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3-03-12 00:00:00

一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教案1

  5以内数的组成

  教材内容

  教材35——3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经历把两部分合成一部分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老师的鼓励下,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

  教学目标:

  1.认识“+”号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2.通过操作、演示、表达,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3.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培养良好的学**惯及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加法的概念,体会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智慧星、小红旗。

  教学流程:

  一、情景创设

  (出示课件)同学们正在大扫除的情景:有的同学扫地、有的同学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小红擦了2张桌子,小丽擦了3张桌子,她们俩个合起来擦了几张桌子?

  根据这个情境填空:(板书)“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还可以用加法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加法。(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强调“合起来”的意思,复*了前面的旧知识,引出了加法的意义,说明了“合起来”会变多,团结力量大。

  二、新授活动:

  1.戴花游戏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丫丫他们正在为你们做花呢!请看图(出示课件)说一说你观察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一起做花;两朵黄花和三朵红花合起来等。)

  我们大家也来一起摆一摆吧!黄色花片表示黄花,红色花片表示红花。请先展示在桌子上,左边一种,右边一种。接着你怎么做就能表示:“一共有多少朵花?”(学生自己表现,看谁是孙悟空,又快又灵,奖励一颗智慧星)。

  请学生自己交流,说一说刚才怎么得到智慧星的?

  老师还可以把你们变得更聪明、更棒,因为我知道一种叫加法的算式可以表示“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写“+”号时先写“—”(横),再写“|”(竖),要均匀。2和3合起来是5,就在2+3后面写上“=”表示“是”的意思,也就是说“=”两边数目相同(同样多、一样、相等)。象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是加法算式,表示把2和3合起来是5,读作2加3等于5。(板书)

  齐读:2+3=5

  在这里,“2+3”表示什么呢?(2+3表示2朵黄花和3朵红花合起来)

  “5”表示什么?(5表示一共有5朵花)“+”表示什么呢(合起来)

  再读:2加3等于5

  【设计意图】:奖励智慧星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又活跃了课

  堂气氛。通过让学生在眼看、脑想,口说的过程理解了加法的含义。

  2.夺红旗竞赛

  现在我就来考考你:(出示课件)兔子拔萝卜,小白兔拔了3根萝卜,由于小灰兔贪玩只拔了1根萝卜,他们俩个一共拔了几根?

  怎么用学具表示出来?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分四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学具表示出来,列出算式并计算,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体现算法多样化:“点数”法、从一个数起接着数、用数的组成知识等)。哪个小队完成得又快又好就夺得红旗。(插在前排)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反复操作充分感受加法的内涵,在活动中感知把两个数合起来表示“一共”这一加法意义,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实践应用

  1.小朋友们学的这么好,小动物也忍不住带着小宝宝来向大家学*,看,谁来啦?(出示课件)图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谁能连起来说一说?(有3只小鸡,2只母鸡,一共有几只鸡?)

  怎样列算式?[指名交流]

  2.学学做做(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3只绿色小鸟和一只黄色小鸟飞到一起。请学生用学具跟着做并列式计算,读出算式,说一说是怎么算的。(3+1=4)

  3.赛龙舟(出示课件)

  课件演示:两条龙舟,一红一绿。学生相应的分红、绿两队,看图列式计算并抢答,对一次龙舟前进一步,先到达终点的'那队获胜。(1+1=2、2+2=4、4+1=5等)

  4.大嘴吃饭(出示课件):小机器人——大嘴,他肚子上写着“一共要吃多少饭”,手里拿着一

  个数字正在吃,但还没吃饱,请从盘子里选一个数字放到他嘴边。选对了他会说,谢谢你!选错了,他会说,大嘴饿了要吃饭!(2+(1)=3、1+(3)=4、1+(4)=5等)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在练*的过程中探索技巧,达到准确计算。

  四、回顾总结

  今天你学的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了《5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另外,人人要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加法是小学生学*数学计算的最基础的知,《5以内的加法》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本节课我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基本掌握了什么叫加法,也能快速的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 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5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含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3.创设发新书的真实情境,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课前准备

  小棒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发新书

  (一)创设发新书的情境,引入新课. 【演示课件发新书】

  师:今天我们一起先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小明!他是新华小学一年级(1)班的一名同学。他可是一个特别关心集体的人,班里的事情他总是抢着做!你们瞧,他又在忙什么?

  师:同学们说对了,他在帮老师给同学们发新书!他好像在想着什么!你们看出来了吗?

  生:他在想这些书够不够!

  生:他们班男生有18人,女生有19人,他一共抱来40本书,每个同学发一本也不知道够不够?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那你们说够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新朋友引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进行热爱集体的思想教育.)

  (二)利用情境,引入新课,提出并解决问题.

  师: 同学们一致认为够了,那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生1:假如他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有20人,这些书就正好,可是他们班男生和女生都不到20人,所以肯定够了!还剩下两本呢!

  生2: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都是19人,我还知道我们班一共有38个人,如果把书给我们都够了,那他们班比我们班人少,也一定够!

  师: 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实际上,小明抱来40本新书,发给同学们每人一本,他想知道这些书够不够?其实,只要算出来班上的人数,就能知道40本书够不够。一共有多少人?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个算式吗?

  生:18+19=?

  师: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先自己试一试,再和你们小组的伙伴说一说.

  师: 那么,19+18 到底等于多少?我们该怎么算呢?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

  (三)学生汇报:

  生1:我是十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10+10=20,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9+8=17;再把这两个得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多少人,20+17=37.

  生2:我是用19先和18的十位上的10相加,19+10=29,29再和剩下的8相加,29+8=37.

  生3:我是先把19看成20,这样算起来会觉得简便一些,用20+18=38;把19当成20来算,多加了1个,这样算出38后,要把这多加上的一个给减去,38-1=37.

  师:这些都是不错的口算方法,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就可以用哪一种方法来口算,相信除了这些方法,你一定还有别的好方法,不妨在课后告诉你的.小伙伴!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我们还可以用学具盒中的小棒!

  师:同学们试一试吧!

  师:有同学提议:我们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怎么样?自己有信心做对吗?好,试试看吧! (生自己动手用竖式来计算.)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叙述自己竖式计算的过程,教师对满十进一的写法进行指导。

  师:怎么样?和你想的一样吗?如果做对了,就快为自己鼓鼓掌吧!你真棒!如果让你自己完成几道题还能行吗?

  (设计意图: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的方法还是很多样的!随后,一起解决到底怎样计算这个问题,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促使他们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利用小棒突破难点,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获得直观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创新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准备:一些图形纸制品、学具、多媒体课件、小剪刀等。

  教学方式:分小组活动,每四人为一小组,设立小组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

  1、认一认

  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认一认,并说出物体的名称。(课件出示)

  2、选物体

  你们的学具盒里有这些物体吗?请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欢的物体,挑好了吗?

  3、初步感知(摸一摸描一描剪一剪贴一贴)

  师:请你选择一个面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呢?

  那么,你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吗?谁能想个好办法?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纸上,并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我们要听音乐来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你们想把自己剪得图形贴出来让别的小朋友也看看吗?(师生共同贴出剪得图形)

  二、(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剪得图形真漂亮,你们想看的更清楚吗?看!老师已经把你们剪得图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谁能给这些图形取个好听的名字?

  现在,大家看一看那些图形长的比较像?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

  过渡: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知识《认识图形》。

  三、(实践操作)

  这四种图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下面我们来动手围一围,摆一摆。

  1、用钉子板围。

  2、用小棒摆。

  四、(课间活动)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新的图形,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下面就让我们用歌声来庆贺一下吧!(师生共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有关的图形)。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4种图形,请大家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有吗?(有)

  请你找出来,找到的小朋友请告诉你小朋友们!

  2、辨一辨。(教师出示一些实物,指着有关实物有表面抢答。)

  师:小朋友,你们都找了这么多有趣的图形,老师也找了一些回来,你们想不想看看?下面进行抢答游戏,知道的小朋友马上站起来说。这是什么?它的面是什么形状的?(老师出示准备的几个实物课件)

  3、数一数。

  看,数学多有意思,就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也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孩子们,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数数这些有趣的图形吧!(课件出示组合的图形)

  4、认一认。(多媒体出示交通标志)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交通标志)这些交通标志表示什么?每个图形里有哪些图形?谁来说?(过马路要走斑马线)(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认清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驶。)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关系符号“>”“<”“=”并理解其含义,知道读法、写法,能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化思想方法,以及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体会符号的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感知符号在数学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以及创新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分析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知识是有困难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的一一对应比较多少的方法基础上来学*,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形式来表征比较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和“=”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由于“>”和“<”比较相*,学生难以分辨,教学时,通过学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师讲授的顺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且能正确使用这三种关系符号。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和记忆“>”和“<”。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和“=”。

  四、教学准备

  课件,猴子、梨、桃、香蕉图片,三种符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新知

  1、回顾已经学*了哪些数字?(1~5)

  2、小猴欢欢今天过生日,它邀请了2位好朋友一起参加生日派对,欢欢的爸爸、妈妈帮它们准备了很多好水果,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图片)(2根香蕉、3个桃子、4个梨)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谁多谁少?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来。发现猴子数量和桃子的数量一样多,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创设小猴过生日的故事情节有效地激发来学生的学*兴趣,也为旧知和新知搭建了桥梁。

  (二)激发兴趣,类比迁移

  1、认识关系符号

  (1)教学“=”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师:一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加以说明。3只小猴的数量和3个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写成3和3一样多。师:数量一样多的情况用符号怎样表示?可以让学生先表达想法,之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将3和3一样多写成3=3,并认识等号。

  总结:当小猴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读作“3等于3”。由于等号表示的是两边的数量相等,所以写的时候要把两条线画得均匀而且一样长。(板书3=3,等号,读作:3等于3)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个新认识的符号朋友。

  (2)教学“>”师: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够分吗?大家想办法说明。

  预设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出猴子多,香蕉少。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桃子的数量同样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2。总结:猴子的数量3多于香蕉的数量

  2、我们就用“>”(大于号)来表示,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最后写2。读作“3大于2”。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二个符号朋友。

  (3)教学“<”师: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现在咱们来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个梨,梨够分吗?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用一一对应摆图的方法比较猴子少,梨多。预设2:刚刚猴子的数量和香蕉的数量多可以用“>”来表示。这回猴子的数量比梨的数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来表示,写作3<4。总结:也就是说把3写在前面然后写上“<”这个符号,最后再写4。这个“<”是小于号,表示3比4少,读作3小于4。全班一起读一读,然后边读边在本上写一写这第三个符号朋友。要求学生用学具摆出图,找到两个数大小关系,并用所学的符号进行连接。将摆图的结果写出来,再与他人说一说。师:刚刚咱们认识了3个很棒的符号朋友,通过读一读和写一写,你发现它们身上的优点了吗?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4)辨析:大于号和小于号是一对好兄弟,长得很像,该怎么区分它俩呢?(张着大大的嘴的一边就是大数,尖尖的小尾巴的一边就是小数,大数在前面就是大于号,小数在前面就是小于号。)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并教顺口溜: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2、小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用“>”“<”或“=”连接。教师演示游戏玩法。教师出示5和3,学生选择“>”摆在两个数中间。

  (2)同学之间进行游戏,一人出题,其余人摆符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小游戏,让学生感受到“>”“<”“=”可以表示两边的数的大小,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联系生活、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课文

  1、出示图一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4)实践与综合应用。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2.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

  3.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4.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数的组

  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一些,还是离1*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分析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喜欢学*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常规。

  .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

  数一数(教科书第2-3页的内容)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将在数学课上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玩,跟*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光盘出示儿童乐园主题图)

  1.二、自主探索,体验领悟初步感知。

  (1)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3)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看主题图数数。

  (1)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

  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如有学生说:“有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有2个小朋友在骑木马”等等。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三、巩固深化,寓教于乐

  1.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

  反馈:指名数一数。

  2.谈话:刚才我们数出了儿童乐园里事物的个数,并且用圆点图表示了这些事物的个数。你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自己身边事物的个数吗?如第一小组有6位同学??

  组织交流。

  3.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1)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2)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3)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责任感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数数,你们学得开心吗?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1)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 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练*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90,问97接*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50还是接*40?44呢?这样的练*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110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具准备

  软件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歌谣

  2.口算(计算机显示)

  9+5= 9+3= 8+5= 8+3= 9+4=

  9+2= 8+4= 7+5= 6+5= 8+6=

  3.计算机显示:8+9=?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电脑演示各种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20以内进位加法)

  合作学*,探究新知

  1.出示5+7=,同桌合作学*。

  a.师问:5+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b.学生独立试做5+7。c.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d.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生1:把5分成2和3,3加7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2:把7分成5和2,5加5得10,10加2得12,所以5+7=12。(板书)

  生3:想7+5=12,所以5+7=12。(板书)

  e.看看每种方法有多少同学选择。

  f.师指导: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8、4+8、3+9。

  a.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b.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3.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生根据提示汇报:(师板书)

  a.5加几有:5+6 5+7 5+8 5+9

  b.4加几有:4+7 4+8 4+9

  c.3加几有:3+8 3+9

  d.2加几有:9+2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4.看书质疑。

  5.做一做。

  a.看图列式。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注:此题可以一图四式,学生说哪种都可以。

  b.

  7+5= 9+5= 8+4=

  5+7= 5+9= 4+8=

  9+4= 8+3= 9+2=

  4+9= 3+8= 2+9=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置,和不变。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置,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练*

  1.先说得数,再说算式。(练*二十一第1题)

  每个图形的'角上都有一个数,用外面的数加里面的数。按照外面的数变化的顺序先说得数,再说算式。

  学生汇报。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练*二十一第2题)

  时间一分半,答完之后对照投影自批自改。

  3.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抢答。

  4.数学游戏。学生依据得数举算式卡片。说出自己找到了哪些卡片。

一年级数学教案5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 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2, 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 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

  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

  仅供参考.

  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

  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

  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

  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顾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

  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所以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学生的实际.

  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自己看书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

  分析问题

  探究新知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

  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

  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

  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 这些问题是这节课的主要知识,教师要清楚地向学生说明,并且要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规范,要舍得花时间让学充分发表想法。

  举一反三思维拓展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

  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

  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负数的必要性

  课堂练* 教科书第5页练*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

  1, 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

  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本课作业 教科书第7页*题1.1 第1,2,4,5(第3题作为下节课的思考题。

  作业可设必做题和选 做题,体现要求的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年级数学教案7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

  1、题组练*: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形式进行针对性练*,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认识自己身上的左右位置。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知道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3、通过观察,小组合作讨论,辨析,实践活动,能说出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

  4、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过渡到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确定左右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小朋友们放松一下,请大家听一段音乐。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出现了两个方位词,小朋友听出来了么?(左和右)

  师:对!今天我们将学*有关左与右的知识。

  出示课题:左和右(注意左、右的写法)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这个小朋友在吃饭,你们能告诉老师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拿调羹的是右手,拿碗的是左手)。

  师:你们*时*惯用哪只手拿调羹的?请举起这只手。(学生举手)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人和你们一样*惯用这只手拿调羹,我们就称这只手为右手(贴上粘纸“右”)。所以和右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右边,这只脚就是右脚。

  师:这只手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贴上粘纸“左”)。所以和左手同方向的这一边就叫做左边,这只脚就是左脚。

  师:我们现在能分清楚左手、右手,左脚、右脚。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左与右吗?谁来说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师: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会区分左右了,接着老师请小朋友来做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是:听口令做动作。

  左拍拍、又拍拍,

  向左看、向右看,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双手举起来,耶。

  师: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这里有些图片。图片上面是我们小朋友身上的某些部分,你知道它们是左边还是右边吗?

  小结:将自身的位置调整到与照片中的位置相同,再判断。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以自我为参照中心左与右的位置关系。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来了很多老师,他们对你们不是很熟悉,你们能帮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的同学吗?不过在介绍之前老师也对小朋友们提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要告诉我:我的左边是谁?我的右边是谁。(学生介绍)

  师:(请一名学生的左边同学站起来)

  3、认识以其他物体为参照中心的左与右

  (1)、出示P47的题1

  师:小朋友们介绍得真不错,你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现在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板书)

  (2)、出示P47的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4)、出示P47的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左与右”,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比如上课时,我们举右手;上下楼梯时要靠右走。如今世博会就要在上海举行了,我们要遵守世博礼仪,其中有一条就规定,乘坐自动扶梯时,要左行右立。只有遵守世博礼仪,我们才是讲文明的小公民。

  三、通过游戏,巩固新知

  1、说一说。

  师:小丁丁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文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的左、右邻居各是谁。小朋友,如果你是小丁丁胖,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

  2、摆一摆。

  (1)师: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跳一跳

  出示:《分清左右》: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向左拍拍,向右拍拍,左手跳舞,右手跳舞,左手、右手分得清楚。

  板书:左与右

  过马路,要安全,

  先看左,再看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你们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本组的小朋友听。分组活动。

  组汇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逐一介绍面值不同的人民币,教师随机补充,并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分别展示出来。

  認识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让学生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

  提问: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请学生拿出盒子里的人民币,小组合作分类。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并说说分类的依据。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币的种类有:硬币、纸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例题第二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图中的`小朋友想买什么?(手表)

  买手表该付多少钱?(1元)

  请学生从盒子里拿出1元钱,比一比谁的拿法多。

  学生汇报拿1元钱的不同方法。当出现拿一个1元的和10个1角的时候,引导学生建立“元”与“角”之间的进率关系:1元=10角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1角等于几分呢?(1角=10分)

  完成填空:

  1元=()角

  1角=()分

  3、试一试:一张1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1张1元的?同桌互换。

  请学生说说互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换。

  三、应用拓展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并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每种物品的价钱是多少?有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分别是多少?

  请学生把要买的物品和对应的人民币连起来。

  2、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个题目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拿一拿。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思考:用一种人民币怎么拿?两种呢?三种呢?

  游戏:购物。(“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货架:橡皮(每块4角),美工刀(每把9角5分),铅笔(每枝4角),自动铅笔(每枝7角),尺(每把3角)。

  请小朋友用1元钱购物,想一想,说一说,可以买哪几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认识元角分)知道了什么?(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1元=10角、1角=10分)关于人民币,小朋友们还知道什么呢?这些面值更大的人民币,我们下节课继续学*。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一)

  新知识点:

  1、初步认识*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辨认立体图形与*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教学要求: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这些*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如何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面图形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面图形的拼组

  一课时解答*面图形的拼组,认识七巧板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新知识点:

  1、 十几减9的口算。

  2、 十几减8、7、6的口算。

  3、 十几减5、4、3、2的口算。

  4、 综合应用。

  教学要求:

  1、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 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 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景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状况,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景,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这样一方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同时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活动,提高学*效率。

  3、 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教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充分发展个人的学*潜能。但是学*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别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学13-8,13-5的例题时,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会有“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出现,但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学生会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觉构建方法,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 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达到熟练、准确,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是到学期结束时逐步达到的,到那时一般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根据学生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和“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在玩中学、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从而达到不断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材方面:

  《数花生》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教材很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通过估计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此外,教材还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问题串是第4版教材的特色之一,

  教学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形成了一个连续动态的问题组合,引领学生逐渐学会从头到尾独立思考。本课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不断经历数的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提高,使学生能顺利地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并能用不同的数法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增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悟事物与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串使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学生的学*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在活动中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积累经验,发展思想。

  学情方面:

  一年级的学生在一年级上册的学*内容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20以内数的数数,很多学生在未学*这一课前已经能熟练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没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而且,虽然学生能数很多的数,但是仅仅限于用嘴数,一旦要对应事物,数事物的个数时,体现一一对应的关系,正确率不高,孩子们手口对应方面还是欠缺的。

  教学目标:

  100以内的数数教学不是单纯的学会空口数数,这样只能说学生了解了数的`顺序,更重要的是学生要体验每一个数字的增加,实际上是事物叠加的结果,数字的变化代表的是事物多少的变化,在生活中我们用到的更多的是联系实物进行数数,学生要有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数数的方法,其次,学生已经能熟练地数出100以内的数,我们这节课的落脚点放在哪里?而是要重视学生点数的能力,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准备学具花生,让学生充分利用学具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的学*。通过以上两点的思考,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多种数数活动,会数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100以内的数,感知100的意义。

  2.在多样化的数数活动中,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感受数数的乐趣。

  3.通过数数培养数感,感受位值。

  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结合我们二小的课堂教学模式“双向四环十六字”进行教学,围绕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将自学引导、交流合作、展示点拨、练*评测和谐融洽地结为一体,建立起真正民主、*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双向”指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相互合作,相互协作,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四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相连接的四个基本环节。《数花生》的四环体现为:第一环:自学引导(独立数数)。提出问题,产生数的兴趣。第二环:交流合作(换一种方法数数)。互相检查再数,强化数的方法。小组合作尝试数出100个花生。第三环:展示点拨。学生展示不同的数法,教师强化十个十个数。第四环练*评测(探索练*)。体验不同的数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学*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0以内的数,建立100以内数的数感。

  教学难点:

  100以内数的“拐弯数”。

  教具准备:

  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骄傲的青蛙

  1、老师讲故事

  2、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

  二、数数活动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数数。老师准备了一些物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小棒、方块、回形针、珠子)

  2、数出物体的个数,思考:“怎样摆放,才容易看清楚?”

  3、汇报,交流数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出“先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在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

  4、帮小猪数泡泡。

  5、动手摆一摆

  同桌合作要求:随意抓一把物品,数一数有多少个?

  三、巩固练*

  1、说明游戏玩法。

  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

  2、学生同桌做游戏。

  3、发展游戏。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

  师:**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对自然形手有一个新的认识(劳动的手、美丽的手)并产生对手进行描绘的欲望;

  2、在对手形的描绘想象变化与添画过程中,让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3、在自主、开放、快乐的学*中画一幅较有创意的手形想象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设疑。

  1、教师多媒体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的.手的图片,并请学生猜一猜这是谁的手。

  2、教师设问:小朋友!你觉得手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3、设问二:你觉得什么样的手是最美丽的手,什么样的手是最神奇的手呢?

  4、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自由思考,大胆地进行猜想和回答。

  二、欣赏,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1、欣赏范图手形游戏

  2、出示手形想象画挂图。

  学生观察范图,并比较范图的差别,自由的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3、师:你能说说这些手形画中最喜欢的是哪一幅吗?哪一幅色彩最鲜艳,

  4、哪一幅想象最丰富,哪一幅花纹最好看?

  5、请几名同学上台,沾湿小手并在黑板上表达各种样子的手,看谁表达的手最有趣。

  6、学生上台大胆表现自己想表现的手形,并作大胆的联想。有认识手转入如何表现一双或者一只美丽并富有创意的手形画。

  三、看示范讲步骤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业的全过程。

  2、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过程,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自由发言提问。

  3、熟悉手形创意画的整个表现过程,形成印象。

  四、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情景教学法—举例说明—法发现法等教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观察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图片引入,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

  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个同学在拉手风琴,那么,除了1个同学,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数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

  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想象力,充分体现新课程的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理念。

  (五)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题。如:"想想做做"中找朋友,看数画圈,看图写数等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与形的联系,更好的理解和认识1——5各数。

  2、最后设计了一些用1表示1个整体的题目,如:1盘香蕉,1串葡萄,1双袜子等,渗透单位"1"的概念。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哪位小朋友能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最成功的是什么?整堂课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嘴表达,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知识,课堂上将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参与面广,学得愉快,学*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教案9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培养动手能力。

  2.进行比较,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3.用完整话说一说有关同样多、多些、少些的道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学会正确握笔方法,写字的姿式及写法,提高书写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强调写字的基本要求,培养良好地书写*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连线初步认识一一对应。

  2.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

  3.做写字准备练*,强调写字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一一对应,比较多些、少些。

  2.写字准备练*。

  教具准备

  1.实物图或电脑软件,4个萝卜,4只白兔;2只小鸡,1只小鸭图;2个苹果,3个桃的图。

  2.磁力板及10个○,7个△,5个□;小棒若干根。

  3.画有写数字练*格的小黑板。

   4.学生准备5个△,5个○,5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教师在磁力板摆3个△、4个□、5个○,请学生按图形种类分类。

  要求:把同一类移动到一起,并用笔或金属丝圈起来,再数一数每个圈里的图形各有几个?

  2.请同学们把混在一起的学具分类,而后用手各画一个圈。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同样多。

  (1)认识一一对应,教学同样多。

  ①教师在磁力板上无规则出示或电脑显示4个萝卜,4只白兔,请同学分类。

  ②指名将萝卜和白兔按顺序从上而下排成两行并且圈起来,成5页左上图形状。

  ③引导观察,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只白兔?

  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边说边在萝卜和白兔之间放一根小棒或电脑显示连线)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④认识在什么情况下,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引导学生说:一个萝卜对着一只白兔,萝卜没有多余的,白兔也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指导学生用4个○代表4个萝卜, 4个△代表4只白兔,边摆边说,边动手连线。说明萝卜、白兔同样多。(板书:萝卜和白兔同样多)

  ⑤相互之间指着课本上的图说一说。

  (2)动手摆学具,理解同样多。

  ①摆□,要和○同样多。(5页右上练*,指一名同学到前面摆,其它同样在课桌上摆)

  请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摆2个○,再在右边对着○摆□,要求摆的□和○同样多。怎么摆,摆摆看。

  请摆学具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摆,摆几个□,□和○同样多。

  ②摆△,要和○同样多。

  请同学们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4个○,在○下面一个对着一个摆△,△要和○同样多,要边摆边说。(一个△对着一个○,摆4个△和○同样多)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请同学们指着教室的人或物说一说,谁和谁同样多。

  2.利用一一对应,认识多些、少些。

  (1)观察比较,认识多些。

  ①磁力板出示或电脑显示2只小鸡的集合图,再在右边出示1只小鸭集合图。

  指图问:不用数,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些?

  ②学生回答:用连线方法,一只小鸡对照一只小鸭,在小鸡和小鸭之间连上一条线。

  ③指图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

  ④师生共同小结:一只小鸡对着一只小鸭,小鸡有多余的,小鸭没有多余的,我们说:小鸡比小鸭多。(板书:小鸡比小鸭多)

  ⑤练*:课本5页左下图,学生摆完后,再说一说怎样摆,△就比○多1个。(先一个△对着一个○,都对上以后再多摆一个△。)

  (2)观察比较,认识少些。

  ①用磁力板或电脑显示:2个苹果的集合图和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不用数,怎样知道苹果和桃谁多、谁少?

  ②同学们互相议论后,指名回答并连线。

  ③小结:一个苹果对着一个桃;苹果没有多余的`,我们说苹果比桃少。(板书:苹果比桃少)

  ④练*:课本5页右下图,学生自己动手摆完后,指着图说一说怎样摆。

  3.反馈练*。

  (1)摆学具,比多少。(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摆)

  ①第一行摆3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多2个。

  ③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对着上面的○摆△,△比○少1个。

  (2)练*一、2.(打开书6页,看第2题)

  ①读题目要求。

  ②数一数每个□里的小动物只数,再与点子数同样多的□连线。

  (3)练*一、3.

  ①指导看图,这题里画了两行什么?仔细看每行的后面还画了什么?(一条线)

  ②读题目要求。说明:这一题是要我们看一看哪一行圆多,就在哪一行后面的横线上画。

  ③那行圆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出来,连线)

  发现:两行圆排列都很均匀,而且两行的第一个圆和最后一个圆也上下对齐,但两行的○疏密不同,所以两行的○个数也不同。摆的密的,○的个数多;摆的疏的,○就少,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直接判断出那行多。

  4.写字准备练*。

  (1)讲述握笔方法和写字基本要求。

  ①身体要坐正,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本子一尺远(6寸尺),本子对着上衣中间扣线。

  ②用右手握笔,笔放在中指第一关节稍外一点,大姆指和食指捏紧笔杆,握笔处离笔尖约23厘米。

  (2)指导写字。

  ①教师在放大的练*格上边示范边说明:画横线要由左向右,横要*;画竖要由上到下,竖要直;弯儿要拐得圆一些。注意,起笔、落笔要用力,拐弯要稳,笔画要匀。

  ②请同学们按要求先练笔顺,再描完格里虚线的笔画。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第一课时:看一看,数一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惯。

  教具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老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读“编者的话”。

  二、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教科书第2-3页挂图)

  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随意观察,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定内容请学生说一说。学生每说完一种,教师要反复提问:还有什么?教师要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及时表扬。

  2、数图中的数量

  师:我们在数图中这些人或者物体的个数时,先数比较少的,再数比较多的,也就是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

  (2)数出数量是2的。

  (3)依次数出其它数量的事物。

  三、实践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寻找身体上的数。

  (2)集体反馈交流。

  2、寻找教室里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各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四、总结

  第二课时:比一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长短、大小及多少并能判断长短、大小、多少、轻重。

  2、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五星、铅笔两枝、球两个。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二、新授

  1、教学轻重

  (1)创设情景。

  (2)探究比轻重的方法。

  2、比长短

  (1)引导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得出:物体有长、有短。

  (4)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3、比大小。

  讨论比较物体的大小及方法。

  4、比多少。

  (1)观察第6页图,你发现了什么?

  (2)摆一摆,说一说。(同样多,多些,少些)

  三、完成课堂活动。

  四、总结

  一、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重难点、关键

  1、重点:认识每个数所表示的实际数量、顺序,正确规范地书写数字,正确迅速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2、难点:认识0;正确地书写各数;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3、关键: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及计算的.意义;计算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第1课时:1-5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的例1、例2、例3;课堂活动中的第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数一数,说一说。

  教师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2、认读1-5各数

  出示1-5的数字卡片,板书课题

  3、反馈实践

  师: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教师说数,学生根据数摆小棒,同桌互相查看。)

  师: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师出示实物,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

  二、感知数的顺序

  1、边摆边数,逐次感知1-5的顺序。

  2、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点子图、排队。

  学生小组讨论后,请一组同学上台摆一摆,并说说理由。

  (2)摆好后提问:5的前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3)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开放性活动

  1、引导看书第8页的例3。

  例3中告诉我们“2”可以表示什么?

  2、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3、猜数游戏

  (1)师生互动

  如:师: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呢?

  生:可能是3,也可能是4或5。(有的生可能会说出比5大的数,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

  (2)小组互动

  4、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与同桌互相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2课时:1-5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4,以及第9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比、划等活动,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

  2、使学生在数数的基础上会读、会写1-5各数。

  3、通过课堂活动中的数、写、圈、摆,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

  4、培养学生认真、规范的书写*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数数

  二、新课教学

  1、教写“1”。

  师:你能用手指表示1吗?引导学生伸出一个手指。

  师:如果用划O来表示1的话,要划去几个圈?(要划去1个圆。)

  指导学生看例4,出示数字1。

  老师拿出画好的田字格卡片,边写边指导:把1写在田字格的左半部,从右上方的线上起笔,向左下画一笔到左下方停笔,稍微倾斜,笔道要直。

  然后先让学生用食指在桌面上书写1,再让学生在书上写。

  2、教写“2”。

  (1)学生演示2的手势。

  (2)学生独立画圆。

  (3)出示数字2,2字像鸭子。

  (4)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2,学生伸出手指跟着老师书写。

  3、教写“3”。

  (1)学生独立作业。

  (2)学生反馈。

  师:请小朋友按照比、划、读、写的学*顺序展示一下你自己的学*成果。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成果,对于3的写法要求,可以引导学生相互补充。

  4、教写“4”和“5”。

  (1)小组合作学*。

  (2)小组代表反馈。

  (3)师小结。

  5、放手让学生独立写1-5各数。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1——5还可以表示什么?

  2、圈一圈,写一写。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萝卜

  小灰兔有10个萝卜,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小白兔有多少个萝卜?

  解答:如果小白兔给小灰兔3个萝卜,它俩的萝卜就一样多,一样多时都是13个,求小白兔原来额萝卜,就要把它给小灰兔的.3个加上所以是16个。

  一年级数学教案——《拔萝卜》

  教学目标:

  1、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能收集和处理信息

  教学难点:对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讲故事吗?(出示“小兔拔萝卜”情境图)你能看图给同学们编一个故事吗?(学生编故事)

  二、探究新知

  1、鼓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师:从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能自已解决吗?

  2、小组交流,探索计算方法。

  同学们,你们做得都不错,能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3、教师介绍加减法竖式。

  师:我们可以用竖式来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关于竖式你知道什么?

  4、游戏。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同学们一块和老师做游戏。

  游戏规则:教师说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式,学生用计数器计算。

  5、练一练。

  课本第29页第1、2题。

  6、森林医生。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什么?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联系生活、复*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准备课:上学了

  教学内容:1——2页

  教学目标:1、在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让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渗透思品教育。

  2、在数1-——10各数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儿童学*数学的最初步热情。

  3、让儿童在数数过程中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以感受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感,产生愉悦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表现出来。

  教学过程:

  一、问:九月一日是什麽日子?学生回答,板书(上学了)

  今天,小朋友们上学了,老师先带小朋友一起参观校园,请小朋友门仔细的观察,我们的校园都有什麽?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校园,谁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看见了一些什麽?学生交流]

  师:是啊,明亮的教室是我们学*的乐园,宽阔的操场就是我们活动的天地,校园是我们学*和活动的场所,你喜欢自己的校园吗?

  二、出示挂图

  老师这里也有一所美丽的校园图,你们还想不想看看?

  学生观察:这所校园有些什馍?同学们在干什麽?

  观察后同桌交流。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10]

  小结:小朋友刚才观察的'非常仔细,数的也非常认真,在校园里,我们找到了那些数呀?学生说1——10,并齐读

  三、那你能用带数字的一句话说说身边的事吗?

  学生小组交流后在全班交流。

  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原来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有数,到处有数学。

  四、谁知道我们这节课上的什麽课吗?你们喜欢数学可吗?

  课后记:

  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形象的,生动有趣的数数活动,让儿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数学的乐趣,或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能认识、读、写10以内的数,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物体的个数,会用第几表示物体的顺序和位置,并能在同学之间交流。

  2、让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认识符号〉〈和=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在比较事物大小,多少,高矮的过程中,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初步体验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用自己的理解的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法减法,结合计算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计算过程。

  4、注意数字,符号。算式的规范书写,培养儿童认真看,认真算,认真写的良好*惯。

  5、-让儿童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数学活动的经验与初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时间:

  22课时

  1、10以内数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5页1——5的认识例1——例3

  教学目标:1、对1——5各数感性的认识

  2、培养良好的*惯

  3、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重点:1、边摆边数数

  2、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的这句话中有那几个数字:小红书包里面有1个文具盒,2本书,3个本子。你能象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二、教学例1

  (1)出示图,看图,用数字说一句话

  (2)想一想,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图意吗?

  (3)按照数字顺序从1说道5

  三、教学例2

  (1)摆学具数数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从1到5

  92)在黑板上写1——5,请学生在黑板上数字上面百圆

  (2)老师指圆,学生说数,

  问:3个圆片用几表示?5个圆片呢???

  老师指数字,学生说圆片。

  问:3用几个圆片表示?4呢?

  四、教学例3

  刚才用数字2表示2个圆片,2还可以表示什麽?

  看书5页例3

  小结: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使的物体。

  小组讨论:说说3、4、5可以表示什麽?

  全班交流

  五、课堂活动

  6页1题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5页例4,6页课堂活动3、4,12页练*一1、2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1——5的认识

  2、初步感知1——5各数的联系,变化,感悟数序

  3、初步学会用手指比,划,涂,写1-5

  4、操作分小棒,亲身体验探索数的分解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规范书写1-5各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昨天我们学*了1——5个,小朋友们能用手来表示吗?

  二、教学例4

  1、看书例4,共右个要求:比,划,读,写,想想,你认为小手和小嘴怎样分工最

  合适?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2、根据手和嘴的分工,完成例4

  自己练*后小组交流

  3、书上有这样一句话,1添上1是2,2添上1是3,……….你能用手指表示吗?

  4、教学在田字格里面规范书写

  91)让学生说1——5的形状

  (3)老师示范,学生书空

  (4)学生练*

  三、课堂活动

  1、6页1,写数

  2、6页3,圈一圈,写一写。

  出示这些图,引导学生看懂题意。

  3、下面用5根小棒分成2堆,看谁的方法多。

  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练*

  12页1、2

  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7页0的认识,例1——例3,8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的: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2、通过小组合作学*,自主探索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3、培养学生合作学*主动探索的良好*惯。

  4、正确书写0

  5、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教学重难点:

  1、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

  2、正确书写0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每当节日的时候,人们总会放飞许多美丽的气球,你们见过吗?(幻灯演示)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防飞前是几个?用数字几表示?放飞后小朋友没有气球了,用用什麽表示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数字“0”(板书)

  二、教学例1

  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佣0表示,0表示什麽?一个也没有用什麽表示?出示吃鱼图:(1)这图话的谁?在赶什麽?

  (2)原来有几条鱼?现在呢?

  (4)原来有3条鱼,用几表示?现在一条也没有,用几表示?

  三、教学例2

  1、出示直尺图

  观察:直尺上有什麽?0在什麽地方?0在直尺上表示什麽?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直尺上开始这一段叫起点,用0表示,也就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四、教学例3

  1、老师示范书写0

  2、学生书空

  五、课堂活动

  1、8页1——2

  2、老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麽?

  从左3往右数,你发现了什麽?

  还可以怎样看?

  老师: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依次多1,从右往左,依次少1

  3、12页3

  课后记:

  第4课时

  教学内容:9页比较大小,例1——例2

  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正确使用

  3、初步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唯物思想。

  教学重难点:比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美丽的春天到了,花园内开了许多美丽的花,花儿真镁,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瞧,谁飞来了?

  你能用那些数字表示图中的小动物和花?学生数并且填在书上

  学生用学具摆花儿和动物,并且比较多少。

  小组交流后学生汇报自己的摆法和结果

  怎样更容易看出物品的多少?

  今天,我们要学会一个一个对着摆的方法来比较物品的多少?

  二、探索

  1、比较同样、多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花和蜜蜂,观察,你发现了什麽?

  老师:蜜蜂的只数3,花儿的朵数也3,3和3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用3=3表示,中间的符号是等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练*:老师摆4个圆,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你能在说一个几等于几的式子吗?

  2、比较多与少

  动手操作:一个一个对着摆蜻蜓和蜜蜂,你发现了什麽?

  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是3,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做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学生练*读,并且书空

  蜜蜂十。蜻蜓4,3比4少,就说3小于4,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学生读并且书空

  3、观察讨论

  4〉33〈4,你发现了什麽?

  小结:蜻蜓比蜜蜂多,4大于3,蜜蜂比蜻蜓少,3小于4

  花儿和蜻蜓的比较方法一样,你会吗?

  练*:(1)摆3个圆,5个三角形,比较大小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3)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9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9+几》例1、例2.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数学的*惯。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关键: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96~97页的全景图),每人20根小棒,课本98页例2图片,以及做一做第2题,五角形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

  (复*)

  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

  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

  二、探求算法;

  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

  (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

  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

  (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

  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

  <多媒体出示牛奶图>

  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

  [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咋样数的?

  (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

  (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

  (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用数学 (p19:例3)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惯。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

  4、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二幅

  教学过程: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一、说一说

  出示主题图:(例3的主题图)

  1、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还有什么发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

  2)13个同学玩捉迷藏的游戏,这里有6个同学

  3)有16个同学来踢球,已经来了9个人。

  2、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吗?比一比,看谁提出的问题最多,试一试(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3、想一想,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试一试

  (板演,齐练,评讲)

  如:第1小题:8+6 8-6

  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算,说说你的理由?

  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全班说一说。还有没有与他不一样的算法吗?

  (其它各题与以上相同)

  b:出示“做一做”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问:(1)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学听。再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2)你能够根据你所看到的说成一个数学小故事吗?试一试(四人小组互说)

  (3)指名说(3――――5人)

  (4)你们有根据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除了刚才的这些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的问题来并且列出算式吗?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

  二、练一练

  1、完成p21:1

  出示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2、p21:2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全课总结

  (略)

  四、完成课外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理解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

  课件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 又来了一群,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成八小群。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

  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可以数。你会数吗? 今天学*数100以内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数100以内各数

  1、实物数数。

  (1)师:老师让你们没人带了100根小棒,快速地数一下,是不是100根。

  (2)学生自由数 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2、讨论。

  (1)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能不能试着用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办法来数一下有多少根。提示:每数10根捆成一捆。一定要用皮筋捆好。

  (2)师: 一根一根地数,10个一是几?那十根十根地数,10个十是几?

  3、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1)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如果让你十个十个地数,你能从10数到100吗?100—10呢?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检查)

  (3)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4)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整十数的数法

  1、师:谁能很快地拿出三十五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拿的?如果一根一根的继续往下数,你能数到四十二吗?试一下。

  出示例2: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学生边添小棒边数。

  交流:三十九后面的数是多少?为什么是40?

  学生将10个单根捆成一捆,得4捆,再接着数到四十二。

  2、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3、不摆小棒,一一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1、例3:拿小棒3捆又5个单根,看一看,是几根小棒?说一说35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2、第3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3、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4、游戏:摘果子。(水果卡片)

  四十二 ( )个十( )个一七十六 ( )个十( )个一

  九十四 ( )个十( )个一六十 里面有( )个十 一百 里面有( )个十

  想一想:其实生活中用到数数的地方可多了,想想哪里遇到过?自由汇报。

  如果这堂课的表现是100分的话,你觉得你自己能得多少分?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说说你得分的理由。

  五、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六、练*活动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 20+10= 10+( )=30

  ( )+20=30 ( )+10=15 ( )+( )=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 b、6+40= 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

  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 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

  课件出示练*题,学生进行练*,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教案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数学

  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例3,20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

  2、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例3、做一做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开火车练*口算):

  12-5=11-8=8+3=18-9=

  13-7=11-3=18-9=11-9=

  15-8=11-7=8+7=16-8=

  15-6=17-8=16-7=17-9=

  14-6=9+5=13-4=12-6=

  13-6=9+9=11-2=16-9=

  12-7=6+8=15-9=14-9=

  二、探索有关例3的知识:

  1、出示例3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由图上的内容你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想提数学问题。

  (3)教师提问:根据图上所画内容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自己进行独立思考。

  2、小组活动:

  (1)在小组里把自己的数学问题说给小伙伴听,看谁提得问题多,不合式的其它

  同学给他指出来,并讲清原因。

  (2)学生在小组中提数学问题。

  (3)教师巡视。

  3、全班共同提数学问题:只要提的合理的都予以肯定。加、减法均可,重点研究减法。

  4、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写在课堂练*本上。

  三、练*:做一做

  1、出示情景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请你在小组中互相提问并列算式解答,我们比比看那个小组提得问题最多。

  2、学生小组活动。

  3、学生列式解答,并说一说算理。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用数学

  13-6=7(人)8+6=14(个)16-9=7(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3根小棒。

  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三、新授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①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①点数出结果。

  从9接着数。

  从4接着数。

  ②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lO少1,所以9加4等于13。

  ③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

  3、理解“凑十法”。

  ①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②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

  (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③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4、解决“踢理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5、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三、反馈练*

  1、练*二十第l题。

  ①先说图意,再列式。

  ②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二十第2题。

  3、练*二十第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4)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点。

  2、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半时。

  教具准备:

  钟模型、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猜吗?

  “滴哒滴哒,滴哒滴哒,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能告诉我谜底是什么吗?

  生:钟表

  答对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和大家一样,也上一年级了。他今天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呢?

  1、播放课件,提出问题。

  2、我们看看这个方法行不行呢,继续看课件。

  有了这个钟表,小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小明的一天”。

  二、合作交流,总结经验

  1、认识钟面

  ①师: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钟表,那么钟面上有什么呢?请大家认真观察手中的学具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师小结:小老师们懂得真不少,有的不仅会看钟面上的时间,还知道钟面上(出示钟面实物图)有12个数,有3根指针,又短又粗的一根叫时针,长一些的这根叫分针,最长的这根叫秒针。

  (过渡: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这些表的时间吗?)

  2、观察情境图,交流经验

  (1)。认读整时、半点

  ①屏幕出示“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

  师:这是小明一天的生活安排,请小朋友们试着在小组里说一说小明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是怎样看钟面上的时间的?

  师:谁来介绍小明在一天都做了些什么?

  师:介绍得真清楚。老师告诉你,几点也可以说成几时,例如6点起床,可以说成6时起床。

  (2)。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对整时、半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知道小明在一天里都做了些什么,那你能给小明活动的这6个时间分分类吗?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鼓励。

  师:按整时和半时来分,可以分成两类,6时、8时、12时、下午4时是整时,7时半、8时半是半点。你们是怎样认读整时和半点的呢?利用自己的钟表模型,小组内交流一下看法。交流时要注意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如果有不同意见,要等同学说完后再提出来。

  师:由此可以发现整时和半点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整时分针总是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半点时分针总指向6,比如说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的中间

  (3)良好作息时间的.教育。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你对他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师小结:小明是一个有良好生活作息*惯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也像小明那样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4)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

  (过渡: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表)

  1.认识电子钟。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电子表。

  学*同一时间用钟表和电子表怎么表示。师板演7时,7:00,学生板演8时、3时、6时用电子表表示

  小结:小圆点后面是两个零,前面是几就是几时。

  7时和7:00是一个时刻的两种写法,它们是一对好朋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完成书上97页第2题连一连。

  三、应用新知,拓展练*

  1、认一认。播放课件

  让学生独立说一说第97页“练一练”第1题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干什么。(用两种方法表示,并说出几时在干什么。)

  2、拨一拨。

  (1)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下列时刻:一名学生在讲台上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

  1时9时半3时11时半5时半

  3、动脑筋。(过一小时是几时)播放课件

  先让学生理解题,“过一小时是几时,就是用现在的时间+1。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今天回家后,同学们也像小明一样,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定一份合理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小明的一天

  时针短分针指着12,时针指几读几时。

  分针长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几就读几时半。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录的,比比哪组合作的.最默契,分的而且方法多。

  小组一边动手分,一边记录。(附小组活动记录表)

  3、汇报分苹果情况:

  (1)师:10个苹果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2)进一步理解分苹果:课件再现学生分苹果的情况,渗透整体与部分的思想。

  小组汇报,展示活动记录表。

  10个苹果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另一部分是();……

  4、理解10的加减法

  师:苹果分成1和9,你想到了什么算式?说一说你列的算式是什么意思?苹果还可以怎样分,你想到其它算式了吗?

  1+9=109+1=10

  10-1=910-9=1……

  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

  5、练*口算10的加减法:

  (1)师:数一数、连一连,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想要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还需要一盘有几个的?

  (2)找规律填空。(附题目)

  学生连线,发现其中有一盘是5个的没的连。

  还需要一盘有5个的。

  找规律,口算填空。

  6、数学活动:猜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10-4=()10-8=()10-1=()10-2=()

  10-10=()4+5=()10-9=()10-3=()

  学生口算得出号码:

  62980917

  7、小结:

  师:把今天数学课上有趣的事告诉爸爸妈妈或同学,然后把自己家的电话号码编成算式告诉给大家!

  课后编电话号码,同学之间可以练*1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4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五第4、5题(图片“练*四”、“练*五”).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感受学*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

  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口算卡、教学挂图(自制)、小红旗、小棒

  教学流程:

  一、沟通交流、兴趣导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进行口算练*

  师:小朋友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0+20=20+10=10+()=30

  ()+20=30()+10=15()+()=30

  2、夺红旗比赛

  ①、教师出示挂图,请学生看图写数。师:小朋友,加油啊,写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将会获得一面小红旗。

  ②、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珠子下面写数。

  ③、诱导学生说说以上几个数的组成。

  3、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棒,老师很高兴,你们还想不想解决更好玩的问题呢?

  生:想。

  师:好,那就让我们继续努力吧!

  二、提出问题,师生互动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都正在做什么呢?

  生1:他们正在买东西呢!

  生2:……

  师:说得好!图上的小朋友叫小明,小明可喜欢喝牛奶啦!这几天,小明表现得特别好,特别听爸爸、妈妈说的话,他妈妈很高兴,就带小明到商店去买牛奶。售货员阿姨先给小明妈妈30瓶牛奶,再给小明2瓶牛奶。现在,老师想问大家,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

  生2:一共花了多少钱?

  生3:小明喝了2瓶,还剩多少瓶?

  师:你们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吧!

  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和“还剩多少瓶?”的问题板书,逐一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30+2

  师:妈妈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生:一共买了32瓶牛奶,用加法计算。

  师:说得真好,那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呢?谁来说说?

  生:妈妈拿了30瓶,小明拿了2瓶,问“一共有多少瓶?”就把妈妈拿的和小明拿的合起来,一共是32瓶。

  师:你真棒!那谁来告诉老师,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列式(板书):30+2=32

  3、教学32-2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妈妈一共买了32瓶牛奶,小明喝了2瓶后,还剩下多少瓶?应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2-2=30

  师:谁能告诉大家,32-2=30,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多让几位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算法,鼓励学生上讲台摆演用小棒演示计算过程。

  4、教学2+30

  师: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现在老师想再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谁最聪明?

  教师板书:2+3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汇报。

  三、知识点拔

  师:结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我们以前已经知道“3+2和2+3”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变换了一下数的位置而已,所以“2+30与30+2”的结果也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以后将要学*的“加法交换律”。

  四、实践操作

  1、摆一摆,算一算

  ①、教师先摆小棒,学生认真观察后写出算式,并计算

  a、先摆3捆(每捆10根),再摆6根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摆演,集体纠正。

  b、先摆3捆与5根,然后拿走5根(教法同上)

  ②、教师先写好算式,让学生摆

  a、30+5=b、6+40=c、46-6=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板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自主评价,集体纠正。

  ③、“小老师”写算式,学生摆小老师写算式,学生跟着摆,小老师评价。

  2、看图列算式

  ①、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如图:

  先摆摆出

  再摆拿走

  一共□○□=□还剩□○□=□

  请学生板演,并说一说这样做的理由,最后集体纠正。

  五、巩固与拓展

  1、数学小游戏(小马过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现在,大家愿不愿意用自已所学的数学知识来帮助别人做一件好事呢?

  生:愿意!

  师:真是好样的!你们个个都乐于助人,都是好孩子。(边说边贴出游戏图)

  师:“三月三”快到了,马妈妈叫小马把节日的礼物送给外婆,可是外婆家又住在智慧河的那一边,小马必须算完这些题,才能到达外婆家。小马遇到困难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它吧!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图上的题目,最后的三道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应让学生多说一说,要鼓励学生用小棒进行演算。

  师:同学们的数学学得真好,轻轻松松就能用自已的知识帮助小马做一件好事,小马和外婆都非常感谢你们,还祝你们“三月三”快乐。

  2、小结

  你们今天过得快乐吗?为什么?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呢?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由我给大家上一节课。为了给大家上一节丰富有趣的课,我做了许多准备,同时也让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我来看一看大家准备得怎么样,把你们准备好的图形和白纸放在桌子上。看来大家很认真的对待这节课。那,有信心把这节课的知识学好吗,能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话吗,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吗,能做到积极举手发言吗。好,那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a、师:大家看老师准备的这些图形(展示立体图形模型),你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找什么?板书立体图形。

  学生观察,发现、回答讲台上的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师依次板书。

  师:再来看看,这种陌生图形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个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由什么组成的?

  来看老师变个魔术,师展示长方体拆开6个面。看清楚了吗,我现在变得是什么图形,(长方体)再看一遍。这个长方体由什么组成的呢?

  生:由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6个面组成。

  师:我们来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面。

  师:那请拿起桌面上的长方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找一找这6个面,

  学生摸模型。

  说一说,这个面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滑滑的**的。

  2、做一做

  提问怎么将*面图形展示在纸上

  师:你们都已经把长方体的面找出来了,现在有一个新的问题,如果不拆开这个长方体,那我们怎么把这样**的面搬到纸上呢?

  学生思考,举手回答,说一说能怎么做。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方法),对于印可以教师演示。

  当学生提出描,让生上台在黑板上演示。接着提问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说不出,则老师自行演示印的方法。

  自主将*面图形画在纸上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试一试?

  生:想。

  师:那好,动手之前有几个要求。

  1、数一数你从一个立体图形上得到了几个面

  2、想一想你画的面是通过哪些图形得到的。

  能做到要求吗,现在,开始动手。有需要帮助可以让同桌帮忙。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3、汇报交流(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小结一下从各个立体图形上得到的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我知道聪明的同学们都知道这些图形的名字了,谁能准确,大声的告诉我。

  注:回答时注意纠正学生错误,例如圆形,在数学上,准确的它叫圆。

  提问:各个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是不是在长方体的身上只找得到一个面?

  生:不是,有6个面

  依次提问各立体图形上有几个*面图形。

  师:我们一起来摸一摸*面图形,看看是什么感觉。

  请生上台依次摸各*面图形。

  4、小结

  我们今天认识了这几个新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它们都是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板书面)而且都是**的,板书*,因此我们把它们叫做*面图形。板书。

  看仔细了,它们都是什么样子啊?生:**的。

  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三)巩固练*

  1、连一连

  老师有问题要让同学们帮忙解决。

  如有学生连错,将正方形长方形混淆,师:有没有同学想对他说些什么。纠正错误。谁来帮她改改。

  2、涂一涂

  老师能用这些些简单的图形组成一些有趣的图案,信不信。

  师在黑板上绘画,请学生上来涂色。

  3、说一说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我们今天学的这几个*面图形。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在我们周围找到今天学的*面图形。

  (四)课堂小结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这些*面图形。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用我们善于发现智慧的眼睛去寻找今天所学的几个*面图形。做到,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把数学用到我们的生活中。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七、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面图形,为以后学*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拼、摆、画,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的特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发展学*、不断创新的教学思想,比如: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摸一摸”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中,动口、动眼、动手,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

  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学生对教学用具——积木的兴趣极大,在后续的教学时间中很多学生管不住自己,经常会去摆弄积木,因而导致后续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此,以后在教学中如果出现新鲜的教学工具,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事先进行摸索,避免在课堂中因为过于新奇而忽略了课堂教学。

  2、在对知识点的教学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和概括能力的估计不足。这直接导致在讲解*面图形的特点时,学生无法对,*面图形的特征从边、角等方面进行描述。对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3、课堂的表扬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于学生的回答能给予反映,但是表扬的语言过于匮乏,对学生的表扬没有真真让学生从心里深深的感觉欣喜。以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表扬机制。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时间教学的起始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结合实际初步学会看钟表,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进一步学*有关时间的知识打下基础。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钟面、认读“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2.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本单元的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

  信息窗——老师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2.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整时数。会读、会写整时、几时半。

  3.使学生建立时间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整时”和“半时”是重点,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是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信息窗、自主练*3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再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 日夜奔跑不停息。嘀嘀嗒嗒提醒你, 时间一定要珍惜。看看能不能猜出它是谁?(闹钟)今天咱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情境图

  钟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有一天放学后下起了大雨,王老师很担心同学们是否安全回家,于是便打电话给同学,问一问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钟表告诉了我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认识钟面

  (1)出示钟面,先看一下钟面,你从钟面上都看到了什么?

  (2)钟面上有两根针,那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钟面上的短针叫时针,长针叫分针”。)

  (3)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

  (4)自己动手来指着你的钟表盘上的两根针,来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3.认识“整时”

  (1)刚才我们认识了钟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都是几点到家的'。

  (2)王老师首先打电话给小力,“小力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需要看一下表。观察小力回家时的钟面:时针指在哪里?分针指在哪里?

  (3)现在是几时呢?你是怎样知道的?(钟面上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就是5时。)

  (4)这就是整时,对于整时来说,如果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时。

  (5)补充:整时的两种写法①5时②5:00

  (6)做几个小练*:读时间、拨时间。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小云、小青和小力,谁最先到家?我们首先要知道他们三人分别是什么时候到家的,然后才能进行比较。

  1.认识“半时”

  (1)我们先来看看小云的回家时间,先观察这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在哪里?(时针指在两个数5和6的中间,分针在6上)那现在是什么时间?

  (2)自己在学具上拨一拨。

  (3)我们*惯说5点半,但在数学上说5时半,如果分针指在6上,时针转过几就是几时半。

  2.认识“快到几时”

  (1)我们再来看看小青是几时到的家?观察钟表,时针、分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接*12,说明什么?那现在是快几时了?

  (3)如果分针指在接*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快几时。

  3.认识“几时刚过”

  (1)最后我们来看一下小林是几时到家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在哪里?

  (2)分针指在刚过12的数上,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刚过。

  4.谁最先到家?

  比较一下,这四位同学谁最先到家?把书上的时间填写完整。

  补充:顺时针、逆时针

  (三)练*

  1.同位两个人,一个拨钟表,一个说出钟表的时间,比一比谁说得最准。

  2.给钟表画指针。

  三小结

  我们今天学*了四个表示时间的方法,他们分别是:“整时”、“半时”、“快到几时”和 “几时刚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1、2、4、5、6、我学会了吗?和“丰收园”

  [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

  1.自主练*1:用水彩笔涂色

  8时的涂红色,11时半的涂蓝色,快1时的涂黄色,2时刚过的涂绿色。自己涂色,集体订正。

  2.自主练*2:认一认,说一说

  (1)看图讲一讲小红在什么时间做了哪些事?

  (2)说一说你一天的安排。

  (3)珍惜时间,养成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3. 自主练*4:填一填

  说出每幅图呈现的时间,他们在做什么?按时间的顺序编一个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孝敬老人。

  (1)小刚和爸爸、妈妈几时出门?

  (2)他们快几时来到了食品专柜?

  (3)他们几时刚过来到了奶奶家?

  (4)他们几时半吃的晚饭?

  4. 自主练*5:你发现了什么?

  (1)说一说这两幅图的钟表上的指针有什么相同?

  (2)小朋友在做什么?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区别吗?这两幅图是一天中同一时间发生的事吗?

  (3)引导学生理解一天中相同的时间出现两次,一早一晚,一天有24小时。

  5. 自主练*6:先连一连,再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1)看图观察,这三幅图画的是什么事?

  (2)你能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把图与钟表连接起来吗?

  二我学会了吗?

  在下面四个时刻观察旗杆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丰收园”

  通过“你觉得自己又有哪些新收获?”、“在学*过程中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与小伙伴的合作怎样?”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自己经过这段时间的学*有哪些收获,并把相应的绿苹果涂红。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时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学*内容。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上学期学*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知道如何看整时和半时。而本节课则是教学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来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 1 时 =60 分。学生通过观察和自己的动手过程来感受时间,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从而构建学生的时间观念,这就构成本堂课的主要任务,学生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和操作活动中认时间、表示时间,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轻松、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 1 时 =60 分。

  2、 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 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教学预设:

  一、复*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想认识她吗? (课件出示婷婷的录像)

  师:看一看婷婷在干什么?

  生:起床、吃早餐、上学、上课。

  师:她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么认的?

  她什么时间吃早餐呢?怎么认的呢? (学生一一口答)

  师:婷婷上学和上课的时间你们都会认吗?跟你同位的小朋友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归纳:分针指着 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二、指导探究

  1 、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间

  ( 1 ) (课件出示图片)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做操)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你们还会认吗?

  ( 2 )是几时几分呢?谁会认?(学生尝试认读,并指导写出 9:15)

  ( 3 )分针指着 3 ,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 (学生尝试说) 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归纳: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

  ( 4 )分针指着数字 3 是 15 分 (出示钟面模型) ,分针指着其他的数字是多少分,你们知道吗?同位互相说说,并在书上填出来。(学生先讨论,再独立填,然后集体反馈,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2 、认识时、分的关系

  ( 1 ) (指着模型)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 。

  ( 2 )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板书: 1 时 =60 分

  ( 3 )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3 .新课小结

  除了能认几时整、几时半,我们还会认几时几分了。为我们的进步鼓掌!

  三、实践运用

  1 .小游戏

  小游戏――“我来拨钟你们说”

  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是几分吗? (师生互动)

  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生生互动)

  2 .婷婷特别喜欢参加学校里的活动。老师给她拍了几张照片,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跳舞―― 2:40,捏橡皮泥――3:05)

  师:她在什么时刻参加什么活动? (学生说)

  这两个时刻你们还会写吗? (学生独立写,重点指导 3:05的写法,集体反馈。)

  3 .拨一拨,说一说

  ( 1 )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 (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 2 )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

  4 .连线

  ( 1 )电视节目这么好看,有几只小动物也想来看呢。可是小动物还没找到自己的座位,请同学们帮助他们找一找,要求动物身上的时刻和座位上的时刻一样。(课件出示小动物身上的钟面和凳子上面的时刻)

  ( 2 )拿出作业纸,自己找一找、连一连。

  ( 3 )小狗怎么没有座位啊?这儿还有一个空位置,谁能说出它的时间?(学生说,课件出示并完成连线)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婷婷的学*和生活。你们喜欢跟她交朋友吗?我们不仅跟她交上朋友,还要向婷婷学*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学*生活*惯。

  附:板书设计

  认 识 时 间

  1时=60分 2时40分 3时5分

  2:40 3:05

  五、教学反思

  用“ 5 分 5 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

  师: (课件出示图片) 婷婷现在在干什么呢?

  生: 做操。

  师: 这是婷婷做操的时间 (出示钟面 9:15) ,你们还会认吗?是几时几分呢?

  生 1 : 9 时 15 分。

  师:你还会认这个时刻,真了不起!

  生 2 :还可以说 9 点一刻。

  师:你还知道 9 点一刻呀,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我妈妈跟我说的。

  师:你是怎么认的呢?

  生 1 :时针走过了 9 ,就是 9 时多了。

  生 2 :分针走 1 大格是 5 分,走 2 大格是 10 分,走 3 大格就是 15 分了。

  师:可我看到了分针指着 3 啊,为什么不是 3 分而是 9 时 15 分呢?我们来看看钟面上是怎么走的。 (课件演示)

  师:分针怎么走的啊?

  生 1 :分针走了 15 下。

  生 2 :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 1 分,那么分针走了 15 个小格,就是 15 分。

  反思:

  在用“ 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识时刻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教材既安排了认读时刻的教学,又安排了写时刻的教学,尤其3时5分这个时刻的电子表表示方法学生很容易写错。何不改变一下呈现方式,让学生学得更轻松一些呢?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结合婷婷做操的情境引出认时刻的教学。在认 9时15分这个时刻时,我给了学生充分的学*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着认时刻。孩子们各人说着各人认时刻的方法,当老师肯定他们认对了的时候,学生的喜悦之情真是无法言喻。

  活动一:认识时、分的关系

  师: (指着模型) 分针走了一圈是多少分?分针走了一圈的时候时针走了多少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演示) 。

  师:时针走了多少?它们所用的时间是相等的,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

  生:可以用等号表示。( 教师板书: 1时=60分 )

  师:你们的小钟面上也是这样的吗?自己拨一拨,看一看吧。边拨边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多少。

  活动二:从钟面上认读时间

  师:看分针指的数字,你能很快地说出对应的是几分吗?( 教师拨钟学生认)认得真快!你们自己想玩这个游戏吗?自己拨一个,请同位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相互开展活动 )

  活动三:从实际生活中认读时间

  师:这是少儿台的电视节目单 (课件出示) ,婷婷最喜欢看这个时间的节目,是什么呢?(课件出示有时刻 2:55的钟面) 同学们请你猜一猜。( 生猜,并说说如何认的)

  师:你们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在小钟面上拨出来,让你的小伙伴猜一猜吧。(学生活动 )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4、5的组成。

  教学难点:

  在每一组分发中得出相应的数的组成,并联想出另一种分发。

  教具学具:

  教学课件、每小组4张桃子图片、4张盘子图片、5张星星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豌豆博士又来考我们了。他说:“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想请小朋友们把每个小组准备的4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来招待老师们,小朋友们想想可以怎样把四个桃分放在两个盘里呢?”

  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一)4的分与合

  1、学生拿出发的桃子纸片,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出示课件)

  4个桃分成1和3;4个桃分成2和2;4个桃分成3和1。

  2、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师边说边点出相应的内容)

  (课件内容:4 4 4

  / / /

  3 1 2 □ □ □)

  3、现在请小朋友打开书,翻到第30页,把我们刚才4的分法填在书上。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这回茄子老师可高兴了,她想请小朋友们再回答一个问题。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或者说几和几可以组成4?à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

  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余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5的分与合。(试一试)

  1、白菜先生看到你们这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分与合学会了。高兴极了,每人奖励了5颗星星,请你们把5颗星星分成两堆,自己学*5的`分与合。

  2、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星星图片在小组内分一分,看看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再把书上第30页的方格填写好,听清了吗?开始!

  3、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对个别辅导,小组同学互相交流、汇报,得出多种分法。

  4、学生反馈,老师出示相关课件内容

  (出示:5 5 5 5

  / / / /

  4 1 1 4 2 3 3 2)

  5、小组派代表汇报:5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5?师板书

  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1和4……

  4和1可以合成5,1和4可以合成5……

  三、拓展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摆一摆,填一填。

  (2)用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说说2和3的分与合。

  (3)完成书上练*。

  2、游戏:出手指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我们一起来做出手指的游戏好吗?我出一次,小朋友们出一次,然后再说出两次合起来是几?如:师:我出1,生:我出2,2和1可以合成3。

  (2)小组内说一说其他的数。

  (3)同桌继续玩玩说说。

  3、完成第3题。

  (1)出示自制教具卡车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

  (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小组派代表汇报填写情况。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能不能找到规律。

  (4)找规律

  小组交流,汇报发现的规律。

  4、完成第四题。

  (1)照样子画一画,谁能说说它有什么规律?OOOoOOOo

  (2)请小朋友们完成第二题,边做边想想有什么规律?

  (3)照样子接着画下去。交流订正。

  5、完成第五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评价,揭示课题

  今天,同学们学的很开心吧!都积极主动地参加了活动,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分小组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教师归纳。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10,学*了1—5的写法之后的一节有关“0”的教学。“0”的教学较其他数字教学难度稍大,因此教材中单独提出一节结合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来认识“0”,重点理解“0”所表示的不同含义。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广泛的搜集资料以及整个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为课堂上学生理解“0”的意义作好铺垫,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进行理解而不觉的枯燥。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明确“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的温度、起点、占位等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运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0的含义和正确书写0。

  教学准备:

  1、把学生每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每组有6根鱼竿、5条鱼。

  2、电脑课件、实物投影、温度计、直尺、小猫头饰、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猜谜激趣。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有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

  2、猜一猜:

  胡子不多两边翘,

  开口总说妙妙妙。

  黑夜巡逻眼似灯,

  日里白天睡大觉。(打一动物)谜底:猫

  3、下面我们一起戴小猫头饰扮演玩小猫钓鱼的游戏。

  (出示课题:小猫钓鱼)

  二、自主探究体验,初步感知“0”的含义。

  1、在动中学,理解“0”。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钓鱼比赛。

  (2)、小组汇报,交流,并说说你钓了几条鱼,可以用几来表示?

  (3)、学生讨论:一条鱼也没钓着,究竟用几来表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当一条鱼也没钓着时,可以用“0”表示。)

  2、在乐中说和做,加深对“0”的理解。

  (1)、老师做,学生说。

  师(手里拿3支铅笔)问:老师手里有几支铅笔?

  生:3支。

  师(把手里的铅笔放进文具盒)问:我现在手里还有铅笔吗?用几表示?

  生:没有,用“0”表示。

  (2)、学生之间互相做,互相说。

  (3)、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感知“0”表示“没有”的含义。

  三、发散思维,丰富“0”的含义。

  1、想一想:你们还在哪里见过“0”?

  (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温度计上有“0”,直尺上有“0”……)

  2、认一认。

  (1)、出示温度计,讨论:“0”在温度计上表示什么?(表示气温是0度)

  (2)、指导观察直尺。

  ①、找出数字“0”的位置,知道“0”在“1”的.前面,并按数学顺序开小火车读一读。

  ②、了解“0”在直尺上的作用。(“0”也表示开始,是起点。“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0”比“1、2、3……”小。)

  四、“0”的书写。

  1、师:“0”有这么多用处,我们应该学好“0”,写好“0”。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这个“0”的形状像什么?(像一个鸡蛋、像拼音里的“0”字……)

  2、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0”?要注意什么?

  3、听《写“0”儿歌》(电脑显示):

  数学“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要想把它写得好,封口之处是关键。

  (先听儿歌,并伴随音乐有节奏朗读一遍。)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观察、书空。

  5、写一写。

  (1)、学生尝试写。

  (2)、展示学生书写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优缺点。)

  (3)、再次写“0”。(学生在课本第8页上写“0”)

  五、实践应用,深化新知。

  1、填一填。

  出示课本“小猫钓鱼”主题图,依次填写每只猫钓了几条鱼?用数字几来表示?(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四个空里为什么写0?)

  2、一笔画(从“0”出发)。

  3、游戏:排一排。

  (1)生拿出“0—5”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一排。

  (2)小组汇报排的结果。(上台展示)

  多数组按0,1,2,3,4,5排,少数组按5,4,3,2,1,0排。

  (3)说一说。

  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什么数?

  4、开放题。

  听老师讲故事:大树上有5只小鸟,一个猎人“砰”地放了一枪,鸟儿怎样了?猜一猜现在树上还有几只鸟呢?能用数字表示出来吗?

  六、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2、你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回家汇报给家长听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一、学*目标

  1、通过网络学*活动,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并能正确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学生自主拼、摆、画、折、找等活动,能直观感知*面图形的特征,体会*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感悟到立体图形与*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重难点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

  2、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面图形。

  三、学*过程

  1、教师带领学生回忆立体图形的特征

  2、播放微视频,学生观看

  (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以及三棱柱,播放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图形的过程)

  3、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学具的不同形状在练*本子上描、画、印、拓出*面图形。画的又好又快的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分享他的作品。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5、认识*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长方形或*行四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准备好的同学可以连麦老师哦

  6、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跟家长说说每个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四、教师直播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巩固应用

  1、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1题。跟爸妈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课本第3页“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你能用今天所学的*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同学们,请爸爸妈妈把你们画好的作品拍照分享在班级群里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5)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

  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

  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

  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8分钟)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用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1

  教学内容:

  课本60—61页(认识自身“左右”—体会“左右”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使孩子们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孩子拍一拍、摸一摸、摆一摆这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使孩子认识到“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3、情感与价值: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场景激发孩子的学*兴趣,使他们在学*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

  认识“左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左右手的模型、照片、扑克牌10张

  学具准备:

  各式文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知“左右”

  1、师:今天有好多爸爸妈妈来到咱们班听课,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生鼓掌)

  2、师:小朋友刚刚用什么鼓掌的呢?(手)请小朋友看看自己的小手,想想哪只手是左手,哪只手是右手?这节课咱们一块来学*“左右”(贴左右手的卡片,并揭题)

  师:知道的小朋友请举手!(生举手)你举的是哪只手?

  生1:我举的是右手。

  生2:我举的是左手。

  师:你会用右手做哪些事呢?(写字、拿筷子、打排球)

  你会用左手做哪些事呢?(按本子、端碗)

  我会用左手拿垃圾斗、右手扫地。

  3、师:你们的小手真能干!咱们让我们的左右手握握手,左右手可是一对好朋友。你还能在咱们的身上找到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生:(边说边摸)左右眼睛、左右眉毛、左右脸、左右耳朵、左右鼻孔、左右肩膀、左右胳膊、左右腿脚、左右屁股

  4、师:认识了这些好朋友,咱们就来活动活动吧!

  游戏:看谁反应快

  师:伸出你的左手来,伸出你的右手来,双手拍拍放下来;

  伸出你的右手来,伸出你的左手来,双手拍拍放下来;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右肩,右手拍左肩;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节奏越来越快)

  5、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外,咱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请你和好伙伴说说你的左边是谁,右边呢?左边有几个同学,右边呢?你在谁的左边,在谁的右边?(下座位和好伙伴交流,并向全班汇报)

  6、解决生活中的左右问题(动态课件演示:找家)

  师:咱们班的王子悦和吴卓宇是好朋友。双休日子悦去卓宇家玩,可她只记得卓宇家在三楼的最左边。你们能帮助子悦找到卓宇的家吗?是几号楼呢?

  二、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左右相对性”

  1、老师面向学生和他们一起举起右手,问:老师举的是哪只手?(生:左手,右手。孩子陈述理由)

  生:老师,你把身子转过去,我就知道你和我们举的手是一样,右手。(师转身,答案对的孩子欢呼)

  孩子们可以下座位和爸爸妈妈面对面站着举手比赛,让孩子发现:当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的时候,别人的方向和自己的是相反的。

  2、(动态课件演示:上下楼梯走)师:老师有个问题要请教聪明的孩子,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1)生1:上楼梯靠右边走,下楼靠的是左边走

  生2:不对,都是靠的右边走。(为什么)争论

  师:到底要靠哪边走,咱们要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上楼梯的孩子和我们方向相同,是靠右边走,下楼梯的孩子和我们是面对面的,是靠我们的左边但却是他们自己的右边。

  (2)男生、女生举着右手表演上下楼梯。通过表演使孩子明白上下楼梯靠右走的好处。

  三、实际操作、确定左右

  1、摆一摆(书61页第2题)

  学生按要求摆文具:桌子上摆一块橡皮,在橡皮左边摆一支铅笔、

  右边摆一个文具盒;文具盒左边,橡皮右边摆一把尺子;文具盒右边摆一本数学书。(一个学生在投影仪上摆,同桌互相检查并汇报摆法)

  2、数一数(动态课件演示:摆文具)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样文具?最左边是什么?右边呢?从左数橡皮排第几个?(第2)从右边数呢?(第4)

  师:我不懂了,为什么同一块橡皮排第几却不一样呢?

  生1:因为数的不一样。

  生2:一个从左边数,一个从右边数,数的位置方向不一样。(看书独立填空)

  3、找一找(在投影仪上放一张有老师的集体照)

  师:你能在照片上找到老师吗?(学生找)

  生:老师在第二排左数第6个,右数第8个

  4、猜一猜

  在投影仪分3行共放10张扑克牌,其中一张是大王。让学生用具体的方位词来猜大王在哪个位置。如:在第1行的左数第2张

  四、实际运用、解决问题

  1、师:我们做个游戏好吗?请5个小朋友站队表演,其余孩子当评委。

  你们5个人分别说说自己的位置。

  现在请5个小朋友按老师的要求站队,找准自己的位置站好。(要求略)

  2、小评委说说谁的表现最棒,给他们打打分。

  3、师:小评委和表演的孩子表现都很出色,快下课了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地方。(课件演示:红旗实验小学校门口)

  学生齐呼:校门口

  师:呆会,你们的爸爸妈妈回家的时候该怎么走呢?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生1:我家住在永康锦园,爸爸该往右拐;生2:我家住在榕树苑妈妈该往左拐,过马路时妈妈该小心点)

  五、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打多少分?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2、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站在你的位置上来介绍一下咱们教室前、后、左、右、上、下各有什么。

  3、孩子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体育课左转、右转,

  穿鞋子要分清左脚右脚)。

  4、组织下课。

  师:准备下课了,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用手向父母挥挥手,说声再见!

  六、教后反思

  《左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本课是实验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以各种有趣的具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此本课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于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活动和具体情景之中,让学生在拍一拍、摸一摸、摆一摆这些师生、生生的互动下学*数学。另外空间观念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学*内容。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认识自身的“左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解决实际问题。

  《左右》这一课是在学*了前后、上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领会“左右”的意义。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左右”这个中心,遵循一年级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学*。如:听口令做动作、学具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上所有学生都争着表演、体验,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本课难点“左右相对性”时,师生共同体会“方向相对,左右相反”,具有知识性、活动性和趣味性,成功的突破了教材的难点。

  另外,我根据所教学这个班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把“前、后、左、右、上、下”的综合练*适当提前,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左右》。

  二、教学准备:

  课件、节奏音乐。

  三、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左右》《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二)学生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及学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理解“左右”,进一步通过对物**置关系的探索,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目标:

  1、能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体验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三)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情境中,正确理解左右的含义。

  难点:运用左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四、教学流程

  1.通过猜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猜一猜是什么?

  回答:双手。

  2.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双手,想一想左手和右手分别都能做些什么。

  提问:

  ①同学们每天写字画画用的是哪只手?举起来挥一挥手。

  ②你在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用到右手?做什么事情时需要用到左手?

  ③请小朋友把你的左手伸出来摇一摇。

  总结: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在一起合作能完成许多事情

  (2)认识左右

  提问:

  我们的身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也分左右的?

  鼓励学生尝试区分左右脚、左右眼睛、左右耳朵。

  小结:在左手的一边是左边,右手的一边是右边。

  3.游戏:我说你做

  举起你的右手;举起你的左手

  抬起你的右脚;抬起你的左脚

  用你的右手拉你的右耳朵;用你的左手拉你的左耳朵

  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眼睛;用你的左手摸你的右眼睛

  4.巩固练*

  (1)按要求摆学具。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摆一摆,从左往右依次为:铅笔、尺子、小刀、橡皮、铅笔盒,并回答问题:尺子的左边有(),右边有();尺子在()的左边,在()的右边。

  (2)联系实际生活。

  提问: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边,请问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鼓励学生改变自己站的方位,区分左右。

  5.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和大家一起分享。

  你认为什么是“左”?什么是“右”?

  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左右?

一年级数学教案《左右》3

  活动一:用“左右手”感知自身的左右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得手是你的哪只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手?

  *时我们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来越聪明。

  (2)体验自身左与右

  师:左右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们看看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谁来说一说?

  (3)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

  左耳,右手摸右耳

  活动二:体验相对

  师:我举起的是右手吗?(右手、面对面)

  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会相反。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学生能正

  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学生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

  3、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学生做手指游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

  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

  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

  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学生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学生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

  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学生分别找出

  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幼: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

  (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

  “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幼: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学生)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学生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蜜蜂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结束部分:让学生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东西,下次老师再带你们去,好不好?我们也唱着歌回家吧!”

  活动延伸:

  1、让学生把小动物的‘房子’分类放到区域角中。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其他的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7)

——一年级数学教案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

  3、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小黑板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

  (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第2题。

  (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

  (2)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

  师:**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统计”第二课时(P94-95)。

  二、教学准备

  光盘、统计图、卡片、挂图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学目标】

  针对本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学*的基础及具有初步的统计知识,故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经历和感受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策略选择】

  这节统计活动课主要是通过采用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策略,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统计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进行整理、做好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将数学课中的统计与生活融为一体。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创设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个星期四我们都要上“活动课”,喜欢上吗?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们向大家介绍“活动课”的一些情况。(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活动课”情境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共同探讨,学*新知。

  师:大家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统计了什么吗: 在“红、黄、蓝、粉”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请拿出卡片,把你喜欢的颜色写下来。(此时,光盘播放音乐)

  师:大家都写好了吗?组长收集一下。看来,大家喜欢的各不相同,那小精灵想知道我们喜欢颜色的人数是多少,该怎么办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我们看看同学怎么说的?(播放光盘中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是的画面)

  师:新同学建议你们明白吗?我们准备开始记录了。请拿好纸和笔。(在教师报的时候,学生会出现来不及记录的情况,教师要捉住这一契机,问:你们为什么来不及,你是怎么记得呢?有没有同学们记下来的?)

  师:现在,我们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播放光盘:新同学回答这个问题的画面,此时,小结:两方面同时进行:打钩,画○的方法都能又对又快地记录,)

  师:为什么“正”字法,同学们认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盘中教师重点介绍的“正”字法)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你们和同桌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比较适合你呢?(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连续在光盘和真实的课堂中来回切换,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相对竞赛的环境中,激发他们的问题想象力和创造性,并且光盘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补充学生相对不足的答案)

  师:现在,你们都选好了自已喜欢的统计方法吗?我们重新开始,来进行记录了。

  (此时,学生经过了对比,自已亲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统计知识的认知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投影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

  师:如果,我们现在有“涂方格”的方式开表现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又该怎样表示呢?请打开书本第95页,看小精灵是怎样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师:(贴出挂图)谁来说说: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该怎样表示呢?(放手让学生讲述),从这张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通过统计,同学们都有很多的收获,看来,统计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统计。比如说,要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多少个同学过生日,就要用到它。(设计意图:通过数、看、比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中,从中真切体验统计的的操作过程与统计魅力,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练*巩固,深化新知(略)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和学*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由课内的应用拓展到课外的实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13-6= 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 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方法、学*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 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 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8)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教案1

  预*要求:

  看一看教材第3页的“拼一拼”内容,做一做练*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了*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问:风车的制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怎样让一张纸变成风车呢?动手做一做,再玩一玩自己的风车。

  小组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好了,我们先把纸风车放一边,看看还有哪些*面造型可以拼摆出来。请看这辆小汽车(幻灯出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三、拼一拼

  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好,那你们想玩拼图吗?

  (1)下面,就请用你手中的2个长方形拼一拼,看看你们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完成后幻灯展示答案)

  (2)再来用4个同样的正方形拼一下,又能拼出什么呢7

  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3)大家都这么聪明,那你们能摆出六边形吗?

  (4)好,接下来就请大家用手中的9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开始!(幻灯展示答案)

  (5)现在,老师也难不倒大家了,那么,我就想考考大家的眼力如何,请注意看(幻灯出示用小棒拼成的*面图形)。

  ①最少用几根小棒能拼成两个三角形?

  ②用12根小棒能拼出什么图形?

  ③你能用老师给的4个三角形拼出正方形吗?

  (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奖励)

  四、拼图大比赛

  (1)教师指导学生拿出学具袋,让学生运用自己手中的所有材料去发挥想象拼图,可以自己拼,也可以和组员合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好又快,且有创意。

  (2)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己评价或者互相评价。

  (3)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第4题,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教师相机指导。

  五、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形,当了一回小魔术师哦!希望同学们回家后,能够继续发挥你神奇的魔力,拼出更多美丽的图案来。

  板书设计

  *面图形的拼组

  边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组织比赛

  教学目标:

  1、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和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会把统计的结果在方格图上表示出来,并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课件、统计表、学生每人一支水彩笔、空白纸。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统计

  1、六一儿童节的那天,我们五龙小学的小朋友开展了有趣的游园活动,你们想知道都有那些活动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课件)都有哪些活动?

  (生答师板书)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那我们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吗?

  板书课题:组织比赛

  2、(指黑板)可是这么多运动项目,我们只能选其中一项活动进行比赛,我们该组织什么比赛呢?(生自由发表意见)

  3、小朋友们意见不一致,这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表意见,师适时导入)

  4、小朋友们的`办法可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就要继续来学*统计。

  [从生活情境引入,创设问题情境组织什么比赛,意见不一致,找寻有效的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合作,全班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1、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全班小朋友的意见呢?(生自由答)现在我们就先在小组里调查,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由小组长做好记录。(用师发的空白纸)看哪组最快?准备好了吗?开始!

  2、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

  [提出学*要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自主地进行统计。培养学生组织、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各组讨论完毕,排出先后次序)小朋友们表现得太棒了,我们先请冠军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统计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将小组调查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小朋友觉得他们调查得怎样?

  [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体会集体的力量大。在比赛之后,体验集体合作成功的快乐感,吸取成功或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次合作作好准备]

  4、小朋友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一些呢?(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总结:其实刚才小朋友们进行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师板书:统计)我们用来表示统计结果的这个图就是统计图。

  [通过交流成果,总结出统计方法,不硬性规定统计方法,让学生自己去选择合理的方法]

  5、刚才小朋友们的统计图做得非常漂亮了,从这几张统计图里你能知道全班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活动吗?(不能)那该怎么办?(制一张大的统计图)师出示统计表,让我们一起动手把这张统计图填完整,好吗?(师生一起动手填涂)

  6、我们的大统计图制成了,漂亮吗?看这个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生自由提问,集体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解答。

  (2)师补充生未提出的问题,供学生解答(出示课件)。

  三、应用实践

  1、除了举行比赛活动,还需要一些奖品,买什么奖品好呢?(出示课件)小朋友们能应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

  2、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完成这张统计图,请生一个接一个上台来画上自己最想要的奖品。

  3、请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师做总结。

  四、总结延伸

  同学们制作统计图的热情真高,不知不觉下课的时间到了,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68页主题图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与化。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尤其是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堂练*本、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件出现晋江市少儿图书馆照片,简介图书馆,引出课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观察交流,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观察图,了解数学信息,然后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

  全班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

  2、探索算理,体会多样化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几本?

  指名列出算式:28+4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写在课堂练*本上,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全班交流算法

  方法一:摆小棒

  方法二:拨计数器

  方法三:8+4=12 20+12=32

  方法四:28+2=30 30+2=32

  方法五:列竖式(指名学生说一说列竖式要注意什么?)

  (4)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方法一、二比较直观,但需要借助实物;后三种方法比较简便。

  三、选择算法,巩固应用

  1、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几本?

  2、解决问题:《童话世界》和《**学院》一共有几本?

  要求学生选择比较简便的算法,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3、用竖式算一算

  58+7= 5+32= 38+6= 8+27=

  四、自我评价,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2、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1)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教师板书)

  他们三个人中,谁最高,谁最矮?

  (2)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3、练一练 (1)直接比较

  第16页的第1~5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曲直。

  (2)游戏

  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学生一看,就叫:“不公*。”教师马上问:“为什么不公*?”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4、间接比较

  (1)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予以肯定。引导学生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先不说对错,用实物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自己选择。从而渗透优化思想。

  (4)绳子图

  此题很明确,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

  (5)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

  5、总结全课

  今天小朋友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很仔细,人人都像小柯南。在我们的生活中,比较的事物很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开动脑筋,就会学会很多知识。

  “高矮长短”教学设想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它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比较”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兴趣比较高。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和教材特点,我从情、能、知三方面制定本课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2)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其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是本课重点。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口算。

  2、了解加、减发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根据数的组成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思维能力和口算能力。

  4、培养用数学的观念看周围的事物的意识,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算:

  10+5=,6+10=,10+7=

  12-2=,14-10=,19-10=

  2、口答: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4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自主学*,探索新知

  1、出示32页情景图。

  2、看图列式,思考算法。

  提问:根据这幅图,你会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0+4=,4+30=

  34-30=,34-4=

  提问:30+4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34-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

  小结:你们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思考的。34+4就是把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34-30就是从3个十和4个一里去掉3个十

  ,还剩4个一,还剩4个一。

  3、解答“试一试”。

  提问:4+30等于多少,你又可以怎样算?

  (1)4个一和3个十和起来是34。

  (2)因为30+4=34,所以4+30=34。

  谈话:“34-4”你会算吗?填在书上,并轻声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

  4、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称,在每一个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各自的名称。在加法算式里,像这里的30+4=34中,

  相加的.两个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对了,相加的这两个数都叫做加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什么呢?

  讲述:两个加数相加的结果叫做“和”。(边说边在“30+4=34”的算式下面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4+30=34中各部分的名称。

  (2)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减法算式中的各部分也有名称。在34-4=4里,减好前面的数叫做什么?请你猜一猜。

  讲述:减号前面的数是被减数。(板书:被减数)

  那么,减号后面的数又叫做什么呢?指名说。

  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板书:减数)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什么呢?请学生试着说说。

  减法算式中的得数叫做差。(板书:差)

  指名说出算式34+4=30中各部分的名称。

  (3)提问: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有什么区别?

  三、巩固练*,深化应用

  1、计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80+5=,56-50=,62-2=,96-90=

  3+50=,2+80=,20+6=,28-8=

  选择几题说说各部分名称。

  2、“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让学生说图意。

  (2)根据图意,列出四个算式。

  (3)反馈交流。

  3、“想想做做”第2题。

  同桌同学合作练*,说出得数。

  交流:说说怎样想的?

  提问:根据60+3=63能想到其他三个算式吗?

  4、“想想做做”第3题。

  (1)同桌合作练*,说出得数。

  (2)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1)让学生根据表中第一行的名称说说左表用什么方法计算,右表用什么方法计算。

  (2)算一算两张表中的得数。

  (3)反馈交流。

  6、“想想做做”第5题。

  (1)“相邻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写数后交流。

  7、“想想做做”第6、7题。

  (1)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2)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6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 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 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 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 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 小点:73厘米 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 73厘米 80厘米 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 玩具汽车:21元 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 拼图:7元 积木:9元 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 )<( )<( )<( )<( )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简单的分类,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经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分类的方法,能够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体验分类方法和结果的多样性,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整理物品的*惯。

  感受到身边有许多与数学相关的事情,喜欢学*数学,乐于提出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善于表达和倾听他人意见的学*品质。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难点

  让学生能学会自己确立标准分类,有时能按不同的标准多次进行分类。

  教学突破

  以学生原有生活经验为知识背景,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自主活动,亲自动手操作,经历分类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感受分类的标准和方法。按不同的标准分,选择通过讲的小故事把学生带进生机盎然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们讨论后明白我们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结果是不一样的,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学生准备:

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约4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出示多媒体画面,画面中大头儿子,到超市想买一盒水彩笔,摸头自问:超市这么大,我该到哪儿去找呢?

  2.提问: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3.揭示课题。

  1.学生观看多媒体画面回答大头儿子提出的问题。

  2.学生说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动,体验分类(约30分钟)

  (一)学*按一种标准分

  1.分一分,说一说。多媒体显示教科书上文具和学具的主题图。提问:有个做事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学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们一起来帮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学具盒里?教师在学生回答时用电脑配合显示收文具和学具的过程。

  2.分一分,理一理。

  (1)谈话:下面请各小组将课前准备好的一袋物品拿出来,(袋内装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说一说袋中有哪些物品?学生交流时老师巡视。

  3.学生观察后回答哪些物品应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应放到学具盒里。

  学生在小组中交流。

  谈话: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到两个篮子里,怎样放合适呢?看哪个小组分得又对又快!

  提问:大家评一评,分得对不对?

  4.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一题。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起来。提问:小朋友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谁认识这些小动物?谈话:小朋友,这些动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们圈出来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点击画面上的动物,画上圈,并发出该动物的鸣叫声。除了图上的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能在水里生活呢?小结:刚才我们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一类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多媒体显示两个集合圈,把这些动物分成两类。

  (2)多媒体显示“想想做做”第三题。它们各在哪里行驶?提问:小朋友们,这些都认识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呢?各小组先讨论,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根据行驶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做记号。如在天上飞行可以画个来表示,在地面上行驶可以画个来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画个来表示。

  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各小组分别操作。学生把本小组分的两个篮子拿到讲台上,一个篮子里装的是食品,另一个篮子里装的是日用品。

  学生检查各小组分情况。

  (3)学生首先认识题中的小动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动物。学生在跳跃轻快的音乐声中在书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并回答。学生想一想,说一说。

  (4)小组讨论,学生纷纷互相说出各在哪里行驶。学生在柔和的音乐声中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自由发言,交流体验(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谈话: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吗?学生追忆后,回答在生活中做过的、见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实践延伸,学以致用。 (约3分钟)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多媒体显示一组房间衣屋散放的画面。提问:看了这幅画面你想说些什么?谈话:我们小朋友回家后运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一下,好吗?学生观看后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如说这个房间太乱了,需要整理一下,准备回去怎样整理自己的房间等。

  五、本课小结

  本课是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类的方法。学会分类可以根据同一标准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需要用到分类。

  六、课末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同一标准分按不同的标准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写字练*本,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第8个

  人的图片:9个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32--33页5--9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

  1、对口令

  2、看图写算式

  △△△△

  △△△

  ()+()=()()-()=()

  □□□□□□□()○()=()

  二、练*指导

  1、32页5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定时练*,夺红旗,33页6

  3、33页8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4、33页8

  出示图,春天到了,森林里有许多蘑菇,小白兔,小灰兔可高兴了,他们要去才蘑菇,现在一共采了几朵?你猜小白兔采了几朵,小灰兔呢?

  (1)自己猜,填在书上

  (2)全班交流

  5、33页9

  猫博士出了一道题,把小名难住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自己想,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34页例1、2,35页课堂活动1--4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3、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之间的联系

  4、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5、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一图四式的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一

  出示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吗?游泳池由个字,认识吗?(浅水区)

  老师:小朋友门小,开始游泳的时候在浅水区安全一些,你们游泳最好和父母一起,不能自己到河边去,那是安全的。

  (2)看动图意义,并说,根据自己说的意义写算式

  板书5+3=83+5=88-5=38-3=5

  (3)说计算方法

  (4)一图四式的`方法

  2、教学例2

  (1)分小组合作学*,拿9个圆分2堆,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不同的分发,看书34页,填书

  老师写9的加法减法算式

  (3)学生读

  二、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35页2

  3、35页3,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学生看图后说图的意义,在列算是

  4、35页4

  指导涂的方法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

  教学目的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自制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仪,小棒;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唐老鸭博士(电脑演示).唐老鸭博士自我介绍:我是唐老鸭博士,你们看,这里是数学王国,你们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数学王国呢?但是要打开这扇门,需要一把金钥匙,只要你们能闯过三关,就能得到这把金钥匙.怎么样,小朋友们,有信心闯过三关吗?那就开始吧!

  2.复*铺垫.(进入第一关.)

  (1)54=50+()68=8+()

  小结:这两道题都是把一个两位数分成了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

  (2)30+(7-2)=70-40+5=

  要求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唐老鸭):真不错,你们这么快就闯过了第一关,继续努力吧!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进入第二关.)

  1.揭示课题.

  (1)板书:36+2和36+20,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并算出结果.

  (2)师:以上两道题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现在,老师把这两道题改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改了什么?(把加号改为减号)

  (3)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36-2和36-20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被减数都是36,不同的是第一道题减数是2,第2道题减数是20.)

  (4)师:这两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谁来给今天要学的内容起一个题目.(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

  2.教学36-2.

  (1)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

  ①同桌两人一边商量一边摆,并说一说先摆多少根小棒,接下来怎么做,最后还有多少根小棒.

  ②学生讨论后回答(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是从3捆里去掉2根,还是从6根里去掉2根?为什么?

  ③学生独立摆小棒,要求一边说一边摆.

  (2)如果不摆小棒,怎样想36-2得多少呢?

  ①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口述计算方法.

  ②让学生口述计算方法.

  ③师小结这道题的计算方法.(把36分成30和6,先算6-2=4,再算30+4=34.)

  ④学生互相说.

  (3)练一练:(说出计算过程.)

  28-6=__66-5=__

  /\↑/\

  20□─┘□□□

  3.教学36-20=.

  (1)让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①想一想:这回摆小棒的方法跟刚才一样吗?

  ②让学生到讲台上摆一摆,说一说,提问:为什么不从6根里拿走2根呢?(因为要减2个十而不是2个一.)

  (2)不摆小棒,怎样想36-20=?

  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6页,填上方框里的数,并同桌讨论: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指名说说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3)练一练:

  48-30=__77-50=__

  /\↑/\

  40□│□□

  └────┘□

  4.比较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先把36分成30和6;不同点:减2,要从个位数里减;减20,要从十位数里减.)

  (唐老鸭):你们真了不起,第二关也顺利通过了,就剩下最后一关了,加油呀!

  三、多层练*,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教科书第57页做一做第1题.

  45-()=()

  问:括号里填多少?为什么?(因为去掉的是3个一),45-3等于多少?(说出计算方法.)

  ②出示图(2).(方法同上.)

  2.下面我们进行一次开火车比赛,看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火车就开得快.

  ①54-2=__②54-20=__

  /\↑/\

  50□─┘□□□

  直接说得数

  ③76-60=____④88-5=____

  ⑤47-6=____

  3.第57页“做一做”第2、3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判断对错.(错误的要改正.)

  小朋友们,下面老师带你们去动物学校看一看,动物学校里有小羊、小猫、小猴、小狗.它们每个都做了一道题.小朋友们,你们也当一回小老师,看看它们都做对了吗?

  56-3=5399-80=19

  47-2=2786-50=30

  你们说它们中间谁最聪明,学得好!我们就向他们学*,做题时要细心.

  5.开锁游戏(电脑演示).

  这里有5把钥匙,每把钥匙都能打开一把锁,只要你细心计算,就能成功.试试看.

  6.翻板游戏.

  20+11=

  64-3=

  76-40=

  25+2=

  38-7=

  87-40=

  45+3=

  81-50=

  17+40=

  你们看,这里有9块板,可以拼成一幅非常漂亮的图画,你们想拼出这幅画吗?只要你做对每块板后面的每一道题,就能把这幅图拼出来,怎么样,有信心吗?开始吧!

  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把这幅画拼出来了,漂亮吗?大家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前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你看,他们多高兴呀!你们想带红领巾吗?只要你们好好学*,上课认真听讲,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就能带上红领巾,最后老师祝你们早日带上红领巾.

  四、课堂小结,完善新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发展性训练

  今天我们学*了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你能自己编一道两位数减整十数吗?试试看.谁还能编一道两位数减一位数的?(77-5、68-7)当出现33-6时,问:你能很快说出得多少吗?小结:当个位够减时,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的不退位减(板书:不退位),当个位不够减时,就是我们以后要学*的退位减.你们回去可以想一想33-6怎样算?

  六、闯过三关,进入数学王国(课件演示.)

  同学们,你们看,数学王国里多有意思呀,我们以后在这里还能学到很多知识,你们愿意学吗?

  教学设计说明

  进行创新意识的教育,首先应善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接触和掌握的知识、学*方法都比较少,在每节课上逐渐引导和培养他们学*的技能是相当重要的'.本节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在全课设计中注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力图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复*过程中,从知识和思路上对将要学*的新知识进行铺垫,特别选择36+2和36+20,为学*36-2和36-20时的迁移打下了基础.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主动获取新知,在分组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提出2个问题,为什么从6根里拿出2根?为什么从3捆里拿出2捆?突破教学难点,最后通过对比36-2和36-2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让学生自己总结口算方法,并让学生明确记忆的重点.同时强化了对新知的理解和巩固.

  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最好的学*状态,充分发挥CAI课件的作用,使整堂课的教学贯穿在美妙的图画、动听的音乐、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巩固练*更是设计了多个游戏,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达到优化课堂结构,节约教学时间,保证学生最佳学*状态的目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的*题。

  [教材简析]

  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教材把求和是10的算式中的未知加数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为后面学*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

  教学例题要先弄清图意,联系操作过程思考8个再放几个就放满10个,列出8+( )=10的算式,再引导讨论?( )?里填几。想想做做安排了信鸽送信、拔萝卜等练*形式,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反馈、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要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

  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

  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

  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

  [评: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二、观察探索,积极思维

  1?出示情境图,学生仔细观察。

  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

  板书:8+( )=10。

  揭题:这个( )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

  2?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

  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

  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

  板书: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

  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

  [评:这一层次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仅知道了( )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应用拓展

  1?独立完成6+( )=10。

  2? 想想做做第1题信鸽送信。

  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邮局用线连起来。

  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

  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

  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

  3?出示课件小白兔拔萝卜,

  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8+□ 9+□

  6+□ 7+□

  4+□=10 5+□=10

  2+□ 3+□

  0+□ 1+□

  鼓励拔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

  4? 找朋友。(方法:4个学生持得数卡片,4个学生持算式卡片,边唱边找,手拉手成好朋友)

  5? 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是怎么比的?把想法告诉大家。

  [评: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8+( )=10的思维过程迁移到6+( )=10中,让学生独立求出( )里应填4这个未知数,巩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把练*题设计成活动形式来呈现,安排了学生喜欢的信鸽送信、小兔拔萝卜和找朋友等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并让学生领悟□+□=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四、总结点拨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在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待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激发观察兴趣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

  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二)、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图(2)师:一面**,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三)、数身边的事物

  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会用不同的方法数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根据生活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数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

  二、互动新授

  1、教学例子

  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

  (1)画图,圈一圈

  (2)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

  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

  2、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

  三、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

  有82块饼干,10块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

  2、完成第47页第1--4题。

  第1题:5个苹果装一袋,装了8袋。如果10个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第2题:有26个杯子,3个装一盒,8个盒子能装下这个杯子吗?

  第3题:一筒能装12个羽毛球,40个羽毛球能装满几筒?

  第4题:9 9= 18-6= 10 9= 11-2=

  14-4= 13 5= 15-10= 12-7=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

  板书课题

  二、估一估、数一数

  课件出示10个方格

  师:估一估,有几个方格,数一数你估对了吗?

  师:10格有这么多,那这里有多少方格呢,谁来估一估。(课件出示百格图)

  有不同意见吗?数数看估得对不对?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行有10个,有10行,所以是100个。

  师:我们一起数

  生从1个十一直数到10个十

  师:10个十就是100并板书。

  师:有没有一个一个数的,如果这样要数几次

  生:100

  师:也就是说100个一也是100(板书:100个一是100)

  这副图由100个格子组成,所以我们叫它百格图。

  三、数星星

  师:有些调皮的星星跑到这些小方块里来了,一共有多少颗?

  生:38颗

  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啦?

  生:一行是10颗,有三行就是30颗,再加下面的8颗就38颗。

  师:下面有8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2:因为空了两格,所以是8

  师:这个方法真好。

  师:注意看现在又有几颗星星呢。

  讨论为什么不是40,并用课件演示。

  小结:看来数的`时候要好好开动脑筋哦。这些调皮的星星给大家带了一道题,请小朋友把百格图填完整。

  四、填百格图

  小朋友练*纸上就有这张图,比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师:填好后和屏幕上的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吗?

  挑你喜欢的一个数说说它的组成。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数,那老师喜欢哪个数?请小朋友猜一猜?

  (引出并板书50)

  师:50后面连续数5个数,谁会

  师:同意吗?他是往后一个一个增加的,如果往前数5个,会吗?一起数。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有其他数法吗?猜猜他是怎样数的,按照他的规律你能再往下数一个吗?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看来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有规律就行。

  五、找百格图的规律

  其实百格图里的这些数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增加1

  生:每一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师:第二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第三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那第七行呢

  师:竖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每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样

  师:第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几,第3列个位上的数字呢?最后一列呢?

  生:0

  师:个位上是0的数我们把他叫做整十数。一百是整百了。

  师:斜着看,你发现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运用规律闯关。

  第一关:找一找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百位上的数字是谁,表示什么意思?

  2、最大两位数是几,再添上多少是100

  3、8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4、24在第几行第几列?79在第几行第几列?

  5、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有哪些?

  6、个位是6的数有哪些,那十位是6的又有哪些?

  第二关:猜一猜

  1、第2行第2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问为什么不是22。

  2、第7行第6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

  第三关:填一填。

  1、29、59、89、99后面的一个数分别是()、()、()、()

  2、第7行第6个数是()

  3、第3列的数,个位上都是()

  师: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老师有礼物奖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再告诉你

  问题:个位上的数字加十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

  最后出示奖品:糖

  先让学生估,然后提问如果每人一颗够不够?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比较——比大小、比轻重、比长短、比多少、比高矮

  二、认识10以内的数

  三、认识物体——认识立体图形

  四、合与分

  五、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六、分类

  七、认识11~20各数

  八、认识钟表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几时刚过、快几时了)

  九、20以内的加法

  第一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中的乐趣,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

  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

  认识10以内的数

  课题、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5、4、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课题、6-9各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在1-5的认识之后,已有了1-5认识的基础。

  6-9的认识主要内容有:6-9的基数含义:数数抽象出数表述6-9的数表示的实物;6-9的写法: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6-9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课题10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后认识10。教学时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10的产生感知数的横向联系。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10的意义学写1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10的'意义,体会10在生

  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课题:>=<

  使学生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或其他的方法比较多少。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境中,通过演一演,数一数,比一比等形式经历把“同样多”、“多”、“少”

  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

  课题:顺序

  会用10以内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

  课题:有趣的数字

  有趣的数字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介绍了各种有趣的数字,包括印刷体、手写数字、中国数字、计数器上的数、以及古代石块和结绳记数等内容。还安排了用小棒

  (火柴棒)拼方块字的游戏。

  第三单元认识物体

  分一分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了解它们的外部牲,能辨认生活中较简单的物体形状。

  搭积木

  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

  经历摆一摆、推一推、搭一搭等实践活动过程。

  玩泥巴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

  经历“玩泥巴”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合与分

  课题:合与分

  在动手摆的基础上,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

  课题:7的组合

  1、进一步经历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的操作过程。

  2、知道并能写出6、7的组成。3、使学生在数学游戏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如:1和6组成7,2和5组成7,3和4组成7,6和1组成7,5和2组成7,4和3组成7.

  课题:分一分

  经历把一个整体分成任意两部分的过程。能根据分的过程和结果,说出8、9的组成。

  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数一数等动的情境中,经历8、9的分解过程,根据“分”的结果体会“合”的情况

  第4课时

  教学内容:10的组成。教材第40—41页

  第五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会读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在加法算式中填数。

  第二课时:五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⒈能根据具体情境和问题写加法算式,会口算5以内的加法。

  ⒉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经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并提出加法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⒊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

  例题:4只灰兔和一只白兔,合起来是5只兔子。

  板书:4+1=5或1+4=5

  第三课时:五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⒈认识“-”,会读减法算式,会计算5以内的减法。

  ⒉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情和操作活动,体会减法的意义。

  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游戏活动。

  例题:从5个里面拿走2个,还剩3个,可以用算式表示。你知道怎么表示吗?

  5-2=3

  第四课时:童话故事

  教学内容:

  ⒈学*有关0的加减法。

  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会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⒊结合童话故事,使学生受到做事专心和关心长辈的教育。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个人”。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境图提出简单的问题,会计算得数是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一共有几只猴子”

  观察情景图,能根据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10的简单加减问题,并会计算。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计算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在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加法表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或点子图中的简单规律。

  第十课时整理10以内减法表

  教学内容:

  能把10以内的减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减法表中,能发现减法表的简单规律,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第十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能选择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表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第六单元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分类的含义,能按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会按不同的标准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

  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按自己确定的标准对立体图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善于观察的品质。

  第七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并能准确的读出11-20各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动”的情景中,通过数一数,说一说,做一做等达到熟练的数11-20各数,然后进一步学*认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11~20各数

  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过程中,体验“10个一是一十”的合理性。知道10个一是一十和11~20各数的组成。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11~20各数之间都有哪些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钟表,会看整时、半时。

  让学生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时间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1.区分时针和分针呢?2.整时、半时的时候分针、时针的特点。3.画时针,分针

  第二课时:大约几时

  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上表示的“几时刚过”“快几时啦”和“大约是几时”等。

  第九单元20以内的加法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使学生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的计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扩展9)

——一年级数学教案菁选

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秋游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绪中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2、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组内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进行6、7、8、9加几的进位加法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凑数游戏,凑10,两人一组出手指, 一人出9个,另一个人出1个……

  二、综合实践:

  1.看卡片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题)

  2.算一算,说一说。

  让学生独立完成(2题)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点让两名学生在全班讲7+4的方法与8+几,9+几方法一样。

  3.算一算,比一比(3题)

  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都会算6+几,7+几,8+几。现在请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来计算。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当评委选出自己认为方法最好的同学。评出大家一直认为方法最优秀的同学。最后掌声给予鼓励。

  4.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题、第7题。

  5.游戏(5题)登山。(出示)

  接下来我们就要来一场全身运动的登山比赛,小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1)男生、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2)同桌之间进行比赛。

  (3)引导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两边算式得数都相同。

  生2:左边都是7加几,右边是8加几的算式。

  生3:我知道为什么两边算式得数相同:7+3与8+2前一个加数7比8少1,后一个加数3比2又多l,最后得数就会相等。

  生4:7+3可以变成7+1+2=8+2,7+4=7+l+3=8+3

  原来这两个算式可以通过互相转换变成与右边相同的'算式。

  6、引导学生看第6题,说说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7、昆虫乐园。

  昆虫乐园里,有一群七星瓢虫正在找食物,我们一起去观察它们,向它们提一些数学问题。

  生l:我观察到七星瓢虫庄吃树叶,左边叶子上有5只,右边树叶上有7只,我提的问题是:这里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师:有谁能替七星瓢虫回答这个问题?

  生2:5+7=12,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虫。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师:你们又能从另一幅图中,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下午七星瓢虫吃饱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飞来6只,一共有几只七星瓢虫?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这样列式的:6+9=15。

  8.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开展了许多有意思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6、7、8、9加几的练*。

  (1)填数。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应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来。)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数学游戏。

  这节课咱们进一步练*了进位加法,下面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样的规律进行排列。

  ①教师应参与学生的整理过程,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规律的整理。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组互相参观的方式。

  三、总结: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板书: 练*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数学一年级: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33~34页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2.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3.培养学生对100以内数的兴趣,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感受1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难点:数到接*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会数整十数左右的数。

  教学过程: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100以内数的数法,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激发学生学*兴趣

  老师:同学们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吗?

  学生:喜欢

  老师:那同学们可以告诉我《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有多少只羊吗?

  学生:6只羊

  老师和学生一起说出他们分别是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暖羊羊,慢羊羊

  2.加深理解20是多少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大草原看一看。瞧,草原上来了两群羊。同学们,仔细数一数有多少只羊?(出示主题图)

  生:有20只羊。

  师:请你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说出是,一只一只数的,两只两只数的,五只五只数的,十只十只数的。)

  [设计意图:先数20只羊目的在于联系旧知,为本课找到知识点。在感知20的大小后更有助于学生感知100的大小,形成100的数感。]

  3.整体感知100有多少(出示整个主题图)

  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有多少只羊吗?猜猜看,看谁猜得准?(这里不需要学生数出准确结果,仅仅是猜测)

  4.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这里确实有100只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数数是100的物体

  ①老师:同学们一起数一数这些小棒,然后形成一捆后,那一捆里面有多少个小棒呢?

  学生:10个小棒。

  老师:很好。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一是十,十里面有10个一。回到第3张PPT,同学们这里到底有多少只羊呢?

  学生:100只羊

  老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一捆一捆的来数(PPT6),那这里有多少捆呢?

  学生:10捆

  老师:同学们真棒!回到第5张PPT,我们知道一捆里面有10个小棒对不对?那我们这十捆小棒总共有多少根小棒啊?

  学生:100根

  老师:非常正确!那我们可以看出10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10个十

  学生互动:

  1.让学生数100根小棒,两人一组,数100根小棒,一人数,另一人评判,然后交换进行。我注意观察学生不同的数法。

  2.汇报数数的方法。

  老师:你们小组是怎么数的?

  (学生会回答:一根一根数的,两根两根数的,五根五根数的,十根十根数的。)

  我紧接着问:100里面有几个一?(有100个一)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数得正确的小组,然后鼓励合作不够好的小组下次表现更好。

  [设计意图:在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100的大小和计数单位。]

  引导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数好的10捆小棒或10堆种子,同桌的互相述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

  数100只小羊。

  让学生回过头来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提示学生每数10只就用笔把它圈一圈,然后10只10只的`数,看看图中是不是有100只小羊,对比自己刚才的猜测。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再次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百”。]

  2.教学例2:从88数到100

  老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89添1是90,99添1是100,我们接下来从35数到42好吗?

  学生:一起数

  老师:我们可以看出39添1是40

  老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学生和老师一起:69,70,71,72,73,

  2.智慧闯关。

  ①与七十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一百里面有()个十,一百里面有()个一。

  ②数出三十二前面的五个数。(这是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借助小棒,让学生拿出32根小棒,往前数就是依次拿掉一根,拿掉一根是31,再拿掉一根是30,再拿掉一根是29,依次是28,27。然后再脱离小棒数数。)

  ③摘果子游戏。(师出示写有数字的卡片,让学生说出他的组成,说对了水果卡片就归谁。)

  ④数一数:小猪吹了多少个气泡?

  试一试:看哪个同学做的又快又准?

  做一做:说出10以后的整十数

  猜一猜:看谁猜的最准确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能评价自己学得怎么样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数一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重点:

  了解学校生活

  难点:

  数数活动

  教学准备:

  2-3页的教学挂图,1-10数字卡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你们会从1数到10吗?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看图数数。

  二、激发兴趣。

  1、出示教科书2-3页彩图。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用数字几表示。

  (2)生答有一面**,一位老师可以用数字“1”表示。

  3、认读1-10各数。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数。

  4、数教室里的实物。这幅图上有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三、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红旗呀,花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

  四、请用火柴棒从1摆到10。

  五、作业:开心数数

  六、板书:数一数

一年级数学教案7

  一、课标内容

  1、“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的乐趣和学*的自信心,渗透一一对应。

  三、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四、教学重点

  6~10各数的书写

  五、教学用具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六、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伙伴汇报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练一练

  1、看数画线

  ○○○○○○○○○○

  ○○○○○○○○○○

  ○○○○○○○○○○

  ○○○○○○○○○○

  ○○○○○○○○○○

  6

  7

  8

  9

  10

  2、我们已经学*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3、看图填数。

  (1)

  2

  3

  5

  10

  7

  6

  2

  4

  8

  1

  5

  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

  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在练*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通过第3题的练*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

一年级数学教案8

  一、教学内容

  分类与整理。(教材第27~28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从图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各个图形分别有几个?(学生仔细观察图,引导学生说说分别有什么图形,并说一说分别有几个)

  1、学生汇报:

  师:比少多少个?比多多少个?(同桌相互交流,点名学生回答)

  2、按要求分一分,填一填。

  长方体有( )个,正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球有( )个。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学*新课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1。

  (1)学*按单一标准分类、整理,感知分类、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有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气球。

  师:有这么多的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自由分类整理,再小组汇报。

  学生汇报:

  ①可以按形状分类。

  ②可以按颜色分类。

  师:同学们很棒,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分类。

  师:我们先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几个。(给几分钟让学生自由解答,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再点名学生回答)

  学生汇报:

  ①我们按形状把气球分成了圆形、心形和糖葫芦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糖葫芦形有3个。

  ②我们按形状把气球也是分成了圆形、心形和长条形三类。数一数知道圆形有5个,心形有4个,长条形有3个。

  师:说得很好!那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引导学生说出圆形气球最多,长条形(糖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想一想如果按颜色分类,可以怎么分呢?每种气球又各有多少个呢?请小组内分一分,数一数。

  学生分组活动,再汇报、交流。

  按颜色分类分成了红气球、黄气球和绿气球三类,数一数知道红气球有3个,黄气球有6个,绿气球有3个。

  (2)学*按不同标准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球还可以怎样分类。

  老师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每次分完,都要说说是按什么分的,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如有的同学按颜色分;有的按个数分等)

  教师提示:分的时候必须按同一标准把所有气球都分完,分完之后才能发现很多问题。

  2、教学教材第28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2情境图,同学们仔细观察)

  师: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组呢?

  引导学生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大人和孩子分,大人有8人,孩子有4人。

  按男、女分,男有6人,女有6人。

  板书:

  师:还可以怎样分?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分组的方法。

  (2)分一分,填一填。

  答案:填表略,答案不唯一,如可以按男、女分,也可以按出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分。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七”第3~4题。

  指导学生先说一说分类的方法,再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各分几类?并数一数每类各有多少?

  第3题:6 4 3 3分一分、涂一涂略。

  第4题:(1)分一分、涂一涂略。

  有4个,有3个,有3个,有5个,有3个,有4个,有6个。

  (3)提问不唯一,如:*面图形比立体图形多几个?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了吗?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1、分类的方法。

  2、分类的依据。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时,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和生活才会有规律。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

  2、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巩固。

  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按形状给气球分类,初步学会分类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分类计数结果,再趁热打铁,鼓励学生按颜色重新给气球分类,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而且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学*参与气球的分类与整理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理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从中体验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运用它正确计算。

  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

  2、难点:理解凑十法,且正确运用到9加几的运算中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

  1、10+6=10+8=10+5=10+9=10+7=10+4=

  2、3+7+6=7+6+3=8+5+2=

  3、10的.组成及凑十得有关组成。

  师:大家算得又对又快,你们怎样计算第2题的后面两道小题呢?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先凑成十再跟另一个数计算。)

  师:10是我们的好朋友,他能帮我们计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想跟它交朋友吗?好!我们这节课就叫他来帮大家解决9加几算式。板书:9加几

  二学*新课

  1、感知凑“十”法

  (1)出示妈妈买的水果图(9个苹果、3个桃)

  师:昨天妈妈买了一些水果,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个?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写出算式吧。

  (2)引导学生探究算法:9+3等于几?请大家跟自己的同桌一起探究,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小木棒,摆一摆、想一想,再说说想法。)

  师:你们真聪明,算式里没有10,也能创造出一个10来,帮我们更快的计算。

  2、进一步感知凑“十”法

  (1)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9页,自己学*例1。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并辅导学困生。看完后,学生说算法,教师板书。)

  (2)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

  9+5=7+9=

  (学生操作并计算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总结:刚才大家用什么方法计算9加几的算式?

  三找规律

  口算:9+2=9+3=9+4=9+5=9+6=9+7=9+8=9+9=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答案的个位比算式中第二个数少的1到哪里去了?)

  四巩固练*

  1、9+6=3+9=7+9=9+2=

  2、明明用14元买食品,请大家帮她设计一个购买方案。

  饺子5元一袋面包9元一袋牛奶7元一瓶

  学生讨论购买计划:

  (1)买一袋饺子和一袋面包,算式是:5+9=14

  (2)买一瓶牛奶和一袋面包,算式是:7+9=16

  (3)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

  师:买一袋饺子和一瓶牛奶该花多少钱?怎样列式计算?

  (让学生摆小木棒,思考计算方法,再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总结:10,这个朋友好不好?他不仅帮我们计算9加几的算式,还帮我们计算7加几的算式。他还能帮我们计算哪些算式呢?请大家课后再探究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惯。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教学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课

  1、认识钟面

  (1)看一看,比一比。

  A、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B、比一比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C、认识时针和分针

  师:这两根针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仔细观察。

  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认识分针时针。(演示并讲解)

  D、指一指,认一认

  师指给学生认时针和分针。

  同桌互相指认。

  E、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钟面,生仔细观察(时针分针在走)师问:你发现了什么?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生思考)

  师:(小结)像这样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结合钟面讲解)

  生跟着比划,了解顺时针方向。

  师小结:分针和时针总是朝着顺时针方向不停地转动。

  2、认识整时

  A、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分针指着数字12,时针指着数字7。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B、认识书上第91页主题图下面的三个钟面

  师指着第一个8时的钟面,问: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汇报观察认时间的'结果。(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我知道是8时)

  师: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生齐读)

  按上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先认,师再结合学生的汇报小结认整时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把刚才我们认的这四个时刻都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C、拨钟(认整时)

  师拨钟生认。同桌互拨互认。师说时间生拨钟。

  3、学*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认出了钟面上的时刻,那你能把这些时刻记录下来吗?

  A、介绍用汉字“时”的表示方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写“时”字就可以。(板书:8时)

  B、介绍数字表示方法。

  出示电子钟8:00。这是什么?这种表示方法有什么特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生回答后,师简要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时,冒号右边是2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C、学生接着用两种表示方法把后面两个钟面上的时间表示出来,指导学生完成,并针对问题及时讲评。

  三、应用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92页的内容

  时间是很宝贵的,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好一天的学*、生活。这是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出示课件)。

  师:打开课本第92页,仔细观察图,说说他们什么时间在做什么?你能用两种表示方法表示出每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师讲评,生订正。

  2、说说自己一天的安排

  教育每个学生都要遵守纪律并爱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3、练*十六第三题:让学生试一试

  四、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板书小结今天的学*内容)

  2、我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做时间的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的主人。

  3.开拓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教师(计数器, 主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 写字练*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 写字练*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提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适当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3、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管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重复不漏数。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欢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2、逐次感知8、9的数序。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老师拨珠子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拨7颗珠子以后再拨1颗是8颗珠子的过程。然后再拨1颗珠子就是9颗珠子。

  3、整体感知8、9的数序。

  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1)出示直尺,让学生补充直尺上( )里的数。

  (2)引导学生对照直尺说出9以内数的顺序。

  (评析:将序数与基数的区别融入到实际生活场景中,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数学,从而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变能力,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特性)

  4、观察7、8、9的'点子图,比较7、8、9的大小。

  提问:怎样能很快数出三幅点子图的数量?(学*6和7时,做过相应的铺垫)

  让学生任选其中的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填写的结果,反馈6种不同的答案。

  5、理解8、9的序数意义

  让学生按照要求在书上涂色,分组适当讨论8只和第8只,9只和第9只的区别,让学生正确理解8、9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评析:充分利用课本的数学资源,教师采用开放的,多种思维角度的途径给学生理解和想象的余地,达到教与学的目的)

  6、教学8、9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8、9的字形:8像什么呀?9像什么呀?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着重说明8和9的笔顺。

  (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练*写8、9,教师作指导。

  (4)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5)同桌交换评一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得好就给它画张笑脸。

  统计得到笑脸的学生,鼓励学生书写要工整。

  (评析:在书写8和9的过程中,积极倡导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初步体验评与被评的乐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三、巩固练*

  1、数数

  (1)听指令快速数出实物(数8根小棒,9个小圆片)

  (2)8个小组比赛报数。

  2、完成练*八的第一、二题。

  独立思考,集体订正。

  四、课后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出示课本57页的“生活中的数”。

  让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有关8和9的数据。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8和9的认识

  树的图片:8棵 ★ ★ ★ ★ ★ ★ ★ ★ ★

  字的图片:8个 第8个

  人的图片:9个 第9个

  花盆图片:9盆

  蝴蝶图片:9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用权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括号所表示的意义、会读有未知加数的算式,能正确填写未知加数、

  2、引导学生经历填未知数的过程,感悟填未知数的逆向思维方法,同时,在解决填未知加数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算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填写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有未知加数的加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老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本环节检验学生10以内加减法掌握情况,为填未知加数做铺垫,也能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调整课堂预设。)

  2、说出下列各数的组成、

  (从这一题的练*中,初步为填未知数的方法奠定思维策略基础。)

  3.猜一猜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课件演示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设计意图:学生会利用学过的知识猜出答案,这里不知道盖住了几个,与本节课未知数一词的教学埋下伏笔,让未知数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体系中。】

  师: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出示图片:

  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个性设计:

  猜牌游戏:

  1、(师出示两张扑克牌的背面):我这儿有两张扑克牌,你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生胡乱猜4、5后)你有什么依据吗?

  2、看来,刚才大家都是瞎蒙的,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张牌合起来是9,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1和8、2和7、3和6、4和5板书在一角)

  3、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7,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圆珠笔图

  教师指图提问:

  (1)盒子里装的是什么?(钢笔)

  (2)看一看盒子里一共能放几支?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数盒子里的空格)

  (3)盒子里已经放了几支?(7支)

  再放几支就能把盒装满了?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就是10支了?

  师:盒里放了7支钢笔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板书:7)还要放几支,也就是7支再添几支?(板书:+)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我们就把它叫做未知数,(板书:未知数)未知数在算式中用括号表示、左边写半个圆“(”右边也写半个圆“)”,这就是括号,请你们在桌上用手指写一写、

  已经放了的7支和还需要放的几支合起来是10支,所以加法算式应写成:、这个算式读作:7加几等于10、(学生齐读)

  ①师:还想再猜吗?(出示圆珠笔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

  ②已经有7支圆珠笔了,再放几支就是10支了,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7+()=10

  今天我们就来学*填未知数、(把课题补充完整)也就是填写加法算式中()里的数、

  没有图怎么想?(想:7和几组成10、10减7等于几……)7表示什么?括号里的3呢?10呢?

  2、教学旗子图、

  ①有一位叫小红的小朋友现在想考考大家(出示小旗图),谁会读小红提的问题?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已经画了6面小旗了,再画几面就是8面了。)

  ②你能解决小红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请你在练*纸上画一画,再把小括号里的.数填上。

  ③先同桌交流,再全班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5()+6=10

  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

  做一做2

  先出示第一行的点子图和算式5+()=8,师:请小朋友把点子图和算式合起来看看,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应该再画几个点子,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完成第二行和第三行,其中第二行改为()+2=7

  3、填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独立完成后校对。

  2+()=8()+6=9()+1=7

  1+()=9()+5=72+()=8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逐渐脱离实物,把直观感知提升为数的抽象思维。】

  ●课间游戏:

  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拍手游戏吧!

  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老师拍:我们拍: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做一做1

  左图不变,右图实物图及算式改为()+5=9。先观察,再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说一说想的过程。

  2、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口答、

  老师分别出示卡片,学生口头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好*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题卡、书本、图形卡片、数字卡片、动物和交通工具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新课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本

  师: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些书本,都是些什么?

  生:语文书、数学书、生字本、数学本、拼音本。

  师:通过上节课《整理房间》的学*,我们知道了整理物品之前,先做什么?

  生:给物品分类。

  师:下面就请小朋友分类整理自己的桌面的东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边巡视边指导)

  2.介绍并讨论不同的分类方法

  师: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

  生1:我是把语文的东西分成一类,数学的东西分成一类。

  师:哦,你是按语文和数学学科不同分的,(板书:学科)真棒!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2:我把书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师:嗯,这位小朋友真了不起!是按用途的不同分成书和本子,的.确了不起!(板书:用途)还有其它分法吗?

  生3:老师,我把大书放在一起,小书放在一起。

  师:对了,这位小朋友与众不同,他是按大小来分的(板书:大小)

  师小结:小朋友们在整理这些物品时,想了许多方法,有的按学科分类;有的按用途分类;有的按大小分类。可见分类方法不止一种,当分类方法比较多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

  三、拓展巩固

  1.给人物分类

  师请几名小朋友上台来。其它小朋友认真观察,然后按一定的标准给讲台上的人分类。

  生1:我分两类,一类男的,一类女的,从性别分。

  生2:我分成大人和小孩,是从年龄分的。

  生3:我分成戴发卡和不戴发卡的,还可以分成长头发和短头发的。

  师:这几位小朋友观察角度很特别,可见分类时,不同的标准就有不同的分法。

  2.给图形分类

  师:小朋友拿出准备的图形卡片,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先在小组内分一分,再全班交流。

  生1:我按颜色分成红、黄、蓝三类。

  生2:我按形状分成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3:我按大小分,分成大、中、小三类。

  3.给算式分类

  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算式卡片:

  6+2=8 10-1=9 5+4=9 10-1-1=8 3+4+2=9 3+2=5 9-1=8 5+2+1=8 9-4=5 9-2-2=5

  (1)读一读这些算式卡片

  (2)先说一说你想怎样分类

  (3)在小组内按不同的标准具体分一分

  4.给图片分类

  师出示图片:熊猫、小鱼、自行车、小狗、汽车、飞机、轮船、蝴蝶、老鹰。

  小朋友说一说可以怎样分类。

  (1)可以分成动物和交通工具两类

  (2)也可以分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和水里游的三类

  然后在本子上分一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那些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事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来分类,而且分类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2.师总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能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有于实际中,学会自己分类整理书包,分类整理其它物品,做一个生活的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投影仪、图片、铅笔、纸货架。

  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引入分类,初步理解分类的意义

  师: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

  你们在超市里都看见什么了?

  那么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

  说明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要想把物品摆放整齐,就要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一类一类(分类)摆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类。(板书课题)

  那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初步学*分类

  师:老师这儿有一个马大哈超市,你们想去看看吗?这样摆好不好?怎么不好?

  那么咱们来帮他整理整理,这个超市的左边是一个冰柜,这是冰柜上的广告画,右边是一个货架。

  谁来整理一下?(学生对货架上的.物品进行整理)

  为什么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摆在一起?(强调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货架上的物品摆放得既整齐又美观。

  动手操作,巩固分类方法

  如果让你当一名超市里的售货员,你打算怎样摆放货架上的物品?

  1.小组创作将物品分类。

  下面咱们亲自动手摆一摆。

  你们要摆放的物品都在纸盒里,先把所有的物品倒出来,分一分,看哪些物品放在一起比较合适,再摆一摆,看摆在哪一层比较合适,确定后再贴一贴。每个物品的背面有一个双面胶,把上面的小白纸撕下来,就可以贴在这个纸货架上了。

  下面4个人一组,看哪组合作得最愉快。

  2.学生汇报。

  师:有哪个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组货架摆放的情况。

  还有哪个组?(学生介绍小组分类的情况)

  还有这么多的组愿意展示,下面咱们请各组长拿着自己组的货架到前面来展示。

  3.小结:我们参观了超市,又自己亲自动手摆了摆,知道了商店中物品的摆放可以分为蔬菜类、水果类、服装类、文具类、鲜花类等。这样摆放既方便了顾客的购买,又减少了混乱,提高了效率。分类这种做法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也经常出现,所以说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

  4.联系生活,巩固分类的意义。

  师: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有没有分类摆放的情况呢?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我们一定要认真地学好数学,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练*六的第1、3题。

  扩展思路初步尝试不同标准分类

  1.尝试。

  刚才我们都是把不同的物品进行分类,现在看你们每个桌子上都有一把铅笔,都是铅笔,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把铅笔再分一分。(同桌讨论)

  2.汇报。

  3.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把许多不同的物品进行了分类,现在又把一种物品进行了分类,而且有这么多种分法,说明分类的标准是不同的,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花色分,有的按有橡皮头和没橡皮头的分,有的按削过和没削过的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点:

  看一幅图写出三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

  2、出示以下复*题。

  (1)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2)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3、汤姆讲述:我带来了鲜花送给吉利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好吃的(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旁边的这些筷子可以分成哪两部分?(整捆10根和单独的3根),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讲解:10+3和3+10的意义一样,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2、汤姆:我还有一个计数器,想考考大家,如果顺利通过就和我一起去吉利家吃蛋糕。个位和十位各拨一个珠子,表示数字几?再在个位上放2个珠子。

  3、汤姆提醒学生现在计数器上的数是13,我把刚才的2个拿走了,可以写什么算式?你能算出得数吗?

  3、小结:小朋友会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真聪明。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生日晚会开始了,可还有几把筷子没数好,出示78页做一做1题。

  2、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糖,咦,糖下面还有个算式,你会填吗?完成做一做2题。

  四、齐唱生日歌,祝汤姆生日快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