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李时珍》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李时珍》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写人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 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最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情,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我校虽然坐落于城乡交界之地,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诸如科学家之类的事可真不少,加之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课程资源。

  并且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思考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即自读质疑——再读解疑——读中互动解疑——不断探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 录音机及磁带

  五、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做准备。

  六、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2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学生边说老师边播放名医的图片及简单的介绍,当学生说到李时珍时教师点击画面把图片放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李时珍的了解。)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4.生齐读课题。

  (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引起彼此共鸣、彼此交融的文化,本课浓浓的情境的创设,正是再现、传递着这种文化。同时让学生收集、交流有关本课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课文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选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解决。

  2 检查初读,看一看哪些同学已经读会了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评读时相机纠正字词的读音,如:疑难病症、积累、记载等)

  (检查初读的自**教给了大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读时教师也掌握了初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便可有的放矢。)

  3 再把课文读一读,把容易读错的地方读正确,并且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4 交流读书所得。

  生:读课文我知道了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

  生:我知道李时珍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点拨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后来终于同意他学医和李时珍打算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生:通过读课文我还知道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用了27年。

  小结:是啊,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时的他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精读课文

  1(出示《本草纲目》)老师这里有一部《本草纲目》,分成上下两册,你们知道这部书里记载了什么内容吗?(师生共同了解“本草”和“纲目”的意思。)

  2请同学们认真读3—5段,读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想答好这两个问题吗?(生:想。)

  3老师先不提问,请学生猜一猜我老师将要提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意在使学生在文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4学生提问。

  5学生再次读文,解答所提的问题。

  (让学生在读文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有的问编写的原因,有的问编写的准备,有的问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抓住了人与物的联系,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非常会提问题,这些都是老师想提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6教师提问:读了3—5段,想想《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7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前,已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药物书,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凝聚着李时珍的心血,也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再来读读3——5自然段。

  8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小结:的确,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位人的心,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生互动解疑,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合力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在精读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感悟。)

  9指名读,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评读。

  (三)总结深化

  1“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别人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悟。)

  2 小结: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终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辉煌的一生吧!(配以轻缓柔和的音乐。)

  (注重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学*活动中通过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课外拓展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学*课文前大家还介绍了几位自己所熟识的医药学家,老师也从网上、课外书中给大家收集了我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了解,看的时候大家可以悄悄说说自己的想法。

  (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读为基本的立脚点,以创新教学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和能力。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实践活动自主学*,精心探究,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颠簸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1.位置互换,主动探究。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把学生摆在了主要位置上,老师在旁观之,与教师位置的互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了*台。

  2.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1)情境创设,优化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始末,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之读有感情,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充分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质疑解疑,充分感悟语言。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起到了“一石击二鸟”的作用。

  八、案例点评

  本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从“森林”到“树木”。

  先从文章整体入手,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再从局部《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入手,让学生对《本草纲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带着学生走*四百多年前的李时珍,为后续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导相长,探究文意。

  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动放弃老师发问的“专利”,而是让学生想想“你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乐学。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牵引着导,导深化着学,学导相长,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有所体现。

  三、自读感悟,升华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问题:

  1.《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成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品词析句,领悟到了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融入了独特的体验、感受,张扬了个性,焕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同时师生“互动”,读中解疑,师生都融入了学*的氛围中,*等的交流,适时的小结,丰富了学生的学*资源,锤炼了学生的思维。

  2.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李时珍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

  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深一层,为他们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台,并且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李时珍的伟大,让李时珍的生动形象永驻心间。

  《李时珍》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学设计 4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情况。

  编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李时珍》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独立识字。

  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题思考题和“金钥匙”练*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学*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法】引导谈话提问

  【学法】读画议思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录音机 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完善:完美。

  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编写药书(4-6自然段)

  4、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三、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一)、指名读本课的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独立识字。

  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题思考题和“金钥匙”练*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怎样实现目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同学们更正,老师书写易错字。

  2、对文中生字在文中的读音进行标注。

  3、学生自学。

  4、班级交流。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去认真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一)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二)学*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三)学*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1)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四)学*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6、7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积累语言,练*应用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四、学法迁移,以一带多

  1、过渡导入,学*《阅读与表达》丛书中文章。

  2、出示学*提示。

  A、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重要词语,说出近反义词,并联系上下文写出意思。

  C、找出文中的成语。

  D、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谈体会。

  E、写出学完这篇文章后所受到的启迪或感悟。

  3、指名读提示。

  4、学生合作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重点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比较文章的异同点。

  五、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救死扶伤

  原因:旧的药物书有缺点

  积累经验      勇于探索

  李时珍    编书     准备编写   亲自尝药        不怕困难

  访问学*      认真严谨

  写出巨著:历尽艰辛

  《李时珍》教学设计 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不全”、“不详”、“不对”)他想编成什么样的?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课堂练*。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编成了药物书。

  他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他编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1)李时珍是药物学家。

  (2)李时珍走遍了名山。

  2、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练*。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1——4自然段。

  (二)学*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生地读课文,注意药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5自然段。(重、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⑥读这段后你有何体会?

  ⑦分层,概括层意。

  ⑧出示投影(书中画面)学生描绘。

  ⑨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学*第6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3)交流学*第7自然段。齐读。

  思考:为什么《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讨论:

  1、课文第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那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课堂练*。

  1、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对的打“”

  (1)那时候,行(xíng

  há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íng

  háng)业。

  (2)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决心重(chóng

  zhòng)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3)李时珍在给病人看病时,特别注意积累(lèi

  lěi)经验。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李时珍是伟大的()和()。

  (2)李时珍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3)李时珍整整花了(),终于编写了一部()的药物书——《》。

  七、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11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

  《李时珍》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能认7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3、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著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采药”“著书”等都是生疏的事物,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造成一定障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把原先对李时珍零碎的了解整理为较完整的认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李时珍著书的兴趣、探究。三年级学生开始*作练*,对如何写人表现其品质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通过读一篇好的文章,学一种好的写作方法不失为一种提高*作水*的好途径。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阅读和*作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吗?你们从哪知道的?说说你对他和《本草纲目》的了解。

  2、《本草纲目》是明代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这么伟大的一部著作,李时珍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翻开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伟大的名医——《李时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录音,感知课文。(播录音)

  师:老师播放课文录音,你们边听边看课文,注意把预*时遇到的难读的字音听清楚。

  2、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师:听清楚了吗?把你认为的难读字音再读几遍,待会考考你们!

  师:现在我们进行开火车比赛,给这些生字点点名! (出示生词:医学家 诊费 救死扶伤 鄙视 患病 判断 本草纲目 救死扶伤 完善 )

  出示句子:李时珍发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卡车上载满了运往灾区的救灾用品。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读书时要注意区分。课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累)你会组词吗?(硕果累累)(劳累)

  3、指导书写难写字。a)出示“鄙”“载”字卡。b)师范写,生观察。

  要求: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把字写好在田字格中的。(指名说)

  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要写得紧凑些。

  载:半包围结构,“戈”字旁的横要写得够长,弯钩要写得舒展。

  c)生练写。d)反馈写字效果(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轻声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轻视,看不起)

  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解“完善”,旧药物书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全、不祥、不准)

  2、师: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

  (体会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表现出的善于思考的精神。)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汇报自读学*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理解:行程远:“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3、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四人小组品读)

  四人小组讨论想象:李时珍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1)你能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吗? (理解采草药的“艰辛”。)

  (2)你想到过品尝草药的危险吗?(理解李时珍著书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最后,历经了27年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有着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的伟大著作。)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

  总结:李时珍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学*写法。

  1、师:通过课文的描写李时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

  2、师:你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联系课文内容)

  3、师:是啊,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李时珍采草药的艰辛,还抓住了许多细节描写“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等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后学写作文时,也要学*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并组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进一步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对李时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由于学生课前丰富的课外阅读对李时珍“从小立下从医的志愿”,“《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对课文有了大致的认识,上起课来学生都能纷纷说出自己对“李时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著书”的感受和理解。文中对李时珍认真辨别药材“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只做了概括性的叙述,学生理解不深,而一位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破庙过夜》,记叙的是李时珍师徒采访途中,在一座满是蜘蛛网的庙里过夜风餐露宿。并以“月下记录材料”和“亲口品尝鸡肠草”这两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同时也加深渗透 “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写作方法。所以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以课内促课外的阅读。

  《李时珍》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教学难点:

  1.学*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2.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回答:

  李时珍是什么人?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板书:《本草纲目》)

  三、逐段学*,理解内容。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行医的志愿?

  (板书:读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本草纲目》)

  2.自己读最后一句,齐读。

  3.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板书: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立志行医)

  (二)立下志愿后,李时珍是怎样做的?我们学*第二段。

  1.自由读,李时珍为了实现志愿,他是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词语体会。

  2.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自己练*朗读1、2、3句,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突出人物勤奋好学的精神。

  4.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1、2、3句。

  5.问:勤奋好学的李时珍学到本领了吗?从哪件事看出来的?自己往下读。

  6.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问答,板书:偷偷学医)

  7.勤奋好学的李时珍终于使父亲改变了想法,从此他怎么样?齐读后两句。

  (三)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在这当中他发现了什么?(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要求,默读自学:

  (1)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想的?你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情况:

  (1)第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

  (2)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朗读“他想……于是……”

  带着体会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哪些词应该强调,为什么?)

  师范读(强调:危险、重新)读出对病人的担心和重编药书的决心。

  齐读

  2.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决心编书)

  (四)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学*第四自然段。

  1.看录像,听老师朗读,看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出示投影要求,分组讨论学*。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从中体会李时珍具有什么可贵精神。

  (3)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汇报学*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1)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体会词语(结合录像谈体会):

  山高路远(环境艰险)→不怕不怕(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严寒酷暑(气候恶劣)→走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

  饿、天黑(条件艰苦)

  上万里、千百个(坚持不懈)

  亲口品尝(敢于实践,崇高医德)

  练*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想应强调哪些词语才能突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的精神。

  指名读,评议

  (3)概括段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编书的准备)

  4.自己朗读这段,指名读(再放录像配合朗读),齐读。

  (五)《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完成书后练*3的填空,想一想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数词谈体会:27年(说明写书时间长,历尽艰辛)

  一百多万字(说明字数多,内容丰富)

  一千八九百种(包含的药物种类多,比较完善)

  师:所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概括本段段意(板书:编成药书)

  4.小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所以流传世界,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伟大)

  四、学*分段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尝试用一种新方法给课文分段,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或一件事,就把这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大段,这就是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板书:归并)

  2.看板书,自己读读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件事?

  (3、4、5合并为一段)

  看板书1、2自然段,如果剩下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意思,就各自独立成段。

  3.在书上标出分段记号。(板书:分段)

  4.让学生小结: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给课文分出段落的?

  (师指板书:读?理解?概括?归并?分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本草纲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它的产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1.立志学医读

  2.偷偷学医理解

  《李时珍》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编写原因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编写准备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虚心学*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阅读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1)

——《李时珍》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李时珍》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的事。

  课文开篇点明李时珍在我国医学史上的地位,接着讲李时珍立志学医,然后讲他编写《本草纲目》,最后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以及它产生的深远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呢?首先,他行医的目的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救死扶伤”,他立志行医,“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由于家里世代行医和父亲的影响,幼小的李时珍耳闻目睹了病人的疾苦和医生妙手回春的高尚,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其次,李时珍做医生后,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发现了旧药物书的缺点,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药物书”。所谓“完善”,就是要克服旧的药物书不全、不细、有错的缺点,让书中药物尽可能记载得多一些,详一些,准一些,为达到这个目的,他历时27年,经过了充分准备,甚至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作为医生,李时珍深知吃错了药的严重后果,但为了让病人吃着更安心,让后人从他的书中借鉴正确的药方,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这绝非一般人能够做到啊!由于他的努力,《本草纲目》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由此看出,李时珍这样伟大的人,创作了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把每个自然的内容都与“伟大”一词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就可以深入理解什么是“伟大”和李时珍“怎样伟大”了。

  二、教法介绍

  本课教学按照“读书内化”的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方法:“以自读为轴,以自问为经,以自悟为纬。”每个教学过程体现了“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导悟,以悟促读”的教学策略。在读的训练中,突出了三点:一、读的目标具有层次性。从训练步骤看,“通读”要求“读通”,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破句”;“精读”要求“读懂”,能够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领会作者表达思想的一些方法,有感情朗读;“熟读”要求“读熟”,语速上能够熟读成诵,语调上能够抑扬顿挫,语感上能够体验品味。二、读的要求体现差异性。“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不同读者对文章的领会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在“通读”、“读出问题”阶段,让学生自己读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共性“问题”。其实质是尊重学生读的“异”。三、读的功能强化多维性。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

  三、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给自然段分层次。

  五、课时安排

  三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在我国的中药书籍中有一部伟大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它是我国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整整27年的心血力作。你们了解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吗?(《本草纲目》李时珍)

  今天,我们就来学*《李时珍》,一起来了解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编写这一伟大的著作的历程。

  板书课题:(当写到“珍”时)请大家注意,“珍”左边的“王”字旁写得稍微窄一些,右边的“人”旁下面的“三撇儿”一撇要比一撇长。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老师请“七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指名后,老师说: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四、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很仔细,请大家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受到了一点。把相关的句子或段落划下来。

  多读几遍,好好体会,等会儿和全班同学交流。

  五、全班交流

  老师问: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当中哪一段或者哪一句话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

  1 如果学生说了“第二、三自然段”教师不做重点指导,只是边小结边相机板书:

  有志气、刻苦

  2 学生如果先说第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文字,整段,在“突出一些山高路远,严寒酷暑,品尝”还有一些帮助记忆的关联词。学生还是围绕“怎样的人和哪些句子来谈。”教师相机点拨启发。

  “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 ——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从句子中体会到天气的恶劣,路途的艰辛,走遍了说明了地方的广。学生能说到最好,不能说到老师不要拼命分析,可以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或老师口头的叙述,是呀,山那么高,路途那么遥远,有时是雪花纷飞,有时酷暑难耐,只要是出产药材的名山,李时珍都——走遍。真是不辞辛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读出李时珍的不怕坚辛吧)

  “他有时——山上过夜”(不怕苦,不怕累)

  “他走了上万里路——学到了——没有的知识”(虚心请教。师述:向这些不同身份的人请教,实际上是为了让医学的内容更正确,更详细,更全面。)

  “他还亲口品尝”——(有献身科学的精神)

  师导:同学们谈得很好,都在用心读书,请大家把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读一读。

  “为了写这本药书———还亲自到各地采药”(读完这句后,老师小结:李时珍为了编写这部药物书,不但“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采药”,从这件事中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不怕辛劳,献身科学的人)

  板书:不怕辛劳,献身科学

  师导:那么,他这样不辞辛苦的到各地去采药,都是为了要编写一部怎样的药书呢?(完善)请大家联系上下文,也就是第四自然段说一说。

  学*第四自然段,说说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学生边读相关的句子,老师边在黑板右上角做简单板书:如:说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板书:不全面。说到“有药物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板书:不详细,说到“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板书:不正确。

  然后老师指着板书,边说边划去了三个“不”,所以,内容全面、详细、正确的药物书就是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板书:全面详细正确)

  完善

  师小结:从李时珍下决心重编药物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态度严谨的人。

  板书:态度严谨

  老师引背第五自然段,同学们,李时珍正是为了编写一部“全面、详细、准确”的药物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还亲自到()。他不怕(),不怕(),走遍了()。他有时(),饿了(),天黑了就在()。他走了(),拜访千百个(),

  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他还亲口()了许多(),判断()。

  学*第六自然段落

  出示“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分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想想带点词语的意思,去掉这些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整整”说明时间长,“终于”说明历尽艰辛,“著名”说明这本书的价值。)

  板书:有毅力,有恒心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前景。《学生谈仿佛看见什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比方说,在无数个晚上,在炎热的夏天,李时珍怎样做的等等)

  六、指板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都为我们祖国有这样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板书)感到自豪,为有这样一部伟大的著作感到娇傲。课后,请同学们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索。

  板书: 李时珍(伟大的医学和药物学家)

  一心为民,处处留心

  (不详细、不全面、不具体)不完善——态度严谨

  不辞辛劳 献身科学

  有毅力,有恒心

《李时珍》教学设计2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李时珍》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能认7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3、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著作。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有关的句子。

  3、舒缓、优美的音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咱们*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2.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3.教师简介李时珍,揭示课题。

  4.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选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解决。

  2检查初读:

  (1)开火车比赛。

  (出示生词:医学家诊费鄙视患病判断完善危险本草纲目救死扶伤)

  (2)出示句子,认读:

  a.李时珍发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b.卡车上载满了运往灾区的救灾用品。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读书时要注意区分。课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硕果累累

  累

  劳累

  (3)指导书写难写字。

  (4)师范写,生观察要求: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把字写好在田字格中的。(指名说)

  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要写得紧凑些。

  载:半包围结构,“戈”字旁的横要写得够长,弯钩要写得舒展。

  (三)引导学*课文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轻视,看不起)

  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

  4、谈谈你读了这部分课文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

  (二)引导深入学*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后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理解“完善”,旧药物书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全、不祥、不准。

  (2)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

  3、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重点点拨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后来终于同意他学医和李时珍打算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4、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四人小组讨论:李时珍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a.你能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吗?(理解采草药的“艰辛”。)

  b.你想到过品尝草药的危险吗?(理解李时珍著书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3)课件出示句子,引导理解(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a.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

  (理解:行程远:“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b.李时珍为了写这部书,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而且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

  ①读句子,理解句子含义。

  ②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李时珍克服种种困难,花了整整27年时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时的他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前,已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药物书,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凝聚着李时珍的心血,也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再来读读3——5自然段。

  (三)总结深化。

  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

  (四)学*写法。

  1、通过课文的描写李时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你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联系课文内容)

  3、是啊,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李时珍采草药的艰辛,还抓住了许多细节描写“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等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后学写作文时,也要学*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布置作业。

  1、读一读,注意带点的字读音有什么不同。

  行医记载重新疑难积累

  行业满载而归沉重灾难劳累

  2、用自己的话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进一步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李时珍》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教学难点:

  1.学*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2.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回答:

  李时珍是什么人?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板书:《本草纲目》)

  三、逐段学*,理解内容。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行医的志愿?

  (板书:读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本草纲目》)

  2.自己读最后一句,齐读。

  3.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板书: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立志行医)

  (二)立下志愿后,李时珍是怎样做的?我们学*第二段。

  1.自由读,李时珍为了实现志愿,他是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词语体会。

  2.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自己练*朗读1、2、3句,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突出人物勤奋好学的精神。

  4.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1、2、3句。

  5.问:勤奋好学的李时珍学到本领了吗?从哪件事看出来的?自己往下读。

  6.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问答,板书:偷偷学医)

  7.勤奋好学的李时珍终于使父亲改变了想法,从此他怎么样?齐读后两句。

  (三)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在这当中他发现了什么?(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要求,默读自学:

  (1)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想的?你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情况:

  (1)第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

  (2)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朗读“他想……于是……”

  带着体会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哪些词应该强调,为什么?)

  师范读(强调:危险、重新)读出对病人的担心和重编药书的决心。

  齐读

  2.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决心编书)

  (四)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学*第四自然段。

  1.看录像,听老师朗读,看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出示投影要求,分组讨论学*。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从中体会李时珍具有什么可贵精神。

  (3)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汇报学*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1)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体会词语(结合录像谈体会):

  山高路远(环境艰险)→不怕不怕(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严寒酷暑(气候恶劣)→走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

  饿、天黑(条件艰苦)

  上万里、千百个(坚持不懈)

  亲口品尝(敢于实践,崇高医德)

  练*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想应强调哪些词语才能突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的精神。

  指名读,评议

  (3)概括段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编书的准备)

  4.自己朗读这段,指名读(再放录像配合朗读),齐读。

  (五)《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完成书后练*3的填空,想一想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数词谈体会:27年(说明写书时间长,历尽艰辛)

  一百多万字(说明字数多,内容丰富)

  一千八九百种(包含的药物种类多,比较完善)

  师:所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概括本段段意(板书:编成药书)

  4.小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所以流传世界,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伟大)

  四、学*分段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尝试用一种新方法给课文分段,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或一件事,就把这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大段,这就是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板书:归并)

  2.看板书,自己读读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件事?

  (3、4、5合并为一段)

  看板书1、2自然段,如果剩下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意思,就各自独立成段。

  3.在书上标出分段记号。(板书:分段)

  4.让学生小结: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给课文分出段落的?

  (师指板书:读?理解?概括?归并?分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本草纲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它的产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1.立志学医读

  2.偷偷学医理解

《李时珍》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2)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范文10份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4

  一、复*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6课。首先来复*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二、学*一至七自然段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

  生:这儿实在太脏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该怎样睡呀?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分角色练*读对话,再指名读。

  三、学*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3、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5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贴)

  3、学*人物故事的第一步要——【梳理情节】(板书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情节?

  (板书贴)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

  4、那么,任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人物故事的第二步啊,那就是——【品悟人物】(板书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李时珍,去品一品这个任务。

  二、学*1—4自然段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5、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6、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刚才抓住关键词知道了这是一座非常破败的古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方法——抓关键词(板书贴)

  7、看看,这是一座多么破败的古寺啊!你觉得李时珍他察访药材的生活怎么样?(艰苦)

  8、其实,除了这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李时珍旅途的艰苦,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个自然段也能体现,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一部分)(学生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谁也能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两个关键词能够体现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大家一起。(齐读)任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用拆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8、是的,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历经千辛万苦,面对长满青苔,布满蜘蛛网的破庙,他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那份艰辛。

  三、学*5—7自然段

  1、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还吃了哪些苦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5到7自然段,谁愿意扮演李时珍?庞宪呢?那其他的旁白就让我们一起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读)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苦?

  3、预设共三处。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从哪个字知道的?(笑)你真会抓关键词。(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李时珍这种艰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谁来读——(长年累月)(生读,师评价:老师觉得这种生活你已经过了3个月了。你已经过了一年了。你已经十年了。)

  9、是的,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十多年了!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这十多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

  15、可是,他觉得值得吗?(值得)他说:但我们——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学*8—13自然段

  1、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李时珍他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3自然段,找一找李时珍记载了哪几种草药,这些草药有什么药效,想一想他记得怎么样?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同学们都读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能帮这几种草药找到各自的药效么?(ppt连线)

  3、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刚才李时珍记录的草药,它们的药性和外形都是十分确切的,那么,对于有些比较相似的草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找到了吗?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我们一起读一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找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5、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6、他仔细地端详之后,有没有分辨出这两种草药呢?(没有),所有他又——(嚼嚼)。

  7、大家想想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李时珍作为医生肯定也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那他怎么还敢嚼?(他为了分辨清楚药材,让本草纲目更准确,他亲自尝尝,避免后人开错药而出现危险……)

  8、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9、不仅仅是这两种草药,李时珍经常亲自尝各种草药。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10、李时珍对儿子说的这句话不也印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12、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夜已深,但李时珍仍在继续工作)

  13、李时珍之所以深夜仍在工作是因为他说过——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4、这一段环境描写虽然没有正面写李时珍,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体会到他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5、现在学完了课文,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6、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下节课我们要学*复述课文和环境衬托这种精妙的写作方法。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在朗读声中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完成补充*题的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人物故事抓关键词

  梳理情节品悟人物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为民造福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认真严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7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2、出示:一张李时珍的画像,请他们说说第一眼见李时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和善、和蔼可亲、慈祥、朴素)

  3、通过上节课的学*,从文字里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4、这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次走*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课文第2、3、4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2、交流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指导朗读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5、出示:《补充*题》中小练*: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 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了青苔,中间的神像 了 的蜘蛛网。

  指名口头填空,并点击答案。

  所填词语变现出古寺的破败。对古寺的破败描绘得如此具体,是为了

  。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 “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3)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4)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 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 乐观 以苦为乐

  (6) 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四、学*8—13自然段

  1、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出示第12自然段: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 扯下 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 )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认真)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6课。首先来复*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D�D”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9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字册的上的作业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3)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实用10份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2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2、出示:一张李时珍的画像,请他们说说第一眼见李时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和善、和蔼可亲、慈祥、朴素)

  3、通过上节课的学*,从文字里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4、这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次走*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课文第2、3、4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2、交流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指导朗读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5、出示:《补充*题》中小练*: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 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了青苔,中间的神像 了 的蜘蛛网。

  指名口头填空,并点击答案。

  所填词语变现出古寺的破败。对古寺的破败描绘得如此具体,是为了

  。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 “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3)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4)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 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 乐观 以苦为乐

  (6) 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四、学*8—13自然段

  1、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出示第12自然段: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 扯下 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 )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认真)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3.学*课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件事,记事的文章,往往都是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夜宿古寺的这三件事,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

  民主导学:

  出示任务:学**时珍夜宿古寺做的三件事,感受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所吃的苦,体会人物的品质。过渡:进入第一个画面。

  出示任务(1):学*画面一:住破庙。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试着用下列句式说下来。

  这是一座的古寺。我是从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从个词(句)想象(理解、体会、感受)到。

  展示交流:

  预设: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是从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还从厚厚的蜘蛛网个词(句)想象(理解)到很久没有人住了。(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很危险)

  师(小结说话方式):我们在语文课交流时,不仅要说出答案,更要紧扣文中重点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体会,这样才会让别人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师(小结本段内容):本段是对古寺的环境描写(板书),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给我们呈现了一座破败到几乎不能住人的古寺,就这样的古寺,李时珍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可以体会到人物——不怕吃苦的品质(板书)。这就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画面二的学*,你又能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呢?

  出示任务(2):学*画面二:啃干粮,谈苦,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标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学生自主学*。展示交流:(预设)

  生:我找到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我体会到干粮很硬,放了很长时间,很不好吃,这说明师徒二人吃的也很苦。关于这点谁有不同看法。生:我找到的描写李时珍神态的词是“笑”,说明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

  师:大家很会抓关键的字词,那么,在师徒的对话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词呢?

  生:“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很苦。师: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撑

  想想,是怎样的苦需要李时珍“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访的苦等等。一个挺字,上面压着的是许多的苦,如果给这些苦再加一个时间,是多长?(一夜、好几个月、长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长的时间,加负在一个*50岁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来。(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对于万民得福,你怎么看?使亿万老百姓受到益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会发现,《本草纲目》自它问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处,可以说造福了全人类。这又是

  怎样的品质?

  “辛苦一个人,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品质。

  师(小结本段):画面二,主要是李时珍与弟子的对语言描写,如何品味人物语言,同学们通过勾画,准确地抓住“啃、笑、挺、值”这些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甘于吃苦、却造福亿万人的伟大的李时珍形象。

  过渡:第一个画面的学*大家说得很棒,第二个画面大家勾画准确,体会也很深刻,第三个画面的学*大家会做得更好。出示任务(3):学*画面三:记寻访所得,亲尝草药。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8-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1.自主默读课文8-13自然段,标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达成共识。自主学*:展示交流:(预设)

  生:“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从李时珍记录的内容来看,他记得非常详细,不同的草药,形态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费很大精力来仔细记录,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我勾画住一系列动词:端详、扯下一点、嚼

  端详是仔细地看;扯下一点说明扯的很少,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时珍在尝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这两种草药的药性,但他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嚼,可以看出他为科学不惜冒险,这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生: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风呼啸,李时珍写本草的环境很恶劣;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通过寺外环境描写,让人不由地想到寺内的李时珍,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写着,记录着一味又一味草药。

  生:(小结)通过第三个画面的学*,我们又体会到李时珍严谨、认真、为科学不惜冒险的品质。师:补充资料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

  由此可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用()写成的。总结全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的可亲可获的李时珍。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运用这样的写法,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

  检测导结:

  片断练*:选择一种情境补充完整,试着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通过重要段落,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回顾文本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17课,齐读课题。

  2. 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本草纲目 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吗?

  3.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走*李时珍。

  二、精读感悟,走*李时珍

  出示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有什么感觉?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预设:从山风呼啸、猫头鹰尖叫感觉阴森森的,叫人恐怖、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师:再读一读,读出让人毛骨悚然的感觉。

  同学们的'朗读确实制造出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是的,如果我们一个人在荒郊野外的古寺里,唯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就是由山风呼啸和猫头鹰尖叫所带来的恐怖气氛。但是,彼时,却有一个人的心似“一轮明月”,他是谁?这时他在哪呢?在古寺。

  那么李时珍究竟住的是什么样的古寺呢?清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破败】

  出示:*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2. 交流。

  古寺破败到什么样子?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还可引导与家对比,没有温暖的床铺、可口的饭菜、完好的桌椅……)(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把体现"脏"的地方都读出来。你再试试)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我眼前仿佛出现了灰蒙蒙的蜘蛛网)

  (请你读。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这样的地方,不要说"住",就是看一眼,都觉得——把你的感受送进文字,读。)

  同学们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我们一起读。

  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 李时珍师徒俩是在什么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到3自然段。

  2. 交流。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他们是偶尔遇到这样的情况呢,还是经常?(经常)你从哪看出来的?

  (第一自然段)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这八个字,概括了李时珍和弟子的这一路艰辛。住的地方我们刚才已经知道了,就这样的一座破败的古寺。那么饿了他们吃什么?渴了他们喝什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5

  一、研读课文感知苦

  1、读题导入。

  2、通过昨天的学*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交流:主要内容)

  3、是呀,为了编写《本草》,李时珍和弟子庞宪——(引读课文第一小节)

  4、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5、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真的只要吃一点点苦吗?

  6、他们到底吃的是什么苦?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13小节,找一找。

  (生读文)

  生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交流一:课文第2——4小节(他们住的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1、(卡片出示:破败)课文哪些地方能让我们具体地感受到古寺的破败呢?(请你再读读课文第四小节,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3、理解这么到位一定也能读好是吗?指读第4小节,点评:你读出了古寺的荒凉;你读出了古寺的残破;你读出了古寺的危险。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可李时珍为什么愿意住进这个荒凉甚至危险的古寺呢?请快速读读课文2、3小节,找找原因。(交流: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6、这里的“一心”可以换成哪些词?(专心、认真……)“一心赶路”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

  7、师小结:原来,为了寻访药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因为一门心思都扑在了修好《本草》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出示,齐读)

  8、一个“就”字,你读出了什么?(随便;对住哪儿没有过多的要求)

  9、看来,李时珍真像他所说的——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交流二:课文5——7小节

  1、他们还吃了那些苦呢?

  2、学生继续交流。(吃得苦,行得苦……)

  3、吃这样的苦仅仅是一天?一个月?或是一年?

  师补充:李时珍35岁时就开始编写《本草》了,时至今日,已经有15个年头,在这5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在这长年累月的奔波中,你认为这还是“吃点苦”吗?

  出示:

  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4、同学们的描述,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仿佛亲身感受到了那种种艰难困苦。然而李时珍在谈到这寻访之苦时却还说——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在这里你注意到他说话时的表情了吗?(笑着说)那此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读、齐读——读出以苦为乐的精神来)

  交流三:课文8——13小节

  1、你们知道吗?其实,要想编好《本草》,除了要承受着各种生活之苦,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编写工作。接下来老师就请同学们去细细的品读课文8——13小节,从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中去体会李时珍在编写中还要吃什么苦?

  2、学生交流:(整理各种各样的.草药;每一种都要仔细地观察其颜色、形状,回忆它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亲自品尝草药)

  3、回答中穿插小故事:《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

  4、通过文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丝深情,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对李时珍是否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写下来。

  5、交流

  6、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他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读出崇敬之情)

  二、凸现人物形象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6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加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格、品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理解“饥渴餐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

  (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

  (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和自读情况

  (1)夜宿庞宪李时珍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

  大屏幕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大屏幕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大屏幕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长年累月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读课题)。你们通过昨天的学*,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三十年、*一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回顾1—7自然段

  昨天,我们讲了李时珍生活条件的不好,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啃干粮,住的还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的古寺,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地为了百姓得福而奔走于各地,修订了《本草纲目》。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是怎么工作的。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1、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住进了这样破败的古寺,他们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读课文第8—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3、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预设)

  (1)齐读第8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评价: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李时珍工作的辛勤。的确,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李时珍多少年来坚持的*惯啊!(引导学生读)

  (2)“边忆边写”。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评价:这个“忆”字不但让我们看到李时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让我们看到他白天采药的艰辛。(引导学生读)

  (3)“记录的内容”,由他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记录得特别仔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不至于延误病情。(引导学生读)(板书:工作认真)

  4、引导理解“端详”、“嚼嚼”。

  (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端详”这个词。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原来是在看这两种外形相似的草。(出示图片)看到这两种草。你有什么感受?

  (2)在古寺里,在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外形十分相似的两种草,他需要怎样看?

  (3)小结:这样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才叫端详。这样端详对于年*50的人来说太辛苦了。咱们劝劝李时珍,别端详了,行不行?(引导:假如有个医生或是药店伙计弄错了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4)正因为害怕别人会分不清这两种药草,所以李时珍在端详之后还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么认真、多么细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第12自然段。

  5、引领环境渲染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情感。

  (1)指导板书:27年的艰苦生活,27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2)出示介绍《本草纲目》的内容,看着这本传世巨著,你想说些什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7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8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抓住关键词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李时珍,探询答案。打开书,认真阅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精读文本,走*李时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学生读文、勾画。(四人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随机进行,预设如下)

  a、住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苦”从何来?结合感受说具体。并结合感受读一读。

  (3)这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一起轻轻推开门,出示图片(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

  ──这就是那破败的古寺,你们看,这里到处是(灰尘)。

  ──就连断垣残壁上也(布满了青苔),青苔多吗?谁再来读读。

  ──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屋顶上有(蜘蛛网),窗户上有(蜘蛛网),就连佛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4)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吧,齐读。

  (5)从住的地方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b、吃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啃干粮”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能谈到“啃”,读出你对“啃”的体悟。再指名读。

  预设二:不能谈到“啃”。

  让学生再细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特别吸引眼球?

  (3)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c、工作条件苦

  学生汇报,谈体会。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 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3、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

  4、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吗?(结合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其中“多”和“点”突出)

  5、再读读这两处,你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学生质疑:到底苦多还是苦少?)

  6、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边读边走进李时珍的内心,探寻他眼中的这份“苦”。指名分角色朗读3-7小节(找李时珍,找庞宪──齐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1)第4小节处

  a、随机采访──这里这么脏,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惊讶呢?(见得多了,吃苦值得)

  b、原来,面对这破败古寺,李时珍能如此*静,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出示并引读“吃点苦”一句)

  c、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李时珍此时的*静,齐读第4小节最后一句。

  (2)第5小节处

  a、接着分角色读,至小节末(提醒:读书要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观察扮演李时珍的同学的表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那么苦,为什么还会笑?)

  b、让扮演者回答。这浅浅的笑,告诉我们,李时珍一心想的还是(引读“吃点苦”一句)

  (3)这样的想法,这微微的笑容,感染着李时珍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徒弟庞宪会说(引读第6小节)。

  7、20、50,这样的数字在李时珍身上还有很多,想知道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吧,出示相关资料。指名分条读。

  8、看了这样一组数字,关于这“苦”,你又有什么感受?(扣住“苦”)

  9、是啊,可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李时珍还是认为为了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

  10、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

  12、速读8-13小节,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药方,勾一勾。

  13、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中5个药方。

  ──第一条指名读

  ──第二条女生读

  ──第三条男生读

  ──最后两条最不易区分,齐读。

  14、“鸡肠草”“鹅肠草”这两个药方的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能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准备准备吧。提醒:有些同学勾出了关键词再练说。(指名说故事)

  ──好个“端详了一阵”,神情专注的李时珍给你印象?(认真)

  ──你刚刚是在背故事,谁能讲好故事?可要绘声绘色,还可以加上动作。

  ──好个“放在嘴里嚼嚼”,(让其再做做动作),李时珍在细细品,你从这动作中又品出些什么(细致谨慎)。

  15、其实《本草纲目》中,许多药方都是李时珍通过实践得来的,出示补充的药方,引读。

  ──通过试验,他知道了(读前三条)

  ──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有这样一个药方(读药方),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16、让我们静静地浏览。字幕式出示《曼陀罗的故事》

  17、翻开了《本草纲目》,解读了一个个药方,相信你对李时珍经历的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问号可以消失了吗?如果要换个标点,你想换为?

  18、(!等,让学生说理由──太苦了,甚至要付出生命)结合学生发言引读──李时珍的内心仍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出示并齐读“吃点苦”一句)

  19、现在,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想说?(预设:“值”等)随机板书

  20、对,为了《本草》,一切都(读“值”)。

  三、了解《本草》,走进李时珍:

  1、真的值吗?一切还得后人评说。出示《本草》图(学生说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引读)

  2、此刻,你对这“苦”与“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李时珍的心声吧。(出示并齐读第七小节)

  3、(渐变为李时珍图)这番话语,就出自这位瘦弱的老人,他就是(李时珍),学文结束了,可学*未结束,课后围绕他(李时珍)你还打算做些什么?(学生自主研发研究性学*主题)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苦?!

  值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惯。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4)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重点在学*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5)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菁选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3、学*理解词语的方法

  二、教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由生字“宿”导入,揭题

  板书“宿”,师: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

  晚上住宿就是“夜宿”,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板书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本草纲目》在课文中简称《本草》,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三次易稿,前后花了*三十年时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中的一幕。

  (二)听课文范读,要求听准字音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检查

  1、认读生字词: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药材师徒俩

  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破庙

  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2、将词语顺序打乱,重新排列

  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破庙灰尘断垣残壁青苔

  药材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

  学生认读,找找排列有什么规律

  找一找这些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再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所在的句子。(四句话)

  (四)李时珍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出示第一句(课文第一段)

  1、“饥餐渴饮”什么意思?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与此相关的内容。

  出示句子“庞宪用陶碗.......啃干粮”

  读句子,你觉得李时珍吃得怎样,喝得怎样?“饥餐渴饮

  ”(吃不好,喝不好)(联系上下文可以使我们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更准确。)读句子,读出意思。(板书:饥餐渴饮)

  2、用同样的方法理解“晓行夜宿”的意思。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出示“这天……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这句话写出了“晓行夜宿”中哪一部分的意思?这么晚他们才找地方投宿,试想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会干什么?这就叫“晓行夜宿”。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这种情况可以说在这对师徒身上经常发生。读句子,再读问句。

  3、再读第一段话

  四、第二句(第4节第一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是怎么样的一座寺庙呢?指名读句子

  “断垣残壁”这个词语的理解难点在哪?

  查字典理解“垣”,理解“断垣残壁”(通过查字典,理解关键字,帮助理解词语)

  可以用什么词语形容这座古寺呢?

  朗读。

  五、在这样一座破庙里李时珍简单地吃过晚饭,又干什么了呢?快速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用文中的语言回答。(板书:记下寻访所得)

  出示第三、四句(11小节和12小节最后一句话)

  “刀豆子......呃逆”

  “他接着往下写......无涎......”

  1、你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理解词义呢?

  2、汇报结果

  (查字典、结合生活实践......)

  3、出示句子:

  1)忍冬花.......

  2)胭脂草......

  3)刀豆子......

  4)鸡肠草......

  学生正确读句子。

  介绍:《本草纲目》一共记载了1892味药,李时珍就是这样一边察访药材,一边及时记下所得,终于完成了这一巨著。

  六、这节课学到这你有了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再读生字词

  九、生字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师引说: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路……,(“饥餐渴饮”)来到一座(引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板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二、走进古寺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

  2.多媒体出示古寺,交流感受古寺的`破败,画出重点词语,重点给合图形理解“断垣残壁”。

  3.读出“破败”的景象,体会住的苦。

  4.懂读好李时珍的话,抓住“就”字体会住的苦。

  三、寺中谈苦

  1.师徒俩决定住在古寺中了,夜幕渐渐降临…启读第五自然段。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吃的也很苦。画出重点词语,品读感悟。

  3.第一第二句话可以用哪个词语概括。(饥餐渴饮)

  4.这一切在李时珍看来苦不苦?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出从师徒的对话中看出来的)

  5.从哪句里听出来的?相机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6.庞宪觉得苦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你是怎样体会庞宪的话的?

  7.分角色朗读。

  四、月下记录

  1.看图,你想怎么形容当时的天气。(大好月色)请同学们自读8至13自然段,看看他们在这大好月色下做些什么?

  2.把打动你的地方找出来,边读边做记号,教师巡视指导。

  A连夜记录

  从第8第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白天寻访药材,到了晚上还不休息,夜以继日的工作。

  配乐朗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如果你是李时珍,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B边读边写部分

  出示李时珍读的内容,仔细品读。

  齐读第9自然段第一句话,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生活苦)

  但是…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C区别药性部分

  自读第12自然段,画出关键的动词。和同桌交流表演,进行体会。

  表演区别药性的部分,抓住重点词语。

  你敢这样做吗?为什么?

  李时珍为什么敢呢?

  引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抓住重点字“值”体会他们的生活实际上是苦的,但他觉得“值”!

  注意两个省略号的运用。

  五、情感升华

  1.小结,多媒体出示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资料。

  2.配乐,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你想说些什么?

  3.齐读板书形成的小诗。

  4.有感情地齐读李时珍这个名字。

  中国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世界医学史册上永远记载着这个名字——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为为民造福而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严谨认真的医学家——李时珍;

  让我们永远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李时珍)

  1.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认识一些中药,了解它们的药效,举行一个中药交流会。

  板书设计一:16、李时珍

  夜宿古寺不觉苦,

  饮餐渴饮修订本草万民福。甘愿吃苦

  晓行夜宿月下认真做记录,甘愿冒险

  极端负责称楷模

  板书设计二: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3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李时珍(读),你们了解他吗?学生自由发言。

  2、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时珍这个人物和一本叫《本草纲目》的药书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对《本草纲目》又了解多少呢?学生发言。请听听世人对它的评价吧——(出示课件)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述:是啊!作为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一部惊世之作而自豪。可是你们知道李时珍是如何编写这部巨作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李时珍编《本书》的小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字词。

  出示词语: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行囊 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啃干粮 断垣残壁

  先指名读2遍,再齐读,说一说读后的感受(很辛苦)

  过渡:是啊!为了修《本草》,李时珍历尽了千辛万苦。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他们吃了哪些苦?你能找到文中语句来体会吗?

  三、学*课文。

  一)、体味生活之苦。

  1、自由读课文。

  2、交流:

  1)第一节。

  “饥餐渴饮” 饮食差; “晓行夜宿” 一天的工作时间长;

  “……等地……”路程远; “好几个月” 连续时间长。

  述:好几个月,多少个日日夜夜,李时珍师徒跋山涉水(板书:跋山涉水),为的是什么呀?(板书:访药材)

  因为要编一本药书,必须对每一种药材进行考察,有时还要去拜访有经验的村民,以获得最准确的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小节。

  2)第4节。

  ① 学生找到后出示语段。

  ② 交流:住宿条件差。古寺荒凉、破败。

  ③ 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古寺的荒凉、破败呢?指名读。

  ④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老师好象看到在古寺的每一个角落都布满了灰尘,因为他有一个词读得特别好——“到处”(点击红点)你们也能学着老师的样子评一评这位同学的朗读吗?

  ⑤ 学生抓住关键字评价。一一点击词语“断垣残壁” “长满”、“厚厚”。

  ⑥ 同学们真像个小老师,评价很到位。那你能读好这段话吗?指名读。

  3)第5节。 吃得苦。

  4)第9第1句。 工作条件简陋。

  小结:是啊,为了察访药材,李时珍师徒白天跋山涉水察访药材,晚上就只能在破败不堪的古寺中过夜,有时连最起码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面对生活上的苦,李时珍师徒的态度用书上的一个字,就是——“笑”。从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要编好一本药书,除了要承受生活上的苦,他们还要承担更为繁重复杂甚至危及生命的工作,你们知道有哪些吗?请读一读课文8——12节。

  二)品味工作之苦。

  1、学生自由读课文8——12节。

  2、交流:

  ①做记录。“把寻访所得记下来”“边忆边写”读一读相关句子。

  ②试药性。(板书:试药性)

  述:同学们,药性的准确与否,可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呀,所以试药性至关重要。有时,两种草药——读“叶子十分相似”李时珍就会——读“端详了一阵子”,点击“端详”什么意思?外形看不出,就只能——读“放在嘴里嚼嚼”亲自尝试,“若有所悟”,他悟出了什么?——读“鸡肠草 ……”药性的不同区别开了,只因为李时珍的“放在嘴里嚼嚼”同学们,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咀嚼动作吗?不是,在不知道药性的情况下,亲自尝草药是十分危险的,李时珍是冒着生命危险在研究呀。此时此刻,你想对李时珍说些什么呢?

  那就让我们读出深深的敬意吧。8——11节自言自语,12节齐读。

  3、拓展。

  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古寺内,李时珍师徒…… 拿出笔来,把你脑海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如果白天他们是为了查访药材跋山涉水,那么夜晚他们又为了记录与试验药性——披星戴月(板书:披星戴月)

  三)揭示中心。

  述:生活的苦,生命的危,李时珍师徒早已置之度外,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出示:“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蔡老师补充说一下:中医给人治病,要根据药书开药 ,在以前,有许多种药书,但是记载有很多错误,有的一种药有几个名称,有的种类不齐全,有的药性不明确,有的甚至还掺杂迷信荒谬的东西。这可是关系到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大事呀。

  现在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了吗?

  拓展:课件。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因为《本草纲目》而受益得福,李时珍的夙愿得以实现了,让我们再一次地重温这一句朴素的话语——齐读。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书写:宿、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认真严谨的精神

  二、学*任务: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三、导入新课:

  导入:今天,我们学*第十七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

  李时珍(板书)

  通过课前预*,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

  四、任务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一)出示自渎提示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词语,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住宿药材师徒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头端详扯下

  B、晓行夜宿断垣残壁若有所悟

  C、多音字交流:饮宿蒙累

  D、课后生字交流:

  E、长句子朗读

  指多名学生读、齐读课文,或者精彩句段。

  任务二: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一)出示自渎提示

  再次读文章,想想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中你觉得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

  A、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一心赶路飞鸟归林

  断垣残壁枯枝杂草

  月光皎洁笔墨纸砚

  B、李时珍:不怕吃苦,严谨认真。

  C、再次读文章。

  五、检测导结:

  本文写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不顾年岁大,为修好( ),住( ),啃( ),在月光下记载( ),从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是个( )的人。

  六、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5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本草纲目》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加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本文故事性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品格、品质。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浅绿色内的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面对艰辛时所表现出的乐观态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会认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理解“饥渴餐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断垣残壁”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介绍李时珍及《本草纲目》,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请看大屏幕,根据老师的给的提示猜出相关的人物。

  (1)砸缸救人史学家《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生物学家青蛙卵剥离手术

  (3)法国留学画家《奔马》

  (4)一万余里“医林二圣”之一《本草纲目》

  这些人物分别是?司马光、童第周、徐悲鸿、李时珍

  2、我们知道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那李时珍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本草纲目》)。

  3、简介《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7年编成。全书共计16部,52卷,约200万字,共收录了1892种药,收集医方达11096个,书中附有手绘插图1160幅。此书是我国医药宝库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4、这要李时珍付出多少的汗水和心血,才能写出这部巨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辛劳的一个镜头。

  二、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北蕲(qí)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行程一万余里,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三、出示课题

  1、出示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理解课题:宿:住宿,过夜。夜宿古寺:夜晚在古寺过夜。

  3、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1)李时珍为什么“夜宿”古寺?

  (2)“古寺”是什么样的?

  (3)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四、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要求:大声读书,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出示:正确通顺响亮

  2、检查预*和自读情况

  (1)夜宿庞宪李时珍师徒俩

  这篇课文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是谁和谁?

  庞宪是李时珍的弟子,所以又可称为师徒俩。齐读两遍。

  (2)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察访药材

  大屏幕出示: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水,这就叫——饥餐渴饮。

  大屏幕出示:白天赶路,晚上住宿,这就叫——晓行夜宿。

  大屏幕出示:他们这样辛苦是为了——察访药材。“察”和“访”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是讲述李时珍师徒俩察访药材的一个生活性的镜头。齐读两遍。

  (3)断垣残壁长年累月笔墨砚台若有所悟

  这些词语展现了李时珍所住的寺庙的环境以及记录访所得时那认真的工作态度。齐读两遍。

  (4)齐读所有的词语。

  五、朗读全文

  1、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到课本中,再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你们所提出来的这些问题。

  六、走进古寺,感受生活之苦

  1、在这座古寺里,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住宿在“古寺”里?

  2、李时珍和弟子庞宪是怎样度过的?请同学们快速通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生活。(苦)

  3、李时珍也深深地知道他们生活得特别艰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出示)

  4、李时珍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他们究竟吃了哪些苦呢?读读课文第1—7自然段,把描写他们吃苦的语句画出来。

  5、交流1:哪两个词让你看出来他们生活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样的生活可不是一天两天啊,而是“好几个月”。(齐读第一自然段)

  6、交流2:李时珍师徒俩不仅吃的不好,住的条件也是十分的艰苦。他们住的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请同学们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能让我们看出古寺的破败。

  (1)到处是灰尘。(小结:好久没有人到这里住过了)

  (2)断壁残垣。理解词语:垣就是墙的意思。读了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小结: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实在是太危险了)

  (3)蜘蛛网。(神像是寺庙里最神圣的地方,如今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啊!)

  (4)小结:这可真是一座破败的古寺。请同学们齐读第4自然段。

  7、交流3:“啃干粮“。学生谈理解。

  (1)引导理解:这里展示的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古寺住宿时一个特写镜头。如果他们住在家里,他们可以过怎样的生活?

  (2)可是今天他们却住进了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过着艰苦的生活。朗读第5自然段。

  8、交流4:“长年累月地不奔波。”

  (1)理解词语。哪个词语让我们看出他们生活的艰苦。

  (2)对于李时珍来说,这长年累月究竟有多少年?(27年)想象一下,在这27年中,李时珍会遇到哪些困难?同学们发挥想象说一下。

  9、小结。

  (1)让我们再来看一看最后一句话,这里说“吃点苦”,真的是吃了一点苦吗?(千辛万苦)可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啊?

  (2)引读: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说……(生答)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感知人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读课题)。你们通过昨天的学*,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过渡:李时珍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编写了世界药物史上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本课讲的就是他在修订《本草纲目》*三十年、*一万个日夜中极普通的一夜。

  二、回顾1—7自然段

  昨天,我们讲了李时珍生活条件的不好,渴了就喝口水,饿了就啃干粮,住的还是断垣残壁,破败不堪的古寺,但是他仍然乐此不疲地为了百姓得福而奔走于各地,修订了《本草纲目》。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他是怎么工作的。

  三、再入古寺,感受工作之勤

  1、为了修订《本草纲目》,李时珍住进了这样破败的古寺,他们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读课文第8—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2、学生读书,师巡视指导。

  3、李时珍是怎样修订《本草纲目》的呢?(预设)

  (1)齐读第8自然段。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评价: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李时珍工作的辛勤。的确,今日事,今日毕,这是李时珍多少年来坚持的*惯啊!(引导学生读)

  (2)“边忆边写”。从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

  评价:这个“忆”字不但让我们看到李时珍夜晚工作的辛苦,更让我们看到他白天采药的艰辛。(引导学生读)

  (3)“记录的内容”,由他记录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他记录得特别仔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不至于延误病情。(引导学生读)(板书:工作认真)

  4、引导理解“端详”、“嚼嚼”。

  (1)让我们一起来关注“端详”这个词。他为什么要仔细地看呢?原来是在看这两种外形相似的草。(出示图片)看到这两种草。你有什么感受?

  (2)在古寺里,在月光下,李时珍要想区别这外形十分相似的两种草,他需要怎样看?

  (3)小结:这样翻来覆去、仔仔细细地看才叫端详。这样端详对于年*50的人来说太辛苦了。咱们劝劝李时珍,别端详了,行不行?(引导:假如有个医生或是药店伙计弄错了药,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4)正因为害怕别人会分不清这两种药草,所以李时珍在端详之后还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他的工作做得是多么认真、多么细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第12自然段。

  5、引领环境渲染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课文结尾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情感。

  (1)指导板书:27年的艰苦生活,27年的辛勤工作化成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本草纲目》。

  (2)出示介绍《本草纲目》的内容,看着这本传世巨著,你想说些什么?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3、品读课文,学会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学*课文。与文本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认真严谨的踏实作风。

  4、初步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教学重点:

  1、深入文本,感受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而付出的艰辛。

  2、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难点:

  品读课文第8自然段,感受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课文围绕“李时珍夜宿古寺”写了哪几个小故事?(学生说……)

  3、嗯!写了他投宿古寺(小黑板出示)啃食干粮(小黑板出示),月下记载(小黑板出示),冒险尝药(小黑板出示)。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4个小故事。(齐读小标题)

  4、(手指板书)用简要的语言,相同的字数,把故事的大概内容描述出来,这就叫——用小标题概括,用小标题概括段意是我们四年级同学应该掌握的一项语文技能。

  二、讲读“投宿古寺”部分,感悟“破败”中的艰辛。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其实要读懂这段内容,我们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还得用巧妙的方法呀,今天老师教大家一个学*方法——那就是“咬文嚼字”(小黑板出示),一起读。(生读)

  5、你知道什么是“咬文嚼字”吗?(从一个字,一个词,去体会,去理解意思……)

  6、请大家打开课文,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哪些字、哪些词,让你有所体会?边读边思考,动笔画一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7、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屋顶上有(厚厚的蜘蛛网),窗户上有(厚厚的蜘蛛网),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8、同学们真会读书,能用咬文嚼字的方法去感悟。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文字,都是描写——古寺的破败的,这是什么描写呢?(环境描写)媒体出示:环境描写。

  9、面对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是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李时珍的话,请你读读,好好感受感受。(学生自读)

  11、(指名读)你从李时珍的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他很坚决,不怕困难……)(指名学生读)

  12、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3、是啊!为了察访药材,为了修好《本草》,这些对李时珍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师徒俩毅然决定在古寺中住一夜!

  三、讲读“啃食干粮”部分,感悟“啃”字中的艰苦,体会一心为民的情怀。

  1、夜幕渐渐降临了,让我们走*这对师徒,看看他们在破败古寺中的生活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李时珍古寺的生活怎么样?(简朴,艰苦,清苦……苦……)

  3、你从哪里品出这份苦的?(手指板书)就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来品一品。

  预设共三处。谁来说说?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怎么知道他不怕的?(笑)你真会咬文嚼字。(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让我们读读师徒的对话,老师读旁白,男生读李时珍的话,女生读庞宪的话(分角色读)

  8、同学们:“言为心声”,李时珍的话,请你好好读读,相信你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9、话不多,只有两句,请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男女生读)

  10、(请一男生)刚才你读的特别认真,你有什么感受吗?(李时珍长年累月的奔波很辛苦)

  11、你对哪个词有体会?(奔波)请你读这个词?(学生读)什么叫奔波?(往来奔走)李时珍都走过哪些地方?(学生自由说,河南,安徽……)你真会读书。

  老师告诉你,据历史资料查证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行程一万余里。(再请这为男生读)

  12、他这样奔波,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谁来读——(长年累月)

  13、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15年了!请你来读红色的字(指名读——长年累月地奔波)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15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你看……(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可是,他却说——引读……(但我……值得的)点红(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讲读“月下记载”“冒险尝药”部分,感受李时珍的认真和严谨。

  1、让我们再次走进李时珍,看看他是怎样记录这些草药的?自己读读这段话。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大家注意到没有,李时珍除了记录,还……?(尝草药)请你读读这段文字,找找他是怎样记草药的?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找到了吗?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出示)我们一起读一读。“咬文嚼字”?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4、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5、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400多年前的明朝,你们就是李时珍,我来采访你。

  ①李时珍你好,刚才我看到你,拿着这两片叶子这样上下左右反反复复地看,你为什么要这样呢?(要看看仔细,看区别……)

  ②你为什么要嚼?(用眼睛看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就只好,嚼一嚼味道有什么区别了,要知道药性)

  ③作为医生,你应该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你怎么还敢嚼?(怕病人吃错药……耽误病情……原来你是——(要为病人负责呀)

  6、你这种负责的态度,老师送你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7、嚼嚼,是李时珍经常使用的辨别药性的方法。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8、同学们,咬文嚼字,我们还要嚼“标点”你看……它表示什么?(李时珍还在记录鹅肠草和鸡肠草的区别,味道……)

  9、是啊!尽管此时……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依然在月光下(记录)……夜深了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可,李时珍却还在月光下(记载着……)(不停地记着……)

  10、这些文字又是一段?(环境描写)你看:课文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环境的描写:

  出示:这句是描写古寺的: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这句是描写夜色的: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你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为了突出苦……衬托李时珍……的精神……)

  11、这样的写作方法叫板书:环境衬托。

  12、李时珍用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草纲目》。(简介本草纲目)

  13、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年老体弱,住在破败的古寺——他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踏遍万水千山,渴了喝些山泉水,饿了啃点干粮,他还是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不顾生命危险,亲自冒险尝药,可他依然说(出示: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让我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永记住下这个伟大的名字——(李时珍),让我们也记住这部由李时珍编写的药学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4、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咬文嚼字“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还领略环境衬托这个精妙的写作方法。

  机动:写话训练:

  出示:儿童节那天,你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当你兴高采烈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欣赏着路边的景色时,心情怎样呢?请你描写一下当时的所见所闻。

  教师提示:写的时候,注意要用环境描写突出你兴高采烈地心情。

  五、布置作业。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向爸爸妈妈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2、在《本草纲目》的背后,隐藏着许多的艰辛!你还知道哪些小故事?开个班级交流会。

  夜宿古寺咬文嚼字

  不怕吃苦环境衬托

  17、李时珍夜宿古寺啃食干粮

  为民造福

  月下记载

  认真严谨

  冒险尝药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7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8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贴)

  3、学*人物故事的第一步要——【梳理情节】(板书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情节?

  (板书贴)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

  4、那么,任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人物故事的第二步啊,那就是——【品悟人物】(板书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李时珍,去品一品这个任务。

  二、学*1—4自然段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5、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6、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刚才抓住关键词知道了这是一座非常破败的古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方法——抓关键词(板书贴)

  7、看看,这是一座多么破败的古寺啊!你觉得李时珍他察访药材的'生活怎么样?(艰苦)

  8、其实,除了这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李时珍旅途的艰苦,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个自然段也能体现,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一部分)(学生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谁也能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两个关键词能够体现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大家一起。(齐读)任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用拆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8、是的,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历经千辛万苦,面对长满青苔,布满蜘蛛网的破庙,他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那份艰辛。

  三、学*5—7自然段

  1、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还吃了哪些苦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5到7自然段,谁愿意扮演李时珍?庞宪呢?那其他的旁白就让我们一起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读)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苦?

  3、预设共三处。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从哪个字知道的?(笑)你真会抓关键词。(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李时珍这种艰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谁来读——(长年累月)(生读,师评价:老师觉得这种生活你已经过了3个月了。你已经过了一年了。你已经十年了。)

  9、是的,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十多年了!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这十多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

  15、可是,他觉得值得吗?(值得)他说:但我们——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学*8—13自然段

  1、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李时珍他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3自然段,找一找李时珍记载了哪几种草药,这些草药有什么药效,想一想他记得怎么样?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同学们都读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能帮这几种草药找到各自的药效么?(ppt连线)

  3、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刚才李时珍记录的草药,它们的药性和外形都是十分确切的,那么,对于有些比较相似的草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找到了吗?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我们一起读一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找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5、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6、他仔细地端详之后,有没有分辨出这两种草药呢?(没有),所有他又——(嚼嚼)。

  7、大家想想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李时珍作为医生肯定也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那他怎么还敢嚼?(他为了分辨清楚药材,让本草纲目更准确,他亲自尝尝,避免后人开错药而出现危险……)

  8、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9、不仅仅是这两种草药,李时珍经常亲自尝各种草药。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10、李时珍对儿子说的这句话不也印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12、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夜已深,但李时珍仍在继续工作)

  13、李时珍之所以深夜仍在工作是因为他说过——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4、这一段环境描写虽然没有正面写李时珍,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体会到他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5、现在学完了课文,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6、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下节课我们要学*复述课文和环境衬托这种精妙的写作方法。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在朗读声中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完成补充*题的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人物故事抓关键词

  梳理情节品悟人物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为民造福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认真严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重点词句,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4、品读第一、二部分,感受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本书吗?(出示:《本草纲目》图,并板书:《本草纲目》)。这部《本草》是一部药物著作,但原先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错误,于是,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本药物书,纠正那些错误。经过二十七年的时间,李时珍终于完成了。一起看看它的影响力(出示:著作简介)

  3、这就是著作的作者——李时珍(出示图像、板书:李时珍)

  4、通过课前的预*,你们对李时珍了解多少呢?(学生简介,教师再出示李时珍的简介)

  5、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关于李时珍在创造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板书:夜宿古寺)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6、那么就请大家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收获

  (出示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并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二、初读课文

  1、检查生字情况

  ①谁来读读这些词?出示:

  sù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lěi yuán

  长年累月 断垣残壁

  ②由生字串成的主要内容(略)

  2、指名回答分段

  3、那现在谁能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吗?

  (为了察访药材而一心赶路,所以错过了客店)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 出示第一自然段

  重点理解感悟“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好几个月”,体会李时珍吃苦耐劳的精神。

  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了编写《本草纲目》)从哪儿看出来的?(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他为什么说,在破庙例过夜要比住在家里苦多了呢?(指名说)

  出示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重点体会“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指导朗读,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教师板书:住破庙

  2、除了住得苦,你还感觉他有什么苦?(学生交流)

  教师板书:喝泉水、吃干粮

  指导朗读

  面对这些磨难,李时珍是怎么看的呢?出示李时珍和徒弟的对话。

  指名学生分角色读

  重点体会“长年累月”并板书,让学生想象李时珍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教师可出示冬天、夏天的.图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发挥想象)再指名学生想象说

  这么多年,他都挺过来了,当遇到哪些困难的时候,是什么想法支持他坚持下来呢?(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

  分角色朗读

  再次感受他的伟大(读“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板书:万民得福 值得

  再指名读这句话,齐读

  他认为一人苦,而使万民得福,值得(板书)

  四、想象拓展

  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作业

  1、生字描红

  2、课后第四题:分段、写段意

  附板书设计:

  16 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破庙

  一人 苦 喝泉水、吃干粮 万民得福 值得

  长年累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李时珍的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知道了什么啊?(指名学生说)

  二、学*课文第三部分

  1、为百姓经历生活上的困苦已让我们对李时珍生起敬佩之情,然而更让我们感动的却不止这些。

  默读第8-13自然段,画下让你感动之处,在旁边写出你感动的原因。

  2、交流。

  “庞宪,趁着大好……记下来吧。”(放弃自己休息,在月光下记录)出示他在月光下记录的图片,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若有所悟。”

  李时珍为什么要尝药?指导朗读

  尝药会存在怎样的危险?想象,并指名说

  从这几句话中,你读懂了李时珍的内心了吗?指名学生说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天已晚,李时珍依旧没有放弃工作)

  3、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列句子。

  三、 拓展说话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2、正是由于李时珍这种不畏艰辛,认真踏实的作风,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例如课文讲到的:

  忍冬花初开时,……消暑解寒。

  胭脂草……治虫咬伤。

  刀豆子……治呃逆。

  鸡肠草……

  3、你还知道哪些中药?说说它的药效!

  4、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

  四、总结课文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五、作业

  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产生对由衷地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3.学*课文通过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明确目标: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三件事,记事的文章,往往都是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夜宿古寺的这三件事,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效果预期:相信每位同学都是最棒的,都能学有所获。

  民主导学:

  出示任务:学**时珍夜宿古寺做的三件事,感受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所吃的苦,体会人物的品质。过渡:进入第一个画面。

  出示任务(1):学*画面一:住破庙。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试着用下列句式说下来。

  这是一座的古寺。我是从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从个词(句)想象(理解、体会、感受)到。

  展示交流:

  预设: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我是从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这些词(句)感受到的。我还从厚厚的蜘蛛网个词(句)想象(理解)到很久没有人住了。(到处是灰尘——很脏;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很危险)

  师(小结说话方式):我们在语文课交流时,不仅要说出答案,更要紧扣文中重点词句说出自己的理解、感受、体会,这样才会让别人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师(小结本段内容):本段是对古寺的环境描写(板书),通过一系列的形容词,给我们呈现了一座破败到几乎不能住人的古寺,就这样的古寺,李时珍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可以体会到人物——不怕吃苦的品质(板书)。这就是环境描写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过渡:接下来,我们进入画面二的学*,你又能体会到李时珍怎样的品质呢?

  出示任务(2):学*画面二:啃干粮,谈苦,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默读5-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描写李时珍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标注下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学生自主学*。展示交流:(预设)

  生:我找到的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一个啃字我体会到干粮很硬,放了很长时间,很不好吃,这说明师徒二人吃的也很苦。关于这点谁有不同看法。生:我找到的描写李时珍神态的词是“笑”,说明他是一个以苦为乐的人。

  师:大家很会抓关键的字词,那么,在师徒的对话中,你又抓住了哪些字词呢?

  生:“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一个“挺”字可以看出李时珍很苦。师:挺字是什么意思?支撑

  想想,是怎样的苦需要李时珍“挺”?

  住的苦、吃的苦、奔波的苦、察访的苦等等。一个挺字,上面压着的是许多的苦,如果给这些苦再加一个时间,是多长?(一夜、好几个月、长年累月、27年)如此多的苦,如此长的时间,加负在一个*50岁的人身上,靠什么才能挺下来。(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恒心)

  吃如此巨大的苦,李时珍是如何看待的呢?

  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对于万民得福,你怎么看?使亿万老百姓受到益处。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本草纲目》十七世纪末即传播,先后有日、朝、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师:读完这段资料,你会发现,《本草纲目》自它问世至今乃至以后,全世界人都受到它的益处,可以说造福了全人类。这又是

  怎样的品质?

  “辛苦一个人,造福全人类”的崇高品质。

  师(小结本段):画面二,主要是李时珍与弟子的对语言描写,如何品味人物语言,同学们通过勾画,准确地抓住“啃、笑、挺、值”这些重点词句,来理解体会,让我们看到一个甘于吃苦、却造福亿万人的伟大的李时珍形象。

  过渡:第一个画面的学*大家说得很棒,第二个画面大家勾画准确,体会也很深刻,第三个画面的学*大家会做得更好。出示任务(3):学*画面三:记寻访所得,亲尝草药。继续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8-13自然段,体会李时珍的品质。

  1.自主默读课文8-13自然段,标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2.小组交流,达成共识。自主学*:展示交流:(预设)

  生:“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从李时珍记录的内容来看,他记得非常详细,不同的草药,形态不同,用法不同,主治也不一样,这都需要费很大精力来仔细记录,对于一个*50岁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生:“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我勾画住一系列动词:端详、扯下一点、嚼

  端详是仔细地看;扯下一点说明扯的很少,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可以看出李时珍在尝之前是非常小心的,他不清楚这两种草药的药性,但他知道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他明知危险,却依然嚼,可以看出他为科学不惜冒险,这就是一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生: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

  山风呼啸,李时珍写本草的环境很恶劣;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说明时间已经很晚了。通过寺外环境描写,让人不由地想到寺内的李时珍,他还在孜孜不倦地写着,记录着一味又一味草药。

  生:(小结)通过第三个画面的学*,我们又体会到李时珍严谨、认真、为科学不惜冒险的品质。师:补充资料

  《本草纲目》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

  由此可见:《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用()写成的。总结全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三件事,三件事,作者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严谨认真的可亲可获的李时珍。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运用这样的写法,通过记事来表现人物品质。

  检测导结:

  片断练*:选择一种情境补充完整,试着运用描写方法,体现人物的品质。

  教学反思: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亲自尝草药;3、李时珍师徒的对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读,再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好这几处内容,学生通过对这几处重点内容的精读,体会到李时珍修《本草》时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在心目中树立起李时珍的高大形象。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隐隐约约"理解)

  c)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4、练*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儿女,_。

  (三)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破败)

  喝水、啃干粮

  边忆边写

  端详、扯下、嚼嚼

  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踏实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回顾文本:

  1、上节课,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的脉络,学*了本课的第一、二小节,还认识了许多生字新词,你能准确认读这些词语吗?

  出示:察访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焦急、破败、断垣残壁

  降临、啃干粮、长年累月

  皎洁、寻访、笔墨纸砚

  你能选用同行中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交流)抓住关键词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复述内容。

  2、刚才是分行来看,如果把这些词语做为一个整体,你能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吗?板书“苦”(同步口述:为采草药【写草字头】,夜宿古寺【写古字】,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苦”?板书“?”)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夜晚,走*李时珍,探询答案。打开书,认真阅读课文,在你感受到“苦”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精读文本,走*李时珍:

  (一)品出文字中的“苦”

  1、学生读文、勾画。(四人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交流──(随机进行,预设如下)

  a、住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苦”从何来?结合感受说具体。并结合感受读一读。

  (3)这是怎样的一幕,让我们一起轻轻推开门,出示图片(灰尘、断垣残壁、青苔、蜘蛛网)。

  ──这就是那破败的古寺,你们看,这里到处是(灰尘)。

  ──就连断垣残壁上也(布满了青苔),青苔多吗?谁再来读读。

  ──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屋顶上有(蜘蛛网),窗户上有(蜘蛛网),就连佛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4)此刻,你的感受是否更真切了?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吧,齐读。

  (5)从住的地方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b、吃之苦

  (1)结合学生发言出示“啃干粮”一句。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预设一:能谈到“啃”,读出你对“啃”的体悟。再指名读。

  预设二:不能谈到“啃”。

  让学生再细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哪个字特别吸引眼球?

  (3)从吃的角度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c、工作条件苦

  学生汇报,谈体会。

  从工作条件来看,李时珍的经历真可说是“苦”。

  (二)悟出李时珍眼中的“苦”

  1、从住到吃,再到工作的条件,李时珍的这番经历可真是一个字──(苦), 李时珍又是怎样看待这“苦”的呢?迅速到文中找一找吧。

  3、出示第七小节,指名读。

  4、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找到了吗?(结合学生回答点红“苦多了”和“吃点苦”,其中“多”和“点”突出)

  5、再读读这两处,你有什么困惑吗?

  (预设学生质疑:到底苦多还是苦少?)

  6、让我们回到那个夜晚,边读边走进李时珍的内心,探寻他眼中的这份“苦”。指名分角色朗读3-7小节(找李时珍,找庞宪──齐读,老师读叙述部分)。

  (1)第4小节处

  a、随机采访──这里这么脏,你怎么一点儿也不惊讶呢?(见得多了,吃苦值得)

  b、原来,面对这破败古寺,李时珍能如此*静,都是因为他心里想着(出示并引读“吃点苦”一句)

  c、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李时珍此时的*静,齐读第4小节最后一句。

  (2)第5小节处

  a、接着分角色读,至小节末(提醒:读书要注意声情并茂)。让学生观察扮演李时珍的同学的表情,有什么问题想问吗?(那么苦,为什么还会笑?)

  b、让扮演者回答。这浅浅的笑,告诉我们,李时珍一心想的还是(引读“吃点苦”一句)

  (3)这样的想法,这微微的笑容,感染着李时珍身边的每一个人,难怪徒弟庞宪会说(引读第6小节)。

  7、20、50,这样的数字在李时珍身上还有很多,想知道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吧,出示相关资料。指名分条读。

  8、看了这样一组数字,关于这“苦”,你又有什么感受?(扣住“苦”)

  9、是啊,可就算历经千辛万苦,李时珍还是认为为了修订《本草》,吃点苦是(值得的)。

  10、他一心想的就是《本草》,那就让我们走进他编撰《本草》的不眠之夜,走进书中的一个个药方,说不定,你还能品出另一番(苦)。

  12、速读8-13小节,找一找课文中提到的药方,勾一勾。

  13、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文中5个药方。

  ──第一条指名读

  ──第二条女生读

  ──第三条男生读

  ──最后两条最不易区分,齐读。

  14、“鸡肠草”“鹅肠草”这两个药方的`背后还有一段小故事呢。你能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先准备准备吧。提醒:有些同学勾出了关键词再练说。(指名说故事)

  ──好个“端详了一阵”,神情专注的李时珍给你印象?(认真)

  ──你刚刚是在背故事,谁能讲好故事?可要绘声绘色,还可以加上动作。

  ──好个“放在嘴里嚼嚼”,(让其再做做动作),李时珍在细细品,你从这动作中又品出些什么(细致谨慎)。

  15、其实《本草纲目》中,许多药方都是李时珍通过实践得来的,出示补充的药方,引读。

  ──通过试验,他知道了(读前三条)

  ──有的时候,他甚至会用自己的身体来做实验,有这样一个药方(读药方),它的背后又是怎样的故事呢?

  16、让我们静静地浏览。字幕式出示《曼陀罗的故事》

  17、翻开了《本草纲目》,解读了一个个药方,相信你对李时珍经历的这份苦一定有了全面的认识,这个问号可以消失了吗?如果要换个标点,你想换为?

  18、(!等,让学生说理由──太苦了,甚至要付出生命)结合学生发言引读──李时珍的内心仍然回响着同一个声音(出示并齐读“吃点苦”一句)

  19、现在,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眼中的(苦),你想说?(预设:“值”等)随机板书

  20、对,为了《本草》,一切都(读“值”)。

  三、了解《本草》,走进李时珍:

  1、真的值吗?一切还得后人评说。出示《本草》图(学生说资料)

  出示补充资料(引读)

  2、此刻,你对这“苦”与“值”是否有了更深的感悟?那就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李时珍的心声吧。(出示并齐读第七小节)

  3、(渐变为李时珍图)这番话语,就出自这位瘦弱的老人,他就是(李时珍),学文结束了,可学*未结束,课后围绕他(李时珍)你还打算做些什么?(学生自主研发研究性学*主题)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苦?!

  值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语,从而深入体悟文本内容,切身感受李时珍为修《本草》而吃的“苦”。

  2、在与文本直接对话,适时补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知道成功的来之不易,了解中华医学的博大精深。

  3、继续培养学生敢于、善于提出疑问,以及复述叙事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以“苦”为抓手,深入学*文本。

  2、继续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惯。 教学难点:通过文本,感受人物身上的可贵精神品质,特别是体悟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准备:李时珍的故事,《本草纲目》的介绍,课件等。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篇1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字词,朗读课文,根据时间脉络再现情景式复述课文

  一、引入

  在前一课《说勤奋》学*中,我们认识两位可敬的人(生答)。从他们身上,我们认识到: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学生接应背:他们用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今天,我们学*16课,又将认识一个人,他是板书:李时珍。课前预*,对他有什么了解呢?用简洁的语言来介绍。

  从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李时珍同样是一个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他手中的鲜花是板书:《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医学巨著?在《李时珍与<本草纲目>》一文中,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

  投示:《本草纲目》全书共计190万字,分为五十二卷,共收录了1892种药物,收集医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l111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让学生谈谈感受。

  是的,这要付出多少汗水,这又要耗去李时珍多少心血。今天我们学*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就是其中的一个镜头。补充板书:夜宿古寺。我们来读读吧

  二、朗读课文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对照生字表注音读准,遇到读不顺的句子想想意思练*读顺,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画上问号,看看文章读完后这样的问题能否明白,如果还不明白就问同学问老师。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几个药草一定好奇想了解,图片介绍。

  2、考验一下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1)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送到课文中组词。例:宪,庞宪;徽,安徽。(意图:既检查生字的正确认读,又检查对课文的熟悉情况。一个个生字词在课文中找到位置,生字词会学得更牢,读着词语还会勾起课文内容的回忆。)

  (2)出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a、上面的四字词语读课文时注意了吗?读一读。

  b、在课文中将这六个词语圈出来,读一读句子,试着想一想词语的意思。

  (3)指名学生朗读,根据学生现场表现用适当的话语去激发、引导。下面的话语供参考:

  a同学,你刚才自由朗读十分投入,表情生动,所以第一节老师想请你读,你一定能给大家带个好头。

  a同学读书时,b同学听得多专注。b同学,第2节你来读。

  对,读书时,身子站正,书本捧好,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第3节c同学来试试。

  11小节这么难的段落d同学不打结地读了下来,不简单。当然朗读时头脑中有画面,并通过恰当的音高声调将画面再现出来,这是需要技术,更需要勇气。谁来应战。

  最后一小节我们把机会让给离老师较远的e同学朗读。

  一定还有同学没读,来,咱们一起来读课文最重要的最后两小节。注意:坐姿,书本,情绪,好,开始。

  三、初步复述课文

  1、听同学朗读,真是一种享受。下面再请同学读课文,不过这一次提高要求:一,不许出声,也就是默读;二,在默读过程中画出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来。默读是有速度的,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学生默读,画句)

  2、交流,摘要板书:太阳渐渐下山了夜幕降临了月亮升起来了月亮移到了中天

  3、下面请同学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提示,在脑中放电影:太阳渐渐下山了,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正在……夜幕降临了,师徒俩……皎洁的月亮升起来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觉月亮已移到了当空,李时珍……

  4、怎么样,头脑中有画面吗?是的,一定有的。看着黑板上的时间提示,把脑中的.情景用自己的话清楚说出来。同桌合作练说。

  5、推荐三名同学分别复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师生评点补充。

  6、和学生一起总结复述的方法:读课文,理出时间线根据时间,脑中“放电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中的画面。(强调复述不是背诵,复述时想的应当是情节画面,说出的是自己的话,不要总是想着课文里是怎么说的。即使说得没有文本语言精练,这有什么要紧呢,复述本来应当用的就是口语,很自然的生活话语。多说一点:每当看到电视里讲话念稿的镜头,我心里就不是滋味,我在想,这种语言不自信的表现,是不是需要从小就培养,从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开始培养。)

  四、作业(前两条课堂完成,第3条课后完成)

  1、选字填空:[详 祥]

  端( ) 吉( ) 慈( ) 安( ) ( )细

  2、写一段话,描写月色,用上下面的词语:

  飞鸟归林 夜幕降临 隐隐约约 皎洁 轮廓

  3、把“李时珍夜宿古寺”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要求按时间顺序讲清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根据课文中一些精彩词句展开想象,创造性复述课文。

  一、带着思考读进去

  1、上一课时我们通过朗读、复述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信息,课文主要讲(生述:傍晚寻宿”“生火谈话”“月下记录)。这叫将课文读薄。今天我们要反过来,通过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体验那情境,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将课文读厚。同学们一定感兴趣。读第1小节试试,哪些词语能够让你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学生练*)

  2、交流,示范。

  顺着学生来,如果学生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下面的示范便转为对学生的附和肯定。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饥餐渴饮”,那是什么样的情景?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渴了就喝两口水继续赶路。生活苦。“晓行夜宿”呢?早晨天刚亮,他们师徒已经背起行囊赶路了,一直到天黑才休息。工作累。“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三个省,这是多大的范围。他们不是观光,不是只赶路,他们要到荒山野岭寻察药材,他们要走村窜户访询问药效;一天两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也许*常人能够坚持,可李时珍他们几个月了,天天如此,这需要多么大的意志啊。)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6)

——《咏雪》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咏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发挥想象,学*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诵读文本,复述故事

  1、教师教读

  教师教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节奏,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介绍文言文: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学*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而培养语感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诵读。“读”是我们学*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下面跟老师读。

  例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体会到:根据文意读准节奏。

  难句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自由练*朗读。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要求:沉醉其中读出韵味。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过渡)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复述,为疏通课文打好基础。学生四人小组复述,也可以全班交流复述。

  要求:①要有时间、地点、人物。②讲清事情发生的缘由―经过―结果。

  2、默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默读贵在边读边思考,要求学生疏通大意,探究文本。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质疑探究,深化体验

  同学们想一想,当时外面天寒地冻,谢太傅和家人聚会时屋内的气氛如何啊?又从那些词可以看出来呢?快速浏览课文。

  明确:轻松,欢快,融洽。从欣然,笑乐看出来的。

  那么请同学,先齐声朗读课文,把那种融洽欢快的气氛读出来。等下请三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读完,提示他们三位都是有才华的文人,谢太傅是长辈,胡儿,谢道�是晚辈,并且要把谢道�才女的气质演出来。(请两男一女同学表演,并请生点评)

  师:同学们表演的很好。其实啊,古人有四大人生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而对于文人才而言,吟诗作对定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对于胡儿与谢道�的回答,他是什么反应啊?(生齐:笑乐。)

  对,是笑乐,也就是满意的意思。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他是为谁的回答而笑乐满意呢?(明确:①对他们两的回答;②笑胡儿,乐兄女;③只为兄女笑乐。)

  谢太傅对他们两的回答笑乐,我们知道这个故事选自《世说新语》,它的作者是刘义庆。那么编著这个故事的作者又觉得谁的回答好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

  明确:是谢道�的好。最后点明她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的回答。因为这个故事谢道�有了“咏絮才”的称号。

  对于他们的回答,谢太傅是一笑了之,编者是赞赏谢道�的,那同学们觉得哪个回答好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明确:①从外形上看,雪盐颜色相进,且撒盐和雪落下来的姿态很相似,形似才能神似。②是个讲究的是意蕴与物象的统一。柳絮是春天才有的,似乎在暗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也将来临,有深刻的意蕴,并且把漫天飞舞的雪花比作满天的柳絮飘飞,意境很美。所以此喻有意蕴,而比作盐则没有。

  五、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自圆其说即可。胡儿将飞雪比作撒盐,谢道�将飞雪比作柳絮,那么同学们觉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像什么呢?

  同学们也可以试着写成诗句哦。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雪的诗句,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六、熟读成诵、快速记忆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想象背诵法背诵课文。背诵有两个明显的功能:一、能帮助深入理解内容;二、能提高阅读翻译的效果。因此学*文言文最好熟读到背诵,这对文言文阅读翻译理解的益处颇大。背诵文言文不等于死读硬背,而应讲求方法,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结合投影想象画面背诵文章。

  七、布置作业,开拓视野

  你知道今天的课堂上涌现了一批聪颖机智的同学。但是你知道七岁的王戎为什么在大家竞相摘吃李子时而他却不为所动吗?你知道十岁的孔文举面对别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如何机智应答的吗?请走进《世说新语》!走进古诗文!

  教学反思

  对于初一的新生而言,刚接触文言文,积累字词是关键,讲解可以帮组学生积累,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很重要。这节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阅读方式比较单一,文言字词的讲解不是很透彻。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会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要更加仔细的研读文本,设法对文本进行再创造,发掘文本中有价值的成分。

  《咏雪》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学*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活动6【练*】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

  《咏雪》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工具书,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2、引导学生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3、理解、体会古人的某种家庭和亲情观念。

  4、学*古人机警,诚实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2、学*摩景状物、刻画人物的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2、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3、教师提问: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学生自由回答:像杨絮、梅花

  4、教师提问: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吗?

  二、分析题目,了解书目

  1、请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著,主要记叙从东汉到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示范朗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1、思考: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內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2、展示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质疑。

  3、教师提问: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教师提问:请大家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学生回答,学生展示咏雪的名句,拓展思维。

  投影展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六、运用比喻,想象写作

  教师提问: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美妙————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学生回答:外形要相似;神态要相像;比喻要贴切等。

  教师总结:有形似到神似

  尝试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请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仿写示例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接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

  七、教师小结,作业布置

  全文以寥寥数笔,就将当时的环境和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能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使用一些非常形象的比喻,凝练生动的语言,点出了人物、环境的特点,使之跃然纸上。

  布置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得意境

  教学反思

  我们觉得这两则短文文字浅显易懂,对学生来讲,似乎并非如此,毕竟文言文基础差,再结合课文注释的基础上,学生还是无法通过自主或合作学*来解决文言问题,最后还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完成文意理解。

  《咏雪》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成果。

  (六)板书:

  《咏雪》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如

  四、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期*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教师小结

  学*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咏雪》教学设计 6

  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学*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发挥想象,写出一两句形容雪的比喻句。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句子写在书上。

  2、例:1、雪如花瓣在空中翩翩起舞。 2、鹅毛大雪,漫天飞舞。 2、列举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比喻形象

  3

  ——李白《北风行》撒盐柳絮大笑乐

  《咏雪》教学设计 7

  一、导入:

  大家读过《乌衣巷》这首诗吗?唐代诗人刘禹锡站立秦淮河边,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由此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其中提到谢家,你们知道谢家出了哪些明星人物吗?东晋政治家谢安,淝水之战的主帅谢玄,谢玄之孙——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之侄,被李白看重的“中间小谢又清发”的谢朓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人才济济的明星家庭中发生的小故事——《咏雪》。

  二、预*检测

  1、关于《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知多少?请介绍的同学在黑板上写出关键词。

  (2)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美学家李泽厚将魏晋时期的特征概括为“魏晋风度”,那这些风流“名士”们会有怎样的风度呢?

  2、请同学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3、读得对不对呢?请根据范读进行自我检测。

  4、齐读课文。

  三、疏通课文

  1、给大家5分钟时间独立翻译课文,重点弄清划横线的词语解释。

  2、翻译过程中有问题的同学向组内同学寻求帮助。

  3、疏通文意检测,小组间比一比,请出小组代言人,一人一词解释,看哪个组的正确率高。

  4、再请两个组比一比,看哪个组的代言人翻译的句子更好。(其他组的同学当评委)

  5、全班一起口头翻译课文。注意用词准确,句意完整。(自我纠正与老师纠正兼用)

  四、初背课文

  请大家根据译文尝试背一背课文吧。

  五、感知课文

  现在要考考大家,通过翻译课文,看看你们到底弄懂了这个故事没有。请用原文字词齐声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六、比较赏析

  1、在讲论文义的时候,因风雪骤起,谢太傅临时起意考察孩子们的学艺,胡儿和无奕也是灵机一动,随口而出,事前并无准备。那么你们认为,把雪比作盐和柳絮,到底哪一个更好呢?

  2、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回到文中来,文末为什么要详细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由此可见编者的态度是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的。)

  3、宋代诗人蒲寿宬(音同“成”)曾赞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可见其钟爱之深。那么这个比喻究竟妙在何处?

  柳絮因风起:飞扬之态(盐过细而无形了)、轻盈之雅(盐虽轻却太俗)、文学之韵(诗文中常见柳树之姿,折柳之情,却无从寻到赞美盐的词句)。简简单单几个字就从形、神、韵三个层面展现了雪的美态。

  七、拓展延伸

  而此时的谢道韫还是垂髫总角之年,却又如此灵性。曹雪芹在《红楼梦》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就曾用“咏絮才”来称赞两位佳丽的才情出众。

  老师也读到一篇有趣的人物传记散文,想要与大家分享。《谢道韫:她身后,众神喧哗》。读后感:女人走出闺房,与男子侃侃而辩;义正词严,敌将手下全身而退;素颜素服,坦然待客,赢得异性敬服……谢道韫一反封建社会女性保守刻板的印象,展现出洒脱不群的个性风采。这也是《世说新语》令今天的读者耳目一新之所在。它主要记载了汉末年到东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个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和风气。

  八、意在言外

  你从《咏雪》这个故事中感受谢家哪些特点?

  九、课外作业

  1、认真背诵课文并默写一次;

  2、认真预*《陈太丘与友期》。

  3、读一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了解那个鲜活的时代和鲜活的人。

  《咏雪》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教学重难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同桌口头互译。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地点:家里人物:谢太傅、儿女们事件:与儿女讲论文义

  提问:家庭聚会的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四、问题探究

  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谢太傅更倾向哪个?编者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谢太傅倾向于谢道韫的比喻。在谢道韫回答之后,“公大笑乐”。

  编者也倾向于后者。从最后一句话“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看出,编者很正式地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他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补充谢道韫的相关知识)

  2、合作讨论:两个比喻你觉得哪一个更好呢?

  明确:“撒盐空中”——盐的颜色与下落之态都跟雪接*,比喻很恰当,但是,仅有物象而无意蕴;

  “柳絮因风起”——不仅比喻贴切,表现出雪的轻盈之态,既有美的意象,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更深刻。形、神、韵兼备。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五、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讲论文义欣然撒盐柳絮大笑乐

  板书:咏雪

  盐:色、形

  柳絮:色、意境(春意)

  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咏雪》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1.正确读、译、背全文;

2.正确把握课文内容和主旨;

3.掌握课后练*并适当延伸。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设计二次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一篇课文《咏雪》(板书)

二、直接揭示目标

每一堂课都应有学*的的追求,这堂课,我们追求两点:

1、正确读、译、背课文;

2、正确把握课文内容与主旨。

三、阅读、翻译课文

1、出示第一个学*指导题:请大家自学课文,借助文下注释,积极完成:(1)正确朗读课文;(2)正确译讲课文。遇到问题,圈出,自己努力解决。10分钟后展示自己的学*成果。

2、学生自由、自主、直觉地做学*指导题。教师巡视。

3、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同桌之间互相解决。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性的问题,适时板书(副板书)。

四、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1、出示第二个学*指导题:请大家继续读课文,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下列问题:

(1)请画出并熟记文中咏雪的句子;

(2)"公大笑乐"有何深意?

(3)课文最后一句能否删去?

(4)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

10分钟后,比谁分析正确,理解到位。

2、学生根据课**学*指导课。教师巡视。

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同学之间互相解决;

第二步,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共性问题,适时并板书。

五、当场练*

1、出示训练题

(1)分层练*

①翻译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

的含义与今天又什么不同?

③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④王夫人与顾家妇

谢遏①绝重其姊②;张玄③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④;顾家妇⑤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注释】谢遏:即谢玄。②其姊:指谢道韫。下文"王夫人"也是指她。③张玄:又作张玄之,籍贯不详,字祖希,曾任吏部尚书、冠军将军、吴兴太守。④林下风气:竹林七贤的风范。⑤顾家妇:张玄之妹嫁顾氏,所以称顾家妇。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备注

作业或活动设计:

板书设计:咏雪

撒盐空中

大雪纷纷观察细致

柳絮因风起教学反思:初次尝试使用洋思教学模式,由于对各个教学细节不是很熟悉,导致时间分配不当,以致拖课。另外关于课文内容与主旨的理解有点勉强,当堂训练的A层次同学de课外适当拓展也没有完成。原因是教师的引导不过娴熟,练*设计不过科学造成的。

寻梦

开始

  《咏雪》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期*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7)

——aoe教学设计(精选10篇)

  aoe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学会aoe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里写aoe。

  教学重点:

  a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

  教学难点:

  aoe的第二声、第三声的读音。

  教学准备:

  拼音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观察画面,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体会画中的美。

  2、讲故事,激发兴趣。

  二、学*单韵母a

  1、出示拼音卡,看卡片上的图说话,引出单韵母a。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

  3、学生以各种方式练*发音,体会发音要领。(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编顺口溜读)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我们在什么时候会发出a的音?

  5、再次看图,观察图画中哪儿像a的形?教儿歌,记忆音和形。

  6、教师讲解a笔画笔顺: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7、认识四线格,观察老师将a写在哪里?

  8、学生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学*a的四个声调

  1、看插图,说说汽车是怎么走的。

  2、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学*:一声*,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比较汽车走法和a的四声哪些地方相像。

  4、练读四声:

  师范读,配合手势读,编儿歌练读。

  5、做游戏区分a的四声,重点区分二、三声。

  6、学*动用,体会读音。

  四、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游戏复*a的四个声调

  1、变序读a的四声,学生用手势比调号。

  2、看谁反应快:变序读a的四声,学生找相应的卡片。

  二、学*o和e

  1、看图读准oe的音(教学方法同a)

  2、认清字形,再次看图,从图中找出与oe相*的地方,编顺口溜。

  3、鼓励学生自主学*,找一找oe的家在哪儿?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要领,重点指导书写e。

  5、学生练*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联系生活实际,寻找oe四声,并出示四声调卡片,同桌试读oe的四声。

  7、采用各种形式练读oe的四声:

  顺序读,变序读。

  二三声对比读。

  男女生对读等。

  8、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oe组词。

  三、拓展练*

  你能用上aoe这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和课本中的插图编一个好听的顺口溜吗?

  aoe教学设计 2

  教学目的:

  1、学会3个单韵母 a o e 能认识并读准音,认清形,按笔画描红。

  2、学会看笔顺符号,认识和学*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教学重点:读准音,在格子里写正确。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多媒体小推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今天就开始学*。

  二、指导看图

  1、出示图:图上画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早晨,太阳出来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路旁的白鹅哦哦叫,大公鸡哦哦啼,好象在向他们问好。)

  2、总结图意大公鸡哦哦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哦哦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3、出示 a o e 卡片。

  三、学* a o e 的音和形

  1、学* a 读音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型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读。

  2、学* o e 的读音同样先示范,再请学生读,同桌看口型,正别。

  3、开火车顺着读,请小老师带着读。

  4、总结张大嘴巴 a a a,圆圆嘴巴 o o o,扁扁嘴巴 e e e。a 像阿姨的脸,一撇是阿姨的头发 o 像什么?(嘴巴,气球……)e 是大白鹅上半身加翅膀的样子。

  四、学*规范书写

  挂四线格黑板。

  1、认识四线格有四条线,分上格,中格,下格,读。

  2、提示:每个字母都有笔顺,书上怎样写的?看书。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再临写同样学写 o e。

  4、在格子里写(**格)

  5、检查,评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 a o e,知道了他们的读音和写法,同学们要多加练*。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单韵母?抽读 a o e 卡片。

  二、学* a o e 的四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四个声调,它们好象四个兄弟,名字,长相,都不同,我们来认识他们。

  2、板书 —/v\它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念读。

  3、学*读法:

  ⑴ 先看书上的图,最下面画了什么啊,小兔骑车,小兔直走第一声,小兔上坡第二声,小兔拐弯第三声,小兔下第四声。

  ⑵ 学* a 的四声教师范读,边读边做手势,学生跟着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⑶ 学* o e 的四声同样方法学*,可放手让学生多来带读,开火车带读。

  ⑷ 看图,听音体会阿姨的 a 是第几声?

  ⑸ 大白鹅的 e 是第几声?

  三、巩固练*

  1、抽读 a o e 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说第几声

  3、读读语境歌

  四、作业

  五、抄写 a o e 并加声调

  aoe教学设计 3

  一、学儿歌,明确学*目的

  读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学*生字需要它,教我说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二、看图讲故事,激发学*兴趣

  见资料袋。

  三、学*单韵母 a

  1、看图说话,教师适时指点学生说话中“啊”的发音。引出单韵母 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 a 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

  3、引导学生看看图和“a”,说说发现了什么。借助小女孩的头部形状记忆 a 的形。教儿歌,记忆 �� 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 a 的发音。

  四、学*单韵母 o

  方法同上。

  五、学*单韵母 e

  方法同上。

  六、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格。

  2、教师示范,讲清 a、o、e 的笔画笔顺及占格位置:

  学生练*书写字母。

  七、学*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配合手势和儿歌学*:

  “-”一声*,“/”二声扬,“v”三声拐弯,“\”四声降。

  2、练*读 a、o、e 的四声:

  ⑴ 顺序读,变序读。

  ⑵ 二、三声对比读:

  á―ǎ ó―ǒ é―ě

  ⑶ 联系日常生活,用带调的 a、o、e 组词。

  aoe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学会3个单韵母 a o e 能认识并读准音,认清形,按笔画描红。

  2、学会看笔顺符号,认识和学*使用汉语拼音四线格。

  教学重点:读准音,在格子里写正确。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多媒体小推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今天就开始学*。

  二、指导看图

  1、出示图:图上画的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早晨,太阳出来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路旁的白鹅哦哦叫,大公鸡哦哦啼,好象在向他们问好。)

  2、总结图意大公鸡哦哦啼,阿姨带我到村西,小白鹅哦哦叫,连声问我早上好。

  3、出示 a o e 卡片。

  三、学* a o e 的音和形

  1、学* a 读音师范读,指导学生观察口型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读。

  2、学* o e 的读音同样先示范,再请学生读,同桌看口型,正别。

  3、开火车顺着读,请小老师带着读。

  4、总结张大嘴巴 a a a,圆圆嘴巴 o o o,扁扁嘴巴 e e e。a 像阿姨的脸,一撇是阿姨的头发 o 像什么?(嘴巴,气球……)e 是大白鹅上半身加翅膀的样子。

  四、学*规范书写

  挂四线格黑板。

  1、认识四线格有四条线,分上格,中格,下格,读。

  2、提示:每个字母都有笔顺,书上怎样写的?看书。

  3、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再临写同样学写 o e。

  4、在格子里写(**格)

  5、检查,评比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 a o e,知道了他们的读音和写法,同学们要多加练*。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单韵母?抽读 a o e 卡片。

  二、学* a o e 的四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四个声调,它们好象四个兄弟,名字,长相,都不同,我们来认识他们。

  2、板书 —/v\它们分别是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念读。

  3、学*读法:

  (1) 先看书上的图,最下面画了什么啊,小兔骑车,小兔直走第一声,小兔上坡第二声,小兔拐弯第三声,小兔下第四声。

  (2) 学* a 的四声教师范读,边读边做手势,学生跟着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打乱顺序读,齐读。

  (3) 学* o e 的四声同样方法学*,可放手让学生多来带读,开火车带读。

  (4) 看图,听音体会阿姨的 a 是第几声?

  (5) 大白鹅的 e 是第几声?

  三、巩固练*

  1、抽读 a o e 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说第几声

  3、读读语境歌

  四、作业

  五、抄写 a o e 并加声调

  aoe教学设计 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我们应努力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努力创造出有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始终保持学*的热情,在各种情境中快乐地学*拼音,享受拼音。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教师)

  2.拼音卡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

  2.过渡:汉语拼音?、o、e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欢乐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1.学*?。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

  (4)学生练*用?说一句话。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

  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在四线格的位置。

  (2)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在书上第21页描红,看谁写得好。

  3.学*o。

  过渡: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的字母o的发音。w W w .x K b 1.c o M

  (2)出示卡片,学*o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发音;学生练*发音。)

  (3)学生自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

  (4)学生用o练*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形的?(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

  (6)指导书写:小朋友们,o像一个圆,要写得均匀,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学*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

  (1)课件出示大白鹅:

  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我们要学*的字母e。

  (2)学*e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

  (3)学*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嘴巴扁扁eee。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倒影。)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5)指导书写: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e只有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学*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o、e、b、m、d、n等字母,找到今天所学的字母,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新课 标 第 一 网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4.角色扮演(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一天清晨,大公鸡喔喔地叫了,发音o;小女孩听到了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来到草坪上,开始发音练*,发音?;你看她多勤奋啊,她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发音e。他们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编顺口溜、练*说话,游戏,在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o、e,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还特别爱美呢,喜欢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戴帽子的它们吧。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设计意图:在趣味谈话中,总结本课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引出下节课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课时

  一、复*字母,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了几个单韵母,谁还记得?(指名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记得,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2.抽读?、o、e卡片。指名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

  3.看口形猜单韵母。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5.教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并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字母。

  设计意图:复*巩固上节课内容,唤醒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

  二、结合儿歌,学*四声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下一轮的“魔法”活动。

  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并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的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的表示第三声,标“”的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一声*,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学*?的四声。

  (1)出示课件小白兔开车图讲述:“汽车*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2)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4)教师教儿歌:一声高高*又*,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5)学生自由练读?的四个声调。

  (6)教师指生读?的四个声调。重点练读?的二声和三声。

  (7)打乱四声顺序练*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

  4.学*o的四声。

  (1)师:o和?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多媒体课件出示:ō、ó、ǒ、ò,教师提问:谁能像读?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学生练*。

  (3)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学生练*读o的四声。

  (4)多媒体课件出示o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5.学*e的四声。

  (1)出示课件:新朋友e也有四个兄弟,它们也想跟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欢迎吗?

  (2)学生自主学*e的四声:ē、é、ě、è。

  (3)小组合作学*,组内齐读,组长抽读。

  (4)教师指学生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5)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e组词: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6)多媒体课件出示e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6.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ò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w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w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

  设计意图:结合小兔开车图学*?、o、e的四个声调,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读准?、o、e的四个声调,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拼音学*能力。

  三、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1.抽读?a、o、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4.看屏幕开火车读。(屏幕显示:带调的?、o、e共12个字母随机逐个闪烁,轮到的同学就读那个闪烁的带调单韵母。)

  5.同桌互读。

  (1)小朋友。请拿出我们制作的单韵母卡,同桌互相认读。

  (2)请两对小朋友上讲台前试试互相认读。

  6.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7.抄写?、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4个o、4个e。

  设计意图:运用抽读、指读,同桌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反复练*?、o、e的四个声调,使学生掌握了?、o、e的四个声调的读法,为以后的拼音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2.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新课 标 第 一 网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开学第一课的拼音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的欲望。

  教学反思:

  1.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的音。张大嘴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得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的字形记忆。

  2.重视起始教学,培养良好的学**惯。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用动作表演记忆,使学*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

  4.练*四声时将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坚持反复有序的练*及循序渐进的复*。

  aoe教学设计 6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学*�� o e 3个单韵母,能够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ˉ�@ˇ�A”4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 o e的四声。

  3、认识和学*使用汉语拼音拼音四线格。

  重点难点:

  1、�� o e 的正确发音,o和e读音的比较。

  2、�� o e的四声读法。

  课前准备:

  彩色挂图、�� o e的四声卡片、画有四线格和描红笔顺的小黑板,学生各带小镜子一面。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开始学*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由好多字母组成的。同学们在学汉字之前,必须先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可以帮助我们识字读书说普通话,用处可大呢。

  2、教说儿歌:汉语拼音用处大,识字读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一起学好它。

  二、学*单韵母�� o e

  1、出示挂图,指导观察、说话。

  (1)看图,说图意。

  这幅图画了什么?(小学生、阿姨、白鹅、大公鸡?)表示什么意思?她看见了正去买菜的阿姨,会什么呀?(阿姨早)你看小学生多有礼貌呀!

  (2)总结图意,儿歌:公鸡喔喔蹄,白鹅呃呃叫。小学生,学校,见了阿姨问声早(先后出示oe�豢ㄆ�,排列成��oe的顺序)。

  2、学*��oe的音和形。

  (1)学*�坏亩烈簟�

  ①教师范读,指导学观察口形,听准读音,体会发音方法,自行试读。

  ②指名试读,正音,分组读,齐读.

  (2)依次分别学o和e的读音,方法同上。

  (3)各人照小镜子自读o和e的读音,方法同上.

  (4)指名读aoe,顺着读一遍,到着读一遍.分组读,齐读,在顺着、倒着读一遍.

  (5)指名读aoe的发音方法.教儿歌: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唇ooo,裂开嘴角eee.

  (6)利用插图,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①看插图,想想怎样识记aoe的读音和形体.

  ②指名说说你是怎样用插图来帮助识记aoe的音和形.

  (7) 思考、表达: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记aoe的音和形的?(可自由发言)

  3、小结谈话:都是单韵母.(领说“单韵母”三遍)单韵母共有6个,今天先学这3个.

  4、巩固练*

  (1)出示字母卡片,学生顺着读两边,在打乱顺序反复抽读几遍.

  (2)指名读,“开火车” 读,每人至少读两次.

  5、指导书写.挂出四线格小黑板.

  (1)认识四线格:四线格从上到下有四条横线,形成三格,分别成为上格、中格、下格.

  (2)教师在小黑板四线格红色字母上依次用粉笔范写,一边写、一边交代笔形笔顺,让学生看清

  楚,在知道他们在书上第7页下部四线格里练*用黑笔描红各两遍.

  三、作业

  1、自己认读aoe卡片.

  2、练*在四线格描红本上写aoe各一行.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aoe卡片.

  二、学*aoe的四声

  1、认识声调符号和4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声调.他好像4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同.

  (2)板书“ˉ�@ˇ�A”:.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表写在字母的上端.标“-”表示第一声,标“�@”的表示第二声,标“ˇ”的表示第四声.标“�A”的表示第四声.智者声调符号分别玲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2、学*aoe的四声读法.

  (1)出示:āáǎà

  教读单韵母a的四声,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2)根据第7页下方的四声示意图,讲述四声的实际读法:

  第一声要读得高而*;

  第二声开始读时不高不第,接着立即升高;第三声读时要先降低后升高;第四声读时要先高后降.教儿歌:一声高高*又*,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3)各人练读�坏乃纳�。

  (4)指名读�坏乃纳�,正音。

  (5)分组读,齐读。

  (6)出示:ōóǒòē?ěa

  仿照上面教�坏乃纳�的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正音,分组读,齐读,学*o和e的四声。

  (7)出示:áó?ǎǒěàòa (范读、练读)

  3、看挂图,体会四声意义。

  三、巩固练* ☆教学调整☆

  aoe教学设计 7

  一、教材解读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a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o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a、o、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a、o、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a、o、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要求

  1、学会a、o、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知道单韵母有4个声调,认识声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a、o、e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使用四线格。

  三、教学准备

  配合学*a、o、e发音的录音带;a、o、e及带声调a、o、e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a、o、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二)认识声调符号,学*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a、o、e的发音方法和韵母带调一口呼是重点。

  (二)读准韵母的二声和三声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目的,激发学*兴趣

  1、给同学们读一个小故事,喜欢吗?教师先读一个带有注音的有趣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学会汉语拼音自己就能阅读注音读物了,以后学*、学*普通话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借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教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生字需要它,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3、看图讲故事(依据课本插图教师编讲),激发学*兴趣。

  (二)学*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教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能变动。

  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学生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读准a的音;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张大嘴巴aaa。

  3、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教儿歌,帮助学生记忆a的音和形。

  4、学生反复练*发a的音。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开小火车,指名读)。

  (三)学*单韵母o(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o音时,讲要领,做示范。

  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发音方法,把喔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就能发出正确的字母音了。拢圆嘴巴o

  o

  o

  (四)学*单韵母e(方法同上)

  注意教发音时,讲要领,做示范。这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第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e。

  (五)小结

  教给学生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

  o

  o,嘴巴扁小e

  ee。要告诉学生发单韵母a、o、e时,口形不能变动。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a和e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找出图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2、跟着老师读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3、?跟着老师读一读,说一说。

  (六)学*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配合手势和儿歌学*。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ˇ是第三声,是第四声一声*,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看图上小汽车的走势,汽车*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2、练*读a、o、e的四声。

  (1)顺序读,变序读。

  (2)二、三声对比读。

  áǎ

  óǒ

  éě

  (3)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a、o、e组词。

  ā阿姨好!

  á啊!你说什么?

  ǎ啊?这是怎么回事?

  à啊,伟大的祖国!

  ō噢,我懂了。ó哦,是这样吗?

  ò哦!我明白了。

  é

  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七)巩固练*。

  1.教师领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

  2.让学生读卡片上不带调韵母,说字母形状。

  3.读带调韵母,自读,指名读。

  (八)小结:我们今天学会了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认清了字母形,掌握了四个声调。

  (九)游戏巩固;

  1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a,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2教师示范说:小朋友好!我是a!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下面的小朋友都大声地说:a,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接下来就到o和e上台介绍自己。这样每个小朋友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课下也可以叫拼音字母名字。

  (十)课堂总结:表扬本课表现好的同学

  (十一)家庭作业

  请同学们回到家里让家长和你一起做拼音头饰。头饰上写上老师给你起的一拼音字母名字。其他同学也可以做,但是名字以后老师在给你起.

  回家后,你就是你家里的小老师,教他们你今天学的内容,用今天老师给同学起名字的方法给他们起名字.

  教后记

  给学生起字母名字,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记住aoe这三个字母,而且还得到了一次口语交际训练。以后每一课的教学都有起字母名字这个环节,所以孩子们都盼着快点学新的字母,好轮到自己起字母名字。这样每个孩子既有中文名字,又都有自己的拼音字母名字,他们觉得很高兴。这个字母名字就一直跟随他们。这种并非刻意去记忆但却很有意思的内容学生反而记得牢,也许有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自己以及同学的字母名字。

  让每个字母都走到孩子们的身边为了让每个字母能真正走到孩子们的身边,我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拼音头饰。每个头饰上都写有一个明显的字母,那就是孩子们的拼音字母名字。每个头饰做得很有特色,各不相同,孩子很喜欢。我让孩子戴着拼音头饰在课间玩耍时注意观察所看到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并记住对方的拼音名字。上课时孩子又戴着头饰来学*和做游戏。

  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语言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因此将拼音教学生活化,让每个字母都能派上用场,能使学生更熟悉更容易记住拼音这套工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复*巩固a、o、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字母形及声调。

  (二)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书写a、o、e三个单韵母的正确笔顺。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左半圆,竖右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巩固练*a、o、e四个声调的练*。

  (二)学会书写a、o、e三个字母。

  三、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a、o、e三个字母的读音及四个声调练*。自愿戴着拼音头饰在课间玩耍注意观察所看到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并记住对方的拼音名字。上课时孩子又戴着头饰来学*和做游戏。(读书,读卡片,自读,指名读,同桌互相读)书写指导

  四线三格记心间,拼音字母住里边。

  声调、圆点写上格,胳膊长了住上格,

  尾巴长了住下格,其它部分在中格。

  中格一定要饱满,上格、下格空一点儿,

  书写规则记心间,拼音才能写规范。

  (二)教写a、o、e三个单韵母。

  1.认识四线(从上到下)三格(上、中、下)。

  2.拼音字母由基本笔画组成的,在四线格中,要按一定的规格书写。在写字母前,先学本课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名称。左半圆,竖右弯。

  3.教学生书写。

  (1)a**格,两笔写成,笔顺是:先写,从第二线下一点儿的地方起笔向左贴上第二线写半圆,下面贴上第三线,到第三线上一点儿的地方收笔,充满中格。第二笔,从第二线挨着左半圆的起点起笔向下写竖,与左半圆下方相接后向右弯。

  教师写一个完整字母作示范后,再一笔一笔带写一个字头。

  (2)教写o,让学生看书上范字字帖后,分几步教写。

  ①这个单韵母念什么?

  ②在四线格中占什么位置?

  ③应该怎样写?由几笔组成?(由左上起笔一笔写成个圆,充满中格)

  (3)教写e。

  教写提问同o,从里边起笔写横,再向左写半圆。

  △课间休息。

  (三)巩固练*。

  1.用拼音卡片复*三个单韵母读音及带调韵母读音

  2.读书,教师范读后,让学生练*读,可先带领学生找到书上的字母位置,明确读书顺序,自读,再指名读。

  (四)小结:我们今天学*了单韵母a、o、e的写法,最后读了书。

  (五)作业

  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aoe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 a、o、e 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 a、o、e 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韵母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2、掌握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教学难点】

  1、能正确书写3个单韵母。

  2、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

  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学*汉语拼音了,在拼音王国里你们将认识许许多多的拼音朋友。你们高兴吗?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普通话,读注音读物,是我们学*的好助手。你们想不想学好它呀?要想学好汉语拼音,你们上课就要积极动脑筋,专心听讲才行呢!请你们跟读读这首小儿歌:“学*拼音用处大,读书识字要*它,帮我学好普通话,看谁学得顶呱呱!”这节课我们先认识3个朋友“a o e”。

  二、学*3个单韵母的音形

  学*单韵母“a”:

  1、出示 a 的图片:

  ⑴ 问:图上画的是谁?她们在干什么?你们让医生看过嗓子吗?会发出什么声音?

  ⑵ 讲:你们看医生在给小女孩看嗓子,小女孩同样也发出“啊”的声音。这个“啊”就是字母“a”的读音。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自己试试?

  ⑶ 教师范读“a”。

  ⑷ 学生练读“a”。

  2、学*“a”的形:

  ⑴ 问:小女孩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她头后梳的是什么小辫子?比较一下与“a”的什么地方相似?

  ⑵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

  ⑶ 学记忆小儿歌:圆圆脸蛋翘小辫,张大嘴巴“aaa”。

  学*单韵母“o”:

  1、出示“o”图片:

  ⑴ 观察后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⑵ 讲:发出“窝窝”的声音,发音时嘴角隆圆,大小适中,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

  ⑶ 教师范读。

  ⑷ 学生体会读。

  2、学*“o”的形:

  学儿歌:太阳出来红通通,公鸡一叫“ooo”。

  学*单韵母“e”:

  1、出示“e”的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⑴ 师讲:大白鹅的“鹅”*读就是“e”,发音是把嘴角向两边裂开。

  ⑵ 教师范读。

  ⑶ 学生体会读。

  2、学*“e”的形:

  ⑴ 怎么记“e”的形呀?

  ⑵ 大家看图:(教师出示卡片“e”)与图中的哪一部分很相似?

  ⑶ 读儿歌:清清池水一只鹅,水中倒影“eee”。

  三、书写3个单韵母

  1、认识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

  2、同学们看一看汉语拼音“a、o、e”占什么格?

  3、我们先看着字母“a”是怎么写的?

  ⑴ 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先写哪一笔,再写哪一笔,几笔写完的?

  ⑵ 请学说一说。

  ⑶ 看清楚了吗?拿出小铅笔跟老师一起写一个“a”,找到中格先写左半圆,再写竖右弯。

  ⑷ 学生练*书写“a”。

  4、指导书写“o”:

  ⑴ 老师书写,请大家注意“o”是从哪起笔的?几笔写成的?

  ⑵ 请学生说一说。

  ⑶ 教师边写边讲:“o”是一笔写成的,从左上起笔,注意要写圆。

  ⑷ 学生练*书写“o”。

  5、指导书写“e”:

  ⑴ 老师演示书写过程:大家注意“e”是怎样写的?

  ⑵ 说一说。

  ⑶ 教师过写边讲:“e”是一笔写成,**格,从中格的中间起笔,先写一短横,接着连写半圆。

  ⑷ 学生先书空再动笔写

  注意:学生书写时,老师行间巡视,具体指导,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四、巩固练*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读一读。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接着学*“a、o、e”的四声,先请同学读卡片。

  二、复*三个单韵母“a、o、e”

  三、学*字母四声

  1、师讲:“a、o、e”发音时,声音颤动,很有气派,音在口腔中畅通无阻声音响亮。因此“a、o、e”承担着一个特殊的任务,担当了声调高低变化的任务。

  2、指导学生看声调示意图,认识四个声调。第一声:汽车*走。第二声:汽车上坡。第三声:汽车上坡又下坡。第四声:汽车下坡。

  3、学*“a”的四声:

  ⑴ 师讲:拼音字母 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头上。

  ⑵ 板书:“ā á ǎ à”教师边用手势表示四个调号边按顺序读四个声调,以显示调号与声调的关系,速度要慢,读二声、三声有困难,教师要做好范读,帮助学生掌握调号,读准声调。

  ⑶ 学生按顺序学读四声,读音要准。

  ⑷ 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⑸ 顺口溜:一声一横道,二声往上挑,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掉。

  ⑹ 打乱四声顺序练*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声母。

  4、学*“o”的四声:

  ⑴ 师讲:“o”和“a”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⑵ 出示:“ō ó ǒ ò” 问:谁能像读“a”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教师纠正后,再练*读四声。

  ⑶ 打乱顺序读。

  5、学*“e”的四声,学生练*的方法同上。

  6、打乱顺序读“a、o、e”的四声。

  〖板书设计〗

  ā á ǎ à ō ó ǒ ò ē é ě è

  第三课时

  1、巩固复*

  2、看卡片读“a、o、e”的四声。互相读、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

  3、书写3个单韵母各一行。老师行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4、指导学生练*抄写带调韵母。“一声”要从左往右写,“二声”从左斜下再往斜上挑,“三声”像个小对勾,“四声”从左上往右下降。

  5、学生在拼音本上练*抄写带调韵母。注意声调位置。

  6、学说儿歌:

  ⑴ 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单韵母。

  ⑵ 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

  ⑶ 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7、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a、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aoe教学设计 9

  1、ɑ o e

  中心备课人:董夏华备课时间:9月2号

  教材分析: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ɑ、 o 、e,配有一幅图画。

  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ɑ的音,小女孩的头部和小辫子构成的图形提示ɑ的形。一只公鸡正在打鸣,公鸡打鸣的声音“喔”提示ɑ的音。一只鹅在水上游,“鹅”提示e的读音,鹅在水中的倒影提示e的形。

  第二部分是声调符号和ɑ、 o 、e三个单韵母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ɑ、 o 、e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ɑ、 o 、e的发音和韵母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e的发音及

  a、o、e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刚入学,但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拼音及基础。教学a、o、e的发音,可以从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入手。利用插图学*a、o、e的读音。教师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在学生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反复练读。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如,“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ɑ o e,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ɑ o e的四声。

  3.认识汉语拼音四线格并学*使用。

  教学重难点:

  1.掌握ɑ o e的正确发音,ɑ和e读音的比较。

  2.熟练读出ɑ o e的四声。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单韵母的教学准备彩图和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ɑ o 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音,认清字母形。 认识声调符号,学*ɑ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已经是一年级小学生了。每天到学校读书识字学本领,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学好了汉语拼音就能识很多字,读很多书,学很多本领。

  (二)出示幻灯片

  1.请小朋友看电视,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茂密丛中有几座房,青草河边一条溪水在流淌,对岸有只大公鸡,喔喔喔喔大声啼,叫醒了小姑娘,她在河边啊啊啊地练唱;叫醒了大白鹅,它在河里快乐地游泳;叫醒了小鸭子,它在水里愉快地戏耍。)

  2.总结图意,教儿歌:公鸡喔喔啼,白鹅呃呃叫。小姑娘,啊啊啊,她在河边练歌唱。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第一课ɑ o e。

  二、学*字母ɑ o e

  (一)学*ɑ o e的读音

  1.出示“ɑ”卡片,师讲解发音要领:发音时把嘴张大,舌头不动,舌面中间微微隆起,唇不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出示“o”卡片,师: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教师范读o,再指名读。

  3.出示“e”卡片,师:把“鹅”的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学生学读e,再练读。

  (二)利用插图,识记ɑ o e的形

  1.教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

  张大嘴巴ɑ ɑ ɑ。

  太阳出来红彤彤,

  公鸡啼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像个e

  学生可边读边表演记忆字母的形。

  2.指名说说怎样用插图来帮助识记ɑ o e的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3.认识汉语拼音本的四线三格并指导书写。

  (1)认识四线三格

  小朋友,学*汉语拼音不但要会念,还要会写。

  出示四线格,小朋友,这叫四线格,这四根线构成了3格。最底下的是下格,向上第二层是中格,最上面的是上格。 单韵母ɑ、o、e喜欢住在中格。

  师讲解:ɑ是两笔完成,要连起来写在中格。先写左半圆,再把竖弯写在右边,书写时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2个字母。

  师讲解:o的笔顺是从上起笔,一笔写成,**格。

  师讲解e的笔顺是一笔连写,**格。(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才匀称。)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式、笔顺和坐姿。

  三、巩固练*

  1.黑板指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

  3.看书上字母的位置,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4.在四线格描红本上练*写ɑ o e各一行。

  板书设计:

  ɑoe

  第二课时总课时

  教学目标:

  1、

  2、 复*巩固ɑ o e三个单韵母的读音、字母形及声调。 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学*书写ɑ o e的正确笔顺。认识拼音

  字母的基本笔画。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哪几个单韵母?

  2.抽读ɑ o e卡片。

  二、学*ɑ o e的'四声

  (一)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弟兄,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符号

  师讲述:这是用来表示4种声调的,标写在单韵母的上端。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三遍。

  3.写出ɑ o e的四声。

  (1)出示小兔骑摩托图,讲述四声的实际读法,教儿歌:

  一声高高*又*,

  二声就像上山坡,

  三声上坡又下坡,

  四声就像下山坡。

  (2)各人按老师所说要求练读ɑ的四声。

  (3)指名读ɑ的四声,正音。重点听读第二声第三声。

  (4)分组读

  (5)仿照上面教ɑ的四声的方法步骤,学读o e四声。教师正音,学生练读。指名再读,集体正音。

  三、巩固练*

  1.抽读ɑ o e的四声卡片。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指名学生说出是那个韵母第几声。

  3.看书上的情境图和表音表形图,练背语境儿歌,帮助记忆aoe四声读法。

  4.在四线格中把ɑ、o、e四声各写4个。

  板书设计:

  ɑ —— ā á ǎ à

  o —— ō ó ǒ

  e —— ē?

  ò ěa

  aoe教学设计 10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出示“热烈庆祝北京申奥成则”(背景是欢庆时放的礼花)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吗?(多媒体变换字儿楷书、宋体、仿宋、隶书、魏碑,使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你看它的形体多美呀!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文字,是现今世界仅有的方块字,找们的祖先自从发明汉字以来,把古老的文明和实践经验都记录下来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你们愿意读一读吗?有的小朋友为难了,那书中的字我也不认识呀!怎么去读呀?别急,智慧老人会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多媒体播放声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不要着急,你看这些汉字,给它们戴上小帽子(多媒体加拼音并闪烁拼音),你们就认识它们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用处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学*电脑打字呢!

  师:我们认识了汉语拼音,并知道了汉语拼音的用处,这节课,我们就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利用直观手段创设一个欢乐的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多媒体播放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新课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书上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的情景图。

  1、学*“o”:

  ⑴ 引导学生观察:

  这是什么季节?(夏季)从哪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树木长得那么绿,草地也是绿的,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吗?

  ⑵ (画面出示:公鸡慢慢走出来,站在石头上打鸣)师:这是夏天的什么时候呢?(夏天的早晨)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⑶ (引导学生探究公鸡打鸣声)大公鸡怎样打鸣呢?自己学一学。指名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短一点,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字母“o”的发音。

  音:出示卡片,讲解并范读。(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再短一点就是“o” 的读音)。学生齐读后指名读,并用“o”说句话。

  形:这个“o” 像什么?怎样记住它的形?

  (四人一组讨论)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母的形。

  写:① 介绍四线格:为了写好汉语拼音,我们首先要认识一下由四条线组成的四线格。(师板书,边介绍各部分名称)② 讲解“o”的位置;(写在四线格的中格)③ 讲笔顺并范写,生跟着书空;④ 先描写再独立写。

  过渡:(出示小女孩慢慢走出来的动画,并出示音符)小女孩听到大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走出家门来到草地上,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师:小女孩这么早起来练发音,她学*多么刻苦哇!(师指着小女孩发的“a”,说:这就是我们要学*拼音字母“a”)

  2、学*“a”:

  音:由小女孩的发音引出师讲解,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再响一些,就是“a” 的发音。

  ⑴ 学生试着发音。

  ⑵ 师正音,范读。

  ⑶ 生自由读。

  ⑷ 指名读。

  ⑸ 用“a”说句话。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巩固“a” 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形:① 同学们认真观察小女孩,看她哪部分与“a” 的形状有关系?(课件闪烁小女孩头与辫子的轮廊图)② 出示卡片,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a”?(四人一组讨论,)。

  写:① 多媒体出示,观察它在四线格中的位置;② 师讲解笔顺并范写,生书空;③ 生指导后独立写。

  过渡:小女孩悦耳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小动物(出示大白鹅在水中游戏的图)。问:这只动物是什么?

  3、学*“e”:

  音:① 由鹅引出“e” 的音,师讲解“e” 的读音。② 生试读→师正音、范读→自由读→齐读→指读。

  形:怎样记住“e”的形,师点击闪烁水中的倒影。生回答后,师引导还能怎样记住“e”。

  写:① 观察“e” 在四线格中的位置;② 师讲笔顺并板演,生书空;③ 生独立写。

  设计意图: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字母的发音,为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母的形。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 a 、o、e、b、m、d、n 等字母,会认的点击鼠标,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设计意图:设计此项练*,目的是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归纳总结,扩展练*

  1、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2、有兴趣的同学把书上的画用上今天所学的字母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8)

——周长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周长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理解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第一”观点的启蒙教育及热爱祖国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录像、投影片、3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在一端系上红、白小球体的绳子各一根。

  学具:圆、直尺、小绳。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认识圆的周长。

  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它的周长和边长有什么关系?

  (师出示正方形的图形。)

  学生指着图形回答上述问题。

  生: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图形,这四条边的长度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周长是边长的4倍。

  教师当场把这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再对折,以两条折线的交点为圆心画了一个最大的圆。提问:圆的周长指的是哪部分?谁能指一指。

  师:通过手摸正方形周长和圆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形的周长是由4条直直的线段组成的;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老师请同学们闭眼睛想象,圆的周长展开后会出现一个什么图形呢?

  老师一边显示图象一边讲述:

  以这点为圆心,以这条线段为半径画圆。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现在将圆的周长展开,请观察出现了什么情况。

  圆的周长展开后变成了一条线段。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认识了圆,知道了半径、直径和周长,学会了测量和计算圆的半径和直径,那么圆的周长能不能测量和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的周长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计算)

  【评:为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圆周长的计算,教师注意了必要的复*铺垫,并引导学生研究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这就为学*圆的周长计算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和心理上的准备。渗透了要求圆的周长也需从研究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入手】

  2、学*新知。

  (1)学生动手实验,测量圆的周长。

  全班同学分学*小组,分别测量手中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并报出测量后的数据。

  (学生测量圆的周长,并板书测量的结果。)

  师:你们是怎么测量出圆的周长的呢?

  生1: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圈,这一圈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师:你是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如果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圆形水池,让你测量它的周长,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圆形水池立起来滚动吗?

  (老师边说边做手势,同学们笑了。)

  生1:不能。

  师: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吗?

  生2:我用绳子在圆的周围绕一圈,再量一量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圆的周长。

  教师轻轻地拿起一端拴有小白球的线绳,在空中旋转,使小白球滑过的轨迹形成一个圆。

  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要想求这个圆的周长,你还能用绳子绕一圈吗?

  生2:(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不能了。

  师:看来用滚动的方法或是绕绳的方法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周长,但是实践证明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今天我们能来能探索一种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

  【评:从滚动圆测量、绕圆周测量,到空中的小球所经的轨迹画出的圆不好测量,不断的设疑、激疑,导出要探索一种求圆周长的规律,使学生感到很有必要,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根据实验结果,探索规律。

  教师将一端分别系上小球(一个白球、一个红球)的两条绳子同时在空中旋转,使两个小球经过的轨迹形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

  师:这两个圆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圆的周长长短不同。

  师:圆的周长由什么决定的呢?

  生:是由老师手上的那条绳子决定的。绳子短,周长短;绳子长,周长长。

  师:请认真观察,(教师再演示)这条绳子是这个圆的什么?

  生:是这个圆的半径。

  师:半径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周长又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半径和直径有关系。圆的周长和半径有关系,也就是和直径有关系。

  师: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同学们动手测量你手中那些圆的直径。

  (学生测量圆的直径)

  随着学生报数,教师板书:

  圆的周长圆的直径

  9厘米多一些3厘米

  31厘米多一些 10厘米

  47厘米多一些 15厘米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计算、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行间指导、集中发言)

  生1:我发现这个小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

  师:整3倍吗?

  生1:不,3倍多一些。

  生2:我发现第二个圆的周长里包含着3个直径的长度,还多一点。

  生3:我发现第三个圆的周长也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

  师:同学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滚动法验证:

  绳绕法验证:

  投影显示验证:

  直径:

  周长: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操作、计算所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是具有普遍性的。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到底多多少呢?第一个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呢?

  投影出示祖冲之的画像并配乐朗诵。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3。1415926---3。1415927倍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数值----圆周率。祖冲之的发现比外国科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一个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前苏联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教师很激动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今天正是走了一番当年科学家发现发明的道路,很有可能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努力吧,同学们!数学中还有许多未知项等待你们去发现、去探索。”

  教师继续讲到:刚才我们讲到了圆周率是什么?(引导学生看书)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三倍多一些,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

  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计算时根据需要取它的*似值。一般取两位小数:3。14。

  师:如果知道了圆的半径或直径,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这个字母公式会写吗?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看书)

  板书公式:C =πd

  C =2πr

  【评:首先通过教师演示揭示圆周长有的长些、有的短些,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测量、计算、讨论圆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充分感知,又反复加以验证,使学生对于圆周率的概念确信无疑。这一段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教学重点的突出。结合认识圆周率对于学生进行热爱中华民族的教育,也是恰到好处的】

  3、反馈练*、加深理解。

  请同学们把开始测量的三个圆的周长用公式准确计算出来。

  (学生计算)

  师:通过用测量、计算两种不同的方法算出圆周长,你有什么发现?

  生:计算比测量要准确、方便、迅速。

  (1)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单位:分米)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

  师:为什么题目中给的数据都是10,可计算出的圆周长却不同呢?

  生: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是10,但第一个图中的10表示直径,第二个图中的10表示半径。因此选择的计算公式就不同。给了直径,可直接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给了半径,就要先乘2,再和圆周率相乘,得出周长。

  【评:教师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给了两个数据,一个直径是10分米,一个半径是10分米,让学生计算后区分不同。这样可以弄清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揭示本质属性,能有效地促进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2)判断正误。(出示反馈卡)

  ① 圆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② 圆周率就是圆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 ()

  ③ C =2π r =πd()

  ④ 圆周率与直径的长短无关 ()

  ⑤ π> 3。14()

  ⑥ 半圆的周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一部分同学认为第⑥题是错误的。

  教师举起了表示半圆的模型,(如图)

  请判断失误的同学们亲自指一指半圆的周长。

  在操作中,同学们恍然大悟,发现半圆的周长

  比圆的周长的一半多了一条直径的长度。

  (3)抢答。直接说出各题的结果。(单位:厘米)

  ① d =1 C =

  ② r =5 C =

  ③ C =6。28d =r =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算出的答案)

  (4)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口述:在一个金色的秋天,我和同学们来到天坛公园秋游,一进门就看见一棵粗大的古树,我问大家: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当时张伟同学脱口而出:好办,把大树横着锯开,用直尺测量一下就可以了。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摇摇头,表示不赞赏。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张伟锯古树该罚款了。”

  教师补充了一句:“是啊,你们有什么比张伟更好的办法吗?”

  教室里热闹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生1:“不用锯树,只要用绳子测量一下大树截面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就可以计算出大树截面的直径。”

  (同学们笑了,鼓起掌来,表示赞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了什么?请打开书----看书。

  教师再一次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贴着的三个圆,提出问题:“这三个圆什么在变,什么始终没变?”

  师:同学们通过圆的直径、周长变化的现象,看到了圆周率始终不变的实质。同学们能经常用这样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会越来越聪明的。

  (板书:变----不变)

  师:下课的铃声就要响了,最后我留一个问题,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一试。

  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怎样画?

  【简评: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目的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明确、具体,教学过程很好地完成了教学要求。

  2、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呈现过程层次清楚,能组织学生积极投入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当中来。教学要求符合学生实际,环节紧凑,密度得当。

  3、教学方法既灵活多样又讲求实效。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程序设计比较精细,或由旧知识导入新知识,或教师演示直观教具,学生不止一次地操作学具,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并能适时地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培养思维能力。整节课始终注意以教师的情和意,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来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知,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4、能精心设问,问题能从多角度提出,正反向进行。问题提得准,导向性强,设问有开放性,语速恰当,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5、练*的安排计划性强,有针对性,先安排了一些巩固新知的基本练*,又安排了判断练*,口算练*,解决实际问题的练*。练*有层次,形式多样,学生愿意做、愿意学。安排操作性练*,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长教学设计 2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 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

  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 )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二、 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个钉子板学具,你能在上面围出任意的一个长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长吗?好,听好活动要求:每人先任意围出一个长方形,然后由组长领着,选出你们最喜欢的几个长方形填到报告单中,并求出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重点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活动中要注意分工合作。听明白了吗?那我们开始吧!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汇报操作情况老师看到了,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的非常好,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想来几人来几人。其他小组也来汇报。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汇报单中画出他们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简单的?(长与宽的和乘2是最简单的)你们同意吗?所以我们常用长与宽的和乘2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小组里说一说,再汇报说。那么,如果知道了长和宽,我们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吗?

  三、巩固新知,应用实践

  1、基础练*题:看图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实践题:在我们的身边也有长方形,比如:我恶魔内数学书的封面,还有什么?学生举例你最想知道哪个长方形的周长,一会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际测量情况。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误差,因此在测量中我们要力求准确,减少误差。

  3发散拓展题:请同学们看老师在钉子板上围图形,你也能围出支援的图形吗?试一试,并切除这个图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周长教学设计 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41

  二、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图形、绳子、卷尺、彩带、贺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目标确定:

  《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1的

  教学内容,它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是在学生掌握认识各种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本节课学*,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①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运动,激发学生学*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2、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教学以学生最大程度参与为基本原则,采用自主探究的学*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中,使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知识和学会学*的过程,真正的使学*变得快乐起来。因为周长是一个数学概念,而且在我们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所以本节教学内容结合了大量实物和图形,通过学生的感知、动手操作来理解周长的含义。

  本课教学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节日到了,制作贺卡,出示各种形状,引起学生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感知并抽象出周长的概念。最后通过结合具体图形探究求周长的策略,进一步巩固周长的概念,为下节学*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周长教学设计 4

  教学资料:

  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一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周率的好处.

  教具学具:

  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

  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

  1.指幻灯图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问:这些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

  问:什么是周长?

  出示:*面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想一想:什么叫元的周长

  出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

  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

  回答:不能.

  想一想圆的周长都能够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这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哪些部分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

  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五、统计测量结果.

  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

  六、电脑出示:

  (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明白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63页,默读“其实”到“π≈3.14”.以及“你明白吗?”

  七、看书后回答问题:

  1.什么叫圆周率?

  2.你明白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吗?

  师: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祖冲之就已经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了,他的发现比外国数学家早一千多年,一千多年是何等漫长的时间啊!为了纪念他,科学家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脉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明白了圆周率,还需明白什么条件就能够计算圆的周长?

  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应怎样表示?

  此刻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下面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决定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决定:

  1、π=3.14()

  2、只要明白圆的直径或者半径,就能够明白圆的周长()

  3、大圆的圆周率比小圆的圆周率大。()

  求下面圆的周长:(见课件)

  师:十分不错,大家基本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们能够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下面看例题1:

  八、出示例1:

  一辆自行车车轮的半径是33厘米。车轮滚动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小明家离学校一千米,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C大约转了多少圈(π取3.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

  解:c=0.33单位:米

  c=2πr1000÷2=500(圈)

  =2x3.14×0.33

  答:骑车从家到学校,轮子大约转了500圈。

  =207.24(cm)

  ≈2(米)

  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2米.

  九、课堂练*:

  (一)应用题:

  1.一张圆桌的直径是0.9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2.摩天轮的半径是5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转过多少米?

  3.汽车轮胎的半径是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

  (二)选取填空:

  1、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距离是求车轮的()

  A.半径B.直径C.周长

  2、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倍。

  πC.3

  3、大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小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A.大于B.小于C.等于

  十.思考: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它的半径或直径呢?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

  半径=圆的周长÷圆周率÷2

  周长教学设计 5

  1.简单而富有内涵的引入

  余老师原先的引入是从一则广告开始的,香飘飘奶茶一年所卖出的杯子有3亿多,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看广告、说周长、找关系、再化繁为简,这样引入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兴趣,学生看到广告进入课堂,很新鲜;二是从地球赤道整个巨大的圆回到纸上的小圆,要研究大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我们先从小圆开始研究,这就是华罗庚所说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三是生活中的一般实例都是先测量出周长再求直径,比如,测量一棵树的直径,就是先量出它的周长等,这个广告也是先有周长,我们再来探究赤道直径是多少。

  有三个这么明显的优点,为什么会弃而不用呢?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整个过程大约用了10分钟,才进入新课探究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一个缺点把所有的优点都掩盖了,所以,余老师改成下面的引入。先出示一个普通三角形,问它的周长在哪里,要测量什么,怎么计算?再出示一个正方形,也是问同样的问题,最后再追问:为什么只要测量一次,正方形的周长时边长的几倍?最后在出示圆。这种引入的优点是什么呢?一是从*面图形的周长引入,和前面所学的连成一条线,形成知识系统;二是这节课的一个内在线索是探寻圆周长和直径的关系,这个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正方形正好具备了相似的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时变长的4倍,也是一个固定的数;三是时间,前后不到3分钟!因为课的导入追求迅速、高效,所以余老师采用了第二种方法导入。

  2.自发而科学严谨的探究

  关于课堂当中的操作,大多数是教师的指令行为,老师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学生根本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我们这么做!在本节课中,余老师通过巧妙地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自发的进行探究,"这两个圆,哪个圆的周长比较长?""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怎么样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测量圆的周长?"每个问题都经过精心设计,逐步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操作的目的。在操作时提出了各种操作要求,小组合作分工,务求科学严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也是一次科学研究的过程,这是学生忘记了知识之后所留下的最宝贵的智慧!

  3.数学思想和文化的渗透

  在本节课中,余老师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多种数学方法,比如在测量圆周长的时候是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在汇报操作结果的时候,渗透了"变"与"不变"辩证思想,这也是理解圆是一个固定的数的重要过程,在介绍刘徽割圆术的时候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等等。在介绍圆周率的历史的时候,提到了我国研究圆周率的主要人物,以及和西方的比较,渗透了思想感情教育。这些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都是我们在课堂中需要挖掘和渗透的,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思考:圆周长÷直径=圆周率,这条规律的出现时机,余老师是放在学生的汇报之后,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之前。我的想法是,学生的操作结果无法得出这是圆周率,这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所以,我想,是不是放在接受前人的探究历史之后再将这条规律补充完整是不是好一些,这样,学生对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是一个固定的数,会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呢?

  周长教学设计 6

  课题名称: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面图形的周长。

  2、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渗透化曲为直、*移的数学思想。

  3、 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和计算*面图形的周长。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细线、直尺、皮尺、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楼梯形、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理解周长

  (一)感受一周

  1、2008年是奥运年,小蚂蚁和小瓢虫也在做运动呢!(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两只小动物沿树叶爬行的路线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一周。

  3、请学生摸一摸树叶的一周,教师强调起点在哪终点也就在那。

  (二)感受周长的长度

  1、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课桌面的一周,告诉学生像数学书封面的一周的长度、课桌面一周长度在数学上有个名字叫做周长。板书(周长)

  2、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课桌面的周长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来认识*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认识)

  (三)感受封闭图形 揭示周长的概念

  1、图形王国里今天来了一些好朋友,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

  2、通过学生观察后,师告诉学生什么是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3、让学生描一描自己喜欢的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活动结束后告诉学生刚才描的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师板书周长的概念。)

  4、让学生齐读周长的概念。

  5、师举例说明:像月牙形一周的长度就是月牙形的周长,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长。

  (四)巩固周长

  找一找数学练*本的周长、板凳面的周长在哪?找到后摸一摸。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低年级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计算周长

  (一)设疑激趣

  1、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楼梯形提问“你认识谁?”

  2、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周长长?

  3、当学生想法不一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小组活动 测量周长

  1、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观看。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

  3、汇报交流 教师评价。

  4、小结:像一些规则的图形用直尺直接测量出图形的周长,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可以用细线、皮尺绕图形的一周然后再测量出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数学最好的的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学生经历了由疑问――讨论――验证思维得到了拓展,在操作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操作,总结出测量周长的方法,圆形周长过程中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楼梯行周长则体现了*移的思想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想。)

  三、运用周长 解决问题

  1、测测你的眼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说一说为什么相等。(出示课件)

  2、量一量 填一填

  小组合作量一量同学的头围、腰围、胸围。

  姓 名

  头 围

  腰 围

  胸 围

  设计意图:(学*数学的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练*的设计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总结

  周长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第86~87页的例1、例2、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事物或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一些物体表面及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周长意义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测量周长记录单

  学生:直尺、软尺、线、纸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课件播放蚂蚁沿树叶边线爬行一周的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爬行的起点和终点在同一个点上,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

  提出问题:在数学上,蚂蚁爬过的这一周的长度叫做什么呢?

  教师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利用视觉,感知周长

  教学例1。

  1.视觉感知桌布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左图)。

  提问:想给桌边镶花边,你知道应该镶在什么地方吗?

  指名上台指出:花边应镶在桌布边沿。

  出示模拟桌布并演示镶花边,引导学生发现花边围了桌布一周,感受桌布的一周。

  指出:桌布一周的长度是桌布的周长。

  2.视觉感知树桩面的周长

  出示情景图(例1右图),指导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提问:图中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树桩面周长指的是什么地方的长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闪现树桩面的边线,并指出:树桩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树桩的周长。

  三、触摸感知,联想周长

  教学例2。

  1.触摸感知,认识课本封面的周长

  让学生观察课本封面,指一指课本封面的一周。

  2.启发联想

  让学生找找身边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如课桌面一周的长度是课桌面的周长、铅笔盒面一周的长度是铅笔盒面的周长……)

  3.深化概念,认识*面图形的周长

  课件出示*面图形长方形及六边形,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并描一描它们的一周。

  4.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认识: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5.巩固练*

  运用周长的概念判断哪条绳子的长度是奖状框的周长。

  四、动手测量,认识周长

  教学例3。

  1.小组内测量周长

  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各是哪一部分的长,再讨论三角形、纸杯杯口的周长的测量方法,最后小组测量周长。

  2.全班交流

  指名汇报测量方法及结果。

  3.小结

  五、全课小结,课外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认识了什么?

  2.在我们的生活中,智慧的人们利用周长来解决了不少问题,如:知道了自己的腰围,就可以买到合适的裤子……同学们,请用你们敏锐的观察力,在生活中找一找能用周长来解决的问题,想想解决方法,找找问题答案吧!

  周长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和对图形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在操作实践、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小棒、小正方形、手帕、表格、皮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今天呀,小乌龟和小白兔又要来比赛了。小白兔得意洋洋地说:“哼,这次我肯定赢了!”为什么呢?

  原来呀,在赛跑的过程中,小白兔为小乌龟设置了五个关卡,分别有一些题目。只要小乌龟能把题目都做出来了,就赢了,不然就输了。这下小乌龟犯难了,肯定输了,它想请同学们帮帮它,愿意吗?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第一关:说一说。

  谈话:比赛开始了,小乌龟在枪声一响后,马上冲出了起跑线,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小白兔为它设置的第一关。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和测量物体表面或*面图形的周长。现在请每个同学找一个物体说一说,并指一指它的周长。(同桌交流,指一指,说一说。)

  提问:现在谁来指一指这块黑板的周长。(请两位同学上来指一指。)如果要知道这块黑板的周长是多少?你们说该怎么办?(“量一量。”并请同学上来量一量(指出只要量什么?)

  量出来后,大家一起算一算周长。)

  2、第二关:拼一拼。

  谈话:真棒,很轻松地就把第一关给过了。小乌龟继续往前爬,来到了第二关,小白兔的问题是:

  提问:我们已经学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么如果请你们用16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会拼吗?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个同学拼,一个同学填,比一比哪两位同学合作最出色?拼出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最多?(学生动手操作)

  提问:请你们猜一猜,都是用16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会一样吗?(计算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提问:哪个周长最长?哪个最短?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交流。)

  总结:由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周长是不一样的,而且用同样个数的小正方形拼出的图形的长宽的长度越接*,它的周长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3、第三关:量一量。

  谈话:你们真聪明!小乌龟开心极了,正在它暗自高兴的时候,前面出现了一个岔道口(出示小黑板),小乌龟想:我走哪一条路更*呢?

  提问:你们来说说看哪条最*呢?(学生观察后,指名回答。)

  小朋友的意见也不统一,那么我们一起来动手试一试,算一算,看看到底该听谁的?(学生拿出纸,自己动手验证。)

  汇报结果:一样长的。

  第一种:把每条线都量一量。

  第二种:移一移。

  现在我们可以告诉小乌龟走哪条路*了?

  4、第四关:我的设计。

  谈话:小乌龟连闯了三关,他正开心极了,信心十足地往前爬着,来到了第四关。看看这一关有什么难题呢?

  提问:我们都知道,这个学期学校又多了一个校区——东校区,去过的小朋友都知道东校区很漂亮,东校区校门外有两块空地,学校准备在这块空地上建一个周长是20米的花坛,我们是实小的主人,一起为实小出份力,一起来做这个设计好吗?(学生自己设计。先设计好的同学把设计贴在黑板上去,其他同学可参观一下。)

  请两位同学介绍自己的设计。

  5、第五关:估一估。

  谈话:终于到决定胜负的最后一关了,这一关又是什么呢?“眼力大考验”

  要求:老师出示一个物体,请你估一估它的周长,然后把估好的数据记下来。然后再量出算出它的实际周长,比一比,谁的眼力最准?

  师出示一块手帕。(学生估一估。)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块手帕的实际周长?还想进行这样的游戏吗?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先选好要估的物体,并估好它的周长,然后再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谁做的最好?(学生和老师一起量这块手帕的边长。并计算一下周长。)

  三、总结。

  你们真棒!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帮助小乌龟又一次战胜了小白兔,小乌龟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

  周长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

  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

  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

  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

  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 a.2米

  b .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 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3长

  (2)图形4长

  (3)一样长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

  周长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的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理解周长的概念,并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和推导过程。

  3、能运用公式求圆的周长或直径、半径。

  重点

  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的计算。

  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两个大小不同的圆、直尺一把、绳子一根、计算器和表格

  一、复*导入(4分钟)

  (一)出示菜板和圆桌图

  师:

  1、这两个都是什么*面图形

  2、他们有什么不同?(圆的中心位置不同,圆心的位置也不同)

  3、还有什么不同?(圆的大小不同,圆的半径不同)

  4、也可以说是圆的直径不同。

  (二)出示图与对话框

  师:

  1、这个叔叔说了什么?你来帮他读一读。(请一生读一读)

  2、问:铁皮的长度实际上就是圆的什么?

  预设:

  1、圆一周额长度(这个长度就是圆的周长)或

  2、圆的周长。

  二、新课教授

  (一)活动一:摸圆的周长(3分钟)

  师:

  1、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哪吗?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2、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预设:

  1、从这个地方开始,也在这里结束。

  2、小结:起点和终点是同一点。

  3、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周长是几周?圆的周长是什么线?加手势)

  4、围成圆的一周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二)活动二:周长的测量(4分钟)

  师:

  1、曲线图形的周长你会测量吗?(不会)

  2、同方谈论一下,你想要怎样测量。

  3、1生说绕绳法。他的方法听懂的举手。

  预设:

  1、听懂人多,师演示一下。

  2、听懂的人少,找两个听懂的同学说一说,再询问,老师再演示一下。

  师:

  1、听懂测量方法的同学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测量圆的周长,首先请个同学来读要求。(要求:动手测量圆的周长、直径,并将他们标注在你的圆上)拿出教具,按要求测量,开始。

  2、教师观察指导。

  (三)汇报演示(4分钟)

  师:

  1、拿出教具进行正确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如:首先做好标记、然后紧贴圆绕等。

  2、这个办法有什么缺点?(不精确会产生误差)

  3、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预设:

  1、生能主动说出。

  2、生不能主动说出。师可借用前页*题第3题找直径的第二种方法引导。(直尺的作用、三角板的作用?不需要三角板固定,测量曲线长度)

  3、直尺能弯曲吗?前面绕绳法用绳子将就圆,这里用圆将就直尺就可以了,这就是滚动法。

  师:

  1、生自己操作

  2、滚动法:先做一个记号,对准直尺零刻度线。紧贴着直尺滚动,记号再次指的刻度与零刻度的差就是圆的周长。

  3、测量中英注意什么?有误差吗?听懂的同学举手。

  4、师黑板上正确的演示,并引出“化曲为直”(板书:化曲为直)

  (四)动图播放绕绳法和滚动法

  1、找几位学生说出他测量出的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教师板书作好记录。

  2、至少要找7组数据,教师课前也要准备几组数据,共10组数据。

  3、举起一大一小圆,问:这两个圆周长一样吗?(不一样)

  4、为什么?(圆的大小或圆的半径、直径不一样)

  三、猜想并探索(15分钟)

  (一)猜想(4分钟)

  1、直径不一样周长就不一样,那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2、你想把周长和直径怎样比?(周长除以直径、周长减直径)

  3、可以研究周长和直径吗?(不可以,每依据)

  4、大数加大数,和还是大数,和小数没法比。周长乘直径呢?(同上)

  5、用你想用的方法研究一下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6、生在黑板上记录“周长÷直径”、或“周长减直径”。

  (二)探索(8分钟)

  1、通过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周长÷直径的值都在三左右,基本上不会小于2或者大于4)特别有几组都是3.1多一点。

  2、同学们能的到这个发现已经很不错了,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就算很多数据才得出周长÷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等于3.1415926......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它叫圆周率,读作π,通常计算式取3.14。

  (三)公式推导(3分钟)

  1、由科学家们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等式我们可以得出就是: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d=π)

  2、π是一个固定的数,现在你们能用计算的方法算圆的周长了吗?

  3、C=πd或C=π×2r=2πr(只要知道半径或直径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了)

  四、巩固练*(10分钟)

  (一)基础题一道

  (二)能力提升两道

  (三)拓展题一道

  五、课后作业布置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扩展9)

——《彩虹》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彩虹》教学设计 1

  一、复*检查

  课件出示:上一节课,我们学*了《彩虹》,我们知道了爸爸每天挑水浇田,很辛苦。小姑娘拿着爸爸浇花用的水壶来到彩虹桥上,洒水浇田,让爸爸变得更轻松,多么孝顺懂事的孩子啊!她还有哪些新奇有趣的想法呢?我们接着学*课文第2、3自然节。

  二、学*课文,边读边悟。

  回想读长句子的方法:注意停顿和重音

  1、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有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本段共有3句话。“我”拿着镜子走到彩虹桥上,天上就多了一个月亮。多么丰富而充满童趣的想象!用月亮照妈妈梳头,妈妈一定高兴。)(板书:拿镜子照妈妈梳头)出示镜子和月亮照着妈妈梳头的图片,知道小姑娘的孝顺和懂事。

  (3)指导读。(“圆圆的镜子”重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了吗”语调上扬。)

  (4)学生练读,指名读。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2)想象怎样把这段读好?

  (读出“我”在彩虹桥上荡秋千时的高兴。)(板书: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3)指名读,齐读。

  (4)词语练*:荡来荡去 飘啊飘仿写 造句

  三、回读课文、总结感悟:

  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关心父母、关爱家人的人。)(板书:关心父母、关爱家人)

  四、拓展延伸

  1、知识链接:儿歌《彩虹》了解彩虹的特点和它的形成

  2、采摘彩虹心(生字考查)

  3、如果你走过彩虹桥,你希望做些什么?练*写一写。

  《彩虹》教学设计 2

  课前活动:

  1.在家园互通栏目中,请家长带孩子逛超市,有意识得带孩子们看糖果柜台,观看糖果的品种,并品尝糖果的味道,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糖果到幼儿园与同伴交流分享。

  2.每天带孩子们品尝一种口味或一个品种的糖果,逐渐地扩展了幼儿的视野,他们对糖果都很熟悉,能说出很多糖果的名称和味道,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

  3.请爸爸妈妈讲解,并在班级的图书区投放相关糖果的书籍,了解吃糖果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彩虹糖的特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发现彩虹糖在水中会溶化的现象。

  3.知道吃多糖果带来的危害,要少吃糖,并在吃糖后及时漱口。

  二、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了解彩虹糖的特点,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难点: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发现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每一种糖果的特点和吃糖带来的危害

  2.物质准备:《彩虹糖的秘密》的PPT课件、彩虹糖、实验材料(透明水杯、勺子)若干套。

  3.场地准备:

  显示屏

  四、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一猜,萌发兴趣

  1.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认识的糖果。

  师:你喜欢吃糖吗?你吃过什么样的糖?

  2.幼儿通过听声音,猜一猜的活动,引出彩虹糖。

  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种糖果。听一听,可能是什么糖?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形状等特点。

  师: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三、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没有了”的游戏情境,进行实验。

  1.师: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今天老师要给你们变个小魔术,你们看看彩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操作,将一颗彩虹糖放到水中,经过摇晃,颜色融化到谁里,彩虹糖变成白色了。

  提问:彩虹糖的颜色去哪里了?为什么呢?小朋友也一起来做一下实验吧2.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1)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

  师:水是什么颜色的?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的。

  (3)教师讲解实验要求,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师: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搅。

  3.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

  师: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你原来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水变成了什么颜色?

  彩虹糖上的颜色到哪里去了?

  师:有谁的发现是和他一样的?慢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检查。)

  师(小结):原来彩虹糖上的颜色溶化到水里去了。

  四、教师操作彩虹糖实验,感受颜色视觉冲击,进一步巩固溶化现象

  1.幼儿猜测多颗彩虹糖放进水中的变化。

  师: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们猜会变出什么?

  2.教师边在白纸盘中摆放彩虹糖,边带领幼儿点数。

  师:和老师一起数一数一共放了几颗彩虹糖。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想象、表达。师:哇!现在彩虹糖变成了什么?看起来像什么?

  五、幼儿品尝彩虹糖,进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会溶化的现象1.教师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导幼儿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彩虹糖?我也想尝一尝。(教师吃一颗彩虹糖。)

  师(伸出舌头):猜猜,我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你怎么知道的?2.幼儿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尝一颗彩虹糖,请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

  师(小结):原来彩虹糖的颜色溶化到嘴里了。

  六、结合课件,知道吃多糖果带来的危害,要少吃糖,并在吃糖后及时漱口

  师:糖这么好吃,但是如果糖吃多了会怎样?(幼儿讨论)

  小结:糖虽然好吃,但小朋友记住一次不能吃太多的糖。糖吃多了

  容易长蛀牙,还会使身体发胖,运动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们要少吃糖,而且吃完糖后一定要漱口。

  课后延伸活动:

  1.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糖果的秘密,如棉花糖为什么是软软的,跳跳糖为什么会跳,进一步引发幼儿对糖果的兴趣。

  2.在美工区提供丰富的半成品材料:皱纹纸、糖纸等材料,引导幼制作搓糖豆、包糖块,并在娃娃家里进行“分享”。

  3.请爸爸妈妈找爱牙护牙视频,监督幼儿少吃糖,鼓励他们吃完糖后及时刷牙、漱口、喝水。

  课后反思:

  糖果是幼儿最无法抵御的诱惑,特别是它五彩缤纷的颜色,林林总总的形状,香香甜甜的味道,总能让孩子主动去接*,去探索。本次活动是糖果小屋主题下的分支活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的活动,让孩子探索彩虹糖的秘密。

  活动中开始部分注重“趣”的激发。听一听,猜一猜瓶子里装的是什么糖果?孩子的兴趣点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利用摇晃彩虹糖发出声响,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

  《幼儿园教育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操作活动,使幼儿感受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操作环节。让幼儿自己动手舀糖、搅拌、观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主动性是孩子始终在积极的状态中自主地学*。

  有了自己小实验的成功体验后,在老师操作实验中,幼儿也能够专心的观察,大胆的猜测,科学探究亦是有了初步的萌发。

  科学活动的精髓在于“大胆的动手,细心的观察,耐心的等待,适时的指导”。在活动中,我还应该多给孩子一些操作的时间和交流的机会,在今后的教育活动中,我将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彩虹》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认字15个,写字8个,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训练并发挥学生的联想力、想像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大自然的感情,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材分析

  1、从教材编排上看,本文是一首儿童诗歌,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易懂,首先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感知兴趣。

  2、从学生心理出发,本文选取了学生熟悉却不大了解,见过却不常见的“彩虹”作为学*内容,从根本上引发了学生学*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收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猜一猜:一座桥,七种色,高而远,只能看,不能走。

  2、你什么时候见过彩虹?彩虹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彩虹有哪几种颜色?你对彩虹还知道什么?

  [猜谜导入,容易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聊聊彩虹,可以拉*师生的距离,也可以大体感知彩虹。]

  二、引识字路子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1、指导看图,引导说话: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彩虹、花儿、小草等)他们在干什么?讨论着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想知道丁丁和冬冬们在讨论什么吗?请认真听听。(录音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也可以小声跟读。)

  师:想不想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3、识字游戏“彩虹送礼”。(课件出示有生字的彩带条)

  (1)师:课文中有些字娃娃跑到彩虹姐姐漂亮的衣裳上去了,看看都是哪些字,你们认识不认识?(指名认读)

  师: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虹”字是我从动画片上认识的。

  “银”是我和妈妈去银行取钱,我妈妈告诉我的。

  “遥”字我用拼拼音的方法认识的。

  “定”字是同桌教我的。

  “颜”字我的颜料盒上有这个字,所以我就认识了。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从日常生活中识字,从身边的事物中识字。]

  (2)利用生字卡片和同桌共同读读,互相考考。

  (3)师:你有什么方法把这些字娃娃记住吗?

  生:“美”字头上像扎了个蝴蝶结,所以很美。

  一个人住在山上就是“仙”,我奶奶常说仙人一般都住在山上。

  “戴”字我用组词加动作的方法,每次我读“戴上”时我就做个戴上的动作,那样就容易记住了。

  有太阳的时候就是“晴”。

  我发现“遥远”两个字的偏旁都是走之儿。……

  [引导学生从汉字的形、音、义的造字规律上识记生字。]

  (4)师:顽皮的字娃娃被你们认出来后都不好意思地溜回课文中了,彩虹姐姐也把这些美丽的衣裳送给聪明的你们,喜欢吗?在课文中找出溜回的字娃娃,再认一认,读一读。

  三、播情感种子

  1、美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验情感。

  师:丁丁要和你们挑战朗读课文,你们敢不敢跟他比一比?

  师:老师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准备,把你最喜欢的小节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得更好?

  (课件出示朗读导示:

  哪个词应该重读,比如“神奇、更加、美丽”等等。

  哪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你用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一小节?)

  [利用挑战形式不但让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得到发挥,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学*的兴趣与热情,而且在小组赛读中也无意中让学生学会了自我评价和如何评价别人。]

  2、先四人小组赛读课文,推荐出小组内读得最好的同学来参赛。

  3、生听读课文(伴背景音乐),评一评。

  4、说说你喜欢的是哪个小节,为什么?你是怎样把它读好的?

  生:我喜欢的是第一小节,因为我也觉得彩虹像一座桥,我把“神奇”、“遥远”这两个词重读就能读好了。

  生:我喜欢的是第四小节,因为我也和小弟弟一样,想知道彩虹的那头是哪里?我试着读出问的语气就能读好了。

  生:我喜欢第三小节,因为彩虹像项链一样美丽,我重读“美丽”、“戴上”、“更加”这三个词语就能读好了。

  生:我也喜欢第三小节,我觉得配上动作朗读更有意思。

  (生依次读,且分别当小老师领读)

  [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热爱彩虹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了。]

  5、词语积累“爬天梯”游戏。

  师:彩虹那么美,那么神秘。你们想不想上去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把天梯,只要能读出天梯上的词语,并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来说一句话,就能顺利登上彩虹,看谁爬得快!(课件出示带有词语的天梯图)

  (生自由读――自荐读读说话――齐读)

  四、插想像翅膀

  师:同学们真棒!现在你们已经在彩虹上面了,请轻轻闭上眼睛,静静感受一下,你感觉到了什么吗?你觉得彩虹是什么样的?

  [创设情境,造成学生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为下面的想像环节做好情感、联想铺垫。]

  1、(师在黑板上画许多横向直线)

  师:这是不是彩虹?(不是)

  师:为什么?

  生:彩虹是弯弯的,不是直直的。

  (师把直线画成内曲线,像弯弯的彩虹)

  师:这回是彩虹了吗?(是)

  师:那你们看到的彩虹像什么呀?

  生:像一座桥。

  像一把弯刀。

  像一块西瓜皮。

  像一个香蕉。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彩虹的“形”,引导学生抓住特征思考联想。]

  师:如果你觉得像一座桥,你们是否想走一走这座桥呢?(想)

  师:走过这座桥你希望或者你最想看看什么?

  生:我想看看最亮的星星。

  我想看一下太阳公公,然后问一下它为什么每天都起得那么早?

  我想看看天空的背后还藏有什么东西?

  我想看看孙悟空闹过的天宫是什么样的?……

  [启发性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想像思维。也是从激趣的角度出发,借助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的想像思维。]

  2、(师把黑板上的彩虹图擦掉,仅用白色粉笔画了另一幅“彩虹”图)

  师:这是彩虹吗?(不是)

  师:为什么?

  生:因为彩虹是五颜六色的。

  师:那你觉得五颜六色的彩虹还像什么?

  生:像围巾。

  像彩带。

  像花带。……

  [从彩虹的颜色视角上引导学生再认识彩虹,从而让学生抓住“色彩”来联想到一些与之相似的物体,再次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

  师:如果你觉得彩虹像围巾,你最想给谁戴上?戴上后你想他(她)会怎样呢?你能不能也像丁丁和冬冬一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自己的想法呢?先想好,再举手告诉大家。

  生:彩虹是一条漂亮的围巾,妈妈如果戴上它,一定会更加年轻。

  彩虹是一条神奇的围巾,弟弟如果戴上它,一定会更加懂事。……

  [循序渐进有目的地提问启发,加速了学生思维的运转,再予以一定的鼓励赞许,更能坚定他们的自信心;给予时间来想像与组织语言,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角色扮演,面对面对答。(让七名学生扮演彩虹的七色,其他同学向“彩虹同学”提问题)

  问:彩虹,彩虹,你为什么总在雨后才出现?

  答:因为雨后的空气清新,我才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呀。

  问:你为什么挂得那么高?又怎么有那么多的颜色?

  答:为了让很多人看到我,所以我要站得特别高;我一出生就那么多的颜色了。

  问:你能不能告诉我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不是住在你那里?

  你和嫦娥姐姐是好朋友吗?

  奶奶说如果用手指指着你,我的手指就会弯曲的,是真的吗?

  我可以摸一下你吗?……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自己就在与彩虹对话,教师应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尽情地想、尽情地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

  五、开实践列车

  1、科学实践: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尝试“人造彩虹”。(口里含水向着太阳喷去,会出现彩虹。)

  2、课外延伸:课外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自然现象(如闪电、雷鸣、狂风等),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个性拓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彩虹。

  《彩虹》教学设计 4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分层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借助《追赶天边的彩虹》,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水*,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识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学生说。

  3、是啊,扫清了识字的障碍,我们就可以自己阅读,看更多有趣的课外书了。我们的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就是我们星级表里的词语串成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有)

  二、明确标准

  1、我们的口号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级!”下面我们来到——“同步阅读”大擂台。老师指课件:

  同步阅读的评价标准:

  一颗星:清晰响亮;

  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

  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认真倾听,遇到带点的句子能模仿说话,奖励两颗星。

  三、同步阅读擂台赛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读,特别长的读一两个段落。学生自由练读(学生特写)

  2、四个大组推荐代表来打擂,根据朗读情况,全班同学用手势评价等级(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评价,当场在课件上点击星数。比两轮,总结擂台赛的结果,给予表扬。最后获胜的小组参与打擂的同学获得卡片等奖励。

  【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阅读做准备。】

  《彩虹》教学设计 5

  设计意图

  彩虹糖是小朋友常见并喜欢的一种糖果,用彩虹糖作为实验材料,可以运用幼儿的已有经验,为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溶化也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并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因此,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怎样让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听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法,在亲历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彩虹糖遇到水就会溶化这一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

  难点:幼儿语言表达彩虹糖的变化

  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纸盘 5 个(1 个小组用 1 个白纸盘;教师用 1 个),用玻璃杯装的半杯牛奶,装有小半杯

  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勺子各 20 份。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听一听,可能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请学一学。(哗啦哗啦。)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仔细看哦!变!变!变!哇!是什么?

  师:你吃过吗?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师: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师:彩虹糖有哪些颜色?

  (析:幼儿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经验,对彩虹糖的颜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彩虹糖的颜色,再进行验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三、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1.教师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初步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师: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呢?

  2.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材料,你们看看是什么?(水。)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

  师:水是什么颜色的?(如果幼儿说白色,教师就出示牛奶进行对比)这是杯牛奶,它是什么颜色的?

  它们的颜色一样吗?

  师(小结):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的。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师: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颜色会变吗?为什么?

  师:有的人说会变,有的人说不会变。我们来试试看。

  师: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搅,不能吃。

  5.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复述实验步骤。

  师:先做什么?(拿一杯水和一颗糖。)再做什么?(观察糖的颜色。)最后做什么?(把糖放进水里,搅一搅,看一看糖和水的颜色有没有变化。)

  四、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

  师: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师: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师: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你原来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现在呢?水变成了什么颜色?彩虹糖上的颜色到哪里去了?师:有谁的发现是和他一样的?慢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检查。)师(小结):原来彩虹糖上的颜色溶化到水里去了。

  五、教师实验,拓展幼儿的经验

  1.幼儿猜测多颗彩虹糖放进水中的变化。

  师:你们都做过实验了,老师也想做一个实验,你们想不想看?

  师: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们猜会变出什么?

  2.教师边在白纸盘中摆放彩虹糖,边带领幼儿点数。

  师:和老师一起数一数一共放了几颗彩虹糖。(10 颗。)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想象、表达。

  师:哇!现在彩虹糖变成了什么?看起来像什么?

  六、幼儿品尝彩虹糖,进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会溶化的现象

  1.教师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导幼儿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你们想不想尝一尝彩虹糖?我也想尝一尝。(教师吃一颗彩虹糖。)

  师(伸出舌头):猜猜,我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尝一颗彩虹糖,请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

  师(小结):原来彩虹糖的颜色溶化到嘴里了。

  活动反思

  游戏是小班幼儿活动的最佳方法,而在科学活动中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增加幼儿活动的兴趣,让幼儿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

  在今天的科学活动《多变的彩虹糖》中,我一方面引导幼儿用听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式认识彩虹糖,感受彩虹糖遇水溶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幼儿想吃糖的心理需求,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溶化的现象,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乐于参与,积极发现。活动材料的精心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水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

  《彩虹》教学设计 6

《彩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让学生知道光是有颜色的,并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在学*中师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意识。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

  【设计意图】

  彩虹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种自然现象,本课以此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通过引导学生造彩虹,找彩虹等实验,最终了解光是有颜色的,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对彩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丰富对光的认识;在实验的研究上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研究彩虹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学*兴趣的同时,引导他们比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师: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吗?

  生:齐答感兴趣。

  师: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彩虹吧。

  二、活动一:再现彩虹师: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

  师介绍:为学生介绍彩虹的形成。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在现彩虹的视频。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对彩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想一下彩虹的'出现与什么有关呢?

  生:刚下了雨,与雨珠有关。

  师:这名同学说的很好,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在有阳光,空气中有较多小水滴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方向就能看到彩虹。

  师:要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彩虹”教学设计》摘要:色散现象。 本课主要是组织学生通过对彩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收集、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丰富对光的认识;在实验的研究上学会分析、推理和归纳,从而进一步培养科学素养。 本课以研究彩虹的相关知识,吸引学生学*兴趣...

  《彩虹》教学设计 7

  一、教材解读: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风格极其独特的作品。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早春的一天,雪还没有化掉,在原野上突然开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终于能见到太阳了,她十分高兴,由衷地愿意跟每个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每次路过她身旁的都是一些善良可爱的小家伙,彩虹色的花总是很热情地帮助它们,很慷慨地把她的花瓣一片一片地给了蚂蚁、蜥蜴、老鼠、小鸟、刺猬……小家伙们每次都心满意足地走了,彩虹色的花也分享着它们的快乐。

  随着季节的变换,彩虹色的花慢慢枯萎老去,被掩盖在白茫茫的雪地下。虽然她离开了现世,却给大家留下了一片温情。冬去春来,彩虹色的花又回来了,又见到太阳……生命可以轮回,乐于助人的精神则永存其中,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意味。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惯,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3、结合故事情节,感悟“施比受更快乐”的意义。

  4、通过画一画彩虹花、写一写彩虹花与小动物之间的故事,让学生续编故事《第二朵彩虹花》,体验如何去帮助别人。(课后做)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阅读《彩虹色的花》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指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展开想象,开启心灵。

  难点:引导孩子从绘本的图画和文字中读出更多的内容,从阅读中学会思考和领悟,明白“施比受更快乐”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师:绘本《彩虹色的花》、课件、彩虹花。

  五、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读儿歌 《小种子》小种子一粒小种子,睡在泥土里,春风吹吹它,春雨抱抱它,太阳公公叫醒它:春来了!春来了!小小种子伸伸腰,

  呀!变成一棵绿芽芽。

  一、激趣导入:(意图:营造轻松氛围,引孩子走*绘本)

  t:孩子们,你们喜欢看书么?*时都喜欢看些什么书(生谈自己喜欢的书)

  t:看来我们二三班的孩子都是小书虫呢!

  t:今天也有一条小书虫来到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它喜欢的小诗,读读吧!

  小种子慢慢长大了,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的小主人公,彩虹花(出示封面)瞧,这就是她。谁能说说你看到的彩虹花是怎样的?(六片彩虹色的花瓣组成,跟彩虹的颜色多像啊)

  t:小书虫告诉我们要读一本书,首先要看封面,因为封面上不仅有图片,还有书名,一起读《彩虹色的花》抬头看老师把她写在黑板上

  除了这幅美丽的图画外,你还能从文字上发现什么?

  某某图,指的是这本书的图是(麦克 格雷涅茨)画的,那这个文 ,说的是文字是(细野绫子)写的,这两个都是外国人,所以我们看不懂她们的字,就需要有人翻译成中文,所以这个译指翻译的人是(蒲蒲兰绘本馆)

  二、观察封面,认识作者。

  细心的小朋友还会这本书是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这个出版社出版了很多好看的图画书,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这一本!

  1、小书虫提醒我们,看完封面还要记得往下翻,看看故事的扉页,也就是故事的第一页,这上面会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瞧,这上面除了再次向我们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还让我们看到了?(一朵彩虹色的花生长在黑黑的泥土里)

  看故事书就是这样子去看的,我们不能放过书里的每一个细节!

  三、分享故事,走进彩虹花的世界。

  2、这只是一朵普通的彩虹花,可是她的一生却是不寻常的。小书虫邀请我们一起走进彩虹花的世界,认识认识这一位新朋友,你愿意吗?图一(太阳、花)(读故事)师:你们瞧,太阳出来了。赶快跟它打个招呼吧!“你好,太阳!”

  师:彩虹花有什么愿望?

  那么它是怎么跟别人分享快乐的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吧。

  边讲边出示p1-3图及文字(蚂蚁)。

  t:这时候,谁出现了?——一只小蚂蚁

  t:小蚂蚁想去奶奶家,可是大水洼挡住了去路。你猜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请1—2个孩子)(①小脑筋转的真快,一个小故事出现了!②你的跟她不一样呢,真好!)

  你们是这么猜的,我们来看看细野绫子配上了怎样的文字!请你站起来读读

  出示:(文字)

  你们觉得小蚂蚁会摘哪一片花瓣呢?用来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下一页,蚂蚁乘小船)

  t:呀,你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花瓣?好像是特地为小蚂蚁而准备的呢。这时候的花瓣被当作什么了?(小船)

  我们继续往下看

  2、出示p4图及文字(蜥蜴)。

  t:这会儿,谁来了?——小蜥蜴。

  出示原文中的对话

  师生分角色读(师:旁白;生生:彩虹花、小蜥蜴)

  t:我们来合作读读,老师来读旁白,我请女孩子来当彩虹花,男孩子读小蜥蜴的话,好吗?我们来试试。

  t:读的真不错,不用看小蜥蜴愁眉苦脸的表情,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心情很难过了。刚才哪个小朋友猜对了,好,你猜对了,猜不对也没关系,只要猜了就好。

  瞧,有了彩虹花的帮助,小蜥蜴多开心,多神气啊,穿着美丽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去参加朋友的宴会了。

  请你们自己去读读8到15页,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合作读读。不过啊,你们在读的时候要做的以下几点!(师读要求)(生读书)

  t:你最喜欢彩虹花跟哪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呢

  预设一:老鼠

  t:那你能不能也来看着这幅图,(老鼠拿到扇子哪副图)想象一下小老鼠拿到扇子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t:这一次彩虹花的花瓣又给小老鼠带来了(清凉/凉快)

  预设二:小鸟

  (出示p9)

  t:这里彩虹花的花瓣有什么用途?

  预设三:小刺猬

  t:为什么彩虹花用虚弱的声音回答?(指导朗读:要读出有气无力的声音)。

  于是,彩虹花把仅剩下两片中的一片绿色花瓣送给了小刺猬,看,下雨了,小刺猬撑起了花瓣伞,他不会被淋湿了,慢慢地往家走去。

  小刺猬避大雨

  这绿色花瓣让小刺猬成功地避开了(大雨)

  t:故事读到这儿,没剩几页了,回过头来想想,哪位小朋友还记得彩虹色的花有什么愿望吗?(跟每个人分享她的快乐)它是怎样和大家分享快乐的?我们看看黑板!谁能看着黑板上这一片片的花瓣,给我们介绍介绍彩虹花的故事(如果能够把整个故事讲下来就更棒了!)(请1-2个)

  小朋友们,读绘本,我们还要学会看细节,这本书看似简单,但仔细去瞧瞧,除了里面的语言外,还是有很多小秘密藏在里面呢!我们们都应该有一双敏锐的小眼睛去观察,去发现!(出示图:连着的图)

  你有什么发现(泥土、云朵、叶子、枝干)

  t:多有趣多有意思啊,我们的绘本经过咱们慢慢地看,细细地读,被我们读的越来越厚了!真了不起!

  t:孩子们,彩虹色的花原来有六片美丽的花瓣,但是她从春天绽放到夏天到秋天一直到冬天只剩最后一片花瓣,不管天气多么地恶劣,不管自己多么地虚弱,她依然坚持默默地帮助他人,尽管她经历了这么多,但她都无所谓,仍然快乐地帮助这些小动物。

  5、继续讲故事。p15

  t:可是~~~~~就在这个时候

  t: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从远处跑了过来?如果你是这些小动物们,你会对彩虹花说些什么?

  t:看来,这些小动物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6、出示p16,师讲故事。

  t:听,小鸟在唱歌呢。漫长的冬天……

  t:彩虹色的花又长出来了,你们见到它高兴吗?(那我们一起对它说:彩虹色的花,欢迎你回来)

  四、续编故事。

  1、冬去春来,这一朵重新发芽的彩虹花会和以前的那朵一样去帮助别人吗?她帮助了哪些小动物呢?那现在我们就来想象,如果彩虹色的花有更多的花瓣,她遇到了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她会怎么做呢?生:她一定会帮助他的。 t:想一想,会有哪些小动物碰到怎样的困难,需要彩虹花的帮助呢?我们也来当当作者,学着绘本的样子写一写,继续编编故事。(让拿出课前发下的纸) 说: 彩虹色的花说: 课后你可以文字旁边画一画彩虹花跟它所要帮助的小动物,把你们写的这一片片花瓣订在一起,也就成了你们班的第二本彩虹花的故事!多有意思啊! 五、推荐同类型书小朋友们,喜欢故事中的彩虹花吗?彩虹花也喜欢你们这群聪明活泼的小朋友,所以它给我们分享了它喜欢的书,也就是彩虹花作者格雷涅茨的作品《月亮的味道》,这也是一本充满了童趣的绘本,是一本关于吃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玩的书。月亮是什么味道呢?课后你可以去找来好好地看一看,读一读!

  《彩虹色的花》反思

  枫林小学 张丹 《彩虹色的花》是一本风格极其独特的作品。厚重的纹理,大块的色彩,都给这本书带来一种原始粗犷的美,但它叙述的却是一个极其温柔细腻的故事。这节课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猜”故事,“说”故事,“编”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反思这堂课,我说的太多,反而忽略了学生,抢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牵着孩子走,让孩子失去了说话的权利。在让学生续编故事环节,学生的水*参差不齐,造成老师评价困难。如果能提出具体要求或以补充句子的形式出现,例:谁遇到了什么困难?它看到彩虹花会说什么?彩虹花会怎样帮助它?(_______看到了彩虹花,说:“_________。”),这样,学生就能模仿文本,发挥想象力,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绘本教学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绘本,在讲完故事后,应该让学生交流:这本书你喜欢吗?为什么?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再次感受绘本。这样,他们的印象才会更深刻。一节绘本课上完了,但留给我的思考还是很多的:绘本到底要带我们的孩子找到什么?是技巧?是知识?是能力?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彩虹》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设计、猜想、验证、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培养严谨的学*科学的态度。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三、教学前准备:

  1、演示用教具:图片、六棱形圆珠笔。

  2、学生用材料:喷雾器、玻璃瓶、镜子、水盆。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在图片里,我们都看到了什么?

  2、都看到了彩虹。关于彩虹,你们知道哪些和最想了解什么?

  (二)产生疑问

  1、彩虹为什么在雨后天晴能出现?

  2、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

  3、彩虹为什么是弯弯的半圆形?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5、彩虹为什么过一会就不见了?

  (三)提出研究问题

  先来猜一猜彩虹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四)探究过程

  活动1: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

  1、引申的问题:

  彩虹形成的条件?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

  2、观察

  要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3、讨论

  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1)背对太阳;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

  4、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5、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

  活动2:阳光是彩色的吗?

  把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

  白色的光怎样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有什么实验可以制造的彩虹有七种颜色,那你认为这颜色藏在哪呢?

  2、观察

  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根据学生实验方式不同提出各种问题)

  3、讨论:实验包括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4、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五)汇报:学生汇报发现。

  6、拓展:

  除了实验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来研究彩虹呢?

  (六)板书: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课,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这几个特点:

  1、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

  2、及时抓住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1、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爱自然的良好情感”是科学课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强,具有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用多媒体去设疑,激起了孩子们对彩虹怎样形成的探究,以及想自己制造彩虹的急切欲望。

  2、当学生有了对彩虹形成条件的猜想,以及想制造彩虹的探究欲望时,要给予了学生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验的设计,以及室外再现彩虹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提高了全体学生对学*活动的参与度,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3、学生不仅是学*的主体,教学的对象,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和生成者。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和学*的“指导者”,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科学,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彩虹》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汉字,积累“ABAC”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体会小作者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4、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能大胆地仿写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将书翻到48页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并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学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引导学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并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准确辨析。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出示词语:提着、那把、浇花、走到、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着”在此处读轻声,“洒”是*舌音,“兴”是翘舌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鼓励学生利用动作、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提着”“高兴”的意思,并练*说话。

  学生再次练*朗读第2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拿着、镜子、照亮,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拿”是鼻音,“镜”是后鼻音,“照”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指导长句子朗读: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

  师范读,生练*朗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学生再次练*朗读第3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秋千、花裙子、成了,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成”是后鼻音。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秋千”的意思。

  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

  学生练*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强调根据句意在朗读时注意恰当的停顿。

  出示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x来x去)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如:跳来跳去,游来游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

  4、学生再次自由练*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巩固识字。

  (1)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并强调“手”和“礻”这两个新偏旁。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了词语,并读通了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都到彩虹上去干什么了。

  2、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作者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拿着哥哥的秋千到彩虹桥上去荡秋千。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着、那、到、高、兴、千、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强调:“着”与“看”、“高”与“京”、“千”与“干”可通过比较记忆;“成”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其中第四笔斜钩要贯穿整个字并稍长。

  5、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和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3、在学*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仿写课文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一位小朋友想到彩虹上玩。)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中的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彩虹桥上玩一玩吧!

  二、学*课文,体会想象,认识人物。

  1、学*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说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颜料什么形状的。

  (3)拓展表达:雨停了,天上有一座桥,一座( )的桥。

  2、重点指导学*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三句话。师向学生明确,除了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问号和感叹号也可以用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

  (2)师出示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我”提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大胆的想象:观察课文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把浇花用的水壶提到彩虹桥上去,向着大地洒水,就好像是在下雨。

  (4)师过渡:文中的小朋友把雨洒到哪里去了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5)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句话,交流读书收获:小朋友要把雨洒到了山上的田地里,因为这样做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

  (6)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通过这一段学*,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小朋友?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站在彩虹桥上向田地洒水,是希望爸爸不要太辛苦,可见她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在问句的朗读中表现小作者的天真和可爱。

  3、师总结学*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第3、4自然段。

  (1)师总结第2自然段的学*方法:

  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体会小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2)布置自学任务:按照上面的方法自主学*第3、4自然段,并和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学生自主读书学*,与同桌轻声交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自学。

  4、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加以引导和提升。

  (1)第3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妈妈的镜子来到彩虹桥,把妈妈的镜子当成圆圆的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可见小作者也很爱自己的妈妈。

  (2)第4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十分开心,而且自己的花裙子变成了一朵彩云。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很调皮,也很爱美。

  (3)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看到彩虹桥,禁不住展开了自己丰富又大胆的想象,她想象自己在彩虹桥上洒水、照镜子、荡秋千,这真是一位天真快乐又可爱的小天使。让我们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三、感情朗读,适度拓展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配乐倾听的过程中头脑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学生的交流内容可以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落,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并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 ?如果我____________,走到桥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高兴吗?

  4、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同时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一座彩虹桥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享受快乐的生活。其实,大自然中又许多美景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想象,只要小朋友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收获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彩虹

  爸爸的水壶 妈妈的镜子 哥哥的秋千

  洒水 照妈妈梳头 荡秋千

  《彩虹》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文章的学*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听写生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关心父母、家人

  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课后反思:

  彩虹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