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

首页 / 文库 / |

  小学奥数题 1

  行程:(高等难度)

  甲,乙两站相距300千米,每30千米设一路标,早上8点开始,每5分钟从甲站发一辆客车开往乙站,车速为60千米每小时,早上9点30分从乙站开出一辆小汽车往甲站,车速每小时100千米,已知小汽车第一次在某两相邻路标之间(不包括路标处)遇见迎面开来的10辆客车,问:从出发到现在为止,小汽车遇见了多少辆客车?

  行程答案:

  小汽车出发遇到第一辆客车是在(300-60×1.5)÷(100+60)=21/16小时,小汽车每行一段需要30÷100=3/10小时,此时在(21/16)÷(3/10)=4又3/8段的地方相遇。遇到第一辆客车后,每隔5÷(100+60)=5/160小时遇到一辆客车,当在端点遇到客车时,每断路只能再遇到9辆车[(3/10)÷(5/160)=9.6],因此过路标少于3/10-9×(5/160)=3/160小时遇到客车时,才能满足条件。当小汽车行完5段,就刚好在路标处遇到第7辆,因此这段只能遇到9辆,下一次刚好能遇到10辆,所以共遇到了7+9+10=26辆。

  小学奥数题 2

  1.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多少?

  2.A、B、C三个数,A加B等于252,B加C等于197,C加A等于149,则C是多少?

  3.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多少元?

  4.学校做扫除,张娟和陈芳一共擦玻璃31块,又知张娟比陈芳少擦9块,陈芳擦玻璃多少块?

  5.一个两位数是质数(除1与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这样的数叫质数)由两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之和是8,两个数字之差是2,这个数是多少?

  6.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均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7.三块布共长220公尺,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的2倍,第一块布长多少公尺?

  8.甲筐里有苹果30公斤,乙筐里有橘子若干公斤,如从乙筐里取出12公斤橘子,苹果就比橘子多10公斤,乙筐原有橘子多少公斤?

  9.甲乙两船共载客623人,若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这时两船乘客同样多,甲船原有乘客几人?

  10.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子贵140元,买外衣和鞋子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子花多少钱?

  小学奥数题 3

  来到这里不到一年,听老师讲课就像听天书。好不容易有些思路,可下课的哨子已在三分钟前吹响了,家庭作业又是一大难题。

  回家看看这些家庭作业,真是难,难于上青天呀!但是我还是尝试了一下。头一道是解开一个繁分数:3加2分之1分之1,我很快算了出来。第二道题,我可犯了难:345678*345678-345677*345679。

  我想猛算一下,可刚算到5*345678时竖式就乱了套了。我一看这道题来者不善,就使出看家法宝――问别人!

  先问爸爸妈妈,妈妈又用出了杀手锏――计算器,可是屏幕不够用呀,这可怎么办?我突然想起了理科毕业的表哥,表哥用xy方程指手画脚比划了半天,头上的智慧草都生出来了,还是解不开。

  这可让我犯了难,只能看看奥数,讲义里有没有公式了。可是我看到第一讲作业里的一道题时,不禁开怀大笑。原来这两道题一模一样,只是数略微变了一下,这算式前面是3456782,后面是(345678+1)*(345678-1)=3456782-(3456782-1)=1。这么简单的题居然让大家算了这么长时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时,满头长草的表哥也来把他算的结果告诉了我。我们都开心的笑了。

  小学奥数题 4

小学精选奥数题汇总

  1.现在有1克、2克、4克的砝码各一个,在天*上能够称出多少种不同重量的物体?

  2.用1、2、3、4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

  3.用3张10元和2张50元一共可以组成多少种币值(组成的钱数)?

  4.小明有4块糖,每天至少吃一块,也可以一下全吃完。问小明把糖吃完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5.商店里有100克的`茶叶3包,300克的茶叶2包,400克的茶叶1包,500克的茶叶2包,小明要到商店给爷爷买1千克茶叶,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售货员阿姨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把茶叶交给小明?

  6.由1,2,3,4这四个数字可以组成许多四位数,将它们从小到大依次排序好,那么4123应排在第位.

  7.用1,7,0,4这四个数字写成一个四位数,可以写出很多个.将这些四位数从小列大地依次排列起来,那么排在第十个的数是.

  8.有1,2,3,4,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每次取4张,计算它们的和,可能有种不同的和.它们分别是.

  9.每个茶杯的价格为9角、8角、6角、4角和3角,每个茶盘的价格分别是7角、5角和2角.如果一个茶杯配一个茶盘,一共可以配成种不同价格的茶具.

  10.参加“洽谈会”客人见面问候,在6位客人中,不重复地握手13次.互相之间都握过手的至少有位客人.

  11.有5分、1角、5角、1元的硬币各一枚,一共可以组成种不同的币值.

  12.a,b,c,d四本不同的书放入一个书包,至少放1本.最多放2本,共有种不同的放法.

  13.从3,13,17,29,31,这五个自然数中,每次取两个数分别作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一共可以组成个最简分数.

  14.任意取两个不相同的小于10的数,使它们的和大于10,一共有不同的取法.

  15.甲、乙两人比赛乒乓球,先胜三局的人算赢.直到决出胜负为止,共有多少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16.一个人在三个城市A、B、C中游览.他今天在这个城市,明天就必须到另一个城市.这个人从A城出发,4天后还回到A城,那么这个人有种旅游路线.

  17.三个人互换帽子,要使每个都戴过别人的帽子,共有( )种换法.

  小学奥数题 5

  【题目】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的跑道相距2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他们每人跑100米都停5秒.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秒?

  【解答】这是传说中的“走走停停”的行程问题。

  这里分三种情况讨论休息的时间,第一、如果在行进中追上,甲比乙多休息10秒,第二,如果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甲比乙多休息5秒,第三,如果在休息过程中且又没有休息结束,那么甲比乙多休息的时间,就在这5~10秒之间。显然我们考虑的顺序是首先看是否在结束时追上,又是否在休息中追上,最后考虑在行进中追上。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来解答这个题了。我们假设在同一个地点,甲比乙晚出发的时间在200/7+5=235/7和200/7+10=270/7的之间,在以后的行程中,甲就要比乙少用这么多时间,由于甲行100米比乙少用100/5-100/7=40/7秒。

  继续讨论,因为270/7÷40/7不是整数,说明第一次追上不是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的。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有240/7÷40/7=6是整数,说明在乙休息的中追上的。即甲共行了6×100+200=800米,休息了7次,计算出时间就是800/7+7×5=149又2/7秒。

  注:这种方法不适于休息点不同的题,具有片面性。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阅读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1)

——小学生奥数题 (菁华5篇)

小学生奥数题1

  1、公鸡的只数是母鸡的18,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 )倍。

  2、2个纸箱与1个木箱装的物品一样多,那么6个纸箱与( )个木箱装的物品一样多,9个木箱装的物品要( )个纸箱来装,8个纸箱和3个木箱装的物品都用纸箱装需( )个。

  3、如果4袋味精的重量=2袋盐的重量,1袋盐的重量=14袋面粉的重量,那么一袋面粉的重量等于( )袋味精的重量。

  4、2本笔记本的价钱与8本数学本的价钱相等,5本笔记本的价钱等于( )本数学本的价钱。

  5、商店里一种文具组合包括二副尺子和一把圆规,售价5.3元。其中圆规的价格比尺子贵1.1元,圆规售价( )元,尺子售价( )元。

  6、如果一只小兔的重量相当于一只小狗的,那么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只小兔的重量;8只小兔和3只小狗的重量相当于()只小狗的重量或者相当于()只小兔的重量。

  7、如果1只梨比1只苹果重30克,那么5只梨比5只苹果重()千克;如果把一堆水果中的4只苹果替换成4只梨,总重量会()(填写:增加还是减少)()克。

小学生奥数题2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种昆虫共17只,有120条腿和11对翅膀。求每种昆虫各几只?

  点拨:这道题中出现了三种昆虫,有腿的比较,也有翅膀的比较,比前几道鸡兔同笼问题要复杂。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如果就昆虫的腿数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两类,即8条腿和6条腿的。而只有6条腿的昆虫有翅膀,这样我们就知道8条腿和6条腿这两种昆虫的总腿数和总只数。根据鸡兔同笼的.基本公式,可以求得8条腿的蜘蛛的只数及6条腿的蜻蜓和蝉的数量和。这样再利用一次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公式,已知蜻蜓和蝉的翅膀总数、总只数及其各自的翅膀数,可以求得蜻蜓和蝉各自的只数。

  解:蜘蛛数:(120-17×6)÷(8-6)=9(只)

  6条腿的昆虫数:17-9=8(只)

  蝉的只数:(8×2-11)÷(2-1)=5(只)

  蜻蜓的只数:8-5=3(只)

  答:有9只蜘蛛、5只蝉和3只蜻蜓

小学生奥数题3

  1.哥哥4个苹果,姐姐有3个苹果,弟弟有8个苹果,哥哥给弟弟1个后,弟弟吃了3个,这时谁的苹果多?

  2.小明今年6岁,小强今年4岁,2年后,小明比小强大几岁?

  3.同学们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4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4.有一本书,小华第一天看了2页,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看2页,第4天看了多少页?

  5.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面数,小明排第4,从后面数,小明排第5,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6.有8个皮球,如果男生每人发一个,就多2个,如果女生每人发一个,就少2个,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

  7.老师给9个三好生每人发一朵花,还多出1朵红花,老师共有多少朵红花?

  8.有5个同学投沙包,老师如果发给每人2个沙包就差1个,老师共有多少个沙包?

  9.刚刚有9本书,爸爸又给他买了5本,小明借去2本,刚刚还有几本书?

  10.一队小学生,李*前面有8个学生比他高竺嬗?个学生比他矮,这队小学生共有多少人?

小学生奥数题4

  这篇,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学生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棋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若干个同样的盒子排成一排,小明把五十多个同样的棋子分装在盒中,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没有装棋子,然后他外出了。小光从每个有棋子的盒子里各拿一个棋子放在空盒内,再把盒子重新排了一下。小明回来仔细查看了一番,没有发现有人动过这些盒子和棋子。问共有多少个盒子?

  答案与解析:

  答案:原来有个空的,说明现在也有个空的;

  现在空的说明原来这盒有1个,当然现在也必须有个盒子有1个;

  现在盒中有1个,说明原来是2个,当然现在也必须有个盒子有2个;

  考虑50多,所以有0+1+2+3+4+5+6+7+8+9+10=55

  共11个盒子。

小学生奥数题5

  1、黄花比红花少5朵,红花有12朵,黄花有几朵?

  2、两个班共种树20棵,其中一班种1棵,那么二班种了几棵树?

  3、小张书包有18本书,我有3本,我比小张少几本?

  4、今天,小张书包有10本书,我有11本,我比小张多几本?

  5、公共汽车上下来4人,车上还坐着7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

  6、今天,小张书包有1本书,我有19本,我比小张多几本?

  7、停车场上原来有19辆汽车,第一次开走3辆,第二次开走7辆。还剩多少辆?

  8、飞机场原有18架飞机,飞走13架,还剩几架?

  9、公共汽车上下来1人,车上还坐着17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

  10、鱼缸里有11条红金鱼和花金鱼,其中红金鱼有5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11、公共汽车上下来8人,车上还坐着7人,原来车上有多少人?

  12、停车场上第一次开走7辆,第二次开走8辆。一共开走多少辆?

  13、学校舞蹈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10人,舞蹈小组一共有学生多少人?

  14、篮里有苹果和梨一共15只,其中苹果有13只,梨有几只?

  15、白兔和黑兔一共有9只,其中白兔有3只,黑兔有几只?

  16、8个同学回家了,班里还剩12个同学,请问原来有几个同学?

  17、妈妈买了一篮梨,小明吃了10个,还剩余3个,妈妈买了多少个梨?

  18、小张书包有5本书,我有12本,小张比我少几本?

  19、鱼缸里有19条红金鱼和花金鱼,其中红金鱼有9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20、我借了4本书,今天还了2本,还剩几本书?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2)

——小学奥数题 (菁华3篇)

小学奥数题1

  1.两个数的和为36,差为22,则较大的数为多少?

  2.A、B、C三个数,A加B等于252,B加C等于197,C加A等于149,则C是多少?

  3.买一支自动铅笔与一支钢笔共用10元,已知铅笔比钢笔便宜6元,那么买铅笔花多少元?

  4.学校做扫除,张娟和陈芳一共擦玻璃31块,又知张娟比陈芳少擦9块,陈芳擦玻璃多少块?

  5.一个两位数是质数(除1与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这样的数叫质数)由两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之和是8,两个数字之差是2,这个数是多少?

  6.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均值为92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的产值是多少万元?

  7.三块布共长220公尺,第二块布长是第一块的3倍,第三块布长是第二块的2倍,第一块布长多少公尺?

  8.甲筐里有苹果30公斤,乙筐里有橘子若干公斤,如从乙筐里取出12公斤橘子,苹果就比橘子多10公斤,乙筐原有橘子多少公斤?

  9.甲乙两船共载客623人,若甲船增加34人,乙船减少57人,这时两船乘客同样多,甲船原有乘客几人?

  10.张强用270元买了一件外衣,一顶帽子和一双鞋子,外衣比鞋子贵140元,买外衣和鞋子比帽子多花210元,张强买这双鞋子花多少钱?

小学奥数题2

  一个房间中有100盏灯,用自然数1,2,…,100编号,每盏灯各有一个开关。开始时,所有的灯都不亮。有100个人依次进入房间,第1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1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第2个人进入房间后,将编号为2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如此下去,直到第100个人进入房间,将编号为100的倍数的灯的开关按一下,然后离开。问: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哪些灯还亮着?

  答案与解析:

  对于任何一盏灯,由于它原来不亮,那么,当它的.开关被按奇数次时,灯是开着的;当它的开关被按偶数次时,灯是关着的;

  根据题意可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一盏灯的开关被按的次数,恰等于这盏灯的编号的因数的个数;

  要求哪些灯还亮着,就是问哪些灯的编号的因数有奇数个。显然完全*方数有奇数个因数。所以*方数编号的灯是亮着的。所以当第100个人离开房间后,房间里还亮着的灯的编号是:1,4,9,16,25,36,49,64,81,100。

小学奥数题3

  【题目】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的跑道相距2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7米,乙每秒跑5米,他们每人跑100米都停5秒.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少秒?

  【解答】这是传说中的“走走停停”的行程问题。

  这里分三种情况讨论休息的时间,第一、如果在行进中追上,甲比乙多休息10秒,第二,如果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甲比乙多休息5秒,第三,如果在休息过程中且又没有休息结束,那么甲比乙多休息的时间,就在这5~10秒之间。显然我们考虑的顺序是首先看是否在结束时追上,又是否在休息中追上,最后考虑在行进中追上。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来解答这个题了。我们假设在同一个地点,甲比乙晚出发的时间在200/7+5=235/7和200/7+10=270/7的之间,在以后的行程中,甲就要比乙少用这么多时间,由于甲行100米比乙少用100/5-100/7=40/7秒。

  继续讨论,因为270/7÷40/7不是整数,说明第一次追上不是在乙休息结束的时候追上的。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有240/7÷40/7=6是整数,说明在乙休息的中追上的。即甲共行了6×100+200=800米,休息了7次,计算出时间就是800/7+7×5=149又2/7秒。

  注:这种方法不适于休息点不同的题,具有片面性。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3)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范文5份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1

  行程:(高等难度)

  甲,乙两站相距300千米,每30千米设一路标,早上8点开始,每5分钟从甲站发一辆客车开往乙站,车速为60千米每小时,早上9点30分从乙站开出一辆小汽车往甲站,车速每小时100千米,已知小汽车第一次在某两相邻路标之间(不包括路标处)遇见迎面开来的10辆客车,问:从出发到现在为止,小汽车遇见了多少辆客车?

  行程答案:

  小汽车出发遇到第一辆客车是在(300-60×1.5)÷(100+60)=21/16小时,小汽车每行一段需要30÷100=3/10小时,此时在(21/16)÷(3/10)=4又3/8段的地方相遇。遇到第一辆客车后,每隔5÷(100+60)=5/160小时遇到一辆客车,当在端点遇到客车时,每断路只能再遇到9辆车[(3/10)÷(5/160)=9.6],因此过路标少于3/10-9×(5/160)=3/160小时遇到客车时,才能满足条件。当小汽车行完5段,就刚好在路标处遇到第7辆,因此这段只能遇到9辆,下一次刚好能遇到10辆,所以共遇到了7+9+10=26辆。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2

  小花和小明超爱吃糖果。她们俩一共有64颗糖果,而且,她俩糖果数目的积可以整除4875。已知小明的糖果比小花多,那么小花比小明多多少糖果呢?

  答案与解析:

  所以4875可以被以下数整除:3,5,13,15,25,39,75,125,…(后面的数大于64不用考虑)其中,相加为64的为25和39,所以小花有25颗,小明有39颗,所以小明比小花多14颗。看到整除很自然想到数论,糖果数目一定是整数,从而可以通过分解质因数来解答。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3

  1.从一点引出两条()就组成一个角.

  A.直线B.线段C.射线

  2.一个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行,这个四边形是().

  A.*行四边形B.任意四边形C.梯形

  3.把长方形拉成一个四条边长度保持不变的*行四边形后,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B.比原来小C.与原来相等

  4.下列图形中,()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A.正方形B.等边三角形C.圆

  5.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相比较,().

  A.正方形的面积大B.同样大C.圆的面积大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4

  时间路程问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竞赛题: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均每分钟行70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时间路程答案:

解法1、全程的*均速度是每分钟(80+70)/2=75米,走完全程的时间是6000/75=80分钟,走前一半路程速度一定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80-37.5=42.5分钟

  解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70*x=6*1000,解方程得:x=40分钟因为80*40=3200米,大于一半路程300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000/80=37.5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0+(40-37.5)=42.5分钟

  答: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42.5分钟。

  小学奥数题及答案 5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一)

  1、南京长江大桥共分两层,上层是公路桥,下层是铁路桥。铁路桥和公路桥共长11270米,铁路桥比公路桥长2270米,问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和铁路桥各长多少米?

  2、三个小组共有180人,一、二两个小组人数之和比第三小组多20人,第一小组比第二小组少2人,求第一小组的人数。

  3、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多19千克,从甲筐取出多少千克放入乙筐,就可以使乙筐中的苹果比甲筐的多3千克?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二)

  1、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等于120,而减数是差的3倍,那么差等于多少?

  2、已知两个数的商是4,而这两个数的差是39,那么这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是多少?

  3、姐姐做自然练*比妹妹做算术练*多用48分钟,比妹妹做英语练*多用42分钟,妹妹做算术、英语两门练*共用了44分钟,那么妹妹做英语练*用了多少分钟?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三)

  1、已知△,○,□是三个不同的数,并且△+△+△=○+○,○+○+○+○=□+□+□,△+○+○+□=60,那么△+○+□等于多少?

  2、用中国象棋的车、马、炮分别表示不同的自然数。如果,车÷马=2,炮÷车=4,炮-马=56,那么“车+马+炮”等于多少?

  3、聪聪用10元钱买了3支圆珠笔和7本练*本,剩下的钱若买一支圆珠笔就少1角4分;若买一本练*本还多8角,问一支圆珠笔的售价是多少元?

  三年级奥数题:和差倍数问题(四)

  1、甲、乙两位学生原计划每天自学的时间相同,若甲每天增加自学时间半小时,乙每天减少自学时间半小时,则乙自学6天的时间仅相等于甲自学一天的时间。问:甲、乙原订每天自学的时间是多少分钟?

  2、一大块金帝牌巧克力可以分成若干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小块。小明和小强各有一大块金帝巧克力,他们同时开始吃第一小块巧克力。小明每隔20分钟吃1小块,14时40分吃最后1小方块;小强每隔30分钟吃1小块,18时吃最后1小方块。那么他们开始吃第1小块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三年级奥数题:速算与巧算

  【试题】巧算与速算:41×49=( )

  三年级奥数题:植树问题

  【试题】一块三角形地,三边分别长156米,234米,186米,要在三边上植树,株距6米,三个角的顶点上各植上1棵数,共植树( )棵。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一)

  【试题】一台拖拉机5小时耕地40公顷,照这样的速度,耕72公顷地需要几小时?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二)

  【试题】纺织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煤1500千克,6天可以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可以多烧几天?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三)

  【试题】把7本相同的书摞起来,高42毫米。如果把28本这样的书摞起来,高多少毫米?(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四)

  【试题】两个车间装配电视机。第一车间每天装配35台,第二车间每天装配37台。照这样计算,这两个车间15天一共可以装配电视机多少台?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五)

  【试题】同学们到车站义务劳动,3个同学擦12块玻璃。(补充不同的条件求问题,编成两道不同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补充1:“照这样计算,9个同学可以擦多少块玻璃?”

  补充2:“照这样计算,要擦40块玻璃,需要几个同学?”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六)

  【试题】小华每分拍球25次,小英每分比小华少拍5次。照这样计算,小英5分拍多少次?小华要拍同样多次要用几分?

  三年级奥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七)

  【试题】 刘老师搬一批书,每次搬15本,搬了12次,正好搬完这批书的一半。剩下的书每次搬20本,还要几次才能搬完?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4)

——奥数题作文 (菁华5篇)

奥数题作文1

  今天,和往常一样,妈妈又在喊我去做奥数题了。“啊,苍天啊,大地啊!为什么每天都有写不完的奥数题啊,谁来救救我啊!”我一个人情不自禁地感叹道!“别那么多废话,赶紧过来写,今天做一期,字给我写端正,做完了再拿给我检查。”妈妈那严厉的话语劈头盖脸的飞向我。

  虽然我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耐着性子去书房做题,翻开举一反三的本子,一看,今天做《火柴游戏》的题目,心里乐坏了,这对我来说分分钟就可以搞定的题目了。我拿起笔写起来,开始的几题我都做的得心应手,三下五除二,一下子就做完了。可是接下来提高题中的几道题难住了我,一连串的数字,一连串的火柴,每道题都是要求移动1根或者2根火柴,添加1根或者2根火柴,然后使算式成立,使图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等等。我刚想要在草稿纸上分析这些难搞的题目,就听见书房外的弟弟在玩妈妈新买回来的玩具,笑得高兴极了。弟弟把我的注意力全吸引了过去,本来就很不情愿写的我,这下更没心思做这些题了。于是,我随便在草稿纸上比划了几下,就告诉妈妈我已经全部做完了,然后跑出书房和弟弟一起玩了。

  过了一会,妈妈忙完手上的事情就来帮我检查作业了。突然间,妈妈的脸由晴转阴地把我叫了过去:“一共也就十几道题目,你错了五道题,怎么做的啊?”“不会做。”我大声的回答道。听了这句话,妈妈真的生气了,她一脸严肃的说“你压根就不是不会做,刚才你的心思就没有在作业上面,而是想着要和弟弟一起玩新买的玩具。”妈妈一下就看穿了我,我只好乖乖地把错误的题都擦干净准备重新解答。这时妈妈在旁边认真地帮我一起分析问题,而我的小脑筋也飞快地开动起来,一会的功夫所有的错题我都一 一做出了正确的解答。这下妈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特别是在学*上,必须认认真真对待每一项学*任务,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成绩。”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对妈妈说“我再也不会了。”

奥数题作文2

  我纳闷极了,这不是一节作文课吗?怎么研究起数学了?改朝换代了啊!……就在这时,一位十足的数学迷杨同学却叫道:“好!”不过,我可不支持这个观点,心想“在奥数班上我都学腻了,难得的作文课怎么也这么痛苦”。

  周老师大摇大摆地走上讲台,双手扶案,一副风流潇洒帅哥的模样。他用眼扫视了一下整个教室,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他大声说道:“有一列火车,开到南京站,下去了3个乘客,上来了5个乘客”。“这个题目也实在是太简单了,一年级时我就做过N遍了,周老师的文化水*也太低了吧!”我一边注视着老师,一边心里嘀咕着。全班同学都“哦”了一声,我看着好玩,便加入了他们的群体。周老师继续着他的演讲:“下一站上来8个乘客,下去4名乘客,又到一站,下去4名乘客,没人上来……”。班级中不约而同地传来了一声又一声的“哦——”,大家都觉得胜券在握,准备大出老师的洋相。

  周老师刚把题目出完,就有同学大喊:“车里还有30人!”周老师笑而不语,待班里安静下来,他问到:“火车一共经过几个站?”周老师的话音刚落下,刘同学猛然醒悟道:“周老师在耍我们!”

  通过这个游戏,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复杂的表象只会打乱一个人成功的思路,而简单却可以达到正确无误,有时过多的思维定势只会在人的思维中扼杀全新的想法,因为:“简单也是一种智慧!”

奥数题作文3

  一天,我在班上听说,有一道奥数特别难,就连学*成绩最好的班长都不会做。于是,我也想来试一试。

  第一次,我做了好久好久,最后终于做完了,可一对答案是错的。小明看见了,对我说:“我看你还是放弃吧!别再白费劲了!要是有时间,我们来聊聊有趣的事情吧,那可比做这枯燥的奥数题有趣多了。”我说:“不,我绝不放弃,因为我觉得一定能做得出来。”小明说:“这道题超过了我们的学*范围,你看成绩最好的班长都做不出来,你还坚持个什么呀?来,我们聊聊天,讲讲好玩的事!”我说:“超出学*范围是很正常的事啊,要不然怎么叫‘奥数题’呢?我想肯定会有办法解出来,让我再试试吧。”

  第二次,我又换了个方法做了大半天,可到最后一对答案还是错的。这时体育委员跑过来说:“这题你是做不出来的,你还是放弃吧!走,我带你打篮球去!打篮球多有趣啊!”我说:“你带别人去打吧,我是不会放弃的!我今天就要坚持到底,非要把这道题做出来不可!”

  直到晚上放学,我也没有做出来。回家到家中,我闷闷不乐:莫非这道题真的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爸爸知道了,看了看题说道:“小子,你能坚持不懈地想一个问题,非常好!其实你刚才做题的思路方法是对的,只是有一点偏差而已。你再多动一下脑筋,肯定能做出来的!”听了爸爸的话,我非常高兴,又开始思考起来……这一次,非常顺利,没有过多久我就顺利地做了出来。

  做出了这道奥数题,我高兴极了,因为这件事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一件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

奥数题作文4

  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对于我们这种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那一个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了,我总是绞尽脑汁把它们克服。

  我正端坐在窗前,思考着一道数学题,它给了我们四块饼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烙熟。这下,让我也犯了难。

  我紧皱着眉头,努力的思考着,希望能有些线索。突然,我灵机一动,用算术不行,用实际操作总行吧!”于是,我剪了四个饼,试着烙起饼来。对!先烙1号、2号饼,顺着这条思路,我很快找出了解题办法,兴奋不已地算了起来。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我猛然想起了以前老师讲过解题方法。可是,当我运用这种思路的时候,却又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烙饼的时间太长了!我叹了一口气,再度陷入了沉思。

  我默默地思考着,忽然,爸爸以前的话又萦绕在耳边—“想要知道答案,必须要认真思考。”不一会儿,一个数字“2”呈现在我眼前。“别高兴太早!”我提醒自己又验算起来。哇,它完全正确!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开心地叫了起来:“我终于把这道题做了出来,耶!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更明白了一个真理:只要尽自己所能,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尝到成功的喜悦。

奥数题作文5

  今天,我放学回到家,一进房间,看见墙上挂着的黑板上有一道奥数题,是我走错房间了吗?还是妈妈改教数学了?妈妈进来了。哦,原来是妈妈叫我先做一下这道奥数题。

  我看了一下题目,心中似乎有人说:“简单,简单!”心中又似乎有人喊道:“太难,太难!”题目是这样的:一条河流水速为4千米1小时,船在静水中每小时16千米,如果这条船从甲地顺流而下,6小时到达乙地,请问这条船从乙地返回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我开始算了,这道奥数题没有路程也没有速度,怎么算呢?我绞尽脑汁地想啊想,想了一会儿,终于想出来了。它的流水速度加上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等于船的顺水速度,再用顺水速度乘以顺水所需时间就等于路程,因为甲地到乙地是顺流,乙地到甲地是逆流,所以要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流水速度,等于返回时船每小时走多少千米,最后用路程除以每小时走多少千米,就等于返回时所需要的时间。

  我把题目做好后交给了妈妈,妈妈认真地看了看,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她问我:“袁一方,你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我兴高采烈地向妈妈讲解了一遍。妈妈对我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好孩子,脑子越用越灵,爱思考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通过做这道奥数题,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困难不要放弃,坚持动脑筋就一定会成功!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5)

——小升初的奥数题 (菁华3篇)

小升初的奥数题1

  1、甲、乙、丙都在读同一本书,书中有100个故事。每个人都按照顺序从某一个故事开始往后读。已知甲读了75个故事,乙读了60个故事,丙读了52个故事。那么甲、乙、丙都读过的故事至少有多少个?

  2、我国有"三山五岳"之说,其中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一位老师拿着这五座山岳的图片,并在图片上标出数字,他让五位学生来辨别,每人说出两个,学生回答如下:甲:2是嵩山,3是华山, 乙:4是衡山,2是嵩山, 丙:1是衡山,5是恒山, 丁:4是恒山,3是嵩山, 戊:2是华山,5是泰山。

  3、六位数 是6的倍数,这样的六位数有多少个?

  值,A可以取5个值,题目没有要求A≠B,所以符合条件的六位数共有5×4=20(个)。

  4、从0,2,3,6,7这五个数码中选出四个,可以组成多少个可以被8整除的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

  5、姐妹俩今年的年龄和是40岁,当姐姐像妹妹现在这样大时,妹妹的年龄恰好是姐姐年龄的一半.则姐姐今年多少岁.

  6、在一个圆环形的跑道上,甲、乙两人在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跑时,每隔16分相遇一次,如果两人速度不变,两人在同一地点沿相反方向跑时,每隔8分相遇一次,则甲乙跑完一圈各需要多长时间?

  7、一只小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在210千米的河流中顺水而行时用了6小时,则返回原处需用多少小时.

  8、46305乘以一个自然数a,乘积是一个整数的*方。求最小的a和这个整数。

小升初的奥数题2

  1、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不管怎样挑选,在任意七个小朋友中总有两个彼此选的玩具都相同,试说明道理.

  2、99张卡片上分别写着1~99.甲先从中抽走一张,然后乙再从中抽走一张,如此轮

  下去.若最后的两张上的数是互质数,则甲胜;若最后剩下的两个数不是互质数,则乙胜.

  问甲要想获胜应该怎样抽取卡片?

  3、100个和尚140个馍,大和尚1人分3个馍,小和尚1人分1个馍。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4、6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到水龙头接水,水龙头注满6个人的水桶所需时间分别是5分钟、4分钟、3分钟、10分钟、7分钟、6分钟.现在只有这一个水龙头可用,问怎样安排这6人的打水次序,可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

  5、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最大面为底面),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不漏水),再朝左竖起来(最小面为底面),里面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6、四位同学进行了一次乒乓球单打比赛,当比赛进行了若干场后,体育老师问他们分别比赛了多少场。这四位同学回答分别比了1、2、3、3场,老师说:"你们肯定有人记错了。"请问: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提示:从奇偶性来考虑)

  7、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去B地,前3小时,甲因修车1小时,因此,乙领先于甲4千米。又经过3小时,甲反而领先了乙17千米,求二人的速度。

  8、师徒二人生产同一种零件,土地比师傅早2小时开工,当师傅生产了2小时后,发现自己比徒弟少做20个零件。二人又生产2小时。师傅反而比徒弟多生产了10个。师傅每小时生产多少个?

小升初的奥数题3

  每道题的答题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二年级】

  课内知识:两位汽车驾驶员,要*分12kg的大桶汽油,眼下身边只有能装5kg和9kg的两只空桶,怎样倒才能*分这此汽油?

  课外趣题:学校门前有条长100米的马路,马路两侧一共种了42棵树,每侧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马路的两端都种了。请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三年级】

  课内知识:在1,2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3;第二次在1,3之间和3,2之间分别写上4,5,得到 1 4 3 5 2 。以后每一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再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6次,那么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课外趣题:先观察下面各算式,再按规律填数。

  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59+___=888888

  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

  四年级

  课内知识:甲有5块糖,乙有12块糖。每操作一次是由糖多的人给糖少的人一些糖,使得糖少的人的糖数增加一倍。经过20xx次这样的操作后,两个人的糖数分别是多少?

  课外趣题:用17这七个数码组成三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并且使这四个数的和等于100。在满足要求的`答案中,最大的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的两位数最小可能是多少?

  五年级

  课内知识:1到20这20个数中,至少任取多少个数,必有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课外趣题:用1~8这八个数字组成四个两位数,并使这四个数的和等于144。这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乘积最小是多少?

  【二年级】

  课内知识:两位汽车驾驶员,要*分12kg的大桶汽油,眼下身边只有能装5kg和9kg的两只空桶,怎样倒才能*分这此汽油?

  解答:先把5 kg的空桶装满油倒入9 kg的空桶,再把5 kg的空桶装满油倒入9 kg的桶中,这时5 kg的桶中还剩下1 kg的油。把满满的9 kg油倒回大油桶,再把5 kg的桶中剩下的1 kg油倒入9 kg的油桶,最后用5 kg的桶装满油倒入9 kg的油桶,这时就把12 kg油*均分成了2份,即每份6 kg.

  课外趣题:学校门前有条长100米的马路,马路两侧一共种了42棵树,每侧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都相等,而且马路的两端都种了。请问: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解答:422=21(棵) 100(21-1)=5(米)

  【三年级】

  课内知识:在1,2两数之间,第一次写上3;第二次在1,3之间和3,2之间分别写上4,5,得到 1 4 3 5 2 。以后每一次都在已写上的两个相邻数之间,再写上这两个相邻数之和。这样的过程共重复了6次,那么所有数的和是多少?

  解答:原来两数之和:1+2=3;操作一次:1+3+2=6=3+3;操作2次:1+4+3+5+2=15=3+3+9;操作3次:1+5+4+7+3+8+5+7+2=42=3+3+9+27;......规律是,操作n次,和为 ,所以,操作6次的和为 =1095。

  课外趣题:先观察下面各算式,再按规律填数。

  99+7=88

  989+6=888

  9879+5=8888

  987659+___=888888

  __________9+1=_____________

  解答:3;9876543,88888888

  【四年级】

  课内知识:甲有5块糖,乙有12块糖。每操作一次是由糖多的人给糖少的人一些糖,使得糖少的人的糖数增加一倍。经过20xx次这样的操作后,两个人的糖数分别是多少?

  解答:(5,12)(10,7)(3,14)(6,11)(12,5)(7,10)(14,3)(11,6)(5,12),8次一循环。20098=2511,所以最后甲有10块,乙有7块。

  课外趣题:用17这七个数码组成三个两位数和一个一位数,并且使这四个数的和等于100。在满足要求的答案中,最大的数最大可能是多少?最小的两位数最小可能是多少?

  解答:加数数字和为28,结果数字和为1,28-1=27,说明有三个进位,那么个位数字相加一定为20,十位数字相加一定为8。8=1+2+5=1+3+4,所以最大的数最大可能为57,最小的数可能为12。

  【五年级】

  课内知识:1到20这20个数中,至少任取多少个数,必有两个数,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解答:根据题目所要求证的问题,应考虑按照同一抽屉中,任意两数都具有倍数关系的原则制造抽屉。把这20个数按奇数及其倍数分成以下十组,看成10个抽屉:

  {1,2,4,8,16},{3,6,12},{5,10,20},{7,14},{9,18},{11},{13},{15},{17},{19}。

  从这10个数组的20个数中任取11个数,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数取自同一个抽屉.由于凡在同一抽屉中的两个数都具有倍数关系,所以这两个数中,其中一个数一定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课外趣题:用1~8这八个数字组成四个两位数,并使这四个数的和等于144。这四个数中最小数与最大数的乘积最小是多少?

  解答:13+28+47+56=144,1356=728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6)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 (菁华3篇)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1

  一、圈一圈,填一填,算一算。

  (1)○○○(2)◎◎◎◎◎◎◎◎

  ◎◎◎◎◎◎◎◎◎○○○○

  ◎的个数是○的()倍◎的个数是○的()倍

  二、看图列式:◎◎◎◎◎◎四六()

  ◎◎◎◎◎◎

  ◎◎◎◎◎◎

  ◎◎◎◎◎◎

  三、在○填上适当

  4×○=165×○=25○×4=20○×2=12

  6×○=182×○=18○×3=27○×5=35

  四、生活与数学

  1.妈妈买了15个西红柿,每5个放一盘,需要准备几个盘子?

  答:.需要准备个盘子。

  2.做一件衣服要用5个纽扣,阿姨买来20个纽扣,可以钉多少件衣服?

  答:

  3.李老师买来20枝铅笔,*均分给莹莹和她的3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枝?

  答: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2

  1、同学们排成一队放学,小明的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7个人,这队共有多少人?

  2、从前面数起,小林是第5个,从后面数起,小林是第4个,这一队一共有多少人?

  3、16个小朋友排队做操,排在涛涛前面的有6人,排在涛涛后面的有多少人?

  4、有20只兔子排成一队去采蘑菇,从前面数起,灰兔是第7只,从后面数起,灰兔是第几只?

  5、小王的后面排的是小张,从前数小王是第4个,从后数小张是第4个,这一队共有多少人?

  6、少先队员排成队去参观,从排头数起,杨华是第18个,从排尾数起,张红是第12个,已知杨华的前两个是张红,这队共有多少人?

  7、15个鸡笼里养着15只鸡,从左往右数第3只是黑鸡,从右往左数第5只是白鸡,其余都是黄鸡,黑鸡与白鸡之间有多少只黄鸡?

  8、16个同学排着相同的两行参加唱歌比赛,小青排在第二行第4个,小青的另一边有多少个同学?

  9、一(1)班同学排**数相等的两行做操,小华站在其中一行,从前面数他是第12个,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一(1)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10、一年级同学排成一队参加比赛,从排头数张红是第22个,从排尾数李洋是第24个,已知张红的前一个是李洋,这队共有同学多少人?

小学一年级奥数题3

  【题目】:

  小丽、小玲、*三人进行跑步比赛。赛后小丽说:我不是第2名;小玲说:我不是第1名;*说:我前面没有人。

  小朋友,你知道他们的名次吗?

  【解析】:

  这题关键是让孩子初步熟悉列表法解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通过对已经条件进行逻辑推理,作出判断,当已知条件比较多,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时,就需要列出表格,对众多的条件进行梳理,对推理出来的结论在表格中即时记录,以便于运用已经条件和已推出的结论再进行二次、三次......推理,最终找出题目的结论。

  第一步:列出表格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小丽

  ×

  ×

  √

  小玲

  ×

  √

  ×

  *

  √

  ×

  ×

  第二步:根据题目的条件推理,填表

  首先,根据题中三人说的三句话很容易得出*第一,小丽不是第二,小玲不是第一(这是个多余条件),分别用“×”、“√”表示相应的含义填入表中(红色)。再根据已有的结论,可以推出*不是第二和第三,小丽不是第一,填好表格(蓝色)。最后,由*和小丽都不是第二,可以推出小玲是第二;由*第一,小玲第二,可推出小丽是第三。完成表格(紫色)。

  第三步: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所以,这次比赛中*第一,小玲第二,小丽第三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7)

——小学奥数竞赛几何题的特殊解法 (菁华3篇)

小学奥数竞赛几何题的特殊解法1

  例1 如图1,已知三角形ABC的面积为56*方厘米,是*行四边形DEFC的2倍。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析从所给的'条件来看,不知道△ADE任何一条边及其所对应的高,因此很难直接求出△ADE的面积。只能从已知面积的部分与所求图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来着手分析。由题意可知四边形DEFC为*行四边形,所以连接E、C点,△DEC的面积为*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可知△AED与△DEC的面积相等,而△DEC的面积等于*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因此,△ADE的面积也等于*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问题即可解决。

  列式:56÷2÷2=14(*方厘米)

小学奥数竞赛几何题的特殊解法2

  例3 图3中长方形的面积为35*方厘米,左边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5*方厘米,右上角三角形的面积为7*方厘米,那么中间三角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方厘米。(1996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B卷题)

  分析因为长方形的面积为35*方厘米,不妨假设AB=5厘米,AD=7厘米,因为S△ABE=5*方厘米,所以BE=5×2÷5=2厘米,EC=7-2=5厘米,同理:DF=7×2÷5=2厘米,CF=5-2=3厘米,那么S△ECF=5×3÷2=7.5厘米,阴影部分面积即可求出。列式:35-(7+5+7.5)=15.5(*方厘米)

小学奥数竞赛几何题的特殊解法3

  例4 如图4,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已知阴影(Ⅰ)的面积比阴影(Ⅱ)的面积小23*方厘米,BC的长度是多少?(π=3.14)(北京市第三届迎春杯数学竞赛试题)

  分析此题初看似乎无法解答,因为阴影部分(Ⅰ)、(Ⅱ)都是不规则图形,但仔细观察,不难看出,阴影(Ⅰ)是半圆的一部分,阴影(Ⅱ)是三角形ABC的一部分,根据“差不变的性质”可以把(Ⅰ)和(Ⅱ)分别加(Ⅲ),分别得到半圆和△ABC,它们的面积差不变,这样就可以求出三角

  ×2÷20=18(厘米)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8)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范本5份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1

  1、贺林家养鸡的只数是鹅的只数的6倍,鸭比鹅多8只,鸭有15只。贺林家养了多少只鸡?

  【答案】贺林家养了42只鸡。

  (15-8)×6=42(只)

  2、某班有45人,先是4人站成一排,最后不够4人的另外站成一排,那么共需要站多少排?

  【答案】45÷4=11(排)……1(人)

  11+1=12(排)

  答:共需要站12排。

  3、两个数的和是68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解答:682÷(10+1)=62

  62×10=620

  答:这两个数分别是62和620。

  4、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解答:乙班本数:80÷(3-1)=40(本)

  甲班本数:40×3=120(本)

  答:甲班120本,乙班40本。

  5、哪吒是个小马虎,他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7错写成8,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2,最后所得的差是577,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多少呢?

  解答:个位少减7-2=5,十位多加80-70=10。 577-(7-2)-(80-70)=562

  答: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562。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2

  1、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答案与解析:

  某数是:(35+20)×4=220

  正确的结果是:220×4+20=900

  2、我和李华还有刘明的年龄和是94岁,且我的2倍比刘明多5岁,李华2倍比刘明多19岁,问:我、李华还有刘明三人各多大?

  分析:假如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假如我再削减5岁,李华再削减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我的年龄是刘明的一半,即刘明的年龄是我的两倍。同样,这时刘明的年龄也是李华两倍。所以这时我和李华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刘明的年龄是41岁。我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李华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3、小敏买了一本书和一包糖。买一本书用了3元6角,买糖用的钱数是买书所用钱数的5倍。她带去的50元钱还剩多少?

  答案:500-36-36×5=284(角)=28元4角

  4、“学*转变命运“这六个字要用6种不同颜色来写,现只有6种不同颜色的笔,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写法?

  答案与解析:

  720种

  6×5×4×3×2×1=720(种)

  5、巧算

  ①188+873

  ②548+996

  ③9898+203

  解答:①式=(188+12)+(873-12)(娴熟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10000+101=10101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3

  1、一条水渠长50米,在它的一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要栽,问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两筐苹果共重90千克,假如从第一筐中取出5千克放到其次筐,则两筐苹果重量相等,那么两筐原来各有多少千克苹果?

  3、小红和小张共有铅笔30支,小红比小张多4支。问两人各有多少支铅笔?

  4、学校有男教师和女教师共140人,其中女教师的人数是男教师的`3倍。问学校有男、女教师各多少人?

  5、小丁和小东一起去郊外钓鱼,小丁比小东多钓6条,小丁钓的是小东的2倍。问小丁和小东各钓多少条鱼?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4

  题目:

  4辆大卡车运沙土,7趟共运走沙土336吨.现有沙土420吨,增加了3辆相同的卡车,问:几趟可以运完?

  答案与解析:

  1辆卡车1趟运沙土:336÷4÷7=12 (吨),现在有4+3=7 (辆)卡车,需要420÷(7×12)=5 (趟)就可以运完。

  推荐阅读:

  猜植物的谜语及答案

  河南地名谜语大全

  三年级奥数题目与答案

  1、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2、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3、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4、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5、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 5

  1.除107后,余数为2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2.A÷24=121……b,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应该是多少?

  3.四位数8□98能同时被17和19整除,那么这个四位数所有的质因数是和是多少?

  4.31453×68765×987657的积,除以4的余数是多少?

  5.一串数1、2、4、7、11、16、22、29……这串数的组成规律是:第2个数比第1个数多1;第3个数比第2个数多2;第4个数比第3个数多3;以此类推,那么这串数左起的第1992个数除以5的余数是多少?

  6.如果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转1990圈之后是几点钟?

  7.小明往一个大池子里扔石子,第一次扔1个石子,第二次扔2个石子,第三次扔3个石子……,他准备扔到池子里的石子的总数被106除,余数是0,那么小明要扔多少次?

  8.从7开始,把7的倍数依次写下去,一直写到994成为一个很大的数:71421……987994,这个数是几位数?

  9.用1~9的九个数字组成三个三位数,使其中最大的三位数被3除余2,且还尽可能地小;次大的`三位数被3除余1;最小的三位数被3整除,那么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10.100个7组成的一百位数,被13除后,余数是多少?


小学奥数题实用5份(扩展9)

——奥数行程问题优选【5】份

  奥数行程问题 1

  1、李华步行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到20.4千米处的冬令营报道。半小时后,营地老师闻讯来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三个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问,张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段路程分成上坡、*路、下坡三段,各段路程长之比依次1:2:3。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4:5:6。已知他上坡时速度为每小时3千米,路程全长50千米,那么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3、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行完全程需10小时,货车行完全程需15小时,两车在途中相遇后,客车又行了96千米,这时 客车所行路程与剩下的路程的比是7:3,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甲、乙的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当甲到达B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车速度为32千米/时,乙车速度为48千米/时.它们分别到达B地和A地后,甲车速度提高四分之一,乙车速度减少六分之一。如果它们第一次相遇与第二次相遇地点相距74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

  7、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的速度从某地出发同向而行.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出发后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20分钟,出发后1小时40分钟追上丙.请问:甲出发多少分钟后才能追上乙?

  8、爷爷坐汽车,小李骑自行车,沿一条公路同时从A地去B地。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是自行车速度的2.5倍。结果爷爷比小李提前3小时到达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奥数行程问题 2

  AB两地相距30千米,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到B,而且要求同时到达。现在有两辆自行车,但不许带人,但可以将自行车放在中途某处,后来的人可以接着骑。已知骑自行车的*均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甲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乙和丙每小时4千米,那么三人需要多少小时可以同时到达?

  解答:

  因为乙丙步行速度相等,所以他们两人步行路程和骑车路程应该是相等的。对于甲因为他步行速度快一些,所以骑车路程少一点,步行路程多一些。

  现在考虑甲和乙丙步行路程的距离。甲多步行1千米要用1/5小时,乙多骑车1千米用1/20小时,甲多用1/5-1/20=3/20小时。

  甲步行1千米比乙少用1/4-1/5=1/20小时。,所以甲比乙多步行的路程是乙步行路程的:1/20/(3/20=1/3.

  这样设乙丙步行路程为3份,甲步行4份。如下图安排:

  这样甲骑车行骑车的3/5,步行2/5.

  所以时间为:30*3/5/20+30*2/5/5=3.3小时。

  奥数行程问题 3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小学频道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小学奥数行程问题例题花圃周长,希望对大家有用!

  有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出发,绕一个花圃行走,乙、丙二人同方向行走,甲与乙、丙相背而行。甲每分钟走40米,乙每分钟走38米,丙每分钟走36米。在途中,甲和乙相遇后3分钟和丙相遇。问: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

  分析:这个三人行程的问题由两个相遇、一个追击组成,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只有三个人的速度,以及一个“3分钟”的时间。

  第一个相遇:在3分钟的时间里,甲、丙的路程和为(40+36)×3=228(米)

  第一个追击:这228米是由于在开始到甲、乙相遇的时间里,乙、丙两人的速度差造成的,是逆向的追击过程,可求出甲、乙相遇的时间为228÷(38-36)=114(分钟)

  第二个相遇:在114分钟里,甲、乙二人一起走完了全程

  所以花圃周长为(40+38)×114=8892(米)

  奥数行程问题 4

奥数行程问题

  奥数一直是小升初阶段的学*的一个重点。而作为奥数七大模块之一的行程问题一直是奥数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其中的流水问题被称为行程问题中的特殊情况,是值得深究的。

  流水问题是研究船在流水中的行程问题,因此,又叫行船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题目,一般是匀速运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作用不同。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2)

  这里,顺水速度是指船顺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船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公式(1)表明,船顺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它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和。这是因为顺水时,船一方面按自己在静水中的速度在水面上行进,同时这艘船又在按着水的`流动速度前进,因此船相对地面的实际速度等于船速与水速之和。

  公式(2)表明,船逆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差。

  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原理,由公式(1)可得: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3)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4)

  由公式(2)可得: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5)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6)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已知某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还可以求出船速和水速。因为顺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和,逆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差,根据和差问题的算法,可知: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7)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

  *例1 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的顺水速度是:

  25÷5=5(千米/小时)

  因为“顺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顺水速度-水速”。

  5-1=4(千米/小时)

  综合算式:

  25÷5-1=4(千米/小时)

  答:此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4千米。

  *例2 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

  12÷4=3(千米/小时)

  因为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水速=船速-逆水速度,即:

  4-3=1(千米/小时)

  答: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例3 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20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各是多少?(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0+12)÷2=16(千米/小时)

  因为水流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水流的速度是:

  (20-12)÷2=4(千米/小时)

  答略。

  *例4 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此船从甲地逆水航行到乙地需要15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16(千米/小时)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16×15=240(千米)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20(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240÷20=12(小时)

  答略。

  *例5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港开往乙港共用8小时。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顺水的速度是:

  15+3=18(千米/小时)

  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是:

  18×8=144(千米)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5-3=12(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的时间是:

  144÷12=12(小时)

  综合算式:

  (15+3)×8÷(15-3)

  =144÷12

  =12(小时)

  答略。

  *例6 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一艘汽艇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求由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水而行需要几小时,由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水而行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顺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4)=6(小时)

  逆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4)=9(小时)

  答略。

  *例7 一条大河,河中间(主航道)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沿岸边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一只船在河中间顺流而下,6.5小时行驶260千米。求这只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

  260÷6.5=40(千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40-8=32(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逆水而行的速度是:

  32-6=26(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的时间是:

  260÷26=10(小时)

  综合算式:

  260÷(260÷6.5-8-6)

  =260÷(40-8-6)

  =260÷26

  =10(小时)

  答略。

  *例8 一只船在水流速度是2500米/小时的水中航行,逆水行120千米用24小时。顺水行15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20000÷24=5000(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

  5000+2500=7500(米/小时)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7500+2500=10000(米/小时)

  顺水航行150千米需要的时间是:

  150000÷10000=15(小时)

  综合算式:

  150000÷(120000÷24+2500×2)

  =150000÷(5000+5000)

  =150000÷10000

  =15(小时)

  答略。

  *例9 一只轮船在208千米长的水路中航行。顺水用8小时,逆水用13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及水流的速度。(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208÷8=26(千米/小时)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208÷13=16(千米/小时)

  由公式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6+16)÷2=21(千米/小时)

  由公式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求出水流的速度是:

  (26-16)÷2=5(千米/小时)

  答略。

  *例10 A、B两个码头相距180千米。甲船逆水行全程用18小时,乙船逆水行全程用15小时。甲船顺水行全程用10小时。乙船顺水行全程用几小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甲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0÷18=10(千米/小时)

  甲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0÷10=18(千米/小时)

  根据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求出水流速度:

  (18-10)÷2=4(千米/小时)

  乙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0÷15=12(千米/小时)

  乙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2+4×2=20(千米/小时)

  乙船顺水行全程要用的时间是:

  180÷20=9(小时)

  综合算式:

  180÷[180÷15+(180÷10-180÷18)÷2×3]

  =180÷[12+(18-10)÷2×2]

  =180÷[12+8]

  =180÷20

  =9(小时)

  答略。

  奥数的学*,需要一个细致的学*过程。宁波奥数网希望相信通过以上流水问题的讲解,大家能够攻破流水问题中的考点。

  奥数行程问题 5

  45名学生要到离学校30千米的郊外劳动。学校只有一辆汽车能乘坐15人,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学生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为使他们尽早到达劳动地点,他们最少要用几小时才能全部到达?

  [解答]:

  45人分三组出发,每组15人。

  为了尽快到达,三组必须同时到达。

  每一组都是步行了一些路程,坐车行了一些路程。

  由于同时到达,所以每一组坐车的时间相等,当然步行的时间也相等。

  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15倍,所以如果时间相同,汽车行的路程是人步行路程的15倍。

  我们设第二组第一条红色线段的长度为1份。

  可得出第一条蓝色线段=8份,当然,第3条,第5条蓝色线段的长度也等于8份。

  还可以得到第三组的红色线段=2份,当然,第1组的红色线段也等于2份。

  所以全程是8+2=10份,8份路程坐车,2份路程步行。

  每份长度为30÷10=3公里。

  所以坐车时间为3×8÷60=0.4小时

  步行时间为3×2÷4=1.5小时

  一共需要0.4+1.5=1.9小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