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数学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2~93页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整理与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惯与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顾梳理:

  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

  1、学生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

  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

  (二)交流感受:

  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

  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复*吗?

  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的共同梳理,让学生简单回顾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并通过让学生谈学*体会,让学生感受数学学*的乐趣,进而再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师引导,复*应用

  (一)复*100以内数的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

  1、复*数位:出示计数器

  (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

  (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

  2、复*数的组成:

  (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练*二十的第2题。

  3、复*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

  (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

  (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

  (3)完成P95练*二十的第1、3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

  (二)复*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

  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二十的第4题。

  (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

  (3)讨论:

  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

  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

  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在练*之后,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梳理各种计算方法,沟通各种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练*二十一第5、6题。

  【设计意图:这两题也是“数的运算”的不同形式的练*,教师要注意:在做这两题前要创设故事情境,如第4题可以用“孙悟空巧变>、<、=”,第5题可以用“猪八戒吃西瓜”,以激发学生练*的兴趣。】

  (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

  课件呈现:“新百数表”:

  1、建构“新百数表”

  (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完成表格。

  2、观察比较

  (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

  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

  (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

  (2)解决第(4)题。

  (3)解决第(5)(6)题:

  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复*数的认识,并综合了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在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新旧百数表的对比与探究及应用新百数表中规律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

  (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了什么知识?

  (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与质疑反思,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学会反思自己的学*,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体会。】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惯。)

  (二)、复*运算定律。

  1、复*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题复*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惯。)

  (二)、复*运算定律。

  1、复*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题复*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一)情境创设师:我们前边学*了如何解决问题,今天就和老师一起来复*一下本册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引入课题师:不过,在整个复*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以闯关的方式,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好玩的吧?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也让他们对本课学*的内容充满期待。】

  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

  (一)情境一:猴子。

  1.他们先来到树下,准备摘梨: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

  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

  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树上还剩几只猴子?

  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

  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

  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

  (二)情境二:分桃子。

  1.摘完了梨,我们来分桃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

  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

  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一篮有多少个桃子?

  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

  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

  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

  (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求部分,而第二题求总数。

  (2)引导学生发现:这1道题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用减法解决;第2题是已知部分,求整体或总数,所以用加法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解决最基本的数学问题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三:比花多少。

  1.多美的花儿啊,有牡丹、月季和菊花等。课件呈现情境图:

  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3.课件呈现问题(1):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

  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

  (1)因为问的是月季花比菊花多的盆数,而没有问牡丹。所以,这个问题与牡丹的盆数无关,也就是说20盆牡丹是多余信息。

  (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月季比菊花多多少盆,就是求45比30多多少。

  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

  6.小结:

  (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

  (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

  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

  (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有一个多余条件的问题的练*,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给予及时的评价,提高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四:分糖。

  1.课件呈现情境图:

  2.学生观察:小明和红红分别有多少块糖?红红还剩多少块?小明还剩多少块?

  3.呈现问题:

  (1)红红吃了多少块糖?

  (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5)根据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已知总数求部分”、“多余条件”。

  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

  (五)情境五:运梨。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

  (2)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

  (4)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第一次运走的数量与再次运走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可以举例说明。

  5.呈现问题2:*呢?

  (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

  (2)学生独立解决。

  (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逆序、开放的练*,让学生在利用方法与策略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与灵活性。】

  (六)情境六:母鸡下蛋。(同数相加)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7)情境七:分装鸡蛋。(减去相同的数)

  1.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装满是什么意思?

  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方法。(连减法、列表法、画圈法)

  【设计意图:本题的解决方法有多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认知水*,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水*的方法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全课总结

  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

  (二)拓展延伸

  1.课件呈现情境图:(各种商品及相应的价格)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2.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3.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设计意图:本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计算,也可用减去相同数的方法计算。把本题放入拓展延伸环节,既是为了今后学*乘、除法作铺垫,也是为了数学学*的有效延续,让学生对未来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心与期待!】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

  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l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五、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边的概念,明白图形按边的数量分类、命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上标出名称)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认识四边形

  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人猜一猜(四边形)。

  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指名学生说。

  教师赞同学生的意见,并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反贴出,同时板书“四边形”。

  a、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可以叫四边形

  那好,我们就先一起来数一数长方形的四条边。

  (1)操作:请大家拿出自己的数学书,它的封面就是一个长方形,用左手竖直举在面前。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条边。

  请小朋友自己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反馈:你是怎么数的?指名2个学生上台数。(可能会有不同的数法,要肯定有顺序数的一种,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

  跟着电脑一起有顺序的数。

  (2)那正方形呢?你也能来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吗?请一人上台指。

  电脑演示。

  小结: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行四边形,出示)。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出示书上的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2)说一说

  问:四条边围成的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

  看,蜜蜂的蜂巢就是由许多六边形组成的。

  我们书上也有两个六边形(出示六边形)。

  打开书,把p、26的这两个图形,挑选其中一个把它的六条边数给同桌听。

  指名问:你刚才数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小结: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板书: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有)(……)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一人在实物投影上搭。

  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

  小结: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

  出示第3题。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们还会在一起变魔术呢。四边形可以变成五边形,五边形可以变成六边形,六边形又能变成四边形,你相信吗?

  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

  师示范,是几边形?再依次折,是几边形?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再填空。

  3、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猜猜看。

  指名回答。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

  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4、刚才我们活动开展的热热闹闹,现在,我们要来安静的读题、做题,能做到吗?

  出示第5题。把下面每个图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能分成几个?

  审题。这句话里要注意什么?

  试画第一个,猜猜看,可以怎么画,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指名回答,师画。

  第二、三个学生独立完成,2人板演,反馈。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

  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1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几道练*。

  板书课题

  二、估一估、数一数

  课件出示10个方格

  师:估一估,有几个方格,数一数你估对了吗?

  师:10格有这么多,那这里有多少方格呢,谁来估一估。(课件出示百格图)

  有不同意见吗?数数看估得对不对?

  师:你是怎样数的?

  生:一行有10个,有10行,所以是100个。

  师:我们一起数

  生从1个十一直数到10个十

  师:10个十就是100并板书。

  师:有没有一个一个数的,如果这样要数几次

  生:100

  师:也就是说100个一也是100(板书:100个一是100)

  这副图由100个格子组成,所以我们叫它百格图。

  三、数星星

  师:有些调皮的星星跑到这些小方块里来了,一共有多少颗?

  生:38颗

  师:怎么这么快就知道啦?

  生:一行是10颗,有三行就是30颗,再加下面的8颗就38颗。

  师:下面有8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1:数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2:因为空了两格,所以是8

  师:这个方法真好。

  师:注意看现在又有几颗星星呢。

  讨论为什么不是40,并用课件演示。

  小结:看来数的时候要好好开动脑筋哦。这些调皮的星星给大家带了一道题,请小朋友把百格图填完整。

  四、填百格图

  小朋友练*纸上就有这张图,比比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师:填好后和屏幕上的对照一下,你填对了吗?

  挑你喜欢的一个数说说它的组成。

  师:刚才很多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喜欢的数,那老师喜欢哪个数?请小朋友猜一猜?

  (引出并板书50)

  师:50后面连续数5个数,谁会

  师:同意吗?他是往后一个一个增加的,如果往前数5个,会吗?一起数。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有其他数法吗?猜猜他是怎样数的,按照他的规律你能再往下数一个吗?

  师:还有很多小朋友想说,看来数数的方法有很多很多。只要有规律就行。

  五、找百格图的规律

  其实百格图里的这些数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次增加1

  生:每一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

  师:第二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第三行除了最后一个,十位上的数字是几,那第七行呢

  师:竖着看,你又有什么发现?

  生:每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一样

  师:第一列个位上的数字都是几,第3列个位上的数字呢?最后一列呢?

  生:0

  师:个位上是0的数我们把他叫做整十数。一百是整百了。

  师:斜着看,你发现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运用规律闯关。

  第一关:找一找

  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百位上的数字是谁,表示什么意思?

  2、最大两位数是几,再添上多少是100

  3、87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4、24在第几行第几列?79在第几行第几列?

  5、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的两位数有哪些?

  6、个位是6的数有哪些,那十位是6的又有哪些?

  第二关:猜一猜

  1、第2行第2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问为什么不是22。

  2、第7行第6个数是谁,睁开看看猜对了吗?

  第三关:填一填。

  1、29、59、89、99后面的一个数分别是

  ()、()、()、()

  2、第7行第6个数是()

  3、第3列的数,个位上都是()

  师:恭喜小朋友顺利过关,老师有礼物奖给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先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再告诉你

  问题:个位上的数字加十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几?

  最后出示奖品:糖

  先让学生估,然后提问如果每人一颗够不够?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小结:火车对于汽车来说,火车在汽车的下面,火车对于轮船来说,火车在轮船的上面,火车一会在上面,一会在下面,为什么呢?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1、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谁来说说小汽车、卡车、客车它们三者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三、巩固练*

  1、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号的前面。

  3、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进步。

  4、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7、师站学生前面,和学生相向,让学生说说师生的位置关系,指出:以后在说前后的时候,要说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8、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10、10个十是一百,对计算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二、 重难点

  在数数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 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图

  1、师:同学们一定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于灰太郎》,灰太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抓羊,一天,灰太狼正在草地上寻找目标,这时他发现草地上来了一群羊,你能帮灰太狼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羊吗?这时又一群羊被吸引来了,现在草场上一共有多少只羊呢?正在灰太狼高兴的时候,草地上又来了一大群羊,这下可把灰太狼急坏了,他不知道草地上能有多少只羊,同学们你们能帮灰太狼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只羊吗?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估计结果各不相同,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那么我们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数一数)。今天我们通过对100以内的数认识的学*看是否能找到数羊的方法。(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数100以内各数

  1.操作数数。

  (1)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大捆小棒,下面4人小组合作数小棒,数之前听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学*要求:组内先确定怎样数,再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然后组员分工合作,最后派代表汇报你们数的方法。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师: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

  2.交流数法。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数的最快的方法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一共捆成十小捆,总共是100根小棒,让我们再来经历一下他们数的过程。(课件演示)

  (2)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再次认识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知识:多少个十是一百.(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数百羊图。

  (1)师:现在让我们共同去10个10个地数一数,

  学生看课件一起来数: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师:刚才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数出了小棒的根数,下面让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帮助灰太狼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只羊。下面大家打开书,翻到33页,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总共数出多少只羊?让我们共同去看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师:灰太狼带着这个满意的答案去向红太郎去回报了,准备他们的抓羊行动。

  (3)师:我们在帮助灰太狼数羊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数数方法:那就是10个10个数的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看看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出示35页做一做2题)同学们在书中圈一圈,数一数。

  (4)师(练*):下面让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去完成下面的抢答题。

  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十。

  一十一十地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师:(一个一个数)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难不住你,那你能一个一个地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吗?课件演示:边摆边数

  一个一个数的练*:

  拿出从五十七根小棒,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不用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师:现在老师把出题的机会让给同学们,你想请同学们从多少数到多少,看看同学们对数数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下面同桌之间互相出一组这样的数数练*。

  师:根据刚才我们数数的经验你能完成下面的练*吗?

  数数练*:

  79后面的一个数是( )89后面的一个数是( )

  99后面的一个数是( )40前面一个数是( )

  80前面一个数是( )30前面一个数是( )50前面一个数是( )

  (三)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拿七十根小棒,你怎么拿?那么70里面有几个十?

  三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

  那么三十五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练*:

  78里面有( )个十( )个一

  6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9里面有( )个十( )个一

  6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9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一百个一组成的数是( )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了数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数的知识,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了这么多生活中数数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心的人,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

  《100以内数的认识》上课

  (一)教学主题图

  1、师:同学们一定看过动画片《喜洋洋于灰太郎》,灰太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抓羊,一天,灰太狼正在草地上寻找目标,这时他发现草地上来了一群羊,你能帮灰太狼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羊吗?这时又一群羊被吸引来了,现在草场上一共有多少只羊呢?正在灰太狼高兴的时候,草地上又来了一大群羊,这下可把灰太狼急坏了,他不知道草地上能有多少只羊,同学们你们能帮灰太狼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只羊吗?

  2、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估计结果各不相同,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那么我们要想知道羊的准确数量,我们需要怎么办?(数一数)。今天我们通过对100以内的数认识的学*看是否能找到数羊的方法。(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操作、交流,学*数100以内各数

  1.操作数数。

  (1)师: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大捆小棒,下面4人小组合作数小棒,数之前听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学*要求:组内先确定怎样数,再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然后组员分工合作,最后派代表汇报你们数的方法。

  (2)四人小组数数活动

  师:哪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数的?

  2.交流数法。

  (1)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数数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中数的最快的方法是把10根小棒捆成一小捆,一共捆成十小捆,总共是100根小棒,让我们再来经历一下他们数的过程。(课件演示)

  (2)师:通过刚才的演示我们再次认识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同时也让我们知道了一个知识:多少个十是一百.(师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数百羊图。

  (1)师:现在让我们共同去10个10个地数一数,

  学生看课件一起来数: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2)师:刚才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数出了小棒的根数,下面让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帮助灰太狼数一数总共有多少只羊。下面大家打开书,翻到33页,圈一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羊?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总共数出多少只羊?让我们共同去看看他数的是否正确。

  师:灰太狼带着这个满意的答案去向红太郎去回报了,准备他们的抓羊行动。

  (3)师:我们在帮助灰太狼数羊的过程中也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数数方法:那就是10个10个数的方法,我们用这种方法看看小猪吹了多少个泡泡。(出示35页做一做2题)同学们在书中圈一圈,数一数。

  (4)师(练*):下面让我们用10个10个数的方法去完成下面的抢答题。

  抢答:一十一十地数,

  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十。

  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师:(一个一个数)同学们10个10个地数难不住你,那你能一个一个地数,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吗?课件演示:边摆边数

  一个一个数的练*:

  拿出从五十七根小棒,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不用小棒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数出68后面的5个数

  师:现在老师把出题的机会让给同学们,你想请同学们从多少数到多少,看看同学们对数数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下面同桌之间互相出一组这样的数数练*。

  师:根据刚才我们数数的经验你能完成下面的练*吗?

  数数练*:

  79后面的一个数是( )89后面的一个数是( )

  99后面的一个数是( )40前面一个数是( )

  80前面一个数是( )30前面一个数是( )50前面一个数是( )

  (三)学*100以内数的组成

  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拿七十根小棒,你怎么拿?那么70里面有几个十?

  三十五根小棒,你怎么拿最快?

  那么三十五是( )个十和 ( )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练*:

  78里面有( )个十( )个一

  6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9里面有( )个十( )个一

  6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9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一百个一组成的数是( )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四)全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了数数的方法,那么我们的生活中哪里用到了数数的知识,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说了这么多生活中数数的知识,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有心的人,能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是让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操作活动,初步学会辩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辩认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现“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实物若干、*面图若干、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图片:美丽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种城保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说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的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面图形.

  教师出示图片字:*面图形学生尝试认识的*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面图形教师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兖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面图形都是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漠,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在摸一摸找到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的。)

  (3)引导发现

  老师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示范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面图形的家就住在立体图形上面。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2、动手操作、合作学*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面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个要求具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也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振、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可能措、画等方法)

  (充分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板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难点。实现数学学*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面图形.

  (通过学生闭眼想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接

  (变式图样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的进一步了解。)

  2、找一找:在教室里有这样的图形没有?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有这样的图形。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认识图形"一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具体概念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形状概念。儿童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与图形和空间有关,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为此,我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依据学生的认知水*,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设计学生能亲自参与又有兴趣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合作意识。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合理设计活动程序,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巩固。由于在现实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这是一堂复*课,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回忆旧知―――练*巩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哪些图形在哪里看到过……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生活中的图形。同时,本单元的活动设计具有开放性,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

  三、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物体和图形整合的复*课,学生基本能说出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区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进一步的练*,使学生从生活中能很快找到相应的图形。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面图形,能够很快地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分、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和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建立空间观念。

  五、重点难点

  认识立体图形和*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六、教学策略

  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七、课前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卡片(装入礼物袋)、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快把眼睛闭上吧。(伴着音乐,老师发礼物)

  师:小朋友们摸摸看,礼物是什么形状的呀?

  (学生兴高采烈地摸着各自的礼物,并说出四个物体形状)师板书:"立体图形"

  师:摸得真准。老师想考考大家,摸着这些物体,你能想到哪几个图形。

  (生回忆旧知,说出四个图形)师板书"*面图形"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现在这些礼物都归大家了,不过,老师有个要求,把袋里的礼物分一分。可以怎么分?(师看情况,可做引导,指点板书)

  生:物体和图形。

  师:那赶紧动手吧!

  (伴着音乐,生动手分礼物)

  (二)练*巩固

  师:大家个个都是小能手。礼物分好了,把它们放进抽屉吧!现在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朋友,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各种图形一一出现)

  师:它是?……

  生:正方体……

  (师点击,生说名称)

  师:真棒,接着我们给他们安排房子吧!(课件出示8所房子)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老师找来了一些有趣的组合图片,看看他们由什么组成?(课件出示图案—卡车和蜻蜓)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数清楚,完成作业纸反面的作业。

  (生在作业纸上独立完成,反馈)

  师:大家做得既对又快。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刚才的礼物袋,用里面的物体,我们也来搭一件最喜欢的东西,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允许学生下位欣赏)

  (师拿几组好的作品,加以表扬)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这8个图形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呢!

  九、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贴实物)

  *面图形(贴实物)

  十、作业设计

  1、我会把他们送回家!

  2、我会数

  有()个有()个

  有()个有()个

  十一、镇街交流意见

  十二、教师使用体会

  问题讨论

  让学生画一画几个立体图形,或许对空间的概念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只是难度比较大。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P27例1,P29课堂活动第1题,P29练*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算式卡片、手巾、信封、生字卡片、日历、钉子板、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

  1、出示P21的单元主题图。

  教师:这是在第二单元学*时我们看到的一幅图,那时小朋友们在图中找到了很多有关方向和位置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再来看这幅图,从图中你能看到一些图形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人行道的地砖是正方形的,人行横道是长方形的,吊牌也是长方形的,岗亭的顶上是圆形的,还有玻璃窗也是长方形的。

  教师:这些图形在我们生活中都得非常普遍。小朋友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一些图形了,这节课我们就在你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的基础上,继续来认识图形。

  2、揭示板书课题。

  二、思:

  1、师提出本课的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会长方形和正方形拼组简单的图形。

  2、学生根据P27例1的要求独立自主学*、深思。

  三、议:

  1、师:你们在自主学*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2、小组合作学*、讨论、交流。

  师巡视指导。

  四、展:

  学生展示学*成果,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质疑、挑战、纠错、补充。

  五、评:

  1、教师点评学生在以上环节特别是展示环节的情况(以激励为主,适当提出存在的不足)。

  2、师:通过大家一起学*,学会了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长方体有的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六、检: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一说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

  学生回答,回答时强调是物体的面。

  七、练

  1、P29课堂活动第1题。

  2、P29练*六第1题。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 (菁华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3)班49人,一些同学上课比较闹,喜欢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些同学则稍稍安静些,也有几个同学上课比较积极、听课比较认真,但他们也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模拟实践操作,他们学*起来可以说是不亦乐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优秀学生大致有吴庆堂、丁永恺、徐小椠、刘雨畅、王子豪、李骜、孙家豪、李晶婷、黄亚擎、蒙晨爽、孟佳伟、魏家骏、崔可欣、崔明月、赵冉、张雅欣等16位同学,这几位同学上课比较积极、听课比较认真、思维比较活跃、能跟随教师引导做一些有意义的思考、完成一些数学活动;其中李雅轩、崔星浩、刘浩然、李欣喆、韩紫琼、孟欣蕊、崔留洋、崔欣蕊、张兆钢、司梦琦、王*这11位同学学*的积极主动性不够高,但能在优秀学生的带动下进行正常的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完成学*任务,表现良好。而廉洁、李玉通、丁永正、陈国强、张宇明、魏舒畅、郭秋雨、李涵钰这8位同学在进行数学思考和数学活动时往往因其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反应速度太慢跟不上大多数同学的节奏,表现中等。还有刘畅、丁永琪、薛允良、陈梦颖、周志莹、韩奕阳、文轩、侯慧莹、陈梦婷、张嘉硕10位同学,他们原本基础就差,学*态度又不积极,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学*成绩较差。另有任雅婷、高瑞婷两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太多、一贯不做作业,表现不好。韩明辉虽然上学年龄够了,但没养成基本的学**惯,一切学*活动和他好像都没有关系。而孟庆超由于手术问题对学*活动基本没有反应,没有学*的意识。

  二、复*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5、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6、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的重难点

  复*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五、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学生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之一。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复*措施:

  1、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成立“一帮一”帮扶小组、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

  七、复*时间安排:

  第16周:

  周一——周三: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周四:认识钟表、方位与图形

  周五:人民币的认识

  第17周:

  周一、周二:厘米、米的认识和统计

  周三、周四、周五:综合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2

  一、复*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厘米、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量线段。

  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同学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同学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充分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同学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同学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同学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同学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同学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同学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同学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同学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同学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同学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同学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同学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同学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同学复*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同学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同学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想学*、爱学*、会学*。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同学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同学学*。

  五、复*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厘米、米1课时

  6、综合练*2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3

  期末将至,为了更好、更有效地组织复*,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的基础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复*计划如下。

  一、复*的内容

  本学期主要有如下几块教学内容:

  1、数和数的运算。数和数的运算主要包括9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020的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此外,还包括比轻重、比多少、几个和第几、探索规律、钟面的认识等内容。

  2、空间和图形。空间和图形主要包括比长短和高矮;物体的相对位置(上、下、左、右、前、后);辨认物体和图形(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球以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

  3、统计。统计主要包括对实物、图片及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象形统计图;统计表和条形图;可能性思想。

  4、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每个知识领域的学*过程中都安排有综合运用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图文应用题等内容。

  二、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9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

  复*的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减法;加法与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求相差数的图文题;钟面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复*阶段提优补差的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四、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五、复*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3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1课时)

  5、认识钟表(1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联系本册教材内容和学生自身实际,灵活、轻松、愉快地进行复*。进一步优化复*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复*中,形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二、复*目标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三、复*内容

  将全书的知识划定为这几部分来进行复*。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统计与概率三个部分。

  数和代数:

  1、认识记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空间和图形:

  1、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2、认识整时、大约几时、几时半,知道珍惜时间。3、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四、复*的重难点

  复*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以复*课和试卷研评课为载体,加强教研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4、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6、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7、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8、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六、复*时间安排

  复*内容

  时间

  100以内数的认识

  6月13日

  巩固练*

  6月14日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6月15日

  认识钟表

  6月16日

  厘米、米的认识

  6月17日

  人民币的认识

  6月20日

  综合测试一

  6月21日

  认识方位图形及统计

  6月22日

  综合测试二

  6月23日

  试卷研评课

  6月24日

  综合测试三

  6月25日

  期末综合试卷分析

  6月27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4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18名。大部分学生经过将*一年的学校生活,养成了较好的学**惯,上课能较专心的听课,书写工整,能按时完成作业,口算能力较强,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的书写还不够工整、规范,口算速度较慢,特别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们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学过的知识有回生现象,比如:个别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换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熟练的进行换算,还有的学生对“大约几时”的判断比较模糊,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较弱。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做题之前先认真审题、理解题意以及细心做题、认真检查的好*惯,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通过三次测验,及格率在95%左右,优秀率在80%左右。有两名学生始终是考不及格,其中一名学生第一次考了6分,第二次考了5分,第三次考了10分。在接下来的复*中,我希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查漏补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巩固所学知识。

  二、复*目的: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与复*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三、复*内容:

  数与代数: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钟表和人民币的认识。

  空间与图形:方位与图形及厘米、米的认识。

  统计与概率: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及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实践与综合应用:图形的拼摆、数100以内的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四、复*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五、复*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和时间的认识。

  六、复*措施:

  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1.大胆采用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的复*方式。

  整理复*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回顾整理所学的知识,然后通过小组整理、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补充完善。只要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对学生的整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高回顾与整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2.加强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指导。

  全册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整理知识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综合情境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思维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考和整理,可以按教材提供的方法进行回顾与整理,这样便于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3.灵活运用练*题,提高复*效率。

  复*时要突出重点,不能*均用力,做到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练*题。

  4.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查漏补缺。

  无论是学生回顾整理知识,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都要注意加强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教师要帮助他们及时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的知识,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5..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6.改进对学生的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安排:

  复*内容 课时安排 周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4 十六周 认识钟表 认识人民币 2 十七周 方位与图形 厘米、米的认识 2 十七周 统计 1 十七周 综合测试 7 十八周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 (菁华5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接受能力也就不一样,学*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通过*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复*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了在*3周的复*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复*效果,特制定本复*计划。

  二、复*内容简析:

  本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内容,结合本版实际情况,复*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内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复*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 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复*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复*,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复*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7、认识时间………………………………1课时

  8、找规律、统计…………………………1课时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本学期工作计划结合班级学生及数学学*的具体情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际数学本事为重点,力求挖掘学生的进取性和学*潜在本事,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二、复*目标

  1.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系统的知识网络,温故而知新。

  2.促进学生的认知策略和发展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测查考核进行全面、科学、简便愉快的评价,减轻学生压力,增强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复*资料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能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级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口算;会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进行简单的估算;构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3、结合现实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别“大约几时”,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

  4、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进行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东、锡、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经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

  2、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线段的长度。

  (三)统计与概率

  1、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个代表一个单元),能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

  1.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初步了解用数学研究问题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3

  一、情景简介

  我们班有17名学生,其中男生6人,女生1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为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比较接*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很喜欢上数学课。他们喜欢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在游戏中他们不仅仅玩得开心,并且能在活动中较快掌握新知。此刻大部分学生已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但有个别学生因贪玩、马虎大意、智力等问题使其学*存在较大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常出现不认真读题、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等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制定以下复*计划:

  二、复*资料:

  本册教材教学资料:认识图形(二),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总复*的安排是为了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的概念、计算分别集中复*。在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口算”结合起来进行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间的前后联系,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到达经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三、复*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认识数位,了解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地口算有关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并能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本事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我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经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经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进取性,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忙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一样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的重、难点:

  复*的重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

  复*的难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人民币的认识;找规律。

  五、复*措施:

  1、了解学生对本册教学资料掌握情景,真正做到为学生量体裁衣,使优者更优,差者有提高、有收获。

  2、教给学生复*基础知识的方法,让学生会学*,不仅仅要掌握系统的知识,更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载体,会举一反三。

  3、复*要突出方法的指导。不一样的学生不一样对待,多指导后进生,让他们转化为优生。

  4、复*方法要灵活,要求学生也要学活。更多地为后进生“开小灶”,对本学期的知识给予补*与复*,夯实基础。

  5、将全班分成学*小组,开展学*小组之间竞赛,为学生搭建学*、提高的*台。

  6、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针对单元测试卷、练*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做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使复*的资料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六、复*安排:

  1.“100以内的数”的复*。(6课时)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先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资料。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它是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够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的自信心。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6课时)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学期学*的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资料。这些资料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都存在必须的差异。教材中虽然把这些资料集中安排复*,但也注意突出各自的特点。注意比较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求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相同,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能够了。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能够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道理,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解决问题时,也能够先让学生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我的语言表达清楚就能够了,不必必须按照必须的模式来说。

  3.“元、角、分”的复*。(4课时)

  本学期在学*“元、角、分”时,主要经过很多的操作、活动帮忙学生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所以,教材在复*时没有再安排动手操作的资料,只是让学生对已学的元、角、分关系进行复*,并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应用。

  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能够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忙学生思考。

  4.分类与整理(4课时)

  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齐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经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齐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经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

  5.找规律的复*。(3课时)

  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本课主要让学生自主掌握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6.认识图形(二)的复*(3课时)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资料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经过上学期的学*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那里主要是经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34人,这个班级学生比较喜欢游戏形式或创设情景的学*活动。他们的创造能力是在最喜欢的实践活动中发展的。一个小调查、一个实践操作,他们学*可以说是不亦悦乎,好像每一根神经都被调动起来,创造也就不断出现。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

  本班的王重午、张玉洁等几名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钟表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天浩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赵梦彤、王超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周宇等粗心、字迹潦草;付方明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尤其是王家美、王雨生、商梓若等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内容

  数和数的运算:

  1、认识记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

  空间和图形: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实践与综合应用

  1、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3、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与概率:

  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复*的重难点

  复*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及应用,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复*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四、复*阶段培优补差的措施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6、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7、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数学下册复*计划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任务基本完成,但也有个别学生在某一方面上比较薄弱。本年级一部分学生在口算能力薄弱、人民币的认识、用数学等方面还欠缺,理解能力较差;张佳雯、顾笑天、施张晓、张锦杰、陆恺嵘、曹天宇等理解能力较差,对于稍难的题目理解较困难;邵莺莺、曹天宇、宋林玉等学生在口算和用数学这些知识还需及时补上;顾澄垚等粗心、字迹潦草;曹天宇速度很慢;其他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较为理想;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还需多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加以发展。

  二、复*要求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学生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措施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让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大众的数学,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教给学生好的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手、口、眼、脑各种器官协调并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那些地方还需努力。

  5、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和学*困难生转化。

  4、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让他们有进步。

  6、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环境,让学生在*等合作中学*新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学生学*。

  7、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使学生也充当小老师,帮助同学共同进步。

  四、复*安排

  复*内容复*

  时间复*要点备注

  生活中的数6.8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加与减6.9

  6.10

  6.11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3课时

  .购物6.12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统计6.15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

  1课时

  综合练*6.16~6.24综合练*6课时

  期末测试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实用5份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1

  第一课时

  复*目的

  1.复*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过程

  一、复*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100以内的笔算。

  1、复*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过程

  一、复*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过程

  一、复*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过程

  一、复*“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2

  第一课时

  复*目的

  1.复*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过程

  一、复*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100以内的笔算。

  1、复*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过程

  一、复*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过程

  一、复*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过程

  一、复*“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3

  第一课时

  复*目的

  1.复*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过程

  一、复*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

  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

  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

  3.10—2=8 8+1=9即:11—2=9

  lO-5=5 5+3=8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

  (3)列式解答。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

  (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

  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

  1、口算题.

  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通过复*,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

  复*过程

  一、启发谈话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

  二、复*数数和数的组成

  1、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

  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

  (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

  (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

  2.发散练*.

  (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

  板书:15、25、35、45、55、65、75、85、95。

  (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

  板书:ll、22、33、44,55、66、77、88、99.

  (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

  板书;10、20、30、40、50、60、70、80、90。

  (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

  四、复*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

  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 59○71 58○85 98○92

  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

  3.课堂练*。

  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

  五、复*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

  14-5= 15-9= 16-8= 7+8=

  12-5= 6+9= 11-9= 13-4=

  25+3= 47-5= 34+20= 25+8=

  47-9= 68-50= 85+5= 74-5=

  说一说怎样算:

  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

  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六、复*100以内的笔算。

  1、复*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

  复*目的

  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惯.

  教具准备

  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

  复*过程

  一、复*元、角、分的认识。

  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元、角、分的认识.

  板书:元角分的认识。

  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

  (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

  (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

  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

  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

  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

  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

  (3)总结进率

  (4)1元2角=( )角15角=( )元( )角

  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

  二、课堂练*。

  1、课本第96页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

  复*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

  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具准备

  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

  2.实物方块。

  复*过程

  一、复*图形。

  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

  (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

  (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

  二、复*分类。

  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

  师:该怎么分呢?

  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

  三、练*巩固

  1、课本97页第14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

  回答问题。

  2、课本98页第15题。

  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解决问题

  复*目的

  1、通过复*,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通过复*,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复*过程

  一、复*“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

  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

  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

  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

  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

  二、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复*“百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对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形成一定的计算速度。

  2、以解决问题为依托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3、在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炼信息:

  1、谈话引入: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常你们喜欢到哪儿去玩?能不能把高兴的事说出来听一听?

  2.出示课本插图,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这是一幅“儿童乐园”图,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或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主要景物——飞天轮、龙船、蹦蹦床、电瓶车。(或引导学生发现图中的几个主要活动——有的小朋友在坐飞天轮,有的小朋友在坐龙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开电瓶车。)

  (2)A: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开展几个主要活动的人数——坐飞天轮的有23人,在坐龙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开电瓶车的有6人。

  坐飞天轮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叙述方式告知的,开电瓶车的只有6人,以上两条信息学生很容易发现,也不会产生意见分歧。但由于坐龙船的16人拥挤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没有规律,因而学生对这两条信息的发现可能会有意见分歧,此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阅读,使学生感悟正确的阅读方法,以便形成正确认识——从左到右依次数出坐龙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的区域,分别去数,然后相加,或依次数出每个区域中的人数。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反思:在数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或开始为什么没有数正确)——要有正确的数数方法,要仔细数,不重复也不遗漏。

  B: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字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现在是下午4时;有的小朋友在买饮料,能知道各种饮料的价格;有的小朋友在买票入场,因为身高超过了1米。

  二、师生合作,探究学*:

  (一)统计信息,提出问题:

  1、看来,图中的信息还真不少,怎样才能记住这些信息?(或怎样才能记住每个项目中有多少人?)

  引导学生想到“统计信息”。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项目坐飞天轮的坐龙船的跳蹦蹦床的开电瓶车的

  人数2316156

  2、根据表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利用表中的数据信息,可以提出6个加法计算的问题、6个减法计算的问题以及若干个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在让学生口述问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导学生注意问题的全面性,如:学生如果仅仅提出的是两个数相加、相减的问题,教师应进一步引导:能不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连减计算的问题?能不能提出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最后教师总结:利用这些数据,不但可以提出加法、减法计算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问题。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请小朋友仔细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请你把这些算式写出来,然后计算出得数。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三)汇报交流,梳理分类:

  1、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你们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得数是多少?

  (1)学生在汇报时,既可以先汇报列出的算式及得数,然后再说明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也可以先叙述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再汇报如何列式解答这个问题。

  (2)如果学生汇报的仅仅是加法、减法、连加、连减算式,老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提出并解答能够进行加减混合计算及带小括号计算的'问题,并及时板书算式。

  2、伴随着每个小组汇报交流活动的不断深入,教师要把算式分类板书,以便为最后的总结概括作好准备。板书时可以把算式分为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相对独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23+16 23-16 23+16+15 23-16-4 23+16-15 23-(16+4)

  16+15 23-4 16+15+4 23-15-4 23+15-16 23-(15+4)

  16+4 15-4 23+16+4 23+16-4

  (四)总结概括,理性升华:

  1、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对算式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观察与分析,找到每一类算式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每一类算式的名称——加法(算式)、减法(算式)、连加(算式)、连减〔算式)、加减混合(算式)、有小括号的(算式)。

  2、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说出计算百以内加减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算式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当学生总结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利用板书中的例子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五)巩固练*,拓展创新:

  1、数的组成:利用计数器,完成如下类似的题目——请小朋友准备好计数器,听老师说要求,大家在计数器上拨数。

  十位上的数字是4,个位上的数字是6,这个数是多少?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 …

  2、数的大小比较:

  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

  33○49 98○62 54○45 87○90 43○46-2 77○50+27

  3、数的计算:

  (1)以上述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两位数为材料,进行加减法计算练*。

  第一组:35+24 42+36 56+43 57-45 98-56 84-53

  第二组:38+25 46+59 36+57 54-37 42-19 51-27

  (2)仔细观察这两组数,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计算时不需要进位与退位,第二组计算时需要进位与退位。

  在计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不仅让学生发现计算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不要忘记“进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作用为“当计算遇到困难时,可以用竖式来帮助解决问题”。

  三、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方法两个方面进行表述。知识——学会了什么,应该注意什么。方法——引导学生从以“自主探究”为基础的合作、交流、对比、观察、反思“做数学”的角度进行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认识钟表”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认读钟表时间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以动手实践的自主探究活动为基础,在探究时刻之间变化的

  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认读时间的表象,实现数的认识、图形与

  空间两个领域的互相融合。

  3、经历认读钟表时刻探究问题的过程,体会时刻(时间)与人

  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玩具钟表(或模型),教师准备演示用钟表。

  教学过程:

  一、呈现问题:

  (1)玩电瓶车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2)坐飞天轮的同学是4时开始的,结束时是 。

  (3)坐龙船的同学是 开始的,结束时是 。

  (4)跳蹦蹦床的同学是3时开始的,结束时是4时。

  (5)买票的小朋友4时进“儿童乐园”, 离开“儿童乐园”。

  (6)“儿童乐园”每天下午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为2时——6时。

  二、自主探究:

  1、以6个问题为框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以问题(1)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开始玩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在钟表上拨出来?

  (2)让学生利用钟表(或模型)进行操作。

  (3)指名几名同学演示。

  (4)教师引领探究——利用教具(钟表),师生共同完成从到一直到的拨针操作活动。

  2、画出整时:

  A:能不能把问题中的4时、3时、2时、6时画出来?请同学们利用钟面图,画上表针。(每个同学发一张钟面图)

  B:能不能把你是怎么画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几位同学上台展示。

  C:让画错的同学进行改正。

  三、梳理概括:

  1、通过上面的学*,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能发现:跳蹦蹦床的同学是最早开始玩的,坐飞天轮的同学结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学玩的时间最长……

  2、在认读钟表时应该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把认读钟表要注意的事项说出来:辩认时针与分针,看清时针与分针的位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9,121,122,123,124页上的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蓖ü复*,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2蓖ü复*,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对加减法计算方法整体认知结构。

  3痹诟聪肮程中掌握一些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和复*的好*惯。

  教学重点

  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了解所学内容

  教师:同学们在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学*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说出10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加、退位减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00以内的加减法100以内的加法整十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100以内的减法整十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复*100以内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复*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121页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要求学生对照自己做的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同学们已经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并且掌握了它们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填在表中。

  出示下表,教师引导学生填表。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

  如果学生不能找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可以作以下的引导:

  教师:我们在计算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想一想在减法计算中,也需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减吗?

  学生意识到也是要对齐相减的。

  教师:所以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再计算,就是加减法计算方法相同的'地方。除此之外,它们在计算方法上还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把加减法计算方法的第二条进行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一条也是相同的。

  教师:还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学生说出两种计算方法的不同点。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完善

  中的内容。相同点不同点100以内的加法100以内的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从个位加减起个位上的数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十位退1作10,再减

  教师: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时候,就要这样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凡是计算错误,可能是粗心,也可能没有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我们看看这样几道题。

  在表下面出示。

  38

  +6

  9872

  -16

  6638

  +27

  5598

  -6

  38

  教师:这些题错在什么地方?你们掌握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衡量一下,看能不能找出问题在哪个地方?

  学生说错误的原因,第1,4题是没有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加减,第2题是退位后在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没有还借的1,第3题是十位相加时没有加上进上来的1。

  教师:上面这些错题都很有代表性,同学们计算时要注意按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121页第10题和第122页第11题,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复*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方法

  教师:前面我们复*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计算方法,下面复*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到口算呢?

  指导学生说出计算比较简单的计算题时,一般采口算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师:对了。口算比较方便,计算起来也比较快,但是口算只适于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哪些是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呢?对每一个同学来说理解得不一样,有些基础好的学生,比较难的题目他也认为比较简单,对于一些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这些题目就比较难了。所以,同样一道题,有的同学选择口算,有的同学选择笔算,这是正常的。不过基本的口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要掌握。怎样才能又快又对地进行口算呢?我们还是在练*口算过程中来口算方法,请同学们完成第119页第5题。

  学生做题,教师做必要的指导。

  教师:都做完了吗?你认为这些口算题可以分成几类?

  引导学生把这些口算题分成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三大类。

  教师:也就是说,这本书要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要求口算。下面想一想,20+40,80-30怎样口算的?你能说一说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应该怎样口算吗?

  引导学生说出20+40,80-30的计算方法以后,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归纳为想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如计算20+40时,想2+4=6,所以20+40=60。

  教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又该怎样口算呢?以9+35和84-80为例,说一说这两类题的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9+35时,想9+5=14,14+30=44;口算84-80时,想80-80=0,所以84-80=4。

  教师:怎样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式呢?

  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是先想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在两位数上的哪一位,然后再按一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进行口算。

  出示第123页第15题,引导学生口算的方法进行口算。

  四、复*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23+28+19,93-27-18,35+28-44。

  学生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让学生说出这些计算要分两步,第一步算出前两个数加减的结果,再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师:这种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在我们的生活中应得非常普遍,请同学们翻开书第124,125页,完成书上第16,17,18题。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全班集体订正。

  五、课堂

  教师:这节课复*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8)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合集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 1

  一、班级实际情况

  班级少部分同学在本学期中能很好的完成学*任务,大部分同学因学*行为*惯问题而使他们的学*有较大的困难,计算能力比较差,十以内的数都要通过数手指来完成,更别说是二十以内的进位加法了。另外,因为一年级同学识字水*有限,大部分同学对于题目的理解能力较差,还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的问题,不具备做完题检查的*惯。

  二、复*的主要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知道快几时了,几时刚过。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复*的重、难点

  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

  难点:加减混合的看图列式应用题、钟面的认识。

  四、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同学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同学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充分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同学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同学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惯。

  五、 复*措施

  根据本班同学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

  1、将同学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

  3、加强对10以内口算加减法的练*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练*。

  4、加强对中下等生进行个别辅导。

  六、复*时间安排

  1、回顾与反思本学期的学*情况(1课时)

  2、0—20各数的认识及相应的加减运算(5课时)

  3、分类(1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

  5、认识钟表(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 2

  一、复*目的: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4、以汉符“=、>、<”,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

  6、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二、复*重难点

  复*重点:能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复*难点: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象形统计表,会填补相应的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且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所教的内容有:生活中的数、比较、分类、加减法、位置与顺序、认识钟表、统计等内容。其中,学生掌握比较好的有:生活中的数、分类、10以内加减法、位置与顺序等内容;而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统计这两方面的内容比较差。较多的学生对20以内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不熟练,计算的速度比较慢;而统计这一内容比较多学生由于理解能力较差导致不能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四、复*措施

  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措施进行复*:

  1、将学生的零散知识集中起来,使知识纵成行、横成片,形成互相联系的知识网络。

  2、采用变换练*的方式,开展游戏活动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3、加强对20以内加减法算式的练*。

  4、加强对中下生进行个别辅导。

  五、复*安排

  1、活中的数、比较1课时

  2、分类、位置与顺序1课时

  10以内加减法、认识物体2课时

  3、认识钟表、统计1课时

  20以内的加减法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 3

  一、复*的主要内容。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3.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

  4.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5.认识厘米、米,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画、量线段。

  6.认识简单的统计表,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的主要目标。

  1.引导同学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总复*使同学在本学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练*,充分调动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同学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复*的具体设想。

  1.首先组织同学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同学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等等。也可以引导同学设想自己的复*方法。这样同学能了解到自己的学*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同学的学*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辅导指明方向。

  2.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游戏是一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同学在玩中复*,在复*中玩,在玩与复*相结合中发展。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同学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同学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搭积木、打地基等游戏活动,同学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与生活密切联系。复*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同学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

  4.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创设给同学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同学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同学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同学复*了统计、100以内数、加减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同学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又如"我当家"专题活动,让同学记录家中一天所发生的数学故事,然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5.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实践操作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数学学*活动形式。如拼图、折纸等操作活动加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的认识。模拟购物、兑换零钱的操作活动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的钱款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复*措施:

  (1)加强学*目的的教育,做好同学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同学的学*积极性,让同学想学*、爱学*、会学*。

  (2)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知识补差与思想补差双管齐下;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补差,开好“小灶”,让他们有进步。

  (3)时刻关注同学的学*状态,多做家访,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督促同学学*。

  五、复*时间安排。

  1.生活中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 1课时

  2.加与减(两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2课时

  3.有趣的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认识时间 1课时

  4.购物(认识元、角、分,进行简单的计算。)1课时

  5.统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数据解决简单的问题。)厘米、米 1课时

  6、综合练* 2课时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通过总复*,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力争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难点:人民币的认识。

  三、复*内容:

  按知识的版块整理,复*的主要内容有六大版块。

  1、认识图形。

  学生需要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和圆,并且会用这几种图形拼图。难点在长方形与*行四边的区分。(1课时)

  2、“分类与整理”的复*。

  着重复*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1课时)

  3.“100以内的数”的复*。

  着重复*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复*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学*的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复*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学生学*的自信心。 (1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

  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复*:一是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二是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主要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等内容。对于“20以内的退位减法”,学生应熟练掌握。对于其他的一步口算,要求比较熟练。对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在计算的速度上不作要求,学生能计算正确就可以了。对于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复*时,可以先让学生计算。计算后,可以分小组讨论,这些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每一种计算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沟通思想,相互学*,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意识。

  复*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学生思考: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

  5.人民币“元、角、分”的复*。

  要求学生认识各种面额的人命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且会相互换算,会用钱款实际购物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复*时,主要让学生回忆所学的知识。如果学生遗忘了,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用实物帮助学生思考。 (2课时)

  6、“找规律”的复*

  主要有图形规律、数字重复规律、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难点同时也需要重点复*的是,数字计算规律和用规律解决问题。

  四、复*的具体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谈谈自己目前对哪些知识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

  2、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复*。如复*1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玩猜数、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数感。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爬梯子、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

  3、先做后讲。学生先做题,老师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再讲。 精炼精讲,跳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题目训练,避免题海战术。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5、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多鼓励夸奖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6、重点做好临界生、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1.查漏补缺。对本册教材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理清知识点的联系,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和练*,加强学生的记忆,深化认识,使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素养,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由感性认识提升到一个理性的认识上来。

  2.灵活解题,提高综合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复*、练*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找出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题规律,重新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

  3.练*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方法、数感和数学思维的梳理和培养,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4.养成学生认真做题、细心检查的良好学**惯,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复*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惯。

  2.通过知识整理,使学生对本学期学*的知识有系统化认识,在巩固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强化训练。

  3.通过形式多样的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信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倾听、审题、表达、书写、检查作业等学**惯。

  三、学情分析

  1.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较少,题目的分析理解能力还不强。

  2.学生的课堂倾听*惯有待加强,大部分学生不能保持一节课40分钟的集中注意力,通常课前15分钟的学*积极性极高。

  3.知识的回生速度快,对于学*过的知识没有复*就忘了如何解题。

  4.书写速度慢,有很多字不懂正确书写。

  四、复*内容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正确读、写0至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较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结合实际情境,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能比较准确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置的相对性。

  7.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8.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在认识钟表和认读时间的过程中,初步学*观察、比较的方法。

  9.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

  五、复*方法

  讲解法、归纳整理法、练*法、操作法、讨论交流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理解数学。

  2.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按单元抓准知识的重难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整合与链接,使之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针对单元测试卷、练*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做重点的渗透复*、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复*的方法。

  6.改进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7.根据*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有关的知识点,加强学困学的辅导工作。

  六、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整体复*各个单元基础知识(以书上总复*和配套练*为主)

  1.熟练掌握数数的方法。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观察、操作,感知“长短”、“高矮”、“多少”、“大小”的含义,熟练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

  3.分清前后、上下、左右等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4.熟练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5.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以及20以内进位加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7.从整体上认识钟面,会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

  第二阶段:综合练*,讲练结合(期末复*提纲)

  给学生一些综合性的测试卷,通过练*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阶段:分层复*,查漏补缺

  给优等生多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题,提高分析解答能力;给后进生特别的辅导和指导,查漏补缺。

  七、复*措施

  1.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等多形式的组织复*活动,让学生参与复*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5.适当补充设计练*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做好复*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成立互帮小组。

  7.强化能力培养。在复*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8.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位置关系,钟表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9.数形结合,强化看图列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