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学难点是: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

  三、学*准备

  课件、学*单、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

  (一)、预*自学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了老师下发的自主学*单,谁能来为大家展示自主预*单上的第一题?

  师:你能具体说说你的方法吗?计算的地方你会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学生会强调竖式写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乘起,用第二个因数依次与第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相乘。

  师:43×2积十位上的8是怎么来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预设:8是十位上的4乘2得来的,表示8个十,所以写在十位上。这是原来我们所学旧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乘法,(板书:两位数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小组合作

  1、出示例题

  提醒学生读题要完整,先读已知条件再读问题,注意把情境说出来。该怎么列式呢?14×12=

  师:原来我们只学过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呢?下面给同学5分钟的时间自己想一想该怎么计算,写在导学案中,看看谁的`办法多。

  1、同伴交流前面自学的内容,完善答案。

  2、准备小组汇报。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看看哪组的办法最多。

  自主探索、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索出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点子图,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三)交流展示

  (一)小组展示,彰显风采小组展示:

  预设1: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口算

  将12拆成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140+28=168.

  预设2:将14拆成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预设3:利用拆分思想,转化成一位数乘法。

  12÷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预设4:运用竖式。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预设5:运用连加,真的用14个12相加求结果。

  预设6:直接数点子图。一个一个去数一共有多少点子,从而求出答案。如果只出示到这里,老师要提示:他是数点子的个数,同学们想想有没有更快的数点子的方法。从而推出第6

  预设7:圈画点子图,先圈出10行,一行14个,10行就是140,再加上剩下的2行,有28个点子,然后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

  1、学生纠正、补充、质疑

  2、教师精讲、点拨、评价

  回顾一下看看同学们的方法,老师点评,划分为3种思想:

  ①采用拆分的办法,将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用口算就能解决。

  板书:转化、口算

  ②利用竖式解决,板书:竖式

  ③利用点子图,板书:图形

  3、比较哪种方法简单

  我们数学讲究简便,同学们看看哪种方法最简单?为什么呢?预设:竖式最简单,竖式一步就能算出来,还容易看明白。

  师总结:当我们算较大的数时更能体现竖式的优越性。

  4、沟通口算、竖式计算和点子图之间的关心

  师:请同学们观察竖式计算还和哪种算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预设:竖式和口算第一种算法和点子图的算理是一样的。

  5、师讲解三者的异同。

  对着竖式和点子图点拨: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通过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补充的方式,完善学生的答案,在交流中增加对算法的理解。以同学给同学讲解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数学学*的兴趣。

  四、达标延伸

  1、用竖式计算。

  (1)33×31=(2)43×12=(3)11×22=(4)23×13=

  2、解决问题。

  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略

  师:先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口算)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 2 4 × 2的积

  2 4 0 …… 2 4 × 1 0的积

  2 8 8 …… 1个十乘24得24个十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3---6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

  3、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热身。

  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谁敢在没有见到题目之前就把手举起来。请同学来口答,其他同学与老师一同判断正误。

  12×20= 12×3= 11×5= 11×30= 24×10= 24×2= 你能说一说24×2=48的各部分名称吗?

  二、情境引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是几月几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老师来告诉你们,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图标)。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说到环境保护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多种树、不乱扔垃圾??)对,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这天我们*湖二小的红领巾小队都会到街头去清扫垃圾和卫生死角。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课件出示:在一次整脏治乱活动中我们红领巾小队12人*均每人捡到垃圾23件。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捡到多少件垃圾?

  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计算吗?

  2、引出新知:

  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像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大约捡了多少件?(学生各自汇报估算结果和方法)估一估,23×12约是多少?

  怎样才能知道谁估算的钱数最接*准确数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计算出23×12的得数,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学们,你能想办法算出23×12的得数吗?想想看,看谁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想好了写在练*纸上。开始吧!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

  你刚才是怎样算的?能不能让你小组的同学也明白你的算法?请互相说一说。

  3、全班汇报:(结合情景理解算理)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预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当中的几类方法:(1)连加:23+23+?+23=276(12个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书)

  引导: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竖式大致选择以下四种:

  ① 2 3 ② 2 3 ③ 2 3 ④ 2 3 × 1 2 × 1 2 × 1 2 × 1 2 4 6 2 4 6 4 6 4 6 2 3 2 3 0 2 3 7 2 2 7 6 2 7 6 黑板上展示了几位同学的写法,请大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你觉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为什么?这几位同学一定是在哪儿出现了小错误,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找一找。鼓励学生找出:①对位错误,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应该写在十位上,②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们再来看这两种(③④)方法,他们有什么不同?由于十位上的1与23相乘,得到的是23个十,3在十位上,已经明确了3代表的是30,所以个位上的0我们可以写成虚0,或者不写,这样书写起来会更简便。

  下面谁能带着大家回忆一下笔算的计算过程。学生说,教师用彩色标注。关注口算与笔算的相同点,进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画箭头,并结合说明46是23与2的乘积,23个十是10与23的乘积,个位上的0不写。【教师板演】。

  正因为横式和竖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学笔算的基本方法是列竖式计算。

  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276件垃圾,同学们估算的大致范围与实际计算结果相符,笔算结束后我们要记得填好横式结果。[完成板书:23×12=276(件)]。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希望我们都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出一份力。

  改错:请写对了的同学,自己再说一说计算过程,有错的同学一边说运算顺序一边把错误的地方改回来。

  4、初步优化

  对比一下这几种方法,你最欣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5、变式练*:

  下面就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道题。出示:23×13=

  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的竖式,与以前认识的两位数乘两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你觉得计算时,哪一步是关键啊?

  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乘得的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 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巩固练*

  1、填空: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

  去乘第一个因数的(), 乘得的积的末位与()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2、完成竖式

  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我们的同学也做了几道题目,可是遇到了困难,你能接着完成吗?

  出示(1)2 3(2)1 2 × 2 1 × 4 4 2 3 4 8 问:两个48一样吗?

  我们班的一些同学在做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你能帮他指出来吗?

  3、我来判一判 3 3 1 3 2 2 2 × 1 2 ×1 1 ×1 2 ×1 4 8 6 3 1 3 4 8 8 4 3 3 1 2 2 1 2 9 3 3 1 3 0 8 师: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接下来我们用笔算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好吗?

  4、游戏: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

  红领巾小队一共捡了多少件垃圾?

  × 1 2 = 276(件)2 3 × 1 2 4 6??2 3 × 2的积 2 3 ??2 3 × 1 0的积 2 7 6 答:一共捡了276件垃圾。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b、全对的请举手?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8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P63。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

  对象:三年级3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引入

  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

  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

  (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

  (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

  (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

  想:如果用乘法怎样列式呢?

  环节二:算法探究

  1、估算:

  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学生独立在练*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及答案。(学生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6、研究笔算:

  (1)学生探讨笔算算理;

  (2)师生共同小结笔算算理:

  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

  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

  288

  环节三:巩固练*

  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2、游戏活动:帮小动物找鞋,比比哪组找得多。

  3、拓展延伸:

  ①我们学校的阶梯教室共有22排,每排有14个座位。如果有300位老师来参加听课活动,能坐得下吗?

  ②课后探讨:123×23(三位数乘两位数)

  环节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最关键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以“情境引入(层次推进)——算法探究(自主、合作学*)笔算算理(师生探讨)——专项练*(解决问题)”三个环节来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估算和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注重笔算与算理结合,体验计算。让学生探讨计算方法,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增强自主学*的能力。

  2、注重学生主动探索,加强竞争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增强学*兴趣和加强思想交流。

  3、在判断与交流中逐步完善知识结构。强化提升已有的知识经验。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9

  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预*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10

  一、教材:

  1、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为后面学*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计算方面学*的重要转折点。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的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二、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方法。

  三、教学设想:

  课本中以订牛奶为情境,我进行了改编,以学生献爱心活动为研究题材,贴合学生实际,通过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自主探索,研究算法;巩固强化,拓展延伸。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在教学的导入环节,老师充分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复*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在此基础上,再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老师有意识提问:你想怎样学*新知识?让他们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将难点转化,以旧知解决新问题,从而渗透数学学*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研究算法

  1、渗透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

  2、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到优化。计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老师通过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多种方式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可能出现3种情况,情况一:28×6×2;情况二:28×4×3;情况三:28×10+28×2。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策略去思考、探索计算的方法,通过比较认识到笔算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一起探索竖式计算的方法。

  3、注重沟通,理解算理。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引导学生理解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三个部分,前面两部分都可以看成是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但着重让学生明确第二次计算的书写,第三部分,将两次计算的结果相加。竖式计算的算理与学生前面的方法是一致的,教师要注重沟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4、归纳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叙述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困难,要求学生根据对算理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就行了,教师简要的板书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5、验证结果,提高效率。在笔算中,验算是最好的验证方法。因此,让学生交换48和12的位置再乘一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出乘法的验算方法。

  (三)有效练*,巩固延伸

  第一组安排的4题不同的'练*,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从而进行独立的计算过程,第1题明确得数数字相同意义却是不同的,3、4两题的计算都有向前一位进位的问题,拓展了例题的教学。

  第2题纠错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第3题解决问题部分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数学计算的趣味性,让学生觉得数学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4题是开放性练*,也是提高了计算难度,有基础练*、有提高性的进位练*,自己出题时还有可能两次相乘都有进位。

  练*中的*题从不进位到进位,主要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因为对于学生来说,顺序方法都是一样的,进位的问题也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中学过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新问题,但会感觉有点困难。当然,计算要达到一定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必须要相当的练*量。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阅读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1)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

  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预*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

  10x9=

  9x9=

  19x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

  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

  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

  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

  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

  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x”。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x”。

  (5)同桌互改。

  讲述:

  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

  b、全对的请举手?

  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3

  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例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在小组合作学*探究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乐趣。

  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难点:

  理解乘的顺序以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入新课。

  1.口算。

  12×20=24×10=50×20=70×2=

  21×10=11×30=60×40=30×5=

  2.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预*导学。

  师: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学*这一部分的知识,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看第63页的情景图,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些信息?把这些信息完整地叙述下来。(独立思考解决)

  (2)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笔算乘法的方法。(4人一组讨论、交流)

  学生自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问题解决。

  指名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1、板书:妈妈买了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

  2、24×12=(元)

  师:同学们,你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求出得数吗?

  生:(能)可以把12本分成2本和10本两个部分,先求出2本书多少钱;再求出10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钱加起来就是妈妈要付的钱。【12=2+1024×2=48(元)24×10=240(元)240+48=288(元)】

  师:你是从哪里看到的?

  生:……(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用竖式进行计算。请看(屏幕出示:)

  242448

  ×2×10+240

  48240288

  (1)师:刚才求妈妈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我们共同尝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合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来,看着我们的计算过程。刚才的第一步我们是先算什么的?怎样计算?(先算2本多少钱,用24乘2。)

  1计算24乘2先算什么呢?再算什么?(先算2乘个位上的4表示8个一;再算2乘十位上的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

  2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

  (2)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1”的东西,并问第二步要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24乘10得240。)

  1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就是用10去乘24;先用1个十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上写“0”;再用10乘2得20,但是这个2表示2个十,所以10乘2得到的20也表示20个十,也就是200,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因此求得的积是240。

  2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3师:这次求得的积个位上的“0”应该如何处理呢?

  生:“个位的0不写”。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小括号里提示我们的。

  师: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大家应该向他学*。想想个0为什么可以不写呢?

  生:因为用十位上的“1”去乘24,得到的24就表示24个十,也就是240,所以在这里个位上的0不写。

  (3)第三步要算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与240加起来,得288。)

  3.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

  生:先用2乘24得48,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1乘24得24,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四、展示讲评、内化提升。

  出示例1的竖式,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这道题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然后各组派代表说。

  2.竖式中48和24比较,哪个数大,为什么?()

  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得数的末位要与因数的()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0×1

  40×4 400×9 300×3

  12×4 43×2 33×3

  23×13 11×7 15×5

  2、说一说30×4、300×9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例题1

  (1)运用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学以致用

  80×10=60×20=50×40=24×10=

  700×20=90×90=40×80=10×200=

  2、火眼金睛

  下面计算正确吗?

  (1)40×50=200

  (2)30×40=700

  3、游戏。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4、小试牛刀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5、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十四第2、3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

  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

  b、全对的请举手?

  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3)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实用五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1

  课堂上,我通过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算理与计算方法,反复向孩子们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但是在练*中部分学生仍然出现了下面的情况:

  1.漏进位。在计算时孩子们常会出现贪快不进位的情况,一旦漏掉进位,在下一个数位的计算上就容易遗忘出错。

  2.忘记了要“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在计算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时,加法也“依次加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了。

  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碰到有进位时,要先对准前一位下面进几,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为了减少计算上的错误,需要多练*乘加混合式题的口算(如:68+7等),这类口算的熟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正确率。在教学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适时地多补充些相关练*,以强化学生计算技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以上这些如果只是讲给是不行的,我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学*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课堂上我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惯解决问题。个别学生的学*情绪往往是外热而内冷。我想今后的教学要注意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跃起来。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

  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

  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

  ①掌握乘的顺序;

  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乘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教学第一课时是不进位的,课堂上我结合例题引导学生去理解算理。当时的例题是没套书有14本,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当时这道题是先用口算方法想,先求10套多少本,用14×10=140(本),在求2套多少本,用14×2=28(本),然后140+28=168(本),学生对口算方法都能明白,所以这道题改成竖式时,学生对于算理都能明白,没有疑问,只是有个别学生*惯写上竖式中140的那个0,这个慢慢可以改掉。有了一定的情景辅助学生理解算理上略微有些吃力。课上再通过纯竖式计算,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而且一开始我要求学生写清楚你每一步是谁和谁相乘得来的,学生能写清楚,必然是能理解的。练*的过程中适时请学生上台板演,再结合错题进行分析,加深理解,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发现针对不进位的都能很好的掌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必须让学生明白算理。再通过大量的练*题让学生巩固,学生才能彻底学会。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是课本65页例题2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不进位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出示几个问题:

  (1)、这算式第一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2)、第二步算什么?是怎样算的?

  (3)、第三步呢?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独立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并给大家解释他的计算过程,其他四人小组也交流算法并全班汇报。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进位笔算的算理,在学生展示并讲解方法之后,我都一一作出了评价,最后由老师再演算一次,并一边算,一边讲解算理(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9去乘19的每一位,积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表示9个别19是不是171,个位满八十向十位进8,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去乘19,最后把两个积相加),然后再让全班齐说算理。接着出一些错题让学生判断并改正,并要他们知道错在哪?笔算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要注意什么?再通过书本65页的“做一做”来加深进位的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同桌间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说说,指名说,以此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学反思 5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意识。

  3、通过应用,初步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生活、数学应用中的广泛性,拉*算式与生活的联系,并体验探究、应用过程中的成功感。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得数的末尾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预设: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听说小朋友这几天在学乘法,先来考考你们

  1、先后出示12×3 12×30

  师:12×3多少?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你知道这个算式的

  乘法意义吗?(乘法意义)

  师:那12×30呢?是几位数乘几位数?(整十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

  2、师:老师对今天这节课小朋友的学*更有信心了。小朋友,你们有吗?好,现在上课。

  3、师:李老师来自镇小,在算我们学校总人数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临城小学*均每班有31人,那全校12个班有几人?

  (1)读题

  (2)怎样列式?31×12

  (3)这是几位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它的乘法意义你知道吗?那么谁能说说,31×12它的结果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4)我知道了镇小大概的人数,那到底准确的有多少人呢?大家还没告诉老师呀,要计算这道题,我们以前学过吗?遇到新问题了怎么办?能不能把它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

  1、自己试着把这题变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在自己的练*本上试试。

  2、师:你不仅要会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有了一种方法,还有没有第二种方法,第三种方法?(在此期间请学生到黑板板书不同的方法)

  3、同桌交流整理。

  师:怎样才能使老师听明白?先同桌之间互相当小老师试试,看能不能使对方听懂。开始交流。

  3、全班汇报,汇总解答策略。

  师:我发现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大家学**惯特别好,学*效果一定很好。谁想出了一种方法?有两种的吗?还有没有更多的?(把学生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来,并请学生来介绍)这是谁写的,请你来说说?

  可能会出现:

  第一种方法:31×10=310 31×2=62 310+62=372

  师:为什么这么列,这是什么意思?(31×12没学过,但我们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31×12表示12个31相加,可以把它看成10个31与2个31相加)你们明白了?

  或出现12×30=360 12×1=12 360+12=372

  师:这两题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把一个因数拆成两数之和,再与另一个因数相乘)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同一种方法)

  师:为什么要拆呀?

  师: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到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第二种方法:31×4×3 31×2×6

  那这又是什么意思呢(把一个因数拆成两个因数的积)老师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真是了不得,你们知道吗你们刚才用的方法是我们四年级才要学的。

  [1][2][3]下一页

  第三种方法:

  1、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若学生没出现竖式的形式

  师:我们以前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可以用竖式做,那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吗?自己试着做做看。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 62是怎么来的?(2个31)也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3、310是怎么来的?(10个31)那3728呢?(板书:与第一种方法用线联系

  起来)

  31

  × 12

  ———

  62

  310

  372

  4、若学生还有其他不同的算式,

  31

  × 2

  ———

  62

  31

  × 10

  310

  62

  + 310

  372

  (1) 你为什么这么做?看来大家很有自己的想法。

  (2)看着这三个板书,你想不想说什么?是不是觉得有点繁?能不能再创造出一个算式,把三个算式的意思也能用一个算式也能明白?再试试。我已经发现很多小朋友智慧的火花了。

  4、请他板演后,问:大家能看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一说(提醒:分几步做?)

  5、看着板书现在你想说什么?(第一种方法与笔算方法的思路是一样的,一个横式表达,一个竖式表达。竖式的形式以前我们也见过,我想今天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这种形式应该重点掌握。

  6、现在我们能知道镇小有多少学生吗?(板书完整横式)观察竖式,填一填2个班有( )人 10个班有( )人 12个班有( )人

  23

  × 13

  ———

  69

  230

  299

  7、尝试用竖式练*23×13。(学生再次尝试计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模仿上面一题也可以求助于你的同桌

  (1)谁愿意把你的解法展示给大家看(实物投影)并边介绍

  你的想法

  (2)你能看明白这个算式的每一步是怎么来的,表示什么意

  思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有什么地方不懂的?想问大家的。(实物投影)

  8、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在学*什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碰到这个新问题我们是怎样来学*的?(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旧知识)今天我们用到了哪些旧知识?现在你能说说应该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吗?

  师:是呀,我们学*数学往往都是把新问题转化为旧知识来进行的,今天的新知识,对于后面要学的知识来说又变成了旧知识,因此我们必须今天的知识学好,学扎实。

  23

  × 13

  ———

  69

  41

  × 21 230

  299

  9、理解个位“0”不写的意思

  31

  × 12

  ———

  62

  310

  372

  1)观察这三个竖式,跟以前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有什么地方不同?为什么会出现“两层楼”的情况?(因为乘了两次,第一次是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第二次是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

  (2)除了要乘两次外,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第二次乘得的积的末尾都是“0”)为什么末尾都有“0”?那这个“0”不写可以吗?如果横式中不写可以吗?为什么竖式中可以而横式中却不可以?(竖式中有数位)“0”省略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但要注意什么?因此我们通常把个位的 “0”省略不写。

  (3)其实个位不写“0”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观察板书)只要算第二个因数十位的时候,跟十位对齐就行了,这样两位数乘整十数就变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但有一点算得的积必须与哪位对齐?(十位)

  (4)省略“0”以后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方法,推广应用

  1、现在我们用这种形式笔算完成34×12 41×21

  (1)做之前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大家的吗?

  (2)(实物投影)学生笔算并汇报

  (3)现在同桌互相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应该怎么算?

  2、师:在我们生活中用没有用到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子?(一学生举例可请其他学生笔算完成)

  3、师:老师也来举个例子并笔算。出示:

  一套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元?

  4、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

  ⑴61个小朋友去看电影,买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认为还少了每张票的价钱)

  师:电影院售票窗口有这样一个告示 :**票每张50元 儿童票每张24元

  ⑵学生笔算

  怎样列式?为什么要与24相乘而不是50?

  ⑶多媒体对照

  61

  × 24

  ———

  244

  122

  1464

  ⑷ 1张票要( )元 60张票要( )元 61张票要( )元

  5、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师: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必须进行大量练*。现在我报题,你们笔算。

  (教师随时报得数)我已经好了,你们呢?

  师:很奇怪是吧,是不是老师把这些得数全背出来了?其实这里就有数学秘密在,有兴趣的话下课可以去找找

  机动:出示图片《脑筋急转弯》每本16元 《小博士观察手册》每本24元

  三(2)班小朋友准备700元钱,想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应该买哪种书?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的?

  师:今天我很高兴,感觉真好!这种感觉是大家给我的,所以我要特别谢谢你们,以后有机会咱们再在一起上课,好吗?

  反思: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 23×13 41×21 34×12 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原来新问题也不可怕,也只不过是旧知识的重新建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

  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

  (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

  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

  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

  [设计思路:选择学生熟悉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探究方法,学*新知

  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

  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么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

  师:你会估算吗?

  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50 100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50 110

  方法三:49×104≈4500(元)

  ↓↓

  45100

  方法四:49×104≈5250(元)

  ↓↓

  50105

  [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己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惯,提高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38 、 39 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彩笔问题,经历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3、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提高学*数学趣。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动物学校的同学们很快也开学了,看,这是谁?兔博士来了,它要奖励假期作业出色的同学,正为它们购买奖品呢。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例1呢?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怎么列式?怎样计算12盒彩笔多少枝呢?

  2、自主探索。

  小组同学合作研讨:12盒有多少枝?怎样算?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在在小组里交流。

  3、交流算法。

  让学生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算法,并说清算理。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算法

  实物投影展示不同算法。

  刚才大家说得方法都很好,今天我们重点要学*竖式计算的方法,我刚才就看到有些同学用竖式计算的,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竖式计算

  在交流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重点解决大头蛙提出地问题。使学生明确:乘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

  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多找几位学生说计算方法,明确算理。

  三、尝试应用

  兔博士还买了些东西,请同学们帮忙算算每种商品需要多少钱,你们愿意帮忙吗?

  出示表格。(课件)

  四、综合运用

  1、练一练第1题。兔博士买好了奖品,准备召开表彰会了。

  学生表彰会在学校礼堂召开,每排22个座位,有23排。500位同学够吗?独立思考解答,再交流。

  2、表彰会快开始了,可是还有3位同学没到,原来它们被难题难住了,同学们快帮帮它们。

  3、刚才大家表现都很出色,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人类得好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出示益鸟图片。同学们手中有它们吃害虫的资料,请你帮忙算一算,它们21天能吃多少害虫?

  五、布置作业

  聪明屋:用11去乘两位数,看看你能发现了什么规律?

  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兴趣。

  通过情境引入新知识得学*,贴*学生生活。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交流讨论,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明确算理,使学生计算时能掌握住方法。

  通过对练*的精心

  设计,提高学生学*的兴趣。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算理的认识,激发了学*兴趣,提高了计算能力,注意了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

  两盒彩笔多少枝?

  十盒彩笔多少枝?

  12盒彩笔多少枝?

  24×12

  ⑴24×10=240(枝 )

  24×2=48(枝)

  240+48=288(枝)

  ⑵20×12=240(枝)

  4×12=48(枝)

  240+48=288(枝)

  ⑶有的用竖式计算。

  为什么“4”要写在十位上呢 ?

  杜鹃每天吃14只松毛虫;

  猫头鹰每天吃12只田鼠;

  燕子每天吃24只害虫;

  啄木鸟每天吃23只害虫;

  喜鹊每天吃11只害虫;

  给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机会,丰富课程资源。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5)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菁华3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页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这一节课的学**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为过度到本节课的学*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学好这节课的知识,对今后进一步学*多位数的乘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材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尺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教学目标应在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品质三方面进行明确。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渗透教学源于生活,要用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和兴趣。

  4、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算理。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算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因此在教法、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2)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3)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流程

  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的间和空间”从这种设计理念出发,为了更好的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学生计算能力得到真正发展,我对本节课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的学*动机和求知欲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情境,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今天我们再去街心公园看一看”这一情境:出示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好

  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从而使教材与

  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包容、相互激发的关系。让学生既认识了自身,又大胆而自然地提出猜想。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

  “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怎样列式?

  1、学生列式。27×23=

  2、学生尝试计算。

  3、组织交流,展示算法。

  在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上让学生充分讨论、探索方法:

  一种是口算,23×3=69,69×9=621。

  一种是直接用竖式计算。(因为也许有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同时也可让学生板演27×23=的竖式,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去,又能使学生体验到笔算方法的简洁和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为自觉的学好笔算。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强调这一竖式与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进位,前面的没有进位。这时教师要强调计算两位乘两位数的连续进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位的数。由此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种是估算,因为27接*与30,23接*于20由此估算出结果为600,教师要给与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

  4、师生评议。

  问: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活动,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的冲突,教师在旁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三)、自主练*巩固提高

  练*是数学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估一估,算一算。自主练*1题,让学生交流说出估算、笔算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2)解决问题。自主练*2题,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3)自主练*第3题(出示课件)。让学生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评价总结畅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街心公园,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下列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27×23=的各种算法的展示

  俗话说教是为学服务的,通过我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一、说教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学*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做好铺垫。更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让他们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为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2、理解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新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和参与的能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由于学生对笔算乘法已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知识的迁移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本课的重点:学会笔算乘法的方法。但是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乘第一个因数的积的末位为什么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难以理解,于是我将难点定为:

  (1)知道乘的顺序。

  (2)知道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的乘积是表示几个十。

  二、说教法:

  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体。”结合“四环节教学法”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

  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3、游戏教学法:在练*的时候加入游戏环节使学生愉快的学*。

  三、说学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对于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分组,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并让学生自己说出过程,以加深记忆。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新知(3分钟)

  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情景,并且在此基础上自己创设学生喜爱的智慧岛情景。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我用多媒体引出家长带孩子买书的情景,小红的妈妈买了12本书,每本24元。

  1、让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红妈妈买书用了多少元?

  2、尝试解答,复*旧知

  因为学已经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列式解答,但对于这个问题学生能列式却不能解答。于是在此时学生会产生学*新知的需要,从而进入新的学*状态。激发更强烈的学*欲望。此时就顺理成章的引出了新知。

  (二)自主探索、学*新知(15分钟)

  1、自主尝试,算法多样

  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我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不规定算法,给予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为缓解学生的表现欲,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讲一

  讲自己的算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然后由小组推荐在班上讲一讲。

  4、呈现算法,突破难点

  学生的计算方式多样,为建立与笔算乘法的联系我首选了这样的算法,它有利于知识的迁移。

  24×10=240

  24×2=48

  24048=288

  接着板书笔算乘法:

  24

  ×12

  ________

  48__24×2

  24 __24×10

  ________

  288

  学生可以即快又准确的算出第一步,知道48是由24×2得来的

  为解决乘的顺序在此我提出问题1、“接下来该怎么办?”2、“24×1真的是得24吗”帮助学生理解这步计算。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亲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理解了新知,同时在这个充满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掌握了学*数学的方法。

  (三)应用迁移(5分钟)

  通过说一说来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

  (四)实践联系,巩固新知(10分钟)

  练*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检验学生学*效果的作用。考虑到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中难以始终集中注()意力,我在练*中特别加进游戏环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1、当医生,针对本课难点出题。

  呈现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错误地方的计算题,让学生找错并改正。

  2、帮助小蜜蜂找花,我将“做一做”的题目写在蜜蜂脚上(由多媒体呈现),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个奖品(贴纸)作为奖励。

  (五)小结反思,回顾新知(2分钟)

  回顾本节知识“笔算乘法有哪几个步骤”,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我的交流完毕,谢谢指导。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说课稿3

  一、说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课本65页的内容。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后面学*乘数数位是更多位的笔算乘法垫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数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培养类比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经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且渗透德育教育。

  四、说重难点:

  按照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五、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色彩鲜明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让学生通过前置学*,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新知,掌握新知。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我从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容易入手制定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交流前置学*内容,学*新知----巩固练*,拓展应用-----全课总结

  七、说教学设计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出示美丽的小树林图片,你们想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吗?(以此来激发学生提出数学信息的欲望)根据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实时选择适合本节课教学的可行性问题来解决。

  师: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列式?(18×16)

  (我没有采用课本上的`情境图,我感觉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对围棋并不熟悉,我采用小树林的情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且渗透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从而于我校政教处举行的爱护地球一系列活动联系起来。)

  (二)交流前置学*内容,学*新知

  1、把“怎样计算18×16”这一前置学*作业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分享。

  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算法。

  A组:18×6=108 18×10=180 108+180=288

  B组:18≈20 20×16=320 大约320棵

  C组:竖式

  3、生生评议、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那种方法?为什么?

  2)同学之间对发表的意见给予肯定或者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和运用范畴(如估算的方法很容易算出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但他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的计算方法,再现笔算过程?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或者老师追问:第一步算得是什么?是怎么算的?个位满十怎么办?十位呢?

  第二步算的是什么?是怎么算的?

  第三步算得是什么?是怎样算的?(108+18)

  4)趁热打铁接着跟上一个小练*。请你填一填。

  5)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就可以,没必要严格要求。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通过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索,交流,并将自己的学*成果展示出来,总结提升。使学生充分感受学*的乐趣,体验成功,建立学*的自信心,这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符合以学生为本理念。)

  (三)巩固练* 拓展应用

  师: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第一题 收南瓜 同桌互相验收看看能收几个南瓜,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

  第二题 帮小蜜蜂采花蜜 连线题

  第三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题 拓展提升 小红家养鸭121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只数的15倍,请问小红家养鸡多少只?(利用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试着做一下,老师相信你。)

  (设计了收南瓜、采花蜜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层层深入,最后出示一个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我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利用类推地方法一定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体会到数学学*的乐趣和挑战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要只停留在一个思维层面上,真正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在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全课总结

  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课后感想?

  (“你学会了什么?”紧扣知识技能目标,“是怎么学会的?”紧扣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课后感想”体现了课堂延伸,课堂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产生问题的场所)。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6)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 (菁华6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1

  4月18-20日,我很有幸参加了在z举行的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校”课堂教学研讨会,在几天的紧张学*中,不但饱览了众多教学高手的真功夫,而且还聆听到多位专家的精心点评,受益匪浅。更有幸的是能和刘敏老师同上一堂课,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大师的风采,她的自信,稳重,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能灵活机智处理的'能力等等,有很多值得我去学*的地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的感触很大,让我觉得这些专家前辈们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通过*时的思考总结,主动探索,积累经验,不断的反思、思考、创新、实践,才会有今天的成绩,才会使自己变的如此强大。我很想问问我自己,我每天都是在干什么?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呢?是要我去做,还是我要去做呢?每天都思考了吗?每天都反思了吗?每天都进步了吗?哪怕只有一点点。真的得好好静下心来,好好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呢?

  非常感谢于科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台,展现自己。也很感谢县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通过参加这次的研讨会,我感觉到自己真的很渺小,感觉自己脑袋里空空的,自己真是懂的太少了,感觉到了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需要去学*的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面我就对我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1.不能关注全体学生。

  在课堂上我发现回答问题积极的就那么几个同学,我试图调动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但是我屡次的尝试,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从这点上说明了我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差。

  2.评价语言过于单一。

  评价学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而且能增加其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一个良好的评价语对一个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会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我这节课老用你很棒、不错、很好,这一类的评价语,很单调,反复出现,让学生觉得*以为常,也激发不起学生的乐趣及其学*动机。

  3.个别地方设计意图不是很明显。

  比如:口算题第2组题目,我的设计意图是想把这组题目和竖式计算第二步联系起来,先给学生做个铺垫,然后便于学生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第二步是1个十乘24得24个十也就是240。但是通过教学效果来看,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属于无效环节。还有估算那个环节,设计意图是先让学生估算,再尝试用笔算,这样既复*了上节课的估算方法,也能使估算的数值能验算笔算的大约数值,使估算、笔算有机结合。但是课堂上只让学生估算出结果,没有让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没有使学生明确估算对笔算的作用,设计意图体现的不明显。

  4.教学机智欠缺。

  学生突**况不知道如何处理,出现了走教案的情况。比如在让学生比较方法的时候,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一,有的学生说喜欢方法二。我当时也没有在意这个学生的想法,按照我原来的思路,为了突出这节课的笔算乘法,极力的倡导第二种做法。这个细节反映了我的教学机智,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的不足。

  5.该让学生明白的名称没让学生明确。

  比如两个因数相乘,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简洁,明了。但是当时我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老是说数字,让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浪费了时间,没达到很好的效果。

  6.细节关注不够。

  在板书的方法一的时候我课前设想是往下写一写,和竖式的两步计算正好持*,让学生很明显看出来,其实这两种方法的算理是一样的,只是呈现方式不同。但是课堂上考虑的不够仔细,把方法一书写的位置过于朝上,导致了用竖式计算的时候没有给学生们清晰的呈现出这个问题。

  通过这次的学*我深深的感受到数学课堂是朴实的、也是生动的。我想数学课堂最重要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取长补短。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一节计算课,这节课是整个单元的核心——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这个方法的学*又为今后进一步学*多位数的乘法作铺垫。课前对本课的定位是: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小组交流,为竖式计算做好算理的铺垫,然后水到渠成地引出竖式计算的方法。可能是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课堂中教学重点突出不够,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差,一节课下来,正确率大约只有70%左右。

  反思今天的这节课,将一些问题应呈现出来,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

  一、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后,应安排一定的交流和反思的时间。

  在这节课上,虽然我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但时间有限。有些学生经过课前预*和家长指导,能比较顺利地进行计算,但还有很多学生比较迷茫,先怎么算、再怎么算,中间很容易卡壳。在这种时刻,如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大家交流各自的方法,可能有争论,但争论正是学生学*和反思最佳的方式,争论为学生进一步的学*指明了方向——困惑在哪里,难点在哪里,怎么攻克?例如这节课,学生在竖式计算中,一定会对第二次乘积的定位产生争论,应和谁对齐?为什么?而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今天的课堂没有给予学生交流和反思的时间,也就导致了一部分同学始终将困惑留到了课后。

  二、要敢于呈现学生错误的算法。

  课堂的顺畅有时很可怕,因为它很容易掩盖掉很多学生真实的思维、奇特的想法。今天的数学课,我指名板演的是一位基础较好的学生,而她的算法完全正确,集体评议时,让这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并突出了第二次乘积的定位,我以为这样应该可以了,没想到接下来的练*很差。其实,我在巡视时,就发现了一些学生错误的竖式计算方法,因为没有将这些同学的做法呈现出来,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很顺畅,其实暗藏危机。

  三、一定要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是做好一件事的保障。在这节课上,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和水*,因而在学生发生错误时,觉得很恼火、不可容忍,言辞过激,缺乏耐心。课后想一想,这节课对于学生学*乘法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因为乘数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扪心自问,如果我是学生,一节课下来能保证练*全对吗?不一定。那如此苛刻地要求学生,很明显不符合教育的规律。当学生发生错误时,有没有给予学生反思的时间,有没有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有没有加以适当地肯定和鼓励,因为这不仅关乎知识的*得,更是学生成长的基石。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3

  计算类教学一直被冠以枯燥、乏味的标签,学生课堂上提不起兴趣,反复强调但仍有学生不会计算,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也痛苦。因此,如何上好计算课成为了我的困扰。上个学期我们创新街基地校便以计算类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理论学*和实践探索,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渐渐发现可以借助直观模型架起算法与算理之间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很庆幸在我们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亲临指导,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下面我将针对到《两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作以说明。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做过了表内乘法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这些都将成为本节课学*的依据,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也为以后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已经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根据吴正宪老师的儿童教育观,在明确了这节课的知识地位之后,为了更真实的了解学生情况,我进行了学前调查。对班上随机抽取的2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少数学生通过课前预*、家长或课外班辅导能计算出正确答案168,但对算理并不清楚,竖式的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对于给出的电子图,并没有起到帮助理解算理的作用。

  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我对教材进行了研读。课程标准中对于本节课的要求是: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经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可见算理和算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新旧教材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中加入了点子图的直观模型并在练*十中安排了相应的*题,教材的用意是什么?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认真学*了教师用书。书中明确指出在教学笔算的时候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因此点子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点子图,我又阅读了一些相关的饿书籍——《小学数学基本概念解读》《和吴正宪老师一起读数学新课标》,书中对电子图的一些解释也为我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研读,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基本方法。首先要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算式12X14,学生借助估算的知识来分析12X14大约是多少,这一环节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二是为他们准确计算提供依据,同时也渗透了准确计算的方法。接着借助点子图让学生尝试准确计算结果,体会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出与笔算一致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分布计算的形式写成竖式,并对照着点子图清晰的看出每一部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同时也渗透十进制和位值制的'思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难点在于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结果和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如何对齐,因此,我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练*,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是什么。

  通过一节课的探索,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加深了,点子图将“冰冷”的算法和“神秘”的算理深层次融合,让学生清楚感受到“法中见理,理中得法”从而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当然,在课堂中为了加深对点子图的理解,花费的时间较多,感觉竖式的规范书写没有练*到位,课下仍要继续规范,这也是本节课的一点遗憾。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关键:在于学生能掌握好乘的顺序以及两个积的数位。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上的灯柱入手,再现了学生熟悉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把计算设置在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之中,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愿意去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努力做到编排练*深浅适宜,分量适当,搭配合理,使学生在自己临*的思维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

  在设计本堂课时都比较注重练*的强度和层次性,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作业设计方面重新设计了一份星级挑战题,分三个层次。由于这堂课的重难点是计算顺序,为突破这一难点,巩固算理,第一个星级作业我设计了填空练*,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算法,特别是对学*较弱的学生。二星级作业是请学生写出每个笔算乘法中两个积分别表示什么,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算理,为以后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三星级作业设计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5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教学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让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几何直观。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我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中,首先让学生尝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并要求学生用点子图把自己的方法表示出来,让学生经历用图示表征解释算法的过程;然后在去全班交流展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学生的汇报使学生明确如何划分点子图、算式表征了哪种计算方法,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最后,在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时,让学生再次利用点子图,表示出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结果,进而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掌握好算法。

  借助点子图,在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理解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学会借助几何直观去解决问题,去表达和交流,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学生探索14×12=?时,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4×10=14014×2=28140+28=168(2)14×2×6=168(3)14×4×3=168(4)12×7×2=168(5)12×10=12012×4=48120+48=168

  (6)14×9=12614×3=42126+42=168……在学生交流多种多种算法时,让学生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充分让学生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策略。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这多种方法,都体现了相同的解题思路“先分后合”。师追问: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有什么优点呢?学生体会后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这样在比较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三、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惯。

  学生在计算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例如:只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漏乘某一位;积的位置对错位;出现相加的错误等等。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不良的学**惯。所以在学生计算中一定严格要求,书写工整,计算细心,认真审题的良好学**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6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5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评价卡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在认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后,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⑴结合讲成语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⑷在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由“好的服装=好的布料+好的式样+好的工艺”联想到“好的教学效果=好的教材内容+好的呈现形式+好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创造自己的“吸引子”,先声夺人。孩子是听故事长大的。本节课我由一个源于围棋的成语故事引入,巧妙地将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融于其中,引发学生愉快、主动地去探究它。

  2、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场,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渔场,让他们在交流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

  3、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通过正确的评价,不断调整自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本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评价卡,让学生简单反思自己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 学 流 程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出示卡片)专心致志

  师:大家知道成语“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吗?关于“专心致志”这则成语的来历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2、(电脑呈现下围棋画面)教师讲成语故事——专心致志。

  师:大约战国初期,有位名叫弈秋的人特别喜欢下围棋。由于棋术高明,当时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跟他学棋。其中有两个孩子特别聪明,一个六岁,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听老师讲棋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实;另一个孩子八岁,志向远大,决心要成为象秋老师一样的“大国手”,秋老师给他取名叫弈虚。开始讲课时,实和虚都能够认真地听讲,掌握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学会了下棋的基本着法。一段时间后,弈虚因为水*比弈实高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小尾巴翘了起来,听讲的时候不用心,心里想着会飞来鸿鹄,自己可以拿弓箭把它射下来。不久,弈实的水*大大地超过了弈虚。

  师: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生:下围棋时要专心,要不然就学不到真本领。

  师:是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弈实六岁时就已经会计算棋盘的总交叉点数,

  那大家会计算吗?

  (电脑呈现棋盘图,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而成。)

  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

  19×19

  4、猜一猜:

  ⑴学生先猜一猜大约有多少个交叉点,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

  生:因为19≈20 20×20=400 所以大约有400个。

  ⑵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说明你猜测的数较正确?学生说出需要计算19×19=?

  二、展开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师:独立思考2分钟,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计算19×19=?

  2、梳理思路,小组合作交流

  师:刚才很多同学不止用一种方法计算出了结果,接下来,请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在交流中有两个要求:⑴请你注意听小组内每位同学的意见、方法;⑵小组长每人发一张活动记录卡,请你边听边记下你们小组的活动情况。下面开始交流。

  3、整理成果,全班汇报

  ⑴各小组长派代表将自己组的研究成果写在黑板上。

  ⑵小组代表说说他们的想法,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①我们组的方法是:19×10=190 19×9=171 190﹢171=361

  ②19+19+…+19=361(19个19相加)

  ③我们组是把19×19看成20×19,20×19=380,再从380中减去19,380-19=361

  ④列竖式: 1 9

  ×1 9

  1 7 1

  1 9

  3 6 1

  ⑤我们组也是用竖式计算,但结果不同。

  1 9

  ×1 9

  9 1

  1 9

  2 7 1

  (揭示矛盾,突破“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4、反思各种计算方法。

  ⑴教师提问:还有不同算法吗?那我们先来看这两个竖式计算: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对吗?你对他们的方法有什么疑问吗?

  ①学生当“小记者”对用竖式计算组的同学进行现场采访,重点讲清“进位8”。

  ②师:同学们,“智慧宝宝”刚才也听到了大家精彩的发言,我了奖励大家,下面他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想听吗?(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

  附:录音内容

  数字妈妈有一对非常可爱的双包胎姐妹。有一天,数字姐姐1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来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19也来到这里,也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1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突然,9和9说话了,“对不起,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乘满十了,要向前进8。”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

  学生主动学*,肯定来自于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无缘无故地进行主体参与。因此,课堂伊始,我先创设讲成语故事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故事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这样,在短时间内就将学生的注意引内容,让他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

  学生间出现了不同的解题策略,在独立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时,教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接着,小组内每一个同学讲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并对其他同学的解法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换位思

  学生当“小记者”采访用竖式计算的小组,向他们提出自己还不清楚的问题,这样就把单向的言说,变成了多向的对话。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也解决“进位”这个教学难点。

  “数字姐妹赏春”这一环节的设计,把数字拟人化,更拉*了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他们在静心聆听故事中小数字对话的同时,使知识进一步得到了巩固,而且不容易忘却。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教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课本65页例题2的笔算乘法,重点讲解19乘19的竖式,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进位的乘法计算格式。

  从本节课看学生参与积极,学*的兴趣较浓。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学*了多位数乘以位数,本学期前一节课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有了这个基础。因此,本节课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算一算,说一说,想通过让学生动脑思考、计算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让学生计算“19×19”时,我是有意识的安排三个学生到黑板算(典型算法),让学生观察讨论,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就突破了“进位”这一教学难点。

  教学完这个例题后,我出了3题填一填,分层练*,学生填完后并说出计算的方法,目的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去感悟,归纳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生都能填得出,但从学生的课后作业看,结果了现有部分学生对笔算方法不熟,尤其是在做第二层计算时就乱写了,例如:

  4 5 6 3

  × 3 4 × 5 2

  ———— —————

  1 8 0 1 2 6

  2 7 3 5

  —————— —————

  4 5 0 4 7 6

  第一题学生当乘到十位上的数时,却是用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加上进位的数2得7,再用5-3得2。

  第二题是用十位上的数和个位相乘后,再用进位的数和个位相乘。这些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我真不明白。

  课后对这堂课进行反思,我想如果在讲完例1后,再叫几名学*没那么好的同学讲述一下笔算顺序,然后出一组改错题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总结出笔算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口述的过程中对笔算乘法的算理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巩固训练中失误可能会更少,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7)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汇总五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数学书76页例2。

  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

  10×9= 9×9= 19×19=

  二、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投影,生齐读)。

  过渡:要达到本节课的学*目标,还要靠大家认真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5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乘法进位的方法。思考:

  1.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

  2.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最后算什么?如果不懂的,可以问同学,或者举手问老师。4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四、先学

  1、过渡:现在自学竞赛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2、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3、做一做:(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a、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请举手。下面,就要考考大家。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数位对齐,数字要写得大些,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距(要划出学生板演的位置)。

  b、板演练*,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65页“做一做”的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本上。教师巡视,要找出学生中的错误,并板书。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要求:学生认真看板演的同学做的是否有错误,还要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五、后教

  1、学生更正:

  教师指导: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啊,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2.讨论。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讨论几道题的第一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一下不同的答案)

  学生回答:教师要启发学生注意:a、进位的数字有无写错。b、进位的数字要写到前一位的右下角。C、要小一些。(如果学生写的不合格,要指出并更正)d、有无加到前一位上去。

  ②师:这个学生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打“√”或“×”。

  师:认为第2小题第一步对的请举手?(方法同第小题的第一步)

  ④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各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个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2)讨论几道题的第二步。

  ①师:哪个对呢?为什么?(手指不同答案)

  ②师:这个同学错在哪里?(忘了加上进位1)

  ③小结:根据刚才的讨论,同学们想一想,相乘时如果十位上满几十怎么办?(幻灯出示:相乘时,十位满几十,仍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在前一位上加几。)

  (3)师:请同学们看几道题的最后一步对不对?为什么?(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给第二题打“√”或“×”。

  (5)同桌互改。

  讲述:

  a、同学们请把作业本交换一下,看看同桌做得对不对,对的打对号,如错打错号。

  b、全对的请举手?

  c、做错的同学请举手,错在哪里?请说一下。

  (6)拓展练*

  数学课本第66页第3、4题。

  六、全课小结

  小结:同学们,咱们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会做的请举手,请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对,教师不必重复)

  ①相同数位对齐,先从个位乘起。

  ②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个位对齐。

  ③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④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进几就要加几。

  ⑤再把两次乘法得的积相加。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

  ①24×2=48    ②  2 4  ③    2 4          ④    2 4      ⑤ 24

  × 1 2          ×   1 2      ×12

  24×10=240     ×  1 2       4 8           2  4 8         48

  240+48=288         4 8                                       24

  2 4 0

  2 8 8                                       72

  师:先出示 ① 问:这是什么方法 ( 口算)  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③问:这是什么方法 (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 (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 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⑤,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 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 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2 ■╳  ■ 4■ 8■ 67 ■ 8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     2 4 × 2的积

  2 4 0   ……    2 4 × 1 0的积

  2 8 8   ……    1个十乘24得24个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惯和善于思考的学*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启动数学列车

  1.口算。

  13×2= 34×2= 24×2=

  13×10= 34×20= 24×10=

  2.笔算。

  23×3=

  二、探究新知——进入数学乐园

  1.出示课本63页例1的情境图:小红和妈妈来到书店买书。

  (1)学生观察: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那小红遇到了什么问题?她会在思考呢?

  (3)要算一共付多少钱,该怎么列式呢?(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4)(师指算式)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

  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那24×12大约是多少,你会不会估算?(指名学生说估算)

  生估:大约是有200

  师:还有比200更接*的吗?

  生:240

  师:那24×12的准确得数,比240更大,还是更小呢?

  生:小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24×10=240,还有24×2=48,所以24×12的得数比240大。

  师:说得真好!现在我们就来算算24×12的准确得数,好不好?

  生:好

  师:好的,请在课堂练*本上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师巡视,收集算法.

  4.全班交流,整理算法

  投影出示:略

  师:先出示 问:这是什么方法?( 口算) 我请这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再出示问:这是什么方法?(竖式)这位同学做对了吗?(没有)那它这里有做对的地方吗?还要再算什么?

  师:最后出示,我们再来看看这种方法,做对了吗?哪里又出现问题了呢?

  (生说:第二步是24×10=240,不是24×1=24)

  说得真不错,掌声送给他.

  5.教学笔算:

  好!下面我们就是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 笔算)

  师板演竖式

  师:我们先算什么?(24×2)

  师:再算什么?(24×10

  师:最后算什么?(240+48

  6、指导看书,发现问题

  同学们说得真不错,下面请你们打开课本第63页,请看例题中的笔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240的0可以不写。

  师:说得真好!师把0擦掉。为什么这个0可以不写呢?(强调:因为1个十乘24得24个十,所以为了简便,这个0可以不写)

  师板书:(1个十乘24得24个十)

  师:这个0不出现的时,我们该怎么列竖式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演示)

  学生跟着一起做。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会做了吗?

  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一练吧!

  (老师出一题让学生练)

  7.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好,下面谁来说说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要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三、巩固提升——畅游数学乐园

  1.计算密码:2小题

  2. 老虎森林:老虎每秒跑32米,21秒跑多少米?

  3.游戏:计算比赛。(学*卡1)

  4.(学*卡2)

  四、回顾反思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

  笔算

  2 4 × 1 2 =288(元)

  2 4

  × 1 2

  4 8 …… 2 4 × 2的积

  2 4 0 …… 2 4 × 1 0的积

  2 8 8 …… 1个十乘24得24个十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2、在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养成认真学*、仔细计算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为什么要进位和要进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本情境图,先请同学们观察,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仔细读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春风小学有几个班?*均每个班有多少人?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

  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37x48

  二、探究新知:

  老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计算方法。

  a、估算:48≈5037≈4050x40=xxxx(盒)

  师:同学们估算得不错,一顿午餐大约需要xxxx盒酸奶。但实际需要多少盒呢?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问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计算37x48,这时可以提出用竖式进行计算。

  让同学们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37x48的结果吗?请试着在练*本上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方法。

  重点分析笔算: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所以在十位上写3,百位上也写3;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3去乘48,所得的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列式解答:48x37=1776(盒)答: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用列竖式计算要重点讲清楚计算应注意什么。

  1、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

  2、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数也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b、讨论、交流、汇报各组的算法:竖式计算

  三、自主探究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相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相加时不要忘记加进位的数。

  四、新知巩固:

  巩固练*。

  24x4122x7444x5915x2153x27

  在黑板上出示计算卡片,让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在练*本上完成笔算,老师把写的正确的和书写规范的同学的练*本拿来展示,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后把对应的卡片送给这位同学以示表扬。

  1、16251824x16x13x17x19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4小时,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有多少千米?

  3、有36行苹果树,每行17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

  五、思维训练

  1、你能直接写出得数吗?

  24x1938x976x9912x1111x4738x21

  2、商店特价出售成套茶具,每套茶具里有6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售价34元,今天工作人员共卖出38套这种茶具,一共买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学过的口算方法

  1、口算下面各题。

  30×4 50×5 300×1

  40×4 400×9 300×3

  12×4 43×2 33×3

  23×13 11×7 15×5

  2、说一说30×4、300×9的口算方法。

  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

  1、例题1

  (1)运用课件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

  (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

  出示例题1:邮递员*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研究口算的方法。

  (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

  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

  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

  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

  三、巩固运用

  1、学以致用

  80×10=60×20=50×40=24×10=

  700×20=90×90=40×80=10×200=

  2、火眼金睛

  下面计算正确吗?

  (1)40×50=200

  (2)30×40=700

  3、游戏。

  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

  4、小试牛刀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5、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练*十四第2、3题。


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实用10篇(扩展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通用5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1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2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3

  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这部分的学*内容是在学*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在新知的探索过程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学生对乘法算式意义的理解为突破口,从引入部分的口算、学生用不同方法对例题的尝试及学生对不同方法的理解,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都仅仅围绕乘法的意义来展开;第二层次主要是为解决十位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主要是能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二个部分积的末尾“0”能不能省?会不会影响计算结果?省“0”后要注意什么?

  由于这是一堂计算课,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法则及算理的认识,激发学*兴趣,提高计算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惯。练*是一种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性的练*就是要教师在设计安排练*题时,要悉心钻研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安排。也就是说教师在设计练*时必须明确每一道题的练*意义,确保一步一个脚印,步步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练*的优化。

  因此在探索检验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4道题:31×1223×1341×2134×12前两题主要是为理解算理服务的,后两题是为了巩固部分积的对位问题。计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引导学生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逐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从“有用性”的外在角度刺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更有兴趣的来学*今后的计算课。在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一种数学策略,掌握一种数学方法,使今后学生面对没出现过的题目、类型或其他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惊慌不已、束手无措也是我本节课要传达给学生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智慧的缺少,如课堂提问的策略问题,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在今天部分积“0”问题的处理上就花费了大量时间,并且出现了很多重复教学的情况。我想了有了失败,才会去找原因,才会去思索,才会不断去实践,这样在实践反思中不段磨练自己,锻炼自己。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设计原则之一:计算与应用结合,体验计算是有用。因此整堂课的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尝试寻找方法巩固方法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讨计算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切实体会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设计原则之二: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并进行优化,渗透化归的数学 思想。解决买24本树需要多少元时,学生寻找了很多方法。有的用了拆数,有的用了连乘,有的用了课外学*的竖式。到底哪些方法是通用的?哪些方法是有局限性的?教师应当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更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设计原则之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掌握乘的顺序;②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结合具体情境,既能沟通横式与竖式间的联系,又能有助于学生理解乘的顺序(每一步的由来),对位的问题。脱离具体情境说说怎么计算,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数学教学反思 5

  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总觉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上过第一课时后,要磨好几课时,同学才干掌握。因此,有老师劝我不要上这个内容,我自身也有这个想法。业务学*那天聊起这个话题,有不同的声音:难上的课,就应该研究研究。对呀,挑战一回,看当堂课能不能学会。我不再犹豫了,决定研究课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一、关注同学的起点,突破难点。

  利用已有知识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链接和战略方法的沟通,引导同学沿分步算式去寻求竖式中的对应数位、两层积和两积之和,从竖式的各层积动身质疑其横式中的实际含义,相机借助板书把算理进行有序梳理,指引同学在反复体味中感悟横竖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其延伸至思维深处。利用生成型资源,启发同学想出好方法 ——用小正方形纸片遮挡住某一数字,防止“交叉乘”。真是小纸片用处大!

  二、将估算、口算、笔算、验算有机结合起来。

  用计算来解决一个问题,首先需要我们根据题目的特点做出判断,再根据需要将估算、口算、笔算有机结合,为确认结果的正确性,最后的验算是必需的。

  三、组织分层练*,重视反馈。

  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练*:

  (1)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2)试一试

  (3)会验算吗?一组做一题 33×21

  45×12

  13×52

  23×14

  (4)改错。

  (5)竞赛。同桌2人一组,

  每人完成两题,先做好的可以指导另一人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的好?

  14×52=

  26×24=

  同学已掌握了算理和算法,但对计算并不很熟练,如何让同学主动去计算,以达到熟练计算的效果呢?我布置了竞赛这一环节,让同学通过竞赛来提高计算的积极性。完成得较好,只有个他人错。 所以顺理成章地推出我的奖励 ——今天你们表示得非常出色,课堂上基本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身手,出乎老师的意料,所以老师将给大家一份惊喜:你们吃过“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吗? 老师给代伙的同学烧了一样菜,给不代伙的准备了点心,老师公*吧。

  餐后辅导,让同学做了四道竖式计算,34人中,3 人积的对位错、4人计算错、只有3人“交叉”乘。第二天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有5人错,其中2人“交叉乘”。跟我当时教的三(2)班比,错的少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培养同学细心计算的*惯。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既要一步一步口算,又要将每次口算的结果写在相应的位置;既要算乘,又要算加;计算过程还有进位问题。首先我要求同学书写一要清晰,二要有条理,其次还要求同学理清计算的各个环节,在计算过程中有效地对各环节实施自我监控,特别要关注自身易出错的环节。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