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08 00:00:00 说课稿

四季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的四季》属“向青春举杯”版块,编者选文的意图是要求学生通过学*本文学会“体悟人生”,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激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让自己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感悟,让美好的青春更有希望。

  (2)教材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文中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对正处青年时代的高中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背诵优美的哲理语句,学*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揣摩文中作者心境与感受。

  b、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通过圈点批注法等学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就在于理解和鉴赏象征性的散文语言。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提问与讲授结合的教法、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列表对比法、借助多媒体为教学工具等方法

  三、说学法:预*质疑法、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寻线索抓重点语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总结疑惑:用多媒体打出“自学检测”请学生注拼音,并朗诵2遍。检查、总结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激情,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打出名士作家对生命的看法:如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江奔腾的春水”。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闻一多:一轴“画卷”,用生命的画笔涂抹好自己的人生画卷。*慕容:“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由此导入张洁《我的四季》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意。1、理清脉络结构,并找出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2、.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所代表的阶段和特点。(特点不超过8个字)

  明确:1、(1)(第1段)点明生命犹如四季,四季如同人生的轨迹。

  (2)(第2段——结尾)写生命的四季(劳作、艰辛、期待、收获与回望),向读者交代自己对人生历程的感悟。可分为四层:

  1、(2-4)写生命的春天,“我”为理想耕种。

  2、(5-8)写生命的夏天,理想的种子艰难成长。

  3、(9-10)写生命的秋天,“我”的收获。

  4、(11-14)写生命的冬天,“我”反思总结人生。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有所为。

  板书: 四 季 人生阶段 经 历

  春 少年 艰辛但仍充满希望

  夏 青年 历经磨难仍不放弃

  秋 中年 感悟收获但不后悔

  冬 老年 品味,反思

  (四)、教师点拨,提升能力

  象征是一种常见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某一特定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突出的表现。

  在文章中找寻使用象征手法的关键字词,并分析其象征的内容。

  特色欣赏——象征手法

  扶犁耕作——最初的努力奋斗

  不毛之地——恶劣的环境命运

  自己耕种的土地——为之奋斗的工作、事业

  种子——事业、理想

  风、雨——有利于种子萌芽的条件、机遇

  水源——有利条件、机遇

  冰雹——困难、打击

  (五)、朗读体味,自主学*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勾画圈点出文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请仿照例句的赏析,再找出两处语句加以赏析。

  例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此句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责任感: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之路靠自己走,自己生命的质量要由自己来决定。

  要求:

  1、先诵读,并选择句子做批注,要有自己的感悟。

  2、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赏析。组员给予评价和补充。

  3、小组讨论出组员最好的鉴赏出来阅读分享。由其他小组点评。

  这一环节为重点环节,应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课堂小结,生化人生

  结束语: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七)、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仿句:人生是春季时的 ,夏季时的 ,秋季时的 ,冬季时的 。

四季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四季》是一年级上册第2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

  《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我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计划两课时完成。

  1、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通过读书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二、说教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三、说学法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方法:分四人小组合作学*,明确学*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的事物总能激起孩子们心中的热情,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因此,开始上课时,我先带领着学生一同走入美丽的四季。 (课件演示)这样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他们自己独立去感知课文内容。在学生美的品味中,揭示课题。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他们完全有能力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读顺。于是我首先采用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的独立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评价读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自主识字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们注重在小学一年级起,就着手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故在教学的多个环节,设计必要的小组合作学*。如,在学生读通读顺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学*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规律。

  (四)、体验阅读、读中见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实践。教学《四季》一课,我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把自己当成草芽、谷穗、雪人来体验,体会出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兴奋与自豪。

  (1)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朗读,并重点指导第一小节:

  通过指名读、学生评价读,老师范读,并渗透读书方法:边读边看课文插图,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的方法。让学生再练*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只有让学生读懂了课文,才能与文本进行对话,才能领悟其中的感情,从而读好课文。)

  (3)学生练*朗读第二小节,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总结读书方法。

  (4)剩下的两个小节,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把握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五)想像入境、情感熏陶

  儿童诗的语言亲切、生动,意象简单使得诗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四季》也是如此。在读通读懂后,我在诗歌的空白处设计了这样一些提问“尖尖的草芽对小鸟说‘我是春天’。小鸟会怎么回答呢?”“假如你是荷叶,你还会对青蛙说些什么?假如你是坐在荷时上的青蛙,你又会对荷叶说些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由的联想去填补这些空白,欣欣然走进诗的意境。这种想像说放能使学生入情入境地,多而达到与作者和教材产生情感的共鸣。

  (六)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喜欢的小节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汇报形式。

  (七)、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仿照课文形式,自己做个小诗人。儿童诗的句式往往可以举一反三,迁移运用。是学生发挥想像的创造性思维,是发自内心的抒发,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传统的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运用常规教学手段,需花较多时间且枯燥,但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极大提高效率且学生兴致高涨。在坚持“以读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在图案变化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的学*兴趣和主动意识能长久保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力求做到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因学生而精彩。多媒体信息

  技术为追求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保障:有惊叹、有欣赏、有生成,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使得课堂锦上添花!

四季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以儿歌的形式,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语言亲切、生动、文字优美,四幅插图色彩艳丽,是一篇适合朗读且体现新课标合作学*为主的,培养学生初步阅读能力、自主学*能力的教材。

  二、说学情

  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孩子,此时学生已具备了对汉语拼音的拼读能力。在拼音部分的《秋叶飘飘》这首儿歌中,学生对了秋天里枫叶飘落这一自然段现象有所了解。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朗读。

  五、说教学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自编。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六、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法、学法

  1、情境创设法,图文结合法

  2、突出多读,训练能力

  八、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引出课题

  上节课我们读了《四季》这首诗歌,知道了一年有四个季节,它们是──(春、夏、秋、冬,师板书:春夏秋冬,生书空)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大自然中找找春、夏、秋、冬,你们想去吗?可是要去没那么容易,要先来闯关,敢不敢?

  (设计意图:从孩子们比较喜欢的诗歌入手,引导学生从诗中感受四季的美,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借此先让生复*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带着问题找去四季)

  二、理解四季诗,熟读成诵

  〖第一关〗认读生字:〈课件出示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读、指名读、齐读〉。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跳读、开火车带组词读)

  〖第二关〗读四季诗:〈课件出示四节诗〉

  1、谁能把课文读正确。(强点读书要求、自由读、指明读、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读课文):

  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天。”)

  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

  (括号中的话由学生读)

  〖第三关〗背四季诗:

  1、指导学生看着课件上的图和这个句式把课文背下来。

  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2、感情朗读(自由读、指名表演、指名上台读、齐读、分角色等多种形式结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采用了通过闯关形式,从认读生字、读四季诗、背四季诗、让学生通过读,巩固生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为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了从易到难的原则,来达到教学目标。)

  三、感受四季美,创编四季诗

  1、课件播放四季风景画面及配好的音乐,随机出示春夏秋冬四季图:

  指明学生观察图,说说你找了什么季节,从哪里找到的?找到了什么?(指多名学生练*说话)

  2、你们看了春夏秋冬的景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做些什么?

  3、你们猜老师想做什么吗?(引导学生当小诗人)

  (出示四季景色课件)

  桃花(红红),他对(燕子)说:“我是(春天)。”

  西瓜(圆圆),他对(小熊说)说:“我是(秋天)。”

  4、小结;刚才我写了春天的诗,你们能去写写夏冬的诗吗?

  (让学生根据课件看图编诗。并把自己的诗读出来。)

  (意图:出示四季图,让生看图找四季,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感受四季的美丽。)

  四、绘四季景:

  (设计意图:通过读了四季诗,看了四季景,编了四季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热情,用画画来表达对四季、大自然的热爱。)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四季》语文说课稿 (菁华3篇)

《四季》语文说课稿1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跟各位老师做教学上的交流,因为我们一直接触的是人教版的课本,对河大版的课本只是在评优课时接触到一些,所以在这里,只是就《四季交响曲》一课,把我备课时的一些心得向大家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语文素养课标解释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每一课就要制订相应的学*目标。《课标》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材,冀教版教材吸收了*年来语文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安排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观。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它致力于从三维目标上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拿到教材之后,发现其中的确有不少新的东西,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上就很难体现实验教材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思想应该是从文本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文本,调动积累,联系生活,生成并交流对文本的独到的感悟。此外,语文课堂上应该有朗朗读书声、热烈的讨论声,有思考和积极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二、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属于散文单元,其中有两篇著名的散文《春》与《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更多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抒发人生的感悟,《四季交响曲》是第四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但与以上两篇不同的是,作者的描写重点并没有放在四季各自不同的季节特征上,作者曾在本文的创作谈中说她写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对话。”其对话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而七年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深透到位。那么,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理解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的主旋律。

  因此,我是这样确定该课文的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学*本文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学*将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赏析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社会陋*的批判,对公*、公正、无私、善良、坦诚、拼搏等美德的热烈追求。

  三、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朗读能力、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对抒情的哲理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对所谓“托物言志”概念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主要从朗读入手,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四季中蕴含的哲理。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美,品味写景的方法,以期让学生有所收获。

  这样一番分析之后,就形成了《四季交响曲》一课的具体教学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铺垫、品析、总结等环节。下面就其中重点的环节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季节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春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是一个热情率直的小伙子,秋是稳重的中年人,成熟丰厚,冬则是亲善长者,端庄肃穆。女作家杨林勃用她清新优美的笔调向我们抒写了她对四季独特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四季世界。

  思路:我的导语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下文品析四季形象作铺垫;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四季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其中的深意也和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导语形式很简单。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有的老师很看重导入语的设计,的确,精美的导入除了具有引入过渡的工具的作用外,还应该承载一定量的思想文化。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将之与课文内容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但相对于一篇课文而言,导入只是第一步,不能因为导语的效果而把相当的精力放在此,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研读。其实,干净简洁的导入开门见山,既能顺利过渡,又能节省时间,在*时的上课过程中可能更为实用。

  (二)教学结构的处理安排

  1.整个课程的安排采用了“板块式”的形式。

  第一板块:教学铺垫——字词积累

  饕餮 蛰伏 滥竽

  情愫 请柬 桑葚

  思路:这些是学生容易读错和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文意,理解词义是关键,还要会读。所以字词的积累是赏析文章的前提,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省略。我觉得,在课堂上,不但让学生会识字,还要大声的朗读出来,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二板块

  品读——整体感知、细节赏析

  思路:这是课堂讲授的主体部分,目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针对性的赏析,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这个大板块中又分为三个小板块

  四季向我们走来——整体感知

  我们感悟了四季——美文赏析

  用心发现生活——拓展练*

  思路:基本的思想是“读——品——悟”的模式,以读带品,拓展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读”贯穿于始终。这个目的在讲课时基本达到了。

  第三板块

  总结

  思路:关于文中内容及知识点的总结实际已在第二板块中得到了解决,在这里是表达教师自己对大家的期望,为情感教育作结。

  关于“板块式”教学法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板块式”教学的一点想法。

  什么是“板块式”呢?板块式教学法是针对一节课,一篇课文而言的。把课文按照各个不同部分,分成几个“块”状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这是为了授课时灵活使用而设定的。换种说法,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手法。

  我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考虑到“板块式”教学的几个优点,

  1.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其课堂教学结构清晰的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课堂教学内容明显的表现为“一块一块的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2.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叫“微型课”,这就需要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3.由于“板块”的出现,就需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让学生充分的占有时间,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板块式的教学思路由于有“板块”的划分有时会显得过于齐整、过于刚劲而不够柔和,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可以淡化板块意识而操作手法大致不变,如运用艺术的穿插手法来自然的形成板块,如用文学性、情景性的语言来美化板块的命名等等。如:可以把板块设计为:积累、品读、感悟,也可以设计为学*活动一、学*活动二等等,比如我识字的板块的名称为“教学铺垫”,而从整篇文章来讲,文章语言优美含蓄,犹如一首动听的乐章。我在设计时,就把自己的整堂课看作一首乐章,所以板块就命名为“乐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细致的体会全文流畅的结构,以美的眼光来欣赏本文。

  这种形式也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独创。给各位老师再举一个例子。

  课文:《紫藤萝瀑布》

  设计理念:美文需要美教。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大致过程是一一品味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教学内容之一:学*积累

  1.作者简介。

  2.切进课文中"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这句话,简介作者写作本文的特殊背景。

  教学内容之二:认识课文

  听读课文,认读文中的生字,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叙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话题:你认为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

  教学内容之三:品味文中的花之美

  1.同学们选读课文,自由朗读文中描写花之美的句段。

  2.话题讨论:说说自己品味到的描写花之美的句段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味。

  教学内容之四:品味文中的情之美

  请同学们紧扣文中的字词句,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真挚情感。

  教学内容之五:晶昧文中的意之美

  教师指出,所谓"意",在这儿指文章中的"意味",即文章中意趣与情味,文章中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地方。

  教学内容之六:课堂学*小结

  2.指导朗读,读出“味道”。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诸多名篇佳作,其中有众多颇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寄寓着各种撼人心魄的情愫意绪。它的美,不是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能获得的。洪镇涛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然后识器。”应在读中让学生从审美对象中获得美感,增强审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语文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指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注意加强对学生*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四季交响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文章,语言凝练、隽永。是朗读的好材料。所以,在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

  1。用“读”贯穿全文,形式多样。我在第一个板块中主要通过读的方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四季的形象。形式有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如: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请你深入的认识我们的四季朋友,做出小结,并把相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出来。

  此外,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我在阅读方式上也进行了小小的改变——变换人称。例如:

  冬天来了,带着冰刀,带着雪箭,带着威风凛凛的气势闯入了这个世界。冬天来了,万物都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考验,世间的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着。天上的星星重新组合起队形了;地上的山峰换上一副刚毅的面容了;树木的`家族为节省开支甩掉豪华的服饰了;林中的野兽们不敢坐享其成,渐渐闭起饕餮之口了;小小的虫蛇们怕掉了队么?都蛰伏起来,积蓄着能量,去构筑明年辉煌的梦了。

  把文中的“冬天”改为“我”,学生以“我”的口吻铿锵的读着冬的严肃,仿佛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法官,切身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进行第二个小板块的教学时,学生进行美句赏析,我的要求是必须有感情的读出来,整体下来,学生读的时间非常多,应该说很好的理解了文章。

  2。加强指导,提高朗读质量。

  在学生朗读时,我强调要注意重音与节奏,并请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有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如:

  夏天来了,是槐树花儿告诉我的,它赠我一串串洁白的珍珠;夏天来了,是紫红的桑葚告诉我的,它点染我一腔多彩的情愫。

  关于朗读

  关于这个环节,我有一些小的感悟。

  1.课堂上应该有教师的范读。随着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许多老师喜欢用名家名人的表演性朗读替代自己的范读。固然,多媒体上的朗读,普通话比较标准,朗读技巧比较娴熟,而且还常常配以色彩鲜艳夺目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似乎课堂的氛围更浓烈一些。但其实,它远远不如教师音色也许并不美发音也许并不标准的朗读亲切,真实,对学生的感染力影响力更大。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一节《三峡》示范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余老师范读课文时,抑扬顿挫,和风细雨,缓缓道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余老师说他为了用普通话朗读,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声朗读成功后,他又练更难得低声朗读。在他的课上,学生总会像模像样的模仿他的朗读,去感受文字的美。在讲该课时,我担心时间的紧迫,没有范读,只是稍作点拨,但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小学生一字一句拖长声音朗读的方式上,影响了朗读的效果。

  2.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的接触文本,方式要多变,以提高学生读的兴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和运用程度。读的方式,老师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形的不同而有所选择有所变化。为的是努力让学生保持朗读的积极性。

  有一段时间,为了赶进度,节约课堂的时间,我总是把读课文的环节放在课下,让学生以预*的方式来解决,更少有朗读指导。有些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不读,这样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练,讲课就更不上,更重要的是,缺乏了朗读,就缺乏了对文章细致而美好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审美的神经自然就会迟钝,脑海中留下的只能是对课文简单的分析和肢解之后的枯燥。

  3.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教学的设计可以从重音、停顿、强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仍拿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做例子。他在讲《三峡》一课时,提出三个在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再读效果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如: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如:*/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如: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篇文章这样读下来,非常漂亮。

  3.“主问题”的设置

  关于“主问题”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字词的积累,标点、语法、修辞等的分析,文学以及文化常识的识记等等,繁琐、细碎、杂乱。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某个重要的语段就能列举几个或十几个问题,知识点“沙化”现象严重。由于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等弊端,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练”而动全“篇”,缺少指向与渗透文章的“合力”。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就是指“主干问题”,它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整体性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呈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如果一节课中分层次的出现几次“主问题”,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几个教学的“板块”,这又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如:

  在讲课时,每一个板块我也尝试采用了这种办法,

  以“四季档案”的“主问题”来体会四季的特点,为理解文章解释的哲理打基础;第二板块以“请你从内容、修辞、用词上对文中的美句谈出自己的看法。”的“主问题”把握文章的语言。第三板块以“从下列词中任选一词,写一段话,表达思想感情”的思路让学生模仿,进行拓展。

  这样就避免了课堂繁琐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的思考。说实在的,我的设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主问题”,这只是一个尝试, “主问题”运用得好,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可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可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深化阶段,可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主问题”的设计角度可从着眼于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欣赏课文、探究课文的角度来进行,也可从多元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多侧面地分析人物*惯形象、多角度的品析文中的美点妙处、多板块的积累文中的语言材料、多手法的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的角度来设计。

  下面,用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想来具体表现上述说法: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创意:以跳读为基础,设计三个“主问题”,用“自助”“探究”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课文的整体与读教学。

  1.请你用一则日记的形式记叙毕业典礼的经过。

  2.你对文中英子的父亲了解多少?结合课文的记叙说说你的印象。

  3.你认为爸爸对英子的影响有哪些?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对爸爸说什么?

  4.美文赏读

  作者杨林勃是个诗人,她的诗朴实秀丽,富有意境与哲理,在国内诗坛有一定的影响。人说诗文不分家,诗人出身的她写起散文来,自然别具一格。她把诗的意境与语言带入散文。她用抒情的笔法去叙事,用形象的语言去状物,因此作品中就有了诗的感应,诗的联想,诗的激情。它不但用凝练的语言描摹四季景物的变化,而且又含蓄的触摸到社会与灵魂的多个层面,充满哲思,撼人心惊,诗意盎然,意蕴深远。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过深刻的分析只能让学生一头雾水,于是我适当降低了难度,以读带析,从学生接触过的分析用词、修辞方法入手,并结合课后设置的练*来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并给出一定的语言模式,目的也是降低难度。

  (1)赏析词句

  请你从内容、修辞、用词上对文中的美句谈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 (句、词)美,因为 。

  学生选取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如:

  冬天来了,带着冰刀,带着雪箭,带着威风凛凛的气势闯入了这个世界。——修辞:拟人、排比,写出天寒水冷,万物肃杀的景象。

  圆圆的果实,圆圆的豆谷,仿佛给这一年画上一个个圆满的句号。——用词:“园园、圆满、一年,一个个”描摹形象,限制范围,突出特点。

  她带来生命,复活了香花也复活了毒草;她带来了音乐,唤醒了沉寂也生出噪乱;她捧出了绿色,画出了明媚也增长了阴影;她赐予了温暖,创造了舒适也生出了困倦。——对比的手法,写春天的无私善良

  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找出的句子要带感情地去读,一是强化朗读意识,二可以通过带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好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赞辞是在原文基础上的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所学的内容做一梳理,又要有自己的感悟,既是对理解文章主题的的升华,又是一次练笔的。事先给出例句,便于学生模仿,也降低了难度。

  把心中的赞词献给你钟爱的季节。

  我喜欢你, ,因为 。

  (3)音乐的加入。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有着难解之缘,优美的音乐流入语文课堂,在营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审美的鉴赏离不开想象,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禁锢在文字里,但在音乐所展现的虚渺空灵的世界里,人们的想象可以自由驰骋,思维更具发散性。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情境中,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美、感悟美,进而感受美的境界。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五、教后反思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努力发挥自己授课的特长,

  1.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他们对文章中揭示的人生哲理不能透彻的理解,从欣赏的角度年入手,降低难度。

  2.以读为主,各种朗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情感。

  3.形式上力求有一定的个性化的设计,不希望落入俗套。

  4。在时间的安排上,我很注意张弛有度的设计,其实,一堂课的节奏就比如一篇生动的小说,也有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如果把每个板块看成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话,导入1分钟,字词4分钟,整体感悟朗读12分钟,品析20分钟,拓展5分钟,总结1分钟。有铺垫,也有高潮。我也在尝试着使自己的课上得有波澜。

  关于备课

  在这里我还想说几点关于备课的感悟。

  1.*时多看书,多学*,多积累

  上完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最累的阶段不是讲课,而是调动自己的积累备课的过程。我越来越感受到了*时积累的重要性。“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没有教过冀教版的教材,对于这篇文章的了解更少,脑海中似乎根本无“米”下锅。时间紧迫,我感到了上课时从没有的紧张感。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似乎越来越不太关于于*时的积累,一个旧教案,一本参考书,成了我备课的全部,更在*时以班主任工作忙为借口而懒得仔细备课了。余映潮老师的讲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与老师示意教研员的身份,在50岁时才登上讲台的。在这之前,他写下了《中学语文教案品评100篇》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课堂创意,他自己定了许多教育专刊,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其间又发表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各类文章*千篇。“厚积”才能“薄发”,多年的积累使余老师信心十足地登上讲台,独创了“板块式”教学思路和“主问题”设置的教学实践。而上课备课都是他在自己业余的时间完成的。

  余老师说:“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学*;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突破专题。”“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脑力劳动时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如果我知道的东西比我教给学生的东西多20倍,那么我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语言就不知不觉地是针对学生而产生的”。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又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一个教师如果在备课时没有充分拓展自己的视野,而只是对单个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媒体的选用等孜孜以求,就如同将房子建在沙滩上一样,无论房子的样式多么别致,房子的装修多么精美,都不是一间好房子。

  选入课本中的内容如同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凸现在水面上,如果想了解这八分之一就需要了解水下更多的部分。不仅需要对教材和教参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其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做映衬的一幅图画。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些事情。余老师说:“做珍惜时间的人,做严谨谦逊的人,做勤劳刻苦的人,做热情善良的人,做胸怀大度的人,作坚持不懈的人。”

  2.吃透课本,创意设计

  余老师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我们能否图利《教参》,脱离网络的拷贝,精心钻研课本,拿出自己的创意呢?

  记得曾有机会在一所学校里听三位教师教这篇课文,都是按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里清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顺序用了五幅图概括绘春部分的具体内容,虽然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法几乎完全相同,很难看出那位教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完课后,我曾有过一个假想:如果没有《教学参考书》,三位教师都去独立的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恐怕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相同”。毕竟每一个人阅读教材后的感受存在着差异,毕竟每一个人处理教材的能力有高下之分。而“差异”和“高下”正是产生教学多样化的条件,事实本该如此。现在,因为大家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课,教师们对教材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没有在教学中反映出来,他们所做的只是《教学参考是》代言人的工作。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是较为普遍存在、大家都*以为常了的“不正常”。

  固然,《教学参考书》有它的积极作用,诸如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研究资料、教学设计等,帮助教师拓展视野,开启思路。如果用《教学参考书》取代了教师自己对教材直接的阅读体验,取代了教师自己量力而行地教学设计,那么,就违背了《教学参考书》编写者的初衷。实施新课程后,《教参》的编写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资料性的作用加强了,目的就是要引导教师“决定性的战役自己打”。钱梦龙先生指出:“看一位教师是否成熟,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条是在教育思想上是不是有明确、一贯的追求,另一条是有没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生,我们还真的在这两个方面下一番大的功夫。

  在去年11月份,我校邀请余映潮老师来我校讲学,与老师精巧的课程设计,完美的重点提炼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更令我们震撼的是余老师每一篇课文的备课材料都将*万字,从自己对文种感情的理解,到某句话的含义,甚至细致到对某一个字的理解。余老师都一一作了记录。余老师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三种以上的教案设计,他说,在不同的地方讲同一篇课文,我的教案都是不一样的。而一次讲座,他的讲义竟打印了整整73张,特级教师于漪曾在《于漪文集》的自序里写道:“要潜心钻研教材,取得试试用教材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主动权。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或许是参考资料少的缘故吧,我反而能够集中精神,精心研读文本本身,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准备讲课的时候,我首先做的就是撇开资料,像老师要求学生一样的朗读、默读课文,印象中反复读课文将*百遍,学*目标该如何确立?应该以怎样的方法指导朗读?重点品析新文章的那一点?每考虑一个问题,就要对文章进行一篇系统地研读。就在这一遍遍的“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路,文章的重点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楚起来。这样的创意一定是自己的。

  以上是我在上课之后的一些感悟,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季》语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学*,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3、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第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以唱背导入,激发兴趣法”——激**感,引起兴趣。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诵读导入

  通过课前展示吟诵四季古诗“唱一唱”,“背一背”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田家四季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学*,小组合作

  这个环节以学生小组学*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还给孩子,小组交流汇报注重学生自信展示的培养,以让学生爱课堂爱学*为最终目标精心设计学*任务,提供学*策略步骤,为起步阶段的小组学*活动给出明确的指引。如读课文时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先自己大声读一遍课文,标出小节和句子序号;在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组长做好展示准备;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在学生字的小组学*环节中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和小伙伴一起圈画出第一、二小节要认和要写的生字后,请组长检查;组长带领组员学*生字。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这样使刚进行小组学*活动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

  (三)检测导结,爱读儿歌

  通过课堂的.学*活动为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孩子爱读书爱学*会学*为最终目标。识字部分跟随识字教学检测写字成果,读课文检测为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四季》语文说课稿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四季》。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四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我们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会认11个生字,四个偏旁,写好“竖弯钩”和汉字“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小节。

  过程与方法:识字写字;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秋季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识字,初步认识汉字的形体美。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观察、朗读、想象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法学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们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教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课件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兴趣,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识字指导法:运用拼音识字法、分析比较法、字理识字法、猜谜识字法、拆合识字法、游戏识字法,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

  引导朗读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们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们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朗读感悟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教师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探究法:明确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能力。这节课,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语文。课堂上注重语言训练,通过朗读、背诵和说话,实现语感积淀,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生动形象。总之,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等、愉悦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自信的学*品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我们设计了四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创造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于是,开始上课时,教师绘声绘色地告诉学生大自然妈妈有四个漂亮的女儿,然后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学生边欣赏教师边配乐介绍,从而引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板书。这种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四季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探索和好奇心。“春、夏、秋、冬”四个字中有三个字都是本课的认读字,所以教师边板书边指导孩子识记,并认识禾字旁。告诉孩子“春、夏、秋、冬”就是一年中的“四季”,板书课题“四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先欣赏课文的动画视频,然后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学生边汇报教师边贴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新课标中强调了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的能力以及观察的能力,同时有趣的动画还可以激起孩子们的学*兴趣。初步调动了孩子们的学*兴趣后,老师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并把认读字多读几遍。这样设计目的是为接下来的识字教学奠定基础。识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因此我们设计的识字教学的环节一共有三部:1、拼读生字,记音。2、认读生字,记形。3、卡片识字,巩固。

  1、拼读生字,记音。教师巧妙的把本课的生字按照两拼音节、三拼音节以及整体认读音节分成三类,先让小老师带大家拼读,然后请学生观察发现,进行总结归类。这样既巩固了刚刚学过的拼音知识,又让学生记住了字音,达到教学无痕的效果。

  2、认读生字,记形。教师让学生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然后交流识字方法,记住生字的字形。先用“对”字举例,巩固加一加的识字方法,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记住“肚、就、说、叶、圆”五个字。指导学生用猜字谜的方法学*“雪”字,用“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学*“是”字,学完总结学过的识字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认识“月字旁、大口框和雨字头”三个偏旁。在识字的同时让学生练*组词,造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3、卡片识字,巩固。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创设情境:瞧,调皮的生字宝宝和大家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儿歌中,你们能猜出每个数字后面藏得都是谁吗?快把它们找出来排排队。让学生们边动手边动脑,在玩中学,学中玩,符合低年级的学情特点。

  (三)指导朗读,感悟秋景

  由于本课的四个小节结构相似,因此我们在教学时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一成不变的教学传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说说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哪看出来的?从而引出第三小节的学*,也就是学*秋天的美景。朗读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悟秋天的美。教师先指名读第三小节,然后让学生找找这一小结描写了秋天的什么?学生会找到“谷穗”。谷穗是什么样的?学生会找到“弯弯”。教师板书“弯弯”。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教师结合实物图片进行教学,直观明了,并指导用叠词的好处。再通过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谷穗弯弯”。语文学*落实了“读”,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出示秋天的石榴的图片,让学生也练*使用叠词,说说石榴怎么样,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然后教师让学生找找这一小节中还有哪个词说谷穗弯?学生会找到“鞠着躬”。教师让学生一起做做鞠躬的动作,体会谷穗是因为颗粒饱满太沉了,所以压弯了腰,再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给老师鞠躬是在感谢老师的辛勤培育,从而体会出小谷穗是在给农民伯伯鞠躬,感谢农民伯伯这一深层含义。动作表演,既有趣又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这样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接着教师让学生体会谷穗的心情,并带着开心、自豪的语气读谷穗说的话。最后师生合作朗读这一小节,再背诵。

  (四)指导写字,趣味作业

  写字指导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孩子刚刚接触写字,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学会观察笔画,占格,进而写好字。本节课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竖弯钩”的写法,然后再由浅入深观察“七”的写法,教师指导书写。在写字时还要提醒孩子正确的写字姿势,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字加以展示评价,并修改。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两个趣味作业,让学生二选其一,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和创新性。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们追求言简意赅,用图片激起学生学*的兴趣,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实现两个转化,也就是学生切实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接着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品德。使之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今天我就说到这里,不当之处恳请领导老师批评指证。谢谢大家!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四季》语文说课稿 (菁华3篇)

《四季》语文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四季》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学*了汉语拼音和识字(一)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本首诗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了本文能让学生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激励他们去参与环保活动。课文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写字。课文共有四句话和四幅图,每句话配有一幅图,第一句写春天;第二句写夏天;第三句写秋天;第四句写冬天。整首诗歌通俗易懂,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本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识记11个生字,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第二课时复*巩固,指导书写生字。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自主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2、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和本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心理特点,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识字写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四、说教法学法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在刚刚学完拼音知识,对拼音还没有一个巩固复*的阶段,就学*课文,在朗读、识字等方面才开始接触,学起来很吃力,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唱读。还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最好结合实物进行教学,直观明了;理解“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有生动,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乐在其中。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播放课件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学*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方法:分四人小组合作学*,明确学*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放一段录像:一位小朋友来自四季如春的英格兰,一位来自炎热的苏丹,另一位来自满山红叶的北京香山,还有一位来自最寒冷的冰岛。 各方的小朋友,因为奥运

  而走在一起,相聚在北京!我接着问:“奥运会让我们成为了朋友,他们各自夸赞着自己的祖国,你能概括的说一说你看到的景象吗?用你的语言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了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引出课题。

  学*兴趣具有强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课文。以下环节通过有趣的游戏,美丽的图画,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语文与生活沟通。我带领学生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自然,通过语言描述四个季节的`特点,再请学生来猜。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揭示并板书课题《四季》。出示几幅美丽的四季画儿,让学生为画儿找家。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我采用自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评价读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其自主识字的能力。我首先采用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首先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说说读懂了什么?接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练*朗读,并重点指导第一小节,通过指名读、学生评价读,老师范读,并渗透读书方法:边读边看课文插图,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的方法。让学生再练*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接着让学生练*朗读第二小节,通过以评促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总结读书方法。剩下的两个小节,采用小组合作学*方式,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选择小组喜欢的小节用不同的方式朗读,可以齐读、男女生分读、表演朗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汇报形式。最后回归整体,再次感受四季的美。

  (三)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后,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我又设计了最后这一环节:仿照课文形式,自己做个小诗人。

  ( ),

  他对( )说:

  我是( )。

  通过做诗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创造力,让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板书设计

  四季

  草芽(尖尖)→春天

  荷叶(圆圆)→夏天

  谷穗(弯弯)→秋天

  雪人(顽皮)→冬天

  本课的板书,我追求言简意赅,用小箭头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括号中的形容词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中快乐学*。

  (五)布置作业

  本次课后作业是为了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我布置的作业是选择你喜欢的季节,用笔把它画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四季》语文说课稿2

各位老师: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跟各位老师做教学上的交流,因为我们一直接触的是人教版的课本,对河大版的课本只是在评优课时接触到一些,所以在这里,只是就《四季交响曲》一课,把我备课时的一些心得向大家作一汇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语文素养课标解释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每一课就要制订相应的学*目标。《课标》中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作为新课程的实验教材,冀教版教材吸收了*年来语文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成果,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安排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观。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它致力于从三维目标上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拿到教材之后,发现其中的确有不少新的东西,完全按照以前的模式来上就很难体现实验教材的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堂课的设计思想应该是从文本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文本,调动积累,联系生活,生成并交流对文本的独到的感悟。此外,语文课堂上应该有朗朗读书声、热烈的讨论声,有思考和积极发言的时间和机会。

  二、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属于散文单元,其中有两篇著名的散文《春》与《济南的冬天》,这两篇文章更多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抒发人生的感悟,《四季交响曲》是第四单元的第四篇文章,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但与以上两篇不同的是,作者的描写重点并没有放在四季各自不同的季节特征上,作者曾在本文的创作谈中说她写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对话。”其对话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而七年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主题的理解和把握不能深透到位。那么,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理解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的主旋律。

  因此,我是这样确定该课文的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学*本文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学*将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赏析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社会陋*的批判,对公*、公正、无私、善良、坦诚、拼搏等美德的热烈追求。

  三、学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朗读能力、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对抒情的哲理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对所谓“托物言志”概念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层。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主要从朗读入手,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不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四季中蕴含的哲理。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赏析文章的美,品味写景的方法,以期让学生有所收获。

  这样一番分析之后,就形成了《四季交响曲》一课的具体教学方案,整个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铺垫、品析、总结等环节。下面就其中重点的环节谈谈自己的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季节就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春是一个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夏是一个热情率直的小伙子,秋是稳重的中年人,成熟丰厚,冬则是亲善长者,端庄肃穆。女作家杨林勃用她清新优美的笔调向我们抒写了她对四季独特的感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四季世界。

  思路:我的导语设计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下文品析四季形象作铺垫;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四季不仅仅是自然现象,其中的深意也和我们的社会息息相关。导语形式很简单。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有的老师很看重导入语的设计,的确,精美的导入除了具有引入过渡的工具的作用外,还应该承载一定量的思想文化。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将之与课文内容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开拓学生视野和思维。但相对于一篇课文而言,导入只是第一步,不能因为导语的效果而把相当的精力放在此,而忽略了对文本的研读。其实,干净简洁的导入开门见山,既能顺利过渡,又能节省时间,在*时的上课过程中可能更为实用。

  (二)教学结构的处理安排

  1.整个课程的安排采用了“板块式”的形式。

  第一板块:教学铺垫——字词积累

  饕餮 蛰伏 滥竽

  情愫 请柬 桑葚

  思路:这些是学生容易读错和理解上有困难的词。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文意,理解词义是关键,还要会读。所以字词的积累是赏析文章的前提,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省略。我觉得,在课堂上,不但让学生会识字,还要大声的朗读出来,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更深刻。

  第二板块

  品读——整体感知、细节赏析

  思路:这是课堂讲授的主体部分,目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针对性的赏析,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达到预先设定的教学目的。这个大板块中又分为三个小板块

  四季向我们走来——整体感知

  我们感悟了四季——美文赏析

  用心发现生活——拓展练*

  思路:基本的思想是“读——品——悟”的模式,以读带品,拓展训练,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读”贯穿于始终。这个目的在讲课时基本达到了。

  第三板块

  总结

  思路:关于文中内容及知识点的总结实际已在第二板块中得到了解决,在这里是表达教师自己对大家的期望,为情感教育作结。

  关于“板块式”教学法

  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对“板块式”教学的一点想法。

  什么是“板块式”呢?板块式教学法是针对一节课,一篇课文而言的。把课文按照各个不同部分,分成几个“块”状的教学内容进行备课。这是为了授课时灵活使用而设定的。换种说法,也可以说它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手法。

  我之所以采用它是因为考虑到“板块式”教学的几个优点,

  1.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其课堂教学结构清晰的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课堂教学内容明显的表现为“一块一块的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2.由于教学中的每一个板块都着眼于解决教学内容的某一角度、某一侧面的问题,于是每个板块就是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叫“微型课”,这就需要精心地研读教材,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内容板块,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

  3.由于“板块”的出现,就需要考虑板块的切分与连缀,考虑板块之间的过渡与照应,考虑板块组合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这就改变了常规的备课思路,让学生充分的占有时间,真正的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

  板块式的教学思路由于有“板块”的划分有时会显得过于齐整、过于刚劲而不够柔和,也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对其进行改进,可以淡化板块意识而操作手法大致不变,如运用艺术的穿插手法来自然的形成板块,如用文学性、情景性的语言来美化板块的命名等等。如:可以把板块设计为:积累、品读、感悟,也可以设计为学*活动一、学*活动二等等,比如我识字的板块的名称为“教学铺垫”,而从整篇文章来讲,文章语言优美含蓄,犹如一首动听的乐章。我在设计时,就把自己的整堂课看作一首乐章,所以板块就命名为“乐章”,这样可以使学生更细致的体会全文流畅的结构,以美的眼光来欣赏本文。

  这种形式也是余映潮老师的一个独创。给各位老师再举一个例子。

  课文:《紫藤萝瀑布》

  设计理念:美文需要美教。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大致过程是一一品味花之美,情之美,意之美。

  教学内容之一:学*积累

  1.作者简介。

  2.切进课文中"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这句话,简介作者写作本文的特殊背景。

  教学内容之二:认识课文

  听读课文,认读文中的生字,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叙说自己的初读感受, 话题:你认为这篇课文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

  教学内容之三:品味文中的花之美

  1.同学们选读课文,自由朗读文中描写花之美的句段。

  2.话题讨论:说说自己品味到的描写花之美的句段并用朗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体味。

  教学内容之四:品味文中的情之美

  请同学们紧扣文中的字词句,体味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真挚情感。

  教学内容之五:晶昧文中的意之美

  教师指出,所谓"意",在这儿指文章中的"意味",即文章中意趣与情味,文章中让人觉得意味深长的地方。

  教学内容之六:课堂学*小结

  2.指导朗读,读出“味道”。

  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中学语文教材荟萃了诸多名篇佳作,其中有众多颇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寄寓着各种撼人心魄的情愫意绪。它的美,不是单凭老师的分析、讲解学生能获得的。洪镇涛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然后识器。”应在读中让学生从审美对象中获得美感,增强审美情趣,陶冶高雅情操。语文新课标的阶段目标第四学段(7-9年级)中指出: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注意加强对学生*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四季交响曲》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文章,语言凝练、隽永。是朗读的好材料。所以,在课上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

  1。用“读”贯穿全文,形式多样。我在第一个板块中主要通过读的方来让学生初步感知四季的形象。形式有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等。如:

  师:结合老师的提示,请你深入的认识我们的四季朋友,做出小结,并把相关的段落有感情的读出来。

  此外,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朗读的热情,我在阅读方式上也进行了小小的改变——变换人称。例如:

  冬天来了,带着冰刀,带着雪箭,带着威风凛凛的气势闯入了这个世界。冬天来了,万物都经受着一场严峻的考验。面对这场考验,世间的一切都在急剧地变化着。天上的星星重新组合起队形了;地上的山峰换上一副刚毅的面容了;树木的`家族为节省开支甩掉豪华的服饰了;林中的野兽们不敢坐享其成,渐渐闭起饕餮之口了;小小的虫蛇们怕掉了队么?都蛰伏起来,积蓄着能量,去构筑明年辉煌的梦了。

  把文中的“冬天”改为“我”,学生以“我”的口吻铿锵的读着冬的严肃,仿佛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严肃的法官,切身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进行第二个小板块的教学时,学生进行美句赏析,我的要求是必须有感情的读出来,整体下来,学生读的时间非常多,应该说很好的理解了文章。

  2。加强指导,提高朗读质量。

  在学生朗读时,我强调要注意重音与节奏,并请学生进行示范朗读,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有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如:

  夏天来了,是槐树花儿告诉我的,它赠我一串串洁白的珍珠;夏天来了,是紫红的桑葚告诉我的,它点染我一腔多彩的情愫。

  关于朗读

  关于这个环节,我有一些小的感悟。

  1.课堂上应该有教师的范读。随着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许多老师喜欢用名家名人的表演性朗读替代自己的范读。固然,多媒体上的朗读,普通话比较标准,朗读技巧比较娴熟,而且还常常配以色彩鲜艳夺目的画面,优美的音乐,似乎课堂的氛围更浓烈一些。但其实,它远远不如教师音色也许并不美发音也许并不标准的朗读亲切,真实,对学生的感染力影响力更大。曾听过余映潮老师的一节《三峡》示范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余老师范读课文时,抑扬顿挫,和风细雨,缓缓道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余老师说他为了用普通话朗读,是下了一番功夫的。高声朗读成功后,他又练更难得低声朗读。在他的课上,学生总会像模像样的模仿他的朗读,去感受文字的美。在讲该课时,我担心时间的紧迫,没有范读,只是稍作点拨,但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还是停留在小学生一字一句拖长声音朗读的方式上,影响了朗读的效果。

  2.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好的接触文本,方式要多变,以提高学生读的兴趣。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语文课的朗读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可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要强得多,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因此,初中的语文教学,朗读是必可少的。教材中的教读课、自读课都应不同程度的过好朗读关。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和意味,既能受到熏陶感染,又能锻炼用语音描绘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以致能提高听、说和写作水*,加大语文为生活服务的力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检阅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感情倾向、认识水*和运用程度。读的方式,老师们可以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形的不同而有所选择有所变化。为的是努力让学生保持朗读的积极性。

  有一段时间,为了赶进度,节约课堂的时间,我总是把读课文的环节放在课下,让学生以预*的方式来解决,更少有朗读指导。有些偷懒的学生自然就不读,这样就造成了有一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练,讲课就更不上,更重要的是,缺乏了朗读,就缺乏了对文章细致而美好的感悟,久而久之,学生审美的神经自然就会迟钝,脑海中留下的只能是对课文简单的分析和肢解之后的枯燥。

  3.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朗读教学的设计可以从重音、停顿、强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仍拿余映潮老师的朗读指导做例子。他在讲《三峡》一课时,提出三个在读时应注意的问题,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再读效果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如:

  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虽/乘奔御风 则/素湍绿潭?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如:*/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如:清/荣/峻/茂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篇文章这样读下来,非常漂亮。

  3.“主问题”的设置

  关于“主问题”

  在传统阅读教学中,字词的积累,标点、语法、修辞等的分析,文学以及文化常识的识记等等,繁琐、细碎、杂乱。有些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某个重要的语段就能列举几个或十几个问题,知识点“沙化”现象严重。由于这样的教学大多带有静止、孤立等弊端,其着眼点往往不能牵一“练”而动全“篇”,缺少指向与渗透文章的“合力”。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这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的,就是指“主干问题”,它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让学生真正进行整体性阅读,从而提升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余映潮老师认为,“主问题”是阅读教学中立意高远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粘合剂,在教学中呈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如果一节课中分层次的出现几次“主问题”,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几个教学的“板块”,这又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如:

  在讲课时,每一个板块我也尝试采用了这种办法,

  以“四季档案”的“主问题”来体会四季的特点,为理解文章解释的哲理打基础;第二板块以“请你从内容、修辞、用词上对文中的美句谈出自己的看法。”的“主问题”把握文章的语言。第三板块以“从下列词中任选一词,写一段话,表达思想感情”的思路让学生模仿,进行拓展。

  这样就避免了课堂繁琐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对文本进行较为细致的思考。说实在的,我的设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主问题”,这只是一个尝试, “主问题”运用得好,在课文教学的初读阶段,可牵动对全篇课文的深刻理解;在课文教学的进行阶段,可形成明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形成学生呈主体性参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在深化阶段,可激发思考,引发讨论,深化理解,强化创造,形成波澜,酿造课堂教学的高潮。

  “主问题”的设计角度可从着眼于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分析课文、欣赏课文、探究课文的角度来进行,也可从多元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多侧面地分析人物*惯形象、多角度的品析文中的美点妙处、多板块的积累文中的语言材料、多手法的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的角度来设计。

  下面,用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想来具体表现上述说法:

  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

  创意:以跳读为基础,设计三个“主问题”,用“自助”“探究”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实现对课文的整体与读教学。

  1.请你用一则日记的形式记叙毕业典礼的经过。

  2.你对文中英子的父亲了解多少?结合课文的记叙说说你的印象。

  3.你认为爸爸对英子的影响有哪些?如果你是英子,你会对爸爸说什么?

  4.美文赏读

  作者杨林勃是个诗人,她的诗朴实秀丽,富有意境与哲理,在国内诗坛有一定的影响。人说诗文不分家,诗人出身的她写起散文来,自然别具一格。她把诗的意境与语言带入散文。她用抒情的笔法去叙事,用形象的语言去状物,因此作品中就有了诗的感应,诗的联想,诗的激情。它不但用凝练的语言描摹四季景物的变化,而且又含蓄的触摸到社会与灵魂的多个层面,充满哲思,撼人心惊,诗意盎然,意蕴深远。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过深刻的分析只能让学生一头雾水,于是我适当降低了难度,以读带析,从学生接触过的分析用词、修辞方法入手,并结合课后设置的练*来体会语言凝练含蓄的特点。并给出一定的语言模式,目的也是降低难度。

  (1)赏析词句

  请你从内容、修辞、用词上对文中的美句谈出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 (句、词)美,因为 。

  学生选取的内容还是比较广泛的。如:

  冬天来了,带着冰刀,带着雪箭,带着威风凛凛的气势闯入了这个世界。——修辞:拟人、排比,写出天寒水冷,万物肃杀的景象。

  圆圆的果实,圆圆的豆谷,仿佛给这一年画上一个个圆满的句号。——用词:“园园、圆满、一年,一个个”描摹形象,限制范围,突出特点。

  她带来生命,复活了香花也复活了毒草;她带来了音乐,唤醒了沉寂也生出噪乱;她捧出了绿色,画出了明媚也增长了阴影;她赐予了温暖,创造了舒适也生出了困倦。——对比的手法,写春天的无私善良

  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找出的句子要带感情地去读,一是强化朗读意识,二可以通过带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更好的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生赞辞是在原文基础上的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要对所学的内容做一梳理,又要有自己的感悟,既是对理解文章主题的的升华,又是一次练笔的。事先给出例句,便于学生模仿,也降低了难度。

  把心中的赞词献给你钟爱的季节。

  我喜欢你, ,因为 。

  (3)音乐的加入。

  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唤醒人的艺术感觉。”自古以来文学与音乐就有着难解之缘,优美的音乐流入语文课堂,在营造了美的意境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审美的鉴赏离不开想象,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禁锢在文字里,但在音乐所展现的虚渺空灵的世界里,人们的想象可以自由驰骋,思维更具发散性。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到美的情境中,使学生深入的体会美、感悟美,进而感受美的境界。通过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五、教后反思

  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努力发挥自己授课的特长,

  1.从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他们对文章中揭示的人生哲理不能透彻的理解,从欣赏的角度年入手,降低难度。

  2.以读为主,各种朗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反复的诵读中体味情感。

  3.形式上力求有一定的个性化的设计,不希望落入俗套。

  4。在时间的安排上,我很注意张弛有度的设计,其实,一堂课的节奏就比如一篇生动的小说,也有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如果把每个板块看成是其中的一部分的话,导入1分钟,字词4分钟,整体感悟朗读12分钟,品析20分钟,拓展5分钟,总结1分钟。有铺垫,也有高潮。我也在尝试着使自己的课上得有波澜。

  关于备课

  在这里我还想说几点关于备课的感悟。

  1.*时多看书,多学*,多积累

  上完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最累的阶段不是讲课,而是调动自己的积累备课的过程。我越来越感受到了*时积累的重要性。“书到用时方恨少”,我没有教过冀教版的教材,对于这篇文章的了解更少,脑海中似乎根本无“米”下锅。时间紧迫,我感到了上课时从没有的紧张感。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似乎越来越不太关于于*时的积累,一个旧教案,一本参考书,成了我备课的全部,更在*时以班主任工作忙为借口而懒得仔细备课了。余映潮老师的讲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与老师示意教研员的身份,在50岁时才登上讲台的。在这之前,他写下了《中学语文教案品评100篇》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课堂创意,他自己定了许多教育专刊,每一篇文章都作了详细的笔记,其间又发表了中学语文教学教研各类文章*千篇。“厚积”才能“薄发”,多年的积累使余老师信心十足地登上讲台,独创了“板块式”教学思路和“主问题”设置的教学实践。而上课备课都是他在自己业余的时间完成的。

  余老师说:“走向成功的重要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学*;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突破专题。”“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在课堂上怎样指导学生脑力劳动时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的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如果我知道的东西比我教给学生的东西多20倍,那么我在课堂上的思想和语言就不知不觉地是针对学生而产生的”。在谈到教师的教育素养时又说:“为什么教师要懂得那些课堂上并不学*的东西以及那些跟中学所学的教材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呢?这是因为: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一个教师如果在备课时没有充分拓展自己的视野,而只是对单个文本的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媒体的选用等孜孜以求,就如同将房子建在沙滩上一样,无论房子的样式多么别致,房子的装修多么精美,都不是一间好房子。

  选入课本中的内容如同海面上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凸现在水面上,如果想了解这八分之一就需要了解水下更多的部分。不仅需要对教材和教参做深入细致的研读,而其需要自觉地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有用的信息,增加一些可以称为“背景”的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进行内化,变成对教学有用的东西,这样,文本在学生眼前就不再是孤立出现的一株植物,而是有着深蓝色天空做映衬的一幅图画。

  这就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做一些事情。余老师说:“做珍惜时间的人,做严谨谦逊的人,做勤劳刻苦的人,做热情善良的人,做胸怀大度的人,作坚持不懈的人。”

  2.吃透课本,创意设计

  余老师说:“语文教师的任务,是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我们能否图利《教参》,脱离网络的拷贝,精心钻研课本,拿出自己的创意呢?

  记得曾有机会在一所学校里听三位教师教这篇课文,都是按着盼春、绘春、赞春的顺序里清理文章思路,都是按照顺序用了五幅图概括绘春部分的具体内容,虽然教师不同,学生不同,教法几乎完全相同,很难看出那位教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听完课后,我曾有过一个假想:如果没有《教学参考书》,三位教师都去独立的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恐怕就不会出现那么多的“相同”。毕竟每一个人阅读教材后的感受存在着差异,毕竟每一个人处理教材的能力有高下之分。而“差异”和“高下”正是产生教学多样化的条件,事实本该如此。现在,因为大家都按照《教学参考书》上课,教师们对教材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没有在教学中反映出来,他们所做的只是《教学参考是》代言人的工作。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是较为普遍存在、大家都*以为常了的“不正常”。

  固然,《教学参考书》有它的积极作用,诸如提供一些背景材料、研究资料、教学设计等,帮助教师拓展视野,开启思路。如果用《教学参考书》取代了教师自己对教材直接的阅读体验,取代了教师自己量力而行地教学设计,那么,就违背了《教学参考书》编写者的初衷。实施新课程后,《教参》的编写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资料性的作用加强了,目的就是要引导教师“决定性的战役自己打”。钱梦龙先生指出:“看一位教师是否成熟,主要标志有两条:一条是在教育思想上是不是有明确、一贯的追求,另一条是有没有独立处理教材的能力。”因此,在教学生,我们还真的在这两个方面下一番大的功夫。

  在去年11月份,我校邀请余映潮老师来我校讲学,与老师精巧的课程设计,完美的重点提炼让我们大开眼界。但更令我们震撼的是余老师每一篇课文的备课材料都将*万字,从自己对文种感情的理解,到某句话的含义,甚至细致到对某一个字的理解。余老师都一一作了记录。余老师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三种以上的教案设计,他说,在不同的地方讲同一篇课文,我的教案都是不一样的。而一次讲座,他的讲义竟打印了整整73张,特级教师于漪曾在《于漪文集》的自序里写道:“要潜心钻研教材,取得试试用教材带领学生学好语文的主动权。查检资料,独立分析,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从思想内容到语言文字,一篇篇课文反复推敲、研究、把文章的脉络、篇章的构成、语言的运用、作者的思路等等,弄得一清如水,力求使教材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或许是参考资料少的缘故吧,我反而能够集中精神,精心研读文本本身,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在准备讲课的时候,我首先做的就是撇开资料,像老师要求学生一样的朗读、默读课文,印象中反复读课文将*百遍,学*目标该如何确立?应该以怎样的方法指导朗读?重点品析新文章的那一点?每考虑一个问题,就要对文章进行一篇系统地研读。就在这一遍遍的“读”的过程中,作者的思路,文章的重点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由模糊变得清楚起来。这样的创意一定是自己的。

  以上是我在上课之后的一些感悟,其中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四季》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田家四季歌》是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不如说是四幅季节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而,本课教学设计以赏图、看图、说图、画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图画中识字,在图画中学词,在图画中朗读,在图画中了解文章内容。《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应着眼于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这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通过学*,了解农民在不同的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农民的辛苦,懂得辛勤劳动的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有感情地朗读中感悟田家生活的恬静与辛劳,热爱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

  3、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教学课时:第1课时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以唱背导入,激发兴趣法”——激**感,引起兴趣。

  “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激发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音频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诵读导入

  通过课前展示吟诵四季古诗“唱一唱”,“背一背”激发学生兴趣。在欣赏田家四季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自主学*,小组合作

  这个环节以学生小组学*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把学*还给孩子,小组交流汇报注重学生自信展示的培养,以让学生爱课堂爱学*为最终目标精心设计学*任务,提供学*策略步骤,为起步阶段的小组学*活动给出明确的指引。如读课文时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先自己大声读一遍课文,标出小节和句子序号;在组内轮流读课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组长做好展示准备;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在学生字的小组学*环节中给出的学*活动步骤为:和小伙伴一起圈画出第一、二小节要认和要写的生字后,请组长检查;组长带领组员学*生字。全部完成后,拍手坐好,组长举牌。这样使刚进行小组学*活动的孩子能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在课堂教学中,孩子能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能力。

  (三)检测导结,爱读儿歌

  通过课堂的.学*活动为手段,最终都要落实到让孩子爱读书爱学*会学*为最终目标。识字部分跟随识字教学检测写字成果,读课文检测为学生读出儿歌的节奏。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倾听四季作文 (菁华3篇)

倾听四季作文1

  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

  她的步子多么轻,在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你的身边。

  森林里,春姑娘的脚步声是树木生长的声音与小鸟嘹亮的欢叫;小溪边,春姑娘的脚步声是鱼儿拨水的声响与小溪哗啦啦的吟唱;花园中,春姑娘的脚步声是花儿灿烂的开放与蝴蝶翅膀轻轻地扇动……

  听听夏天的欢笑声吧!

  淘气的露珠宝宝在荷叶上玩起了滑梯。咻咻——露珠宝宝滑过了头,从荷叶上掉进了池水里。她淘气地与荷叶在水里玩起了躲猫猫。

  听听秋天的聊天声吧!

  两片枫叶,即将开始在大地上的旅行。

  一片枫叶问另一片: “嗨,老伙计,你打算去哪儿?”

  另一片回答道: “从风爷爷那儿听说,前天下了一场大雨,把昆虫们的桥给冲走了。我想去给它们当船,你呢?”

  “我不知道呢,落在哪儿就是哪儿吧!”

  “听说蚂蚁那儿还在下着大雨,它们的伞挡不住大豆般的雨点。快到冬天了,它们一点食物也没带回来,你去给它们当伞吧!”

  枫叶想了想: “这个主意不错,再见,老伙计!”

  “再见!”另一片也道了别,匆匆飘走了。

  听听冬天的私语声吧!

  小雪花问云妈妈: “妈妈,为什么下面都是白色的?一点也不好看,我不想下去!”

  云妈妈抚了抚小雪花,说: “谁说下面只有白色?到春天可美了,红、绿、蓝、紫……什么颜色都有!现在只是大地盖着被子睡着了。”

  小雪花一听,吵着说:“妈妈,我要下去玩!”

  云妈妈说:“你还小,再长大点吧。”

  小雪花有一点失望,默默地等待着……

  不久,小雪花长大了,长出了六只轻盈的翅膀。云妈妈松开手,小雪花欢笑着,旋出轻盈的舞步……

  四季的声音,五彩斑斓,细心倾听,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奇妙,多么有趣!

倾听四季作文2

  春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地欣欣向荣,重现生机。北归的大雁最早传来了春的喜讯。久冻的河水又唱起了哗啦哗啦的歌。蛰伏的小动物们此时已苏醒,懒洋洋的爬出洞穴,呼吸着春的气息。小草钻出了土壤,嫩嫩绿绿,若有若无的,真有些草色遥看*却无的感觉。小树又长出了新的嫩叶,远远观看,仿佛是林带里的淡淡绿烟。花儿们此时也展开了笑脸,迎接着春的到来,陪伴在他们旁边的,是他们的护花使者------蜂蝶。人们也趁着这大好时节,播下希望的种实,期待着大丰收的到来。流水的潺潺声,鸟儿的飞鸣声,人们的劳作声,动物的追逐声,构成了春的独特旋律。

  夏

  夏天,应该是最无聊的季节了。山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浓密的厚发,草色遥看*却无的感觉消失了,取代而之的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换来的却是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上一声声的长鸣,仿佛夏日亏欠了他什么。如果说春天人们劳作时还有一点诗情画意的话,那么夏日人就完全在紧张的旋律中度过了。农民们弯着腰,流着汗,将自己的劳累与汗水化作养料,滋润着庄稼,来为秋天的大丰收做准备。对于他们来说,夏季,只是一个贡献汗水,辛劳的季节吧。

  秋

  秋天,是属于农民的季节。庄稼,水果成熟了,麦秆被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红通通的柿子,橙子挂满了颤巍巍的枝头,丰厚的回报使人们忘记了痛苦与辛劳,他们的欢笑声回荡在田野上,激起了一层层的声浪。

  冬

  冬天,是充满着喜庆的季节。好一场大雪,下的纷纷扬扬,覆盖了神州大地,整个世界现入了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俗话说的好,瑞雪兆丰年。雪迎来了喜庆。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春联,吃上了饺子,漂泊在各地的游子也回来了,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人们的欢笑声回荡在冬天里,给冬天增添了一份祥和。

倾听四季作文3

  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

  她的步子多么轻,在不知不觉中已来到你的身边。

  森林里,春姑娘的脚步声是树木生长的声音与小鸟嘹亮的欢叫;小溪边,春姑娘的脚步声是鱼儿拨水的声响与小溪哗啦啦的吟唱;花园中,春姑娘的脚步声是花儿灿烂的开放与蝴蝶翅膀轻轻地扇动……

  听听夏天的欢笑声吧!

  淘气的露珠宝宝在荷叶上玩起了滑梯。咻咻——露珠宝宝滑过了头,从荷叶上掉进了池水里。她淘气地与荷叶在水里玩起了躲猫猫。

  听听秋天的聊天声吧!

  两片枫叶,即将开始在大地上的旅行。

  一片枫叶问另一片: “嗨,老伙计,你打算去哪儿?”

  另一片回答道: “从风爷爷那儿听说,前天下了一场大雨,把昆虫们的桥给冲走了。我想去给它们当船,你呢?”

  “我不知道呢,落在哪儿就是哪儿吧!”

  “听说蚂蚁那儿还在下着大雨,它们的伞挡不住大豆般的雨点。快到冬天了,它们一点食物也没带回来,你去给它们当伞吧!”

  枫叶想了想: “这个主意不错,再见,老伙计!”

  “再见!”另一片也道了别,匆匆飘走了。

  听听冬天的私语声吧!

  小雪花问云妈妈: “妈妈,为什么下面都是白色的?一点也不好看,我不想下去!”

  云妈妈抚了抚小雪花,说: “谁说下面只有白色?到春天可美了,红、绿、蓝、紫……什么颜色都有!现在只是大地盖着被子睡着了。”

  小雪花一听,吵着说:“妈妈,我要下去玩!”

  云妈妈说:“你还小,再长大点吧。”

  小雪花有一点失望,默默地等待着……

  不久,小雪花长大了,长出了六只轻盈的翅膀。云妈妈松开手,小雪花欢笑着,旋出轻盈的舞步……

  四季的声音,五彩斑斓,细心倾听,你一定会发现,这个世界多么奇妙,多么有趣!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四季如画四季作文 (菁华3篇)

四季如画四季作文1

  我爱家乡富拉尔基,因为它春、夏、秋、冬美不胜收。

  春天,这里脱了白色的银装,换了嫩绿的衣服。河水叮叮咚咚的唱着歌,小鸟又从南方飞回了这里。春的味道令我舒坦。

  夏天,火热的太阳扇着扇子,花儿扇动叶子,好像说:“热死了!”由于夏天比较热,摆摊的都出来了,人们吃什么的都有,有吃西瓜、香瓜、李子、桃,就 连大排档的也出现在我家附*,也不知道怎么的,一群人都拥在这里,搞得车过不去,害的我每次从那经过,上了自行车又下,最后我只好推过去。

  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叶子渐渐落了,每次风一过就弄出沙沙的声音,随后,就又有一些叶子落了。秋天,那些冬眠的动物就准备过冬了。人们的粮食也丰收了,人们都说:“秋天是一个好季节呀!”

  冬天,大地上都是白雪。下过雪的路上走一圈,脚下的声音嘎吱嘎吱的。那些冬眠的动物,开始躺下睡觉了。江面冻住了,人们开始挖冰做滑梯了,冰车也在冰面上出来了。

  这里的景色太美了,如果你想来就来吧!我爱富拉尔基这个四季如画的地方。

四季如画四季作文2

  一年四季,季季如画。

  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放眼远眺,小草刚从冬天甜蜜的梦中醒来,它们嫩绿柔软的身子钻出土地,一片绿油油的。

  花儿也伸直了娇嫩的枝条,尽情享受来自阳光的沐浴,在暖暖的微风吹拂下,它们绽放了灿烂的笑容,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粉的似锦、紫的似霞……给春天添上了丰富的色彩。

  夏,烈日炎炎,树木葱茏。太阳洒下火热的光芒,这些光芒好似调皮的孩子,一逮着机会就往人们脸上抹上黑色的涂料。

  宁静的池塘里,荷叶撑起一把把碧绿的小伞,为她们的公主——荷花遮阳,荷花有的白里透粉,有的粉里透黄,十分迷人。

  秋,秋高气爽,桂子飘香。秋天的**凉风,似乎送走了夏天的炎热,取而代之的则是那迷人桂花香,摘下一捧桂花,闭上双眼,就会陶醉在那缕缕清香中,让人心旷神怡。

  冬,大雪纷飞,冰天雪地。当天空飘下第一片雪白的花时,冬天就来到了,四处盖上了柔软的白地毯,雪花像无数个身着白衣的仙女降落到人间。

  冬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季节,他们穿上棉袄,戴上手套,跑出家门,雪地上出现了许多彩色的小身影,银铃般的笑声在雪地上回荡。

  大自然创造了如此美丽的四幅画,我们一定要多多爱护大自然呀!

四季如画四季作文3

  西湖,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她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年四季景色千变万化,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的西湖是温柔的,随着小燕子的来到,西湖变得热闹起来。柳姑娘用温暖的春风当梳子,轻轻地梳理着自己飘逸的长发;小花、小草苏醒了,缓缓地伸着懒腰,点缀着整个西湖;灿烂的阳光照射在湖面上,留下一面明亮的镜子。

  夏天的西湖是炎热的,火辣辣的太阳直向湖面照来,仿佛快要沸腾似的。湖边游人寥寥,但在一大片一大片的荷叶中荷花却亭亭玉立,就像是婀娜多姿的小姑娘。

  秋天的西湖是多彩的,它拿着红颜料涂在枫树叶上,忽然间,层林尽染,湖边的山林披上了一件新装;它拿着黄颜料涂在落叶上,落叶成了信封,告诉小动物们冬天快来了。

  冬天的西湖是宁静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犹如一只只可爱的小精灵。白雪覆盖在湖边的小路上,北风呼呼地刮着。咦,风中怎么夹杂着一阵清香?哦,原来是傲人的梅花在枝头绽放,给西湖增添了一丝冷艳。

  西湖的四季就像四副美丽的画卷,人在画中游,画在心中留!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四季诗歌 (菁华3篇)

四季诗歌1

  春,

  温暖地来到,

  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暖意,

  她升起了小小的火苗,

  她的歌唱得是那样*淡,但又充满了甘甜。

  夏,

  火热地来到,

  给人们带来一丝炎热,

  她把火烧得大了,

  她的歌唱得是那样快速,但又充满火辣。

  秋,

  枫叶般地来到,

  给人们带来了一丝清凉,

  她把小风放到了火苗旁,

  她的歌唱得是那样小心,但又充满清凉。

  冬,

  迫不及待地来到,

  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凉意,

  她把火苗熄灭了,

  她的歌唱得是那样豪爽,但又充满寒意

四季诗歌2

  自然,是神奇的。

  它让春夏秋冬为我们服务着,

  处处充满了惊喜。

  温暖的春天,

  花香弥漫着大地。

  阳光透过密密的树叶,

  显得格外明媚。

  这,就是春天。

  温暖的夏天,

  知了欢乐的叫声,

  伴随着朗朗的读书声。

  太阳晒着大地。

  这,就是夏天。

  凉爽的秋天,

  到处都是丰收的喜悦。

  苹果晒红了脸,

  红高粱谦虚的低下了头。

  这,就是秋天。

  雪白的冬天,

  充满了孩子们的欢笑。

  打雪仗,堆雪人,玩雪橇。

  幸福的味道留在了校园里。

  这,就是冬天。

  一年四季,都是一个传奇。

四季诗歌3

  初春

  泥土吐露着芬芳

  空气里有春的暧昧气息

  肆意的春风狂舞着

  唤醒了沉睡的大山

  迎来了郁郁葱葱的绿

  矿王山的野花啊

  含苞待放如此浪漫

  夕阳的余晖映照脸颊

  树荫下小歇的矿工

  任凭春风的抚摸

  或嬉笑或遐想

  让人沉醉其中

  夏忧

  顽皮的野草

  遮挡了矿山小路

  骄阳似火照射着大地

  本该是一片生机盎然

  百里矿区却沉沉的睡着

  显得如此忧伤

  昔日里清脆的机车声

  矿洞里进进出出的工人

  你们在哪里

  哦,是“寒冬”

  矿山儿女的“寒冬”

  它来的悄无声息

  考验着我们

  或坚守或离开

  金秋

  麦穗黄了

  瓜果香了

  夜,不在寂寞

  沉静了许久之后

  干枯的山丘

  种下新的生命

  听,山间传出的轰鸣声

  看,矿洞里运出的矿石

  大山有了新的交响曲

  山间依旧车水马龙

  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我们战胜了“寒冬”

  矿工欣慰的笑了

  对!这是希望

  暖冬

  凛冽的寒风

  加快了冬的.脚步

  冬雪给矿山添了一件新衣

  银装素裹美轮美奂

  冬的辽阔

  一眼望不到边

  鸟儿在枝头清唱冬的暖阳

  张开双手

  一缕阳光穿过指尖

  思绪带我远行

  千年古道

  巍巍大井架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春暖花开只因坚守


四季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四季》的说课稿(精选5篇)

  《四季》的说课稿 1

  一、理解教材用好教材开发教材

  《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标准,致力欲建构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具有开发性,能真正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四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三组的第二课,这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明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亲切,富有童趣,所配的四幅图画,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给学生留下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教学时,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积极主动地说,有个性创造地演,把课标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学*目标:

  1、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拓展学生生活中识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识字和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领会课标新理念

  探索教学新方法

  1、互动合作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互动意味着个性的张显、主体性的凸现,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等中的首*”,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合作者、点拨者、引导者。教学设计在识字、朗读、演说中都体现了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如:教学中的生生合作,巩固识字,师生合作,拓展识字,自主合作,感悟朗读,教师指导,合编儿歌等。

  2、注重情趣

  根据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低年级语文教学要注重情趣性。多用愉快教学,课已始,趣已生,课行中,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教学中游戏识字,动画朗读,自编儿歌,个性表演,都体现这一教学思想,能充分唤起学生的童趣,释放童心,焕发童真,还学生快乐童年。

  3、感悟学法

  语文学*无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从学生初学语文,接触语言文字开始,就要有意识地渗透学法,点滴积累,达到“我会学”之目的。如:朗读感悟,积累语言,在生活中识字,运用生活情趣,自编儿歌,都意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悟出一些语言的规律和法则。*得学法,激活思维,张扬个性。

  4、开发课程资源,走向生活大课堂。

  开放语文学*空间,树立一种大语文观,把语文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己当小作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三、教学过程,主要步骤解析: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找朋友“歌曲,师生拍手。

  2、生生合作,复*生字。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出示四季图画,听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三)拓展识字,训练说话。

  1、师生交流,收集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如:燕子、知了、菊花、雪人、游泳、稻谷。

  2、合作学*,当小作家,自编儿歌。

  (四)感情升华,动手操作。

  1、欣赏四季美丽的画面。

  2、小组活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四季》的说课稿 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哺育我成长的家乡》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

  本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对四季在看、听、感等方面的讨论,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等途径,说一说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通过对农民在四季生产的了解,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标里明确要求学生: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二学段对家乡的四季变化确定的目标是: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基于对教材的认识。《家乡的四季变化》是在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家乡环境的基础上,来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家乡的气候特征、四季的变化,激法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基于对学情的了解。四年级学生对我、他人、家庭、社会已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一定的好的行为*惯,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了迫切的需要。

  根据教学目标,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对四季在看听感三方面的讨论,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是:通过对农民在四季生产的了解,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儿童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因此,在教法上有:谈话法、合作交流法,小组学*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学*,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和民主意识的主要途径;体验感悟法,如讨论四季特点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气候特点的感悟。

  三、说学法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教育是采用儿童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本课学生的学法有交流、讨论、汇报、实践。如:在教学四季气候特点时,学生经过交流、讨论、汇报,总结出四季的特点,在作业的布置上,充分让学生实践调查,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生对熟知的南方和北方的气候的了解,渗透我国不同的地区,四季的气候特点是不一样的,从而激起学生对了解家乡气候的好奇心。

  (二)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首先让学生欣赏家乡四季的美景,感受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激起他们探讨家乡气候特点的兴趣。

  其次,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从看、听、感三方面探讨出家乡四季的气候特点,通过对学生成果的展示,培养他们用报告、图片等形式交流,以及对资料的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

  (三)气候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体验,让生自由发言,感受气候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关系,之后,引导学生通过看图,体会农民的生产与四季气候的关系,以及农民伯伯的辛苦。

  (四)进行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能有所回顾,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五)作业

  为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布置了两个作业:继续搜集四季气候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气候的变化让使人们生产出了哪些物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四季》的说课稿 3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特别是最后一节“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我就是冬天’”,即描绘绘出了冬天的特点,又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把冬天里一幅打雪仗,堆雪人的场景再现在孩子们面前。为了让这充满童真童趣的教材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朗读课文,在课文中识字。

  因为我们的教学面对的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儿歌中所涉及到的“谷穗弯弯”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我做了形象直观的教具,在让学生理解 “鞠着躬”和“大肚子一挺”等语句时,加上动作和表演相结合,既有趣生动,又符合低年级儿童好动、好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这样能增强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走*孩童心灵的教法

  《四季》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二篇课文。在设计学生学*方案时,我紧扣“走*孩童心灵”这一理念,抓住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特点这一条线,创设“到四季妈妈家做客”这一童语氛围。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中说,说中议;从读中*得语感,发展语言。同时,又以生字教学为重点,通过整体识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从生活中识字的兴趣。

  1、走*童心的游戏——主动探究从入学开始

  学*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把学*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二课,我们就重视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主动学*,鼓励自己回家寻找四季的特点,如:春天,燕子飞回来了;冰雪融化了,青蛙冬眠后蹦了出来;荷花开了;农民伯伯丰收了;下雪了,大家又开始堆雪人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有能力收集而且又乐于收集的。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我设计了“猜四季”这一游戏作为开课,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四季的景色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四季”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洋溢童趣的生字宝宝——识字体现多元化

  新课标对低年级提出了多识少写,整体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的新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几处体现以多种形式复现,加强识字的效果的设计。如:引入新课时——“四季”两个生字,我让学生和我一起识字,生字宝宝展现在学生面前之后,充分唤起学生已有旧知,并且鼓励学生当小老师,让学生通过角色互换增强识字体验,针对低年级学生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我又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生字花”的识字游戏:把生字做成一朵朵的“生字花”,会认的字就摘下这朵花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3、贴*童心的诗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其中之一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从让学生理解课文词语、句子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都应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特长,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了阅读的兴趣。比如教学中过了生字宝宝这一关之后,我带着学生一起四“四季妈妈”家做客,可是遇到了“春”、“夏”、“秋”、“冬”四扇门,该如何走进这四扇门,我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走进去,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学*愿望,促进了学生原主动发展。

  4、内化童心的展示——儿童诗歌创编

  在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同时,我还安排了拓宽思维训练,例如,当我随着学生去冬天家里去做客的时候,有意的让学生边表演边读诗歌,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增长了知识,学生乐此不疲。诗歌学完之后,我和学生不满足于“草芽、荷叶、谷穗、雪人”,我鼓励学生想像各个季节的景色,并给学生提供了几幅各个季节的景色图片,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小诗诞生了“花儿朵朵,她对蝴蝶说:‘我是春天……’”。当然,也许学生的诗还很稚嫩,但这是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

  三、我的思考

  1、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朗读?

  2、如何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四季》的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的四季》属“向青春举杯”版块,编者选文的意图是要求学生通过学*本文学会“体悟人生”,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激情,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彩,让自己对现实生活有更多的感悟,让美好的青春更有希望。

  (2)教材内容简介:作者通过对四季的描写,写出了自己对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文中充溢着一股强烈的苦难意识,对正处青年时代的高中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背诵优美的哲理语句,学*象征手法,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揣摩文中作者心境与感受。

  b、过程与方法目标:学*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通过圈点批注法等学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提高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就在于理解和鉴赏象征性的散文语言。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的过程,以此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情境教学法、提问与讲授结合的教法、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列表对比法、借助多媒体为教学工具等方法

  三、说学法:预*质疑法、运用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寻线索抓重点语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总结疑惑:用多媒体打出“自学检测”请学生注拼音,并朗诵2遍。检查、总结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导入激情,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打出名士作家对生命的看法:如冰心: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一江奔腾的春水”。张爱玲:“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闻一多:一轴“画卷”,用生命的画笔涂抹好自己的人生画卷。*慕容:“一列疾驰而过的火车”。由此导入张洁《我的四季》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通读文章,整体感知文意。1、理清脉络结构,并找出贯穿于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2、.概括作者的人生四季所代表的阶段和特点。(特点不超过8个字)

  明确:1、(1)(第1段)点明生命犹如四季,四季如同人生的轨迹。

  (2)(第2段——结尾)写生命的四季(劳作、艰辛、期待、收获与回望),向读者交代自己对人生历程的感悟。可分为四层:

  1、(2-4)写生命的春天,“我”为理想耕种。

  2、(5-8)写生命的夏天,理想的种子艰难成长。

  3、(9-10)写生命的秋天,“我”的收获。

  4、(11-14)写生命的冬天,“我”反思总结人生。

  贯穿作者人生四季的一条主线就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文中可见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2、作者的人生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有所为。

  板书: 四 季 人生阶段 经 历

  春 少年 艰辛但仍充满希望

  夏 青年 历经磨难仍不放弃

  秋 中年 感悟收获但不后悔

  冬 老年 品味,反思

  (四)、教师点拨,提升能力

  象征是一种常见表现手法。是指通过某一特定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在特定条件下的类似和联系,使后者得到突出的表现。

  在文章中找寻使用象征手法的关键字词,并分析其象征的内容。

  特色欣赏——象征手法

  扶犁耕作——最初的努力奋斗

  不毛之地——恶劣的环境命运

  自己耕种的土地——为之奋斗的工作、事业

  种子——事业、理想

  风、雨——有利于种子萌芽的条件、机遇

  水源——有利条件、机遇

  冰雹——困难、打击

  (五)、朗读体味,自主学*

  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勾画圈点出文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请仿照例句的赏析,再找出两处语句加以赏析。

  例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此句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责任感: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负责,人生之路靠自己走,自己生命的质量要由自己来决定。

  要求:

  1、先诵读,并选择句子做批注,要有自己的感悟。

  2、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赏析。组员给予评价和补充。

  3、小组讨论出组员最好的鉴赏出来阅读分享。由其他小组点评。

  这一环节为重点环节,应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六)、课堂小结,生化人生

  结束语: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致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斗争。”

  (七)、当堂检测,巩固拓展

  仿句:人生是春季时的 ,夏季时的 ,秋季时的 ,冬季时的 。

  《四季》的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四季》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2课,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本文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学*了本文,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的大自然,从而让环保意识悄悄地在他们心里萌生,使他们养成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惯,激励他们去积极参与环保实践活动。

  《课标》明确指出课程目标应根据三个纬度设计。根据低年级的学段目标和本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应该这样确定:

  教学重点:

  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

  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我们要上好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做好课前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例如:在课前我们需要好课本插图,制作生字卡片等,有准备的教学,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及学情,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节课,我通过创设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学*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拉*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熟读课文法:本着“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读对课文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感情,学生就能进一步的感受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感受到语句的优美。

  在对待学生的学*上,我以学生的“学”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参与,大胆求索。本课我指导学生用如下方法进行学*:

  朗读感悟法:《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节课,我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文中蕴涵的情感。

  自主合作学*方法:分小组合作学*,明确学*任务,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创设一个扎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获,这一课我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 识记生字,感悟课文,第二课时,复*巩固,指导书写。我重点说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老师认识一位非常美丽的妈妈,她的名字叫大自然,她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可以让太阳变成火球,晒得我们直淌汗;可以让红红的果实爬上枝头;还可以让世界一夜之间变得一片雪白,请小朋友来猜猜这是哪四位小姑娘呀?引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春、夏、秋、冬就构成了一年的——“四季”,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四季》,板书课题,生书空,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拟人化的导语使学生产生了对四季探究的好奇心,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的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引出《四季》课题并相机出示课题。

  (二)分层学*,激趣识字

  1、我这里有几幅美丽的图画,(出示课本插图)你能分辨出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色?谁能按照四季的顺序把它贴在黑板上?老师这里还有四个字,你能把它贴在对应图的下面吗?(春、夏、秋、冬)

  谁想当小老师,领同学读读这些字,并组一个词。

  2、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认识了四个字,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出示课本生字卡片,以个别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生字,在识字过程中交流识字方法(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并认识偏旁:月字旁、口字旁、禾字旁和雨字头。

  3、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把这两个生字宝宝送回家,学写生字“口”,并学*新笔画“横折”,注意写口时要上宽下窄。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学*11个生字,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把生字分成两步来学*。让学生以个人读、互相读、小组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既使学生读准了字音,又使老师检查到学生掌握的程度。

  (三)诵读课文文中感悟

  (一) 学*春天部分

  A: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察

  1、师:同学们四季的景色很美,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老师最喜欢春天,你们看(师指春季图),图上画了哪些景物?(相机指导“草芽”这个词,因为春天,小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冒出尖尖的小芽,这叫做草芽,可以让学生做做草芽的动作)

  (课件出示春天的图片)

  2、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的?谁能读读这段。

  B:抓住美的语言,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草芽刚长出地面尖尖的、嫩嫩的,我们的声音要读的轻一些、细一些,表现出草芽的柔嫩。(各种方式读)

  2、师:要想更加读好课文,我们要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谁能加上动作演一演这段。(各种方式演)

  C:抓住季节的特点,学生仿写

  师:同学们,春天除了草芽、小鸟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春天”。老师先说一个“桃花红红,他对蜜蜂说:“我是春天”。(学生自由说)

  (二)总结学法,自学夏、秋、冬部分

  1、师:同学们,老师领着你们学*了春天,回忆一下,咱们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学*的?

  学法指导:

  看一看(看看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读一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段)

  演一演(分角色加动作表演这段内容)

  说一说(说一说这个季节还有哪些小伙伴,它会怎样介绍)

  2、现在请你们前后桌为一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季节,按照我们这四步学法,自学春、夏、秋、冬。

  设计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抓住低段学生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学*语文。让学生通过表演体会,学生表演的惟妙惟肖。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春天”。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发挥想象,让学生感受自然美、生活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初步的环保意识。这样,语文教学与舞蹈、生活等学科自然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3、汇报:

  秋天:

  (1)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相机指导谷穗为什么弯了?做一下鞠躬动作。

  (2)读这段:教师指导朗读读出高兴的语气。

  (多种形式的读)

  (3)加动作演一演这段

  (4)除了谷穗还有哪些小伙伴会说:“我是秋天”。

  (夏天和冬天都用以上方法分四步汇报。)

  设计理念:

  学生掌握了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打破一贯从头到尾按顺序学*课文的传统,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季节自主学*。

  (四)拓展延伸情感延伸

  1、刚才我们共同走进了四季,感受了四季,感觉四季的景色太美了,你们喜不喜欢四季的景色?那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表达你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学生唱歌《春天在哪里》、背诗《江雪》、《小池》、《春晓》、儿歌、欣赏图片)

  2、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但寻找到了四季,同时也感受到了四季的美,我们要想把这美丽的四季永远保存下来,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护环境,学生联系实际再说说。)

  3、我们用什么办法把它们留在身边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可以发表几句感想、可以自己创作小儿歌。(教师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一个七彩园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设计理念:

  注重知识的整合并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四、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我追求言简意赅,以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中快乐学*。

  在本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提高了学*的积极性,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我想学,我爱学。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是我一直探索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我将沿着这个方向锲而不舍地奋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