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儿童生活故事,讲的是王力力听了妈妈的话后,盼望石榴快点笑,好早日吃到石榴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石榴到了秋天才成熟,成熟的标志是外皮裂开,就像是张开嘴巴笑了。

  课文配了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小朋友王力力在想办法逗石榴笑,显得天真可爱,让人忍俊不禁,极具儿童情趣。第二幅图:秋天到了,石榴笑了,力力也笑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事物吸引。学生在以前的学*基础上,能初步感悟到课文意义,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共鸣。学生能较准确表达内心所想,并能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榴笑了的意思。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石榴笑什么时候笑以及石榴笑了的意思。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榴到了秋天才会成熟,懂得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两张石榴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复*导入。

  1.揭课题。

  A、师:今天让我们继续学*15课,齐读课题(石榴笑了)。

  B、让学生同桌互相笑一笑。

  2、读生字。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和课文的生字宝宝交了朋友,它们迫不及待地想我们见面了,你还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

  A、做猜字游戏。

  B、齐读生字。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学*第一段

  1、(课件出示石榴图)师:石榴是一种水果,它为什么会笑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里去找答案吧!

  2、(出示课文插图1)引导学生说说力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句子:

  “院子里有棵石榴树,树上挂满了石榴。”(读出石榴又大又多,力力心里高兴。)

  4、指导学生用“挂满”造句。

  5、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么多的石榴,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6、师:是呀,望着一个个可爱的石榴,力力小朋友可想吃了,石榴什么时候可以吃呢?指导读妈妈的话。

  (二)学*第二段

  1、力力多么希望石榴早点笑啊,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力力吗?

  2、力力想了什么办法?

  A、自由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力力逗石榴的办法,用“——”划出来。

  B、(课件出示 )抽生反馈。 (板书:唱歌、跳舞、讲笑话)

  C、结果怎么样?(板书:不笑)

  3、此时,力力的心情怎么样?

  4、指导朗读,读出力力的可爱与着急之情。

  (三)学*第三段

  1、(观看动画)师:力力可着急了,谁来帮忙了?(风婆婆)石榴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笑了)

  2、(出示学*小提示)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A、石榴是怎么笑的?

  B、石榴什么时候会笑?

  3、指名反馈。

  (课件出示:“树上的石榴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笑了。”)

  A、理解“慢慢地”,并用其说一句完整话。

  B、(观看插图)石榴有牙齿吗?指的是什么?石榴笑了跟小朋友的笑一样吗?石榴笑了指的是什么?(板书:成熟)石榴什么时候会笑?(板书:秋天)

  C、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

  D、指导朗读。

  4、力力看到笑吟吟的石榴,他的心情会怎样呢?生高兴地读一读这段。

  5、站在石榴树下,力力会想什么?生想象说话。

  三、再读巩固,鼓励探究。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自己的表情、语气表现力力的不同心情。

  2、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你还知道秋天一到,哪些水果会笑吗?

  四、总结全文,深化提升。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多!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小朋友们*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就一定能发现它们的规律。

  五、布置作业。

  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水果或庄稼一般情况下在什么季节成熟,成熟后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设计:

  15.石榴笑了

  唱歌

  跳舞 贴图 秋天 贴图

  讲笑话 不笑 笑了(熟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读”为本,以“品”为主,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课堂上,我紧扣“笑”字,带着学生逐层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石榴的生长规律。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直观感受不笑的石榴和笑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再结合学生的回答以及观察动画,紧扣“慢慢地咧开嘴,露出牙齿”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悟一悟、品一品,感受石榴“笑”的具体过程,明白笑了是什么意思,以及让学生知道石榴是在什么时候笑的。通过让学生讨论:力力逗石榴,石榴不笑,为什么秋风来了,石榴就笑了呢?让学生明白:所有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规律。鼓励学生*时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惯。最后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石榴一笑,力力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整堂课只注重让学生读、理解、感悟,缺少写的训练,对个别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学生的倾听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知道了。《小河与青草》。(板书:与)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齐读课题

  (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小草呢?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3、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

  ()()的小河()()的小草

  4、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现在你们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这句话说好吗?[指名]

  2、老师听出来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学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们看到水底的什么啦?(小鱼、石子、泥、水草……)[课件出示]

  3、这么清的.河水谁再来夸夸?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4、听了你们的夸奖,小草有没有骄傲呢?(没有)

  是呀,小草不但没有骄傲,还很谦虚呢!它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6、现在老师是河岸上的小草,你们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来紧紧抱住泥土,是这样吗?(老师演示)

  7、小草为什么要紧紧抱住泥土呢?[指名](为了小河的清澈)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

  9、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谢谢小草,谁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呢?(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佩带头饰)

  (三)学*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小草怎么说?

  3、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⑶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⑷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⑸愿意做小草的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小河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4、让我们把两次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3、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结

  1、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它们一样谦虚,要学会互相感谢、互相帮助,与同学和睦相处。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感谢(),是因为()。

  2、让我们拿好手中的课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惯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4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设计,不死板硬套

  教师的创新在哪里?备课设计,只有创新才能有活力。普拉斯说:“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和创见。人云亦云、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永远没有出息。

  某些教师十分崇拜名师教案,不是自己在独立钻研备课,而是在“复制”名师的课。但令他们苦恼的是往往事与愿违,“复制”的名师教案,用在课堂上效果却很差。

  这是什么原因呢?道理很简单,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课堂的生成变化。

  二、细心品读语文教材,通过感悟文本进行备课

  语文教学集人文性和工具性于一身,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想达到相应的大纲要求,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悟相应的文本,因而教师备课的时候必须先细读语文教材,用心感悟相应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进行备课和教学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走*文本。语文教师必须要对相应的文本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要想感动学生,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教师应同文本进行对话,认真聆听文本声音,充分调动起自己对于生活的感受和积累,让相应的文本感动自己。

  第二,走进文本。教师在对相应文本感悟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理清楚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过程及方法,获得的体验要尽量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

  第三,走出文本。在教师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感悟及体验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学*基础、现有状况等设计出可以让学生轻松感悟文本的思路和方法。所以,教师只有通过品读语文教材,感悟相应文本,经历相应的走*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这种备课的历程,才能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准确的解读。

  三、突出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材资源。抓住教材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活动。学生是学*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感官,才能让他们想学、乐学,才能学有所长。其次是生活资源。紧扣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进生活之中。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蔬菜市场、水果市场、路牌广告等皆可利用,比比谁识得多,谁识得快;教学写景作文时可先带学生到景点去参观,让他们用眼观察,用心体会,把自己印象深的写下来,这样学生写作就会言之有物,真情流露,克服了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内容空洞、瞎编乱造的毛病。

  四、严格执行备课流程,不断反思教学效果

  首先是写书案,“不动笔墨不读书”,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要求小学生养成这种*惯。那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这样。在读教材的过程中,要笔随嘴走,对于一些关键词语,精彩之处,以及文章的一些重点、难点,要及时地做上记号。并把自己对教材重难点内容的理解以及独特的教法等直接写在教材的空白处、株距行宽、页眉页脚,三言两语、点到为止。

  这样教师的课本可真成为“教本”了,重点内容清晰可见,上课时就可信手拈来,操作方便,不易遗忘或缺漏。

  这些精笔妙言是教师备课中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反映的是隐性思考中最宝贵的灵感,喷涌的是教师的智慧的源泉。将其定义为“点画批注”也好,定义为“备课于书”也好,其实就是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其次是写教案,隐性思考的过程最后会生成文字性的教案。为了真正把老师从繁重的“抄备课”中**出来,学校推行精案与简案相结合的备课方式,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都进行有效备课的前提下,有选择地开展深入备课,写出一定数量的精案;其余可写简案。精案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方法引领、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从导课到板书详实有效,各环节清晰,方法得当),课中修正、教学反思等各环节,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删修正,突出创新性与个性化。要求教师广泛阅读有关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根据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增删和更新,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作业布置数量要适当、难易适度,有层次性、创新性;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合理有序。要特别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教案二次修正。

  最后是写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总之,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上好任何一节课,就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相信只要教师用心做,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5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1.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

  2.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教学难点:

  “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拼音王国中认识了哪些韵母家族的朋友:(a、o、e、i、u、ü)。认识了哪些声母家族的朋友。(b、p、m、f、d、t、n、l、g、k、h)今天我们一起再认识3个声母朋友“j、q、x”,你们愿意吗?(贴卡片)。

  二、学*“j、q、x”的音形及正确书写

  (一)学*“j”的音形

  1.出示“j”的图:你能根据图画的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1)教师范读,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

  (2)学生练*读。

  2.学生“j”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j”的形?

  (2)编小儿歌:竖弯加点j、j、j。

  3.书写字母“j”

  (1)怎样写好字母“j”呢?请大家看看书,“j”是几笔写成的?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占什么格?

  (2)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四线三格中板书。

  (3)学生抄写字母“j”。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学*字母“q”

  1.出示“q”图

  (1)问:这是什么呀!

  (2)自己试着读读这个字母?

  (3)教师范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开火车读字母“q”。

  2.学*“q”的形

  (1)同桌同学说说怎么记住“q”的形?

  (2)小儿歌:左上半圆q、q、q或9字q。

  (3)区别“b p d q”的音形。

  3.书写字母“q”

  (1)看看书上的字母“q”是怎样写的?

  (2)教师在四线三格中写范字

  (3)自己试着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及执笔方法。

  (三)学*“x”的音形

  1.出示“x”的图

  (1)你能根据图画内容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

  (2)指名读

  (3)开火车读

  2.学*“x”的形

  (1)你们看看图中哪儿像x的形呀!

  (2)读记忆小儿歌:一个叉子x、x、x

  3.书写字母“x”

  (1)认识“﹨”右斜、“∕”左斜。

  (2)左斜、右斜先写哪一笔呢?看看书上的字母笔顺?

  (3)教师强调先写右斜,再写左斜。

  (4)教师范写

  先在第三条线上点二个点,然后在第二条线上点两个点,注意与上边两点对齐,先连接右斜,再连接左斜。

  (5)学生在本上练*写1—2个。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表扬写姿和执笔正确的.同学并发奖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三、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了三个声母“j、q、x”,同学们的音形记得真清楚,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

  1.读字母卡片:“j、q、x”

  2.背诵学过的声母。

  二、游戏中学*“j、q、x”与“ü”相拼去点规则。

  1.请3个同学带上“j、q、x”的头饰到前边来,小“ü”是一个非常懂礼貌的孩子,戴上小帽子也到前边来,他只要见到“j、q、x”三个声母,马上就会把自己的帽子摘下来,站在“j、q、x”的身旁就成了“ju、qu、xu”。

  2.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板书:

  j — ü →

  q — ü →

  x — ü →

  3.请同学想想箭头后面应写成什么样的音节?教师补写板书:

  j — ü → ju

  q — ü → qu

  x — ü → xu

  4.自己读音节

  5.同桌互读音节。

  6.指名读

  三、学*三拼音节

  1.背三拼连续的儿歌: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相连要迅速。

  2.自己练*试拼,体会和掌握拼音方法。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并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理解人物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引导看图,谈话导入

  (1)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小朋友,看看图画上面都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相机板书“小河、青草”。

  (2)教学“青”

  “青”这个字读时要注意什么呀?(后鼻音)谁会读?(指名读,评议)你们还知道哪些词语中有“青”字?

  (3)揭示课题

  小草郁郁葱葱,清澈的河水在它身边流过,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就知道了。《小河与青草》。(板书:与)

  教学“与”:这个字的音节(yu)是什么音节?(整体认读音节)

  齐读课题

  (4)小河与小草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xiao he qing cao bao zhu shui fen gan ku

  小 河 青 草 抱 住 水 分 干 枯

  (同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三、精读训练,读中感悟

  (一)学*第一自然段

  1、看一看

  看,课文中讲到的小河是一条怎样的小河?("弯弯的小河",是从小河的形状上来说的;“清清的小河”;是从河水方面来说的)。小草呢?

  2、读一读

  同学们说得真好,课文中也是这样写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齐读)

  3、填一填

  同学们读得真棒,谁愿意来填一填这两个空呢?

  ()()的小河()()的小草

  4、指导朗读

  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这句话该怎么读?

  ①请小朋友们自由地试着读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5、有一天,太阳刚刚升起,小河与青草说起了悄悄话,它们说得可高兴了,你们想知道它们说的`什么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学*二、三自然段

  1、我们先来听小草对小河说了什么?

  (1)多媒体出示: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

  (2)小草觉得小河怎样?板书“清”。现在你们就是河岸上的小草。你能把这句话说好吗?[指名]

  2、老师听出来了,小草是在夸小河呢,怎么夸他的呢?(学生回答)是呀,不是一般的清,是真清呀!清到什么程度?(能一眼看到底)你们看到水底的什么啦?(小鱼、石子、泥、水草……)[课件出示]

  3、这么清的河水谁再来夸夸? ——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4、听了你们的夸奖,小草有没有骄傲呢?(没有)

  是呀,小草不但没有骄傲,还很谦虚呢!它说了什么?(指名回答)

  5、你知道感谢是什么意思?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呢?

  6、现在老师是河岸上的小草,你们就是河岸上的泥土,我来紧紧抱住泥土,是这样吗?(老师演示)

  7、小草为什么要紧紧抱住泥土呢?[指名](为了小河的清澈)动画演示:岸边的小草被拔光了,小河渐渐变成浑浊的泥水。为了小河的清澈,小草用细小的根须紧紧地抱住河岸的泥土。

  8、你们想对小草说些什么?

  9、小朋友们说得真好,看来小河的确应该谢谢小草,谁学着小河来谢谢小草呢?(指导学生用真诚、感谢的语气朗读第三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佩带头饰)

  (三)学*四、五自然段

  小河和小草还说了些什么呢?我们接着听。

  1、录音播放四、五自然段。

  2、朗读理解第四自然段

  (1)比较句子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

  你长得碧绿,让人喜爱!

  ①自由地读读两个句子。

  ②如果你是小草你喜欢听哪一句?为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对小草由衷的喜爱、赞美之情。

  (3)听到小河的赞美,小草骄傲了吗?小草怎么说?

  3、朗读,理解第五自然段。

  ⑴指名朗读

  ⑵为什么小草又要感谢小河呢?

  ⑶动画演示:小河的水流光了,小草没有了充足的水分,渐渐干枯了。

  ⑷指导朗读:小河的功劳也真不小啊,没有小河也就没有小草,如果你是小草,你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⑸愿意做小草的站起来读,坐着的读小河的话,我们一起来读他们的第二次对话。(分角色朗读)

  4、让我们把两次对话连起来读一读。

  (四)学*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小河会这么清,小草会这么绿?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2、动画演示小河欢快的流淌,小草快乐的生长。

  3、假如小河是骄傲的小河,小草也是骄傲的小草,那会是什么样子呢?

  正是因为它们谁也不骄傲,互相感谢、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所以,小河流得更欢了,小草也长得更绿了。齐读第六自然段。

  (五)拓展训练(表演)

  小河淙淙地向前流,流过树林,流过田野,流古山岭,小河与大树,小河与庄稼,小河与鲜花,小河与麦穗会说些什么呢?两人小组任选两个角色进行说话练*。指名上台表演。

  (六)小结

  1、我们小朋友也要向它们一样谦虚,要学会互相感谢、互相帮助,与同学和睦相处。你在生活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事,请你也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感谢(),是因为()。

  2、让我们拿好手中的课本,一起来美美的读一遍课文。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jqx,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j q x 》教学设计。

  2、能准确拼读jqx与iü组成的音节,并知道jqx与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

  教学重、难点:

  1、jqx的正确发音。

  2、jqx与单韵母的拼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声母jqx的发音及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

  开火车读:bpdgi

  二、看情境图,学语境歌,引出新授内容

  1、看情境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和谁正在干什么?

  2、小结图意,出示相关音节。

  3、学语境歌:星期天,洗衣裳,洗衣机,嗡嗡响,妈妈洗衣我帮忙。

  4、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跟星期天的“期”、洗衣机的“洗”和“机”有关。

  三、教学声母jqx的读音

  1、(出示搭积木图、气筒图和表演图)我们今天要学的三个拼音娃娃就躲在这三幅图里,你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书:jqx

  2、你知道哪个娃娃的名字?指名读。

  3、相机指导发音。

  4、开火车读,正音。

  四、教学声母jqx的字形及写法

  1、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娃娃?

  2、引导编顺口溜:

  j:i字加弯jjj。

  q与p比较:q与p正好相反,用顺口溜区别:像个9字qqq,反写p字qqq。

  q与d比较:两个字母都是左半圆,但位置不同,用顺口溜区别:左上半圆qqq,左下半圆ddd。q与g比较:q下面没有弯,g下面有个弯,用顺口溜区别:g下无尾qqq,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j q x 》教学设计》。

  x:一个大叉xxx。

  3、指导书写

  (1)三个拼音娃娃玩累了,该回家了,让我们把他们送回去吧!

  (2)复*儿歌:有头向上升,有尾向下拖,没头没尾中间坐。

  (3)说说jqx分别住在四线三格的哪几层。

  (4)指导:

  j:它是最高的一个娃娃,一个人住了三层楼。看笔顺图,j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q:由几笔构成?先写什么?

  x:注意笔顺,先右斜,后左斜。

  (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业设计

  1、跟着录音磁带复*jqx。

  2、抄写jqx。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jqx的拼读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

  1、拼读:lunubupumufudutugukuhulünü

  2、认读字母:jqx

  二、教学jqx与ü相拼的书写规则

  1、出示幻灯片,演示过程:出示小熊;出示jqx;小熊摘下墨镜;小熊与jqx拉手。

  教师边抽拉幻灯片,边讲故事:有一天,小熊愚愚遇见到了好朋友jqx,高兴极了,赶忙伸出手,可是转念一想,不行,我戴着眼镜和别人拉手是不礼貌的,于是小熊赶忙摘下眼镜,先和j拉手,再和q拉手,最后和x拉拉手。(相机板书j-ü—ju、q-ü—qu、x-ü—xu)

  2、指名说说juquxu后面是什么字母。

  3、小结:小ü小ü有礼貌,见到jqx眼镜就摘掉。

  4、学生自由拼读。

  5、指名拼读。

  三、教学带调音节词

  1、出示:j-i—ji

  (1)指名拼读。

  (2)指名连起来读词。

  (3)看图理解词义。

  2、出示:x-ü—xu

  (1)指名说说xu中的第二个字母该读什么音。

  (2)引导学生看图练读音节词húxū。

  (3)看图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

  1、抽读卡片。

  2、游戏:找朋友。

  五、作业设计

  1、抄写音节:juquxu

  2、练读课文。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8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六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20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

  5、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6、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的写字*惯,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在四字格里书写、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愿意与别人交谈,声音清楚,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5)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6)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5、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7)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8)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三、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深入了解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8、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9、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 入学教育a o e I u y w

  2周(9月5日-11日) b p m f d t n l复*一

  3周(9月12日-18日) g k h j q x z c s Zh,ch,sh,r,

  4周(9月19日-25日) 复*二,ai,ei ,ui ao,ou iu

  5周(9月26日-30日) ie ue er复*三

  庆祝国庆

  7周(10月10日-16日) an en in un ,ang eng ing ong

  8周(10月17日-23日) 复*四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

  9周(10月24日-30日) 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

  10周(10月31日-11月6日) 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1周(11月7日-11月13日) 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

  期中考试

  12周(11月14日-11月20日) 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

  13周(11月21日-11月27日) 这样做不好比一比,有选商场,

  14周(11月28日-12月5日) 菜园里,语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15周(12月6日-12月12日) 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

  16(12月18日-12月24日)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搭积木

  17周(12月25日-12月31) 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

  18周(1月4日-1月10日) 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

  19周(1月13日-=1月17日) 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

  20周复*期终考试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惯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脉络清晰,内容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在上课时让学生先归纳段意,再进行指导讲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3、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联系旧知,揭示文体

  1、同学们,我们在四、五年级学过《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两篇课文有相似之处,它们都是什么文?(板书:说理文)说理文往往有这样的规律:作者一般都是在开头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给我们读者以启发,使我们对他的观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板书:提出观点 事例证明 得出结论)

  2、揭提板书:学与问。

  学生回答:说理文

  学生齐读课题

  先让学生回忆说理文的结构,了解文体的特点,理清结构为后文的学*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亮出观点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看看作者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了结论。

  2、这段话作者把“问”比作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

  (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

  学生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回答

  三、阅读事例,感悟思想

  四、交流探讨,深入理解

  1、出示哥白尼的资料,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

  2、他是怎样走上探求科学奥秘的道路的?

  3、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4、你还知道哪些名人好问的故事?

  5、这些名人的事例,使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引读……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7、出示名言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 ——荀况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1.有了问题该向谁请教呢?你们以前都向谁请教过?

  2.课文中告诉我们要向谁请教呢?

  3.指名说什么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

  4.说到能者为师,老师想送给大家两句名言: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请用文中句子回答,并把文中的“你”改成“我”。

  学生简介哥白尼

  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节并思考

  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说一说

  学生可能说到:要爱问问题,要多问问题,要敢于问问题等

  学生齐读

  指读,齐读

  指名学生说

  学生回答

  指名说,齐说

  学生齐读

  把这两句话说给自已听

  指名说,齐说

  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刻体会到“多问”的重要,同时结合重点句子的人称改写,让学生以“我”的身份去说,这既是人称改写的训练,又是学生学*主体性的落实。最后以名言总结,其目的是将“好问”在学生心中扎根。

  五、自学质疑,学思结合

  六、总结全文,理性升华

  1、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当别人也不知道时该怎么办呢?默读第4自然段,看看沈括小时侯碰到什么疑问,他是怎么做的?

  2、沈括是什么人?

  3、指名介绍沈括身上发生的事,思考:举沈括的例子要说明什么?

  4、完成题目。

  a、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____代诗人_____的《 》。

  “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始盛开”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_______________。后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5、齐读《大林寺桃花》

  6、沈括在诗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7、他是怎么解决这个疑问的呢?

  8、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9、小结: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板书:观察思考)。

  10、出示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出示最后一段)

  2、说说“相辅相成”和“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板书:勤学、好问的*惯)

  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5、送给大家一首诗:问到底(出示)

  学生默读

  自由读第四节思考

  指名简要介绍

  学生说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学生齐读

  学生说: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时间相差这么远呢?

  自由读,独立思考

  学生齐读

  学生说说“相辅相成”的意思。(他们谁也离不开谁……)

  齐读

  指名读,齐读

  指名读,齐读

  紧扣开头的中心句,结合具体事例,当堂练*,学练结合,让学生经历求知的过程,在体验中,收获方法,在实践中,养成*惯。让学生感受到我在学、我在探究。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到“学会”的智慧。

  七、课外作业,拓展实践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感想的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3 学与问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说理文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惯

  学生学*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和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自评

  师评

  同学评

  总评

  认真专注(20分)

  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主动参与(20分)

  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我都举手了

  能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扬。

  教学反思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另一个是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感悟:“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让学生明白“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勤学好问固然重要,但在求知的过程中,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答案。

  在整个教学中,我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活动为主,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体验了文体的结构,更重要的是学生将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更加能体会课文所蕴含的哲理: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只有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惯,才能在知识的天地飞得更远。”学生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再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学以至用。

  学生对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很有限,在提问到相关课外知识时,只有个别学生能够回答完整,这说明以后要注重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并形成良好的积累*惯。

  自由表达(10分)

  发言时声音响亮

  善于合作(15分)

  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能与他人合作。

  独立思考(15分)

  善于思考,并能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不同看法

  敢于否定(10分)

  敢指出同学错误的解答

  欣赏自我(10分)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阅读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1)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五份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 1

  一、拓展阅读:

  《十秒钟的.故事》《当汽笛响起的时候》《“诺曼底”号遇难记》《火灾中的逃生》

  二、迁移训练:(任选其一)

  1、写读后感。2、摘抄表现人物临危不乱、冷静机智的片段。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我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我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我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组读得。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A后鼻音:坪、囱、精、叮、咛B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烟囱森林聊天精灵雪松草坪

  叮咛歌声葱郁彩色苹果拉手脚尖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文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学生再读课文。

  (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两个生字,学会七个生字,理解“童稚、聊天”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在课文中童年的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又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饱含的情感,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

  4.从文中受到感染,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人和事,既注意观察,又用心思考。

  5.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相关练*。

  教学重点:

  了解冰心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作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在这个童年的大舞台上生活的怎样。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回忆童年生活时饱含的情感,体会童年的大舞台对冰心一生的重要影响。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了解了冰心奶奶的许多作品,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冰心,看看冰心奶奶在童年的舞台上是如何表现的吧!齐读课题:《大舞台》

  二、以小组为单位,初读课文,订正字音。

  三、交流、汇报

  1.指名读一读下面的词语,纠正字音,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正确不正确,通顺不通顺:

  花蕊茸毛古董童稚聊天辽阔奔游欢畅

  莫名其妙绘声绘色

  2.小组汇报,对生字的组词

  3.找出形*字、多音字(辨析)

  4.同义词、反义词

  5.词语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冰心童年的“大舞台”指的是什么?

  2.小组交流汇报。

  冰心童年的“大舞台”指的是营房、旗台、炮台、码头和周围的海边、山上。

  五、学生质疑:以对词语的理解为主

  六、专项训练:抄写生字词

  七、谈收获

  八、练*有感情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引入

  二、通读全文,提出问题

  1.回忆作者童年生活中的“大舞台”到底指的'是什么?

  2.在这个“大舞台”上,冰心过着怎样的童年生活?

  3.课文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事?

  三、学生自学交流,讨论提出的问题

  四、全班汇报交流,感悟真情

  1.是啊,作者的童年生活真是非富多彩,真让人羡慕----你最喜欢哪种生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朗读,通过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独特的感受。

  师: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你读出的感受?

  2.全班交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出感受。

  阅读二至七自然段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边读边勾画出能反映童年的冰心的内心情感的句子,并谈自己的感受。

  (1)生1:喜欢到山上采摘野花。

  体会冰心的快乐、自由。

  (2)生2:喜欢去海边看潮起潮落。

  (播放大海潮起潮落的视频资料,感受大海的亲切与伟大。)

  (3)生3:喜欢听海军军营里休息的号声。

  指导朗读(悲伤的、深情地)

  (4)生4:喜欢听水兵们讲故事。

  播放水兵遇到大风浪的图像资料。

  请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水兵遇到大风浪时的情形。

  (5)生5。喜欢和打鱼人聊天。(生1—生5为小组汇报交流)

  朗读这一段。(惊奇的、赞叹的)

  师:山上的野花,海上的风光,海上的人,吸引着冰心,使她成了一个关不住的孩子。所以,童年的生活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到了晚年,她是怎样回忆这段往事的?在课文里找出这个内容,并读一读。

  提问:当你读这段时,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结:那就让作者童年美好的生活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怀着留恋的心情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五、质疑答疑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

  (冰心奶奶童年的世界真大呀!在这里,她的生活是那样丰富多彩,在这里,她感到了无限的欢畅和自由,在这里,你是否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0

  七、谈学*收获

  联系课文想一想,哪些感受是你和作者一样的,哪些经历是作者没有过的。

  师:同学们,想把自己的童年往事写下来告诉冰心奶奶吗?(日记)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 4

  学前复*(3分钟)

  出示“笑得很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用上这四个词语说说“遇险”前发生了什么。

  一、立体探究(22分钟)

  1、探“险”

  导入:通过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知道,孩子的处境非常危险,课文哪些内容表现了孩子的危险呢?用虚线画出来,认真读一读,看看究竟危险到什么程度。

  预设(选择最有体会的一两句来说)

  (1)“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是啊,前无去路,后无退路,稍一不甚,付出的将是生命的代价。(读出关联词,感受到不管怎么样,都很危险。)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桅杆那么高,横木那么窄,孩子居然走上去了,还摇晃起来,真是千钧一发啊。读。(把摇摇晃晃、千钧一发的感觉读出来。)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水手的叫声无异于火上添油,孩子腿发抖了,危险增高了,这是迫在眉睫啊!。读出迫在眉睫的感觉。

  (4)肯定还有没写出来的危险,你能用“此时正是万分危急的时刻,……”的句式把险情说具体吗?用一个词概括险情。——面对真实的生死边缘,所有语言的描述都是那么空洞无力,让我们静下来,想象孩子危险的画面,用心去感受这种危险。齐读。

  (5)小结:迫在眉睫、命悬一线、千钧一发、万分火急,关乎生命的危险,几秒钟内的危险,眼看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就要掉下来了,一个如花的灿烂的生命顷刻间就要粉身碎骨了。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救救他啊?

  2、品“跳”

  学生“想方设法”,师生分析合理性。(提示:联系孩子眼下的危险情况——请你盯着黑板上的8个字,你觉得你还有多少时间?)(3个左右)

  导入:看来大家的办法都有争议,那么,船长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船长的句子,好好读一读,体会船长的办法是否合理,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八册《跳水》教学设计》。

  (1)现在我就是孩子,我就站在最高的横木上,你向我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我站得这么高,没听明白你的话。你要让我听清楚什么,哪个字或者哪个词:快——时间紧迫,不容拖延;海里跳——只有跳水,才有生机;一!二!——有节奏的口号,让孩子在*惯的作用下跳水。——小结:看来所有的信息都很重要。(快点,就几秒钟的时间啊,你究竟要让我听清楚什么?——营造紧张的氛围,再读父亲的话,教师续旁白,把故事补充完整:孩子心惊胆战……扑通一声……把他救上了甲板。)(板书:跳水)

  (2)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如“孩子肯下来吗?跳水有没有危险?能承受水的`压力吗?”那么可以这样引导:对,孩子有可能不肯下来,那该怎么办呢?跳水肯定有危险,那不跳水行吗?能否承受水的压力?作为一个船长,他肯定非常清楚。“离桅杆一米多,桅杆可能会折断”,是啊,那就更不能再等了。

  (先扶后放,最后点拨: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能感觉到你们和船长、水手一样的心跳,大家都希望孩子能更安全地获救。可是,大家想想,在那种千钧一发的时刻,有时间允许我们采取别的措施吗?除了跳水,还能有别的办法吗?跳水不是绝对安全的方法,但不跳水行吗?)

  (3)小结:总之,当孩子岌岌可危的时候,当水手们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父亲却能果断采取措施救了儿子,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个了不起的父亲。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父亲,你会用什么词?(学生自由板书)

  二、拓展迁移(15分钟)

  导入:凭着冷静、机智、果断,船长在危急时刻救下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有什么启示呢?下面,老师想让大家看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1.看视屏《袁媛的故事》

  有一位母亲看了袁媛的故事后,在网络留言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当危险来临时,许多孩子大声哭喊、叫救命都做不到,而你却在关键时刻毫不慌乱,看到还在泄露的煤气,你关上了阀门、捅开了窗户、拨打了电话,最终挽救了父母的生命,你面对危险时的冷静和理性,是所有孩子的榜样,你是我们大家的骄傲,你是中国骄傲。

  2.谈感想。

  读了《跳水》的故事,听了袁媛的故事,同学们心中肯定有很多感想,你能用一段话、一句话,或者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符号来表达你此刻的感受吗?写下来。

  3、遇到危急情况时要冷静、沉着、果断,我想这是这节课带给我们的启示,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下课。

  小学第八册语文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盒、聊”等10个生字,会写“彩、梦”等10个新字。会写“彩色、脚尖、森林、雪松、歌声、苹果、精灵、季节”等词语。

  2、了解各种各样的梦,体验梦的多彩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梦境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昨晚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谁来讲讲你的梦?

  2、学生讲自己做的梦。

  3、师:我昨晚想着今天要给孩子们上课,也兴奋得睡不着,感觉自己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我梦到自己仿佛有了魔力,我用脚尖轻轻一滑,大片的草坪绿了,到处的野花都红了,天空也蓝了,蓝得可爱,蓝得透明。在葱郁的森林里,雪松们手拉着手唱着歌、跳着舞。在一座小屋的烟囱上,结出了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般的太阳。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师:你们觉得老师的梦怎么样?

  生:神奇、甜美。

  师:看来大家都做过梦,今天我们也要学学《彩色的梦》。

  4、揭示课题《彩色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前预*情况。完成以下要求:

  (1)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实在不认识的请圈出来。

  (3)找出文中的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

  (4)说说课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2、检查学生的初读情况。

  (1)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班读一个小节,看看哪个小组读得。

  (2)认生字。同桌互相认生字,看谁还有不认识的生字,同桌教教他。

  (3)强调存在困难的生字。A后鼻音:坪、囱、精、叮、咛B边音:聊

  (4)将生字的拼音帽子去掉,再开火车读一读。

  (5)将生字宝宝藏到词语中读一读。

  铅笔盒烟囱森林聊天精灵雪松草坪

  叮咛歌声葱郁彩色苹果拉手脚尖季节

  (6)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联系上下文思考。

  葱郁:森林里的雪松长得很好,很茂盛。

  叮咛:本文指紫葡萄叮嘱、交待。

  3、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1)学生再读课文。

  (2)请学生概括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彩色的梦。

  (3)师小结。课文主要讲了我用画笔描绘了一个彩色的梦。

  三、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观察10个要求书写的生字,看看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2、同学们互相提醒。

  3、老师指导容易出错的生字。

  (1)彩字的左上面的部分的写法。

  (2)蓝字的上中下部分。

  (3)森字三个不同的木字的写法。

  (4)“般”字与“船”字的区别。

  (5)“灵”字的“彐”部分没有出头。

  4、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写生字。

  四、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童谣,读熟悉,读流利。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2)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汇总5篇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6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

  3、在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看懂图意,并结合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板书:家)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

  (指名读。齐读)

  2、(出示照片)这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六口人,你们找到王老师了吗?他们是……,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玩。

  3、小朋友们,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怎么样的吗?

  4、教师 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

  二、创设情境,自悟自学。

  过渡:除了我们有家、动物、植物也有自己的家。

  1、请听(播录音),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诗歌《家》(指课题,齐读)。

  2、你们也想读读吗?赶紧打开书83页,自己读读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生字字音。

  4、检查朗读(指名)。

  过渡: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5、老师将这些朋友请到了咱们的课堂上,它们是(出示图片)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读词)。

  这些小家伙很调皮,偷偷跑出来玩,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你能帮它们找到家吗?

  6、指名四人上台贴图,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贴?

  7、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8、突破难点: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课件)。(你们看:我们的祖国有广袤的蓝天,有茂密的树林,有清清的小河,有肥沃的土壤,有清新的空气……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小朋友们在这个大花园里唱啊、跳啊,脸上笑开了花,所以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健康成长,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家吧!

  9、指导朗读。

  三、张扬个性,激发灵性。

  1、小朋友们读得多棒,你们想更棒吗?你们看(课件出示课文)写这 篇文章的小朋友只用了6行字就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我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做一回小诗人?

  2、投影出示

  蓝天是的家。(太阳、月亮、星星……)

  树林是的家。

  学校是的家。

  书包是的家。

  你还知道“是的家?”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那你们知道“田字格”是谁的家吗?(生字)那就让我们一起把生字宝宝也送回家吧!

  四、指导书写生字“白、云”。

  1、出示“白、云”,再读。

  2、说说自己是怎么识字的?

  3、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书空跟写。

  4、学生在书中描红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今天你们为很多东西找到了家,你们开心吗?是呀,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家,任何事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家,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

  六、拓展作业

  画画你想像中可爱的家,也试配首小诗。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2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3、品味赏析。

  【教学重点】

  知道诗词是通过描写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的。

  【难点】

  品味赏析。

  【学法指导】

  诵读品味法。通过读使学生体会诗词的意蕴和作者的情思。

  讨论──质疑──点拨法。质疑解难,合作研讨,互动探究,教师相机诱导点拨,引导学生鉴赏词作。

  描述法。激发学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语言再现词的画面,品味词作的意境美。

  竞赛法。通过同学间的竞赛,打破古诗文教学单调沉闷的格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的更加完美,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资料助读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内容多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

  三、师生共同赏读《望江南》

  四、词文赏析

  写人的是哪几句,表达什么情?写景的是哪几句,它的作用是什么?抒情的是那几句,抒发了什么情?

  五、归结全文

  形象刻画。

  景物描写。

  情感抒发。

  六、熟读课文,当堂背诵《望江南》

  第二课时(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导语设计

  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听录音,读课文

  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用竞赛法“巾帼须眉大比拼”解决朗读和加强基础字词。

  塞下( )连角起( )千嶂里( )浊酒( ) 燕然( )未勒( )羌管( )人不寐( )

  三、课文分析

  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2、深入品味词的内涵。

  上片,抓住“异”字从“雁去、边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等意象来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图,渲染荒凉萧瑟气氛;下片,抓住一个“泪”字抒发将士思乡报国之情。

  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面,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

  镜头1:

  镜头2:

  镜头3:

  ……

  五、写作训练

  赏析:“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峰峦连绵,暮霭四起,落日低垂,边塞的孤城在黄昏中闭上城门。描写了一幅苍茫空远、辽阔孤寂的塞外落日孤城图。

  六、相关链接

  1、本册中我们还学了范仲淹的哪篇文章?

  2、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具备怎样的情怀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你又如何认为?

  3、两首词中你喜欢那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两首词。

  2、改写渔家傲、秋思上片内容。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3

  一、谈话导入,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 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从图入手,学*二类字

  1、(出示课件插图)你瞧,我们一起来到了小红的家,请大家仔细观察,她的家里都有什么物品?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 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 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三、从文入手,练*表达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四、学*一类字,指导书写

  学*“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下”:

  7、大家知道的词语可真不少,接下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说词语,你来说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教师边做手势边说:楼上 上坡 上车

  8、大家都用到了一个字“下”,对了,上和下就是一组反义词,这个“下”字,你认识吗?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五、做游戏,巩固生字

  ke

  沙发 报纸 台灯 电视 晚上 送花 水果 可笑

  yao dong shi

  我 也 要 做 个 懂 事 的 好 孩 子 !

  六、结束语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4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 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 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 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 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 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 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 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 家乡物产博览会。

  1、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 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 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2) 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 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 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 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 推销家乡物产。

  1、 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 设计包装。

  B、 设计广告语。

  C、 其他的方式。

  2、 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 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 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

  五、总结,提出希望。

  《家》教学设计第一册语文 5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3、在家里(2)

  课时教学目标

  1、看图学文,相机认识6个生字,1个偏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3、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教学设想从生活入手,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作业反馈,自主说话。

  导语:昨晚上,老师让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几件?说说自己所做的事。你做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妈妈的夸奖了吗?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出示图画)

  学生观察,并自由说话。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让家人高兴?

  (2)从哪里看出爸爸妈妈很高兴?(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等方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头表达)

  (3)听听玲玲怎么说吧!播放短文录音。

  (4)同桌互助读短文。

  (5)朗读比赛。评一评,说一说自已最喜欢谁读的或最喜欢读哪句,引导学生读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这句话。

  二、划出文中词语。

  1、划出文中词语,自己多读几遍,会读的打上小红星,不会读的打上“?”。

  2、找朋友帮助一下,读准词语。

  3、“水果”:学生说说吃过哪些水果,家乡盛产哪些水果,还认识哪些水果?

  “晚上”:帮助学生认识“晚上”就是夜里。

  “也”句式训练,我有,你也有。

  三、识字。

  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帮助自己记住生字。

  2、交流点拨:“晚”可说太阳躲到西边去了,并相机认识偏旁“日”;“果”是太阳“日”跑到树梢“木”上;“笑”可用一张卡通笑脸变成“笑”字;“也”是“他、她、地”减掉偏旁。

  四、深入语境,理解课文。

  1、再读课文,看看是否比刚才进步了。

  同桌对互读互听,教师巡回,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2、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分层次理解:(1)因为我给他们送水果;(2)因为我很关心父母,是个乖孩子。

  3、看看图,想想当时爸爸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又怎样说?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层理解:(1)我受到夸奖了;(2)父母高兴,我更高兴;(3)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5、我当时怎么说的?

  6、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我、导演。

  7、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导演可自由编剧,如给妈妈捶背,送上一杯热茶,端洗脚水)。评选创作奖,表演奖。

  五、情感延伸。

  1、你喜欢玲玲吗?喜欢她什么?

  2、屏幕出示课后练*,说一说图例。

  图上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事情你们做过吗?

  你还想做或做过什么?

  六、联系与实践。

  1、把课文读给父母听。

  2、生字口头扩词。

  3、每天做一件让家人高兴的事,并记录到日记本里。

  教后反思录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3)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实用5份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1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怀着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迈步走向新一年级的教课旅程。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1、 确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紧紧围绕教学目...

  金秋九月,瓜果飘香,怀着积极的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迈步走向新一年级的教课旅程。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 确定好本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目标,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

  2、 通透研究教材,并充分利用各种教辅书籍和网络的优势,整合教材内容,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语文教学。做到每一单元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夯实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备战中考。

  3、 本学期要加强作文教学。继续让学生保持每天记日记的*惯,写生活,写心情,点点滴滴进行素材积累。并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力争让学生做到见物能言、言之有物、言之成理。

  4、 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大训练力度,并充分利用教学案的优势,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等各种学*方式下,知识和能力双丰收。

  5、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科研活动。*时注意教育积累,并积极参与组内的课题研究,争取在教学实践中理解理论,再让理论指导实践。并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及小组合作交流方面多下些功夫,争取能在这学期内有所突破。

  6、 继续努力钻研教学案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教学中逐渐摸索和完善。力争把教学案教学的优势发扬,让学生真正的会学*,爱学*,在学*中获取乐趣,增长能力。

  7、 按质按量的完成《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八年级上册的全部课程,并按照“直击中考”的要求,适度的进行拓展。重点放在现代文中的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训练上,并初步开始训练学生的议论文阅读基础。

  8、 布置学生阅读一些中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

  9、 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服从命令听指挥,在日常工作中与同事搞好协调,以集体利益为重,甘心为集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0、 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自己*时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作出表率。*时做到勤勉踏实,在狠抓学生的学*的同时,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系统的语文知识,也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健全的人格,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总之,新学年有新气象,我将在学校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一份热发一分光,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2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秋高气爽的节气宜人之时,又一学年的教育教学之旅启程了。现在,让我对本期语文教学工作的蓝图加以描画。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树立“大语文”的课程观,注重学*的读书感悟和交流,注重从好书中汲取语文学*的营养,使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协同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分六个单元,有两个以“战争”和“爱”为主题的小说、散文单元,有两个以建筑园林、科技知识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还有两个文言文单元,课外要求读《朝花夕拾》等三本名著。这册教材诗文背诵量大,文体特色鲜明,课外阅读、积累量大,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去安排。

  三、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及以往的培养,学生的书写、朗读、表达能力都逐步提高,课外阅读、写周记的*惯也已养成,对一般文学作品开始有自己的看法,这学期在预*、质疑问难的*惯和课堂研讨的方法上还需大力培养。

  四、学期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学*,逐步培养学生“真实、自由、个性”的品质和追求“***”的情操。

  2、使学生了解新闻、小说、散文、说明文等文章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3、每生写文从字顺、言之有物的周记20篇。

  4、每生课外阅读好书6本左右。

  五、教学策略。

  1、从教学内容入手认真备课,注重“用教材教”。明确每节课“要给学生教什么”和“想让学生学什么”。

  2、落实课前的预*和课后练*的检查。

  3、营造宽松、民主的学*氛围,让学生上课都“动”起来,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组建班级图书角,学生每三周借书一次,读后及时召开“读书交流会”。

  5、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周记,及时抒写校园见闻、生活随想。

  6、每周练一**笔字,争取人人能写一手工整美观的汉字。

  7、开展演讲、朗诵、调查、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第五单元

  第3—4周第一单元

  第6—7周第二单元

  第8—9周第三单元

  第10周期中复*

  第11—12周第六单元

  第13—14周第四单元

  第15—16周第五单元

  第17—18周课外阅读

  第19周期末复*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3

  一、教学设想

  1、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度的有机结合。

  2、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由单一转向综合,由*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学生学*语文的浓厚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的共同体。

  4、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促进认知的深化。

  5、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用好有关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自己要精心筛选。

  3、重视阅读训练。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江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是最接*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

  4、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方式。

  5、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6、作文教学,贴*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随笔,读书笔记,尝试互批共批,以改促写,有效提高作文水*。

  7、课前三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8、重视创设语文学*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管理,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三、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开拓创新。让教学总结与反思不断循环,促进教学不断进步。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4

  为了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中考中能考出好成绩,我经过仔细研究,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复*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特点和目前本学科发展方向的把握,结合我校的办学方针,我的语文教学最初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惯,搭建舞台"为口号和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惯(如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兴趣和学*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下面根据九年级上期期终考试成绩进行具体分析如下:

  上学期语文成绩优良者17人,占全班人数的半数以上,其中张爽得89.5分,为全班最高分。张达、张守凯、刘文轩、王朝晖也分别在80 分以上,成绩较以前有进步。李捷宁、刘学军成绩稍差,需重点培养。其他人应在复*中,逐步提高。

  从以上数据看出,九一班语文基础还不够好。从学生的答卷来看,基础还须加强,能力也有待于提高。因此,本学期在保持一班总体较好的势头之下,还要大力抓本班的弱差生的辅导,力求有所进步。

  二、总体思路

  由于语文学*是分阶段、分课时进行的,每个阶段每个课时都要接触一些新知识,而学过的知识则变成了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本来是有联系的,但由于语文教学中的阶段性,使知识之间形成了间隔。为了使新旧知识能相互沟通,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而形成知识网络,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我采取疏通思路,分阶段分步骤复*的方法。

  三、具体做法

  (一)课本知识的复*阶段

  这个阶段的复*目的是以教材为本,帮助学生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复*时间短,我们准备采用以下方法:大胆取舍复*内容,打破逐册逐课的复*,确定好重点的册重点课再分体裁复*。分体裁复*时确定好重点的单元、重点的课文及语文知识(当然非重点的内容也涉及一些),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求,避免学生盲目复*。同时就这些内容一般怎样考,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怎能样应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二)知识点归类复*

  在课本知识复*的基础上,把初中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作几大类复*,合理有效的利用好《语文经典金卷》。

  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

  这里面的知识点多,除了考查字词音形诗句填写,还要求会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能仿句、能对对联、能根据一句话提练观点、能简明、连贯、得体地使用语言等等。

  第一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5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人,男生人,女生人。大部分学生天资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对语文学*充满兴趣。但有个别男生的行为*惯特别不好,学*没有自觉性,所以影响整个班级的学*风气。对于这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求上进的良好*惯。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好学的氛围,促使大家共同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每个专题的涵盖都比较宽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比较贴*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一课“识字”、四~五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的形式多样,有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儿歌等。全册课文共三十四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注有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复*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口语交际–––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所得的舞台。

  三、教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认识450个字,会写3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能读准字音,结合词句了解意思,不作字形分析,不要求书写。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意思,正确书写,练*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养成学生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3.会使用音序查字法,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4.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片段。

  5.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

  6.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护图书的*惯。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学*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8.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和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9.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发挥创造性,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游戏中、在活动中、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写字*惯。

  2、重视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法,每篇课文都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充分利用插图,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伙伴”的作用,借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和语文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篇段并复*巩固学过的字词,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主动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和书面语言之中。

  6、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4)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1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

  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进行预*,自行解决阅读障碍;

  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

  (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一、情感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你们想长大吗?(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或快乐)……不管我们想与不想,岁月和命运都将促你前行,更多的是无情的将我们抛到人生的风雨之中,使我们经受考验,学会坚强,获得成长。而在众多的考验当中,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道旅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一起来感受一位孤独少年的成长历程。

  二、设疑激趣,整体感知:

  1、小说写了谁的孤独之旅?

  杜小康为什么会有这段孤独之旅呢?(研读第一段,品味词语“竟”“忽然”“只好”。)

  2、假如让你不上学,跟着自己的父亲去谋生,你愿意吗?(换位思考,调动学生生活体验)

  杜小康愿意跟着父亲去放鸭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句子)

  过渡:课文第48段说,他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这个结局是令人欣慰的,但杜小康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考验才体会到自己长大了呢?让我们走*人物,体验孤独。

  三、走*人物,体验孤独:

  1、请看大屏幕(课本里的插图),谁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或者说明一下它?通过对画面的观察,谁能猜出杜小康当时的心情?(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茫然、恐慌、孤独等等)

  2、据学生的回答追问,进行文本细读:

  追问:你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段落语句吗?课文是怎样表现杜小康的茫然、恐慌和孤独的?(让学生划出相应的段落句子,引导学生仔细的品味推敲揣摩语言)

  A、茫然——抓住第11自然段中的心理描写,更换人称朗读,采用第一人称朗读,让学学生谈“杜小康的茫然”的切身感受并相互评价。

  B、恐慌——齐声朗读第21自然段:

  质疑:

  (1)、你觉得那些词语用得较生动?这些词语能否更换?

  (“涌”“围”突出了芦苇荡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

  (2)、更换人称朗读、体验。说说为什么描写芦苇荡。(以景衬情,衬托杜内心的恐慌)

  C、孤独——研读第29—33段,读读议议,说说杜小康的孤独体现在哪里?

  (背井离乡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茫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质疑:品味题目“孤独之旅”的含义?

  (①杜小康与父亲一起离开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环境的孤独。②杜小康心灵的成长过程)

  3、看到杜小康如此的茫然无助、孤独无奈,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将会怎样安慰他?请几名同学说说。

  点拨:最好能够用一首诗歌来劝慰一下他,想一想咱们学过的诗歌——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学生齐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过渡:(教师幽默风趣的,手指大屏幕)看!杜小康听到我们声情并茂的“劝慰”,感动得都哭了。……?!他有没有哭?

  4、从文中看,杜小康在什么情况下哭的?(经历了暴风雨,在暴风雨中找回鸭子之后)

  过渡: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暴风雨?在暴风雨中他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呢?

  文本细读:下面请同学们齐读第36自然段和46段。小组合作讨论。

  质疑:

  (1)、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暴风雨的?(视觉、听觉)试找出相关句子。

  (2)、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和拟人)有何妙处?(分析“歇斯底里”一词)

  (3)、这些环境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反衬主人公的勇敢与坚强)

  (4)、暴风雨过后,“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你能说明白吗?(委屈;激动;战胜了暴风雨的考验,觉得自己长大了,坚强了。)

  5、主题: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练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

  6、教师小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正是因为杜小康忍受了孤独,经受了暴风雨的洗礼,才学会了坚强,完成了这段“孤独之旅”。我们相信杜小康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强稳重,因为情感上的寂寞、生活上的无助、环境中的恐慌和对未来的茫然等诸多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的雕刻着他的灵魂。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杜小康——→茫然、恐慌、孤独——→磨难——→坚强

  ↓

  成长之旅

  拓展延伸,品味孤独:

  1、其实,有许多成功的人物,都曾经经受过孤独?想一想,在语文课本中,我们已经接触过多少经受孤独的人物形象呢?

  (丑小鸭、韩麦尔、闻一多、贝多芬、鲁滨逊、夸父、孔子、居里夫人……)

  总结:孤独是一种创造,是灵魂的舞蹈。我相信孤独的心灵肯定包裹着一颗珍珠,那珍珠是它坚韧而又柔软的追求和理想。

  2、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过程,而这过程绝非永远“一帆风顺”,它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屈辱与泪水。成长,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孤独就是其中最贵重的一笔,是生活或早或晚都要给予每个人的一道残酷又美丽的题目。

  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会怎样看待“孤独”?

  3、结束语:同学们,其实你们身上也有杜小康的优秀品质。因为今天你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勇敢、好学、谦虚、坦诚……希望你们在与孤独不期而遇时,要勇敢面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我们将满腔感慨化作歌声,让我们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原则,从激发学生学*兴趣入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有效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面试从以下两个方面略作反思。

  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教学设计立足大语文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处处皆语文。大语文教育就是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语文能力同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张孝纯语)。我认为,有限的文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抓住文本,放眼课外,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的语言资料,并加以积累和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拓展语文学*的广阔空间,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我紧扣“成长”和“孤独”角度进行教学立意,从学生喜爱的歌曲入课,设计了“换位思考的体验”、“劝慰式的口语表达”、“孤独形象的举例”、“孤独心曲的倾诉”等衔接自然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学*热情,锤炼了学生语文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课堂教学彰显语文味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与自由境界(程少堂语)。鉴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中力图以生动的语言、昂扬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将学生有语言、文体的层面引入文化、人文的层面。笔者抓住了小说文体的特点,由人物形象、环境细节描写入手,通过关键词句的揣摩品味式的文本细读,让学生感受小说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气息,从而感受到浓郁的语文味。当然,为了彰显语文味,朗读必不可少。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如果全部朗读,则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因此我采用了跳读法,抓住重点段落(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细读文本,并组织学生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朗读时培养语感丰富体验。但是由于我朗读水*的缺陷,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指导不够,这也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

  2、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3、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用净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学生交流预*所得,教师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补充

  1、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字词检查在早读时完成。检查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及内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提问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

  (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总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赏析环境描写

  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1、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是它们使杜小康成长。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坚强”了。鸭子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它们与杜小康一起成长。

  2、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六、理解“孤独之旅”含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主题)

  1、孤独之旅: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2、“孤独”可以概括为两点:

  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

  ⑵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七、总结

  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人民文学》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作者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作者在这里把草房子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八、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作业)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课堂)

  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课后)

  3、《同步阅读感悟》的第10课。(课后)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做一个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人。板书设计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3、“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3

  一、相关基础知识

  (一)关于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长篇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学法指导

  课文情节单纯,是一篇富于诗意的小说。虽是长篇小说节选,但作者经删改,行文更为洗炼,完全可以被视为是一篇独立的作品。鉴于此,学*本课,除了要抓住小说三要素之外,更要潜心品味语言,带着想象进行诵读,走进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语言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一落千丈、哭腔、置之不理、嬉闹、觅食、打消、撩逗、驱除、青森森、肥硕、歇斯底里、没头没脑、稠密。

  二、内容理解

  本课为自读课文,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扣紧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来深入理解课文。

  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故事中的时间变化,及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理情故事情节。或编写课文提纲,或简要复述故事。

  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思考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从两个方面来写“孤独”:

  一是以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来写“孤独”。在放鸭的生活中,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行文中对此有细腻的描写:①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④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⑤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⑨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⑩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

  二是以环境来凸显“孤独”。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孤独”的具体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①失去交流环境。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②失去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③恐惧自然环境。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④恐惧未来环境。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三、形式把握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应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所起的作用。

  (一)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迸,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二)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三)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语言揣摩

  要引导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让学生自主找出并点评自己认为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以下示例可供参考: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

  2、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3、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用净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学生交流预*所得,教师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补充

  1、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字词检查在早读时完成。检查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及内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提问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

  (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总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赏析环境描写

  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1、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是它们使杜小康成长。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坚强”了。鸭子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它们与杜小康一起成长。

  2、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六、理解“孤独之旅”含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主题)

  1、孤独之旅: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2、“孤独”可以概括为两点:

  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

  ⑵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七、总结

  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人民文学》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作者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作者在这里把草房子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八、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作业)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课堂)

  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课后)

  3、《同步阅读感悟》的第10课。(课后)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做一个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人。板书设计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3、“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5

  一、相关基础知识

  (一)关于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长篇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二)学法指导

  课文情节单纯,是一篇富于诗意的小说。虽是长篇小说节选,但作者经删改,行文更为洗炼,完全可以被视为是一篇独立的作品。鉴于此,学*本课,除了要抓住小说三要素之外,更要潜心品味语言,带着想象进行诵读,走进主人公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语言积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一落千丈、哭腔、置之不理、嬉闹、觅食、打消、撩逗、驱除、青森森、肥硕、歇斯底里、没头没脑、稠密。

  二、内容理解

  本课为自读课文,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的三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扣紧课文题目《孤独之旅》来深入理解课文。

  可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课文故事中的时间变化,及主人公心理的变化,理情故事情节。或编写课文提纲,或简要复述故事。

  然后让学生带着想象诵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思考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从两个方面来写“孤独”:

  一是以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来写“孤独”。在放鸭的生活中,杜小康经历了出发时的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的害怕、胆怯,安顿之后的感到孤独,时间久了的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的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走过了“孤独之旅”。行文中对此有细腻的描写:①想上学(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②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未知的。③他害怕了……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④最大的敌人……它就是孤独。⑤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哇哇大哭起来……⑥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⑦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⑧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⑨望着异乡的天空……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⑩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

  二是以环境来凸显“孤独”。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孤独”的具体含义可以这样来理解:①失去交流环境。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②失去人文环境。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③恐惧自然环境。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④恐惧未来环境。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三、形式把握

  课文有关自然环境的描写很出色,应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所起的作用。

  (一)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苇荡行迸,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二)有关芦苇荡的描写: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和“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三)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苇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大人似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语言揣摩

  要引导学生细读全文,体会精美传神的语言。让学生自主找出并点评自己认为形象生动、富含深意的语句。

  以下示例可供参考:

  1、“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荡的广袤,“绿色的浪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

  2、“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3、写暴风雨一段“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4、“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一段。写景状物准确、细致,描写周到入微。

  5、“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系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6、“鸭们也长大了”一段,描写生动、形象,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具有超出语言层面的隐喻意义。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成长的历程,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2、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

  2、预读课文。要求:疏通大致情节,划出精彩细节和优美的句子。

  3、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故事:佛祖问众弟子:“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弟子们说:“用菩提叶去遮盖它。”“用净水瓶去盛它。”佛祖微微一笑:“把它放到大海里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滴水若不融入大海就会干涸,那么人呢?一个人如果不把自己融入社会,会怎么样呢?(学生自由答:孤独、寂寞、疯狂)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对父子去进行一次“孤独之旅”。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检查预*:学生交流预*所得,教师在学生答问基础上补充

  1、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

  2、字词检查在早读时完成。检查预*,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三、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及内容

  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人迹罕至的芦荡放鸭。孤独、寂寞和恐惧迫使小康渐渐走向成熟。在一场暴风雨中小康独自一人出去寻找逃窜的鸭子,他感到自己长大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提问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社小康成长的过程的?并找出有关的语句来加以分析。

  (主要通过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事件的细小环节或对人的某一部分所作的特定的描写。它能成功塑造人物的形象反映人物的性格。)

  1、“我要上岸回家……”──幼稚、软弱、恋家

  2、“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克服想家,展望未来

  3、“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软弱

  4、梦到母亲,哇哇大哭,“我要回家”──幼稚软弱,已经受磨练

  5、遇到暴风雨时的种种表现──镇定、勇敢、坚强、负责

  6、找到鸭子又迷路时,他哭了起来──情绪的发泄。是委屈的,激动的哭

  7、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想起母亲……长大了,坚强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勇敢坚强的面对现实

  8、他惊喜地发现鸭下蛋了──成长的自豪和骄傲

  总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能面对孤独到勇敢战胜孤独,作者用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分析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五、赏析环境描写

  文章的成功之处是对人物的成长过程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变化的轨迹,而文中环境描写也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找出有关语句并分析。

  1、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无家的漂泊者”更是主人公心理的写照。鸭子越长越大,是它们使杜小康成长。当暴风雨来临之时,杜小康勇敢地追赶鸭群,他经受住了“磨难”,“长大”“坚强”了。鸭子们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鸭子和杜小康都经历了自己的成长过程。

  作用: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它们与杜小康一起成长。

  2、芦苇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

  作用:它们使杜小康在恐惧中成长。

  3、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

  作用:给杜小康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总结归纳: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能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六、理解“孤独之旅”含义(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深层次地理解主题)

  1、孤独之旅: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2、“孤独”可以概括为两点:

  ⑴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离开同学、学校,对一个少年来说,是无比痛苦和寂寞的。失去一起长大的伙伴,也就等于失去成长道路上的朋友、依靠。不仅如此,离开小伙伴.也等于失去了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

  杜小康随父亲去放鸭,离开了村庄、人群,等于失去了人文环境。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质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放鸭生活中,父子之间一种看似默契的“省略”,其实是一种空虚、贫乏生活的表现。

  ⑵杜小康和父亲离家去放鸭,来到“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感到一种恐惧。这样的恐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有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大自然的空阔与未知,对一个幼小的心灵具有强大的压迫力,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恐慌”让杜小康“迟迟不能入睡”;二是对前途的恐惧,去放鸭的路上,杜小康想的是: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对放鸭而言,更代表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七、总结

  作者通过少年杜小康在困境中如何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孤独,如何使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人民文学》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作者不是诗人,却凭着他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创造了小说的诗的世界。作者在这里把草房子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在把握全文的基础上理解文章主题。

  八、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学*(作业)

  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生成长的催化剂。结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谈谈你对此的认识。(课堂)

  2、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课后)

  3、《同步阅读感悟》的第10课。(课后)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做一个勇敢面对人生挫折的人。板书设计10*、孤独之旅(曹文轩)

  1、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主人公人生成长的过程。

  2、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也为人物活动提供舞台。

  3、“孤独之旅”的含义:杜小康在孤独之中成长的过程。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7

  【指导思想】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广阔的自然风景和社会场景。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运用小说的人物、民用工业节和环境三要素梳理要点;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一、导读──整体感知

  1、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2、阅读课文,感知内容、(小说的三要素)

  A、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B、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二、导思──理解探究

  3、分析故事情节: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

  学生:

  A、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

  B、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C、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

  D、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明确: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阅读小说,首先应该掌握故事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

  ──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明确: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5、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A、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自然景色的描写;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博斗,表现了**般的坚强与勇气。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

  ──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

  “将主的小船团团围住”──鸭子的`恐惧感受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觉得自已已成了无农技漂游者”──是杜小康的心量写照。

  B、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C、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D、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6、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A、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

  B、要求学生: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

  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味欣赏。

  明确: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7、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孤独的含义是什?

  明确: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随父亲去放鸭,离开的社会,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抽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杜小康来到陌生的地方,感到一种恐惧,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二是对前途的恐惧。

  三、导用──巩固运用

  8、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

  9、语文作业本。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8

  【指导思想】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小说以其鲜活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以及广阔的自然风景和社会场景。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学*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运用小说的人物、民用工业节和环境三要素梳理要点;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高尚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

  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一、导读──整体感知

  1、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2、阅读课文,感知内容、(小说的三要素)

  A、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

  ──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B、教师小结:

  ──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二、导思──理解探究

  3、分析故事情节: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要求

  学生:

  A、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

  B、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C、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

  D、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明确: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阅读小说,首先应该掌握故事情节。

  4、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思考:

  ──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明确: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5、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A、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自然景色的描写;

  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风雨: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杜小康在暴风雨中博斗,表现了**般的坚强与勇气。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

  ──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天地空旷,在杜小康听来这叫声显得无比寂寞;

  “将主的小船团团围住”──鸭子的恐惧感受衬托了主人公的恐慌。

  鸭子“觉得自已已成了无农技漂游者”──是杜小康的心量写照。

  B、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C、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D、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明确: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6、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A、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

  B、要求学生: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

  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味欣赏。

  明确: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7、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孤独的含义是什?

  明确:杜小康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失学,随父亲去放鸭,离开的社会,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就失去了感情、文化以及物抽之间的交流,在精神上会感到痛苦,甚至是一种折磨;杜小康来到陌生的地方,感到一种恐惧,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恐惧,二是对前途的恐惧。

  三、导用──巩固运用

  8、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

  9、语文作业本。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9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 理清故事情节 ,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设想

  1、抓住小康的心理活动组织教学,要学生从自己的视角理解小康的心理,这样更切合学生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例如当时假如是你会怎样想?怎样做等。

  2、要注意环境描写的作用。鸭群的活动、芦荡的描写、风雨的描写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教学的 一个重点。不仅要理解,最好安排一些片段训练,使学生也能有意识的运用这些写法。

  3、课外引导学生阅读《孤独之旅》全文。

  三、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涵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 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验成长的感受。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白、朴实,没有过多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点拨法:教学中通 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六、教学过程

  (一)、以“昨天的杜小康”话题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着大家进入一个60年代初的男孩的世界。这个男孩,他曾经可是一个人物。他的年龄和大家差不多,是个班长,而且还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除此之外,他家还是当地最有钱的人家,当别的同学穿着单衣哆嗦着进入冬天时,他却拥有一年四季穿不完的衣服;别的孩子即使到了六年级也只能用草绳当裤带时,他在一年级的时候就拥有了一条油汪汪的皮带;当别人几乎还没有见过自行车是啥样子的时候,他已经骑上了专属于他自己的自行车。这个男孩,大家知道他是谁吗?(杜小康) 师:是的,他就是小康,是昨天油麻地少年中那个呼风唤雨的杜小康。不过,今天我们要去认识的杜小康好像不是这样的了。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去走一趟孤独之旅。

  (二)、跟着杜小康走孤独之旅

  (一) 无奈。

  (屏显。)

  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要离家了,请同学们关注课文第1段,看看他离家的原因是曹文轩讲的哪一点?并说说你是从哪个词读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感觉无奈呢?

  齐读第1段,感受杜小康此刻的无奈之情。

  (屏显,请一生读。)关于父亲的放鸭计划,《草房子》里是这样介绍的。

  夏天,杜小康跟着父亲,赶着那群已经一斤多的500只鸭子离开油麻地一带的水面。船是被加工过的,有船篷,有一只烧饭的泥炉。船上有被子、粮食和一些生活必需品。他们要将鸭子一路放到三百里外的大芦荡去。因为,那边 鱼虾多,活食多。鸭子在那里生活,会提前一个月下蛋,并且会使劲下蛋,甚至会大量地下双黄蛋。那时,就在芦荡围一个鸭栏,鸭蛋就在当地卖掉,到明年春天,再将鸭一路放回油麻地。

  师:这就是杜小康父亲为挽救家道而设计的宏伟蓝图,于是,年少的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的时候,即使一 万个不愿意,最后,也只能是带着对“明年春天”的等待,带着对这个蓝幽幽的大“鸭蛋”的期盼,无奈地“离家”去放鸭了。等待他的将会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跟着杜小康,一起踏上这趟“放鸭之旅”。

  (二)恐慌。

  (屏显。)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曹文轩《前方》

  师: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下面,请大家关注课文第二部分,也就是第2到27段,看看在离家去芦荡的路上和到达芦荡的头两天,杜小康有怎样的心理感受?请大家一起找出直接表明他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生(七嘴八舌):恐惧、害怕、胆怯、恐慌……

  (师选择“恐慌”板书。)

  师:这就奇怪了,杜小康是和父亲一起外出去放鸭的,而且那里的风景好像也不错哦,这又有什么好恐慌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思考片刻,然后全 班交流。 师:是的,这个时候,他害怕了。还有什么原因让他真正害怕呢?再想想看,为什么是真正害怕?难道先前的害怕都是假的吗?

  一起来读一下第21段 ,感受一下杜小康的那份恐慌之情。

  (生配乐齐读。)

  (三)孤独、惊喜。

  (屏显。)

  “前方充满艰辛,充满危险……”

  ——曹文轩《前方》

  师: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如果说之前困扰杜小康的主要是恐慌的话,那么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大的艰辛和危险,那是什么? 师:是的,孤独。下面我们请一个同学来朗读第28到31段,其他同学思考,你能从哪些字词句中读出杜小康的孤独来?

  (一生朗读。 ) 师:那你说说看,你为什么从中感到了孤独?

  一方面是情感世界的孤独,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给他造成的孤独。

  师:是吗?你能跟我们说得再具体些吗?

  齐读第33段。

  (生齐读第33段。)

  (小结):现在,杜小康因为接受了孤独,他慢慢地学着去适应“浮云、芦荡、炊烟”这些极具有孤独感的景色了,这些在他的眼里变得不再那么可怕了,因此,恐慌也少了。但随之而来的却是一场更大的磨难,那是什么?接下来,请你研读文章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结合预*,说说在这部分文字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

  (小结):暴风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壮大了发展了的杜小康,他勇敢,坚强,冷静,有责任心,他面对孤独已不再逃离,他勇敢地直面,并且后来甚至似乎开始享受孤独了。于是,他所有的感官都复苏了。接下来,让我们齐读第44到48段,美美地感受一下暴风雨后的那个晚上,感受一下杜小康感官复苏后的那份美。

  (生配乐齐读。)

  师:杜小康长大了,那么,我们说,这仅仅只是一趟放鸭之旅或者孤独之旅吗?

  师:还是什么之旅?

  成长之旅。而暴风雨就成了展示杜小康成长的舞台。

  (师播放杜小康用双手捧起温热的鸭蛋时的影片片段。)

  师:当杜小康用双手捧起那温热的鸭蛋的时候,他不再是杜小康了,更不再是杜放鸭或者杜孤独了,他成了杜收获了。而回望成长背后那串深深浅浅的脚印,杜小康最应该感谢 的是什么?(孤独)。

  (小结):是的,孤独啊,或者说是那个以孤独为底色,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恐慌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曹文轩他是这样评价孤独的,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句话。

  (屏显。生读。)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感动》

  师:现在,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为“孤独之旅”,而不是“放鸭之旅”、“成长之旅”,更不是“无奈之旅”、“恐慌之旅”,或者“惊喜之旅”了吗?是的,孤独是文章的主旋律,也是杜小康这趟放鸭之旅的生活底色,是他成长的主要原因。接下来,让我们齐读文章最后两段,在深情的朗读中结束这趟孤独之旅。

  (生齐读。)

  三、以“明天的杜小康”话题结束

  孤独之旅 走完了,而我们的小康他还得接着不同的路向前流浪,明天,他还有无数个未知的前方在等着他。后来啊,他的前方出现了很多比孤独更可怕的敌人,他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重了。但我们的杜小康却变得越来越坦然,越来越坚强了。当他穿着破烂的衣服重新出现在油麻地时,他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地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几个月后,他甚至不带一丝卑微地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同学们,我们不要忘了,杜小康曾经可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啊。因此,把这些变化看在眼里的油麻地小 学校长桑乔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板书:(略)

  七、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因此在教学本课文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合作交流来学*课文。按整体感知-—明确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明确主题,进而培养奋进、勇敢的精神情。

  上课时,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能够理清故事的情节,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师生的对话,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但在上课时,因安排的内容过多,一节课的时间教完太仓促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做老师的,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对于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一欣赏,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

  总之,这一堂课学生把握了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说的主题。但对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理解得不够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将会教得更好。

  《孤独之旅》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是一篇故事简单但内蕴丰富的小说。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拖着太重的功名与利禄,在痴等……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非常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孤独”一词,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为文化层面、精神层面的理解。

  教学设想

  这个故事生动感人,很容易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但文章较长,深入解读可能会受到课堂时间的影响,所以我欲采用关键词教学法,以“孤独”、“驱除”“长大”三个词语作为切入点,并把这三个关键词连成一线形成教学主线,以朗读、品味、感悟为主要方法,由点到面展开教学。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文脉,又能紧抓文章关键,突破开去,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世界,从文字到文学到文化,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实现学生认识由肤浅到深刻、由表层到深层的螺旋式转化,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文的世界有鸟语花香,亦有疾风骤雨;有温情脉脉,亦有残酷无情。正如我们的人生之旅,有快乐,亦有痛苦。有句话说“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世界又何尝不是处处有生活呢?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与杜小康一起度过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心理,为进入文本做准备】

  二、感知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用一句话概括。

  例:可概括为少年杜小康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磨难,尤其不得不“孤独”,但他逐渐学会面对“孤独”,驱除“孤独”,最终长大、变坚强的故事。(打出字幕)

  同学们觉得这句话中哪几个是关键词?

  师明确关键词:孤独、驱除、长大。

  小结:这三个关键词不仅可以用来表述故事情节,也是我们解读文本的密码。

  【文章较长,此环节既抓住课文重点,又培养了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三、以词解文

  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章有这样一段话:“各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这句话其实教给我们一种读书方法“细按”。“按”什么意思?考察,细细的考察,我理解也就是从细节的地方读起,某一句话、某一字,细细品味,从“字词”里挖掘,才深得其中的趣味。今天我们就从很细的地方进入,以词解文,走*杜小康。

  (一)关键词“孤独”教学

  1、谁来说说“孤独”是什么意思?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

  学生可能的答案:寂寞、无聊、孤单,有时无助的感觉也是一种孤独……

  重点指出:孤独≠无聊。

  “无聊”多指一人无所事事,对生活缺乏兴趣,无聊者寻求的是消遣。

  “孤独”一词字典中有孤单、孤立无所依附的意思,既可指处境,但更倾向心理情感方面。

  【 让学生讲出体验,能锻炼他们深入探究的能力,使他们更易理解课题】

  2、小说中哪些词句可以解释“孤独”? 请学生找出体现“孤独”的语句,并注意体会。

  例:①、“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因此这叫声既显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

  (朗读指导:句中“天地又如此空旷”的“又”去掉行吗?不行,一个“又”放大了杜小康处境的艰难,朗读时要突出杜小康恐慌又无奈的心理。)

  品析:一切景语皆情语,鸭声不会真有寂寞之意,寂寞的是杜小康。这是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理。

  ②“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

  品析:这句心理描写直接反映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

  (朗读指导:句中“然而”,要读得深沉无奈,因为这种孤独是杜小康无法摆脱的。)

  ★教师引导:文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环境描写?或文中这样的心理描写还有吗?

  例:③ “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

  ④、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⑤、“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一个孩子的胆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单调” (引导:这句心理描写,你能代杜小康说出来吗?请你换位思考:当你是杜小康,当你面对这样的环境,你会怎样?)

  ……

  小结: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亲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对环境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品味的能力,重在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通过换位思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孤独”二字。突出教学重点】

  (二)关键词“驱逐”教学

  过渡:在杜小康的世界,“孤独”已经无处不在,他怎么办?我在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发现了这个词——驱逐。

  1、“驱逐”什么意思?先请学生解释词语,再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说。例:杜小康驱逐了孤独,“不再恐慌”; 杜小康他们不能回避孤独,只能“驱逐”孤独……

  2、师生朗读课本74页“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这一段,并反复朗读“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这两句。

  ★朗读指导

  a、他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B、他们已不可能回避孤独了。 (多了“已”读来什么感觉?)

  C、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根本”什么意思?改读出什么语气?)

  通过比较朗读,明确:当环境别无选择时,当现实无法逃避时,你只有面对,只有迎接。于是你将会发现“孤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于是你发现孤独原来是块试金石。

  3、材料链接:

  千古文人孤独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捡却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

  解说:从这些材料,我们发现“孤独”不仅是种心理,更是一种文化。

  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江畔独吟到李太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月影同醉,从到苏东坡的“拣起寒枝不肯栖”的不合流俗到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凄凉,孤独与寂寞像一个因子,刻进中国文人的骨髓里;像一个影子,镶嵌在他们的生命中。使得“孤独情结”蓬勃地生长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它是中国文人独立精神花园,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气质与内蕴。

  这些千古文人从不掩饰自己的落寞与凄凉,于是在他的文字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一种清冷幽旷之情,有着诗意的伤感,但并不颓废,反而还时时透出一份坚毅与执着和勇于担当的勇气。他们在孤独中挣扎,用自己的倔强与高傲坚守着心灵的自由与对自由的不懈追求。

  教师小结:愿同学们学会品味孤独,走进中国古代文人最美丽的精神花园,品味中国古代文人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处材料链接,引领学生不仅从字面理解“孤独”,更是从文化层面理解】

  (三)关键词“长大”教学

  过渡:杜小康尽管是在被动的情况下“驱逐” 孤独,但我们不可否认当他学会面对孤独的那一刻,他变坚强勇敢了,他也在无形中“长大”了。

  1、找出表现杜小康“长大了”的段落,划出与“长大”有关的语句进行品读(尤其是心理描写的句子)。

  2、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

  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3、生活的磨砺,暴风雨的洗礼,让杜小康长成了小小男子汉。在你的生活道路上,又有着一些怎样的人和事影响着你的成长,给予你有益的启示?

  总结:因有孤独陪伴,人生方显“坚强”,因有孤独锤炼,人格方显“崇高”。 懂得品味“孤独”的人,他的灵魂才能在人世间挺立。

  【引领学生从精神层面理解“孤独”】

  【词语蕴涵情感,课文关键词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点、燃烧点,语文关键词教学就是要借助关键词带领学生点燃心中的情感。本课三个关键词“孤独”、“驱逐”、“长大”形成一线,使教学环节呈现出串珠成线的清晰感,并且达到让学生用自己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与经验去观照语言文字,深入挖掘每个词语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结束语:

  让我们学*他们——勇于面对世间的清冷和内心的寂寞的文人们——屈贾、李杜、苏轼乃至后来的蒲松龄、曹雪芹,他们在人生的不幸中绽放出自己的灿烂的。以敢于担当的情怀,在世间的不*中求得内心的*静,才能够以坚贞却又洒脱的形象傲然面对人生的苦难,拈花微笑,满透苍凉却又有着包容与宽恕。

  五、作业、

  1、阅读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

  2、请以“成长的脚印”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记叙文。

  六、板书

  孤独之旅

  曹文轩

  长大

  驱逐

  孤独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5)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合集十篇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1

  本册共设置18个主体单元。这些单元排列在一起,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主体之间不构成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连成一条知识的“线”。

  每个单元的内容,借“题”松散地组合在一起,“题”是“题目”的意思,起着营建学*情境的作用,不是文学意义的“主题”没有统辖整个单元的作用。“主题”不构成单元内容的核心,各种语文学*的实践活动是借“题”发挥。单元里的内容没有“导—扶—放”的前后序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需要自行组织、安排、调换单元内的各项活动。每个单元有主题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注意:“语文天地”重的联系,是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活动,不是课外作业,不是课后复*,更不是考试内容。]第一、第十二单元是开放单元,没有课文。学生是在活动中学,在生活中学。其他单元也设计了一些开放的活动内容。拼音的几个单元,课文在后面。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100个。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学生基本情况简要分析

  一年级(2)班全班28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2人。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发音不够准确。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认识了许多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大部分学生能认少量汉字;个别学生连自己的名字也不能正确书写。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个别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部分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四、教学措施

  1、对于5、6岁刚上一年级的孩子,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象,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五、课时安排和教学进度进度安排表(略)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文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六、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

  2汉语拼音1、2、认一认、

  3汉语拼音3、4、5

  4汉语拼音6、认一认2、汉语拼音7

  5汉语拼音8、9、认一认3

  6汉语拼音10、11

  7汉语拼音12、认一认4

  8汉语拼音13、14

  9汉语拼音15、认一认5、复*、

  10识字1、2、3、

  11练*1、课文1、2

  12课文3、4、练*2

  13课文5、6、7

  14课文8、练*3识字1

  15识字2、3、练*4

  16课文9、10

  17课文11、练*5

  18课文12、13

  19练*6

  20复*

  21机动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文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六、课时安排:

  周次内容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

  2汉语拼音1、2、认一认、

  3汉语拼音3、4、5

  4汉语拼音6、认一认2、汉语拼音7

  5汉语拼音8、9、认一认3

  6汉语拼音10、11

  7汉语拼音12、认一认4

  8汉语拼音13、14

  9汉语拼音15、认一认5、复*、

  10识字1、2、3、

  11练*1、课文1、2

  12课文3、4、练*2

  13课文5、6、7

  14课文8、练*3识字1

  15识字2、3、练*4

  16课文9、10

  17课文11、练*5

  18课文12、13

  19练*6

  20复*

  21机动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

  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说明正确的读写姿势和保护视力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爱惜学*用品的有关知识与要求。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看动图意,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确的读写姿势,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是怎样的,还要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

  共15课,分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三单元教学23个声母及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第四单元教学8个复韵母,一个特殊韵母及相关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第五单元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

  每课一般包括:

  (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景图;

  (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

  (3)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

  (4)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

  每个单元后面安排了16个只识不写的常用字,每个字均配以图画。这样将拼音、识字交叉安排,意在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巩固了拼音的能力,又在拼读的同时强化了生字的字音,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

  汉语拼音部分最后安排了复*,内容是“三表”: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二是六首带有汉字的汉语拼音儿歌。

  3、关于课文。

  全册安排课文19篇,包括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两种形式。"识字"课文共6篇,主要形式是"词串",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并配以相应的图画。学生图文对照,反复诵读,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了美的熏陶。阅读课文共13篇,其中有6篇是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全册教学生识字255个,写字129个,学会24种汉字笔画名称。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

  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

  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

  (4)课文题材广泛,让学生从自然景观、社会伦理、学校生活、家庭亲情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学*做人。

  4、关于单元练*。

  本册在每组课文后面个安排1个单元练*,共6个。练*以综合性为主,主要由学用字词句,写好铅笔字,说说写写,做做读读,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板块组成。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即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写好铅笔字方面,写的字,都安排在田字格里,强调按照规范严格训练。

  说说写写方面,安排了两次练*,旨在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组织有趣的语文活动。

  做做读读方面,准备了动物卡片,训练学生的认读及拼写能力,增进学*过程中的'互动性。

  读读背背方面,安排了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一些内容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表达和人际交往等能力。

  二、班级概况:

  本班共有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惯和书写*惯。

  (2)掌握正确的使用学*用品的方法,养成爱惜学*用品的良好*惯。

  2、汉语拼音。

  (1)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5)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17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田字格里书写、默写123个生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学**惯,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

  4、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2)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3)能按照一定的情境或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情。

  5、阅读。

  (1)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在培养*惯、方法上,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6、认真耐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激发学*积极性,使学生乐学。对差生耐心辅导,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

  7、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主动性,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学得有趣。

  8、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精心设计练*题,不搞题海战术。

  五、课时安排:

  略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5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6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60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26人。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来。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做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的、要求

  (一)、政治思想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老爱幼的思想品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启蒙教育。

  (二)、基础知识方面

  1、汉语拼音

  ①、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23个声母,24个韵母,4个声调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能正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②、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2、识字与写字

  ①、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②、认识常用汉字400个,会写其中的100个。

  ③、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正确的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庄、整洁。

  ④、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①、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②、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④、对于读物中感性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①、学会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②、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③、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④、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了解学校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

  2、吃透新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3、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优美的情境图,创设轻松愉悦的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4、加强语文和儿童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留意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5、设立学*小组,让学生自主合作地开展学*,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6、认真批改每课作业,及时作好反馈、小结。

  7、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导优辅差。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周(9月1日-4日)教学内容:入学教育

  2周(9月7日-11日)教学内容:aoeiuywbpmfdtnl3周(9月14日-18日)教学内容:复*一gkhjqx

  4周(9月21日-25日)教学内容:zcszh,ch,sh,r,复*二,5周(9月27日-30日)ai,ei,uiao,ouiu

  6周(10月1日—11日)庆祝国庆

  7周(10月12日-16日)教学内容:ieueer

  8周(10月19日-23日)教学内容:复*三

  9周(10月26日-30日)aneninun,angengingong复*四10周(11月2日-11月6日)教学内容:一去二三里,口耳目,在家里11周(11月9日-11月13日)

  教学内容:操场上语文园地一有趣的游戏,画四季期中考试12周(11月16日-11月20日)

  教学内容: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爷爷和小树

  13周(11月23日-11月27日)

  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二,我们的画,静夜思,小小的船14周(11月30日-12月4日)

  教学内容:阳光,影子,比尾巴,语文园地三,这样做不好15周(12月7日-12月11日)

  教学内容:比一比,有选商场,菜园里,明明

  16(12月14日-12月18日)

  教学内容:误文园地四,我会拼图,

  我多想去看看,雨点

  17周(12月21日-12月25日)

  教学内容:**搭积木,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语文园地五18周(12月28日-12月31日)

  教学内容: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

  庆祝元旦(20xx年1月1日—1月3日)

  19周(2月4日-—2月8日)

  教学内容:雪地孩子,小熊住山洞,语文园地六,小兔运南瓜20周(2月11日—)复*、期终考试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7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

  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

  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几个部分。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一)、10篇课文,识字(二)、又10篇课文。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14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在每个单元之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教材特点:

  1、综合性。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不仅在汉语拼音、认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方面打好基础,而且在学*兴趣、学*能力、学**惯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学*内容的安排、学*能力的培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2、科学性。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的编排,都注意遵循儿童学*语文的规律。以认字和写字为例,要求认的字,都是最常见的、出现频率最高的;要求写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儿童最先认的字,是与他们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爸、妈、我”。全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识字的安排重视汉字本身的规律,采用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识字等形式,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要求写的100个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每课只写3—4个字。结合写字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打好写字基础,使每个学生不仅能把字写对,而且能把字写好。

  3、时代性。这册教材大幅度更新内容,不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时代气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

  4、趣味性。教材的各个部分都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编排意图。例如,在儿童喜闻乐见的情境中学*拼音、认识汉字;在连、涂、画、拼、摆等游戏中,巩固知识,启迪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排的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学*形式,都有助于学生在游戏中、在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

  5、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适用性。针对我国地域辽阔、文化教育发展不*衡的国情,本册教材内容兼顾城乡,难度适中,分量适当,为教师、学生留有拓展和创造的空间。在识字方面,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

  6、倡导学生自主学*,转变学*方式。教材通过多种方式体现了学生主动学、游戏中学的意图,注重学生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二、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直接依据,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1.汉语拼音

  (1)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正音、学*普通话。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3)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3.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4.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教学措施

  (一)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以口语教学为起点,既能发挥初入学儿童具有一定口语基础的长处,又有利于今后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必须看到,初入学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程度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当放低要求,坚持大面积训练。对口语交际的基本*惯,如态度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讲普通话等方面,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口语训练要贯穿本册教学的始终,不仅说话课要联系,拼音、识字、阅读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课后练*和语文园地中,大量采用“我会读”“我会写”“我会说”“我会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植自信。

  (二)识字、写字

  在识字方面,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要重视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要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偏旁结构、笔画、笔顺分析记忆字形,看图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要采取种种方式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认字,如,在语文园地中鼓励学生认姓氏字、牌匾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认记身边的汉字,做到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顶。

  一年级必须打好写字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学*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惯。写字教学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跟识字教学结合的写字,每一课的生字都要求书写,课堂作业上也编有写字练*;另一条是专设的写字课,每周一节,使用义务教育写字教材第一册,练写铅笔字。写字练*要求学生对每个字进行正确临写。临写时必须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教师要对运笔方法、笔顺、间架结构等作具体指导。写字练*不在于写得多,而在于保证质量。

  (三)阅读教学。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是和识字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以口语为中介,理解文章的内容。一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朗读,把句子读连贯,防止拖腔拉调。一年级的课文文字浅显、口语化,儿童能把课文读正确,意思就大致理解了。二是重视词语和句式的训练,积累语言材料,为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不要用过多的分析、提问代替学生的朗读和词语、句式训练。

  本册最后编排了两课连环画形式的课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课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借助图画或通过其他方式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在自己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获得自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语文的自信心。

  (四)汉语拼音教科书以汉字为注音单位,在注音的处理上,掌握以下几个原则:(1)“儿、子、头”等词缀标注轻声。

  (2)“一、不”标注变调后的读音。

  (3)名词叠词(如“爸爸、星星”)中的第二个字标注轻声。

  (4)动词重叠形式(如“看看、想想”)的第二个字标注轻声。

  (5)双音节词大都标注本音,少数词语如“姑娘、暖和、漂亮、尾巴”等按照口语*惯标注轻声。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9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⑴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⑵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⑶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⑴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⑵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⑴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⑵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⑶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⑴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⑵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⑴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⑵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⑶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⑷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四、教学措施:

  1、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紧扣教学目的进行教学,切忌穿鞋走路。

  2、在培养*惯、方法,要把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作为重点,严格训练,做到统一要求,规范练*,语文课上严格练,其它课上坚持练,家长协助配合练,检查评比促进练,持之以恒长期练。文

  3、在拼音教学中要摆正情境图、语境歌和学字母的关系,强化音节教学,重视教给学生拼读成直呼音节的方法,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

  4、阅读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把握好理解的度,摒弃繁琐的分析和空洞的说教,做到“读”字当头,多读、精讲、重视朗读背诵的指导,重视学生对语字的认识和积累。

  5、重视范读、范写、范背,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并结合范读、范说进行听力训练,结合范写,进行观察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五、思想品德教育结合点:

  1、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使学生懂得:刻苦努力是做人、成才的根本。

  3、赞美真挚感人的各种亲情。

  4、给学生以“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的教育。

  5、对学生进行益智教育。

  6、反映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六、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1 培养良好的学**惯(一)3 汉语拼音3、4、5

  4 汉语拼音6、认一认2、汉语拼音7

  5 汉语拼音8、9、认一认3

  6 汉语拼音10、11

  7 汉语拼音12、认一认4

  8 汉语拼音13、14

  9 汉语拼音15、认一认5、复*、11 练*1 、 课文1、2

  12 课文3、4、练*2

  13 课文5、6、7

  14 课文8、 练*3识字1

  15 识字2、3、练*4

  16 课文9、10

  17 课文11、练*5

  18 课文12、13

  19 练*6

  20 复*

  21 机动

  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计划 10

  一、班级概况分析

  103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女生20人,男生18人。学生因为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对于学校的常规纪律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目的尚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班上个别男孩子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许多学生在幼儿园或是幼小衔接班上初步接触过汉语拼音,但不系统、不规范,某些发音也不够准确。由于家庭教育、幼儿园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比较大的差异。个别学生在幼儿时期已认识一些汉字,具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也有部分学生还未认识汉字。一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具有一定的表达自信心,而部分学生则较为胆怯,不愿发言。

  本班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用普通话进行基本语言交流,声音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尽量从他们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的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素质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与写字、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六个部分。“入学教育”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认识校园,了解学校常规,熟悉校园周边环境,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常规。接下来是汉语拼音,学拼音的同时熟悉70个经常使用字。而后是识字(一)、识字(二),共20篇课文,按由浅入深的顺序分4组编排,且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特点每个单元以后设语文园地,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情势,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另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练*。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教材的编写以课程标准为根据,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教材内容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时代性、趣味性、广泛适用性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汉语拼音

  1.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

  (二)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400个,其中1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4.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三)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对读物中感兴趣的内容,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4.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口语交际,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以及学*语文的兴趣。

  2.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惯。

  4.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惯。

  (二)难点

  1.汉语拼音比较抽象又容易混淆,因此学生掌握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拼音教学是难点。

  2.识字量的增加,使学生“回生率”很高,因此400个汉字教学是难点,如何巩固汉字更是一个难点。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在阅读教学中是个难点。

  五、教学措施

  (一)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二)汉语拼音

  1.对于刚上一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掌握抽象的汉语拼音,显然是困难的,也是枯燥乏味的,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掌握汉语拼音。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多读、多练,配合一定的游戏、音频、卡片等辅助措施,激发学生学*拼音的兴趣。

  (二)识字写字

  1.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低年级学生容易记住一些具体的、形象的、有颜色的材料,所以在识字的教学中,将加强形象化、直观性,引导学生去学。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加上丰富的意向,学生就能掌握所学的汉字。

  2.采用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进行识字教学,如“加一加”、“减一减”、“猜字谜”、象形字、会意字、按事物归类等方法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建立识字本、识字卡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举一反三,在思考中识字。在教学中不是孤立地教学生识字,而是要创造一种情趣,一种氛围,让学生有兴趣学。

  4.勤于实践,在生活中识字。鼓励同学们在生活中识字,一方面从衣食住行入手,仔细观察生活,拓展识字。另一方面,还可以从互联网上认识新字,学*成语。

  5.走*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气氛中识字。通过观察大自然及其事物的变化,认识生字、生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三)阅读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把阅读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再把课外阅读所得运用于课内,二者亲密结合,协调发展阅读能力。

  2.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把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阶段向理性阶段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教师要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适时演播,恰当讲解。对于一些有时代气息的课文内容,通过有趣的故事渗透,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学*的乐趣,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质疑,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勤于质疑发问,在问题、求解答的过程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丰富,并有一定的悬念,可以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给学生创造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去说。

  4.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讲童话故事,结合校本阅读《经典诵读》的学*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势利导,介绍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如《猜猜我有多爱你》、《红鞋子》等儿童课外读物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主要工作安排

  19.1.-9.5一年级新生入学常规教育、

  29.9-9.121.汉语拼音aoe的教学(3课时)2.汉语拼音iuu的教学(3课时)3.拼音写字教学(1课时)

  39.15-9.191.声母bpmf的教学(3课时)2.声母dtnl的教学(3课时)3.复*一(2课时)4.单元练*(1课时)

  49.22-9.261.声母gkh的教学(3课时)2.声母jqx的教学(3课时)3.声母zcs的教学(3课时)

  59.29-9.301.声母zhchhr的教学(3课时)2.单元练*(1课时)

  610.1-10.71.国庆放假

  710.8-10.111.复韵母aieiui的教学(3课时)2.复韵母aoouiu的教学(3课时)3.复韵母ieueer的教学(3课时)

  810.13-10.171.复韵母ieueer的教学(3课时)2.复*三(1课时)2.复韵母aneninunun的教学(3课时)3.复韵母angengingong的教学(3课时)

  910.20-10.241.复韵母angengingong的教学(3课时)2.复*四(3课时)3.拼音部分检测(2课时)3试卷校对查漏补缺(1课时)

  1010.27-10.311.一去二三里(3课时)2.口耳目(3课时)3.在家里(3课时)3.操场上(3课时)

  1111.3-11.71.操场上(3课时)2学*园地一(2课时)3.有趣的游戏(1课时)4.单元检测(2课时)5.画(2课时)

  1211.10-11.141.四季(2课时)2小小竹排画中游(2课时)3.哪座房子最漂亮(2课时)4.爷爷和小树(2课时)5.语文园地二(1课时)6.我们的画(1课时)

  1311.17-11.211.单元检测(1课时)2.静夜思(2课时)3.小小的船(2课时)4.阳光(3课时)5.影子(2课时)

  1411.24-11.281.比尾巴(2课时)2.语文园地三(2课时)3.这样做不好(1课时)4.单元检测(2课时)4.比一比(2课时)

  1512.1-12.51.自选商场(2课时)2.菜园里(2课时)3.日月明(2课时)4.语文园地四(2课时)5.我会拼图(1课时)

  1612.8-12.121.单元检测(2课时)2.我多想去看看(2课时)3.雨点儿(3课时)4.**搭积木(2课时)

  1712.15-12.191.自己去吧(3课时)2.一次比一次进步(3课时)3.语文园地五(2课时)4.该怎么办(1课时)

  1812.22-12.261.单元检测(2课时)2.小松鼠找花生(3课时)3.雪地里的小画家(3课时)4.元旦放假

  1912.29-1.21.借生日(3课时)2.雪孩子(3课时)3.小熊住山洞(3课时)

  201.5-1.91.语文园地六(3课时)2.小兔运南瓜(1课时)3.单元检测(2课时)4.开始期末复*

  211.12-1.16期末复*

  221.19-1.23期末检测

  231.24-休学式,寒假开始。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6)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实用十份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

  本课挂图、生字卡片、小黑板、(词语、个别句子、练*题)和描写燕子的古诗,磁带、录音机。

  2、学生:

  预*本课,收集描写春天的古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学准备,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可以启发学生对春天景物特点的了解,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或者组织学生到野外去观察春天的景色,还可以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让学生对春天有一个切身的感受。

  本课所描写的画面生动,语言优美,构成生动、感人的意境,教学时应把学生引入情境。我结合课文插图来引导学生学*课文,加深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对春天的了解;也可以用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特征和美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感受光彩夺目的春天,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在朗读中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朗读中,要注意让学生多读并体现读的层次。初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句大意。再读,让学生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和情景,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当学生难以进入这种境界时,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或是用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展现课文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春天美好景物的想象;或是用轻松优美的音乐渲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美感;或是通过我本人入情入境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美景中去。最后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教师给予指点和解说。

  比如,抓住课文的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读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朗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用朗读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比如,指导朗读春天一段,要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要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教学中可以从燕子入手,按由*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自然段是从*处看到的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一个活泼可爱的燕子。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态。最后从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教学中还可以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展开想象,体会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学*课文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由*及远的观察方法运用到*时的.观察中去。通过朗读,整体把握全文,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学活动 导入新课 1、谈话:

  当我们度过愉快的寒假,重新回到教室,回到学校,春天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一说到春天,同学们会想到什么?

  2、导入(播放《小燕子》):

  有人说燕子是春天的使者。是啊,在春天这多姿多彩的图画中,怎么可以想象会没有燕子呢?今天,让我们伴着这美好的春光,一起走进有了燕子的春天,去欣赏美丽的燕子,去品读描写燕子的课文。

  1、学生自由发言。

  2、随着教师生动的描述,走进春天,想象春天的生机盎然,听着音乐调动起情绪。

  观察挂图,初读课文 1、出示本课挂图。提出观察要求:

  ⑴ 图上画了哪些景物,按由远到*或由*到远的顺序说一说。

  ⑵ 观察图中燕子的不同形态,同桌交流。

  2、小结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题。

  3、提出初读要求:

  图文对照,看文中哪些内容能在图上找出来。

  1、学生根据要求观察图画,并作答。

  2、听教师评价,明确本课课题。

  3、根据要求初读课文,作答,相互补充。

  再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1、教师个别指导。

  2、分段检查朗读情况,指导读好下面词和句子(小黑板):

  ⑴ 俊俏、吹拂、聚拢、掠过、偶尔、荡漾。

  ⑵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1、合作读书,互相指正,练*把课文读顺。

  2、练*了解自己的朗读情况。

  品读欣赏,多元感悟 1、你喜欢文中的燕子吗?为什么?

  2、结合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指导朗读。

  ⑴ 评议。

  ⑵ 小燕子为什么要赶?赶上春天了吗?春天来得有多快?(指导根据才赶集似的体会春天在细雨、微风中是怎样来的。)

  ⑶ 指名读三四段,评议。

  第四段中为什么不用根而用 痕?

  3、读了课文,你认为课文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4、总结,再次放歌曲《小燕子》。

  1、结合思考问题,学生自主谈想法。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男女生配合读:

  (男)一身

  (女)乌黑光亮的羽毛

  4、练*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5、指名读,想象光彩夺目的春天和在春光中飞舞的燕子的情景。

  6、听读,评议。

  7、体会痕的准确美妙。

  8、思考并作答。

  9、随着音乐,听教师总结。

  练*朗读 播放音乐。 随着音乐,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推荐方法,背诵本课。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2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

  点评:开课简单,直切主题。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惯。

  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自己能不能读读课文?

  生:能!

  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看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来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师:课文共有几段?

  生:共有八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给举手,教师找了四名同学每个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学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点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听讲*惯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过程。

  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有一句出现了困难,教师叫停,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认真。)

  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点评:针对不同水*的学生,教师两次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教师小结后,就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色的。

  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不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

  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师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点评:学生在听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次练*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虽然幼稚,却是学生自己所得,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试试。

  (教师用卡片出示词语,学生齐读,然后双找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生:能!

  师:我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到学*中去。大约每个组都检查完,教师叫各小组长汇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学*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认真负责。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

  生:能!

  师:怎么教?

  生: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把不熟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 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同学能读熟,个别同学不能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点评: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因为老师给小组长布置了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组长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识字卡片一个个认真检查。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师:同学们学*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师生开始合作。)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点评: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再一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学生兴奋。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学生看到了冬瓜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师: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生: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

  生: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

  生: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地飞去认真观察。

  生:燕子妈妈很聪明,她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的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经过锻炼:这是学生再次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很显然,这次体验较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看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说明大家认真去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这样认真。

  总评:这是一节朴实自然清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节课注重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注重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读书*惯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北师大语文二册课文长,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付文宁老师的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扎扎实实的读书(一节课学生读课文有七遍之多),达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学生从听读到自己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读流畅再获得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多么重要!其实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又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没有精彩的语言,没用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全身心地去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同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师生间亲切交流,*等对话,共同把“认真”二字贯穿课堂始终。这不正像课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妈妈和一群认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样吗?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4

  一、揭示课题,联系生活,初知人鸟之情

  1、形象描述。为缩小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他们尽快走进文本,新课开始,可这样引导:同学们,你喜欢燕子吗?(板书:燕子)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凭借影视和课外阅读获得的有关知识,从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鸣叫、庄稼的卫士等方面叙述,初步了解人与燕子的情意,为阅读感悟课文奠定基础。

  2、揭题引疑。课题“燕子专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悬念,它给了学生质疑和想象的空间。在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初知人鸟之情后,可这样引导:今天所学的《燕子专列》(板书:专列)写的就是人与燕子间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课题,你感到奇怪吗?为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以往所说的“专列”都与人有关,怎么会有“燕子专列”?燕子要去哪里?是谁,在什么情况下为它们安排“专列”?)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感觉人鸟之情

  1、自由朗读课文。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然后分自然段指名朗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中思考,整体把握。让学生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燕子专列”是在什么情况下安排的?为让燕子登上专列,人们做了些什么?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自读思考后指名回答,先一问一问地说,然后连起来说,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觉人鸟之情。

  三、凭借描述,展开想象,感悟人鸟之情

  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为生动形象的画面,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为此,可抓住语言形象与语言情感的聚焦点,引导想象画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鸟之情。

  1、由画面感受怜悯之情。学生读第2自然段后引导他们抓住“很疲劳”“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词语,以“我来到__,看到__,听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课文描写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面对大雪漫天飞舞,燕子横七竖八的惨不忍睹的画面,抒发自己内心的沉重、焦虑,感悟人们对燕子的怜悯之情,为下面的阅读想象奠定基础。

  2、由**的呼吁感受关切之情。课文第3自然段有这么一句:“于是,**通过电视和广播呼吁人们立即行动起来,寻找燕子,把它们送到火车站。”这是课文的承启句,既是上述凄惨画面的结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吁”,为学生提供了话语空间。可这样引导:面对这么多可怜的燕子,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是那么焦虑。就在人们焦急万分的时刻,电视和广播向人们发出了怎样的呼吁呢?你能想象叙述“呼吁”的内容吗?让学生灵活运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语言材料,想象并叙述“呼吁”的内容,既训练了思维与表达,又能进一步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真切关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课文先叙述瑞士居民顶风冒雪寻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点描写小姑娘贝蒂和爸爸妈妈一起从早到晚救护冻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写;后者是点,具体地写。可先引导朗读写居民们救助燕子的句子,让学生想象描述:读了这段话,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抓住“纷纷”,想象男男女女齐上阵、老老少少齐出动的情景;抓住“冒着”“顶着”,想象人们顶风冒雪抗严寒,想方设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处”,想象人们在田野里寻找,在小河边行走,在树林里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们救鸟心切,助鸟心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当某一角色,教师(也可让学生)以下列问题(可灵活设计)作现场采访,进一步体会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纷飞,你也加入了救护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吗?

  ②老奶奶,您年纪这么大了,天又这么冷,就在家休息了,为什么也出来救护燕子呢?

  ③小伙子,你腿脚不便,理应在家休息,为什么也出来呢?

  对孩子救护燕子的描述是课文的重点,切实感受其画面,是体会人鸟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导学生细读想象:读了这一段,你看到了怎样的小女孩,令你感动的是什么?为什么感动?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画面,说出自己感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导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获救的吗?让学生从小鸟的角度,具体想象叙述救助燕子的一个细节,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树救助,走上冰面救助……从而在细节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为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对燕子深深的爱。

  四、凭借语言,丰富画面,升华人鸟之情

  课文结尾简单叙述了燕子与人们告别的情景,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为升华学生对人鸟情感的感悟,可引导学生依据结尾想象描述:

  ①同学们,经过紧张的抢救,一只只濒临死亡的燕子终于安全地来到了人们为它们安排的专列上。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燕子,想到自己在危难之中得到了人们的救护,现在就要与人们告别了,你心情怎样,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从燕子的角度,叙述对人们的衷心感激和依依惜别,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重返故土,为人们服务的愿望;

  ②如果你参与了救助燕子的活动,看着一只只在空调列车上叽叽喳喳的燕子,你心情怎样?想对它们说些什么?从救助者的角度,叙述对燕子的依依不舍和良好祝愿,表达自己在春天来临后迎接燕子,与它们团聚的美好愿望。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5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注意“聚”的下面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

  3、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

  教学重点:

  运用提示语中读懂长句的方法,正确理解长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教学过程:

  复*学法

  讲授新课

  学*第2自然段

  自由读这一段,找一找长句。(3句)

  挑选你喜爱的一句,多读几遍,并按“单元提示”上的方法自己学。

  反馈自学情况,相机点拨。

  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说说自己是怎么学的。

  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色美、新芽的可爱。)

  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

  出示: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按“学发”学*句子。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

  “春”、“绿”、“各种鲜艳”(颜色)“光彩夺目“(整体特点)”赶紧似的`聚拢来“(多)

  指导感情朗读,并按上述方法同桌一起学。

  出示: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学*第3自然段。

  小组交流自学。

  汇报自学情况。

  出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燕子飞到高柳下。

  其余的一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环境及动作轻快敏捷。(与课后题2联系回答)

  出示: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面,

  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荡漾开去了。

  燕子的剪尾或翼尖沾一下水面,小圆晕荡漾开去。

  “掠过”(飞行时的美姿),“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湖面美),“偶尔”(动作的轻巧)。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课堂小结

  课文2、3自然段讲了什么?我们是怎么来学*的?(小结主要内容及学法。)

  用赞美、快乐的语气来读这两段。

  课堂作业: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缩句练*。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本课生字、生词,注意积累,赏析好词好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和想像,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见过吗?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么呢?

  2、我们再来看一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

  2、自读课文。

  3、小组合作学*。

  展示自读要求: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组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4、检查小组合作学*情况。

  三、小组研读

  1、这是一篇经典散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个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飞行美歇息美

  (2)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小组成员商量研读专题)

  2、展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四,汇报交流

  (一)汇报交流“外形关”

  1、研究外形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

  (2)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成员评价。

  2、练*。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对()翅膀,加上()的尾巴,凑成了()的小燕子。

  (二)汇报交流“春之关”

  1、研究“春之美”的小组汇报。

  (1)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3)最后一句写小燕子对表现“春之美”有什么作用?

  (4)这一节的四句话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5)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6)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其他组成员评价。

  2、练*。

  展示:这一节描写了……等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特点。

  (三)汇报交流“飞行美”

  1、研究“飞行美”的小组汇报。

  (1)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2)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本节。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2、练*。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里(),唧唧地叫着,有的(),()飞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纹()荡漾开去。

  (四)汇报交流“歇息关”

  1、研究“歇息美”的小组汇报。

  (1)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3)其他组成员补充或质疑。

  (4)推荐一名成员读,评价。

  2、练*。

  说话: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请你把歌词写出来。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8

  师:同学们喜欢童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一篇童话故事,名字是《燕子妈妈笑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一边听一边用手指着书。认真听,仔细看。(教师播放朗读录音,学生专心听故事看书。)

  点评:开课简单,直切主题。在初读课文时,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读*惯。

  师:喜欢这个故事吧,你们自己能不能读读课文?

  生:能!

  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

  生:圈出来,看生字表上的注音,也可以看查字表。

  生:可以问老师,问同学。

  生:还要把这个字多读几遍。

  师:好!大家互相帮助,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我们刚才说的办法来解决。同时,给每一段标上序号。

  (学生读书积极主动,教师来回指导,并提醒个别精力不集中的同学。大多数学生读过两遍后,教师叫停,总结表扬学生读书认真仔细。)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惯。

  师:课文共有几段?

  生:共有八段。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学生纷给举手,教师找了四名同学每个读两段课文)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认真听,并用手指着字,读到哪儿,指到哪儿。(学生开始读,遇到读不顺的地方,教学学生一起帮忙,顺利读完,教师小结,并总结学生读书认真,听讲认真。)

  点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讲,培养良好的听讲*惯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在学生读书时,师生一起认真听,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过程。

  师:大家一起读课文好吗?已经会读的同学,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读,还不太会读的同学,只要用手指着,把每个字读对就可以了。

  (学生一起读,有一句出现了困难,教师叫停,让学生把这一句连读两遍,课文读完后,教师再小结,表扬学生学*认真。)

  师:再自己读读课文,读熟的同学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读得还不熟的同学,只要能继续练*把课文读会就可以。

  点评:针对不同水*的学生,教师两次提出了不同的读书要求,满足了不同水*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读书中。

  (学生认真读完书,教师小结后,就让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读书收获。)

  生:我知道茄子是小的,冬瓜是大的。

  生:我知道茄子是紫色的,冬瓜是青色的。

  生:我知道冬瓜的皮上有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

  生:我知道了,小燕子认真观察冬瓜和茄子不什么不一样。(教师板书‘认真’两字。)

  生:我知道燕子住在屋檐下。

  (其他的答案差不多,教师及时总结每个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读书认真,肯定学生的回答。)

  点评:学生在听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次练*后,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他们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虽然幼稚,却是学生自己所得,朴实自然,毫无雕琢痕迹。

  师: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课文中的词语不知道大家认得怎么样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你们可以试试。

  (教师用卡片出示词语,学生齐读,然后双找了几组同学开火车读,其他的学生跟读。)

  师:大多数同学能认出这些词语,那么,把课文中的字拿出来,你能读出来吗?

  生:能!

  师:我请小组长帮助老师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认字的情况。小组长用每个同学的生字卡片来检查认字情况。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再告诉他怎样读。然后我们来汇报各小组的检查情况。

  (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中,教师巡回,了解各小组的情况。及时提醒个别贪玩的学生投入到学*中去。大约每个组都检查完,教师叫各小组长汇报情况,包括汇报他自己的学*情况,教师肯定小组长认真负责。

  师:我们已经会读这些字的同学,能不能帮助你们组中那些还不会读的同学把这些字都读会?

  生:能!

  师:怎么教?

  生:让他们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教他们读,把不熟的字多读几遍。

  (学生开始学*,教师继续巡回检查,了解学*情况,组织学生都投入到学*中。大多数学生学完时,教师叫停。简单小结,表扬学生学*努力。让小组长说说自己小组中有哪些同学进步了。教师用卡片检查学生学*的效果,会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 读,学生读得很积极,大多数同学能读熟,个别同学不能全会读。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努力的结果。)

  点评:小组合作识字的办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是因为老师给小组长布置了具体的任务,使小组长明确了自己的责任。组长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识字卡片一个个认真检查。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小组活动不但扎实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小组内学会了帮助别人,学会了合作。

  师:同学们学*很努力,老师很高兴。我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课文,好吗?老师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二四六段女生读,三五七段男生读。(师生开始合作。)

  师:大家读得很好。你们同桌分段读好吗?男生读一三五七单数段,女生读二四六八双数段。读完以后,说说谁读得好。(学生开始练读,读完后,教师让学生说说同学读得哪些地方好,学生积极说出同学朗读的长处。)

  点评:认完生字的基础上,师生再一次尽情朗读,充分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了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学生兴奋。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学生看到了冬瓜瓜皮上的细毛和茄子柄上的小刺。)

  师:我以前只注意到了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学生纷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和忽略了的地方。)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一说吗?

  生: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

  生: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

  生: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地飞去认真观察。

  生:燕子妈妈很聪明,她让小燕子去观察冬瓜的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小燕子经过锻炼:这是学生再次读书后对课文的体验和感受。很显然,这次体验较上一次深刻、全面。孩子们已经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种体验是学生通过认真看书自己得来的,是孩子们真情实感的流露。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这说明大家认真去读书了。能把书读明白。以后希望你们做事情也能这样认真。

  总评:这是一节朴实自然清新的一年级语文课。本节课注重阅读和识字的教学,注重学生读书识字的过程。注重学生良好读书*惯的培养和情感体验。北师大语文二册课文长,识字量大,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解决读书识字这个难点,付文宁老师的课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多次扎扎实实的读书(一节课学生读课文有七遍之多),达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目的。学生从听读到自己读,从需要别人帮助,到读流畅再获得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这个过程是多么重要!其实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识字的过程,又是学生积极思维,获得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没有精彩的语言,没用精美的课件,在课堂上全身心地去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同时注意让学生认真听讲,认真参加小组活动。师生间亲切交流,*等对话,共同把“认真”二字贯穿课堂始终。这不正像课文中那位耐心的燕子妈妈和一群认真做事的小燕子一样吗?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9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 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 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 激**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 自由朗读。

  ⑶ 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 学生说该怎样背?

  ⑵ 看板书练*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 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⑶ 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⑷ 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

  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⑵ 指名读,评议。

  ⑶ 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⑴ 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⑵ 学生试背。

  ⑶ 齐背。

  三、学*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

  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板书】

  外形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情境中,自己学会想象;在鼓励中,自己学会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件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会唱《小燕子》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举一下手。咱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

  同学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会不会让我们想起这样的情景──这是咱们学过的《燕子》当中的一段话(课件:“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咱们一起读一读。

  是啊,小燕子的到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然而,就是这么一群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活力的小燕子,在欧洲的瑞士却遇到了麻烦。

  二、感受燕子所处的艰难环境。

  这样吧,咱们先读一读这段话(课件:“这年春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第一次读的时候,把这段话读通顺,读流利。自个快速地读,好吗?

  谁来读读?

  请你带着大伙把这里的生字新词读一读。(课件出示:麻烦、骤降、长途跋涉、濒临死亡。)

  同学们,这一些生字新词离开了它们的语言环境,你还认识它们吗?

  咱们一齐读一遍。

  你们看,“骤降”的“骤”字,这个字“马”字旁加一个 “聚”,比较难写,大伙把笔拿出来,在纸上写一下。

  什么叫做“气温骤降”?

  最后一个词咱们来读一读。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是呀,这些小燕子濒临死亡,可见当时小燕子的处境非常危险。

  小燕子的处境到底有多“险”,让我们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当中再去体会。请同学们再自个儿读一读这段话,你从哪一句话中感受到燕子处境的危险?你把这句话多读几遍。

  你想读哪一句?(课件出示: “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你们知道燕子要飞多长的路吗?老师告诉你们,每年的九月份,成千上万的燕子就要开始出发到南方去过冬了。你们看──(课件出示:燕子迁徙情景)

  一路上,它们要飞越大海、高山、沙漠,行程有五千多公里,每天基本上要飞一百多公里,路那么长。你想,燕子飞得辛苦吗?

  而且还要跋山涉水,肯定非常疲劳。我想,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你再来读这句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更有感受了。谁来读?

  是啊,路真长啊!谁再来读?

  飞得真辛苦啊!大伙一起读。

  “饥—寒—交迫”,你们为什么这么读呀?

  是呀,它怎么就找不到食物了呢?

  你能联系前面的课文来读书,真好。是呀,大自然里的生物链是环环相扣的,你看昆虫都冻死了,燕子什么吃的都没有了,再加上寒冷,真是──饥寒交迫。

  饥饿极了、疲劳极了、寒冷极了的燕子正濒临死亡,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我听出了你在为燕子着急。谁还想读?

  我听出了你的心情很沉重。谁还想读?

  你在为燕子担心、着急是吗?体会得真好。同学们,还有哪句话也让你感觉到燕子处境的危险?请你再读,再找。(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到当地气温的寒冷吗?(课件出示:寒风飞雪的气候片断。)

  你们看──寒风像狮子那样狂吼,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大家都冻得受不了了。这么冷啊,小燕子是候鸟它怎么受得了?谁再来读这句话。能通过朗读让大伙感觉到天气是那么那么的冷吗?

  是不是感觉到有寒气在向我们逼来的感觉,浓不浓?有一点浓了是吗?来,谁读得再冷一些,让大伙都觉得气温是那样的低那么的寒冷。

  你们的朗读似乎把我们带到这冰天雪地中去了。大伙一起读。

  饥饿、寒冷、疲劳使小燕子濒临死亡,处境太危险了。读到这儿老师心情非常沉重、着急、担心,你呢,你是不是这样的?你们都是的,是吗?

  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课件出示:“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同学们,就是这么一群饥饿、寒冷、疲劳极了正濒临死亡的燕子,最后却坐上了专列。让我们走进这个专列。一起读一下这个题目,读──《燕子专列》。

  想读读这个感人的故事吗?这样吧,咱们还是快速地用自己的速度自己的声音读一读整篇课文。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如果能够一遍后读出感受,那就更好了。

  同学们,真想听听你的感受啊!读完整个故事之后,心情怎样?说说吧。

  是啊,你读到哪儿特别的高兴特别为燕子庆幸,把这一段读给大伙听听。

  读到这儿就高兴了庆幸了,是吗?还有──

  这个用广播用新闻媒体来告诉大伙号召大伙寻找燕子,课文中有个词,叫什么?

  同学们,你想啊,当时的时候,这瑞士**会怎么通过电视、广播这些新闻媒体向大伙呼吁的'呢?怎么呼吁才能把全国人民的爱心调动起来呢?我知道你肯定有好办法。这样吧,先把你想到的话写下来,我们来代表瑞士**写上几句呼吁的话,好不好?

  咱们先听一听几个同学是怎么代表**呼吁的,看看谁的呼吁最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心。

  动情的语言再加上动听的声音,在广播电视里播诵的时候,肯定能唤起很多人的爱心。写得非常棒。

  同学们,当时,瑞士**就是像你们那样动情的并且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通过电视广播呼吁全国人民奉献爱心。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重视,所以才有了这千古奇观──燕子专列。

  三、总结。

  四、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经过第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瑞士**呼吁全体人民纷纷出去拯救濒临死亡的燕子。在**的号召下,居民们纷纷出去寻找。

  二、感受人们对燕子的爱

  你们看,这就是当时在救护燕子的现场记者拍到的一幅照片。你能快速地读一读课文,找到课文中的这幅文字照片吗?(课件出示: “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谁来把这幅文字照片念给大伙听听?

  刚才听了她的朗读,你觉得她读哪个词时特别感动?

  小贝蒂不在乎什么呀?

  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说明她非常的──寒冷。但她在乎吗?

  她一点也不在乎。是啊,因为她太在乎谁了?

  太在乎燕子了。你们看看这幅图,看看这幅照片,你觉得她是怎么在乎这些小生命的?看看她的动作,看看她的神情,想想她仿佛在说些什么?

  是啊,你们看,小贝蒂双膝虔诚地跪在雪地上,双手捧着小燕子,嘴里还在向小燕子呵着──暖气。

  她身体里的热气在呵出来,好像在为小燕子祈祷。从她一系列的动作当中,让我们感觉到她是多么珍爱手里的这个小生命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刚才咱们找到的这段话,谁来?

  多勇敢的孩子呀!多么富有爱心的孩子呀!

  这十几只燕子她该跑多少地方呀,大伙一起读一读。

  小贝蒂不在乎自己却在乎燕子。那么,在乎燕子的仅仅是小贝蒂吗?

  你从哪儿看出来?再默读,你感觉到还有谁也在乎小燕子了,把这相关的话找出来。(课件出示: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什么叫做“料峭的春寒”啊?哪里看出很寒很寒?

  又是雪又是冻,怎么能不寒呢?在我们这个地方,冬天没有这么寒冷,是吗?再找一找整篇课文当中描写寒冷的语言,你看看这料峭的春寒到底有多寒?

  有多寒,说吧。

  (课件出示:“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

  除了这儿,还有吗?

  (课件出示:“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

  (课件出示:“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课件出示:“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小贝蒂都冻成这样了,能不冷吗?所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话都说明这料峭的春寒“寒”不“寒”啊?这么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最想做什么?

  是啊,躲在空调房间里躲在被窝里。但是,就是在这样料峭的春寒当中,居民们却纷纷──(课件展示:寒风飞雪片断)

  你们看啊,这一次你们来读这一句的时候,我想你们的体会更深了。

  谁来读?

  大伙一起读吧。

  同学们,你仿佛看到谁走出家门了呀?

  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们能想象他们走出家门时候的心情吗?他们是怎么走出家门的?(齐读)

  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所以你想这是一种怎样的寻找啊?你能用一个词来说吗?

  是的,同学们,为了寻找这些冻僵的燕子,居民们就是这样不辞辛苦、艰难、千辛万苦、不怕严寒地去寻找燕子,到那么多的地方去寻找燕子,这就是──“四处寻找”。

  谁再来读这个词?大伙一起读。

  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

  从**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齐)在乎!

  这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齐)爱!

  爱是一种最神奇的语言,她可以沟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在人和动物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是啊,让我们一起读一读文章的第一个自然段。(课件展示: “有一年春天,在欧洲瑞士的一个车站,一列漂亮舒适的空调列车正准备启程,站台上站满了送行的人。他们送的是一批特殊的客人──燕子。燕子是候鸟,能长途飞行,怎么还用专列送呢?”)

  是啊,此时此刻,(音乐响起,耳畔传来鸟儿愉悦地欢叫的声音。)这些曾经濒临死亡的小燕子呀,现在坐上了专列,恢复了生机和活力。此时此刻,它们在温暖舒适的车厢里面,唧唧喳喳的,你想啊,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只幸福的小燕子的话,你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小燕子们此时此刻唧唧喳喳的,有那么多的话想诉说想感谢。这一列充满了爱心的专列马上就要启程了。同学们想啊,当它在大地上行驶的时候,它会牵动多少人的目光,震撼多少人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用朗读为它送行好吗?咱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课件展示)

  你们说这个远方会是哪儿呢?

  还在瑞士吗?是的,这远方可能已经不在瑞士了,因为我们知道瑞士这个国家非常的──(齐)寒冷。

  我们可以想象到,小燕子可能会享受到更多国家人民对它们的──在乎。

  有了这么多人对小燕子的在乎啊,我相信,年年春天,小燕子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让我们再读一读刚才咱们读过的这一段话,好吗?(课件展示: “阳春三月,……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三、拓展说话,感悟升华

  同学们,这个爱心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1990年的欧洲瑞士。其实,当我们走出这列专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人和动物不知演绎过多少这样的感人的爱心故事呢!

  课文学到这儿学完了,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爱心大使史怀泽说过的一句话──(课件展示: “动物是人类的*亲。”)

  四 、所以我们要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五、总结。

  六、作业。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7)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复*“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1、复*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2、 学*读书的一些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一些课外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以“聪”导入:你想变得更聪明吗?那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呢?(多读书)

  2、 说说你*时是怎样读书的?

  引入:读书要讲究方法

  二、读书方法的指导

  1、指导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指导具体的读书方法:选读法、粗读法、精读法、笔记法

  3、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

  三、总结:读书讲究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四、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而生在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后阅读肯定会更顺利,生的阅读兴趣会更浓。因此,本节教学旨在引导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的达成:

  懂得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能力目标的达成:

  在老师的重点讲解下,学会描写人物外貌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作能力,提升*作水*。

  情感目标的达成:

  通过微课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的积极性、自主性。

  教学背景:

  这堂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有着五年的写作功底,积累了一定的词语,但是,文章的创新意识不强,千篇一律,没什么特色。怎样通过外貌的描写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外貌描写要注意什么?如何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地描写?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有难度的。希望通过这短短的视频,紧紧抓住外貌描写的技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水*。

  教学重难点:

  人物描写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有顺序、抓特点、用修辞、积词语。

  学会观察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由于是采用“一对一”的学*方式,教学方法简单,重点突出,简单易懂,教学的有效性高。老师总结描写方法,直接传授*作技巧,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含义。

  什么是外貌描写?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喜好。(微点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明确本次微课目的。)

  二、掌握方法。

  方法一:描写有一定的顺序。

  片段对比,思考喜欢哪个片段描写?为什么?

  出示两个片段:

  (1)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角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小丽,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二个片段里对人物的外表进行了透彻地分析,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让读者一下子就记住小丽。

  总结:人物片段描写首先要注意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至下。(微点评:从片段中寻找差异,迅速掌握观察的顺序。片段简单易懂,适合微课方式的学*内容。)

  方法二:抓住人物特点。

  1、游戏:“猜猜他是谁?

  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猜一猜描写的是谁?

  (1)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系一条花布手巾,提一柄九齿钉耙。

  (2)他有三头六臂,脖子上套着乾坤圈,脚踏风火轮,威风八面。

  (3)他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一对火眼金睛炯炯有神,透露出铲除一切妖魔的决心。浑身透露出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

  没错,就是猪八戒、哪吒、孙悟空。因为这三段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这点是最重要的,就像画漫画一样,要能够让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谁,那是因为作者仅仅抓住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夸张化,写作文也是一样的。

  总结:外貌描写最重要的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微点评:选取学生熟悉的人物,更便于学*人物描写的技巧——抓住人物特点。)

  2、练*巩固:诊断毛病。

  出示片段:走到镜子前面看一看:浓密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还有一张红红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这就构成了一个这样的我。

  分析:外貌描写模式化,没有突出特征

  修改:我呀,小头长脸像母亲,浓眉大眼像父亲。不够白净的脸上有许多褐色的雀斑。由于读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我成了*视眼,这不,最*我的鼻梁上又多了一副眼镜。别看我不漂亮,我可从来没为我的容貌烦恼过。

  总结:抓住外貌特征具体描写,文章不仅形象生动,读者对主人公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微点评:在前面简单而有针对性的学*后,学*分析片段并进行适当的补充,让文段更具体。有了之前的铺垫,学*者会有更多的想法。)

  3、片段赏析(一):

  (1)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知不觉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2)她大概叫琅琅,一头柔软的卷发,凸额头、塌鼻梁,穿一件红底白点小罩衣,总是不声不响,像个静默的小哲学家似的。

  (3)女儿长得像她娘,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清,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

  总结:抓住特点的外貌描写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以上三个片段我们发现金豆是个怕羞但天真、活泼的小女孩;琅琅则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孩子;而片段三的小女孩应该非常聪明。

  4、片段赏析(二)

  除夕晚上,儿子、孙子都来到她身边,她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就像盛开的菊花瓣,每根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

  一天,她的老伴儿病倒了,她脸上珠网般的皱纹更深了,两道眉毛拧成的疙瘩锁到一块儿了。

  她望着老伴儿的遗像,嘴唇微微抖动着,刀刻般的皱纹里,流淌着串串泪珠。

  总结:人物的外貌描写不仅能体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仔细欣赏一下三个片段。你能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吗?(微点评:选取了表现人物性格明显的片段,让学生知道外貌描写不仅是外貌的描述,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与之前的片段不同的是,体现出更深的层次。)

  方法三:妙用修辞手法

  片段对比,突出运用修辞的优势

  运用前: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你带的孩子又脏又瘦,人家带的孩子又白又胖。

  运用后:你也带孩子,人家也带孩子,怎么你带的就跟才从垃圾堆拣出来的似的,人家带的就像才剥壳的鸡蛋心子,又白又光鲜。

  总结: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微点评:让学*者知道,适当运用修辞手法能使人物更形象。教学目的明确,片段的选取有针对性。)

  方法四:积累词语

  出示描写人物各部分特点的成语,有描写脸部、头发、身材等,为学生提供参考。(微点评:不仅能给学*者提供适当的资源,也让他们能积累一定的学*素材。)

  三、归纳提炼

  希望你拥有一双发现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生活,有一支神笔去描绘生活,都有一颗盲人似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这样我们的文章就会多姿多彩形象生动。(微点评:用鼓励的话语结束本次微课学*,希望学*者能以积极的、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当中,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技巧。)

  教学总结: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惯。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邮票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

  执教日期: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1小朋友,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知道邮票的用途吗?

  2比较过去的邮票和现在的邮票四周是什么样的呢?

  3别看这小小的齿孔,它的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的字音读准,把句字读通顺。

  2学*生字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认读。

  (2)去掉拼音认读。

  (3)做游戏,看看,听听,猜猜的游戏。

  a、出示小刀,认识“刀”

  b、做动作“裁纸”,认识“裁”

  c、做“撕”的动作,认识“撕”

  d、听,英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伦敦)

  猜字谜,借一半,扔一半(扔)九个洞(究)

  3、开火车再读词语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带齿孔邮票的发明过程中受到启发。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养成留心观察,乐于发现,善于探究的好*惯。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检查。

  教学准备:投影仪、邮票的图片

  执教日期:

  教学过程:

  学*课文

  刚才大家都展示了我们认字的本领,现在我们在一块展示一下,我们的`读书本领吧!

  1、默读课文,想一想是谁发明了带齿孔的邮票呢?

  2、过去的邮票一枚枚连在一起使用时会怎么样呢?

  A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感受使用起来不方便。

  (2)齐读。

  B学*2、3、4自然段。

  带齿孔的邮票又是怎样发明的?我们一块读书来解决。

  (1)指3名同学分别读2、3、4自然段。

  (2)四人小组讨论学*。

  (3)汇报

  a、分角色读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理解“吸引”那位先生怎样的举动吸引了阿切尔呢?

  C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男女比赛读,表演读,你觉得他怎样?

  (2)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阿切尔被吸引住了(神态,动作)

  (3)再读此句,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D学*第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请用~~~画出来,指导读。

  (2)动手实践,说感受。

  阿切尔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用心思考,不断实践,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让我们动手做做,来感受下阿切尔的发明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吧!在纸上刺一排孔,撕一撕,说感受。

  (3)指导读,把这种方便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给“立即”换个词,说明了什么?从“仍然”一词又说明了什么?(了不起)

  (5)用敬佩语气读。

  (6)你想对阿切尔说什么?

  四、明理导行。

  1、邮票的齿孔给我们现在的生活带来了启示,你能说说我们身边类似的例子吗?

  2、一个用别针孔撕开邮票的先生,一个是发明家阿切尔,你喜欢谁?

  3、你知道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事有吗?

  小结:发明并不神秘,并不遥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五、实践活动。

  1、读课后“我知道”的内容,了解邮票的一些常识。响应学生伙伴的提议,去收集一些邮票

  2、作业布置:找一找、讲一讲受生活小事的启发,从而有所发明创造的故事,比如《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板书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

  阿切尔看到:拿翻找摸求助取刺撕会观察

  阿切尔想到:机器打孔肯动脑

  阿切尔做到:研究造出勤动手

  课后反思: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复*“探讨文章内容安排特色”

  教学目标:

  1、复*本单元知识,结合文本明确作者写作过程中内容材料的选取和安排意图;

  2、理解作者写作中内容材料安排顺序的目的:

  3、能将学到的知识逐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内容安排的目的。

  教学难点:

  能让学生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

  一、单元复*:出示:知识树从文章出处、作者、体裁方面复*。

  二、回顾文本,体悟写法

  (一)第一课《藤野先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本文回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课文开头五个自然段却一句都没提到,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

  答案提示:课文开头部分在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的不满和厌恶。在全文结构上是为离开东京去往仙台求学作铺垫。写一路上的所见所想以及在仙台的艰苦生活则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感情。

  温馨提示:文章开头部分运用了衬托手法,用“清国留学生”来反面衬托鲁迅先生,突出了鲁迅先生可敬可贵的爱国精神。而正是这爱国的精神,才赢得了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尊重,同时,这又为鲁迅先生到仙台见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二)第二课《我的母亲》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的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答案: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生活得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三)第四课《列夫托尔斯泰》思考并回答问题

  课文前半部分对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的描写,会影响后边对大文豪形象的刻画吗?

  参考答案:写托尔斯泰外貌*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了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如果进一步探究,可以认为,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就说过,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三、小练笔: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铺垫”“衬托”等写写我们可爱的妈妈。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提纲: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第5自然段。

  1.*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科技术语,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能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理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预*提纲:课文预*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纳、拥”等15个字,正确读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科技术语,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成一只虫子落入铁扇公主的茶杯里,随茶水进入铁扇公主肚子里的镜头。

  2.同学们,这样的情景以前就只能存在于神话世界里,而现在,这样的情景也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纳米时代!今天让我们走进《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去感受纳米技术的神奇。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

  1.读了课题之后,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预设: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存在于哪些地方?

  谁能来帮助同学解决这几个问题?

  2.认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词语,先让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找出文中的科技术语,把它们读准确。

  课件出示,学生读。

  4.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臭、蔬”,在田字格中示范。(“臭”字不要少点。“蔬”是上下结构,左下方的写法要注意,是五笔。)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有关纳米的哪些知识。(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应用以及纳米技术的美好前景。)

  2.根据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2):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以及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3~4):写纳米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

  第四部分(5):写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

  3.这篇文章,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来写?(总—分—总)

  4.找出第2~4自然段的中心句,读一读。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自主、合作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2.有科学依据地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

  二、学*课文,了解纳米技术

  (一)学*第2自然段。

  1.什么是纳米技术?请默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句子。

  2.读了这一段之后,你有什么感受?(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3.纳米究竟有多小?作者是怎样说明的?

  课件出示:

  ①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比较句子,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非常非常小。

  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

  你觉得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第二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纳米的大小。)

  ②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更直观形象)

  4.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约0.6毫米,它有多少纳米呢?(约60万纳米)

  5.这种小小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这真的是太神奇了!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段话。

  (二)学*第3、4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地方使用了纳米技术。

  课件出示:

  ①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

  ②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③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④利用极其灵敏的纳米检测技术,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未来的纳米机器人,甚至可以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

  ⑤现在吃一次药最多管一两天,未来的纳米缓释技术,能够让药物效力缓慢地释放出来,服一次药可以管一周,甚至一个月。

  2.在介绍这些纳米技术时,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

  3.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何感受?(纳米技术的使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方便……)

  4.出示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图片,学生欣赏。

  (三)学*第5自然段。

  1.*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纳米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

  2.纳米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齐读最后一段。

  课件出示:

  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在不远的将来”说明了什么?(纳米技术发展很快)

  “衣食住行”说明了什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受到纳米技术的影响。)

  3.这段话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关系?(首尾呼应)

  三、拓展延伸

  1.把你收集到的运用纳米技术的新产品介绍给大家。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中提到的纳米技术的应用和你课后搜集到的关于纳米技术的材料,大胆想象,小组合作,运用纳米技术来尝试进行发明创造,并把你们的发明思路介绍给大家。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表扬、鼓励。

  四、谈收获

  1.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及其应用等科学知识;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让我们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1.对纳米技术进行进一步了解。

  2.请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你利用纳米技术构想的创造发明。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8

  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自主分层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借助《追赶天边的彩虹》,展示孩子们的阅读水*,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用带点的词语说话的能力。训练孩子成句成段,逐步培养孩子们联想写话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是识字大王了。真了不起!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汉字,有什么好处呢?

  2、指名学生说。

  3、是啊,扫清了识字的障碍,我们就可以自己阅读,看更多有趣的课外书了。我们的同步阅读《追赶天边的彩虹》这本书,就是我们星级表里的词语串成的文章。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读好吗?(有)

  二、明确标准

  1、我们的口号是:“追追追,追上十星级!”下面我们来到——“同步阅读”大擂台。老师指课件:

  同步阅读的评价标准:

  一颗星:清晰响亮;

  二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

  三颗星:清晰响亮、正确流利、有感情。

  认真倾听,遇到带点的句子能模仿说话,奖励两颗星。

  三、同步阅读擂台赛

  1、每位同学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来读,特别长的读一两个段落。学生自由练读(学生特写)

  2、四个大组推荐代表来打擂,根据朗读情况,全班同学用手势评价等级(一星、二星、三星)。

  3、老师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意见,结合自己的评价,当场在课件上点击星数。比两轮,总结擂台赛的结果,给予表扬。最后获胜的小组参与打擂的同学获得卡片等奖励。

  【设计意图:在打擂的游戏中,展示读书本领,老师点拨,同学互助,激发读书热情,在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的同时,为课外阅读做准备。】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9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2、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安安。

  3、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

  微课语文教学设计 10

  一、微课题目: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2、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安安。

  3、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


小学一册语文教学设计实用十份(扩展8)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五)份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1

  学*目标

  1.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围绕阅读提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文中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学,我就给它捉小虫吃。”“把它捧进屋里。”“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随我上学……学生在发表各自的看法时,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4.指导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齐读。)

  5.交流感情朗读的感受,谈一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2

  1.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从“我”对喜鹊“小花”的照顾、爱护中体会到人类对动物的爱护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要原因。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常听人们说狗通人性,可你是否知道鸟通人性吗?今天读了《鸟情》一文,你就明白了。

  二、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三、围绕阅读提示,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1.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小组合作研讨。

  3.班内汇报交流。

  (文中体现我和小花感情深厚的词句,要允许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如:“每天一放学,我就给它捉小虫吃。”“把它捧进屋里。”“他常常伴我左右。”

  小花尾随我上学……学生在发表各自的看法时,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或者通过朗读加以体会。)

  4.指导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齐读。)

  5.交流感情朗读的'感受,谈一谈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小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结合实际,升华情感

  *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你和它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感情?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五、读写结合,培养能力

  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要表达出你俩之间的深厚情谊。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3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船,问:小朋友你认识这个字吗?你知道有哪些船?

  小朋友说得这些船都是在海中航行,今天老师带来一艘有趣的船看看它在哪里航行?出示课件创设情景。船上有个小女孩她在干什么?

  蓝蓝的天空中星星一闪一闪,好像在欢迎小朋友们到天上去旅游,你们想去吗?我们出发吧!

  2、大家打开书,今天我们学*

  7、小小的船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课文(突破:大声正确流利)

  1、出示朗读要求:大声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2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如何读正确

  3、听录音范读

  4、同桌互相检查是否读正确

  5、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6、教写生字见

  三、课间休息操

  1、听音乐想象美丽的夜空(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2、跟着音乐唱

  3、用你的动作和表情去演唱这一首儿歌

  四、精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地听一听:儿歌里面描写了哪些事物?(月亮 星星 小船 天空)

  2、品读字词的基础上品读课文

  弯弯的月亮──品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扩展句式:弯弯的月亮像( )

  小小的/尖尖的船──品读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空──品读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扩展句式:闪闪的星星像( )

  3、男女擂台赛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课外扩展

  1、有关月亮、夜空、宇宙的知识

  2、有关神州五号和扬力伟

  3、将你想象中的夜空画下来或请你当一回科学家来设计宇宙飞船。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

  激发努力学*本领、刻苦求知的愿望。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第八册教学 5

  一、导入新课

  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二、指导观察,了解图画内容。(出示投影片)

  1、讨论:图上画了什么?

  2、指导学生按照图画内容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3、他们说了些什么?请认识这些字的小朋友来读一读?

  三、看看我们的语文书。

  1、写上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2、看看目录有什么用?

  3、怎样找第4课?比一比谁找得又对又快。(找找第16课、第67页、写字表、查字表)

  4、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爱护课本?(1)轻翻轻放(2)双手要保持干净(3)不乱写乱画(4)包好书皮(5)不乱仍课本

  5、今后我们要经常比一比看看谁的课本保护得最好。

  四、再唱《上学歌》。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唱《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采用讨论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

  以游戏的形式创设情景,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做中练。

  放手让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认识这些字的同学,提倡大家向他们学*。

  培养养成学生良好的学**惯。

  营造活泼、宽松的课堂气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