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

首页 / 作文 / |

  黄山奇松的作文 1

  奇松、怪石是黄山的两大特色。黄山之行,松树岩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看到的是迎客松,它张开枝丫,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路上还见到了送客松、陪客松、黑虎松、团结松和雨伞松……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松树,一棵棵千姿百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在岩石缝里。黄山的`岩石也是非常奇特。登山的路上,我们不仅见到了书本上学过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我还见到了鳌鱼吃螺蛳、首屈一指、梦笔生花、青狮白象、十八罗汉、猪八戒照镜子、童子拜观音……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竟将岩石打造得如此栩栩如生。

  黄山奇松的作文 2

  黄山松千姿百态,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有的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有的枝干粗壮,如同一只猛虎;有的姿态优美,宛如一只孔雀;有的枝干盘曲,仿佛是一盆人工制成的盆景……

  龙爪松枝干粗壮。但与普通的松树不同的是,它的根是露在岩石外面的,密密麻麻地缠绕在一起,纵横交错,犹如一只只巨大的龙爪,神气地抓住旁边坚硬的岩石,以显示它的威风。

  孔雀松,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孔雀的松树。没错,孔雀松姿态优美,枝干秀丽,美若天仙。它有几根翠绿的枝干笔直地伸出去,宛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远远望去,好像一只昂首挺胸、欲展羽翼的孔雀,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果然名副其实。更别说松树了。看着这些神奇秀丽的黄山奇松,我不禁浮想联翩。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却依然郁郁苍苍,枝干苍劲有力呀!它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黄山奇松的作文 3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有四绝,分别是:"怪石、奇松、云海和温泉。"最令人向往的就要算奇松了。

  若要一睹奇松的风采就要去玉屏楼,楼前有三棵闻名中外的奇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它们长得郁郁苍苍,枝繁叶茂。虽然饱经风霜,但还是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像士兵一样,守候着美丽的黄山。

  瞧,迎客松笔直地竖立在悬崖峭壁上,苍劲的枝干像手臂一样伸了出来,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冬天,它穿上了雪白的“婚纱裙”站在黄山的悬崖上,如同仙女一样,在为五洲四海的`游客翩翩起舞。怪不得,人们称它为黄山的代表。

  看,陪客松笔直地站在玉屏楼的对面。它张开了自己的翠绿的枝干,像一个绿色的巨人,陪伴着游客们聊天,欣赏黄山那美丽的风景。送客松的姿态就更奇特了!它枝干弯曲,如同一位老人。人们称它为“天然盆景”。他的枝叶像一把把小扇子,也像一只孔雀张开了自己美丽的尾巴,还像展翅的雄鹰,更像一只绿色的大手依依不舍地向离去的游客们招手。

  黄山的奇松无处不在,有的长在山脚上,有的长在山脚边,还有点从山中钻出来,它们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它们或威武,或飘逸,或潇洒,装点着美丽的黄山。

  黄山的奇松真是太“奇”了。

  黄山奇松的作文 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在书上、电视上都看过黄山的美景,可从没亲眼目睹过,使我十分向往。这个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去盼望已久的黄山了。

  黄山有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景。其中,黄山著名的十大奇松让我大饱眼福。

  最著名的要数国宝迎客松了。迎客松,顾名思义,就像是伸出手来迎接游客似的。黄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称为黄山松,这种松树和其它松树不同,它的向阳性很强,迎客松的一侧有一块巨石遮住阳光,所以迎客松的树枝向另一边延伸。她高大魁梧,矗立在一块巨石旁,树叶又细又密,虽然才两三根树枝,但却显得十分粗壮,它不管刮风下雨,年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代表我们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伸出友谊之手,欢迎大家来中国游玩。

  黑虎松也让人印象深刻。关于它还有个传说:有一个僧人要去林中,不料遇到一头壮壮实实的黑虎,心中害怕,便回去了。第二天,他扛着棍子去打虎,结果没见到虎,但看见了一棵松树,所以称为“黑虎松”。它的叶子非常密,不留一点缝隙,也很绿,绿得有点发黑,又是那么的细,细得跟绣花针似的。它主干粗壮,一派虎气,显得颇有气势。

  除了迎客松与黑虎松,黄山还有龙爪松、连理松、团结松、雨伞松等。黄山的朝霞、晚霞、奇石都很奇特。游览了黄山,让人感慨,让人难忘。

  黄山奇松的作文 5

  无论悬崖,还是峭壁,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就是名副其实、闻名于世的'“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松。

  卧龙松栩栩如生,如同一条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的卧龙。它首尾分明,活灵活现,好像正在等待时机,飞上那一碧如洗的蓝天。游人见到了它,忍不住拿出照相机给它拍照留影。

  连理松有趣极了。同一个根长出了两棵松,有如一对相亲相爱的亲密爱人,整天形影不离地在一起。“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就是连理松名字的由来吧。一对对情侣见了它,纷纷和它合影,希望能像连理松一样永不分离。

  看着这一棵棵黄山松,我不由地浮想联翩:黄山松盘根于石,艰难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它们不屈不挠,任凭风雨的无情击打,也不折枝断根;它们乐观向上,坚忍不拔……正是由于这么艰苦的环境和它们乐观坚韧的意志,才造就了它们的奇特吧!它们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去学*啊!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1)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10份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1

  黄山松千姿百态,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它们有的像一把大伞,为人们遮风挡雨;有的枝干粗壮,如同一只猛虎;有的姿态优美,宛如一只孔雀;有的枝干盘曲,仿佛是一盆人工制成的盆景……

  龙爪松枝干粗壮。但与普通的松树不同的是,它的根是露在岩石外面的,密密麻麻地缠绕在一起,纵横交错,犹如一只只巨大的龙爪,神气地抓住旁边坚硬的岩石,以显示它的'威风。

  孔雀松,顾名思义,就是形似孔雀的松树。没错,孔雀松姿态优美,枝干秀丽,美若天仙。它有几根翠绿的枝干笔直地伸出去,宛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远远望去,好像一只昂首挺胸、欲展羽翼的孔雀,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啊!

  俗话说,“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果然名副其实。更别说松树了。看着这些神奇秀丽的黄山奇松,我不禁浮想联翩。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经历过多少风霜雨雪,却依然郁郁苍苍,枝干苍劲有力呀!它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黄山奇松》,这是一篇赞美黄山奇松的文章,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课文主要赞美了黄山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写了下无寸土,迎客松只能扎根于岩缝之中;置身于1700多米的悬崖上,饱经风吹雨打,只能丛雨后的空气、腐烂的花草树叶中,吸取一切可以吸取的营养;一棵小树就要生长几十年,何况,迎客松早已经历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对于迎客松来说,这些却算不了什么,虽然大雪不断,但是它仍然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加想不到的是,还这么地潇洒、挺秀。你说,这松树难道还不能称它为“奇松”吗?陪客松就像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玉屏楼旁和游客一同在观赏黄山的美丽风光。送客松如同一个“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一只长长的,粗粗的的.“手臂”,仿佛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呢!

  我们不仅要学*黄山奇松顽强的精神,还要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在这里,我们大家从今天开始,一起向着黄山奇松去学*吧!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3

  这个寒假,我游览了黄山奇松,那奇松都在山顶上,都崖边,个个都是高大粗壮。

  这个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成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他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好像一个绿色的巨人,陪同游客观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他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怪不得许多人称他们为奇松。他们有的跪,有的卧,还有的状如黑虎,有的似小鱼等等。

  黄山奇松,实在是太美了。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徐霞客在多次游历黄山后对黄山的赞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我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无疑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在黄山的奇松中,最为著名、美丽的黄山十大松!每当游人们观赏到这十大松后,都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而最令我震撼便是那虎气勃勃的黑虎松,宏伟壮观的卧龙松与妖娆妩媚的孔雀松。

  黑虎松在夜晚时观赏。因为没有阳光的原因,所以会看到千万只黑虎伏在树干、树枝上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它的姿态十分宏伟,树干又高又粗,树枝遒劲有力,树冠稀稀落落。从远处看如同黑虎的老窝!

  卧龙松真是验证了名副其实这个词语。卧龙松的姿态十分的壮丽,它的树干十分壮观、粗糙,树枝又长又粗,就如同那一只大龙的爪子。因为树冠上的叶子十分茂密,从远处看就像看到了一只史前巨兽,让人望而生畏!

  孔雀松姿态十分的美丽!它的树干又细又长,犹如一只孔雀的头颅。它的树枝长长的,如同孔雀蓝绿色的羽翼!

  黄山奇松有的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妖娆妩媚。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美丽。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5

  暑假期间,我游览了我国五大名山之一的安徽黄山。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我最喜爱的是黄山的奇松。黄山的松树之所以称奇,是因为它与一般的松树大不相同。由于地质、土壤和气候等条件因素,使黄山松的松针比较短、粗,颜色更嫩绿,枝干和松冠向*处伸展,形状如伞柄。再加上黄山松都生长在峭壁悬崖之间,成为了以秀美和险俊著称的一大奇观。

  黄山有十大名松。我这次游览过程中有幸观赏到了迎客松、送客松、龙爪松、连理松、雨伞松、竖琴松、黑虎松和探海松,真正感受到了黄山奇松名不虚传!

  迎客松,天下闻名,人人皆知,是黄山最有名的一棵松树,成为了黄山的一大标志。迎客松生长在一座峭壁的石壁上,树干挺拔,一侧树枝很有层次的向外展开,仿佛在对游客们招手致意,表示热情欢迎呢!而它旁边的峭壁上醒目地刻着由**元帅亲笔题写的.“风景如画”四个大字,与迎客松相映成趣,引得游客们纷纷扬扬驻足欣赏,留影纪念。

  有迎客松,当然也就有送客松了,有迎有送嘛!送客松长在游客必经的道路旁,与迎客松不同的是它的树干笔直,树枝十分茂密,往下垂立,似乎挥舞衣袖送别游客,那么的依依不舍。黄山上还有一棵很有特点的松树——雨伞松。雨伞松生长在两座陡峭的山峰之间,整个树形好似一把巨大的雨伞,为下面的游客和山峰遮风挡雨。云雾在它的身边环绕,它静静地挺立在那里,默默奉献着。我印象最深的要算竖琴松了。一听这名字就能想象得出,它是因树型而得名了。竖琴松的主干十分高大挺拔,而树枝则从上往下低垂,层层叠叠的越快越长,恰似一把竖侵整齐排列的根根琴弦。云雾缭绕间,我的耳边似乎响起阵阵悠扬而动听的乐曲,久久回响......

  黄山除了十大名松以外,其它奇松也随处可见,其中要数“梦笔生花”堪称一绝了!梦笔生花的这棵松树十分奇特,它长在一座独立而又笔直的山峰上,好像一支笔尖上开出的一支花,令人不能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因此游人就借用“妙笔生花”的妙语很形象地为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梦笔生花的这棵松树生长多年以后,前几年枯死了。人们不忍失去这样一处美景,去年通过人工移植上去一棵松树,如今已生长得生机勃勃了。我不禁感叹黄山松的顽强生命力,也感叹人类用智慧创造查了巧夺天工的奇迹。

  黄山如诗一样美丽,黄山的松树更是如诗如画,使人留恋,令人赞美!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6

  黄山奇松远*文明,数量多,且生命力顽强。在山上,它们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们为什么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顽强的生存呢?是因为它们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历史上还有许多人,它们虽然不能一帆风顺地成功,但他们像黄山奇松一样,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最终登上了成功的殿堂。

  “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言合成器来实现。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战国时期,会稽之战,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在吴国做牛做马多年后,回到自己国家,立志报仇雪恨,卧薪尝胆,每日告诫自己不要忘了耻辱。早上耕种,晚上苦读,每日操练兵马,终于发兵灭掉了吴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双耳失聪,中年多病,但他毫不气馁,不畏艰难,一心创作,终于成了世界上大名鼎鼎的音乐家。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那不畏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它们还能成功吗?

  一代霸王项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但一次由于粮草不足,军士劳累,被刘邦围于安徽东南数月,就没有斗气了。突围到乌江边,知道虞姬死了,自刎乌江。这也是惧怕困难的表现,如果他坚持不畏惧,也许还是另一种结果呢!

  我们要铭记黄山奇松给予我们的启示:只有坚持不懈,不畏艰辛,才能实现我们崇高的理想。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7

  人总向往更高处,可古人云:“高处不胜寒。”在任何地方,高层的人们的一次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都会给予失败的人一次重创,想要在高处立足更是艰难。

  那天万里无云碧空如洗,我一步一步的爬上了黄山,不久便到了山顶。望着山腰如海的云如海般奔腾,使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就在我不禁感慨时雨却打扰了我的兴致,雨并不大,我便跑到了松树下,我这才仔细观赏起这颗松树来。

  这这颗松树的根是长在土里的,只不过两旁是凹凸不*的大石头,这片土能提供给松树的`养分也是少之又少。整个树杆直挺挺的,就像一个木棒,谁也不知道这个松树是怎样成长的,在这寸草不生的毫无生机的地方,这颗挺拔的松树为山顶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这颗松树成长的过程中,他可能因为大风而折腰,因为石头而断裂,因为养分而败落,可他却从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而放弃。在山顶上,它是孤独的。它只能立那里,没人陪他说话,没人陪他一起经历风风雨雨,也没人陪他一起欣赏山上的风景。

  人就应该像松树那样坚强不屈、刚正不阿,虽然高处不胜寒,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困难的人生是黑白的。

  成功的意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之后能再度升起。

  风、雨和雷一起来了……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8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壮如巨人,有的高耸入云,有的顶天立地,有的*如夫妻,有的贴着岩壁,有的倒挂金钩,有的弱不禁风……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孔雀松姿态优美、生机勃勃。它正对玉屏楼,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它昂着头,展开美丽的尾巴,好似在炫耀着它那婀娜多姿的形体。

  黑虎松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一看就知道是一个连任多年的王者!它屹立在悬崖上,凝望着远方,好似在看着远方的人民和它的国土。在它那威严的眼神中,隐隐透着一丝笑意。

  看着黄山奇松,我情不自禁地佩服起它们:它们永远屹立在一个地方,经历着无数风吹雨打,坚不可撼,这是何等惊人的毅力呀!我一定要向它们学*!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9

  黄山,一座堪称天下奇观的名山,这里风景如诗如画,在悬崖峭壁的石峰中,顽强生长许许多多,不屈不挠的奇松。

  我们坐索道到达了白鹅岭,又从白鹅岭步行来到了黑虎松。眼前的这课大松树枝繁叶茂,好似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威武地站在那儿。那翠绿色的松针好像老虎竖起来的寒毛。那棕色的树皮,犹如猛虎精美的,满是花纹的皮毛。

  离开了黑虎松,我们又来到了北海宾馆,在宾馆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小山峰。从*处看,它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巨石好似一个巨大的毛笔头,下面的石块犹如一根笔直的笔杆,上下两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只巨大的“毛笔”。更奇妙的是在“笔头”上,长了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松树。从远处看这只“毛笔”上仿佛绽开了一朵“花”,所以这里也叫梦笔生花。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很爱喝酒,一天他喝醉了,梦见一位神仙送给他一只金光闪闪的毛笔,而且笔头上开了一朵花。李白醒后去了许多地方,想要找到这只神笔。他来到了黄山,终于在这里看到这座山峰,正如他梦中的笔一模一样,从此,李白写的诗更加有名了。

  沿着陡峭的石级,我们走了大约十公里的路程,来到了黄山最为著名的景点——迎客松。迎客松的主杆十分笔直,在树干的右侧长出两枝茂密的'树杈,从远处看,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一块巨石的旁边,伸开修长的胳膊,正迎接游客的到来。

  黄山的奇松不可计数,如团结松、送客松、卧龙松……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黄山,一定要记得看看这里的奇松啊!

  描写黄山奇松的作文 10

  黄山的松树高大挺拔、苍翠欲滴、千姿百态,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黄山奇松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憾。

  暑假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从黄山脚下坐大巴来到了慈光阁索道站,坐缆车前往玉屏楼索道站。路上,我看见了成千上万的松树,都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到了玉屏楼索道站,我们走了一段路,弛名中外的迎客松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长在悬崖峭壁上,高10米左右,枝繁叶茂。它伸出强劲有力的“双手”,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它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友善好客的象征,是珍奇无比的国之瑰宝。

  接着,我们经过了一段艰苦的路程,来到了北海的梦笔生花的景点。只见一座又高又大的山峰,山尖长了一棵松树。那座山就像一枝笔,那棵松树就像一朵花在“笔”上。它的由来是这样的:唐代诗人李白来到此地,他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笔开了一朵花,跟这里的.景点正好相似,因而得名。“梦笔生花“用来比喻希望自己写的文章更有文采。

  前往始信峰的路上,最有意义的松树是团结松。它傲然耸立,有五十六个树叉,象片着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有一句话说得好: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我还看见了雨伞松,龙爪松、黑虎松、大王松、连理松、破石松、卧龙松、探海松等奇松。

  看松树来黄山,天下一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真的让我信服。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2)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范本5份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 1

  黄山,一座堪称天下奇观的名山,这里风景如诗如画,在悬崖峭壁的石峰中,顽强生长许许多多,不屈不挠的奇松。

  我们坐索道到达了白鹅岭,又从白鹅岭步行来到了黑虎松。眼前的这课大松树枝繁叶茂,好似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威武地站在那儿。那翠绿色的松针好像老虎竖起来的寒毛。那棕色的树皮,犹如猛虎精美的,满是花纹的皮毛。

  离开了黑虎松,我们又来到了北海宾馆,在宾馆的旁边矗立着一座小山峰。从*处看,它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的巨石好似一个巨大的毛笔头,下面的石块犹如一根笔直的笔杆,上下两边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只巨大的“毛笔”。更奇妙的是在“笔头”上,长了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松树。从远处看这只“毛笔”上仿佛绽开了一朵“花”,所以这里也叫梦笔生花。

  我曾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很爱喝酒,一天他喝醉了,梦见一位神仙送给他一只金光闪闪的毛笔,而且笔头上开了一朵花。李白醒后去了许多地方,想要找到这只神笔。他来到了黄山,终于在这里看到这座山峰,正如他梦中的笔一模一样,从此,李白写的诗更加有名了。

  沿着陡峭的石级,我们走了大约十公里的路程,来到了黄山最为著名的景点——迎客松。迎客松的主杆十分笔直,在树干的右侧长出两枝茂密的树杈,从远处看,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女,站在一块巨石的旁边,伸开修长的胳膊,正迎接游客的到来。

  黄山的奇松不可计数,如团结松、送客松、卧龙松……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黄山,一定要记得看看这里的奇松啊!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 2

  奇松、怪石是黄山的两大特色。黄山之行,松树岩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看到的是迎客松,它张开枝丫,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路上还见到了送客松、陪客松、黑虎松、团结松和雨伞松……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松树,一棵棵千姿百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在岩石缝里。

  黄山的岩石也是非常奇特。登山的路上,我们不仅见到了书本上学过的猴子观海和金鸡叫天都。我还见到了鳌鱼吃螺蛳、首屈一指、梦笔生花、青狮白象、十八罗汉、猪八戒照镜子、童子拜观音…… 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竟将岩石打造得如此栩栩如生。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 3

  去过黄山,见到过松。

  那时正值冬日里,天很冷,没有阳光。我们从山脚,坐着缆车上到山顶去,边观山,边观松。

  缆车很*稳,远处卷来的风毫不留情地打着我的脸,刮地我生疼。我用手捂住脸向下看去。

  那是极陡的坡,就像一个佝偻着的人正想挺直腰板。坡上满是大块的岩石,嵌在土中,宝石一般。岩间苍松耸立,一棵棵高大的松树扎准了岩石间、细缝中的一丁一点土源,分布在山上四周,零星,却也不少。

  我凝视着那一株株挺立的松树——耸立在峭壁岩间,显得又是孤单又傲然,仿佛是以王者的姿态对待一切。那树分明是长在陡峭的山坡上,却又是那么自然,那么随意地立着。粗壮的枝干往上,再往上,便开始分散枝丫,纵横交错的树枝显得有些凌乱,大把大把的细松针就挂在枝上。

  松树或歪或斜,或纵或横地立在山间,优雅又随性。是什么让它能够如此轻易地挺立山间呢?——是根,是那生命的源头。松的根从少少的一丁点的土中扎下,为生命努力着,将自己牵得更深,引得更远。冲破一层层岩石与硬土,为了生的希望去追寻广阔的新天地。没有人知道它会延伸到哪里,会有多远,多长,它只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奋斗!

  因为根,松可以自由生长,因为根,松可以傲立风中!

  面对这般的松,我不禁呆呆地愣住了。良久,发出感叹:这不就是我们的人生么?一生朝着一个目标去执着,去奋斗,去拼搏!一路上也许会有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努力着,最后总会成功!

  寒风里,面对一株株挺拔的坚强的松,我不由得从心底里生出一股对勇者的敬意……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 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徐霞客在多次游历黄山后对黄山的赞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我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无疑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在黄山的奇松中,最为著名、美丽的黄山十大松!每当游人们观赏到这十大松后,都情不自禁的啧啧赞叹!而最令我震撼便是那虎气勃勃的黑虎松,宏伟壮观的卧龙松与妖娆妩媚的孔雀松。

  黑虎松在夜晚时观赏。因为没有阳光的原因,所以会看到千万只黑虎伏在树干、树枝上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它的姿态十分宏伟,树干又高又粗,树枝遒劲有力,树冠稀稀落落。从远处看如同黑虎的老窝!

  卧龙松真是验证了名副其实这个词语。卧龙松的姿态十分的壮丽,它的树干十分壮观、粗糙,树枝又长又粗,就如同那一只大龙的爪子。因为树冠上的叶子十分茂密,从远处看就像看到了一只史前巨兽,让人望而生畏!

  孔雀松姿态十分的美丽!它的树干又细又长,犹如一只孔雀的头颅。它的树枝长长的,如同孔雀蓝绿色的羽翼!

  黄山奇松有的让人望而生畏,有的宏伟壮观,有的妖娆妩媚。它们装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美丽。

  黄山奇松小学作文 5

  黄山是大家听说过又没有去过的景点之一,现在就让我做一回小导游吧。听好了,黄山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我今天要说的就是奇松,它们为什么奇怪呢,因为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生长,哪怕是陡崖边都可以生长出一个个挺秀的奇松。

  我先说一说迎客松吧。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身出去,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再说一说陪客松吧。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送客松。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是典型的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地手臂,好像在和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这就是黄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3)

——黄山奇松_实用五篇

  黄山奇松_ 1

  黄山松千姿百态,在黄山之巅,处处都能看到他们潇洒、挺拔的身姿。

  黄山松它们千姿百态,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卧如盘龙,有的壮如巨人,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彬彬有礼。他们高耸入云;或者紧贴石壁;或者离根于石;或者倒挂金钩……它们用他们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妆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丽,更加壮观。

  瞧!那棵双龙松,枝干刚劲有力,两根粗壮的枝干相互盘绕着,如同两条凶相毕露的苍龙。虽然,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枝叶还是那么青翠欲滴,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苍劲有力。那双龙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整天都形影不离,缠绵亲昵。特别是雾天,它们好像欲展羽翼,腾云驾雾,飞向青天的感觉。

  孔雀松的样子就是彬彬有礼,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它早就盘根于石。孔雀松栩栩如生,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昂首挺胸、坚忍不拔。使路过的人们都对它赞叹不休……

  黄山奇松,我站在他们面前,不由得浮想联翩。它们是那么的从容不迫,生活在陡崖边,能长出青翠的枝叶,真让人对他们刮目相看。同时也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向黄山松学*,学*它们那种不畏艰难,在困难中成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黄山奇松_ 2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黄山奇松》,这是一篇赞美黄山奇松的文章,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瞧一瞧吧!

  课文主要赞美了黄山奇顽强,坚韧不拔的精神,写了下无寸土,迎客松只能扎根于岩缝之中;置身于1700多米的悬崖上,饱经风吹雨打,只能丛雨后的空气、腐烂的花草树叶中,吸取一切可以吸取的营养;一棵小树就要生长几十年,何况,迎客松早已经历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可是,对于迎客松来说,这些却算不了什么,虽然大雪不断,但是它仍然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加想不到的是,还这么地潇洒、挺秀。你说,这松树难道还不能称它为“奇松”吗?陪客松就像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玉屏楼旁和游客一同在观赏黄山的美丽风光。送客松如同一个“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一只长长的,粗粗的的“手臂”,仿佛如同一个好客的主人,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呢!

  我们不仅要学*黄山奇松顽强的精神,还要有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意志力,在这里,我们大家从今天开始,一起向着黄山奇松去学*吧!

  黄山奇松_ 3

  黄山的怪事千姿百态,那个在山下的怪石,长得特别想仙桃,所以人们称它为‘‘仙桃石’’,拿那在山顶上的一个石头歪歪斜斜,上面还长满了喜许多小石头,这不明显的话就是’’树倒猢狲散‘‘吗?瞧,那一块石头十分像人,他扬气脖子,左手正指着远方,这不就是传说中的仙人指路吗?

  黄山奇松更是千姿百态,眼前的奇松,树叶多么茂密,像是专门为游客乘凉而设计的,风再把所有的树叶吹的’’沙沙‘‘作响,又仿佛在对游客说‘‘欢迎你来到环黄山来游览我们奇松!‘‘再看那棵松树和另一棵松树,他们的数值枝交错在一起,想为我们建设了一个‘‘绿色通道’’似的,特别美丽。

  黄山奇松最出名的还是要数’’迎客松,陪客送,送客送‘‘三大名送了,陪客送枝干遒劲有力,而且树干微微弯曲,像是在迎接客人,陪客送数值枝盘曲,树叶茂密,像是在为游客乘凉,陪同观赏黄山美景,送客送一根枝干高高翘起,仿佛在和游客挥手告别。

  奇松和怪石把黄山装点得更加美丽!

  黄山奇松_ 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让我给大家做一次导游、感受黄山的魅力吧!

  咦,那边好像有一个人在云雾中捞着什么。走进一看,原来是棵“探海松”。这么多年来,它一直都没有捞上来什么东西,可还是坚持不懈地捞呀捞呀!

  走着走着、看着看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玉屏楼。走了这么长时间,大家停下来休息休息,喝些水吧!嘿,那位游客,不要站在悬崖上,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走*一看,这不是大名鼎鼎的“迎客松”吗?从“少年”时期到现在的“老年”时期,它一直屹立在那里,无论清晨还是黑夜,它都是那么友好地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客人。如今,这位“老人”已经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了,无论是谁,路过的时候,总要拍一张照片留个纪念,或者仅仅是多逗留一会儿。然而,它并没有引以为傲,还是做着那么*凡的工作——迎接客人。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这里只讲了两种,其他的,你自己探索去吧!黄山还有温泉、奇石,千万不要错过哟!

  海门市第一实验小学

  黄山奇松_ 5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在书上、电视上都看过黄山的美景,可从没亲眼目睹过,使我十分向往。这个暑假,我终于有机会去盼望已久的黄山了。

  黄山有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景。其中,黄山著名的十大奇松让我大饱眼福。

  最著名的要数国宝迎客松了。迎客松,顾名思义,就像是伸出手来迎接游客似的。黄山海拔1500米以上的称为黄山松,这种松树和其它松树不同,它的向阳性很强,迎客松的一侧有一块巨石遮住阳光,所以迎客松的树枝向另一边延伸。她高大魁梧,矗立在一块巨石旁,树叶又细又密,虽然才两三根树枝,但却显得十分粗壮,它不管刮风下雨,年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她代表我们中国人民,向全世界伸出友谊之手,欢迎大家来中国游玩。

  黑虎松也让人印象深刻。关于它还有个传说:有一个僧人要去林中,不料遇到一头壮壮实实的黑虎,心中害怕,便回去了。第二天,他扛着棍子去打虎,结果没见到虎,但看见了一棵松树,所以称为“黑虎松”。它的叶子非常密,不留一点缝隙,也很绿,绿得有点发黑,又是那么的细,细得跟绣花针似的。它主干粗壮,一派虎气,显得颇有气势。

  除了迎客松与黑虎松,黄山还有龙爪松、连理松、团结松、雨伞松等。黄山的朝霞、晚霞、奇石都很奇特。游览了黄山,让人感慨,让人难忘。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4)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1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在第三节的教学中,我通过一句过渡: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除了三大名松外,黑虎松、凤凰松、双龙探海松、蟠龙松……都各领风骚,让我们齐声赞叹这神奇的黄山松吧!生齐读第三节。对于这一节,我不作过多的渲染,只让学生在齐读中感受:正是由于黄山松的装点,黄山才“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激励学生放飞想象,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棵松仿照三大名松的写法,用好象或如同的句式,说出它的奇特。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同时又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最后,我播放了黄山了风光录象,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之中。音乐、图象与解说的巧妙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什么叫诗情画意,对黄山的倾向心往使教学成了一次审美的心理体验。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2

  《黄山奇松》一课,就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一、以画想象进入情境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忽略文本中语言传达出的信息,看似把课文读懂了,实则未懂。我通过出示图组,教师配乐范读,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内心产生强大的学*驱动力,使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积极探索,寻找答案。轻松的使学生进入了再读文本的情境。

  二、真情体验激励想象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文中“饱经风霜”一词容易被忽视,我时这样引导的:先时让学生说“饱经风霜”的意思,字面意思枯燥,接着引学生猜一猜迎客松的年龄,让学生进一步得到词语表示时间的长期性,然后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苦,而迎客松又是怎样的表现,通过巧妙的问题牵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迎客松可能遭遇哪些困境。使“饱经风霜”一词变得立体饱满。最后学生体会词语的内涵,指导学生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机。在教学“送客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惯。想象送客松会对游人说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次课按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基本上达成目标,在重难点上没有做到深化。

  存在的不足:

  一、词语理解不够形象

  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往往是通过预*环节中查字典得知。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把字典中的解释写到书的空白处,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要是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与课文中描写的词语进行对照,学生理解会更深刻。如:“盘曲”“天然盆景”这个词语,对于词语的体验好比蜻蜓点水,肤浅不深。

  二、环节颠倒

  本计划出示字词的环节,由于一时紧张,环节颠倒,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回过头教学字词,使得后面亮点的引出受到印象,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这。

  三、教师个人经验

  作为教龄不算短的我来说上课不难,难就难在心态没有调整好,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课堂的反应灵活,但是处理的机智就有待加强。如:时间还剩的情况下,因对应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来灵活教学。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3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在教学一开始提出主问题“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以读促悟,提出学*要求,要求孩子在学*的过程中学会画出关键词,并写下自己的感悟,通过学*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意识。引导重点品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要求学生不断捡拾关键的字、词、句,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进行重点学*,并以一“迎”字概括出迎客松的奇特之处。继而放手让孩子自主学*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并相继总结出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孩子在小组交流、注重朗读课文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

  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体会松树的“奇”之所在。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黄山奇石的照片,让学生模仿给出的句式,看图写作。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的同时,拓宽了语文的教学维度、丰富了教学内涵。

  课后*题中要求背诵和用词语造句等,这在教学过程中都有得到体现,学生思维活跃,教学过程顺畅流利,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围绕主问题进行开展,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开展,教学脉络清晰,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读词句来品悟课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内容主次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来表达阅读中产生的见解或思想,

  课堂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有不足,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教学细节的处理,在教学的过程因为的局限,按照教学顺序来进行开展,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创造性,还应深挖教材,如图文结合时是不是通过学生学过的诗歌进行拓展导入?课堂的生动性还有待提高,这都是我以后要努力改正的地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4

  《黄山奇松》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5

  《黄山奇松》一课,就是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文章通过对三大名松的具体描写和对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概括描述表现了黄山奇松的“奇”。

  一、以画想象进入情境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忽略文本中语言传达出的信息,看似把课文读懂了,实则未懂。我通过出示图组,教师配乐范读,便激起学生浓厚的学*兴趣,内心产生强大的学*驱动力,使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积极探索,寻找答案。轻松的使学生进入了再读文本的情境。

  二、真情体验激励想象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文中“饱经风霜”一词容易被忽视,我时这样引导的:先时让学生说“饱经风霜”的意思,字面意思枯燥,接着引学生猜一猜迎客松的'年龄,让学生进一步得到词语表示时间的长期性,然后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苦,而迎客松又是怎样的表现,通过巧妙的问题牵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迎客松可能遭遇哪些困境。使“饱经风霜”一词变得立体饱满。最后学生体会词语的内涵,指导学生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勃勃的生机。在教学“送客松”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惯。想象送客松会对游人说些什么呢?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次课按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基本上达成目标,在重难点上没有做到深化。

  存在的不足:

  一、词语理解不够形象

  学生理解某个词语的意思往往是通过预*环节中查字典得知。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只是机械的把字典中的解释写到书的空白处,并没有对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要是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与课文中描写的词语进行对照,学生理解会更深刻。如:“盘曲”“天然盆景”这个词语,对于词语的体验好比蜻蜓点水,肤浅不深。

  二、环节颠倒

  本计划出示字词的环节,由于一时紧张,环节颠倒,先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回过头教学字词,使得后面亮点的引出受到印象,这节课最大的败笔就在这。

  三、教师个人经验

  作为教龄不算短的我来说上课不难,难就难在心态没有调整好,给自己的压力比较大。因为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课堂的反应灵活,但是处理的机智就有待加强。如:时间还剩的情况下,因对应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来灵活教学。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在此过程中同时学*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这些奇松“奇”在哪儿?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要练*完整的朗读,能够说上一节课。所以,为了控制时间,我第二课时的这个问题没有让学生写批注,只让他们进行思考。虽然第一个起来回答的同学就把三棵松树的奇特之处都回答得很完整了。可是,举手的同学并不多,可能来听课的老师比较多,有的同学紧张,没敢举手。课后询问了几位同学,确实有这个原因。如果之前设计了让他们写批注的环节,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更加大胆地举手发言。

  在“争当小导游”的环节中,同学们的讨论还是比较热烈的。我注意到一开始,学生基本上都是照着课本在背,就在个别指导时提醒他们可以加上一些自己的话,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个导游,描述的时候也不必照着课文,用自己的话把松树的奇特之处讲出来就可以了。我首先让一个经过个别指导的学生来回答,他能加上自己的话:“大家好,我是黄山的导游……”说明刚刚的指导对他是有效的。回答完毕,我及时进行了评价,尤其表扬了他能够用自己话进行描述。然后,我又请了几个没有经过个别指导的同学,他们都能够学着刚刚的同学加上自己的描述性语言。这样,对前一位同学的评价信息在其他同学身上也起了作用,达到了效果。一位同学在介绍的时候还加上了动作,俨然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在给游客们介绍黄山的代表。介绍了黄山的三大奇松,我又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以及想象,给大家介绍黄山的其他松树。在学生介绍的时候,我针对他们的回答都分别给予了评价,学生也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评价信息,回答得一个比一个精彩,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的讲述为主。只要我们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他们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甚至给我们带来惊喜。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5)

——黄山奇松说课稿 (菁华6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扫除障碍,整体感知,并学*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精读第二自然段,品味课文“精当”的用词,体会三送的奇特,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

  1、创设情境,学生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五年级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第一课时,我采用多媒体播放一组黄山风景图,并配以乐曲,一下子拉*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由扶到放,自主合作。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情感熏陶”等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感—品”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4、参与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指导背诵”的环节,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1、复*导入

  (1)引读课题后,让学生提取第一自然段的信息。

  (2)完成填空,并朗读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

  2、精读课文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指名分别读描写三松的句子,并找出评价最高的松树。

  (2)重点介绍“迎客松”,从描写迎客松“奇”的词语出发,配合资料、造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迎客松的形态的奇特,以及生命力的顽强。

  (3)用填空的形式指导学生背诵。

  (4)放手让学生自由解读描写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朗读课文时注意对重点词的分析,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5)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安排,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图片,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填空,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3、拓展延伸

  (1)通过让学生介绍祖国的名胜,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作业的设置。我让学生在提供的图片中选择,仿照课文中三松的描写方式练*写话,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情感的升华。

  4、板书设计

  因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在三松,所以我的板书也是以此为基础,直观地展示了课文的重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2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黄山奇松》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黄山奇松。由黄山作为“天下第一奇山”,说到它的“四绝”,然后从“四绝”中引出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使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作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正是因为奇松的点缀才使它独领风骚。第二自然段写独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长地,在玉屏楼前的悬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写“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态,以及它们得名的由来。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众多松树。一连用了许多“或”字,以显示松树姿态各异,美不胜收,点明山因树而“更加神奇”,以呼应前文。

  本课的训练重点及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内化、巩固。

  教学对象及其学*需要分析: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的强大动力。布鲁纳曾指出:最好的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声像并茂、视听结合,能以直观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自冶中完成。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造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含量,营造了创造的氛围,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将儿童引向创新学*之路。

  一、运用媒体 以画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拓展视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学*对象上,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活动,促其思考。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媒体演示 激情体验 激励想象

  针对课文的重点,我用多媒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在教学“陪客松”时,创设情境,驱谴学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多元态势,还能培养学生不受制约、纵横思考的*惯。录像中迷人的黄山风光,优美动听的.旋律,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学生仿佛成了黄山上的“陪客松”,声情并茂地为人们介绍着迷人的黄山风光。同学们在侃侃而谈中真切地体会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壮丽。

  三、利用媒体 以实引虚 放飞想象

  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会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我随即用语言激励学生放飞想象,补充在省略号处。此时学生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开启了思维的闸门,情绪高昂。课堂教学达到了“任情感激荡,任思维涌动,任想象飞翔”的高潮。

  评析与思考:

  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它使传统教学变多元化、立体化,并使教学内容图、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体现,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其参与意识,并让其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培养其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创造性。

  分析这堂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实验课:教师的工作富有创新性;学生的学*体现研究性、实践性;信息技术与设备体现了工具性。创设了一个多层面、多维度的师生、生生沟通情境和关系,大大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之更具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关注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基于“整合”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建构主义的学*观;能力培养、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是现实学*的承担者与发动者的教学活动观;以及信息技术是学*工具与资源的技术观。

  整合的课堂,学生需注重读书、注重发现、注重质疑、注重探究、注重辩论、注重想象、注重合作、注重感悟,需最大限度地接触和充分使用信息技术,才有希望达到信息技术促进学*改善的目的。只要我们能按照新的课程标准施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新的教学观、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质量观、新的评价观,就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黄山奇松说课稿3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多媒体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多媒体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仅复*了上节课的内容,又便于引入到本课的教学内容中去。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创设情境,引入到本课的重点内容

  播放四绝的图片,在这四绝中,人们却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完后,让他们再看课题,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学生回答:奇)那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问,黄山松奇在哪里?)这样问题层层深入,让学生对本文的学*产生兴趣。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并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奇松,他们奇在哪里?(学生读后讨论)这样让学生人情入景,更有利于接下来的学*。

  (三)、重点引读迎客松

  这一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找出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通过找句子,再找词语来完成。学生交流讨论后,从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然后再用激情朗读来反映出它的奇。其中在指导朗读的时候,我从指导他们读好词语着手,然后再读好句子,最后读好写迎客松的整段文字。在这一过程中,让他们学会学*的方法,从着手句子到品读词语,最后到整段文字。从品词析句中,进行感情积淀,为感情朗读服务。

  (四)、自学另外两种松,选择一种你更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了一下学*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四人小组交流讨论等方法,自学另外两种松,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展示了他们的个性,并通过小组讨论,来增强他们与别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五)、观看其它松的图片及录象,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交流讨论你想象中的其它形态的松。用直观的方法让他们身临其境,便于更深地理解本文。

  (六)、再次创设情境,让学生做回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复述本文所学的内容,加深理解。而情境的创设更有利于本环节的实施。

  (七)、课后延伸,拓展训练。让学生选择一种你印象最深刻的松,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它写具体、生动。学完课文后,更有利于指导写作。

黄山奇松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人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讲人们对黄山奇松的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山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教学本课,要用两课时来完成,我现在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山松奇美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的特点来写黄山松的。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五年级的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课时 ,我将出示一些图片,拉*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教学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当导游。

  四、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

  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教学流程

  第一步:新课导入

  第二步:感悟黄山松的奇特

  第三步:总结全文

  六、说作业设计和板书

黄山奇松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6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学生是学*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6)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小节。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搜集的有关黄山松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语言文字,体会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第20课,并学*了课文的第1小节,知道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使得人们对黄山奇松真是情有独钟。那么黄山松究竟奇在哪儿呢?引得人们对她如此偏爱,请大家打开课文,大声地朗读课文2、3两小节,边读边想,黄山松奇在哪里?

  (边说边打出各种姿态的黄山松)

  二、精读课文2、3两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节,思考:黄山松奇在哪里?教师巡视。

  2、共同讨论:黄山松奇在哪里?

  (1)你认为黄山松奇在哪里?引出第3节的学*或第二节的学*

  你是从哪里知道黄山松的姿态非常多的?

  过渡:是呀,黄山是那么的大,松树是那么的多,姿态又是那么的奇,真是千姿百态啊!课文有选择地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这三大名松各自奇在哪里呢?请你再仔细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2)引出第二节的学*

  迎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从“饱经风霜”一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请做下列的填空:

  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悬崖边,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多么神奇呀!这句话该怎样去读呢?

  这时,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古朴苍健的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顽强,一丛遒劲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人们又赋予她丰富的想象,齐读第二句话。

  正因为这样,她现在已经成为整个黄山的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骄傲的语气朗读第三句话。

  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课文,很爱动脑筋,那么你还从哪里读出黄山松的神奇呢?

  陪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她已有500多岁了,仍然以她高大的身姿风雨无阻地陪伴游客们欣赏黄山美丽的风光。

  送客松(出示画面及文字)

  “枝干蟠曲”是什么意思?

  谁知道盆景的制作过程?指名说一说。(出示一盆盆景)

  人们把枝干蟠曲的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蟠曲的枝干向山下伸去,人们又把她想象**的手臂,在送游客们下山。

  指名读一读写“送客松”的句子。

  小结:课文具体地向我们描述了黄山松的神奇,让我们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再次领略黄山松的神奇吧!

  齐读第二节,背诵第二节。

  过渡:黄山松千姿百态,课文只给我们具体介绍了三大名松的神奇,同学们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有关黄山松的资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交流吧!

  三、交流资料:

  1、指名上台介绍自己所搜集的资料,教师略作评点。

  2、黄山真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呀!真乃绝中之绝,因此又有许多人在赞美她,谁来读一读你搜集到的文章。

  3、指名上台朗读。

  4、老师也搜集了一首赞美黄山松的诗,想和大家共同分享。

  5、大屏幕出示《黄山松》,学生自由吟诵。

  6、全班齐诵。

  四、结束全文。

  点评:这是一节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的课。1、执教者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读文、勾画、思考、对话,通过对“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命力。2、根据内容和目标较好地选择了拓展点“奇松”,布置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在课内交流,通过对“凤凰松”“双龙松”“黑虎松”的品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黄山奇松奇在姿态,奇在生长环境,奇在生命力,激发了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凭据教材结合内容师生收集并整理资料,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课本越读越厚。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

  多少风吹雨打,

  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齐读)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4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

  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三奇热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送客松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优美迎客

  千不

  姿挺秀陪客屈

  百不

  态独特送客挠

  教后反思: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7)

——黄山奇松说课稿优选【10】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 1

  你们好!我是来自安徽省合肥市的语文教师孙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第一课《黄山奇松》。

  以下是我的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学情分析

  由于我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黄山,而他们对于黄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浓厚的,极为有限的课本文字、插图,学生的学*兴趣不大,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多媒体课件能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学*氛围,激发浓厚的学*兴趣,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多媒体理解“枝干遒劲”“饱经风霜”“千姿百态”等词语,了解黄山松的“奇”。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教学过程及多媒体运用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如何将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教学过程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感兴趣的问题才会主动的探究,在上课之前我就在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兴趣提上来,让他们主动学*,乐于学*。所以,在导入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悬崖上争奇的松树、山峰上矗立的怪石、峰壑中弥漫的云海、四季常暖的温泉,将学生进入情境。这时我再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地方,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很快就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向往。通过先看再说,学生对黄山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学*下文打下了基础。

  (二)、直观感知,走进黄山。

  有了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学生没有去过黄山,我就出示一幅地图让学生自己找,并说出位置。

  (三)、过程体验,解决重难点。

  接下来就是感受黄山松的“奇”。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先是出示徐霞客的名言导入新课,接着激发学生对名言进行思考,想想这句话的意思,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借助于课件对“五岳”作了提示。当学生初步理解了这句话以后,我又进一步让学生思考徐霞客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由此进入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学*,从而理解黄山“四绝”及人们对奇松情有独钟。

  黄山奇松说课稿 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导航向学生提出学*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等对话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解说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结束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 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五、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

  2、学生自学 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六、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七、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黄山奇松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方法来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迎客松,小结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黄山奇松说课稿 5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谭文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基础。)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

  板块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领下一起来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 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行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 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具体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回答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 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这样设计板书: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处处 迎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此板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黄山奇松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大好河山。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对第三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和语言理解评价能力。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因此根据课标、教材、学情我制定如下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在*作中使用。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学会在*作中使用。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

  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第二环节:检查预*

  这一板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生字词 分组分类检查生字词。 重点强调“屹”这个字读“yi”,不读“qi”。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然后再出示文中的句子,把字带入句子,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设计意图】突出字词教学重点,扫清阅读障碍,同时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

  第二步:检查朗读课文

  采用小组合作检查和抽查重点段落的方式来进行。

  第三步: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采用题目拓展法来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确定学生学*起点,相机肯定学生预*成果,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形成阅读期待,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第三环节:引导精读,深入探究。

  预设:课后题4,默读课文,说说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第一步: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够表现黄山奇松“奇”的句子。所运用的方法是勾画圈点法。

  【设计意图】旨在形成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惯。

  第二步:小组交流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关注的是,是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发言,能否认真倾听,相互补充,资源共享。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三步:全班交流

  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适当引导。

  预设1:学生会交流第二自然段。用多媒体出示第二自然段。对这一句段的处理,我分一下两小步。

  第一小步:抓住关键词,理解感受

  预设学生在学*“迎客松”时会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应出示“迎客松”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朗读有关迎客松的句子,体会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陪客松”、“送客松”的学*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找关键词,用关键词,展示图片,加深学生黄山奇松的印象。

  第二小步:老师点拨指导,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读“它有一丛翠绿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任深处的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体会一下这是什么句式。然后老师点拨,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把松树的枝干比作人的手臂。同时,这又是一个拟人句,“热情”二字给没有感情的松树赋予了人的情感。本段中还有哪些相同的句式,引导学生找出来,并教会学生使用这种句式。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并教会学生使用这种修辞手法。

  预设2:预设学生会交流第三自然段。用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

  第一小步:抓住关键词,理解感受。

  预设学生会抓住“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来学*黄山松的.“奇”,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代表这些姿态的松树的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找关键词,用关键词,展示图片,加深学生黄山奇松的印象。

  第二小步:提炼方法。

  第三自然段运用的是“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认识这种方法,并练*使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学*这种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第四步:总览全文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设计意图】进一步的理解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思想境界。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美好的事物,我们应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以发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并能够在发现美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素养,培养审美能力。【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学以致用。

  第五环节: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流利准确的朗读课文,并能够背诵课文第二段。

  选做作业:仿照黄山奇松的写作手法,另写一篇短文。

  五.说板书设计。

  迎客松 热情欢迎

  黄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观赏 松态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黄山奇松说课稿 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二、说教学策略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打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二、初读感知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三、精读第一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打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四、精读第二节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行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发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四、精读第三节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发布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体现了自主学*,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3、学生打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3)读好这一节

  五、总结全文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则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六、课外延伸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黄山奇松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 “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方法来自主学*、合作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迎客松,小结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 “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

  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板书设计

  迎客松 遒劲 郁郁苍苍 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送客松 枝干蟠曲 秀美

  黄山奇松说课稿 9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以《黄山奇松》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展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根底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到达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构造、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展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气氛,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之路。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为主。学生在学*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开展需要。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展的。一开始我就利用学*导航向学生提出学*要求:

  1、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综合。

  2、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表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为出发点来进展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等对话的自然情境。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讲解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完毕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兴趣延伸到课外。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表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展研究性学*,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展。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4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构造、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

  3、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展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体会黄山松树的“奇”。

  1、提炼主线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2、创设情境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旅游”境地,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3、朗读感悟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联想,感受黄山松树的潇洒、挺秀。

  4、化语为画学生读懂文本语言、浮现语言形象,用电脑绘制名松形象。

  5、读写结合仿照课文写法,自选一种松树试着写一写。 1、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哪些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山”的黄山去看一看,好吗?(板书:黄山)翻开网页,进入“黄山旅游”观看录象和图片,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3、“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那么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仔细欣赏一下这些奇特的松树吧。(补充完整题目:奇松)

  【设计意图】[据题提出阅读专题一个,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系列活动] 4、据题质疑:黄山松奇在哪儿?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理念,人人参与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1)自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并结合上下文初步领会生字词的意思,不能解决的加下划线

  (2)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3)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自学课文

  3、读后检测交流

  4、简要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5、小结:黄山松非常奇特,那就让我们再读课文,细细地去感受一下。

  1、进入“阅读指南”的“整体感知”,呈现:(1)默读第一节,想想黄山松奇在哪儿?

  (2)联系课文说说“四绝”、“情有独钟”的意思,有困难的可以访问“说文解字”

  【设计意图】[访问“说文解字”,可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得到指点帮助,是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的详细表达] 2、学生返回首页自学

  3、同桌讨论

  4、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展交流。

  (1)学生读第二句,抓住“潇洒”、“挺秀”体会,并点击第二句话,出现黄山全景图,展示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体会黄山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语文姓“语”,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同样十分注重语意的领悟和把握]

  (2)读好第二句。

  (3)学生点击第一句话,联系“说文解字”,展示“黄山四绝”的图片,理解“四绝”的词意。

  (4)翻开“说文解字”,理解“情有独钟”的意思。 (5)读好第一句话,读出人们的喜爱之情。 5、齐读第一节,再次完整地感受黄山松的奇特。 1、进入“阅读指南”的“第二节导读”,呈现:

  (1)读读描写三大名松的语句,想想从哪些重点词语中感受到名松的奇特呢?加上下划线,并说说是怎么体会到的。

  (2)联系课文说说“饱经风霜”和“郁郁苍苍”的意思,并用“郁郁苍苍”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通过想象任选一种名松,把它的形象画下来吗?你可以进入“创造天地”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优势,给学生创设创造性学*的空间学生自渎自悟,感受三大名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语感得到培养在感受的根底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电脑绘画这一学生极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2、学生自学,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3、学生显示网页内容进展交流。

  (1)感受“迎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并点击这句话展示“迎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优秀的画作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

  C、读好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陪客松”之奇

  A、学生读写“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并展示“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B、部分学生把画好的陪客松的画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C、读好这句话。

  (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

  A、学生读写“送客松”的句子,抓住“蟠曲”、“天然盆景”“向山下伸出”体会奇特,并点击这段话出示“送客松”的图片进一步体会。

  B、学生把画好的送客松的图片传送到大屏幕,图文对照,师生点评,进一步感受送客松的奇特。

  【设计意图】[展示是最好的学*为了展示,学生会以自己最大的负责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作品在自己作品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起内心的创造欲望,有利于个性的开展和创造力的养成]

  C、读好这段话

  (4)齐读写三大名松的句子,整体感受他们的奇特。 (5)看图描述三大名松

  4、部分学生把造的句子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 1、进入“阅读指南”之“第三节导读”,呈现:

  (1)默读第三节,想想“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文中列举了哪些不同的姿态?可以进入“图片集锦”欣赏千姿百态的松树。 (2)理解“屹立”并造句,有困难的可访问“说文解字”和“造句指南”。

  (3)你能选择一种最喜欢的松树,学*第二节的写法,给它配上几句话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写一写,并到网上,把作品展示给大家充分表达了自主学*,实现了读与写的完美结合] 2、学生自学

  3、学生翻开网页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网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

  (1)展示图片理解“千姿百态”、“屹立”、“斜出”、“仰”、“俯”等词,体会松树姿态之奇。

  (2)部分学生把写好的片段发送到大屏幕,师生点评(3)读好这一节

  1、读了《黄山奇松》,请你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2、读了《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你是否觉得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叹之情?如果是,请你浏览全文,举例说说。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部分精读回归整体,这一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能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读完课文,你还想知道什么?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各地,描写了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黄山松的赞叹和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章的表达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黄山松的奇和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如身临其境。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训练的美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独立识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语言评价能力,但是受年龄限制,阅历浅,认知水*差,对黄山松比较陌生,对它的姿态缺乏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根底,以及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针对新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和开展的主体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到达教和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

  1、创设情境法

  2、朗读法

  3、讨论交流法

  4、勾画圈点法

  本课时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检查预*;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四个环节进展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课开始,为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播放黄山风景区视频。学生的思维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播放黄山风景录像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课文的兴趣。因此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欣赏了黄山风景区的`视频,大家都有什么感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调动,很想去揭开黄山奇松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过渡语: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课件出示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文中所说,“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读出“奇”,学生质疑问难,问题集中在“奇”上,在旁边板书“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检查难读的词语,句子。预*是为培养自学能力效劳的。检查预*还可以了解学生学情,解决了字音,会读课文了,课文的解读、感悟才可以开始。

  2、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松树?(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学法用法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中的重点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分别标画出描写不同松树的句子。找出文章中主要写了哪几种松树?把描写自己喜欢的那种松树的句子大声的读出来,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感悟,读出黄山松的奇和美,读出作者对黄山奇松的喜爱和赞叹之情。指生读写迎客松的句子。(课件出示迎客松图和句子)瞧!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让我们细细地品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迎客松的“奇”。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儿呢?(课件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迎客松被称为什么?(板书:好客的主人。)

  引导学生学*迎客松,总结学*方法,再运用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其他两大名松。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课件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图片,指生上前面说哪幅图是陪客松,哪幅图是送客松,主要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谈理由,说出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相机理解“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板书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仿写小片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的联系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读第三自然段,看看黄山松还“奇”在哪儿?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千姿百态)再次提问黄山松到底有哪些姿态?(引读第二句)让同学根据第三自然段发挥想象说话。根据第三段总分总的构造写一写黄山的其他松,也可以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更可以写写黄山其他三绝:怪石、云海、温泉。之后出示黄山怪石图后指导仿写“怪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时机”。因此,在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上,我摒弃枯燥机械的重复式作业,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凸显出个性化的特征,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的作业设计是这样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并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2、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说出“奇”,也许明年暑假你就能来一次黄山之旅。

  3、推荐文章:《黄山奇石》,徐霞客的《游黄山日记》,袁牧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表达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根据自己的喜好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风光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构造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方案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到达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自主学*、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为了到达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设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先学后扶”从而到达“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方法主学*、合作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在阅读*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忆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根底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重点引导学生学*迎客松,小结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其他两大名松。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表达了“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时机。

  (五)、拓展与延伸

  学*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展综合学*,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一节好课的完毕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在这节课完毕部分我设计了两条开放性的作业:1、选择一棵你最喜欢的松树写几句话。

  2、去查阅资料,了解另外四绝,以及黄山更多的消息,与同伴交流。

  两种不同的作业设计,留给了学生较大的空间,便于他们自主选择更适合其个性特征和个体需求的方案,课内与课外交相互应,在实践中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1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的表达方式很有特色,它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语言流畅,将黄山奇松的秀美描写得淋漓尽致,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是一篇加强学生语言情感训练的美文。 (新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根本表达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看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的能力,(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学*根底。)但受年龄限制,阅历浅、实践少,认知水*和能力仍有限,对黄山松树的姿态缺乏感性认识。

  结合本文特点和5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根底,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3.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4.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教学重点是:整体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名松的“奇美”。

  难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到达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采用的教法是话题设置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演示法,拓展迁移法。在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详细的学法是发现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惯。

  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大板块展开。分别是:板块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以“黄山四绝”的图片引入课文,配以优雅的乐曲。 2、在出示图片的同时,我提出导语:对于黄山,大家了解多少呢?“黄山四绝”是否有听说过?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却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在作者的带着下一起来欣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这样设计将思维由黄山引到黄山四绝再到黄山奇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

  板块2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扫清文本障碍,同时表达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检查学生的生字词的识记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进展指导。

  字音易错的字,如宾、卧。宾容易读成bing,in和ing不分,卧由于即墨方言土语的特点学生容易将圆口O发成扁口。

  字形易错的字,如陡、卧。陡容易将双耳旁写成双人旁。卧左边部分的笔顺易写错。

  让学生用钢笔描红,然后在练*本上写一写、练一练。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帮助纠正出错字音,了解学生读文情况。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然后相互交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板块3细读探究,体悟情感

  我分为两部分,分别出示主话题。 第一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文章中详细写了哪些松树?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带着问题小声朗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讨论。让学生划出描写三种松树的相关句子。

  3、指名学生答复自己所划句子,然后问学生“你喜欢哪种松树?为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或者动情地朗读课文当中的句子,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展示黄山三松的图片,让学生对号入座,指出它们的名称、特点,尽量复述。让学生在对号入座这样的小游戏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印象。

  5、让学生再美美地整体读一遍这三部分句子,把喜爱之情读出来。尝试背诵它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部分:

  1、以多媒体出示主话题:“黄山上只有这三种松树吗?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有的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处处”看出来,有的学生会从第三自然段的“千姿百态”看出黄山松树的姿态之多,还有的学生会从标点省略号中看出来还有很多种姿态的松树作者没有写。 2、让学生用赞叹的语气自读第一和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黄山松树的奇美。

  板块4赏读积累,拓展延伸

  1、学生试扩展第三自然段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发挥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性。

  2、学生自读课文,体味作者语言,说说作者是怎么将三松的奇美写出来的?在此根底上,让学生积累这样的方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另外“三绝”,试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写其中一绝。字数不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在积累**鸣,整合中深化。同时,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黄山奇松说课稿 10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XX号说课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黄山奇松》,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 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 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 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法,角色扮演法。

  四、 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学生是学*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 黄山奇松

  姿态

  奇 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 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的作文范本五份(扩展8)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通用5篇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 1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东邻浙江,南连江西,北与宣城、池州两市接壤。是长江与钱塘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黄山的景色美不胜收、名不虚传,黄山四绝之首奇松更是大自然绘画出的奇特风景。

  迎客松是千千万万黄山松中的至宝。它挺立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上,破石而生,寿逾八百年,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它的姿态苍劲,翠叶如盖,刚毅挺拔,彬彬有礼,形象可爱。

  热情、友好当属握手松。它姿态奇异,树干挺直,虽然经历风吹雨打,但是看上去仍然容颜不老,生机勃勃。它有一根强壮的枝干斜伸出去,虽然看上去光秃秃的,但是只要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不难发现这根枝干的顶端有茂密的叶子。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如盖,或尖削似剑。如果你在远处看它,就会觉得它是以个伸出手臂,想和你握手的松呢!

  黄山太美了,我爱大自然送给我们的这个礼物。

  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如盖,或尖削似剑。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 2

  上学期,学过《黄山奇石》后,我就期待看一看黄山“四绝”神奇秀美的景色。当一家人冒着酷暑,走进皖南的这个清凉世界时,给我的第一个“震撼”,便是居于“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

  晨曦中,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进林间,地面升腾的雾气缓缓弥漫开来,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上萦绕着,秀出了黄山松若隐若现的倩影。

  “黄山之美始于松。”早就听说黄山有七十二峰,绵延五百里,穿插其间的“迎、陪、送、盼、望、蒲团、贴壁、倒挂、望泉、探海”十大名松,各有各的气质和风格。我向往着早点儿见到这些松中名角,赶紧加快了登山的`脚步。

  沿著弯弯曲曲的山道,看着缥缥缈缈的山峰,山前石后地寻觅着躲在美景之中的奇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玉屏峰东侧的文殊洞山上,我终于见到了久负盛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它亭亭玉立于“青狮石”旁,凭借10米的身高、2米的胸围,向一侧伸展7米多的长臂脱颖而出,成为黄山奇松中靓丽的名媛。它以雍容端庄的仪表,略带矜持的热情,温情脉脉地招呼着八方来客。百闻不如一见,它不愧为黄山奇松中杰出的代表。

  我喜爱黄山自然景观中栩栩如生的巧石、奔腾不息的云海、霞光万道的落日,更喜爱不嫌弃贫瘠、不畏艰险的奇松!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 3

  黄山松千姿百态,在黄山之巅,处处都能看到他们潇洒、挺拔的身姿。

  黄山松它们千姿百态,有的根似龙爪,有的卧如盘龙,有的壮如巨人,有的展翅欲飞,有的彬彬有礼。他们高耸入云;或者紧贴石壁;或者离根于石;或者倒挂金钩……它们用他们的意志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妆点着黄山。使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丽,更加壮观。

  瞧!那棵双龙松,枝干刚劲有力,两根粗壮的枝干相互盘绕着,如同两条凶相毕露的苍龙。虽然,已经过去了数百年,枝叶还是那么青翠欲滴,给人的感觉还是那么苍劲有力。那双龙不管严寒酷暑、风吹雨打,整天都形影不离,缠绵亲昵。特别是雾天,它们好像欲展羽翼,腾云驾雾,飞向青天的感觉。

  孔雀松的样子就是彬彬有礼,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的感觉。但是它早就盘根于石。孔雀松栩栩如生,像一只活灵活现的孔雀,昂首挺胸、坚忍不拔。使路过的人们都对它赞叹不休……

  黄山奇松,我站在他们面前,不由得浮想联翩。它们是那么的从容不迫,生活在陡崖边,能长出青翠的枝叶,真让人对他们刮目相看。同时也想到了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向黄山松学*,学*它们那种不畏艰难,在困难中成长。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 4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是一处著名的风景区。那里有四绝,分别是:"怪石、奇松、云海和温泉。"最令人向往的就要算奇松了。

  若要一睹奇松的风采就要去玉屏楼,楼前有三棵闻名中外的奇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和送客松”。它们长得郁郁苍苍,枝繁叶茂。虽然饱经风霜,但还是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像士兵一样,守候着美丽的黄山。

  瞧,迎客松笔直地竖立在悬崖峭壁上,苍劲的枝干像手臂一样伸了出来,向我们招手,好像在说:"欢迎你们的到来!"冬天,它穿上了雪白的“婚纱裙”站在黄山的悬崖上,如同仙女一样,在为五洲四海的游客翩翩起舞。怪不得,人们称它为黄山的代表。

  看,陪客松笔直地站在玉屏楼的对面。它张开了自己的翠绿的枝干,像一个绿色的巨人,陪伴着游客们聊天,欣赏黄山那美丽的风景。送客松的姿态就更奇特了!它枝干弯曲,如同一位老人。人们称它为“天然盆景”。他的枝叶像一把把小扇子,也像一只孔雀张开了自己美丽的尾巴,还像展翅的雄鹰,更像一只绿色的大手依依不舍地向离去的游客们招手。

  黄山的奇松无处不在,有的长在山脚上,有的长在山脚边,还有点从山中钻出来,它们千姿百态,生机勃勃,它们或威武,或飘逸,或潇洒,装点着美丽的黄山。

  黄山的奇松真是太“奇”了。

  黄山奇松作文400字 5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它就像一个巨人矗立在祖国的怀抱之中。黄山的松树以姿态优美,历史悠久,形态各异而闻名于世。其中,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最为著名。

  迎客松,黄山三大奇松之首,它姿态优美,枝干刚健有力,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着活力。它还有一丛小小的枝干伸出去,好像在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至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的象征了!

  送客松姿态十分独特,从侧面看,如同一只小小的“丹顶鹤”,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惜别。

  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像一个绿巨人一样屹立在那里,十分威武,好像要陪同游客来到黄山后这段时间的美好时光。黄山还有许多闻名中外的松树,如:卧龙松,黑虎松,蒲团松,麒麟松等等,他们也都是黄山的象征。

  黄山松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们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那么多的春夏秋冬,风风雨雨。

  同时,我也感觉到黄山奇松不畏严寒,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是多么的难得。他们真不愧被有人称为黄山奇松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