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热情。通过淘气搬新家要买电器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的欲望,很想了解商品的价格战。通过“猜价钱”这一活动,使学生学*兴趣倍增,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计算的必要性。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过程。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例10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氛围。

  3。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不足:

  1、时间安排把握不够好,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没有完成。

  2、语言有点*淡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激情昂扬,提问引导的启发性有待加强。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新知识。

  二、学*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xx=?,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xx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3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已有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本想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课前准备是让学生在复*整百、整千数的概念。

  让学生熟悉整百、整千数,从而在学生已有的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之上进入新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轻易的进入状态,让他们觉得新知识的学*其实就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就可以解决,打消他们惧怕学*疑虑,消除心理恐惧。

  第二、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来学*加减法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而这种迁移和推理体现在许多知识点上。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计算法则也有着十分相似或十分密切的联系。有的还可以统一起来。在教学新的计算法则时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类推出新的知识方法。本课中我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间的联系,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然后类比推出其他相同的计算方法。当学生探讨出1000+20xx=3000的算法时,让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在学生汇报完算法后,老师进一步的追问,是否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路,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

  这样不仅使他们明白遇到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而且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方法比较容易记忆。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主人。

  第三、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

  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的引入处理不当,没有能让学生感觉到,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性,因为引入时应该是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而我是在开始就呈现课题,违反了自然过渡的原则。

  2、由于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的基础功不够扎实,不够精炼,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性,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导致课堂气氛不太令人满意。

  3、对于课堂的时间方面把握不够,导致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所具备的环节。

  今后努力的方向: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的备好课;

  2、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把握《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达到要求的同时新知识的教学的得以解决;

  3、注意自己的语言组织,加强语言方面的修炼;

  4、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新知识。

  二、学*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xx=?,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xx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4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组成的基础上学*的,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为后继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铺垫,它是培养学生的学*能力、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良好途径。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去体验。

  一、预学案为学新知铺路

  预学案是学生已经学过而且与本节课内容联系较密切的知识,通过练*,既复*了旧知,又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通过课前完成,课上交流的学*方式,为学*新知节约了时间。

  二、导学案为学新知导航

  (一)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本节课通过游览北京的生活情境导入,让同学们带着对北京的向往之情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新知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爱祖国、爱北京的情感。

  (二)小组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利用小组自主探究的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总结计算方法,在动手做和动口说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算理。

  三、检测案巩固新知

  通过找朋友小游戏激发同学们学*的热情,同时起到了熟练口算的目的。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各位观课教师的建议下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

  1、在表达方面,要培养学生讲的兴趣。在数学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语句完整、有序。在练*的时候多让学生讲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在练*方面,时间没处理得好。找朋友的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用时比较短,处理有些仓促。

  3、遇到1400+900= ( )-70=210这些较难题的时候,应该抽出来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4、课堂评价太少,致使部分学生的学*积极性不高。可以适当地进行小组或个人评价。

  总之本节课也成功也有不足,各位观课教师也从不同的观课维度提出了合理性建议,下一步我会进一步修改教案,争取将不足变为更精彩的环节。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

  今天上校内研讨课,整堂课我是由八道数的组成题目复*引入,然后出示图片让生获取数学信息并且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加强生提问的能力,并且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怎么计算,让生说算理把整千数看做几个千,然后几个千再相加减,例题九一完便马上出示四道计算题巩固,接着继续新知例题十的教学,接着做一做,接着进位退位题型的练*,最后易错题目的练*,整个教学环节比较清楚,算理有让孩子们充分说,教师小结比较到位,这些是有进步的表现。

  由于前面还是略显拖沓导致后面上得较为仓促,一紧张就胡言乱语的*惯还是没有改掉,虽然各位老师都说有进步并且进步较大,但还是有好几点不尽人意,如一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没有针对性,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还有就是练*量还是不够多,不够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还有就是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说,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有一点比较困惑的是哪种方法好,到底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比较好还是看做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然后相加减比较好,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比较牵强,不能很好地强调数的组成方法计算最好。

  到底是要死死的规定学生就是一种方法好呢?还是自由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觉得方便的方法做呢?还是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专家的帮忙解答。或者今后的教学上多多摸索了。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1

  学生在没有学*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能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因此,在第一班教学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找到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的好方法:<

  1、(出示主题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进行笔算板演。

  3、师:怎样才能检验自己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小组合作探究验算方法,组织汇报。

  4、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可汇报的结果并如人愿,大家都用的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经过再三的诱导才有一位小朋友小声的说:可以用减法吧,老师?

  所以在第二个班教学时,就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先从观察加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一些关系式后再来探究加法验算的方法,给学生的探究垫定了知识基础,使学生有据可依。

  1、出示一个加法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加数+加数=和

  2、计算并观察这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3= 15+40= 50+40= 3+5= 40+15= 40+50= 学生计算后,得出结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和不变。(板书) 将下面的几组加法,改写成减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5+3= 15+40= 50+40= 改写后,发现:和-其中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板书)

  3、这些发现有什么用呢?猜测一下。

  4、出示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5、探究:用什么方法能检验加法做得对不对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三种加法的验算方法:即一种是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验算的,另外两种都是用减法进行验算:即用两加数的和分别去减两个加数中的一个,看结果量不是等另一个加数。学生在有了上面得出关系式,能顺利的得到三种加数验算的方法,因此预设还是考虑到学生的已有基础,要为学生更好地学服务。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2

  我认为,计算的算理很重要,但是对学生计算良好*惯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加减法验算这节课我就跟据这两点来设计。

  一、以旧引新,让孩子自己找到加减法验算的方法。

  首先,我带着孩子们复*了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和其表示的数量关系,通过班级人数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数量关系,为验算铺垫。在课堂上,复*的必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当让学生独自列式计算并根据加法数量关系独自尝试验算时,学生出现了2种验算方法: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都是根据“和-加数”看看是不是得另一个加数的原理。在老师的提示下,个别学生想出了“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的验算方法,这是根据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的原理。使学生体会验算方法的多样化,并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减法同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从细节上注重学生良好计算*惯的培养 。

  1、板书规范,要求细致。因为学生是第一次书写验算,对验算的格式不明,所以我在黑板上打好格,在格子里板书,目的是指导孩子在中演草上怎样书写验算。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板书时,都注意字迹工整,全部用直尺打等线,进位1和退位点到位,力求算式工整漂亮。规范的板书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计算时要态度严谨,认真仔细。

  2、易错点在质疑中警醒。学生在写横式得数时极易抄错,为了引起学生的警醒,我在板书时故意将得数抄成验算得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在质疑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引以为戒。在课后的检测中,出现4道此类错题,错题率已经是减少很多了。

  考虑到加减法的对比,所以我将加法验算和减法验算用一节课完成。这一节课内容特别满,学生要探究出加法的3种验算方法,减法2种,还要总结提升,加减至少各练*1道题,难度很大。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3

  先出示有联系的两幅情景图,让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并自己计算。然后出示孩子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解决孩子提出的问题“找的钱对不对”,也就是要加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引出课题。这样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有主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教师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再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因为学生初次接触验算,可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和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提示。最后就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验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安排让学生独立思考亲自试一试,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独立创新的学*品质。减法的验算与加法验算相同易燃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由于学生在学*加法验算时已经了解了如何进行验算,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观察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关系,提出验算的方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发展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学生的方法对他自己来说就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必须尊重个体的数学现实,无须把自己认为最优化的算法强加于学生。反对绝对化的统一算法并不表示可以让学生法人自流,不加引导,可以给学生尝试计算、选择优化的时间,让学生在计算中读出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

  先让学生用新学的验算方法计算基本的计算并验算的题目,反馈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集中问题及时订正。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验算的意义,而且让学生体会验算的作用。

  教学后,反思自己整个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行为,我的感悟和收获在这节课的中,我让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验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是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他们主动地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更重要的是创设机会,让学生区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究的过程。分式的加减法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第二课时)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1

  一、教学内容:P79

  二、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口算卡

  四、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

  小刚每月生活费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

  学生独立估算:800+600-1000=4000(元)

  大约节余400元

  实际算算,全班交流:

  786+632-980=438(元)

  (2)

  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960元的洗衣机,要攒几个月?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960-438=522522-438=84三个月

  438+438=876960-876=84三个月

  4、小结

  5、练*

  (四)全课总结

  加减混合运算(不带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怎样?

  (五)作业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所处的人类社会是由一个个担任不同工作的人所组成的,而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蜜蜂也跟人类一样,它们生活在一个蜜蜂王国里,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那里了解一下蜜蜂们的生活吧。

  出示课题及课件。课件内容是介绍蜜蜂王国分工的科教片片断,里面有提供各种小蜜蜂只数的信息

  2、看完后,学生交流感想。

  鼓励学生像小蜜蜂一样互相合作,共同进步。

  二、利用旧知,学*新知。

  谈话:根据课件提供的小蜜蜂只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将学生所提问题按解决方法的不同分成用加法解决的一组和用减法解决的一组,为后面分组解决作准备。

  1、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和清洁工一共有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5)练*:侍从和卫兵一共有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2、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谈话:要求保育员比清洁工多多少只,应怎样列式呢?应怎样计算呢?

  (1)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指出这是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算法比较:说出最喜欢哪种算法及理由

  小结:做这道题时很多同学都喜欢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5)练*:

  卫兵比侍从多多少只?学生独立完成并简单的说一说口算方法。

  三、掌握方法,巩固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但有些还没有解决。现在我们也像蜜蜂王国里的小蜜蜂一样,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了蜜蜂王国,了解了许多有关蜜蜂的知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3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 (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就能:通过实际生活中买电器的情景,探索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正激发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探究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惯,同时体验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猜一猜我是谁?

  我的千位上是3,百位上是6,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3600)

  我的千位上是1,百位上是2,十位和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1200)

  我的百位上是6,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650)

  我的十位上是8,个位上是0,请问我是谁?(80)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上面各题。----出示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二、交流、探究。

  1、创设情境.

  例11:王爷爷家新修楼房,想买一台电视机和电冰箱,电视机1000元,电冰箱2000元。

  2、小朋友看到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并解答吗?

  学生提出:(1)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多少元?

  1000+2000=3000(元)

  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学生交流、同桌交流算法,(几种可能性如下:)并回答:

  方法: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答:电视机和电冰箱一共要3000元。

  (2)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多少元?电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两种解答一样)

  2000-1000=1000(元)

  方法:2个千减1个千是1个千,就是1000.

  2-1=1,所以2000-1000=1000

  想加法算减法:想1000+1000=2000所以,2000-1000=1000

  答:电视机比电冰箱便宜1000元。

  3、短时练*做一做第1题

  4、我们刚刚学了整千数的加减法,同学们想下面的题怎么做呢?

  例12:你能用50、80、130这些数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80+50=130130-50=8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想加法50+80=130算减法130-50=80

  根据刚才的做法,你又能用900、600、1500组成加减法算式吗?

  900+600=15001500-600=900

  要求学生交流完成并回答

  想:9个百加6个百是15个百,也就是1500.

  6个百加9个百是15个百,所以15个百减6个百就是9个百。

  想加法900+600=1500算减法1500-600=900.

  短时练*做一做第2题

  三、课堂小结

  1.先把整百、整千看成几个百或几个千,再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

  四、课堂练*

  课件1、捉鼠游戏。

  2、填空题

  3、(身边的数学知识)实际生活计算。

  4、小猴送信

  五、作业

  练*十九第2题

  六、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11:1000+2000=3000例12:(1)80+50=130

  想:1个千+2个千=3个千想:8个十加5个十=13个十

  想:因为1+2=3130-50=80

  所以1000+2000=3000想:13个十减5个十=8个十

  2000-1000=1000(2)600+900=1500

  想:2个千-1个千=1个千,想:6个百+9个百=15个百

  1500-600=900

  想:15个百-6个百=9个百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1页例9、例10

  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教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个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通过多变的练*题型,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教学目标:

  ①通过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加减的方法及算法的过程。

  ②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提高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③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难点: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口答。

  10个一是(),13个十是()

  10个百是(),3个千是()

  (学生口答)

  2、观察这两组数字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1000、2000、3000、4000、5000。

  第二组100、200、300、400、1500。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些数字是整千整百数。我们今天就去学一学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好不好?(揭入课题:整百整千加减法)

  (设计意图:复*旧知,为新知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9。

  五一,乐佳广场搞特价,张爷爷买了一台电视机1000元,一台电冰箱2000元。你们帮他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钱?好不好?

  (课件出示电冰箱2000元,电视机1000元)

  1)要算出张爷爷共花了多少钱?可以怎么列式?(学生思考回答)

  课件出示:1000+2000=()元

  1个千加2个千是()个千,就是()。

  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后再得数。

  [(鼓励学生用其它的算法,课件出示:例如:10个百和20个百相加是30个百,也就是3000。)]

  2)那你对这幅图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冰箱比电视机贵多少元呢?

  谁会列算式?你是怎么算的?

  课件出示:2000-1000=1000元。

  2个千减1个千是()个千,就是()。

  20个百减10个百是()个百,就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2、教学例10

  1)老师有50、80和130这三个数字,请大家根据这三个数字,编上一个加减和一个减法,并且每个算式都必须有这三个数学,然后写在练*本上。

  (要求同桌讨论,想想应该怎么算?然后给学生分发50、80、130数学卡片,让他们自己上台来组成算式,并说出算法。)

  2)课件出示:

  80+50=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也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也就是80。

  三、练*巩固

  1、课件出示:900+600=1500-600=

  (学生自己完成,并说算法,集体校正)

  2、做一做

  课件出示82页第1、2题

  800+400=3000+6000=70+50=

  1200-500=9000-5000=1500+1000=

  (由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抽部分题让学生讲讲“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的练*巩固新知]

  四、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2、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整千整百的加减算式。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希望同学们能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六、作业

  课本83页,练*十七、1、2题。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教学设计3

  教材理解

  教材通过老爷爷家新添彩电、电冰箱共花多少钱,让学生从情境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本节教材不进行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法则的表述和记忆,目的在于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教师只是提示学生把整百、整千数进(退)位加减法归结为20以内加减法就好了,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我改变传统的计算教学的模式,对教材进行了调整。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们从整十加减法入手,让学生通过类比和推理,内化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在探究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方法后,进行对比练*,引导学生根据不同题目选择合适的口算方法

  学情简介

  学生早已学*的100以内加减法和本单元学*的万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节课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基础,学生已熟练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在口算时根据20以内的加减法,去推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方法

  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一道最简单的计算题:1+2=(师板书)

  问:简单吧?现在我换点花样,1根粉笔+2根粉笔=3根粉笔,谁也能这样举例?(2—3生举例)预*设计

  二、口算

  出示整十加减法练*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

  选前2道题让学生说说算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爷爷去商场买电器,买了一台大电视机,和一台冰箱。

  2、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

  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

  (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

  (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四、教学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

  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

  板书算式: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加()个千是()个千,也就是()。

  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

  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

  想一想:()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2、组织编口算题活动

  ①用50,80,130,三个数编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

  4、出示900+600= 9000+6000= 1500-600= 1500-600=

  组织小组活动,解决问题集体校正

  5、学生完成练*十七第1题。认真看图,说说图意,自主提问解决问题。

  五、展性练*

  1、数学书82页第一题。

  2、数学书82页第二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

  板书设计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例9

  1000+2000=3000(元)

  方法1: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2:1+2=3 1000+2000=3000

  例10

  80+50 = 130

  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130-50=80

  13个十减5个十是8个十,就是80

  教学反思

  这节课总体来说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回答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学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和利用旧知识顺利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不止考虑到了学生能正确计算,会口述算理,而且设计了学生*时有些犯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进行计算,拉*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运算与实际的生活问题真正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从学生整体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掌握了本堂课的学*任务,而且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有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整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由于本节课是学*如何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所以应该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手上的练*,我在这方面做的不好,只注意了学生口头的表述,准备的练*只是让学生用嘴说,而没有亲自动手练。

  2、在教学过程中,在解决难点问题时,还应该加大放手力度,给学生充足的思维空间。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学生在一年级学*的两位数加减法算理的`基础上探讨学*的,学生已经明白了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并能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对于学*这部分内容已经做好了铺垫。我采用复*导入的方法,引入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复*整百、整千数的读写法和概念。让学生采用迁移的方法,从而把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同化到整百、整千数相加减的口算上来,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运用。

  一、课前准备

  预*数学书,电视机1000元,冰箱20xx元,帮爷爷算算两样家电一共多少钱?冰箱比电视贵多少钱?学生发现是整千数的加减法,老师从未讲过。此时出示口算题(20以内加减法和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和整百整千数的组成与概念的相关题目。学生复*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整百、整千数的概念,使学生能够轻松学*新知识。

  二、学*迁移探讨新知

  《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内在联系,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表象,选择解决问题的决策与方法,能运用知识与技能分析去解决较为复杂的或综合性的问题,提倡学生在知识的分解过程中迁移。出示1000+20xx=?,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1)学生发现1+2=3和1个千加2个千之间的联系,用1+2=3这种方法来解决我们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学生说出整百整千数的组成:1000里有1个千,20xx里有2个千。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也就是3000,这样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进行求解。再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直接求解出减法,最后让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由探讨整百数和几百几十数的加减法。教学这种迁移和同化的学*在求解此类问题时,一目了然,浅而易懂。在学生汇报完计算方法后,知道一题多解的算法和思想。同时让学生体会各种算法的思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遇到问题怎样去思考解决,而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的能力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维。

  三、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开始的复*引入,题目略显简单,应该加些学生易错数的组成题型,练*量还是不够多,不能很好强化整十数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的计算,

  2、把课本两种方法独立讲解,其实它们有内在的联系,是同一种方法的不同表述。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直接相加减或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相加减对比这两种方法到底哪种好,没有得出明确的结果。因此在算理优化的引导上我表现的较为欠缺,不能很好地强调哪种计算方法最好。

  四、反思与改进

  1、应该充分理解和分析教材,合理备好课,多听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多向他们学*和交流,多做反思。

  2、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数学算理和复*旧知的环节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见解,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中采用最佳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能养成快速口算的能力。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内容。教学第95页例11和例12,教学重点是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难点是理解算理。

  首先在复*环节,让学生从数的组成中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明确一个数末尾有一个零是整十数,两个零是整百数,有三个零的是整千数.这里让学生齐答的比较多,最好指名回答,检查效果。让学困生多说多练。

  在探究新知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的过程,充分展示和交流多种算法。在比较观察中感受和理解“进位”的含义。例11解决问题计算。如果能让学生自己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时里教学里要多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绪如1000+20xx=就是 1个千加2个千= 3个千;三个零用红笔作记号注重用不同颜色笔区别开来。练*时如果能用口算卡片出示,让学生当时口答,说出是怎么想的就更好了。

  3000+5000 就是3个千+5个千=8个千. 例12教学时,有8个十加5个十等于13个十,13个十就是130。也有做减法想加法,计算方法多样化,学生回答中有分解法、组成法等,思维活跃。因此,对于算法最优化的选择,我没有急于评价哪种方法的优与劣,而是通过对比练*、变式练*和拓展练*的活动,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学会迁移运用,体验到最优的算法。

  整节课我没有局限于让孩子知道如何算数,而是让学生们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一完整的过程,在学*探究的过程中关注了个人努力与小组智慧的成果,既注重了算法多样化的策略,又提出了算法优化的思考。力求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学*上有不同的收获。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书的读写、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数位的组成是本节课的主要算题思想方法。本堂课的要点是注重学生对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计算过程的经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理解的过程即是转化和类比的过程。

  本节课我做到了:

  1、复*旧知针对本节所要用到的算理

  在课的伊始先让孩子们汇报一下自己搜集的万以内的数,并把数字写下来说一说它的组成。然后揭题,本节课将利用数位的组成来解决问题。

  2、把问题简单化,渗透数学思想

  在课堂讨论中,孩子得出了很多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给予肯定。我重点讲解的是利用数位的组成来计算的方法。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思想,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与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一样。把所有的整百整千数的加减全部转化为20以内、10以内、100以内数的加减。在算出300+400=700时,及时引导学生通过数的组成找到想3+4=7这种方法。

  3、注重了孩子的'练*巩固

  由于本节课知识相对比较简单,所以我加强了孩子的练*。从小试身手、找朋友的游戏环节、解决问题的计算环节、到思维拓展环节层层递进,让孩子在联系中体会算理。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种种问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细节上的处理不是很仔细。幻灯片上的字体颜色有些不是很清楚,复*旧知例题中的数字颜色看不清楚,孩子读数、写数时就显得费劲,影响了课的进程。

  2、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前面的讨论、讲解部分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作出调整并合理分配时间,导致后面的练*没有时间做,也没有时间进行本节课的总结。

  本堂课的教学,虽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已基本达到目的,但实际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的要求。怎样才能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稳扎基本功,真诚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处理好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多听课,多反思,多求教。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组织好课堂。争取一节课一个样,每天都进步。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6)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 (菁华3篇)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

  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练*三。

  教学方法

  引导学*法、练*法。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情境引入

  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 )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 )人。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 )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 )元。

  2.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出示统计表:

  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第一周 195个

  第二周 328个

  第三周 217个

  第四周 286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

  2.列式:195+328+217+286=

  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3.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4.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

  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

  5.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

  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

  三、巩固练*

  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二十第5题。

  3.练*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四、小结

  布置作业《练*3》

  练*三

  1、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285+356= 326-243 =

  683-415 = 495+474 =

  2、估算:

  480-196 ≈ 185+379 ≈

  607-494 ≈ 526-389 ≈

  1890+890 ≈ 503-315 ≈

  683-415 ≈ 495 +474 ≈

  285 +306 ≈ 616-293 ≈

  285+89+816 ≈ 1503-488-305≈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中秋节快到了,三江的月饼师傅正在忙着做月饼,瞧!新鲜的月饼出炉了

  1、(出示9个月饼)请大家一起来数一数,这堆月饼有几个(9个)那么9个月饼最接*几十呢?(10)我们也可以说9个月饼大约是10个。(学生跟读)

  2(出示43个月饼)这堆月饼有几个呢?你能一下子数出来吗?请大家估计一下,这堆月饼大概是几十个?教师宣布正确答案43个月饼,43最接*几十?我们也可以说43个月饼大约是40个

  3、那么64个月饼我们也可以说大约是多少个月饼呢?86个月饼呢?

  揭示课题:象刚才这样把一个准确数看成大约是几十,这就是估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学*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究加减法的估算

  1、这几天到三江买月饼的人可多了,你瞧!这3种月饼是最受大家欢迎的,(出示豆沙月饼28元,蛋黄月饼43元,水果月饼24元)

  2、你能向小朋友介绍一下这些月饼大约是几元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大约是30元,大约是40元,大约是20元)

  小朋友们真能干,那你能根据刚才估计的数据,帮老师算算买豆沙月饼和水果月饼大约是多少元吗?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还能象老师一样来提问吗?

  3、四人小组讨论:

  现在方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3盒月饼,你帮老师想想,我带的钱够吗?为什么够呢?把你的想法在组内交流一下

  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

  方法一:豆沙月饼大约是30元,蛋黄月饼大约是40元,再加上水果月饼大约是20元,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所以100元够了。(板书:30+40+20=90)

  方法二:3盒加起来是95元,所以100元够了。

  方法三:100元钱,买豆沙月饼后,大约还剩下70元,买水果月饼后大约还剩50元,最后买蛋黄月饼,大约还剩10元 (板书:100302040=10)

  方法四:100元钱,买水果月饼后,大约剩80元,买豆沙月饼后,大约剩50元,所以买蛋黄月饼够了。

  刚才小朋友想出了很多方法,现在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方法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方法,大家都是先把准确数估计成几十然后再进行估算,这样计算起来比较方便,象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

  三、练*应用

  1、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准备在中秋节晚上举办一个中秋晚会,要同学们报名参加,四1班有39人报名,四2班有42人报名,请问(1)大约有多少人参加这个中秋晚会?你会估算吗?(2)四(1)班比四(2)班大约少几人?

  2、四一班和四2班同学为了布置晚会场地可忙坏了,晚会计划要做70朵纸花,现在四(1)班已经做好了27朵纸花,四(2)班已经做了44朵纸花,请问大约还要做几朵纸花呢?

  3、刚才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中秋晚会的问题,在数字王国里也要用到估算,请你估算一下,下列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

  31+52 9011 38+39

  请小朋友拿出课桌里的红卡片和黄卡片,如果是大于80就举红卡片,小于80就举黄卡片

  5、国庆节也快到了,小朋友打算怎样安排国庆节呢?是啊,青年旅行社决定在国庆期间组织50人去杭州西湖旅游,为了让游客玩得高兴,旅行社还特别设计了划船活动,这里有3种船:

  大船:限乘42人

  中船:限乘23人

  小船:限乘9人

  现在有50人,旅行社打算租两条船,可以怎样去租呢?小组讨论交流

  根据小组讨论与交流,设计多种乘船方案

  1、大+中

  2、大+小

  3、大+大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中船呢?50人够坐吗?

  为什么可以租一条大船和一条小船呢?

  小朋友想出了3种方法,租一条大船需要租金43元,租一条中船需要租金28元,租一条小船需要租金19元,这3种方法哪一种最省钱呢?(同桌交流)

  请学生用手势表示,说说为什么,大约要花多少钱?

  四、全课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估算的知识解决了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课后反思:

  《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情境,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因为估算是非常贴*实际生活的,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应用,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将本课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入到估月饼,买月饼,中秋晚会等生活情境中。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让学生学会估数。在估算中,估数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新课引入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数数量比较少的月饼,然后出示一堆数量比较大的月饼,让学生意识到当数量很大,很难准确数出来的时候就可以估计一下,从而引出大约,学会将准确数估计成大约是几十。

  2、讨论交流,探究加减法的估算。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估算。以往的精确计算已经在学生脑海里深深扎了根,因此不免给本课教学带来一定的负迁移,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买蛋黄月饼和豆沙月饼大约需要多少元,然后让学生提一提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简单的估算使学生先对估算有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然后再让学生思考老师带100元去买这3盒月饼,带的钱够不够这一问题。在讨论交流中激发求易思维,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估算能使计算比较方便。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用估算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本课的教学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本节课我始终围绕中秋节这一主线展开,由估月饼,到买月饼,再到中秋晚会,这些情景都是十分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能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提高学*兴趣。

  2、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在探究100元钱买三盒月饼够不够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法,有的是用连加的方法估算的,也有的是用连减的方法,也有的用加减混合的方法进行估算,我都一一加以肯定和鼓励。当出现了5种方法后,再让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一种方法,同桌交流一下,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来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本课还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比如:在练*环节,让学生估算一下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请学生通过举牌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有个别小朋友举错了牌,还有包括后来的租船问题,让学生探讨哪种方法最省钱的时候,有3个小朋友举了红牌,我想这时我应该及时问问他们为什么要举红牌,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现在我这样一带而过,明白的小朋友是明白了,可不明白的还是不明白,没有很好地关注学生的发展。

二年级加减法凑整的公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惯。

  教学重点:

  掌握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

  1、复*:

  师:请同学们计算两道题目:

  3+6= 7+8=

  8—7= 12—7=

  师:比较一下这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他们有何不同?

  在比较一下这两道减法算式,说一说他们又有何不同?

  2、导入:

  一位农民爷爷,想买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机,于是他拄着拐棍来到一个电器商城,很快选中了一台价格2000元得冰箱和一台1000元得电视机。

  问:这得花多少钱啊,这个问题可把老爷爷给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吗?

  学生列式,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交流探究: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1000+2000=

  问1:怎样计算1000+2000等于多少呢? 大家算一算,然后与同桌交流算法。

  可能的算法:

  生:1个千加2个千是3个千,3个千是3000。

  生:从1+2=3想出1000+2000=3000。

  生:从100+200=300想出1000+2000=3000。

  师: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有的同学用数的组成规律来算,还有的同学更聪明,由1+2=3想出了1000+2000=3000。这么多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问2:加法同学们会算了,那么这道减法:2000—1000= 你会算吗?

  师生交流。

  二、教学例10

  师:老爷爷看到这两样电器太贵了,于是就转身去了旧电器市场。他看到一台旧电视价格为50元,一台旧冰箱为80元。

  这一次又要话多少钱呢?

  组织学生计算两道算式:(80+50= 130—50= )

  生尝试计算,师与有困难同学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的怎样算的?

  预计的算法:

  生:8+5=13,80+50=130。

  生:8个十加5 个十是13个十,80+50=130。

  生:80+50=80+20+30=130。

  师:这位同学的算法很有创意!130—80呢?

  生:13个十减去5个十是8个十。8个十是80。

  生:由13—5=8想到130—50=80。

  生:我是由加法想到的,80+50=130,130—50=80。

  师:他想的方法和别人不同,你们想对他说点什么呀?

  生:他很棒!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觉得啊一种最新简单就用哪一种。

  练*:

  (1)师:这里有几个题目想考考你,赶快来检验一下我们这节课学得怎么样。

  900+600=

  1500—600=

  3000+7000=

  (2)

  240+100= (24个十加10个十,等于34个十,也就是340;240中的两个百加1个百,等于3个百,40没动,所以是340。)

  1900—800=

  (说说计算方法)

  反馈练*:

  1、做一做第1题。

  学生完成数中82页第一题口算。

  2、第二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老爷爷今天会来买电器吗?因为他家今年粮食大丰收。出示图片。师生交流预设:

  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第一仓库装了700袋麦子;第二仓库装了800袋麦子;第三个仓库装的是稻谷,1000袋。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非常仔细。第三仓库装的是稻谷,不是麦子。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袋麦子?

  生:麦子比稻谷多多少袋?

  生:麦子和稻谷一共有多少袋?

  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解答上面的三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适时肯定。

  3、猫捉老鼠

  丰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这个老爷爷还是为一件事情感到烦恼,原来,每天夜里总是会来许多的老鼠过来偷粮食,这么好的粮食被老鼠偷吃了多可惜啊。为了治理这些老鼠,老爷爷养了几只猫,帮他抓老鼠。

  这里有几只猫,有着不同的分工,负责抓不同大小的老鼠。

  制作面具和老鼠卡片。组织学生游戏。

  四、全课小结。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7)

——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6篇)

加减法教学反思1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保持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学生由于在之前对整数加减法接触较多,通过对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回忆(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应该能顺利迁移到小数加减法上来。所以在新授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1.出示购物小票自由读读这些信息

  (1)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提出几个简单加减法的问题,并口头列式。

  2.四道“小数的加减法”:

  (1)独立用竖式计算;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2)反馈:指名上台板演并说说计算过程;

  (3)评价

  [设计意图:第一题是第一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在尝试中学生不大会出错,重在说明这样对位的理由,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第二、三、四题是第二层次的感悟,小数数位不同的加减法及整数减小数,在尝试中学生可能有错误:数位没对齐、进位错误、倒减、退位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中的宝贵资源,借助错误资源,使学生在纠错、说理、争辩、比较中再次感受数位对齐,并发现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实现了数位对齐。]

  3.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回顾整节课,我觉得有几个地方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活情境,重组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喜闻乐见的情境,激起了他们的学*兴趣,同时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去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学生尝试计算之前,进一步加深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在新授中,突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加减法教学反思2

  据我课前了解,我两个班的学生大都已经学会了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也会根据具体情境正确地选择加减法(熟练程度有差异),但是对?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数‘5’是怎么来的?之类的问题讲不出所以然。

  1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安排了13课时。刚入学的孩子上课*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教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8和9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的兴趣。学生对8和9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学主题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出数量是8、9的物体,并说明数量是8的物体用数字8来表示,数量是9的物体用数字9来表示,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数字8、9的形成过程,而切培养了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了比较大小,已经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在比较7、8、9的大小时,我没有讲怎样进行比较,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加减法教学反思3

  《8、9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内容,作为第一次随堂听课的内容,我上得比较失败。在听完几位老师的意见后,写了点反思,希望能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方向。

  1、学会让孩子们开口说数学

  在寻找数学信息的时候,很多小朋友跳过了对数字的理解,直接进入到数字的计算。不得不说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计算能力还是挺不错的,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他们当中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完整的讲出算式的整个含义。这里我没有把他们及时地拉回来,重申数字与算式的语言表达,而是跟随他们的脚步进入到下一步。其实,数字、数学信息的表达对数学题目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是今后数学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课堂中,我要尽可能的让小朋友们开口说数学。同时,注意把话说完整。例:在一图四式中,先要让学生表达看到的数学信息,如:左边有6只恐龙,右边有2只恐龙。接着,引导小朋友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同时要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6代表什么,2代表什么?2+6=8与6+2=8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让小朋友们根据加法算式写出减法算式。有一部分小朋友经常在减法上出错,经常出现6—2=4的状况,用一部分减去另一部分。如果让他们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完整的表达出来,相信正确率也会有所提高。

  2、三个多一些

  在新授课时,应该多一些讲解,多一些练*,多一些层次。这里的讲解特别是针对例题的讲解。整堂课中,我只花了20分钟就完成了对新知识的讲解。可能是在学*6、7的加减法时,我差不多讲满了一节课,这次我有意加快了步伐,结果适得其反,重点不突出,讲解不透彻,学生依旧稀里糊涂。还有需要重视的一点,我没有在课时中设置拓展练*,貌似在以前的课上,我也没注意到这一点。其实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在今后的课时中,要注意对这一点的补充。总的来说,在讲解时,要做到透彻;练*时,力求形式多样,层次分明。

  3、没有分清新授课和练*课

  除了每次教学数的认识,我会花30分钟以上的时间去传授新课。其他的加减法、练*课,我都是讲半节课,练*半节课。一是做作业的时间比较紧;二是我以为讲一点会对他们做作业带来点启发,让他们做练*时轻松一点。下一次再根据前一次的作业情况,提炼一些注意点。但是这种混淆新授课与练*课的做法是很不对的,一定要改正!

  俗话说:在哪里跌倒了,就从哪里爬起来。希望自己能在失败中接受教训,在以后的课堂上尽量避免同样的错误。

加减法教学反思4

  本节课《小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在教学时,总体感觉很顺畅,学生思维活跃。

  一、生活中的数学会带给学生无尽兴趣

  引入部分,我分别采用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进行导入,促使学生对整数加减的竖式计算进行一个较好的梳理及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中来。新课教学时,我还用了学生经常遇到的生活情境进行引入,通过图片让学生小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为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从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的解答。

  二、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对个别学生则提出强制的要求,必须记住这种方法。

  2.同时,我还对题型进行了拓展,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如:7.3+3.24= 、5.1+3.35= 等题目,通过这些题目突出小数点对此的计算方法。明确本节课的学*重难点。

加减法教学反思5

  我如果教《10的加减法》时,我先出示采松果的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后提问"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后发言:大森林里松鼠妈妈采集了7个松籽,小松鼠采了3个松籽。我当即表扬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接着我又问现在你能根据这些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呢?

  受到表扬的同学情绪很高,有的说:"我会提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集几个?有的说:“我想知道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有的说:“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集几个?”……我又表扬同学们:提的问题可真多,那么,你们准备怎样去解答这些问题呢?出示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应该用加法,即把7与3合并起来,列出的算式是:7+3,这时我又提问:你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计算过程表达出来。

  小组讨论后派代表上来说说:方法一:7+3等于几,那就在7后面接着数出3,即8、9、10,也就是7+3等于10。方法二:左边摆7根小棒,右边摆3根小棒,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数一数是10根。这样的教学,完全尊重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主人地位。

  问题由学生自己发现,学*目标由学生自己决定,探索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并根据目标自主寻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学*数学就是研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培养并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减法教学反思6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我通过摘取点心铺上的数据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①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开放性的问题不是太多。

  ②课堂的后半部分显得比较急躁,给待优生的机会不是太多,没有很好的调动待优生的学*积极性。可能稍作等待,会有新的火花产生。

  ③驾奴课堂的细节处理有些地方还是不到位。比如在板书的布局上,还有小组讨论的设计上都要做进一步的调整。还有就是对于课堂生成性的资源不能很好的应对,教学机智还是不够。这些问题都是我要在以后的课堂上不断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整百整千加减法》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8)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实用二十份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3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4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6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7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8

  我们是在学生学*了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基础上来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学时,我重点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相同数位相加的道理。

  计算是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创设了大家在生活时常遇到的问题—乘车。大巴车有45座,中巴有30座,小轿车有3座,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很自然的想到“大巴车和中巴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大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中巴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这样的数学问题从学生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学生乐于接受,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课标》中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课上,在学生列出了算式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摆小棒或者用计数器。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算理,注要讨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最后探讨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45+3要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即算5+3;45+30要先把整捆的小棒合在一起,即先算40+30。

  在学生理解了口算方法后,让学生用夺小红旗的形式进行练*题训练,夺到小红旗的一组就说明技术高超。学生的兴致被调动起来,

  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强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算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整节课,我感觉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由具体到抽象,但是感觉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的时候,依旧是不能相同数位相加减,看来人的接受能力不同,这样的个体需要个别指导。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9

  今天我教学第四单元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节课教学重点是巩固百以内数的认识,明白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提升学生对百以内数的感知,应用百以内数组成学*简单的加法,也以今后进一步学*百以内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这节课教材要求运用百以内数的组成去学*,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感觉不到它和今后要学*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什么差异,因此也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是在教学时才领悟到的.。

  在《百以内数的认识》中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和《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中〈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我认为它们的差异是,前者与实际联系更密切,后者更抽象些。

  所以在教学上,前者要更多地联系实际,即数与形要紧密结合,要将抽象的数还原于形。

  如32-2=,要求学生用小棒解释,3捆零2根减去2根,剩下3捆,即3个十2个一减去2个一,等于3个十。并能脱离小棒解释,让学生对百以内数的认识慢慢清晰起来。这样教学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十分有必要,也很有效。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0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要求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达到正确计算,并能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很轻松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可能是前一段时间《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觉得太吃力,这一单元的'计算教学学生似乎感觉到从没有过的轻松和容易,因此学*积极性很高。教学34+2=时,当我问:“你准备怎么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小组交流并汇报。一部分学生是用数的组成的方法算的:34里面又3个十和4个一,加上2个一,等于3个十和6个一,就是36,另一部分学生是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总结的算法:先算4加2等于6,再算30加6等于36。我给予他们充分得肯定。接着提问:“为什么4和2能加在一起?”学生都举起了手:有的说“因为他们都表示几个一”,还有的说:“因为他们都在个位上”,看来学生已经感觉到了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接下去计算34加20就很容易了。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摆小棒,而是直接在黑板上出现算式:34+20=,要求学生想象:如果摆小棒,你会怎么摆?“先摆三捆4根,再摆3捆”,“你准备先把哪些小棒合在一起?”通过想象操作情景,学生理解了计算34加20要先把3捆和2捆合在一起,也就是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除了让理解算法达到会算,还要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法有什么不同。由于有了前面的动手操作和想象操作过程作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能能归纳出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而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把十位上得数相加。在此基础上,我问“什么样的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引导,学生得语言逐步完整和规范,最后归纳出: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2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3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

  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埋下伏笔。接着我又问:“要解决数学书有多少本?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学生说:“需要知道没打开的和小朋友发下去的。”这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在这一点上真正有所体验,我觉得动手操作这一环节不能省。在学生用小棒帮助计算“35+30=”,学生摆出35根小棒时我问:“再加上的30根小棒,应该放在哪合适呢?”生说:“应该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又追问:“为什么要和十位的3捆小棒放在一起?”我先让同桌讨论这一问题,接着找同学回答。生说:“拿来的3捆小棒是表示的3个十,所以要和35里面的3个十放在一起”。这个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在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处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生通过摆小棒理解“35+3=”和“35+30=”的算理后,我问:“看着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1说:“这两个算式里面都有35”,生2说:“第一个算式加的是3,第二个算式加的是30”。我问:“35是几位数?,3是几位数?”,生说:“35是两位数,3是一位数”我说:“那也就是说我们学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学生马上说:“两位数”。我一听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答案,可是又一想学生说的也没错呀,30就是两位数”。

  灵机一动我说:“30是两位数,也是我们认识的两位数里面很特殊的什么数呢?”学生马上想到是整十数。这样在我的引导下,我貌同完成了本节课的课题。我想这样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概括,也是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培养”。针对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上面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我把它换成:“如果让你做这种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题,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学生有的.说:“做题一定要认真、细心。”有的说:“一定要注意把一位数加在个位,整十数加在十位”。我想这样问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课堂上,同学们精彩的表现,是我所想到的,也是我所没有想到的。我想孩子们有好的发言和*惯,应该是离不开在*时的教学中,老师们一点点对他们的一些在*惯上、思维上和知识上的点滴渗透,也为今天的精彩做好了铺垫。没想到的是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强,思维那么活跃。看来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继续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孩子们施展他们才能的机会。同时,我们老师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表现。从而提高我们为学生服务的质量。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进一步学*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的兴趣,我们采用了说一说、算一算、填一填、画一画、找一找多种形式进行练*。

  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为了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培养学*兴趣和计算意识。“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活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惯,从而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而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练*更适合低年级孩子。问题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开始情境的观察提问、口算后的分类、再到生活情境的提问交流。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5

  在计算教学中如何把计算和生活结合起来,让计算有应用味;把计算和探究结合起来,让计算有探究味;把计算和学生自己的选择结合起来,让课堂富有生命力,是我设计之初的最大难题。这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计算教学的乐趣,学生从中体会到计算课也可以这样轻松这样有意思。

  一、让问题的提出更加合理

  问题的提出应构建于学生原有的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发展,如在出示主题图之后我要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的回答更有针对性了,更能直奔主题。直接把学生引到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来。

  二、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

  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操作。孩子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生的,并随着学生活动的深入而得到发展。孩子们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在操作活动中不断地积累感性材料,才能促进孩子蜜察、试验、猜想、验证及推理概括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在教学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教学中我也始终没有把动手摆丢弃。

  三、让每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这节课我就充分发挥了孩子自己的主动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有了自己的方法也是可以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但是也不任由学生没有新的发展,老师也重点推出较好的计算方法。给予孩子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好的`方法。这样即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算法多样性又不是笼统的给予学生很多很杂的计算方法。对于较差一点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指向性。

  四、给自己的`几点建议

  1、注意提高问题的质量,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提高问题的质量不要给学生一个太大太泛的问题,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混乱。不利于教学进度和学生思维的启发。

  2、计算教学的练*要多样性,符合由简单到复杂,练*有梯度。要有提高、提升类型的题目。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6

  本节课是一节*常的计算课。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如何在*常的计算课中让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有如**会:

  一、适当的复*铺垫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

  传统教学中的复*铺垫在计算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复*铺垫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另一方面是为新知学*分散难点。本课的新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着相关旧知,通过适当的复*和铺垫,能够发挥这些已有旧知的支撑作用,促进新知的生长,这也体现了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现实的基本原则。

  二、合理的学*层次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讲求逻辑和层次的学科,在学*过程中采用合理的层次,能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并在不同层次的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的学*方式上主要结合:小棒操作→计数器拨珠→抽象计算这三个环节,从而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自主探索到比较归纳掌握算法这样的层次。在课堂学*时学生都能循着感知→理解→掌握→应用的心理规律开展学*,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教具的合理选用帮助学生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向经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直观教学方法是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可的;在由具体形象向经验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学生仍然要借助具体实物,从直观思维引发经验抽象思维。教学的前测表明学生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都会做,但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有一大半的学生说不出来,即使说也说不明白。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学具使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当然计算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学具上,而是深层次算理的理解。教学中安排了小棒验证和计数器验证,从低层次(小棒的操作)过渡到高层次(计数器的操作)过渡到深层次(算理),这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逐步过渡深化的。

  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一堂课下来后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情境的设计要做到位,不能仅仅就是“拿来”。这节课我选用了教材中发新书的情境,虽然学生对这个情境不陌生,但它却存在着清晰度不够,离学生现在的学*时间也很长这样的局限。因此教学时费时较多。对此我感受到:教材上的情境是专家老师们精心选取的,他们在选材上能关注学生的认知。同样教材是教学的“范本”,但不是“孤本”。可能同样的情境,一些地方的学生很感兴趣,而另一些地方的学生则不然。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地对教材上的情境做适当地改动,或者是如于科长所说的深加工,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只有重视学生已有的认知,高效才能落到实处。虽然我对学生前测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教学中考虑到了,但放手的力度不够,如果让学生先来通过说算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操作理解算理会更好。像35+3=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算5和3相加,再算30和8相加。在引导学生知授化时,我可以让学生汇报并提出:如何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些呢?这时产生对学具的需求,从而摆小棒、拨计数器顺势产生。学生有了一种内在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的时候,才能参与到学*活动中来,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学*。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7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在观察主题图时,学生对于第一个小朋友提出的“还剩多少元?”的问题感到很容易理解,很快列出算式35—2=,但对于第二个小朋友提出的“我有20元钱买一个娃娃还差多少钱?”的问题,一小部分学生觉得有一定的难。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

  (1)“还差多少元”说明什么钱比什么钱多?学生很快领悟:买东西需要的钱比身上带的钱多,

  (2)要求还差多少钱就是求什么?就是求35比20多多少。

  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35—20=。由于前面已经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直接把两道算式呈现在现实面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摆完后自己说说怎样算,再把自己的算法与同桌交流。在反馈时,我要求学生结合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说得也很到位:算35减2等于几,先从5根里面去掉2根,再把剩下的3根和3捆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5减2等于3,再算30加3等于33;算35减20等于几,先从3捆里去掉2捆,在把剩下的一捆和5根合并起来,也就是先算30减20等于10,再算10加5等于15。你瞧,说的多好!会这样说的学生很多,这得益于我们在前面做计算练*时要求学生除了会算,还要把自己的算法与家长交流。

  学生对两种算式的计算方法了解如此透彻,接下来将两种算式的算法进行比较就水到渠成了,老师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归纳出两位数减一位数是从个位上减,两位数减整十数是从十位上减。除此之外,我还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在老师的的引导下,学生的语言逐步规范,概括出两位是加减一位数都是从个位上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都是从十位上算。

  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更主要的是,教师教得顺手,学生学得轻松。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8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节课有了之前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经验之后,孩子在思考计算方法是节省了很多时间,孩子会迁移用之前的方法,这也是我很开心看到的。学会怎么算之后,我让孩子比较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之处,孩子能迅速发现两道算式在计算过程中一个是十位上先进行计算,另一道算式是个位上进行计算。接着我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孩子试着从减数入手,虽然回答的结结巴巴,但大概意思我还是能听明白的,这个地方让我发现了孩子其实真的很不错,有了初步分析思考的.能力。

  本节课的优点体现在:1。动手操作的有效性。在动手操作这一块我组织学生用小棒和计数器来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探究两位数减位数时,小棒,计数器只是作为个别学生辅助计算的工具。

  2。注重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最熟悉的春游场景作为学*素材,学生在观察,讨论与交流中,体验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和数学的价值。

  3。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从摆小棒到拨计数器再到算法,一步步帮助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到半抽象思维最后抽象出算法,给了学生理解的空间和时间。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19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20

  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先设计了针对性很强的复*题,再现并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使接下来的新知学*源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从而产生有效的正迁移,为新知识的学*做好准备。

  充分利用课本“发新书”这一情景图,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计算。首先,让学生根据图片提供的信息,提出的加法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情况,选择要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算法时,为学生搭建了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过程:小棒和计数器图→移动小棒和算珠→隐去直观图→看算式说过程。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并给学生交流、展示的足够空间。课堂上,学生提出了很多算法,我要求学生通过比较,说说哪一种算法比较好,当然无论怎样,最后都要让学生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通过学生的立思考、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方式,形成了班内算法的多样化,再通过对算法的比较,使学生明确“把哪部分先合起来”从而提取出几种算法的核心成分,共同概括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一般思路,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和建构。

  练*时我注意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同时交换练*形式,引导学生把一位数加两位数、整十数加两位数归结为两位数加一位数或整十数进行计算,促进学*的迁移提升。两位数是由几十和几组成的,所以在口算时,若加整十数,就用整十数加,若加一位数时,就用一位数和它相加,要用两步来计算,大多学生掌握了这种算法,只有个别学生还分不清个位和十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