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说课稿,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说课稿1

  反 思: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多,但难度不大。我在教授过程中用了大量的篇幅和时间,而相对留给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就少了许多,毕竟计算机课要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 学生,让学生自主动手,相互合作,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还有一点,知识容量大了,就需要有时间来练*和巩固,眼看计算机课越来越少,再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故有些许的遗憾。

  分析: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的快乐。

  键 盘是计算机最基本、最常用的输入设备,通过键盘接口与主机相连,用户通过按键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本课学生学*的是标准的104键键盘,其中3个是 Windows专用键。学生已经学*了鼠标操作的能力,在第七课安排学生认识键盘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学生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下面的指法练*和画 图等简单的学*。教材根据教学重难点安排了四个学*板块,分别是键盘分区,主键盘区,光标控制区和小键盘区。其中主键盘区是本课重点,掌握使用方法,初步 识记字母键位。每个键区上的键位的认识和使用,不能够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练*和实践来掌握。

  直观演示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迅速地认识事物,因此,教学认识键盘四区时,我做了一个课件,将键盘上的四区分别设为四种颜色,并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知各区的名称。然后再让学生在自己的键盘上找到四区,加深了学生对键盘分区的认知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教学都要以学重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材和学情来确定。因此,教学主键区、光标控制区、小键盘区我分别采用三种教学方法。

  1、教学主键盘区

  教 学字符键: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教材上叙述的也较为清楚,我采用“尝试自学”法来指导学生学*,具体流程为:尝试自学(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 反馈交流(让学生汇报学懂了的什么?)。让学生觉得自学这段我能行!激起学生自主学*的欲X与冲动,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教学特殊控制键

  现 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是一种告诉,而是一种自我尝试和自我建构。这部分内容,我采用了“发现法”教学生学*。学*流程为:尝试发现(让学生在打开的写字 板中分别按这些键,说说你能发现什么)→汇报结果(要求学生汇报发现结果,集体交流)→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键位和使用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 发现、探索,点燃学生求知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2、教学光标控制区

  这部分内容需要的文本页较多,且内容简单明了,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教学法教学。让学生先观察课件演示,然后再自主实践。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Delete和BackSpace键的功能区别。

  3、教学小键盘

  这部分内容十分简单,不是教学重点,教师要以略作介绍,学生对照教材自主实践加以练*即可。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生生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键盘的认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信息技术说课稿2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我在去年上的一堂分开课,现在我就当时的课来说一下。这节课是在上节课制作名片的课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收集到的同学的信息整理制作成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掌握表格的插入和信息的填写,并能对所填内容进行一定的格式设置。

  【学生状况分析分析】

  我们学校目前三年级就进入信息技术新教材的使用。所以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相对比较早。对于像我们学校的教学设备和学生水*,四年级同学使用这套教材是较合适的。因为*时学校其他活动和比赛比较多,所以学生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进度也是比较紧张的,加上机房老化,很多机器都不能用了,现在两人一机,学生练*的机会较少。所以总体学生打字的速度不快。不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一直很高。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任务布置下学*也很积极。

  【教学目标的定位】

  知识目标:了解表格的基本构成;了解表格制作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通过菜单方式制作基本的二维表格2;能在表格里输入内容;表格里文本格式的设置。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学会做事先要有个计划;能用电脑为学*和生活提供些帮助。

  教学重点、难点:

  1. 认识表格的行、列与单元格;

  2. 规则的二维表格的插入;

  3. 表格中文本格式的设置。

  【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等。

  信息技术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主体式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教师演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评价、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运用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

  一、在情境中讨论引出表格的优点。

  首先教师拿出很多上节课学生做好的名片并打印出来,让个别学生上台从一堆名片中找出老师指定的三张名片。从而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表格的优点,理解本堂课学*的实际意义。

  二、认识表格的行列概念。

  安排这个环节,让学生对表格格中的行与列有个了解。主要解决学生自己设计的表格打算有几位同学的信息,收集每位同学哪些信息。从而计划好自己的表格有几行几列。在这里,老师主要引导学生在做任何一项任务前,都要通盘考虑,有个计划,这样做事才能提高效率。

  三、根据任务合作完成。

  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对本堂课新授的内容,先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去操作。充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毕竟学生最后是要脱离老师去学*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升学生探索能力。

  为了照顾好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部分同学进行到第二步的时候,我又以评价表扬的手段,让快的同学来演示表格的插入过程,这样既给了这些优秀学生表现的舞台,又带动了后进生让他们也能顺利完成学*目标,并让不会做的同学看老师再次演示。为了照顾教学目标与学*进度,我给学生降低了难度。我就是没考虑到学生打字慢的这点,所以导致这堂课教学任务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应该在这环节可以让学生先输入一到两位同学的信息,直接进入美化这一步。以此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他们也能把一件任务比较圆满地完成。

  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完善表格的制作。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在*时,我们可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甚至有时还忽视了评价。而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他们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我们只有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他们即时的反馈,才能让他们在不断的信息变换和新认知的产生构建中去挖掘知识的更深内涵!

  本堂课我预设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如: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学生示范、作品相互欣赏、比赛等等,都融入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比较,在这些反馈信息中,学生的学*已不再是一个个体的学*,而是在潜意识中渗透了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五、以优秀生带动全体学,发挥团队力量。

  在完善作品这一环节预设让做得不错的同学去帮助其他同学。以使全体同学能共同提高。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并根据模板制作演示文稿。

  2、学生会在幻灯片视图中修改和编辑文本。

  3、会在幻灯片视图中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和图片并会对它们进行必要的`修改。

  4、会保存演示文稿。

  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模板后,能在幻灯片视图中添加和修改文本。

  教学难点:

  文本的修改以及文本框的移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跟着“内容提示向导”走进了奇妙的Powerpoint世界。我们也可以不用“内容提示向导”,完全由自己来设计幻灯片。

  二、进入poerpoint(师演示)

  ⑴启动Powerpoint。

  ⑵选择一个模板。

  ⑶选择一个自动版式。

  认识Powerpoint的设计界面。

  ⑷学生进入powerpoint。

  三、制作幻灯片(师示范)

  ⑴在文本框内输入汉字。

  ⑵修改字体格式。(选中后操作)

  ⑶让文字居中。

  ⑷移动文本框的位置。

  ⑸插入艺术字。(略)

  ⑹插入剪贴画和图片。

  ⑻(学生操练,师巡回指导)

  四、保存文件

  方法: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保存]命令,然后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春晓,并选择好文件的保存位置,单击[确定]按钮。

  (学生保存文件)

  五、展示学生作品

  1、学生观看作品并对作品提出评价。

  2、总结本课内容。

  3、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认识Excel》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它是个基础性章节,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之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基于这种重要性,我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以此来铺设学生以后的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3)、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

  (4)、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和保存

  过程与方法 :

  (1)、培养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知识的积极情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难点: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

  四、说学生:

  本课主要是针对农村初中二年级学生设计的。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学*,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另外,由于我校有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课本,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经常会让学生看课本,按课本的内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讲解,对一些和以前重复的知识点,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课本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教材内容上来,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外,课本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能力。

  五、说教学方案:

  1、自学法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和以前知识又较类似,因此我采用了自学法,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范例教学法

  此法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它强**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操作过程中该法也融合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和讲授的过程中可将教师演示与讲授和学生的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个别或普遍问题,以便教师及时纠正。

  3、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4、比较学*法

  因为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他们之间相互比较就可以缩短学生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六、说学法

  1、尝试操作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试错反思,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技能。

  2、互帮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是很普遍的现象,水*好的同学必然比水*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我利用水*好这部分学生的剩余时间,让他们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

  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的矛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法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4分钟)

  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成绩统计表

  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也为顺利实现后面的学*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课本12页,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告诉老 师这个软件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会读出Excel这个单词,所以我让学生拼读出来,学生边拼读我边板书:Excel。目的是让学生节下来能根据这个单词结合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2、回顾迁移(4分钟)

  教师告诉学生: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参考启动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可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请一学生上台演示。由于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会尝试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果讲解的不是很清楚,老师再补充讲解。

  3、自学教材,自主探索(11分钟)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出示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找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是对窗口组成的复*。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处后,我让学生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并根据字面意思可以得出Excel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 明确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

  4、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于数据处理后,为了让学生熟悉数据的输入或是说编辑栏的运用,我让学生输入19—20页的做一做“初二(1)班学生成绩表”。(18分钟)

  1)教师示范操作:给学生演示如何在表中输入内容。

  2)学生输入内容,师巡视指导。

  5、自学保存、退出。(4分钟)

  保存、退出的方法也存在借鉴,可以参考课本,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6、归纳总结(4分钟)

  在学生关闭Excel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两个办公软件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中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另外,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Excel,并学会了如何在Excel中输入内容,下节课我们再来学*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总之,在整堂课中,教师力求语言简洁,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发展自我。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 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 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 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方法分析:

  1、 自主学*: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1张制作素材(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100多幅

  五、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 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 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 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1张 制作素材(春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教师节)100多幅

  五、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3

  各位考官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作表格》。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过渡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Word是我们处理工作和学*的重要工具,而插入表格又是Word中排版必不可少的部分。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Word基本操作基础上进行的,并且学会本节内容会为后面更高层次的排版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对计算机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多的表格,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我在授课过程中将着重把握学生对操作和知识之间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

  【过渡语】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以及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和观察老师示范演示,学生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和合并单元格的具体步骤,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四、教学重难点

  【过渡语】考虑到学生原有的基础,现有的困难以及学*上的心理特征

  【重点】在word中建立表格。

  【难点】合并单元格。

  五、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新课标告诉我们,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设置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和演示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过渡语】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

  这一部分我将采用情景导入法,具体的做法是我先假设这样一个情景:(植物园内有很多植物,为了植物的健康成长,园长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都要进行记录。如果你是植物园工人,你会如何记录呢?)然后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个采用纯文字记录的植物生长档案,并且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否快速找到西红柿3月20日的长势情况吗?)学生会发现纯文本信息记录的全面,但是却不能直接快速找到有效信息。此时我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记录才能更加清晰,更加直观呢?)引导同学想到,通过表格的形式记录能够符合以上特点。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制作表格》

  【设计意图】在本次导入,我设置了一个任务,引领本课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选取上我注意情境性、意义性、可操作性、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通过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链,便于学生他这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环节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

  承接导入的情景,利用制作植物生长记录表为任务进行教学,在学*插入表格的操作步骤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对表格的一些基本概念做一个简单的了解,讲解横为行,竖成列,然后让学生观察我给定的表格,并且提问表格有几行几列。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的回答出“七行五列”。然后提问,如何插入一个七行五列的表格呢?引出插入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观察是操作的基础,只有了解了表格才能够制作表格,通过观察为制作表格做铺垫。插入表格的操作,我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学*,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然后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并进行操作,我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能够全部掌握插入表格的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从问题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让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材之间,产生有序又有效的互动,插入表格的学*。

  表格插入之后,还需要制作标题,就涉及到了合并单元和的操作,在这个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我们制作的表格和植物园实际应用的表格有什么不同,学生会发现在第一行,植物园是标题,是已经把单元格进行了合并的操作。以此开始进入我们合并单元格的学*。

  在这个部分我将采用演示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选中第一行的所有单元格,并且提问,大家看,选中的单元格和未选中的单元格有什么样的变化,学生会发现,选中的单元格的背景变成了蓝色。此时我再点击右键,让学生观察对话框并且找到合并单元格,点击,完成操作。

  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表格,因此我边演示边讲解,对一些细节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在老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操作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牢固掌握合并单元格的操作,突破难点。

  表格调整完成之后,我继续带领同学进行输入文字和调整行高和列宽的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营造学生课堂学*的小环境,在引导学生完成《植物生长小档案》的基础上,夯实知识体系,内化操作技巧。学会操作并且能够理解Word中表格制作的一般规律。完成本课的教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将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这样及复*了本课的操作,对于学生又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环节四、小结作业

  我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后,会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让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并请同学们进行制作,下节上课前进行简单交流和分享。

  七、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三、输入文字

  四、调整行高和列宽

  板书是一堂课的体系和内容的重要体现方式。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清晰明了的展示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的全部内容。

  八、教学反思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4

  说教材

  本课是华中师大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WORD基本操作工具后,对绘画工具和图片工具的进一步学*。本节内容掌握得好,将为后面的修饰电子板报,制作小名片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者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的发展目标。基本目标要求学生能利用WORD设计一张贺卡,学会正确使用图片工具和绘画工具,初步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我的发展目标是能启发学生感受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美好情感。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图片工具和绘图工具的运用,而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贺卡中各内容之间色彩的搭配。

  说教学策略

  为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使用了范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在范例教学中,通过对典型范例的分析,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等)尝试操作等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掌握贺卡设计的一般步骤。在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学*,模仿创作自己的作品。达到掌握绘图工具以及图片工具使用方法的目的。

  说教学准备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上课前,我做好如下的教学准备:

  1、检查并启动教师机与学生机,保证每台计算机都能正常登录教师机,且相互通信正常。

  2、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课堂中学生所需素材,学*课件等文件传至学生机的学*目录中。

  说教学环节

  为了圆满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策略,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范例分析点拨技巧

  (三)尝试设计交流成果

  (四)归纳总结深化提高

  下面我将对这四个环节进行详细的阐述。

  第一个环节就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我通过电子教室运用多媒体辅助课伴乐、出示精美的贺卡,通过欣赏提起学生的兴趣,通过看P 18页的书本,时间特点揭示课题,今年的中秋节就快到了,爸爸妈妈对我们这么好。他们这么辛苦,我们是不是也来做一张贺卡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祝福,给爸爸妈个惊喜呢!学生们一定会跃跃欲试,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个环节是最重要的我是这样做的,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向所有学生(学)展示一张贺卡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这张贺卡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背景、图片、文字,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贺卡制作步骤,同步简单。

  第一步,设置贺卡的背景:打开WORD软件,找到绘图工具栏,并出示自学任务:你能用哪个工具做出背景(矩形工具)?你会设置(矩形)环绕方式吗?提示学生阅读课本P19页的内容。

  第二步,插入图片:背景有了,接下来应该插入图片。教师演示插入图片的几种方式;并提问:"怎样才能把图片上白色背景去掉,如果想随意地改变图片的位置,该怎么做呢?你会改变图片的大小吗? "(要去掉图片上白色的背景,利用"图片"工具条中的设置透明色就可以了:要随意地移动图片,只需将图片的环绕方式设置为"衬于文字下方";而调整图片的大小可以选中图片,然后调节图片四周的控制块就OK了)

  第三步,插入文字:想不想给爸爸写上祝福的话呀?那快来"写"上文字吧。

  小组讨论:文字如何"写"上去呢?我提示:试试"绘图"工具条中的"文本框"工具。学生讨论尝试"设置文本框格式"。

  最后调整好图片与周围文字的位置,图形与周围文字之间的位置。可设置多种环绕方式等。并提示学生阅读P19-P20页的内容。

  在第三个环节,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以及提供的素材,尝试设计一张送给爸爸的贺卡,要求图文并茂,并在学生创作同时,通过教师机时刻观注学生的进度,并随时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即时表扬,对出现问题且不能解决的组给予及时的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及时完成任务。

  学生完成任务后,通过教师机收集学生作品,并将所有作品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让学生评出其中较好的作品,在这个环节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团体协作和自我创新。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对好的作品的点评,让学生掌握贺卡的创作方法,并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如何在贺卡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使知识得到升华。

  说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首先,范例教学的策略运用无疑是成功的,所有的学生通过分析范例作品和操作演示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巧,对绘图工具中,插入图片,插入文本框都能熟练操作,对图片工具中,图片翻转,大小的调整,对比度......的设置都能成功操作。

  其次,在教学工作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协作交流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例如:在知识点的掌握中,我常常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讨论,来探究,来协作觖决,从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处,我也让先完成任务,掌握得好的学生主动成为小老师,去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充分体现他们的能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学*的热情。

信息、信息技术说课稿5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脚本"这句话道明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对教材的认识和把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 》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教研室编写的《信息技术》小学版第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 。

  教学目标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在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本课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和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编排特点,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

  ②使学生初步了解、掌握……

  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为了有步骤、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难点是……(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为突出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准备运用演示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巡视指导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课是属于活动课的范畴,操作性很强,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对操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如:……

  而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为了避免学生对操作计算机漫无目点,不知所为。如在教学"……",能有效控制学生在"……"这个任务的带动下完成,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巡视指导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个别施教的色彩,对于本课中,学生在练*操作"……"时,往往会出现"……"等问题,同时这些问题往往带有个人因素,巡视指导能有效及时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在学生练*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

  学法

  学生是学*活动的主人,为了使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得到锻炼,掌握本课要求掌握的。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兴趣得到培养和激发。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参与,掌握本课"……"。

  三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教学我安排了课时,我力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学*操作技巧。

  第1课时:主要是……

  第2课时:主要是……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一课时:(下面我重点来说说这课教学的安排)

  (一)复*导入,引出新课

  计算机学*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延续性,为了保持其内容前后一贯性,我复*了前一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在巩固前课内容的基础上,更好地学*本课内容。……

  (二)演练结合,巡视指导

  我演示了……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对……的操作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这样接下来学生的练*就有了目点性,教师的巡视指导又保证学生在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分析总结,拓展延伸

  这个环节是本课教学的最后部分,分析总结……,对学生掌握……这些操作技能、方法,起到一个重要作用,使本课教学目标的升华。并且在这个环节里,为了使WORD97的内容有一个边续性,我作了必要的拓展延伸,为下一课的教学作准备。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洁明了,突出重难点,同时也要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起到推动作用。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1

  大家好:很荣幸能通过说课*台与大家交流共享,我说课的题目是《进入LOGO乐园》。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课,就其内容来说虽然不是很重要,但我认,非常有必要去认真对待,因为成功的第一节课,将会使学生对以后的学*,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下面就本节课的内容我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进入LOGO乐园》这一课选自黑龙江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第七册教材中第一课。本节课内容信息量不大,涉及的操作点不多。主要是使学生初识Logo系统的.操作界面和使用环境,使同学们对Logo语言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做铺垫和准备。更重要的是,从中感悟到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探究的欲望,并建立起融洽、亲和与*等的师生关系。

  2、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和与人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Logo语言中融合了编程的理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的方式给学生渗透这一理念。所以本节课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作了大胆调整,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加入了:“让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编写LOGO小程序”的任务,在学生熟悉LOGO操作界面的基础上小试牛刀,对LOGO系统有进一步的认识,初识探究的乐趣。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logo的启动和退出。认识logo的操作界面。能够指挥小海龟绘制简单的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游戏、交流、合作完成任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学*兴趣,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 logo语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教学重、难点:熟悉logo操作界面,建立logo语言的编写意识。

  第二方面: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文化熏陶法、赏识教学法、指导法等方法,采用的教学策略是探究与引导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2、学法指导:

  信息技术的学法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因为信息技术文件的知识更新快,分支繁杂,如果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惯,就很难适应这门学科的学*和今后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以下几种学法,采用观察实践、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不但利用集体的智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尊重他人,相互欣赏的素质。

  第三方面:说教学程序

  本课教学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营造氛围

  这一环节我首先以在计算机里领养一只可爱的小海龟宠物为话题,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指挥小海龟绘制的杰作,学生领略小海龟的本领同时,引出小海龟的功能及生活环境。

  第二环节:形成任务,自主探究

  本环节以分三个任务,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1:让学生启动LOGO系统,进入小海龟的活动舞台。并引导学生尝试输入logo命令,学生输入后观察屏幕变化,体会LOGO语言的主要功能。

  任务2:根据教师示范,规定只使用前进、后退、向左转和向右转四个口令,由一个学生说口令,指挥另一名学生到达指定地点。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活跃课堂气氛,与此同时学生在不经意间学会了如何正确下达口令。

  任务3:要求学生将刚才下达的口令中的汉字,替换为对应的LOGO命令,并将替换结果在LOGO程序中运行。

  第三环节:各显神通,指挥成功

  本环节学生间合通过合作探究写出语句,画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初步体验到了做“指挥家”的成就感。教师还通过多媒体展示部分学生作品,学生与教师一同欣赏、评价,培养学生的学*兴趣,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锻炼正确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环节:梳理技巧,文化熏陶

  这一环节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介绍几个有利于logo语言学*的网站,让学生建立成对LOGO语言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到计算机的文化熏陶,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兴趣。

  第四方面:说小结

  本节课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力求切合学生兴趣点,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整节课充满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气氛。以上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领导给了我一个学*和挑战自我的机会,为了学生的一切,更为了一切学生,我将不懈努力,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

  本课主要分为文字的修饰和段落的修饰两大部分,从内容上主要是对文字的字号、字体、颜色的设置,以及设置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等。课程通过任务的完成,来激发学生对文章修饰的学*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协作学*的能力。也使学生初步感受WORD的强大功能。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

  (2)掌握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的修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探究学*的方式,掌握表格操作的基本知识;

  (2)学会评价作品,交流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行为与创新: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个性化的修饰。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字的修饰。

  难点:段落的修饰。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电脑的学*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对于计算机的基础操作有了一定的熟练度。在本课学*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了word软件的基础操作,对word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本课我采取到的`教学方法有:

  (1)任务驱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者学*的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学生必须拥有学*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按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借助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观察,自己发现问题,亲自尝试、合作解决、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来完成本课的学*任务。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教师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变被动接受式学*为主动探究式学*。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准备。

  1、一篇经过不同修饰过的《写给祖国的歌》诗歌。

  2、网络机房。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比较分析导入法具有简洁、直观、省时的优点。

  在课程的开始,先向学生展示课件中两篇不同修饰过的文章,一篇经过修饰,一篇是纯文字。通过两篇文章的呈现,向学生设问: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让学生在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文章修饰的特点。

  2、新授

  课文内容,是将其分成字体和段落两大块。我将其细分为5个任务,每个任务层层递进式,其中字体、字号、颜色的修饰比较简单,段落的对齐方式和行距的任务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基于学生已经认识过WORD,并对WORD窗口、菜单栏、工具栏有过认识。在任务提出后,我会将学生以2人分成一组,鼓励学生探究学*,尝试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或颜色,比较改变前、后的效果。教师则对学生操作进行观察、了解学生的情况。

  在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探究性学*后,每个小组汇报操作中遇到的困难,请已会的学生上前操作,解决问题。全班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老师演示操作,以集体讲授的方式,告知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在观察的学*中,掌握多一种的操作方法。

  当所有小组都没有疑难之后,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完成文章的修饰。这时由于接受过帮助,学生的操作会相对熟练,所以给定的时间可以较短一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探究本课重点之一:字体、字号的修饰,在学生第一次汇报过程中,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

  1、为什么要修改字体、字号?

  2、修改了之后又有哪些好的地方?

  为了学生理解本课难点之一:居中的设置,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居中”有什么作用?

  在本课的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解释字号大小和不同磅数的行距,使学生对WORD中的大小有感性认识。

  3、教学评价

  学生交流作品,我会从字体、字号的大小合适、颜色的合适、文章的整体修饰效果等方面引导学生互评。评价的结果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这样做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结果的多元化,并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4、总结

  (1)引导学生自我阐述学*心得与成果。

  (2)教师要提醒学生:适当的使用字体、字号、颜色及行距的设置,可使文章美观,不能过于夸张,适得其反。

  5、课后作业

  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激发爱国教育,试写出一篇《祖国颂》,并对文章进行修饰。

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说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更改文字的字体和字号、颜色及字形,给文字添加效果。培养学生求知、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学生自主学*、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浓厚兴趣。

  二、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修饰文字》是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四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册教材以学*文字处理软件为主,使学生在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唤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更改文字的字体和字号、颜色及字形,给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自主学*的能力,以及能够根据不同需要对文字进行修饰的.能力。

  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激发学生学*计算机的热情。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

  (三)教材编写思路、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知识的延伸,是在学生掌握输入简单文字方法的基础上学*的,也为今后学*艺术字的制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重点:

  1.让学生掌握改变文字的字体、字号以及字的颜色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设定文字的字形以及给文字添加效果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合理的修饰文字。

  三、说学生。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这个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渴望。四年级的学生电脑操作技能已经比较熟悉,加上上节课对文字的输入方法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修饰文字》会比较轻松。所以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适当增加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让他们去自主探究,提高学*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法与学法指导。

  本课内容,对已掌握了简单输入文字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因此在课堂上以精讲多练为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交流、讨论解决或教师作适当的个别指导帮助解决。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引导式、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让教学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五、说解决办法。

  通过课件演示,教师示范,学生实际操作,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作品评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方法掌握本课重点、难点:文字修饰。并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学*中遇到的问题。

  六、说教具准备。

  1.自制多媒体课件。

  2.利用多媒体教室指导学生实际操作。

  七、说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说教学流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大庆建设的越来越好,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 (欣赏课件) 我们拥有了属于大庆人自己的飞机!梦想从这里起航, 今年是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建市30周年。拥有一座机场,是大庆人多年的梦想。大庆萨尔图机场正式开放使用,提升了城市功能形象,而且在扩大对外开放、方便了百姓的生活。“大庆人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作为大庆人,我无比骄傲和自豪,希望大庆越‘飞’越高。”欣赏完课件以后,你们想说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把这些赞美家乡、赞美机场的美丽词句写下来吧!看一看谁的词句“最美丽”!

  我们就一起来把我们的文字修饰的更漂亮!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本节课的学*任务,并由此驱动学生去学*新知,解决新问题。

  (二)教学新课。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形、颜色、效果进行设置,把文字打扮得更漂亮。

  1.设置字体、选择字号。

  强调应该注意:(1)修饰文字必须先选中文字。(2)初号字最大,号越大字越小。

  2.利用“格式”菜单修饰文字。

  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我作巡视,对有难度的学生,请同学帮助解决,不完整的地方我再加以指导。

  3.制作作品。

  “让学生根据今天学*的知识,把赞美家乡、赞美机场的词句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注意:先要有一定的思路,再按照思路一步一步进行设置。不要忘记要设置文字,先要选中文字。”

  4.知识拓展。

  让学生打开D:盘的古诗,对古诗进行修饰,巩固所学知识。

  (三)总结评价。

  (四)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通过学校内网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的积极性。

  本节课我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渴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修饰文字

  字体:宋体、黑体、楷体、行楷

  字号:初号、一号、二号、五号

  位置和颜色

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爱的回声》,本课主要是曲线工具的用法,并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曲线进行绘画,还使用了椭圆、复制、粘贴及填充工具,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椭圆、复制、粘贴、填充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是《画图》单元的难点。

  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①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讲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单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

  ③关注学生的学*方式,让合作、探究性学*贯穿学*的始终。同时,教师恰当的组织调控,能够创造一种*等和谐的学*气氛。

  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适中。

  4、教学目标

  从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了解曲线的画法,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

  ②通过实践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提高使用画图程序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5、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重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尤其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学结合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以下教法:

  启发式(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学的直线等工具的不同之处,找出问题。

  探究式(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要领。

  实践式(熟练提高):使用曲线工具绘图,进一步熟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导拨式(确保掌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突破课堂难点。

  7、课型:造型.表现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课前活动,获得新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把学*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开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灵(水母),现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啊?(水母具有监测水质和检测海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环境。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影片结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最*收到了一个环保绘画比赛通知,要求以水母为主题进行电脑绘画,展示宣传海报和教师完成的电脑绘画,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和欣赏已经完成的画面,分析画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电脑绘画并提问:“如果想把水母画在电脑上,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答案:太难了;不是画图软件画的;用椭圆工具画的;用曲线工具完成的。我结合学生答案引出,这幅作品是用曲线工具完成的,老师有简便方法,按照老师的方法,能很简单的完成,同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你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然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用曲线工具画图,大家有信心这项完成任务吗?”学生学*兴趣高涨,信心十足。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新知识的渴望,而且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任务。这样的导入,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是在无意间给了学生一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动学*,交流体验

  1讲练结合,探究学*。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让学生观察,画里面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和线条,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单弧曲线 小水母的身体、海底世界

  双弧曲线 小水母的触须、海底世界

  闭合曲线 小水母身体上的斑纹

  (通过寻找绘画中的曲线,让学生明确曲线的形成和分类,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和体会。)

  (2)初步体验,巧画水母。

  任务1:初步体验单弧曲线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水母的身体,自己感受单弧曲线的形成和特点,初步体验曲线的画法,试着用曲线画出水母的身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探究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师讲解演示单弧曲线即水母身体轮廓的画法。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特点,对于教材上比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总结出针对三种不同曲线的绘画口诀,口诀浅显易懂,方便低年龄学生学*、操作和掌握。

  单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于第一次使用曲线工具画曲线,学生自主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此环节时采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通过多媒体控制*台向全体学生演示画曲线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画法。教师介绍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示学生注意曲线的粗细和颜色的设置。

  (3)小试牛刀,巧画花纹。

  任务2:分小组讨论如何使用双弧曲线画出小水母的触须。

  在学会单弧曲线画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双弧曲线,分小组找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尝试画水母触须,并说说双弧曲线应该如何绘制,小组内推荐同学到教师机进行绘制展示,共同探究总结双弧曲线的使用要领。

  演示2:学生尝试讲解演示双弧曲线即水母触须的画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双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务3:学生自学教材,使用闭合曲线画出水母身上的斑纹。

  演示3:学生自学绘制闭合曲线的方法,并填充水母颜色。

  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再动手尝试绘制封闭曲线。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他们才能掌握曲线的奥妙所在。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

  请学生演示并一起总结闭合曲线的口诀:点——点——拉,选好方向慢慢拉。

  学生画出完整的水母,并为小水母增加伙伴(利用复制和粘贴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为水母进行填色)。

  重点提示: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色的情况,应该用铅笔工具进行补充,然后再进行填充。

  学生在绘制的时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同时也发动那些技能掌握较快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4)大显身手,描绘海洋。

  任务4:给小水母建个漂亮的家。

  讨论:学生讨论水母的家在什么地方?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曲线工具勾画出美丽海底世界并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师演示画出海水以及其他场景,并使用复制、粘贴工具把水母粘贴到海洋背景中。

  学生自己勾画场景,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和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刚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巩固。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待学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互相学*,通过对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学*过程的创造性。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可以创造更多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环节是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作小结给学生这节课的学心态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四、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几句简单的曲线绘画口诀中,学生按照口诀,能对较难的曲线绘画有简单的记忆操作方法,之后也能按照口诀完成三种曲线的绘制。

  (2)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不强。

  (2)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还需加强。

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 教材及学生分析

  《森林音乐会》是根据省信息技术小学实验教材第二册《卡通贝贝手拉手》一课中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创编的一节课。这节课主要对学生进行图形翻转、旋转训练,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画图软件操作有了一定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画图软件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够熟练、快捷使用画图软件的基础之一。基于以上原因,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认知,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等年龄特点,同时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到将学到、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运用到生活中的乐趣。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掌握图形的翻转、旋转的操作方法

  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旋转角度的变化区别

  二、教法阐述

  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森林音乐会学*情境,设计了三个任务,即编排座位、整理乐器、制作奖品。

  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动手结合画图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

  本节课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示范操作,学生通过自主实践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学*性,培养创新精神。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

  三、学法指导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最好的老师。而激发学生学*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教学时我在创设的三个情境任务中设疑激趣,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学生遇到困难后教师引导他们列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主选择可行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顺利地完成任务获取新知。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把学*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教学伊始我利用动画短片导入课,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出示课件)同学们,大森林里正在召开动物音乐会,有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瞧!就连*时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的老虎兄弟小虎和小壮也来了。你们看,他们两兄弟长得有什么特点?当学生看到这幅图画时,马上就会发现问题:这两只小老虎长得一模一样,只是方向正好相反。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只小老虎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水*翻转。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二年级学生。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课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本课内容,相对有一定难度。所以我采用了教师示范演示的教学方法。借助屏幕广播示范讲解图形的水*翻转,学生练*操作并且屏幕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高了自信心,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学*兴趣。

  (二)任务驱动,合作交流

  在学会“水*翻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垂直翻转。看了就会记住,做了就会理解。所以要突破重难点,就应趁热打铁让学生动手独立操作。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本环节分两个任务展开:

  任务一:排座位

  (出示课件)“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可调皮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却没有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这可急坏了总导演大象伯伯。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帮帮小猴和小松鼠回到自己正确的位置上去”。学生在操作时,会发现小猴子利用水*翻转放不到正确的位置。这时我提出:遇到困难怎么办?引导学生回想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书、小组讨论合作学*或问老师来解决问题,最后学生自主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学*垂直翻转。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自主选择适当学*方法,学会新知。

  任务二:整理乐器

  (出示课件)小动物们要根据自己的节目选择不同乐器进行表演。可他们到乐器库取乐器时却发现:乐器摆放的一点也不整齐,乱七八糟的。原来是乐器管理员小熊一时贪玩忘了整理。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熊整理一下乐器吗?

  学生已经掌握了遇到问题时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有了任务一的基础,任务二相对容易操作。在制作课件时把水*翻转和垂直翻转的使用也加入其中,进一步巩固新知。课件中特别设计了“吉它”运用所学知识不能一次翻转过来,从而引出本课的难点。由于学生对角度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我设计了一组课件,(出示课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90°、180°、270°旋转的变化。学生在讨论中得出正确答案以此突破教学难点。在这里我们将会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帮助小熊整理乐器,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生活*惯。

  (三)综合实践,探索创新

  抓住小学生具有模仿能力强,有强烈的创作、表现欲望的特点,我设计了“综合实践,探索创新”这一环节,让学生品尝到收获的乐趣。

  任务三:制作奖品

  (音乐会结束了,观众评出了最喜爱歌手,大象伯伯想请同学们帮忙用准备好的树叶拼贴叶画,并从中选出一幅优秀作品奖给获奖者,现在就让我们动手吧!

  在巩固练*这一环节,我也精心做了安排。力求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第三个任务制作奖品主要是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巩固练*。通过翻转、旋转树叶拼贴叶画,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动手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美术、科学等学科巧妙的结合起来,努力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效果,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五、板书

  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优势把板书用多媒体软件教室的“屏幕广播”功能向学生展示。整个板书直观形象,步骤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

  六、效果预测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数学、品德与生活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小主人。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创设适当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使他们把信息技术很好地融入以后的学*、工作和生活中去。所以我们上任何一堂课都要时时记住“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完全照本宣科是背离“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特征的。

  《电子贺卡》是*地图出版社五年级信息技术第五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教材以主题的形式呈现word的各个功能。本节课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内容和形式的重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中的文字输入,文本修饰,查找与替换,等操作,教材适时的安排了插入图片和文本框的内容。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知识和其它

  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是很好的铺垫。

  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处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方法。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会学*是重中之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word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的能力。

  (3)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4)通过交流评价,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并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贺卡,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文档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感受学*用Word软件来制作电子贺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在获得用WORD制作电子贺卡知识的同时,体会在word中综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使学生对“字处理”软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关系。

  2.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设置。

  二、教学方法

  从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来看,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为掌握知识而教,会造成学生处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能力,让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方法。这样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会学生会学*是重中之重。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特别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入语,让学生真正想学。我在导入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接下来展示几张与同龄人制作的电子贺卡,我看到了他们脸上惊喜的表情,学生看后,便小声地讨论起来:“真漂亮!”运用激励机制,展示同龄人的作品,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些贺卡漂亮吗?哪里漂亮?”学生在回答中自然地明白了漂亮的贺卡该是什么样的!“想不想自己做一张漂亮的电子贺卡?”“怎么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贺卡呢?”我在讲授新课时,采用了“过五关斩六将”的方式再次吸引、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学。

  激趣导入后,我没有马上告诉他们用word20xx制作电子贺卡的步骤,而是有意识地大胆地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贺卡,讨论思考要做一张贺卡需要有那些操作,进行构思。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实践证明这样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这样也让学生明确任务。

  我在*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在操作的过程中只要碰到了问题,就马上问同桌或老师,所以现在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惯,如果在自己不能解决问题,就请教同桌和老师。我相信长期坚持,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好的学**惯有帮助。另外我认为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抓住教学契机,有意识地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便于课堂后段进行展示。

  (三)、鼓励创新,尊重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去构思再操作;把教学过程分为“五关六将”并“暗下埋伏”;让没有做完的学生继续做完,已经做完的学生就开动脑筋,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贺卡做得更加精美。这样一来,给学生明确本课主要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信心,能够较好的记住了“保存”这个学生经常忘记的操作;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明确了不同的任务,鼓励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制作步骤的基础上创新操作,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个性。

  我认为要维持学生在课堂上45分钟的学*热情,就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创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能动性。操作结束后,展示学生作品,我展示了优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么精美的作品,让学生互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互相学*,既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主动发现了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看到了自己和别人想法的不同,这再一次激励了他们的学*兴趣,这就是一个学*过程。此时再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贺卡,让他们不仅仅学会了这节课要求的技能,还使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了word20xx中的一些知识。这一个环节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也更加愿意尝试操作了。我认为展示学生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让学生享受小成功,老师同学都没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见,淡化了学生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学*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我觉得我还可以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例如怎样在贺卡中加入音乐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信息技术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本节课的设计思想,请各位专家指正。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子信箱的申请及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二章

  第三节中的一块内容。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邮件已成为当今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现代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和探究学*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前一节课浏览网页,搜索、下载资料后,已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网络的看客,很想在网络中开创一个自己的空间,证实一下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就是学生第一次在网上申请、注册类操作,也是第一次带有自己个性的网络操作,所以本节课如果学*效果很好,会对以后知识和技能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立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网络,了解什么是电子邮件,掌握网上注册电子信箱的通常步骤,能够对知识归纳、总结,并培养学生具有收发电子邮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法、激发兴趣法、任务驱动法、指导归纳法、演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使学生受到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不积极健康的电子邮件的教育,并自觉抵制网上的垃圾邮件。同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子邮件的申请、发送及收取

  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是我们信息教师的一个基本任务。利用互联网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大家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电子邮件则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如何教会学生通过邮件实现与老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并将学*场所及时间延伸的教室之外则显得尤为重要。

  难点:邮件中附件的巧妙应用

  电子邮件中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还可以有图片、声音、影片等资料,如何利用附件传送这一类文件,如何收取、选择和保存他人邮件中的附件是学生比较难弄清的问题。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在为学生创设了网络环境、提供了学*及操作的网址和这些情境后,用极具吸引力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引出问题,使学生乐于在这个情境中研究实践,再通过演示法来达到教学效果。期间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教学环境

  与因特网相连的计算机网络教室、投影设备。

  这节课的具体实现是在多媒体投影进行的。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比较方便地对学生进行主导,也能让学生及时参与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师生互动。

  三、说学法

  观察、实践、交流和总结

  根据建构主义学*理论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望进行学*与操作,通过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与技能。

  四、说教学过程

  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教学设计应注意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引导学生学*新知识,因此,我在课前已经根据调查将以及就*原则将学生进行好、差搭配分组,确定小组的负责人(以前申请过电子信箱的同学或信息技术课上反映比较灵活的学生)。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分如下几个环节来实现教学目标。

  (一)、比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一段动画显示:同学们还有2年多的时间就将离开自己的家乡到自己心目中的大学读书了,到大学后同学们有那些方法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同学以及老师联系?

  引导学生先回答,然后利用动画展示学生实际生活中已经了解和熟悉的一些交流信息的方式。(如QQ、打电话、写信和E_mail等),让各个小组根据课件内容展开讨论这些信息交流方式的优缺点,然后教师抽个别学生回答,归纳得出结论:(使用E_mail交流的优越性)。

  1、 传递信息速度快

  2、 免费

  3、 内容丰富

  然后问学生知道如何利用E_mail具体的进行信息的交流吗?部分申请过电子信箱以及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使用能力,基本能够回答出要利用E_mail进行交流所需的前提条件(申请一个新的邮箱)以及如何进行信息传递(发邮件)。(这些学生已经被分散的分入各个小组并被确定为小负责人)

  (二)、任务驱动,渗透方法,自主探究,交流互助

  利用投影展示,让学生明确任务,并分组完成。

  学校要搞一次民意调查,希望每个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校园环境。要求每个同学自己申请一个电子邮箱,以班级和姓名为主题将这句话发送到教师的电子邮箱中。

  同时教师通过投影把可以申请免费电子邮箱的网址展示出来,并截取一个邮箱申请的界面,提醒同学们申请时注意每一项右边的说明文字,并提示学生只需要填写左边有红色“*”号标注的选项。

  由于现在申请免费邮箱的界面都非常清晰,只要说明了申请的一些注意事项,以高中学生的知识水*基本上是能够申请到一个邮箱地址的,同时各个小组中均已安插了个别操作水*较好的学生,能够对其他学生进行帮助,再加上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在10到15分钟内是能够基本完成这项任务的。

  大部分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及时展示收到的邮件,持续激发学生兴趣。

  (三)、任务递进,分工合作,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利用投影进一步展示该情境的下一步任务。学校要做一个湖北省著名旅游景点的专栏介绍,各小组以小组名义发送湖北省内任一风景区的图片及该景点的文字说明。

  学生先分组讨论,如何将搜集好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发给老师。(邮件附件,对于如何发送附件,教师给予适当的提示同时让学生自己观察电子邮箱界面,除了刚才已使用过的一些命令按钮外,还有哪些东西。)

  然后各小组成员分工在网上搜集相关景点的文字简介及风光图片。再以附件的形式发送到本组组长的邮箱里;最后要求组长将收到的.邮件整理后转发到教师邮箱,所有同学一起来探讨操作方法和观察具体操作过程。

  (四)、展示结果,归纳总结,深化知识,提炼主干

  利用投影展示各小组发过来的邮件内容和景点风光图,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同时询问学生通过刚才的操作,是否了解了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信息需要的前提条件以及操作过程?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解释E_mail地址的格式要求及邮箱申请及发送的注意事项,同时教育学生网上垃圾邮件的危害。

  (五)、注重实践,强化运用

  学完本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要把信件发给多个人应该怎样发?

  2、能不能在邮件中插入一段歌曲或动画?

  五、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中进一步去实践与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

  《初识Powerpoint2000》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的37课的资料。教学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Powerpoint是微软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能够将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汇集在一个作品中,用它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简单方便,较容易微学生所理解,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Powerpoint也将成为学生今后进行其它学科的学*展示作品、学*成果的强有力工具。而且,四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0的操作,对Powerpoint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简单进入Powerpoint的多媒体世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Powerpoint2000;学会启动Powerpoint,选取版式的方法;掌握幻灯片上文字的输入,格式设置的方法;理解建立新幻灯片和插入幻灯片的不同命令。

  潜力目标:能用Powerpoint制作两页幻灯片;具有必须探索新应用软件的潜力;培养自主、协作潜力。

  情感目标: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而产生愉悦并受到感染;感受信息技术的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制作两页内含文本和艺术字的幻灯片。

  教学难点:“新建”命令和“新幻灯片”命令,背景颜色设置。

  二、教法阐述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学*对象迅速产生亲*感,Powerpint与word同属一个家族,十分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资料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情境法”、“比较发现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从分调动学生的学*用心性和自主学*潜力,变被动理解位主动获取,力促课堂教学在生动搞笑、愉悦的气氛中展开。

  三、学法指导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核心,便学生为知识的灌输对象为学*活动的主体。本课透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协作交流等方式,帮忙学生在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评价中自然达成学*目标,改善学*方法,转变学*方式,提高学*潜力。

  四、教学准备

  硬件:PIII级别以上50座标准机房。

  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苏亚星或远志多媒体教学软件一套(也可等同于此的其他软件)、Powerpoint2000、集图文声像于一身的优秀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学生展示Powerpoint生动实例让学生感受Powerpoint的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Powerpoint的功劳,那里面既有文字、图片、声音,又有动画,效果十分好,你想不想也来用Powerpoint做一个电子幻灯片?透过本学期的学*,相信大家必须能制作出更精美的幻灯片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者对学*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活动中。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Powerpoint。

  学生机广播,教师介绍Powerpoint与Word都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2000办公组件,有很多相同之处,你能联系Word的启动方法来启动它吗?交流启动的几种方法。

  任务二:新建幻灯片。

  教师紧之后启动界面,在“新建演示文稿”的窗口演示建立“空演示文稿”,在弹出的“新幻灯片”对话框内选区自动版式中的“标题幻灯片”,学生比较“新建演示文稿”和“新幻灯片”,讨论交流;学生操作,在第一张幻灯片上的相应框内输入文字(以“我的焦小我的家”为题作为本课任务,介绍自己的母校,本页添加校名、班级、姓名等文字),设置字体、字形、字号、颜色、对其方式等完成本次任务。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上前演示,学生评价。

  (三)、引导自学,探索发现

  任务三:插入新幻灯片。

  说明优秀的演示文稿要充分表现某一主题往往需要多张幻灯片,学生自学课本P156页第二节,同桌合作,交流,完成插入第二张幻灯片,指名完成的出色的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前演示,全班交流。

  任务四:给幻灯片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资料为美丽的校园、敬爱的老师、亲密的伙伴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小标题)

  由于学生已有在Word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的基础,因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这个环节让学生自由选取学*方法,能够是独立自学课本,能够是4人组成学*小组进行合作学*,也能够是主动邀请老师加入探讨等。

  选派代表演示,学生总结评价。

  任务五:设置背景颜色。

  对初步完成的作品进行美化。这一部分对于学生熟悉的Word来说是陌生的,教师可把操作录制成教学软件让学生自学尝试,也可直接演示。

  任务六:保存文件。

  (四)、个性练*,提高技能。

  在此基础上,提出让学生制作两页简单的演示文稿——个人简介。这个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题目能够自拟,幻灯片资料能够自定,充分体现个性,展示学生个性。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反馈、指导激励

  指名学生展示作品,然后学生进行交流,评价。评价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其他学生评,教师从主题鲜明、资料生动、色彩协调、操作正确、叙述有条理等方面指导学生评价,最后教师评价(还可进行优秀协作小组评选)。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潜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潜力得到培养。

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及内容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及意识,让学生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本册教材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简单应用为主要内容,突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为自己学*和生活服务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本单元是在学*上网浏览信息之后,学*在网络上利用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本节课题为申请电子邮箱,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基本概念,通过学*申请电子邮箱,为本单元后续教学服务;同时,强调网络道德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邮件服务器、电子邮箱、电子邮件地址的概念。

  技能目标:学*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情感目标:在学*中渗透网络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学*申请免费电子邮箱。

  教学难点:对用户名和密码的选择。

  二、说教法

  为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学生的学*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出发,主要采用愉快教学法,坚持兴趣第一原则,给他们以动力,促使他们学好计算机。真实运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导,活动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电脑知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任务;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信息技术的能力;注重网络道德教育。

  三、说学法

  新课标以学生“能用电脑为我们服务”为目标,倡导学生通过学*、操作、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方式完成任务。为此,我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有大量的自主操作机会。并采用互动交流法,让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的单向、双向及多向的情感互动与信息交流中,合作完成各项学*及运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与做”活动中以旧带新,*得并运用电脑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上网的操作技巧,浏览过很多网页,对网上聊天、QQ、BBS、泡泡堂等聊天方式都有所了解,而对于收发电子邮件则是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才已经掌握了。老师询问同学们:“你们会使用QQ吗?”“会!”因为基础比较好的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过网上聊天了。老师再接着问:“另外有一种和别人联系的方式,电子邮件,你们会不会啊?”“会!”“不会!”有两种答案了,(课余时候我也了解过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也很早的就懂得使用电子邮件,而没有条件的学生,还不会使用电子邮件。)老师话锋一转,今天我们就学*电子邮件方面的知识,进而让已经会使用电子邮件的学生说说他们对电子邮件的认识以及体会,在讨论中了解到什么是电子邮箱,什么是电子邮件等有关的知识。

  2、引出课题,教师指导: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环节之一,学生如何能够尽快掌握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教师的引导和演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子邮件是Internet应用最广的服务:通过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您可以用非常低廉的价格,以非常快速的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网络用户联络,这些电子邮件可以是文字、图象、声音等各种方式。教师询问班上有没有人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大部分人都已经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请两个已经申请过电子邮箱的同学上到讲台,在老师的电脑上示范如何进行申请一个免费的电子邮箱,边操作边解释,有疏漏的地方老师进行补充说明。通过让学生演示操作,使剩下的学生更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更有说服力,毕竟是学生讲解,而不单单是老师的说教。

  3、学生练*,教师辅导:

  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通过老师的指导,一名学生的示范,同学们已经初步明白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接下来,学生就要亲自动手动脑实践了。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生开始上网去注册电子邮箱,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教师巡视,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使全部学生得到共同成长。

  4、邮箱展示,多元评价:

  新课程标准倡导“多元、过程、激励”的评价方式。请每个申请电子邮箱成功的学生上到讲台上在教师的电脑打出他们的电子邮箱,展示在投影大屏幕上,让所有人看到他们的电子邮箱,看看睡的电子邮箱最容易让别人快速的记住,为下一课时的收发电子邮件做准备。

  5、师生小结,共同成长:

  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对如何申请电子邮箱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知识;总结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电子邮箱的知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9篇)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衡。因此,探究学*的过程中,学生学*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等主要学*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 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的*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六、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 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并且通过多种学*方式(如自主学*、协作学*、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在第5-7课中,重点学*了“画图”软件工具箱中的各种工具,而本课则转向菜单命令,由“一绘”到“变”,就要求学生更多地进行抽象思维。对接触电脑不久的学生来说,理解“复制”“粘贴”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复制,按照学生的思维,“复制”后就立刻出现一模一样的内容,而实际操作中还必须执行“粘贴”这一步。

  根据教材分析及学生已有的信息素养。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学*“选定”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复制”和“粘贴”命令。

  (3)学会前景色与背景色的正确选择。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对图形的叠加处理。

  (2)学会调整、移动、修饰图形。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画画要有次序、有层次这种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性目标

  (1)保持学生用电脑绘画的兴趣和创作欲。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并渗透给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合理有效地使用“画图”软件中的“复制”、“粘贴”命令。

  (2)对图形进行叠加处理时的透明样式的选择。

  (3)图形的移动,背景色的选定。

  2、教学难点

  (1)感性理解“复制”、“粘贴”命令。

  (2)对图形进行叠加处理时的透明样式的选择。

  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三年级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学生已经通过一个单元的学*,画图软件也有了些基础,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方法。

  在一开始展示一张做好的葡萄画面,然后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就是画葡萄。

  教学过程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实际认知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今天老师可以满足你们的要求,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课件出谜语)

  树弯弯藤弯弯,

  结的果实一串串,

  一个一个圆又圆,

  吃到嘴里酸又甜。

  师:谁来说说谜底是什么?(葡萄)

  师:真棒,这么轻松就猜出谜底了,你们*时都见过什么样的葡萄呢? (出示图片)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串葡萄,而且还把它放好放在盘子里,那么我们本节课的题目就叫“有趣的水果盘”。

  (设计意图:谜语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为本课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出示学*目标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给学生确定自己的学*目标,以“我能,我会,我要”等方式确立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渗透学生是学*的主人翁意识)

  四、聚焦问题,合作探究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葡萄图片,你们想看一看吗?注意观察每种葡萄的外形特征。(浏览葡萄实物图)

  师:你们已了解了葡萄的一些外形特征,下面请你们评一评,这两幅画哪一幅更好?(一幅葡萄排列的有些乱且没有修饰,这样画面没有层次感,另一幅是完整的画。)为什么?(排列的很自然,看上去就像葡萄串;让人感到丰富、饱满;有立体感的好点,看上去更新鲜水嫩)

  葡萄串是有一个个葡萄组成的,在画葡萄串时要注意叠加排列要有次序,要按在一定的次序去排列,最后还要对整个作品进行修饰,这样绘制出的葡萄串看上去才像葡萄串。

  师:看到这里,你们想画吗?一盘葡萄为例,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画好这样一幅画?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对比分析,直观感受两幅画的不同之处,体会按次序排列的重要性。)

  (四)展示汇报,互补互纠

  (五)教师引领 任务驱动

  1、任务一:画一串葡萄

  (1)画一个葡萄

  (2)图形的选定

  (3)图形的复制、粘贴

  (4)图形的移动

  2、生自主操作 绘制葡萄串

  3、任务2:绘制果盘

  4、任务3:修饰美化作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

  (1)调整葡萄串大小

  (2)移动葡萄串至果盘

  (3)绘制绿色果柄

  (4)修饰葡萄串

  (四)欣赏点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自评等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新知的兴趣,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即对前面任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画葡萄的步骤,进一步巩固了新知,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保存作品 关闭电脑

  (六)质疑、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师:这节课,通过大家自己的努力,同学们掌握了“选定”工具、“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明白了画画要有次序,还利用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当了一回电脑小画家。其实电脑王国里还有很多知识需要我们去探索,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你们一定会成为电脑小高手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美化教师节贺卡》是龙教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五册第三课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它以前面学过的利用文本框制作文字,插入艺术字、剪贴画、图片等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使学生掌握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中添加背景的制作方法,使幻灯片更加的美观。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创作提供较为完整的知识构架,给学生提供一个“将我所学,为我所用”的辽阔空间。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和操作使学生了解“背景”命令,使学生掌握使用“背景”命令设置幻灯片的背景的方法。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学,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自主解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学们的互助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背景”命令基本操作方法。

  难点:利用图片设置背景。

  四、教法阐述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探究”等。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和合作学*的手段。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选美的情境,设置一个个任务,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内容,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学*,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五、学法指导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建构主义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六、教学环境

  提供背景图片,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三)巩固练*,体验乐趣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

  首先出示两张幻灯片(一个是有背景 ,一个没有背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选美比赛,请从教师给出的演示文稿(一、二)中选出最美和最丑的幻灯片,并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观察放映后进行小组讨论,发言。

  通过选美比赛可激发学生兴趣。讨论时,应引导学生找出以下内容:有的幻灯片有背景,有的没有;有背景的漂亮,无背景的不漂亮; 引出问题:

  什么样的命令能设置背景让幻灯片变美?

  ( 二)、自主学*,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打开格式菜单,找到今天我们要学*的命令:“背景”。(提示,右键菜单出可找到)

  1、自主探索,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使用“背景”命令设置演示文稿一的幻灯片的背景,看看聪明的你,能不能自已学会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在此基础上两人一组讨论以下问题:

  用“背景”命令加背景,有多少种选择?(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之后,马上让学生自主看书学*、给孩子解决简单问题的机会,让孩子初步品尝到成功的快乐。用激励性的语言请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探索的`目的:培养自主学*的能力和*惯。小组讨论的目的是培养协作精神。)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探索情况,注意学生出错的地方,这些问题用演示系统投出。

  2、请学生上台演示探索的成果(学生演示时,注意表扬学生,鼓励自学行为)。

  3、教师演示(突出重点)

  教师重点演示下列三个方面:

  (1)是选择不同的颜色作为背景;

  (2)是选择用图片作为背景;

  (3)是选择过渡填充效果作为背景;

  4、请学生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考察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扬能提出问题的学生)

  5、教师用演示给出正确答案:

  (根据学生能力,灵活处理本处教学:

  对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行研究找到解决的办法。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由教师引导完成这个教学点。

  教师演示时,对“用图片作为背景”命令要着重强调,帮助学生找到图片所在的位置。(突破难点))

  ( 三)、巩固练*、体验乐趣。

  请学生为学校的一名老师的幻灯片加背景,要求至少用上颜色、过渡、图片、这三个选项,然后相互比较,看谁做得好。

  要求用颜色、过渡、图片的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全面掌握的情况,学生设置背景后,教师机通过演示投出,请全班同学比较,找优点和缺点。(集体评价学生学*效果)

  帮助老师做事,是小学生都喜欢做的事,学生们都能做得非常认真。最后通过相互比较,集体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

  (四)、归纳总结,完成构建。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命令?这些命令有什么用?

  2、“背景”命令中各个选项你最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进行小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八、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总体的思路是:

  1、由选美比赛引出:“背景”命令

  2、学生自主探索这个命令的使用方法。

  3、教师演示这个命令的使用。

  4、以帮助老师做事,强化练*,巩固新知。

  5、相互比美,相互比较,采用集体评价,以比美的方式调动学生情绪,激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怎样设置背景。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电脑教学的每一节实践操作课学生都非常喜欢上。在五年级学生学会了使用powerpoint软件设置背景、插入图片、插入艺术字、文本框等一些操作技能之后,我设计了一节让学生学*制作贺卡的综合实践课。

  贺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表达美好祝福的方式,它可以传递祝福、表示问候与祝贺,能够拉*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制作贺卡不仅能让学生综合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表达心意,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自信与愉悦。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主导,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自主、实践、创新”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愉快、和谐、宽松、*等的氛围中通过尝试、观察、分析、探究和实践后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三、教学目标:

  1、在powerpoint软件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设计贺卡,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 以任务驱动的形式介绍制作电子贺卡的全过程,让学生体验、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3、 通过分析和欣赏作品,使学生对多媒体制作软件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热情。

  4、 通过动手设计和制作贺卡,发挥学生的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 点:贺卡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背景之间的位置关系。

  难 点:贺卡中各对象的色彩搭配和版面布局。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11张 制作素材(春节 中秋节 国庆节 教师节)100多幅

  五、教学过程: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谈话、欣赏、分析)

  二、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提问、尝试、归纳)

  三、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动脑设计,动手操作)

  四、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展评、介绍、共享)

  五、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总结、巩固、延伸)

  1、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新课一开始,我先和学生一起开心地交谈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来临时,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祝福,引出课题。接着我又和学生一起欣赏和分析了四张节日贺卡(春节、中秋节、国庆节、教师节)的主色调,内容及给人的感觉。

  春节贺卡主色调为红色,再配上黄色的艺术字,色彩搭配很和谐,给人以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贺卡以蓝色为主色,配以黄色的图片、艺术字,整个页面给人以爽朗、详和、秋高气爽的感觉。

  国庆节贺卡主色也是红色,以代表性建筑物*广场前鲜花簇拥,营造出一片欢腾、热烈的节日庆祝氛围。

  教师节贺卡上一束温馨的康乃馨,一杯浓浓的咖啡,配以清新淡雅的背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与祝福。

  欣赏教师精美的贺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想自己动手制作贺卡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我设计了欣赏精品贺卡这一教学环节。

  欣赏完这些精美的贺卡,我又出示了一张教师节贺卡,让学生仔细观察贺卡中都有哪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想想它是怎样设计的?让学生分析一张贺卡要包括的各个操作要素:图片、艺术字、背景、文本框。知道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分析这张贺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制作一张贺卡并不难,都是一些我们以前学过的操作内容,更加跃跃欲试,想很快就动手制作。

  这时我又设计问题:如果让你制作,你会分几步?先制作什么?让学生在头脑中规划制作贺卡的整体布局。学生回答后,我加以补充,并出示课件:制作贺卡的四步操作法。

  2、 任务驱动,实践探究

  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小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完成各个小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制作贺卡的过程:页面设置-背景设置-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保存,在完成这些小任务的过程中,我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操作方法,并在边讲边操作的过程中探究,解决,尝试,掌握各个操作小任务。学生熟练掌握了这些操作方法之后,为他们后面独立完成贺卡制作做好了铺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后,我将学生分成四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制作素材分别制作春节贺卡、中秋节贺卡、国庆节贺卡和教师节贺卡。动手之前,我再一次让学生明确制作一张漂亮贺卡应该注意的事项:课件出示制作要求,同时要求在各小组中开展竞赛,看哪组的作品最精致、最有创意。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各小组同学在一起互帮互学,营造了浓厚的合作学*氛围,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意识。

  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伴随着课件出示制作要求的悠扬的轻音乐飘逸在教室的各个角落,优美的音乐声给课堂创设了更加轻松和谐的氛围,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美好的祝愿运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对图片东挑西选,心猿意马而浪费时间,结果许久仍想不出满意的贺卡设计稿图。对此,我把贺卡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介绍给学生,让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在艺术的天地中驰骋。而在讲述方法步骤时仍可结合展示的贺卡引用加以示范。在实际设计中鼓励学生打破陈规,树立独创意识,精心设计制作出具有独创风格的,新颖的贺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我会及时地走到他们身边,耐心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体验成功后的快乐!

  4、 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一张张作品制作完成了,尽管有些作品并不是十分的完美,但都是学生用心创作的作品,是学生思想的结晶,这时我让学生尽情地展示交流,讲解,互相学*,取长补短,在各小组推荐的代表展示的时候,我和学生一起从作品的色彩、版面、创意、审美几方面评价作品,使学生知道一张精美贺卡的标准,并评出最好的一组为最佳设计组。课堂上,学生兴致很高,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5、 总结延伸,拓展提高

  在鼓励和表扬了学生的学*态度和优秀作品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一张带音效和动画效果的贺卡,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学*的新内容,激发学生将今天的学*热情持续到下节课。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无论是课前的引入,还是中间的学生制作阶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而且课快结束时,每个同学都设计出了非常精美的贺卡作品,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整个的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进行引导的新课程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省编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七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用wps软件进行简单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学*的,主要让学生了解表格在文档中的作用,表格的组成,以及插入表格、在表格中输入内容的操作。通过本课学*,激发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学*热情,为后面制作电子版报的学*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表格和单元格,学会插入空白表格和输入内容。

  ②技能性目标:在教师演示、教学之后,学生在练*中要熟练掌握插入表格的方法,巩固输入文字的方法技巧,学会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学*。

  ③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学*表格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如记笔记、记问题;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素养,如:主动探索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分享。

  3、教学重、难点。

  ①插入空白表格。

  ②在表格的单元格中输入内容。

  ③表格中的光标定位。

  ④复制与多次粘贴。

  二、教法与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术课,它有本身的特质——技术学*。而技术学*在*的精髓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就告诉我们,在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要把握好一个“领”字,因此,我在本节课的基础操作要领上没有做其他教学形式的处理,而是单刀直入,演示、精讲、记笔记,让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直接上手操作,把时间留给学生多做扎实的操作训练;与此同时,我还考虑了学生“修行”的空间,一些延伸的技巧、操作方法等,我都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留给学生自学、自悟,在学中悟,在悟中学。例如:表格删除,插入、删除行列,复制与多次粘贴等知识,均是这样处理的。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学**惯与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课堂中让学生反复接触课本,并且要做笔记。这些都是在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惯,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信息技术课本的工具性;其次,我在教学中的两次练*里都强调了“要记录自己新的发现及遇到的问题”,这就是信息技术素养形成的要点,“探索、发现、知识内化、自我学*、螺旋提升”,从而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学生的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互助、分享等现代社会人必要的工作观念,为他们今后的人生给出一定的指导。

  三、学法。

  1、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经过了三年级的基础知识学*和wps文字录入的学*,在文字输入、修改、复制、粘贴、换行等基本操作上比较熟悉。

  2、学*方法。

  任务驱动,模仿尝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

  四、教学过程。

  1、教学设想。

  从情景创设引出新课,教师多角度立体的“领”,学生踏踏实实的“修”,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的工具性,再加上自主的探究,达到一定的“悟”,之后通过成果展示、相互交流、讨论、分享,进而“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2、教学环节描述。

  (1)导课。(创设情景、明确任务)

  课件展示:开学之初,我校四(1)班,王亚东生病住院了,虽然生病了,但他还是特别想上学,同学们把崭新的课本带到了病房,王亚东非常开心,他对班长说:“下次帮我打印一张课程表,我在床上也能够跟大家一起学了。”这一下,可把班长难住了,因为它不会用电脑制作课程表。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情境导入,打动学生,培养助人为乐,关心同学的风尚)

  生:……

  师:下面我就来教大家怎样创建一个课程表,希望大家学会后帮助班长解决这个难题。

  (任务驱动,明确这节课学*的内容。)

  (2)新授。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边看屏幕演示,边在课本上标注出相应的步骤。

  (通过笔记、标注来辅助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发现课本的工具性。)

  示范:1、运行wps。

  2、输入“四(一)班”

  3、插入表格,单元格的概念。

  (针对这个重难点,我运用演示、学生标注来进行突破,同时要求学生记住撤销的操作,确保学生在尝试失败之后可以反复操作。对于单元格的概念,我运用建楼房来打比方,进行突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4、输入文字。

  (对于光标定为这一难点,教师只演示鼠标光标定位,其他的光标定位,tab键移位留给学生通过交流或者探究课本来自主发现、学*。)

  5、保存。

  (以上演示步骤着重体现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教师的讲细、讲透、示范到位,来促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与探究的能力。)

  板书:(操作步骤)

  (3)尝试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①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浏览课本,划出你认为的要点,以及教师没有说到的,你认为可能用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惯,增强学生对课本工具性的认识。)

  ②给出材料一(班长手抄的课程表),让学生自己操作,创建课程表。邻*的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有收获的、有疑问的请记在课本上,在交流时间里一起研究、解决、分享。

  (材料一是手工绘制的课程表,这样更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4)成果展示与交流提高。

  ①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让学生自己谈方法、技巧、收获、问题,其他同学进行相应的记录、帮助解答和评价。

  (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互助精神,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己学*,是能够获得成功的。)

  ②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并对发言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

  ③学生结合展示的成果,小结知识点。

  (5)巩固练*。

  情境:王亚东收到课表以后非常开心,不但躺在床上认真学*,还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课外书,其中有两本书他特别感动,于是就画了两张表,希望我们能帮助它他出来交给班长给全班同学,大家愿不愿意在帮个忙?

  ①给出材料二(我国第三季度水电使用情况),材料三(我国*三届来的奥运奖牌统计),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个制表。

  (学生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练*的需要。)

  ②通过广播系统,展示学生成果,教师对学生讲解的相应知识点给与一定的补充或说明,同时,通过这些数据,教育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体会国家自豪感。

  (6)课堂总结。

  通过一张完整的处理过的课表与今天学生自己做的课表对比,让学生自己说出今天的学*内容和今后还要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归纳、小结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今后的学*兴趣。)

  五、总结。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望各位专家、同仁能给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山东省小学信息技术课本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鼠标的握法,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对鼠标的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从心理上已经喜欢上了电脑。本节课鼠标的拖拽也是鼠标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一步喜欢上电脑操作,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及快速反应能力,为学生灵活使用电脑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者是刚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电脑中的任何操作都很喜欢,就连开关机也时不时地发出惊讶声,更不用说是精美的桌面、好看的图标了,但还有一些孩子害怕自己的误操作损害电脑,只想着看着别的孩子操作,不敢自己动手尝试。因此,如何让孩子们从浓厚的兴趣过渡到技能的熟练,从而达到操作上的良性循环,让孩子们不害怕电脑,从心里喜欢、操作电脑也是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游戏的启动、拼接等操作方法,独立完成多个图形的拼接游戏活动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拖拽,进一步巩固移动鼠标操作。

  ·情感目标 通过游戏的鼠标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增强对鼠标拖拽操作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惯和学*电脑的兴趣。

  教法:激情导入法、演示法、游戏教学法。

  学法: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采用游戏学*法、小组合作、学生多元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熟练运用鼠标拖拽完成游戏操作,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难点:正确掌握鼠标操作,拖拽中保持稳定操作。

  二、教具准备

  游戏:淘气的小猫及游戏拼图。

  三、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上节内容:单击鼠标玩游戏。

  鼠标有多种操作,我们还可以利用鼠标做很多事情……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知道在鼠标操作中还有其他的玩法。]

  2.拖拽鼠标进行拼图

  以前玩过很多拼图游戏,能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玩一次拼图游戏呢?拼图板。

  师:从小猪、大象等小动物中任选一个进行。

  鼠标拖拽:先将鼠标指针移动到选定对象,按下左键不要松开,通过移动鼠标将对象拖拽到预定位置,然后松开左键。鼠标拖拽可将对象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学生练*拼图游戏。

  教师计时,同学们同时选择一个,看谁操作的最快。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游戏时间,让学生熟练掌握鼠标拖拽的用法,同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良好、欢快的教学氛围。]

  3.大显身手

  一共三关看看你能闯到哪一关。

  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顽皮的'小猫。

  测测你的能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操作、比赛,提高竞争意识,进一步熟练掌握鼠标拖拽,同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4.小结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畅谈收获,让学生知道,鼠标拖拽的用途,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用到鼠标拖拽]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惯。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难点使用键盘指法输入字符。

  五、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提高打字速度的关键是正确的指法和姿势。

  (二)发现与探索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4、正确的打字姿势

  出示不正确的姿势图片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

  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放,眼*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三)加油站,学生练*

  启动金山打字通,并练*初级课程。

  教师巡视指导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的地学*,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三、说学法

  在学*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四、说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方式,变被动学*为主动愉快学*,并且通过多种学*方式(如自主学*、协作学*、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己的“最*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成果,调动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环境是学*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本节课选自xxx。本教材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本节课所学的***是***的重要内容,主要学****的灵活运用,是在学生对***掌握后的能力提高训练,激发学生制作出更加精彩的xxx。

  2、教学目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分三个方面)

  ①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xxx操作练*,熟练使用;

  (2)学生通过xxx操作练*,熟练使用;

  (3)结合前面知识,特作包含xxx的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教师引导、动脑思考、交流与实践操作学*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体验合作学*的过程和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学*(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学生在协作与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肯定自己的价值。

  3、教学重、难点:(如今信息技术学科不再是孤立的技能性工具,我们更要考虑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过程,本着这一理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本节课学*,熟练制作;

  难点:学生通过交流与实践操作掌握技巧,并做到与学科完美整合。

  二、说学*者特征

  1、学生是xxx的学生;

  2、学生已经学*了;

  3、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4、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虚心学*他人长处;

  5、学生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制作xxx。

  三、说教学策略

  1、信息技术纲要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当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本课的新知识环节中的学*目标是以任务方式出现的,例如。

  2、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我本着直观性教学的原则,多次采利用直观演示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

  3、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如。

  4、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学*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新课程改革教学理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激趣导入、探究新知、协作提高、观摩欣赏”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激趣导入:

  广播游戏(播放视频、播放动画),学生带着无比的兴奋观看完游戏(视频、动画),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我们也能制作,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那就让我们马上出发吧。

  这样的设计,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

  学*新知识的浓厚兴趣,成功地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和探求之心。

  (二)探究新知:

  本环节以任务驱动式展开分层教学。

  任务一:

  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

  任务二:如果,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书中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三:,这是与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日积月累”后,与同桌交流讨论,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制作。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

  (三)协作提高:本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升华,是本节课最具闪光点的一环,在这时里既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所以我设计以小组为单位,在学*了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本组的一件个性作品。

  (四)观摩欣赏:在这个环节里,我请学生通过屏幕广播功能去欣赏学生作品,互相看一看,评一评,虚心的学*他人的长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梳理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的目的。)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书中xxx练*。

  五、说评价:

  本节课对学生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如下三种方式进行,一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操作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二是在小组协作学*过程中学生间的互评过程;三是完成本节课的学*任务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完成自我评价。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一些求知欲望,多一些学*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谢谢各位评委。


信息技术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菁华5篇)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1

  今天我上的汇报内容是《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分析、学*方法分析、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设计思想、教学过程与环节设计分析、归纳总结等八个方面来进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是依据教材:广东教育出版社所出的信息技术(必修)《信息技术基础》中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第一节《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二课时。

  2、本节内容主要包含“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第二节主要就是常用文本加工软件的使用。

  3、常见文本类型和常用文本加工软件以及它们的特点是基本知识,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

  4、新课标对本章明确要求: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由此可见本节课的作用。

  5、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

  2、熟悉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常用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范文选择合适的软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作品的加工,从而掌握WORD的各种常用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审美能力;让学生通过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信息素养。

  6、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和掌握WORD软件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什么样的加工是恰当的加工,如何利用恰当的加工软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加工,更好地表达信息的主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首先,高一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再加上前几节课合作的基础,基本上都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小组任务。

  其次,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过基本的文本处理知识,但是掌握得不好,对WORD文字编辑能力还不熟悉。

  另外,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兴趣爱好、原来初中学校条件等因素,从而计算机基础水*层次不齐,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问题。因而在教学中可能会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方法分析:

  1、案例展示法:教师展示案例,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从而进行设计。

  2、主动式任务驱动法:通过“提出任务和注意点—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实践——归纳交流”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

  四、学*方法分析:

  1、 自主学*:在常见文本类型和任务驱动这一块,由于学生文本编辑基础不好,所以由老师提供“素材”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演示及讲解和然后实践操作,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2、协作学*:同学间可相互协作完成任务,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

  五、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

  1、计算机教室

  2、天寓电子教室及加工好的WORD范文。

  六、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是以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到学生起点水*和个性方面的差异,注意讲练结合结合。在课堂中通过教师的不断演示,让学生理解,熟悉各种操作。

  七、归纳总结:

  以上是我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设计方向。在整个课堂中,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书本知识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且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但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是课堂考虑不充分,比如:讲的知识点多了,可能很多同学跟着教师做完后,自己做时就有困难,还有时间的把握欠缺。当然还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同仁多指教,我会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2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3

  我说课的题目是《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电子表格Excel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计算报表,本节课是Excel当中最重要的一节课之一,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掌握Excel的计算操作,与本节课的学*情况相联系。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法、教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对象

  本节课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编写的中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第一节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该节分两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使用公式、函数计算和统计数据。教材对象是八年级学生。

  2、说教学作用地位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处理,像学*成绩的统计分析、电话费的收取、工资表格的统计等。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对处理数据的速度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人工处理数据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计算机成为最有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作为中学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数据的处理。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如何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函数进行数据计算和统计。

  (2)技能目标:

  懂得利用Excel的公式计算日常工作的各种报表(例如:工资表、成绩表等)。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亲身体验EXCEL强大的运算功能,通过系统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能力,和不断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4)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公正、准确地做好各种报表;不要弄虚作假,养成良好的职业*惯。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利用公式、函数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

  难点: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和正确使用函数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同时又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前面课程的学*,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在工作表输入数据、编辑、修饰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在Excel中进行数据计算,使学生对数据处理有个感性认识。

  2、学法分析

  (1)采用多媒体互动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头脑中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少讲、精讲、让学生通过实验学*,在学*过程中理解数据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既有利于学*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强调实际应用的讲述和数据处理问题的分析,通过对知识的巩固,消化和运用,通过讲练结合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实例演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我特别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能够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报表实例。通过一边讲解教学内容,一边完成相应的课堂实例的操作演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直观的印象,让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新知识。

  3、提问法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在完成实例的过程中,我会通过“提出疑问”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一起参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面对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良好*惯。

  四、说教学过程

  复*与引入(约5分钟)

  复*内容:Excel的基本操作(单元格的选定、移动、复制和删除等)

  引入新课:

  学生看教材P15中的雅典国际奥运会前10强,请一位学生用Word计算该报表。(5分钟)

  (目的: 一方面回顾一下Word表格的计算,另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利用Word计算该报表十分麻烦。)

  如果在Excel中计算该报表,应该怎么样操作?会不会比较方便、快捷呢?接着我说答案是肯定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是怎么操作的?

  (目的:使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利用公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8分钟)

  教师将用公式计算出奖牌总数。(教师讲解时演示操作过程。)

  (二)利用函数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10分钟)

  教师将奖牌统计表表格用函数计算出奖牌总数。(既讲述又演示操作过程。)

  (三)学生练*操作过程(20分钟)

  在excel中,学生打开一个成绩表格,并分别运用公式、函数形式计算出总成绩、*均成绩。

  (目的:检验学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4

  一、教材分析:

  “奇妙的图形密铺”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活动课,建立在学生对基本图形的认识基础上,包括“观察与理解”、“思考与操作”、“欣赏与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在后继的学*中学生会在八年级下册对此有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有关*面图形的特征,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通过猜想、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欣赏密铺图案和设计简单的密铺图案,进一步感受图形密铺的奇妙,获得数学美的体验,体验成功的乐趣。

  4、通过信息技术的三大优势,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

  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能够进行密铺的*面图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充分利用数字*台的操作功能和交互功提高课堂效率。学生通过自己选择基本图形,再根据图形密铺的特点,发挥想象,设计图案。

  三、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目标和信息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三大优势:传达信息的,作为一种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交互,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版块:

  一)、创设情境,理解密铺:

  利用信息技术的信息优势,从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密铺,再由理解概念到联系生活举例到欣赏图案判断图案,感知密铺概念的三大关键:无空隙,不重叠,铺在*面上。

  二)、动手操作,探索密铺:

  1、单个图形的密铺:根据学生对基本图形的了解,大胆猜测单个图形是否可以密铺,经过分类,动手操作验证和再分类,明确基本图形中单个图形可以密铺的特点,这是学生第一次简单进地行图形密铺,通过操作和评价,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密铺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台的交互,在在线聊天中交流自己的`结果和!

  2、两种规则图形的密铺:通过分析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七巧板”中三种不同的可以密铺的基本图形,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也可以密铺一个*面,而且图案更美。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要求开始动手操作,因为有了单个图形密铺的基础,学生可以更熟练的操作,所以要求也就更严格。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的交互功能,把自己的创作上传到数字*台的中,而后看一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并且根据要求和自己的建议进行评价或者也可以利用在线聊天的功能交流想法和建议。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全面的理解概念,因此我补充了如下这个环节。

  3、两种不同图形的密铺:包括单个不能密铺和单个能密铺的图形如(正五边形和菱形);单个的两种都不能密铺的图形(圆形和不规则的星形);通过对密铺图形的设疑和展示,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个的图形存在能够密铺和不能够密铺,当可以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图形时,我们总可以想办法让图形密铺,从而突破概念中“无论什么图形”。引出最后的奇妙的图形密铺的欣赏和设计。

  三)、欣赏和设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图形密铺的,可以是规则的图形,也可以是不规则的图形。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图形密铺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一直延续到课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会使用的软件创作奇妙的图形密铺,上传到数字*台的中,互相学*,交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网站或者自己搜索资料,对图形密铺的知识了解的更多而充实自己。

  这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和理念,肯定有不到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包涵,多多指教。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5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我给朋友写封信》是在学生学会英文输入后,对文字输入进一步的学*。其中的汉字和词组输入是以后学*信息获取、处理以及文字处理技能的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基础不一,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鼠标、键盘操作不熟练,有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熟练使用相关输入法输入文字。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进行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②能使用全拼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汉字。

  ③能用词组输入的方法快速地“写”信。

  ④会保存输入的文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小组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学*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兴趣。

  ③通过书信的书写渗透感恩教育。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全拼、智能ABC输入法输入文字、保存文档。

  教学难点:输入法信息的获取及理解应用。

  【教学方法、学法分析】

  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法

  3、分层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学*。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尽快切入正题,在新课导入阶段,我选用了最简单、最直观的一种方式,即让学生欣赏几封设计精美的信件。

  看,这些书信设计新颖,漂亮吗?来到新的学校,一切是那么新鲜,在繁忙的学*之余,你还记得要好的朋友吗?你想给他(她)写封信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帮忙,就能写出象上面一样既漂亮又新颖的信。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我给朋友写封信》。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设计精美的书信,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新知的激情。为新课的讲授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2、布置任务,促使思考:

  任务1: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输入:“How are you?”。

  任务2:在你的记事本或写字板中用全拼输入法输入中文:“我爱祖国!”

  任务3:用智能ABC输入法输入词语和句子:北京 世界奥运会 台X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任务1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任务2的'布置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从而激发学*输入汉字的欲望。

  3、提供素材,自主学*:

  相关素材:

  (1)中英文输入法的切换;

  (2)全拼输入法的使用;

  (3)智能ABC输入法的使用;

  (4)智能ABC输入法提示行简介;

  (5)同音字提示框中汉字的选择与查找;

  (6)常见汉字输入疑问解答;

  (7)输入法属性设置;

  (8)怎样保存你的信件;

  (9)阅读材料。

  学生根据任务,从课本或学*课件中获取所需知识,然后完成任务。老师巡视,对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并让他们充当小老师分组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的*台,让他们自己去遨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让学生在使用信息,获取信息的同时培养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让他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4、任务驱动,实战演练:

  任务4:告诉你身边的同学,你使用的当前输入法提示行的组成及功能;

  任务5:在记事本或写字板中根据自己的情况,从输入法菜单中选择合适的输入法,给你的朋友写一封信。

  任务6:将你写的信保存在计算机中。

  5、相互交流、体验成功:

  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内交流学*心得,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小组意见,在班上交流。填写交流与评定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学生新知构建的协做者。教师为学生提供自学的必要资料,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完成对新知的构建。而学生自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获取,处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完成了对新知的建构又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将所要学*的新知识设计成一个个小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形成技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