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方案,教学设计,分数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1

  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4、小组交流个体学*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三、教师辅导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附: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2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设计点评

  学生已通过第七册的学*,对整数、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比较熟悉了,所以,本教学设计注意以旧引新,通过复*,让学生讨论、试做,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技巧。巩固练*中,从基本练*一直到提高题,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3

  2.1.1.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能够利用 次方根概念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学生已经学过了根式概念和运算性质,对于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难度不大,本节课的内容分数指数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有理数指数幂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利用 次方根的性质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指数幂的算式,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分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运算性质,计算、化简有理数指数幂的算式。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解析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复*已学过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根式的概念,推导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学会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够化简一般有理指数幂的算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根式化简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熟练程度低,对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在练*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了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那么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节的主讲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分数指数幂

  2、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3) 利用(2)的规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4)你能用方根的意义来解释(3)的式子吗?(5)你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仔细观察,特别是每题的开始和最后两步的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根的意义,用方根的意义加以解释,指点启发学生类比(2)的规律表示,借鉴(2)(3),我们把具体推广到一般,对写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其他同学鼓励提示.

  讨论结果:形式变了,本质没变,方根的结果和分数指数幂是相通的.综上我们得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师板书: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

  提出问题

  (1)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怎么规定的?

  (2) 你能得出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吗?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 综合上述,如何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5)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中,为什么规定 ,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6) 既然指数的概念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呢?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情形,结合自己的学*体会回答,根据零的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来类比,把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融合起来,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类比可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合作交流,以具体的实例说明 的必要性,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讨论结果:有了人为的规定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下:

  对任意的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变式训练

  求值:(1) ; (2)

  拓展提升

  五.小结

  (1)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3)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教案: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给您带来帮助!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1)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训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类推能力。

  2.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加法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L口算。

  (1)用门算卡片依次出示练*四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2)用卡片出示下列各题,让学生口算。

  5.2+2.8 3.63+6.37 O.72+O.28 3.4+2.6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加法运算定律。

  提问:在整数加法里学*过哪些运算定律?谁来说—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两个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字母表示的运算定律)

  追问:我们以前学*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第16复*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从左往右算;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二、教学新课

  1.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在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这节课,我们来学*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现在我们来看例6;

  (2)出示例6。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老师在例题要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3.组织练*。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本上。

  师板书用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口述运算过程和结果,老师板书。

  (2)追问:谁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4、教学例7。

  (1)说明:我们已经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那么,刚才我们复*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是不是适用于小数加法呢,请看下面两组题。

  出示教材中两组题。

  要求学生算一算、比一比,看看每组算式里圆圈两边的结果是不是相等,在O里填上适当的符号。

  提问:第—组结果相等吗?(板书等号)第二组结果相等吗?

  (板书等号)

  你从这两组算式小发现了什么规律?这里字母表示的加法运算定律里,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2)说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加法运算定律里的字母可以表示整数和小数,也就是说,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

  (3)出示例7。

  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千加数,想—想可以怎样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4.8+5.2)+(8.63+0.37)

  追问:为什么这样算可以简便?

  提问: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接下去怎样做?(老师板演)

  小结: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5、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四、组织练*

  1、做练*四第2题。

  小黑板山示,让学生做在课本上。

  指名学生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四第4题前两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四第5题。

  读题。

  提问:这道题要分几步做?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家庭作业:练*四第3题后两题。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2

  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4、小组交流个体学*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三、教师辅导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附: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3

  2.1.1.2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一、内容及其解析

  (一)内容:分数指数幂的运算。

  (二)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分数指数幂的概念以及运算,理解它关键就是能够利用 次方根概念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学生已经学过了根式概念和运算性质,对于转化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难度不大,本节课的内容分数指数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有理数指数幂有必要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是学*后面知识的基础,是本学科的一般内容内容。教学的重点是利用 次方根的性质转化成分数指数幂的形式,在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化简指数幂的算式,所以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利用分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的运算性质,计算、化简有理数指数幂的算式。

  二、目标及其解析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解析

  1.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复*已学过的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和根式的概念,推导出分数指数幂的概念;

  2.学会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能够化简一般有理指数幂的算式。

  三、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根式化简到分数指数幂的形式熟练程度低,对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不够熟练,不能很好的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在练*中加深理解。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学*了整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那么整数指数幂是否可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本节的主讲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分数指数幂

  2、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1) 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什么?

  (2) 观察以下式子,并总结出规律:

  ① ;

  ② ;

  ③ ;

  ④ .

  (3) 利用(2)的规律,你能表示下列式子吗?

  (4)你能用方根的意义来解释(3)的式子吗?(5)你能推广到一般情形吗?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整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仔细观察,特别是每题的开始和最后两步的指数之间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方根的意义,用方根的意义加以解释,指点启发学生类比(2)的规律表示,借鉴(2)(3),我们把具体推广到一般,对写正确的同学及时表扬,其他同学鼓励提示.

  讨论结果:形式变了,本质没变,方根的结果和分数指数幂是相通的.综上我们得到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教师板书:

  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

  提出问题

  (1) 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是怎么规定的?

  (2) 你能得出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吗?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规定零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4) 综合上述,如何规定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5)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中,为什么规定 ,去掉这个规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6) 既然指数的概念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是否也适用于有理数指数幂呢?

  活动:学生回顾初中学*的情形,结合自己的学*体会回答,根据零的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来类比,把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融合起来,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类比可得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合作交流,以具体的实例说明 的必要性,教师及时作出评价.

  讨论结果:有了人为的规定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下:

  对任意的有理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

  ① ② ③

  变式训练

  求值:(1) ; (2)

  拓展提升

  五.小结

  (1) 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就是: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正数的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 零的正分数次幂等于零,零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 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

  (3) 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① ②

  【总结】2013年已经到来,新的一年数学网会为您整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一数学教案: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能给您带来帮助!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内容:

  小数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8.55分、综合素质得分0.88分,总分:9.43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方法

  1、在教学情景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口述,老师板书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谁的表现好?

  生2:9号选手的总分是多少?

  生3:谁的得分高?高多少?

  3、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数学问题列算式并解答。

  4、学生尝试自己列式计算。

  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汇报

  8.65+0.40=9.05(分)9号选手的得分

  9.43-9.05=0.38(分)5号选手比9号选手高的分数

  师问:除了这样分开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

  答:“5号选手的得分高,高0.38分。”

  (揭示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5、引导学生结合练*,交流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

  三、拓展训练

  2.35+4.28+0.657.66-3.54-1.46

  说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你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小结

  教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

  教材来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版

  教内容来源: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主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提问: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你认为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有联系吗?有什么样的联系?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5-8.3

  =13.55-8.3

  =5.25

  20-(*5+8.3)

  =20-14.75=5.25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

  1、P77做一做练*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加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加法方法迁移到小数加发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铺垫孕伏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8+6=?

  28+5=?

  37+9=?

  (三人板演,其他学生练*在课堂本)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信息所提出的数学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教师从学生的众多问题中选择一个加法的问题。(说明减法的问题明天再研究)

  2、合作学*:小数加法教学

  教师先提示: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教师板书: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又该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交流)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加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反馈练*:

  1、列出2.8+2.1、 *+0.9、 19.2+0.9的竖式,然后计算。(订正时注意是不是小数点对齐)

  2、96页做一做。

  三、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

  四、作业

  练*二十二1题第一部分、5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小数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减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简单小数减法计算过程,将整数减法、小数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减法计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看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学*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一、准备题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怎么计算的。

  25-8=?

  3.7+0.8=?

  71-52=?

  10.7+0.5=?

  二、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昨天提出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列式然后合作学*。

  (可能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一是以元作单位用小数,二是以角作单位用整数)

  引导观察比较:整数减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减起;小数减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列坚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学生试笔算小数减法。(小组合作)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坚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怎样计算?

  当十分位上被减数不够减时,向个位借一为什么到十分位作十?

  4、反馈练*:

  1、

  13.8-4.7=

  5.2-1.9=

  10.8-5.9=

  2、97页1题后面部分

  三、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四、作业

  97页2题、3题、6题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3)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9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分数的混合运算是本册的`重点、难点,本单元包括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以及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会做分数乘除的应用题。学生很容易掌握计算,应用题我主要采用让学生找等量关系,先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再把以知条件代到等量关系中,求出数量。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效果较好。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我主要让学生画图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我保证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主尝试画图,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画图结果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充分交流后作出正确示范,在画图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解题。学生的掌握情况不错。已知比一数多[或少]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计算,这对学生来说较困难,是个难点。我采用已下四步:1、让学生找单位“1”。2、根据题意画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找出与单位“1”的数量关系。4、然后根据关系列出方程或写出算式。

  刚开始觉得学生掌握的不错,每一课用的时间较短,没有进行过多的训练,等到三课上完后,进行综合训练时问题就出来了,学生分不清楚是用乘还是除、是用单位1加还是减等等。我发现主要原因是没有循序渐进,由简到难,步步落实,没有备学生,高估了学生的能力。虽然方法较好,但学生掌握的较差。只有让学生把每一种类型的题目搞懂、分析清楚,再进行混合运算就容易多了。后来我又根据上面的方法和策略,一步一步让学生落实,最后学生才能掌握。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一、教学设计力图体现让学生经历在探索中发现并理解数学知识的数学教学思想。

  这节课上的一个主要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例题情景,理解分数除法和减法的混合算式中因为要先求一共能做多少朵花,再求剩下多少朵花,所以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然后再联系整数混合运算的已有知识发现分数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最后进一步理解分数混合运算中包含小括号、中括号的各种形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整个过程都是在学生的思考、交流中完成的,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这样一个本节课的主导设计理念。我想通过这样的一种设计,学生有了更多自主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长远看是对学生数学学*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了课本提供的例题情景,使学生从中抽象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我们以往的教材中涉及到各种混合运算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文字性的计算方法说明来呈现教学内容。而这套教材则为这种单纯的计算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生活情景,也就是我们这道例题。我想这样的“情景”呈现形式,应该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把握并且充分利用的有效资源。这也是新课标中提倡的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并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这样一种教学思想的体现。基于这样的考虑,课上我充分利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引导学生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列式,然后再结合具体例题情景理解除法、减法的分数混合算式中要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我想这样做即是对抽象的计算知识的一种具体化,也是对学生认知特点的一种尊重。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看还是不错的。

  三、学生课上的交流都建立在他们的独立思考基础上。

  本节课上我设计了象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等形式的交流活动。比如学生交流解题思路,交流自己结合例题情景理解为什么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每次交流前我都给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交流。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避免在交流的过程中用优等生的想法代替学困生甚至是中等生的想法,同时也是为了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一个从建立数学模型,到解开模型,最后巩固应用的知识主动建构过程。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感觉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如果能在针对性和鼓励性上增强一些的话会对促进学生的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有帮助。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 /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 1/90+ 1/110 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在教学时我主要是结合例题的安排,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理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的。至于具体的'计算则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在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教学如何分析求剩余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之类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在解决这类问题时需要把被减数看作1。从练*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此还是有一些模糊的,尤其是在综合练*的时候,有的问题有单位名称有的没有,学生容易混淆。我在教学时,也对这两类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比较和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常常是多样化的,只要思维的方法和过程合理、合乎逻辑,都应该给与肯定。学生列出计算方法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计算,然后进行比较,从而让他们发现最优化的算法,无形中引导学生从众多的方法中比较和感受处最好的方法,这是学生自己体验的过程、感受的过程。学生如果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一般不必作具体的解释,更不应要求其他学生也掌握这样的方法。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学找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时候,遇到过找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给三个分数通分的练*,教师讲解过方法,有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快而准确地给一次通分,所以,对学生的要求是选择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减法的性质在分数计算中同样适用,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教学,也完成了新旧知识的迁移。

  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忽视计算的现实背景,为了教计算方法而教,削弱了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实际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围绕已有的条件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为解决问题服务,使问题的解决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巩固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信息,在体会计算价值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这是一节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巩固练*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从导课开始,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情景中学*知识,应用知识。

  整节课,创设了多个数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的数学情景中学*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提高了学*效率,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3、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

  几乎每一题的训练,都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

  4、练*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本节课的练*设计使练*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恰如其分的渗透思想教育,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体验。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1、理解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更好完成教学目标。

  教材只是给学生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呢?首先要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和基本线索,理解是前提、是基础。其次要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另外,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是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些很好的教学设计不能直接照搬就是因为学生的差异。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通读了本单元内容,把握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分数连乘的简便计算方法,如何让学生掌握好运算顺序,经反复思考,确定先复*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在教授分数混合运算时好与之相比较,从而发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而分数连乘的简算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时,都没有汇报到笑笑的那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此时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己看,看懂了的在学*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全班汇报,通过这样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切实理解并掌握好了笑笑的方法。

  2、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新课程特别提倡算法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不应千篇一律,方法越多越好。算法多样化,是指面对全体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实为算法的个性化。

  记得在周六的读书沙龙上我校部分教师对算法多样化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算法多样化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和能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算法多样化时必须进行优化。在教授分数的连乘时,由于学生受到分步计算的提示,自然的会按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这时候老师适时提出还有其它的计算方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提出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学生独立思考,思维闪光之处),但没有提到用一起先约分这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记得在听过一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课,25+4和25-4,学生有提出用个位加减,再与十位加的方法,有凑10的方法,借助学具摆等等。但就是没有出现竖式计算 (这很正常)。反复问还是没有学生能说出来。教师非常着急,教师只好说我们下课再研究吧。试问需不需要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我认为是有必要的。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应该怎么办?教师作为民主*等中的首*,作为教学活动的一员。教师可以这样说:看我还有一种方法教师要正确处理多样化与优化之间的辨证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教的主导与学生学的主体。而本节课分数的连乘时学生没有想到一起先约分这种最简单的方法,这时只有靠老师,因此我说书上笑笑有一种方法,大家能看懂吗?学生通过翻书看、小组内说、全班汇报,切实掌握好这种方法,然后再与其它方法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最简单。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都选用了笑笑的方法来做分数连乘的题,也为分数乘除、连除的简便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3、创设情境要与生活相联系,更要为本节课内容服务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这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首先,要关注的是如何创设好教学情境。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本身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它有利于激发学*兴趣,有利于引发问题意识,有利于启迪数学思维。数学情境的设置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要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要把学生熟悉的、贴*他们生活的、他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学*素材显现出来;本节课书上提供的情境,如果直接呈现,学生会感到突兀,学生参与的热情也不高,但被老师稍加改变,把情境植入我们的生活实际中(相当于讲了一个老师来校时遇到同学们去参加科技活动时发生的故事),使问题蕴于故事中,既使学生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让书上的情境鲜活起来。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4)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练*十五的题目主要有三类:一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如第2、7题;二是可以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如第3题;三是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第4、5题以及第8~11题;此外,第6题,主要结合刚刚学*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进行解方程的练*。

  这节课主要完成6~11题,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分别解出每一个方程,使学生加深对方程解法的理解。第7题要注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现的一些典型错误,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第8题先回忆梯形面积公式,在进行计算。

  在练*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体会在哪些情况下适合用简便方法计算。由于补充了一些练*题,就没有让学生来研究有一下教材上第82页的第9-11题。结果,在课堂作业中发现问题还挺大的,主要问题是有些学生没有认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时有些学生是“跟着感觉走”,乱做一气。真担心,后面要学*《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这些学生又该怎么办?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时也提高学生利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创设贴*生活

  由于课本的情境是动物车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的不是很密切,于是我大胆舍弃书本的情境,创设了科技文化艺术节要来临了,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积极创作各种艺术作品,并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以此来引入新课让生探究新知。创设这样的情境即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在五月份举行,现在已请同学开始着手准备。)又能趁机鼓励、激发学生参与创作的热情。

  由于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因此在练*中我也注意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吃西红柿的生活情境,让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虽然让学生估算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三、借助画图解决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或统计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如有一个同学列出了65÷5×6的算式,就是通过作图把分数问题转换为整数问题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掌握作图的策略在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时在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本课教学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可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让学生作图后,我通过巡视发现了两种作图方法:一种是画线段图,一种是画统计图。展示完这两种方法后没有留出一点时间让用不同方法作图的同学也来讲讲是怎么作的,导致在列式计算时还有同学拿着自己的练*本问:老师我这样作图可以吗?因此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课开始,给学生呈现情境: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娟花的面积占1/3,其余的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然后帮助学生分析题意,理解题中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明确将整个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他才能掌握教材。请你们考虑一下,怎样才能把现在学*和即将学*的东西,变成学生乐于思考、分析和观察的对象吧。”学生小组讨论后列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综合算式。

  延伸式题解决方法

  教师教学用书指出:“通常情况下,学生可能按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逐步通分,逐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三个分数的公分母,也可以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但一般不作具体的解释。”因为新编教材没有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学要求,在这里有这样的建议也就在所难免了。问题是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如能运用一次通分的方法进行计算,除了减少不必要的过程,对提高正确率相对也有保证。基于这一点,我在一次通分的方法上作了延伸,教给了学生一般的解决方法。如练一练计算5/9+2/3-2/5,先要求学生观察三个分数的分母,发现9是3的倍数,那么这三个分母的公分母就是9和5的最小公倍数;再如练*十五第1题的计算均可让学生采用一次通分的方法,3/4-5/8+5/6的公公母是8和6的最小公倍数、4/5-(1/6+3/10)的公分母就是10和6的最小公倍数等。这样的安排既不违背教学要求,也让学生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留下一定的思考余地,也有利于学生去创造、去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品质,使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学*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成功的乐趣。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加减混合计算的解题方法,能正确的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解决相关的问题。力图数学计算教学体现算用结合,为了顺利突破本节课重点难点,我进行了精心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情景的创设:计算题的内容枯燥*淡,很难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从课前先复*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解题方法引入、新知学*(六一节情境学生分彩球)到练*设计等设计方案,都充分利用生活素材,用分气球、分彩旗黄色、红色、绿色等占几分之几的游戏把整堂的内容串起来。融入了一个大的情景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惯和参与意识。

  2、重视算理探究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运算顺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运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各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3、尊重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如:2/7+3/4+3/7+1/4=(2/7+3/7)+(3/4+1/4),1-1/43/4=1(1/4+3/4)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展示自己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彩旗,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到后面的练*卡片上的空白处理等,都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4、通过丰富多采的练*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练*中我设计了想一想、练一练,帮小猪、小狗、小马找妈妈-,还设计了打开智慧之门等有趣的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形式,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多样性,进一步拓展知识,使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做得还不够好。值得引起我再次思考的是:如我在教巧算1-1/6+1/42+1/56+1/72+1/90+1/110的算法时,这是求一列异分母分数的和,巧用拆分求和的方法,可以让计算比较简便。这方法其实已经蕴含了拆分求和的巧算的方法,而此时这块内容我讲的比较仓促,学生还没学会,该如何讲解比较妥当我一直在思考。我当时用以后会学到来告诉学生。我想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清晰?怎样把新知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构通?是我本节课教学的遗憾。

  总之,一堂课从设计到实施总会有收获、有感悟,有遗憾,它将为我以后的课堂教学借鉴。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学*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1/4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1x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30x7/10+30x2/15和30x(7/10+2/15)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和学**惯的渗透。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不仅想运算顺序还要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再加上比较紧张,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时总结应该说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而非运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本人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促使我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我的成长。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5)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结和小*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结和小*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导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 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2×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8800×7/10+8800×1/4和8800×(7/10+1/4)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和学**惯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突出本节重点)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和有没有括号,从而得到正确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还要准确判断出是否符合运算律,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3、整节课时间的把握不太好,有点前松后紧,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使得最终讨论本节收获时,没有让孩子充分讨论。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以及运算定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元旦节快要到了,我们班的同学打算做一些小饰品来装饰教室,请看老师带来的数学信息。

  出示信息:同学们做了24朵红花,做的黄花比红花朵数的1/3多2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1)结合情景理解算理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

  师:我们首先解决做黄花多少朵?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请你根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独立列式解答。

  生汇报:241/3+2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该如何计算呢?师板书过程。

  为什么先算241/3?

  师:观察这个算式,有乘有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深化运算顺序

  3/8(3/4-1/6) 5/6-4/92/3 7/123/14+7/8

  师:运算顺序都能掌握,选择其中的两个快速得算出结果来。

  做完后集体订正。

  师:做这类计算题时,我们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看想算查

  (3)抽象运算顺序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他们都是有关分数的计算,里面包含了加减乘除还有小括号,想一想,它们的运算顺序是这样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师生小结:由此得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4)体验应用,内化知识

  看一看算式中有哪些运算?想一想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1/2+2/35/6)3/5

  思考:算式中的运算都是一样的。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

  (二)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1)情景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不仅做了红花、黄花装饰教室,还做了漂亮的*结,请看老师带来的信息。

  出示:同学们买了60米的彩绳,做大*结用了彩绳的1/3,做小*结用了彩绳的1/2,一共用了多少米的彩绳?

  学生独立解决。师巡视。

  (2)全班交流,展示做题方法。

  (1)601/3+601/2 (2)60(1/3+1/2)

  =20+30 =605/6

  =50(米) =50(米)

  方法(1):先分别算出算大*结和小*结各有多少个,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方法(2):先算大*结和小*结一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算一共有多少个。

  (3)总结运算定律

  师: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结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等式连接起来,(=)仔细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什么?

  师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也同样适用。

  (4)练*

  3/420/17-3/43/17 6-6/13-7/13 (5/6+3/4) 12

  师:如果把最后一个算式的字母6换成7,4换成5,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还简便吗?为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做此类计算题要注意什么?也要按照怎样的步骤?

  三、巩固练*,深化理解。

  刚才我们一起学*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你会解决这类问题了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1.火眼金睛辩对错。

  师:为什么错,如果错了应怎样改正。

  2.拓展提升

  我们班准备拿出300元钱买糖果,买水果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1/3,买奶糖的钱数比水果糖的 1/2 多30元,买酥糖的钱数占总钱数的 2/5,买奶糖多少元。

  3、谈收获

  这节课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送给大家一首运算歌,希望谨记运算中应注意的事项,提高计算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则混合运算歌

  认真计算很重要,日常生活少不了;

  细心审题是关键,对快两字要牢记;

  先算什么要看好,没有算到要照抄;

  步步过程要对照;心*气和不烦燥,

  【教后反思】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要想上好计算课,一定要熟悉教材,从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开展教学,从而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一定会告别枯燥,焕发课堂的活力,通过研读教材,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数学学*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惯的培养。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感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红花朵数的1/3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41/3,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首先放在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再结合思路理解运算顺序,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的培养。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能不能用简便算法,还让学生分析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简便算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在解决*结的问题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感觉有许多不足之处:

  1.在分析问题思路时,思路不太清晰,放手不够,没有让学生完整的思路。

  2. 由于我感觉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为了赶进度,留的时间过于少,使学生的交流留于形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教学,顾名思义是先教后学,引导学生学会学*,启迪学生学会思考,这是课堂主阵地上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说说小数四则混合、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的顺序,然后电脑出示分数四则混合算式,分组讨论,这道题那部分?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完成后,上、中、差的学生代表上讲台投影自己的作业。学生自己评价、订正。

  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小数、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一样的。这样教,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和步骤,但是计算正确率偏低。原因在于我本身讲解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可能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对课堂教学情况估计不足,又忽略了创设良好教学情景,使学生为做题而做题,缺乏积极性和兴趣,另一个原因,复*铺垫做得不好,出错的大多数都是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这部分的知识。今后应该加以注意。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整数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掌握整数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同时也提高学生利用分数的四则运算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情境创设贴*生活

  课本的情境是动物车展,这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在练*中我也注意安排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吃西红柿的生活情境,让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计算方法,逐步得出结论,同时也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实施过程所提倡的。本节课的估算对题意的进一步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后面的思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结果有一定的预测和检验。因此在课本没有要求估算的情况下,我也要求孩子们先进行估算,并说出是如何估的。虽然让学生估算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三、借助画图解决问题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单纯去记忆各种题型的话,只会让学生感到力不从心,非常疲惫。因此当新问题出现时,我并不急于让学生作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图来分析题意,然后展示学生所作的线段图或统计图,并与学生一起交流作图的过程与方法,最后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学生能正确画出图来,说明他们已能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也就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这也更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通过作图不仅能帮助理解题意,还能帮助学生有效的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如有一个同学列出了65÷5×6的算式,就是通过作图把分数问题转换为整数问题来解决。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掌握作图的策略在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四、注意引导学生反思

  学生学*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解决问题后,我还注意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同

  时在探究完新知后还安排一个环节“总结策略: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有关分数知识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是怎样解决的,其中有哪些比较好的解题策略,说说你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反思中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模型,让他们知道今后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哪些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虽然在本课教学中有一些可取的地方,可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让学生作图后,我通过巡视发现了两种作图方法:一种是画线段图,一种是画统计图。展示完这两种方法后没有留出一点时间让用不同方法作图的同学也来讲讲是怎么作的,导致在列式计算时还有同学拿着自己的练*本问:老师我这样作图可以吗?因此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6)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本节课学生有着丰富的学*经验,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也已经教学了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等基础的两步的混合运算题。在此基础上学*探究稍复杂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加以分析感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相关知识同样适用于分数,本节课是借助解决问题挖掘学*计算方法,重在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关运算律的应用。本课时在设计上分了三层:

  第一:导入环节,通过一个问题,梳理有关整数和小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唤起学生对这些已有的知识的回顾,为学*新知识做准备。然后,让学生猜测,我们学过的运算性质对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适用吗?这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好奇心。

  第二:探究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取新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分析、观察特点,找出算式中的共性特点,借助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小组汇报时,充分说明计算的依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对前面知识进行思考与归纳,将学*方法进一步归纳整合,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第三:总结部分,又让学生回扣前面的知识,将整数、小数、分数的整个知识体系进行沟通,帮助学生架构起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节课上完后,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期目标,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但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本节课是围绕着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展开问题的发现、探究与解答。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悠久文化历史的熏陶上做的不到位,要让学生在增加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身为*人的自豪感,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二、学生自主探索后练*的时间有些紧张,运算定律简便计算题没有进行练*,练*的题目多样性不够。如果能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学生学*的效率还会有所提高。更好的渗透了数学学*方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注:本节课我和搭档池老师先进行了股份认备课,后相互听课进行集体研讨,我们一致认为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非常必要,而本节课也主要是借助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让学生充分感知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与不同点。在本节课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运算律的推广过程中,池老师借助了整数与小数、分数互化,搭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顺理成章的进行推理使用。而我在这里又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举例验证,感知他们的应用,看似有些难度,但学生恰是在这样的证明活动中加以推理和掌握知识。我们一起备课、听课,相互提意见,说想法,不在乎是否比赛,只享受这样一次研讨成长的过程。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有这么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学*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除了按一般的运算法则和顺序外,还要灵活运用一些运算技巧,才能使计算又快又好。例如:

  计算:0.75-3/51/6+0.4

  学生练*。

  师:你是采取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我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计算的。

  生2:我是把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师问:第二题的结果会怎样?)第二题的结果是*似值。

  生3:我是把第一题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把第二题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师: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3:因为第一题中的3/5可以化成有限小数,而第二题中的1/6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教师小结:

  数与分数相加减,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简便;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应把小数化成分数计算。

  这时,有一位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老师,第二题也可以化成小数计算……”

  我不悦地打断道:“当然可以,但刚才已经的同学说了,算出的值是*似值而不是精确值。”

  那位学生沮丧地坐下了。

  ……

  课后,我还是忍不住询问那位学生:“你对第二题是怎么想的?”那位学生拿出他的练*本,我一看,他是这样算的:

  1/6+0.4=0.16+0.4=0.56

  既不用化成分数计算答案也不是*似值,妙!

  我为课堂上的草率感到遗憾,如果让这位学生说下去,全班同学既可学到这种独特的计算方法,而这时教师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1/7+0.2(题中的1/7能不能化成循环小数)该怎么算?为什么这题不能用这种方法计算?再进行小结。这样学生的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路也得到拓宽,对计算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深刻,本节课的课堂也会变得更为有声有色,高潮迭起。而对于这位同学来说,他更会为自己的独特解法感到高兴、自豪,从而进一步产生学*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个片断给了我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细致,对所学的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引路作用,又不能照本宣科,只停留在教材上,要创造地对教材进行充实,拓宽信息渠道给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其次,《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总以长者自居,对学生在学*中提出的.见解因超出自己的“计划”而加以制止,甚至挖苦,这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等地与之商计问题,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对勇于大胆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同学,不管其见解是否的理,都应行到教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尊重,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增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让学生经过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创见”。这样既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目的,又可弥补我们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得教学相长之益,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再利用学*小组相互探讨,利用实例进行验证,最后在班级这个大氛围内验证。

  在教学中,要突出两大方面的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注重分析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有:

  1、这节课我创造性的使用选材。我没有用书本上的例题,因为很多学生会依赖书本不去思考。我所选择的这道题将解决实际问题与分数混合运算的学*结合起来,我引导学生先分步列式计算并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再列出综合算式,从而引入分数混合运算,并得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这样学生就能顺理成章地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了。

  2、利用线段图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体现的尤为重要。由于课前让学生复*过,对于例题中的线段图学生也有所了解,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指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并运用线段图将这些数量关系表示出来。然后列出分布算式,学生就容易理解。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学*的思想和方法。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体验运算律的作用。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设想:

  1、理解教材,把握目标,扎实落实目标。

  本课时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本课时共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问题一,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说清自己的思路,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然后结合思路说清算式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因为先求的事天坛公园的1/4是多少,所以计算时应先算271x1/4,初步体会有乘有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独立完成小练*,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其次,问题二,重点放在不同思路的比较与联系上,对于30x7/10+30x2/15和30x(7/10+2/15)这两个算式,它们只是不同思路的不同列式方式,并不是乘法分配律的体现,所以我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果相同上分析,可以用等号连结两个算式,这样再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算式特点,才会让学生明白它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特点,发现整数运算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这样处理,有效地落实了目标,突破了难点。

  2、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方法和学**惯的渗透。

  看想算查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法宝,在教学中,我分两个层次渗透了这种方法:在试一试小练*环节中,重在让学生说清,看的是运算符号想的是运算顺序;而在计算四道题时,强调不仅要看运算符号还要看数字特点,不仅想运算顺序还要想有没有简便算法,从而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该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惯。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差异。

  对于每个问题的解决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与交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不断地获取知识与方法,同时也关注学生差异。对于计算,要求快的同学可以全部完成,一般完成2-3道,在问题二的处理上,出示线段图就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理解第二种思路,使不同程度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1、由于教学经验缺乏,再加上比较紧张,本节课有些环节落实得不到位。对于看想算查方法的渗透,第二个层次落实的不及时不到位;计算题在订正时应该展示不同的做法,进行对比,体验运算律的作用;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时总结应该说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而非运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关注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生生互动。本节课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表达准确,但还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由于本人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少,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促使我加深对这节课的认识与理解,促进我的成长。

分数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分数混合运算(一)》教学反思 本课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堂容量较多,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找准课的重难点尤为关键。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有这样的认识:在以往的学*过程中,学生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能将已学的知识迁移至新知的学*过程中,因此,在本课的学*中,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并不是难点,但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能正确的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而另一个知识点,让学生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分析理解分数应用题,并画出正确的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我首先出示整数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起运算顺序,通过这样简短的一个环节唤醒学生对整数混合运算的认识。学生在学*小数混合运算时,就已经能将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迁移至小数混合运算中,那么学生也能在分数混合运算的学*中实现学*的正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突破呢?我从引导学生省题入手。我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应该先审题,理解题意,只有在理解了题意的前提下,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让学生养成审题的*惯和良好的方法,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航模小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审题、理解题意,并在信息中关键的地方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的渗透。 教材在解决问题时,呈现了画线段图的思考策略,这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利用线段图将题中蕴涵的抽象的数量关系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出来,能有效促进问题的解决,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还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说怎么画线段图,对线段图的画法有个初步的认识。注重结合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而且有效地探索了不同的算法。在解决完问题后,组织学生讨论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反思这一策略的价值。当然,仅一节课的学*,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好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的,还有待在后续的学*中不断巩固和练*。不足: 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学设计方案 (菁华3篇)(扩展7)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式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验的良好学**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媒体:

  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目的。

  二出示学生学*方案A和B,学生自由选择学*方案。

  学*方案A

  一、请你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68+14—39

  通过你回答上面的题目,你能说说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

  1、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一个算式里,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

  3、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学*例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出示例1:问:这个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尝试的练*。

  (2)出示例题2:请学生分组说一说这道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边的。)

  学生回答后,请他们先独立完成,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

  (3)总结归纳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可能觉得不难,但却很容易算错,所以我们要养成好的计算*惯:要审清运算符号,确定好运算顺序,不丢数、不抄错数,认真计算每一步。

  (4)练*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学*方案B

  直接出示例1和例2,当解答不出例题时,立即返回学*方案A。

  能够学*者,自学例题。练*后:让学生想,你做了这两题后,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什么运算顺序相同?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

  2、第61页第1题

  (1)按照图指出的顺序进行计算,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2)判断。

  教师出示扩展知识扩展资料

  1、三套服装

  夏师傅夏天在家穿背心,出门时外边加一件短袖衬衫,到了厂里上班时又换成工作服。三套衣服换来换去,夏师傅还是夏师傅,如果在一个式子里,有小数、有分数、还有百分数,这时就要留心,是否有同一个数在那里不停地换装。

  例如有一道计算题

  算式中只有一个百分数,从它出发。往前找到对应的小数0.48,再往前寻找对应的分数得到下面的简便算法:

  原式

  2、请勿通分

  现在要对你说:“做分数加法请勿通分,”你觉得奇怪吗?不过现在这道题很特别:

  分母各不相同,不让通分,设法将其中任何两个直接相加,先试将题目中第二个分数拆开:

  类似地得到:

  所以:原式有了上面的经验,可以扩大规模,把5增加到100,答案还是1。

  1、一除到底

  有一个算式,里面的运算都是除法:要做这么多除法运算,还有几个除下来不是有限小数的,比较麻烦,设用分数做,或许会好一些,试试看。

  原式化成分数乘法以后,在分子和分母里都有3、4、5、6、7,把他们约掉,运算就变简单多了。

  2、奇妙的算

  算起来很麻烦,通过观察发现与1接*,可以把看成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达到简算的目的。

  通过观察,还可以发现55加上1正好等于56,所以也可以这样简算:以后遇到数字非常接*的整数乘以分数,不妨用这样方法去试一下。

  思考题:你能在四个“”中间加上+、-、×、÷、()等符号,使之组成分别等于0、1、2、3、4五个等式吗?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2

  一、教材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剪纸中的数学》的内容。我所讲的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又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基于以上几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订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2、结合情境,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

  2、通过分组讨论,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同时归纳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增强对数学学*的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约分的方法。

  难点是: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二、教法、学法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交往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课教学我将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让学生动手折、剪、观察、计算小组合作交流总结的方法,共同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交流总结,使学生学会利用旧知识构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剪纸吗?请欣赏老师搜索的几幅剪纸作品。(播放学生作品),感觉怎么样?是不是挺棒的,我相信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也同样会是很棒的。这样导入,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积极性。

  2、寻找出数学信息:“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通过信息复*分数单位,为学*新知做好铺垫。这里板书:同分母分数

  3、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四、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1/8,“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占了全部作品的3/8,“鲤鱼剪纸”的作品数量和“蝴蝶剪纸”的作品数量一共占了总数的几分之几?

  (一)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你是怎样想的?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板书整理,指出本节课着重研究分数相加的问题,其中,列式的根据可以是加法的意义,也可以是学过的关系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有涉及到加法的意义,教学时可以顺势揭示分数加法的意义。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而且,由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应该怎样计算?

  (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想想看,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2)实在想不出办法的,可以看看课前准备的材料,关于1/8和3/8的纸条。

  [设计意图]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遇到一个新问题需要解决时,一般不会有人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我们调动自身的经验或选择合适的途径(如:找人请教,尝试摸索等)去探究,因此,从寻找贴*学生的“最*发展区”考虑,我设计了这一环节。同时这也符合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在数学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另外,考虑到学生原有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特别让学*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准备的材料思考做法。

  2、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出

  方法一:动手操作,折纸的方法,得出1/8加3/8=4/8,这是动手操作法。

  方法二:用画图的方法直观得出1/8+3/8=4/8小结:图示法

  方法三:1个1/8加上3个1/8等于4个1/8,出就是4/8

  小结:这是分数组成法

  方法四:1/8=0.125,3/8=0.375,0.125+0.375=0.5,也就是1/8,小结:这是转化法

  方法五:1/8+3/8=1+3/8=4/8,在前面某一方法的基础上,观察得出: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3、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图示法直观明了,但分母较大时比较麻烦;分数组成法要用文字叙述,出比较麻烦;转化法不能适用于任意的分数。唯有第五种方法既简便,又适用,易于操作。由此揭示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法则。这里板书法则。

  [设计意图]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但我们还应明确肯定思维优化的必要性,不能只停留在对不同方法数量的追求上,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

  4、规范计算过程

  比较刚才得出的计算结果,4/8、1/2,哪种计算结果更简洁?

  借助直观图,学生感受到4/8就是1/2,体会用最简分数表示结果合理性和简约性。

  5、总结法则

  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么计算?能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总结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6、闭上眼睛想一想,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些什么?

  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成最简单的分数。

  7、同桌互相出题考对方。谁能出几道类似的题来考考你的同学?请同学说说计算过程和想法。

  [设计意图]这里出什么问题,想考谁,由出题的学生指定,并在评讲的过程中强调对照法则。让学生经历探索同分母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8、讲解最简分数

  (1)像1/2、1/8、3/8、3/4……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2)结合实例,巩固认识

  1、说出一个最简分数,任意说,在说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知识。

  2、判断3/36、6/8是不是最简分数?

  (三)、巩固练*,拓展应用

  1、第一关:必答题,同分母分数相加的题目2/9+4/95/9+4/93/10+9/10

  2、第二关:抢答题

  (1)分母是8的所有最简分数有()

  (2)5/12和6/15都是最简分数吗?

  3、第三关:智力陷阱

  张玲和陈静都喜欢课外阅读。张玲一天看了《xxx外传》的1/2,陈静一天看了《蓝猫3000问》的1/2。两人一天共看完了1/2+1/2=2/2=1(本)。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道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中单位“1”的理解,又可对以后学*分数乘除应用题作铺垫。练*题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

  练*题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本课目标达成率,其次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对于本课练*题的设计要求是有一定的针对性、层次性、由简到难、步步提升。

  (四)最后回顾反思总结提升: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采用问话的形式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上得高兴吗?谁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师生共同小结,既体现了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让学生愉快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的欲望。

  五、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本着突出本课重点,突破本课难点,让学生对本课知识一目了然的目的,同时又要起到一个系统归纳的作用。

  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最简分数: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

  最后我将用一句话来总结本课: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希望同学们能留心身边的数学问题,做生活的有心人。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4

  一、说课内容:

  浙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P93

  例1、《没有括号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乘除法,以及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的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又为后面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应用题打下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一道试一试和6道练*。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已比较熟悉了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向他,在例1中也没有重点强调。下面试一试是由例1中三步计算拓展到四步计算。

  基于以上认识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对能简便地式题会选择适当地计算方法。

  2、通过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到数学知识在学*上的迁移性。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和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启蒙思想。

  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计算。

  难点:能正确计算,并能尽量使计算简便。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铺垫,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的。

  1、出示几道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式题,说说运算顺序,其中2道是两边是乘除、中间是加减的式题,说说这两题中两边的积、商为什么可以同时脱式计算。这里既复*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又为下面新课教学中知识的迁移埋下伏笔。

  2、把例1分解成3个一步计算式题,请学生计算,计算后想一想这3题有什么联系,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写成一个综合算式即例1,与刚才准备题比较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出课题。由于本课教**算顺序不是难点,难点在分数乘除法的计算,这一层次即复*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又自然引出了新课的教学内容,并隐含了运算顺序。既突出运算顺序这个重点,分散了计算这个难点。

  (二)运用迁移,学*新知

  1、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任,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

  这一环节我分四个层次来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出示例1,学生审题后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独立进行计算。

  第二层次:小组交流。学生计算后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第三层次:汇报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汇报,学生因已学过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这里一般会按照以前所学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从左往右算,一种两边同时计算,教师都给予肯定,告诉学生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第四层次:集体评论,优化方法。请全班同学评议,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讨论得出两边同时计算更简便,同时请学生注意在乘除法中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计算,乘式中能约分的先约分。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独立学生利用旧知识学*新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尝试练*,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运算顺序与计算方法。

  这时由例1的三步计算拓展到4步计算,但运算顺序还是先乘除后加减。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倾听别人意见的同时,并和自己方法做比较,感受到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简洁性的方法。

  (四)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第一层次,专项练*。P94第1题口算,这题为学生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而设立,便于学生形成计算技能,因为准确计算四则离不开一步计算。用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对的形式进行练*,小学生都具有好胜的心里用比赛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第二层次,基本练*。P94第2、3、4题,我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掌握能同时计算的尽量同时计算。第二步在这些题中每大题选一道你喜欢的做一做,同时请三位同学板演,再全班交流反馈。这里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形成技能。

  第三层次,变式练*。

  1、P94第5题,根据文字题列式计算。这里把文字转化成算式即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又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简洁

  和符号美。

  2、应用题P95第6题,这里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练*,认识到数学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第四层次,拓展练*。

  请学生选择以上几个式题改编成文字题。这里不但训练了学生思维,而且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并为今后解文字题打好基础。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林甸县第四中学小学部的教师陈敏,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一)》,我将从以下九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为后面学*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好准备的。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先通过创设情境,发现数字信息,根据这些数字信息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通过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理解应用题,通过画线段图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学生列出算式时先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列综合算式,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改变以往单纯从计算中讲授分数混合的运算顺序,还有利于学生掌握接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因此,体会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也是这节课的重点。教参鼓励用两课时完成新课,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在情境体会分数混合运算顺序,掌握运算方法。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学*了整数混合运算,分数乘除法,对算法不再陌生。但线段图是第一次接触,观察和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一年多的有效课堂改革的训练,他们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都有所增强。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好预*,创设*等宽松的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是一样的,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分析数量关系,画示意图、说等量关系等数学活动过程,学会建立解决问题模式。

  2、借助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会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在探索、分析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六、说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课前,我依据新课程所倡导地教育理念,精心设计导学单,在“旧知铺垫”部分动了很多脑筋:通过混合运算,引导学生回忆整数混合运算顺序;通过分数乘除法计算,回忆计算方法;创造性地把例题分解成两道小题,这样的设计,为学生顺利学*新知打下铺垫。在新知探究阶段,我以导学单为抓手,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充分利用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再对问题的解决组织讨论加以解释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做好角色转换。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检查导学单旧知铺垫部分。

  1、直接写出答案,回顾以前学*的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

  2、整数连乘,体会同一级运算的顺序。

  3、说一说下列各分数的具体含义,找单位“1”画线段图,说数量关系,再列式:

  4、引入:刚才我们复*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有关分数乘除法的知识。这节课将继续学*有关分数的知识。(板书:分数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整数四则混合运——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复*,引起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知识的积极回忆,使学生自然“迁移”过渡到本节课来,打牢学*的基础,以便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教学中切实地复*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新知识能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的全过程中。】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请生思考: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计算的?)(分数的混合运算的书写格式还可以怎样写?)

  孩子们,请看下面这幅图,你能独立解答吗?

  (改变题里的条件与问题,让学生读题,分析条件与问题,找出解题的方法)

  4、小结: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出现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本课时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详细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掌握好这部分的内容将对今后学*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新课标的要求,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逻辑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创造性地进行学*。

  三、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说教法、学法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交流的课堂氛围。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练*,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灵活、有趣的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行教学

  一、复*准备、导入新课

  1、 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顺序。强调积、商可以同时脱式计算。

  2、 计算 ,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写成一个综合算式 。与准备题比较有何不同,从而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所学过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相同。以旧知唤新知,促进知识迁移。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深化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对例1的教学,我大胆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题。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大多缺乏趣味性,想让学生激情洋溢地投入到学*中,需要学生自身感兴趣。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足以见兴趣的重要性。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挑战,喜欢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学*兴趣,自主探究解决例题便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做完后反馈交流,指名一学生口答运算过程(教师板书)。引导学生通过看、想、算、查四个步骤进行练*。一看,看清题中的数和运算符号;二想,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怎样计算更合理简洁;三算,书写格式正确,认真计算;四查,一步一回头,算一步查一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一试练*中除要求学生按以上四步骤解题外还鼓励学生互相检查。整个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在计算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丰富多彩,有时又错综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计算中做到细心检查是至关重要的。按这四个步骤解题就可以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学生互相检查这一活动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给学生之间的数学交流提高较大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都有机会体验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练*反馈、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正确计算,所以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以下不同层次的练*。肥城教育网社区 y1P

  1、 基本练* 通过做书本中一些同例题相仿的试题,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考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学会正确解题。通过互评互说,发展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性练* 例如四步计算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题、应用题等,加大难度,从不同程度练*提高。

  四、总结质疑、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对本堂课的学*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质疑,体验学*的成功感,增强自信心,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布置课后作业)

  在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力图贯穿着教育的两到思想,即主体性与活动性,教师提供充分的时间、空间和条件让学生思考、解题、交流互评。学生即有外显的交流活动,又有内隐的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我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学生的思维活了!情感丰富了!合作意识也增强了!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青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国的世界遗产——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学生在熟悉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数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学*的,是继续学*百分数、比和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为学*稍复杂的有关分数的问题打下基础。

  目标定位:

  1、能结合具体情景,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已经有了分析相关问题的能力,利用类推迁移,学生完全有能力解决本节课所设计的问题,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教法

  针对以上的分析,结合本课时内容,整个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1、充分体现算与用的关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课努力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从学生已有的是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渗透。

  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然后在全班交流。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深切的体验,会取得学*数学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能否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练*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人差异。

  关注每个孩子的能力、基础,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注重学生的差异,对同样的练*,做不同的要求,使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成功的学*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并且已经有了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类推。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本课时是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了让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有更深的了解,课前布置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上课前交流,并用课件播放相关图片让学生欣赏,不仅让学生借此领略中国的古老和文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且随后交流关于故宫有多大的一些信息,以"想不想知道故宫的面积"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中来。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故宫的面积时,师出示相关信息,让学生阅读信息,并且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哪条信息最关键?和谁有着怎样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决,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获得个体发展。

  汇报交流时,注重学生能否完整地说自己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不仅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运算顺序,突出了重点。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师要照应前面的问题,适时评价:同学们很棒,自己求出了故宫的面积,下次再到故宫,你都可以当一个小导游了。让学生不仅有成功的体验,而且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总结板书课题,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知识类推,同位交流,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最后及时出示两道题练*巩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注重思维方法的训练,同时通过自主思索与同位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学生在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后,不仅知道了故宫的面积而且学到了新知识,通过师适时评价,还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师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多处世界遗产的申请,想不想知道有多少处?"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示相关信息,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重点解决一个,可以多解决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时,注重让学生清楚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能对自己的列式做出解释,同时关注学生能否对别人的方法做出评价和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评价的意识,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成功体验及满足感。师只是适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还有利于提高学*有困难学生的理解能力。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交流自己的发现,体会运算律对分数运算同样适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重点解决我所需要的问题,但是并不搞一刀切,给学生一个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设计时增加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让学生说一说,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增加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两个问题都解决完后,师适当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孩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的能力。

  3、练*巩固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我设计了四组练*:

  大显身手: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要求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题完成,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做三道或四道。不仅巩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而且针对不同层次的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巩固。

  火眼金睛:判断运算顺序,并改正,巩固运算顺序。

  与众不同:能否用简便算法,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体验运算律的简便应用。

  I believe I can(解决实际问题):以题组形式出示,关注学生差异。

  老师在学生独立练*的过程中巡视,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做及时地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与同位互看的方式,及时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

  整个练*的设计不及层次分明,由易入难,而且题目设计的有趣,鼓励学生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完成。同时,关注学生个人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

  4、收获总结

  在这节课的最后, "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注重学生学*的过程,体验收获的快乐。

  师: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棒,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老师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高斯说:"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

  师总结:希望同学们在学*数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获取,不断的攀登,收获更大的快乐,享受更多的喜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8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到62 页例1和例2。

  2、教材分析:

  由于学生通过第九册的学*,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已经比较熟悉了,而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又出现了一些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本小节是在此基础上,教学计算三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因此,在讲分数四则运算式时,没有再详细地说明运算顺序,而是直接说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然后,结合例1和例2,引导学生先想,在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中。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怎样计算,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3、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的学生*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试题。

  2、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检验良好的学**惯。

  三、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让孩子学自己喜欢的教学。让孩子学自己需要的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我们不能再只用一把尺子“成绩”去衡量学生。要彻底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引导学生主动探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的运用“分层指导,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只穿于整节棵。新课开始,来用直接出示教学目标,是学生了解本节课自己将要学*到什么。然后告诉学生有两组学*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运和自己的学*途径完成本节课学*的内容。接着在练*题中,也做到分层练*,分基础练*,提高练*,思考练*。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当学有余的学生提供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阅读以扩展学生知识面。

  四、说学法:

  有意识地教会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好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算,观察,看书,讨论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多种感官参加学*活动,可使学生内容在大脑建去多层次多网络联系,利于学生理解记忆,也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教材在学生学*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是计算发展的需要,二是学生学生解决问题时需要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而运用知识迁移学生很容易学好这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独立探索、互动交流理解和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体会对比在学*中的重要作用,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规范书写的好*惯。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尝试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孩子们,五个重庆建设目标中的五个重庆指什么?谁能告诉大家你眼中的森林重庆的模样?

  森林重庆的建设,让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使我们身处闹市区也能观赏到自然的美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今天我也带你们走进一个城市森林公园。

  从学生感受到的五个重庆建设切入,巧妙的将森林重庆建设与例题结合起来,可大大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热情。同时又自然地渗透进对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看题。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知道什么是乔木?什么是灌木吗?

  乔木林和灌木林都是森林,那么“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占公园面积的几分之几?”(板书)

  让学生了解题目中提到的乔木和灌木,扩展了学生学*的范围,这正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怎样列式:1/2+3/10-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1/5+3/10,3/10-1/5+1/2

  会计算吗?选择第一个算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

  第一题:

  1/2+3/10-1/5

  =5/10+3/10-2/10

  =6/10

  =3/5

  第二题:

  1/2+3/10-1/5

  =5/10+3/10-1/5

  =4/5-1/5

  =3/5

  回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对比,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用你喜欢的方法从另两个算式中选一个计算。

  小结、过度。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后计算,这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孩子们,知道吗,树木和花草可以清洁环境的空气,还可以保持水土。请看例2。(出示例2)

  例1让学生先尝试再交流掌握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符合这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的规律,也遵循了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

  2.教学例2

  学生看题后质疑。

  引思:题中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7/20是什么意思?

  学生解答“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汇报交流

  1-(11/20+2/5)

  =1-(11/20+8/20)

  1-11/20-2/5

  =20/20-11/20-8/20

  方法一: 方法二:

  =1-19/20

  =1/20

  对比两种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带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

  孩子们,回头看一看这些数据,你又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3.这节课我们学*的是什么知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这部分知识在书上第117~118页上,请看书并结合刚才的学*思考: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计算的方法、书写格式是什么?

  交流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计算时通分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书写格式递等式。

  例2的教学同样尝试教学的方法,同时又突出了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审题时让学生质疑和引导思考,目的是这道题特点及这类题训练的需要;二是当学生算完后,让学生回头看表上两组对比的数据,去发现森林与裸露地面保持水分的区别,去发表自己的感想。这样提升了数学学*的价值,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练*巩固

  1.118页,做一做,分组完成。(先完成自己任务的可以做其他组的题)

  2.120页,第3题。

  练*完成的方式做这样的处理,一是考虑时间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都做有一部分学生时间不够;二是这节课的目的是掌握方法会算。这样的处理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总结反思。

  让学生反思学*的方法和过程,交流学*的感想和体会,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数学学*的能力。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三)》

  教材分析:

  《分数混合运算(三)》属于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数与代数》领域在本学段的要求是:学生将进一步学*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复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了《分数混合运算(一)(二)》的基础上开始学*的,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较复杂的分数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利用线段图来分析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生将在课堂上复*旧知接触新知识的时候,感到学*新知的必要性,并会引起他们认知上的冲突,学生就会借助生活中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主动在探索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他们进一步探究分数混合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提高学生学*兴趣,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方程解决与分数运算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学具:学生搜集到生活中的关于"节约"的资料。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教材通过问题情景让学生应用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来解决较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解决这类问题的策略和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及乘法运算律在分数混合运算中的应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引旧突新。

  情境谈话:同学们,***的召开使我们看到了国家的进步发展,同时也看到了国家在又好又快的发展的同时倡导大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对于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引导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的节约情境中来。)我们共同来看看小刚家是怎么做的。

  (电脑出示)小刚家八月份用水14吨,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了1/7,九月份用水多少吨?引导学生画图帮助解决(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很容易会解决出这一问题。)

  (二)创设探索空间,发现解题路径。

  1、搭建探索数学问题的*台(自己思考)

  出示例题:如果条件和问题交换一下位置,你能知道,八月份用水量吗?

  小刚家九月份用水12吨,比八月份节约了1/7,八月份用水多少吨?

  (1)引导估算。引导学生估算时提示学生简单地说出估算的依据。

  (2)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没有变,只是未知数发生了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即可把未知条件用字母x来表示。

  2.鼓励学生探索和交流,让学生充分经历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迁移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出的不同方程。培养了学生解题多样化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乘法分配律在解答实际问题的作用。

  3.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强化数学迁移的理念,提高探索能力。

  引导学生评价,学生除了会把未知数带入原方程理解,还要引导学生用前面估算的结果进行检验。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

  (三)碰撞*台,质疑创新

  教师鼓励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意见观点不同方法。

  (四)搭建应用*台,增强应用意识,体现数学价值。

  继续以课前的情境为载体,分别以:

  1、基本练、(1)提高计算能力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完成课后练一练第一题和第四题,任选两题。(2)巩固新知完成练一练第二题为学生树立学*数学的信心

  2、综合练。以生活中的节约小窍门为情境设计练*题

  (1)"节约用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峰峰家从自家的马桶水箱做起,在水箱中放入了一块砖头,.原来马桶的水箱每次用水是50立方分米,现在比原来节约了1/3,你知道放入多大的砖头吗?

  (2)空调控温节电窍门。

  教室空调设置28度用电10千瓦/小时,如果控温正负一度可节电2/5.现在设置26度。可节电多少?

  3、发展练。业界人士预测,20xx年将成为中国的电子机票年。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日前大胆地制定了一个时间表:今年电子机票要占有1/2的市场,20xx年争取实现4/5,而20xx年底,将完全实现电子机票。电子机票正对传统的纸张机票进行一次深刻的变革。那么电子机票究竟可以节约多少呢?

  某航空公司20xx年电子机票的成本为17.52亿元,比纸制机票节约了31/250. 从你的数学信息资料中你还能解决哪些问题。

  (五)学生小结,升华情感。 谈谈本课的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包括三方面:一、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二、分数混合运算式题;三、解方程。本节课讲第一节课时用方程解决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要突破的难点就是从有分数的句子入手,利用线段图找到基本的等量关系,一定要理解"比八月份节约了1/7"是和谁比?是谁的1/7呢?利用线段图来理解。教材前后呼应,先估算,最后进行检验。

  第二从学生方面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反叙问题认识上的难度,应充分利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降低认识上的难度。从线段图上看出来,九月份比八月节约1/7,就是八月份的6/7,也就是八月份的(1-1/7),再来找出等量关系式就容易多了。应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有分数句子的意思。这样才能扎实的掌握这类问题的方法。这节课实施开放性教学,我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生的主动学*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参与学*的深度上的把握,而没有让学生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1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83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引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

  提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指出:计算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得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2、计算。

  7(4)- 2(1)= 8(3)+ 4(3)= 6(5)- 3(1)= 4(3)+ 6(1)=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谈话引入。

  师:大家已经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学*新的知识。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1、理解各分数的意义。

  (1)出示例2: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其余是草坪。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2)提问:谁能说说这里的4(1)和3(1)各表示的意义?

  追问:月季花的面积占4(1),杜鹃花的面积占3(1),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问题“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这里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

  (4)小组内说说剩下的草坪面积可以怎样列式计算?

  (5)指名汇报。

  预设学生的答案一:可以用单位“1”,减去月季花的面积4(1),再减去杜鹃花的面积3(1),剩下的就是草坪的面积。

  预设学生的答案二:先算两种花一共占花园面积的几分之几,再用单位“1”减去两种花所占的几分之几,可以得到草坪的面积占几分之几。

  (6)教师找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列式,然后补充板书:

  生1:1 - 4(1)- 3(1)

  生2:1 - ( 4(1)+ 3(1))

  再请学生解释两种列式所表示的意义。

  2、探索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1)学生尝试完成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1 - 4(1)- 3(1)

  = 4(3)- 3(1)

  = 12(9)- 12(4)

  = 12(5)

  1 - ( 4(1)+ 3(1))

  = 1 - (12(3)+ 12(4))

  = 1 - 12(7)

  = 12(5)

  提问:比较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2)提问:在做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时与以前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吗?

  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加减混合运算是同级运算,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的算式。

  3、揭示课题并板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注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例2的加减混合运算中,被减数是1。这道例题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把被减数写成1,二是怎样计算。教材在第36页概括分数意义时说,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叫做单位“1”。这道例题把花园的面积看作单位“1”,所以它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例2在列出算式以后,把计算留给学生完成。这是由于他们已经能计算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解决更复杂的计算问题,能积累计算经验,发展计算能力。计算1-(1/4+1/3),由于先算1/4+1/3=7/12,因此把1写成12/12。计算1-1/4-1/3,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那么把1写成4/4,先减1/4得3/4,再算3/4-1/4;如果先把1/4和1/3通分,分别化成3/12和4/12,那么1只要写成12/12。这两种算法都是可以的,应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4、完成“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展示学生作业,交流方法。

  教师追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此基础上计算“练一练”里的5/9+2/3-2/5,学生可能出现分步计算或一次通分计算两种方法。前一种方法适宜多数学生,因为按运算顺序可以分两步计算,而且每一步计算都是两个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与例1是衔接的,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一种方法把三个分数同时通分,计算可以快一些。由于本册教材只教学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两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学生中有能力采用后一种算法的应该鼓励,没有能力则不必勉强,更不必要补充教学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三个异分母分数的通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集体读题。

  提问:“我国约有10(7)的人口在农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把“全国人口总数”看做单位“1”)

  求“城市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1 - 10(7))

  重点指出:全国人口总数看作单位“1”,这是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虽然题中没有写出这个条件,同学们必须把它找出来并参与列式。

  (三)、巩固练*

  1、完成练*十五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2)指名板演,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你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

  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与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计算结果要约成最简分数。

  [练*十五里异分母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纯计算题比较少,仅第1题里有4道。教学中适当补充三个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练*也是可以的,但不要耗费学生过多的学*精力。如果学生计算发生错误,要仔细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2、完成练*十五第2题。

  (1)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自己的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解答。

  10(3)+ 5(1)+ 6(1)= 30(9)+ 30(6)+ 30(5)= 30(20)= 3(2)(小时)

  (3)交流汇报,集体评价。

  3、完成练*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1)、(2)小题,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鼓励学生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计算的,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完成练*十五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提问:“1”从哪里来的?把什么看作单位“1”?

  (四)、课堂总结

  1、师:今天学*了什么内容?成果的篓子中又装了什么新“果子”?说说看?

  2、谁愿意再说说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五)、板书设计:(仅供参考)

  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混合运算(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情景分析,利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 “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焦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并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焦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式的意义。

  四、说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教学程序

  1.学情调查:

  让孩子回忆已学知识,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

  少用乘法计算。

  2.质疑探究:

  焦老师在该环节不是枯燥传授知识,而是靠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根据学生的画图思考,交流汇报解决关键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3.达标检测:

  以教材练*为依托,通过认真练*,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真正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与“率”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焦老师所执教内容不成熟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赐教,共同学*,共同进步。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四第一个红点的内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和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方法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既为学生提供练*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后续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与分数有关实际问题作准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能力。

  (3)通过参予数学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利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时紧密联系乘除法的意义,引导学生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加强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是突破本课重点难点关键之所在。

  教学方法:

  五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创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级学生有所增强。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关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探究研讨法: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借助已有的学*经验,经过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发现规律,理解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的意义,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合作学*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充分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五年级学生在观察、分析、对比、归纳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预计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把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含义相混淆,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两个量区分的练*,让学生分清两种量的异同,达到真正理解算理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上课伊始,先提出两个问题:

  1、分数可以表示什么?试举例说明。

  2、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对于问题1,要让学生明确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如2/5千克、3/8米等,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绝对量;分数还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一种关系,如甲是乙的2/3、杨树是棵树是柳树的3/7等,这里分数表示的是相对量。在学生理解了绝对量和相对量的概念后再出示几组练*让学生进行区分。

  通过问题2的复*,让学生了解整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当学生回答计算整数乘除混合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时提问学生: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也能按这样的吗?

  这一环节由旧知引入,温故引新,既为新知的学*铺路搭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之中。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此环节分三个步骤。

  步骤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导入新课后及时出示课本情境图:布艺兴趣小组用6米布制作一批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

  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回答: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再进一步启发学生: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要鼓励、引导他们提出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该环节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步骤二:自主尝试,解决问题

  当学生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的问题时出示:布衣小组用6米布做帽子,每顶帽子用布2/5米。将这些帽子的2/3送给幼儿园,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重点要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学生思考后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2/3,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顶,就是求帽子总数的2/3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并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6米里面有几个2/5米?用除法计算?

  要让学生明确求6米里面有几个2/5米?里面的6米与2/5米是两个绝对量,这两个量之间是包含除的关系,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说课稿在这里借助直观演示,并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明确解题思路,搞清各数量间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2、自主解决问题:

  明确解题思路后,启发学生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时间让其进行独立列式。师巡视并指导。

  学生可能选择列分步算式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分别指一名同学到展台前进行思路分析和计算方法的介绍:

  第一种:62/5=15(顶)152/3=10(顶)

  第二种:62/52/3=65/22/3=10(顶)

  此处给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自己来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

  步骤三:观察比较,合作探究

  仔细观察两位同学的算法,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是求解这道题的分步列式方法,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解答的算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让学生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组织学生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经过计算,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此处我尽量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讲解、讨论、对比、分析,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交流,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分层练*,巩固应用

  本课练*的设计以趣味性和层次性为原则,分别安排了基础性练*、拓展性练*和趣味性练*,检验学生的学*效果。

  1、基础性练*:做课本自主练*第3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全班交流算法,目的是巩固算法,反馈学*效果。

  2、拓展性练*:自主练*第2题、第4题,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全班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时的思路。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趣味性练*:自主练*第5题。解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这样的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兴趣,便于学生理解题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把学*活动推向高潮。

  此处通过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归类练*,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能让学生通过多样的练*,熟练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形成清晰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

  到此,本课知识已经学完,通过看书质疑进行小结,让学生交流应该如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回顾整理,通过自评或他评,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

  我的说课结束了,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每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图,纸卡(*题、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入

  1、口算(卡片)

  1/4×4/5 1/3÷1/12 2/3×9/10 1÷2/3

  请生说说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复*,只说运算顺序,不计算:

  35+54+17 16×3÷2 14+25×3 24×(15-12)

  回忆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的。当然简算时除外。)

  3、请找出单位“1”,并说出它们的关系式。

  ① 五(1)班女生人数点全班人数的5/9。

  ② 小明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0.

  ③ 梨的重量是苹果重量的2/3.

  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分数混合运算,学*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学完以后一定能顺利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吧!

  板书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

  (环节点评:设立这个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加深回忆,并为学*分数混合运算而用铺垫,激发学生对新的知识的学*兴趣)

  二、讲授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今年的3月份,一位同学家了发生重大事故,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们纷纷拿出了*时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了这个同学。这时有三个小朋友也参加这个活动中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

  1、大黑板出示的例题。。

  (1) 小亮捐了12元。

  (2)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3) 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

  小新捐了多少元?

  2、学生谈谈从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从图可获取的信息有:A小亮捐了12元;B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C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的3/4。(请两至四位学生发言,并用举手的方式进行检查全班学生的获取信息情况。)

  3、当你获取了这些数学信息,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发言提问)

  4、生独立完成,解决问题。小精灵儿童

  教师重复问题后,要求学生:

  (1) 独立思考,找单位“1”,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 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3) 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列式以及结果。

  4、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反馈解答情况

  (1)根据问题分析数学信息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求小新捐了多少元?

  师:下面我们就来根据问题分析已知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找到跟求小新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把它读出来。生:小新捐的钱数是小红捐的2/3。

  也就是说要求小新捐多少元,得先求到什么?

  生:要先求到小红捐多少元?。

  那么请把跟求小红捐的钱数有密切联系的数学信息读出来。

  生: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

  通过读题我们已经知道了小亮捐12元。那么也就是说小红捐的钱数是多少元的1/3呢?

  生:是12元的三分之一。

  (2)引导提问

  小红捐的钱数是小亮的1/3,这里的1/3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小亮捐的钱数*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1/3。

  这里的单位“1”是谁?

  生:小亮捐的钱数。

  可以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生独立画图后,师示范板书该线段图。

  生:12×1/3=小红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红捐的钱数了吗?

  生:12×1/3=4(元)

  你能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生:4×3/4=小新捐的钱数

  那么你可以求出小新捐的钱数了吗?

  生:4×3/4=3(元)

  (3)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的探讨。

  下面谁来说说自己怎样列式的。

  观察综合算式,你发现它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不同。生:它是分数的混合运算。

  针对综合算式,结合综合算式每一步的意义来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

  同学们认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生: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先乘除后加减,在同级运算中,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然如果有简便算法的除外。

  接着结合例题,说明分数连乘时,可以同时进行约分。注意书写格式。

  5、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环节点评: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紧扣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分数混合运算的方法,突出难点:学会找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每一步中的单位“1”的确定。并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三、巩固练*

  1、完成P79页中“试一试”中的练*。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请学生上来板演,并点评。

  2、出示带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让学生课后思考解决方法。

  3、布置作业。书本P79页练一练中的第1题前四小题;第2题。

  (环节点评:通过巩固练*,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加深认识,加深运用,同时布置有课后思考作业和课堂作业,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分数混合运算(一)

  小红捐的钱数=小亮捐的钱数×1/3

  =12×1/3=4(元)

  小新捐的钱数=小红捐的钱数×3/4

  =4×3/4=3(元)

  综合列式:12×1/3×3/4

  =4×3/4

  =3(元)

  答:小新捐了3元。

  分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教学反思:

  优点:

  1、关注学生的学情

  学生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时,自觉地利用了分数(一步计算)的解答方法,通过画示意图、写等量关系、找到了解题步骤与关键,通过由先分步,再列出综合算式这一过程,学生很自然地将“整数的运算顺序”迁移到“分数的运算顺序”,这足以说明学生有自己丰富的数学现实,并能用之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注重对学生的课堂生成的及时捕捉和对比反馈,让学生在观察、交流、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注意格式的规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2、重视数学的体验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应用,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如在“通过画示意图,列分步、综合算式,着重说明综合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运算顺序”这个环节上和通过让学生分组解答不同的提问,回答这道题要先求什么等思维活动,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在学完本节课后,让学生谈这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又体验到丰富的数学内容,而且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达到了和谐统一。

  3、能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与交流

  我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开展探索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尝试、交流中学会分数连乘、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及其方法,体会一次性约分可使计算相对简便。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运算。

  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和充分表达的时间,更好地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教学中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所以造成一些时间的浪费,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也影响了老师的情绪。

分数混合运算说课稿15

  一、说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本单元教学异分母加、减法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因此异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把要相异的分母化成相同的分母,即通过通分使算式的分母相同,然后按照整数的加减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在对分数的教学过程中,单位“1”非常重要,任何一个整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然后利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在分数的计算过程中,整数的运算法则同样适用,例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这些规律的使用能使分数加、减运算更加简便,应注意使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能运用运算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什么时候一次通分好,什么时候分步通分好。

  (3)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用分数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数学的自信心。

  二、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惯。

  四、教学程序

  一)铺垫准备: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

  二)探究新知:

  新课导入:这节课,我们学*新的内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一)教学例1(没有括号的算式计算方法)【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师提问:回忆一下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回答: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遇到有括号的,应该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书136页读一下第一段的文字、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1、出示例1:计算

  2、观察算式:这是一个加减混合运算的等式;

  三个分数是异分母的分数,计算时应当从左往右计算;

  分母不同,计算时应先通分。

  3、学生独立解答。

  第一种算法:第二种算法: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哪一种简便?

  教师强调: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4、总结没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5、反馈练*:

  (二)教学例2(有括号的算式的计算方法)【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出示例2计算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个算式与例1有什么不同?(有了小括号)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学生独立解答。

  思考:这道题为什么分步通分计算比较好?

  3、总结有括号算式的计算方法。

  4、反馈练*。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四)随堂练*

  1、填空。【继续演示课件“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____________相同、没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是:______________;有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____,后算______________、

  2、计算。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采用有意义的接受方式教学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人为规定的知识(尽管这种规定也赋予了它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教学本例的知识点“运算顺序”时,直接告诉学生,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迁移到分数加减法运算中来。

  2、关注理解题意的教学。

  本例的两个例子,均以表格的方式呈现其内容,因此,让学生读懂表格的意思是本例教学的首要环节。在学生理解了题意的基础上再来列式解答。

  3、根据分母的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是分步通分好还是一次通分好,应根据分母的特点合理作出判断。同时指出,通分的过程,熟练了以后可以不写,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4、培养认真书写的良好*惯。

  分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步骤在两步以上,学生在按步写出每一次计算的过程时,应严格要求按教科书中呈现的格式书写,等号一律对齐,分数线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提醒学生,最后的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