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2、体会作者从各个角度刻画人物形象,从而在写作上受到启发。

  3、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预*课文,多媒体课件

  一、复*导入,回顾全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谁能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师:是呀,课文开始就告诉大家,“我们”深信这句话。所以我们对牛和鹅的态度就不截然不同,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喜欢的符号勾画,朗读)

  二、细读探究,引导感悟。

  1、“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因为“我们”用了牛和鹅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2、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 鹅)应该*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3、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品读感悟,释放主题。

  1、快速浏览5-11自然段,找出在这件事中有几位主角?(指名生说:鹅、“我”和金奎叔)板书:金奎叔 “我”

  2、谁能用一句话告诉我们,围绕这三位主角发生了什么故事?(指名概括:“我”被鹅追赶,吓得狼狈不堪,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教育我不要怕鹅。)

  3、自由读5-11自然段,把你觉得最有趣的句子或段落找出来,多读几遍,把你的感受作好批注。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 写作 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太嚣张、太飞扬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为是)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我当时真是__(狼狈不堪 抱头鼠窜 软弱可欺 任人宰割)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 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板书:不再怕)是什么让“我”明白的呢? (指名说:金奎叔说的话。)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生汇报)

  四、总结凝练 ,升华主题。

  师:说的多好呀,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灾难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幸,但换个角度讲,灾难不正是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吗? 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板书设计

  牛 和 鹅

  “ 我” 不怕 怕

  不再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金奎叔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抓住精彩句段,体会课文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一、复*导入,回顾全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二、细读探究,引导感悟。

  1、“我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

  为什么会这样?(指名汇报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因为“我们”用了牛和鹅看人的角度,所以人轻视牛,而害怕鹅。

  2、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指名汇报读第12自然段)

  过渡:作者终于明白了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牛和鹅,(修改板书:牛鹅)应该*等地对待它们,不能无缘无故欺负牛,也没有必要害怕鹅。

  3、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使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转变?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这件事?(指名汇报:课文的第5-11自然段)

  三、自主合作,品读感悟,释放主题。

  1、反复读课文,说说什么事情是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2、“我”“鹅”“金奎叔”三个形象,你认为哪个刻画的精彩?用“------”画出来读一读并做简单批注;

  3、组内交流收获。精彩部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在组内展示。

  4、交流汇报,教师相机重点指导:(朗读写作中心)

  (1)指导学生读出鹅欺负“我”时的神气,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不堪。

  ①指导读第5段:

  找出文中描写鹅欺负“我”的句子,读一读,这鹅真是——(太嚣张、太飞扬跋扈、太不可一世、太傲慢、太自以为是......)这时候鹅心里会是怎么想呢?(指名说)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鹅的神气?找出重点词,边读边比划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和嚣张。(生勾画,自读——指名读——齐读)

  ②指导读第6、7段,读出被鹅欺负时“我”的狼狈

  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我”当时的狼狈不堪?(指名说)你来读出这种狼狈。

  (指名读——齐读)

  师:我当时真是__(狼狈不堪抱头鼠窜软弱可欺任人宰割)

  师:这种哭叫不但没有使鹅嘴下留情,反而更——(引读第7自然段)

  小结:作者用短短几句话,就让我们感受到这样栩栩如生的形象,他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我”的形象的?(指名说:动作、神态、语言)以后我们在作文中也可以用这些方法,让我们的文章更生动。

  ③小小的鹅把一个小孩吓成这个样子,孩子为什么这么怕鹅?(指名汇报读第1自然段)

  (回到课文开头,师:因为“我”相信了这种观点,也从这个角度去看待牛和鹅,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过渡: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救星到了!

  (2)金奎叔是怎样对待鹅的?刚才还神气活现的鹅现在怎样了?(指名说)用一个词形容这时的鹅(指名说:落荒而逃、狼狈……)

  (3)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而“我”也知道该用什么态度来对待鹅了。(

  (4)找出文中金奎叔说的话,(画出来,自己读一读。)师生合作读,说说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自由发言)

  (5)作者也像你们一样明白了:对鹅而言“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是怎么理解的?(指名生谈理解:从鹅的角度看人,和从人的角度看鹅,由于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就不同。师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同样的道理,对牛而言,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的比它大,可是我们实在比不上它呀!

  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指名生说)

  过渡: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也就不同。有些时候换个角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精彩更加乐观。

  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怎么看待的?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然后写下来。(生汇报)

  四、总结凝练,升华主题。

  师:说的多好呀,汶川地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灾难带给我们痛苦和不幸,但换个角度讲,灾难不正是激发了全国同胞众志成城、携手并肩、战胜困难、重建和谐生活、重建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吗?愿我们都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给生活更准确的答案!

  五、拓展

  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实例,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事情的结果发生变化的?

  可以给学生提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六:增量阅读(一颗螺丝)

  七:推荐阅读: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一、看图谈话,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课件出示图片)对于它们,你知道哪些?

  2、揭题,板书课题。

  生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四、作业: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深入文本,研读品悟。

  (一)抓住“我”对牛和对鹅的不同态度的词语,仔细品读分析,感悟孩子们的心理。

  (1)学生画出对牛和鹅不同态度的相关词语。

  (2)汇报交流。对牛(拍、摸、触、刮、扳、骑)程度加深,板书:欺

  对鹅(远远地、才、大圈子)板书:怕

  (3)作者是怎样走过去的?可是没想到的是……

  (二)体会“鹅”的嚣张。

  (1)面对威风凛凛的“鹅”,我是怎样表现的?

  (小组内交流汇报结果,师作适当引导)

  (课件出示:“在忙乱中……咬死我了!”)

  (2)此时的我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从哪几个词看出来的?用“”画出来。

  (恐惧、狼狈)(咬、哭、叫)

  (3)读出鹅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恐惧。

  (4)带着恐惧的感受再读,指名读,齐读。

  (三)感悟“鹅”对金奎的态度

  1、过渡:“鹅”在我面前是那样的嚣张,可当它面对金奎步时又是怎样的?圈画出相关句子。

  (1)[课件]他飞快地……逃命了。

  (2)找出鹅动作的词,读出鹅的落荒而逃的样子。

  (3)指导读出鹅的害怕,体会鹅的心理说一说。

  (4)画出相关词语(挣脱、连飞带跳、落)体会变化。

  2、过渡:从同学们的读中让老师感到“我”实在是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可是后来我却不怕了,为什么?

  (1)学生找出金奎叔的话,说原因,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金奎叔说:“让它这样……再怕它们了。”

  “凭这点”凭哪点?你有什么看法?

  (2)分角色读,男妇生读。

  生谈感受,师板书:不欺

  不怕

  3、再讯金奎叔的话。(板书: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4、再次体会作者的态度上的变化。

  三、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1、[课件]小故事,大道理。

  2、你有什么想法?指导学生谈感受。

  3、小练笔:

  (1)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需要换个角度去思考的事?你是是怎么看待的?

  (2)写一写,交流汇报。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

  五、板书设计

  牛欺金不欺

  和奎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4

  教材与学情分析: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课文内容生动,含义深刻,令人回味,是对学生进行朗读思维训练,积累语言的好教材。对于牛与鹅,学生还比较了解,也是喜欢的,故事本身非常吸引人,学生会很感兴趣,但理解课文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学生可能分析不透,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教学过程预设:

  一、复*导入,整体感知。

  1、(出示牛的图片)同学们对牛有什么印象?(出示鹅的图片)你对鹅又有什么看法呢?今天我们继续学*关于牛和鹅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作者他们是怎样对待牛和鹅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细读探究,理解感悟。

  1、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他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生汇报后师板书)

  2、质疑。

  师:根据板书,你们想提什么问题呢?

  3、师归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让作者对待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呢?

  4、请同学们自由读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故事中的“鹅”在我面前表现怎样?“我”面对鹅表现怎样?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鹅呢?分别用__、﹏﹏、〓〓、( )划出相关语句,写上旁注,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5、交流汇报,师相机指导。

  预设:

  (1)鹅欺负人

  a、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眼里根本没有我们似的。

  师: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鹅?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生答。

  真是一群鹅老爷呀!谁愿意来展示这些鹅老爷的威风!读一读。指导朗读。

  b、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了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c、大概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来啄我,并且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

  读了这些句子,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一只鹅呀?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耀武扬威、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狂妄自大……)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鹅的狂妄自大?谁来读出鹅的不可一世。

  指导朗读。

  (2)面对鹅的欺负,“我”怎样呢?你从哪里感受到我们对鹅的惧怕?

  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b、孩子们大喊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

  c、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过渡:如果你就是当时这个可怜的小人儿,你会怎么办?

  带着这种感受进入角色来读一读课文。

  小结:从这一系列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我实在太害怕鹅了,怕得胆战心惊,怕得魂飞魄散。

  (3)金奎叔面对鹅表现又是怎样的?在金奎叔面前,鹅又怎样呢?

  a、找出金奎叔对待鹅的句子,抓住金奎叔的动作“飞快地走、握住、轻轻地提”指导体会。

  b、指导朗读。

  c、刚才神气十足的鹅呢?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落荒而逃……〕

  6、师:情况发生了大逆转,刚才是我狼狈不堪,现在轮到鹅落荒而逃。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对牛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对鹅也不再害怕。是什么让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呢?

  三、逐层深入,以事明理

  1、找出金奎叔的话读一读。

  2、交流通过金奎叔的话,“我”明白了什么?

  3、过渡:金奎叔想告诉我们的仅仅是对待鹅的态度吗?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4、全班交流。

  5、师小结:因为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结果就不同。如果我们遇到问题就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小故事,看你是否能运用今天所领悟的道理来解决问题。

  四、拓展延伸

  读故事,想办法。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孩子,儿子是染布的,女儿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孩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又会为女儿发愁,因为不下雨女儿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以后,老太太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师:你知道哲学家说了什么神奇的话,竟然让她恢复了健康?

  五、作业布置:

  1、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2、推荐阅读:《两个农夫》。

  板书设计:

  我

  牛 欺负 不欺负

  鹅 怕 不怕

  角度不同 结果不同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根据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从文中示范性批注中知道文章可以从哪些角度写批注。

  能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齐读课题

  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出课题,齐读课题。

  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出示本课词语。明晰字音。

  吁哩哩哩 啪嗒啪嗒 吭吭(象声词)

  扳牛角 捶牛背 掐脖子 摔出去(表动作)

  霖哥儿 金奎叔(人物名)

  默读课文,课文围绕牛和鹅写了什么?

  “我”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是什么?(欺牛怕鹅)——(改变态度)

  为什么“我”对牛和鹅的态度有这样的变化呢?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三、认识批注,合作探究角度

  1.出示课文,对比认识“批注”。

  2.了解什么是批注,批注的意义。

  3.出示篇章页,明确学*方法。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批注,了解遇到问题可以做批注。

  默读课文和批注,同桌合作完成学*单。《牛和鹅》还从哪些角度来批注的。

  段落 批注内容 什么角度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提出疑问

  逃跑—被鹅咬住—呼救,那种惊慌失措写得很真实。

  鹅之前多神气,现在多狼狈啊。

  “挂着泪笑”,事情的变化对“我”来说太突然了。

  看来鹅并不可怕!只要不怕它,鹅就不敢欺负人。

  四、聚焦批注,体会心情

  1.你觉得课文中哪部分写得最精彩?(被鹅追赶)

  2.出示批注二,请生读。请生默读第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逃跑”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被鹅咬住的句子,用双横线画出呼救的句子。

  3.交流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1)逃跑的句子。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

  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了。

  ①联系生活说一说,你有过急急逃跑的时候吗?心情如何?

  ②请生朗读,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生朗读。

  被鹅咬住的句子

  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

  ①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②老公鹅是怎么跑的?怎么叫的?谁来试试。出示拟声词,指导朗读,师范读。

  ③师生合作读。

  齐读第6自然段,感受真实的画面。

  小结做批注的方法,可以画出重要的词句,再写下批注。

  五、迁移运用,尝试批注

  1.在5-7自然段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请你们默读5-7自然段,运用圈画词句的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写到文章空白处。

  2.请生分享句子和自己的批注。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看看对方是从什么角度进行批注的。

  4.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 18.牛和鹅

  欺牛怕鹅——被鹅追赶——改变态度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1)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语文 (菁华3篇)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语文1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反思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语文2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语文3

  一、缺乏学生的生成预设。

  整个教学设计,对于教学过程的描述十分详细,每一步如何进行教学,展示的思路清晰明了,但课堂教学不是以教师来主导,课堂不是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而是以学生的认识进行,因此为了让课堂更具活力,让教学更落到实处,我们的教学设计还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成。

  二、重点字句的理解不够到位。

  文章中很多词句都可以充分说明我对鹅内心的害怕,恐惧,如“贴着墙壁”“我吓得腿都软了”……教学设计中也找到了不少,但对这些特别能体味出来的词我们没有很好地去品品,读读,议议。正因为我内心的恐惧才造成鹅对我的欺负,所以对鹅欺负“我”的一些词语也应该紧紧抓住,细细的体味。这样就有利于后文听了金奎叔的话后,给我启发,让我认识到只有胆大,战胜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鹅,觉得鹅一点都不害怕奠定了基础。

  三、钻研教材还不够到位

  在品读课文第1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宝带老师提醒说:其实,我们仔细读读文本,就会发现这句话并不是金奎叔所说,而是小作者在听了金奎叔的话以后,自己所感悟到的人生道理。再来品读课文确实是“我”听后的一些感悟,因此在教案的又一次修改中,我们努力改进老师的提问方式和内容。相信这样的改正回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2)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范本五份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 1

  记得唐晓芳老师曾在区教研活动中说:语文应该化简单为复杂,化复杂为简单;并且语文课应该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本语言展开学*,不能脱离文本,在课上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精心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的处理恰当,注意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个人认为木渎实验小学《牛和鹅》教案正是注重了这几点:

  一、 化复杂为简单,化简单为复杂

  《牛和鹅》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到动物,会受到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文章5—11自然段以孩子的眼光着重叙述了因为“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与牛和鹅的接触的情形前后比较变化明显,学生易于理解。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是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具有鲜明写作特色的文本,教案中正是通过引导学生“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使学生进行很好的听说读写。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就是化简单为复杂。

  针对文中我获得的启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可能分析不透,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读有“自由读”、“同桌合作读”、“练读”、“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等多种方式,同时借在读中比较金奎叔与我对鹅的不同态度、鹅对金奎叔与我的不同态度、我对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启发同学间互相交流启发的基础上完成对文中启示的理解。这既是化复杂为简单。

  二、 直面学生,语文味浓

  自始至终,教案着重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立足文本,通过听、说、读、写来感受文本的特色,多角度,层层递进,创设情境,反复诵读:“学着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反复读议课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引导抓住一系列动词体会,在朗读加深感受”、“分角色读金奎叔与我的对话”、“找出象声词,体会到在“我”眼中,老雄鹅很可怕。练读”以及作业中的设计:小练笔、积累词句、摘录描写生动的语句。我认为没有对课文的深入解读,就不会对课文中心的把握。

  三、 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案看似简单,但是结构严谨,字里行间有意拉长学生有效思考的强度:第一课时中“根据学生质疑,梳理出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到第二课时“根据上课时学生质疑并梳理出的若干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出本课的阅读话题。”和“自由读课文5-11自然段,对感受深刻的句子加以批注”。

  一点浅见:

  1.对学生的自读引导是可以的,但对于学生的个人郎读却不够突出,

  2.作业中有小练笔,可是在教案中却没有体现这一预设,有些突兀。

  3.第二课时的板书似乎简单了些,因为从教案中可以看到教师对课文的5—11自然段的解读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但在板书上没有体现。

  以上是我的一点浅见,如有不当,请谅解。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 2

  《牛和鹅》是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人文主题下的首篇文章,与其它课文呈现形式不同的是本课呈现了学*伙伴的批注,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正是“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落实“通过“”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林老师的这堂课从整体感知、学*批注、迁移运用批注三方面,通过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整堂课的训练中,将学*批注阅读的方法贯穿其中,使学生的批注能力得到了发展。其教学亮点有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本堂课的开始,林老师就让学生关注课文的奇特之处,引出“批注”这一概念。接着用微课的形式引导学生循序渐地学*批注;使学生明白批注的角度可以是“有疑问”、“有体会“、有启发、“写得好”的角度;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作业本的片段进行批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了课堂学到的批注方法。

  二、重视学法

  本堂课上共安排两次小组合作学*,无论是交流学*批注的角度还是迁移运用批注方法完成课堂作业本,教师都能走到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的主体地位。

  三、读中自悟,体验情感

  课前预*环节,付老师精心挑选了三组词语让学生认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用自己的声音语调及动作演示,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中读准了字音,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除此之外,在学*课文第5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我”见到鹅时的恐惧心情,林老师除了让学生关注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情外,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掌握了朗读的语气、语调,进而真正体会人物的心情。

  总之,林老师这节课板块清晰,活动开展真实有效,在一个真实的阅读情景中,基于一个明确的学*目标,和学生一起学*并运用阅读方法,达成有效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 3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 4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四年级牛和鹅教学反思 5

  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探究

  ——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方式的转变成为学科教学中急需探讨的话题。如何围绕文本组织学生探究,这一直成为语文教学方式转变的难点,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以情境创设为突破口,找到了一条学生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现以苏教版第七册《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来谈谈促进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

  一、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动机。

  学*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既蕴藏着学*的主动性,又有可能消失的可变心理。只有维持儿童的这种学*的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深入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文本,采用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求知,形成积极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所以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要设法将学生带入情境,这就保证儿童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投入到学*探究中去。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之前,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学*兴趣,在教学伊始我给学生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在远古时代,每到夜晚地球上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到,既不能做饭,也不能取火。只能以动物来充饥,只能以树叶来遮挡风雨。(电脑展示古代人的生活场景),许多人被子饿死,许多人被冻死。望着这样的悲惨的景象,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是谁为人类取来第一粒火种呢?

  课前的这一富有儿童色彩的童话情境叙述,犹如一块磁铁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被调动起来,萌发了探究的激情,从而激烈地想知道人类第一粒火种的由来,为下面探究文本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化情境:在体验的乐趣中探究文本意境。

  学*动机激发起来后,儿童会兴致勃勃地学*文本。文本是语言符号的堆积,如果单纯的依靠学生自己是无法体会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探究的主题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取火种?为什么要盗取火种?虽然文本中有许多适合学生体验的文本情境,如角某某境、多媒体情境等都能将学生带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画面当中,但是这些情境都不能抓住文本的主旨,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探究成功的喜悦。所以在教学这课时我运用多种手段,将它组合成一个整体情境,并将学生引入情境中自主进行体验、探究。

  我根据文本内容,整合成一个立体的、多角度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阿波罗驾着太阳车从天空中以驶过的画面,也包括那凶恶的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动态场面以及当时的场景图,但是就是缺少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在教学时,我用制作好的服饰让学生穿上,分别扮演普罗米修斯和大英雄赫剌克勒斯,让他们在情境中体验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与大英雄赫剌克勒斯的强烈的正义感。为了使电脑媒体与人物表演融合恰到好处,我让他们自己分别设计人物的语言,以便表演时增强效果。下面观看表演的同学,充当当时的古人,让他们想一想,普罗米修斯被宙斯抓走后,以及看着普罗米修斯被鹫鹰啄食肝脏时自己的表情。这样表演者、被表演者与多媒体融为一体,增强了情境的感染力,为学生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坚强无畏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获得亲身体验,给他们留下了宽阔的想象余地,使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到文本描写的广远意境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情感的作用,他们的抽象思维也由难变易,对文本的理解,不仅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体验,而且由表及里对文本内在内容也有了很深的体会。

  三、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促进思维发散。

  学生们通过情境有情有意地感知文本,但语文教学绝不能以此为终点,还要在此过程上,竭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促进他们的思维兴奋点的提升。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儿童的创造性才易于突发表现出来。

  学生在获得情境体验后思维被激活了,对文本内容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现将教学中的一个片断记录如下:

  生:“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去盗火,他怎么不向宙斯要火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想大家刚才在情境体验中就想问这个问题,是不是?

  生:(齐说)是的。

  师:哪位同学已经思考出答案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里,同学们只要细心再读一读课文,就能找到。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读一读。

  生:(开始认真读课文,一会儿,不少学生抬起头)

  师:谁知道了,先来回答。

  生:我认为宙斯是不会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的,宙斯那样凶残,说明他缺乏同情心。这从他惩罚普罗米修斯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有道理。

  生:如果宙斯把火种给普罗米修斯,他看到人间烟火袅袅,怎么会立刻追查盗火者呢?他那样生气,肯定不会把火种给人间的。

  生:其实,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了,要是宙斯肯给的话,人类就不会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夜晚了。

  生:课文第二自然段也告诉我们要火种宙斯是不会给的。

  师:(惊喜的)真的吗?具体说说看。

  生:这一段说普罗米修斯“决心”为人们盗取天火,“决心”就说明有困难要克服,如果要给的话,就不用“决心”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你们从课文的情境体验中感受这么多的东西,你们真会学*。

  ……

  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而且,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也是那么富有创造性,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这是教师凭借文本情境,恰当的引导所产生的结果。

  巧设情境,给学生的探究活动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改变了探究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新问题”的单一形式,针对了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文”为手段,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促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终于获得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3)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优选【五】份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 1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 2

  《牛和鹅》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写了“我”因为相信“牛的眼睛看人,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这句话,常欺负牛,怕鹅。在遭到鹅袭击时,怯懦、不敢还击,金奎叔将鹅制服,鼓励“我”不要怕鹅,使“我”悟出一个道理:“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单元主题入手,导入“角度话题”,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这样做可能有两种好处,一是拉*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师生间的隔阂,更有利于使学生融入课堂;二是轻松导入新课,初步使学生建立“角度”意识,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接着,从本文作者的简介入手,引出儿童文学作品的童趣特点,一方面使学生对作者的生*创作有了一些了解,另一方面也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

  再从“童趣”着眼,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有童趣的段落,学*第四自然段及第五到十一自然段,深入体会欺牛与怕鹅,反复练*朗读,读出欺牛时的毫不在乎,被鹅欺时的狼狈不堪,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

  然后,由欺牛怕鹅导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人们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是不怕人的。”这样学*可能会容易让学生对本文的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接下来是引导学生学*最后几个自然段,重点研读金奎叔的话,学*作者从金奎叔的话中,是如何由起初的欺牛和怕鹅到后来的不欺牛也不怕鹅的,从而使学生悟出同样一件事,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最后是由这个道理拓展开来,向学生讲述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儿子染布,女儿卖伞,天晴时老太为女儿当心,下雨时老太为儿子当心,整天愁眉苦脸,弄得疾病缠身,后来听了一个哲人的话后,心情豁然开朗,病也好了。再从这个故事,引向学生过去学的有关角度的诗句,引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提出希望,结束本课。

  本课导入比较顺畅,课堂教学的的脉络比较清楚,但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不够多。

  二是没有使用课件教学,使课堂减少了许多生气,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是教学时间分配不太合理,前面在教学欺牛段落时使用过多的时间,加上没用上课件,导致后来的时间不足,金奎叔的话分析的不透彻,拓展部分没来得及教学,草草入场

  通过这次比赛,也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1、多角度地思考、研读教材是备课必要的一个过程。一篇课文,就像《牛和鹅》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通过不同的方法去组织教学,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什么才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最好的角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探究、争论、反思,从而达成共识。

  2、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台,已成为现代教育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跨越空间、跨越时间的局限,将有着同一个目标的人集中在一起,共同学*、共同研究、相互评议、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在这样的*台上,人与人之间变得更简单了,评议变得更真诚了,研究更贴*实际了,成效就更明显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 3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 4

  《牛和鹅》是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阅读要素有: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感情。为完成对阅读要素的理解掌握,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画出有关语句进行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

  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反思 5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

  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4)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学反思 (菁华3篇)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学反思1

  秉着鉴赏、探讨及学*的态度,看完了宝带实小对课文《牛与鹅》的比较完整而到位的教学设计,也与他们一起把课文再“走了个遍”,他们所呈现了一堂比较精彩的课堂实录,亮点不断纷呈。同样感悟良多,稍作评价:

  一、脉络清晰,训练有度

  从整个两课时的设计看,教师们比较到位地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研究学情和分析文情,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并生成了许多值得深究的对话话题,将整个教学流程彰显得清晰而又严谨完整,如第一课时的几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文路”、“走入文本,初步感悟”等,而第二课时中的“深入文本,研读品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等,然后又将语文的字词训练、朗读训练以及概括能力训练等双基训练糅合在每个环节中,营造最自然最真切最实在的学*状态,这是我们每个教者都努力遵循的。

  二、抓准重点,显示亮点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也认为,语文该有她独特的甜甜的味道,这味道藏在每个字词中,藏在每个提领文章中心的精彩语段中,这不能说教,只能细品,只能咀嚼,品出字面的,品出字背后的,正如歌德说: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面,一只眼睛得透过字面看背后。这篇课文不仅蕴涵道理,同样童趣十足,只有抓文字训练点,宝带实小的老师就抓以“让我们再次走入作者的回忆,去感受那一段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来梳理这段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来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而后探究其间的变化,深究变化的原因。自读后交流,齐读后再探讨,再读再体会,多种的训练形式相信道理的揭示也将水到渠成。

  三、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求而得”的重要,而课堂练笔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宝带实小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实践的机会,更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的自主性。无论是对牛说,对鹅说,对“我”说,还是对身边的人说,相信学生都会有感而发,而这样的心声是最真实和宝贵的。

  同样,也想和宝带实小老师商榷与探讨的地方有:

  一、我们经常强调着:遵循文路、学路和思路,这样能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心灵对话和共鸣,而在设计中“。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什么?(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将最后作者所悟先予揭示,我觉得这样是否必要?

  二、文章的道理是隐含在文字中,尤其隐含在金奎叔的两句话中,这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而不是那么生硬牵强地呈现,我个人感觉力度还不够。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粗浅评价,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年级语文《牛和鹅》教学反思3

  《牛和鹅》这课已经酝酿了很久。如果是一串葡萄,那么现在应该是酿成葡萄酒的时候了!不过,滋味却是那样酸涩!

  开始上课了,按照既定方案,先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牛和鹅眼睛的故事。当然,这是一个神话传说。孩子们听得有趣,自然放松下来,同时,也引入了本文的第一段。这样过渡到课文内容,自己觉得比较自然。

  学生初读课文,随着读我随着讲自己的感受:有趣,读着读着会乐出声。大家也会有这种感受吧?这是情感的渗透吧,也是一种交流。果然,孩子们读着读着,也乐起来,忍不住乐出声儿。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说感受吧:被鹅追、咬时的狼狈样特别生动有趣;金奎叔赶鹅那一段有意思;还有前面欺负牛的那一段,觉得有意思。

  这是预料之中的。接下来做什么呢?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随时将学生的发言整理成板书:我怕鹅,鹅追我,金奎叔赶鹅……在这个基础上请学生结合板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也是帮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只是放在这里,还略显不自然。

  比较乱的地方出现在后面的环节中。我一直没有想好的,本来应该直接切入到金奎叔的话,但怎么切入却没有思路。于是,读事情的过程。为什么要读也并不清楚。只是含糊地说感受生动的语言。每想到这里便觉得发堵,不舒服。甚至现在都有写不下去的感受。不过,为了当初的承诺,我还是要写出来。讲好了给大家当样子,不好是靶子,给大家借鉴。

  重点于是在体会我的表现,鹅的表现;金奎叔的表现,鹅的表现。因为,在此处我总认为是有比较的,正是这种比较使我们认识到“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而决定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或者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决定着别人对待我们的态度”。这次讲的时候,我便引导着孩子对比着来读,读出我的害怕,再读出鹅的神气;读出金奎叔的不怕,再读出鹅的害怕。反复指导朗读,这里用了大概十二、三分钟罢。后来想想,这里花的气力显得大了些,尤其是前面的问题不明确的情况下,学生对这些描写生动的语句如此反复诵读也还处在一种无意注意的状态下,效果未必好。

  再就读到金奎叔的话了,抓住“这样看”和“这点”两处让学生说清楚,然后说说句子的意思,再联系生活谈谈启示。基本就是这样的思路下来吧。层次不清楚的感觉始终有,所以课上下来觉得比较累。不知自己怎么讲下来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5)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1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2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第二课时在处理重点词句的引导方面,我抓住“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让让学生感受鹅的害怕以及“飞快”“提”“握住”等词语感受金奎叔对鹅的不害怕,并采用多形式的朗读内化词语加深体会。另外在设计中能始终围绕文本思想内涵组织教学,语文人文性特点落实到实处。

  经过*一个月的年级组授课、研讨。《牛和鹅》这一课我在年级组里上了四次。四次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也都有不同的收获。

  第一次上课在二班,跟学生课前没有接触,直接授课。在授课过程中,学生非常配合,上课过程中感觉学生有很大的兴趣,我也的情绪也非常高。一堂课讲起来非常顺。学生好像知道我的设计一样,一步一步非常到位。进行的非常快。唯一遗憾的是在话题交流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说说你身边还有哪些变换角度的事情”这一问学生被我问住了。我考虑到问题可能过深了。学生不知道从何答起。我就引导学生一年之中有四季,有的人喜欢夏天有的人喜欢冬天,他们都有不同的理由。有的人觉得夏天很美,有鲜花有水果。不喜欢夏天的人却觉得夏天蚊子很多。冬天很美,白白的世界,可以滑雪滑冰。可有人却认为冬天很冷,不喜欢。所以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一样。

  在我的引导下。有一位站起来大概意思是说:在生活中有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想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这样想想就会越来越快乐。生活中就是这样如果你遇事都往开处想就会越来越快乐。否则,就会钻进牛角尖。孩子说的多好啊。但是大多数同学都觉得这个问题很难。我想可能由于第一课时不是我上的缘故。进入写话环节。孩子写的也不太理想。可能前一部分太顺了。后面反而不知道怎么引导了。课程比预计的提前五分钟下课。第二次上课在四班。这次有了前一次教学经验。在前一次备课基础上修改了细节描写。借鉴了网上老师上《牛和鹅》这课的经验。在四班上课觉得学生回答问题不是很踊跃,但我能很清楚的感觉到孩子们喜欢听我上课。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他们喜欢我。我的激情没有因为下午孩子的情绪而受到影响。我的精神状态非常饱满。前一部分出现了在二班没有出现的几个问题,但都被我灵活的解决了。我暗自得意自己的教学越来越老练了。但到了话题部分又卡壳了。这部分总是处理不好。看来要改变一下提法了。我在心里暗暗下了决心。后面写话部分学生交流的较上一个班级好些了。这次我注意了引导。写话部分时间不够了,剩下的留在课下交流了。

  这课已经上过两次了。但从心里我对这课还是非常的不满意。这次我决定做课件在电教室上。于是我连夜制作了课件。第二天我决定在三班上这一课。没想到上了三次的课,这次是最不满意的一次。我考虑了很久看问题处在什么地方了。我把这课进行了大的调整。为了突出重点,删掉留在课上的阅读题,当作回家作业。为了吸引学生。我把《牛鹅换眼》的故事录成了童声,配上了图片,使故事绘声绘色。至于总是出现卡壳的问题,我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且围绕单元重点让学生展开说话设置了“实话实说”栏目。我换的话题是:你是怎样看待学*成绩不好的学生的?你是怎样看待父母唠叨的?你是怎样看待老师的批评的?这样学生都能结合自身的实际展开说话。学生不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锻炼了说话能力,还深化了本课本单元的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在授课时我重在文章的对比,对待牛和鹅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引出本文的学*。鹅和我和金奎叔的对比。我前后态度变化的对比。重点指导了文章的朗读,在朗读中学生感受了鹅的嚣张,我的狼狈不堪,金奎叔的勇敢。特别强调练读了“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这句。在读中使学生感受语文的文本作用。在读中让学生重感悟,做批注。这样的学*,把孩子当成了学*的主人。交流话题是本课的亮点。在话题交流时我看到我班一个*时学*有些吃力但最*进步很大的学生在高高的举着手,我就让他来回答。他回答的是“你是怎样看待学*成绩差的学生的”他站起来说:“我以前就是一名学*成绩不好的学生,那时我就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是个差生,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但又一次我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美国有个学生学*成绩不好。但有一次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此以后他对自己有了自信,改变了他的一生。

  从那以后我也不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了。我也要改变我自己。于是我就发奋学*。现在我也进步了。”听着他的回到答,不知道怎么那一刻我有多么感动,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想落泪的感觉。想想我们的后进的孩子吧,他们有多么渴望被老师被同学承认啊,多么渴望被老师被同学关注啊!我的眼泪在眼圈中,我走到他身边忍不住伸手摸摸他的头,哽咽地说:“老师相信你。老师从来没有嫌弃过你,相信你今后还会有更大的进步!同学们让我们给**鼓励。”那一刻掌声响起在我的课堂。现在想起来。当时我如果什么都不说先带头鼓掌效果可能会更好吧。

  “快乐*作园”中学生练笔时,我课件放了舒缓音乐。随着音乐孩子们笔尖在不停地写着。那一刻我才体会到作为一名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是多么的重要。学生的思维很广,从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总的看来上的还是成功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整堂课不是空架子,而是注重了课堂的时效性,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这次授课虽然觉得修改的次数比较多,自己也觉得比较辛苦。但每次的修改对自己都是一个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水*。也喜欢自己永远是孩子们喜欢的王老师,孩子们能在我的语文课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3

  《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文的特点是故事性强,语言生动,童趣十足,但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课文的故事很有趣,学生很喜欢读;学生对作者对牛和鹅前后的态度变化,通过引导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主体内容确定之后,我想,如何在导入时拉*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巧妙的与所教课题相结合起来呢?接下来就是精心的设计。我首先以讲神话故事的方式谈话导入,并相机引出本课课题,把题目中的牛和鹅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的教学中来了。

  接下来我结合本单元目标要求:“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来展开教学。其实学生以前在学*中已经运用到了批注的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之前用到过的批注方法,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文中出现的几处批注,并结合课文来学*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样,先让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做“批注”,然后在引导学*课文1——7自然段中,讲解了三种批注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根据文中的批注,画出“我”怕鹅的语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我注重学生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在这部分教学时,我设计让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作者表演害怕鹅的环节,既增加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感觉效果很好。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在学*了批注方法后,还要活学活用。在学*文章8——12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运用批注法自学。这样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使教学环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况内容,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明白道理。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读的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是火候还不够到位,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入情入境的去读。课后的拓展活动是将书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是深华,也是学以致用。整节课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但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学无止境,研无止境,我会在探索中,通过充分地挖掘教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扎扎实实学知识,简简单单学语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6)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优选【10】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江雪》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之一。此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所作。诗人借描写风雪之中垂钓的渔翁,来衬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其中那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正是诗人不屈不挠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

  【学情分析

  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文质兼美,已得到人们的重视。四年级的学生对读古诗、赏诗境、悟诗情已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古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讨论,体会古诗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

  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词句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了解诗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故事的教学,感悟古诗选词精炼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从文字表面挖掘开来,用朗读、吟诵、议论等形式,深入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渗透科学自然观和美的教育,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教法、学法

  教法:

  1、情境创设:让学生观看视频,充分感受老翁寒江独钓的画面。

  2、引导示范:在学*古诗时,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学*古诗,理解诗意。

  学法:

  1、朗读感悟: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熟读的基础上感悟古诗。

  2、小组合作学*:在老师的引导示范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5—8分钟)

  1、在大雪纷飞,寒分啸啸的时候,人们都已回家避寒,江面上却有一位老翁在垂钓,他就是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江雪》(板书课题)。

  2、齐读诗题,总结题目意思。(江上的雪景)

  3、观看视频,说说你感受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了解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5—7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指名交流汇报)

  3、学*生字,扫除拦路虎

  孤蓑翁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10—15分钟)

  1、同学们,《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寓意深刻的“寒江独钓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学*第一句:

  千山鸟飞绝。(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

  绝:尽,没有

  这一句的意思就是“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

  3、小组合作学*

  用学*第一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剩余的诗句。

  要求:

  (1)、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重点抓“灭、孤、独”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理解

  (3)、根据关键词,把整句诗的意思翻译出来,并读一读。

  4、交流汇报

  第二句:万径人踪灭。

  径:小路灭:消失

  此句解释为: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

  第三句:孤舟蓑笠翁。

  孤:指江面上只有一条船

  蓑:指蓑衣 笠:指斗笠

  此句解释为: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

  第四句:独钓寒江雪。

  独:独自一个人

  此句解释为:独自一个人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5、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把诗意连起来读一读。

  所有高山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洁白,一只飞鸟也没有,所有的道路上都没有行人,一片沉寂。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有一叶孤舟,一位老人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6、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同学们想一想,议一议)

  7、此情此景,诗人为什么还在独钓呢?

  8、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升华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8—10分钟)

  1、简要说说古诗的大致意思。

  2、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将《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拽、茸、副、怜、魔、杖”这6个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继续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展开联想,续编故事。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了解故事中所蕴涵的道理。

  2.教学难点:充分交流阅读体会后续编故事。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课文。

  2、学生搜集一些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

  3、准备与上课相关的音乐和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上课前播放)课前板书好课题。

  2、过渡:同学们,我们在《笑比哭好》的歌声中开始了今天的学*。人的表情多种多样,人类的生活才丰富多彩。要是只拥有一种表情,那会是什么样啊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同学们喜欢笑吗(生答:喜欢)(版画笑脸)笑脸谁都喜欢。

  3、师小结:是啊,生活中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么重要啊!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童话《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4.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小木偶的故事》。请大家来说说这是一篇什么体的童话(生答:拟人体童话,教师板书:(拟人体童话)

  二、初读,交流预*情况。

  1.大家已经预*了这篇课文,现在请自由快速小声读课文,要求做到: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初步尝试用适当的语气读,读完后想想这个童话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生读书,师巡视)。

  2、读完后,我们先来检查一下生字的预*情况。(出示课件2词语)谁来认读一下这些词语,(抽一人读),再请生领读,其余跟读。

  3、课文中还有许多有趣的词语,我们也来读读吧。(出示课件3词语)齐读后,让同学们说说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人物表情的词语)我想请两个同学上来表演一下这些表情,看谁做的最像。(其余同学读一个词,他们就表演一个表情。两个人可以合作。)

  师:同学们在搜集词语时要学会归类识记。比如,还可以找出abb、aabb、abcc式的词语。请同学们在书上用不同记号勾画出这类词语。能分别再说几个吗

  4、好,现在同桌讨论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拿出作业本完成填空。只写需要填的内容。(出示课件4)集体填写主要内容的关键字,交流后再齐读一遍。

  三、深读,学*课文。

  1、课文中有好几处写到,小木偶“笑嘻嘻”的句子,请同学们依次找出来画上横线。(出示课件5、6、7、8交流后读一遍)整篇课文就是以“笑”为线索来写的。

  2、交流问题,并体会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语气变化。

  (1)小木偶为什么总是“笑嘻嘻”的(因为老木匠只为小木偶雕了个笑嘻嘻的表情),老木匠很对自己的作法感到怎么样(满意)所以读的时候要读出老木匠怎么样的语气呢(高兴、自我陶醉)请找出老木匠很满意自己做法的语句,抽学生反复读。

  (2)可是,小木偶也因为笑嘻嘻的表情遇到了很多麻烦简单说说有哪些(生答:1、小木偶被熊**冤枉。红背包被抢,可熊**却不相信把他扔出去好远。(板书:被抢----不信)2、小木偶被小白兔怀疑。3、小木偶被老婆婆误解。(板书:头疼----不信)大家想想,受冤枉,遭误解的小木偶内心会是怎么样的(生:想申辩、委屈、伤心、无奈)注意读出这些语气,另外还要读出小白兔嘲笑的语气和老婆婆责备、不解的语气。请同学们找出小木偶、小红狐、熊**、小白兔、老婆婆说的话,前后桌四人分角色自由练读。小木偶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他自己能有办法解决吗不能!(出示课件9)用委屈的语气齐读,那老木匠又为什么要那样做呢(出示课件10)

  (3)小木偶的困难是怎样被解决的(生答:小女巫用他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一下,“哇”小木偶哭出来了,小女巫又将另外几种表情送给了他。从此,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

  (4)你从小木偶的遭遇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11填空)谁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在说一说(生答后出示课件12)全班齐读!在现实生活中,你们也许有类似经历和体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这句话意思。(生答)

  (5)师总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但是生活又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事,不同的事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6)请大家再齐读最后一个段落。(板书:笑是很重要的---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四、分角色朗读。

  1.我们已经了解了故事的内容。好故事当然要多读读,这个故事读起来很有趣,请大家分角色读读这篇课文,先找出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小木偶、老木匠、小红狐、熊**、小兔子、老婆婆、小女巫)老师也可担任其中得一个角色。其余同学读旁白。注意角色语气的变化哦!

  2、分角色朗读。

  五、续编故事。

  1.学完这个故事后,大家还想不想知道小木偶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出示课件13)现在我们就先来续编一下:木偶有了所有表情,他又有怎样的经历呢注意续编时,应该和前面的故事联系起来,保持主线不变。

  2、学生口头编故事,师巡视。

  3、学生讲故事,课后把所编的故事写下来。

  六、单元回顾,总结升华。

  童话大多包含着深刻的道理,非常有趣,语言生动优美。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的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希望你们课后也要多读童话,写心中的童话故事。老师推荐你们读读《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出示课件14)也可以看看动画片。

  七、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启示:笑很重要,但生活是那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真诚的心去体验和感受。

  八、教学提示。

  这篇略读课文是个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话故事,以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因为笑,老木匠自我陶醉;因为笑,小木偶屡次被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直到他拥有了所有的表情才真正得到“笑”——来自内心的快乐。教学本课重在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自读课文,在充分的朗读中进一步感受用恰当的语感读好不同人物、不同语境中的语气变化,同时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续编故事要在充分启发学生想象力之后,以欲望为先导,以方法为依据,以参与为尺度,以鼓励为主。本课对人物表情的描写是一大特色,积累和学*这样的词语对于写童话故事很有帮助,不仅要在课内扣住,更要引导到课外,主动搜集、记忆。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4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对诗句的理解和想像结合起来,入情入境,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质疑、讨论、探究、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会认“霜、寺、”会写“遍、渐、霜、愁、眠、苏、寺

  2、理解古诗的意思,想像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从中感受到自然美和语言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4、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师根据挂图相机纠正、指导。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今译:月亮慢慢落下去,乌鸦啼声阵阵,秋霜仿佛铺天盖地。伴着江边的枫树,对着江中的渔灯,漂泊思乡的忧愁使我难以入眠。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夜半冷清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三、美读课文,深入领会

  1、自由地朗读诗歌,边读边想: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用笔勾画出来。

  2、这是哪个季节的景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在这些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3、这时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诗中的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

  4、理解“愁”,诗人究竟“愁”什么?为什么而“愁”? (让学生根据自身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教学步骤同上)

  六、 学生交流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七、 学生根据注释并结合查字典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八、 (1)学*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学生齐读。

  (4)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

  九、 (5)学生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并注意他们的读音。

  十、 整体感知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像诗句描绘的画面。

  十一、 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学生自己读古诗,边读边画。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反映了钱塘江大潮的真实情境,在教学时借助图片以及音响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潮的声与形,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三首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目标:

  学*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吗?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呢?谁能背一背李白的诗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首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

  (二)学*《望庐山瀑布》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

  明确:远看。“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这首诗是谁写的呢?

  明确:李白。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就是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

  2、朗读诗歌。

  读前设问:诗人笔下的庐山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先看到了什么?后看到什么?重点看什么?

  明确:诗人笔下的.庐山,山峰耸立,紫烟缭绕,瀑布飞悬,景色壮丽。从诗中看,作者选看到香炉峰,后看到飞流的瀑布,诗中重点描写瀑布的壮观景象。

  3、学生轻读古诗,借助字典自学此诗,初步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4、学生分组讨论字词的意思,教师巡视。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

一、激趣导入  ,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了解预*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了解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师生互动,明确位置。

(教师板画帮助理解。)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板书:名楼送

3、抓住“烟花三月”,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盛世、盛景融名人”的华美画面。)

板书:盛景送

4、师生互动,练*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等词语的丰富内涵。

(1)算算帆影远去直到尽头大约会用多长时间,谈由此产生的感受。

(引导体会目送时间之长,情谊之深。)

板书:目光送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虽然“多情自古伤别离”,但“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的丰富内涵。)

板书:心随送

(4)师生互动,练*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简略欣赏李白的《赠孟浩然》。

(辅助理解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真挚情感。)

4、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如:情深意长。)

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

1、围绕“朋友间的真挚情谊”做总结。

2、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这一类诗的兴趣。

3、布置作业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会写的7个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回顾第一首诗,导入  第二首诗。

1、回顾第一首诗内容,并背诵。

2、导入  学*《送元二使安西》。

二、运用学法,自学悟诗。

1、自由组合,学*《送元二使安西》。

(愿意绘画的组一个组,愿意表演的组一个组,愿意编成故事的组一个组,愿意理解诵读的组一个组……合作学*第二首诗。)

2、各组汇报交流。

(创造美、表达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学生用自己擅长的各种方式学*可以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3、指导朗读全诗,并熟读成诵。

三、迁移学法,拓展思维。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3、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

(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布置自选作业 。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让学生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

  2、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朗读,能够体会老舍笔下的《白鹅》《母鸡》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通过比较使孩子们体会到相同的人写不同类型的事物,语言也各具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母鸡的生活*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找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从母鸡动作、神态的句子中学*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三、教学策略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教师不妨更加放手地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把阅读、理解、品味感悟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语文的主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教师,让教师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以质疑明确学*方向,以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内涵,以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3、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母鸡图片,请大声叫出它的名字吧。

  2、用你喜欢的词来夸夸它。

  3、在老舍先生笔下这又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文章。

  【设计意图】建立学生前后联系读课文的意识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导读导学

  1、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可以做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2、思考: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3、比较一下,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4、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去自主朗读感悟,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三)自读感悟“讨厌母鸡”

  1、是什么原因使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呢?学生自己去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汇报:讨厌的原因有那些?(指名回答)

  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它那嘎嘎的叫声总是──(没结没完)

  特别是到下蛋的时候,母鸡差不多是──(发了狂)

  3、师问:它真是一只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怎么样的母鸡?(讨厌)

  4、练*朗读课文一至二自然段。

  (四)研读“不敢再讨厌母鸡”

  1、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又是什么原因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我们,比比看谁先找到并画上曲线。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提示。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

  课件出示合作学*要求: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找出来多读几次,读出自己的感受。

  4、反馈、交流:哪些句子体现母鸡的负责?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负责。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引导理解:它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象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只要有一点点声音,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它好象是在听什么?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它好象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所以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母鸡的一举一动,让你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负责)

  看到一只这么负责的母鸡你们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2)出示句子──慈爱。

  当它发现了一点可吃的东西,就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叫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引导理解:它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啄一啄是为了试试能不能吃;放下是为了让小鸡吃。)

  “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它为什么消瘦了?(因为它把吃的都让给了小鸡雏,自己还饿着,所以消瘦了。)

  母鸡为了自己的儿女,宁可自己挨饿,很明显地让我们感觉到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慈爱)

  身边有一只那么慈爱的母鸡你们还会讨厌吗?(不会)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3)出示句子──勇敢。

  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使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来了黄鼠狼。

  引导理解:为什么大公鸡会怕它?(因为为了让小鸡能吃饱,它敢和大公鸡拼命,所以大公鸡怕它。)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顶是很、非常的意思;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

  身边有一只如此勇敢的`母鸡你还能讨厌它吗?(不会)所以作者要大声告诉所有的人──(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4)出示句子──辛苦。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教多少多少次。

  引导理解:多少多少次到底是多少次?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这么多次?它累不累?(很多次、无数次;它很累。)

  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辛苦)带着这种感受,学生比赛朗读。

  看到如此辛苦的母鸡你还忍心讨厌它吗?(不忍心)所以作者说──(学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5、句子比较“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和“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哪句更好?为什么?

  (前一句好,因为可以看出作者不仅仅喜爱它,还带着对它的崇敬。)它有什么值得作者崇敬的?(因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6、带着崇敬之意,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7、小结:是啊,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是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所有品质最好的浓缩。

  8、当你读到“它伟大,因为它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时难道你还仅仅认为作者只是在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赞美母亲)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同时通过多媒体手段,配乐,图片欣赏等从母鸡形象入手,以读解文,在读中表达情感。

  (五)拓展文本,升华母爱

  1、说说自己的妈妈为自己做了哪些令你感动的事?(让学生自由说)

  2、你们还想听有关母爱感人的故事吗?(想)那就静下心来好好听吧!

  3、指名说说听完故事后的感受。(母爱伟大)

  4、师:是啊,天下所有的母亲为了儿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当灾难来临时,她毫不犹豫地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换取儿女活的希望,如果一定要给母亲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你们一定会说──(学生齐读):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原因,体会“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的道理。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六)反复回味,走*作者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赏析名篇的方法。

  (1)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前和孵出鸡雏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2)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3)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4)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5)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七)布置作业

  说说赞美妈妈的话,把赞美妈妈的话誊写在精美的卡片上,送给自己的妈妈。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

  (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二、自由阅读,理解诗意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2、解疑、教学生字: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

  3)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

  4)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三、细读品位,体会感情

  1、思考并讨论:

  1)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看图说意,加深感悟。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

  (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范本五份(扩展7)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合集5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1

  秉着鉴赏、探讨及学*的态度,看完了宝带实小对课文《牛与鹅》的比较完整而到位的教学设计,也与他们一起把课文再“走了个遍”,他们所呈现了一堂比较精彩的课堂实录,亮点不断纷呈。同样感悟良多,稍作评价:

  一、脉络清晰,训练有度

  从整个两课时的设计看,教师们比较到位地把握住课文的重难点,研究学情和分析文情,备文本,备学生,预设并生成了许多值得深究的对话话题,将整个教学流程彰显得清晰而又严谨完整,如第一课时的几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文路”、“走入文本,初步感悟”等,而第二课时中的“深入文本,研读品悟”、“总结升华,课外延伸”等,然后又将语文的字词训练、朗读训练以及概括能力训练等双基训练糅合在每个环节中,营造最自然最真切最实在的学*状态,这是我们每个教者都努力遵循的。

  二、抓准重点,显示亮点

  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我们也认为,语文该有她独特的甜甜的味道,这味道藏在每个字词中,藏在每个提领文章中心的精彩语段中,这不能说教,只能细品,只能咀嚼,品出字面的,品出字背后的,正如歌德说: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读字面,一只眼睛得透过字面看背后。这篇课文不仅蕴涵道理,同样童趣十足,只有抓文字训练点,宝带实小的老师就抓以“让我们再次走入作者的回忆,去感受那一段经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5——11自然段,你看到了几幅画面?”来梳理这段内容,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我“对鹅的害怕,一点儿也不敢反抗,来体会鹅的嚣张、霸道的样子,来体会金奎叔赶鹅时的勇敢,而后探究其间的变化,深究变化的原因。自读后交流,齐读后再探讨,再读再体会,多种的训练形式相信道理的揭示也将水到渠成。

  三、读写结合,注重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自求而得”的重要,而课堂练笔便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宝带实小老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实践的机会,更给予学生自由选择话题的自主性。无论是对牛说,对鹅说,对“我”说,还是对身边的人说,相信学生都会有感而发,而这样的心声是最真实和宝贵的。

  同样,也想和宝带实小老师商榷与探讨的地方有:

  一、我们经常强调着:遵循文路、学路和思路,这样能与作者达到更好的心灵对话和共鸣,而在设计中“1、后来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出示第12自然段)从这段中你读出了什么?(不再怕鹅、不再欺负牛)”将最后作者所悟先予揭示,我觉得这样是否必要?

  二、文章的道理是隐含在文字中,尤其隐含在金奎叔的两句话中,这应成为教学的重点,更应成为教学的亮点呈现,而怎样把道理的揭示无痕自然地融合在语言文字的揣摩与咀嚼中,而不是那么生硬牵强地呈现,我个人感觉力度还不够。

  以上是我对本教学设计的粗浅评价,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2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3

  《牛和鹅》记叙了“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本课课文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

  一、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特色,学生的生活积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生活入手,揭题激趣。

  首先课前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你最害怕什么动物?说一说理由或举真实的例子。此话题一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和同桌交流起来,在巡视聆听中发现很多同学非常怕蛇,有点谈蛇色变,还有的怕狮子、怕老虎、怕狼等等。顺势出示鹅的图画,首先仔细观察,记住它的名字叫什么。这个环节是非常贴*孩子们的生活积累的,他们虽然不像鲁迅说的生活在只能看到墙壁上方四角的天空,但是生活的常识也是了解一二,很是粗浅。认识之后,再接着板书课题,齐读两遍后便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作者小时候很怕鹅,你知道为什么吗?作者的心里有没有变化呢?赶快捧起书去课文中寻找关键的字眼吧。

  2、初读感知,了解故事。

  在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后先发挥优秀生的作用,小组长检查读书情况,把错误的字音或读不好的句子汇总在班内统一练*朗读,为理解文本内容扫清障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完后在班内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在历练中培养概括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结合批注,领悟感情。

  潜心自由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出现的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是什么心情。这个环节的第一步是学生自读自悟,从课文的相关内容中发现。第二步是和同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来达成共识,然后在班内展示,通过交流再次走进作者内心,感受作者的心情,进而在培养语感的同时培养情感。接着指导朗读,想象着就是自己遇到了非常害怕紧张危险的事情,设身处地地让情感共鸣,能读出作者的心声。

  4、聚焦篇末,升华情感。

  聚焦文章最后意味深长的话语:“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知道是什么话;这句话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思维引向深入,读懂这句话中作者含着的意思: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那生活中的我们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进一步迁移运用。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如行云流水,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的层次变化明显。

  三、不足之处

  课文很长,描写的细节内容比较细腻,但未能品读,有点遗憾。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我会聚焦描写动作、神态的等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背诵。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4

  通过本次教学,让我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我和金奎叔,也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鹅。不同的是金奎叔有自己的想法,尊重了客观的事实——在人的眼里,鹅比人小,没什么可怕。他从人的角度去看鹅,所以他不怕鹅;而我却偏信了大家的传言——在鹅的眼里,人比鹅小,恶不怕人。却忽视了人实际上是比鹅大的事实。我站在了鹅的角度去看人,觉得人应该怕鹅,导致了我见鹅就怕,还遭到了鹅的围攻。

  我觉得编者是想通过语言文字本身,告诉学生:

  1、大家都信的未必可信。

  2、应该以正确的角度去看待事物,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而这些正是通过我和金奎叔对待鹅的不同态度与鹅对我们不同态度的对比突现出来的。因此,课文的5-11自然段应该是课文的核心段落,是我态度改变的真正原因。而1-2自然段的内容是束缚我正确思维的固定思想,正因为我被这个固定的思想束缚了,我才不知不觉地站在了对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因此导致了错误的结果。然而金奎叔的话正是对我所经历的这件事情的一个高度的理论提炼,是“点睛”之笔。金奎叔先用自己的行为证实了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让我有了真切的体验,然后用简单而富有道理的话语,点亮了我的思维。让我从鹅的事件上明白了更多,同时也作出了不再欺负牛的举措。因此大家一致认为的`观点和金奎叔的话,是我站错角度和重新认准角度的一个关键。

  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课文的重点放在“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上。我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设计始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自由朗读后寻找出对牛与鹅的前后不同态度和改变的原因,学生划出有关语句进行感受,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而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只在适当的时候作一些小小的点拨和提示。此外通过对比朗读、自主感悟、揣摩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我”当时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变化,然后说说自己经历过这件事,明白了什么。最后出现金奎叔叔的话,让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有一个理论的提高。从而揭示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不能被固有的思想左右,只有找准了角度,才能正确地对待身边的人和物,正确地对待生活。

  教学中,对于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是贯穿在教学全过程中。像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内容,把自己放入情境中体验朗读,通过品读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表现的词句对比出人物的不同心态,直至揭示主题等。种种方法渗透自然,过渡巧妙。这些方法都是学生在充分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我相机提炼出来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就是在运用这种方法在学*的,并且在之后的学*中学以致用。在本节课的结尾我不仅总结了思想内容方面的收获,还总结了学*方法的运用。长此以往,对学生的自主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教师教学反思 5

  《牛和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任大霖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导致改变事物的结果。

  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不要盲目的恐惧,也不盲目的欺负别人。教学时,我抓住课题“牛和鹅”导入,提问:“你们怕牛吗?你们怕鹅吗?”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接着我便追问:“课文里的我怕牛和鹅吗?”孩子们又开始议论了,我继续追问:“作者为什么怕鹅?为什么不怕牛?”孩子们开始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了。就这样,在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追问下,孩子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段,让学生从“我”怕鹅与不怕鹅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学*,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段,感受“我”怕鹅时被鹅欺负的情景,并与不怕牛,并且欺负牛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到课文最后,金奎叔说的话,让“我”明白了,鹅把我们看得小,可我们实际上比它们大啊,所以我们不应该怕鹅,当然也不应该欺负牛,尽管牛把我们看得比它大!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角度”,主要让学生体会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抽象,稍有难度,对于学困生,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不易理解时,我便会举很多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去设身处地的理解,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

  这次参加安阳市优质课活动,我收益匪浅。《牛和鹅》这节课,也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一:课前的导入部分要与全文紧密相连,并能引起学生对本课的阅读兴趣。而且是对课文一个很好的注解。

  其二:注重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字词学法的指导要到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字是音形意的综合,根据词语的意思去辨别多音字的读音,还要回到文本中去,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注重读书的方法指导,抓住关键句子词语,“横看”“竖看”“整体看”。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中品味。先把我怕鹅的表现从文中筛选出来,体会朗读,再找出鹅表现的句子,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最后还原文本,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

  其三:要让学生品味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采用先理解体会再指导朗读的方法,避免将课文内容的肢解,给学生一个朗读的整体感受。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并辅以动作模仿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画面,进而指导朗读的轻重缓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其四,课堂教学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在对细节的`处理上还需要加强。如放手让学生依照前面的方法读金奎叔不怕鹅的段落,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教师缺少智慧,缺少耐心,没有充分展开交流探讨,草草结束。对时间的把握也不是很到位,缺少灵活多变,在指导分析理解我的表现和鹅的表现时所用时间过多,学生自学金奎叔和鹅的表现这一部分时就会有充足的时间交流讨论,理解透彻后再朗读,效果就更好了。多音字虽是难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只用点拨一二即可,花费时间过多。

  其五,过去上课追求的只是课堂的活跃氛围,课件的生动华丽,但这些又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又起到发展学生语言的目的吗?从这一节语文课中,做的最好的是对课文重点句的品读,花费了相当精力的课件并未得到大家认可,这让我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要想上好一节课,立足点必须要准,设计一定要有实效。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站到一定的高度。备课备教材最重要,必须把教材吃透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会有什么样的看法,备老师也要备学生,课堂教学才会有生机。

  其六,缺少激情。

  总之,这节课的收获并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阐明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细细的品味运用。

❤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