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1.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2.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综合算式:72-44+85=113(人)

  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方法2: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72+85=157(人)

  157-44=113(人)

  综合算式:72+85-44=113(人)

  师:谁能说说,在这两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知识巩固

  1、 水果店运来95千克苹果,卖出56千克后,又运来7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

  解法二:

  2、 计算:

  79+58-24

  79-58+24

  四、技能大比拼

  58+26-33+45-57

  五、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对于今天的学*,你们感觉如何?

  125-45-27 125+45+27

《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了“四则运算”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案。按照“复*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学*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来设计课堂的。在导入中给学生留下问题情境,再带领学生继续学*四则运算的第二条定律。通过讲解例题和例题拓展学生自己找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接着学生练*、巩固今天的学*内容,知道如何将分步运算写成综合式子,并且按运算定律计算结果。

  1、学*任务分析

  “四则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的内容。本节课内容通过爸爸妈妈带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买门票这一具体生活实例,引发出有关四则运算的运算法则的数学问题。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生成过程,提高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混合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尝试概括总结,掌握运用。

  (1)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归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规律。

  2、学*者分析

  学*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归纳总结的能力。上节课已经学*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这节课需要学生自己总结出运算定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

  法。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格式。通过对运算顺序的了解,结合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会把分步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学生理解和自主探讨归纳正确的运算步骤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4、教学准备

  多媒体、网络

  5、板书设计

  老师讲解例题时的重点数学信息和运算步骤,练*题的讲解时会有运算步骤。

  6、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则运算的第一条运算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该怎么计算?(从左到右,多媒体出示运算规律。)那我们来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答案老师已经给出,但是你们必须告诉老师怎么计算才能得到正确地答案呢?多媒体将题目展示出来。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师讲解,着重分析12+30×2。这题我们该按什么顺序计算呢?同学们比较我们昨天学*的内容,这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几类运算?(两类,加法和乘法)那我们能按照昨天学*的从左到右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吗?我们试一试好吗?

  老师带领学生计算得出84,和正确答案不符。

  为什么我们这样计算没有得到72呢?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呢?难道还有另外的运算法则吗?那我们今天就继续来学*四则运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好不好?

  设计意图:有计划地安排练*,复*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达到熟练计算,为后面学*打下较好的基础,同时也留下了疑问,为新课的学*埋下伏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教学】

  ①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学*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票:24元,儿童票:半价)师:从图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半价”是什么意思?

  (理解“半价”指的是儿童票的价格是**票的价格的一半)分步列式

  师:购门票需要多少钱?你能列分步算式进行解答吗?(学生上台写答案)方法一:24×2=48(元)24÷2=12(元)48+12=60(元)方法二:24+24=48(元)24÷2=12(元)48+12=60(元)师:说说这样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综合列式

  师:同学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学生回答,老师多媒体展示)算式一:24×2+24÷2算式二:24+24+24÷2

  师:这两道算式和上节课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请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说给同学听听。(老师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爸爸妈妈两个大人,所以买两张**票,就是24×2=48,同时算:玲玲是儿童,买儿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总门票,就

  是48+12=60)

  师: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计算呢?老师想算一遍让大家看看有没有算对,大家要注意老师的运算顺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师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引导学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价24÷2=12,再算三个人的总价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确答案,那老师的运算方法正确吗?)

  师:比较我们上节课的综合式子,看看我们这两个综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样,它有哪些运算呢?说说每道算式是按怎样的顺序算的?

  (引导学生说出: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并多媒体展示运算定律)②例3拓展题学*

  多媒体展示“买门票”情境图和拓展题:买3张**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算式和计算过程

  100—24×3 =100—72 =28(元)答:应找回28元。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定律,并结合实际理解意义)

  ③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同学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解答。

  【巩固练*】

  ⑴做一做

  完成教科书P7“做一做”第1题。

  要求:先说出每一道题的运算顺序,再比较运算顺序是否一样。

  ⑵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 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判断并改错

  22+18÷2 32—10×2 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要求:独立完成,并小组评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辨析,完成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归纳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知道了什么?还有新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作业布置】

  ①完成课堂作业本P2

  ②完成书上P8练*一:5、6、7、8、9、10题

  7、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诉内容的课件,以供教学之用,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准备,也能有条理地板书学*内容,便于学生接受。

  8、教学设计后记

  本内容的设计遵循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并结合教材,运用多媒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归纳知识。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组织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 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

  二、新授

  1. 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

  3. 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就是原来学*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等等。

  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

  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

  4.巩固练*

  (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学生就本节课的学*内容进行汇报。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

  四、作业

  P8/1-4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一)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

  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

  =27+85 =329×6 =2×987

  =113(人) =1974(人) =1974(人)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

  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课后小结: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惯。)

  (二)、复*运算定律。

  1、复*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题复*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惯。)

  (二)、复*运算定律。

  1、复*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题复*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5-126页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意识和*惯,认真地审题,正确地进行口算、笔算,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3、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和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良好计算检验的意识和*惯。

  教学难点:

  会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

  教法:质疑引导,组织练*;学法:小组合作,独立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

  同学们,我们要想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且能够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就必须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须掌握好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和运算定律)。

  今天我们就来复*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

  教师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

  请积极举手说一说想起了哪些知识点?看谁想得多?

  教师表扬发言积极的同学,然后指出上述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能否用一个知识结构图描述上述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呢?

  (设计意图: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启迪思维,用表扬鼓励的语言激起学生的学*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复*状态。)

  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尝试建立知识结构网络。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情况。

  请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讨论情况。

  师生共同分析,评价各小组建构的`知识网络图。

  3、师生共同分析建构出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罗更多相关知识的知识结构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让每一个小组成员介绍讨论构建情况。然后,师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图。这样使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强化提高

  (一)、复*小数四则运算。

  1.出示问题: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学生同桌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遵循相同的运算规律,即都满足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小数的加减法需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必须将两个数的小数点的位置对齐,才能相加减。

  4.同学们,要想保证计算的正确率就必须做到什么?

  教师讲明:首先要认真细心地进行审题,然后再计算,计算后要进行检验。

  5.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检验呢?

  师(出示教科书第125页第4题):请同学们看这一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进行检验。

  这一题正确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检验的?

  师生交流。

  6、出示练*题

  计算并且验算。

  7.83+1.6780×*

  6.12—3.581435÷35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并检验。

  集体订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题,属于什么运算?指名学生回答。

  那么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同桌进行交流。

  师小结:整、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内的运算,再算括号外的运算。

  学生独立计算上面两题。

  8、完成练*二十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在计算方法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让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旨在使学生巩固小数

  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此外,还注意了复*验算方法,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策略进行验算,进一步培养检验的*惯。)

  (二)、复*运算定律。

  1、复*运算定律。

  我们学过那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怎样用字母表示出这些运算定律?

  指名学生回答。

  利用运算定律有什么好处?

  (使运算简便)。

  2、出示练*二十一第7题。

  请同学们根据正确的运算定律进行填空。

  你是怎样填的?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的简便运算。

  4、完成练*二十一第5题。

  题目中的图给我们绘出了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请同学们说一说有哪几大行星?

  学生观察回答。

  看了这个图,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教科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数据表,表中的数据是各个行星和太阳的距离。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想办法计算出你的问题的答案。

  5、完成练*二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审题,说明题意,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练*题复*学过的几种常用的简便运算的方法,并让学生说明进行简便运算时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这样更加巩固了运算定律的运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教师下发作业纸,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题目如下:

  1、运算下列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吨()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时()分

  560000*方米=()公顷

  3、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苹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检测的情况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独立完成三个题目,自我评价,自我鉴定,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师根据检测情况进行总结,使学生知道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还有待加强。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上进行自我完善。)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

  熟记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认真审题保证正确率

  进行检验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使运算简便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反思:

  通过复*整理使学生进一步深人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正确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合理地简便运算。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1

  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4、小组交流个体学*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三、教师辅导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附: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2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巩固练*中,从基本练*一直到提高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3

  2.1.1.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能够利用 次方根概念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学生已经学过了根式概念和运算性质,对于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难度不大,本节课的内容分数指数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有理数指数幂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利用 次方根的性质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指数幂的算式,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分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运算性质,计算、化简有理数指数幂的算式。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解析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复*已学过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根式的概念,推导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学会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够化简一般有理指数幂的算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根式化简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熟练程度低,对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在练*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了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那么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节的主讲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分数指数幂

  2、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3) 利用(2)的规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4)你能用方根的意义来解释(3)的式子吗?(5)你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仔细观察,特别是每题的开始和最后两步的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根的意义,用方根的意义加以解释,指点启发学生类比(2)的规律表示,借鉴(2)(3),我们把具体推广到一般,对写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其他同学鼓励提示.

  讨论结果:形式变了,本质没变,方根的结果和分数指数幂是相通的.综上我们得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师板书: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

  提出问题

  (1)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怎么规定的?

  (2) 你能得出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吗?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 综合上述,如何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5)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中,为什么规定 ,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6) 既然指数的概念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呢?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情形,结合自己的学*体会回答,根据零的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来类比,把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融合起来,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类比可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合作交流,以具体的实例说明 的必要性,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讨论结果:有了人为的规定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下:

  对任意的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变式训练

  求值:(1) ; (2)

  拓展提升

  五.小结

  (1)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3)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教案: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给您带来帮助!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回顾与整理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二、练*与应用

  1、完成练*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集体订正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5、完成练*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6、完成练*与应用的第6题:

  教师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教学得与失:

  课题小数加减法课时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2、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课前准备小黑板、多媒体展台、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一、探索与实践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与之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听说我们班的同学计算能力特别强,这儿准备了两题你会算吗?

  出示:用竖式计算。

  475+34=473-34=

  指名两人板书,其他同学在随堂本上独立完成,完成后核对。

  结合刚才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①相同的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

  追问最终达到:整数中的个位就是它的什么位?(最低位)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指名说)根据图中三位同学所说的话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必要时应适时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例1和试一试中的问题。)

  同学们真厉害!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些问题中选出这四个问题进行研究。

  先看这两题(例1的两个问题),怎样列式?(指名说)

  观察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

  A、教学例1第(1)问。

  根据这道算式你能估算出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吗?(指名估算,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问:用竖式你会算吗?

  (预设:①出现例题中的两种不同的答案。②只出现正确的答案。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讨论“你赞同哪种答案?说说赞同的理由。)

  我们再一起回顾用竖式计算的过程。(师边讲边板书竖式,完成解答。)

  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B、教学例1第(2)问。

  同学们!你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小数的加法,那么小数的减法你会用竖式计算吗?试试看!(学生独自完成,指名扮演。)

  学生完成后,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并适时强调在计算小数减法时被减数和减数中的小数点也要对齐。

  (二)比较算式“12.55+5.65=?”

  出示两位学生的作业。(得数一个是18.20,一个是18.2)

  比较这两个答案,哪个更好一些?(强调要化简。)

  (三)总结、归纳。

  (出示复*题的两道算式和例1中的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

  提问:比较这两组题,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呢?先请同学们独立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组织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方法一样都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②在小数加、减法中,只有把小数点对齐相同的数位自然就对齐了。小数部分末尾有“0“要去掉0把结果化简。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先让学生思考,独立找出错误的地方,再分别改正。

  3、完成练*八第3题。

  先组织完成(1)~(3)题,并分别讲评,最后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4、课堂作业:练*八1~2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小数加减法:(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2)从低位算起(3)满十进一(4)末尾有零要去掉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学*氛围,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化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被减数“1”往往内隐在数量关系之中这个难点问题。在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探索,学生自己去总结、整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为下一节课分数加减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探索留下空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基本的计算能力和综合运用简算知识以及技能的能力。另外,在解决稍复杂的分数加减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尝试运用不同解法,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学会分析把总数看作“1”,求剩余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和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4、学生在学*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关键是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1、将本课故事题目、顺口溜、结语等内容制成课件。

  2、用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出示“练*与应用”的第1—4题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师:唐僧师徒一行到西天取经,路途遥远而艰辛,由于奔波劳累,大家口干舌燥,实在走不动了,师傅叫八戒去找些东西解渴,懒洋洋的八戒不去化斋,便从老农的瓜地里偷了一个西瓜,当师傅问他西瓜从何而来时,八戒吞吞吐吐的答不上来,这时师傅已经猜到八戒的西瓜八成是偷来的,因而十分生气,坚决不吃,并将八戒教训了一顿。悟空赶忙从八戒手里抢过西瓜说:“师傅不吃,我们3人就分了吧,每人吃1/2。”八戒一听急了,马上说:“不行,不行!西瓜是我拿回来的,我不能只吃1/2,没有1/4,也要1/5悟空就切了1/5给八戒。再切1/3给沙和尚,剩下的归自己,八戒一看直拍脑门大喊:“猴哥,我上当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八戒为什么喊上当了?

  出示题目:有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学生读题,猜想:悟空吃剩下的西瓜,怎样求剩下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导入新课,能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还能把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师:花园里除了月季花和杜鹃花剩下的就是草坪了,你能说出如何求草坪的方法吗?

  课件出示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草坪面积

  花园面积-(月季花面积+杜鹃花面积)=草坪面积

  师:谁能解释“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这两句话的含义?

  引导学生说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师:现在花园的面积用“1”表示,月季花的面积用1/4表示,杜鹃花的面积用1/3表示,那么剩下的草坪面积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学生尝试列出算式:

  1-1/4-1/31-(1/4+1/3)

  师:你们真是好样的!那么老师前面刚给同学们讲的故事:1块西瓜,沙师弟吃其中的1/3,八戒要吃其中的1/5,剩下的给悟空吃,悟空吃了这块西瓜的几分之几?

  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学生可以列出以下算式:

  1-1/3-1/51-(1/3+1/5)

  师:这4个算式与前两节课学*的分数加减计算有什么不同?(前两节课学*的是加法或减法的一步计算,这4个算式有的是连减,有的是加减混合计算。)

  师:这节课我们学*的就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我想大家对加减混合运算应该不会陌生,有信心独立完成吗?

  3、两组同学在书上独立完成1-1/4-1/3和1-(1/4+1/3)两个算式的计算,另两组在练*本上计算

  1-1/3-1/51-(1/3+1/5)

  指名4位同学上台板演。

  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

  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难在被减数是个隐蔽的已知条件,要看作“1”,我在这个关键之处,以西天取经的有趣数学故事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作铺垫,再引导学生探究例题呈现的条件,抓住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这个关键,很自然地找到了隐蔽条件所应取的数值,这样化难为易,如何列式计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

  (2)我国约有7/10的人口在农村,其余的在城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十五第1题

  3/4-5/8+5/64/5-(1/6+3/10)3/7-(9/11-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与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一起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

  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教师课堂巡视,选择典型错误分析原因。

  师: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提醒学生用好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课件出示: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四部曲”

  ①认真审题是前提

  ②仔细思考是基础

  ③细心计算是关键

  ④自觉检验是保证

  设计意图:将运算顺序编成简单易记的顺口溜,有助于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从而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抓住典型错例展示点评,并用分数加减合运算“四部曲”小结,有利于学生避免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总结

  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你能把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经验和体会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

  板书设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把花园的面积看作“1”

  1-1/4-1/31-(1/4+1/3)

  把一个西瓜看作“1”

  1-1/3-1/51-(1/3+1/5)

  把全国人口数看作“1”

  1-7/10

二年级《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课本P28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坐过公共汽车吗?在乘坐公共汽车的过程中是否发现了哪些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汇报。分小组交流在乘车过程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可能会说,在途中有下车的,也有上车的。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自主参与,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来有67人,到站后下车25人,又上来了28人。现在有多少人?这道题该如何解答?

  (3)、指名列式解答并板书计算过程。这道题的竖式能不能直接用简便写法呢?

  让学生在练*上写出连写竖式,然后指名板演。2练*。

  三、总结提升

  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1)、观察主题图。小组交流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尝试解答。

  (3)、汇报并板演竖式

  2、完成课本p28的“做一做。

  3、与老师共同小结,自由说一说。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例3:67-25+28=70(人)

  【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大部分学生掌握了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强化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达到巩固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目的。

  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过,在教学*题的过程中,学生上台*题花费的时间太长,很多弄懂了的学生没有事情做,而个别没弄懂的学生又跟不上节奏,所以这个环节要改进。

  同时,我发现,学生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