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1

关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课 时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复*,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 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 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 巩固练*,促进理解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七、 作业P64的2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惯和良好的倾听*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40+20=(你是怎么算的?)60+7=(你是怎么算的?)

  12+5=3+40=50+50=11+8=30+60=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课 时

  四、教学过程

  1、旧知复*,引入新知。

  30+6 5+20 60+4 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9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五、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 ()个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 全班反馈: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 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六、 巩固练*,促进理解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七、 作业P64的2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4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其计算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的算法的形成过程。

  3.培养学生细心的计算*惯和良好的倾听*惯。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40+20= (你是怎么算的?) 60+7= (你是怎么算的?)

  12+5= 3+40= 50+50= 11+8= 30+60= 80+6=

  刚才咱们口算时,知道在计算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就是把几个十几个十合起来,在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时,就是要把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我们今天还要用这些方法学*新的知道。

  (本节课是在数的组成基础上学*的加法,开课时就进行数的组成的复*,并归纳出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学生今天的学*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创境激趣:

  1.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这幅图,老师要跟同学们发新书了。发了什么书?

  你是在哪里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的信息的?

  师整理信息:你能用这三条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要求数学书有多少本要怎样列算式?生:35+3=38

  还能提吗?(生: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那该怎样列算式呢?(35+30=65)

  (在研读教材时,最初的设想是让学生根据教师直接提出的问题寻找信息,然后尝试让学生根据梳理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清思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刚才计算出35+3=38,你们同意吗?你是怎样算的?

  会算的人小声说一说,其余的人拿出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根小棒,再摆三根,把三根和五根合起来就是八根,再和三十根合起来就是三十八根。

  师:五根表示什么,三根又表示什么?

  我们就是要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八个一,八个一再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三十八。

  师:我们刚才都是把五个一和三个一合起来就是先算几加几?再算什么?

  还有谁会象他这样说一说。同位互相说一说。

  (2)那35+30=65,算得对吗?拿出你们的小棒,一边摆一边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先摆三十五,再摆三十根,用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六个十,再把六个十和五个一合起来就是六十五。

  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就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生)

  同位说一说。

  (不会算的学生用小棒帮着算,会算的学生可以直接算,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次上有提高。在不断的提问和追问中,在小棒的直观作用下,让学生初步感受并理解为什么要把几个一要和几个一合起来,几个十要和几个十合起来。)

  (3)咱们再来观察这两道算式,都是35+几,他们在计算时的方法一样吗?第一题先算的.是什么,第二题先算的又是什么?

  师小结:第一题我们是先把三个一和五个一合起来,第二题我们是先把三个十和三个十合起来。

  (让学生观察两道例题的计算方法的不同,教师进行及时的小结,这样的教学策略是这一节课必须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用今天学*的计算方法你能正确口算吗?

  3.内化算法,揭示课题

  书中61页做一做。

  指名汇报。

  观察上面的三道题,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下面的三题都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今天咱们就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咱们知道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都是把几个一先加几个一,再和几个十合起来,而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都是先把几个十加几个十,再和几个一合起来。

  (通过例题和做一做中的对比练*,适时地总结算法。)

  三、巩固练*

  (1)现在来一场口算比赛怎么样?

  全对的人为自己奖励一枚智慧果,错了的,改过来也把智慧果奖励给自己。

  (2)用咱们今天学*的知识不光能正确口算,还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

  在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阅读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2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识内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1

  课题四: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

  教学目标

  1.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计算出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100以内的组成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准确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片、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铺铺孕伏

  1.填空:

  (1)40是( )个十

  (2)4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4个十和5个一是( )

  (3)3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3个十和8个一是( )

  2.口算:(出示口算卡)

  ①6+3= ②5+8=

  ③9-4= ④15-7=

  ⑤8+9= ⑥15-6=

  ⑦14-6= ⑧4+6=

  (二)探究新知

  1.设疑导入:

  通过口算练*,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那么,如果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能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教师边口述边演示课件“整十数加一位数 相应的减法”出现课题.) 下载

  2.教学例9.

  (1)用小棒摆一摆.

  请同学们先摆出4捆小棒,明确:它们代表4个十.(板书:4个十)

  再摆出5根小棒,明确:5根小棒代表5个一.(板书:5个一)

  请同学们把两部分汇到一起,讨论一下,一共有多少根?

  引导学生明确: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所以一共有45根.

  4个十是40 (板书:“40”)

  5个一是5 (板书:“5”)

  教师讲述: 40加5(边口述边板书上“+”)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所以 40+5=45 (板书:“45”)

  (2)引导学生讨论总结40+5的计算方法.

  把40看成4个十,5看成5个一

  40+5就是把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所以 40+5=45

  (3)教师出示:60+3

  引导学生思考用小棒怎样表示,学生叙述教师在投影仪上演示.

  引导学生说出:把60看成6个十,3看成3个一

  60+3就是把6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63

  所以 60+3=63

  (4)反馈练*:

  ①“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1小题(投影出示题目,学生摆小棒).

  明确:5捆小棒是5个十,也就是506根小棒是6个一也就是6,5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56

  列成算式是:50 + 6=56(填书)

  ②让学生边说算法边计算出结果.

  30+4= 20+8= 50+2=

  3.教学:“45-5”.

  (1)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试着算出45-5=?说一说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明确:45是4捆小棒和5根小棒组成的,也就是4个十和5个一,减去5就是去掉5个一,还剩4捆,就是剩下4个十,也就是40.所以 45-5=40.

  (2)教师指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45是4个十和5个一,45-5就是从4个十和5个一中去掉5个一,还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45-5=40

  (3)学生试算 63-3 (板书: 63-3=)

  引导学生说出:63是6个十和3个一,63-3就是从6个十和3个一中去掉3个一,还剩6个十,也就是60,所以 63-3=60(板书“60”)

  (4)反馈练*:

  “做一做”第1题中的第2小题.让学生看书摆小棒填书,启发学生说出想法.

  4.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

  想一想: 5+40=□,应该怎样计算?

  (1)可以启发学生再摆一摆小棒,引导学生明确:

  5+40表示5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得45.与例9:“40+5”只是加数的位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反馈练*:

  ①试算 2+50,并叙述计算方法.

  ②自己编几道同类加法口算题,再颠倒位置口算.

  (三)全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例9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随堂练*

  1.填空:

  2. 3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个十和5个一是( ).

  3.看图写算式:

  布置作业

  练*九第6题.

  70+8= 40+4= 75-5=

  83-3= 90+8= 30+7=

  4+70= 67-7= 80+6=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口算: 30+6=30+60=60+4= 60+40=

  5+20=50+20=9+40= 50+50=

  2.填空

  (1.) 3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 42是由( )个一和( )个十组成的。

  (3.) 个位上是1,十位上是2,这个数是( )。

  (4.)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9,这个数是( )。

  (二)学*新课

  1.出示青蛙星期六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只吃了3只害虫。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4.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摆35根小棒,再摆3根,一共有38根小棒)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5+3=8,再算30+8=38)

  观察分成图算式,掌握口算方法。

  师:为什么要先算个位上的5加3呢?

  (因为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3表示3个一,5个一和3个一相加得8个一)

  师:也就是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再算30加8得38。

  5.出示青蛙星期天捉害虫主题图

  青蛙妈妈: 我吃了35只害虫。小青蛙:我吃了30只害虫。

  6.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怎样列式?

  出示算式:35+30= 让学生说怎样计算?又是怎样想的?

  7.用三种方法理解算理。

  (1)动手操作,让学生摆小棒图,理解口算方法。

  让学生摆小棒,左边摆3捆零5根,右边摆3捆.边摆边口述计算过程)

  结合摆的过程,概括出口算的方法.师:35+30应该怎样相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先拨出35,再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表示3个十)

  (3)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把35分成30和5,先算30+30=8,再算60+5=65)

  8.比较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5+3=3835+30=65

  观察算式,这道题是怎样的两个数相加?启发学生回答。

  9.板书课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0.观察算式 35+3=38 35+30=65

  引导学生对 35+3=38 和35+30=65 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讨论:34+2和34+20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想一想,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42+3= 40+17=

  3+42= 17+40=

  2.对比练*(以小青蛙获奖的形式出现三个气球,题目显示在气球上面)

  35+ 4 = 42+ 3 = 5+ 21 =

  35+40= 42+30= 50+21=

  3.课中放松.唱歌《我们都是小青蛙》

  4.青蛙妈妈说天空中有很多飞动的气球,气球上面有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5.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小白兔.出示小白兔图.

  我收了27个萝卜,我收了20个萝卜.我们一共收了多少个萝卜?

  6.小青蛙决定去见见它的好朋友啄木鸟.出示啄木鸟图.

  大啄木鸟:我吃了22条虫子.小啄木鸟:我比你多吃了10条.大啄木鸟吃了多少条虫子?

  7.小青蛙最后决定去见见苹果树.树上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有算示 ).谁算对了苹果就掉下来了.

  8.小青蛙准备回家了.看一看回家的路怎么走.

  (每一个算式的结果就是下一个算示的第一个加数)

  2+21 23+ 10 33 + 3 36+20 56+3 59+40

  9.青蛙妈妈说远处的荷花旁有数学题考考小青蛙.出示荷花图和算式.

  41+●=47 ■+28=78 50+=91 ▲+ 7 =69

  ●=( ) ■=( ) =( ) ▲ =( )

  10.小青蛙填数字

  3 ( ) +4=3( ) ( ) 8+50=( )8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为学生创设了关于小青蛙捉害虫有趣的学*情境,学生兴趣比较浓厚。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怎样调换位置会更清楚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讨论、交流的时间。如:在探讨算法时,我让学生用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学生很快掌握了其计算原理。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不足之处:

  (1)对学生算理的口头表达训练不够。

  (2)练*部分*题的层次性不够。 特别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训练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应该增多一些。

  (3)教学过程中语言还不够锤炼和准确。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揭示课题:

  1、口算下列各题。

  30+60x30+6并说出计算过程。

  50+20x50+2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2、口答。35=30+(x)x57=7+(x)x65=60=(x)x29=9+(x)

  3、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法)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x30+8x35+30x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x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1)、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3)、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1)、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2)、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3)、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提问: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

  总结算法: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也就是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

  三、分层练*、巩固提高

  (1)教材6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叫学生上黑板做,集体订正。

  (2)提高题

  (3)拓展题。

  四、课堂小结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哪位同学表现好,好在哪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1、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2、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小棒、计数器、学*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

  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

  5+33= 54+2=

  6+23= 31+8= 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亮亮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6(棵)

  (5)随机练*①32+20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大王:35+20=

  40+23= 54+10= 60+27= 31+30= 22+70=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

  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自主练*

  1.基本练*:画画算算(先在画有计算器的图上画算珠,再计算33+4和33+40)

  2.对比练*:过桥游戏

  3.综合练*:跳伞游戏

  4.发展练*:课后探究“芳芳、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设计意图】练*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回顾反思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3)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进位的原理,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

  2、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的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算法的探究。

  对策:1、从复*十的分与合,从凑十法入手,为算法探究作铺垫。

  2、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想算法。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算法。

  教学准备:

  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学*了10的分与合,现在你还能说得出来吗?

  学生按照顺序说说10的分成。(边说,师电脑演示)

  二、新授

  1、导入

  师:星期天,小强、小红和小林来到了公园里,你们想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

  师出示情境图:

  学生简要回答小朋友们在做什么(玩画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可以把你知道的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新授

  师:小朋友们,你能根据图上小朋友的这三句话,提出一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并交流(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

  (四种情况)

  (1)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2)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3)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

  (4)三个人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交流时候,教师简单板书。

  解决问题探究算法:

  解决问题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问题中哪个问题最容易解决?

  师出示问题一:小明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自主列式并计算。

  交流算法

  师小结凑十法。

  解决问题二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好不好?

  师:请小朋友先把式子列出来。

  学生列式,简单说说算式的意思。

  师:怎样算24+6呢?我们先来用小棒摆一摆好不好。

  学生先自主用小棒摆一摆。(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应该怎样想,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先想一想,再和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板书算法过程:

  先把24分成20和4,4+6=10,20+10=30。(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多说说对算法的理解)

  练*:师:小朋友们,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吗?

  师出示:8+42=

  学生自己算一算并交流算法。

  解决问题三

  师:小朋友们,下面该算什么了?

  师出示问题三:

  小明和小亮一共有多少张?

  学生先列式

  问:怎样想,怎样算?

  学生交流:

  方法一:先把24分成20和4,4+9=13,20+13=33。

  方法二:先把9分成6和3,24+6=30,30+3=33。(师要问一下,为什么把9分成6和3)

  师板书算法过程

  (要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算法)

  练*:师:你能用刚才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题目吗?

  师出示:5+39=

  学生自主算一算并交流算法。

  三、巩固练*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了新知识,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师出示:

  1、想想做做第一题:学生先自己圈一圈,算一算,再进行交流。

  2、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观察后,列式解答并交流。

  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观察后,自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并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

  学生计算并交流。

  四、小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学*了许多新知识,大家又可以解决很多新问题。对了,还有一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解决,是什么?

  这个问题留到下课后,小朋友们自己来解决,你们能行吗?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 通过对比认识,感受“进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体验探索的过程。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难点:通过对比认识,感受“进位”的必要性。

  一、复*旧知

  1、 比一比看谁能算得正确

  2、 复*:24+5。师提问:24+5你是怎么算的?

  二、 探索新知

  导入:刚才同学们挑战得很成功。但在取经的路上我们又遇到麻烦了。是这样的:下周啊,我们班要举办联欢会,班长和副班长为同学们准备了矿泉水,但他们有困难需要求助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那我们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去!(课件出示主题图)

  (一)观察画面,解决问题

  1、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箱子外有9瓶。

  师提问:哪位同学能看得更仔细的连文字看清楚的我们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呢?(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这道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已知条件?(箱子里有24瓶矿泉水,外面有9瓶)已知条件知道了该如何列式呢?----板书:24+9

  2、提问:24加9是几位数加几位数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师板书

  3、大家先估算一下24+9会等于几十几呢?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个别学生汇报。

  师问:刚才大部分同学都能很认真地动手操作了,哪位同学愿意上黑板,把你刚才的摆法跟大家分享分享?

  重点1:我先把24分成整十数20与一位数4, 4根与9根合成13根,再从13跟中数出10根,捆成一捆,组成1个十,再与左边的两捆组成3个十。3个十再与外面的这3根组成33.-------你这个是先算了什么,再算什么的。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主要板书。

  重点2:我是先从9根中拿出6根与24根中的4根组成10根。10根捆成一捆,组成一个十,再与左边的两捆组成3捆,也就是3个十。3个十再与剩余的3根组成33.------你有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提问:这一捆怎么来的?

  4、提问:这两种分法有什么共同点(满十根都要捆成一捆,组成一个十,这一捆还要与左边的两捆组成3捆,也就是3个十。)不同点?

  6、师:喜欢这种分法的举手,喜欢这种的举手。

  7、小结:不管是这种分法还是这种分法,我们在进行口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思维模式进行口算。

  (三)教师演示,提高认识

  师:同学们真聪明,都能借助小棒来帮助我们计算24+9,老师也想动手玩一玩,摆一摆,你们愿意欣赏老师的作品吗?但老师有要求:你们要认真看,看后要静静想,想后要用心说,行吗?

  提问:老师的这种摆法是怎么摆的,先算了什么,再算了什么?

  (四)对比认识,感受“进位”

  过度语:刚才我们探讨的是24+9这个算式的计算方法。那么24+9是几位数加几位数呢?

  3、师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之前我们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有什么不同?

  4、生:今天我们学*的24+9个位相加4+9=13超过十了。----课件出示

  师:今天我们学*的24+9它们的个位4与9相加已经超过十了,也叫满十了。你们来看(课件演示)

  师:之前我们学*的24+5它们的个位4与5相加不满十,你们看(课件演示)

  师:这两个分式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从个位加起,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不同点?(个位相加不满十的,得数十位与原来的十位相同不变。 个位相加满十的,得数十位就比原来的十位多了一个1,这个1表示1个十,这个十是怎么来的?今天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个位相加满十的,个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十位进1,我们今天这节课学*的就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板书进位)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你会给同学什么建议?

  三、知识应用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带着同学们的建议来完成下面的练*。

  1、课本做一做1

  2、填空----你们发现了什么?(提问)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索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在学*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算理。

  2.建立数位的概念,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教学突破:

  在教学时,多让学生口述算理算法。

  教具准备:

  课件、计数器、小棒、口算题卡、*题卡等。

  教法学法:

  引导探究法,自主学*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事先下发的口算题卡。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给其他成员检查结果,统计正确率。

  3.奖励正确率高的小组(奖励形式:胜利苹果)。

  二、游戏激趣,复*旧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爱做游戏,于是就想在课前和大家玩一个“问答游戏”,老规矩,我来问你来答,看一看咱班谁的反应快,说的对,大家准备好了吗?

  幻灯片出示口算题:

  20+20= 20+7= 60+30= 40+5=30+50= 30+8=

  我们班的同学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可真多呀!你们的口算能力这么强,不知道你们的观察能力怎么样?老师在来考考你们(幻灯片出示)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指名回答

  若学生说不出来,及时引导:以20+20为例,20就是2个十,那么20+20就是2个十加2个十等于4个十,也就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时可以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以20+7为例,

  20就是2个十,7就是7个1,那么20+7就是2个十、7个1和在一起,就是27,即几十加几就得几十几。

  过渡:大家不仅口算能力强,而且还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老师希望大家运用自己的火眼金睛和聪明的大脑能够自己探索出本节课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

  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幻灯片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和同桌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指名答)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你能根据你所得到的数学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可以同桌交流)哪位小老师来提问?(指名答)

  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同学们可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数学问题,旁边的女同学着急了,她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条数学信息,大家瞧,她说“我才写了20个字”,你们能根据它提供的数学信息,再来提一个问题吗?(给学生时间考虑)哪位小老师想好了,请提问?(指名答)谁能解答这位小老师的问题?

  (生回答,师板书列式)

  (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讨论算法

  1、两位数加一位数

  (1)布置活动任务:“25+2”的结果是多少呢?该怎么算?请同学们选择你所喜欢的方式算一算,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利用计数器拨一拨,算完之后请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的解决办法,开始吧!

  (同学们活动交流)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摆25根小棒,再摆2根,一共有27根小棒)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7个一,结果是27)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5+2=7,再算20+7=27)

  ④从25往上数2个,等于27。

  (3)引导发现: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经过你们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27,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都是先算5+2(幻灯片演示),为什么5和2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20+7(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过渡:刚才你们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

  2、两位数加整十数

  (1)布置活动任务: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25+2我们已经会计算了,那么,25+20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算一算,算完以后,同桌间交流一下你的计算好方法?

  (2)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计算的好方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台前演示)

  交流展示:(预设)

  ①摆小棒,理解口算的方法。25用2捆5根表示,20用2捆小棒表示,先算2捆+2捆=4捆也就是40根,再算40+5=45)

  ②拨计算器,理解口算的方法。

  (先拨出25,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十,结果是45)

  ③用分成图理解口算的方法。

  (把25分成20和5,先算20+20=40,再算40+5=45)

  (3)引导发现:同学们又经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了25+20=45,不管是哪一种方法我们在计算时又都有一个相同点,你们发现了吗?那就是先算20+20(幻灯片演示),为什么20和20要加在一起呢?然后再算40+5(幻灯片演示)。

  (4)形象转为抽象,数形结合

  不摆小棒你能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方法:25+20=45,25是两位数,20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那么在计算两位数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25+2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

  (三)知识运用

  同学们真聪明,对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很快就学会了,下面就让我们应用学会的本领去解决问题吧!

  1.算一算

  幻灯片出示2组算式,学生将答案接在练*卡上,交流汇报计算结果,通过观察每一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总结:

  (1)左边的题目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2)右边的题目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要注意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2、开锁游戏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那么就请大家先找到打开数学王国大门的钥匙吧?

  (幻灯片出示开锁游戏)

  四、挑战数学王国

  第一关:找朋友

  在茂密的达森林里,有三位动物朋友被巫师施了魔法,只有聪明的小朋友们才能解救他们,请大家认真细心计算出下面各题的答案解救出那三位动物朋友吧!

  谁来解救第一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二位动物朋友?

  谁来解救第三位动物朋友?

  第二关:夺星游戏

  出示练*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题,并且做对,为他点亮小星星。

  第三关:口算我最棒

  出示练*题卡,赛一赛谁最先做完所有*题,并且做对,展示最优作品。

  第四关:争当小老师

  下面是一位叫马小虎的小朋友交上来的答卷,请各位小老师为他判一判作业,并说出他们错在哪?

  (指名答)

  这几位小老师判作业真认真,那么希望大家在以后做练*时都能认真仔细,千万不要做“马小虎”呀!

  第五关:解决问题我在行(打开数学书66页看第三题)

  出示情境图,交流数学信息,独立完成*题,展示最优作品。

  五、总结本课

  回忆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4)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实用十篇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

  1、独立完成练*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

  1、游戏夺红旗。

  (1)连续加7

  28→□ →□→□→□→□

  (2)连续加8

  14→□ →□→□→□→□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 5+37 =

  想:先算( )加( )等于( )想:先算( )加( )等于( )

  再算( )加( )等于( )。再算( )加( )等于( )。

  2、在正确得数的( )里打“√”。

  35+9={34() 44() 49( )}

  6+27={87() 43() 33( )}

  7+53={60() 50() 75( )}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

  32+9= 57+7= 9+71= 80-30 =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

  教具学具:

  小棒、投影仪、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34=30+( )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25+2=

  (1)25用小棒怎样摆?图示

  (2)在单根小棒旁边再摆2根小棒,表示25+2(渗透相同数位对齐的'思想)图示

  (3)归纳算法。引导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分组讨论25+2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5+3=

  92+6=

  35+3=

  87+1=

  并说一说口算步骤。

  (5)想一想

  2+34=

  (6)反馈练*

  65+2=

  6+69=

  2+65=

  69+6=

  2、教学例1。

  (1)出示算式

  25+20=

  启发学生动手摆一摆,互相讨论一下,应该怎样计算?

  (2)图示

  (3)引导学生总结算法: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5+20=45。

  (4)如果把25和20交换位置,你会做吗?板书20+25=

  引导学生归纳:还是先算20+20=40,再算40+5=45,所以20+25=45

  (5)反馈练*: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3、引导学生对25+2和25+20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

  启发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一位数,一位数要与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两位数加数十数,整十数要与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位数的数才能相加。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例题总结。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课。

  1.复*(出示卡片)①数的组成;②一位数加一位数;③整十数加整十数。

  2.(同学们学得这么开心,汽车兄弟也想跟我们一起学。)多媒体演示: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客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3个座位。

  提问:观察这场景,你能提出哪些求和的问题,各怎样列式?

  45+3045+330+3

  再问:这三道式中,哪道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擦去30+3。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算法。

  (3)整理算法。(板书)

  45 + 30 = 75

  40 5

  70

  (4)解答问题。

  现在有一辆有35座的客车和一辆20座的客车。(你可以提出一个求和的问题吗?)口答。

  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然后小组讨论:哪种方法算得快,简便一些?

  2、学*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这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交流算法。(板书)

  45 + 3 = 48

  40 5

  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突出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小组讨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再交流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再开火车。)

  3、想想做做第3题。

  指名说出图意。

  各自列出算式解答。

  四、课堂作业。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的学得真不错,很多同学非常积极开动脑筋,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你想出两道题来考考大家吗?

  教学后记:学生学得真不错.学*气氛活跃.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练*

  教学内容:

  教科书48页的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算一算:

  25+50= 24+5=

  2.口算:

  34+40= 21+6= 8+81=

  75+2=60+15=70+23=

  二.练*.

  1.想想做做4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5

  先计算,再交流结果,最后比较谁跳得快?

  3、想想做做第6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教育学生检查的*惯.做的全对的给予表扬.

  4.完成第7题.

  给充足的时间学生去做,并复*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

  (先指名说,集体订正。)

  5、完成第8题。

  师读题,生解答。

  三.布置作业:

  四.教学后记:

  让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第三课:时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0页的例题及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运用加法实际问题的本领,养成口答的*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 口算;

  60+23=54+40= 4+54= 41+50=

  2+75= 60+35= 3+62= 4+73=

  2.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两位数加十数或一位数,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

  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看着图说说这道已知求什么?(要求学生完整地说一说)。

  (小猴摘桃已经采了23个桃,还剩5个桃,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组织学生依*观图讨论,帮助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生答师板书:23+5=28)

  4.老师说明:从现在起,列式计还要口答问题。例题这样口答,口答:树上原有28个桃. 学生自己口答一遍,再集体口答遍.

  5.这道题还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讨论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生答师板书:(5+23=28)

  谁来口答一下。

  这两种方法一样吗?为什么会一样的?

  6.小结:这道题已知小猴采了23个和树还剩下5个桃,求树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已采的23个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用加法计算,算式列成23+5=28,也可以列成5+23=28,计算后口答问题.

  三.巩固练*.

  1. 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指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

  怎样求出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再指名说.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2.完成想想做做2。

  (1)出示第2题图,提问:车上有多少人?还有多少人没上车?求什么?

  (并提名完整地说说题意)

  (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在计算完后别忘了口答;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求一共有多少人乘车?指明说说算法?为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3。

  (1)出示第3题图,同桌同学互相说说题意

  (2)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解题过程,要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强调口答。

  5.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学生填一填。

  (2)集体交流时提问:公鸡比母鸡多3只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能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打开学生的思维.

  第四课时:练*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1页的练*七1~4.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位数两位加整数十或一位数的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练*.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二.练*

  1.练*七1

  学生独立口算第1题,在学生口算后,选择几组对比。

  如:34+3 2+2520+25

  34+302+5220+52 先说一说上、下两组题有什么不同,分别怎样计算?

  2.练*七2

  先出示第一组的两道题,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然后分别计算这六道题。计算时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做完后要求他们检查,养成良好的计算*惯,集体订正,做对的学生给予表扬。

  3.练***。不计算,比大小。.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不要采用计算的方法比大小。

  (2)集体交流比较的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比较方法。对思维开拓想出多种思考方法的学生给予表扬。

  4.练*七4。

  (1)出示第5题图,要求学生弄懂图意,并指名说说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同桌同学先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原来有多少本

  《数学故事》?再指名说怎样求?

  (3)这道题做完了吗?还少了什么?

  (口答)(集体口答一遍)

  三、作业布置。

  四.教学后记:学生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学生的交流水*有所提高.

  第五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2~53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

  学会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答:

  45里有几个和几个一?

  86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40 32206040 4530+5

  60+363+2627+4053+40

  3.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二.新授.

  1.教学两位数减整十数

  1)出示例题图,提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大巴有45个座位,已经坐了30人,车上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要求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怎样列式?(板书:4530=)

  2)4530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借助学动手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拨摆的情况,及时辅导.

  集体交流摆小棒和拨算珠的过程并集体摆一摆,拨后,你们还有别的算法吗?

  3)老师小结:根据同学的摆法,在计算4530时,可以从4个十里减去3个的一个十,再把1个十和5个一合成15.

  板书:4530 =15

  405

  10

  4)结合老师的板说一说4530怎样算?(同桌互说)

  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

  (1)出示图提是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一辆大巴共有45个座位,车上还有3个座位空着,车共坐多少人?)

  求车上共坐了多少人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453)

  (2)453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独立思考,独自计算,老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不同算法。

  集体交流453的计算方法,对想出多种算法的给予表扬。

  (3)老师小结:计算453时,我们可以先从5个一中减去3个一得2个一,再把4个十和2个一合成42。

  (4)请学生结合老师的板书说一说453怎样计算?(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说o)

  3.比较4530和453计算的异同。

  想一想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

  (它们都是先把45分成40和5,4530先算4030=10,再算10+5=15,

  而453先算53=2,再算40+2=42。)

  老师小结:两位数减整十或一位数,都是先把两位分成几十和几,然后再算几十减几十或几减几。

  三、教学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l。-

  要求学生先用算珠拨一拨,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拨?再说出结果.

  2. .完成想想做做2.

  独立口算,集体交流说说计算过程,比一比每组的计算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3

  图中告诉我们了那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让学生列式计算。

  四.布置作业.

  五.教学后记:学生能够动手操作,感兴趣.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4

  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并非是对于教师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构建过程,因此,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记忆、操练,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索、合作在与老师、文本、同学、自我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思考、感悟、富有个性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46-47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思维发展目标: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情感态度目标: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谈话:小朋友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一下以前学过的知识。

  1.口答

  3个十是多少?3个一是多少?

  8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2.口算

  70+2= 30+4= 30+6=

  70+20= 30+40= 30+60=

  生:指算口答。

  师: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师:算70+20你是怎样想的?

  评价:你的计算过程说得真清楚。

  二、动手动脑,探讨新知

  (一)教学例1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

  师:这是大客车、小客车、小轿车,你知道每辆车有多少个座位吗?

  生:口答

  课件: 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教学45+30

  师:怎样列式?

  生:45+30= 如果有人报出得数 旁边板书75

  师: 45+30等于多少?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算出得数。

  45+30等于75吗?让我们请小棒来帮忙,看算得对不对。

  3.学生活动

  4.生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生: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

  师:通过摆小棒,你怎样看出是75的?

  生1:因为有7个整捆和5个单根,合起来就是75根。

  生2: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生3: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追问:7个十哪里来的?

  生: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加在一起。

  5.生演示:计数器

  把计数器放在胸前,我们再用计数器拨一拨45+30等于多少。

  师:谁拨算珠的?请来介绍一下。

  生: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生1:因为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生2:因为加上30就是加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0就是加3个十,这3颗珠子要拨在十位上。

  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 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75。

  6.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5+30呢?

  请四人小组商量一下。

  全班交流。回应:某某同学,你当时是怎样算得?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板书: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我们一起读一读。

  (二)教学例2 45+3

  1.师: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师板书:45+3= 旁边板书48

  2.师:45+3等于多少?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

  45+3等于48吗? 让我们用小棒或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看看对不对。

  3.生动手操作

  4.生:上台操作演示。 摆小棒

  师:谁来一边摆小棒一边介绍?

  师:你怎样看出是48的?

  生1: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生2: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追问:8个一哪里来的?

  生: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教师:直尺画方框。

  评价总结:很好,要把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5.拨计数器

  师:谁拨算珠的?来介绍一下。

  追问:这3颗算珠为什么要拨在个位上?

  生:因为是3个一。

  评价总结:说的很好!加3就是加3个一,所以要在个位上拨3颗珠子。

  5个一加3个一得8个一. 4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48。

  6.师:如果我们现在不摆小棒,也不用计数器,你准备怎样算43+5呢?

  请和你的同座说一说。

  师:我们看看小萝卜是怎样说的。或者 小萝卜和你说的一样。

  教师板书 5+3=8

  40+8=48

  小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5+3等于8,再算40+8等于48。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7.完成书上45+30 45+3的算式。

  (三)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师: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师:都是45加上一个数,一个是加30,一个是加3,那么

  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生:四人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如果回答不出:

  师:45加30,30的3加45的在哪一位上?为什么?

  师:45加3,3加在45的哪一位上? 为什么?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描红30 3

  总结:的确这样,如果加的是加几个十,就要和两位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如果加几个一,就要和两位数个位上的数相加。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板书: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黑板纸

  师:你觉得自己学得很好的,请坐直,很自信!请先把小棒收起来放在。看练*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先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填出结果。

  26+20= 50+34=

  26+2= 5+34=

  生: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得?

  集体订正。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

  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1)不用计数器,你会计算这样的题目吗?让我们来试试

  先做第一组题,写好的同学再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得?

  (2)师:41+50你是怎样算得? 41+5呢?

  计算41+50和41+5有什么不同?

  20+67你是怎样算得? 2+67呢?

  师:计算过程说得很清楚。

  3、想想做做第3题

  师:老师要请大家到水果店帮帮忙!看看水果店进了什么货?

  生:40个苹果,34个梨。

  茄子老师: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师: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下面让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活动。

  五、扩展

  1. 比大小。

  35+20 35+2 50+23 5+23 34+50 34+5

  生报答案。 师:你是怎样想的?

  2.踩地雷

  59+20 6+33 40+47 30+28

  43+6 18+70 41+5 6+31

  正确算出答案的同学可以看看算式后面是笑脸还是地雷。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3=□ 35+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

  1.练*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6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7

  教学内容:

  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第6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摆小棒,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探究两位数加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9捆带9根)

  教学方法:

  看情景图的方法、探究法、练*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对口令的游戏,看谁反应快,说得对。

  1、填空:

  3个一是();3个十是();3个十和5个一是( )。

  2、口算练*:

  30+30=5+3=30+4=50+20=

  4+20=8+30=3+3=60+5=

  小朋友的反应可真快,口算小能手真多呀!

  小朋友们当老师让你们在练*本上写字的时候,我相信你们肯定非常的高兴,因为你们又学会了写其它的字,你们的心情是不是很高兴呢?(出示主题图)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跟同桌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集体交流: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再写2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设计意图:创设发书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学*中。)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们能根据找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

  (1)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2)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个问题(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呢?(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他还要写2个字)

  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呢?

  25+2结果是多少呢?该怎样算?请小朋友们试着算一算,也可以拿出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完再与同伴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小组活动交流

  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数数的方法得到结果,利用数的组成得到结果)

  师作点评,重点讲解利用数的组成做计算题

  师适时板书25+2=27

  (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小结:25+2=2725是两位数,2是一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出示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与十位上的数相加。

  刚才我们已经顺利解决了第一个问题,那第

  二个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呢?需要哪些数学信息?小林已经写了25个字,小红写了20个字。

  该怎样列式呢?

  这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又该如何计算呢?请同学们想想办法,同桌交流一下该怎么摆,结果是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不摆小棒再说说25+20的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25+20=45中25是两位数,20也是两位数而且是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出示课题的后半部分)那么在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时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要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与个位上的数相加。

  3:观察比较,小结算法

  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跟同桌说说。

  35+3是先把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加再跟十位上的数加;第二个算式是先

  把十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加再跟个位上的数加,也就是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从而更好地进行运算。)

  师小结: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这两个算式在算法上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点就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数学王国里到处都有挑战,你们想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迎接挑战吗?

  1、学生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看谁算得快。给孩子们限定时间完成做一做。

  3、解决问题。

  我们班有20个女生,23名男生,我们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设计意图:上完一堂课,学生到底学得怎么样,通过学生的小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有个认识。)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教后反思:

  优点

  让学生在比较两个算式的算法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运算区别

  通过聆听他人的意见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学生在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缺点

  多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的*惯,让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我的反思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内或者与同桌之间的交流得到补充

  通过学生的小结,可以了解学生的理解情况,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有个认识。

  25+2=2725+20=45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8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9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例1做一做及练*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具准备:

  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排球2个

  足球比排球————3个,排球比足球———3个

  2、口答下面各题

  8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6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7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65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40+2

  50 + 30 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 34等于几十加几?

  57=7+( ) 57等于7加多少?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 )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板书:35+3 30+8 35+30 8+3

  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35+3 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

  1、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十一第1、2、3、

  四、思维训练

  甲、乙、丙、丁四人赛跑,已知丁不是最快,但比甲快,甲不是最慢的,但比乙慢,请按他们的'快慢顺序排出来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35+3 30+8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8+3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10

  教学目标

  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第61页例1情景图)、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复*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20 40+2

  50+30 50+3

  突出加几十与加几的区别,激活与本课相关的已有知识,促进学*迁移。

  2.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

  二、新授

  1.课件演示第61页例1情景图。显示一包数学书35本,一包语文书30本,三位小朋友每人拿一本数学书,另有8本语文书。(画外音:老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如:

  a.数学书有多少本?

  b.语文书有多少本?

  c.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d.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a.学生独立从画面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每组分别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

  35+3

  30+8

  35+30

  8+3

  b.哪几个算式的计算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

  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可能与本课无关。为了节省时间,让每组各列出一个问题的算式,然后集体识别其中已学过的计算,口算出得数。从而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需探究的两道式题上来。

  c.35+3、35+30得多少?先独立思考,可以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

  d.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计算方法。

  请各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发言,屏幕上出现各种计算方法。

  计算35+3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需要借助直观的,可以摆小棒;无须借助直观的,就在头脑里思考。其实质是引导学生个性化学*。

  先摆5根小棒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根、36根、37根、38根。

  不利用小棒直接计算。

  先算5+3=8,再算30+8=38。

  用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计算35+30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不同算法有较充分的估计。

  利用小棒帮助解答。

  先摆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0: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30+30=60,再计算60+5=65。

  (课件演示配有摆小棒的动作和口述计算方法的声音)

  e.小组讨论:以上两题的不同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方便?

  f.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板书计算过程。如:

  35+3=□ 35+30=□

  └───┘ └───┘

  □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尝试练*。

  40+17= 2+36=

  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

  在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评价,是可取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策略评价意识。

  5.完成课本第61页“做一做”。

  a.引导学生按上下两题一组独立进行计算。

  b.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三、巩固练*

  1.练*十一第1、2题。

  a.学生独立完成。

  b.挑选若干题要求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2.练*十一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计算方法。

  3.练*十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小结

  1.小朋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你成功了吗?

  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先设计了两组口算题,通过让学生比较它们在计算上的不同之处,从而帮助学生重温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减的认识,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传统的计算教学比较枯燥,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的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计算。首先,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有些为已学知识,需要教师酌情引导,以免偏离主题。

  在探讨算法时,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活动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实际上课时,学生确实也提到很多算法。但是当我要求学生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好时,大多数学生认定课本上出现的方法好。当然无论怎样算,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练*部分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变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五)份(扩展5)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1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 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 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 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 精心设计练*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课后练*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 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这样不仅体现了练*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2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它在整个100以内加减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这部分知识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因此在教学预设时,我特别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引导探索和总结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二、动手操作,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理解算理。教学这部分内容,我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操作与交流,让他们在操作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会总结。整节课的设计,我认为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

  三、投其所好,精心设计练*

  计算是枯燥的,如果课后的练*只是一味的计算,一年级的小学很容易疲劳,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为了再次激起学生的学*兴趣,课后练*时,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投其所好,精心设计了“夺智慧星”和“摘苹果”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这样不仅体现了练*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不知道不觉中完成了大量的口算练*,还使学生乐学,愿学。

  但是,也存在一些的问题,比如课堂驾驭能力不高,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动态生成的资源,总是想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情境中来。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3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果园图入手,创设聪聪明明到果园摘果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也是我们之前学过的整十数”。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们共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做好学生的课堂常规教育,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实践,反思,认真做好备课上课工作。并且要把这三方面融为一体。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能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总评: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并解决问题,一节课完全顺其自然地进行,并没有刻意追求和过分强求。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思考了问题,整节课都围绕学生来进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数学”的思想。

  在抓住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同时,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采取合作摆小棒——展示摆法——整理算法——归纳算法的教学层次,引导学生在一系列摆、想、说、议、听的活动中,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使抽象的算理直观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和算理的初步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将学生的自主学*,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不足: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各环节结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在提问题过程中,就用时过多,也体现了年轻教师在大舞台上紧张。另外,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关注的不够全面,鼓励性的语言欠缺。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4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

  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1、情境中学*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一个数学活动——发书。教师先发给学生3本,然后又拿出写有35本的一包,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数学书有多少本呢?”接着,又拿出一包30本的语文书,让大家算一算,语文书和数学书一共有多少本呢?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探讨中交流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在操作中体验算理,讨论: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3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3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30+30。

  3、游戏中悟理

  小学生是非常喜欢新鲜、有趣的活动的。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我让学生们搭积木,盖房子。算得对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学生也是学*的主人。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反思 5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不足: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