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1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读、会写9个,认识2个笔画(ㄑ、)。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朗读、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与方法,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2、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价值观:

  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会写“心、生、村、全、好、朋、友”几个字;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信吗?在哪儿看见过?板书:信

  2、今天,我们来读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板书课题,读准“秋姑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谁给秋姑娘写信?写了几封?或秋姑娘给谁写信?写了几封?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看图听课文朗读录音。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投影依次出现:排成“人”字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搬运松子的松鼠,给小树裹“冬衣”的儿童。

  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自己读课文。

  3、交流,相机出示:

  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4、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自己再读课文。

  5、交流,指导读好每个自然段。

  6、指名按自然段顺序读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好、朋、友、心、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4、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一)复*检查

  1、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秋姑娘的信》。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这些词语小朋友还认识吗?(多媒体出示)

  秋姑娘好朋友枫叶写信食品山村孩子裹上

  2、谁会用上这些词来说一句话?

  (二)精读训练

  1、还记得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吗?(秋姑娘的好朋友是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谁会用一句话说清楚?

  2、秋姑娘给这四个好朋友的信中都写了什么?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我们来读读这四封信。(多媒体出示)

  3、你最喜欢哪一封信?读给你的同桌听。再告诉他信中写了什么。

  4、交流:你最喜欢的哪一封信?

  (1)(我最喜欢写给大雁的信。)(出示多媒体)信中写了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多加小心啊!”)秋姑娘会让大雁小心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小心猎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别撞上飞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掉队啊!)把你的关心放到课文中去,谁来读好这句话。看,大雁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

  (2)青蛙接到信,会对秋姑娘说什么呢?(秋姑娘,谢谢你,我会盖好被子,安心睡觉的。)

  (3)松鼠真可爱,就是有点贪玩。秋姑娘给贪玩的松鼠写什么呢?(小松鼠,别贪玩,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秋姑娘想得真周到,能读出来吗?

  (4)秋姑娘没忘记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的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多细心的秋姑娘。能读好吗?山村的孩子接到信,会怎么做?(小朋友赶快给小树穿上“冬衣”)

  5、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好朋友。我们把四封信连起来读。

  6、谁不用看书就会把秋姑娘的信念给大家听?

  7、拓展练*

  (1)秋姑娘除了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还会想到谁,会给他写信,叮嘱他安全过冬呢?

  (2)交流。(蛇、兔子、黑熊……)

  8、师问两生:“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小朋友问问你的同桌。问问听课的老师。

  9、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小朋友一问一答。

  10、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呀,枫叶全写完了也不够。秋姑娘还用其他树叶写信。你收到秋姑娘的信了吗?秋姑娘告诉你什么?

  11、老师收到了秋姑娘用梧桐叶写的信,(出示梧桐叶)秋姑娘在这张象手掌一样的、黄黄的信纸上说:“一(x

  )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告诉秋姑娘:“他们是一群象你一样会关心、爱护小伙伴的好孩子。他们不但聪明,而且会把字写得很好看。”

  6、指导写字:

  秋、写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2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读、会写9个,认识2个笔画(ㄑ、)。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朗读、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与方法,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2、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价值观:

  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会写“心、生、村、全、好、朋、友”几个字;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信吗?在哪儿看见过?板书:信

  2、今天,我们来读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板书课题,读准“秋姑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谁给秋姑娘写信?写了几封?或秋姑娘给谁写信?写了几封?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看图听课文朗读录音。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投影依次出现:排成“人”字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搬运松子的松鼠,给小树裹“冬衣”的儿童。

  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自己读课文。

  3、交流,相机出示:

  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4、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自己再读课文。

  5、交流,指导读好每个自然段。

  6、指名按自然段顺序读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好、朋、友、心、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4、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一)复*检查

  1、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秋姑娘的信》。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这些词语小朋友还认识吗?(多媒体出示)

  秋姑娘好朋友枫叶写信食品山村孩子裹上

  2、谁会用上这些词来说一句话?

  (二)精读训练

  1、还记得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吗?(秋姑娘的好朋友是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谁会用一句话说清楚?

  2、秋姑娘给这四个好朋友的信中都写了什么?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我们来读读这四封信。(多媒体出示)

  3、你最喜欢哪一封信?读给你的同桌听。再告诉他信中写了什么。

  4、交流:你最喜欢的哪一封信?

  (1)(我最喜欢写给大雁的信。)(出示多媒体)信中写了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多加小心啊!”)秋姑娘会让大雁小心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小心猎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别撞上飞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掉队啊!)把你的关心放到课文中去,谁来读好这句话。看,大雁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

  (2)青蛙接到信,会对秋姑娘说什么呢?(秋姑娘,谢谢你,我会盖好被子,安心睡觉的。)

  (3)松鼠真可爱,就是有点贪玩。秋姑娘给贪玩的松鼠写什么呢?(小松鼠,别贪玩,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秋姑娘想得真周到,能读出来吗?

  (4)秋姑娘没忘记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的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多细心的秋姑娘。能读好吗?山村的孩子接到信,会怎么做?(小朋友赶快给小树穿上“冬衣”)

  5、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好朋友。我们把四封信连起来读。

  6、谁不用看书就会把秋姑娘的信念给大家听?

  7、拓展练*

  (1)秋姑娘除了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还会想到谁,会给他写信,叮嘱他安全过冬呢?

  (2)交流。(蛇、兔子、黑熊……)

  8、师问两生:“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小朋友问问你的同桌。问问听课的老师。

  9、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小朋友一问一答。

  10、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呀,枫叶全写完了也不够。秋姑娘还用其他树叶写信。你收到秋姑娘的信了吗?秋姑娘告诉你什么?

  11、老师收到了秋姑娘用梧桐叶写的信,(出示梧桐叶)秋姑娘在这张象手掌一样的、黄黄的信纸上说:“一(x

  )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告诉秋姑娘:“他们是一群象你一样会关心、爱护小伙伴的好孩子。他们不但聪明,而且会把字写得很好看。”

  6、指导写字:

  秋、写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

  (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

  (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

  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P89)

  二、赏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

  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学生自由读书)

  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

  (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

  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大家都喜欢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桌比赛读)你觉得同桌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那你们愿意演给大家看吗?(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师:还有一封信谁喜欢呢?(学生读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4)是这封吧(出示课件动画)?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设想: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把4封信连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2—5自然段)

  4.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想想看,想好了,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学生发言设想:A、一封写给小猴,别太淘气了;B、一封写给可爱的熊猫,要保护好身体,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小朋友们,不要贪玩,要好好学*……)

  5.你们说得太好了!秋姑娘就是这样一封一封寄去了她的关怀,等到冬爷爷来的时候,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能读好最后两句吗?自己试试(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6.秋姑娘的信多有意思呀,我也想读了。(放音乐,指名师生配合读——师生齐读)

  三、写字

  1.这儿有几个生字(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生字),谁能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结构)怎么记住呢?想想看,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3.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他们,怎样在田字格里把字写漂亮呢?我们先来看看“好”字,左边女字旁的第1笔是新笔画——撇点,注意是一笔写成。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看!女字作偏旁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发言设想:那一横不出头)接下来怎么写呢?看着笔顺图书空一下就知道了(学生看着笔顺图自由书空)。看懂了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写看(师生一起书空)对,一共6笔写成。每一笔在田字格怎么摆呢?看我写。撇点从左上格起笔,靠*竖中线收笔,撇的起笔比第一笔矮,收笔往左边来一点,第三笔横从横中线起笔,往上斜一点,不超过撇。右边是个“子”字,横撇写在右上格,弯钩写下来,最后一横呀,从田字格的中心点起笔,压横中线写。合起来的时候,注意左边窄,右边宽。会写了吗?打开书92页,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好”字。写字的时候,注意姿势。

  4.后边还有3个字,怎么写呢?先观察书上的笔顺图,再找准田字格中的位置,试着在书上描一个,描的时候想想怎样写才好看。先写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小声说给同桌听。

  师:这3个字,怎样写才好看呢?(指名说)

  (5)你真细心,知道“朋”字的两边的月就像朋友一样靠拢写;月字的第2短横要压横中线。

  (6)眼力不错,“禾”字作偏旁时,很懂得谦让,长长的一捺要变成点。“火”的笔顺要注意。“寸”的一点写在中心点上,“木”字作偏旁时,捺也要变成点。

  同学们很会观察,相信一定能把字写好。打开*字册20页,把这4个字描1个,写1个(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字,并且把“好”字的撇点、“朋”字的两个第2短横、“秋”字的禾字旁的一点、“村”字的木字旁的一点加成红色),一定要注意红色的笔画。写字时,注意:足——安、身——正、肩——*、臂——开(师生配合说)。

  6.评议写字的情况。

  四、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秋天的落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公园里、马路边去找找,明天带来,和同学们说说样子和颜色。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4

  教材说明: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看图和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学生认识笔画“卧钩”“撇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田字格里的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学情分析: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对图上飘逸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品的松鼠、风中挺立的小树、火红的枫叶等景象的观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枫叶图,黑板上画好枫树,贴好枫叶。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生闭眼,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杆,生睁眼。)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多人问)

  2、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指导朗读。读出好奇、惊异的语气。过渡:是啊,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呀?我们来看这句话。

  3、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指导朗读。让学生问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我质疑,揭示课题1、出示第一自然段,是啊,秋姑娘给谁写信呢?我们读读这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指导“片片枫叶”朗读秋姑娘写得信真多啊,你是从哪个词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片片”(点击课件片片),师表扬后齐读。

  (2)秋姑娘把信写给谁了?(给秋姑娘的好朋友们)

  (3)引读这句话。秋姑娘到底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秋姑娘的信》。(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结合,积累语言

  1、看课件。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想想秋姑娘的好朋友有哪些?她给谁写了信?

  2、师根据生回答,(贴出)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

  生说话练*:“秋姑娘给___________写了信”

  3、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你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大声朗读,师巡视)

  4、出示词语:

  qiuɡuniɑnɡ xiexin zhɑixiɑ piɑnpiɑn hɑopenɡyou nɑnqu

  秋姑娘 写信 摘下 片片 好朋友 南去

  dɑyɑn xiɑoxin donɡmiɑn qinɡwɑ shenɡbin tɑnwɑn sonɡshu

  大雁 小心 冬眠 青蛙 生病 贪玩 松鼠

  chonɡzu shipin shɑncun hɑizi ɡuoshɑnɡ donɡyi quɑn

  充足 食品 山村 孩子 裹上 冬衣 全

  5、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秋姑娘请你当信使(送信的小天使),你愿意为大家读秋姑娘写给哪位朋友的信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2—5)自然段。

  学*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让它们()”。2、还有哪儿不懂的地方,问一问,伺机板书:南去。3、是啊!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5、指导朗读。指导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2、交流懂、不懂的地方。理解“冬眠”:冬天到了,天渐渐冷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不喝,要睡上整个冬天呢!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熊……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啊!这些动物都要“冬眠”。生齐读“冬眠”。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让它()。[指图片引说]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

  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过渡:其余两封信分小小组学*交流。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四人小组)齐读。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2、交流,各小组补充。师根据生回答:准备食品。3、理解:充足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品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齐读:“充足”4、指导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让小朋友选择词语回答:关心爱护、不关心。读出关心的语气。指名读→引读→比赛读反馈第五自然段: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上冬衣。3、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小树也裹上了冬衣?4、指导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指导朗读,内化积累

  1、看图,试背其中一封信。

  2、指导背诵。

  3、适当加上表演背诵。

  五、拓展

  1、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用“一封信写给____________,让它”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练说,指名说。奖励枫叶。(可以小组说一样的话)

  3、是啊,秋姑娘给那么多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

  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4、展示、交流、反馈好的作业。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魔术吗?老师今天就来给你们变个魔术。

  2、 你们看(出示投影片),秋天到了,秋姑娘把枫叶的脸吹红了,好看吗?

  3、 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魔术开始了,(师出示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的图),你发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疑问?

  投影出示句子:“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4、自已读一读第6 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二、精读训练

  (一)揭示课题,学*第6、7、1自然段

  1、过渡:是呀,树上的枫叶都哪儿去了呢?

  2、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这个秘密被你们知道了,高兴吗?读读第七自然段想想该怎么读?

  3、秋姑娘用枫叶给谁写信呢?信上写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秋姑娘的信”读题

  4、谁知道秋姑娘在给谁写信啊?

  出示: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读好第一段 ,好朋友在一起都是要互相关心的,秋姑娘也关心她的好朋友。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5、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课文的2―5自然段,大家边读边想,秋姑娘的好朋友是谁?

  (二)精读2――5自然段

  1、学生交流回答,相机出示图片

  (1)导语: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这些信中,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呢?你能不能帮秋姑娘把信读给她的好朋友听呢?为了能把它读好,请你再把这封信好好读读熟,呆会儿看谁介绍得最流利,最完整,秋姑娘肯定高兴。

  (2)学生各自练*朗读。

  (3)交流:

  (以学生为准,学生介绍到哪一封信,老师就组织学生学哪一封信。)

  2、第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

  (1)指名交流

  (2)讨论:会遇到那些危险呢?引出“多加小心”

  (大雁是候鸟,冬天要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去过冬。长途跋涉,飞行时要注意安全,不掉队,不被猎人射中等等。)

  (3)老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很远很远的路呢,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真关心大雁呀,你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来对大雁说这些话吗?

  老师指导,读出大姐姐般亲切、温和的语气,范读。

  齐读。

  过渡: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信,排的队多整齐。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读别的信呢?

  3、第二封:写给冬眠的青蛙。

  (1)指名交流,出示第三段的内容。

  (2)讨论:大雁可以飞到南方过冬,那青蛙是怎样过冬的?

  老师描述:到了冬天,青蛙就这样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动,安全过冬哩,这就叫“冬眠”。

  出示:“冬眠”

  你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吗?(蛇,乌龟,蝙蝠,刺猬等)

  (3)指导朗读:老师知道,有的小朋友晚上睡觉不大安分,一不小心就把被子踹了,每当这时候,是谁给你盖被子?可青蛙冬眠了没人给它们盖被子,作为好朋友,秋姑娘当然不放心它们了,想想:青蛙收到秋姑娘的信后会怎样想?能读出这种关心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

  (4)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

  继续交流喜欢的信。

  4、第三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1)指名介绍

  (2)启发:秋姑娘为什么给小松鼠也写了一封信呀?(它太贪玩了)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会忘了冬天到了,得赶快准备过冬的食品,冬天食物难找)

  (3)指导:那小松鼠该准备多少松果才够啊?哪个词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是呀,应该趁着秋季,准备足够多的,丰富的、充裕的食物好过冬,足够多的、充裕的这就叫“充足”。

  出示:“充足的食品”,指名读,读出足够多的感觉。

  (4)引导: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小松鼠会怎么做呢?

  (5)练*读好信的内容,加以体会。板书:充足的食物。

  过渡:老师喜欢“写给山村孩子的信”,有没有也喜欢这封信的,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你来读。

  5、第四封: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1)指名介绍。

  (2)出示儿童给小树裹“冬衣”的图,问:这两个孩子在干什么?(给小树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这样,小树过冬时,就不会给冻死了)

  (3)老师:多好的秋姑娘呀,经她一提醒,山村孩子赶快行动起来了。板书:裹上“冬衣”。谁能把这封信也读好?

  6、拓展练*

  (1)秋姑娘就写了这四封信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2)她可能还会给谁写信?信上会写些什么呢?(如:小草小草快睡觉吧,苹果苹果快快变红吧,)秋姑娘也给你们写了一封信,你们读懂了吗?谁来告诉我秋姑娘给你写了什么呢?

  7、就这样,枫叶不见了,冬爷爷也就来到了,这时秋姑娘放心了,高高兴兴地走了。老师也想当一回秋姑娘,和小朋友一起把书上的四封信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1、 今天我们来到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准备食品、小树裹冬衣的美丽秋天,认识了关心朋友的秋姑娘,可真是开心啊!

  2、 你们喜欢秋姑娘吗?(喜欢)为什么?(因为她关心朋友)你们想不想也做个关心他人,惹人喜爱的好孩子?(想)那你们想关心谁?想关心她什么?

  3、 (生自由回答)多好的孩子呀,那下课后你们就把你想关心的话写下来,送给你想关心的人,好吗?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全

  2、 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迅速记住这个字。

  3、 范写,分析字形:全:上半部分的人写得舒展一些,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横要落在横中线上。

  4、学生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5、在*字册上写字,写得好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按笔顺写美观。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枫叶若干。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信件)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学生猜,板书:信)

  2.这是秋姑娘写给任老师的信。(板书:秋姑娘提醒“娘”读轻声,齐读)

  3.秋姑娘不光给任老师写了信,还给他的好朋友写了信呢!你们想收到秋姑娘的信吗?(想!)

  4.只要你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秋姑娘一定会给你写信的。

  5.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学《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说的?(生答)

  二、感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是啊,我也急着想知道答案。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个究竟吧!(多媒体出示课文情景,听课文录音。)

  2.瞧,播音员阿姨读得多好。想和她读得一样好吗?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查自学情况:抽读生字卡。(开火车,指名读)

  4.生字读准了,相信大家整篇课文就读得更好了。(齐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想: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根据回答出示相应的动物)

  (二)教学第一自然段

  1.出示:好朋友

  指名读。提醒:“朋友”一起时“友”读轻声,单独时候读第三声。

  2.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秋姑娘要写的信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片片枫叶)

  3.指导朗读好“片片枫叶”,指名读,齐读。

  4.读好整个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第五自然段

  1.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些什么呢?你最喜欢哪一封信,你就把那封信多读几遍马等下我们来看看谁读得最好。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信。

  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一起站起来读。(配上音乐)

  3.第二自然段

  谁来跟老师比赛读这小节?

  学生评价。

  我读好这节有个小秘密,想知道吗?就是抓住了“多加小心”来,用上我的秘密试试看,这回能赛过老师吗?生读,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我就是秋姑娘,你(任选一同学)是大雁。我要对你说:“秋天快要过去了,冬天就会来到,你路上要多加小心啊!”

  生:谢谢你,秋姑娘。

  4.学着我的样子做秋姑娘,选好一只大雁,你还会说些什么?

  5.照这个方法学*3、4、5自然段。

  6.爱读书的孩子是老师最最喜欢的。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秋姑娘写的信,那么我们连起来把它读读。

  7.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懂得关心朋友,关心别人,是值得大家好好学*的。

  三、教学生字

  (一)教写“秋”

  1.读“秋”。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2.观察多媒体演示“秋”的写法,用眼睛说话。提问: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3.齐书空,描红。

  (二)教写“心”

  1.读“心”

  2.教学新笔画“卧钩”

  3.观察多媒体演示“秋”的写法,用眼睛说话。提问:看了之后你想说什么?

  4.齐书空,描红。

  (三)自学“好”、“朋”、“友”

  (四)书写生字,教师巡视写字姿势。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枫叶若干(奖品)、动物图片(板书用)、大枫叶(写信)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美丽的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她要来看一看小朋友上节课学得怎么样,现在就来考考小朋友:

  1、认读带拼音词语,同桌开火车认读。(出示)

  2、去拼音后指名领读词语。(出示)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二、精读训练

  (一)指名读课文

  1、小朋友,秋天,枫叶红了,真美!但当秋姑娘想到冬天即将来临,又不禁担心起来,不知那些好朋友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所以秋姑娘正忙着干什么呢?读一读第一节就明白了。(出示第一节齐读)

  2、过渡: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她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里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自由读第二到第五节。

  3、秋姑娘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回答,(板书贴图:大雁青蛙松鼠孩子)

  再出示句子填空:( )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也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二)教学第二—第五节

  秋姑娘的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

  1、教学第二节

  (1)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齐读)

  (2)第一封信上写了什么呢?板书:多加小心

  指着大雁南去的动画: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

  (3)如果你是大雁,你接到信了,会怎么想?(秋姑娘多关心我呀!)

  (4)指导朗读。读好这句话,读出秋姑娘像大姐姐一般的温和、亲切的语气。指名读。

  (5)说话练*。师:现在我就是秋姑娘,你(任选一同学)是大雁。我要对你说:“秋天快要过去了,冬天就会来到,你路上要多加小心啊!”生:谢谢你,秋姑娘。

  2、教学第三节

  秋姑娘给青蛙写了什么信?

  (1)出示: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女生读)

  秋姑娘为什么要请青蛙盖好被子?板书:盖好被子(引导学生:冬天一到,青蛙不吃不喝要在洞里睡上整整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

  (2)小朋友,我们联系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为什么常常在夜里给你盖好被子呢?(怕着凉生病)谁能用一个其他的词来代替“别”?

  (3)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 (老师和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3、教学第四节

  (1)出示: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男生读

  小松鼠在哪儿过冬?他爱玩吗?(看图)他会忘记做什么事?(准备粮食)到了冬天食物很难找,所以秋姑娘要劝松鼠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呢。板书:准备食品 如果你是小松鼠,看到信后怎么做?(指着松鼠采松果图)小松鼠行动起来了,那什么是“充足”?

  (2)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名表演。

  4、教学第五节

  (1) 出示: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自由读)

  秋姑娘又为什么给山村的孩子写信呢?板书:裹上“冬衣”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光秃秃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

  么吗?(怕小树冻坏)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2)出示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图:小树裹上了厚厚的冬装,不冷了,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山村孩子吧!也要感谢秋姑娘的提醒。

  (3)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节。秋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懂得关心朋友,关心别人,是值得大家好好学*的。

  三、拓展训练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七

  1、猜猜看,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说给小组同学听听,选一条写在老师发的枫叶上。出示枫叶图,配乐。

  2、学生交流。上台贴枫叶,选代表再说一说。

  3、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后,你会怎么做?(做好各种准备)

  四、学*第六至第七节

  1、秋姑娘就这样写呀写呀,等到冬爷爷来的时候,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能读好这一句吗? 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自己试试,读好语气词“咦”。

  2、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呢?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读好“哈”

  3、打开书,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6、7节,一问一答。

  4、同桌一问一答,各练*一次。

  5、老师问,学生答。要求:读出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背诵课文(机动)

  1、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你有没有记住这篇课文。

  2、引读: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一封……一封……一封……再写一封……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3、指名背诵。学生试背。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内容,边背边加入动作。

  六、作业

  1、秋姑娘不但人长的美,而且关心朋友,照顾朋友,有一颗爱心。你们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与她道个别吧!

  2、秋姑娘见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这么懂事可爱,十分喜爱你们,临走时特意给你们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大自然吗?请你采集几种落叶,并说说他们的形状和颜色。你们的朋友----秋姑娘。)

  板书设计:

  7 秋姑娘的信

  大雁 (贴图)

  多加小心

  青蛙 (贴图)

  盖好被子

  松鼠 (贴图)

  准备食品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选自苏教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它短小优美,描写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的事,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读、背课文,并进行恰当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激励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互相关心的人文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关爱自然,关爱伙伴的人文精神陶冶。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黑板、贴卡和PPT

  【课时安排】

  两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第7课《秋姑娘的信》(边说边板书课题)同学们,书写要横*竖直,遇到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紧凑。信是我们要求认读的字,请大家齐读3遍,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PPT 1)

  秋姑娘摘下什么写信?(生:片片枫叶)热情好客地秋姑娘也准备一些枫叶,想送给读准字音的小朋友,让我们赶紧开着火车迎接她吧!(PPT 2我会读:

  qiū gū niang zhāi xia fēng yè

  秋 姑 娘 摘 下 枫 叶

  hǎo péng you guǒ shɑng shí wù

  好 朋 友 裹 上 食物

  xiǎo xīn shēng bìng shān cūn hái zi)

  小 心 生 病 山村孩子

  我的火车往哪开?

  生:往这开(师纠音)

  同学们读的既响亮又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领读生跟读)

  让我们随着课文动画回忆一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

  生:大雁、青蛙、松树和山村孩子。(贴卡片)他们都是秋姑娘的?(PPT3)

  生:好朋友们

  好和友是本课学过的字,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写写吧!(生书空,师范写)

  让我们牵着秋姑娘的手,一同去读读她寄给好朋友的信吧!

  二、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封信多读两遍。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大家听?

  1、生:大雁(PPT4)谁知道秋天到了,大雁为什么要南去呢?

  生: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你从哪里知道的?你懂得知识真多!老师再补充一点,其实燕子、杜鹃、百灵鸟也和大雁一样,在冬天到来之前飞到温暖的`南方,它们都是候鸟,它们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生:猎人、掉队、大风、老鹰这一路上可真是危险多多,困难重重啊!秋姑娘提醒大雁什么?秋姑娘送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送去什么?(生:关爱、关心)谁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封信?生读生评这位秋姑娘可真会关心大雁。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读,师示范读。哪位小评委评一评?生:多加小心要重读。你听的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让我们竖起书,一起为大雁送去关心,齐读。

  2、哪位好朋友也收到秋姑娘的关心?生:青蛙(PPT5)秋姑娘体醒要冬眠的青蛙注意什么?生:盖好被子你睡觉前,你的家人会跟你说什么?生:快睡觉,盖好被子。请你读一读。是呀!秋姑娘也细心地提醒要冬眠的青蛙,别忘了盖上被子,谁想和秋姑娘一起送信?生读,老师替青蛙谢谢你把秋姑娘的信送给了我(握手)。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吧!冬眠的青蛙收到这封信,这个冬天,它一定能做个甜甜的梦。

  3、还有谁收到秋姑娘的信?生:小松鼠(PPT6)为什么松鼠要在秋天准备过冬的食物?生:冬天没食物。如果她来不及准备充足的食物,它会怎样过冬?

  生:冻,饿

  又冷又饿,谁来帮忙快点提醒贪玩的松鼠?

  生读,读的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生动活泼了,你再试试!森林里贪玩的松鼠只有一只吗?

  生:很多

  让我们给每位松鼠读读这封信,齐读。

  4、看,山村的孩子也当起了邮递员,他把秋姑娘的关心传给了谁?生:小树苗(PPT7)山村孩子收到信后干了什么?

  生:裹上冬衣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小树苗的冬衣是什么?

  生:稻草和麻绳

  你看的真认真。为了让小树苗安全过冬,山村孩子可别忘了给它裹上冬衣。齐读。

  秋姑娘写着写着,突然抬头一看,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PPT8)哈!(生接)(PPT9)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读,女生问,男生答。秋姑娘送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送去了?(生:关心)让我们一起写写“心”生书空,师范写。

  请同学们看黑板,让我们踏着秋姑娘的脚印,回头看看这些信。

  (师生合作,试背课文)

  三、拓展说话

  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想给那些好朋友写信?信上写些什么呢?(PPT10)

  四、作业: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贴大雁图)

  关 朋 (贴青蛙图)

  (贴松鼠图)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充分感知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了解秋末冬初的气候变化,以及做好入冬的一些准备。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3、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写说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愿读、愿说、愿写的兴趣。(2)初步运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方法学*课文有关内容。能读好课文,记住课文。

  教学重点:

  读好课文,记住课文,入情境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渗透关心朋友的情感。学*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激趣导入

  1、导入,多媒体显示图画

  “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多媒体动画展示秋天的情境图)

  2、学*课文第六小节,总领全文

  (1)、这棵枫树怎么样?它怎么了?(媒体显示枫叶飘落,直至枫叶全无)

  (2)、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指读,齐读。(读好“咦”,读出疑问的语气)

  (3)、美丽的枫叶究竟都到哪儿去了?请小朋友轻轻地把课本打开,把书拿好,请你大声地读读课文,等你读完课文就明白了。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1、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多媒体“秋姑娘撒枫叶”图)(出示文字)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2、引读:秋姑娘摘下—

  3、指导读:片片。(读出枫叶的多、以及高兴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4、学*词语“好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介绍给大家好吗?

  5、指导朗读。好朋友在一起都是要互相关心的,秋姑娘也关心她的好朋友。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6、秋姑娘可真关心她的朋友啊!她用枫叶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呢?引导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秋姑娘给 、 、 、 写了信。” (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三、细读课文2——5节。

  1、引导: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这些信中,你最喜欢读写给谁的信呢?你能不能把它介绍给小朋友呢?

  2、生各自练读介绍。

  3、交流:(以学生为准,生介绍到哪一封信,师就组织学生学哪一封信)

  第2~5自然段

  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了什么呢?你们最想读哪封信?(出示相应自然段。)

  第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

  (1)指名交流,相机映示图文。

  (2)指名读。

  (3)如果你是秋姑娘,你想对大雁说些什么呢?指名说说(出示信)

  (4)讨论:“它们”在这里指谁?一路上“小心”些什么?

  (5)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很远很远的路呢,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真关心大雁呀,你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来读大雁说这些话吗?

  (6)指名读,师指导,范读,齐读。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秋姑娘那颗善良、关心好朋友的心灵)

  (7)师: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信,排的队多整齐。

  (8)相机板贴:多加小心

  过渡: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读别的信呢?

  第二封:写给冬眠的青蛙

  (1)指名交流,映示文。

  (2)交流讨论:

  出示:冬眠 谁来读读这个词?理解什么叫“冬眠”?(冬天睡觉)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吗?(蛇,乌龟,蝙蝠,刺猬等)

  (4)指导朗读:老师知道,有的小朋友晚上睡觉不大安分,一不小心就把被子踹了,每当这时候,是谁给你盖被子?可青蛙冬眠了没人给它们盖被子,作为好朋友,秋姑娘当然不放心它们了,想想:青蛙收到秋姑娘的信后会怎样想?

  (5)谁能读好这种关心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

  (6)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相机板贴:盖好被子),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

  继续交流喜欢的信:

  第三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1)指名介绍。

  (2)启发:秋姑娘为什么给小松鼠也写了一封信呀?(它太贪玩了)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会忘了冬天到了,得赶快准备过冬的食品,冬天食物难找)

  (3)师:所以趁着冬季,得准备足够多的,丰富的、充裕的食物好过冬,足够多的、充裕的这就叫“充足”。

  出示:充足 指名读,读得足够多。

  (4)引导: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小松鼠会怎么做呢?

  (5)练*读好信的内容,加以体会。

  (6)小结,板贴:准备食品

  过渡:今天的介绍比赛开展得真好,小朋友都是最棒的介绍能手,老师也痒痒的,我也想来介绍一封,猜猜看,老师最喜欢读哪一封信?(写给山村孩子的信)有没有也喜欢这封信的,算了,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你吧,你来替我介绍。

  第四封: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1)指名介绍。

  (2)映示儿童给小树“保温”图,问:这两个孩子在干什么?(给小树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这样,小树过冬时,就不会给冻死了)

  (3)师:多好的秋姑娘呀,经她一提醒,山村孩子赶快行动起来了。 板贴:裹上“冬衣”

  (4)谁把这封信也来读好了?

  五、拓展延伸

  1、秋姑娘惦记着她的好朋友们,摘下了片片枫叶,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想想,秋姑娘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都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聪明的小朋友请展开想象,请你替秋姑娘给这些朋友写封信去。

  2、学生自由发言。

  3、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 ————, ————。”

  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也可以对图上没有的朋友说。

  4、学生练说。

  5、交流。

  六、总结升华

  1、秋姑娘不但人长得美,而且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

  2、学生与秋姑娘告别。

  3、秋姑娘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可爱,十分喜爱你们,临走时特意留了一封信给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枫叶图并映现文字)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热爱大自然吗?请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制作树叶标本。

  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大雁 多加小心

  青蛙 盖好被子

  松鼠 准备食物

  孩子 照顾小树

  教学反思:

  一、关于自主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秋姑娘的信》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这四小节语言形式相同,如果按顺序学*,势必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后便设问:“秋姑娘给好朋友们都写了什么呢?你最想读读写给谁的信?”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奋,“青蛙!”“大雁!”“松鼠!”……尊重学生意愿,我先指导学*了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因为喜欢,所以学生学起来尤为开心。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喜欢读哪封信的内容就读哪封信的内容”,学生自然也就能投入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体现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过“秋姑娘”传递信息,表达了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换个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教学时,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作秋姑娘给好朋友送信,学着秋姑娘的样子对好朋友说说想说的话。换了个角度,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人人争着做秋姑娘来关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培朋友间的关爱,培养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渗透其中。

  总之,《秋姑娘的信》课文本身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真切的体验,丰富的想象,愉快的合作,给课堂带来了生气,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同时使学生在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就在身边,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伙伴间要相互关心。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认读生字“秋、好、朋、友、写”并口头组词。

  2、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干什么呀?(学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内容)

  3、出示词语:好朋友

  读词,说说谁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出示句子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秋姑娘的好朋友们。

  要求:能在读中体会“们”的用法。

  4、你们想知道秋姑娘信上写了什么吗?

  二、学*第二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两遍

  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后,数一数课文写了秋姑娘的几封信。(四封)

  2、第一封写给了谁?

  3、出示第二自然段: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

  (1)读一读,填一填:

  一封写给,让它们。

  (2)为什么秋姑娘要这么叮嘱它们?说说你的看法。(因为大雁是候鸟,冬天要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去过冬。长途跋涉,飞行时要注意安全,不掉队,不被猎人射中等等。)

  (3)指导朗读

  秋姑娘对好朋友非常体贴和关心,要读出大姐姐般亲切、温和的语气。

  (4)小组活动:朗读这一段给组员听,选出优胜者赛读。

  (5)学生评议,指出不足与进步。

  (6)齐读这一段。

  过渡:秋姑娘还对谁说了什么?

  4、自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要求:仿照上面的学法,想想秋姑娘又给谁写信,信上说了什么,该怎么读好秋姑娘的信。

  (1)四人小组讨论。

  (2)交流讨论结果。

  秋姑娘又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因为青蛙要冬眠,松鼠要准备好过冬食品,小树要穿上“冬衣”。

  (3)出示填空:秋姑娘对说,叫它。

  要求:任选其一练*说话。

  (4)、指导朗读

  要求表达出秋姑娘对好朋友无微不至的关照,语速适中。

  (5)、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6)、谁能向老师挑战,读得比老师更像秋姑娘大姐姐。

  (7)、分组各读一个自然段,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最好。

  (8)、尝试背诵。

  过渡:秋姑娘只写了这几封信吗?

  三、学*第三段(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1、秋姑娘还写了许多信,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2、大声读最后一段,读好语气词“咦”“哈”。

  3、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一段,一问一答。

  要求:“咦”读出奇怪的语气;“哈”读出舒畅的语气。

  4、同桌一问一答,各练*一次。

  5、老师问,学生答。

  要求:读出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

  6、秋姑娘又给谁写了信,说了什么呢?

  7、想象训练,好朋友随机组合讨论写信对象及信件内容。

  8、学生交流。

  9、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后,你会怎么做?

  (学生述说各种生物的过冬准备。)

  四、朗读、背诵课文

  1、引读:秋姑娘摘下枫叶给谁写信?

  信上写了什么呢?

  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2、指名朗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出示关键词:一封大雁小心;一封青蛙盖好;一封松鼠准备好;再写一封山村孩子裹上。

  4、尝试背诵全文。

  5、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内容,加入动作帮助记忆。

  五、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心、生、村、全,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心:第二笔是“卧钩”,第一笔要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要落在竖中线上。

  生:中间一横最短,第五笔是横,不是竖。

  村: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全:上半部分的人写得宽些,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横要落在横中线上。

  3、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迅速记住这个字。

  4、学生照笔顺提示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采集几种落叶,说说他们的形状和颜色。

  2、在白纸上画下其中一种树叶,并在这片树叶上写上一句话送给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

  新版苏教版实验教材内容新颖活泼,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扎实的读读写写、说说练练的基础上,挖掘文中的“空白”处,如: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说了什么?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后,你会怎么做?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阅读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1)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菁华9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选自苏教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它短小优美,描写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的事,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读、背课文,并进行恰当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激励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互相关心的人文品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关爱自然,关爱伙伴的人文精神陶冶。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

  【教学准备】

  黑板、贴卡和PPT

  【课时安排】

  两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第7课《秋姑娘的信》(边说边板书课题)同学们,书写要横*竖直,遇到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紧凑。信是我们要求认读的字,请大家齐读3遍,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PPT 1)

  秋姑娘摘下什么写信?(生:片片枫叶)热情好客地秋姑娘也准备一些枫叶,想送给读准字音的小朋友,让我们赶紧开着火车迎接她吧!(PPT 2我会读:

  qiū gū niang zhāi xia fēng yè

  秋姑娘摘下枫叶

  hǎo péng you guǒ shɑng shí wù

  好朋友裹上食物

  xiǎo xīn shēng bìng shān cūn hái zi)

  小心生病山村孩子

  我的火车往哪开?

  生:往这开(师纠音)

  同学们读的既响亮又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师领读生跟读)

  让我们随着课文动画回忆一下,秋姑娘都给谁写了信?

  生:大雁、青蛙、松树和山村孩子。(贴卡片)他们都是秋姑娘的?(PPT3)

  生:好朋友们

  好和友是本课学过的字,伸出手指,我们一起写写吧!(生书空,师范写)

  让我们牵着秋姑娘的手,一同去读读她寄给好朋友的信吧!

  二、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课文,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封信多读两遍。谁愿意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大家听?

  1、生:大雁(PPT4)谁知道秋天到了,大雁为什么要南去呢?

  生:飞往温暖的南方过冬你从哪里知道的?你懂得知识真多!老师再补充一点,其实燕子、杜鹃、百灵鸟也和大雁一样,在冬天到来之前飞到温暖的南方,它们都是候鸟,它们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生:猎人、掉队、大风、老鹰这一路上可真是危险多多,困难重重啊!秋姑娘提醒大雁什么?秋姑娘送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送去什么?(生:关爱、关心)谁能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封信?生读生评这位秋姑娘可真会关心大雁。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也想读读,师示范读。哪位小评委评一评?生:多加小心要重读。你听的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让我们竖起书,一起为大雁送去关心,齐读。

  2、哪位好朋友也收到秋姑娘的关心?生:青蛙(PPT5)秋姑娘体醒要冬眠的青蛙注意什么?生:盖好被子你睡觉前,你的家人会跟你说什么?生:快睡觉,盖好被子。请你读一读。是呀!秋姑娘也细心地提醒要冬眠的青蛙,别忘了盖上被子,谁想和秋姑娘一起送信?生读,老师替青蛙谢谢你把秋姑娘的信送给了我(握手)。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封信吧!冬眠的青蛙收到这封信,这个冬天,它一定能做个甜甜的梦。

  3、还有谁收到秋姑娘的信?生:小松鼠(PPT6)为什么松鼠要在秋天准备过冬的食物?生:冬天没食物。如果她来不及准备充足的食物,它会怎样过冬?

  生:冻,饿

  又冷又饿,谁来帮忙快点提醒贪玩的松鼠?

  生读,读的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生动活泼了,你再试试!森林里贪玩的松鼠只有一只吗?

  生:很多

  让我们给每位松鼠读读这封信,齐读。

  4、看,山村的孩子也当起了邮递员,他把秋姑娘的关心传给了谁?生:小树苗(PPT7)山村孩子收到信后干了什么?

  生:裹上冬衣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小树苗的冬衣是什么?

  生:稻草和麻绳

  你看的真认真。为了让小树苗安全过冬,山村孩子可别忘了给它裹上冬衣。齐读。

  秋姑娘写着写着,突然抬头一看,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PPT8)哈!(生接)(PPT9)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读,女生问,男生答。秋姑娘送的仅仅是一封信吗?还送去了?(生:关心)让我们一起写写“心”生书空,师范写。

  请同学们看黑板,让我们踏着秋姑娘的脚印,回头看看这些信。

  (师生合作,试背课文)

  三、拓展说话

  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想给那些好朋友写信?信上写些什么呢?(PPT10)

  四、作业: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贴大雁图)

  关朋(贴青蛙图)

  (贴松鼠图)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2

  教材说明: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看图和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学生认识笔画“卧钩”“撇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田字格里的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学情分析: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对图上飘逸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品的松鼠、风中挺立的小树、火红的枫叶等景象的观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枫叶图,黑板上画好枫树,贴好枫叶。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生闭眼,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杆,生睁眼。)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多人问)

  2、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指导朗读。读出好奇、惊异的语气。过渡:是啊,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呀?我们来看这句话。

  3、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指导朗读。让学生问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我质疑,揭示课题1、出示第一自然段,是啊,秋姑娘给谁写信呢?我们读读这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指导“片片枫叶”朗读秋姑娘写得信真多啊,你是从哪个词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片片”(点击课件片片),师表扬后齐读。

  (2)秋姑娘把信写给谁了?(给秋姑娘的好朋友们)

  (3)引读这句话。秋姑娘到底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秋姑娘的信》。(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结合,积累语言

  1、看课件。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想想秋姑娘的好朋友有哪些?她给谁写了信?

  2、师根据生回答,(贴出)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

  生说话练*:“秋姑娘给___________写了信”

  3、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你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大声朗读,师巡视)

  4、出示词语:

  qiuɡuniɑnɡ xiexin zhɑixiɑ piɑnpiɑn hɑopenɡyou nɑnqu

  秋姑娘 写信 摘下 片片 好朋友 南去

  dɑyɑn xiɑoxin donɡmiɑn qinɡwɑ shenɡbin tɑnwɑn sonɡshu

  大雁 小心 冬眠 青蛙 生病 贪玩 松鼠

  chonɡzu shipin shɑncun hɑizi ɡuoshɑnɡ donɡyi quɑn

  充足 食品 山村 孩子 裹上 冬衣 全

  5、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秋姑娘请你当信使(送信的小天使),你愿意为大家读秋姑娘写给哪位朋友的信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2—5)自然段。

  学*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让它们()”。2、还有哪儿不懂的地方,问一问,伺机板书:南去。3、是啊!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5、指导朗读。指导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2、交流懂、不懂的地方。理解“冬眠”:冬天到了,天渐渐冷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不喝,要睡上整个冬天呢!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熊……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啊!这些动物都要“冬眠”。生齐读“冬眠”。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让它()。[指图片引说]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

  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过渡:其余两封信分小小组学*交流。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四人小组)齐读。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2、交流,各小组补充。师根据生回答:准备食品。3、理解:充足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品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齐读:“充足”4、指导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让小朋友选择词语回答:关心爱护、不关心。读出关心的语气。指名读→引读→比赛读反馈第五自然段: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上冬衣。3、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小树也裹上了冬衣?4、指导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指导朗读,内化积累

  1、看图,试背其中一封信。

  2、指导背诵。

  3、适当加上表演背诵。

  五、拓展

  1、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用“一封信写给____________,让它”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练说,指名说。奖励枫叶。(可以小组说一样的话)

  3、是啊,秋姑娘给那么多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

  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4、展示、交流、反馈好的作业。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学生课前准备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枫叶图)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闭上眼睛(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秋姑娘的信》,看看秋姑娘是用什么写信的呢?给谁写信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二、品读课文,领会情感

  1、学*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学*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听录音,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朗读,找一找。

  ②、学生回答问题,相机贴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剪贴画并板书。

  ③、师: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这么多信中,你最喜欢哪一封呢?你能把它读给同学听一听吗?

  秋姑娘还为读得好的小朋友带来奖品呢!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适时鼓励)

  ④、师:这些同学读得好吗?今天我们也请来了秋姑娘的这几个好朋友。(带头饰的小朋友起来)大家掌声欢迎!现在请这几位好朋友说说它们听清楚了秋姑娘的信吗?(听清楚了)

  ⑤、师:嗯,这些同学没有辜负秋姑娘的委托,把信读得很完整,很清楚,老师替秋姑娘奖给他们每人一片枫叶。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法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能力。】

  师:可你们这些好朋友,听懂了秋姑娘的话吗?我们一位一位来问问:

  ⑥、交流:

  “大雁,一路上你们要‘小心’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得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可真关心大雁呀!谁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再来对大雁说这些话呢?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过渡: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啊!戴大雁头饰的全组同学做飞的动作,让我们在一起提醒大雁,多加小心!顺祝它们一路*安!

  青蛙,老师有个问题,什么叫“冬眠”?

  戴青蛙头饰的同学解释:到了冬天,我们青蛙就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动,安全过冬,这叫“冬眠”。

  师:和青蛙一起要冬眠的小动物还有蛇、乌龟、蝙蝠等等。

  【设计意图:概念是思维的基础,通过举例教学学生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记忆。】

  师:秋姑娘在信和你说些什么?哇,小青蛙睡觉肯定会踢被子,会着凉生病了,哪怎么行呢?所以,秋姑娘让它多加小心。(齐读多加小心)

  师: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青蛙头饰组做睡觉动作)

  瞧!它们睡得多香啊!

  师:大雁飞走了,小青蛙冬眠了,小松鼠啊,你还玩吗?你收到信没有啊?

  生:收到了。

  师:秋姑娘给你说什么呢?

  读信,那你准备好了吗?还没呢?真是一只贪玩的松鼠啊,怪不得秋姑娘不放心呢!谁来再扮演一次秋姑娘,再一次嘱咐小松鼠一下。(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小松鼠别再玩了,趁着冬天还没有到,快找食物,找得多一些,丰富一些,就是秋姑娘说的(充足)好过冬啊!冬天食物可不好找哦!(带头饰的小组齐说找食物了,找食物了)

  导语: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写了什么啊?齐读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呢?(冬天很冷啊,裹上冬衣,小树就不会给冻死了呀!)

  师:多好的秋姑娘啊!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⑦、读了秋姑娘的信,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设计意图:积极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演,又有助于发展语文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读出感情。】

  ⑧、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也要向秋姑娘学*,关心,体贴我们的朋友!现在让我们把四封信边起来读一次,再次体会秋姑娘的美好心灵。

  3、学*最后2个自然段。

  开始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棵美丽的枫叶树,那红红的枫叶可真好看啊!同学们还想看吗?(想)

  出示枝干

  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能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吗?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

  三、想象说话,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1、你猜猜,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用“一封写给(谁),(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奖励“枫叶”。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中的“空白处”,设置拓展练*这个环节,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给秋姑娘回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剪贴画:大雁南去

  剪贴画:松鼠准备食品

  剪贴画:青蛙冬眠

  剪贴画: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4

  一. 复*导入:

  1. 激**感: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当你出远门的时候,妈妈会怎么对你说呢?(注意安全)当你晚上睡觉时,妈妈又会怎么做呢?(盖好被子)当你放学后只顾着玩时,妈妈又会怎么说?(抓紧时间写作业)现在,天冷了,早晨,当你要出门时,妈妈又是怎么做的?(穿好衣服,戴上围巾)

  2. 妈妈是这样的关心我们,大雁、青蛙、小树和松鼠它们也有一位和你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的好朋友,是------(秋姑娘)

  3. 想一想妈妈对我们的关怀,读好秋姑娘的信,齐读。

  二. 让我们当一回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信,好吗?

  1. 老师引读背诵

  2. 学生看板书背诵

  三. 练*说话

  1. 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你知道是谁吗?

  2. 你们想当一回关心别人的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一封信吗?

  3. 发枫叶形的信纸,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信对象写信。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写信。

  4. 四人小组交流写的信,选一位同学上台交流。

  5. 简单讲评。

  (设计思考:让学生将学*同生活紧密联系,在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后,用不同形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从而达到对文本学*的延伸和拓展。)

  四. 课堂练*

  1. 听写词语

  秋天 好朋友 写 小心 山村 全

  2. 组词

  生shēng ( ) 升shēng ( )

  3. 背诵课文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5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学生课前准备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枫叶图)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闭上眼睛(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秋姑娘的信》,看看秋姑娘是用什么写信的呢?给谁写信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二、品读课文,领会情感

  1.学*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学*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听录音,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朗读,找一找。

  ②.学生回答问题,相机贴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剪贴画并板书。

  ③.师: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这么多信中,你最喜欢哪一封呢?你能把它读给同学听一听吗?

  秋姑娘还为读得好的小朋友带来奖品呢!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适时鼓励)

  ④.师:这些同学读得好吗?今天我们也请来了秋姑娘的这几个好朋友。(带头饰的小朋友起来)大家掌声欢迎!现在请这几位好朋友说说它们听清楚了秋姑娘的信吗?(听清楚了)

  ⑤.师:嗯,这些同学没有辜负秋姑娘的委托,把信读得很完整,很清楚,老师替秋姑娘奖给他们每人一片枫叶。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法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能力。】

  师:可你们这些好朋友,听懂了秋姑娘的话吗?我们一位一位来问问:

  ⑥.交流:

  “大雁,一路上你们要‘小心’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得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可真关心大雁呀!谁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再来对大雁说这些话呢?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过渡: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啊!戴大雁头饰的全组同学做飞的动作,让我们在一起提醒大雁,多加小心!顺祝它们一路*安!

  青蛙,老师有个问题,什么叫“冬眠”?

  戴青蛙头饰的同学解释:到了冬天,我们青蛙就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动,安全过冬,这叫“冬眠”。

  师:和青蛙一起要冬眠的小动物还有蛇、乌龟、蝙蝠等等。

  【设计意图:概念是思维的基础,通过举例教学学生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记忆。】

  师:秋姑娘在信和你说些什么?哇,小青蛙睡觉肯定会踢被子,会着凉生病了,哪怎么行呢?所以,秋姑娘让它多加小心。(齐读多加小心)

  师: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青蛙头饰组做睡觉动作)

  瞧!它们睡得多香啊!

  师:大雁飞走了,小青蛙冬眠了,小松鼠啊,你还玩吗?你收到信没有啊?

  生:收到了。

  师:秋姑娘给你说什么呢?

  读信,那你准备好了吗?还没呢?真是一只贪玩的松鼠啊,怪不得秋姑娘不放心呢!谁来再扮演一次秋姑娘,再一次嘱咐小松鼠一下。(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小松鼠别再玩了,趁着冬天还没有到,快找食物,找得多一些,丰富一些,就是秋姑娘说的(充足)好过冬啊!冬天食物可不好找哦!(带头饰的小组齐说找食物了,找食物了)

  导语: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写了什么啊?齐读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呢?(冬天很冷啊,裹上冬衣,小树就不会给冻死了呀!)

  师:多好的秋姑娘啊!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⑦.读了秋姑娘的信,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设计意图:积极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演,又有助于发展语文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读出感情。】

  ⑧.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也要向秋姑娘学*,关心,体贴我们的朋友!现在让我们把四封信边起来读一次,再次体会秋姑娘的美好心灵。

  3.学*最后2个自然段。

  开始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棵美丽的枫叶树,那红红的枫叶可真好看啊!同学们还想看吗?(想)

  出示枝干

  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能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吗?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

  三、想象说话,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1.你猜猜,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用“一封写给(谁),(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奖励“枫叶”。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中的“空白处”,设置拓展练*这个环节,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给秋姑娘回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剪贴画:大雁南去

  剪贴画:松鼠准备食品

  剪贴画:青蛙冬眠

  剪贴画: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读懂课文,充分感知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了解秋末冬初的气候变化,以及做好入冬的一些准备。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3、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写说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愿读、愿说、愿写的兴趣。(2)初步运用“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的方法学*课文有关内容。能读好课文,记住课文。

  教学重点:

  读好课文,记住课文,入情境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渗透关心朋友的情感。学*写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卡。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 激趣导入

  1、导入,多媒体显示图画

  “小朋友,你喜欢秋姑娘吗?瞧,她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多媒体动画展示秋天的情境图)

  2、学*课文第六小节,总领全文

  (1)、这棵枫树怎么样?它怎么了?(媒体显示枫叶飘落,直至枫叶全无)

  (2)、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指读,齐读。(读好“咦”,读出疑问的语气)

  (3)、美丽的枫叶究竟都到哪儿去了?请小朋友轻轻地把课本打开,把书拿好,请你大声地读读课文,等你读完课文就明白了。

  (4)、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感知课文,了解大意

  1、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多媒体“秋姑娘撒枫叶”图)(出示文字)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2、引读:秋姑娘摘下—

  3、指导读:片片。(读出枫叶的多、以及高兴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4、学*词语“好朋友”。你有好朋友吗?介绍给大家好吗?

  5、指导朗读。好朋友在一起都是要互相关心的,秋姑娘也关心她的好朋友。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6、秋姑娘可真关心她的朋友啊!她用枫叶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呢?引导用下面的句式说话:

  “秋姑娘给…… 写了信。” (媒体出示相关内容)

  三、细读课文2——5节。

  1、引导: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这些信中,你最喜欢读写给谁的信呢?你能不能把它介绍给小朋友呢?

  2、生各自练读介绍。

  3、交流:(以学生为准,生介绍到哪一封信,师就组织学生学哪一封信)

  第2~5自然段

  秋姑娘给好朋友们写了什么呢?你们最想读哪封信?(出示相应自然段。)

  第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

  (1)指名交流,相机映示图文。

  (2)指名读。

  (3)如果你是秋姑娘,你想对大雁说些什么呢?指名说说(出示信)

  (4)讨论:“它们”在这里指谁?一路上“小心”些什么?

  (5)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很远很远的路呢,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真关心大雁呀,你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来读大雁说这些话吗?

  (6)指名读,师指导,范读,齐读。师评价: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看到秋姑娘那颗善良、关心好朋友的心灵)

  (7)师: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信,排的队多整齐。

  (8)相机板贴:多加小心

  过渡:有没有小朋友喜欢读别的信呢?

  第二封:写给冬眠的青蛙

  (1)指名交流,映示文。

  (2)交流讨论:

  出示:冬眠 谁来读读这个词?理解什么叫“冬眠”?(冬天睡觉)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也要冬眠吗?(蛇,乌龟,蝙蝠,刺猬等)

  (4)指导朗读:老师知道,有的小朋友晚上睡觉不大安分,一不小心就把被子踹了,每当这时候,是谁给你盖被子?可青蛙冬眠了没人给它们盖被子,作为好朋友,秋姑娘当然不放心它们了,想想:青蛙收到秋姑娘的信后会怎样想?

  (5)谁能读好这种关心吗?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

  (6)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相机板贴:盖好被子),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

  继续交流喜欢的信:

  第三封:写给贪玩的松鼠

  (1)指名介绍。

  (2)启发:秋姑娘为什么给小松鼠也写了一封信呀?(它太贪玩了)

  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呢?(会忘了冬天到了,得赶快准备过冬的食品,冬天食物难找)

  (3)师:所以趁着冬季,得准备足够多的,丰富的、充裕的食物好过冬,足够多的、充裕的这就叫“充足”。

  出示:充足 指名读,读得足够多。

  (4)引导: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小松鼠会怎么做呢?

  (5)练*读好信的内容,加以体会。

  (6)小结,板贴:准备食品

  过渡:今天的介绍比赛开展得真好,小朋友都是最棒的介绍能手,老师也痒痒的,我也想来介绍一封,猜猜看,老师最喜欢读哪一封信?(写给山村孩子的信)有没有也喜欢这封信的,算了,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你吧,你来替我介绍。

  第四封: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1)指名介绍。

  (2)映示儿童给小树“保温”图,问:这两个孩子在干什么?(给小树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吗?(这样,小树过冬时,就不会给冻死了)

  (3)师:多好的秋姑娘呀,经她一提醒,山村孩子赶快行动起来了。 板贴:裹上“冬衣”

  (4)谁把这封信也来读好了?

  五、拓展延伸

  1、秋姑娘惦记着她的好朋友们,摘下了片片枫叶,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想想,秋姑娘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都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聪明的小朋友请展开想象,请你替秋姑娘给这些朋友写封信去。

  2、学生自由发言。

  3、多媒体出示“一封写给 ————, ————。”

  用上面的句式说一说,也可以对图上没有的朋友说。

  4、学生练说。

  5、交流。

  六、总结升华

  1、秋姑娘不但人长得美,而且心灵也十分美,她关心朋友,照顾朋友,你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再次与秋姑娘深情地打个招呼吧!

  2、学生与秋姑娘告别。

  3、秋姑娘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可爱,十分喜爱你们,临走时特意留了一封信给你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枫叶图并映现文字)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热爱大自然吗?请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制作树叶标本。

  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大雁 多加小心

  青蛙 盖好被子

  松鼠 准备食物

  孩子 照顾小树

  教学反思:

  一、关于自主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秋姑娘的信》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这四小节语言形式相同,如果按顺序学*,势必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后便设问:“秋姑娘给好朋友们都写了什么呢?你最想读读写给谁的信?”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奋,“青蛙!”“大雁!”“松鼠!”……尊重学生意愿,我先指导学*了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因为喜欢,所以学生学起来尤为开心。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喜欢读哪封信的内容就读哪封信的内容”,学生自然也就能投入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体现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过“秋姑娘”传递信息,表达了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换个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教学时,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作秋姑娘给好朋友送信,学着秋姑娘的样子对好朋友说说想说的话。换了个角度,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人人争着做秋姑娘来关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培朋友间的关爱,培养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渗透其中。

  总之,《秋姑娘的信》课文本身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真切的体验,丰富的想象,愉快的合作,给课堂带来了生气,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同时使学生在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就在身边,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伙伴间要相互关心。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7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背一首儿歌,听仔细了!《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3.这首儿歌里讲了什么呀?

  4.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姑娘吗?秋姑娘来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5.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天很快就要到了。这时,秋姑娘开始担心起来了,不知道我的好朋友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呢?于是,她就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了!(出示:秋姑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秋姑娘的信(出示课题)。跟我读——《秋姑娘的信》。秋姑娘多可爱呀!“娘”读轻声。

  (点评:从学生喜欢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儿歌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又拓展了学*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呢?信上又写了什么呢?(范读课文)

  2.秋姑娘的信有趣吗?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开,轻轻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小伙伴。

  3.刚才吴老师收到秋姑娘给我的信,你们瞧,信是用什么写的?(出示枫叶图片)你们看,这一片片枫叶上还有词儿呢!谁来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秋 姑 娘 好 朋 友 写 信 小 心 生 病 山 村 食 品 裹 上

  4.这些词大家都认识了,现在你和你的同桌好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

  5.指名读,评价。

  6.读了课文,你知道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

  相机出示: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的图片及词卡,并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三、走入情境,学*诗句

  (一)学*第一节。

  1.秋天到了,起风了,那是秋姑娘的脚步声,她飘过田野,越过高山,走过森林,飞过江河,来到了一片枫树林里,她摘下了许多漂亮的枫叶,(黑板贴有枫叶的剪贴画)一片,两片,一起跟老师数(引说)三片,四片……“一片一片”就叫“片片”,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引读)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2.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导:强调读准“摘下、她的、好朋友们”这几个轻声音节)再指名读,齐读。

  3.秋姑娘多好啊!你们想成为秋姑娘的好朋友吗?好呀,现在你们就是大雁、小青蛙、小松鼠、山村孩子了,高兴吗?起风了,轻轻地吹起来,(引领学生做吹的动作)小精灵来了,(戴上头饰)来给你们送信了,秋姑娘给你们每人一封信,赶快传给你的小伙伴吧!拿到信后好好读读,看看信上写了什么呢?(发信,生读)

  4.读好自己的信,再去读读你的同组好朋友收到的信吧!

  5.交流:

  谁是大雁?秋姑娘给你的信上写了什么呢?谁是小青蛙?小青蛙们站起来?一起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小松鼠在哪里呀?你们也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的信上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秋姑娘给山村孩子的信吧!……

  师接: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14个生字,其中5个只识不写。

  3.让学生在读中认识秋天的特征,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体会到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愉悦感。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第7课。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

  (1)这些生字小朋友还记得吗?那就小火车开起来;

  (2)这儿还有几个要求会认的字,一起来;

  (3)这儿还有些词语呢,谁能读?(指名

  2.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一听。(放课文配乐录音,指名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板书:青蛙、大雁、松鼠、山村孩子

  3.信里写了些什么呢?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打开书P89)

  二、赏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句,出示课件动画

  师:大家看!秋风轻轻地吹,一片片枫叶在空中飞舞,秋姑娘的信可真多呀!能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信里都写了些什么呢?接着往下读,找一找。(学生自由读书)

  师:找到了吗?把你最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师:你喜欢哪封信?能读读吗?(学生选择读自己喜欢的信,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点拨、指导)

  (1)是这封吧!(同时出示课件动画)

  师: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发言设想:A、小心掉队了;B、小心撞上了飞机;C、小心被猎人打中)对啊,真是要多加小心,能读好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读)

  师:你们还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青蛙的那封信)

  (2)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学生发言设想: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教师带青蛙头饰)师:现在呀,我就是小青蛙,冬爷爷快来了,我得找个地方睡大觉了,谁来演秋姑娘呢?先准备准备吧。(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师:**同学,你喜欢哪封信呢?(生读秋姑娘写给松鼠的信)

  (3)你为什么喜欢这封信呢?(学生发言设想:松鼠很可爱)是啊,松鼠很可爱,可是很贪玩,连过冬的食品都忘记了准备。幸好有秋姑娘的提醒。秋姑娘想得可真周到,能读出来吗?(指名读)大家都喜欢吧!同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同桌比赛读)你觉得同桌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读)那你们愿意演给大家看吗?(指名学生戴头饰表演读——全班表演读)

  师:还有一封信谁喜欢呢?(学生读写给山村孩子的信)

  (4)是这封吧(出示课件动画)?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学生发言设想: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3.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把4封信连起来读,好吗?(全班齐读2—5自然段)

  4.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想想看,想好了,说给小组同学听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学生发言设想:A、一封写给小猴,别太淘气了;B、一封写给可爱的熊猫,要保护好身体,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小朋友们,不要贪玩,要好好学*……)

  5.你们说得太好了!秋姑娘就是这样一封一封寄去了她的关怀,等到冬爷爷来的时候,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能读好最后两句吗?自己试试(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6.秋姑娘的信多有意思呀,我也想读了。(放音乐,指名师生配合读——师生齐读)

  三、写字

  1.这儿有几个生字(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生字),谁能领着大家读?(指名领读)

  2.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结构)怎么记住呢?想想看,把你的好办法说给同桌听。(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3.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他们,怎样在田字格里把字写漂亮呢?我们先来看看“好”字,左边女字旁的第1笔是新笔画——撇点,注意是一笔写成。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看!女字作偏旁的时候有什么变化呢?(学生发言设想:那一横不出头)接下来怎么写呢?看着笔顺图书空一下就知道了(学生看着笔顺图自由书空)。看懂了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写看(师生一起书空)对,一共6笔写成。每一笔在田字格怎么摆呢?看我写。撇点从左上格起笔,靠*竖中线收笔,撇的起笔比第一笔矮,收笔往左边来一点,第三笔横从横中线起笔,往上斜一点,不超过撇。右边是个“子”字,横撇写在右上格,弯钩写下来,最后一横呀,从田字格的中心点起笔,压横中线写。合起来的.时候,注意左边窄,右边宽。会写了吗?打开书92页,在田字格里描一个“好”字。写字的时候,注意姿势。

  4.后边还有3个字,怎么写呢?先观察书上的笔顺图,再找准田字格中的位置,试着在书上描一个,描的时候想想怎样写才好看。先写完的同学可以把你的想法小声说给同桌听。

  师:这3个字,怎样写才好看呢?(指名说)

  (5)你真细心,知道“朋”字的两边的月就像朋友一样靠拢写;月字的第2短横要压横中线。

  (6)眼力不错,“禾”字作偏旁时,很懂得谦让,长长的一捺要变成点。“火”的笔顺要注意。“寸”的一点写在中心点上,“木”字作偏旁时,捺也要变成点。

  同学们很会观察,相信一定能把字写好。打开*字册20页,把这4个字描1个,写1个(课件出示“好、朋、秋、村”四个字,并且把“好”字的撇点、“朋”字的两个第2短横、“秋”字的禾字旁的一点、“村”字的木字旁的一点加成红色),一定要注意红色的笔画。写字时,注意:足——安、身——正、肩——*、臂——开(师生配合说)。

  6.评议写字的情况。

  四、小结

  同学们,课文学完了,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秋天的落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公园里、马路边去找找,明天带来,和同学们说说样子和颜色。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9

  一、简介

  《秋姑娘的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短小优美。讲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读背课文,识写生字。

  二、学*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一年级学生对于识字、阅读都有很强的欲望,并乐于接受色彩鲜艳的画面。学生仅入学3个多月,已具有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表演,喜欢做游戏,喜欢形象化的事物,敢思敢说,并急于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教学,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心、生、村、全”,认识1种笔画“”(卧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4、通过个人操作电脑,培养学生操作鼠标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方式进行学*,从而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以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第一目标,整堂课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中随时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利用多媒体增强视面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情境:如动画再现秋姑娘送信给各个好朋友的优美场景,使学生在立体化的教材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阅读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情境。

  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学*,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巩固课文理解。

  六、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形象化的图片等制作课件。

  2、学生方面: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上课前对未操作电脑的的部分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学生具备电脑基本操作技能。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揭示课题]动画出示秋姑娘,看!谁来啦?秋姑娘还给好朋友们写信呢!继续学*《秋姑娘的信》她都给谁写信了?(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一一点击出示。)

  [激趣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用你的读把自己的喜欢表达出来。[分段学*课文]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大家听?——写给大雁的信。

  1、指名读这封信。

  2、指导读好这封信。

  3、读得真好,你来替秋姑娘送这封信。讨论送信时该说些什么。

  4、一起来关照一下大雁。同法教学写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并借助多媒体理解“冬眠”、“充足”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冬眠的动物。[配合动画,指导背诵]我们一起来数一下一共帮秋姑娘送了几封信。[情境想象,迁移说话]已经送了四封信了,可秋姑娘手里还有好多信呢!她还要送给谁呢?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引读最后两段]终于把信送完了。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啦?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2)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 (菁华9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读、会写9个,认识2个笔画(ㄑ、)。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朗读、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与方法,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2、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价值观:

  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会写“心、生、村、全、好、朋、友”几个字;

  3、初步理解课文,知道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见过信吗?在哪儿看见过?板书:信

  2、今天,我们来读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板书课题,读准“秋姑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谁给秋姑娘写信?写了几封?或秋姑娘给谁写信?写了几封?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

  1、看图听课文朗读录音。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投影依次出现:排成“人”字南飞的大雁、冬眠的青蛙、搬运松子的.松鼠,给小树裹“冬衣”的儿童。

  2、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自己读课文。

  3、交流,相机出示:

  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

  4、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些什么?自己再读课文。

  5、交流,指导读好每个自然段。

  6、指名按自然段顺序读

  (三)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好、朋、友、心、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秋去冬来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越冬的情形。

  3、进行语言内化训练,拓展思维,注意表达能力的培养

  4、懂得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

  (一)复*检查

  1、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初读了《秋姑娘的信》。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课文。这些词语小朋友还认识吗?(多媒体出示)

  秋姑娘好朋友枫叶写信食品山村孩子裹上

  2、谁会用上这些词来说一句话?

  (二)精读训练

  1、还记得秋姑娘的好朋友都有谁吗?(秋姑娘的好朋友是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谁会用一句话说清楚?

  2、秋姑娘给这四个好朋友的信中都写了什么?你们一定很感兴趣吧。我们来读读这四封信。(多媒体出示)

  3、你最喜欢哪一封信?读给你的同桌听。再告诉他信中写了什么。

  4、交流:你最喜欢的哪一封信?

  (1)(我最喜欢写给大雁的信。)(出示多媒体)信中写了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多加小心啊!”)秋姑娘会让大雁小心什么?(大雁大雁,路上小心猎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别撞上飞机啊!)(大雁大雁,路上小心掉队啊!)把你的关心放到课文中去,谁来读好这句话。看,大雁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

  (2)青蛙接到信,会对秋姑娘说什么呢?(秋姑娘,谢谢你,我会盖好被子,安心睡觉的。)

  (3)松鼠真可爱,就是有点贪玩。秋姑娘给贪玩的松鼠写什么呢?(小松鼠,别贪玩,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秋姑娘想得真周到,能读出来吗?

  (4)秋姑娘没忘记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的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多细心的秋姑娘。能读好吗?山村的孩子接到信,会怎么做?(小朋友赶快给小树穿上“冬衣”)

  5、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是那么关心、体贴好朋友。我们把四封信连起来读。

  6、谁不用看书就会把秋姑娘的信念给大家听?

  7、拓展练*

  (1)秋姑娘除了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还会想到谁,会给他写信,叮嘱他安全过冬呢?

  (2)交流。(蛇、兔子、黑熊……)

  8、师问两生:“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小朋友问问你的同桌。问问听课的老师。

  9、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小朋友一问一答。

  10、秋姑娘的好朋友真多呀,枫叶全写完了也不够。秋姑娘还用其他树叶写信。你收到秋姑娘的信了吗?秋姑娘告诉你什么?

  11、老师收到了秋姑娘用梧桐叶写的信,(出示梧桐叶)秋姑娘在这张象手掌一样的、黄黄的信纸上说:“一(x

  )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告诉秋姑娘:“他们是一群象你一样会关心、爱护小伙伴的好孩子。他们不但聪明,而且会把字写得很好看。”

  6、指导写字:

  秋、写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文质兼美、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设计

  秋姑娘的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挂图学生课前准备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挂图:枫叶图)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闭上眼睛(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干),睁开眼睛,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怎么问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课文《秋姑娘的信》,看看秋姑娘是用什么写信的呢?给谁写信的?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就有意识地造成悬念,激起遐想,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阅读。】

  二、品读课文,领会情感

  1.学*第一自然段

  ①.出示第一自然段: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

  2..学*第二至五自然段

  ①.听录音,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朗读,找一找。

  ②.学生回答问题,相机贴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剪贴画并板书。

  ③.师:秋姑娘写的信可真多呀!这么多信中,你最喜欢哪一封呢?你能把它读给同学听一听吗?

  秋姑娘还为读得好的小朋友带来奖品呢!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适时鼓励)

  ④.师:这些同学读得好吗?今天我们也请来了秋姑娘的这几个好朋友。(带头饰的小朋友起来)大家掌声欢迎!现在请这几位好朋友说说它们听清楚了秋姑娘的信吗?(听清楚了)

  ⑤.师:嗯,这些同学没有辜负秋姑娘的委托,把信读得很完整,很清楚,老师替秋姑娘奖给他们每人一片枫叶。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法营造自由宽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有得于发展学生的表演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能力。】

  师:可你们这些好朋友,听懂了秋姑娘的话吗?我们一位一位来问问:

  ⑥.交流:

  “大雁,一路上你们要‘小心’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师小结:是啊,秋天就要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大雁要到南方去过冬了,要飞得很远很远的路,一路上当然要小心了,秋姑娘可真关心大雁呀!谁能学着秋姑娘的语气,再来对大雁说这些话呢?

  (指名读,师范读,齐读)

  过渡:看,大雁们记着秋姑娘的话,排的队多整齐啊!戴大雁头饰的全组同学做飞的动作,让我们在一起提醒大雁,多加小心!顺祝它们一路*安!

  青蛙,老师有个问题,什么叫“冬眠”?

  戴青蛙头饰的同学解释:到了冬天,我们青蛙就睡在深深的泥土里,不吃也不动,安全过冬,这叫“冬眠”。

  师:和青蛙一起要冬眠的小动物还有蛇、乌龟、蝙蝠等等。

  【设计意图:概念是思维的基础,通过举例教学学生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记忆。】

  师:秋姑娘在信和你说些什么?哇,小青蛙睡觉肯定会踢被子,会着凉生病了,哪怎么行呢?所以,秋姑娘让它多加小心。(齐读多加小心)

  师:小结,有了秋姑娘的关照,这个冬天青蛙肯定过得安全暖和。(青蛙头饰组做睡觉动作)

  瞧!它们睡得多香啊!

  师:大雁飞走了,小青蛙冬眠了,小松鼠啊,你还玩吗?你收到信没有啊?

  生:收到了。

  师:秋姑娘给你说什么呢?

  读信,那你准备好了吗?还没呢?真是一只贪玩的松鼠啊,怪不得秋姑娘不放心呢!谁来再扮演一次秋姑娘,再一次嘱咐小松鼠一下。(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小松鼠别再玩了,趁着冬天还没有到,快找食物,找得多一些,丰富一些,就是秋姑娘说的(充足)好过冬啊!冬天食物可不好找哦!(带头饰的小组齐说找食物了,找食物了)

  导语: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写了什么啊?齐读第五自然段,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呢?(冬天很冷啊,裹上冬衣,小树就不会给冻死了呀!)

  师:多好的秋姑娘啊!同学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⑦.读了秋姑娘的信,你感受到了什么?小动物们又是怎样想的呢?

  【设计意图:积极丰富的想象,生动有趣的表演,又有助于发展语文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表演想象,使学生进入情境,体会感情,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读出感情。】

  ⑧.看秋姑娘在每封信里都那么关心,体贴别人!我们也要向秋姑娘学*,关心,体贴我们的朋友!现在让我们把四封信边起来读一次,再次体会秋姑娘的美好心灵。

  3.学*最后2个自然段。

  开始老师给同学们看了一棵美丽的枫叶树,那红红的枫叶可真好看啊!同学们还想看吗?(想)

  出示枝干

  师: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能读好最后两个自然段吗?

  (自由读——指名读——分男生、女生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有利于学生积淀语感。】

  三、想象说话,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1.你猜猜,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呢?用“一封写给(谁),(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人员进行全班交流,奖励“枫叶”。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文中的“空白处”,设置拓展练*这个环节,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

  今天,同学们学到了什么啊?

  五、作业

  1.熟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给秋姑娘回一封信。

  六、板书设计

  7、秋姑娘的信

  剪贴画:大雁南去

  剪贴画:松鼠准备食品

  剪贴画:青蛙冬眠

  剪贴画: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3

  一、简介

  《秋姑娘的信》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课文短小优美。讲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读背课文,识写生字。

  二、学*者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的语文课,一年级学生对于识字、阅读都有很强的欲望,并乐于接受色彩鲜艳的画面。学生仅入学3个多月,已具有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的能力。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表演,喜欢做游戏,喜欢形象化的事物,敢思敢说,并急于得到别人的肯定。

  三、教学,学*目标

  1、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生字“心、生、村、全”,认识1种笔画“”(卧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4、通过个人操作电脑,培养学生操作鼠标的能力。

  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1、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教师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努力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方式进行学*,从而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2、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以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为第一目标,整堂课在师生*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3、注重教与学的互动,在教学中随时给予学生以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利用多媒体增强视面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学*情境:如动画再现秋姑娘送信给各个好朋友的优美场景,使学生在立体化的教材中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采取多种阅读机会,为学生创设自主的学*情境。

  教学中不局限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还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学*,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巩固课文理解。

  六、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阶段

  1、教师准备: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利用各种形象化的图片等制作课件。

  2、学生方面:首先在信息技术教师的帮助下,上课前对未操作电脑的的部分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培训,使全体学生具备电脑基本操作技能。

  (二)整个活动过程叙述

  [揭示课题]动画出示秋姑娘,看!谁来啦?秋姑娘还给好朋友们写信呢!继续学*《秋姑娘的信》她都给谁写信了?(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一一点击出示。)

  [激趣引导,学生练读课文]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用你的读把自己的喜欢表达出来。[分段学*课文]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喜欢的`一封信读给大家听?——写给大雁的信。

  1、指名读这封信。

  2、指导读好这封信。

  3、读得真好,你来替秋姑娘送这封信。讨论送信时该说些什么。

  4、一起来关照一下大雁。同法教学写给青蛙、松鼠、山村孩子的信,并借助多媒体理解“冬眠”、“充足”的意思。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出冬眠的动物。[配合动画,指导背诵]我们一起来数一下一共帮秋姑娘送了几封信。[情境想象,迁移说话]已经送了四封信了,可秋姑娘手里还有好多信呢!她还要送给谁呢?教师及时给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引读最后两段]终于把信送完了。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啦?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4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老师背一首儿歌,听仔细了!《秋叶飘飘》:红色的蝴蝶/黄色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在风中舞蹈/不是蝴蝶,不是小鸟/是红叶舞,黄叶飘/像秋姑娘发来的电报/告诉我们秋天已经来到。

  3、这首儿歌里讲了什么呀?

  4、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姑娘吗?秋姑娘来了,你们发现了什么?

  5、秋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凉了,冬天很快就要到了。这时,秋姑娘开始担心起来了,不知道我的好朋友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呢?于是,她就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了!(出示:秋姑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秋姑娘的信(出示课题)。跟我读——《秋姑娘的信》。秋姑娘多可爱呀!“娘”读轻声。

  (点评:从学生喜欢的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儿歌入手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又拓展了学*的空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呢?信上又写了什么呢?(范读课文)

  2、秋姑娘的信有趣吗?好,请小朋友把书翻开,轻轻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可以看看拼音,也可以问问老师和小伙伴。

  3、刚才吴老师收到秋姑娘给我的信,你们瞧,信是用什么写的?(出示枫叶图片)你们看,这一片片枫叶上还有词儿呢!谁来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秋 姑 娘 好 朋 友 写 信 小 心 生 病 山 村 食 品 裹 上

  4、这些词大家都认识了,现在你和你的同桌好朋友一起读读课文,你读给他听,他读给你听。

  5、指名读,评价。

  6、读了课文,你知道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

  相机出示: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的图片及词卡,并指导学生读好词语。

  三、走入情境,学*诗句

  (一)学*第一节。

  1、秋天到了,起风了,那是秋姑娘的脚步声,她飘过田野,越过高山,走过森林,飞过江河,来到了一片枫树林里,她摘下了许多漂亮的枫叶,(黑板贴有枫叶的剪贴画)一片,两片,一起跟老师数(引说)三片,四片……“一片一片”就叫“片片”,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引读)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2、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导:强调读准“摘下、她的、好朋友们”这几个轻声音节)再指名读,齐读。

  3、秋姑娘多好啊!你们想成为秋姑娘的好朋友吗?好呀,现在你们就是大雁、小青蛙、小松鼠、山村孩子了,高兴吗?起风了,轻轻地吹起来,(引领学生做吹的动作)小精灵来了,(戴上头饰)来给你们送信了,秋姑娘给你们每人一封信,赶快传给你的小伙伴吧!拿到信后好好读读,看看信上写了什么呢?(发信,生读)

  4、读好自己的信,再去读读你的同组好朋友收到的信吧!

  5、交流:

  谁是大雁?秋姑娘给你的信上写了什么呢?谁是小青蛙?小青蛙们站起来?一起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小松鼠在哪里呀?你们也读读秋姑娘给你们的信吧!

  山村孩子们,秋姑娘给你们的信上写了什么呢?我们一起读读秋姑娘给山村孩子的信吧!……

  师接: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准备:

  秋姑娘图、枫树图(枫叶可拿掉)、南飞大雁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音乐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秋天到了,枫叶红了,秋姑娘穿着美丽的衣裳来了。(出示秋姑娘图)来给秋姑娘打个招呼吧!(学生打招呼)瞧,秋姑娘正忙着摘下片片枫叶,给好朋友们写信呢!

  2、过渡: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细读课文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说一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

  师相机出示:大雁南飞图、青蛙冬眠图、松鼠玩耍图、山村孩子游戏图

  过渡:秋姑娘给大雁的信中写了些什么呢?

  2、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看图,师述:秋天到了,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提问:大雁为何要“南去”?

  (3)哎哟!大雁在南去的路上遇到了困难。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会遇到哪些困难与危险?(指名讲)

  (4)指导朗读。

  原来,大雁在南去的路上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危险呀!怪不得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呢!谁来当秋姑娘关心关心大雁。(指名读)

  3、学生自学第三至五自然段

  (1)师: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请你选择一封信读两遍,体会一下秋姑娘是怎样关心好朋友的。再学着秋姑娘的样子给同桌读一读。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学*第三至五自然段

  (1)学*第三自然段

  A、指名读。

  B、看图理解“冬眠”。指名说一说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冬眠。

  C、提问:冬天冷不冷?你在哪里睡觉?暖和吗?

  看青蛙冬眠图,说一说青蛙在哪儿睡觉?盖被子了吗?

  谁来当秋姑娘提醒一下小青蛙。(指名说)

  D、指导朗读。

  (2)学*第四自然段

  A、看松鼠玩耍图,请学生说一说小松鼠在干什么。

  B、谁来当秋姑娘催一催贪玩的松鼠。(指名说)

  相机指导理解“充足”(可让生做动作)

  C、指导朗读。

  (3)学*第五自然段

  A、指名读。

  B、提问:老师不明白,为什么要给小树裹上“冬衣”呀?

  (指名说)

  C、谁来当秋姑娘提醒提醒山村孩子。(指名说)

  D、指导朗读。

  E、你们看,山村孩子已经给小树穿上“冬衣”了。

  5、拓展训练

  (1)师:瞧,秋姑娘还在不断地写信呢!咱们小朋友都爱帮助别人,咱们也来帮秋姑娘写信吧。

  (2)准备给谁写信呀?告诉他什么呢?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3)指名说。说后评价(如:你真会关心人、我替×××谢谢你等)

  6、学*第六至七自然段

  (1)师问: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生答)

  (2)指导朗读。

  三、总结全文

  1、树上的枫叶不见了,冬爷爷也来到了,秋姑娘放心了,高兴地走了,老师也想当秋姑娘和你们一起给好朋友送信,好吗?

  2、指导学生看图背诵课文。

  四、指导写字

  A、出示生字,认读。(指名读、齐读)

  B、学生按笔顺写字。教师巡视辅导。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采集几种落叶,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板书设计:

  秋姑娘图

  7、秋姑娘的信

  枫树图

  大雁图

  青蛙图

  松鼠图

  山村孩子图

  枫叶信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6

  教材说明: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看图和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学生认识笔画“卧钩”“撇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田字格里的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学情分析: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对图上飘逸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品的松鼠、风中挺立的小树、火红的枫叶等景象的观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枫叶图,黑板上画好枫树,贴好枫叶。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生闭眼,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杆,生睁眼。)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多人问)

  2、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指导朗读。读出好奇、惊异的语气。过渡:是啊,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呀?我们来看这句话。

  3、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指导朗读。让学生问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我质疑,揭示课题1、出示第一自然段,是啊,秋姑娘给谁写信呢?我们读读这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指导“片片枫叶”朗读秋姑娘写得信真多啊,你是从哪个词儿看出来的?指导朗读“片片”(点击课件片片),师表扬后齐读。

  (2)秋姑娘把信写给谁了?(给秋姑娘的好朋友们)

  (3)引读这句话。秋姑娘到底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秋姑娘的信》。(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结合,积累语言

  1、看课件。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想想秋姑娘的好朋友有哪些?她给谁写了信?

  2、师根据生回答,(贴出)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

  生说话练*:“秋姑娘给___________写了信”

  3、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你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大声朗读,师巡视)

  4、出示词语:

  qiuɡuniɑnɡ xiexin zhɑixiɑ piɑnpiɑn hɑopenɡyou nɑnqu

  秋姑娘 写信 摘下 片片 好朋友 南去

  dɑyɑn xiɑoxin donɡmiɑn qinɡwɑ shenɡbin tɑnwɑn sonɡshu

  大雁 小心 冬眠 青蛙 生病 贪玩 松鼠

  chonɡzu shipin shɑncun hɑizi ɡuoshɑnɡ donɡyi quɑn

  充足 食品 山村 孩子 裹上 冬衣 全

  5、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秋姑娘请你当信使(送信的小天使),你愿意为大家读秋姑娘写给哪位朋友的信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2—5)自然段。

  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让它们()”。

  2、还有哪儿不懂的地方,问一问,伺机板书:南去。

  3、是啊!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

  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

  5、指导朗读。指导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2、交流懂、不懂的地方。理解“冬眠”:冬天到了,天渐渐冷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不喝,要睡上整个冬天呢!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熊……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啊!这些动物都要“冬眠”。生齐读“冬眠”。

  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秋姑娘让它()。[指图片引说]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

  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过渡:其余两封信分小小组学*交流。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四人小组)齐读。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2、交流,各小组补充。师根据生回答:准备食品。

  3、理解:充足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品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齐读:“充足”

  4、指导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让小朋友选择词语回答:关心爱护、不关心。读出关心的语气。指名读→引读→比赛读反馈、

  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上冬衣。

  3、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小树也裹上了冬衣?

  4、指导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指导朗读,内化积累

  1、看图,试背其中一封信。

  2、指导背诵。

  3、适当加上表演背诵。

  五、拓展

  1、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用“一封信写给____________,让它”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练说,指名说。奖励枫叶。(可以小组说一样的话)

  3、是啊,秋姑娘给那么多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

  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4、展示、交流、反馈好的作业。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7

  一. 复*导入:

  1. 激**感:你们喜欢自己的妈妈吗?当你出远门的时候,妈妈会怎么对你说呢?(注意安全)当你晚上睡觉时,妈妈又会怎么做呢?(盖好被子)当你放学后只顾着玩时,妈妈又会怎么说?(抓紧时间写作业)现在,天冷了,早晨,当你要出门时,妈妈又是怎么做的?(穿好衣服,戴上围巾)

  2. 妈妈是这样的关心我们,大雁、青蛙、小树和松鼠它们也有一位和你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的好朋友,是------(秋姑娘)

  3. 想一想妈妈对我们的关怀,读好秋姑娘的信,齐读。

  二. 让我们当一回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信,好吗?

  1. 老师引读背诵

  2. 学生看板书背诵

  三. 练*说话

  1. 秋姑娘还有许多好朋友呢,你知道是谁吗?

  2. 你们想当一回关心别人的秋姑娘,给好朋友写一封信吗?

  3. 发枫叶形的信纸,让学生自由选择写信对象写信。可以用语言文字来写,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写信。

  4. 四人小组交流写的信,选一位同学上台交流。

  5. 简单讲评。

  (设计思考:让学生将学*同生活紧密联系,在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的关怀后,用不同形式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信。从而达到对文本学*的延伸和拓展。)

  四. 课堂练*

  1. 听写词语

  秋天 好朋友 写 小心 山村 全

  2. 组词

  生shēng ( ) 升shēng ( )

  3. 背诵课文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8

  教材说明: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 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看图和读课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

  教学重点: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学生认识笔画“卧钩”“撇点”。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田字格里的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认识2种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秋天的一些特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学情分析:让学生多朗读,让学生通过对图上飘逸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品的松鼠、风中挺立的小树、火红的枫叶等景象的观察,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课时安排:共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1、出示枫叶图,黑板上画好枫树,贴好枫叶。

  师: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都红了,美吗?

  (生闭眼,师拿走叶子,剩下光秃秃的树杆,生睁眼。)

  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多人问)

  2、出示第六自然段:[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指导朗读。读出好奇、惊异的语气。

  过渡:是啊,叶子都到哪儿去了呀?我们来看这句话。

  3、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指导朗读。让学生问问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我质疑,揭示课题

  1、出示第一自然段,是啊,秋姑娘给谁写信呢?

  我们读读这句话:[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

  (1)指导“片片枫叶”朗读

  秋姑娘写得信真多啊,你是从哪个词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片片”(点击课件片片),师表扬后齐读。

  (2)秋姑娘把信写给谁了?(给秋姑娘的好朋友们)

  (3)引读这句话。秋姑娘到底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秋姑娘的信》。(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

  三、品读结合,积累语言

  1、看课件。

  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老师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想想秋姑娘的好朋友有哪些?她给谁写了信?

  2、师根据生回答,(贴出)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

  生说话练*:“秋姑娘给___________写了信”

  3、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你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生自由大声朗读,师巡视)

  4、出示词语:

  qiuɡuniɑnɡ xiexin zhɑixiɑ piɑnpiɑn hɑopenɡyounɑnqu

  秋姑娘写信摘下片片好朋友南去

  dɑyɑn xiɑoxin donɡmiɑnqinɡwɑ shenɡbintɑnwɑn sonɡshu

  大雁小心冬眠 青蛙 生病贪玩 松鼠

  chonɡzushipin shɑncun hɑizi ɡuoshɑnɡ donɡyiquɑn

  充足食品山村 孩子裹上 冬衣全

  5、小朋友读得很认真,秋姑娘请你当信使(送信的小天使),你愿意为大家读秋姑娘写给哪位朋友的信呢?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2—5)自然段。

  学*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秋姑娘让它们( )”。

  2、还有哪儿不懂的地方,问一问,伺机板书:南去。

  3、是啊!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

  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

  5、指导朗读。指导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指名读→范读→指名读→齐读

  学*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2、交流懂、不懂的地方。

  理解“冬眠”:

  冬天到了,天渐渐冷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不喝,要睡上整个冬天呢!

  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

  刺猬、蛇、癞蛤蟆、蚯蚓、熊……

  师:小朋友知道的课外知识真多啊!这些动物都要“冬眠”。生齐读“冬眠”。

  3、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

  秋天到了,青蛙要( ),秋姑娘让它()。[指图片引说]

  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

  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

  过渡:其余两封信分小小组学*交流。

  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四人小组)齐读。你们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2、交流,各小组补充。

  师根据生回答:准备食品。

  3、理解:充足

  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

  这些食品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齐读:“充足”

  4、指导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让小朋友选择词语回答:关心爱护、不关心。

  读出关心的语气。指名读→引读→比赛读

  反馈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交流。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山村孩子为小树裹上冬衣。

  3、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小树也裹上了冬衣?

  4、指导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四、指导朗读,内化积累

  1、看图,试背其中一封信。

  2、指导背诵。

  3、适当加上表演背诵。

  五、拓展

  1、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

  用“一封信写给____________,让它”的句式说一说。

  2、小组练说,指名说。奖励枫叶。(可以小组说一样的话)

  3、是啊,秋姑娘给那么多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齐读第七自然段。

  六、学*生字

  1、认读生字卡

  2、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3、师板书示范,生书空。

  4、展示、交流、反馈好的作业。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

  3.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枫叶若干(奖品)、动物图片(板书用)、大枫叶(写信)头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导入

  秋天,天那么高、那么蓝,美丽的秋姑娘走过丰收的田野,走过瓜果飘香的果园,她要来看一看小朋友上节课学得怎么样,现在就来考考小朋友:

  1、认读带拼音词语,同桌开火车认读。(出示)

  2、去拼音后指名领读词语。(出示)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

  二、精读训练

  (一)指名读课文

  1、小朋友,秋天,枫叶红了,真美!但当秋姑娘想到冬天即将来临,又不禁担心起来,不知那些好朋友有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所以秋姑娘正忙着干什么呢?读一读第一节就明白了。(出示第一节齐读)

  2、过渡:秋姑娘写的信很多,她给哪些好朋友写了信?信里又写了些什么呢?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自由读第二到第五节。

  3、秋姑娘有哪些好朋友?出示图回答,(板书贴图:大雁青蛙松鼠孩子)

  再出示句子填空:( )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也是秋姑娘的好朋友。

  (二)教学第二—第五节

  秋姑娘的信中又写了些什么呢?

  1、教学第二节

  (1)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齐读)

  (2)第一封信上写了什么呢?板书:多加小心

  指着大雁南去的动画:秋天到了,大雁们要飞往很远很远的南方过冬呢!秋姑娘在信中会让他们小心什么呢?

  (3)如果你是大雁,你接到信了,会怎么想?(秋姑娘多关心我呀!)

  (4)指导朗读。读好这句话,读出秋姑娘像大姐姐一般的温和、亲切的语气。指名读。

  (5)说话练*。师:现在我就是秋姑娘,你(任选一同学)是大雁。我要对你说:“秋天快要过去了,冬天就会来到,你路上要多加小心啊!”生:谢谢你,秋姑娘。

  2、教学第三节

  秋姑娘给青蛙写了什么信?

  (1)出示: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女生读)

  秋姑娘为什么要请青蛙盖好被子?板书:盖好被子(引导学生:冬天一到,青蛙不吃不喝要在洞里睡上整整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

  (2)小朋友,我们联系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为什么常常在夜里给你盖好被子呢?(怕着凉生病)谁能用一个其他的词来代替“别”?

  (3)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 (老师和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

  3、教学第四节

  (1)出示: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男生读

  小松鼠在哪儿过冬?他爱玩吗?(看图)他会忘记做什么事?(准备粮食)到了冬天食物很难找,所以秋姑娘要劝松鼠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呢。板书:准备食品 如果你是小松鼠,看到信后怎么做?(指着松鼠采松果图)小松鼠行动起来了,那什么是“充足”?

  (2)指导朗读。指名读。指名表演。

  4、教学第五节

  (1) 出示: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自由读)

  秋姑娘又为什么给山村的孩子写信呢?板书:裹上“冬衣”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光秃秃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

  么吗?(怕小树冻坏)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2)出示山村孩子给小树裹冬衣图:小树裹上了厚厚的冬装,不冷了,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山村孩子吧!也要感谢秋姑娘的提醒。

  (3)朗读课文第二到第五节。秋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懂得关心朋友,关心别人,是值得大家好好学*的。

  三、拓展训练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七

  1、猜猜看,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说给小组同学听听,选一条写在老师发的枫叶上。出示枫叶图,配乐。

  2、学生交流。上台贴枫叶,选代表再说一说。

  3、如果你是秋姑娘的好朋友,读了她的信后,你会怎么做?(做好各种准备)

  四、学*第六至第七节

  1、秋姑娘就这样写呀写呀,等到冬爷爷来的时候,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能读好这一句吗? 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自己试试,读好语气词“咦”。

  2、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呢?出示: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读好“哈”

  3、打开书,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6、7节,一问一答。

  4、同桌一问一答,各练*一次。

  5、老师问,学生答。要求:读出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背诵课文(机动)

  1、下面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你有没有记住这篇课文。

  2、引读: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一封……一封……一封……再写一封……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

  3、指名背诵。学生试背。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内容,边背边加入动作。

  六、作业

  1、秋姑娘不但人长的美,而且关心朋友,照顾朋友,有一颗爱心。你们喜欢她吗?秋去冬来,冬爷爷马上要来到了,秋姑娘也要放心地走了,让我们与她道个别吧!

  2、秋姑娘见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这么懂事可爱,十分喜爱你们,临走时特意给你们留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喜欢大自然吗?请你采集几种落叶,并说说他们的形状和颜色。你们的朋友----秋姑娘。)

  板书设计:

  7 秋姑娘的信

  大雁 (贴图)

  多加小心

  青蛙 (贴图)

  盖好被子

  松鼠 (贴图)

  准备食品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3)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6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1

  《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描述了美丽飘逸的秋姑娘分别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准备冬眠、松鼠储食、小树即将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朋友们的关怀与体贴。

  在教学中,我以板画激趣,图文结合,在读通读懂的情况下,以演导读,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课堂中亲身体验,“走进文本”,在演中质疑,读中导思,“感悟文本”演后自读,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阅读。根据他们的抽象思维差、好奇爱动等特点,以演为线索,边演边读,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在演、问、说中,紧紧抓住读训练这条主线不放。把秋姑娘给好朋友的一封封信进行动作展示,学生旁白,并适当进行有机组合表演,在演中读,在读中演,喜欢哪一封信,就自己多读几遍。读熟了,找自己喜欢的伙伴,边演边读,再适当评价,“活学乐背”,学*有韵味的读,有感情的读,在朗朗的书声中,反复朗读成颂,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2

  课上完后我马上看了一遍自己的课堂录像,然后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新课程改革在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时我也在常态的教学下不断的实践着,我在努力追求一个体现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追求一个能够展现学生真实学*过程的课堂。语文课我想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不仅是要学*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范例来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学生要学的扎实。

  这篇课文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阅读,我想学生能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识字朗读到积累背诵,运用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才是学生真实学*过程的体现。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的学*过程是真实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清楚可见的。从学生第一遍读课文出现的字词障碍,经过词语教学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比较有感情的读文,至到学生能够借助板书进行课文背诵,利用教师提供的句式较规范的进行说话练*,足以展现了学生真实学*的过程和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学*语言来设计的,因此这种课堂是真实而又有生命力的课堂。

  教要教的有效那就要教要交给学生学*的方法,这是我课堂教学设计追求的一种理念。在备课时发现课文最后出现了一个一问一答的句式,其实这样的句式学生朗读更需要指导,那么怎样顺其自然的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句子呢?于是我就大胆尝试把两个句子提到最前面先进行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漂亮的枫叶忽然变成光秃秃的树干,对比效果非常明显,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第一个呈现出的问题便是枫叶哪里去了?课堂教学当中故不出所料,学生睁眼的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啊”字,这当然就是感到惊异了,顺势接下来问你们“啊”什么呢?顺其自然的完成了一问一答两句的教学。其实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个小的情景,较好的完成这一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环节真实自然也是扎实有效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字的教学指导学生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利用想象字意的方法识字、利用听读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这不仅仅是教学生字,更是一种识字方法的教学。在指导学*课文时让学生动笔标标画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析多音字(多音字“着”的教学,同时在这里也应该感谢刘越同学的默契配合,当指导学生读zhe时,当然就不是词语“着凉”了,她非常默契的用课文纸将“凉”字挡了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等学*方法,长此以往这些学*的方法便会成为学生学*能力的一部分。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先读带有拼音的文字,然后读老师写在枫叶上的没有拼音的信,再到学生利用板书的提示叙述书信内容,再要求学生将相关的词语粘贴到相关小动物的后面,学*的要求难度一步一步的提升,学生课堂上的发展也在一步一个台阶的提高。如在学生(张海林)张贴“好朋友”一个词语时,学生已经理解到了不能贴到任何一种小动物的后面,该同学都等到其他小朋友都贴完了才发表自己的建议将“好朋友”一个词语贴到中间。由此可见在课堂上学生的整个教学环节设计扎实有效,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实实在在,因此课堂是扎实的。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词语教学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施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顺势理解课文相关的词语的含义,如小心、充足的教学。在学*课文后利用秋天到了,谁要干什么,秋姑娘让他们怎么样,这种句式让学生说话练*,一是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同时又是对学生语言运用的练*。在课闭又指导学生用书信的方式拓展想象秋姑娘还给谁写了信进行说话练*,再次对学生语言运用进行练*。这样的语言练*课堂因该是厚实的。

  一年级学生的学*能力的确有限,反思整个课堂教学也的确存在很大的遗憾,学生读书的感情应该再上升一个层次,设计了配乐朗读可是时间有限了。语言练*设计到了,确实应该练*面再广一些,效果应该再扎实一点。在词语教学中设计环节不够精炼效果不尽明显,影响了教学进度,导致后面学生感情的朗读和语言练*的时间没有了于是练*不够到位,的确是这堂课的一个遗憾!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3

  今天我早上第一节课我在学校的录播教室里上了一节新进教师的研讨课。知道要上这节课是10月下旬的时候,当时翻翻书觉得大概能上到第7课,于是自己选了这节课。十一月初的时候开始准备备课,第一次拿出教案在备课组内跟组内的老师一起交流了想法,组内的老师给我一些建议和意见对我帮助很大。结合着老师们的建议,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此后一直到今天上课,基本每天对这节课都有一些想法,对教案进行一些微调。我上的是第7课《秋姑娘的信》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好”和“村”。

  2、读通课文,明白课文的大意。

  3、学会标自然段。

  4、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片片”的意思,能有感情的读好第一自然段。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在这环节教孩子读好“秋姑娘”和“信”这几个二类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指名认读词语,老师范读。

  三、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自己比较满意的是各个环节衔接的比较好,教学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语文教学的要求。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的把控和驾驭能力不够,课堂一开始我就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上的有点赶,语速过快,在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应该适当的放慢语速。后面写字环节因为把电脑上的错误时间当作正常的时间下课,提前了六分钟下课,导致学生写字和反馈没有当堂进行。其次,读词语时有的学生读错了,只找了举手的学生纠正,但是我并没有让读错的孩子把这个词语再读一遍,因此并不知道读错的孩子是否能掌握。再次,读完课题后不是老师直接抛出问题“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她在信上又会说些什么呢?”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能提出对课题的疑问,这样孩子们带着自己提出的疑问就能更明确的去读课文。最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的太满,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在课堂中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小游戏,可以在写字前带孩子做一个手指操,适当的放松后能让学生的注意更好的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经过这次的研讨课,我看到了自己在备课、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努力,向身边的老师多多请教,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4

  《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的课文,是一篇图文并茂、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让学生了解秋去冬来的季节变化特点,知道自然界动物和植物过冬的.情形。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珍惜友谊的情感。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是他们在知识能力方面达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我把读和写当作重点,目的是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领悟课文的语言美,但在上课过程中,很多教学过程的生成还是存在了许多不足。

  以下是我在认真反思自己上课后的深刻剖析:

  一、阅读教学,让孩子有法可循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阅读训练,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采用了范读,帮孩子找到关键词等方法训练学生。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阅读理解能力较弱,当孩子一遍遍地读了之后,还找不到感觉,此时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一遍遍地问孩子:“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啊?”让孩子“请你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些要求,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还是茫然的,朗读时需要技巧的,因此,教会孩子抓住重点词,才是真正的给孩子授之以渔。我这节课上,一开始出示一句话:“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在孩子读了两遍,感觉到没有读出味道时,我就直接问学生:“想不想听老师读一下?”并且教会学生两个小秘诀:这个小短竖告诉我们这里要稍稍停顿。有了这个问号我们读到最后就要往上扬。这两个小秘诀一教,再听老师一范读,学生立马就觉得有法可循,再指名读的时候,孩子就读得有声有色了。

  二、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

  一直觉得课堂上自己的评价语言很匮乏,用得最多的词语是“好”“你真棒”“你想得真周到”“读得真好”……而这些词语根本就达不到启迪孩子情感的效果。幸而,在上课之前,听前辈们在评课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要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还要能够启发孩子的思考,引导孩子的正确的思路。”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特地预设了一些可以用到的评价语言,比如:我问学生秋姑娘在信中会让大雁他们小心什么呢?学生说了一些以后,我给于孩子的评价是:小朋友为大雁想得真多呀!你们和秋姑娘一样都在为大雁担心!你们也是会关心人的小朋友。这样,就把文章的主旨也一下子带给了学生。

  但是,教师的评价语言需要教师的积累和教学功底,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需要多积累,多思考。

  三、结合内容适时地进行品德教育

  让孩子进行说话训练的时候,我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孩子可以给自己关心的人写信,引导学生学*关心自己的朋友和亲人,“你想关心关心你的朋友和亲人吗?你想告诉他们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去关心自己的同学、老师、亲人……这样把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熏陶悄然融入了说话写话的训练之中。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5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先给大家看个字漂亮的字儿。(贴字:秋)(枫叶模板)看到这个字儿,你想到了哪些词儿呢?

  生:秋老虎。

  生:秋收冬藏。

  生:春夏秋冬。

  ……

  师:(赞扬地)小朋友积累的词真多!你的小脑袋里又出现了什么样儿的画面呢?

  生:到处是金黄色的。

  生:我好像看到金色的海洋。

  生:秋天是个果实累累的季节。

  生:秋天,树上的叶子满天飞舞呢!

  ……

  师:刚才有个小朋友提到秋姑娘,咱们今天就来学*一篇有关秋姑娘的课文,题目就是:秋姑娘的信。(贴字:姑娘的信)(枫叶模板)齐读。

  师:看了这个题目,小朋友有哪些小疑问呢?(教师在黑板上画个问号)

  生:我不知道秋姑娘的信是写给谁的。(板书:谁)

  生:我想,秋姑娘送给他朋友的信上写了些什么?(板书:什么)

  生:我想知道,秋姑娘的信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写信?(板书:为什么)

  [评:导入准备部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话题情境,同时又活跃、内化了学生的语言。揭题后,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出发,围绕课题提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又使他们产生了信息差,从而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产生了走向文本的欲望。]

  二.主动自读,感知文本。

  师:小朋友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吧!注意看准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发课文)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和伙伴一起读。(教师巡视,提醒注意读书姿势)

  [评:为学生提供选择学*方式的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方式。]

  师:老师发现,有几个词语小朋友读起来有些小困难。不过没关系,咱们一起来学学。(屏显生词)

  (教学生字词略,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部分偏正词语作了归类。)

  [评:字词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教者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同时,又渗透了词语的搭配、修饰,将字词教学与语言积累运用结合起来,值得推广。]

  师:刚才,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可专心啦!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呀?

  生:她写信给大雁,让他们路上多加小心。

  生:我知道秋姑娘是用枫叶写信的。

  生:我知道了枫叶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生:我知道了秋姑娘把信写给谁。

  生:我懂得了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

  师:(惊讶地)这个你都读懂了,真了不起!(竖起大拇指)咱们小朋友刚读了一遍,就读懂了这么多,收获还不小呢!

  [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是新课程推崇的重要学生观。主动自读部分,教者放手让学生与文本自主对话,学生通过自读,做到了正确认读,口诵心维,捕捉到了有效信息。]

  三.联动合作,品读文本。

  师:你们看,(屏显枫叶飘落的画面,配以轻柔的音乐)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啦!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呀?

  生:我喜欢写给大雁的信。

  生:贪玩的松鼠。

  ……

  师:好,小朋友喜欢哪一封信,就读哪一段,喜欢和谁一块儿读,就和他一块儿读。(生自读课文)

  [评:教者继续让学生进一步自读,做到了延迟开讲。]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呀?

  生:大雁。

  师:哦,秋姑娘给大雁写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屏显文字)你来,读给大家听,好吗?

  师:还有谁喜欢这一段?你也来读!(生读)

  师:哎?(故作疑问地)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给大雁?

  生:秋姑娘不放心他们。

  生:秋姑娘提醒他们要多加小心!

  生:秋姑娘怕他们路上遇到危险。

  生:我想,秋姑娘还让他们小心自己的身体,飞那么远,要注意休息。

  ……

  师:是啊!秋姑娘可关心大雁了,让我们读出对大雁的关心。(生读)

  师: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是我们的妈妈对我们说路上小心是怎么说的?

  生:孩子,要多加小心啊!

  生:孩子,路上要小心呀,别撞了车。

  师:哦,轻轻地。那谁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关心一下大雁?(生读)

  师:多加小心!(抚摸一学生的头)谁能比他更关心点儿?(生读)

  师:听出来了,你很关心大雁呢!咱们一起来!(生齐读)

  师:还有小朋友喜欢其它内容的吧!

  生:我喜欢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

  师:哦,写给可爱的青蛙的信?你来,读一读吧!(屏显文字)

  师:嘘!小青蛙在冬眠呢,我们可要轻轻的,不要吵醒它。(生齐读)

  师:你们真是善解人意,让青蛙好好冬眠呢!

  师:还有贪玩的小松鼠,谁喜欢的?

  (生纷纷举起小手)

  师:那么多!好,喜欢的小朋友一起读。(屏显文字)(生读)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松鼠窜来窜去,可贪玩了。秋姑娘可着急了,(师做着急状)小松鼠呀,别贪玩了,快准备好食物呀!谁再来读?(生读)

  师:老师也来读一读,同意吗?(师示范读)谁愿意和老师比一比?(生读)

  师:好样儿的!你看,小松鼠收到秋姑娘的信已经在忙着准备食品啦!(屏显插图)还有小朋友喜欢--?

  生:我喜欢写给山村孩子的信。(生读)

  师:多亲切啊!我们小朋友的冬衣是厚厚的羽绒服,那么小树的冬衣是什么呢?(屏显插图)

  生:绳子。

  生:先用稻草把树根裹起来,然后用草绳绑在外面。

  师:有了这件暖和的冬衣,再冷的天,小树也不怕!小朋友再来读!(生齐读)

  [评:品读文本部分,教者首先运用课件创设充满诗意的情境,通过课件增加学生的体验,结合课件让学生充分展示自读成果,并在关键处给以启发、点拨。在引导学生欣赏品读文本时,教者的朗读指导巧妙、到位,既有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点拨,又有教师的朗读示范,还有同伴之间的朗读启发,在指导的同时,又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通过朗读这一语音中介,学生很好到把握了文本内容,提升了语感。]

  四.巧化文本,巩固延展。

  师:小朋友,秋天的枫叶不停地飘呀,落呀,咦?还有的枫叶飘到哪儿去了?(师四处张望)小朋友们找找看。

  生:在这里!在这里!(学生接二连三找到枫叶,兴奋地举着枫叶)

  师:啊,秋姑娘把信悄悄藏在我们身边呢!(微笑地)还等什么,赶快好好读读吧!(教师巡视)

  师:所有的小青蛙,把你们的信读一读。

  师:小松鼠呢?也来读!(生读)小松鼠,收到秋姑娘的信,有什么感受呀?

  生:很高兴。

  生:我觉得好幸福呀!(众笑)

  师:还有秋姑娘写给大雁的信呢?一起来。(生读信)秋姑娘要走了,你想对她说--?

  生:秋姑娘,我会好好记住你的。

  生:秋姑娘,我们后会有期!

  生:秋姑娘,下一年秋天,我们还会见面的。

  生:秋姑娘,我们会报答你的。

  生:秋姑娘,我是你的好朋友,明年你还要来的。

  师:还有可爱的孩子们呢?一起读。(生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时候,脸上笑眯眯的,可幸福啦!多好的信啊,让我们悄悄地把它藏起来!

  师:咦?你们看,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屏显光秃秃的树干,问号)

  生: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师:(屏显最后两句话)这两句话读起来可有意思啦!小朋友想想怎么读才能把它读好。自己练练。谁来?(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

  生:我看到第一句,后面是个问号,所以我用疑问的语气读。第二句话,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是感叹号,所以我读得高兴点。

  师:真是一种好的学*方法!咱们也来学学他。(生读)

  师: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小朋友读这句话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生:我很开心,因为秋姑娘是用枫叶写信的。

  生:我也想尝尝秋姑娘用枫叶给我写信的滋味。

  生:我很痛快,因为枫叶全被写了信。

  师:咱们小朋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读。(生读)

  [评:教师既要教文本,又要超越文本。这部分,教者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将文本内容还原为书信,既增添了情趣,又渗透了对书信的感性认识;既巩固了文本内容,又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可谓一举多得。]

  五.能动迁移,内化拓展。

  师:是呀,树上的枫叶全被秋姑娘写了信,那秋姑娘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了呢?

  生:燕子。

  师:哦,那秋姑娘会跟燕子说什么呢?

  生:会叫它快飞到南方去,天气冷了。

  师:你能照着这个样子说说吗?(屏显书信格式)

  生:可爱的小燕子,天气冷了,你快飞到南方去吧,别冻着了。你的朋友,秋姑娘。

  师:说得真棒!秋姑娘就这么几个好朋友吗?还有--?

  生:(蚂蚁,大公鸡,蝈蝈,企鹅,老虎……)

  师:那么多!那秋姑娘会跟它们说什么呢?咱们和小组里的伙伴讨论讨论,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哪个小朋友说给大家听?

  生:可爱的小白兔,冬天来了,快准备好萝卜。别忘了准备好棉衣啊。你的朋友,秋姑娘。

  生:可爱的胖小熊,别贪玩了,快准备好要吃的食物。你的朋友,秋姑娘。

  生:可爱的小猴弟弟,冬天来了,你可要多运动哟,要不然就没那么灵活了。你的朋友,秋姑娘。

  生:可爱的海豹哥哥,冬天快来了,你快躲到冰冻里去,可不要冻了自己。你的朋友,秋姑娘。

  师:可爱的小蛇,快填饱肚子,饿着肚子冬眠可不舒服哟。你的朋友,秋姑娘。

  ……

  师:小朋友说得多好呀,你们和秋姑娘一样会关心人。(学生脸上洋溢着欣喜)回家后呀,咱们可以上网查阅有关动物、植物冬眠的资料,然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给这些可爱的动物、植物们写封信!

  [评: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一环节将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的乐趣。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参加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创造了灵活运用语言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反馈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及至语文教学的价值得以无限延伸。]

  总评: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有专家认为,从学生表现看,课上学生要“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小眼发亮”;从教师的教学组织看,课要“上出文化,上出智慧,上出情趣,上出美感”,教师心中要“有人、有情、有疑、有智、有本”。如果以这个标准来评价吴老师执教的《秋姑娘的信》一课,无疑,这是一节好课。

  1、教学过程,块状推进。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过程。阅读教学要立足人的发展,立足自我构建,立足整体把握。遵循这一原则,本课教者采用了块状教学结构:准备阶段,激活经验,调动情趣;自读阶段,主动初读,解决字词,扫清障碍,自主构建;品读阶段,自我表现,相互交流,相机点拨,指导朗读;迁移阶段,巧妙转化,巩固渗透,语言实践,内化建构。层次清楚、流畅,符合课标理念,利于推广运用。

  2、、创设情境,情趣盎然。教者通过多媒体课件、枫叶书信、音乐、语言等中介创设了童话般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学*兴趣被激发,思维被激活,主体性得到调动,并感受到了学*语文的快乐。

  3、以读代讲,读中求悟。朗读是学生增强语感、丰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重要途径。课上是否书声朗朗、学生是否读出情感已成为评价语文课的主要标准。本节课,教者放手让学生主动自读,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通过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以读代讲,读中求悟,读中见悟。

  4、目标整合,多维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本课教学,教者很好地将这些目标整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特别是情感目标,教者充分利用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5、语言实践,内化迁移。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中生成的。本课安排了两次实践活动,一次是“接到信后,你想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属于口语交际训练,一次是“秋姑娘还给哪些朋友写了信”,属于举一反三的投入运用。

  6、多元评价,促进发展。课堂评价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课教者激励性的评价俯拾皆是,促进了学生学*方法的形成,自信心的树立。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6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初读是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必须做到下有保底,即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过好初读关,否则即使开讲效果也是不好的。《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一共有7个自然段,相对来说自然段比较多,为了保证初读的效果,所以课前我布置了学生进行预*,以减轻课堂负担。教学时,我通过教师的范读、也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由读,进而从字到词,从词到句,反复读课文,真正做好了初读关。

  现在的孩子身上变现出的不少自私自利的一面,很少会自觉的去关怀别人、关心朋友。课文中短短的四封信却是充满了浓浓的'对朋友的关心。教学中,我力求能把秋姑娘的这份关怀体贴带给学生。在写给“大雁”的信中,秋姑娘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我就让学生想象:秋姑娘让它们小心什么呢?一只只小手很快举起来了“让它们当心猎人。”“让它们小心别掉队了。”“让它们小心其他猎物的袭击。”……我乘机引导:是呀,这一路上路途那么遥远,真的得“多加小心”!(读好词)大雁们还不知道要碰到多少危险呢,真得“多加小心”(深情地读好词)!秋姑娘对大雁们可真是——关心!学生很自然的就接下了老师的话。

  此时让学生来读好这封信,他们已是有感而发了。当我让孩子们进一步看图,看着那一群收到了秋姑娘的信后排得整整齐齐的大雁再来齐读信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秋姑娘对大雁的那份关怀似乎也流淌到了学生心田。再到下面的的三封信中,秋姑娘让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让贪玩的小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物”,让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这里有着妈妈对孩子般的关怀,劝导,细心。“你能读出秋姑娘对青蛙的关心吗?”“看来秋姑娘对小松鼠也是很关心的,你能读好这封信吗?”“多么细心的秋姑娘啊,经她一提醒,山村孩子赶紧行动起来了,这下小树不会冻着了,谁来读好这封信?”孩子们在一次次地朗读中,似乎在沐浴一次又一次情感地洗礼,秋姑娘对好朋友深深地关怀被学生的朗读带到了我们面前。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4)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 (菁华5篇)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1

  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也采用了很多种朗读的形式,很多种有趣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积极性应该是很高的。对于预期的目标也基本上完成的可以。

  这篇课文主要是赞扬了秋姑娘关爱别人的一种品质,我喜欢在文章上做点文章,我想课文的编排意图也是如此,希望每位教师都能真正把握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于是,在课结束时,我问了学生这样一个问题:*时像信上这些关心的话语,都是谁对你说的?学生们脱口而出: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亲人。我又问学生,你对他们说过这样的话吗?教室里安静了,大多数学生说没有。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临时布置给学生一个特殊的家作,让孩子们回去为长辈洗一次脚(于是就有了前面上传的写话内容,因为班级之间进度不一样,所以先上传了写话,后上传了反思),学生们脸上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对他们说,这次作业很重要,做完了之后把它写下来,让我看看你们的行动。

  结果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写话的内容很真实,很多家长给我来了电话,对我布置这样的'作业表示感谢,有的在家作本上留言,说:俞老师,感谢你想得很周到,没有这样的作业,我的孩子可能还没那么快长大。我听了,看了,也很感动。作为一个教师,不仅教书,还得育人。懂得关爱别人应该从小培养,大人的麻木,不懂抓住契机激发,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只是知识上的巨人,品质上的矮子。这样的矮子于社会,于家庭,有何作用?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2

  今天我早上第一节课我在学校的录播教室里上了一节新进教师的研讨课。知道要上这节课是10月下旬的时候,当时翻翻书觉得大概能上到第7课,于是自己选了这节课。十一月初的时候开始准备备课,第一次拿出教案在备课组内跟组内的老师一起交流了想法,组内的老师给我一些建议和意见对我帮助很大。结合着老师们的建议,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此后一直到今天上课,基本每天对这节课都有一些想法,对教案进行一些微调。我上的是第7课《秋姑娘的信》第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导学生写好“好”和“村”。

  2、读通课文,明白课文的大意。

  3、学会标自然段。

  4、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片片”的意思,能有感情的读好第一自然段。 按照这个目标我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导入课题,揭示课题。在这环节教孩子读好“秋姑娘”和“信”这几个二类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指名认读词语,老师范读。

  三、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五、布置作业。

  这节课自己比较满意的是各个环节衔接的比较好,教学设计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低段语文教学的要求。但是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的把控和驾驭能力不够,课堂一开始我就担心时间不够,所以整节课给人的感觉是上的有点赶,语速过快,在需要学生思考的地方应该适当的放慢语速。后面写字环节因为把电脑上的错误时间当作正常的时间下课,提前了六分钟下课,导致学生写字和反馈没有当堂进行。其次,读词语时有的学生读错了,只找了举手的学生纠正,但是我并没有让读错的孩子把这个词语再读一遍,因此并不知道读错的孩子是否能掌握。再次,读完课题后不是老师直接抛出问题“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她在信上又会说些什么呢?”应该是让孩子自己能提出对课题的疑问,这样孩子们带着自己提出的疑问就能更明确的去读课文。最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的太满,这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学*起来比较吃力,在课堂中应该适当的安排一些小游戏,可以在写字前带孩子做一个手指操,适当的放松后能让学生的注意更好的集中在教学内容上。

  经过这次的研讨课,我看到了自己在备课、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努力,向身边的老师多多请教,不断的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3

  苏教版小语第一册《秋姑娘的信》是一篇童话形式的科普知识短文,描写了秋尽冬来的季节特征,告诉我们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如何准备越冬的情形。作者将秋天人格化,通过“秋姑娘”发送传递秋天的信息,给了我们季节变更的相关知识,自然有致,生动引人。以下谈谈我在这课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关于自主学*。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是个性化行为,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内容。《秋姑娘的信》第二至五自然段叙述了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枫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同时使人感受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这四小节语言形式相同,如果按顺序学*,势必不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第一自然段后便设问:“秋姑娘给好朋友们都写了什么呢?你最想读读写给谁的信?”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兴奋,根据学生的喜好自主阅读“青蛙!”“大雁!”“松鼠!”……尊重学生意愿,我先指导学*了秋姑娘写给青蛙的信,因为喜欢,所以学生学起来尤为开心。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也采用了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喜欢读哪封信的内容就读哪封信的内容”,学生自然也就能投入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二、体现人文性。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科学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秋姑娘的信》中,通过“秋姑娘”传递信息,表达了秋姑娘对好朋友的关心。教学中,我们也应当激励学生关爱自然,关爱伙伴,培养相互关心的人文品格。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空洞的说教他们不能完全接受,或者似懂非懂,但如果换个方式,效果就会大不相同。教学时,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扮作秋姑娘给好朋友送信,学着秋姑娘的样子对好朋友说说想说的话。换了个角度,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人人争着做秋姑娘来关心好朋友。在不知不觉中,体会了培朋友间的关爱,培养人文品格的教育也渗透其中。

  总之,《秋姑娘的信》课文本身有着浓郁的诗情画意。真切的体验,丰富的想象,愉快的合作,给课堂带来了生气,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同时使学生在学*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就在身边,从而启发学生认识到伙伴间要相互关心。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4

  1、看图,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课始,我映示了课文中的插图,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交流,学生对图上美丽飘逸的秋姑娘、排队南飞的大雁、地下冬眠的青蛙、储备食品的松鼠、风中树立的小树、火红的枫叶都有了感受。

  2、通过通读课文,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大自然的美好情趣。

  在看图说话后,我让学生自己去读,读完后让学生说说秋姑娘给谁写了信,信中写了什么?听课文录音,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的`信中是怎么写的。指名汇报后,我问学生“你最喜欢读哪封信,就多读几遍,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读读比比,尝试背诵。最后引读: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学生齐读第7自然段。”“从中你读出了什么?再读一读。”“把这种欢快的心情读出来,你会吗?”“秋姑娘还会给谁写信呢?写些什么?”想象说话。

  3、采集落叶,制作书签,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采集落叶,小组讨论交流落叶的形状和颜色。

《秋姑娘的信》教学反思5

  教要教得有效,学要学得扎实

  课上完后我马上看了一遍自己的课堂录像,然后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反思。新课程改革在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我们应该呈现给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教学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状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着,同时我也在常态的教学下不断的实践着,我在努力追求一个体现学生真实发展的课堂,追求一个能够展现学生真实学*过程的课堂。语文课我想需要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词句段篇,更重要的是要交给学生学*字词句段篇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教的有效;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不仅是要学*一篇短小的文章而完成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语言的范例来学*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语文素养,因此学生要学的扎实。

  这篇课文我没有让学生提前阅读,我想学生能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从识字朗读到积累背诵,运用学*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才是学生真实学*过程的体现。纵观这节课的教学应该说学生的学*过程是真实的,学生的发展也是清楚可见的。从学生第一遍读课文出现的字词障碍,经过词语教学等环节,学生不仅能够比较有感情的读文,至到学生能够借助板书进行课文背诵,利用教师提供的句式较规范的进行说话练*,足以展现了学生真实学*的过程和学生实实在在的发展。在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学*语言来设计的,因此这种课堂是真实而又有生命力的课堂。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5)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不解之缘、为所欲为、窃窃私语、无言以对、身段、风度”等词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重难点:

  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及超人的勇气和毅力,感悟成功来自于勤学苦练的成长之道。

  学具准备:

  PPT 新凤霞、吴霜、评剧等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词语

  1.建立舞台语言意象。

  板书:舞台。提到“舞台”,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自由发言。一行接力。

  缤纷、绚丽、五光十色、神奇、辉煌……

  【设计意图】词语的搭配运用是积累词语的一个传统做法,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是适合于每个年级的学生的训练方法。因为要丰富舞台的意象,所以此处安排( )的舞台的练*。

  2.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我的舞台分别在哪里?

  提示运用小标题的方法归纳课文梗概的方法。

  2.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是走进文本深处的基础,方法很多,此处由课题引发,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比较顺畅。

  三、品读课文,*言得意。

  要求:认真默读课文,读到吸引自己的地方,就反复回读几遍,有了思考和感受可以用笔记在书上,准备交流。

  交流要点:

  过渡:我们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欣赏吴霜在不同的舞台之上同样精彩的演出。

  1.娘胎“大闹天宫”。(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

  2.床上惊魂。(A手舞足蹈,憨态可掬。B从小喜欢表演。C赶猫下台,惊魂一刻。)

  【设计意图】以上二处为略学,课文写得明白,所以没必要再挖掘。同时也是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

  3.侧台学戏。

  A每场必到。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B选择在侧台看戏。

  小吴霜在侧台只顾 (学母亲演戏的身段,记母亲演戏的戏文,揣摩戏曲中的板眼……)忘记了

  (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有过“兴味盎然”的体验吗?

  C播放《花为媒》选段。

  D让我们“兴味盎然”地再读一读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运用“牵一发动全身”的方法,表面在理解兴味盎然,实质是顺藤摸瓜,体会作者热爱表演艺术的内心。

  因为第八组课文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所以要立足文本,放大课文中提到的评剧艺术,开放语文学*,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4.院子学艺。

  A黑脸师傅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他是那么(魁梧、严厉、凶神恶煞一般)

  B严格训练: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之艰辛。

  C奶奶目不忍视,抹眼泪衬托训练之残酷。

  D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永不言弃,百炼成钢。——老师

  【设计意图】这也是引导学生细读的地方。一是咬文嚼字,从一系列动作的刻画体会学艺的不容易,学艺的艰辛。二是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用感情朗读再现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学艺之苦。三是进行励志教育,把有感而发作为激活积累的一个手段。

  5.认真演戏。

  A**大师窃窃私语。(猜想两位艺术大师可能小声地谈什么?)(难道他们不懂得尊重演员吗?——兴奋、情不自禁)

  B据理力争。“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设计意图】次重点,请学生变换角色,进行超文本阅读,展开想象,即兴表达,体会小霜霜的天真和认真。

  四、感悟中心。

  1.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明确作用。总领全文。总结全文,(板书:成长)照应前文,点题,画龙点睛。没有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显得松散,有了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结构严谨,中心明确,更加耐人寻味。写作时千万不能忽略这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形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以上就是无疑而问,明确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生的*作服务。

  3. 这热爱,这勇气,这毅力,这认真,成就了一个怎样的吴霜呢?拓展资料,用吴霜的成功励志。

  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4.深化舞台的内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填空

  教师的舞台就是

  医生的舞台就是

  战士的舞台就是

  运动员的舞台就是

  学生的舞台就是

  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凭执着的一腔热爱之情,永不言弃的勇气,百炼成钢的毅力,一丝不苟地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设计意图】欣赏吴霜精彩的成长路,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注入激情与动力,因此,这里把舞台的认识拓展开去,既呼应讲课开头,又使感情推波助澜。让学生激情涌动,追求辉煌的人生!

  五、作业超市

  1.了解评剧。欣赏评剧名家名段,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2.走*新凤霞。

  3.走*吴霜。读吴霜的作品,欣赏吴霜的演出。

  【设计意图】作业是自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课外去发展,这才是语文作业的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28 我的舞台 辉煌

  娘胎 床上 侧台 院子 客厅……

  热爱 勇气 毅力 认真

  成长 成功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课文,积累“不解之缘、兴味盎然”等四字词语,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2、通过填写表格,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及结构特点。

  3、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本课有趣、幽默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课前播放新凤霞评剧选段视频,揭示课题:我的舞台。

  2、检查预*,认读文中的四字词语。

  3、提出预*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什么

  2、引导归纳,相机板书:娘胎“唱戏”,小床仿戏,台上看戏,院子学戏,家中演戏。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以时间为序将五个故事串联在一起。时间不同,舞台不同,故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写。

  3、齐读首尾句,小结“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

  三、品读课文

  1、学戏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从吴霜学戏的经历中,你却感受到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看一看,作者哪几个句子的描写特别有趣,划下来,多读几遍,写出你的感受。

  3、交流。

  预设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那天,我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会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从“登台唱戏”“大闹天宫”“亮开了嗓门”“过足了瘾”等词语体会作者语言的有趣、幽默。)

  预设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抓住“蹿”“倒栽葱”“眼冒金星”体会)

  预设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大汗,也兴味盎然。(从“满头大汗”“兴味盎然”来体会)

  预设4: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作者吴霜会用什么语气向别人叙述;奶奶会用什么语气叙述。读出作者的轻松,奶奶的心疼)

  预设5: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读出儿童的天真、有趣)

  4、出示吴霜的名言。

  我们家有个传统,选择性记忆。不开心的事一般不挂在心上。所以宁可不提!永远记得的是欢喜的事情。——吴霜

  我要把全部的一切东西都变成笑料。——吴霜

  5、深入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因为痴迷,艰辛也觉得快乐、有趣)

  四、拓展延伸

  1、家庭的熏陶、自身对舞台艺术的孜孜追求,最终使吴霜走向艺术和人生的大舞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看,吴霜:

  戏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

  戏剧、影视舞台上的著名编剧:创作了许多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主要作品有《风雪夜归人》,《新凤霞传奇》等;

  音乐舞台上的著名歌手:当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曾多次举办个人演唱会;

  文学舞台上的著名作家:出版了《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在说》等书,《我的舞台》一文就节选自《吴霜在说》。

  2、吴霜在她的艺术和人生舞台上尽情演绎着精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你与“舞台”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用有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教学思考: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准备。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不解之缘、为所欲为、窃窃私语、无言以对、身段、风度”等词语,丰富词汇,积累语言、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重难点:

  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及超人的勇气和毅力,感悟成功来自于勤学苦练的成长之道、

  学具准备:

  PPT新凤霞、吴霜、评剧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积累词语

  1、建立舞台语言意象、

  板书:舞台、提到“舞台”,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自由发言、一行接力、

  缤纷、绚丽、五光十色、神奇、辉煌……

  设计意图:词语的搭配运用是积累词语的一个传统做法,也是一个很实用的方法,是适合于每个年级的学生的训练方法、因为要丰富舞台的意象,所以此处安排xx的舞台的练*、

  2、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速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我”指的是谁?我的舞台分别在哪里?

  提示运用小标题的方法归纳课文梗概的方法、

  2、交流板书、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是走进文本深处的基础,方法很多,此处由课题引发,学生学*起来可能会比较顺畅、

  三、品读课文,*言得意、

  要求:认真默读课文,读到吸引自己的地方,就反复回读几遍,有了思考和感受可以用笔记在书上,准备交流、

  交流要点:

  过渡:我们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欣赏吴霜在不同的舞台之上同样精彩的演出、

  1、娘胎“大闹天宫”、(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忍俊不禁)

  2、床上惊魂、(A手舞足蹈,憨态可掬、B从小喜欢表演、C赶猫下台,惊魂一刻、)

  设计意图:以上二处为略学,课文写得明白,所以没必要再挖掘、同时也是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

  3、侧台学戏、

  A每场必到、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B选择在侧台看戏、

  小吴霜在侧台只顾(学母亲演戏的身段,记母亲演戏的戏文,揣摩戏曲中的板眼……)忘记了

  (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有过“兴味盎然”的体验吗?

  C播放《花为媒》选段、

  D让我们“兴味盎然”地再读一读这一段文字、

  设计意图:运用“牵一发动全身”的方法,表面在理解兴味盎然,实质是顺藤摸瓜,体会作者热爱表演艺术的内心、

  因为第八组课文就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所以要立足文本,放大课文中提到的评剧艺术,开放语文学*,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

  4、院子学艺、

  A黑脸师傅让人过目不忘,因为他是那么(魁梧、严厉、凶神恶煞一般)

  B严格训练: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之艰辛、

  C奶奶目不忍视,抹眼泪衬托训练之残酷、

  D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怎一个艰辛了得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永不言弃,百炼成钢、――老师

  设计意图:这也是引导学生细读的地方、一是咬文嚼字,从一系列动作的刻画体会学艺的不容易,学艺的艰辛、二是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用感情朗读再现情境,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学艺之苦、三是进行励志教育,把有感而发作为激活积累的一个手段、

  5、认真演戏、

  A**大师窃窃私语、(猜想两位艺术大师可能小声地谈什么?)(难道他们不懂得尊重演员吗?――兴奋、情不自禁)

  B据理力争、“老实做人,认真演戏、”

  设计意图:次重点,请学生变换角色,进行超文本阅读,展开想象,即兴表达,体会小霜霜的天真和认真、

  四、感悟中心、

  1、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明确作用、总领全文、总结全文,(板书:成长)照应前文,点题,画龙点睛、没有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显得松散,有了这二个自然段,文章就结构严谨,中心明确,更加耐人寻味、写作时千万不能忽略这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支点,形式当然可以多种多样,以上就是无疑而问,明确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生的*作服务、

  3、这热爱,这勇气,这毅力,这认真,成就了一个怎样的吴霜呢?拓展资料,用吴霜的成功励志、

  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6年学*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4、深化舞台的内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填空

  教师的舞台就是

  医生的舞台就是

  战士的舞台就是

  运动员的舞台就是

  学生的舞台就是

  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凭执着的一腔热爱之情,永不言弃的勇气,百炼成钢的毅力,一丝不苟地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设计意图:欣赏吴霜精彩的成长路,是为了自己的人生注入激情与动力,因此,这里把舞台的认识拓展开去,既呼应讲课开头,又使感情推波助澜、让学生激情涌动,追求辉煌的人生!

  五、作业超市

  1、了解评剧、欣赏评剧名家名段,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2、走*新凤霞、

  3、走*吴霜、读吴霜的作品,欣赏吴霜的演出、

  设计意图:作业是自选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课外去发展,这才是语文作业的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我的舞台辉煌

  娘胎床上侧台院子客厅……

  热爱勇气毅力认真

  成长成功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不解之缘、窃窃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句,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难点】

  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新凤霞、吴霜以及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板书:舞台

  畅谈对“舞台”的感受

  2.揭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吴霜,一起走进她的舞台。

  齐读:我的舞台

  3、质疑

  舞台是怎样的?舞台在哪儿?吴霜对舞台又有着怎样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

  过渡:下面就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碰到难读的或不认识的字也可做上记号,如果又产生新的疑问,也可记录下来。

  1、快速默读课文。

  2、检查字词

  出示:模仿 兴起 喝彩 憋闷 倒栽葱 绷着脸

  指名读→说发现(多音字)→用不同的读音组词→开火车读

  重点:

  兴:兴趣、兴致(读第四声)

  闷:心情不舒畅;密闭,不透气(第四声) “憋闷”中的“闷”读轻声

  绷:四声:绷直 绷硬 三声:绷脸 绷劲 一声:竹绷 绷架 绷带

  3、解疑,质疑

  (1)随即板书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舞台为何有这么神奇的吸引力?为什么说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三、感受舞台的“神奇”及舞台带给我的勇气和力量

  (一)研读舞台的“神奇”

  出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1、舞台对作者到底有何神奇的吸引力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还可以在一旁写写体会。

  2、交流

  预设:

  (1)抓“不解之缘”学第二自然段。(你怎么理解“不解之缘”,从文中找找有关的句子)

  ① 如“我在娘胎时……肚子里唱。”感受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追求。

  A 母亲在台上唱戏,一直到?看到这,你觉得文中的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人?

  B拓展:

  这位母亲就是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②“肚子里暗无天日……为我喝彩”体会“我”对艺术的热爱。同时指导朗读,如“一……就……、憋、总算”体会对艺术的钟爱。

  (2)第三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我“的活泼可爱、热爱艺术、有趣的画面。

  (3)出示: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结束。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①自由读一读

  ②用“虽然 ( ),但是( ) 。

  ③虽然剧场路途遥远,虽然演出时间很长,虽然幕布很厚很厚,但是我?(依然兴趣盎然)这都是因为?

  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

  ④是啊,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 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

  齐读。

  (二)研读“为什么说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出示: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1、快速浏览课文6——9自然段,哪个句子最能说明“我” 舞台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2、交流

  出示: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 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

  (1)自己好好读这个句子,哪些字词紧紧地揪住了你的心。

  (2)透过这些字词,再看看这幅图,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3)想象说话

  出示:这一幕,被奶奶看见了,她 ( )

  这一幕,被妈妈看见了,她 ( )

  这一幕,被爸爸看见了,他 ( )

  (4)母亲对我一直都是溺爱娇宠,可现在却?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他们为何不出面阻止呢?他们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

  (5)那么文中的“我”面对这些,放弃了吗?

  引读——我自己倒从没……

  从这,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新凤霞?(顽强的毅力、吃苦、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正因为我的毅力、决心,所以——几年后……

  (6)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我”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所以文中的“我”,也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吴霜

  拓展:

  吴霜,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后留美六年学*西乐。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等。

  (7)在吴霜的眼里,引读——舞台如一炉火,炼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

  (8)那么舞台还会如什么呢?

  出示: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

  我在舞台上慢慢长大,舞台如 ( ) ……

  四、情感提升

  通过学*这课,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或者有什么收获?

  (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等)(可以是艺术家的名言,俗语或谚语等)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读课文,积累“不解之缘、兴味盎然”等四字词语,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 力”。

  2.通过填写表格,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及结构特点。

  3.通过品读重点语段,体会本课有趣、幽默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课前播放新凤霞评剧选段视频,揭示课题:我的舞台。

  2.检查预*,认读文中的四字词语。

  3.提出预*中不明白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什么时段 舞台在哪里 做什么

  2.引导归纳,相机板书:娘胎“唱戏”,小床仿戏,台上看戏,院子学戏,家中演戏。指导学生发现:课文以时间为序将五个故事串联在一起。时间不同,舞台不同,故事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都围绕“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来写。

  3.齐读首尾句,小结“首尾照应”的结构特点。。

  三、品读课文

  1.学戏是一件艰辛的事情,从吴霜学戏的经历中,你却感受到什么?

  2. 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看一看,作者哪几个句子的描写特别有趣,划下来,多读几遍,写出你的感受。

  3.交流。

  预设1:据说,我在娘胎时,就“登台唱戏”了――母亲在台上唱,我在她肚子里唱。肚子里暗无天日,又无观众,没情绪,不过瘾,我便“大闹天宫”―― 那天,我母亲唱完戏,来不及卸妆,就被送到医院迎接我的降生。为了能够早日尽情演唱,我等不及十月怀胎期满,提早来到人间。一出世,我就亮开了嗓门,憋了七个月,这会总算过足了瘾,全病房的观众都为我喝彩。(从“登台唱戏”“大闹天宫”“亮开了嗓门”“过足了瘾”等词语体会作者语言的有趣、幽默。)

  预设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抓住“蹿”“倒栽葱”“眼冒金星”体会)

  预设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得满头大汗,也兴味盎然。(从“满头大汗”“兴味盎然”来体会)

  预设4: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扌周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作者吴霜会用什么语气向别人叙述;奶奶会用什么语气叙述。读出作者的轻松,奶奶的心疼)

  预设5:身为主演的我大为不满,竟然出了戏,跑到他们面前,提出**:“不许说话,不然下次看你们演戏,我也说话。”(读出儿童的天真、有趣)

  4.出示吴霜的名言。

  我们家有个传统,选择性记忆。不开心的事一般不挂在心上。所以宁可不提!永远记得的是欢喜的事情。――吴霜

  我要把全部的一切东西都变成笑料。――吴霜

  5.深入体会: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因为痴迷,艰辛也觉得快乐、有趣)

  四、拓展延伸

  1.家庭的熏陶、自身对舞台艺术的孜孜追求,最终使吴霜走向艺术和人生的大舞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请看, 吴霜:

  戏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

  戏剧、影视舞台上的著名编剧:创作了许多话剧,电影,电视剧作品。主要作品有《风雪夜归人》,《新凤霞传奇》等;

  音乐舞台上的著名歌手:当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曾多次举办个人演唱会;

  文学舞台上的著名作家:出版了《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在说》等书,《我的舞台》一文就节选自《吴霜在说》。

  2.吴霜在她的艺术和人生舞台上尽情演绎着精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你与“舞台”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请用有趣、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

  板书:

  我的舞台

  艰辛 有趣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

  (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⑴ 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⑵ 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教学思考】

  在教学本课时,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评剧艺术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准备。教学时要着眼于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艺术给人的神奇魅力,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和画找语句来感知课文,并通过朗读或形象描述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说一说课文的哪些描写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2、通过“兴味盎然”“窃窃私语”等词语理解课文重点段落。

  3、学*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4、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

  重、难点:

  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及超人的勇气和毅力,感悟成功来自于勤学苦练的成长之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评剧导入,直奔主题。

  1、导入:

  1)、教师清唱黄梅戏《女驸马》选段。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与黄梅戏不一样的戏曲。播放评剧选段《花为媒》。(课件1)

  2、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她就是评剧,是我国戏曲的一种,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等地。刚才我们欣赏的就是我国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的名曲选段《花为媒》。

  3、有一位小女孩从娘胎里就被评剧深深吸引。她就是新凤霞的女儿,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的舞台》的作者吴霜。

  4、板书课题。释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齐读课题,师问:课文中吴霜的舞台分别在哪些地方呢?你能快速读课文找一找,画出来吗?

  学生快速读课文,用笔画出吴霜的舞台。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娘胎→床上→侧台→院子→客厅

  3、这么多的舞台都能看到吴霜的身影,说明“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三、小组学*,合作探究

  1、舞台究竟对“我”有着怎样神奇的吸引力呢?让我们从吴霜的各个舞台中去感受吧!

  2、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在你们小组这个舞台上展现自己学*的风采吧。

  出示问题:(课件2)

  a、你们最喜欢吴霜的哪个舞台?

  b、这个舞台中哪些句子体现出“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c、读一读、画一画这些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合作学*、探究质疑,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交流,把握重点

  学生汇报交流,师小结。

  一)娘胎“大闹天宫”。(体会幽默风趣的语言)

  二)床上惊魂。

  1、手舞足蹈,憨态可掬。(身上围着一条大毛巾,摇摇晃晃走几步,两手上下左右比画着,嘴里还咿咿呀呀的乱唱。)

  2、从小喜欢表演。(爷爷、奶奶还有小花猫,都是我的观众。“演出”中途,哪位观众要离开“剧场”都会引起我的不满。)

  3、赶猫下台,惊魂一刻。(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窜上了床。我为赶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的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来。)

  三)侧台学戏。

  1、每场必到。路途远,演出晚,都不怕,体现了一个孩子对戏剧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板书:热爱)

  2、选择在侧台看戏。

  小吴霜在侧台只顾,(学母亲演戏的身段,记母亲演戏的戏文,揣摩戏曲中的板眼……)忘记了

  (侧台人多声杂,又热又闷,双腿都站麻了,大汗淋漓……)。这就叫做“兴味盎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进行说话练*。

  四)院子学艺。

  这样对戏曲“兴味盎然”的小姑娘,来到更大一点的舞台―院子学艺又是怎样的精彩呢?

  1、师傅是怎样“整”我的?(严格训练):抓住一系列动作朗读体现学艺的艰辛。学艺需要什么?板书:勇气与毅力

  2、奶奶看了师傅这样“整”我有什么表现?

  目不忍视,抹眼泪衬托训练之残酷。

  为什会有这样的举动?体现了什么?

  总结:学艺过程中的血与汗、泪与痛,是多么的艰辛呀!让我们不由得想到这样的`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光是学艺,我们的学*也要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德育渗透)

  五)客厅认真演戏。

  1、**大师窃窃私语。在我认真演戏时,引来的却是两位大师观众的窃窃私语。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在课文找到这个词,读读这句话。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窃窃私语?当小吴霜在客厅这个舞台认真表演的时候,两位大师却在窃窃私语,你觉得他们做的好吗?为什么?

  2、“我”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

  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尊重别人,而且要向吴霜那样“老实做人,认真演戏”板书:认真(德育渗透)

  五、总结全文,感悟中心

  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舞台感受了小作者对戏曲的热爱,以及她对艺术追求的勇气、毅力与认真的态度。这些都体现在课文的第一段“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这句话里,那么,与这段话相呼应的又是哪一段话呢?(最后一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想一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明确作用。开头一段在文中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最后一段总结了舞台陪伴我成长(板书:成长),既呼应前文,又点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是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写作时千万不能忽略这开头和结尾的重要作用哟。

  3、总结:同学们,这热爱,这勇气,这毅力,这认真,成就了一个怎样的吴霜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成就吧。(拓展资料,用吴霜的成功励志。)

  (课件3)出示吴霜简介:吴霜,新凤霞之女。我国当代著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剧作家、画家和作家。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女人漂亮》《父女惊魂》。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是啊!人生就是一个大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让我们像吴霜这样,凭着满腔热爱的感情;凭着永不言弃的勇气;凭着百炼成钢的毅力;凭着一丝不苟的认真,在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吧!

  《我的舞台》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降生、模仿、身段、造就、**、风度、炼就、毅力、不解之缘、暗无天日、眼冒金星、一反常态、为所欲为、暑去寒来、不在话下、切切私语、无言以对”等词语。

  2、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懂课文,感受“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3、感受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悟戏剧表演的神奇魅力。

  2、体会在艺术之路上,人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舞台”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2、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

  (结尾句。)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⑴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⑵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脚下没留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设计意图:抓关键句子体会舞台队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所得句子品析,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多了解评剧和评剧艺术。)

  四、小结

  1、“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从上一个重点问题过渡到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

  五、拓展训练

  1、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说说自己在学*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设计意图: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下找到学*的'切入点,抓住重点问题学*。)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6)

——教案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教案教学设计 1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为此我作如下教学设计:

  1. 引入激趣

  启发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或看到的春天美丽的景色,激起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播放《春晓》教学电视片,让学生看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听配乐朗读。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孟浩然。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己利用课文所注的汉语拼音朗读这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注意读准下列字音:“觉”是多音字,在诗中读jué;“啼”是第二声。读后可以说说诗中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 精读理解

  (1)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说说“晓”“眠”“觉”“啼”“知”等词的意思。

  (2)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说给全班的同学听,同时屏幕上打出古诗意思的图画。教师要告诉学生,古诗语句由于字数的严格限制,常常要省略一些词语,要联系上下文和题目补充出来。如“夜来风雨声”一句,联系诗题,可以知道是“(我忽然想起)(昨天)夜里的风雨声”的意思。

  (3)看着屏幕上打出的画面,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4)朗读《春晓》,指导读出节奏和重音,读出韵脚。屏幕上打出这首诗,标明节奏和重音。

  4. 品读领悟

  (1)屏幕上出现古诗意思的画面,同时有配乐朗读,听了一遍后,学生跟读,然后指名朗读,大家评议。

  (2)学生自由练读,同桌互读互背,全班背诵。

  (3)屏幕再现图画,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在空中飞翔,地面有落花。

  ①学生看着画面,背诵《春晓》。然后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诵。

  ②教师小结:诗人把握住“春晓”这一季节的时间和特点,把自己酣睡初醒的所感所闻依次写出,构成一幅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景,表达了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春光之情。

  ③屏幕上依次显现四句诗表现的画面,学生看图吟诵,体会意境。

  教案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长、它、当”等九个字,学会一个新笔画――竖提,会正确书写“长、虫、兴、当”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树枝拿它当扇子、小虫拿它当被子、鱼儿拿它当花伞、小鸟拿它当风筝”。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新课。

  秋天悄悄来到我们身边,这天,大树妈妈要为它的孩子――树叶娃娃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宴会(贴大树图),大家纷纷赶来参加,瞧,谁来了?(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将文中出现的小动物图贴在黑板上。)多热闹呀,你们也想参加吗?(想)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树叶》去参加树娃娃们的盛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识字读文。

  1、借助拼音自主读文。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组词。

  (学*多音字兴、长、当)纠错

  3、课件出示生字,抢读。

  4、再读课文,提出要求。

  ①想想文中的“它”,“大家”“我”指的是谁?

  ②树叶和谁交上了朋友?学生依次将树枝和动物图贴在树叶旁边。

  ③逐个问贴画学生:树叶是怎样来和他们交朋友的,作者分别用了一个什么词?

  (长、落、飘、飞,能换吗?)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创设情境,体会想象。

  1、在读文后学生反馈的基础上,(播放动画)

  用提示语进行引读,师说:“你们的聪明乖巧把风姐姐给找来了,吹动了树叶,树叶在摆动,就像扇扇子一样,感觉怎样?”

  “舒服”“凉爽”

  在学生回答之后,自由读,指名读,并让他们比较一下,看谁读的好。然后结合实例:(炎热的夏天,拿上一把扇子扇风,感觉如何?)来理解体会,进而以“舒适、凉爽”的感觉来朗读第一句话。

  2、师:小虫还在户外,感觉很冷,你怎么帮助它?

  生反馈引出第二句,指导朗读。

  3、激趣引出第三句。

  鱼儿在哪里?(水里)

  为什么看不清?(被树叶遮住了)

  小鱼把树叶当什么?(花伞)

  生活中的伞有什么用处?(遮阳、挡雨)

  有了伞遮风挡雨感觉怎样?(舒服、舒适)

  指导朗读。

  4、师:树叶飞得很高很高,谁看见了它?(小鸟)

  指导朗读: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为什么把声音读的这么高?(想和小鸟比赛)

  齐读(就让我们一起和小鸟比赛)

  5、学*最后一句。

  (1)找出树叶的话自由读一读。

  (2)师质疑:从课文中我们知道小树叶很高兴,那你们能不能说说它为什么高兴呢?

  (3)指名反馈;引导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4)指导朗读树叶的话。(树叶能得到大家的喜欢,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就让我们在朗读中和树叶一起分享快乐吧!)

  (想象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想象力的拓展。)

  (5)有大家的喜欢小树叶真高兴呀,从哪些地方看出大家都喜欢树叶?请从文中找找答案把!(齐读前四句)。

  6、师教学生认省略号。

  课件中出示省略号,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我选取了几个亲*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的句子,帮助他们认识。如:(1)公园里的花开放了,有红的,蓝的,白的......(2)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啊!有猴子,老虎......

  在此基础上回到文本,文中的省略号说明小树叶还落到了好多地方,想象一下树叶还会落到哪里,做哪些好事?(同桌合作,仿照诗歌作诗,反馈,评价。)

  (四)拓展思维,积极实践。

  这一环节,联系生活设计问题:有些叶子落在了大街上,它们认为自己把环境弄脏了,心中很着急,你能帮帮它吗?(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在生反馈基础上,我进行总结:愿同学们都做一片关爱别人,热心助人的树叶,用爱心去装扮我们的生活。

  (五)配乐齐读课文。

  让我们再看着大屏幕读读这篇课文,把秋天里树叶的美记在心里。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秋天里树叶的美,其实除了树叶之外,还有许多的美景,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书本去与他们交朋友吧!

  教案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由远及*、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

  事物的方法,学*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的联想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媒体:生词卡片、挂图、录音、投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我们又重新走进了课堂。暑假里同学们出去旅游了吗?能不能跟大家讲讲自己的旅游见闻?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进行了充分的自学,同学们想一想,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长城以它雄伟壮观的气势,高大坚固的结构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存在而惊叹,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都会为它的不朽而沉思。作者是怎样写出自己的感受的呢?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联想——抒情

  3、谈谈学*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远望长龙六千多公里

  观察

  *看高大坚固

  1、长城联想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教案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 运用传记知识解读课文内容,包括罗曼·罗兰的生活经历、学*情况、思想变化。

  2、 了解作者茨威格。

  3、 学*罗曼·罗兰勤奋学*、自强不息的态度和崇高使命感。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是谁吗?他就是茨威格。

  【作者介绍】

  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认识罗曼·罗兰和高尔基等人。茨威格的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象棋的故事》、《危险的怜悯》、《一个女人一天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读者描述他看了这个小说后的感受“我呆呆地坐着,头脑一下子如同被雷击,灵魂忽然间就像被抽空”,所以,请同学们有空一定要读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被翻译成《巫山云》,被拍成中国电影,由徐静蕾和姜文主演……,高尔基写信给茨威格说他读了《巫山云》后是多么激动和惊叹:“这个短篇那种惊人诚挚的笔调,那片对于女人的超人的温存,那派对于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表现力,把我深深地打动了”。而且,高尔基还把“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的桂冠送给了茨威格。为提高学生学*积极性,可以讲讲这个故事﹚。茨威格制作生产出一大群丰美多姿、感情奔放而又命薄缘悭的女性。他自己本人的性格也像女性一样敏感细腻而又有几分阴柔,是人类中最为善良、内心最为柔软的那一部分人。这使得他在希特勒的铁蹄下于1942年和年轻美丽的妻子自杀于巴西。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也很出名,如《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自己生活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他的一篇人物传记《罗曼·罗兰传》。

  【课文分析】

  师:罗曼·罗兰和茨威格之间建立了伟大的友谊,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好的,经常通信,正是茨威格对罗曼·罗兰的理解与尊敬,使他写了《罗曼·罗兰传》。现在,我们来看看罗曼·罗兰的求学时代,是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和主观因素,成就了罗兰一生的宏伟事业。课文大家已经看过了,现在请同学们看看罗曼·罗兰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思想意识形成的阶段:大学时代。罗兰是在哪里上的大学?

  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师:非常正确,别看它挂了一个“师范学校”的词语,这可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法国最渊博的学者都出身于高师。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高师有哪些特征?﹙给3分钟时间思考﹚,第一段就是写高师的教育特点。

  生:①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远离实际生活,能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②传统精神和经过检验的方法富有成效的结合,被继承了下来。

  ③这是一所严格的学校,要求学生有不知疲倦的勤勉精神。

  ④这里致力于全面教育,容许学生享有有限度的自由。

  ⑤这里曾经培养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

  师:概括得很好,学会了删繁就简,找出了关键信息。总之,高师就是以它的这些严格特色来培养杰出的人才的。那么,罗兰在高师到底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事,交了什么朋友,接下来请同学们按照你们理解的大学生活教育来安排层次,比如学什么专业,受到了什么训练,与什么人交往,思想上有什么修炼等。首先,我们看第二段,这一段主要写罗兰在高师的什么情况?这情况是怎样的?给大家3分钟时间阅读思考。

  生:这一段主要写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选定历史和地理作为主要学科。影响:①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②他学会了观察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具有活跃历史的特殊才能③获得善于剖析现代文化的本领。

  师:接下来写了罗兰在高师的什么情况?情况怎样?

  生: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同窗好友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情况:①在高师,在充满着神秘热望的交谈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②他们彼此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③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肩负的使命,就是要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④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他们迷恋莎士比亚,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师:这些都是从外部环境写了罗兰成才的原因。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之外,那么,罗兰个人的修为又怎样呢?请同学们看看他在大学之间是怎样做的,做了些什么?

  生:①创作﹙许多短片*作、诗和音乐、令人惊讶的文献;还构思着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和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约翰·克利斯朵夫》﹚。②具体情况﹙A 罗曼·罗兰被认为在描述历史方面有着巨大的才能,他还特别醉心于文化史的描述;B 他对一切知识充满兴趣,如饥似渴地学*;C 逐渐形成了永远忠于自己的自由世界观。

  师:同学们很认真,整篇课文我们就像庖丁解牛那样地剖析完了,但他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发却远远不止这些,一个永远对世界热情,极富人道主义精神的伟人,他的人生有跌宕起伏,但始终充满了火一般的热情,追求正义,同情弱者。现在我们看看课后练*。

  教案教学设计 5

  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jqx 教案教学设计。

  沿海地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研究

  教学《j、q、x》案例分析

  此教学内容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拼音教学(二)。

  该教学内容的主要教学要求是:

  1学会j q x 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看图读儿歌,能找出本课所学的单韵母j q x。

  3 能正确地拼出生字的音节。

  4 掌握j q x与ü相拼的规则。

  重点:j q x的`发音及书写、掌握 j q x与ü相拼规则。

  难点:掌握 j q x与ü相拼规则

  以下是我在教学j q x 与ü相拼规则中的一小片段:

  师:“我们在学*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的时候,知道小ü

  不能单独上街,他哭得很伤心,后来是大Y说:‘好吧,你把眼泪擦干净,我带你上街。’对不对?

  生:对

  师:“今天,小ü又想上街玩,可是大Y不在,j、q、x刚好走来。小朋友猜,j、q、x会怎么说?“

  生:叫小ü把眼泪擦干净。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板书ju、qu、xu)(学生认读)

  生:“如果小u也想上街,怎么办?”

  师:多会动脑筋的孩子呀! J、q、x只带小ü上街,不带小u上街,所以 小u和小ü不会争吵的。

  生:“是不是小ü跟谁上街都要擦眼泪?”

  师:不是的,有的时候他就不用擦。比如l带小ü上街,就说:“好吧,我带你去(板)。”如果把小ü眼泪擦去,就变成了lu,‘驴’就变成了‘庐’。学生听了,笑了。

  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以串编故事为主,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语言及结合学生在生活当中常遇到的实例来进行教学,相对而言,教学比较有吸引力。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故事真是教学的对症良方。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体态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能对孩子而言更有人情味,也更有人文气息,学起枯燥的拼音,因此也能饶有趣味,效果较好。

  在本节课中如果纯粹把j qx与ü相拼的规则教给学生,可能会无法激起学生的学*积极性及兴趣,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是极其感兴趣,因此,我通过了讲故事来渗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充满无比的兴趣,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经过这节课后,我常自我反思,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拼音,在几次的反思当中,我总结出:

  拼音教学,要孩子们学好,没有趣味性是万万不行的。但,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太难集中了!讲故事吧,那真是实践证明最最实用、最最古老的好办法!

  教案教学设计 6

  【抛砖引玉】

  1 . 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 . 《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 四幕 )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 . 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 . 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5 . 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6 .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 ( 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 ) 向学生作必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7 . 文章应以周朴园这个典型人物为核心,联络情节结构,寻找矛盾发端,挖掘人物性格,归纳文章主旨,学*写作特色。

  【指点迷津】

  1 . 关于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 (即台词) 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 ( 如《雷雨》 ) 、歌剧 ( 如《白毛女》 ) 、舞剧 ( 如《丝路花雨》 ) ;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 ( 如《雷雨》 ) ;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 ( 如《屈原》 ) 、现代剧 ( 如《雷雨》 ) ;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 ( 如《屈原》 ) 、喜剧 ( 如《威尼斯商人》 ) 、正剧 ( 如《白毛女》 )

  2 . 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3 . 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4 . 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 1 )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 2 ) 周朴园同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 3 )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

  ( 4 ) 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

  ( 5 ) 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 6 ) 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5 . 本文的艺术特点

  ( 1 ) 个性化的对话语言。

  ( 2 )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和“过去的戏剧”交织起来,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 3 ) 用必要的“舞台说明”更完整地塑造人物,更深刻地表现主题。

  艺术特点部分可贯穿在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中。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1 . 课文前面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了悲剧色彩,同时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

  2 . 读下面几句话,回答问题。

  周朴园: ( 指窗 ) 窗户谁叫打开的?

  鲁侍萍:哦。 ( 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

  周朴园: ( 看她关好窗户了,忽然觉得她很奇怪 ) 你站一站。

  这段动作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为了推动情节发展。鲁侍萍被赶出周家已三十多年了,从面貌上看,周朴园已认不出来了,但她熟练的动作和变化较慢的背影,却使周朴园觉得似曾相识,所以引起他的追问,推动了情节发展。

  3 . 读下面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周: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 ① )

  鲁: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忽然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 ( ② )

  周 ( 汗涔涔地 ) 哦。

  鲁: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 ( 抬起头来 ) 你姓什么?

  鲁:我姓鲁,老爷。

  周: ( 喘了一口气、沉思地 ) 侍萍,侍萍,对了……你可以打听她的坟在哪儿么?

  鲁:这个现在还活着。

  周 ( 惊 ) 什么? ( ③ )

  ①对周朴园的这番话应如何理解?

  提示: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她的贤慧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②鲁侍萍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③周朴园“惊愕”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提示:梅小姐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构成影响。

  4 . 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 周朴园与鲁侍萍在下节录中简称“周”“鲁” )

  周: ( 惊愕 ) 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 ( 徐徐立起 ) 哦,你,你,你是 —— ②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 ( 低声 ) 是你?③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 ( 忽然严厉地 ) 你来干什么?④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⑤

  鲁: ( 悲愤 ) 命,不公*的命指使我来的!⑥

  周: ( 冷冷地 )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 ( 怨愤 )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 1 ) 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提示: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 2 ) ②处一台词言不达意,表现周的什么心理?

  提示:周的恐慌的心理。

  ( 3 ) ③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提示: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 4 ) ④处“你来干什么?”该如何理解?

  提示:周料定鲁此次来是来者不善,她肯定要有所图,所以才这样发问。

  ( 5 ) ⑤处周为什么要问“谁指使你来的?”

  提示:周对鲁的性格相当了解,他认为鲁此来的背后一定有人出谋策划。表现了周的奸诈多疑的性格。

  对⑥⑦两句台词和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提示:由“悲愤”这个潜台词表现出鲁的性格不只是软弱,她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中刚直的一面;她说“命”说“天”表现出她对自己的悲惨遭遇的根源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她说“我没有找你,我认为你早死了”,说明侍萍早已看透周这个伪君子的真面目,并对他恨之入骨。

  5 . 体味本文的潜如词。

  潜台词就是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嘴上未说,但心中已想;或嘴上这样说,而心中却那样想;或嘴上已说完,而心中意未尽。潜台词丰富内涵大大扩展了舞台语言艺术的延衍性深广性。它常常借助舞台提示并通过演员心神化一的表演而让人体味、咀嚼。鲁侍萍找女儿来到周家,似曾相识的厅堂布置使她仿佛踏进旧梦,而柜上那张“死去的太太的照片”使她明白命运确实让她又跨进了三十年前同一个周家的门槛。这时周朴园走出来问她“这是太太找出来的雨衣么?”鲁侍萍不由自主地“看着他”回答,这“看着他”三字提示,*静的笔底 隐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三十年未见,容颜上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吗?他还供着我的照片,保留着我当年生活的旧物,他真的还未忘旧情吗?而我现在就站在他的面前,他真的就认不出来了吗?鲁侍萍虽然知道面前就是三十年同她生了两个孩子的周朴园,但她很自持,她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举动,她只是似乎身不由已地想在这间房子里呆一会儿,于是几次将要下场又鬼使神差地被话头牵住。当她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时,周朴园却喊住她:“你站一站。”周朴园觉得她关窗户的动作很眼熟:真像一个人,哦,真像三十年前的侍萍!这时,他内心开始将面前的“她”与三十年前的“她”互相比照,忽然生疑,忽又释疑,心驰神荡,心迷神乱,在略带沉思的交谈中使迷雾逐步消散,真相逐渐明朗。动作、口音、生活地点、生活时间、生活秘事,每一次交谈,内心认定的份量愈趋沉重。终于,侍萍情不由已地挑出只有他们两个知道的以丝线梅花补衬衣窟窿的隐私,于是,周朴园“徐徐立起”,“低声”地说出“哦,侍萍!是你?”以上这一段时间中的台词,未曾说出口的心理内容大大超过了舞台上所能耳闻的对白。三十年前的生活经历奇迹般寄殖在短的意外重逢的交谈中。而潜台词的心理脉流时而奔流恣肆,时而受抑阻涩,时而回旋往复,令人心弦震颤,回味无穷。

  6 . 体味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雷雨》之所以具有经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所塑造的人物性格相当复杂。周朴园除了资本家的冷酷无情,社会上层人物的道貌岸然,儿子面前的庄重严肃以外,他的内心似乎还具有怀旧的温情,他的厅堂里的旧家具,他要找的旧雨衣、旧衬衣,似乎并不全是故作姿态。在他的心灵深处,对美丽、温顺的侍萍还保留了一处思念的角落。尤其是当他在家庭中遇到诸多不如意之事时,他更想逃避到这处角落来寻找慰藉。但周朴园毕竟是周朴园,他的主导性格毕竟与他的阶级地位和资本家的身份一致。所以当侍萍的身份被认定以后,他的几缕温情立即消逝,他立即想以严厉冷漠、安抚软化、金钱兑现等惯用以对付下等人的手法来打发这个他刚才还在深深怀念追思的女人。周朴园心理的变化自有其符合性格内在逻辑的合理性,所以这个人物才不单薄,才真实可信。

  鲁侍萍属于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刚强的女子。她对周朴园有恨,所以她曾发誓不再走到周家的门。但三十年后的今天鬼使神差她又见到了那个“周大少爷”时,她竟情不能禁,自不由已地露出了真实的身份,而且她还向周朴园承诺不把这段隐情告诉鲁贵。她在周朴园悠悠怀旧之情面前也不禁有所触动:“老爷,你想见一见她么?”“ ( 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 ”这似乎又有点软弱。但她毕竟是刚强的女性,他控诉周朴园的罪愆,拒绝周朴园的施舍,使她的主导性格得到了升华。刚强中有软弱,怨恨中有情丝,这些都构成了她性格的复杂性。

  【思维体操】

  仿照下列句子,再把“人生”比喻成“大海”“天空”,造两个句子。 ( 不超过60字 )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

  答案提示:

  ( 参考 )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白云。

  三、智能显示

  【心中有数】

  学*本文掌握两点:

  1 . 课文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在文中是怎样逐层展开的。

  2 . 根据舞台说明和台词分析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果考试涉及的话,涉及到第2点的可能性较大。

  【动手动脑】

  系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一系列言行,“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对周朴园的评价、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尽管周朴园怀念侍萍,但侍萍的出现毕竟太突然,因此周朴园语无伦次,语多逆理,这是感情激动所致,是可以理解的。

  B . 前后判若两人的不同态度,充分揭示了周朴园伪善、丑恶的心理:金钱可以收买人心,可以化解仇恨,可以赎回良心,可以解除威胁,充分显示了他满脑子的拜金主义思想。

  C . 周朴园对鲁侍萍仍然一往情深,但几十年的分离,两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家庭,如果感情用事,必然会使双方家人受到伤害,周朴园的冷酷态度只是表面的,他的内心肯定十分痛苦,由此可以看出周朴园是一个懂感情,重理智,刚强,勇于自我牺牲的人。

  D . 周朴园既珍视和侍萍的感情,也热爱自己的家人;为了家人,他苦苦劝解侍萍;为了侍萍,他又不惜拿出五千块帮她解决问题。这充分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有血有肉有良心且善于处理家庭事务的人。

  答案提示:B

  教案教学设计 7

  1、学会“个、我、左、右、朋、友、后”七个生字及新词,认识新部首“月”。

  2、认识“影、后、狗、黑、常、跟、着”七个字。

  3、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字词。

  难点:了解方位。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挂图、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插图第一幅,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人,在哪儿,干什么?

  指着影子问:这是什么?(影子)

  出示课题:10 影子,出示生字卡“影”,学生认读。

  你们在什么时候,哪些地方见过影子?影子是什么样儿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音,词儿连读。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读课文。

  5、指名学生读课文,注意正音。

  6、学生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句话。

  三、学*课文,借助图画,理解课文。

  1、课文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第一幅图,哪一句是写第二幅图。

  2、学*第1句。

  (1)谁喜欢读第一句话。

  (2)观察插图:小朋友向着什么走?(太阳),小朋友面向太阳,太阳就在他的前面。那他的影子在哪儿呢?(指着图,在后面,他的`背后就是后面。)

  (3)出示生字卡后,学生认读。

  (4)什么时候影子在前呢?(老师利用投影机、小木人、幕布来演示,让投影机的光充当太阳,从后面照射小木人、小木人的影子就投射在幕布前方。)

  (5)学生齐声朗读这句话。

  (6)出示生字卡:黑、常、跟、我。

  (7)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小黑狗?提示:小黑狗和小主人怎么样?

  (小黑狗和小主人非常好,小主人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这里是指影子会跟着你,你到哪儿,它也到哪儿。)

  (8)齐读第一句话。

  (9)看插图,加上手的动作,试背第一句话。

  (10)说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3、学*第2句。

  (1)谁喜欢读课文第2句?

  (2)举起左手,认清“左”的方向,举起右手,认清“右”的方向。

  (3)出示生字卡:左、右,学生认读。

  (4)出示插图:(图上小朋友的影子在左还是在右呢?(在右手边,影子在右。那太阳在哪一边?(左边)。

  (5)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呢?(请小朋友上台,在老师指导下,利用投影机的灯光照射在小木人身上,使影子投射在左边。)

  (6)学生齐读课文,边读边比做动作。

  (7)出示生词卡:朋 友,学生认读。

  (8)为什么说影子是个好朋友?(每个人都有影子,你走到哪儿,它就陪到哪儿。)

  (9)用“是”练*说话。

  a、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b、我们是 。

  c、 是水果。

  d、 是 。

  (10)学生朗读课文。

  (11)学生看着插图,边演边试背课文。

  四、指导朗读,背诵课文。

  1、你还在什么时候,见过自己的影子?(在灯光下,在月光下等。)

  2、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手影游戏”。你们喜欢影子吗?读这篇课文要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仿读。

  5、学生背诵课文。

  五、巩固练*。

  1、用手指出自己的前、后、左、右。

  2、说说课后第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抽读生字卡片。(读完即贴在黑板上)

  二、分析生字,记忆字形。

  1、自学生字的字形。

  (1)看看哪些字最好记?哪些字最难记?

  (2)想一想你是怎么记的?

  2、检查自学的情况。

  本课可采用的记忆的方法有:

  (1)部件记忆法。如:

  (2)笔画记忆法。如:“我”。

  (3)笔画加部件(综合)记忆法。如“后”外边是两个撇,里边是一个口。

  3、口头组词。

  后:后面 前后 后来 后门 后山

  我:我们

  左:左右 左边 左手

  右:左右 右边 右手

  个:一个

  朋:朋友

  友:朋友 好友

  三、指导写字。

  1、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抓关键笔画在田字格里定位。

  重点指导:“我”的笔顺规则。

  3、写字练*。

  教案教学设计 8

  《麻雀》是第三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学*《麻雀》一课,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及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一、初读铺面,形成表象

  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导入新课:课文写了哪几样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设置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最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读对一些有较深含义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细读理脉,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老麻雀的形象后,再要求学生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脉络: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节放到全篇中,从整体入手,作准确的理解。在每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几个方面说的全文读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什么是从几个方面说的。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我发现可怜的小麻雀猎狗威胁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开。最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简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读入境,品味神韵

  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广泛收集,发现材料,再通过汇报有关句子,集体议论,解决*题2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读,思,议,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并进行互相比较,加以综合。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动机和能力。

  四、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麻雀,是一种多么不起眼的小动物。可谁又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动物对自己的孩子竟蕴藏着深深地爱!让学生反复熟读全文之后,分别在各自的头脑中形成伟大的麻雀的形象。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得到学生对麻雀内在神韵领悟情况的反馈后,再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读懂,并从中得到教育。

  教案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

  2、学*作者从摄影作品中引出联想和想象引发思考,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和探索精神家园的内涵并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探索精神家园的内涵并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思路

  从摄影作品入手,整体的把握文章的内容——品读文章的语言,深入感悟——分析精神家园的内涵——展示摄影作品,对精神家园内涵进行升华——学*摄影作文写作手法,让学生写出自己的人文思考。

  主要

  教学

  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的、策略的感悟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明白精神家园的内涵,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学会从摄影作品中引出联想和想象引发思考,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的写作手法。?

  教学资源

  1、ppt播放《橄榄树》歌曲

  2、ppt播放《乡愁》和《老家》文字内容。

  3、ppt播放有关“家”和“感动中国人物”的图片,以及其他一些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图片。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共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橄榄树》,让学生谈感受。作者在歌中不停地问“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作者喜欢的不是流浪本身,而是流浪中可能找到的橄榄树,橄榄树是一个梦想,作者除了在寻找梦想之外,还在追寻什么?让我们一起从曹文轩">从曹文轩先生的摄影散文《前方》中寻找答案吧。

  【活动一】

  1、播放歌曲《橄榄树》,让学生谈感受。

  1、引发对课题的兴趣。

  2、引出对家园的初步认识。

  二、 自主感悟

  1、播放图片,触动心弦。

  2、图片中的人们去哪儿?

  3、什么是家?初步明确家的内涵。

  家是母亲满含热泪的期待,家是父亲翘首以待的遥望,家是爱人充满深情的浅笑,家是孩子甜蜜稚嫩的呢喃,家是一盏昏黄的灯,家是一桌粗淡的饭,家是魂牵梦萦地方,是每个人苦苦追寻的岸。

  4、家如此温暖,人为什么要离开家园走向前方?

  说明:触动你的心灵,引发你的思考,引出对“家园”的探究。

  【活动二】

  1、观看图片,叙说内心的感动。

  2、人为什么回家,家是什么?思考交流,说出你的初步认识。?

  1、从学生最柔软的内心出发获得的直观感知。

  2、在原有的认知水*上,加强对“家”的初步认识。

  3、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内心的震动。

  三、探究感悟

  1、为什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2、作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你怎样认为?

  1、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2题。7组、1组展示答案。注意从课文中提炼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

  【活动三】

  学生活动:

  迁徙的*性,外界的诱惑出于无奈,前方的召唤(理想的召唤)

  学生活动:

  (1)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理想不能实现之苦)

  (2)惦念家乡,无法还家(心灵不能慰藉之苦)

  (3)到家无家(灵魂没有归属之苦)

  此环节可让学生相互讨论,推举学生代表发言,教师集中加以讲解。教师重在点拨,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真正从心里感悟家园的内涵。?

  四、拓展提升

  总结家园之思。

  家不仅仅是那个遮挡风雨,温馨安宁的实在家,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更是对某种精神的追求。无论离家还是归家都是人们对精神栖息之地痛苦而热烈的追求。

  【活动四】

  学生活动:

  6组、2组点评。谈谈自己对“家园”的理解。

  探究家园的内涵,形成自己对家园的认识。

  五、评价检测

  1、播放图片,感受图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1)家园是对信仰的痴心不改。

  (2)家园是对誓言的生死相守。

  (3)家园是对生命灿烂的炽热追逐。

  (4)家园是对人间大爱的无言坚守。

  2、学*了本文,你对的精神家园有了怎样的理解?我手写我心,写下你的感受吧!

  教师总结:

  家园不仅是抚*创伤的温暖港湾,心灵的栖息地,还是精神的归宿,更是心灵高远的追求。在心的家园里,撒下爱的种子,前方怎会是旷野?做一个有高贵灵魂和高远追求的人吧!不要让心灵一片荒芜、杂草丛生,开满精神之花的家园才是心灵最好的安放处。

  1、学生思考:感受图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2、选举学生代表进行发言。

  3、评价学生表现,引导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

  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精神的家园更是心灵高远的追求。

  六、小结作业

  1、写作手法(联想)

  曹文轩从摄影作品(实)引出联想(虚),由离家想到人类的精神境遇,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产生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ppt展示一些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图片。

  引导学生的思想:

  生活如此苦难,却没有半丝哀伤,因为他们都是有灵魂的人,他们都是有家的人!

  3、展示图片:

  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妈妈,从她的身上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年老、贫穷、体衰、孤苦,我们更应该看到什么?请根据这幅摄影作品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字吧!(要求:善于想象和联想,写出你独特的思考。)

  1、说出图片的内涵。

  2、在学*摄影散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验,写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悲情怀。

  七、板书

  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10

  1、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感受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的。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与他人合作交流,积累积极的数学学*情感。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现实场景提出问题,并且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1,把学生熟悉的活动和数学相互恶*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2,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熟悉的情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的数学眼光;

  3,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会思考、会探索、会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配套的课件,以及活动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我们星期天都有假日小队活动,你们的.假日小队开展过哪些活动呢?(学生汇报)

  现在有一个学校的小朋友也开展了很多的活动,邀请我们去参加,你们愿意吗?

  出示课题:假日小队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我们来到阳光小区,这里的同学们正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你知道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吗?根据回答板书:表演节目、拍照、收集电池、浇树。

  2、课件出示:表演节目

  仔细观察这幅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每组推选汇报员。

  (1)合唱

  仔细观察合唱队员有15名,伴奏的有3名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减法呢?

  (2)报幕

  这是第19个节目是什么意思?也就是已经表演了多少节目?那么你能根据这个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呀?

  3、拍照

  介绍拍照的常识,你知道一张胶卷有多少张吗?你怎么知道的呀?

  那么剩下的胶卷够不够呀?你怎么知道的呀?

  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剩下的胶卷不够照,你可以想个什么办法呀?小组内交流一下,说一说

  4、浇树

  出示浇树的场景图和对话,一共有35棵小树苗,还有8棵树苗没有浇。

  提问:看了这些你想知道什么呀?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集体交流。

  5、收电池

  这里有3个小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来给他们起个名字。

  看了他们收集电池情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可以小组合作,看哪一小组提的问题多,解决的问题也多。

  小组活动,看哪一组的问题最多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谈话:我们也开展了很多假日活动,出示你们课前的调查表。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有(多少)人

  学生分组学*,根据活动统计表,提出用加法或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并自己解答。看那一组的问题最多,回答的最好。

  班级内交流。

  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还能提出什么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问题呀?提出来让你的同桌来解一解。

  四、总结

  今天的学*,你学会了什么呀?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7)

——麻雀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麻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中,懂得母爱的伟大。

  2、 抓住重点语句,继续练*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3、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体验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精神的伟大。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学*兴趣

  师:同学们,麻雀是十分弱小的动物,但在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笔下的一只麻雀却战胜了庞大的猎狗,更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今天我们就来学*《麻雀》这篇课文。

  二、 学*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讲了“我”打猎回来,我的猎狗看见一只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想吃掉它,老麻雀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的事)

  教师板书:小麻雀 老麻雀 猎狗

  三、感悟全文,体验母爱

  1、师:我们快速地读课文,找出描写小麻雀的语句,并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读、找、写)

  (1)从“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说明它很弱小)

  师:为了突出小麻雀的弱小要把“嫩黄、绒毛”读稍重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从“我顺着林阴路望———————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体会到可怜)

  师:为了突出它的没办法在读“呆呆的、无可奈何”时要拖长一些。

  (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那么,这么可怜的小麻雀是怎么掉下来的呢?

  让学生抓住“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说明是风太大把小麻雀刮下来的。

  (4)师:如果你此时面对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你会怎样做?

  (找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你是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孩子!的确我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

  2、师:可怜的小麻雀又会遇到什么情况?从课文里找出来。

  (学生读、找、回答。)

  教师出示:猎狗慢慢地走进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1)让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猎狗的什么?

  (3)猎狗想干什么?

  (4)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3、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怎么样了呢?从课文中找。

  教师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

  (1)让学生找到比喻句,看看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2)你从这个比喻句中体会到什么?

  (3)那老麻雀怕吗?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4)老麻雀为什么怕呢?从课文中找到这句话。

  (5)既然是没有一点希望了老麻雀为什么还要扑下来呢?

  教师小结:是呀!母爱的力量是使老麻雀只有一个念头,哪怕是牺牲自己,哪怕只能延续小麻雀一分钟的生命,作为妈妈也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决定与猎狗搏斗。

  4、那结果怎么样呢?我们齐读第6、7自然段。

  (1)猎狗为什么慢慢地向后退?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了猎狗呢?

  教师总结:老麻雀所表现出伟大的母爱,不仅感染了作者,也感染了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而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爱的存在,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让学生交流,练笔)

  板书设计:

  麻雀

  拯救 搏斗

  小麻雀 吃掉 猎狗

  麻雀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小树立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和创编歌词的活动,提高自身的合作和创新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体会三拍子歌曲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情感的演唱歌曲《小麻雀》。

  【难点】创编歌词,第三句音准的学唱。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猜谜语来引入课程内容。

  谜题:不走光跳,吵吵闹闹,吃虫吃粮,功大过小。

  答案:小麻雀。

  (二)新课教授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描述一下你所见的小麻雀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我们来看看书上所说的小麻雀和我们所认识的小麻雀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1、欣赏歌曲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这首歌曲是一个什么样的情绪?几几拍?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非常的欢快,3/4拍。

  2、体验节拍特点

  (1)老师设置动作:第一拍拍手,第二、三拍双手交叉拍打肩膀。带领学生练*。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强弱特点。

  (3)同桌之间配合完成动作,再次体验强弱特点。

  3、学唱歌曲

  (1)再次欣赏歌曲,并跟随歌曲小声哼唱。

  (2)老师弹奏范唱歌曲,并指出问题所在,带领同学们再次演唱。

  (2)老师再次带领同学弹唱,指出难点并解决。

  (3)最后再次带上情感演唱一遍。

  (4)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歌词,体会小麻雀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的优秀品质。

  (三)巩固提高

  老师帮助学生分组,分别创编小猫咪、小青蛙两种小动物的歌词,用时五分钟,之后分组上台展示。

  老师根据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接触了很多小动物,他们都非常的可爱,而且创编的歌曲也非常好听,除了小麻雀,我们还创编出了小花猫、小青蛙等,在课下老师希望同学们还可以创编其他的歌词。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麻雀教学设计 3

  《麻雀》是第三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学*《麻雀》一课,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及创新精神。

  叶圣陶先生说过: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

  教学该文时,以读为本,牢牢抓住初、细、精、熟四个环节,使学生从读入手细品悟,引发思考。

  一、初读铺面,形成表象

  先通过提问式谈话审题激趣,导入新课:课文写了哪几样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样设置悬念,激起了学生的学*兴趣;接着,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掌握这些生字的读音和写法;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最后,让学生用一两句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即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通过读,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并形成表象。初读对一些有较深含义的句子不作理解的要求。

  二、细读理脉,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步感知老麻雀的形象后,再要求学生读,进一步理清文章的筋骨脉络:把词语放到句子中,把句子放到自然段中,把小节放到全篇中,从整体入手,作准确的理解。在每一个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大致是分几个方面说的全文读完后,再思考文章主要说了什么是从几个方面说的。通过这种细细的品读,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并在头脑中形成如下感知:我发现可怜的小麻雀猎狗威胁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走开。最后,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形成的脉络,简述全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精读入境,品味神韵

  学生仅仅理清文章的脉络还不用算读懂这篇课文,还要指导学生精读文章的有关章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广泛收集,发现材料,再通过汇报有关句子,集体议论,解决*题2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读,思,议,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并进行互相比较,加以综合。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的动机和能力。

  四、熟读悟道,畅谈启迪

  麻雀,是一种多么不起眼的小动物。可谁又会想到,这个不起眼的小动物对自己的孩子竟蕴藏着深深地爱!让学生反复熟读全文之后,分别在各自的头脑中形成伟大的麻雀的形象。然后,畅谈自己的感受,得到学生对麻雀内在神韵领悟情况的反馈后,再查漏补缺,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会读、读懂,并从中得到教育。

  麻雀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抓住老麻雀的神态、动作体会爱的伟大,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爱的力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三)进一步学*、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着重理解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为学生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

  (这篇课文围绕麻雀描写了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亲眼看到大猎狗想吃掉小麻雀,老麻雀在大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事情。)

  (二)学*课文第一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1、2、3自然段,让学生想一想这件事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课文第1、2、3自然段是故事的开始。猎狗随我打猎归来途中,突然放慢了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我在这时,看到从巢里掉下来一只小麻雀。)

  2、指名学生读课文第2自然段,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这里,野物指什么?作者用突然和嗅引出了小麻雀,自然、合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嗅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是猎狗,所以,无论是听觉,还是视觉,都自然会对野物有着特殊的敏感,为学生理解后面的课文中猎狗想吃掉小麻雀打下基础。

  (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中的野物指的是小麻雀。嗅的意思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

  教师可以补充解释嗅,一般*惯用在动物身上。比如,狗、猫等。

  3、学生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然后,想一想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麻雀,用笔在书上画下描写小麻雀动作、外形的句子。

  (①我看到这样一只小麻雀: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②描写小麻雀动作的句子: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③描写小麻雀外形的句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4、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读一读这些句子,对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和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要让学生说一说在句子中的意思,深入理解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的作用。接下来,让学生想一想从描写小麻雀动作和外形的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什么。

  (①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中的呆呆地是死板,发愣的意思。②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中的无可奈何是没有任何办法的意思。③从对小麻雀两个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只刚刚出生,没有见过世面和风雨,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和巢穴的小麻雀,所以,从树上掉下来,站在地上是呆呆地,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④从对小麻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外形描写中,进一步可以看出这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分明是明明、显然的意思。)

  5、小结第一段的学*,过渡到第二段。

  小结:我在打猎回来的路上,看见一只才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掉下来。

  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

  面对这样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如果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预示着什么?小麻雀的命运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第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会回答:如果是我,我会想,小麻雀多可怜呀!它离开妈妈和伙伴,一定很着急。我要把它放回梧桐树上帮它回到妈妈身边。现在,大猎狗发现了小麻雀,就预示着小麻雀的危险来了。)

  (三)学*课文第二段。

  1、让学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小麻雀的危险是什么?课文里哪句话表明了这种危险,在课文里画出来。

  (小麻雀的危险就是猎狗想吃掉它。猎狗慢慢地走*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从猎狗的表现中,你觉得此时的这只分明是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怎样的敌人?

  (从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这样的表现看,小麻雀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比强大百倍的敌人。)

  3、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当猎狗走*小麻雀的时候,谁出现了?它是怎样出现的?课文里用了一个什么词表明它的到来让猎狗意想不到?

  (当猎狗走*小麻雀的时候,老麻雀出现了。课文里用突然一词表明老麻雀的到来迅猛,让猎狗意想不到。)

  4、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第4自然段的第2、3句,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并提出问题:这里,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什么?为什么老麻雀飞下来像一块石头落地?绝望是什么意思?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羽毛,绝望地尖叫是什么样?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①在这两句话中,作者把老麻雀比作一块石头。②因为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时迅猛、落在地上坚定,表现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③绝望是没有一点希望的意思。④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的样子是全身每一根羽毛都立了起来,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来捍卫自己的孩子。说明老麻雀除了愤怒,还有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表现出把生死置之度外,毫不惧怕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勇敢精神。)

  5、教师做过渡:老麻雀想拼命拯救自己的幼儿,而面对的却是一个庞大的怪物,让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指名学生读第5自然段,提出学*要求和问题。

  让学生划出表示老麻雀动作的词句。

  (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老麻雀为什么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

  (因为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是弱小的,没有任何保卫自己和幼儿的武器,所以,它十分紧张,浑身发抖。但是,它又十分的愤怒,表现出决不畏缩,所以,发出嘶哑的声音。)

  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尽管在猎狗面前,老麻雀也不能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只顾自己的安全而丢下自己的孩子不顾,而是毅然猛扑下去,为拯救孩子准备进行殊死的决斗。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就是无与伦比的母爱!)

  6、教师小结重点段的学*。

  课文第4、5两个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是文章的重点段。讲述了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作者含蓄地点出了这一点,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露出来。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四)学*课文第三段。

  1、教师让学生默读课文6、7自然段,提出问题:猎狗愣住了,是因为害怕吗?

  (猎狗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害怕,而愣住的原因是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表现。)

  2、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因为我被老麻雀果敢、坚定的行动和奋不顾身、拯救幼小的精神所感动,也由于爱怜之心的驱使,所以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五)总结全文。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和伟大的母爱精神。

  麻雀教学设计 5

  !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

  文章先写( )次写( )最后写( )。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麻雀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交流以、引用旧知、再现识字等方式,达到会识字、会写字、会读文的目的。

  3.让学生初步感知“与众不同”的内涵,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写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会变的画。请看(课件出示)你你看到了什么?注意哟,它变了!(课件出示)你又看到了什么?(生回答)很多只鸟又可能说成是——(一群)我们可以说一群鸡,还可以说一群什么?(生回答)

  2.指导书写“群”。学生自己写两个“群”。评价写字。

  3.再来看这幅画(课件播放)你又发现什么了?能用一词来形容这只小麻雀吗?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与众不同的麻雀》,伸出手跟随老师一起来写题目。

  二、读文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听准字音。

  2.你们以前都是怎样识字的?学生说识字的方法,师板书。

  3.学生运用以前的识字方法自己读文识字。

  4.出示生字。指名带领拼音领读。

  5.去掉拼音,抢读生字。

  6.老师介绍生活识字方法。

  7.学生小组交流。介绍自己认识的生字,交流识字的方法。

  8.全班交流识字。

  (1)“毫”联系生活识记。

  (2)猜谜语,识记“刮”(教师边讲边画汉字的演变(图)。指导书写“刮”字。学生书写并互相评价。

  (3)用形声字的方法识记“谴”。同时,复*形声字的儿歌。

  (4)由学生自由介绍“妨、碍、继、续”

  9.“开火车”读词语。

  三、回文识字,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指导朗读“麻雀们说:“我们都迎风站立……和我们站得相反?”

  (1)你知道麻雀们说这些话时是什么心情吗?

  (2)指名用生气读这句话。

  (3)学*“?”。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朗读。

  (4)学生练读——指名读。

  4.指导朗读:“我喜欢这样,我并没有妨碍你们呀!”小麻雀说。

  (1)指名读这句话。

  (2)联系《标点符号的争吵》一文,指导读好感叹号。

  (3)你知道小麻雀对待这件事是什么态度吗?

  (4)指名回答并朗读。

  5.指导朗读:麻雀们一致谴责道:“和我们大家……家伙!”

  (1)能读出批评的语气吗?

  (2)在这句话中哪个词是批评的意思?

  (3)学*“责”。指导书写。交流识记方法。组词。学生书写。

  6.分角色朗读这三句话。

  7.指导朗读:小麻雀大叫道:“猫来了!猫来了!快逃!”

  (1)出示插图,观看感知中。

  (2)老师引读。

  (3)小麻雀此时的心情怎样?

  (4)全班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就是这群麻雀中的一员,你想对小麻雀说什么?

  2.总结:是啊,这小麻雀虽然与众不同,和大家不一致,但是它的心地是善良的,在关键时刻它救了大家一命。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的。

  3.出示儿歌,学生再认。

  麻雀教学设计 7

  一、导入:

  1、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学过许多名作家写的动物文章,请你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2、今天,我们学*前苏联作家屠格涅夫写的文章《麻雀》,来感受这个*凡的小动物不*凡的形象。

  二、整体感知:

  打开课文。

  1、默读课文,告诉大家:文中出现了几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

  (随机板书)

  2、加小标题指读。(学生顺序板书)

  (发现猎物,小麻雀落巢,老麻雀拯救,准备搏斗,猎狗后退,唤回猎狗)

  3、这是一篇记叙文,作家把当时发生的真实的事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一步步地写下来,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的清清楚楚。同时,让读者心里有许多感动。

  三、重点引读:

  1、你认为文中最让你动情的、感动的的哪一幅画面,哪几句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并练*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逐一出示幻灯片2.3.4.5)

  2、交流。(随机练*)(幻灯片6.7)

  3、串读

  正是这强大的力量,当……,老麻雀……

  四、想象.写作:(幻灯片8)

  1、故事的`结局让善良的读者松了一口气,因为我唤回了我的猎狗,麻雀脱险了。我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我在想些什么?

  2、请你在这篇文章的结尾,再加上一段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描写。

  3、出示原文。

  五、情感升华:

  1、世界上有一种感情,不箮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是共通的,那就是亲情,它包括父爱、母爱。老师这里收集了关于母爱的名言,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

  2、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

  六、课外阅读:

  介绍〈〈猎人日记〉〉

  七、作业

  1、收集名言。(交流)

  2、去看看〈〈猎人日记〉〉。

  麻雀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

  预*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今天学*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

  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

  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

  2、你还读懂了什么?

  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上发生了什么事?

  2)、猎狗想怎么样?

  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

  小麻雀摔下来

  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

  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

  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猎狗走*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请学生口述练*:

  文章先写()次写()最后写()。

  四、范读课文

  通过朗读感受鲜明的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五、作业:

  熟读课文。抄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课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教学准备:音乐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讲读课文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全篇描写的情境。

  (引导学生边读文章,边想画面,读着,想着,课文中的形象就会浮现在学生眼前,这不仅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2、提示:读屠格涅夫写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画,现在就想办法,把课文写的,把我们看到的画面,画下来,好像在画连环画。你们一共看了几幅画呢?

  学生随手用简笔画形式再现课文情境。

  ①猎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风刮下

  ③老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

  ④猎狗后退了

  3、再读课文,抓特点:

  (1)小麻雀怎样弱小?猎狗怎么庞大、厉害?

  (用……画出有关词语)

  板书进行对比。

  凭借已创设的情境,通过鲜明的强弱对比,使小麻雀、大猎狗的形象格外鲜明,为理解重点部分作铺垫。

  (2)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突出对比,进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

  (凭借情境引导儿童在热烈的情绪中思考。在这里从故事的开头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结果,启发学生从意外的结果中,关注故事的经过。即引导学生进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4、配乐默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进一步提问:

  ①老麻雀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突出“绝望地”)

  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经没有希望,为什么要飞下来?

  结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

  “它不能站在树枝上”。

  因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没有危险,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树枝上?

  课文上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儿,保护弱小者,战胜庞然大物)

  既然是“强大的力量”就不是轻飘飘地飞下来,是充满着对小麻雀的无限的爱,是准备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所以老麻雀的“飞下来”是很有分量的。课文打了一个比喻“像一块石头似的”,后面的动词是“落”而不是“飞”。

  画下表现老麻雀这一形象的词语。

  5、齐读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词语:

  “像一块石头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

  “绝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躯掩护”“拯救自己的幼儿”

  “呆立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没有危险的”

  “一种强大的力量”

  放音乐朗读,启发:

  这一切,猎狗有没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来的行动愣住了,惊讶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读第六节。

  二、总结:

  由于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他不畏凶残的猎狗,勇敢地飞下来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结论: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吓住了猎狗;

  正是这种强大的爱,感动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

  四、指导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麻雀教学设计 9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等10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小麻雀与麻雀妈妈是怎么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不少童话,也一定都喜欢童话。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前苏联著名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故事《小麻雀》,一起看看小动物的成长会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板书:小麻雀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错字,不添不漏字。

  A.读后检查认读生字: 檐、脖、摔、纠、蹲、扯、嗓、蹈、莹、瞪、啄、舔、懊、鼠、秃

  B.出示词语卡片:屋檐 脖子 摔下来 蹲着 扯开 嗓子 手舞足蹈 绿莹莹 瞪眼 舔了舔 懊恼 老鼠 光秃秃

  开火车读后全班齐读。

  C.指名读难读句。

  2、默读。标出段落序号,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A.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B.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默读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1——13自然段。

  1、默读,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天真幼稚,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在旁边备注。

  2、指名回答。

  师:你从哪里看出麻雀妈妈的罗嗦?

  师:是呀,麻雀妈妈可真有点罗嗦,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妈妈这么罗嗦,是为了什么呢?

  生试用慈爱的语气读妈妈的话语。

  3、你从哪里看出普季克的天真幼稚?

  学生回答。

  a.指名用天真的语气读:摔下去会怎么样呢?

  b.指名用幼稚的语气读:

  树为什么要摇来摇去呢?树不摇,风就没了.....

  不对!谁都该有翅膀。我长大了,要让所有东西都能飞。

  c.用好奇的语气读: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小时候,或者你的弟弟妹妹,有没有像普季克一样提一些可爱可笑的我问题呢?

  指名回答。

  4、分角色读小麻雀与妈妈的对话。

  四、作业。

  1、书写生字、生词。

  1、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与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小麻雀、麻雀妈妈、大花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一读。

  东张西望 手舞足蹈 自作聪明 不听劝告 惊慌失措 欢天喜地 绿莹莹 懊恼 光秃秃

  2、导入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高尔基的童话《小麻雀》,比较细致地体会一下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二、学*14——18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2、学生回答。

  (1)自作聪明又不听劝告的普季克遇到了什么危险?

  指名读第十四自然段。

  A.出示:(学生齐读)

  普季克不相信妈妈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

  B.这只天真幼稚的小麻雀,不知道自作聪明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还在那里自得其乐呢。

  学生读一读它自得其乐的句子。

  品:手舞足蹈

  C.师:普季克掉到窝下边去了,大花猫正瞪着——

  师:如果你是那只大花猫,那绿莹莹的眼睛里,透露的是一个怎样的信息?(充满了喜悦,啊!可以饱吃一顿了。)

  学生尝试用喜悦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师:如果你是小麻雀,大花猫绿莹莹的大眼睛透露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呢?(危险!大花猫想吃掉我!)

  师:这个时候,普季克的表现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词。

  解释:惊慌失措

  你还有表示心里害怕的词语吗?(惊恐万分,大惊失色)

  学生尝试用惊慌失措的心情读句子: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

  指名读。

  齐读:一只大花猫,眼睛绿莹莹的,正好蹲在那里。普季克惊慌失措,拼命扇动着翅膀。

  (2)普季克遇到了危险了,麻雀妈妈是怎么做的?

  A.齐读第十五自然段。

  B.问:读完后,你觉得这个时候的麻雀妈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从那些词语看出来?

  自由读第十五自然段,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指名读: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直瞪着大花猫。

  把体现麻雀妈妈的词语读出勇敢无畏的语气来。

  C.品词:扑

  生齐读句子。

  师:“扑”字除了体现了麻雀妈妈的勇敢无畏,你还读出了麻雀妈妈的什么心情?

  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

  如果把“扑”字改成“飞”字,同学们读一读,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预设)生:“扑”字改成“飞”体现不出麻雀妈妈心中那种急切,为了孩子奋不顾身的深深母爱。

  生再读,读出勇敢无畏与急切的心情:妈妈从树上扑下来。

  (衔接语:妈妈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普季克,在这紧急时刻,普季克——)

  (3)指名读第十六自然段。

  A.普季克又害怕又着急,一下子竟从地上飞了起来,落到了窗台上。

  师:在第十四自然段里,普季克害怕得拼命扇动翅膀,而这里却加上了着急,它为什么着急?(因为为了它,妈妈正面临着危险。)

  B.出示句子: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上的羽毛却被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象一点儿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学生读后,师问: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麻雀妈妈的心情?

  师:麻雀妈妈真的一点也不在乎吗?

  师:所以“它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还欢天喜地地问。

  体会:欢天喜地

  学生尝试用欢天喜地的语气读:“怎么样?怎么样?”

  师:两个怎么样,你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一遍句子。

  师:麻雀妈妈为什么欢天喜地?(普季克没有被猫吃了,安全了,并且还会飞了)

  C.师生分角色对话。

  师:“怎么样?怎么样?”

  生(普季克):“恩,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嘛!”

  前面1——13段部分的普季克总是不相信妈妈的话,而现在的普季克是怎样回答妈妈的?你体会到普季克有什么变化?

  生答。

  D.普季克和妈妈都安全了,大花猫呢?

  品:懊恼

  三、学*第十九自然段。

  A.出示全段: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学生齐读。

  B.师读“普季克终于会飞了”生接“他感到十分高兴”师读“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生接“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这段比较好呢?

  C.学生自由读,尝试读出高兴又有一点难过的语气。

  师:用关联词”既......又......“来说一说普季克的心情,好吗?

  D。从“觉得鼻子酸酸的。”你体会到了普季克什么变化?

  生答。

  四、拓展:

  师:普季克终于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又觉得鼻子酸酸的。于是,小麻雀张开翅膀,绕着屋檐飞了两圈,突然,觉得有一些话想对妈妈说......

  小麻雀想对妈妈说什么呢?请大家动笔写一写。

  学生练笔。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课。

  小普季克小时候是那么天真幼稚,就好象同学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好奇又自以为是,不听妈妈告诫,但是有一天小普季克终于长大一点了,知道许多不明白的事情总得一样一样学,还能体察到妈妈的爱,希望同学们也快一点长大,细心体会爸爸妈妈给自己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爸爸妈妈。

  六、作业超市:(任选其中一题)

  1、你和爸爸妈妈发生过争执吗?写一写或与同学们说一说争执的原因、经过、结果。

  2、用心读几遍《小麻雀》,看自己还能读出什么不同的感受呢?

  3、学*用爱的眼光对待爸爸妈妈的罗嗦,看看自己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把自己的心情变化写下来。

  麻雀教学设计 10

  一、复*词语,顺势导入

  1.复*导入。《麻雀》是一篇以麻雀为主角的叙事文章。(板书:叙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一种神奇的力量。首先复*一下词语。(出示)

  (1)指名朗读词语,说说描写了谁?(小麻雀、猎狗、老麻雀)

  (2)看着这些词语,你能简单说一下发生了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故事脉络并板书:幼雀坠落遇险—母雀奋力护儿—猎狗震惊退却)

  2.了解文章结构。同学们,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几个环节能不能交换?(不能)本文就是随着故事发展的顺序来进行描写的。

  二、品词析句,还原情境

  1.品幼雀之无助,感受情境之危险。

  (1)故事的起因是幼雀坠落遇险。请大家默读课文,找找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危险?

  ▲预设:幼雀之小。

  紧扣第3自然段中“嘴角嫩黄、长着绒毛、出生不久”等词感受小麻雀的幼小。想象一下刚出生的小麻雀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遇到哪些危险?(从树上掉下来,可能受伤;刚出生不久,抵抗力差;离开妈妈,没有食物等等。)

  ▲预设:猎狗之凶。

  抓住第2自然段中“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及第4自然段中“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等词语感受猎狗带来的危险。请看看插图,再次展开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太可怕,小麻雀随时都可能被一口吞掉……)

  ▲预设:环境之险。

  从第3自然段“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危险,因为小麻雀掉下来了,树枝也可能被凤刮断掉下来。)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渲染气氛的作用。今后,同学们在*作的过程中也可适当地尝试使用环境描写的写作手法。

  (2)同学们,面对这些危险,幼雀的表现是怎样的?(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从中感受到什么?(很无助)它刚出生不久,身体还那么柔弱,怎么能跟那么强大的猎狗抗衡呢!(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弱小、紧张、担心的感觉。)

  2.品母雀之无畏,感受母爱之伟大。

  (1)同学们,在如此危险的状况下,看谁来了?(引读并出示:“突然,一只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读读这句话,你有哪些疑问?(麻雀很小,此时为什么说它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什么是“挓挲”?)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挓挲”就是展开的意思。)很多动物遇到危险时都会有一些举动力求能震慑对方,而此刻老麻雀是想做什么呢?(赶走猎狗,保护幼雀。)

  (3)还有可以看出它想保护幼雀的地方吗?(从“突然”一词看出老麻雀救护小麻雀的急切心情;“绝望地尖叫着”说明它知道此时危险之大,它可能无法保护它的孩子,但是它依然在努力……)

  (4)现在你能理解文中所说的“像石头似的”吗?(表现出老麻雀飞下来的速度之快,同时也体现出它的毫无畏惧。)

  (5)再找找课文中其他描写老麻雀的句子,读一读。

  (6)(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读读,哪些词让你的心为之一颤?(紧张、浑身发抖、嘶哑的声音、呆立着不动、一场搏斗……)结合具体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浑身发抖”一词可以感受到当时老麻雀很紧张,它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猎狗的伤害;“嘶哑的声音”可以看出老麻雀已经竭尽全力在尖叫,希望猎狗能离小麻雀远一些,那种绝望时的尖叫让人心碎;“呆立着不动”可以感觉到老麻雀已经在准备着和猎狗进行一场殊死斗争,它正在积蓄能量。)

  (7)读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了什么?(战斗来临前的低沉气氛)这场搏斗的双方分别是谁?(老麻雀和猎狗,出示图片)从图片看,你觉得胜负如何?(猎狗胜,老麻雀败。)说说原因。(引导学生再看课文插图,猎狗高大凶狠,有着锋利的牙齿;老麻雀弱小,绝望。)

  (8)(分别出示描写麻雀和猎狗的相应句子对比读。)老麻雀,老麻雀,你不是猎狗的对手,赶紧飞回树上逃命吧!(老麻雀:不行,我的孩子还在这里呢,我不能走!)老麻雀,老麻雀,你们的实力太悬殊了,你还是先顾自己的命吧!(老麻雀:不行,那可是我的孩子,我绝不能丢下它,我一定要保护它。)

  (9)是呀!它要保护自己的孩子。因此,当看到猎狗发现掉落的小麻雀时,它(引读: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当它很绝望时,它依然(引读: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小麻雀……)

  (10)读着这些话,你感受到了什么?(老麻雀很爱小麻雀,竭尽全力要保护它。)文中有这样一个词“一种强大的力量”,你读懂了吗?(这就是母爱,母爱是无私,是不顾一切。板书:母爱伟大)

  (11)动物和人一样有感情。人们常说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出示相关的例子(其一,母牛阻拦人群为小牛求水;其二,汶川地震中,母亲全去身体护住幼儿等。)

  3.品猎狗之进退,感受故事之精妙。

  (1)同学们,这场战斗最终结果如何?一起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猎狗震惊退却)

  (2)是什么让故事结果有了逆转呢?猎狗,猎狗,你刚才还龇牙咧嘴,势在必得,为什么愣住了?(猎狗:因为我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奋不顾身。)猎狗,猎狗,你那么庞大,为啥怕弱小的.麻雀?(猎狗:不是怕,我是敬佩老麻雀保护小麻雀的勇气。)

  (3)獵狗愣住了,遇到这样的状况,它慢慢地、慢慢地往后退。小麻雀的危险暂时解除了,老麻雀护儿取得了胜利,故事结局发生了逆转,这给读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三、由“我”串联,复述故事

  1.文中之“我”。课文中除了出现老麻雀、小麻雀和猎狗之外,还有一个“我”。读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想想能否删除?(不能,其一,这个故事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并有选择地记录下来的;其二,体现了人与动物相处的自然与和谐。)

  2.复述故事。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说这个故事。复述要求:按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组内进行分工复述;复述时,关注小麻雀、老麻雀、猎狗的动作与神情等;相互进行点评。

  3. 小结课文。麻雀一文是叙事性文章,作者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都写出来,活灵活现地展现了麻雀和猎狗相遇时的情形,在具体细致的描写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齐声朗读课文)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8)

——枣儿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枣儿教学设计 1

  教学过程

  注:因教学目标等大体相同,故略去,仅提供过程设计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枣儿课后练*解题指导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理清情节枣儿基础训练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提示:

  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枣儿原文

  (1)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2)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注:因教学目标等大体相同,故略去,仅提供过程设计与反思。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

  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部分。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能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

  4、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表演表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

  5、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小结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六)布置作业

  将你的想法整理出来,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表演与理解。也可只安排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表演、理解。

  教学反思

  剧本学*应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有所区别,所以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

  总之,剧本学*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

  枣儿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基础知识我掌握: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 ) 掸去( ) 囫囵( )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

  踌躇:

  蹑手蹑脚: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蓦然 踌躇 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 ,体裁是 。

  理解探究我能行

  自由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

  5、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6、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7、.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

  孩子:

  8“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合作释疑我展示

  9、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10、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

  12、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以“枣儿”命名?

  课内精读我练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3、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14、“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5、“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16、“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拓展迁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枣儿教学设计 3

  【教学依据】

  戏剧是一种把文学扮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的舞台艺术,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剧本欣赏不只能让学生体验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剧本丰富的想像。

  《枣儿》是一篇呼唤亲情、渴望温馨的作品,通过老人盼儿子归来,小朋友盼父亲归来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作为剧本,本文的矛盾抵触主要体现在人物内心渴望与企盼的矛盾上,虽然不激烈,但也可凸现剧本的社会意义与主旨。人物对话*实、简洁,而且极富表示力,将老人饱经沧桑的孤独与小朋友天真无邪而又无可奈何的孤独表示得淋漓尽致。欣赏该剧天性让学生体会剧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⑵ 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⑴ 引导学生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⑵ 充沛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剧本欣赏中的作用。

  ⑶ 指导学生从对话中品析人物形象。

  ⑷ 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矛盾抵触在剧本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小朋友孤独寂寞的无奈。

  ⑵ 理解剧本表示主题的社会根源。

  ⑶ 在感悟人生中体验生长带来的考虑。

  教学方式

  1、剧本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对话的品析和剧本抵触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得当。

  2、剧本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从主题理解、人物对白、矛盾抵触、舞台揭示等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参与,并充沛发挥其想像力。

  3、剧本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巧搭“舞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体验戏剧的艺术魅力,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

  4、根据学生实际可布置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扮演与理解。也可只布置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扮演、理解。

  教学构思

  1、学生准备,老师引导。学生预*课文,搜集整理与剧本有关的常识资料,做好学*准备。

  2、学生初读,老师指导。通读全文,注意概括剧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特点、基本情节。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组织。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学生边读边悟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

  4、学生品味,老师点拨。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之上,通过人物对话、舞台提示,欣赏人物的特点和其蕴藏的社会意义。

  5、学生扮演,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领会人物形象特点。

  6、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剧本的主要戏剧抵触是什么,(即“为什么?”)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指引学生掌握戏剧抵触在戏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7、学生反思,教师归纳。通过本剧本和前面几课的学*,你认为欣赏剧本是在欣赏哪些内容?如何欣赏?教师组织同学围绕问题展开辨析与反思,归纳出剧本欣赏的重点与规律,协助学生掌握戏剧欣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实录】

  师:大家好。说到儿歌,我们都会充溢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下面请大家唱几句儿歌,让我们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

  (通过儿歌导入,既与剧本内容接*,又与学生实际相通,此谓一举两得。)

  生1:我唱的是《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

  生2:还有《丢手绢》:“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

  生3:还有《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生4:还有《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

  ……

  师:看来大家会唱的关于童年的歌还真不少呀。不过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与大家有不一样童年的小朋友和一位有着不一样经历的老爷爷。请大家翻开第十五课《枣儿》。初读一遍,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初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

  生5:主要讲了一位老爷爷、一位男孩与枣儿间发生的事儿。

  师:能否说说是什么事吗?

  生6:是两个人都通过吃枣、说枣来企盼自身的亲人归来。

  师:说得很对,能再说说老人与男孩分别有什么企盼吗?

  生7:老人盼望自身的名叫枣儿的小朋友回来,而男孩则希望自身在城里的父亲回来。

  师:说得不错,那老人与男孩有什么样的心情呢7

  生8:孤独。

  生9:寂寞。

  生10:对亲情的渴望。

  生1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看来,大家读得都很仔细,也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全文,请注意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所中的不同语气。

  (再分角色读剧本,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2读老人,生13读男孩,生14读舞台提示)

  师:大家说说三人读得怎么样?

  生15:不错,有一点电影对白的味道。

  (学生自身来评点,为后来扮演打基础。)

  生16:读男孩台词的同学读得最好,把男孩的那种天真但又无奈的心情读出来了。

  生17:读舞台提示的同学读得也不错,将人物动作、神态都读出来了。

  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生15:有,我觉得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

  (众生大笑。)

  生16:读男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师:对,从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掌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下面我们就结合剧本中的人物对白与舞台提示,仔细分析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全面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生18:老人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人,如剧中他讲了那么多有趣又好玩甚至是有意义的事,而且还是亲身经历的。

  生19:老人也是一位善良和蔼的人,如剧中老人见男孩想吃枣儿,就把自身的枣儿拿出来给男小朋友吃。

  师:那男孩有什么特点呢?

  生20:他很天真、可爱。特别是开始捡枣儿吃的那一段。

  生21:他也很孤独,因为缺少父亲的爱。

  师:对,分析得很有道理。大家主要是从哪些地方来分析的?

  (从剧本欣赏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生22:从人物的对话。

  师:除这以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人物形象特点?

  枣儿教学设计 4

  教学过程

  注:因教学目标等大体相同,故略去,仅提供过程设计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枣儿课后练*解题指导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理清情节枣儿基础训练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提示:

  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枣儿原文

  (1)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2)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3)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注:因教学目标等大体相同,故略去,仅提供过程设计与反思。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

  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部分。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能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

  4、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表演表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

  5、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小结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六)布置作业

  将你的想法整理出来,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表演与理解。也可只安排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表演、理解。

  教学反思

  剧本学*应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有所区别,所以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

  总之,剧本学*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

  枣儿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对“枣儿”这一具体事物及剧中情节,语言加以泛化、深化、理解象征意义。

  2、体会有象征意味的台词

  3、理解剧中人物的亲情,思考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教学重点】

  揣摩情节、语言。

  【教学难点】

  理解剧中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实社会中,人们迈步奔小康,在农村不少家庭主要劳动力涌入城市生活,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使自家走上富裕之路,然而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现象,留守家园的老人和孩子,在无尽的思念中生活,他们怎样寄托这种思念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戏剧小品《枣儿》。

  二、整体感知

  1、概述古诗情节:

  在乡间一棵挂满了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一个捡枣的男子,一老一少的.交谈,吐露了老人对儿子的思念,也表露了儿子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反映社会变迁。

  2、本文把时空集中在什么地方?“枣儿”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红枣儿树下,老人思念亲人的场景交待,枣树为背景,“枣儿”是全剧的标题,并以“枣儿”贯彻全文,老人和孩子以“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

  3、老人有几次回忆起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作者借“枣儿”表达什么思想?

  ⑴儿子“枣儿”一名的来历;儿子摘枣儿竟然尿了老人一脖子;儿子在枣儿树下尿尿。

  ⑵老人十分疼爱男孩。

  ⑶老人思念儿子,在男孩身上折射对儿子的爱。

  ⑷作者是借“枣儿”传达亲情,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4、剧中人物各是什么样的人?

  老人:老一辈农民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念旧而传统,有希望有失落。

  男孩:新生一代(农村)思念亲人,好奇懂事、纯真可爱。

  5、“枣儿有什么象征意义?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

  背景:枣树下童谣声亲情

  人物:老人:老一辈农民、亲情、爱心

  男孩:新生一代好奇懂事

  枣儿:象征亲情、故乡、精神家园

  枣儿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3、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揣摩人物的台词,探究台词背后的言外之意,进而理解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戏剧冲突的理解。

  2、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倾听童谣,感受亲情。上课前学生自由读童谣,感悟亲情。

  二、检查预*,了解剧情

  1、剧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这个故事围绕着什么展开情节?

  明确:

  1、剧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流露了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2、学生可能会回答:等人,枣儿,亲情等。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并表明自己的看法:假如要以一个具体的物品名称来回答,我会答“枣儿”。

  三、明确文体,了解学法。

  补充戏剧知识点。

  明确:

  补充戏剧小知识――

  (1)戏剧是一种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强烈而富有表现力的戏剧冲突表现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复杂矛盾与人物性格,更便于深刻地理解剧本的主题。而理解主题也能加深对戏剧冲突引起的原因与性质的理解。可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正是由一对对矛盾冲突,才有了很多精彩看点。

  (2)理解潜台词是深入鉴赏剧本的关键环节之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对话来表现的。只有认真品味对话中蕴含的丰富的潜台词,才能真正理解人物,理解剧本表现的主题。

  了解学法。

  (1)了解学法:本课就是从寻找精彩耐看的内容入手,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台词)来理解人物内心情感,了解作品矛盾冲突,深入理解主题。

  (2)速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文中精彩看点,并读给大家听。

  提示:精彩耐看的点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组对话,也可能是几个词语等等。

  四、品析文本,揣摩情感

  学生跳读课文,先标画内容,然后大声读出自己觉得精彩耐看的内容,并说出理由。

  明确:一是练*朗读,二是表达能力,三是以此为切入点,明确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读人物语言,了解人物内心情感,抓住矛盾冲突,从而理解主题思想。

  在学生朗读品说的基础上,大屏幕显示下列一组句子。

  1、学生分角色演读,其他同学思考,哪一组句子最好,理由是什么?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痒丝丝、热乎乎的!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都湿了!

  男孩呀,脏死了。

  老人脏啥,尿得我全身湿漉漉、粘乎乎的!

  明确:从人物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特别是叠词恰到好处的运用。通过赏读,深入剖析老人的言行,揣摩其内心的失落与伤感。追寻老人往日的温馨,引发对老人今昔生活境况的思考。明确老人的期盼与儿子的不归的矛盾冲突,正是老人对亲情的渴盼。

  2、学生分角色演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评价谁读的最好,理由是什么?

  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明确:从舞台说明,人物对白,标点符号等角度赏读出男孩对父亲归来的期盼与父亲冷落不归的矛盾,男孩子走与老人留的矛盾。体会老人和男孩的孤独与期盼,对亲情的盼归。

  3、师生演读,品读人物语言,悟出潜台词后的象征意义。

  问题1。学生思考讨论,男孩与老人所说的“巧克力”不同含义。

  问题2。与“巧克力”相对的“枣儿”的象征意义。

  男孩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明确:“巧克力”与“枣儿”的象征意义。在剧中,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了“枣儿”丰富而深刻地社会内涵,使全剧具有了深厚的思想底蕴。

  五、思索矛盾,感悟生活

  1、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大屏幕打出时代背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青年大规模离开家园,闯荡世界。据统计,到90年代末期农村外出从业青年达1。2亿人,相当于有一半的农村青年外流,这种趋势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还在加剧。

  2、感悟人类的发展进程带给我们的关于开拓生活与家园之恋这对永恒的`矛盾。

  (1)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曹文轩《前方》

  (2)“故乡,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注定了终生要为你魂牵梦绕……”

  ――作家王鼎钧

  (3)对于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伏尔泰

  六、齐读童谣,结束授课。

  结束语

  文学作品帮我们解决不了根本矛盾,但是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变软,带领我们从感性的思想走向理性的思索。通过本文的学*,我们可以明白:因为家,它是生存的寄居之地,又是生命的最终去所。失去了精神家园,灵魂就无所归依;离开了精神家园,个人便失去了生命凭借,成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在人的开拓生活与家园之恋的生存悖论中,“故乡”将是一个永远的不断被追求着的梦。无论将来你身在何地,以何种方式生活,当拿起亲人给的枣儿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自豪地说还是家乡的枣儿最好吃,还是家乡的枣儿最甜!请记得在任何时候都要将亲情随身携带,记得精神回乡。

  板书设计

  枣儿童谣开场――父母疼爱子女男孩遇老人老人念儿子枣儿名字的来历枣儿尿脖子枣儿树下撒尿男孩思父母――为父藏枣童谣收场――呼唤亲人社会变迁呼唤亲情

  枣儿教学设计 7

  【教学依据】

  戏剧是一种把文学扮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的舞台艺术,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剧本欣赏不只能让学生体验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剧本丰富的想像。

  《枣儿》是一篇呼唤亲情、渴望温馨的作品,通过老人盼儿子归来,小朋友盼父亲归来的故事,向人们揭示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作为剧本,本文的矛盾抵触主要体现在人物内心渴望与企盼的矛盾上,虽然不激烈,但也可凸现剧本的社会意义与主旨。人物对话*实、简洁,而且极富表示力,将老人饱经沧桑的孤独与小朋友天真无邪而又无可奈何的孤独表示得淋漓尽致。欣赏该剧天性让学生体会剧本独特的艺术魅力。

  【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

  ⑵ 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⑴ 引导学生掌握剧本欣赏的方法。

  ⑵ 充沛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剧本欣赏中的作用。

  ⑶ 指导学生从对话中品析人物形象。

  ⑷ 指导学生初步理解矛盾抵触在剧本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小朋友孤独寂寞的无奈。

  ⑵ 理解剧本表示主题的`社会根源。

  ⑶ 在感悟人生中体验生长带来的考虑。

  教学方式

  1、剧本欣赏的重点放在人物对话的品析和剧本抵触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得当。

  2、剧本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从主题理解、人物对白、矛盾抵触、舞台揭示等角度入手,鼓励学生参与,并充沛发挥其想像力。

  3、剧本教学中,老师也要善于创设情境,巧搭“舞台”,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剧中人物,体验戏剧的艺术魅力,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理解剧本的社会意义。

  4、根据学生实际可布置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扮演与理解。也可只布置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扮演、理解。

  教学构思

  1、学生准备,老师引导。学生预*课文,搜集整理与剧本有关的常识资料,做好学*准备。

  2、学生初读,老师指导。通读全文,注意概括剧本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的特点、基本情节。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组织。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学生边读边悟人物形象的不同之处。

  4、学生品味,老师点拨。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之上,通过人物对话、舞台提示,欣赏人物的特点和其蕴藏的社会意义。

  5、学生扮演,教师指导。学生在理解与欣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角色扮演来深刻领会人物形象特点。

  6、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剧本的主要戏剧抵触是什么,(即“为什么?”)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指引学生掌握戏剧抵触在戏剧中的地位与作用。

  7、学生反思,教师归纳。通过本剧本和前面几课的学*,你认为欣赏剧本是在欣赏哪些内容?如何欣赏?教师组织同学围绕问题展开辨析与反思,归纳出剧本欣赏的重点与规律,协助学生掌握戏剧欣赏的基本方法。

  【课堂实录】

  师:大家好。说到儿歌,我们都会充溢对童年生活的向往,下面请大家唱几句儿歌,让我们一起回忆美好的童年。

  (通过儿歌导入,既与剧本内容接*,又与学生实际相通,此谓一举两得。)

  生1:我唱的是《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

  生2:还有《丢手绢》:“丢呀丢呀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

  生3:还有《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

  生4:还有《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的童年……”

  ……

  师:看来大家会唱的关于童年的歌还真不少呀。不过我们今天要认识一位与大家有不一样童年的小朋友和一位有着不一样经历的老爷爷。请大家翻开第十五课《枣儿》。初读一遍,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一些什么内容?

  (初读剧本,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

  生5:主要讲了一位老爷爷、一位男孩与枣儿间发生的事儿。

  师:能否说说是什么事吗?

  生6:是两个人都通过吃枣、说枣来企盼自身的亲人归来。

  师:说得很对,能再说说老人与男孩分别有什么企盼吗?

  生7:老人盼望自身的名叫枣儿的小朋友回来,而男孩则希望自身在城里的父亲回来。

  师:说得不错,那老人与男孩有什么样的心情呢7

  生8:孤独。

  生9:寂寞。

  生10:对亲情的渴望。

  生11: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看来,大家读得都很仔细,也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全文,请注意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所中的不同语气。

  (再分角色读剧本,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2读老人,生13读男孩,生14读舞台提示)

  师:大家说说三人读得怎么样?

  生15:不错,有一点电影对白的味道。

  (学生自身来评点,为后来扮演打基础。)

  生16:读男孩台词的同学读得最好,把男孩的那种天真但又无奈的心情读出来了。

  生17:读舞台提示的同学读得也不错,将人物动作、神态都读出来了。

  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生15:有,我觉得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

  (众生大笑。)

  生16:读男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师:对,从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家对剧本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掌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下面我们就结合剧本中的人物对白与舞台提示,仔细分析分析剧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全面深入地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生18:老人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人,如剧中他讲了那么多有趣又好玩甚至是有意义的事,而且还是亲身经历的。

  生19:老人也是一位善良和蔼的人,如剧中老人见男孩想吃枣儿,就把自身的枣儿拿出来给男小朋友吃。

  师:那男孩有什么特点呢?

  生20:他很天真、可爱。特别是开始捡枣儿吃的那一段。

  生21:他也很孤独,因为缺少父亲的爱。

  师:对,分析得很有道理。大家主要是从哪些地方来分析的?

  (从剧本欣赏的角度来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

  生22:从人物的对话。

  师:除这以外,还有哪些地方能够看出人物形象特点?

  枣儿教学设计 8

  【设计简说】

   本文是一个《等待戈多》式的戏剧小品.对剧中象征意义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进扣剧本的内容.揣摩情节、语言,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剧中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过程:感知、朗读、体悟.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教学过程】

  一、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熟悉小品剧情:

  (学生读课文、用概括性文字梳理剧情。)

  2、师组织交流活动:学生们表达见解

  即:全剧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述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

  二、解读

  1、分组表演剧中剧情:

  ⑴理清情节顺序: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活动。

  ⑵揣摩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内心情感:

  师讲解:如:写老人“威严地”“命令”“蓦然温和”“清清嗓子”“楞住”“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等等都是传神地写出老人对男孩的疼爱.以及她在与男孩交流过程中的感情变化。

  ⑴学生分组准备(人物、道具、台词。)

  ⑵学生分组表演各自的情节。

  2、教师组织课堂评议活动:同学们对各组表演表达见解。

  三、品析

   1、怎样认识老人和男孩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用体现人物性格精神的词概括)

  明确:老人最有普遍意义的老一代长者的形象:满怀心情、富有爱心、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男孩测量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好奇而懂事、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自己的老人

  2、“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枣儿是全剧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人物对自己的话题,全剧的结构与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3、怎样理解剧中的象征手法?

  明确:全剧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的象征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四、体悟

   出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想想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五、课堂交流

  六、师生评议

  枣儿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童年往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记忆的长河里。有人说,它象一幅画,充满种种绚丽的色彩;有人说,它象一首歌,闪烁着串串快乐的音符;它天真烂漫纯洁,时时给我们带来美好的遐想。然而,《枣》中的小男孩却有自己独特的童年经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孙鸿的戏剧──《枣儿》。

  二、学生初读,老师指导。概括剧情

  1、问题导引:说说写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样的心情。

  2、学生读文讨论后,教师引导概括剧情。(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小男孩,他们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儿”的往事,充满了对自己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表露了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理清情节

  1、浏览剧本,从老人和孩子的交谈中,你感觉文章主要写了那些有关枣儿的往事?

  提示:从老人的角度,从孩子的角度。

  明确:儿子名字的由来。“枣儿”尿老人一脖子尿。“枣儿”到枣树下撒尿、枣树的来历落枣吓跑了鬼子、靠枣活命

  2、分角色阅读这些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品味人物)

  ⑴生三人分角色读剧本《枣儿》:生1读老人,生2读男孩,生3读舞台提示。

  ⑵评价三人读文情况,深入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

  提示:从语气语调情感等方面

  明确:生1读出老人孤独寂寞的心情,生2读出了男孩天真而又无奈的心情,生3将人物的动作神态读得惟妙惟肖。从他们盛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看到他们对亲情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读老人的时候,语气应该慢些,体现一种沧桑感。孩台词的时候,声音要亮些,适当的时候要快些。

  3、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善良和蔼饱经沧桑、孤单无助

  孩子:天真可爱又可怜

  4、师小结:看来无论是从人物对白,还是从舞台提示,都可以认识剧本中的人物。(即从人物台词和舞台提示中体会人物性格。)

  四、分析主题思想

  1、这部剧本有什么启示意义或者剧本想告诉我们什么东西呢?

  讨论明确: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老一辈对故乡的深厚乡情、青壮年离开家乡,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2、很好,同学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传达出自己对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的理解,很有说服力,看来我们对作品的理解还是很到位的。刚才大家说舞台提示主要对人物形象塑造有作用,那么除此以外,舞台提示还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剧本故事发生的环境及背景。还有就是为别人表演提供了示范与提示。

  3、我们知道剧本除具有文学欣赏的价值以外,还有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舞台表演提供最详细的依据。下面就请同学再读剧本,找找作品中哪些地方最适合表演?

  我认为是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部分。因为讲故事时,老人与男孩的表情最丰富,也只有这时才能体现老人与男孩的快乐与期望。

  4、下面我们就选择老人给男孩讲故事这一段来现场表演表演。哪几位同学想起来表演?

  明确要求:观看演出的时候,想想表演者与剧本要求之间哪些地方很相符,哪些地方有差距?

  (众生表演剧本中节选的一段,师生评价。)

  5、请大家再读剧本,想想开头和结尾的儿歌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结构上有前呼后应的作用。儿歌的内容与剧本所表现的主题基本一致,通过儿歌能强化剧本的主题。

  五、小结拓展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多办一些活动,邀请他们参加,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在节假日里,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我们也可以呼吁全社会来关心关爱老人与孩子。我们也可以向那些经常不回家的人提出倡议:常回家看看。

  六、布置作业

  将你的想法整理出来,写成200字左右的片段。

  备注:根据学生实际可安排一至二课时。第一课时,朗读与品味;第二课时,表演与理解。也可只安排一个课时,即:朗读、品味、表演、理解。

  【教学反思】

  剧本学*应该与一般的文章阅读有所区别,所以本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探讨:从文本的角度读剧本。即本文的学*还是与一般的现代文阅读一样,从基本的人物、情节、主题入手,让学生建立对本剧本的基本理解力。从表演的角度读剧本。这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的,一个方面是朗读,即分角色朗读。读是表演的基础,读也是理解人物与主题的主要手段。在读中,学生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形象与特点。另一个方面就是实在的表演,这种看似简陋的表演形式对学生理解人物与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实际上也符合剧本的真正用意。

  总之,剧本学*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希望我们能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经验。

  枣儿教学设计 10

  学*目标:

  1.了解剧本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分析戏剧的方法。

  2.品味剧本的主题,感悟人生中体验成长带来的思考。

  3.体会并同情老人与孩子孤独寂寞的无奈。

  基础知识我掌握:

  1、为下列加黑的字注音。

  竹匾( ) 掸去( ) 囫囵( ) 咀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津津有味:

  踌躇:

  蹑手蹑脚:

  3、词语积累。

  喃喃自语 蹑手蹑脚 蓦然 踌躇 雕塑

  4、本文的作者是 ,体裁是 。

  理解探究我能行

  自由读课文,理解下列问题。

  5、老人为什么留着这些“枣儿”?

  6、孩子为什么怀揣这一个“枣儿”?

  7、.再读舞台提示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老人:

  孩子:

  8“枣儿”除了指真实的“枣儿”,还有其它含义吗?

  合作释疑我展示

  9、老人有几次回忆起儿子枣儿小时候的事?他对男孩又是什么态度?他的这些回忆和态度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10、作者想要借枣儿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11、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同一首童谣,它在剧在起到什么作用?

  12、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以“枣儿”命名?

  课内精读我练

  阅读下面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奥?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

  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

  男孩(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老人(愣住,继而激动不已)这地上的、匾子里的、树上的'枣儿全是你的。想给你爹留多少就留多少。

  男孩 不,还是留给枣儿叔叔吧。爷爷,枣儿叔叔会回来的。

  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男孩 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老人 那,咱们喊喊? 男孩 喊喊!我先喊!(爬到土坡上,使劲儿喊)

  枣儿甜,枣儿香,要吃枣儿喊爹娘;爹娘给个竹竿竿,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留给娃娃过年吃。

  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13、品味小男孩的语言,说说体现了男孩怎样的性格?

  14、“愣住,继而激动不已”“紧紧搂住男孩”“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这些文字在剧本中叫做什么?它们是不是可有可无的?

  15、“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言外之意吗?

  16、“二人翘首远望,状如雕塑。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联系全剧,说说这样的结尾的表达效果。

  拓展迁移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类似剧本的情形。请大家想想,我们该如何去关心他们?如何去帮助他们?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计范文十份(扩展9)

——《草原》的教学设计范文十份

  《草原》的教学设计 1

  1. 我知道大家*时都很喜欢唱歌,今天我们就先来听一段美妙的歌曲。《天堂》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对了,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草原的早晨非常的美,今天呀我们就再一次跟随作者的脚步走入草原,看看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里?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好了,我们要出发了,把我们的生字朋友也带上吧!你们看,他们来了!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师范读课文,草原的早晨究竟美在哪儿?

  3. 生回答。师小结:是啊。绿绿的草原,蓝蓝的天空,欢快蹦跳的羊儿,快乐的牧民,动听的歌声都值得我们慢慢品位,细细学*!

  学*第一段

  1. 下面自己来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从哪句话,哪个词你读懂的?)

  2. 理解“醒”,人睡一觉醒来了会伸个懒腰,可草原是怎么醒来的?这是怎么回事啊?

  刚才草地上还是静悄悄的,现在太阳升起来了,草地也亮起来了。

  3. 指名读。生评价,怎么个好法?

  4. 全班齐读。“人多力量大,让我们把这美丽的草原唤醒吧!”

  学*第二段

  1. 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就醒来了,那么醒来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 生答草原醒来的样子。先说*处,再说远处。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指名读第二段。这段话有几句?先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从“涌”字你想到了什么?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谁也不让谁!所以用了“涌出”

  指名读本句。带着羊儿欢快的感情读。

  4. 羊儿欢快地去吃草了,游戏了,那牧民呢?指名读第二句,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5. 全体起立,老师范读,生表演,再齐读。(来吧,小牧民们,让我们骑上骏马,开心激动地奔驰在大草原上吧!)

  6. 齐读第二段

  学*第三段:

  1. 小牧民们,刚才在放牧的时候,远处的羊群是什么样的?

  2. 指名读第3段

  3. 齐读前半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说的真好,羊儿成群地散步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所以远远望去,很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4. 再读前半句,想想此时的羊群还像什么?

  5. 读后半句,那么美那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的地方去,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回荡!

  6. 我相信,那么美的歌声,和快乐的羊群一定会深深留在你的脑海中,美读第3段。

  1. 我想,现在这个时候响亮的鞭声,铺满新绿的草原,成群的羊儿,快乐的牧民,优美的歌声已经深深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了。

  2. 今天我们领略到了草原早晨的美景,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快乐下面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快乐把课文美美的读一读。

  3. 想办法,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留下这美丽的草原。

  【板书设计】: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一只只 涌出

  醒 美

  牧民 跨上 追赶

  《草原》的教学设计 2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上课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课件,让学生看到优美的画面,听到动听的音乐,把他们带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欣赏着蓝天白云,碧草盈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抓重点,想象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在研读草原景色部分时,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想象感受到草原的美丽、辽阔。例如:各种形式的读,个人读、自由读、默读、教师引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通过读加强学生读的能力的培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落实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如,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出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自己的喜爱之情。想象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此时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悟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时有学生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我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充分理解了作者的感受: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这句时,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惊叹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觉得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为什么?分层次去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引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然后拓展学生的思维,如果你就在老舍身边,你将怎样抒发你此时的心情?使学生深层次体会到草原的美。

  三、选读,感悟美

  教学热情待客那一段时,当我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四、选精彩段落感悟人美

  读懂课文,使学生从中受到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教育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应在课文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概括出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迎客、相见、款待、话别几个方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草原的景美,人更美。以突破教学重点。课程结束,以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歌》来结束今天的学*,让学生在回过头来美美的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熏陶。

  《草原》的教学设计 3

  目标设计:

  积累品味优美句,体会其含义,理解课文:草原人美、景美。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体会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自主探究体验触情

  教具:

  录音机VCD

  学具:

  留言卡

  课前准备:

  自制心形卡熟读课文收集草原资料

  课堂流程:

  一、诱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比试一下预*作业(展示草原资料)你们的诗你们的佳句、老师的VCD都展现辽阔壮美,我相信也很想亲自到草原去看看吧!今天就跟随老舍先生一起走进那令人向往而又神秘的土地吧!

  二、课上求知:

  (一)师生互动学*第一段(草原美景)

  1、指名读段

  2、出示学*提示:找出能体现草原美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理清层次。

  3、老师走进学生中倾听和诱导提炼理解精华,学生汇报,

  4、自由读文体会景物的美

  [本段重点诱导:“一碧千里”“无边无际”这几个词你能看出什么?看出草原的辽阔,绿的美;*地绿、小丘绿对比的不鲜明,形成一体,美的那么柔;面对这种境界你的感受怎样?作者用骏马、大牛来衬托(情景交融法);修辞是一大亮点]

  (二)生生交流学*第二段(迎客)

  1、自由读文小组合作学*并汇报

  2、教师相机点拨:结合“洒脱”“怎么走都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结合“彩虹”“欢呼”体会主人的好客;结合汽车“飞”“走”不同的描写,动静结合把作者的激动心情灵活的展现出来。

  (三)自主学*第三、四段(相见款待)

  1、默读自学质疑汇报

  2、解疑点拨:如何体会蒙汗两族人民的深情厚意

  蒙古不但景美人更美,我们目睹了草原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惯,又感受了民族团结之情,就让我们一起唱起来吧!放录音《骑着马儿巡逻去》

  (四)齐读第五段理解“蒙汗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之美

  你们看此情此景你想怎么表达你的心情呢?用歌、用诗、用画......

  三、触景体验

  1、把你的话写在你的心形卡上贴在黑板,进行爱国教育

  2、尝试片段做导游

  《草原》的教学设计 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作者用他的亲身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让学生初步感知)

  二、检查预*

  1、读生字词: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互相解词: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涂抹画面,使它分出层次,以加强艺术效果。

  拘束:过分拘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襟飘带舞:衣襟和裙带迎风飘动。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读课文,按照作者进入草原的顺序,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

  2、小声读课文,想象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和不理解的句子。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草原》的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

  2、读懂第一自然段,领会草原的自然美,体会句中含着的意思、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领会草原的自然美,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拓展

  1、同学们,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大好河山吗?说说这些风景名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潇洒走一回。

  3、板书课题,齐读。

  4、老师来变一个小魔术(草原后加上?号)现在你再读读看,意思改变了吗?你又读出了哪些新意思?(师加上!)请你再读读看,有没有什么新感觉?(生自由谈)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叙述顺序

  1、草原之美让人魂牵梦绕,现在,赶快打开书,去读读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吧!有个问题请大家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草原先后写了哪些内容?

  2、生充分自读思考。

  3、读后交流,师相机概括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品读,感悟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原的美

  1、过渡:老舍先生用他的一支生花妙笔,给我们“画”出了一幅美丽的草原风景画,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一边听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并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听完后,告诉同学们,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师配乐范读课文。

  3、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生自由说。

  4、过渡:草原的美是如此与众不同,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的最让你心动的景色,美美地读一读,并在学*小组内交流。

  5、生自读交流,说说文中最让你心动的景色。

  6、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相机出示课件画面,图文结合理解“一碧千里”“小丘柔美”“翠xx流”等词的意思。

  结合简笔画理解“勾勒”“渲染”等词的意思。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配乐赛读,师生评议。

  8、面对如此美丽宽广的大草原,假如你置身其中最想做的是什么?

  9、那么,我们来看看作者来到大草原的感受吧!用横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10、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高歌”“低吟”两词的区别。

  这两种情调一样吗?如果把文中的两个词颠倒一下位置,好不好?

  11、是啊,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吗?让我们带着赞叹,带着兴奋,带着陶醉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12、读了这么多,大家会背了吗?把你最心动的句子背下来。

  13、拓展。假如你是一位来草原寻找灵感的诗人,你会低吟一首怎样奇丽的小诗呢?假如你是一位带团游览的导游,你又会怎样向游客来宣传草原的美景呢?想一想,你是当诗人还是导游?赶快写下你们的赞美吧!

  14、生练笔。试写小诗或导游词。

  15、指名生上台读自己写的小诗或导游词,师给予热情评价。

  四、欣赏歌曲,升华情感

  同学们,虽然这节课我们没有真正去美丽的大草原,但我们已经用心感受到了那儿的风景之美。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献给草原的赞歌,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至于草原的人性之美,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味。(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的教学设计 6

  教学目的

  一、学*用听视唱结合学*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材分析

  《草原上》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风和日丽、绿草如荫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族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以明快的旋律,跳动的节奏,具有舞蹈性的律动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是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五声羽调式,系扩充了的一段体。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羊鞭,快乐欢唱的形象。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表达了草原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

  教学方法

  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

  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

  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x)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x内容);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

  4)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solla

  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5、6”三个音。(学生唱)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教师弹一组,学生按节奏唱一组,一个接着一个。

  (唱音高时结合柯尔文手势进行训练,让学生从立体的直觉上理解音的高低。)

  3、加上时值唱一唱365―625―认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由节奏入)

  ⅩⅩⅩ―读一读唱一唱边拍手边读

  4、节奏游戏找妈妈

  将《草原上》的歌谱分割成卡片,将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分别贴在黑板上归类,边听音乐边贴,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哪一组贴得快,贴得最正确。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学*:

  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再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听全曲。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4、听全曲。要求:听完后,按音乐发展的情景,简单编讲故事《草原巡逻兵》。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

  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新歌学*

  1、导课:复*《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听范唱录音,学生体会歌曲情绪。)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

  3、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师生一起随音乐表演)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边唱边用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编创与活动ABA

  1、复*《草原上》(要求:边唱边表演)

  2、复*《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让学生自报图示中的任何一部分。三小组的同学各自讨论如何表演好自己这组的一部分,教师适时指导,可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4、分组排练。(分组按ABA的顺序表演)

  第一大组表演完后,第二大组表演,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小牧民们生活在草原上可真快乐……(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欢快、活泼的放牧情景)

  2)听音乐第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

  3)听全曲,启发学生根据乐曲标题名称及琵琶弹奏的音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用图形来表示。

  4)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56”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5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比一比,看哪一组编得多,编得好听。

  3、师把学生编的曲在黑板上记下来一一展示,将好听的曲子大家一起唱一唱或用竖笛吹一吹。

  小结

  1.初步掌握了音符3、5、6,学生学唱积极。

  2.这两首歌曲学生很喜欢,掌握得好。

  《草原》的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4、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中含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羊群……大白花。

  ⑷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草原》的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聆听《草原放牧》,感悟音乐的表现和创造,逐步激发对学*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过程与方法】

  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两部作品中发挥的不同艺术作用。

  【知识与技能】

  学*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并能哼唱乐曲主题旋律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难点】探究音乐要素在不同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学会聆听》节目,我是这期节目的主持人。在我们开始聆听音乐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

  ①大家*时在生活中听歌吗?

  ②通过歌曲大家都能感受到什么,可以举例子说明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教师进行总结:音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当播放一段音乐时,我们不只是听,还要会听,听它音乐方面的特点,听它表达的情感状态等等。我们可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每个人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鉴赏一首作品,那么大家从哪些方面进行鉴赏,我们首先来回忆一些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授

  1、回顾音乐要素

  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色彩。

  音乐的形式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调式、曲式、和声等等。

  一般音乐是通过其形式要素来体现情感和特点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力度是音量的强弱程度。速度是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2、欣赏《草原放牧》

  (1)欣赏并回答问题

  ①哪些音乐要素发挥了主要作用?(节奏、力度、速度等推动音乐的发展变化。)

  ②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

  ③音乐情绪是怎样的?(生机勃勃、活泼的,能想象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生活的情景。)

  《草原放牧》是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第一部分,作于1972年春。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是:尝试着使用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为主奏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结合,来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现实题材。

  这部作品是根据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在暴风雪中保护公社羊群的真实故事写成的。乐曲采用无标题协奏曲与标题交响诗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将多乐章的划分与单乐章的归纳结合起来,将民族传统曲式中的多段体与交响乐中常用的奏鸣曲式结合起来,将有情节的叙事性与纯音乐的抒情性结合起来,进而形成这部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音乐作品。

  (2)分别欣赏作品的第一、第二主题

  学生练*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再加入旋律线哼唱主题旋律,最后加入速度、力度感受主题情感。通过练*对比分析两个主题:

  ①第一主题是根据吴应炬作曲的电影动画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题歌改写的,着力刻画“小姐妹”天真、活泼、乐观、富有朝气的少年形象以及她们勤劳放牧的生活情景。这一主题经过几次反复,通过节奏、配器上的一些改变使音乐趋向热烈、欢快。

  ②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另一角度表现了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它好像在对美丽而辽阔的草原进行着如歌似的赞美,又好像在描画着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内蒙古人民在抒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第二主题是一段颇具内蒙古长调色彩的旋律。

  (三)巩固提高

  最后完整欣赏《草原放牧》,学生比较作品在旋律、速度、力度方面各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发现不同风格情绪的作品是通过何种音乐要素体现出来的,并由此发现音乐要素在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四)小结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如何聆听感受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课下可以更多的了解、欣赏《草原放牧》的故事以及相关的音乐片段,并学唱。下节课,老师找同学来进行歌曲的解说。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草原》的教学设计 9

  课前预*问题单: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

  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3、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

  学讲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学讲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自主学*探究

  1、检测预*内容,组内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

  思考: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风景美”

  1、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草原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图)板书:开阔

  (3)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4)理解“清鲜”、“明朗”。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指导朗读。

  5、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学*后三部分内容

  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2、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另一部分。

  3、说学*收获(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质疑拓展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师总结

  1、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出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看后你想说些什么?

  2、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总结再现草原美,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检测反馈

  说学*收获

  (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草原》的教学设计 10

  课前预*问题单:

  1、布置同学搜集老舍先生的简历和他的作品。2、搜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3、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找出文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词句。

  学讲目标

  1、学会本课9个一类生字,积累词语,运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学讲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自主学*探究

  1、检测预*内容,组内交流所收集到的资料

  思考: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作者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考: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好,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草原风景美”

  1、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2、学生汇报。

  3、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草原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草原图)板书:开阔

  (3)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激动、兴奋)

  (4)理解“清鲜”、“明朗”。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柔美。

  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面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指导朗读。

  这里把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指导朗读。

  5、自由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小组合作交流

  自主合作学*后三部分内容

  1、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主人热情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结学法:看画面读课文画句子谈体会)

  2、同学们可选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内容学*,喜欢一个人静静看的就自个儿学,喜欢跟同学共同研究的同学可几个人商量好学*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互相讨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另一部分。

  3、说学*收获(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4、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质疑拓展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教师总结

  1、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出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看后你想说些什么?

  2、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总结再现草原美,聆听一首草原的赞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检测反馈

  说学*收获

  (从主客见面时热烈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招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主人的热情好客豪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