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 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

  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

  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 学 进 度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木才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

  《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王笑语、周寒燕、戴哲昊、杨小雪、杨新园、陈庆昌、刘一心、王麒润、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学生太活跃,容易开小差,如王贺磊、何景豪、金文琪、赵双健、洪佳乐、唐扬、戴乐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种子发芽的实验

  1.2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6做一个生态瓶

  1.7改变生态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维护生态*衡

  2.1光和影

  2.2阳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与热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我们的小缆车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测量力的大小

  4.5运动与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动与滚动

  4.7运动与设计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 教材分析: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书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单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衡)的生活*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人与环境”单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冷和热”单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的方式及关系。

  “环境保护”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失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惯。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所教的年级共有三个班,共有学生115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两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

  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

  19 复*

  20 复*

  21 期末检测文章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五年级1、2、3班,班级共有2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动手积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良好的动手*惯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是难点。

  三、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四、教学目标

  (一)生物与环境

  1、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光

  1、科学概念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运动和力

  1、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纪录。

  3.愿意合作交流。

  六、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在学*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七、教改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好*惯。

  2.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动脑意识,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八、后进生转化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

  九、教学进度

  第一周:开学工作

  第二周: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三周: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8、维护生态*衡

  第七周: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第九周: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十九---二十周:复*迎接期末检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学总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

  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具体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参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 ----- 9、4 始业教育

  分组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试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9、14-----9、18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4 9、21-----9、25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瓶

  5 9、28-----10、2 光和影

  6 10、5-----10、9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8 10、19-----10、23 光和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11、2-----11、6 期中复*,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做动力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15 12、7-----12、11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6 12、14-----12、18 期末复*

  17 12、21-----12、25 期末考试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包括以下几部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关心科学对待新事物及之间的联系。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互助与合作的学*方式,学*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变化所需的能量来源、科技与未来世界的紧密关系。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通过本册学*,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4.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5.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6.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

  7.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

  8.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四、潜能生培养措施:

  根据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结合科学课的特点。潜能生主要表现在:

  1、对学科知识无学*兴趣;

  2、无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识;

  4、实践能力不足。

  针对这些情况,首先以生动的教学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提供合作与参与的机会,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组中安排他们进入较好的组学*,并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帮助他们。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以单元为内容单位,在课时安排上也以单元为主,并包括随时评价所用课时。

  单元 课时安排

  一单元 六课时

  二单元 五课时

  三单元 五课时

  四单元 五课时

  五单元 四课时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湘少版科学教材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技能方法的训练。关注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学生作为科学学*的主体,以探究作为科学学*的核心。

  注重改革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伴的合作探究活动开展方法并亲身经历有趣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获取事实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几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四个班,每班有学生六十多名,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学生们有了一定的学*能力和探究方法。许多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科学这门课程比较喜欢,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激发学生学*积极性,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班级人数多,需要加强组织教学,提高效率。要关注后进的学生,体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三、全期教学总目标

  本册教材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并搜集、整理、使用信息,帮助学生为科学设计提供猜想和假设的基础。重点训练学生合作,制定科学活动计划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创新、进取”的科学精神。

  四、全册教材分析

  第1单元听话的电磁铁:

  通过自己制作电磁铁并根据研究的目标设计实验发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以改变,电磁铁也有磁极。会制作实验材料,能小组合作设计实验。

  第2单元地球的运动:

  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设计一系列模拟实验,让学生认识昼与夜、四季的特点及生物的不同变化,知道昼夜与四季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善于发现的品质。

  第3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学*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微生物的生活环境,科学的看微生物世界。学会用先进的工具观察,学*实验过程中怎样控制实验条件。

  第4单元遗传和变异:

  通过观察、阅读和搜集资料,了解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以及变异对于生命演化的意义。

  第5单元青春活力:

  通过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我们成长的证据,了解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的青春期。

  第6单元我们怎样做计划: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单元,将引导学生比较系统的总结本册教材重点训练的科学探究方法—制定计划。让学生知道制定计划对于实验成功的意义,知道制定一般的计划应包括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事有计划安排的*惯。

  教学重点:学会计划与安排,为做好一个活动或探究实验制定可实行的计划。

  教学难点:能制定比较完美的计划。

  五、教学措施

  1、注重激发学生学*积极性,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灵活多样形式教学,营造活泼轻松愉快的学*氛围。

  2、注重上课前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3、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4、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互相督促,互相学*,共同提高。

  六、教研专题:

  大班教学如何有效组织科学课堂。

  七、研究措施

  1、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为教学提供硬件和软件基础。

  2、注意师生关系的和谐,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探究和创新。

  3、以活动为载体,教师和学生都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效果,同时,以多元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学*和对科学探究的热忱。

  4、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善于动脑,乐于动手的*惯。

  5、培养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实验小组的集体力量。

  八、教研课安排

  待定。

  九、业务学*安排

  1、学*研究《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做好科学教学实践。

  2、阅读教育著作和杂志:《教师新视野》、《论语》、《小学科学教学》、《湖南小学教师》《全球教育展望》等,收集教学资源,增加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3、及时总结经验,写好教学反思,撰写论文。

  4、积极认真的参加相关培训,各种业务学*和教研活动,虚心学*,缩小差距。

  十、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制作日晷。

  2、基因的调查研究。

  3、走进樟树。

  十一、教学评价措施

  1、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注重合作,注意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评价更有效。

  3、在科学活动中,注重活动前的设计和活动过程的评价。

  4、给学生多元才能评价,不仅以学业成绩代替一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502班,总体上课堂纪律好,但思维有些局限,发言不如504班积极,表现欲望差,两极分化比较明显。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504班认真,好奇心强,且思维活跃,科学的探究欲强,但其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过强,倾听*惯有待培养。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七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单元序号

  单元课题

  课序

  课题

  课时

  周次第一单元

  白天和黑夜

  1太阳和影子

  212太阳钟

  123昼夜交替

  14看月亮

  13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及教学主要目标

  《科学》五年下册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五年级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1、“沉和浮”单元,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有关物质的密度,他是物质固有的特征之一。密度是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他是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本单元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具体概念:当把物体放入一种液体,相同体积下物体与液体重量的不同将决定作用在物体上的浮力的大小。相同体积下,比液体中的物体会下沉,比液体轻的物体会上浮。

  学生通过本单元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2、“热”单元,本单元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3、“时间的测量”这个单元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中到机械擒纵器,在制作计时工具的时间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4、“地球的运动”这个单元共有8课,前5课的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地球的自转,后面3课,研究公转和与地球运动相关联的现象:四季和极昼极夜。最终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在逆时针自传和公转,自传产生昼夜现象,公转时由于地轴倾斜产生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上的学*,小组合作能力有所提高,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是处于模仿为主的阶段,而且大部分同学对实验还是停留在动手为主,思考缺乏的状态下。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关键是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善思”的学**惯。

  五、具体措施

  本学期在合作学*及记录*惯的养成方面仍旧不能松懈,继续要加强小组合作学*的指导及养成及时记录的*惯,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学*过程中善于思考的*惯。在此基础上确定本学期为突破重难点的具体措施是: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坚持积累每一粒“沙”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3、通过控制材料来调控学生先想后做,做了再想等学**惯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通过表扬奖励等方法正面引导学生养成敏于思考、善于倾听、乐于交流等良好的合作学*的品质。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放大课堂,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课堂外的学*探索,以减少“动手饥饿”,培养学生更浓厚的学*兴趣。

  6、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7、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8、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实践《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探讨如何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不一,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创新科学课堂,就要切实抓好班级的培优补差工作。

  一、培优补差目标:

  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锻炼思维的体操。一部分学生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然而有部分学生却连课堂上基本的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作业本上错误率较高,为此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在本学期帮助和促进这一小部分同学能够得到新的飞跃,引导他们向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索、创新,辅导他们对学好科学有更好的信心。

  二、情况分析

  五年级有学生39人。上学期科学*均分77。55分,优秀率达31%。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我们班一些优等生提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灵活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能够挖掘出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其创造性,我特制定如下的辅导计划。

  三、辅导措施

  (一)优秀生培养:

  1、进一步加强学*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并增强学生学*的主动性,自觉性。

  2、进一步改革学*方法,提高学*效率。

  3、在共同提高的基础上,每天出一题弹性作业,让优生吃得饱。

  4、和学生搞好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二)后25%学生的转化培养:

  1、对于差生的教育以表扬为主,提高他们学*的积极性。

  2、经常和他们谈心,多帮助他们找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树立起学*的信心。

  3、适量地布置作业,定时进行检查,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

  4、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对子。即“兵教兵”。让优生给差生讲述自己的学*方法,用优等生带动差生,以优促差,以实现“培优”和“辅差”的目的。

  5、*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差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6、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三)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题、*题教学要有四度。*题设计(或选编*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

  四、培优辅差注意点

  1、不歧视学*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和讲解,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兴趣,树立对学*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6、要讲究教法。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研究不同课型的教法。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学生学*积极性。达成学困生转化,提高优生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蒸发 1课时

  21、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

  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即将结束了,为了使学生获得的新知更加牢固,学*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驾驭与应用,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更高的发展。特制定五年级科学上册复*计划如下: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 ,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 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学*工具准备有一定难度,大部分同学的课前学具准备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通过4个月来的努力学生对科学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还是不够重视。

  二、复*目标:

  1、通过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与练*,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惯。

  三、复*内容:

  1、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2、声音的秘密

  3、秋冬星空

  4、生活中的材料

  5、水循环

  四、复*措施:

  (一)提高课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的兴趣。

  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三)其它措施:

  1、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课后交流、单元总结。

  2、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五、复*安排:

  (一)教材的总复*

  1、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课时)

  2、声音的秘密 (1课时)

  3、秋冬星空 (1课时)

  4、生活中的材料 (1课时)

  5、水循环 (1课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

  练*过程中的错题整理;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6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木才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48人,他们经过三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单五元

  20.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矗

  二、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四个单元,分别是“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学*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能按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单元将侧重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初步涉及动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对动植物间的食物联系进行重点研究。以生态瓶的建造、观察和改变控制条件为线索来进行探究活动,探究食物关系*衡破坏后的生态状况,进一步认识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

  在活动中,需要对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行激发和保护,鼓励学生以事实为基础进行活动记录,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进行预测和验证的必要性,经历简单的方案设计并实践的过程,在改变控制条件的活动中收集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交流。

  2、《光》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能根据自己搜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能与同学愉快合作开展“讲太阳的故事”的主题活动

  通过讲“关于太阳的故事”,意识到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研究关于太阳的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知道许许多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3、《地球表面及其运动》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4、《运动和力》单元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力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跟运动联系在一起。物体的运动状况的变化都是力作用的结果,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弹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单元中,学生要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预测、控制变量进行对比实验、运用数据进行解释、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制作小车等,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加深对探究的理解,发展对探究的兴趣,也是教材的意图之一。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79名,大多数学生对科学学*有着深厚的兴趣。

  1、 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

  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亲*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措施

  1、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 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 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4、 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5、 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6、 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 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 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 种子发芽实验(1)(2)

  2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蚯蚓的选择

  3 食物链和食物网;做一个生态瓶

  4 改变生态瓶;维护生态*衡;单元小结

  5 光和影:阳光下的影子

  6 光是怎样传播;光的反射;光和热

  7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做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8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单元小结

  9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10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

  11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壤的侵蚀

  13 我们的小缆车;用橡皮筋作动力

  14 象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测量力的大小

  15 运动与摩擦力;滑动与滚动;运动与设计

  16 设计小赛车

  17 复*

  18 期末考查

  19 成绩登记汇总;撰写质量分析报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5

  一、 教材分析: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书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单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衡)的生活*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人与环境”单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冷和热”单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的方式及关系。

  “环境保护”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失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惯。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所教的年级共有三个班,共有学生115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两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以探究活动为学*的核心,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猜想假想、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过程,获取科学知识,增长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二、教学总目标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

  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三、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为六个单元,共22课。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组织学生探究简单机械的作用及简单的原理。学生在研究简单机械中观察两种力相互作用的过程,感受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现象,并认识到当两种作用力相等时,物体间将达到*衡状态即可。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本单元将在学生已有认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各类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并描述相关的现象等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来进一步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培养对生命的珍爱,学*植物和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了解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与生殖有关的生物技术问题。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本单元继续引领学生带着许许多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通过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讨论、撰写科学短文、模型制作等不同方式的探究活动,讨论生物的起源和进化问题,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第四单元地表缓慢变化本单元将引领学生尝试提出有根据的假设,通过相应的模拟实验,逐步使学生感悟到各种自然力量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帮助学生认识到地表变化是各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表变化奥秘的兴趣,意识到保护地表的重要性,适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世界,欣赏自然美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第五单元矿产资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岩石、矿石制成的生活日用品等入手,懂得地球母亲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因此保护矿产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第六单元工具与技术本单元以工具和技术为主题,将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技术、社会、环境整合起来。激发学生对机器人开发研制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设计自己的机器人。

  四、学生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学情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的学*,大多数

  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设、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王笑语、周寒燕、戴哲昊、杨小雪、杨新园、陈庆昌、刘一心、王麒润、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学生太活跃,容易开小差,如王贺磊、何景豪、金文琪、赵双健、洪佳乐、唐扬、戴乐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1人。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4、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与本册教学所涉及的相关法律。

  四、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2)、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玻璃水槽(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1)、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2)、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3)、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2)、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3)、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4)、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2)、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3)、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4)、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在“种子与发芽实验”这一环节,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在“维护生态*衡”这一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在“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这环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第二条及第八条等与本册教学有关的法律。

  六、教学进度表




日期




内 容




1




9.1-9.5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机动




2




9.6-9.12




2种子发芽实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第一条及第四十六条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9.13-9.19




5食物链和食物网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9.20-9.26




8维护生态*衡--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机动




5




9.27-10.3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机动




6




10.4-10.10




国庆节假期




7




10.11-10.1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5光与热




8




10.18-10.24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二条及第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八条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9




10.25-10.31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机动




10




11.1-11.7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11.8-11.14




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11.15-11.21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11.22-11.28




机动




14




11.29-12.5




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12.6-12.12




4测量力的大小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16




12.13-12.19




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12.20-12.26




机动




18




12.27-1.2




复*




19




1.3-1.9




期末检测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6)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范文二十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本单元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

  ②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③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引领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作一次这样的模拟实验会让孩子领略到宇宙的神奇和伟大。

  ④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这对培养学生的坚持性显得特别重要,也显得特别有意义。

  ⑤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我们就将通过一系列既贴*生活,又引人人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引领学生通过推测、实验,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通过制作小孔成像盒、模拟并解释小孔成像等探究活动,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深切的认识。

  ②光的反射现象。引领学生通过照镜子、玩日光打靶游戏、制作潜望镜等活动认识光的反射现象。

  ③研究透镜。通过研究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进一步了解透镜对光的.折射现象。并知道把凸透镜与凹透镜组合在一起就是望远镜。

  ④日光的色散。引领学生通过光的分解、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通过在色光下观察物体的实验,认识光与色彩的关系;通过阅读牛顿的故事意识到科学需要证据,坚持真理需要勇气。

  第三单元《电和磁》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认识电。这部分内容编成了三课,分别是《简单电路》、《导体和绝缘体》和《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②研究磁铁。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孩子

  们探究的兴趣。

  ③研究电磁铁。指导学生利用干电池、电线、铁钉做一个电磁铁,尝试制作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是根据课程标准中关于人体的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以及相关的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要求来建构的,这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的一个重要单元。本单元的教学就从学生熟悉的内容人手,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地来安排单元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弄清楚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到底是怎么回事,从而更科学地认识自己、保护自己。本单元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测量心跳和呼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准确测量,提高他们测量与分析的能力。

  ②呼吸与血液循环的意义。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认识呼吸和血液循环首先要认识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在本单元的学*中,主要将通过图片、模型等来指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器官。认识呼吸的意义是通过指导学生比较我们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来进行的。认识血液循环的意义首先是指导学生认识心脏的功能,再通过阅读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推理能力。

  ③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的卫生保健。了解两者的卫生保健知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教学中主要通过测量肺活量、制作戒烟小报、制定锻炼计划等活动促使学生意识到保护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的意义。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中以下内容的要求建构的: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能对数据整理过程中发现的冲突或矛盾之处进行分析和判断;能运用语言、图、表等多种方式表达研究的过程和结论。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解释: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照片、图表、图画三种模型形式理解解释的含义以及解释过程中包含的各种思维方法与形式。

  ②建立模型: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图画模型促使学生认同建立模型的意义,认识模型的常见类型。通过动手做的方式学*用图画解释现象、完成制作以验证解释。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解释是根据事实做出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建立模型是解释自己的思想和发现的方法。模型包括图画图表模型、物理模型、数学模型等。模型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事物的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三、主要指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四、实验教学安排表

  周次 实验名称 备 注

  1 2 3 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制作简易太阳钟 模拟昼夜交替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

  4 5 6 8 9 10 观察(月相盒中的)月相变化 光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 *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研究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制造彩虹、七色陀螺 滤光实验 简单电路的连接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

  11 简单的红绿灯 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12 导体与绝缘体的检验 分组实验

  12 不同的液体导电性检验 演示实验

  13 14 解暗盒 探究磁铁的性质 制作电磁铁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

  15 哪些因素有关 分组实验 测安静状态呼吸和心跳 分组实验 用澄清石灰水比较吸进与呼出的气体 分组实验

  16 测量肺活量 分组实验 彩色水点实验 分组实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4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

  19 复*

  20 复*

  21 期末检测文章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5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两年多的学*,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技能,又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他们的科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并能运用自己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但目前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五年级的学生*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部分学生对学*过的一些概念已经遗忘,总是要打一些折扣,影响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总体来说通过4个月来的努力学生对科学学*有一定的兴趣,但学*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还是不够重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

  二、复*目标:

  要切实完成经历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切实掌握相关的科学概念这两个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在*时的教学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在复*阶段认真落实以上两个教学目标。

  通过复*把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查漏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义和其他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 的分析、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对本册中种子发芽的几个对比实验;蚯蚓生活环境的两个实验;物体反光能力和吸热能力与物体颜色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关系的实验;岩石受到冷热作用的实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与土地侵蚀程度大小的关系的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光滑程度,物体的重量,物体的运动方式关系的实验,作一回顾并整理。

  三、复*内容:

  1、生物与环境

  2、光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4、运动和力

  四,复*重点,难点:

  复*重点:光,运动和力

  复*难点:运动和力

  五、复*措施:

  1、提高堂效率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本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本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中学生的学*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 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2、提优补差措施:

  (1)、鼓励学生掌握主要的一些科学概念,重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 对科学学*的兴趣。

  (3)、延伸堂内容,采取内与外相结合。

  (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

  3、其它措施:

  (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

  (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后交流、单元总结。

  (3)、科学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

  (一)单元安排:

  1、生物和环境。(1时)

  2、光。(1时)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时)

  4、运动和力。(1时)

  5、综合训练。(2时)

  (二)专题训练:

  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实验及其结论。

  2、解决问题训练。

  (三)针对性练*:

  1、作业本错题整理。针对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进行练*。

  2、科学学*的评价。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展开评价,采用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原则。激发学生的学*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6

  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经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帮忙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惯、行为*惯和生活*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五年级的学,纪律良好,学**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强大内驱力和学*动力。

  4、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动手能力较差的这部分学生,端正其学*态度,培养其学*科学的兴趣和*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为新修订的教材,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教材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题是“光与色彩”,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第四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热传递”,本单元共设计四节课,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物体的传热本领》。本单元四节课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三课分别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这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四课是从整体上认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以及三种传热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单元,主题是“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本单元侧重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化原因,由《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四课组成,按照从结果到原因、先现象后本质、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观察描述地形、认识地质灾

  难延伸到理解导致地貌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第四单元,主题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本单元由四课组成:《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最后一课是综合学*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总的关系。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体“司令部””,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第二个层次围绕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

  本册专项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才可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第二部分从学生了解的救灾情境出发,将“定点投放物资”的情境带入课堂,提出了“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稳降落”的任务,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运用有关光现象的原理,列举、解释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光现象事例。

  3.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4.经历观察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的系列实验过程,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

  5.能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6.能较详细地说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7.举例说明水、温度、风等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

  8.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9.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懂得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衡之中。

  10.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11.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脑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12.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能够明确工程任务,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四个环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3.了解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c

  4.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5.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认识大脑以及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6.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重视指导学生熟悉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缘由。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加强科学学科的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1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l.光源

  6

  2

  2.光的传播

  3

  3.光的反射

  4

  4.七色光

  5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6

  6.热对流入

  7

  7.热辐射

  6

  8

  8.教体的传热本领

  9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9.地球的表面

  10

  10.火山和地震

  11

  11.地球的内部

  12

  12.地表雕刻师

  13

  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云和雾

  6

  14

  14.露和霜

  15

  15.雨和雪

  16

  16.水滴的“旅行”

  17

  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17.刺激与反应

  6

  18

  18.从刺激到反应

  19

  19.我们的大脑

  20

  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7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2、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3、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4、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5、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8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0

  一、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1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D�D观察实验�D�D思考�D�D结论�D�D应用”或”“问题�D�D假设�D�D观察实验�D�D结论�D�D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D�D分步操作�D�D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种子发芽的实验

  1.2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6做一个生态瓶

  1.7改变生态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维护生态*衡

  2.1光和影

  2.2阳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与热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我们的小缆车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测量力的大小

  4.5运动与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动与滚动

  4.7运动与设计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3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可喜之处:通过上一学期的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我强调小组合作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地,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压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能力训练重点是:猜想与假设,即培养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也就是在原有知识体系上,提出自己的或小集体的假设,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由此逐渐形成创新思维*惯。教材安排了“认识我们自己”、“简单机械”、“我们的家园——地球”、“电与我们的生活”、“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五个主题单元,共设计了47个活动。

  1、认识我们自己:由浅入深地探究有关自己身体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制作模型、对比实验、模拟实验、阅读资料卡等研究方法,围绕着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进行研究。

  2、简单机械:通过指南车信箱的介绍的科技史,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定量描述简单机械的省力情况,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我们的家园——地球:了解人类在猜想与探索中,揭示自己“家园”的历程。在阅读、实验、猜想中使学生逐步了解地球。

  4、电与我们的生活:在猜想中设计实验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有关电的基本知识和用电常识。

  5、大胆猜想、合理地假设:反思通过猜想解决过的问题,归纳猜想与假设的方法,懂得合理地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研究的方法,应用这种研究方法解决问题——影响摆摆动时快慢的因素。

  四、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进一步使学生在各种探究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中的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3、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4、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有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5、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6、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结果与假设相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

  2、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科学知识

  1、初步了解人体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的构成与功能。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注意个人保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惯的重要性。

  2、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齿轮、滑轮等。能使天*和杠杆保持*衡。

  3、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内部构造,以及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4、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能够连接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安全用电常识。

  五、教学措施:

  1、抓住先发散后集中,不断验证的过程落实“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训练重点。

  2、教、扶、放,先让学生明确大致的“路数”,模式(包括表述的语言、方式)出来之后再逐渐放开。

  3、挖掘科技史与教学内容之间、探究能力训练重点之间的结合点。

  4、抓住重点单元、重点课,落实能力训练重点。

  5、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6、发挥科技史的教育作用,

  7、继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学**惯。

  六、课题研究:

  以《在科学小专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为课题,采用调查法、评价法、系统研究法、比较法、历史法、文献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培养开拓创新的一代新人,一方面总结出可推广运用的教法、模式。

  七、教学安排(每周3课时)

  周次教学内容

  1 《我们在呼吸》

  2 《心脏和血管》、《我们的大脑》

  3 《我们的大脑》、《和谐统一的身体》

  4 《和谐统一的身体》、国庆节休假

  5 《生活中的“好帮手”》、《他能撬动地球吗》

  6 《轮轴》、《滑轮兄弟》

  7 《在斜坡上》、《有趣的传动》

  8 《地球的故事》

  9 《风光无限的地貌》、《地球的内部》

  10 《地球仪》、《地图》

  11 《漂移的大陆》

  12 《电池》、《怎样控制电路》

  13 《设计电路》、《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和我们的生活》、《安全用电》

  15 《猜想与假设》、《科学自己做,我也能成功》

  16总复*

  17总复*

  18期末考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注:以上仅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将根据学校工作,机动安排。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7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8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特作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喜欢学*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惯。

  五、实验安排:

  *科技小实验:自动人工灌溉

  *科技小实验:玻璃杯中的雨

  *科技小实验:桦树的水分

  *科技小实验:白杨树叶的脉络

  *科技小实验:草丛中的猎手

  *科技小实验:沙土中的陷阱

  *科技小实验:橡树叶上的虫瘿

  *科技小实验:一只昆虫的足迹

  *科技小实验:六月的闪光信号

  *科技小实验:根吸收水分

  *科技小实验:叶能蒸发水分

  *科技小实验:向 光

  *科技小实验:森林中的信号

  *科技小实验:一个自然法则

  *科技小实验:闪光的痕迹

  *科技小实验:动物的警报系统

  *科技小实验:不往下长的根

  *科技小实验:检验种子是否有生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19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20

  科学课程中的实验是自然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认识方法,科学实验是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以下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察和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证据、表达交流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实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现有3个教学班,共有学生144人,学生整体学**惯一般,实验动手能力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但是该班学生实验兴趣很浓。

  三、措施

  1、继续注重培养该班学生实验兴趣。

  2、扎实开展实验教学。

  3、加强该班学生学*科学*惯的培养。

  4、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7)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0)份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参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 ----- 9、4 始业教育

  分组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试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9、14-----9、18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4 9、21-----9、25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瓶

  5 9、28-----10、2 光和影

  6 10、5-----10、9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8 10、19-----10、23 光和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11、2-----11、6 期中复*,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做动力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15 12、7-----12、11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6 12、14-----12、18 期末复*

  17 12、21-----12、25 期末考试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参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 ----- 9、4 始业教育

  分组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试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9、14-----9、18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4 9、21-----9、25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瓶

  5 9、28-----10、2 光和影

  6 10、5-----10、9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8 10、19-----10、23 光和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11、2-----11、6 期中复*,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做动力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15 12、7-----12、11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6 12、14-----12、18 期末复*

  17 12、21-----12、25 期末考试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5

  一、教学总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

  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具体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岩石与矿物;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等。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从探究水*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二、教学基本目标

  1、科学探究:经历几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认识。不仅关注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的探究,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交流2016-2017年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2016-2017年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开始学*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发展运用数据解释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运动深入浅出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关注时间的变化,对运动和力的关系充满探索的欲望,并能从科学发展史中获得对科学和科学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学知识:获得有关“运动和力”、“生物与环境”、“时间”和“地球运动”等方面粗浅的科学知识,逐步积累经验,理解相关科学概念。

  三、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本学期撰写3篇实录与案例分析。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7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共13人。说实话,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点也不了解。不过按理说,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8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

  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9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

  19 复*

  20 复*

  21 期末检测文章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材具体分析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科学。

  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

  五、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六、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