能不能运用文中描写迎客松、送客松的方法,插上想象的翅膀,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松。

  (生自由练说,指名说)

  四、练写“黄山奇石”

  过渡:看来,大家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黄山不仅有着形态各异的奇松,还有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它们也是黄山的一绝,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看:

  (播放课件)

  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于黄山美妙的.景色中。要是让没去过黄山的人也能领略一下黄山怪石独特的美,那该多好!你有办法吗?(生答)

  我们不妨也学*作者,用笔来写一写黄山的怪石。

  (出示要求)

  为了便于大家写作,我们再来欣赏一下黄山的怪石。

  (播放课件,定格于怪石图片的排列画面)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指名读,评价

  五、推荐课文、书籍

  《语文补充阅读》第八册中的《黄山游记》

  人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4课《黄山奇石》

  人教版《社会》第五册中的《泰山和黄山》

  板书:

  迎客松

  20、黄山奇松

  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抓住重点词句,结合有关黄山松的资料,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形神情“奇”。

  设计思路:

  抓住文中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层层品读,感受黄山松的形神奇特;人松合一,感悟黄山松的独特情感。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黄山奇松》。

  上课。同学们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课前进行了预*,请准备好笔和纸,听写几个词语。

  请对照大屏幕,全对的请举手。

  出示:

  潇洒挺秀遒劲蟠曲

  郁郁苍苍绿色巨人天然盆景千姿百态

  检查并订正。

  2、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词语是哪个?(遒劲)老师板书:讲解示范。

  这个词不仅容易写错,也容易读错。请你读。你也读。一起读。

  3、这些词语在课文中都是描写谁的?(黄山松树)

  二、揭题抓“奇”,初读印证

  1、你们是否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只用一个字概括了黄山松树的特点,那就是——奇。

  2、通过预*,你印象中,黄山松树的什么最为“奇特”?

  3、让我们再次读文章,揭秘黄山松树的“奇”,找到你觉得最为奇特的描写,画出相关的语句。

  4、自由朗读课文。

  5、分享:你从哪些描写感受到它们的奇?

  你先来。请你补充。

  还有吗?

  6、老师发现,刚才很多同学找到的句子都是有关三棵松树的描写?它们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板书)为什么呀?

  哦,它们的名字奇特。来,读读它们的名字,从名字中感受到什么?

  你来黄山游览,有人欢迎、有人陪伴、有人相送,这奇特的名字让我们有了别样的情感。

  看来,你有不同见解。它们的姿态十分奇特,你还发现它们的名字与姿态有关。

  7小结:我们来对照一下,前面哪位同学的分享最为准确?让我们把掌声送上,向他们学*。

  三、关注“奇”松,感受写法

  1、黄山松如此多,为什么作者偏偏把目光聚焦在这三棵松身上呢?除了它们的“奇特”,还藏着什么呢?下面随着作者的笔触聚焦到三棵松树,轻轻地读一读记一记,看是否能读出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填空式背诵。

  (1)它有()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跟游客()。

  (3)师生合作朗读。

  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3、说说发现。小结:三句话有共同的特点,前一句是松树的姿态的描写,后面的内容a+都是由此产生的联想。

  4、那如果老师把这位子换一换,你们看行不行?

  小结:看来,抓住不同姿态的特点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合理的联想才是锦上添花。这是隐藏在文章中的秘妙。让我们再次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感受黄山松的情。

  四、迁移练笔。

  1、师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的是黄山三大奇松的风采。其实,黄山的每一棵松树都有自己的姿态与情趣,请看——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句话里也藏有秘密,请读一读,说说发现。请你结合这句话,选择一组姿态产生合理联想,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小结:一个个精妙的词语赋予松树生命,一处处生动的联想赋予松树灵性,这是为什么?

  明白了,你们和作者一样,对黄山、对自然充满了热爱。同学们,万物生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正因为有人用心去观察与体会,才使它们的生命变得更为精彩。相信你们今天的欣赏与赞美将使它们变得更为美好。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的黄山,除了奇松,那里的怪石、云海、温泉同样闻名于世,今天老师推荐给大家的三篇文章正是描写它们的。课后请你们对照阅读,下节课一起分享。

  五、板书

  黄山奇松

  遒劲

  迎客松

  陪客松姿态联想热爱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6课《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读准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教学难点:感悟三大名松的姿态美,体会作者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导语:同学们,假期生活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这个假期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哪里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游玩,领略一下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板书并齐读课题。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1.从课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个字写的?

  2.抽生读词。

  陡崖屹立遒劲情有独钟姿态优美

  盆景宾客蟠曲饱经风霜充满生机

  重点订正“劲”的读音,此处读“ jìng ”。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品读第二段,感受奇松。

  1.默读课文第二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划出描写三大奇松的句子。

  2.感受迎客松的奇,抽生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从文中的'语句可以看出迎客松奇在哪里?

  形态奇:

  ①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手臂,伸出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课件出示迎客松”

  ②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大家伸出手臂,五洲四海的朋友来了,假如你是迎客松,你会说些什么?

  精神奇:(生命力旺盛):

  ①“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说明什么?(生命力旺盛)“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知道这个词意思的?谁能用这个词语说几句话?

  ②文中说迎客松饱经风霜,据说迎客松已有1300多岁了,请你想象一下,这棵屹立于黄山之巅的千年松,可能会经历那些磨难?

  ③指导朗读“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一句。“饱经风霜”一词要用凝重的语气读。“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也要重读强调。

  ④欣赏古诗:

  曾有古人作诗赞叹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课件出示

  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

  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把你的敬意融入到句子里读一读,好吗?

  ⑤“乃至”可以用哪个词换一下?为什么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⑥迎客松姿态奇特,生命力顽强,是我们哪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迎客松姿态奇异,是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象征,生命力顽强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所以迎客松走出了黄山,走出了安徽,来到了人民大会堂,矗立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的墙壁上。1997年,中华人民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爷爷去世之后,央视精选画面要为***送行,迎客松就担此重任。

  ⑦此刻,望着这样一株令人称奇的树,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⑧带着赞美的思想感情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⑨总结作者描写迎客松的写作方法。(先写实,再联想)

  3.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思考陪客松和送客松奇异姿态是怎样的,作者把它们联想成什么?

  4.三大名松的姿态奇特,顽强生命力令人折服,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这部分句子,让他们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心里。

  5.第二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

  6.分组自由背诵描写三大名松的句子。

  (二)师范读,学*课文第三段。

  1.范读第三段,要求学生找出两个词语,补充板书,并说说理由。

  2.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想想一下黄山松的奇特姿态还有哪些?生想象练说。

  三、拓展延伸,想象练说。

  出示探海松、卧龙松等奇松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上的画面,仿照课文第二段作者描写三大名松的方法,选一株或几株松树,说给同学听。

  四、回顾总结,升华主题。

  1.浏览课文,看看整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2.黄山松“奇”在哪里?

  3.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川秀美,有神奇的九寨,甲天下的桂林,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五、布置作业,实践体会。

  1.继续背诵课文第二段。

  2.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招聘小导游,条件是普通话标准,口才好,能把三大名松的特点说出来,有条件的同学请浏览下面这个网页,设计一段导游词。


感悟-黄山松优选【五】份(扩展8)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10份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1

  黄山松千姿百态,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有的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有的枝干粗壮,如同一只猛虎;有的姿态优美,宛如一只孔雀;有的枝干盘曲,仿佛是一盆人工制成的盆景……

  龙爪松枝干粗壮。但与普通的松树不同的是,它的根是露在岩石外面的,密密麻麻地缠绕在一起,纵横交错,犹如一只只巨大的龙爪,神气地抓住旁边坚硬的岩石,以显示它的'威风。

  孔雀松,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孔雀的松树。没错,孔雀松姿态优美,枝干秀丽,美若天仙。它有几根翠绿的枝干笔直地伸出去,宛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远远望去,好像一只昂首挺胸、欲展羽翼的孔雀,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果然名副其实。更别说松树了。看着这些神奇秀丽的黄山奇松,我不禁浮想联翩。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却依然郁郁苍苍,枝干苍劲有力呀!它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黄山奇松》,这是一篇赞美黄山奇松的文章,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课文主要赞美了黄山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写了下无寸土,迎客松只能扎根于岩缝之中;置身于1700多米的悬崖上,饱经风吹雨打,只能丛雨后的空气、腐烂的花草树叶中,吸取一切可以吸取的营养;一棵小树就要生长几十年,何况,迎客松早已经历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对于迎客松来说,这些却算不了什么,虽然大雪不断,但是它仍然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加想不到的是,还这么地潇洒、挺秀。你说,这松树难道还不能称它为“奇松”吗?陪客松就像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玉屏楼旁和游客一同在观赏黄山的美丽风光。送客松如同一个“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一只长长的,粗粗的的.“手臂”,仿佛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呢!

  我们不仅要学*黄山奇松顽强的精神,还要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在这里,我们大家从今天开始,一起向着黄山奇松去学*吧!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3

  这个寒假,我游览了黄山奇松,那奇松都在山顶上,都崖边,个个都是高大粗壮。

  这个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他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好像一个绿色的巨人,陪同游客观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他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怪不得许多人称他们为奇松。他们有的跪,有的卧,还有的状如黑虎,有的似小鱼等等。

  黄山奇松,实在是太美了。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徐霞客在多次游历黄山后对黄山的赞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我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无疑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在黄山的奇松中,最为著名、美丽的黄山十大松!每当游人们观赏到这十大松后,都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而最令我震撼便是那虎气勃勃的黑虎松,宏伟壮观的卧龙松与妖娆妩媚的孔雀松。

  黑虎松在夜晚时观赏。因为没有阳光的原因,所以会看到千万只黑虎伏在树干、树枝上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它的姿态十分宏伟,树干又高又粗,树枝遒劲有力,树冠稀稀落落。从远处看如同黑虎的老窝!

  卧龙松真是验证了名副其实这个词语。卧龙松的姿态十分的壮丽,它的树干十分壮观、粗糙,树枝又长又粗,就如同那一只大龙的爪子。因为树冠上的叶子十分茂密,从远处看就像看到了一只史前巨兽,让人望而生畏!

  孔雀松姿态十分的美丽!它的树干又细又长,犹如一只孔雀的头颅。它的树枝长长的,如同孔雀蓝绿色的羽翼!

  黄山奇松有的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妖娆妩媚。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美丽。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5

  暑假期间,我游览了我国五大名山之一的安徽黄山。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我最喜爱的是黄山的奇松。黄山的松树之所以称奇,是因为它与一般的松树大不相同。由于地质、土壤和气候等条件因素,使黄山松的松针比较短、粗,颜色更嫩绿,枝干和松冠向*处伸展,形状如伞柄。再加上黄山松都生长在峭壁悬崖之间,成为了以秀美和险俊著称的一大奇观。

  黄山有十大名松。我这次游览过程中有幸观赏到了迎客松、送客松、龙爪松、连理松、雨伞松、竖琴松、黑虎松和探海松,真正感受到了黄山奇松名不虚传!

  迎客松,天下闻名,人人皆知,是黄山最有名的一棵松树,成为了黄山的一大标志。迎客松生长在一座峭壁的石壁上,树干挺拔,一侧树枝很有层次的向外展开,仿佛在对游客们招手致意,表示热情欢迎呢!而它旁边的峭壁上醒目地刻着由**元帅亲笔题写的.“风景如画”四个大字,与迎客松相映成趣,引得游客们纷纷扬扬驻足欣赏,留影纪念。

  有迎客松,当然也就有送客松了,有迎有送嘛!送客松长在游客必经的道路旁,与迎客松不同的是它的树干笔直,树枝十分茂密,往下垂立,似乎挥舞衣袖送别游客,那么的依依不舍。黄山上还有一棵很有特点的松树——雨伞松。雨伞松生长在两座陡峭的山峰之间,整个树形好似一把巨大的雨伞,为下面的游客和山峰遮风挡雨。云雾在它的身边环绕,它静静地挺立在那里,默默奉献着。我印象最深的要算竖琴松了。一听这名字就能想象得出,它是因树型而得名了。竖琴松的主干十分高大挺拔,而树枝则从上往下低垂,层层叠叠的越快越长,恰似一把竖侵整齐排列的根根琴弦。云雾缭绕间,我的耳边似乎响起阵阵悠扬而动听的乐曲,久久回响......

  黄山除了十大名松以外,其它奇松也随处可见,其中要数“梦笔生花”堪称一绝了!梦笔生花的这棵松树十分奇特,它长在一座独立而又笔直的山峰上,好像一支笔尖上开出的一支花,令人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因此游人就借用“妙笔生花”的妙语很形象地为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梦笔生花的这棵松树生长多年以后,前几年枯死了。人们不忍失去这样一处美景,去年通过人工移植上去一棵松树,如今已生长得生机勃勃了。我不禁感叹黄山松的顽强生命力,也感叹人类用智慧创造查了巧夺天工的奇迹。

  黄山如诗一样美丽,黄山的松树更是如诗如画,使人留恋,令人赞美!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6

  黄山奇松远*文明,数量多,且生命力顽强。在山上,它们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们为什么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生存呢?是因为它们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历史上还有许多人,它们虽然不能一帆风顺地成功,但他们像黄山奇松一样,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最终登上了成功的殿堂。

  “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实现。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战国时期,会稽之战,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做牛做马多年后,回到自己国家,立志报仇雪恨,卧薪尝胆,每日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耻辱。早上耕种,晚上苦读,每日操练兵马,终于发兵灭掉了吴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中年多病,但他毫不气馁,不畏艰难,一心创作,终于成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它们还能成功吗?

  一代霸王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一次由于粮草不足,军士劳累,被刘邦围于安徽东南数月,就没有斗气了。突围到乌江边,知道虞姬死了,自刎乌江。这也是惧怕困难的表现,如果他坚持不畏惧,也许还是另一种结果呢!

  我们要铭记黄山奇松给予我们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辛,才能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7

  人总向往更高处,可古人云:“高处不胜寒。”在任何地方,高层的人们的一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会给予失败的人一次重创,想要在高处立足更是艰难。

  那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我一步一步的爬上了黄山,不久便到了山顶。望着山腰如海的云如海般奔腾,使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就在我不禁感慨时雨却打扰了我的兴致,雨并不大,我便跑到了松树下,我这才仔细观赏起这颗松树来。

  这这颗松树的根是长在土里的,只不过两旁是凹凸不*的大石头,这片土能提供给松树的`养分也是少之又少。整个树杆直挺挺的,就像一个木棒,谁也不知道这个松树是怎样成长的,在这寸草不生的毫无生机的地方,这颗挺拔的松树为山顶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这颗松树成长的过程中,他可能因为大风而折腰,因为石头而断裂,因为养分而败落,可他却从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在山顶上,它是孤独的。它只能立那里,没人陪他说话,没人陪他一起经历风风雨雨,也没人陪他一起欣赏山上的风景。

  人就应该像松树那样坚强不屈、刚正不阿,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困难的人生是黑白的。

  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之后能再度升起。

  风、雨和雷一起来了……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8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壮如巨人,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顶天立地,有的*如夫妻,有的贴着岩壁,有的倒挂金钩,有的弱不禁风……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孔雀松姿态优美、生机勃勃。它正对玉屏楼,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它昂着头,展开美丽的尾巴,好似在炫耀着它那婀娜多姿的形体。

  黑虎松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连任多年的王者!它屹立在悬崖上,凝望着远方,好似在看着远方的人民和它的国土。在它那威严的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笑意。

  看着黄山奇松,我情不自禁地佩服起它们:它们永远屹立在一个地方,经历着无数风吹雨打,坚不可撼,这是何等惊人的毅力呀!我一定要向它们学*!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9

  黄山,一座堪称天下奇观的名山,这里风景如诗如画,在悬崖峭壁的石峰中,顽强生长许许多多,不屈不挠的奇松。

  我们坐索道到达了白鹅岭,又从白鹅岭步行来到了黑虎松。眼前的这课大松树枝繁叶茂,好似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威武地站在那儿。那翠绿色的松针好像老虎竖起来的寒毛。那棕色的树皮,犹如猛虎精美的,满是花纹的皮毛。

  离开了黑虎松,我们又来到了北海宾馆,在宾馆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小山峰。从*处看,它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巨石好似一个巨大的毛笔头,下面的石块犹如一根笔直的笔杆,上下两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只巨大的“毛笔”。更奇妙的是在“笔头”上,长了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松树。从远处看这只“毛笔”上仿佛绽开了一朵“花”,所以这里也叫梦笔生花。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很爱喝酒,一天他喝醉了,梦见一位神仙送给他一只金光闪闪的毛笔,而且笔头上开了一朵花。李白醒后去了许多地方,想要找到这只神笔。他来到了黄山,终于在这里看到这座山峰,正如他梦中的笔一模一样,从此,李白写的诗更加有名了。

  沿着陡峭的石级,我们走了大约十公里的路程,来到了黄山最为著名的景点——迎客松。迎客松的主杆十分笔直,在树干的右侧长出两枝茂密的'树杈,从远处看,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一块巨石的旁边,伸开修长的胳膊,正迎接游客的到来。

  黄山的奇松不可计数,如团结松、送客松、卧龙松……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黄山,一定要记得看看这里的奇松啊!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10

  黄山的松树高大挺拔、苍翠欲滴、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黄山奇松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憾。

  暑假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从黄山脚下坐大巴来到了慈光阁索道站,坐缆车前往玉屏楼索道站。路上,我看见了成千上万的松树,都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到了玉屏楼索道站,我们走了一段路,弛名中外的迎客松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长在悬崖峭壁上,高10米左右,枝繁叶茂。它伸出强劲有力的“双手”,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友善好客的象征,是珍奇无比的国之瑰宝。

  接着,我们经过了一段艰苦的路程,来到了北海的梦笔生花的景点。只见一座又高又大的山峰,山尖长了一棵松树。那座山就像一枝笔,那棵松树就像一朵花在“笔”上。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唐代诗人李白来到此地,他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笔开了一朵花,跟这里的.景点正好相似,因而得名。“梦笔生花“用来比喻希望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文采。

  前往始信峰的路上,最有意义的松树是团结松。它傲然耸立,有五十六个树叉,象片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我还看见了雨伞松,龙爪松、黑虎松、大王松、连理松、破石松、卧龙松、探海松等奇松。

  看松树来黄山,天下一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真的让我信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