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

首页 / 教案 / | 教案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2

  教材理解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

  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00=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1000+2000=3000

  例10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的灵活性.

  3.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学**惯.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具、学具

  口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1)13个十是多少?

  (2)25个百是多少?

  (3)5个千呢?

  (4)80里面有()个十.

  2.简答题.

  700里面有()个百.

  130里面有()个十.

  4000里面有()个千.

  二、进行新课【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一)学*例3.

  1.出示①400+300=

  思考:口算这道题可以怎么想?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解法:

  A.400是4个百,300是3个百,4个百加上3个百是7个百就是700.

  B.400加300等于几,因为4加3得7,所以400+300最后等于700.

  C.用笔算的方法,从个位加起,最后得700.

  教师板书:400+300=700

  想:4个百加3个百是7个百.

  2.出示(2)700-300=400.

  学生发言.可能会出现多种做法,教师均要给予肯定,特别要肯定这种想法:因400+300=700,所以700-300=400.

  3.出示(3)20xx+6000=

  小组讨论.出现几种方法后,说出计算结果.

  4.出示(4)9000-4000=

  学生推理出:9个千减去4个千等于5个千

  (二)学*例4

  1.出示例4200+30=

  230-30=

  230-200=

  学生可自由选择一道题向大家介绍快速口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200+300=2302个百加上3个十等于2个百3个十是230.

  先减整十数先减整百数

  3.小结:几百几十减几十,可以用整十数先减去整十数再加整百数.也可以几百几十先减去整百数,再加上整十数.

  4.练一练

  200+4003000+60009000-7000

  450-504500-40003400-400

  (三)教学例5

  1.出示例580+50=

  130-80=

  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

  【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到想加法递推.

  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就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

  2.出示:900+600=1500-600=

  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3.练一练

  70+50=400+600=800+900=

  120-50=1000-600=1400-800=

  (四)总结.

  让学生观察板书后讨论,今天学的是什么样的口算?通过学*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的口算)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下面各题.

  900-300540-3002900-800

  20xx+5000640-2007200-200

  4300-3005200-200360-360

  2.接力赛.看算得又对又快.

  四、布置作业【继续演示课件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口算(3分钟完成)

  700+5003000-20007000-1000

  400+507000-2000400+500

  600+50090+503000+20xx

  1700-8001200-700360-70

  4600-50050+700630-30

  2.直接写出答案.

  500+30=7000-1000=550-50=

  700-200=60+30=370-80=

  4500-200=70+80=720-20=

  3.扩展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

  (1).()+350=750400-()=80

  ()-70=210280+()=780

  (2).菜店有萝卜350千克,卖了一些,还剩80千克,卖了多少千克?

  4.思考题.

  用10、20、3080八个数,分别填在小圆圈里,使每个大圈上五个数的和等于210.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1)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1

  教材理解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

  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9000+6000=1500-600=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00=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1000+2000=3000

  例10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口算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自学、教师指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导入新课。

  1.学生汇报课前数学阅读,口算。

  2.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说说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百组成的。

  3出示复*题

  (1)13个十是()。

  (2)25个百是()。

  (3)5个千是()。

  (4)80里面有()个十。

  利用数的组成规律,我们可以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引导探究,学*新知

  1、学*例11出示例11的画面,张爷爷家今年春节新添了两件电器。

  (1)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什么?(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

  (2)请你们帮张爷爷算一算买这两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

  生连麦,语音,汇报交流。

  师:谁会列式?

  1000+20xx=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口算的?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师归纳:同学们的算法都对,希望今后在做练*时,要选适合自己的方法计算。

  2、学*减法。

  师:看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冰箱比电视机多多少钱?

  师:你们能解决吗?请在练*本上列算式计算?并告知结果。

  连麦语音学生回答。

  3、教学例12。

  (1)学生汇报:

  80+50=130-80=130-50=

  思考;这三道题怎样又正确又迅速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口算过程;(80+50等于多少?是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计算130-80=和130-50=这两道题时,可以看到减法想到加法递推。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80等于50或因为80+50等于130所以130减去50就等于80)引导学生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有什么不同?

  4、尝试练*,做后指生说说算法

  900+600=1500-600=1500-900=

  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巩固练*。

  1、快乐垂钓: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2.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生1: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2: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3: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集体订正

  3.练*十九第三题。

  四.总结师: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口答)

  师:同学们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希望同学们在口算时要细心,认真,还要注意用已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业

  练*十九第1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

  1复*:

  师:请同学们计算两道题目:

  3+6=7+8=

  8—7=12—7=

  师:比较一下这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他们有何不同?

  在比较一下这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他们又有何不同?

  2、导入:

  一位农民爷爷,想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于是他拄着拐棍来到一个电器商城,很快选中了一台价格20xx元得冰箱和一台1000元得电视机。

  问:这得花多少钱啊,这个问题可把老爷爷给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列式,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交流探究: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1000+20xx=

  问1:怎样计算1000+20xx等于多少呢?大家算一算,然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可能的算法: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xx=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xx=3000。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来算,还有的同学更聪明,由1+2=3想出了1000+20xx=3000。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问2:加法同学们会算了,那么这道减法:20xx—1000=你会算吗?

  师生交流。

  二、教学例10

  师:老爷爷看到这两样电器太贵了,于是就转身去了旧电器市场。他看到一台旧电视价格为50元,一台旧冰箱为80元。

  这一次又要话多少钱呢?

  组织学生计算两道算式:(80+50=130—50=)

  生尝试计算,师与有困难同学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怎样算的?

  预计的算法:

  生:8+5=13,80+50=130。

  生: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80+50=130。

  生:80+50=80+20+30=130。

  师:这位同学的算法很有创意!130—80呢?

  生: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啊一种最新简单就用哪一种。

  练*:

  (1)师:这里有几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900+600=

  1500—600=

  3000+7000=

  (2)

  240+100=(24个十加10个十,等于34个十,也就是340;240中的两个百加1个百,等于3个百,40没动,所以是340。)

  1900—800=

  (说说计算方法)

  反馈练*: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数中82页第一题口算。

  2、第二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爷爷今天会来买电器吗?因为他家今年粮食大丰收。出示图片。师生交流预设: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仓库装了700袋麦子;第二仓库装了800袋麦子;第三个仓库装的是稻谷,1000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第三仓库装的是稻谷,不是麦子。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适时肯定。

  3、猫捉老鼠

  丰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这个老爷爷还是为一件事情感到烦恼,原来,每天夜里总是会来许多的老鼠过来偷粮食,这么好的粮食被老鼠偷吃了多可惜啊。为了治理这些老鼠,老爷爷养了几只猫,帮他抓老鼠。

  这里有几只猫,有着不同的分工,负责抓不同大小的老鼠。

  制作面具和老鼠卡片。组织学生游戏。

  四、全课小结。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2)

——《认识整千数》教案 (菁华3篇)

《认识整千数》教案1

  教学内容:三年级上册19页例题和试一试,第20-21想想做做1-5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的方法的过程,了解数的组成,能认、读、写这样的数。培养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2、通过用数描述身边的事物,促进数感的发展,感受到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读、写非整千的四位数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数宝宝又来和我们一起上课了,他想先检查一下我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1、出示课件(数位顺序表)

  提问:从右边起,第几位是万位?其他几位是什么位?

  2、用计数器拨出下面各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300030610000360365

  (1)同桌相互拨一拨、读一读,并说出数的组成。

  (2)指名到前面演示刚才的活动过程,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3、读一读并写出下面的数

  七百二十五一万四百零六五百一十六千

  学生齐做,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4、小结:刚才我们复*了上节课学*的数位顺序表以及三位数和整千数的组成和读、写,大家学得很扎实。这节课,我们要和数宝宝一起认识一些新的数。(板书:认识四位数)

  二、出示例题,学*新知

  1、教学几千几百几十几的数的读写与组成

  (1)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2365

  提问:谁来说一说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各表示什么?

  2个千、3个百、6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多少呢?你能读出这个数吗?

  读给同桌听一听,再指名读数。

  你会写二千三百六十五这个数吗?请在自己的练*本上写一写。

  集体订正,如有不同写法,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写法。

  2、教学中间有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1)教学中间有一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出示课件,提问:现在这个计数器上的算珠各表示多少?

  3个千、5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请你对照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一写。反馈并集体订正。

  这个数该怎么读呢?

  先读给同桌听一听,再指名读

  小结:通过读写3052这个数,我们知道了中间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要写0占位,而且这个0要读出来。

  (2)教学中间有两个0的四位数的读写与组成。

  提问:我们再来看这个数,和刚才的数有什么不同?(3052中间有1个0,3002中间有2个0)

  请你对照计数器上的算珠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再试着自己写一写、读一读,并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有不同的读法和写法要一起汇报。

  在班内汇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的读法和写法,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小结:认识了3002这个数,使我们知道当一个数中间连续有2个0的时候,只读一个0。但读一个0的数写的时候不一定是写一个0还是2个0,一定要对齐数位才行。

  3、教学试一试

  看书第19页,自己读题目要求,比较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

  同桌相互说说数的组成,再各自写出来,读给同桌听,最后指名写、读、集体订正。

  小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读这两种类型的数的时候应注意些什么?

  小结:0在数的中间和0在数的末尾读法是不同的,中间的0要读,末尾的0不读。

  三、巩固练*,加深理解

  谈话:刚才数宝宝看大家学*得很认真,相信大家一定能学会,现在它要和我们做几个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请大家看着计数器上的算珠写出数并读一读,再说一说各数的组成。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2

  同桌互相说一说,读一读,教师巡视,并指名回答。

  3、想想做做3

  出示商品价钱,让学生读一读,再在书上的表格里写出这些数。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订正。

  4、想想做做4、5

  四、总结评价,点拨重点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积极参与学*活动,认识了四位数,掌握了这些数的读、写方法。谁来向数宝宝汇报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五、课外实践活动

  收集现实世界中有关四位数的信息,以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认识整千数》教案2

  一、教学内容

  《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认数》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学*过10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是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理解、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2、在具体情境中探究认识整千数和一万,能正确地进行读写,并结合具体情境感受较大数的意义。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同时把认识计数单位“万”,学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把感受一万的实际大小作为教学难点。

  四、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和认知规律,并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在本课的设计中,力求突出以下三点: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3、充分利用原有的认知经验,在迁移中学。

  五、教学准备

  为了有效组织学生的探索和发现等学*活动,课前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计数器,并准备了一套多媒体教学课件。

  六、教学程序:

  为了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下面几个教学程序:

  (一).关注生活,激趣导入

  (生活化、活动化的问题情境最容易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

  因此,在课的开始, 我就从北京举办奥运会谈起,用课件呈现上海万体馆的场景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数,大胆地猜测一万的大小来引入本节课的学*活动。(教学也需要告诉,只是教师要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以参与者的角色告诉学生。)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当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后,老师所要考虑的应是如何提供适当的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探索知识,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

  感知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这里我由具体到抽象分三个层次安排活动:

  1、经历数小方块的过程,直观感知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小方块过程,

  从一个一个地数,( )个一是十;

  十个十个地数,( )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 )个一百是一千。

  迁移到一千一千地数,( )个一千是一万,来完成对“万”的认识。

  接着追问:“一万就是几个千?”更好帮助学生认识万和千的十进制关系。

  再通过:万人体育馆大约能容纳多少个像我们这样的学校的学生?万米长跑相当于绕学校操场多少周?一万本书摞起来会有多高》?一万元钱能买些什么?等的类来感受一万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认识整千数》教案3

  [教学内容]三(上)第16~17页的例题及随后的“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认识整千数和一万》是学生在学*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它也是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本课时教材的编写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读、写整千数及一万。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认识,第二道例题借助计算器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读、写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千数的含义,并万以内的数位顺序。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猜一猜,算一算,填一填,写一写,读一读等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整千数和一万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数数等活动,理解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知道万以内的数位名称和顺序,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能正确读、写整千数和一万;能正确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2.使学生在认识整千数和一万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利用已有的认数经验进行类推,进一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不断增强用数描述或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教学难点]认识计数单位“万”,感受一万的实际大小、意义。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道例题

  1.复*导入

  (1)谈话:我们学*到现在学到的最大的数是什么?(1000)1000到底有多大?我们今天再来数一数。

  出示一个小正方体,问:这是几个小正方体?

  出示一排小正方体,问:有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样想的?(全班齐声一个一个地数一数)

  :10个一是十。

  出示一层,问:这是几个小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全班齐声十个十个地数一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出示整个正方体,问:这个大正方体里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全班齐声一百一百地数一数)

  :10个一百是一千。

  2.认识整千数和一万

  出示第二个大正方体,问:现在这里有几个一千?是几千?

  依次出示第三、四、五……直至第九个大正方体,同时依次让学生说出:三千、四千、五千……九千。

  出示第十个大正方体,问:现在有多少个一千?是多少呢?

  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

  问:那谁能告诉我一万里面有几个一千?

  强调: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问:一万有多大?我们学校有*两千人,五所我们这样的学校加起来,人数大约就有一万人了。

  要求: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可同桌互相数一数之后点名数,再集体数,也可老师随便喊一个几千,点名由学生往下数)

  二、教学第二道例题

  1.认识用计数器表示的整千数

  出示计数器(先不标注万位),谈话:我们今天仍要借助计数器来认数。

  问:这个计数器上已经标出了哪些数位?你能按从右往左的顺序来读一读这几个数位吗?

  问:如果在千位上拨上1颗珠,它表示几个几?是多少?该怎么写呢?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在千位下面写上1,后面数位上没有珠子用0补上。

  在千位上再拨上1颗珠,问:它表示几个几?是多少?该怎么写呢?

  在千位上再拨上1颗珠,问:它表示几个几?是多少?你会自己写一写这个数吗?请在自己本子上写一写。(指明一人上台写)

  在千位上再拨上2颗珠,问:它又表示几个千?是多少?你会写这个数吗?

  2.认识用计数器表示的一万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千位上拨几颗珠就表示几千,下面我来拨珠,你能不能马上说出我拨出来的是那个数?

  在计数器的千位上拨上1-9颗珠,学生一次从一千数到九千。

  在千位上再添上1颗珠,问:这是几?10个一千就是一万,想一想,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么表示一万?(提出满十进一)

  去掉千位上的10颗珠,在万位拨上1颗珠,说明:千位的左边是万位。(标出万位),在万位上有1颗珠,就表示1万。问:你能写出一万吗?

  :千位的左边是万位,在万位上拨上1颗珠就表示一万,一万可以写成10000。

  3.认识数位顺序表

  问:今天我们学*了哪个新的数位?

  出示教材第17页的数位顺序表,要求学生从右往左依次填出数位名称。

  问:第几位是万位?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这是一个数轴,直线上的一个表示多少?

  打开数学书第17页,想想做做第1题,在书上填一填。

  填完的同学可以思考一下豆角老师的问题,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谈话:谁能说说你是怎样填写的?(学生汇报)

  提问:7000是接*1000,还是接*10000?你是怎样想的?

  谈话:从图中可以看出7000和1000相差6格,就意味着相差6000,而和10000只相差3格,相差3000,所以7000离10000更*一些。

  2.想想做做第2、3题

  要求:读一读、写一写横线上的数字。(独立完成后集体读一读整句话)

  3.想想做做第4题

  先独立完成第一列的两道竖式,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引导学生说一说:6000-4000,从6个千里减去4个千,还剩2个千,是0.

  完成剩下的题目。

  4.想想做做第5题

  问:从图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计算10000-8000时,你是怎么想的?

  5.想想做做第7题

  谈话:请你仔细地观察图中的场景图,并读一读小明和冬冬的对话,说说你能知道什么。

  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爆出一个点表示少年宫的位置。问:谁能在这条直线上标出小明家和冬冬家的位置?

  追问:小明家和冬冬家的位置还可能是怎样的?

  问:他们两家可能相距多少米?你是怎么想的?请算一算,在和同桌交流。

  四、全课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货?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6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内容:P79

  二、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4、小结

  5、练*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五)作业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5)练*: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 (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就能:通过实际生活中买电器的情景,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激发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猜一猜我是谁?

  我的千位上是3,百位上是6,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3600)

  我的千位上是1,百位上是2,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1200)

  我的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650)

  我的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上面各题。----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交流、探究。

  1、创设情境.

  例11:王爷爷家新修楼房,想买一台电视机和电冰箱,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1000+2000=3000(元)

  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学生交流、同桌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如下:)并回答:

  方法: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答: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3000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两种解答一样)

  2000-1000=1000(元)

  方法: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2-1=1,所以2000-1000=1000

  想加法算减法:想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答: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1000元。

  3、短时练*做一做第1题

  4、我们刚刚学了整千数的加减法,同学们想下面的题怎么做呢?

  例12:你能用50、80、130这些数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80+50=130130-50=8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想加法50+80=130算减法130-50=80

  根据刚才的做法,你又能用900、600、1500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900+600=15001500-600=90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9个百加6个百是15个百,也就是1500.

  6个百加9个百是15个百,所以15个百减6个百就是9个百。

  想加法900+600=1500算减法1500-600=900.

  短时练*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1.先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再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四、课堂练*

  课件1、捉鼠游戏。

  2、填空题

  3、(身边的数学知识)实际生活计算。

  4、小猴送信

  五、作业

  练*十九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11:1000+2000=3000例12:(1)80+50=130

  想:1个千+2个千=3个千想: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

  想:因为1+2=3130-50=80

  所以1000+2000=3000想:13个十减5个十=8个十

  2000-1000=1000(2)600+900=1500

  想:2个千-1个千=1个千,想:6个百+9个百=15个百

  1500-600=900

  想:15个百-6个百=9个百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十七、1、2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

  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6000= 1500-600= 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00=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 1000+2000=3000

  例10

  80+50 = 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5)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6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7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8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9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2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3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貌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6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7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8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9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案 (菁华3篇)(扩展6)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精选10篇)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小熊欢欢和它的妈妈来做客—小熊欢欢要去钓鱼—妈妈不放心,出题考大家—同学们帮小熊解决问题—钓鱼—大家帮小熊找回家的路为主线把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借助许多鲜花的场景图,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但我在讲授过程中在算法的探究部分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研究还是不

  够到位,在巩固练*中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应用还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练*中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算的慢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更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应学的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所以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避免计算课的枯燥,我创设了具体生动的情境和一系列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目的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得以完成。

  我在教本节课时重视了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明白算理。

  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如为了在加法教学中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白算理。我引导学生使用摆小棒的方式。边摆边说,再摆、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摆说交流。然后进行算理的研究。明白10+20就是1捆小棒加2捆小棒得3捆小棒,也就是1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因为小学生的学*大多以无意识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差。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依据新课程理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练*设计成一系列富有情趣的练*,如:通过闯关练*,进入游戏环节(钓鱼游戏;摘苹果游戏;找家家游戏)。目的是既吸引了学生学*的兴趣,又便于自己更好的串连教学。使学生主动学,乐于学,享受学*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以无比愉悦的心情投入练*活动,同时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也有不足,如在讲授过程中我对于算法的探究部分,还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应多让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多说说,让他们也能够掌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小熊欢欢和它的妈妈来做客—小熊欢欢要去钓鱼—妈妈不放心,出题考大家—同学们帮小熊解决问题—钓鱼—大家帮小熊找回家的路为主线把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借助许多鲜花的场景图,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但我在讲授过程中在算法的探究部分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研究还是不

  够到位,在巩固练*中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应用还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练*中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算的慢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更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应学的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4

  整十数加减法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计算课给人感觉总是与“枯燥”相连,其实只要合理安排也是种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在教学本节课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组织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小组交流,使其在交流中明白算理,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如10+20等于多少?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算法1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2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十,20里面有两个十,加起来一共是三个十,就是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类似竖式的算法。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理念,使学生既在交流中锻炼了语言,明白了算理,又开阔思路。在巩固练*阶段设计了加减对照练*。如30+40与70-30,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自己摆一摆,使其在操作中体验整十数加减转化10以内加减过程,从而理解整十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计算30+40时,用10根一捆的小棒来摆。先摆3捆小棒表示30,再摆4捆小棒表示40,然后让学生依次回答:一共摆了多少捆小棒?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是用3+4算出结果的。接着,让学生说出算的'过程。在计算时也有出现这种情况50+20=52。因为学生两位数中每个计数单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还不是十分明确,把第二个加数中2个“十”当作2个“一”来加。教学中,我对有困难的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渗透竖式计算时的数位对齐意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5

  新课结束后,自我总结了以下本节课的得与失: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创境导入的闯三关起到了收心和复*引入的作用。通过做题把学生的心收回到课堂上来,在复*的时候又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二、注重学生思维的锻炼,方法的总结。在算10+20=30的时候,不规定一种方法,而是由学生总结出多种方法,并且都给与肯定。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及以后的改进:

  一、导学单的设计不符合一年级学生特点,“怎样计算的?”,范围太大,对学生的指向性不强,没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性。如果再讲这堂课,我会重新这样设计导学单:

  (1)摆一摆:先摆()捆小棒,再摆()捆小棒,合起来是()捆小棒,就是()。

  (2)拨一拨:先在()位拨()个珠子表示(),再在()位上拨()个珠子表示(),合起来是()。(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评学中的“摘草莓”,题目数量过多,学生说的太慢,题量过大,而且每一个草莓题目都让学生说算法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导致后面的*题没有时间做。如果再讲这堂课,我会减少几个草莓题目,或者前面的草莓让学生说怎样算的,后面就不说算法,直接说得数。因为通过前面的训练,后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可以加快速度。

  三、评学中两个做游戏时发奖品,浪费了太多时间。如果再讲课堂课,我会这样设计,学生回答正确,口头表扬,告诉学生下课来拿奖品,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四、学生动手太少,课堂上没有学会动笔计算的时间,学生一直在口头说,没有实际的纸上计算训练。如果再讲这堂课,我会在“摘草莓”和“找朋友”两个训练当中缩减一些时间,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做书后面的*题。

  本人的能力有限,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领导和前辈不吝赐教。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6

  本节课主要学*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要求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从以上内容上看,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把20以内的进退位加减法掌握熟练了,这里的学*应该不成问题,实际上孩子的计算,不但速度慢,而且错误率非常高,由于学生有笔算的基础和丰富的经验,学生对于笔算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引入新课后直接出示例题进行教学,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用笔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想不到用简便的方法直接口算,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本课的意义。于是我在教学新知前设计了练*在其中渗透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为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做好铺垫。在设计这些练*时,我希望学生能从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中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在探索口算方法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学生间的引领,找出不同解决的方法。既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取长补短,发挥学生集体的智慧,在相互补充中得到最佳的方案。在分组交流时,尽量让学生来交流总结,并适时进行引导。

  本课练*的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又设计了一系列的巩固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口算方法,深入挖掘教材自身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下面的练*中,先通过对比题、小游戏、编口算等进行基本训练,分清进位与不进位两种情况,提高口算正确率,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再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运用数学。

  由于设计的内容很充实,课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发现、讨论方法用掉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最后一个环节未完成的时候下课铃已经响了,所以上课还需更紧凑一些。还有一点是,课堂上的语言不够精炼,不能做到一针进血,在讲解口算方法的时候有点啰嗦,不够简洁。为此,今后要多多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计算练*课上,我还穿插一些趣味性的练*,竞争性练*,拓展性练*,同样可以调动它们学*的主动性和探求欲望。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7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小熊欢欢和它的妈妈来做客―小熊欢欢要去钓鱼―妈妈不放心,出题考大家―同学们帮小熊解决问题―钓鱼―大家帮小熊找回家的路为主线把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借助许多鲜花的场景图,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但我在讲授过程中在算法的探究部分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研究还是不

  够到位,在巩固练*中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应用还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练*中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算的慢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更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应学的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8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通过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多种不同的算法,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借助参加森森里的知识竞赛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愉快地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图)、想一想(想问题、想算法)、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摆小棒)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体验来学*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1、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借助带学生去参加知识竞赛的生动情境

  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交流、动手操作,

  让学生自主探索。

  3、练*以动手摆一摆、去森林参加知识竞赛、帮助别人等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较顺利,但亦有不足之处,学生在说算理的过程中表达的不是很流利,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训练,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感悟。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9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小熊欢欢和它的妈妈来做客—小熊欢欢要去钓鱼—妈妈不放心,出题考大家—同学们帮小熊解决问题—钓鱼—大家帮小熊找回家的路为主线把本节课大体分三个层次:

  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

  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

  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借助许多鲜花的场景图,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简单的`一节课,但我在讲授过程中在算法的探究部分对于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研究还是不

  够到位,在巩固练*中对于算理和算法的应用还是有欠缺的,所以在后面的练*中有个别同学在计算中出现算的慢的现象,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应该更加精心设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应学的知识。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10

  整十数的加、减法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将其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教学本节课时要力争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应该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因此,本课的练*设计要注意这样几点:a.讲究练*的形式;b.多进行口头练*;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我感觉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教师轻松,学生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