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

分饼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位,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分饼”,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做本节课的阐述。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所执教的《分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己经学*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叫真分数。在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又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

  2、说我的思考和思路:

  第一个活动是“3张饼分给四个”这个问题比较抽象,要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来探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再交流,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动手中培养了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点,我特意改变了顺序,每学完一种,就介绍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点,这样安排是防止学生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看作是一类,因为教参特意指出,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防止学生混淆。课后作业为三题,我经过研究发现第一题与第三题主要介绍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是为下一节新课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打下基础的,所以,我安排作为下一节课的导入,因此补充了新的巩固作业。

  5、说学生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的学生可能不多。那么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就在让学生理解其意义。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会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激发学生兴趣)—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放(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带着问题学—在动手操作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己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境激疑。(4分钟)

  1.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提出了3张饼如何分给四个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2、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看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来创设故事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思考。)

  3、大家估计一下每个人能分到一个完整的饼么?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6分钟)

  活动操作一,4张饼*均分3个人。(8分钟)

  1、电脑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课件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问题的能力。)

  4、概括真分数的概念。

  (1)每个人分到的饼不够一个,与我们估计的一致,也就是说比1小,你们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2)像 , , ,,?这样的分数叫作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

  活动操作二,9张饼*均分给4个人。(8分钟)

  1、(出示课件:猪八戒津津有味地吃了个饼还没有吃饱,悟空一个筋斗云,不一会儿又化了9张大饼来,让八戒*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张?

  2、提出问题:9张饼*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先想一想。每人能不能够得到一张完整的大饼呢?

  3、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4、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种分法:一张饼一张饼地分,先把1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张,那9张饼是由9个 张,就是 张。师:看 ,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我们认识的真分数分数有什么区别?(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什么?假分数有何特点?然后板书:假分数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4人,每人分2张饼,再分1张,每人分张,共分2张加上 张饼。 其它分法:

  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5、提出 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特殊书写形式,他们与真分数并列把分数分成两类。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的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启思导疑(5分钟)

  1.理解概念,辨析特征。

  通过刚才的学*,你有懂得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比1大;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四、实践应用。(13分钟)

  1、并说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2.填空题: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加深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五.总结知识,自我评价。(2分钟)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让同学们进行总结,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生疑问的地方,教师可以采取同学互助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像。

  六、板书设计

  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如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如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1。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直观、形象、突出重点,对学生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加以突出,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一个是把3个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统观这节课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故事,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概念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题设计力求有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成功的喜悦

分饼说课稿2

  你们好!

  我是四合中心小学的王亚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分饼》。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饼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37~3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描述性的定义,再让学生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避免造成错觉。

  2.学情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真分数,但对于建立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分饼活动中由具体的分数抽象到它们的产生与意义,从内容本身,及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到一种能力的提高。

  3.教材处理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情感目标: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理解分饼的方法及观察发现分数的特点

  二、说教法

  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三、说学法

  数学学*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多种活动交流中,经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知产生的过程,从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等学*数学的能力;整节课围绕情境激趣、操作探索新知,巩固应用,回顾总结等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

  (一)故事导入

  教师结合课本情境图讲西游记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3张一样大的饼*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个人又分得多少张饼呢?然后教师揭题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课本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唐僧师徒解决分饼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分饼》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分饼》说课稿(二)操作探索

  组织活动(一)

  1.首先让学生们取出3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表示3张饼,帮八戒分一分,分之前,教师强调活动要求:(1)小组为单位,(2)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3)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动手分一分。

  2。汇报结果 (学生上台演示,边做边说)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同时,为下一个活动达到迁移的作用。

  组织活动(二)

  1.教师接着讲故事引入第二个问题: 9张一样大的饼,*均分给师徒4人,怎样分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张饼呢?

  2.小组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分饼的活动中认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

  3.教学带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法我们得到了2张和 1/4 张,那用分数怎么表示呢?(教师教学带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交流, 2 与9/4 相等吗?告诉学生带分数其实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含义及特点。

  首先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把发现与同学们交流。

  然后生汇报交流,师根据汇报板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接着师再问:这三组分数分得结果和1张饼有什么关系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得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大于1。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运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说一说,把知识进一步巩固得以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课本38页第一题。)

  2.数学门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医生,为题目就诊。)

  3.写出以7为分母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本第38页的第二题)

  4.按要求写出分数。

  5.填一填(38页的第三题)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内化、反思、巩固。

  五、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从故事导入,会很好的将师生距离拉*,同时会把学生的学*兴趣激活,活跃课堂气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携手一起,帮忙唐僧师徒解决难题,将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游记。在分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学生寻找到分饼的方法,一张一张的分、重叠在一起分,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为下一个活动达到迁移的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分数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方法。

分饼说课稿3

  一.说设计思路

  对物体进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一个数的要求。由于我们是大班上学期,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二等分。本次活动我把二等分的学*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中,让幼儿在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发现、归纳等分的方法。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对物体进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一个数的要求。由于我们是大班上学期,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二等分。

  1、尝试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二等分,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在帮助狗熊分饼的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圆形、画好中心点的长方形、圆形若干。

  四、说活动流程

  (一)、回忆故事、引发探索重点提问:

  1、“狗熊分饼”的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2、应该怎样分小熊才会满意?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探索圆形的二等分的方法。

  (1)师:你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小熊今天也把饼带过来了,请你们来帮小熊分分看。

  (等到幼儿分得差不多了)提问:你们是怎么给小熊分饼的,怎样分才能证明两块饼一样大小呢?

  (2)个别幼儿介绍

  分别请两位分不一样的幼儿一个幼儿分得整齐,一位幼儿分得不整齐。

  分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熊会同意谁的分法为什么?

  小结:原来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如果有整体部分的关系:你觉得分出来的一块饼和原来的一块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大小、形状不同。

  小结:原来分出来的一部分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分出的一部分比原来的要小。

  2、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1)师:刚才你们帮小熊分得真好,现在小熊又遇到问题了?

  他有了两种饼(看看这两种是什么形状)他们也像把这两种饼分成二等分,你们能帮助他吗?

  (2)全体幼儿操作。

  (3)个别幼儿介绍提问: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吗?(3-4个)原来你们的方法都差不多,都是边对边,角对角折就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二等分可是我发现他折的得和你们不一样?你觉得这样折也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等分吗?

  (三)、引出中心点。

  把幼儿分好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提问:他们有没有把长方形的饼干和正方形的饼干二等分呢?

  小熊很满意你们的方法呢?

  看一看,这些分成二等分的图形都有一个什么小秘密吗?

  幼:过了个点。

  教师引出中心点。

  这个小点在图形的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点。看来折起来过中心点就有可能把它们二等分呢!你们也沿着中心点用不一样的方法折一折,分分看。验证要求:分好了,剪开了试比比看。剪之前请尺帮忙在折好的图形上画好线。剪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点哦。

  总结:原来正方形和长方形只要过中心点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情感体验:请你们把分好的饼干送给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谢你们。

  (五)、延伸:

  师:小熊这里还有几块饼干,他们是什么形状的?是不是所以的图形经过中心点都能二等分呢?我把他们放在区角里,请你们去试试看。

  (4)引出中心点。

  师:我来试试看。这里有一个点,他在图形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点。沿着中心点折一折,分好了。你们觉得这个会是二等分吗?我们剪下来比比看。

  个别幼儿尝试。

  提示:他折的方法和我的不一样,但是也过了中心点,我们来帮他们剪开来比比看。

  小结:原来正方形和长方形只要过中心点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刚才还有很多小朋友也像试试,你们也去试试经过中心点把这些饼干分成二等分吧。验证要求:分好了,剪开了试比比看。剪之前请尺帮忙在折好的图形上画好线。剪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点哦。

  情感体验:请你们把分好的饼干送给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谢你们。

  教学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

分饼说课稿1

  你们好!

  我是四合中心小学的王亚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分饼》。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分饼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37~38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并对它们的概念进行描述性的定义,再让学生说说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对于带分数的概念教材用介绍的方法,与真分数、假分数分开处理,有利于学生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避免造成错觉。

  2.学情分析

  新课程沐浴下成长的五年级学生,在灵活开放的课堂中,学生们善于独立思考,乐于合作交流,课上表现极为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十分愿意发表独立见解,有较好的学*数学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已经初步认识过真分数,但对于建立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实际含义还是比较困难的。学生在分饼活动中由具体的分数抽象到它们的产生与意义,从内容本身,及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得到一种能力的提高。

  3.教材处理

  为了体现《数学课程》的过程性目标,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我确立了本节课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能力目标: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情感目标:寻求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及关系。

  教学难点:动手操作理解分饼的方法及观察发现分数的特点

  二、说教法

  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靠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三、说学法

  数学学*活动充满着观察、操作、推理、比较、交流、实验、模拟等探索性与挑战性的活动,本课多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和讨论,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梳理来完成探究任务。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兴趣出发,能结合具体情境,在多种活动交流中,经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知产生的过程,从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概括等学*数学的能力;整节课围绕情境激趣、操作探索新知,巩固应用,回顾总结等几个教学环节展开教学。

  (一)故事导入

  教师结合课本情境图讲西游记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3张一样大的饼*均分给4个人,该怎么分?每个人又分得多少张饼呢?然后教师揭题引入新课。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课本的情境图,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帮唐僧师徒解决分饼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分饼》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分饼》说课稿(二)操作探索

  组织活动(一)

  1.首先让学生们取出3张大小一样的圆形纸片,表示3张饼,帮八戒分一分,分之前,教师强调活动要求:(1)小组为单位,(2)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3)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动手分一分。

  2。汇报结果 (学生上台演示,边做边说)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同时,为下一个活动达到迁移的作用。

  组织活动(二)

  1.教师接着讲故事引入第二个问题: 9张一样大的饼,*均分给师徒4人,怎样分呢,每人又分得多少张饼呢?

  2.小组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

  此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分饼的活动中认识假分数和带分数的产生过程。

  3.教学带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法我们得到了2张和 1/4 张,那用分数怎么表示呢?(教师教学带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然后教师让学生观察、交流, 2 与9/4 相等吗?告诉学生带分数其实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4.揭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含义及特点。

  首先师出示一些分数,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呢?把发现与同学们交流。

  然后生汇报交流,师根据汇报板书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

  接着师再问:这三组分数分得结果和1张饼有什么关系呢?生边回答师边板书,得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带分数大于1。

  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运用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说一说,把知识进一步巩固得以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特点。

  (三)巩固应用

  1.练一练(课本38页第一题。)

  2.数学门诊(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医生,为题目就诊。)

  3.写出以7为分母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课本第38页的第二题)

  4.按要求写出分数。

  5.填一填(38页的第三题)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通过练*,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体验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四)回顾总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内化、反思、巩固。

  五、教学效果的预测

  本节课,从故事导入,会很好的将师生距离拉*,同时会把学生的学*兴趣激活,活跃课堂气氛,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携手一起,帮忙唐僧师徒解决难题,将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堂的始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游记。在分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剪一剪、分一分、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让学生寻找到分饼的方法,一张一张的分、重叠在一起分,用不同方法的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为下一个活动达到迁移的作用,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产生。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探索分数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知识和方法。

分饼说课稿2

  一.说设计思路

  对物体进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一个数的要求。由于我们是大班上学期,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二等分。本次活动我把二等分的学*融入到一个有趣的故事当中,让幼儿在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操作去发现、归纳等分的方法。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对物体进行二等分和等分好是大班幼儿应该达到的一个数的要求。由于我们是大班上学期,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二等分。

  1、尝试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二等分,感知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在帮助狗熊分饼的过程中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圆形、画好中心点的长方形、圆形若干。

  四、说活动流程

  (一)、回忆故事、引发探索重点提问:

  1、“狗熊分饼”的故事里发生了什么事?

  2、应该怎样分小熊才会满意?

  (二)、探索二等分的方法

  1、探索圆形的二等分的方法。

  (1)师:你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小熊今天也把饼带过来了,请你们来帮小熊分分看。

  (等到幼儿分得差不多了)提问:你们是怎么给小熊分饼的,怎样分才能证明两块饼一样大小呢?

  (2)个别幼儿介绍

  分别请两位分不一样的幼儿一个幼儿分得整齐,一位幼儿分得不整齐。

  分别提问:你是怎么分的?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小熊会同意谁的分法为什么?

  小结:原来像这样把一个东西分成相等的两份叫二等分。

  (如果有整体部分的关系:你觉得分出来的一块饼和原来的一块比,有什么不一样?

  幼:大小、形状不同。

  小结:原来分出来的一部分形状、大小都不一样,分出的一部分比原来的要小。

  2、探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二等分方法。

  (1)师:刚才你们帮小熊分得真好,现在小熊又遇到问题了?

  他有了两种饼(看看这两种是什么形状)他们也像把这两种饼分成二等分,你们能帮助他吗?

  (2)全体幼儿操作。

  (3)个别幼儿介绍提问:能把你的方法告诉大家吗?(3-4个)原来你们的方法都差不多,都是边对边,角对角折就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二等分可是我发现他折的得和你们不一样?你觉得这样折也能把长方形和正方形二等分吗?

  (三)、引出中心点。

  把幼儿分好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提问:他们有没有把长方形的饼干和正方形的饼干二等分呢?

  小熊很满意你们的方法呢?

  看一看,这些分成二等分的图形都有一个什么小秘密吗?

  幼:过了个点。

  教师引出中心点。

  这个小点在图形的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点。看来折起来过中心点就有可能把它们二等分呢!你们也沿着中心点用不一样的方法折一折,分分看。验证要求:分好了,剪开了试比比看。剪之前请尺帮忙在折好的图形上画好线。剪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点哦。

  总结:原来正方形和长方形只要过中心点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情感体验:请你们把分好的饼干送给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谢你们。

  (五)、延伸:

  师:小熊这里还有几块饼干,他们是什么形状的?是不是所以的图形经过中心点都能二等分呢?我把他们放在区角里,请你们去试试看。

  (4)引出中心点。

  师:我来试试看。这里有一个点,他在图形最中心的位置,叫中心点。沿着中心点折一折,分好了。你们觉得这个会是二等分吗?我们剪下来比比看。

  个别幼儿尝试。

  提示:他折的方法和我的不一样,但是也过了中心点,我们来帮他们剪开来比比看。

  小结:原来正方形和长方形只要过中心点不管怎分都能分成二等分。

  刚才还有很多小朋友也像试试,你们也去试试经过中心点把这些饼干分成二等分吧。验证要求:分好了,剪开了试比比看。剪之前请尺帮忙在折好的图形上画好线。剪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一点哦。

  情感体验:请你们把分好的饼干送给小熊吧,小熊真的很感谢你们。

  教学反思:

  该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帮狗熊分饼的故事情节贯穿始终,环节清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第一环节以故事引发幼儿用二等分的方法帮助小熊分饼。第二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主要采用个别、小组、集体学*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图形二等分,并发现、交流不同的二等分方法。第三环节是找出二等分的礼物,巩固幼儿对二等分的认识。因整个活动用故事贯穿,并伴随着多媒体的演示,所以幼儿兴趣特别高,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我认为该活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肯定:1.内容贴*生活。2.形式灵活。3.材料新颖。让幼儿愉快地进行学*,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我让幼儿辨认礼物单上二等分的“实物”,结果幼儿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只看左右而忽略上下,有的只看上下而忽略左右,有的只看形状而忽略大小,还有的关注不到图案的细微差别。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出错率相对较高,这说明幼儿还没有真正理解二等分的概念。幼儿暴露的问题蕴含着教育价值,它是引导幼儿深化理解数学概念的有效切入口。确实,幼儿只有在反复操作中,在不同情境的运用中,才能逐步积累数学经验,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分饼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位,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7----38页“分饼”,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做本节课的阐述。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今天我所执教的《分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学生在三年级的时候,己经学*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但学生不知道它们叫真分数。在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材又安排真分数与假分数的认识,在“分饼”活动中具体体会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及其实际含义,为了引出和帮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教材创设了“分饼”的情境活动,并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

  2、说我的思考和思路:

  第一个活动是“3张饼分给四个”这个问题比较抽象,要组织学生展开活动来探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再交流,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动手中培养了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点,我特意改变了顺序,每学完一种,就介绍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点,这样安排是防止学生把带分数与真分数,假分数并列看作是一类,因为教参特意指出,带分数只是假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防止学生混淆。课后作业为三题,我经过研究发现第一题与第三题主要介绍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是为下一节新课假分数带分数互化打下基础的,所以,我安排作为下一节课的导入,因此补充了新的巩固作业。

  5、说学生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假分数和带分数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理解他们的意义的学生可能不多。那么本堂课的一个重点就在让学生理解其意义。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会读写假分数、带分数。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理解带分数与整数的联系。

  2、在探索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够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饼的情境中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同一事物,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圆形纸若干片、剪刀

  三、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激发学生兴趣)—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放(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问题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过程中的参与状态与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带着问题学—在动手操作中学——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体,我己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创境激疑。(4分钟)

  1.我用FLASH制作了一个唐僧师徒四人上西天取经的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提出了3张饼如何分给四个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2、揭示课题:分饼

  (设计意图:在一上课开始,通过让学生看熟悉的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动画片来创设故事情境,既能吸引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欲望,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探索与思考。)

  3、大家估计一下每个人能分到一个完整的饼么?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6分钟)

  活动操作一,4张饼*均分3个人。(8分钟)

  1、电脑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准备好的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种思维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去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

  2、各小组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指名回答)

  第一种分法:把一张一张的饼*均分成4份,每人分每张饼的,共分一张饼的。并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第二种分法:把3张饼叠起来,*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也请学生上台演示分的整个过程。

  3、课件演示学生两种分法的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一动,想一想,说一说,在整个活动中感受数学,体现学*的自主性,要求学生上台演示不同的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与学生大胆发言问题的能力。)

  4、概括真分数的概念。

  (1)每个人分到的饼不够一个,与我们估计的一致,也就是说比1小,你们能说出几个像这样的分数吗?

  (2)像 , , ,,?这样的分数叫作什么分数?有什么特点?

  活动操作二,9张饼*均分给4个人。(8分钟)

  1、(出示课件:猪八戒津津有味地吃了个饼还没有吃饱,悟空一个筋斗云,不一会儿又化了9张大饼来,让八戒*均分给师徒4人,每人又可以分得多少张?

  2、提出问题:9张饼*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先想一想。每人能不能够得到一张完整的大饼呢?

  3、小组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分法及分得的结果。老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4、小组汇报交流:

  第一种分法:一张饼一张饼地分,先把1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到张,那9张饼是由9个 张,就是 张。师:看 ,你能发现什么特点吗?跟我们认识的真分数分数有什么区别?(分子比分母大)所以像这样的分数叫什么?假分数有何特点?然后板书:假分数让学生按照这个特点试说几个假分数。

  第二种分法:先把8张饼分4人,每人分2张饼,再分1张,每人分张,共分2张加上 张饼。 其它分法:

  4。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种分法的结果:2张加张,如何来表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像这样一个整数带着一个分数的数,叫什么分数呢?然后板书:带分数。然后出示写作:2,读作:二又四分之一。并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列举几个带分数并读写。

  5、提出 跟2是否相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再进行小结:这两种分法得到两个分数,因为分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这两个分数是相等的。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种特殊书写形式,他们与真分数并列把分数分成两类。

  (设计意图:由活动操作一做了铺垫,学生能够独立的操作第二个活动。所以这一环节着重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特点。)

  三、启思导疑(5分钟)

  1.理解概念,辨析特征。

  通过刚才的学*,你有懂得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比1小;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比1大;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四、实践应用。(13分钟)

  1、并说出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哪些是带分数? 2.填空题:让学生加深理解真分数与假分数的特点

  3.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加深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五.总结知识,自我评价。(2分钟)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让同学们进行总结,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学生疑问的地方,教师可以采取同学互助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像。

  六、板书设计

  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1,如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如

  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叫带分数,带分数>1。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力求简洁、直观、形象、突出重点,对学生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加以突出,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层次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一个是把3个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统观这节课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小故事,提出了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

  察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概念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题设计力求有梯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成功的喜悦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一分钟说课稿 (菁华3篇)

一分钟说课稿1

  一、说教材《最后一分钟》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该单元以“振兴中华、勿忘国耻”为主题展开。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前的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曾经让千万*人激情澎湃。作者用这首充满激情的诗,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作者那沸腾的热血与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诗句的每一个词句当中。

  二、说教法、学法“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本课是阅读课,我准备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写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征,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2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在诵读诗歌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由于本首诗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挚强烈,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因为学生对香港回归、虎门硝烟这些历史事件不是很熟悉,理解诗歌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我将本课教学难点确定为: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环节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开场播放歌曲《东方之珠》,把学生带到创设的情境当中,音乐既渲染了气氛,又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接着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导入:1997年6月30日,是无数*人彻夜难眠的日子,世界的目光聚焦*,无数颗心在期盼着一个庄严时刻。香港维多利亚湾畔,中英两国要进行香港*交接仪式,与祖国分离了150年的香港,将重新回到祖*亲的怀抱,这是多少年,多少代人热切期盼的时刻啊!所有*人都急切盼望着这最后一分钟的到来。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环节二:自由读诗,感知内容1.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对读通,遇到不熟悉或者容易读错的字借助拼音多读一遍。2.接下来指名读诗歌把感觉热血澎湃的诗句读给同学听,读出奔涌的豪情,说出内心的感动。学生边读老师边评价及时正音。(以上是初读课文,主旨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3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第一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前;第二三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时;第四小节写庄严时刻来临后。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题地位,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环节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这部分分三个环节进行:一是感受仪式前的激动;二是体验仪式中的自豪;三是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1)感受仪式前的激动先指名读这一小节,思考作者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重点理解“叩问”的意思,想一想在这最后的时刻所有的*人会叩问些什么?这

  的“多元解读”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文本的内涵。最后让学生思考,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让学生体会并读出这种激动无比的情感。

  (2)体验仪式中的自豪先指名朗读第二小节,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借助文字再现香港回归时的场景。体会当时人们激动自豪的爱国情感。教师出示相关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找出这节诗里最能表现人们激动自豪的诗句反复读,读中升华感情。教师接着再设计问题:在鲜艳的*和特区区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诗人又想到什么了呢?结合搜集到的“虎门硝烟”的故事和香港的历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诵读中体会刻骨铭心的伤痛,感受扬眉吐气后欢欣鼓舞的心情,从而感悟那喷薄而出的爱国热情。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是在诵读中交流感受,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感悟香港回归祖国那一时刻*人内心的激动与自豪。

  (3)读中感悟仪式后的畅想这一小节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如指名读、齐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抑扬顿挫地读,读出全*人民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环节四读中升华情境表演(1)全班参与,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在诵读中升华感情。(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深入体验:如果你是参加交接仪式中的一员(身份可由学生定)或者你在街道上、在电视机前亲眼目睹这一过程,你想说什么?教师扮演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随机采访。这个活动的设计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本节课有效适度的拓展。

  四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全面而简明地将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美观。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一分钟说课稿2

  一、紧扣特点,说教材

  1、今天,我说的课文是鲁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7课《一分钟》。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内容较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带来的却是20分钟的迟到,是一路焦急地等待和不停地叹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选编本课的意图不仅是让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课文中识记生字。

  2、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体会元元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

  3、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教学难点:识记生字,理解“哈欠、决定”的意思,感悟时间的宝贵。

  二、说教法:

  基于以上一些想法,下面我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我根据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设计了一分钟本应该等于六十秒但元元却让一分钟等于了二十分钟这个小问题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也揭开了本节课的序幕,让学生对新课的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文的学*作好铺垫,埋下伏笔。

  随机识记“钟”字:

  “钟’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我采用归类识记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字也带着金字旁?”引导学生归类复*,在对比中不仅让学生联想起以前学过的生字,更旨在让学生获得对形声字的构字方式及认读方法的直观经验,体会汉字传情达意的独特魅力。

  (二)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思考“一分钟与20分钟分别指的是什么?”理清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把握住课文内容,为重点段落精读感悟做好准备。

  (三)精品细读,随文识字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使用结合。本课的生字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教学中注意渗透识字方法。

  在教学“零”字时,我先引导学生模仿闹钟的声音,让学生读准“零”在本课的变音——丁零零,再通过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识记。这样,通过师生间的适度对话,将汉字融于生活化的语境中,使之活起来,以此增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与运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内在动力。

  在此环节中,我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上,例如:

  a、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有市场”(闹)

  b、加一加识字:哈、迟

  c、熟字换偏旁识字:快、块、诀—决

  d、汉字演变规律识字:欠

  e、理解词义识字:叹、悔

  (四)引导体会两次“叹气”,多元阅读,以读代讲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第一段的教学中,我抓住“哈欠”一词,引导学生做动作、说体会,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感受元元的心理,让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后面的朗读训练中,我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叹气”进行反复咀嚼品味,引导学生加动作表演,读出元元后悔的语气,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

  (五)找朋友,复*生字:

  做“找朋友”、读课文编写的小诗,的游戏、。

  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巩固生字识记,又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六)趣味写字、及时评价:

  “钟”是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写这个字时,我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金字旁要写的小一些和右边的中字要挨得紧一点,中的第一笔竖写在书中线上,第三笔横正好写在横中线上。

  写字评价环节意在让学生对自己的书写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在评价中学会自评,学会反思。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操作,写完后学生会认真审视自己的学*成果,在反思中培养对汉字的审美能力;在反思中学会赞赏自己,培养自信心;在反思中也初步意识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并能在自我评价中不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

  三、简洁大方,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是课文精华的体现,简洁大方的板书能吸引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因此,这节课我通过板书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的宝贵,引导学生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

  总之,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在教学设计总体上体现“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体现“精”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

一分钟说课稿3

  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分钟》

  一、说教材:

  《一分钟》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元元因为早上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二、说学情:

  我面对的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学生小,时间观念不强,对如何珍惜时间缺乏感性认识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相似的情感体验,所以理解本文难度不大

  三、设计理念: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二年级小学生要达到这个理想目标,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教学中,我们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一分钟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珍惜时间,牢牢把握每一分钟,做一个惜时的'孩子

  四、说教法:

  教学时要创设情境,在读中感悟,使朗读成为学生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自主地读、说,体会元元的焦急与后悔;在主动探究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

  五、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老师这儿:1 =20,你觉得这个算式正确吗?

  2、板书课题《一分钟》,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学生再次拼读

  3、去拼音读一读

  4、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5、做猜字游戏

  (三)、再读课文,感悟时间的宝贵

  1、课件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元元听到零声后,开始是怎样想的? 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3、 事情的结果呢?指名读李老师的话

  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模仿教师的语气,朗读“元元,今天你迟到了20分钟”,可读出不同的语气

  元元迟到了半节课,你能想象一下元元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吗?这时他的心情怎样呢?(后悔)

  4、师:元元明明才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了20分钟呢?找一找这20分钟是怎么来的

  (四)、小结

  在元元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1、将课文内容演一演

  2、摘抄惜时的名言警句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做南瓜饼作文 (菁华3篇)

做南瓜饼作文1

  寒假的一天,我来到好朋友朱希玥家玩。我们刚玩了一会《大富翁》游戏,突然,传来朱希玥的奶奶的声音:“你们想不想吃南瓜饼呀?”我和希玥异口同声地说:“想呀,太想吃了。”奶奶说:那你们在家乖乖地呆着,我出去买面粉,回来教你们做南瓜饼。”我们听了一蹦三尺高,就盼着早点学会做南瓜饼了,我们就可以吃自己做的南瓜饼了,那南瓜饼一定既美味又爽口。

  不一会,希玥的奶奶提着一袋面粉回来了。这时南瓜也蒸熟了,奶奶教我们把蒸熟的南瓜和面粉和在一起,让它变得软软的,柔柔的,再把煎锅烧热,往锅里倒入半锅油,就等油温升到一定程度了,那时南瓜饼就可以下锅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后,我们就开始做南瓜饼。首先,我们在围着奶奶认真地看她怎么做南瓜饼,怎么下锅。看着奶奶熟练地将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南瓜饼下锅炸,我们迫不及待地尝试着做起来。我做的第一个南瓜饼是薄薄的,圆圆的,大大的,做完后,就小心翼翼地将南瓜饼放入油锅中炸。那南瓜饼一下锅就翻转着,像一个小姑娘在跳舞。我接着做了一个空心的圆圈南瓜饼,我把空心圆圈南瓜饼放入油锅后,它也伴着滋滋的声音,跟着跳起舞来。

  当跳着舞的南瓜饼变得金黄金黄时,火候正恰到好处,我们将南瓜饼一个一个地捞起来,那香味扑鼻而来,南瓜饼终于做成了。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奇葩版南瓜饼,心里美滋滋的,开心极了。

做南瓜饼作文2

  一天一天又一天过去了,今天我终于可以和妈妈一起亲手做美味的南瓜饼了,太激动了,这一定非常有趣!

  首先,要将南瓜切成块。只见一个肥大的南瓜在妈妈充满魔力的手中变成了一个个小方块,我看得都痴了。妈妈很认真地挥动着菜刀,额头上微微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南瓜切好后,妈妈让我把南瓜放到高压锅里蒸,对了,不能开太大的火哦!一会儿蒸好了,我和弟弟看到出锅的红澄澄的软软的南瓜,馋得不得了。睁大眼睛看着妈妈把蒸好的南瓜放到容器里,在上面撒上白白的面粉和亮晶晶的白糖,再加上少许水,揉成面团,让它晾一会儿,就可以做南瓜饼了。

  接下来就是捏南瓜饼的形状了!我迫不及待地学着妈妈的样子开始将一小块面团捏成饼状。可是怎么也捏不成妈妈那样圆圆的扁扁的,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捏成我喜欢的样子好了,我要做独一无二的奇形怪状的南瓜饼!最后我捏了“小房子”形状的、“小车子”形状的、正方形的……南瓜饼形状做好了,最后就是把它们煎熟,这样,美味可口的南瓜饼就做好了!刚出炉的南瓜饼金灿灿的,又香又甜,我和弟弟吃了一个又一个,肚子都吃撑了,像两个圆圆的大西瓜!

  做南瓜饼原来这么有趣!自己做的吃起来也更加香甜可口!

做南瓜饼作文3

  今天是周六,下午我和外婆一起在家里做南瓜饼。

  首先,外婆把蒸熟的南瓜肉和糯米粉一起放在一个盆子里,我自告奋勇地喊着:“我来我来。”说干就干,我挽起袖子,用两只手使劲地搓揉,花了很长时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它们揉成了一个黄色的、富有弹性的'大面团,两只手已经累的的又酸又痳。

  然后,我和外婆一起把大面团搓成了一个个大小一般大的圆滚滚的小球,我先把这些小球放在一只手的手心里,用另外一个手掌使劲一压,一个个又扁又圆的南瓜饼就成形了。

  接下来,我和外婆一起小心翼翼地把生的南瓜饼放进油锅里炸,这时一定要小心翼翼地放下去,否则油溅起来可是不得了的。入锅的南瓜饼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孩子在“温泉”里快乐地泡澡呢,荡来荡去。马上,伴着油锅里“滋滋”地声音,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等到南瓜饼变成了金灿灿的“小太阳”,就可以出锅啦!

  最后,在炸好的南瓜饼上撒上一些白糖就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地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嘴里咬上一口,“啊,又糯又甜,好吃极啦!”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这次做南瓜饼的经历可真有趣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我还发现自己劳动做出来的东西特别好吃,有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试一下哦!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中秋博饼优秀作文 (菁华3篇)

中秋博饼优秀作文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这天商场的人特别多,人山人海的,挤得水泄不通,好不容易买了大包小包从人群里“杀”出来。走出酒店,这天色以晚,月亮显得特别圆,也特别亮。家家户户都坐在一块,一边欣赏着月色,一边吃着各种各样的月饼。据说厦门有一个“中秋博饼活动”,现在就来听我细细道来吧!

  今天我博的不是“饼”,而是玩具、学*用品……伯伯一声令下,一家人就开始中秋博饼。我拿起骰子,往八角大碗里一掷,“啊,四进”一套《丁丁历险记》已是我的囊中之物。接下来是妹妹,她双手合十,好像在向骰子求情,以为这样就可以博到状元,可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有博到状元,还把骰子博到碗外面去了。

  没想到爸爸学着妹妹,他双手拿着骰子,闭着眼睛一副求神拜佛的样子,往碗里一掷,“啊,三红!”“雪津”啤酒已经被爸爸拿走了。妹妹不甘势弱,给骰子吐了口“仙气”,放手一搏。“啊!”全家人大叫起来,“状元。”该伯伯了,他好像说:“天灵灵,地灵灵,太上老君快显灵。”我还以为伯伯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太上老君真的显灵了,状元带十一,大过了妹妹的状元七点,气得妹妹打桌椅出气。爸爸说:“等伯伯搏完最后一个啤酒就好了。”我气得直跺脚,心想:“为什么大家都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没有?”想完,我便把骰子一搏,没想到,在这千均一发之际,竟然搏到了状元插金花。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我们一家人继续吃着月饼,欣赏着美丽的月色,中秋博饼真好玩,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博饼优秀作文2

  搏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老师说。星期四下午第3节课来搏饼。我们全班人顿时沸腾了起来。有的人说我一定要搏到状元;有人说我一定要搏到对堂;有的人说……

  等啊,等啊!我们终于等到了星期四下午第3节课。老师把我们叫出去排队把书包放在走廊上,然后家委把桌椅摆好,我们就进去开始搏饼了委我们是8人一桌。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红四进八个,一秀三十二个,二举十六个。

  前面几个都是一秀或二举,轮到我搏的时候。我没有搏到东西,连续三轮我都这样后来我运气大转。我到了一个三红。有人博到了状元带四。然后我又搏到了四进。又一轮下来,他们把二举都搏光了。然后我拨了两个一秀。又一轮来,三红也被搏光了。然后我拨了一个对堂。我想好事要成双成对,我一定要把另一个对堂也搏来,观音菩萨保佑,玉黄大地保佑……然后搏到状元带四人的状元被抢了。他的状元是状元带五。然后我竟然搏到了另一个对堂,我高兴万分,想是不是观音菩萨保佑显灵了。一桌的对堂都堂我搏完了。别人说厉害呀!两个对堂都被你搏了。然后我又搏到了一个四进。还剩下两个一秀两个四进。最后我没有博到那两个一秀和两个四进。所有东西搏完以后。开始最后一圈的抢状元。结果真的'有一个人抢到了,他博的是状元插金花。我们桌的一个人说,她明年运气就会她光掉,搏不到状元。

  最后我们这一桌是最快搏完的一桌。

中秋博饼优秀作文3

  搏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老师说。星期四下午第3节课来搏饼。我们全班人顿时沸腾了起来。有的人说我一定要搏到状元;有人说我一定要搏到对堂;有的人说……

  等啊,等啊!我们终于等到了星期四下午第3节课。老师把我们叫出去排队把书包放在走廊上,然后家委把桌椅摆好,我们就进去开始搏饼了委我们是8人一桌。状元一个。对堂两个,三红四个,红四进八个,一秀三十二个,二举十六个。

  前面几个都是一秀或二举,轮到我搏的时候。我没有搏到东西,连续三轮我都这样后来我运气大转。我到了一个三红。有人博到了状元带四。然后我又搏到了四进。又一轮下来,他们把二举都搏光了。然后我拨了两个一秀。又一轮来,三红也被搏光了。然后我拨了一个对堂。我想好事要成双成对,我一定要把另一个对堂也搏来,观音菩萨保佑,玉黄大地保佑……然后搏到状元带四人的状元被抢了。他的状元是状元带五。然后我竟然搏到了另一个对堂,我高兴万分,想是不是观音菩萨保佑显灵了。一桌的对堂都堂我搏完了。别人说厉害呀!两个对堂都被你搏了。然后我又搏到了一个四进。还剩下两个一秀两个四进。最后我没有博到那两个一秀和两个四进。所有东西搏完以后。开始最后一圈的'抢状元。结果真的有一个人抢到了,他博的是状元插金花。我们桌的一个人说,她明年运气就会她光掉,搏不到状元。

  最后我们这一桌是最快搏完的一桌。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做手抓饼优秀作文 (菁华3篇)

做手抓饼优秀作文1

  今天早上,我想自己做一顿营养丰富的早餐,做什么好呢?想来想去,做手抓饼吧!嗯,手抓饼的香味已经慢慢飘过来了!

  我先从冰箱里拿出饼皮、培根,再从柜子里拿出鸡蛋,将鸡蛋打匀。一切准备工作就绪,把锅放到炉上点火,在锅中放入少量油,等油冒烟的时候,我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沿着锅边上倒入。蛋液像流水一样向锅底的四周延伸,一会儿功夫就凝固了,我急忙关火用铲子将蛋皮盛出。接下来,我把培根放在微波炉里加热1分钟,时间到,拿出来一看,好像还没熟透。于是,我又加了30秒。当显示还剩下8秒时,培根的香味已经飘了出来,微波炉里也有了“巴兹巴兹”的声音,这时,我知道培根彻底熟了。最后一步该煎饼皮了,我把饼皮放在刚才的不粘锅里,大约过了1分钟,我将饼皮翻过来,只见饼皮表面已经呈金黄色了。再过了会,我开小火将刚才做的蛋皮、培根一一铺在饼皮上,挤上番茄酱,慢慢的卷起来,卷好后用铲子压一下定定形,最后关火,大功告成。

  看着我亲手做的手抓饼,虽然没有妈妈做的好看,但是吃起来外脆里嫩特别可口,一点不输妈妈做的。自制DIY手抓饼成功!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做手抓饼优秀作文2

  看到我的同学庄喻淳、田诗语她们能烧出让人看了胃口大开,吃了心满意足的菜,我的心也痒痒的。要是我也能做出这样的菜就好了!

  于是,我在冰箱里左挑右选,终于在最底下的速冻箱里发现一张手抓饼,?蓿〔淮恚?我今天就煎一个手抓饼吧!我先烧热油,就把手抓饼放了下去,“?辍?―”一声油爆声传来,紧接着一大群油点到处乱跳,有几滴还滴在了我的手上,烧热的油烫得要命,我浑身发抖差点扔掉锅铲。没过多长时间,一股热气扑面而来,我的头上也冒出了热汗,像一颗颗珍珠挂在额头上。锅里的手抓饼开始渐渐地由白泛黄了,是时候到翻面时间。

  我学着大师那样将锅猛地一抖,不料,锅没弄*,手抓饼掉到外面了!惊慌失措的我连忙用手去捡手抓饼,不好!好烫!我只好又狼狈地用筷子小心翼翼地捡起那张可怜的手抓饼,放到锅里头继续煎。这次,我可汲取了上一次的教训,仔仔细细地做好一切,果然,接下来的一切都没出差错。这时,锅里的手抓饼已经变得色泽金黄了,扑鼻的香气一阵阵袭来,饼面还冒着如雾般的热气,看起来好不诱人!我轻轻拨动了一下手抓饼,外皮变得好脆!熟了!这时的我已被成功冲昏了头脑,手指不经意地搭在锅沿,随之跳了起来,结果可想而知,我的食指被烫出了一个小水泡。

  我忍着痛一边大口咀嚼着手抓饼,一边心想:唉,做什么事都要井然有序,不能太激动了,劳动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呀!

做手抓饼优秀作文3

  今天周末休息,妈妈说她教我做“手抓饼”,因为这美食可是我的最爱哦,我欣然加入做饼行列了。

  第一步:发面。

  先准备一个大铁盆,放入两碗生面粉,加入半碗温开水(注意:一定要边慢慢加水,一边加水一边用手搅拌面粉,手不能停)。

  第二步:醒面。

  把生面粉和温水一起揉搓十分钟左右,等面粉成团状,有些韧性后,把面放在面板上,用盆子扣起来,让生面醒上半小时(这是为了让水被面充分吸收,起到发酵膨松的作用)。

  第三步:擀面。

  把醒好的面放在面板上,再来回使劲揉搓两分钟,把面团拉长成油条状,再用菜刀切成均匀大小的四段,然后用擀面杖把面段前后左右旋转着擀成圆饼形状。

  第四步:做饼。

  拿出*锅点上火,放上猪油(因为猪油做出的手抓饼比较酥)。等油烧热冒烟,滋滋作响后,把火关小,然后把一个饼小心翼翼*放入油锅中。等饼炸个两分钟再用锅铲翻个面,如此反复两三次,看到面饼表面金黄时,再配上火腿肠、鸡蛋和葱什么的,一分钟后闻到扑鼻的香味,表示就手抓饼已经成熟,可以出锅了。把饼放在碗里,如果再配上点西红柿或沙拉酱,那就是一顿“美味佳肴”了。

  通过妈妈的这次教导,我又多了一项烹调技能,还得到了妈妈的表扬,说我长大了,能干了,能动手独立完成家务了,是父母的好帮手!我很高兴周末能有这样机会一起去感受烹调美食的乐趣,以后我还要多实践操作,多动手动脑,完成每一项任务,做好每一件事情!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南瓜饼日记 (菁华3篇)

南瓜饼日记1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做南瓜饼。

  我先向太爷爷要了一个南瓜,让妈妈切了一半给我削皮。南瓜的皮又厚又硬,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皮削干净。

  我们把洗好的半个南瓜切成一块又一块,放在干净的锅里蒸。外婆家的灶头需要自己添加火柴,我小心翼翼地看着火,生怕它灭了。大约过了15分钟,我一手提着锅盖,一手拿筷子点了点南瓜,金黄的南瓜变软了,香气扑鼻呀!

  外婆帮忙把南瓜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加上面粉,和成面团。

  是时候该我露一手了。我先把手洗干净,然后坐在院子里开始做南瓜饼。我拿了一把面团,放在手心上,来回用力搓,再双手轻轻一压,一块南瓜饼做好了。这么大的面团,我花了10分钟才把它全部做成饼。这些南瓜饼虽然做得大小不一,但妈妈还是表扬我了,因为我做得很用心。

  我们把饼一个又一个放在油锅里炸,金黄的`南瓜饼在锅里笑开了花,我迫不及待尝了一口,真香呀!我把做好的南瓜饼分给邻居大哥哥吃,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哦!

  自己做的南瓜饼就是不一样,我吃的津津有味。以后,我自己的事情都要自己做,那才有意义呢!

南瓜饼日记2

  中秋节,中秋节顾名思义就是吃月饼咯!可是我们全家人都不喜欢吃月饼,所以每年的这个时候,奶奶就会大显身手,给我们做南瓜饼,今年也不例外。

  只见奶奶先将煮烂的南瓜倒进面粉中,来来*地揉捏,不一会儿,一个大大的面团就出现了。然后弄出一小块,把它搓圆,接着用拇指在面团中搓一个***,再双手配合,将洞越捏越大,皮也越来越薄,之后,将原来准备好的肉糜放进去。最后,把口子合起来,慢慢地搓圆。就这样,一个小巧可爱的南瓜饼就展现在我的面前。

  我看着奶奶做的南瓜饼,心想:看来做这个也不是那么难嘛,而且看上去挺好玩的,我也要做做。于是我扯下一块面团,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一开始倒还狠顺利,可是在搓***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老是一不当心就将皮搓破。试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在奶奶的指导下,才好不容易搓成了一个。虽然最后做出来的样子不好看,但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吃着自己亲手做的.南瓜饼,感觉真是好极了。

南瓜饼日记3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从菜市场买来了一个大南瓜。妈妈对我说,“今天我们一起学做南瓜饼”。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因为以前我在电 视上看过做南瓜饼的方法。所以信心十足。

  妈妈先把南瓜用水洗了然后切成小块,放在笼上蒸。我问妈妈多长时间能蒸好,妈妈说二十分钟就好了。我焦急地等待着。

  时间终于到了。妈妈掀开了锅盖,一股热气从锅里冒出来,我迫不急待地伸手想从锅里拿出南瓜,妈妈急忙拉住我的手说,现在烫手让它晾 凉了再拿。过了一会南瓜凉了,妈妈和我用小勺把熟南瓜小心意意地取出来放进一个盆子里。在妈妈的指导下我放进几勺白糖又撒了些面粉用小勺 搅拌起来。那边妈妈已经把油倒进锅里了。可是我觉的南瓜糊有点稀妈妈又让我放进了些面粉。这时油热了。妈妈用小勺舀起南瓜糊放进油锅里再 用筷子把它拨开,不停地翻动着南瓜片,一会金黄的南瓜饼出锅了。我一看南瓜饼奇形怪状的。就问妈妈怎么南瓜饼不是圆的。妈妈说“因为南瓜 糊太稀了”。我拿起一块南瓜饼放进嘴里想不到南瓜饼的样子很难看但吃起来挺好吃的,甜甜的软软的。南瓜饼是我和妈妈共同劳动的成果。所以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分香蕉说课稿优选【5】篇

  分香蕉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纸上分一分)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分香蕉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均分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

  设计思路“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

  分香蕉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均分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

  设计思路“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

  分香蕉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纸上分一分)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12 ÷ 2 = 6(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2 ÷ 3 = 4(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分香蕉说课稿 5

  一、教材简析、学情分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第4个教学内容。这个单元中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是这样的:

  “分桃子”——感知*均分,能操作两种不同的分法;

  “分苹果”——在操作的基础上,不用小棒,用画的方法分,即用符号表示;

  “分糖果”——多次分,用数字表示;

  “分香蕉:——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情况;

  “飞行表演”——有余数的除法。

  各课时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学生思维。

  在这课之前,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或表象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学生要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均分。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因此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除法的开始,是学*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通过前三节课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本课在等分的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践操作与交流中,积极参加学*活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四、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参与和了解学生的学*过程中起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方法、学*水*和情感态度,促使学生向着预定的目标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本节课中,在教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着重为学生创设情境,并适时点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重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

  今天,智慧老人家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既不是淘气,也不是笑笑,而是两只可爱的小猴子。智慧老人拿出了12根又大又长的香蕉来招待它们,两只小猴子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智慧老人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所以智慧老人想请小朋友来帮忙分香蕉,行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分香蕉”。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导入新课。

  二、问题情境

  活动一: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

  1、想一想:怎样分才公*呢?(*均分)

  谁能说一下什么是*均分?

  2、要把12根香蕉*均分给2只小猴子,就是要把12*均分成几份?

  请你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1)学生自主探索分小棒的方法。

  (2)向智慧老人汇报分香蕉的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3、(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智慧老人传授数学知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A、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

  B、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2等于6。

  C、在这个算式里,12叫做“被除数”,2叫做“除数”,6叫做“商”。

  (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学生汇报所学知识,师板书,并介绍除号的写法,明确每个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发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接受学*,将算式和情景联系、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活动二: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

  1、如果今天,智慧老人家来的不是2只小猴子,而是3只,那12根香蕉,又该怎样分呢?请你先用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再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你分的过程和结果。

  2、板书:12÷3=4(根)算式表示什么?

  活动三:小组交流其他分法。

  12根香蕉除了可以*均分成2份,或*均分成3份,还可以*均分成几份?

  ①把12根香蕉*均分成4份,每份是3。算式:12÷4=3(根)

  ②把12根香蕉*均分成6份,每份是2。算式:12÷6=2(根)

  【设计意图】:通过区分不同分法的的算式及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观察比较:

  1、黑板上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被除数都是12,说明在*均分的`时候,什么是相同的?

  除数不相同,说明在*均分的时候,什么是不同的?

  商也不相同,说明*均分的什么也是不相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进一步沟通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的联系,进一步明确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活动四:课间操。

  【设计意图】:放松心情,为后续学*作好准备,提高效率。

  三、体验感悟

  同学们,大森林里的小动物听说你们非常聪明,它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用你学到的知识帮助它们吗?

  1、帮助小兔分木材。

  (1)小兔家正在装修房子,它要把这18根木材*均分成2份,可它弄不清每份有几根。你们能帮助它吗?18÷2=9(根)

  (2)这18根木材除了*均分成2份,还可以*均分成几份呢?

  18÷3=6(根);18÷6=3(根);18÷9=2(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帮助小刺猬分果子。

  (1)仔细观察图,提数学问题。(12个果子*均分给4只小刺猬,每只小刺猬运几个果子?

  (2)根据图意列算式,并说出你是怎样知道商是多少的?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评价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有些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么样?

  师简单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多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智慧。

  2.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展开对新课内容的学*,我只是适当地指导、点拨。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思考空间,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

  3.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变枯燥的计算教学为有趣的动手活动,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事情可做,就能自主地探索、交流。

  4.两处设计开放题,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把数学学*生活化、实用化、问题化。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操作中合作交流,面对同一个问题,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的甚至还有多个不同的答案,这样既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又达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

  〖案例点评〗

  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充分体现了新教学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童话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积极性很高,我为校长解决问题的活动,既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分一分、教一教、摆一摆、说一说、练一练,无一不是学生在主动探索与操作,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于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主动学*、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在教师创造的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

  3.开放式的〖教学设计〗。

  这堂课中既有开放式的〖教学设计〗,又有开放性的练*题目,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学*方法,又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编者点评〗

  1.本课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均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均分的过程,解释除法算式中每一个数字或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这一点非常重要,黄老师也做得很好。

  2.本课的基本训练得到很好的落实,突出表现在两点:(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2)加强了图形语言与算式、文字语言与算式转换的练*。

  3.创设为家长安排座位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与价值。学生想出6种排法,分别列出6个除法算式。这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想想,还可以用其他算式表示座位的排法吗?事实上,只要用乘法算式就可以概括前面6个除法算式的意义:3×6=18,2×9=18,1×18=18。这种引申,可以让学生体会乘法与除法的联系


分饼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8)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实用五份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1

  本节课我结合教材创设“分饼”的情景活动分成两个成次进行展开教学。通过两个活动让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在这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分数能正确读写,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这节课我先以猪八戒分饼这一故事引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一齐参与学*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中我都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与小组讨论来解决问题。

  两个实践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氛围都比较强。在小组汇报阶段,大家积极发言。“金星组”还汇报了两种和书上不一样的办法:一个是徒弟三人孝顺师傅,每人把一块饼的1/4敬给师傅,那么唐僧得到3个1/4是3/4,徒弟每人剩下3/4,四人分得的饼相同。(可惜,当时时间太紧,我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弄明1个3/4与3个1/4是相同的,只是单位1不同,一个是把1个饼*均分成4份,拿其中的3份; 一个是把3个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3/4,即单位1不同,一个单位1为一个饼,一个单位1为3个饼。)另一个是:先把三张饼*均12份,每人拿9份,就是9/12,这点为以后的约分打下了基础。

  反思这一节课,小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结构化预*,*时的培养,和本节课的安排,孩子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创意与个性,小组活动动而不闹秩序井然,这是与上几节公开课相比最大的进步。但是,由于汇报交流的时间拉得过长,冲淡了练*的时间,使得安排的训练题没能完成。今后还要在时间安排上多动脑,把有限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2

  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有三点启示和三点不足。

  启示是:

  (1)当要求每个学生写出3个带分数时,有一个学生报了一个:4又3/2,出现了问题。我能及时利用这个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前面的几个带分数,了解到带分数是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从而查出4又3/2错在分数部分。

  (2)创设故事情境要很好的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服务。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能力是根本。再好的故事,也只是为其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

  (3)要有实践空间。在经历真分数与假分数的产生过程中,一定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实践空间。学生只有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才能提出自己的发现、假设、问题,才能充分验证、得出结论。

  不足之处:

  (1)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2)在解决课本*第3题时,要分步骤地教会学生确定整数部分、分母、分子,让学生在填空的同时,知其所以然。

  (3)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语言描述的规范性、逻辑性和严密性。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3

  《分饼》是本单元《分数》的第二课时,其实也就是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学*。教材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情境活动,结合这一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假分数和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的情境能引发孩子的探究欲望。由于孩子们都非常了解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对于其中的四个人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我就直接借助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展开教学。创设了猪八戒化缘得来了三张饼,可如何*均分给师徒四人呢,他犯难了,聪明的你能不能帮帮猪八戒的忙呢?这样孩子们在上课一开始就积极投入到如何帮猪八戒分饼的新知探究中来。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获取新知。“3张饼*均分给4个人”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充分借助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去折一折、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而后请学生发言并演示怎么*均分成四份,结果惊喜的发现学生的分法多种多样:有一个一个去分,每个都*均分成4份,每人分到了3个;有先分两个饼,每41人得到半个,再把第三个*均分成4份,这样每人也得到四分之三张饼;有3张饼叠在一起,*均分成四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是3个张饼。41接着在引入“9张饼*均分给4个人”又该怎么分时,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几种很好的分饼方法。

  三、注意让学生自已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在得到分数 、413491444394和2的后,我要学生说出一些类似的分数,再说出一些类似和2的分数,而后请学生观察这3种分数的特点,让学生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得出一类“分子比分母小”,一类“分子比分母大”,一类由整数和分数组成。在此基础上再总结并出示真分数和假分数和带分数这三个名称,我及时补充介绍有时假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相等的,而带分数只能带真分数,不能带假分数。因此学生对于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有了非常清晰的理解。

  四、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为了更好的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我在新知探究后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练*活动,如请男同学代表真分数,女同学代表假分数,我说一个分数,如果是真分数,男同学站起来,如是假分数女同学站起来;请同桌合作,一人说分数一人判断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四个小组比赛:各派一名代表上台“写出几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写出几个分子是7的假分数”看哪一个小组的代表正确写出来就能为该小组加分;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等等活动。因此学生的完成练*的积极性非常高。

  由于本节课课堂学生学得主动,对今天的知识掌握得不错,所以今天的作业准确率明显比以前高了,让我感到非常的轻松和喜悦。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4

  《分饼》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三种类型: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新课开始,我按教材的编排,创设了猪八戒分饼的`故事情境。我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经过一个村庄时,唐僧让猪八戒为大家化些斋饭。猪八戒一共化了四张饼,因其嘴馋,在路上偷吃了一张,只剩下三张。请同学帮助猪八戒为唐僧师徒四人分一分饼” 。

  我的话刚说完,就有同学举手回答。只是他说的不是怎样帮助猪八戒分饼,而是觉得此时猪八戒不应该再吃剩下的三张饼,剩下的三张饼应该分给其他三个人一人一张。

  听了他的回答,我没有评论。从生活实际来说,这样的认识和观点是有价值的,但显然这样的认识与本课时的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是有冲突的。

  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认识呢?我想原因出在我的情境创设上。我在创设猪八戒分饼这个情境时,给学生留下了发挥自己价值观的空间,导致情境创设所预期的认知冲突,被学生不同的个人价值观所影响。让学生对新知探究的注意力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转移。这或许是因为我在创设情境时,将情境的故事情节安排的过于复杂了。

  出现这样预想不到的事情,我立马做出意识判断,采取了补救措施,以挽回情境创设上的不足。

  于是,我说:“贪吃是猪八戒的本性,虽然我们做人不能像猪八戒那样,但猪八戒今天的这个忙我们还是要帮的”。

  这时,学生的思维又被我引回到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上。有的学生开始用笔在画,在分。我知道,情境创设所期望的认识冲突,此时已经顺利实现。

  很快学生想出好几种分饼的方法,他们分别汇报,我则将其书写在黑板上。在说完两种分法后,我问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观点。这时张亚辉举起手,我发现后,示意他站起来说一说。他说:三张饼,每张*均分成四份,就一共分成了十二份,每一个人就吃了其中的十二分之三,大家一听,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

  之前,大家的分法是:三张饼,每张*均分成四份,每个人都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一,一共吃了三个四分之一,也就是四分之三。

  显然,张亚辉的分数与之前大家的分数是不一样的,那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不同的两个分数呢?

  其实,出现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这两个分数的总体,也就是单位一是不同的,一个是把一张饼看成整体,一个是把三张饼看成整体。虽然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可学生们知道吗?

  思考后我知道,其实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前一课时《分数的再认识》中,学生知道了两个不同的总体,即使它们取相同的几分之几,结果也是不同的。

  正是学生有这样的已有经验,才会出现分出的饼有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两种不同结果。也正是学生有这样的经验,我开始让学生讨论:四分之三和十二分之三的总体分别是谁?

  开始学生有点不了解,渐渐地他们明白,四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一张饼的四分之三。而十二分之三表示每个人吃了三张饼的十二分之三(也就三张饼的四分之一)。

  在这个地方出现这样的情况使我本来的教学安排出现了无法完成的局面,于是我不得不把本课时的教学任务用两节课来完成了。

  为何会出现一节课无法完成本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我的理解是:其一,学生在理解分饼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总体,用不同分数来表示的情况。搞清这些问题花了不少教学时间。其二,让学生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三比较容易,但让他们理解一张饼的四分之四、四分之五,就有些困难了。换言之,学生对真分数有知识基础,而对于假分数和带分数则没有经验。让学生理解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现实意义也花了不少时间。正是由于以上两点,让我设计的本应该一课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得不用两课时来解决。

  《分饼》教学反思_数学教学反思 5

  全校教师《百人大比武》活动已经开展一个月了,10月10日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带着满腔热情和希望上完了这一堂课。这次活动中主要有王瑞*老师和全校数学教师参与听课和评课。在设计《分饼》---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我力图把自主探究带入学*之中,让学生在学*中自主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和发展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启发:

  一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课伊始,我创设了学生爱听的《西游记》的故事,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帮助猪八戒解决“分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 研究活动 以物为主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让学生“分饼”的情境问题:3张一样大的饼怎样*均分给4个人呢?每人分得多少张饼呢?激发学生学*探究的欲望。同时,我让学生用圆片代替饼,通过想一想 说一说 剪一剪 分一分 ,在活动中感知数学,体验数学,用不同的方法的演示即学生操作演示和课件演示,认识分数的产生过程。但可惜的是由于制作课件的技能有限,没有能很好进行动态演示辅助理解。而且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没有让学生统一标准去准备一样大小的圆片,导致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个别学生理解不深刻。

  三 对比观察 得出结论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各种分数中分子与分母的特点得出不同的名称即真分数 假分数和带分数。结合情境理解真分数 假分数 带分数的特点。接着对各类分数进行举例,加深了知识的内化和巩固。我还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知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化,但美中不足的是板书看上去有些太乱,太多,不简洁 明了。

  本节课中还有诸多的不足,例如: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的空间少 、教师的语言不精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我坚信这些不足将是我教育教学中努力学生的动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