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

首页 / 日记 / | 日记,数学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1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就会看到它的影子。

  晚饭后,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散步。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延政路两旁的'路灯向远处延伸着。突然外婆问道:“你们知道这个路灯上有多少个灯泡吗?答对有奖!”原本毫无兴趣的我也来了兴致。对了,差点忘记告诉大家路灯长什么样,它就像一个三层的小金字塔,由上往下数量逐渐增加。(后来算出:第一层1个灯,第二层3个灯,第三层6个灯)没发现规律的我还傻傻地围着电线杆绕着圈数:“1,2,3……7个!”我兴奋地喊了出来。“NO!”外婆说道:“再想想!”“难道是8个?”我问道。外婆俏皮地说:“你当这是猜谜语呢!”什么,还是错的,这可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数出来的。这时,外公也像猜谜似的:“7个?不,是9个!难不成是8个?”外婆终于忍不住公布正确答案:“是10个!”过了一会儿,外公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1+3+6=10”这时什么意思。外婆解释了,我们先把最上面一层不看,第二层就一目了然是3个,第三层,从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一面可以发现与第二层的每一个灯泡都对齐,就相当于3*2=6,然后把每层的个数相加就是10盏路灯了。

  只要细心,就可以和数学成为好朋友。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2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就会看到它的影子。

  晚饭后,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散步。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延政路两旁的路灯向远处延伸着。突然外婆问道:“你们知道这个路灯上有多少个灯泡吗?答对有奖!”原本毫无兴趣的我也来了兴致。对了,差点忘记告诉大家路灯长什么样,它就像一个三层的小金字塔,由上往下数量逐渐增加。(后来算出:第一层1个灯,第二层3个灯,第三层6个灯)没发现规律的我还傻傻地围着电线杆绕着圈数:“1,2,3……7个!”我兴奋地喊了出来。“NO!”外婆说道:“再想想!”“难道是8个?”我问道。外婆俏皮地说:“你当这是猜谜语呢!”什么,还是错的,这可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数出来的。这时,外公也像猜谜似的:“7个?不,是9个!难不成是8个?”外婆终于忍不住公布正确答案:“是10个!”过了一会儿,外公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1+3+6=10”这时什么意思。外婆解释了,我们先把最上面一层不看,第二层就一目了然是3个,第三层,从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一面可以发现与第二层的每一个灯泡都对齐,就相当于3x2=6,然后把每层的个数相加就是10盏路灯了。

  只要细心,就可以和数学成为好朋友。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3

  9月26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同妈妈一起去买菜,街上的菜铺可真多呀!我和妈妈看的眼花缭乱。我妈妈开始挑选了,她左挑挑,右挑挑,上挑眺,下挑挑,最后,她终于在一个菜铺挑到了她认为好的西红柿,西红柿是2元钱一斤,她买了1斤9两,她给了卖菜的3元,卖菜的找给了我妈妈1毛钱。她又买了排骨,排骨是5元一斤,她买了2斤2两,她给了卖排骨的50元,卖排骨的找给了她39元。她又买了土豆,土豆是1元钱1斤,她买了3斤3两,她给了卖菜的5元,找了她1元7角。她又买了豆芽,豆芽是1元钱1斤,她买了5两,给了卖菜的1元,找了5角。她又买姜,姜是2元1斤,她买了1斤半,给了卖姜的10钱,找了9元。她买菜一共花了18.7元。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4

  10月30日星期:四天气:雨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差不多,都是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16:4的比值是4,那4:1的比值也是4,再仔细观察一下两组数。16到4是除以了4,4到1是除以了4,也就是说“16: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4”,比值依然是4,那么反过来看4到16是乘了4,1到4是也是乘了4,就说明4:1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成了4,比值依然是4。

  从这一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了,所以,我们才得出了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2,0除外,比值不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如果前项先乘,后项再乘那就不行了;也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如果不是相同的数,一个乘3,一个乘4,那就更不行了;当然,0就要除外了!

  我在这里可是给大家提了个醒呦,六年级的朋友们可一定要注意哦!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5

  我的暑假课程表每周安排是这样的,周二、周四、周六上午上书法课,周二、周四、周六下午都上篮球课,3+3=6,所以这两门课程已经有6节课了。然后,周一、周三、周五上午上数学课,周一、周三晚上上美术课,周五晚上上乐高课,3+2+1=6,所以这三门课程也有6节课。二四六的6节课加上一三五的6节课,6+6=12,每周一共有12节课。每个月一共有4周,6×4=24,那么一个月一共有24节课,这里运用到了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

  我上书法课的学费是1500元,上篮球课的学费也是1500元,这两门课程学费一共是1500+1500=3000元。美术课学费是1000元,数学课学费是1800元,乐高课学费是800元,这三门课程学费一共是3600元。所以这个暑假我的培训班一共花费了3000+3600=6600元。原来我丰富的暑期培训班需要花费爸爸妈妈这么多钱!赚钱不容易,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学*,认真完成暑期所有课程的作业!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6

  我的爸爸什么都好,就是喜欢喝酒,但每次都不多喝。除了有事情或是送我去学琴,爸爸绝对离不开酒。他曾说过:“我三天不喝酒,全身就乏力。”可想而知,他多么喜欢喝酒了。

  我很喜欢帮爸爸买啤酒,常常到小店里去买啤酒。小店老板都认识我了,他告诉我还是整箱买便宜。我回家算了一笔账:一瓶一瓶的买,要2元一瓶。一箱一箱买需要22元。如果一瓶一瓶买,买12瓶就要2×12=24(元),而整箱买就比一瓶瓶买便宜2元。一年365天,一共是52(周)……1(天)。上弹琴课一周一次就是52天,送货加起来大约是30天,特殊情况大约7次,一共89天。365-89=276(天),一天一瓶就要喝276瓶。如果整箱买,276÷12=23(箱),一箱省了两元,23箱就省了23×2=46(元)。爸爸喝一年的酒就节省了46元,如果戒了酒就可以节省23×46=506(元)。506元钱,可以去书城买一堆书,可以去买几套衣服,反正506元一定有用处。

  生活中处处藏着数学的奥秘,这些奥秘就需要我们去探索。瞧,这不,我就在啤酒中找到了奥秘。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阅读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1)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9篇)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1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2

  今天上午在做第七周数学练*卷,嘿嘿,有趣。

  动笔之前我要求外公看好时间,老师规定70分钟完成,我行不行呀。

  计算题我“唰唰唰”做好,概念题有一道我犹豫不决了:数学课本封面约54,——括号里要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方厘米”肯定太小了,我立刻填写了“*方分米”。可是,书本封面有这么大吗?外公想想也不对,没有这么巨大的数学课本哦,怎么办?我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外公拿笔在5同4之间画了一个点,变成了“5.4*方分米”,可我还是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

  还有一题:一根绳子对折四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刚去拿好绳子对折了一下,外公就说了:“对折一次是二分之一,两次是四分之一,三次呢?四次呢?”一下子明白了,我脱口说:“三次是八分之一,四次是十六分之一。”再有一题:一盒蛋糕还剩6块,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盒蛋糕原来有多少块?

  开头我愣住了,后来想想就做出来了,再想想自己的小脑袋还是不够聪明啊!不过这张卷子是60分钟之内完成了。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3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概率问题)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4

  今天我做作业时遇上了一道难题,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直角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也是3厘米,现在以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为轴,旋一圈,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会是多少?

  看完题目,我立刻松了一口气:这题一点也不难嘛!不就是一个圆柱加一个圆锥,求体积一样的嘛,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于是,我飞快地列出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正当我喘了一口气,准备“迎战”下一题时,爸爸走了过来,看了看我那道题目,皱了皱眉,说:“你这道题错了。”我听了这话,又看了看那道题,没错啊!难道算错了?我又验算了一遍,“没错啊!”我小声嘀咕着。

  爸爸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晴多云”:“没错?你再仔细看看题目。”“哦。”我应着爸爸的话,疑惑地又读了一遍题。突然,我发现了什么,我又看了一遍。“没错,的确是我错了,我没看清楚‘上底为轴’这个关键因素,以为是下底了。可是该怎么做呢?”我自言自语。

  爸爸看见我这样子,知道我遇上困难了,于是他走到我旁边,说:“你可以把直角梯形‘补’成长方形,长方形可以旋成什么?”“圆柱。”我回答。“那么被‘补’上的三角形有可以旋成什么?”“圆锥啊……啊!我明白了!

  我们可以把直角梯形变成长方形,这样便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而这个圆柱中包含了‘补’的三角形的旋体,即圆锥,我们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体积。”于是,我把原来的做法擦掉,又列出了几个算式答 :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爸爸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然后他又说:“你还知道别的做法吗?”我想了一会儿,说:“没问题!”于是,我又列了几个算式答 :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爸爸看了,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他又问:“通过今天这道题目的解法,你明白了什么?”我回答说:“数学的解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也正应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吧!”爸爸点点头,不过他又发问了:“还有呢?”我听了,疑惑地望望爸爸,摇了摇头。

  爸爸又笑了,只不过这次没问问题,只是点点我的额头:“还有就是,你也该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了!”我看了看爸爸,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幽默地说:“是!我拿剪刀来修修!”

  “哈哈……”我们都笑了,在笑声中,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5

  五一期间,我和母亲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母亲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由于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母亲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母亲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母亲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教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由于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教师数学问题,曾教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教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教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6

  堂姐今天要来我家玩,我非常高兴,盼望她能早些过来。“叮咚……叮咚……”“开门!”只听见清脆而响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我回想了一下这个声音,感觉似曾相识,哈哈,是堂姐来了,我赶快跑过去给堂姐开门。

  我们玩了一会儿,他突然问我:“你妈妈多少岁了?”我并没有直白的告诉他,而是这么对她说:“1983年出生的,知道几岁了吧?”我出的题目并没有难住机智的她,堂姐很快就算出来答案:“简单,37岁!”这时我问她:“我堂哥比我早出生多少天呢?”她转了转眼珠,回答:“你出生一个月(30天)的时候他已经出生了50天,知道了吗?”我听了以后拿了一张白纸开始在纸上打下草稿:一个月=30天50-30=20天。“啊哈!”算出来的我非常激动,“我知道了,比我大20天对吧!”堂姐笑着回答:“你回答对了,是比你大20天没错!”我又考了考她:“我奶奶今年(2020)61岁她是哪年出生的?”她浅浅一笑:“你是想难住我吗?想难住我是不可能的!2020-61=1959年”“前面几题你答对了是没错,但这题能否答对,可不一定!”我说道。堂姐毫不在意说:“怎么可能难住我?随你怎么出!”看他得意忘形的样子我就说了起来:“甲乙两家相距14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在同一条直路上走,甲80米/分乙60米/分5分钟后相距多少米?提示一下,共四个方案。”她算了算说:“明明就一个答案700米。”我告诉她:“700米对了,还有3个是2100米,1500米,1300米,我就说你不一定对吧!”说完这句话堂姐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运用到数学,比如算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一定能发现更多!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7

  双休日,许多商场都在打折,趁着这个好时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了“天虹”商场。

  在二楼,妈妈看中了一件连衣裙,它的标价是五百二十元,售货员说:“现在正赶上‘双休日搞活动’,您可以选择打八折或者满二百返一百六十,两种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吗?我脑子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选择打八折,那么就要花520×0.8=416(元)。而要是满两百返一百六十呢。我们要先付520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那我们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再买320元的东西又可以返160元,而这160元的返券离200元只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这40元买东西,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难道不心动吗?可如果真这样做,你就掉入一个无底洞,花200返160,花200返160……你永远也花不完剩下的钱。

  商家为了赚钱可真是“费尽心机”啊!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8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就会看到它的影子。

  晚饭后,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散步。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延政路两旁的路灯向远处延伸着。突然外婆问道:“你们知道这个路灯上有多少个灯泡吗?答对有奖!”原本毫无兴趣的我也来了兴致。对了,差点忘记告诉大家路灯长什么样,它就像一个三层的小金字塔,由上往下数量逐渐增加。(后来算出:第一层1个灯,第二层3个灯,第三层6个灯)没发现规律的我还傻傻地围着电线杆绕着圈数:“1,2,3……7个!”我兴奋地喊了出来。“NO!”外婆说道:“再想想!”“难道是8个?”我问道。外婆俏皮地说:“你当这是猜谜语呢!”什么,还是错的,这可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数出来的。这时,外公也像猜谜似的:“7个?不,是9个!难不成是8个?”外婆终于忍不住公布正确答案:“是10个!”过了一会儿,外公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1+3+6=10”这时什么意思。外婆解释了,我们先把最上面一层不看,第二层就一目了然是3个,第三层,从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一面可以发现与第二层的每一个灯泡都对齐,就相当于3x2=6,然后把每层的个数相加就是10盏路灯了。

  只要细心,就可以和数学成为好朋友。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9

  7月18日星期四晴

  我是只“小书虫”,经常看书看到深夜。我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有关数学的书。

  在风和日丽的今天,我和姐姐出去买苹果,到了甲水果店,我看了看苹果的标签,是9.9一斤。姐姐又走向了另外一家乙水果店,她说看看哪家苹果便宜就买哪一家的,我看了看乙水果店苹果的价钱是18.2两斤,姐姐故意考了考我,说:“你觉得哪一家水果店买比较便宜呢?”我想:既然乙水果店是18.2两斤,那18.2除以2就是一斤的价钱了,甲水果店9.9一斤,那乘2就是两斤的价钱。我在脑海中快速地口算了一下,求出乙超市是9.1一斤,然后就胸有成竹地对姐姐说:“乙水果店的苹果比甲水果店的苹果便宜,因为甲水果店9.9一斤,乙水果店是9.1一斤,所以我们要去乙水果店买。”姐姐听了我说的话,向乙水果店走去,边走还边说“出门带着个‘计算机’可真方便呀!”然后,我们买了四斤苹果,我对姐姐说:“姐姐,我们省了3.2呢!”“是呀,可以买饮料了呢!”

  数学是神奇的,她会使人眉头紧锁,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她会使人顿足捶胸,烦躁难言;她会使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心悦狂欢。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2)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9篇)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1

  双休日,许多商场都在打折,趁着这个好时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了“天虹”商场。

  在二楼,妈妈看中了 一件连衣裙,它的标价是五百二十元,售货员说:“现在正赶上‘双休日搞活动’,您可以选择打八折或者满二百返一百六十,两种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吗?我脑子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选择打八折,那么就要花520×0.8=416(元)。而要是满两百返一百六十呢。我们要先付520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那我们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再买320元的东西又可以返160元,而这160元的.返券离200元只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这40元买东西,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难道不心动吗?可如果真这样做,你就掉入一个无底洞,花200返160,花200返160……你永远也花不完剩下的钱。

  商家为了赚钱可真是“费尽心机”啊!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2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概率问题)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3

  xx年4月3日星期日天气:晴转多云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鑫一起玩“说倒数”的游戏,鑫和我说了几十轮也没有分出胜负。后来,鑫问我:“6的倒数是多少?”迷糊的我竟脱口而出:“9!”“哈哈!你输了!”鑫高兴地说。这时,妈妈听到我们玩得很高兴,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进来。可是,妈妈很快就被我们“斩于马下”,我问:“2/100的倒数是多少?”不经仔细思索的妈妈答到:“100/2”。 “妈妈,你输了!老师说过倒数要约分到最简数,应是50!”我大笑着说。妈妈害羞的认错,说:“你以后可别像妈妈一样粗心哦。”

  倒数就是把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是整数,那答案就是这个整数分之一,不要和我一样把“6”的倒数说成“9”,也不要像妈妈那样忘了约分噢!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4

  今天,我跟爸爸来到了华堂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别喜欢的衣服。正好国庆特价打了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就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元吗?我想先把0.8看成8,再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出结果,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数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结果得120元。我兴奋的回答打完八折这件衣服的价钱是120元。爸爸又问我:“通常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积一定比因数大,但为什么这道题的积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我想,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我非常有信心的说:“一个数乘大于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爸爸说:真聪明,那么除法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呀?””当然有 ,当被除数大于0 ,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 爸爸说:“那么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五折,现价是多少元?”我快速的回答元”。爸爸高兴的说:“我女儿学会举一反三了!”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下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搞促销,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我说:“不知道。”爸爸说:“买二赠一就是说花两箱的钱买三箱的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元的钱买了150元的奶那拿100 除150就相当他打的折数, 结果大约是七折,你明白了吗?”我说“我明白了。”

  我越来越发现,数学试用于解决生活的问题!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5

  双休日,许多商场都在打折,趁着这个好时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了“天虹”商场。

  在二楼,妈妈看中了一件连衣裙,它的标价是五百二十元,售货员说:“现在正赶上‘双休日搞活动’,您可以选择打八折或者满二百返一百六十,两种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吗?我脑子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选择打八折,那么就要花520×0.8=416(元)。而要是满两百返一百六十呢。我们要先付520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那我们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再买320元的东西又可以返160元,而这160元的返券离200元只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这40元买东西,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难道不心动吗?可如果真这样做,你就掉入一个无底洞,花200返160,花200返160……你永远也花不完剩下的钱。

  商家为了赚钱可真是“费尽心机”啊!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6

  10月30日星期:四天气:雨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差不多,都是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可不是空穴来风!

  16:4的比值是4,那4:1的比值也是4,再仔细观察一下两组数。16到4是除以了4,4到1是除以了4,也就是说“16:4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了4”,比值依然是4,那么反过来看4到16是乘了4,1到4是也是乘了4,就说明4:1的前项和后项同时成了4,比值依然是4。

  从这一个例子中就可见一斑了,所以,我们才得出了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2,0除外,比值不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如果前项先乘,后项再乘那就不行了;也一定要是“相同的数”,如果不是相同的数,一个乘3,一个乘4,那就更不行了;当然,0就要除外了!

  我在这里可是给大家提了个醒呦,六年级的朋友们可一定要注意哦!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7

  有一天,我妈拿回来20个香蕉,我和妹妹就要去拿一个吃。但是老妈说:“这是给离咱们家10米处的朋友的,不是给你们吃的。你去送吧,你可以提一个条件。”老妈把指头伸向了妹妹。“这样吧,我每走1米我就要吃一个香蕉。”我一想妹妹这是想把香蕉私吞啊。她还每次只能搬10根,唉,真是不能让她搬啊,正好搬到朋友家一个不剩。我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即让我妹吃上香蕉,又可以让朋友也吃到的方法。我就告诉他们我想到了。哦,妈妈问我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当然有了我说:“,我们都有有一个迷惑点,让人看不懂题目的意图。迷惑点在于:走一米吃一根香蕉,一共走20米,那不是把20根香蕉吃完了吗?如果要回去搬另外10根香蕉,则往回走的时候也要吃香蕉,这样每走一米需要吃掉三根香蕉,走10米岂不是需要30根香蕉?

  其实不然,关键点在于:过程其实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来回搬,当香蕉数目大于10,猴子每搬一米需要吃掉三根香蕉。第二阶段:香蕉数小于等于10的时候直接搬回去,没走一米吃一根。回去。每走一米吃掉1根。

  我们分析第一阶段:假如把20根香蕉分为两箱。一箱10根。

  第一步,把A箱搬一米,吃一根。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8

  你们知道打折是怎么回事吗?什么,不知道?我知道!打折嘛,就是减价,那怎样减价?听我给你一一道来。

  打折,就是把一个商品的价钱*均分成十份,每份就是这个东西打一折的价格。一折是一份,那两折肯定是二份,三折是三份,四折呢?不用说,就是四份了,五折呢……怎么,听不明白?这样说吧,假如一百元的东西,打一折,是十元,二折是二十元,三折是三十元。如果是二百元的东西,一折后是二十元,二折后是四十元。

  我和妈妈去超市,我发现除了八折、九折外,还有八八折、九二折那样的。我想:既然八折就是总价钱*均分成十份,取其中的八份,那么八八折就是把总价钱*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88份了。原价是100元的东西,打八八折就是88元,原价进200元就是88+88=176(元);原价是300元的,打折后就是88ⅹ3=264(元)。(畅妈:其实,应该这样来做:300ⅹ0.88=264)

  今天我懂得了打折是怎么回事,还会用算式计算打折后的价钱。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9

  这一次黄金周,我们几个家庭结伴出去旅游,一路上大人们出了很多题目,让我们来解答。其中有一道这样的问题:

  有3个人被困在孤岛上,为了回到对面的陆地上,他们用仅有的一根木头做了一只船,这只木船最多载重90千克,而这3个人分别重40千克、50千克、60千克。怎样使用这只木船才能脱险?

  我们几个小朋友沉思了一会儿,高旸先开始发言了:“先让40千克的人和50千克的人一起乘船到陆地上,接着让4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因为40+60>90,所以只能让60千克的人先回到陆地上,再让50千克的人乘船回来和40千克的人一起回到陆地上。”一松说:“第二次可以叫50千克的人,虽然50千克比40千克重,但最后还照样是5次。”爸爸说:“高旸和一松都说的没有错。”

  我也不甘势弱,胸有成竹的讲:“有一个更好的妙计,再到岸上叫一个30千克或30千克以下的人乘船来接这个60千克的人,然后一起回去,这样来回总共只要3次,不要5次了。”爸爸听了我的见解说:“这方法更简单”。

  全车人不约而同的为我鼓掌。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3)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9篇)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1

  盼望的时刻总算到了,一放学,一路小跑地回到家里,放下书包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爸爸从单位借来的烧杯。接满水后,小心翼翼地将烧杯放在盆子里,确保烧杯中的水不漏撒。接着,我用小刀在筷子上刻了一道痕迹,把筷子分成了两部分,这一道痕迹就是筷子两部分的分界线,我准备分两次来测量筷子的体积。

  实验开始了,我紧张极了,心嘣嘣地跳,我拿筷子的手也不时发抖了,但我尽量克制住这种激动的情绪。我将筷子缓缓插入烧杯里,尽量不让筷子晃动,否则溢出来的水就太多了,测定结果就会不准确。当第一次将筷子的一部分插入烧杯中后,看到烧杯中的一些水溢到了盆里。烧杯再装满水后,又将筷子的另一部分插入其中。最后,我将两次溢到盆里的水倒入另一有刻度的烧杯中,这样就得到了筷子的体积。

  结果,我失败了。实验测得的筷子体积只有3立方厘米,跟我计算的筷子体积相差甚远。起初,我还有些不相信,经过反复思考,我终于明白了失败的'原因。原来是因为烧杯的口径太大了,即使烧杯没有装满水,人的视觉也会看成是装满的,加之筷子的体积又太小,且烧杯的刻度又过大,导致了实验结果的偏差。因此,我得改进改进实验方法才行。相信我会成功的,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2

  今天上午在做第七周数学练*卷,嘿嘿,有趣。

  动笔之前我要求外公看好时间,老师规定70分钟完成,我行不行呀。

  计算题我“唰唰唰”做好,概念题有一道我犹豫不决了:数学课本封面约54,——括号里要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填写“*方厘米”肯定太小了,我立刻填写了“*方分米”。可是,书本封面有这么大吗?外公想想也不对,没有这么巨大的数学课本哦,怎么办?我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外公拿笔在5同4之间画了一个点,变成了“5.4*方分米”,可我还是说:“等老师星期一批下来再说吧。”

  还有一题:一根绳子对折四次,每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我刚去拿好绳子对折了一下,外公就说了:“对折一次是二分之一,两次是四分之一,三次呢?四次呢?”一下子明白了,我脱口说:“三次是八分之一,四次是十六分之一。”再有一题:一盒蛋糕还剩6块,是原来的四分之三,这盒蛋糕原来有多少块?

  开头我愣住了,后来想想就做出来了,再想想自己的小脑袋还是不够聪明啊!不过这张卷子是60分钟之内完成了。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3

  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在大街上闲逛,突然看到不远处有很多人围在一起。我跑过去一年,原来是抓奖游戏。“哼,抓奖有什么好玩的。”我厌烦地说旁边的人一听,连忙说:“抓奖虽不好玩,但有重奖,可吸引人了。”我急切地问:“是什么呀!”“50元钱。”那人噔大眼睛说。一听这话,我可来劲了,“这么诱人的的奖品,说什么,我也得试试。”说完,我便问店主怎么抓法。店主说:“这是24个麻将,麻将下写着12个5,12个10,每次只可抓12 个麻将,如果12个麻将标的数总和为60,那么你便可得50元大奖。”我听了也没多卷起了袖子,从兜里掏出5元钱给了店主。

  尽管,这可以抓10次,但那份大奖我还是没有拿到。

  回到家之后,我想了想,感觉有点不对劲。我想,抓60分,那必须抓得那12个麻将必须都标5,的情况就是第1次抓到1个5,第2次抓2个5,第3次抓3个5……第12次抓12个5至少得花去6元钱。但万一抓得那些麻将标的数是10或有的总和是相同的,那么得抓多少次花多少钱。(概率问题)

  最后经过一番考虑,终于把问题弄清了,我抓紧到街上找那算帐,可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4

  今天我做作业时遇上了一道难题,这道题是这样的:一个直角梯形,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3厘米,高也是3厘米,现在以这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为轴,旋一圈,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会是多少?

  看完题目,我立刻松了一口气:这题一点也不难嘛!不就是一个圆柱加一个圆锥,求体积一样的嘛,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于是,我飞快地列出几个算式答: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正当我喘了一口气,准备“迎战”下一题时,爸爸走了过来,看了看我那道题目,皱了皱眉,说:“你这道题错了。”我听了这话,又看了看那道题,没错啊!难道算错了?我又验算了一遍,“没错啊!”我小声嘀咕着。

  爸爸听了这话,脸上立刻“晴多云”:“没错?你再仔细看看题目。”“哦。”我应着爸爸的话,疑惑地又读了一遍题。突然,我发现了什么,我又看了一遍。“没错,的确是我错了,我没看清楚‘上底为轴’这个关键因素,以为是下底了。可是该怎么做呢?”我自言自语。

  爸爸看见我这样子,知道我遇上困难了,于是他走到我旁边,说:“你可以把直角梯形‘补’成长方形,长方形可以旋成什么?”“圆柱。”我回答。“那么被‘补’上的三角形有可以旋成什么?”“圆锥啊……啊!我明白了!

  我们可以把直角梯形变成长方形,这样便可以求出圆柱的体积,而这个圆柱中包含了‘补’的三角形的旋体,即圆锥,我们用圆柱的体积减去圆锥的体积,即可求出这个图形的体积。”于是,我把原来的做法擦掉,又列出了几个算式答 :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爸爸首先肯定了我的做法,然后他又说:“你还知道别的做法吗?”我想了一会儿,说:“没问题!”于是,我又列了几个算式答 :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爸爸看了,终于露出了笑容。接着他又问:“通过今天这道题目的解法,你明白了什么?”我回答说:“数学的解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道题目可以有多种解法,也正应了那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吧!”爸爸点点头,不过他又发问了:“还有呢?”我听了,疑惑地望望爸爸,摇了摇头。

  爸爸又笑了,只不过这次没问问题,只是点点我的额头:“还有就是,你也该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了!”我看了看爸爸,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幽默地说:“是!我拿剪刀来修修!”

  “哈哈……”我们都笑了,在笑声中,我也下定决心,一定要“修修”自己的“粗枝大叶”!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5

  五一期间,我和母亲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母亲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由于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母亲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母亲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母亲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教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由于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教师数学问题,曾教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教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教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6

  堂姐今天要来我家玩,我非常高兴,盼望她能早些过来。“叮咚……叮咚……”“开门!”只听见清脆而响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我回想了一下这个声音,感觉似曾相识,哈哈,是堂姐来了,我赶快跑过去给堂姐开门。

  我们玩了一会儿,他突然问我:“你妈妈多少岁了?”我并没有直白的告诉他,而是这么对她说:“1983年出生的,知道几岁了吧?”我出的题目并没有难住机智的她,堂姐很快就算出来答案:“简单,37岁!”这时我问她:“我堂哥比我早出生多少天呢?”她转了转眼珠,回答:“你出生一个月(30天)的时候他已经出生了50天,知道了吗?”我听了以后拿了一张白纸开始在纸上打下草稿:一个月=30天50-30=20天。“啊哈!”算出来的我非常激动,“我知道了,比我大20天对吧!”堂姐笑着回答:“你回答对了,是比你大20天没错!”我又考了考她:“我奶奶今年(2020)61岁她是哪年出生的?”她浅浅一笑:“你是想难住我吗?想难住我是不可能的!2020-61=1959年”“前面几题你答对了是没错,但这题能否答对,可不一定!”我说道。堂姐毫不在意说:“怎么可能难住我?随你怎么出!”看他得意忘形的样子我就说了起来:“甲乙两家相距1400米,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在同一条直路上走,甲80米/分乙60米/分5分钟后相距多少米?提示一下,共四个方案。”她算了算说:“明明就一个答案700米。”我告诉她:“700米对了,还有3个是2100米,1500米,1300米,我就说你不一定对吧!”说完这句话堂姐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经常运用到数学,比如算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一定能发现更多!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7

  双休日,许多商场都在打折,趁着这个好时机,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了“天虹”商场。

  在二楼,妈妈看中了一件连衣裙,它的标价是五百二十元,售货员说:“现在正赶上‘双休日搞活动’,您可以选择打八折或者满二百返一百六十,两种都差不多。”

  真的差不多吗?我脑子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选择打八折,那么就要花520×0.8=416(元)。而要是满两百返一百六十呢。我们要先付520元,之后会拿到160×2=320(元)的返券,那我们实际就花了520-320=200(元)。416和200比起来,当然第二种比较好。

  可是拿到返券之后呢?再买320元的东西又可以返160元,而这160元的返券离200元只差200-160=40(元),你要是填上这40元买东西,就又可以返160元。你难道不心动吗?可如果真这样做,你就掉入一个无底洞,花200返160,花200返160……你永远也花不完剩下的钱。

  商家为了赚钱可真是“费尽心机”啊!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8

  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就会看到它的影子。

  晚饭后,我和外公、外婆一起去散步。夜幕初垂,华灯初上,延政路两旁的路灯向远处延伸着。突然外婆问道:“你们知道这个路灯上有多少个灯泡吗?答对有奖!”原本毫无兴趣的我也来了兴致。对了,差点忘记告诉大家路灯长什么样,它就像一个三层的小金字塔,由上往下数量逐渐增加。(后来算出:第一层1个灯,第二层3个灯,第三层6个灯)没发现规律的我还傻傻地围着电线杆绕着圈数:“1,2,3……7个!”我兴奋地喊了出来。“NO!”外婆说道:“再想想!”“难道是8个?”我问道。外婆俏皮地说:“你当这是猜谜语呢!”什么,还是错的,这可是我历经千辛万苦数出来的。这时,外公也像猜谜似的:“7个?不,是9个!难不成是8个?”外婆终于忍不住公布正确答案:“是10个!”过了一会儿,外公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这样,1+3+6=10”这时什么意思。外婆解释了,我们先把最上面一层不看,第二层就一目了然是3个,第三层,从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一面可以发现与第二层的每一个灯泡都对齐,就相当于3x2=6,然后把每层的个数相加就是10盏路灯了。

  只要细心,就可以和数学成为好朋友。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9

  7月18日星期四晴

  我是只“小书虫”,经常看书看到深夜。我爱看各种各样的书,特别是有关数学的书。

  在风和日丽的今天,我和姐姐出去买苹果,到了甲水果店,我看了看苹果的标签,是9.9一斤。姐姐又走向了另外一家乙水果店,她说看看哪家苹果便宜就买哪一家的,我看了看乙水果店苹果的价钱是18.2两斤,姐姐故意考了考我,说:“你觉得哪一家水果店买比较便宜呢?”我想:既然乙水果店是18.2两斤,那18.2除以2就是一斤的价钱了,甲水果店9.9一斤,那乘2就是两斤的价钱。我在脑海中快速地口算了一下,求出乙超市是9.1一斤,然后就胸有成竹地对姐姐说:“乙水果店的苹果比甲水果店的苹果便宜,因为甲水果店9.9一斤,乙水果店是9.1一斤,所以我们要去乙水果店买。”姐姐听了我说的话,向乙水果店走去,边走还边说“出门带着个‘计算机’可真方便呀!”然后,我们买了四斤苹果,我对姐姐说:“姐姐,我们省了3.2呢!”“是呀,可以买饮料了呢!”

  数学是神奇的,她会使人眉头紧锁,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她会使人顿足捶胸,烦躁难言;她会使人茅塞顿开,拍案叫绝,心悦狂欢。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4)

——四年级数学日记 (菁华9篇)

四年级数学日记1

  一天,符号姑娘们在符号王国吵闹着。

  书:我给你们出1道题,你们把你们应该坐的座位坐好。题目是这样的:

  3 3 3 3=6

  符号们都站好了,而且也没有站错!

  ( ):幸好,没有那个难看的东西÷号,不然我们整齐的队列,被÷号一乱,就都变成丑小鸭了。

  ÷号听了( )的话,低下了头。

  ÷:难道我的两个黑球就这么讨厌吗?

  书:+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呢,大家都是好朋友,一定要相互帮助!

  符号们很惭愧,又重新让÷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小朋友们你知道他们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吗?

四年级数学日记2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XX

  上次,老师给我们做了数学练*册上的`期中测试。我只有考了109分,那一分就是扣了一道非常简单的口算题,那道口算题,我在白纸上打了好几遍竖式都打对的,抄下来时就抄错了。唉,我这粗心的毛病怎么就改不掉呢?

四年级数学日记3

  数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商品买卖交易中,数学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误入歧途。

  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和妈妈去“之心城”商场闲逛,突然妈妈看到卖棉衣的商铺有限时打折的招牌,妈妈正想为爸爸添置一件棉袄,一时精神来了,妈妈看中了一件,问服务员多少钱,服务员说,这件衣服是今年新款,原价680元,现在做活动打七五折,或者参加满150返50礼劵活动,

  我开始在心里盘算起来,680乘以等于510,如果参加另外一个活动,付680可以拿到200元礼券,再添180元就能买条裤子,买条裤子的钱是380元,又可以返还100元的礼券,如果再添99元还可以买个电磁炉,最后还可以有50元礼券,如果再添75元买个电烧水壶,这是如果你在旁边花25元买两双袜子的话,又凑够150元的消费,你又可以拿到50元礼券……在我还没弄清这笔账是怎么回事时,妈妈只拿着那一件衣服买单去了,我想问妈妈参加哪种活动,可我又没有可靠的依据。

  回到家里,妈妈让爸爸试穿棉衣,我把商场的活动给爸爸介绍了一遍,爸爸说;“妈妈,是猴精”,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说:“商场的衣服内商品进价大概是销售价的四到四五折,打了七五折,他依然有利润,满150送礼券,为了吸引顾客多消费,如果你确实需要哪些东西,对顾客来说是优惠的,当你为了哪些礼券一味地购买一些东西,哪些没完没了的礼券正是吸引你掉进商家的陷进,”哦;我仿佛明白商家的意图了,难怪有人说“卖家总是比买家精”,

  学好数学、并能恰当的利用还真是门学问,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谋划发展技巧和方法,我要好好学*数学,便于在生活中应用。

四年级数学日记4

  昨晚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爸爸妈妈带我去大润发购物。

  走进超市,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超市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突然,一位美丽的阿姨叫道:“又大又红的草莓,快来买呀,第二盒半价呀......”我转头一看,咦!爸爸人呢?原来爸爸买了盒我最喜欢吃的草莓,一盒是10元,另一盒是半价5元。我高兴极了!一路走来,我们又买了好多东西,有德芙巧克力一盒45元:薯片三大包,每包10元:进口橙子二斤,一斤是9元。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零食!

  我兴奋的推着购物车到了收银台,把东西拿了出来。这时收银台的阿姨说:“如果购物满100元以上就免费送口香糖一包。”这时爸爸笑着问我:“颖颖你算算我们今天要付多少钱?”我歪着脑袋瓜子想了想:草莓是10元÷2=5元,10元+5元=15元;薯片是10元×3=30元;橙子是9元×2=18元;一共是15+45+30+

  18=108元,我笑着对爸爸说:“我可以拿到口香糖了!”这时收银台的阿姨也算好了,一共108元。爸爸付了110元,找回了2元。

  付好了帐,我领了免费的口香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属于我和爸爸妈妈既温暖又和谐的家!

四年级数学日记5

  五一期间,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十分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妈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妈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许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妈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妈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许多我还未明白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6

  1月15日 星期三 晴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它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数学,因为它可以解决生活很多问题。在我妹妹过生日的时候,就用到了它。星期天中午,我妹妹过十岁生日,来到酒店里,只见有很多人。她请了六个同学、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一共十个人。我们十个人独自在一个包间里,蛋糕上来了,妹妹不知道如何分才公*,因为她担心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大家会生气

  这时,我提议:“我们一共十个人,把这个蛋糕*均分成十份,每人分得的蛋糕占总蛋糕的十分之一,这样就公*了。”

  “行是行,但是万一每人十分之一不够吃,那怎么办?”

  “那就用另外一种方法,每人按自己的食量,能吃多少就切多少,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异议了。”

  就这样我们分起了蛋糕,我们吃着蛋糕,心里十分开心。生日聚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中。

  生日聚会让我知道了数学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展现自我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日记7

  今天,我跟着妈妈去菜场买菜。妈妈说:“今天要考考你,会不会自己去买样你喜欢吃的菜。”妈妈给了我20元钱,要看看我的表现。“保证完成任务。”我自信地说。于是,我边走边看,来到蔬菜区。这时,我看到一个阿姨在卖白白嫩嫩的新鲜蘑菇。我想:家里还剩下的'青菜可以与蘑菇放汤吃。于是,我问卖菜的阿姨:“阿姨,蘑菇多少钱一斤?”那位阿姨笑眯眯地对我说:“小朋友,这蘑菇7元一斤,那你要买几斤呀?”“阿姨,我只要买半斤。”我想:7除2等于3、5元,20减3、5等于16、5元。想着想着,我便一张20元钱的纸钞了给阿姨,并提示她还要找我16、5元。我又来到肉类区,看到一个叔叔在卖肉,便问:“叔叔,条肉多少元一斤?”“10元一斤。”“那我买一斤。”我又想:16、5减10等于6、5元。我就把16、5元中的10元递给了那个叔叔。

  当我从菜场出来,妈妈看到我手中既有荤又有素与6、5元时,笑着对我说:“学会买菜了!”

  通过这次考验,我感到我们的生活中躲藏着许多数学奥秘,学会数学的本领真的很重要。而且,我们应该不骄傲,要努力地学*与掌握更多的数学本领,才能够学以致用,解决身边的问题。

四年级数学日记8

  20xx月X日 星期X 晴

  一次,我到火山去探险,玩的很开心,可是当我准备走时绳索却掉进了岩浆里,我想:这回可完了,永远都出不去了。突然,我后面有一个怪兽推了我一下,我就掉了下去,可是,我停止了下降,一道红光朝我飞来了,对我说:“只要你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就送你出去。”“快出题吧”“假设你我一共100岁,5年前,我的年龄是你的4倍,今年你我各几岁?”“100——5*2=90(岁)我:90/(4+1)=18(岁)你:100——18=82(岁)。”

  我刚说完,自己就在自己的床上躺着,原来是个梦。

四年级数学日记9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它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数学,因为它能够解决生活很多问题。在我妹妹过生日的时候,就用到了它。星期天中午,我妹妹过十岁生日,来到酒店里,只见有很多人。她请了六个同学、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一共十个人。我们十个人独自在一个包间里,蛋糕上来了,妹妹不明白如何分才公*,因为她担心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大家会生气

  这时,我提议:“我们一共十个人,把这个蛋糕*均分成十份,每人分得的蛋糕占总蛋糕的十分之一,这样就公*了。”

  “行是行,但是万一每人十分之一不够吃,那怎样办?”

  “那就用另外一种方法,每人按自己的食量,能吃多少就切多少,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异议了。”

  就这样我们分起了蛋糕,我们吃着蛋糕,心里十分开心。生日聚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中。

  生日聚会让我明白了数学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展现自我的潜力。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5)

——四年级数学日记 (菁华6篇)

四年级数学日记1

  今天,我和爷爷去广场游玩,走了一圈后,爷爷突然问我;你知道广场的面积 吗? 我摇摇头。“开普勒是伟大的数学家,就是他,发明了圆形面积公式。开普勒也仿照切西瓜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许多小扇形;不同的是,他一开始就把圆分成无穷多个小扇形。 圆面积等于无穷多个小扇形面积的和,所以 在最后一个式子中,各段小弧相加就是圆的周长2πR,所以有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圆面积公式。”在爷爷交完我一些简单的圆面积公式后,我们就回家了。

  到家后,我算了一下,操场的半径大约是47米,照公式算面积的话,就是;

  S=πrr=3.14x47x47=147.58X47=6936.26

  大约就是7000*方米,我感叹了,原来广场这么大,看来工人们要花上不少心思啊。在这次的游玩中,不仅玩了,还学到不少知识,这是今天最大的收获。

四年级数学日记2

  这次期末数学考试,有一道挑战题,我做错了,暑假我搞懂了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

  同学们排队做操从前、后、左、右数,小红都是第五个,队伍中一共有多少人?

  因为从前、后、左、右数,小红都是第五个,所以用5+5-1=9人再用正方形面积公式求出9X9=81人就得出队伍一共有81人。其实这道题我不应该做错,就是因为没动脑筋,看来我数学还要加把劲。还有一道看似简单做时难的题,40名同学在做3道数学题时,有25人做对第一题,有28人做对第二题,有31人做对第三题。那么至少有多少人做对了三道题?

  先用25+28-40=13人,求出做对前两道题的人数,再用13+31-40=4人,就得出做对三道题的'人数有4人。你做对了吗?

  看来数学还要多动脑筋,每次思考再不像一、二年级那么简单了,上四年级了我要好好学数学,遇到难题不懂就问,再不偷懒了!

四年级数学日记3

  今天我在玩牧场的时候,我看见小精灵的'牧场的奶牛和兔子是生产期,可以生产牛奶和小兔崽,可是她的动物是饥饿状态,要添加牧草才能生产,我毫不犹豫地帮他添加了31棵牧草,牧草每棵6个金币,31*6=186(金币),共花了186金币,然后我帮小精灵的奶牛和兔子都抓去生产,共收获了3桶牛奶和4只小兔崽,每桶牛奶可以卖55个金币,每只小兔崽可以卖39个金币,牛奶收获了3桶,55*3=165(金币),小兔崽收获了4只,39*4=156(金币),165+156=321(金币),一共收获了321金币,321—186=135(金币),除了添加牧草花去的金币,赚了135个金币呢!

四年级数学日记4

  我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他在学*方面非常好,尤其是数学,每次成绩都是班里第一,所以老师们很喜欢他。但他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刻苦学*的态度和热心帮助同学的精神。

  他不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子,一头乌黑亮发在灯光底下显得格外的有光泽,*时脸上总挂着灿烂的微笑。他擅长体育,是我们班的一个“运动健将”。他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如果同学有不会的题,他总是会热情地帮助他人,并耐心的讲解。他就是我们班的班长,我们大家都叫他“鸡丁”。

  一个周五,数学老师发给我们一张卷子当做数学作业,卷子上的题都非常难,其中有一道我怎么算也算不出来。周六早上,我和往常的星期六一样,起了床之后又开始写作业,正当我写到这道题的时候,怎么算也算不出来,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我想起班里的那个“数学状元”会不会这道题呢?

  想着想着,我就打开了电脑,登陆了QQ,看见鸡丁果然在线上,我点击他的QQ与他对话。“鸡丁,我有道数学题不会,你能告诉我吗?”过了几秒钟,我的'电脑屏幕上出现“好吧,哪道?”“就是数学卷子上的……”说着,我把题的内容发给了他。“哦——是这道啊。你先用这个去除以它,然后……明白了吗?”“我……有点不太明白,你能再讲一遍吗。”“可以。或者你用方程,设全班x人……”“哦,我明白了,谢谢了。”“不客气。”知道了这道题后的我又像“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

  许多成功人士都说过:在每一个成功的背后,总会有一个给他帮助、为他鼓励的人,对我而言,那个人就是他——我的好伙伴,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伙伴。

四年级数学日记5

  x月10日星期三天晴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四年级数学日记6

  五一期间,我和妈妈去商场买衣服,可是,我觉得那里的价钱很奇怪:说“买100送100”,就等于不用钱了吗?

  妈妈说:“傻女儿,怎么会不用钱呢?”

  我说:“因为上面写着买100送100,就是100-100=0,所以就不用钱啦!”

  妈妈说:“原来你是这样算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商场的东西就不用钱了,就会来很多客人,这商场就会亏本很大了。”

  妈妈又说买100送100只是要50元就可以了,你知道吗?

  听了妈妈的解析,我还是似懂非懂,到底为什么呢?看来我还要再去商场认真调查或去请教曾老师了,看看她有什么高招,因为我知道这里还有很多我还未知道的数学知识。

  我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学校问曾老师数学问题,曾老师说:“其实有些都是满过100的,比如:满100的有109、200、189……”

  老师又说:“满100元的是送100元的券,顾客还是要先拿出钱用够100元后,才有得送赠券的,并不是象你说的那样不用钱。”曾老师对我这种有问题肯问的做法给予表扬,也欢迎我今后多问问题。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6)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 (菁华6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运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进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发现并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为什么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复*旧知。

  出示题目:比较大小:0.26和0.260 1.500和1.5 1.42和14.2 50.2和5.02。

  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O,不改变数的大小,其原因在于没有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而后两题,因为小数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所以数的大小也发生了改变。

  2、导入新课。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的小数的大小变化。

  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二、探索发现

  第一环节 探究规律

  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3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连环画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0.009m、0.09m、0.9m、9m。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2、小数点移动后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

  把0.009m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1)0.009m等于多少毫米?(板书:0.009m= 9mm)

  (2)移动0.009m的小数点。

  向右移动一位,变为多少毫米?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0. 09m= 90mm,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向右移动两位,原来变为多少?是多少毫米?大小有什么变化?

  (板书:0. 9m= 900mm,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

  1.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2.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3.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4.跟进练*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

  (3/7+7/11) 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教学反思:

  第十三课时包装的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用表面积等知识,继续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被包装的实物、实物图。

  教学过程:

  一、复*

  说一说怎样包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物体能节约用纸?

  二、实践活动

  第1题:

  (1)要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再动手操作、画图、计算、空间想象来解决包装4盒磁带的问题。

  (2)亮出一盒磁带的长、宽、高,根据这个尺寸选择表面积最小的包装方案

  (3)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进行讨论、交流。

  (4)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总结交流

  根据自己的学*情况说说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中的表现。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学生班数自己的计算情况)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教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教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教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

  二、引导探索

  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1)

  由学生来说明。(2)

  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清除键。按一下此键,打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只要介绍“+、-、×、/“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如按1 2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

  (1)计算25×4 操作过程:输入25→×→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 凉拌豆腐:3元

  **:5元 青菜:3元

  清蒸鱼16元 三鲜汤:12元 甜点8元

  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馈计算结果。

  4.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

  ②999×9 9999×9 99999×9

  (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教师巡视课堂。

  (3)反馈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行比较)?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接着,让学生说一说以下几个算式的结果。

  999999×9 9999999×9 99999999×9 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同时突出了运用简便方法计算很可能比计算器还要快定眯,充分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三、课堂活动课本第36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神奇的计算工具

  计算器的组成。

  屏幕、数字键、功能键、运算符号键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3、通过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

  归纳商不变规律的过程。

  教具准备:

  投影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疑激趣,导人新课口算(投影片出示)

  (1)2412=

  (2)2400012000=引导学生大胆猜测第(2)题的结果。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它与第(1)题有什么关系,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析:提出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与新知联系密切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猜想,有效地激发学*动机。]

  二、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2412=2被除数除数商

  2、观察算式,分类整理。学生口算下列各题(卡片):

  (242)(122)=

  (244)(124)=

  (243)(123)=

  (2410)(1210)=

  (24-8)(12-8)=

  (246)(126)=

  (242)(122)=

  (243)(122)=

  (245)(125)=

  思考:与2412=2相比,上面哪些算题的商没有变化?再根据商的变化情况给这些题目分类。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商不变的这组题目,再次提出问题:商不变,谁在变?(被除数、除数在变)你能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情况,再一次把这组题目进行分类吗?为什么这样分类?组织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242)(122)=2

  (245)(125)=2

  (2410)(1210)=2

  第二类:(243)(123)=2

  (244)(124)=2

  (246)(126)=2

  教师陈述:被除数、除数都乘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扩大了几倍;被除数、除数都除以几,可以说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几倍。板书:扩大缩小

  3、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以2412=2为标准,分别观察上面两组题目的被除数、除数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讨论汇报:

  生1:我发现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商没有变。追问:都是什么意思?

  生2:都的意思是被除数扩大2倍、除数也扩大2倍。

  引导:被除数、除数都扩大2倍,可以这样说: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2倍。

  生3: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倍,商不变。

  生4: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缩小3倍,商不变。

  组织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上面的规律,并与书上的规律比较。

  板书: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组织学生举例验证,并板书课题:商不变规律。

  (4)讨论:为什么(24一8)(12一8),(242)(122),(243)(122)的商发生变化呢?在同时、相同的倍数下面画着重号,引起学生重视。

  [评析:有目的地放手对一些算式进行各层次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从而概括得出商不变的规律,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步步深入、层层逼*,充分引导学生参与学*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教学策略。]

  三、反馈练*,深化认识

  1、以故事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师生一起欣赏一段录像故事《猴子分桃》。花果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那儿住着一群猴子。有一天,猴王让小猴分桃子。猴王说:给你6个桃子,*均分给3只小猴子。小猴子一听,连连摇头,心想每只小猴才分到2个桃子呀,不行,太少了!太少了!小猴子喊了起来。猴王缓了口气说:那好吧,给你60个桃子*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啊?小猴子得寸进尺,挠了挠头试探地说:大王请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呀?这时猴王一准桌子显出慷慨的样子: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去*均分给300只小猴子,你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

  引导:同学们也笑了,谁的笑是聪明的笑?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2400012000等于多少?根据是什么?

  2、口算。

  3、根据312002600=12很快说出下列各题的结果。

  31226= 3120260= 156001300= 31200026000= 15600013000=

  4、抢答。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除以5,除数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乘10,要使商不变,除数( )。

  (3)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除数除以100,要使商不变,被除数( )。

  5、已知4812=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不对,怎样改一下就对了。

  (1)(485)(125)=4( )

  (2)(483)(124)=4( )

  (3)(484)(124)=4( )

  (4)(486)(126)=4( )

  (5)(483)(123)=4( )

  (6)(484)(124)=4( )

  (7)(482)(122)=4( )

  (8)(482)(122)=4( )

  6、填空,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1)9030=(90口)(302)

  (2)(405)(20○5)=2

  (3)(1200口)(40005)=3

  (4)(120004)(40004)=3

  (5)(12000口)(4000口)=3

  7、小游戏找朋友。

  方法:一位同学手执328=4的卡片,说:愿意和我做朋友的请到台上来。对手执(324)(84)的卡片反问:你怎样改动一下,我们就可以成为好朋友?还可以怎么改呢?在做过一些类似的活动后小结:祝贺你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愿我们班成为一个团结协作的大集体。

  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总结: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思考、比较,在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申看到了商不变的规律,这种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会使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7)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 (菁华6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1

  今天,我们学*了*行四边形这个单元的第一个内容——垂直与*行。

  我们学*了一个个非常有用的小知识,我把“它”们组成了一小段话:在同一个*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上课时,老师还叫我们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哪一条线段最短?经过我们的几番言语,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是最短的,后来,我们还跟老师学*了怎样画*行线;画*行线,只需要用上三角尺和直尺来画。在两条*行线之间画几条与*行线垂直的线段,

  我用尺子量了量这些线段的长度,惊奇的发现了:两条*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2

  6月6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我在数学课上学*了统筹法,更加了解了时间的宝贵。运用统筹法安排时间,是一种最合理的方法,它将大大降低时间的无谓消耗。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运用统筹法。

  比如:我为父母做水果大餐。准备工作要用5分钟,泡水果用5分钟,切水果用7分钟,摆设用2分钟,冰镇果汁用10分钟。用统筹法来安排时间,泡水果时可做准备工作,共用5分钟,然后拿一瓶果汁去冰镇。在这过程中,还可以切水果,摆水果。这样才用去了9分钟,还有1分钟可以休息一下。用流程图来表示:泡水果(同时做准备工作)——冰镇果汁(同时切水果,摆设水果)——共用15分钟。这样多节约时间啊。

  再如:早晨起来,整理床铺需要5分钟,洗漱要用5分钟,温牛奶要用10分钟。那么就可以起床后先温牛奶,在这过程中,可以洗漱,整理床铺,这样只需10分钟便可以喝到牛奶,非常节约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宝贵,一去便不复返了。如果我们用统筹法去做每一件事,就会把时间利用得非常紧凑,也不会让时间无谓消耗!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随处可见。数学不光能在课堂上学,更能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可谓是处处留心皆数学。

  在风和日丽的一个上午,数学神童马毛去参观食品工厂。初入工厂,马毛十分兴奋,这看看,那瞧瞧,玩得不亦乐乎。就在参观生产线时,他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位愁眉苦脸的工人。这位工人手中拿着一张订单,他仿佛正苦苦思考着什么,丝毫没有察觉马毛撞到了他。马毛连忙说了声对不起,可工人没理他,马毛纳闷了,心中默默的想:他遇到什么难题了,是老板下了艰巨的任务,还是顾客太刁钻。这让好奇心强的马毛产生了疑惑。他决定一探究竟。他悄悄地跟着工人来到了包装室,恰巧这时,一位年轻的阿姨走了进来,她仿佛会读心术,一眼便看穿了马毛的心思。她笑了笑,亲切的对马毛说:“小朋友,你来这里是不是为了了解叔叔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呀,这是因为我们老板为了检察员工的思维能力,特地给我们每个人出了一难题,要求我们在今天晚上必须上交,答对者有奖金,答错了则要卷铺盖走人。”马毛拿起题目看了看,题目是这样的:工厂得生产720包零食,分别装进一个大盒和六个小盒,正好都装满。一个大盒比一个小盒多装160袋,求小盒和大盒各能装零食多少袋?马毛静静的思索了一会儿,用大盒换小盒,那么大盒有1只,一只大盒比一只小盒多装160袋,总量也就增加了1×160=160袋,720——160=560袋,560再除以(6+1)等于80袋,小盒能装80袋,大盒就能装80+160=240袋。再验算一下,240×1=240袋,80×6=480袋,240+480=720袋,正好。马毛顺利解决了这一题,刮目相看。

  多计算,多思考,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4

  一天傍晚,我和妈妈去丹尼斯超市买菜。

  刚走进大门,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香喷喷的关东煮的味道,啊,突然好想吃!妈妈给我买了3串,一共花了9元钱。

  往里面走,就是牛奶饮品区了,伊利和蒙牛的促销阿姨正在向顾客推荐她们的奶制品,我最喜欢喝伊利的酸奶了,正好家里也没有了,妈妈就买了一提,花费68元,阿姨还送给我一套水彩笔作为赠品,嘻嘻,回家画画就可以用上啦!

  继续往里面走,穿过饼干零食区,我们就走到了生鲜蔬菜区,我看到菜价牌上标着:萝卜1元/斤,土豆0·9元/斤,黄瓜2·2元/斤。今天晚饭准备做凉拌黄瓜和萝卜丝炒粉条,因此我们买了2根黄瓜和一个大萝卜,一共花费5.4元。

  妈妈问我还有没有什么需要买的了,我看了一下身边货架上的商品,回答她:“再买一罐八宝粥吧”,八宝粥原价4、2元/听,会员特价2·9元/听,我拿了一瓶桂圆莲子口味的。

  该去结账了,在排队的时候,妈妈提议让我来算算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我开始一样一样在心里面计算着:9+68+5·4+2·9=85·3元,不一会儿,收银员阿姨扫描完条码之后说了一句:“总共85·3元”,哈哈,分毫不差呢!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面暗自想:好在刚才是一道加法运算的题目,若要换成加减乘除混在一起的,我恐怕可没法口算出来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5

  20XX年XX月XX日 星期X 天气XX

  上次,老师给我们做了数学练*册上的期中测试。我只有考了109分,那一分就是扣了一道非常简单的口算题,那道口算题,我在白纸上打了好几遍竖式都打对的,抄下来时就抄错了。唉,我这粗心的毛病怎么就改不掉呢?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6

  6月6日 星期三 晴

  我打从上六年级以来,数学上还真未碰过太难的题目,可最*,有道题算式让我绞尽脑汁了!

  这难题题目是:一片牧场,牧场上的草每天均速生长,牧场可供15头牛吃20天,也可供20天牛吃10天。那么,这片牧场每天生长的草可供几头牛吃一天?

  我研究了半天,一头牛一天吃多少草呢?也不知道是几斤,几筐,怎么办呢?忽然,我灵光一闪,有了!不管能吃多少,就假设为一个单位,不就迎刃热而解了。假设一头牛每天吃的草量是1,就可以算15头牛20天一共吃的草是:15×20×1=300,300是这个牧场原有的草量加上这20天新生的草。还可以算20头牛吃10天的草量是:10×20×1=200。

  可是,求出这些之后然后怎么计算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门路:

  300-200=100,这100不就是20天新长出的'草与10天草量之差,意味着10天长出了100的草量,即妹每天长出的草量是:(300-200)÷(20÷10)=10。

  一头牛每天吃的草量是1,则每天新长的草可供10头牛吃一天。

  通过艰苦的思考,我算对了题,心里像蜜一样甜,辛苦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6篇)(扩展8)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 (菁华5篇)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1

  “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出现在南极洲,年*均气温在-25℃以下,绝对最低气温达-94.5℃。”

  “世界最热的地方,是在1966之后,在非洲的索马里国家,在那里的阴影处测得的温度高达63℃。”

  在网上查到这些资料后,“当时我就震惊了”。居然相差157.5°啊!这是何等的……那个啥呀!这是为什么呢?我查了一下,原来,这是因为南极的纬度高,而且又是一个冰封的大陆,冰雪反射太阳辐射,同时又是世界上风暴最大的地区。

  而最热的呢?是因为:非洲索马里是位于赤道的附件,当然这么热喽!我也不知为神马!

  我,真的,震惊,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世界真奇妙!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2

  今天上午,我按照爸爸让我写的“假期计划”,开始了复*数学、练*数学、加强数学的“启动仪式”。

  刚开始,我觉得有点难,不过越做越觉得简单,觉得数学是那么有趣。例如:

  有一个五位数,最低位数字是8,位数字是3,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2倍,前三位数字的和与后三位数字的和都是19,这个五位数是多少?

  解答:

  先算出这个五位数的位和最低位,再算十位8÷2=4,然后算8+4=12 19-12=7,最后算3+7=10 19-10=9,这个五位数是39748。

  以前不喜欢数学、觉得枯燥的我,现在觉得数学原来是那么简单,那么有趣了。你一定会爱上数学。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3

  前几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个数据:美国是3.85美元一加仑汽油,而*是6.6元人民币一升汽油。我心里有点犯嘀咕了,升这个体积单位我知道,可加仑是什么,它和升的进率是多少呢?带着疑问,我上网准备查阅资料。

  刚打开网页我就后悔了。老师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自己探索,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好不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我便先查找了加仑的资料,得知了它也是一种体积单位。又查找了美元和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是6.5元人民币换一美元。就决定自己算一下。

  3.85×6.5=25.025,得出了25.025元人民币一加仑的数据。知道了多少人民币一加仑和多少人民币一升,再用25.025÷6.6≈3.79。得出了3.791升大约等于一加仑。我又上网验证一下,可网上的进率却是3.785。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我想了想:原来,美元和人民币的进率一直在变,所以会有些不同。不过,3.785四舍五入一下也差不多等于3.791。

  报纸上还说美国人的人均年收入约是三万六千美元,一个月三千美元。而*人的人均月收于差不多是三千元人民币。因此美国人一个月能买三千升汽油,而*人买的汽油量仅是他的六点五分之一,约462升。

  全部合**民币:美国人一个月能赚差不多两万元人民币,而*人相比之下就少多了,只有三千元人民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因为咱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到全机械化生产,人力的劳动还有很多。他们用如雨的汗水换来的只是较少的薪酬。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发展的更完善、更强大!

  其实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它也许只是报纸上的一句话,只是突然萌生的一个想法,或者可能是对未来的憧憬。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4

  是一个美好的夜晚,爸爸妈妈带我去大润发购物。

  走进超市,一股暖气扑面而来,超市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突然,一位美丽的阿姨叫道:“又大又红的草莓,快来买呀,第二盒半价呀......”我转头一看,咦!爸爸人呢?原来爸爸买了盒我最喜欢吃的草莓,一盒是10元,另一盒是半价5元。我高兴极了!一路走来,我们又买了好多东西,有德芙巧克力一盒45元:薯片三大包,每包10元:进口橙子二斤,一斤是9元。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零食!

  我兴奋的推着购物车到了收银台,把东西拿了出来。这时收银台的阿姨说:“如果购物满100元以上就免费送口香糖一包。”这时爸爸笑着问我:“颖颖你算算我们今天要付多少钱?”我歪着脑袋瓜子想了想:草莓是10元÷2=5元,10元+5元=15元;薯片是10元×3=30元;橙子是9元×2=18元;一共是15+45+30+18=108元,我笑着对爸爸说:“我可以拿到口香糖了!”这时收银台的阿姨也算好了,一共108元。爸爸付了110元,找回了2元。

  付好了帐,我领了免费的口香糖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属于我和爸爸妈妈既温暖又和谐的家!

四年级优秀数学日记5

  今天,学*了分数单元里的一部分内容--约分,约分是指将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的分数,可分子分母都要比这个分数小,化简到分母和分子是互质数为止,就是最简分数了。听起来有些复杂,其实不然,只要求出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是几,一直求到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

  中午放学一回家,我就去做数学作业了,前面的题目轻而易举就做完了,可到了后面做得有些糊涂了,就此如这道题吧,把三十五分之十四约分。我抓耳挠腮,一直想不通,没有公约数2、3、5。也没有公约数4,想得我头都大了,我真想不做了,可我转念一想:说说自己的学*情况,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我暗暗对自己说不能就这样放弃、努力。我又继续做了,我想到了公约数7,则好能除尽。三十五之十四=五分之二,原来这么简单呀,这虽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但我受益非浅。

  我懂得了:数学是要钻研的,假若放

  弃,就等于所有的付出和期待都白费了。我相信,只要努力和汗水相结合,一定会打出一片属于我自己的天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