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教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

  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重点与难点: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口算:

  40+20=6+29=83-30=56-8=

  2.口答:

  (1)13个十是( ),25个百是( )。

  (2)7000里面有( )个千。

  (3)130里面有( )个十。

  (4)4000里面有( )个百。

  今天我们来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教学教材第95页例11。

  (1)“五一”假期里,很多商场的家电都推出特价优惠活动了,爷爷去买了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

  同学们看到这条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电视和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冰箱比电视贵多少元?

  (2)你能解决问题吗?

  (3)学生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1000+2000=

  (4)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反馈。几种可能性如下:

  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5)方法优化。

  有的同学也用数的组成规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也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两种方法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之处?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6)另外一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列式计算。

  同桌交流算法,说说各自怎样想的。

  2.教学教材第95页例12。

  (1)组织口算活动。

  出示50、80、130这一组数,让学生分别想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将算式写在自己的`练*本上。

  (2)出示:80+50=130-50=

  学生交流算法。

  80+50=

  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是130。

  先算8+5=13,再在13后面补一个0,就是130。

  130-50=

  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由13-5=8,再在8后面补一个0,就是80。

  3.讨论:对整百、整千数怎样进行加减计算?

  小结:整百、整千数的加减计算,最常用的是把它们看成几个百、几个千来加或减。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95页“做一做”。

  2.教材第97页练*十九第1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你学到了哪些新的认识?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

  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十七、1、2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十七、1、2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就能:通过实际生活中买电器的情景,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激发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猜一猜我是谁?

  我的千位上是3,百位上是6,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3600)

  我的千位上是1,百位上是2,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1200)

  我的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650)

  我的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上面各题。----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交流、探究。

  1、创设情境.

  例11:王爷爷家新修楼房,想买一台电视机和电冰箱,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1000+2000=3000(元)

  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学生交流、同桌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如下:)并回答:

  方法: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答: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3000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两种解答一样)

  2000-1000=1000(元)

  方法: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2-1=1,所以2000-1000=1000

  想加法算减法:想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答: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1000元。

  3、短时练*做一做第1题

  4、我们刚刚学了整千数的加减法,同学们想下面的题怎么做呢?

  例12:你能用50、80、130这些数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80+50=130130-50=8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想加法50+80=130算减法130-50=80

  根据刚才的做法,你又能用900、600、1500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900+600=15001500-600=90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9个百加6个百是15个百,也就是1500.

  6个百加9个百是15个百,所以15个百减6个百就是9个百。

  想加法900+600=1500算减法1500-600=900.

  短时练*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1.先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再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四、课堂练*

  课件1、捉鼠游戏。

  2、填空题

  3、(身边的数学知识)实际生活计算。

  4、小猴送信

  五、作业

  练*十九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11:1000+2000=3000例12:(1)80+50=130

  想:1个千+2个千=3个千想: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

  想:因为1+2=3130-50=80

  所以1000+2000=3000想:13个十减5个十=8个十

  2000-1000=1000(2)600+900=1500

  想:2个千-1个千=1个千,想:6个百+9个百=15个百

  1500-600=900

  想:15个百-6个百=9个百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十七、1、2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

  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6000= 1500-600= 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00=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 1000+2000=3000

  例10

  80+50 = 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2)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热情。通过淘气搬新家要买电器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的欲望,很想了解商品的价格战。通过“猜价钱”这一活动,使学生学*兴趣倍增,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计算的必要性。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例10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氛围。

  3。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不足:

  1、时间安排把握不够好,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

  2、语言有点*淡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激情昂扬,提问引导的启发性有待加强。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新知识。

  二、学*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xx=?,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xx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3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主人。

  第三、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菁华6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小熊欢欢和它的妈妈来做客—小熊欢欢要去钓鱼—妈妈不放心,出题考大家—同学们帮小熊解决问题—钓鱼—大家帮小熊找回家的路为主线把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借助许多鲜花的场景图,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但我在讲授过程中在算法的探究部分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研究还是不

  够到位,在巩固练*中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应用还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练*中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算的慢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更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应学的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3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二年级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通过对新教材的分析理解我制定了一下几个目标,我是分以下三个方面来落实这二个教学目标的: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整 个过程中我以小动物的奥运会贯穿其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堂的开始就出示一张图片,小动物们要举行奥运会了,为小动物们的依次出场做铺垫。由小青蛙 和小熊在数射线上比赛的过程引入整百数的加减的算式。再由小兔、小熊猫的参与逐步的引入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的算式,然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多种方式逐一地去解 决问题,反馈,最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小海豚的表演来进行口算题目的抢答,最后让小朋友对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做一下自我评价。

  二、注重学生参与课堂 ,努力实践二期课改理念。

  在本节课的学*过程中,我注重让绝大部分学生来参与课堂。通过不同形式的讨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来参与课堂,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 学生在课堂上解决题目的方法很多,有用算盘,用简图,用竖式,用算线等好多种方法。

  三、通过抢答,巩固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笑,爱动,爱玩,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中加入了抢答这一个环节,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中来,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了学*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不足之处。

  这节课存在问题也很多:

  1、虽然准备工作很充分,考虑到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如算盘、简图、算线等方法,但仍然出现其他的解题思路,说明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今后需要不断研究。

  2、本节课的重点没有突出,由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出现很多解题思路,新授前复*还不够充足,因此在回答“几个百加减几个百”或“几个十加减几个十”的问题上,还存在有的不会说,练*不够。

  3、由于本节课讨论的内容较多在时间掌握上比较紧,有的环节说的还不够透彻,今后还要多锤炼自己的语言。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4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5

  今天,我上了一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课后,有以下的教学反思:

  1、我能把“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就知的迁移,合作探究掌握新知识。在学*新课时,学生的学*兴趣特别地高,完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以及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利用好小组交流互学活动,在交流中做到以优带差,讨论氛围热烈活跃。

  4注重培养学生的算理能力。比如:10+20等于几?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

  (1)直接用1+2=3,再在后面添一个0

  (2)用相同数位相加: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也可算出得数是30。

  (3)数的组成: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

  从上面可以体现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也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开阔了思路。

  5、教学中,我能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对比,从中发现规律:明确理解几个一与几个十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抓住这个突破点迅速、正确地进行口算,计算正确率也较高。

  6、高效的处理了教学中的生成问题。

  如:“活动单二”4+5=

  2+7=

  9—3=

  40+50=

  20+70=

  90—30=

  我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组数的特点,从而引出竖着做会既快又准的做题方法,但是课堂上却有学生说横着做快。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我灵机一动说:那我们就比一比,看看到底怎样做更好。通过比试证实了竖着做既快又准,这样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这样的生成不仅没有影响到我的课题教学效果,反而为这节课增添一抹艳丽的色彩。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6

  这节课是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的计算课。上完后发现学生的兴致不是很高,静下来想有几点做得不够:提到计算,就很容易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相联系起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虽然在课上让学生操作,可能很多小孩觉得很简单,没必要,而我组织的也不好,所以没起很大作用。对后进生的帮助不是很大,小组合作交流流于形式。

  课后思考,为了防止单调,我觉得可以试试利用善意而恰倒好处的激励语,不断地在学生心中点燃求知的的火花,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当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当学生认真倾听时,“你听得最认真!”“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好!”当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时,“你的发现让大家做这一题简单多了,谢谢你!”“你的眼睛真亮,连这个秘密都被你发现了!”适时地给予表扬。同样,当学生学*出现困难时,“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有进步,加油!”及时地送上鼓励。

  这样,把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学*中来。照顾后进生方面,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例题是一道整十数加整十数和一道整十数减整十数,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理解了算理,但对于后进生来说,要直接进行独立的练*仍有一定的苦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个说计算过程的练*,通过指名说、男女生说、全班说等形式,使计算方法得以加深巩固以及拓展,让后进生也能跟上步伐。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4)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6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7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8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9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2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3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貌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6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7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8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9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扩展5)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实用5份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页的例1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算理。

  教学用具:

  70根小棒、小磁铁、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

  听算(生听老师念口算题,在练*本上写算式。)

  口答

  (1)40里面有几个十?70里面有几个十?

  (2)5个十是多少?9个十是多少?

  (3)3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5个十、3个一是多少?

  二、教学新课

  1、谈话导入。春天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美丽的图片。(出示幻灯片),小朋友们,这些花美吗?

  今天咱们光明小学的小朋友到公园去玩耍,看见工人师傅在搬花,于是他们就帮爷爷数花。每人十盆十盆地数,一共数了多少盆?(生数数,先观察每一列有多少盆花?10盆。然后在十盆十盆地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一共有6个十,是60盆。)

  师:对,一共有60盆鲜花。 刚才我们是通过数数的方法知道一共有60盆花,还有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方法吗?(左边有30盆,右边有30盆,合起来一共有60盆,30+30=60)

  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思考,想到了不同的方法,再来看看,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算式有什么不同。也许,现在小朋友不知道,再学*今天的新知识后,你们就会明白。

  今天我们就开始学*100以内的加减法,首先今天我们要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小朋友们,我们学过的100以内的整十数有哪些,你知道吗?(生数数,10、20、30……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教学例1

  (1、)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 左边摆一捆小棒,每捆十根,表示红花的盆数。右边摆两捆小棒,表示黄花的盆数。

  (生操作,师巡视。师在黑板用小磁铁演示。)

  师: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按老实要求摆好了小棒,下面老师有一些问题要考考大家了,看看谁在活动之前,把老师的要求听得最仔细:一捆小棒表示多少?那又摆了两捆小棒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一捆小棒表示10根,又摆了两捆表示黄花的数量有20盆。

  师:小朋友们听得可真仔细啊,那如果要求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师用实线圈把左右3个小磁铁圈起来。)

  生:10+20

  (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接着师指导学生进行口算的思考过程

  ①10是几个十?20是几个十?

  ②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一共是几个十?

  ③3个十怎样写?怎样读?(3个十,在十位上写3,个位上写0,这个数写作30,读作三十,在这里给学生强调下无论是读数或者是写数都是从高位开始。)

  板书:10+20=30

  (让学生理解思考过程,可让学生反复说过程)

  小结:口算10+20得多少,分三步想:先想10里面有几个十?20里面有几个十?后想1个十加2个十得几个十?再想3个十是多少,应该怎么样写?

  师:小朋友们,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你们明白了吗?那我们马上来检验一题

  20+30 10+40 30+50

  (生思考,和同桌小声讨论,后汇报,说思考过程,你是怎样想的?)

  (2、)整十数减整十数。 生再用小棒摆。师在黑板上用小磁铁演示。

  师:现在有紫花30盆,我们应该用多少捆小棒来表示紫花的数量呢?(30)

  那现在工人师傅搬走了10盆。搬走的10盆我们应该怎样表示呢?(去掉1捆小棒,生拿走1捆小棒,师用虚线圈把其中1个小磁铁圈起来。)

  师:现在还剩下多少盆花?怎样列式计算?(先在练*本上写算式,再汇报。)

  生:还剩下20盆紫花,30-10

  师:30-10=20,说一说你是怎么样快速算出答案的?

  (师引导生用数的组成来思考:30是3个十,10是1个十;3个十减1个十得2个十;2个十是20。)

  板书:30-10=20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二个知识,整十数减整十数。

  生齐读:10+20=30 30-10=20 小结:在口算时,我们同样可以用数的组成来思考。整十数加整十数,就是想几个十加上几个十;整十数减整十数,就是想几个十减几个十。小朋友们,你们会了吗?(会)既然会了,那老师可得考考你们了。

  3、指导生完成做一做题目。

  第一题:30+40 请学生上黑板用小磁铁演示,按后根据图说一说

  ①30表示什么?40 表示什么?30+40又表示什么?

  ②30加40 的和表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数的组成。)

  第二题:70-30请同学们想一想70和30各表示什么?40又表示什么?

  4、及时练*:算一算、想一想(生快速口算,选取个别题目指名学生说思考过程。)

  50+30

  30+10

  40+50

  20+30

  30+50

  50-30

  30-10

  60-40

  三、巩固练*。

  1、游戏:送信。

  在黑板上贴上小猴(得数为30)、小兔(得数为70)、长颈鹿(得数为20),小鸟(得数为50)四个信箱,发给学生一些口算卡片,口算出得数,然后对号入座。

  师:请大家先给小猴送信。(生将得数是30的卡片贴在小猴的信箱中。再集体订正。)

  20+50

  30-10

  90-20

  10+10

  80-60

  10+40

  60-30

  60+10

  90-40

  30+20

  40-10

  70-20

  80-50

  50-30

  40+30

  2、首尾相接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第一个同学先一道题,要求题目必须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加减法不限。第二个同学用第一个同学的得数再编一道题,以此往下继续进行练*。如:第一个学生说20+40=60;第二个学生说60-10=50……以此类推。(这个游戏主要是考考学生反应,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练*,还可以渗透倾听*惯的培养,要想完成游戏,必须学会听游戏规则。)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知识。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0-10=20

  30-10=20

  10+20=30

  30-10=20

  教学反思 :

  让学生学会应用已学过的数的组成知识,掌握口算的方法,能够进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主动探索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游戏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将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整十数加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口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尝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体验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案:

  一、创设情境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索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答一共有多少棵树。

  (2)组织学生交流。

  加法

  苹果树有80棵,梨树有70棵,问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学生试算:

  80+70=150

  答: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150棵。

  减法

  根据上面的情景图接着提问题:一共有150棵果树,其中有80棵苹果树,其它是梨树,梨树有多少棵?

  学生试算,150-80=70

  答:梨树有70棵。

  教师指导。

  学生间交流。

  三、课堂练*

  第一题,让学生理解表中合计的含义,然后计算填表。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知识?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整十数及相应减法

  80+70=150(棵)

  150-80=70(棵)

  想:(1)8个加7个十得15个十,是150,

  (2)80加20得100,再加50得150。

  想:(1)15个十减8个十得7个十,是70,

  (2)100减80得20,再加50得70。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 ~ 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呈现情境。

  新学期开始了,小动物们要上学了。(课件呈现画面:小松鼠背着书包,手中拿着3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着2串冰糖葫芦,每串10个。)

  引导学生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手中拿着什么东西?

  2.提出问题。

  根据小松鼠和小狗手中的冰糖葫芦,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在画面下依次呈现:

  (1)小松鼠有多少个糖葫芦?

  (2)小狗有多少个糖葫芦?

  (3)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串糖葫芦?

  (4)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

  这些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评析

  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提取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增强了问题意识,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试着独立去解决这些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班内交流。

  谁先来向大家汇报,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计算30+20时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逐一板书:

  (1)十个十个地数。

  (2)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

  (3)因为3+2=5,所以30+20=50。

  那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3.试一试。

  你能算出30-20等于多少吗?说说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 修围墙,摘果子。

  小松鼠和小狗一起来到了它们的同学长颈鹿家,发现长颈鹿正在那儿发愁,原来它家的围墙坏了。(课件呈现围墙的画面及墙上的算式,即“想想做做”的第2题。)

  学生计算后,引导他们把上下两个算式比一比。

  你会用上面的题计算下面的题吗?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长颈鹿为了感谢大家,想请同学们吃智慧果。(课件呈现智慧树及写着算式的智慧果)认真算算,看你能吃到几个?

  2. 帮鸭妈妈找孩子。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路过鸭妈妈的家,发现4只鸭妈妈(身上有数40、50、70、80)可着急了,原来它们四家的孩子(小鸭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鸭妈妈很快就找到它们的孩子吗?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很快就帮鸭妈妈找到它们的孩子的。

  3. 开火车上学校。

  (结合画面)几个小动物坐上火车,准备开往学校,可火车没有司机。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当火车司机,把它们送到学校?指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小动物们到了学校,看到小猴和小熊早就到学校了(呈现画面),他们正在那儿干什么?你能数把它们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吗?

  你能求出还要搬多少张椅子吗?

  总评

  本节课结合儿童生活现实和知识体验,对教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本节课以“小动物上学”为故事情节,串联起整个教学过程。适应一年级孩子的特点,激发了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而且在每个情境中都为学生留足充分探索的空间,利于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

  2.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

  以解决问题为探索主线,注重让学生自己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方式,亲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促进问题意识的养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泉。

  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的关系。

  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计算欲望,让他们在各自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班内算法多样化的局面。接着在“修围墙”练*中让学生比较,渗透优化的算法。再通过交流自己是“如何很快就帮助鸭妈妈找到骇子”的,使优化算法成了学生主体的内在需要,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进行算法优化。在教学中做到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己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算法进行互相评价、相互补充,自主进行算法的确认、修正和选择。学生在不断感悟、体验的基础上,锻练了思维的灵活性,初步形成了优化意识。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2页例1及”做一做”练*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通过本节课的学*,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口算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爱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惯。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准确口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带你们来这里上课,高兴吗?(高兴)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是谁吗?(想)请看(课件:动画片)Dora很高兴认识你们,还想跟你们做游戏呢,愿意吗?(愿意)老师伸出一个指头,问学生:这是什么?(一个指头)一双手有几个手指?(10个)如果老师加同学们一双手就是多少?(20)加两双手是多少?(30)10,20,30,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十数。(板书“整十数”)

  谁在说话?(点课件小精灵说:今天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得到我背包里的智慧星。今天我的旅程是去小熊家玩,想和我一起去吗?(想)

  只要你们答对了这些题,就可以出发了。(点课件:复*题)

  1、我是口算小能手(以开火车的形式答)

  2、我会填(全班答)师:同学们可真棒,都做对了。

  二、新授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点课件:小精灵说:怎么去小熊家呢?我们要先经过百花园、鳄鱼河,才能到达小熊家,一起出发吧。)师:百花园到了(点课件:欣赏图片)。

  看!这些鲜花把我们的世界装扮得多么美丽!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护花草树木。(点课件)哦,原来这些花是森林公园里小动物们种的。看,他们正在数花呢,你们也想数一数吗?(想)红花有多少盆?(老师领着大家数一数红花)(电脑出示10盆)

  师:黄花呢?(20盆)紫花呢?(30盆)你怎么这么快就数出来了?(一排是10盆,两排就是20盆,三排就是30盆,)(电脑出示20、30。)师: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加法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老师板书:题目贴在黑板上)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d.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真聪明,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教师为你们骄傲!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学生列式(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师:为什么用加法来计算呢?(生:求一共是多少,就要把红花和黄花的数量合起来)

  师: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看看哪位同学想的方法妙。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

  (5)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以10+20=30。

  师: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那到底我们算得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摆小棒的方法过程):先摆几捆小棒?(1捆)这一捆表示什么花?(红花),再摆(2)捆小棒,这2捆表示(黄)花,合起来就是(3)捆小棒,也就是3个十,表示红花和黄花一共有30盆。所以10+20=30(请一名同学把摆小棒的方法过程利用展台展示出来)

  师强调算理:1个十加2个十等于3个十,3个十就是30。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方法都很好,值得表扬。现在我们一起来做第二题:先读题目,问怎样列算式?(全班一起做)第

  三、四题由学生自己做,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展台展示叫学生说:我写的算式是其中老师简单的讲一下第四题(我们还没学整十数的连加,你就会做了,你好聪明哦!),你们是这样的吗?(是)你们真棒!) (2)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小牛想把这里最漂亮的10盆紫花送到它的好朋友朵拉,小朋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还有多少盆紫花?)原来有30盆紫花,小牛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师板书:30-10=20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用减法呢?(因为搬走了10盆,就是从总数中拿走一部分,求剩下的一部分用减法。)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的?和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三捆减去一捆就剩下两捆,两捆就是20。

  生2:因为3-1=2,所以30-10=20。

  生3:3个十减去1个十还有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10=20。师小结:咱班的小朋友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多好的计算方法。强调算理:3个十减去1个十等于2个十,2个十就是20。(展台演示小棒)

  用手指着黑板上的那些算式说,今天我们学的都是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所以我们今天学*的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板书“加、减整十数”)好,刚才同学们个个都很棒,那你能编出像这样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来考考大家吗?一个说→全班答。

  (3)下面老师来出题,看看谁算得最快?有没有信心?(有)(点课件)练*:咱们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你发现了什么?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3+2=5 4+5=9 6-4=2 30+20=50 40+50=90 60-40=20 小结: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直接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在个位上添“ 0 ”就可以。

  三、巩固练*

  第一题:蜜蜂采蜜师:(点课件)百花园里的花这么美,这么香,还引来了蜜蜂呢,它们该采哪朵花呢?谁来帮帮它们?这是一星级的题,答对了加10分。

  第二题:花落谁家

  这些花漂亮吗?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花,想要吗?(点课件)谁答对了就送给谁。问一两个学生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第三题:鳄鱼河

  走过百花园,又来到了鳄鱼河(点课件),Dora说:跳上得数是60的算式才能安全过河。你能找出得数是60的算式吗?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第四题:输密码

  朵拉他们来到了小熊的家(点课件),可是,这是一把密码锁,小猴子把密码输成这样,你们看它输对了吗?(点课件)这些密码对了吗?这是二星级的题,答对了加20分。

  师:我们*时做题就要养成认真的好*惯,不要像小猴子一样粗心哦。

  第五题:水果题

  (点课件)小熊说:这下输对了密码,你们请进吧。小熊准备了一些水果(点课件)请看,你能用这3个数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吗?

  90 60 30答对了奖一个苹果,看谁写得又对有快?第六题:.放气球(拓展延伸题)

  师:刚吃完水果,小熊又请我们去放气球呢(点课件)

  每个()里可以填什么数?最大能填几?10+30>()25 +()= 25 ―()这是三星级的题,答对了加30分。

  师:先算10+30=40,那右边要比40小,比40小的数有哪些?(学生随意讲)这么多啊!那你们知道最小能填(0),最大能填(39),谁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说出可以填哪些数吗?(0~39)

  四、总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我们来算一算这几个队的得分情况(老师带着学生一起算)谁最多?谁最少?谁比谁多多少分?谁与谁一共多少分?今天,我们跟朵拉玩得开心吗?希望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更多的问题,好不好?

  五、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10黄花20紫花30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10 + 20 = 30(盆)

  1个十2个十3个十

  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10 + 30 = 40(盆)

  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三种花一共有多少盆?

  还有多少盆紫花?30 - 10 = 20(盆)

  3个十1个十2个十

  数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归结为10以内加减法,树立转化意识。

  3、在观察、比较、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算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春天到了,花开了,草也绿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出去郊游?只有回答出下面的问题的同学才能和老师一起出去。

  2.出示复*题。

  3.同学们表现真棒,还等什么?赶快出发把!咦,出发前我们还得准备什么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课件出示)想吃吗?只有会思考问题的孩子才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赶快动脑想一想。(一共有多少个蛋糕?)

  2.你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谁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于30了,你是怎么算的?

  汇报:

  (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再摆两捆小棒就是2个十,合在一起就是3个十,是30。

  你们能和他一样用小棒摆一摆吗?(集体摆),指名前示范摆,下面同学们跟着摆。(师板书)现在把小棒放进桌兜,课件回顾刚才小棒的摆法。

  (2)我们还可以借助另一个数学小帮手来计算。谁能到前面给大家拨一拨,比一比谁看得最认真。(我先在十位拨了一颗珠子,就是1个十,在拨两颗珠子就是2个十,合起来就是3颗珠子,就是3个十,是3)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一起再看一看(课件)

  (3)还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来的,哪些同学用的着这样方法?举一下手,你们真是会学*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识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快呢?

  4.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赶快用你的好方法领取一张车票吧,准备出发��!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确的请举手,和老师一起出发吧!

  出示景点:琵琶岛、茶山、龙头村

  5.减法

  玩了这么多的景点,一定饿了吧?还记得老师刚才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面包)总共有多少个呀?(30个)赶快吃吧!你们吃的真香呀!你们吃了多少个呀?(20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还剩几个?)想一想:怎么解答这个问题?(指名答,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玩得高兴吗?老师看看哪些孩子是既会玩又会学*的好孩子。请完成课本62页“做一做”1、2题,比一比谁做的又对又快。

  2.看到你们表现的这么棒,馋嘴小猴也想请聪明的你们帮帮他。你们愿意吗?看,小猴想爬上楼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们的帮助,小猴开心极了,你们开心吗?看来帮助了别人,自己也得到了快乐。

  3.看,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摘到了这么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指名回答,生评论。谁还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四、回顾整理,归纳方法。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玩得高兴吗?我觉得咱们班的孩子既会玩又会学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们,看看今天我们学的这些算式都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了……(板书课题)

  五、拓展延伸,发展思维。

  今天我们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件)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编出一个数学故事吗?回家可以把你编的故事讲给爸爸奶奶听听。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