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07 00:00:00 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杜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上课了,我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到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见包装的作用很大,那在包装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先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生本交流)。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1)国家很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实,施了蛋奶工程,那奶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表面积有多大呢?接口处不计

  (2)如果要将两盒奶包成一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208*方厘米,两个就是需要416*方厘米)。

  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合起来包装,就不是416*方厘米了)。

  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416*方厘米的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同桌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

  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明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时。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小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大面。)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问:第三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呢?(指名回答)。

  三、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如果要把三盒奶包装起来,需要多少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三个盒子摆一摆。(小组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有几种包法呢?(接口处不计)。

  在小组合作学*之前先看一下要求:电脑演示学*要求。利用盒子摆一摆,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分别计算出不同摆法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有关数据填到统计表中。哪种拼法最节省包装材料?找一找有什么发现?填好研究过程记录表。

  再请小组代表展示包装的方法。(学生上讲台展示)

  四、质疑拓展阶段,师生交流。

  1、师反问为什么不包装成不规则立体图形的方式呢?总结:不美观也不节约,所以我们包装长方体物体的时候一般还是包装成长方体形式的。

  2、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怎样节约包装纸了,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如果要包装四盒奶,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

  3、六人小组活动要求,拿出四个盒子摆一摆,你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观察比较哪种包装最节省纸张,细心观察,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上台展示摆法。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可以问他。师:用你们的慧眼观察一下,这六种摆法里了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第几种方法最节约?师设疑:刚才我们发现“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是不是有错呢?看来同学们对这两种有疑问,下面我们在用手中的学具演示演示一次他们不同的拼接过程。

  4、总结: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这句话有没有错?其实有时最大是会发生变化的,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始终使重叠的面积是最大的面积就可以了。

  五、总结回顾,梳理经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请说一说,这一类题该怎样计算呢?

  包装虽小,里面的学问却不少,适当的包装是对自身的有效补充。但没有充实的内在素养,包装只能投有其表,让我们每个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包装自己!

  六、作业设计

  1、包装时不仅要考虑节约,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到超市中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

  2、你为灾区的小朋友准备了什么礼物?老师帮他们挑了一套分别为1、2、3、4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老师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我设计一个装饰方案。要求:设计一种最省的包装方法,并想一想,除了节省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七、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重叠的面积越大,露出的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纸张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能力目标: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再过几天就是母亲节了,你准备怎样为妈妈庆祝她的节日呢?

  生:利用压岁钱买妈妈最喜欢的礼物送给她。……

  师:送礼物前我们会把礼物包装起来,怎样才能把礼物包装得既美观又节约包装纸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把自己想对妈妈说的话录到了这盒磁带里,准备把它包装起来寄给远方的妈妈,请你们当设计师帮老师计算一下至少要用多少包装纸?(不计接口处)

  生:不计算粘贴处的话,磁带盒的表面积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包装纸的面积。现在请拿出老师让你们准备的一盒磁带,(长11厘米,宽7厘米,高2厘米)算出磁带盒的表面积。

  3.现在我们就知道一个磁带盒的表面积是226*方厘米,也就是包装一盒磁带最少要用226*方厘米的包装纸。那么如果要把两盒完全相同的磁带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每种包装各需要多少包装纸?哪种最省纸?这个问题由小组来合作解决。

  合作要求:

  组长分配好任务,组员全部参与。

  合作内容:

  (1)把2盒完全相同的磁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

  (2)每种方式各需要多少包装纸?

  (3)哪种方式最节省包装纸?

  小组汇报,演示三种成果。

  师:哪种方法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这时重叠了两个最大的面,所以最省。)

  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三、再次尝试,总结规律:

  师: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老师要把三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

  师:不用计算,观察这3种摆法,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学生总结出:要想节约包装纸,就要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

  4、四盒磁带的包装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两盒三盒磁带的包装问题都难不住大家,现在老师要准备把四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在不摆磁带的情况下想象出它有几种包装方案吗?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猜有几种?

  师:我们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把两个3人小组合成一个6人小组,自己动手摆一摆。

  (在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互相帮助,记住不要摆重复也不要遗漏,师到小组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

  师:指明某个小组汇报,重点要发言的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磁带的摆法说出他的包装方案需要几个A面,几个B面,几个C面,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师:不用计算,观察这6种摆法,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师:真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吗?我们一起来分析这6种摆法中遮住的面的情况。(同时渗透分类的思想)如图:1、2、3是一类,遮住的都是6个面,可以清楚地比较出第一种摆法最节省包装纸;4、5、6是第二类,遮住的都是8个面,其中5和6两种比较,5较节省,4和5再比较,4又比较节省,所以我们最终只要再把1和4拿来比较就可得出结论。

  总结:在包装的过程中重叠的面越大就越节约,但是在摆放的过程中,有时最大的面会发生变化,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始终使重叠的面是最大的面。

  四、课后余味

  1、出示问题:(数学书83页)

  把8个磁带盒包成一包,你能想出几种包装方案,哪一种方案最节省包装纸?

  2、出示问题:

  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份生日礼物,并用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的盒子把它装起来。小明想亲手将这个盒子用彩纸和彩带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3、家庭作业

  到超市中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方案1的表面积:20×15×2+15×5×4+20×5×4=1300(*方厘米)

  方案2的表面积:20×15×4+15×5×4+20×5×2=1700(*方厘米)

  方案3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1最节约纸

  【教学反思】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中我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生可以进行深度思考。本课中我充分运用了“一一列举、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其实“一一列举”学生并不陌生,在以前的“租车问题”和“鸡兔同笼问题”上学生都已经运用过。本课中,在进行两盒磁带的包装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摆放的3种方法,并“通过一一列举”让学生把想象的方法表述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接下来教师提出最节省包装纸的要求,学生很容易说出重叠最大面的才符合要求,但这只是一种推测,还需科学的验证。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验证方法,从而得出:计算表面积、只算重合面的面积、不用计算只用推理三种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这是不是正确的结论呢?接着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质疑——反思——再验证——生成新的结论。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等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4、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示,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报纸、小组活动记录表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布鲁纳指出:“学*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创设了“给灾区孩子送礼物,包装课本”的情境贯穿课的始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刚刚过完了五一劳动节对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过的那?为了让这个劳动节过的更有意义,学校大队部在劳动节前夕,组织了一次与对口学校的手拉手爱心捐书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咱们班级的同学表现的非常突出。现在大队辅导员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帮忙给每本书包装一下,送到对口学校的孩子们手中。如果你来包装这本书,需要考虑那些因素。

  师:送礼物前我们会把礼物包装起来,怎样才能把礼物包装得既美观又节约呢?我们今天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2,动手操作,找出规律

  师:请大家拿出我们准备的书和报纸出来

  (1)小组活动要求:

  A.拿出3本同样的书(语文书,数学书和科学书)。

  B.思考:可以怎样包装?有几种包装方法?

  C.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2)师:如果把三本书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形式?接口处不计的话,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请同桌一起合作,摆一摆,量一量,看一看,共同解决。

  指2生前面摆出不同的包装形式,列式计算

  反馈,纠错,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和对图形的观察,哪种包装形式最节约包装纸呢?同座交流你的想法。

  小结:一般情况下,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约包装纸。

  3、验证:

  师:假设这3本书的长宽高分别是15厘米、0.6厘米、24厘米,请大家计算一下三种包装情况的用纸情况。(表面积分别是多少?)这3种包装分别用多少包装纸?

  生独立做,汇报

  通过计算我们又进一步验证了刚才的结论,怎样包装最节约包装纸那?

  再次总结: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三、拓展延伸,巩固新知

  1、师:大家现在听歌都用的是些什么播放的啊?(手机、电视、DVD)。

  科普一下磁带这个学生的爸爸妈妈小时候听歌的历史。

  问:现在我想把4盒磁带包装在一起,你能利用刚才学会的知识,算算怎样包装节省包装纸么?

  生:把四盒磁带最大的6个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生:把4个大面和4个中面重叠在一起,最节省包装纸师:请同学在组内讨论一下。

  达成共识:在长、宽、高的数值比较接*时,上述这种包装比较节省。

  在包装物体的时候,除了要把最大的面重叠在一起,还要把尽可能多的面重叠在一起,这样节省包装纸

  2、如果我要把全班的书收上来放到一起打成一包,如何包装合适?(让一名学生到前面实际摆放,其他同学观察、思考)让学生在体验中再次感悟:

  在包装物体时,除了要考虑包装纸的节省外,还要考虑到美观,携带方便等特点。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包装除了与节约包装纸有关,你认为还与什么有关呢?生:环保、便于携带??

  师小结:包装的学问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大家不断的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是: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大家首先明确今天我们的学*目标及自学要求。(出示课件二、三)

  根据课本中的方法包装磁带。(出示课件六)

  1、明确求磁带的包装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盒磁带,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盒磁带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谁能帮帮我?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话,我们知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好,老师已经量出了这两盒磁带的长宽高,那你能算算吗?出示课件(师:强调接口处不计)

  2、探究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1)现在要把2盒磁带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课件出示)

  利用手中的磁带和你的同桌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

  说得真好,我们得到了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有序的数学思想](课件演示八)

  那么对于这三种包装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

  刚才这位同学猜测最大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其他同学一样吗?猜测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但是既然是猜测,我们就要怎么样?(板书:验证)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一列举并且大胆的猜测,还找到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现在你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3、三盒磁带的包装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老师要把三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课件出示九)

  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还是3人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摆一摆。

  采访某个小组的成员,重点要发言的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磁带的摆法说出他的包装方案哪些面重合了,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不用计算,观察这3种摆法,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4、四盒磁带的包装

  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这些包装问题都难不住大家,对于刚才两盒、三盒的结论,4盒磁带是否依然是成立的呢?

  请同学现在脑子里想象一下4盒磁带,你可以想到多少种包法?谁愿意说一说,你猜有几种?

  我们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前后2排为一组,自己动手摆一摆。指名某个小组汇报,重点要发言的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磁带的摆法,说说看看哪些面重合了,其余同学可以补充。(课件出示十——十七))你猜猜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是否需要每一种都去算呢?哪些肯定不是最节省包装纸的呢?哪些可以排除掉呢?为什么?还能再排除吗?

  大面=11×7=77(cm2)2个中面=11×2×2=44(cm2)现在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任意四盒相同的长方体,只要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老师把当初磁带盒的长、宽、高数据稍稍变动一下,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7cm,宽4cm,高4cm。(课件出示二十二)

  虽然老师把磁带盒的长、宽、高数据变动一下,但这个长方体还是会有几种包装方案呢?(6种),所以我们还是要来比较1个大面和2个中面的面积大小。又会是哪一种最节省呢?

  (板书)大面=11X7=77(cm2)2个中面=11X4X2=88(cm2)

  同学们,我们在采用把大面重合的做法把盒子摞起来时,当摞成的长方体又有新的(比原来大面大的)大面出现时,就应该分成两摞才最节省包装纸。

  看了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那么,我们刚刚总结的只要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可以怎么改一下呢?板书:重合的总面积最大,最节省包装纸。

  师:边写边说:所以,在有多类摆法的包装方案中,要视图中给出的长、宽、高的具体数据才能决定包装的最优方案。

  三、师生小结,深化知识。

  这节课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示吗?还有什么疑惑吗?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实际生活中我们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四、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的商品包装,观察这些包装形式,你认为合理么?如果合理,合理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合理,那请你替全班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包装形式。(课件出示二十四)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利用表面积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出示两个长方体,问学生喜欢那个?让学生体会包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很有必要。你别看这个事情很小,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学问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独立探索,初步感知

  (一)一个长方体的包装

  1.出示长方体的物品,引入包装一个长方体时需要包装纸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求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要求出表面积,求表面积,先要知道长,宽,高。

  2、学生动手算一算.

  3、汇报答案,并进行讲解。

  (二)两个长方体的包装

  1、今天老师买了两个糖果包,打算把它包成一包送给朋友,你认为可以怎样包装?

  学生上台演示,各抒己见。

  三、小组合作,动手实践

  1、明晰问题:包装的方法有多种,到底怎样包装最科学呢?首先让学生说说“最科学”的意义。明确:这节课主要考虑节省包装纸的问题。

  2、出示学*要求,学生开始操作探索。

  3、学生反馈,进行交流。

  明确: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

  3、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三盒包装时的规律。(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学生通过重合面比较。

  4、那四盒呢?用这个规律还行吗?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说出自己的方案。(屏幕出示)学生先直观判断,然后引导计算比较六大面重合(方案一)和四大面四中面重合(方案二)时的表面积。

  四、质疑,拓展:

  1、通过计算提出质疑:尽量把最大的面重合并不一定最节省,怎样才能确定重合的面积最大?有没有规律可循呢?算算其他四种方案的表面积,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规律。

  2、各小组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长宽高的和与表面积大小的关系,再交流。得出结论:包装后形成的新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和越小,则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3、拓展练*:小组操作、讨论:六个相同的长方体,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一单元问题四《包装的学问》。

  学具准备:

  学生自带长方体纸盒和计算器。

  教学目标

  1、利用图形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2、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今天,在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两张照片,能认出他是谁吗?

  (幻灯出示照片1)

  师:对,是杨老师,杨老师精神吗?

  (学生说:一般,穿得太随便)

  那么这一张呢?(幻灯出示照片2)

  (杨老师身穿红色唐装格外精神)

  幻灯出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两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

  可能出现的想法:精致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焕发。

  师:那么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人只要穿得好,把自己包装得华丽一些,就一定美,是这样吗?

  (学生:不是,知识、能力、文化、修养……也是包装)

  师:太好了,人是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你们想做这样的人吗?(想,很想,非常想……)

  师:*人有句俗语:人靠衣服马靠鞍。衣着对于一个人来叫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么商品需不需要包装呢?当我们走进大富源时,你的双眼总是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这是为什么?包装可是真有学问啊!(出示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要求,我利用杨老师的两张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使学生容易发现衣着的变化对人精神面貌的影响。在教学设计初,我本想利用从网上下载的《灰姑娘》中辛德蕾拉的两张图片进行对比。在课件做好后,经过反复思考,请教其他老师,最终否定了这一方案。因为我觉得用辛德蕾拉的图片不如用我自己的照片。不是因为我比辛德蕾拉漂亮,而是我的照片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贴*学生的生活,容易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如果用灰姑娘的话,反而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把重点放到了童话故事上去了。再者,用人的衣着做为包装的一种引入课题,可以使学生对包装的含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为不仅仅只有商品需要包装,人也需要,人不仅需要用华丽的衣着包装自己,最重要的还是应该用知识、能力、文化、修养等内在内素来充实和包装自己。】

  二、进入角色,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问题:

  下面就请你展示自己的能力,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两盒怎么包,四盒怎么包,再多怎样包),你觉得怎样设计才能使公司的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呢?能谈谈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想法一:包装应该尽量美观)

  师:也就是说外包装只要好看就行是吗?

  (学生想法二:包装的成本还应该尽量降低,这样才有使糖果的价格降下来,消费者才能喜欢购买)

  那怎样包才能使包装的成本降下来呢?(节约包装纸)

  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呢?学生各抒已见。

  幻灯出示要求:让我们一起动动手,看一看谁的想法最棒?

  【在这里我又创设了一种情境,假如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那么请你为“好滋味糖果公司的糖果礼盒设计外包装皮。这是一种激励性质的情境,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要强好胜的心理,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在*时的生活学*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寻找表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让学生为一家公司设计外包装,本身就把学生拉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中,一是与**竞争,表现出**能做的事情,我们小学生也能做;二是与同龄人竞争,同在一班级里,我一定要比其他同学想出的方法更好,我的语言要比别人更精僻,观点更独特。学生的这些想法,在我看来是他们学*的最大动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兴趣。】

  三、动手实践

  1、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长方体纸盒和包装纸),先自己包,再与小组内的成员,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找出最佳方案。

  (教师深入,了解各小组的实际情况)

  2、以两盒为例,先让小组汇报,两盒糖果的包装方案有三种:

  A、(长×宽×1+宽×高×2+长×高×2)×2

  B、(长×宽×2+宽×高×1+长×高×2)×2

  C、(长×宽×2+宽×高×2+长×高×1)×2

  (学生中一部分可能会利用手中的计算器通过测量计算得出最佳方案。但一定会有学生直接说出A方案为最佳,因A方案是将面积最大的两个面叠在一起,表面积自然最小。)

  3、学生会发现四盒、六盒糖果也是同样的道理。(继续让学生寻找规律,说出想法。)

  【在动手实践这部分中,我重点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独立完成,特别是使用计算器这一点,我觉得很关键,因为在教学设计初期,我认识到教学时间直影响了教学环节的紧密和流畅。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复杂的计算上,那么多高的学*热情也会逐渐冷却,我们又会走进“老课堂”里。】

  四、质疑,探究

  有的学生会发现当包到十盒时情况就不同了,将十盒糖果叠放在一起时,两侧面长方条形的面积过大,应该将糖果盒再*均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合再包装。

  他们这种想法有道理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意见)

  那么我们在看法不同时怎么办呢?(学生说算一算)

  为了计算的数值统一,可以利用教科书12页实践活动的原始数据和手中的计算器来计算。

  方法一(只把最大面重叠)

  (7×11+11×1。6×10+7×1。6×10)×2=(77+176+112)×2=730(*方厘米)

  方法二(把十个礼盒在最大面重叠的基础上再*分成两组,将较大的侧面重叠)

  (7×11×2+11×1。6×5+7×1。6×10)×2=(154+88+112)×2=708(*方厘米)

  各小组计算后再交流,找出最终的答案。

  【这部分内容,教材与参考书中并没有涉及到,我认为这是一种遗憾。因为如果我们和学生没有发现在糖果礼盒达到一定数量后,就不能再按照老方法来做的话。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这样做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套规律)。在这里,我认为一本新的教材需要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和完善。】

  五、实际应用。

  你能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吗?如果有,请你把想法写成建议书或书信的形式。

  【在实际应用这部分中,我设计了“给“好滋味”糖果公司的总裁提点建议”这个扩展练*,目的是与前面所创设的情境形成呼应,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和想法不会白白地付出。在这里我也考虑到数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问题。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学*数学的效果和兴趣很大成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我做了这样一种设计。】

  教学设计完成后,我的几点想法:

  这篇教学设计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但结果如何对我来说已不重要,因为在这个设计的过程中,我弄清了许多问题。下面我谈两点体会:

  1、这节课是我完全利用电脑备课的结果,在我独立制作课件(当然课件比较简单)的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逐渐清晰。网上的图片和其它素材为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条件。我认为这是我今后需要发扬的。

  2、别一点体会就是反复的修。我拿着设计草稿请多位老师和领导审阅,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学*的充实。这一点我会以教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

  3、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学设计虽然有了,但并不代表它具有绝对的可行性,还有许多的隐性条件起着作用。在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自己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上一节课应该注意学生活动的有序性。

  有好的剧本并不代表能拍出精彩的电影,还需要导演和其它因素。

  2、小组合作应该注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组长汇总)全班交流

  小组汇报注重: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呢?

  3、一定要注重讲练结合。学生说完后一定要具体算一下。

  4、注意创设情境,如果能直接引入新知最好。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表面积等有杜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节约的意识,体会包装的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究多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叠放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在合作探究中探索出不同的包装方法,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总结,领会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策略。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上课了,我们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师:你们看到了这几幅图片后有什么感受,请说一说。物品经过包装显得更精美,可见包装的作用很大,那在包装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先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的学问》(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初步感知(生本交流)。

  1、小组活动,自主探究

  (1)国家很关心我们青少年儿童实,施了蛋奶工程,那奶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表面积有多大呢?接口处不计

  (2)如果要将两盒奶包成一包,包装时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一个需要208*方厘米,两个就是需要416*方厘米)。师:有没有不同的意见?说一说。(合起来包装,就不是416*方厘米了)。问:合起来包装为什么就不需要416*方厘米的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纸盒摆一摆。(同桌和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请一名学生展示摆放的方法。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再指明展示。(展示结束,课件出示三种组合包装的方法图。)

  2、展开猜想,交流讨论时。师:大家观察一下这三种包装方法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请看第一种方法重合的是哪些面?师,我们可以说重合了两个小面。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呢。(第二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中面,第三种方法重合的是两个大面。)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三种方法,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问:第三种方法最节约,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想的吗?(指名交流)。

  3、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师:这个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验证呢?(可以分别计算出三种组合后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问怎样计算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先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大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师: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再指名板书。师:我们来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单一些?(把两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减去重合面的面积。)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另两种的面积。(指名板书)师:从计算的结果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的猜想一致呢?谁能说一说在包装时,究竟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呢?(指名回答)。

  三、组合三个,再次体验

  如果要把三盒奶包装起来,需要多少包装纸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拿出三个盒子摆一摆。(小组合作,探索组合包装的方法。)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有几种包法呢?(接口处不计)。

  在小组合作学*之前先看一下要求:电脑演示学*要求。利用盒子摆一摆,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分别计算出不同摆法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并把有关数据填到统计表中。哪种拼法最节省包装材料?找一找有什么发现?填好研究过程记录表。

  再请小组代表展示包装的方法。(学生上讲台展示)

  四、质疑拓展阶段,师生交流。

  1、师反问为什么不包装成不规则立体图形的方式呢?总结:不美观也不节约,所以我们包装长方体物体的时候一般还是包装成长方体形式的。

  2、看来同学们都知道怎样节约包装纸了,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吗?如果要包装四盒奶,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

  3、六人小组活动要求,拿出四个盒子摆一摆,你能找出几种不同的摆法?观察比较哪种包装最节省纸张,细心观察,你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最先完成的小组上台展示摆法。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可以问他。师:用你们的慧眼观察一下,这六种摆法里了你们又发现了什么?第几种方法最节约?师设疑:刚才我们发现“重叠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是不是有错呢?看来同学们对这两种有疑问,下面我们在用手中的学具演示演示一次他们不同的拼接过程。

  4、总结: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这句话有没有错?其实有时最大是会发生变化的,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始终使重叠的面积是最大的面积就可以了。

  五、总结回顾,梳理经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请说一说,这一类题该怎样计算呢?

  包装虽小,里面的`学问却不少,适当的包装是对自身的有效补充。但没有充实的内在素养,包装只能投有其表,让我们每个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包装自己!

  六、作业设计

  1、包装时不仅要考虑节约,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到超市中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

  2、你为灾区的小朋友准备了什么礼物?老师帮他们挑了一套分别为1、2、3、4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老师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我设计一个装饰方案。要求:设计一种最省的包装方法,并想一想,除了节省之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七、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重叠的面积越大,露出的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纸张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特征及表面积计算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教材把《数学与购物》这一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安排在第六单元后,主要意图是通过这样一系列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材安排了三个内容,主要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几何两部分知识,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计算中的最优策略以及多个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本课教学内容是这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最后一个内容。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包装”的情境,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不仅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更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在本课学*之前,学生已熟练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迅速地计算出单一物体的棱长、表面积、体积,能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组合成新的正方体。初步接触了由两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表面积发生的变化。在第二单元探索活动《露在外面的面》中,又训练了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和计算“露在外面的面”面积的能力。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生大都接触过物品的包装,能清楚地意识到用包装纸包装起来的部分就是求物体的表面积。

  3、学生学*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学*方式的研究。

  学生在探究由四个或者多个相同的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对于方案的多样化与策略的最优化可能存在问题,通过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到由4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时的六种拼摆方案,但思维可能会无序,对于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也存在困难。因此以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可以说是本课的较佳路径,让同伴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归纳总结,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法学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以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为主线。所以教学中应强调问题情境与学生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结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探索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的长方体的基本方法,和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及其优化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在探索的过程中感悟节约和环保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包装几个相同长方体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方案,理解最节省包装纸的包装策略。

  教学难点:探索包装四个相同长方体的多种包装方案,理解优化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若干个长方体纸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1、欣赏包装图片,揭示课题。

  出示几幅关于包装的图片,学生欣赏后谈感受,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引出问题。

  利用“老师的小侄子过生日”这一生活情境,引出问题:“把这盒蛋卷(长10c,宽8c,高5c)包装后送给他,如果接头处不计,最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

  3、计算包装一个蛋卷盒所需包装纸的面积。(生完成后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理解用包装纸包装与物体的表面积有着密切的联系,揭示本课所研究的数学问题是物体的表面积。既复*了旧知,又为下面组合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知识基础。】

  二、合作交流,探索体验。

  1、研究两个相同长方体的包装。

  (1)试一试。

  师生谈话引出问题:包装两盒一共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呢?(预设学生:一个需要340c2,两个就是需要680c2。)

  追问:一定需要680c2吗?引发学生思考可以组合起来一起包装。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看可以怎样组合包装。(板书:实验)

  同桌合作,拿出两个长方体蛋卷盒摆一摆、试一试。

  (2)说一说。

  先请学生展示包装的方法,展示时说一说是怎样包装的,重合了几个面?几个怎样的面?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用实物展示。

  (3)猜一猜。

  请学生猜一猜,这三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最节约包装纸。(教师板书:猜想。)(指名回答。)

  追问:为什么这种包装方案是最节约的?(指名交流。)

  (4)算一算。

  引导思考:怎样验证猜测?——“通过计算”。(板书:验证。)

  ①让学生计算出第一种方法包装后的长方体表面积。(指名板书)

  ②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进行比较。

  ③选择最优方法计算另两种的表面积。

  ④计算结束,对比计算结果与猜测,看是否一致。

  (5)想一想。

  思考:为什么包装时“把大面重合”就能最节省包装纸呢?

  引导小结:采取怎样的包装策略才是最节约包装纸的。

  【设计意图:先研究包装的方案即方法多样化,再探究节省包装纸的问题即策略最优化,学生在验证、比较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初步意识到重合的面积越大,包装的面积越小。通过思考和动手操作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解决问题的*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五个步骤的安排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2、研究三个相同长方体的包装。

  (1)试一试。

  谈话导入引导学生想一想三盒蛋卷可以怎样包装。请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探索包装方案。)

  (2)、说一说。

  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包装的方案,同时说一说自己的包装方案重叠了几个怎样的面。

  (3)猜一猜。

  指名猜一猜,哪种包装方案最节约包装纸。

  追问:为什么不需要计算就能看出来?(指名说一说。)

  生答后,师展示以上几种方案所需包装纸面积的计算过程,验证猜想。

  (4)想一想。

  思考从包装两盒到包装三盒,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试一试、说一说、猜一猜、想一想,引导学生探索三个蛋卷盒的最优包装策略。】

  3、研究四个相同长方体的包装。

  激趣导入,出示:“把四盒同样的蛋卷盒包装成一个长方体形状,可以怎样包装?”

  (1)试一试。

  ①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a、在探索包装方案时,小组内对每种方案进行简单介绍;

  b、想一想怎样汇报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c、选出最省包装纸的方案并小组内说一说理由。

  ②分组活动,动手设计方案。

  (2)说一说。

  ①请生上台展示相同的面重合起来的包装方案。

  展示时,请生分别对每种方案作简单介绍。

  师:在这三种方案中哪种最节约?(指名回答)(生:重合6个大面的最节约。)

  引导学生可以利用淘汰赛的规则,留下最节约的那种包装方案。

  ②请生上台展示不同的面重合的包装方案并介绍这三种包装方法重合的分别是哪些面?(分别重合的是:4个大面和4个中面;4个大面和4个小面;4个中面和4个小面。)

  引导思考这三种方案哪种最节约?(指名回答)

  ③请生猜想剩下的这两种包装方案哪种最节约?(指名回答)

  (3)算一算。

  分男女计算这两种包装方案的表面积,得出最佳方案。

  (4)想一想。

  师:经历了两个、三个和四个相同长方体纸盒的包装,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教师板书: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板书:重合的面积越大,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

  【设计意图:四盒的包装方法很多,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层展示,通过两次比较,得出四盒包装的最优方案。训练了学生的有序思维,同时不仅巩固了重叠面积越大越节约包装纸的规律,也打破了思维定式,使学生意识到最节约的方案不仅仅是把长方体的大面重合在一起,完善拓展了规律。在此基础上,再联系两盒、三盒的包装,进一步探索出相同长方体叠放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三、联系生活,加深了解。

  出示:

  节约型香烟外包装

  申请号/专利号:200820104508

  一种节约型香烟外包装,它是把十个小盒体排列组合成五排二列,再用外包装把这十个小盒体严密包装起来,形成一个接*于正方体的包装形状。从而减少外包装的使用面积,它比现行传统的长条型外包装节约21%以上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的包装方法在提倡环保,节约资源的现社会有着很强的实用意义。

  阅读后引导思考:

  节约型香烟外包装为什么能有效的节约包装材料?(指名说一说。)

  再追问:

  传统的长条型包装方法又有什么优势呢?(指名回答。)

  教师作小结:

  包装时不仅要考虑节约,还要考虑便于携带、便于运输、广告的效果等因素。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包装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遇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回顾总结,梳理经验。

  1、学生回顾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2、出示一个课后小活动:和家长一起到超市中调查一下,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节约包装纸,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呢?然后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

  3、结束全课:学了《包装的学问》,让我们体会到包装虽小,可里面的学问却不少。让我们每个人都用智慧和勇气包装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反思所获,梳理数学方法,总结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思想,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5)份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下册80页《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课“包装的学问”,教材通过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等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探索中感受优化思想,形成数学思考,增强空间观念和节约意识。

  学*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解决包装中的相关问题,体会棱、面、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动手操作、与同伴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渗透节约意识。

  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的多种方法以及最节约的包装策略。

  难点是: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方案。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的计算,对一些组合图形有了一定的表象,能根据要求合并、分割简单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具备初步的猜测归纳能力。但是,对于涉及一个立体图形由什么图形组成,特别是由文字呈现时,全班*一半学生感到困难,要借助实物操作、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与学法:

  主要采用个人探究与小组学*有机结合的方法,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利用任务单为学生搭建支架、明确学法,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自主学*中反馈回来的信息要适时进行引导、合理利用。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自备长方体纸盒2-4个(餐巾纸、牛奶盒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淘气要给台湾的小朋友寄糖果,如果是一盒糖果就好说了,包装精美、漂亮就行,可淘气是要寄两盒一样的糖果,两盒糖果要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我们就帮助淘气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以淘气要为台湾小朋友两盒糖果做节日礼物该怎样包装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兴趣。了解包装要美观、便携、节约的特点。)

  二、自主探究、合作发现

  1、师:如果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不计算粘贴处)出示糖果盒尺寸图。也请学生拿出学具糖果盒指出长宽高(长20宽15CM高5CM)并算出盒子的表面积。(生:求出糖果盒的表面积就是我们所需的包装纸的面积。)

  2、师:那么如果要把两盒相同的糖果盒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独立操作后同桌交流)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请通过计算来证实你的结论正确与否,小组合作(组长负责组织开展活动,汇总检验,先小组讨论证明假设的方法,在一人负责一种包装方式的计算,最后小组长安排汇报。2(接口处不计,单位:厘米)

  3、学生汇报:

  包装方法一

  包装方法二

  包装方法三

  4、不用列式计算,你们能很快地知道用哪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有什么规律呢?先自己尝试指着学具或算式说一说,再小组交流,发言,写出结论。

  结论: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设计意图:首先以完成如果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来复*旧知,学生汇报简评后引出:如果要把两盒相同的糖果包装在一起,会有几种包装方式?请同学们先自己利用学具摆一摆或画图尝试,再同桌交流。在明确方案的多样性后,追问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省包装纸?让学生猜想后通过计算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活动由组长负责组织分配,汇总检验,安排汇报。老师关注参与学生小组活动。为了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及探究交流的空间,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验证,主动去获取、发现、交流、总结,亲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我将学生汇报的不同的包装方案和计算方法都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包装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特别鼓励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同学。接着让学生展开深入思考,“是不是都得分别算出表面积才知道哪种方案最省纸呢?”在学生归纳、交流、发现、完善规律后。(板书: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越节省包装纸。)

  三、综合实践,巩固提升

  1.把3盒完全相同的糖果包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是怎样包装的?那种方式最节省包装纸?为什么?

  2.如果把4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

  3.盒糖果怎样包装最省纸?进一步讨论三盒糖果包装成一包的情形,与两盒糖果的情形类似,共有三种包装方案(类似上面的①②③),并且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师:为什么方案①最节省包装纸?

  学生总结出:要想节约包装纸,就要尽量“减少”面积最大的面

  2.如果把4小盒“磁带盒”包装成一大盒,怎样包装才最节约包装纸?为什么?(学生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后代表发言,说结论和发现)

  (设计意图:再次分别研究3盒糖果与4个磁带盒包装的多种方法和最优策略‘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发现—总结一实践这样的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思考,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取长补短,最后形成共知,巩固认知。)

  四、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1、师:请你回顾这节课的学*活动过程,说一说自己的学*体会

  (这一环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体会,,使学生通过回顾学*活动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形成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体会包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选做题:

a.研究自备学具:餐巾纸、牛奶盒、包成一包的包装方案,将他们的包装方案与我们今天研究的方法比较,说说你的发现。

  b.一种纸盒牛奶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高4厘米,每24小盒包装成一大盒,请设计包装方案,说说怎样设计包装最省材料?至少设计两种进行比较说明。

  (设计意图:这些题目使课堂内容得以拓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广泛性,学生运用数学思想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就会发现在包装中当重叠面越大且多时,表面积越小,但是在摆放的过程中,有时最大的面会发生变化,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包装方案及时进行调整,有时包装还要考虑便携、美观的因素。在这里学生在创新设计的同时留下了数学思考,让有余力的学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2

  一、教材分析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教材创设了“包装糖果”的情景,使学生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的问题,它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设计理念

  1.重视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中,教师采用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动手实践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逐步形成包装的概念,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体现了“再发现”的乐趣。

  2.重视“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教学。

  本节课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在小组内交流合作,从而解决包装问题。同时,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发挥了“合作——探索”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创造性等优点。同学之间的互助精神得到大力发扬,学生群体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学生的学*潜力得到进一步开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主动学*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2.教学难点: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最佳策略。

  五、教学用具:课件、长方体纸盒。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生日蛋糕……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只要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来的)

  师:原来包装礼物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设计意图:一方面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观察、交流,让学生感受包装的实际作用。】

  (二)合作探究

  1.师:老师准备送一盒糖果给我的女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接口处不计)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的想法一样吗?试试看,怎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结果,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设计意图:一盒糖果的包装解决两个问题:1、复*回顾长方体表面积计算。2、理解“接口处不计”的含义,区别与实际生活中的包装。】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盒糖果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

  师:如果老师想送两盒,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

  师:想想看,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讲解。)

  师:同学们不仅爱动手,而且爱动脑。掌声送给他们精彩的讲解。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们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方法?(第1种)

  生1:第1种,因为遮住了最大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得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三位学生上台板演并讲解(方法不一),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讲讲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1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不同的包装方案,体验策略的多样化。接着猜想“哪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再让学生通过计算进行验证,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感知包装的最优策略。】

  (三)巩固练*: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假如老师要送3盒,你觉得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呢?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生反馈。

  【设计意图:3盒糖果的包装是在2盒的基础上,运用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的规律计算。进一步理解“重合的面的面积越大,露出的表面积就越小,就越节约包装纸”。再一次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要求:最节约包装纸)

  (四)课堂小结: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归纳出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发展优化思想;对学*过程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学*方法和经验,也为以后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80—81页

  【设计理念】

  “学生的数学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包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通过“包装礼物”的情境,引出多个相同物体包装的摆放形式,从而找到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方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尝试摆放、计算,经历计算、动手操作、猜测、发现、验证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联系长方体表面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及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摆、讨论、想象、猜想、计算等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合理分类、化繁为简的思维方法,并发展空间观念。

  3、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策划选择包装样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创设情景,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学

  *数学的兴趣,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乐于和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感悟,加上适当的课件演示,能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理解多个相同长方体物体叠放时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摆放,找出多种摆法中最优的方案,理解最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力争有效地辅助教学)、长方体若干、学*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母亲节快到了,我们一起去礼品店逛一逛!

  (课件播放礼品店图片)

  师:礼品店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如果让你选一件作为节日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你会选什么?

  (预设生:我会选……)

  师:我们的学*伙伴淘气也准备了一份节日礼物,请看,是两盒糖果。(课件出示糖果图片)

  师:他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将两盒糖果包起来,我们一起去帮帮他。

  二、探究学*(本部分内容根据教学情况随时调整)

  1、课件出示:把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装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

  2、探讨问题。

  师:对于淘气要解决的问题,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生:我……)

  师:看来我们得先解决怎么包的问题,也就是找出有几种不同的包法,然后比较出哪种包法更省包装纸,对吗?

  板书:怎个包,更节约

  3、探究两盒糖果的包装。(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参与,理解要使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怎么包?”的问题。(课件出示同桌合作要求)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准备了一个小长方体,它和一盒糖果大小一样。请你利用手中的学具和同桌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做完了请放回学具,坐正。

  (同桌进行拼摆活动)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请一桌同学来汇报。汇报时一人口述,一人演示。

  师: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把长方体中面积最大的面称为“大面”最小的面称为小面,不大不小的面称为中面。(相机强调)

  (预设学生会出现3种方案,强调包装方式的书面表达)

  大面重叠  中面重叠   小面重叠

  师:观察这3种摆法,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

  (预设多个生:第一种。因为这种包法重叠的面积最大,是2个大面。)

  师:我们的数学是讲究计算验证,用数据说话的,下面我们实际算一算每一种方案各需要多大面积的包装纸,好吗?咱们分分工:1、4两组计算第一种方案,第2组算第二组方案,第3组算第三种方案。

  学生提醒没有数据,老师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汇报学生。

  师:请各组汇报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老师板书:表面积及计算结果

  师:看来刚才大家的猜测是正确的,的确是第一种方案的表面积最小,更省包装纸。老师刚才在巡视的时候发现这几位同学的计算过程书写工整,算理清楚,我们请他们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是怎样做的。

  投影展示计算过程,口述计算思路。口述完后请另一名学生总结或复述计算方法,老师相机板书:

  (1)直接计算表面积

  (2)2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重叠面积。(根据情况补充)

  师:如果只判断哪种方案更省包装纸,不需要计算每种方案所需包装纸的大小,我们还可以怎样比较。

  师:对了,只计算重叠面积。老师相机板书:

  (3)只计算重叠面积

  师生共同计算重叠面积,师板书:重叠面积及计算结果。

  师:从刚才的学*中,你能得出包装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生:我认为……)

  师:对了,这就是包装的学问。重叠的面积越大,包装的面积就越小。师补充板书,得出结论,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不仅帮助淘气解决我问题,而且总结出了包装中的学问,老师也要给你竖个大拇指。

  3、拓展提高(四盒糖果的包装)

  课件出示:李叔叔的糖果店母亲节搞促销活动,买三赠一,要将四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下包装的方案,要求最节省包装材料。你愿意接收挑战吗?

  (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师:小组活动前,建议小组内先分分工。活动时尽量小点声,不要影响其他小组。做完后请放回学具,坐正。比比看哪组更快。

  组长领取活动记录单四人小组进行活动。

  师:请各组汇报你们组共找到了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

  (从第一组开始,说完后,相同组举手示意,不再汇报,找方案数目不同的组汇报。)

  下面我们请第()组把他们找到的六种方案给大家做一展示,看看和你们找的方案一样吗?

  师:老师也用画图的方式把这几种方案记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件出示六种方案。

  师:在这六种方案中,你们组认为最省包装材料的方案是哪种?

  (引导学生按重叠面的个数把六种方案分成6个的面重叠和8个面重叠两种情况,通过推理判断出6个的面重叠中6大面重叠最省包装纸,8个面重叠中4大面4中面重叠最省包装纸。)

  师:对于这两种包装方案,哪种更省包装材料呢?我们可以怎样比较呢?

  (预设生我们可以计算重叠面积来比较)

  师生一起计算。

  师:其实这里还有一种方法,比计算重叠面积更快,你能想到吗?

  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两种方案中都有4个大面。4个大面和4个大面抵消。剩下2个大面和4个中面比较。

  预设生:只需要比较1个大面和2个中面

  师:用2个中面和1个大面比较。其他学生行动起来,2个中面和1个大面比,比出什么?

  预设生:两个中面的面积比一个大面的面积要打一些。所以4个大面重合和4个中面重合比6个大面重合更省包装材料。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包4盒糖果,我们发现不是6大面重叠更省,而是4大面4中面重叠更省包装纸,看来以后在包装是我们除了最大面重叠在一起,还要把尽可能多的面重叠在一起。

  三、课外延伸。

  (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包装物的图片)

  师:在包装时,我们除了关注节约,我们还应该关注包装的美观,便携,牢固,有创意。

  四、自我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实践

  选择四个相同的长方体物品,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彩纸包装起来。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和要求

  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教学准备

  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引出问题

  1. 结合生活中有关包装的问题(电脑显示各种包装)

  提问:

  包装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节约 美观 便于携带等)

  2 .引导学生围绕节约展开讨论 引入教材中的问题

  教师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探索方法

  1. 提问:两盒糖果有几种排列方式(三种)

  2. 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分组讨论 汇报结果

  方案 1 的表面积: 20 × 15 × 2+15 × 5 × 4+20 × 5 × 4=1300 (*方厘米)

  方案 2 的表面积: 20 × 15 × 4+15 × 5 × 4+20 × 5 × 2=1700 (*方厘米)

  方案 3 的表面积: 20 × 15 × 4+15 × 5 × 2+20 × 5 × 4=1750 (*方厘米)

  通过比较得出方案 1 最节约纸

  三、 练*

  a) 引导学生讨论 比较得出结果

  b) 组织学生反思为什么方案 1 最节约纸

  四、 教学“实践活动”

  1 .让学生明白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最节约地包装磁带)

  必须先知道什么?(它的表面积)

  2 .分组讨论 罗列方法 完成课本中的表

  五、 小结

  你学到了包装的什么知识?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找出各种不同的包装方法,计算表面积,并比较出最节约的包装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培养积极思考、探究规律的能力。

  (3)弘扬民族精神,渗透节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最节约的包装方法。

  难点:灵活、快速地找出最优的包装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包装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外表亮丽,便于携带的包装总是首先吸引我们的注意。怎样包装最漂亮,怎样包装便于携带,怎样包装最节约用纸??这些都是包装的学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节约的角度来研究一下包装中的学问。

  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大家首先明确今天我们的学*目标及自学要求。(出示课件二、三)

  根据课本中的方法包装磁带。(出示课件六)

  1、明确求磁带的包装面积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老师这里有两盒磁带,现在很想知道,如果要包装这盒磁带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接口处不计)谁能帮帮我?

  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话,我们知道至少需要多少包装纸,就是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好,老师已经量出了这两盒磁带的长宽高,那你能算算吗?出示课件。(师:强调接口处不计)

  2、探究节省包装纸的方法。

  (1)现在要把2盒磁带装成一包,会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课件出示)

  利用手中的磁带和你的同桌一起拼一拼、摆一摆,看有哪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接口处不计)

  说得真好,我们得到了三种包装方法,分别是大面重合、中面重合、小面重合。(课件演示八)

  那么对于这三种包装方法你们有什么看法?

  刚才这位同学猜测最大面重合最节省包装纸。其他同学一样吗?猜测是科学发现的第一步,但是既然是猜测,我们就要怎么样?(板书:验证)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一一列举并且大胆的猜测,还找到了不同的方法验证现在你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3、三盒磁带的包装。

  请同学们先猜一猜,老师要把三盒磁带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课件出示九)

  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还是3人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摆一摆。

  采访某个小组的成员,重点要发言的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磁带的摆法说出他的包装方案哪些面重合了,其余同学可以补充。

  不用计算,观察这3种摆法,你能知道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4、四盒磁带的包装。

  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这些包装问题都难不住大家,对于刚才两盒、三盒的结论,4盒磁带是否依然是成立的呢?

  请同学现在脑子里想象一下4盒磁带,你可以想到多少种包法?谁愿意说一说,你猜有几种?

  我们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前后2排为一组,自己动手摆一摆。指名某个小组汇报,重点要发言的学生可以看着自己磁带的摆法,说说看看哪些面重合了,其余同学可以补充。(课件出示十——十七))你猜猜哪一种方案最节约包装纸吗?为什么?

  是否需要每一种都去算呢?哪些肯定不是最节省包装纸的呢?哪些可以排除掉呢?为什么?还能再排除吗?

  大面=11×7=77(cm2),2个中面=11×2×2=44(cm2),现在我们能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任意四盒相同的长方体,只要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老师把当初磁带盒的长、宽、高数据稍稍变动一下,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7cm,宽4cm,高4cm。(课件出示二十二)

  虽然老师把磁带盒的长、宽、高数据变动一下,但这个长方体还是会有几种包装方案呢?(6种),所以我们还是要来比较1个大面和2个中面的面积大小。又会是哪一种最节省呢?

  (板书)大面=11X7=77(cm2)、2个中面=11X4X2=88(cm2)。

  同学们,我们在采用把大面重合的做法把盒子摞起来时,当摞成的长方体又有新的(比原来大面大的)大面出现时,就应该分成两摞才最节省包装纸。

  看了这几个例子,你有什么想说的?

  那么,我们刚刚总结的只要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可以怎么改一下呢?板书:重合的总面积最大,最节省包装纸。

  师:边写边说:所以,在有多类摆法的包装方案中,要视图中给出的长、宽、高的具体数据才能决定包装的最优方案。

  三、师生小结,深化知识。

  这节课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启示吗?还有什么疑惑吗?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包装这个小问题,学问可真不少,实际生活中我们在包装的过程中还要考虑些什么因素呢(要留出接头处、美观、便于携带等)?大家考虑的很全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关于包装的学问。

  四、课后作业。

  生活中有很多的商品包装,观察这些包装形式,你认为合理么?如果合理,合理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合理,那请你替全班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包装形式。(课件出示二十四)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出塞》优秀的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出塞》优秀的教学设计1

  学*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学*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的能力,在学*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1、学生:预*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现代国防知识。

  2、教师: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学*过程:

  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了解“塞”的意思(板书:边关)介绍王昌龄(出示幻灯片)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2、学生全班齐读古诗。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古诗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情景?

  诗中的边塞在哪儿?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说一说。同一时间在边塞看见到的景象,怎么月亮是秦朝的,而关塞是汉代的呢?

  ⑷学一学。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边塞的一名战士,白天不知生死而疲劳作战,夜晚孤独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⑸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可是征人们回家有望吗?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学生读诗。把古诗中隐藏的名将找出来,想想匈奴人为什么称李广为

  “飞将军”?“但使”是什么意思?

  ⑵作者在这里假设了什么?介绍李广。

  ⑶学生汇报,教师引读。从这种假设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关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⑷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⑸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

  (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六:屏幕出示《出塞》全诗理解(课件),学生齐诵全诗。背诵古诗。

  七、交流边塞诗。

  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能读给大家听吗?(会背更好)

  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八、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首古诗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戌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把个人安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此诗的难能可贵之处。全诗写得悲壮而不凄凉,畅明而不浅露,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的特有风格。

《出塞》优秀的教学设计2

  学*目标:

  1、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学*阅读古诗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3、培养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学*的能力,在学*古诗的过程中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感情。

  学*难点:

  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准备:

  1、学生:预*古诗,借助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搜集边塞诗,并朗读;搜集*现代国防知识。

  2、教师:多媒体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唐诗。

  学*过程:

  一、古诗接力。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小的游戏…——古诗接力,怎么样?

  二、导入新课,交流学法。

  1、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出塞》,了解“塞”的意思(板书:边关)介绍王昌龄(出示幻灯片)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2、学生全班齐读古诗。

  三、结合注释,理解古诗,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古诗描绘的是哪个时期的情景?

  诗中的边塞在哪儿?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说一说。同一时间在边塞看见到的景象,怎么月亮是秦朝的,而关塞是汉代的呢?

  ⑷学一学。想象:同学们,如果你是边塞的一名战士,白天不知生死而疲劳作战,夜晚孤独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⑸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可是征人们回家有望吗?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学生读诗。把古诗中隐藏的名将找出来,想想匈奴人为什么称李广为

  “飞将军”?“但使”是什么意思?

  ⑵作者在这里假设了什么?介绍李广。

  ⑶学生汇报,教师引读。从这种假设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希望起任良将,早日*息边关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⑷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⑸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

  (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六:屏幕出示《出塞》全诗理解(课件),学生齐诵全诗。背诵古诗。

  七、交流边塞诗。

  你在课外还读过哪些边塞诗?能读给大家听吗?(会背更好)

  教师出示《塞下曲》《凉州词》,学生齐读。

  八、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这首古诗不仅反映远离家乡的士兵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戌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样把个人安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此诗的难能可贵之处。全诗写得悲壮而不凄凉,畅明而不浅露,体现了王昌龄七言绝句的特有风格。

《出塞》优秀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正确理解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谈话激趣:

  1、提问:“唐朝”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能用简明的词语进行概括吗?(繁荣昌盛、富足、强大……)

  2、同学们知道吗,在这繁华昌盛的背后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背井离乡,别妻离子,常年戍守在大漠边关,抵御外族的入侵。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人中,也有这样一些诗人,他们不留念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而把目光投向了荒凉的大漠和驻守边关的将士们。这些诗人以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这就是我们今天将学*的——边塞诗。

  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小声轻读《出塞》《凉洲曲》这两首诗歌,注意把每个字音读准确,并想想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

  2、指名朗读古诗,一人读一首,相机正音。

  3、全班齐读两首古诗,边读边想:这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

  (1)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且诗人都姓王。

  (2)都是边塞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一)学*《出塞》。

  1、过渡:两首诗歌虽然类型相同,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让我们先来看看《出塞》这首诗。

  2、同学们自己细致地读读诗文,联系注释,想想这首诗歌的大意。想好了,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议一议,说一说。

  3、指名说说诗文的大意,疏通诗意后追问:

  (1)作者一开篇就抓住了“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进行描写。但老师却有一丝疑惑,诗人为什么要在“明月”和“边关”这两样事物前加上时间限定词“秦”和“汉”呢?我斗胆改一改,改成“一道明月照边关”,行吗?(不行,“秦”和“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说明边关的战事已延续多年,使诗歌显得雄浑苍茫,韵味悠长。)

  (2)是呀,从秦至唐*千年的时光,边塞地区战乱不断,驻守的将士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明月还是那轮恒古不变的明月,边关还是那苍凉寂寥的边关,想到这,作者此时心中多少感慨啊。你能用读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感慨吗?(指名读后再齐读)

  (3)岁月更替,可驻守边关的将士们的命运却大多相同,诗中哪一句告诉我们了?(万里长征人未还)

  (4)你知道将士们不能还家的原因有哪些吗?又有哪些人在盼着他们早日归家呢?

  (5)一边是思归心切的将士,一边是翘首盼归的亲人,读到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能带着自己的心情读一读吗?

  (6)面对这千年来不断重复的人间悲剧,诗人多想时光能倒流啊,让时光能回到汉朝,回到那一段相对安宁的日子,因为……(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参读《塞上曲》,了解李广。

  1、过渡:李广,西汉一代名将,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令敌军是闻风丧胆,好几年不敢入侵中原,唐代诗人卢纶曾有一首诗歌《塞上曲》就描写了李广将军的英勇威猛。

  2、教师范读并口述大意:傍晚,光线昏暗的丛林中风吹草动,将军拉开了弓箭射向猎物。等到天明去寻找箭头,却发现箭已深深地插入了石头的棱角中。

  3、学生齐读《塞上曲》。

  4、对李广这位汉代名将怀念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另一层深意,你能揣摩出吗?(唐朝无良将,企盼有良将能*息战乱。)

  5、你能用企盼的心情再读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吗?

  (三)学*《凉洲曲》

  1、过渡:诗人期盼良将,沙场上的将士们又何尝不是呢?让我们来到疆场,看看将士们的.生活吧。

  2、学生自读《凉洲曲》,联系注释,想想诗歌大意。

  3、指名读并疏通大意。

  4、全班齐读。

  5、品悟诗情:

  (1)、即将赶赴战场,却还举杯畅饮,将士们真的是饮酒作乐,贪杯好酒而醉吗?(不是,他们是借酒消愁。)

  (2)将士们愁的是什么呢?

  (3)酒入愁肠愁更愁,将士们心里知道“古来征战……”。谁来用读说出它们的心声。

  四、整体参读,体察诗蕴。

  1、是呀,“古来征战几人回”,正是因为“几人回”,才致使“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们再来读读《出塞》和《凉洲曲》,边读边想,这两首诗歌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愿望。(爱国忧民,盼望和*,厌恶战争,企盼良将)

  2、这些美好的愿望不仅仅是唐代诗人们的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愿望。著名歌手蔡琴就用她的歌声表达出了同样的心愿,听歌曲《出塞曲》。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1

  《包装的学问》是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整个课堂,我努力创设情境,积极组织引导,取得了优良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2包糖果、3包糖果探究新知,从而得出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考虑重叠最大的面,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自主参与,开放探究空间

  “自由是创新的源泉。”只有具备了充裕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学生的学*和发展才有基本保障。为了保证探究的实效,而不是走过场;为了不把学生当“操作工”,而是真真正正的“探究者”。我充分开放课堂,让学生去猜想,并自己想办法验证猜想,主动去获取、发现、巩固、深化知识。学生在交流、展示、汇报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体验成功,培养了乐趣。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2

  邓老师设计的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闪光点一:让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感受,发现刺激其思维的运转和语言的表达,大胆的猜想,有根据的猜想,并验证猜想。

  学生从一盒的包装至少需要与其表面积相等的`包装纸出发,引出多个相同物体包装的摆放形式,从而找到最小表面积的最优方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摆放、计算,使学生经历计算、动手操作、猜测、发现、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于规律的总结是属于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实际操作叠放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也就真正体现了人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认识,也体现了面对所有学生的新要求。本节课设置了五次活动,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结论”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探索出包装方法的多样样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闪光点二:学数学的目标之一是用数学,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通过学生摆一摆、猜想、验证-结论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闪光点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包装方法,猜想怎样省包装纸,验证猜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囊,得出哪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闪光点四: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对饼干、月饼和牛奶的包装进行点评,使本节课的综合实践得到了延伸,既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还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闪光点五:把握并驾驭教材,有深度的拓展。

  邓老师是一位年资深的高年级老师,每次听她的课都会给我们新的启迪,有着新的感悟,作为高年级老师的她,课堂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尽管她语言不是很华美,可是很有吸引力,听课者与学生会受感染,自主进入课堂。她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拓展应用环节中,有深度的拓展,不难看出,她*时的课堂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借鉴。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3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完本课,又进一步的对本节课做了反思:

  一、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1个磁带引入复*旧知,到包装2个、3个、4个相同的磁带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整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叠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生可以进行深度思考。本课中我充分运用了“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进行两盒磁带的包装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摆放的3种方法,并让学生表述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接下来我提出最节省包装纸的要求,学生很容易说出重叠最大面的才符合要求,但这只是一种推测,还需科学的验证。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验证方法,从而得出:计算表面积、只算重合面的面积、不用计算只用推理三种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这是不是正确的结论呢?接着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质疑——反思——再验证——生成新的结论。本节课在4盒磁带后、最节省的方法依然是将最大面进行重叠即可,好象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结论了。随着4盒磁带6种方案的出现,学生有了质疑,学生通过不同摆法的验证,从而修正了刚才得出的: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的结论,体会到随着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这个结论是片面的。从而抓住本课的实质:重合面的面积和最大时才最节省包装纸。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如本课中对磁带的包装,学生只是通过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是很难把摆放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了。在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肯定迫切需要比想象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时老师提出要求,学生理所当然操作实践活动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然,本课也存在些遗憾,每次欣赏刘德武老师的课后,总感觉思维含量非常的高,他的课堂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而我的这节课,应该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设计时,目标的设定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像在研究两个磁带盒中哪种包装方案更为节省时,学生已经说出大面重叠,并说出了理由,而老师还是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去进行验证,正如刘老师说的,是为了验证而验证,不是问了需要而验证,如果能像刘老师说的那样,哪个最节省?哪个最废纸?会节省多少?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通过计算得出来了。在研究四个磁带后,学生得出:最节省的方法依然是将最大面进行重叠即可后,如果让学生继续说出5个、6个甚至更多等等,学生就会从自己的角度产生质疑,提出摞成两摞,并通过计算得出怎样更节省了。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是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灵活,对数学的学*也就会越来越有兴趣。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包装两盒糖果,学生不仅没有糖果盒,更不能人手一个。如果让学生做一长方体盒子,不仅费时,规格又很难统一。我发现学生每人都有英语磁带盒,规格相同,而且有实物,学生还能通过测量、摆一摆等活动,亲身经历包装的过程。这样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达到反璞归真的效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数学的目标之一是用数学,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通过学生摆一摆、猜想、验证-结论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包装方法,猜想怎样省包装纸,验证猜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囊,得出哪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4、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对酒瓶、苹果和人进行了包装,使本节课的综合实践得到了延伸。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1

  这节数学课,在教学中主要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自动手尝试摆放、计算,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计算、猜测、发现、验证、质疑的全过程。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去感受,发现问题,激发学*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另外大胆的猜想,又根据猜想,并验证猜想。这个过程中对于规律的总结难度较大,由于每个学生真正做到实际操作叠放的全过程,也就真正体现了人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认识,也体现了面对所有学生的新要求。要想完成老师设置的几个环节,必须和它的伙伴合作,当牛奶盒数增加时,摆放的方式也在增加,这需要小组成员各自献计献策,同时记录、监督有无重复,遗漏。也体现了学生之间的探索合作和交流。质疑是为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规律的正确性,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并用课件辅助,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到规律的正确性,具体情况的灵活性。

  设计实物的包装,注重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和延伸。经历完整的包装过程,体验到不是为了学*而包装,是为了包装而学*。

  总之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课既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同时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在探索、尝试、展示成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2

  邓老师设计的教学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闪光点一:让学生作为整个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感受,发现刺激其思维的运转和语言的表达,大胆的猜想,有根据的猜想,并验证猜想。

  学生从一盒的包装至少需要与其表面积相等的`包装纸出发,引出多个相同物体包装的摆放形式,从而找到最小表面积的最优方案。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摆放、计算,使学生经历计算、动手操作、猜测、发现、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对于规律的总结是属于稍有难度的问题,但实际操作叠放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也就真正体现了人人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认识,也体现了面对所有学生的新要求。本节课设置了五次活动,采用“操作-猜想-验证-结论”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探索出包装方法的多样样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闪光点二:学数学的目标之一是用数学,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

  通过学生摆一摆、猜想、验证-结论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闪光点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包装方法,猜想怎样省包装纸,验证猜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囊,得出哪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闪光点四: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对饼干、月饼和牛奶的包装进行点评,使本节课的综合实践得到了延伸,既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还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闪光点五:把握并驾驭教材,有深度的拓展。

  邓老师是一位年资深的高年级老师,每次听她的课都会给我们新的启迪,有着新的感悟,作为高年级老师的她,课堂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尽管她语言不是很华美,可是很有吸引力,听课者与学生会受感染,自主进入课堂。她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拓展应用环节中,有深度的拓展,不难看出,她*时的课堂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各种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借鉴。

《包装的学问》教学反思3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数学第十册综合实践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也有了合并、分割正方体、长方体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完本课,又进一步的对本节课做了反思:

  一、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

  本课从包装1个磁带引入复*旧知,到包装2个、3个、4个相同的磁带探究新知,从而逐渐完整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不仅要考虑重叠最大的面,还要考虑重叠最多的面才能减少最多的面积,从而减少包装面积,节约包装纸)。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学生的学*不止停留在浅层次,而是不断迎接着新的挑战。他们被数学自身的魅力所吸引,参与其中,乐在其中,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二、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便学生可以进行深度思考。本课中我充分运用了“猜测、推理、验证”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进行两盒磁带的包装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摆放的3种方法,并让学生表述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能力,还渗透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接下来我提出最节省包装纸的要求,学生很容易说出重叠最大面的才符合要求,但这只是一种推测,还需科学的验证。通过让学生思考自己的验证方法,从而得出:计算表面积、只算重合面的面积、不用计算只用推理三种方法,都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这是不是正确的结论呢?接着让学生对结论进行质疑——反思——再验证——生成新的结论。本节课在4盒磁带后、最节省的方法依然是将最大面进行重叠即可,好象又一次印证了这一结论了。随着4盒磁带6种方案的出现,学生有了质疑,学生通过不同摆法的验证,从而修正了刚才得出的:将最大面重合就最节省包装纸的结论,体会到随着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这个结论是片面的。从而抓住本课的实质:重合面的面积和最大时才最节省包装纸。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时,必须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解决问题。如本课中对磁带的包装,学生只是通过自己头脑中的想象是很难把摆放的方案“一一列举”出来了。在学生出现这个问题时,肯定迫切需要比想象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时老师提出要求,学生理所当然操作实践活动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然,本课也存在些遗憾,每次欣赏刘德武老师的课后,总感觉思维含量非常的高,他的课堂更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训练,而我的这节课,应该是一节数学活动课,在设计时,目标的设定更注重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像在研究两个磁带盒中哪种包装方案更为节省时,学生已经说出大面重叠,并说出了理由,而老师还是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去进行验证,正如刘老师说的,是为了验证而验证,不是问了需要而验证,如果能像刘老师说的那样,哪个最节省?哪个最废纸?会节省多少?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通过计算得出来了。在研究四个磁带后,学生得出:最节省的方法依然是将最大面进行重叠即可后,如果让学生继续说出5个、6个甚至更多等等,学生就会从自己的角度产生质疑,提出摞成两摞,并通过计算得出怎样更节省了。总之,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是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越来越灵活,对数学的学*也就会越来越有兴趣。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包装两盒糖果,学生不仅没有糖果盒,更不能人手一个。如果让学生做一长方体盒子,不仅费时,规格又很难统一。我发现学生每人都有英语磁带盒,规格相同,而且有实物,学生还能通过测量、摆一摆等活动,亲身经历包装的过程。这样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达到反璞归真的效果。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数学的目标之一是用数学,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通过学生摆一摆、猜想、验证-结论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的作用,体会数学学*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包装方法,猜想怎样省包装纸,验证猜想,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囊,得出哪种包装最省包装纸。

  4、注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拓展应用环节中,对酒瓶、苹果和人进行了包装,使本节课的综合实践得到了延伸。


包装的学问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6)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

  教学重点:

  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民乐《苗岭的早晨》。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

  2、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3、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什么?读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么?(指名说)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

  (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又是怎样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呢?

  (1)、指名读王大伯的话。(出示)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什么枝条?(“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夺走养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枝条,如果是你能识别出吗?这不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不愧为种桃能手吗?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读“我”的问,一人读王大伯的答,来练一练两人的对话,马上老师请人上前表演。(1—2组表演)

  (2)、接着,王大伯又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后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抚摸”、“充满信心”去理解)

  正因为王大伯经验丰富,他才充满信心地说——(引读句子)

  ③、王大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向我解释了剪枝的原因,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话。(齐读王大伯的话)

  (3)、听了王大伯的话,你信吗?

  ①、信。为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看来你是王大伯忠实的“粉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为什么?(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否认)老师和你一样也不相信,正所谓“眼见为实”,我的怀疑是什么?(指名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这就叫将信将疑。(分男、女生读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样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小作者去看看吧。

  (1)、边欣赏边听老师读。

  (2)、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读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4)、春华秋实,桃花谢了,就要结桃子了,这似红云片片的桃林该结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树下入神地凝视着盛开的桃花会想什么?(指名2人读“盼望”的句子)

  4、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季,“我”第三次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名读看到的情景,再次走进桃园你有什么感受?(指名3—4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体会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又多又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也就是减少了桃树上无用的枝条,而增加了桃子的产量。(相机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4)、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

  ①、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学生自由读)

  ②、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是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也正是王大伯在众多种桃者中成为能手的原因。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还怀疑吗?而是深信不疑,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三、总结

  王大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深地明白了减少无用的枝条,是为增加桃子产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须舍弃那些看上去粗壮的枝条,所以我们也要象王大伯一样学会取舍,其实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比如小红想学舞蹈、又想学美术、还想学音乐,可是她发现这三门都学得**,因此第二年她舍弃了其中的两门,花更多的时间学其中的一门,结果这门成绩突飞猛进,这不正验证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向王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学*,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教学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

  2、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我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到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蔚籍,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学会取舍,向有经验的人学*。

  教学重点:

  从三次进桃园的所见所感中领悟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民乐《苗岭的早晨》。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读课题

  1、同学们,有句俗话说得好:生活处处皆学问。学问的意思就是——知识。你的学问都从哪儿来?(书本、老师、生活、父母……)其实获得学问的途径有很多,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各个行业都有它的学问。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桃园,看看果农能教给我们什么学问。

  2、师指板书,谁来读一读课题?

  3、剪枝究竟有什么的学问呢?我们不明白,小作者一开始也不明白,后来他三进桃园,经过王大伯的介绍,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终于弄明白了。

  4、出示: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1)老师带来了四个词语,你会读吗?这四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2)这四个词就是小作者三进桃园,弄明白“剪枝的学问”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3)同学们,读词和读课文一样也要读出感情,比如(师范读)会读吗?(指名读)

  (4)带着你的感受一起读一读,好吗?

  二、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1、早就耳闻王大伯家种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我很好奇,他是用什么办法让桃子年年丰收的呢?于是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了桃园,可眼前的一幕让我一脸疑惑。

  (1)“我”看到了什么?小声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指名说。怎么剪的?接着往下读。

  ②、“咔嚓、咔嚓”、“剪刀挥舞”说明了什么?读出你的理解。如果是你,也能剪得如此娴熟吗?这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

  (2)而“我”的疑惑是什么?(指名说)此时是什么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来问问王大伯吧。

  是呀,这么好的枝条剪下来,能不让人心疼吗?(再指名读)

  (3)体会的好就一定能读好,让我们一起读第二自然段。

  2、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又是怎样解开“我”心中的疑团的呢?

  (1)指名读王大伯的话。(出示)

  ①、王大伯剪掉的是什么枝条?(“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疯长”、“夺走养分”)

  ②、王大伯一眼就能识别出这些枝条,如果是你能识别出吗?这不正说明了王大伯经验丰富,不愧为种桃能手吗?

  ③、同桌分好角色,一人读“我”的问,一人读王大伯的答,来练一练两人的对话,马上老师请人上前表演。(1—2组表演)

  (2)接着,王大伯又是怎么做的?

  ①、指名读后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抓住“抚摸”、“充满信心”去理解)

  正因为王大伯经验丰富,他才充满信心地说——(引读句子)

  ③、王大伯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向我解释了剪枝的原因,我们再一起来读读他的话。(齐读王大伯的话)

  (3)听了王大伯的话,你信吗?

  ①、信。为什么?(王大伯是种桃能手、总是那么大,那么甜)看来你是王大伯忠实的“粉丝”,对他的话深信不疑,那你就用敬佩的语气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②、不信。为什么?(尊重学生的观点,不要急于否认)老师和你一样也不相信,正所谓“眼见为实”,我的怀疑是什么?(指名读)小作者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半相信,一半怀疑,这就叫将信将疑。(分男、女生读句子)

  3、真的能象往年一样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春天,小作者再次走进桃园,这次他又有什么见闻和感受呢?让我们一起随小作者去看看吧。

  (1)边欣赏边听老师读。

  (2)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3)此时你最想说什么?能读出来吗?(齐读第四自然段)

  (4)春华秋实,桃花谢了,就要结桃子了,这似红云片片的桃林该结出多少桃子呀,我站在树下入神地凝视着盛开的桃花会想什么?(指名2人读“盼望”的句子)

  4、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桃子成熟的夏季,“我”第三次走进桃园,看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名读看到的情景,再次走进桃园你有什么感受?(指名3—4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句子,体会桃子的“大、多、甜”)

  (3)小作者的'心情是什么?他“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这又多又好的桃子是怎么得来的?

  小结:也就是减少了桃树上无用的枝条,而增加了桃子的产量。(相机板书:减少枝条,增加产量)

  (4)不仅是种桃树,其他果树也需要剪枝,剪什么枝,留什么枝,怎么剪可都是学问,农业生产中的学问可真不少呀!

  (5)除了桃子大丰收让小作者喜悦之外,还有一喜,想知道吗?齐读最后一句。

  ①、原来他还收获了一个道理呢,再读读去年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学生自由读)

  ②、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是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也正是王大伯在众多种桃者中成为能手的原因。现在你对王大伯的话还怀疑吗?而是深信不疑,此时你最想说什么?

  三、总结

  王大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深地明白了减少无用的枝条,是为增加桃子产量的道理。因此他必须舍弃那些看上去粗壮的枝条,所以我们也要象王大伯一样学会取舍,其实这个道理还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地方。比如小红想学舞蹈、又想学美术、还想学音乐,可是她发现这三门都学得**,因此第二年她舍弃了其中的两门,花更多的时间学其中的一门,结果这门成绩突飞猛进,这不正验证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吗?

  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的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学问,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多向王大伯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学*,就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引领导入,直奔心理变化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剪枝的学问》。

  2.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知道王大伯是一位——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3.为了探寻其中的秘密,“我”三进桃园,第一次是在——去年冬季的一天,第二次是在——春天,第三次是在——暑假。每次去,我的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

  4.请大家读读课文,把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划出来,再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5.交流划出的句子,相机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6.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心理变化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桃园体验一下吧!

  二、学*二、三自然段,探寻桃子又多又大之疑

  1.请大家读读第2自然段,把你到桃园看到的情景告诉大家。

  2.学生自读后交流。

  师随机引导:△“我”是带着怎样的好奇心理走进桃园的?

  △从“挥舞”中体会到剪枝技术的熟练,从“一根根”中体会枝条剪掉得很多。

  3.换作是你,看到这情景,会怎么想呢?(很着急、很疑惑……)

  4.出示“我”的问话,指导朗读,体会着急、疑惑的心理。指名表演“一脸疑惑”的样子。

  5.出示王大伯说的话,指导朗读,理解意思。(剪去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如果不剪去这种枝条,就会影响其他枝条开花结果。)

  6.分角色练*对话。

  7.对那些留下的枝条王大伯又是什么态度,他是怎么认为的呢?(围绕“抚摸”“充满信心”进行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8.听了王大伯的话,我是怎么想的呢?

  理解“将信将疑”,指导读出语气,指导学生把“这些”说具体,让句子更加具体明白。

  9.体会着“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这些心理变化,读读第2、3自然段,再看看插图,图文对照,你能发现图文有什么不吻合的地方吗?

  10.鼓励学生说说插图与课文不相吻合的地方,并告诉学生学*要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这样才是真正的学*的主人。

  三、学*第四自然段,感受桃花又多又美之乐(出示课文,配乐)

  1.春天到了,桃树上的桃花开得怎样呢?请大家读读第四自然段。

  2.读后交流:你感受到了什么?说说你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体会到的?

  结合学生交流,指导朗读句子,抓住“红云片片”“满树”体会桃花很多很美,抓住“欢天喜地”、“奔跑、嬉戏”等体会“欢”。

  3.课件出示“满园的桃花”“满树的桃花”,感受桃花的旺盛,指导学生带着满心的期盼,读好最后一句话。

  四、学*第五自然段,领悟桃子又多又大之喜

  1.桃子究竟长得如何呢?自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读后交流,感受到桃子的“多”“大”,照应前文的“那么大,那么甜”“更多更大”。

  3.体会作者的“又惊又喜”。

  4.哪个字最能表达出作者“又惊又喜”的心理?

  5.这惊,这喜,哪个字最能体现?请你大声地表达出心中的惊喜。(指导读好“啊”,由衷地发出感叹,指导读好描写桃子的句子。)

  6.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那番话——哪番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7.现在还怀疑吗?

  出示句子: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谁来把这句句子改一改,表达心中的确信无疑。

  五、揭示道理,拓展知延伸

  1.学*了课文,你一定明白了剪枝的学问是什么,请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减少增加

  3.种桃的秘诀不仅仅是剪枝,老师给大家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果农摘去桃花、摘去小桃子),你一定又发现了什么。(减少为了增加)

  4.赠言:只要你留心观察,做个有心人,你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学问。(出示句子: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5.师生对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发现还有哪些事例也包含着“减少为了增加”的道理?

  例:农民给棉花剥去雄枝,让其他的枝条结出更多的棉桃。

  例:给月季花剪枝,来年长出更多的枝条,结出更多的花蕾。

  例:比如我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后,我们不再整班留下来补课了,我们的书包轻了,我们重复机械的作业少了,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丰富了,同学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得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全面了。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网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字。

  一、导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揭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剪枝 挥舞 盼望 疯长 夺走 靠 红润 仿佛 胖娃娃 脸蛋 不禁 远*闻名 充满信心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友情提示: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语气轻松、愉快。

  4、学*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向有经验的人学*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课文

  1、学*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课文

  1、学*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