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法、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

  一张荷花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5分钟)

  二、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

  (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

  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

  出示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5分钟)

  启发: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人也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15分钟)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七、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荷花》。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三、教学难点:

  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荷叶、荷花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

  第 一 课 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美丽的花。(点击课件,大屏幕出现荷花图片。)你们喜欢这些荷花吗?现在,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花的.课文。

  二、教师交待学*目标,检查预*。

  1 教师交待学*目标

  2检查预*

  a说说你在预*中懂得了什么?(侧重解决生字新词)

  b指名朗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共定学*任务。

  1提出自己的疑问。

  2共定学*任务:理解"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合作互动,完成学*任务。

  1自由读这一段,思考:"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2学生合作、讨论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点击课件,出现相应的画面。)

  4思考:"我"是一朵荷花,蜻蜓会和"我"说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

  5思考:为什么样"我"仿佛 成了一朵荷 花,表现了荷 花的什么特点呢?

  6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今天,我们体会了"我"仿佛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感受了荷花的美。学了这一段,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背诵这一自然段。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写景记叙文,写“我”去公园赏荷,陶醉于白荷花的丰姿神韵,与荷融为一体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

  情感升华: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像出“一大幅活的画”的景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荷——设境激趣,触**感。

  1.猜谜游戏。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打出课件)“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白衬衫,坐在绿船上。”(荷花)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看荷花,好吗?(板书课题)

  2.观看《荷花》录像片段。

  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学生自由畅谈发现与感受,教师相机点评引出下文。

  二、品荷——潜心品读,领悟情感。

  1.进入情境,初品课文。

  师: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大家一定都想告诉老师荷花的美吧,不急,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一起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2.精读细研,品味荷花。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大家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相机课件演示学生品读的优美句子)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生自由读书)

  练*: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句子。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畅谈荷花的姿态,沉浸在一片欢乐中,课堂气氛活跃。)

  师:你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荷花的姿态这么多,真美呀!你们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冒”字用得特别好,它把白荷花写活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生读)

  师:好样的,谁还能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探出来”、“伸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师生跟随课件有感情朗读第二、三段)

  三、醉荷——转换角色,个性体悟。

  师:同学们,这么美丽的荷花,真令人陶醉啊。现在,你们就是这满池荷花中的一朵了,哪一朵最美你就是哪一朵。你们穿着雪白的衣裳,在微风中摇摆。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课文。(播放背景音乐,学生用心倾听)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你们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生:(齐答)看到了,听到了!

  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

  生:我看到了我们就是荷花,在荷花池里跳舞!

  生:我看到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非常好看!

  生:我看到蜻蜓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

  生:我看到小鱼从我的脚下游过!

  师:你们真会想!听到什么呢?

  生:我听到有人在荷花池边弹古筝!

  生:我听到蜻蜓在对我说,早上空气真好,飞来飞去真快乐!

  生:我听到小鱼在对我说,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美梦,你想知道我做的什么梦吗?

  生:我好象还听到青蛙在叫!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么美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练*背诵)

  师:谁先背?(生争着都站起来)

  师:你们都想背呀?那就满足你们,一起背吧!

  生一起背诵第四自然段!

  师: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你们就背得这么好!表扬表扬自己!

  四、赞荷——积累延伸,美感再造。

  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边看边想,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你打算用怎样的语句来赞美荷花或歌颂大自然!

  (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尽情的赞美荷花。)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人类!也让我们热爱生活吧,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人生将是美丽而精彩的!

  同学们,课后请你们:

  1.画一幅荷花图。

  2.写一首赞美荷花的小诗。

  3.办一期有关荷花的手抄报。

  4.深情地颂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新理念为指导,设计教学时我以“情”为导线,直奔重点,通过赏荷—品荷—醉荷—赞荷,一步步点燃、传递、深化,让学生的情感随文波动起伏,与文共鸣,与景相融,物我两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效果。

  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学*,感受荷花荷叶的美丽。

  2 根据课文想象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惯。并引导学生学*,运用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重点:感受荷叶,荷花的各种美丽姿态,根据课文想象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等句。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可是一个花卉大国,拥有成千上万种花卉,你都知道有哪些花 你最喜欢哪一种 (引出荷花)

  还有喜欢荷花的吗 的确,荷花从古至今都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今天我们就来学*叶圣陶爷爷的文章《荷花》。(板书课题)

  情境激趣,触发语感

  同学们想看看荷花吗 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一会儿在看荷花时,你可以指指点点,还可以与身边的伙伴小声的交流,讨论。

  播放课件,学生欣赏荷花图片

  交流观后感受:大家看得都入迷了,怎么样 有什么感受 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说得太好了,荷花的确千姿百态,今天我们单看白荷花

  充分诵读,自学探究,激活语感

  叶圣陶爷爷看到的白荷花是怎样的 还是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多读几遍。

  小组交流讨论: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一定有了不少收获,不妨先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把你勾画出的最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小组成员听,并说说你的体会。

  品读,交流,领悟语感,积淀语感,丰富语感

  谁把你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或词语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交流汇报(要点):

  (1)荷叶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a 通过理解"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体会荷叶的多,绿,大圆,根据体会出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学生互评。

  b 体会比喻句的用法:你能给荷叶再打一个比方吗

  (2)"冒"字句

  a怎样长叫冒

  b如果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 c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3)"有的……有的……有的"句

  a课件欣赏图中三种荷花姿态,要求学生在画面出现时配以书中相应的文字介绍,指导朗读,比赛。

  b除了书上介绍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还会有其他姿态的荷花吗 用词来形容一下这不同姿态的荷花吧(板书:姿态美)

  (4)荷花的魅力真令人陶醉,于是面对满池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早已应接不暇了,并发出了赞叹,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这位画家是谁 你想对他说什么

  (5)第四段

  a学生汇报,交流,朗读,播放荷花录像,感受有风时荷花舞动的样子,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b翩翩起舞的荷花把蜻蜓和小鱼也吸引来了(出示课件),如果你是池中一朵荷花,蜻蜓小鱼会对你说什么呢

  c又有什么小动物会来,他们又来对你说什么

  感情升华,课外拓展

  大自然不用笔不用纸就为我们描绘出这么美的画卷,让我们得到了一次美的享受。其实,大自然鬼斧神工,不仅仅孕育出了荷花,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自然的其他杰作吧!(播放课件)

  你又想对大自然说些什么

  大自然是神奇的,是伟大的,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吧,这样大自然才会善待我们,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画大自然创造的杰作。

  古人写了许多赞美荷花的诗,找一找,记在采蜜集上。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多 绿 大 圆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冒”字,能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挨挨挤挤”、“冒出来”等词语在句中表达的意思,并学会运用。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荷花、荷叶特点的一般写法,感受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看图,读文,展开想象,品味词句去欣赏荷花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荷花》一课,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荷花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香)评价:荷花的姿态令你难忘。荷花很香,还没看到花就先闻到了香味,荷花是洁白无瑕的。你关注到了荷花的颜色……

  总结过渡: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荷花很美,同学们,叶老是怎样具体描写荷花的美的?让我们深入走进文本,再次欣赏叶老笔下的荷花。

  二、品读感悟

  请大家在小组内共同学*课文。请看学*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2.自己画出描写荷花美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下感受。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交流分享。

  预设一: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说说你的感受。我找到的'句子是(),从挨挨挤挤这个词看出荷叶很多,一个挨着一个。

  出示图片,读词语:关于这一点谁有其他的感受:生:荷叶很茂密

  生:荷叶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一样。

  总结:像亲密无间的朋友!理解得多好哇!在叶圣陶的眼里荷叶是有生命,有感情的,真好,你读读这个词。

  c,生活当中你见过哪些场面或者事物是挨挨挤挤地呢?联系生活中挨挨挤挤的场面,学以致用。

  关于这一句谁有补充?

  我从“碧绿”这个词感受到荷叶特别绿,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借机指导朗读。

  我从大圆盘这个词感受到荷叶很圆,很漂亮,你;来读一读?

  预设二: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说说你的感受。引出“冒”字。讲“冒”的的写法,范写。

  根据字典上“冒”的意思,选择在本句中“冒”的意思;“冒”字可以换成什么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体会怎样地长出来才叫冒?在对比中学*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预设三:有的才展开两三片……马上要破裂似的。

  说说你的感受,品读荷花的不同姿态。

  预设四: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从这一句我知道了荷花的姿态是千姿百态,特别美。带着感受读一读,

  在这里作者把每一朵荷花的姿态都进行详细描写了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在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仿照叶老的写法,选择有特点,有代表性的内容详细描写,其他略写。

  既然荷花是千姿百态的,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拓展练*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小结: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预设五: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预设一:大自然。

  a,大自然确实是伟大画家,鬼斧神工,看……图画,

  b,看了大自然画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画,有什么想说的呢?

  大自然真了不起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2、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谁来做第二朵荷花?第三朵在哪里?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3、同学们,尽情地展开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朵白荷花,白荷花就是你自己。现在,谁又会来告诉你,他有什么快乐呢?请写在练*纸上。

  生:(音乐响起,学生独立写话。)

  会有蝌蚪游过来,告诉我他找到妈妈了。

  会有小蜜蜂飞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们真好看,真香。”

  会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会有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他捉害虫的故事。

  师:总结:人成了花,花成了人。真是如痴如醉呀!

  齐读第四自然段

  其实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荷花。看……出示爱莲说。等

  作业:任选其一

  1、我要把文中精彩的语句摘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2、我要继续搜集关于荷花的美文、故事,传说,歌曲……,进一步了解荷花。

  3、我要模仿《荷花》的写法,写写我喜欢的一种植物。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阅读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1)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 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 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文字的反复朗读感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1、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清晨去公园,被一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大家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呢?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播放录相)

  2、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过渡:大家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描写荷花的呢?请大家轻声读读课文,把你认为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画出来。

  (二)研读感悟品味美

  1、学*课文2—3自然段

  (1)交流:先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再说说它美在哪儿?能说出理由更好。

  ①“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写出了荷花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相机理解“挨挨挤挤”

  (播放课件:欣赏荷叶)体会荷叶多、大、绿、圆的美。

  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中“冒”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呢?(钻、长、穿、顶、抽……)

  作者没有用“钻、顶、长……”而用“冒”是为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这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叫“冒”?(快速地长,使劲地长……)

  你能读出快速地,使劲地感觉吗?

  [点评:给“冒”换词,引导感悟,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层面解读“冒”,在比较中让学生悟其意,同时悟其法。这不仅仅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也是师生智慧的展示。]

  ③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抓住“展开、露出、饱胀、破裂”等词语,欣赏荷花刚开、盛开、将开的娇美姿态,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机。

  指导朗读,将体会到的美在朗读中表现出来。

  指名读,齐读。

  ④反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这句话既赞美了荷花,又赞美了大自然,因为只有大自然才能创造出这“活的画”)

  谁来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2)多美的荷花呀,让我们捧起书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

  生齐读2—3自然段。

  2、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面对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去听,去感受荷花的世界。

  播放乐曲,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

  (2)说说自己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指导朗读:轻声读读课文,想想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

  生自由读。

  (5)谁愿意来读这段话,老师为他配上音乐。

  三、积累延伸升华美

  1、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荷花池前,你会怎样赞赏荷花?此时此刻,你最想干什么?

  (1)想当主持人的,去绘声绘色地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当画家的,去画一画你心中的荷花,并配上精彩的解说词。

  (3)想当作家的,去积累文中的美词佳句,用你的`妙笔仿写一种你喜欢的花。

  (4)想当研究员的,去查找资料,研究荷花的根、茎、叶,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教师总结: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它开得洁白、清雅、秀丽。人们不仅喜爱荷花的美丽,更欣赏它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流畅,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这一池荷花的美丽和勃勃生机,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一池荷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可以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荷花的特点,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荷花》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谁来说一说你对荷花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说一说所了解的关于荷花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写的就是荷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欣赏荷花的动画片段,感受荷花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学*课文创设良好的情境。

  三、初读课文,自学感知

  1、设问:这么美的荷花在作者的笔下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字幕,指名读学*要求。

  学*要求: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懂?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看图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标出来。

  四、检查自读情况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看图读文,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懂?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根据学生质疑情况梳理教学重点、难点,归纳如下:

  (1)“我”为什么感受到: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2)“我”为什么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五、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直奔重点,学*课文。

  (一)学*课文二、三自然段,凭借情境,理解词语,感受荷花之美。

  1、看书回答: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图上的内容?(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字幕)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边读边想:作者看到的荷花、荷叶是什么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提问:读了2、3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领会表达。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边读边想从哪些词句中你能体会到这一池荷花很茂盛,很美?出示画面,图文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读段落,读句子,看画面,充分想象,感受荷花之美,感受这一池荷花的勃勃生机。

  4、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荷花之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难句: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结合动画荷花片段,引导学生领会表达。

  5、小结:正是因为这一池荷花长得这么茂盛,这么美,还正在生长着,随风摆动,所以“我”才感受到:如果把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引导学生从中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来读呢?指名读,学生自由读,进一步体会荷花之美,感受作者所看到的这一大幅活的画。

  (二)学*4、5自然段

  1、启发谈话: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美丽的`白荷花,如果你也站在荷花池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2、设问:面对着这一池荷花,作者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回答:当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3、引导学生看着动画画面描述一下“我”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眼前所出现的美妙景象。

  4、引导学生展开想像

  读一读这一自然段的最后三句话,想像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会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老师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目想像,进一步感受作者被荷花美景陶醉时的感觉。

  (三)学*第六自然段

  设问:我真的是一朵荷花吗?我是来干什么的?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从这一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六、总结全文,激趣深化。

  1、学了课文,这一池荷花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么美的荷花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下来的?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理清课文写作的顺序。

  2、课文学到这里,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现在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教师予以肯定。

  七、找学生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在头脑中尽情展现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九、特色作业:把课文中所描述的白荷花画一画或者办一期荷花小报。

  板书设计:

  闻花香

  荷花

  12、荷花看美

  荷叶

  想仿佛

  教学点评: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流畅,向我们充分展现了这一池荷花的美丽和勃勃生机。教学中引导学生看图学文,学文看图,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荷花特点,欣赏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2)

——《荷花》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荷花》的教学设计 1

  第1课时的教学。

  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等词语意思;2.学*1―3自然段,能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1、3自然段主要意思。3.能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重点:概括1、3自然段主要意思,感受荷花的美。

  教学难点:感受荷花的美。

  说教法: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可利用《荷花》插图,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

  1.读写结合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2.比较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推敲,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插图,请学生谈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看荷花的感受,唤起对荷花美的回忆,谈话后揭示课题。

  2.揭示目标。课始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兴趣,调动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听录音以后思考:荷花美在哪里?课文怎样写荷花的美?

  (2)划出生字新词。

  2.检查生字新词学*情况,并当堂反馈矫正。

  三、细读第二段

  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学*,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学生最感兴趣,所以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这一段教学的着力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受、想象荷花的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出示投影,指名1个学生做。其余学生在作业纸上填写这段的总起句和具体写荷花三句话中的重点词。在利用投影进行反馈矫正后,抓住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这样先学后导,导练结合,有利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1.让学生在挂图上批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拿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在教学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而“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我是抓住“冒”字进行教学的,教师在挂图上直观演示后,让学生给“冒”字换个词,理解“冒”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从“冒”字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有感情朗读。

  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

  四、学*第三段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段的着力点是根据有关句子想象美、表达美,使美感进一步深化。

  1.出示投影:看图想象,写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1)小小组讨论,再写下来;(2)指名说,集体评议。

  课文中没有对“姿势”进行具体描写,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学生想象力。又对第二自然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可谓一举三得。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两句话。

  3.要求学生轻声读这一段,出示“白荷花____,”要求补充完整,说说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五、学*第一自然段

  以“作者为什么会去看荷花呢?”这一问题导入第一自然段学*。这一段较简单,只有2句话,所以只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后,用“谁”、“怎么样”或“干什么”的句式说说这一段主要意思,从而落实本单元训练重点。

  六、总结全文

  引导学生从学法、课文内容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七、测试

  通过测试练*,当堂反馈、矫正,能够减少学生学*中的误积累,使学生真正达到目标。

  《荷花》的教学设计 2

  一、朗读1、2、3节

  二、学*4、5节

  1.师大屏幕出示荷花图。

  师:多美的荷花呀!看着看着,我们就仿佛变成了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进入了这精彩的画卷之中。

  2.齐读第四节。

  3.你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生带问题再读第四节。(生各抒已见。)

  4.美读第四节,

  5.读第五节。

  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被美景所吸引,忘了自己在做什么)

  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作者对荷花的赞美,对大自然的赞美。)

  三、学*特点

  1.生讨论在写法上的特点。

  2.交流。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请生在文中找出。)

  抓住荷花的特点进行描写。

  用词准确。

  写实与想象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小练笔

  1.生再读全文。

  2.师;作者把荷花写得如此之美,你们一样能把自己喜欢的花写下来。

  3.交流课前所观察的花。

  4.师引导分成几个部分写,写出特点。写生动。

  5.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

  6.交流个别*作,评讲。

  7.生继续完成。

  五、作业

  《荷花》的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有爱美的情绪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词句。

  3、文中取法,能写一篇小练笔。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撇杨爱美的情绪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花”。

  教学流程:

  一、 导语

  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今天我们我们继续学*第三课《荷花》,

  二、解读学*目标。

  首先读一下学*目标。

  三:自读课文,思考问题,文章主要是写什么的?你感觉到作者对荷花是怎样的感情?

  四、每一段具体是怎样写荷花的?用看插图和想象画面的方法想一想,结合重点词句说一说,然后读出作者喜爱的感情。

  每段可以结合以下提示说一说。

  第一段:看荷花的原因

  第二段:挨挨挤挤、冒、有的...... 有的...... 有的......

  第三段:活的画

  第四段:结合我的想象,假如我是荷花,我会想什么?

  第五段:结果,从陶醉中回到现实

  五、三分钟背诵。你喜欢哪部分,把背下来。

  六、展示背诵

  七、总结课文写作方法

  从课文中你学会了怎样的写作方法,想一想,说一说。

  八、写小练笔

  1、用我们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五分钟后展示。

  2、当堂反馈所写内容。

  《荷花》的教学设计 4

  一、贴*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

  《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

  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荷花》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 衣裳 蜻蜓 花骨朵儿 挨挨挤挤

  饱胀 仿佛 舞蹈 花瓣儿 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 花瓣儿 莲蓬 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

  荷叶长得多、茂盛。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 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学。 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冒 挨挨挤挤 颜色美

  荷花 半开 全开 未开 姿态美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3)

——《荷花》教学设计 (菁华9篇)

《荷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理解莲蓬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品悟荷花的美丽多姿,练*想象说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姿态美。

  教学难点:想象荷花的姿态练*说话。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过荷花吗?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出示:千姿百态 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玉洁冰清 争奇斗艳 出水芙蓉

  指名读(出水芙蓉指的就是刚刚钻出水面,盛开的荷花,有一句诗是这样来赞美荷花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们认为,刚盛开的荷花是最美的) 齐读

  2、揭题: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喜爱、描写的对象,人们常常把荷花当作美的化身,称它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花的美文(板书:荷花)。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

  1、这样美的课文,你们在课前已经读了几遍了?美的文章总让人百读不厌。这节课,我们就主要用读的方法来学*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学*生字

  (1)请刚才说读了(最多)遍的同学站起来。你说已经把文章读了#遍,那老师先把第一个读书的机会给你,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一节写得最美?就请你读这一节。

  (2)请刚才只把课文读了#的同学站起来,老师请你读最有把握读好的一段。

  (3)还想请个同学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注意,要跟他们选择的小节不一样。

  相机出示学*生字:

  第2节:挨挨挤挤 碧绿 莲蓬

  花骨朵儿 饱胀 破裂

  ①挨挨挤挤我们要特别注意挨的读音。跟我读。它还有个读音

  ②花骨朵儿 骨是第一声,跟我读卡片读词:花骨朵儿(注意儿化音)。骨字还是个很容易写错的字呢!用手指在桌上写一写,它的第三笔是什么?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③板画莲蓬看,这是什么?荷花的花瓣脱落,留下的就是这样碧绿的莲蓬。可是,在荷花盛开时,它被花瓣包围着,看起来就是荷花那娇小、嫩黄的花心。卡片读词:小莲蓬

  第3节:一大幅 了不起

  看起来简单,读好可不容易。(这幅画太小了!这幅画有我们教室墙壁那么大呢!)

  第4节:翩翩起舞 舞蹈 昨夜 好梦 衣裳

  翩翩起舞舞蹈:都是跳舞的意思。但翩翩起舞有什么不一样呢?(轻快地跳,舞姿优美,比如芭蕾)(卡片读词:翩翩起舞)

  3、还想读吗?现在,就请大家自由地读课文,但是有要求:先把整篇文章读通读顺,然后,把自己觉得最美最喜欢的小节反复地多读几遍。直到老师喊停,听清楚了吗?

  三、学*第二小节

  1、看你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相信,这篇美文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你们。老师呀,特别喜欢课文的第二小节。想听我来读一读吗?闭上眼,一边听,一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配乐范读

  2、交流,概括

  (1)荷叶碧绿、很多;

  (2)荷花姿态优美(千姿百态)

  ①有的展开两三片,好像----

  有的完全盛开了,雪白雪白的,远远看去,就像走*一看,雪白的花瓣包围着嫩黄色的小莲蓬,让你觉得

  有的还是花骨朵饱胀好像多么有趣可爱呀!

  ②虽然书上只列举了荷花的三种姿态,但是,只有这三种吗?不

  出示: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所看到的白荷花(白荷花千姿百态。)

  3、是呀,这些白荷花姿态万千,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多么美丽、迷人呀!(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老师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最美、最妙,到底美在哪儿呢?你能说清楚吗?

  (1)说不清楚是正常的。没关系,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2)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长得这样充满活力、钻得这样使劲、冲得这样快,全都包含在一个冒字中。齐读这句话

  (3)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

  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

  (4)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把这份美表现出来。

  4、小朋友们,现在你能把第2小节背诵出来了吗?

  看提示背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有的才---------有的花瓣儿,露出。有的还是,看起来。

  四、作业

  1、钢笔描红,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小节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叶圣陶爷爷写的

  2、激情再读。喜欢这荷花吗?带着喜爱之情再美美地读一读。

  3、引读§1。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让我们也跟随着叶圣陶爷爷去荷花池边看一看吧。

  二、品读§2

  1、打开书,用心读一读§2,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交流。【板书:叶 花】

  3、我们先来看看荷叶吧。【出示句子】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荷叶怎么样?从哪些词儿感受到的?

  (2)交流:

  A、大

  ① 指名说。(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挨挨挤挤。

  ② 你来读好这个词。评:哦,这真是一片挨着一片啊。

  ③ 再指名,评:哦,这是一片挤着一片哪。

  看到了,一片连着一片呢。

  啊,还一片叠着一片呢!

  ④ 可真多啊!一起读

  ⑤ 指名读句子。

  ⑥ 这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个个都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B、绿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碧绿)是啊,绿得鲜艳,绿得发亮,多美呀!

  ③来,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C、(大、圆)

  ①你还觉得荷叶怎么样?

  ②指名说。(又大又圆)用你的朗读把这又大又圆的荷叶展现在我们眼前。

  (3)这就像杨万里诗中所说的,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

  (4)碧绿的荷叶一张紧挨着一张,铺满了整个池塘。怎能不说它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呢?男子汉们,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男生齐读)

  此时正值清晨,那荷叶上还滚动着晶莹透亮露珠,好一派充满生机的景象。怎能不说它美呢?女生一起读读吧!(女生齐读)

  4、赏荷花

  A、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1)引读:白荷花。【出示句子】

  (2)冒出来是什么意思啊?

  (3)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吗?自己对比着两句话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一下。

  (4)指名说。想想,怎样地长才能叫冒?

  (使劲地长、不停地长、迫不及待地长)(随机指导朗读,评:看,这一朵白荷花冒出来啦。∕这一朵也冒出来啦。∕又一朵冒出来了。)

  (5)看哪,这一朵又一朵的白荷花,都(争着冒出来了,争先恐后地冒出来了)

  (6)来,让我们读出它们竞相开放的盛况!(齐读)

  来,让我们读出它们蓬蓬勃勃的生机!(齐读)

  (7)想象: (提高声音)看哪,(课件展示荷花图片)这就是从那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老师不禁想问,白荷花呀白荷花,你们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呀?

  我冒出来是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我冒出来是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我冒出来是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我冒出来是在进行时装表演。

  (8)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还把荷花写得更美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为什么说这个冒字用得好了吧!来,让我们一起读好这句话,读出荷花的美丽和活力来。

  B、有的有的有的

  (1)引读三个有的。

  (2)再仔细看看,这些白荷花都有哪些姿态呀?

  (3)指名并板书。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哦,这是刚开的。【板书】

  (有的全都展开了)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地说一说吗?【全开的】【将开的】

  (4)这三种姿态的白荷花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啊?就请你把那句话美美地读上几遍,边读边想象它的样子,好吗?(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5)交流:

  a、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指名说)你来读一读。

  ②评:听出来了,一个才字读得特别好,让我们看到了刚展开花瓣的荷花那羞答答的样子。

  ③谁也想读一读?评:哦,现在开得不多,但即将展现它全部的美丽了。

  ④谁还想读?评:读得真好,你真的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朵荷花!【出示图片】

  b、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

  ①你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呀?(指名说)好,请你读一读。

  ②哦,你这个啊词读得特别好,全都展开了,让我们看到了一朵活力四射、光彩照人的荷花啊!(红显:全都)

  ③谁还想读?嫩黄色的小莲蓬,你把它读得更惹人喜爱了。

  ④谁再来读一读?听出来了,发现了小莲蓬,你还很惊喜呢!

  【出示图片】瞧,它们正绽开笑脸迎接我们呢!(齐读)

  c、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指名说。

  ②老师也喜欢这一种,也想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好在哪里?

  你来试一试?

  (饱胀:积蓄力量,准备开出最美丽的花朵;破裂:等不及要开放了!)

  ③ 好一朵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呀!【出示图片】齐读。

  5、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那就把你心中的千言万语都融入到有滋有味、满怀激情的朗读中吧,读出这千姿百态,生机勃勃的荷花!第一句我们大家一起读,下面三句我们分大组来读。(1、2、3和4)

  6、雪白的荷花有了碧绿的荷叶的衬托得更加美丽,更有活力了,来,我们一起把这白花、绿叶的美景读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齐读第二段。

  7、小结背诵

  (1)引读。整个第二自然段,描绘了一池生机勃勃的荷花。先写了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接着写荷叶,再总写白荷花,最后分别写了三种不同形态的荷花,它们有的,有的,有的。

  (2)准备背诵。(点击)你能将这美的画面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吗?试着背一背。

  (3)背诵。【出示】(指名填空,全班齐读)

  三、略读§3

  1、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也很美。

  2、真是美不胜收啊,难怪作者这样赞叹如果把眼前真了不起。

  3、多美的荷花,多美的画面啊,想想看,只有谁才能创造出来?

  4、(说不出,再引导:)这个问题可难了,再读读书,看看谁最会动脑筋能回答出来。

  5、的确,大自然它不用纸,不用笔,就给我们描绘出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勃勃的生机,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让我们好好地把这一段来读一读,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四、学*§4,感悟荷花的优美丰姿。

  1、师:这一池纯洁无瑕的白荷花让作者如痴如醉,他深深地沉醉其间,产生了美好的想象。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教师配乐朗读,学生用心倾听)

  2、请同学们用心读读§4,看看作者想象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3、你能用你的朗读展现这样美妙的情景吗?(指名读)

  评:读得多好啊,你看,翩翩起舞,随风飘动,【红显】你就是那朵随风起舞的荷花啊!

  谁再来读一读?

  评:哦,你读出了那一池翩翩起舞的荷花啊!它们动态的美,让人沉醉。

  风过了,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也很美。谁是静静地站在那儿的荷花,(指名)你来读一读?

  4、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会过来,和你说了些什么呀?

  小青蛙蹦过来,告诉我昨晚做害虫的乐趣。(听出来了吗?他的这个蹦字用的很准确。)

  小蜜蜂飞过来,告诉我清晨的花蜜可真甜呀!(他们真是亲密的朋友)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这儿的景色真是太迷人了。(他们在亲切地交谈)

  5、是啊,作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不仅美丽,还有许多可爱的好朋友,可真幸福啊!读着读着,我们忽然觉得自己仿佛真的就是一朵荷花(齐读)

  6、教师静静地听着,悄悄地读:过了好一会儿。我们今天可是来看荷花的,怎么会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7、我们所以会有这些想象都是因为荷花太美了。

  原来,为了表现它的美,我们不仅可以直接写荷花、荷叶的样子、姿势,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像,索性把自己也变成了荷花,去表现荷花的美,去感受荷花的美,作者叶圣陶这种写法真高明!

  四、总结

  1、回顾板书,总结。

  2、让我们记住这一池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荷花,更记住叶圣陶爷爷那优美的语言文字和高明的写作手法。

  3、作业。

  A 小小播音员:看着图,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B 小小创作家:看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

  闻:香

  叶(多、绿、大、圆)

  12、荷花 看:

  花(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想:变

《荷花》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体会荷花淀清新优美,富有诗情画意的荷花淀派的写作风格。

  2、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3、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精神。

  【知识夯实】

  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县人,现代作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笔调婉约而流畅,风格秀雅隽永。感情的抒发和人物感情的叙写,都同景物与人物的描绘自然地融合,篇篇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和抒情诗的韵致,追求散文式的格调,追求诗歌般的意境,被称为“诗体小说”。这就是孙犁小说清新、雅丽的独特风格。作品集结为《白洋淀纪事》。

  “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的流派。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荷花淀》以白洋淀明媚如画的风当作背景,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这一派作家的共同特色是着力追求诗情画意之美,早期作品都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背景简介

  1936年孙犁到了白洋淀附*的安新县同口小学教书。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或是清晨或是黄昏,他经常到白洋淀边散步,慢慢地,他熟悉了这一带的风土人情,熟悉了这里人民的劳动和生活。1937年,日寇的铁蹄踏进这一地区,他切身体验到了这里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在抗日的旗帜下,男女老少都动员起来,各个村庄的青年农民都自愿地奔赴抗日前线。至于那些青年妇女所表现出的识大体、顾大局,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更使他由衷敬佩。基于这种心理,1945年他写成了《荷花淀》这篇著名的小说。

  【学*过程】

  一、导入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摇曳荷叶飘香的季节,我国当代文学大师孙犁在绵绵细雨声中静静地离去了,享年90岁。巨星虽然陨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开得姹紫嫣红,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静静地绽放在*现代文学的长廊中,幽幽地散发着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白洋淀,感受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发生在白洋淀里的感人故事,学*白洋淀人民优秀的品质,品味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

  二、理清情节

  思考1: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呢?描写了几个生活场景,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给几个生活场景拟一个小标题,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形式、内容

  第一组: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第二组:杀敌送夫参军别意长——探夫不遇遇豺狼——又见水生战场上——抛却红妆换武装

  三、鉴赏景物

  思考2:本文结构并不复杂,情节也不跌宕起伏,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

  明确:景物描写如诗如画

  思考3:反复朗读课文前三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尝试利用文中词句组合成一首现代短诗,并读给同学听。

  明确:学生展示

  总结:月色皎洁,洁白的苇*遍地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飘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思考4:这三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为保卫可爱的家乡而战,对战争满怀着必胜的信念。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概括“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散文式清新秀美的语言,浓郁的诗情画意,在细腻的描写中开拓诗一般的意境。

  四、品读文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考5:你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明确:水生、水生嫂、其他妇女等。对话描写、细节描写等

  思考6:分析“夫妻话别”的对话揣摩人物形象

  (1)学生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的对话(一男、一女和一个旁白,读第5节—23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们对话的语气和感情处理得是否合理,同时思考这一段对话反映了水生嫂怎样丰富的内心和她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明确: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②“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可以试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体会它内在的意蕴)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态度。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夫妻话别”这段对话,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也是本文一个突出的特点,试举一例进行讨论。

  明确:“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请理解“震动”和“吮”这两个词的深刻含义?

  明确:这是水生嫂听到丈夫报名参军之后出现的一个细节描写。丈夫“明天”就要参军到大部队上去,的确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动,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动了一下。我们不难想象,这时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复杂的:几年的夫妻恩爱,家中生产生活两副重担,上前线前途莫测……但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有软弱的表现,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参军的决定,显示了她的坚强性格。

  (3)讨论分析四个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第一组: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学生分析,教师概括总结:

  这五句话表现了四个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那么爽朗直率,忸怩含蓄,机智伶俐,沉稳谨慎。这段简短的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

  第二组

  ①““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②“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③“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④“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⑤“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⑥“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她们不甘落后、勇敢自信、稳重谨慎、追求*等普通的女人,从庭院走向了战场,用编*的手拿起了抗战的枪,抛却红妆换武装。

  鲁迅说:“高尔基很惊服巴尔扎克写对话的巧妙,以为并不描写人物的模样,仅使读者看了人物对话,便好象目睹了说话的那些人。孙犁的这段对话写得也很精彩,使人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妇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淳朴、真挚的美好形象。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请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妇女的共同特征。

  明确:白洋淀妇女既有*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区妇女的特点,他们勤劳善良,温柔体贴,识大体、明大义,坚强勇敢。

  五、探究结尾,思考主题

  思考:小说结尾写妇女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好不好?说明理由。

  明确:小说有两条线索,水生嫂们的活动贯穿全文的始终,是小说的主线。地区队的行动,大都是侧面交代,仅在伏击相会的高潮处交叉,接着又分开进行。小说以青年妇女们的成长结尾合乎情理,充分显示出*人民抗日的积极性,使作品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量。

  结束语:

  冰心说:如果这世界上少了女人,就会减少了七分的美,六分的善,和五分的真。小说以*妇女为切入点,描写一群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他们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当自己的家园遭到日本侵略者的践踏时,他们又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同时他们自身也不甘于落后,勇敢的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这是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也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荷花》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荷花》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不到400字,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一、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让学生通过学*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三、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感受荷花的美,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一睹荷花的风采。板书课题:荷花(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与荷花打个招呼。

  2、再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词句,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词。(开火车读、领读)

  (3)提出难写的生字进行生生交流。

  3、指名分节读课,及时纠正学生读中的错误。

  三、再读课文后,学*第一节。

  1、生默读后,师问:课文中描写的荷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美)

  2、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

  (指名读)

  3、是什么吸引了作者?(板书:清香)

  4、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学*第二自然段,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1、教师引入:荷花不仅香气怡人,而且美丽动人。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

  预设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

  预设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____________地冒出来。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你们想啊,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仿佛想干些什么。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写后组织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看看外面这个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在进行时装表演。

  教师: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正像同学们所讲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让我们一起,像白荷花一样地冒出来!快冒!快冒!

  预设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涨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3、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目睹荷花的风采,我想你们对荷花的赞美会更真诚,感受会更深刻。

  4、荷花那么美,让我们一起来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吧。(播放课件)看完后,师配乐范读这一段

  5、(配乐)生齐读第二段。

  6、让我们把这么美妙的文字记在心中,让我们把荷花的美刻在心里。(生试背这一段)

  7、这段写了荷花的什么?(板书:色彩、形状)

  六、学*第5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板书: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板书:大自然)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七、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引入:荷花以高雅的美震撼了我们,以高尚的品质陶冶了我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了我们,让咱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赏。看后让学生提写下要赞美的语言。可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丽动人的形象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样迷人,你的形状是那样美丽,你的姿势是那样动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终身难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里,好让我天天与你做伴。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描写荷花的好词好句。

  3、做一张有关荷花的简报。

  【板书设计】

  大自然

  美

  荷花

  美

  清香

  形状

  色彩

  姿势

  【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学好语文。

  在这堂课中,我想以美的情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一段美的情境会省去我们教者多少繁琐的分析讲解。本节课中设计的就是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升华情感。比如:配乐范读,播放课件,创设并引学生入情境。(师配乐朗读有关课文)深入情境(出示课件)“荷花真美!让我们起立,像作者那样久久地、深情地看着它们!”这些情境地创设显然大大优化了教学,节约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文字。

  另外,这堂课中,我在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我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细赏之后使课文烂熟于心,并因此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其间,成为天成的直觉,直觉的天成。

  以上两点,我认为是这堂课中做的不错的地方。

  当然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很多引起我们思考的问题。如: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我对在老师范读时,是否让学生闭目体会荷花的状态这个环节犹豫不决,即一认为要;一认为不要。这堂课上,我没有用上。上完课,我还在想这个问题,认为当时该用上*环节,毕竟那是学生个性化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学生在闭目欣赏的同时,经历了一次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在学生脑海中反映的再造想象的过程。学生凭借各自不同的积累,在不同层次水*上理解了这段文字,想象了这段文字所表现的内容,不仅体现了语文姓“语”这一要求,而且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成了锻炼思维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也给了我们最好的指导:“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荷花》教学设计4

  教材简析:

  夏日的公园内,荷花池里热闹一片:满池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铺着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那碧玉般的圆盘间有袅娜的白荷花:有的已然绽放,有的即将开放,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她们在晨风中,舞蹈;小鱼儿在她的脚下游过,蜻蜓在花间留连……正面描写荷花,并借助联想的方法侧面烘托出荷花的美!以“荷花”写出荷花池夏日清晨风光,写出了夏日的美景。

  教学目标:

  1、学*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词语,提高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

  3、通过品词析句,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学*运用。

  4、体会联想的用法。

  5、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学*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写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

  7、课外延伸,了解有关荷花的知识和精彩诗句等。

  教学重点:

  体会荷花的美。认识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预*课文,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回顾:

  《燕子》和《咏柳》,春的形象大使当属燕子和垂柳,燕子回归,柳树泛青,“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的春天就花枝招展的来到人间。

  欣赏了春的美景,今天咱们继续去欣赏……生:荷花。

  2、板书:荷花。

  谈话:

  各自了解的荷花:夏日的形象大使:也称为“莲花”,还叫“水芙蓉”;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也争相赞美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淤泥而不染……(反馈课前预*情况)

  3、就课题提问:荷花是什么样?美在哪儿?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写?……

  二、初读课文,自读为主,完成初读任务。

  1、自由读课文,圈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握课文脉络:课文围绕荷花写了哪些内容?

  3、在有关句子边上做些标注。

  三、检查初读,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挨挨挤挤

  莲蓬 饱胀 仿佛 衣裳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指导读音和字形,

  如 挨 蓬 胀 裳 翩 蹈 蜓

  2、指名朗读课文,读后评议。

  如:花瓣儿 花骨朵儿都是儿化音要指导读出韵味;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不能把句子读破了;如果把眼前的荷花看作一大池活的画,句子比较长,指导读好停顿;

  3、交流: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

  夏日的清晨去公园赏荷花。

  四、重点指导书写生字:蓬 翩 蹈 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了解剪贴荷花的图片资料。

  3、观察一种植物,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品读、感悟文本

  1、品读课文第一小节,整体把握文本感情基调。指名读第一小节。完成填空:

  ( ),( )到( )去玩。

  拓展想象:清晨走入校园,景物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清晨的荷花怎样呢?从哪儿体会出的?

  扣住“一……就……”体会出,荷花的清香之浓郁,并想象一下清晨的公园美景,荷花池则宛如明珠点缀在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清晨来公园内玩的“我”心情怎样?高兴—兴奋— 惊喜—迫切……

  从字里行间,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清早”、“ “一……就……”“赶紧”“往”“跑”。

  通过品析,不难看出:“我”是个爱花的人,非常善于观察;有生活情趣的人,一定是热爱自然的人,热爱生活的人。(这样为理解下文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对荷花的喜爱,没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心,也就不会如此投入得看赏花赏得都忘我的境界。理解课文的联想部分就比较轻松了。正因为爱花,才会比一般的游人看的仔细,体会的真切,赏的入神,在爱花人的眼中,花才会更美,更具有灵气;也正因如此,“我”所看到的荷花也就更卓尔不群,艳丽无比!)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的心情,想象清晨荷花池的美景。

  三、看图。欣赏荷花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激发想象。

  四、学*课文二至三小节,体会荷花的美,感悟“我”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1、自由读,体会荷花的美。

  2、指导理解“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不少”是荷花开了很多,但并也并不是全部,由“不少”可以想象倒荷花竞相开放,艳丽夺人的景象。也可以推知:荷叶一定是长得更为茂密,更大更绿更圆吧,因为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可见此时的荷花池内该是荷花的天下,是荷花的盛宴呢。所以,才会上文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跑到荷花池边的“我”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荷花。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体会,荷叶的美,和特点。“挨挨挤挤”可见荷叶的密。“碧绿”“大”可见荷叶的美。想象那么多又大又绿的圆盘般的荷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铺展在水面上的景象。

  4、欣赏描写荷花的语句,各自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荷花风姿,并说出理由。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可以这样解读:白荷花好像也争着要把自己美丽的身姿展示给人们看。“冒”写出了白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间想法设法般伸展出来,借助荷叶的点缀,尽情炫耀着自己的艳丽姿态。

  “冒”也体现了荷叶虽然挨挨挤挤的但并没有密得不留一点空隙,而那些空隙似乎就是专为白荷花留着的。于是,满池的荷花,绿色之间点缀着白色的荷花,荷花池风光迷人!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才展开”“两三片”写出了白荷花就像害羞的小姑娘,半开半闭,给人无限的遐想,很美。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全”“露出”“嫩黄色”,荷花绽放,把自己全部的风姿展示给人们看,再加上露出的嫩黄色的小莲蓬,更显得娇嫩,艳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饱胀”“马上”“破裂”写出了没有开放的白荷花的姿态,虽然没有看放,但从她等待绽放的急切的姿态,我们可以想象她绽放时无与伦比的美丽。

  5、联系朗读,想象着荷花池迷人风光,读出自己的感悟。

  指名读,比赛读,欣赏读。

  三、学*三、四、五自然段

  1、欣赏了荷花池的美景,来体会一下文中“我”的心情。将“花”与“我”紧密联系起来,体会到“我”因花而激动,陶醉,“花”因“我”的欣赏而更艳,为体会下文,“我”忘我的变成了白荷花,与花融为一体作好铺垫。

  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体会“我”此时的陶醉。

  3、“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体会到 “我”由陶醉进入忘我的境地,想象满池的荷花在风中翩翩起舞的绰约风姿。欣赏荷花的姿态美。

  4、忘我之间,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我”和“花”就这样自然的融为一体了。引读:一阵微风吹过来,(生)我就翩翩起舞……告诉我昨夜做得好梦……

  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体会,“我”的心情:愉悦,但又觉得惋惜。

  四、总结。

  1、整体把握课文描写荷花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正面写荷花的美,侧面借助联想写出荷花的动态美”。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梳理自己学*的收获与体会。

  3、交流学*心得:我体会到写景物一定要将自己融入到景中,仔细观察,用心体会;我体会到文中的“我”是个非常爱花的人,非常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有情趣的人;我体会到写作文时要注意段与段之间联系要紧密,像作者这样每段衔接非常自然;我体会到,写作文的时候用词要准确,形象,这样表达效果会非常好:我体会到读文章带边读边想象,这样文章会更美。我体会到写景的文章要学会联想,这样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美。……

  五、作业

  1、摘抄文章中的精美语句。

  2、默写自己描写荷花的词语和诗句。

  3、看书上的插图,展开想象,写荷花。

《荷花》教学设计5

  【目标导航】

  1、会认3个生字,会写出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实践支点】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下画“”

  挨挨(āiái)挤挤仿佛(fúfó)

  了(leliǎo)不起花骨(gǔgū)朵儿

  二、读句子,先填空后造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过来,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会用“像”造这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出来。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展开了,露出()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花骨朵儿,看起来()得马上要()似的。

  2、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穿着(),站在阳光里。一阵()吹过来,我就(),()随风飘动。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里的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体或气体往外或往上涌,这里是形容在一片绿色的荷叶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这是因为我在看荷花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画,这说明荷花________;说这幅画是“活的”,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画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说“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是作者对________的由衷赞叹。

  【创新台阶】

  我会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我会看到一些小动物接*我,听到它们告诉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来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上几句。

《荷花》教学设计6

  一、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让学生伴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关资源运用 photoshop,flsh,powerpoint等软件工具制作成幻灯片:分别为"荷花文化","课文学*","荷花图展","荷花知识"," 网上资源"等。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的资源。

  七、教学时间:

  两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 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 (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 你喜欢吗 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自主欣赏荷花图片,视频以及有关荷花的生物知识。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 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打出荷花幻灯图片)同学们,这里就是作者所看到的一池的白荷花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画面再来欣赏一番吧!看的时候可以随意地赞美,可以随意地做些动作。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 有疑问吗 (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五)利用主题网站进行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2、欣赏网站上的荷花图片。

  (六)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文章,表达对荷花,对大自然的热爱。

  2、登陆有关荷花的网站,和同学们畅谈对荷花,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附:板书设计

  荷 花

  闻 清香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看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

《荷花》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姿势、翩翩起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四段。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丽。

  难点: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重读“姿势”──感悟“画”美

  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读了课文,分享了荷花的三种姿态。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欣赏荷花的姿态进入荷花的世界吧。

  2、重读姿势美。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三段?(生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究竟有几种姿势呢?在课文的第二段,我们知道了荷花有的才展开,有的全展开,还有没展开的花骨朵。我们把这些姿势加进去,读一读,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句式:

  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也很美;再看看这个花骨朵,____________,真的很美!

  3、大自然创造美丽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生:看看这一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很美,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另外一朵,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也很美,也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这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的很美!真的很像一幅活的画。

  师:这姿势的意思就是?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姿态。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样子。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形态。

  师:姿势这么美的荷花成了一幅活的画,这一幅活的画是谁画出来的?

  生:我认为是荷花画出来的。

  生:我觉得是画家画出来的。

  生: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画出来的。

  生: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么美的画,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来。

  师:孩子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再次欣赏这幅活的画,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二)想象荷花──体会写法

  1、写法指导。

  师:孩子们,叶圣陶爷爷为什么能把荷花描写得这么细致,写得这么美,就像真的一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呢?是因为他的细致观察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荷花图。同学们,叶圣陶爷爷写下的荷花还不仅仅是这些。来,请闭上你的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第四段。听完之后,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

  到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荷花在微风中跳舞。

  师:来,请你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

  师:读得真美!这是荷之舞!

  生:我仿佛听到蜻蜓和小鱼儿在跟白荷花说悄悄话。

  师:来,请你来读一读文中的这句话。

  师:读得让人陶醉!这是荷之语!

  师: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文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与翩翩起舞很相*,你知道是哪个嘛?

  生:我知道!是“随风舞动”。“随风舞动”的意思是跟随着风的吹动而舞动。

  师:“随风舞动”是写我变成一朵荷花在微风中轻轻地跳舞。

  生:“翩翩起舞”也是说明荷花跳舞的姿势很优美,很轻快。

  师:所以“翩翩起舞”的意思是与“随风舞动”的意思差不多。来,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现“荷之舞”的美吧!

  2、想象说景。

  师:孩子们!除了蜻蜓和小鱼来对你说悄悄话,还会有谁来对你说悄悄话呢?请你来说。

  生:我仿佛看到小蜜蜂飞过来,告诉荷花清早采蜜的快乐。

  师:哦,你真会想象,勤劳的小蜜蜂飞过来被荷花的清香吸引过来了。

  生:我仿佛看到小蝌蚪游过来了,告诉荷花自己想快一点变成青蛙王子的愿望。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小蝌蚪做梦都变成青蛙王子呢。

  生:我看到小蝴蝶飞过来,告诉荷花花粉的香甜。

  师:哎呀,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漂亮的小蝴蝶飞也被荷花花粉的香甜吸引住了。

  师: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生: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被美丽的荷花吸引住了。

  生:我觉得是叶圣陶爷爷也变成荷花了。

  师:对!这一切都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啊!来,我们一起跟随作者的想象,再次感受荷花的美。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填空背诵。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站在(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 ),( )随风舞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 )。风过了,我停止了( ),( )站在那儿。( )飞过来,告诉我( )。( )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

  师:孩子们,如果是你,站在荷花池边,你自己仿佛就是什么呢?请以“我仿佛就是……”为开头来写一段话。

  师:刚才你们的小练笔,有的仿佛变成了一尾游鱼,有的仿佛变成了像伞一样的荷叶,还有的仿佛变成亭亭玉立的花仙子。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

  (三)点评总结──练笔升华

  1、点评学生练笔。

  师:同学们,你们看,课文二三自然段通过细致观察,向我们展示一幅活的画;第四自然段,通过丰富的想象,向我们展现荷花的灵动,让荷花的美跃然纸上。

  2、创意作业布置。

  师:快下课了,老师想知道同学们今天学*了《荷花》这一课后,回家想做点什么呢?

  生:我想画一幅美丽的荷塘图。

  师:你真勤快,你一定是被美丽的画面迷住了。

  生:我想回家为荷花写一首小诗。

  师:真不错!你还会写诗呢。古代很多诗人也写过荷花的诗呢,你也可以找来读一读。

  生:等到荷花开放时,你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观赏荷花。

  师:这个主意好!不过荷花一般在夏天开放,到时候可要与我们一起分享哟。

  3、总结。

  师:孩子们,荷花是美丽的,它不仅仅外表美,内在也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依然那么纯洁,那么努力向上。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

  四、板书设计

  荷花

  细致的观察

  一幅活的画

  丰富的想象

《荷花》教学设计8

  一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的伙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0个生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良好*惯。

  3、情感目标: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

  四、教学难点:

  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五、教法 学法

  1.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荷花》教学设计9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

  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感受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用呈现荷花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看后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4)

——《荷花》教学设计 (菁华6篇)

《荷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学*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理解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

  教学方法

  讲读法、讨论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练*法、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教学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

  一张荷花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交流收集的文字资料或图片。(5分钟)

  二、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

  (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课件)大家想读吗?(学生自由读)

  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

  出示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出示荷花国画的课件)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那,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课文并收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谁第一个来?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5分钟)

  启发: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人也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15分钟)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15分钟)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七、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荷花》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加深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发展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述能力。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一段配合学生看图想象的音乐;一张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揭示课题。

  1.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 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

  (板书:莲花)

  2.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

  (板书:莲叶)

  3.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

  (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 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自学课文。

  四.自学讨论,理清层次。

  1.“我”去看荷花。

  2.“我”看荷花。

  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

  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

  第一节:

  1.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第二节:

  1.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

  (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

  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

  (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

  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

  3.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

  (板书:色彩美)

  4.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

  (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

  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

  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

  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花

  我去看色彩美

  看着美冒露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爱

  风过了

  看着

《荷花》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本文先从正面(1至3自然 )对荷花的香味、形状和姿态等作了生动的描写,随后用侧笔(第4至5)自然段)通过作者自己的感受、想象进一步表现了荷花的动态美和我对荷花的赞美,虚实结合,写出了白荷花美的极致。

  本文的训练重点是学会概括一段话的主要意思。课文第3、4自然段段意的概括有一定的难度,课后题4以把句子补充完整的方式进行训练,较适合学生现有的水*,的以,在*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水*和已有的能力,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

  本文第2自然段中围绕哪一句话来写新老教材有一定的出入。我认为新教材中的教材分析有一定的说服力。第2自然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的按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要从分析4、5、6三句话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理解是围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来写的,写出了三种不同形状的荷花。再进行荷叶的分析。

  教学目标:

  1、了解荷花的美丽,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8个新词的意思。

  3、能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能按提示分析指定的句子。

  4、能按提示概括第3、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5、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第4自然段意的概括。

  教学准备:

  1、课前请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荷花的图画。

  2、投影仪、小黑板等。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第1--3自然段,初步感受荷花的美丽。

  2、学*生字新词,练*概括1--3自然段的段意。

  3、在课文的学*中结合绘画,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会概括自然段的段意。

  2、在朗读中体会荷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 :

  在朗读中体会花荷花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谁能背背已学过的古诗。对于已学的古诗中我们能不能背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1、出示荷花图。设问:小朋友,你们看了图上的荷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想不想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呢?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说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在写荷花的美丽。

  2、听清课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检查

  1、自学课文,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破裂 姿势 翩翩起舞 舞蹈

  以最快的速度记住自已认为最难的字词,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莲蓬、舞蹈重点词语来讲解。指导学生在图中找一找莲蓬 ,说说字的结构,指导书写。)

  2、说说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直接写荷花的美丽?

  四、学*课文第1--3自然段。

  我们学*画画,首先自己要有一个整体的构思,今天的课文已经告诉我们应该从几个方面来构思。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至3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特点。(清香、形状、姿势)

  1、学*第一自然。

  (1)齐读这一段话。思考:这一段话写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说明荷花的香气很诱人?

  (2)如何概括这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复*单元学*提示:用什么,怎么样。来概括。(小黑板出示单元学*提示)

  练*:(小黑板出示)

  A、清早,我到公园玩。

  B、我一到公园,就闻到荷花的香味。

  C、我赶紧向荷花池跑去。

  (3)如果用图画来表示清香,我们该如何体现呢?

  先闻到了荷花的清香,接下来,我们向荷花池边跑去,去看一看如诗中描写的那样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花。

  2、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学生标上句子序号。

  思考:哪几句话直接在写荷花的形状?(4、5、6)

  (2)写了哪几种荷花的形状?(全开、刚开、末开)

  从图中找出这三种荷花的形状。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3)课文是用什么词把这3 种形状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4)指导读

  (5)看起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而且形态各异,那么,这三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呢?

  辨析:

  A、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

  主要是在写冒出来的形状,应采用第二句。

  (5)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盘之间冒出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冒,写出了荷叶的茂盛,又写出了荷花的婷婷玉立。在画上体现荷花的三种不同的形态。

  设问:课文只是写了荷花吗?如果我们这样的图你认为好看吗?还应该画上什么?课文中有没有写到,课文是如何来描写荷叶的呢?

  (6)学*第二句话。

  小黑板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找出描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语( ),表示荷叶颜色的词语( ),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在理解句子中理解挨挨挤挤词语的意思。)

  (7)这段话主要是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又美;碧绿的大圆盘衬托着雪白的荷花,使荷花更美。)

《荷花》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

  《荷花》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

  本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电教媒体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电教媒体所创设的美景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荷花的美,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训练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说明】

  1、围绕训练目标,创设情境、引导情趣:

  为使学生对满池荷花有真情实感,特设计宽银幕投影,以增强空间效果。用轻柔的音乐和描述性的语言使学生置身于美丽动人、风姿妩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观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继而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理清第三段的脉络: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并按这一顺序显示相应的情境,指导学生读文赏析。

  2、借助情境,理解词句:

  凭借电教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从形象到抽象,理解词句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课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个冒字,学生难以正确理解,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若设计卡通式的动景,让学生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渐渐往上生长的过程,从而领会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叶的缝隙间长出来,体会其长势。进而再与钻比较,进一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通过电教媒体的辅助,不仅使学生正确理解词句,从静态中体会荷花强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跃思维,增强美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读升华:

  课文第四节,作者想象了荷花的动态美,是全文的难点。其中我仿佛是一朵白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难领会。采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满池荷花的静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动景,让学生观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过一个口头句式训练:我xx地看着满池荷花让学生自己感受表述。并再次面对荷花的特写镜头,诵读课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强美感,陶冶学生的身心。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创设情境,学*第一段

  1、揭示课题:《荷花》

  2、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师同时打开三架投影机,使宽银幕上的满池荷花刹那间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学*兴趣 )

  3、学*第一段:

  ⑴ 读第一段,思考: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⑵ 指导朗读,要求学生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种迫切心情读出来。

  二、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学*第二段(重点)

  1、师:我们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来欣赏呢?

  (听录音,指导看投影)

  2、图文对照,理解词句:

  ⑴ 荷叶是什么样的呢?轻声读课文,划出描写荷叶的句子。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抓住词语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⑵ 观看荷花从荷叶丛中冒出来的录像并找出课文中相应的句子。通过卡通式的动景使学生理解冒的意思,与钻进行比较,知道冒显示出荷花生机勃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⑶ 在诵读、观察的基础上对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进行赏析。

  (运用电教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对只有展开两三片花瓣,全展开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一步领会满池荷花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⑷ 写荷花为什么还要写荷叶呢?将画面上荷叶覆盖住,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让学生理解荷叶可以衬托荷花的美。

  3、欣赏满池荷花的组合美:

  ⑴ 师:为什么我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观赏姿态各异的荷花,结合朗读指导。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表达自己对荷花的喜爱,使学生爱美的情感得到升华。

  4、为什么说这是一幅活的画?

  结合上下文理解。

《荷花》教学设计5

  复*生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荷花》,(板书课题,齐读)炎炎夏天,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想跟老师到公园里看看荷花吗?

  播放视频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荷花美啊?我们看到的荷花这么美,那么叶圣陶先生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课文哪个自然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并且画出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课文哪个自然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二自然段

  在第二自然段中,哪个句子是描写荷叶的?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真聪明,是比喻句。谁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呢?

  荷叶挨挨挤挤,说明了什么?

  谁想读一读?读了这句话,除了知道荷叶密,还知道了什么?

  (板书:荷叶,密,大,圆,绿)

  好,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继续看屏幕的两句话,一起来读读,注意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两句话,你觉得哪一句用得好呢?为什么呢?噢,原来冒字突出了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

  谁可以把白荷花的这种生机勃勃读出来?男女赛读。看来你们读得都很生动,不分上下。

  课文那些句子是具体描写荷花的呢?

  有的……有的……有的……

  描写了荷花哪几种姿势?谁来说说。

  我们一起来看看屏幕,这种是?这种是?这种是?

  荷花的姿势真美,让我也想读一读。老师范读。

  谁能把荷花的姿势美读出来?

  (真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读得真流利,你读得太美了,把我们都吸引了。掌声送给他)小组赛读

  其实我们的手掌就像荷花的花瓣一样,现在我们一站起来,边朗读,边做手势,感受荷花的姿势美。

  第三自然段过渡:看着这一池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屏幕显示)齐读。

  出示句子: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读到这里,老师心里就有疑问了,作者眼前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过渡:面对这么一大幅活的画,作者深深地迷住了,课文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个自然段。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作者已经深深地被美丽的荷花吸引了,这个时候作者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他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

  想象一下,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讲话呢?会说些什么呢?在纸上空白的地方写下来。

  (你的想法真特别,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想象得真奇妙,你真爱动脑筋)

  过渡:过了一会儿,作者才发现自己不是荷花,是在看荷花呢!他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的呢?

  荷花真美啊,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深深地陶醉了。同学们,荷花是美丽的,大自然是神奇的。让我们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吧!

  课后作业。

《荷花》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录像、音乐等媒体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直观激趣,进入课文情境。

  导语:今天我们将继续学*叶圣陶爷爷写的,齐读课题――《荷花 》。 想不想亲眼看看荷花?看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建议,你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身边的伙伴讨论交流,看完后,请你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1、播荷花录像。

  2、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那朵荷花。

  二、读悟结合,突破重点,学*第2小节。

  是啊,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简直就是一大幅画,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这幅画是什么样的呢?还是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1、自由读第2小节,划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交流收获,结合指导朗读。

  a、板画理解“挨挨挤挤”。

  b、换词,体会“冒”(播白荷花图片,想像: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呢?)

  c、表演品味荷花的三种姿态。

  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连起来读一读(师板画)。

  3、指名读书,其余同学合上书,用心倾听,边听边想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

  4、根据板画背诵第2自然段。

  三、以演促读,读中想像,学*第4小节。

  过渡:听着听着,想着想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配乐范背第四自然段,美吗?想读吗?那就美美地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1、指名个别读。(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

  2、数人齐读,边听边配以动作。

  3、语言训练:

  蜻蜓蜻蜓,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小鱼小鱼,你刚才跟荷花仙子说什么啦?

  还有,其它的小家伙都躲到哪儿去了,你不想跟荷花姐姐说些什么吗?

  4、熟读成诵。

  四、挖掘文旨、扩展廷伸,实践中求发展。

  过渡: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哩。看,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你知道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吗?

  1、说说画家是谁?

  2、展示数幅各色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说说你还有哪些好办法来夸夸荷花,夸夸大自然。

  3、交流。

  设计反思:

  《荷花》一文语言清新,颇有美感,值得品味与积累。因此,设计时,我以“画”为线索贯穿整课,扣住课文的第二与第四两个重点段,引导学生进行品味,直到熟读成诵。

  在设计品读二、四自然段时,又根据两段课文的文字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在指导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读自悟,在交流反馈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艺术地学生品词品字,并结合进行朗读指导。做到以读促悟,以悟助读,读悟结合,将读定位于“精读与品读”,从而扎实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依文而作的板画则成为指导学生背诵该段的线索。

  在学*第四自然段时,先以范读诱情。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融表演于朗读之中。积极创设情境,抓住文中的空白之处,展开想像,进行语言训练,在童话世界里孩子的童心得以彰显。在形式多变的朗读中,学生乐此不疲,背诵也水道渠成。

  三、五小节,则成为整个课时的过渡语,在课中反复出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铭刻于心,整个设计也显得自然流畅,浑然一体。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5)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

  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

  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

  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

  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

  四、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

  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

  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

  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

  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

  五、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六、知识反馈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

  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③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⑤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地转过身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4、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 2

  [知识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怀。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合理地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难点: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课前预*]

  1、查阅文中出现的生字。

  2、了解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教学设想]

  运用情景教学的指导原则,通过音乐和图片及教师感情的投入[诵读]创设情景,感染学生,进而通过对文章的学*,学*老王善良、诚实的品质,学*作者关怀不幸者的精神,最后在教师特设的情景(图片、音乐、解说)中,再次感染学生,让他们产生共鸣,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听一首导教师有情感的`诵读、感染学生。

  诗歌入

  二、读一篇整体感知

  文章品味探究

  合作讨论

  (1)整体感知:教师活动:出示问题并总结板书。

  1、老王的生活怎么样?

  2、老王的为人怎么样?

  3、作者一家如何对待老王的?

  学生活动:自读,速读,抓要点,整体感知,交流意见。

  (2)品味探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细读、品味,哪些自然段受感动及原因并总结。

  学生活动:细读,品味,批注,然后交谈发言。

  (3)合作讨论: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最后一句话并总结。

  学生活动:互助式学*,讨论发言。

  三、诉一份温暖

  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出示问题,身边哪些普通人曾给过你感动,写出感动。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写一写,个别回答,述说生活的美好。

  教师活动:点拨学生发言,配以“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魏青刚和青藏铁路工人”图片,引导学生把目标投向社会,发现普遍人身上优秀的品质,发现生活中的***。

  四、树一个信念

  教师再次创设情景,生活中的弱者,不幸者图片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师解说,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树立“关爱他人”的信念,最后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结束。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 3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知识目标:

  1、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领悟他的品格和精神。

  2、学*描写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直无私的品格。

  教育目标:培养学生洁身自好、待人宽容、任劳任怨等的品质。

  重点难点:感受本文的语言。抓取人物的品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一、导入 。

  请大家回想一下,有什麽职业是过去有而现在已逐渐消失了的?为什麽?(因为我们现在已经不需要他们了。或者他们已经落伍了。)那麽,我么今天要讲的《信客》,也正是这样一种职业。大家就来看一下,“信客”到底是做什麽的?

  二、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比较长,我们就不读了,提前让大家回去预*了。现在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快速浏览一下本文,并且找出信客是做什麽的?这行职业有何特点?

  (这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能找出来,但是概括的语言并不是很简练。但是,对于职业的特点,却总结的不好。好像学生还摸不着门路。)

  1)、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诚信无私

  2)、终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劳任怨

  3)、收入微薄,生活贫穷——待人宽容

  4)、最痛苦的是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但是信客的阅历又让他增长才干。

  2、从上面大家的总结可以看出,信客的为人如何?(或信客这一行所需要的品质是什麽?)

  诚信无私、任劳任怨、待人宽容、洁身自好、恪尽职守、善良厚道等。

  (学生基本上能说个差不多。但有时专业语言运用的还是不好。口头语比较多一些。)

  3、那麽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事例来!

  都能对号入座。只是语言繁琐,不凝练。

  4、可是,有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什麽作者再写信客之前,还写了一个老信客?

  险些老信客,实际上说明了信客这一职业的两个特点:路途艰苦;强调职业道德——“就在一个信字”,而且这个“信”字要做到一丝不苟的地步。老信客既以自己的丰富经历,给年轻信客以具体切实的指点,他的惨痛的教训。又时时警惕着年轻信客。这些,都促使他迅速成为可以信赖的信客。

  (这个问题,孩子的回答却不甚好。老是靠不到主题上来。)

  5、那麽,信客成长起来后,作者重点写了信客的什麽事迹?为何要重点写?

  重点写了两个事迹:概括写遇到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的事迹;具体写一次遭人诬陷、说明信客职务的凶险和信客仁义热心、任劳任怨、宽以待人、善良厚道的品性。

  6、总结信客这一生,他在哪里是一个转折?

  回乡教书。

  7、他这一生正好验证了那一句话?

  好人有好报。

  社会总是有良心的,奉献者终究会赢得敬爱和怀念。人们常送些关怀与温暖。发财的同乡回来道歉,并请他代办邮政事务,后来大家又推举他当老师,当校长等等。等到临死时,又来纷纷吊唁。

  8、信客死后,为什麽要和老信客葬在一起?

  因为信客理解老信客,同情他,敬重他,感激他。

  9、请写出一段话,作为信客墓碑上的文字。

  (这道题开放性很强。学生的回答也丰富多彩。)

  现摘抄几则如下:

  马茜茜:信之子,众之父,仁义之人,大公无私,为吾敬之人某某。

  王彬:我们永远的信客,你是夜晚照亮我们的月亮,你是寒冬温暖我们的火光。你是我们永远的'心灵支柱!

  徐云龙:村中之翼。

  嵇姗姗:您的功劳是为我们的奉献,您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您的身影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您奉献出了青春,却换来了无限的美好。

  于刚:尊敬的校长,您像一把熊熊烈火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您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全体同学向您致敬。

  杨一帆:一支蜡烛,奉献默默。一生之中,忍辱负重。一人只为,仁义热心。。光芒四射,蜡烛已尽。

  10、本文的语言有何特色?

  《信客》:质朴典雅;警辟而畅达。

  《背影》:朴素*实。

  《台阶》:十分口语化。

  原因:题材不同,作者个性气质语言*惯不同。

  三、作业 。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写一遍,并且背过。

  2、把自己的墓志铭整理在本子上。

  课后记:虽然这是一篇描写信客的文章,大家都没有接触过信客。但是学生在理解起来还是不困难的。可是,有个别的地方还需要老师话语上的精彩引导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 4

  这几天老师一直在读这篇课文,起读越感动,越读越迷惑,越读也越沉重。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不知大家读这篇文章时有什么样的感受。

  2、整体感知:

  ⑴学生朗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⑵作者是带着怎么们的情感写下这篇文章的?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过渡:围绕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说出不幸者的不幸。并请学生找幸与不幸者的共同的特点──善,找出表现老王与我的善良的事件。

  3、品读共享:品味作者和老王的善良。找出最感动的细节。用我最感动的细节是______,因为从这里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来说。

  过渡:老王的老实、厚道在打动着我们,作者也一直在以自己的善良对待着老王的.善良,她希望老王的生活有所改变,希望他变得幸运些,但是作者的善意有没有能实现呢。

  4、合作讨论:老王送香油和鸡蛋的片断。

  ⑴作者明知老王送香油和鸡蛋不是为了钱,我为什么还给钱?

  ⑵作者如此竭尽全尽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

  讨论:给钱体现了作者的善良;作者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谢意;帮助老王没有其他办法;不了解老王的心意给钱,对老王关爱还不够。

  板书:善──善行──善意

  不幸

  愧怍

  震惊──无奈

  过渡:作者正是在这样的反思自责中写下了这篇文章,其实这种愧疚就是作者善的表现。作者越善良越觉得对不住老王,所以一个伟大的作家他总是在反思解剖自己的同时也在解剖这个社会,解剖人性。介绍这篇文章的背景。

  5、思考随笔:你对自己朋友或亲人或不幸的人有没有惭愧的事情?

  你是如何理解幸运与不幸的?

  这个教学设计与前两次相比,略显成功之处在于:

  1、聚焦一句,拎住总纲: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2、品得透,悟得深:

  通过设计了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老王》优秀教学设计 5

  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能力目标整体把握课文,体察人物思想感情。

  3、德育目标以善良体察善良,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

  1、了解作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3、解释下列词语

  4、、本文中老王的职业(身份)是什么?三轮车夫

  三、整体感知,走进老王

  1、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为这个车夫撰文的?愧怍

  2、为什么说老王是不幸的呢?你从文中读出了老王的哪些不幸?

  单干户、有眼疾、蹬三轮、居破屋、无依靠.......

  3、这样一个不幸的人,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善良:半价送冰、免费送人、病中送物(老实厚道、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知恩图报.....)

  四、合作探究,品味老王

  作者选取了这么多材料描写老王,记述最详细的是哪一件事?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描写老王的精妙语句,看看作者要通过这些描写突出什么?

  学生自由找语句赏析,品味老王的善

  五、深入探究,突破重难点

  1、杨绛一家究竟做了什么,竟让老王用尽生命最后的力量来关心回报他们?

  照顾他生意、再客气也要付给他报酬、送香油和鸡蛋不让白送、

  关心他生计、女儿送他鱼肝油

  2、作者一家对老王如此照顾,为什么老王去世后,会产生愧怍之情呢?

  作者觉得对老王关心不够

  3、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关爱、善待不幸者

  六、拓展延伸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老王”一样生活境况的人,你将如何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

  学生各抒己见

  七、知识反馈

  1、《老王》的作者是,她的丈夫是我国著名

  学者和作家,他影响最大的作品是小说《》。

  2、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

  ②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的小屋。

  ③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④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⑤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地转过身子。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3)、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4、爱心是一片洒落在旱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尝到情感的甜美;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间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6)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5篇)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区辨三段体结构轻柔、欢快、有力的不同特征

  2.大胆想象和创编,表现春天花草、动物苏醒的动作和姿态。

  3.知道会冬眠的植物、昆虫和动物的科学小常识。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几种常见的冬眠小动物。

  2.教具准备:课件一套(春天花草、树木苏醒视频以及欣赏图谱);音乐组合《春天叫醒了谁?》(表现轻柔、欢快、有力的三种不同结构音乐);入场音乐一段。

  3.场地准备:椅子布置成半圆形,间距能够方便幼儿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创设“春天郊游”情境,律动进场

  师创设了“春天郊游”的情境:“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天气真好啊,我们一起去外面走走吧!”(播放PPT-美丽的春天景色配轻柔音乐),师:“春天的风真舒服啊,空气也好新鲜,闻一闻,这里还有花香呢……”

  (二)初步感知音乐

  这一环节又分为了2个小环节。

  1.完整欣赏

  师引导:“听,春天的音乐也响起来了,仔细听一听,这段音乐怎么样,听了有什么感觉?”

  小结:你们听得真仔细,原来春天的音乐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是轻轻的,很温柔、有的时候很活泼、很欢快,像跳起来的感觉,还有的时候很重重的,有力。

  2.再次完整欣赏乐曲abc三段体

  师:“你喜欢哪一段,为什么?”(第一段听上去轻轻柔柔,很优美,可以用波浪线来表示;第二段很开心、很欢快,我们就用曲折线表示高高低低跳起来的样子;第三段我们请黑黑的大圆点帮帮忙,表示这段音乐有力、重重的感觉。)(图谱的衬底处理成了淡绿、中绿、深绿的颜色,使幼儿更好地理解三段音乐的不同特性。)

  (三)分段欣赏并创编动作

  1.欣赏第一段,感知轻柔特点

  (1)首先欣赏第一段

  师:“春天的音乐真好听,它把世间万物都叫醒了,让春天变得很美丽。那第一段轻轻柔柔的音乐像是把谁叫醒了呢?你们猜猜看”

  (幼儿猜测后,播放视频。这段视频画面动感,生动有趣,将花儿开放、树叶摇动、种子发芽等春天万物苏醒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幼儿回答后在图谱上出现相应的图案,并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它们苏醒的样子。)

  (2)创编动作

  师:“你能用好看的动作学一学它们醒过来的样子吗?”

  (花儿醒了,从花苞变成一朵漂亮的花;小草也醒了,从泥土里一点一点钻出来,扭动着身子;大树也醒来了,它抖抖自己的身体,迎着春风摇摆起来,真美!)

  (3)配音乐做动作

  “你们学得真好看,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去把它们叫醒吧。”带领幼儿边听音乐边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第一段轻柔、缓慢的特征。

  2.欣赏第二段,感知音乐的欢快、活泼本环节中,同样让幼儿先倾听,再引导幼儿想象是小兔子、小蝴蝶、小蜜蜂等等醒来了。

  (在幼儿讲述的同时图谱出现相应的小动物图案。)

  3.倾听欣赏第三段,感受音乐的笨重、有力选择相应的动物来表现笨重、有力的特征,如大熊。

  (四)听音乐完整欣赏“春天叫醒了谁?"

  1.第一次表演

  师:“春天真好,会叫醒花草和小动物。现在我们跟着音乐,和春天一起去先把小花、小蝴蝶、大熊叫醒吧!”带领幼儿模仿它们醒来的动作。

  2.第二次是幼儿自由表演

  师:“你们还想叫醒谁?让我猜一猜你表演的是谁醒来了?”

  总结:

  春天真是个热闹的季节,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操场上看看春天还会叫醒谁!

  《春天的颜色》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草绿油油春天是绿色的。迎春花黄澄澄春天是黄色的。梨花白茫茫春天是白色的。啊,我知道了,春天是彩色的!

  春天来了此教案可以在具有英语特色的班级中使用,还可以在英语兴趣班中供老师们参考,通过游戏,孩子们会更加喜欢英语的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春天来了,感受春天的美。

  2.从花、草、树中找出春天来到时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活动准备:

  1.家长带幼儿到公园、野外游玩时,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春天的景色。

  2.选择合适的室外场所或公园。

  活动重点、难点:

  找出春天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审美元素: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花儿开了,小草绿了,蝴蝶姑娘飞来了,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通过寻找春天的特征,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冬天树木的样子。

  师:冬天时,树木是什么样子?(光秃秃的)

  师:春天到了,本来光秃秃的树枝上会有什么变化呢?

  2.带领幼儿在幼儿园里寻找,观察小芽,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1)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树木有什么变化?

  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园内树枝上的变化,帮助幼儿寻找树上的"小芽"

  (2)师:你在哪里找到小芽的?小芽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做出小芽的样子呢?

  3.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表达对春天的变化。

  师:除了小树长出了绿色的小芽,你还在哪里找到了春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长出了小青草,迎春花开了,蝴蝶姑娘飞来了。

  4.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树上长出了绿色的小芽,地上长出了小青草,蝴蝶、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5.幼儿欣赏歌曲《春天》。

  活动反思:

  本活动重点是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学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整个活动都能紧紧围绕这个重点有序的开展。从教具准备上来看,制作的课件图片鲜艳,形像生动,能突出重点,能较好的为教学服务。从环节上来看:在第一个环节中,“在什么时候,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呢?”小朋友有点茫然,回答不出,可能这个问题对于小班来说比较难,故事里讲述的也不是很问题很接*的。当时我也做了及时调整为“小熊蜜蜜会从冬眠中醒过来,它说什么来了?”孩子们就回答出来了师教案.!我在提问的适宜性这一点把握的不够好,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要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提问。其它的提问在难与易的层次把握较恰当,在设计时也考虑到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拓展,从启发、激励幼儿的思维出发,引导幼儿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第二个环节中,前半段个别孩子交流时,孩子们能紧紧围绕老师的重点去说“我找到春天了,春天有…,有…,还有…。”后半段请小朋友互相边看照片边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时,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照片上,忽略了自己的任务。在这点可以调整一下幼儿拍摄的照片,可以给它剪裁一下,突出找到的春天。在前期准备时,请家长和小朋友找春天时讲清楚拍摄要求和重点。

  最后一个环节是听听春天的歌曲,flash比较美,孩子们能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从目标达成度来看:我觉制定的目标与我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一致的,不会过易也不会过难,而且较具体,易于衡量,可落实,其次这个目标是非常和谐的。幼儿在实际活动过程中,达成的目标与原定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这节课的目标达成度是比较好的。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 3

  集体粘贴:“春天真美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2、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

  1、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2、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3、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4、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5、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效果分析:孩子们此时已不象以前那样畏手畏脚,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在自选图片时也是积极主动,有的一下子选出好几张小卡片,都争着下来帖到背景纸上。当欣赏自己的作品讨论春天的美丽时,有的孩子一口气说出好多春天的美景。大多数孩子都会说出“我喜欢春天的------”孩子的作品贴到了活动室外面的走廊上,在家长来接孩子离园时,有的孩子自豪地告诉自己的家长:“快来看,这是我贴的春天的花儿!”------在亲子同乐的笑声中,我们完成了所选课题的任务。

  附:

  1、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2)请家长利用休假日领孩子到野外寻找春天或植树。

  2、环境创设:

  (1)将室内墙饰换成“春天”。

  (2)利用孩子的作品装饰走廊。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 4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气候和树木、花草的变化,初步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感受春天的美。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重点:

  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活动难点正确粘贴画

  活动准备前经验准备:课前带领幼儿外出感受春天的变化;歌曲磁带《春天来了》

  物质准备:大背景纸一张;剪好的春天各种景色的小图片若干(太阳、云朵、燕子、布谷鸟、小草、各色花儿,柳树叶儿,迎春花、蝴蝶、蜜蜂)。

  活动过程导入:

  谈话:春天有什么变化?春天的美体现在哪些地方?

  基本环节:

  1、欣赏歌曲《春天来了》并讨论:歌曲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把春天搬到画面上:教师在背景纸上示范贴出太阳、云朵和小燕子;幼儿自选并说出所喜爱的景色图片,粘贴到背景纸上。

  3、全体幼儿共同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评价。

  结束:

  和小朋友们一起将作品贴到走廊的墙面上装饰环境。

  活动延伸:

  离园接待时幼儿带领家长参观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双减下的优秀教学设计 5

  活动由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万物复苏,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常适合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现象,为了能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的现有资源,将自然资源融入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我特意为托班幼儿设计了"柳树发芽了"的科学活动方案,旨在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自然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知道柳树发芽了,学会说"春天,发芽"等词语。

  2、体会春天的变化,感受阳光的温暖,表达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体验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4、通过观察,了解春天的一些显著特征。

  5、观察春天的花与鸟,激发幼儿对动、植物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柳树发芽了,表示春天来了。

  活动准备:

  1、《春天》的磁带,录音机。

  2、冬天和春天的柳树图,《春天》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引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想再试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认识春天

  1、老师播放《春天》的课件,引导幼儿仔细观看课件。

  2、老师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柳树有什么变化?

  3、老师出示课件中的放大的柳树嫩牙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并指给幼儿看。

  4、老师出示冬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

  5、老师出示春天的柳树图,提问:这是春天的柳树吗?为什么?你还看到了什么?

  6、老师变念春天儿歌,边做肢体律动,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做肢体律动。

  附儿歌: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两臂上举,两手做招手的动作)

  柳树发芽了,(两手并拢,掌心相对,慢慢做张开的动作)

  大雁飞回来了,(两手自然张开,上下摆动双臂做飞翔的动作)

  我们真呀真高兴!(两手并拢,掌心相对,做笑脸的动作)

  三、小结: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大雁飞回来了,让我们一起去外面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7)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精选5篇)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 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钩、咽”两个生字;会写“凶、脱”等八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理解“风*浪静、哭笑不得、不知所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继续练*写批注笔记,练*自己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练*点画重点词句并品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4、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品读,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事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体会船长在危急之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体会船长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沉着果断处理问题的人格魅力及对孩子深切的爱,明白遇事应先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师板课题——跳水)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谁跳水?为什么跳?谁让他跳?结果怎样?把这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质疑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能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翻开课本第63页,自由朗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划出本课的生词,要求读准字音。

  (2)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多媒体出示词语)

  龇牙 吓唬 钩住 顶端 醒悟 放肆 控制 凶恶 呜咽(yè)

  不知所措 哭笑不得 风*浪静

  (提醒学生注意:“咽”是多音字,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yàn”——狼吞虎咽)

  (1)指名学生读。(主要是中下生)

  (2)齐读。

  3、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读后师生评议。(主要看是否读正确,读流利。)

  4、这篇课文有那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可以让学生弄清楚几个人物的关系,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重点品读课文3-4自然段,体会猴子的放肆,孩子的尴尬,生气。

  1、师指着板书,问:孩子为什么要追猴子?就为了那顶帽子?帽子就这么值钱吗?请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第1——4自然段,用“——”画出有关句子。

  要求:

  (1)学生读书做批注笔记。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个人收获。

  (3)在班上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写批注笔记,这样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写写自己在读书时的看法,对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

  2、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句子。

  (1) “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师:此时此刻,孩子心里想什么?(我一定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放过它……)

  (3)“猴子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孩子气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未干的顶端了,这时猴子把身子尽量伸直,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爬到桅杆的顶端,乱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猴子的放肆到了极点,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还做着怪样逗孩子。此时孩子被惹怒,气急了。)

  3、“孩子气极了”,为了取回帽子,“他丢开桅杆,走上横木。”结果会是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

  四、作业:

  1、写生字。

  2、收集有关形容情况紧急或处境危险的成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奔主题。

  (设计意图: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紧张的气氛。)

  师:同学们,当你们有危险的时候,你的爸爸或妈妈会怎样做?(想办法救)对啊,做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的。那你们有见过这样一位父亲吗?

  课件马上出示以下内容:

  (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居然用枪来瞄准自己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二、以读促思,体会孩子的危险。

  1、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请学生读,要求读出“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文字上体会):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吓呆了”;“人群里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从图片上体会):

  出示课件,让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3)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孩子现在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4)齐读,再次感受孩子处境的危险。

  2、齐动脑,想办法。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展开想象。)

  (1)师:怎么办呢?孩子的脚底摇晃起来了。我们得想办法救他才行。想好了吗?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赶快想办法,时间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充气垫;张开大布接;找人上去救;抛长绳给孩子……)

  (2)讨论,分析学生提出的办法,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在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到当时的情况紧急,这些办法都行不通。)

  (3)过渡:其实,这些办法实际上都行不通,那么在这危急时刻,作为船长——孩子的父亲是怎么做的?

  三、读中悟,体会船长的机智、冷静。

  1、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用枪 “立刻向他瞄准”;这样做才能最快把孩子从危险中解救下来。)

  2、引导读,感受船长的机智、冷静、果断。(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船长立刻——向他瞄准……)

  3、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水手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水手“全都吓呆了”与船长的临危不乱、镇静形成对比,更能突出船长的形象。)

  4、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船长?从哪里体会到的?(“立刻”体会到船长的机智果断;从船长逼孩子跳水的语言中可以体会到船长的冷静,很有威严。)

  四、体会船长对儿子深深的爱。

  1、“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孩子得救了吗?齐读第8自然段。

  2、质疑:“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你觉得怎样?(时间很短);那为什么这里说“时间太长了”是不是矛盾呢?为什么?(因为每一秒都决定了孩子的安危,所以感到时间太长了。)

  3、展开讨论:如果当时孩子不跳水,作为父亲的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呢?(不会,因为他当时一心只想救自己的孩子,不是真的想开枪。其实这当中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船长用枪逼自己的孩子跳水,他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了?(不是)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以下内容:

  (船长一看到这儿,突然间,好像嗓子被什么东西捅了一下是的,呜咽起来。为了不让人看到自己的这副模样,他赶忙一头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4、创设情境,引读,体会父亲对儿子的爱。(看到孩子“又开始呼吸了”,悬在心头的那块石头终于可以放下了,突然间——好像……钻到船长室里去了。)

  五、总结升华,回归文本。

  1、学*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最佩服船长;佩服船长遇事镇定、冷静,机智、果断。)

  2、齐读第7自然段,再一次感受船长的沉着、果断、机智的人格魅力。

  六、拓展,延伸

  孩子醒过来了,你有什么想对他说的?

  七、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复活》)。

  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教材解读

  1、内容与主题:

  《跳水》是第八单元“舟船”的第一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一篇短篇小说。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写作思路: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划分为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笑,猴子就放肆起来。第2——7自然段是故事的经过:猴子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了桅杆去夺帽子,最后走上桅杆顶端横木而步入绝境。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第7自然段(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第8、9自然段是故事的结果:孩子跳入水中,水手们将他救起,孩子成功脱险,船长一下子松弛了。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构思的新奇,出人意料。险象环生,高潮部分就在孩子得救,我们释怀放松的同时,也进入了深深的思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赋予作品那恒久的生命力、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

  3、写作特色:

  语言清新简练,情节结构严密、扣人心弦,人物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引人入胜。文章的结构安排别具一格,小说前面3/4都是在铺垫,努力把紧张的气氛烘托到最高点,直到最后,真正的主角——船长才出场,故事马上进入高潮部分,篇幅很短只有四句话,却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

  而且小说采用了以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跳水”——让孩子跳入浩瀚的大海,这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命令,突显出船长这一人物的睿智,而他用枪逼使孩子跳水,又显示了他的刚毅和果断。超人的智慧,源自丰富的生活经验,源自对生命的呵护,更源自一个父亲的伟大情怀。水手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与船长形象的对比的作用。这样不仅使故事张弛有度,情节跌宕起伏,也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意象。那命悬一线的惊悚,使故事有着抓人的魔力,更能凸显船长高尚的人格魅力。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 2

  教学目标:

  1、总结全文,学*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

  2、根据作者的叙事方法,学*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基本方法;

  3、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中开发学生潜能。

  教学重难点:

  1、学*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安全行事的意识;

  2、在阅读中学*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思维训练:《金矿的故事》

  二、每课一练。PPT----1

  三、总结全文。PPT----2

  (设想: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出,然后大家解决。个别问题老师提出让大家讨论解决)

  1、看板书,口述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的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紧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果断地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3、选择:《跳水》一文的主要人物是:

  a水手b孩子 c船长 d 猴子(并回答为什么?)

  4、你认为船长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突出什么?)(动作、语言模仿体会)

  经验丰富、机智、冷静、沉着、果断

  5、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时不乱开玩笑;开玩笑不过分;做事考虑后果、不任性;遇事沉着、冷静,采取最合适的方法;不做危险的事;解决困难需要大家帮忙……

  四、阅读与写作指导 PPT----3

  1、填空:课文是按 顺序写的。

  2、思考: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特征是什么?(时间顺序、事情是怎么发展的就怎么写、按“开头—经过—结尾”的顺序写)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问题:开头是?结尾是?中间就是经过。把这么长的内容用两个字就可以代替,是不是有点简单了——发展与高潮)

  4、指导分段:

  第一段(第1小节):讲轮船上一只猴子十分放肆。起因

  第二段(第2~3节):讲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 发展

  第三段(第4~7小节);讲孩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了生命危险。 高潮

  第四段(第8~9小节):讲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结果

  5、写作方法指导:

  写事的文章应该注意很有条理的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事情的发展与高潮,事情的结果,这样,老师就会在你的作文批语中写到:叙事有条理、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五、课堂巩固请闭眼回忆: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听课文朗读,回味: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体会船长的处理事情的果断;

  3、进一步品味、欣赏列夫 托尔斯泰的小说《跳水》。

  附:板书设计

  注:在“他山之石”栏内,有一篇相关的说课材料。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 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写好“肆”等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能结合课文内容感受水手的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水手的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

  2.能结合课文内容推理出猴子与孩子当时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提问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17课。这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2.检查自读情况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好字词

  出示第一组:

  【设计意图:(*舌音)】

  出示第二组:

  【设计意图:(船的各部分名称)】

  (3)结合图片弄清船的各部分的位置,和楼房的图片比较,感受桅杆的高。

  3.学写“肆”字,理解“放肆”。

  (1)读好句子:

  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2)学*“肆”,观察字形特点,说说写法,怎样写美观,指导关注横画多的字写时横画之间要等距,每横长短有变化。看笔顺,范写。

  (3)理解“肆”的意思,结合字典解释理解意思。

  生活中你见过放肆的现象吗?用上放肆说一说。

  4.再读这句话。猴子为什么会更加放肆呢?

  三、合作探究,初感思维

  1. 自主学*,探究“放肆”。

  2.合作交流,理清因果。

  分享猴子放肆的词句,说说感受。

  (1)猴子为什么敢更加放肆?说说猴子是怎么想的?

  相机板书:拿猴取乐

  (2)关注水手的三次笑,圈出相关词语:哈哈大笑、大笑起来、笑得更欢。想一想:水手们当时是怎么想的?

  (3)引起的后果,说说孩子的表现,孩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他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关注人物思维。】

  (4)出示表格:选择恰当的关键词,填写表格。

  吓呆了、大叫

  逗、挂、龇牙咧嘴

  气极了、放、张、取

  笑得更欢

  转身又往上爬

  气得脸都红了、追

  大笑起来

  撕、咬、逗

  哭笑不得、吓唬

  哈哈大笑

  放肆、摘、爬

  笑得很开心

  水手

  猴子

  孩子

  观察表格内容,你有什么发现?体会在水手越来越放肆的笑声中,猴子越来越放肆,孩子越来越生气,最终使自己落入危险的境地。感受作者是通过水手的三次笑推动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3.出示插图,体会危险。

  看图想象,你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文中没用“命悬一线、生死攸关”这些表示危险的词,作者是怎么把这种危险写出来的?

  (1)关注文中水手和孩子的表现。

  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2)关注表达,体会孩子身陷绝境。

  重点感受作者使用关联词的方法,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读好这两句话。

  相机板书:追猴遇险 只要……就……

  即使……也……

  4.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脱险呢?故事的结果如何?

  相机板书:跳水获救

  5.回顾全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

  这节课我们学*了故事的起因和发展部分,故事的高潮和结果下节课继续学*。

  四、课文续航,体会思维

  课后继续研读课文,思考:

  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把他的思维过程写下来。

  板书设计:

  跳水

  拿猴取乐

  只要……就……

  追猴遇险

  即使……也……

  跳水获救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 4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2、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表现。

  3、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跳水》。先检查一下上节课的学*情况,听写一些成语:

  航行 放肆 吓唬 呲牙咧嘴 桅杆 瞄准

  2、谁能选择听写中的任意几个词语,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再次梳理文章脉络。

  二、品词析句,感受“危急”

  1、通过学*,我们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然而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遇到了危险。他为什么会爬上高高的桅杆,走上横木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出孩子追猴子时心情变化的词语体会、体会。(生自读自悟,勾画批注)

  反馈:(1)、哭笑不得

  (2)、气得脸红了

  (3)、气极了

  2、从孩子神情的变化中,你读懂了什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

  3、师:是啊,此时,孩子气昏了头,他早已失去理智,走上了桅杆顶端的横木,课文是怎样描写孩子的险境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情况危急的词句,用心朗读体会!(生默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并提问交流、反馈。)

  4、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危险的情况吗?当时的情形真是……

  (命悬一线、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刻不容缓、生死攸关)

  5、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能不能把这种危险的情况说得更具体?用上这个的句式:“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 ,啊! 。”

  反馈:

  生1: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命悬一线呀!他已经爬到了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了!

  生2: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危在旦夕呀!他即使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生3: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千钧一发呀!连水手都吓呆了!

  生4: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万分危急呀!他的两条腿都发起抖来!

  生5:孩子现在的处境真是刻不容缓呀!他如果摔下来,必定粉身碎骨,船长就会失去他唯一的儿子了!

  生6:孩子现在的情况真是生死攸关呀!如果我是水手的话,我一定要阻止他!

  6、读到这你的心情怎样?(紧张、担心、恐惧、害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合作探究,解读船长

  1、师:你想救孩子吗?用什么方法?得快呀,你看孩子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时间就是生命!(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救孩子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反馈方法的可行性。)

  2、师:正在这刻不容缓的时刻,船长出现了!谁来读?

  师:先停一下!船长是这样喊的吗?如果,我是孩子,我才不会跳呢?现在,你就是船长,你要救自己的儿子,来,喊出你的气魄出来!

  师:好,我有点想跳了,但还在犹豫着。接着读。

  师:好,我们都来当当船长,自己读读吧!(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相信,人多力量大,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喊下来的!

  3、师:真棒!都是一位位出色的船长。现在哪位船长愿意接受我的采访?请问你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呢?当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请问船长先生,如果孩子不跳水,你会开枪吗?

  师:我们还是先问问船长对孩子跳水有没有把握吧!

  4、师:佩服这样的船长吧?佩服他什么?

  (遇事不慌!沉着冷静!当机立断!)

  四、随堂练笔,拓展延伸

  1、师:有了船长的当机立断,最后事情的结果怎样?(孩子得救了)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面对这一段文字,有什么想说的或者要问的?(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感悟该段中“扎”更形象地写出孩子落水时速度的快!“才”写出了孩子在水里多呆一秒,危险就大一分,大家担心孩子的安危,当然觉得40秒,时间很长了!)

  2、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我们的课文只是节选,原文的结尾部分没有了。今天,让我们当一回作家,把这个令人惊心动魂的故事叙述完整。提示:想象孩子被救上岸后,船长、水手、孩子自己、猴子他们的表现会是怎样的?(生动笔写片段,然后交流反馈,随机进行点评)

  3、师:小作家们,想知道托尔斯泰写的结尾是怎样的吗?出示:“船长怔怔地,怔怔地,他狂喊一声,飞奔着跑向船舱,久久地,久久地没有出来……

  师:面对这个结尾,谈谈你的看法。

  五、布置作业,广泛阅读

  搜集、阅读托尔斯泰的其它作品。

  公开课《跳水》教学一得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趣味性很强,本身就能够激起学生的阅读动机。但怎样引导学生不仅仅是满足于猎奇心理,泛泛学文,而是进行主动深入地研究,在读读写写中演练语文,在赏析涵泳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思考中训练思维,获得人文熏陶呢?我在设计此课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我通过让学生自主质疑、释疑,满足其阅读需求,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饶有趣味地进行学*。首先,我设计了一个集中提问的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18个之多的问题,在研究课文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方式上,我也颇费了一番心思,有些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有些问题通过梳理整合,深入读文时领悟体会,还有些问题则让学生课后思考、延伸。总之,课堂真正由原来的学生被动接受,变成了他们主动探索求知的场所。事实证明,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参与效果都不错。

  第二,既注重发展语言,又训练了思维。课堂始终是在生与生、师与生、师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中进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无疑得到了发展。另外,我设计了调动原有词语积累形容险境的活动,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语言得到了丰富。在根据板书练*讲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完整性,以及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训练。

  当讲到孩子因追猴子而误上横木、面临险境时,我没有马上揭示下文,去讲读船长的出现,而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你能用什么办法把孩子救下来?学生想出了许多可能的或不大可能的解救办法来,这是创造性思维训练的一种方式。接着,通过讨论,去排除那些不合理或不可能的解救办法后,“船长强逼儿子跳水”这一办法才显出其唯一可行性来。这是思维的集中,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船长的果敢精神。这时,我又通过设计采访这一情境活动,继续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孩子千钧一发之际,其他人束手无策,船长却这样沉着,能想出“跳水”的办法来呢?学生各抒己见,就能进一步认识到船长是远洋轮船的船长,经验丰富,所以能临危不乱,当机立断。实际上这样的分析,使学生的认识深化了一步,思维得到了发展,使他们初步意识到船长身上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这时学生又质疑:“万一孩子没有跳水,船长会不会真的开枪?”这说明学生的思维有了变通性,这种思维训练正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

  第三,巧设梯度,突破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船长的冷静沉着、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于是,学生先读文,初步感受,再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险境,进而鼓励学生运用文中语言将险境说得更具体。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当船长,去想办法救孩子,去亲自体验作出决断时的心理活动,那么学生理解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当然,在教学流程的预设过程中,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不到位,或者出于一名普通教师的胆怯,我有些环节的设计还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学生集中提问后,我直接从学生所提问题中挑出了自认为关键的问题,将学生纳入教师的`预定轨道。我当时是这样为自己寻找理论依据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在开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梳理集中,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质,是我对学生不够信任,对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还缺乏十足的把握,担心学生认为的关键问题偏离了文章的重难点,会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自己没法控制局面。现在想想,正是这点,导致我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不够彻底,或者说是一种“伪”尊重。绕了一个大圈子后,学生还是回到了老师的牵引中。另外,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很好的生成点,我没能把握住,如:没有对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类,不着痕迹地进行提问质疑方法的指导等,导致学生的训练、认识仅停留在较底的层次,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每上完一堂课,坐下来反刍的时候,就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课堂,也许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在前行征途中的老师们应该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为了这理想,我愿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跳水》教学设计优秀 5

  教学目的:

  1、学*课文四至六自然段,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3、学*船长遇事冷静、机智、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重难点: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跳水”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谁来说一说。

  (船员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子救上船。)

  那么孩子是如何遇险,最后又如何转危为安的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二、引导学文

  ㈠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猴子越闹越凶,孩子一气之下追猴子,出现了什么情况?读课文,思考问题并抓住重点词句读一读、画一画,理解之后自由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由组合,充分理解、讨论)

  2、指读第四自然段,并用词语概括段意。师: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段内容?(情况紧急、万分危急、千钧一发)板书:万分危急

  3、为什么说情况万分危急?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想法。

  (①“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即使……也难以回转身来”②“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孩子只要……就没命了”③“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4、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想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进一步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

  5、有感情朗读课文。情况如此危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能够表现出来?(语速快,声调稍高一些,突出重点词语。)练读,指名读,范读,再练读。

  ㈡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讨论:

  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⑵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1):

  ①“立刻”

  ②“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2)想法:

  ①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只能往海里跳,借助海水缓冲可能有生还的机会。

  ②要快,否则孩子就会失足掉下来。

  ③用枪逼迫孩子,使孩子不犹豫,马上跳下来。

  2、拓展:还有没有其他的搭救办法?

  (学生充分讨论、争论后,认为只有船长的办法最可行、最好。加深理解船长在短时间内想到最佳办法,非常机智果断。)

  3、你认为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

  4、怎样读来表现船长的机智、果断?(语气坚决、语速快、声音响亮。)

  练读,指名读,示范读。

  ㈢学*课文第七自然段。

  事情的结果如何?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读课文思考讨论。

  (孩子得救了。理解体会①“孩子像颗炮弹……”②“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①说明孩子从很高的横木上跳下来,就像炮弹一样猛,如果落在甲板上一定会死。由此可见船长机智果断。

  ②40秒钟虽然不长,但水手们由于担心、害怕、紧张,因而觉得时间太长了。)

  三、总结: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船长机智果断,值得学*。开玩笑要适度。做事要多想后果。)

  四、质疑问难

  五、拓展练*: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

  六、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一部分内容在上完课以后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这篇课文情节紧张、惊险,描写生动。本课时教学重点抓住“情况危急”和“急中生智”两点内容来学*。学生在课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在真切理解“情况危急”的基础上,体会到船长“急中生智”的机智、果断、了不起。对文章重点内容及表现的主要思想有了深入理解。学*效果较好。课上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这节课内容涵盖量较大,课上应注意时间的把握。在理解、激情的基础上,应重视有感情朗读的训练,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使学生能够在读中“思”达到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目的。设计特色:

  ⒈、课上进行了拓展思维练*,如:还有什么解救孩子的办法?

  ⒉、设置了情景教学环节,如:假如当时你在场,你会想些什么?


《荷花》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扩展8)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 1

  学*目标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安塞腰鼓。

  2、学*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腰鼓表演的技艺,品味文章的语言。

  3、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

  生:画画、雕塑、武术

  师:我们身边的能列举几个吗?

  生:闹元宵、踩高跷、舞狮、秧歌

  师:对,其实,还有一种威风锣鼓表演,气势宏大、场面壮观。今天我们学一篇同样为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文章,看看安塞人能舞出点什么?

  二、理解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问题,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把生词分为四类:注音、解释、书写、累积。启发学生体会这样分类的目的。指出整理、累积词语的方法,什么样的词语需要整理和累积(不认识的、重要的、有价值的)?如何累积(分类、书写记忆、运用记忆)?

  2、文章写了什么?

  要求: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始部分,写一群后生神情沉稳而安静地站着;紧接着写他们开始捶、发狠、忘情、没命地捶;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写到了文章的什么段落?文章最后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由此可见,文章写了一次黄土高原人表演安塞腰鼓的文艺活动。由此,你认为整篇文章的层次可以如何划分?归纳一下各部分的大意。(教师预设:第一,表演前;第二,表演中;第三,表演后。)

  (2)在文章中间的部分,同学们是否发现有一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整体理解课文方面能给你什么提示?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一部分划分一下小的文章层次,总结一下层意。(教师预设:第一,写安塞腰鼓的舞姿以及给人的联想。第二,写安塞腰鼓巨大的声响给人的感受。第三,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第四,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对你欣赏舞蹈艺术有什么启示吗?由此初步思考,作者写安塞腰鼓,要表现什么?从哪些语句、段落可以看得出来?试着读一下。

  四、重点研读。

  师:你认为文章哪一句话、哪一段、哪几段写得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说一说理由,读一读,体会一下;或者有什么疑问、需要讨论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1、文章写表演前的情况,有什么好处?

  师提示:没有一个静止的开始,后面的忘情的动,好像就没有参照系一样。这里的静,是为后面的动蓄势。

  分析:人物茂腾腾的后生;背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性格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2、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用排比写: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然后用比喻写后生的舞姿像强震击起的石头;然后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写鼓点像骤雨;流苏像旋风;脚步像乱蛙;瞳仁像火花;风姿像斗虎。

  这样写的好处: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很好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怎么理解?

  写出了陕北高原人的性格特点:粗犷、豪放、开放。表现: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要挣脱、冲破、撞开束缚、羁绊、闭塞,由晦暗追求明晰、光明、富裕生活的一种信心和勇气。

  4、如何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以及声势的不同凡响。

  第一句写响声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声;第二句写响声撞击在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响声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5、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给人丰富的想象力的?(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

  6、为什么说: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觉,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会感觉特别的寂静。这里是用静来反衬刚才的闹。

  7、如何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有这些安塞人的精神,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五、小结。

  1、文章写了一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作者想通过叙写,表达作者对于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赞美;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人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质进行赞美的思想情感。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启发?(按照时间划分来写活动的方法;语言大多使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善于抓住生活中美的东西;写表演活动可以从舞姿、声响、给人的想象、给人心灵的冲击等方面着手。)

  3、安塞人内在的东西给你什么启示?(人应该有追求,应该这样痛快地生活和追求着。)

  4、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会调动自己的感觉经验,体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选其一)。

  1、观看千手观音,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注意运用刘成章写安塞腰鼓的手法,学*他的语言。(教师提供网址)

  2、你知道我们家乡独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试着搜集、整理、交流一下,学*本课的写法,写一写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秧歌队伍表演的情形。

  第二部分网络议课实录

  问题一: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加法还是减法

  陈大伟(以下简称陈):读完你的教学后记,我能清楚地感受到你对教学的理性追求。做事之前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这虽说是老生常谈,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常常迷惑和忘记。你对学生的理解基础、达成理解可能的方式、理解什么、学会描写的方法,学会欣赏舞蹈等方面的认识和分析给人很多启发。这种启发是对认识教材和分析教材的思路的启发,对我的帮助很大。你在反思中提到这节课,自己设计的内容过于繁重。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我很同意这样的看法和观点。课堂教学不能贪大求全,什么东西都想做,结果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好。

  任念国(以下简称任):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追求大而全向来是教师经常犯的一种错误。但是自己感觉:老师备课时还必须要大而全,只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选择最佳的、适时的切入点,以点代面,重点突破,从而更加深入地全面把握。

  陈:我同意备课要深、透、全,但关键是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要学会舍得,并充分认识到一节课不可能吃成胖子,教学中不是为了展示自己对教材理解多么深刻!想法太多,反而一个也没有实现好。或许,现在教师要做的,不是怎么去扩充,而是应该想想怎么做减法。

  陈:很多老师在做公开课时带着沉重的包袱,想着得奖,想着听课者的好评,却失去了自我和真实。实际上,一节课就是一节课,三维目标需要在经常的教学活动中追求,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评课时,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要求一节课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都必须出现。

  任: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如果不能把压力很好地转化为动力,战时的状态不能很好地调整的话,这确实是一个授课教师一个用粉笔作战的战士要打败仗的很重要的原因。

  陈:这是很难避免的压力。我认为,有更高层次和境界的教师在此时是心中只有学生,只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状进行教学。

  问题二:单篇教学与主题单元如何有机联系

  陈:我把你的《安塞腰鼓》教学简记读了两遍,我认为你的把握是对的:以时间为线索,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进行,而在表演中,又从声响、动作、想象等方面展开。

  以时间为线索是一方面,同时考虑到这是一个艺术欣赏的单元,还可以从舞台艺术的角度具体展开,比如:

  表演前:

  (人物)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场景)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动作神态)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我觉得这是一个电影场景的写法,也是戏剧开幕前的场景,可以让学生充分想象,并在想象中期待那惊心动魄的一捶。

  表演中:

  鼓点像骤雨(声);流苏像旋风(物);脚步像乱蛙(人);瞳仁像火花(眼);风姿像斗虎(人的整体感觉)。

  任:你的建议让我很受启发。从主题单元的角度来考虑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策略。因为自己对舞台艺术了解不多,所以没有去涉猎。陈老师所建议的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对于学生来说,文化艺术舞台艺术的涉猎和储备,可能对他一生都有好处。这个思路我会汲取的,谢谢!

  陈:在我的听课实践中,我注意到很多老师很难把握一节课的要点,他们仅仅是就事论事,缺乏整体感和前后关联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也很难找到展开教学的思路。所以我与中小学教师交流时常常谈到:我们要学会欣赏整个画面,而不是仅仅陷入某一个局部。我注意到你在此处特别强调谢谢,我很高兴,哪怕就这一个问题我们达成了共识,都是我们讨论的成果。

  问题三:如何认识和处理文章的特色

  陈:我以为这是一位舞蹈艺术行家的杰作。学*排比,是这节课的一个要点。通过这里的学*,让学生意识到,排比不是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展开(或者不断深入地迫*,此处是从不同角度展开)。学生要学*观察舞蹈艺术,需要从声、形、动态、眼神、整体感觉等方面入手。

  任:关于排比,你的观点让我很受启发。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可能就是缘于教师的考虑肤浅。自己*时的分析也只是站在考试的角度,让学生体会一下:排比的使用有什么具体意义,增强了什么样的语言气势(有什么表达效果)而已。至于如何从哪些方面来增强语言气势、如何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排比,还真的没有深入探索过。我想这也许是自己今后应该注意和努力的方向。

  陈:另外,我在此受到的一点启示是,比喻首先应该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上,学*比喻是学*联想和想象。对于这个看法,是否有道理?不知道你怎么看?

  任:对于比喻的产生,首先是建立在联想和想象的基础之上的说法,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所以,先有联想,然后才能产生自己认为很贴切的比喻;至于想象,如果在此时有用武之地的话,换成比较好了!

  陈:在这里,比较是一种方式,我是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的,你说比喻的本意是用另外一个大家或者听话人比较熟知的东西,来陈述自己要说而对方不大容易理解的内容,对我认识比喻有好处。但我在想,有没有把比较熟知的东西想象成更美妙的大家不大熟悉的东西(这之中的心理活动可能是想象)?你能不能想到一个例子?

  任:非要找一个例子的话,找张晓风的《行道树》好了。

  陈:另外,你很注意抓住词、突破词、强调词,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但短句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短句怎样利用,在运用中体会短句的.作用,我觉得还需要讨论或者引起重视。

  任:对!自己在词语、短句、铺排句子组合的整体设计上,确实缺乏一个通盘的考虑,导致在语言的学*上缺乏整体性。

  陈:在此,我更想向你请教:长句、短句表达的差异是什么,在此课中怎样处理更好。

  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体会:(1)短句、长句、段落的交错使用、融合,与安塞腰鼓鼓点的急促与舒缓,沉重与轻盈,整齐划一的队伍行动与个体的舒展表现相结合的现场描摹是一致的。(2)甚至可以用长句、短句、段落的重复交错使用来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梳理和把握。(3)可以放在文章的整体把握阶段,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深入理解和体会,以求得对这种舞台艺术的深入体会和领悟。(4)在对这种表达方式的仿写和运用中加以体会。

  陈:真好。我还体会,鼓点急促是用短句来突出、来表现的。我在想:关于词的教学是集中好,还是具体到句段赏析时再分散处理好?

  任:我觉得是分散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要好一些,让词语成为有家的词语、成为句子中、语言中活生生的词语。实际上,我在词语的设计上是想教给学生一种梳理的方法。但最后,还是少了这一环节。

  问题四: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

  陈:如你所说,对安塞腰鼓你不熟悉,学生也不熟悉。因此你在教后反思中所设想的一次视频的播放的意义和价值似乎不能低估。如何用更好呢?我想把它作为引起和展开教学的核心。我设想:是否可以先播放一段视频,这样安排教学流程:

  (1)引导:看了这一段,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用几个词描述一下。

  (2)启发:我们来看一看某某作家的感受,他是怎样描述这种感受的?

  (3)体味:反复咏读、品味字、词、句,体味短句、排比、比喻的用处。

  (4)运用:现在我们再看一遍视频,想一想,你对这段舞蹈有了哪些更深刻的印象。

  (5)表达:想一想,面对这段舞蹈,你会写些什么?你将怎样写?

  这样的线索会不会简单一些,会不会节约出一些时间来?

  我没有语文教学经验,所以仅仅是一种设想,要请你思考和批评。

  任:关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先由具体的现实录像般的视觉感受给大家一个印象,还是在学生自己感悟语言文字产生印象之后,再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例子予以现身说法?我还是希望:先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本身,将视频放在最后。原因很简单: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先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是很重要的,一是任何事情必须先有自己的判断,二是避免被先入为主的感性材料所左右,泯灭创造的机会和可能,这更符合语言文字理解的*惯吧!

  陈:你的意见很有道理。我也说说我这样考虑的理由,它实际上涉及生活是源还是文学是源的问题。我的考虑是:安塞腰鼓舞蹈艺术是源,这篇作品是流,先有安塞腰鼓这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活动,然后才有这篇文章,我想的就是先回归本源,而不是首先用文本约束。这样的教学进程就是:直观地回归艺术本身,自己先感受、体悟;然后用文章做参照,体会文章的特色与创造;再回到艺术,提升自己对艺术的感悟和表达。这样,学生将有更大的创造空间,一千个哈姆雷特更容易出现。我个人的感受是,音乐艺术、形象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比文学艺术留给人的创造空间更大,所以《易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当然,这种讨论和实践都可以继续深入。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3、感受中华传统文明的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1、学*朗读课文,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教学难点:

  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1、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黄 土高原气息,对于生活中没有观赏过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因此, 我们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 多了。

  2、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 的语言,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以“朗读”为主,在朗读中感受气势,在品读赏析中感受语言 之美,使学生得到艺术的熏陶。

  教学步骤

  一、片断播放,观感引读

  播放2~3分钟的腰鼓舞片段,调动学生情绪,并在学生的观感畅谈中引入课文。

  在学生谈观感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引导: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与当地自然环 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高度合谐。人的表演 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 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安塞腰鼓的内涵是生命的激昂和渲泻;是羁绊不住的力量;是原始力量的勃发、喷 涌。

  二、高声诵读,感知气势

  自读、分读、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试用“ 好一个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 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 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 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三、分析内容,理清思路。

  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5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5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四、品读赏析,学*句式

  1、品读赏析: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意蕴美、情味美。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 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 姿。”

  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流做;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 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 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钱钻,能表达出强烈的 思想感情。

  反复句式: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 塞。”

  有间隔反复,如:

  好一个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现)

  有连续反复,如: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 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了隆隆,隆隆,隆隆。(14、15、16段又构成间隔反复)

  五、知识拓展

  陕北民俗:春节扭秧歌、吹唢呐、耍狮子、舞龙灯

  陕北艺术:秧歌、腰鼓、民歌、剪纸、泥塑。

  陕北饮食:以杂粮为主,有小米、高粱、荞面、南瓜、红枣、米酒等。

  六、小结

  这篇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锡铭,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 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 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矿、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文章多处运用排比、比 喻,使文章气势恢宏,节奏明快,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激越豪壮,增强了文 章感人力量。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2、配乐朗诵,录成音频。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 3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者分析

  1、学生基础较好,过讨论,适当的引导就能很好的学完本课。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悟自己真实的承载着原始的和力量无穷的生命源泉。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图片、声响和学生的行为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多种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品味作品和感悟生命。

  三、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看“安塞腰鼓”的图片,学生能初步激昂、亢奋、雄浑,人茫茫一片,声茫茫一片的忘我场面。

  2、借助感官的初步体会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3、借助背景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主题的基础上激活自己的生命。

  教学资源投影仪、安塞腰鼓的图片,影像资料和制成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1、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闭上双眼,让后播放一小节萨克斯轻音乐,听完后马上播放安塞腰鼓的影像。

  教学活动21、谈感受

  1)完后让同学们谈谈听完萨克斯和看完安塞腰鼓影像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可能回答:听完萨克斯让自己心情轻声…看完安塞腰鼓的影像使自己激情澎湃,被那激昂的场面所震撼…

  教学活动31、师生交流

  师:那么大家能不能找几个词语来概括安塞腰鼓场面的特点?

  生:粗犷、雄浑、恢弘、磅礴等。

  师:那么同学去朗读的时候能够让听众听出这些特点来吗?同学们自己尝试地朗读一下,一定要能打动听众。

  教学活动41、朗读表演

  1)分角色朗读;

  2)放朗读的录音;

  3)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与录音对比后慢慢体会,揣摩作品的意蕴。

  教学活动51、学生交流

  体会揣摩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所得:作者情感,作品深意等。

  教学活动61、大家讨论

  师:作品怎么会给我们展现这么磅礴的力量、亢奋的生命、火热的激情、恢宏的场面,让人的生命得已自由的挥洒?作者到底想给我们表现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学生代表:

  1)是为了给我们展现激越的力量。

  2)是为了歌颂黄土高原的阳刚之美。

  3)歌颂承载原始生命的黄土高原。

  师:同学很有见解,再请同学们看一看作者的创作时间,想一想我们国家当时的背景。

  2、多媒体展示背景:

  1)中国改革开放于1978年12月,80年代,刘成章先生,远离家乡来得省城,面对祖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景象,诗情浓郁,神经敏感的刘成章先生岂不怦然心动。很自然,这一刻,家乡陕北那雄浑、粗犷、刚健、力量十足的安塞腰鼓———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与眼前的一切都完美的糅合了。这难道不是现在的中国冲出一切束缚、羁绊、闭塞、痛快淋漓的生活么?不真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个时代的激情自由挥洒的真实写照么?

  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艺术表达,让我们沉浸在原始生命自由释放的同时。更是当今社会的人生的深刻哲学,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命形式呢?

  2)播放改革开放时人们极富激情做事的图片。

  同学们畅所欲言。

  3、师生共同总结:

  祖国改革开放不久,以前的一切束缚、羁绊、闭塞都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于是人们的生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释放,那种场面火热朝天、干劲十足,生活本就不好的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原始生命力量挥洒得淋漓尽致!安塞腰鼓正是当时新中国新时期社会风貌的真实写照。这就让我们知道了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我们有着原始生命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有生之年并为之奋斗!

  教学活动71、全班同学共同释放自己生命激情。

  全班起立,共同高喊:我能行,我能成功!喊三次,一次比一次声音高,

  最后一次使出浑身的力量喊出来。

  教学活动8作业

  下去写一份释放自己生命力量的计划书。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知识目标: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短句和富有张力的词语所构成的场面描写。

  3、能力目标: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完成简单有一定内涵的场面描写。

  教学手段

  多媒体power point工作环境暴风影音工作组件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黄土高坡》)进入上课时间。

  一、导入

  一曲激昂高亢的《黄土高坡》,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广袤的黄土高原。这里不是鲁迅笔下的杏花春雨江南,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这里也没有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这里只有奔腾的黄河,只有酱色的黄土,只有火红的高粱,只有朴实、剽悍的西北汉子。

  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二、教师板书课题

  三、师:请大家把课本打到123页,快速浏览文章,自己解决生字词。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小声读一下。(过程2~3分钟)

  四、结束浏览

  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张安塞腰鼓表演图片(3~4张),请大家看一下这与文中描述是否一致。(教师对图片做简单讲解,图片选用比较有张力、有气势的)

  五、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本文记述了一个的过程,描述了一个的场面。注意,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一样的,请大家思考一下。

  (明确:安塞腰鼓表演)

  六、既然是过程,那么当然就又先后,文章以表演安塞腰鼓为主体,那么就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板书设计见附录)谁能用课本上一个字来概括表演前和表演后的氛围特点?

  (生:静。)

  师:那么中间表演的过程可以用哪个字概括?

  (生:动或闹。)

  那么这篇文章的整体气氛依次为静、动、静。动静结合,互为衬托。仔细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的“静”和结尾的“静”一样吗?谁可以在“静”字前再加一个字,把这两个“静”区分一下?

  (生:前为安静,后为寂静。)

  谁能区分这两个词语的不同?

  明确:

  1、安静一般形容有生物而保持安静的状态,寂静一般用来形容环境的安静。例句如:学生都在认真地写作业,教室十分安静。

  2、我在田野中漫步,四周一片寂静。

  七、文章既然描写了一个场面,那么必然有构成这个场面的要素,想一想文章中构成场面的东西有哪些?

  (明确:茂腾腾的后生、系着红绸子的腰鼓、黄土高原、起伏的群山、火红的高粱。)

  想象一下,这些东西聚合在一起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明确:诸如粗犷、豪放、狂野、大气磅礴、活力等。)

  八、那么想一想,如果我们朗读这篇文章的话,我们该怎么读它?

  (明确:开头和结尾应低沉一些,更深情一些,中间部分应激情澎湃,情绪激昂。)

  九、那么一会我给大家时间自由朗读这篇文章,然后大家展示。朗读之前我把个人的一个朗读心得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简单解释:大,就是读的声音要大,即使读错了,也要大大方方的读出来,这样别人才可能给你指点。大而不喊,不要扯开喉咙,要让听到的人知道你在读课文。慢而有情,要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感情,是高亢还是低沉,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等。快而不乱,讲究把文章读熟。稳而有度实际上是前三点之后的总结,是一种效果。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前三步的阅读,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读出的课文,该高的高,该低的低;该快得快,该慢的慢;该高亢的高亢,该低沉的低沉;该欢快的欢快,该悲伤的悲伤。

  好了,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大声自由朗读。

  十、学生片段朗读展示,老师及同学点评。人数控制在3~4人,如没有学生朗读静态段落,教师可进行提示。如有能力,教师可在学生朗读后进行朗读示范。

  (至此用时不超过25分钟。)

  十一、播放《安塞腰鼓》视频朗读。(互联网上有寒风朗诵并制作的本文配乐配表演朗诵,非常精彩,总长7分36秒,建议使用。)

  十二、通过读课文,看场面,听朗诵,设想一下,假如你现在就是在现场的一名观众,你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什么,或者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它?

  (明确:文章第12自然段。个人总结的词语有劲、自由等。)

  教师提示:劲也好,自由也好,实际上都是生命的跃动。我认为用生命去概括最好,安塞腰鼓诠释了生命,激情与张扬,放纵与自由;生命的激情也支撑着安塞腰鼓,刚劲与活力。

  十三、设想一下,假如你是表演队中的一员,此时你会想些什么?

  (明确:什么也没想,只把它看成是一种激情的宣泄、生命的激荡,他不会在乎周围有没有观众,有没有人关注,他在用“敲起来”和“跳起来”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十四、展示教师个人感悟(幻灯片形式)

  一场安塞腰鼓,实际上就是人生的完整历程,在起始的安静中积蓄、孕育到人生辉煌时的挥洒与张扬,再到老去时的沉思与宁寂。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慢慢沉寂下来的是鼓声,而久久震撼我们心田的是那*乎疯狂的搏击着的生命。“我们崇尚专注一生的事业,我们更赞赏自由奔放的灵魂”,那千年黄土孕育的奔流黄河滋润的安塞腰鼓啊,你敲击着生命之门,跳动着生命之舞,燃烧着生命之火。

  当远处那声渺远的鸡啼响起,我感到有另一种生命在涌动。

  十五、作业

  1、对印象深刻的某个场面进行描写,用上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150字左右。

  2、朗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修辞和句式特点。

  《安塞腰鼓》优秀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下面我们学*《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研*课文

  (一)速读,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显示结构图表)

  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二)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6、小结: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三、迁移练*

  (播放画面)

  要求: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当堂交流、评讲。

  四、布置作业

  (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二)思考课后练*三。

  教后记:

  1、朗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方式,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