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

首页 / 文库 / |

《一剪梅》李清照1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这在这盼望着)。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赏析】

  这首词在黄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赵明诚出外求学后,李清照抒写她思念丈夫的心情的。伊世珍《琅寰记》说;“易安结缡末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最*,电影《李清照》沿袭了伊世珍之说,当赵明城踏上征船出行时,歌曲就唱出《一剪梅》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认为把这首词理解为送别之作,与词意不尽相符,就是“轻解罗裳”两句,也难解释得通。“罗裳”,不会是指男子的“罗衣”,因为不管是从*仄或用字看,没有必要改“衣”为“裳”。“罗裳”无疑是指绸罗裙子,而宋代男子是不穿裙子的。要是把上旬解为写李清照,下句写赵明诚,那么,下句哪来主语?两者文意又是怎样联系的呢?看来,应该以《花庵词选》题作“别愁”为宜。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

  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其特点是:

  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

  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甜,也象水一样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

  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闹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一剪梅》李清照2

  yī jiǎn méi

  一剪梅

  sòng lǐ qīng zhào

  宋 李清照

  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 qīng jiě luó cháng , dú shàng lán zhōu 。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yún zhōng shuí jì jǐn shū lái ?

  云中谁寄锦书来?

  yàn zì huí shí , yuè mǎn xī lóu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uā zì piāo líng shuǐ zì liú 。

  花自飘零水自流。

  yī zhǒng xiāng sī , liǎng chǔ xián chóu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ǐ qíng wú jì kě xiāo chú 。

  此情无计可消除。

  cái xià méi tóu , què shàng xīn tóu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2.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4.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5.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6.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一剪梅》李清照3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①“裳”,古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②玉簟:音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

  ③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词牌

  一剪梅

  亦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欣赏:

  词的上阕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写荷花凋谢、竹*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竹*凉这些寻常事情,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人去*冷”之意境。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赞美此句“有吞梅嚼雪,不失人间烟火气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写其白天泛舟水上之事:词人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轻解”与“独上”,栩栩如生地表现出她的神态、举动。“轻”,写手脚动作的轻捷灵敏,表现出生怕惊动别人,小心而又有几分害羞的少妇心情。正因为是“轻”,所以谁也不知道,连侍女也没让跟上。“独”字就是回应上句的“轻”字,点明了下阕“愁”字的症结。“独上兰舟”,正是她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昔日也许双双泛舟,而今独自击楫,恩爱情深、朝夕相伴的的丈夫久盼不归,怎不教她愁情满怀。“云中谁寄锦书来?”惦念丈夫,望眼欲穿,真是一封“家书抵万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她思夫的迫切心情,突然自现的外在表现。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画面清晰,形象鲜明,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然而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月满西楼”写月夜思妇凭栏望眺。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盼望音讯的她仰头叹望,竟产生了雁足回书的遐想。难怪她不顾夜露浸凉,呆呆伫立凝视,直到月满西楼而不知觉。

  下阕“花自飘零水自流”,言眼前的落花流水可不管你的心情如何,自是飘零东流。其实,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笼罩心头,无法排遣,蹙着的愁眉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其内心的绵绵愁苦挥之不去,遣之不走。“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把真挚的感情由外露转向内向,迅疾的情绪变化打破了故作*静的心态,把相思之苦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表达了绵绵无尽的相思与愁情,独守空房的孤独与寂寞充满字里行间,感人至深。这和李煜《乌夜啼》“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境,成为千古绝唱。

  总之,《一剪梅》笔调清新,风格细腻,给景物以情感,景语即情语,景物体现了她的心情,显示着她的形象特征。词人移情入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扩展1)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

《一剪梅》李清照1

  李清照风韵脱俗的东方女性美。具有张扬的个性、心系国家的忧虑之情。无不能感染着当代思想和感情跳跃浮动的我们。

  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齐鲁文化发源地名城济南,文化气氛相当浓厚。父亲——李格非是思想开明的名士。母亲——王拱辰的孙女,善于作文,有很高的文学素养。

  她具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她运用浅淡自然的语言创造出清新自然、音韵流转、声调和谐的千古名篇,正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坦率的胸怀,不羁的思想性格使她敢于直言不讳,无所顾忌地写出一些封建社会妇女不敢启齿的率真词章。作为女性,爱情追求是李清照艺术创作的直接动力。她在词中通过爱情这一主题执著地描绘一种独立的人格。

  我国古代诗史上杰出的诗人很多,而女诗人却屈指可数。她之所以成为以为成就突出的女词人,无视封建传统礼教便是其中重要原因。作为一名杰出的女词人,她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美,玩赏风景,饮酒惜花,逞露才华,写诗作词。像男子一样抒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例如:《如梦令》以优美的韵调,写她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显示青睿的活力,揭示她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的内心世界,表现出爽朗的性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念奴娇》一词中,应运而生的日常口语就很多:“种种恼人天气”、“不许愁人不起”她正是善以典故,代字传情达意,高雅而含蓄。而且她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能以俗为雅,铺成极其工巧细腻的画面。委婉深细而又意境高远。读来明白如话,看似寻常其实颇具功力。还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来捕捉心中的感受。倾入笔端,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散发着不朽光彩。

  在《一剪梅》中写她的相思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如果不是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怎会写出如此“颇尽离别之意”的词来呢?在她的词中,有的是对丈夫真挚、专一的爱情,绝无封建文人那种矫揉造作的情调。

  让我感受到一代女词人因国破、家亡而带来的生活变迁、层层烦恼。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追求幸福、追求爱情的过程,从中也见证了历史车轮的印辙。李清照的一生打上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尽管其家世显赫、身份特殊,但也避免不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剧。

《一剪梅》李清照2

  “红藕香残玉簟秋”,首句词人描述与夫君别后,目睹池塘中的荷花色香俱残。回房欹靠竹*,颇有凉意,原来秋天已至,词人不经意地道出自己滞后的节令意识。实是写出了她自夫君走后,神不守舍。对环境变化浑然无觉的情形,“红藕香残”的意境,“玉簟”的凉意,也衬托出女词人的冷清与孤寂~此外,首句的语淡情深,如浑然天成,不经意道来。故前人评曰:“易安《一剪梅》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次写在闺中无法排遣愁闷与相思之苦,便出外乘舟解闷。词人在一首《如梦令》中曾生动地记述一次她乘舟尽兴游玩的情景,不仅归舟晚,还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情调欢快。现如今却是“独上兰舟”,不仅无由消除相思之苦,反更显怅惘和忧郁。“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女词人独坐舟中,多么希望此刻有雁阵南翔,捎回夫君的书信。而“月满西楼”,则当理解为他日夫妻相聚之时,临窗望月,共话彼此相思之情。此句颇有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诗句的意境。另外,“月满”也蕴含夫妻团圆之意。这三句,女词人的思维与想象大大超越现实,与首句恰形成鲜明对照。表明了词人的相思之深!

  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词人的思绪又由想象回到现实,并照映上片首句的句意。眼前的景象是落花飘零,流水自去。由盼望书信的到来,到眼前的抒写流水落花,词人的无可奈何的伤感油然而生,尤其是两个“自”字的运用,更表露了词人对现状的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次写词人自己思念丈夫赵明诚,也设想赵明诚同样在思念自己。这样的断语,这样的心有灵犀,是建立在夫妻相知相爱的基础上的。末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人以逼*口语的词句,描述自己不仅无法暂时排遣相思之情,反而陷入更深的思念境地。两个副词“才”、“却”的使用,很真切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挥之又来、无计可消除的相思之情。

  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此外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剪梅》李清照3

  yī jiǎn méi

  一剪梅

  sòng lǐ qīng zhào

  宋 李清照

  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 qīng jiě luó cháng , dú shàng lán zhōu 。

  红耦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yún zhōng shuí jì jǐn shū lái ?

  云中谁寄锦书来?

  yàn zì huí shí , yuè mǎn xī lóu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huā zì piāo líng shuǐ zì liú 。

  花自飘零水自流。

  yī zhǒng xiāng sī , liǎng chǔ xián chóu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cǐ qíng wú jì kě xiāo chú 。

  此情无计可消除。

  cái xià méi tóu , què shàng xīn tóu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

  2.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3.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4.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5.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6.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7.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8.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赏析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这首词的创作时间,是一个首先要辨明的问题。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选本则认为,“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开头三句也是写“别离后”的情景。玩味词意,比较两说,似以后一说为胜。

  首先,《琅嬛记》的记述本不可靠,如王学初在《李清照集校注》中所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何况《琅嬛记》本是伪书,所引《外传》更不知为何书,是不足为据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应就词句本身来寻绎它的内容、推断它的写作背景。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泛舟遣怀的情状。次句中的“罗裳”,固明指妇女服装;第三句中的“独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扩展2)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1

  【教材分析】

  《一剪梅》是李清照早期词作,词中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其感情落寞哀伤而又有一种淡淡的甜甜的喜悦。这首词教学,读懂大意和背诵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设置情境,在情境中体味。

  【教学目标】

  词中情感之美。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阅读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顾学生阅读情况:抽学生背诵《如梦令》;学生集体背诵《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设疑问:两首词思想感情截然不同,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二、前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书香门第 家庭富裕 婚姻幸福美满 父母呵护

  2.理想中的李清照 充满希望 充满激情 能充分享受生活

  从如下几首诗词中就可以看出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作品中的李清照贵夫人形象慵懒哀伤而不绝望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如《如梦令》中人物形象。

  三、后期的李清照

  1.生活中的李清照 经济困顿 颠沛流离 家庭生活也很不幸

  2.理想中的李清照 看不到希望 缺少生活的勇气

  3.作品中的李清照艰难苦恨的老妇人形象这一点可以从她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看出来:

  如“寻寻觅觅”好像总在寻找却总是找不到,可是还是要寻找,成天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间,“冷冷清清”在寻找中失望而倍感凄凉,后面“梧桐更兼细雨”部分,完全呈现出心境悲凉难耐寂寞。读过这些,眼前自然会出现满脸沧桑、皮肤泥黑的老妇人形象。

  四、结合上面讲述,板书

  前期:生活优裕 贵妇人形象 哀愁而甜美

  后期:处境艰难 老妇人形象 哀伤而绝望

  五、有了上述这些认识,我们再来学*《一剪梅》

  1.学生齐声诵读这首词并告诉学生体会词中感情。

  2.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鼓励学生奇思怪想。

  3.师生共同梳理文章意思:文中围绕着人物活动,写了几个不同的情景,可以这样来归纳:①玉簟秋寒②独上兰舟③月满西楼④庭院清影

  4.读诗歌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同学们能不能选取某个情景,来丰富来充实,在丰富充实中来品味思想感情。

  5.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品味(课堂时间要让学生活动开来。)

  六、师生共同想象品味

  ①玉簟秋寒

  词人闲来心绪不宁,于是想到解闷的办法,看书、喝酒或者绣花等等,但总是进不了状态,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清楚为什么可是没有办法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从中解脱出来。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到荷花塘中走(可以联想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等句子加深学生的理解)。

  ②独上兰舟

  深秋荷花塘,荷叶渐渐凋零,会不会引发美人迟暮的感觉呢?也有可能坐在船上,想到自己心上人与自己同游荷花塘的快乐与温馨,可现在呢?自己孤独一人!一个“独”字值得品味啊:以前她和丈夫月夜泛舟,借酒啸歌的情景,那种甜美,那种依赖,那种轻松的感觉会从她内心缓缓流过;眼前寒风过去,偶尔听到几声水鸟的扑棱声,夜晚显得如此沉寂的清冷。至此,一种对夫君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而且会越来越浓,心也随之越来越冷,于是,她安慰自己:还是默默走开,回家休息吧。

  ③月满西楼

  回家后,她躺在锦罗帐里,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她还是难以入梦,眼前总是浮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干脆起来吧!”,她站到窗前,如水而又清凉的月色洒在院里,也照在她的身上,她的心也随着圆月远去:他在哪?过得怎样?什么时候回家呢?种种牵挂都涌上了心头,“为什么不写信告诉我一声呢,好狠心的人啊!”埋怨,责备,再是狠狠地痛骂,但这样生气又何用呢?要是有他的一封信多好啊?可是“过尽千雁皆不是,斜晖脉脉风悠悠”。失望之中,她想“这个狠心的人!不想我,**嘛想着他呢。”

  通过这种联想与想象,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这种情境之中,那种落寞中思念等待,思念等待中失望与怨恨都表现出来。从这里看,李清照很像不成熟的生气的少女!

  ④庭院清影

  尽管夜已经很深了,她还是难耐心头的寂寞,走下高楼,来到庭院打发无聊时光,“花自飘零水自流”,这种细微的声音都能够听出来,夜晚多么的静。试想,一个人在如此深的夜晚不睡觉却出来散步,女子当中也只有很浪漫的李清照有这种闲情逸致。也许,在如此安宁的夜晚,她更能听到自己心灵的声音,好像也只有在这种宁静中听到夫君的声音。所以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总结:经过想象联想,同学们对《一剪梅》内容有了深刻认识。在此基础上,点出文章的情感之美:思念,惆怅,担心,孤独,怨恨和关切都有,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并不会让人感到冰冷和绝望,相反只会让人觉得情真意切,甜美无限,这就是这首词的动人之处。

  七、拓展阅读

  运用刚才的阅读方法和联想与想象,理解李清照另一首词: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唐代司空图认为含蓄的主要特征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及,若不堪忧。”此词写相思之苦离别之情,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实际上有一个指导思想:通过一篇的教学而认识一类的作品,课堂教学中,将李清照前后时期联系起来便于把握她作品的思想感情;另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将学生引入情境中,从情境中发掘诗词内在的情感之美。

  附板书设计

  李清照词探析

  南渡为界,前后两个不同时期

  前期生活优越贵妇人形象哀愁而甜美

  后期处境艰难老妇人形象哀痛而绝望

  《一剪梅》前期作品

  情景①玉簟秋寒②独上兰舟③月满西楼④庭院清影

  情感思念惆怅担心孤独怨恨关切

  阅读方法

  联想与想象再现情景细心品味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来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从美文中获得美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及对作者的理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略

  二、诵读指导:

  指导呤诵并背诵全词。

  1.听朗诵,体会词的基调。

  2.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把握节奏。《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3.全班齐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美?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三、品评鉴赏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

  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是作者

  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

  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 “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教学总结:

  自”字的魅力

  ——由“花自飘零水自流”说起

  这堂课流程比较完整,生成的东西也很多,比我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听过《一剪梅》这首词的流行歌曲版,比较熟悉歌词。如果一定要说自己的功劳的话,就在于点拨恰到好处;这堂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太短,有些地方(如对词中“红藕香残”“月满西楼”等意象)没能充分展开。

  下课以后,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放下电脑,打开书,重读了这首词,又回顾了学生的发言。学生一眼就喜欢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词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打开门和窗,觉得整个楼道空荡荡的,整座教学楼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占据整个教学楼。思及此,灵光一现,“自”字让我心头一动,从脑海中飘然而出。于是我写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的魅力不仅在于“飘零”,更在于两个“自”字。花随水流,本来是自然现象,“飘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两个“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飘零”与“水之流动”似乎两不相干,实则彼此一体,无法分开。两个“自”字拉开了花和水的距离,即景抒情,又兼比兴,和“一种相思,两处乡愁”具有相同的结构,意蕴可互相生发。分离之苦,如同无形的上帝,亚当夏娃本应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惩罚,而事实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人在两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两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独之情,有分离之意,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喜欢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

一剪梅李清照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学会朗诵,《一剪梅》体裁、题材、词牌特点;

  2、掌握李清照的生*经历以及时代对她词风的影响,掌握“易安体”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其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词作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感;

  4、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重点:

  1、理解诗词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2、尝试写作诗词鉴赏短评。

  教学难点:

  1、学会写作简洁精练的诗词鉴赏短评;

  2、从不同角度理解词作,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新意。

  方法课时:

  1、经典阐释法;

  2、教学内容共计一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 作者介绍 → 词体介绍 → 字词释音、释义 →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再之后学生集体读、整体感受感知→听邓丽君《一剪梅》歌乐,引入情景→疏通、鉴赏 →板书小结,陈清线索→特殊句式、语言特色、手法分析→鉴赏短评 → 课堂小结 → 音乐感知收束→布置作业。(结合考点,强调分析重点)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与整体感知融于一体则可):

  (语文课代表上课前到我办公室拿东西)……

  同学们:北宋词人周邦彦在其词中无意间写了一句:“一剪梅花万样娇”,于是“一剪梅”这个颇具人间风情的词牌名因此而诞生。后世众多的文人墨客面对这“同一剪梅花”各自吟诵出了风情万种的不同词作,各具特色、各有千秋。而其中最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者,莫过于李清照笔下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究竟正为少妇的易安心中有一抹怎样的惆怅下了眉头却又上了心头,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学*清照的词作《一剪梅》。

  2、作者介绍:

  学其诗,就得知其人!(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李清照,大家并不陌生,(生于1084-卒于1155年以后,具体年月史料缺乏,难以确考),她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由于当时豪放词派大家辛弃疾字幼安,也是济南人,人们共称他们为“济南二安”。她贤惠多才,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为妻,夫妇感情深厚。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北宋灭亡后,赵明诚因病去世,她颠沛流离于江南,在孤寂中度过晚年。由于身世及时代变化的缘由,她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她兼擅小令和慢词,往往能别出心裁,以经过提炼的口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易安体”。她的词集名称是《漱玉词》。她还写有《金石录后序》和《论词》等散文。

  3、整体感知:李清照是:历北宋晚期而经南宋初期的女词人,她也是*古典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女词人,同时也是所有文人中最有性情的词人之一。为什么这样说呢?*古代的学者都极力推崇用诗歌来言志抒情、吟咏性情,所以用性情来写诗的诗人,一般都是好的诗人、受人同情尊敬的诗人。举个大家都不陌生的例子,比如南唐后主李煜,即就是像这样的亡国之君、酒色孱弱之身,他的词作也被后人大力赞赏,吟咏不绝!那么,对于咱们的李清照呢,就更是如此了。所以学*易安词,就必须明白,易安其人她是一个性情中人。

  那么对于作者的介绍,咱们到此为止。下面我们来看教材,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4、《一剪梅》是词牌名,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它的另一个名字是《腊梅香》。其词体特点是,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一般以书写爱恨离愁为主要内容。本词就是以表达相思之情为题材的一首“婉约中调”。

  5、我们再看词中的一些字词,注意一下它们的读音和意义:

  红藕:荷花的别称。

  香残:这里指荷花的香味已经快要消散了。

  玉簟:(dian)光洁似玉的竹*,*子的美称,簟的本义是竹*。

  罗裳:(chang)丝织的下衣、摆裙。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船的美称。

  锦书前秦人窦滔的妻子苏惠思念丈夫,就用锦织成回文诗赠给他。后来便称夫妻间的书信为“锦书”或“锦字书”。这是作者用的一个典故。

  雁字回时:是指大雁排**字或者一字的形状飞行,称作雁字。雁字回时就是说大雁排成一行往回飞。

  6、听朗读:好!在理解了基本字词的基础上我们来听一段朗读录音,从整体上感受一下本诗的内容。老师范读、提点学生自主读、大家一起读,适时点拨!再听邓丽君音乐进入情境,顺理成章进行诗意的讲解……

  7、正文讲解:

  同学们,宋词是*古典美学的象征之一,人们在评价词这种文体的时候,以有意境为最高的标准。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本词的意境。

  这首词是作者在丈夫出行在外,寂寞难耐之际写下的性情之作。我们看“红藕香残玉簟秋”——

  作者说:荷花已经凋谢,它的香味也点点离散,那冷滑如玉的竹*,透出深深的秋凉。这首句便清秀不凡,作者着一“秋字”而境界全出,为什么这样说呢?诗人刘禹锡有一句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显然秋天是四季中最为悲凉的岁月,这里用一个秋字,不仅点明了节气时间,而且指出了就是这样一个萧瑟之秋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红藕香残”,虽然是写秋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竹*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冷”之意。如此,首句便先声夺人,写凄凉而不见一“凄凉”字,含蓄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同时也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即就是“凄凉哀愁”。

  作者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冷、万物萧瑟的景象,就免不了要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一般,当人们经受愁苦的折磨的时候,总是要想办法排遣一下的,这是人之常情。李清照也不例外。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此刻,她不是借酒消愁,也不是垂泪啼哭,而是借游览以遣闷,于是她就自然而然的——

  “轻轻解下罗裳,独自登上兰舟……”然而,曾经是和心上人双双泛舟,今天却独自拨桨击水,于是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并不能排遣郁闷。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所以,她紧接着写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们想,作者在雁字飞回之际,不见锦书,只好系舟归来,“无言独上西楼”,然而“月光如此皎洁美好,却只能独倚栏杆”,眼前有景赏不得,她所能做的就只有独自发愁。那么究竟是怎样一个“愁”字呢?作者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这里的“花自飘零水自流”又是一处绝笔。我们想,作者为什么在写“闲愁”之前,凭空来一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呢?这其实就是周杰伦《菊花台》中唱的“花落人断肠”、刘禹锡诗中的“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地起波澜”、李煜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写是为了承上启下,用自然界没有情感体验的落花流水来衬托、暗示作者心中的“闲愁”,因而“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油然自作者心头升起。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心头又开始烦乱。这“是离愁”,他——剪不断,理还乱,它,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确实是一句完美的收尾,其流连哀思,一唱三叹,令人回味不已。

  ※写景抒情线索分析:(板书部分)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先是站在室内,看到了窗外的红藕香残,视线触及凉*,顿生愁情;于是为了排遣愁情,她又去泛舟游玩,笔锋一转,转而写起了室外所见所感;然而流水落花总无情,作者终于还是没能摆脱一个“愁”字,其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形象跃然而出。

  8、作者情感分析:

  很明显,作者主要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哀愁之情,那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第二种情感?我们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如此肯定地说“只有一种相思”,必然有“两处闲愁”,可见易安和丈夫赵明诚之间是心心相印的,她很肯定丈夫也在因为见不到自己而发愁,这是不是一种面对男女之情的“自信”呢?显然是。那么换句话说,假设如果是“一种相思,一处闲愁”的话,那么就是单相思了,由此可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妙味所在。

  另外,词中还透露出处了合情合理的一个事实,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个事实就是“他们两人是相当恩爱的”,试想,如果他们两个天天呆在一起吵架,那么分开之后肯定不会“明月千里寄相思”的,说不定赵明诚出去就到秦楼楚馆里搞外遇了,李清照也会偷偷乐道:杀千刀的,终于走了。正是由于爱得深沉,才会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缠绵悱恻。

  9、手法分析:

  (板书)同学们,短短六十个汉字,却写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不用一些特殊的手法是不会有如此效果的。我们看作者在词中都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首先是首句的含蓄,再其次是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的倒装,第三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映衬,第四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上眉头却下心头”的对偶。最后,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说*子时不说*子,而说玉簟;说小船时不说小船,而是说兰舟。这是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陌生化,来营造诗词所具有的特殊意境。

  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的,那老师这里就介绍给大家两种基本的方法:抓关键词法(可以是关键动、形容词等如“独”字等);和意象分析法;解释过程略。那么老师留给大家两个作业,一是分析此词中的关键形容词谈谈你对词中作者情感的体会;二是找出词中的基本意象,分析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或者它们都有什么象征意义!各写文章不少于200字!

  小结

  同学们,这是一首相当富有诗情画意的词作。词人越是把她的别情抒写得淋漓尽致,就越能显出她们的夫妻恩爱的甜蜜,也越能表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再者,这首词在意境的刻画,真挚、深沉情感的表述,以及语言运用的艺术上,无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句话说得好“一剪梅花万首诗,一段材料多角度”,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品,对于本词的内涵,我更希望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出不同的新意,这才是“学诗之道”。

  下面我给大家放一段音乐,在音乐声中让我们结束本课的学*。

  板书

  室内秋簟、室外残荷——→登舟排遣,见:雁字飞回、期盼锦书,只有月满西楼——→看落花流水——→愁上心头。(愁中有自信)

  作者情感:哀愁、自信、真诚。

  手法:含蓄、倒装、映衬、对偶、陌生化。(把例子加上,简要阐释)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扩展3)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古诗简介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词作。此词以女子声口,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表现思妇对所思之人忠贞挚爱的心理,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的思妇形象。全词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翻译/译文

  深闭房门听窗外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美好愉快的心情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行走时想念您啊,坐着时也是想念您!

  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韵。

  ⑵“雨打梨花”句:借用宋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结末成句。

  ⑶孤负:同“辜负”。

  ⑷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论(lún):说。

  ⑸销魂:黯然神伤。

  ⑹“愁聚”句:意为整日眉头皱蹙如黛峰耸起。愁聚眉峰,语出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句。颦(pín),皱眉。

  ⑺啼痕:泪痕。

  ⑻“晓看”句:两个“看”字实系无意义举止,乃特定心态的外现行为。

  创作背景

  唐寅生*多出入声色场合,尤其是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后,其生命轨迹已经远离传统士大夫阶层,因此在他的笔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甚多,此词即为其中之一。

  赏析/鉴赏

  此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思妇的形象,通过皱眉洒泪、看天看云、行行坐坐几个连续动作,表达其坐卧不安的无边相思。

  “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这首《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这空间的阻隔,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活过之物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愁聚眉峰尽日颦”。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人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作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名家点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孙文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国忠《明清词举要》:全词十二句,却有四对八句采用相同的句式和字数,而这四对的每一对仅仅第一个字不同,其余三字完全相同。这不同的一个字,或是层面转移,或是数量增加,从而将愁、苦在空间上扩大,在时间上延伸,在程度上加深;相同的三个字,则以不变的形式,显示相思之愁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示女主人公思念的深厚、执著。除了相思之外,她已无其它任何生活和思想。同时,这种句式,也易造成循环流转的声律效果,使词具有自然动听的谐婉之美。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翻译及赏析2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

  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

  注释

  1、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韵。

  2、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论:说。

  3、销魂:黯然神伤。

  4、颦(pín),皱眉。

  5、啼痕:泪痕。

  赏析: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词人、一代文豪唐寅,即唐伯虎的作品。这首词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唐寅这阕《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空间,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尤加速着时光的消失。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我”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唐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原文翻译及赏析3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

  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古诗简介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词作。此词以女子声口,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表现思妇对所思之人忠贞挚爱的心理,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的思妇形象。全词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翻译/译文

  深闭房门听窗外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美好愉快的心情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行走时想念您啊,坐着时也是想念您!

  注释

  ⑴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韵。

  ⑵“雨打梨花”句:借用宋人李重元《忆王孙·春词》结末成句。

  ⑶孤负:同“辜负”。

  ⑷赏心乐事: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云:“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论(lún):说。

  ⑸销魂:黯然神伤。

  ⑹“愁聚”句:意为整日眉头皱蹙如黛峰耸起。愁聚眉峰,语出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句。颦(pín),皱眉。

  ⑺啼痕:泪痕。

  ⑻“晓看”句:两个“看”字实系无意义举止,乃特定心态的外现行为。

  创作背景

  唐寅生*多出入声色场合,尤其是因科场案受牵连入狱被贬后,其生命轨迹已经远离传统士大夫阶层,因此在他的笔下,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甚多,此词即为其中之一。

  赏析/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以女子口吻,表现离别相思之情,是一首闺怨词。上片首句,即以重重门关横亘在画面上,它阻断了内外的联系,隔绝了春天,从而表明思妇对红尘的自觉放弃,对所思之人的忠贞挚爱。以下五句,似乎是思妇的内心独白,但更像“画外音”,是对“深闭门”情节的议论。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思妇的`形象,通过皱眉洒泪、看天看云、行行坐坐几个连续动作,表达其坐卧不安的无边相思。

  “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从而所贵也尤在能别具心裁。这首《一剪梅》的佳处不只在于词句之清圆流转,其于自然明畅的吟哦中所表现的空间阻隔灼痛着痴恋女子的幽婉心态更是动人。

  “深闭门”是思妇的特定行为:她藏于深闺,将一切都关在门外,正见其相思凄楚之难堪。这空间的阻隔,既无情地拉开着恋者的距离,而空间的阻隔又必然在一次次“雨打梨花”、春来春去中加重其往昔曾经有过的“赏心乐事”的失落感;至若青春年华也就无可挽回地在花前月下神伤徘徊之间被残酷地空耗去。时间在空间中流逝,空间的凝滞、间距的未能缩却花开花落,人生便在等待中渐渐消逝。活过之物终将凋零,只可在“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中,“愁聚眉峰尽日颦”。上片的“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是无处不令人回思往时的温馨;下片的“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则写尽朝暮之间无时不在翘首企盼所恋者的归来,重续欢情。作者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诚无愧其“才子”之誉称。

  名家点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孙文光、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彭国忠《明清词举要》:全词十二句,却有四对八句采用相同的句式和字数,而这四对的每一对仅仅第一个字不同,其余三字完全相同。这不同的一个字,或是层面转移,或是数量增加,从而将愁、苦在空间上扩大,在时间上延伸,在程度上加深;相同的三个字,则以不变的形式,显示相思之愁的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示女主人公思念的深厚、执著。除了相思之外,她已无其它任何生活和思想。同时,这种句式,也易造成循环流转的声律效果,使词具有自然动听的谐婉之美。


《一剪梅》李清照 (菁华3篇)(扩展4)

——一枝梅作文 (菁华3篇)

一枝梅作文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些诗句都是用来形容梅花的,又有多少故人来赞颂它呢?梅花同松、竹合称“花中三君子”,可想,它的地位如此之高。

  梅花在冬季盛开,到处一片雪的世界,却又生长出一枝梅花。上帝可真是位大画家,在如此雪白的纸上挥洒出这一点红。

  梅花不会与其它花争妍斗艳,可在这不经意之中却又显得那么高贵。它没有樱花那样色彩缤纷,花团锦簇,也没有松柏那样颜色单一,四季常青。它并不那样花枝招展,婀娜多姿,仅仅有五六片那淡雅、清香,对于严寒的侵蚀毫不僻易的粉红色的花瓣。虽然不能招引那些美丽的蝴蝶,但却受到万人的瞩目。

  不是那美丽的外表,而是品质的高贵、优雅;不是那精美的花瓣,而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更不是因为它那盛开的时节,而是因为那对于严寒的侵蚀毫不僻易的精神。

  梅花,我看到了,看到了你那坚强、勇敢、不畏艰险的性格!

  梅花,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你那生命的顽强和那百折不挠的毅力!

  梅花,我听到了,听到了你那优美、轻快的生命乐章!

  梅花,你教会了我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你让我的灵魂再次升华。你生命的足迹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那坚强、勇敢、面对困难都一往无前、永不退缩的性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要以你为榜样,创造出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让我的生命更加辉煌!

一枝梅作文2

  虽然春已来,但是有两盆腊梅还茂盛地生长着——我们家的两盆腊梅。

  远看,黄色的腊梅一个个小巧玲珑的,有的是水滴状,有的是圆形的,形状各不相同。

  *看,有的是花骨朵儿,有的全部的花瓣都展开了,有的正在像赛跑似的,冲到最顶端,好让太阳沐浴它,雨水滋润它。花瓣层层叠叠的,一瓣儿叠着一瓣儿,在露珠的装饰下,格外漂亮!在一层一层的花瓣里面,躲着一个大红色的花蕊。

  我闻了一下,那股幽幽的香味沁人心脾,仿佛花朵也喷上了香水,像一个爱臭美的小姑娘一样。

  我摸了一下,那花瓣柔软,湿滑,像摸着剥了壳的鸡蛋一样,但是又很脆弱。

  这两盆腊梅,我每天都会去看望它,看看它们有没有被虫子侵略,有没有凋谢的花朵,没有没枯叶,我还会按时帮它们浇水、施肥。

  这两盆腊梅,我会去照顾它们。帮它们捉虫子,有时候他们生病了,我会帮助它们缓解病情。

  这两盆腊梅,我会和它们交流。我遇到不开心的事会和它们低落地说;遇到开心的事,我会和它们兴奋地说,我能用心去交流,它们也能耐心地听我诉说。

  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支腊梅。不管夜晚还是百天,我都能像星星一样点缀枝干,增添生气。

  过了半晌,我才从自己的世界回到了现实世界,才知道我是在欣赏腊梅,而不是自己变成了腊梅!“春入茶山梦未回,闲情独爱一枝梅。”

一枝梅作文3

  在茫茫雪中有一种花与雪融为一体,但又不是雪飘飘扬扬的,只有雪才知道他的坚强,他的意志吧,也许只有在不起眼的角落才能释放他最美的一面!

  梅花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是真的,梅花走进它时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图意,心胸也开始坦然。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为有梅花,它真正的纯洁兰花芳香四溢,单位有梅花,它真正的芳香牡丹,富贵雍华单位有梅花,真正的美丽梅花是真正的花!

  真正的活不是生长在温室娇生惯养的活,而是迎着雪迎头而上的活,真正的活不是受到挫折就折断的活,而是勇敢搏斗的活,真正的活不是靠别人来抬高自己而是肝胆相照,这样的.活就是像梅花这样的活,接受磨难,接触风雨,毫无怨言!

  意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度云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方文的诗豪放婉约慷慨悲壮,陆游一生是如此人如花花样人他们都是具有灵魂的,难道做人不该做那些有品德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

  居里夫人陆游就如梅花爱国淡然淡泊名利,实在为祖国做贡献,有远大的抱负的人他们相隔600多年,可他们却如此相似,都就一种美,内在美,永恒的美!

  真正的美也许就像梅花,虽然看不起若水,但想着我的心,不管梅花生活在哪里,它都会被人们喜爱,是金子总会发光不是吗?

  我愿做一枝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