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

首页 / 诗歌 / |

  语文诗歌鉴赏 1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语文诗歌鉴赏 2

  (1)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旨远:语言浅*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等。

  (2)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13、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3)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4)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杜甫的沉郁顿挫(所谓“沉郁”是指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广阔深厚、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是指与沉郁相适应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指表达感情是曲折跌宕,音调起伏变化。)

  三曹的苍凉雄健,王昌龄的雄健高昂,范仲淹的苍凉悲壮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贺的奇诡变幻、忧郁激愤

  张九龄的委婉蕴藉,李煜的细腻感人,李清照、柳永的缠绵悱恻

  贾岛的萧瑟悲愁,元稹的艳丽浅*,王维的恬淡含蓄,气韵生动

  陆游的悲壮爱国,辛弃疾的气势雄壮,苏轼的雄健豪放,旷达高远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愈的气势磅礴、奇特新颖

  杜牧的清健俊爽,刘禹锡的清峻明朗,李白的豪迈飘逸,清新雄奇

  晏殊的明朗疏淡,杨万里的新鲜活泼,陆游的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韦应物的清新典雅,欧阳修的清丽明媚,姜夔的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高岑的雄浑悲壮,孟浩然的恬静浑健

  (5)评价诗歌语言的常用术语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生动形象 沉郁顿挫淡笔勾勒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淡有趣 简洁巧妙,入木三分语言凝练,生动传神

  属对工切,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沉郁深微

  语文诗歌鉴赏 3

  中考语文现代诗歌鉴赏五步

  相对古体诗歌而言,现代诗歌以其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而似乎更难教学,这成了很多教师颇为棘手的难题。然而,我们也相信,百仞之山,取之有道,凡事都应有其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中,笔者拟就现代诗歌教学的做法方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我以为,现代诗歌教学应走好以下“五步”。

  第一步,以相关背景为依据,把握解读诗歌的切入点初中教材中所选编的现代诗歌大都是篇章不长,文词明白,学生比较容易看得懂,正因为这样而往往就容易只读到它的表层,而忽略它内涵的一些东西。要让学生能够解读诗歌的内涵,就必不可以少地对作品背景的了解——这是能否正确解读诗歌思想的关键。藏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短诗,诗中的对比是浅显易见的,诗中相对的两种人也是浅显易懂的,但对诗中两种人的行为和精神实质如果没有一定的“已知”来作为教学铺垫,就不是那么容易把握了。

  所以,课前就务必先让学生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关于鲁迅的一些情况,诸如其生*经历、作品解读、世人评价等等。于课间,尚未读文,即可集中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中激发起学生对鲁迅精神的景仰。有了这个情感铺垫,教师辅之讲述作者创作此诗文的背景,教学这首诗歌就有个良好的开端了,学生对了解诗中两种人对人民的态度、对人生的目标、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纪念鲁迅的意义就有了很好的依据。同样,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虽然充满浪漫色彩,但如果没有对中国“五四”过后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的了解,没有对郭沫若当时极大的愤怒、苦闷与感伤的了解,学生就很可能只读到诗中表层的美丽而很难从诗中解读出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对理想世界向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关背景作铺垫,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诗歌中形象及思想的把握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但这只是个开端。现代诗歌教学的重头戏还在于诗文的品读过程。

  第二步,以诵读为依托,欣赏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艺术的尖端。现代诗歌的语言精炼、形象、富有音乐美。

  余光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句式均匀整齐,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指导诵读时,非但要学生读准字音节奏,且要吐字清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作者用音乐般的语言表达的对祖国和祖先的深深眷恋之情“唱”出来。虽是此,由于每个学生的审美角度与表达方式都不尽相同,诗歌诵读就应允许个人对其节奏与韵律有不同的理解,应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得意的方式来诵读,而不可“框”在一个规定的架子里遭受折腾,造就矫揉造作的“异口同声”和“整齐”,有折人性。

  贺敬之《回延安》中“杜甫川唱来/柳林铺子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肚子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其中的激动、喜悦,任由学生读得激昂强烈、一泻千里;《桂林山水歌》中“招手相问/老人山,云罩江山/几万年?——伏波山下/还环洞,宝珠久等/叩门声……”这仿佛道不尽的沧桑历史和漫长历史中的感慨,任由学生读得低沉舒缓,犹如山间潺潺溪流……诵读是赏析诗歌的重要依托,是诗歌意境解读的物质条件。

  《乡愁》中,那承载着诗人小时候依恋母亲安慰的“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相思和依偎的一张“窄窄的船票”、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相见的一抔黄土,和象征着中华古老民族深深伤痕的“浅浅的海湾”,以及“这头”与“那头”沉重的分离,都是在诵读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有了这个基础上,再将学生引向诗歌的赏析。

  第三步,以情感为主线,体会诗歌深层的意蕴可以这么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作者的感情体现在诗歌里,诗歌的感情包含在字里行间。

  还以余光中《乡愁》为例:那“小小的邮票”承载了诗人小时候的依恋,在互通音讯中诗人获得了母亲的安慰;那“窄窄的船票”承载了诗人对爱人的相思和依偎,在往来中,诗人填补了感情的缺口;那一抔黄土割断了诗人和母亲的相见,诗人的心灵将归往何处?……诗人的这些浓烈的情感,无不在诗中的“小”、“窄”、“矮”、“浅”之间得到反衬。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作者从字里行间凸现的跌宕的情感波澜,体味诗词深层的意蕴。要指出的是,诗歌既是“言志”、“言情”的载体,其语言内涵必是丰富复杂的,所谓“诗无达诂”,那么在解读其中的“志”与“情”就应允许我们在“体情”上有主观的见地。清代的王夫之就说过:“诗人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现代诗歌教学的鉴赏品味应建立在学生自我思考的基础上,使“诗人心中之诗”最终成为“我心中之诗”。

  诗歌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开头这样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诗中“神”、“仙”、“情”、“梦”等字眼神姿仙态,如情似梦,迷离奇妙,妙不可言。神仙谁都没有见过,但云雾中影影绰绰出现的仙女形象,唤起了人们那种捉摸不定的美感,而情和梦也是不确定的,在教学中就需要学生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想象,允许学生以自己的审美眼光来理解“神”、“仙”、“情”、“梦”。同样,在《乡愁》赏析中学生对诗人情感还会有怎样的体验,教师都应抓住学生瞬间的灵光,捕捉学生动情的联想与想象以达到教学目的。

  第四步,放飞思维的翅膀,品位诗歌的意境所谓“有意无境不成诗”。“境”即形象,《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即是壮阔、豪迈之意境。

  引导学生走入诗歌的“意境”,才能真正意义上品味出作品的诗美,从而切切实实培养起他们的艺术鉴赏力。现代诗歌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境”呢?最直接的做法是展示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就比如赏析《沁园春?雪》时,辅之展现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图景,假定词人立于皑皑高原的一个至高点上,放眼四周、所见所想,由此品味出词人在“望”所包含上、下、内、外的空间里,和“惜”所包含秦、汉、唐、宋的时间里,所表现出来的一代伟人的气魄、胸怀和人格魅力。

  其次,从品味诗词语言入手,引导学生一点点地感悟到诗歌意韵之美,也是教学中能避免架空赏析的一个好方法。如赏析余光中的《乡愁》,引导学生紧扣诗人提取的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这些意象和“这”、“那”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品味那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使学生在心中产生对诗人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强烈的共鸣,感受作者那难以言表的哀愁和无尽的相思。诗歌品赏过程是需要思维的,而思维是允许开放性的、有个性的。但须注意,开放式的解读不等于随意的解读,而是切*原意的解读,所以应尽量减少曲解原意的误读。比如上文所述应把握其相关背景来解读便是避免曲解的关键依据。解读诗歌不可丧失标准任意而为,而是对于一些具有丰富复杂内涵的诗歌作“可能的”多重解释,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力求找到最符合原意的解读,而不是远离或僵化地就诗论诗。读诗、品文只是在“学”的层面上,而语文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能用语言表达生活。现代诗歌的教学亦应本着这个根本,由学至用。

  第五步,以生活为蓝本,展现心中的诗情画意应该说,我们过去的语文教学对现代诗歌的创作练*上是重视不足的,许多中考作文要求就有明显的限制——“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在考试这指挥棒指引下,教师极少鼓励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生活,甚至是扼杀,不让写。初中阶段学生尝试诗歌的写作是可行的。首先,从理论上讲,应该鼓励我们的学生们“诗意”地生活着,对人间、社会、世界、生活的关怀怀有美好的愿望,让学生们懂得:我们的情感生活,是在生活中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昧,走向高雅、精致、聪慧的生活;

  其二,现代诗歌在文字理解的难度并不大,进入诗歌的状态也不是很困难,学生在大量的朗读,声情并茂的反复朗诵后,是很容易走进创作的氛围与诗意之中的;

  其三,引导学生尝试用“诗意”的眼光来观察体味生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抓住一些富有特征和富有意味的物象,构成美妙的图画,加以滋润灌注激情,来表达出自己对某一事物某一事情某一对象的理解与情感。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外延应和生活的内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用诗歌的语言去感知生活、表现生活,哪怕是悲哀、无奈和叹息。从简单的地方开始,教师要去掉畏难情绪,大胆指导学生去尝试,自己带头去即兴写诗。开始,只要冲破思想的条条框框的限制,把自己想出来的很美的句子写出来,哪怕只有一句,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再要求依据音律节奏分行排列,最后才提出适当考虑双句或小节末的字的大致押韵的问题

  (责任编辑:齐老师)

  语文诗歌鉴赏 4

  高三语文复*讲座(28)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

  附:答案及简析

  1.(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2.(1)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

  (2)前一首用“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后一首用“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

  3.(1)夜深天寒,织作不息,以致精疲力尽,表现了织女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2)织女“忧”的是所织之锦“不称舞人衣”,实际表达了诗人对织女的同情,对奢糜生活的不满。(织女“忧”而非诗人“忧”)

  4.(1)“诗眼”是“有情”二字。全诗扣住“风”的“有情”二字来写。前面从“有情”写它带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由“有情”赞美它“为君起风声。”

  (2)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一“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雷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拟人化的描写,把风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读本诗,要把握住“咏风”即“咏人”——咏有为之士)

  语文诗歌鉴赏 5

  【步骤一】

  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

  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步骤二】

  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步骤三】

  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步骤四】

  做到五必看 :

  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步骤五】

  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1)

——诗歌的鉴赏(5)份

  诗歌的鉴赏 1

  踏浪而来,

  只为找寻那梦中的伊甸园,

  却不不想会遇到寂寞的亚当,

  懵懂的夏娃误摘了禁果,

  爱的分享却又害了亚当,

  使无知的人变的聪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从此人明白了什么是羞耻,什么是爱,什么是欲望,

  为了惩罚人类的过失,

  于是人的繁衍需要女人和男人共同来承担责任,

  也许你的聪明正是你痛苦的根源,

  你常常问自己,为何你的爱没有带给他聪明,

  换来的却是无尽痛心疾首,

  也许你苦苦找寻的伊甸园一直就在身边,

  可你偏偏还要众里寻他千百度,

  谁的爱才能够把你唤醒了,

  懵懂可怜的女人你在翘首什么了,

  是等待一场天籁的洗礼吗?

  可谁又会给你爱的指引了?

  活着当下,究竟是上帝对你的惩罚?

  还是唯一救赎自己身上罪孽的方式了?

  其实那开启迷途的钥匙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真诚的心是万能的钥匙,

  相信自己,你可以走来的,

  上帝和天使会陪你一直走下去的,阿门?

  诗歌的鉴赏 2

    早晨

    似一片浅滩

    依依稀稀

    朝露

    似冰花的泪

    诞生着滋润

    九里香的闺房

    蔓延着芬芳

    蜜蜂

    追赶着夏天的脚步,惜取

    花儿的第一缕芬芳

    响午的写意

    如河边的烟柳

    绿韵重重

    阳光的'暖怀

    如园丁的真诚

    付出了勤劳

    九里香的闺房

    蔓延着芬芳

    蜜蜂

    喜欢这样的午后

    拥抱着阳光

    努力地索取第一缕温暖

    献给九里香

    黄昏的时候

    蜜蜂成了花的恋人

    一段蜂花传说

    悄悄地注入初夏的窗口

    等待风来风往,把

    故事传送他方……

  诗歌的鉴赏 3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4分)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

  9.(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4分)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6分)

  诗歌的鉴赏 4

  如果我可以爱你,

  我会把新开的玫瑰送给你,

  那日子呵护的芬芳是密语。

  层层叠叠的信件不必用心当邮戳,

  不再写不出地址,

  因为可以爱你。

  如果我可以爱你,

  你的每一个清晨都不用着急,

  煎蛋有它该有的滋味。

  你的外套没有雨天的尘埃,

  我们依偎在一起,

  看路边怀抱雏菊的小孩。

  如果我可以爱你,

  星子落入昨日的梦境,

  带走孤独人沉淀的病痛。

  一个小妻子,一个小丈夫。

  暖暖屋子,老老大树。

  因为我爱你,

  浪漫融成无名戒指,

  如果我可以爱你,

  我想要你生命久长,*安归来。

  你存在于这个世界,

  你执着于*凡缓慢,

  你也唤我一句亲爱。

  诗歌的鉴赏 5

  如果说,诗歌是一层轻纱

  将美丽罩在朦胧之下

  那是你理解的偏差

  诗歌是柄剑,寒光四射

  能穿透人生的阴霾和无奈

  如果说,诗歌是一束花

  只为了附庸风雅

  那是你理解的偏差

  诗歌是颗种子,孕育着希望

  让未来充满万千奇妙的`新景象

  如果说,诗歌是月亮

  黑暗里才发一点微弱的光

  那是你理解的偏差

  诗歌是太阳,激情似火

  用万丈光芒引领前进的方向

  诗歌是冲锋的号角

  她振奋精神鼓舞斗志

  她激励着你勇敢走向远方

  人,一旦拥有了诗歌

  就是拥有了华贵的魂魄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2)

——现代诗歌鉴赏优选【5】份

  现代诗歌鉴赏 1

  失去了昨天

  失去了以前

  失去了年轻的坏

  当然也是去了年轻的帅

  失去了昨天的美好

  当然也是去了昨天悲哀

  生活虽然是往后翻篇

  可还是有不舍的感怀

  曾经的激情是昨天的爱

  所以才没有被时间淘汰

  昨天的过往会有今天

  现实中的我

  望着昨天默默的离开

  喧嚣浮世

  几多感慨

  失去以前

  是摒弃尘埃

  在无数次的挣扎后

  才感觉到今天自己没有失败

  *凡的生活没有丢失

  今天才有给自己一个真实的交代

  接受吧,接受心灵走过的失去

  这才是现实中的必然状态

  一支梅花开放在窗外

  伴着残雪飞进来

  一点点鲜艳的红与白

  让我知道还有美的存在

  现代诗歌鉴赏 2

  风卷着浮尘袭来,

  影子于是显得略微斑驳。

  声音飘远的刹那,

  缄默仍然让人浮想联翩。

  梦想的细枝末节有些破乱不堪,

  柔软的心开始被割舍出棱角。

  微尘填筑的微小乐园已容不得他人,

  孤单于是深藏狂欢。

  2、沉醉

  水面被夜风吹制成羊皮纸,

  灯光渲染了所谓的明暗图案。

  我要寻找那些星星,

  那些貌似飘着果香的嫩芽。

  我是个喜欢春天夜晚的孩子.

  3、流走

  破旧屋梁上的一枚钉子,

  钉住了许多从前的美好……

  风随意把影子吹的模糊,

  油菜花的香味沁在阳光里。

  终于我们不能再轻易地挥霍时间,

  已经过了可以放风筝的年纪。

  4、问

  风飘过来的'时候,

  我问出了它的来处,和去处,

  却没能问出它的归处……

  5、梦

  白天*惯了去冥想一场可以雕刻成不朽的梦,

  散了玫瑰红的檀香后,

  我和窗外斑斓的星光一样终究会埋没在晨曦里,

  等着下一次的相望。

  现代诗歌鉴赏 3

  却带不去遥远的思念。

  远在他乡的你

  可曾知道我痴痴的.挂牵

  从春暖花开

  到夏荷摇曳

  又经历了霜染枫叶红

  终于迎来了白雪皑皑的冬季

  看着窗上美丽的霜花

  想着异乡的你

  在干什么

  在品茗

  在看书

  或许什么也不干

  悠闲地听着音乐

  眼望天花板在发呆

  时光荏苒

  日月如梭

  转眼之间

  我们就将告别马年

  去迎接那充满幻想的羊年

  你准备好了吗

  时光的刻刀毫不吝惜地

  在我们的脸上留下经过的痕迹

  生命的年轮又加了一圈

  生活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不容我们思考

  不许我们停留

  我们被裹挟在时光的隧道里前行

  直到尽头!

  现代诗歌鉴赏 4

如何欣赏诗,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下面要详细介绍这个问题。关于运用的问题,主要是学*作者如何运用语言、如何观察,不是照搬照抄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看的时候还要多想,不能偏废。

我国是诗的国度,自古诗人之众,佳作之多,浩如烟海。在古代,诗歌不但孕育了民族精神和情感,而且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和语言;在*代,诗歌更是一把灼人的火炬,照亮了漆黑的夜空,创造了文学的辉煌。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练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培根说:“读诗可以使人灵秀。”阅读诗歌不但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一、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诗歌的分类标准很多,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按形式,可以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照写作时间,可以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同一首诗,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归入不同的类。我们所谓的“现代诗歌”是指1919年五四新文**动以后创作的诗歌。

我国古典诗歌如唐代的律诗和绝句、宋代的词、元代的散曲等可称作旧体诗。自1919年五四新文**动以来,大批的文学家通过诗歌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的思想感情,虽然其中也有部分运用旧体创作诗歌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但是,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新诗是1919年“五四”新文**动时期创始和发展的一种新体诗,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儿,以新的思想内容激励人们,教育人们。郭沫若在1920年写的著名长诗《凤凰涅槃》,表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

和旧体诗相比,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而有的新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

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新诗的几个步骤。

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生*、思想和流派,以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是我们理解和鉴赏诗作的钥匙。

比如我们阅读《再别康侨》,就得先理解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了解1922年前后徐志摩曾在康桥游学,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后来他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为此,回国后他一再吟诗著文缅怀康桥。1922年初别康桥时就高唱:“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再会吧》)1925年重游康桥时,又作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又倾注满腔深情写下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依依惜别的深情。不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很难深层次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再比如,在阅读《死水》时,如果我们了解了闻一多这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曾于1922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却令他极为失望,面对着路边的一汪死水,吟成了《死水》一诗,无疑有助于我们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如果我们知道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后期,闻一多与“新月诗派”同仁一起致力于新诗形式的建设,并以其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广博的艺术素养,在对新诗作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格律诗体的理论主张,在他的《诗的格律》中强调了诗歌要“形质兼美”、“精神和形式调和”,并具体阐明了新格律诗体的具体要求是:“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我们就可以轻易地从“三美”的角度来欣赏《死水》。

对作者、背景有了较明确的认识,能够使读者从整体上感知、领悟全诗的内容,对作品给予客观而又全面的分析评价。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过:“哲学家用三段论,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诗歌是通过具体感人的形象来表情达意的。只有把握了诗的形象,我们才能更深一层地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情感,而诗的形象则必须是通过咀嚼诗的语言来把握。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尤其如此。前人作诗,十分讲求炼字、炼句、炼意,常有许多精妙传神的地方,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微雨燕子斜”的“斜”字。现代诗作者,也同样高度重视诗歌的语言,并通过语言的锤炼,来塑造诗歌形象。

比如穆旦的《赞美》,在第三节中通过*淡、质朴的语言,运用白描的手法,不加修饰,刻划出勤劳善良、有着巨大忍耐力却最终也“放下了古代的锄头”的“农夫”形象,显得真切深刻。而臧克家的《老马》,动词运用精彩传神,“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扣”、“飘”字,准确、生动、逼真,有力地刻划出受到深重压迫的老马形象。

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形象化的语言。有些意思往往不直接说出来,而是用画面来展示。《再别康桥》一诗语言运用上注意了词藻的色彩感,多选用色彩明丽的词语,如夕阳映照的“金柳”,波光里荡漾的“艳影”,水底软泥上的“青荇”,潭中倒影的“彩虹”,以及“云彩”、“夕阳”、“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等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画面,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和油画般的感受。同时,诗人通过一系列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静态的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的感觉。

咀嚼“看似*常却奇崛”的诗歌语言,把握住诗的形象,才能分析出诗歌所创造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

阅读诗歌的关键和着眼点在于体味出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注意“意境”,那么意境是什么呢?诗歌的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指作者在诗作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包括作者的主观情态和客观风物两个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景中有诗,情景交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一个天涯游子孤独哀伤的情感。阅读诗歌,不仅要着眼于所描写的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的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欣赏诗歌。

体味意境的主要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氛围,去感受此时、此地、此景中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徐志摩很懂得主观情绪和客观景物的和谐融合,在《再别康桥》中,很好的处理了情与景的关系,融情于景成了该诗非常显著的特点。诗人笔下的康桥是有生命有灵性的,带有诗人柔和飘逸的风度,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诗人把对母校的深情,溶入了对康桥晚景的形象描绘中: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对康桥的依恋何等强烈,又何等缠绵。“天上虹”倒映在清泉中,二者交相辉映,康河更加美丽;而美梦“揉碎在浮藻间”,又散发出一缕淡淡的哀伤……如画的美景又勾起了诗人对往昔美好“理想”的追忆和想象,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然而却不能放歌,因为彩虹似的梦幻已经揉碎,斑斓璀璨的星辉早已流逝。如今诗人不想惊动这眼前的宁静清幽,轻轻地来,悄悄地走,离别的惆怅似笙箫悠悠。而草木有情,“夏虫也为我沉默”,整个康桥都寂静了下来,充溢其间的只是诗人交织着依恋、无奈、惆怅的种种复杂情感。全诗以三个“轻轻的”起笔,以三个“悄悄的”与开头回环对应,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诗人的离别之情,表现得更深、更美、更为浑厚和潇洒。

诗歌的思想、情感,通常都是借助意境来表达。要能准确地理解并鉴赏诗歌,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

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欣赏诗歌时,既要领会作者浓烈的情感,又要揣摩作者抒**感的艺术手段,从而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获得美的享受。

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很强,因此,诗歌中表现手法也很丰富。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象征暗示,还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不了解这些,就不可能对诗歌进行深层次的分析。

诗人闻一多在《死水》中,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人的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写实和象征的手法,描绘了一组鲜明的诗歌意象,分别赋予“大地”“河流”“风”“黎明”不同的象征和暗示意味。诗人更像那只痴情的鸟儿,声嘶力竭之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鸟儿对土地的痴情,就是诗人愿为祖**亲奉献一切的赤子衷情。

熟悉并能准确分析诗歌中常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对准确理解诗的内容和感情是很有帮助的。

三、阅读新诗的注意点。

读诗要注意感受,仔细分析,比较鉴别,展开联想,认真品味,这样才能陶冶心灵,净化情感,获得美的享受,但有三点必须加以注意:

1、要多朗读。在朗读时,首先要把握诗的节拍和韵律。比如《再别康桥》一诗节奏和谐,流畅而带有轻微的弹跳。每一诗行基本上都由三个音组组成,其中一个音组再由两至三个音节构成,音节抑扬合度,声调回环反复,既严谨而又不拘一格,既有强烈的节奏感,又有着诗行语流的灵活变化,构成了一支完整的乐曲。该诗韵律自然和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每两行押一韵,每节换新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造成音乐美的艺术境界。另外,该诗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的手法,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也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把握了节拍的快慢、语音的轻重、高低,就能读出诗歌的音乐美来。其次,要有感情地朗读。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或思念,或憧憬;或赞扬,或谴责……无不倾泻在诗的字里行间,要读出这种种的感情,就要我们深刻地理解诗的意境,深刻地体会诗人的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人的感情基调一致,从而深刻理解诗歌。

2、要有侧重。要根据诗的不同品种,着重欣赏其某一方面的意境、风采、韵味。咏物诗偏重于描绘客观景物,把含蓄的感情寄托在景物之中;抒情诗则有感而发,感情激越,直抒胸臆;哲理诗往往捕捉住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形成含蓄隽永、引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寓言诗以奇特的联想构成一种蕴含生活哲理而又富有情趣的意境;叙事诗则通过一定的人物、情节来表现思想和情感。为此,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所侧重,以求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3、要有选择。阅读现代诗歌,要多选好诗,从中接受美的感受,陶冶自己的情操,对一些内容不太健康或情调低俗的作品,要采取分析的态度,鉴别良莠,不要一概吸收。

只要我们对现代诗歌充满浓厚的兴趣,在*时的阅读中认真品味,用心感受诗歌浓郁的文学色彩与浓烈的思想感情,我们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阅读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陶冶性情,陶冶情操。


  现代诗歌鉴赏 5

  冬天冰雪封盖着大地,

  刺骨寒风嘶叫着疯狂,

  难挡万物复苏的力量,

  鸟儿在春夏婉转歌唱,

  花儿在春夏竞相开放。

  大风大浪敢于去远航,

  奋斗磨难中豪迈歌唱,

  风雨雪霜中梅花艳香,

  艰难困苦中你们成长,

  知识海洋里天天向上。

  比翼的鸟儿展翅飞翔,

  求知的路上同学同窗,

  厚德博学成长的愿望,

  经世济民奋斗的理想,

  相信你们未来更辉煌。

  愿你三月始盛开

  你说春暖花开是你的绽放,

  那样你就会起舞来到我的身边,

  跳跃在春风绿野中轻盈的笑声,

  那么你,不正是阳光下的那朵向阳花?

  阳光照着你晚归的梦。

  月亮在星辰里隐约,晴天早早的来到。

  云和雾,你和冬天对阵的盔甲。

  朝着阳光明媚慢慢的走进青春的你。

  你的天真 无邪都被人收藏进夜夜的笙歌。

  雪消后的那缕温风,

  风吹在你的脸庞,

  是你的爱,也是你的拥抱。

  那泥泞,那风雨,那依然相信抬头的你。

  像花儿一样绽放。

  望眼欲穿

  相爱的日子已经不短

  我对你没有丝毫改变

  你千万不要做出错误的判断

  我心里装着你像一座大山

  我总是想叫你能够自自然然

  我总担心你心里面会对我产生厌倦

  同你相爱的语言就是说上千遍万遍

  还不如我做你的牛任你驱赶

  只要你能有所收获心中如愿

  哪怕让我忙忙碌碌一天到晚

  我看你像一处百花园生机盎然

  能同你在一起就成了我一生的企盼

  不知你对我有没有一样的同感

  而我期待你却是望眼欲穿

  诗歌:《春天花开燕归来》

  万紫千红花艳开,

  总有一朵是心爱,

  美子姑娘最精彩。

  鱼游水廓在大海,

  春天花开燕归来,

  比翼双飞心期待。

  蜜蜂绕花将蜜采,

  爱的花朵谁来摘,

  美子入归我情怀。

  诗歌:《美子游泰山》

  美子看风景,

  我喜看美子,

  美子比风景更有吸引力。

  泰山有她的魅力,

  美子有她的风姿,

  泰山映衬着美子更靓丽。

  燕子在天空飞来飞去,

  美子在山里游走惬意,

  可美子何时到我的情怀里。

  鸟儿的'美丽就是你的梦想

  河水喧嚣的流进你的林子

  惊飞起一拨鸟群

  一只鸟想要和鸟群一起飞走了

  然后又折回身子

  象林中飞去

  你的林子里散发着玫瑰清香

  那只鸟在林子里飞扑飘荡

  就象美丽的翅膀悬挂在了树上

  你不愿去摘,也不敢去碰

  就在那里看它尽情的扑荡

  还象你少女的风姿挂在树上

  鸟儿去啄,去抢

  反倒被你挂在树上

  什么也没有得到

  只闻到树儿的清香

  河水里的梦在你美丽的巢穴里珍藏

  鸟儿的梦总是飞不出你的巢乡

  你的美丽始终在树上飘荡

  鸟儿的美丽就是你的梦想

  看不清,猜不透

  你站在隔着一层薄雾的对岸

  我望着对岸的倩影

  或许

  你是我猜不透的那颗星

  或许

  你是我看不清的伟岸

  或许

  你是我触不到的心

  是不是水已经枯涸

  是不是山已经磨棱

  是不是天已经有边

  若是你问我在何方寻求

  我默然望着彼岸

  只是看着彼岸

  只是想着雾中人

  只是梦中彩色花

  或许

  我们还很年少

  或许

  我们正在成长

  或许

  我们已经老去

  猜不透彼岸的你

  因为我早已须白发尽

  拨开迷雾

  寻求一个她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范本5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1

  [考点讲析]

  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张伟明语)自1994年起,考查诗歌鉴赏。起初只考一首古代诗歌鉴赏,3分,后来又增加现代诗歌鉴赏,题量也从一题增至三题,9分。20xx年,20xx年,只考古诗鉴赏,题型也由选择题改为简答题,6分。主观性命题是考虑到鉴赏问题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是同一首作品,由于阅历不同、感受能力差异等因素,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完全一致的理解(张伟明语)。命题形式不断变化,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逐步提高,试题难度逐步加大。

  古代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依据试题鉴赏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其思想内容,从*两年来看,重点考查了作品的语言,尤其是作者炼字炼句的着力点。要读懂并且会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抓标题,了解写作重点,春夜洛城闻笛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其次要抓形象,以理解作品的内容自然形象还是人物形象,自然形象常常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谁在吹笛,谁在闻笛,何人看似设问,其实是融入了诗人自己;再次,还要寻求中心词句,以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玉笛之声,闻折柳之音,起故园之情。另外,还要积累一些古代诗歌的知识,适当注意答题的方法。

  关于古代诗歌方面的知识

  1、 思想内容

  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是作者精选出来的素材,具有典型性和暗示性,易引起读者的联想。它们是诗人情意的载体,是其情感的物化。

  意境是沟通作者思想情感与鉴赏者思想情感的桥梁,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就易使鉴赏者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领会诗歌的意境,要以语言为媒介,发挥想象和联想,进入作者创设的境界中去。把握意象,深入意境,有助于深刻体会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主旨把握的正误浅深,不仅在于是否读懂,还在于能否在广义语境中充分挖掘。应充分利用诗题中的关键字眼或小序的'提示,联系诗人的际遇、补充的注释及有关的时代背景等等,综合驾驭,忌讳割裂时代,架空分析,人为拔高。

  2、艺术风格

  古代诗歌风格纷呈:雄浑、细腻、淡雅、宁静、朴素、*实、华妙、庄严等。李白诗清新飘逸,杜甫诗沉郁顿挫,元轻白俗,郊寒岛瘦,苏辛豪放,柳李婉约,诗作个性鲜明。鉴赏时要反复诵读,仔细玩味。

  3、 创作手法

  情景交融是古人写景咏物诗的最大特点,或寓情于景,或寓情于物,或借古咏怀 ,赋、比、兴,对比烘托、象征寄托、直抒胸臆、侧面渲染要注意区分,不能混同。

  4、诗歌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清新、绚丽、明快、含蓄、*易、简洁,丰富多彩。古人写诗,重炼字,欣赏古诗要善于发现并领会那些经过精炼而传神、富有深意的词语。

  另外了解诗歌中的一些典故、佳话、用语、风尚,也有助于解读诗意。

  具体答题时,要读清要求,不要答非所问,隔靴搔痒;要结合相关的诗句作简要分析,不能架空分析。如有是否(或能否)的问法,先作判断,再回答理由。虽说可以见仁见智,但更多的时候是有相对唯一的答案的,想标新立异,反不能自圆其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

  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夸张

  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打油诗是市井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打油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借代

  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岛据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异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著称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3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时复*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诗歌的景象主要体现在诗歌的意象或意境上,解答诗歌景象时,主要侧重于对意象、意境的解答。意象是指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在诗人看来,他所看到的自然景物,都附有诗人的情感在内,这正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在解答诗歌意象类的题目时,重要的是要积累一些常见的意象,如月、鸿雁、子规、兰、竹、浮云、梧桐、夕阳等。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明确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不同意义。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中的“枫叶”则给人无限喜悦,激昂奋进之感。而“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中的“枫叶”则带给人相思的愁苦。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情与景的有机契合,或者说是指具有相同特性的意象的组合。对意境类的解答,也有三个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同时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用双音节字词,这样会使语句优美,富有节奏感。(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仅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以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为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分析该诗所描绘的景物时,可按照以上三个步骤: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诗歌中的物象主要相对于咏物诗而言。它是指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解答该类诗歌时,首先要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的品格,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其次要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以张渭的《早梅》为例: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答题时首先应分析梅的自身特征: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然后结合诗歌中后两句评价性述语,从而可以概括出诗人所抒发的情感: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表达了对梅花由衷的敬仰之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4

  诗歌的表达技巧就好比是她美丽的装扮,作者的立场、价值态度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就好像是这位美丽的女子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她内心的体会。所有的这一切,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语言是诗人描绘形象,展示技巧,表情达意的'载体。准确理解和分析古代诗歌的语言是历年高考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其中的炼字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在诗歌鉴赏所有考点中被称为“万绿丛中一点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这一考点的掌握常常是学生的一个弱项。下面就具体谈一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在讲授这一考点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炼字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笔者给他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说:“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这类较露的动词呢?(“摇”、“舞”也不合情理)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清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5

推荐阅读:

2016高考资讯 | 2016艺考 | 2016自主招生 |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 | 最美校花盘点

1月高考关注:特殊类型招生与港澳高校内地招生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共9科)

25所高校招办解读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调查称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均为4187元

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 清纯扮相引人眼球(组图)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4)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菁华9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注]。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这三个词分别为:“未”、“先”、“空”,2分。找对两个给1分,找对3个给2分。这三个词概括力量,含意丰厚,流露出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沉痛情绪。1分“未”字表达放眼西北,神州陆沉,妖氛未扫的遗恨;“先”字表达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尤其一个“空”字,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意思对即可,3分。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2

  (江苏卷)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馀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

  (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五、10.(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情绪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3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转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4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6分)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与*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1)BC(共4分,选对一项得2分)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只就其中一项回答。意思对即可。)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5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

  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6

  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立刻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1)前人评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为“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请结合全诗对此加以分析。

  (2)“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

  答:(1)①这两句诗用十个名词构成,每字一个物象,合起来有无穷意蕴。②这十个名词所表现的都是具有特征性景物,都表现出“早行”之“早”;写早行的情景,绘声绘色,如在目前。(“鸡声茅店月”,写旅人在茅店中闻鸡鸣而起身看天色,望见天空上有月就收拾行装出门赶路;“人迹板桥霜”,原以为自己“早行”,谁知板桥上所积之霜上已有人的足迹——更有早行人)

  (2)“明”原为形容词,那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7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显得深沉含蓄。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8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仿佛。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决定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透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盼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是否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先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9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人素有登高思乡*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述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资料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5)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菁华6篇)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①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注:①子规:杜鹃鸟;②黄鸡:白居易诗有“黄鸡催晓”句,用以感叹人生易老。

  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答:同意。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那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透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2

  (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述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一、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述,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述,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述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9.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3

  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1)—(2)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

  答:(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

  (2)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转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4

  古诗词鉴赏(11分)(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资料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潜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取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悲哀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比较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悲哀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构成鲜明的比较,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情绪。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此刻,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情绪。(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高考诗歌鉴赏试题6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仿佛。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决定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透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盼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是否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先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6)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精选5篇)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技巧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表达技巧

  【教学准备】CAI课件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考标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的具体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主要是针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三个方面进行鉴赏。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从作品形象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进行整体把握和评价。

  二、知识要点

  概念: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现手法:1.在抒情方式上: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2.在表现手法上:比兴、对比衬托、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映等

  3、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衬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鉴赏示例: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分析: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怆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寓情与景或物)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分析: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分析:作者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乐景写哀情)

  蜀相

  杜甫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分析:以异乡春色的美好,反衬自己思归的伤感。)

  鉴赏示例:间接抒情(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分析:通过集中描写梅花在风雨侵袭之中,仍能卓尔不群的风骨,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虽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的可贵精神。)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分析:以梅自喻,托梅言志,表现了诗人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石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分析:此诗描写翠竹破石而出,经受恶劣艰险而始终坚强不屈的形象,这正是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不苟流俗性格的生动写照。)

  写作技巧:虚实结合;比喻、象征、夸张;烘托;用典;联想和想象。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虚实结合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分析:未及离别却先虚写,别后重逢的温馨情景,难舍难分之情,便溢于言表。)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想象别后梦醒他乡的`凄凉之境。使人更觉离别的不忍和无奈。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张等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分析: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又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分析: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表面上写石灰,实际上写人、写自己。将物性与人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情操。)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比喻、象征、夸张等

  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

  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

  “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

  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烘托

  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再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鉴赏示例表达技巧之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三、巩固练*

  一)、分析下列名句的主要艺术手法。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答: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答: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

  答:

  (二)、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回答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

  (三)、阅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问:“寸草心”、“三春晖”分别比喻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

  (四)、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回答问题

  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

  答:

  (五)、阅读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回答问题

  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

  答:

  (六)、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回答问题

  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

  (七)、阅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回答问题

  问: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答:

  (八)、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

  (九)、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问题

  问:诗在前两句实写的基础上,后两句又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准确地、规范的答题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归纳

  人物形象的类型

  人物形象分两类,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也即客体人物形象。诗人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出现了诗人刻画的周瑜形象。当然还有“多情应笑我”的诗人自己的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这两类人物形象有时也可能是同一的,诗中刻画表现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诗人自己,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者。

  (二)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命题方式

  1)分析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形象的特点是怎样的?

  2、答题策略

  分析步骤:

  1)什么形象(一个名词);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几个修饰词);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义。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人物的形象;

  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给予一个准确的定位。

  3)归纳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发自己情怀,或借物自况)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三)、真题展示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后作业

  野步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概括邹明府主要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术语积累: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课后作业

  1.(10福建卷)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

  通过描写山翁独饮成醉,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的隐居生活,塑造了一个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隐者形象。(意思对即可)

  2.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问题:诗人纯用白描手法,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地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成功地勾勒了一个热情好客、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形象。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易*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易*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二)高考真题示例

  1、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②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20xx【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即可)

  4、20xx【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答:*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清淡朴素。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六)教学小结,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来讲。

  天生我材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语言风格类型

  2、能通过典型的语言风格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

  鉴赏诗歌的语言即品味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常见的考查类型有两种。一是把握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二是炼字,即领会诗歌字词运用的准确、鲜明、生动、隽永。

  一)了解常见的语言特色和风格

  古代诗歌语言的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清新,有的古朴。有的诗绚丽多彩,有的诗却质朴无华。有的诗语言明朗,有的却含蓄,言此意彼。有的诗*易*人,有的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的美,体会其内蕴。

  1、常见的概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

  清新、朴素、*实、华丽、绚丽、幽默、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豪放、雄奇、直率、婉约、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自然流畅、沉郁顿挫、清新典雅、婉约凄切、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等。

  2、常见语言特色风格例析

  1)清新。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淡。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易*人。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3)绚丽。特点: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4)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看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的象九个烟点,大海小的象杯中之水。

  5)幽默讽刺: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6)含蓄委婉: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7)沉郁顿挫。特点: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如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8)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不同题材诗歌的语言风格: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宫廷诗:缠绵宛转等。

  4、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王勃:劲健婉畅;韩愈:古朴奇险;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高适:苍凉高壮;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参:雄奇瑰丽;元稹:精警浅切;王昌龄:自然雄浑;刘禹锡:清新豪丽;王之涣:清朗雄健;李贺:奇诡璀灿:孟浩然:闲静淡远;杜牧:俊爽明丽;王维:恬淡优美;李商隐:幽婉典丽;李白:飘逸豪放;温庭筠:精巧艳丽;杜甫:沉郁顿挫;李煜:凄婉柔丽;梅尧臣:朴素*淡;欧阳修:清新疏畅;王安石:遒劲峭拔;晏殊:闲雅婉丽;柳永:伤感缠绵;苏轼:豪放旷达;秦观:清丽典雅;黄庭坚:瘦硬新奇;陆游:雄放流畅;李清照:凄婉清丽;姜夔:峭拔雅丽;辛弃疾:沉郁豪放。

  二)高考真题示例

  1、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

  问题:②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答案:②苏轼、辛弃疾。豪放派。

  2、20xx【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2)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2)修辞巧妙,用语绮丽,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送春归”“和春住”。想象别致,意蕴生动,如“眉眼盈盈处”“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3、20xx【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问题: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2)简要分析:这首诗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意思接*即可)

  4、20xx【浙江卷】16.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次宴会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问题:(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三)命题探究及解题对策

  1、鉴赏语言风格的题型有何特点?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此题有时要结合炼字或句式等特点来回答。)

  2、解答策略是怎样的?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实战演练

  1、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这首诗歌的语言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语言都有的特色。答:*淡质朴。

  2、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问题:李商隐的诗风一向是朦胧隐晦的,你对这首绝句的风格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此诗含蓄隽永,余韵无穷。全诗先写客中实景,后以“何当”化实为虚,引出一片新境界,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又想象今夜的苦将增添相聚的乐,从而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自己的孤愁。

  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朴素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从而自然形象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宫词朱庆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1)请翻译这一首诗

  2):从语言风格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语言风格含蓄深沉。诗中宫女含情不吐,欲说还休。她们不说宫廷中的黑暗恐怖,不说被关锁在宫中的痛苦,诗人只写她们在会学舌的鹦鹉面前不敢说话,从而表达了宫女们幽怨暗恨和如履薄冰的恐惧心理。

  五)我来拟题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请翻译这一首诗:

  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清淡朴素。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常用语入诗,更加耐人寻味。

  六)教学小结,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本课主要内容。可以让学生来讲。

  天生我材

  诗歌鉴赏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

  唐代诗歌的发展状况

  教学方法:

  讲解法

  教学时间及课时:

  三课时(20xx年11月20日-23日)

  教学步骤:

  一、唐诗发展概况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强大的国力、兼收并蓄的文化精神与丰厚的文化积累,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充足的条件。众多伟大、杰出的诗人把我国诗歌艺术的发展推向高峰。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沦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风貌。在诗的体式上,这时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分四、五、七言和杂言,*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体诗*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体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他的38首《感遇》诗,就是这一主张的实践。但他写得最好的诗是那首《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伟大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白可留。”雨后的松林间月色斑驳,流泉琮琮。浣纱女踏着月色从竹林间喧闹着归来;渔人正分开荷叶摇舟远去。山村之夜,如诗如画。他还有一些诗,宁静中带几分禅意。在唐代的重要诗人中,他是受佛教思想影响最为明显的一位。但他不是一位完全遁世的诗人,有些诗写得慷慨激昂,有的诗表现出浓烈的人间情思。那首《送元二使安西》,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时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人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那首《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

  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写了二十几首边塞诗,最有名的是《出塞》《从军行》。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其他题材的诗他也写得很好,七言绝句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

  最能反映盛唐精神风貌、代表盛唐诗歌高度艺术成就的,是伟大诗人李白。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他的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极大地丰富了古体诗的表现技巧,把乐府诗的写作推进到—个新的高度;他的七言绝句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一起被后世推为唐人七绝的代表作。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把乐府和歌行写得有如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泻而下。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和对于朝廷黑暗的抨击。他的诗想像瑰奇,常常想人所想不到处。前人评他的诗,说是“发想无端”,《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例子。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他是一位富于想像的诗人,他的诗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又由于他性格开朗豪放,他的诗意象明丽清新、色彩鲜艳。他纯然是一位天才的诗人。

  当时另一位伟大诗人,是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杜甫比李白小11岁,两人的深厚友情成为千古传颂的文坛佳话。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唐代没有任何一位诗人,像他那样深广地反映安史之乱的历史,因此他的待被称为“诗史”。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春望》《登楼》《登岳阳楼》都是这样的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百感交集,既是身世之感又是家国之悲,已经很难分开了。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为便于写时事,他多用古体,但他的更高的成就是律诗。在他—千四百多首诗中,律诗占百分之七十以上。他的律诗的成就,主要是拓宽了表现范围,尽力发挥律诗这—体式的表现力,既严格遵守格律规则,又打破格律的束缚。变化莫测而又不离规矩,写得出神人化。像《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等诗,都是例子。有时为了更完整地表现一个事件或由某一事件引起的感想,他采用组诗的.形式。用组诗写时事,是杜甫的创造。律诗,尤其是七律,到了杜诗,是高度的成熟了。在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杜甫与李白不同,李是感情喷涌而出,杜是反复咏叹;李是想像瑰奇,杜是写实;李是奔放飘逸,杜是沉郁顿挫。—般认为,在中国的诗歌发展史上,杜甫带有集大成的性质,对于后来者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

  晚唐后期的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二、诗歌自身特点

  1、形象性

  诗歌固然也重理趣之妙,但它—般不以严密的判断、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雪花大,可以说“燕山雪花大如*”(李白诗);胡马快,可以说“竹批双耳峻,风人四蹄轻”(杜甫诗);说凄凉,就是“孤灯照寒雨,湿竹暗浮烟”(司空曙诗);话理想,就是“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词)。这样,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或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具体可感的艺术享受。

  2、典型性

  诗歌所描写的形象并不是生活现实的实录,有的虽然是实录,却也经过了作者的选择、加工、提炼,这样的形象就能代表更深、更广的生活内容,就成为典型形象,成为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动作、典型话语、典型场面等。典型的东西是概括出来的,因而是有代表性的,所谓“半瓣花”可说人情,“一滴水”可映光辉,“一鳞半爪”可知全貌。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中的“闻”和“逢”两个动词连接了几十年的人事与沧桑。两位老人的再次相遇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他们的沦落正说明了盛世的兴衰。这样的作品就很有典型性。

  3、情感性

  “情动于中而发于外”,这显然是指诗歌创作。作者喷涌的情思当然不能用理性化的观点进行分析。杜牧有一首《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有人认为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无—人得见,“千”当作“十”。后有人反驳说:“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他解释说,“题云《江南舂》,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这反驳自然在理,诗人情之所至,脱口而出,是不能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的。前文所说的“燕山雪花大如*”也是如此。如果忽视了诗歌的情感性的特点,非要去迫问“燕山雪花怎么会大如*”这样的问题,恐怕会贻笑大方的。

  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在不少时候是间接的。有时使用间接抒情议论的方法,有时用典,有时跳脱(跳脱,指文意的跳跃与省略)。理解了其间接表现的手法,明白了诗中所用的典故,体味出其中被省略的显得非常含蓄的部分,理解其思想内容才有可能。

  诗歌特点的另一种概括:

  1.诗歌最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

  2.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3.诗歌的语言凝练、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因而有很强的音乐性。

  三、常用名词术语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风格:由于诗人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就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不同的风格。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

  ●流派:指思想观点、艺术见解和艺术风格相同或相*的诗人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诗歌的流派在盛唐最为典型:以王维和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王昌龄、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词的流派在宋代最为成熟:以柳永、李清照、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同一流派诗人的作品有大致相同的风格,他们在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语言的运用以及创作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方面,都有许多共同点。例如婉约派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豪放派词,则反映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思想内容则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不严格遵守音律。但同一流派的诗人不只有一种风格,他们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同为豪放派,苏词旷达洒脱,辛词则慷慨愤世。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观书有感》,描写了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且清的“方塘”,但诗中的“方塘”,不仅仅是自然的方塘,它还包孕着作者读书的心得,从而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既给读者美的享受,又给读者哲理的启迪。

  ●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典型:以鲜明独特的个性深刻显示出一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的艺术形象。典型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主要标志。

  ●形神:对塑造艺术形象的要求。“形”指事物真实的外形或现象,“神”指形象体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或本质特

  课堂小结

  1介绍唐代诗歌的发展概况,目的是让学生对唐代诗歌有一个初步而相对系统的认识,对诗人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达到“知人论诗”的目的;

  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诗歌常用的专业术语,帮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规范答题。

  3选修1的教学,我们将采用观看《唐之韵》的基础上,逐步介绍唐代的每一个著名的诗人,以及他们的代表诗歌和诗歌风格、特点。在结合讲解诗歌的鉴赏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联系来达到巩固的目的。练*主要是课文后面的练*和练*册里练*。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7)

——静的诗歌鉴赏实用五篇

  静的诗歌鉴赏 1

  写你的名字

  用我所拥有的

  能提及的想念

  去说出一些不指望

  什么爱情和未来的希冀

  写着静

  写着美丽

  写着一个夜晚的月光

  更遥远,更飘渺

  写着水色

  用我所能感觉得到到温柔

  去提及我的喜欢

  更虚无

  但总有一个清晨

  是在任何梦中

  任何我都要牵着你的手

  对你说,喜欢你。

  静的诗歌鉴赏 2

  三月

  青草开始疯狂生长

  去年,它们以枯萎

  穿过整个冬季

  现在,天空明亮清澈

  一些风筝漂浮攀升

  一些长线随风舞动

  我看见孩子们的笑脸

  在跟随风筝之后

  奔跑,我想何时

  我也能拉紧你

  一起去追逐

  那远逝的梦

  亲,春天的时候,

  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吧

  静的诗歌鉴赏 3

  宁静在夜晚流动

  我听见冰块在黑暗中碎裂的声音

  我知道积水就是冬夜里的寒凉

  可是现在

  它们正悄悄凝结

  那么安静

  我想起很多过去的事物,人和心情

  那么熟悉

  仿佛你就站在我面前

  对着我微笑

  那么单纯,又那么可爱

  而我要等过多少时间

  才能再与你相遇

  亲

  静的诗歌鉴赏 4

  静到含蓄低调

  静到一个男孩偷偷的喜欢一个女孩

  静到一轮新月

  细碎在窗前

  静到一句话

  忽然湿润了眼睛

  静成一本笔记

  印着回忆的画面

  你在那里

  多少次璨然微笑

  静到孤单的等待

  梦时或醒着的想念

  静的诗歌鉴赏 5

  有些果实

  可能还没来得及成熟

  便已开始腐烂

  有些赞美

  可能还没来得及说出

  便已开始厌烦

  有些距离

  可能不是玫瑰可以沟通的

  可是

  你是否看见那些

  沾满香气的手

  在采摘时的伤痕累累

  我不懂这还是不是

  因为孤独

  一个人从哪里出发

  又回到了起点

  在此刻,

  很多事物还是要落下

  我知道,最后成熟的

  摔得最痛


语文诗歌鉴赏范文5份(扩展8)

——优秀诗歌鉴赏汇总5篇

  优秀诗歌鉴赏 1

  小学时,我就遇见了你,你穿着碎花洋裙,单纯迷人,和我是同桌,我向你借小刀削铅笔,你爽快的拿给我了。

  中学时,我就遇见了你,我们每周末打扫卫生,你我分到了同一小组,每次我都帮你拉桌子,扫地。

  高中时,我就遇见了你,每次上晚自*,你都最后一个走,而我也同样等到最后。

  大学时,我也遇见了你,你总是喜欢和我探讨专业问题,有一次我教你PS,你还请我吃了一次饭,唯一的一次,现在还记忆犹新。

  为你,我背上行藏,千里迢迢寻觅,于是很多个你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在山顶,扶你攀岩;

  在草原,牵着你手奔跑;

  在雪山,背你前行;

  在雨中,为你遮雨。

  你的倩影,总出现在最美的画面里,印象了梵高的笔墨;

  你的声音,总和音乐同时想起,漫过贝多芬的音律,让人沉醉;

  你的微笑,激起千层雪,漫天飞舞,梦回萦绕,世界为你而停留;

  在为谁沉醉,为谁憔悴,是是非非爱爱恨恨一轮回,

  谁的容颜,让我留恋,湿了半边脸,

  由此一生,只为有你,岂能让唯一夺离,

  与你在人间,一瞬间都珍惜……

  优秀诗歌鉴赏 2

  断--念

  放开我的双手你会在何方?

  阐释的梦想 ,泯熄指缝间的光

  我开始幻想你还在我身旁

  月圆的长夜,洒落一地的凉

  想念你会难眠, 彻夜难眠

  当秋风轻吟, 披上红装, 泪光里

  舞璇着看你遥远灿笑的模样

  花儿躲在墙角悄悄谢落残妆

  杂草爬满上个世纪的墙

  虫鸣低吟, 轻颤着泛黄的过往

  鸟儿沉默不语忘记飞翔

  旧年, 旧忆 ,旧情事

  回溯在心头, 恰似秋的愁

  旋律依旧 只是断肠

  此岸彼岸今生两茫茫

  优秀诗歌鉴赏 3

  午后的阳光照耀着,

  洒向园中病入膏肓的老人,

  老人就这样躺着,一动不动。

  一只年迈的猫,

  静卧在窗台的角落里,

  肮脏的身体抖落了最后的颤栗。

  萧条冷清的广场上,

  一对老夫妇步履蹒跚,

  互相搀扶着艰难前行。

  乌云赶走了阳光的明媚,

  一袭秋风吹过灰蒙蒙的天空,

  枯黄的叶子随风一片片飘落,

  在*静的水面上泛起一阵阵涟漪。

  雨,毫无征兆地下起。

  天空涕泗滂沱着,

  带着无限凉意向大地侵袭;

  淅淅沥沥的小雨,

  一滴一滴诉说着秋的心事;

  沙沙的旋律响起,

  叶踏着雨的节拍落入土地。

  又一片叶子飞起,

  滑过无人的街道,

  滑过空旷的操场,

  滑过泪流人的脸庞。

  路边不知名的花朵悄然绽放,

  簇拥起许多沉积久远的怀想。

  天堂的那边,

  残留孤独人儿的思念;

  现实的这头,

  又会荡起怎样的忧愁。

  优秀诗歌鉴赏 4

  每当清风伴醉的夜晚

  心便像素笺纸勾勒你的影子

  已挥洒不去

  再一次用泪痕的浸渍

  愁绪显得细腻逼真

  像雨常挂在窗前也可触手挑琴弦

  用许多种快件

  寄出去一粒花粉

  培育

  再一次显得珍稀

  而你我之间

  已如往事烟尘飘扬

  断桥残夜十二分冷静

  乌衣巷的白马蹄已咄咄逼人

  今秋雨季映衬下的钱塘江面

  潮起潮落

  依然不变的人生

  格子声的打渔船

  载不动

  伴着幽灵般的一舟烟火

  在已为孤芳自赏的哀牢里

  打更声一夜难眠

  终于落花天

  优秀诗歌鉴赏 5

  不做人间异乡客,

  最爱多情写意词。

  忘不了——瑰丽无比的唐王朝,

  记得最多的盛世卷,

  非唐诗莫属,

  繁花似锦里,

  最艳丽莫过于牡丹,

  独占鳌头,香溢四方。

  我素喜唐诗,

  故,我也有长安情结——

  长安,长安,天下居中,长治久安,

  吾心所往。

  我非文人亦非骚客——

  居庙堂之高,忧其民,

  居庙堂之外,忧其君。

  今夜月色融融,杨柳依依,

  古道依稀,不复林立,

  我虽过客,遗梦大唐。

  若是梦回,

  登幽州台,必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会滕王阁宴,定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叹问王子安: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谁人千金求一语,原是——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将进酒,莫道行路难,

  舞一曲霓裳羽衣,

  唱一句清*调。

  高公公,给爷脱靴。(李白)

  临渊羡鱼,叹只叹

  君不知——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王维)

  谁从玉门关外来?

  常听,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难忘,

  葡萄美酒夜光杯;

  使至塞上,

  才知,西出阳关无故人;

  才别,才忆,才明——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凭谁问,

  商女不知亡国恨;

  忧其国,怎奈何,

  十里秦淮岸,

  隔江犹唱后庭花。

  烽火连三月,

  恨别鸟惊心。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滟滟随波千万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低头思故乡,

  最贵是,

  一封家书抵万金;

  最软的是,

  游子身上密密衣。

  春秋交叠过,

  谁在茅屋青灯下——

  泼墨三千,

  绘江河万里;

  奋笔疾书,

  书青史长卷。

  惊蛰过后百花开,

  一朝看尽长安花。

  暗香幽幽,引我入梦——

  我梦里的长安啊,

  长街不见,

  人海寥落,

  斑驳的城墙,还剩月光一段,

  月光长,长,长至故里,

  琴声哭,哭,哭满满襟。

  桑梓青青,年复年,

  春风又绿江南岸,

  独在异乡为异客,

  只盼,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