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l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l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词人。

  通过课前预*,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经典。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渔歌子》教学设计3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目标,请看大屏幕:

  1、 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 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 师:都读对了吗?把你认为不好读的字或词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好吗? 西塞山 鳜鱼 箬笠 蓑衣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著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 生3: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心中充满喜悦??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生1:鳜鱼在水中嘻戏

  生2:鳜鱼在水中说悄悄话

  生3:桃花上的水滴在河中的声音

  生4:闻见了桃花的清香

  生5:闻见了岸边青草的味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美的画面。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这些美妙的感觉融入到这首词中,好吗?找生读

  指导朗读:

  师:白鹭如此的纯洁、悠闲、自由自在,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看,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读出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张志和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微微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多么逍遥自在,读出那份无忧无虑。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深情的说:晨曦微露的早晨,张志和缓步来到西塞山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还有那淙淙的溪流声,如何不让他陶醉,如何不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走*些,走进张志和,走进词中意境,真切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展翅飞翔,忽而低悬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又峭立于树梢指头,忽而又飞向高空展现优美的身姿;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娇嫩,发出阵阵清香;水里的鳜鱼正是最肥美的时候,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荡舟江上,尽心垂钓;任微风拂面、任细雨飘飘洒洒,多么逍遥自在、从容快乐。同学们,把他的那种逍遥自在,从容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问: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预设:一幅美丽、迷人、春意盎然、令人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全班吟诵:

  师:让我们静静的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读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课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志和,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师:同学们,先自由的读一读,哥哥在劝弟弟干什么?(快点回家)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来催催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认真听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和”*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3、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

  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

  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

  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

  二、初读《渔歌子》。

  1、自由读,

  (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

  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

  3、师生配合读。

  4、齐读。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

  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

  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

  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

  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心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讨论: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欢这里美丽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

  3、同学们,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一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

  学生吟诵《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5

  【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

  能力训练点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1、通过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题:

  1、联系旧知

  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齐背。)

  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渔歌子》

  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这江南不止是让白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风味。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走*作者:

  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

  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

  4、诗、词的区别:

  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

  (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现。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

  5、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新“词”:

  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读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

  重点:“鳜、箬、笠、蓑”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

  三、细读品词:

  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

  a、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b、交流发现。

  c、同学们,这词中有这么多的景物,这么丰富的色彩,俨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请你再次读词,读到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或闻到些什么的时候,再停下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

  a、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

  抓住“山、白鹭、桃花、鳜鱼、流水、斜风、细雨”等景物进行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b、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再把这首词朗读一次。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

  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这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交流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

  a、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讲读。

  (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

  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四、诗词链接

  其实描写江南的又岂止白居易、张志和,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江南,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让我们一起走*它们吧。

  出示多个诗句

  读一读,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五、挥笔*作

  1、学生*作

  因为有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所以有了《忆江南》,因为有张志和对江南的喜爱,所以有了《渔歌子》。同学们你们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又随着诗人词人游赏过江南。请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

  2、交流*作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指导。

  六、拓展延伸

  必做题:

  背熟《渔歌子》,并默写一次。

  选做题:

  1 、收集有关“江南美景”的诗。

  2 、请你为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

  (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录:

  1、(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

  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锋(读好让你看到画面的那句诗)用杜甫的话说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西塞山前春意浓,千朵万朵压枝低。(读)水中闷得很,它们要出来透透气。(读)这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的,柔柔的。(读)真有意思,真悠闲。(读)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把这首词朗读一次

  a、我看到绿绿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还边飞边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开。在山前绽放笑脸。柳条在风中舞蹈。d我看到一条条肥肥的鳜鱼不时的从水中跃起。

  e、我看到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f我看见一个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钓鱼。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

  你对“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仅仅是因为风小雨小,不用回去吗?

  a、这么一点风一点雨,不用回去。

  b、这点毛毛细雨根本没什么关系。还穿着绿蓑衣呢。

  c、这里的景色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

  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

  是的,你们看。苍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鸥鹭,肥嫩的鳜鱼,有山,有水,有花,有鱼,有柔柔的风,有细细的雨,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没尘世的烦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安静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渔歌子》学生齐读《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l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l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词人。

  通过课前预*,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经典。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时空、拉*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5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时空、拉*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 词两首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

  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所作的画涂颜色,这就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要比那个生硬的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

  【设计意图】古筝曲的导入,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借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3)、并将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下整首词意的过程是学生将对词 “碎片”的理解整合的过程,是对词整体认识的回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渔歌子》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渔歌子》教学反思1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江南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形象,赞美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中,我紧抓情感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词的意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发现美景,体会词中美景

  词中所描绘的江上渔舟,*红桃,雨中青山,天空白鹭,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所以在教学时我通过图片、音乐充分地让学生进入到景美人爱的意境,让学生与诗人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师生互动,营造轻松气氛

  课堂是师生一起探究新知的一个领域,而学生学*的精神面貌又取决于课堂的气氛,因此我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将自己的感受、感悟、感情、感动融于其中,不露痕迹却不忘引导,学生也在笑声中、沉思中、感动中一起领悟。

  三、谈话交流,拓展加深体会

  以往教学诗词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通过逐字逐句理解意思,但这样显得呆板而枯燥,我先让学生读词圈出景物,理解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再通过想象画面对词入座,落实了字形、词义,整体结合起来,又把整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单调地解释诗意。再让学生由画中提到的景物想开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让词的内容内化为每个学生心中的画面。通过学生的用心感受,对词有新的认识以后,再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了。而结尾的拓展,学生也能比较容易地抓住重点的字词进入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通过对比也更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四、悟写结合,拓宽想象空间

  一篇教材要尽量大的发挥它在本位上的教学价值,而该词就可以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从单调的字面表达到色彩明丽的直观画面,从枯燥的文献资料到词中对话的深刻体会,这都是学生发挥想象,让思想深入其中的过程。为此,我在课上积极让学生图文结合,充分展开想象,使每幅生动的画面内化为语言,很好的巩固了内化语言的功效。

  然而,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的遗憾甚多:作为公开课,我准备得较为充分,但那天早上,临阵出了点状况,我没有时间调试好课件,导致该渲染气氛时的音乐,没能及时呈现,冷场尴尬,失趣不少。再者,我自身存在的一个弊端,上课老是前松后紧,喜欢自由,未秉承章法。没有做到教而有法,导致延时。加之课间音乐的打扰,让人不堪其扰,学生也无心听课,教学效果欠佳。总之,诗歌教学为古之经典传承,用哪种方式能将其发挥到极致,还是我要挖掘和进攻的方向。教学有法,无法而至极致。亟待与各位同仁互通有无,共同进步。请大家对我的这节课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恳请各位不吝赐教,我将不胜感激!

《渔歌子》教学反思2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教学这首词时,我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2、欣赏这首词所描绘的形象,体会这首词所蕴涵的情感。

  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准、读懂、读好等方式激发学*情趣,帮助学生“走*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看注释,写画面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词内容的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拓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说一说,使画面逐渐丰富,再在把心中看到的画面写下来,为展开个性化的朗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查了资料知道“唐诗素描”不同于对唐诗的一般意义的解释,它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用优美的文字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每一首唐诗描绘成一幅精致的写意画。

  那么《渔歌子》简单的27个字,就可以想象成:这是江南的春季。雨迷蒙了远天,西塞山躲藏在更深远的背景中,时隐时现。一行白鹭充当了这幅静物画中灵动的几笔,纯洁的羽毛如雪,擦亮了人们黯淡的目光。

  江面上,满河的桃花是季节写给流水的诗句吗?每一瓣,都是一个清丽动听的词语。鳜鱼不时跃出水面,肥美的身子一抖,又掉头钻入透明的水中,只留下几圈浅浅的涟漪。它也想读这首春天的诗么?

  视线的一隅,一只破烂的筏子泊在静静的江中。船头,戴青箬笠、披绿蓑衣的诗人,手握一杆没有鱼饵的钓钩,双目微闭,若有所思。其实,他钓的并非是鱼,而是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罢了。

  风用轻灵的细手,穿引着如丝的雨,悄悄为江南织一张嫩绿的地毯。

  真的好想做一只自由的鸟,从此栖落在那株岸边的小树,不再归去。

  这样,优美的唐诗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了,它们成了一幅幅亲切的画面在脑海永远不会褪色。

《渔歌子》教学反思3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悠远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展示了一幅色彩艳丽、动静结合的美丽画卷。“诗言志、词传情”,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寄托了作者厌倦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爱自由、热爱自然的情怀。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怎样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

  在确定教学内容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抱着教参,加上感觉去确定教学目标,而是先认真读了《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是这样阐述与教材内容相关目标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标年段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其中,“激发想象力,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些目标都是不可测的。必须转换成具体可测的教学目标。于是,我把“大体把握这首词的意思”转换为“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整首词的大体意思。”把“体会诗人的情感”转换为“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根据这些要求,我初步定下这样几条教学目标:

  1、诵读《渔歌子》,读出词的节奏、韵味,能有感情背诵。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境,对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能说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教学目标后的关键问题,就是采用何种方法促使目标达到最优化。我没有像以往急着去动脑设计教学,而是充分阅读了方智凡教授的《古诗教学新视野之意象与意境》、市教研室刘春老师的《“浅”诗深读的价值》、区教研室朱xx老师的《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教学古诗》等相关文章,聆听了特级教师高林生、优秀青年名教师高青对古诗词教学教法的解读,网络上观摩了特级教师窦xx的《清*乐村居》,王崧舟的'《长相思》、《枫桥夜泊》等名家的古诗词示范课,我写出了一稿、二稿、三稿……在经过我校领导、区教研室领导的指导之后,形成了以上教学过程。

  教学中,我认为本课有两个成功:

  1、反复诵读,层层递进。

  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生命,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悟情悟境,在诵读中欣赏抒情。诵读是诗词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标。初读时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击掌踏歌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感悟词境后的美读,要求层层深入,学生在游戏中、在赏画时入情入境,熟读成诵。

  2、感悟词境,授之以渔。

  诗词教学中,把握诗词的意境是个重难点。不讲,学生不得要领;讲得多了,自然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在此环节中,我紧抓住词的第一句“西塞山前白鹭飞”,通过想象阅读——“什么样的西塞山?什么样的白鹭?什么颜色?让画面动起来!让我们听到声音!”引导学生把景物一步一步说具体;通过比较阅读——杜甫《绝句》中“一行白鹭上青天”与“西塞山前白鹭飞”里的白鹭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西塞山“云雾缭绕”、“山色空蒙”的特点,使学生明白赏词也应该像阅读一样要联系前后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描述其他景物,自然是水到渠成。

  上完本节课我还有两点困惑:

  1、本节课只学了一首词,内容是否太少?而我又补充了两首同主题的词让学生课后赏析。只在课后进行拓展合适吗?会不会只是走过场?如何把握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落实课后的拓展?

  2、试讲时,我引导学生读出词的韵味,渗透了词的“*仄”特点。我告诉学生“*”就是第一声、第二声,“仄”就是第三声、第四声。读的时候遇*则声音拉长,遇仄声音缩短。区教研室领导在听了试讲后,建议我教学中不要渗透“*仄”的概念,果然效果要好得多。这让我对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渗透的“度”的问题有了思考。

《渔歌子》教学反思4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对学生强调学*诗词不但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主要分三个环节:

  一、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

  三、品析“渔翁”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首词浅显易懂,学生的理解没有遇到什么障碍。

  在想象画面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写景的词语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如诗如画的春景图。美丽的西塞山、展翅飞翔的白鹭、艳丽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微风拂面、春雨如丝……清新宜人的画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他们显然已经享受到文字带来的美感。接着,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中的“人”。学生抓住“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到他的悠闲自在,联系“白鹭飞”理解他渔夫生活的无忧无虑。我还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时局动荡、官场黑暗、退隐江湖、寄情山水,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明显更有感情了。

《渔歌子》教学反思5

  在《渔歌子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了解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词意,特别强调让学生比较同是描写江南春景的两首词的异同。

  但是从课堂效果来看,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结果——比较异同,忽视了过程的体验——朗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美景,体会词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乐趣。

  让学生初读正音,自学了解词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之后,就让学生比较和前一首词的异同,从学生发言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勉为其难地从表面说说想法。因为学生还没有很好地去体验、感受《渔歌子》这首词所描绘的江南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词的意境,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如何能够感受两首词的不同呢?课堂上如果让学生再多读读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感悟,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去感受词中的意趣。那么再和《忆江南》进行比较时,学生的感受会大不相同。不过,让学生直接去比较异同,对五年级刚接触词的学生来说,太理性化,难度也大了。不如换个问法:白居易和张志和笔下的江南各有特色,你更喜欢哪一幅呢?这样从学生的情感出发,触及了学生的独特体验,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词的初步鉴赏能力。

  其实,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雪》对比起来学*,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另外,古诗词的学*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学生徜徉在古诗词的王国中,课堂应当别具一番情趣。但是,学生没有被美的经典诗词所吸引,这与教师本身的文化素养有关,教学生词,教师就应该有一定词的积累,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的语言应有一种古典文化的魅力,给课堂营造一种学*诗词的良好氛围,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渔歌子》教学反思6

  唐代著名诗人张志和所写的这首千古流传的渔歌子,被世人一直所模仿然而却从未被超越,《渔歌子》教学反思。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本首词内容浅显,生字不多,词意境很美,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那样逐字逐句的翻译,没有一问一答让学生回答,没有过多讲述,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恰当的引导,丰富的地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以“读”为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味,节奏,体验诗人的情怀,“读”“想”结合教导学生学*诗词不但要读还要思考,理解词句的表面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读的形式,从一开始的指名读,范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到后面的配乐听读,师生对读等。达到在多种朗读形式中品赏佳句,体味情感,入情入境,熟读成诵。增加了学生们的学*兴趣。

  在诗词的学*中采用让学生闭眼想象画面的方法。问你看到了什么景色?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味道?在启发想象下,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教学反思《《渔歌子》教学反思》。回答的十分踊跃,不仅仅看到了诗词中连绵的西塞山,自由飞翔的的白鹭,盛开的桃花,潺潺的流水,肥美的鳜鱼,青色的箬笠,绿色的蓑衣,细细的春雨;听到了鸟鸣,闻到了桃花的花香,流水,风声,鱼的游动……学生陶醉的眼神,动情的描述,给我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声色合一,相得益彰的唯美画面。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不仅可以丰富对词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古诗词的学*一定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本节课我对张志和的生*和创作背景进行介绍,出示了张志和的兄长张松岭写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均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力浪起且须还。)这首词,并设计了和学生一起对诗词的环节。学生完全被带入了两首诗的意境中,最后有介绍张志和是一名直钓者,又问:“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学生立即答到:“钓到了快乐,钓到了闲适,钓到了自由……在此情此境中,学生深刻的感悟了,品出了“钓”中情。

  总之,给全镇老师上这样的公开课,我感受到了自己不足之处,开始的紧张,在上课环节上的不够衔接,对学生语言评价的不够丰富,自己教态的不够自然,然而这节课我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感受此次公开课到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也将会以此为戒勉励自己不断去学*,在教育教学上取得进步。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渔歌子改写作文实用二十份

  渔歌子改写作文 1

  鲜花盛开的春日,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西塞山。

  春天的西塞山,一眼望去满是刚冒出来的绿得发亮的嫩芽,碧绿的小草好像流水似的在整座山中流淌。山上有各种颜色的花儿:红的像一团团火焰在山间燃烧;白的像是在跟天上的白云相媲美……

  这时,一行白鹭正在空中展翅高飞,好像一道闪电划过晴朗的天空。左边的山坳上是一块桃树地,树上那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鲜艳,旁边是一条小溪,溪水正缓缓流着,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好像有人在弹奏着一首欢快的《小步舞曲》呢!

  顺着小溪,我们的视野来到了一条小河上。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响,不知谁叫了一声:“好大的鳜鱼!”我们这才想起来:现在真是鳜鱼肥美时节!我们这才发现那边的船上有一个渔翁,他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正在小船上垂钓,似乎在等鱼儿自投罗网。

  过了一会儿,天空忽然“变了脸”,下起了小雨,可渔翁却纹丝不动,似乎什么都没感觉到。看着这情景,不由让人想到了张志和的诗: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改写作文 2

  江南的春天,又如约而至。张志和驾着小船,在苕溪的碧波中悠然地垂钓。

  远处,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西塞山,山色朦胧,分外清秀。几只白鹭,划破长空,展翅高飞。随着一声清越的长鸣,它们消失在雾中,不知飞往何处。

  苕溪**,一株株桃花正嫣然而笑,粉红娇艳。不时有几片馨香的.桃花瓣,在烟雨蒙蒙中,落入碧波,似一只只小船,漂漂悠悠。一条条肥美的鳜鱼调皮地浮出水面,贪婪地吮吸着花香,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之中,嬉戏玩耍。

  此时的张志和正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端坐船头。他凝视水面,斜风细雨不时拂过他的脸庞,他不为所动,继续专心地垂钓。突然,钓竿一沉,他猛地一举,一条肥硕的鳜鱼正奋力地在鱼钩上挣扎着......

  张志和轻轻地把鱼放进竹篓,换上鱼饵,摇动橹板,小船又悠悠地前进。

  清风徐徐,细雨霏霏,雾霭沉沉。倏忽间,小船已消失在茫茫雾色中。只听苕溪水波上传来张志和的吟唱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吟声悠悠,渐远渐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也正是张志和心之所愿!

  渔歌子改写作文 3

  诗人张志和,来到了浙江省湖州西面的西塞山。这时正下着蒙蒙细雨。

  踏进碧绿的西塞山,迎面吹来一阵清风。张志和仰望蔚蓝的天空,几只雪白的鹭鸶鸟展翅高飞,不禁赞叹“这白鹭可真美呀,给天空增添了无限生机。”再向前走,简直就是仙境一般,粉红的桃花绽开一片片美丽的花瓣,像是在迎接他的到来。清澈见底的'溪水中,一条条肥大的鳜鱼不时跃出水面。张志和租了一艘小木船,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滋味。他拿着木桨在水中划动,尽情欣赏这绿树红花。突然他看到了一位一脸严肃,神情专注的渔翁正在钓鱼,他身穿绿色蓑衣,头戴青绿斗笠。张志和立马高声吟诵“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他把船停在岸边,走到渔翁身旁,彬彬有礼地对那位渔翁问道:“老伯,您看这天气,下着细雨,有时还吹来凉飕飕的风,难道您不想回家吗?”“不不不,你看那溪水中肥美的鳜鱼,我怎舍得放下。”渔翁若无其事地答道。

  张志和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老伯钓鱼这么认真。他忍不住吟诗一首——<<渔歌子>>,又对着渔翁大声朗诵:“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翁转过头来赞扬道:“好诗呀!”。

  渔歌子改写作文 4

  春天又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远远望去,那西塞山连绵起伏,山上的参天大树都穿上了绿衣裳,青翠的绿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只只白鹭成群结队地飞向天空,它们扇动着洁白的翅膀,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再看这儿,清澈的小溪潺潺流动,肥美的鳜鱼在水中来回游动,嬉笑着,追逐着,自由自在。那一片鹅黄处,传来了沙沙声,望去,原来是杨柳在贪婪地吮吸,那一树一树的嫣红,是桃花正在怒放。它向人们绽开笑脸,散发出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这时,天空中飘起了丝丝春雨,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与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有点腼腆。溪边的柳树桃树,都因为雨的洗礼而流露出它的灵性。树更绿了,花更鲜了,就连岸边的石头,都在雨洗之后,裸露出它的生命花纹。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花香与泥土的芬芳。柳树随着风跳起了春的.华尔兹。

  湖面上,荡着一叶扁舟。小舟上,一位渔翁头上戴着青色的箬笠,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手中拿着钓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镜子般的湖面,等待鱼儿上钩。

  夹杂着斜风,毛毛细雨还在下着,吹皱了一湖清水,吹开了小河的笑颜。在我眼里,雨不仅能洗涤人们的肉体污秽,安抚人的伤痛灵魂,它还给各种人以向往,以各种不同的满足。或许确实如此,那位渔翁才久久不愿归去……

  渔歌子改写作文 5

  春天到了,西塞山山明水秀,连绵起伏。在蒙蒙薄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了。山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清澈见底。只见几只白鹭展开洁白的羽毛飞翔着,有的拍了拍翅膀直冲云霄,有的在西塞山上环绕了几圈,不肯离去,好像在留念西塞山的美景,还有的飞了一会儿又停在河边的桃树上。

  一阵微风拂过,一瓣瓣娇嫩鲜艳的花瓣随风飘下,在风中打着转绕着圈跳着舞,然后飘落在*静的河面上。经过河水的浸泡,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远远望去,犹如一叶粉红的小舟。河中的鳜鱼是多么肥美,顽皮地跃上跃下,好像有无穷的力量似的,使河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

  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这个头顶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翁,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鱼儿上钩。瞧!他那专注的神情,聚精会神地盯着鱼钩。只见渔翁把钓线一拉,鳜鱼就被提起来了。

  渔翁看见这么肥美的鳜鱼,开心地笑了,又开始垂钓了。此时,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这春雨似牛毛如花针。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着。原来渔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翠绿的蓑衣,哪用怕着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着,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认为在这么如痴如醉的环境中不一定要回去。

  大诗人张志和看到这幕,吟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图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水乡烟雨迷蒙之中。

  渔歌子改写作文 6

  春天到了,西塞山山明水秀,连绵起伏。在蒙蒙薄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了。山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清澈见底。只见几只白鹭展开洁白的羽毛飞翔着,有的拍了拍翅膀直冲云霄,有的在西塞山上环绕了几圈,不肯离去,好像在留念西塞山的美景,还有的飞了一会儿又停在河边的桃树上。

  一阵微风拂过,一瓣瓣娇嫩鲜艳的花瓣随风飘下,在风中打着转绕着圈跳着舞,然后飘落在*静的`河面上。经过河水的浸泡,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远远望去,犹如一叶粉红的小舟。河中的鳜鱼是多么肥美,顽皮地跃上跃下,好像有无穷的力量似的,使河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

  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这个头顶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翁,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鱼儿上钩。瞧!他那专注的神情,聚精会神地盯着鱼钩。只见渔翁把钓线一拉,鳜鱼就被提起来了。

  渔翁看见这么肥美的鳜鱼,开心地笑了,又开始垂钓了。此时,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这春雨似牛毛如花针。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着。原来渔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翠绿的蓑衣,哪用怕着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着,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认为在这么如痴如醉的环境中不一定要回去。

  大诗人张志和看到这幕,吟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图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水乡烟雨迷蒙之中。

  渔歌子改写作文 7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扩写:

  轻轻地,悄悄地,春神踏着愉快的脚步欢快的来到了人间。

  就像一个旅者她漂泊四方,看它现在来到了西塞山的脚下。

  看,那里的白鹭一个一个,一排一排的向前飞,草,一直潜台词伏在土地的肚子里,偷听着有关春天的消息。

  春风带着南国湿润的淡淡花香把桃花抹的香香的,白里透红像羞红了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有的透出了黄色的花,开放的花像透出了笑脸。

  看那桃花彼岸的溪水中的鳜更是优闲了,在水中游来游去还在不停的吹泡泡呢,多有意思呀!四周阗然,尘嚣渐远,心静如水,可闻天籁。

  看,溪水上有几个渔夫正在钓鱼那!

  有一个渔夫身穿绿蓑衣,头戴青斗笠,那专心致致的样子,这不一会儿就钓到一个大鳜鱼。

  看他在斜风细雨中钓鱼,都被这美景吸引住了,都不想回家了。这么美丽的景色能不让人吸引吗?

  渔歌子改写作文 8

  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有一个西塞山,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一天天空阴霾,西塞山的附*出现了一行白鹭鸟,它们一个个张开雪白的双翅,高飞远去。在美丽的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游来游去的,在跟渔夫玩藏猫猫呢!这是一种淡水鱼,鱼肉很肥美,许多游客特别喜欢吃这种鳜鱼,渔夫也就常来这里钓这种肥美的大鳜鱼。

  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木船荡漾在水面上,船上有一位留着又长又白胡子的老爷爷,他头戴着一顶青青的斗笠,身披绿绿的蓑衣,静静地坐在船上,耐心的等着鳜鱼上钩。这时天气吹起小小的微风,下起了蒙蒙的小雨,细微的雨点轻轻地掉在水面上,泛起小小的涟漪。这可是鳜鱼出现的'好时候,渔夫忘却了回家,在等着好运的到来,期盼着有一个好收获。

  西塞山的风景好美吧,美丽的桃花,肥美的鳜鱼,高高的山梁,清请的河水还有垂钓的小船、渔翁。简直就是一个让人留恋忘返的仙界。

  渔歌子改写作文 9

  春天到了,西塞山山明水秀,连绵起伏,作文 改写《渔歌子》。在蒙蒙薄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了。山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清澈见底。只见几只白鹭展开洁白的羽毛飞翔着,有的拍了拍翅膀直冲云霄,有的在西塞山上环绕了几圈,不肯离去,好像在留念西塞山的美景,还有的飞了一会儿又停在河边的桃树上。

  一阵微风拂过,一瓣瓣娇嫩鲜艳的花瓣随风飘下,在风中打着转绕着圈跳着舞,然后飘落在*静的河面上。经过河水的浸泡,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远远望去,犹如一叶粉红的.小舟。河中的鳜鱼是多么肥美,顽皮地跃上跃下,好像有无穷的力量似的,使河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

  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这个头顶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翁,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鱼儿上钩,小学六年级作文《作文 改写《渔歌子》》。瞧!他那专注的神情,聚精会神地盯着鱼钩。只见渔翁把钓线一拉,鳜鱼就被提起来了。

  渔翁看见这么肥美的鳜鱼,开心地笑了,又开始垂钓了。此时,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这春雨似牛毛如花针。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着。原来渔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翠绿的蓑衣,哪用怕着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着,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认为在这么如痴如醉的环境中不一定要回去。

  大诗人张志和看到这幕,吟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图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水乡烟雨迷蒙之中。

  渔歌子改写作文 10

  春天里的一天,乡村里的一位渔夫坐在小船上钓鱼,渔夫旁边就是西塞山,西塞山前面有白鹭,白鹭只会在环境特别好的地方生存,因此说明西塞山这里的环境特别好。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的飞翔着,这么美的白鹭,肯定会想到一边看着白鹭飞,一边吃着鲜嫩的鳜鱼。鳜鱼特别美味,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鳜鱼是最美味的了。他们在水面上跳跃,好美呀!

  渔夫正在欣赏美景并钓鱼的时候,不知不觉的下了雨,这时渔夫头上戴着青斗笠,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帽子,身上披着绿蓑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雨披,那时雨越下越大,可是渔夫还在斜风细雨中安静的钓鱼。为什么呢?因为这时下着雨,鱼会露出水面来吸收新鲜空气。所以很容易就能钓着鱼,还有就是他不想破坏自己悠闲自得的心情。还可能是应该是要等钓完鱼,然后在家里一边吃着美味的鳜鱼,一边欣赏着美景,那是多么舒适的一件事呀!

  通过这钓鱼这一件事,肯定能体会到渔夫悠闲自在的心情、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改写作文 11

  春天到了,西塞山山明水秀,连绵起伏,在蒙蒙薄雾中若隐若现、朦朦胧胧,更加富有诗情画意了。山边有一条潺潺流淌的河流,清澈见底。只见几只白鹭展开洁白的羽毛飞翔着,有的拍了拍翅膀直冲云霄,有的在西塞山上环绕了几圈,不肯离去,好像在留念西塞山的美景,还有的飞了一会儿又停在河边的桃树上。

  一阵微风拂过,一瓣瓣娇嫩鲜艳的花瓣随风飘下,在风中打着转绕着圈跳着舞,然后飘落在*静的河面上。经过河水的浸泡,粉红的花瓣愈加红润,远远望去,犹如一叶粉红的小舟。河中的鳜鱼是多么肥美,顽皮地跃上跃下,好像有无穷的力量似的,使河面泛起层层细小的涟漪。 鳜鱼正要和桃花比谁游得快,就被一位渔翁设下的鱼饵迷住了。这个头顶青箬笠,身穿绿蓑衣的.渔翁,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静静地坐着,等待鱼儿上钩,瞧!他那专注的神情,聚精会神地盯着鱼钩。只见渔翁把钓线一拉,鳜鱼就被提起来了。

  渔翁看见这么肥美的鳜鱼,开心地笑了,又开始垂钓了。此时,绵绵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这春雨似牛毛如花针。虽然略有小雨,但渔翁微微一笑,依然在江边垂钓着。原来渔翁头戴青箬笠,身穿翠绿的蓑衣,哪用怕着毛毛雨呢?箬笠和蓑衣都是刚编好的,散发出淡淡的草香味。渔翁已经陶醉了。绵绵春雨在不停地下着,丝毫没有感染到渔翁的情绪。认为在这么如痴如醉的环境中不一定要回去。

  大诗人张志和看到这幕,吟出了脍炙人口的佳句: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山白鹭,流水游鱼,斜风细雨是一幅秀丽的水乡山水画。青山,碧水,白鹭,红桃则是这幅图中最美丽的颜色,一切都笼罩在水乡烟雨迷蒙之中。

  渔歌子改写作文 12

  这怎不让人兴奋,我沐浴了一场桂花雨;不管有多大压力、他都没有报怨过什么。我和哥哥姐姐去公园欣赏美景。"说完就向滑梯跑去,游泳池的滑梯可不是幼儿园的那种,这儿的滑梯有许多的弯道,人在滑行的时候还有水流伴随着在滑梯上流过,最刺激的是滑梯下面就是游泳池,一不小心耳朵里、鼻子里就要灌上水;

  这时,天空中飘起了丝丝春雨,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与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有点腼腆。溪边的柳树桃树,都因为雨的洗礼而流露出它的灵性。树更绿了,花更鲜了,就连岸边的石头,都在雨洗之后,裸露出它的生命花纹。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花香与泥土的`芬芳。柳树随着风跳起了春的华尔兹。

  湖面上,荡着一叶扁舟。小舟上,一位渔翁头上戴着青色的箬笠,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手中拿着钓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镜子般的湖面,等待鱼儿上钩。

  夹杂着斜风,毛毛细雨还在下着,吹皱了一湖清水,吹开了小河的笑颜。在我眼里,雨不仅能洗涤人们的肉体污秽,安抚人的伤痛灵魂,它还给各种人以向往,以各种不同的满足。或许确实如此,那位渔翁才久久不愿归去。

  渔歌子改写作文 13

  春天来了,一切事物都焕然一新。高耸入云的西塞山前飞着一只只白鹭,有的在扑翅膀,有的在天空中翱翔,还有的直冲河里捉鱼,展现它们无穷的生命力。

  在西塞山山脚,有一潭湖,湖水清澈见底,山倒映在水中,显得高大壮观,风不时的吹着,桃花片片凋落,花瓣随着风飘向远方,它们随风起舞,像一个个跳跃音符。在湖里,有许多鳜鱼、鲫鱼、草鱼······,它们在水里欢快的嬉戏,有的'累了,就躺在小石子上休息,有的在吐泡泡,有的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呢!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张志和来到了这里,他头顶着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坐在湖边悠闲地钓着鱼,奇怪的是,他的鱼竿是直的,而且鱼钩上不放诱饵,他盯着鱼竿,神情很安详。

  他心想:我年轻时,因才华出众,去宫里做了官,可后来遭人诬蔑,被撤职,过上了隐居生活,现在我成了渔夫,天天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这反倒还减轻了我的压力!因为我每天都生活在“世外桃源”,还享受着天堂般的待遇,你说呢?

  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可因为张志和已经沉浸在这世外桃源中,所以他久久不肯离去。

  渔歌子改写作文 14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又青又翠,山前的白鹭正在自由自在的展翅飞翔。此时已是三月,雪融水涨,溪边的桃花被风一吹,从枝上轻轻飘入溪中,说不尽的落寞…… 数只鳜鱼从水中跃起,溅起的水花溅到了我的脸上,说不出的'舒服!在这烟雨迷蒙的季节,钓鱼,不是一件很潇洒的事情吗? 抬头远望那小小的山村,这幸福的生活还能持续多久呢?

  渔歌子改写作文 15

  我被贬来到了浙江一带。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婀娜,没有尘世的喧嚣,真是自我放松的好地方。想起乌烟瘴气的官场,相比于这里多了几分浊气,少了几分闲适,进退之间,这一片天地,让我时不时想纵情放歌。

  一天清晨,我乘着小渔舟在挺拔的西塞山边这一片宁静的水域里悠闲地钓着鱼,风*浪静,船行稳处,任期漂流。真是自由自在啊!忽然看见白鹭从山前飞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美景为依托,真是美妙绝伦。

  桃树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这些艳丽的桃花散发着浓烈又不失优雅的香味,有的淡似雪,有的粉似霞,有的红似火,让西塞山的春天生意盎然。于是我打开一小瓶美酒,装了些桃花的香味进去,我品尝着“桃花酒”,浅斟一口,真是回味无穷啊!边品着美酒,边悠然自得的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好像所有的烦恼和惆怅都一洗而空。忽见水中几条大鱼在莲叶下欢快地游动,看得出来这是几条肥美的鳜鱼。鱼儿,鱼儿呀,看着你们自由自在地游水,我真想跃入这清澈的碧水中与你们一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畅游。

  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碧绿的湖面上起了一层薄雾犹如仙境一般。我放下手中的酒壶,戴上了青箬笠,穿上了绿蓑衣,拿起竹杆试着当回姜太公吧!在这被斜风细雨笼罩的青山绿水中泛舟垂钓,远离那斗得死去活来的官场,人生应当如此美好而又清净。不回了,不回了,让我陶醉其中吧!我不禁诗兴大发,吟诗一首,来与眼前景相应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改写作文 16

  红日东升,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渔夫家门旁高大的杨树上,枝叶被阳光镀上一层金红色,那么迷人。渔夫伸了个懒腰,打个哈欠,挑眼往窗外望去:

  远处,红日把那边的溪水染成金红色,风娃娃调皮的拽着河旁柳树姐姐的辫子,嬉戏着,打闹着。

  渔夫带上箬笠、蓑衣,出门去。这时,突然下起了如烟如雾的细雨。细雨在空中飞舞,落到地上,形成一个个浅水沟。雨丝细细的,既像绣花针,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又好像无数珍珠从天上飘飘渺渺的洒下来,还像无数只小手,打在枝叶的琴键上,奏出了一曲春天的赞歌。

  渔夫穿上绿蓑衣,戴上青箬笠,径直走向溪边。清澈的溪水打着浪花,渔夫坐上竹筏,拿出鱼竿,挂上鱼饵,一边放入水中,一边观察四周的风景:不远处的棋赛山前,几只洁白如雪的白鹭展翅高飞,不停地啼叫着;*处,桃花开得正旺,经风一吹,不免有些“粉蝴蝶”经不起折腾,像脆弱的少女一样,轻轻飘下,顺着溪水顺流而下。

  就在渔夫沉醉在这人间仙境中时,他的'鱼竿突然动了几下。他熟练的把鱼竿往上一提,一条鳜鱼已落入“口中”,这里的鳜鱼十分肥美。他再次把鱼竿放下,坐在细雨中垂钓……他不想回家,因为,这里景色美;他不想回家,因为,细雨凉风吹的他懒懒的;不想回家,因为……

  渔歌子改写作文 17

  春天来了,一切事物都焕然一新。高耸入云的西塞山前飞着一只只白鹭,有的在扑翅膀,有的在天空中翱翔,还有的直冲河里捉鱼,展现它们无穷的生命力。

  在西塞山山脚,有一潭湖,湖水清澈见底,山倒映在水中,显得高大壮观,风不时的吹着,桃花片片凋落,花瓣随着风飘向远方,它们随风起舞,像一个个跳跃音符。在湖里,有许多鳜鱼、鲫鱼、草鱼······,它们在水里欢快的嬉戏,有的累了,就躺在小石子上休息,有的在吐泡泡,有的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在窃窃私语呢!

  在这美丽的.景色中,张志和来到了这里,他头顶着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坐在湖边悠闲地钓着鱼,奇怪的是,他的鱼竿是直的,而且鱼钩上不放诱饵,他盯着鱼竿,神情很安详。

  他心想:我年轻时,因才华出众,去宫里做了官,可后来遭人诬蔑,被撤职,过上了隐居生活,现在我成了渔夫,天天过着快乐幸福的日子,这反倒还减轻了我的压力!因为我每天都生活在“世外桃源”,还享受着天堂般的待遇,你说呢?

  这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可因为张志和已经沉浸在这世外桃源中,所以他久久不肯离去。

  渔歌子改写作文 18

  今天的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白云悠闲地在蔚蓝的天空中飘逸。

  看今天的天气这么晴朗,张志和决定要去河边钓美味的鳜鱼。于是,他拿起用竹子做成的鱼竿,便准备开门往外走。突然,张志和停下了脚步,因为他心想:如果这么好的天气下雨的'话,那我就得拿好蓑衣,晴朗的天气也有变坏的时候。于是,张志和又回去拿上青色的斗笠和绿色的蓑衣,然后便安心出发了。他来到了河边,河边空无一人,只能听见流水哗啦哗啦的声音。他坐了下来,开始钓鱼。

  过了很久,也没有一条鱼上钩。这时,他又想:这些鳜鱼可能在湖中央,他们不来河边。他很想去湖中央,但没有办法。这时,他看到一条船,心里暗自高兴。张志和乘着船,滑到了湖中央,开始钓鱼。可是,他钓着钓着,万里无云的天空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于是,他穿上青色的斗笠和绿色的蓑衣,便有继续钓鱼。西塞山前,一只只白鹭自在地飞,桃花开得很旺盛,美丽极了。这时,有一条鱼上够了,张志和使劲一拉,一条肥大的鳜鱼从水里跳跃出来。张志和看见鱼上钩了,便把它放到了水桶里,高兴地回家了。

  渔歌子改写作文 19

  厌倦了官场的污浊,看穿了尘世的纷争,张志和隐居山林后常去江上独钓,因此有了“烟波钓徒”之誉。

  春天到了,西塞山躲进雾帐,悄然换上绿装。林中小鸟跳上树梢,唱起动人的歌谣。优雅的白鹭展翅翱翔,在山前翩翩起舞。

  桃花开得正艳,像娇羞的新娘披上了云霞般的红装。春风轻拂,花瓣飘飘悠悠,天使般降落在江面上。江水哗哗地奏乐,肥大的鳜鱼钻上钻下,兴奋地拍打出水花。一切美如画!

  张志和如痴如醉,口中念念有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着,一边将穿好饵料的鱼钩抛入江中。贪嘴的鱼儿上钩了,细长的鱼线绷得笔直,江面上荡起粼粼的波纹,张志和不动声色地收拢鱼线,内心塞满沉甸甸的喜悦。

  南风轻吹,船儿微晃,看样子要下雨了。早有准备的张志和并不惊慌,他放下鱼竿,凝望远方,心中生出感慨:人生几何?切勿虚度。我生何求?乐哉,悠哉!

  细雨从天而降,张志和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他极目远眺:西塞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胆小的白鹭不知飞向何方,迷蒙中已看不清岸边的'桃红柳绿,只有欢腾的江水还在一如既往地流淌。

  张志和兴致正浓,稍一沉吟,竟放开喉咙,引颈而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

  “扑啦啦”,又一条肥美的鳜鱼被拎出了水面,张志和收拾停当,乐呵呵地吟诵起他的《渔歌子》。

  “烟波钓徒”——果真名不虚传!

  渔歌子改写作文 20

  春天的脚步渐渐的*了,大地又恢复了了以往的蓬勃生机。看那棵高大而挺拔的垂柳,柔软的枝条上冒出来一个个绿色的小脑袋,它们被淡黄色的皮包裹着,像襁褓中的`孩子,却又好奇的伸出头,打量着五彩缤纷的世界。远看,柳树随风漫舞,像一位苗条的少女,正在摆动着长发,在小鸟的美妙歌喉下,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不知不觉中,一切景物都被此陶醉,就连小花也“东施效颦”,不由自主的跟着舞动起来。

  “春光无限好啊!”划着小舟在江心垂钓的张志和,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他看着这自然美景,不由发出感叹。

  “叽叽,叽叽……”他的耳畔传来一阵清脆的鸣叫。抬头仰望,只见天空中几只白露正在悠闲的飞翔。时快时慢,时高时低。叫声也时时变换着调子:时而高亢,似乎表现它满心的愉快;时而低沉,似乎赞颂美丽的景色;时而轻盈,似乎尽情展示它的歌喉。白露轻轻划过天际,留下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美。

  湖边的桃花,千姿百态,一阵阵馥郁的芬芳弥漫在湖四周;湖水潺潺的流着,波光粼粼,阳光下泛起阵阵涟漪。肥肥的鳜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着。一会儿吐出一个个;泡泡一会儿又摆动着鱼尾波动水面。

  突然,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张志和被清风拂面,被雨水打湿了额角,带来了无尽的凉爽与惬意,不禁举杯吟哦:“塞外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渔歌子教案合集10篇

  渔歌子教案 1

  一、教材简析《渔歌子》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一般的语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肃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仕,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浓浓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处于二、三学段的衔接期,学生的求知欲强。他们已经有了*四年的学*经验,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还应不断加强。学生在课内已学*了本组的前两首古诗,在课外收集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对于田园生活的主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对田园生活的诗情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一、认识4个生字塞、箬、笠、蓑,指导书写鹭等字。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三、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四、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惯。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课前准备(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张志和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初读,建构田园生活的主题

  (一)教师用语言渲染,用图片辅助,帮助学生对单元本题温故知新。

  (二)师生交流,理解词牌名。

  (三)请学生自由朗读词句,把词句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四)教师检查整首词的读音,重点指导塞的读音及鹭等字的书写。

  (五)请学生再读词句,指导读出词的节奏。

  【设计意图: 1.词这种体载在本册第一课中已经出现,学生对其特点已有所认识。通过师生交流,再次回顾词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对词的了解。2.扎实进行初读,扫清读音障碍,努力做到读不通顺,不开讲。】

  二、细读,走*田园生活的画面

  (一)请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回顾理解词意的方法。

  (二)学生自主学*,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中的见解。

  (三)反馈汇报对词意的理解。

  【设计意图:1.理解词意是体会诗人情感的基础。学生经过几年的学*,已积累了理解词意的多种办法。通过师生交流,回顾已有的学*经验,让学生自主学*,理解词意。2.汇报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词意,鼓励学生对词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赏读,触摸一颗眷恋的`内心

  (一)教师配乐范读,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人的不须归。

  (二)由不须归切入,让学生交流汇报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1.景美中感悟不须归。

  (1)请学生了解词中描写的景物。

  (2)教师配乐范读,让学生想象词中的画面。

  (3)学生交流想象的内容,教师紧扣画中的色彩及 飞字进行点拨,并引导学生用其他词语来形容春景。让学生通过多元品读,继而诵读,感悟画面的和谐与动态之美。

  (4)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初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2.鳜鱼肥中感悟不须归。

  (1)引导学生关注肥字,让学生交流从肥字仿佛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品读前两句词,感悟诗人用词的精妙。

  (3)回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悟诗人不须归的原因。

  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须归。

  (1)学生感悟斜风细雨,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词语形容春雨的特点。

  (2)学生品读,继而诵读第三、四句词,感受春景的宁静之美。

  4.让学生把感悟到的画面用文字描绘下来,并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画面的整体美。

  【设计意图:1不须归是词眼。抓不须归作切入点,是触摸诗人眷恋的内心的有效途径。2想象词中描绘的画面,是本课的教学要求。词句中描写色彩的词语有很多,因此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缤纷,在交流中体会色彩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3.诵写结合是本环节的特点。背诵的落实在于让学生在品读中达到熟读成诵。而小练笔则在学生对画面的感悟达到一定程度时,用语言文字再现诗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恋之情

  出示补充资料: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让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2.师生交流诗人的生*,教师补充对诗人的介绍。理解诗人不须归的是什么地方,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3.教师引读第三、四句词,提升情感。4.补充学*诗人的另一首《渔歌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词意,并朗读积累。5.回顾诗人生*的著作,师生带着对整着词的感悟,一起诵读《渔歌子》。

  【设计意图:1. 知人论诗,以诗带诗是教学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是本年级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梳理资料,补充诗人的资料,引导学生与诗人心灵的对话,感悟一份眷恋之情。2.补充学*另一首《渔歌子》,既起到积累田园生活的诗词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感悟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深化了情感。】

  渔歌子教案 2

  【设计理念】

  1、通过视频品味词的语言,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2、把握词眼“不须归”,以吟诵的方式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惯。

  【教学重点】

  学*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一首词,在学*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山、桃花、流水、鳜鱼和渔翁。随着这美丽的画面,我们还看到了一首优美的词,这就是千古流传的——渔歌子(课件展示:渔歌子)

  二、介绍作者

  师:“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它的作者是张志和(出示课件作者简介)

  三、初读诗词

  师:“渔歌子”这首词又名“渔父”或“渔父乐”,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这首词就是张志和在西塞山前垂钓时所唱的渔歌。

  师:现在就来学*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吧。

  师: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课件)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四、诗词讲解

  师:张志和的这首词轻描淡写,全词只有短短27个字,描绘出整个春江水暖、烟雨迷蒙的清丽景象。诗词就是这样,能用最少的字来表达出最多的内容。

  这首词开头两行是写景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在一片青翠的西塞山前,有雪白的鹭鸶在蓝天中飞翔着。溪水**夹着成片的桃花林,粉红色的桃花随着一丝清风翩翩落下,飘浮在水面上,无数肥美的鳜鱼在水中嬉戏、追逐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两行是描写渔翁的,渔翁头上戴着青竹笠,身穿绿蓑衣,迎着斜风,冒着霏霏的细雨在悠闲地垂钓,迟迟不肯归去。

  五、吟诵诗词

  师:如此优美的诗词,我们又该如何去颂读呢?

  师:在古时候词是用来唱的,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吟诵,它讲究音律感,讲究轻重变化。如果读得太快了,词中味道也就没有了。下面老师请你们听听古时候的人是如何吟诵诗词的。(出示声频课件)

  师:听完这段吟诵,相信大家对如何读好这首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在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也来试着吟诵几次。

  六、解答重、难点

  师:在吟诵完这首词后,也许同学们会有一个疑问,既然天下起了小雨,为什么渔翁还不愿意离去呢?

  师:前面我们在介绍张志和的简介时就曾经说过,他喜欢隐居,他追求的是一种悠闲自由的生活,他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他认为在山水间钓鱼是一件趣事,所以迟迟不愿意离开。

  师:虽然我们能理解张志和的这种心境,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不这么认为,他怕隐居的弟弟忘记回家,于是也作了一首词,词名叫《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是这样说的:

  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

  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这首词是哥哥回应弟弟的,他希望弟弟赶紧回家,不要再留恋这些美景,但张志和向往的就是这种悠闲的生活。他的垂钓,钓来的是清闲,是飘逸。也只有这样清闲飘逸的心,才会写出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师: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张志和的这首千古绝唱——渔歌子。

  教学反思:

  诗词讲究的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意象与意境是中国所特有的理解和概念。

  在引导学生走进张志和的“桃花流水”时,我们得品味诗人的心境了。

  1、张志和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呢?(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来体会。)

  2、将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与张志和的《渔歌子》对比欣赏,强调“狂风浪起且须还”、“斜风细雨不须归”,进一步感受诗人陶醉于山水的悠闲自在。

  3、张志和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说他钓的是什么呢?

  读到这里,我和学生们都早已身临其境了,任清风抚面,任芬芳扑鼻,只仰望白鹭展翅,只俯看桃花带露随流水……哪还怕什么“斜风”,早是水中一尾鳜鱼,张志和也钓起了我们心中的“清新、飘逸、悠闲自在……”

  是啊,学*我们古诗词,第一要能通过诗歌(词)的文字想象画面,第二要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来一同感受。这样,我们就可以和诗人一起完成诗作的“意象”和“意境”了。

  渔歌子教案 3

  设计意图:

  在学*《渔歌子》(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23课)以前,通过《忆江南》(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1课)的教学,学生已对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而丰实的语文实践,还原张志和这位诗词书画的大家“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的意境。丰满对此人张志和的认识,体会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有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背诵《渔歌子》。

  2、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烟雨江南,碧水蓝天,诗情画意,春意盎然(出示江南美景图片)唐代大诗人张志和就是在这里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渔歌子》(板书,齐读课题)

  2、教师简介词的内容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是的,“渔歌子” 又叫“渔父”, 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是一种词牌名。 “我们先前还学到过哪些词牌?”不同的词牌每句话的字数不一样,节奏和情境不同,所以又称长短句。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

  1、自由读词,练*读正确读流利。

  同学们,学古诗词,首先得把古诗词读通顺,还要读出节奏来。自己读两三遍,开始吧!

  师:读得非常好,请坐。同学们,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它是有节奏的,句子和句子之间也有停顿,同学们看(大屏幕呈现整首词),你能够把这首词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读出来吗?哪位同学试一试?

  (一生读整首词)

  读通句子(生朗读整首词)指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后三字,你们读词,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师生交换)

  2、师:同学们,学古诗词,读通了,读出节奏感了,那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得读懂它的意思。

  师:请同学轻轻地再读读这首词,借助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概意思。开始——

  (学生借助注释,自由说)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教师轻轻提示:可以借助注释)来,你说说看——

  师:同学们,这古诗词,懂得了它的意思,我们再来读,就会越读越有味。不相信我们就来试试看。

  3、师生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张志和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颜真卿说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那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的什么,用笔圈出来。

  师:请你说,他的.词中画了什么?(9种景物)

  师:9种景物按顺序数一数,西塞山……

  4、画景

  师: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框,谁能把这9种景物工整地写到框里,使人看上去像一幅画。比如说:鳜鱼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写在画面的最下方,如果在这个位置画蓑衣、箬笠该怎么画?(师指图的右下方)

  师:“笠”是生字,该怎么写?(请生上台写)

  请两位同学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其他同学把它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师:但是这个“鹭”字,也是一个生字?“鹭”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这个字有个诀窍,上面的“路”字要写得小一些,宽一些,下面的“鸟”字要写得窄一些,长一些。

  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的这幅图,看着看着,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词——《渔歌子》,我们一起看着板书朗诵一下。

  把你看到的这幅画读出来。

  渔歌子教案 4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和细雨,在江面上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你可以买本工具书,这些解释都有。例如教案、字词句篇等,挺好的,我们这的学生,都是在用,老师也在用

  是词,《渔歌子》是词牌名。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原文: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作者: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在网上搜点课件或教案,看看别人怎么教。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四、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教案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

  2、想象诗的意境,化诗为画。

  3、吟诗成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

  你发现了吗?对了,许多诗词当时就是被谱上曲子传唱开来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张志和的《渔歌子》。

  二、整体把握古诗:

  首先请听周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我读得怎么样? 指名上台划节奏。

  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试读几遍。

  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 报名读。

  齐读。读完整首诗,你认为他主要写了什么?

  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绪?

  三、细细品味古诗。

  下面,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这首诗。

  首先,请女孩子齐读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知道这两句中哪些字词的意思?

  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

  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报名读、齐读。

  如此美景,无人问津启不可惜?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呢?男孩子来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读了这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儿,你心中没有疑惑吗?

  渔人为什么不肯归去?

  1、钓鱼

  2、观景(“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乐也!”)

  张志和有个别称叫“烟波钓叟”,晚唐时期,朝廷昏庸,社会动荡,做官的张志和被小人诬陷,遭到削职贬官,从此他归隐山林自得其乐,词中的渔人可能指谁?

  如果说词中的渔人就是张志和自己,那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词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板: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多么开朗、豁达的个性!让我们尽情地读一读。同样是江边垂钓、同样遭遇陷害、贬官,老师这儿带来了另一首诗《江雪》,谁赖读一读?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聪明的孩子们,这首诗表达的还是高兴的心情吗?

  处事“寒江独钓图”,诗人将冰冷的心融入了这一片冰冷苍茫的天地间,多凄凉啊!

  下面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好吗?怎样使这副图摇身一变,变成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呢?大家出出注意吧!

  小结:多奇妙啊!同样的江边垂钓,同样的遭遇,但由于诗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表达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们看,烟雨迷蒙间,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色彩明丽却不失柔和,看似宁静却又充满活力。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淡远的山水画!

  如果我们今天不美美地来吟诵一番,启不辜负了它的诗情画意?谁来试试?

  齐诵。

  四、作业

  根据词作一幅画或写一篇散文。

  渔歌子教案 6

  教学目标:

  1、认识词中的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诗,走进词的美

  我们随着诗人那优美而凝练的诗句一路从“接天连夜无穷碧”的夏,“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秋,走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雨霏霏的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观景、悟情。

  二、读词,读出词的韵

  1、板书:张志和。张志和是唐代的词人,16岁就因才华出众而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和”。

  2、今天我们就将学*他写的一首词。板书:渔歌子。指名读。渔歌子和如梦令一样,都是词牌名,是古人用来表示音乐的节拍和旋律,有一定的节奏和韵脚。所以这里的“子”不能读轻声。再读“渔歌子”。

  3、同学们,请你拿好的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首词。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最少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第二遍,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儿词的韵味来,那你很了不起。

  4、检查初读效果。(指名读词,齐读。)

  A“鳜”注意读法和写法。

  B箬笠、蓑衣见过吗?你知道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是用草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图片)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张志和不仅词写的美,画也画得好。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就这样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请你闭上眼睛,用心感受这词中画。

  2、交流画面。你听出来了吗?这首词中还藏了一幅美丽的画呢。你在这画里看到了什么?

  (西塞山、白鹭,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桃花流水)

  白鹭飞:快读,带劲地飞,慢读,悠闲地飞,快活地飞。快活的白鹭成群地起飞了,咱们一起读……青山、白鹭,一动一静,这是一幅多么明丽、和谐的画面。

  鳜鱼肥:一个“肥”字道出了正是垂钓好时光。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这是一幅多么艳丽、生动的画面!

  斜风细雨:江南的春色,必定少不了“斜风细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觉?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如此美景,怎么不令人陶醉,怎么不令景中之人流连忘返。

  如果说,这就是张志和笔下的那一幅画卷,我们应该怎样把这些景物添在这幅画卷中呢?

  3、描绘画面。

  这山、这水、还有这雨中桃花,箬笠蓑衣,构成了一幅蒙蒙烟雨中的山水画。同学们,当我们挥舞画笔,你准备给这些画面图上怎样的色彩?

  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青箬笠,绿蓑衣:我们生活中所见的箬笠、蓑衣都是棕色的,为什么在张志和的笔下却是青色的、绿色的?难道是他错了吗?

  这青山、绿水,这一篇绿意盎然,让我们想起了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4、想象写话。

  张志和的《渔歌子》给我们呈现出来的这幅画面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你听——(流水、鸟鸣)

  甚至我们还能闻到春天的气息,你能闻到吗?(春天泥土的气息,雨丝拂过脸颊的气息。)

  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渔歌子》里的春天,到词中去闻一闻,用心去读一读吧——配乐

  5、拓展积累。

  (1)这桃花,这流水,不就是——细雨桃花水,轻鸥逆浪飞吗?来,咱们对读,你读画面,我读诗句。(师生、男女对读)

  (2)这斜风,不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吗”?出示句子,学生齐读。这不正是“斜风细雨不须归”嘛!

  (3)这细雨,也正是——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4)此景此情,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一曲《渔歌子》,学生读词。

  6、走进独钓者。

  这情、这景,让我们沉醉其中。我们似乎还忘了什么呢?是画中的人。青箬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是怎样的?(悠闲、从容、自在、快乐)

  是啊,青箬笠,绿蓑衣,藏着是一份悠闲和自在。来,让我们静静地站在岸边,任清风抚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吟起这一首《渔歌子》——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走进词人。

  就是这样一首《渔歌子》,词中有画,词中含情。张志和自称是“烟波钓徒”。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所以,他才能深情地写下《渔歌子》,读——

  可是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流连忘返,隐居不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你知道哥哥在劝弟弟什么?(这是在劝弟弟早日回家啊)

  2、和词悟情。

  现在,老师来当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用哥哥的词来劝,你们就用弟弟的词来答。

  一和: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二和:狂风浪起且须还。

  三和:且须还哪。

  一问:贤弟啊,你为何不归?

  二问:据说张志和在垂钓时是直钩垂钓,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哪?(美丽的风景,自在的生活。)

  你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人啊!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板书:心志*和)

  一读:明白了,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张志和就这样直钩垂钓,天天在溪流边,这溪流就成了他的一面镜子。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远离世俗的争斗,在这样和谐秀丽的大自然中自由生活——读

  二读:他是多么希望人们都能以自己的勤劳,换得这样一份安宁的生活——读

  三读:我们恍然大悟,张志和的垂钓,钓来清闲,出世。也只有这样清闲出世的心,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让我们再来诵读。

  五、延伸,研究“钓”之蕴。

  垂钓,正因为具有这样丰富的内涵,所以,历代古诗就有很多是写垂钓、渔翁的生活。

  出示几首古诗,学生齐读。

  让我们记住这位千古词人——张志和。记住这首千古绝句——《渔歌子》。

  渔歌子教案 7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鳜”、“箬笠”、“蓑衣”的音、形、义。

  2、理解《渔歌子》的词意,试着边读边想象,感受画面美,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朗诵诗词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欣赏、积累的好*惯。

  重点:

  理解《渔歌子》的词意,感受画面美。

  难点:

  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学会欣赏,诵读,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渔歌子》。

  2、《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古人用汉字表示音乐的节拍、旋律,这就是词牌。比如:念奴娇、清*乐、忆江南。有些词牌还能表示词的内容,比如,渔歌子,看到这个词牌,你会想到什么?是啊,渔歌子作为词牌们,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3、有谁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板书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后赐名张志和,后因事被贬,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能书善画,长于音乐。

  二、整体把握古诗:

  1、首先请听张老师把这首词读一遍。注意难读字的读音。

  抽读:鳜鱼青箬笠(竹子编成的像草帽一样的斗笠,所以是竹子头)绿蓑衣(草字头)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边读边在书上划出词的节奏。指名上台划节奏。请你读给大家听好吗?齐读。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张志和的好朋友,夸他: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垂钓者)(评价语:你关注到了这画里的人。 乐而忘归,乐不思蜀,你关注到了画里的颜色,如梦如幻)

  大家都关注到了画面的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桃红。色泽鲜明但有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让我们看着这幅画面,一起诵读这首词。齐诵。

  5、这画面不仅有动人的颜色,还有动听的声音。(播放声音)还有迷人的味道(出示桃花图)你听到了吗?闻到了吗?请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用流畅优美的句子写下来,要写出画面的色、声、味。(出示无字图片)

  6、学生写话。5分钟。

  7、指名朗读学生所写的话。

  8、这样声色味俱全的美景就浓缩在张志和27个字里。让我们一起有感情诵读。

  三、体会中心

  1、你对张志和有什么了解?(原名张龟龄,后赐名张志和,后因事被贬,隐居江湖间,自号“烟波钓徒”,能书善画,长于音乐。)

  2、也有一位被贬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出示《江雪》指名朗读。这两位被贬诗人在诗词中抒发的情怀一样吗?

  《江雪》这首诗中你读到的是什么?(孤独、寂寞)诗人将冰冷的心融入了这一片冰冷苍茫的天地间,多凄凉啊!

  《渔歌子》里你读到的是什么?(恬静、悠闲、闲适、淡泊、自由、对自然的热爱)

  3、你从这首词中的哪里读出了悠闲、恬静?

  (1)不须归:想象自己就是张志和,一行白鹭飞上天空,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清脆的鸟鸣,溪流的叮咚是大自然演奏的天籁之音。风来了,雨来了,你回去吗?(连指数名)不想回到哪里去?(家、官场里)远离世俗,寄情于山水间。

  (2)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在这里,张志和钓到了什么?(快乐、悠闲、自由、风光、愉快?)

  是啊,现在我们知道张志和志不在鱼,而在于山水也。

  预设:肥?(壮、大、胖)有什么感觉?(鲜、嫩、好吃)

  美景衬托美好的心情。

  这才有了千古名篇《渔歌子》让我们再次朗读,要读出味儿来。

  4、刚才我们了解到张志和本不叫张志和,而叫张龟龄,龟的寿命是很长的,张志和的父亲是希望他健康长寿。但我们从他后来的名字看,张志和的志向是什么?

  志和这两个字就是“心志*和”。这就是张志和毕生的追求

  心志*和就是张志和,心志*和就是渔歌子。

  老师带读:全诗。

  5、小结: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淡远的山水画!

  6、此词吟成后,便在民间传唱开来,而且还流传海外。就让我们再次聆听着千古绝唱。(播放歌曲)

  学生学唱

  四、拓展

  1、让我们带着对春天春景的向往和张志和的这份淡薄宁静,一起来欣赏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出示:《钱塘湖春行》《春日》

  自由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对这两首诗进行深入的理解。还可以收集更多描写春天的诗歌。

  渔歌子教案 8

  知识目标:

  1、 学*“塞”、“笠”、“蓑”三个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 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 词的意思。

  2、 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 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 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 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让我们回到了古诗国度之中。诗和词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来学*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课件出示诗与词的区别)

  师小结: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生展示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师相机点拨。

  二、初读,感知韵律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出示课件)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课件出示生字)。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生自愿组合读词。

  三、品诗,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读词,不但要把它诗正确读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情”读出诗中的“情”,作者的“情”更要读出你的“情”你的感受。

  2、你觉得诗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最能打开你情感的.闸门,放飞你多姿的想象?

  3、指名答,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词的中心句。

  4、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衰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写出了悠闲自得之情。)

  四、精读,想象意境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如此的留连不返呢?

  (白鹭、桃花、鳜鱼、微风、细雨)是呀,这是一幅多生动的自然的春天的景象,你有感受吗?(美)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难怪词人——

  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连不归,请同学们结合,张志和的资料来想一想。

  (因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职便流浪隐居于江湖,所以他不爱官场爱自由,更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这美丽的画面,闲适的情怀你能想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教师配合课件中的画面和音乐有感情的加入旁白:

  (词人张志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对江南春景深情赞助以及淡泊功名,流连山水的人性情怀,在词中表露无遗。你看,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远远望显得更加柔美,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鸳在山上低徊,引来了成群的鹭鸳轻盈的飞翔于山间、江上,也轻轻落于船头,与渔人一共荡舟江面,淡黄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中,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悠闲的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如此宁静又美好的画面,)难怪——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样一幅超凡绝尘的美景,词人张志和用他的千古绝唱将它释怀。

  我相信现在很多感想一定充满了你的不脑袋,你想怎样来理解这一首词中的意境呢?回忆一下,我们都用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文呢?

  生踊跃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读、有个性的理解诗词、准确的概括中心、色彩明丽的绘画、优美的填词演唱、编成朗朗上口的拍手谣。)

  学生讨论5秒钟,找出喜欢的方式,要求尽量与其它组不重复。

  师:在小组活动对老师希望你一定要抓住对诗的理解,出示(课件)。那么好了,快点行动吧。

  重点抓好词的理解,反复说透。

  汇报的顺序:一读,要求加入理解和情感;二解;三概括;四画;五歌谣;六唱。

  师小结:这么美的图画,这么悦耳歌谣,这么动听的歌曲,老师相信,对这首词你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让我们尽情的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吧!

  齐,老师也读

  师总结做情感的升华:你们的诗声让我仿佛再一次观看了绝美的画面,祖国万里山河美景不胜收,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写景的诗篇作为积累。

  在朗朗的诗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学*,我要祝贺每一们同学,你们不仅学*了《渔歌子》,还掌握了学*古诗词的方法。虽然词人已作古,但是你们让他的情,在我们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中粒粒再现,你们继承了他博大的情怀。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学诗吧,爱诗吧,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颗瑰宝只有在你们的身上才能尽显光华。

  渔歌子教案 9

  《词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忆江南》,理解词的意思。

  2.能对《忆江南》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两首词。(板书:3 词两首)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学生可根据“预*”或搜集到的有关词的资料自由谈。)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忆江南》

  1.介绍作者。

  (1)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曾学过他写的诗,你还记得吗?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吗?(让学生自由说,可根据以前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2)播放视频资料“白居易简介”。小结:白居易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3.解题: “忆江南”是词牌名,它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而白居易的这首词,内容恰与词牌相吻合。此时他身在洛阳,写的又是自己对江南春色的记忆,或许这正是作者选此词牌来抒写自己江南情结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仔细体会诗句,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词的意思,然后可欣赏插图。

  (5)有感情地朗读并练*背诵这首词,进一步感受词中所描绘的优美景色,感受作者写法之妙。

  三、布置作业 背诵并抄写《忆江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 检查《忆江南》背诵情况。

  二、学*《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3.自学。

  (1)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2)再读这首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学生看图描绘这首词所描写的景物。

  ③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白色的鹭和红色的桃花点缀其间,色彩本来极其鲜明,而由于斜风细雨的笼罩,却又呈现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孤寂与冷峭相比,这首词所表现的*和与怡悦,自然别有一番韵致。

  (5)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三、学*生字

  1.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读准本课生字的字音,记住字形的。

  2.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蓑”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能够背诵的就把两首词都背下来。

  2.请你为其中的一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可以画图画、水彩画、油画棒画、彩笔画,爱好画画的同学,请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书设计

  3 词两首忆江南白居易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案点评: 使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议、赏、用等方式激发学*情趣,帮助学生“走*古诗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词的意思。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动

  1.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和宋代诗人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

  2.同学之间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渔歌子教案 10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词

  师: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一首词,叫——

  生:(齐答)《忆江南》。

  师:请大家一起背诵《忆江南》,预备起。

  生:(齐背)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师:这节课我们再学一首词《渔歌子》,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板书:渔歌子张志和)

  [评析:这是学生第二次学词,从复*学过的词入手,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唤醒学生关于词的记忆。此时,教师不必再讲长短句、词牌名等词的基本知识了。]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师:“渔歌子”是词牌名,看到这个题目,你能猜一猜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吗?

  生1:可能写渔夫唱歌吧?(生笑)

  生2:不对,应该讲渔夫的生活。

  生3:写钓鱼的情景。

  师:词的词牌名与内容一般没有关联,但有些却有联系,如张志和的《渔歌子》就是描写渔翁的生活,表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仔子细细读上四遍,前两遍要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要注意把词读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

  [评析:词牌名与词的内容的关系比较复杂,三言两语无法说清楚。这里让学生根据“渔歌子”词牌名猜测词的内容,很有新意,设计比较巧妙。]

  师:自由练*朗读,开始。

  (生自由读《渔歌子》。)

  师:(课件出示《渔歌子》。)好,谁来读一读《渔歌子》?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

  生: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读的字正腔圆,真不错!“西塞山”的“塞”是多音字,念sài,“白鹭、鳜鱼、箬笠、蓑衣”四个词语中都有生字,但她读准了。谁再来读一读?

  (接着请三位学生读词,学生互相帮助正音。)

  师:想读的同学这么多,那好,我们一起读,开始!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很好!谁再来读一读《渔歌子》?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

  生:(朗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很好,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

  生:他在“西塞山前”的后面停顿了一下。

  师:你还注意到没有,他在读“桃花流水鳜鱼肥”和“斜风细雨不须归”时,哪儿停顿了?

  生:“桃花流水”、“斜风细雨”的'后面都停顿了。

  师:你们都听出来了吗?

  生:(齐答)听出来了。

  师:对,这就叫有板有眼。古诗词特别讲究音律和节奏,读的时候要有板有眼,像词人一样读。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有些孩子还随着节奏摇头晃脑的,有意思。来,我们模仿这些同学读。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评析:引领学生诵读是经典诗词教学之根本。按照朗读规律,一般要经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这三个阶段。因此,朗读指导也得体现这样的层次,要体现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认识过程,每次读要有明确的目的。上面的读是前两个层次——读正确,把词读得字正腔圆;读流利,读得抑扬顿挫,有板有眼。指导的技巧在于先读后导,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体悟。如“其他同学注意听,看字音读准了没有”,“你来读,其他同学仔细听,他在读词时,句子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得有板有眼?”“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在读‘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时候,哪个地方停顿了一下?”等等。在自然的引导下,学生不仅*得了朗读的基本技巧,而且对词意有了初步的感知,为接下来想象画面、理解词意作好了铺垫。]

  三、想象画面,深入感悟

  师:有那么一点词人的感觉了!这首词很优美,用古人的话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渔歌子》描绘的景象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老师读词,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配乐朗诵《渔歌子》,学生静听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谁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了一座山,叫西塞山,山前一行白鹭在飞翔。桃花开了,小河的流水里鳜鱼长得肥美。一个人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需要回家。

  师:这人在斜风细雨中做什么?请说完整。

  生1:哦,他在斜风细雨中钓鱼,不想回家。

  师: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2:是春天,我从“桃花流水”看出来的。

  生3:桃花开的时候,一般是阳春三月。

  [评析: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这是重要的阅读方法。尤其对于那些景美情深的课文,更适合于采用这样的方法。《渔歌子》语言洗练,词人用白描的手法,寥寥数语,勾勒出了动人的江南水乡图。

  从语言形式上看十分简单,但内涵却十分丰富,简洁的语言反而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这样边听边想象画面的做法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把文字转换成画面是需要语感的;二是有助于理解词的意思;三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师:对。是的,是春天,春天充满了诗情画意。想不想用简笔画画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画。

  (师生一起画画,教师画在黑板上。)

  师:画面配有文字才好呢!跟着老师一起书写。

  (师生一起书写“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教师随机作写字指导。)

  师:好,请大家指着各自画的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词的意思。

  (生各自说词意。)

  [评析:将画画、写字和口语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比较高明。这不是为了体现学科整合,而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要画好画,必须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而画画的过程,也是感悟词意的过程;在相应景物旁写词语,对照画面说话,这样的训练不仅新颖,而且有实效。]

  师: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词,最适合用美读了。像老师刚才一样读。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能给人美的感觉,但还不够。为什么呢?没有请词人来呀!面对此情此景,词人会说些什么?他心情如何?

  生1:他会说,“大自然真美,我被陶醉了。”

  师:好,你就是词人,陶醉地读。(生1读。)

  生2:他可能会说,“这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简直是世外桃源啊!”(掌声)

  师:你词汇丰富,知识丰富,还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尝试读出这种感觉吧!(生2读。)

  生3:我想他的心情一定是愉悦的,就是赏心悦目。

  师:好,你赏心悦目地读。(生3读)

  师:除了“赏心悦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词人的心情?

  生4:心旷神怡。

  生5:悠闲自在。

  生6:自由自在。

  生7:悠然自得。

  师:(指刚才答问的四个学生)请你们悠然自得地读一读。(生4、5、6、7读。)

  师:来,我们不看书,一起来吟诵。你就是词人,面对青青西塞山,看那白鹭展翅飞翔,身旁桃花烂漫、流水潺潺、斜风细雨,把身心放到词中间,读!

  生:(齐读)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评析:在读中想象,设身处地,感悟词情,读出词情,是这一板块的重点。词情如何读出来?先由教师范读,闭眼遐想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并把这样的景象用简笔画画出来,看到这样的美景,读到这样的美词,学生心中的美感油然而生。然后,把词人请进来,体会词人会说什么,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交流真实的感受。“好,你就是词人,陶醉地读”,“你词汇丰富,知识丰富,还知道‘世外桃源’哩。好,你尝试读出这种感觉吧!”“请你赏心悦目地读”,“请你们悠然自得地读一读”等等。学生的感悟发自内心,独具个性,读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这是真正个性化的阅读,完全以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为前提。]

  四、质疑问难,提升情感

  师:《渔歌子》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疑问吗?(生默读,思考。)

  生:我不懂“青箬笠,绿蓑衣”。

  师:你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释理解。

  生;我看了,但还是不明白。

  师:我知道了,像这样的避雨工具早已被淘汰了,所以你根本没有看见过。但没关系,这应该不影响你对整个词的理解。

  [评析:学生的第一个提问很有意思,粗略一看似乎不是问题,因为书上有“青箬笠,绿蓑衣”的注释。可学生为什么还要问呢?真的仅仅是因为没看见过这两样东西吗?其实,一实*老师上这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箬笠、蓑衣一般是棕色的,可是在这儿,为什么是青色、绿色的呢?我当时觉得这个问题有些牵强,所以没采用。但是,我还是可惜没有追问下去,因此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学契机。]

  生:为什么渔夫在斜风细雨中“不须归”呢?

  师:问得好!读一读词,想一想为什么。

  生:因为他戴了箬笠,穿了蓑衣,不怕风雨。

  生:因为他想多钓一些鳜鱼。(生笑。)

  师:词人张志和年少得志,曾经是朝廷命官,后来因得罪权贵被贬官,他干脆辞官不做,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过起了天大地大四处是我家的游历生活,以至常年不回家。他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下面,我来当哥哥,你们当张志和,我们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齐读)不须归。

  师:(指生)志和啊,你为何不归?

  生1:西塞山的风景太美了,我完全沉浸在风景里,不想回家。

  生2:我爱大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家。

  生3:春光这么好,我想多玩会儿。

  师:是啊,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来,知音们,让我们读出张志和的心声。

  (分小组诵读。)

  [评析:这一片段借用了实*老师的做法,觉得设计得好,能打动人,便采用了。事实上,简介词人的生*、性格,对于进一步体会情感很有裨益。和学生对读一节很有感觉,我和学生一方面被亲情感染,一方面又被亲*大自然的洒脱包围,读得投入、动情,读出了词的韵味。至此,读出感情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五、作业

  师:谁能用优美的词语形容江南水乡春雨中的景物?(课件出示*题)

  ( )的西塞山( )的白鹭( )的桃花

  ( )的流水( )的鳜鱼( )的微风

  ( )的细雨( )的斗笠( )的蓑衣

  ( )的渔夫( )的江南( )的景色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渔歌子作文实用十份

  渔歌子作文 1

  正是江南烟雨纷纷之时,明媚的春光在这里多了一份妩媚和婉转。秀丽清逸的西塞山独个站在那儿,深情款款地注视着身下流金映翠的河流。竹柳夹岸,晴岚倒影。一层云雾轻柔地罩着西塞山,迷迷蒙蒙,更是增添了几分美丽。张志和酷爱钓鱼,自号“烟波钓徒”。见到此美景,不由得钓兴大发,便甩出鱼钩,开始兴致勃勃地钓鱼。

  此刻的张志和坐在船中,自是觉得无比惬意。他的心思有一大半转移到周边美景中去了。三三两两的白鹭在水边悠闲地漫步,突然又齐齐地飞起,绕着西塞山翩翩起舞。河两旁,绿柳红桃。桃花开得正盛,一大朵一大朵艳丽地开着,红得美丽,红得绝伦。煦风吹过,携走几片花瓣,却不慎为流水所夺。风儿生气地拍了几下水面,就拎出许多小小的浪花。鳜鱼扭着肥胖的身躯,不时跃出水面来一探究竟。那荡舟小憩的张志和,握着鱼竿,欣赏着这幅活泼有趣的画面,不免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

  此时,天公不做美。密密的春雨下了起来,河面上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如烟雾的雨帘中,翠黛青山远,琉璃碧水*。张志和丝毫没有受到雨的影响,而是从船中取出淡青色的斗笠戴在头上,又拿出一件用蒲草编的绿色蓑衣披在身上,大有“一蓑风雨任*生”的味道。有了这些雨具,这点小雨用不着回家。张志和坐在小船内,微微眯起了眼睛。时而端起酒壶,灌上几口。“有景还须洒相伴嘛!”张志和这样想着。经过雨的洗礼,西塞山焕然一新,桃花也更娇艳了。“吾在此享用美景,定然羡煞神仙!”张志和很得意地想着,又饮了几口酒。此刻面对美景,他突然诗兴大发,就面对这青山绿水,朗声吟出了一首千古名篇: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作文 2

  春天来了,这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诗人张志和来到浙江省湖州市西郊的西塞山赏春游玩。

  诗人举目远眺,西塞山绿树成阴,像披上了一件绿纱衣。突然,几只白鹭从诗人的眼前飞过,冲上云天。这景象如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呀!溪水涓涓地流着,清澈见底,**的桃花盛开了,如同一片粉妆的世界。微风拂过,下起了桃花雨,花瓣随风四散,飘落在溪水中,落花流水两相知。水里的鳜鱼又大又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穿梭着,好像一只只水精灵在水里嬉戏着。

  远处一位渔翁,头戴着青色箬笠,身穿一件绿色蓑衣,白色的胡子直直地垂到了胸前,手握着一根细长的钓竿,端坐在一叶小舟中悠闲地钓鱼。转眼间,天上落下了蒙蒙细雨,春风细雨,霎时天地间蒙上了一层面纱。可是,渔夫还是端坐在小舟中悠然地钓鱼,仿佛忘记了回家。

  诗人张志和欣赏着这无边美景,诗兴大发,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渔歌子》诞生了。今天的人们通过这首诗,仿佛穿越时光,也欣赏到了千年前的春日美景。

  渔歌子作文 3

  春天来了,西塞山美得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山上的小草都纷纷探出头来,来向春姑娘问好了。远远望去山就像铺了一层绿油油的地毯似的,花儿也耐不住,纷纷来呼吸新鲜空气了,竞相开放,比比谁的姿态美,红似火,粉似霞,白似雪,它们散发出幽雅的清香,在微风中舞蹈,把西塞山装扮的五颜六色,看一眼,就能使你心情畅快。在这美景中,可把白鹭给吸引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好像在说:“好美,好美!”怎么看也看不够,悠闲自得的跳起舞来,舒展着自己美丽的身姿。

  江边的桃花也开得正茂,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有的围起圈来像在说悄悄话,有的一枝独秀,像在望远处的风景。一陈风吹过,树枝上的桃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一只只粉蝶,花瓣儿落入水中,就像一个个小桔灯。江水中,又肥又大的.鳜鱼在欢快的游动,你追我赶,可爱极了!它们偶尔吐出一串串水泡,好像在说:“春天真美!”

  这么美的景色,怎能不把张志和给吸引来呢?看!他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坐在岸边。不一会儿,下起了蒙蒙细雨,把张志和的衣服都打湿了,但他还是毫不知觉,继续坐在岸边垂钓。

  渔歌子作文 4

  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到了,爱好钓鱼的人们都到西塞山去钓鱼。就连老天爷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心情也变了,今天他老人家特别开心,不时的下起几阵春雨。

  张志和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西塞山前的湖边钓鱼,一人坐着一只木船在水里垂钓,他们几人有说有笑,一边钓鱼一边观赏西塞山的风景,阳光格外明媚,照在湖面上反射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张志和一行人沐浴着阳光在水中垂钓。虽然晴空万里但西边不时下几阵小雨,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天晴却无晴”啊!“哗哗!随着一阵声音只见几只白鹭展翅高飞,在这样的情景下钓鱼,真是无比的享受生活呀!

  在桃花夹岸边的溪水中,张志和运气真是不错,一会儿钓上来五条肥美的鱼厥鱼,正在向朋友们炫耀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好友们也不甘示弱,很快也钓上来了几条。

  云彩把太阳遮住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可他们依然没有尽兴,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继续在水中垂钓,不一会儿又大有收获,钓上来了十几条,这些足以让他们美餐一顿了。雨还在下着,淋在桃花上,溪水里倒映着美丽的桃花,张志和与犹未尽随手写下了《渔歌子》一诗。

  走时他情不自禁地说:“乡村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比惬意呀!”

  渔歌子作文 5

  动物世界其实和人类世界一样。古人云:禽有禽言,兽有兽语。动物也和人一样有丰富的情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柴犬,它们的模样虽不像博美那样可爱,也没有金毛那样温顺,可它却是最忠于主人的。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在远方工作的男人收养了一只流浪的柴犬,名叫“八哥”,可因为男主人每天都在外地工作,并没有多少时间陪它。八哥总是把主人送到火车站,然后目送主人离开。

  可有一天,主人并没有坐他一直坐的那班车回来。八哥就一直静静的等着。之后它又回家去找主人,主人也没有在家。

  几年以后,房子换了新主人,八哥依然在车站等着。有好心人喂它食物并想把它带走,八哥还是在等主人回来。

  当然,我们都知道,八哥的主人再也不可能回来了。狗狗对主人的忠诚远比我们对它们的照顾与爱要多的多。动物都是如此呀!狐狸爸爸可以为小狐狸撞得头破血流,这是父爱;母狼紫岚可以为了女儿与金雕同归于尽,这是母爱;还有忠犬八哥,这是忠诚……

  动物也有它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愿我们都能有八哥那样忠诚、美好的品质。

  渔歌子作文 6

  蒙蒙细雨中,天也才刚亮,却看不出一点早晨的阳光明媚。风吹着,雨下着,对面的西塞山在雨中隐隐约约地浮现着,一群白鹭在这烟似的雨中展翅飞翔,白色在眼前晃着一闪而过。

  走在河畔旁,偶尔望望河中,时而会看见许多新鲜的鳜鱼在水中跳跃着,摇动着大尾巴,显得格外自由自在;时而又会看见河畔边上的桃花纷纷飘下枝头,落进水里,形成美丽的桃花流水,彩色一直向远方流去。

  张望一阵,发现一个悠闲自得的钓翁乘一叶小舟,在湖中垂钓。他一脸恬静,似乎这人间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愁,一片小小山水就足以让他快乐好久。不闻人间是非,似乎人在此刻,心早已迷离山水间。正所谓“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于山水间”。轻轻哼着家乡小调,拿起酒壶小酌几口,那意境就连诗人也羡慕啊!

  身上的青箬笠、绿蓑衣在雨中宛如一小亭子,立于水中。一位书生对他说:“先生,时间不早了,请回吧!”

  他却说:“不急不急,还早呢!”回头仍旧望他的无限山水,只觉得如此多姿多彩。

  从早到晚,望上一整天也不厌倦,只为无限山水。

  张志和巧遇此情此景,写下了这《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作文 7

  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人间,西塞山美得像仙境一般。那粗大的树枝吐出了嫩芽,远远望去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绿纱衣。五颜六色的花儿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它们散发诂阵阵幽雅的芳香,在柔和的微风中欢快地舞蹈,弹奏着一曲曲美妙的yin乐, 把西塞山点缀得超凡脱俗。

  清新甜润的空气里夹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舒坦、畅快。在这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中,几只白鹭悠闲自得,它们借着人间这美好的春光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舒展着自己的英姿。江边的桃花梨花正开得分外妖娆!桃花的花瓣润如玉,粉似霞,轻如纱。梨花呢?白如绢,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人们常说它“嫩白应期雪,清香不让梅”。那亭亭玉立的梨花活像几位美丽的仙女啊!映山红一簇簇、一丛丛,迎风摇曳。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的游动,有的是偶尔浮在水面吐出几串珍珠似的小水泡,它们窃窃私语着,仿佛在说:“多美的春天啊!”

  空中飘着霏霏细雨。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划着一叶扁舟在江面上垂钓,瞧他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不正是被这美妙的美光所陶醉了吗?

  渔歌子作文 8

  春天来了!那西塞山上,远远望去,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波涛,一层层的涌向山顶。各种各样的.鸟儿叽叽喳喳地鸣叫,自由自在的飞翔;山林的深处,可爱的小动物正顽皮的蹦跳。

  看那山前的白鹭,有的轻快的摆动着翅膀,动作是那样的优雅,悠闲,俊美!有的或许已经飞倦了,栖息在树上!有的还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那池边嬉戏,玩耍呢!

  山脚下,小湖边,那娇艳妩媚的桃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香味。引来了无数的蜜蜂。湖水清澈见底,小鱼,小虾,小螃蟹们正做游戏呢。湖水缓缓的流淌,发出潺潺的声响,徐徐的流向远方。远处游来几只调皮的小鳜鱼,他们悠闲的穿梭于水草之间,有的还偶尔浮出水面,好奇的眨眼张望这水外的世界。

  湖面上,我正戴着那绿色的箬笠,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手里握着那细长的鱼竿。眼睛盯着那微波荡漾的湖面,专心致志的看着鱼竿,显得有点呆若木鸡了。我看着这大好河山,不禁拿出那美酒喝上几杯。望着这如诗的画卷,使我如痴如醉,心旷神怡。

  墨绿色的西塞山、潺潺的流水、悠闲的白鹭、粉红的桃花、*静的湖面、淅淅沥沥的小雨成了一幅如诗的画卷,怎能不使人陶醉?这时,我忘记了风,忘记了雨,忘记了回家,心中只有这如诗如画般的画卷!( 维加酒窖 - 维

  渔歌子作文 9

  春天来了,那峰岩重叠的西塞山上,远远望去,犹如绿色的地毯。各种各样的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唱歌呢!那山前的白鹭在自由自在地翱翔,有的一前一后,逆风飞翔,动作是那样的勇猛、矫健、优雅!有的成群结队地飞翔,仿佛在比赛谁飞的快呢,还有的飞累了,则栖息在树上,凝视着远方——

  在山下的江边,桃树抽出了嫩绿的枝芽,略带红色,还绽放了一朵朵粉红色的小花,远远望去,像是天空中的一片彩霞。它们在春风的欢笑着,抖动着,每朵花瓣都飘向江中,露出了她那含羞且神秘的脸颊。江中,还有两只鳜鱼,它们还不时露出水面,好像在好奇地望着周围的世界!江面上,一位渔翁头上戴着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正钻心致志地钓着鱼,他是那样的投入、悠然自得。春风轻轻地抚摸着渔翁的脸庞,春雨淅淅沥沥地洒向江面,渔翁陶醉在这美好的情景中,似乎忘了回家。

  渔歌子作文 10

  春天到了,一座高大雄伟的西塞山上长满了一棵棵小树,上面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鸟在那“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说:“真美呀!真美呀!”

  山前白鹭展翅高飞,有的在高空盘旋,有的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似乎在讨论问题,还有的在半空中,似乎是个巡逻兵,正在一丝不苟的工作。

  白鹭下方有许多美丽无比的桃树,上面的桃花粉嘟嘟的,像一张张绽开笑脸的小精灵。旁边的池水清澈见底,仿佛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水中那胖乎乎的鳜鱼最为活泼,有的在水里觅食,准备今天的午饭;有的在玩跳跃游戏,可高兴了!还有的好像在思考问题:为什么我们不是人,而是鱼?

  这时,一位渔夫划着小船过来了,他长着一双大眼睛,小鼻子,小嘴巴,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还有一对招风耳,带着青箬笠和绿蓑衣。

  鱼儿们惊慌失措,有的躲在船下,好像在玩捉迷藏;有的则躲在妈妈的身边,生怕被抓住。

  但不幸的是,有一条鱼被钓住了,急得挣扎,渔夫看到鱼竿在晃动,猛的一拉,提了上来。高兴地连连叫道:“太好了,太好了!”心想:这回可以饱餐一顿了。

  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紧接着又下起了雨,雨点陆陆续续地落在了他穿的那件绿色蓑衣上。仅管如此,垂钓的人也不愿回家。好像这里就是他的家一样。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