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新建文件夹》这一课是由宁夏教育厅教研室编著的三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使用“我的电脑”浏览文件和文件夹基础上进行的,本节是整本书的核心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使学生掌握创建文件夹和给文件夹重命名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文件与文件夹的概念;

  2、学会新建文件夹的不同方法、掌握文件夹重命名的操作步骤;

  3、通过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创新、团结合作、动手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件夹的创建操作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理解给文件建家(夹)的涵义,并且会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建文件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只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学生的计算机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进行探索学*是比较好的解决办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他能够通过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还要在同伴和教师的引导、讲解、示范操作等过程的帮助下才能够学*掌握这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步提高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有效的掌握新建文件夹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

  1、设计理念

  新课程指出:教学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指导每个学生掌握文件的科学管理方法和操作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留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自练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建文件夹的不同方法,在质疑中掌握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2、教法,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另外,我还将会采用情境启发法,比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赏识教育法、演示法、讲授法等等。

  3、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互助学*法和成果展示法。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内容。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一共有五个教学环节。教学流程是:情境导入,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提高要求、实践方法——分层练*、提高技能——评价小结,形成能力。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⑴播放《熊出没》动画片音频片段,请学生仔细听听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哪些好朋友?你们喜欢这部动画片吗?想看到刚刚听到的片段吗?

  ⑵师在“我的文档”文件夹中查找文件并打开。(在我的文档许多文件中查找关于熊出没的其他资料,找起来很慢,很不方便。)

  ⑶师快速打开D盘熊出没文件夹中的图片,并请同学们逐一欣赏。

  ⑷为什么这次老师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文件呢?(利用文件夹分类存放文件)

  ⑸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新建文件夹)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熊出没》创设情境,拉*师生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明白利用文件夹分类存放文件,便于查找和使用。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任务驱动,探究新知。

  ⑴提出探究任务:怎样新建文件夹?

  ⑵课件出示探究任务:在D盘建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

  ⑶出示自学提示:

  ①要在D盘新建文件夹,先要做什么?

  ②在新建文件夹之前还要做什么准备?你还会用别的方法切换输入法吗?(解决44页“金钥匙”内容)

  ③在新建文件夹时,要选择哪个菜单?

  ⑷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自学书上“做一做”的步骤。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⑸全班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⑹学生动手操作在D盘建一个以自己为名的文件夹,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完成较快的学生上台为其他同学演示。

  ⑺根据课堂情况适时提出问题,以播放录音文件的方式解决书45页“小博士”出示的为文件夹重命名的办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就问题分小组讨论交流,并做汇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探究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动手实践、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学*的能力,体现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全方位参与学*的教学形式。】

  3、提高要求,实践方法。

  ⑴出示另外两种更便捷的创建文件夹的方法,学生默读创。

  ⑵相邻的两个同学一组,分别从这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在D盘为“熊大”和“熊二”创建一个文件夹。

  ⑶请学生上台分别演示创建文件夹的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方法多样性。】

  4、分层练*,实践新知。

  ⑴从三种创建文件夹的方法中任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E盘建立一个名为“光头强”的文件夹。

  ⑵将“光头强”文件夹重命名为“熊出没”。做完的学生再在“熊出没”文件夹中帮其他动画人物建文件夹,比比看谁建的多。。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欢的卡通明星为素材,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5、评价小结,形成能力。

  ⑴这节课,你过的快乐吗?因为什么而快乐?

  ⑵小结新建文件夹的方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在今后使用电脑的过程分类存放文件,养成良好的的'操作*惯。】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背景分析

  华师大版教材十四课到十八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学*制作一份小报,在这个单元活动中我以 “*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本课源自华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十四课《开始做小报啦!》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字处理软件,也了解和体会到制作一份电脑小报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EXCEL等软件的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是制作漂亮的小报的开始,也是最为基本的设置框架结构,学生在学*活动中,既要依据自己的项目活动,把握自己的主题风格,又要有性格的设计和制作自己小报的框架结构,这是最为关键的,融会贯通在整节课的过程之中

  2、关于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发展思维能动性,同时让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将十四课到十八课以 “*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这节课是“开始做小报啦!”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出小报的框架,并对框架图形的线条进行美化处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的快乐,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板报制作的步骤,也让看似复杂的板报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起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为后边的教学作了铺垫。

  (2)、明确任务,构思做法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活动主题和任务,才能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思考并绘制“框架构思图”,引导学生构思小报框架制作所要采取的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避免了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3)、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框架设计制作活动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构思的框架图在WORD中实现,他们将发现采取行动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会很迫切地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求知欲将会膨胀开来,这正是学*的最佳状态,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4)、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最终学*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信息科技的兴趣。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梳理板报制作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比较并说出电子板报与手绘板报之间的区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特色是:将问题预设在板报框架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会受好奇、好强心理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主学*的能力。

  3、关于教学策略

  本课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宽松、探究、自主学*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情绪,寓知识技能于快乐的学*活动之中,在主体性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 示范演示法——通过对样例板报的制作进行“时光倒流”的演示,使板报制作的步骤变得清晰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自主学*法——通过事先制作的“小帮手”文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的氛围,增强学*的主动性和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学*的能力。

  3、尝试法——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到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果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没起到预期的作用时,应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典型,以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尝试。

  二、说目标(全面描述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的过程与方法,既设置了学生在35分钟的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学*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也为今后的可持继发展作了铺垫。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生能够达到的层面。学生在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兴趣与情感的主线在与知识技能这条线紧紧缠绕交织呈现的时候,价值观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

  1、能知道小报的基本构成要素。

  2、能应用自选图形工具创作图形。

  3、能对绘制的自选图形的线条进行效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设计制作小报的过程中,理解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2、能借助于帮助文件的学*,尝试自主探索发现新知,掌握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感受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求生方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难点: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件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法:自主学*、尝试操作法。

  本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突破过程:通过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学*、主动探究,并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

  难点:

  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突破过程:借助于事选准备好的“框架构思图”,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之前先在纸上完成“框架构思图”的绘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做到在操作时目标明确,不再盲目地选择一些不太合理的自选图形。

  三、说学情

  本课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在上一节的课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制作一份小报的过程,确立了自己小组的主题项目活动,对word菜单栏有所了解,能打开指定的文件,能按要求保存文件,具备插入自选图形的操作技能,此外,学生通过项目学*的网站学*与了解了很多安全小常识及急救小常识,具备把自己所学的常识和朋友与家人分享的欲望和想法,制作一份主题为《紧急求生知多少》电子小报的建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常规操作有所了解,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导致学生的在这方面的能力素养还很欠缺,学生的主动学**惯还未养成,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往往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本学期的教学特别注重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放弃的主观学*意识。

  通过前面画图软件的学*后,对软件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和家庭因素(家中早已拥有电脑),一个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分成上、中、下三层,而中下层的同学居多,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做到三者兼顾,本课的“小帮手”文件就是为解决这种困难的一种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a、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教师上课用的PPT演示文稿。

  b、学生学件:本课供学生自主学*用的学件是利用FLASH软件配合屏幕录制软件制作而成,简单直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成为学生自主学*的好帮手,故将其命名为“小帮手”。

  c、网络教室等:通过网络教室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演示操作及教师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及学生需要用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2、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引出话题:上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关于求生小常识的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一个小组从中至少选择4篇短文。现在请各小组长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内容?

  各小组的小组长及时回应。向全班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对前期的项目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为本阶段的学*活动进行铺垫。】

  2、揭示课题。

  提出想法:也许有同学会问,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

  及时回应:我们要用WORD来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

  出示初始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

  【设计意图:在不经意的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明白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内容。】

  3、出示小报样例。

  师:电子小报该怎么来制作呢?这里有一张制作好的电子小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3:样例

  学生看样例

  【设计意图:通过样例的展示,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

  二、明确任务,构思框架

  1、理解板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引出:大家一定很想看看这份小报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来的,那就让时间倒流,一起去看个究竟吧!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时间倒流”

  学生观看“时间倒流”,从而理解板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倒流”,将复杂的板报制作过程变得简单可操作,增加学生动手的信心,勾起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并且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能说出板报制作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现在大家一定知道制作小报的步骤了,来说说看,该怎么做?

  学生回应老师的提问,尝试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定主题、选内容;整体构思设计框架;美化框架;填入文字;整体效果修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首先让学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其次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小报制作的知识。】

  2、明确任务:设计制作《紧急求生知多少》的板报框架。

  教师及时引导提问:那么这一次我们定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应教师的提问:是《紧急求生知多少》。

  明确任务:内容大家也选好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小报整体的构思,设计并美化框架。

  出示完整的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框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与提示,明确已经完成的步骤和本堂课要完成的步骤】

  3、完成“框架构思图”。

  提出要求:仔细思考一下小报的整体构思,先请你完成“框架构思图”。

  学生绘制“框架构思图”。

  【设计意图:借助“框架构思图”,帮助学生进行小报框架的整体构思,使学生有“先动脑,再动手”的行为*惯,为良好学**惯的养成做准备,也为接下来的框架设计制作做准备。】

  三、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1、按要求打开指定的文件(已进行页面设置处理,但没有任何内容)。

  教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名叫“模板”的文件。

  学生打开“模板”文件。

  教师进行解释:“模板”文件是一张空白页面,需要你在上面进行设计制作。

  2、提出设计制作框架时的注意点和小要求。

  出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要求,并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经历读一读的过程后,对制作要求心中有数,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

  提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四幅小报框架,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说出理由。

  提醒:希望大家在制作过程也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四个案例,较直观地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根据“框架构思图”,利用“自选图形”工具在打开的文件中绘制构思的框架图。

  4、问题:如何美化这些框架图形?

  根据要求在进行制作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问题:如何美化框架图形?

  5、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学,探究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出疑问:如果在进行美化处理时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时的课堂*惯以及课件中的提示得出回应:打开桌面上的“小帮手”文件,它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帮助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

  6、按要求最终完成任务并做好相应的保存。

  【设计意图:培养及时保存文件的好*惯】

  四、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1、成果展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小报框架制作得怎么样了呢?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自愿展示。

  打开自愿展示的学生作品。

  评一评:

  出示评价引导语:从整体效果看____,理由是______。在技术应用方面___,理由是______。我还觉得______。

  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信息科技的兴趣。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引导语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出思绪,说出相关的内容。】

  2、交流在设计制作板报框架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和方法。

  说一说:在设计制作板报框架过程中,我学到了_______。我还知道了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本领,梳理本课学*过程和学*内容。】

  3、谈谈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手绘小报的区别。

  比一比:

  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手绘小报的区别在于:

  电子小报________

  手绘小报________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两者的区别:电子小报快、整齐、易修改、不会画也能制作,手绘小报不快、字写不齐、难修改、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但较随心所欲。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制作板报的方法之间的比较,更深一步地了解他们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应用所学本领以及常用软件的合理应用。】

  4、小结

  回顾与小结:

  跟据小报制作的步骤,现在我们完成了几步,下一次我们要完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语:

  真想看看大家最终完成后的作品呀!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出版社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十二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一课是通过四季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季节中插入各种贴图的办法,向学生介绍画王软件中的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在贴图库中分别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组成漂亮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画面编辑一个小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强学生对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贴图的旋转调整按钮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贴图的调整来训练和认识。本课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画图工具创作美术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 -- 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学生对金山画王程序能很容易地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本节课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操作技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创作图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学会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 " 任务 " 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素材库中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贴图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学难点是对贴图进行缩放、旋转和调整大小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掌握图画保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背景、插入贴图的使用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小组合作,学*新知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特点?(生答)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场景?(生答。师出示教师绘制的作品),你们想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去领略大自然不同的美丽风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彩的四季吧!

  (二)小组合作,学*新知

  老师屏幕出示教学的任务: 1 、在彩色背景图库中找到你喜爱的季节场景; 2 、找到一起游戏的小伙伴。

  1 .彩色背景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在工具箱中找到彩色背景工具,练*插入背景的方法。(师可以先用媒体出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自己练*)

  2 .贴图的插入。刚才通过媒体的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贴图工具,放手学生自己练*在贴图库中选择人物、动物、鸟类、建筑、交通工具、鱼类、昆虫、植物、天空等类别的方法。

  让学生尝试在贴图出现在画面后,对贴图进行调整的各种控制按钮的操作方法。

  3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植物类图库和天空图库,将云朵和花草添加到图画上。

  4 .在人物类样式贴图库中找一个你喜爱的小朋友的贴纸,把它拖到我们的彩色背景上,完成作品。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练*的设计上应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实效性。在这里我设计了如下练*内容:

  师:请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创作一幅具有四季鲜明特点的图画,把你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的故事最受欢迎,让我们共同分享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小组进行创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视图知识指导,告诉学生在贴图的时候,远处的景物要调整得小一些,*处的景物要大一些,注意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四)总结

  通过你们的作品,你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设

  本节课教学是利用金山画王中的工具组合图画,所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构图和画面内容情节上,让学生感知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美术的语言是丰富的,提醒学生在图画中除了人物有语言之外,在大自然中动物、花草也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语言。应插入符合场景特点的贴图。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以上是我的说课,希望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证。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二、说资源

  由于农远资源中没有相关的资源,在国家基础中输入“设置文字格式”也没有查到同类型的素材,因此本课资源均选自重庆电教网信息技术教参中下载了word《素材》和“设置文章的格式” 课件两个资源

  三、说教材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四、说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方法的掌握上。

  五、说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六、说教法和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活动必须与大量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者学*的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本课主要应用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然后总结学*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七、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中进行,凡教师展示、讲解部分均采用屏幕广播(或投影)。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好Word文档《素材》放置于学生机的桌面上,方便学生调用。(另外我还准备了 “设置文章的格式” 课件,这一课件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对本节的主要操作进行了讲解,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帮助。)根据需要使用

  八、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老师准备办一份“我的家乡”的电子小报,但是时间紧,没有来得及对文字的格式进行设置,今天请同学帮忙设置文字格式。同学们愿意帮助我完成之这个任务吗?

  (二)任务驱动,学*新知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的兴趣。

  6、巩固学*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三)小组探究,归纳方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四)共同探讨,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养成归纳总结学*方法的*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中。

  (五)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九、说教学板书

  我的家乡

  文字格式设置

  方法

  重难点 任务 要求

  (内容) (字体、 字号 颜色)文字动态效果

  选中 标题 华文新魏 二号字 红色 礼花绽放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设置

  十、说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本课的学*任务,要求,在练*中学会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领导 、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大厂县城关小学的教师——徐海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下雪了》。

  一、说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为冀教版《信息技术》第三册第十课,本课是在学*制作单一的曲线运动的基础上的深入学*,要求学生综合使用flash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制作下雪了情境的简单动画。

  二、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生已会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掌握了逐帧动画、补间动画的制作,会制作使用影片剪辑元件以及运用引导线制作简单动画等能力和技能。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flash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的知识。

  2、会应用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的知识自主学*、自主创作《下雪了》的动画。

  3、充分利用专题学*软件,独立操作电脑、动手实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及网络学*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参与、尝试、综合使用引导线和影片剪辑元件制作出有关下雪了情境的简单动画片。

  2、会合作、能分享、积极体验作品制作成功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和欣赏,让学生学会创作美。

  2、形成有兴趣积极尝试、探究的自主学**惯,通过互帮互助,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养成理解别人,尊重、欣赏同学们的制作成果的优良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巩固引导线的使用。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学*、自主创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运用引导线制作更多飘落的雪花。

  五、说教学设计思想

  1、谈话激趣导入,让学生有学*欲望。

  教学时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同时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感受雪的情境,再看一段雪花飘舞的flash动画,让学生看到桌面飘雪,兴趣大增,此时对学*制作“下雪了”的动画,学生自然也兴趣浓厚。

  2、集思讨论,拓展思维,突破难点。

  在制作前,让学生看“下雪了”的动画,思考制作动画所需元素,从而对动画的层数及每层安排的内容作到心中有数,再思考并交流如何制作出更多雪花飘落的效果。通过交流,学生集思广益,发散了思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难点。

  3、利用专题学*软件,让学生的学*更自主,自主创作的兴趣更浓厚。

  在学生对动画有了一定思路的基础上,将学*的自*交给学生,利用专题学*软件制作动画,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尽量照顾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共同参与,合作学*,在扎实所学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思维,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六、说媒体设计思路

  专题学*网站是本课中学生学*的主要工具,里面提供了动画所需素材,以及多个雪花飘落不同制作方法的演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学*,自主创作,从而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让学生欣赏作品并评价作品,充分培养其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对美的体验,让学生学会创造美。

  七、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教室、专题学*软件、雪孩子动画片

  八、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信息技术学科注重对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现状,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为信息技术教学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氛围。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演示法

  小学生爱看动画片,投其所好,利用动画片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活动探究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与动画片中主人公互动等形式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

  针对动画片中主人公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九、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在任务设计方面,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理解去自主设计;在完成要求方面,让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合理安排和使用工具和时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十、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3-5分钟 )

  1、播放雪的动画片,让学生回忆雪的情境。

  2、动画片里雪孩子给咱们留下了一些话,听听它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对它的求助能够帮忙么? 此时揭示本节课学*内容:

  用flash来制作一个下雪的动画场景,进入专题学*软件。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让学生感受快乐,桌面飘雪让孩子们感到新奇,同时回想起下雪的场景,激发学生制作下雪动画的积极性。)

  (二)教师点拨,自主创作(30分钟)

  1、导入雪花背景

  出示flash制作的作品,小雪人高兴地站在雪地里,激发学生学*制作的兴趣。导入素材图片为背景。

  2、学*制作一片雪花飘落的动画

  (1)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元素中谁是静止的元素。(山峦、雪人)在这个动画中需要制作什么动作?

  (2)学生试着制作一片雪花飘落,看看谁制作的雪花最先飘起来。

  (3)一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4)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回顾,在做的时候用了什么知识?(引导线)

  (设计意图:一片雪花飘落是制作多片雪花飘落的基础,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引导线的使用。)

  3、学*制作多片雪花飘落的动画

  (1)怎样制作出更多雪花飘落的效果呢?先让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说出制作雪花飘落的不同方法:

  ①添加更多图层,分别制作。(一层做一个雪花沿引导线运动,有多少个雪花就做多少个引导线)

  将一片雪花飘落做成元件,然后多次拖动元件到场景。

  从场景里直接做一片雪花飘落,再编辑雪花元件,添加多个雪花。

  (说明:前两种方法通过大家的讨论基本能说出来,如果第三种方法,也就是课本上的方法,说不出来就由教师演示说明。)

  (2)教师提出制作要求。

  制作雪花飘落,方法有多种,无论用哪种方法制作都要经过不断的调试,才能更完美。让学生在课本43页的帮助下制作下雪的动画场景,如果学生在制作中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相互交流,同时教师也在教学软件里的“图片资源”,为大家准备了所需的素材。

  (设计意图:制作多个雪花飘落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教师和学生间彼此的交流与讨论,以及师生们必要的演示,让学生胸有成竹,不但突破了难点,也为后面自己制作动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课堂总结 ( 3—5分钟)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自主学*、自主创作情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形成“双自主”学*的好*惯。

  十一、说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中,我注重直观的板书设计,及时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下雪了

  背景的导入

  引导线的使用

  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行批评指正。感谢大家的聆听!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二、说资源

  由于农远资源中没有相关的资源,在国家基础中输入“设置文字格式”也没有查到同类型的素材,因此本课资源均选自重庆电教网信息技术教参中下载了word《素材》和“设置文章的格式” 课件两个资源

  三、说教材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四、说学生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方法的掌握上。

  五、说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本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六、说教法和学法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活动必须与大量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带着任务学*,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和维持学*者学*的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思想,本课主要应用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然后总结学*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七、说教学准备

  本课时教学需要在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中进行,凡教师展示、讲解部分均采用屏幕广播(或投影)。课前需要为学生准备好Word文档《素材》放置于学生机的桌面上,方便学生调用。(另外我还准备了 “设置文章的.格式” 课件,这一课件用简洁直观的方式对本节的主要操作进行了讲解,可为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帮助。)根据需要使用

  八、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老师准备办一份“我的家乡”的电子小报,但是时间紧,没有来得及对文字的格式进行设置,今天请同学帮忙设置文字格式。同学们愿意帮助我完成之这个任务吗?

  (二)任务驱动,学*新知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的兴趣。

  6、巩固学*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三)小组探究,归纳方法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四)共同探讨,总结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养成归纳总结学*方法的*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中。

  (五)课后拓展,提升能力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九、说教学板书

  我的家乡

  文字格式设置

  方法

  重难点 任务 要求

  (内容) (字体、 字号 颜色)文字动态效果

  选中 标题 华文新魏 二号字 红色 礼花绽放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设置

  十、说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本课的学*任务,要求,在练*中学会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7

  教材分析

  《问候小伙伴》是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单元《打开信息之窗》第五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课书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记事本并熟练键盘指法和输入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为今后学*WORD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拼音输入法、网上传输文件。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目标:进一步体会信息技术在学*生活中更广泛的作用,建立初步的网络意识,利用网络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熟练应用记事本编辑文本。难点是:网上邻居的使用。

  教法阐述

  信 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 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

  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课的内容,我采用了情景导学法与任务驱动法,帮助学生消化本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学*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借用了艺术课的“三位一体(即欣赏、技能、情感)”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学法指导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进行学*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

  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通过提前准备的自我介绍,让同学通过文章中典型的描写判断出是哪一位同学,从而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

  2. 课件展示,复*“记事本”软件

  同学们都能猜出来了,然后通过大屏幕可以看到这篇文章。这是通过记事本编辑的一篇*作,对于记事本同学们已经练*过多次,今天我们就用记事本写一篇慰问信,慰问自己的朋友。在编辑中要注意文章整体的美观,就象我们在作文纸中写文章一样。

  在这里巩固练*了键盘操作以及记事本的简单编辑使用。

  3. 给出任务,提出要求

  教师提出要求并说明注意事项,学生们边听边打开记事本,分小组进行研究实践,根据书上的介绍美化自己的慰问信。

  4. 展示作品,进行点评

  通过广播把部分同学的文章展示出来,让同学们评价。同时提问:你给小伙伴的问慰信怎样可以传到小伙伴的机器里呢?引出下面内容“网上邻居”。

  演示通过“网上邻居”复制文件的方法。边看教师演示边操作,利用前面学过的复制文件的方法把本机文件复制到其它机器中就实现了“网络传书”,为了将慰问信更加快速的传递给你的好朋友,向学生介绍更加快捷的复制方法。

  5. 教学成果反馈

  打开共享文件夹,比一比看谁收到的慰问信最多。通过统计收发慰问信这一学*成果让学生产生学*的成就感,激发学*的兴趣与积极性。

  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 任务驱动与自主学*的融合。这种教学情境以及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一要紧扣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使教师有“法”可依;二要结合学生的学*与生活实践,使学生有事可做。

  2. 讲练结合。在设计的教学情景中,穿插展示、评价等学*方法,巩固新知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3. 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圆满的完成了本课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说课稿8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xxx。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是***的重要内容,主要学****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xxx。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xxx操作练*,熟练使用;

  (2)学生通过xxx操作练*,熟练使用;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xxx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实际,学*(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熟练制作;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技巧,并做到与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者特征

  1、学生是xxx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了;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xxx。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如。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游戏(播放视频、播放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

  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x练*。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信息技术说课稿9

  大家好:很荣幸能通过说课*台与大家交流共享,我说课的题目是《进入LOGO乐园》。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就其内容来说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我认,非常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因为成功的第一节课,将会使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就本节课的内容我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进入LOGO乐园》这一课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涉及的操作点不多。主要是使学生初识Logo系统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使同学们对Logo语言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做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从中感悟到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探究的欲望,并建立起融洽、亲和与*等的师生关系。

  2、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与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Logo语言中融合了编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给学生渗透这一理念。所以本节课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作了大胆调整,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让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编写LOGO小程序”的任务,在学生熟悉LOGO操作界面的基础上小试牛刀,对LOGO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初识探究的乐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logo的启动和退出。认识logo的操作界面。能够指挥小海龟绘制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游戏、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 logo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熟悉logo操作界面,建立logo语言的编写意识。

  第二方面: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文化熏陶法、赏识教学法、指导法等方法,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探究与引导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学法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文件的知识更新快,分支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惯,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不但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营造氛围

  这一环节我首先以在计算机里领养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宠物为话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指挥小海龟绘制的杰作,学生领略小海龟的本领同时,引出小海龟的功能及生活环境。

  第二环节:形成任务,自主探究

  本环节以分三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1:让学生启动LOGO系统,进入小海龟的活动舞台。并引导学生尝试输入logo命令,学生输入后观察屏幕变化,体会LOGO语言的主要功能。

  任务2:根据教师示范,规定只使用前进、后退、向左转和向右转四个口令,由一个学生说口令,指挥另一名学生到达指定地点。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如何正确下达口令。

  任务3:要求学生将刚才下达的口令中的汉字,替换为对应的LOGO命令,并将替换结果在LOGO程序中运行。

  第三环节:各显神通,指挥成功

  本环节学生间合通过合作探究写出语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初步体验到了做“指挥家”的成就感。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与教师一同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学*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环节:梳理技巧,文化熏陶

  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介绍几个有利于logo语言学*的网站,让学生建立成对LOGO语言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计算机的文化熏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方面:说小结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力求切合学生兴趣点,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整节课充满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气氛。以上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学*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了学生的一切,更为了一切学生,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1)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1

  大家好:很荣幸能通过说课*台与大家交流共享,我说课的题目是《进入LOGO乐园》。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就其内容来说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我认,非常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因为成功的第一节课,将会使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就本节课的内容我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进入LOGO乐园》这一课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涉及的操作点不多。主要是使学生初识Logo系统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使同学们对Logo语言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做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从中感悟到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探究的欲望,并建立起融洽、亲和与*等的师生关系。

  2、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与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Logo语言中融合了编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给学生渗透这一理念。所以本节课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作了大胆调整,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让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编写LOGO小程序”的任务,在学生熟悉LOGO操作界面的基础上小试牛刀,对LOGO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初识探究的乐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logo的启动和退出。认识logo的操作界面。能够指挥小海龟绘制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游戏、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 logo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熟悉logo操作界面,建立logo语言的编写意识。

  第二方面: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文化熏陶法、赏识教学法、指导法等方法,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探究与引导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学法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文件的知识更新快,分支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惯,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不但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营造氛围

  这一环节我首先以在计算机里领养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宠物为话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指挥小海龟绘制的杰作,学生领略小海龟的本领同时,引出小海龟的功能及生活环境。

  第二环节:形成任务,自主探究

  本环节以分三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1:让学生启动LOGO系统,进入小海龟的活动舞台。并引导学生尝试输入logo命令,学生输入后观察屏幕变化,体会LOGO语言的主要功能。

  任务2:根据教师示范,规定只使用前进、后退、向左转和向右转四个口令,由一个学生说口令,指挥另一名学生到达指定地点。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如何正确下达口令。

  任务3:要求学生将刚才下达的口令中的汉字,替换为对应的LOGO命令,并将替换结果在LOGO程序中运行。

  第三环节:各显神通,指挥成功

  本环节学生间合通过合作探究写出语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初步体验到了做“指挥家”的成就感。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与教师一同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学*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环节:梳理技巧,文化熏陶

  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介绍几个有利于logo语言学*的网站,让学生建立成对LOGO语言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计算机的文化熏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方面:说小结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力求切合学生兴趣点,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整节课充满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气氛。以上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学*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了学生的一切,更为了一切学生,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

  本课主要分为文字的修饰和段落的修饰两大部分,从内容上主要是对文字的字号、字体、颜色的设置,以及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等。课程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生对文章修饰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协作学*的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WORD的强大功能。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

  (2)掌握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的修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学*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识;

  (2)学会评价作品,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行为与创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修饰。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字的修饰。

  难点:段落的修饰。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在本课学*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了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对word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本课我采取到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者学*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学生必须拥有学*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究式学*。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准备。

  1、一篇经过不同修饰过的《写给祖国的歌》诗歌。

  2、网络机房。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比较分析导入法具有简洁、直观、省时的优点。

  在课程的开始,先向学生展示课件中两篇不同修饰过的文章,一篇经过修饰,一篇是纯文字。通过两篇文章的呈现,向学生设问: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文章修饰的特点。

  2、新授

  课文内容,是将其分成字体和段落两大块。我将其细分为5个任务,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式,其中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比较简单,段落的对齐方式和行距的任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基于学生已经认识过WORD,并对WORD窗口、菜单栏、工具栏有过认识。在任务提出后,我会将学生以2人分成一组,鼓励学生探究学*,尝试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或颜色,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教师则对学生操作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究性学*后,每个小组汇报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请已会的学生上前操作,解决问题。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演示操作,以集体讲授的方式,告知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的学*中,掌握多一种的操作方法。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完成文章的修饰。这时由于接受过帮助,学生的操作会相对熟练,所以给定的时间可以较短一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本课重点之一:字体、字号的修饰,在学生第一次汇报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修改字体、字号?

  2、修改了之后又有哪些好的地方?

  为了学生理解本课难点之一:居中的设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居中”有什么作用?

  在本课的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字号大小和不同磅数的行距,使学生对WORD中的大小有感性认识。

  3、教学评价

  学生交流作品,我会从字体、字号的大小合适、颜色的合适、文章的整体修饰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总结

  (1)引导学生自我阐述学*心得与成果。

  (2)教师要提醒学生:适当的使用字体、字号、颜色及行距的设置,可使文章美观,不能过于夸张,适得其反。

  5、课后作业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激发爱国教育,试写出一篇《祖国颂》,并对文章进行修饰。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更改文字的字体和字号、颜色及字形,给文字添加效果。培养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学生自主学*、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修饰文字》是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册教材以学*文字处理软件为主,使学生在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唤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更改文字的字体和字号、颜色及字形,给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以及能够根据不同需要对文字进行修饰的.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热情。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三)教材编写思路、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知识的延伸,是在学生掌握输入简单文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也为今后学*艺术字的制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以及字的颜色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设定文字的字形以及给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合理的修饰文字。

  三、说学生。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四年级的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已经比较熟悉,加上上节课对文字的输入方法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修饰文字》会比较轻松。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去自主探究,提高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对已掌握了简单输入文字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在课堂上以精讲多练为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交流、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帮助解决。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式、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让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解决办法。

  通过课件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方法掌握本课重点、难点:文字修饰。并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

  六、说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利用多媒体教室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流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大庆建设的越来越好,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 (欣赏课件) 我们拥有了属于大庆人自己的飞机!梦想从这里起航, 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建市30周年。拥有一座机场,是大庆人多年的梦想。大庆萨尔图机场正式开放使用,提升了城市功能形象,而且在扩大对外开放、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大庆人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作为大庆人,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希望大庆越‘飞’越高。”欣赏完课件以后,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赞美家乡、赞美机场的美丽词句写下来吧!看一看谁的词句“最美丽”!

  我们就一起来把我们的文字修饰的更漂亮!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任务,并由此驱动学生去学*新知,解决新问题。

  (二)教学新课。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形、颜色、效果进行设置,把文字打扮得更漂亮。

  1.设置字体、选择字号。

  强调应该注意:(1)修饰文字必须先选中文字。(2)初号字最大,号越大字越小。

  2.利用“格式”菜单修饰文字。

  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我作巡视,对有难度的学生,请同学帮助解决,不完整的地方我再加以指导。

  3.制作作品。

  “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知识,把赞美家乡、赞美机场的词句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注意:先要有一定的思路,再按照思路一步一步进行设置。不要忘记要设置文字,先要选中文字。”

  4.知识拓展。

  让学生打开D:盘的古诗,对古诗进行修饰,巩固所学知识。

  (三)总结评价。

  (四)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通过学校内网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渴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修饰文字

  字体:宋体、黑体、楷体、行楷

  字号:初号、一号、二号、五号

  位置和颜色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爱的回声》,本课主要是曲线工具的用法,并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曲线进行绘画,还使用了椭圆、复制、粘贴及填充工具,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椭圆、复制、粘贴、填充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是《画图》单元的难点。

  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①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讲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单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

  ③关注学生的学*方式,让合作、探究性学*贯穿学*的始终。同时,教师恰当的组织调控,能够创造一种*等和谐的学*气氛。

  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适中。

  4、教学目标

  从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了解曲线的画法,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

  ②通过实践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提高使用画图程序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5、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重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尤其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学结合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以下教法:

  启发式(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学的直线等工具的不同之处,找出问题。

  探究式(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要领。

  实践式(熟练提高):使用曲线工具绘图,进一步熟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导拨式(确保掌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突破课堂难点。

  7、课型:造型.表现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课前活动,获得新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把学*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开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灵(水母),现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啊?(水母具有监测水质和检测海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环境。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影片结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最*收到了一个环保绘画比赛通知,要求以水母为主题进行电脑绘画,展示宣传海报和教师完成的电脑绘画,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和欣赏已经完成的画面,分析画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电脑绘画并提问:“如果想把水母画在电脑上,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答案:太难了;不是画图软件画的;用椭圆工具画的;用曲线工具完成的。我结合学生答案引出,这幅作品是用曲线工具完成的,老师有简便方法,按照老师的方法,能很简单的完成,同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你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然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用曲线工具画图,大家有信心这项完成任务吗?”学生学*兴趣高涨,信心十足。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渴望,而且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任务。这样的导入,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是在无意间给了学生一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动学*,交流体验

  1讲练结合,探究学*。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让学生观察,画里面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和线条,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单弧曲线 小水母的身体、海底世界

  双弧曲线 小水母的触须、海底世界

  闭合曲线 小水母身体上的斑纹

  (通过寻找绘画中的曲线,让学生明确曲线的形成和分类,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和体会。)

  (2)初步体验,巧画水母。

  任务1:初步体验单弧曲线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水母的身体,自己感受单弧曲线的形成和特点,初步体验曲线的画法,试着用曲线画出水母的身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探究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师讲解演示单弧曲线即水母身体轮廓的画法。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特点,对于教材上比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总结出针对三种不同曲线的绘画口诀,口诀浅显易懂,方便低年龄学生学*、操作和掌握。

  单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于第一次使用曲线工具画曲线,学生自主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此环节时采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通过多媒体控制*台向全体学生演示画曲线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画法。教师介绍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示学生注意曲线的粗细和颜色的设置。

  (3)小试牛刀,巧画花纹。

  任务2:分小组讨论如何使用双弧曲线画出小水母的触须。

  在学会单弧曲线画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双弧曲线,分小组找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尝试画水母触须,并说说双弧曲线应该如何绘制,小组内推荐同学到教师机进行绘制展示,共同探究总结双弧曲线的使用要领。

  演示2:学生尝试讲解演示双弧曲线即水母触须的画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双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务3:学生自学教材,使用闭合曲线画出水母身上的斑纹。

  演示3:学生自学绘制闭合曲线的方法,并填充水母颜色。

  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再动手尝试绘制封闭曲线。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他们才能掌握曲线的奥妙所在。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

  请学生演示并一起总结闭合曲线的口诀:点——点——拉,选好方向慢慢拉。

  学生画出完整的水母,并为小水母增加伙伴(利用复制和粘贴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为水母进行填色)。

  重点提示: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色的情况,应该用铅笔工具进行补充,然后再进行填充。

  学生在绘制的时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同时也发动那些技能掌握较快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4)大显身手,描绘海洋。

  任务4:给小水母建个漂亮的家。

  讨论:学生讨论水母的家在什么地方?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曲线工具勾画出美丽海底世界并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师演示画出海水以及其他场景,并使用复制、粘贴工具把水母粘贴到海洋背景中。

  学生自己勾画场景,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和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刚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巩固。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待学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互相学*,通过对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学*过程的创造性。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可以创造更多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环节是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作小结给学生这节课的学心态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四、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几句简单的曲线绘画口诀中,学生按照口诀,能对较难的曲线绘画有简单的记忆操作方法,之后也能按照口诀完成三种曲线的绘制。

  (2)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不强。

  (2)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还需加强。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把学*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翻转,学生练*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把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以后的学*、工作和生活中去。所以我们上任何一堂课都要时时记住“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完全照本宣科是背离“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特征的。

  《电子贺卡》是*地图出版社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五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教材以主题的形式呈现word的各个功能。本节课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重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中的文字输入,文本修饰,查找与替换,等操作,教材适时的安排了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内容。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知识和其它

  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是很好的铺垫。

  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处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方法。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会学*是重中之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4)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感受学*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使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关系。

  2.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设置。

  二、教学方法

  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处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方法。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会学*是重中之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特别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让学生真正想学。我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接下来展示几张与同龄人制作的电子贺卡,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惊喜的表情,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运用激励机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些贺卡漂亮吗?哪里漂亮?”学生在回答中自然地明白了漂亮的贺卡该是什么样的!“想不想自己做一张漂亮的电子贺卡?”“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我在讲授新课时,采用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方式再次吸引、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学。

  激趣导入后,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用word20xx制作电子贺卡的步骤,而是有意识地大胆地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贺卡,讨论思考要做一张贺卡需要有那些操作,进行构思。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样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也让学生明确任务。

  我在*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要碰到了问题,就马上问同桌或老师,所以现在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惯,如果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就请教同桌和老师。我相信长期坚持,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惯有帮助。另外我认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抓住教学契机,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便于课堂后段进行展示。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去构思再操作;把教学过程分为“五关六将”并“暗下埋伏”;让没有做完的学生继续做完,已经做完的学生就开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贺卡做得更加精美。这样一来,给学生明确本课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能够较好的记住了“保存”这个学生经常忘记的操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了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制作步骤的基础上创新操作,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我认为要维持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热情,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创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能动性。操作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我展示了优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么精美的作品,让学生互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既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主动发现了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看到了自己和别人想法的不同,这再一次激励了他们的学*兴趣,这就是一个学*过程。此时再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贺卡,让他们不仅仅学会了这节课要求的技能,还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了word20xx中的一些知识。这一个环节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更加愿意尝试操作了。我认为展示学生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享受小成功,老师同学都没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淡化了学生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怎样在贺卡中加入音乐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信息技术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想,请各位专家指正。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章

  第三节中的一块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现代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和探究学*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第一次在网上申请、注册类操作,也是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效果很好,会对以后知识和技能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掌握网上注册电子信箱的通常步骤,能够对知识归纳、总结,并培养学生具有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法、激发兴趣法、任务驱动法、指导归纳法、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使学生受到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不积极健康的电子邮件的教育,并自觉抵制网上的垃圾邮件。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邮件的申请、发送及收取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是我们信息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利用互联网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大家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电子邮件则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如何教会学生通过邮件实现与老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将学*场所及时间延伸的教室之外则显得尤为重要。

  难点:邮件中附件的巧妙应用

  电子邮件中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还可以有图片、声音、影片等资料,如何利用附件传送这一类文件,如何收取、选择和保存他人邮件中的附件是学生比较难弄清的问题。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在为学生创设了网络环境、提供了学*及操作的网址和这些情境后,用极具吸引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出问题,使学生乐于在这个情境中研究实践,再通过演示法来达到教学效果。期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学环境

  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设备。

  这节课的具体实现是在多媒体投影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三、说学法

  观察、实践、交流和总结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新知识,因此,我在课前已经根据调查将以及就*原则将学生进行好、差搭配分组,确定小组的负责人(以前申请过电子信箱的同学或信息技术课上反映比较灵活的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比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一段动画显示:同学们还有2年多的时间就将离开自己的家乡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学读书了,到大学后同学们有那些方法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同学以及老师联系?

  引导学生先回答,然后利用动画展示学生实际生活中已经了解和熟悉的一些交流信息的方式。(如QQ、打电话、写信和E_mail等),让各个小组根据课件内容展开讨论这些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然后教师抽个别学生回答,归纳得出结论:(使用E_mail交流的优越性)。

  1、 传递信息速度快

  2、 免费

  3、 内容丰富

  然后问学生知道如何利用E_mail具体的进行信息的交流吗?部分申请过电子信箱以及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使用能力,基本能够回答出要利用E_mail进行交流所需的前提条件(申请一个新的邮箱)以及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发邮件)。(这些学生已经被分散的分入各个小组并被确定为小负责人)

  (二)、任务驱动,渗透方法,自主探究,交流互助

  利用投影展示,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分组完成。

  学校要搞一次民意调查,希望每个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每个同学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以班级和姓名为主题将这句话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

  同时教师通过投影把可以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网址展示出来,并截取一个邮箱申请的界面,提醒同学们申请时注意每一项右边的说明文字,并提示学生只需要填写左边有红色“*”号标注的选项。

  由于现在申请免费邮箱的界面都非常清晰,只要说明了申请的一些注意事项,以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基本上是能够申请到一个邮箱地址的,同时各个小组中均已安插了个别操作水*较好的学生,能够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再加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在10到15分钟内是能够基本完成这项任务的。

  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及时展示收到的邮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三)、任务递进,分工合作,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投影进一步展示该情境的下一步任务。学校要做一个湖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的专栏介绍,各小组以小组名义发送湖北省内任一风景区的图片及该景点的文字说明。

  学生先分组讨论,如何将搜集好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发给老师。(邮件附件,对于如何发送附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电子邮箱界面,除了刚才已使用过的一些命令按钮外,还有哪些东西。)

  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在网上搜集相关景点的文字简介及风光图片。再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本组组长的邮箱里;最后要求组长将收到的.邮件整理后转发到教师邮箱,所有同学一起来探讨操作方法和观察具体操作过程。

  (四)、展示结果,归纳总结,深化知识,提炼主干

  利用投影展示各小组发过来的邮件内容和景点风光图,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同时询问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是否了解了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信息需要的前提条件以及操作过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解释E_mail地址的格式要求及邮箱申请及发送的注意事项,同时教育学生网上垃圾邮件的危害。

  (五)、注重实践,强化运用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把信件发给多个人应该怎样发?

  2、能不能在邮件中插入一段歌曲或动画?

  五、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中进一步去实践与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资料。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能够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展示作品、学*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简单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取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潜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必须探索新应用软件的潜力;培养自主、协作潜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内含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对象迅速产生亲*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十分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资料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用心性和自主学*潜力,变被动理解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搞笑、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活动的主体。本课透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忙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目标,改善学*方法,转变学*方式,提高学*潜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那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十分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透过本学期的学*,相信大家必须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者对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之后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资料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取学*方法,能够是独立自学课本,能够是4人组成学*小组进行合作学*,也能够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能够自拟,幻灯片资料能够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资料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潜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潜力得到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册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单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学*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单元是在学*上网浏览信息之后,学*在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本节课题为申请电子邮箱,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概念,通过学*申请电子邮箱,为本单元后续教学服务;同时,强调网络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情感目标:在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学*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教学难点:对用户名和密码的选择。

  二、说教法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坚持兴趣第一原则,给他们以动力,促使他们学好计算机。真实运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电脑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任务;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信息技术的能力;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三、说学法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为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学*、操作、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完成任务。为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机会。并采用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单向、双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动与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项学*及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与做”活动中以旧带新,*得并运用电脑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技巧,浏览过很多网页,对网上聊天、QQ、BBS、泡泡堂等聊天方式都有所了解,而对于收发电子邮件则是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才已经掌握了。老师询问同学们:“你们会使用QQ吗?”“会!”因为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网上聊天了。老师再接着问:“另外有一种和别人联系的方式,电子邮件,你们会不会啊?”“会!”“不会!”有两种答案了,(课余时候我也了解过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很早的就懂得使用电子邮件,而没有条件的学生,还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学*电子邮件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已经会使用电子邮件的学生说说他们对电子邮件的认识以及体会,在讨论中了解到什么是电子邮箱,什么是电子邮件等有关的知识。

  2、引出课题,教师指导: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环节之一,学生如何能够尽快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教师的引导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教师询问班上有没有人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部分人都已经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请两个已经申请过电子邮箱的同学上到讲台,在老师的电脑上示范如何进行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边操作边解释,有疏漏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让学生演示操作,使剩下的学生更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更有说服力,毕竟是学生讲解,而不单单是老师的说教。

  3、学生练*,教师辅导: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通过老师的指导,一名学生的示范,同学们已经初步明白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就要亲自动手动脑实践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开始上网去注册电子邮箱,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巡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使全部学生得到共同成长。

  4、邮箱展示,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过程、激励”的评价方式。请每个申请电子邮箱成功的学生上到讲台上在教师的电脑打出他们的电子邮箱,展示在投影大屏幕上,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电子邮箱,看看睡的电子邮箱最容易让别人快速的记住,为下一课时的收发电子邮件做准备。

  5、师生小结,共同成长:

  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如何申请电子邮箱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总结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电子邮箱的知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2)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10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一起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同学。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置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同学“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让同学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同学在学*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示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同学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同学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同学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同学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同学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置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同学通过自身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协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规范提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协助,利用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标明:同学是学*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同学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同学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协助同学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同学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发明。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同学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地学*,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同*用尝试法学*,培养同学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同学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同学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和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同学的实际认知水*、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1.注重同学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同学的学*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同学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同学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同学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学*,并且通过多种学*方式(如自主学*、协作学*、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同学不只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别。一切为了同学,为了同学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同学个体差别,使得每一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身的“最*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同学学*。现在的同学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示欲,在教学中充沛利用同学在实践中的成绩感,让同学展示自身的学*效果,调动学*的积极性,促进同学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和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同学的练*,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同学审美的培养;注重同学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同学“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抵触,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同学评判。同学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身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身手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情境,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同学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同学的学*兴趣,使同学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战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同学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同学的胜利学*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同学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同学尝试自主操作。同学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同学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笼统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同学形成操作战略提供协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同学作品,师生一起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同学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同学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同学操作。同学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同学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同学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环境是学*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的场所。在以同学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偏重学*的设计,让同学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同学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同学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同学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同学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和时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同学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让同学充沛运用自身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协助同学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同学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

  选定自身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身边的机器人》,本课是选自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册第10课,属于指导纲要中课程内容安排的拓展模块,简单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第一课内容。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常用搜索引擎的有关知识,掌握了网络搜索和文字的输入技能,本课的学*内容是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及发展状况,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的学*使学生利用网络解决问题和辅助学*的意识得到加强,也为以后学*在仿真软件中设计简单程序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小学6年级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相对比较熟练,但是他们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玩、好问、好奇,情感比较丰富,自主意识和探究意识开始加强。

  三、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制定了本课的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机器人应用及发展现状;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

  2.技能目标:熟练利用网络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感受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机器人应用、发展,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因为这些知识理论性比较强,而且在以后的学*中非常重要。由于小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水*有限,把辨别机器人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确定为本课的难点。我认为重点知识可以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进行突破,难点可以在学生的实践操作中逐步渗透。

  五、教学方法

  本着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变被动学*为主动学*的原则,我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好的任务是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从而建构新的知识。本课我主要设置“观察机器人——认识机器人——了解机器人”这一系列任务链,引导学生采用尝试探究、观察对比、协作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效率,掌握好的学*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教学准备

  本课教学将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中进行,借助多媒体控制*台实现实时调控,为学生准备一个机器人的网站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结合6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欣赏视频,导入新课

  上课一开始,我给学生欣赏一段20xx春晚的`“机器人跳舞”视频,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机器人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引出本课的学*内容“机器人”,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师生的交流,将学生迅速带入课堂,同时引出并板书课题“机器人”。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激发学*兴趣,增强参与意识,同时对学生对机器人的了解做一个初步的调查。

  2.提出任务,引发探究

  在视频背景的熏陶下,我提出本课的总任务机器人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应用。从下面三个任务来展开。

  第一个任务:了解机器人的概念。通过之前的讨论,你知道什么是机器人吗?你会采用哪些途径?学生会说书本、网络等,书本上的知识很有限,从而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机器人的概念。再让最先搜索到的学生回答机器人的概念,让他说说搜索到这条信息的方法和步骤。最后出示一些机器和机器人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机器人的概念辨别哪些是机器哪些是机器人。这一环节通过交流、网络搜索和讨论,采用“讲授——讨论”对其进行小结,以帮助学生完成从“探究体验——知识技能构建”的跨越。

  第二个任务:了解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机器人,现在你知道机器人有哪些组成吗?它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我们人,思考一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个难点,因此我主要通过机器人跟我们人进行对比来展开教学。提问我们人是怎样获取信息的?学生就会思考并很容易地想到眼睛、鼻子、耳朵等感觉器官,机器人也有这些感觉器官——各种传感器,并板书。我们获取信息之后,通过什么分析处理呢?学生会回答大脑,从而引出机器人的大脑——微处理器,并板书,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思想不同,你知道机器人的思想是什么?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导学生翻书思考,得出程序,并板书,最后我们人处理后的信息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学生会回到说好、走路、表情等等,引出机器人的执行器官,并板书。通过机器人跟人的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机器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板书,使学生的调理更加清晰。

  第三任务:机器人的应用——我们身边的机器人。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已经悄悄的走进我们的生活,来到我们的身边,你发现你周围有哪些机器人?提问让学生感受机器人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补充课题“我们身边的机器人”。你还想知道机器人有哪些应用吗?请大家访问“机器人网站”,在这个网站里有大量关于机器人的信息。

  3.课堂评价,以评促学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课教学的升华,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信息活动过程进行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再提升,因此我设计了一张学*自评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况相应打分,自评表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1.能举例周围的机器人;2.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有用信息;3.知道机器人的特点,会辨别机器人;4.知道机器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5.了解机器人的应用和发展现状;6.本课的学*表现;7.本课学*的收获。分别从3颗星、2颗星到1颗星,让学生自己评价。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自我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学*体会,其次6年级的学生已经不太愿意表现自己,不愿意在同学面前谈自己的学*感受和学*体会,这样更加能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会,对我们了解学生和课的开展做了一个很好的调查研究。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坚持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以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走进济宁》说课稿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赵永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是学生良好*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1分钟)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xx,因为有了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xx的学*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了在前面学*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在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一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入第二个任务:插入字幕。先是对刚刚的文字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众性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这样的网页你们满意吗?是不是太单调了。不算漂亮也算不上美观,和我们在Word里写作文没什么区别啊!能不能让我们的网页再漂亮一些呢?再吸引人一些呢?下面看老师为网页插入一个字幕,你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教师给同学演示效果,学生注意力再一次被集中到教学中来,引入了任务二:插入字幕。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合作探究、自主学*,最终达到掌握插入字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桌间巡视、分层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避免学生因任务难度大而失去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字幕”的设置。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再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我让飞机上蓝天》是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七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从三年级上学期就开始信息技术课的学*,对画图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使学生掌握画图程序里的移动和复制技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画图”软件里的两种常用技巧——移动和复制,学会正确处理图形。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及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

  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图形的移动和复制技巧,以简便作图的过程体现计算机作图与普通作图的不同之处;其中图形的透明与不透明处理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课堂中我采用的教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评价激励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我采用了主体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设置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新知识学*后,我采取了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自我探索,自主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经验,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2、合作学*,自主探究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4、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兴趣是学生的学*动力,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创设丰富的学*情境来导入新课,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最佳的教学方式。本着这种教育理念,我是这样来导入的:鸟王国里正在举行狂欢会,同学们想去参加吗?那我们就赶快出发吧!接着播放一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跟学生一起跳动起来,让学生融入在欢快的乐曲中,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舞会现场。然后,出示小鸟的图片。图上的小鸟正合着乐曲跳着欢快的舞蹈,多美啊!这时,一位同学提出问题:“树上怎么还有两只小鸟没有飞起来了?”同学们开始议论起来:“可能是它们受伤了。”“可能是觉得伙伴儿太少,没意思!”还有同学说:“它们想邀请森林里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它们的舞会。”我赶紧提议:“我们一起去帮帮它们吧!”(学生说出很多方法,我对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热情给予表扬),并从学生的回答中,着重肯定了两种办法:一是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图形的移动);二是增加几只小鸟(图形的复制)。接着,我便运用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学们想让今天的舞会更热闹、更精彩吗?那就赶快去学会图形的移动和复制这两个本领吧!”

  设计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小动物着手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精神振奋状态,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1、图形的移动

  同学们有了想让舞会更狂欢的急切心情,有了强烈的学*的欲望,我立即打开“小鸟”的图片,让学生想办法使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也就是移动小鸟。同学们很快投入到学*探究中。然后通过自己反复探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操作要领。接下来,我请一位同学到台前演示,并进行讲解,学生通过看同伴的操作,听他的讲解,结合自己的操作,很快掌握了图形移动的技能。树上的小鸟也飞起来了,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小鸟飞起来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啊!

  2、图形的复制

  提示学生:“通过刚才大家的探究活动,我们让树上的小鸟飞起来了,要想让更多的小鸟都来参加舞会,该怎么办了?”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中有几位电脑基础较好的同学说出了“复制”的办法,我肯定了他们的说法,便要求学生去探究复制的方法。

  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提示他们可以打开老师提供的帮助文件,寻找复制的方法,还可以互相讨论。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经过一番尝试,掌握了复制的方法。这时,有几个同学在操作中提出:“为什么我复制的小鸟总放不到我想放的位置了?”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眼神,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图形的透明和不透明处理方法。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此时,我便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示范操作给学生看,学生通过观看教师的直观演示,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在巡视的过程中,我看到学生在复制小鸟时比较慢,就提示他们,在帮助里找找有没有提高复制速度的技巧。很快,他们就从帮助中找到了方法,快速复制了很多的小鸟。

  3、综合运用

  在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图形的移动与复制技能后,我安排了一个小组比赛活动《看谁的青蛙最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从素材图片里找到小青蛙的图片,运用所学的方法,把一只小青蛙变成很多只青蛙。同学们看到自己设计的青蛙唱着欢快的歌儿,高兴极了

  设计理念:

  本着注重学生亲历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的学*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培养能力。同时,我也以学*伙伴的身份对难点进行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提高学*效率,少走弯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掌握操作技能。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学*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于是,我让学生打开画图程序中的素材图片,小组合作,想办法把素材中的一架飞机复制成多架飞机,并让这些飞机飞上蓝天。这就要求学生用到前面学*的移动与复制技能。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就有一种动手创作、展示表现的.欲望。于是,我赶紧让他们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学生作品成型后,引导他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采用个人评价、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展开评价。较好的作品在全班欣赏。

  设计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要说出好在哪里。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信息辨别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力求的目标。

  四、心灵感悟,拓展延伸

  在本课即将结束时,我让学生重温了那段动画《快乐舞曲》,并让学生随着音乐和小鸟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并适时鼓励他们:只要勤学善思,也会做出这么漂亮的动画!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情感的熏陶,又激励了学生努力学*。

  设计理念:与本课开始相呼应,让学生再次感受奇妙的动画世界,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要有崇高的追求、远大的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1、尝试发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的主动性。

  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愉悦的学*氛围。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学会了独立思考,又掌握了学*知识。

  2、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方式的改变

  教师让位,学生自主。将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积极性,与提高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只是学生学*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交流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激发他们的学*兴趣和创新精神。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热情高涨,学*兴趣浓厚,有了学*的兴趣和愿望,他们就会自主地去学*,因此,达到了预期目标。当然,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如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广的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如何促进每一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与提高是我今后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word软件并能在word窗口中输入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学*。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围绕文字修饰这个主题展开,文字的修饰是文字处理中常用的技能之一,也是本节课学*的重点,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字形和字的颜色,使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同时丰富的文字变化还可以美化文本效果,使打印出来的文本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ⅰ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ⅱ掌握添加文字效果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学*,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尝试和自主探究,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添加文字效果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修饰自己的童话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

  通过对比,任务驱动等环节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环节学生将学会如何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使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一展身手”活动,激发学生对学*信息技术的热情;通过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对他人的欣赏。

  3、学生情况

  三年级学生在前面一课已经*了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字的输入方法,初步知道菜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并且学会了在word窗口中输入文章的操作以及会保存文件。这时学*《文字修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渴望设置出漂亮的字体、字形、颜色、字号,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二、说教法

  本节课的主题是“文字修饰”,要通过这节课的学*掌握常用的文字修饰方法,使学生学会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我将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演示法 、发现法、任务驱动、自主学*,小组合作策略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自主探究,了解掌握修饰文字的设置方法和技巧,并能初步运用,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作品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抓住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通过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自我探究、自主学*的方式完成学*任务;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融合。

  三、说学法

  三年级学生在前面一课已经学*了word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了文字的输入方法,初步知道菜单中的一些常用命令,并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本节课学生通过自主学*和作品交流评价等模式进行学*,通过教师引导,自己尝试和自主探究,掌握设置文字字体,字形,字号和颜色以及添加文字效果的方法,并且能运用这一信息技术修饰自己的童话作品。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FLASH动画‘校园招聘小记者‘,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广播向学生展示两位应聘同学的文章,一篇对文字没有进行修饰,另一篇已经做了较好的修饰,让学生做评委。提问:哪幅作品更漂亮?学生自然会回答被修饰过的那一篇文章。紧接着教师引出学*内容:第6课,文字修饰增效果。教师进一步提问:文字修饰是要做哪些修饰呢?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指引学生阅读课本P14第一自然段。然后再指名学生回答(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使学生初步从总体上感知了学*任务,并产生积极探究的欲X。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任务一: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

  在这个任务中我首先出示任务要求:将《科技改变生活》这篇文章的标题设置为黑体,二号 加粗,蓝色

  接着给学生分组,然后分发文章,最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课本P14探讨如何设置文字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并操作,在此期间教师巡视给予一定的帮助。3分钟后请4个小组代表发言,每小组说一项。你们小组学会了XX设置并且请”小老师”演示。最后请学生将文章的正文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设置。

  最后教师小结:做任何设置之前都要先“选中”。(此环节学生带着任务,尝试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引导、帮助学生探究新知,并营造和谐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环境中主动学*。而“小老师”的出现,激发学*能力较强学生的学*积极性,给他们一个锻炼成长的机会,又能使更多学生获得帮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

  任务二:“添加文字效果”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一篇添加了“礼花绽放”效果的文字,请同学们欣赏,(此时肯定会赢得学生一片欢呼学生可能会问怎么做的怎么做的)再此情况下我追问你们想学吗?学生肯定说想。此时教师马上出示任务二并要学生大声读出任务二:给《科技改变生活》这篇文字添加文字效果。接下来学生小组讨论学*。

  小组讨论学*时,教师作以下提示:该任务可以参照课本p15进行学*,那个小组最先完成就可以当小老师演示。

  2分钟后学生汇报演示。

  最后要求学生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保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利用我来当小老师这一角色,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

  同学们通过任务一,任务二的学*操作,我们学会了如何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和颜色以及掌握了添加文字效果的基本操作方法。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例如:报纸、海报以及书的排版。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做个小小编辑员吧!教师立即出示任务三(并要求学生齐读任务三)

  任务三:一展身手(我是小小编辑员)比一比哪个小组出的作品多,并且创意好。

  在这个环节我将用同学们童话故事比赛中获奖作品作为案例,让学生将童话故事进行适当修饰以致美观。(此环节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案例来源于身边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四、作品展示

  本环节将统计各小组的作品,展示3----5篇优秀作品,让学生说一说你认为这些作品有哪些值得学*的地方?(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出作品的优点,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学会如何欣赏别人)

  总结

  师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可能回答:今天我学会了如何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和添加文字效果。

  师; 恩,说的真不错,那么别忘记“先选中后操作”。

  接着老师用PPT展示今天所学内容的要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xx,因为有了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xx的学*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了在前面学*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在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一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入第二个任务:插入字幕。先是对刚刚的文字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众性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这样的网页你们满意吗?是不是太单调了。不算漂亮也算不上美观,和我们在Word里写作文没什么区别啊!能不能让我们的网页再漂亮一些呢?再吸引人一些呢?下面看老师为网页插入一个字幕,你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教师给同学演示效果,学生注意力再一次被集中到教学中来,引入了任务二:插入字幕。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合作探究、自主学*,最终达到掌握插入字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桌间巡视、分层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避免学生因任务难度大而失去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字幕”的设置。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再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内容。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可以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接受,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展示作品、学*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择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能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一定探索新应用软件的能力;培养自主、协作能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含有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对象迅速产生亲*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自主学*能力,变被动接受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活动的主体。本课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目标,改善学*方法,转变学*方式,提高学*能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这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非常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通过本学期的学*,相信大家一定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者对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接着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内容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方法,可以是独立自学课本,可以是4人组成学*小组进行合作学*,也可以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可以自拟,幻灯片内容可以自定,充分

  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

  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把 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驱动学生自主学*、协作学*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教学过程】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XXX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XX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某一个网站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

  进入某一个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剪贴图形》是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它是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深入的学*。其中的复制、粘帖和旋转命令是以后学*的基础。本节课的资料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图形的形状,为电脑绘画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掌握图形的复制、粘贴的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潜力目标: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潜力。

  3、情感目标:在同学的互助和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

  修改菜单中“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四、教学难点:

  图像菜单中的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透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潜力。使教学资料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互助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的*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提高课堂效率。

  六、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理解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透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互助合作,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潜力,训练思维。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明白孙悟空有什么本领吗?”学生明白,有七十二变。那么这天我们在计算机上也来一个七十二变。透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将一朵花转成了许多花。(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学*,务必有必须的知识基础,否则就只能是盲目尝试。所以本环节对14课画出一个月亮进行回顾,演示月亮的“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图像”菜单中。以此来为学生完成任务带给基础,使教学难点降低了坡度。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

  教师出示本课的第一个任务是画一个大风车,在此利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因为这个操作的具体方法在课本中已经有了具体的步骤讲解,而且,刚才在对月亮的回顾当中,老师将几个主要命令已经做了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主要提示他们透过这样的渠道来解决:1、阅读教材;

  2、同学之间的帮忙;

  3、举手请教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的帮忙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忙学*慢的同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难点也就得以突破。)

  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选取画出不同效果的同学的作品,让师生进行评价。这一步主要透过对好的进行表扬,起到一个激励的作用,对存在不足的进行指导,使他的练*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的机会。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已经掌握了必须的技法,他们就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为了让学生的创作有坡度的循序渐进,我让他们先在书后的练*中选取一幅图形进行练*。这时候书上没有了具体的指导,靠刚才学到的方法的积累。接下来再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这一个步骤,不仅仅仅是计算机绘画方法的运用,还有一个就是美术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最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者能够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的结果要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的话语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潜力。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潜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是我们信息技术所力求的目标。)

  九、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必须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并且透过多种学*方式(如自主学*、协作学*、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技能。

  3、在体验感受中学*。这节课中透过“放”,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分层教学的实施。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透过互帮互助,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走进济宁》说课稿

  山东省济宁市永丰街中心小学 赵永宏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题是《走进山东》,是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初步认识了演示文稿,能利用设计模板制作幻灯片。本节课是让学生理解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学会插入山东的名胜图片、文字的方法,学会图片的格式设置,熟练地在幻灯片中实现图文混排。但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的家乡──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本课设计内容和课件都立足于济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今后深入、细致的掌握演示文稿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教授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信息技术学*,学生的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具备了相当的信息技术素养。学生大都非常喜欢计算机,为本课的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学生的强烈探索精神,会导致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经常不愿意看书,喜欢在自主学*时随意操作,导致了教师下达的任务与学生的学*相脱节,影响了整个节的教学效果,因此,让学生学会听课,学会利用书本等资料进行学*,是学生良好*惯的培养,也是养成教育的一个范畴。

  三维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在空白版式的演示文稿中插入幻灯片、文字、图片,并对文字、图片的大小及位置进行简单的设置。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插入图片及文字,较高难度的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演示文稿整体设计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插入非常熟悉的家乡图片,培养的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插入文字与图片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文字的美化、图片的设置、文字图片搭配合理。

  教时:一课时

  教法:本课采取任务驱动法,知识迁移法等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方法,提高学生学*兴趣。

  二、教学准备

  课件:关于济宁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语:我们济宁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古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同学们想不想欣赏家乡的美丽景色呢?

  师投影出示济宁美丽景色。最后一张幻灯片(欢迎你到济宁来)

  师:我们的济宁美不美啊?你想不想做出这么漂亮的幻灯片呢?

  师:只要你认真学,你肯定会比老师做的还要好。今天我们就学*利用演示文稿,介绍我们美丽的济宁。

  板书:走进济宁 3分钟

  (设计意图:本节课题目是《走进山东》,但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山东并不十分了解,但对于自己经常游玩的济宁非常的喜爱和熟悉,因此我把课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中来。)

  (二)新授

  师:同学们,现在你先打开PowerPoint,选择空的演示文稿,选择空白版式。这就是你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如果让你介绍济宁,怎样做才能让你的作品图文并茂。

  1.文字的插入

  师:怎样插入文字呢?同位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或参照课本内容,也可以请教老师来尝试着练*,看谁最先完成任务。请同学们注意一个问题:在演示文稿中插入文字与word的不同在哪里。

  生尝试练*。 10分钟

  师:谁能当同学们的小老师,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插入文字的?

  生上台演示。

  注意让学生边演示边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对文字进行美化的)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不但学会了插入文字,还知道了怎样对文字进行修饰,我们是不是应该向他学*呀?

  生:是。

  师:通过你们的操作,谁能告诉老师在演示文稿中输入文字与我们以前所学的word有什么不同?

  生:word是可以直接输入文字,而在演示文稿中,我们要先插入文本框(横排、竖排),然后再输入文字。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学*得特别认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演示文稿中在插入文字时,了解word与演示文稿中有什么不同,感觉两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在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比较学*,加深学生的印象。本环节在具体教授中,就发现有些学生盲目操作,直接打字,不知道看书,因此老师强调了看书环节,这也是一个好*惯的培养。)

  2.插入图片

  师:对,那怎样插入图片呢?在D盘济宁文件夹中,老师给你准备好了济宁的一些美丽风景,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尝试插入图片。同位之间可以讨论或参照课本。

  生尝试操作。展示较好学生的作品

  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幅图插入后,发现不太合适,你是如何调整的?

  (当鼠标指针呈双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改变图片的大小,当鼠标呈四向箭头时,拖动鼠标可以移动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取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回忆在word中插入图片的方法,两个软件方法基本一致,难度不是太高,主要对插入的`对象-济宁的图片感兴趣,因为图片大小不一,学生在插入过程会发现新问题,图片不合适需要调整。从而引出调整的方法。)

  3.添加新幻灯片

  师:我们济宁漂亮的地方非常多,如果想展示我们济宁更多的风景,一张不够用怎么办?

  生:添加新幻灯片。(板书)

  师:对,添加新幻灯片,怎么添加,谁能快速添加一个?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三个内容,现在轮到你大显身手了。

  4.大显身手

  目标:完成介绍家乡的演示文稿。

  要求:内容丰富 用你爱家乡的真实情感去创作。

  时间:10分钟。

  师:谁愿做一个小导游,向各位老师和同学介绍济宁,展示我们济宁的风采。我是济宁人,济宁的风景这么好,介绍的时候应该感到很自豪。谁能把自豪的感情说出来。

  师:他说的怎样?谁能评价一下?

  找生进行评价,注意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通过练*制作家乡的演示文稿,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本节课所学知识,拓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通过插入图片、文字,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总结(1分钟)

  师:谁能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倡谈收获,对本节课整体感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为下节课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驱动学生自主学*、协作学*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与练*于一体的页,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儿童”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

  进入活动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与总结

  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充分运用了网络技术将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学案结合在一起,学生可通过网上的教学指导边学边做,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小组合作学*能力,又能实现分层教学,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任务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不足之处: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对下载的内容主题没有统一,使学生主要学到了技术层面上的东西,对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俢。比如在设计下载任务时可以将要下载的内容统一到一个主题《菊花知识》,图片下载任务中下载小榄菊展的相关图片,网页下载中下载与菊花有关的网页,软件下载中可将一些菊花作品压缩后供学生下载。这样使学生不但学会了下载与解压缩,而且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关于小榄菊展的相关知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了用网络工具获取知识与信息的过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上网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任务,就是将所需要的网页上的图片、文字等材料下载到本计算机上的方法。然后再在word中对下载的图片和文字进行组合,排版。这一课将综合运用到WORD中所学的各种操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从网上下载图片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学会把网页上的一段文字保存到自己的计算机上。

  2、培养学生从网上获取信息,并能简单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重点:图片和文字下载的基本操作。

  难点:把下载的文字保存到本地计算机上的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操作性技能较强的特点,我采用了以启发式教学、实验法和评价促进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来解决实际碰到的困难,老师起到一个引路的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在“练中学”,只有在反复的练*中,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才能进一步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所以在导入时,要尽量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

  先播放《侏罗纪公园》中关于恐龙片断的录像,然后问:大家知道录像上的是什么动物吗?因为学生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上学过《恐龙》。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曾学过一篇课文《恐龙》,你们能记得恐龙有哪些种类吗?你想更多的了解恐龙吗?你能做一个有关恐龙的电子小报,帮助现在的三年级同学来认识恐龙吗?现在就请大家从网上先找出恐龙的图片来,比一比,哪个同学找的多。

  在这里把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通过录像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1、教学图片的下载。

  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恐龙图片,如何想办法把它们保存到我们自己的计算机里呢?

  边看书,边操作。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如果学生不能解决的共性问题,全班进行汇报解答。 教师强调关键点:指向,右击。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刚保存的图片找不到了,那么教师在练*前要提醒学生注意保存的位置。要把自己的下载的图片放在自己的文件夹内,养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惯。

  2、教学文字的下载

  文字的下载这一内容由于涉及到前面所学的word知识,主要用的是文字的复制和粘贴的方法,找出了已经学过知识与今天要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有利于学生教学重难点,老师只要告诉学生,请你们把有关恐龙的文字复制后粘到word就行,其它的工作,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学生自由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比较本课与WORD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

  3、利用掌握的操作完成任务。

  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是我们的目的。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知识,去完成老师开始提出的任务:作一份图文并茂的电子作品向三年级同学介绍“恐龙”。任务有了,学生就要对下载保存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与组合,以完成自己的作品。

  对于小组内做得好的,对整个小组都进行表扬,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强化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当学生自己完成较为满意的作品时,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并让其作品得以展示,学生自己会有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而同学们的称赞,更可让他们感受到信息课带给他们的自信,培养了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

  四,说小结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他们学*计算机的兴趣。针对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快的特点,要着重交给学*自主学*、合作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其它学科的学*。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五、六制小学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单元第十课创建家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Word之后接触到的又一个微软公司的应用软件Front Page20xx,因为有了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入门的时候还是比较容易的,教师可将二者进行比较,注意归纳这些应用软件的共同特点。

  通过本课创建主页的学*,让学生初步了解Front Page20xx的功能,掌握站点的创建和主页编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网站的美化和发布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站点的建立和主页的编辑。

  教学难点:站点相关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本课共两课时,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

  2、学生分析

  学生学*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又由于学生有Word基础,因此学生对于Front Page20xx的学*不会感到很陌生。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建立网站的一般流程并掌握其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创建家园、制作班级主页为任务,展开本课的学*,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有关“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尝试的方式,使学生学*巩固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提问的方式复*了第一课时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网站,既复*了在前面学*过的浏览网页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可不可以为我们的班级制作出一个这样的网站,展示我们班级的闪光之处,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认识我们的班级呢?于是引入本课教学重点:主页的编辑。

  这一环节的设计依据是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尝试为学生创设一个“家”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去学*和探究。通过创设情景,导入了“为班级制作主页”这一主线任务,以实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情感态度目标。

  (二)自主学*,完成主页制作

  在上节课创建好的站点基础上,请同学们动手制作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班级主页,教师演示打开并进入到网站首页,开始文字输入。这一部分教师可提示学生,在Front Page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与在Word20xx中输入编辑文字大致相同,让同学们自行去尝试练*,教师在此处很自然的引入了第一个任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去设计这个主页,并输入相应的文字。

  这个环节的设计依据主要是因为有Word20xx的基础,学生在文字输入方面的基础还是很好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输入文字的速度差异较大,二是文字输入的操作界面有变化,Front Page和Word的操作界面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师在此处采取了任务驱动和分层教学二种教法,首先引导全班同学开始为班级设计主页,同时在巡视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辅导,针对输入文字速度较快的学生适当的提高他们的输入难度,增加文字的输入内容,内容可自选。对速度较慢的学生减少文字的输入内容,甚至输入几句话也可以,但要求是自己用心去设计这几句话。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主页的编辑而不是文字输入。

  在全班同学都完成了任务一之后,学生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这时教师引入第二个任务:插入字幕。先是对刚刚的文字输入过程中出现的众性问题进行点评,然后提出:这样的网页你们满意吗?是不是太单调了。不算漂亮也算不上美观,和我们在Word里写作文没什么区别啊!能不能让我们的网页再漂亮一些呢?再吸引人一些呢?下面看老师为网页插入一个字幕,你们看效果怎么样?然后教师给同学演示效果,学生注意力再一次被集中到教学中来,引入了任务二:插入字幕。然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的发挥想象,去合作探究、自主学*,最终达到掌握插入字幕的方法。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进行桌间巡视、分层辅导。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避免学生因任务难度大而失去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适当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去探究更多的关于“字幕”的设置。

  这个环节设计理念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滚动的字幕会吸引全部学生的眼球,不用老师再表述什么,他们最大的兴趣就是如何制作出这种滚动的字幕来。教师适度的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中间巡视辅导,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

  (三)复*巩固

  在最后阶段,我给同学们留下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哪就是设置的字幕可以不和书中的一样,同学们可以为你创建的家园写上一句话,你看写上什么比较好呢?充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完成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又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的空间。

  最后用5分钟的时间先进行了成果展示,让同学们互相看一看作品,别特别介绍了一些设计的比较好的同学,然后简单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内容,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最后再次提到:这样的网页是不是还感觉到不满意呢?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让自己的“家”变得更漂亮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为下一节课装饰家园打下伏笔。

  整节课的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的是没有明确的把这两个重点内容以任务一、任务二的方式列出来,而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把结果呈现在了同学们面前,然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老师是如何实现这样的效果的呢?很自然的把教学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设计理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最后的成果展示,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又充分体会到为班级做贡献的骄傲与自豪。设计过程中充分注意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学生进行一次有关爱的教育和集体荣誉感教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再见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大家好!今天我汇报的内容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4册第26课《认识计算机》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我将从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深入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六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

  《认识计算机》是教材第4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系统组成,计算机主机,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内容。通过学*,教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深入理解硬件与软件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电脑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孩子们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认识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课学*孩子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以及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经过本课学*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电脑有很大的兴趣。

  但是由于以往我们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为了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寻求让学生多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多与同学间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本课学*材料贴*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制订以下三维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2、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硬件知识的兴趣。

  4、提高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互相合作意识品质。

  三、教学环境:局域网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传奇或腾图软件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因此要求在局域网环境中进行教学。

  四、教法阐述

  依据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本课时,在学生学*基础知识,训练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自己用电脑演示:由于小学生在机房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多讲无益,对于简单只是干脆就不讲,让学生自己掌握,老师讲给予适当点拨。教师将基本的操作规则告诉学生,就让他们自己去做了,因此,最后在总结时,学生对于刚才自己的劳动一定很在意,无论是发言的同学,还是听讲的同学,都会十分认真,可以很好的达到学*的目的。

  2、任务设计 使学生会学

  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在这堂课中,每个小组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学生通过对所担的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完成。在教师的演示操作过程中,也只是点到为止,给学生留下很大的操作空间。由学生被动听,而变为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因为是主动的做,将枯燥的知识练*暗藏于生动有趣的任务之中,不但使学生情绪饱满,而且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操作中,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

  (四)强化练*,形成技能

  (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具体阐述如下:

  (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

  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ENIAC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1946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氛围。同时复*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

  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

  任务一:电脑发展史

  如:计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 (1945年~1955年)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5年~1965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年~198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年~至今)

  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4人1小组,分工协作1位组长,2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位加工整理,1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

  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

  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一个完整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主机 寄存器. 内存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 计算机系统 外部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软件 系统软件.应用软件.

  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器等。

  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板书)

  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

  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三)强化练*,形成技能:

  测试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

  测试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

  测试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

  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

  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

  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把 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驱动学生自主学*、协作学*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教学过程】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XXX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XX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老师根据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

  3、任务二—网页的下载

  先指导学生阅读“网页的下载”,了解网页下载保存的步骤,然后进入某一个网站下载一篇童话故事。

  学生演示操作:请一个学生演示网页的下载操作。

  老师根据学生的演示操作进行点评,并提问:“网页的下载与图片的下载有什么不同”。

  4、软件的下载

  请全体学生练*:点击“下载一”,并将下载内容保存到“我的文档”中的“软件”文件夹里,然后点击“下载二”。

  请学生根据下载内容思考,“下载一”下载的是什么软件?“下载二”呢?

  引出压缩包的解压缩,老师先示范怎样解压缩软件,然后由学生解压缩已下载的压缩软件。

  5、综合练*

  进入某一个资源网页,按要求完成三个下载任务。

  6、总结:

  ①、请学生说一说,下载了什么?

  ②、对于下载和解压缩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瑞安莘塍六小的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计算机》,拿到课题,我在想,这节课有什么,我要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完会觉得有价值。接下来我将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望得到在座老师的多多指导。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堂课讲的是什么?《走进计算机》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它是六年级的开之作,介绍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一些知识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那么,对于我所合作的小学生而言,是不是可以跳过这些纯理论知识的学*呢?答案是“NO”,因为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上的 Enjoy,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学*,那么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成果和应用,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在继学生各种软件学*之后,本节课的理论学*就开启了他们对计算机综合认识的大门,它不仅是知识链上的一个转折点,更是在整个计算机学*中起到了一个脊梁骨的重要作用。

  面对如此重要的教学内容,我又要和一群怎样的学生合作呢?六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性格上开始叛逆,不喜欢听老师长大论的讲授,喜欢自己动手去尝试。他们在接触了两年的软件学*后,初遇较为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时候,寻求创造性的叛逆与力求稳定性的枯燥开始碰撞,又会造就怎样的课堂,它将值得我们去期待!

  (一)教学目标

  在这样的期待下,我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争取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

  1.了解计算机内部的硬件组成及基本功能。

  2.了解计算机最基本的工作流程及各设备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掌握计算机基本的工作流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的强大能力,体验自主探索的快乐。

  (二)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毋庸置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内部主要硬件的功能。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难于理解抽象的知识,所以我将“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学法

  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又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学生?我将“创设情境法”和“任务驱动法”作为课堂的中心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了一个支持者的作用,所以,我提倡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的建构。

  三、教学过程

  那么,怎样的课堂设计,才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化枯燥为愉悦。我将围绕一个“趣”字来展开,以闻趣、探趣、悟趣、疑趣的方式逐步推进课堂教学,以此来分散教学重难点,支持学生主动愉悦地去获得知识。

  基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我将结合学生的对卡通人物的喜爱,将每种硬件的特性融入卡通形象,成为各个主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以此来导入一个“瞧,这英雄一家子!”为主题的故事情境。课前将学生分为8人一组,每组分到“CPU、风扇、内存、硬盘、主板”一组计算机硬件(cpu被风扇虚盖,不同颜色的内存条,标签贴纸,提前摆放在桌上)。

  1)闻趣

  课堂伊始,以图片自我介绍的形式,呈现这一家子的成员性格特征和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慢慢进入课堂的情绪,也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引起兴趣,唤起探究欲。

  比如,我是迷糊小妹,我喜欢打扮,我的记忆力很不错,但是因为我很迷糊,记住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很努力喔!不过不怕,我有一个精明能干的姐姐,她记忆力超群,过目不忘,记住了就不会忘喔,而且能记住很多东西,嘿嘿,自恋一下,我也是家里的好帮手!我有一个细心又负责的妈咪,我们都很喜欢和她谈心,她把我们每个人紧密的连在了一起,照顾我们的点点滴滴,承担了整个家庭的大小事务。当然,不可不提的是我们的英雄爹地,它是我们家的主心骨,睿智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力、敏锐的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让我们离不了他,对他深深地崇拜着……英雄的身边总是有个得力忠心的助手,老爹也不例外,随从小风总是如影随形地跟在老爹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当然,我们还有很多亲朋好友,我们一起团结合作,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创造奇迹。这一家子处于一个中心地位的重要作用,将各个分离的部落连成一个整体,传递消息,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得了英雄之家的美名。

  教师引出这么有意思的一家子后,自然过渡到信息技术课堂上,也有这样不可或缺的英雄之家,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探趣环节。

  2)探趣

  教师提示可以根据卡通的性格能力,参考书本的讲解和上搜索,找到桌上与人物相对应的硬件一家子。小组分工合作,组员自己确定角色,重点查找角色相对应的硬件,通过查找,能明确该硬件的名称和作用,再与角色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组员用标签记录硬件名称贴在该硬件上,并以简要的方式在记事本中记录该硬件的作用。

  这一环节,提前准备了一些颜色不一的内存,让风扇虚盖着CPU,设置小小的难度,考验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根据实物,初步感知硬件设备,明确其对应的名称和功能,带着一种兴趣和可能性去发现,去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分小组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想过程经历和结果后,做一个引导解释。

  当学生认为自己都掌握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教师抛出问题“那他们又是怎样紧密相连,团结合作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是,由于场地、时间和设备的限制,我们先来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研究他们的展示,取得自己的真经!

  学生视频观看主机的组装,了解分离的个体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承载了计算机的运行。

  英雄一家子中,每个人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家庭中必不可缺的成员。这些硬件也如此,既各自独立又互相依存,谁生病了,找上一个替补就可以,不需要整个更换。

  3)悟趣

  当课堂推进到这里的时候,是否已经进入结束阶段了呢?不,教师马上引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以“英雄总是要去解决问题,那这些问题他们又是如何获得,任务又是如何成功解决的?”的问题带出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帮助,完成计算机的工作流程。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就需要借助亲朋好友的帮忙!

  情境中,有专门收集情报小队,有专门分布信息部门,他们分工合作,以英雄之家为中心,展开任务,解决问题。请学生联想,我们内部硬件之家的亲朋好友在哪儿,他们是谁,又是进行怎样的分工合作,展开任务的?请举例说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去探究,尝试去发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流程:输入设备——主机(各部件的通力合作)——输出设备。

  4)疑趣

  了解了计算机的硬件和基本工作流程,可以说,课堂进行到这里,学生已经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力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再把学生拉回课堂,在基本知识点清楚地基础上,抛出问题“现在的电脑,越来越薄,越来越小,看看我们的笔记本、上本、IPad,你能找着他们的情报收集和信息分布部分吗,他们的内部硬件之家在哪儿?你知道他们和台式电脑有哪些异曲同工之处?”

  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因为我考虑到,课堂的实物都不是社会上流行的趋势,经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可能对学*的知识存在一个定势思维,为了拓宽相联系的知识面,引入流行元素,在变化中找到不变,能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

  本节课围绕趣字,通过闻趣、探趣、悟趣、疑趣四个环节来展开教学,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具体形象的卡通人物,学生能通过感知、对比、联系来验证猜想,形象地理解硬件的作用,感悟基本的工作流程。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8 课《文章标题更醒目——制作艺术字》,是在学生对Word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制作图文并茂电子报的初步知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及简单的编辑处理和修饰,教学重点是艺术字的插入方法、艺术字大小、位置及形状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是设置艺术字的阴影与三维效果。

  本课内容制作艺术字,从表面上看是针对文字的处理,其实质是在Word中编辑图片。艺术字作为一种特殊的图片,既有图片特征,又有文字特征。如:通过控制点调整大小、移动位置、调整形状等均为图片操作技法,而插入艺术字过程中编辑文字这一项,又跟上一单元所学文字的修饰完全相同。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隐隐约约感觉到艺术字类似图片(因为金山画王中的《用卡通拼图》一课中有过类似操作),但这方面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没必要跟学生作细致介绍。因此,教学中把大小的调整、位置的移动作为新知识让学生探究。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Word中对文字的基础编辑方法后的第一课,在此之前,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对文字的字体、字号、字的颜色进行操作,而艺术字具有特殊的造型、丰富多变的色彩,这些特征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很高的学*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艺术字的插入方法;

  2、使学生学会调整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形状,会设置艺术字的特殊效果;

  3、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本课教学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菜单,另一种是使用绘图工具。实际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学生机上Word程序中的绘图工具栏是关闭的,对于绘图工具栏的打开操作,在第一单元第一课《创建Word文档》中已经学过,非本课知识点。因此,为了使学生在探究式学*中便于发现艺术字插入工具,在课前提前指导学生打开绘图工具栏。

  二、素材选取:

  本课教学设计以即将到来的学生较熟悉的母亲节创设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对妈妈的爱为学*出发点,调动学生努力学*的积极性。这样做,能够激发部分厌学的学困生再次萌生努力学*的决心。另外,艺术字除了用作文章标题外,学生更喜欢用它去制作贺卡,以母亲节贺卡为题材,学生创作时能够带着自己对母亲的爱去创作,不仅学生会努力开拓思维,而且作品的内容会十分严谨,这种情况下学生一般不会随意输入。(实践中学生创作时,有的学生没想好,即使一个字不写,他也不会在给母亲的贺卡上胡乱输入)

  三、环节设计:

  本课教学共分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1、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以“母亲节你想跟妈妈说些什么”切入,以课件《妈妈我爱你》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针对插入艺术字的方法、调整方法展开探究,通过学生演示汇报交流新知。其中插入艺术字方法上,注重学生演示准确性的同时,鼓励插入方法的多样性。调整艺术字时,依据学生探究情况老师作适当补充,在普遍困难的情况下老师进行演示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到调整的关键步骤。对于艺术字特殊效果的设置,首先以艺术字欣赏的形式引出,向学生指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特殊的效果能够使主题更突出,然后组织学生参照课本介绍自学自练。

  3、大显身手:

  本阶段利用课件给学生明确任务及要求,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大胆创作。

  4、作品展示与评价

  通过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发现别人优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收获与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分享学*的成就与快乐,同时以母爱的伟大与母亲的艰辛付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知识点是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走一段直线,学*机器人编程中最简单的“顺序式”结构。重点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把理论设想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走线段”任务对刚接触机器人没多久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的,主要是由于学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没有直接可以借鉴的学*经验。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模式时也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特点,顺应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儿童化、趣味化着手,投其所好,让学生沉浸到机器人学*任务的愉快氛围中,接受困难的挑战,从而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方式,通过课内竞赛等方法来实施。

  第一次主题任务活动,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互学互助,提高效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机器人的组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机器人;初步学会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控制机器人,能让机器人走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中的小型竞赛,学会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机器人编程步骤,学会顺序结构的编程方法。

  教学难点:

  让机器人尽可能地走直线。

  课前准备:

  机器人调试比赛场地一块;比分记录牌一块;综合得分记录牌一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实践探索。

  师:宣布本次比赛的主题:机器人邮递员。看看哪个小组的机器人邮递员最能干,能将信准确及时地送达指定地点。

  宣读本次比赛的规则:

  (1)各队按要求在规定的20分钟时间内完成机器人的搭建及调试工作。

  (2)在每次比赛之前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

  (3)采取对抗赛形式,每次两小组比赛,三局两胜制,胜队进下一轮,负队淘汰。对决次序由队长赛前抽签决定。

  (4)比赛的过程中参赛队员必须服从裁判。

  (5)比赛中,如果因为场外干扰或者场地的原因而未完成比赛,由裁判决定是否可以重新比赛。

  (6)比赛过程中只允许每小组两位参赛选手和相关工作人员进入比赛场地,其他人不能进入。

  然后,教师简单分析本次任务的特点及完成任务的思路。

  学生活动,教师下组指导。

  3、学生比赛。

  由一位教师及若干位学生组成一个公*竞赛裁判组,组织好本次比赛。相关记录人员(由学生担当)负责记录好各小组成绩与名次。

  教师及时处理好小组的违规及各类争执,保证比赛的相对公正、公*。

  4、评价与反馈。

  师:我们今天的活动即将结束了,现在让我们评价与反馈一下。

  首先,我想采访一下最能干的机器人邮递员,你们小组的机器人为什么这么厉害?

  请小组成员全部上台,给大家作经验介绍。

  其次,各小组拿出评价表格,根据评测表为本组(队)的表现打分。

  5、整理下课。

  师:好!同学们。我们的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请各小组整理好自己的器材,由组长交回到老师手中。

  附参考程序:

  乐高机器人范例程序

  纳英特机器人范例程序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4)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12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想,请各位专家指正。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章

  第三节中的一块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现代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和探究学*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第一次在网上申请、注册类操作,也是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效果很好,会对以后知识和技能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掌握网上注册电子信箱的通常步骤,能够对知识归纳、总结,并培养学生具有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法、激发兴趣法、任务驱动法、指导归纳法、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使学生受到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不积极健康的电子邮件的教育,并自觉抵制网上的垃圾邮件。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邮件的申请、发送及收取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是我们信息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利用互联网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大家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电子邮件则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如何教会学生通过邮件实现与老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将学*场所及时间延伸的教室之外则显得尤为重要。

  难点:邮件中附件的巧妙应用

  电子邮件中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还可以有图片、声音、影片等资料,如何利用附件传送这一类文件,如何收取、选择和保存他人邮件中的附件是学生比较难弄清的问题。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在为学生创设了网络环境、提供了学*及操作的网址和这些情境后,用极具吸引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出问题,使学生乐于在这个情境中研究实践,再通过演示法来达到教学效果。期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学环境

  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设备。

  这节课的具体实现是在多媒体投影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三、说学法

  观察、实践、交流和总结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新知识,因此,我在课前已经根据调查将以及就*原则将学生进行好、差搭配分组,确定小组的负责人(以前申请过电子信箱的同学或信息技术课上反映比较灵活的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比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一段动画显示:同学们还有2年多的时间就将离开自己的家乡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学读书了,到大学后同学们有那些方法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同学以及老师联系?

  引导学生先回答,然后利用动画展示学生实际生活中已经了解和熟悉的一些交流信息的方式。(如QQ、打电话、写信和E_mail等),让各个小组根据课件内容展开讨论这些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然后教师抽个别学生回答,归纳得出结论:(使用E_mail交流的优越性)。

  1、 传递信息速度快

  2、 免费

  3、 内容丰富

  然后问学生知道如何利用E_mail具体的进行信息的交流吗?部分申请过电子信箱以及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使用能力,基本能够回答出要利用E_mail进行交流所需的前提条件(申请一个新的邮箱)以及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发邮件)。(这些学生已经被分散的分入各个小组并被确定为小负责人)

  (二)、任务驱动,渗透方法,自主探究,交流互助

  利用投影展示,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分组完成。

  学校要搞一次民意调查,希望每个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每个同学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以班级和姓名为主题将这句话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

  同时教师通过投影把可以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网址展示出来,并截取一个邮箱申请的界面,提醒同学们申请时注意每一项右边的说明文字,并提示学生只需要填写左边有红色“*”号标注的选项。

  由于现在申请免费邮箱的界面都非常清晰,只要说明了申请的一些注意事项,以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基本上是能够申请到一个邮箱地址的,同时各个小组中均已安插了个别操作水*较好的学生,能够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再加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在10到15分钟内是能够基本完成这项任务的。

  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及时展示收到的邮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三)、任务递进,分工合作,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投影进一步展示该情境的下一步任务。学校要做一个湖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的专栏介绍,各小组以小组名义发送湖北省内任一风景区的图片及该景点的文字说明。

  学生先分组讨论,如何将搜集好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发给老师。(邮件附件,对于如何发送附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电子邮箱界面,除了刚才已使用过的一些命令按钮外,还有哪些东西。)

  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在网上搜集相关景点的文字简介及风光图片。再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本组组长的邮箱里;最后要求组长将收到的邮件整理后转发到教师邮箱,所有同学一起来探讨操作方法和观察具体操作过程。

  (四)、展示结果,归纳总结,深化知识,提炼主干

  利用投影展示各小组发过来的邮件内容和景点风光图,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同时询问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是否了解了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信息需要的前提条件以及操作过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解释E_mail地址的格式要求及邮箱申请及发送的注意事项,同时教育学生网上垃圾邮件的危害。

  (五)、注重实践,强化运用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把信件发给多个人应该怎样发?

  2、能不能在邮件中插入一段歌曲或动画?

  五、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中进一步去实践与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第六章《网络安全技术》第一节,课题是《网络安全》,教材通过介绍有关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普及网络安全应用知识,促进网络应用环境和谐、健康发展。

  课程内容标准: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树立网络交流中的安全意识。

  二、说教学对象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但是对于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却了解的并不全面,网络应用的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于这种类似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学生的学*热情不高。如果从学生不良的网络使用*惯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并形成概念,将会更好促使其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通过学*,了解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能够识别网络应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能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经历回忆、案例分析等过程,体验网络安全隐患对正常电子商务活动带来的危害,归纳出网络应用的安全*惯,减低网络安全隐患对自己的正当网络行为所造成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学*,领悟创建网络安全环境的社会责任,形成良好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应用*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电子商务与网络安全的关系。

  ◇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及一般处理方式。

  ◇ 网络安全问题及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

  ◇ 对概念的理解。

  五、说教法

  ◇ 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引起学生反响,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兴趣。

  ◇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对网络安全案例进行理性分析,形成网络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网络应用*惯。

  ◇ 讲授法:结合实践和案例,形象地讲解电子商务的概念。

  六、说学法

  ◇ 发现法: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发现网络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归纳和提炼解决的办法。

  ◇ 小组讨论法:以相*的四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讨论中既能让学生各抒己见,也能让他们学会从别人的观点中得到启发,加深对网络安全的理解。

  七、说教学策略

  1、 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网站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自主学*和讨论。

  2、 以适当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 利用分析和活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促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设计理念:与新课程相适应,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为本,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重学生学*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学*方法的指导。

  八、说教学过程

  归纳升华

  结束

  开始

  情境引入

  程序

  开展调查

  网络

  演示购物过程

  网络

  案例一

  案例二

  学*评价

  知识拓展

  视频、

  网络

  案例分析

  调查统计

  九、说教学反思

  教学特点:

  1、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取代了理论学*的枯燥。

  2、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效果:

  1、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3、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进建议:

  1、如果能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还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长期的.正确导向和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精美门票浓浓乡情》,这是一课综合实践课,可能与其他教师选题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参赛的目的,向大家学*。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以后的综合实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同样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人说,优秀的教学将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建构更好的学*机会和锻炼机会。《精美门票 浓浓乡情》是在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之后的综合实践。下面,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我设计这课的思路并希望能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精美门票 浓浓乡情》是湖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组为初中一年级下学期所编写的综合实践课题,此课题是在前面学*了金山画王、看图软件、Photoshop初步以及Word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后设计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教材一直围绕着“图文并茂”为主线,逐步深入细致的进行了各部分内容的学*。我认为,本课题是全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对学生前面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检测, Word软件提供了高效图文处理的功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非常实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应当作为重点内容来学*并掌握,也是学*信息技术技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该课题要求以身边家乡的美景为依托,结合信息技术知识,制作一张主题突出、美观适用的门票,通过实践,鼓励学生运用已知解决问题。使同学们更加熟悉Word及图像信息处理的有关操作,进一步培养团结合作、发展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他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并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所以该课题的学*,意义重大。

  二、学情分析:

  此课题面对的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能灵活使用鼠标,而且已经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Windows的有关知识和因特网的相关操作,为了课堂教学更加贴*学生实际情况,能让学生更好的将信息技术课中所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在分析了学生实际与教学实际之后我决定利用我县优胜景点空山洞作为学生训练的材料,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所以对学生能完成此课题比较有信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进一步掌握Windows的有关知识和因特网的相关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通过实践活动,共同协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努力保护大自然,并激发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②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体验自身的价值,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③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Word中的图文混排、艺术字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使他们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更加认真地学*科学文化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

  课前准备:

  (1)教师收集整理有关空山洞景区的图片资料和制作相关网页;

  (2)学生较熟悉Word的有关知识和图像处理、因特网的有关操作;

  (3)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工协作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说教法:

  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自主式等方法进行教学。当然,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定之规,每位教师也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基于学生对本课题认知的特点,本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现有空山洞风景区门票,并让学生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分析信息的能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网页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部分:说学法

  现代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也就是“学会不如会学”。那么由此可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学*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七年级学生自主性已经较强,但还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自主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浏览教师网页:http://wzrtyq.51.net,获取有关门票设计的知识以及空山洞风景区景点相关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2、合作学*法:

  在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创作的过程中,我应用到了合作学*法,让学生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团结协作,完全任务。

  3、操作实践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操作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硬件的支持,再好的理念也是没法实现的,此课题的重点也是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增强综合能力。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设问: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到过哪些旅游景点? 接着发问:你是否把这些旅游胜地的门票收藏起来了呢?为什么要收藏门票?由此引出制作一张精美门票对景点的重要性。再此进一步出示空山洞门票,让学生谈体会,激起学生想要设计新门票的渴望。提出利用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为家乡的风景名胜空山洞制作一张门票。由此导入课题,这样的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使学生明白了这节课的学*目的。

  二、自主探究,收集信息。

  由于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以家乡的景点为体裁设计门票,首先要了解景区的特点,而且要了解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课前专门收集了景点图片、景区介绍及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制作成网页形式上传到Intel网上,此时,我将指导学生打开教师制作的网页,了解空山洞、查看门票范例及门票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并从中收集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这样有征对性的设计网页,提供信息资料,避免了学生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搜索资料花费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收集有用的信息,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处理的*台,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提出要求,共同创作。

  在学生浏览教师网页后,对景点及门票设计的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我将紧接着提出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协作创作:

  要求:

  (1)确定门票的幅面大小:20cm(宽度)×7cm(高度);

  (2)门票的主副标题应做必要的修饰,应有背景设置,使主题更加突出,门票更加美观。

  (3) 利用Word软件制作(对于Photoshop非常熟悉的同学,也可利用此软件进行设计)。

  (4)门票中必须含有景点图片、名称、价格、编号等基本元素。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将巡回指导。设计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在设计的过程中有同学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点,并根据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将集中用投影仪为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及时解决他们在学*过程中的障碍。这样的设计提高了课堂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学*印象,体现了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课改理念。

  四、结对共享,进行交流。

  组与组之间可结对共享,进行门票作品的交流,提出意见和看法,以便更好地改进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意在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创作,包括信息技术技能、审美能力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等方面,这样提高了审美能力,也培养了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展示新作,总体评价;

  我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也将关注那些设计较好或设计有特点有新意的同学,将作进一步展示,并由他们说出他们的设计意图,好的设计将会演示设计过程。

  这样的课堂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又共同巩固了所学知识点。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完成了这节课的内容后,布置作业,收集家乡其他旅游景点资料,制作一张精美门票,发送至教师个人电子信箱E-mail:wzrtyq@163.com

  第五部分:说教学反思

  “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懂英语,会电脑。”可见计算机知识的学*已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课程组成部分,这不仅对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也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而能将这种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努力的方向。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1、教学设计尽可能接*学生生活实际,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这样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2、由于学生信息技术水*有差异,必须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在做设计时,我尽量分配基础差的学生做较容易的活动项目,逐渐增强难度,增进其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大胆放手让其担负有挑战性的活动,并能积极帮助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同学。3、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六部分:说设计理念:

  1、 选材贴*学生实际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乐学。

  2、 自主探究,共同创作,满足了每个学生的学*需求,使学生愿学。

  3、 多样的形式和适时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学*质量,使学生能学。

  4、 层层递进,适时反思,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

  当学生乐学愿学,能学活学时,就将学会学*,将学*当成乐趣,作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为学生终身学*奠定了基础。

  另处,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没有预见到的问题或出现突发事件,这时教师要沉着冷静,力求把问题或突发事件变为课程资源而为教学服务。

  总之,本课是以实践活动为中心,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计的。

  以上是我本课的设计过程,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和同仁们不吝赐教,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4

  《搜索引擎》是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遨游网络中的第4课内容。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互联网,了解各网络的组成部分,能够初步了解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并且能够使用浏览器去遨游网络,并通过网络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最后运用查找到的资料制作图文并茂的文档的形式呈现。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概念,以及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感受搜索引擎的强大及方便。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通过任务来引领学生的学*导向,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实践操作。

  在教学中,我首先是通过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动物视频引出有关动物的问题,进而进一步引出搜索引擎,再介绍各个搜索引擎,并介绍如何使用搜索引擎,然后确定关键词惊醒搜索。在确定了关键词后,再让学生对搜索的结果进行分析、整理,选择最准确的那一条结果。在学生基本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的基础上,最后让学生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有关于动物方便的知识,并完成一张表格,以成果的形式进行呈现。

  这一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有这么几个疑惑,也一直在思考。第一,我对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了一个大的改动。首先教材上是让学生搜索新华书店,查找新华书店的网站。我考虑到学生对新华书店可能不是很感兴趣,再次单纯搜索新华书店也不能进行下一步的任务,不能形成一个套路或是体系,最后也不能以成果的形式呈现。因此我把搜索的内容变更了一下,通过提问关于动物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去搜索,寻找答案。从而引出搜索引擎和关键词的选择。但是这样一变动,也带来一个问题:搜索的关键词变得更加长,和复杂了。我担心学生的打字水*,怕水*较差的学生一下子完成不了任务。其次,在引出了搜索引擎后,我直接介绍了各种搜索引擎,并让学生选择一个搜索引擎进行打开,速度快的可以多打开几个。而教材上是先让学生学会用百度搜索引擎进行搜索任务。然后在介绍其他的搜索引擎,进行尝试,对比、感受。我觉得我这样设计在教学效率上可能更高一些,而且,教材上指定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搜索框得太死了。

  这一节课,我准备得比较匆忙,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考虑完善,希望各位前辈、同事批评、指正。谢谢!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SmasrArt图形及其类型;

  2、学会插入SmasrArt图形;

  3、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插入SmasrArt图形;

  2、掌握使用SmasrArt图形组织信息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SmasrArt图形可以条理清晰地将信息组织起来,经常被用在幻灯片页面上直观、有效地传达信息或观点。本节课我们就用SmasrArt图形完成展现过年的*俗的演示文稿。

  (二)新课教学

  (一)插入流程式SmasrArt图形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过年”的文件;

  (2)单击【插入SmasrArt图形】淡出【选择SmasrArt图形】对话框;

  (3)选定【重点流程】选项;

  (4)单击确定【SmasrArt工具】选项卡;

  (5)在SmasrArt图形中输入“过年”“除夕”。

  (二)在SmasrArt图形中增加一项,输入正月十五的*俗

  (1)在文本窗格中的“拜年”文字后按下回车键,输入“正月十五”;

  (2)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升级】;

  (3)单击【SmasrArt工具】→【设计】→【创建图形】→【降级】;

  (4)文本窗格中的空白文本降级为级别2;

  (5)继续在文本窗格中输入“吃元宵”“闹花灯”然后关闭文本窗格,完成SmasrArt图形。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SmasrArt图形的优点有哪些?

  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说课稿范文二:切换效果不一般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PowerPoint软件提供了多种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巧妙地应用就能制作出不一般的演示文稿。

  本节课,就来为演示文稿“中秋节”设计切换效果。体验做导演的感觉吧!

  (二)新课教学

  1、设置第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中秋节”的文件;

  (2)打开动画选项卡,查看切换到此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单击动画→预览;

  (4)显示当前幻灯片从全黑背景中淡出的效果。

  2、设置后续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幻灯片/大纲】→【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

  (2)单击【擦除】中【顺时针回旋,8根轮辐】;

  (3)单击【动画】→【预览】。

  3、设置换片方式

  (1)选中从第一张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幻灯片;

  (2)在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找到换片方式的设置区域;

  (3)设置动画效果前的复选框,并设置时间为00:05;

  (4)从头放映幻灯片;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切换效果过多会造成视觉疲劳,你怎么认为?

  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说课稿范文三:个性设计精包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幻灯片主题;

  2、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样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幻灯片主题;

  2、掌握设置幻灯片背景样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颜色、背景、字体等元素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正如产品的包装,不仅能够容纳、修饰产品,更具有吸引注意、传递理念、彰显品质等意义。

  本节课,就来对文件“端午文化”进行包装设计,用个性化的外观强化演示文稿表现的主题。

  (二)新课教学

  (一)、为演示文稿添加主题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端午文化的文件”;

  (2)单击设计选项卡,显示出系统内置的主题选项;

  (3)单击暗香铺面主题选项,则演示文稿中所有幻灯片都应用这个主题;

  (二)、设计主题的细节

  (1)单击【设计】→【主题】→【颜色】→【龙腾四海】;

  (2)演示文稿的主题颜色发生了改变。

  (三)、设置背景样式

  (1)在第三张幻灯片页面上,单击设计背景样式,单击下方的【设置背景格式】;

  (2)单击插入自下的文件;

  (3)找到本科素材.JPG;

  (4)单击插入,返回设置背景格式对话框;

  (5)调整背景图片透明度为70%,背景图片淡化,前景的文字更清晰;

  (6)单击关闭,完成设置。

  (四)、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应用背景样式后,主题中的背景是否消失了?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课程名称: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课表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 难点: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 3. 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 该课时内容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及Access简介。

  本节课主要以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认识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整体上学生接触的新概念比较多,需要教师介绍的内容也稍显过多。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剖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基本操作,为将来学*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在学*本课内容时可能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数据库四个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理解与区别(对于从未真正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几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学生容易联想的生活例子进行解释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如果学生对Excel的学*不够深入或是遗忘较多,那么在认识数据表的记录和字段以及对记录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通过对电子表格和数据表进行对比教学以及让学生凭借以往对Excel的操作经验自行尝试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数据表。)。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学*基础的要求是: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体验过网上数据检索的`强大优势。由于学生已经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与Excel进行对比自然地过渡到Access,此外,凭借以前对Excel的学*经验,学生对以表格形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学*该节内容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过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但学生只知道是数据库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真正的数据库却并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形成的”、“数据库是如何管理数据的”充满好奇,而这些疑问正好可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得以解决。综上所述,学生对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网上检索的体验经历将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学*,如小组讨论互助、对比联想、技能迁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成就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简单认识数据表的结构,并初步掌握数据表中浏览、添加、删除、修改记录的基本操作。 2、过程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触类旁通、总结归纳的学*能力,并灵活运用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对比、互助等多种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护信息的*惯与意识。

  四、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学*、讨论交流、对比演示、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

  简述设计创新之处及特色(300)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2、触类旁通、学会学*;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资源管理器》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查看文件内容》第二课时的.内容。

  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中的“大管家”,对它的学*不仅是本章学*的重点,更是学*文件管理知识的入门一课。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结构,帮助学生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家用电脑比较普及,他们具有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我会给他们创造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他们又是稚嫩的禾苗,需要阳光和雨露,我还会适时引导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一课时里,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在我的电脑中查看文件内容的操作方法,这为本节课教学已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由于本课学*内容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式学*。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启动、退出。

  2、了解其结构组成。

  3、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

  1、掌握在资源管理器中简单管理文件的操作能力。

  2、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三、教材处理。

  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及认知水*,我制定了认识资源管理器这一教学重点以及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这一教学难点。

  四、教学,学法,评价与手段。

  (一)教法阐述:

  本课通过创设“寻宝”、“改宝名”、“掘宝”三个游戏环节,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中掌握利用资源管理器打开文件,文件重命名,删除文件的操作方法。

  (二)学法指导:

  我会引导学生通过“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总结巩固”,建构资源管理器的相关知识,提升在资源管理器中管理文件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情感,我设计以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新课呈现,巩固操练。

  (1)寻宝。

  (2)改宝名。

  (3)掘宝。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计算机操作系统就像一个“大宝藏”,它的里面有许多珍奇的“宝贝”。要挖掘“宝贝”,我们首先要找到一把开启这“宝藏”大门的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资源管理器。同学们想得到这把宝贵的钥匙吗?通过学*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随后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这时我会提示学生:其实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和我们学过的画图软件启动方式基本相同,大家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主探索,尝试操作。然后我会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控制学生机,演示并介绍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目的:让他们进行知识迁移,从而掌握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并了解资源管理器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接下来我要和同学们作一个《寻宝》的游戏。游戏说明:游戏分为3关,将全班分为4组,我课前会将20个以“宝贝1、宝贝,2……”命名的文件放入D盘中,请学生按要求操作。游戏第一关:寻宝。(演示幻灯片)这是我截取的游戏画面。首先我要做简单的游戏示范说明。随后要求各组同学在5分钟内找到这20个文件,并记录下各文件存放的路径。时间到时,哪一组的同学找到的文件最多哪一组就为获胜组,同时我会对该组进行激励性评价。然后我将以抢答的形式请学生说出每个文件的位置,其他的同学按照他的路径打开文件。

  在这个游戏过程中,我将磁盘中的“文件”变成了神奇的“宝贝”,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在“寻宝”的同时掌握了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的方法。游戏第二关:《改宝名》本关仍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要求同学们将刚才自己发现的“宝贝”文件改为“自己的名字加数字”,这时有的同学可能对其操作方法显示出困惑的表情,我会让他们进行讨论交流,并适时的提示他们:单击鼠标右键试试看!同时我要强调:只能修改自己找到的“宝贝”文件名,可不能动别人的“宝贝”呀!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与自己动手操作,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道德素养。游戏第三关:《掘宝》前两关都是合作完成的,本关就来个游戏大对战。要求同一桌的两名同学寻找以对方名字命名的文件,找到后将其挖掘,即删除文件。在5分钟里删除文件最多的同学获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学*并掌握了删除文件的方法。以上这一环节是课堂重难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任务是课堂的 “ 导火索 ”,我以一个个的小游戏,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同时使用有效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探索新知的积极性。

  教师总结在资源管理器中打开文件,删除文件以及给文件重命名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布置作业,作业如下(显示幻灯片)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在即将下课前,我想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初步了解了资源管理器这把金钥匙的使用方法,但是要想使它发光发亮还要我们继续努力的学*,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我们每个同学都会成为这把钥匙的主人!这样学生就在兴趣盎然的游戏中结束了本节课学*,同时我也做到了寓教于乐!

  六、板书设计:

  第四课 认识资源管理器

  一、打开文件

  二、文件重命名

  三、删除文件

  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逐条列举出来,这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七、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改变了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文件管理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以竞赛的方式展示和交流探究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的学*,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计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8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九课——为“世界地球日”宣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编辑高手---word》第三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学*页面设置、边框和底纹,表格的插入及修改,艺术字,这些都是word的基础功能,所以这节课是基础性章节,学生对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同时,这节课与生活紧密相连,易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其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两课的学*,学生已经对Word20xx的界面有所认识,能够使用Word 20xx中完成一定的任务。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感性思维丰富。根据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知识基础及思维特征,创设良好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

  三、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设置页面和边框的方法。

  (2)掌握表格的插入、合并、设置。

  (3)掌握填充表格的方法,设置艺术字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操作,采用范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法,学会制作课程表,培养学*兴趣和操作能力,及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验WORD的神奇作用,在实践操作中体会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和美学情趣,激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重难点

  1.重点:掌握表格的插入及修改和艺术字的`设置。

  2.难点:正确合并单元格。

  四、教法及学法

  (一)教法

  创设良好的学*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中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学法

  学生学*中,重视自主探究及合作学*,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完成学*任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展示三个优秀的课程表,引起学生注意。其次,说明我们的学*中离不开课程表,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用计算机制作课程表。

  2.范例演示

  按照课本上课程表样式用word制作一个课程表。

  (1)设置页面及边框

  (2)插入表格

  (3)填充表格

  3.自主探究,合作学*

  通过学*老师的演示,让同学们自学课本活动一、活动二和活动三知识点,尝试制作自己喜欢的课程表。然后,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4.汇报交流,总结提高

  让学生说出自己做课程表时的收获,谈谈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5.作业

  参考自我检测,自制一张中学生学籍卡。

信息技术说课稿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出版社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十二课《走进大自然》

  教材分析

  《走进大自然》一课是通过四季不同的背景设置和在不同季节中插入各种贴图的办法,向学生介绍画王软件中的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在贴图库中分别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组成漂亮的画面,并让学生根据画面编辑一个小故事。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加强学生对各种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贴图的旋转调整按钮的使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贴图的调整来训练和认识。本课内容为以后进一步学*画图工具创作美术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色彩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彩色世界”的丰富内涵 -- 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基于网络环境下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学生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学生对金山画王程序能很容易地绘制出美丽的图画非常感兴趣。本节课老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操作技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创作图画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法、学会分析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 " 任务 " 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在素材库中找到人物、动物、鸟类、建筑等贴图组成一幅有故事情节的画面。教学难点是对贴图进行缩放、旋转和调整大小的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掌握图画保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背景、插入贴图的使用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二)小组合作,学*新知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课伊始,我先提出问题,创设情境。一年四季都有哪些特点?(生答)在不同的季节里都有哪些有代表性的场景?(生答。师出示教师绘制的作品),你们想和小伙伴、小动物一起去领略大自然不同的美丽风我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多彩的四季吧!

  (二)小组合作,学*新知

  老师屏幕出示教学的任务: 1 、在彩色背景图库中找到你喜爱的季节场景; 2 、找到一起游戏的小伙伴。

  1 .彩色背景的选择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提示,让学生按操作步骤在工具箱中找到彩色背景工具,练*插入背景的方法。(师可以先用媒体出示操作步骤,然后学生自己练*)

  2 .贴图的插入。刚才通过媒体的及教师的引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这时教师指导学生找到贴图工具,放手学生自己练*在贴图库中选择人物、动物、鸟类、建筑、交通工具、鱼类、昆虫、植物、天空等类别的方法。

  让学生尝试在贴图出现在画面后,对贴图进行调整的各种控制按钮的操作方法。

  3 .用同样的方法,选择植物类图库和天空图库,将云朵和花草添加到图画上。

  4 .在人物类样式贴图库中找一个你喜爱的小朋友的贴纸,把它拖到我们的彩色背景上,完成作品。

  (三)综合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在练*的设计上应注意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实效性。在这里我设计了如下练*内容:

  师:请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创作一幅具有四季鲜明特点的图画,把你图画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看谁的故事最受欢迎,让我们共同分享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小组进行创作)

  教师巡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术视图知识指导,告诉学生在贴图的时候,远处的景物要调整得小一些,*处的景物要大一些,注意整体布局美观大方。

  (四)总结

  通过你们的作品,你们感受到了大自然与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设

  本节课教学是利用金山画王中的工具组合图画,所以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重点应放在构图和画面内容情节上,让学生感知图画也是一种语言。美术的语言是丰富的,提醒学生在图画中除了人物有语言之外,在大自然中动物、花草也都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语言。应插入符合场景特点的贴图。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熟练掌握背景设置和贴图的插入方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能力和借鉴以往经验的知识迁移能力,并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成为爱护大自然的一员。

  以上是我的说课,希望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证。

信息技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背景分析

  华师大版教材十四课到十八课教学内容是学生学*制作一份小报,在这个单元活动中我以 “*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本课源自华师大版教材第一册第十四课《开始做小报啦!》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文字处理软件,也了解和体会到制作一份电脑小报的过程和方法,对学生今后的EXCEL等软件的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是制作漂亮的小报的开始,也是最为基本的设置框架结构,学生在学*活动中,既要依据自己的项目活动,把握自己的主题风格,又要有性格的设计和制作自己小报的框架结构,这是最为关键的,融会贯通在整节课的过程之中

  2、关于教学设计

  依据新课程标准,信息科技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观念,注重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自主学*,发展思维能动性,同时让学生的其他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二度创造,将十四课到十八课以 “*安快乐每一天”项目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让学生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这节课是“开始做小报啦!”第二课时,设计制作出小报的框架,并对框架图形的线条进行美化处理,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学*的快乐,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

  本课教学设计,采用“谈话引入,揭示课题——明确任务,构思框架——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展示评价,经验交流”教学流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短时间内帮助学生理解板报制作的步骤,也让看似复杂的板报制作变得简单易操作,提起学生参与的极大兴趣,为后边的教学作了铺垫。

  (2)、明确任务,构思做法

  要让学生清楚明白本节课的活动主题和任务,才能引导其在有限的时间内最终掌握正确的方法技能,因此,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明确本课要完成的任务,通过让学生思考并绘制“框架构思图”,引导学生构思小报框架制作所要采取的具体做法,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环节做好准备,避免了活动时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和无目的性。

  (3)、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框架设计制作活动正式开始了,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构思的框架图在WORD中实现,他们将发现采取行动时会遇到种种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此时学生会很迫切地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求知欲将会膨胀开来,这正是学*的最佳状态,利用这一点,我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

  (4)、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最终学*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信息科技的兴趣。

  信息科技课堂教学评价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梳理板报制作的方法步骤,让学生比较并说出电子板报与手绘板报之间的区别,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梳理知识技能的能力。

  本课的设计特色是:将问题预设在板报框架设计制作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这些问题,并会受好奇、好强心理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增强了自主学*的能力。

  3、关于教学策略

  本课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宽松、探究、自主学*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情绪,寓知识技能于快乐的学*活动之中,在主体性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的。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手段:

  1、 示范演示法——通过对样例板报的制作进行“时光倒流”的演示,使板报制作的步骤变得清晰和简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2、 自主学*法——通过事先制作的“小帮手”文件,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学*的氛围,增强学*的主动性和学*兴趣。养成良好的终身学*的能力。

  3、尝试法——在自主探究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探究到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和动手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理念。

  如果这些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没起到预期的作用时,应及时发现问题,抓住典型,以典型事例进行分析解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分析,大胆尝试。

  二、说目标(全面描述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课教学目标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的过程与方法,既设置了学生在35分钟的教学中能够达到的短期学*行为与实际效果的具体目标,也为今后的可持继发展作了铺垫。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生能够达到的层面。学生在学*过程中激发出来的兴趣与情感的主线在与知识技能这条线紧紧缠绕交织呈现的时候,价值观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知识与技能:

  1、能知道小报的基本构成要素。

  2、能应用自选图形工具创作图形。

  3、能对绘制的自选图形的线条进行效果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

  1、能在设计制作小报的过程中,理解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2、能借助于帮助文件的学*,尝试自主探索发现新知,掌握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在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也感受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掌握求生方法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难点: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件自学法、讨论法、比较法。

  学法:自主学*、尝试操作法。

  本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把握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突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小报制作的简单步骤以及WORD软件中“自选图形”工具的合理应用。

  突破过程:通过对样例板报的“时光倒流”的演示,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小报制作的方法步骤;引导学生利用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小帮手”文件进行自主学*、主动探究,并通过实践操作领悟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理解如何合理应用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按钮。

  难点:

  合理选择自选图形中的图形进行版面布局。

  突破过程:借助于事选准备好的“框架构思图”,让学生的实践操作之前先在纸上完成“框架构思图”的绘制,为接下来的实践操作打下基础,做到在操作时目标明确,不再盲目地选择一些不太合理的自选图形。

  三、说学情

  本课主要内容是在自己已确定的项目活动中,运用WORD文档中应用“自选图形”工具设计《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框架,在上一节的课中,学生们已经了解制作一份小报的过程,确立了自己小组的主题项目活动,对word菜单栏有所了解,能打开指定的文件,能按要求保存文件,具备插入自选图形的操作技能,此外,学生通过项目学*的网站学*与了解了很多安全小常识及急救小常识,具备把自己所学的常识和朋友与家人分享的欲望和想法,制作一份主题为《紧急求生知多少》电子小报的建议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学生对计算机的常规操作有所了解,但由于课时数有限,导致学生的在这方面的能力素养还很欠缺,学生的主动学**惯还未养成,依赖性较强,遇到困难往往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本学期的教学特别注重自主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不放弃的主观学*意识。

  通过前面画图软件的学*后,对软件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和家庭因素(家中早已拥有电脑),一个一个班级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分成上、中、下三层,而中下层的同学居多,在教学设计时要尽量做到三者兼顾,本课的“小帮手”文件就是为解决这种困难的一种尝试。

  四、说教学过程

  1、教具学具准备

  a、多媒体课件:主要是教师上课用的PPT演示文稿。

  b、学生学件:本课供学生自主学*用的学件是利用FLASH软件配合屏幕录制软件制作而成,简单直观,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成为学生自主学*的好帮手,故将其命名为“小帮手”。

  c、网络教室等:通过网络教室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学生演示操作及教师必要的讲解演示以及学生需要用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传递。

  2、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教师引出话题:上一阶段我们一起收集了很多关于求生小常识的文字资料。并且,要求每一个小组从中至少选择4篇短文。现在请各小组长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小组选择了哪些内容?

  各小组的小组长及时回应。向全班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对前期的项目活动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为本阶段的学*活动进行铺垫。】

  2、揭示课题。

  提出想法:也许有同学会问,那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

  及时回应:我们要用WORD来设计制作一份《紧急求生知多少》的电子小报。

  出示初始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

  【设计意图:在不经意的谈话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明白接下来要进行的活动内容。】

  3、出示小报样例。

  师:电子小报该怎么来制作呢?这里有一张制作好的电子小报,我们一起来看看。

  幻3:样例

  学生看样例

  【设计意图:通过样例的展示,让学生对电子板报有初步的认识。】

  二、明确任务,构思框架

  1、理解板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流程。

  引出:大家一定很想看看这份小报是怎么一步一步做出来的,那就让时间倒流,一起去看个究竟吧!请睁大眼睛仔细观察!

  教师演示“时间倒流”

  学生观看“时间倒流”,从而理解板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倒流”,将复杂的板报制作过程变得简单可操作,增加学生动手的信心,勾起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欲望,并且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能说出板报制作的一般步骤。】

  提出问题:现在大家一定知道制作小报的步骤了,来说说看,该怎么做?

  学生回应老师的提问,尝试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小报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定主题、选内容;整体构思设计框架;美化框架;填入文字;整体效果修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说,教师归纳总结的过程,首先让学大胆地表达心中所想,其次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小报制作的知识。】

  2、明确任务:设计制作《紧急求生知多少》的板报框架。

  教师及时引导提问:那么这一次我们定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应教师的提问:是《紧急求生知多少》。

  明确任务:内容大家也选好了,接下来就要进行小报整体的构思,设计并美化框架。

  出示完整的课题:《紧急求生知多少》——设计制作小报框架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与提示,明确已经完成的.步骤和本堂课要完成的步骤】

  3、完成“框架构思图”。

  提出要求:仔细思考一下小报的整体构思,先请你完成“框架构思图”。

  学生绘制“框架构思图”。

  【设计意图:借助“框架构思图”,帮助学生进行小报框架的整体构思,使学生有“先动脑,再动手”的行为*惯,为良好学**惯的养成做准备,也为接下来的框架设计制作做准备。】

  三、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1、按要求打开指定的文件(已进行页面设置处理,但没有任何内容)。

  教师请学生打开桌面上名叫“模板”的文件。

  学生打开“模板”文件。

  教师进行解释:“模板”文件是一张空白页面,需要你在上面进行设计制作。

  2、提出设计制作框架时的注意点和小要求。

  出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的要求,并让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经历读一读的过程后,对制作要求心中有数,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目的性和盲目性。】

  提出小报框架设计制作要注意的地方。

  出示四幅小报框架,让学生进行比较和评价,说出理由。

  提醒:希望大家在制作过程也要注意。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比较四个案例,较直观地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

  3、根据“框架构思图”,利用“自选图形”工具在打开的文件中绘制构思的框架图。

  4、问题:如何美化这些框架图形?

  根据要求在进行制作过程中,自然会遇到问题:如何美化框架图形?

  5、引导学生利用“小帮手”文件进行自学,探究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出疑问:如果在进行美化处理时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

  学生根据*时的课堂*惯以及课件中的提示得出回应:打开桌面上的“小帮手”文件,它会告诉我们该怎么做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帮助文件进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掌握新知,利用新本领来解决问题。】

  6、按要求最终完成任务并做好相应的保存。

  【设计意图:培养及时保存文件的好*惯】

  四、展示评价,经验交流

  1、成果展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的小报框架制作得怎么样了呢?谁愿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自愿展示。

  打开自愿展示的学生作品。

  评一评:

  出示评价引导语:从整体效果看____,理由是______。在技术应用方面___,理由是______。我还觉得______。

  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信息科技的兴趣。通过自评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评价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自我反思、自我认识、自我调整,通过互评让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对待他人的学*成果,自评和互评既提高了学生的赏析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引导语能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出思绪,说出相关的内容。】

  2、交流在设计制作板报框架过程中学到的经验和方法。

  说一说:在设计制作板报框架过程中,我学到了_______。我还知道了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和方法,帮助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本领,梳理本课学*过程和学*内容。】

  3、谈谈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手绘小报的区别。

  比一比:

  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手绘小报的区别在于:

  电子小报________

  手绘小报________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两者的区别:电子小报快、整齐、易修改、不会画也能制作,手绘小报不快、字写不齐、难修改、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但较随心所欲。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制作板报的方法之间的比较,更深一步地了解他们的特性,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应用所学本领以及常用软件的合理应用。】

  4、小结

  回顾与小结:

  跟据小报制作的步骤,现在我们完成了几步,下一次我们要完成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语:

  真想看看大家最终完成后的作品呀!

信息技术说课稿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这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遨游因特网

  说课教师:

  年级:五年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省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下册《遨游因特网》的资料,是在学生已掌握了第一课中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任务:是教会学生在Internet上信息搜索的方法,处理信息的潜力。思考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首先给学生提出一个感兴趣的任务“做个小导游,介绍九寨沟”,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引出如何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以查找“九寨沟有哪些特色”为任务明线,搜索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透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搜索方法的学*,驱动学生自主学*、协作学*的潜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为主的原则,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在网上搜索“九寨沟”的有关信息;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组内学生各有分工,合作查找所需的信息,透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使学生不仅仅学*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潜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成绩可能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潜力、思维潜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思考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Internet上搜索信息的好处,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2、掌握简单的关键词搜索的方法和保存网页信息的简单操作,培养学生信息的检索、搜集、筛选、整理、加工的潜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透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潜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透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网络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利用Internet查询、收集信息的*惯;用关键词检索信息的方法;将收集到的信息加工处理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法

  3、分层教学法

  4、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学*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好处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忙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资料,而是学生主动建构好处的对象。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透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用心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创造性地加工信息,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潜力。

  1、任务一——搜索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兴趣是学生用心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的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结合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九寨沟》一课,书中介绍的九寨沟是一个人间仙境,十分得美!如果老师此刻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九寨沟,你有什么办法吗?怎样才能在包罗万象的信息海洋里快速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呢?随即引出“搜索引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探求的氛围之中。

  (2)操作指导:在网上查询信息也需要一个工具—搜索引擎,但是在我们自己的计算机中是没有的,他一般在一些大型的门户网站中才有,比如有名的网站:搜狐、雅虎、新浪等,那么同学们能够跟我来看一看。打开两个搜索窗口,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一个是IE浏览器自带的搜索窗口,一个是大型门户网站上(如搜狐)的搜索窗口。搜索引擎常用的查询方法有两种:关键字检索服务和分类检索服务。教师解说以上两检索的区别:目录检索适用于按主题(某一类别)查找信息,而关键字检索适用于按只言片语查找的信息。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能够透过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也可透过教师带给的可自主交互的网络课件*台,一方面,为学生带给了有搜索引擎的网站,一方面,为学生带给了网上搜索信息的方法,如分类检索、关键词搜索。还能够请同学们进入搜狐网站首页,看一看,想想如何在那里搜索信息(他们能够透过网站上的搜索帮忙,了解搜索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学与信息获取潜力。)

  (4)信息反馈:学生就进入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实践与体验中,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在超多的信息源中选取有效方式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学会对资料的检索与分类。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类检索的区别之处,个别学生操作演示给大家看,他是用什么方法,如何来查找信息的;信息搜索记录有几条,查找到了哪些九寨沟的资料等等。

  (5)归纳总结:网上的资料浩如烟海,纷繁复杂,我们只有透过关键词搜索、分类查询的方法,才能很快地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素材。大家透过访问不同的网站,都能发现有自己需要查找的资料,那么想把它为自己所用,又该怎样办呢?

  2、任务二—加工处理信息的方法

  (1)任务启动:把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加工,把自己需要的资料保存到下表。

  九寨胜景

  九寨文化

  九寨物产

  九寨气候

  九寨动物

  九寨线路

  (2)操作指导:学生在保存搜集到的图片或文字资料时,能够将鼠标移到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上单击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取“复制”命令,再打开word新建一个文档,将光标定位到新文档中,透过“粘贴”命令,被选中的文字或图片就被复制到word文档中去,再保存word文档。教师操作演示。

  (3)学生操作:学生认真观察老师每一步的演示并聆听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思考,去尝试新的创作,同时上课环境是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就使得学生除了获得老师带给的信息资源外还可获取超多新的信息,透过整理加工构成自己所需的信息。

  (4)信息反馈:学生将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填入老师布置的表格中,形式一份调查报告,以小组合作汇报或展开答辩会等形式。展示的过程不仅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潜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透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充分思考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学生在展示作品时,教师多给学生扬长性地评价,肯定学生的学*成果,激发学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Internet资源型学*的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教师由学科专家转变为学生学*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的主要资源不再是课本而是Internet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学生更注重问题,强调学生发现信息的过程。由于学*是由学生的计算机及网络运用潜力控制的,因此我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认识信息资源的特点,指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最直接相关的信息上,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

  3、分层教学与学生自主学*潜力、协作学**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潜力的不同,一方面我在带给的课件中的辅导区里明确分类,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够选取不同层次的帮忙,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调控过程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辅导,让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因为本节课的特点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基本知识学生已经在前一课学*过,因此本节课,教师讲解少,主要任务是适时适当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所以我留给了学生极大的空间,让他们去自主学*,协作学*。

  4、评价总结,再次深入展开,周而复始

  最后用1-2分钟的时间简单与学生一齐回顾本节资料,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提升。并对学生在网络中产生的新问题到下一课再次展开研究,让研究再次深入,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潜力,做到研究不止追求可持续发展。

  总之,我的侧重点在于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对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协调学生与教师之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潜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12

  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出版社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二册第11课《巧用绘图》。分两大部分进行说课:说教材和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分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利用标注类图形在电脑报中的作用引入的本课,在解决自选图形叠放次序和组合的问题上又转到了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脚与身体的关系上来,感觉一堂课被分成了两个没有关系的部分,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

  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流亡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把重难点都设计成动画中的内容,让学生有一种学完之后自己也能够完成“流亡兔”的感觉。因为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插入文本框和文字输入与格式设置,所以在前两个部分插入自选图形和修饰自选图形上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引导,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让学生体验学*快乐。由于设置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与组合图形两个部分是全新的内容,可以适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点拨,可以让学生感觉学*并不是那么枯燥。如何把自选图形设置的美观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所以本课培养了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

  四年级学生对于鼠标的操作已经很熟练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自信怕出错、遇困难不深究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自信的学生不断的鼓励其大胆尝试,针对遇困难不深究的学生采用“仔细地再来一次”的方法疏导其产生的不良情绪。

  (三)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叠放次序和组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与自主探究相结合,重点部分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难点部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使其肯学、学会、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课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时间、要珍惜现在美好生活和注意美术作品的颜色搭配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惯。

  教学重点:自选图形的插入、修饰自选图形

  教学难点: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自选图形的组合

  (四)设计理念

  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的小问题,让学生利用技能迁移的方法完成学*任务。在获取新知的同时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作欲。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准备

  微机室 网络教室控制系统 word文字处理软件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授、创作和总结,下面说一说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设计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

  生动的课堂从引入开始。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课的开始部分播放一段用自选图形做成的动画,然后揭示动画的制作方法并询问学生有没有兴趣学*。

  设计意图:结合奥运会话题引入卡通形象“奥运兔”的运动动画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授

  根据本课的重难点,新授部分又设计成四个小环节:1)插入自选图形;2)修饰自选图形;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4)组合图形

  1)插入自选图形

  这一环节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是并没有难度,因为在之前的教学中已经接触过文本框的插入,并且二者都处在绘图工具栏中,当教师介绍完自选图形所在的位置,学生会自觉使用拖拽的方式在编辑区插入自己选择的自选图形,所以插入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体验完成。

  因为文字的输入并不是本课重点,并且插入文字的方法也没有研究的价值,所以在学生插入图形之后,标注类图形用一句“标注类图形与文本框一样可以直接输入文字”一语带过,对于非标注类图形直接介绍插入文字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下,就此结束此环节。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让学生明确自选图形的插入方法和文字的输入,体现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2)修饰自选图形

  与上一环节类似,自选图形的修饰与文本框的修饰方法完全一样,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不仅要学会如何插入自选图形,而且更要注意如何让自选图形更美观。”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再用一句“可不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内容呢?”来引导学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相同的操作在以前的学*中出现过了,所以可以大胆放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在学*内容之间是有联系的。

  3)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进行自选图形叠放次序的设置会使学生产生“为什么要设置叠放次序”的疑问。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两张图片找不同的环节,学生会发现“奥运兔”的脚一幅图在身体的前面,另一幅在身体的后面,紧接着设计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把两幅变得一样呢?”引出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中去,最终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学*的快乐,一举两得。

  4)组合图形

  在学生演示完叠放次序的方法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句话用来引出这个环节,“奥运兔说在一个地方站的太久了,想换个地方,请同学们帮一下他吧!”这样学生在操作中会发现兔子的身体分家了,这时再把问题抛出来,“怎样才能让腿和身体合在一起啊?”引起学生的共鸣,再介绍方法,使学生有迎刃而解的感觉。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学生到这里注意力会有些疲劳,如果再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会影响课堂进度。所以,教师直接公布方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得整个课堂的学*方式不会太单调。

  (三)创作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构思,然后让学生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又可以展现学生的内心世界。

  (四)总结

  让学生梳理这堂课的内容,并明确自己哪些地方学的好,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设计意图:只有总结才能够发现问题,得到及时地解决,在前进的道路上不会偏离方向。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5)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表格数据的处理。表格数据的处理是教科版教材中第四章文本和表格信息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学*了表格数据的处理,可以使用表格方便的'统计和计算表格数据,可以使数据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

  一、教学目标

  (1)利用表格处理数据。

  (2)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如何利用表格处理数据,并结合图形化表示,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这这里选取最常用的表格处理软件Microsoft Excel 20xx为学生介绍,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本课内容实践性极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数据的计算

  提问:如果要统计我们班所有同学期中考试的*均成绩,怎样计算会方便一点?手工吗?又或者使用计算器?

  (1)利用公式计算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

  (2)自动计算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

  2、数据的筛选

  提问:如果我们想很直观地查看整个班的数学成绩,该怎么办?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

  3、数据的排序

  提问:如果我们想将总成绩表按数学成绩的高低来排序,该怎么办?

  (1)一般排序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

  (2)自定义排序

  课堂演示后,学生练*

  4、数据的分类汇总

  (1)排序设置。在进行数据汇总分类前需要进行排序设置,如图所示,排序主要关键字为“班级”,排序依据为“数值”,排序次序为“升序”,点击确定即可得到排序结果。

  (2)分类汇总设置之分类字段。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分类字段选择“班级”,不可选择“学生名称”或“成绩”。

  (3)分类汇总设置之汇总方式。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汇总方式选择“计数”,汇总结果可以显示每一个班级的人数情况。

  (4)分类汇总设置之选定汇总项。如图所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定汇总项选择“成绩”,其他内容保持默认即可。

  (5)分类汇总结果检查。如图所示,数据汇总结果显示:班级A的同学有4人,班级B的同学有3人,班级C的同学有4人,班级D的同学有4人,总计15人,汇总结果准确无误。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中学*的内容,文字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又是文字处理的重点内容,是文档排版的必备技术。

  本节课是学*文字处理的第二节,在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内容的录入和文本的编辑,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档的基本样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字体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档的各种操作;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字体格式;

  (2)设置首行缩进、行间距、段落间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学难点

  段落缩进的类型较多,利用标尺进行段落缩进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掌握后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一个已设置好的多种字体和段落格式的文档。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某些工具(如标尺的各个滑块)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上节课的内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几处需要进行文本的复制和移动等调整的文档让一个学生将其编辑好。再由另一个学生将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操作一遍。

  (二)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情况导入,如:我们前面所编辑的文档形式单一,缺乏美观性,我们如何才能将文档变得漂亮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将它美化一下吧。

  (三)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编辑的文档(E:Wordhly.doc)。不知道怎样打开的学生可以看老师的演示或请已掌握的学生帮忙,然后再由自己打开。

  (四)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1.将学生四至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各个任务。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教师提示,在设置格式之前,要选定文本或段落。)

  (1)将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字、加粗、字间距为加宽四磅。

  (2)第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小四号、颜色为紫色。

  (3)标题文本居中对齐。

  (4)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缩进3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为1行。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每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选派成员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教师给以肯定,并鼓励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师补充总结并演示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讲解和演示"格式刷"在复制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档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显示到屏幕上。

  (五)组织课堂练*,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以达到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六)评价学*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下次上课时将进行部分展示。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课题: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说: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图形图象的浏览,选自由湖南教育出版社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同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的第七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加工》的第六节。由于这是高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也就是在新课标中提到的高二学生学*的选修课内容,其本身就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台,也就是说必修课的教材内容更注重学生兴趣与个性的发挥。而对于其中选修的本册多媒体知识内容,新课标要求本知识块的目标就是要求学生认识到多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正确合理地选择和采集,加工以及整理制作,了解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对于这一大章《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提出三个明确目标:1、了解常见的多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象,视频动画等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等;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对信息进行采集,了解其基本原理;3、能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选择适当工具和方法,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鉴于以上总目标,在前面几次课中,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了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及几种具体的多媒体素材即声音与视频的基本使用与处理。这次课我就要带领学生一起使用看图软件ACDSee来实现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及图形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a.使学生初步了解图片浏览软件ACDSee的程序界面结构;

  b.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c.使学生能用ACDSee软件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

  2.能力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b.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自我探讨能力;

  c.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a.增强学生祖国河山的热爱

  b.提高学生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会用多媒体信息表达思想的意识。

  ○说:由于前面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这章的目标主要是根据信息的呈现需求,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加工信息,本次课就是建立在多媒体信息处理工具——看图软件ACDSee的基础上的,因而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及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对ACDSee程序界面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又由于学生在今后学*的网页制作及多媒体作品的制作等内容时,(即在有信息呈现需求时)要使用大量的图片,对图片的选择和加工这就是这次课要实现的另外两个知识目标:用ACDSee软件浏览图形图像文件及转换图形图像文件的格式。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上两个知识目标为主线,把第一个知识目标融进后两个知识目标中去体现。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自我实践与探索,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倡学生主动去发现ACDSee软件的一些其它功能,达到这节课的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能力、自我探讨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这节课中,我通过呈现给学生若干幅大家熟悉的祖国风景名胜图,并让学生踊跃识图交流对风景名胜的了解,在大家一起感受祖国风光的同时,激起学生浏览图片的欲望,从而推进教学计划,学生在认知与兴趣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本次课的知识目标,同时在自我探索中有所创新,从而形成对信息技术课,以及对更多地了解祖国名胜,感受祖国风情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

  ○说:基于上述的新课标以及教材的要求,我归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其中教学重点是: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这是以后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

  教学难点:

  用ACDSee转换文件格式。

  ○说:图形图象文件的格式有多种多样,较复杂,怎样在适合自己的情景中运用不同的文件格式,为什么要根据需要进行格式转换,是学生不易弄清楚的问题。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

  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法中指出,教学要因材施教,其中的“材”字,我认为不仅仅可以理解成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特征和要求的教材内容,即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那么在本次课中,为了比较好的让学生掌握好本次课的两个不同特征与要求内容,我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即情景导学法与演示法以及任务驱动法。其中,情景导学法是提起学生的学*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演示法为学生学*理请思路,任务驱动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乐趣中愉快地学*,并很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

  ○说:这次课的具体实现我是将学生带在我校的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借助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来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非常好地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自主实践与自主探索

  我认为,学法是针对学生学*的方法而言的,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发展水*。学*本次课的学生已经是高二年级,通过高一年段必修课的学*,已经积累了一定地学*信息技术的经验,同时也养成了一定的自我学*和自我探索思维*惯,但这种思维*惯是信息技术课对学生长期要求的,建构主义学*理论中一再强调了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此,本次课仍旧提倡学生用自主实践探索的方法去学*。

  四、说教学过程

  在建构主义学*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一)、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文件(情景导学法)

  教师的定位上:

  (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但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学*计算机的方法。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信息就是经过处理的数据,所以,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只有掌握数据处理技术,才能更好地得到有用的信息,通过公式进行计算和统计是Excel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了Excel的数据输入和数据的编辑以及工作表的维护,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学*应用公式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掌握Excel中公式的输入和公式的复制方法;

  (2)掌握用表达式、自动求各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的方法;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1)公式的输入方法;

  (2)利用自动求和功能和函数处理数据。

  2.教学难点

  函数的应用涉入到对函数的理解及其参数的设置,学生不太容易理解,所以,我把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包含某班学生成绩表的工作簿。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公式中对单元格区域的引用,特别是相对地址和绝对地址,引及常用函数的作用,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上节课所学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1)用填充序列法在A1至A12的单元格中输入一月份至十二月份;

  (2)用填充序列法在B1至B12的单元格中输入1,3,5,……,23;

  (3)同时选定(A1,B4),(C5,D10),D列至E列;

  (4)复制(A1,A5)的数据到(C2,C6)中去。

  教师巡视辅导,完成后鼓励四个学生分别演示一题。

  (二)用实际遇到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如:我们期中考试后,要计算出每个同学的总分,*均分,和排定名次,还要计算出各科的*均分,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你们有什么好的主意吗?然后由学生的回答顺势导入新课。(大屏幕显示准备好的某班学生成绩表,该表数据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用来作为本节课的示例表。)

  (三)通过独自努力,学*公式的输入和复制。

  1.阅读教材P74-P76页第一大点第1-2小点部分的内容,然后要求每个人计算出第一个学生的总分和*均分。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提示:每次输入公式都必须以"="号开头。)

  2.由两个学生分别演示求出总分和*均分的方法,其他学生认真观察。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并补充演示讲解。(因为问题简单,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

  3.指导学生用鼠标拖动填充柄的方法,选定第一个学生的总分,拖动填充柄到最后一个学生的总分处,看看所有学生的总分是否已出来,再用相同的方法算出所有学生的*均分。教师巡视辅导,如有较多学生没有掌握,则由教师补充演示讲解。(由于前一节课学*了用填充序列的方法输入数据的方法,可对此处学*产生正迁移效果。)

  (四)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的应用,学*"自动求和"的方法。

  教师:如果要计算每科的*均分,以上方法也太花时间了,人数多还容易出错,下面我介绍一种更好的方法。然后演示"自动求和"功能,求出总分,再用总分除以人数求出科*,并讲解演示按行和按列求和的一般方法。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先删除前面求出的总分和*均分,再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然后由一个学生演示。

  (五)小组探究学*函数的应用。

  1.教师:上面的方法只能计算出较为简单的数据,如果要处理更复杂的数据就要使用到函数。可以用数学或物理的公式来类比解释函数及其参数的含义,并解释几个常用的函数(如:SUM、AVERAGE、COUNT、MAX、MIN)的应用。

  2.按四至五人一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电脑知识较好,且较负责任的学生充当组长,负责本组进程和纪律。各小组完成以下任务:

  用SUM函数计算出每人的总分;用AVERAGE函数计算机出每人的*均分;用COUNT函数计算出班级总人数:用MAX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高分;用MIN函数计算出每科的最低分。(提示:先计算出一人的总分或*均分,然后再复制公式计算出其他人的总分或*均分,各科的最高分和最低分也一样操作。)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3.各组交流成果。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充当小老师,分别进行一项操作演示。

  4.教师给予以肯定性为主的评价,并补充演示和讲解,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难点问题可多次讲解演示(如在粘贴函数对话框中如何选择函数,以及参数的确定等)。

  (六)课堂练*。

  每个人再单独完成上面的操作,还不会的同学可以询问老师或同学。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七)评价学*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件的下载。文件的.下载是教科版教材中

  第二章信息获取中重要的一节。在生活中学生常常需要去互联网上下载文件,如学*资料、电影以及音乐等等,尽管对文件下载常常接触,但很多学生并不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在搜索技巧方面和提高文件下载效率上存在不足,并且对合法下载文件知之甚少,学*本课后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学生应该学*的知识内容及学*的程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制定本节课的学*能使学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制定本节课学*内容对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与培养。

  4. 了解不同文件的类型及其重要属性。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 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二、教学重点

  1.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途径下载文件,通过批量下载和灵活选用搜索技巧等提高文件下载效率。

  2. 了解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规范自身行为。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使用讲解法,演示法,实践法等。

  学法:观察法、练*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课堂讲学、演示和机房实践结合。

  四、教学过程

  1、文件常见文件类型及其属性

  (1)文件名:是由基本名和后缀名两部分组成的,二者用一个小黑点隔开。后缀名一般用来标识文件类型。

  xx.doc、xx.xls、xx.ppt、xx.txt、xx.zip、xx.avi、xx.rmvb、xx.mp3、xx.mp4等等。

  提问:常见的文件类型还有哪些?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2)文件存储位置

  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路径。

  URL路径: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

  UNC路径:用来标识局域网中的共享资源。

  例:计算机01共享文件期中考试成绩.xls。

  本机路径:当前计算机文件。

  例:C:Program Files成绩期中考试成绩.xls。

  (3)内容文件中实际包含的数字化信息。

  例:文字书稿、工资表格、演讲录音、卡通剪辑、电脑游戏等。

  (4)其他属性:创建日期、修改日期、只读、存档、隐藏、大小等。

  2、选用适当的途径下载文件、批量下载、灵活选用搜索技巧提高下载效率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由学生不同的下载途径引出文件下载有多种途径。

  (1) 文件下载的途径

  通常分为发行厂商网站下载、专题网站下载、FTP下载。

  (2) 提高下载效率

  批量下载:需要下载大量文件时使用批量下载可以很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下载工具来实现,如常用的迅雷、快车、QQ旋风等。 FTP文件搜索:使用搜索引擎或者FTP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关键字、关键词,其关键是要了解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

  (3) 下载工具

  目前常见的下载工具有:迅雷、快车、QQ旋风等。这些可以实现批量下载、断点下载、多线程下载的特点。

  课堂实践:下载一个文件,比较使用Internet浏览器直接下载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有什么区别。实践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

  3、了解文件下载的合法性

  (1)网络上文件的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在使用网络时要严格遵守有关版权法规。

  (2)文件中有时包含不健康内容,我们应自觉抵制,做到不阅读、不存储、不转播。

  (3)在使用文件的时候还要注意防止病毒的感染和的破坏。

  在下载文件时候,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用他人作品时,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注明出处。 共享软件允许用户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和传播,但未付费注册的用户多受到某些限制,如允许试用多长时间或者在缺乏付费用户的高级功能。自由软件允许自由传播,但仍要尊重版权,一般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提问:小A同学在某游戏网站下载了一个小游戏,但进入游戏时,需要输入一个注册码,小A在网上找了一个注册码输入后顺利进行游戏,请问小A的行为合法吗?为什么?

  4、课后思考

  小A同学去网吧给自己的MP5下载电影,鼠标刚一点下,就下载完成了,小A一阵窃喜:网吧的网速真快啊!回去想看电影时却发现打不开MP5里面的电影文件,请思考有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小A下载失败了?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是学*了文件的下载,了解了常见的文件的类型及文件名的构成,学*了文件下载的途径、方法,以及了解了文件下载的合法性。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文件时,一定要遵守一定的网络道德。请同学们课后时间仔细思考老师布置的思考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网络世界”,“第三章网上搜索”中的第二块内容。本章内容分3课时。《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是在学生熟知了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中的常见术语,IE的基本设置以及熟练掌握了通过关键词,利用搜索引擎方便快速地查找资料的基础上展开的第2课时的教学。

  在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巩固了第一课时中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搜索引擎及关键词,同时也有机地形成了学生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组合以及鉴别的能力。(注:本课原题目称之为《下载软件》,主要内容为从http、ftp站点下载软件,教材中关于下载问题讲的比较零散,我是将此内容作为一个专题来讲的,命名为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理解下载的作用和意义;

  能力目标:基本掌握下载的四种方式,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在学*中探究规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高中学*生活的情感

  重点:四种下载方式

  难点:四种下载方式和小组的配合

  二、说教法

  教师在占用课堂时间较少(大约是30%)的情况下,采用演示法、讲解法、指导法,以任务驱动模式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在教法中适时地给予学生启示。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采用“小组制”,目的是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差异,分8-10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相对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工作,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也为今后的网页设计中的小组合作打下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首先,在大屏幕展示一个电子课文网页,(关于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有教学过程、练*题及答案)

  创设一个情景:因为我们在学*此过程中的时候有些同学对这部分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或需加深理解,有些同学需要找一些练*题来做,引出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资料的保存整理

  (二)新课

  1、介绍“下载”的概念

  下载:把互联网中的有关的信息资源保存到自己计算机的过程

  2、四种下载的方式

  (1)保存网页:注意保存时的类型(WEB页,全部;WEB档案,单一文件;网页,仅HTML和文本文件),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类型

  (2)保存图形:最好能重命名

  (3)保存文字:注意保存的载体为一些字处理软件,易犯的错误为选中文字并复制后,在资源管理器窗口中直接粘贴。

  (4)下载文件:注意“在文件的当前位置打开”的含义

  方法一:左键单击 方法二:右键->目标另存为 方法三:下载工具,网际快车

  *教师演示四种下载方式,其中下载文件只演示前两种方法,后一种方法只简单提及,由学生自行探索。

  *学生完成任务: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并下载有关“三角函数方面的资料”

  要求:(1)、由小组合作完成;

  (2)、建议的分工模式:组长负责建立共享文件夹,各组员将收集到并经过筛选、整理等处理的信息存入此文件夹中,最后由组长负责合成。软件不限

  *学生代表演示资料

  3、总结学生演示内容并补充讲解

  (1)归纳法,尤其要对教学难点进行讲解,并得出结论

  (2)信息的搜索、筛选、整理和汇总的要点与注意点

  (3)小组合作的配合

  如还有时间:可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找一些喜欢听的歌曲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双绞线的制作》

  一、 说教材

  1、 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 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 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

  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 +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 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能力。

  3、 练*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通过分组练*,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 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 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 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导入(4分钟)

  1、 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

  计算机 双绞线 交换机 双绞线 计算机

  2、 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 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 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通过做*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图形图像文件的浏览》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初中时就认真学*了计算机或在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较为熟练,对各种操作都较容易上手,在学*当中可以带动和指导其他学生,但许多乡下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所以大部分学生在上高中之前对计算机还是比较陌生;

  2.高一的学生比较喜欢动手操作,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学*能力也比较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教材采用的是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一书。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是高中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章中学*的内容,文字处理是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是办公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又是文字处理的重点内容,是文档排版的必备技术。

  本节课是学*文字处理的第二节,在这之前已熟悉了Word的工作界面,文字内容的录入和文本的编辑,本节课是在这基础之上对文本进行基本的美化,使其具有一般文档的基本样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字体和段落格式的作用;

  (2)掌握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方法和格式刷的使用方法;

  (3)掌握保存文档的各种操作;

  2.方法与过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学*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对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设置字体、字号、字形、字体颜色等字体格式;

  (2)设置首行缩进、行间距、段落间距等段落格式。

  2.教学难点

  段落缩进的类型较多,利用标尺进行段落缩进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掌握后对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三、媒体选用

  1.针对学科特点,我选用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网络教室进行教学。

  2.课前准备:一个已设置好的'多种字体和段落格式的文档。

  四、教法及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一)教法

  1.讲解法:对于某些工具(如标尺的各个滑块)的作用和用法,可以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演示法:对于一些较难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果一味地总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势必会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和厌倦,而且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时,教师可以采取演示的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方法。另外,对于比较简单,没有探索价值的操作,由老师演示,可让学生快速地掌握;

  3.任务驱动法:通过任务驱动,既能让学生产生要解决问题的内驱力,在解决问题之后又能让学生产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模式: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模式:

  设计任务——启发探索——辅导归纳——学*评价——课堂训练

  (二)学法指导

  自己多动手操作的方法不但符合中学生的特点,而且*得的直接经验比获得的间接经验印象更为深刻,所以,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互助协作,总结经验,完成实践任务,以达到概念内化的效果。这样的学*既可以掌握操作技能和学*的方法,又能培养和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组织过程

  (一)复*上节课的内容:提供一篇只有文字且有几处需要进行文本的复制和移动等调整的文档让一个学生将其编辑好。再由另一个学生将选定文本的各种方法操作一遍。

  (二)导入新课:结合实际情况导入,如:我们前面所编辑的文档形式单一,缺乏美观性,我们如何才能将文档变得漂亮些呢?下面,我们就来将它美化一下吧。

  (三)让学生打开上节课编辑的文档(E:Wordhly.doc)。不知道怎样打开的学生可以看老师的演示或请已掌握的学生帮忙,然后再由自己打开。

  (四)小组合作探究,掌握学*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设置。

  1.将学生四至五人一组,合作完成以下各个任务。教师指派好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进程和维持纪律。(教师提示,在设置格式之前,要选定文本或段落。)

  (1)将标题设置为黑体、小二号字、加粗、字间距为加宽四磅。

  (2)第一段文字设置为楷体、小四号、颜色为紫色。

  (3)标题文本居中对齐。

  (4)所有段落首行缩进2个字符。

  (5)第一段左右各缩进3个字符,行间距为固定22磅,段前段后各为1行。

  在学生完成任务时,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辅导,答疑,发现典型问题。

  2.学生交流成果,每个任务都由不同的组选派成员到多媒体控制台操作演示,教师给以肯定,并鼓励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操作方法。

  3.教师补充总结并演示设置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一般方法,并讲解和演示"格式刷"在复制格式的作用和保存文档的方法。把所有操作方法显示到屏幕上。

  (五)组织课堂练*,要求学生对教师总结的操作方法认真练*,以达到内化技能的效果,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给予个别辅导。

  (六)评价学*结果,总结本课教学。

  (七)要求有条件的学生在家里练*操作,完成一篇包含字体格式和段落格式的文档,下次上课时将进行部分展示。

  本节课由于突出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完成任务情况看,知识目标完全。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子表格加工是广东版《信息技术基础》中的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内容,而图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表格信息加工的过程相结合,实现从操作到实际应用的提升,以图表为手段来分析数据,表达结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其加工和表达的一般过程。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Excel图表的相关操作;学会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分析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形成分析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图表在呈现数据方面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鉴别能力。

  3、教学重点:使用合适的图表类型呈现数据;总结各类图表的适用范围。

  4、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提高对制作报告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二、说教学策略:

  1、学*环境分析:学校硬件设施比较好,而本课内容重在实践,所以我选择网络教室,便于学生进行练*。

  2、学*者分析:本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已学过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应用方面的认识比较肤浅。因此,我在教学上要注重让学生体验及掌握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法:(1)对照导入法:创设文明班评比的情境,对照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突出图表这种呈现方式的直观性。

  (2)任务驱动法:设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励发挥组内各成员的所长,合作交流完成任务。

  4、学法:(1)小组讨论法:为学生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通过讨论共同提高对图表的应用认识。(2)互评学*法: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促进知识的建构。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得分统计表”导入新课,采用对照式导入法,进行两个对比,首先是量的对比。先后给出两个表格,含有3个班和含有10个班的统计表,同样提问三个问题:哪一个班的.总成绩最好?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哪一个班的表现最*稳?哪一个班的进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势头?很明显,在数据量剧增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分析有相当的困难。

  设计意图:揭示表格呈现方式的局限性,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为下一环节用柱形图、折线图分析数据作铺垫。

  第二是呈现方式的对照,以10个班作例子,生成两个图表,同样问刚才的三个问题,对比刚才的纯表格呈现方式,学生更快更直观地从图表中得到答案。设计意图:突出图表呈现方式的直观性,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读柱形图回答问题1,让学生感受柱形图更便于比较分数的高低;读折线图回答问题2、3,让学生感受折线图更便于观察起伏变化的情况,预测趋势。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形成图表应用的初步建构。

  2、任务驱动:思考柱形图、折线图分别适应于呈现什么类型的数据?、思考在Excel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时,与其对应的图表有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1)任务的安排已把明确任务→建立表格→分析数据→形成报告这一流程渗透其中,让学生经历表格数据加工与表达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2)分组分别练*不同的内容,有利于小组协作交流。(3)任务中包括思考题,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图表类型的应用上。

  3、学生课堂活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我深入各小组关注学生的协作情况,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在协作过程中充分自主学*,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

  4、教师点评:对刚才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评,提出以后改正的方向。

  四、说小结与反思:

  1、小结:在教学上我重视对学生活动的指引,通过“活动目的”、“活动任务”、“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评价”引导活动的流程,提高活动效率与效果。

  完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回忆本节课学*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对学生在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善于动脑等行为给予肯定,最后布置作业。

  2、反思: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之后,我将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情况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以期在以后的教学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高中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双绞线的制作》选自*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局域网建设与管理看图实训教程》课本里的第二章第二节。

  课本第一章介绍了网络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网络的分类、联网的基本硬件设备,学生在理论上大体认识了网络,本节课重点放在组网的实战方面——双绞线的制作,让学生学会双绞线的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学*网络的兴趣,并为下一章《组建局域网》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网线规格(EIA/TIA568B)的制作方法和使用环境。

  (2)能力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联网硬件设备的认识,加深对网络的理解,提高学*网络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坚强的自信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做一个勤奋好学,竞争意识强,脚踏实地的国家栋梁之才。

  3、教学重点:双绞线的制作。

  4、教学难点:网线外部绝缘线的剥法、压制水晶头的方法。

  二、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就会事半功倍。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因此,我将采用“示范+实操”的教学方法,具体是:

  1、讲授法和演示法相结合:我通过课件向学生讲授制作双绞线的步骤,同时通过展示*台和投影仪将双绞线制作的全过程形象直观的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能很好的看清双绞线制作的每一个细节,掌握制作方法。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正确的示范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及学*能力。

  3、练*法: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操作练*,通过分组练*,使学生学会互帮互助、共同学*、共同进步、共同掌握双绞线制作的操作技能。

  教学设备:

  1、教师:电脑、展示台、投影仪、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2、学生:压线钳、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约1M)、测线器。

  三、说学法

  古人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力争做到学与练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先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领悟到制作双绞线的要点和难点,再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边思考边操作,遇到难点及时提问,互相请教,互帮互助,共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现拟定以下学法:

  1、观察法: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熟悉操作步骤,体会操作重点和难点。

  2、主动探究法: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操作,勇于实践,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共45分钟)

  (一)复*导入(4分钟)

  1、课件引入,重温“网络”概念。

  通过“网络”概念的课件引入,在复*旧知的同时导入本课内容。

  “网络”概念:计算机、双绞线、交换机、双绞线。

  2、设置疑问,出示教学目标。

  提问:是不是直接用双绞线就可以完成连接了呢?

  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一段原始的双绞线(既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双绞线)、一块网卡和一台交换机,引导学生注意这三样东西的接口,让学生认识到原始的双绞线根本不能把网卡和交换机连接起来,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双绞线的制作。

  (二)新课讲解(11分钟)

  1、通过投影仪展示双绞线制作材料,讲解设备使用方法:

  使用展示*台,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制作双绞线所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水晶头、超五类UTP双绞线、压线钳、测线器。让学生清楚看到实物,并就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一讲解。展示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水晶头和超五类UTP双绞线(前一章已学)的特点,达到复*、巩固知识的效果。通过讲解压线钳和测线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样工具的使用,为下一步双绞线制作做好准备。

  2、演示、讲解双绞线的制作过程:

  (1)剥线。剥线就是利用压线钳剥线刃口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1.5cm左右。剥线在网线的制作过程中算是一个难点,在剥双绞线外皮时,手握压线钳要适当,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小,就会损伤内部线芯,甚至会把线芯剪断;剥线刀刃口间隙过大,就不能割断双绞线的外皮。所以我在剥线操作演示中,会将正确的剥线方法和常见的错误剥线方法进行对比演示,并在对比过程中强调正确性。通过对比讲解,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正确地方法,减少出错的几率。在操作演示过程中,教育学生使用设备要注意安全,爱护学校的设备。

  (2)理线。理线就是把剥好的双绞线里的4股8根线芯按照EIA/TIA568B规格(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进行排列并整理好,常见的错误理线方法就是将绿色线放到第4只脚的位置,即:白橙——橙——白绿——绿——白蓝——蓝——白棕——棕。所以我通过课件的形式用投影仪把EIA/TIA568B规格排列的样图展示在大屏幕上,通过展示*台和投影仪把理线的过程展示在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记忆和掌握。

  (3)压线。压线就是把排列并剪好的双绞线压入水晶头的过程。这步操作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关键在于水晶头接头处,双绞线的外保护层需要插入水晶头5mm以上,而不能在接头外,因为当双绞线受到外界的拉力时受力的是整个电缆,否则受力的是双绞线内部线芯和接头连接的金属部分,容易造成脱落。为了说明这点,我将用正确的压制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同时也用错误的方法制作一个水晶头,然后通过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通过对比演示,让学生在对比中掌握正确的压线方法。因为在压制水晶头过程中如果出错,这个水晶头就报废了,所以教育学生制作压线过程中要细心,先观察好后再动手,尽量做到一步到位,避免因出错造成的浪费,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中华美德。

  (4)测试。双绞线制作完成后,为了验证其连通性的好坏,需要使用测线器进行测试。这里通过投影仪向学生介绍测线器的使用和测试双绞线的方法。

  (三)课堂练*(24分钟)

  巩固课堂知识是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我安排了如下的课堂练*:

  学生独立完成一条T568B规格双绞线的制作,并使用测线器测试通过。

  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分组操作练*,让他们消化操作,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分组练*的好处在于人人动手操作,不懂之处可以问同组的同学,互相帮助、互相沟通、互相交流,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并且通过学生组与组之间比赛式的练*,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

  这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观察、分析、处理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对于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请同组学生给予帮助,鼓励他们多动手操作,这样才能熟能生巧;对于做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鼓励他们把自己的经验告诉给其他同学,取长补短、相互学*才能不断进步。

  (四)课堂小结(5分钟)

  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小组制作合格与不合格的网线)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进行简单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快乐,同时归纳总结本课的内容,再次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布置学生课后要多加练*,做到熟能生巧。

  (五)布置作业(1分钟)

  课本P36——P37,本章练*。通过做*题加深理解并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6)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菁华6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和终身学*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中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艺术字的操作方法;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3、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2、给文档添加引用内容(添加题注、脚注)

  二、学情分析

  (一)一般特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入门能力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奠定了基础。

  (三)学*风格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动机,学*坚持性较弱,在学*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在学*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协作学*。

  (四)个别差异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能力不同、学*水*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需求。

  三、教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1、讲授法与练*法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2、任务驱动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操作技能、学*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层教学法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能力较差、学*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4、提问法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5、讨论法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

  2、足量的电脑

  3、PPT课件

  四、学法分析

  1、探究式学*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2、自主学*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课后勤加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能力要求较高。

  3、合作学*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五、教学过程

  (一)引言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二)讲授新课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Word的高级编辑。

  1、设置艺术字

  <1>插入艺术字:插入—文本—艺术字—选择一种样式

  <2>设置艺术字格式:绘图工具—形状样式—艺术字样式—文本填充/文本轮廓/文本效果

  学*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2、文档页面设置

  <1>文档分栏:

  将鼠标置于需要插入分栏符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按钮—下拉列表中“分栏符”命令;

  设置完成后,在光标处进行分栏;设置分栏格式(栏数、宽度与间距、分割线等)

  <2>文档分页、分节: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选择文档所需的分节符完成相应设置

  <3>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插入—页眉页脚—页眉、页脚;

  插入—页眉页脚—页码—选择位置和对齐方式;

  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纸类、文档参数—打印预览

  学*了这部分内容,结合刚才我们所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接着在《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一下,给文档分成两栏,并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几分钟后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3、文档添加引用内容

  <1>将光标移到要插入脚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中单击“脚注”组中的“插入脚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脚注内容,同理可以插入尾注

  <2>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试着来在《匆匆》这篇散文作者后面加一个脚注,写入作者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现代作家、学者、民主战士),过后我们来欣赏部分同学的作品。

  4、公式编辑器

  <1>插入—对象—新建—对象—类型公式3.0—选择相应模板、点击应用

  (三)复*巩固、布置作业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六、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评价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题等等。

  (二)学生学*评价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1、项目活动评价法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2、自我评价法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3、观察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4、作品档案评价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对自己的学*有强烈的责任感。

  5、总结性评价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2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选自教材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四节的内容。在当代快节奏的社会中,人们对于信息传播与交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了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获得信息最快的手段,网上交流与信息的传递成为网络内容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对收发电子邮件的技能的掌握在信息社会就有同于笔和纸。

  (二)教材分析和处理:

  教材依次介绍了电子信箱的申请及邮件的收发。以前的教学中,按照教材的编排,我采用讲授法。但讲完后,总觉得学生有这样的几个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枯燥的计算机理论毫无兴趣;二是对于概念性的内容太过抽象不易理解;三是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填鸭式的讲授,想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要求增加。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做了如下处理:

  1、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题,提出问题我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用什么工具,这些工具与E-mail相比有什么区别,E-mail有什么优点,使学生一开课就精神饱满。

  2、在知识点讲授时,首先结合学生申请邮箱,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应用的知识技能。

  3、本节课将知识点分解成三个任务,通过学生上机实践,老师引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电子邮件(附件的添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他人沟通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兴趣,并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提高学*自信心。

  4、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意识和参与研究意识,在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增强他们学好知识、掌握技能的信心。

  二、说学情

  1、能力基础:

  初中的学生在认知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概括与归纳能力,接受新知识的速度较快,掌握新技能的能力也较强。

  2、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了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基本知识。部分学生的家庭已具备了上网的条件,已经熟悉了网上交流,学会上网浏览和玩游戏。

  3、情感基础:学生对网络学*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与引探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通过一连串的提问与比较,引导学生完成,使得本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一气呵成。另一方面,通过观察、分析、设疑、类比、总结、练*完成任务,实现对每个知识点的认识、理解、记忆、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封面的组成和布局,掌握封面设计作品制作的基本方法。

  2、过程和方法:学*书籍封面设计的设计要素、构成原理和制作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能以自主或合作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认真按设计的程序体验设计和制作的全过程,形成以创意为重点的设计意识;提高对书籍封面设计的审美能力,形成耐心、细致、整洁和有计划的工作态度和*惯;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以及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体验美。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运用以前学*的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字体、色彩、图形和编排等设计要素,将需要传达的内容与作品的形式完美统一。

  三、教学难点

  学*封面设计中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创意、构思方法,能运用象征性的手段、有创意的图像形式来表达特定的信息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优秀封面设计作品等。

  2、学生准备:学生构思自我设计作品等。

  五、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法、实验学*法、学生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一)复*

  1、复*上节课所学内容

  2、检查讲解上节课所布置作业

  (二)创设情境并导入新课

  1、情景设计

  师:PPT课件展示图片(封面和封底)

  师:封面、封底一般包括哪些元素?

  生:……

  2、导入新课

  三大要素:文字、图像、色彩、

  师:书籍封面是根据图书的内容和主题来设计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意义的封面。一本书封面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本书能否受到读者的欢迎,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这些主题封面的设计。(以文字为主、图文结合)

  (三)任务探究,自主学*

  封面背景制作

  (1)同学们观看课本上例题,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自主学*封面背景制作。

  (学生小组探究、合作学*、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展示自我,演示封面背景制作,老师鼓励,给予评价。

  (3)教师演示绘制自选图形椭圆,修饰图形(填充颜色、旋转和翻转、叠放次序)

  (4)学生观摩后,实践练*课后简单*题。

  (四)设计步骤小结

  1、构思

  考虑几种设计方案,从中选择最满意的,或将几个方案中的优点加以综合。

  2、定稿

  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臵。

  3、制作

  图形的设色或制作,运用学过的各种绘画技法(自选图形的修饰等)。

  (五)课程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程总结

  今天,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很好的完成了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4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5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在后继的学*中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信息技术的三大优势,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数字*台的操作功能和交互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基本图形,再根据图形密铺的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图案。

  三、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目标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传达信息的,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互,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版块:

  一)、创设情境,理解密铺:

  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密铺,再由理解概念到联系生活举例到欣赏图案判断图案,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面上。

  二)、动手操作,探索密铺:

  1、单个图形的密铺:根据学生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大胆猜测单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经过分类,动手操作验证和再分类,明确基本图形中单个图形可以密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简单进地行图形密铺,通过操作和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密铺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台的交互,在在线聊天中交流自己的`结果和!

  2、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七巧板”中三种不同的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也可以密铺一个*面,而且图案更美。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动手操作,因为有了单个图形密铺的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的操作,所以要求也就更严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交互功能,把自己的创作上传到数字*台的中,而后看一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建议进行评价或者也可以利用在线聊天的功能交流想法和建议。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概念,因此我补充了如下这个环节。

  3、两种不同图形的密铺:包括单个不能密铺和单个能密铺的图形如(正五边形和菱形);单个的两种都不能密铺的图形(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通过对密铺图形的设疑和展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个的图形存在能够密铺和不能够密铺,当可以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图形时,我们总可以想办法让图形密铺,从而突破概念中“无论什么图形”。引出最后的奇妙的图形密铺的欣赏和设计。

  三)、欣赏和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可以是规则的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图形密铺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一直延续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会使用的软件创作奇妙的图形密铺,上传到数字*台的中,互相学*,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或者自己搜索资料,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

  这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理念,肯定有不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6

  教学目标:

  1、了解系统软件的作用;软件安装与卸载的相关知识。

  2、了解系统软件的安装。

  情感目标:

  合法地使用软件也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并培养学生学*计算机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计算机主要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教学准备:

  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教学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设疑:上节课我们学*了如何把一台计算机的外设和主机连接起来。那么,这样连接起来的计算机就可以工作了吗?(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教师设下疑问:到底能不能呢?)

  实验1:启动事先准备好的裸机,学生观察计算机运行情况,老师总结原因(没有安装操作系统软件)。

  一、操作系统知识讲授

  提问:计算机为什么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是计算机系统的管家。

  (补充知识)

  1、操作系统的出现人机矛盾早期,人们利用计算机进行运算时,经常出现操作人员手忙脚乱而计算机却空闲等待的情形,这种人工干预的慢速度与计算机运行的高速度之间的严重不协调,被称为人机矛盾。

  2、操作系统的作用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能协调、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操作环境。它还管理计算机的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使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

  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1)ppt展示软件安装的过程;

  (2)ppt展示软件卸载的两种方法,要求学生依此卸载系统中的两个软件;

  (3)质疑探索,安装与卸载中出现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并做汇报,由教师总结,以给同学提供某些指导。

  三、软件的合法使用

  通过案例和数据来说明盗版对我国软件产业的负面影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尊重知识产权、尊重软件版权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地获取和使用软件的*惯。

  (1)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提出关于软件合法使用的观点;

  (2)教师用ppt演示总结,软件合法使用的方法及相关知识点。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扩展7)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菁华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1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

  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方法分析:

  1、 自主学*: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2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3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在学*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与引入(约5分钟)

  复*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4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在后继的学*中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信息技术的三大优势,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数字*台的操作功能和交互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基本图形,再根据图形密铺的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图案。

  三、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目标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传达信息的,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互,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版块:

  一)、创设情境,理解密铺:

  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密铺,再由理解概念到联系生活举例到欣赏图案判断图案,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面上。

  二)、动手操作,探索密铺:

  1、单个图形的密铺:根据学生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大胆猜测单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经过分类,动手操作验证和再分类,明确基本图形中单个图形可以密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简单进地行图形密铺,通过操作和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密铺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台的交互,在在线聊天中交流自己的`结果和!

  2、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七巧板”中三种不同的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也可以密铺一个*面,而且图案更美。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动手操作,因为有了单个图形密铺的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的操作,所以要求也就更严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交互功能,把自己的创作上传到数字*台的中,而后看一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建议进行评价或者也可以利用在线聊天的功能交流想法和建议。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概念,因此我补充了如下这个环节。

  3、两种不同图形的密铺:包括单个不能密铺和单个能密铺的图形如(正五边形和菱形);单个的两种都不能密铺的图形(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通过对密铺图形的设疑和展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个的图形存在能够密铺和不能够密铺,当可以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图形时,我们总可以想办法让图形密铺,从而突破概念中“无论什么图形”。引出最后的奇妙的图形密铺的欣赏和设计。

  三)、欣赏和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可以是规则的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图形密铺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一直延续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会使用的软件创作奇妙的图形密铺,上传到数字*台的中,互相学*,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或者自己搜索资料,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

  这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理念,肯定有不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5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学*。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 世界奥运会 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输入汉字的欲望。

  3、提供素材,自主学*:

  相关素材:

  (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

  (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

  (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

  (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

  (7)输入法属性设置;

  (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

  (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的*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