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

首页 / 名言警句 / |

  孔子的教育名言 1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1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2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2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2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32、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3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3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4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44、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45、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孔子《中庸》

  46、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4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50、子曰:“有教无类”。

  5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5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5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5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5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6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63、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6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67、知耻*乎勇。——孔子

  68、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6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7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7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7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7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7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77、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7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8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8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4、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7、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8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8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90、“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孔子《论语》

  9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9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9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4、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9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9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9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9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9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0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0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02、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0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的教育名言 2

  1) 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 子曰:有教无类。

  3)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 学而时*之!

  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 三思而后行!

  15) 敏于事而慎于言!

  16)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 人无远虑,必有*忧!

  孔子的教育名言 3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8、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9、人无远虑,必有*忧。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13、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7、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 4

  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曰:学而时*之!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三思而后行!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忧!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的教育名言 5

  1、知耻*乎勇。 ——孔子

  2、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论语》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论语》

  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论语》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论语》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论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论语·里仁》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论语》

  3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论语》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论语》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阅读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1)

——孔子教育的名言 (菁华5篇)

孔子教育的名言1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9、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2、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7、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因材施教。

  1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教育的名言2

  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 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教育的名言3

  1、孔子曰:“有教无类。”

  2、孔子曰:“因材施教。”

  3、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4、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6、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9、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0、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教育的名言4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论语》

  12、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3、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 《论语》

  1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 《论语》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 《论语》

  16、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 《论语》

  1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论语》

  18、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论语》

  19、 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 《论语》

  2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论语·卫灵公》

  21、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 子 《论语 》

  2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2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 《论语》

  25、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丘 《论语》

  27、 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 《论语》

  29、 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3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 《论语》

  31、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论语》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孔丘

  3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论语·里仁》

  34、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 《 论语》

  35、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 《论语》

  36、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 《论语》

  37、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 《论语》

  38、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

  39、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40、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 《论语》

  41、 知耻*乎勇。 ——孔子

  42、 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43、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丘 《论语》

  44、 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论语》

  45、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 《论语》

  46、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 论语 》

  47、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48、 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孔丘

  49、 “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孔子 《论语》

  50、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51、 与朋友交,严而有信。 ——孔丘

  52、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 《论语》

  5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 《论语》

  5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丘 《论语》

  55、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 ——孔子 《中庸》

  56、 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57、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孔子 《论语·子路》

  58、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丘

  59、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子

  60、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 《论语》

  6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 《论语》

  62、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孔子

  63、 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孔子 《论 语》

  64、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6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

  66、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67、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孔子

  6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 得之 ,不去 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 《论语》

  69、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 《论语》

  70、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71、 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72、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 《论语》

  73、 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74、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 孔 子 《论 语》

  75、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 可行也 。 ——孔子 《论语》

  76、 “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孔子 《论语》

  77、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 《论语》

  78、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 禄在 其中矣 。 ——孔子 《论语》

  79、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孔子 《论语 》

  80、 民无信不立。 ——孔丘

  8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8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83、 信*于义,言可复也。恭*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8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85、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86、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8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8、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8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9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 《论语》

  91、 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92、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孔子 《论语》

  93、 人无远虑,必有*忧 ——孔子 《论语卫灵公》

  94、 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95、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孔子 《孝经》

  96、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 《论语》

  97、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 ——孔子

  98、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 以行 成于内 ,而名立于后世矣。 ——孔子 《孝经》

  99、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 《论语》

  100、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丘 《论 语》

孔子教育的名言5

  1)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 不学礼,无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2)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名言警句吧,名言警句是人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的'提炼和总结。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教育名言警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1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3、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4、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8、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9、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1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11、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1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13、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1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1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1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19、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2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2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27、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8、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2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0、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3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32、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34、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3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38、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3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4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41、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4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44、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45、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孔子《中庸》

  46、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4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4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4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50、子曰:“有教无类”。

  5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5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5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5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56、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5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58、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5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6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63、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6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6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67、知耻*乎勇。——孔子

  68、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6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7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71、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7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7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7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7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7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77、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7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7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8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8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83、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4、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8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8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7、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8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89、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90、“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孔子《论语》

  9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92、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9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4、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95、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9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97、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9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9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0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0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102、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03、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2

  1)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 不学礼,无以立。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3

  1) 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 子曰:有教无类。

  3)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 学而时*之!

  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 三思而后行!

  15) 敏于事而慎于言!

  16)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 人无远虑,必有*忧!

孔子教育名言警句4

  1)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5) 其使民也义。

  6)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 礼之用,和为贵。

  10)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 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2) 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5) 士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3)

——孔子的名言200句菁华

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3、过,则匆惮改。

4、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8、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3、、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8、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9、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处:论语

2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3、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作者:孔子

2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2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27、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9、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1、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在眼前的忧患。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译文: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3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4、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3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译文: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36、君子**之美。《论语·颜渊》

37、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38、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3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40、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4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4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4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45、学而不已,阖棺乃止。——孔子

46、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4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4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4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50、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5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5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

5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摘孔子《论语》

5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5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

5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

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58、割鸡焉用牛刀?

5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61、《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

6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63、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6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7、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7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论语》

71、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 《论语》

7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丘

7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7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7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77、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78、知耻*乎勇。

79、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孔子

80、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81、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82、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

8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5、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8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87、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8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

8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孔子

90、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91、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92、无伐善,无施劳。

9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9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95、因材施教。

96、欲速则不达。

97、过犹不及。

98、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0、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101、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10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10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 《论语》

10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06、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孔子 《论语》

10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举直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108、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孔丘

109、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11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11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11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15、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16、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17、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18、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1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2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1、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22、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23、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2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126、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12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2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30、犁牛之子も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13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3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

133、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13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

135、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3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

137、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孔子

138、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139、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

140、无为而治。——孔子

141、辞达而已矣。——孔子

142、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

14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44、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45、割鸡焉用牛刀。——孔子

14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

14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14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49、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论语》

150、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 ——孔子 《论语》

15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 《论语》

15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 《论语》

15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 《论语》

154、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 ——孔子 《论语·雍也》

15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156、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5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5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59、子路问事君。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1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61、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6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6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16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6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6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7、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68、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

16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孔子

17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171、子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孔子

17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

173、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

17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

17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7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177、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

178、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17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

18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孔子

18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8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8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8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185、十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186、十 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87、孔子的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

188、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89、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爱好学*接*智慧,努力行善接*仁德,知道耻辱就接*勇敢。

190、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19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

  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9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

  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9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

  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94、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论语·子路》

  孔子的名言19

  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9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孔子的名言14

  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19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9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摘孔子《论语》

  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19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9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

  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20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

  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孔子的名言16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4)

——孔子的名言 (菁华6篇)

孔子的名言1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上)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人无远虑,必有*忧。(同上)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同上)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同上)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16、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上)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21、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23、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24、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25、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26、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语出。《论语·雍也》

  27、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2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1、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32、君子**之美。《论语·颜渊》

  3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34、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5、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36、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7、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38、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39、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4、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4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7、有教无类。

  4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50、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孔子的名言2

  1)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2)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6)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7)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10)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 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2)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3) 刚、毅、木、讷*仁。

  14) 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孔子的名言3

  1.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2.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译文:广泛地学*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3.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4. 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译文: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误呢。

  5.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译文: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译文:本身品行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人民也会照着去做;本身品行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人民也不会听从。

  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译文: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9.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译文:学*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0.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无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译文: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不用船只而趟水过大河,这种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同沃共使的一定要是遇事谨慎小心,喜欢动脑子想点子来完成任务的人。

  11. 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论语·宪问》译文:一个人如果大言不惭,那么,他一定没有实际去做的志向。

  1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译文:《曾子说》鸟将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13. 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在眼前的忧患。

  14.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15.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译文: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6.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译文:主张不同,不能互相商量谋划。

  17.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译文: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可以呢!

  18.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译文:看到贤人,就应该想到要向他看齐;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

  19.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译文: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能讲信用。

  20.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译文:听到合乎原则的话,能不接受吗?而接收之后能改正错误才可贵。听到顺从自己的话,能不高兴吗?而高兴之后能分析鉴别才可贵。而盲目高兴,不加分析;或表面接受,实际不改,对这种人我实在没有办法啊。

孔子的名言4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的名言5

  1.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7.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8.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9.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

  10.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

  11.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我所不情愿强加给自己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12.十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13.十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

  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

  14.十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孔子说:“学*并且不断温*与实*,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15.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

孔子的名言6

  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3.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18.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9.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5)

——孔子的名言名句 (菁华5篇)

孔子的名言名句1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

  7、道不同,不相为谋。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4、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7、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的名言名句2

  1.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3.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每天懂得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每月不忘记自己所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爱好学*了。

  4. 人无远虑,必有*忧。

  5.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6. 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7. 巧言乱德。

  8. 不学礼,无以立。

  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10.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1. 放于利而行,多怨。

  12. 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3.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6.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17.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18.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19.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2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1.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

  22. 人无远虑,必有*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23.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4.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2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6.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2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9.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31.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2.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 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4.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36.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7.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1.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

  42.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44.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45.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46.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7.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48.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49.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50.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51.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2.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53.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5. 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56.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7.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58. 道不同,不相为谋。

  59.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6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6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62.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6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6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66.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广泛地学*,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8. 君子**之美,不**之恶。小人反是。《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69.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70. 过,则匆惮改。

  71.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72.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3.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74.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5.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7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7. 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9.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80.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81. 巧言令色,鲜矣仁。

  82.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83.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84.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

  85.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86.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87.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89.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90. 礼之用,和为贵。

  9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2.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

  93.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94.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95.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6.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97.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98.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广泛地学*,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99.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00.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1.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102. 有教无类。

  10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04.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05. 好学*乎知,力行*乎仁,知耻*乎勇乎。《中庸》--爱好学*接*智慧,努力行善接*仁德,知道耻辱就接*勇敢。

  106.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07.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108. 当仁,不让于师。《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109.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1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

  111.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112.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13.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1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15.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16.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17.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孔子的名言名句3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3.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4.乘肥马,衣轻裘。——《论语·雍也》

  5.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7.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8.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9.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0.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11.德不孤,必有邻。——《论语》

  12.君子以当仁不让。——《论语》

  13.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

  14.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15.为君难,为臣不易。——《论语·子路》

  16.不知言,无以知人。——《论语·尧日》

  17.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18.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19.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2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孔子的名言名句4

  1、晏*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2、皆齐大夫。崔杼作乱,陈文子恶之,捐其四十匹马,违而去之。作者:孔子

  3、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4、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5、乞之四邻,以应求者,用意委曲,非为直人。

  6、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出处:论语

  7、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出处:论语

  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处:论语作者:孔子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出处:论语

  10、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1、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2、无伐善,无施劳。出处:论语

  13、夫子莞尔而笑。

  1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作者:孔子

  1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1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出处:论语

  17、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8、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出处:论语

  19、不学诗,无以言。

  20、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作者:孔子

孔子的名言名句5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出处:论语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出处:论语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作者:孔子

  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生之言,亦可以为**矣。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出处:论语

  10、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作者:孔子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

  13、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6)

——孔子的教案通用5篇

  孔子的教案 1

  春夜喜雨

  学*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

  ①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孔子。

  ②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③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④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研读感悟

  ①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a.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b.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c.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复*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①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小组。

  ②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③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的教案 2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理解本课的重点词语。

  3、学会写摘录笔记。

  发展性目标

  1、知道虽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的道理。

  2、了解孔子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不记得在上一篇课文中,作者开头第一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答:叩拜至圣先师孔夫子像。

  2、为什么要拜孔子呢?(请同学回答,并顺势引出对孔子的介绍)

  3、这么伟大的一位万世之师,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答:想。

  二、整体感知

  1、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与学生》(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圈点问题,有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可以在旁边写上字;自学生字。

  3、请学生提问,老师将问题整理归类。

  4、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请同学起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台下同学当评委,看他们读的对不对。

  5、评论一下,引出生字的学*,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读几遍,纠正发音。

  三、分析课文,解决问题

  1、什么是有教无类?请同学们根据字面意思试着解释一下。老师评价后给予正确解释。从文中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孔子的有教无类?答:2、3句。

  2、什么是因材施教?请同学解释一下,老师指正。文中哪几段体现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答:2、3段。(从而引出对2、3段的研究)

  3、请大家看一下,在孔子和子夏对话中出现了几个人物?答:4个。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啊?答:颜回、子贡、子路、子张。(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4、在第二段中,孔子分别对他们做了什么评价?答:信用好,聪明,勇敢,严谨庄重。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

  5、孔子的'学生们各有各的优点,孔子跟他们相比,感觉自己怎么样啊?答:不及他们。

  6、听到孔子这么说,子夏很迷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呢?”大家是不是也有同样的疑问呢?那就让我们跟子夏一起去问问孔老先生,看看能不能解除我们的疑惑。问明白的同学请举手告诉老师,孔子和你们说了些什么?答:……(随着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一一出示或板书缺点部分)

  7、就2、3段的内容,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使学生们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因材施教。

  8、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三人一组,讨论交流,分别说出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大家一定要根据*时的观察,实事求是的说出同学的优缺点。(讨论后,老师请3-4组同学来回答)

  9、大家都敞开了心扉,说出了心里话,真好!那么知道了彼此的优点缺点,你们将会怎么做呢?答:……

  10、大家的想法非常好,孔老夫子也有一些看法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大屏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齐读、分组读、个人读。请同学说说对本句的理解,老师点拨,使学生了解句意。再读。各自背,同位互相检查。

  11、“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答:……

  12、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请大家用两个词概括。答: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3、孔子不但受到学生的敬重,也受到后人的尊敬,被称为“万事先师”,他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盛名呢?请大家齐读第四段,找出原因。答:一……(第一句),二……(第二句)

  14、孔子桃李满天下,第一点不难理解。那么为什么说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呢?四人一组,讨论一下,看看我们今天的教育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老师可以先举例说明,例如不同年龄的人上不同的年级,学不同的东西,体现了因材施教等)

  15、可见,孔子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的人!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答:……

  16、整体回顾四、学写摘录笔记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本子来,我们继续练*写摘录笔记,找出你们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写到本子上,如果你对有关孔子的知识感兴趣,也可以抄下来,另外,老师课上讲过的有关名句,也可以记下来。

  五、作业

  1、生字一个四遍,组两个词。

  2、背过“三人行……”

  3、如果你是孔子的学生,你想对他说什么?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孔子的教案 3

  【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自由说说。)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⑴ 谈孔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孔子连忙说:“学后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是没有止境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⑵ 谈老子:

  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⑶ 学生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1、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四、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六、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民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文字报老师处。

  孔子的教案 4

  一、敲开读的大门,张开听的翅膀,感受泗水春景。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现在清晰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的是哪几幅画面?”新课开始,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既串起了课文的脉胳,又让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在孩子们的心中鲜亮起来。“让我们跟随孔子的脚步,再一次走进两千多年以前那一个温暖的春天。”一句极富感染力的引语,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在齐读中张开了心灵的翅膀。(板书:春意正浓)

  二、扬起读的风帆,开启思的航程,感悟孔子论水。

  孔子关于水的论断教材中短短91个字,却充满哲理,发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它饱含着孔子对水的一往情深。孔子生在泗水边,葬于泗水畔,他对水的这种深厚的感情浸透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潜入到文字当中,读懂孔子的“情”,领会孔子的“爱”,是重中之重。

  在出示了这段话之后,我引导学生从“水是真君子”入手,“为什么孔子说水是真君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孔子说的哪一点触动了你的情思,引发了你的感慨?”如此,让学生静静地读书,边读边写下自己的感悟。学生充分自读之后,在同桌交换读书收获的基础上,全班交流。在此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句子,边读边悟,边悟边读。

  比如说,在“有德行”一句中,我从词语入手,抓住“奔流不息”,什么是“奔流不息”你还会用哪些词语描绘流水的样子?你见过奔流不息的流水吗?回忆学过的课文《长江之歌》中对水的描写,温故而知新。

  比如说,在“有志向”一句中,我从画面入手,把水穿岩凿壁的图景呈现给学生,紧扣“穿”和“凿”,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感悟水的无所畏惧。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不管是从词语还是从画面入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让水的形象在孩子的头脑中鲜活起来,进而接受它,理解它,悦纳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与孔子达成心灵的沟通。

  在深入文本之后,我带领学生走出文本,给他们一个更宽的视野,再次从整体上把握这段话的内涵。在这个环节,我做了三件事。

  1、把孔子论水的一段话稍加变动,把原本是第三人称的“水”改成“你”,形成孔子与水的直接对话,提问:“水如果会说话,它想说什么?”,深化真君子的形象。

  2、引导学生发现水的更多的优点,用水(),它好像()这样的句式让学生练*说话,丰富真君子的形象。

  3、抓住“意味深长”,反复诵读,定格真君子的形象。

  通过这样的回环复沓,一唱三叹,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材料的学*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把“真君子”的形象牢牢印刻在学生的记忆中,为下一步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台。

  三、奏强读的旋律,激起说的乐章,感动于师生言志。

  这个步骤的教学也是从读开始:“子路和颜回各有怎样的志向?快速阅读10—15小节,画出有关的'句子。”然后借助具体的词句体会子路的豪爽慷慨和颜回的温文尔雅,问:“子路和颜回,你喜欢谁?”“作为他们的老师,孔子喜欢谁?”让学生反复讨论,在子路和颜回的横向比较中,在读者与孔子的纵向比较中,渗透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知道,在孔子心中,子路和颜回都是有志向的真君子。

  然后,围绕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紧扣“更”字让学生品出师生间浓浓的情义,让孩子们把朗朗的书声融进温暖的春天,把课堂的朗读推向高潮。(板书:春意更浓)

  最后,为了让学生带着思考走出课堂,为给第三课时的学*做下铺垫,我呈现给学生颜回的志向歌,在音乐烘托下全体诵读,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第三课时,我将引导学生从颜回的志向歌入手,借助注释弄懂它的意思,再谈谈各人自己的志向,最后出示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多种论述,欣赏品读。)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感受感悟到感动三个过程,始终贯穿着读,注重学生读的实践,引领学生品读、赏读课文,真正理解课文,走进课文的情感世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他们心中埋下***的种子。同时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学*的活动,让孩子在语文实践中获得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文技能的提升。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只有一篇课文,甚至只有一节课,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全教给学生,我追求的就是让每个孩子经历一个过程,在他们心中留下阅读的痕迹。

  孔子的教案 5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词语,练*概括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

  (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远*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二)拜师过程中,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默读做说

  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②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还在赶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这是怎样的画面啊?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孔子不管风雨)指导学生说话。

  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

  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

  ④感受孔子的品行:孔子拜师的路上多艰辛,多不容易啊,你们从这里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怕吃苦、求知若渴、执著、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孔子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把这个词语送给他。(板书:求知若渴)

  每天不离随时请教

  1.孔子在向老子学*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随时请教。

  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

  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是没有止境的

  (课件)您的学问渊博学*是没有止境的

  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课件)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课件)

  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我们从这些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品质,把两个词送给他们。(板书: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3.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门生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师生一起吟诵。)(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深远。

  2.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也只是孔子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论语》这本中华传世精典著作。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求知若渴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7)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范文五份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 1

  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5、其使民也义。

  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9、礼之用,和为贵。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三千人弟子,七十二贤人。

  12、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5、士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 2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 3

  1)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6)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0)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4)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 4

  1、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子曰:有教无类。

  3、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7、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8、学而时*之!

  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三思而后行!

  15、敏于事而慎于言!

  1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8、人无远虑,必有*忧!

  孔子的教育名言警句 5

  1)孔子曰:“*相*也,性相远也。”

  2)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不学礼,无以立。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孔子塑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5、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6、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7、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的教育名言通用5篇(扩展8)

——孔子的读书名言(精选5篇)

  孔子的读书名言 1

  1、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不学礼,无以立。

  3、有教无类。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6、放于利而行,多怨。

  7、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9、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2、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4、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5、刚毅木讷*仁。

  1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7、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8、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2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2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2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3、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4、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25、不学诗,无以言。

  26、过,则匆惮改。

  27、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9、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4、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3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0、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4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42、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4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4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48、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49、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50、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5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9、巧言乱德。

  6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孔子的读书名言 2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德不孤,必有邻。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刚、毅、木讷,*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的读书名言 3

  德不孤,必有邻。

  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刚、毅、木讷,*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孔子的读书名言 4

  1、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过犹不及。

  4、克己复礼,为仁。

  5、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7、刚、毅、木讷,*仁。

  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9、人无远虑,必有*忧。

  10、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

  11、寝不尸,居不容。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14、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朝闻道,夕死可矣。

  18、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巧言令色,鲜矣仁!

  2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2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1、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32、性相*也,*相远也。

  33、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34、见得思义。

  35、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36、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3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4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4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4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读书名言 5

  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2、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3、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乎?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人无远虑,必有*忧。

  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9、放于利而行,多怨。

  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1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1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过,则匆惮改。

  18、上好礼,**莫敢不敬;上好义,**莫敢不服:上好信,**莫敢不用情。

  19、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22、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23、巧言乱德。

  2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2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9、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30、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31、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32、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33、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4、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5、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3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7、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听其言而观其行。

  42、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3、不学礼,无以立。

  44、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46、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8、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0、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1、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2、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53、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4、礼之用,和为贵。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6、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57、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8、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5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1、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6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6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5、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6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