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李时珍》教学反思 1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教学反思 2

  以《李时珍》一课为例:《李时珍》一课是一篇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教过许多次,课文的重点难点应把握在李时珍花了27年重新编写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本草纲目》。为了编写这部书李时珍花费了大量的经历,课文中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做了明确的说明:以前的药物书有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有些没有说明生长情况。

  教了许多年,每次都是让学生理解到旧的药物书有不全;不对;不详的缺点也就算比较到位了。可是学生们又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不详”的药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想到中医药学是我们特有的医学,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何不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主的学*,进一步对此展开深入的了解呢?这不正是探究学*的大好时机,于是就顺势问学生,你们这一问题很专业,就更需要你们自己花大力气去解决好吗?学生们欣然的同意了。这一节课继续进行着……

  由于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课下还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他们亲自去了中医门诊,走访了许多老中医,采访了不少药剂师,了解到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如果药的形状和生长情况没有记全,会把许多形状相似的中药搞混,这样药性和药效就相差甚远。轻者不能医治病人的病,重者会危及生命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补充。学生们学*形势灵活多样,学*获得了多种收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觉得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探究式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它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更应重视面对实际的问题应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李时珍》教学反思 3

  这篇文章对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的描写,为了写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还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草,都是为了表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那么,如何深入文本抓住一个“苦”字,从“吃、住、行、记录”四方面去体味李时珍的这种一心为民的精神呢?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认真品读文字,并结合联想,细细体会住得苦。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我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让他们去描述,体会。学生踊跃发言。

  再次就是抓住课文的动词,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吃得苦。教学中让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去体会,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对话,抓细枝末节,细细体会记录的苦。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

  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

  课后我深深地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呢?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教学反思 4

  (1)、抓住主要事件,理清文章顺序。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了解叙述的顺序,学*作者按一定顺序记叙事情的方法。”个人以为,李时珍这篇课文记叙顺序阴晦,不但学生不能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就是教师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参考书建议认为“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为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而两部分合起来却为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不无道理。然而“立志学医”的叙述顺序是:李时珍的“父亲不愿让他学医--他立志学医--留心学*并有成效--父亲同意他学医”。从父亲不愿让他学医到同意他学医,这是事情的开始和结果,作者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这是站在父亲的角度上叙述文章的);而他编写《本草纲目》一事,是从他“为病人着想--决心编书--编书成功”。整个事件虽然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然而却是从李时珍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个人以为两部分叙述角度的转换,不利于孩子们学*围绕中心选材按一定顺序叙述的方法。因此教学本课时,我只指导孩子们抓住“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理清了作者叙述的顺序:按时间的顺序叙述。两件事的小顺序只字未提。

  (2)、抓住两个“伟大”,进行辐射教学。

  教学本课时,围绕课文开头与结尾两个自然段中出现的“伟大”一词,我采取了辐射教学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

  生: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根据课下的预*,谁来说说“伟大”是什么意思?

  生:非常出色;非常了不起;不同一般等。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其实,“伟大”包括很多方面的意思,有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仰佩服的等等。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部分,边读边用笔画出:这两部分的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的“伟大”?画完以后,同桌讨论一下。

  生:自读课文。

  讨论交流。

  生: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师:你真会读书!这里写了李时珍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决心和为穷人看病的志向,从而看出李时珍的品质伟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段话,体会一下李时珍想穷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善良品质。

  生:读书。

  师:本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了李时珍“伟大”?

  生: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从这里能看出李时珍的善良和他的志向。

  师:你说的真好!从这段话中我们看出李时珍不但心地善良,时刻为病人着想,而且有远大的志向--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发现了药物书有错的地方要及时纠正。

  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打算编这部药物书的呢?

  生: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师:同学们的思考让老师吃惊。从这些地方能看出李时珍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生:做事认真,不马虎,给人治病和研究药物不马虎。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本文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的“伟大”?

  生: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判断药性和药效。

  师:你们真会发现!这是从行动方面写李时珍的伟大。下面,我再找同学读一遍这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画出,这部分从几个方面写出了李时珍行动的“伟大”?

  生:读课文,其他同学画。

  讨论:四个方面。

  师:下面咱们采取接读方式,仔细体会李时珍的毅力和行动的“伟大”之处:师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读后四句话。

  男女展开朗读比赛。

  师:课件出示:几年以后,他回到蕲春老家,开始...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体会“整整”、“终于”、“著名”的含义和用法。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自然段。文章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书上是怎能样具体描写这部书的“伟大”的?

  生:有一百多万字(字数多),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记载草药多),每一种都有插图(很繁琐,劳累),被译成了好多国家的文字(价值高)。

  师:这里的“伟大”是什么意思?

  生:字数多,记载草药多,很繁琐,劳累,价值高等。

  师:也就是“规模宏大,有价值。”这和第一段中说“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中的“伟大”一样吗?

  学生通过比较,得出两个“伟大”的不同。既明白了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不同,又吃透了文章的内容,同时理解了李时珍的高尚品质,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李时珍》教学反思 5

  《李时珍》一课是一篇老课文。很多老师都教过许多次,课文的重点难点应把握在李时珍花了27年重新编写了一部比较完善的《本草纲目》。为了编写这部书李时珍花费了大量的经历,课文中对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做了明确的说明:以前的药物书有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记错了药性和药效;有些没有说明生长情况。

  教了许多年,每次都是让学生理解到旧的药物书有不全;不对;不详的缺点也就算比较到位了。可是学生们又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不详”的药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想到中医药学是我们特有的医学,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何不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主的学*,进一步对此展开深入的了解呢?这不正是探究学*的大好时机,于是就顺势问学生,你们这一问题很专业,就更需要你们自己花大力气去解决好吗?学生们欣然的同意了。这一节课继续进行着……

  由于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课下还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他们亲自去了中医门诊,走访了许多老中医,采访了不少药剂师,了解到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如果药的形状和生长情况没有记全,会把许多形状相似的中药搞混,这样药性和药效就相差甚远。轻者不能医治病人的病,重者会危及生命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补充。学生们学*形势灵活多样,学*获得了多种收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觉得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探究式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它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更应重视面对实际的问题应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阅读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1)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1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反复地研究教材,发现文章的第七节,也就是李时珍夜宿古时所说的一段话,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此,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三、结合本土特色,有效地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我布置学生去当地名人的感人故事,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阅读名人故事的兴趣,更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名人,增强自豪感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2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3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在教学时我分两大块进行:

  学生们在初读课文时一下就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到古寺的破败,从他人的朗读中,感受古寺的阴暗、潮湿、危险和荒凉等破败的场景。教学到这时,我感觉对于四年级这样的课文深层的理解,孩子们已经开始慢慢走上了轨道。

  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药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4

  《李时珍夜宿古寺》记叙的是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教学本课,我紧扣插图,抓关键词,引导学生逐步体会李时珍的不怕吃苦、工作严谨的精神。

  根据课文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写寺庙破败,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住得苦,第二段写师徒俩的生火、烧水、啃干粮,目的是为了交代李时珍师徒吃得苦。包括后面的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从而引出他们的不怕吃苦精神。学*他的“苦”,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从中找出描写苦的词句,借助插图,集体交流。

  交流的过程,不仅是帮助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口语表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引领学生想象他们在上山采药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苦,学生们说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一不小心就会坠下悬崖,有的说可能会被毒蛇咬到,有的说可能会遇上大雨天,无处躲雨,有的说可能会被荆棘划伤腿。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辅以多种形式的朗读,再结合自身进行对比,加深对李时珍师徒“苦”的.理解。了解了“苦”,再去了解为什么要吃苦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反思5

  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离他们的生活是很遥远的。我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李时珍的可贵精神,产生对这位历史伟人由衷的敬佩之情。

  对于这么长的文章,在课时的划分上,出于考虑课文一些词语与药草有关,一些词语理解也比较难,如: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察访 断垣残壁 生嚼无涎 生嚼涎滑 呃逆,文章后面又有有关训练学生分段和概括大意的训练。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在训练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四句反映时间变化的句子,思考:随着时间的变化,事情也在不断发展着,引导学生概括在不同的时间段师徒俩所做:太阳下山时,错过客店,决定住破庙。夜幕降临时,饥餐渴饮,笑谈吃苦。月亮升起时,记载所得,亲尝草药。再根据这四句话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样,第一课时的学*重点在学*生字词和整体感知上。文章内容基本没有涉及。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第二课时,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这样设计教学的

  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入手,让学生理解,并以此引出核心问题: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

  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李时珍行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记录苦,再展开想象:

  a、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大雨滂沱的黄昏,李时珍师徒俩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又是中秋月圆时,李时珍 。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通过联系说话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吃的其它苦并走进李时珍的内心世界,在对李时珍的语言一唱三叹中,感悟人物高大的形象!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2)

——李时珍教学反思实用10篇

  李时珍教学反思 1

  为了迎接校内公开课,我今天借班试上了《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了促进自己成长得更快,还兴冲冲地去王宁主任那里借来了小摄像机和支架摆放在教室后面,刘芸老师则又当听课老师,又当摄影师。

  课上完了,感觉不错,挺顺畅,但是一评课,我才发现自己问题太多,以至于不敢回头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不管怎样,前进的道路之所以艰辛,是因为我们在努力走上坡,收拾心情,认真总结、不断进步才是真正该做的。

  听完刘老师与余老师的评课,我得到了一些启发。

  一、对词语教学的把握不准

  (一)对词语教学的度把握不准

  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在词语的读音和意义上,而有些要求是不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的。比如说在讲解“晓行夜宿”时,很多孩子已经说出了“白天赶路晚上睡觉”的意思,也知道“晓”指白天,可是我偏要引导孩子通过与“春眠不觉晓”相联系,理解“晓”是“天刚亮”的意思。实际上字典中也明确说明“晓”是“天刚亮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的样子,我知道这个要求有点高了。四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到底在哪里?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的认知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思。”但实际教学中实施起来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因地制宜。生字生词具体教到什么程度,还要靠老师的摸索与总结。我不断对自己说:“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二)对词语教学的方式不够熟练

  这堂课,我采用的是集中展示与讲解的方式。刚刚过去的.两个月,我听了很多优秀教师的课,发现很多老师采用的都是这样的方法,所以也照搬照抄。可是这样的方法不仅耽误了我很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收效甚微。课后余美丽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点评时说到,如果要稳扎稳打透彻讲解生词,最好的方式是随文讲解,因为课标对四年级孩子的要求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而“集中字词深入讲解”是不可取的。如果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那么课前一定要有“预*导航”来引导孩子自己掌握字词读音与意思,老师在上课伊始快速检查孩子的预*情况,三言两语点拨重要字词即可。由于一些实际情况,我一直没有将“预*导航”提上日程,这样耽误了些许宝贵的课堂时间。

  二、教学顺序把握不到位

  我在备课时思考的顺序是以“苦”为核心,引领孩子分别找出“行”“住”“食”“记”之“苦”,而“记”的部分因为比较多、比较杂,所以我把“苦记”部分割裂开来,明确指出“自由朗读1~7自然段,思考李时珍苦在哪里。”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相应的内容,在此同时由于孩子找的比较乱,我并没有用ppt展示相关文字内容,也是考虑到作为新老师,课堂上可能稍显慌乱,ppt展示的经验不足,怕出问题,所以在备课时就没有准备有关ppt文字。事后我考虑了一下,ppt出示孩子们找到的文字,并把重点字词用红色标记出来,也许能够增加孩子们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共鸣,对反复品赏朗读也更有益。

  那孩子们找到的关键内容比较乱怎么办呢?听课老师提出的意见是使用超链接,实际上我也经常在ppt中使用超链接,但是超链接很容易出错,所以我选择了避而不用。事后想想,我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选择迎难而上,而是逃避、退缩,也许这样的态度是个严重的错误。而且,孩子们找得乱,并不能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过程,老师应该能够用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化解混乱。比如说,有个孩子找到了“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他认为这是“苦行”的表现,这时,我引导同学思考: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苦行”的体现呢?这样,将“苦”总结为三类,有条不紊。

  而在第二课时教学中,我将课文上得尤其的乱,后来总结原因,也许是因为课前准备不足,并没有预设好学生的回答,没有做好适当的引导。所以课前准备很重要,课堂经验和必要的反思与记录也很重要。勉励自己:脚踏实地,勤能补拙。

  三、课堂废话太多

  从小就讨厌啰嗦的老师,没想到自己就是个啰嗦的老师。我是怎么成长为“啰嗦的老师”的呢?

  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第一次站在小学的课堂上,讲台地下坐着的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调皮鬼们,哈着大大的嘴巴,天真无邪而又不明所以的一群孩子。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懂什么不懂什么,只得不厌其烦地解释解释再解释,重复重复再重复,所以就成了一个总也说不完,总也不放心的老师,也就是“啰嗦”的老师。

  即使是四年级,课堂上老师的很多语言孩子们并不能理解,课本里的很多情境他们并不能理解,词语用在哪里他们也不能完全搞懂,怎么办?怎么办?我不停地企图去解释。所以,我成了最“啰嗦”的老师。

  没有这节公开课,也许我会在“啰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好,余老师告诉我,认清事实多么重要,四年级的孩子只能理解这么多,不理解的讲多少遍也不能理解,理解的无需赘述。回到语文课程标准,三四年级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没有提出过多过深的要求。感谢这节课,感谢两位听课老师!

  李时珍教学反思 2

  教了许多年,每次都是让学生理解到旧的药物书有不全;不对;不详的缺点也就算比较到位了。可是学生们又对此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些“不详”的药物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当老师听到这个问题时,想到中医药学是我们特有的医学,学生们对这一问题提出质疑,何不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主的学*,进一步对此展开深入的了解呢?这不正是探究学*的大好时机,于是就顺势问学生,你们这一问题很专业,就更需要你们自己花大力气去解决好吗?学生们欣然的同意了。这一节课继续进行着……

  由于教师的精心引导,学生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课下还真的用心去研究了,他们亲自去了中医门诊,走访了许多老中医,采访了不少药剂师,了解到中医药的相关知识,如果药的形状和生长情况没有记全,会把许多形状相似的中药搞混,这样药性和药效就相差甚远。轻者不能医治病人的病,重者会危及生命的'。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践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补充。学生们学*形势灵活多样,学*获得了多种收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觉得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应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探究式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它不仅仅是得出教师所期望的答案,更应重视面对实际的问题应如何引发学生思考,协助学生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李时珍教学反思 3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记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时,我经由第一小节的赏析品读引到本文这一察访药材过程中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接着让学生纵观全文,找到与夜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自主学*中发现本文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描述的,进而按时间顺序展开学*,这样使文章跟清晰明了。在有了直观的整体印象后,我依据文本,从住破寺、啃干粮、尝草药、做记录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感受到李时珍师徒为编写《本草纲目》吃尽了千辛万苦,但是他们并不怕苦,编写时十分细心谨慎。

  在学*这几部分时,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读,因为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学生读的`过程是一个审美体验过程,是与课文、与作者间开展的一种心智交流的过程。因此我让学生通过齐读、默读、个人读等等形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受——感悟的过程。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

  李时珍教学反思 4

  一、读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议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李时珍教学反思 5

  一、品文字,结合联想,体会住得苦

  在学生整体把握文本体会到李时珍不怕苦的精神后,引导学生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苦在哪里?*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学生能从这段文字中的“到处灰尘、断垣残壁、长满青苔、厚厚的蜘蛛网”体会到了古寺的破败,从而了解到李时珍住得苦。在这过程中,紧紧抓住“断垣残壁”一词,让学生发挥想像,说说看到“断垣残壁”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一幅画面?这样的设计调用了学生以往的知识储备,丰富了文本。他们这样描述:我看到古寺的屋顶破了个大洞,风呼呼地吹进寺内;地上很潮湿长了许多青苔,他们只好在上面铺了些稻草作床;那古寺的门已经歪斜,窗户上糊的纸已经不在了,夜晚寒风呼呼,真冷啊!寺内到处是蜘蛛网,神像也倒塌了,可见从来没人住的。……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古寺破败不堪他们已实实在在地看到,他们俩住得苦也从中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

  二、抓动词,联系上文,体会吃得苦

  李时珍和他的徒弟庞宪吃得苦是学生从“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体会到的。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抓住一系列动词去体会。学生从“找、生”体会到寻找枯枝杂草生火遇到的困难;从“舀”字体会到连喝碗水也需要走上一段路去寻找;从“坐”想到了在家里是何等舒服;从“啃”字体会到了干粮的硬,干粮的难以下咽。当学生通过这些动词切实体会到了李时珍和徒弟查访途中吃得苦时,再请学生联系前文,告诉学生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了,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课文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是怎么说的?从而,引导学生从“饥餐渴饮”一词思考:“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个词,却让老师看到了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你也看到了吗?”这样,一方面学生能进一步体会他们俩的苦,另一方面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本的方法。

  三、读对话,抓细枝末节,体会记录的苦

  记录的条件之苦时极其容易体会的,但对于记录过程中李时珍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的体会有难度。因此,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记录对话: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他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从金银花名字由来,胭脂草、刀豆子的使用方法以及末尾的一个省略号体会到的李时珍记录的内容详细且多;从嚼药草体会他记录时认真、仔细,不怕牺牲等,都是学生在品读这段文字过程中所领悟到的,如此,而得出的结论“李时珍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就自然不过了。这样,从多方面深入体会到了李时珍的“苦”,再抓住本文的文眼“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去体会李时珍一心为民的精神就水到渠成了。

  课后思考:课堂上如何根据学生的`理解层次来删减我们的预设。

  在学*记录之苦时,学生已然从他不怕牺牲,咀嚼草药,辨析药性,而体会到了他一心为民的精神,是否可以把在体会到他们的苦后设计的这样一个环节“在我们看来,李时珍和庞宪四处察访药材住破庙,喝泉水,吃干粮,借月光垒砖块当桌子记录无一不苦,那他们觉得苦吗?看看他们俩怎么说的?”去掉?设计时之所以放在里面是因为,生怕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到“虽苦但值”这一层次。但课堂上学生已品悟到了,再继续这样的环节不是显得多余了吗?也有为了设计而设计的嫌疑。课堂上,我把这个环节去掉了,而是直接奔向中心“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确实,正像一些老师说的,这样的“手术”似乎使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个阶梯式的过渡,但从学生一头去考虑,他们需要这样的阶梯吗?

  当然,学生的理解层次是不同的。课堂上,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引导过程。但重要的是,在备课过程中,预设要充分估计更多学生在各个不同理解层次上的反应,设计应是全面且循序渐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再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作相应的调整,进行删减教学环节,也就是说,我们教学设计与教学都应是灵活多变的。

  李时珍教学反思 6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教学反思 7

  在处理二课时的时候,我先请学生对李时珍进行评价,从各方评价中归纳出“了不起”。那么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李时珍很了不起,为什么?这就成了整堂课的一个主线问题。随着学生的回答,我落实着板书――立志行医、偷学医术、持之以恒等等,并找到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带着体会来读课文会读得更有感情。

  学生说到重点段落的时候就放慢速度并着力解决课后思考题。本文重点段落为3、4自然段,三自然段主要请学生勾画词语,明白旧书的缺陷有哪些,不需要太多理解。而四自然段则要深入分析李时珍为了写书都做了些什么,例如:上山采药、山顶过夜、亲口偿药等等,说一说李时珍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这也是对李时珍“了不起”的更加深度的理解。

  最后请学生根据板书理出文章思路,说一说《本草纲目》是如何被写出来的。学生往往一来就答到李时珍到处采药……后来就写出了这本书,他们忽视了李时珍还有从小立志行医帮助了他,进一步阐释了志向的推动作用。除了这些重点外,一些细小的问题我们也不能忽视――李时珍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旧书的'缺点为什么只有他看见;坚持不懈不仅体现在苦学医术,还包括写书前后花了27年,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的良好品质。

  这堂课问题设置简单,但是在操作的时候启发还不够,老师牵引的痕迹比较重,各环节联系不自然,有待精细设计。

  李时珍教学反思 8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教学反思 9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重难点是引领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文章分别从三部分入手来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在备课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了课文,确定文章思想的主线是“以苦为乐”,整节课我也以这条主线循序渐进地安排着教学流程。

  一、朗读,感悟“苦”

  语文的生命是读出来,没有了读,语文实际上就是不动的文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越读越深入。如在读“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一段话时,我紧抓一个“笑”字,进行多角度点拨,学生每读完这段话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感受,随着阅读的深入,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做主角,这样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像这样的品读在教学中有多处,我深深觉得,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逐渐加深,感情变得丰富起来,对人物及情感的把握越来越准确。

  二、想象,诉说“苦”

  在学生体会了喝山泉、啃干粮已经很苦后,练*填空,让学生发挥想像: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李时珍的高大形象就在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三、讨论,体会“苦”

  在第二课时设计中,我紧扣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抓住了三个关键问题展开课文:

  1、李时珍为什么要投宿在古寺?

  2、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么样的?

  3、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哪些事?在让学生分别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有关词句,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李时珍的生活做了对比,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个崇高的理想。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色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这样教学过程不留遗憾,却又理解了文本。

  李时珍教学反思 10

  《李时珍夜宿古寺》描写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带着弟子外出察访药材,深入山林错过了客店,在古寺住宿的经历,表现了李时珍为修好《本草》不怕吃苦、一心为民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我引导学生从第七自然段入手学*课文,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紧扣“苦”字,对课文进行有效地整合。

  通读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文章写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白天一直在察访药材,错过了客店;写古寺非常破败;写李时珍在古寺里吃得差;写李时珍在月光下认真地记录,亲自尝试药性,都突出了一个“苦”,体现了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这个中心。这几个部分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因此,我在教学时,首先出示了课文的`第七节,让学生朗读体会李时珍所说的苦,再引导他们到课文中去找找描写“苦”的段落或句子,反复朗读感悟。最后,又回到第七节,使学生体会到李时珍吃这么多苦是为了万民得福。这种教学,打乱了原来的课文顺序,对课文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把重点的、有语文价值的归纳出来讲,其余的不多讲,有效地节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主动性很高,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四处内容:

  1、师徒俩长年累月在外奔波;

  2、古寺的破败景象;

  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

  4、李时珍的话。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不怕危险、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在学*这几部分时,我让学生自己读,大胆地交流各自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加深感悟。例如:抓住“端详、扯下、嚼嚼”让学生先表演再朗读,使感情与之产生共鸣,感悟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惜拿自己作试验的献身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3)

——《李时珍》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李时珍》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干甘于吃苦,严谨认真的塌实作风。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生齐读课题:16、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堂课的学*,同学们一定对李时珍有了初步的印象。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3、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课文第2、3、4小节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的。

  2、生交流,同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这座古寺非常破败,但李时珍一点都没有放在心上。

  (师相应板书:破败)“破”就是-------,那为什么不说破的古寺,而说是破败的古寺,究竟“破败”在哪儿呢?

  △“到处是灰尘”

  说明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居住了),这是一座荒凉的古寺。还“败”在哪儿?

  △“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墙壁已经倒塌,说不定地上还有残砖剩瓦,仅剩的墙壁也摇摇欲坠,而这残留的墙壁上竟然长满了青苔!青苔一般长在哪里?(背阴潮湿的地方)这是一座阴暗潮湿的古寺!还“败”在哪里?

  △“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不是一点点,而是厚厚的蜘蛛网!古寺的环境是多么恶劣!

  (2)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不动笔墨不读书,同学们可以把有关语句在书上划出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在编写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访医采药,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这样长期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可是李时珍却说-------

  (生再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3)而且他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找一找描写神态的词(笑着说)

  (4)指读并相应点评: ①住破庙是比家里苦多了,但李时珍并没有放在心上 ②李时珍这种以苦为乐的精神读出来了

  4、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而自己甘愿吃苦的胸襟让我们感佩!

  5、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动?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第12小节)

  (1)自由轻声读第12小节,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怎么做的?(放在嘴里嚼嚼)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作为医生不懂吗?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药?(说明他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我们也可以把这种作风成为 板书:严谨)

  (3)补充: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7、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夜已经很深了,而李时珍还在记录着,他真是一个(完成板书:认真)的人啊!

  四 总结全文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五、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的知识,了解它们的药效。

  附:板书设计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寻访药材 投宿古寺

  师徒谈话 以苦为乐(或:造福万民)

  月光记载 严谨踏实

  《李时珍》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李时珍》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中的一篇写人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边行医边研究药物,用了27 年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最终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事情,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我校虽然坐落于城乡交界之地,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诸如科学家之类的事可真不少,加之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构成了这堂课丰富的课程资源。

  并且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只要稍加提示,并给以充足的思考空间,便不难将听到的,想到的表达出来,他们应该是兴趣盎然的!

  三、教学设想与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即自读质疑——再读解疑——读中互动解疑——不断探究,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药物巨典”——《本草纲目》。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能力。

  3.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 录音机及磁带

  五、教学重点

  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做准备。

  六、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配合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2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学生边说老师边播放名医的图片及简单的介绍,当学生说到李时珍时教师点击画面把图片放大,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李时珍的了解。)

  3.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4.生齐读课题。

  (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一种能引起彼此共鸣、彼此交融的文化,本课浓浓的情境的创设,正是再现、传递着这种文化。同时让学生收集、交流有关本课的资料,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探究课文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容易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可以选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解决。

  2 检查初读,看一看哪些同学已经读会了课文,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上记号,评读时相机纠正字词的读音,如:疑难病症、积累、记载等)

  (检查初读的自**教给了大家,体现了教学的民主,较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自读时教师也掌握了初读的实际情况,教学便可有的放矢。)

  3 再把课文读一读,把容易读错的地方读正确,并且边读边想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4 交流读书所得。

  生:读课文我知道了李时珍是湖北蕲春人。

  生:我知道李时珍看到医生能够救死扶伤,就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点拨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后来终于同意他学医和李时珍打算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生:通过读课文我还知道了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整整用了27年。

  小结:是啊,李时珍花了整整27年,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著名的《本草纲目》,这时的他已从生机勃勃的青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

  精读课文

  1(出示《本草纲目》)老师这里有一部《本草纲目》,分成上下两册,你们知道这部书里记载了什么内容吗?(师生共同了解“本草”和“纲目”的意思。)

  2请同学们认真读3—5段,读完后,老师有两个问题请你们回答,想答好这两个问题吗?(生:想。)

  3老师先不提问,请学生猜一猜我老师将要提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通过读文质疑,意在使学生在文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4学生提问。

  5学生再次读文,解答所提的问题。

  (让学生在读文中解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有的问编写的原因,有的问编写的准备,有的问最后的结果,大家都抓住了人与物的联系,提出了关键性的问题,说明同学们非常会提问题,这些都是老师想提的问题。老师还有一个问题。

  6教师提问:读了3—5段,想想《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为什么?

  7学生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其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之前,已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阅读了800多种药物书,由此可见,这本书不仅凝聚着李时珍的心血,也是我们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全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再来读读3——5自然段。

  8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

  小结:的确,为了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位人的心,你能把你体会到的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师生互动解疑,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又合力解决了课文的重难点问题,在精读中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感悟。)

  9指名读,把自己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评读。

  (三)总结深化

  1“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别人会对他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谈感悟。)

  2 小结:毕生的精力,青春的年华,终于成就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再来感受一下李时珍辉煌的一生吧!(配以轻缓柔和的音乐。)

  (注重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主感悟的学*活动中通过课文朴实无华的语言文字,,实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四)课外拓展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在学*课文前大家还介绍了几位自己所熟识的医药学家,老师也从网上、课外书中给大家收集了我国古代十大名医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了解,看的时候大家可以悄悄说说自己的想法。

  (既拓宽了教学内容,又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延伸到课外。)

  教学反思

  《李时珍》是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九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在设计时以读为基本的立脚点,以创新教学为理念,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方法和能力。整堂课真正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语文的实践活动自主学*,精心探究,很好地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颠簸引导,履行了主导的职责。

  1.位置互换,主动探究。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把学生摆在了主要位置上,老师在旁观之,与教师位置的互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了*台。

  2.创设情境,发展语言

  (1)情境创设,优化语言;在课堂教学的始末,均配以舒缓柔和的音乐,仿佛将学生带入了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使之读有感情,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充分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2)以读为本,感悟语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齐读、默读、自由读等方式让学生质疑解疑,充分感悟语言。

  (3)拓展想象,运用语言;在口语交际这一环节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起到了“一石击二鸟”的作用。

  八、案例点评

  本课设计了三个环节:

  一、从“森林”到“树木”。

  先从文章整体入手,让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再从局部《本草纲目》这部药物书入手,让学生对《本草纲目》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带着学生走*四百多年前的李时珍,为后续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导相长,探究文意。

  在探究课文这一环节中,教师主动放弃老师发问的“专利”,而是让学生想想“你们猜猜老师会提什么问题?”一方面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乐学。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导”的主体,学牵引着导,导深化着学,学导相长,教学的双主体作用在这个环节中有所体现。

  三、自读感悟,升华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大问题:

  1.《本草纲目》这本书是怎样编成的?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打动你?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品词析句,领悟到了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在这部分教学中,学生融入了独特的体验、感受,张扬了个性,焕发出他们的生命活力。同时师生“互动”,读中解疑,师生都融入了学*的氛围中,*等的交流,适时的小结,丰富了学生的学*资源,锤炼了学生的思维。

  2.你从李时珍身上学到了什么?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李时珍那种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从而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仰之情。

  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更深一层,为他们提供了口语交际的*台,并且给学生创设了开放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李时珍的伟大,让李时珍的生动形象永驻心间。

  《李时珍》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 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 鄙视 患者 记载 积累 编写

  疑难病症 对症下药 严寒酷暑 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 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

  自然段段 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 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 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 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学设计 4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情况。

  编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李时珍》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独立识字。

  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题思考题和“金钥匙”练*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学*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法】引导谈话提问

  【学法】读画议思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录音机 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字词攻关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谁能向大家介绍李时珍这个人物?

  二)自读课文,学*字词

  1、出示幻灯片认读生字词。谈自己对生词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完善:完美。

  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二、梳理课文,整体感知

  1、指读课文。

  2、说说每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

  3、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立志学医”和“编写《本草纲目》”两件事。

  板书:立志学医(2-3自然段)编写药书(4-6自然段)

  4、质疑、归纳问题

  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些问题可由学生解决,有些难题由师生共同归纳。

  三、目标导航,合作探究

  一)、指名读本课的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其为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学*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2、认字9个,写字7个。继续练*独立识字。

  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救死扶伤、解除、志愿、鄙视、留心、记载、完善、积累、严寒酷暑、品尝、访问”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课文通过几个方面表现李时珍精神和品质的写法;结合课后题思考题和“金钥匙”练*概括,培养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师:怎样实现目标呢?请同学们看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即停,同学们更正,老师书写易错字。

  2、对文中生字在文中的读音进行标注。

  3、学生自学。

  4、班级交流。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请大家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去认真朗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了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品词析句,精读感悟。

  一)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二)学*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2至3自然段。

  三)学*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1)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四)学*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5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应回答出: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6、7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积累语言,练*应用

  1、课文7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指读全文。

  四、学法迁移,以一带多

  1、过渡导入,学*《阅读与表达》丛书中文章。

  2、出示学*提示。

  A、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B、画出文中重要词语,说出近反义词,并联系上下文写出意思。

  C、找出文中的成语。

  D、找出文中的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谈体会。

  E、写出学完这篇文章后所受到的启迪或感悟。

  3、指名读提示。

  4、学生合作学*,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5、班级汇报交流,教师重点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比较文章的异同点。

  五、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救死扶伤

  原因:旧的药物书有缺点

  积累经验      勇于探索

  李时珍    编书     准备编写   亲自尝药        不怕困难

  访问学*      认真严谨

  写出巨著:历尽艰辛

  《李时珍》教学设计 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编写了“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

  2、学*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

  2、学**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写作准备。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二)解决办法

  运用“弄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句与句间的联系,归并分层,归纳出整个自然段意思”的方法解决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在初读、导读课文过程中,找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讨论。

  (三)重点、难点问题,全班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挂板、字卡。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问:你知道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2、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一生为穷人治病,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800多中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先后到湖北、河南、安徽、江苏、江西等省考察访问,采集药物标本,行程达一万多里。《本草纲目》被国内人们视为至宝,在国外用法、营、的、日、拉丁文广泛刊印,称为“东方医药巨典”。李时珍被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二)范读课文。

  (三)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学*本课生字、新词,勾划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质疑,教师点播,师生交流。

  (1)字(出示字卡)

  ①读准字音。

  诊、症、凑、栽、积累的“累”

  ②认清字形

  拜、籍、酷、载

  (2)理解词义。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完善:完美。

  拜访:敬词,访问。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判断:断定。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流行:传下去,传开去。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自然段的意思,理清层次。

  1、铺垫孕伏。(出示投影片)

  (1)自学。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2、教师点拨,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第4、5、6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第7自然段:讲《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著作。

  (五)课堂练*。

  1、组词。

  栽()择()纲()珍()

  载()译()钢()诊()

  2、填空。

  (1)。

  查带点字要查部首再查几画选正确解释

  记载①年.()②记在书报上。()

  严寒酷暑①残酷。()②极,程度深。()

  (2)选择恰当的词填写在括号里。

  药方药材药物药效药物书

  ①李时珍暗自记下不少()。

  ②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

  ③《本草纲目》是一本()。

  ④他亲口品尝了许多(),判断()。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李时珍》这篇课文,学*了生字、新词,理清了层次,了解文章内容,这节课我们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3自然段

  1、轻声读2、3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当时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

  (5)从这两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3自然段。

  (四)学*第四自然段(重、难点)

  1、默读第4自然段

  2、学生自学、质疑,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这一自然段第一句话起什么作用?(过渡)

  (3)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不全”、“不详”、“不对”)他想编成什么样的?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5)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3、齐读第4自然段。

  (五)课堂练*。

  1、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他编成了药物书。

  他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他编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

  (1)李时珍是药物学家。

  (2)李时珍走遍了名山。

  2、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练*。

  (1)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的三个缺点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2)完善的药物书应该是记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1——4自然段。

  (二)学*5、6、7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4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5——7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出示幻灯片),先认真地、轻生地读课文,注意药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5自然段。(重、难点)

  ①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⑥读这段后你有何体会?

  ⑦分层,概括层意。

  ⑧出示投影(书中画面)学生描绘。

  ⑨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交流学*第6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为什么说李时珍“终于”编成了新的药物书?

  (3)交流学*第7自然段。齐读。

  思考:为什么《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讨论:

  1、课文第7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那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课堂练*。

  1、选择句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对的打“”

  (1)那时候,行(xíng

  háng)医是受人鄙视的行(xíng

  háng)业。

  (2)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决心重(chóng

  zhòng)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3)李时珍在给病人看病时,特别注意积累(lèi

  lěi)经验。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1)李时珍是伟大的()和()。

  (2)李时珍不怕(),不怕(),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

  (3)李时珍整整花了(),终于编写了一部()的药物书——《》。

  七、板书设计

  立志学医

  11

  李时珍

  编写原因

  积累经验

  编书

  编写准备

  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

  虚心学*

  《李时珍》教学设计 7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式,能认7个生字,学会写9个生字。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作者通过写李时珍的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2、抓重点词,品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3、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著作。

  三、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采药”“著书”等都是生疏的事物,对学生理解课文、体验情感造成一定障碍。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前通过查资料,把原先对李时珍零碎的了解整理为较完整的认识。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课文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中,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李时珍著书的兴趣、探究。三年级学生开始*作练*,对如何写人表现其品质没有清晰的写作思路。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本身就具有示范性,通过读一篇好的文章,学一种好的写作方法不失为一种提高*作水*的好途径。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阅读和*作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吗?你们从哪知道的?说说你对他和《本草纲目》的了解。

  2、《本草纲目》是明代卓越的医学家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这么伟大的一部著作,李时珍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写出来的呢?请同学翻开课文,今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伟大的名医——《李时珍》。(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听录音,感知课文。(播录音)

  师:老师播放课文录音,你们边听边看课文,注意把预*时遇到的难读的字音听清楚。

  2、认读生字,书写难写字。

  师:听清楚了吗?把你认为的难读字音再读几遍,待会考考你们!

  师:现在我们进行开火车比赛,给这些生字点点名! (出示生词:医学家 诊费 救死扶伤 鄙视 患病 判断 本草纲目 救死扶伤 完善 )

  出示句子:李时珍发现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

  卡车上载满了运往灾区的救灾用品。

  师:自己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发现?这个字有两个不同的读音,读书时要注意区分。课文里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累)你会组词吗?(硕果累累)(劳累)

  3、指导书写难写字。a)出示“鄙”“载”字卡。b)师范写,生观察。

  要求: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把字写好在田字格中的。(指名说)

  鄙: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边要写得紧凑些。

  载:半包围结构,“戈”字旁的横要写得够长,弯钩要写得舒展。

  c)生练写。d)反馈写字效果(实物投影展示)、评议。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轻声自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想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小问号。

  2、交流读书收获:你知道了什么?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师:知道“鄙视”一词的意思吗?把“鄙视”换一个词,还可以怎么说?(轻视,看不起)

  师:为什么在当时行医是被人鄙视的行业,李时珍还要学医?

  (理解“救死扶伤”,“立下志愿”)

  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师:李时珍二十二岁就开始给人看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李时珍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医药书?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理解“完善”,旧药物书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不全、不祥、不准)

  2、师:为什么李时珍能发现旧药书有不完善的地方?

  (体会他“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表现出的善于思考的精神。)

  学*课文第四自然段。

  1、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轻声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2、汇报自读学*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理解:行程远:“走了上万里路,访问了千百个医生、农民、渔民和猎人”)

  3、课件出示:(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的名山,他有时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四人小组品读)

  四人小组讨论想象:李时珍经过了哪些艰难险阻?

  (1)你能想象“山高路远,严寒酷暑”的画面吗? (理解采草药的“艰辛”。)

  (2)你想到过品尝草药的危险吗?(理解李时珍著书的“严谨、科学的态度”。)

  学*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最后,历经了27年李时珍完成了《本草纲目》,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全班齐读第五自然段。(有着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的伟大著作。)

  学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是什么精神支持着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

  总结:李时珍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学*写法。

  1、师:通过课文的描写李时珍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严谨、科学的态度)

  2、师:你为什么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联系课文内容)

  3、师:是啊,作者花了较多的笔墨详细描写了李时珍采草药的艰辛,还抓住了许多细节描写“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等体现了他严谨治学的态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品质。我们今后学写作文时,也要学*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方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并组词。

  2、用自己的话复述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3、进一步收集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资料。

  五、教学反思

  本堂课是在学生对李时珍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由于学生课前丰富的课外阅读对李时珍“从小立下从医的志愿”,“《本草纲目》是我国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等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对课文有了大致的认识,上起课来学生都能纷纷说出自己对“李时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著书”的感受和理解。文中对李时珍认真辨别药材“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只做了概括性的叙述,学生理解不深,而一位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破庙过夜》,记叙的是李时珍师徒采访途中,在一座满是蜘蛛网的庙里过夜风餐露宿。并以“月下记录材料”和“亲口品尝鸡肠草”这两件具体事例来说明他严谨治学的态度。通过阅读,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由衷地体会到李时珍为祖国药物学的献身精神。同时也加深渗透 “用具体事例表现其品质”的写作方法。所以应在教授教材时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联系点,全面辐射。以课内促课外的阅读。

  《李时珍》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2.通过对重点词语的体会,学**时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

  教学难点:

  1.学*归并自然段和课文分段的方法。

  2.理解《本草纲目》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归并自然段给课文分段的方法;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精神;并且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回答:

  李时珍是什么人?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是什么?

  (板书:《本草纲目》)

  三、逐段学*,理解内容。

  (一)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李时珍为什么立下行医的志愿?

  (板书:读理解)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本草纲目》)

  2.自己读最后一句,齐读。

  3.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板书: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立志行医)

  (二)立下志愿后,李时珍是怎样做的?我们学*第二段。

  1.自由读,李时珍为了实现志愿,他是怎么做的?画出重点词语体会。

  2.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偷偷留心”、“暗自记下”说明李时珍勤奋好学,刻苦认真。)

  3.自己练*朗读1、2、3句,重点词语要加重语气,突出人物勤奋好学的精神。

  4.指名读,师生配合朗读1、2、3句。

  5.问:勤奋好学的李时珍学到本领了吗?从哪件事看出来的?自己往下读。

  6.用“谁?做什么?”的句式概括这段主要内容。

  (根据学生问答,板书:偷偷学医)

  7.勤奋好学的李时珍终于使父亲改变了想法,从此他怎么样?齐读后两句。

  (三)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在这当中他发现了什么?(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要求,默读自学:

  (1)联系上下文思考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2)在研究药物的过程中,李时珍发现了什么?

  他是怎么想的?你从中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3)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情况:

  (1)第一句话起过渡的作用。

  (2)旧的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准。从李时珍的想法中可以看出他处处为病人着想,认真负责,医德高尚。

  朗读“他想……于是……”

  带着体会自己练读,指名读,评议(你觉得哪些词应该强调,为什么?)

  师范读(强调:危险、重新)读出对病人的担心和重编药书的决心。

  齐读

  2.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决心编书)

  (四)为了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学*第四自然段。

  1.看录像,听老师朗读,看完后说说有什么感受。

  2.出示投影要求,分组讨论学*。

  (1)边读边找:李时珍为编写药书做了哪些工作?

  (2)再读画词:李时珍遇到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从中体会李时珍具有什么可贵精神。

  (3)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3.汇报学*情况:(要求: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1)准备工作:积累经验,亲自采药,访问百姓。

  (2)体会词语(结合录像谈体会):

  山高路远(环境艰险)→不怕不怕(没有害怕,没有退缩)

  严寒酷暑(气候恶劣)→走遍(不畏艰险,勇于吃苦)

  饿、天黑(条件艰苦)

  上万里、千百个(坚持不懈)

  亲口品尝(敢于实践,崇高医德)

  练*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想想应强调哪些词语才能突出李时珍不怕困难的精神。

  指名读,评议

  (3)概括段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编书的准备)

  4.自己朗读这段,指名读(再放录像配合朗读),齐读。

  (五)《本草纲目》是一部怎样的书呢?学*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完成书后练*3的填空,想一想填的是什么词,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数词谈体会:27年(说明写书时间长,历尽艰辛)

  一百多万字(说明字数多,内容丰富)

  一千八九百种(包含的药物种类多,比较完善)

  师:所以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3.概括本段段意(板书:编成药书)

  4.小结:正因为《本草纲目》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所以流传世界,成为一部伟大的著作,李时珍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板书:伟大)

  四、学*分段

  1.我们已经理解了课文,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尝试用一种新方法给课文分段,看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意思或一件事,就把这几个自然段归并在一起,成为一大段,这就是归并自然段内容分段的方法。(板书:归并)

  2.看板书,自己读读5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一件事?

  (3、4、5合并为一段)

  看板书1、2自然段,如果剩下的自然段讲的是不同的意思,就各自独立成段。

  3.在书上标出分段记号。(板书:分段)

  4.让学生小结: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给课文分出段落的?

  (师指板书:读?理解?概括?归并?分段)

  五、总结全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师总结:《本草纲目》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医学著作,它的产生可不是一帆风顺的,李时珍为它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巨大的代价,靠的是不畏艰难,勇于实践的精神。同学们也应该像李时珍那样,在学*中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将来学有所成,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板书设计:

  1.立志学医读

  2.偷偷学医理解

  《李时珍》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李时珍》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崇高思想,学*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的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

  2.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3.学*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和他怎样为编书作准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人,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咱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学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中的一块耀眼的奇葩,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不少著名的医药学家,你们都知道哪些人?

  2、生发言(略)

  3、谈到李时珍时, 师: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众多著名的医药学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课前我们布置大家收集了有关李时珍的资料,你们都收集到了吗?自己准备一下,再说给我们听一听好吗?

  4、学生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5、师:看来同学们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锁定李时珍,一起去了解李时珍,感受他光辉的一生。

  6、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借助拼音自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老师请五位同学读一读,谁愿意来读?

  (1)指名后,要求:其它同学认真听,会听的同学也是会读书的同学。要听一听这些同学是不是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了。

  (2)全读完了以后,先让同学正音,老师随机指导同学读某些音为重点的词或较长的句子。

  3、出示词语,比赛读。

  诊费鄙视患者记载积累编写

  疑难病症对症下药严寒酷暑本草纲目

  4、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用的是什么解词方法?

  重点:

  (1)完善:完美。

  (2)口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3)疑难病症:指原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4)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5)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三、再读课文,按照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提供的段意练*给课文分段:

  (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全文讲什么。

  (2)仔细阅读,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把几个邻*的讲同一意思的自然段归并成一段。如果有的自然段单独讲一个意思,那就独立成为一段。

  2、阅读课文,按照“学*提示”的一般步骤给课文分段。如下表: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3、交流学*结果,填写表格。

  四、齐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小组交流识记方法。

  2、仔细观察,注意容易写错的地方。

  “医”的最后一笔是点。

  “诊”的三撇要排纵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作业展示。

  六、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抄写生字。

  2、收集今天学*的好词,用喜欢的词写几句话。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表格,了解学*目标。

  自然段段意分段小标题

  1李时珍立下为穷人治病的志愿。一立志

  2李时珍跟着父亲学医。二学医

  3李时珍决心编写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4李时珍去各地采药,访问群众。三编写

  5李时珍编成《本草纲目》。

  二、学*第1自然段

  1.指名读。问:

  (1)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2)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2.齐读。

  三、学*第2自然段

  1.轻声读2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2)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3)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古方?想像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4)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父亲被他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学*的精神所感动。)

  (5)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

  2.齐读第2自然段。

  四、学*第3——5自然段。

  (一)学*第3自然段。

  1.默读第3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出示思考题

  (l)这一自然段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2)本段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

  (3)第二句和第三句是什么关系?(因果)

  (4)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旧药物书“不全”、“不详”、“不对”。)

  2.指导朗读。(要读出旧药物书缺陷将给病人带来的危险语气)学生练读。范读。指名读。

  (二)学*第4——5自然段。

  1、学法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前3自然段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学得特别好,老师相信在第4自然段的学*中,大家会表现得更好。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首先要围绕这个问题先认真地、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要边读、边勾、边想,然后小组讨论。

  出示问题: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是怎样做准备的,他是怎样写成的?你有何体会?

  2、教师点拨,全班交流。

  (1)学*交流第4自然段。(重点、难点)

  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李时珍从积累经验和到各地采药两方面做准备。)

  哪句话概括了这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一句)

  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读后你有何体会?

  学生回答大致概括为:

  不怕劳苦、饥饿、寒冷、积累经验,具有认真的科学态度。

  请教医生、农民、渔民、猎人,表现了虚心的态度,严谨的精神。

  亲口品尝药材,他不顾危险,表明了他为编书有献身的精神。

  (2)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练读。范读。指名读。

  (3)交流学*第5自然段。

  你怎样理解“终于”一词?(说明结果得来极不容易,可结合上文回答。)

  为什么说《本草纲目》一书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规模大,中外流传。)

  六、总结

  1.课文5个自然段,分别叙述了李时珍“立志学医”、“编书”等内容。你喜欢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2.李时珍是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课文内容看,他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3.朗读全文。

  七、作业自助餐((三选二完成)。

  1、熟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用几句话记下自己的学*体会。

  3、用“不但------而且------”造句。

  板书设计:

  立志行医

  李时珍编写原因积累经验

  编写药书编写准备亲自采药

  写出巨著虚心学*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4)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范文10份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一、浮想画面,感受古寺环境的破败

  1、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请大家将语言组织好,先自己说,再交流: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师徒为了察访药材,住进了一座古寺,喝泉水,啃干粮,品尝药草,记录一天的寻访所得。

  【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整体”的观照下学*全文。这一教学过程既是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的表达训练。】

  2、课文题目是“李时珍夜宿古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古寺”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哪个词最能反映古寺的特点?

  3、学生找出古寺的特点是“破败”后,师范读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破败的情景?

  组织交流。

  ①情景: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②分析:“到处是灰尘、厚厚的蜘蛛网”说明了——(长时间没人住);“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说明了古寺一些墙壁倒塌了,无人修整,寺里阴暗潮湿)。

  4、出示:李时珍和庞宪住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是,是,是。在这里,没有,没有,没有。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语文教学要重视形象性。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浮想相关画面,感受到李时珍师徒夜宿的古寺是破败的。在这里陪伴他们的是灰尘,是断垣残壁,是青苔,是厚厚的蜘蛛网,在这里没有完好的桌椅,没有*整的床铺,没有口渴的饭菜,没有……所出示的填空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投宿环境的艰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前后联系,品析察访过程的艰辛

  1、师:请大家联系第1—3自然段,说说:李时珍师徒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住进这座破败的古寺的?

  2、学生自读后,组织讨论:

  ①是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的情况下(第1自然段)。这几个月是怎么走过来的?——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请结合第5自然段内容,想想:在路上,他们饿了——(啃几口干粮。比较:课文为什么用“啃”不用“吃或咬”?),渴了——(喝几口泉水)。他们白天——(赶路察访药材),晚上——(随便找个地方住下来)。他们真是太辛苦了!

  【李时珍的辛苦不仅仅是在住宿条件上,还在于整个察访过程。这一教学环节在前后文的联系中引导学生进行品析、体会:在这好几个月的察访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饿了吃什么?渴了喝什么?白天干什么?晚上干什么?从而感受察访过程的艰辛。】

  ②结合第二自然段:因为他们一心走路,错过了客店。想想:客店和古寺在环境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在客店里,没有,没有,没有。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

  他们为什么不住在这样温馨的客店里,他们赶路为了什么?(察访药材,修订《本草》)

  3、李时珍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吃不好,喝不好,睡不好,真是太辛苦了。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5自然段。

  4、李时珍觉得这样苦吗?李时珍是怎样说的?指名读第7自然段。

  抓住“吃点苦是值得的”深化理解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造福人类,甘于吃苦”的精神。①李时珍吃的苦少吗?为什么说“吃点苦”?②“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

  5、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1—7自然段。

  【这一环节在进一步将客店与古寺的对照中,在视“诸多之苦”为“吃点苦”的比较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那种甘于吃苦的伟大精神。这样的设计是简单的,这样的过程中扎实的,学生的理解是深入的。】

  三、适度拓展,体会冒险尝草的精神

  1、指名读第8—13自然段,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深受感动?

  2、组织交流。

  ①白天,赶路、采药,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在趁着月光记录寻访所得,真令人感动。他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过来的。

  ②抓住“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不怕冒险的精神。

  讨论:李时珍尝药草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

  3、出示补充资料:

  有一次,李时珍拿着“山茄子”回到家,搞清了这种草药的学名是“蔓陀罗”。为了解它的药效,李时珍把蔓陀罗泡到了酒里。酒泡好了,李时珍把家人和徒弟找来,嘱咐了他们几句话,就喝了许多药酒,不一会儿就失去了知觉。

  过了好长时间,李时珍还没醒过来,家人和徒弟赶忙端来事先准备好的绿豆甘草汤,灌到他嘴里,没多大功夫,李时珍醒了过来,大家才松了一口气。当家人和弟子埋怨他太冒险时,李时珍笑着说:“不亲自尝尝,怎么断定它的药效呢?”说完,赶忙记录下蔓陀罗的作用、功效以及反应过程等。

  【对教学内容的拓展要体现“适度”原则。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尝百草的冒险精神,教学中补充了这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文字浅显,但内容感人,能很好地加深学生对李时珍的认识。】

  4、指名读第13自然段,读后出示,要求学生口头填一填: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寺内 。他们饿了,;渴了,;冷了,;累了,。夜渐渐深了,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第二天一早,他们又要踏上察访药材的路程了。

  【这一填空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在眼前浮现夜深人静时李时珍师徒活动的画面。通过这样的练*,让学生感受到白天他们是累的,夜晚他们仍然很辛苦。】

  5、组织讨论后,指导读第8—13自然段。

  6、师:同学们,这样的生活苦吗?(的确很苦。)但李时珍怎么说的,读第7自然段。

  7、动笔写写:同学们,你学了本文后对李时珍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请给李时珍写一段心里话。组织交流,结束课堂。

  【这一环节的教学其实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进一步感受李时珍的伟大,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当凸显语文学科的个性,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全国小语会崔峦会长说:“阅读教学要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这些论述其实说明了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努力体现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李时珍那种“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精神。具体地说,就是抓住古寺环境的破败、察访过程的艰辛、品尝药草的危险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深入地品词析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水到渠成地对李时珍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重点,在前后联系中品词析句,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深刻理解李时珍所宿古寺环境之破败、察访药材过程之艰辛,体会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而甘于吃苦、不怕冒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由衷地产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辨析形*字“详、祥”。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说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词的意思,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描述夜晚景色。

  2、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并能据此复述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抓住李时珍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体会他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精神,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4、品读文章结尾部分的景物描写,初步感知景物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会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根据老师给的几个提示,猜出相关人物。

  (1)19年 史学家 砸缸 《资治通鉴》

  (2)远渡重洋 生物学家 青蛙卵剥离手术

  (3)江苏宜兴 《奔马》 画家

  (4)一万余里 “医林二圣”之一 《本草》

  2、出示李时珍画像,对李时珍你了解他多少?能用一两句话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3、出示课件,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和张仲景一起被称为“医林二圣”。 李时珍的一生成就很多,他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读过八百多种医药书籍和有关资料,为了察访药材,行程一万余里。他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科学宝库中的一部经典著作。

  4、揭题: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其中的一则,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理解题目:

  宿:住宿,过夜。 夜宿古寺:夜晚住宿在古寺里

  5、再读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为什么“夜宿”古寺;“古寺”是怎样的?在“夜宿古寺”时做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课始用猜人名的游戏导入,一为课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二是通过抓关键词帮助学生回顾本学期课文中学到的一些具有不怕吃苦的高贵品质的人物形象。)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吧。要求:自由大声读书,读准字音,读准词语,读通读顺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 出示一些难读的词,然后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2) 说说你已经懂得词的意思,不懂的词语有哪些?

  如:呃逆、察访、涎滑、断壁残垣等

  3、再读课文,组织交流。

  想想刚才提的哪些问题你可以自己解决了?

  △为什么要夜宿古寺?

  (李时珍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夜宿的古寺是怎样的?

  (破败的古寺,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李时珍在夜宿古寺时干了些什么?

  (生火、烧水、啃干粮、记载寻访所得)

  4、现在谁能把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地说一说?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如果能说得简洁一些就更好了;如果这里能用一句话说,或用一个词来概括,就会简洁许多,如“月下记载”)

  5、理清文章脉络,学*利用时间变化分段的方法

  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说出理由。

  (时间顺序 :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夜幕渐渐降临了;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

  ②利用时间变化顺序给课文分段,学*概括段落大意,然后进行交流,在书上写下来。

  (设计意图:立足于提前自学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字词教学,有的放失,直指学生的困惑,利用共同的疑惑理清文章脉络,突破文章重点,并利用学案最后一题,作有效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抓住时间变化的词句,明白分段方法不是唯一的,依据不同,分段方式也可以不一样。)

  三,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了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的一个小故事,作者在叙述时,主要是抓住师徒俩的什么贯穿全文的?(语言)那么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哪一句话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再次浏览课文,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

  3、小结:李时珍承受力那么多苦,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四、布置作业:

  1、练*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搜集关于李时珍的资料。

  走得苦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得苦

  吃得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4

  一、复*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6课。首先来复*几个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长年累月

  若有所悟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2、指名读。

  3、师: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生:李时珍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他饥餐渴饮、晓行夜宿,长年累月地在外奔波。

  生: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住在断垣残壁的古寺中,是为了修好《本草》,使万民得福。

  二、学*一至七自然段

  1、师:是啊,李时珍为了寻访药材已经在外地走了好几个月了。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一至七自然段,画出写李时珍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的句子。

  2、生: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

  我觉得这儿太脏了,到处是灰尘,连个可以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窗明几净,非常整洁。

  生:而且这里多危险呀!

  生:这儿实在太脏了,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他们该怎样睡呀?

  师:是啊,赶了一天的路就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齐读这段话。

  3、生:第四自然段也写到了。

  出示:他们拣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一边喝着山泉水,一边啃干粮。

  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生: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顾不得自身的安危,艰难地向顶爬去,身上划下了一道道血痕,手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是他忘记了疼痛,一心只想采到药草。

  生: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顶着烈日寻访药材,他累得大汗淋漓,嗓子都冒了烟,很想停下来歇歇,可是一想到早日修好《本草》就可以早点让百姓得福,于是他又加快了步伐。

  生: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吹在脸上如刀割一般。地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白雪,每走一步都那么艰难,但他没有退缩。

  师: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分角色练*读对话,再指名读。

  三、学*第八至十三自然段

  1、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自由朗读八至十三自然段。

  生:他们在趁着月色记录今天的寻访所得。

  2、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他亲自品尝药草给我的印象最深。

  出示:他拿在手里仔细端详,又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师: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李时珍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他仔细端详了一阵,觉得还不能辨别,于是又放在嘴里嚼嚼。

  师:同学们,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生:知道。

  师:那么他为什么还这样做呢?

  生:他是为了让他修订的《本草》更加准确,他亲自尝尝,就避免让后人因为开错药方而出现危险了。

  3、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学到这里,那么对李时珍或许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李时珍你不顾自身安危,冒险试药,心中只想着百姓,我真敬佩你啊!

  生:你真是一个称职的医生每一种药草你都要仔细辨别它的药性,你修订的《本草》让万民得福,你给人类做出了贡献。

  5、师: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生:他们还在把今天的寻访记录一一写下来。

  出示:他忘记了忘记了忘记了心中只有

  生:他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寒冷,忘记了休息。

  生:他忘记了父母,忘记了孩子,忘记了兄弟姐妹。

  生齐说:心中只有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5

  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生读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2、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知道《李时珍夜宿古寺》是一篇——【人物故事】(板书贴)

  3、学*人物故事的第一步要——【梳理情节】(板书贴),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三个情节?

  (板书贴)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

  4、那么,任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人物故事的第二步啊,那就是——【品悟人物】(板书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李时珍,去品一品这个任务。

  二、学*1—4自然段

  1、(手指板书)李时珍——投宿的古寺,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破败)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座古寺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一找。(指名学生回答)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4、你从哪儿能看出这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预设四处:

  第一处:到处是灰尘(多媒体加红)

  ①你品出了什么?(品出了很破,很脏,好久没人住了……)

  ②请你读好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第二处:断垣残壁(多媒体加红)

  ①什么叫断垣残壁?(残破的围墙,倒塌的墙壁。形容残破荒凉的景象。)

  ②请你读好这个词。(指名读词)你从断垣残壁品出了什么?(旧,很危险)

  ③请你读这句话。(指名读)

  第三处:长满了青苔

  ①青苔一般长在哪里的?(潮湿,阴暗的地方)

  ②你品出了什么?(古寺漏雨了,已经长青苔了……潮湿,没有阳光……)

  (指名学生读)

  第四处:厚厚的蜘蛛网

  ①你品出了什么?(好久没人住,很脏,荒凉……)

  ②请你读这句话。(指名学生读)

  5、是啊!这破败的古寺——(到处是灰尘),还有(断垣残壁),上面(布满了青苔),让我们再走*些,你看,就连神像上也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多么破败呀。我们一起读。(学生齐读)

  6、同学们真会读书,你们刚才抓住关键词知道了这是一座非常破败的古寺,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方法——抓关键词(板书贴)

  7、看看,这是一座多么破败的古寺啊!你觉得李时珍他察访药材的生活怎么样?(艰苦)

  8、其实,除了这一自然段能够体现李时珍旅途的艰苦,在第一部分中还有个自然段也能体现,你能找到吗?(出示第一部分)(学生答、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谁也能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找一找在这一自然段中哪两个关键词能够体现李时珍察访药材的艰苦?(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大家一起。(齐读)任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用拆字法来理解这个词语。

  请你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8、是的,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历经千辛万苦,面对长满青苔,布满蜘蛛网的破庙,他说——出示: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10、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学生齐读)

  11、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部分,再次感受李时珍察访药材的那份艰辛。

  三、学*5—7自然段

  1、李时珍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过夜,这么苦的生活都是为了修订《本草纲目》,他还吃了哪些苦呢?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5到7自然段,谁愿意扮演李时珍?庞宪呢?那其他的旁白就让我们一起朗读,大家准备好了吗?(生读)

  出示: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2、谁来说说看,你找到了哪些苦?

  3、预设共三处。

  第一处:枯枝杂草,升起火来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很冷,用枯枝杂草生火来取暖)你真会咬文嚼字。(指名读)

  第二处:陶碗舀泉水

  ①你从这儿中品出了什么?(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你也很会读书。

  第三处:啃

  ①一个“啃”字,你品出了什么?(干粮硬硬的,干巴巴的,可难吃了不喝上一口水,真是难以下咽,放在行囊里好长时间了……)

  ②请你读这句话。

  4、真好,我们一起来感受这艰苦的生活。(齐读两句话)

  5、小结:冷了烧点枯枝杂草,取暖,渴了喝点泉水,饿了啃点干粮……这样的而生活李时珍怕吗?(不怕)你从哪个字知道的?(笑)你真会抓关键词。(笑)(点红)

  6、一个“笑”字,你品出了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不怕吃苦),【板书:不怕吃苦。】

  7、李时珍这种艰苦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不是)一月吗?(不是)一年吗?(不是)而是——(长年累月)。

  出示: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8、谁来读——(长年累月)(生读,师评价:老师觉得这种生活你已经过了3个月了。你已经过了一年了。你已经十年了。)

  9、是的,李时珍从35岁开始编写《本草纲目》,到现在已经快50岁了,在外奔波十多年了!谁来读这句话。(指名读这句话)谁也想读这句话?(指名读)我们一起读。同学们,你能想象这十多年李时珍吃了多少苦吗?(自由说)

  14、是啊!这么多苦,真的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

  15、可是,他觉得值得吗?(值得)他说:但我们——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5、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呢?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因为他想为万民得福,自己苦点不算什么,只要万民得福,只要老百姓有病了可以对症下药了,健康了……自己吃点苦是无所谓的了,是值得的)

  16、原来他想的是——万民得福啊!(点红:万民得福)

  17、是啊!想到万民得福了(放大)他觉得吃点苦也是值得的了。难怪他说引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8、此时此刻,你品出了一个怎样的李时珍?(板书:【为民造福】)

  四、学*8—13自然段

  1、当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让我们走进寺庙看看李时珍他们在干什么?请同学们默读第8到13自然段,找一找李时珍记载了哪几种草药,这些草药有什么药效,想一想他记得怎么样?

  出示: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2、同学们都读好了,老师要考考你们,你能帮这几种草药找到各自的药效么?(ppt连线)

  3、你觉得李时珍记得怎样?(学生汇报:认真,仔细、刻苦、忘我……)

  板书(【认真】)

  3、刚才李时珍记录的草药,它们的药性和外形都是十分确切的,那么,对于有些比较相似的草药,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

  “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找到了吗?

  出示:

  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我们一起读一读。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找找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去品一品?(端详)(嚼嚼)(点红)

  5、什么叫端详?(仔细地看看)请你做做端详的动作给老师看看?(学生做动作)

  6、他仔细地端详之后,有没有分辨出这两种草药呢?(没有),所有他又——(嚼嚼)。

  7、大家想想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中毒甚至死亡)李时珍作为医生肯定也知道有些草药是有危险的,那他怎么还敢嚼?(他为了分辨清楚药材,让本草纲目更准确,他亲自尝尝,避免后人开错药而出现危险……)

  8、老师告诉你们一个词叫——严谨(板书:【严谨】)

  9、不仅仅是这两种草药,李时珍经常亲自尝各种草药。记得有一次,李时珍看到古书上记载曼佗罗有麻醉作用,能使人精神恍惚,严重的会失去知觉。为了验证曼佗罗的麻醉作用,他亲自吞服了这种药,结果昏睡了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10、李时珍对儿子说的这句话不也印证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嚼嚼”看似简单,却冒着危险。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李时珍的这份严谨的态度。(齐读)

  12、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夜已深,但李时珍仍在继续工作)

  13、李时珍之所以深夜仍在工作是因为他说过——引读“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4、这一段环境描写虽然没有正面写李时珍,但是我们也能体会到他生活的艰苦,工作的劳累,体会到他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15、现在学完了课文,你一定对李时珍有了更深的了解,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16、总结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认识了一个不怕吃苦,为民造福,认真严谨的李时珍,下节课我们要学*复述课文和环境衬托这种精妙的写作方法。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课文,在朗读声中体会李时珍的伟大精神。

  五、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最后老师要布置几项作业。

  1、完成补充*题的第二大题。

  板书设计:

  17、李时珍夜宿古寺人物故事抓关键词

  梳理情节品悟人物

  察访药材夜宿古寺不怕吃苦

  啃食干粮寺中谈苦为民造福

  记录所得品尝草药认真严谨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课文三处主要内容精读,学**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一、 复*导入(可伴随悠扬的古筝旋律,轻轻的悠悠的,引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学生读题)

  2、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不怕吃苦、严谨认真……)(板书:不怕吃苦)

  3、课文是怎样反映出来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反映李时珍精神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4、小组交流。

  二、交流读书体会。

  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从李时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现在你眼前的是怎样的一座怎样的古寺?

  (出示: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讨论交流:灰尘、断垣残壁、青苔、神像、蜘蛛网)

  练*朗读。

  继续展开想象:你还看到些什么?

  这样的寺院,你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破败、荒凉、简陋。板书)

  (学生朗读)

  2、 你知道李时珍住破庙的原因吗?(因为他们一心想赶路,错过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时珍为什么事一心赶路?他们是怎么赶路的?(让学生联系“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来交流)

  b) 错过了客店,就没人家住宿了吗?(抓“前不见村,后不着店”,“ 隐隐约约”理解)

  c) 是啊,长时间的长途跋涉没有减缓李时珍师徒前进的脚步,为了赶路,他们错过了客店,这时,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学生朗读)看到这一切,李时珍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句中无“就”字。学生辨析。“就”字说明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不怕吃苦——随遇而安。)

  (二) 第二段(从师徒谈论“苦”字看出)

  1、师徒俩在什么时候谈论的?(板书:啃干粮)

  2、可见,他们的条件是这样的艰苦:没有柴火,他们——捡树枝杂草;没有丰盛的晚餐,他们——烧开水,啃干粮。他们谈笑风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学生朗读)

  这种生活苦不苦?为何觉得不“苦”?

  (“破庙”——“家里”的对比,看出现在的“苦”,“万民得福”——“吃点苦”的对比,看出李时珍——“以苦为乐”。)

  因此,他是怎样和徒弟谈论“苦”字?(出示 笑)李时珍是何等让人敬佩!怎样来读好这段话?

  3、分角色表演朗读。(同桌互练,个别表演。)

  (三) 第三段

  1、过渡:

  “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它们工作到什么时候?(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这时已是深夜,但李时珍还在认真辨别着,记录着。从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个成语来说说——夜以继日,日理万机,怎么不辛苦呢?(板书:连夜记)

  2、虽然这么辛苦,师徒俩对工作采取什么态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读。)

  (1)“鸡肠草……”这儿用了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鹅肠草,生嚼无涎……”

  这儿又用了一个省略号,表达的意思和前面的相同吗?(不同,前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有点吃不准,于是疑惑、思考,这才叫庞宪拿来药包,找出“鸡肠草”和“鹅肠草”作比较。后面的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下的并非到鹅肠草为止,下面还有很多其他的药材。)

  (2)李时珍是怎样分辨“鸡肠草”和“鹅肠草”的不同药性?(放在嘴里咀嚼。)(李时珍的这样做将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好多植物是有毒性的,这样鉴别你们觉得值得吗?可见,李时珍对科学是那样的——严谨认真。(板书)

  (3)亲自尝草药是很危险的,李时珍这样做就是为了——万民得福。我们怎样来读好这段话“(敬佩、赞扬)

  学生练读,个别读,齐读。

  三、总结课文

  (建议:最好截取一段有关他的电影片段播放或寻找专题介绍他的节目片段,伴上音乐,效果可能更好,可能难度有点大,但相信你!)

  1、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写一些,再交流。)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药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四、作业

  1、搜集有关中药或中成药(包装盒或说明书),了解药效。

  2、课外搜集有关李时珍的故事或像李时珍一样的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7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李时珍夜宿古寺》

  2、出示:一张李时珍的画像,请他们说说第一眼见李时珍,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和善、和蔼可亲、慈祥、朴素)

  3、通过上节课的学*,从文字里你感受到他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心中装着百姓,为编《本草纲目》不辞辛苦……)

  4、这节课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再次走*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学*课文第2、3、4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2、3、4小节,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2、交流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

  (1)为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呢?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古寺?(破败的古寺)

  (3)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破败”?

  交流:

  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

  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

  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

  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

  指导朗读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为什么?(室内很脏;四处都没有人,让人害怕;房子很破了,很危险……)

  (5)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迟疑了么?读-----,“就”再读得坚定些。

  3、学到这儿,老师不禁有个疑问:李时珍干嘛非要住在这样的破寺里?他在当时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凭他的名望借助在当地居民家里完全不成问题呀!

  4、学生交流:

  (1)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李时珍 “一心赶路”是为了--------?(察访药材)

  (2)小结:李时珍为了一心赶路而错过了客店,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察访药材,一门心思扑在修好《本草纲目》上,而对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生活标准降到了最低。

  这就是李时珍的“夜宿”!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在破庙里过夜,他的“晓行夜宿”多么辛苦。

  5、出示:《补充*题》中小练*: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 是灰尘,断垣残壁上 了青苔,中间的神像 了 的蜘蛛网。

  指名口头填空,并点击答案。

  所填词语变现出古寺的破败。对古寺的破败描绘得如此具体,是为了

  。

  5、让我们再次捧起书跟随李时珍到湖北西部山区那座破寺里去瞧一瞧,去感受李时珍那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生齐读2、3、4小节)

  三、学*课文第5——13小节

  李时珍一心为民,甘于吃苦的精神还表现在哪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3自然段,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句子。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2、学生交流:

  根据生答,师相应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学生先谈谈自己的体会。老师进一步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那是怎样的苦?(引导学生结合上文或者前面的内容来谈——住破庙、啃干粮、以砖为桌椅,借着月光记载草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等等)

  引导: 李时珍说的“吃点苦”是怎样的苦?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几段文字,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内容来谈谈。

  师徒俩找来枯枝杂草,生起火来。(还得生火取暖)

  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

  啃干粮 “啃干粮”的“啃”是什么意思?

  (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

  你们能做个动作吗?生模仿“啃”的动作

  看出来你们咬的时候很费力,你们吃什么东西的时候要这么费力呢?

  (骨头、鸡腿、甘蔗……)

  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

  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风干了,硬了。可见放的时间长了。)

  粮食放时间长了,说明了什么?(在路上察访药材的时间长了,可真辛苦啊!)

  住破庙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渴了就喝一点山泉水,饿了就啃一点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就边走边吃,甚至两顿并作一顿,这就叫做“饥餐渴饮”。

  吃的是泉水、干粮,住的是破败的古寺,走的是荒山野岭,(指黑板)“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李时珍为寻访药材,吃了多少苦呀!这样的生活,你还想用哪些词来形容?

  (2)这样的生活仅仅是一天吗?一月吗?一年吗?不!文中有个词语告诉我们——多长时间?(长年累月)

  (是“长年累月”过这样的生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难怪李时珍说,比住在家里——苦多了!(点红“苦多了”)

  (3)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又一年,这就叫“长年累月”,

  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吃哪些苦?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师徒俩-------------------------------(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可能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

  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师徒俩-------------------------------(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4)师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脚穿草鞋,身背药蒌,带着徒弟,翻山越岭,访医采药,不要忘记,到现在他已经多大了?(快50岁了!)这样长年累月在外奔波的日子已经快15年了!

  可是李时珍却说-------(齐读):“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5)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李时珍--------的精神。板书:(不怕吃苦) 为了造福万民甘于付出 乐观 以苦为乐

  (6) 分角色朗读5-7自然段

  四、学*8—13自然段

  1、李时珍吃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默默地去读读课文的8——13自然段,你对“苦”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李时珍还吃了什么苦?

  出示第12自然段:

  他是怎样尝药草的?请你读读第12自然段。

  我们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会读书的人已经拿出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找出来后你也可以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1) 生交流:

  (2)重点引导学生探究第12小节的细节描写。(如果学生说到,就直接切入,如果没有答到,就让学生一起来学*第12小节)

  你们看,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先是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仔细地看)不仅仔细地看,还在想,想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

  在外形看不出的情况下,李时珍就……(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还在想,还在体会,终于区分出来,于是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生齐读)

  (3)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 扯下 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 )的李时珍描写得生动传神。

  (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一丝不苟,这就叫——板书:严谨认真)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描写李时珍品尝草药的情景。

  同学们,品尝草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很多植物是有毒的,李时珍不仅品尝鸡肠草,鹅肠草,还长期吃生姜为的是检验长食生姜是否有损视力,为了证实曼佗罗的药性,他喝下了浸泡曼佗罗花的毒酒。他曾经这样对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这就是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吃苦受罪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品尝草药,他的心中只装着天下百姓,惟独没有他自己!)

  同学们,这一切的研究和揣摩,这一切的危险和担忧,写在纸上,就变成极为简练的14个字。引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字数不多,但字字可靠,字字准确,字字严谨,读!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4)在第12小节中的两个地方出现了省略号,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第一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记到“鸡肠草“时停下在思考,第二个省略号表示李时珍还在记载其他草药。)

  2、引读:“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寺庙内,李时珍就着皎洁的月光记着白天的寻访所得;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弟子庞宪脱下衣服轻轻披在他身上,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思索着记载着,我们也不知他是什么时候入睡的……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调查访问的过程,感受李时珍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精神。

  2、学*课文19个生字,其中9个只识不写词,理解生词的意思,重点掌握并列式词语的结构特点。

  教学设计

  复*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6课。首先来复*几个词语。

  出示: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 修好《本草》 万民得福

  2、指名读。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寻“苦”、体味“不辞辛苦”

  (一)寻“苦”和“不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辞吃苦”四个字,放声朗读课文,分别用“�D�D”和“ ”画出表现的“苦”和“不怕吃苦”的语句。画出来后,用心读读,在文章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批注。

  (二)交流体味:

  1、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A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苦”,你能用朗读表现了出来吗?

  B品味语句,看图,想象这样一座破败的古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危险?再读体会。

  C李时珍的话应该是什么语气?(为什么要在此住上一夜?)联系第2节,领会虽是破败的古寺比起山林中夜宿要安全得多。引读第3节,读出庞宪话的“喜悦”。

  D再次走进这座破败的古寺,这座可以给李时珍师徒俩带来一些安全感的古寺。

  2、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A细细地读读这段话,你想说些什么?

  B联系生活:你啃过干粮吗?啃过冷馒头吗?这样的饮食是一天吗?引读第一节。他们累了一天只能喝点山泉水,靠啃点干粮来充饥。他们为了修订本草不辞一切辛苦。

  请选择其中一个情景展开想象。

  出示:冬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李时珍……

  夏天,骄阳似火,酷暑难熬,李时珍……

  一天,李时珍在悬崖绝壁上发现一种珍奇的药草,他……

  C再读本节,应该怎样读才能再现这样的“苦”呢? 读慢些。

  D品味“笑”这笑里有什么?透过“笑”感受到什么?

  E引读对话:同学们的描述仿佛让我们也亲身体验到了其中的千辛万苦。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师徒二人在月色下,在破败的古寺中的这番谈话吧。

  “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

  “嗯,长年累月的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感受情怀:修订《本草》万民得福

  F激情:为了修订《本草》,让万民得福,李时珍觉得….是值得的…是值得的…是值得的。再读李的话。

  3、赶了一天的路,翻山越岭,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的地方,本该好好休息才是,他们休息了吗?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较之上面,这些苦还算苦吗?)因此在这个月明这夜,李时珍开始记录自己的寻访所得。默读8-12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除了书上的这些中药你还知道哪些?

  4、在8-12节中,哪一幕最让你感动?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这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啊。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药性,因为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他为了什么,你能够看出什么?(引 严谨认真)

  5、此时,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夜已经很深了,李时珍还在干什么

  (三)畅说 中国医药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药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出示图片),此时,瞻仰着他的象,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让我们永远记着这位为了人民,行程一万余里,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完成医学著作《本草纲目》的李时珍(齐读)

  翻开历史教科书

  必定会嗅到草药的芳香

  那是您耗费二十七年心血

  采集的标本

  您攀悬崖、走河畔、耐严寒、受酷暑

  遍访名儒、混藉、渔樵

  大江南北都成了您的药圃

  您用一千九百种药物 一万余药方

  锻造出一柄降妖除怪的利剑

  以本草纲目之名传世

  它寒光四射 削铁如泥

  足以斩断病魔的毒爪

  郭沫若以题词作纪念,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9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齐读课题。(提前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

  1、检查生字

  课前大家已经预*了课文,我这里有几份同学们的预*单,大家看,这些生字会读吗?(出示)一起读一读

  2、字音读准了,咱们来看看他们字写得怎么样?

  正确吗?

  规范吗?

  这一课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特别多。

  你发现了吗?在写这类字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注意左窄右宽,还要注意笔画的避让和穿插。

  比如“徒”字,“走”的一撇就要写得短一些,这样才不会和左边的竖连在一起。

  “订”言字旁的点高一点,右边的长横略低一点,两个笔画穿插避让,字形美观。以后大家在读帖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规律。

  看看你写的这类字,挑一个写得不满意的,再写一个。

  3、文中还有这样几个词语,你们也能读准确吗?

  (出示词语: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

  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

  第一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第二行谁来读?(扣正确评价)

  懂不懂这些词的意思?(不回答)这些词语主要用来描写什么?(写景、写夜景)

  写景,写夜景,那咱们想象着它们所描写的景色,再来一起读一读。

  你能不能用上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段话,几句都可以,描述夜晚的景色。

  (鼓励评价点,用上了几个词语,还很恰当,句子意思明白,句子也比较通顺)

  4、读了词语,课文能不能读正确、流利呢?下面请大家同位两人为一组,每人一段接读课文,看能不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正音,指导点:9——13节)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检查得也很认真,很多同学还帮助同位纠正了错误。大家来看这几个小节,除了有一些生僻的字以外,还有许多中草药的名字,比较生疏,试试能不能读正确,……(老师画词语,生齐读)还有几个词语也比较难读,难懂,如“呃逆”,读,知道什么意思吗?(打嗝);生嚼涎滑,读:看“涎”这个字,左边是——(生)“氵”右边是——(生)“延”,合起来念——(生)“xian”。“涎”是什么意思?(口水)那么“生嚼涎滑”就是生吃鸡肠草,嚼一嚼口水比较多,黏黏的,滑滑的;那“生嚼无涎”这个词你懂了吗?

  大家都再自由练读这几个小节。

  三、精读感悟

  (一)研读1——4节

  1、又读了书,相信大家能课文读熟了。内容读懂了吗?大家来看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七个字,已经把故事的主要内容交代得很清楚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

  2、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只说这几个字,行不行?我们还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比如,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他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什么?如果你也能把这些讲出来,别人就会明白了。

  3、那我们先来看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为什么要夜宿古寺呢?谁读懂了?

  指名说:(指1-2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内容?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2-4、1-4)(老师可以提示:他们一心赶路,错过客店,发现古寺,住下来,这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4、我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几个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着当时的情景。

  (生读书,教师随机指出错误。要关注读书和倾听的情况)

  5、听了他们的朗读,大家有没有想象到当时的一幕幕情景?你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这样一座古寺?(出示句子:*前一看……蜘蛛网。)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呢?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语来说,你看是哪一个词语来,把它标出来。(板书:破败)

  6、“破败”你懂吗?(生说:破旧、破烂)刚才大家说的意思主要集中在“破”上,那“败”是什么意思?(学生尝试谈理解)

  不太明白不要着急,大家可以再来读读这句描写古寺的话,你看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古寺是破败的?

  (抓住:残垣断壁、到处是灰尘、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

  哪个词在描写古寺破烂?(残垣断壁——对,垣的意思就是——,残、断——在说墙壁——)

  那么这座古寺为什么灰尘——到处都是;青苔都——长满了;蜘蛛网是——厚厚的;(到处是、长满了、蜘蛛网随时变红)为什么呢?

  (生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很久没有人收拾了。)

  师:对,古寺原本是有僧人的,也有来烧香拜佛的香客,可能还有游人。可现在没有僧人、也没有香客,也没有游人。一个人也没有了,很久没有人来了,所以,这座古寺不仅残垣断壁,而且早已衰败,荒凉不堪。这就是——破败。(生)

  看,作者就用了这样几个词就很具体地写出了寺庙的破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注意可以适当重读红色的词语表现古寺的破败。(生齐读)

  7、面对这样破败的一座古寺,李时珍对庞宪说——(出示句子: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读。

  这时,李时珍说的这句话,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

  说说并读读。为什么这样读?

  A、(鼓励不同的解读:高兴、无奈、失望……)

  B、如果学生说“很失望、很伤心”时,老师引导:你是这样理解的,我想你联系下文想一想,也许你的理解就可能不同了。请大家都来读一读第七小节,想想此时李时珍会不会是失望、难过的,看看有没有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谈出并不是难过、失望的

  C、说不出淡定,教师说自己的感受:我在读这句话的时候也觉得他可能比较高兴,也可能有些无奈,但后来多读了几遍,尤其是联系上下文读了读,我又认为,李时珍在说这句话时是很淡定、很坦然的。是不是这样呢?请大家都来联系第一小节和第七小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说(说出他遇到的困难很多了,他有认为吃点苦是值得的,做住在古寺里这个决定并不难,所以说这句话时也有可能是淡淡的、很坦然、淡定)

  8、读到这里,你觉得此时的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不怕苦、甘愿吃苦)

  9、小结提升:刚才我们读了2-4(1—4)小节,特别是细读了第四小节,不仅知道了李时珍夜宿古寺的原因,还看到一座破败的古寺,感受到李时珍是一个不怕苦的人。

  我们还可以看作者的写法,这里,作者想让我们知道李时珍不怕苦,但是对他的直接描写只不过是他的一句话,而把古寺的破败写得很具体,意在写人,却去写人所处的环境,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就把人物这种精神品质衬托出来了。

  你看,读书就要细细的、反反复复地去读,不仅读懂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得好处,你的收获就更多。

  10.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又做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5——13小节,先概括出他们做了哪些事?

  (如下课,就收课:李时珍师徒二人夜宿古寺后做了哪些事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也可以,谈论哪些事至下课,收课: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李时珍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地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的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认真作风。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中国的医药学史上,有一本空前巨著,板书《本草纲目》,它是医药科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作者就是,板书:李时珍。

  2、通过课前的预*,你对李时珍这个人物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畅谈。

  3、今天我们就要阅读一则他在创作《本草纲目》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写全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

  二、质疑

  1、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2、读了这个课题以后,你有什么疑问呢?请学生回答。

  3、请学生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李时珍晚上寄宿在古寺中。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能够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难读的词语,请学生多读两遍

  3、交流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的?能够解决的,马上师生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到下节课的教学中。

  五、理清文章的主要段落大意

  六、朗读课文

  七、生字教学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字册的上的作业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5)

——《语文》教学反思范文5份

  《语文》教学反思 1

  一、课堂教学活动要分层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二维目标,即指令性目标和指导性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有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扩展”等用语的不同水*,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二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二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高中语文第二册《边城》(节选),课后练*的三个小题,“对主题的理解,了解小说情节,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可要求中下生做,“分析环境描写是如何表现人物心理的”可要求中上生做,另外可扩展,如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翠翠的命运如何?(续写)要求愿意做的做。

  二、课外辅导要分层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生和差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古代诗歌赏析,要求优生不仅理解内容,而且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等,如理解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意境,理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句子的深刻含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三、作业设计要分层

  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的信心。为此,应采取必做题和选做题结合的等级作业法。例如根据我班实际《六国论》必做题是:背诵全文,辨析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选做题是:归纳本文的古今词语的意义、句式,赏析写作特色,结合历史说明六国破灭的原因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反思 2

  教学这个课时后,我有如**会。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当学*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应该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如教学一开始,我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然后说说:我的左边是(),右边是(),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影子也是你的好朋友,你能找到它吗?”话音刚落,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想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了把生活现象引入课堂,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兴趣。在理解“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这句话时,我说:“为什么不说影子像只小黑熊?”“哪位小朋友家喂过小狗,小狗是怎么跟你玩的?”亲切的家常话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2、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讨论:和影子在一起玩,小朋友快活吗?从图上哪儿看出来?在理解课文的重点句子影子“就像一条小黑狗”“它是我的好朋友”时,让四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的主人。

  3、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让学生质疑,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他们学*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为,学生的疑点往往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一个问题是由老师提出来还是由孩子提出来,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仅让孩子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而且激发起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读通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更积极地去思考。学生们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或者不是问题,但也足以说明他们已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已在思考,已经有了问题意识。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中主动发展。

  《语文》教学反思 3

  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等的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

  《语文》教学反思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外联助理总干事德·纳伊曼认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九十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上面。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德国莱因兰——法耳茨州教育部提出了“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理解成“教授方法”,先提出一种学*方法,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学*程序一步一步学*课文,这些老师期望学生在这种按部就班的学*过程中快速掌握学*方法。在大量阅读与写作过程中,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是语文学*的最高境界。

  有的老师把“学法指导”固定为机械的模式,例如“一圈二划三想”、“一边读一边想”,成为了一种口号。

  名师现象:名师有太多的光环,太多的艳羡,太多的潇洒,课堂有诗一样韵味,水一样的流畅,有激情,有思辨,有幽默,有感动。名师的课总能给你一些震撼,一些思考,一些灵感,一些触动。无论是否出于功利,便有了很多人想当名师。我们的教坛如果名师越来越多,教学改革自然就有了希望,语文教学大概也就少了太多的批评和指责。但遗憾的是有的老师是在模仿名师之形,而没有得名师之神。这些老师在课堂上作出潇洒状,课也是大开大合,颇有大家风范。但细一推敲,却与真正的名师的教学相去甚远。反思一下,主要是缺少了名师的内涵。内涵是什么?首先是对教育的真爱,那不是模仿,而是出于对语文的挚爱,出于对作品的尊重,出于对学生深厚而真实的爱。为什么名师虽是异地借班上课,但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在不经意中拉*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和学生融成一体。这除了教师教学设计的高明之外,更主要的是对学生的真爱。而这样的爱,学生很容易就感觉到了。其次是名师们多年来的积淀构筑的渊博的知识和厚实的文化底蕴。我们看到的名师风采其实只是他语文功底的一个小角而已。如同一座冰山,真正巨大的是潜在水下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常常被人忽视。多少个不眠之夜的反复琢磨,多少个业余时间的苦读钻研,多少篇诗词歌赋的吸收消化,多少次教学尝试的打磨改进,才使一个个普通的教师走向成熟,拥抱成功。有一位成功的教师,当有人问及他用了多少时间备课时,他说可以说是十五分钟,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用在这一节课的时间的确只有十几分钟,但我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教学灵感以及对教学现场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等等却是我一辈子思考与研究的成果。

  要成为名师固然是好事,但千万别忘了,一个名师的成长是多么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理性的认识,可能就会在急功*利的'驱使下误入歧途。最后,我想说,名师的成长是需要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的。这个环境不一定就是优越的工作条件,而是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一个民主的氛围,学术的*台,竞争的机制,文化的味道,互助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我认为,青年教师应追求名师背后深厚的语文功底,追求名师关注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的胸怀,追求名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定,治学的严谨和生命的创新。是不是要争作名师却也未必。正像楼上所说的,名师应在我们心中,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有师生生命的律动,都有生成的智慧,这样岂不是比追求名师这遥远的目标更实际一些吗?事实上,在我们身边,更多的教师每天和普普通通的学生作心与心的交流,每天在课堂上飞扬着自己的个性与感悟,学生也是灵动的,智慧的。他们快乐着。这不也是人生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语文》教学反思 5

  一、成功之处

  我在教学声母“gkh”的读音时,我让大家先看课件听故事,然后再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先通过听,发准了“鸽子”、“蝌蚪”、“喝水”等词语的音,然后告诉它们的声母应该读得轻、短些,让他们相互间再来试试如何发好声母gkh的音。学生通过比较和模仿老师的发音,准确地发出了声母g的读音。又如在学完gkh后,我就告诉他们gkh很调皮,它们又躲到图画里想和大家玩捉迷藏了,你能找到他们吗?随即让孩子们仔细看图,发现鸽子衔的树枝像g,小蝌蚪和水草像k,椅子像h。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孩子们营设了一个轻松、愉快、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欲望,使孩子们在学*过程中始终兴趣盎然,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之处

  对特殊儿童,和接触慢的同学,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提升自己。

  三、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我应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兴趣。如我让每一组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进行互评时,学生就显得异常激动,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一旦得到其他组同学的肯定,脸上幸福快乐的光芒就情不自禁的显露出来。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6)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范文5份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1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谆谆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2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注重质疑问难,切磋学*,砥砺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我首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语感,而读是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培养语感就成了无源之水。读有助于理解,有助于丰富语言材料。故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在个性化朗读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读代思、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让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让他们做学*的主人,让我作为学生学*的导向,当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点拨,从而落实新课程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3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谆谆善诱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抓住重点,教出特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

  在这节课里,教师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教师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教师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比喻句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4

  这节公开课的课题是《海滨小城》。《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今年我刚刚接手这个班,上了半个学期的语文课,基本摸清学生的学*情况。学生中有两名语文基础比较好,接受能力较强;一名学生惰性较为明显,学*没有明显提高;还有两名学生属于后进生。针对学生的这一情况,我决定第一课时先带学生把课文里的生字词理解透,为后面讲解课文打好基础。

  这节课我准备了大量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教学白板展示给学生看,给他们较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理解词语。我把每一个词语都放在课文的句子中出示给学生看。先读句子,再解释生字词,最后要求能力较好的学生用新学的字词尝试着造一个句子。上完这节课我发现学生对所学的新的字词掌握得不错,能正确运用词语造一个完整的句子。

  不足之处:

  1.新课导入不够新颖,可以做得更精致一些。这节课我的导入方法是直接导入,就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来学*海滨小城这篇课文。其实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课题暗藏玄机,可以叫学生多读几遍课题,再提问学生还想知道些什么?最后叫学生利用课题找答案。师傅的建议是我豁然开朗,果然有名师风格。

  2.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太*和了,激情可以再多一些,这样可以带动学生的学*热情。

  3.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候没有发出声音。这一点我也尝试训练过的,*时的课堂他们有发声音的,可能来听课的人多了,都不好意思发音了。特别高年级的同学,这点以后要抓出来重点训练一下。

  4.课堂上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师生互动少了。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开始我担心讲不完可能我自己讲得比较多了,忽略了学生,互动少了点。以后的课堂要多注重学生说,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们。

  每一次公开课都能帮助教师成长,这次的公开课来听课的师傅和老师指出了我上课的不足,帮助我发现上课中存在的自己没有察觉到的问题,我已经将这些问题整理出来,思考改进的方法,相信再上这一课,我能更好的把握,上得比这次好。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 5

  通过《海滨小城》一文的教学,我感受到了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性学*的.巨大潜力和美好前景,也让我认识到教师作为课堂教育的引导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的协助者,还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教学理念,掌握更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要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学*的小主人。

  1、通过课上学*,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知识,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独特认识,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3、课上探究式的学*,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密度,使学生对文章所流露出来的作者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7)

——泡泡教学反思范文5份

  泡泡教学反思 1

  主题活动《吹泡泡》是让孩子们在玩“抓泡泡”的游戏中,发展跳的动作,这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一个游戏。为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让每一个孩子玩得开心,我做了一些准备:

  首先,选择适合的场地。教室里空间比较小,而且泡泡落在地上很容易使地板变得滑滑的,会让孩子摔跤。因此,我选择了户外的场地,类似草坪的场地就不会产生这样的隐患。

  其次,选择成功的材料。因为泡泡的制作材料,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但可能会吹不出,或者泡泡比较小。我还是选择了买来的长条的现成泡泡,这个吹的材料比较大,可以吹出很大的泡泡,也可以用手直接甩一下就能有很多的泡泡。这样孩子的兴趣会更大。

  最后,我在操作过程中,选择适当的人数。如果孩子人一多,容易发生“踩踏”事件,所以控制好人数,对游戏的顺利、安全开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这三个准备,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既玩得开心,又安全。我想每一个活动若都经过思考,那么就会增加幼儿学*的.兴趣,活动也将开展得更加顺利!

  泡泡教学反思 2

  《吹泡泡》是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小时候玩吹泡泡的游戏,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吹泡泡这个活动,同学们很喜欢。我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肥皂块、杯子、吸管等工具。上课时安排15分钟时间让同学们玩吹泡泡的游戏,当他们看到泡泡从管子里吹出来时特别的兴奋,他们觉得这真是太神气了,体验到自己吹泡泡的兴趣。

  还有一个环节了发生了一点的小插曲,我让孩子去抓泡泡时,由于泡泡吹出来的不是很多,同学们就挤到一起,你推我,我推你很危险。于是我就让孩子们想办法,让泡泡不要飘到地上,让它飞到天空中去,这样泡泡就会很高兴。这么一说,有的同学就赶快拿书当扇子扇泡泡,可是一不小心,用力过猛就把泡泡给扇破了。于是我又鼓励大家想其他办法。有位同学用嘴轻轻一吹,泡泡真的飞上天了,同学们很开心。然后我有让大家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体会泡泡的美丽神奇,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再回到教室把自己的玩的经过说一说,写一写。

  整节课下来学生在学*当中得到了乐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在观察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同时,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给这篇文章赋予了更多的血与肉。在组织教学中,偶尔出现个别同学玩闹的现象,我及时引导观察,学*气氛浓烈,整体效果较好。

  反思四:吹泡泡教学反思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是繁忙的季节,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季节,这个月我们除了做国庆节主题墙,还要做秋季主题墙,还有教室的环境布置与创设,最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家长开放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做了许多必要的准备,希望家长开发日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针对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我精心的挑选教材,一次又一次的改写教案,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够把我们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幼儿家长,从而让他们更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经过我认真的考虑,我确定这次活动的教材选早期阅读与识字中的《吹泡泡》活动。

  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两个领域

  (一)语言角度:

  1.学*并理解字词:吹泡泡、飘。

  2.完整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清楚地朗读儿歌;

  (二)数学角度: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起初我按参考书上的教案来设计本次活动,然后在加上课件,感觉有些脱节,然后我选用课件,又把教案改了一下,可是还是觉得不太好,我准备的“吹泡泡”用的工具该何时出示才好呢,如果我先出示的话,那么整个局面我肯定是控制不了的,于是我又认真思考该什么时候出示才为适合,还有玩字游戏我该要选用哪一个呢,每选一次我都在班上试一下,看他们会不会玩,能不能顺利完成,前前后后我改了四次游戏,最后选择了,我们经常玩的最简单的“字宝宝变变变”的游戏。在教案终于确定下来后,我们的开放日活动,即将开始,我很用心很着急很担心的开始了这次活动,终于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这次活动还算顺利,幼儿的参与性还算比较高的,目标也基本达到了。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应该改进,例如,导入那里,我本想的是让幼儿观察幻灯片,导入儿歌名称的,可是,我有点紧张,就直接把儿歌的名字告诉了幼儿,在后面的玩字环节,我们班的纪律不是很好,这也许和我*时的教育观念有关,我*常对孩子管得不是特严,我的教育观念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创造力,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下学*和探索。

  经过这次活动,让我更深的认识到那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在以后是教学中,我会更注重纪律这方面,同时,我也会更加努力地去专研教材,争取把最好的给孩子,争取做一名合格并优秀的幼儿教师。

  泡泡教学反思 3

  今天的课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训,不安排内容太多,太复杂的实验,避免由于课上交流不充分,实验材料难找而导致实验失败,在设计的时候就选择了相对简单的实验,简化了上课的内容,只安排一个实验和2个拓展,使得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成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上我先播放实验,实验完毕之后,让每一位同学说一说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然后我明确步骤,学生才开始实验,实验完毕,成功的实验体验,使得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原因,也对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从瓶子里真的是空的?真的什么都没有么?是什么原因让空气从瓶子里出来导致出现了泡泡等问题,引发学生一步一步的接*科学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也与学生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学生最后明白了空气具有受热膨胀的性质。

  在拓展环节,通过夏季轮胎不能充气太多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充气太多会发生什么?使得学生明白了科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能够帮助我们更安全的生活。

  课上对于空瓶子能不能吹泡泡,有很多同学提出了用手捏瓶子,我肯定了方法的可行性,但是今天的课并不是利用手捏,我却在学生发的照片和视频中发现了一部分同学在操作实验时,用手捏了瓶子,在这个实验中是不可以这样的,我想如果下一次再杀那个这节课,我一定会在操作实验之前强调,这个问题就应该不会出现了。

  泡泡教学反思 4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玩的游戏。主要目标是:

  1、体验吹泡泡的乐趣。

  2、尝试用不同的器具吹泡泡,发现吹出的泡泡都是圆的。

  3、尝试集体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一开始,我先让幼儿观察我给他们提供的材料,问这些材料能干什么?他们都说能吹泡泡,于是我让他们自己玩吹泡泡游戏,在这个环节中我给幼儿提供的吹泡泡器具都是圆形的。让孩子们告诉我们他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秘密。孩子们回答出很多,有的说泡泡是圆的,有的说泡泡会炸掉,有的说泡泡有大有小,于是我引导他们观察用来吹泡泡的工具,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孩子们都说是圆的,顺着这个问题,我出示了方形、三角形的工具,让他们猜猜,用这些工具吹出的泡泡还是圆的吗?孩子们有的说是的,有的说不是,于是我在一张大的记录表上记录下他们猜想的结果。再让他们自己去动手实验一下,看看用这些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到底是不是圆形的。

  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自己实验起来,他们发现,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我让他们来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活动最后的环节是让幼儿跟着音乐表演吹泡泡歌曲,孩子们轻轻松松的结束了活动。

  但在这次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孩子们再吹时不知道怎样来吹,主要是我课前没有考虑到,总觉得这很简单,不需多加明,通过这节活动,我知道,在我们大人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活动中还是应给孩子说明清楚。

  泡泡教学反思 5

  洗手是培养孩子良好卫生*惯的重要环节。记得最初制定常规要求时,我征求过孩子们的意见,并请三位小朋友示范洗手。“哪种方法洗得最干净?”他们一致认为“搓出泡泡”是最好的方法。我趁热打铁:“既然大家都认为这样好,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保证不生病。”

  在培养洗手常规的第三周,抽查令我大失所望,好像没人搓出泡泡。京玺排在队尾认真地搓着手心、手背,就是不见泡泡。他见我站在旁边着急地说:“我的泡泡不见了,刚才我是按要求洗的。”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孩子也举手让我看。我想验证一下孩子们的说法,就拿着肥皂在水龙头下一边冲一边抹。林林小声说:“您不让我们这样,您怎么做了?原来这样爱出泡泡。”(为了节约用水,我们要求孩子们先冲一下手,关上水龙头再抹肥皂)我脸上有些挂不住,赶紧说:“你们找到搓不出泡泡的原因了吗?”祺祺说:“可能是手太干了吧,肥皂粘在手上了。”雨辰说:“抹的肥皂少也搓不出泡泡。”我问:“谁还有其他想法?”大家七嘴八舌地发表议论。我请他们重新尝试新的方法。京玺看到泡泡说:“我的泡泡又回来了,我可以先喝水了。”

  望着京玺兴奋的样子,我想,没有水怎么会有泡泡?真是难为孩子们了。我决定向他们道歉:“老师难为大家了,以后我要和你们一起试一试,多体谅你们的难处。”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表面上师生关系看似民主、*等,也关注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但我却根本没设身处地地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只是把幼儿当作常规的接受者。教师如果能把自己也看成孩子中的一员,亲自参与到幼儿的实践中,体验孩子*惯养成的过程,才会有真实的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8)

——德育教学反思范文5份

  德育教学反思 1

  1.教学反思简述

  教学反思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分析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从在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教学策略,在简化教学程序的同时可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反思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支撑,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构建更为健康的人格,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重要性

  2.1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构成的,在校学校科学文化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发展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单纯的专业学科教学并不能培养优秀的全面性人才,要针对在校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通过德育课进行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行成健全的人格,这对在校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2.2完成教学目标

  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种类型的专门性人才队伍,各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介。中等职业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每个教学阶段都有对应的教学目标,通过适当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全面性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教学反思

  3.1针对性教学

  所谓针对性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针对性教学是新时期以来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目标,并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同时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德育课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方式、身心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3.2及时反馈

  教学质量的好坏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反馈出来才能发挥最终的作用,德育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多样灵活的特点,如何检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样的方法检验学生的实际接受水*,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衡量实际教学效果,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的调整优化,通过最优的方法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意反馈的及时性,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反馈才能更好的发挥推动作用。

  3.3小组教学

  现阶段中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针对性与合理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大多数是青少年,这就决定了这部分学生在学*中倾向于伙伴学*。如果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模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性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想道德知识,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并提升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4.结语

  德育课是中职生的必修课,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完成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方面都发挥了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反思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推动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完善发展,更好地完成德育课的教学任务。

  德育教学反思 2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作为实施德育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学校教育中起着独特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音乐教育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音乐课课堂教育,传播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歌颂***、抨击假恶丑、团结奉献、拼搏进取的高尚品质。

  2、充分利用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高雅音乐艺术。要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高雅艺术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通过参与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己对美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3、加强音乐课程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发掘德育资源,采用通俗化、综合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提高道德素质水*。

  音乐教育与学校的德育是相互影响、相互包容、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社会在进步,教育也随之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

  德育教学反思 3

  作为一名教师,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以从中发现问题,促使自己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发扬长处、改正不足,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德育课教学中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是德育教师需要经常反思的问题。

  一、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是否注意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位,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在讲授“以礼做客”这个教学内容时,选用了书中的案例:职校学生章飞去同学石翔家中做客的例子。首先让学生阅读材料,然后引导学生找出错误之处,并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为了强化学*效果,课堂上分别让两组学生演示。先让第一组学生扮演不文明的做法:章飞重重的在门上捶了几下,主人打开门以后,他径直穿着脏鞋子走进铺着地毯的客厅,玩游戏到深夜才告辞回家。接着请第二组同学演示正确的做法:章飞轻轻地叩门,主人打开门之后,他有礼貌地向阿姨问好,主动的换上拖鞋,与同学石翔玩了一个小时左右,便主动告辞回家了。

  在案例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案例中的错误之处,然后再让学生模拟表演的教学法,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成为“学堂”,学生成为了学*的主人,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收获

  教学中,教师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但是学生却经常出错,这时教师不应单纯地埋怨学生没有认真听讲,而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出现了问题。

  例如,学*“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内容时,按照教材上的`顺序进行了讲解。先讲供求关系是引起商品价格波动最主要的因素,列举手机、电脑等新事物刚刚产生时,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供不应求,物以稀为贵,价格不菲;目前,生产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技术发展很快,供过于求,价格越来越便宜。移动公司在搞促销活动时,还有预交话费赠手机的优惠,出现了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学*了“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这个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学*“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

  为了检验教学效果,课后出了一道练*题: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是什么?大多数学生回答是“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此时意识到,学生将“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混淆了。于是立即重新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并在黑板上明确板书: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举了新的例子:正版书凝结着作者辛勤的汗水,还有校正、排版等工人参与劳动;盗版书则省略了许多环节,并且纸张质量差、错别字较多。因为正版书凝结着作者大量的辛勤劳动、且价值高,所以正版书的价格要高于盗版书。

  学生对知识点“决定商品价格的因素”和“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两个问题的混淆,引起我的反思。在其他班级学*这个教学内容时,我重新调整了教学顺序,先讲解“商品价值决定价格”这个教学重点,学生明白并且掌握之后,再学*“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这两个知识点。

  三、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是否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好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教学中个别教师使用的课件仅仅是大量的文字,且字体设置太小,字的颜色过浅等;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时,让学生拉上窗帘、关了灯,教室里光线黑暗,学生不能正常笔记;有的教师使用课件时,点击的速度较快,学生用于记忆和思考的时间较少。

  教学中盲目的使用课件,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对学生评教进行反思——教师是否肯定与赞扬了学生

  每学期末都要进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一些对学生要求严格,但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学生评教成绩比较低;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教师评教成绩比较高。在教学中就遭遇到这种情况,自我感觉教学认真,讲解生动,但是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批评较多,个别学生发泄不满,因此在学生评教中成绩较低。

  面对这种评教情况,不断反思自己的管理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的反馈意见作为一面镜子。此后的管理和教学中,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前提下,更加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不断培养自己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的*惯。

  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例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纪律、独到见解的回答、丰富的课外知识、成绩的进步、课下见到老师有礼貌的问候等,都会给予及时而诚恳的表扬。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了。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进而调整教学策略,使德育课越来越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

  德育教学反思 4

  小学音乐课是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给人以情感上、性情上、道德上、道德情操上起感化作用的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的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启迪学生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于音乐教学法之中不可忽视且势在必行。

  我校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工作中,主要是要借助于教材中的作品,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而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第一册第一课《开学了》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礼貌教育。上学的第一天,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来说都是极为兴奋的一天。我通过教唱歌曲、主题讨论等形式对进行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从小要树立远在的理想、爱学*、爱劳动、讲文明讲礼貌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新学校的热爱,提高凝聚力。

  二、利用优秀歌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如《****真美丽》这首歌曲,我们首先通过谈话式导入新课:学校每周一早上举行什么仪式?讲讲自己见过的升旗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懂得**的含义和重要意义,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美好的学*环境,并要求同学们在升**时神情专注而庄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的`真挚情感。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性情。

  富有激情和美感的音乐能深深敲击学生的心灵。《如果你高兴》这首歌是一首轻松、愉快、有动作参与活跃课堂的歌曲。根据四段不同的歌词,分别作出不同的动作,“拍拍手”、“弹弹舌”、“拍拍腿”、“跺跺腿”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唱、动、奏混为一体,将学生带入兴高采烈地尽情拍打的欢乐天地。培养他们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

  四、培养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在音乐课中很多时候是需要学生的协助,如歌表演、乐器合奏等,我们要求他们有纪律,听指挥、配合好表演,从而养成团结协助的集体精神。

  总之教学实践证明了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像音乐教育家贺渌汀说:“一个人有了一定的音乐修养,不但不会妨碍他的专业,还会使他的思想潜移默化,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让学生把知识准确地掌握、充分理解作品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做人。唤起学生正确的学*动机。

  德育教学反思 5

  一、案例介绍

  刘某,男,9岁,跟随进京务工父母来校学*。家庭条件不好,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时很少与其他同学接触,对同学和集体漠不关心。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学无意中碰到他,他会表现得非常无理。虚荣心强,总想表现自己,却常常弄巧成拙,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头脑比较聪明,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马虎,错别字特别多,学*成绩较差。

  二、案例分析

  经过我的调查了解,刘某存在这些问题,主要缘于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1.学前教育缺失

  入学前,他跟随爷爷、奶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生活,没有上过幼儿园。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学前教育的缺失,导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学*上不具备基本的学*能力。

  2.家庭条件较差

  他家租住的房屋拥挤、狭小、不卫生,没有单独的厨

  房和厕所,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而且由于父母更换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经常更换居住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环境,他的性格也会变得压抑和封闭。

  3.家庭教育不当

  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简单粗暴。训斥、责问的多,理解、倾听的少,与孩子有限的交流也仅限于问一下学*情况,对孩子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不管不问。另外,由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父母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

  三、辅导方法

  1.用爱温暖他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前提。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用真诚的心与他建立一种友好、*等的关系。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的位置,老师始终都在关注他,消除他的戒备、排斥心理。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能主动地向我吐露心迹,进而接受我进一步教育引导。

  2.积极进行家校沟通

  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他的家长建立起经常联系。首先让其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教育

  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其次教授一些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让家庭创造温馨的环境,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

  3.引导他融入集体

  我利用他在体育方面的特长,积极创造他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同学们逐渐地接纳他,认可他,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改变他不良的人际关系,培养他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另一方面,体育活动可以帮助他更多的与同学交流,合理渲泄他的情绪,陶冶他的情操。

  4.帮助他树立自信

  在学*上我抓住他几次正确回答问题的时机,对他大加赞赏和鼓励,逐渐建立他对学*的兴趣,继而培养他正确的学*方法。并参考心理学书籍,对他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认识到别人能做到的,自己通过努力,一定也能做到,树立学*斗志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5.引导他进行自我教育

  在学校、家庭协力对他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用他身边的好学生为他树立学*的榜样,用自强不息的事例激励他,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在

  生活、学*中对照榜样学会自我教育,主动地改掉自己的自由散漫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惯,学会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四、辅导效果

  经过*一年的教育引导,刘某的性格有了较大的改善,人变得开朗很多,对生活充满信心。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能够融洽相处。学*目标明确,成绩有了明显进步。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还获得了良好成绩。甚至家人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家庭氛围变得温馨很多。但是,人的性格有一定的稳定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他在学*上还不够认真刻苦,对有些问题的认识有时表现的比较执拗,一些不良*惯经常出现反复,要彻底改变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相信通过老师、家庭正确的教育引导和他自己的努力,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共同在这片蓝天下,健康地成长进步。


《李时珍》教学反思范文5份(扩展9)

——蒲公教学反思范文5份

  蒲公教学反思 1

  《蒲公英》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了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先出示谜语:“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猜一猜,板书课题,请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植物,谈谈自己对蒲公英的了解。

  2、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教学中,课件出示,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比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把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3、感悟对话,明白道理。

  教学时,我抓住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学生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事物所迷惑。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朗读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不听话的两颗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去想象,小种子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的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闪光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金子,对于有经验人的忠告,我们要听取。总之,教学二、三自然段,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图文对照,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形式的对话朗读。通过朗读,指导学生把自己当做蒲公英的种子,和他一起思想,一起说话,一起行动,从而实现语像同构,语情同构和语义同构。逐渐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4.、落实结果,深化主题。

  教学时设计这样一个写话练*:看到这三类种子不同的结果,你们一定有许多想法吧,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听,好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这样,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会得到升华,主体性才会得到落实。

  蒲公教学反思 2

  一向对《蒲公英》敏感,于是就想一带而过。熟读课文后,紧扣课研专题“学*语言”,进行其中语言文字的吸收,拓展,再抓住书后*题要求,做完就收。

  可设想不等于预设,怎样安排教学环节,对相同教学内容的出示如何变换刺激手段,让学生活跃在思维的活跃状态和情绪不断激增状态中,这一点在课前考虑较少。

  如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带出词组: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这是单一形式,带领学生先找出生字,再带出相应词组。学生越读越没劲,思维活动处于浅层次状态,难免走神,只有靠扣分来不断拿捏学生注意力。与教学《哪吒闹海》情绪高涨不断加分的氛围来比,简直一个在沸点,一个在冰点。

  其实完全可以出示一个:金光闪闪的沙漠,来引出课内外其他的词组,既在深入熟悉课文,又把语言进行内化重组,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了。

  可惜一心忙着折腾那廖廖几行的教案,做一张写着金光闪闪的沙漠的词卡,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说到底,预设工作不够,没考虑到这一层。

  最不成功的还是强逼学生用ABB,ABCC式为_______的天空_______的树林加上修饰语,尤其是后者,学生绞尽脑汁,加出了绿叶片片的树林,其实又何苦限制太多,一个毫无印象的树林,对学生来说,能有多少词汇去形容,选题也要结合学生的学*生活经验选啊,与其空口白说,不如如上所说的,一个词组带出其他的课文内其他优美的形容词组,形象可感,积累有效,高效率需要高效预设,思考教学步骤远比写在纸上来得重要。

  潇洒不起来,解不开的心结―――――《蒲公英》教后反思之二

  考试,不得不考虑的。但潇洒地《蒲公英》一带而过吧,一看“嘱咐”要造句,课后还有想象自己成了太阳公公劝说的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的想象题,其实意义不大,但一想到考试不能落马,便怕开了,于是又揣起小心考虑如何通过讲读,让学生理解“嘱咐”后再组词,后面想象练*究竟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思想的进步有多大意义,还得好好权衡。

  最终取一舍二,可还是惴惴不安,万一考到同类词,岂不……

  看来,我需要为学生长久语言能力发展,鼓起挥刀斩乱麻的勇气……

  啥都想拥有,一样捞不着,贪多嚼不烂。“舍得舍得”,舍了方能得,值得我们每位语文老师深思。

  一课使我陷入头痛迷茫中,下节课拨开云雾见红日吧!

  蒲公教学反思 3

  《蒲公英》是一篇童话故事,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叙述了一个道理:不要被事物美丽的表面所迷惑,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学生对童话故事是很感兴趣的,可通过学文,悟出蕴含的道理,我想,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基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结合中心,设计了两处说话练*。

  一、当落在沙漠里和湖泊里的蒲公英种子,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因为学生此时对课文内容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他们已走进这两颗种子的内心。

  生1:“我要是当初听了太阳公公的话,也不会落到今天的下场,我真是自讨苦吃啊!我不该被那美丽的外表迷惑了。”

  生2:“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我要是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落在泥土里,相信我此时已茁壮成长起来,我现在真是后悔莫及呀!”

  …………

  听着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感觉到他们已领悟了课文蕴含的道理。

  二、在学完课文之后,我问学生:“第二年的春天,当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后,她们的孩子也将要离开母亲的怀抱,去找新家时,她们会怎么嘱咐孩子们呢?”

  沉思片刻后,很多学生都能抓住两颗种子的教训,以蒲公英妈妈的角色叮嘱孩子们。此时,我感觉学生已经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

  我想:语文课堂上的说话训练,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蒲公教学反思 4

  这节课值得我们大家都读读,蒲公英和玫瑰的品种不同,但是都以其自己独特的美带给人们快乐,学生何尝不是呢?公主人人喜欢,优等生每个老师都待见,但不会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公主。学生素质不同,能力也不一样,为什么要把他们按统一的标准来塑造呢?作为老师,不能总看到他们的缺点,不能做揠苗助长的事,,更不能拿别人的缺点和其他人的优点做比较,树立每个学生都是好学生的的观念,因为他们个性的不同,世界才会丰富多彩。

  讲完《金色的蒲公英》我也有很多感悟。是啊!“花有玫瑰和蒲公英等不同品种,像一出戏剧,演员有公主和叙述者等不同的角色;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带给人们快乐,公主和叙述者虽角色不同,但同样都能给人带来艺术享受。

  我想,面对学生也是这样,公主当然人见人爱,但我们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按照公主的标准来塑造。学生的天性,像自然界的水,可能是涓涓细流,也可能是滔滔洪水。漓江以它的*静美举世闻名,而黄河则以它的壮观美蜚声于世。作为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我们切不可提过高的要求,更不能拿他们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来比。聪明的教育着看学生要学会带上显微镜,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彰显学生的个性。世界因有了五彩缤纷的花,而变得绚丽多姿;因有了个性不同的学生,世界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在教学完本课(第一课时)后,感想颇深,值得冷静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反思中提高教育教学水*。

  一、成功之处

  1、以读为本读书,就是要注重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感悟,这是中年级语文教学尤其要遵循的教学规律。有了课前的朗读预*和课堂上老师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使各个教学环节才能在学生踊跃的举手氛围中顺利结束,一切都显得那么入情入理。

  2、注重学*方法的指导。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对理解文本的方法还缺少一定的积累,这就需要老师逐步引导,渗透。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组织学生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当学生出现语言不够简练,抓不住要点的时候,我通过出示课文内容填空的的练*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再结合老师的提示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脉络,这样的教学,既能让学生有目的地读书,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在后面了解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结果三个层次的环节上,我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学生就很快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了下一个环节,可谓顺理成章。

  二、疑惑与遗憾

  1、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教学的侧重点有了明显的改变。如何指导学生学*生字,理解生字,掌握生字?成了我教学中新的困扰。

  2、写字的指导未能落实学生能写出一手好的钢笔字,离不开老师日积月累的谆谆教导。新课的教学不能遗漏了对写字教学的科学指导。而在这一课时中力求面面俱到,结果导致前松后紧,指导写字未能落到实处。

  3、字词花费时间较多,但缺少朗读指导,教学实效性不强。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文章中心讲述了妈妈用一株蒲公英开导我,让我认真准备,演好次要角色的故事,说明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就会像蒲公英一样美丽。

  从文章结构上讲,文章以“金色的蒲公英”为线索,将妈妈对“我”的爱这一“的情感线”连缀起来,根据这一线索文章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讲了每天中午“我”都和妈妈一起度过;第二部分是第三自然段到第十一自然段,写了在妈妈的帮助下,“我”精心准备台词,但由于登台时忘了词,被老师更换了角色,内心很痛苦。妈妈用一株蒲公英来开导“我”,使“我”受到启发;第三部分是第十二自然段到第十四自然段,写“我”认真准备角色,演出获得成功;第四部分是第十五自然段,写“我”珍藏着枯萎的蒲公英,那是妈妈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在教学中,路边普通的普通的蒲公英开始引入课文,如果在*时,学生可能没注意过路边普通的蒲公英,未能欣赏过它的美丽,课件出示,让学生仔细、认真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体会母亲的用情至深。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本文的主题------妈妈的爱,教学时注重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从文章语言上讲,细致入微、如述家常的语言特点使得妈妈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显得特别鲜活而生动,令人钦佩,她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机械的说教,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而像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充满着智慧和温馨。还通过“严肃、鼓励、不厌其烦、欣慰、意味深长”等词语,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在课文总结时,还应该适当的渗透写作方法。从文章写作特点上讲,妈妈教育女儿采取的方式是借物喻人式的,而这篇文章以“金色的蒲公英”为题,也有着借事喻理的意图。作者正是要通过介绍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这一人生哲理与读者分享。

  蒲公教学反思 5

  《蒲公英》是一则童话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从而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遵循新课标“以人为本,促进个体和谐发展”的基本理论,根据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阶段要求和苏教版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尊重学生情感,张扬学生个性为立足点,围绕“读好书”这一教学重点进行教学。让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通过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知目标——理解重点词语,会用“嘱咐”造句。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明白我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悟,悟中读。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明白我们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我执教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新课改的理念:

  一、培养学生

  收集并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因上此新课前,我让学生把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小组认为比较有价值的资料与人共享,体现”大语文观“。

  二、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再读。

  依据阅读教学特点和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节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代讲,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正确,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通过个性化的朗读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创设朗读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这些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中去,也许要到天涯海角。如果你

  们现在都是蒲公英种子,一阵阵风吹过,你们飞到了天空中,朵朵白云从你们身旁飘过,你感觉怎么样?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我尊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怎么理解的就怎么读出来。这也就是我们*时所说的“读进去――理解课文,读出来――表达情感)

  三、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没有把课文蕴含的道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这些蒲公英种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结果?在讨论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感悟体验进行交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思想的启迪,不断提高认识水*。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白看事物应当全面,不能被事物美丽的外表所迷惑。有时,有必要听从长辈的正确教导。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读的形式还够多,学生能理解“嘱咐”,也会用嘱咐练*说话。但在如何读好太阳公公嘱咐的话时,学生还未读出亲切关爱的语气。如果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师、长辈们是怎样嘱咐的,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