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到了一种“出奇”的顺利。上一节课成功自然不在话下,但是总会有缺陷。可是“出奇”,当然也就奇了怪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是学生全都会了,几乎是不教就会。呵呵!没有想到的顺利,就已经说明其中潜伏着失败。

  课后,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就我这节课发表了看法。优点说得充分,不足说得透彻。大家的说法引发了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原则上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内容而确定的,但是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轻松,所以我感到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基础。

  其次是教学重点的把握。既然学生知其然——会做,就必须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计算教学,尤其是口算的教学,比较难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维的尺度。在口算教学中而知其然是计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这是思维层次的锻炼。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知其所以然,既训练学生口算说理的过程,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这节课没有把握住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中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数学知识的重点。课堂上求*求稳看似成功,实则隐藏着诸多败笔!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06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逐渐达到熟练。2000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01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07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执教《口算除法》时,1.我首先复*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4.课后小结,练*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3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把学*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4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教学时教师用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自然地导入新课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口算、估算。学*新课的时候,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组织好口算练*,设计新颖、有趣的练*方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机会。

  (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我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为给试商做准备,我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83÷20、80÷19。

  (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进行相应的估算:122÷30、120÷28。

  不足之处:

  (1)没有充分预设好时间,思维训练没有时间做。

  (2)背学生不充分,如主题图的观察,学生回答的思维,这是老师所没有想到的,最后也没有及时纠正。

  (3)最后巩固练*找学生太慢,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际应用没展示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是《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二是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本节课的教学口算是重点,因为后面的估算也是将其转化成整十数除整十数与几百几十数再计算,所以帮助学生掌握好口算方法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影响,在进行80÷20时,多数孩子认为得数是40,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内的。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帮助学生弄明白80÷20为什么等于4。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孩子们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解决问题。很快孩子们就有了答案,有的是利用数的组成,即80里面有几个20,得出只有4个20,而不是有40个20;还有的孩子其实就是利用我们后面将要学*到的商不变的性质,将被除数与除数同时缩小,变成8÷2来计算结果。

  在教学估算时我则重点帮助学生将其算式变为口算试题。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全班学生都在课堂内完成的作业,当堂检验了教学效果。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阅读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1)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中予以加强。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2)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1

  今天,我们开始学*课本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知识,本单元是期中考试的重点,因此需要我们沉下心认真学*,周一我只进行了例一口算除法的教学,本以为这部分知识应该很简单,可能因为例一包含三道题目的原因吧,课讲得还是有点紧。

  以下是本堂课的简单流程和反思:

  一、*题导入,明确目标

  口算下列各题:279= 357= 428= 804=

  学生试着回答这四道小题,特别是第四道。由第四道引出本节课学*内容以及学*目标。

  反思:由于二年级下册学*过表内除法、三年级上册学*过有余数的除法,我们对除法有一定的掌握,因此以几道练*题导入今天的新课。前两道涉及到表内除法的口算,第三道是关于有余数除法的笔算,这三道题既复*了前面的知识,又引出了第四道,也就是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教师也可以通过知道题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情景引入,新知探究

  出示本单元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

  (1)赵伯伯*均每次运多少箱?

  (2)王叔叔*均每次运多少箱?

  (3)李阿姨*均每次运多少箱?

  有此三个问题,来深入研究口算除法的方法:(1)摆小棒;(2)看到除法相乘法;(3)捂零法;注意强调此处捂零法与三年级上学期在时间单位换算中提到的消零法的不同。(4)把60看成六个十,六个十除以3等于两个十,也就是20.

  分析:在观察图片的时候一定要强调观察图片要有规律;在提出问题时要强调*均分;注意培养学生探讨算法多样性的能力,我们可以以第一个问题为例,探讨这四种方法,然后把这四种方法在第二、第三个问题中加以运用。把例题当成练*题来巩固新学的知识,一箭双雕。

  三、巩固练*,内化新知

  课本15也做一做。试着让学生多说几种口算的方法。

  四、当堂达标,课堂小结

  反思:本节课相对来说比价简单,重点还是让学生感受算法的多样性,会用多种方法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多说多练,是熟练计算类知识的唯一途径。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2

  看到学生的口算速度下降,口算方法缺失,口算正确率下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感惭愧。因此,本学期的第一次教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口算除法》这个内容和全校老师一起学*,目的是提醒老师们要关注或重视口算教学。在执教这个内容时,我阅读了有关“口算”教学资料,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有一篇《口算的本真意义》写到:1992年大纲提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逐渐达到熟练。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20xx年大纲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以及理解运算的实际意义。20xx年《小学数学教师》7、8期上也有谈《笔算式的口算》和《谁动了我们的“口算”》两篇文章。第11期中也有一篇《对口算教学价值的思考》。由此看来,口算教学一直是课标和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内容。

  1.执教《口算除法》时,我首先复*数的组成如:60是()个十,24个十是()等和口算乘法以及表内除法等,

  2.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主题图,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式。

  3.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自己探索出60÷3的口算方法,从而类推出600÷3的口算过程,最后独立思考240÷3的口算方法。

  4.课后小结,练*设计。整节课,我力争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乘法和表内除法的经验,给足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交流,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本认为这么简单的内容老师和学生都很轻松的,结果却出人意料。

  反思:

  1.由于长时间没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特别是新课改后,开门见山的问题情境取代了口算的位置,使得本应脱口而出的口算复*题学生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2.学生对二年级学的除法的意义忘了。

  3.我对学生估计太高,调控课堂能力差。

  “口算”主要指不借助任何计算工具,直接通过思维活动计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又称“心算”。加、减、乘、除的“口算”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我呼吁老师们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教研组准备本学期进行一次全校学生“口算”能力的检测,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节课体现出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课的本身。它将使全校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效果。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4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及除数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作为本单元的起始,如何让孩子们理解除法的算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于计算的法则掌握的较快,但对于理解算理过程却只能做到似懂非懂,或者“懂你在心口难开”无法用语言来完整有条理的去描述。但新人教版的这册书很多内容都将重点放在了让孩子探究计算的过程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个不小的挑战。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思索了很久,如何让孩子能够在课堂上对探究算理感兴趣、如何让孩子自然的理解除法计算的道理?围绕这些我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准备,然后发现恰恰是这些小的细节让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从而顺利的完成了学*任务。

  在教学例1之前,我利用让孩子们去数100张手工纸并提问:如何能快速的数出100张手工纸?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发现,要一张一张的数得数100次太慢了,于是就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这些纸能不能10张10张的分成一摞一摞的,这样数10次就可以了。大家一听觉得这个想法很好,于是我利用将100张手工纸捆成了10摞并且提问:如果一张一张的数,100里面有多少个“一”?如果一摞一摞的数100里面还是多少个“一”吗?孩子们马上反应出计数单位由“一”变成“十”,所以数的速度加快了。接下来我又提出:如何快速的数出40张手工纸?这时很多孩子都选择一摞一摞的去数。问他们原因,孩子们非常自豪的用数据跟我说明:如果一张一张的数要数40次,而如果十张十张的数只用数4次,可以省下36次。于是我利用孩子们的理解引入到本节课中,说明既然是口算除法那么一定要体现出快速计算,所以如何省事便是本节课的重点。这样进入例1过渡就比较自然,同时孩子们对于盖“0”再添”0“其实是在转换计数单位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本节课的尝试,我充分的感受到老师只有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去交流,去学*,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才能提高他们的自我学*能力,也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5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中予以加强。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3)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1

  听了杨老师的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58页例1关于“两位数乘法口算”。做一做,练*十四第1—4题等内容。整节课杨老师从第一部分复*阶段到新课中,第二部分新授课中第一个步骤创设情景引入,第二个步骤提取图中的数学信息,第三个步骤扳书(1)300×10(2)300×30。让学生探讨口算方法运用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各组代表汇报各种口算方法,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第四个步骤尝试解决问题。第三部分进行巩固练*。第四部分老师总结。从整个课的设计和层次都感到杨老师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和用心上好这节数学课。

  听完后我自己感觉到有些环节可以加以改进和完善。例如:复*阶段口算10×10,40×3,35×2,12×3,3×50每题老师要求学生逐题说出得数后再一个一个让学生进行述说是怎样想到的数的?再由老师带领学生总结出得出结果的生成过程,这个复*阶段用时过多,因为这些旧知识学生已经学*过的,不需要逐一题说可以很迅速准确让学生完成,从而在复*阶段节省时间为新课中讲解重点和解决难点拥有充足的时间。在讲授新课中老师在让学生尝试说出口算的算理和算法时,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自己来把口算的算法和算理与原来两位数乘一位数复*题进行对比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双主体作用,使到整个课堂学*气氛,探讨气氛更加浓厚,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的乐趣,享受学*的快乐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的信心。

  老师在课堂上过多的主导就会遏制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老师比较多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预先设定的计算方法和规律上来说,这样一来就会遏制学生用自己语言表述他理解的算理和算法。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从而增强学生学*的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有三年级的学生接受速度还是在发展中,老师在讲课中要注意语速,让学生听的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深入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最后老师再每个环节和练*的层次设计时要考虑时间的运用,把握好课堂的节奏,注意一些细节这样一来整节数学课会更加完善和自然!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2

  口算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为个性化、多样化比较快速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很多学生对口算提不起兴趣,觉得枯燥、重复、乏味,究其原因之一恐怕是学*中缺少计算情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而计算,怎样去计算。将计算与实际相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口算乘法的数学价值。本课设想在细化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努力实现三个维度目标的有机整合”的思想来安排教学的流程,尽力体现“算用结合”的教研主题。不过基本的落脚点依然放在口算乘法的算理和算法上,努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乘法的算理。在课堂中突出“算”,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计算技能。算是基础,算都不会,用就无从谈起;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用口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问题。体现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算用相长。具体地说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情景中明算理

  提供给学生生动有趣的素材,创设计算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口算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乐于参与,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在此以前,学生所学的乘法都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这是第一次突破表内乘法。学生凭借生动的现实背景,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清晰思考4×9与4×10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4×10的思考,充分反映出学生个性化的想法,这得益于创设的问题情景给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十分有效的支架作用。

  二、思辨中求深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十分简单的乘法口算。设想在算理的理解中,经历规律性的探索过程:“看着这一排的算式,猜猜接下来是什么算式?”“口算这样的乘法有什么规律?”“什么情况下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会多出1个0?”……拓宽学生思考广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含量。在规律的探索、口算练*比赛、互相评价中,使学生感受到计算的美。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努力体现深则浅之,浅则深之。

  三、体验中有拓展

  把教材中静止的、*面叙述的画面,进行动态的开放处理。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学*材料,提供信息,让学生根据表格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模拟的游乐场景中体验问题解决的成功感。明白数学来自生活,又用之生活的道理。不仅如此,还适当延伸到整十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培养学生会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努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四、保底中不封顶

  当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素材的提供,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更加迫切。但是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数据不可能刚刚是整十或整千,面对真实的数据,让学生学会寻找解决多样化的实际问题的解题策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掌握口算方法,理解乘法意义。

  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都是在以前学的乘法的基础上再学*的,所以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方法。学生学*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不同的算式后,我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数学。既可增强学生的学*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4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在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计算能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数学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计算的作用。如何让估燥的内容让它更生动化、赋予它活力呢?如何才能让学生灵活地上好枯燥的计算课,构建积极有效和谐的课堂呢?教授了《口算乘法》后,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锻炼学生、激励学生,让它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充分思考,激发思维,快乐收获。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发挥空间。

  开展小学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每个学生说的机会,课堂上,我尽量把同学们思维之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的想,尽量的说,让学生自己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每兴上计算课的时候,同学们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例如在计算2×10时,我先让同学相互讨论算法,然后汇报,有的学生说:“2×10就是2个10,2个10就是20。”有的学生说:“2×10可以表示10个2,10个2就是20。”首先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他们以不同的角度,从“2×10”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出发,寻找到了答案,但两种说法我截然不同却又有内在的联系,当学生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都想出来,让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人说:“因为2×9=18,所以2×10比它再多一个2就是20。”我马上表扬这个同学能够融会贯通,因为前面有一个铺垫就是2×9=18,他能够从旧知前后结合,联系比较,让老师不是不承认他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广,很会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我总会给学生很宽松的思考环境和空间,鼓励他们多想,多说,对说得好,想得透的同学给予肯定、表扬,所以在课堂上会产生很多的思维之花。

  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中去。

  俗话说:“授之以免,不如授之以渔。”本节课的知识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如何体现新理念,如何让学生真正掌握有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呢?于是让学生学会口算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思考得出同类推的方法进行口算,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学*迁移方法,在最后的拓展练*中出理:用整十数与一位乘数是2400的算式有哪些?这个题目对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般的学生只要能运用今天新学的知识列出算式就是一种进步,而优生不仅是要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还要运用一些简单的概率,就是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遗漏也不重复,而且还要满足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开始学生只是想到了3×800=2400,4×600=2400,我反问学生:“3×800就是24个百,3×8=24是定的,那这个百能不能放在3这边呢?”经我一点拨,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那就成了300×8=2400。同学样的方法,大家又想到了400×6=2400。学生马上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运用到学*中去。

  3、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在课堂上,对于做对的,做快的,回徐有创新理念的同学,应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同学们在读了68页主题图后,请同学们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有一个同学是这样提问的:“12个人玩激流勇进勇进6人每人每次要多少钱?”这个问题一提出来就是一个两位数乘一位数,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这个内容,我问有没有同学能挑战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应声。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主动说:“我会解答。”我用怀疑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说:“好,你来说吧!”“12×6,2×6等于12,向十位进1,1×6等于6加1等于7,最后等于72。”我当时一听吃了一惊,这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他能够不动笔,用心算而且把步骤说得这么清楚,我非常高兴,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说:“不错,你能真会超前学*!”一个肯定,一个简单的点评,让他非常高兴,他觉得老师不权肯定了他课堂上的表现,也肯定了他在课堂之外的努力。更加激发了他的学*积极性。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乘法》教学反思 5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教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乐园场景引入新课,所以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学生都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游乐项目价格表”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许多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其中有一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还有整十数乘一位数的问题。我顺势改变了教材例1中的问题,利用这一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时,我首先请学生解决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解决问题,如:我玩3次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9人玩登月火箭需要多少钱?在此基础上,再进入新课的教学——10个人玩激流勇进需要多少钱?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在新课的教学时,我采取让学生上台当老师来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在教学10×6=?时,第一个学生讲解的是“添0法”,很显然,他并不理解这种算法的算理,只知道这种计算方法可以计算。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我启发学生:“还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吗?”很快就有学生想到:“10×6就表示有6个10相加,所以就等于60。”还有学生利用上面一道算式6×9=54的结果,想到再添1个6也是60。

  总之,本节课我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算法多样化”,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4)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1

  《口算除法》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使学生真正掌握长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计算方法, 并能够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针对这节课, 我做了如下几点反思:

  (一)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富于趣味

  问题情境, 特别是导入过程中的情景创设, 一定要注意其趣味性, 要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一下子投入到课堂之中。

  如本节课的导入, 我选择了教材中的图片, 展开了如下的情境:

  师: 这一天, 幸福庄园大丰收了, 叔叔阿姨们都在辛勤地忙碌着, 你能告诉我,他们在忙些什么吗?

  生: 忙着运蔬菜。

  师: 有哪些蔬菜呢?

  生: 青椒、 西红柿……

  师: 他们又说了一些什么?

  生: ……

  师: 叔叔阿姨们在搬运蔬菜的过程中, 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呢? 你们愿意开动你们的小脑袋瓜, 帮助他们吗?

  生: 愿意!

  师: 好, 那么仔细观察图片, 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整个导入过程分为几步: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获取基本信息; 再观察图片, 获取数学信息; 最后引起探索的兴趣,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整个过程显得既富于趣味, 有具有层次性。

  (二) 算理的给出要简洁而明确, 计算方法要反复强化

  这节课学生能够探索出解决口算除法的不同方法, 教师在处理这些方法的过程中, 不能让他们只是昙花一现, 要将它们简洁而明确地落在板书之上, 让学生 有迹可寻。

  同时, 对于计算过程的叙述, 也要求进行反复地强化, 让学生在“单独说”、“互相说”、“全班说” 之中掌握计算方法。

  (三)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和“生生互动”

  一节课的闪光点往往就在这两项互动上。 对于师生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语言、 表情、 动作, 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除此以外, 还要给与学生互动的机会, 培养学生倾听、 表达、 交往的能力。 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先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计算的方法, 后又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方法讲给自己的同伴听。 在此过程中, 我注意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学的除法和之前所学的除法进行比较, 学生又有了许多的发现。

  教后记:

  本节课我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出整百、 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这一部分知识与以前学*的内容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需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利用知识的迁移, 找到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练*题的安排也十分注重层次性。 为了加强学生对包含除法的熟悉, 我设置了几道填空题, 帮助拓宽学生学生理清计算的思路; 在基础的口算基础上, 我还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发现“除数不变, 被除数依次增加 10 倍时, 商也以此增加 10 倍” 的规律; 有了例题和计算方法的铺垫, 学生也很容易解决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题; 最后的思考题旨在拓宽学生的思维, 利用每束花都需要三种花, 最多能捆出的束数应该取三种花中最小的那一个商。

  不足之处:

  1、 应引导学生集中解决例题中的第一问, 其余两问应该放开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 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更多地用“加 0” 来解决口算除法, 而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加 0”, 在这里我没有进行更多地强调。

  3、 在做练*的过程中, 我发现有的学困生还是没有理解计算的方法, 有的学生计算速度没有跟上, 这需要在今后的练*中予以加强。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2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打好基础,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我想,既然学生能自主地掌握知识,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做好新课的知识铺垫,课前指导学生预*,让学生初步理解算理。

  课前,我让学生复*表内除法,还引导学生细看书本14、15页的内容,通过看例题的图及小精灵的.话,学生初步掌握口算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这样想:几个百(十)几=几个百(十);想乘算减;先算0前面的数,再在所得的商后添0,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时,可以把最高位上的数与它下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分。

  二、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在学生学*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指导孩子们进行预*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已掌握计算方法,懂得计算,所以在新课的学*中没有用例题,而让学生自己列出式子在班里展示,说算理,不足的地方是没有充分让学生说,对于中下层学生来说,算理还没有真正掌握好。

  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合作的作用,提高课堂的学*效率。

  在整个学*过程中,小组中的相互学*与帮助对学生个体掌握新知起了很大的作用。如课前的复*交流,课中练*的合作订正纠错,对问题的争论归纳总结等等。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在40分钟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新知识,而小组合作就弥补了这一缺陷,在小组里,每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优生能很好地帮助暂时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知识,大大提高课堂的学*效率。

  四、尝试用一定的模式上课。

  对于数学来说,因为学*的内容不同,要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件很难的事,不过根据学校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八个良好*惯,借鉴高年级的学*经验,我在上星期定了五个环节,分别是课前练、我想学、我会学、我收获、我会用。因为是上星期定出的环节,学生还不是太熟练每个环节做什么,希望下阶段好一些。

  在本节课上,课前练环节上让学生复*数的组成,因为本节课的学*内容建立在这一基础上,我想学是就本节学*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还是比较贴合本节课的内容的。(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我会学环节中,我觉得虽然是学生先小组里交流再汇报,但汇报过程还是离不开老师的导,还是有带教授的味道。我收获环节里学生在小结自己学到的知识方面的能力还是要加强。我会用的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要小组里交流订正。

  不足之处:

  (1)放手方面还是不够。

  (2)在知识讲授方面,对于本节课里口算方法的指导,虽然板书了,但没有系统与学生强调,所以从检测的结果看,中下层学生对于表内口诀不熟,所以计算的正确率不高。

  这堂课完全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理解性的学*数学,在每个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是主动的学*新知识,又能自信地展示自我,注重了对学生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的学*数学知识。自主学*,让课堂处处都有精彩。

三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

  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1、情景的创设:口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同学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同学的实际情况,用玩卷硬币的游戏把整堂可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同学的学**惯和参与意识。2、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理念,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另外,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数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对同学的后面学*都是有用的,所以特别对同学说明,用自身喜欢的方法口算,同学学得轻松,又通过倾听和交流得到了发展和能力上的提高。3、多方面的评价。本节课我从计算的方法、计算的速度、学*态度以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方面,都适时地对同学进行了恰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能获得胜利的体验,充沛感受到学*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同学学*数学的积极性,调动了同学参与学*的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学*效果。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优选【十】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1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沟通口算与笔算的联系,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2.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沟通个位相乘满十(或几十)与个位相乘不满十(或几十)两类口算,概括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一定题量的课内练*,形成较熟练的口算技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百以内)口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谈话

  师:老师有两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聊聊。

  师:看,小刚,小红,每人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会有什么结果?(交换后每人还是1个苹果。)那么,如果小刚和小红,每人都有一种想法,交换一下,会怎么样呢?(交换后每人会有2种想法。甚至受到别人启发,你还会有第3种、第4种想法呢!)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希望看到小朋友们积极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发言,和大家多多分享你脑袋里的想法,好吗?哪怕是不小心做错了,也不要紧,因为,有可能你的错题中有着精彩的想法呢,更何况,你的错题,可是对全班小朋友最好的提醒呢!

  师:上课

  活动2【导入】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任务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乘法口算。(板书:乘法口算)

  课件呈现所有10道口算题

  15×3= 18×2=

  19×5= 130×4=

  130×6= 5×17=

  46×2= 180×4=

  12×8= 24×4=

  师:在之前的学*中,我们已经会口算很多乘法题了,今天要学的是怎么样的呢?看,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算的所有的口算题(停顿4秒钟)。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好多啊!

  师:密密麻麻,是挺多的。在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解答了某道题,电脑就会把它擦去,奖我们一个大拇指,慢慢地,慢慢地,屏幕上留下的题目会——越来越少,大拇指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怎么样?)

  师:这么多题,你选一道试试看吧?

  活动3【讲授】二、例题教学

  (一)例1:15×3

  师:有没有选15×3的?等于几?我们又是怎么算出这个得数的呢?

  师:把你的想法写在练*纸的反面。(写完的,可以轻轻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巡视,找学生的典型作品,记录在白纸上。

  学生逐个介绍。

  ●① 15

  × 3

  45

  ●② 10×3=30 5×3=15 30+15=45

  ●③ 5×3=15 10×3=30 30+15=45

  沟通各种方法

  师:比比②和③有什么想说的?(一样。都是把15分成10和5……只不过,一个是从十位算起,一个是从个位算起。)

  师:用这样的眼光来看看竖式,发现什么?(也一样,竖式只不过是口算方法的另一种简洁的记录方式而已么。)

  师:我们借助方块图,一起再来看看。(可以先算3个10,也可以先算3个5,最后把它加起来即可)

  (二)专项练*(几乘几=几加几)

  师:口答一组

  师:我们自己来练一组吧。

  (三)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屏幕上好像有一些不一样的题目哎。

  (选出如下9题)

  师:以130×6为例,你怎么算?

  生1:……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呢?

  引导学生:13个十乘6,得78个十,就是780。

  师:看,原来算130×6的时候,我们心里想的还是13×6啊!难怪大家觉得不难呢。

  师:用这样的方法完成练*第2题(如上9道)。

  活动4【练*】三、巩固练*

  1.帮小马虎找错误

  师:小马虎也在学口算,看,这是他做的5道题。(你帮他检查一下)

  46×2=82 28×3=74 350×2=700 14×7=98 17×4=98

  (没有进位) (进错位) (对) (对) (错)

  师:谢谢大家帮助小马虎找出了错误。帮助别人总是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有收获哦,小马虎的错误给了大家什么提醒呢?(进位、看清数字)

  2.算一算,比一比

  师:刚才小马虎遇到的双胞胎题目,是不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出示:1□×□

  师:你想不想也编这样的双胞胎题目来试试呢?

  师:找到练*纸第2题,先编题,再算。(2组)完成后,同桌互批。如果有困难,可以举手求助。

  (师巡视,把典型题目收起来,包括1组不进位和4组进位,抄到黑板上。)

  3.黑板上题目抢答

  师:看,老师从你们那儿选了几题抄在这儿,咱们一起来抢答。先在心里想好得数,等老师点到这题,你再报得数。

  不进位、进位对比,沟通方法,得出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

  师:通过抢答,你可发现,这些口算题,有些算起来方便,是哪些?(它们是不进位。)

  师:这些进位的口算,是今天新学的。(板书:进位)这些不进位的,是上学期学过的。(指某一题)我们又是怎么算的?

  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一样的)怎么一样,说具体。

  师: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论是进位的还是不进位的,都是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加的形式,把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乘数相乘,然后把积相加。

  师:真了不起,在学新知识同时,还能沟通旧知识。把新知识和旧知识沟通起来,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哦,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多多使用。

  4.口算卡片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记录得数,再校对)

  (2)4人小组口算卡片练*题(出示小组学*要求,后练*题)

  活动5【活动】五、课堂小结

  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印象特别深刻?

  活动6【作业】六、课堂作业(解决问题)

  用今天的口算本领解决问题。(口答)书本P43第3、4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突破方法探讨分析,实际应用。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突破方法自主学*,探讨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42页例2。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学教材例2第(1)题。

  提问: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该怎么列算式?结果怎么求?

  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察,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学教材例2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汇报。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可采取以下步骤:

  (1)整十的数怎么做?(去掉0,20变成了2)

  (2)12×2时,应该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10=20,2×2=4)

  (4)两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后怎么办?(末端去掉几个0就添上几个0,结果为240)

  3. 小结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与整十、整百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巩固练*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要勤加练*哦!

  板书设计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3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1、练*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

  1、练*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在练*中使学生巩固复*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5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

  31×3=12×9=24×5=

  30×4=27×3=15×5=

  二、新授

  1.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指名回答)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汇报。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体练*

  4.20×40=30×40=

  小组讨论,独立计算

  小组汇报

  5.想想做做2

  三、巩固训练

  1.想想做做3、4、5、6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算法探究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学*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突破方法探讨分析,实际应用。

  难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突破方法自主学*,探讨交流。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探索发现。学法小组交流,归纳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导入

  课件出示题目。

  3×11=2×13=4×12=16×2=

  7×12=6×10=20×5=10×10=

  组织学生先独立计算,再指名汇报。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探究新知

  教学教材第42页例2。

  课件出示情境图。

  1.教学教材例2第(1)题。

  提问:橙子每盒6个,要求10盒有多少个。该怎么列算式?结果怎么求?

  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写出下列算式:

  6×9=54

  54+6=60

  6×10=60

  出示教材第42页例2第(1)题下面的4个算式题。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做题并观察,然后分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学教材例2第(2)题。

  要求学生观察情境图,互相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汇报。

  指导学生将例1和例2第(1)题中的方法结合起来解答下面的小题。可采取以下步骤:

  (1)整十的数怎么做?(去掉0,20变成了2)

  (2)12×2时,应该怎么做?(12分解成10和2)

  (3)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10=20,2×2=4)

  (4)两者相加得多少?(20+4=24)

  (5)最后怎么办?(末端去掉几个0就添上几个0,结果为240)

  3. 小结计算方法。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一位数或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时,可以先忽略整十、整百数后面的0,用整十、整百数前面的数乘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加上与整十、整百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

  巩固练*

  教材第42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每道题各选几名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口算方法。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吗?在课后,大家还要勤加练*哦!

  板书设计

  6×10=60

  10=1+9 6×9=54 54+6=60

  12×20=240

  12×2=24 24×10=240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7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

  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

  (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

  (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

  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

  学生动手操作

  (1)每行最多有22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22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

  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

  (2)每行最多有22个字,一共13行,列式:22×13。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

  二、教师点评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

  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

  三、课堂总结

  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十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解决问题

  完成教科书练*十七的第3、4题。

  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45页练*九7-12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口算卡片 红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基础知识练*。

  1、70×7060×9080×5011×4030×8020×7040×6031×20

  2、学生们完成后,选两行学生按顺序每人一题订正结果,教师要统计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及时鼓励表扬,有错误的学生要让其说出是哪道题错了,教师给予板书,帮助学生改正。通过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问题,能够从中了解到好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使自己的计算更准确、更迅速。

  3、老师选两个学生当代表到前面比赛,其他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到黑板上的学生按箭头的顺序分别把答案写在题目的两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夺得小红旗。

  让学生一起订正,在教材上全部做对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通过比赛让学生明白看,一味只图快,做的题不正确,是得不到红旗的)

  二、探究新知

  1、运用口算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4页的第7题,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题。引导学生认真看题中的文字,还要认真观察图,看图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说一说,你从题中都知道了什么。

  老师引导学生想

  (1)题中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三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信息?

  (3)在充分分析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答过程,订正结果。

  例:50×11=550(千克)

  答:李红家的蚕子可产蚕550千克。

  50×80=4000(千克)

  答:李家村的蚕子可产茧4000千克。

  18×50=900(元)

  答: 50千克茧能卖900元钱。

  2、小象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200千克。20年后这头大象重多少千克?

  (1)让学生完整地回答出此题需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之间互相订正,互相补充。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200×20=4000(千克)

  4000=100=4100(千克)

  答:20年后这头大象重4100千克。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口算。

  2、小明要买12本书,每本书19元,小明大约要带多少元钱?

  3、教材第45页的第10题。

  四、思维训练

  1、不计算,把估算结果写在括号里。

  100×24200×3032×1074×10020×4060×506×10010×70012×3034×440×6+857×0+57

  2、李叔叔*均每天组装19辆自行车,9月份大约共组装多少辆自行车?

  3、海龟出生后,体重*均每年增加100克。40年后它的体重将增加到4080克。小海龟刚出生时有多少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练*,在练*中使学生巩固复*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生能熟练的进行口算和估算,逐步提高口算和估算的正确率。尤其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总结出了实际问题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单价x数量=总价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9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位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

  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惯。

  重点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

  (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教材第69页的练*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

  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3、教材第60页的练*十四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4、教材第60页的练*十四第4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

  (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 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十四第5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口算乘法的》 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三课时

  综合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62页练*十四第6、9、10、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

  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

  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

  1、练*十四第6题。

  比一比,那组摘得多?

  2、练*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

  3、练*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二、估算练*

  1、练*十四第7题。

  (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

  2、练*十四第8题。

  (1)理解题意。

  (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

  (3)全班交流。

  3、练*十四第11题。

  (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组织交流。

  三、课堂小结

  通过练*,你有哪些收获?


数学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教学反思优选【五】份(扩展6)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优选【五】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1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和自主探究式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方向,从而享受到学*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2

  《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时,我们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初次接触到科普说明文,对于这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对其写作方法所知甚少,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这节课的重点在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我设计了一个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环节。运用太阳图片和太阳活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太阳的大、热、远这些特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发展。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文中表述的较概括,学生不易理解,这时多媒体的运用,使文字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学生小组讨论激烈,最后汇报时,发言积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备《太阳》这一课时,我首先与同级老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几种说明方法。定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受到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教育。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教案,由浅到深,层层突破。

  为了让学生能更了解这个远离我们地球的恒星,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太阳的图片,并物尽其用,用这些图片做了生动的课件。在同级老师上了后,我们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教案做了修改,例如:学生在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时,由于老师引导不够,学生不会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较多,在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设计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花在这一环节的时间也较多,小组讨论后的效果不明显。同级老师上完课后,我们科组的许多老师给我提了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因此我对教学设计和课件都做了修改。

  在轮到我自己上课时,我先引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学*本课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从故事发生的不可能从文中找出有力证据,有简洁的词语概括太阳的三个特点:远、大、热,并适时总结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在讲解第二部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时,我遵循新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大胆的放开手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从文中找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意见,汇报时教师做简单总结就可以了,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完成这一环节后我还不忘出示关联词语的小练*。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有所获,基本上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的环节比较多,以至于有些细节的问题没有处理好,在时间的安排上前松后紧。再有,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应多巡堂,察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一课二反思让我受益良多,相信对于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学*兴趣有一定的帮助。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3

  今天教学《太阳》一课,我把这节课备的很详细。因为这是学生们接触的第一篇说明文,一定要开个好头。记得前几年面试时我抽的课就是说明文《鲸》,再加上外出学*听了这节课,校公开课也听过这节课,对这篇课文想不注意都难。

  我觉得这篇课文比较简单,说明文无非就是告诉我们一些自然、科学知识等。我们的目的是读懂课文、学会知识。教学目标除了字词外,还有以下两点:1、了解太阳的特点。2、知道太阳与地球的内在联系。明白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3、教学说明方法。

  开篇先找学生读第一段,后汇报知道了什么。生“太阳离我们很远。”一个字概括“远”板书“远”字。你从哪里看出离我们远呢?生继续说“太阳离我们1.5亿……。”提到说明文、今天我们要学*新知识了。这一句中有一个说明方法,谁知道?生沉默。师引导的“1.5亿,3500年。”生开始激动“数字、列数字。”板书第一个说明方法“列数字”“对啦,其实他还隐藏着另一种说明方法呢!举例子。这一系列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证明?”生“证明太阳离我们有多远!”

  以此方法,教学第2、3段。先让生读文,在汇报出太阳特点,远、大、热。再板书特点。再说说你从哪句话中发现这个特点的,抓关键句子。接着找说明方法。本文一共运用了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而在第3段中都有体现。目的是巩固发现说明方法,让孩子在具体、通俗、明了的理解课文。生依次进行了汇报“太阳像火球就是打比方。”“钢铁碰他变成汽就是举例子。”“6000摄氏度,2500倍是列数字。”“表面温度、中心温度的对比就是在作比较。”生易把修辞手法和说明方法搞混,师需反复强调、纠正。

  板书“远、大、热”形成一个圆。太阳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生“温暖。”太阳大呢?师开关灯提示。生“光明。”那太阳热我们为什么没有被烤焦?生“因为太阳离我们远。”太阳那么大,为什么没晃得我们睁不开眼?生“因为太阳远。”你可以看出太阳的特点与地球有什么?生:“有联系。”

  第四段第一句是过渡句,让学生自己发现,作用是承上启下。

  单元预*课上,学生说过“太阳和地球有关系。”4-8段就讲了太阳和地球的关系。让学生挨段汇报。因为有太阳所以有花草树木,有吃的穿的,有风雨雷电,有美好生活。反之,没有太阳、没有一切,还存在因果关系。我们应用联系的眼光看世界。

  我自觉教学设计的条理还算清晰,虽没有太大创新。但学生的听课状态给我一种感觉:会积极回答的孩子会,闷头不在状态的孩子依旧不会。有点两极分化的感觉,貌似教学上有点东西达不成共识。我再慢慢探索吧。时间控制的刚刚好,该落实的都落实了。有一点进步。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4

  《太阳》这篇文章是一篇说明文,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此种文体,学生比较陌生,因此,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将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学*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上来。如本篇课文共分了两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为1——3自然段,重点写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第二部分为4——8自然段,写了太阳与人类密切的关系。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自然科学的兴趣;了解用数字、比较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写法,并能运用到写作中。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材的编排目的,把教学重点放在学*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太阳、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时,我能基本做到教学条理清楚、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尽力突破教学难点。我比较注意让学生深入文本,来感受作者是如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太阳的特点的。我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教师导学等多种形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和文本接触。同时我也注意在朗读中体会、感悟。

  教学设计时,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了解各种说明方法,以及它们的重要性。在讲授说明方法时,从最简单的“列数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找出来。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由于事先对说明方法的说明力度不够,所以学生出现了“打比方”和“作比较”混淆的情况。所以怎样让小学生比较清楚地区分这些说明方法是一个难点,可能还需要老师用比较直观的方法跟孩子们渗透。所以我觉得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和自主探究式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方向,从而享受到学*成功的愉悦。在教学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时,我旨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未进行拓展。其实在后续的学*或课外的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了解太阳与人类还有哪些联系、人类将如何合理利用太阳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环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即写一写“我想对太阳公公说”再一步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但在课程实施及课后检查中发现,效果不太好。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每一篇课文从设计上来说可以是多元的。不同的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的设计。课堂的最终立脚点应该是“实”。课堂应该是真实的:变化的、生成的。课堂应该是有实效的`:学生有所得。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存在差距,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三年级语文下册《太阳》教学反思 5

  《25太阳是大家的》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描绘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诗歌内容简单,但字里行间却意境深远,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世界,关爱和*,进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

  优点与不足: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诗歌特点,将教学本课的思路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进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这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本课时,我努力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学得兴致盎然。比如老师精彩的范读,精美的画面,动情的语言,让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有滋有味。

  《25太阳是大家的》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太阳是大家的》寓意“世界是大家的”,只有全世界人民加强理解和信任,各国人民才能和*共处,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全世界的孩子才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世界的和*、社会的安宁。如何让学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寓意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节课我致力于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鲜花上撒满了太阳的金光,小树在太阳的照耀下生长,小朋友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快乐游戏”的情景,从而感受语言的精美。同时这节课还补充了课外诗等以起到更好的学*效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