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数学教案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七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思维能力。

  3、培养发散、创新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6捆带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一起来看图,图上有几个小男孩儿?(三个)

  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三个买了60枝铅笔)

  60枝铅笔如果10枝一捆,就是几捆呢?(六捆)

  再看看豆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均每个男孩儿买了几枝?)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60÷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男孩买了几枝,就是

  把60*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60÷3等于多少,你知道吗?(指名4、5人说)

  他们算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电脑演示)

  对不对?那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各抒己见。不论学

  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注意转换学生语言,并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但不论是……还是……最终的意思都是“6个十除以3得2个十,2个十是20”。(师边说边板书想)

  学生齐读想。所以……(师引导齐读算式)

  3、教学除法的两种读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的时间)

  说明:除法算式有两种读法。(指算式)这道算式,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读作“3除60”。(师板书:“60除以3”“3除60”。)

  用两种读法齐读算式。

  4、教学“试一试”。

  学会了60÷3,600÷3、6000÷3你们会吗?(师板书)

  完成34页的“试一试”。

  指名回答后提问想。

  齐说想,师板书得数。

  5、总结方法。

  师: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几,可以想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

  几个千除以几,算出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得出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

  6、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1。

  指名读算式。(例:8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80。)最后一题齐读。

  集体口算,集体说想。

  (2)完成“练一练”2。

  独立完成

  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教学例2

  1、情境引入。

  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操作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4÷2)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女孩买了几枝,就是把24*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操作

  24÷2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当作铅笔,同座位两

  人一小组拿出两捆带四根小棒分一分。(学生分,师板书例2后下位指导。)

  (3)汇报讨论

  *均每个女孩买了多少枝?

  你是怎样分的?请一个学生上台用铅笔实际分一分。(三个人合

  作,注意“*均分”的含义。)

  你们和他分的一样吗?通过刚才动手分铅笔,你们知道24÷2得多少了吗?(板书“=12”)

  (4)明确算理

  那么根据分铅笔的过程,24÷2口算时该怎样想呢?我们再回忆

  一下刚才分铅笔的过程。(电脑演示)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不论学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242我们都是分成几步来算的?先算……再算……最后把……(生边说师边板书想)

  (5)小结方法

  师: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我们是先算几十除以几,再算几除

  以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

  (6)完成“练一练”3(出示)

  a.出示第一题认真说说想。

  b.先口算,再说说其中一题想的过程。

  3、教学“试一试”。

  (1)板书2402

  会口算吗?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鼓励多种算法)

  ①20xx=100402=xxxx0+20=120

  ②因为242得12,所以24个十除以2的12个十,是120。

  (3)小结。

  谁能总结一下,几百几十除以几我们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

  (4)完成“练一练”4。

  独立完成。

  提问最后一题的想。

  追问:每组两道题还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口算除法”)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例题的方法)

  师:口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要能灵活使用,认为哪种最适合你,能使你算得又对又快,就选用哪种口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七1、2、3。

  (1)出示练*七1。

  集体口算。

  齐说一题想。

  (2)出示练*七2。

  一组组指名口算。

  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第一题是第二题口算的

  第一步。)

  师:如果能很快算出上面的几十除以几,下面的几十几除以几也可以算得快。

  口算卡片出示:说出口算的第一步。

  482844622262393777

  (3)出示练**。

  一组组(两题)指名口算。

  你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2、拓展练*。

  师:今天同学们学了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一同进入“开心一刻”。

  (1)出示打乒乓球图。

  问:仔细观察图,你看见了什么?(左边?右边?)

  出示“48人打乒乓球”。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出

  示(1))

  谁能帮帮他们?你是怎样算的?(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2?)

  出示(2),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如果都参加双打,可以分成几组?)

  谁会解答?(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4?)

  (2)学校大队部开展“环保从我做起”活动,号召学生收集废旧电池,统计情况如下表:

  年级班级数收集废旧电池的节数

  三年级6个600节

  四年级4个440节

  五年级3个660节

  六年级4个840节

  ①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②哪一个年级*均每个班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最多?

  五、课堂作业

  练*七4、5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60÷3=20想:6个十除以3得2个十,例224÷2=12

  2个十是20。想:20÷2=10

  试一试:600÷3=20xx÷2=2

  6000÷3=200010+2=12

  试一试:240÷2=120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2

  第一二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200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120divide;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200divide;3。

  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

  1.练*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七第8、10题。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34、35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七1~5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位数除几十几和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思维能力。

  3、培养发散、创新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6捆带4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一起来看图,图上有几个小男孩儿?(三个)

  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三个买了60枝铅笔)

  60枝铅笔如果10枝一捆,就是几捆呢?(六捆)

  再看看豆荚老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均每个男孩儿买了几枝?)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60÷3)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男孩买了几枝,就是

  把60*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集体讨论,明确算理

  60÷3等于多少,你知道吗?(指名4、5人说)

  他们算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一分。(电脑演示)

  对不对?那么你们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各抒己见。不论学

  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注意转换学生语言,并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但不论是……还是……最终的意思都是“6个十除以3得2个十,2个十是20”。(师边说边板书想)

  学生齐读想。所以……(师引导齐读算式)

  3、教学除法的两种读法。(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的时间)

  说明:除法算式有两种读法。(指算式)这道算式,可以读作“60除以3”,也可读作“3除60”。(师板书:“60除以3”“3除60”。)

  用两种读法齐读算式。

  4、教学“试一试”。

  学会了60÷3,600÷3、6000÷3你们会吗?(师板书)

  完成34页的“试一试”。

  指名回答后提问想。

  齐说想,师板书得数。

  5、总结方法。

  师:几十、几百或者几千除以几,可以想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

  几个千除以几,算出是几个十、几个百或者几个千,得出是几十、几百或者几千。

  6、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1。

  指名读算式。(例:80除以2还可以读作2除80。)最后一题齐读。

  集体口算,集体说想。

  (2)完成“练一练”2。

  独立完成

  问:你是按怎样的顺序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二、教学例2

  1、情境引入。

  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操作讨论、明确算理。

  (1)根据题意怎样列式?(板书算式:24÷2)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要求*均每个女孩买了几枝,就是把24*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学生操作

  24÷2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小棒当作铅笔,同座位两

  人一小组拿出两捆带四根小棒分一分。(学生分,师板书例2后下位指导。)

  (3)汇报讨论

  *均每个女孩买了多少枝?

  你是怎样分的?请一个学生上台用铅笔实际分一分。(三个人合

  作,注意“*均分”的含义。)

  你们和他分的一样吗?通过刚才动手分铅笔,你们知道24÷2得多少了吗?(板书“=12”)

  (4)明确算理

  那么根据分铅笔的过程,24÷2口算时该怎样想呢?我们再回忆

  一下刚才分铅笔的过程。(电脑演示)

  四人一组展开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各抒己见。(不论学生怎么说,只要计算正确都算对。师最后进行总结。)

  师: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242我们都是分成几步来算的?先算……再算……最后把……(生边说师边板书想)

  (5)小结方法

  师:口算几十几除以一位数,我们是先算几十除以几,再算几除

  以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合起来。

  (6)完成“练一练”3(出示)

  a.出示第一题认真说说想。

  b.先口算,再说说其中一题想的过程。

  3、教学“试一试”。

  (1)板书2402

  会口算吗?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各组汇报(鼓励多种算法)

  ①20xx=100402=xxxx0+20=120

  ②因为242得12,所以24个十除以2的12个十,是120。

  (3)小结。

  谁能总结一下,几百几十除以几我们可以怎样算?还可以怎样算?

  (4)完成“练一练”4。

  独立完成。

  提问最后一题的想。

  追问:每组两道题还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板书:“口算除法”)

  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总结两个例题的方法)

  师:口算的方法有很多种,要能灵活使用,认为哪种最适合你,能使你算得又对又快,就选用哪种口算方法。

  四、巩固练*

  1、完成练*七1、2、3。

  (1)出示练*七1。

  集体口算。

  齐说一题想。

  (2)出示练*七2。

  一组组指名口算。

  说说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联系?(第一题是第二题口算的

  第一步。)

  师:如果能很快算出上面的几十除以几,下面的几十几除以几也可以算得快。

  口算卡片出示:说出口算的第一步。

  482844622262393777

  (3)出示练**。

  一组组(两题)指名口算。

  你为什么能算得那么快?

  2、拓展练*。

  师:今天同学们学了很多知识!你们开心吗?一同进入“开心一刻”。

  (1)出示打乒乓球图。

  问:仔细观察图,你看见了什么?(左边?右边?)

  出示“48人打乒乓球”。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出

  示(1))

  谁能帮帮他们?你是怎样算的?(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2?)

  出示(2),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如果都参加双打,可以分成几组?)

  谁会解答?(出示算式)为什么这样算?(除以4?)

  (2)学校大队部开展“环保从我做起”活动,号召学生收集废旧电池,统计情况如下表:

  年级班级数收集废旧电池的节数

  三年级6个600节

  四年级4个440节

  五年级3个660节

  六年级4个840节

  ①从表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

  ②哪一个年级*均每个班收集的废旧电池节数最多?

  五、课堂作业

  练*七4、5

  六、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例160÷3=20想:6个十除以3得2个十,例224÷2=12

  2个十是20。想:20÷2=10

  试一试:600÷3=20xx÷2=2

  6000÷3=200010+2=12

  试一试:240÷2=120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2

  第一二课时口算除法(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1、2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第36页例3、“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理解与表内除法相应的一位数除几百几十和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类推等思维能力。

  教学具准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18divide;424divide;212divide;3

  2.填空。

  210里面有()个十,

  1200里面有()个百。

  120里有()个百和()个十,也可以看作()个十。

  二、教学新课。

  1.教学120divide;3。

  (1)学生摆出1大捆和2小捆小棒。把120根小棒*均分成3份可以怎样想?

  (2)把12个十*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十,就是几十?

  (3)说一说120divide;3你是怎样想的?

  (4)口算。

  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口算,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教学“试一试”。

  (4)出示1200divide;3。

  说一说,1200divide;3口算要怎样想?

  (2)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算出得数。

  指名口答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练*。

  1.练*七第6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七第7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七第8、10题。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中予以加强。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1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回答)

  30+20=50 50+13=63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 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练*1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学生自由说,教师巡视去听,请两个学生说。)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方法。)

  四、总结

  师:刚才我们学了些什么新本领?

三年级趣味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的表示方法,及24时记时法简单的时间计算。

  2、培养学生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能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张属于自己的周末一天的安排,并通过相互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对策: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旧知。

  1、4:00是下午( )时

  16:00是下午( )时

  18:30是下午( )时( )分

  2、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睡了()小时。

  二、实践活动。

  1、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安排

  2、学生分组讨论:从小华的作息时间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4、师从中选择出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如:做家务用了多少时间?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到新华书店购书呢?

  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解决。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5、让学生说说小华这样子安排有些什么好处?或者你认为他在哪些地方安排得很好的?好在哪里?

  6、指导学生说说安排周末的时候:要合理,科学,充实而有意义。

  三、那么你会安排你自己的周末吗?

  如果让你安排你觉得该注意些什么地方?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1、每个学生拿一张纸,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的周末。

  2、制作完后再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说说好在哪里?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

  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各别情况进行评比,鼓励一些安排得特别好的学生。

  板书设计:周末一天的安排

  ○白天14小时,晚上睡觉10小时。

  午睡1小时10分。

  ○学*2小时,航模制作1小时30分

  购书1小时20分。

  ○锻炼、做家务1小时。

  ○娱乐:4小时40分。

  ○每顿饭化费的时间均半小时。

  课前思考:

  这次时间活动主要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分为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给出的一张周末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利用表中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第二层次,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借鉴教材给出的周末时间安排表的形式,制作一张自己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表,并通过交流,让学生从中受到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教育。

  课后反思:

  先复*已学的知识,这样为学生学*周末一天的安排积累一定的计算方法。根据小华周末一天的生活,学生自己提出这一单元相关的数学,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并要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为有了小华周末安排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自己安排的时候能够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周末。还能根据表格给出了信息,提出很多数学问题,并进行了计算,但是在计算时间上学生还不是那么熟练,需要进一步练*与巩固。学生之间在计算经过的时间这一知识点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在课上,我们之间进行了很多次方法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在别人方法的启发下,提高自己计算经过时间的能力,但由于受自己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可能学生刚接触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不知通过时间的推移,会觉得难度在下降,慢慢接受这方面的知识。

  课后反思:

  这部分内容是对整个单元的综合练*,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巩固知识点,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对于前两个问题,学生基本能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独立解答,但从中还是可以看出个别差异性。而在最后对小华周末安排能够提出的数学问题中,学生也基本能根据前两题的方式提出不一样的数学问题,并能独立解答,关于制作一张自己周末的时间安排表,由于之前已经有小华的事例,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难了。但由于学生生活经验不够,还无法真正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安排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出示小华周末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既复*了24时计时法,又进一步让学生掌握了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制作时间安排表,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课后反思:

  这节课通过小华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进一步熟练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换算,并且巩固学生计算简单时间的方法和技能。在认识水*上,学生对于简单的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换算还可以,但是一旦与生活联系,稍有复杂时,特别是涉及到跨越两天的时间计算时,学生的情况就不那么理想了,毕竟他们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少。基于这种情况,在指导学生发现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联系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别,学生的回答千差万别,因而教师必须,或者说只能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而根本无法设计好学生的每次回答情况,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应答情况作出及时的调整,使学生在相互的启发下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修正,最后达成共识。


三年级“口算除法”数学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实用5份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5

  22 837 3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18 2022 2020 20=40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18 2022 20=44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一:22 2018 20=360(个)

  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理解题意。

  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和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

  3、便学生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来一个数的*似数。

  4、使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5、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法的验算方法,逐步养成检验的*惯。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2、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未位要和乘数对齐,学生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3、关键:乘数是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的关键是掌握计算法则。加强口算训练,养成验算*惯。计算法则只是解决乘的次序和各个部分积书写的位置,以及把几个积加起来等几个计算的步骤问题。要使计算正确,还必须具有较好的口算能力和短时记忆的能力。此外,还必须树认真细心的学*态度和养成验算的*惯。

  1、口算乘法

  (1)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一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数乘被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关键:得数的末位要和乘数对齐。

  教学过程:

  一、复*。

  1、出示卡片。指名口答得数。

  10×514×2100×7130×2

  20×334×2×4210×3

  2、结合、“14×2”与“210×3”让个别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口算14×3

  (2)引导学生思考:14×3与14×2有什么不同?

  (3)演示教具:3个14块的方块图。

  提问:“一共有多少块?”“怎么算?”

  教师边演示边口述:3个10块是30块,3个4块是12块,合起来一共是42块。

  引导学生想口算的过程:先算3个10是多小,再算3个4是多少,因为3个4是12,需要进位,所以是30+12得42。(4)比较“14×2”与“14×3”的区别。

  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后教师: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个位数相乘满十的与不满十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乘被乘数的十位,再乘被乘数的个位,只是满十的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如14×3最后一步是30+12得42。

  2、巩固练*。

  做例1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6×2=26×3=25×2=

  让学生独立口算把得数填在书上,然后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教学例2。

  (1)出示例题:口算140×3=

  (2)引导学生观察:140×3与14×3

  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异同点?“

  师生共议:乘数都是3,被乘数一个是14,一个是140,只是被乘数末尾多一个0,所以只要在14×3=42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

  又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让学生讨论,说出不同的想法,教师加以:还可以想14个十乘以3,得42个十,即420;简便想法:3个14是42,现在得数后面添、一个0,即420。

  4、巩固练*。

  做例2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30×5=380×2=150×6=

  指名口算得数,并要求说说是怎样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150×6”:先想15×6=90,再在后面添一个0得900,或先想15×6=90,再想150×6=900。

  三、作业。

  做练*一的第1-5题。

  (2)用整十数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页的例3、例4,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一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整十数乘的口算方法,得数是几就是几个十,在得数末尾写0。

  教学关键:把整十看作几个十再乘几的方法,教给学生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将要学*用整十数乘的口算。板书课题:用整十数乘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口算5×10

  (2)让学生观察乒乓球图:每袋5个,10袋一共多少个?

  先引导学生想:9袋是几个5?9个5是多少?10个5呢?

  师生共议:因为9个5,根据乘法口诀得45,所以再添上一个5是10个5,就是50,也就是5×10=50。

  2、巩固练*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10=6×10=7×10=9×10=

  ①让学生口算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②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几道算式的积与被乘数有什么关系。

  得出:一个一位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2)试算下面各题。

  11×10=12×10=24×10=

  ①让学生讨论:这几道题各得多少?是怎么想的?

  ②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试答后,教师:任何一个数乘以10,只要在这个数的后面添写一个0。

  3、教学例4。

  (1)出示例题:口算6×20

  (2)提问:“计算这道题能不能也像上面的题目一样,在”6“的后面添写一个0?”“这道题该怎么算?”

  (3)出示放大的皮球插图:每盒6个,20盒一共多少个。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每-叠几盒?一共几叠?每一叠几个?怎么算?(6×2=12)10叠一共多少个?又怎么算?(12×10=120)

  提问:“口算时该怎么想?”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先想2个6是12,再想10个12是120。

  4、巩固练*。

  做例4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1)4×30=7×20=8×30=9×50=

  指名口答得数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接着引导学生讨论:从以上几道练*。你发现一位数乘以整十数有什么规律?

  师生共议后得出:整个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写一个0。

  (2)12×20=31×30=11×50=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指名说说口算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用整十数乘两位数与乘一位数一样的。先用整个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两位数、再在所得的积的末尾添写-个0。

  三、课堂练*。

  做练*一的第6--11题。

  (3)综合练*

  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一的第12-1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1、口算第12题、13题,看谁回答得又对又快。

  2、抽学生回答四则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完成第14题。

  3、指导学生分析第15、16、17题,并说出解题步聚。

  4、完成以上作业。

  5、师生共同研讨第18、19、20题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的内容。

  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

  50×1070×20xx×40500×70600×80

  选择一部分题目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3、听算练*:

  40×1030×20xx×50300×10300×80

  4、估算:

  42×1168×1032×47

  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养一张蚕需要桑叶约600千克,可产茧约50千克。

  (1)小明家养了4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2)张村共养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需要桑叶多少千克?

  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

  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

  2、果园里有28行橘子树,每行32棵。果园里大约有多少棵果树?

  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三、综合练*:

  1、独立完成练*十四第5、6题,比一比,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得最好。

  2、分组进行“夺红旗”比赛(练*十四第9题)

  3、合作完成练*十四第10、12题。集体讲评。

  四、学*:

  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4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题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三年级数学口算乘法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4、激励学生评价与反思,体验解决困惑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末尾有0的)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0×2= 10×6= 300×2= 40×6= 3000×2= 500×6=

  小结: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可以用多位数中0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

  2、用竖式计算。

  227×5= 603×4=

  《设计意图:通过复*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学生在例题的学*中,能灵活地运用迁移的方法,笔算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新课教学

  1、导入新课:谈谈读书有什么好处?

  2、教学例7

  1)出示插图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怎样列乘法算式计算?

  3)估算一下结果

  4)用竖式计算,自己试一试

  5)学生板演,对比优化方法。

  《设计意图:谈读书的好处既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又很好的过度到例题的教学。然后让学生找出条件、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堂的开放性》

  三、巩固练*

  1、课本87页的第1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2、补充练*:算一算

  1200×6= 2600×5= 1300×9= 3200×4=

  3、课本87页的第2题。

  4、课本87页的第3题。

  《设计意图:分层练*,分散难点。通过不同的练*,强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理的掌握。书中的练*缺少了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练*,所以就补充了练*2》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板书,说说体会与收获,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五、作业布置5、课本86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一位数的书写位置:这个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对齐;

  积末尾0的个数:多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添上几个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