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

首页 / 实用文 / | 2023-02-19 00:00:00

高中美术说课稿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活动一:作品图像识读

  美术课堂凸显视觉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看”的基础上展开鉴赏学*,所以我将用多媒体展示《墨葡萄图》《露气》两幅作品,邀请学生观察并且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又有何感受?这样的问题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作答,我将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总结:作品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画家的内心与性格,通过主观和客观的共同描绘,表达了中国文人画的独特意境,凸显“以形写神”的艺术意趣。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视觉感受,建立对于作品的初步认知。

  活动二:形式语言审美

  在学生对美术现象有了初步的视觉体验后,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恰当的美术术语分析、解释和评价美术作品。因此,在形式语言审美环节,我会展示《墨葡萄图》引导大家仔细观察,并顺势提问:你认为画家在作画时,是小心翼翼还是信笔挥洒?运用了怎样的笔墨?同时请同学们以美术学*小组为单位思考交流。小组代表回答后我将适时总结:画家在用笔上通过勾、勒、皴、擦等笔法变化,追求情感的表达。在用墨上,讲究墨分五色,以浓、淡、干、湿、焦来表现物象的主次、虚实变化和心绪。在笔墨关系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笔墨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使笔墨的审美价值得到凸显。

  此时,学生的学*热情已经极为高涨,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思考:画面中除了“墨葡萄”之外,还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回答:有题诗和印章。我会继续追问:诗和印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我将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与魅力。这不仅是画上题诗、题跋和押印的外在融合,更是在画面中追求诗的意境,以书法的`笔意塑造形象,将印章作为审美形式构成的元素,使得诗、书、画、印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学会表达和倾听,相互融合,相互补充,锻炼了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三:社会文化理解

  任何优秀艺术作品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创作背景,所以,我会请学生结合徐渭的生*资料,思考问题:画家通过《墨葡萄图》想表达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顺势进行总结:中国文人画最重要的价值是“画为心声”,它往往借用诗歌的“比兴”手法,借景抒情,寓意于物,使得个人情感和人生理想在画面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并通过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追求情景交融、意象高远的艺术境界,使文人画的视觉形式与内在意蕴在世界美术史上独树一帜。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深层理解。

  活动四:方法归纳应用

  美术课程注重实践性,为了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我会展示《西山无尽图》《荷石水禽图》两幅作品,同时设置“中国画鉴赏家”的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形式、笔墨情趣、诗书画印交融等不同角度体会文人画的独特意境。最后我将进行点评和总结,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活动五:小结情感作业

  “寓画于情,以情动人”,美术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因此,在课堂结束之际,我会带领学生总结本课核心知识,还会引导学生再次用心体会文人画始终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寄托情怀,表达深层的自我和人生理想的情感。并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其他优秀的文人画作品,下节课共同交流分享。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研说的教材是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我研说的过程是: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说课标包括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说教材包括教材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整合;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详细内容如下:

  一、说课标

  (一)目标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领域设定。

  (二)内容标准:

  根据课程的总目标和分目标对7—9年级学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各学*领域分别由目标、学*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

  1、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

  2、学*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 操作的学*内容和学*方式。

  3、评价要点则提出柱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二、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二)编排体例:

  是由课题—教学提示—图片与范画的欣赏—教学内容的设置—

  学*建议—思考与讨论—学生作业等组成。

  (三)内容结构:

  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编排上改变了传统的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

  业的形式,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而采用了

  并列式、散点式排列而非单元式。

  在本册教材中,四大学*领域所包含的课程内容所示,造

  型·表现学*领域共包含了5课,设计·应用学*领域共包含了6课,欣赏·评述学*领域共包含了1课,综合·探索学*领域共

  包含了2课,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造型与表现学*领域和设计与应

  用学*领域占全册教材的80%左右,可见这两个学*领域在这学年段美术学*中的重要性。

  (四)知识整合:

  本册教材主要围绕着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知识进行的学*。

  1、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的两方面的需要。

  2、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设计内容要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3、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方面: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教学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1)要联系学生的学*生活内容,通过引导学生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游戏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学*过程中的愉悦,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

  (3)多在随堂教学时提供给学生,重在营造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获取知识。

  (4)合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补充教材。

  (5)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情景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6)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师的示范能清晰展示美术技法更能发挥教师的作用。)

  2、评价建议

  评价点:

  (1) 能否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美术作品的形与色;

  (2) 能否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是否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

  表达方式和方法;

  (3) 学生是否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在过程中是否尝试各种技法;

  (4) 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是否得到提高;

  (5) 是否有合作精神、能否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评价方法:

  (1)自评方法

  (2)互评方法

  (3)师评方法

  (4)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法

  (5)作品展览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学设备与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校外资源;剪纸、编制、废弃物再利用等;

  (3)利用网络信息化;资源共享;

  (4)自然环境资源;自然风光写生等等。

  以上是我对七年级第二学年段美术科目进行的“三说一看”的学*研说,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建议和指导。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我说课的资料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经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资料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应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确定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头我们就来学*。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资料:先从对***广场的感受和对***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经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一样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理解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头,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资料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一样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教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

  认识功能: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资料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本事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本事,仅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本事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到达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基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确定、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经过美术作品认识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民族、不一样文化、不一样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能够经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资料,也能够经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资料和主题对观众构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确定上的进取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 .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 揭题—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1、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 、 永 、 羊(羊大为美)

  2、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①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 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 具有独创性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 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 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 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 米洛斯维纳斯。

  ② 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例:黑白?

  ③ 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 1:1、618 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妇女

  ④ 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例:边防军

  ⑤ 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 实战演*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 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 、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 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 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 备用资料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

  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

  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导入部分

  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

  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第二部分 授课分为四部分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引出雕塑的内容)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

  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

  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 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8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 (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鉴赏方法 (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9

  一 说教材:

  1《宗教壁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四课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古代雕塑》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文化意义与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体现的宗教意义。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现代雕塑。

  教学难点:对宗教壁画的理解。以佛教为主 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 说教法 :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宗教壁画》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宗教作品。

  考虑到高中年级学生不重视美术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宗教壁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够运用知识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 图片 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介绍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教授欣赏墓室壁画艺术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这能够使学生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目的。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3 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本课题与作品的欣赏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了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欣赏宗教壁画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 . 更深刻。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接受学*向思考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 . 自主探究法 . 总结反思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3 分钟)我首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主要我会提出"世界上有多少宗教,你对敦煌壁画了解多少?"这一问题。这是开放性题目,应该对学生没有难度。我预见学生会给出"佛教.基督教等。 场面恢弘,色彩绚丽等似回答。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我会花费35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设备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另外结合讲授法,讲授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的作用以及艺术价值。帮助学生对墓室壁画的理解欣赏。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以题目进行引申,讨论。如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区别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 积累 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 大概花 (2-3分钟) 我会扼要简洁的总结一下宗教壁画的代表性壁画以及艺术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墓室壁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

  5 布置作业。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作业是选择一副你喜欢的壁画进行赏析?

  五 我为什么这样说课

  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

  其次对于教材策略的选用,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缺乏宗教壁画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运用组织学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 情 意 行的统一。

  还有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运用示范法,使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力求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培养美术鉴赏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本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等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初步了解并熟悉美术作品分类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技能。 2:能力目标:学生使用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等学*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过程。

  3: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难点:。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四、教学方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展示法,讨论法。

  说学法:

  学法上,我的知道思想是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比较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一件美术作品同样需要很多元素构成,如点、线、面、体积等要素,(打开幻灯片图1结合范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要素)。同时提问:什么是肌理?(物质组织的条纹。)为什么肌理是美术作品的要素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兴趣。)

  2.讲授新课:

  1、肌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5分钟)

  首先,同学们能说出“石头”、“木材”、“不锈钢”这三种材质的肌理?其次,看到“石头”会想到什么?看到“木材”会想到什么?看到“不锈钢”会想到什么?

  最后用词语形容这三种材料的肌理和特质,同学们会用什么词呢?

  教师归纳:因为石头的坚硬、厚重、永恒,往往被作为纪念性雕塑的材料;木材的年轮使人看到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而被用作历史人物或佛像雕刻的材料;不锈钢是新的事物,它的肌理给人以速度感、时代感,所以经常被用作城市雕塑的材料。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肌理的理解。)

  2、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及抽象美术的特征。(25分钟)

  1)具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注意观察这三幅画的共同点,接着请部分同学发言,教师总结:具象美术作品再现具体可感客观物象,但又不同于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创作出来。

  2)意象美术:请同学们比较《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山》与前三幅作品的不同之处?请学生讨论,并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比较简约、不那么注重细节,但突出或夸张物象的某些特征)。再提问:美术作品除了表现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之外,还能表现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意象美术作品不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再现,有时会对物象的某些特点进行夸张、变形或结构重组的处理,美术家主观认识和情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

  3)抽象美术:请同学们欣赏《即兴》、《红黄蓝的构成》这两幅作品,能给你们什么感受?能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什么?请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刚才你们所见的`作品就是抽象美术,作品中的图像不能对应客观物象,这类作品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或线、或色彩、或光影,并以此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等单纯视觉元素的感悟。但是也不难欣赏,这两幅作品或直线、或曲线、或有秩序感、或感觉躁动,都与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中国的书法也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同学们认为书法最主要的元素是什么?(线条的形式美感)。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3.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检测学生学*效果。(10分钟)下列三组美术作品,同学们能辨认出分别属于那种类型的美术作品,每件作品的基本要素又是什么?

  篆刻《白石》、《中国长沙湘潭人也》——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章法;肖形印《鸡》、《鹿》——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线、面、章法;

  雕塑《构成》——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雕塑《人体》——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体积、肌理;

  绘画《**到安源》、《贝尔坦像》——具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体积、构图、明暗;

  绘画《舞蹈》——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绘画《即兴》——抽象美术,基本要素为色彩、面、线、构图;

  中国画《人物头像1、2》——意象美术,基本要素为点、线、面。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4.布置课后学*任务。

  5.小结

  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明了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我把黑板划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板书课题和主要知识点,一部分板书关键词,一部分准备张贴学生的美术绘画作品或一些美术作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1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抽象不对应客观物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形式美感受形式美:如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浑沌、材质等等,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解读作品草书与篆刻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设想:

  本课作为鉴赏的第二课,是学生接触鉴赏的开始,不宜设置较高的学*目标,应当循序渐进,随着对美术作品更多的了解而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本课不穷尽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只要学生能进行分类,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就可以为以后的欣赏奠定基础,然后视学生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决定是否增加相应的深度,如较完整深入地鉴赏一件或两件作品.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教学目标:

  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讨论的热情。

  教学重点:

  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教学难点:

  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讲授,练*实践

  学法:

  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学具准备:

  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

  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P5思考交流题:同样的题材,摄影家和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如何归类?有何不同?思考与交流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

  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美术的热情。

  反思

  评价抽查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的收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效果,和创作结果思考,回答

  有疑问继续交流发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的增长点。本节课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分类:基础知识和能力。

  通过感受分出具象、意象和抽象能准确分类个别地方不清楚。不清楚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差别,或意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分类误差较大,感受力弱不能分类,或错误很多,对作品没有感觉,没有兴趣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

  能说出具象、意象

  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

  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2

  一、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

  高中的美术教育需要在巩固兴趣、发现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提升。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节课"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学*兴趣,为工艺美术的审美与认识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1、本课的教学以图片欣赏、图片对比与分析为主线,不断渗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艺术魅力。

  2、讲解作品的同时,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热情。

  二、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二: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第三: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学*对象分析

  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接*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学法分析

  美术是一门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只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中学生面对应试教学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图片引导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以图片引导的方式来推进知识的学*。针对本课陶器的分类、不同陶器的艺术特点、陶器的制作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分小组合作学*,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的知识认识的更清晰更深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古今不同的陶瓷艺术作品欣赏,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明确陶瓷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审美的情趣。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循序渐进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解决,使学生逐渐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增强自信心,从而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的勇气和意识;

  (2)通过作品欣赏、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

  (3)展示丰富的陶瓷相关图片资料,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外知识的涉猎和介绍,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学生创新的意识并逐渐形成在社会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观察和学*,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2)通过学*,了解我国古今丰富多彩的陶瓷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本土的美术,热爱本族优秀的美术形式,并逐步提高传承本民族艺术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时期陶瓷艺术的特点

  难点:不同时期的陶瓷艺术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简单的制作工艺。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美术图片资料、实物陶器和课本等。

  学生准备:收集陶器艺术图片资料、相关课外书籍、新疆土陶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及内容:

  1、导入

  教师活动:(提问)上课之前,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你们知道英文单词"China"的汉语意思除了"中国"的解释以外,还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出还有"陶瓷"的意思等等

  教师活动:(1)板书: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艺术

  (2)回顾知识点并引入本课话题:前面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中国是一个爱玉之国,崇玉之邦,中国有着灿烂文明的民间艺术形式,除了玉器,刚才大家所说到的"陶瓷"也是中国对世界人民所做出的又一大突出贡献,其地位从中国的英文名称中可已看出,它早已广泛深入人心。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一个非常灿烂的陶器艺术发展史,这节课,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一下中国古代陶瓷艺术。

  2、讲授新知识,欣赏并分析作品

  教师活动:(1)提问:根据课前的预*及大家对陶器艺术的认识,请位代表向大家介绍一下"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2)板书:一、 陶器艺术产生的社会背景:

  学生活动:(举手回答问题):(1)陶器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阶段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历史学科知识)(2)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和湖南道州玉蟾岩,距今都在万年以上,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和世界上其他地区陶器的出现年代相*。(p.9)

  教师活动:(引导并梳理补充知识):陶器的出现与火的发明和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实践过程中就利用泥土和水混合捏制各种造型的器物,然后晒干,烧烤后就形成了陶器。相传我们的祖先在使用火的时候,无意间发现将泥土涂抹在树木或皮毛之上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火功能。人们就经过不断的改造,终于制作出各种原始陶器,当时的陶器主要是生活用品,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对陶器进行装饰,从而使陶器逐渐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有机结合。

  教师活动:(1)(提问):古代陶器种类丰富,根据实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食器和水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几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2)板书:二、陶器的分类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陶器从型制色彩上主要分为彩陶和素陶两大类。

  教师活动:

  (1)板书:陶器 彩陶:

  素陶:

  (2)教师总结后,播放作品图片,并且请学生对作品做简单的分析说明,老师引导并补充;

  (3)布置思考题:在分析完作品后,请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a、《人面鱼纹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距今 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该陶盆质地细腻,造型敦厚,简洁朴实,尤其是盆内壁用红黑色彩绘出的两组相对的人面鱼纹,在圆形的人面上有发髻,两耳左右各画一条小鱼,口内衔两鱼,在人面之间有两条鱼儿在游动,形成相互追逐的动势,线条简练而生动,反映出当时渔民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创造热情。

  b、《鹳鸟石斧彩陶瓮》(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学生活动:(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出土于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国家博物馆。此瓮外壁绘鹳鸟食鱼,其旁绘一石斧。*涂着色勾线,为彩陶中仅见的一种画法。

  c、《彩陶舞蹈纹盆》(马家窑文化)

  学生活动:看书讨论并举手回答问题: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青海大通县,距今约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内壁口沿画三组舞蹈人,各组均为五人,手拉手,头向一边侧着,两腿稍微**,头有发辫,身有尾饰。从发辫和尾饰运动的方向,明显看出这些人正在有节奏地舞蹈着。盛水之后就像一个小小的池塘,人们在岸边歌舞,别有一番情趣,无论从题材、装饰、考古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教师活动:(提问)原始人为什么把图案装饰在盆的内侧?

  学生活动:(回答)当时的人类都是*地而坐,无论拿在手上还上放在地上,多数是俯视,看到的是盆的内壁。

  d、《漩涡纹尖底瓶》

  学生活动:(引导分析)实用功能:装水的容器。瓶口小,携带时,水不容易溢出来,尖底可以直接插入松软的土中,以防倾斜使水外溢,两侧穿绳的耳,注满水可以用绳子提出水面;审美功能:采用漩涡纹图案,以漩涡为中心,用点、线、面结合,具有奔放的美感。

  e、《彩陶旋涡纹瓮》

  现藏国家博物馆,出土于甘肃永靖县,是储存种子的器具,造型圆浑,饱满,在器身的口、肩、腹部,以旋纹为间隔,组成三条装饰带,在主要部位绘旋涡纹,上下分绘水波纹、旋纹、主次分明,构图严谨,为彩陶艺术的杰作。该瓮上方的连续纹样犹如一个华丽的大披肩,正面俯视是以瓶口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的适合纹样。(图片)

  教师活动:(提问)看完刚才的图片,并且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单独的彩器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点,那么现在每组派代表完成我前面布置的思考题:总结一下彩陶艺术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按小组回答,并且让其他同学作补充(老师引导并总结,用课件逐步展示以下知识点)

  彩陶: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空间的东西发展,彩陶可以分为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两种类型。

  a.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年至五千年)

  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半坡:以动物纹为主,鱼纹最多;

  庙底沟:以植物纹为主,图案渐多;

  b.马家窑文化:以半山类型为顶峰,出现轮制技艺。

  旋涡纹或波浪纹,图案化增强

  半山:

  马厂:

  教师活动:(1) (总结)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中国彩陶进入兴盛时期,并向西北地区推衍,出现灿烂的马家窑文化,经历马家窑-半山-马厂前后相承的三种文化类型,大约一千二百多年的发展衍变,而进入尾声。

  (2)播放《白陶鬶》及《黑陶蛋壳杯》作品图片,转入话题。

  (3)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什么作品?

  学生活动:(回答)白陶和黑陶

  教师活动:(1)板书:素陶 白陶

  黑陶

  (2) (提问)请同学们告诉我,你们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与前面的彩陶相比,你们发现它们有何不同吗?有谁愿意起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对素陶的认识?

  学生活动:(回答)素陶主要分为白陶和黑陶,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把陶器艺术推向最后一个高峰。(精致化、贵族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公元前2800-前2500)年已使用快轮制造陶器, 制成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和白陶鬶等贵重器物。到了龙山文化时期,黑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提高,一些典型器物薄如蛋壳而且厚薄均匀,器型规整,器壁厚度有的甚至不到0.5毫米。黑陶的制造是在烧制过程中应用了烟熏法和渗碳技术,使之变得乌黑光亮。以薄胎磨光黑陶高柄杯为代表的黑陶艺术追求材质、造型设计和工艺设计的极致,使陶器制作精致化、贵族化。并在性质上脱出原来的实用意义而衍化为贵族所独占的礼器。

  教师活动:(总结)我们刚才一起学*了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欣赏了一些最有代表性的的陶器作品,分享了他们所拥有的艺术特点,现在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中国古代陶器艺术的发展脉络:

  (1)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内容由动物纹向植物纹转化;

  (2)陶器艺术作品图案的形式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化;

  (3)陶器的功能是从适用向具有装饰意义的礼器发展;

  (4)陶器艺术的制作工艺从粗糙向精致化发展。

  作业:

  中国古代陶器艺术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我们要是想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同学们也可以去博物馆大饱眼福。这些珍贵的考古发现为现在的艺术家及学者们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大家现在就开始寻找寻找你们的创作灵感,参照自己收集的古代陶器艺术资料,画一幅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陶器图案作品,并预*下一节课"瓷器"的有关内容。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美术论文《《色彩心理》说课稿》。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5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九课。在新课标的学*内容中,属于五大学*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风格,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预*了解本课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采用音乐的导入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并且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俗?中国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我会出示图片《对猴团花》《大阿福》和《兔爷》泥塑,询问: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如何来界定民间美术?说出理由。针对这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目的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和课堂练*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检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民间美术的乐趣。

  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由教师总结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应用,如服装纹样、家居等方面相关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给学生留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阅读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1)

——高中美术说课稿 (菁华10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本之所在。

  2、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言: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探究

  教学活动(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说 一说: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

  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二)*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六、教师课后总述: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

  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4、课后探究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其艺术特点。

高中美术说课稿2

  一、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认知目标。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 ,掌握具象艺术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4、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五)教学难点。

  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教学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

  2、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循着问题"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 ,"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 ,"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开。按着这样的顺序讲解,容易回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式教学是相背离的。于是,我以教学重难点作为隐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为主,适时点击知识点,使活动游离于知识点之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吸收新的知识。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一)教学步骤:

  1、点题,故事引入。

  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

  3、活动:模拟情景。

  (1)案情分析《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后的晚餐》(补充)。

  4、小结。

  5、示图,浏览。

  6、思考与讨论。

  7、作业安排。

  (二)教学设想

  1、环节1:点题,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客观再现现实)。设问:其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进入第二个环节 。

  2、环节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中外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锁定画面《马拉之死》。

  3、环节3:

  (1)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拟。

  ①师:主持会场。

  ②生:探长。

  ③各小组:来自不同国家的专案组。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的处理。

  4、环节4:

  小结:

  (1)充分地肯定学生学积极地思考,参与,合理的推断。对学生的评价是站在学生是否在细致地观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

  5、环节5:

  示图,浏览:活动后的思考与缓冲。学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让他们在作品欣赏中得以补充。(转换到艺术表现方面思考作品内容)

  6、环节6:思考与讨论。

  (1)在分析场景,解答疑团后,换位思考:作为艺术家,马拉的好友,你会如何画《马拉之死》

  (2)具象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人以真实感,故事情节,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它有没有意义 可结合作品说明。(深化,提升认识)

  7、环节7:作业安排。

  (1)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学*法,教学反馈)

  (2)在教学设计中,模拟情景为主要环节,其他的是铺垫与有效的补充。创设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拟,为课堂的气氛增色不少,我只是个主持人的角色,众学生成了众探长,每个小组成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专案组,称呼变成这样"请来自美国专案组的李探长为我们分析案情"。学生由观察,理解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说明只作两种假设:自杀或他杀,根据画面提供的场景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合理的分析,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探疑”的队伍中来。

  (3)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把握,采用的方式是自然渗透,不罗列讲解,也不在小结中体现,而是适时地"点击",使学生关注,有所领悟,艺术家艺术表现方法及特色的讲解也是如此。

  (4)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反馈。

  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情分析"的环节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业反馈: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环节的开展,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案情分析",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2、根据教学需要,“作业”同“思考与讨论”可互换。

  六、教学思考。

  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课后及时地记录,小结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具象艺术的功能:

  (1)艺术作品(具象艺术 )。

  (2)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3)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

  2、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1)具象艺术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个,一群 时间,地点,环境。

  3、作品主题。

  (1)《马拉之死》。

  (2)《开国大典》 董希文。

  (3)《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意)。

高中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图片,有视频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三)讲授新课:

  1.关于陶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借助图片了解彩陶的图案,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以及与当时生产、生活的联系)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了解《舞蹈纹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绍。

  2.关于瓷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瓷器相关知识的介绍:

  借助现代瓷器的教学实物,了解其品类及不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f.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窑、景德镇瓷器等。(关看视频:现代人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以了解我国瓷器艺术辉煌灿烂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钧、汝、定窑的地理位置,艺术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贯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四)课堂总结: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艺术、走进陶瓷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选择一些瓷片或陶片,观察其胎、釉的差异;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质感,从瓷器与陶器叩击的声音中比较两者的不同。

  宋元以来有哪些重要的瓷窑,其产品各有什么特色?

高中美术说课稿5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课后练*题

高中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高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

  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了解*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高中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准备状态。

  (二)*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山水的艺术特色和*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高中美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 .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2)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

高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1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作画步骤,构图知识,美术术语的基本含义

  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理解构图知识和美术术语的含义

  教具:

  几何石膏、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举生活中的生动图片。

  二、素描的含义;

  1、用单色的点、线、面的结合表现物体的`形体,色调明暗层次等造型因素的绘画。

  2、写生素描从内容上分为静物,动物,风景,人像及人体素描等。

  3、工具可分为铅笔、炭笔、钢笔、毛笔、水墨、粉笔。

  4、作画时间可分为长期素描,速写,默写。

  5、从绘画传统的角度分为;中国传统的素描(白描)、西方写实传统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现语言

  1、线条、色调。对于初学者,首先学会用线条表现形象,即学会用线条打准轮廓及把握比例,透视关系等。

  2、初学者注意表现形体的明暗和色调的深浅。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方面;

  1、感觉能力

  2、知识(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3、技巧:勤,练。

  五、观察能力: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要坚持多看,多分析,不断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如观察表现。

  1、首先分出两大明暗体系。

  2、用比较的方法分出两大体系中不同色调的变化。

  3、在比较不同的色调时,要时刻注意形体结构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及形面,在色调的处理上,有些地方要细腻柔和,有些地方要简练,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图得当。

  2、造型准确。

  3、质感空间感强。黑白的关系,*实远虚,*大远小。

  七、素描考试指导:构图定整。结构明确。层次分明,刻画深入,总体感强,注意形象(局部)。

  八、静物写生:

  1、构图,上下左右均衡。

  2、切点定形。

  3、形体分析。

  4、铺大调子。

  5、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的素描原则)。

  6、整体调查。A、形体比例处理。B、形体色调表现。C、形体背景有空间感

  D、物体质感。

  九、教师从总体上进行总结,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十、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临摹一幅石膏素描。

高中美术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1.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三)、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

  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

  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

  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

  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四)、课堂总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五)、作业:书后练*(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高中美术说课稿3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

  (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

  (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

  (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抽象不对应客观物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形式美感受形式美:如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浑沌、材质等等,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解读作品草书与篆刻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

  (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设想】

  本课作为鉴赏的第二课,是学生接触鉴赏的开始,不宜设置较高的学*目标,应当循序渐进,随着对美术作品更多的了解而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本课不穷尽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只要学生能进行分类,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就可以为以后的欣赏奠定基础,然后视学生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决定是否增加相应的深度,如较完整深入地鉴赏一件或两件作品.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教学目标: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讨论的热情。

  教学重点: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教学难点: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授,练*实践

  学法: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学具准备: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P5思考交流题:同样的题材,摄影家和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如何归类?有何不同?思考与交流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

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美术的热情。

  反思

  评价抽查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的收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效果,和创作结果思考,回答有疑问继续交流发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的增长点。本节课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基础知识和能力。

  通过感受分出具象、意象和抽象能准确分类个别地方不清楚。不清楚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差别,或意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分类误差较大,感受力弱不能分类,或错误很多,对作品没有感觉,没有兴趣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能说出具象、意象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说课稿4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 揭题—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1、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 、 永 、 羊(羊大为美)

  2、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①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 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 具有独创性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3、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 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 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 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 米洛斯维纳斯。

  ② 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例:黑白?

  ③ 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 1:1、618 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妇女

  ④ 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例:边防军

  ⑤ 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B、 实战演*

  (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4、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 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 、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 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②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③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5、 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6、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7、 备用资料

  美术鉴赏《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教学案例一单元3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本单元是美术鉴赏的入门课程。在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进行尝试性分析,系统地获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意识,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本课介绍的就是美术作品的四种鉴赏方法。

  这个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因此,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新的方式去解读作品的内涵。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①感悟式鉴赏、②形式鉴赏、③社会学式鉴赏、④比较式鉴赏。这四种鉴赏方式之间有相互渗透的关系,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感性向理性深度过渡。

  (二)学情分析

  在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现在的学生对经典美术作品的兴趣并不大。究其原因:第一,是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背景了解不够;第二,不知如何了解,不会欣赏作品;第三,学生的文化学*压力很重,没有时间对作品做深入了解 ;另外,经典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和

  它所表达的精神、内容与现代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也是造成学生没兴趣的原因之一。 《蒙娜丽莎》是一件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对于这件已经被反复讲述的作品,人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一些*惯性的认识,比如说“蒙娜丽莎非常美”,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很迷人”,这些表述已经成为这件作品的固定标签,把人们对蒙娜丽莎的认识给简单化、概念化了。甚至很多人不是在用眼睛欣赏蒙娜丽莎,而是用“耳朵”和“嘴巴”在欣赏这幅作品——以一种鹦鹉学舌的方法复述对于作品的评价。但这种态度显然不能算是真正的欣赏。事实上,蒙娜丽莎的美是有时代性、典型性的,而并不是永恒性、普遍性的。因此,一方面要鼓励学生丰富对这幅作品的认识,发现以前被忽略的细节,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提出对这幅作品的个人见解。

  (三)教学思路:

  这节课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欣赏美术作品的问题。

  本课围绕《蒙娜丽莎》这件作品而展开。先以一段影片导入,再通过比较生动的语言描述,借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内容作为突破口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惯,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上。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四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使学生在视、听、思、说中轻松的掌握知识,养成良好的欣赏*惯。

  (四)研究主题:

  了解美术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学会用科学、系统的鉴赏方法来读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以达到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提高美术素养。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始终贯彻教师边导边教,学生边学边练。

  采用欣赏、讲述、讨论、比较、合作、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的欣赏模式,

  使他们意识到一幅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让他们能够比较熟练地从形式和社会学等角度理解作品的内在精神,以及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全面认识一幅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惯。

  (六)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美术鉴赏的四种方式

  技能目标: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四种方法对作品的形式特征、社会含义、内在精神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具体鉴赏分析。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八)教学准备:教具:教材,课件,多媒体设备 学具: 教材,笔记本

  (九)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播放一段影片

  在巴黎的罗浮宫里,它被称为第779号画座。它是描写一位不知名的意大利女士微笑的画作,它的名字叫做蒙娜丽莎。从它被画下来的那一刻到现在已有五百年。全世界都受它吸引被它神迷,这位神秘女郎究竟是谁?她为什么会成为今日的超级巨星?她的微笑隐藏着什么秘密?

  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走*《蒙娜丽莎》,一起感受大师的风采。

  二、初步观察

  师:映示《蒙娜丽莎》图片。请学生谈对作品的初步印象:提问1: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将谈话记录整理在课堂练*反馈表上。 生:请代表发言 师:提问2:你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想到了什么? 生:讨论,记录,发言

  师: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看教材P7页上的图表。 提问3:我们的发现和书中图表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师:总结。1、一幅作品所包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的。2、仅仅靠观察外表和浅层次的思考并不能真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礼仪与教化》第二课时

  本课教学目的:

  1、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能用所学的知识鉴赏古埃及的美术。

  3、能了解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深刻理解早期美术的服务对象以及发展到现在的功用。 教学重点为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以及其服务对象及作用,了解沿用千年的风格程式。

  教学难点为埃及流传千年的风格程式需要在审美方式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 采用的教学手段为资料图片展示,相关资料影像播放,师生讨论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导入部分

  采用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斯芬克司的.神话故事入手,由故事中的谜语作为开场导入,一步步深入设问,引出狮神人面像,从而进一步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

  a、谜语:早晨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 (谜底是人,简单解释)

  b、提问:这个谜语的来源?请简单介绍

  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

  c、进一步提问:世界上最著名的狮身人面像现在那里?距今多少年?(埃及,距今4500年)

  引出课题——古埃及美术(板书课题)

  第二部分 授课分为四部分

  (1)提问思考

  a、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

  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面部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身体雕刻成狮子。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雕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如同商朝的鼎一样,是权利和礼仪的象征。

  b、狮身人面像旁边的建筑是什么?

  吉萨三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哈佛拉就是胡夫的儿子。

  c、金字塔的原始作用?——法老的陵墓

  讨论:金字塔从外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朗读游记

  金字塔非常突兀地屹立在开罗西南的高地上,没有任何铺垫和过渡。关于金字塔的图片和报道,我已经看到过很多,按说是不陌生的,但目光接触的一刹那,还是不由自主地被震撼和俘获,心生惊悚(s?ng),与生俱来的渺小感就充斥全身。

  金字塔除了作为陵墓,法老还出于一种什么样的目的把它修建的如此高大?(对于人的精神有一种震慑作用,对于当时神化法老本身以及更好的从精神上统治臣民有很大的作用。) 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的装饰有许多壁画。(引出下一部分内容——埃及壁画)

  (2)壁画影像播放,壁画图片展示

  壁画记录了法老或贵族的丰功伟绩和日常生活,空白部分用文字填满,当时只有贵族才能够有权利*字。

  a、讨论总结古埃及壁画中人物各个部位的角度变化,讨论原因。

  头部侧面,眼睛正面,肩部正面,腿部侧面,古埃及人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清晰完整的包括在一个图形里。

  b、埃及绘画即定程式总结,影像播放

  埃及的壁画非常装饰,但是雕塑非常写实。(引出雕塑的内容)

  (3)结合欣赏雕塑《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

  展示欣赏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黄金面具。

  (4)对比《涅菲尔蒂王后像》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

  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的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

  讨论思考:喜欢哪一个?说出理由

  最后进行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原始作用:为法老和他的统治服务,体现了君主化的神权。同时播放片段影像动态总结。

高中美术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风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浴、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皱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远构图,*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效,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己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白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估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技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下节课我们将要学*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请同学们提前预*。

高中美术说课稿6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高中美术说课稿7

  课程名称:《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个大问题层层递进。而引言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以下四个问题做了铺垫。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并由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全课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界定民间美术?”通过说明民间美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和特性,引出民间美术中地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第二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通过优秀作品欣赏,具体介绍民间美术中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这五类艺术样式。

  第三部分的标题是“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通过举例来分析民间美术艺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即寓意性与象征性。

  第四部分的标题是“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说明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根。

  第五部分是学生思考与讨论和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并自我评价,为学生留下一片知识拓展的自由天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并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的情趣。

  (2)能力目标: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完成智育目标。

  (3)情感目标:结合“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激发学生对艺术、生活的热爱,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是完成素质教育的德育目标。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特征?”针对重点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图片、短片、flash、并提出小组讨论的方法来突出重点。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和传统文人画造型、传统西化造型有什么区别”。针对这些难点,我主要采用概念分节,把具有代表性的图片放在一起作比较,得出难点。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攻克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

  二、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图片的形式很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第一感官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民间美术,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2)分组讨论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加深理解,并和老师沟通,也可加深师生感情。

  (3)活动探究法: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马斯洛心理学提出的:*等对话,创设探究氛围是非常符合当今教学理念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学*方法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想让学生懂得自主学*,就得吸引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的主人。这节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学*方法:分析归纳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更清晰、更深刻。

  教师准备: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相关民间美术图片资料、课本等。

  四、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分以下几个过程来进行。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课题。

  通过播放过年回家的动画视频及春节广告等以剪纸和皮影方式呈现的艺术形式,共同走进中国民间美术。

  (2)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同学感受到视频音画气息,产生兴趣。并播放图片幻灯片,并激发学*热情,完成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如: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简直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雷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_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鸟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绣:中国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绣、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中国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中国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中国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3)并播放多媒体板书,板书采用提纲式,简单明了,让同学清晰易懂。

  (4)自主探究,合作探讨

  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请同学翻开第92页认真欣赏92—97页相关民间美术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然后进行抢答。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资料和阅读相关文字说明,然后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交流准备抢答问题,学生先自主探究后讨论,为体现小组的智慧奠定良好的基础。合作探讨是新课程标准特别提倡的一种学*方式,她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所以在这一环节引导学生从欣赏图片开始,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欣赏民间美术,并大但提出想法,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欣赏中国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中国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如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寓意性、象征性)学生回答。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还加深学生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密切关系。在交流讨论中,能体现出合作的意识,对能力弱的组合,教师给予鼓励和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5)影像展示。老师播放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影像资料。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民间美术的三种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如:剪纸、刺绣、年画。学生认真欣赏影像资料,并听取老师的讲解。让课堂的知识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五、课后总结与反思

  课后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问题展开学*:

  1、如何界定民间美术?

  2、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

  3、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

  4、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

  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加深理解民间美术的与民俗的依存关系。

  布置作业:理解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的前提下解决课后拓展问题,面对民间美术的逐渐消失的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为什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开阔视野,自主学*,探索与发现生活中的美,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反思:我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有增有减,与时俱进。通过精心讲解,合作探究等进行创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时间把握不是很准。由于学生差异性大,短时间内很难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这点还需要改进,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高中美术说课稿8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图片,有视频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三)讲授新课:

  1.关于陶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借助图片了解彩陶的图案,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以及与当时生产、生活的联系)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了解《舞蹈纹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绍。

  2.关于瓷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瓷器相关知识的介绍:

  借助现代瓷器的教学实物,了解其品类及不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f.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窑、景德镇瓷器等。(关看视频:现代人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以了解我国瓷器艺术辉煌灿烂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钧、汝、定窑的地理位置,艺术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贯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四)课堂总结: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艺术、走进陶瓷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选择一些瓷片或陶片,观察其胎、釉的差异;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质感,从瓷器与陶器叩击的声音中比较两者的不同。

  宋元以来有哪些重要的瓷窑,其产品各有什么特色?

高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_____课《 》。(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本节是在学*了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既可以对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此外,《 》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特点之二是:。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简单叙述即可,主要是教学手段)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类比法、数形结合等一般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索学*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当然这就应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能够做到叶老师所说“教就是为了不教”。

  三、说学法:(略述)

  学生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

  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时,可通过演示,创设探索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

  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重点叙述)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

  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

  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 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

  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大家辛苦了!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

  五、课时:

  一课时

  六、新课教学:

  影视(温州嫁具)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

  "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

  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

  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

  什么叫美术

  身边的美术,

  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

  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

  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③、美术的性质

  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

  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

  ①多样与统一

  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

  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

  ③比例与尺度

  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黄金比例1:1.618,1:0.618)

  例:帕特农神庙、萨*妇女

  ④对称与均衡

  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

  ⑤节奏与韵律

  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

  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

  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

  实战演*:(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

  美术鉴赏的意义

  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

  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

  小结:

  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美术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 动

  师 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1、提问:以前出去拍照,你会怎么拍摄,怎样构思,有没有重点?或是自己喜欢的图片是怎么样的,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学生回答

  2、活动(一)请同学们把自己美好的回忆再描绘一下,并请同学在台上进行描绘,阐述自己的观点

  3、大家一起进行点评,提出意见,老师也会提出意见并转入思考自己该怎样梳理一些身边不注意的静物,该怎样发现美,并创造美

  4、教师结合自己的'静物作品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原则,并分析作品是如何进行的,另外注意存在的一些常见的构图错误,分析错误。

  5、学生结合知识要点对自己前面的作品进行修改,并相互交流,完了之后,再创作一幅作品活动(二),就拿自己的学*用品作为道具,进行摆设,取景,描绘,并请同学上台来展示。大家可以发表意见完善作品

  6、总结内容,并发动学生课后去室外取景,并描绘下来

  四、说注意事项

  1、在活动(一)的时候是要求学生图说并茂,叫两个学生上台就可以了,不拘束学生的思维,畅谈自己的设想

  2、在活动(二)中,要强调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来重新认识静物构图,并自己创作一幅谈自己的感受

  3、在学生在下面绘画时,教师应下台观察,选择有画的好的或很有想法的同学上台描绘讲解,适当的发问学生这么画的缘由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活动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活动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阐述了静物构图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12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速写艺术的魅力,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写作品,期望通过欣赏名作、佳作,领略其中的韵味,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水*。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美术特长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素描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物象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技法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速写练*,可以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对线条的利用,增强审美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速写的认识、学*速写的方法以及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作业内容与提示:

  采用以线条为主的形式,进行人物的写生练*。

  要求: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人物全身照片一张。

  (一)导入课题:

  师:每人取出一张32开白纸,把自己手中的照片里的情景用线画下来,注意整体感。

  学生认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师:你们以前画过这样的作品吗你们知道这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吗

  学:线描

  师总结:刚刚我们大家所画的画就是用线来构筑形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写种类之一的线描。

  (二)欣赏范例

  师:欣赏儿童画和大师作品四幅

  什么是速写:

  看字面的解释,顾名思义快速书写,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敏锐地抓取所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作为记录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实、生动与鲜活是其他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

  师:第一幅人物画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表现画面

  学:线条表现

  师:第二幅儿童人物画呢

  学:线面都有

  师:第三幅速写是什么表现方式

  学:线条

  一次类推

  师总结:

  速写的表现方法:1、以线为主,线面结合2、以面为主3、线描

  师: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第一种表达方式,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讲授新课:

  师:速写学*中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同学们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线的作用与表现。

  通过绘画元素来分析(形体结构、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物象的内在力量与意蕴、物理性质、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通过专业绘画语言的元素分析画面,

  学生1:第一幅画面以色调为主,黑白对比明确,体积空间感强烈。

  学生2:第二幅画面不具体,主要是用线描作画,能看出形似,感觉作者画的比较轻松。

  学生3:第三幅自画像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结构清楚,透视正确,形象特征突出,有黑白对比,但是比较弱。

  学生4:画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现,不太懂,有黑白对比,没有空间变化,感觉人物内心不正常(此时学生哄笑)

  学生5:这幅画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不是写实类的,但是还能看出是树木,黑白对比弱,形体不具象,空间趋于*面。

  师总结:以上几幅画面都是速写的种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表现在线条运用上,可以看出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造型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技法表现: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1.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格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3.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中的线条最美为什么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以上问题并回答。

  学:比较喜欢写实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后一幅抽象画,好像是个人物,但是太难看了。不理解。

  学: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体,是一张嘴,速写太乱了。

  师总结:

  1.写实性速写——以展现客观物象真实感为目标的线条绘画。

  2.表现性速写——表现画家对客观物象主观感受的线条绘画方法。

  3.抽象性速写——为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用纯粹形式符号进行非物象化表现的线条绘画。

  速写教学中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线(如地*线、沙滩的'波浪线、冬天的树枝、电线、人的轮廓、山峦流水、云彩等等)

  师:这些景物中运用了哪几种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成组讨论并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总结:

  直线——刚强

  曲线——温柔

  粗线——豪迈

  细线——精致

  斜线——飞跃、前进

  水*线——静止、*和

  垂直线——严肃、动感

  锯状直线——焦虑、不安定

  师:绘画中的线和数学中线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态、质感、明暗、虚实等特性,线之间也有远*、疏密、前后、曲直、横斜等对比变化。

  通过上述的学*,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线的感觉用笔修改你刚才的作品,注意线条的表现力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画内容以及采取了哪些线条的表现形式。

  (四)本课总结

  师:本课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速写

  2.速写的几种表现方式

  3.了解作品中线的运用。

  4.归纳了几种线形的区别

  5.注意整体把握对象和线的形态和走向。

  (1)写实性线描写生

  整体——局部——整体

  (2)表现性线描写生:

  整体观察(局部——整体)

  老师示范:现场作画

  (五)家庭作业:

  作业题目:我的同桌同学

  表现形式:以线为主,以面为辅

  纸张要求:16开大小一张

  画笔材料要求:铅笔、炭笔、钢笔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6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识别作用。学生在学*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 (5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鉴赏方法 (10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是一幅以形传神的杰作。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以形传神”。(板书:评述)

  6、从《幽篁坐啸图》的赏析中,概括出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

  设计意图:结合文学,在听觉和视觉上让学生多维的感受中国人物画,创设鉴赏情景,激发学生学*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运用美术鉴赏方法:“描述—感受—分析—评述”,引导学生赏析并总结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为下面的鉴赏打好基础。

  高中美术课说课稿四

  一 说教材:

  1《宗教壁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四课第二个课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古代雕塑》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壁画的丰富内容,文化意义与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鉴赏典型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达

  情感目标:开阔眼界、拓展思维、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讲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体现的宗教意义。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现代雕塑。

  教学难点:对宗教壁画的理解。以佛教为主 难点的依据: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 说教法 :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宗教壁画》是一门培养人的鉴赏能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欣赏作品,还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的鉴赏方法讨论评价宗教作品。

  考虑到高中年级学生不重视美术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宗教壁画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实践的愿望。

  当然教师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能够运用知识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 图片 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介绍敦煌壁画与永乐宫壁画,教授欣赏墓室壁画艺术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这能够使学生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目的。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宗教壁画艺术,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3 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由于本课题与作品的欣赏密切相关,学生已具备了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并欣赏宗教壁画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考的能力,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课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 . 更深刻。

  三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接受学*向思考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这节课指导学生的学*方法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 分析归纳法 . 自主探究法 . 总结反思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2-3 分钟)我首先会带领学生回顾一下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导入新课主要我会提出"世界上有多少宗教,你对敦煌壁画了解多少?"这一问题。这是开放性题目,应该对学生没有难度。我预见学生会给出"佛教.基督教等。 场面恢弘,色彩绚丽等似回答。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我会花费35分钟的时间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 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设备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抽象知识具体化,枯燥知识生动化,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另外结合讲授法,讲授敦煌和永乐宫壁画的作用以及艺术价值。帮助学生对墓室壁画的.理解欣赏。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以题目进行引申,讨论。如画像石与画像砖的区别等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的串联 积累 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 大概花 (2-3分钟) 我会扼要简洁的总结一下宗教壁画的代表性壁画以及艺术特点。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墓室壁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 在板书设计方面,因为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所以我的板书尽量做到简洁、鲜明、条理、重点突出,

  5 布置作业。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分层训练,加强理论联系实践。

  课堂作业是选择一副你喜欢的壁画进行赏析?

  五 我为什么这样说课

  首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无减。

  其次对于教材策略的选用,由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但缺乏宗教壁画的历史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运用组织学生活动,进一步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实现知 情 意 行的统一。

  还有我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形成新的知识,从学生的能力入手,运用示范法,使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我根据高中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学*,力求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培养美术鉴赏的能力,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我所有内容,由于经验不够,教案准备的不是很详细全面,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我的说课进行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15

  随着说课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扩大,说课逐渐成为现阶段极其重要的一种教研活动。那么湘教版高中美术该如何写说课稿呢?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术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术说课稿:人间生活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

  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5分钟)准备

  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 第二单元 第四课:人间生活 第1课时

  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 欧文博

  (二)、复*导入:(2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

  (三)、新课讲授(28分钟) 创设情景:

  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 (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页。

  2、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

  (1)、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妇女捣练时的情景。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2)、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3)、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

  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4)、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5)、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答)

  (1)、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

  (2)、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韩熙载夜宴图》 “听乐”部分。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4)、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5)、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6)、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7)、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的举动吗?

  (8)、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9)、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11)、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12)、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13)、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14)、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史资料。

  4、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分钟)(4-8学生回答并体验)

  (1)、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2)、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3)、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4)、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5)、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欣赏、感受这幅名画。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轿的人等等。(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7)、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5、出示: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分钟)

  (1)、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了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课堂总结:(1分钟)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五)、实践练*:(12分钟)

  (1)、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析。

  (六)、展示点评:(3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七)、作品欣赏:(3分钟)

  1、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2、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3、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得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谢谢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3)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

高中美术说课稿14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次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5课《进入历史》。本课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其中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学生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同时观察能力与感知能力增强,在美术学*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质性的、美术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深入的了解事物的细节,并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如下三个维度进行设置:

  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语言以及美术的社会功能,掌握类似美术作品的欣赏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并能运用鉴赏方法鉴赏美术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合作探究,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能够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理解美术作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典故。

  难点:以专业的美术术语赏析相关美术作品,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比较法、合作探究法。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观赏、探讨,尝试体验进行创造表现,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特意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图片、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会以轻松的谈话方式开始课程,提问学生:当你想去了解历史的时候,都会利用哪些渠道?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除了通过查阅史料、参观博物馆、领略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运用网络等资源外,古今中外的很多美术作品也是带领我们进入历史、了解历史的另一条渠道。顺势导入新课《进入历史》。

  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顺利带领学生进行新课的学*。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通过播放幻灯片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阎立本的《步辇图》。针对画面内容,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画面当中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我会总结:画面描述吐蕃国王派使臣禄东赞拜见唐太宗,希望与大唐联姻的场景。坐着的是唐太宗,身穿便装,在一群宫女的簇拥下,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利用女性的美貌和柔媚,来缓和战场上的冲突,将唐太宗画的身形高大展示身份尊贵以及大国姿态,整体呈现出唐初各民族之间的*等与和睦。

  接下来,我与学生一起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荆轲刺秦王》,要求学生仔细辨认画面上的人物和道具,以及构图上的特点,同时思考问题:同样是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为什么该作品能够产生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回答后,我总结:画面场景围绕柱子展开,画家并不要求历史的真实,秦始皇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刺秦王的场景为进入石祠中祭拜死者的人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气氛。画面描述的就是匕首刺中柱子的那一瞬间慌乱的'场景。

  然后,我将组织学生分组,并播放幻灯片,展示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以及照片《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带领学生对比分析:油画与历史照片相比,在人物安排、神态等方面均做了哪些改动?为什么?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我会补充:画家在作画时将人物的位置进行了精心安排,神态上也做了相应的艺术处理,这样组织画面是为了渲染开国大典这一盛事的举办,记录了历史性的一刻。

  之后,讲解除了一些重大的历史时刻,还有一些美术作品中会有权利的体现,我会出示作品《瑞鹤图》,与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屋顶上这么多鹤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在古代,祥瑞和奇观都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朝代的兴衰情况。画家截取了宫殿的屋顶,真实的为我们再现了今天早已不见的北宋宫殿的庄严。空中的白鹤围绕着屋顶成一个环形盘旋,这是天下太*的象征,对这个景象的描绘是对皇权合理性的一种强调。而宋徽宗亲自画的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只有作为皇帝的他才有权利享有这个奇观。

  本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欣赏,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合作学*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提出了一些符合学生的认知并且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相关历史作品的认识。

  环节三:总结解释

  教师提出问题:总结一下美术与历史的关系?请学生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回忆作品并进行回答:美术作品反映历史。我将总结:人类永远有对历史的认识、渴望和想象,除了写下来的文字,美术的图像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透过这些图像,借助相关的资料,能使当代的人们走进历史,与历史对话。

  该环节通过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重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课堂活动做铺垫工作。

  环节四:拓展延伸

  我会展示《拿破仑加冕》《加莱义民》《美杜萨之筏》《大卫》,组织学生欣赏,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回答以下问题: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选取的是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突出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或立场?小组之间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必要时教师补充一些背景知识,说明美术作品与一般历史事件的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课题的理解。

  本环节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语言评述与鉴赏的能力,培养了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环节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对艺术中的历史与历史中的艺术加以小结。最后鼓励学生在*时生活与学*中留意以历史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自己提问并寻找答案。

  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幅反映历史事件的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下节课口头回答自己的发现。

  这一环节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本课是建筑艺术欣赏单元的开篇,分为四大部分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围绕“什么是建筑艺术”展开,探讨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表现方式和特征。第二部分围绕“建筑有哪些类型”展开,即探讨建筑所包括的种类。第三部分进一步深入探讨“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即建筑艺术的基本属性。第四部分围绕“建筑艺术有哪些语汇”展开。通过本节课学*,为之后的建筑艺术学*内容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二、说学情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探究精神,思维比较活跃,见解独到,对生活有着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对中国著名建筑有过参观,也有很多同学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了解建筑,有着自己的印象与感触。由此,对建筑艺术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具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并非发展的尽善尽美。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上会更多的采用教师引导,然后抛砖引玉的方式展开,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建筑艺术,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建筑艺术概念和分类,能自主分析其艺术特征,学会使用建筑语汇进行欣赏,懂得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讨论等方法,运用建筑语汇描述、评价建筑艺术作品,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为了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分析建筑的艺术特征,归纳建筑艺术语言。

  难点: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

  六、说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收集的图片、视频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为此课堂开始,我将通过PPT播放不同建筑连续动态图片,请学生思考: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在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金碧辉煌的北京故宫、曲径通幽的苏州园林、雄伟壮观的古希腊神庙、高峻挺拔的哥特式教堂……这些中外著名的建筑,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一个地方的特色,而它们独特的造型和空间也深深的打动着我们。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艺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座建筑呢?引出课题《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通过这种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活动二:描述分析

  此环节我将由浅入深依次展开:

  首先,我将通过PPT播放视频《建筑的发展》,请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什么是建筑艺术?请说一说它的概念。

  学生可能有如下回答:建筑艺术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涵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和绘画等视觉艺术类似。

  我顺势总结: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艺术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承受,需要大量的财富、技术条件、劳动力和智慧才能实现,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接下来,我继续追问,结合视频播放内容再想一想建筑有哪些类型?可以满足人们哪方面的需求?

  学生的回答有: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巢穴、民居等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庙宇、陵墓可以满足精神需求,宫殿两方面都可以满足。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建筑的类型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增加的。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类型还会不断增加,体现人类文化的不断进步。

  为了进一步探索建筑艺术特点,此环节我将播放《故宫》《科隆大教堂》《苏州园林》等建筑图片,设置小组讨论,请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分析:建筑艺术有哪些艺术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如下:科学性,如科隆大教堂的飞扶壁使得建筑高耸、轻盈;适用性,如我国南方民居防潮;艺术性,如苏州园林是诗情画意的结合;文化性,如故宫集科学、艺术、文化等为一体。

  我进行总结: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是居住的机器”,每句都涵盖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建筑艺术不仅符合一般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还在文化内涵、科学技术等方面能做出许多独特的创新。

  接下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寻建筑艺术语言,请学生结合收集资料观看课本,设置开火车式问答:建筑从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与其他艺术品既有相通之处,也有它独特的个性,那么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语汇表现个性特点呢?

  学生依次回答有:形体、比例、尺度、均衡、节奏、色彩与质感、环境等。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无言的建筑便是依靠上述种种语汇奏响着动听的旋律。我们对建筑艺术的内涵、类型、特性和表现语汇有了初步的.认识。艺术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体悟,才能培养出一双懂得欣赏建筑之美的眼睛。

  通过这样分步骤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建筑艺术特点和相关语汇,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探究性思考能力,还能营造良好的学*氛围。

  活动三:总结解释

  此环节将引导学生梳理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为此我将设置自由问答,请学生依次发言: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艺术?

  学生回答后,我进行总结:在欣赏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时,被当作合乎形式美法则的艺术品,具体欣赏的角度可以从类型、造型、功能等方面入手,运用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感受建筑艺术。

  此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为他们解决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形成自主学*的良好氛围。

  活动四:欣赏评价

  深入分析之后,我设置了“学以致用”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理解本课的精髓,说出自己的收获。故此我将播放当地建筑图片,请学生思考问题:观察身边的建筑,使用相应建筑艺术语言进行欣赏评价。引导学生从时代背景、造型、功能、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筑的内涵、类型、艺术特点。

  通过对当地建筑的欣赏,进一步巩固建筑艺术欣赏方法,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拓展视野。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程即将结束,我会请学生主动分享本课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最后布置这样的练*:深入调查课堂上讨论的当地经典建筑艺术,分析建筑的成功之处,写出调查报告,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请学生分享收获,真正践行“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后的作业是为了让学生以课堂为中心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重难点突出。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中国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中国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课后练*题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西方现代艺术》是普通高级中学《美术鉴赏》(人美版)第13课的内容,从教材内容上来讲,学生对各种类型美术作品的鉴赏知识有了大致了解。因此,本课的目的是围绕“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这个主题,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课中我采用“欣赏与实践结合”“音乐与美术结合”的设计方案。课中既有美术鉴赏部分又有设计活动制作展示部分。只是在教学设计里各自侧重点、所占比例不同。“教学目标”符合《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涵养、美感,丰富生活情趣和终身爱好美术的情感,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内容结构:

  本课分引入、讲授、讨论,体验四部分,为更好地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所选作品都是在美术发展有代表性的,包括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前卫艺术。但是,对于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则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本节课以西方现代绘画的几个主要流派为主要内容,领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学情分析:

  根据高中学生年龄的特点,求知欲强,独立思考能力争强,很有分析评论的能力,同时,他们又不仅满足与现在教学内容,喜欢创新,喜欢刺激,喜欢独具匠心,喜欢博览群书,更喜欢在网络上收索他们喜欢且易接受的信息。另一方面,他们的艺术基础不是很扎实,艺术素质高低差别大,接受艺术的能力不均衡。根据这些我考虑在本课教学中,加些互动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西方现代前卫艺术及其思潮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学会鉴赏与评述的基本方法。并敢于大胆的在实践中运用。

  (2)能力目标:培养与提高学生观察、鉴赏、评述、创新、实践等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鉴赏西方现代绘画流派。主要介绍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抽象主义、表现主义及超现实主义,

  初步理解其艺术特性及表现手段。

  教学难点:西方现代绘画各流派的特点及总体艺术风格体现。现代派艺术较为复杂,历史的

  评价不一,学生的理解难度较大。

  教学准备:电教设备、教学课件、影像资料、体验材料。

  学生准备:看教材、资料图片素材、体验材料

  教学预见:学生可能对现代艺术不一定喜爱,可能难于接受,学生课前沟通不了没有一个预先的认知过程。学生可能会不愿对作品进行评述,教师要随机性的启发,引导其语言表述评作品的能力,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教学之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

  教学评价:口头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

  教学形式:教师讲述、学生欣赏、讨论、游戏、展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分组形式

  二、导入:听后印象派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提问方式引入课题《西方现代艺术》

  三、新授部分:

  (一)、西方现代艺术

  背景:自从19世纪末后印象派画家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美术的写实传统,加之人类进入

  20世纪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各种社会思潮层出不穷,从20世记

  初在法国产生的野兽派绘画算起到20世纪末,有名称的美术流派多达二三十个,以马蒂斯、

  毕加索、达利等代表现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总体上都具“个人

  主义与形式主义“的特性。

  教学形式:(观看课件)。

  鉴赏目的:围绕什么问题去观看?看后学生了解些什么?

  (1)围绕现代艺术特征,(2)了解西方现代主要绘画流派。

  1、特点:企图突破以至完全摆脱或否定西方绘画注重写实的传统,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探索。

  2、代表流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

  (1)后印象派:把对形式和绘画媒介的探索理智化和系统化,从而开创了西方20世纪现代艺术的新纪元

  例:塞尚《咖啡壶边的女人》,作为法国珍宝参加上海世博会。

  (2)野兽派:产生20世纪初的法国。随意运用色彩和线对形体表现,并加以夸张、变形。例:(法)马蒂斯《舞蹈》

  (3)立体派:打破传统以固定视点表现对象的手法,开创把形体解体,再重新组合,从而出现与常态不同,创造鲜明个性和强烈的艺术震撼力的形象,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例如:(西班牙)毕加索《格尔尼卡》

  (4)未来派:产生20世纪初意大利。特点强调表现运动和速度。体现“前卫、喜悦、兴奋、_”。

  例:(意大利)巴拉《拴着链子狗的动态》

  (5)表现派: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

  例:(挪威)蒙克《呐喊》

  (6)行为艺术:也称行动艺术、身体艺术、表演艺术等,国外目前通用的用法是performance

  art,它是在以艺术家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的行为表演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自身身体的

  体验来达到一种人与物、与环境的交流,同时经由这种交流传达出一些非视觉审美性的内涵。

  观看视频。

  讨论:1、你觉得行为艺术能接受吗?

  2、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二)、开阔视野,综合欣赏:(选择放映)

  (三)、体验活动,“假如我是艺术家”

  学生做重构练*,自由组合、分组活动、学生展示:(自评、互评、师评)

  背景播放印象主义音乐家德彪西《月光》

  1(五)、课堂小结:(教师)

  西方*代美术的演变,曾被人喻为一个传奇性的故事。由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千变万化的价值观念,打开了许多未曾探索过的道路。一直到现在,“现代美术”仍是个令人迷惑的名词,一些被公认为艺坛巨人的画家,如塞尚、马蒂斯、毕加索虽已成为艺术的传奇人物,却仍然经常被一般人所忽略,毕加索的立体派或荒唐或有趣,马蒂斯的野兽主义或美观或滑稽。当然,无论何种艺术形式,所反映和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变化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心理特征,都是艺术家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反映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作品映射社会和人生,采用的语言是荒谬,寓意,抽象,但确是西方现代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写照。其中的积极成果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开拓了艺术的视觉表现空间。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风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浴、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皱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远构图,*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效,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己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白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估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技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下节课我们将要学*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请同学们提前预*。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转身板书《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回到原来位置

  一、说教材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15册第1课的内容。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领域,本课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和发展综合思考能力。教材选择了若干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服装、工艺、建筑和摄影等。引导学生理解在人类的历史进程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中,美术是如何反映社会文化,以及社会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所以我会注意学生的学情。针对他们的年龄及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把握。由于他们的认知领域已经比较完善,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开始向多维度发展。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的来启发引导,结合他们的学*能力足以很好的完成本课的学*活动。

  1、知识目标:对一些代表性的作品欣赏、比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

  2、能力目标:将历史、地理等科学知识与美术能力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的文化造型载体”这一基本知识。

  (2)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方法中我先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特点分析,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欣赏法和情景教学法。

  接下来我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境,激发学*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引导点拨,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我将分为导入,教授课程,共同探究,最后小结这几个步骤:

  1、导入:展示一组图片:出示作品——壁画艺术。《舞马衔杯纹银壶》(唐)和《三彩骆驼载舞俑》(唐),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提出问题思考与讨论。我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有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2、教授课程

  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A欣赏图片:我会利用媒体展示图片:《簪花仕女图》以及时代背景。在欣赏的同时我会穿插提出问题:

  (1)比如在看《簪花仕女图》整体场景的时候,让学生再仔细观察过后说说自己的对这幅画的理解。从作品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场景?

  (2)在欣赏局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首饰中入手,观察讨论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如何?

  (3)从画面上的人物动物在唐代就已经被描绘的如此栩栩如生细致入微,而在当今社会却甚少佳作。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感受?我想通过本问题的设置使同学们明白在当今社会中绘画教育的利与弊,从而深化本课的情感价值目标。

  3、共同探究

  为了进一步论证“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我会要求学生运用新学的欣赏评述方法对本组作品进行简单分析和评价:

  分别展示“青铜文化”、“唐代人物画”、“西方绘画”、“建筑与文化”、“服装文化”五个方面的图片。师生共同探究证明“为什么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同类美术作品来反映当时的历史。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让我们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深刻魅力和内涵,我希望我们以后再欣赏美术(艺术)作品的时候,不要仅仅只从审美价值的方面去做审视,而且还要善于发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

  (我主要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布置作业,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如:欣赏淡彩画作品《春》,并试着分析作品蕴含的人类文化,有不懂的地方下

  次上课大家一起讨论。

  探讨:除了美术外,其他艺术,诸如音乐,戏剧,电影,文化等是否也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为什么?

  六、板书设计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我的板书线索明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展示不完整,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8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代雕塑的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罗丹介绍

  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

  学生:谈谈感受

  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本课承接第一课内容什么是美术作品及美术作品的价值,分析了美术作品的“图像”。对于图像的理解,应该和其他教材中所提到的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或有关论著中提到的美术的“形”,是一个概念。本课使用“图像”这个概念,其实更加强调了美术的本质——可视的图像。“美术教育的价值系统是建立在美术的基础要素之上的,是这种基础要素在教育的实施过程——感知、欣赏、创造中得以发挥的结果……音乐教育围绕乐音进行的,语文教育是围绕文字和语言进行的,同样,美术教育是围绕形进行的。(《美术及其教育》P.185,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的分类可以从材料分为国油版雕、电脑美术等等,按照地域分为西方的东方的等等,但是最为本质的分类还是从图像本身,这一分类的结果就使美术分成了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本课教材要点分析如下表:

  类别怎样理解怎样鉴赏作品范本

  (教材资源拓展)

  基本概念关键词

  具象对应于客观物象,与客观物象刻画的细微,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表现符合眼睛看到的真实真实,象要关注艺术家要表现的典型人物、描绘的典型事件(情节),叙述什么事情,记录什么内容《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

  (也可以适当引入学生熟悉的作品如写实的素描作品等,便于对概念的理解)

  意象艺术家把现实世界进行了情感化主观化处理,突破人们的视觉经验,拓展我们的视觉范围,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主观,夸张变形、重组、打破常规的色彩关系比例关系、虚幻了解艺术家的背景,解读作品表达的情感《狐狸的游戏》《李白行吟图》《荷石水禽图》《圣维克多火山》《生日》

  (为了增加乐趣,可以让学生画卡通漫画、老师根据时间关系演示水墨花鸟画等)

  抽象不对应客观物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强调美术作品形式要素的独立的审美价值形式、形式美感受形式美:如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浑沌、材质等等,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特点、产生的原因,从而解读作品草书与篆刻

  康定斯基作品、蒙德里安作品等

  (可以活用教材,从中找到此类作品如P51,可以多方面补充教学资源)

  【教学设想】

  本课作为鉴赏的第二课,是学生接触鉴赏的开始,不宜设置较高的学*目标,应当循序渐进,随着对美术作品更多的了解而在以后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难度。所以本课不穷尽每一件作品的意义,只要学生能进行分类,并简要说出其特点就可以为以后的欣赏奠定基础,然后视学生理解的程度和速度,决定是否增加相应的深度,如较完整深入地鉴赏一件或两件作品.

  教学中注意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注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同时不失去美术本身的审美特性,使学生身心得到陶养。为此,我将采用培养反思力的方法,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反应,重视感受与体验,积极辅导,使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动脑的*惯;力求通过教学使每个学生在都能得到新的体验与认识,得到提高。

  通过预想教学效果,争取最大限度实现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实际效果,把问题考虑在先。至于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则需要课后通过返观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作业等活动,深入的反思研究。

  教学目标:能够感知图像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并为之分类;能说出三种形态图像的特点;会运用观察体验,与同学讨论交流、查阅资料等手段达到理解具象意象和抽象艺术的目的;能体会到不同图像形态的形式美感等艺术趣味、有探究和参与学*讨论的热情。

  教学重点:图像三种形态的分类及其特点。三类形态欣赏的要点。

  教学难点:对意象艺术的判断,对抽象艺术的理解。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讲授,练*实践

  学法:观察感受,讨论交流,比较与归纳,练*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库、实物挂图、范画演示用具

  学具准备:分类表,绘画纸,自我评价表(如果每一课都这样做,集中在一个图画本上,不但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可以积累成一个学*档案。有利于收集作品、收集自己的学*成果,随时反思评价自己的学*效果,也可以使老师和家长了解自己的学*情况,还可以与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

  环节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选择1、心理诱导

  选择2、直接导入,“人是爱分类的动物”----贡布里希语

  选择3、练*导入:画一个自画像或者熟悉的物品或者拿手的形象

  选择4:机动讲授动手活动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进入状态”

  过程列出三组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欣赏对三组作品的分类,由易到难。展示作品,提出问题:这些作品哪些可以相互归类?归类的理由是什么?观看,分析,判断,讨论,回答.学生可以自由回答,也可以由老师“点将”式回答,或者由学生小组推荐代表回答。引发学生的反应。美术作品不是时间艺术,所以可以同时展开,学生从自己的认识和经验出发来判断。

  具象意象抽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P5思考交流题:同样的题材,摄影家和国画家与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如何归类?有何不同?思考与交流

  向老师或同学质疑问难。探究问题,思考的递进,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体验与创造选择其中之一练*:

1、用抽象的线条表现P6三件作品给你的感受.

  2、画一幅画,自己分类并说明意图

  3、仿照蒙德里安的作品进行构成变化,变到看上去舒服为止。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动手体验理解的验证体验创造的快乐,审美的愉悦,动手可以消除单纯思考观看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美术的热情。

  反思

  评价抽查学生对自己本节课学*的收获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评价学*效果,和创作结果思考,回答有疑问继续交流发现自己的知识或能力的增长点。本节课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小结回顾重点难点反思自己的学*成果概括总结整个教学活动

  本课所期望的学生达到的能力目标:

  能力递进目标(这四个目标也是相互关联的四个教学环节ABCD

  (需要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

  一.基础知识和能力。

  通过感受分出具象、意象和抽象能准确分类个别地方不清楚。不清楚意象与抽象之间的差别,或意象与具象之间的差别分类误差较大,感受力弱不能分类,或错误很多,对作品没有感觉,没有兴趣

  二.深入探究与提高。能说出具象、意象和抽象图像的特点能在同类作品横向比较或不同类作品纵向比较,归较完整的答案表达的较准确不太准确,不能表达准确或跑题。

  三.创造性体验。通过感觉、联想、模仿等手段,能体验创造一件简单的作品,并能说出表达的意图。能够出色完成基本完成大体完成完成简单或难以完成。

  四.能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得失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欠缺。

  通过学生作业和课堂学*记录来进行评价,以便了解学生的学*情况,跟踪辅导,因材施教。并以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为了让学生体会速写艺术的魅力,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速写作品,期望通过欣赏名作、佳作,领略其中的韵味,提高他们的审美和表现水*。

  二、学生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美术特长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素描训练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对物象也有一定的绘画功底、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技法上还是比较薄弱。通过速写练*,可以提高他们对线的认识,对线条的利用,增强审美感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速写的认识、学*速写的方法以及速写的表现形式。

  四、作业内容与提示:

  采用以线条为主的形式,进行人物的写生练*。

  要求:线条流畅,构图饱满。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人物全身照片一张。

  (一)导入课题:

  师:每人取出一张32开白纸,把自己手中的照片里的情景用线画下来,注意整体感。

  学生认真描摹照片中的人物。

  师:你们以前画过这样的作品吗你们知道这是属于什么形式的绘画吗

  学:线描

  师总结:刚刚我们大家所画的画就是用线来构筑形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种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那就是——速写种类之一的线描。

  (二)欣赏范例

  师:欣赏儿童画和大师作品四幅

  什么是速写:

  看字面的解释,顾名思义快速书写,在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敏锐地抓取所需要表现的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作为记录和反映生活的有效手段,其特有的真实、生动与鲜活是其他表现形式难以替代的。

  师:第一幅人物画是以什么样的表现方式表现画面

  学:线条表现

  师:第二幅儿童人物画呢

  学:线面都有

  师:第三幅速写是什么表现方式

  学:线条

  一次类推

  师总结:

  速写的表现方法:1、以线为主,线面结合2、以面为主3、线描

  师:这节课中我们主要学*第一种表达方式,以线为主,线面结合。

  讲授新课:

  师:速写学*中线条的运用极为重要,同学们再欣赏几件作品,体会线的.作用与表现。

  通过绘画元素来分析(形体结构、光影明暗、空间透视、质感量感、物象的内在力量与意蕴、物理性质、人的内心世界)

  学生通过专业绘画语言的元素分析画面,

  学生1:第一幅画面以色调为主,黑白对比明确,体积空间感强烈。

  学生2:第二幅画面不具体,主要是用线描作画,能看出形似,感觉作者画的比较轻松。

  学生3:第三幅自画像运用素描的语言来表现,结构清楚,透视正确,形象特征突出,有黑白对比,但是比较弱。

  学生4:画面抽象,不是素描的基本元素表现,不太懂,有黑白对比,没有空间变化,感觉人物内心不正常(此时学生哄笑)

  学生5:这幅画不像在生活中看到的树木,不是写实类的,但是还能看出是树木,黑白对比弱,形体不具象,空间趋于*面。

  师总结:以上几幅画面都是速写的种类,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主观表现在线条运用上,可以看出线条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是造型艺术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三)技法表现:

  出示几件作品学生欣赏

  思考问题:1.这些作品在表现风格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2.你能给它们分类吗

  3.你喜欢哪幅作品你觉得哪幅作品中的线条最美为什么

  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以上问题并回答。

  学:比较喜欢写实的作品,最看不懂的就是最后一幅抽象画,好像是个人物,但是太难看了。不理解。

  学:第一幅很漂亮,第二幅也很具体,是一张嘴,速写太乱了。

  师总结:

  1.写实性速写——以展现客观物象真实感为目标的线条绘画。

  2.表现性速写——表现画家对客观物象主观感受的线条绘画方法。

  3.抽象性速写——为表现事物内在的精神、用纯粹形式符号进行非物象化表现的线条绘画。

  速写教学中离不开线条的表现,请同学们列举一些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线(如地*线、沙滩的波浪线、冬天的树枝、电线、人的轮廓、山峦流水、云彩等等)

  师:这些景物中运用了哪几种线这些线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成组讨论并回答上面问题。

  教师总结:

  直线——刚强

  曲线——温柔

  粗线——豪迈

  细线——精致

  斜线——飞跃、前进

  水*线——静止、*和

  垂直线——严肃、动感

  锯状直线——焦虑、不安定

  师:绘画中的线和数学中线的概念不同,它具有方向、形态、质感、明暗、虚实等特性,线之间也有远*、疏密、前后、曲直、横斜等对比变化。

  通过上述的学*,请同学们根据你对线的感觉用笔修改你刚才的作品,注意线条的表现力

  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作品。并请两名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绘画内容以及采取了哪些线条的表现形式。

  (四)本课总结

  师:本课学*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了解什么是速写

  2.速写的几种表现方式

  3.了解作品中线的运用。

  4.归纳了几种线形的区别

  5.注意整体把握对象和线的形态和走向。

  (1)写实性线描写生

  整体——局部——整体

  (2)表现性线描写生:

  整体观察(局部——整体)

  老师示范:现场作画

  (五)家庭作业:

  作业题目:我的同桌同学

  表现形式:以线为主,以面为辅

  纸张要求:16开大小一张

  画笔材料要求:铅笔、炭笔、钢笔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2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法:在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3

  一、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培养学*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

  应用该方法进行练*。

  六、教学方法:

  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

  提问:

  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1.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绘画:在二维的*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B.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如石膏像、木雕等。)

  C.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D.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三)、艺术欣赏活动中所要涉及到的几个因素

  影响欣赏活动的第一个因素就是──感觉。

  必须有后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的支持,这就是──知识。

  第一点:为美术范围之内的知识。

  第二点:为美术范围之外的知识。

  还需要第三个重要的因素的参与,那就是──情感与想象。

  思想与观念──这是影响艺术欣赏活动的第四个因素。

  第五个因素为──评述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

  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

  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

  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

  气韵生动-即-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即-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

  骨法用笔-即-用笔(指用笔力度)

  随类赋彩-即-色彩(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即-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

  传移摹写-即-临摹(临摹即可学*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四)、课堂总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五)、作业:书后练*(六大类: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书法、篆刻。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也不例外,表现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它随着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而演变。)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头像作画》,现在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素描》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八章。其中基础模块内容包括概述、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和速写与默写。选学内容包括风景写生、半身人像写生。教材遵循科学性、针对性、实践性原则,每章均采用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程序和表现方法要点“三段式”结构。并将结构造型和明暗造型方法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展开训练,充分体现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和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要求,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本教材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教材,是必修课程。也是*面广告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学*本教材,一方面能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能强化技能,发展思维,提高素描造型的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中专一年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中专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思想为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里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学生更热爱本专业。 知识目标:掌握头像写生步骤并加以运用

  能力目标:通过头像作画步骤的学*,培养学生的快速造型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形体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定基本形 把难点定为:形体塑造阶段主要任务----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表现

  五、教法与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生特点,我主要采用提问法、欣赏法、展示法、教师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

  依据静物写生知识运用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围绕上述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案例赏析—引导—示范”的三步骤方法,充分利用教具,以实例为主线,不断采用赏、析结合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素描知识,在实例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整节课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配合中完成,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原因在于首先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

  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其次,文艺复兴无论在时空方面远离学生的生活,只有采用鲜活的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学*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情感。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我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和比较分析来启发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体会美术的文化价值,提高审美能力。

  B学法阐述

  头像作画步骤的准确性及运用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真正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赏析活动中,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准备采用以下学法:

  1、“提问法”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这也是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

  2、“尝试操作法”增强互动性,掌握头像作画步骤的实际运用

  3、“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4、“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然后提出难点、凝点,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程序

  根据素描课的特点,本节课由作业评讲、导入、授新课、课间巡回辅导、总结五个环节组成。

  1、作业评讲:评讲前次课的作业,在互动中展开评价,采用多表扬、鼓励的评价方式。

  2、导入:展示历届美术高考优秀头像作业,鼓励学生学好美术

  3、新授课:传授新知识,引导学生学*新知识。以伏尔泰石膏像为例,讲解头像写生的方法步骤。

  ①构图阶段(打基本轮廓):这时主要任务是观察对象,打好轮廓。多媒体课件展示伏尔泰头像,引导学生去观察对象。伏尔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多次被流放,我们常用的伏尔泰石膏像是翻制乌东的雕塑伏尔泰坐像,雕塑家刻画高龄的伏尔泰被流放回来的情景,宽松的长袍遮盖伏尔泰瘦弱的身躯,但他目光炯炯有神,充满智慧的光芒。让学生感知伏尔泰的特征。(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前额高而宽,面部瘦,嘴角露出似笑非笑,似乎是对敌人的讥笑。

  ②形体分析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定基本形,这是本课的重点。依据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作画原则,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法,将复杂的头部形体结构进行概括。边观察,边分析。复*头部结构,人的头部是对称的,要将左右对称的对应部分联系起来画,还要准确地把握其透视变化。可用辅助线(学生回答垂直线、水*线和倾斜线),寻求对应的相互联系和透视变化。准确地把握头部结构和五官位置。这时要学生学会整体观察、整体作画的.方法。要画左边看右边,画上面看下面。最后用线或略加明暗的方法将对象的形体结构确定下来。不断分析、比较。在石膏像写生中应该强化这一阶段的训练,作为单独的重点的训练课题,以提高对头部形体结构的认识,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③形体塑造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以明暗色调塑造形体,深入刻画与表现。基本形体塑造主要以形体结构、明暗交界线为依据,以暗部色调为重点,通过明与暗两大部的对比关系去完成。在暗部色调基本画好的基础上,接着画明暗交界线亮部一侧的中间色调。这一个变化丰富、微妙的色调区域,必须认真对待。在不断深入刻画表现的过程中,不断观察、不断深入、不断修改。五官的刻画要始终保持相互照应、同时并进的一致性。但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还要注意虚实变化。

  ④调整统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到客观形象上来,恢复到第一印象的新鲜感,认真分析、提出问题,调整修改。这时要将作业放到头像旁,退到一定的距离,整体的观察比

  较,提出几个问题,在作业中逐一寻求答案。根据提出的问题,多观察、多比较、多分析、多思考,找准主要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修改的“点”一定要找准,否则将不可收拾。调整,要从整体出发,抓住整体。将局部调整的过程变为充实整体的过程,使画面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4、作业练*

  写生或临摹伏尔泰头像,让学生进行素描打形练*,掌握和应用本课头像作画的方法步骤。要求学生主要以结构分析为主,在四开素描纸上完成作业。

  教师巡回辅导:由于学生理解及掌握静物的写生步骤的知识层次不同和素质参差不齐,在巡回辅导时,可以要求基础好的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再进行其他头像的拓展练*。根据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会出现的情况及时辅导。

  5、总结:本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通过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学*,提高塑造形体的能力。以欣赏,示范,实践等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七、简述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以头像写生的步骤为主,并在每个步骤中,注明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头像写生的基本步骤,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系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尽可能说明白“教什么”和“怎么教” 以及“为何教”。这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希望各位老师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4)

——高中美术说课稿 (菁华10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1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鉴赏中的《*古代雕塑欣赏》。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雕塑发展的时代背景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是对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雕塑时代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雕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雕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雕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古代雕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陵墓雕刻、佛教石窟造像在*雕塑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古代雕塑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雕塑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雕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雕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点:①知道*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雕塑?

  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入题)*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本之所在。

  2、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

  (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3、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言: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

  ⑵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探究

  教学活动(一)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

  ①说 一说:

  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

  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二)*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甘肃敦煌石窟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六、教师课后总述: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

  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4、课后探究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击鼓说唱》《昭陵六陵》的相关资料,概其艺术特点。

高中美术说课稿2

  一、教学分析与教学目标。

  1、教材分析。

  说课的内容采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本课内容是美术鉴赏基础知识认知的开篇环节,向学生介绍了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具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功能等),由学生较能"看得懂"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是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

  2、学情分析。

  授课班级为高一级学生。由于地方教学条件的限制,美术教育认识的不足,美术教学受到忽视。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目标模糊,偏离的现象普遍存在。

  但是,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渐形成一套认识,分析,判断事物的方法,手段,对富有挑战性的事物有极高的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可塑性仍非常大,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的成长,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设定。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结合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一)认知目标。

  了解若干中外具象艺术著作 ,掌握具象艺术的基础知识。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具象艺术的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思维。

  4、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方式。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美术学*的兴趣,唤醒他们的探究热情。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关注社会。

  (三)发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合作互助中完成学*任务。

  (四)教学重点。

  了解具象艺术的特点(真实性,情节性,典型性)以及社会功能(社会记录,社会干预),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具象艺术作品,进而领会具象艺术的社会意义。

  (五)教学难点。

  对具象艺术作品情节性,典型性的理解;在具象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作典型性的处理(塑造典型的形象与典型的环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1、教学方法:

  结合本课教学的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

  2、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教科书中的内容主要是循着问题"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 ,"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 ,"具象艺术有哪些功能 "逐一展开。按着这样的顺序讲解,容易回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自主式教学是相背离的。于是,我以教学重难点作为隐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以引导学生自发探究为主,适时点击知识点,使活动游离于知识点之内,让学生在轻松的学*氛围中吸收新的知识。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一)教学步骤:

  1、点题,故事引入。

  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

  3、活动:模拟情景。

  (1)案情分析《马拉之死》。

  (2)心理分析《最后的晚餐》(补充)。

  4、小结。

  5、示图,浏览。

  6、思考与讨论。

  7、作业安排。

  (二)教学设想

  1、环节1:点题,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出具象艺术最显著的特征:真实(客观再现现实)。设问:其真实性可否让照相机替代 进入第二个环节 。

  2、环节2:浏览图片,锁定图片——欣赏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经典的中外具象艺术作品,感受学生的兴趣所在,稍微穿插对作品的讲解。锁定画面《马拉之死》。

  3、环节3:

  (1)模拟情景——“马拉之死”案情分析。

  (2)角色模拟。

  ①师:主持会场。

  ②生:探长。

  ③各小组:来自不同国家的专案组。

  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让学生在激烈的解疑氛围中体会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将生活典型化,艺术化的处理。

  4、环节4:

  小结:

  (1)充分地肯定学生学积极地思考,参与,合理的推断。对学生的评价是站在学生是否在细致地观察,合理地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2)点出作品所定格的瞬间,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关注, 引发丰富的联想是因为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是艺术家经过精心设计的。

  5、环节5:

  示图,浏览:活动后的思考与缓冲。学生已完成各自的理解,程度不一,让他们在作品欣赏中得以补充。(转换到艺术表现方面思考作品内容)

  6、环节6:思考与讨论。

  (1)在分析场景,解答疑团后,换位思考:作为艺术家,马拉的好友,你会如何画《马拉之死》

  (2)具象艺术以其特有的方式给人以真实感,故事情节,在社会生活中你认为它有没有意义 可结合作品说明。(深化,提升认识)

  7、环节7:作业安排。

  (1)根据《最后的晚餐》所提供的信息,小组合作调查,找到出卖耶酥的人。并试着安排耶酥新的座位。(合作学*法,教学反馈)

  (2)在教学设计中,模拟情景为主要环节,其他的是铺垫与有效的补充。创设案情分析的情景,角色假拟,为课堂的气氛增色不少,我只是个主持人的角色,众学生成了众探长,每个小组成了来自各个国家的'专案组,称呼变成这样"请来自美国专案组的李探长为我们分析案情"。学生由观察,理解的切入点不同而有各自的答案,事先因说明只作两种假设:自杀或他杀,根据画面提供的场景分析即可。在此过程中,及时肯定学生对细节的观察,合理的分析,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探疑”的队伍中来。

  (3)对于学生知识点的把握,采用的方式是自然渗透,不罗列讲解,也不在小结中体现,而是适时地"点击",使学生关注,有所领悟,艺术家艺术表现方法及特色的讲解也是如此。

  (4)引发学生的学*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地关注美术作品,美术现象,了解相应的知识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

  四、教学反馈。

  学生注意力集中,围绕着教学过程展开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情分析"的环节中来;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点击知识点,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业反馈:在作业中留下悬念,是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以及感兴趣的美术知识方向等等。以便教师总结反思,构思接下来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保障措施。

  1、“案情分析”环节的开展,学生的兴致会越来越高,有可能出现互相争执不下的局面,或者有些班的"破案"氛围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此时,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基础上,适当地调整"案情分析",浏览图片,小结的时间长度。

  2、根据教学需要,“作业”同“思考与讨论”可互换。

  六、教学思考。

  活动与关注的要点衔接的是否紧密,所设置的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思考,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也许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在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的班,对教学环节有所增减,有所侧重。课后及时地记录,小结显得尤为重要。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具象艺术的功能:

  (1)艺术作品(具象艺术 )。

  (2)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

  (3)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

  2、如何鉴赏具象艺术。

  (1)具象艺术作品的形式。

  (2)典型的形象 典型的情景。

  (3)一个,一群 时间,地点,环境。

  3、作品主题。

  (1)《马拉之死》。

  (2)《开国大典》 董希文。

  (3)《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意)。

高中美术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说课稿4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情感目标:感受我国陶瓷艺术的灿烂辉煌及其对人类的伟大的贡献。

  四、教学重点:

  古代陶器艺术特点及其与当时生活的联系;瓷器的几个重要的种类及其艺术特色。

  五、教学难点:

  陶瓷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对于学生来讲,又是陌生的,本课的教学直观性较差。

  六、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当中我们对陶与瓷的感受入手,导入本课。按照陶器与瓷器产生的先后顺序分别介绍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全课把握住陶与瓷的区别,用对比的方法和展示相关视觉材料的方法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仔细搜集相关材料,有视觉图片,有视频资料,又有现代陶瓷的实物教具,从各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这两件作品给你带来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联系呢?有什么共同点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三)讲授新课:

  1.关于陶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古代陶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的彩陶艺术。(借助图片了解彩陶的图案,分析它们的艺术特色以及与当时生产、生活的联系)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了解《舞蹈纹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绍。

  2.关于瓷器:

  a.产生

  b.材料

  c.烧制温度

  d.特质

  e.瓷器相关知识的介绍:

  借助现代瓷器的教学实物,了解其品类及不同特点,增强感性认识。

  f.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重点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窑、景德镇瓷器等。(关看视频:现代人模拟的官窑和景德镇民窑,以了解我国瓷器艺术辉煌灿烂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钧、汝、定窑的地理位置,艺术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从造型、装饰结合的方面,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贯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四)课堂总结:

  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优秀作品浩如烟海。希望今天的课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艺术、走进陶瓷艺术的兴趣与愿望!

  (五)课后作业与拓展:

  选择一些瓷片或陶片,观察其胎、釉的差异;从触摸中体会两者的质感,从瓷器与陶器叩击的声音中比较两者的不同。

  宋元以来有哪些重要的瓷窑,其产品各有什么特色?

高中美术说课稿5

  各位专家、老师:

  您们好!我是xx号选手,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各门类的特点及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让学生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学情分析:

  大部分同学在初中时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教学目的分析:

  通过这堂课,我力求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在能力和情感上达到以下目标: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我认为本节课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掌握鉴赏的基本方法。难点是应用该方法进行练*。

  教学过程:

  我对教学过程的处理分为以下四步:

  首先第一步是导入

  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都学*了美术,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都喜欢哪些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喜欢的原因。学生此时回答可能有:*有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奔马》、张大千的《春水归舟》等,外国有凡高的《向日葵》、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不管啥样的回答,都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主。

  接着我让学生欣赏课本插图《向日葵》和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看书:1、鉴赏仅仅是欣赏吗? 接着讲述什么是美术?它和艺术的关系是什么?并板书: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第二步、新授部分

  首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接着讲述美术的范畴并板书:

  绘画 ﹙壁画、*画、油画、水彩、水粉画、版画等美术雕塑 ﹙圆雕、浮雕﹚ 建筑工艺 ﹙编织、染织、刺绣等﹚书法、篆刻

  我对于美术的各种类型让学生举例,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⑴历史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

  学生简单表述后,我结合图例,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第一幅:《放牧》

  第一是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第二是年代:古代

  第三是画面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

  战国时期的雕刻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请在图中一一找出。

  第三幅:《人物御龙帛画》

  此处我设置了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b构图上有何特点?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

  分析的第四幅是《奔马》

  我首先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承上启下,我接着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我首先简单介绍“六法”理论,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

  接着讲解美术鉴赏基本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纵向和横向比较(并进行板书)

  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选择一副插图进行鉴赏,2分钟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强调他们个性。

  第三步是小结

  美术鉴赏的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第四步是给学生布置作业一个课后练*题

高中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 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

  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

  ②名词解释 :时代性 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 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 《艰苦岁月》 《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 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 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高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

  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了解*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高中美术说课稿8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9课《中外园林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园林是人与自然紧密结合、相互交融的产物,园林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创作素材广泛,创作手法丰富、灵活。我们极有有必要将中外优秀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园林艺术的特殊地位,也是我们学生必须了解的。因此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到*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这样才能对中外的园林艺术概貌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客观评价*园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义和价值,更好的理解民族传统,将其发扬光大。

  (二)重点

  园林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分支,各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审美追求、造园手法和艺术风格。无需争辩他们之间艺术水*的高低,而应包容的看待艺术的多样性,因此确定本课重点是:

  帮助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对园林艺术概况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

  (三)难点

  园林艺术表面看来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风格其实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层的自然、社会、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复杂交织在一起。这种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是我们在学*艺术史中应当特别注意的。因次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

  探索不同园林艺术流派的产生原因及发展脉络,从而学会分析艺术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和决定因素。

  二、教法:讲授 、演示、讨论

  三、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同学们曾经游览过或者通过电视、杂志等媒体了解过那些园林建筑,其中说出学生们最喜欢哪个来导入本课

  教师活动:展示一段苏州园林和西方几个典型园林的视频介绍,综合了解一下园林艺术,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学生活动:感受、欣赏、简单回答,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准备状态。

  (二)*山水园林

  这节在本课做重点介绍,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方面介绍,让学生了解*古代造圆被是同书法、绘画艺术紧密相连的,有浓厚的文化气息、与古典文学渊源深远、并且深受写意山水画的影响。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颐和园、拙政园、留园等著名园林

  提出问题:a、*园林大致分为那两类?B、它们在表现上分别有什么特点?C、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风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展示,通过了解课本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古典园林写访自然、寄情山水的艺术特色

  (三)日本传统园林“枯山水”

  枯山水继承了*山水的艺术特色和*园林有很深的渊源,但通过其发展演变又不同与*山水而独具特色。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日本东京龙安寺方丈园,提示学生观察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明确枯山水的独特风格。

  师生共同总结出:枯山水的园林艺术是与宗教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善用沙石创造氛围,阐明日本园林与*园林的渊源和发展演变过程及对西方园林的

  影响。

  (四)西方三国古典园林

  意大利、法国、英国同属于西方的古典园林艺术,他们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这里我们并在一节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西方的古典园林,通过比较找出他们的异同点这样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园林艺术。这一部分内容较多,通过多媒体有重点的对各国代表性的园林进行分析概括,尽可能的'达到言简意赅。

  教师活动:

  1、展示图片,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法国<<维贡府邸花园》)、英国《布伦海姆风景园”

  2、展示讲解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A、分析比较三国古典园林各自的特色。

  B、他们与*古典园林相比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

  1、伴随多媒体展示,欣赏各国优美的古典园林艺术精品,感受至高无上的审美情趣。

  2、参考概括课本知识,同时完成相关问题

  最后总结出:三国不同的造园风格,英法两国古典园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大师及其作品。

  (五)现代景观园林

  这一节作为欣赏轻松的环节,用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在园林艺术,让学生继续开阔视野,了解现代园林艺术的实用、多样性和开放性。

  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中外古典园林艺术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认识到园林艺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他的独特意义

  五、板书设计

  本课采用多媒体展示

高中美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

  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

  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

  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

  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2、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a .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b.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本地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地民间艺术耳闻目染较了解。但对其它民族民间艺术了解甚少。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高中美术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5)

——初中美术说课稿 (菁华10篇)

初中美术说课稿1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___________的关键。

  (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1、主动学*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初中美术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4册第十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帽子,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其实学生对于衣衫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们亲自设计绘制文化衫,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会服装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目标:

  (1) 恰当的图形、文字或符号在文化衫上的运用。

  (2) 用自己喜欢的适合主题的色彩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现美、创造美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质,通过文化衫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 教学重点: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2.教学难点:怎样找到适合主体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文化衫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采用展示,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音乐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分组活动,互评互比,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集体合作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二.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由秀、学、谈、做、展、评六个部分组成。

  1.秀:学生穿上自己准备的文化衫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学*热情 揭示本课主题。

  2.学:通过文化衫秀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文化衫的含义、起源、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对文化衫产生不同的情感审美*惯。

  3.谈: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案的文化衫,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分析制作文化衫适合主体的元素有哪些,教师给予总的归纳,引出下一环节。

  4.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5.展: 让学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进行展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插花》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本课主要讲解插花在生活中的运用,一是插花本身的艺术性,二是插花能够装饰居室,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通过对本课的学*,学生能够认识插花艺术的魅力,从而能够制作出造型丰富的插花,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初中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对绘画的艺术功能等专业知识点了解还不够。所以本课以创作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一起学会制作插花,感受插花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插花艺术的对称式、均衡式、自由式等基本形式,能够运用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虚实结合等相关知识来进行艺术表达,装点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形式,学生能够学会插花艺术,并能够进行艺术创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感受插花的艺术性,学*插花的造型语言。

  难点:灵活运用插花的基本形式,完成一幅插花作品。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设置情景法。

  在学*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的学*方式,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各种花材、造型别致的花器等。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是本次说课的重中之重,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活动一:激趣导入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本节课我将带着花束及插花作品走进教室,以最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散落的花卉和经过精细设计的插花作品,哪一个更具有艺术性?为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插花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能为生活增添光彩。由此引入《插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能通过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对插花艺术的初步感知。

  活动二:描述分析

  为了使学生更为深入的了解插花的魅力,我将出示不同的花卉卡片,在学生手中传阅,并组织“快问快答”的小游戏:看到花卉图片时,以最快的速度说出这种花卉代表的花语。我的学生会积极参与游戏,传阅卡片,并说出卡片对应的花语,如:康乃馨代表母爱;向日葵代表光辉;雏菊代表天真等。

  艺术作品通常表现它本身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展现一种装饰的效果。为此我将展示室内插花作品,引导同学观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为什么?这一环节我会鼓励学生大胆交流想法,并进行总结: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选择以及花器的选用不同,也会给居室带来截然不同的装饰效果。

  在学生感受插花带来美感的同时,我会趁热打铁,继续向学生展示郁金香、芦苇花等不同的花艺作品,提出问题:说一说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哪些?不同的构图安排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稍有难度,因此我会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3分钟的讨论,最后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插花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外形整齐、对称);均衡式(稳定);自由式(别致自然)。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插花艺术表现的思想以及装饰的效果是不同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惯。

  活动三:示范讲解

  实践是美术学*的基础,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技法上的难点,在这个环节我会进行示范讲解。

  首先向学生展示并介绍插花用的工具,而后通过视频播放插花过程,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也会适时提示学生浏览教材,尝试作答:基本原则包括①高低错落;②疏密有致;③虚实结合;④俯仰呼应;⑤上轻下重;⑥上散下聚。最后,我会帮助学生总结插花的基本步骤,分别是选定主题——选择花器——设定构图——点缀装饰——作品命名。

  活动四:实践展评

  在学生实践环节,我会利用大屏幕出示课堂实践要求:自主选择花材,运用造型原则制作插花,并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学生创作期间,我也将巡视辅导,提示学生使用刀具时,注意安全。

  在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创作的情况下,我会在班级内开展“插花沙龙”的作品展,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大胆介绍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交流,并鼓励学生从花材、花器的搭配、构图的选择等方面多角度评价作品。最后,我会做总结性的评价。

  该环节的设置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最后,我将通过师生共同回顾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然,养成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布置一个开放性的课后作业:将自己的插花作品带回家,来装饰自己的居室,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初中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少儿版七年级《美术》第14册“设计.应用”单元中的一课。“线”是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要素之一,而本节课提到的“立线”则是有影子的线,它把生活中的各种线形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立”了起来,使其有了一个动手设计制作的过程,也令作品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性,体现了设计应用课美化生活和环境的作用。因此,本课内容的设置较有新意,动手又动脑,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材料的选择较贴*生活,便于学生搜集和寻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作品的赏析中感受艺术之美;在作品的设计中培养创新意识;在作品的合作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总之,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具备初步的线造型能力,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而“立线装饰”正符合了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动手动脑相结合。但是,他们对线造型设计的手段和方法知之不多,特别是正确合理地运用生活中各种线形的材料进行创作,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师生的互动,教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之美的同时,逐步了解和掌握立线装饰作品造型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使其创作更具美感。

  2、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立线装饰”,其主要的设计目的和用途就是美化装饰生活和环境,而课本所提供展示的范画形式单一,很容易捆住学生的思维,削弱他们的学*兴趣,因此,我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中都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个或一点拓展的知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思维,使立线装饰的设计不断由单一到多样,由*面到立体,进而向全立体拓展,培养学生改善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设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立线装饰的特点,掌握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质。

  3、体验合作与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立线装饰的特点,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利用各种线状材料进行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难点: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合理运用各种造型要素和造型方法,使立线装饰作品真正具有“装饰”之美。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沥粉制作材料,KT板,紫沙泥,粗细不一的跳绳,相关范画和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卡纸,生活中各种线状的材料,相关制作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爬墙虎的藤条并和一个表现爬墙虎的藤条的*面装饰画作品对比。提问:两者有不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幅作品,经过讨论说出它们的不同点:一个是用黑水笔直接描绘而成的*面的线,另一个则是立体的线。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对立线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并自然引出课题——立线装饰。

  (二)活动参与,深入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幅有大象造型的纸立线装饰作品,并设问:立线装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用手去触摸作品——感受到纸的硬度和画面的凹凸;用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作品——看到画面上有“大象”的影子落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作品——发现“大象”的轮廓线有粗细不等的变化。进而得出立线装饰的主要特点是:有影子、有质感的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得出问题的结论,既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又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作品赏析,感受设计要点

  1、师生共同赏析纸立线装饰作品

  此赏析过程共展示了六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采用由教师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问题的教学思路共同感受立线装饰作品中造型设计的要点。

  (1)整体欣赏六幅作品——得出造型设计需夸张,要富有装饰美感。

  (2)欣赏作品1和作品2——得出造型设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

  (3)欣赏作品3和作品4——得出造型设计有对称和均衡之别。

  (4)欣赏作品5和作品6——得出“立线”的不同形态和有秩序的排列给

  造型设计带来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纸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充分体会纸立线的基本造型方法在具体作品中的灵活运用给人带来的装饰美感,掌握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基本方法。

  2、游戏:纸立线变变变。

  此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基础上的一次拓展,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纸通过拧、编、缠的方法,使纸变化出多种不同“立线”的形态,以改变单一的把卡纸裁成条状立起“作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纸为媒介,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纸立线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

  (四)作品评述,掌握设计难点

  1、教师设问:立线装饰除了纸材,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并用课件展示用其他线形材料创作的立线装饰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归纳老师的提问,即除了纸材,还有电线、各种绳子、毛线、火柴、泥条、吸管、铅丝甚至树枝等。

  2教师再提问:这些不同材质创作的立线装饰作品的有何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之下,边欣赏作品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即:由于材质的不用,作品给人的感觉不同,如毛线给人轻柔之感,而铅丝则给人刚直之感。并进一步讨论分析出在作品的创作中,应把造型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型选材或以材设型。

  [设计意图]: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创造美,学会把材料的质感作为丰富造型设计的重要元素,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装饰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演示讨论,归纳设计步骤

  教师展示沥粉立线装饰作品,简单介绍沥粉立线装饰的原理和特点,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演示,进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立线装饰的设计步骤。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让学生了解、感受了沥粉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又直观地展示了作品的设计制作步骤。

  (六)拓展知识,丰富设计方法

  教师提问:立线装饰的底版除了各种*面的纸材和板材外,还能有其他形式的底版吗?接着,结合实物和图片启发诱导学生

  (1)先出示把脸作为底版的猫头鹰立线装饰作品。

  (2)再用课件显示底版为盘子的泥条立线装饰作品。

  (3)最后展示用立线装饰的塑料杯子。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逐步归纳出底版除了纸材和板材外,还可以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底版可以作为造型设计的一部分并与之相融合成一个整体。

  (2)底版可以是生活用品。

  (3)底版除了是*面的,还可以是立体的。

  [设计意图]:拓展底版的表现形式,既丰富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方法,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使作品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

  (七)合作设计,动手动脑

  1、分组合作,快乐体验

  (1)在桌子上设计制作立线装饰作品。

  (2)在地上直接用各种跳绳创作立线装饰作品。

  (3)用泥条在白色KT板上创作立线装饰作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选用不同的创作方式,既拓展了创作空间,又增大了作品尺寸,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立线装饰作品创作的乐趣。

  2、作品展示,评议交流

  学生先分组展示作品,派代表上台进行交流,而后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八)开阔眼界,激发思维

  1、教师结合图片,简介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奇特的建筑结构。它的设计独树一帜,整个建筑是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并把钢管故意裸露在外面,象一个工厂车间。启发学生用“立线装饰”的视角去整体欣赏它,会发现它的建筑结构实为一个全立体的立线装饰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独特建筑结构的赏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使立线装饰由*面向全立体拓展。

  2、提出课后思考题:现代家庭装潢为了美观,通常把电线和水管埋在墙里, 这样做会给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带来很大的麻烦,若把它们直接裸露在墙外,你将如何对它们进行科学而巧妙的设计,使其既实用又美观呢?

  [设计意图]:拓展课堂知识,把立线装饰的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改变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意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九)寄语学生,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创意无限的设计海洋中,愿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八、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在作品的欣赏评价中,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热情如何。

  3、学生的作品设计是否具有一定创意的装饰美感,且能积极投入到合作创作中。

  九、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给我最大的切身感受是,在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教材实施者,他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材参与者。

  本节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就是利用生活中各种线形的材料通过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使其成为一件具有装饰性的立线装饰作品以美化生活和环境。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去传授,那么,学生的思维势必受到约束,反馈出的作业情况也会受到课本范画的影响,虽有创意,但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和创新,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被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因此,我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并巧妙地渗透在教学的设计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又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作品的呈现样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生活化。

  点评: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中独具魅力的一课。“立线装饰”也是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一种方法,然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的美感,创作出别巨匠心,富有个性的作品来却不容易。为此,教师把着力点放在了打开学生思维上,学生的思维放出的奇光异彩使这节课特别精彩。

  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爬墙虎藤条入手,一下子使学生的思维跳出了局限的底版上的立线装饰,并由此找到了生活中的不同材质的立线,既感受了不同材质的美又由不同的材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符合新课程中以多种媒材进行创作的理念。游戏“纸立线变、变、变”既给了学生方法又使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活跃了。此外,最后的拓展,通过播放裸露在楼道里的电线和水管的录像,引导学生对这些不美的立线进行加工设计,使之既美观又实用,至此,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生活,走向深刻,具有价值。而介绍全立体的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奇特建筑结构,又使得学生的思维从*面走向了立体。

初中美术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属于______________课型。(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初步了解并掌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如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使学生,学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或审美或创新创造等)。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学生*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探究知识

  1、自主学*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和课堂练*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1、2、3、,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九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领域。主要内容是理解摄影当中一些专业名词,如镜头、蒙太奇、景别、镜头运动等,通过观看摄影作品,掌握摄影的角度,用绘画或者摄影的方式表现故事脚本,体会摄影艺术语言的魅力,提升摄影基本素养,开阔眼界。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但是对于故事的摄影角度和作品情感的表达能力较弱,所以我会采用欣赏视频资料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丰富学生感受,提升影像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语言和造型要素,并尝试运用影像表现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尝试推、拉、摇、移等方法发现运动镜头的技巧,并根据情节发展将不同的镜头效果进行合理组合,形成创意十足的影像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影像艺术的魅力,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了解影像的镜头,掌握镜头的外部运动方法。

  难点:合理并有创意的利用镜头表现不同的情节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练*与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摄像机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多媒体展示,导入新课

  我会播放《哪咤之魔童降世》片段,请同学们体会震撼的画面效果,体会不屈服命运,敢于抗争的精神。进而理解摄影正是以动态过程,借影像表达深切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由此导入课题《用影像表达》。

  通过这种多媒体展现的方式导入,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兴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二:逐步赏析,剖析摄影

  1、镜头和蒙太奇

  我将展示单个镜头宠物照,再次将6幅画面都展现出来,同学们描述故事内容。

  通过欣赏,体会镜头是构成摄影艺术的基本单位;蒙太奇就是电影镜头组合在一起的技巧。

  2、比例

  其次引导学生对比《黑客帝国》宽银幕16:9和电视屏幕比例4:3的特点分别是什么?由此引出宽屏幕视觉冲击力逼真、强烈;电视屏幕需要预见各事物运动方向,做好构图。

  3、景别

  再次我会让个别学生操作摄像机镜头,通过由远及*的焦距变化,体会拍摄同一事物,构图上会发生的变化。由此理解景别分为远景、中景、*景和特写。

  4、镜头运动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英雄》、周星驰、惊慌的人三组影视片段,画面运动类型和所表达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由此总结镜头的外部运动主要有:推、拉、摇、移、跟。

  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动手操作摄像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对摄影相关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提高自身摄影的素养。

  环节三:深入学*,示范讲解

  我会用绘画的形式演示《做家务》镜头变化过程,先清扫,后倒垃圾。学生观摩学*,说出镜头运动方式和观察角度。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摄影脚本的表现形式,学会选择更好的摄影拍摄角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惯。

  环节四:实践练*,展示评价

  1、布置活动练*:我会鼓励学生用手绘或摄影的形式表现一个短故事,并且巡视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更恰当的角度,表达情感。

  2、播放音乐展示作品,采用互评、师评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我会引导学生从想象力、观察角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注重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欣赏美;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1、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摄影世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用摄影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美。

  2、课后请同学们登录摄影网,搜集自己喜欢的摄影作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落实了新课标中指出的“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最后的作业具有拓展延伸的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审美素养,丰富美术积累。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我采用大纲式板书,特点是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校园风景画写生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铅笔淡彩画的技法,系身体会、接触大自然,展开想象和观察能力用心描绘给我们还不熟悉的美丽校园。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校的发展史,写生完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成功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中热爱生活的道德美育。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学会风景画的选景构图方法。

  B.定稿后铺一层素描大体明暗

  C.熟练的把握好水分上好淡彩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淡彩的水 ,以及色彩的感觉度,要求学生在给画过程中,上色彩要大胆自然、明块,体现出水彩特有的透明感,选景上要求发自内心的。技法表现要求学生有朝气蓬勃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素描关系上好淡彩。

  二、说学法

  美术课的教学和其他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结合技法描绘写生。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同学之间的互相学*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相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搜集材料作品的示范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从而热情的参与学*。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在其中也没有完全感觉得到。那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开始接触新鲜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只要我们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接受是很快的。因而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设计。

  A.谈话法引入

  先介绍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的景象质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兴趣、信心

  从选景、构图、定稿、上明暗、详细分解介绍技法。

  C.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D.总结

初中美术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的欲望。

  3、 演示、练*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初中美术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为主的课目。

  面对我们即将到来的一个汽车时代,现代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比我们想像大得多的兴趣,他们积极关注各种新式汽车的造型、性能,他们经常在自己文化作业本上反复勾画着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终极时尚赛车、海底来去自如的深水潜艇、太空世界超越光速的巨型飞船。如何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的资源,这是美术教学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教材列举了交通事业中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的最新观念和设想,启发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畅想未来交通工具的发展。从陆地、海洋到太空,结合功能、造型和制造,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等方面,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憧憬人类未来的生活图景。同时教材通过设置的学*活动围绕对交通工具的调查了解、设计想像和模型设计的制作,培养学生面向现实、展望未来的设计意识。

  ㈠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科技水*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能力目标:通过对未来科学的畅想,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①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②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㈡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2、 难点:鼓励学生对未来科学的畅想。

  二、教学构思与计划

  本课进行的是对未来科学的畅想,计划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为欣赏、畅想及设计图稿阶段,第二课时为模型制作阶段。

  本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氛围,激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教师以引导、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大胆畅想的*台,使每个学生的创意都得以展现,成为全班的共享资源。

  三、教学用具

  (一)、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绘图片

  (二)、学生:彩色铅笔、橡皮、绘图纸

  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导课:问好。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请同学们观察画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面 ?(纤夫拉纤),想一想当时的船只是以什么为动力的?(风力、人力),速度如何?(慢)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交通工具的话题。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

  学生发言 .

  新课教学:

  (一)、分水、陆、空三条主线介绍各种交通工具的演变过程。

  1.水:独木舟、筏(竹、木、皮)→木板船→帆船→轮船

  (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发现,人骑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流,利用手或树枝划水,就可以前进。如果把圆木掏空,人就可以舒服地坐在里面,也可以盛放一些物品,这就是最早的船 ----独木舟)

  2.陆:人力车→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告诉学生,世界上的第一辆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夏朝时发明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空:木鸟(春秋战国)→带人风筝(西汉)→热气球(18世纪)→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

  讨论:现有交通工具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师:*有着灿烂的古文化,各时代的交通工具在世界都处于领先水*,只是到了*代才发展缓慢,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重新创造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做未来交通工具的设计师。

  (二)、分组活动: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

  1、欣赏卡通短片及图片。

  ① 播放卡通短篇之前,提示学生观看的重点是什么,避免学生一味地去追寻故事情节。展现交通工具神奇功能的时候,还可以暂停播放,给学生进行讨论。

  ② 在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老师可以提出设计要求,但不宜对范图中展示的交通工具的使用功能进行过多讲解,否则容易把学生的思维引进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生设计草图。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简单介绍地球能源逐渐枯竭的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自评、互评。

  鼓励学生大胆的走上讲台,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创意进行解说,由全体同学进行评价。

  4、老师小结.

  ① 对学生的积极表现给与鼓励和肯定;

  ② 对学生的设计图给与综合性评价;

  ③ 对本课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性小结。

  ④ 结束语:我们憧憬未来,我们也要创造未来,希望大家今后要热爱科学,努力学*,让我们今天的梦想在不久的将来逐一实现。

  五、板书设计:

  《驶向未来》

  1.交通工具的分类:

  ① 水:独木舟、筏 →木板船→帆船→轮船

  ② 人力车 →畜力车→汽车→悬浮列车、海上列车

  ③ 木鸟 →带人风筝→热气球→飞机

  2、对未来交通工具进行畅想,设计草图。

  ①活动形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小组合作完成

  ② 设计要求:适用、美观、节约能源、促进环保

  六、教学反思:

  在课堂当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让他们能够充分打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 --欣赏--讨论,培养了学生的一种探求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是实验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它的优势。我还注重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把德育融入课堂,体现出了实验教材的一种人文主义精神。以这样的方式上课以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我的“启发”﹑“引导”,学生能够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逐渐形成爱科学、爱学*的好*惯。,湘版初中美术说课稿 八年级 驶向未来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小组,共用一套学*用具,合作学*、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画的用具。强调*画就是用*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人的审美*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6)

——高中美术说课稿 (菁华6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下面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九课。在新课标的学*内容中,属于五大学*系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民间美术的种类和艺术风格,即通过欣赏、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逐步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历史知识的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高中生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却力不从心。因此,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俗的民间美术作品欣赏,形成对*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了解家乡本土的美术,进而热爱乡土美术,并逐步提高传承乡土美术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以及民间美术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

  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这就决定着学生要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法、联想法等。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索相关材料、预*了解本课知识点、多媒体课件、有民间美术特征的实物等。

  学具准备:民间美术相关资料收集、剪刀、彩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音乐导入

  采用音乐的导入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此,我将播放民俗音乐《喜洋洋》,并且提出问题:过年有哪些传统*俗?*传统春节有哪些民俗活动(东北、西北、南方)?(小组讨论回答)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自然的引出今天的课题:《美在民间——*民间美术》。

  环节二:欣赏图片,讲授新知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小组讨论的环节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我会出示图片《对猴团花》《大阿福》和《兔爷》泥塑,询问:哪些作品是民间美术?如何来界定民间美术?说出理由。针对这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目的是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培养了学生独立学*的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和课堂练*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目前,很多民间艺术由于民俗活动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传统的民间美术已经逐渐脱离了我们现代生活的需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是否有必要保留民间艺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会巡视检查讨论的结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民间美术的乐趣。

  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由教师总结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应用,如服装纹样、家居等方面相关知识。

  环节四:小结作业,动手实践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提问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并逐步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学生可以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给学生留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

  1、学生回忆民间美术的定义、种类、特点及其寓意等知识。

  2、布置课外作业:实践——剪窗花。

高中美术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和作用

  *民间美术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高中美术欣赏,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本课结合苏州地区的特色,重点介绍年画和刺绣。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民间美术和民间美术的特点,对我们伟大民族灿烂丰富的民间美术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它独特的形式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情感目标: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增强民族自豪感。

  (2)难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的理解以及其中的寓意。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欣赏水*,对美术作品也有了自己的了解和偏好。对于民间美术,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有学生认为民间美术就是简单粗糙的代名词,又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

  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对图片更感兴趣,所以本课注意从图片本身出发,便于学生得出较为直观的结论,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指导

  根据本课性质及学生状况,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与组织讨论,培养学生的作品分析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

  2、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欣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等方法学*。通过视频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1分钟)

  利用“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人,应该了解*的民间美术”作为开场。播放视频《*民间美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民间美术有直接的感受。

  请各组根据课前预*,从预先放置的盒子中,集体讨论后选出属于民间美术作品。小组讨论后结合书本知识,推荐一位评委上台讲评。

  (三)讲授新课

  1.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欣赏

  讲解民间美术的定义,并提问:民间美术有哪些特点?民间美术大体有哪些种类?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理解。学生回答问题后,对答案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后提问:同学们知道自己家乡有些什么民间美术吗?激发学生的学*热情。

  2.讲解

  选取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作为素材,介绍相关艺术作品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同时解析不同民间艺术形式的所表示的深刻含义。

  (1)年画(12分钟)

  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备出,曾有过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积淀深厚,年画深受其影响,追溯起来千年历史。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雍,乾里,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铺纷纷迁至唐伯虎居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师边介绍桃花坞年画,边放桃花坞年画从古至今的社址变迁片断],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后,桃花坞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多次到日、美、意、卢森堡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引领学生欣赏桃花坞年画的制作过程,展示作品。《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画面呈圆型。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似稚童,又似老妪的笑脸,身穿锦团服饰,颈佩长命富贵银锁,手棒《各气吉祥》卷轴,给人喜气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呈圆型,寓意“团圆”“圆满”,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睦,生活幸福,诸事顺道的良好的愿望。请学生看完后谈自己的感想。

  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相当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之作外,还有小说戏剧类、祈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比如这一幅《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同学们看完后,通过解释和互相提问等方法上讲台介绍作品

  (2)刺绣(9分钟)

  分别介绍*的四大名绣:江苏的苏绣、湖南的湘绣、四川的蜀绣,广东的粤绣。

  苏绣有着三千多年悠久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双面绣可称是皇冠上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呢?

  [播放一段介绍苏绣的片子] [同学们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

  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请学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并介绍以前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

  (5)编织(1分钟)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仅仅靠一把剪刀在纸上剪刻,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老师边剪边展示)。

  3.赏析比较

  教师展示一幅*文人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之间的不同。思考:二者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形式方面有什么不同?(注意: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学生分组讨论后请代表讲评。

  教师总结:刚刚大家分析得很好,文人画重视主观意趣和笔墨情趣,以笔墨直抒胸中的自我成为文人画家的主旨,而民间美术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

  教师:民间美术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品,它丰富了我们的视觉艺术,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好好保护,继承和发扬等。学生相互探讨民间美术与生活究竟有哪些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面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民间美术与其他美术作品的不同,直接感受民间美术特有的美。通过学生对民间美术与生活关系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民间美术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1分钟)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了解了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俗活动美术。它遍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代传承与创造的珍贵财富,蕴含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内涵。我们既要自觉保护它,更应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有选择地将其继承、发扬广大。最后同学们观看了创意剪纸作品及视频,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在学*后,学生进行了课堂练*,在刚刚完成的作品中,有很多同学都有自己的创意,很不错。

  课后活动建议:

  ①调查你所居住的地方有哪些民俗,尝试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②收集你最喜欢的民间美术作品,尝试用它们来布置你的房间,谈谈从中有什么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比较人文画作品和剪纸作品的区别

高中美术说课稿3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1、爵士音乐;2、蒙德里安生*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1.抽象艺术的形成?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动手实践,创作作品。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高中美术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技法练*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但不是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地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不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在念的时候,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同学们一起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象。 <小结>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同时根据作业情况复*巩固讲的知识点。

  结束。

高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略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高中美术说课稿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一一*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讨论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5分钟)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播放视频《俏夕阳》。20xx年春节晚会,以唐山皮影艺术为题材的舞蹈《俏夕阳》深受观众的喜爱,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节欢快喜庆愉悦的氛围。

  皮影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民间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皮影又是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根。共同走进*民间美术。

  (二)学生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1、感受音画气息由此产生共鸣,并激发学*兴趣。

  2、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时间:16分钟)

  (一)根据图片和举例让学生分析民间美术的范畴,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多种形式。

  (二)就民间美术的三种最具代表的艺术样式作深入探究:

  剪纸:学生讨论回答是否见过剪纸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内容。教师作详细讲解:剪纸可以用来表达喜庆与祝福,剪纸还是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剪纸还是各种民间美术的基础。欣赏黑板上张贴的剪纸作品,可见剪纸艺术的要求很严格。另外,剪纸不仅可以用剪刀,还可以用刀刻。总结剪纸的三种形式。再来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寿》。剪纸中有一类是做刺绣的底样,北京地区俗称花样子,使用刀具在纸上刻成,内容有花乌虫鱼各种题材,巧手绘制在枕头、鞋头、肚兜等物品上。学生欣赏实物展示,总结剪纸的种类:分为窗花、刺绣花样、顶棚花、门笺、礼品花等。

  刺纷:*有四大名绣,分别是:苏绣、粤绣、蜀纷、湘绣。刺绣的应用范围很广,我们来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装、鞋帽、枕头、帐帘、钱包、香包等。接下来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妇女的刺绣作品。艺术大师刘海粱对苗族刺绣给与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苏绣、湘绣比之,难以免俗。”教师说明:少数民族中蕴藏的民间美术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它是*民间美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美术也是多样的,要学会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学*优秀的民间艺术遗产,不断丰富民间美术的宝库。

  欣赏“五毒的小布鞋”,提问:民俗中是如何体现民间美术的?民间美术总拿民俗做文章,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民间美术的题材与语言多有民俗依据,它必须符合民俗观念、民俗传说和民俗活动的要求;民间文化也离不开民间美术,许多民俗活动都是通过民间美术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间美术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象征。

  年画:提问为什么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画种类繁多,题材内容异常丰富,当然如今已不常见了,但在我国部分农村依然保持贴年画的风俗。教师阐述:*不仅有四大名绣,还有三大年画产地分别是: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欣赏不同类型的年画作品,感受*民间美术的亲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创设互动探究*台(时间:16分钟)

  (一)欣赏*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泥塑、玩具等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民间美术多种类别之间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内容和采用的美术形象而言,民间美术有寓意和象征的特点,在造型上,特别概括和质朴、大方;在色彩上,较多采用大红、黄、绿、蓝等较鲜艳的颜色,对比明显,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

  (二)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并让学生给这些作品起名字,教师给与评价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教师阐述:从这堂课中我们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种类及艺术特征,以及怎样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有一句话这样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共同关注生活,关注民间美术,让民族文化传承下来。

  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能力、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内在的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7)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菁选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锻炼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学*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教学工作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20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二(15)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就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以一个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上好高一级20个班的书法教学。班数之多,反复的授课,并没有影响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高二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利用好节假日及课余活动时间,做到坚持辅导。并常常带领学生到附*的村镇写生,做到安全有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全市开放周期间,被推荐承担了公开课,能做到认真对待,严谨落实。制作好课件,生动的讲授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还被安排带领两名肇庆学院实*生,给予精心的指导及相互学*交流。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举办好元旦书法作品展等。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自己创作的油画风景《老街》、《晨》参加了市第一回油画沙龙展。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均是多面手,写啊画啊、文艺宣传都离不开。任务的烦琐,部门的工作之多,各项均认真完成。

  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有更大的突破,勇创佳绩,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名师。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2

  我于20xx年x月x通过学校面试并签订就业合同,x月进入学校,转眼已经在学校6个月了。在学校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文化中,我很就快进入新的工作环境,融入其中。

  这6个月期间,我热爱自己的岗位,遵守学校的制度,有效利用时间,保证工作按时完成。其中有与团队一同完成工作的喜悦,也有遇到挫折的困惑。但是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与支持下,我逐步将《高中美术鉴赏》熟悉,按要求完成教案及听课记录,认真备课、授课,担任高一年级7、9、11班高二年级7、8、13、14班美术鉴赏课美术老师,总结每堂课的亮点及不足。在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中,也一步步地了解学校各个部门的同事与其负责事宜。为了使工作更好的完成,我积极向同事请教,努力清晰工作的思路,对待本职工作认真细心,尽力完成。因为我知道做好每一项工作,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态度,而且关乎集体的能力与荣誉。

  经过这6个月,我现在已经能够独立处理综合办公室和总务处的事务,整理部门内部各种资料。协助完成初中部新建综合教学楼的各项招标采购和装修项目,并在投入使用后负责初中部的日常维修报修事。在随后的工作中慢慢熟悉总务处工作特性,协助吴老师管理维修班,处理高中部报修和学校紧急维修零星用工的工作。当然我还有很多不足,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进一步加强自身的锻炼,继续完备专业知识,努力提高工作能力。

  与同事们团结友爱互助,力争明确、准确、准时地完成工作,做到当日事当日毕,为日后工作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前提。

  感谢领导和同事这段时间来对我的帮助和支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去发现和弥补不足之处,在教务岗位上做到更完善,做一个优秀的员工。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3

  一学期美术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我担任xx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这个学期中认真学*新课标,研究新的教学教法,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地去分析,探讨综合探究及多媒材的运用。我还和其他教师互相听课,互相学*新课标,并把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运用到教学当中。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教学任务完成情况

  本学期认真按照美术教学新课标教学教改,根据当地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按照学校安排课时认真把美术课上好,课前要做到备好课写好教案,课中要上好45分钟,多引导好学生的学*和动手能力,课后要辅导好学生的兴趣爱好,能更好的接受美术的陶冶。这一学期基本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还可以,很多学生对美术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审美知识也提高了不少。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想法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有了兴趣,才会使人集中精力,积极思考,而且还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我们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运用故事、游戏、图像等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生学*情况

  学生主要来自壮族乡和苗族地区,文化基础知识较落后,学生对各方面认识较少,学生的审美教育和思想教育就成了我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xx年级班级人数众多,管理教育任务很重,我经常运用课间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和思想教育。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的激情,学生的日常行为*惯有一定的好转,我运用美术课中的美来教育学生,是他们认识到,心灵美是学好画画的基础;养成耐心,细心也是学好美术课的良好品质。而要使学生的学*兴趣和良好的学*态度及思想长久保持,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反复教育,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学*经验与体会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深深体会到美术教学工作其实也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目,上课也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准,不仅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必须要强,让学生心福口福,从内心佩服老师的才能,学生才能认真去学*。在上课前,我都先去熟悉要上的教学内容,要画范画的.,先把作品画好,在上课导入的时候就可以很好的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更好的能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xx年级学生接触美术知识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要一步一步去引导学生去学*,本学期主要加强学生的构图、线条、比例内容和书法知识,因为书法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上美术课时,要角学生一些书法的基础知识,也严格要求学生把书法字体写好。通过一学期的教学,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书画展活动,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更好的让学生去了解美术和学*美术知识。

  四、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1。要加强学生多动手和动脑练*的能力。

  2。要组织好学生多到室外进行写生。

  3。教师要多与学生在一起进行学*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一些错误的绘画方面存在的问题。

  4。上课的时候老师要多进行范画,多辅导讲解。

  5。老师要多点评学生的部分优秀作品个较差的作品,分析好问题,鼓励学生学*。

  总之,在今后的美术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参加各类学*与培训,利用课外时间多与学生在一起交流美术这学科知识,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更很好的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4

  一、开学初,我们美术组积极制订本学期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教案。

  着手统计20xx年高考升学的情况,在9月27日第一次教案,备课,听课检查中效果较好。教学上大家工作紧张,认真,师生工作学*情绪,双边活动很好,作业批改也很好。

  二、9月16~25日山区写生,由崔校长新选择地点,安排住宿。

  严明纪律,班主任老师认真负责,强化管理,使学生要写生期间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组织纪律,每位教师耐心指导,使多数学生在观察能力,色彩分析能力,色彩理解能力,绘画技法表现力情绪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以刘静为首,以美二、2为主体的学生主动捐款捐物向贫困农民献上一片爱心,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写生加来举办了写生作品汇报展,共展出美术作品146幅,摄影作品98幅。

  三、美术组公开教学10月5日至10月29日结束。

  先后有10名教师进行公开教学,这次公开教学,总体上是完成了,但是从质量上,形式上,客观上,主观上分析不够理想。主观的东西少了一些,表现在主观上对公开课准备的不充分,无论从教学内容上,方法上,课前准备上,师生配合上,都不充分,没有高度,没有特色,没有深度,说明我们对这次公开教学的重视不够。我们要努力,争取做到,大家是有能力的,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研究探索,搞出我们美术教学自己的东西来。

  四、10月份我们全组同志为学校绘制南墙壁画,李欣在整体设计中付同大量的劳动,全组老弱病残章上阵,终于完成了任务。

  美术组最艰难的时期,就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有王迎华,王丽萍,鲍宪静,李松,尚敏芝,潘胜军等几名同志患病,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学校活动频繁又增加了美术组的负担,教学活动,班级管理全部压在剩下的5人身上,而这5人也是病态横生。为迎接省AAA学校检查,制作两块图板,一天内必须拿下,王迎化带病坚持打字,李欣,高明英,刘静,孙琳,潘越奇连续工作到半夜,特别是刘静站在办公桌上为前言字连续5小时没有体息,最后离校1:30分,这种工作精神是金钱买不到的。

  五、高考取得的'成绩。

  迈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下,在崔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一年登上一个台阶,尤其是20xx年考高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美术一本10人,二本35人,专科53人,104人报考,升学98人,升学率94.23%。这个成绩的取得与崔校长的领导是分不开的,与务位老师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应该再接再励,不骄不躁,继续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收获。

  六、存在问题

  1、我们即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找出差距为了更好地工作。三个年组的教学内容,进度,方法应进一步地统一,相互勾通,使之更加完善。

  2、不善于总结经验,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在畏导中,在班主任工作中,在作业讲评中有许多好经验,好方法,应该认真总结形成文字材料。

  3、在集备上,写教案上,听课上,作业上,存在一定问题,开学初很好,期中后就淡化了,可能受到某种影响(病),我们要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加强。

  七、今后设想

  1、加强教师业务学*,充分利用三个画室,多出教师作品;争取到上级艺术院校短期培训;教师外出写生。2、着手进行美术参考资料组稿工作。

  3、确保正常升学率的前提下,对文化课,专业课双优生进行重点目标培养。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5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高三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能力,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

  本人担任了高一年10个班级的《美术鉴赏》模块教学工作。个人认为在美术的几个模块中,美术鉴赏这个模块的意义是特别重要的。今天,图像在信息记录与传播中的作用逐渐地增大,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图像媒体对人类视觉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的孩子,在每天的生活中都会接触到大量的电视、电影、摄影、网络游戏、各种印刷品、商品包装、广告、海报、动漫等各种视觉文化产物,在这样一个“视觉文化时代”也可称为“读图时代”。如何引导学生学*鉴赏视觉文化产品的方法,在开阔他们眼界的同时,提高其对视觉文化产品进行分析、理解与批判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美术教育者面前的挑战了。体验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举足轻重。学生缺乏体验,对于艺术品第一手接触的经验很缺乏,所以在让他们理解相关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比如在讲关于商周青铜器艺术的课题的时候,我们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相比就存在着一个外在环境上的差距,也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或者地区的学生的外部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条件。他们这个课就可以到博物馆去上,在参观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艺术品有了*距离的感性的接触后,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积极性,回到学校后再借由理性的采集手段去搜集关于青铜器艺术的资料加以探讨研究,感性和理性结合,更好地理解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又比如讲关于当代艺术的课题的时候,由于学生大部分都基本上未曾真实地参观过当代艺术展或者直观地接触过当代艺术作品。所以在这种欠缺艺术氛围的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今后的努力目标是尽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们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但又不至于和时代脱节的教学方法。另外,这个学期由于条件所限,并未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考核评价手段总结:

  本学期采取了一些多样化的手段来考核、锻炼学生:

  ①开卷考:

  这种考核手段让很多学生都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有一些题目是必须有认真听课或者通过一定程度上的自己的思考才能做的题目,让他们体验一种与他们经验中完全不同的考试方式。借此冲击学生死记硬背,或者盲目抄课本的*惯,逐步形成一种独立及灵活地进行理解性、批判性思考的*惯,这对于他们以后不管是进入高一级教育机构学*或者进入社会工作相信都是颇有裨益的。

  ②辩论:

  方案简介:先在题目库中抽取出辩论题目,然后分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此种方式除了是一种考核方式,更是一种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锻炼、获得个人成长的学*方式。首先是让他们得到表现自己的机会,锻炼了勇气,而通过这样的过程参与也可让他们逐渐形成对别人的观点迅速作出思考以及反应的能力,还考核了他们的知识面。可惜还是有很多学生选择了在座位上沉默,未曾站起来发过言。

  ③主题设定的表现绘画:

  1、可以是自画像;也可以是一个你认为能代表自己个性,体现自我的形象。

  2、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

  (1)校际、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

  每周三1、2节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参加学校举办的两次校本培训。

  (2)公开教学、听课、评课:

  在本学期内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听课30节。在15周开设一堂公开课《新的实验》。

  3、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

  指导高一年的美术兴趣小组。

  开设课程:造型基础(素描)

  每周的周三中午12:30——13:30,

  每周周五中午12:30——13:30;

  每周周日下午15:30——17:30。

  4、继续教育的计划完成情况:

  本学期内修读了几本比较重要的美术教育相关文件或著作。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6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这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比较顺利圆满的。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但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现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取长补短,教学水*能更上一层楼。

  一、美术课堂

  这学期我担任初二年和高一年的美术课教学工作。初中学生的美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在动手作业这块会表现不尽理想,但是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在指导技巧的同时,鼓励表现主义的创作手法。在美术认知领域里,初中生也表现得较为懵懂,但是教材里丰富的课题可以给他们带来许多新奇的感受。我认为牢牢抓住他们的新奇感,调动他们的学*兴趣,是上好美术课的一个情感要素!那么怎么样让学生一直保持着这份学*的积极性呢?

  首先是创设愉悦的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的乐趣。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将教材里的课题进行扩展,在上好教材重难点的'情况下,不忘介绍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然后,把进度调慢,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这些他们喜欢的东西。例如,在上绘画课时,我不是给学生一个题目,规定他们去画什么,而是给学生提一个要求,允许他们大胆的去画、去表现自己的创作思路。并且通过多媒体使学生多欣赏多观察,在每次上课时,对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纠正、鼓励;

  而对一些画得好的学生则进行表扬,把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点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手工课上,我让学生走出课堂,到课外寻找内容。当学生看着自己的一件件作品,瞪大眼睛,或许他都不敢相信自己会做出这么漂亮的东西来,一下子学生们的积极性就上来了,学*紧张的神经也放轻松了。现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而我上课也轻松了许多,或许这就是“寓教于乐”道理吧。

  其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对学生创作美术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作画面就会显得呆板,相反,当学生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后画面就会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再者,提高学生的表现欲也很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自己高高兴兴地参与学*实践中,才能使得他们的思维高度集中,创新的火花迸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知识掌握了高一年这边课堂教学以美术鉴赏为主,重点从对各类艺术作品的欣赏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课堂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宽,需要精心备课,收集大量可能被学生提问到的资料。

  精心准备用于多媒体幻灯片的图片和视频,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题主题。另有开设美术特长生的课,为周一、周三、周五下午第三节第四节课,旨在注意挖掘有美术禀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后也很积极的自动留下提问和绘画。虽然超出工作时间,但是看到学生那么积极也是一种很大的动力。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育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的,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业务学*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与同事们和谐相处。

  这一年的工作中,有收获也有不足。比如控制不好课堂长度、纪律控制不够理想等。我会好好总结教学经验,再接再厉。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7

  本学期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担任高一五个班的美术教学工作,并在教学之余努力地承担学校的教务干事一职、策划学校美术班活动、并带领学生参加县里、市里举办的美术活动。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积极听课,组织并带领同学参加各类画展。深信,只要付出必有收获!在教学中,把握原则,积极地为学生创造美术学*的氛围,除了在课堂教学以外,组织号召并带领学生参观画展,进行直观教学,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普遍叫好。组织学生参加现场美术作品比赛,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辅导美术特长生,使全校美术兴趣活动更有特色。在学*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艺无止境,学无止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艺术的道路上,坎坷与希望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展望新的学期,生活将会更加充满希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校领导的正确引导,我们萝北高中定会迎来艺术的春天。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尾声,除了感叹时光的飞逝,还真的有必要给自己这半学期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一个学期的时光中,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交付自己的各项工作。回顾这一学期,虽然个人在教学上和业务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本校及进修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搞好本职教学、教研工作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堂及教学实际,力求让我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视野开阔贡献自己的那份力量。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

  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认真传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注意发掘有美术天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为*山书画协会的组建和兴趣小组的成立打下较为良好的基础,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在下半学期的宣传工作中,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为老师和同学们搞好服务。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虽然本学期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上缴了教科研论文,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我们*山中学的美术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今后工作中将更加兢兢业业。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8

  时光飞逝,教学工作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一级20个班的硬笔书法教学工作。同时,还担任高二(15)班美术生以及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课程。各方面工作能认真负责地圆满完成。现就我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在思想上,我能爱国爱党,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时刻以一个党员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生当中树立优秀形象,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在这学期,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服从学校安排,及时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

  二、在教学能力上,我认真钻研教育、教材,探索新教法。上好高一级20个班的书法教学。班数之多,反复的授课,并没有影响上课的激情,反而更加熟练生动。风趣、幽默的语言氛围中带给学生一份快乐。成为各学科的紧张学*的一个更好调节。美术课也成为学生的最爱。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字体有更大的改观,进步明显。除了上好高一的课外,还抓好高二美术生及兴趣小组的课程。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调动他们学*的积极性,渗透良好的'思想教育。利用好节假日及课余活动时间,做到坚持辅导。并常常带领学生到附*的村镇写生,做到安全有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学校举行的全市开放周期间,被推荐承担了公开课,能做到认真对待,严谨落实。制作好课件,生动的讲授受到听课教师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各项制度,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备课、听课、学生辅导工作。还被安排带领两名肇庆学院实*生,给予精心的指导及相互学*交流。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的节目,举办好元旦书法作品展等。此外,还加强自身素质的学*及提高,探索教学教法,坚持理论与创作相结合。自己创作的油画风景《老街》、《晨》参加了市第一回油画沙龙展。美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均是多面手,写啊画啊、文艺宣传都离不开。任务的烦琐,部门的工作之多,各项均认真完成。

  四、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学生在参加市二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获得人数达18人,获奖质量和人数均居重点中学之首。自己也被教局评为最佳指导老师。希望今后继续努力,在教学教研方面加大研究的力度,有更大的突破,勇创佳绩,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名师。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9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学期初,认真学*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结合本教研组工作的现状和特点,按照《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新课开始之前即已制定了周密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但也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反思的地方。

  二、教学工作的总结:

  1.教学工作情况: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全校美术课,共十班,一个班每周一节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另外,授课根据得失及时写反思,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因为初一初二处于叛逆时期,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针对旧教材内容陈旧、单一、脱离学生实际问题,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叶贴画”,”吹塑纸版画的制作“等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课教学中,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2.考核成绩:

  本学期考核还是按照以*时作业完成情况为主,期末理论考试为辅,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3.教学研究的计划完成情况:

  积极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认真做好听课,评课。还积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晚会、宣传工作,以及学校宣传栏的宣传。

  4.课外兴趣小组工作情况:

  利用每星期三、五的时间指导初一初二的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主要开设了美术基础课程:石膏几何素描,风景速写等,同时加以一些水果拼盘,花鸟写意国画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参每次远程教育网络学*活动,以及每个寒假暑假都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普通话学*,从理论和专业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的一些老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法工作。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以来的工作,在学生进步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争取有更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有更大的创新。

  不足有以下几点:

  1、对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学*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还缺乏个人的教学特色,书法活动开展总体成绩还欠佳。今后还要多学*借鉴,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努力挖掘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以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0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接*尾声,这学期的工作使我有很大的收获和提高,既忙碌又充实,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借此提高自己。

  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6个班的教学工作,高一的美术课以鉴赏课为主,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提高审美能力,审美趣味的重要途径之一,它结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突出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而且不同于初中美术以动手能力和美术基本技能传授为主,在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上都有了明显的区别。本学期的教学我都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每节课课前我都制作本节课的课件,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去搜集图片、视频,在课件中把美术与音乐相结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去感受。

  1、抓好激发兴趣的课堂欣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无疑会给今后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参与查询课题资料,例如在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欣赏》一课前,学生分成不同的剪纸组,年画组,皮影组,风筝组,刺绣组,泥人组。然后根据小课题,学生在网络,书本中查询资料。学生不但查找了各个民间美术的大量图片,还了解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含义,特色,这时再去讲解学生接受的效果好很多,而且在剪纸的内容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非常简单的窗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都非常愿意动手制作,从而影响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喜欢美术。

  2、让学生合作评价欣赏作品

  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美术欣赏具有主观成分,这些主观成分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在美术课堂上去引导学生自己去对作品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不是要让学生孤立的去思考让他们学会合作学*,分小组进行讨论。例如:在高中美术欣赏教材中,讲到一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时就不采用评述的方法了而是要用问题来吸引他们,引导他们去评价作品如《蒙娜丽莎》时设计让学生回答“蒙娜丽莎的笑神秘在什么地方,你觉的美吗?”,在讲到《维纳斯》时回答“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名气大于完整的维纳斯?”,《向日葵》“你喜欢凡高吗?你怎么看待他的代表作成为当今标价最高的画?”等问题。几乎所有学生的学*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了。合作使学生们意识到一个团队就像美丽的拼图,缺了谁都不完整。使比较独立的高中生渐渐融入了集体,一个集体的成长渐渐呈现。

  3、让学生提议增设欣赏活动

  美术欣赏的知识包含量巨大,覆盖领域广阔,除了教材上的内容,生活中有意义的美术欣赏题材,也是学生学*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在欣赏课中,我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写出感兴趣的画家、美术作品、外国文物古迹,然后增设一些欣赏活动。例如,在建筑艺术课中涉及到陵墓建筑的金字塔,金字塔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搜集了金字塔的视频给学生欣赏,反响非常好,寓教于乐,在课堂上把注意力不仅放在教会学生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放在学生怎样去获得知识,获得发展。

  二、积极开展参与课外活动:

  本学期5月份成功开展了“阳光·和谐校园文化师生艺术节书画摄影展”活动,从筹办到圆满结束我都以最大的热情全程参与其中,书画展一共涉及了22个班级的*300件学生作品,内容形式多样,从挑选作品到布置展台,评选优秀获奖作品这一系列的工作使我不但锻炼了我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知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校美术宣传工作,及时完成文化宣传板报工作如“伊春区公会**在行动普法宣传”板报工作,为学生增长知识,为校园增添文化氛围。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竭尽全力去完成。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这一年来我还协助政教处处理大量的日常工作,增长了工作经验,同时工作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并且得到领导与同事的认可与肯定,为学校教学工作贡献出我的`力量。

  三、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

  一学期结束了,在紧张忙碌的同时我收获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但是经过反思也发现在自己身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去改进,反思这学期的教学工作,首先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创新,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同时也要避免去依赖它,在教学内容上除了教材上的知识以外,多扩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鉴赏,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多挖掘内在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求实创新,以后的工作目标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利用课余时间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不断的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请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对待每一次业务,政治培训,通过这些学*使自己提高了思想政治觉悟,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1

  时间过得真快,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学*讲座。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等。通过学*新课程标准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时有机会还通过技能培训,外出听课,开课等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进步。通过这些学*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我任教一年(一)班的美术课,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课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我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设计了剪纸基础教程(校本课程),神奇的鞋子(设计发明课),,神奇的椅子(设计课),美丽的门帘(易拉罐制作)等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比较大的学科活动,其中美术方面的有宣传海报,展览橱窗,书画竞赛等任务,不仅涉及到美术宣传工作,有的更是需要我们全程积极参与创作作品。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我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本来想在美术选修课开设儿童水墨画兴趣小组,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实现,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我校美术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2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在辛勤的努力和忘我的认真工作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小结,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教师教育学*,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搞好自学和认真参加教师教育学*。学*重点是新课程标准、美术教学理念、美术基本功及相关理论。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及各类教研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写读书笔记6万余字。我能够做到,认真听、认真记录、深刻反思,得到了领导的好评,教师教育档案袋内容充实、全面,被作为庄河市检查我校教师教育情况的`对象。通过本学期学*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以便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认真开展教研工作,发扬求实创新精神。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美术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美术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让学生喜欢我的课,同时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些教育随笔、教学漫记、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班主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我认真组织科任教师教研,活动8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录翔实。

  三、认真完成其他工作,发扬任劳任怨作风。

  在艺术指导方面精心钻研,肯下功夫,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辅导学生组织书画课外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书画大赛,在艺术节检查中,也得到检查组的赞扬。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负责校内的宣传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如校内各橱窗、板报,宣传横牌等。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通过不懈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美术水*,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

  一是将教学经验总结概括上升到理论形成论文的能力仍待提高。

  二是课堂教学创新能力还不够。我会继续努力工作。积极营造校园的文化艺术气氛,为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3

  本学期总18周美术教学计划已圆满完成,现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整体总结。

  一、常规课堂教学情况

  学生学*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具体的一些构思和方法在上面的具体实施里谈过。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高中年级美术特色班教学情况

  加强对高一学生的一些宣传和引导,使喜欢美术或者是有兴趣的学生知道这样一个特色班可以培养他们,并且将来可以报考高等美术院校。(越早的进行美术专业学*,意味着将来考取院校的成功率也越大) 定期定时间的.给美术特色班进行上课和训练。一周需要安排每个下午第3节课和二、四、日晚上8点至10半点的时间进行高中美术特色班的上课时间。双休日时间也可以组织一天对他们进行辅导。尽可能的使他们循序渐进的进行美术的专业学*,这样也有助于将来在高考时,有稳固实力去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 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1、作为一个刚刚开始教育工作的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应不断提高和创新,及时参加学校的培训和市、区的进修考核等;积极参加市、区的各类活动,和市、区的有关人员保持友好联系以沟通了解信息

  2、多听取有经验的带教老师的指导和建议,多听公开课,勤学勤问,以最快和最好的效率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3、多与年级组沟通,以求对美术课及美术特色班课程的支持和理解。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4

  本学期是我担任高二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一个学期的时光中,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交付自己的各项工作。回顾这一学期,虽然个人在教学上和业务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有效的开展美术教育,则要加强对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借以促进提高。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学中,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认真参加本校及进修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了美术新课程标准、艺术教育新课程标准,以进一步地完善自我。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学*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不断地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美术教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如何进行美术教育,使受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的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教学方法是关系到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它不容许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教学中最忌“在课堂教学的结构方面,在教学和教育的形式和方法的应用方面的'教条主义和死板公式”。

  二、认真搞好本职教学、教研工作

  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自己这几年的一些教学经验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课堂及教学实际,力求让我的美术课堂为学生的视野开阔贡献自己的, 那份力量。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课堂上认真传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使学生对美术更有兴趣,同时注意发掘有美术天赋且有意踏上艺术道路的学生,提高其欣赏及艺术感悟能力,为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美术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美术教学应避免把美术课上成技能课,还要重视课前各方面的研究,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以此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展现美术教学的活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三、任劳任怨,完成学校其他工作

  对于学校布置下来的每一项任务,我都能以自己最大的热情把它完成好,基本上能够做到“任劳任怨、优质高效”。在下半学期的宣传工作中,按时上岗,尽职尽责,为老师和同学们搞好服务。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期来的工作,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方面还有所欠缺,课堂教学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全面,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虽然本学期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上缴了教科研论文,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美术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美术教学的特色点,为我们*山中学的美术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然,其他方面的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今后工作中将更加兢兢业业。

高中美术工作总结15

  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二、三、四、五年级十二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一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能力,为终身学*奠定基础。

  (三)、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教学之余,我除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上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四)发扬剪纸艺术特色

  剪纸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广受大众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也是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制作方法方便简单,集审美与实用于一身,深受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的欢迎。x年8月我校被评为寿光市首批特色学校。x年11月6日,寿光日报教育周刊作了“走进特色学校洛城街道寒桥小学:心中有天地纸里有乾坤。”的专题报道。x年12月15山东电视台来我校对学生的剪纸进行了录象。x年12月探索民间艺术瑰宝寒桥小学剪纸实践活动纪实获第二十三届寿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x年12月我校朱育宗、孙文诰、魏德云、马风香、刘海英开发的校本课程《剪纸艺术》获x年潍坊市优秀校本课程二等奖。x年2月我校获寿光市校本研究先进单位。x年4月我校为我市提供了剪纸特色学校现场会。x年5月在由中国少年儿童造型艺术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x年全国中小学生幼儿优秀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我校有46名同学获奖。其中1人获特等奖。12人获金奖。14人获银奖。19人获铜奖。辅导教师孙文诰。魏德云分获辅导贰等奖。学校获团体一等奖。孙文诰老师传写的论文《剪纸艺术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在有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x年全国校园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手工﹚学术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贰等奖。_x年5月由中国儿童画研究会主办的第五届“天才杯”全国儿童擂台赛中,我校有10人获金奖。 7人获银奖。6人获铜奖。共有23人获奖。辅导教师孙文诰获“全国儿童画教育辅导一等奖”。辅导教师武素萍。张桂珍分获“全国儿童画教育摸范辅导奖”。x年5月25我校的剪纸“五十六族兄弟姐妹凝聚一心共谱华夏和谐乐章”参加了我市举办的首届小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由于有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措施,推进了我校剪纸教学的进程,我们在今年在原来美术课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节剪纸课,并且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开端,学生剪纸热情更加高涨了,剪纸技术也开始更加精湛起来。

  在新世纪新课改的浪潮下,探寻小学剪纸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对于优化艺术课堂教学,推动新课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有着很高的价值。在开展艺术教学的同时,重视乡土文化的利用与美育作用,让孩子们成为热爱美,创造美的新一代。

  (五)取得的成绩

  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们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x年4月,在第十二界”新世纪星杯”全国少儿文学及书画大赛活动中,我校学生的剪纸有5人获金奖。10人获银奖。6人获铜奖。39人获优秀奖。学校获组织三等奖。辅导教师孙文诰获辅导三等奖。x年六月,有57名同学的剪纸在由中国人民大学东方艺术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徐悲鸿杯全国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暨网络大赛在艺术中国教育网”上进行网络评选。x年8月我校被评为寿光市首批特色学校。x年11月6日,寿光日报教育周刊作了“走进特色学校洛城街道寒桥小学:心中有天地纸里有乾坤。”的专题报道。x年12月15山东电视台来我校对学生的剪纸进行了录象。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剪纸实验的后续研究和实验工作,不断提升学生的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提升实验的内涵,将剪纸艺术做成学校强有力的艺术名片,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特色品牌。为素质教育锦上添花。


高中美术说课稿菁选(扩展8)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菁选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

  学科学*规律以及美术专业高考的要求,同时根据20xx级美术生的实际学*情况及课时安排,制定了高一至高三大致的美术教学计划与设想:

  高一上学期:注重绘画基础与兴趣的培养,课程设置为:素描基础知识――单个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石膏几何形体的.临摹——组合几何形体的写生——静物素描临摹(先结构素描后调子素描)——静物素描写生——石膏五官的临摹——石膏五官形体的写生——石膏五官形体的组合写生下学期:石膏头、胸像的临摹——石膏头像的写生——人物头像的临摹(真人五官写生)——色彩基础知识——静物色彩临摹+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

  高二上学期:人物头像临摹——人物头像默写——静物素描——色彩静物临摹——色彩静物写生+整学期的速写临摹、写生(采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进行)下学期:人物头像、人物带手临摹——人物头像默写——人物头像写生——人物带手临摹、写生——静物色彩写生——静物色彩默写——风景临摹+速写写生+设计基础+针对性强化训练。

  高三:全面进入高考备考阶段,针对学生情况及报考院校作针对性强化训练+组织安排专业考试。

  高中年级美术特色班应达到目标:高一年级学会几何石膏素描、头挂像石膏、静物素描,早期就打好绘画的基础,同时培养一定创作能力,提高情操,参加对外美术比赛,优良率达到50%,合格率达到90%(力争达到95%)高二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需要进一步提高绘画基本能力,提高一些绘画的熟练程度;开始进入设计部分的了解和学*。高三年级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要加强模拟考试的练*,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品。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2

  一、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有浓厚的绘画兴趣。

  2、学生已具有必须的分析决定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

  3、学生缺乏持之以恒的学*精神和坚定的美术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方面。具体有绘画、泥塑、剪纸、手工、欣赏。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求新、求异为目的,形式多种多样,给学生很的发展空间,满足各种学生创造美和表现美的愿望。

  (一)全册共20课,教材编排方式较一年级教材有所改变:

  1、更加重视学生活动的设计。活动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单一到综合、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

  2、加强了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个性是语文(文学)学科的综合。如第10课是美术学科与音乐学科的综合,第2、8、13课是美术与语文(文学)学科的综合,第19课则是美术学科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综合。

  (二)各课资料的编排有很多漂亮的图片,展示了学生活动过程及其学生作品图片,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参考和学生自学。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爱美、寻美、创美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

  2、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透过各种方法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3、鼓励学生透过多种途径尝试使用多种媒材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并能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造型活动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4、鼓励学生观察生活、欣赏美,能用简短的'话语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5、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综合、探索体验活动,发展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潜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的掌握对造型、色彩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潜力,增强动手潜力和审美潜力,渗透人文精神。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潜力和造型表现潜力,培养审美情操,渗透德育。

  五、教学措施

  1、遵循审美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透过比较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决定,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2、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潜力,用心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学*环境。

  3、加强师生的双边关系,即中是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仪器,胆。

  5、改变评价方法,采用自己评价、小组评价、群众评价、教师评价或家长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尊重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激发学*兴趣。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3

  一、培养目标:

  美术高考培训主要培养的是各大高等美术院校所需的美术类专门人才,能适应高等美术院校教学的新生力量,为社会美术事业的发展培养初级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要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认真的学*态度、较好的文化、道德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行为*惯。

  (二)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美术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透视、结构、解剖、色彩配色原理)

  2、较强的美术鉴赏能力。

  3、扎实的美术造型能力。

  4、良好的美术考学心理,认识美术院校的招考规律。

  (三)文化要求:

  巩固原有文化基础,在基础较弱的课程上有一定的提高。

  三、培训时间:

  周六、周日

  四、专业课程培训

  素 描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美术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素描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美术院校高考主要考试科目之一。可以使学生掌握素描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拥有整体观察方法及形体结构、透视和穿插关系的理解,以及掌握素描表现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深入塑造(长期和短期作业相结合),最终通过素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和鉴赏水*。

  第一阶段--掌握单色石膏形体

  1、石膏几何形体(单体)多角度训练(临摹、写生、默写(根据考试题目、内容及要求,对形体结构进行记忆再现描绘)

  2、石膏几何形体组合练*

  3、石膏切面静物训练

  第二阶段--掌握静物素描规律

  1、静物单体练*、不规则静物

  2、静物组合练*

  3、静物材质练*

  4、静物色调控制--灰调、对比调...

  第三阶段--掌握石膏人像的结构与体积

  1、石膏五官训练

  2、石膏切面像训练

  3、石膏面像训练

  4、石膏胸像训练、细节训练

  第四阶段-掌握人像的结构与比例及写生

  1、素描半身像

  2、素描男青年、女青年技巧及规律

  3、素描中老年人技巧及规律

  4、素描人像默写

  色 彩

  “色彩是绘画的生命”。色彩训练是美术专业必修的课程,是高考必考主科目之一。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是千变万化的,我们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我们美丽的世界,通过色彩教学学生可以掌握色彩的`基础知识,了解色彩变化的原理与规律(色彩的对比及和谐),掌握色彩正确观察方法(整体有比较的观察方法)与表现技能技法,提高色彩的造型能力(素描和色彩有效的结合),最终使学生逐步掌握高考色彩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阶段--色彩的初步知识

  1、色彩原理、色彩构成(临摹、写生、默写((根据题目、内容及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分析,色彩构成,组合))

  2、单色、固有色静物训练

  3、色彩组合静物训练

  第二阶段--色彩的进阶知识

  1、色调训练--对比调、冷色调组合静物

  2、色调训练--对比调、暖色调组合静物

  3、色彩空间-风景写生、临摹。

  速 写

  速写是画家的眼、手、心与物象瞬间的协调,是客观事物的真实表现,速写的表达,主要是通过线条来完成的,利用线条的或长短、或松紧、或延伸、或扩张,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整体有比较的观察方法)迅速把握对象的能力,捕捉对象结构的能力并进行表现。,使画面产生诸多视觉的和谐和美感。

  1、临摹(对优秀作品做研究 )

  2、写生(风景、人物、场景、动态速写)

  3、默写(动态默写)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4

  (1)课程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

  (4)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鉴赏”的学*,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5

  1、学生现状分析:

  作为刚刚步入新学*环境的新生,虽然他们经过一学期的学*和学校生活,当时他们对新的学*环境还不是很适应。由于是初一学生,因此他们学*美术的积极性很高,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较好,但是学生年龄小、知识少,因此学生的视野狭窄,对美术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审美意识较浅,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

  2、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拟定十六课时的课程。立足于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基本点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设计内容贴*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兴趣;在继承美术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在结构上,以美术形式语言集中划分单元,淡化不同课业之间的区别,在传授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得两方面的需求。

  3、教材中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涉及到绘画创作和设计的内容,包括风景速写、绘画的色彩知识和应用等绘画技能和标志、海报、请柬、视觉传达等设计知识。

  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例如学生的绘画技能、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最终达到自主欣赏和自主创作。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人体基本比例;进一步学*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智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思想品德目标:通过学*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

  主要工作及措施:

  (1)认真学*课程的先进理念,以全新的视角审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

  (2)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

  (3)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6

  20xx年的暑假很快就过去了,在这样一个短短的假期里我们充实的完成了教学期间的短暂调整,同时在休息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一定的教学工作反思重新走上新的教学工作日程。

  在新学期中,我们面临新的教学氛围和新的教学对象,我们有新的教学目标和新的教学计划。

  高中美术教学在整体高中课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意义,高中美术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同时也对高中学生的德育修养起着促进作用,为全面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做着贡献。

  在这一学期中,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高中美术教学工作。

  首先,计划深抓美术欣赏课教学,美术欣赏课的开设,能够很好的把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提高,认真备好了每一节美术欣赏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准备了充分的挂图和幻灯片来作为教学用具,在美术鉴赏与欣赏课的教学中,计划结构历史知识和政治指导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加明确的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历史阶段性留下的.艺术来源,并能了解政治与文化之间的联系。

  再次,计划通过美术欣赏课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具体方法是在讲解美术作品的同时,结合历史政治背景来讲解,这样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很好理解政治并与当代政治与思想相对照,明确细想结合实践,使自己的身心得到一次很好的解剖,同时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除结合政治思想来进行美术教学以外,还要结合艺术家的古今中外的不同思想修养,取其长处,使学生个体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和文化思想熏陶,提高个人思想品德修养。

  另外,计划结合新入学的高中学生开设美术展览活动,鼓励学生们去集体设计美术展览内容主题,集体研究美术展览的素材,这样的同年级大型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诸如审美能力,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可以通过这样的大型活动激发和锻炼出来。

  在新的学期中,美术教学计划的实施,是要与时俱进的,也就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的,要根据不同的班级环境,本校的教学可变条件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而进行变化、变通的。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7

  新学期开始了,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有责任培养同学们去观察,认识和发掘我们生活中的美,并且把这种认识上升为一种自觉的美育过程和途径,让同学们在美术的学科中得到美的熏陶。让他们知道学好美术不只是学*课本,图片中的美,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去发掘*凡生活中的美,现实生活中的美,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

  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情况分析:

  1、高中年级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艺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艺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2、由于课程的定位属于美术欣赏,所以扩展性很强,如果单纯的教学课本上的理论和资料图片往往不能够提起学生很大的学*兴趣。那可以把网络信息技术给合理的应用起来,让学生可以自主的通过网络这个强大信息*台,去搜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优秀的美术作品或者是著名画家的一些轶事,然后回到课堂上来进行交流。这也是提高自主学*的一种能力。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美术鉴赏”,学生能够:1、了解中外美术的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2、积极参与中外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运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交流;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难点是:对教材中现代主义系列作品的欣赏,尤其是抽象主义美术作品,它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方法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四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六、具体实施计划:

  1、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艺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自然。

  七、课程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8

  课程内容:素描

  适合人群:高中美术专业学生 授课时间:170课时 指导:王超

  一、 课程简介

  (一) 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素描是美术专业学*的基础课,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通过素描课程的学*,使学生基本上掌握基本的造型原理,规律及表现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绘画观察方法,使学生拥有好的绘画技巧和独立的艺术创作能力,提高艺术修养并为顺利升入美术类高等院校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通过课程理论讲授、教师示范技法演示及个别指导训练,要求三个月内学生掌握素描的方法与步骤:石膏、人物写生、表现出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体感感、空间感、光感,最终能够独立完成素描艺术创作。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静物结构素描、静物全因素调子素描、

  石膏、人物头像、人物半身带手,人物全身

  二、 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分配建议表 学时分配建议表

  (二)考试方式:

  考试方法:根据开设课程每月测试一次

  成绩构成:构图30% 形体40% 塑造30%

  三、 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静物结构素描(7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让学生全面了解线条在画面中的作用,透视关系对画面的影响:线条对画面虚实关系的作用。

  (2)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构图的基础知识,能严谨的运用透视理论,空间表达手法来处理物体的结构、虚实、质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构图、结构、质感、虚实空间的线条表现。

  (2)、教学难点:透视(*行透视、成角透视、圆形(曲线)透视)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图例分析、课程讲授、示范与实际训练相结合。

  4、教学主要内容:

  (1)透视的原理认识与应用 A、*行透视 B、成角透视 C、曲线(圆形)透视

  (2)内结构与外结构

  (3)结合几何形体的表现

  (4)构图学基础知识

  (5)线条与空间的关系

  (6)曲线形体的表现

  5、作业练*:几何组合形体训练5张、曲线组合形体训练10张。

  (二)静物全因素调子素描(42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让学生全面了解光影在画面中的作用,调子在画面中的作用,以及怎样运用调子表达画面虚实关系。

  (2)要求:学生充分掌握构图的基础知识,能准确运用构图、画面黑白灰处理手法、透视理论、空间表达手法来处理物体的光感,体感,质感,虚实等气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光影在三维空间转换为画面二维空间的运用。

  (2)教学难点:从结构素面到全因素调子素描的转化,及线条的与调子的统一处理。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图例分析,课堂讲授、示范与实例训练相结合。 4、教学内容

  (1)三大面、五调子的构成与应用 (2)结构线与明暗交界线 (3)观察能力训练 A、整体观察 B、局部观察 C、立体观察 (4)调子与形的关系 (5)画面的深入刻画

  5、作业练*:几何组合结合形体明暗调子训练8张、曲线组合形体明暗调子训练8张,蔬菜水果等常见静物组合临摹加写生40张,静物组合默写20张。

  (三)石膏(21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让学生全面了解石膏像的结构及调子分布,整体概括处理对象。

  (2)要求:学生根据构图的基础知识,造型能力,形象生动的表现出石膏头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石膏头像的抓形与形体关系的训练。 (2)教学难点:石膏头像的外形与内结构的统一。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图例分析,课堂讲授,示范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4、教学内容:

  (1)头骨结构(额节结、眉弓、颧骨、上颌骨、下颌骨、下颌节结) (2)石膏眼、嘴、鼻、耳的立体框架分析与表现 (3)石膏头像绘画步骤

  (4)石膏胸像训练(明暗,空间,质感) (5)石膏头像头,颈,肩,的动态关系

  5、作业要求:石膏五官临摹加写生,石膏头像的临摹加写生,石膏胸像临摹加写生。

  (四)人物头像(42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让学生掌握人物骨骼与肌肉的关系,五官之间的结构及其关系。

  (2)要求:学生能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的进行头像写生和默写。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形象与五官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根据人物特征气质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图例分析,课堂讲授,示范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4、教学内容:

  (1)真人头骨与肌肉的关系。

  (2)真人的五官结构和明暗局部训练。

  (3)真人头、颈、肩、凶的关系(脖子的透视关系,衣领与脖子肩膀的关系和表现)

  (4)头发的表现训练(头发与头骨的关系,头发的概括与表现) (5)真人头像调子表现和五官塑造

  (6)人物特征与表现手法(造型、特征、结构、整体感的综合训练) (7)男女青年特征区别与刻画

  5、作业要求:头像五官临摹、头像临摹、头像写生、头像默写

  (四)人物头像(42课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目的:让学生掌握半身带手,全身的结构衣服纹样的搭配关系,手的刻画与表现。

  (2)要求:学生能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的进行人物半身带手写生和默写。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人物各局部比例关系的掌握及刻画。

  (2)教学难点:人物比例与透视的应用及其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

  3、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具体的图例分析,课堂讲授,示范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4、教学内容:

  (1)头、颈、;肩、胸、腰、臀、手、腿之间的关系。

  (2)构图组合关系小图训练。

  (3)衣服纹样的概括处理与表现

  5、作业要求:人物半身带手临摹、默写、人物全身写生、默写 四、课程设计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内容准备教案,准备多媒体教学的图片,范图,按照 循序渐进 、 因材施教 的原则,努力让你的每一个学生都能逐步提高,学有所长!

  高中美术专业教学计划三: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计划(1546字)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9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 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四、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

  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课堂已发生了综合性的变化。本学期我主要负责高中美术的课程教学,现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本着以贯彻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1、认知目标:

  1)、从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中学会感受艺术的语言美。

  2)、了解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种类和形式。

  3)、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中国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艺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艺术作品的特征和艺术语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尝试

  从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认识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1、鉴赏中外优秀的传统美术作品、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美术作品。

  2、学*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

  3、用美术术语描述以及通过造型、表演等多种方式表达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4、进行自主学*、研究性学*与合作学*,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美术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并运用于鉴赏学*活动。

  5、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对东河镇黎族织锦培训基地、三月三民族风情活动、鱼鳞洲风景保护区……等活动进行调查、考察美术现象,并写出考察报告。

  具体实施计划:

  1、课堂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优秀美术作品、画家的生*趣事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

  3、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特此,我校将在本学期举办“20xx年八所中学校园之光美术作品大赛”。为了给爱好美术的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环境,每周

  三、五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安排美术老师对美术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学生进行专业辅导。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美术鉴赏及其意义第

  1、3周

  第二单元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第5周

  第三单元走进具象艺术第9周

  第四单元走进意象艺术第11周

  第五单元走进抽象艺术第13周

  第六单元艺术美和形式美第15周

  第七单元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17周

  第八单元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第19周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1

  高一美术鉴赏教学计划邓鹏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

  1)、 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作品。

  4)、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三、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时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

  2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2

  新的学期,依据学校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施方案,我们在现有的课程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的艺术,我将继续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基本点,狠抓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现制定出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1、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2、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的教学工作将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和国画的传统教学。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美术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立的.,胆的去完成学*任务。

  3、具体工作

  ①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的学*,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多学,多练,多找自身的不足,多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②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针对于初中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知识的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的兴趣和技能。

  4、教材的特殊处理

  4、1新课程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

  4、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中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4、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我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5、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5、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因为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5、2注意卫生,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3

  (1)课程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计划。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活动能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中外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有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现代美术作品以及与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实用性美术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美术作品,能使学生初步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陶冶审美情操。尤其是现代主义系列中的抽象主义美术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具体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

  2、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播放相关教学短片及电影,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

  3、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如优秀的.美术作品,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

  (4)教学目标

  通过“美术鉴赏”的学*,学生能够:

  1、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2、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恰当使用美术术语(如形状、色彩、空间、材质等),以自己的观点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艺术作品,并与他人进行交流;

  3、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4

  为了贯彻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的精神,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结合美术学科特点,贯彻以学生自主学*的理念,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部分同学初中没系统的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但学生由于有了一定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领悟能力有所提高,因此他们可以接触和吸收一些绘画乃至美术领域的内在高品质的文化。这也是对他们个人美术素养的一种熏陶和提高。

  二、教材分析: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后学*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活动能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从形式多样的美术作品中学会感受美术的语言美。

  2)掌握外国绘画的各个时期和各时期一些的画家及其作品。

  3)了解优秀的建筑和雕塑并感受他们的内在表达语言。

  2、理解目标:

  1)学会分析一些优秀绘画作品的美术特点。

  2)能够说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理解和体会部分美术作品的特征和美术语言。

  四、具体实施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美术鉴赏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时认真钻研教学纲,吃透教材,恰当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先进的教学媒体,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的主人。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高中美术欣赏课与网络信息技术合理的整合起来。使用电脑课件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接触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和渠道去了解美术。也可以经常的'改变一些形式,从而使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很好的整合,让学生接受,让学生欢迎。以达到课堂教学的与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课堂教学延伸为了发展学生自觉自主学*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后的业余时间,从网络上搜集一些课本上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可以是优秀美术作品,优秀的画家或者是画家的生*趣事等等,各种关于美术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网络这个庞的信息资源库,很容易找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美术知识。在课堂上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活动,可以语言描述,也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展示自己所搜集到的有趣的有特点的美术知识。使他们不单单局限于书本上一些内容单一、枯燥的东西,让学生自我选择想了解的有趣的,丰富的美术世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性学*的能力。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高中美术教学计划15

  色彩讲究的是色彩关系,这是联考的基本要求。一副符合联考的作品,首先要有好的构图,还要色调不出大问题,大关系明确,刻画深入(高分)。对于学生,我们从五个作画步骤(构图、起形、大关系、深入刻画、调整)上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单独注意其中一个步骤,单独训练,然后将几个步骤整合起来,就是一副很好的色彩作品。在教学中,我们前期一直强调一种观念,画色彩首先把色调把握好,再把空间分开,再把色彩关系统一,整体效果就出来了。但是,色彩感觉能力要靠自己多看多画多揣摩才能练出来的,其他的都很简单,这是我对教学内容的一点建议。

  教学计划(五个半月,共二十三周):

  第一周:

  教学内容:水粉画的基本色彩理论知识

  教学目的:熟悉色彩的基本知识,了解色彩产生的原理和变化规律。

  教学要求:学会分析色彩,初步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所呈现的色彩分析

  色彩基本知识,重点解决学生认识了解色彩。

  对于色相,明度,纯度等不是很理解,三原色、间色、复色、补色等也不很轻松,水粉画的基本技法,水粉的特性、运笔技巧给初学者造成困难,水粉画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决定他的技法中多样,因人而异,并且在不断的创造发展。在写生联系中要根据表现不同的对象,灵活运用,而不要把他们当成不容改变的刻板公式。并且只有丰富的实践才能逐渐掌握它。

  第二周:

  教学内容:构图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构图临摹与写生,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的构图

  教学要求:用铅笔、炭笔或或钢笔勾画出画面的构图

  教学重点:物体的位置与摆放怎样恰当 这是一幅色彩成败至关重要的因素,

  第三周:

  教学内容:单色画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单色写生,使学生初步掌握水粉画的用笔方法和作画步骤

  教学要求:用褐色、群青或黑色和白色调配物体明暗

  教学重点:物体的浓淡明度与深、中、浅的色调关系 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色彩,在前面的基础上通过单色竟似素描的概念来学*,这样让同学了解色彩及用笔等,水分等

  第四周

  教学内容:固有色临摹写生训练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固有色色彩表现,以便学生驾轻就熟地表现一组静物

  教学要求:掌握不同种类的静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用色、用笔、明暗关系、的表现 要让学生用大块的物体基本色彩表现一组静物

  第五周:

  教学内容:环境色认识与练*

  教学目的:巩固单个物体的环境色表现,以便学生驾轻就熟地表现一组静物

  教学要求:掌握不同种类的静物之间环境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用色、用笔的表现

  教学难点:环境色的认识与表现

  第六周第七周:

  教学内容:色调训练

  教学目的:通过色调,使学生初步掌握色彩大关系

  教学要求:用16k大小做色调训练,先临摹为主

  教学重点: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色彩关系准确

  色调是指在一组静物中的物体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 在写生训练中,有时我们注视对象,感到色调的倾向不是很明显,这时我们应当采取整体观察和归类定位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抓往一组物体的基本色调。从明度上来分,有亮色调(或称高调),有暗色调;从色性上来分,有冷色调、暖色调和中性色调;从色相上来分,有褐调子、紫调子、黄灰调子等。这个阶段,学生没有接触过色彩,大部分人的问题会是不知从何下手,画画感觉很散乱,色调不明确。总试图一次性将色彩临得很准确,调色等初学者很容易出现的问题,所以,我们强调的重点首先是手要放开,思维要放松,用大块色作画,要注意画面色彩变化问题,包括在每次快事作画之前,强调一下注意构图,让学生有个重视构图的*惯。

  第八周:

  教学内容:单个静物写生训练

  教学目的:巩固单个物体的色彩表现,以便学生驾轻就熟地表现一组静物 教学要求:掌握不同种类的静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用色、用笔、明暗关系、质感、量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色彩关系准确

  第九周第十周:

  教学内容:临摹优秀作品

  教学目的:通过临摹,可直接从摹本的作品中学到色彩的调配,色块的组合,色调的构成以及了解和熟悉水粉画的湿、干等表现技法,以便较快地学会写生

  教学要求:在临画前分析画面素描关系、纯度关系、环境色以及各种色彩变化关系,更好的理解画面

  教学重点:临摹的操作顺序

  教学难点:画面色彩关系的分析

  有了临摹这种基础训练,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素描是色彩三要素,环境色,色彩关系等等,有利于把握画面大关系,为写生打下坚实基础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第十三周第十四周:

  教学内容:简单静物组合练*

  教学目的:锻炼学生用色彩塑造形体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增强艺术修养

  教学要求:运用色彩的各种关系塑造物象的形体结构和组织画面的色彩调子

  教学重点:用水、用笔方法,明暗关系、色彩关系、质感、量感、体积感的表现

  教学难点:画面生动、有序

  写生有一定的训练,学生应该有一定的进步,我们的要求也会有提高,画面的色彩关系都要有要求。学生做到生动有序还是很困难,这就需要同学们多看好的范画优秀的考试卷子等,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我们应在写生中牢牢地把握并记住静物的色调,并将其贯穿于写生的始终。

  第十五周第十六周:

  教学内容:风景临摹写生训练

  教学目的:怎么表现风景的空间关系,熟悉风景的画法。

  教学要求:掌握不同类别风景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基本用色、用笔、空间关系、色彩关系的表现

  教学难点:空间色彩关系准确 学生要明白风景画更加强调的是空间与色彩关系,知道怎么去找些细节,同时要求把握整体画面。

  第十七周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教学内容:静物写生

  教学目的:通过写生教学培养学生的色彩造型能力

  教学要求:研究色彩的变化规律,认识物体结构与光色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水粉画的基本技法和作画步骤

  十九周开始,对学生的要求尤积累知识到应试转变。当然,之前的训练都是比较应试的。内容要多强调色彩关系、画面的组成和构图,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做单独训练。

  第二十周:

  教学内容:高考优秀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作品以及感受优秀作品的`精华之处

  教学要求:经常欣赏优秀作品,学会独立分析画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或评价作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吸取精华,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业中

  教学内容:常见错误分析

  教学目的:提示学生,避免在自己的作业中发生类似的问题

  教学重点:常见错误例作归纳及分析

  教学难点:画面问题分析

  第二十一周第二十二周第二十三周:

  综合训练。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波动很大,因为要面临很重要的考试,我们不要再做什么考前的专门训练,就按周考方法,尽量让画室不会出现那种所有人都在讨论联考的状态。可以说一些考试注意事项这些。让学生放松心态。应考。训练上就是之前的一些。越到后面新的东西越少,主要还是不断重复我们的要求,再就是学生造型和塑造能力的训练。

  最后: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缺少冷暖的对比与变化就会缺少色彩的跳动感。

  2、色彩的丰富不是颜色种类的多寡,几种颜色也可以调配出丰富的色彩关系。

  3、笔触是为色彩服务的,不要本末倒置。

  4、充分利用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补色对比等对比因素。

  5、不要片面的追求色彩的丰富而破坏整体的单纯性。

  6、不要片面追求条件色而使固有色面目全非。

  7、充分利用白色和水这两种媒介,“粉气”不等于“粉味”。

  8、看一张画,要从色调去看。别人的灰色调并不全是灰色,不能局部使用灰色就可以达到效果。纯色调也并不全是纯色。大家要从色调出发全面的看别人的颜色。临摹一张灰色调的的色彩范画,不能一 上去就调和灰色。这中间有个过程,调子像药水里的胶片一样,是逐步显像的。 总结起来:

  一、对画面整体的把握。

  二、从点线面和黑白灰以及色相来关注构图。

  三、对色调的追求贯穿始终。

  四、不要片面追求笔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