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

首页 / 论文 / |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1

  摘要: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图书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年来图书事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的逐步成熟,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原来繁重而易出错的图书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条理,我所开发这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员成本,使得管理变得方便可靠。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 功能模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一、系统介绍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 和SQL Server 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二、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2.1经济可行性

  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节约图书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实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对管理资料维护的成本

  2.2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三、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四、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在读者信息管理界面,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三种操作。注意证件编号不能重复添加

  五、设计总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维杰,孙乾君.SQLServer200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简明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辉,张大治.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2

  一、《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包含一系列的内容,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一)重视课程申报,忽视后期建设

  由于国家和各省市目前对精品课程的支持力度较大,学校在精品课程的申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争取获批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但是,在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获批后,往往后期的建设无力,在建设上面的投入也很少,建设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监管。

  (二)课程网站的资源更新滞后

  精品课程网站[2]是学生和教师使用并进行教学的*台。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网站上面的课程资源也要将新的知识囊括进去。然而,在很多时候,这些新的知识的更新在网站上往往要滞后相当一段时间。

  (三)考核与评价机制[3]有待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以后,到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否成功,这方面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还比较缺乏。目前,学校把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往往地位于是否能申请到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但是,对于学生的学*效果促进的一些评价详细指标仍然有待完善。

  (四)精品课程的有关管理制度有待规范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离不开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做到有章可依。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制定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课程的建设管理。

  二、《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注意事项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为了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好,结合上面提到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以下事项值得关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谋求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执行着,本身素质直接影响到知识传授的效果。通过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进修或深造,让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得到提升,通过引入新的高学历人才,能够充实教学队伍。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

  (二)加强资源建设与更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的资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精品教材编写,重视多媒体课件[4]的编制,将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到教材与课件中,同时,内容丰富、构思精巧、布局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也更能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更容易扩大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体现精品课程的价值。

  (三)重视学生评价,完善评价机制

  要注重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考核与反馈。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能否通过精品课程获得相应的知识,应该说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否成功。重视学生的评价,接受学生的有价值的建议,有利于教师查缺补漏。建立精品课程考评机制,将考评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助于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避免建设中的形式化。

  (四)规范规章制度,谋求管理水*提升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统一备课制度、专家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行听课评教制度、教学竞赛制度等,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学校管理水*,为教师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在课下的任何时候随时的访问。学生通过查看课件,阅读教案,观看授课录像,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印证和对比,查缺补漏。相对而言,优秀教师的授课对于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授课录像往往是经过精心准备,反复录制的,其在授课上更具有特色。不仅如此,精品课程网站上还提供了大量的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线练*编程,随后就可以检测其学*的效果,完全不受限于课堂短学时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刺激其学*的欲望。精美的演示动画,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程序运行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程序竞赛等活动也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能力。总之,精品课程网站以资源的丰富性,学*的可重复性,更具吸引力的多媒体效果,以及可交流性和互动性,成为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课堂教学。一个因素就是无法保障且很难评价其教学质量。作为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我们主要从网站与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师学生评价、课程网站的利用率、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几方面来进行。

  (一)网站与教学资源质量

  精品课程网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的*台,网站的建设质量对于教学资源的展示和教、学双方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设置、界面是否美观、是否安全稳定是衡量网站建设质量的指标。同理,教学资源的质量优劣对于学*者来说影响更大。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拒绝粗制滥造、内容上照本宣科课件,防止其损害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对教学资源内容是否合理、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课件是否精美、录像是否引入等影响教学资源质量的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学生评价

  作为使用精品课程进行网络教学的双方,其评价结果是教学评价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其评价反映了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获得知识的满意度。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评价、同行的评价、教学督导人员的评价提供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手段多样化,可以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系统,在线留言等。

  (三)精品课程网站利用率

  课程网站提供了学生与教师实现知识传递与交流的*台。该*台的利用率可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率判断教师与学生对其利用的程度,利用率越高,说明教、学双方通过*台进行知识交流与传授的效果就越好。这也有助于防止虚假评价的产生。

  (四)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

  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先进的理念用到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中,最终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反映出来。教学研究与成果有助于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新的知识,能够从一定程度反映教学质量的效果。

  五、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的浪潮已经*卷各个高校。精品课程对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讨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与存在问题。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注意事项与教学质量评价。加大精品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与改善。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3

  摘 要:一般在较大的程序设计当中,如果把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程序结合起来使用,把两种语言的优点都发挥出来,充分利用两种的优势,进行混合编程,则可以很多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在程序设计的实践当中,C语言和汇编语言可以相互调用,C语言可以调用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可以调用C语言,也可以把其中一种语言程序嵌入到另一种程序语言当中。本文就是探讨把C语言与汇编语言两种语言进行混合编程,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从而解决一些实践难题。

  关键词:汇编语言;C语言;混合编程

  汇编语言的优势就是速度快,占用存储空间不大,而且可以随时控制硬件,这些优点是其它的程序语言无法取代的。汇编语言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在高级程序的编写与调试时存在着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在处理一些数据或者一些混合运算时显得更加困难。

  C语言,它的优势就是在于功能全面,表达形式多样且灵活,开发使用效率很高,具有其它高级语言无法具有的优势。通常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大部分程序采用高级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开发效率;但在要求执行速度快、占用空间少或要求直接控制硬件的场合,则利用汇编语言编写,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1.汇编语言和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

  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参数传递

  汇编语言程序和C语言程序在调用时会涉及到参数传递,一般采用堆栈进行传递。在汇编语言中将BP作为基址寄存器,调用程序先将来自于C语言程序中的参数依次压入堆栈中,然后当需要使用这些参数时,再用BP加上不同的偏移量依次对堆栈中的数据进行存取操作。

  2.2 调用关系的确定

  对于将要涉及到调用的过程或函数需要事先说明和建立调用与被调用关系。被调用的过程或函数应预先说明为外部类型,以便被外部模块引用,而调用程序也需要在程序中说明将要引用的外部模块的名称。在说明调用关系时还应根据不同的存储模式确定相应的汇编语言格式。C程序小模式对应汇编程序的*类型过程,而C程序大模式则对应汇编程序的远类型过程。

  总而言之,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可以使汇编语言与C语言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交叉调用,进行参数传递,共享数据信息和数据结构,使由此开发的软件更实用、更安全可靠,使开发和编程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南超,向昌成,李唐辉. 汇编语言实现多种进制的通用输入输出[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36) .

  [2] 崔卫东. V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研究与实现[J]福建电脑, 2007,(05) .

  [3] 宋金华. 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12) .

  [4] 张银,索旭华,廖建林,郭娟. AOCC应用软件的快速仿真*台的研究与技术实现[J]航天控制, 2010,(02) .

  [5] 宋金华. 汇编语言和C语言在图形处理中的综合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Z2) .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1)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1

  摘要: 现代化的图书管理需要有现代化的管理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图书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图书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年来图书事业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的逐步成熟,图书管理系统使得原来繁重而易出错的图书管理变得简单而有条理,我所开发这一图书管理系统的目的在于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员成本,使得管理变得方便可靠。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 关系模型 功能模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高效利用提高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图书管理也提出这样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的数字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管理系统是现代图书管理工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管理,力求开发出一套严谨、可靠、功能完整的管理系统。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图书管理的问题.人员需求能够减少,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管理更加便利。

  一、系统介绍

  此图书管理系统主要采用的是VisualStudio2008做为前台开发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做为后台支持。以操作便捷、界面友好、灵活、实用为出发点,设计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法。系统实现了以下基本功能:

  日常操作:此功能实现图书的借阅、归还。

  读者管理:可以实现读者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图书管理:实现图书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系统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的添加、修改、查询等操作。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8(C#) 和SQL Server 2005。

  图书管理系统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方便性:读者以及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图书情况,以便完成需要的工作。

  稳定性:系统性能稳定。

  操作性强:由于系统及面简洁,使用容易很便于用户操作。

  二、系统分析

  1.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要求系统需要有以下功能:系统登录;管理员管理;图书管理;读者管理;日常操作管理系统退出.

  2.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使图书管理走上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道路。

  2.1经济可行性

  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极大的节约图书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图书管理系统能够减少工作人员数量,从而降低人力成本;实用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对管理资料维护的成本

  2.2技术可行性

  目前国内外软硬件产品和技术发展迅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相关资源技术容易获得并有较大的选择余地,而且在本系统软硬件要求适中,因此现有条件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三、系统设计

  1.设计目标

  本系统是针对图书管理工作过程进行设计的,主要实现如下目标:合法用户可以登录此系统;读者可以查询图书、查询借阅记录; 工作人员可以对读者、图书进行管理和借书、还书操作。

  2.数据库设计

  把上面的概念结构转化为关系模型,我们可以得到各实体的关系模式(关系的码用下划线标出):

  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图书作者,出版社,页码、图书价格、图书总数、现存总数、借出次数、ISBN、备注、条形码、书架、图片)

  读者(读者编号,读者名称、院系、类型、性别、证件编号、可以借阅数量、电话、备注)

  用户(用户编号,用户名、用户密码,真实姓名,性别,电话,年龄)

  以下关系模式为读者――图书的关系模式:

  借阅图书(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借阅日期,应还日期,归还日期,是否归还)

  从以上的关系模式我们可以得到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为了优化数据表结构,部分字段采用代码形式,以便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对应起来。根据以上分析,需要设计数据表来存放数据信息,这些表分别为图书表,读者表,用户表,借阅表。

  3.总体设计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和后台数据库两部分构成。

  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主要包括登录,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信息管理,借阅图书,综合查询,退出系统几个部分组成。

  数据库: 数据库负责对图书信息,用户信息等数据的管理。

  四、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1.登录界面

  进入系统必须经过登录,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查询数据库中的用户表,如果用户存在且密码正确,系统只有管理员。

  2.主控制界面

  此界面是进入相应功能模块的入口。

  3.图书信息维护

  在此界面用户可以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体包含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

  4.图书借阅界面

  图书借阅界面使用户完成图书借阅归还的操作。用户输入读者证件编号后单击[查询]按钮查出读者信息。输入图书ISBN编号好,查出对应的图书信息,当读者的可以借书量为0时,提示不能借阅,当图书的库存量为0是提示不能借阅。借阅和还书需要同时操作三个表,因为需要用事务来操作。

  5.读者信息管理

  在读者信息管理界面,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三种操作。注意证件编号不能重复添加

  五、设计总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过程。在本次设计的全过程中,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在设计中我才知自己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不是理论没掌握好,而是光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多做多练,才可以把理论的精华发挥出来。知识不是知道,了解就好,一定让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应用,从而解决一些问题,这才是学*的根本目的。虽然我按部就班的完成了设计任务,但由于自己的知识水*有限,设计时间又较短,所以该系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用户界面不够美观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SQLServer2005数据库管理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李维杰,孙乾君.SQLServer2005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简明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王辉,张大治.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3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2

  [摘要]“C语言程序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及实践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学*难度。调查发现,C语言程序设计过程中存在多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课程进行全面改革,以项目化教学作为基础,采用引导教学法,以课内与课外项目完成情况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可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

  “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一直都是以语法知识为基础,通过变量、数据及运算符实现C语言知识的学*,并且根据数组、结构及函数学*C语言的程序结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逐渐使学生掌握C语言中的内容及知识,但是对于学生抽象思维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较大的帮助,学生长期对C语言的算法及基础知识进行反复的学*,虽然能够将其中的程序弄懂并且自己编写简单的程序,但是对于自身编程知识的学*并没有帮助,也不能够提高自身的思维及创新能力。为了解决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

  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

  (一)较强的基础性因为“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在我国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C语言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课时较多,一般都是在70个课时左右。在其他非计算机专业中,C语言也是一门选修课程,但是课时并不多,一般在50个课时左右。我国对于C语言课程的要求主要包括8个必讲内容,分别为指针、函数、文件、分支结构程序设计、自定义数据类型、数组、顺序程序设计及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二)较强的理论性程序设计的本质就是问题解决的程序设计,步骤需要行为与时间相互结合。学生毕业之后如果从事C语言相关工作,那么就如同写作一样,程序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具备较强的理论性。

  (三)较强的实践性由于部分学生在学*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程序,对于计算机的认知只是普通的办公软件操作,对程序设计工作的流程不适应,并且具有枯燥感及恐惧感,使学生在学*C语言程序设计之后对于C语言程序的设计目的、组成及用途并不了解。另外,C语言程序的学*不仅要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操作技术,还要求具备英文软件安装、纠错及识别等能力,计算机中的C语言程序的开发集成环境大部分都是英文,如果程序和计算机环境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对于C语言的学*就会失去兴趣。因此,该课程特别重视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找到自身的错误,并且对自身错误进行改正,以此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知识,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方案

  课程改革的方案主要包括语言基础阶段及提高编程两个阶段,前者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实现,后者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实现,图1为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施图。首先,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在语言基础阶段将C语言课程分成任务的提出、知识的分析、任务的分解、任务的实现及任务的评价这五个阶段。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一个小型的系统为例在课堂中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中的知识,并且使学生能够相互讨论系统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后让学生通过掌握课程中的内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最后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的知识情况进行评价及总结。学生以教师对自身的评价为基础修改自身的错误,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及技能的认知。其次,教师通过项目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提高编程阶段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选择题目,从而实现解决实际问题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项目的提出、项目的分析、项目的进行、实施项目及总结验收。学生是此阶段中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进行辅助及引导。在学生提出项目及选择项目以后,教师就要求学生能够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自主分析。学生以教师在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基础,结合自己对项目的选择进行设计,最后实现自己设计的项目。学生能够在项目设计完成之后相互讨论,并且对项目中的内容及知识进行扩展。项目的进行主要是项目性能方面的设计,学生设计的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功能。在学生对项目设计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评审,也可以组中的成员之间相互验收,并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展示。课程改革主要是将上述两个阶段中的实践及理论相互结合实现的,以此使学生在学*过程中不只是对课本中的算法及概念知识进行学*,还能够自己实现课程内容的操作,使课本中的任务与现实项目结合,从而实现C语言课程的全新改革。

  三、“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就是使学生通过设计项目进行学*,将学生作为课程学*的主体,将知识技术的使用及掌握作为学*的主旨。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三方面入手。

  (一)改革实践框架

  1.教学的内容。以项目化教学为基础,实现C语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实际工作和软件开发方面进行,项目的选择要贴合实际需求,教学内容也要贴合实际需求,主要包括程序的设计、程序的使用、数据的处理等多个不同的模块,并且不同模块还具备多个不同的任务。

  2.教学的方法。项目化教学一般使用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教学,指的是在教师提出项目之后使学生能够针对项目进行问题的分析及解决,在初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对项目的功能设计进行研究,通过自身掌握的知识及技术解决其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为学生进行讲解。传统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内容都较难懂,但是项目化教学中的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有足够的动力及兴趣。教师通过项目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布置项目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学生学*的引导,主要包括软件开发合作及模块设计,学生在学*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系统开发及设计经验,为自身朝着下一步的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3.考试的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的控制就是培养并且考核学生的过程,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中的项目培养自身的能力、知识及素质,所以重视过程。课下的项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高层次能力,所以重视结果。项目化教学中,学生成绩总分为100分,包括20分的*时成绩、60分的课内项目成绩及20分的课下项目成绩。只有学生完成课外和课内两个项目,才能够认定为考试合格。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实践以某大学计算机专业精心设计的两个综合项目为例,分别为课内项目及课外项目,实现某企业管理系统和成绩管理系统的开发。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科内项目,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外项目。

  1.整体设计。通过情景进行教学整体设计,以课程为基础,为学生合理分配项目任务,并且使学生能够对项目目标进行明确,从而使学生课明确自己每节要学*的课程内容,在提问及讨论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从而使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提高自身的学*效率。

  2.实施过程。在实施项目单元过程中,要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外项目设计的进程,之后教师要对项目设计进行评价,然后引入任务,对学生项目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指导,之后指导修改自己的方案并且讨论。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提交,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今后的学*过程中不断改正。

  3.改革效果。对于某大学计算机专业一班及二班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效果一般,对于项目化教学的评价良好。在进行项目化教学之后,学生在学*过程中能够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灵活使用C语言课程中的内容,在学生完成项目设计之后,自身就会充满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兴趣。通过教师的引导及提问,学生能够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学*,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并且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协作精神。

  四、结语

  实践表明,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在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及教师指导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真实感受到C语言编程的魅力,并且感受到自主完成项目的喜悦。此种学*方式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并且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编程技巧及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蕾.基于项目化教学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2):17-20.

  [2]余丽红,徐存东,林春景.基于CDIO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科教创新导刊,2011(16):150.

  [3]赵海明.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9):211-212.

  [4]刘芳.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2):80-82.

  [5]袁春花,陈华.C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3(5):149.

  [6]淡海英.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岁月月刊,2012(2):100.

  [7]钱丽丹.项目化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3(1):188-190.

  [8]高冲,徐群.基于程序设计项目化教学的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2(7):233-235.

  [9]祝种谷.项目化教学在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3(11):289.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3

  一、《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精品课程的建设,包含一系列的内容,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下面一些问题。

  (一)重视课程申报,忽视后期建设

  由于国家和各省市目前对精品课程的支持力度较大,学校在精品课程的申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争取获批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但是,在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获批后,往往后期的建设无力,在建设上面的投入也很少,建设过程缺乏严格的监督与监管。

  (二)课程网站的资源更新滞后

  精品课程网站[2]是学生和教师使用并进行教学的*台。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网站上面的课程资源也要将新的知识囊括进去。然而,在很多时候,这些新的知识的更新在网站上往往要滞后相当一段时间。

  (三)考核与评价机制[3]有待完善

  精品课程建设以后,到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什么样的作用,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否成功,这方面的考核与评价机制还比较缺乏。目前,学校把精品课程建设的评价标准往往地位于是否能申请到更高级别的精品课程,但是,对于学生的学*效果促进的一些评价详细指标仍然有待完善。

  (四)精品课程的有关管理制度有待规范

  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离不开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可以做到有章可依。在《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制定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课程的建设管理。

  二、《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注意事项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程。为了能够把精品课程建设好,结合上面提到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有以下事项值得关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谋求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是传授知识的执行着,本身素质直接影响到知识传授的效果。通过鼓励教师接受再教育、进修或深造,让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得到提升,通过引入新的高学历人才,能够充实教学队伍。教师要不断的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创新教学方法,改善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建设。

  (二)加强资源建设与更新,扩大优质资源共享

  精品课程的资源是知识传递的载体,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效果。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精品教材编写,重视多媒体课件[4]的编制,将新的知识内容、新的教学理念反映到教材与课件中,同时,内容丰富、构思精巧、布局合理的多媒体课件也更能吸引学生,有利于学生的自学,更容易扩大优质资源的共享范围,体现精品课程的价值。

  (三)重视学生评价,完善评价机制

  要注重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考核与反馈。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能否通过精品课程获得相应的知识,应该说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否成功。重视学生的评价,接受学生的有价值的建议,有利于教师查缺补漏。建立精品课程考评机制,将考评作为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助于精品课程建设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避免建设中的形式化。

  (四)规范规章制度,谋求管理水*提升

  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学校和学院可以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统一备课制度、专家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同行听课评教制度、教学竞赛制度等,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提升学校管理水*,为教师做好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三、《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网站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学生可以在课下的任何时候随时的访问。学生通过查看课件,阅读教案,观看授课录像,与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印证和对比,查缺补漏。相对而言,优秀教师的授课对于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同时,授课录像往往是经过精心准备,反复录制的,其在授课上更具有特色。不仅如此,精品课程网站上还提供了大量的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线练*编程,随后就可以检测其学*的效果,完全不受限于课堂短学时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好的刺激其学*的欲望。精美的演示动画,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程序运行机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程序竞赛等活动也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能力。总之,精品课程网站以资源的丰富性,学*的可重复性,更具吸引力的多媒体效果,以及可交流性和互动性,成为了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精品课程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课堂教学。一个因素就是无法保障且很难评价其教学质量。作为对《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的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我们主要从网站与教学资源的质量、教师学生评价、课程网站的利用率、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几方面来进行。

  (一)网站与教学资源质量

  精品课程网站是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辅助教学的*台,网站的建设质量对于教学资源的展示和教、学双方的使用有较大的影响。精品课程网站的栏目设置、界面是否美观、是否安全稳定是衡量网站建设质量的指标。同理,教学资源的质量优劣对于学*者来说影响更大。要重视课程资源的质量,拒绝粗制滥造、内容上照本宣科课件,防止其损害学生的学*积极性。要对教学资源内容是否合理、教学理念是否先进、课件是否精美、录像是否引入等影响教学资源质量的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学生评价

  作为使用精品课程进行网络教学的双方,其评价结果是教学评价中最有影响力的因素。学生作为学*的主体,其评价反映了通过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获得知识的满意度。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评价、同行的评价、教学督导人员的评价提供教学效果的评价。评价手段多样化,可以采取在线问卷调查,在线评价系统,在线留言等。

  (三)精品课程网站利用率

  课程网站提供了学生与教师实现知识传递与交流的*台。该*台的利用率可以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可以通过利用率判断教师与学生对其利用的程度,利用率越高,说明教、学双方通过*台进行知识交流与传授的效果就越好。这也有助于防止虚假评价的产生。

  (四)教学研究与教学成果

  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将先进的理念用到教学和精品课程建设中,最终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成果反映出来。教学研究与成果有助于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新的知识,能够从一定程度反映教学质量的效果。

  五、结束语

  精品课程建设的浪潮已经*卷各个高校。精品课程对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情况,讨论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与存在问题。研究了精品课程的建设注意事项与教学质量评价。加大精品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于《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必将产生巨大的促进与改善。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2)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总结 (菁华3篇)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总结1

  经过一个星期的上机实践学*,使我对c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要想学好它要重在实践,要通过不断的上机操作才能更好地学*它,通过实践,我也发现我的好多不足之处,首先是自己在指法上还不行,经常按错字母,通过学*也有所改进;再有对c语言的一些标准库函数不太了解,还有对函数调用的正确使用不够熟悉,还有对c语言中经常出现的错误也不了解,通过实践,使我在这几个方面的认识有所提高。

  通过实践的学*,我认到学好计算机要重视实践操作,不仅仅是学*c语言,还是其它的语言,以及其它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都要重在实践,所以后在学*过程中,我会更加注视实践操作,使自己便好地学好计算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总结2

  三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

  回想学*C语言 的过程中,既有快乐又有烦恼。

  从领到书的那一刻,我就很郁闷,《C语言程序设计》到底学什么的,有什么用。刚开始上课时,还在迷茫这门课程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过,这些感受都是在对这门课程不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听老师讲的多了,了解多了,渐渐的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学到语句和函数时,上机操作程序,经过编译,调试和运行后,出现界面,当时觉得很好奇,想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通过半个学期的学*,我掌握了基本知识。

  下学期开始时,被通知要进行三周的课程设计。当时有点懵,感觉学的东西很少,很零散,不知该怎么练到一起,就要课程设计,是不是太难为我们了。

  第一天基本上都是在看书,把基本知识再熟悉一边。到了下午的时候,老师发过来三道练*题,从这几道练*题上我得到了不少启发,然后我们组把整个程序的思路理清了,开始着手写程序。

  第一周结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收获挺大的,从一开始的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到把程序中的几个模块编写出来,心里挺开心的。但是,到了第二周,我们由不得不再次陷入困境。在整个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修改和删除这两个模块,这也是我们第二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开始编写修改和删除时,很头疼,去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在别人的帮助和提示下,我编完了修改程序,但编译时老出错,修改后的内容将文本内的信息全部覆盖了。困难之时,我们组的其他人,帮助了我,完成了修改和删除。这样的话,整个程序基本上全部完成了,就剩下完善工作了。我们组写了两个程序,最后,两个程序相互组合,互补,大功告成

  虽然设计时完成了,但是我觉得其中还是由一些不足之处:

  1. 警告句。程序中缺少一些警告句,例如:“是否真的删除(y/n)?”。

  2. 重名的情况。由于考虑的不周全,没有设计遇到重名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3. 选择单一。我们设计的程序中,只设计了按名字选择,进行操作,忽略了重名的情况。

  整个程序完成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

  短短的三周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这段时间里,我又学到了更多C 知识,如:对象数组,string类,文件流等,同时我也被提醒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也看到了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这一点会让我终生受益。通过三周的课程设计,我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收获也挺大的,这三周过的挺充实!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总结3

  通过这次C语言的课程设计,我明白了很多也知道了很多,更收获了很多。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出现过困难,三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回想学*C语言的过程中,既有快乐又有烦恼,回顾这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自从拿到题目到完成整个编程,从理论到实践,在整整一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毕竟独立做的,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比如说结构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之后,一定把以前所学过的知识从新温故。这次课设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编程问题。

  做完这个课程设计,我们的自信一下子提高了,我们也会写程序了;尽管对于有些人这种程序会很简单,可对于我们C语言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体验为以后的学*计算机的我们增强了信心。享受劳动成果的滋味实在美妙啊!

  很感谢这次的课程设计,它使我更加地体会到多看专业书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量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诸多问题;另外,在做任何事倒要有耐心,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在学*和工作中要时刻谨记“团结”二字,它好比通向成功的铺路石,不可或缺。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正是因为曲折人生才光彩夺目,在人生的道路上,总遇到重重困难,但正是因为困难我们才变得更坚强。今后的路还很长,面对困难,让我们用行动去俘虏它吧!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3)

——优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菁华3篇)

优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1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纲,以各科《课程标准》为标尺,以省教育厅、合肥市教育局《课改实施方案》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

  1、科学设置课程开设方案,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注重学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开设体系。

  2、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转变,建立与高中课程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4、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促使学生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健康发展。

  三、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管理,学校特设课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新课程实施办公室和课程指导小组,学生课程实施活动小组。

  (一)学校新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其主要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二)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

  主任:xxx

  副主任:xxx

  职责:负责组织新课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三)课程实施指导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

  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四)学生课程实施协调和联络小组

  组长:学生会*

  副组长:学生会副*成员:各班级班长、团支部*、学*委员

  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及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体措施

  新课程改革涉及面广,是一项牵动学校整体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坚持以理论为支撑,以专家支持为依托,以实践研究为主轴,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管理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保证新课程的实施

  (1)建立例会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领导下,具体负责课改实验的研究,组织管理、协调和实验,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备课组教师例会和教研活动,总结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2)建立教学研讨制度。在课改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教育教学部、年级管理委员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课,积极探索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载体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组织家长听课、座谈会、交流会、咨询活动等,使家长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

  (4)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和业务能力。

  (5)完善教学奖励激励制度。课改领导小组组织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教学评比活动,对课改中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精神嘉奖和物质奖励。

  2、抓好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结合起来进行。确立课程观念,切实改变课程功能。

  (2)理清课程结构,实施课程整合。着力于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地发展。

  (3)开发课程资源,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学*,学会创造,使学生在“差异发展、体验成功”中,学有特长,发展个性。

  3、完善评价和考核机制

  (1)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机制,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评价过程中,把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评价与非智力因素评价相结合起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结果,更关注他们学*的过程;

  b、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把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及学生的自评结合起来;采取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书面考试、口头测试、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实现评价形式地多样化;坚持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做到课课有反思,周周有回顾,月月有积累,期期有总结。坚持*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教师自评、同事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教育教学部、教研组、年级管理委员会应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学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实行经费倾斜政策,选配文化素养较高、业务素质较好、教学水*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承担课改任务。

  (2)确保学校经费优先用于开展活动,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设备添置,教学奖励等,保证课改工作顺利推进。

优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2

  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扎实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按照市、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组织课改培训,更新教育观念、手段,改革单一评价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稳妥地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课改组织机构

  课改组长:xxx

  副组长:xxx

  三、目标任务

  1、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2、了解新教材的内容,体例结构、特点、使用策略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校本研究,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3、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摒弃一支粉笔“满堂灌”的现象,积极探索教师的角色意识,当好课堂的“导读”,而不是“演员”,研究课堂教学结构、流程,教师要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4、开展学*方式的研究。积极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引导学生发展个性潜能,转变被动接受的学*方式。

  5、开展形成科学的评价观,建立一套适合本校的评价体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开展学*培训活动。任何改革,先要过思想关,即是思想观念要先行,这是改革的保障。我们组织的三级培训,第一级即上层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市参加骨干培训,第二级即组织全体教师的通识性培训和学科培训;第三级是由学校组织培训,定时间反复强化学*,特别是观摩实验区的示范课例。通过三级培训,要使全体教师彻底转为思想,杜绝“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此外,学*培训分阶段推进,即分批分期选送科任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培训、课程研讨活动等;分批培训教师,即还在担任老教材教学任务的教师也要让他们进行培训,让他们运用新理念、新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跟踪培训;对起始年级的教师,在后续阶段仍要进行教材培训,真正实现综合培训、全员培训的目标,

  2、落实集体备课活动,各科、各年级成立备课组、年级组跟踪监督。各备课组要有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时度安排表、活动安排表。备课组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次备课要有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探索课改的新路子,备课组还应定期开展看课、说话、评课活动,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3、健全课改相关制度。推进课改还应从制度方面进行约束,我们决定研究制订课改学*制度,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等,让教师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课程改革,让长冲中学师生能在最短的时限内融入课乞讨的洪流。

  4、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经常进行课堂听课、研讨、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行为。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与监控,杜绝老套的教学方法行为,运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业生的学双方互动的过程,它决不是教师教学生听,或者学生专注听教师讲的单向传输。课堂的互动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上角色地位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教材机构的传授者,而应该是学生学*活动的*等的参与者,学生探究疑难的积极引导者与促进者。课堂的结构模式也将发生彻底的改变,不再是以教论学,而是以学论教。教师出色地教是为学生更好地学提供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给自己的课堂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学与教的统一。

  变革教法还表现在教材的解读与处理上,很多教师总*惯于传统的教学的思维,因为过去的教材的处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简单,不需动脑筋,而“课改”的课堂教学重视精神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来感悟体验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没有定式,非常灵活,不易把握,特别是备课要求高、难度大,尤其如“问题探究”,教师不能只凭自己过去的经验,更要深入为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置凝提问的“估计”,过去备课有一本“教参”便可高枕无忧,现在备课要阅读大量书籍,查阅大量资料,广泛搜集有关信息,此外,还要通过自己的真切感受,进行删选、加工、处理,在课堂上教师要随时给学生释疑、答疑。“课改”课堂教学的这一系列变化对教师来说将意味着不轻松,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锤练自己,加快自己对这种课堂教学的“磨合”、适应,要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真正为学生制作出丰盛、营养丰富的“课堂大餐”。

  6、探究学生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标准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但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时操作不当,即使我们在课堂上留给了学生一定的学*时间,但学生却感到无所事事,无所适从。这样学生非但没有成为学*的主人,反而成为课堂学*的冷漠的旁观者,学生在课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课堂学*呢?

  其一:体验学*。在课堂上要设法引导学生置身于教材学业*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教材情境中来感悟、来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动机,来唤起他们解决问题欲望,不断地升华学业生思想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如:数学课引导学生学*圆的知识,首先让学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圆的现象,圆对人类有何作用,让学生在这种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圆的奥秘的欲望。

  其二,“对话学*:就是让学生多与教材对话,多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在课堂上多创设特定的话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讨论,在群体交流中,各个学*体体思维不断碰撞,从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7、积极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在各学科中大力研究、实验,不惜花费财力、精力、人力投入实验研究,用坚强组织领导,充足的科研经费,扎实的实验研究,优秀的实验成果向市教科院汇报结题,在全市占据市示范学校的地位。

  8、注重资料的整合和成果的总结、转化。各学科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收集一手资料,适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在课改方面有在全县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特别是要推出一批课改名师、论文、材料等优秀成果。

  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个别教师不愿改,不敢的情况发生,从思想上武装教师的头脑。对学生应注重学*方法的指导、养成训练,切忌随遇而安,畏难情绪。

  2、课程评价的缺位现象。课程评价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学校要制订适应课改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教师也应当用科学、发展的观念评价学生,多元评价、发展评价、过程评价是应当贯彻的评价原则。

  3、杜绝“懒人”“懒思想”的现象,教师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与时俱进,同时代同步,与思想同步,超前发展,在课改中有所作为。

优秀教学课程设计方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内容,课文特点,学*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生字,初读课文

  1、学*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作。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4)

——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报告 (菁华3篇)

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报告1

  一、高校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1.贯彻素质教育需要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做人和成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则是前者的提升。因此,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不仅重视传授学生所需的知识,更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的特点,把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断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因此,高校要贯彻素质教育,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2.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红线。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既是发展的主角,又是发展的目标,认识到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高校教学作为直接与学生打交道、以发展学生为目的活动,更是备受“以人为本”的影响。而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就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高校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以市场营销学为例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观念,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通过全面的教学目标、创新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案例教学、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的师生互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动态的教学评价等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健全、完善、全面地发展。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高校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已有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对未知进行研究的殿堂。正如原哈佛大学校长布罗纳对新生的训导:“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而为的是思考,并且学会思考。”在这位校长看来,高校的作用并不在于传授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每一位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能学会思考,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渴望对知识进行探索,从而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第三,培养学生在“精神”上**。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某种程度上还没有在精神上长大,那么,高校就应该担负起这个重任,使大学生在四年当中逐渐“精神**”,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完整的人。由此可以看出,人本化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现了全面性的特点,兼顾知识、能力和精神三方面的培养。其实,不管课堂教学目标的表现形式多么丰富,都应该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追求大学生身心、知识、能力、素质、技能、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我们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力求这些目标的实现。我们经常带着一些问题来给学生上课,比如,到底什么是市场营销?企业应该奉行什么样的营销观念?为什么要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等等。让学生思考之后自己列出解决的方案,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见解。在教学中我们还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他们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基本的教学原理来解决企业营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还重视培养学生对于新的知识和新思想的探索能力,产品营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学生适应环境的创新能力,等等。

  2.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对于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更加注重实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加入最新的知识,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他们也会感到自己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是有用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在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将教材上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更是注重创新市场营销理论,时刻追逐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趋势,将自己收集到的最先进的、最前沿的理论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充分了解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我们还应以学生为中心处理教材、设计主题,注意设计的情景融合,通俗易懂,让学生爱听、爱看,使师生之间有更多的公共语言,为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推进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创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能引起学生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共鸣,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3.加强案例教学的运用。

  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主要集中了诸多典型的事件、实例,通过对一些企业案例的分析,学生遇到新问题可以举一反三。为此,本课程把案例教学的方法纳入了课堂。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我们不断加强案例教学的水*,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补充和修订,同时还选择了日常生活中与营销紧密结合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并抓好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讨论中,主要把握以下五个环节。划分小组:把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分成讨论小组,每组选出负责人;学生准备:教师给出讨论案例并对学生提出要求:紧扣主题,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要有所创新;小组讨论:由负责人召集小组讨论,并汇总有代表性的观点;课堂演讲:每一小组将分析讨论的结果汇报给全体同学,在其中其他同学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也可以争辩;案例点评:教师的点评应着重分析理论在案例中的应用。

  4.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开放式教学是一种针对素质教育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个性发展与实际操作能力,教师起着一个引导的作用。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前的课堂教学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讲述,学生在倾听,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学生对课程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不能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开放式课堂的基本原则就是要营造一个完全*等的氛围,教师与学生是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因此,我们更新了以往的教学方式,采取开放式、互动式的方式教学,这不但让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了教学效率,真正体现了一种自由、民主、*等、和谐的教育思想。对于市场营销课堂的教学,我们的做法是先讲授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点有了基本的理解,然后举出一些企业或者是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他们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有关问题,同时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尽量再创造问题,使学生举一反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和学*的积极性。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教师,一是要掌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体系,把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讲解清楚;二是要了解学生已经学过的相关基础知识,以便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能够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三是要具有一定的与市场营销课程相关的实践技能,可以对学生提出的实践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四是要在讲课方法上做到深入浅出,所举实例要有趣味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学生,一是调动了学*市场营销的积极性,二是激发了课前预*和准备材料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了听课和发言的积极性。

  5.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利用网络和视频技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多感官的共同作用来接受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我们在每一章里都有两个综合视频案例,通过课前、课间给学生播放,*时所讲的重要观点也找了一些经典的视频来加以分析,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

  6.科学公正的成绩评价。

  为了解决以往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我们按照闭卷考试、作业、案例分析报告、课堂讨论汇总、营销策划等记录学生的学*成绩,这样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是较为合理的、真实的。具体方案是:考试成绩占70%,作业、案例分析报告和营销策划成绩占20%,课堂讨论成绩占10%。从系统论的角度讲,课堂教学不只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也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因此,高校课堂教学也受到社会和学校系统中各因素的影响。社会观念和教育体制等因素对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起到了宏观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则会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本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在“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我校市场营销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各领域都在寻求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作为高等教育领域当中相当重要的一环,高校课堂教学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高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就是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养成、情感的交流、创造力的培养等活动,对大学生充满了人文关怀,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报告2

  摘要: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的建议,以期能够对不断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实用性人才。

  关键词:市场营销;教学改革;建议

  1.前言

  市场营销的研究对象为企业、公司等组织的一切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应用性、实用性都较强的综合性学科,其形成与发展一直与实际紧密联系。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市场营销的理论知识,更要锻炼和培养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不断被引入市场营销的课程教学,不断推动这市场营销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

  2.当前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有待完善

  教材和教辅的选择对于培养优秀的营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市场营销课程的教材选择来看,大多数市场营销教材和教辅的内容只是照搬西方的营销理论和思想,没有立足我国实际,编写具有*特色,符合*国情的市场营销教材。此外,当前所用的市场营销教材中所引用的案例也大多为外国公司,只有少数的较为陈旧的国内公司案例,有关国内中小型企业营销工作的内容少之又少,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工作的开展。

  2.2实践教学较为薄弱

  市场营销是与社会及市场紧密联系的学科,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社会对市场营销的有关技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会所需要的是实战型、应用型的营销人才,然而在当前市场营销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的内容较为薄弱、缺乏,少数学校有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践教学,也只是采用市场模拟软件来进行,但是影响市场营销的因素大多是不定性的,复杂的,这些在市场模拟软件中很难体现出来,因而用其进行实践教学很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测定[1]。

  2.3教师教学水*较低

  市场营销的实践性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的照搬教材内容,照本宣科。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却是:从事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老师大多为年轻人,且没有任何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经验,使得其日常教学与实践相脱节;另一方面,教学模拟实训、案例讲解、情景引入等过于简单,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2.4考核学生的内容和方式不够科学

  目前,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学生的方式大多是通过笔试来实现,通过一张卷子来考核学生的学*效果。这种方式简单,但同时也很粗暴,卷子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内容阐述、概念理解等方面,很难覆盖市场营销的全部内容,且在难度级别、题型分布、知识涵盖等方面主观性较强,不够科学、合理。

  3.市场营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建议

  3.1教材内容改革

  教材内容改革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教材的编制上,既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素质及能力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及教学改革的需要;既要吸收借鉴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的先进理论成果,又要基于国情,以国内企业成功的营销模式为案例,引经据典,总结经验[2]。随着时代的发展,经验的积累,不断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及时搜集和补充不断出现的新的营销策略,使之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适应。

  3.2加强实践教学

  市场营销课程的实践教学应与企业紧密相连,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通过与相关企业进行互利合作,建立校外实*基地,为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项目训练提高场地和设施。此外,学校还应重视对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加大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入,模拟企业营销情境,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市场营销的策划与实施,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3]。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实施教学的主体,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此,应要求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师具备从事市场营销的实战经验,鼓励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到企业进行市场营销实践,积极参与企业的营销策划与管理,积累市场营销的案例和经验,有效提高自身的市场营销能力。此外,还可通过外聘市场营销方面的有关专家、教授,企业成功人士等来校进行客座教学,介绍市场营销领域的最新动态、实用的营销技巧和手段、国内企业的营销现状等等,进一步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3.4考核方式多样化

  为克服传统单一笔试考核方式的弊端,应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要既能考核学生对市场营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根据市场营销课程的特点,考核的方法可以有笔试,包括开卷和闭卷,口试,市场营销策划设计、案例分析、模拟操作等等;在评分上,不能单一以卷面成绩作为最终结果,而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案例分析、随堂讨论、操作技能以及市场营销实战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4]。可以将学生的成绩分为考试成绩和*时成绩,考试成绩即学生学期末笔试和口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时成绩即学生在*时的策划设计、模拟操作等方面的表现,也占总成绩的50%,因而学生的最终成绩为这两项成绩的总和,这样,市场营销课程的考核才能与其教学改革综合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应用能力的目的不谋而合。

  4.结语

  总之,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改革应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断进行改革,从全方位、多方面的综合培养学生市场营销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红燕.关于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校讲坛,2011(19):590-607.

  [2]谭俊华,陈凯.关于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8(5):95-97.

  [3]张敏怡.浅谈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J].*科教创新导刊,2011(23):189-191.

  [4]徐宏桂.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7(12):15-16.

市场营销课程设计报告3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树立正确营销理念

  学生学*兴趣的激发对学生之后的学*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要着手于培养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兴趣,而这个过程中正确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

  首先,探究式教学是根据目前的教学现状,广大教师从不断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可行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将学生转移到教学的主体地位,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和创新的能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这一教学方法,我会在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提出一个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及角色扮演,例如:让每组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销售者,最终让每个小组写出经验总结以及改进情况,这样的过程不仅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理念,还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便于今后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其次,启发式教学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前对市场营销课程的认知状况以及知识框架结构来帮助学生提高学*能力以及学*效率,不仅如此,该教学方式还能通过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来营造良好的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欲望。

  启发式教学的进行来源于生活,教师通常是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感悟到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来自生活,从而增强学生学好这个课程的信心。比如:有次笔者在课堂上问学生*时喝的牛奶都是什么品牌的,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呼声较高的乳业品牌,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随后我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品牌的牛奶,有了这样一个启发过程,学生自然会联系到该企业的营销理念,宣传方式等,并做了非常完整的描述。很明显,正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启发和提醒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对提高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帮助。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市场营销是一门需要到实际生活中实践的学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将来能更好的在营销方面发展自己,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并主动思考实践过程、总结实践经验。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注意为学生把握实践的范围,笔者并不提倡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我通常会根据学生的意向帮助学生联系校内或学校附*的一些较为可靠的商店或市场供学生参与实践,并让学生在结束后总结实践经验、上交实践报告。除此之外,我还会帮营销专业的学生组织一些交易市场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营销的过程,更透彻的了解团队建设在营销中的重要性,另外学生还会了解到市场分析、营销策划等知识。在多次类似的实践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市场营销课程的学*兴趣更浓,学生在分析知识或案例时也更加成熟,更有见地。

  三、通过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营销管理能力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一直是提高学生营销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对实际或虚拟案例的分析,其次是对分析的思考和总结,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接*企业或社会活动,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走入社会的自信心。利用企业中的案例向学生传授知识会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整个教授过程也更加生动具体。一个好的案例会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全面的备课工作,挑选一些高质量、高水*且符合课堂知识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让案例发挥其课堂效益,否则不但浪费师生的时间还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营销管理理念。在教师选出较好的案例后,还要注意思考方向的引导。例如在分析服装产业时,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向影响服装销售情况的内部及外部因素方面思考,像产业内部的管理部门的协作情况,产品的包装、款式售后服务等因素都是需要进行重点思考的。

  四、定期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估

  检测教学质量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估通常局限于书面检测,但事实证明一些*时书面检测成绩较高的在以后的工作中并不是太出色,而一些*时成绩不出色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能在企业中表现出色,这边反应了传统评估的弊端。于是,教学改革后,综合测评是市场营销课程的基本评估方式,我将学生的测评分为了三个方面,一个是课堂上的表现,其次是日常的实践情况,最后是书面检测,书面检测通常以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为主,这样对学生的评估基本不会出现偏颇。而且在每次评估后教师都要总结每个学生的优点以及学*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给予学生鼓励和指点,帮助学生进步,只有这样教学的整体质量才会逐步提高,中职学校才能为社会提高更多更优秀的营销管理人才。

  四、结语

  *年来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营销管理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而作为衔接学生和社会的我们,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动向不断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总结更多的教学策略,根据市场营销学科的特性,寻找更多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营销管理能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推动经济发展的营销人才。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5)

——优秀论文(精选十篇)

  优秀论文 1

  为做好即将进行的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试点工作,我区在“**”宾馆召开区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围绕深入学*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一主题,展开学*、讨论,大家结合实际各抒已见、畅所欲言。通过二天来的学*和讨论,特别是听了熊**的会议小结和胡区长的中心发言,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和区情的认识与理解,增强了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和行动的自觉性、坚定性,时间虽短,但形式新、内容实、效果好,很受启发教育。

  **农场是一个有着五十年历史的农垦单位,地理位置偏,发展空间小,历史遗留问题杂,包袱重、负债多,可用“地方不大、困难不小、负担不轻、发展不易”来慨括。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要求,根据学*体会,结合实际,谈谈今后一段时期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思想,坚定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的滞后归根到底源于观念的陈旧。推进发展,要把**思想、更新观念放在首位。对此,必须在干部职工中开展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破除那种“等、靠、要”的思想。引导干部职工客观分析原因,查找差距,既要看清自己不足,又要看到自身发展的一些优势,如土地资源丰富,现有人员也不多,实现税费改革后有一定数额的财政转移支付,干部职工能吃苦耐劳等等。鼓励他们坚定信心,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发展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把思想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

  二、大胆改革,加快发展,找准最佳切入点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许多矛盾和问题,要靠发展和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农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一直以来,经营管理模式较陈旧。因此,既要倡导**思想又要实事求是科学地谈发展,当前一方面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把现有企业改制作为切入点,在破解体制机制的同时,大胆抛掉一些“坛坛罐罐”,对长期闲置资产加紧理顺、清理、评估、拍买,按相关法定程序处置。用搞死还是搞活;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稳定;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实际效果来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准则。领导班子要勇于承担责任,只要不谋私利就不要怕背“卖祖宗” 的罪名,用所获资金对职工身份进行置换,尔后妥善处理历史债务,一步步解决包袱重问题,轻装上阵,对改制后企业要支持其发展,帮助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针对当前**地区控规,工业项目难以落户的状况,利用国有土地易整合调整的条件,招商引资,引进生态观光农业项目,高标准打造几个*郊休闲旅游的精品、亮点,带动人气,解决职工就业岗位,增加税收。

  三、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利益,要把提高农场职工群众的生活水*作为根本点,坚持执政为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利用有限财力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上级的支持下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①解决“吃水难”问题,引进自来水;②解决“环境差”问题,建设垃圾中转站;③解决“行路难”问题,对道路进行改造;④解决“住房差”问题,进行危旧房改建;⑤解决“看病贵”问题,办理新型合作医疗和退休职工医保;⑥解决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扩大低保覆盖面。让职工群众得实惠,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

  四、提升素质,转变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一支能力强、作风硬、工作实,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重要。农场由于远离市区,条件艰苦,工资福利待遇低等,分配来的大、中专生绝大部份流失,所剩无几。相对乡镇来说,机关干部整体综合素质还有一定差距。对此,必须注重引进人才,补充和培养年轻干部。同时,在现有的领导干部中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坚持勤险办事的方针,提倡团结奉献精神,为践行好科学发展观,实现农场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适应农场今后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学*,做好由生产经营管理职能转化为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造出自己的工作特色,确保农场社会稳定。扎扎实实争取用二年左右时间,妥善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使农场逐步摆脱困境,进入良性循环发展。

  借此机会,建议区委、区**能否考虑对**撤乡建镇,同时借鉴省内其他县区的做法,实行镇、场合并。采用一套人马,二块牌子的管理体制。①可以节省行政管理的费用,农场面积和人口仅相当于三个村规模。②能够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农场体制介于**和企业之间,**行政职能存在局限性,如民政、计生、综治等方面工作均无法定的管理职权。③利于统筹发展资源,特别是农场土地资源(属国有土地)。④便于制定发展规划,为**地区整体开发作一定的准备。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和想法,不妥之处,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优秀论文 2

  1 实验课教学设计遇到的问题

  经管类实验课要上好并不容易,既不同于理论课,注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不同于工科的实验课,在相对封闭的环境完成指定实验内容。经管类经营模拟实验课需要创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团队之间的互动*台,实现横向与纵向、多层次的三维互动实验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整体企业战略、市场营销、生产、采购、财务投资、团队沟通与管理、信息化管理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运营,感悟企业管理。通过这种积极有效的实验形式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实验室环境建设,硬、软件支持,供应商协助,更需要教师对课程的精心教学设计和及时反思。电子沙盘经营基础背景设定为3 - 6 人组成一家只拥有一定创始资金没有任何设备的虚拟公司,团队扮演的管理层通过2 年共8 个季度的模拟经营,在WEB 的操作*台上做出正确决策,使自身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1. 1 教学目标设定易模糊

  这门课程综合性较强,融合各个专业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不同专业的教师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不同,因而将自己认为的重点作为教学目标。比如,人力资源的教师注重经营之前的团队活动、角色分工和技能培训,而忽略提前采购; 财会的教师注重对三大报表的详解,并要求学生做预算和成本核算,市场分析仅看排名; 营销的老师强调渠道、定价、广告和竞单,对于生产线和产能规划一笔带过。实施的差异源于教学设计时没有很好地识别目标。

  1. 2 教学对象理解偏差

  这门课程融合各个专业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适用于经管类各个专业,大二、大三、大四多个年级学生。各个年级学生的基础和期望不同,差异大,如果按照流程+ 点评方法授课,会让低年级学生觉得太难,而高年级的学生觉得太容易。调查对比高低年级对自己评价,低年级学生更需要更*衡和综合的认知训练,而高年级学生,更关注个人对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知识的导入,有教师认为,必须先讲清知识点,才能开始实验; 也有教师认为,只有在体验之后才能明白知识的含义。这都是源于学生学*特质差异化特点,有学生*惯在开课前巩固一些专业理论知识,也有学生*惯在干中学,希望增加试玩时间,期间插入专业知识讲解和思维拓展。

  1. 3 教师扮演角色认知不同

  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在规则、知识、决策、能力上给予及时指导,每个阶段都要点评,不断提升学生对经营的认知;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观棋不语真君子,看学生如何经营,让其充分发挥其想象力,也让其经过迷糊- 思考- 决策- 失利- 反省过程,在失败中学*。有趣的是,分别持两种观念的教师都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持前一观点的教师个人综合业务能力强,知识全面; 持后一观点的教师观察力强,善于总结,关键是教师,而不是观点。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分别或同时扮演组织者、规则制定者、市场操控者、观察者、教练。因此,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应该按照剧本( 实验大纲) 要求,而不是按教学观点决定。

  2 电子沙盘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其开发过程,可以借助系统化教学设计方法进行流程管理,在此过程中有效浓缩教师的精准性、关注和实践性知识。在此步骤指引下,设计了电子沙盘实验教学方案。学情分析是对学生已经*得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年级、专业、学*诉求、情绪四个方面。比如,大一大二学生情绪高涨但知识不足,应该更注重认知和流程引导,需要辅助增加先验知识、直观案例导入;大三大四的学生,有知识却不会用,应该充分激活他们,给学生更多发挥空间; 学生做得好,要不吝鼓励; 学生犯错,要耐心地追问,通过一层层问题分解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只指引方向不提供答案,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准备不同的问题,比如: 工商管理学生可以重点思考如何制定战略? 如何战略分析? 从而做到知己知彼。运作与物流方向的学生可以重点思考: 如何保证生产所需的物料供应? 如何降低采购成本? 会计、财务专业的学生重点思考: 如何计算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 制订现金流量计划? 如何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思考: 企业经营需要设置哪些职位? 每一个职位的任务是什么? 如何评价绩效? 激励员工?教学定位是指目前的班级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对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可调整的方案。大一注重经营认知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大二大三是加固知识和综合应用,大四偏重综合应用或技能训练。将流程、知识、案例和工具分类打包,根据学生情况,定位调用。教学实施时要两手抓、两眼盯,一手抓模拟经营的进度,一手抓学生的参与进度,一眼盯学生行为表现,一眼盯经营绩效结果,并及时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预制表格中,每个单元结束前要调整指导的对象和策略。每一次课都做问卷反馈,既检查学生情况也发现未知需求。比如: 在对市场营销专业大三46 人进行了课后调查,发现: 85% 的学生对本课程是满意的; 喜欢实训课的比例是91. 5%; 课程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决策( 46. 8%) ; 85%的人认为自己组的团队建设需要加强,教师发现团队游戏有利于活跃气氛,但对团队建设实质性的贡献还不足。参加沙盘试玩培训,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课程,提出更符合学生学*特性的施教方案; 经验交流会,可以学*其他学科教师对沙盘的见解,克服专业隧道思维; 撰写教学日历和教改论文,可以从更高的层次认识经管实验课的特征和设计方法。

  3 电子沙盘实验教学实践反思

  3. 1 实施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教师要管理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实验,在实验中不断调整、修正、监控、反馈、修改实施步骤,达到最后效果。第二层含义是引导学生管理自己的目标,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小组的经营目标、每个人的角色目标、最后提交报告的考核目标。明确清晰的目标,能极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他们能及时记录数据不发生错漏,能想出奇妙的策略又不偏离主体,能独当一面也可集体行动,关键就是掌握了目标管理的方法。

  3. 2 及时给予工具性的指导

  实验课重在学生主动思考和操作,但适时给予一些工具性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和决策质量。如介绍量本利法核算固定资产的保本点,提供现金流量速算表缩短决策时间,制作广告投入产出比表格。辅助决策工具,好用实用,让学生体会到要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3. 3 关注到课上的每一位学生

  实验课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决策技能,增进学生对自身能力和个性的识别和开发,还能增进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培养领导能力。尤其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团队与团队之间的互动,能擦出很多火花,发现很多实践型人才,很多理论课上不起眼的学生在实验课上表现却非常突出。专注于提高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能力,特别锻炼教师的育人功底。

  3. 4 教师要做足准备

  沙盘课涉及内容全面,学生会提很多问题,这将挑战教师的学识和应变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一定要做足准备,储备好战略规划、市场分析、财务报表、资本结构、产能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储备好能解释典型经营误区的案例,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指导,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梳理好经营规则,整理成文档,应对学生众多千奇百怪的规则推论,及时修正规则漏洞。

  4 结语

  电子沙盘实验课程充分体现了体验式教学法的精髓,学生成为对抗游戏中的演员,教师变成幕后的导演,学生在教师似有还无的引导下开展团队式学*和体验式学*,在模拟对抗中锻炼实践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能力。由于经管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创新必须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全面体现,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实验课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并以学生为中心,将三者需求结合起来,紧盯教学目标,利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多种弹性组合,筹划课程组织策略,实施教学,并在课后取得学生反馈,教师通过不断反思,螺旋式提升实践教学水*。

  优秀论文 3

  摘要:本文着重对冯官屯大桥的病害进行详细检测及分析,根据结果提出针对性加固设计方案,并对加固前后结构性能、状况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桥梁病害检测试验加固设计效益

  冯官屯大桥位于104国道河北省沧州市境内,桥梁全长183.9米,桥宽为净7+2×0.5米人行道。桥梁上部构造为13孔跨径14.1米的钢筋混凝土工字梁微弯板组合梁桥每孔5片主梁,中距1.60米,无横隔梁,梁端设沥青油毛毡支座,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和弧形钢板支座,桥梁下部为钻孔灌注桩基础,单排双柱式桥墩,T形盖梁墩台。

  该桥于1966年建成,设计荷载为汽—13,挂—60,通车运营30年来为当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重型车过桥增多,桥梁适应度明显不足,技术状况有所降低,至检测加固前已限载限速通行。

  为了彻底了解桥梁现有的病害及缺损状况,确定桥梁现有承载能力,为桥梁的适应度改善和维修加固提供确切的技术依据,沧州市交通局委托有关部门对冯官屯大桥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测和承载力试验鉴定。现将过程简述如下:

  一、质量检测

  (一)、现状调查:

  检测人员通过目力借助物理量测工具对全桥上、下部构造进行了全面的表观调查,结论如下:

  1.桥面系及栏杆部分:桥面铺装损坏较严重,出现大量网裂、坑槽,纵缝,伸缩缝大都堵塞、凹陷或缺损,栏杆开裂,混凝土剥落,露筋部位严重锈蚀,泄水管堵塞,桥面排水不畅。

  2.工字梁微弯板:主梁跨中大部出现大量竖向裂缝,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受拉区主筋部分锈蚀。主梁端部出现斜裂缝,已发展到梁顶区域,部分少筋微弯板出现纵向裂缝,甚至断裂。

  3.支座、盖梁桥墩:多数盖梁有不同程度混凝土胀裂,钢筋锈蚀,混凝土脱落现象,桥墩大都有胀裂现象,部分桩柱倾斜,油毛毡支座老化,已失去作用。

  4.桥面纵向线形和横坡:全桥跨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挠,增加了行车的冲击系数,测得桥面横坡为0.3%,小于设计值1.5%。

  (二)、详细检查:

  为了对桥梁作出切合实际的科学评价,在对桥梁作了一般表观检查后,又选取有代表性的12#孔进行详细检查,检查项目包括:

  1.裂缝详细检查:

  2.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查:*均碳化深度为L=1.06cm。

  3.混凝土强度检查:利用超声波测得*均声速为3744.76m/s,说明质量较好。

  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分布:测得保护层*均厚度为2.675cm,不满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不小于3cm的要求。

  5.氯离子含量测定。

  6.钢筋锈蚀检测:根据主梁钢筋暴露检查与实测的电池电位确定为锈蚀。

  7.结构细部尺寸测量。

  (三)、病害分析:

  1.竖向裂缝是因正截面强度不足引起,原设计荷载较低,实际运营荷载已超出此标准,承载能力不足。

  2.斜裂缝产生是因斜截面强度不足造成,特别是支点至1/8L处截面尺寸偏小。

  3.原设计有2道中横梁,施工时并未实施,使得整体横向刚度太小,主梁扭转变形约束不足,横向弯矩全部由少筋微弯板承担。

  4.油毛毡和钢支座基本失效,主梁纵向位移受到约束,一方面加剧了支座处主梁局部承压区的混凝土安全性,为斜裂缝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上构附加力传递到墩台上,使桩柱受力加大且不合理,桩柱产生较大变形。

  二、荷载试验

  通过全面质量检测发现,主梁普遍保护层偏小,梁内主筋处于锈蚀状态,主筋表面存在大量结构受力裂缝,不少裂缝基本贯穿全腹梁高度,为查明这些裂缝对主梁承载力所造成的影响,鉴定桥梁正常使用的承载能力,为病害处理和加固方案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资料,检测人员进行了静、动载试验,以确定桥梁在汽—15,挂—80和汽—20,挂—100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和抗力效应,清楚桥梁的自振特性及其动力响应。试验中选取具有普遍病害代表性的11#—12#墩间结构作为对象。

  (一)、静力荷载试验:

  试验内容:

  1.检测主梁跨中正截面抗力效应及主梁竖向刚度。

  2.评定主梁梁端斜截面抗剪强度。

  3.检测桥墩抵抗最大垂直荷载能力。

  试验荷载:

  车型

  重量(KN)

  车号

  A2

  A4

  A6

  A9

  三轴太脱拉

  前轴

  49.7

  53.0

  57.8

  57.8

  中轴

  117.8

  113.45

  114.15

  108.85

  后轴

  117.8

  113.45

  114.15

  108.85

  总重

  117.8

  279.9

  286.1

  276.5

  加载工况:

  1.跨中最大正弯矩偏载最不利位置。

  2.跨中最大正弯矩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3.支点斜截面剪力偏载最不利位置。

  4.支点斜截面剪力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5.桥墩最大垂直力偏载最不利位置。

  6.桥墩最大垂直力对称布载最不利位置。

  观测项目:

  1.主梁跨中截面下缘钢筋应力。

  2.主梁跨中和支点变形以及桥墩沉降与盖梁变形。

  3.支点斜截面剪应力。

  4.控制截面裂缝受载扩展情况。

  试验结果及分析:

  1.主梁跨中挠度:

  工况

  挠度值(mm)

  1#

  2#

  3#

  4#

  5#

  1

  7.702

  10.035

  9.755

  8.056

  3.953

  2

  7.289

  9.875

  10.961

  9.875

  7.289

  2.试验荷载下主梁横向分布系数与理论计算值

  工况

  1#

  2#

  3#

  4#

  5#

  1

  实测

  0.195

  0.254

  0.247

  0.204

  0.1000

  理论值

  0.4379

  0.4765

  0.5139

  0.3880

  0.1830

  2

  实测

  0.165

  0.224

  0.249

  0.216

  0.149

  理论值

  0.3105

  0.4332

  0.5133

  0.4332

  0.3105

  3.跨中各级荷载作用下主梁下缘混凝土应变实测值(μ)

  工况

  1#梁

  2#

  3#

  4#

  5#

  1

  305.92

  388.48

  387.50

  340.84

  156.88

  2

  280.32

  380.56

  413.03

  386.97

  253.14

  4.由实测混凝土应变推求的主梁钢筋应力(MPa)

  工况

  1#梁

  2#

  3#

  4#

  5#

  1

  64.24

  81.58

  81.38

  71.58

  32.95

  2

  58.87

  79.92

  86.74

  81.26

  53.16

  5.支点试验实测主梁梁端主拉应力(kg/m2)

  工况

  2#

  3#

  3

  计算

  10.87

  10.57

  实测

  9.82

  6.58

  4

  计算

  9.58

  10.65

  实测

  8.52

  9.72

  6.桥墩及盖梁变形表(mm)

  工况

  上游侧墩

  盖梁

  下游侧墩

  5

  0.258

  0.415

  0.173

  预加载

  0.134

  0.33

  0.178

  结论:

  1.实测的跨中荷载分布系数与理论值不相符,试验时边梁横向分布系数略大于理论值,但较为接*,由于中、边梁采用等强度设计,这种不符无影响。

  2.主梁的裂缝均属于活动性结构裂缝,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主梁的应变基本服从*截面假定,实测中性轴高度略低于理论计算值,说明参与主梁受拉混凝土的高度已较小,在保证主梁设计总体安全度的情况下,主梁无超载潜力可挖。

  3.试验荷载下,实测主梁应力结构校验系数和挠度校验系数在0.756~0.885和0.753~0.842之间,高于一般桥梁的0.55~0.60,此外主梁的开裂虽满足规范要求但跨中截面扩展宽度较大,并伴随有新的裂缝产生,残余挠度介于10.21~17.86%,虽小于20%,但值较高。

  4.在试验荷载作用下,主梁斜截面及桥墩沉降均可得到保证。

  (二)、动力荷载试验:

  动载试验实测一阶竖向自振频率为3.099HZ,满足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不小于3.099HZ的要求,实测阻尼比较大为0.865%,高于混凝土结构无裂缝界限0.5%,实测桥跨结构冲击系数为1+μ=1.235,接*理论计算值1.23475,由此表明:桥跨结构动力性能一般。

  三、承载力验算

  冯官屯大桥位于104国道上,是进出京津的主要通道,交通量大,重车多,原桥设计标准低,适应度明显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大桥主要承重结构通行汽—20,挂—100的可行性进行评估验算。

  验算内容包括:主梁正截面强度,支点斜截面抗剪强度,主梁刚度及裂缝宽度,盖梁正截面强度,桩基垂直承载力分析以及支座验算:

  通过承载验算,结论如下:

  1.冯官屯大桥工字梁微弯板组合梁主要承重构件控制截面的强度、刚度、裂缝宽度以及桩基承载力都能满足汽—15,挂—80的荷载要求,但其支点截面尺寸不能满足抗剪要求,跨中截面不能满足汽—15挂—80荷载要求,应增加配筋。

  2.主梁支点截面的抗剪强度,盖梁的正截面强度和主梁的刚度,裂缝宽度均能满足汽—20,挂—100的荷载要求。

  3.钢筋混凝土摆柱式支座,除摆柱正截面强度不能满足挂—80荷载要求外,其它各项验算指标均能满足汽—15,挂—80荷载要求。

  4.弧形钢板支座各项验算指标均能满足汽—15,挂—80荷载要求。

  四、加固设计

  根据上述试验结论及病害分析,又考虑到旧桥东侧为一新建梁桥,两桥之间的结合问题,具体加固措施为:

  1.拆除旧桥梁端部悬臂板,新旧桥间增设一道宽主梁至新桥边缘,下部增加一根桩,新旧桥之间仅留施工缝;加大端主梁尺寸,并增设一道中横梁,以增大整体横向刚度,改善荷载横向分布,使边主梁承担较大荷载,从而对内主梁起卸载作用,以满足汽—20级正截面强度需要。

  2.增大梁端截面尺寸,以满足斜截面强度对截面尺寸的要求,提高斜截面抗剪强度。

  3.内主梁受力钢筋除锈,加补新保护层。

  4.更换破损的少筋微弯板。

  5.全部更换油毛毡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并对钢支座进行改造,以消除温度等因素引起的附加内力,同时使主梁纵向变形不受约束,减轻下部结构的负担,改善主梁局部受力性能。

  6.桩柱变形过大处增设横向联系承台,既可限制桩柱水*位移,又可限制竖向位移,使病害桩共同受力。

  7.由于加固后上部恒载增加,盖梁端部负弯矩增加,可采取局部加强措施。

  8.桥面系及其它部位改造。

  五、效益分析:

  冯官屯大桥改造加固工程于1998年8月动工,经过二个月紧张施工,与同年10月竣工,运营三年来,各方面反映良好,达到了预期目的。

  该加固工程的特点是:一、在适当增加原有桥跨结构恒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原桥跨结构的内在潜力,提高了荷载等级和桥梁适应度。二、新旧桥并联成一体后,改变了原来“桥宽路窄”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行车性能,增加了通行能力。三、通过对该桥的全面评定为今后的日常管理、定期养护及使用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四、该加固工程施工简捷、工期短、造价低,*均造价为6840元/延米,约为新建同类桥梁投资的34%,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五、该加固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今后桥梁建设和桥梁养护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优秀论文 4

  摘要:信息时代下,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效率是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探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办公自动化;应用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办公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办公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欢迎,这种方式就当前所说的办公自动化。要实现办公自动化,首先就要保证计算机的配备,并且要求计算机具备有相应的优点,比如计算机要具备有易用性、具备有稳定性以及实用性,从而更好地为实现办公自动化提供基础保障。

  1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分析

  1.1Wed2.0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办公方式不断改进优化,现代化的办公方式更加注重自动化,注重效率化,为此,各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不断地被应用到办公自动化上,提高办公效率。Wed2.0技术是一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应用上,Wed2.0技术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App,而是能够提供各种商业服务的*台,通过Wed2.0,可以为人们更加便捷的工作*台。Wed2.0技术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一种交流*台,在该*台上,可以为各行各业工作者提供不同的服务,除此之外,Wed2.0还实现了服务的链接,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服务。通过Wed2.0技术所构建的交流*台,用户可以有效地与企业或者客户进行沟通,消除了距离障碍,有效地提高沟通效果,提高办公效率。而且Wed2.0*台的互动性功能比较强,所以即使用户有各种复杂的要求,该*台都能够一一满足,大大地提高用户的办公效率。

  1.2B/S型结构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也不断地发展,B/S型结构就是其中的一种信息处理技术,B/S型结构是基于C/S型结构所发展起来的,所以B/S型结构的基础是C/S型结构,由三层体系结构的C/S型结构组成。首先,B/S型结构的第一层体系是接口,主要是对用户和系统之间的连接,通过利用相应的程序,来与浏览器进行连接,实现上网的作用。B/S型结构的第二层体系是Wed服务器,通过第一层的服务请求,Wed服务器通过接收信息后进行相应的回复,然后将回复的结果通过HTML代码的形式来回馈给用户。B/S型结构第三层体系是数据库服务器,通过数据库,用户可以随时提取数据和保存数据,在工作过程中,数据库是与Wed服务协同工作,负责协调不同服务器上所传递的指令,并且对这些指令做出处理.通过B/S型结构的帮助,用户可以实现在网上办公,通过浏览相关的网页来进行办公,通过浏览器来服务器发出请求,然后服务器再对用户的请求进行处理,处理完毕后将相关信息反馈到浏览器。加强B/S型结构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其主要的优点是运行和维护都比较简单,能够提供给不同的用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操作和访问。如果用户需要对信息进行转换和处理,只需要在B/S型结构上再安装一个服务器和数据库,这样就可以在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转变。除此之外,B/S型结构对于办公设备的要求比较低,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在网络视频会议上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视频会议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视频会议可以根据用户使用的重点来分成3种类型,分别是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系统以及硬件视频会议系统。首先,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是指用户借助互联网来进行视频通话,使用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只需要实现上网功能则可,不需要专门的设备、软件来支撑,所以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成本很低,但是相对来说,其视频通话的质量较差。其次,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是指用户要通过相关的软件来进行通话。最后,硬件视频会议系统是指用户通过借助专门的设备来进行视频通话沟通,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对于计算机的性能要求比较高,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但是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成本是比较低的。这也是当前最常用的视频会议方式,但是由于专门设备的造价昂贵,导致硬件视频会议的通话成本也比较高。不同的.视频会议系统的优缺点都不同,随着网络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网络视频会议将是未来办公的发展方向。因此如何提高网络视频通话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保证视频通话质量的重要前提。当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发方向之一是加强对网络视频会议技术的研究,实现更快的数据传递。

  2.2在无线网络技术上的发展

  无线网络技术目前是我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传输技术,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所以人们不管是在办公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借助无线网络来实现上网,进行信息的传达。随着无线网络在我国的普及以及影响,曾有人断言未来将是无线网络时代,人们将进入到无线网络办公。如果要实现无线网络办公,为了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性以及真实性,技术人员首先就要处理好无线网络存在的安全漏洞,比如一些不法分子会借助无线网络来攻击服务器,进而导致信息的泄露。所以,针对于这个问题,技术人员就要加强提高无线网络技术的安全级别,防止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避免对使用者造成损失,这也是当前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2.3在信息传输技术上的发展

  现代是信息爆炸的时间,如何能够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地传递是当前人们办公的发展方向之一,所以加强计算机信息传输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也是当前办公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之一。关于信息的远距离传输,古代有飞鸽传书、烽火狼烟等,*现代有电话、传真,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信息传输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电话,更是有无线网络通话、各种聊天软件(QQ、微信、微博等)。随着网路技术的发展,这些信息传输的技术不仅仅是应用到生活中,更是被运用到工作中,如工作当中经常利用QQ、邮箱来发送文件,进而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传递的便捷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也被人们所关注,比如之前的电报会被截获,现代的电话会被监听,所以在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信息传递时也需要加强安全防护,避免出现信息泄露的现象,保证信息传递的安全。

  2.4在办公智能化上的发展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发展也是当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企业的增多,行业的增多,各类办公业务也越来越繁杂,为了更好地简化办公过程,提高办公效率,加强构建智能化的办公*台也是当前办公自动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技术人员通过建立相关的服务*台,来对办公流程进行完善,使得办公效率大大地提升,办公成本大大地降低,从而更好地保证办公质量。比如,针对于不同企业、不同的事业单位,都会有不同的办公软件,所以企事业在选择办公软件的时候应当结合自身企业办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恰当的办公软件,从而更好地实现办公智能化。综上所述,要加快实现办公自动化,就要加强当前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加快信息传递、处理效率,进而提高办公效率,保证办公质量。为此,技术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加快技术的进一步研发,更好地为办公自动化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xx(8):91.

  [2]姜佰秋.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J].智能城市,20xx,2(4):88-89.

  优秀论文 5

  自新课程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丰富多元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已逐步形成一种流行色模式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态势。它既是对传统封闭型教学观念的否定和挑战,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式的有效补充和发展。开放性课程活动模式的显著意义,在于强调“以生为本、回归生态”的教学理念,同时重视并关注学生群体的发展目标和个性化特征,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激发活力、焕发后劲。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就如何实现开放性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和谐发展问题,试简要阐述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众所周知,“以生为本、能力为重”不仅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中的核心元素,而且是素质教育中予以强调的关键词。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性工程。在全面深化基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已成为教育领域当前的焦点与最热门话题,业已成为一项孜孜以求的发展性教学课题。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呢?理论和实践表明:开放性教学活动从形式到内涵上,从智力效果到情感效果来说,都不失为是目前先进独特的一种良好课程活动模式。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在开放性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良好开端是走向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生来说,才真正地开始介入化学课程学*之旅,然而许多生活化学现象早已成为他们“欲求通、而未果”的悬念。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注重多链接社会生活现象,或者提出一些新颖而具有丰富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则势必能有效激发课程学*情趣,逐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发挥“先行导趣、引人入胜”的良好作用。比如在绪言课上,许多教师常把教学重点定在“激发学趣、树立信念”上。有教师设计如下实验:任意学生手端一杯澄清后的石灰水(故意说是“清水“),让另一学生用导管向杯中吹气,“清水”变成乳白色的“牛奶”了!继之向杯中滴加两滴无色溶液(酚酞),又变成“红色”了!稍后再次向杯中滴加数滴另一种无色溶液(盐酸),红色竟然消失了!“神奇有趣”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们既眼花缭乱又惊叹不已。“化学第一课”给他们留下了持久深刻的印象。

  二、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教无定法,学无成法。”解决开放性问题没有现成模式,其方法也是丰富多元的,有的凭实际经验即可解决,而有的则需要经过多向思考和深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新教材编排设计充分体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性特征,即使在课后问题和作业设计方面,也减少了暗示性和提示性,而更多地呈现出答案的非唯一性甚至是不确定性。所有这些,为开放性教学活动作出了良好导向,为培养自主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良好支撑。比如:“(1)以cu为原料,设计实验室制取cuso4的化学反应式。(2)从环境保护和节约生产原料角度考虑,选择哪种反应为好?”对于第一个问题,既可通过直接反应也可通过间接反应来制取,学生在自主学*中提出了几乎不同性质的倾向性意见,形成了相互争论和探究的良好氛围,同时也为问题(2)的成功解决打下了铺垫。开放性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志趣和朴素精神。

  三、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性

  现代社会的最显著特点——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加强合作。种种现象表明:大合作就有大成就,小合作就有小成就,不合作很难有什么成就。在初中化学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激励和引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既可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又能促使学生在增强自信中切实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以复*课实验*题为例。笔者让学生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如何以氧化铜为原料来制取氢氧化铜。这种作业往往需要合作探究来完成,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质效。全班学生经过激烈的辩讨,最终形成一种合理化的反应流程是“氧化铜—硫化铜—氢氧化铜”。接着根据学生设计来实验,其结果出现了3种不同结论——蓝色沉淀、黑色沉淀、无沉淀。也就是说,有的同学试验成功,而有的却失败了。那么“失败原因是什么呢?提取时应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通过进一步的合作探究,最终取得全面性成功。由此可见“合作就是力量”。

  四、在开放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手脑联动性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各类实验和实践基础上的应用性学科,尤其是初中化学,无论理论知识的学*讨论还是课内外的课程性质实践,都注重强调以动手实验来激发学*情趣,有效培养学生以手脑联动为集中表现形式的综合实践能力。课改教材中多以“动手做实验”“探究与讨论”等栏目来取代以往的许多演示实验,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从手脑联动实践中切实体验化学实践的过程并获得“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良好体验。如在教学“应用水的处理”之前,笔者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水污染情况,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了解家乡水在*几年来的演变、成因和后果,在做好调研记录的同时,深入地思考并提出一些治理水污染的对策和建议。课堂教学中,再以“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排名第四,却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为切入口,组织学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开展讨论,成功有效地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素质化教育目标。

  总之,在新课程教学改革大潮中形成的“开放=能力”学用之论,意在强调“开放理念性”“学生主体性”“实践有效性”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广大教师从事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应用。

  优秀论文 6

  一、人力资源的优化对医院改革的重要意义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要把握好七大节点,分别是:临床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改进、临床资源利用和计划、成本管理、信息化整合与支持、教育与科研、创新和人才管理。其中,人才管理是其它的六个方面的核心,是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适应医改需要,做为战略资源的第一资源先走一步,这也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要早起步、高站位。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要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和招聘,制定出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体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提升,这样,医院的战略目标就有了重要保障。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上有些还是沿用传统的人员管理模式,比较单一,这必然会掣肘医改的步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导致很多管理内容定位不清,机构的权责划分不明,具体表在:组强管控不到位,使管控职能缺失,有些管理存在空白,缺乏人才,严重时会出现人才断档现象;薪酬水*缺乏竞争力,吸引或留住人才,特别是分配制度沿用过去的方法,没有考虑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等因素;绩效考核指标的实用性和操作性不强,导致考核的调节、引导作用减弱等等问题。

  (二)绩效管理作用不明显

  目前有些医院还存在绩效管理走过场现象,没有真正达到绩效的目的。在调查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方面,绩效考核指标覆盖范围有限,对员工行为引导和规范作用不足。具体就是体系缺乏对患者满意度、医院运营、医院长期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对员工行为导向有偏颇。另一方面,考核机制过于简单,难以有效起到惩罚或激励作用,具体表现为考核机制采用简单的线性计量,对考核目标控制不理想。第三则是信息系统支撑不足,使绩效考核工作效率和效果有待提升,有些绩效考核工作依赖手工作业,没有系统对收据收集、整理、分析提供支持。

  (三)人才发展保障不足

  人才要发展,不仅需要一个医院有良好的文化建设,更需要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做保障。其中包括接受各种学*、培训的保障、工资待遇保障、后勤服务保障等。特别是目前医院的福利待遇还有待提高,对医务人员职业的潜在风险保障有些不足,最*出现的医务人员受攻击事件,也暴露了一些我们管理中的缺陷。另外,由于当前医务人员紧缺,导致有些医务人员的培训和学*机会减少,也为医院能否按计划对人才梯队进行培养和建设提出了挑战。

  三、优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随着***《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出台,新医改方案已逐步落实,医药分家、人才流动等原因将导致医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把卫生人力的体制和机制改革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地位。可以通过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发挥绩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杠杆作用、为人才发展提供健全的保障等等各方面措施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确保医院战略目标实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潜力、体现人才价值最终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建立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支撑着医院整体的战略规划,它可以将规划逐层分解,形成可以落地的任务与管理体系。以“求实、求进、求稳”的方针,先易后难,注重实效,逐步实现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依据它对医院战略的重要程度,我们把它分为八大递进部分,分别是:招聘及返聘计划、优秀人才引入计划、招聘和培训体系、员工管理体系、工资与报酬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核心团队培养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这八大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也是由易到难,分为三大阶段。将招聘及返聘计划、优秀人才引入计划、招聘和培训体系归纳为第一阶段:能力提升阶段,主要目标是为医院提供、培养和储备人才,提高医院管理能力,满足医院运行的需要。将员工管理体系、工资与报酬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归纳为第二阶段:体系建设阶段,主要目标是建设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考核、薪酬和人事管理方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将核心团队培养和发展规划、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归纳为第三阶段:人力规划阶段,主要目标是制定全局性和前瞻性人力资源计划和方案,支持医院战略实施。

  (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绩效的杠杆作用要优化医院人力资源,在掌控流程管理的`同时用好绩效的杠杆能使工作管理事半功倍。绩效管理必须掌控好三个主要控制点:

  1、是绩效考核指标的范围,要对员工行为引导和规范发挥作用;

  2、是考核机制要起到惩罚或激励作用;

  3、是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支撑体系,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要确定好符合医院自身运营和发展战略的绩效指标库,通过筛选,使绩效指标以*衡计分卡法为主,同时结合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方法,进一步搭建绩效管理的科学体系直至信息化支撑的实现,从而不断提高绩效的管理水*,充分发挥它的杠杆调节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为建立健全的人才发展提供软硬件保障

  伴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新医改方案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国家推行医生多点执业的放开及试点,医疗服务机构面临两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是医疗服务市场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对医疗优势人才争夺的日趋激烈。这对中国医院的人事管理体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和医院竞争特点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将有利于充分调动医院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吸引社会优秀医疗人才,增强医院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一方面,以良好的医院文化为员工营造一个团结友善、积极进取、崇尚正气、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在营造好医院人才发展的软环境的同时,保障硬件条件也是非常必要的,其中制度保障尤为重要。

  首先,岗位编制科学化,职责明朗化。让每个员工都能明确岗位及职责,理清核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工作的目标链,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体现员工的岗位价值。其次做好员工的后勤保障,例如为医务人员谋求更多福利,团购健康保险、意外保险、医疗事故责任险等,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以院为家,这样的归属感能够大大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再有,为员工培训和学*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提供各种深造机会,有健全的培训计划,人人享有机会,为人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随着这些举措的全面深入实施,相信会对优化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有制度的制定和健全还要以医院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服务目标,争取广大员工的理解和支持,管理层要坚持“公*、公正、公开”的原则,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优化。

  优秀论文 7

  一、账户对多种金融制度的优化整合

  传统的养老保险基金成长为新型养老保险基金,是一个质的飞跃,其间要经过对多种金融制度投资功能和避险功能的优化整合。所涉及的金融制度包括:传统养老保险制度、银行储蓄或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商业保险、投资基金等。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各种制度作分析和比较:

  其一,产权属性。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属于福利性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统包,个人不具有产权。①储蓄存款、现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②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属于个人资产,国家有可能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优惠。

  其二,政策性质。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鼓励性个人储蓄款与现收现付制相结合的现行养老保险模式皆属于“社会政策”;但前者属于“收入社会政策”,后者包含“资产社会政策”因素。纯粹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投资基金从本质上来看不属于“社会政策”。这是因为,从国家允许市场进入养老保险行业的政策的许可性上来看,商业养老保险模式也成为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的渠道之一,但它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如果没有企业愿意进入,这一模式将不会发挥养老作用。纯粹储蓄存款尽管不排除用以养老的可能,但其目的的发散性太强。

  其三,个人投资性。产权状况决定了制度的“个人投资性”,所谓“个人投资性”是指个人拥有投资选择权或投资委托权。很显然,纯粹储蓄存款和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具有个人投资性;商业养老保险模式的目的是为养老储备购买力或消费力,但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吸引客户也进行了储蓄分红等制度安排,因而该模式也可以有个人投资性;投资基金具有典型的投资性;传统的社会养老模式和现行农村养老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制则不具有“个人投资性”。

  其四,个人投资收益的稳固性和风险性。不具有个人投资性的也谈不上个人受益问题。个人纯粹储蓄、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的收益均依据市场利率,主要是银行利率。有的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则通过协议性存款安排锁定了收益。商业性养老保险模式可能有固定和浮动两种可能。投资基金可以投资于证券,也可以投资于产业,是一种组合投资,收益高、风险较银行储蓄大,但可以通过组合消解非系统风险。

  其五,共济程度。以往对于共济性概念的理解存在模糊性,本文此处特别予以分析。共济可以细分为“市场化共济”、“强制性共济”和“**转移支付性共济”三种类型。为了分析方便,在共济“专业化”条件下,文章将“市场化共济”等同于“自愿性共济”。③“市场化共济”通过大数法则消解“非系统性风险”,并与专业机构共同分担“系统化风险”。“强制性共济”由国家(或行政机构)强制要求辖区内的合格对象加入共济组织。一般来说,“强制性共济”在风险消除方面与“合作互助式共济”有共性,“系统性风险”不能转移,但却节省了风险转移“对价”。“**转移支付型共济”是“强制性共济”的深化,当共济制度中存在“**兜底机制”安排时,“强制性共济”就演化为“**转移性共济”。显而易见,个人纯粹存款和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不具有共济性;④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只具有“市场型共济性”;传统养老保险制度和现存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现收现付制安排具有“强制型共济性”或“**转移支付型共济性”。

  其六,功能分析。只要能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国家应当都是支持的;但如果个人或市场不能有效加以解决,国家将亲自成立相关组织。纯粹储蓄存款模式、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模式下,⑤国家没有参与组织;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和现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下,**不但组织,而且从监管、管理到操作性过程,都由国家统揽,甚至有财政兜底机制。纯粹性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模式下,存在较强程度的专业化分工,企业参与了投资和消解风险过程,获得相应回报;现存农村养老保险模式下,只在保费增值方面有微弱的专业化分工;⑥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下,不存在分工和企业盈利。在传统社会养老模式下,个人只获得避险或养老保障效应;而在储蓄存款、现存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等模式中,个人皆可以在不同程度上获得避险、个人资产、投资收益等综合效应。

  其七,避险原理。这可以从上文的论述中有所领悟。传统社会养老保险模式下,**完全承担了养老风险;纯粹储蓄存款模式下,基本不具有避险功能;⑦现行农保制度在现收现付制下,存在代际风险共担机制,但在向个人累积账户过渡的条件下,未来给付压力最终将由**兜底;⑧投资基金模式下,利用了集合投资的“非系统风险”消解机制,也利用专业化分工机制降低风险。

  其八,公*效率评价。根据解决养老问题的程度和模式中基金的安全、管理、增值效率和功能复合程度,可以对这几种金融产品的公*性和效率性及其效应程度加以客观评价。要说明的是,只有解决养老这一社会问题才涉及公*性。若以“零”、“弱”、“中”、“强”对公*和效率加以定性化度量,传统社会养老保险和现存农保养老模式中的现收现付制具有强公*性、低效率性;纯粹储蓄存款、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保险、投资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只涉及效率,不涉及公*评价。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对以上金融制度优点的优化整合,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坚持资产社会政策,吸取纯粹储蓄存款、鼓励性个人储蓄存款、投资基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资产所有权特点。除“调剂账户”外,“基本账户”和“机动账户”都归个人所有。其二,发挥市场性共济、强制性共济和**兜底共济三重机制。共济的目的是消除、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养老资源的安全和增值。“基本账户”和“调剂账户”同时具有三重机制。“机动账户”拥有“市场性共济”特征。其三,吸收投资基金中信托投资功能和收益权功能。⑨由个人账户享有投资收益,采用个人决策投资、**决策投资和委托投资相结合的模式。如,借鉴集合投资的大数法则原理,消解非系统性风险;利用“强制性共济”节约保险成本,拓展保险广度,实施代际之间资源的最佳配置;保留**兜底机制防止投资风险、保证保险资源购买力。其四,监管、管理、操作职能细分,行政管理和市场化管理相结合,以避免监管中的“合谋现象”,防止管理中的“道德风险”,强化基金安全和增值责任。通过对现存金融制度避险优势和投资优势的吸收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可以收到“强公*性”和“强效率性”的有机结合。

  二、账户所有者的“贷款权”权能

  所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账户的贷款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为了诱导参与“基本账户”者的积极性,收到“尽力参保”的效果,法律规定,凡是有资格在“机动账户”中存款者,**允许其以该账户为抵押申请生产性贷款和应急性贷款,并按照一定比率配款,利率优惠。二是由于大数法则和养老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为了减轻**在“基本账户”中的兜底负担,法律规定,投保者有权利按一定利率获得**专用贷款,以充实“基本账户”个人额定余额。本文主要论述第一层含义。

  设置第一层含义贷款权能的原因如下:

  1.在现存条件下,所有者自行管理账户的时机还不大成熟。可以通过一定契约,将账户中的资产贷给个人灵活管理。一是制度运行初期,“**一市场”双重管理模式尚无成熟经验,信息卡的运行也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个人暂时不宜过早介入个人账户管理。二是个人缺乏证券投资经验,农民要学会理性选择投资对象尚待时日,若自我管理账户,可能会增大账户“充实度”下降的风险。

  2.证券类投资对象还不完善。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一方面经济主体尚未有足够的信誉积累期,以充分展示期信誉级别;另一方面人们缺乏信誉资源意识,毁誉现象严重。加之人们对金融经济的虚拟规律认识还不够深刻,造成股票市场的运行极其不规范;债券市场还比较薄弱;银行也处在深层体制变革时期,潜在风险逐渐显现。在个人投资知识有限的条件下,以这些虚拟资产为投资对象,会隐藏巨大的风险隐患。

  3.个人投资成本太高。首先,个人投资由于投资额度小,无法进行有效种类或数量的投资组合,将失去集合投资下的非系统风险消解机制。其次,个人投资非专家理财,信息收集成本太高。

  4.农民对贷款存在迫切需求。一方面,由于农民贷款额度小、风险大、缺乏担保等原因,农民存在贷款难问题,对于农民来说,贷款权是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二元经济”安排,农民收入水*长期较低,在住房、教育(子女)、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缺乏社会政策安排。加之农民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对于资金的需求具有紧迫性、频繁性、突发性,⑩贷款权能的配置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货币需求。

  5.呼图壁模式的经验借鉴。呼图壁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允许农民在发展生产急需资金时,用个养老保险证办理质押短期贷款,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同。从1997年到20xx年,呼图壁县农保基金运营收益达980多万元,年*均利息收益达百万元,年*均增长达7%以上,基金从1100万元增加到2100多万元,基金几乎翻了一倍,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6.防止“机动账户”激励过度。以免增加配款压力和支付负担,可以通过配款额度和收益率随缴费金额逐渐下降的制度设计加以避免。[1]三、账户体系的“代际”融资功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推出一系列个人账户,有个人退休账户、个人训练账户、教育储蓄账户和医疗储蓄账户。新加坡的公积金账户兼住房、养老、医疗等多用途消费,具有综合效应。[2]资产社会政策理论和实践启发中国建立“个人资产账户”。采用新加坡的综合模式,还是采用美国的分立模式?中国目前的国情决定了暂时适宜于“分立模式”。这是因为:(1)根据“路径依赖原理”,中国旧体制下的各种社会保障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在向新制度过渡过程中,也应采取“先分后合”的模式,以便先把握中国环境中各种账户的运行规律,然后再分组融合。(2)代际资产转换理论的存在,也说明个人资产账户适度分立的必要性。有些账户单独存在,有利于代际之间的互助和资产转换,提高养老资源的效率。

  “代际资产转换理论”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内部代际间的契约“显性化”,有利于提高“抚养”、“赡养”的实施效用。根据人生融资需求规律,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次信用期”,分别对应“上接受期信用账户”、“给予期信用账户”和“下接受期信用账户”。中国的“教育储蓄”,相当于“上接受期账户”,养老保险的“个人累积账户”则相当于第二、三次信用账户。“三次信用账户”间的信用互助和资产转换,可以*滑代际之间的信用需求,有利于各代的成长或养老互助。

  四、账户体系的“结构金融”功能

  资产证券化通常是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交易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基本账户”有稳定的现金流,“机动账户”和“调剂账户”在一定的信托契约下也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可以此为支撑发行证券,将未来现金流转化为当前现金流,以加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减少制度建立的摩擦成本,提高制度运行效率。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账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表现为两个方面:

  1.“代际补偿理论”。上文提到的“资产转换理论”局限于家庭内部。代际互助产生于人类繁衍的需要和以家庭为纽带的生活生产特征,代际信用互助则产生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明晰、交换行为货币化、违约普遍化等因素。而“代际补偿理论”则超出家庭范围,在区域、行业、群体等多层次间展开。这里着重强调,在制度转轨背景下,新型农保制度实行过程中受益者和受损者之间的相互补偿。在构建农保制度过程中,年龄较大者曾在旧制度运行中做出过贡献,经济体制转轨使得其既得福利遭到了损害,年龄较轻者则是新型农保制度的受益者。总体规律是年龄越轻者,农保制度越健全,受益越大。作为新制度的受益者,后期受益者应为前期受损者分担一部分制度转轨和制度建设成本。况且,随着经济发展,后来者的收入水*和生活水*也会更高,货币的边际成本较小,鼓励下一代人向上一代人融资或转移支付,是一种福利上的帕累托改进。其实现方式则是将后代参保者的部分账户或账户中的部分资产证券化,以获得现金流为前代人融资或转移支付。

  2.“代内资产转换理论”。该理论的本质是“代内资源的优化配置理论”。人的养老行为与养老前的建设和消费行为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理性的建设和消费行为应当遵循“代内资源效用最大化”原则,即:一方面人从生到死是资产的创造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消费过程。其中不乏生产和消费过程的交织,但若能达到“临终时资源也刚好消费完”的状态,则是理性人假设下个人资源运用的最高境界。可以理解,资源的流动性越强,就越容易达到以上境界。而事实上,人们所拥有资源的流动性具有非均衡性:“非耐用品”的流动性较强;而“耐用品”的流动性则较差。人的一生中,房屋是最典型的流动性较差的资源,如果没有特别的制度安排,往往会出现临终时,存在“住房资源剩余”的难题。住房产权证券化,不但可以改善住房的流动性,解决“临终住房余额”难题,还可以利用其现金流充实养老账户,缓解住房建设时期对养老资源的“挤出效应”。

  五、结论

  优化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保制度优化任务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和背景条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这要求制度设计者必须本着“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原则,拓宽思路才有可能有创新性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金融创新方面有如下特点:

  1.将传统养老问题和个人资产建设进行整合。使消费和投资、**和市场、一般养老和消除贫困在新型农保制度中融合。

  2.对现存金融制度加以分析整合。构造“强避险功能”和“强投资功能”、“强公*性”和“强效率性”的农保制度。

  3.通过“机动账户”的“贷款权”进行权能设置。诱导农民尽力充实“基本账户”,用激励机制放大农民尽力参保的积极性。

  4.“代际资产转换理论”为家庭内部代际资源调剂和信用互助提供了基础。有利于提高养老效率和人类繁衍质量。

  5.账户体系的证券化既有可能性,也有必要性。“代际补偿理论”和“代内资产转换理论”是账户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基础。

  注释:

  ①具体由各单位(企业单位、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农村中的集体)实现。

  ②现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家只给政策不替个人分担缴费;多数集体经济功能丧失,无力替农民分担缴费;农村养老保险演变为强制性或鼓励性个人储蓄。

  ③自愿共济包含市场化共济和非市场化合作互助式共济。这两者都强调自愿性,没有外界力量的强制。前者将共济中的部分功能外包,和“接包”公司订立契约,共同分担系统风险;后者则在自愿体内共济,系统风险无法转移。

  ④鼓励性个人储蓄养老模式是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部分;现收现付制是现行制度的另一部分内容,具有代际共济性。

  ⑤但**可能会给各种优惠措施。

  ⑥之所以叫“微弱的专业化”,是因为一方面只在投资增值方面有选择权;另一方面只能选择国债和银行。而且,国债和银行都是国有企业,这也弱化了分散**风险的效应。

  ⑦这是因为,一是仅仅是预防性储蓄,目的不明确,存在太多的替代性用途。二是依赖于个人收入,收入低者,必然没有条件储蓄。三是不存在任何共济性,没有风险消解和风险转移机制。

  ⑧对于成立了个人账户者来说,鼓励性个人储蓄账户不存在联动效应,故不存在避险功能。

  ⑨商业养老保险和投资基金在收益权方面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个“收益契约”,强调结果,回报相对确定,缴费者以收益契约获得回报;后者则是一个“投资契约”,强调的是过程和行为,回报不确定,基金持有者以实际投资效果为准获得收益。

  ⑩婚丧嫁娶往往是一笔较大、较急的需求。对于农民来说,这些消费带有低弹性特征。同时这些消费对于自身和家庭来说都相当于是一种“人力资本”或“家庭资本”的积累。

  (11)比如在60岁为开始养老年龄、养老账户积累期为15年的假设下,在基准年,60—70岁为绝对受损者;45—60岁为相对受损者。

  (12)假设同上,30—45岁为相对受益期,30岁以下为绝对受益期。

  优秀论文 8

  1 引言

  逻辑学是一种推理与判断的学问,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各个具体学科的理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知识组织的理论基础深厚而丰富,逻辑学便是其中之一。从传统的分类、标引到现在的本体、元数据,知识组织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逻辑学的指导。逻辑学为知识组织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拓宽了人们的思路。逻辑学和知识组织是紧密联系的,可以说,没有逻辑学也就没有知识组织。概念逻辑是形式逻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概念的划分原理、概念之间的关系原理以及概念的概括与限制原理等。本文以分类组织法、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法和元数据组织法为例,具体讨论知识组织的逻辑学基础问题。

  2 知识组织的概念之间关系原理

  概念间的关系可分为相容关系或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它包括同一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三种情况。不相容关系,指两个概念间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的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2.1 分类组织法

  分类组织法是指依据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运动形式、运动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将知识分门别类地加以归纳和聚集。传统意义上的分类法和主题法就分别属于按学科分类和按主题概念分类的分类组织法。

  2.1.1 按学科分类的分类组织法

  以文献分类法中的体系分类法为例,类目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等。其中,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的划分采用了逻辑学中概念的属种关系;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全同关系原理。分类法中的上位类与下位类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从属关系。类目等级结构是显示从属关系的主要方式。比如,从属关系中的属种关系,当上位类所表达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下位类所表达概念的外延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属种关系。例如S 农业科学S1 农业基础科学S15 土壤学各个同位类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并列关系,包括并列关系的两种特殊形式,矛盾关系和对立关系,这些同位类之间,在内涵上互有联系,但是在外延方面互相排斥,互不相容。交替关系是指表达相同主题概念的正式使用类目与非正式使用的交替类目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等同关系,体现了逻辑学中的全同关系,是概念全同关系原理在分类法中的应用。所以说体系分类法中的类目关系完全展现了逻辑学的概念关系原理在分类系统中的应用。

  2.1.2 按主题概念分类的分类组织法

  主题法中叙词语言采用了多种方法显示词间关系,如设立严密的参照系统、编制范畴索引、词族索引等等。其中,参照系统是叙词语言显示词间关系的主要方法。它用规定的参照符号,将叙词语言中词语之间的语义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予以显示,从而形成完整的语义网络,提高检索效率。[3]叙词语言中的等同关系指正式叙词与非正式叙词之间的关系是同义或准同义关系,借用了概念逻辑中概念等同关系原理,即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在参照系统中用字母“Y”和“D”表示,分别用于非正式和正式叙词之下。如 酒精 乙醇Y 乙醇 D 酒精等级关系,上位叙词和下位叙词之间是属种关系,与逻辑学中概念属种关系相对应,即下位叙词的概念外延完全包含在上位叙词的概念外延中,用符号“S”、“F”和“Z”来表示。相关关系则是指叙词之间存在的除等级关系之外的比较密切的关系,包括了概念逻辑中所述的交叉关系、对立关系、并列关系等等。用参照符号“C”来表示。叙词之间的这种参照关系,不仅方便标引人员选准标引用词,更重要的是方便检索者选准、选全表达检索课题的叙词,提高检索效率。逻辑学概念关系原理在主题系统中的应用,将叙词表中被字顺排列所分割的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揭示出来,大大提高了查词、标引、检索效率。

  2.2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法

  本体(Ontology)是在语义层次上描述知识的概念体系,着眼于定义概念,并揭示概念的内涵。本体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概念层次结构。概念是本体中的最基本单元,通常用类(Class)来定义。类用于描述抽象的实体对象,代表着一类具有共性的实例对象。类具有传递继承性和层次结构性,最高层的类代表着最抽象的实体概念,子类继承了其父类的抽象特性,代表比其父类更具体或范围更小的实体概念。因此,本体的概念层次结构实际上就是一种类层次结构。在概念的层次结构中,类与类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包括父子关系、兄弟关系等。而父子关系就是逻辑学中概念属种关系在本体论概念层次结构中的典型应用。以“临床医学”这个概念层次结构为例,“临床医学”这个父类概念与“诊断学”、“治疗学”、“护理学”等这些子类概念是一种属种关系,子类概念的外延完全包含在父类概念的外延之中,且仅仅是父类概念外延的一部分。所以说类层次结构中类与类之间的父子关系借用了形式逻辑学的概念属种关系原理。

  3 知识组织的概念划分原理

  3.1 分类组织法

  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的全部外延按一定的属性作为标准,分为若干小类或总概念的一种方法。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依据。在分类系统中,类是一些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因某一属性相同而成为一类的一些事物,可以依据其它属性的不同进行划分,即分类。分类采用的是逻辑学中连续划分的原理,即对一类事物经一次划分所得的子类,依据另一属性进行再次划分,如此继续,直至划分结果满足要求为止。这样逐级划分,层层隶属,便能形成具有从属、并列关系的类目等级体系。如,“文学”依“体裁”这一属性划分之后,可以依“内容”这一属性继续划分,因而“文学”的子类“诗歌”可以划分为“叙事诗”、“抒情诗”等等。这样被划分的类称为上位类或母类,划分出的类称为下位类或子类、子目。上位类和下位类之间具有从属关系,各个下位类之间互称为同位类。由同一上位类划分出的一组同位类称为一个类列。如此连续划分,在不断产生类列的同时,会逐级增加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一组具有从属关系的类目就称为一个类系。分类方法的实质就是划分,一方面,按照某一标准将概念外延分成若干便于研究与识别的部分,另一方面,依据某一标准将内涵相同或相*的概念聚集起来形成序集性的系统。因此可以说分类系统是逻辑学的概念划分原理在知识组织中的最典型的应用。

  3.2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法

  本体的类层次结构实质上采用了逻辑学中的划分原理,按一定的属性作为标准,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的全部外延,分为若干小类。如此连续划分,不断增加类的层次结构,直到划分结果满意为止。最高层的类,即父类为划分母项,而子类为划分子项。比如:最高层的张秀兰 王一真:逻辑学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组织类—文献,子类—内容、形式、语言、载体等,形式的子类—期刊、图书、特种文献等等。类层次结构是概念划分原理在本体知识组织中的体现。

  4 知识组织的概念

  概括与限制原理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概念的外延,这个过程即为概念的概括。反之,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为概念的限制。概念的概括与限制是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使人们在表述思想时,概念更加明确。

  4.1 分类组织法

  4.1.1 按学科分类的分类组织法分类系统即采用分类的方式组织信息资源的体系。分类是一种根据事物之间的“共性”与“特性”聚集相同事物 ,区分不同事物的方式与手段。根据概念逻辑原理,分类是一种揭示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方法,在分类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概念概括与限制原理。以体系分类法为例,体系分类法中的类目体系是对各领域的主题概念进行收集、选择、安排、组织而形成。由于一个概念的外延通常包含有若干对象,因此一个上位类概念就是依据概念的限制原理,不断对其限定、细分,直至形成外延最小的概念。例如,能源学、动力工程—电能学—电的产生—直流电。反之则是概念概括的过程。类目体系的纵向逐级区分,层层展开是概念从一般到特殊,概念外延从大到小的过程,是概念限制原理的具体应用。

  4.1.2 按主题概念分类的分类组织法

  使用叙词语言进行主题标引时,主题概念的分解至关重要。而概念的概括和限定分解是主题概念分解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逻辑学在主题系统中应用的一个恰当的表现。概念的概括分解法是一种逐渐减少复杂概念内涵、不断扩大复杂概念外延,根据词表收词情况进行概念分解的方法。如果主题概念用自然语言的偏正结构表达,进行概念概括时,一般是从前往后,逐一分解出有相应叙词表达的最复杂概念因素。如,“农村住房结构设计”这一概念,可以从前往后逐一分解出“农业建筑”、“居住建筑”、“建筑结构”和“结构设计”四个因素。概念限定限制法,是从被分解的复杂概念中找出最上位的属概念,然后从这个概念入手,利用词表中的等级关系显示,逐一找出能表达被分解概念中最专指因素的叙词,进行概念分解。这是与概念概括正好相反的分解方法。对于表达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短语,概念限定分解一般是从后往前分解出有相应叙词表达的最复杂概念因素。因此 ,可以说主题概念分解的概括和限定限制法是形式逻辑的概念概括与限制原理的具体应用。

  4.2 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法

  在定义类层次结构时,一般采用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等方式。自底向上法:自底向上法的定义过程从类层次结构的底层开始,首先定义最细化、最专指的叶子结点类,然后逐步将这些类概括,形成较综合的上层概念类。自底向上法运用了逻辑学中概念概括的原理,以“内科学”这个概念层次结构为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传染病—内科学,这些概念自下向上,概念的内涵不断减少,外延逐级扩大,是一个概念概括的过程。而自顶向下法:从顶向下法的定义过程从类层次结构的顶层开始,首先定义最通用的概念类,然后逐步将通用概念分解,形成专指概念。这个过程则是逻辑学中概念限制的过程,从上例中的内科学到甲型病毒性肝炎,概念的内涵逐渐增加,外延却不断缩小。可以说,定义类层次结构的自底向上法和自顶向下法是逻辑学中概念的概括与限制原理的具体应用。

  4.3 元数据组织法

  知识组织中常用的元数据系统有 Dublin Core、MARC、CORC 系统等,其中 Dublin Core(简称 DC)是目前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元数据系统之一。DC 共设置了 15个数据元素,主要用来描述资源的特征。随着 DC 在世界各国及各个学科和领域的广泛应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计划(Dublin Core Metadata Initiative,简称 DCMI)为了进一步描述资源的详细特征,又在 15 个数据元素的基础上,提出了 DC 内容元数据限制属性的概念(即 DC 修饰词), 通过这些限制属性来对内容元素的某一特别子类进行描述,[9]以缩小元素含义范围,使其更具有专指性。DC修饰词遵循“向上兼容”的原则,即修饰词的语义包含于未修饰词之中,在范围上,对未修饰词的语义进行限定,在深度上对未修饰词的语义进行延伸。DC 修饰词有两种类型:元素修饰词和编码体系修饰词,其中元素修饰词缩小了元素的含义范围,使其更具有专指性,元素修饰词的设置体现了逻辑学的概念限制原理,概念外延被缩小,内涵被扩大(DC的元素修饰词见表 1)。可以说 DC 元素修饰词的形成是形式逻辑学的概念限定原理在知识组织中具体应用的结果。

  5 结语

  逻辑学的发展在于应用,它的生命也在于应用。逻辑学和知识组织是紧密相连的。知识组织是一门对知识元素的本质内容和知识元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揭示和序化活动的科学。这个序化过程是依据知识内容的内在模式和规律性,应用知识逻辑和知识处理方法来实现的。无论哪种知识组织方法都离不开逻辑学的指导。讨论知识组织中的逻辑学应用问题的意义在于,知识组织将以逻辑学为重要理论基础,向着更高、更深层次发展。逻辑学为知识组织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其发展的正确性提供了保障。在逻辑学的指导下,知识组织的每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重组、知识存储都将得到不断完善、创新,最终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条件。

  优秀论文 9

  摘要:随着基建市场的升温,建设工程争端纠纷逐渐增多,其中工程造价问题是重要矛盾,解决工程造价问题成为处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随之在终端法律争议中出现了建设工程造价鉴定问题。基本建设项目多样性,既是过程产品、终端商品又是服务,开发商及总包商把更多的营造过程分散给多个分包商承担的做法也成为了新的争端原因,因建设工程本身的“人、财、物”以及地域基建市场具有复杂性,进而导致了工程造价鉴定的复杂性。鉴定结果的正确性是保证公正的前提和基础,为客观公正合法地开展工程造价鉴定工作,文章通过对建设工程造价鉴定中送检证据进行分类、识别、分析,以期为建设工程造价鉴定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鉴定;证据应用

  工程造价鉴定是指行政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仲裁委等)赋予鉴定入围资格的专业机构接受委托,由机构指定专业鉴定人,依据法律法规、当事人诉请范围或指定范围及诉请证据,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指定工程涉及的工程造价进行分析、研判,做出专业的造价鉴定意见,作为审判庭审理案件处理纠纷的一个重要参考证据。造价鉴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经济性及法律性,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

  1工程造价鉴定的特点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不易察觉的特点。在工程处于投标、在建工程、竣工完成、使用阶段均存在开展有工程造价鉴定现象,对鉴定人员的洞察力以及专业技能具有很高的要求。受控因素多,鉴定难度大。建筑工程的当事人较多,涉及**、发包方、承包方、分包方、劳务方、材料商、企业、个人等多方主体,营造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但又集成了承揽、买卖、技术、委托、运输、租赁、供用水电、借款等合同一些特点,事实调查较为繁杂;如果工程多层分包,甚至是违法转包,则难度系数进一步增大。建设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验收到营运,周期长,建筑材料链条长,过程复杂,鉴定涉及材料量大、内容多、证据链庞杂,导致鉴定难度大。造价鉴定要求坚持合法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原则,分析研判意见或结论既具主观性特点,又有被动性特点,是对当事人举证的应用,其前提是建立在客观、科学分析证据基础上,以保证造价鉴定意见的公正性。

  2造价鉴定中证据的应用

  2.1建设工程民事纠纷的证据

  依照民诉法包含有八种当事人举证:当事人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和勘验笔录。在鉴定意见未出具前,目前国内纠纷审理实践当中排列第一第二的当事人陈述、书证在纠纷中属于关键证据。

  2.2对证据三性的基本识别

  真实性、合法性虽由审判庭认定,但鉴定人也应从专业(不是法律)角度有一个基本常识判断,比如存在阴阳等多份合同或某个签证变更单真假难辨情况,在审判庭未明示下,则鉴定机构亦做出几份合同下单列各自的造价或假定真假其造价多少,由法庭做出判断,否则会犯“以鉴代审”错误。鉴定人体现的专门技能、主要是在对工程证据链体现有关造价的关联性、必然性把握上,不能将可疑、单个、偶然性争议的证据作为认定造价多少的唯一考量。

  2.3搜集证据、对证据进行分类

  2.3.1分类排列证据

  当事人陈述:包含起诉状、答辩状、陈词、单方工程结算书、问话笔录、庭审笔录中的当事人陈述等。书证:用地许可、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证、备案竣工验收证明、规划验收证明、消防验收证明等;方案图、初步设计图、施工图、变更图、甲供材范围、甲指乙供品牌单、修复加固设计;招投标文件、清标记录、中标通知、合同、补充协议、施工组织设计、开工令、变更通知、工程签证、工程联系单、会议纪要、分包协议、材料样板、票据、月或节点进度款批复报告、索赔报告、报价单、询价单、信息价、中期结算报告、竣工图、竣工资料、隐蔽验收记录、竣工验收证明、验方单、审价报告、财务报告、收付款证明票据、索赔报告、预结算书、工程资料来往签收登记表;快递单、签收单、退场记录、施工日记、气象证明、监理月报、监理证明、租赁合同、进货单、供货单、银行进账单、律师函、工资表、社保记录、行政部门文件;地勘报告、测绘报告、检测报告、专项报告、财务报告、质量安全评价等;经公证的公证书、报警书面记录、信访记录、调解书、档案馆查档资料等;关联的新闻报道、判决书、仲裁书。物证:现场的临设、塔吊、架子、提升机、搅拌站、大门围墙场地等,现场的材料、构件、货品、在建工程等;现场痕迹:塌方、水火等破坏构件材料等痕迹。视听资料:照片、录像、CAD或PDF设计等数据光盘、电话录音磁带等,区分为合法手段取得的和私下取得的资料。电子数据:邮件、传真、电脑或U盘、移动硬盘内文件、微信留言等。证人证言:建设工程专家的证人证言、利害方的证人证言、第三方知情人的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含自行委托及审判庭委托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行政机关主持的勘验笔录(含拍照、绘图、文字记录、检验、测量记录等),鉴定机构在审判机构授权情况下由当事人参与的勘查笔录。

  2.3.2按时间、按基建产品形成规律的顺序排列证据链

  以造价分析为目的,就证据来源、证明对象、证明目的予以分析。来源及对象是手段、目的是比如多要价、少给价、不给价,就当事人的攻守证据链,鉴定应从专业造价角度深入客观科学的研判证据,对当事人的“在商言商”方法、手段、目的有清晰高超的认识和应用。因此、造价工程师鉴定人应具备一定的证据应用“专门”技能。

  2.3.3区分直接和间接证据,原始和传来证据,就造价关联证据事实

  如认可的合同和图纸,认可的定价单、签证单、变更单等为直接证据,而单方的工程通知单、报价或核价单则为间接证据。如施工过程中的监理认可营造资料为原始证据,在庭审中的监理证明则是传来证据。

  2.4证据关联性的应用

  当事人陈述:如起诉中的陈述请求支付多少工程款或答辩多少工程款,此为当事人的纲领,其相应的证据链应有关联的证据;比如单方结算书,如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否则是待定可疑造价事实。比如总价包干、只要是已验收合格则该总价的内容包干不再另自行计价,该结算价不管多了少了应直接引用,不得再行鉴定;如庭审中的共性内容、鉴定必须直接采纳作为计价依据,对争议大的细节陈述应结合整体书证、物证、勘验等其他证据做出合理客观分析,并单列有关事实下的造价。书证:作为鉴定中主要分析研判的证据链,正确区分客观事实、法律事实证据,如合同约定采用某期信息价、不管其中某项材料价实际高或者低,除非当事人有达成另外合意,鉴定不得另作主张,鉴定需遵循“从约”规则、即遵守当事人的“法律事实”合同约定。如竣工图、有时存在某未做分项工程或变化了的分项工程在竣工图上显示有做,虽合同约定按竣工图结算,但关联的联系单、隐蔽验收记录等多个证据显示某项子工程确实未做或变化,则应遵循客观事实原则、就存在瑕疵的竣工图中分项工程按相应的其他证据进行调整造价。如已有关联的生效文书就某项细节工程做出判决,鉴定应优先考虑该细节工程材料有关判决证据优先于其他证据中的关联该细节工程证据。方案图、施工图、竣工图均是静态的证据,变更单、联系单、签证单则是动态的证据,通常一般是该类动态证据优先于静态证据、但不排除竣工图优先于变更单或施工图,鉴定须有整体把控能力,分析手段应体现追求真实客观的证据并应用。如合同约定某措施费按实际建筑面积计价,当中备案规划验收面积少些、按建筑面积规范计算多些,则应按申请人竣工时状态的建筑面积规范计算,不能仅拘泥于备案书证大于实际图纸书证。如申请人主张某项细节专项分包实际由总包做了需增加造价、但由于自身举证不够、可通过被申请人的驳斥或反证中或有关分包材料查询该细节专项材料,如被申请人承认对自己不利的事实,则一般应予以认定申请人的该细节造价事实。如当事人采用住建部和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订立合约,则通用条款可视为工程惯例,就没有约定的事实通用条款相当于“众所周知”的事实约定。书证的应用一定程度体现了造价鉴定人员在营造技术、证据使用、造价分类、工料计算、民商事合同等法律法规应用等“专门”技能。物证:对立双方、鉴定方或法庭参与人的查勘物证内容,通常一般大于当事人的书证、陈述等证据的关联事实。电子数据、视听资料:就经公证的生效公正书当中的反映事实一般优先于陈述、书证,就当事双方认可的比如工程语言如“CAD”图纸设计内容可以直接应用,否则是纸版图纸书证大于该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利害关系人所陈述的事实一般是可疑事实,如是申请人的关系利害方陈述的对己方不利事实、向对方认可,则直接应用该事实证据。鉴定意见:在质量问题与造价多少问题捆绑纠纷中,审判庭委托的经过质证的质检报告优先于自行举证的专业检测报告,造价鉴定应有先质量、后造价的思路,按合同应是质量合格才算钱、不合格不算钱,应审理需要计算返修合格的造价。在质证阶段、鉴定人有就造价专门问题给予解答的出庭义务。勘验笔录:行政部门主持的勘验记录事实优先于有关陈述、书证等证明事实,鉴定直接应用。如受托造价鉴定查勘中,应合规的做好笔录,对“看、听、问、答、测、录拍”事实做好笔录,对于看到的事实、提到的问题、回答的事实、听取的意见、测量绘制的现场内容尺寸、录像拍到的照片做好记录备存。鉴定人应充分使用审判庭已有的质证问话记录,仅该记录还不够,造价鉴定应用的手段包含分清主次、单一、并列、交叉、孤立等证据,就各个证据链条体现的造价关系探究出体现当事人真实意思、必然性的造价证据,求同存异,固化共性、佐证个性,分类关联出正方、辩方或反方的书证、陈述、物证、勘验笔录等材料,目的是从证明公*合理造价角度排列出无争议证据,单列出存争议证据,以期为公正造价鉴定意见的出具建立客观科学的基础。

  3结语

  造价鉴定作为当事人的关键证据,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终端纠纷案件中起着较大重要作用,造价鉴定机构人员应科学、客观、独立、公*的专业识别、分类直至其为客观科学的应用证据。

  参考文献:

  [1]朱树英.关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存在问题的思考[J].中国司法鉴定,20xx(4):50-51.

  [2]田元.建筑工程质量司法鉴定概说[J].安徽建筑,20xx(5):56.

  [3]雷士国.司法鉴定中涉及工程造价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城市道桥与防洪,20xx(4):32-33.

  [4]李兴怀,王卫琴.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探讨[J].建设监理,20xx(4):33.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xx〕33号).

  [6]陈宽山.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合同法律实物[M].(20xx年11月第一版,书号ISBN978-7-5036-9906-1).

  优秀论文 10

  1、“药邪致病”理论的提出

  其一,医家妄以补法治病。张氏分析了当时医界盛传的六种补法,认为:“*补、峻补、温补、寒补、筋力之补、房室之补”等六法,“若施之治病,非徒功效疏阔,至其害不可胜言者。”如“疟本夏,伤于暑,议者以为脾寒而补之,温补之则危,峻补之则死;伤寒热病下之后,若以温辛之药补之,热当复作,甚则不救,泻血,血止之后,若温补之,必发肿痛焮痛……老人喘嗽,火乘肺也,若温补之则甚,峻补之则危。”此外,饮证,“补则痞闷转增”;风温,“若以温药补之”,则“发黄发斑,温毒热增剧矣”,以致“直视、潮热、谵语、寻衣撮空、惊惕而死者,温补之罪也。”其二,张氏明确指出:中药久服,必有偏胜。综观张氏汗、吐、下三法之论,虽皆攻字当头,夺邪为先,但每论之中均强调用攻之药,宜“中病即止”,不可久用。如其所述:“凡药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且为常用之品,但也不可常用,“言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必有偏胜。”张氏所谓“毒”,无非指药物久服必致偏胜,偏胜则出现副反应,甚或成为药邪而加重旧疾,抑或另致新病。《素问五常政大论》有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张氏承《内经》之旨,阐发更为明晰。

  综上所述,自服热药,妄投温补等,都是引起药邪致病的重要方面。基于这种认识,张氏尤注重药邪致病的剖析,倡言“药邪”说,丰富了中医病因学的内容。

  2、祛其药邪治案举隅

  披阅《儒门事亲》所载医案,因药致病或误病者不胜枚举,可见当时药邪致病确为普遍。张氏治病,虽力主汗、吐、下,以祛邪为急务。但面对临床药邪致病的实际,更竭力主张,治病当先祛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对因药而误的患者,首先祛其药邪之危害。《儒门事亲卷六》载案云:宛丘营军校三人,皆病痿,积年不瘥。腰下肿痛不举,遍身疮赤,两目昏暗,唇干舌燥。求治于张子和。张欲投泻剂,二人不从,后为他医温补之药所殒命。其同病有宋子玉者突然醒悟,敬邀子和为之诊疗。张诊而曰:“公之疾,服热药久之矣。先去其药邪,然后及病邪。”子玉曰:“敬从教。”子和乃以舟车丸、浚川散下之,次日病减三分,累至三百行始安。本案原属燥热,又误用温热,以致药邪、病邪并踞,张氏以泻下之法攻其药邪,而后病邪亦去,病始向愈。子和曾治一憎徒,“因阴雨卧湿地,一半手足皆不随,如遇阴雨,其病转加。诸医者作中风偏枯治之,用当归、芍药、乳香、没药、自然铜之类,久反大便涩,风燥生,经岁不已。”显然,因久服乳、没等药,已成药邪为病,张氏诊为“湿痹”,断“以舟车丸下三十余行,去青黄沫水五升;次以淡利渗泻之,数日手足皆举。”可谓先以下法袪其药邪,继以渗泄之剂袪病邪,双管齐下,乃奏其效。张氏不仅善用下法祛药邪,且常以涌吐取胜。《儒门事亲卷六》载案云:“棠溪立十八郎,病腰脚大不伸,伛偻而行,以数年矣。服药无效,止药却愈。因秋暮涉水,病复作。医氏使服四斤丸。其父仲安,乃乞药于戴人。戴人曰:*日服何药?仲安曰:四斤丸。曰:目昏赤未?其父惊曰:目正爆发。戴人曰:宜速来,不来则丧明。既来则策杖而行,目肿无所见。戴人先令涌之,药忽下走,去二十行,两目顿明,策已弃矣。比再涌泄,能读官历日。调至一月,令服当归丸,健步而归家矣。”此案亦属“湿痹”证,前医误以四斤丸(按:《和剂局方卷二》方,由炮附子、虎骨、木瓜、牛膝、天麻、肉苁蓉组成),痹证不愈,反致“目肿无所见”,张氏视其乃药邪所为,乃以涌吐之法祛之,以收胜局。同书卷六还载张子和治常仲明一案,常氏“病寒热往来,时咳一二声,面黄无力,懒思饮食,夜多寝汗,日渐瘦削,诸医作虚损治之。用二十四味烧肝散、鹿茸、牛膝、补养二年,口中痰出,下部转虚”,张氏断其证属“上实”,“以涌剂吐痰二三升,次以柴胡饮子降水益水,不月余复旧。”古一讲僧,病泄泻数年,“丁香、豆蔻、干姜、附子、官桂、乌梅等燥药,燔针烧脐芮腕,无有阙者。一日发昏不省……”张氏以瓜蒂散涌之,出寒痰数升,又继以他法调理数日而病除。

  3、“药邪致病”论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意义

  *贤岳美中说过:“中医治病,用药偏胜之性以疗疾之偏胜,因此峻烈之药,常在必用之例。不过医者当时时注意药物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否则为害不浅。”岳老此言,可谓是承子和“药邪”说而有得者。张氏“药邪致病”论即今所谓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的疾病,简称“药物病”,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理生理功能过程中,出现的与用药相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据大量临床观察和研究资料证实,药物可引起100多种药源性疾病和(或)综合征,有的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在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有250多万人,不合理用药占用药总数的11%~26%,因药物死亡者*20万人,药源性疾病呈明显提高趋势。儿科临床也不例外,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

  在我国,据20xx年参加国家药品不良监测的儿童医院报告数据显示,儿童因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12.9%,其中新生儿占24.4%,越是年幼儿童,用药不良反应越严重。据调查,因药源性入院小儿占全部住院儿童1.46%,高于国内外**比例。针对此现状,要杜绝小儿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儿科医生首先要熟谙小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用药的基本知识,如小儿药物分布、药物吸收、药物代谢、药物排泄等特点,次之要在预防措施上下功夫:

  ①明确用药指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每次处方合并用药尽可能减少,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用药目的明确,制定好给药方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病原学诊断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选用窄谱、低毒的药物治疗。如需联合应用,应该以疗效好,副反应小为原则,严禁联用对同一器官有毒性的抗生素。

  ②熟悉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在联合用药时,既要扩大抗菌谱,又要尽可能的减少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③对特定药物ADR要随时跟踪监控,根据血药浓度和临床表现及时调整给药方案。使用中草药也应如此,要熟悉本草的性味功用和主治范围,熟悉中药君臣佐使的配伍关系,运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处方用药,以充分减少“药邪为患”,既利于小儿疾病的正常恢复,又不至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c语言课程设计优秀论文 (菁华3篇)(扩展6)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实用五份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1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更多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目的,可以概括为学*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

  学*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统一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

  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

  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

  3.学*上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

  这个星期,我们迎来了c语言实训――一次至为重要的实训。在这个星期里,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着那20多道实训题目,遇到不懂的互相请教,或请问老师。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这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 通过c语言实训,让我加深了对c语言的了解,而不只是单单的在课本中学到的那些理论,*时乏味的课程,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编写,变的生动有趣,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比理论要难的多,当一个程序写完以后,经常会有很多错误而没法解决。不过,通过几天的实训,逐渐积攒了一些经验,有些错误可以很快就看出来。

  这次实训有很大的收获,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编写,将其转化成一些实用的技能。如果是一个程序写完一处错误也没有,会有种成就感,于是兴趣就来了,兴趣来了,自然学的东西也就多了,能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让我对c语言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层的认识。 c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学*,学了最基本的替换,然后扩展到循环,嵌套,条理很清楚,不是一个零散的知识,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如此,不过通过实训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自己写的写的小程序出了问题,不会解决了就叫老师帮忙,虽然说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碰到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是求助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所以以后要多多锻炼自己的信心和增加自己的能力,争取做到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程序编写与错误排除。还有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亲自编写一个陌生的程序的时候会有种无法下手的感觉,找不到突破口。通过实训,逐渐理清了顺序,对于简单的程序和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嵌套,循环,不在是看着一头雾水。其实只要理清了思路,把基础知识掌握了,然后有条不紊的分析,一步一步理解,c语言还是很有意思的课程。 自己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让我增加了对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讲,学*c语言最重要的是学*c语言的逻辑思维,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学*c语言都对自己的职业很有帮助,如果是从事编程工程工作的话。当初在初步接触c语言的时候,看着一堆“奇形怪状”的符号,觉得甚是无聊,通过这次实训,摆脱了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感谢学校安排这次实训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老师的循循善诱,最终让我们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实训课程,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次实训似乎是对我巨大的考验,程序在不慌不忙的进行着,按照我自身的进度,提前完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客观条件让我不得不在最后的时间里才上交的作业。每当我把程序写完以后,却由于每一台电脑的识别格式不一样而导致我所写的文件一次次的被损坏,尽管这样,我仍然没有放弃,最后还赶在截止时间到来之前上交了我的作业!

  这一次编写大作业的程序又让我感受到学程序可以锻炼缜密的思维了。因为*时练*的都是小程序,所以句段比较少,一些错误都很容易被检查出来,但是这次实训却是上百段的语句,难以检查,似乎也没有经验去怎么检查,那一刹那感觉到很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又不轻易的向老师询问,因为好像蛮简单,相信自己能够检查出来,所以我一般都是独立思考的完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在老师和与同学讨论下完成的。在编写程序中,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因为不管程序的语句是多是少,但是只要有一条语句或语法不正确,就不能使程序得到所需要的结果。没能够使自己编写出来的程序等到想要的结果,意味着这是一个不理想的程序,对于本次编写来说则是失败的。

  最后,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实训的机会。极高的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们现在的知识结构还很差,但是我们知道要学的知识,一靠努力学*,二靠潜心实践。没有实践,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剩下的时间里,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学*。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2

  经过一个学期的C语言学*,大体算是在这个编程语言上入了门,能够通过一些代码解决特定的问题。当然,每次成功将问题转换成代码都小有激动,虽然只是在黑框上输出了一些数字或是字符串。

  编程,虽然还不是很懂,但总感觉不只是学*知识这么简单,更多给我的感受是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人的一种能力,用自己的话来讲就是一种”代码能力“。对于同一个问题,让大家去解开答案,可能经过一些纸笔的运算都能得出结果,但是如何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代码,这就是一种能力,而仅仅是将问题转换成代码,这是较为浅层次的能力,更深层的便是通过优化代码让程序运行时间缩短以及减少可能出现的bug。

  如果只是单纯的学*知识,像是背英语语法知识那样去学*一门编程语言、背下代码规则(当然熟识理论知识是必须的),这样可能也可以初步懂得这门语言,但是在深入上却较为困难。我始终觉得学*编程,重点在于培养写代码的能力。就拿写文章来说,对于文字的认识,可能大家都懂,但是给定一个题目,写出来的文章质量就各有差异,有的人文章*淡无奇,而有的人的却是宏篇大论。编程也是如此,懂得了理论知识,就像是认识了文字,但是优秀的作家能将这些文字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佳作,优秀的程序员也是如此,能将大家都懂得的理论知识以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通过代码展示出来并使之可执行。

  所以,学*编程我始终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写代码能力的培养。而这种培养可能需要无数次重复的练*,在获取这种能力的途中,可能有一部分人会觉得枯燥无味,因为始终看到的只是在黑色框框里输出一些数字以及字符串。刚开始的自己也是如此,但是后来那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慢慢克服了这种困难。给自己以有难度但又不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来练*,这样可能能逐步培养起兴趣。当然,因为每个人程度的不同,要找到适合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本身就是一种困难。以己之愚见,作为在校学生,老师的题目首先就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根据教学进度,老师都会给出不同的题目,而在此题目中必不乏难题存在,此时google一下,你可能就懂得了怎么去选择有难度又在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了。

  在这个学期里写过的程序大概有八十多个,包括老师的题目以及网上的oj练*,行数在三千行左右,当然因为是零基础进来的,所以在起步阶段,“水题”的部分占所写的程序总量应该不算少,因为相信扎实的基础可能对以后会大有裨益。虽然说是水题,但是在练*的过程也发现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通过谷歌,一步步解决那种喜悦当然不必言说啦。编译器一直用的是Dev C++和Code:Blocks,中途也尝试过VS(作为新手总想试试鲜嘛),但是对于写C来说确实显得臃肿便放弃了。也试过几个编辑器,个人觉得atom和sublime的体验还是不错的,界面比较清爽,字体颜色较多能对不同部分代码加以区分。

  在今后的学*中希望能加强代码模块化的意识,可能现在提及模块化还显得偏早,但是意识总是早点树立会比较好。对于下学期要学*的面向对象的课程,总之加油吧。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3

  三周的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

  回想学*C语言 的过程中,既有快乐又有烦恼。

  从领到书的那一刻,我就很郁闷,《C 语言程序设计》到底事学什么的,有什么用。刚开始上课时,还在迷茫这门课程是用来做什么的。不过,这些感受都是在对这门课程不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来慢慢的接触多了,听老师讲的多了,了解多了,渐渐的产生了兴趣。尤其是学到语句和函数时,上机操作程序,经过编译,调试和运行后,出现界面,当时觉得很好奇,想真正的学好这门课程。通过半个学期的学*,我掌握了基本知识。

  下学期开始时,被通知要进行三周的课程设计。当时有点懵,感觉学的东西很少,很零散,不知该怎么练到一起,就要课程设计,是不是太难为我们了。

  第一天基本上都是在看书,把基本知识再熟悉一边。到了下午的时候,老师发过来三道练*题,从这几道练*题上我得到了不少启发,然后我们组把整个程序的思路理清了,开始着手写程序。

  第一周结束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收获挺大的,从一开始的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到把程序中的几个模块编写出来,心里挺开心的。但是,到了第二周,我们由不得不再次陷入困境。在整个程序的编写过程中。最难的就是修改和删除这两个模块,这也是我们第二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开始编写修改和删除时,很头疼,去向其他人寻求帮助,在别人的帮助和提示下,我编完了修改程序,但编译时老出错,修改后的内容将文本内的信息全部覆盖了。困难之时,我们组的其他人,帮助了我,完成了修改和删除。这样的话,整个程序基本上全部完成了,就剩下完善工作了。我们组写了两个程序,最后,两个程序相互组合,互补,大功告成

  虽然设计时完成了,但是我觉得其中还是由一些不足之处:

  1.警告句。程序中缺少一些警告句,例如:“是否真的删除(y/n)?”。

  2.重名的情况。由于考虑的不周全,没有设计遇到重名的情况该怎么处理。

  3.选择单一。我们设计的程序中,只设计了按名字选择,进行操作,忽略了重名的情况。

  整个程序完成了,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希望自己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

  短短的三周课程设计结束了,但是这段时间里,我又学到了更多C 知识,如:对象数组,string类,文件流等,同时我也被提醒以后办事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考虑周全。,也看到了团队精神和互帮互助的重要性。这一点会让我终生受益。通过三周的课程设计,我觉得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收获也挺大的,这三周过的挺充实!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4

  在设计打字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我们小组各成员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我们完成了打字练*的程序设计。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已经学*了《C 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但是我所学的知识最多也就是在做作业的时候才会用到,*时没有什么练*的机会,这次的设计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构思,和同学讨论并且不断查阅资料来设计一项程序。这次设计,不仅巩固了我以前所学的知识,还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掌握了更多的技巧和技能。

  C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在我们以后的学*和工作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学好这种语言,仅仅学*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经常自己动手,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多动手,经常编写程序,才能发现我们学*上的漏洞和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提高自己转化知识的能力。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首先对系统的整体功能进行了构思,然后用结构化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整个系统清楚的划分为几个模块,再根据每个模块的功能编写代码。而且尽可能的将模块细分,最后在进行函数的调用。我们在函数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不仅用到了for循环、while循环和switch语句,还用到了函数之间的调用。由于我们是分工编写代码,最后需要将每个人的代码放到一起进行调试。因为我们每个人写的函数的思想不都一样,所以在调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但经过我们耐心的修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了!

  一学期的学*成果,都体现在了这次打字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这个学期,我学得不算认真,一开始做感觉力不从心,但在几个同学的帮助和努力下,我翻阅课本,询问ACM大神,绞尽脑汁的情况下做完这个程序设计,我的自信一下子提高了。尽管对于有些人这种程序会很简单,可对我这个C语言初学者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次体验为以后的学*计算机的我们增强了信心。享受劳动成果的滋味实在很美妙啊!

  c语言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5

  从这学期开始接触C语言,它对于我来说就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就觉得这个东西我是用不着的,其实不然。从这次C语言的实训,我才认识到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运用了它,只是我们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一个程序它的产生与它的规律。

  在次过程中我们深刻的感触到团队的重要性,*时都没怎么认真,老师讲的东西我们也并不是都懂或者是上课的时候都没听,*时没在意,自然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脑子就不够用了。首先是小组的明确分工,自然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也是老师精心策划的结果。紧接着的调试,我才知道一个程序的产生是多么的不易,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这样的,并且我们也早已在享用它的便利,有了它才有了我们握着鼠标的一挥而就,才有了我们凌乱数据的一目了然与井井有条。

  一个程序就这么产生了,可是它仅仅是我们拿着老师设计好只是有那么点点缺失的程序的录入,要让我自己弄那么一个程序出来感觉真的是天方夜谭。在画我们自己挑选的版块的流程图的时候又一难题出现了,都不知道从哪儿着手了,从课本的翻阅到群组的讨论,其间大家都是互帮互助,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学识,共识了我们的智慧,还大大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老师一个个不厌其烦的指导,让我们亲自弄清楚每一个

  细节,了解每一个步骤,在脱口讲解与老师的提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不同的同学身上找出不同的问题,共享问题,共享智慧。记得我们老师也是微笑着对我们说“是不是这样才觉得真正的学了点东西?”。我们的回答是“对”。

  这次实训让我对C语言的学*又稍稍提高了那么点兴趣,不觉得它是那么的无聊与迷茫。让我从客观上认识到其实电脑还是不如我们人脑,因为他的心脏还是人来设计的。只是那些人他们的付出与他们的脑细胞和我不同而已。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