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l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l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词人。

  通过课前预*,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经典。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时空、拉*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5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

  设计思想

  《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

  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

  3.借音乐互动。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时空、拉*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

  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

《渔歌子》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3、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体会诗中的情境。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的意思,根据词中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付娜的古筝曲《渔光曲》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9 词两首

  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9课,请同学们拿出笔和本子,一起来写写这首要学的词《渔歌子》。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设计这个环节是学生初步熟悉词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正好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写字的能力。】

  3、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一)、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4、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读出韵味和节奏,读出自己的感觉,这正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文本的桥梁。】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过渡语:词的作者是张志和,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是他的好朋友,夸他:酒酣兴起,或击鼓,或吹笛,舞笔飞墨。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读懂词的每一句的意思吗?能不能它读成一幅画呢?

  2、示范:读着“西塞山前白鹭飞”,你读懂了什么呢?

  如果就让你来画这西塞山,你的山会是什么样的?你会为它涂上什么颜色呢?并试着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交流:

  生a:我会涂上绿色,因为山上有苍翠挺拔的树木,是绿的海洋。

  生b:我的山是翠绿色,因为我从“桃花”一词可以知道这首词写的是春天的景色,小草发芽了,但长得还不是那么茂盛。

  生c:我的山是五颜六色的,因为山上不只有嫩绿的小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各色各样的野花。

  生d:我的山前还会有白鹭在飞翔,我想把这些白鹭画成不同形状的,有的展翅翱翔,有的在呼朋引伴,还有的正要飞翔,这些小精灵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排成“一”字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为自己所作的画涂颜色,这就是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要比那个生硬的问题“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要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能激起他们表达的欲望。】

  3、播放轻音乐《渔光曲》,学生轻声朗读全词,理解其它三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出现的画面。

  【设计意图】古筝曲的导入,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交流:自己心中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借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3)、并将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写下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写下整首词意的过程是学生将对词 “碎片”的理解整合的过程,是对词整体认识的回归。】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阅读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1)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3.指导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了解词牌及词。

  1.我们说,唐诗宋词,它们代表的是我国古代语言文字艺术的巅峰。我们在这学期曾经学过一篇词,还记得吗?“江南好,……”

  2.多么美的江南春景啊,以至于白居易直到晚年都对这样的景色念念不忘。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新词。

  板书:渔歌子。读一读。这是个词牌名,词的格式有一千多种,词牌名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它与词的内容没什么关系。但《渔歌子》这首词却和《忆江南》一样,词牌刚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再读读这个词牌。

  3.从这个词牌,你读出了什么?(引导体会“歌”)“歌”的是什么?再读。

  二、读会。

  1.来,孩子们,咱们一起去看看,张志和为我们展现的是怎样的一副画面。老师相信你们的自学能力,咱们先自己读一读张志和的这首《渔歌子》吧。读诗吟词得讲究字正腔圆。开始吧!

  2.指读。点评。(板书:塞、鳜、蓑)

  3.知道吗,词最初是用来配乐的,是用来唱的,咱们现在边打拍子边歌一曲。(上阙)点评,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4.古人将脚打节拍称为“踏歌”。不是有“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诗句吗?来,今天,我们也来踏歌。读(下阙)。点评。

  5.所谓“手舞足蹈”,这是情到深处、兴致高昂的一种表达。起立,手舞足蹈,读。

  三、读懂。

  1.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张志和,唐肃宗时有名的才子,不仅是诗人,而且还是画家。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渔歌子》,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板书:春天)

  是啊,这一定是春天。读(春的喜悦)。还从哪里可以看出呢?

  斜风细雨,这是春天特有的柔和的景色啊。读(柔和)。

  草长莺飞,百鸟争鸣,这是春天了。读(两行)。

  是啊,只有新鲜的竹叶和草,才是青绿的,才可能有“青箬笠,绿蓑衣”。读(两行)。

  春天来了,青山、绿水、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单看这颜色,张志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热闹的春天美景。

  3.渔翁想回去吗?哪里说了他不想回去?是啊,不须归。不须归就是不想归,不愿归!(板书:不须归)为什么不须归呢?

  4.美!说得好!(板书:美)现在,你就是渔夫,你来吟一吟这首词,看看,你觉得什么最美?

  第一行: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白鹭”?(课件)从“白鹭”联想到了什么?不是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说法吗?试读,看看,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指读。指导读。(心胸开阔、意境高远)

  青山为背景,映衬着高翔的白鹭,真美!难怪渔翁“不须归”!

  第二行:读。

  看、怎样的桃花?(追问)(艳若朝霞)闻、怎样的桃花?听,怎样的流水?(缓缓的,淙淙的,粼粼微波)(课件)是这样吗?桃花夹*,流水绕青山。这一静一动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啊!

  再看看,水中有什么?怎样的鳜鱼?由“肥”你仅仅想到的仅仅是大吗?还想到了什么?(味道鲜美)汉字真巧妙,一个字,就使人增添了无穷的想象。水中还有什么?试读,指读,指导读。

  这一行中的景物真多!想要读好,可真不容易,谁再来读读?

  读。景美,物美,真是“不须归”!

  后两行:读。

  看看,“箬笠,蓑衣”指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穿戴?箬笠是渔翁的箬笠,蓑衣是渔翁的蓑衣,此时,渔翁已融于山水,融于画面,也成了画的一部分。读。

  杜甫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微风徐来,细雨濛濛,真美!试读。再读。

  能在这样的美景中垂钓,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若你是渔翁,你会怎么想?读。

  (课件)青山、绿水、白鹭、红花、斜风细雨,以及和景物已融为一体的渔翁,这样的美景,这样无拘无束的心境,真是“不须归”啊!

  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向往的不就是这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吗?你是张志和,你是张志和,我也是张志和,咱们都来当当张志和吧!指读,指导,范读(课件),试读,齐读。

  四、内涵升华。

  1.张志和所处的唐肃宗时期,唐朝已经在走向衰败,张志和看不惯当时官场的黑暗,于是辞官而去,隐于江湖。词中的渔翁其实就是——(……)

  2.张志和有个哥哥,觉得弟弟才华横溢,不施展很可惜,于是也给弟弟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也是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课件)所谓“一唱一和”,这“和答”是对张志和《渔歌子》的回应。

  读。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一个字(还)。

  我就是哥哥,你们就是张志和,我也来催催你们,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

  师生对吟。

  为何不归?(重复)

  3.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据他的好友书法家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鳜鱼吗?

  但他却说自己钓到了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志和志和,心志*和(板书)。隐于山水,才足以淡泊明志;隐于山水,才能够宁静致远。

  4.同是垂钓,我们曾学过的柳宗元的诗《江雪》(课件)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又有何不同呢?咱们一起来品味一下吧。自己读这首诗。

  有什么不同?(体裁、季节、心境)读《江雪》感受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5.看来,张志和比柳宗元更豁达乐观啊!据记载,张志和,终身没再做官,他祭三江,泛五湖,移情山水。他的这首词还流传到日本,对日本的诗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6.让我们再读《渔歌子》,(课件)体会一下春暖花开的江南美景,体会一下张志和超然化外,自由自在的心境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2

  教材解读:

  《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

  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

  一、温*旧知巧引新

  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

  (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二、初读古诗要流利

  1、学生初读词。

  学*古诗词,首要的是读通顺,在此基础上还要读出一定的节奏。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词,读三遍,第一遍要读得一字不错,字正腔圆;第二第三遍读,要着重体会其中的节奏。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读,重点检查是否读得通顺。

  (2)尤其注意多音字“塞”的读音,出示“塞”的三种读音,分别组词。

  3、指导学生感受词中的节奏美。

  读古诗词光读通顺还不够,还要注意节奏,词与词之间、句子和句子之间都有一定的停顿。 指名读,划节奏。

  4、师生合作读:师读上半句,指名一生读下半句。

  5、齐读,注意节奏。

  【设计意图:初读古诗,首要的就是做到通顺、流利,并感受其中的节奏美。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来达成初读的目标。】

  三、情景交融明诗意

  1、理解意思。

  请同学轻声地读这首词,结合课前的预*,理解词句的意思。

  2、指名汇报。重点指导:箬笠、蓑衣(从形声字的角度理解)不须(与“不需”区别)等词语。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词。(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等词语的基础上理解词句和整首词的意思。)

  【设计意图: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难懂词意思的基础上来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4、想象,品出词中画。

  赏画:再次静静地品读这首词,划出词中景物。

  (1)学生交流:词*写了几种景物?

  春天的景物千千万,为何作者独独钟情于这几种呢?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颜色美。

  (2)走进词所描绘的意境。

  l再读这首词,我相信这迷人的春光中你一定还能听到些什么,甚至是闻到些什么。

  l反馈交流: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l带着你的想象再来读这首词,把自己想象成悠然自得的词人张志和,在你眼前展现的是怎样美妙的世界?

  生充分交流,身入其境!

  5、联系画面,加深理解。

  静静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画面:斜风细雨中,这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正悠然自得地钓鱼呢!孩子们,你能形容一下这位渔翁的神情吗?引导学生揣摩、想象渔人的神情。

  6、指导有感情朗读、背诵。

  (1)自由练背

  (2)指名背诵,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7、齐诵。

  【设计意图:在初步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等景物来感受词中画面的美,并通过联系画面、融情想象等多种方式为学生走进诗人内心作铺垫。】

  四、巧对词作悟诗情

  1、走*词人。

  通过课前预*,你一定对词人张志和有所了解,谁来简要地给大家介绍介绍。

  师总结: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一些官场纠纷被免去官职,从此再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

  2、师生和诗,悟情。

  张志和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来和其弟《渔父》,我们一起来和诗。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读懂哥哥的意思了吗?

  (2)好一个“不须归”!弟弟啊,为何不归? 练*:哥哥,因为 ,不一定要回去啊!

  (3)兄弟啊,听说你是直钩垂钓,也不放鱼饵,你钓到了什么呢?

  【设计意图:课前预*中,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张志和,教学中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由此引出本课拓展的词《渔父》,巧妙地升华学生对“不须归”的理解,品出钓中情。】

  五、当堂检测求完善

  1、有感情地诵读词作《渔歌子》。

  2、根据词作内容填空:

  1、《渔歌子》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 。这首词描写了 、 、 等景物,抒发了词人 的情感。

  2、边读边想象《渔歌子》所描绘的景色,把你头脑中那幅优美的画用文字描写下来。 六、拓展延伸亲经典

  1、歌曲欣赏《渔歌子》

  雨中青天,江上渔舟,天空白鹭,*红桃。山美水美生活更惬意!让我们一起醉在《渔歌子》中——歌曲欣赏。

  2、这首词流传至今一千多年,文人墨客们都争相填写传唱。建议孩子们课后登陆相关网站,阅读唐宋两朝诗人所写的《渔父歌》,进一步亲*经典。

  【设计意图:以歌曲欣赏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以网站的推荐激起学生后续阅读的欲望。】

《渔歌子》教学设计3

  一、揭示课题,了解词牌名。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渔歌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叫)渔歌子

  师:读得好,好在“子”的读音非常正确,因为“渔歌子”是词牌名,所以读三声,千万不要读轻声。再读!

  师:同学们,词牌一般来说它规定了词的形式,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但本首词正好是词的内容的体现,那就请同学们猜猜“渔歌子”的含义吧。

  (“渔歌子”顾名思义,就是渔夫打鱼时唱的歌)

  师:唱歌,心情一定是高兴的,让我们美美的再读课题。

  齐读:渔歌子。

  师:渔夫打鱼,究竟唱了什么呢?在进入正式学*这首词之前,请先看我们的学*目标,请看大屏幕:

  1、 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词,并能达到背诵。

  2、 我能简单的说出整首词的含义,感悟诗词语言的丰富意蕴,体会渔夫悠

  闲自得的生活情趣。

  师:齐读一遍好吗?学*目标,预备起!目标我们每个人都清楚了,那,你能达到这些目标吗?(能)声音洪亮、信心十足,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自学指导,我们一步一步达到这些目标,好不好?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一):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一)出示课件: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听录音,要认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思考:读者用什么样的心情在读?并试着模仿一下,听后要比赛谁模仿的最像,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再来听一遍,注意每个字的读音和老师的问题。

  预设:

  老师征求一下同学们的意见,你们是愿意马上就展示一下还是自己先试着读一会儿?

  师:同学们,课上最动听的莫过于朗朗的读书声了,找同学读读这首词? 师:都读对了吗?把你认为不好读的字或词带领同学们读一遍,好吗? 西塞山 鳜鱼 箬笠 蓑衣

  (纠正)再找一位同学,正确的、字正腔圆的读一读。

  师:恩,同学们,读诗词讲究吟诵,因此,把语速放慢一些会更好,再试一试——

  师:语速还要慢,声音再响亮一些。 师:为了让同学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能读出自己的感情,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词,古代是用来唱的,是懂音律的人先写好曲子,再填入词,相当于现在的歌词,既然是用来唱的,读词可就有讲究了,古人吟诵有一定的规则:每个字的长短都有讲究,一般一二声的字读长一点,,三四声短促一些,来我们一起读。我读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注意与老师一样的节奏,一样的语速。(换位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是那么有感情,你们不但模仿得像,还读出了自己的感觉,说明你们对这首词也理解了不少,下面我就要考考你们了,请看自学指导(二)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110页书本注释,看插图,看看你能读懂哪一句,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能用自己优美的语言,说出所有诗句的意思。

  预设:(师照著名单,随便叫人)

  师:同学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读懂哪句就说哪句。

  师鼓励:同学们可真棒,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能说出词的含义,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三、细读体悟。

  师:同学们,一首好的诗词,它不仅仅是诗词,我们还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来欣赏。同学们,回顾一下,画中有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还有一个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下面我们共同迎接更高难度的挑战,请看老师给大家提供的自学指导(三)

  张志和的《渔歌子》,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幅画中,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优美的音乐,听老师读这首词,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物?你又听见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小提示:从景物的颜色、动物的情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发挥同学们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三分钟后,看谁说得好)

  生汇报

  预设:

  生1: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

  师:“连绵起伏”这个词用得很好。就这样,还有谁来交流?

  生2:我仿佛看到了连绵起伏的西塞山前有几行白鹭在自由自在的漫舞?? 生3:我仿佛看到了老翁的鱼篓里装着自己亲手钓到的鱼儿,心中充满喜悦??

  师:都说“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可是,我似乎听见了??也闻见了???

  生1:鳜鱼在水中嘻戏

  生2:鳜鱼在水中说悄悄话

  生3:桃花上的水滴在河中的声音

  生4:闻见了桃花的清香

  生5:闻见了岸边青草的味道。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把短短的27个字,想象成那么丰美的画面。难怪张志和的好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这样称赞他的词“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同学们,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这些美妙的感觉融入到这首词中,好吗?找生读

  指导朗读:

  师:白鹭如此的纯洁、悠闲、自由自在,语速再慢些,声音再轻些。读出那份悠闲、宁静。

  读----西塞山前白鹭飞

  师:桃花红、溪水蓝、鳜鱼跳、看,欢快的鳜鱼自由自在游动于水中,似乎要跃出水面,读出鳜鱼的欢快!读—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张志和头戴青竹笠、身披绿蓑衣,迎着微微斜风、冒着霏霏细雨,遨游在大自然的画幅里,多么逍遥自在,读出那份无忧无虑。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一个"斜"字,写出了春风的柔,春雨的细,风再轻些、雨再小些!。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深情的说:晨曦微露的早晨,张志和缓步来到西塞山下,独坐于桥头溪畔,眼前那高飞的白鹭啊,那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还有那淙淙的溪流声,如何不让他陶醉,如何不流连忘返呢?斜飞细雨中,他一遍遍浅吟低唱:(生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再走*些,走进张志和,走进词中意境,真切的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郁郁葱葱的西塞山前,白鹭在展翅飞翔,忽而低悬于水面,溅起层层涟漪,忽而又峭立于树梢指头,忽而又飞向高空展现优美的身姿;岸边的桃花在万绿丛中显得格外娇嫩,发出阵阵清香;水里的鳜鱼正是最肥美的时候,渔夫头戴箬笠、身披蓑衣,荡舟江上,尽心垂钓;任微风拂面、任细雨飘飘洒洒,多么逍遥自在、从容快乐。同学们,把他的那种逍遥自在,从容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生读

  师问:这是一幅怎样的风景画?

  预设:一幅美丽、迷人、春意盎然、令人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风景画? 全班吟诵:

  师:让我们静静的站在桥头,任清风拂面、任细雨飘洒,任空气的芬芳扑鼻而来----同学们,读吧,读出你自己的感觉。

  四、拓展,品出“钓”中情

  1、师:我们刚才反复吟诵,不仅读出词中画,还读出了词中人,但还不够,还要读懂作者的内心,走进他的心灵深处。课前老师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张志和,皇上爱其才,封官又赐名,张志和心性耿直,后来他因得罪了权贵,被免去官职,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他讨厌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从此再也不作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采用渔歌子的词牌写的。(出示古诗:全班读)

  2、师生和诗:

  师:同学们,先自由的读一读,哥哥在劝弟弟干什么?(快点回家)这样吧,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我来催催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中的语句来回答。认真听

  师: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由慢到快)

  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师:且须还!生:不须归。

  师:好一个“不须归”

  师:弟弟啊,为何不归?( 生:哥哥,因为这里景色太美了;我不想去做官了,这里生活那么舒服,不用跟那些官场上的人争斗了;看到那些官场上的人那么明争暗斗,我实在不想跟他们一起,在这里,我天天在钓鱼,多舒服啊。) 师:正因为张志和做到了“心志*和”*和,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千古绝唱。

  3、齐读《渔歌子》,回归主题,升华诗情。

  假如你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张志和)

  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渔歌子》。

  2、想像词中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借助拓展延伸,进一步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词的吟诵,根据词所描绘的画面,想象意境。

  教学难点读出词的韵味,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了解有关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结合课件,欣赏歌曲《渔歌子》。

  2、启发谈话:在这首歌曲中,蕴含着一首流传千古的词,这首词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

  3、出示课题,强调“渔歌子”是词牌名及读法。

  二、初读《渔歌子》。

  1、自由读,

  (要求:a、注意每个字的读音。b、多读几遍,读通顺。)

  2、指名展示读(纠正读音,强调节奏、韵律)。

  3、师生配合读。

  4、齐读。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读了这首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用笔圈出)

  2、如果让你用彩笔把这些景物画出来,你会用上哪些颜色呢?

  3、学生汇报,老师随机简笔画板书。

  4、那么,看着、想着,这青山、这绿水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

  5、用自己喜欢的词语描绘这些景物。

  6、按一定的顺序用几句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7、借助课件让学生欣赏词中美景。

  小结:是的,置身在这美景中,也难怪词人张志和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到——西塞山前白鹭飞……(学生接下去)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1、如果你是这位渔翁,在这美景中,你舍得离开吗?是的,张志和也不愿意离开这儿。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担心弟弟常年在外不归家,也写了一首词劝张志和尽快回家。

  2、补充《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1)哪两句是劝弟弟回家的?

  (2)师生互动对读《渔歌子》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3、讨论:张志和为何不归?感受作者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顺势引读“斜风细雨不须归”。

  (2)拓展延伸:补充张志和弃官归隐资料。进一步理解词人“不须归”的深意。

  五、想像画面,感受意境。

  1、是的,张志和不仅喜欢这里美丽的风景,更留恋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让我们闭上眼睛,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感受他沉醉自然,悠闲自在的生活。(课件播放词朗诵,学生想象画面。)

  2、你可以摇头晃脑的吟诵,感受大自然的美:也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还可以用歌声唱出来……

  3、同学们,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去哪座山?(西塞山)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千古词人?(张志和)想起张志和,你一定会吟诵他的?(渔歌子)

  学生吟诵《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5

  【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

  能力训练点

  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1、通过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题:

  1、联系旧知

  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齐背。)

  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渔歌子》

  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这江南不止是让白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风味。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走*作者:

  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

  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

  4、诗、词的区别:

  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

  (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现。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

  5、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

  二、初读感知

  1、初读新“词”:

  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读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

  重点:“鳜、箬、笠、蓑”

  3、指导朗读:

  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

  三、细读品词:

  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

  a、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b、交流发现。

  c、同学们,这词中有这么多的景物,这么丰富的色彩,俨然就是一幅秀美的山水画。请你再次读词,读到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或闻到些什么的时候,再停下来。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

  a、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

  抓住“山、白鹭、桃花、鳜鱼、流水、斜风、细雨”等景物进行交流。

  (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b、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再把这首词朗读一次。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

  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同学们,这自称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呢?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交流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

  a、播放课件,教师配乐讲读。

  (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

  b、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四、诗词链接

  其实描写江南的又岂止白居易、张志和,许多古代文人墨客写下了各种各样的江南,写下了千古流传的诗篇。让我们一起走*它们吧。

  出示多个诗句

  读一读,选择其中一个,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五、挥笔*作

  1、学生*作

  因为有白居易对江南的怀念,所以有了《忆江南》,因为有张志和对江南的喜爱,所以有了《渔歌子》。同学们你们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又随着诗人词人游赏过江南。请你把心中最美的江南也化成文字吧!

  2、交流*作

  全班交流,教师评价指导。

  六、拓展延伸

  必做题:

  背熟《渔歌子》,并默写一次。

  选做题:

  1 、收集有关“江南美景”的诗。

  2 、请你为这首词配上一幅彩色画。

  (用你的画来向人们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录:

  1、(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花朵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江花、江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2、讨论交流,描述画面。

  谁来说说,你读着读着,看到了什么?横看成岭侧成锋(读好让你看到画面的那句诗)用杜甫的话说就是“一行白鹭上青天”。 (读)西塞山前春意浓,千朵万朵压枝低。(读)水中闷得很,它们要出来透透气。(读)这细雨如丝如线,轻轻的,柔柔的。(读)真有意思,真悠闲。(读)你们看到的画面真美。让我们带着这“美”把这首词朗读一次

  a、我看到绿绿的西塞山。

  b、我看到一群白鹭从空中飞过,还边飞边叫呢。

  c、我看到桃花盛开。在山前绽放笑脸。柳条在风中舞蹈。d我看到一条条肥肥的鳜鱼不时的从水中跃起。

  e、我看到空中飘下了毛毛细雨。f我看见一个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的人正在钓鱼。

  3、抓住诗眼,体会诗旨。

  你对“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是啊,吹面不寒杨柳风。仅仅是因为风小雨小,不用回去吗?

  a、这么一点风一点雨,不用回去。

  b、这点毛毛细雨根本没什么关系。还穿着绿蓑衣呢。

  c、这里的景色这么好。它舍不得回去。

  4、借助课件,升华情感。

  是的,你们看。苍翠的山,清澈的水,粉红的桃花,雪白的鸥鹭,肥嫩的鳜鱼,有山,有水,有花,有鱼,有柔柔的风,有细细的雨,怎一个“美”字了得?这里没尘世的烦恼,没有世俗的喧嚣。只有安静宜人的幽境,只有秀美迷人的景致!张志和戴着青色的斗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多么悠然快活,多么自在逍遥!怎么舍得回去呢!所以他情不自禁的吟出:《渔歌子》学生齐读《渔歌子》。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2)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通用5篇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 1

  老渔夫摇着小船,在西塞山前的小溪中慢慢悠悠地漂着。碧波荡漾,小舟在水中画出一条条优美的曲线。老渔夫站在船头,静静地看着山前翻飞的白鹭,如一个个白色的精灵在飞舞。

  桃花夹岸的溪水中,游弋着一条条肥硕的鳜鱼,老渔夫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道道皱纹里满含的辛酸被笑容掩盖,桃花残瓣仍带着淡淡的粉红,使老渔夫的倒影变得神秘起来。

  老渔夫头戴着斗笠,身穿着一件看上去有些破旧的蓑衣,头上的斗笠上的棕草有些杂乱,风吹着他额前的白发,似乎是想把它再变为青丝。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 2

  我――一个家住美丽如画、堪称世外桃源的西塞山的垂钓者,因垂钓而出名。

  阳春三月,桃花盛开。好像所有人都被桃花的缕缕幽芳给吸引住了,我家的桃花也散发着香味。当我正在品味这花香时,我年满十岁的小女儿跑过来,拉拉我的手,说:“妈妈,我看见河里有鳜鱼,你也给我钓几条吧!”“好,等妈妈吃完早饭,就去给你钓。”我回答道。

  我吃完早饭,拿着渔具正准备出发,小女儿又跑过来,说:“妈妈,现在天有点暗,还在刮风,您把雨具也带上吧!”说着把雨具递给我。我点点头,就出发了。

  我来到河边,发现清澈的河水里不时有肥美的鳜鱼跳起。我也迫不及待地上好鱼饵,将鱼线和鱼饵扔进水里。这时,头顶上飞过一群白鹭,它们围着西塞山转了一圈又一圈,然后就往远处飞走了。突然我发觉鱼线动了一下,我连忙把鱼竿提起来,可狡猾的鱼儿竟溜掉了。我这个有二、三十年经验的垂钓老手居然被一条小小的鱼儿打败了。为了女儿,我不能就此服输。

  我并没有灰心,再一次上好鱼饵,把鱼线扔进水中。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 3

  身着五彩霞衣,迈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她历尽千山万水。来到了西塞山,轻轻地呼唤着.小草听见了,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争先恐后地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桃花听见了,高兴地涨红了脸,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柳树听见了,她们舒展着自己的发辫,为春姑娘跳起了舞。这时,几只身穿白衣服的朋友—————白鹭,在西塞山前排成“一”、“v”形,在空中展快乐地飞翔。江里鳜鱼也闲不住,它们时而追逐,时而打闹,时而跳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

  春姑娘来到江边梳洗打扮,江里的冰雪融化了,淙淙地流着,为春姑娘弹奏美妙的乐曲。江上有一位坐在竹筏上的老者,他看见水中有许多鳜鱼,心想:“如果能钓上一条,该多好呀!”老者一边想,一边欣赏美景,不时钓上几条鱼,春姑娘笑了,笑出了眼泪,密密的、蒙蒙的,老者忙戴上箬笠,穿上蓑衣,一点儿也没有要回家的意思。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 4

  我被贬来到了浙江一带。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婀娜,没有尘世的喧嚣,真是自己放松的好地方。想起乌烟瘴气的官场,相比于这里多了几分浊气,少了几分闲适,进退之间,这一片天地,让我时不时想纵情放歌。

  一天清晨,我乘着小渔舟在挺拔的西塞山边这一片宁静的水域里悠闲地钓着鱼,风*浪静,船行稳处,任期漂流。真是自由自在啊!忽然看见白鹭从山前飞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美景为依托,真是美妙绝伦。

  桃树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这些艳丽的桃花散发着浓烈又不失优雅的香味,有的淡似雪,有的粉似霞,有的红似火,让西塞山的春天生意盎然。于是我打开一小瓶美酒,装了些桃花的香味进去,我品尝着“桃花酒”,浅斟一口,真是回味无穷啊!边品着美酒,边悠然自得的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好像所有的烦恼和惆怅都一洗而空。忽见水中几条大鱼在莲叶下欢快地游动,看得出来这是几条肥美的鳜鱼。鱼儿,鱼儿呀,看着你们自由自在地游水,我真想跃入这清澈的碧水中与你们一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畅游。

  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碧绿的湖面上起了一层薄雾犹如仙境一般。我放下手中的酒壶,戴上了青箬笠,穿上了绿蓑衣,拿起竹杆试着当回姜太公吧!在这被斜风细雨笼罩的青山绿水中泛舟垂钓,远离那斗得死去活来的官场,人生应当如此美好而又清净。不回了,不回了,让我陶醉其中吧!我不禁诗兴大发,吟诗一首,来与眼前景相应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改写优秀作文 5

  光彩夺目的春天来了,西塞山美得像仙境一般。那粗大的树枝吐出了嫩芽,远远望去像披上了一件薄薄的绿纱衣。五颜六色的花儿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它们散发诂阵阵幽雅的芳香,在柔和的微风中欢快地舞蹈,弹奏着一曲曲美妙的音乐,把西塞山点缀得超凡脱俗。清新甜润的空气里夹着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令人舒坦、畅快。在这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中,几只白鹭悠闲自得,它们借着人间这美好的春光在天空中自由地翱翔,舒展着自己的英姿。

  江边的桃花梨花正开得分外妖娆!桃花的花瓣润如玉,粉似霞,轻如纱。梨花呢?白如绢,令人心旷神怡,难怪人们常说它“嫩白应期雪,清香不让梅”。那亭亭玉立的梨花活像几位美丽的仙女啊!映山红一簇簇、一丛丛,迎风摇曳。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的游动,有的是偶尔浮在水面吐出几串珍珠似的小水泡,它们窃窃私语着,仿佛在说:“多美的春天啊!”空中飘着霏霏细雨。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划着一叶扁舟在江面上垂钓,瞧他那怡然自得的神情,不正是被这美妙的美光所陶醉了吗?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3)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通用5篇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 1

  初春时节,西塞山前,风景美如画。

  桃花姐妹们各自在西塞山下秀出自己美丽的容颜:有的桃花已经完全绽开了笑容,有的还是比较拘谨,只是悄悄地绽放,轻轻的微笑,而还有的只是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脸儿却涨得通红,这分明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嘛!而她们给人的感觉,或大方,或拘谨,或害羞,但她们都是美的。

  在美丽的桃花下,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永远悠闲自在的流着,一边流,还一边“叮咚,叮咚”地唱着欢快的歌儿。这时,鳜鱼正肥美,往溪水里望去,就会发现水里“埋伏”着许多又大又肥的鳜鱼:它们有的在玩“‘鲤鱼’跃‘龙门’”,有的在水里不停地游来游去,似乎是在觅食,还有的则在溪中欣赏岸上的美景,还不时地吐些小泡泡,一个一个浮在水面上,真是可爱!

  抬起头,就看见一行白鹭在天空中,排着整齐的队伍,自由地飞翔。

  渔夫坐在岸边,身上穿着绿蓑衣,头上戴着个青斗笠,“全副武装”着钓那肥美的鳜鱼,可鳜鱼似乎在一瞬间变“聪明”了,就算把鱼钩上的诱饵吃了,也没有上钩,还挑衅似的故意玩“跃‘龙门’”,好像在说:“你钓不到我!你钓不到我!”

  渔夫被这群鳜鱼激怒了,心想:我就要钓你!我就要钓你!结果,在斜风细雨中,渔夫仍旧坐在岸边,一动不动。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 2

  这是一个春雨蒙蒙的日子。一位渔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划着小船在江面上缓缓前行。

  只见周围的山连绵起伏,西塞山又高又美,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周雾气缭绕,不时有几只体态轻盈的白鹭从山中一边唱着委婉动听的歌儿,一边在空中盘旋飞翔,简直乐不思蜀了!江边的桃树沐浴着春雨正在绽开美丽的笑颜。瞧那些桃花,红得似朝霞般绚丽,远远望去,像是哪个仙女踩的红色祥云,走*看,有的含苞欲放,可也正尽情地吮吸甘甜的雨水,希望早日绽放;还有许多已经怒放,那黄色的花蕊配上粉红的花瓣,可爱极了!那颜色搭配得简直是天衣无缝。那些被雨水打落的花瓣随着风儿轻轻地飞舞着,飘飘悠悠地向江面飘去。那粉红得可爱的花瓣随着江水顺流而下,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这个时节正是鳜鱼长得最肥的时候,那草绿色的鱼儿一会儿一跃而起,溅起无数水花,一会儿又水中潜游,快乐得很! 在这鸟语花香,秀丽幽静的环境中,连那渔翁都不顾垂钓,双手握着鱼杆,眼睛微闭,静静地聆听着周围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声,

  在这西塞山前吹着微风,淋着小雨,看着美景,听着鸟鸣,钓着鱼儿,实在是人生一大快事,瞧那渔翁,哪里有想要回家的意思呢?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 3

  这怎不让人兴奋,我沐浴了一场桂花雨;不管有多大压力、他都没有报怨过什么。我和哥哥姐姐去公园欣赏美景。"说完就向滑梯跑去,游泳池的滑梯可不是幼儿园的那种,这儿的滑梯有许多的弯道,人在滑行的时候还有水流伴随着在滑梯上流过,最刺激的是滑梯下面就是游泳池,一不小心耳朵里、鼻子里就要灌上水;

  这时,天空中飘起了丝丝春雨,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与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有点腼腆。溪边的柳树桃树,都因为雨的洗礼而流露出它的灵性。树更绿了,花更鲜了,就连岸边的石头,都在雨洗之后,裸露出它的生命花纹。一阵微风吹来,夹杂着花香与泥土的芬芳。柳树随着风跳起了春的华尔兹。

  湖面上,荡着一叶扁舟。小舟上,一位渔翁头上戴着青色的箬笠,身上披着绿色的蓑衣,手中拿着钓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镜子般的湖面,等待鱼儿上钩。

  夹杂着斜风,毛毛细雨还在下着,吹皱了一湖清水,吹开了小河的笑颜。在我眼里,雨不仅能洗涤人们的肉体污秽,安抚人的伤痛灵魂,它还给各种人以向往,以各种不同的满足。或许确实如此,那位渔翁才久久不愿归去。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 4

  春天到了,在西塞山前,雾气朦胧,弥漫在西塞山周围,让郁郁葱葱的西塞山显得神秘莫测,宛如一位年轻的少女盖上了一层轻纱。山的周围,还有几只白鹭在展翅翱翔,快乐地嬉戏:有的在与同伴“比武切磋”,有的则独自静静的飞,仿佛有一丝忧伤感,还有的成群结对像在排演一部经典的话剧......

  再看西塞山的脚下,潺潺的溪流在欢乐地向前奔去,靠*西塞山的岸边,一头头小鹿,小牛在河边嬉戏,畅饮,有的还不顾溪水的冰凉,迈着碎步向溪中间走去,去品尝中间的溪水。看看溪对面,一棵又一棵的桃树争相开放,树上的桃花也更是惹人喜爱:在阳光的呵护下,一株株小桃花相继开放,露出自己粉嘟嘟的小脸蛋,散发出自己积蓄已久的香味,也为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提供了甜蜜;小蜜蜂也闻香而来,瞧!个个都拎着小桶,争先恐后地往桃花上扑,生怕到了自己,却没了蜜。

  既然有小溪,肯定少不了鱼!快看,小溪里肥嘟嘟的鳜鱼也都迫不及待的镶上跳跃着,都想仔细的瞧一瞧这西塞山前的美丽春色。忽然,一位衣着蓑衣,头戴箬笠的老翁,乘着小舟向河中间驶来。哦,原来是一位渔翁呀!只见他拿着鱼竿,身边放着鱼篓坐在船上专心致志的钓着鱼。不知不觉,天上飘下了几滴雨丝,可老人并没有回家,而是继续赏景钓鱼。是啊!有着这么美的景色,谁愿意回家呢?

  改写《渔歌子》作文400字 5

  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到了,爱好钓鱼的人们都到西塞山去钓鱼。就连老天爷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心情也变了,今天他老人家特别开心,不时的下起几阵春雨。

  张志和约了几位好友一起去西塞山前的湖边钓鱼,一人坐着一只木船在水里垂钓,他们几人有说有笑,一边钓鱼一边观赏西塞山的风景,阳光格外明媚,照在湖面上反射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张志和一行人沐浴着阳光在水中垂钓。虽然晴空万里但西边不时下几阵小雨,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天晴却无晴”啊!“哗哗!随着一阵声音只见几只白鹭展翅高飞,在这样的情景下钓鱼,真是无比的享受生活呀!

  在桃花夹岸边的溪水中,张志和运气真是不错,一会儿钓上来五条肥美的鱼厥鱼,正在向朋友们炫耀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好友们也不甘示弱,很快也钓上来了几条。

  云彩把太阳遮住了,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可他们依然没有尽兴,披上蓑衣,戴上斗笠,继续在水中垂钓,不一会儿又大有收获,钓上来了十几条,这些足以让他们美餐一顿了。雨还在下着,淋在桃花上,溪水里倒映着美丽的桃花,张志和与犹未尽随手写下了《渔歌子》一诗。

  走时他情不自禁地说:“乡村的生活真是悠闲自在,无比惬意呀!”


《渔歌子》教学设计 (菁华6篇)(扩展4)

——改写《渔歌子》实用五份

  改写《渔歌子》 1

  “哦——”……一首回肠荡气的山水歌在一位渔夫口中响起,那声音有爆发力,那声音诉说了世间万物的美,给春天带来了别样的气息。

  连绵起伏的西塞山,静怡,安详,除了一些在天空中滑翔的白鹭清脆的叫声,其他没有一丝声音。睡醒的小草探出头来,打了个哈欠,眼角里闪烁着“泪珠”那“泪珠”清澈,透明,从它的眼角滑到鼻子,滑到嘴边,最后滑落了下来。

  桃花树斜到了湖面上,桃花似一个个小姑娘,向游人展示 出自己的高傲,美丽和俊俏。几片花瓣飘落到湖中,随水流动,也想看看湖那边有些什么好玩的东西。桃花树下有几条鲫鱼蹦跳出水面,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了炫丽的光泽,刺得人眼睛睁不开,神秘地闪烁着奇异的光彩。

  这时,湖中划动着一艘小船,船上有个老翁。小船每行到哪儿,哪儿就泛起阵阵涟漪。老翁目不转睛的顶视这前方,手却不停的划动着船桨。他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把小舟划到了钓鱼的最佳点。便拿好鱼筐,架好鱼竿,不动如山的坐在船边,等待着那肥肥胖胖的鱼儿上钩。

  这时,细丝一般的雨从天上滑落下来,洒在老翁的身上。他好不在意,表情依然那么慈祥,只是把蓑衣往事拉了拉,盖好身子,又投入到钓鱼之中。突然,那鱼竿动了两下,那渔翁不慌不忙,熟练的拉起鱼竿,一条活生生的大鱼“跳”出水面,他抓住鱼线,把鱼送到鱼筐里。老翁脸上多了几分微笑,接着装上鱼饵,又开始钓鱼。

  天空中,几只白鹭在老翁的上空盘旋着,不停地叫着,这几声叫唤竟然把天空唤晴了,天阳推开了乌云,反射出万丈光芒,使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这可谓是“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鲫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呀!

  改写《渔歌子》 2

  厌倦了官场的污浊,看穿了尘世的纷争,张志和隐居山林后常去江上独钓,因此有了“烟波钓徒”之誉。

  春天到了,西塞山躲进雾帐,悄然换上绿装。林中小鸟跳上树梢,唱起动人的歌谣。优雅的白鹭展翅翱翔,在山前翩翩起舞。

  桃花开得正艳,像娇羞的新娘披上了云霞般的红装。春风轻拂,花瓣飘飘悠悠,天使般降落在江面上。江水哗哗地奏乐,肥大的鳜鱼钻上钻下,兴奋地拍打出水花。一切美如画!

  张志和如痴如醉,口中念念有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他一边摇头晃脑地吟诵着,一边将穿好饵料的鱼钩抛入江中。贪嘴的鱼儿上钩了,细长的鱼线绷得笔直,江面上荡起粼粼的波纹,张志和不动声色地收拢鱼线,内心塞满沉甸甸的喜悦。

  南风轻吹,船儿微晃,看样子要下雨了。早有准备的张志和并不惊慌,他放下鱼竿,凝望远方,心中生出感慨:人生几何?切勿虚度。我生何求?乐哉,悠哉!

  细雨从天而降,张志和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他极目远眺:西塞山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胆小的白鹭不知飞向何方,迷蒙中已看不清岸边的桃红柳绿,只有欢腾的江水还在一如既往地流淌。

  张志和兴致正浓,稍一沉吟,竟放开喉咙,引颈而歌:“……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

  “扑啦啦”,又一条肥美的鳜鱼被拎出了水面,张志和收拾停当,乐呵呵地吟诵起他的《渔歌子》。

  “烟波钓徒”——果真名不虚传!

  改写《渔歌子》 3

  阳春三月,西塞山缓缓苏醒,换上久违的新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好不美丽。

  我乘兴而来,在湖上泛起小舟。一群白鹭轻轻飞过山岭,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远处的西塞山在云雾中隐隐约约地显出,似乎还有些羞涩。

  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与蓝绿色的湖面交相辉映。岸边,一树桃花正在绽放着,粉嫩粉嫩的,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阵微风拂来,几片花瓣纷纷扬扬地落入湖面上,为清澈的湖面增添了几分俏丽的色彩。

  我泛舟湖上,毫无目地的划着木浆,赏着美景,心旷神怡。

  雨,不知何时,淅淅沥沥地下着,悄然融入水面,向人们昭示着雨天的静谧。我戴上一顶青色的斗笠,又披上一件草绿色的蓑衣以挡雨。

  几条肥美的鳜鱼跃出水面,似乎正在欣赏这春日的美景。

  雨,密密地斜织着,吸入牛毛,细如花针,细如发丝。把原本鲜艳的景色变得扑朔迷离,朦朦胧胧。透过雨帘,整个世界被雨丝划得更加充满了韵律,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使我如痴如醉。不知何时,桃花瓣上已落满了雨点,晶莹剔透。我俯下身,望了望桃花瓣,它轻轻漂在水面上,雨水为它增了几分透彻。

  风,大了点儿;雨,急了些儿。然而我,却依旧随着阵阵风、点点雨一同在湖上流连。

  我,醉了。醉在景里,不归。不愿归家,不愿归顺黑暗腐朽的宫场,不愿归落于凡世,成为一个凡夫俗子。眼前,斜斜细雨、朦朦青山、胧胧湖面,淡淡花香。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如同在母亲的怀里,不在被凡世的尘埃所蒙住人生之路,丢失自我。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高声唱到……

  改写《渔歌子》 4

  冬天过了,西塞山换上了绿色的新装,山上云雾环绕,像飘在空中的银色带子,像光圈一样围绕着西塞山。忽然传来了几声鸟叫,接着,几只白鹭准备飞了出来,像神仙骑着白鹭准备飞向远方,又似乎在呼喊:“春天来了,大家快点醒来啦!”

  连绵起伏的西塞山谷中不时传来“哗啦啦,哗啦啦”的声音,顺着声音的方向看,原来是一条小溪在欢快地唱歌,小溪清澈见底,都可以看见溪底的沙石。那些石头五花八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水底的鳜鱼身披淡黄色的衣衫,它们有的你追我赶,有的我找你藏,有的还懒洋洋地在家里睡觉,懒得都不愿意动一下。溪旁**的桃花竞相开放,五颜六色,有粉色,有红色,还有一种淡粉色,淡得都快成白色的了。桃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张开了笑脸,还有些花垂头丧气,都快谢了。碧波粼粼的小溪,鲜嫩肥美的鳜鱼和五颜六色的桃花,构成了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突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豆大的雨点在微风里,在空中密密地斜下着,打在溪里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溪畔一位身披绿衰衣,头戴青斗笠的渔夫坐在小舟上悠闲垂钓,仍舍不得回家。

  这样的山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现加上山间云雾缭绕,溪畔绿树红花,溪中鳜鱼肥美,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梦幻里的仙境。多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怎不让人回忆?

  改写《渔歌子》 5

  我被贬来到了浙江一带。这里山青水秀,风景婀娜,没有尘世的喧嚣,真是自我放松的好地方。想起乌烟瘴气的官场,相比于这里多了几分浊气,少了几分闲适,进退之间,这一片天地,让我时不时想纵情放歌。

  一天清晨,我乘着小渔舟在挺拔的西塞山边这一片宁静的水域里悠闲地钓着鱼,风*浪静,船行稳处,任期漂流。真是自由自在啊!忽然看见白鹭从山前飞过。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以西塞山险峻秀丽的美景为依托,真是美妙绝伦。

  桃树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这些艳丽的桃花散发着浓烈又不失优雅的香味,有的淡似雪,有的粉似霞,有的红似火,让西塞山的春天生意盎然。于是我打开一小瓶美酒,装了些桃花的香味进去,我品尝着“桃花酒”,浅斟一口,真是回味无穷啊!边品着美酒,边悠然自得的欣赏着美丽如画的风景,好像所有的烦恼和惆怅都一洗而空。忽见水中几条大鱼在莲叶下欢快地游动,看得出来这是几条肥美的鳜鱼。鱼儿,鱼儿呀,看着你们自由自在地游水,我真想跃入这清澈的碧水中与你们一样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畅游。

  此时,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碧绿的湖面上起了一层薄雾犹如仙境一般。我放下手中的酒壶,戴上了青箬笠,穿上了绿蓑衣,拿起竹杆试着当回姜太公吧!在这被斜风细雨笼罩的青山绿水中泛舟垂钓,远离那斗得死去活来的官场,人生应当如此美好而又清净。不回了,不回了,让我陶醉其中吧!我不禁诗兴大发,吟诗一首,来与眼前景相应和: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