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3-03-05 00:00:0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二)能力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和朗读了解诗意。

  (三)情感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四、教学教法

  1.创设情景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西湖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古诗表达的感情和描写的意境。

  2.情感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让学生在读中明义,在读中悟情。

  3.想象理解法:通过鼓励学生想象诗人当时的神态、心情以及和老朋友的对话,加深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对所表达感情的领悟。

  五、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小组理解词语的意思后集体反馈: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在教学时,我先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本诗中的词语,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由师生共同解决。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的主人,是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学理念。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活动当中。

  (五)想画面、入诗境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从而使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步步得到实现。

  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教学从学生出发,在读诗题(净慈寺、林子方)、明题意、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学定教。

  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2、课堂上“写”的落实。

  整节课教学下来,学生读了,诵了,背了,但学生却没能拿起笔写一写。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书写*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会写“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重点)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难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诗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玩看图猜诗句的游戏。老师画,你们猜。准备好了吗?(师简笔画小荷与蜻蜓)猜到的请举手?(生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记得这两句诗是出自哪首诗吗?《小池》,作者是谁呢?(杨万里)孩子们你们掌握知识真牢固。咱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课件出示:《小池》)

  你们可真会猜【课件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变绿】在这首诗中,小荷还没有长大呢。这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在阳光的呵护下,在雨露的滋润中,慢慢的长大了,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大大的荷叶,圆圆的荷叶)(师板画荷叶一两片),说的真好。杨万里的诗中,写自然景象的很多,其中有一首,它是这样写荷叶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自己读读这句诗。读完这句诗,你找到荷叶了吗?对啊,莲叶就是荷叶,荷叶就是莲叶呢。你们知道的真多。同学们,学诗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一字一句都要读准确。谁能把这句诗读准确呢?(指生读)咱们一块来读读这句诗。老师画的画与这句诗符合吗?(指生说)(接天:荷叶铺的满满的,都接到天上去了。)荷叶真多啊,你们这棒,不但读的准,还读懂了诗的意思。咱们再来读一读,除了读懂了荷叶多,你还读懂了什么呢?(绿)(涂一涂)真不简单。

  二、诗中有画

  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觉得咱们画的够美吗?你觉得还缺少什么呢?(你的脑海中一定有一幅特别美的画面),生说(莲蓬,荷花,小鱼),你们真棒,*时一定是善于观察的孩子。在你们的帮助下,这幅画越来越美了。杨万里这样写荷叶(指诗句),他还在诗中写到了荷花。他是怎样写的呢,咱们一起来读(课件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预设1:如果前面没有说到太阳,就问孩子们,读了这句诗,你觉得咱的画还少点什么呢?太阳。)(预设2:刚才画画时说到太阳,在阳光照射下,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别样红)这是种怎样的红呢?(各种各样,特别的红,红的`透明)你们看,这两句诗放到一块就能读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呢?【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找个同学读读。莲叶就是荷叶,改成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好听不好听呢?(有点别扭是吧)还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读起来抑扬顿挫最好听呢。咱们一起来读读。

  在你们的帮助下,老师才把这么美的诗句画了出来。你们真棒。老师还需要大家的帮助,你们看看这诗句中的莲与荷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按照你们的提醒,老师把它们写下来。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满意吗?谢谢你们又帮了我一次。你们也在课本上描红一个写一个吧。(提醒书写姿势)

  三、出示全诗

  1、刚刚这两句美的让人陶醉的诗句出自杨万里的这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这个题目有点长。谁来试着读一读(指生读),你读出了你的理解,而且理解的很准确。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个晓字(板书晓)咱们以前也学过带晓字的古诗,记得吗?(教学“晓”)(春晓)晓:是早上的意思,这里的晓,也是早上的意思。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来(板书净慈寺)谁知道净慈寺是什么地方?(出示图片)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岸边很有名的一座寺院,(齐读净慈寺)从净慈寺出来去干什么呢?题目都告诉我们了(送林子方)林子方是我的好朋友,他要去别的地方当官了。谁能连起来说说诗题的含义。(提醒学生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自己的好朋友板书:杨万里)齐读。

  2.题目我们读准了,读懂了。我们看看整首诗(出示整首诗)试着把整首诗读准确吧。(指生读两人)评价1:你读得很准确,评价2:你读得抑扬顿挫非常好听。孩子们来看看,诗中这三个红色的字,你发现了什么?(声调,你的这个发现对我们读诗很重要,真好)(韵母相同,韵母相同,读出来特别顺口)预设一:就能读出诗的韵律,这样就能感受到古诗的美(板书:美)预设二:生说特别押韵(孩子你知道的真多,有了押韵,有了声调高低起伏的变化,古诗就有了他的韵律,我们这样去读,就更能感受到古诗的美。)让我们来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播放音频)让我们也这样读一读(生练读)谁愿意跟着音乐来读。(指生读)

  同学们,这诗中的景色非常的美,这是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时间的景色呢?(西湖六月中)(不但会读诗,而且能够提取出关键的信息,真不简单同学们,无论读古诗还是读其他的文章,都要用心读,发现关键的内容,这样你自己读的时候,也能读的明白

  谁了解西湖呢?(简要介绍: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美的如画卷一般呢。古代的人们说的六月是指农历的六月,这个时候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花可是被封为六月的花神,可见这六月的西湖美景真是非同一般呢。)怪不得杨万里发出这样的赞美一起读(课件变红: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人们觉得诗中的景色真是美极了,于是加上音乐,把它唱了出来,咱们就一边欣赏六月西湖的美景,一边把这首诗美美的唱出来吧。(播放音乐)

  四、诗的背景

  满湖的荷叶,满眼的绿色,远远的伸向天边,亭亭玉立的荷花如仙子般点缀其间,真美。杨万里送好朋友林子方的时候看到此情此境,他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开心,快乐,其实这里还有朋友的不舍啊)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那诗就有感情了。

  同学们如果这时候,清风徐徐吹过西湖,湖中的荷叶荷花会怎样呢?看着这首诗想象一下。(请生说)你真会想象,这样我们的诗就动起来了。读诗,我们仿佛看到荷叶在动,也仿佛闻到荷花淡淡的清香,还仿佛听到了诗人杨万里那一声发自内心的赞美,从诗歌中我们能读出这种生动美丽的画面,这就是诗歌的魅力啊。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再读诗)能试着背出来吗?(闭眼想象画面背出来)

  五、延伸

  大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都能入诗,这节课我们只学了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领略了西湖的美景,第二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绝句,你能不能用提取信息的方法,把诗读准,读懂,读美,读出诗中的画面呢,下课后咱们自己去学*这首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4

  一、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终究”、“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规范》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同学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同学自主学*、小组合作提供*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

  学*水*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使用

  时间

  资料来源

  媒体作用

  媒体方式

  导入

  注意反应

  cAI

  课件

  文字

  (三首送别诗)

  1分钟

  自制

  创设氛围

  边读边想

  范读

  感受

  cAI

  课件

  声音、图像、文字

  (西湖美景)

  0.5分钟

  剪辑

  整体感知引入意境

  边看边听

  作者简介

  知识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作者、时代背景)

  0.5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了解作者

  边听边记

  感悟诗意

  理解接受

  cAI

  课件

  文字表达

  (字词句意)

  因同学而定

  自制

  提供资料协助理解

  同学自查

  感情吟诵

  理解接受反应

  cAI

  课件

  音乐、图像

  (西湖美景)

  1分钟

  剪辑

  再现意境

  边播放边写吟诵

  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接受反应组织

  cAI

  课件

  背景音乐

  5分钟

  剪辑

  渲染气氛、交流

  边播放边写画、交流

  欣赏积累

  知识拓展

  cAI

  课件

  文字

  (杨万里其它诗作)

  2分钟

  自制

  提供资料

  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布置: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同学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一起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另一首送别之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5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绿衣一片云中来,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2、练读—指名读—齐*,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料和工具书,自学古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诗。(质疑、欣赏)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5、练读-个读-齐读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1、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欣赏图画,在前面联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诗句可以选用。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作诗。

  2、交流创作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3、实物投示学生诗作,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小作者朗读简介。

  4、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5、比较感悟(可小组讨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论,从对仗、压韵、用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激励学生,回归诗作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6、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6

  一、导入新课,解读课题。

  1、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读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课题。

  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了解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连起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说诗人: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杨万里的诗写得好,尤其擅长写景。因为啊,他常常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善于从中发现别人不易察觉的美(板书完成:眼中有景),山川、河流、春风、秋雨、夏荷、冬雪等等都被他写成诗,以至于他的朋友跟他说了这样一句玩笑话:处处山川怕见君。你看,这些山水一碰到你,就被你写到诗里,连它们都怕了。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课件出示《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生自由读) 2.谁来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 ,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交流重点字词)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

  别样: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注意读出诗的味道。(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让我们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吗?(整理归纳为:西湖的荷叶与荷花)

  请同学们再默默地读一读这首诗,你也来关注一下这些景物的特点。说说看,诗人见到的是怎样特别的莲叶,又是怎样特别的荷花呢?

  诗人见到的是(接天,无穷碧)的莲叶。诗人见到的是(映日,别样红)的荷花。理解词义,别样红,红得怎么样?(鲜艳,通透)指导朗读,特别是“无穷”、“别样”。指名先读词,再齐读。

  2、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你觉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

  (1)从哪个词读出了这种美?

  “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指导朗读。

  (2)体会“多”

  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

  分组读,齐读。

  3、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1)体会“红”

  那是怎样的红呀?指名说,读出来。

  想做其中的`一朵吗?男生读,女生读。

  4、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5、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6、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7、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8、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9、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师配乐介绍)

  10、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那绿色的莲叶,极目一望,无边无际;那艳丽的荷花,娇艳妩媚,辉映朝阳。)

  11、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第一句。

  12、看哪,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五、背诵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最著名的四个诗人之一,他的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记下来吧!

  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7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人教版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15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8

  一、说教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十册29课的一首古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那碧色连天的荷叶和在阳光照射下格外娇润红艳的荷花,美丽动人。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

  (2)感受是词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抓住诗中重点句分析。

  (2)在理解诗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杭州西湖的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创设情景法、自读自悟法、情感诵读法、想象理解法。

  四、说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感情朗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导新课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如画。从白雪皑皑的北国到诗情画意的江南,从茫茫无垠的草原,到郁郁葱葱的林海,每一幅山水都是一副美丽的画。

  2、我们的祖国不仅山美、水美、诗也美,千百年来,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我们班的同学爱读诗,也爱背诗,你们愿意背几首吗?《望庐山瀑布》《咏柳》《小池》《饮湖上初晴后雨》。

  3、这几首诗都是写景的,都歌颂了壮丽的山河。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介绍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他*时力主抗金,秉性刚直,立朝廉洁,遇事感言。他作诗主张师法自然,构思新颖奇特,笔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活泼,风格爽朗轻快,人称“诚斋体”。他工于奇绝,以写景咏物见长,著有《诚斋集》。

  3、解诗题

  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

  三、读诗句、识新词

  1、自由朗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毕竟:到底

  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

  映日:阳光照射

  四、抓字眼,明诗意

  1、“诗情画意”——我们要融入诗情,感悟画意,先要把诗读懂,请同学们看注释,想象每句诗的意思,再和同学交流。

  2、小组合作学*

  3、汇报自学情况

  到底是西湖的夏日,风景与其他季节完全不同。远远望去,在阳光照射下,满湖碧绿的荷叶,衬托着鲜艳的荷花,真是美丽极了!

  4、读全诗,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5、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看一看诗句的风光吧!

  五、想画面、入诗境

  我们在西湖的一只游船上,来欣赏优美的景象。

  六、课堂小结

  风景迷人的西湖,孕育了这千古流传的诗句,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我们的祖国,江山如此多娇,让我们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她,用最美的诗句吟诵她,用最美的歌歌唱她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9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二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惯。

  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①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②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写的景色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为了达到即定的目标,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前的组织热身活动非常关键,积极的热身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从课下的兴奋状态转入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实践证明,饱满的情绪和良好的开端能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直接提高了学生的学*质量。可以说,没有成功的激趣导入,就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阅读探究和兴趣盎然的练*实践。在学新课之前,我通过复*前一首古诗,引导学生走入西湖美景,优美的西湖十景图片把学生带入了美的享受,然后借助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的新古诗的学*上来,学生兴味盎然。

  二、初读感知,学*字词

  学生是学*的主人,是学*活动的的主体,教师只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充分体现这一崭新的科学教学理念,我安排学生自主合作学*本课的生字生词,通过小组合作学*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与人交流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学*活动的探索性,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积极参与,相互尊重。然后,再让学生把不理解的词在班上提出来,有师生共同解决。

  三、精读课文,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要一环,教学的重点、难点都要通过这一环节得到解决。由于古诗词的教学,忌逐句讲解。所以我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交流来解决。同时教给学生抓住字词进行读议的方法,使学生在合作探究时既有的放矢又有法可依,使学生饶有兴趣的积极的投入到学*活动当中。这样,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的教育相比都有了变化,教师由教授者转变成为学*的合作者,学生也由听课者转变为学*的主动参与者,课堂上的主人。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自己的亲身体验。教师由灌输变为指导,学生由认真听变为自己动手、动脑,使他们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与发展。

  在解决难点的时候,我适当的出示教学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了感性认识作为基础,这是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由直观到抽象的规律的;在学生充分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描写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默写。教学目标一步步实现。

  四、总结

  教师用简单精辟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增强了教学效果。最后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五、作业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抄写古诗和积累描写夏季古诗这两项课外作业,这样既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全课秉承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情感,既注重学生学*的结果,又注重学生学*的过程;即强调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也强调学生美好感情的培养。师生在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同学*和享受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

  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②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一)设计清单,自主预*

  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

  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

  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

  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二)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四)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五)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六)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七)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

  1、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1

  一、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古诗两首》中的后一首。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而且学过了叶圣陶的《荷花》这一课,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五年级学生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初步掌握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在①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②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四、设计意图

  根据学程导航堂教学六大基本模块,即“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自主学*、合作探究、展示导学、检测反思”等课堂基本环节。在教学中需要重点突出自学、展示、小组合作环节,因此,我把课堂设计

  1、设计清单,自主预*

  预*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展示,而且也是高效课堂的保证。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如何整理学生对古诗的先期经验,明确本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为学生设计一份预*清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布置学生预*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请写出描写大自然美景的古诗(可按春夏秋冬的顺序)。2、了解作者杨万里,(从其人、其作品、其风格方面)。3、能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等词,为了考虑到不同程度的同学,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选一个不理解的词查出来。4、让学生想一想诗句的意思。这些设计任务明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完成。

  2、背诗导入,揭题探究

  五年级的学生会背的诗歌很多,从学生的原来基础入手,导入新课,既能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台,也能激起他们的学*热情,因此我从相同类别的诗歌入手,这样学生自然能在引子的带领下受到感染和熏陶。

  3、初读古诗,把握韵律

  即使学生能背诵,那也是一时的强记而已,所以初读古诗的环节也要做实。由于本诗的课题也较长,涵盖的信息较多,学生的正确朗读也是理解课题的基础,而课题中的“晓”字,也是学生该重点掌握的。

  本首诗在节奏方面不是太难,因此就简化成让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句中停顿来读出古诗的节奏,这样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向有了一定的提高也能体会到古诗的节奏美。让每一个学生反复地读几遍,在指名读和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才是准确的`。

  4、再读古诗,理解意思

  经过前期的积累和预*,理解诗歌的意思环节就简单多了。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主学*的成果。通过对“毕竟”、“无穷碧”、“别样红”这些词语的追问,让学生明白解词的方法,在理解诗意时,教师预设好哪些重点词语是必须明确和牢记的,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在解意时要力求字字到位,语句通顺。

  5、再读古诗,进入诗境。

  本首诗所描写的情境优美,古诗中存在的留白内容,能训练学生的想象、写话的语文基本能力。为了突出这一点,我让学生欣赏图片,回忆好词,这样为学生的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够顾及时一部分写话能力较差的同学,同学让学生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让写得好的同学展示,学*他们写作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也颇有收获,有法可依。

  6、品评赏析,领悟中心

  文章绝非无情物,古诗更是如此。在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诗歌的中心就能够浮出水面,同时引领学生在古诗的题目上找到“送”和内容上表现“美”这样进行辨析,让学生通地自主思考不断地深化中心,真正扣击到学生的心灵中去。

  7、检测反思,总结方法

  “授人于鱼,不如授人渔”方法比学*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脑海中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学生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我设计了:

  1.完成《一课一练》中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关的内容。

  2.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描述的景象。这样的基础题,同时还设计了积累一些描写荷花、莲叶的诗句这样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学*需要,也注重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最后针对层次较高的同学,我设计找一些送别诗,研究一下送别诗的特点,(比如结构,所写的内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方面)写一篇《关于送别诗的比较研究》;我想这样能够照顾到不同方面的学生需求。

  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试着按学程导航的模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教师引导指点为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提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2

  古诗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入境激情,师生联句

  1、今天,老师要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 1、听朗诵,想象作画倾听老师带来的一段文字,发挥你的想象,在头脑中挥笔作画。

  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那么水灵!

  2、谁来说说你的画中有什么? 2、说话训练,描述头脑中的画面。

  3、出示荷塘美景图以及译文。师:再读这精彩的 3、自由畅说:吟诗、文字,观赏这美丽的风景,同学们想干些啥呢? 唱歌,拍照……

  4、“吟诗”,是个好点子!今天,让我们做回诗人,来一次龙虎师生观荷塘美景即兴联句如何? 4、即兴联句。写在白纸上,注明作者,大声朗读,贴于黑板。

  师范句:

  绿衣一片云中来

  艳赛朝阳送暖香

  二、质疑欣赏,理解古诗

  过渡:大家竞相联句,真是“荷塘美景现眼前,便引诗情到碧霄”啊!说来也巧,宋朝著名诗

  人杨万里也曾置身此情此景,并随即写了一首诗,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1、出示古诗。范读。 1、听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2、练读—指名读—齐*,你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读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3、结合课前搜集的资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 料和工具书,自学古

  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 诗。(质疑、欣赏)

  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

  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

  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 4、交流

  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 理解诗意,描述杨万里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 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在质疑讨论中,加深理解。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 5、练读-个读-齐读

  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三、完成创作,比较感悟

  西湖的夏日美景,让杨万里的一首佳作浑然天

  成,今天,就着大诗人激起的豪情,让我们也 1、欣赏图画,在前面联

  写诗填词吧,黑板上的 诗句可以选用。 的基础上完成自己的创

  1、指导学生在音乐中创作。 作诗。

  2、交流创作

  师:有些同学已有佳作初成,不管你完成了 2、实物投示学生诗作,

  几句,我们都渴望分享你的喜悦! 小作者朗读简介。

  3、比较感悟。

  师:有比较才有进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某 3、比较感悟(可小组讨

  同学的诗,再读读诗人的诗,以公正的眼光 论,从对仗、压韵、用

  说说它们优于对方或逊于对方之处。 词的准确优美等方面比

  较,感受古诗的艺术美、意境美和技巧。)

  激励学生,回归诗作

  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课后都试着把自己的诗作与诗人的诗作比较一下,然后写一写你的

  4、起立,背诵《晓》诗启发和收获,自古“长江后浪推前浪”在吸取古人营养的基础上,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写出更优秀的作品,相信新一代的“李白”“杜甫”将在你们中诞生!最后,让我们再次领略杨万里这首诗的美妙吧!

  总结谈话,拓展延伸

  同学们,骄阳似火中吟诗,它是你解渴的一

  杯清茶;月圆人欢时吟诗,它是你抒情的一

  枝好花;烦恼萦绕时吟诗,它是你消愁的一

  曲笙歌。就让我们在诗文化的浸润中茁壮成长,营造出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3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提供*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水*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意思,能说出诗歌大意。

  2、抓住关键词“无穷碧”、“别样红”感受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并引导学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础上感悟诗情,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表达手法。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想象、欣赏、背诵,感受这首诗的丰富内涵,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在高度概括、精练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西湖美景录相。)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杨万里这位诗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些诗吗?你能来背一背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杨万里的一首诗,是关于荷花的,你们看过荷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荷花荷叶图。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课件出示:荷花、荷叶、最后定格。)

  3、你能用几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吗?能具体些吗?(指导:你可以说它的形状、颜色,或者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北方的学生从未见过荷花,这对于学*这首古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课前,让学生花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欣赏西湖美丽风光,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古诗的教学步骤一般分为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部分,而这首诗的作者杨万里,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刚学过他另一首清新活泼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学生对于他是熟悉的,所以从诗人直接入手,自然导入课堂。接下来再次让学生欣赏定格的荷花莲叶图,用词语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认识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为下面的学*作好铺垫。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诗题,强调“晓”、“慈”的写法。)解诗题:从诗题,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指导:从诗题中找出时间、地点、人物。带着这样的理解你再读一读诗题。)

  2.我们来看这首诗。出示全诗。初读全诗:

  (1)想要学好诗,首先我们就要把诗读正确,读通顺。下面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这首诗,如果有拿不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师巡视,了解读书情况。

  (3)指读,正音。

  3、诗,我们已经会读了,你还读懂了些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自己的理解。教师不作更多的评价。(你怎么知道的?课前查阅工具书可是一个好*惯。语言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设计意图]:诗题较长,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学生理解遇到困难,则通过找时间、地点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导学生自主把握题意,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读出正确的停顿,读出对诗题的理解。在理解诗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地、自由的读诗句,要求做到正确、通顺,这是学*古诗的最低要求。通过指读后的评价,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树立学*古诗的信心。这一部分的教学着重关注学困生。但初读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说出“你读懂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已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解的就无须再做琐碎的理解。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同学们,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诗中着重写的是荷花和荷叶,(板书)诗中描绘了怎样迷人的风光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出示一组荷花莲叶图。)

  2、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示)

  (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的荷叶()的荷花

  (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那么诗中又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

  (3)板书:无穷碧别样红

  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

  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是别样红的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出示全诗。)

  ☆荷叶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觉是?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你来读一读,读出荷叶之多。

  (2)教师语言描述: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

  (3)指导朗读:读出莲叶之多,之绿、之美。

  ☆阳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么样的太阳?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2)指导朗读:读出灿烂阳光普照下荷花之红艳。

  ☆特殊时节---“六月”:

  (1)展开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时节,这时荷叶长得,荷花开得,六月早晨的阳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显得更了,也许早晨的荷叶上还有,荷花上还有----,

  充分展开你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你的眼前。谁说一说。

  (2)指导朗读:读出西湖六月美不胜收的风情。

  ☆作者心情--- 体会赞美、喜爱、愉快之情。

  (1)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想一想“毕竟”这个词体现了作者那些感情?(赞美、喜爱,愉快)

  (2)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背景--为友人升迁而高兴

  (1)、这是送别诗,送别应该是伤感的、依依不舍的,为什么诗人那么的喜悦?这是还有一个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杨万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们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连升两级,将离开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为好朋友杨万里能不高兴吗?

  (2)同学们,如果若干年后,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学,你去送他,这时,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现在我们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这种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莲叶,他看到的荷花。

  4、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

  (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代人去学*古人的精华诗篇,尤其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朗读指导。同时朗读的指导又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我在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与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朗读指导。在揭示出关键词“无穷”“别样”后,我让学生读好后两句,体会不一样的红,特别的绿。接着通过原因的探究,又有两个词语跳了出来,引导学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读出荷花的面积之大。“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悟出诗人愉悦的心情后,再在“面积广”“特别绿”“别样红”的基础上,再融入诗人的心情,读出诗境,品出诗情。这样的朗读,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而达到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标,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识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提高语文素养。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中的语言极其简练但却很传神,如何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诗的美,诗的纯粹,诗的境界。在教学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展开想像的翅膀,让这美丽的画面出现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说话的难度,在看幻灯说之后,其实也可以让好的学生不看前面幻灯讲,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读写结合。

  1、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是一首别具特色的送别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吟诵这首诗,重现千年前的这场送别。(配乐)

  2、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杨万里……(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

  [设计意图]:学生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一种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分别担任杨万里,林子方的角色来领悟诗情,必能使课堂达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编写,则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有效3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1、没有完成故事编写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类诗的不同。

  [设计意图]:《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别具风格的送别诗,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一点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送别诗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种范例,在这个环节,努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引导学生去读诗,去品诗,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2、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3、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读背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表达的情感,感受意境美。

  教学难点:

  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领悟一些创作的技巧,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课文情境图;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师生互动)

  教 师 活 动 教学资料 教学效果

  一、激趣导入。

  1、师诵读译文: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哇!风光和*时迥然不同。看哪!清波荡漾,浩淼无际,莲叶挨挨挤挤,那怡人的绿色,无边无垠,远接天际。一朵朵荷花,向着初升的太阳,红得那么鲜亮,那么水灵!

  2、 说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今天我们学*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就是描绘这副画面的诗。

  4、板书课题,请同学朗读。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诗,终自成一家。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

  二、创设情境,了解古诗。

  1、 简介作者及书写古诗的时代背景。

  2、教师范读古诗。

  3、自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同位互读古诗。 [注释] 1.晓:早晨。净慈寺:全名“净慈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

  2.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在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

  3.无穷碧:因莲叶面积很广,似与天相接,故呈现无穷的碧绿。

  4.别样:特别,不一样。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

  三.指导自学

  1、出示古诗。范读。

  2、学生练读

  师: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我相信经过认真的练 们一定能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美妙的读书声?

  3、研读古诗。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把诗句读得这么流畅,真是好样的!接下来,请大家带着欣赏、探究的眼光,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料,研读诗句,看看能读懂什么,碰到的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了的'等会在全班讨论解决。

  4、交流自读收获师: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的阅读收获,以及想和伙伴们一起讨论解决的疑惑之处!在送别林子方时,到底看到了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把你们各自的感受用动情的朗读,恰当的身体语言表达出来吧! [赏析] 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杨万里的这首以其独特的手法流传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四、巩固诵读。

  1、 配乐背诵古诗。

  2、 试着诵读一下。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阅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1)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提供*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水*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2.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映示图片)

  杭州的西湖景色怡人,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西湖,谁能背诵一些?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尽相同的。有位名叫杨万里的诗人,一天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看到西湖的美景,不禁赞叹道:(师读诗)

  (映示诗句)

  二、学诗

  1.试读

  同学也想来读读这首诗吧?好,那就大声地自由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检查

  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细品

  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2、知诗人3、明诗意4、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好诚斋,世称“诚斋先生”,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著有《诚斋集》、《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诗意:

  (1)相机映示:“接天莲叶无穷碧”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荷叶多:“连天”、“无穷”

  颜色绿:“碧”

  指导朗读

  (2)诗人看到了无穷无尽碧绿的荷叶,还看到了什么?

  映示:“映日荷花别样红。”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美啊,真想到西湖边亲眼看一下荷花,可是西湖太远了,

  别急!老师这有一些荷花的照片呢?(播放)

  你能用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荷花吗?

  交流。

  这样婀娜多姿,颜色鲜艳的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真正是“别样红”。

  读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六月的西湖除了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还可能有些什么美景?

  交流

  (3)六月的西湖波光粼粼,鱼儿在莲叶间自由嬉戏,在阳光的映照下,亭亭玉立的荷花显得特别红润,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扫除词语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西湖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4)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三、拓展

  诗学完了,但西湖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2)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经典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经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3、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流露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你能列举出一些你熟悉的诗人的名字吗?

  指名回答、相机点评

  如有同学提到杨万里,则及时介绍诗人。

  是的,杨万里是南宋非常著名的诗人,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诗人。

  投影出示,介绍诗人,请一位同学帮忙向大家介绍一下。板书:一位诗人。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mào)、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他一生作诗20000多首,有4200首留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谢谢你为我们大家介绍了杨万里。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两首诗,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所学的杨万里的诗。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自然美景的,语言浅*明白,清新自然,同学们很容易读懂诗歌给我们呈现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要学*另外一首杨万里写的古诗,相信你也能读懂它。请把书翻到132页。

  (板书:一首古诗)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诗题。

  课件出示诗题

  1、请看诗题,来,读一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指名读,你读得很准确、你把停顿读对了,齐读。

  2、读了这个诗题,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时间:晓,早上。地点:净慈寺,在西湖边上,净慈寺的大雄宝殿有济祖殿,殿内供奉着妇孺皆知的济公像。人物:林子方,事情:送)好像缺了个主语,谁在送林子方?(课件:南宋 杨万里)

  一个简单的题目,就让我们知道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可见,诗人的语言是多么简洁明了呀!

  3、请你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早晨诗人杨万里走出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

  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4、如果要强调送别的时间,怎么读?指名读。

  嗯,知道了送行的时间。如果要强调送行的地点,怎么读呢?指名读

  如果要突出送行的对象呢?指名读

  小结:一个句子,因为强调的内容不同,读法是不一样的

  这首诗是南宋著名的诗人杨万里,在送好友林子方离开杭州,去福建做官时写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出示整首诗

  (二)初读,读正确、读通顺。

  1、把诗读正确。

  (生练读;师巡视并提醒读书姿势)

  好,字读准,诗读顺了吗?谁来试试?

  指名朗读,正音、评价。

  适当评价语速,节奏,也可生自评,互评

  2、过渡:不错,你不仅读正确,流利了;还读出了节奏,有点诗人的味道。

  课件出示朗读节奏划分,我们一起来一遍。

  3、在读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每句最后一个字?明确押韵。押韵的字读的时候一般声音要延长,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

  下面,请你们来读前四个字,我来读后三个字。调换,我来读前四个字,你们来读后三个字。下面一起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遍。

  你看,我们注重了诗的节奏、押韵,读起来抑扬顿挫,多有诗人的感觉啊!

  (三)借助注释、插图了解诗意。

  1、刚才,同学们反复读了好几遍诗,读得很美,你读懂了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2、杭州西湖的景色妩媚多姿,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过西湖。你知道有哪些赞美西湖的古诗吗?生答,出示诗句,指名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是的,提到西湖人们自然就想到了苏轼的这首诗。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我们先来欣赏一组西湖美景图(课件配乐播放西湖十景图),刚才给同学们欣赏的是著名的西湖十大美景,西湖风光值得描绘的有很多,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里主要为我们描写了西湖哪一个著名的景点呢?——曲院风荷

  3、此时,诗人来到西湖,为何不写苏堤春晓、*湖秋月、断桥残雪?那为何也不写雷峰夕照、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呢?如果我们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你就能找到答案了。

  下面请同桌合作,结合课文插图,借助字典,试着理解这首诗每句话的意思。看看哪些词句你能理解,如有不理解的词句待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

  指名回答: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或句子,最好告诉我们你为什么会这样理解。其他同学赞同吗?你们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毕竟:终归、到底的意思。(你能不能用“毕竟”说一句话表达“到底”的意思)

  中:时候。

  四时:四季(这里指除六月以外的其他季节)

  接天:与天相接。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尽头。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你看,我们通过查字典、结合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我们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把诗句的字面意思理解了。你能不能完整地说一遍整首诗的意思呢?先准备一下,指名两位同学讲述。一起说一遍。

  出示: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和其他季节不相同。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好像和天相接,在太阳的映照下荷花显得格外艳丽鲜红。

  学生齐读

  当我们把整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一幅美丽的画面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板书:一幅画面)

  现在你明白了吗,诗人杨万里为何独写“曲院风荷”这一美景?原来西湖的六月风光与众不同,原来西湖的六月有接天无穷碧的莲叶,有映日别样红的荷花。

  同学们,六月的西湖多美啊,让我们把这幅画面美美地读出来。(读两遍)

  三、深入体会,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复杂感情

  1、真美,可是,同学们,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诗的题目时,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出示题目)(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全写的是西湖的景色,文不对题啊。诗人为什么这样写?

  2、先让我们来作一些猜想。在这景色宜人的西湖边上,诗人杨万里要送别自己的好友林子方,同学们,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猜测一下,诗人杨万里会说些什么呢?

  猜想一:“你还是别走吧!”“你一定要回来呀!”“你看这儿的景色多美呀!”

  原来诗人是想借这满湖的荷花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啊。

  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下面老师给你提供一则资料,结合资料、再看看眼前的美景,你觉得杨万里还会说些什么呢?

  投影出示林子方的资料

  林子方

  林子方曾担任皇帝的秘书,当时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曾一同切磋诗词文艺,两人互视对方为知己。后来,林子方连升两级,要到福州担任*。杨万里为他送行时就写下了这首诗。

  猜想二:提示:“无穷碧”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

  ——祝愿你的事业像这莲叶一样蓬蓬勃勃。

  提示:“别样红”红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祝愿你的事业红红火火。祝愿前程似锦、前途无量、飞黄腾达。

  再给你提供一则关于荷花的资料,想想杨万里是否还会说些别的。

  荷花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猜想三: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莲叶一样碧绿深厚。

  尽管我们将天各一方,但我们的友谊要像这映日荷花一样更加深厚。

  希望你要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

  3、同学们说得真好!可是这些话杨万里说出口了吗?

  总结: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言在此而意在彼。西湖的这片美景映在了诗人的眼中,而与林子方的这份深情,诗人把它悄悄地藏在了心里。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情。(板书:一份感情)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诗的题目和诗的内容看起来似乎不一致呢?挽留也罢,祝福也罢,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题目看上去是一首送别诗,而诗的具体内容却只字未提别离,而是描写了满湖的荷叶荷花。

  四、拓展积累送别诗

  送别是古诗中一种常见的题材,因为古人交通和通讯不发达,一旦别离,再见面就很困难,有时甚至成为永别,于是,诗人就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化成了诗文。

  在诗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一些具体的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一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老师这里也整理了一些送别诗,送给大家,如果有兴趣,课后可以去细读一下,看看这些诗句是借助哪些事物或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板书设计:

  一位诗人

  一首古诗

  一幅画面

  一份感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经典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放松,让学生投入)

  2、学生说说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的感觉都没错。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事物都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音乐可以有喜怒哀乐,画画可以抒发感情,不同的物品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样子。就像我们学过的杨万里的《小池》,诗歌中荷花就因为蜻蜓的存在而飘逸出一股灵气。荷花以其高贵、典雅,出污泥而不染而受到多少文人墨客的喜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荷花写颂歌,或将荷花比作芙蓉,所以有出水芙蓉之说,曹植更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杨万里也是其中一位爱荷之人。今天我们学*的一首古诗也是继《小池》后杨万里所写一首咏荷诗。

  二、学*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要求把古诗词读准。指名读。

  2、(小组活动)每人在小组内说一句诗歌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更好。如果有不明白不同意见的可以提出(要求:组长协调、组员认真听)。

  3、(学生汇报)讲诗意、读诗歌,质疑。

  师板书:莲叶

  荷花

  4、(放课文录音)教师指导全班读。

  5、再次交流。

  古诗在短短的几句就给我们描述了这么一幅美景,喜欢笔墨的人将诗歌描绘的意境都画下来。你们看看这幅画能否表现诗歌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是小画家,你会怎样画或者给这幅画的作者提出什么意见?

  6、学生读诗(全班读,男女生对读)。

  7、你们都读得很美,老师也忍不住要读读,你们听听老师读得怎样,给老师提个意见。引出“映日莲叶无穷碧,接天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发现并引导讨论,学生品读。

  8、师:对,这其实是诗人杨万里在六月一天的早晨在西湖旁的净慈寺送友人林子方,但作者没有写离愁别绪,没有写出和林子方的友谊,而是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恋。所以古诗题目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假如你是杨万里,林子方就在眼前,你怎样将这首诗读给他听。

  (找好朋友读,师生对读)。

  9、这首诗很美,还带着一丝离愁,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吗?(自己试背,指名背)。

  三、欣赏西湖景色

  除了诗歌中所描写的莲叶、荷花、西湖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姿色,现在老师带领你们去领略一下西湖迷人的风光。(出示西湖图片、配乐)

  四、扩展

  1、(出示荷花的图片、诗歌)西湖的景色太美了,我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描写荷花、西湖的诗歌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作品。(选择其中一首在小组内读、讲。)

  2、(出示四幅荷花图片)荷花不同的姿态引起我们不同的联想,看看其他文人的咏荷诗,可以有不少启发。看到不同形态的荷花,能不能想到一两句诗。

  作业:

  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爱的关于荷花的诗,读读背背。

  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莲叶

  荷花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经典教学设计3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3)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1

  一、导入新课

  1、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描写荷花的诗词,能背出两首吗?(荷——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

  二、出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师:“晓”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吗?(早晨,杨万里走出净慈寺去送别林子方。)

  3、从诗题能看出这是一首 ?(生答:送别诗)

  三、课件出示全诗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净、寺、竟、映”的读音。

  3、师:我们知道,古诗文都是非常有韵味的,读起来琅琅上口。请同学们大声诵读,试着读出诗的节奏来。

  4、相机标出诗的节奏,生配乐诵读。

  四、学*古诗

  刚才我们说了,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杨万里在这六月的一天早晨,走出净慈寺时,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什么?

  1、课件出示后两行。(板书: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2、理解“无穷碧、别样红”和后两句诗的意思。

  3、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此时此刻,你也来到了西湖边,你也和杨万里、林子方一起站在西湖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课件播放音乐)

  4、生交流汇报。

  5、齐读后两行。

  过渡:这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青翠欲滴;这朝阳照射下的荷花又是如此的娇艳、动人。难怪诗人发出感叹: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1、理解“毕竟”和诗句的意思。

  2、师:谁能像杨万里一样对着美景发出感叹。(配乐诵读)

  3、师:这风光不与四时同,究竟不同在哪?(生齐读后两句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探究离别之情:

  诗人杨万里给我们描绘了这么一幅美丽的西湖风景图,而诗题却明白地告诉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那么诗人的别离之情究竟在哪呢?

  1、师出示背景资料。

  2、生交流汇报。

  3、师:分别就在眼前,诗人杨万里又会对朋友说些什么?林子方呢?拿出笔写下来吧,等会我们来交流。

  六、小结:

  送别诗我们学过很多,有桃花潭水深千尺,——。有海内存知己,——。有劝君更尽一杯酒,——。有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过,今天的这首送别诗却与众不同,诗人巧妙地借助对西湖美景的描写,抒发了他对友人的祝福,赞美了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七、课外作业

  1、请你也当回小诗人,拿出笔来,模仿本诗写一首送别诗。

  2、拿出笔画下西湖的美景。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

  莲叶 无穷碧

  荷花 别样红

  教后记:

  这是一首送别诗。不过,诗人杨万里没有直接抒写和友人之间的离别之情,而是借助于对西湖美景的描写,巧妙地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美好祝福,希望他的事业有如这莲叶一般无穷碧,有如这荷花一样别样红。

  教学本课时,我先从后两句诗入手,引导学生在理解“无穷碧、别样红”的基础上,结合课件的展示,让他们感受到那无穷无尽的绿,那分外红艳的荷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动人。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慨: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这样,学生对本首诗的学*也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在此基础上,再去感悟诗人的离别情也就容易多了。不过,对古诗文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入情入境的诵读,这一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显得不够充分。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2

  一、 教材简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作者以眼前景物入诗,构思别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毕竟”、“映日”、“别样”等词的意思;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

  (二)能力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已的所想、所感;

  3、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教学设想:

  本设计将“感悟诗意、品味诗情”作为研读目标,运用自主学*和合作学*的模式,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处处以学生为主,努力体现“以课本为凭借,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并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氛围,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提供有关资料(作者、时代背景、字词意思、课外阅读资料等),给学生自主学*、小组合作提供*台。

  五、媒体选用情况表:

  内容要点学*水*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使用时间资料来源媒体作用媒体方式导入注意反应cai课件文字(三首送别诗)1分钟自制创设氛围边读边想范读感受cai课件声音、图像、文字(西湖美景)0.5分钟剪辑整体感知引入意境边看边听作者简介知识cai课件文字表达(作者、时代背景)0.5分钟自制提供资料了解作者边听边记感悟诗意理解接受cai课件文字表达(字词句意)因学生而定自制提供资料帮助理解学生自查感情吟诵理解接受反应cai课件音乐、图像(西湖美景)1分钟剪辑再现意境边播放边写吟诵写写画画品味诗情接受反应组织cai课件背景音乐5分钟剪辑渲染气氛、交流边播放 边写画、交流欣赏积累知识拓展cai课件文字(杨万里其它诗作)2分钟自制提供材料边看边读边记

  六、教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氛围,导入课题:

  (1)cai课件出示:《别董大》(高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别》(杜牧),学生读诗;

  (2)问:这三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送别之作)

  (3)师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另一首送别之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cai课件出示:西湖初夏时的美景,范读课文;

  (2)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cai课件)。

  3、小组交流,感悟诗意:

  (1)学生自由组合成学*小组,讨论、解读诗意,遇到困难时,可点击鼠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查找自已想要了解的内容;

  (2)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在全班交流,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教师归纳、点拨。

  (3)cai课件:再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学生反复吟诵古诗。

  4、写写画画,品味诗情:

  (1)各学*小组用自已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出来。(cai课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作画、写话等)

  (2)交流、评析。

  5、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1)cai课件出示:杨万里的其它诗作,学生自已吟诵;

  (2)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附:(一)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六月独特景致不与四时同 欣喜心情 莲叶 无穷碧 美好风光荷花 别样红

  (二)教学流程图

  八、形成性练*:

  1、课外搜集、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作,选一首自已喜欢的诗改写成短文;

  2、课外搜集、背诵其它写送别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前播放杭州的风光)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谁到过这旅游?说说你当时的感受。是呀,杭州西湖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尤其是夏日的西湖更是让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定格画面)看到此景,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距今一千多年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作了一首诗,脍炙人口,传诵至今,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全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说起杨万里诗人,你对他了解多少?

  诗人介绍: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谁来背背?

  (二)自学古诗,感知诗意

  小组合作学*:现在请同学们到学*古诗的百宝箱中取宝,自学古诗。

  1.自读古诗,把诗句读通,字音读准。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同学交流自己学会的知识。

  4.反复吟诵,想象诗的意境。

  (三)品读诗句,体验情感

  1、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学*收获说说,与大家分享。

  字词的理解:毕竟:到底四时: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间)

  接天: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连天映日:阳光照射

  2、诗句的理解:西湖的美丽到底是在六月之中,这时的湖光山色跟别的时节大不相同,连天的荷叶一望无垠,颜色碧绿,在朝阳的映照下,荷花娇艳火红。

  3、你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色呀!诗人在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没有叙友谊,更没有抒发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婉转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同学们假如你就是杨万里,在送别时,读给你的朋友林子方听。谁来试试。

  4、质疑:学到这,你们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

  (四)想象画面,融入意境

  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已知道了诗的大致意思,假如我们再深入研究,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诗人送他的朋友林子方经过西湖,他一下就被这美景吸引住了,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谁能把文中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读读。

  1、从这两句中,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引导:①、莲叶:它不仅与远处的青山、绿水相接,而且还连接着蔚蓝色的天空,你想,这个画面是开阔的,非常有气势。②、荷花:它与红日相映,头脑中的荷花不仅有婷婷玉立的样子,还有它娇艳的色彩,因为它与朝阳相映,它的画面是光彩夺目的。③、莲叶与荷花:想像中的画面还是莲叶与荷花交相辉映。眼前即有一望无际的碧绿,又有点点相缀的红艳,不仅有广阔的面积,又有艳丽的色彩,它是清新秀丽的。真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呀!)

  2、师范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追随着老师的声音到西湖一游。

  3、诗是最凝练的语言,让我们再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西湖,去看一看西湖的风光吧!把整首诗美美的,又带有一丝淡淡的离愁之情再读一读。(配乐齐读)

  (五)总结升华,拓展意境

  比较《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异同,从内容、写法上进行引导比较。(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喜爱、赞美)

  这节课我们学*了这首古诗,了解了其中的内容,特别是掌握了诗人在构思中的奇妙之处,其实,古诗中描写夏天,描写荷花的还真不少,可以从课外书籍或网上查查,去读读,我相信你们在读中,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发现,同时还会从中感受到*民族文化遗产的瑰丽,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感受。

  作业:

  1、写夏天的诗,画夏天的画,把你对夏天的感受抒发出来。

  2、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歌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小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其景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4)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2、培养幼儿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及所表达的含义。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活动准备:幼儿用书、配乐朗读视频活动过程:一、导入

  1、唱歌曲《小星星》。

  2、提问:星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呀它在哪里呀它们高不高你们够不够得到星星呀为什么抓不到

  3、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和老师比一下高矮呀黑板高一点还是凳子高一点小朋友们知不知道天上的什么很高

  4、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什么东西又高又大这是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又高又大,今天我们就要学*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人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时写的,所以诗名字叫做《夜宿山寺》。(教读题目)二、新授

  1、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好不好(放朗读)

  2、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呀寺庙在什么上面啊山已经很高了,寺庙还在山的上面,寺庙高不高啊所以诗人说“危楼高百尺”

  3、表演“危楼高百尺”。这句是是什么意思呢(山上的楼有百尺高)4、老是要读第二句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有问题要问哦“手可摘星辰”。小朋友们想一想描述图上会有什么呀(星星)还有什么呀?(人)这个人在干什么呀星星离他这么*他摘得到星星吗教读。

  5、小朋友们想不想摘星星啊你们怎么摘星星呢(表演教读)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图片:这幅图上有什么呀图上有几个人啊他们在干什么么图上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再大声有说有笑,另一个小和尚给他比了这个动作(嘘),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呀(让他不要大声说话—不敢高声语)敢不敢大声说话呀7、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表演表演不敢大声说话是怎么样啊(表演)

  8、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呀天上出现星星是什么时候呀晚上大家都要干什么呀住在天上的人呢所以我们敢不敢大声说话呀

  9、谁来学一学非常害怕是什么样子的天上的人是睡在哪里的天在哪里呀(表演朗读)

  10、今天,我们学*了一首什么古诗啊老师来给大家读一次好不好(表演)11、教学生表演。12、多种方式读古诗。13、唱古诗。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2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第17课——(引读课题)

  2、复*词语,并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出示课件一)

  3、这篇课文,大家一致认为文中最能打动我们的是这样一句话:出示齐读:(出示课件二)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李时珍师徒编写《本草纲目》很辛苦。

  3、过渡:让我们回忆一下,李时珍师徒俩到底吃了哪些苦呢?(板书:走得苦、住得苦、吃得苦)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李时珍和徒弟所承受的那一番“苦”,感受李时珍的高尚品格。

  二、品味苦

  (一)走得苦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课文1—7自然段中,哪些语句表现出李时珍为修订《本草纲目》在各方面吃了许多苦?课前你

  们用直线画出来了吗?谁来说说体现他们走得苦的语句?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课件三)

  2、你是从哪里体会出走得苦的?(走了好几个月了——时间长;安徽、河南、湖北等地——路程长,几千里路)点拨:全靠两条腿走呀!不走行吗?(珍贵的药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

  3、白天,他们走的都是荆棘遍布的——小路,走的都是无人问津的——荒野,走的都是虎狼出没的——山林。几个月来,几千里路,为了察访药材,他必须走!让我们把这种行路奔波的辛苦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住得苦课件四

  1、白天要行路,夜晚要住宿,因为一心赶路,错过客店,他们住的是一座——(指着黑板说:古寺)那是怎样的一座古寺呢?找到体现他们“住得苦”的语句了吗?

  课件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指读)

  2、当你跟随李时珍走进去,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这古寺怎样?追问:你从哪里体会到的,能用朗读表现出来吗?(教师相机评价)到处是灰尘——很脏;积了厚厚的一层;长满了青苔——阴暗潮湿;可能还有蛇虫鼠蚁;厚厚的蜘蛛网——很久没有人住了、很久都没人来过了;断垣残壁——年代久远,墙壁破损了,非常危险;

  3、同学们,古寺墙壁有的已经倒塌,地上满是残砖剩瓦,上面爬满青苔,神像上蒙着厚厚的蛛网,透露着一种荒凉、阴森的气息。这种景象就叫“破败”。(课件点击)把我们感受到的送进语言文字,一起读出这种环境的恶劣。(课件五))

  4、假如让你在这儿住下,你愿意吗?可李时珍面对这样荒凉破败甚至危险的古寺没有一丝犹豫。

  出示齐读: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5、过渡:白天四处奔波,察访药材,晚上就住在在这样破败的古寺里,这就是文中所说的“晓行夜宿”。(板书)他不仅走得苦、住得苦,还吃得苦,文中体现他们“吃得苦”的句子是哪一句?

  (三)吃得苦课件六

  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你从哪里体会到“吃得苦”?你能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2、“啃干粮”为什么能说明吃得苦?“啃”是什么意思?(咬、用力咬、放在磨牙上咬)李时珍啃的是什么?干粮怎么要费这么大的劲咬?(干粮:预先做好的食物,如:炒米、炒面、馒头、烙饼等。装在袋子里,时间长了,又干、又硬。)

  3、你体会得真到位,辛苦一天,师徒二人饿得饥肠辘辘没有可口的饭菜,只有啃那冰冷、干硬的,难以下咽的干粮,渴得嗓子冒烟才喝几口山泉水。这就是文中所说的“饥餐渴饮”(板书),他们生活是多么的苦啊!除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想一想,还有哪些词可以描述他们吃的苦的呢?(风餐露宿栉风沐雨

  跋山涉水

  翻山越岭

  风尘仆仆

  东奔西走)

  4、这样的生活,是一天、两天吗?是一个月、两个月吗?(长年累月)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到现在快50岁了,真的是长年累月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些词,边读还要边想象,就能读出词中蕴含的画面,体会到他们承受的那一番辛苦!出示一起读

  长年累月的——饥餐渴饮

  长年累月的——翻山越岭长年累月的——晓行夜宿

  长年累月的——跋山涉水长年累月的——风餐露宿

  长年累月的——风尘仆仆长年累月的——栉风沐雨

  长年累月的——东奔西走

  5、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李时珍离我们越来越*了,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出现了——课件七

  在骄阳似火的夏天,李时珍一边挥汗如雨一边寻访药材,有时喉咙里干得冒烟,晒得又黑又瘦??在北风凛冽的寒冬,李时珍顶风冒雪,手冻得开裂流血,有的时候在野外找不到干草生火取暖,可能那一夜又冷又饿??

  6、听着同学们真情的描述,老师不免要问,是什么力量和信念支撑着李时珍能吃这么多苦呢?

  因此,面对这一切,李时珍对徒弟说———————课件八

  (出示齐读):“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7、他是怎样说这句话的,表情如何?(笑着说)明明这么苦,而且比家里苦多了。可他还笑着说,说明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不怕吃苦

  乐观以苦为乐)这种精神真令人——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一起读读这句话,体会他的不怕吃苦,而且以苦为乐。(齐读)

  8、记录苦(课件九)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纸砚,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课件十

  四、体会他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课件:“鸡肠草??庞宪??生嚼无涎??”,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同学们,李时珍为了获取准确的资料,亲自品尝药材,不能有半点马虎,(板书:尝)从这里你又觉得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认真严谨)你能把这种认真严谨的科学精神读出来吗?谁来试试?(读得很流利,如果声音再洪亮些会更棒。)

  师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的药材不仅味苦,而且还有毒,李

  时珍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药,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他究竟为了什么?从师徒俩的对话中就能找到答案。

  老师想和大家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咱们换换身份,我当徒弟,同学们当师傅,怎么样?我起个头,李世珍笑着问徒弟,开始。课文中那些语句还写了他们长年累月的奔波?(生读一段)当时有飞机可乘吗?有马车可坐吗?靠的就是两条腿走路,这一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这种行走苦不苦?(板书:走)可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你能把他这种为民造福的精神读出来吗?男生女生分角色读。

  (1)教师引读:听,寺外,生读: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师:抬头望望,圆盘似地月亮,生读:慢慢移到了中天。

  (2)这是课文结尾一段,为什么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风啸鹰叫和圆圆的月亮呢?这是个有难度的问题?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还记得课前我们的谈话吗?说错了不可怕,重要的是你能勇敢地站起来。

  (3)师小结:风啸鹰叫说明李时珍夜宿古寺的艰苦生活。皓月当空说明也已经很深了,可他们仍在研究草药。这样写更加衬托了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形象,这种写法可以尝试着在作文中运用。(4)同学们,请看,这就是李时珍历经千辛万苦编写成的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谁来读一读这段资料。(你读得真流利,真棒!)

  四、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把《本草纲目》编写成功了,李时珍用他一人的苦换来了万民的福,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成立后,在他的老家湖北建立了李世珍纪念馆,让我们世世代代永远怀念这位科学的巨人。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2、培养幼儿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及所表达的含义。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语言美。活动准备:幼儿用书、配乐朗读视频活动过程:一、导入

  1、唱歌曲《小星星》。

  2、提问:星星是什么时候出来的呀它在哪里呀它们高不高你们够不够得到星星呀为什么抓不到

  3、小朋友们想不想来和老师比一下高矮呀黑板高一点还是凳子高一点小朋友们知不知道天上的什么很高

  4、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上什么东西又高又大这是一座寺庙,这座寺庙又高又大,今天我们就要学*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是诗人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时写的,所以诗名字叫做《夜宿山寺》。(教读题目)二、新授

  1、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好不好(放朗读)

  2、出示图片:图上有什么呀寺庙在什么上面啊山已经很高了,寺庙还在山的上面,寺庙高不高啊所以诗人说“危楼高百尺”

  3、表演“危楼高百尺”。这句是是什么意思呢(山上的楼有百尺高)4、老是要读第二句诗,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有问题要问哦“手可摘星辰”。小朋友们想一想描述图上会有什么呀(星星)还有什么呀?(人)这个人在干什么呀星星离他这么*他摘得到星星吗教读。

  5、小朋友们想不想摘星星啊你们怎么摘星星呢(表演教读)这句诗又是什么意思呢

  6、出示图片:这幅图上有什么呀图上有几个人啊他们在干什么么图上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再大声有说有笑,另一个小和尚给他比了这个动作(嘘),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呀(让他不要大声说话—不敢高声语)敢不敢大声说话呀7、现在我请小朋友来表演表演不敢大声说话是怎么样啊(表演)

  8、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呀天上出现星星是什么时候呀晚上大家都要干什么呀住在天上的人呢所以我们敢不敢大声说话呀

  9、谁来学一学非常害怕是什么样子的天上的人是睡在哪里的天在哪里呀(表演朗读)

  10、今天,我们学*了一首什么古诗啊老师来给大家读一次好不好(表演)11、教学生表演。12、多种方式读古诗。13、唱古诗。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写“危、敢、惊”三个生字。

  2、借助拼音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感受到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重难点]

  1、学*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中间有谁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

  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宿、寺、危、辰、恐、惊。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宿”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二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朗读古诗,初步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准备:

  1、看课件。

  2、写字卡片。

  教学过程:

  1、看看、说说。

  (1)故事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2)观察交流,你觉得山寺怎么样?

  (3)揭示课题,学生读题,说题意。

  (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

  2、拼拼、读读。

  (1)自由的拼读音节,试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同桌想办法帮你解决。

  (3)指名试读古诗。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古诗,要求读准确。

  3、认认、写写。

  (1)课件出示生字。

  (2)指名读。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的?

  (3)生字去掉音节后,怎指名读。

  (4)指名带读。

  (5)齐读生字。

  (6)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样子?

  (7)同桌先说,后指名汇报。

  (8)游戏——《猜字谜》。

  (9)齐读古诗。要求读流利。

  (10)学*生词,学生读生词,用生词组词。

  (11)利用课件指导书写“危”、“尺”。

  4、读读、议议。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讨论后汇报。

  (3)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楼吗?

  (4)指导读出感情,读出节奏。

  (5)学生自由体会读。

  (6)学生个人比赛读,小组比赛读。

  (7)齐声朗读古诗,要求读出感情。

  5、背背、赛赛。

  (1)创设情境。

  (2)指名试背古诗。

  (3)自由背。

  (4)比赛背——看谁记性好。

  (5)除了这首诗,你还能背哪些诗?

  (6)比赛背——看谁能当小诗人。

  板书设计:

  夜 宿 山 寺

  【 李 白 】

  楼 高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视觉,听觉感受,形象感知诗中的景象,从而让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中。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而且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2、自主读和互动听读相结合,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使学生逐步达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合作学*的能力。

  3、学生通过开火车、抢读、猜谜语等形式巩固了生字。使学生注意力感高度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4、读读背背,重在培养语感。二年级的学生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采用教师带表情范,学生听后直观感悟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然后让学生模仿表情与语气朗读来体会文感,培养语感。

  5、在学生背诵课外学会的古诗时,把课堂上学到的朗读方法运用到其它古诗的朗诵上,进一步巩固了古诗的朗读方法,也使学生感觉到朗读古诗与别的文章是不一样的。

  6、本节课融视听、认读、朗诵于一体,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使学生在民主、可怜的气氛中学懂古诗,增长技能。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优选【十】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1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消失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 ,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的在草地上跑着,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直到玩得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来了,迈着欢乐的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了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的歌儿,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的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美美的睡一觉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2

  在六月一个夏天的清晨,好朋友林子方即将远离他乡。我陪他到西湖边,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时,我才发现,六月时节的西湖就是与其他时节不同。春天,西湖上只有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很冷清;秋天的时候,荷叶都渐渐变黄了;而冬天的西湖每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消声匿迹了。

  你看,西湖就仿佛一只巧手,把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编织成一条巨大的绿毛毯,淘气的小露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可爱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荷叶的映衬下,朵朵荷花显得娇媚艳丽,千姿百态。有的才只是一个白里泛红的花苞,娇羞欲语;有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淡粉色的衣服的姑娘,亭亭玉立。微风吹过,送来缕缕幽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这朵花上飞到那朵花上,好像在评价哪朵荷花最好看。

  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诗兴大发,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3

  六月的`一天清晨,我就要与好友林子方告别了,我俩决定去欣赏一下西湖,这里六月的风光比其它时节更加迷人。

  我们站在岸边观赏着——西湖像一位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少女,拥抱着无数莲花与荷叶。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那么美。看!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直延伸到天水相接的地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在蓝蓝的湖水的映衬下,荷花显得分外美,分外红。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波纹,从荷叶上拂过一阵清香,使人感到无比凉爽,无比惬意。

  可一想到老朋友就要走了,我心里就特别伤感:“我和你就要离别了,何时才能相见呀!”“不要太伤心了。”林子方说,“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风光吧!”看,闪烁的粼粼波光仿佛一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给西湖增添了灵动的光彩,我陶醉在美景之中,忘记了分离的忧愁。可接林子方的马车来了,他就要与我告别了。我的心里又难受起来。此时,荷花莲叶结成一片,相互依偎,更衬出我们的离情别绪。

  “我们会有再相见的时侯,因为你我有缘。”林子方强装出笑脸说。“是呀!下次相见的时侯,我们再来西湖赏景吧。”

  目送着林子方远去,我把视线重新投向浩瀚的西湖,不由得吟诵起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期待着与林子方的重逢,期待着我们还能共同漫步在西湖之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4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在春天的一座空山上,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桂花,白的,黄的,小的,这里一群,哪儿一簇,依靠在大树的身上。一阵清风吹来,悄悄的'告诉她们,她们长大了,可以出去闯荡了。她高兴了,一个个没上了降落伞,挣脱了她们的妈妈温暖的大手,跳了下去。降落伞带着她们,翱翔。他们是蝴蝶,在飞。她们是雪花,在飘。

  夜,还是那样静。山,空荡荡的。

  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是什么时候,月亮露出了笑脸。她并不吝啬,她善良,她把月光无私地倾斜给大地。光照在地上,像一层霜。光照在树上,像一层保护膜,保护它们宝贵的生命。光,照在树上的鸟巢里,将小鸟们惊醒了,它们睁开了睡意朦胧的眼睛。它们以为天亮了。

  夜静的空山里,时不时传来一声鸟鸣。叽喳声破了宁静的夜空。小树醒了,它比以前更加翠绿;草醒了,它比以前更有精神,停止了腰杆;花醒了,它比以前更鲜艳……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5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的一天清晨,我就要与好友林子方告别了,我俩决定去欣赏一下西湖,这里六月的风光比其它时节更加迷人。

  我们站在岸边观赏着——西湖像一位出落得楚楚动人的少女,拥抱着无数莲花与荷叶。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那么美。看!碧绿的荷叶无边无际,直延伸到天水相接的地方。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在蓝蓝的湖水的映衬下,荷花显得分外美,分外红。一阵风吹来,湖面漾起波纹,从荷叶上拂过一阵清香,使人感到无比凉爽,无比惬意。

  可一想到老朋友就要走了,我心里就特别伤感:“我和你就要离别了,何时才能相见呀!”“不要太伤心了。”林子方说,“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风光吧!”看,闪烁的粼粼波光仿佛一颗颗宝石点缀在湖面,给西湖增添了灵动的光彩,我陶醉在美景之中,忘记了分离的忧愁。可接林子方的马车来了,他就要与我告别了。我的心里又难受起来。此时,荷花莲叶结成一片,相互依偎,更衬出我们的离情别绪。

  “我们会有再相见的时侯,因为你我有缘。”林子方强装出笑脸说。“是呀!下次相见的时侯,我们再来西湖赏景吧。”

  目送着林子方远去,我把视线重新投向浩瀚的西湖,不由得吟诵起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期待着与林子方的重逢,期待着我们还能共同漫步在西湖之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6

  清早,太阳悄悄地从地*线上探出了脑袋,牧童牵了一头肥壮的黄牛,一翻身便稳稳当当地做到牛背上,吹起了铜铃般悦耳的柳笛,在笛声的诱惑下鸟儿叽叽喳喳地欢唱着,仿佛在为牧童伴奏,和牧童一起演奏一场大型的交响乐。 牧童骑着黄牛欣赏着那迷人的风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溪边有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在微风的吹动下,正舒展着柔软的腰肢,拨弄着长长的`辫子,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

  当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夕阳西下,远远望去一个熟悉的身影渐渐的逼*——牧童,回来了!他吃饱了饭,已是“繁星时间”,瞧!月亮“姐姐”已经悄悄地爬上了树梢,倾泻下一片清辉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色的薄纱。牧童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露天地里,望着皎洁的明月,慢慢的合上了双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7

  清晨时分,太阳慢慢地升起来了,我从净慈寺出来,去给好友林子方送别。

  我走着走着,被那美丽的西湖迷住了。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那碧绿的湖水缓缓地流动着,微波粼粼,明艳妩媚,池中那碧绿的水草不停地摆动,随着微风跳起舞来。六月的西湖那独特的风光与其它季节果然不同。你看,那翠绿的荷叶,圆圆的,亭亭玉立在水面上,绿得发光,绿得发亮。在那荷叶上躺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多美啊!还有一些荷叶十分害羞,低下头来,宛转靠在水面上,荷叶连成一大片,让我感觉苍翠欲滴,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地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群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在阳光照耀下,那粉红的荷花开得更灿烂了。你看,那些花瓣全开了的荷花就像一张小脸蛋在对你笑呢!那未开放的花骨朵儿像一颗颗大桃子向你招手呢!晨光普照,荷花是那样娇润,红艳。这时,一只蜻蜓正挥着它那小巧玲珑的翅膀,在那尽象开放的荷花上来回盘旋着,仿佛在观赏这副美丽的画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8

  在六月一个夏天清晨,我陪着好朋友林子方到西湖边,把他送走。等林子方离西湖远去时,我才发现六月期间的西湖和别的季节就是不相同。春天时,西湖上只有好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有些冷淡。秋天荷叶开始变黄了,就像是死亡降临在西湖。而冬天西湖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销声匿迹了。

  我认为,只有夏天时的西湖,才能鲜得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夏天时西湖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茫茫的大草原,直通天际。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西湖里的生命,是碧绿的荷叶和鲜红的荷花。它们把整个西湖都遮盖得严严实实,偶尔才会露出一点儿缝隙。一条带花的鱼儿跳出水面,几滴水珠落到荷叶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就像是金银剃透的钻石。

  一阵风吹来,西湖里成千上万的荷花都带着它那碧绿的“舞裙”跳起舞来。看着它们不停地向左右两边晃动着,真像一位名副其实的舞蹈家。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春天时写荷花的一首诗――《小池》,上面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现在的荷花都在含苞欲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这么多荷花中几乎没有一朵是相同的。风又轻轻吹过,荷花又跳起舞来。它们有的像个粉色的盘子,里面有几颗五光十色的“宝珠”、的像个害羞的小女孩,躲在舞裙下就是不肯露面、还有的像个舞蹈家,在绿色的“舞台”上跳个不停,总也跳不够……

  呀,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景象啊!我爱这千变万化的西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9

  早晨的雾真大啊!雾气弥漫的大地上,像有层薄纱,把金色的田野,沉甸甸的谷穗,远*的小村,都笼罩起来了。就在你面前的'白云,像绸带飘舞着,缠绕在树丛间,田野里,这世界仿佛是在幻觉中。

  天地间一片寂静,突然,一声响亮的唿哨声打破了宁静。紧接着又传来了响亮的鞭子声,只见一个戴着金黄色草帽,光着两只脚丫的小男孩正在欢快地赶一群鸭子,手中不时挥动手里的鞭子,蹦蹦跳跳地往河边走。

  来到河边,小男孩把鸭子赶到河里,扑通扑通跳下水。鸭子有的用双脚把水花溅得老高老高,有的在寻找食物。只见它把头朝下,尾朝上,不一会儿,就把头抬起来了,有的在争抢食物。没多久,它们就淹没在晨雾中。只听见鸭子欢快的叫声和牧歌声,牧歌声清悠悠的,传到天边。

  好一幅晨牧图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改写作文 10

  一天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西湖东方缓缓地,慢慢地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吧,这时的西湖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美丽,几只海鸥也被早晨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湖上飞来飞去。

  听说林子方即将去别的地方当官,杨万里真替林子方感到高兴呀!一天,杨万里在净慈寺偶然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杨万里和林子方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谈论事情。杨万里兴奋地对林子方说:“你好像要去当官了,可真了不起啊!今天正好能遇到你,让我送你吧!“好呀!”林子方答道。

  说完,杨万里和林子方观赏起了荷花,这西湖中的荷花真与往常不一样:它们有的全都开放着,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半开,似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姿态呢!有是还是花骨朵儿,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还有的已露出了莲蓬,里面有着淡黄色的嫩芽。杨万里说:“这里的西湖景色真美呀,可真不愧是六月中的西湖,与其它几个季节不同,这次你出远门,可能要过很常时间才能回来,我祝你一路顺利,早去早归,等来年,我们再去欣赏荷花,还一起作诗。”“我一定会早去早归,一定和你一起写诗。”林子方肯定地说道。

  傍晚,青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红得特别出众。时间不早了,林子方走了,杨万里望着林子方离去的背影,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菁选(扩展6)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五)份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1

  我认为,只有夏天时的西湖,才能鲜得与众不同。那是因为夏天时西湖的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远远望去,就像一片茫茫的大草原,直通天际。仔细一看,才会发现,西湖里的生命,是碧绿的荷叶和鲜红的荷花。它们把整个西湖都遮盖得严严实实,偶尔才会露出一点儿缝隙。一条带花的鱼儿跳出水面,几滴水珠落到荷叶上,在太阳的照耀下银光闪闪,就像是金银剃透的钻石。

  一阵风吹来,西湖里成千上万的荷花都带着它那碧绿的“舞裙”跳起舞来。看着它们不停地向左右两边晃动着,真像一位名副其实的舞蹈家。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春天时写荷花的一首诗――《小池》,上面写道:优*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但现在的荷花都在含苞欲放。千姿百态、婀娜多姿,这么多荷花中几乎没有一朵是相同的。风又轻轻吹过,荷花又跳起舞来。它们有的像个粉色的'盘子,里面有几颗五光十色的“宝珠”、的像个害羞的小女孩,躲在舞裙下就是不肯露面、还有的像个舞蹈家,在绿色的“舞台”上跳个不停,总也跳不够……

  呀,这是多么美丽的一片景象啊!我爱这千变万化的西湖。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2

  一天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西湖东方缓缓地,慢慢地升上了湛蓝的天空吧,这时的西湖显得与众不同,格外美丽,几只海鸥也被早晨西湖的美景吸引住了,在西湖上飞来飞去。

  听说林子方即将去别的地方当官,杨万里真替林子方感到高兴呀!一天,杨万里在净慈寺偶然遇见自己的好朋友——林子方。

  杨万里和林子方一边欣赏西湖美景,一边谈论事情。杨万里兴奋地对林子方说:“你好像要去当官了,可真了不起啊!今天正好能遇到你,让我送你吧!“好呀!”林子方答道。

  说完,杨万里和林子方观赏起了荷花,这西湖中的荷花真与往常不一样:它们有的全都开放着,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有的半开,似乎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还没有展示出自己的姿态呢!有是还是花骨朵儿,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呢!还有的已露出了莲蓬,里面有着淡黄色的嫩芽。杨万里说:“这里的`西湖景色真美呀,可真不愧是六月中的西湖,与其它几个季节不同,这次你出远门,可能要过很常时间才能回来,我祝你一路顺利,早去早归,等来年,我们再去欣赏荷花,还一起作诗。”“我一定会早去早归,一定和你一起写诗。”林子方肯定地说道。

  傍晚,青绿的莲叶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与太阳相映的荷花红得特别出众。时间不早了,林子方走了,杨万里望着林子方离去的背影,随即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江苏南通通州市通州小学五年级:张婧婕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3

  在六月一个夏天的清晨,好朋友林子方即将远离他乡。我陪他到西湖边,依依不舍地告别。

  这时,我才发现,六月时节的西湖就是与其他时节不同。春天,西湖上只有几片娇嫩的荷叶,显得很冷清;秋天的'时候,荷叶都渐渐变黄了;而冬天的西湖每个角落都是枯枝败叶,到处都消声匿迹了。

  你看,西湖就仿佛一只巧手,把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编织成一条巨大的绿毛毯,淘气的小露珠在上面滚来滚去,可爱极了。在阳光的照耀下,在荷叶的映衬下,朵朵荷花显得娇媚艳丽,千姿百态。有的才只是一个白里泛红的花苞,娇羞欲语;有些全开了的,像一个个穿着淡粉色的衣服的姑娘,亭亭玉立。微风吹过,送来缕缕幽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那调皮的蜻蜓,扇动着翅膀从这朵花上飞到那朵花上,好像在评价哪朵荷花最好看。

  我沉醉在这美景之中,诗兴大发,写下《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4

  今天,是我和好友林子方分别的日子。早晨,我送他离开净慈寺,我们边走,边聊着过往的生活。不知不觉我们穿过一片小林,一幅“画”忽然呈现在了眼前——那便是六月西湖的盛景。正值初夏时节,那美丽的'风光可与别时大不相同。

  只见细细的竿上顶着扁扁的翠绿的荷叶,亭亭玉立地站在水面上,几顶混成一片,几片混成一群,如水墨画般,没有线条勾勒,只用绿色渲染。湖边的柳树,也摆动着它那碧绿的枝条。**的青山高低起伏,渐变的颜色像是浸上去的一般,有远有*,有高有低,很是迷人。无穷无尽的绿,从山到树到荷叶,仿佛是连接了青天。

  荷花花瓣聚在一起的样子美极了,由红到粉的色彩和精致迷人的形状,都让人痴迷,再打上盛夏太阳橙黄色的光芒,就如美人打上的腮红,格外红丽,如赤焰一般,与别时荷花比可谓天差地别。

  可是,林子方,我们就要分别了,我们无法再一起来赏这美景了,下次相见也不知是何时了,真不舍你走啊。

  改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文 5

  这天,正值夏日,阳光普照大地。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他的老朋友林子方。

  两人一见面,就亲切地交谈起来,似乎忘记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之苦。杨万里提议:“林兄,清晨很是凉爽,我们何不乘着这大好时光,去游游西湖?”“好啊。”两个老朋友手挽手出发了。

  毕竟是六月的西湖啊,和其他季节的景色有很大的差别。两人站在岸边,欣赏着这迷人的夏景,被深深地陶醉了。旁边的柳树比春天更绿了些,像是刷上了一层厚厚的绿漆。湖面波光粼粼,湖水清明澄澈,美得让人不可思议。水里还有几条小鱼,调皮地游来游去,一会儿快速往前,一会儿打几个旋儿,一会儿又藏进荷叶下,仿佛在跟你捉迷藏。远处的山峦被一层薄雾笼罩着,本来非常雄壮,现在又增了一些梦幻,若隐若现,让人捉摸不透。几只小鸟盘旋在空中,不时发出几声响亮的叫声,它们不甘寂寞,在吸引人的注意呢!

  “贤弟,这儿真美!”

  “是啊,咱们再往前走吧,说不定别有洞天呢!”两人继续向前走去。

  忽然,他们看到一个大池,里面满是荷花。瞧!满池的荷叶,一直铺到水天相接的地方。碧绿碧绿的,阳光一照,宽大的叶子都发光了呢!蓝蓝的湖面,碧绿的荷叶,朵朵荷花,多么完美的组合!在荷叶映衬下,荷花格外红艳。它们姿态万千,有的含苞待放,恰似一位害羞的女孩。有的已经开了一半,上面还沾了些露珠,仿佛是妙龄女郎,还差一点工夫,就完全可以展示出自己的相貌了;有的已经完全开放,顶部红红的,越往下越浅,中间雪白,嫩嫩的.娇柔可人,犹如一位风情万种的公主,穿着长长的白纱裙,戴着皇冠在跳舞呢!如果说春天的西湖是底蕴深厚的水墨画,那么现在的西湖就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林子方要离去了,两位好朋友依依不舍地惜别,他们约好下次见面时,还来西湖赏荷花......

  点评:对古诗的改写就是把原诗“泡”开,添入合理情节,将原诗扩充得更丰满。小作者将短短的四旬诗改写成了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读来让人兴致盎然,甚至能通过小作者细腻的描写,数得见荷花底下的小鱼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