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3-03-13 00:00:00

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2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均分。

  (2)、如果是*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均分,并互相说说*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3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6

  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内容: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C毽子小鹿熊猫积木

  D娃娃和积木

  (5)积木12元,付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张10元2张1元。1张10元1张2元。

  2张5元2张1元。2张5元1张2元。

  12张1元。6张2元。

  二、加一加,说一说

  15+16=3115+25=4015+26=41

  25+26=5116+26=4216+25=41

  四、哪只小兔拔了哪个萝卜?用线连起来,看谁拔得最多。

  第四课时

  复*内容:图画应用题。

  复*重点: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大象运木头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1)34+38=72(根)

  (2)90-72=18(根)

  二、套图游戏:

  独立想想

  交流说说

  每人套两次,他们可能套上哪两个?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松鼠。

  可能套中小象和企鹅。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象、小狗和小鹿。

  可能套中小狗和企鹅。

  ......

  三、有趣的图形

  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

  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课堂上将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学会一些比较的方法,体会轻重的相对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准确地比出物体的轻重,从而认识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2.发展的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观察的良好*惯;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二个层面是练*,在练*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学会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是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3.学情认识

  学生对比较轻重、高矮、长短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对比较活动中的相对性认识不足,本单元就要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比较多少、高矮、长短、大小、轻重的相对性的认识。

  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轻重等学生并不困难,但对间接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推理才能获得,因而是教学中的难点。

  4. 经验介绍

  “轻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了比较大小、高矮、长短、厚薄等基础上开展的又一次体验活动。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说一说”这一环节通过两个小动物玩跷跷板,使学生一眼看出谁轻谁重,认识到重量差别大的两个物体可以通过看得出比较的结果;“掂一掂”这一环节通过淘气和笑笑动手掂一掂,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认识到用眼不能看出轻重的情况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称一称”这一环节,通过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当看、掂都难以分辩物体轻重时,可以借助工具来比较,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最后通过一组练*来使学生获得得间接比较轻重的方法,知道轻重和大小、高矮一样是相对的,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秤。介绍在天*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深化认识

  巩固练*,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形式,练*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称的原理。

  2.()比()重,()比()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比()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 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练*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 在“拔河”的情景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2、 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

  3、 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

  4、 培养对数学学*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用会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是本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实物展台、彩色圆片 师生双边活动: 活动一:

  引入新课: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有趣的游戏吧,哪个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么玩吗?今天,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的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课件)

  你观察到什么?你想说什么?问些什么

  [本课是在拔河的情景中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因此,要启发学生对拔河这种活动的认识,明白拔河时两边的人数要相等。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的时候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能用自己的话

  说说对拔河的认识,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看懂图意,用自己的话简单的描述图中的事物。]

  活动二

  你说我讲: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

  我们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图片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看出哪边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此处引入“一一对应”的观念,但学生如果有别的摆法,只要正确就应该给予肯定。能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能够正确的进行操作,并能自己的话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三

  今天,老师介绍数学王国的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可像啦!先请它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课件演示:两个符号的自我介绍。) 听了他们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两个式子,你有办法区分这两个孪生兄弟吗?

  学*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冲谁开口笑。

  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用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练*用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火车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律动)

  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

  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

  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出示课题:用数学)你们能行吗?

  生:行。

  师:我们先去看着草坪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课件拉*第一幅画面,并演示。)

  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走了3只。(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

  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课件出示:?只)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

  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

  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

  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

  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9,所以9-3=6。

  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

  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6=2。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左边的6个就是右边的2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2.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解答:8-2=6。

  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

  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右边的2个就是左边的6个,所以用减法。

  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

  3.生提问: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

  师:你发现的问题真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我们再请他说一遍,好吗?(生说,课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号,?只)

  师:这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解决,好吗?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提要求:要说清楚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的算式。

  生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加法,因为这个问题得求总数,我们只要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就看了一幅画面,你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去河边看一看,好吗?

  二、反馈练*,强化新知

  (课件出示鸭子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师小结:大家帮助小鸭子解决了问题,听它们在谢你们呢?(课件演示鸭子叫)课件演示声音:小鸭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有问题呢?

  师:这是谁的声音呀?(课件出示猴子图)原来是小树林里的猴子们等急了,你们能解决猴子们的问题吗?自己完成。

  学生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

  三、当堂作业,巩固新知

  (一)做题小竞赛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呀?

  生:想。

  师:这次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数一数我们周围一共有几块小黑板?(5块)在每块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动物图,给你十分钟时间,看明白图后,就直接写算式,咱们比一比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学生独立做题。

  集体订正。(指名直接说算式,集体判断,最后挑出一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想法。)

  (对全做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它们非常感谢大家,还特意交给我5颗智慧星,让我奖给同学们,你们高兴吗?请组长们上来领奖吧。

  这次旅游结束了,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学生随意说。(教师相继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教育。)

  让我们开启小火车回家吧。

  (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第13、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三)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随意说。

  四、课堂总结

  师:数学知识真重要呀,他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 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练*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90,问97接*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50还是接*40?44呢?这样的练*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 5+7 5+8 5+9

  b.4加几有:4+7 4+8 4+9

  c.3加几有:3+8 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5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年级数学教案7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

  1、题组练*: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形式进行针对性练*,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发展个人的学*潜能。但是学*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材方面:

  《数花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很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通过估计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此外,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问题串是第4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连续动态的问题组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从头到尾独立思考。本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数法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串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想。

  学情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数,很多学生在未学*这一课前已经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虽然学生能数很多的数,但是仅仅限于用嘴数,一旦要对应事物,数事物的个数时,体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率不高,孩子们手口对应方面还是欠缺的。

  教学目标:

  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会空口数数,这样只能说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体验每一个数字的增加,实际上是事物叠加的结果,数字的变化代表的是事物多少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更多的是联系实物进行数数,学生要有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数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哪里?而是要重视学生点数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准备学具花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的学*。通过以上两点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我们二小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向四环十六字”进行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将自学引导、交流合作、展示点拨、练*评测和谐融洽地结为一体,建立起真正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连接的四个基本环节。《数花生》的四环体现为:第一环:自学引导(独立数数)。提出问题,产生数的兴趣。第二环:交流合作(换一种方法数数)。互相检查再数,强化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数出100个花生。第三环:展示点拨。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强化十个十个数。第四环练*评测(探索练*)。体验不同的数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学*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

  师:**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在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设疑。

  1、教师多媒体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的.手的图片,并请学生猜一猜这是谁的手。

  2、教师设问:小朋友!你觉得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设问二:你觉得什么样的手是最美丽的手,什么样的手是最神奇的手呢?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由思考,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回答。

  二、欣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1、欣赏范图手形游戏

  2、出示手形想象画挂图。

  学生观察范图,并比较范图的差别,自由的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3、师:你能说说这些手形画中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吗?哪一幅色彩最鲜艳,

  4、哪一幅想象最丰富,哪一幅花纹最好看?

  5、请几名同学上台,沾湿小手并在黑板上表达各种样子的手,看谁表达的手最有趣。

  6、学生上台大胆表现自己想表现的手形,并作大胆的联想。有认识手转入如何表现一双或者一只美丽并富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看示范讲步骤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业的全过程。

  2、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过程,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自由发言提问。

  3、熟悉手形创意画的整个表现过程,形成印象。

  四、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课堂上将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萝卜

  小灰兔有10个萝卜,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白兔有多少个萝卜?

  解答: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联系生活、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的良好*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练*: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3)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4)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4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

  1.自主练*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发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分发。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每小组4张桃子图片、4张盘子图片、5张星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分放在两个盘里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课件)

  4个桃分成1和3;4个桃分成2和2;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课件内容:4 4 4

  / / /

  3 1 2 □ □ □)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这回茄子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à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5的分与合。(试一试)

  1、白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5颗星星,请你们把5颗星星分成两堆,自己学*5的`分与合。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星星图片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对个别辅导,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汇报,得出多种分法。

  4、学生反馈,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内容

  (出示:5 5 5 5

  / / / /

  4 1 1 4 2 3 3 2)

  5、小组派代表汇报: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师板书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说说2和3的分与合。

  (3)完成书上练*。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小组内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继续玩玩说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自制教具卡车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填写情况。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找到规律。

  (4)找规律

  小组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分小组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面图形的特征,体会*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面图形。

  三、学*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本子上描、画、印、拓出*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5)

——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9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并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3、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 )。95里面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81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梳理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桃?

  (2)一共有34个桃,去掉框里的30个,还剩多少个桃?

  3、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 = 34-30=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呢?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根据看图,数出来的;用小棒摆出来的;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4里去掉3个十,还剩4个一,是4 。

  4、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先想一想。

  (2)小组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

  (3)指名小组汇报。

  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因为30+4 =34,所以4 +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回答,结合学生回答适当补充。

  5、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子,在每一个算式中每个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子。在加法算式30+4 =34中,相加的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34-30=4,减好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

  (3)指名说出算式4+30=34,34-4 =30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巩固练*,深化应用

  1、 “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说说每道算式表达什么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 =63你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集体核对结果。

  4、“想想做做”第4题。

  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先了解“相邻数”是什么意思,再写数交流。

  6、“想想做做”第6、7题。

  先说说每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再自己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 5+7 5+8 5+9

  b.4加几有:4+7 4+8 4+9

  c.3加几有:3+8 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

  2+2+4=?5+0+3=?

  6、结束语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掷双色片”(板书课题)先了解一下游戏的规则:你们的桌上有一些圆片,圆片的一面是红色的,另一面是蓝色的,当你们看到红色的圆片就用红笔记录圆片的个数,当你们看到蓝色的圆片就用蓝笔记录圆片的个数,明白要求了吗?

  2.学*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 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1.小丁丁在掷7个圆片时,总会遗漏几种,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好办法,你们看:(出示8行同色的双色片,师翻转第二行的第一个圆片;翻转第三行的第二个圆片),接下来他会怎样翻呢?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从前有个穷人,他只有10枚硬币,财主十分看不起他。穷人说:“我出10枚硬币,你也出10枚硬币,你掷3次,落地后如果硬币的正反面相同,那我的硬币就送给你,否则你的硬币就送给我”财主答应了,可他试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输了很多钱,而穷人却得到了很多钱。小朋友,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6=8,10+20=30,12+26=38。

  生2:26+10=3636+2=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41+35=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2题。

  课堂: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2

  +26

  38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能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会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在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符号感;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情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长“用数学”的信心、

  2、通过用含字母的式子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它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数学工具之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难点: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单项式的书写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式

  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学生自主探究现实情景中用字母表示数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找出材料中个体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抽象、概括单项式及相关的概念。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一张奔驰在青藏铁路线上的列车照片,并配上歌曲《天路》,边欣赏边向学生介绍青藏铁路所创造的历史之最。

  情境问题:

  青藏铁路西线上,在格尔木到*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的伟大成就,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一次情感教育。

  解:根据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2=200(千米)

  3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3=300(千米)

  t小时行驶的路程是:100×t=100t(千米)

  注意: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若出现乘号,通常将乘号写作“ · ”或省略不写。

  如:100×a可以写成100a或100a。

  代数式: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

  代数式可以简明地表示数量和数量的关系,本节我们就来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类代数式整式。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路程=速度×时间出发,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历一个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发展学生的认知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探究

  思考:用含字母的式子填空(独立完成),并观察列出的式子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组可交流讨论)。

  1、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是__,体积是__

  2、铅笔的单价是x元,圆珠笔的单价是铅笔的2.5倍,则圆珠笔的单价是___元。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小时,它t小时行驶的路程为__千米。

  4、数n的相反数是__。

  解:(1)6a2. a3

  (2)2.5x

  (3)vt

  (4)—n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6a 2=6·a·a a3=a·a·a 2.5x=2.5·x vt=v·t —n=—1·n

  单项式: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注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实际背景出发,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和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猜想和数学经验,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火眼金睛

  下列各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

  (1)a

  (2)0

  (3)a2

  (4)3a+2b

  (5)xy2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

  解剖单项式

  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如:—3x的系数是,—ab的系数是,的系数是。

  次数:一个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如:—3x的次数是,ab的次数是。

  小试身手

  单项式2a 2 —1、2h xy2 —t2 —32x2y

  系数

  次数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是否理解,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概念。

  单项式的注意点:

  (1)数与字母相乘时,数应写在字母的___,且乘号可_________;

  (2)带分数作为系数时,应改写成_______的形式;

  (3)式子中若出现相除时,应把除号写成____的形式;

  (4)把“1”或“—1”作为项的系数时,“1”可以__不写。

  行家看门道

  ①1x ②—1x

  ③a×3 ④a÷2

  ⑤ ⑥m的系数为1,次数为0

  ⑦的系数为2,次数为2

  设计意图:单项式的书写和表示有其特有的格式和注意点,通过以上两个题目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注意点。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例1: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它的体积是();

  (4)一台电视机原价a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0.9,宽是a,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解:(1)12n,它的系数是12,次数是1

  (2)(),它的系数是,次数是2;

  (3)a2h,它的系数是1,次数是3;

  (4)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5)0.9a,它的系数是0.9,次数是1。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单项式表示简单的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巩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试一试

  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设计意图: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式子更具有一般性,而且发散学生思维。

  大胆尝试

  写出一个单项式,使它的系数是2,次数是3。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四、拓展提高

  尝试应用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全校学生总数是x,其中女生占总数48%,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是();

  (2)一辆长途汽车从杨柳村出发,3小时后到达相距s千米的溪河镇,这辆长途汽车的*均速度是();

  (3)产量由m千克增长10%,就达到()千克;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单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能力提升

  1、已知—xay是关于x、y的三次单项式,那么a=?,b=?

  2、若—ax2yb+1是关于x、y的五次单项式,且系数为—3,则a=?,b=?

  设计意图:照顾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跳一跳、摘桃子的乐趣。

  五、小结:

  本节课你感受到了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1、单项式的概念:数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的乘积。

  2、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

  系数:单项中的数字因数;

  次数:单项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3、会用单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注意列式时式子要规范书写。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和反思,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励学生,使学生相信自己在今后的学*中不断进步,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结束寄语:

  悟性的高低取决于有无悟“心”,其实,人与人的差别就在于你是否去思考,去发现!

  设计意图:这是对学生的激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盼,可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六、板书设计

  2.1整式

  单项式概念探究例1多

  单项式的系数概念观察交流尝试应用媒

  单项式的次数概念能力提升体

  七、作业:

  1、作业本(必做)。

  2、请下面图片设计一个故事情境,要求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单项式表示,并且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选做)。

  设计意图:布置分层作业,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让学生自行编题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改变一味由教师出题的形式,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同时培养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

  八、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性,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认识概念,同时也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新知做好铺垫。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热情高,但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较弱的特点,教学时将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以启发引导为主,同时辅之以讨论、练*、合作交流等学*活动,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并逐步培养起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进一步学*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方面:

  《数花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很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通过估计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此外,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问题串是第4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连续动态的问题组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从头到尾独立思考。本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数法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串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想。

  学情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数,很多学生在未学*这一课前已经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虽然学生能数很多的数,但是仅仅限于用嘴数,一旦要对应事物,数事物的个数时,体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率不高,孩子们手口对应方面还是欠缺的。

  教学目标:

  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会空口数数,这样只能说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体验每一个数字的增加,实际上是事物叠加的结果,数字的变化代表的是事物多少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更多的是联系实物进行数数,学生要有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数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哪里?而是要重视学生点数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准备学具花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的学*。通过以上两点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我们二小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向四环十六字”进行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将自学引导、交流合作、展示点拨、练*评测和谐融洽地结为一体,建立起真正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连接的四个基本环节。《数花生》的四环体现为:第一环:自学引导(独立数数)。提出问题,产生数的兴趣。第二环:交流合作(换一种方法数数)。互相检查再数,强化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数出100个花生。第三环:展示点拨。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强化十个十个数。第四环练*评测(探索练*)。体验不同的数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让学生进一步熟悉1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过程,从而掌握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10 2+8=10

  10-2=8 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10 10-7=3 10-3=7

  6+4=10 4+6=10 10-6=4 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 10一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1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

  1、 练*十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2、 练*十三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

  3、 练*十三第5题。孔雀开屏。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1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方法:

  游戏、实践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4、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一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二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自己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左右》教学反思

  阳沟小学吕敬琴

  “左、右”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前、后、上、下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领会左、右的意义,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教学的重难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刻的认识物体的左、右相对位置关系,老师把本知识点的切入口放在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惯上。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乐中悟。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2

  活动一:用“左右手”感知自身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得手是你的哪只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手?

  *时我们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来越聪明。

  (2)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谁来说一说?

  (3)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

  左耳,右手摸右耳

  活动二:体验相对

  师:我举起的是右手吗?(右手、面对面)

  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会相反。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学生能正

  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3、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学生做手指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

  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

  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

  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学生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学生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

  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分别找出

  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学生)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蜜蜂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学生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学生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3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乐于观察和比较,体验参与教学活动的乐趣。

  能力目标:具备一定的空间方位感和思维的灵活性。

  认知目标:在以自身为中心的基础上,学会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木偶若干,图片一张(各种水果)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通过游戏,学生复*以自我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看谁的小耳朵最灵,反应最快。伸出大家的右手来,放在鼻子上面,当老师说左眼你们就指自己的左眼,老师说右眼你们就指自己的右眼,好不好呀?

  生:好

  师:那我们开始喽!鼻子鼻子,左眼!鼻子鼻子,右耳……小朋友们好聪明啊,除了个别的南郭先生,其他小朋友都做得很好哦!

  二、初步了解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木偶(背对学生)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朋友们都玩的很开心,森林里的小动物也很开心,因为今天是羊伯伯的生日,小动物们要去参加羊伯伯的生日派对,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来了,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来看看小猫的左边的小动物是谁,有哪个小朋友知道?

  生:小猫的左边是小鸭。

  师:小朋友们太棒了,老师给你们点赞!(2次)

  2、出示木偶(面对学生)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动物们太害羞了,让我们用掌声给它们一点鼓励,让它们有勇气转过身来给大家打个招呼,好吗?

  生:好!掌声……

  师:首先打招呼的是小青蛙左边的小动物,有谁知道是谁呢?

  生:小青蛙左边是小鸡。

  师:真棒呀!(3次)小动物们已经和大家打完招呼了,要去参加羊伯伯的派对,让我们和它们再见,下次我们再请小动物们和我们一起玩,好不好?

  生:好,再见!

  三、通过游戏,学生进一步认识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并判断。

  师:下面,我们一起到农民伯伯的果园去玩“找朋友”的的游戏(出示图片)。哇,农民伯伯的果园里有好多水果呀!它们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好不好啊?

  生:好!

  师:首先要找的是苹果右边的水果,有哪个小朋友知道呢?

  生:苹果右边的水果是石榴。

  师:真是个爱思考的宝贝!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回答,葡萄右边的水果是什么?(3次)

  生:香蕉!

  2、学生分组与面对面的学生判断其左右是谁。

  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都能够给它们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我们每张桌子的小朋友为一组,相互提问来找找你们的左右是谁,好不好?

  生:好的。

  师:那我们开始吧!

  3、学生到台前玩“猜猜乐”游戏,巩固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师:请小朋友停止讨论,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猜猜乐”的游戏。老师先请五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好,大家猜一猜王子颜左边的小朋友是谁?

  生:陈羽凡!

  师:大家说对不对呀?

  生:对!

  师:你太棒了,老师要把大红花送给你。(3次)

  四、联系实际,应用左右。

  师: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新本领,认识了左右,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左右。想想,我们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一会老师带小朋友散步的时候,看看你们能不能说到做到,好不好?

  生:好!

  师,那我们这次活动就到这里结束!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7)

——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12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表示的意思和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

  教学难点:

  会用>、<表示两数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0~5的认识,今天我们将来认识“=”、“>”、“<”,并学会用“=”、“>”、“<”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板书:“=”、“>”和“<”。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

  ①图上画的是什么?

  ②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③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

  (2)同样多。

  ①小兔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贴上4只小兔。

  ②小猴有几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4只小猴,并用线连一连。

  板书:4 4 1.“想想做做1”。

  在圆圈里填上“>”、“<”或“=”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小兔子和小猴的只数哪个多?哪个少?(同样多)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白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 ④4和4同样多,我们就说4=4。(板书:4=4)老师指着等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等号)读作:4等于4。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读。

  ⑤书写等于号,在书上第18页上先描后写。

  2.教学大于。

  (1)小熊有多少只?学生回答后老师在黑板上贴上5只小松鼠,并板书:5。

  (2)小松鼠有多少只?学生回答,老师一个对一个地贴上3只小熊。(并板书:3)

  (3)用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小松鼠和小熊谁多谁少呢(教师边连线,边提问)小松鼠和小熊比怎样?

  (4)小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5比3怎样?(板书:5比3多)

  5比3多,也就是5大于3。

  (板书:5>3)指着大于号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大于号

  (板书:大于号)让学生齐说大于号,再指名说。

  大于号开口一头向哪边? (向左)尖的—头向哪边?

  (5)观察式子5>3,提问:大于号的开口一头和尖的一头,哪头大?哪头小?开口大的那头对着大的数还是小的数?尖的那头对着什么数?这个式子读作“5大于3”,板书;5大于3。

  老师领读、齐读,同桌互说。

  (6)回顾一下,刚才学*了“大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松鼠和小熊比,小松鼠比小熊多,5比3多,可以说成5大于3,写成5>3。

  3.教学小于。

  (1)小熊和小松鼠比怎么样? (小熊比小松鼠少)

  (2)小熊有3只,小松鼠有5只,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3比5少就是3小于5。

  (板书:3<5)指着“<”说明:这个符号叫做小于号。

  (板书:小于号)指导写“<”,在书第19页上先描后写。

  (3)观察式子“3<5”,提问:小于号和大于号的方向有什么不同?尖的那头对着什么?领读“3小于5”,齐读,同桌互读。

  (4)刚才我们学*了小于号。这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怎样?

  老师小结:这道题是小熊和小松鼠比,小熊比小松鼠少,也就是3比5少,可以说成3小于5,写成3<5。

  (5)同样一幅图,为什么可以说成5>3,也可以说成3<5呢

  (比的标准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4.小结

  这一节课学*了“=”、“>”和“<”,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不管“>”还是“<”,开口对着大的数,尖的一头总是对着小的数。

  三、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指名说一说每道题是谁和谁比,结果是多还是少?圆圈应填什么符号?

  2.“想想做做2”。

  在圆圈里填上“>”、“<”或“=”,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啊?你学了哪些本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2)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3、练一练 (1)直接比较

  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

  (1)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4)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5)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高矮长短”教学设想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它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比较”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兴趣比较高。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和教材特点,我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其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是本课重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像力。

  3. 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说明: 创设积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学*活动的兴趣,又暗示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几何形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二、 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 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 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说明: 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滚一滚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 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 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营造比赛气氛,激发参与欲望。实际动手操作,既加深了认识,又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3. 开展堆一堆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 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 讨论交流: 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物体表面*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获得了直观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4. 开展搭一搭活动。

  (1) 活动导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 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 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说明: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像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 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 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说明: 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像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 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说明: 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统计知识的的进一步扩充,又是今后学生进一步会学*统计的基础。《组织比赛》是以生活中的情境为题材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生分析

  我班的学生对统计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好奇、好动、求知欲强,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注意力不能持久,因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深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与思考的*惯,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说教学准备

  课件、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水彩笔。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课间活动入手,创设了组织比赛的情境,新课开始,我为学生播放这样一段录像,学生在操场上正在进行拍球、踢毽子、跳绳、丢沙包这四项活动。教师提议:我们班想在这四项活动中选择其中的一项来组织比赛,你们说组织哪一项比赛好呢?这时学生会各抒已见,想法不一。教师及时引出问题:大家的意见不统一,你们说该怎么办呢?利用这一问题,激起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领悟到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统计哪一项比赛的同学最多,然后才能作出决定。

  [设计意图:统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统计的素材也很多。教材中提供的素材贴*学生生活,但如果选择学生喜欢的喜欢的事物,他们会更感兴趣。因此我选择"组织什么比赛"作为统计素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潜移默化地渗透爱国思想,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在此环节上我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自主构建知识的形成体系。 我将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自主探索,合作体验

  当同学们提出,要想知道组织哪一项比赛,必须统计大家的意见,那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这时学生就会交流各自的调查方法,他们可能会想到:举手表决、问一问、站走来等多种方法,只要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有顺序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统计,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单内在小组内展示,这时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自己去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统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步:整理数据,绘制统计图

  先是小组汇报,使学生体会到统计图可以将调查的结果更清楚的表示出来,同时也为象形统计图向条形统计图过渡做好铺垫。教师出示一张统计图,指出今天,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方式——涂颜色来绘制统计图,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样举颜色呢?学生已经有了绘制象形的基础,所以他们会很快得出一格代表一人的制图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手中的统计图中涂一涂,制成条形统计图。全班展示,开展互评。

  第三步:绘制全班统计图,解决问题。

  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来完成全班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后进行二方面的思考:1、在统计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根据图中的情况,你认为我们班应该组织哪项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根据信息做出决策和预测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学生经历并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通过数、涂、填,全体学生都参与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这也是本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给学生什么要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所以我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环节: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我抓住学生喜爱吃小食品这一心理,为学生选择了四种食品有饼干、薯片、巧克力、棒棒糖作为比赛的奖品,开展“统计最喜爱的食品”这一活动,将数学与孩子的生活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体验统计的过程,强化统计的思想。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我请学生统计全班同学最喜欢的食品,创设了开放的学*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台,学生体会到收集数据的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学生自主选择记录方法来统计,经历了初步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学生在分析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积累了统计活动的经验,发展了统计观念,真正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

  第四环节: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常见的几种统计图,然后再把统计知识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统计,我们的生活是高不开统计的,请同学们到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儿用到了统计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学*和生活中发现统计问题,由课内的应该拓展到课的实践,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效果预测

  本课以学生参与统计活动为主线,学生在“数一数” 、“涂一涂” 、“填一填”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探索了统计的方法;在实践与探索中提高了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

  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6=8,10+20=30,12+26=38。

  生2:26+10=3636+2=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

  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

  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

  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41+35=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2题。

  课堂: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必做题:65页自主练*1、2、3、4、5题。

  选做题:66页7,8,9题及67页的聪明小屋。

  板书设计:

  12+26=38(只)

  12

  +26

  38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课题

  [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

  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

  (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图。

  一面**,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惯。]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同时,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

  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实物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好不好?

  [这一环节,先对本节课数数活动进行总结,然后将数数活动延伸到课外。这样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设计说明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或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再抽象出数,然后再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多种方法,分步骤地练*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相联,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走出课堂。

  专家评析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新课开始,李老师用亲切简短的谈话,把学生引入数数活动。随着美丽校园画面的展开,教师以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把学生请进画中。同时,以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的安排,留给学生随意观察、自由交流的活动空间。无拘无束的观察和交流给学生带来乐趣。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请学生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并追问还有什么?促使学生全面、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由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到提出任务让学生观察,看的是同一幅图,活动要求不同,学生就有新鲜感、有兴趣。李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置入了多次观察美丽校园图的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活动逐步产生观察兴趣。

  2.紧密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通过数学学*,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是《标准》中特别强调的一点。虽然这是学生入小学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从知识和技能要求方面看,几乎无数学要求。但是,李老师十分重视这节课,紧密联系实际组织数数的教学活动。首先,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接着,老师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如,李老师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请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教室内的事物,再数到校园内、数到校外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数数活动,使学生的数学学*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课本62--63面。

  教学目标:

  1、加强“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训练。

  2、使学生能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的摆设。

  3、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教室真漂亮,今天我们就一看、说说我们的教室。(板书:教室)

  二、学*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读“教室”。

  2、放足时间让学生观察、同桌互相说说。

  3、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人看到的说出来。

  4、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叙述教室里的摆设。

  5、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家里的摆设,再同桌互相说说。

  6、生发言说说自己家里物品的摆设。

  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表达清楚。

  三、练一练。

  1、练*1。

  生:自己指着文具盒说一说,再同桌互说、互评。

  师:要求个别学生边指边说,其他同学评一评谁指得好、说

  得好。

  2、画箭头,并说一说。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动手在书上画出路线。

  生:把自己画的路线告诉大家。

  师:引导画错的学生改正。

  3、看图回答问题。

  师:把题意告诉学生。

  生:观察并说给同桌听听。

  生:发言说说淘气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其他同学评一评说得好不好。

  师:引导学生帮助说错的同学再次观察。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迅速的熟练的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小做事认真、仔细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

  教学准备

  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

  1、看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

  23+775+98+23

  56+950+548+5

  79+542+505+44

  2、听算,全班计算,后集体订正

  9+276+276+30

  9+3014+654+5

  36+546+333+7

  3、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

  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二、自主练*

  1、独立完成练*十一的第8题。

  要求:1、先口算,在填空。

  2、指明说出计算方法。

  3、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2、游戏——小小邮递员

  比一比,哪个邮递员送的又快又准!

  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练*十一第10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

  要求:1、小组里口说结果。

  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是怎么想的?

  3、仔细计算,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练*十一的第11题,

  要求:1、先说出图意,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独立计算。

  联系十一的第12题。

  注意:先计算在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复*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目标:

  1、提高口算、竖式计算的能力,巩固口算技巧。

  2、提高看图提问题的能力。

  3、能正确填写﹥﹤或﹦。

  教学重点:

  计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45+769-5097-6

  30+659+3653-884+7

  91+524-98+37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64-18=46(元)

  (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64-18=46(元)

  (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

  (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58948598

  +37-35+15-89

  ----------------

  95591009

  84466664

  -59+27-48+28

  ----------------

  257318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29+3453-36○54-36

  49-37○49-3667+38○67+34

  第二课时

  复*内容:

  1、观察与测量。

  2、有趣的图形。

  3、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测量。(略)

  二、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

  (2)7个正方形。

  (3)3个三角形。

  (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265-4945+56

  86-3447+4898-89

  61+3374-5526+35

  89-5463+1738+34

  45+3777-49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

  (1)兔子有几只?37+6=43(只)

  (2)牛有几头?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43-19=24(头)

  3、

  (1)需要

  (2)两车,还有

  (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97-39-27=31

  65-56+11=20xx+33-55=22

  第三课时

  复*内容: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标: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熟练使用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

  (1)买毽子和小鹿共需要4元1角

  (2)买娃娃、熊猫、小汽车共需要94元。

  (3)买小汽车、熊猫付了100元,找回41元。

  (4)50元钱可以买:A毽子小鹿娃娃B毽子小鹿小汽车

  C毽子小鹿熊猫积木

  D娃娃和积木

  (5)积木12元,付钱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张10元2张1元。1张10元1张2元。

  2张5元2张1元。2张5元1张2元。

  12张1元。6张2元。

  二、加一加,说一说

  15+16=3115+25=4015+26=41

  25+26=5116+26=4216+25=41

  四、哪只小兔拔了哪个萝卜?用线连起来,看谁拔得最多。

  第四课时

  复*内容:图画应用题。

  复*重点:提高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大象运木头

  先独立完成

  再交流

  (1)34+38=72(根)

  (2)90-72=18(根)

  二、套图游戏:

  独立想想

  交流说说

  每人套两次,他们可能套上哪两个?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松鼠。

  可能套中小象和企鹅。

  可能套中小狗和小象、小狗和小鹿。

  可能套中小狗和企鹅。

  三、有趣的图形

  请学生实际动手折一折

  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

  (1)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

  (2)把它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8)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9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1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 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工具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工具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 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 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 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 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 作业

  1、书p15 1、2

  2、 《自主练*》p6

  小纸条

  课件

  板书

  桌子有多长

  1、

  ( )cm

  2

  ( )cm ( )cm

  ( )cm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4

  设计思路

  对于幼儿“>”和“<”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只要让他们记住开口的方向,学*起来就容易多了,并且能增强他们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本课意在为幼儿创造一个 良好的学*氛围。第一,根据“>”和“<”比较形象的特点,通过儿歌和身体感知,让幼儿记住开口的方向;第二,以游戏贯穿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分析: 重点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掌握相等与不相等的转化;难点是掌握“>”和“<”的方向。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5只蝴蝶的图片。

  2、4朵红花、六朵黄花的图片。

  3、数字卡片“7”、“5”、“4”、“6”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小猴子头饰若干。

  5、数字小兔图一张,有关数字卡若干。

  6、数字卡10张(装入猫头包内),铃鼓一个,磁带、录音机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和“<”

  1、问:“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飞呀飞呀,飞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了,大家看一下,飞来了几只蜜蜂?几只蝴蝶?”教师展示蜜蜂和蝴蝶的图片,幼儿说出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

  问:“蜜蜂和蝴蝶比,谁多?谁少?”“那么,7和5相比,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

  师:“我们可以在7和5之间放一个符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我们以前学过‘=’号,能放‘=’号吗?”启发引导幼儿,引出“>”,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大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大于号的含义,说出“7”大于“5”。

  2、问:“蜜蜂和蝴蝶的家在哪里?”(花园里),展示红花和黄花的图片,让幼儿感知其数量的不同,引出“<”,重点观察小于号像是在向左弯腰,撅着屁股的样子,屁股撅给小数瞧,小于号表示前边的数比后边的数小,说出“4小于6。”

  3、师:“大于号和小于号一个开口向左,一个开口向右,很不好玩,我们得找规律记住它们。”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得方向都对着哪一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学*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撅给小数瞧。

  二、表演游戏:学做“>”“<”

  找出4名幼儿做数字娃娃,戴上数字头饰,找两名幼儿分别站在两个数字中间,用身体姿势表演>”“<”,幼儿读出“9大于7”“7小于9。”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 )=30

  ( )+20=30( )+10=15(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

  1、复*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

  2、65的6在( )位上,表示( ),5在( )位上,表示( )。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 ) 68=8+( )

  

  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图(2)师:一面**,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9

  ——找圆形

  课题:找圆形

  课型:新授课

  试讲人:张玲娟

  学时:1学时

  备课时间:20xx-6-11

  授课时间:20xx-6-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圆形的特征,能从不同的物品中找出共同的地方(图案为圆形)。

  2、能力目标:幼儿乐意参加操作活动,能遵守操作规则,并能独立画出圆形。

  3、德育目标:利用观察法、操作法等来引导幼儿学*。教学重点:

  1、指导幼儿了解圆形的特征,并让幼儿能在图案中找出圆形。教学难点:

  1、幼儿需要发挥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出圆形。教学方法:

  1、观察法2、示范法3、提问法4、操作法等。

  教学准备:

  1、若干个圆形实物图(硬币、眼镜、手表等)

  2、铅笔、白纸(学生自备)

  3、几张缺少轮子的图片

  教学过程:

  1、引题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东西呀?”(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材料)教师:“小朋友们,有谁告诉我这些是什么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认识这些东西,那大家看一看这些东西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嗯,对了,大家真聪明,这个就是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认识了圆形,那大家要不要和老师学*画圆啊?拿出大家带来的笔和纸,跟着老师一起来,好不好呀?小朋友们,注意哦,画的时候不要弄伤自己的小手哦!”(教师提醒小朋友安全问题)

  2、找圆形

  教师(出示放大的缺少轮子的图片):“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呀?这些车子能开吗?为什么能开或者不能开呢?”(师生互动)呀?教师:“小朋友眼睛真灵,原来呀,这些车子的轮子都不见了,那怎么办呢?我们小朋友来帮帮忙好吗?找找看,应该画在哪里?”(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

  3、找找生活中的圆形

  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帮车子找到了它们的圆圆的轮子。大

  家都学到了什么是圆形,那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之后,在家里找一找圆形,然后指给爸爸妈妈看,好嘛?那今天的课就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

  教学反馈:

  1、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图片展示、现场教学等方式来指导幼儿进行学*,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所学知识。

  2、本次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也会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观察力,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9)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

  5以内数的组成

  教材内容

  教材35——3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通过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星、小红旗。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

  (出示课件)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的情景: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小红擦了2张桌子,小丽擦了3张桌子,她们俩个合起来擦了几张桌子?

  根据这个情境填空:(板书)“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加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强调“合起来”的意思,复*了前面的旧知识,引出了加法的意义,说明了“合起来”会变多,团结力量大。

  二、新授活动:

  1.戴花游戏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丫丫他们正在为你们做花呢!请看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一起做花;两朵黄花和三朵红花合起来等。)

  我们大家也来一起摆一摆吧!黄色花片表示黄花,红色花片表示红花。请先展示在桌子上,左边一种,右边一种。接着你怎么做就能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自己表现,看谁是孙悟空,又快又灵,奖励一颗智慧星)。

  请学生自己交流,说一说刚才怎么得到智慧星的?

  老师还可以把你们变得更聪明、更棒,因为我知道一种叫加法的算式可以表示“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2和3合起来是5,就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表示把2和3合起来是5,读作2加3等于5。(板书)

  齐读:2+3=5

  在这里,“2+3”表示什么呢?(2+3表示2朵黄花和3朵红花合起来)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朵花)“+”表示什么呢(合起来)

  再读:2加3等于5

  【设计意图】:奖励智慧星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

  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2.夺红旗竞赛

  现在我就来考考你:(出示课件)兔子拔萝卜,小白兔拔了3根萝卜,由于小灰兔贪玩只拔了1根萝卜,他们俩个一共拔了几根?

  怎么用学具表示出来?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分四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具表示出来,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现算法多样化:“点数”法、从一个数起接着数、用数的组成知识等)。哪个小队完成得又快又好就夺得红旗。(插在前排)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充分感受加法的内涵,在活动中感知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一共”这一加法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

  1.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小动物也忍不住带着小宝宝来向大家学*,看,谁来啦?(出示课件)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有3只小鸡,2只母鸡,一共有几只鸡?)

  怎样列算式?[指名交流]

  2.学学做做(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3只绿色小鸟和一只黄色小鸟飞到一起。请学生用学具跟着做并列式计算,读出算式,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1=4)

  3.赛龙舟(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两条龙舟,一红一绿。学生相应的分红、绿两队,看图列式计算并抢答,对一次龙舟前进一步,先到达终点的'那队获胜。(1+1=2、2+2=4、4+1=5等)

  4.大嘴吃饭(出示课件):小机器人——大嘴,他肚子上写着“一共要吃多少饭”,手里拿着一

  个数字正在吃,但还没吃饱,请从盘子里选一个数字放到他嘴边。选对了他会说,谢谢你!选错了,他会说,大嘴饿了要吃饭!(2+(1)=3、1+(3)=4、1+(4)=5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的过程中探索技巧,达到准确计算。

  四、回顾总结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我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 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5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联系生活、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一些,还是离1*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喜欢学*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常规。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

  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