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1-08 00:00:00 说课稿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1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2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二、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三、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 )肩上( )。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四、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3、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4、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3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侧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通过回忆,写出了“我”心里难过和愧疚的原因。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展现了作者的心历路程:从“没想到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到“心里难过地回忆往事”,接着“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最后“突发奇想地抱母亲入睡”。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好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值得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学段阅读方面第3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摔、脖、翻、越、瘦”5个生字,文中“疚”字要会读。理解词语“翻山越岭”、“愧疚”、“重担”的意思。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的合作、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向人们展示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文章的重点也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重点: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等语句的合作、探究学*,体会“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教学难点,尤其是文中“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句话,这泪水和省略号内容丰富,值得深思。

  难点:从“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句话中体会出母亲的感动和幸福。

  四、教学课时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触摸情感。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会感恩,升华情感。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内含关键语句、课文插图和练*)、小故事《妈妈的账单》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法:

  这是一篇情感类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散发出母子情。通过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所以,本文教学采用披文入境、读悟结合、感情朗读法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紧扣重点词句,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最后通过情感朗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学法:

  古人云“学贵于自得”,“自去理会”。这就是说要重视“自求自得”的学*实践,注意在学生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签于此,本课学法拟采用“品读法”。即:找出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品味,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人物情感。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3、……)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已经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它是一篇展现伟大母爱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类似主题的课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师生交流:(生: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2、“谁”第一次抱母亲?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4、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板书:“谁”抱?什么时间、地点抱?为什么抱?怎样报?

  抱后,母亲感受?抱的人感受?

  评价: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很会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索文章的脉络。针对题目质疑,既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2.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提出自学要求:有问题就要解决,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时注意把课文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学生自读带着要求自读课文,教师下位巡视,关注生字会读了没有?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读不通顺?在文中你找到了几个答案?

  4.交流反馈,概括文本。

  ⑴检查生字学*。

  a字音教学(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看看你生字会读了没有?)提醒学生:生字“摔、瘦”的都是卷舌音。你能任选一个生字扩2个词吗?评:你已经会读了,而且字音读得准。(板书:担)这个字在文中念什么音?(重担dan,第四声)知道什么是“重担”吗?(就是很重的担子,比如:文中母亲肩上挑了100斤重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那就是很重的担子)这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担dan第一声)请你组个词(担负)

  b字形教学(教师在学生读生字时顺便板书“摔、越、瘦”,问:请你来提醒一下周围的同学,在书写这些字时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注意?)提醒学生:“摔”不能漏写“率”中的一点,“瘦”里面的一竖要穿过横,“越”的包围结构里是竖提不是撇。评:谢谢你的提醒,相信大家一定会在书写的时候注意起来。

  c字义教学(板书翻xx越xx”)谁来把词语补充完整?你知道“翻”和“越”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爬、跨的意思,从山和岭的一边到另一边。)知道词语什么意思了吗?(就是爬过山,跨过岭。走过一道道山岭。)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边度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能理解。

  ⑵检查课文朗读。

  a生字会读了,朗读课文也就顺利了许多。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专心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师生交流:字音读准了吗?有语句读错没有?

  引导说话,概括段意。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时,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才发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b指名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仍然引导说话,概括段意。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回忆母亲的往事,心里难过、愧疚。

  c教师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给老师纠正错误。

  交流:谁来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我突发奇想,把母亲抱在怀里入睡,却发现母亲眼里留下了泪水。

  ⑶概括文章内容

  刚才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说了说每个部分的意思,如果把这三部分的意思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同了。谁来试一试?能否用上板书中的一些词:摔倒、翻山越岭、重担,再来试试。

  (课文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三、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教师在这些问题下画上横线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谁”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a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地点:医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谁”第一次抱母亲?(文中的“我”)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因为护士来换床单,母亲又病得不轻,下床吃力,所以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所以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本以为母亲有100多斤,没想到母亲这么轻,觉得自己太不了解母亲了,太不关心母亲了,心里很难过)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四、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1)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5篇)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二 、说教法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三、说学情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设想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1、品读第一句“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差点仰面摔倒。”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3、品读第三段话“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妹妹……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1、出示句子: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它是一篇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与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部分(2、3)讲“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第三部分(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按计划需要三课时完成,我说的是第二课时。针对第二课时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3)情感目标: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第一、二部分的内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报答。

  难点:学生能根据实际写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朗读教学法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本文是“我”和护士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语言感人,适合朗读。在教学中,我把朗读训练贯穿始终,采用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创设情境教学法

  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语文。

  (3)对话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后再展开课堂对话。

  2、说学法

  (1)自读自悟法

  “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合作学*法

  小组之间讨论、交流,在回答问题上可以相互补充。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

  上课之前,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歌碟,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

  1、同学们,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呢?

  2、是的,是歌颂母亲的歌,叫做《烛光里的妈妈》。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这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3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脖、摔、翻、瘦”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进行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学*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2、“谁”第一次抱母亲?

  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

  4、第一次抱

  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既让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顺,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着我相机出示本课中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开火车读。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摔”字。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给文章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第三环节: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预设学生们,可能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那地点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那“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体会作者内心,相机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第四环节: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

  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总之,在整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4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确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脖、摔、翻、瘦”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进行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时的重难点确定为:感受“我”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能够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于是我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中学*重点词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四.说教学过程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指明回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比如

  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

  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等等)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说

  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2、“谁”第一次抱母亲?

  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

  4、第一次抱

  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等等)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针对课文题目提问题,既让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要求先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认清字形,把句子读顺,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再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接着我相机出示本课中生字词,

  指名读,指导学生认读,帮助学生正音,开火车读。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指导学生书写“摔”字。

  (3)快速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再给文章分段,理清课文脉络。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第三环节: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预设学生们,可能按以下顺序回答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那地点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那“谁”第一次抱母亲?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体会作者内心,相机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第四环节: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

  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总之,在整节教学设计中,我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很多问题,恳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最后,我以叶圣陶先生曾说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说课,“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第一次抱母亲》。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由此可见,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不知不觉地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3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目标2为教学难点。

  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我决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重点词语的含义,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首先,伴随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我通过一组图片激情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抱母亲?”放手让学生试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结合初读检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摔”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力大无穷、突发奇想”;通过查词典来理解“翻山越岭、愧疚”;结合生活体验来理解“承受、动情”等词语。而读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流利,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读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中的几个重点人物的情感点,并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作业,找到文中最打动你的句子,抄写下来,想想,它为什么牵动了你的心。为下文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一课时,我将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一、从作者感受入手,整体感知文本。

  基于学生对第一课时的了解,教学伊始,我首先引导学生回想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学生不难说出作者发现母亲很轻。接着,我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在评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竟然”这个词语,并进行质疑,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为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二、以“两个没想到”为切入点,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

  围绕着“竟然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我引导学生到课文的1、2自然段中去探寻作者抱母亲的原因及抱母亲时的发现,画出关键词句,轻声读一读,在小组内议一议,体会作者的心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学生不难找到作者抱母亲的原因,此处可放手让学生交流,但抱母亲后,作者的两个没想到所代表的含义学生未必能够体会得全面,所以,我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了着重指导。例如,在学生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我指导学生抓住“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一句中的“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因对母亲了解不够,估计不足而引发的出乎意料,继而让学生通过作动作、朗读来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吃惊、诧异、疑惑等情感。

  第二个没想到则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以及作者内心的难过。而后我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难过?此时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作者的记忆,去想象当时母亲那80多斤的身体在背着妹妹、承受重担、拉扯我们翻山越岭的画面,想象她担子中会挑多少重物,让学生抓住让自己最感动的句子,用心朗读,用心体会,读出感动,悟出真情。这时学生会更深地体会到原来是这么多年来是母爱这一伟大的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时再来引读第三个没想到,作者的心情一览无余。

  三、抓住作者的心里变化,找出作者愧疚的原因。

  在3——5自然段的学*中,我引导学生找到描写作者心里变化的词语,学生不难找到“愧疚”这个词,那么作者为什么愧疚,是理解的一个重点,我引导学生继续采用1、2自然段的读、感、悟的方法抓住“从小抱到大”“无数次抱我”等处的描写,母亲为儿女的付出,对儿女无私的爱。她不求回报,她只要儿女们健康、幸福。这时一种想回报母亲的情感已由作者身上传递到孩子们的心中,这时再来体会作者抱母亲这一场面,就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感受作者的报恩之情。

  在音乐声中,我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境,让学生思考: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指导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在交流时我将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抱母亲的动作“坐、抱、轻轻地摇动”体会作者回报母亲之意。此外,我还将重点出示这样一句话“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眼角流下来……”并启发学生针对画面、结合课文内容感受这泪水背后的含义,通过适时的点拨,学生能够体会到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高兴的泪水,感动泪水。爱的泪水……“。(板书:真情无限)而后我出示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种浓浓的母子情充溢学生心中,此时,再来完整地而投入地朗读四、五自然段,学生会倍加感慨,本文的难点也得以突破。

  五、用笔表达心声,读写结合

  为了让学生换位思考,将所感悟的情感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请将自己心中对妈妈的感动、感激说出来,在准备好的千纸鹤上写下一句祝福、一句感谢、一句问候,并“放飞”于黑板之上。这一设计旨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课后我预留供学生选择的作业:让学生把写好祝福语的千纸鹤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给妈妈一个惊喜。或是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文章,做好摘记。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地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板书设计: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愧疚回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2)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优选【五】份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1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说教学过程

  我用三个问题展开教学过程,学生也随着这三个问题进入“读”和“悟”的学*过程:

  l问题一: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就是这一抱,却抱出了几个“没想到”,为什么会“没想到”呢?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一步想想,作为一位母亲还会挑起哪些重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l问题三: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作者心潮澎湃,千言万语都化作了一个动作,那就是――“抱母亲”,这回抱母亲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l片断练笔: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就让母亲这样激动,这样欣慰,这样幸福,而小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给与我们的爱难以计数,学了课文,你是不是也想说说妈妈对我们的爱,写写我们怎样回报妈妈的爱?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2

  【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共三篇课文:《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和《第一次抱母亲》,这三篇文章都是着重歌颂人间真情的。

  虽然三篇文章都是以爱为主题,但这篇文章更侧向于对爱的反思,它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母亲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对于爱的反思。此文是当前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典型素材。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通过回忆,写出了“我”心里难过和愧疚的原因。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展现了作者的心历路程:从“没想到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到“心里难过地回忆往事”,接着“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最后“突发奇想地抱母亲入睡”。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好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值得细细品味,深深思考。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第二学段阅读方面第3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摔、脖、翻、越、瘦”5个生字,文中“疚”字要会读。理解词语“翻山越岭”、“愧疚”、“重担”的意思。

  3、通过学生对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语句的合作、探究学*,感受母亲胸怀的无私、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反映了作者的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向人们展示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我”对母亲的崇敬、爱戴和感恩之情,文章的重点也就成了教学的重点。

  重点: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我”抱母亲和“我”与母亲、护士对话等语句的合作、探究学*,体会“我”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

  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特别是从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这种情感的表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教学难点,尤其是文中“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句话,这泪水和省略号内容丰富,值得深思。

  难点:从“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这句话中体会出母亲的感动和幸福。

  四、教学课时

  本课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触摸情感。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会感恩,升华情感。

  五、教学准备

  PPT课件(内含关键语句、课文插图和练*)、小故事《妈妈的账单》

  【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教法:

  这是一篇情感类阅读课文,字里行间散发出母子情。通过朗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所以,本文教学采用披文入境、读悟结合、感情朗读法进行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紧扣重点词句,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最后通过情感朗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学法:

  古人云“学贵于自得”,“自去理会”。这就是说要重视“自求自得”的学*实践,注意在学生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签于此,本课学法拟采用“品读法”。即:找出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品味,理解课文内容,读出人物情感。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入新课。

  教师讲述《妈妈的帐单》这个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生:1、我感受到母亲的伟大。2、我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为了子女不求回报。3、……)

  过渡: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已经把握住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它是一篇展现伟大母爱的文章,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类似主题的课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都是爱听故事的,这个带着思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学*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也为本课学*奠定了基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齐读质疑。

  读了这个课题,你的头脑中闪现了什么问题?

  师生交流:(生:1、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2、“谁”第一次抱母亲?3、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4、第一次抱母亲,母亲什么感受?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归类整理后简要板书。

  板书:“谁”抱?什么时间、地点抱?为什么抱?怎样报?

  抱后,母亲感受?抱的人感受?

  评价:古语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看来大家很会学*。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探索文章的脉络。针对题目质疑,既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的良好方法,又通过这些问题归类抓住了文章的中心、重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的主动性。

  2.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提出自学要求:有问题就要解决,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时注意把课文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学生自读带着要求自读课文,教师下位巡视,关注生字会读了没有?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读不通顺?在文中你找到了几个答案?

  4.交流反馈,概括文本。

  ⑴检查生字学*。

  a字音教学(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看看你生字会读了没有?)提醒学生:生字“摔、瘦”的都是卷舌音。你能任选一个生字扩2个词吗?评:你已经会读了,而且字音读得准。(板书:担)这个字在文中念什么音?(重担dan,第四声)知道什么是“重担”吗?(就是很重的担子,比如:文中母亲肩上挑了100斤重的东西,对于母亲来说那就是很重的担子)这是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担dan第一声)请你组个词(担负)

  b字形教学(教师在学生读生字时顺便板书“摔、越、瘦”,问:请你来提醒一下周围的同学,在书写这些字时你觉得什么地方要注意?)提醒学生:“摔”不能漏写“率”中的一点,“瘦”里面的一竖要穿过横,“越”的包围结构里是竖提不是撇。评:谢谢你的提醒,相信大家一定会在书写的时候注意起来。

  c字义教学(板书翻()越()”)谁来把词语补充完整?你知道“翻”和“越”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爬、跨的意思,从山和岭的一边到另一边。)知道词语什么意思了吗?(就是爬过山,跨过岭。走过一道道山岭。)评: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边度边想,这些词语的意思你都能理解。

  ⑵检查课文朗读。

  a生字会读了,朗读课文也就顺利了许多。谁来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专心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后师生交流:字音读准了吗?有语句读错没有?

  引导说话,概括段意。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时,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才发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

  b指名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仍然引导说话,概括段意。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回忆母亲的往事,心里难过、愧疚。

  c教师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提醒学生注意给老师纠正错误。

  交流:谁来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又讲了什么?

  我突发奇想,把母亲抱在怀里入睡,却发现母亲眼里留下了泪水。

  ⑶概括文章内容

  刚才我们把课文分成三部分,说了说每个部分的意思,如果把这三部分的意思有机的串联在一起就成了课文的主要内同了。谁来试一试?能否用上板书中的一些词:摔倒、翻山越岭、重担,再来试试。

  (课文写了“我”去医院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真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我”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这一环节的设计初步解决了生字字音、字形、字义的教学任务,理清了课文脉络,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了《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训练。

  三、紧扣“抱”字,触摸情感。

  1、根据质疑,找出语句。

  通过刚才的学*,这些问题(教师在这些问题下画上横线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谁”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抱母亲的?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抱的人又是什么感受?)的答案很快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请用笔画出来。

  2、指名朗读,交流学*。

  请同学们自由的选择问题,说说你所找到的答案。

  a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抱母亲?(时间:母亲生病住院,兄弟姐妹轮流守护,正好轮到我的那天;地点:医院;文章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b “谁”第一次抱母亲?(文中的“我”)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因为护士来换床单,母亲又病得不轻,下床吃力,所以抱母亲。)

  c怎样第一次抱母亲?(指名读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这句话把“我”抱母亲的动作写得很清楚,本以为能稳稳地抱住母亲,结果出乎意料,我差点仰面摔倒。

  为什么会差点仰面摔倒呢?(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所以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d抱完母亲后什么感受?(本以为母亲有100多斤,没想到母亲这么轻,觉得自己太不了解母亲了,太不关心母亲了,心里很难过)出示句子(我说:“我没想到我妈怎么轻。”),指导朗读,读出内心的感受。

  四、简要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知道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差点仰面摔倒,这一抱让作者知道了母亲原来是这么轻,这一抱更引起了作者深深的思考。课后,请同学们读读下文,看看作者都想了些什么?

  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都想了些什么?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3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组成了“情感篇”主题单元,着重歌颂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懂得回报。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语文课需要泪光闪烁,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这感动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让爱的眼泪飞起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难点: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本课的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语文。

  对话法: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然后展开课堂对话。

  自读自悟:“阅读使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教学程序

  一、导入课文、质疑课题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歌颂母亲的课文

  2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音乐导入迅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为全文的.学*定下基调。质疑课题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惯,引发阅读期待。

  二、体悟难过

  学*第二自然段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

  1、同学们读过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被课文深深感动,我们再去感受一番,打开书,体会当时我的内心感受,读一读2~3小节。

  2、交流:(我觉得有些难过愧疚) 

  3、同学们,是什么让文中的我感到难过和愧疚呢?默读2~3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感受到什么,用最简练的词写在旁边

  4、交流:(让我感动的是“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理很难过。”)

  请你读一读

  5、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难过呢?你从这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呢(重担)

  6、母亲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请你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你对这个"重担"是怎么理解的?

  7、你从哪里感受到担子重呢?(翻山越岭)

  8、“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从翻山越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贫穷)(生活的艰辛)

  9、你能读出他们生活的艰辛吗(指导读)

  10、还有从哪个词中看出母亲的艰辛呢(100多斤年复一年)

  11、是啊,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要做多少事情啊!

  12、“我们长大以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13、教师小结,指导朗读

  (二)学*第三自然段

  过渡:当你们边读边想像的时候,已经在脑海中出现母亲带领她的孩子所走过的艰难的道路。谁接着往下读。

  (指名读第三段,)

  1同学们,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说的话当中,你想到了什么?从她的表情,从她的话中,你看到母亲的内心了吗?你体会出母亲的内心了吗?

  2、小结

  3、把你此时此刻的感悟,把你此时的想法,溶和到读课文当中。拿起书,再一起把第三段读一读。开始。

  (齐读第三自然段)

  4、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我愧疚地说:---------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感恩母亲

  过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心头。于是,我突发奇想,说:“……”(引读)

  1、想一想,母亲眼角上流出来的泪水,是什么样的泪水?你是怎么理解的?母亲眼角流出来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指导读)

  2、是甜的。但是,我给你加一点儿我的体会,我觉得是又苦又甜的,走过的路是多么不容易呀,现在是甜的了。同意吗?(生齐答:同意。)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但是,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3、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生齐答:学过。)你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是的,此时此刻我最想说的话就是她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同学们,我们对父母做出的再多,也难以报达父母对我们的恩泽,记住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起读一遍。

  (齐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像爱我的父母那样去爱我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爱我的孩子那样去关爱我的每一位学生。

  四、联系生活,表达情感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上祝福的话送给妈妈。

  2、谁来给我们读读你的卡片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妈妈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五、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4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为引子,唤起作者及人们对爱的思考:长辈对子女付出多少爱,孩子又给予多少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这样一种感恩的行为。所以说,这是一篇爱的反思性的文学作品,它引发了所有读者对于爱的反思。基于这样的思考,我谈两点体会;

  一、找准切入点。

  我认为,每一篇课文都存在一个窗口,可以让读者由此进入文本的深处,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作用。在设计时,我扣住“难过”“惭愧”这两个表示作者抱母亲时内心感受的词语引发探究:“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愧疚?进而探究母亲的“力大无穷”,一指母亲肩上的重担,二指生活的重担。对“翻山越岭”这个词再三斟酌,感悟母亲的艰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认真解读文本后,我认为文章的作者不仅仅是因为感受到了母亲的艰辛而感动,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的不知道而愧疚、难过。试上时,我发现,孩子记忆中父母的关爱几乎都是自己生病了的事,因为太过深刻,可这毕竟是偶发事件。事实上,父母的关爱更多的则在*时的点滴。所以,在课堂最后,我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父母的哪些关爱是我们根本没在意,甚至都不知道?唤起学生记忆中那些被遗忘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我们现在应当每天及时发现爱、回报爱,这些是为了将来在父母老去的时候能少一点难过、少一点愧疚。这样“大问题大空间”的设计,相信学生的回答就不仅是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落到实处。

  二、彰显语文味。

  语文课就是朗读、感悟、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写一手好字,说一段好话,写一篇好文。首先是朗读能力的训练,好的朗读就是说话,文章就是作者内心想说的话,我们的朗读就是在替作者说生活中的话。课堂上,我分几个层次引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在朗读我记忆中的母亲那一段的时候,先是在理解“肩上的重担”时,读出重,接着在感受了母亲“生活的重担”后读出艰辛,最后在读完母亲那句“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之后再读那段话,读出母亲的无私,而作为儿女,却应该是时刻刻铭记在心。通过这样有坡度的朗读,带领孩子们逐步走进文本深处,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并且融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再表现出来。其实是感悟与对话,好的对话应该是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由内而外的互动,教师是智慧的点拨,点燃唤醒学生,触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有话说,想表达,会表达。比如在最后回忆父母的恩情时,我把说话的时间留给孩子,适当点拨“此刻,当你回忆起这些,你的心情如何?”“父母对你如此呵护,可你却…”,让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大胆表达出来。

  其实这堂课最初的设计并非如此,为了寻求亮点,我最初在翻山越岭这个“翻”字上做了点文章,因为“翻”在说文解字中,左边的“番”是多次反复的意思,而右边的“羽”是鸟儿的翅膀,“翻”字的意思是鸟儿多次拍打翅膀飞翔。课堂上我用鸟来比喻母亲,双翼的重担凸显母亲翻山越岭的艰辛。但是课上下来发现,孩子们印象最深的变成了这只鸟儿,语文失去了它的本真,所以最终只选择了它“反复、多次”这一层面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朗读训练还应该落实得更扎实些,时间关系,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中,这样设计学生学*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三、说教学程序。

  教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1、轻轻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 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4、读课件上的内容,透过图片和文字,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3)出示课件4读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6)好吧,请同学们拿起书,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读出母亲的累,读出母亲的伟大。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5)出示6: 接读:护士动情的说:大妈,你真了不起!指导大声的读三遍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 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3)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 (菁华3篇)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1

  为期一个月的同课异构的准备,今天在新华小学结束了。首先感谢让区教育局的领导能够给予我们这些教师一个学*、交流和进步的*台,其次感谢新华小学的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感谢四年二班的各位同学的配合。

  早早地来到学校,和学生进行了沟通,本以为是胸有成竹的准备工作,可是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却是情况百出,以下就针对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和教学理念基础。

  备一节课的基础,首先就是备学生。由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不了解,在前一天到学校了解了一下学生的基本情况,感觉他们对课本知识掌握的没有问题,而且都能够把握文中母亲的品质,可是在授课的时候,学生根本就没有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这就是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的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中自己占主导地位,让学生的思想受我的牵制,以至于所呈现的课堂非常地沉闷。这就体现了自己在课堂中的教育机制还是有待提高。

  要想提高教育机智,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还是不够的,还要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设计报告单的时候,把小组合作部分学生要分析的内容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能够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进行交流。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要让学生进行大量地朗读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文本的知识进行透彻地分析。在课堂中仅让学生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朗读,自己也有意识地想让学生在后面的文段中进行朗读,可是在授课中却大大地忽略了这个环节,导致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所呈现出来的就是“死气沉沉”的氛围。

  这次活动让自己让自己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在其他授课教师身上寻找到了闪光点,吸取他们的优点,用到自己的课堂之上,使呈现的课堂形式更加地灵活,课堂效果更好。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2

  本学期,有幸与师傅微微一同上了一节同题异构课。虽然是一节组内的公开课,但在与师傅切磋、与文本对话、与骨干老师的交流中,我收获很多。

  在接到通知要上一节同题课的时候,我就和师傅微微迅速的研读四下所有的课文,选择了一篇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有关母爱的课文。为了准备好这节课,我反复的阅读文本,画出我认为值得讲和值得教的内容,形成了一篇自己的教案。但是,这篇教案很快被推翻了。

  我们新教师参加了一次培训,区教研员陈飞老师在培训的过程中,就选择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散文,与新教师们一起研读。他从课题入手,将“第一次抱母亲”的“抱”字解读为“回报”的“报”字。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我的思路,将“抱”字深入的去理解和阐释,不正是回报的意思嘛。我突然明白,从一个“报”字入手,将文章中所有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篇考虑,就可以很自然的对作者两次抱母亲的不同表现、抱母亲的不同含义进行清晰的解读——这才是真的解读文本。陈飞老师扣住作者到底在做什么,他动作背后的真正含义,让我一下子明白了语言背后的东西。就好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因此我趁热打铁,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完成了我的教案。

  在试上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班的班情不一样,因此上出来的效果也不同,如果完全按照我的教案来,那么这节课就变成了走流程,学生反而学不到什么。怎么在大体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紧紧抓住学情,上出有班级的特色的一节课。我根据我们的班的具体情况——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比较差,在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细读文本,通过提出几个有思考和讨论价值的问题,适时的将孩子思路引领到文章的关键处(这也是师傅微微采用的王荣生教授“三段式”备课方式给我的启发)。整节课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积极思考,通过细读文本,与文字交朋友,收获文字背后的意义。

  课后,与师傅微微和年级组的骨干老师研讨的时候,他们又给了我新的启发。母爱虽然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但是课文中选录的《第一次抱母亲》,故事发生在60、70年代,那时候的母亲与新时代的母亲是截然不同的,现在的母亲不会肩上挑着重担,不会翻山越岭做农活。因此,学生无法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来理解课文中的这位母亲,也就无法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作者心中的那种对母亲的感激。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现在才10岁左右,让他们理解已过而立之年的作者,感同身受,似乎也有点难为孩子了。

  学情到底是怎样的程度?

  通过这次同题异构课,我更加深刻的感悟到在备课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学生现阶段的语文水*以外,还应该考虑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的认知水*等。只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解读学情,才能真正上好一节适合四年级孩子的课。

  其实这节课给我的收获绝不止于此,师傅对于课堂游刃有余的把控,对学生学*状态的关注、对学生回答的精巧点评。都深深的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师傅通过她的一言一行教给我的,我会好好收藏,用到我的课堂上。

《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反思3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在*时的教学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肤浅的,甚至把母爱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付出。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进母亲的内心,感受母爱,进而回报母爱,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朗读为抓手,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读,并联系生活实际,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中充分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一、想象画面,整体把握课文。

  中年级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因此在教学开始,我通过让学生通读整篇课文的方式,让学生在脑海中放放电影,想象眼前浮现了哪些画面。在朗读和想象中,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理解和把握,并能将一些细微之处一一捕捉,例如有关护士的画面等。

  二、重组课文,抓重点语段

  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因此在理解课文时,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以“文章中哪个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最能打动你”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了文章中最重要最感人的两幅插图——“母亲挑重担”的画面和“我为了报答母亲恩情而抱着母亲入睡”的画面进行品读,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品析重点词句,理解母爱

  在理解“母亲挑重担”画面时,我以“为什么在我得知母亲很轻之后会感到如此愧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胆子”。在这句话中,理解“重担”的含义是本段甚至是本文理解的重难点。教学时我进行了如下设计来突破重难点:1、理解“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字词好好品读体会。2、用心思考,联系*时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付出,说说母亲的重担除了肩头的担子还可能是什么?3、总结学生发言,体会“母亲之所以表现得力大无穷的原因”,理解母亲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体会母亲的伟大和坚强。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自己的心情和体会。

  四、感情范读,感悟母爱

  在理解“我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画面时,我进行了感情范读,并配上了《母爱》的音乐。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也沉醉在这母子情深的一幕中。以读悟情,感悟母爱是本段主要的学*方法。通过读,学生悟出了母亲内心的想法,悟出了母亲那饱含深情的热泪,悟出了弄弄的母子情。

  五、联系自我,升华母爱

  本课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题材。在充分感悟母爱感悟文章后,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自己母亲*凡的母爱进行了动情描述,学生无不动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将心中想对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不少学生从小事回忆,写出了母亲与孩子之间那份独特珍贵的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4)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菁华9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教材分析: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课文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心中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

  2、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3、板书课题,读题

  4、读了课题,你想要了解些什么或者你心里有些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先画出生字新词,根据课文后面的生字表读几遍再读课文。

  2、检查朗读情况:个别读,小组读,涉机纠正错误的读音,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和流利。

  三、理清层次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写我抱母亲,其它的自然段又是写是什么的?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2、交流:课文哪些内容是写抱母亲?

  3、分段,概括大意: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要把主要的人和事说清楚。

  四、学*字词

  1、读准课文后面的生字以及词语。

  2、理解: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乡: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五、完成作业:

  1、*字册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自己读,个别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3、读课题。

  一、学*第一段

  1、指名读。

  2、注意到赶紧这个词语了吗?读出它的意思来。

  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是啊,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

  妈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刻意注意地用声音表达它的意思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3、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4、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5、读书要思考读书的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6、个别分角色读第一段。

  二、学*第二段

  1、出示2: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2、从竟然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意思?(出乎意料,责怪自己多母亲太不关心了,难过)

  3、你还可以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体会出来?出示3: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C、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E、出示4: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

  F、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

  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在许许多多的风雨之中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G、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H、就是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付出多少啊,当我们这样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当我们这样理解重担的时候,当我们理解翻山越岭的时候,我相信能把这段话读得更好,读得更有情谊。指导读句段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4、所以我愧疚啊,难过啊,再来读这两句话:出示5: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5、接读:护士动情的说:

  母亲笑了笑说:

  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

  6、出示6: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C、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吗?你想到了什么?

  三、学*第三段

  1、这时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抱我一般,我抱着母亲入睡(放FLASH)

  2、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是幸福的?是激动的?还是别的?你是怎么想的说一说。

  3、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边说边板书:无数次)当我们回忆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字一起,(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可是,小时候母亲对我们抱过无数次,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到一起的时候,你想对自己对母亲说句话吗?说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

  4、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的是诗中的哪一句话?

  5、出示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6、拿出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咱们一起写。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下一节课,我们要继续投入我们的感情,把课文读地更好,并要写一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生字卡片 录音机 心意卡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课

  1、 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 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 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板书课题 : 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

  1、 通过预*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 愧疚 翻山越岭 背上背着妹妹

  2、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读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师板书:难过 愧疚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 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 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5) 指名读

  2、 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

  (1) 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 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 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 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交流体会(先读读句子——谈体会——说说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暗含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反复读出感情

  (6)穿插教师的阐述和引申,引读最后一句:小时候,因为母亲能挑重担,儿子一直以为——;长大**,有了重担母亲还是自己来挑,我还是以为——

  (7)此时,你对这位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整段话。

  4、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

  (1)生读句子

  (2)从这位母亲的神态和表情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师结: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她们甘愿默默地付出,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5、此时的`儿子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抱母亲入睡,以表达对母亲的—— 板书:感激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师问:母亲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图画,为图画命名 相机板书:爱

  (5)让我们把这爱的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回报母亲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烛光里的妈妈》)把卡片悄悄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享受一份感动和甜蜜。

  五、拓展作业

  1、搜集赞颂母亲的诗句和文章。

  2、用自己的行动报答母亲。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感激

  母←—爱—→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让学生学会感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目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长大,小时候,母亲曾经抱过我们无数次,而我们长大后却很少有人抱过自己的母亲。而今,在医院里,在老母亲的病床前,一个儿子第一次把母亲抱在怀中,也给了母亲一次爱的回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走进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一份博大、无私的母爱。(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全文,找出情感差异之处

  请同学们拿起文章,轻声读一读,看看文中哪些句子直接描写抱母亲的情形?划出来然后读一读。(教师巡视,学生读书)

  谁来把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汇报)

  文中两处写到抱母亲,同样是抱着,你有没有感受到两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汇报:1、护士要换床单情急之下抱起母亲

  2、深情抱母亲入睡

  三、品读“无意之抱”体会母爱的伟大

  大家看,同样是抱着母亲,由最初的情急抱起到后来发自内心的抱着母亲入睡。这个过程中作者的内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来看前三个自然段,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有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难过,愧疚)

  大家回想一下,作者很关心母亲,看到母亲下床都很吃力,他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那么这么简单的动作后,他怎么会这么难过,甚至愧疚呢?让我们静下心来,默读前三个自然段,边读边找到让作者难过的原因,划出关键的词和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难过?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读后汇报:第一自然段1、没想到母亲那么轻不了解自己的妈妈感到很自责,很惭愧。

  指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结合100多斤和80多斤两个数字对比体会作者的内心。

  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了解母亲的体重吗?真正的原因在哪?

  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读完这一段你明白作者难过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学生汇报:2、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辛苦

  重点品味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年复一年。引导学生想象瘦小的妈妈拖儿带女翻山越岭的情景。有感情朗读

  “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生活的重担啊!)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是为什么啊?

  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朗读。作为一个儿子,当他看到眼前已经病重的妈妈,再回想起往事,他的内心仅仅是难过吗?还有什么?(愧疚,后悔)可母亲是怎么说的?

  3、第三自然段: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却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母亲的话语中,你们看出了什么?

  母亲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值得一提。

  多么伟大的母亲?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四、品读深情之抱,感悟母子情深

  这就是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给了自己的儿女,不须表白,也不图回报,其实全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其中也包括大家的母亲。母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甚至让我们司空见惯,*以为常。可是当病榻上的老母亲这么轻描淡写的话更让我愧疚万分,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千般滋味,万番感慨,一齐涌上了心头。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拿起书齐读。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此时此刻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深情地抱着母亲入睡吧。咱们拿起书,听老师读最后一段,一起来体验这浓浓的亲情。(教师感情朗读最后一自然段)听到最后老母亲流泪了,你们觉得这是什么样的泪水?(幸福、欣慰、又苦又甜)

  此时,母子俩的内心都波涛汹涌,可是什么也没有说,母子的亲情就在这一刻交流着、升华着,让我们再来轻轻地读一读这段。(指名读)

  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老师现在最想说的是《游子吟》中的一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板书

  父母给了我们太多的恩泽,我们永远不能回报。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让我们一起大声读:齐读诗句。

  [点评]

  很高兴参加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我们大家常说,语文本是有情物,无情怎能学语文。我理解,“情”是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学*有情味、有温度的语文。“智”就是通过语文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学有用的本领。

  那么语文课中的“情”从何而来?从文本中来,通过和作品对话、和作者对话体会其中的情味。而引导学生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感悟,是使学生领悟情感的最佳途径。深刻的感悟一定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上的。熟读,使学生多次触摸文本;精思,使学生读进文章里去。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喜极而泣的泪水。歌颂了母亲那种对子女无私地献出一切,却对他们无所求,只要子女对他们献出的一点点的关爱就足以令他们幸福满足的情怀。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

  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有一些差距,他们也许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教学时,老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品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

  抓住情感线,走进人物内心

  情感,是课堂中流淌的血脉,在语文课上,没有情感流淌的课堂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课堂。本课采用“情感教学”为主线,首先开课“激情”,在动情地描述中引领孩子走进文本,其次是品读“入情”,引导学生品评词语内涵的情感,如牢牢抓住重点语段——“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课文,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词语“翻山越岭”,展开想象:母亲年复一年是怎样将我们抚养**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

  品读语言,感受母爱的伟大

  文章的情感是躲在文字背后的精灵,要触摸到它,想象和朗读就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书,采用多种方式来读书,在一次次读书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教师不断引领学生走入文本,如想象母亲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中的情景再现,读出文字背后蕴涵的意思,读懂母亲肩上担的“担子”更深层的含义,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理解母亲的艰辛、无私、伟大。并在品读析词中有机地渗透学生“品读法”和“想象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从而产生报答母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自主阅读探究文章大意。

  2、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3、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三、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朗读配乐:舒伯特的《小夜曲》。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提出问题,理清课文的层次并学*生字词。

  一、揭题导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新的课文,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相机板书:原因感受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检查预*。

  师:接下来,我想请一些同学读读课文,检查一下昨晚的预*情况,看看通过预*,咱们同学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了。

  检查的时候,我想这样,先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捧好书做好准备,我随机抽查。听的同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听读课文,并且划出能解答这两个问题的有关语句。

  (师巡视听读情况,同时随时按小组读、四人小组读、同桌、男女生读等形式检查读书情况。)

  2、评价朗读,汇报交流。

  师:请几位同学评价一下刚才的朗读情况。

  师:听得挺认真的,小评委的任务完成得不错。不知道另外一个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先看第一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划出来。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①“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②“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引导: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有两个原因,(板书:换床单,报母恩。)按先后来分,可以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请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换床单而抱母亲的?从哪里到哪里是讲作者因为想报答母亲的恩情而抱母亲的?

  [4]

  [5]

  师:现在看第二个问题: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板书:难过,愧疚

  师: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引导:瘦弱的母亲一手拉着年幼的我,背上还背着比我更小的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那是怎样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引导: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师:是呀,“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养育儿女的艰辛,“儿病痛在娘身上,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母亲在儿女生病的时候的焦虑和对儿女的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了教育子女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说的是母亲对远行的儿女的体贴和牵挂。同学们,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还包含养育儿女的艰辛,包含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农活和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母爱)

  师: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还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是母爱)

  师:我想,当她这样要求的时候,孩子们肯定会心安理得地把担子交给母亲去挑,因为他们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而其实?

  师:是呀,直到今天,作者才知道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事他为什么一直都不知道呢?(母亲从不抱怨、诉苦,从不叫苦叫累)

  师:现在,当你了解了母亲肩上的重担,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来,捧起书,一起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四、指导写字:越、瘦

  五、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先:换床单(1—3)

  后:报母恩(4—5)

  感受:难过愧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母亲用她那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并且从无怨言,这使作者感到难过和愧疚,从而产生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这个想法是……?

  二、品读4、5自然段。

  师:同样是抱母亲,刚才的“抱”和现在的“抱”有什么不同吗?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再回答。

  [4]

  [5]

  师: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母亲睡着了吗?

  师:母亲流的是怎样的泪水?为什么?(激动、幸福、欣慰等)

  引导: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我抱母亲仅仅一次,母亲就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而母亲抱我呢?(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当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在一起时,不禁想起了孟郊诗中的两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们提起笔,把这句诗写在书上。师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我虽然能抱母亲一时,却报不了母亲对我们一世的情啊!母亲虽不要回报,但作为子女怎么不应该回报呢?让我们给母爱以回报,一起读一读最后这两段话吧。

  三、联系实际,探究主旨。

  师: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子女给予她的一点点关爱却足以令她幸福满怀。昨天老师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作业,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1、一天中妈妈为你做的事

  2、一天中你为妈妈做的事

  3、当你拥抱妈妈并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妈妈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感受?

  4、现在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吗?

  师:从你们动情的朗读中我倾听到爱的流淌,从真挚的言语中我触摸到美好的心灵。听了同学们的话,我想起了文中母亲说的一句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你能读懂这句话的意思吗?

  师:是呀,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爱儿女。我想那位护士也一定想起了她的母亲,你看她在文中都有哪些变化?(体会到护士也被无私的爱打动了。)

  师:孟子有句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别人的父母,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别人的孩子。学完了这篇课文,我想我们不但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像那位护士一样孝顺别人的长辈,好吗?请落实在行动上,然后写一篇日记,哪一天有了行动,哪一天写这篇日记,老师看你的日记就知道你是否行动了。

  四、布置作业:

  1、写一则孝顺长辈的日记。

  2、抄写生词并听写。

  3、《课程探究》第13课。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1、师板书课题,生随师书空写课题

  2、教师质疑课题: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生: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

  生: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3、师表扬具有质疑精神的学生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4、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课文,声音不一定要大,怎样读进去就怎样读?

  5、找到答案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6、明确初读要求:我最关心的是不是生字都认识了吗?课文读得通顺了吗?

  7、检查初读:

  (1)生字会读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

  (2)现在不许开口出声,一起看这个字(教师端正书写“越”),会读的举手?

  指名读后,问:“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呢?(生联系课文理解后解释:走过很多的山路)

  (3)我让大家认一个课文中最难最难的字。

  出示“愧疚”一词,指读后,追问:是什么意思?交流明确是“惭愧、内疚”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8、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

  9、检查再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相机指导(其中一个学生读时偏快,教师马上作出反应,指导他读好句号)

  10、当学生读完第3自然段时,表扬学生读了三遍就读得通顺、正确。

  四、教师范读,以情激情

  11、于老师备课时读了好多遍,但没有大家读得好,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好吗?谢谢大家坐得这么端正。

  12、教师配乐范读结尾段(非常动情,非常感人,听课师生共同鼓掌)

  13、教师激励学生读:

  同学们,有人把“读书”称为“煮书”,刚才大家把课文只读了两遍就读得很好,很多地方给我以启发,比如有的同学甚至读出了表情,希望我们互相学*,练*读书,把课文读好,读出作者的感情来。

  第二课时

  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明确悟读要求:听了于老师的读书,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能够读书,煮书,也就是边读边思,展开想象。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字面的意思,另一只眼睛看纸背面的意思

  2、指名读第一段

  (1)当学生读到以下两句:

  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我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师马上予以即时性表扬:“赶紧”“责备”这两个词读得好,一起写(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2)指导读好第一句话

  (3)“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

  学生联系上下文回答:因为这里不是抱怨,而是埋怨的意思

  (4)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5)学生仍旧读不好,师及时范读:要不要老师读?师范读后再让学生读

  3、读中学*第二段

  (1)当学生读到“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时,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师问:会读书的同学能透过这个词读出更深层的意思吗?

  (2)教师深情地用古诗文来赞颂母亲,并小结:

  母亲挑的不是一付重担,而是半边天啊!现在回想起来,你怎么看待“翻山越岭”的意思?(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切谈了感受)

  (3)相信你们用这样的方法去体会课文,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当你们读书的时候,眼前要浮现出妈妈带着孩子翻山越岭的情景,指名读(生读得很有感情,很有感染力)

  4、读中学*第三段

  (1)看黑板。教师板书一个“笑”字,并背诵课文中的句子问学生:你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

  (2)生一:从母亲“笑了笑”的表情中,看到了母亲把几十年的辛劳看得很*常,很不在乎,所以母亲的胸怀很宽广。

  生二:从“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我看出了母亲很爱自己的子女。因为我从这句话想到了我的妈妈,她*时有什么好吃的都给我吃,但遇到很累的活却不让**,比如我的书包很重,送我上学的路上总是帮我拎着,怕累着我,所以,课文里的母亲也是和我妈妈一样,是一位关心孩子,爱孩子好母亲。

  (3)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

  5、激趣学*第四、五段:

  (1)“就在这时,我突发奇想,……”谁来读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

  (2)想一想,母亲的泪水是怎样的泪水?

  生答:幸福、欣慰、激动、开心,是甜的

  (3)师小结学生的答案

  (4)教师板书第五段第一句话中的关键词:“无数次”,让学生比较:与课题中的“第一次”比较比较,你想说句什么话?(生答:母爱无私、母爱博大)

  6、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知道老师最想用你们学过的一首什么诗句来抒发此刻的情感吗?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教师读自己的读后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要象文中的母亲一样爱我的学生……

  7、学生再分段读课文

  8、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完成抄写作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难点】

  怎样使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和孝子情怀,并能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悟自己的'母爱和表达自己的爱。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

  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齐读课题。提出想法或者疑问。(为什么要抱母亲?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母亲有什么感受?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抱母亲?)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脖子、摔倒、瘦小、翻山越岭,愧疚、仰面、责怪、突发奇想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读词语。进行多种形式的练读。

  (2)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责怪”责备;埋怨。

  “愧疚”心里惭愧不安。

  “突发奇想”突然产生一种奇特的想法。)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指名评价。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1、重点指导:

  (1)为什么要抱母亲?(换床单,报母恩)板书:换床单 报母恩

  出示:

  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指导朗读。

  “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慢一点,读出吃力的样子。

  “赶紧”读得快一些,表达一种急切,我要是不赶紧,母亲可能就要吃力地自己下床了。而我是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的,所以得赶紧。

  (2)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难过,愧疚)板书:难过 愧疚

  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指导朗读。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师引导: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里的重担指的是什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作者说的话,透过字面展开想象,体会一下。

  指名汇报。

  当你知道承受这么重的担子的母亲竟然只有80多斤,相信你一定也读懂了作者此时心中的难过和愧疚。读一读2、3自然段。(配乐齐读)

  2、根据板书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快速阅读课文,并完成本课补充*题第四题。

  指名反馈。

  一(1)“我”抱起母亲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二(2-3)“我”告诉护士,“我”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母亲以80多斤的身体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三(4-5)“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抱着母亲入睡,却发 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3、指导写字。

  生字:脖 摔 翻 瘦(找找两组字的特点,再自由识记生字。)

  交流要点。(“脖”的右上部为小十字,“翻”的左下部为田字,“瘦”注意中间两笔横之间要断开。)

  3、范写:瘦

  四、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朗读课文,识记词语。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 报母恩

  难过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

  教材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三课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全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板书“抱”

  师问:看到这个字想到什么?

  2、将课题补充完整

  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

  相机板书重点问题:原因?感受?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先想一想。

  检查自读情况。

  2、再轻声读一读课文,看看刚才的问题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提问,检查自读情况。

  三、围绕问题,精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一)“我”抱母亲的原因?

  课文哪一部分写了这个原因?指读。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二至四句。指导朗读。

  (二)“我”抱母亲的感受?相机板书“难过”、“愧疚”

  1、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2、文中有三处“没想到”,找出来轻声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指名读。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指导读A句。

  4、看到“我”这样抱母亲,站在一旁的护士反应是什么?出示B句。

  “责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责备”?个别读一读护士说的话。评一评,再指名读护士的这句话。

  填空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受。指导读。

  同桌互相试一试,一位同学读护士的话,一位读“我”的话,两人合作读。指读。

  教师引读:接着护士问——我说——母亲说——

  指导读母亲的话。

  5、引导并出示C句。

  这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

  想象一下,瘦弱的母亲的肩头挑着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是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说一说。

  理解“重担”含义,出示课文插图。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担子还有别的“担子”吗?

  这样过了多久?

  我们长大了,已经可以干活了,但是要是有重的家务劳动,或者是背重的东西,母亲还是叫我们放下,她自己来干,这又是为什么啊?指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理解“翻山越岭”含义。

  这样的重担,那么多的艰难,把这些和母亲的体重联系到一起,你感受到了什么?谁来读读这句话。指读。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去承受这样的重担呢?相机板书:“爱”

  齐读作者说的话。

  6、引导学生接着读第三自然段。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和语言中,看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同学们,你从“哪个”这两个字,想到了谁?想到了什么?你会为母亲做什么?

  作者呢?我们下节课再接着学*!

  附: 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原因?感受?

  难过 爱

  愧疚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悟、品味、朗读,感受文中母子之间浓浓亲情,懂得母爱的伟大,并回报母爱。

  教学重点:从课文字里行间感受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儿子愧疚的原因。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生字卡片 录音机 心意卡

  教学过程:

  一、 歌曲导课

  1、 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2、 这是赞颂谁的歌?(母亲) 赞颂母亲是千百年来永恒不衰的话题。今天咱们就来学*一篇赞颂母亲的课文。(板书课题 : 第一次抱母亲)齐读课题

  二、 检查预*

  1、 通过预*课文,你在生字、词和课文内容方面有那些收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易读错或难理解的词:重担 愧疚 翻山越岭 背上背着妹妹

  2、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精读感悟

  1、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心情?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师板书:难过 愧疚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的句子读一读.

  (3) 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我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4) 我为什么难过?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5) 指名读

  2、 课文中那些句子写出母亲很轻?

  (1) 轻声读课文,从文中找句子,画下来。

  (2) 生交流,投影出示: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3) 指名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体会母亲的轻。

  (4) 师结:母亲这么轻,跟她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却没有觉察到,所以他心里难过、愧疚。请同学们再来读写作者心情的两句话。

  3、“我”的眼力这么差,为什么会把母亲看的很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句子读一读,画一画。

  (2)生交流句子,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请你反复读读这一段话,看看你会有那些体会?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把体会写在旁边。

  (4)学生交流体会(先读读句子——谈体会——说说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出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翻山越岭”和“重担”暗含着的意思。

  (5)引导学生反复读出感情

  (6)穿插教师的阐述和引申,引读最后一句:小时候,因为母亲能挑重担,儿子一直以为——;长大**,有了重担母亲还是自己来挑,我还是以为——

  (7)此时,你对这位母亲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带着你的感情再来读读整段话。

  4、母亲为儿女付出了那么多,她自己是怎样看待这一切的呢?

  (1)生读句子

  (2)从这位母亲的神态和表情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

  (3)生交流

  (4)师结: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她们甘愿默默地付出,却无怨无悔。这就是母亲的胸怀。

  5、此时的儿子突然有一种想法,想抱母亲入睡,以表达对母亲的—— 板书:感激

  (1)指生读最后一段。

  (2)师问:母亲留下的是怎样的泪水?

  (3)指导感情朗读

  (4)出示图画,为图画命名 相机板书:爱

  (5)让我们把这爱的画面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感情升华

  同学们,母亲为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我们回报母亲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心意卡上。(《烛光里的妈妈》)把卡片悄悄放在妈妈的床头,让她享受一份感动和甜蜜。

  五、拓展作业

  1、搜集赞颂母亲的诗句和文章。

  2、用自己的行动报答母亲。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感激

  母←—爱—→子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8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无数次”“轻轻地”“担子”“翻山越岭”“泪水”,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进行报答。

  教学过程

  一、课前欣赏,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对话文本,入情入境

  (一)感受“我”的愧疚,体会母亲的伟大。

  1.出示“母亲挑担图”及第2自然段的文字“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1)学生自由读,体会“我”当时的心情。(2)“我”为什么这么难过,愧疚?指导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3)母亲一直以来承受着怎样重的担子?你能从这段话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母亲的担子重?画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时我们爬一座山有什么感觉?而文中的母亲呢,她翻越的何止是一座山啊!更何况肩头还要挑100多斤的担子。谁能把母亲的艰难读出来?

  师:“年复一年”说明了什么?“我”长大后呢?(生读“长大后”的句子)。(4)启发想象,深入理解“重担”的含义。在这个家庭中,作为母亲,她除了挑担子以外还要做些什么?(5)小结:母亲承受的不仅仅是肩头100多斤的担子,母亲承受的是整个生活的重担啊!这时候你再去读这段话,感受会不一样,心情也会不一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这种心情释放出来?(6)个别读,学生评议,齐读。

  师:深刻体会了这段话之后,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而母亲是怎样对待这些事的?

  2.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1)个别读。从母亲的表情和话语中,你体会到母亲说这句话的意思了吗?(2)过渡:母亲的话感动了“我”,“我”产生了抱母亲入睡的想法,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答应了“我”的要求。自己读读课文中最感人的第5自然段。

  (二)体会“我”的孝心,感受母亲的欣慰。

  师:每次读这段话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妈妈。小时候,为了把我们兄弟三人拉扯大,妈妈吃了很多的苦,但我从来没听过妈妈有一丝的怨言。现在,我们长大**了,她完全可以放手了,但她仍然像照顾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时,家里烧了好吃的菜,舍不得吃的是妈妈,有了剩粥剩饭,抢着吃的也是妈妈;我们有些不舒服,最着急的是妈妈,自己生病了,迟迟不肯到医院的也一定是妈妈……此时此刻,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天下所有妈妈的敬意。

  △理解“眼泪”。此时,母亲躺在儿子的怀中会想些什么呢?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

  △理解“无数次”。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为什么“我”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这么激动、高兴呢?她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儿子的这份回报啊!这是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浓浓的母子情。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自己的妈妈说,请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题目的旁边。(生写。)

  师:透过你们真诚的话语,我感受到了你们对妈妈的谢意和敬意。此时此刻,我也特别想用一句诗表达我的感受。(出示课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总是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母爱是真诚的,母爱是伟大的,让我们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母亲,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9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我吗?

  生:(或摇头,或不作声)

  师:我们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啊?

  生:(齐答)是。

  师:你们知道我姓什么吗?(生不语)不知道?连我的姓儿你们都不知道?老师没给你们说?没说呀,猜一猜,我看谁会听,刚才老师介绍了,他提到我的名字了,我看谁会听。(请一学生)你来说。

  生:于老师。

  师:对,于永正。她听到我姓于啦。姓于,干钩于(边说边用手书空),两横一竖钩,干钩于。这个字好不好认?

  生:(齐答)好认。

  师:上课以前,你们老师一个字都没说我吗?没说我一个字?(学生无人举手)没说呀!哎呀,怎么能不说我呢?哦,说了,怎么说我的?

  生:她说今天有一位著名教师于永正来为我们上课。

  师:哦,说了,而且还加了“著名”两个字,是吧?你信不信呢?

  生:(迟疑了一会儿)嗯——信!

  师:信!不过她很勉强,想了一会儿说:“嗯——信!”。她这个表情很好,说信吧,又不太信;说不信吧,是老师说的。你用个词儿来形容你现在的心情,你的这个态度。

  生:很犹豫吧。

  师:这叫“将——”,“半——”(女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要不要别人帮忙呢?

  生:(女生终于想起来)是半信半疑。

  师:对,半信半疑。听她说的话,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对老师说的话半信半疑。究竟你们老师说的对不对,看咱们的课上得好不好,看于老师会不会当你们的大朋友,是不是你们很好的大朋友。咱们两节课以后你们再说说你们的看法,好不好?

  生:好。

  师:见到我是不是很难过呀?(几个学生说不是)不难过呀?有失望吗?你看我往这一站,看到我会失望吗?肯定失望!肯定跟你想像中的于老师不一样,能不能告诉我,在你没有见到我以前,你想像中的于老师是什么模样?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是男的还是女的?说说看。

  生:他长得很年轻,高高的个子。

  师:哦,她想像中的老师是年轻的,高个子的。可我呢,一不年轻,二不高。能不难过吗?能不失望吗?

  生:我觉得于老师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

  师:哦,你想像中的是一位老爷爷,很稳重的。

  生:因为我觉得人经过岁月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听课教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哇,名言啊,这是名言;经典啊,经典。谢谢你,谢谢你对我的鼓励,这样我心里感到好受了,感到欣慰了,看来我们能把课上好了。你们是西城区实验小学四(6)班,我猜得对不对?

  生:(齐)对。

  师:四(6)班的同学都很棒,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咱们将在这一起上一节课,知道我们今天学什么课文吗?

  生:(小声齐答)不知道。

  师:不至于吧?真不知道?

  生:(小声答)不知道。

  师:书看过没有?

  生:(齐)没有。

  师:说实话,看了没看。

  生:(齐)没有。

  师:哎呀,很遗憾,我希望你们看一看,结果没看。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先跟我一起写课题好吗?(生:好。)把右手伸出来,我这样写能看见吗?(生:能。)

  师:(边板书边口述)写第一次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读一读。(生读课题,速度较慢。)

  师:速度再快一点,——第一次抱母亲。(生再读课题。)

  师:像说话那样自然,——第一次抱母亲。(生又读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说说看。

  生: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

  师:为什么要第一次抱母亲?这个问题问得……好象……得改一改。分两次问,能改一下吗?……不想改?不想改也行。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是什么感受?

  师:从这个课题看,第一次抱母亲,肯定是她的子女,要么是她的儿子,要么是她的女儿。她提的问题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作为子女的,抱母亲的子女是什么感受?还有没有问题要提?

  生:他是多大的时候抱母亲?

  师:哦,作者——也就是文章中的“我”在多大的时候抱母亲?多大的年纪抱母亲?

  生:我提的问题是,发生了什么事使我第一次抱母亲?

  师:哦,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抱母亲呢?

  生:我提的问题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

  师:好,看来同学们很会提问题。我们读文章,第一次读到的是题目,读到题目就要想,刚才你们提到的问题就是你们思考的结果。提得非常好,第一次抱母亲,母亲是什么感受?抱母亲的人是什么感受?还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现在打开书,答案在书里,请翻到《第一次抱母亲》。找到了没有?请翻到第69页。请你们带着你们的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课文里的生字都有拼音,不认得的字可以拼读一下,要求大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字记住,同时要思考你们的问题,好吗?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时间大约五六分钟)

  师:读完的同学请坐好。读了一遍课文,刚才你们提的问题,答案找到的请举手。手放下。你们提的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当中,只要一读,就能找到。其实,我关心的不是你们的答案能不能找到,我最关心的是字,通过预*,通过读,认识不认识,课文能不能读正确,读流畅。生字都认识的举手。(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写一字,看谁认识,大家都不要读。看我写字。(师板书生字:越)认识的举手,请你来读。

  生:这个字念“yuè”。

  师:一起读。(生齐读“yuè”)它在文章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

  生:翻山越岭。

  师:对,翻山越岭。“翻”也是一个生字。(边说边板书)小朋友看黑板,注意这个“翻”的写法,右边的横折钩在“米”的一横的地方起笔。一起写“岭”。“越”在这里当什么讲?猜。

  生:“越”在这个词中是“越过”的意思。

  师:越过的意思,跨过的意思。“翻山越岭”连起来说怎么讲啊?

  生:走过很多的路。

  师:走过很多的路。翻过一道道山,越过一道道岭。这是字面的意思,还有一个最难认的字,我看谁记住了。看黑板,一起跟我写,点,横……(板书:“疚”)这是个什么字呀?

  生:这个字念“jiù”。

  师:一起读。(生齐读“jiù”)它在课文里面组个什么词?一起说。

  生:愧疚。

  师:(边板书边说)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后中间。光讲这个“疚”就是心里面不安,很不安。“愧”呢?谁能连个词?

  生:惭愧。

  师:“愧”是惭愧,“疚”是不安,甚至有些痛苦。惭愧、不安,就是“愧疚”,懂了吗?(生齐答:懂了。)

  师:一起把黑板上的两个词读一读。(生齐读两遍)这是课文中最难认的两个字,我们都能认识了。好了,现在有把握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举手。这次举手的人少了。同学们,把书读好的确不容易,举手的那么少,我再给大家5分钟时间,把课文读一遍,好吗?各人读各人的,我一会儿请同学们站起来读。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师:我发现同学们第二遍读课文的时候,表情和第一遍不一样,你们的表情告诉我,你们课文读懂了,我从你们的表情上看出来了。谁愿意站起来把课文读一读?我想请五位同学来读,五段,一人读一段。谁愿意读?(学生纷纷举手,师示意学生把手放下,走到第一排一个没有举手的女生跟前)你没有举手,我想请你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生小声回答:愿意。师又走到后一排女生)你举手了,你来读第二段。(师又走到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女生跟前,依次叫起了五名同学。)其它同学注意听。我来读课题,(走到第一个女生旁)还是你来读课题吧。

  生:十三,《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

  师:(打断学生)停下来。听我说,十三,可以不读,如果要读,就读成“第十三课”。咱不读,上来就读课题。读完课题以后要停一会儿,再读正文,要让人家思考,自己也思考一下。然后读正文,这样读——(师拿起书进行示范)第一次抱母亲,(有意在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一会儿)母亲病了,这样读,给别人、给自己留出思考的时间。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母亲病了,(题目与正文之间停顿的时间稍长)

  师:有进步!停顿的时间再长一点儿。再读。

  生:“第一次抱母亲。(题目与正文之间留下了足够的时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

  师:我提示一下,句号要停顿。为什么要停顿?因为一句话说完了要想。住下读。

  生:“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我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学生把“都”字读得较重)

  师:“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如果像你那样把“都”读得很响,“转身”的后边应该加个顿号,“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说明“转身”和“下床”这两个动作都很吃力,但是书上没有这个顿号,因此这个“都”要读得轻一点儿。(示范两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转身下床都很吃力”。跟着读。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面对第一个女生)你也读一遍。

  生: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会读了,大家像她一样再读一遍。

  生:(齐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

  师:你接着读。

  生: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儿仰(áng)面摔倒。

  师:“面”前面那个字读什么?后面有拼音,(老师帮学生将书翻到后面的生字表)拼一拼。

  生:仰(yǎng)面。

  师:对,读yǎng,再接着读。

  生:差点儿仰(yǎng)面摔倒。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师:很好。正确、流畅。我告诉你,读书要像说话那样,我举个例子,大家都注意听。(范读后两句话)像说话那样自然。来,一起把最后两句话读一遍。

  生:(齐读第一段最后两句话)

  师:好,进步了。(走到第二个学生跟前)请你接着读第二段。

  生:“母亲竟然这么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师:这样读,(示范)“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

  生:(接着把第二段读完。)

  师:好的,读得非常流畅。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大家一起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再读一遍。

  生:(齐读)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师:(第三位学生)请你接着住下读。

  生:“我愧疚(de)地望着……我愧疚地(de)……我愧疚地(dì)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师:愧疚地(de),我愧疚地(de)望着,读。

  生:“我愧疚地(de)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师:很好。要知道你们才读了两遍课文。

  生:(第四位女生)“我突发奇想地说……(生流畅地读完第四段)

  生:(第五位女生)“我坐在床沿上……(生流畅地读完第五段)

  师:到目前为止,读了三遍课文。三遍课文下来,就能读得那么好,你们四(6)班朗读的水*非常高。于老师备课的时候也读了好多遍,但我读得不一定有你们好,我也不一定读得正确,但是我想读一遍给你们听,好吗?(生齐答:好)请把书打开。非常感谢你们,都坐得那么好。

  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有人把读书叫“煮书”。(板书:煮书)一起跟我写这个字,能看见吗?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刚才我听你们朗读,对我有一层打击,我觉得你们真了不起,读了两遍课文,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我想,你们听了于老师朗读课文,也有一定的打击,一定会想到自己。于老师那些地方比我读得好,我想都是这样的,互相学*,相信大家有这样的感受,因此,请大家再一次把书拿起来,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这才是真正的读书。好,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读完了吗?好,把书放下。这一次我又认真地看同学们的表情,和第二次又不一样,我一看这表情,我知道这一次你们读进去了。下一节课我们接着读,好吗。(下课)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5)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 (菁华6篇)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 (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 (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新课文。 (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 (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 (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 (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 (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 (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 (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 (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 (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 (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 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 (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 (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 (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 (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 ( 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 (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 ,这样年复一年, 。(谁能读好这句话 )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说出 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 背上 肩上还 。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 (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 ,我一直以为 ,可没想到 。(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 (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 (板书:愧疚、自责) 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 (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 (生活的重担、责任) 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 (多媒体出示:母爱 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 (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 (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 这么轻 那么重

  (惊讶 难过 愧疚) (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2

  一、导入

  1、有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你,这个人就是你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请大家齐读课题。

  2、通过上午的学*,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什么?

  (1)学生快速浏览回顾文章

  (2)学生说:我是突发奇想地抱母亲。(这是你的感受,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说:那天母亲生病了,我抱了自己的母亲。

  (3)我第一次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吗?

  学生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这是你的记忆中的,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说: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电脑出示: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这么轻,我对母亲的关爱不够,母亲对我却很好。

  学生说:我以为母亲很重。

  3、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我以为母亲很重?

  (1)学生说:左手……差点仰面摔倒。

  学生说:母亲天天都要挑这样的担子。

  学生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

  学生说;没有想到她能挑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

  4、为什么作者会认为自己的母亲很重吗?

  (1)学生说;手里拉着我,还要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

  (2)通过这句话,你们能看出什么?

  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

  (3)师生交流

  (4)同学们想像一下,一个八十多斤的人,挑着一百多斤的担子,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5)师生交流。还能体会到什么?(她有坚强的意志、十分关爱我们。)

  5、我们长大以后呢?

  (1)指名读:课件出示: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2)大家读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学生说:母亲非常爱我们,心疼我们。

  学生继续说。

  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有两个担子,这两个担子的意思一样吗?

  (第一个担子就是指挑的担子,第二个担子指的是养育我们的担子,保护我们,天天烧饭、洗碗……)

  同学们这些都是母亲的担子,母亲的担子多重啊!

  6、同学们,“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游子……”出示相关的文字和图片,教师讲解,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母亲的时候,这样感受母亲的时候,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自己先读一读。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再这名读

  (3)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么轻,我心里为什么要这样难过呢?

  (4)学生说;因为从小到大,都没有关心过母亲。学生说理由。

  (5)母亲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一百多斤的担子,一直在我们操劳。

  (6)母亲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却没有为母亲做些什么?

  7、同学们当我们和母亲要钱交学费的时候,母亲是这样劳累。

  (1)还有一个词语能够看出来,是哪个词语?

  (2)“愧疚”

  (3)是啊,从这个词语能看出作者很难过。

  8、而母亲是怎样看待她所做的一切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1)学生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

  (2)课件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同学们看看这位母亲的语言和表情,她是个什么样的母亲?

  (3)大家看看这个词语“哪个”?想想你们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行为呢?

  (4)师生交流

  学生说;我的母亲不睡觉,陪着我学*。

  学生说:母亲下了晚班,没有休息还帮着我们烧明天的饭。

  学生说:每当我生病的时候,她还为我忙着,忙那。

  学生说:“下雨天,她把雨披披在我的身上。”

  学生说:有一次,下火车……

  9、同学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做的……多少个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母亲已经开始忙碌了,多少个中午我们的母亲急急忙忙地赶到学校接我们,多少个傍晚,妈妈工作了一天,她还要赶到菜场去为我们的食物忙碌着,多少个夜晚,妈妈劳累了一天,为我们检查作业,甚至晚上盖被子。

  同学们这就是爱啊,这就是母爱啊!作者也想到了这样一幕。

  (1)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

  学生说;这是兴奋的泪水、幸福的泪水、这时高兴的泪水,这是感动泪水。这是爱的泪水……

  (3)教师板书:无数次抱我

  (4)小时母亲无数次地抱我,而我抱了一次母亲,她就如此感动。现在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5)学生说;母亲为我付出的很多,我为母亲做得很少。

  我们现在应该好好学*,长大报答母亲,我们不应该无理取闹了。

  (6)我想说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拓展训练

  1、吴老师此时还想说这样一段话:电脑出示

  最爱是你(献给我的母亲)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的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医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如果说因为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无论如何,别忘了在3月8日那天买上一束康乃馨,哪怕是一句感恩的话语……

  2、同学们,你们此时愿意拿出笔来写上一句你们对妈妈感恩的话语吗?请动笔写写吧。(《烛光里的妈妈》)

  3、学生练笔

  学生说:亲爱的妈妈,我一定会在长大的时候好好报答你。

  学生说:妈妈对我的爱就像“万丈深渊”……(这是多么“恰当”的一个说法啊?)

  4、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吴老师我是母亲,下面听课的老师中也还有好多母亲。让我们为她们祝福吧。下课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抱过我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来感悟母爱的伟大,做儿子的愧疚,激发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齐读课题。

  2、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作者抱母亲的句子。投影出示,齐读。“抱”,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这其中深意,一定要放到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去体会,感悟。

  (二)、品析“第一次抱母亲”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我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的消息,都从各地赶回来,轮流去病床前守护。因为,我们兄弟姐妹知道一向坚强的母亲这次能乖乖地听话住院,一定病得不轻。那天,轮到我守在母亲的床前,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

  2、指导朗读,出示: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理解“赶紧”用找近义词方法,从这个词你体会什么(赶紧不仅速度要快,更表达了一种心情,儿子对母亲的焦急、关切之情)朗读体会

  3、引读:我的左手托住了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出示句子:“责怪”换成“责备”行不行?(不符合身份,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这就是我们的汉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的,遣词造句一定要准确。)谁来把责怪的意思读出来

  三、品析“第二次抱母亲”

  1、作者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自读2至4自然段,圈出作者心情的词语。(难过、愧疚)理解“愧疚”(惭愧不安)

  2、为什么难过?出示:“在我记忆中……担子。”

  (1)理解文中的两个“担子”

  A、同学们,会读书的人能看到字面背后的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是肩上100多斤的东西吗?请你们静下心来,默读,边读边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她担子里面挑起的还是什么?(照顾家庭的重任、对子女生活、健康远行的牵挂、生活的压力、子女学业的负担……)

  B、出示诗句: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子女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儿女远行时,母亲的牵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母亲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自读,释义,体悟。(用“不仅……还……”说出“担子”的含义)(母亲的担子里不仅是扁担两头难以承受的重物,还有……)这就是母亲担子里的东西!她挑的担子是子女、家庭和社会的一部分,这就是她挑的责任,她挑的是大半边天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

  (2)理解了重担后,再来看“翻山越岭”,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P69插图师引读:是呀,在狂风暴雨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烈日炎炎、骄阳似火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在大雪纷飞、冰天雪地中,母亲总是手里——,背上——,肩上——这里仅仅是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请你静静的默读,想好再发言(坎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这是母亲带着全家走过了艰辛曲折的道路)

  (3)读好这段话。

  3、面对这一切,母亲是怎么说的?画出句子。

  A、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齐读

  B、理解意思(不要提那些事,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C、默读,联系提示母亲的表情,好好体味,用心去想,你发现了什么?(隐藏自己的心,怕儿女担心受怕)

  D、雨果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比天空还要大的胸怀是母亲的胸怀,只有母亲的这份胸怀是伟大的。母亲是谦虚的,是无私的,胸怀是宽广的。像山谷一样,“虚怀若谷”

  4、此时,我突发奇想……引读

  A、作者抱着母亲,以为母亲睡着了,但是母亲流下了泪水,这是怎样的泪水?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激动的、自豪的、甜蜜的、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B、作者仅仅是抱了母亲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激动,如此幸福与欣慰,而我们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们,记住这个词,当我们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你想知道老师此时此刻最想说什么话吗?你们学过孟郊的一首诗吗?《游子吟》学过没有?出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解释诗意是啊,一生一世不求回报的爱是母爱;一生一世值得最爱的人是母亲。母亲的两行热泪从眼角流下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只要儿女尽一份孝心,母亲就会觉得是天大的幸福。孝心是什么?孝顺是进出家门的一声招呼。

  C、陈老师还想说一句话,这篇文章深深感动了我,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的,我也是母亲,在回报自己的母亲时,也要像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关心周围的老人,向关心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每一位学生。这就是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读

  D、课前我有一个提问课文写了作者几次抱母亲?(两次),课题为什么第一次抱母亲?(我在和护士说母亲时,深深感动于母亲这部爱的大书,我用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深情,才有那轻轻地摇动的深情的第一次抱母亲,感恩母亲)让我们再来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为什么用感叹号?因为母爱是我们这辈子都回报不完的,母爱是伟大的,今天,我们读懂了母亲这本书,懂得感恩母爱的我们同样了不起。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准确认读生字词。

  3、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及三处“没想到”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内心世界,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介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来令人感动。

  三、教情、学情分析

  1、学生有:能读通课文,并能读流利。

  能初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2、学生缺:抓住“没想到”,体会作者内心惊讶、难过、愧疚的心情。

  体会“重”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重”的含义,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助学

  1、抓住“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反复诵读。

  2、借助歌曲、图片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出示妈妈抱着婴儿的图片

  a、看着这幅图,你会想起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母亲)

  b、如果请你给这幅图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指名说:爱、关怀、梦……)

  教师:一个简单的动作“抱”(板书:抱)让你体会到了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板书:第一次)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新课文。(完成板书并齐读课题)

  第一次抱母亲又给作者留下了怎样难以忘记的感受呢?

  设计意图

  一幅母亲抱孩子的图片,寻常而又易见,学生自然会想到自己的妈妈,学生也自然会感受到这是妈妈对孩子的爱,这是合乎逻辑思维的反映。“可又有多少子女这样抱过自己的母亲呢?”一句反问,把学生带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以此来引入课文的学*,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曾经历过抱母亲的事情,但是书中的语言文字或许能给你留下点什么?(打开书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同桌互相检查——集体读)

  3、读了文章,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留下怎样的感受?(学生交流)

  师述:是啊,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多媒体出示该句,指名读)

  第一次抱母亲给“我”留下了太多的“没想到……”(板书:没想到)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中,围绕“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紧紧抓住三处“没想到”组织教学,并在下面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话,并读己独有的感受。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逐步溶解了教学难点。

  (三)精读课文

  1、小声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划出相关语句,用心再

  读读,此时此刻的“我”没想到的是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动笔划一划,写一写。(教师相机点评学生的*惯)

  2、交流:课文几处写到“没想到……”?(指名读相关语句)

  3、多媒体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

  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a、第一次“没想到……”作者没想到的是什么?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指名说并读一读)

  b、没想到母亲很轻,他以为母亲怎样?从哪看出母亲很轻呢?(差点仰面摔倒)

  c、他以为母亲很重,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引导抓住词语:“使劲、左手、右手”体会)

  师述:看这动作,“左手……”、“右手……”也许还半蹲着借助腿部的力量,或许还屏住呼吸,因为他以为母亲(生:很重),必须得用劲,没想到(生:很轻),这一使劲,差点(生:仰面摔倒)

  d、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指名读)

  e、此时此刻,文中的“我”内心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引导:当作者准备使劲一抱时,差点摔倒,留给作者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当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指说并板书:惊讶)这是作者从未想到的,他没想到母亲轻轻的。(再次指名读,读出作者的内心感受)

  师:母亲太轻了,轻到了我一使劲,差点摔倒。(齐读这一句)

  4、站在一旁的护士责怪我……(指名读护士的话)

  而我又是怎样想的呢?(生答: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5、多媒体出示句子: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板书:这么轻)

  引导:母亲到底有多重?你从哪里了解到的?说说自己有多重?

  看着手中的母亲,她竟然和我们四年级的小学生差不多重,看着母亲瘦弱的身躯,“我”

  的心中是怎样的感受?(指名说,指名读一读)

  师述:看到这样骨瘦如柴的母亲,谁的心里不难过伤心呢?母亲实在太轻了,轻得让人隐隐心疼!(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读“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设计意图

  母亲到底有多重?书中只有两个数字说明母亲的体重:“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通过这两句话让学生猜猜母亲大概有多重,学生不难看出此时的母亲超不过89斤,或许只有70几斤。再让学生说说自身体重,而四年级的学生重的可达90几斤,轻的也有六七十斤,这样一比较,形成鲜明的对比,母亲真的很轻,轻得让人隐隐心疼。

  6、“我”和母亲生活了几十年,为什么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呢?是什么让作者产生

  错觉呢?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细细品味,从中你又能品出什么?

  7、学生交流:为什么“我”会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指名谈谈自己的理解)

  多媒体出示句子:“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

  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指名读)

  根据学生回答:在“我”的心目中,母亲一定是(力大无穷),因为,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总是,这样年复一年,。(谁能读好这句话)

  “翻山越岭”一词,使你想到了什么?(引导说出爬山)

  爬山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而母亲是手里背上肩上还。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你能读己的感受吗?(指名读出示的句子)

  设计意图

  要使学生体会母亲“力大无穷”就必须理解这段文字中的“翻山越岭”一词,教学中引导学生说说读了词语想到什么,联系生活中爬山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时我们的爬山只是空着手,而此时的母亲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翻山越岭是需要多大的力气。难怪在“我”的心里,母亲一直是力大无穷的。

  拓展:想象一下母亲在这年复一年的日子里是怎样一路走来?(创设情境,指名说)

  出示:在崎岖的山路上,

  在泥泞的道路上,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

  师述:就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长大后,我们可以干活了,可逢有重担,母亲总是,我一直以为,可没想到。(生说)

  设计意图

  这样一个小小的拓展,不仅拓宽了学生想象的思维,原来这“年复一年”是那么的不容易,也拓宽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原来这“爱”就蕴含在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日子。

  8、多媒体出示:“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又是一个“没想到”(指名读)

  师述:“我”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小时候翻山越岭的情景,想到了逢有重担,母亲要我们放下的情景,可这一切的背后,母亲竟然是用80多斤的身子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此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感受?(板书:愧疚、自责)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读一读。

  板书:那么重

  这担子到底有多重呢?(指说)

  师述: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生活的重担、责任)这生活的重担压在母亲那单薄的肩上这么多年,而母亲却一直没有倒下过,直到我们长大,你认为这又是什么在支撑着她?(多媒体出示:母爱板书)

  (学生看板书)是呀,这一轻一重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如今母亲却落下一身的病,此时一种自责、内疚的心情涌上心头。(集体读好这句)

  设计意图

  “这么轻”到“那么重”,这是一个极大的反差,也是学生理解文本的一个难点。既然是教学的难点,不如直扣难点进行教学,让学生直接思考“这担子有多重?”根据预设学生会跟着老师的问题思路回答“100多斤”等含有不同数字的答案,难道母亲所承受的仅仅是肩上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你认为还有什么?这一个问题激发学生了求知欲,将学生带入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引出“母爱”,是母爱在支撑她度过这艰难的岁月。

  9、对于这一切,母亲只是笑了笑说(指读)。或许,你也想起了自己的母

  亲,想起了小时候的事,这样的画面可能曾经在你身上也发生过。

  (配乐欣赏母子共处的图片)

  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我能体会到你们的妈妈对你们那份深深的爱!

  (四)拓展练*

  1、出示诗: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在何方,

  都能感受她的温暖。

  有一种爱无论你身陷何境,

  都能感受她的心跳。

  你快乐,她幸福,

  你悲哀,她哭泣。

  只有她,

  永远不需要珍藏,

  却永远不会忘记。

  (师配乐读,生配乐读,齐读)

  师述:只有母亲才会这样无微不至地呵护着我们,就像呵护嫩芽一样,让我们茁壮成长。

  2、学到这,也许你也想起了你和妈妈之间的许多事,动笔描述一个生活片段,注意细节

  描写。(学生练笔)

  设计意图

  一首小诗配上音乐,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在诗中,学生细细品味母亲对子女的爱,在诗中,学生深深反思自己对母亲的“爱”。最后以练笔结束课文的学*,做到读与写的结合,将写落到实处。

  附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没想到这么轻那么重

  (惊讶难过愧疚)(母爱)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通过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播放《心中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是歌颂谁的吗?“妈妈”很好,这首歌是蔡国庆演唱的一首歌颂母亲的歌,叫做《心中的故事》。歌颂母亲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俺们就来学*一篇歌颂母亲的文章。

  2、解题。指读,齐读。

  3、读了课题以后,你想了解什么吗?

  (为什么要抱母亲?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的?抱母亲的子女和被抱的母亲各有什么感受?这“第一次”抱有没有什么特殊情感?)

  二、初读课文

  1、就带着俺们刚才提出的问题,轻轻地朗读课文,要求:

  ①先把生字条中的生字多读几遍,然后在课文中画出。

  ②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边读边考虑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的在书上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①指读词语,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再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②汇报:通过自读,哪些问题自行解决了,哪些问题还需一起探究?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先自身想一想,再与同桌商量商量,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然后写在课本上。

  交流,引导归纳。

  (投影给出归纳方法:按六要素来归纳)

  时间:母亲生病后

  地点:在医院里

  人物:“俺”和母亲

  事情的起因:“俺”错以为母亲的体重不轻

  经过:从而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最后为报答母恩,也想抱一次母亲睡觉 。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三、课堂练*:指导识记本课字词,完成书后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精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2、通过分角色感情朗读,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广博,进一步激发同学对母亲的敬重和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学*,探究文中人物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复*: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上堂课的学*,你们感受到了什么?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板书:母爱爱母)

  过渡:下面就让俺们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母爱爱母之情。

  二、学*第一自然段

  1、教师导读本自然段。提问:护士为什么要责怪俺?

  2、指读护士、“俺”、母亲之间的对话,读完后谈谈自身的想法。

  3、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有多重吗?文中的“俺”知道吗?这是不是说明他不关心他的母亲?你是从哪看出的?

  引导找出:“轮流”“赶紧”“左手……右手……”

  4、齐读本段。

  三、学*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本局部,边读边动笔找出表示“母爱”的词句和俺“爱母”的词句,反复诵读,在有关词句旁边写上自身的感受。

  2、汇报交流:

  母爱:在俺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俺,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俺们长大。俺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俺们放下,让她来挑,俺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接受那么重的担子。

  “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爱母:母亲竟然这么轻,俺心里很难过。

  俺愧疚地望着母亲那瘦小的脸。

  先指名读一读,谈谈自身的感受。

  再指名读,要求读出自身的感悟,并说说自身为什么这样读。

  3、指导练*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对话。

  4、引导联系“竟然”“愧疚”等词语,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5、集体朗读后质疑问难。

  四、安排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二、三自然段。把自身的感动和大家交流共享。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继续学*课文,感悟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

  2、通过学*范文,让同学也写一段与母亲相处中,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教学重点:

  同学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一、学*第五、六自然段

  1、自由轻声地把课文朗读一两遍,想一想,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说给大家听听。

  2、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么读?读给大家欣赏。

  3、在音乐声中轻读第五、六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

  4、联系上文描写“俺”的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了出来”?

  二、合作探究

  联系上下文,通过说说“俺”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探究“俺”的心情。

  说说护士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

  三、读写拓展

  1、你们肯定也有这样一段心中的故事,能不能够拿起笔来将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是记忆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

  2、同学练写,教师巡视。写好后同桌交流。

  3、选几篇较好的实物投影。让作者自身声情并茂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

  1、既然作品中的“俺”都是大人了,还想出了用抱母亲睡觉的方式来报答母恩。那么同学们你们说说,用你们现在能做到的方式,你会怎样“感恩”呢?

  2、安排同学为母亲做一件事。

  五、歌曲欣赏《想起老妈妈》。

《第一次抱母亲》教案6

  第二课时

  你可是又在梦中把我挂念,

  你可是又在灯下为我牵肠,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春露秋霜,

  寒来暑往,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

  泪眼迷茫,

  责怪吧,我的娘,

  儿想你却不能去把你探望.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白发亲娘.

  附2: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附3:高子阳: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种读我们不能忘记,就是把课文中三个人的话语拿出来一个个读,那感觉又不一样。

  “我”说的话:

  (1)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2)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我说:“我以为我妈有100多斤。”

  (4)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

  (5)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6)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

  护士说的话:

  (1)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

  (2)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

  (3)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

  (4)护士问:“为什么?”

  (5)护士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6)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7)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

  母亲说的话:

  (1)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2)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3)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

  请同学们一遍遍地反复读这三个人的话,读着读着,学生就能够明白一切。

  附4:得到爱是快乐的,给予爱更是幸福的!正是本单元课文要我们向学生展示的,要学生体会到的。第十一课《永远的白衣战士》是医生给予病人的爱,给予事业的爱;第十二课《“番茄太阳”》5岁盲女对生活的爱给予我的力量和感动,体现的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爱;本课《第一次抱母亲》体现的是亲情互爱;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则体现着对大自然的爱,对身边一切事物的爱。由此本单元向学生唱响的是一曲曲爱的颂歌:给予是快乐的!

  附5:教学中,我觉得不妨在对比中进行阅读:

  1、“母亲”与“我”的对比:给予(“我”的第一次与母亲的一生) 爱(母爱的无痕与我的惊醒) (重点)

  2、母亲自身的对比:体重(89斤)与重担(一百多斤) 辛劳与幸福

  3、护士与“我”的对比:女性对母爱的感受与男性对母爱的感受(不为重点)

  4、作者与读者(学生)的对比:作者的母亲与天下所有的母亲 作者显得有些迟到的回报与学生学*后心中的变化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6)

——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做饭 (菁华3篇)

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做饭1

  每1个人都有熬头次,在我的'生活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就是熬头次做饭。

  一天我零丁在家,感觉肚子很饿,那时后家人都没归来,我想:"祖母恰好去亲戚家串门子,怙恃忙了一天了也很辛苦,我亲手一顿饭吧,让家人也试试,也能显一下我的手工技术啊"。主义拿定,说做就做!我想做鸡蛋炒饭,先淘米,然后取三个鸡蛋,然后把鸡蛋搅一下,哈,开吵了,放点质料,一下子,香喷喷的鸡蛋炒饭就做成了,闻着香喷喷的炒饭,我的心里格外舒畅,叮咚,安在门边的电铃响了,爸妈都归来了,我仓猝开门,我心想:"爸妈肯定是会嘉奖我,说我做的饭好吃,要是这样就太好了"!果真不出我所料,爸妈进来一看,,母亲说:"今日我们给你买了一些好吃的,你看看都是你爱吃的,哈,这饭是你做的吗,真香啊?我点了颔首,于是就用膳了,在餐桌上,我吃着亲手的饭,感应了一些成绩感,爸爸也夸我,说我做的饭好吃,我的心美孜孜的。 生活中有许多熬头次,如,熬头次洗时装,熬头次刷碗,等等,都是人要履历的工作,那一些工作做完有的会乐成,有的不免失败,工作已经颠末去两年多了,蛋这件工作照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直到现在让我难于忘却。

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做饭2

  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扫地,第一次跟妈妈上街买菜……可我记忆最深的还是第一次做饭。今年暑假,姨表妹一家来我家玩,我和姨表妹整天都说饭菜不好吃,总是挑肥拣瘦。

  一天早上,妈妈突然把我叫到跟前说:“你今天和表妹做饭。”我顿时傻眼了,因为我从来没做过饭,都是妈妈把饭碗端到我面前吃现成的。不过我和表妹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可怎么做呢。我还是厚着脸皮向妈妈请教。

  快到中午了,妈妈催我们赶快做饭。回想妈妈每次做饭的情景,先将米淘好倒进锅里,按妈妈说的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就烧起火来,数分钟后锅里的水开了。

  我又连忙地把韮菜拣好、洗净,准备来个韮菜炒鸡蛋,我先从蛋篓中拿出三只鸡蛋,又拿出一个碗准备捣鸡蛋用。我把鸡蛋往碗边上一磕,太好了,鸡蛋裂开口子了,我用力一掰,蛋壳成了两半,两边一拉,蛋液流进了碗里。三只鸡蛋都弄好了,我用小勺摇匀开始往锅里倒鸡蛋,为了快一点做好菜,我吩咐表妹赶快把韮菜切好。

  切韮菜和倒鸡蛋不是大问题,难的还在后面呢。该炒菜了,我点上火,迫不及待的提起油瓶就往锅里倒油,这下可好,油在锅里不断往外溅,忘了妈妈提醒的要等锅里的水干了再倒油。(

  我急忙把弄好的蛋液倒进锅中。只见蛋液由四周向中间逐渐变成块状,我高兴得居然忘了给鸡蛋翻炒另一面了,等表面鸡蛋液全变硬了,再用锅铲一翻,哎哟,锅底的一面全糊了,变成了焦炭。

  一盘韮菜炒鸡蛋变得像焦炭一样,用口一尝,真是难吃。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做好了一个不成样的菜,唉,看妈妈做饭那么简单,我做起来却这么难。从那以后,我们再也不敢挑食了。

小学四年级作文:第一次做饭3

  每次见着妈妈做饭的时候,我都觉得做饭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可是后来当我第一次做饭的时候,我才感慨,我之前之所以觉得很容易,大概是因为妈妈常年做饭的缘故,以至于妈妈每次做饭的时候的轻而易举都让我误以为是做饭很容易。

  那一天,我心血来潮,想着要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顿自己亲手下厨做出来的饭菜。当我将我的提议说出来后,妈妈乐得合不拢嘴。于是,我信心满满的走进厨房,想着一展神通,哪想炒菜的第一个步骤我就尝到了苦头。

  我将锅子洗了一遍之后,然后打开家里的燃气灶,紧接着就往锅子里的放油了。在锅子里的油没一会就融了,但是因为锅子里原本就有水,又加上火势大,油噼里啪啦的就渐了出来,在我的手背上渐上了好几点。当油触上我的手背时,我的手猛地一收,手上红了好几处,并且隐隐有起泡的趋势。

  经过这一下之后,我不得不感慨了,原来做饭并不是一件这么简单的事情。之后炒菜的过程中,不是火开的大了,将菜烧糊了,就是菜都还没有炒熟,结果就让我给出锅了。总而言之,我第一次做饭很不理想。当我硬着头皮将我所烧的菜一一端上餐桌的时候,我一直都忘不了妈妈对我说的话。

  妈妈说:“任何事情都有第一次,第一次没有做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要有所进步。”妈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之后的时间里,只要我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厨房,跟着妈妈学做饭。

  第一次做饭,很显然我失败了。这之中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我太小瞧了这件事,殊不知并不是任何你瞧着简单的事情,你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很简单的`。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7)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通用10篇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1

  今天,是上小主人报新闻学校的第七次课。我们按老师的要求,每个组都要上台演一段小品,当然,内容老师定好了,每小组都一样,内容是:在一个炎热的夏季,在公交车上,一位老爷爷突然中暑昏倒。

  很快,第一、二组都表演过了,该轮到我们第三组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怎么办!怎么办!我们事先还没有练过呢!可是,看到其他组员们都陆续上了台,我这个演“售票员”的又不能不上场,无奈,我只好硬着头皮上台了,开始表演。

  “嘀——”一声,到站了,“乘客”、“小学生”和“老爷爷”陆续从我这个售票员这里买“票”,并进入“车厢”。这时,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了。只见“老爷爷”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声:“天好热呀!”便“哎哟”一声“晕”了过去。我和“小学生”、“乘客”急忙七手八脚地把“老爷爷”扶了起来,吩咐司机开往“南山医院”抢救。不过10秒钟,只听“司机”喊了声“到了,快把这位老大爷送到医院里吧!”我们就迅速把“老爷爷”扶下了车,好心的“小学生”还陪“老爷爷”进了医院,还真不知这位“小学生”有没有帮“老爷爷”垫医药费。

  就这样,表演结束了,我心想:上台表演原来一点也不困难呀!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2

  人生有许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好似人生这条长河中鲜艳的五彩石和欢跃的鱼儿,点缀着我们曼妙的生活。

  我印象最深的是幼儿园时的一次口才比赛。在上台前,我偷偷地朝里面探了探头。哇!人可真多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人群中杂乱的“嗡嗡”声不绝于耳。这使本就很紧张的我更加忐忑不安,从心底涌出了从未有过的绝望感。我一会要面对那么多人,万一不小心说错了字,多丢人呀……

  当我在想象着上台后可能还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时,报幕员念到了我的名字。什么?刚才站到我前面的队伍还像条长龙呢!有这么快吗?唉,无奈的我只好入场。我的步伐十分缓慢,脚上好像拖着千斤重的铁块。我走上舞台,看着台下几百只眼睛注视着我,紧张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场内静极了,静得连我自己的心跳声都能听得到。我焦躁不安,别说动作了,甚至连台词也忘得一干二净,脑子里如同白纸一样的空白。此时,我的头上冒出了密密的汗珠。

  怎么办呢?难道我就这样傻呆呆地站上几分钟吗?观众们用疑惑的神情望着我,仿佛在说:“你怎么还不开始表演呢?快一点儿,你让我们在这里等那么长时间,难道好意思吗?”是啊,不能再浪费宝贵的时间了。于是,我努力地不在意台下的观众,终于把台词一字一句地讲了出来……

  从那天起,我暗下决心,遇到困难一定要昂首挺胸,勇敢面对。即使你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也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做自己。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3

  人生的第一次总是令人新奇而难忘。每一个第一次都是我们成长路途中的里程碑。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装点了人生的夜空;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支支画笔,把我们的人生描绘得有声有色。而我今天要说的的“第一次”则充满了传奇色彩。

  那天,我穿着T恤衫,外面套着一条亮片外套,下身穿着牛仔裤,我要去干嘛呢?对了,我就是要去准备与林书钦、夏雨辰一同出演的架子鼓表演——《98K》!那里,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特别担心这次演出会不会因为我而搞砸,但是,谢老师的一句话让我重新找回自信:“莫祖程,你现在的状况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杞人忧天。我信相,你们一定能让观众们大开眼界,并且让他们知道,我们港湾学子中,还有三个学*好的狂野音乐人!”对!我们是狂野音乐人,我们的任务是:放开情绪,放松、狂野。

  到我们上台表演了。我们上了 台,坐到架子鼓椅,跟随着《98K》的音乐,我们完全放飞的自我,真正“high”了起来:咚次大咚,咚次大咚……,身体跟随节奏自然摇摆,内心的兴奋已让我把“紧张”忘到了九霄云外……直到音乐结束,我们互相手拉手,走到台前边,一个鞠躬,让所有人内心的狂野*静了下来。“啪啪啪……”我们获得了全场的掌声!

  这第一次上台表演不仅告诉我人要不断挑战自我,还让我学到了三个字:我能行!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4

  窗外,清风徐徐,吹的树叶飒飒作响,几只鸟儿时不时发出几声优美的歌声,像是在为我的舞蹈表演鼓掌喝彩。

  这是我第一次舞蹈表演,心里不勉有些紧张,出场前,脑子里一片混乱,居然连最起码的动作都忘的一干二净,尽管在出场前练了又练,上了台还是忘了动作。只记得我在后台准备上场的时候,腿不勉有些发抖,牙齿不停的上下打颤,不断回想当时的动作。但是,因为上台时的一个意外,导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上台的途中,表演的演员下台的时候走错了方向,一只手臂不小心挥到了我的衣服,把我原本要撕下的衣服撞了下来,舞蹈音乐已响起我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动作乱套。慌张的我先将衣服拉回原位,继续往下做动作,因为这一两秒钟的耽误让我慢了两拍,使我更加不知所措,脑子里一片空白,将这些动作居然换成了一个自己编的动作,一时间竟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老师正坐正前方,看他那双坚定的目光,向我发出了自信的信号,渐渐地,该快的地方加快速度,该慢的地方放慢速度,大脑渐渐恢复了意识,变的清醒过来,将运作调整到原来,越来越有自信。我的身体一蹲,右手一提,左手一推,又是一个完美的转身,再摆一个帅气的造型,对着正前方做了一个打枪的手势,下巴一低,圆满结束。

  每一个舞台都是一场历练,等着你的意外,等着你的精彩,只要自信从容必定能够绽放绚丽的光彩。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5

  “八一”建军节要到了,为了庆祝中国人民***建军82周年。我们小区举办了一场精彩的红歌演唱会,我也积极地报名参加了,这可是我第一次上台表演啊。

  从报名之后,我就开始了积极的练*。随着刻苦的排练,“八一”建军节终于到了,在我们小区里一片空地上,早早就搭建起一座简易的舞台,只见的舞台上灯光明亮,舞台上的工作人员和主持人都是我们的物业人员。随后,节目表演开始了,先是我们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表演扭秧歌、相声、吹二胡等。快轮到我的节目了,我非常紧张,在台下,我无心注意其他人的表演,我心里努力地想着我们的歌词和跳舞的动作。开始表演了,我沉着冷静地介绍自己,由于舞台上灯光很亮,我发现台下什么也看不见,我一下子不再紧张,按照*时的排练,我认真地唱着歌,跳着舞,表演完,台下想起了一片掌声,“太好了,终于表演完了,我没有出现失误,很成功。”我快步走下了台,服务人员给我发了纪念品,是一个可爱的“美羊羊”小包,我非常高兴。

  以后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6

  成长路上,总有一件难忘的事情。在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事情就是第一次上舞台……

  从小,我的性格就非常腼腆。一年级的我,更是害羞。当时,我最害怕的事除了写作文就是上台表演。圣诞节那天,每个人都要表演!我本已经准备好了,但此刻,我全身上下都在发抖!如果我忘词了怎么办?跳错了怎么办?我的心里正在做着激烈的讨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飞快地流逝着,终于轮到我了!我心惊胆战地走上前,呆站在讲台上。老师说:“于子尧,可以开始你的表演了。”可我却一动不动地站在讲台中间,紧闭双眼,牙关咬得紧紧的。我已经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了!下面的同学小声议论起来。我终于忍不住了,“啊”的尖叫一声,眼泪似飞瀑喷涌而出。我跑出教室,已经泣不成声。我真是害怕表演!我做不到!这时,闻老师走了出来,俯下身子,温和地对我说:“子尧,要坚强、勇敢面对问题,要勇于尝试。你会成功的。”我鼓起勇气走进教室。闻老师说:“于子尧,请开始你的表演。”我随着音乐舞蹈起来,台下传来一阵阵赞叹声。

  经历此事,让我学会了勇敢,坚持走下去。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7

  当我表演完毕,台下响起一片如雷贯耳的掌声,我心也澎湃不已……

  当我的钢琴弹得突飞猛进时,有一天老师突然告诉我:“下个礼拜要你上台表演,到时候可以领丰厚的奖品喔!”我听到“丰厚的奖品”,二话不说直点头答应。

  到了那一天,我的脑筋竟一片空白,钢琴老师用心良苦教我的每一首钢琴曲目,我好像吃了孟婆汤,全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妈妈看我在台上发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老师的情绪更像是沸腾的油锅一般。突然有一丝优美的旋律在我的耳边回响,好熟悉的曲子喔!我好像被天神悦耳的歌声唤醒了,我轻轻的举起笨重的双手,寻找着跳跃音符的记忆。弹着弹着,愈来愈顺手,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弹了一手曲韵悠扬的曲子。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的心昂扬起飞了,妈妈和老师也松了一口 气。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工。”*常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我不负众望的拿下丰厚的奖品。回想起来,第一次上台表演钢琴的那一刻,真是紧张刺激,也好兴奋甜美,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是怎么渡过难关的呢!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8

  我每每想起我那第一次登台表演,我的心里便充满了阵阵激动。每次,我在练功的时候,我便想起了我第一次登上“六一”儿童节的舞台。

  那天,老师让我们回到家里吃好饭,在12点30之前到校,回到家里我用最快的速度吃好饭,我又用最快的速度到达了学校,然后老师又让我们站成一排去化妆,我的心里有点紧张。过了将*三十多分钟,我们便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老师让我们换好《草原小骏马》的服装,老师又把我们带入大礼堂,到了那里,眼前的景象真让我不敢想象,那真是人山人海,座无虚*。我好紧张。一个个节目过去了,到了第12个节目以后,当主持人说道:“在一望无际的草原里,马儿在奔跑。”下面让我们有请五年级舞蹈队表演《草原小骏马》,让我们鼓掌欢迎。节目开始了,优雅动听地音乐响了起来,我们便挑起了优雅的舞步,我们像草原上的马儿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飞奔,我们尽情的跳,过了十几分钟以后,我们向观众们谢幕,迎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认真,不怕苦,坚持,不放弃。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9

  我已经上台表演很多次了,可是,最让我难忘的却是第一次。

  那时候,我刚学吉它不到两个月,老师就让我上台表演。我的心里好像有个声音在说:“哇,刚学也能表演吗?”同时,还有一种担忧占据在我的脑海里:万一弹错了呢?会不会被老师责备?还有,会不会被朋友们讥笑?会不会有人说弹的曲子太简单了呢?……这些情况可能都会发生,但是,我还是愿意试一试。

  彩排那天,担心的事发生了。我弹得一蹋糊涂——应该是我太紧张的原因吧。这时,老师走过来,问我:“你是不是太紧张了?”

  我点了点头,说:“是。”

  “你这样可不行,彩排你都紧张成这样,正式演出该怎么办呢?”听老师这么一说,我的心里就更紧张了,拿琴的手微微打颤,似乎小小的琴有千斤重,差点都拿不住了。

  终于到演出的时候了。所有的人都高高兴兴的,看起来大家都很放松。可是,我却不敢多动,生怕动了,就会把上台要弹奏的乐谱都忘了似的。

  该我上台表演了。我抖动着双腿,走上舞台,看了一眼观众,觉得自己的心跳得更快了,仿佛随时都会跳出嗓子眼一样。我刚刚*复了一下心情,配音就开始响起来,我的脑袋像塞进了一团浆糊,双手不知觉地跟前音乐弹奏起来。弹着弹着,我仿佛找到了*时练*时的感觉,手指也变得灵活起来……表演完毕,我的心里像卸下了千斤重担,有一种说不出的畅快。

  我的第一次上台表演的经历,令我难忘。

  第一次表演四年级作文 10

  我第一次登台演出是我刚满五岁的时候,那时我还没有上小学。大概是五零年的春节前后,我们那里刚**不久。那时我们那里大兴演文明戏,其实就是小话剧。我堂兄李宗裕在古市小学教书,他是那个小剧团的活跃分子,参加演出的大部分是学校的老师。那时的人革命热情特别高,他们的剧团在古市地区附*几个乡巡回演出。

  记得我当时担任的角色是一个翻身农民的小孩。剧情是这对农民夫妇带自己的小孩去姨妈家走亲戚,宣传土地改革的政策。我在剧中没有什么台词,只有一句,就是到姨妈家时叫一句“姨妈”,这是姨妈就拿出花生给我吃。每天晚上演完戏,我的口袋里就装满了花生带回家给家里人吃。记得我演出时上身穿的是妈妈给我做的红花棉袄,下身是花格子裤,因为没有花裤子,黑色夹裤的里子是印花格子,所以把裤子反过来穿。剧中我的爸爸是徐虎成老师,妈妈是他的妻子熊冰兰,她长得很漂亮。(徐老师也是我爱人的老师。后来他打了右派,还是在我爱人当教育局长时**并落实政策的。)有一次到路口演出,晚上在路口住宿,很多人一起睡通铺,我就睡在他们两夫妻的中间。

  这次演出我最大的收获是把胆子练大了。我的胆子本来就比较大,这可能是他们选我去演出的原因。也可能是我堂兄宗裕推荐的。我以后热爱文艺与这次演出或许也有一定的关系。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8)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优选【五】篇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 1

  作为一名整天依赖父母的六年级学生,自己的心里还真不是滋味儿,我和我的校友——王保世商量好了后,决定晚上卖发亮的的小玩具,们的决定得到了双方家长的赞成。

  第二天,一大早就对我说:“让你们自力更生是一件好事,但是挣钱也不能耽误了学*,我和阿姨帮你们去进货,们在家学*,上再去卖,好吗?”还没等回答,就走了。一会她们回来了,手里拿着五十元的发光玩具,有荧光棒、手转陀螺、飞碟……丰富多彩。

  我盼望已久的晚上终于到了,把我们带到了“和谐公园”。他们在里面玩,我们在里面卖。过了半个多小时,一个东西也没卖出去,于是我和王保世决定推荐自己的产品。第一次失败了,第二失败了……我们没有气馁、放弃,直到第五次终于卖出了一元的荧光棒,接着一群人要买,们忙而不乱、有条有序得卖着,心里十分高兴。

  时间像流水悄然从我们身边淌过,已经十一点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用挣得钱买好吃的,没舍得买。

  同学们,攒起的零花钱,多帮父母分担负担,父母挣钱不容易。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 2

  我在商场里看中了一个文具盒。这天,我向妈妈要这个文具盒,妈妈说,这个文具盒可以给我买,但是是我自己挣钱买。我答应妈妈,但问她怎么挣钱。妈妈想了想,说:“我的车子脏了,你给我洗车,洗车钱就算你的文具盒的钱。”

  刚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去挣钱了。但还是等到下午太阳快下山时,看着外面的阳光不太强烈了,我已经等不及了,吵着要去洗车。姨外婆、舅舅就带上我和朵朵妹妹下去洗车了。首先我们用抹布浸透清水,去搽车,车子脏的地方我们反复擦洗,直到擦干净再擦别的地方,不是很脏的地方轻轻一擦就过去了。

  然后,我们用洗洁精把车子擦干净,我和朵朵齐心协力用洗洁精把车子上的灰尘擦掉,接着姨外婆把装洗洁精的盆子从车顶往下倒。

  这时,车上全是洗洁精,姨外婆又用小盆子从大盆子里盛清水,一点一点往上泼水,泼完一圈,我和朵朵用抹布把没冲掉的洗洁精又给擦掉,再用干抹布把水擦掉,车子就完全洗干净了。

  第二天,我如愿以偿的得到文具盒,外赠一个黄色帕尼小熊闹钟。朵朵也得到了一个紫色公主小背包。这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劳动是件快乐的事。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 3

  钱为何物,它在我们手中我们来去匆匆。俗话说;花钱如流水。年幼无知的我们,从不知爸爸妈妈挣钱有多辛苦,只是将钱随意花掉。但是今天我终于尝到了挣钱的滋味——辛苦。

  晚上,吃过晚饭,无聊地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机,妈妈见闲着也是闲着,便对我说:“小妮,帮妈妈去洗碗,我付你5元工资怎么样?”“啊!”我心一惊,“5元,一个大数目啊!洗碗还不简单吗?**!**!”我不等妈妈答应,就跑到厨房去“挣钱”去了!

  我提起热水壶,小心翼翼地倒水,倒了差不多的时候,再灌满冰水,使温度刚好。再放入一小瓶盖的洗洁精。(挺有经验吧!)接着再撩起抹布一个一个碗刷起来。我拿起第一个碗专心致志地刷起来,一点一点地除去污垢。刷了第一个碗,我就厌烦了,想抛开它,玩去了。自言自语道:“还不如看书呢!”但一想道那白花花的五块钱,还是忍一下吧!不好,泡沫蘸到了我的眼睛,啊,我睁不开了。刚要求助,一想到妈妈以前泡沫占到了眼睛,都没喊,而是用清水洗去泡沫,我怎么能为小小的麻烦而求别人帮助呢?于是我接了点清水洗去泡沫。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 4

  放学后,我看见一台苹果牌的电脑,以后,我希望父母能够把这一台苹果牌的电脑买下来,可我一开口说出来以后,妈妈说:“买这台苹果牌电脑可以,自己挣钱。”我心想:挣钱,怎么挣?难道我要到外面卖花,但是要卖多久才能凑够电脑的钱呀!

  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说:“卖冰棒呀。”我说:“哦。”妈妈帮我提供货物。虽然我嘴上同意,可我心不同意,我想说我不同意,可我一想到苹果牌电脑,我忍住了。

  我和妈妈到菜市场卖冰棍,一开始我左看右看都没人来,妈妈说:“你要叫卖呀。”我叫了一声:“卖冰棒了。”妈妈说:“你声音那么小,谁能听到呀。”我这回大声叫了好几下,有很多人来买冰棒了。

  我明白了赚钱很难,花钱很容易。

  第一次挣钱-四年级作文 5

  一天,我和表妹一起吃饭,奶奶对我们说:今天下午,有一个人会给我一些线,让我给他缠,你们愿不愿意帮**?当然愿意,不过他给多少钱呢?我们问到。“缠一把给五角钱”“太好了,我们一定帮您干!”我们欢呼到。

  下午,奶奶家来了一个叔叔,他拎着一个大袋子,里边有好多线,他把袋子交给了我奶奶,说让我们明天一定要交给他。我们马上就开始了工作。

  一开始,我们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干的还很上尽,我们俩不甘示弱,一开始,我们缠的一样快,到了后来,我们的差距就出来了,我已经缠了四把了,妹妹才缠了两把。

  过了一会儿,我们就已经缠了一半了。这时侯,我们的胳膊和肩膀都已经又酸又痛了,但是我们还在工作。终于我们坚持不住了就活动了一会儿。

  经过了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和表妹一起数了数,一共有四十把线,奶奶把线收好,等到明天把线给那个叔叔。

  第二天,我们把线交给了那个叔叔,他数了数那些线,然后给了我们二十元,我们高兴的欢呼起来,这是我们第一次挣钱,这也是我们的劳动成果。


四年级《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菁华3篇)(扩展9)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5)份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 1

  在我童年的记忆海洋中,不少记忆无法抹去,但最令我难忘的,是那一次钓鱼。

  那天早晨,阳光格外的明媚,空气中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一天的好心情就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开始了。

  “恩恩,准备好,今天要去钓鱼哦!”爸爸对我说。刚听到这个消息,比晴天霹雳还要惊人,我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我一蹦三尺高,心里不由得欣喜若狂,不知情的人还会以为我是疯子。

  一路上,窗外的小鸟的歌声笔*时更加动听,委婉;一颗颗小树似乎也在向我招手,令我的心情达到了极点。

  到了!一下车我就飞奔目的地,还不停催老爸快点。

  老爸终于走到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鱼竿,放下了线。由于过度兴奋,我居然忘了挂上鱼饵,这使周围的人哈哈大笑,而我呢,只好无奈的红着脸挂上了鱼饵。

  第一次的波澜还未*息,“不速之客”又来临了:我一直钓不上鱼,看着人们那桶里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我又沮丧了起来,原来的好心情一下子降低了百分之八十,甚至都有些恼火了,但是我不会放弃,眼珠一转,一个怪主意就出来了,将鱼饵挂在水面上,等小鱼来抢,然后趁机投机取巧,用网捞上来,这样一堆鱼就到手了。光有想法还不行,还得去实验,没想到这群鱼聪明的很,丝毫不上当,好不容易等到一条,刚提起网饵就已经不见了。唉——郁闷。

  这下子,好心情就剩下一点了,再想个别的法子吧!嗯—-也许鱼儿不喜欢这种饵呢?试试年糕吧!

  说干就干,年糕拿来了,挂上饵,又一次钓鱼开始了,一分钟过去了,没有,五分钟过去了,没有,一刻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我的心情越来越沮丧,就当我想放弃时,杆子突然下沉了,“有鱼!有鱼!”我兴奋地冲着爸爸大喊。爸爸顾不得自己手中的活儿,马上跑来帮我。“一二啦呀,一二啦呀!”我跟爸爸边喊边拉,一条鱼渐渐浮出水面,我看清楚了,是一条超大的河鲫鱼!这次成功后,我又恢复了信心,又开始了钓鱼活动……

  太阳渐渐躲进了山头,天黑了,我们要走了。我恋恋不舍离开了这个第一次钓鱼的地方,今天,我收获了很多……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 2

  爸爸说了好几次要带我去钓鱼,每次都没时间,这周终于履行承诺啦!

  第一次钓鱼心里很激动啊,带着叔叔送的鱼竿,心里美滋滋的,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鱼竿啦!到了一个鱼塘边,我和爸爸放下工具,拿出一个盆子,调上香喷喷的鱼饵(心想这么香的饵鱼一定很爱吃吧!今天可要大丰收啦!)我们在鱼竿上面安装好鱼线和鱼钩,抓了一块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把鱼饵轻轻一甩,趁着鱼竿有点弯曲的当下把鱼饵甩到比较远的地方放下,这下可以耐心地坐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了,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漂,仔细观察它的一举一动,突然,鱼漂轻轻动了一下,爸爸让我马上拉竿,我立刻把鱼竿一抬一拉,看到鱼钩上的鱼饵已经不见踪影啦,可恶的小鱼儿,你们还挺聪明的呢!

  鱼儿没上钩我当然还要继续耐心地等待啦,爸爸让我不要泄气,他说钓鱼可是一件非常磨练耐性的事情,我继续装鱼饵,甩出鱼竿,秉住呼吸,生怕鱼儿又溜走了……我静静地坐了一会儿突然看到鱼漂往下沉了,鱼竿变得越来越重越来越弯,我牢牢地拉着鱼竿,把鱼儿往岸边拉,一边连忙叫爸爸帮忙,爸爸拿着鱼网,帮我把鱼舀了上来,原来是一条又大又肥的鲢鱼,我开心极了,这可是我这么大第一次钓鱼,居然有这么大的收获,真是鼓舞人心!太开心啦!

  晚饭的时候,吃着自己钓起来的鱼,真是格外鲜美!这可是我自己的劳动收获噢!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 3

  我5岁那天,忽然几个陌生人出现在我眼前。我一见急了,哇哇大叫起来。爸爸笑呵呵地说:“那是我以前的同学,他们约我到水库钓鱼。

  我一听,“钓鱼是什么玩意?我要玩玩。”经过我的软磨硬泡,爸爸终于同意了。我高兴万分,不知从哪儿来的力气,一蹦三尺高。

  在路上,爸爸手把手地教我放鱼饵和钓鱼的计巧。我听得耳朵发热不耐烦,就把爸爸的话打断。“呵呵,钓鱼有这么复杂啊。”我小声地嘀咕着。

  来到水库,我一把从爸爸手中夺过鱼竿,不管三七二十一“嗖”地一声,鱼竿就开始工作了。爸爸连忙说“喂,小子!你没放鱼饵。”我却把爸爸话当耳边风,使劲地摇着鱼竿(嘿,本人第一次钓鱼,认为这种办法最好)咦,鱼竿怎么拉不动了?我一想:“老爸不是说过拉不动就是有鱼上钩了。”我转念一想大喊:“老爸,我钓到了超肥的鱼。”老爸一听,眼珠子都要掉下来“啥真有这种姜太公钓鱼法,竟然会钓到鱼?”跑到我这儿一看,哈哈大笑:“哈哈,你这傻小子,你钓到网了。”我不信,定睛一看。果然如此,唉真是空欢喜一场。

  后来我认识到错误了,定下心来仔细地按老爸教我的方法钓,可是这鱼存心和我作对似的在水里跟我玩起捉迷藏。我气得头都要爆了。忽然几条笨头笨脑的小鱼咬住了我的“送食陷阱”我一用力“哗啦——”这条小鱼成了我的“网中之物。”我哈哈大笑,换上鱼饵,继续“作战”。

  回家的时候,我一共钓了三条鱼,成果还算不错。我总算知道了钓鱼是先苦后甜也知道了失败乃成功之母,我喜欢钓鱼。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 4

  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学会奔跑,第一次学*打篮球……那么我就来讲讲我的第一次钓鱼吧!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里,我们全家来到唐岛湾公园里钓鱼。在这里,小草昂着头,挺着胸,个个朝气蓬勃,草在点头,花在唱歌,还有一个巨大的喷水池,泉池里喷出的水好像两个舞者在跳着千姿百态的舞蹈。我们来到海边,只见那里风*浪静,正好是钓鱼的好时机,我们组装好鱼杆,买来鱼儿最喜欢吃的虫子--海蚯蚓。现在就万事具备啦!接着我问爸爸:”爸爸,怎么抛杆呀?“爸爸看我一脸认真的样子,就教给了我:”一只手拿紧鱼杆,一只手拿着线,这样一抛就出去了。“我有模有样的做了一次,虽然抛的很*,但至少抛出去了。接着我又做了一次、两次、三次……爸爸见我抛杆已经有点模样了,便开始教我怎样钓鱼。”抛下杆以后,要目不转睛的看着浮漂,只要浮漂使劲往下沉,就是有鱼上钩了,要是使劲拉,拉不上来的话,就是挂在礁石上了,这样就等海水把它吹开,如果还是不行的话,就只能将鱼线剪断啦!“我第一次开始正式钓鱼,但是在抛杆的时候出了一点小错误:挂鱼饵的小钩子挂在了我的手上,扎的我整个指头上都是血,妈妈劝我:”你看看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呢!你快下来休息休息吧!“我说:”你不是告诉我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吗?我就一定要钓上一条鱼来。“妈妈被我的决心感动了,也要支持我。

  经过无数艰难,我终于钓上了一条鱼,它使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不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四年级作文:第一次钓鱼 5

  一天,我和爷爷踏着朝霞,拿着鱼竿,提着水桶,来到池塘边钓鱼。

  到了池塘边,爷爷放下水桶,拿出鱼竿,在鱼钩上穿上了一条蚯蚓,再抛入水中。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把蚯蚓穿到了鱼钩上,使劲地往水里一抛。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水下有动静,鱼浮子直动,就使劲地往上一拖,可还没拖到岸上,鱼儿就跳到水里了。就这样,一连拖了好几个来回都没有钓到鱼。

  看着爷爷的水桶里已经有十几条鱼了,我泄气了,就扔下鱼竿,自言自语地说:“气死我了,到现在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爷爷却钓了那么多鱼。”爷爷听见了,说:“像你那样扔鱼竿能钓到鱼吗?钓鱼要有耐心,没有耐心是钓不到鱼的。”听了爷爷的谆谆教导,我又拿起鱼竿耐心地钓鱼。过了一会儿,我终于也钓到了一条小鱼,虽然鱼不大,但也是我这一天的劳动成果。于是,我高高兴兴地把鱼也放到水桶里。看着那满桶的鱼,我想:我们会美餐一顿了。可这时,爷爷收起鱼竿、拎起水桶,把鱼儿放到了池塘里,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着,好像在说:“老爷爷,谢谢你!”

  我非常不解地问爷爷:“钓了半天的鱼,你为什么又把它们放了呢?白忙活了一天!”爷爷摸着我的头说:“钓鱼只是一种乐趣,取鱼要比吃鱼乐,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啊。”

  太阳渐渐西斜了,我和爷爷收起鱼竿,拎起水桶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