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计划 / | 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教学重点: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2、学*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3、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4、认识到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5、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6、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7、交流实验设计方案和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

  8、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2、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3、实验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科学、合理。

  4、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5、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

  6、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二、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过程与方法:

  1、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3、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4、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2、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3、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4、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学期五年级二班共有53人,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xx

  五、教学内容检测与评价:

  1、要综合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过程与方法的*得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依据学生的记录单,评价学生观察、实验、收集信息的水*和态度。

  3、评价学生坚持长期观察活动的情况,如观察种子萌发活动中的表现。

  4、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5、与家庭生活保持联系,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经验的应用。

  六、综合实践活动安排:

  1、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2、做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

  3、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

  4、科学游戏、参观访问、竞赛。

  5、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

  6、角色扮演、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七、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9、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10、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1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1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1)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王笑语、周寒燕、戴哲昊、杨小雪、杨新园、陈庆昌、刘一心、王麒润、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学生太活跃,容易开小差,如王贺磊、何景豪、金文琪、赵双健、洪佳乐、唐扬、戴乐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教学进度:

  周次

  起讫月日

  教学内容

  教时

  执行情况

  1

  8月30日至

  9月6日

  1.1种子发芽的实验

  1.2种子发芽的实验

  2

  2

  9月10日至

  9月14日

  1.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4蚯蚓的选择

  3

  3

  9月16日至

  9月20日

  1.5食物链和食物网

  1.6做一个生态瓶

  1.7改变生态瓶

  3

  4

  9月22日至

  9月26日

  1.8维护生态*衡

  2.1光和影

  2.2阳光下的影子

  3

  5

  10月1日至

  10月5日

  国庆节放假

  6

  10月6日至

  10月12日

  2.3光是怎么传播的

  2.4光的反射

  3

  7

  10月15日至

  10月19日

  2.5光与热

  2.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2.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3

  8

  10月22日至

  10月26日

  2.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3.1地球表面的地形

  3

  9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3

  10

  10月22日至

  11月2日

  3.4土地壤中有什么

  3.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3

  11

  11月5日至

  11月9日

  3.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

  12

  11月12日至

  11月16日

  3.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4.1我们的小缆车

  3

  13

  11月19日至

  11月23日

  4.2用橡皮筋作动力

  4.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3

  14

  11月26日至

  11月30日

  4.4测量力的大小

  4.5运动与摩擦力

  3

  15

  12月3日至

  12月6日

  4.6滑动与滚动

  4.7运动与设计

  3

  16

  12月10日至

  12月14日

  4.8设计制作小赛车

  3

  17

  12月16日至

  12月21日

  18

  12月24日至

  12月26日

  19

  12月31日至

  1月4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 教材分析: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书的第一个单元。本单元从探究动植物的外部生存环境对其生长状况的影响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以及周围环境对动植物生长的影响,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生物与环境”单元继续引领学生探究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及*衡的方式。教材从学生熟知的葵花向阳入手,探究生物与阳光、生物与温度生物与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衡)的生活*性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同时生物自身的结构与其功能也是相适应的。

  “人与环境”单元通过思维游戏、角色表演、模拟体验、科学畅想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感悟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树立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一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

  “冷和热”单元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热传递的不同方式,进而研究保温和散热的问题,发现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衡、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地表剧烈变化”是本册书的第五个单元,在学生学*了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作用与*衡、相互联系之后,继续学*地球宇宙世界中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引导学生从地球表面剧烈变化的地震、火山等现象入手,探索地球内部物质、能量的作用与*衡的方式及关系。

  “环境保护”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教材从人类生产力的进步对自然环境影响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又给环境带来了破坏作用,引起了环境中的生态失衡,从而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惯。 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所教的年级共有三个班,共有学生115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两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前一阶段的学*,该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

  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 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 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标第一课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

  19 复*

  20 复*

  21 期末检测文章来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 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 。对待科学学*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 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 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八.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15纸 1

  16.陶瓷 1

  17.金属 1

  18.玻璃与塑料 1

  19.材料的分类 2 第单五元

  20. 蒸发 121 沸腾 1

  22.凝结 1

  23.水的三态变化 1

  24. 小水滴的旅行 3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任教五年级1、2、3班,班级共有2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对科学课充满兴趣,动手积极,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良好的动手*惯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动手又动脑是难点。

  三、教材分析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们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现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四、教学目标

  (一)生物与环境

  1、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阳光、养分、空间等。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有着自己特有的需要。所有的生物都会引起它们所生存的环境的变化。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谐共处,生态*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进行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并收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发芽种子的数据。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并记录下它们的生长情况。进行蚯蚓选择环境条件的实验,并收集相关数据。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运用所了解的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来理解保护环境、保护生态*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资料来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在人工环境中培育和养殖动、植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对植物和动物对环境需要进行研究的兴趣。能够敏感地意识到生物对环境的需求。获得生物生存需要一定环境条件的认识。形成积极的对待生物的态度。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光

  1、科学概念

  影子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和光源的位置、方向、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的高低和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光是直线传播的。挡光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光在传播过程中碰到物体,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汽车反光镜、潜望镜等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运用。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会聚光线的特性,可以得到强光和高温。这在实际生活中已得到广泛运用。物体吸热的本领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以及阳光的照射角度有关。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用日影观测仪观察记录一天中物体影子的变化,寻找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阳光的强弱、材料的属性、物体受阳光照射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较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柱状图。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做出自己的解释。制作简易潜望镜,设计、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光的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观察、实验、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数据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有规律的。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子、沙、黏土)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认同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形态,会加剧或减轻各种自然力带来的自然灾害的观点。

  (四)运动和力

  1、科学概念目标

  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合作和不怕困难,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体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过程,树立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大胆解释,乐意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试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尊重事实,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好纪录。

  3.愿意合作交流。

  六、教学难点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对证据与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自己的想法、评论,并与他人交流。

  2.在学*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七、教改措施

  1.以课堂为主阵地,向40分钟要效率,培养学生的好*惯。

  2.在探究活动中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也培养学生动脑意识,做到既动脑又动手。

  八、后进生转化

  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不歧视、不放弃。

  九、教学进度

  第一周:开学工作

  第二周: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一);2、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三周: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4、蚯蚓的选择;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6、做一个生态瓶;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8、维护生态*衡

  第七周:第二单元光1、光和影;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3、光是怎样传播的;4、光的反射;5、光与热

  第九周: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4、土壤中有什么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5、运动与摩擦力;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7、运动与设计;8、设计制作小赛车

  第十九---二十周:复*迎接期末检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2

  一、教学总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

  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具体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九、教学进度:(参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日 期 内 容

  1 8、31 ----- 9、4 始业教育

  分组

  2 9、7-----9、11 种子发芽实验(一)

  种子发芽试验(二)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3 9、14-----9、18 蚯蚓的选择

  食物链和食物网

  做一个生态瓶

  4 9、21-----9、25 改变生态瓶

  维护生态瓶

  5 9、28-----10、2 光和影

  6 10、5-----10、9 阳光下的影子

  7 10、12-----10、16 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反射

  8 10、19-----10、23 光和热

  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9 10、26-----10、30 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地球表面的地形

  10 11、2-----11、6 期中复*,考试

  11 11、9-----11、13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岩石会改变摸样吗

  土壤中有什么

  12 11、16-----11、20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13 11、23-----11、27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我们的小缆车

  用橡皮筋做动力

  14 11、30-----12、4 像火箭那样驱动火车

  测量力的大小

  运动与摩擦力

  15 12、7-----12、11 滑动与滚动

  运动与设计

  设计制作小赛车

  16 12、14-----12、18 期末复*

  17 12、21-----12、25 期末考试

  18 12、28-----1、1 备课(下个学期)

  19 1、4-----1、8 备课(下个学期)

  20 1、11-----1、15 备课(下个学期)

  21 1、18-----1、22 备课(下个学期)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2)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9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有学生57人.学生学*状况: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提问题的好*惯,学*数学的兴趣较高,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方式,发展比较全面,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另外,在学**惯和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在本学期将在这些方面对学生多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使他们掌握较好的学*方法,争取学*成绩和学*素养都能有所提高。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的安排、例题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这两部分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与前一册教材中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相同,本册教材没有概括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减轻了学生的学*负担。例如,小数乘法的例1,学生在解决“喜鹊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在探索怎样计算3.5×3的过程中,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笔算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算理,主要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教材展示了学生探索笔算算法的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并注意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数乘法,例1展示了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条件自主探索,提出关于3.5×3的三种不同算法;例2、例3探讨小数乘法笔算的一般算法和算理,注意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例4则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3)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注意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等的教学,都是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而在连乘、乘加、商的*似数等内容的例题设计上,教材安排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所要学*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蕴涵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在小数除法单元还安排了“解决问题”小节,让学生学*用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归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如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并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又如,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演示的插图,展现了解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调整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认知基础之后,教材根据《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简易方程的内容,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内容调整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例如,解形如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或加上a,得x=b-a与x。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 学生情况分析:

  五(4 )班共有学生51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学*态度较端正;班级整体学*成绩优异,但从上学年的知识质量验收的情况看,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后进生人数不少;有相当一部分男同学学*自觉性差,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更要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3、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基础知识: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基本技能:

  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活动、学*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本册教材

  重点: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特点: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改进认识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的相互联系,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究,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发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本册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

  5、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二)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正整数)表示位置。

  4、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不些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五、教改专题

  1、教学研究重点和难点:讲课时结合生活实际,及运用教

  具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真正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2、教研专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措施

  1、加强学*小组建设,做好学*小组的评价与管理工作,加强人文管理和人文教育,端正学*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

  2、教学过程中,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多动脑,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认真上好课,按时批改作业,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按计划给低程生补课。

  4、因材施教,做好优生优培工作。

  5、实施合作教学,互教互学,共同提高。

  6、充分利用好学具,培养学生会制学具。

  7、新知的学*活动充分体现知识形成过程,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8、学新课之前学生准备:

  ①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寻找生活原型和应用实例。

  ③查阅资料,访问实地和资讯他人,制作说明自己观点的学具

  9、教师准备:

  ①熟读教材,明确隐含内容,建构认知网络,提出思维顺序。

  ②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和学生未发现的思维障碍处,制定启发措施。

  ③组织学生喜欢和熟悉的生活原型及应用实例。

  ④制定教学活动整体方案,达到宏观调控。把教师的备课变为学*活动参与者共同准备,不但培养学生迈向学*化社会主动学会学*,而且为创设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合作学*的课堂提供了保证。

  10、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1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2、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

  13、大力推广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

  14、体现高效课堂,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15、积极参加暑假远程研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七、教学进度:

  附: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这两个班大部分学生喜欢数学,学*态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学**惯,课上都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上进心很强。学生能够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能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上能评价自己的学*情况,有积极表现自我的欲望和努力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但也有少数学生学*态度不端正,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能力较差,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估算方面的能力较弱。所以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的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后进生的学**惯培养,如学前的预*、课后的复*等;优等生的指导。力求使他们乐学,愿学,整体学*成绩有一个新的提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第1、3、4、5、7、9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分数只是做好准备。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2、8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面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排教学公顷和*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统计与概率领域(第10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面积是多少??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数一数”与“移一移?数一数”渗透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的方法把稍复杂的*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校园的绿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了解周围的家庭》分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你知道吗”和8道思考题,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

  三、重点难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多边形的面积是重点,小数乘法和除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过程,解释或评价学*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认真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3、重视练*的设计,每节课的练*都要进行整合和筛选,尽量避免书本上题目完全照搬照用,机械重复的现象,特别避免做一题讲一题低效率的做法。

  4、每节课的练*都尽量设计一道思维含量略高的练*,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拓展学生的解题策略,增强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

  5、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准备好一本自主学*本,专门用于纪录自主学*的提纲,或可用于记录学生自己学*的情况,可以写我自己学会了什么,我有什么经验,也可以写我还有什么地方不懂的,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练*等等。

  6、自主学*提纲的设计遵循灵活性原则、靠*学生最*发展区原则、分层性原则、方法指导性原则。

  7、加强学生作业的批改,尤其注意学生好的学**惯的训练和培养。

  8、注意加强学困生的工作。采用教师集中补差和学生互助等形式进行。注意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严格要求相结合。

  9、在教学中要结合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10、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

  11、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密切注意学生在家的表现,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12、及时发现学生学*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课时安排: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第1周(9.3——9.9)小数乘法(4课时)

  第2周(9.10——9.16)小数乘法(4课时)机动(1课时)

  第3周(9.17——9.23)小数除法(5课时)

  第4周(9.24——9.30)小数除法(5课时)

  第5周国庆放假

  第6周(10.8——10.14)小数除法(3课时)

  机动(2课时)

  第7周(10.15——10.21)观察物体(3课时)

  机动(2课时)

  第8周(10.22——10.28)1、用字母表示数4课时

  2、解简易方程1课时

  第9周(10.29——11.4)解简易方程5课时

  第10周(11.5——11.11)解简易方程5课时

  第11周(11.12——11.18)解简易方程1课时

  整理和复*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

  机动(2课时)

  第12周(11.19——11.25)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

  第13周(11.26——12.2)多边形的面积(5课时)

  第14周(12.3——12.9)多边形的面积(2课时)

  机动(2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1课时)

  第15周(12.10——12.16)统计与可能性(3课时)

  铺一铺1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6周(12.17——12.23)数学广角(3课时)

  机动1课时

  第1719周(12.24——01.05)总复*(4课时)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和新课改理念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兼顾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

  二、学情分析

  同学们经过四年实验教材的使用,已经比较*惯于新教材的学*思路和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随着年级的提高,内容的加深,孩子们已呈现出了两级分化的趋势。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领域,六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本单元是学生对整数有一定的认识、会计算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的,学*的主要内容有: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这些知识的学*是以后学*公倍数与公因数、约分、通分等知识的重要基矗本单元具体安排了6个情境:在“数的世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倍数与因数,并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在“探索活动(一)中,学生将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2,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在“探索活动(二)中,学生将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了解3的倍数的特征;在“找因数”活动中,利用直观的拼图游戏,学生将学*找因数的方法;在“找质数”活动中,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数的奇偶性”活动中,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解决问题通过本单元的学*,将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特征,了解奇数和偶数。在探索非零自然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2、第三单元“分数”。

  在学*本单元内容前,学生一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对分数进行再认识,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约分、公倍数、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分数四则运算、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矗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中部分与整体的或简单的生活现象;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能在1—100的自然数内,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互化。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能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及相应面积的计算。根据学生学*的特点,本单元具体分为6个情境:在“比较图形的面积”中,主要是一方格纸为载体,让学生自主地比较各种不同形状图形面积的大小,体验到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有多种方法;在“地毯上的图形面积”中,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认识*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会画图形的高;在“探索活动(一)”“探索活动(二)”“探索活动三”中,教材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相应图形的面积计算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探索所求图形的面积。在利用不同方法进行转化后,教材引导学生比较转化前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以启发学生得出计算*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方法,并用语言和符号加以表达。最后,利用探索到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前面提到的以及一些新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体会比较面积大小的多种方法;认识*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经历探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了*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

  本单元安排了2个情境:在“组合图形面积”中,重点让学生探索如何将组合图形分割成基本图形;在“探索活动”中,主要学*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将在探索活动中认识组合图形,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校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校

  本单元学*的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在四年级时,教材安排了游戏公*的活动,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运用分数来描述可能性的大校本单元安排了两个情境:在“摸球游戏”中,通过摸球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会用分数表述摸球活动中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设计活动方案”中,主要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指定的条件设计合理的游戏活动。

  通过本单元的学*,学生知道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应用内容将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通过本册教材的综合应用活动,学生应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验和策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数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探索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意义,让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彼此的想法,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学生课堂倾听能力和独立作业等良好学**惯的培养。

  6、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提供可以促进不同学生共同进步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7、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理论学*),提升教学理念和改进教学方法,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7

  教材分析: 修订后的六年制第九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有: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这些内容的编排既保持了原教科书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同时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和调查研究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整。

  1.计算内容的调整。

  2.应用题内容的调整。

  《大纲(试用修订版)》规定: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因此,本册教科书把原来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中的归一、归总加条件的应用题和选学内容“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删去。

  3.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方面,本册同前几册一样,一方面在教学新知识时,安排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建立数学概念。另一方面,在部分单元的最后,专门安排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背景,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又蕴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1) 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是在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等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个实践活动包括三部分:① 课前由家长协助学生填写上个月家庭用水、用电调查表。② 小组交流、比较所收集的数据。 ③全班同学交流节约用水、用电的经验。让学生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小数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渗透了统计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 绿化校园。

  “绿化校园”是在前面所学的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个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测量校园中花坛、草地、树阴等的面积,再把所测数据填入表中,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校园绿化情况。学生所学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般都是比较规则的多边形,而在生活中需要计算的有些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般要把这些不规则的多边形*似看成学过的多边形或者分割成学过的多边形,这样便可以完成面积的计算。学生在测量时首先要判断所测图形要归为什么图形合适,再进行测量和计算。实际测量时往往有误差,一般要多测量几次取其*均值为好。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活动的形式,体验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初步形成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建议的意识。*教育

  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意义和法则

  时间安排:25课时,第一周至第五周完成

  教学目标:

  (一)熟练地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进一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

  (二)通过归纳整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第二单元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时间安排:16课时,第六周至第九周完成

  教学要求

  (一)掌握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使用中括号,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二)通过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进行检验的良好学**惯。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进度安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9

  一、 学情分析

  两个班的同学,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学*目的,在*时学*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新知识能力强,学*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学*基础。这些学生*时作业认真,每次完成的质量也很好,测验成绩稳定,并且成绩也较好。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学*数学学*不是很感兴趣,学*不主动,数学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和分析应用题的能力都不强,加之对学*马马乎乎的态度,*时没有较好的学**惯,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贪玩,老师留的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在各种测验中成绩不尽人意,还需要加倍的努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

  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对称、*移和旋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多边形的面积;统计。

  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它们的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6整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7.养成认真作业、数学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是本册教材的难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例题、练*题的设计,力求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 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 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rdquo;,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lsquo;。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rdquo;或者rdquo;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时数及进度安排: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3)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3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新课 标第 一网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教学进度:

  周 内 容

  1 始业教育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机动

  2 2种子发芽实验(二) 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3 5食物链和食物网 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4 8维护生态*衡 机动

  5 国庆节假期

  6 机动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7 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8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9 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机动

  10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11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6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

  12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机动

  13 机动

  14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15 4测量力的大小 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16 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机动

  17 机动

  18 复*

  19 复*

  20 复*

  21 期末检测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 “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

  七、教学进度表

  周次

  1 .始业教育;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2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502班和504班,每班学生均为5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七、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八、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参观法 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 辩论法 实验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4)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四个班。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课外知识的视野相对不如本地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走进自然,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8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植物和我们:(1—7)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植物,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2、动物和我们:(2—14)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动物,初步掌握其生活*惯及其生命特征。

  3、我们的生活材料:(15—21)课,以“学生对生活材料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22—24)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5—28)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重点:《动物和我们》、《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略)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

  一、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

  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

  1、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

  3、能用“如果 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

  4、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

  5、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

  6、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

  7、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

  8、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

  9、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

  10、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

  11、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2、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13、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14、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

  15、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

  16、尊重证据。

  17、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

  18、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

  19、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

  二、教育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225班的科学课程,据了解,该班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很多学生为原来科技班的学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 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

  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明确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明确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并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才能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三维整合在一起,才能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的目的。

  ②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既是本体,又是载体。而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的很多方面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载体来落实,课程其他目标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很多方面,要通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在认知的过程中培养。因此,在重视科学探究的同时,不要看轻科学知识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应渗透于其他二维目标的培养之中,不能简单的用贴标签式的说教。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小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三年级一期科学课的最基本特点是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的学*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兴趣、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但是生活、社会和科学技术中的问题往往是很复杂的,限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科学知识的局限,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解决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筛选和梳理,选择哪些有对学生的发展有意义的,而学生又有能力进行探究的问题。可以将收集的问题建成一个问题档案库或文件夹,帮助学生在适当的时候研究解决某些问题,并可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之一。

  3、以探究为核心,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是起始年级的课,以一种新的面貌呈现给学生科学学*,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方式呢?我们应让他们亲身经历科学的发现,动手做科学,动脑思考科学,动**流自己对科学的理解。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结论,更要重视研究科学的过程,从过程中悟出科学的真谛,通过得出

  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

  要致力于学生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主动地、独立地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科学欣赏、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交流会、调查、竞赛、角色扮演、科学幻想、搜集信息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充实教学过程。

  4、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结构

  引导学生进行好探究学*:①选好探究内容;②创设探究情境;③提出探究问题;④营造探究氛围;⑤亲历探究过程;⑥体现探究价值

  从四个方面把握指导的策略:注重启发、突出重点、注意层次、把握时机。指导时注意梯度,把握好教、扶、放的时机。

  5、教学时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观察能力是学*科学的最基本技能,是发展其它探究技能的基础。课前认真准备学生观察和实验需要的材料。选择材料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选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如制作乐器时选择纸盒、吸管、杯子等材料;用可乐瓶、石头等物体感受浮力;用玻璃瓶、塑料管、玩具等去探究打捞沉船的方法等。

  6、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指导学生在以下一些方面引起注意:①保持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空间;②遵循规定的安全实验程序;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③建议并执行建议恰当的安全操作步骤;④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隐患:加热及用火,化学药品及使用,玻璃器皿的使用(烫、有破裂、卫生、易破损、加热安全),锐器的使用,动植物(动植物伤人,人伤动物),感官观察时的安全隐患(看-强光、听-声、尝--味、嗅――气味,摸-不明物(高温、有毒、带菌、触电、等)、户外活动);⑤认真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导、示范进行活动(包括户外);⑥始终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五、教研专题:

  积极参与省级立项课题《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的研究,并及时积累整理研究资料,争取出阶段性成果。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

  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惯。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

  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内容安排在生命科学方面有所侧重。在科学知识方面,1~5单元主要涉及了《标准》的内容标准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第6单元是综合性单元,试图从学生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发一系列的学校活动。在科学探究方面,考虑倒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出于科学探究始于细致观察的特点,教材将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全册是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尽管各个单元的学*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教材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为了发展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教材还充分体现了对观察记录和报告撰写的重视。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教材在活动设计中,还有意识地安排了多项环境保护的内容,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二、对所教学生的分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所使用的年级有一个,是三年级。我班共有学生30多名,男女学生人数相当。学生普遍的特点是比较活泼,思维较活跃,好奇心较强。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课堂纪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爱动手,爱发言。通过教师观察,该班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常规养成,科学学*兴趣,动手实验操作等方面加强教学,获得进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树的观察,经历一次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经历用自己的方法对观察到的内容进行描述的活动过程;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比较活动过程;经历对一片完整的叶的各组成部分的观察和描述过程;获得对一片完整的叶的组成部分的认识;经历用简单的文字、图画等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寻访调查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学生亲*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观察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以活动经历和体验的形式进行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对小动物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的过程;经历初步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及动态观察、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比较观察的过程;经历初步的小动物身体大小的比较和测量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有结构的观察活动中,获得关于动物的观察特征、分类特征、动物的多样性、动物的运动、动物和食物、动物和环境、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丰富的直接认识。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联系来自其他渠道的信息,发展自己的认识。

  5、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6、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7、能查阅资料,了解人体的有关问题。

  8、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人的身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生命活动中,各部分是互相密切配合的。人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高、体重、胸围、身体各部分的比例等,都在发生变化,脑、心、肺等器官的功能都在增强。

  9、手有感觉的功能,手的灵巧与它的构造有关。

  10、眼、耳、鼻、舌、手(皮肤)是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比其他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多。

  11、在对人体基本组成的观察中,发现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12、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水作为观察的主题,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感观和简单的器材(各种瓶子、脸盆等),通过观察、对比等方法收集整理有关水的资料,并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思考,得出结论,发现和提出关于水的相关问题,并能够用多种方法(语言文字符号等)将用过观察所发现的现象表述出来。

  13、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14、进一步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懂得液体的含义,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液体,能够用多种方法区分各种溶液并比较溶液的多少。

  15、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16、能根据纸的主要特征分辨、区别周围纸质和非纸质的物品,感受到纸的多样性以及

  18、能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观察比较纸的性能,初步感知物体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19、通过对身边常见的纸的观察研究,能不断发现和提出关于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20、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纸质材料,制作一辆纸车。经历一个制作纸车、交流改进纸车的活动过程。

  21、通过观察比较稻谷、大米和米饭,观察比较碘酒和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细致地观察。在用碘酒检验食物是否含有淀粉时,学*运用预测;在观察淀粉糊加入碘酒后发生的变化时,尝试探究变化发生的原因。

  22、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几种大米。知道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利用这一点可以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23、探讨米饭的来历时,体验“一粥一饭”的来之不易,从小懂得爱护粮食。意识到科学家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杰出贡献。在讨论中,逐渐养成既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又能认真听别人的意见的*惯。

  四、教学措施: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5

  一、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认识和分析

  《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是学生学*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标志着,小学科学课程在培养目标、学生的学*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方面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力图从教材设计的角度提高科学课程的教学效益,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得更大的发展。2、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构建了以活动为基础的整体框架,将内容间有独特联系的典型活动,组成一个教学单元,使它们在教学目标方面形成一个有序列、有结构的整体,从而使学生认识的发展、探究能力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成为逐渐发展的过程,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教材注意从小学生的现有经验出发,尽可能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喜欢科学课,建立起学*科学课的信息。

  二、班级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三年级,共有4个班。“科学”是学生都很喜欢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浓厚,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三年级学生是比较活跃的,思维发散性强,有着良好的纪律性,能很好的参与课堂学*,理解能力较强。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利用学生对学科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新领域。同时,由于科学学科的特点,在让学生探究实验的同时,应加强纪律教育,避免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下无所收获”的现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偏小,因此在组织实验和外出观察的时候,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要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就必须从一开始严格实验纪律,规范操作程序,既保证实验效果,又防止意外的发生。

  三、教学要求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这四个单元组成。

  1.“植物”这个单元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生活周围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的特征,植物间的不同和共同点。

  2.“动物”单元以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让学生亲历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不同的用途。

  4.“水和空气”单元,将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理解。

  5.通过本册的学*,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有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四、具体措施

  1.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发挥教师的能动性,提高课程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2.注意学生的学*过程,将教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追求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本身深层次的理解,善于把各种目标综合地看成一个整体。

  3.培养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的“四动”能力。同时选择学生乐于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多方面促进学生自主学*,提高教学效益。

  4.注重教学整体水*的提高。辅导后进生立足于课堂,并为他们多提供实验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动脑、去学*、去练*,让他们在学*中感到自己在进步,增强学*的信心。

  5.拓宽学生知识面,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利用时间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充实学生的课堂学*。增加学生亲历活动,使学生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1

  一、 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由“生物与环境”、“在阳光下”、“材料”和“健康生活”四个单元组成。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学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生物与环境”单元,让学生对研究生物特征及其行为产生深厚兴趣,学*用简单的控制实验获取事实的方法,用图画和文字记录动植物特征的方法,体验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收集数据的必要性,经历进行简单实验设计的过程并运用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进行交流和探讨。

  2、“在阳光下”单元,围绕着太阳与地球、太阳与人的关系展开研究,引领学生“将太阳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能源(光和热的提供者)”来认识,来开展活动。

  3、“材料”单元,从方法上指导学生如何研究材料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利用材料、创造材料。

  4、“健康生活”单元,让学生关注健康,学*有关身心健康的科学知识,并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的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惯。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教学措施:

  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

  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发挥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安全参与探究活动的知识、能力和*惯。积极参与新教材实验。开展环境教育,进行生物种养殖的课外实验,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 学 进 度

  1、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

  【教学准备】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4、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请大家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的同学加星评价。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我是第一年教小学科学于我是,在很多问题上存在不够,所以我会加倍用心的准备备课过程。另外也由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生物与环境》、 《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微小生物的丰富结构、神秘的身体,声音的秘密、生活中各种材料的变化、运动与机械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以及一些生物的生长及环境和生物的关系。

  2.认识光以及有关光的一些知识,了解一些光与热的应用。

  3.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地球。

  4.知道各种材料变化的特点与用途。

  5.认识运动与机械的形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五年级1个班的科学教学。五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4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教五年级一班的`科学课。通过两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以地球内外的不断运动变化、声音的秘密、神秘的秋冬星空、生活中离不开的各种材料、水循环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二)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知道火山地震的成因。

  2.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噪音的危害与防治。

  3.了解秋冬季节的星空。

  4.知道各种材料特点与用途。

  5.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及相关知识。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2.培养学生分析、采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木才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探究水*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探究的实施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在探究技能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 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l.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 声音的秘密

  7.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1课时

  第三单元 秋冬星空

  12.秋季星空 2课时

  13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材料

  14.木材 1课时

  15纸 1课时

  16.陶瓷 1课时

  17.金属 1课时

  18.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材料的分类 2 课时

  第五单元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凝结 1课时

  23.水的三态变化 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3课时

  研究与实践

  1.研究学校里的噪声问题 1课时

  2.材料与我们的生活 1课时

  总课时:26课时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3)、(4)、(5)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中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少数学生对本学科不够重视,导致学科意识淡薄。科学操作实验不够熟练。

  二、教材分析

  五年级教材全册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让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有规律的,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的认识历程。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电和磁》主要让学生知道电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电磁铁,知道电磁铁的性质。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呼吸和血液循环》了解人的呼吸系统及保护措施,了解血液循环器官,增强健康保护意识。

  《解释与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学**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自己的实验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收集证据,并对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证实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新课标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2、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等问题,并做好记录(课后反思)。

  4、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学*,合作、帮助研讨中学*,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菁华5篇)(扩展6)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实用二十篇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五年级共有6个*行班,每班学生均为50 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较大。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通过学*,使学生: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 、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 、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 、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 、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

  一、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20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52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本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三、主要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放大镜、绿豆种子、塑料种植盒(杯)、塑料调羹、纸巾、水桶、滴管、大头针或剪刀,蚯蚓、土壤、长方形木盒或塑料盒。

  做生态瓶的容器(每组一个,可以是大的饮料瓶或色拉油桶)、沙子和小石子、小铲、漏网等工具,大玻璃水箱(每班一个)、小鱼若干,水草若干。

  2、第二单元“光”:

  手电筒、小长方体、纸屏,简易的日影观测仪,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空心弯管和直管,小镜子、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

  小镜子、凹面镜、凸透镜,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纸袋,温度计。

  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或棉花、能装水的塑料袋或短一点的饮料瓶、玻璃片或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锡箔纸)。

  3、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风景照片、中国和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地震、火山地貌的照片或多媒体课件。

  小岩石块、酒精灯、镊子、烧杯、水,石膏粉、豌豆种子、小碗或盘子,塑料瓶、碎砖块。

  新鲜湿润的土壤及干燥的土壤、牙签、放大镜、去掉上半部的饮料瓶。

  小铲子、一侧有孔的长方形塑料水槽、报纸、塑料薄膜、降雨器(饮料瓶,瓶盖上扎孔)、水、接水桶,有植物覆盖的土和无植物覆盖的土、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大盘子、建造家园房屋的材料。

  4、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小车及配件一套(包括装配气球小车的车架附件)。

  小钩、铁垫圈,车轴套、橡皮筋圈。

  气球、气球喷嘴、连接小车部件的螺丝钉、安装小车用的螺丝刀、纸盒子(装钩码用,在桌面测摩擦力也用这个盒子)、胶带(粘小车轮子用)。

  测力计、钩码,做“滚珠轴承”的玻璃珠、瓶盖。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3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王笑语、周寒燕、戴哲昊、杨小雪、杨新园、陈庆昌、刘一心、王麒润、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学生太活跃,容易开小差,如王贺磊、何景豪、金文琪、赵双健、洪佳乐、唐扬、戴乐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4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五年级二个班的科学。经过两年的科学学*,大部分学生*时在科学学*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 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5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五年级五班共38人,他们经过二年的科学学*,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也初步的由具体转变为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单元要求)

  1、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2、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与成果。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

  3、对待科学学*: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

  4、对待科学学*: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带的好处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5、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6、对待科学学*: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了解温度、风、流水、植物对地表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2、物质世界: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播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3、地球与宇宙:能辨认出北斗星和北极星。

  4、物质世界:知道物质是由不同的材料组成的。能根据不同物质性质进行分类,知道各种物质的作用。正确使用,注意负面影响,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5、物质世界:认识到水蒸发要吸收热量;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原因;知道水的冰点和沸点;探究雨、雪、雾霜的成因及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规律。

  6、运用所学知识,利用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人对环境负有责任。

  (三)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的构建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重点强调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进行专题研究的能力,在探究目标的落实上,以亲身探究为手段,重点落实、强化《课程标准》中“让学生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的要求。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地球和地表的变化》、《声音的秘密》、《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发展学生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的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的理解。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模型的训练。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列表法、暗示法

  七、各单元、各课课时安排

  略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7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契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第二单元是“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第三单元是“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第四单元是“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最后两个单元是“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虽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在加上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因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整体学*状况:从与本班四年级科任老师的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惯较差。他们普遍*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8

  一、情况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主要目标

  《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科学。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

  四、重点、难点

  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6、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9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特作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喜欢学*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惯。

  五、实验安排:

  *科技小实验:自动人工灌溉

  *科技小实验:玻璃杯中的雨

  *科技小实验:桦树的水分

  *科技小实验:白杨树叶的脉络

  *科技小实验:草丛中的猎手

  *科技小实验:沙土中的陷阱

  *科技小实验:橡树叶上的虫瘿

  *科技小实验:一只昆虫的足迹

  *科技小实验:六月的闪光信号

  *科技小实验:根吸收水分

  *科技小实验:叶能蒸发水分

  *科技小实验:向 光

  *科技小实验:森林中的信号

  *科技小实验:一个自然法则

  *科技小实验:闪光的痕迹

  *科技小实验:动物的警报系统

  *科技小实验:不往下长的根

  *科技小实验:检验种子是否有生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0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材分析:

  1、知识方面,划分为四个教学单元:

  《生物与环境》单元,通过对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的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只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结实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学内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地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光焕发分为四部分,让我们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太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拭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2、能力方面

  实验能力:实验操作方法,对比实验,模拟实验.

  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制作能力,创造能力.

  3、德育方面

  (1)通过讲述我国的珍稀生物,我国古代在天文科学方面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自然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可以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

  从上学期开始,学生对实验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所以本学期的重点是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各单元都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过程,这一过程也将延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难点。

  四 、相关措施

  1、根据自然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自然课仍然要加强直观,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作.

  2、重视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3、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如探究各种自然变化规律,原因的采用“问题――观察实验――思考――结论――应用”或”“问题――假设――观察实验――结论――应用”的结构;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的结构。

  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

  5、注意发展儿童智力,培养能力。

  6、注意与其它年级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

  五 基本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六、课时安排

  教科书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这是根据每周三课时,因此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保持弹性,在课时安排上可以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解决:1、对典型的过程与方法活动展开充分的探究,不以1课时为限制。2、加强单元后的总结性教学,帮助学生梳理概念、澄清观点,开展单元性的评价活动;3、实现教科书中已设计的.拓展性活动,或资料库中的拓展性活动。这些活动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为此每个单元安排3节左右的机动课时是适宜的,也是可操作的。

  第一周:始业教育

  第二周: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一) 2、种子发芽实验(二)

  第三周: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4、蚯蚓的选择 5、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四周:6、做一个生态瓶 7、改变生态瓶

  第五周:8、维护生态*衡 单元练*和测试

  第七周:第二单元 光 1、光和影 2、阳光下的影子

  第八周:3、光是怎样传播的 4、光的反射 5、光与热

  第九周: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7、做个太阳能热水器

  第十周:8、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单元练*和测试

  第十一周: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第十二周:3、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4、土壤中有什么 5、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十三周:6、什么样的土地容易被侵蚀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第十四周: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单元练*和测试

  第十五周:第四单元运动和力 1、我们的小缆车 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十六周: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测量力的大小

  第十七周:5、运动与摩擦力 6、滑动与滚动

  第十八周:7、运动与设计 8、设计制作小赛车 单元练*和测试

  第十九、二十周:复*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1

  一、指导思想: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整体概述:

  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

  (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3、材料清单:

  (1)第一单元沉和浮:

  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木块、小刀、透明胶带、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球、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体、玩具潜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带定滑轮)、钩码、垫圈、弹簧秤、马铃薯、酒精灯、木夹子、食盐、白糖、烧杯。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钟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铁架台、螺帽、细线、木条。

  (3)第三单元热:

  温度计、塑料袋、热水瓶、气球、水槽、试管、烧杯、烧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属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铁架台、铁片、火柴、蜡烛、各种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调羹、毛巾、泡沫塑料块。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乒乓球、手电筒、地球仪、铁架台、演示用时区图、陀螺。

  三、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四、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六、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1、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

  2、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

  3、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4、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5、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宣传贯彻新的义务教育法,坚持“三个面向”,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教学为核心,遵循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营造和谐课堂环境,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充分开发利用资源,注重培养学生亲自实践的*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

  二、工作目标

  1、遵照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切实按新课程标准去执行,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条件,尽力组织开展好各班学生的分组实验活动。

  2、教学的重点是“练在课堂,练在全体,练在过程”增强实验教学的力度,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调查、制作等活动中去(转载于:小学科学实验计划),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学**惯,使学生能在小学阶段掌握科学的学*方法与技能,为终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直接管理,实验室设专门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实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自然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实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采购,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3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

  教学准备:

  玻璃片、塑料片、玻璃塑料制品、电池、导线、镊子、木锤。

  玻璃塑料有关资料。

  录像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材料--玻璃与塑料。

  活动一:

  1、列举事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玻璃与塑料

  学生结合自己常用的物品说一说:哪些物品是玻璃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2、交流:如果没有玻璃、塑料制品,生活会怎么样?

  3、出示:玻璃、塑料制品,让学生鉴别"哪些是玻璃做的?哪些是塑料做的`?"

  小结:通过上述活动,使同学们对玻璃与塑料的用途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发现玻璃与塑料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观察实验。

  活动二:

  1、猜想

  玻璃与塑料可能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各有什么不同?

  2、交流猜想的结果。

  3、进行对比实验

  (1)设计实验方案

  (2)汇报实验方法

  (3)进行实验活动

  整个实验活动老师注意调控课堂气氛,及时发现问题,灵活地处理,确保学生观察实验的进行。

  2、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再进行对比。

  3、学生汇报

  通过实验,你发现玻璃与塑料分别有哪些优点与缺点?

  4、出示:资料卡,让学生阅读

  讨论交流:社会面临着"白色污染"的威胁,应该对材料进行怎样的改进?

  小结:通过同学们观察实验、讨论角落,认识到玻璃与塑料的使用给人民及社会带来了方便,但是塑料废弃物品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对人类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使用材料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要发明新材料来代替塑料。

  自由活动:

  1、讨论交流:玻璃与塑料的未来。

  学生充分进行创新、想象,先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想法。

  2、评价:根据"对材料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大胆想像"学生进行互评。

  拓展活动:

  调查一次性方便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4

  一、教学总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二、教材与学生现状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

  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模型”和“自由研究”6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通过两年的学*,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三、学期总体设想、具体措施及学科活动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相关竞赛以赛促学。

  四、具体安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5

  指导思想:

  面向全体孩子,体现孩子在科学学*中的主体地位,从小孩子的年龄特点及现有经验出发,经过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活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开放科学课程,进一步改善评价激励机制,帮忙孩子逐步养成科学的学**惯、行为*惯和生活*惯,逐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

  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状况:五年级的学,纪律良好,学**惯初步养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对科学的学*兴趣、课堂反应都明显高于、优于女生。

  2、已有知识、经验:参差不齐,部分孩子有丰富的课外知识积累,*时注意对各类事物的观察,表现出对大自然、对科学的浓厚兴趣;部分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对科学的学*兴趣,但课外书阅读贫乏,无法建立起必要的学*联系;部分孩子对大自然、对科学陌然应。

  3、儿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孩子,表现出对科学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做小实验,这种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必将成为孩子在小学阶段科学学*强大内驱力和学*动力。

  4、在本学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动手能力较差的这部分学生,端正其学*态度,培养其学*科学的兴趣和*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为新修订的教材,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教材以主题为标准划分单元,一个单元一个主题,共分为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主题是“光与色彩”,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七色光》。前三课按递进关系设计,是对“光”的生成、传播、遇到不同物质时行进方向改变等光现象的认识。第四课将关注点放在了光本体的.性质上,以太阳光为载体,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作为能量形式之一的光的种类及层次性。

  第二单元,主题是“热传递”,本单元共设计四节课,分别是《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物体的传热本领》。本单元四节课属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前三课分别认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这三课之间是并列关系;第四课是从整体上认识影响热传递的因素以及三种传热方式在生产生活中的综合应用。

  第三单元,主题是“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本单元侧重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地壳变化原因,由《地球的表面》《火山和地震》《地球的内部》《地表雕刻师》四课组成,按照从结果到原因、先现象后本质、由具体到宏观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观察描述地形、认识地质灾

  难延伸到理解导致地貌改变的内部和外部原因。

  第四单元,主题是“水在自然界的循环”,本单元由四课组成:《云和雾》《露和霜》《雨和雪》《水滴的“旅行”》。前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分别从原理层面对这些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析。最后一课是综合学*认知,将这些天气现象的形成与水的循环相结合。整个单元在结构上显现出分分总的关系。

  第五单元,主题是“人体“司令部””,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第二个层次围绕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

  本册专项学*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认识不同领域的工程师通力合作,才可能使一项工程圆满完成。第二部分从学生了解的救灾情境出发,将“定点投放物资”的情境带入课堂,提出了“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保护鸡蛋*稳降落”的任务,通过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测试改进,最终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目标: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运用有关光现象的原理,列举、解释自然界与生活中的光现象事例。

  3.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4.经历观察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的系列实验过程,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

  5.能使用科学语言描述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以及岩石成因。

  6.能较详细地说明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7.举例说明水、温度、风等自然力量会塑造地表形态。

  8.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

  9.能够借助模型图来描述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的循环过程,懂得大自然的水处于一个动态*衡之中。

  10.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和功能。

  11.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脑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12.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能够明确工程任务,经历工程实践活动的过程,重点领会明确问题、前期研究、制作模型、测试改进四个环节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太阳光中包含不同颜色的光。<

  2.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及其特点,归纳概括热传递规律,能运用热传递知识对生活、生产中传热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3.了解地表陆地形态、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一些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c

  4.能够描述云、雾、露、霜、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

  5.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认识大脑以及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

  6.动手动脑,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并制作出满足需求的降落伞,并向同伴展示交流。

  教学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根据科学学科的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学科课依然要加强直观教学,重视课本上的图画和实践操纵。

  3、重视指导学生熟悉各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缘由。

  4.不同的课型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加强科学学科的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5.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教学进度表

  周次

  单元

  课题

  课时

  1

  ?第一单元光与色彩

  l.光源

  6

  2

  2.光的传播

  3

  3.光的反射

  4

  4.七色光

  5

  第二单元热传递

  5.热传导

  6

  6.热对流入

  7

  7.热辐射

  6

  8

  8.教体的传热本领

  9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

  9.地球的表面

  10

  10.火山和地震

  11

  11.地球的内部

  12

  12.地表雕刻师

  13

  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13.云和雾

  6

  14

  14.露和霜

  15

  15.雨和雪

  16

  16.水滴的“旅行”

  17

  第五单元人体“司令部”

  17.刺激与反应

  6

  18

  18.从刺激到反应

  19

  19.我们的大脑

  20

  20.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6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了《白天和黑夜》主要使学生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等。《光与色彩》主要使学生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光是有颜色的;日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以及有关眼睛的构造及保健方面的知识。《电和磁》本单元主要使学生知道电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认识完整的电路组成;会组装一个简单电路;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掌握安全用电的常识;认识磁铁的性质;知道电能产生磁性;会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等。《呼吸和血液循环》通过本单元的学*,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呼吸过程及常见呼吸疾病的产生和预防的初浅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增强健康及保护的意识。《解释与建立模型》和5个单元,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惯和生活*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 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 出自己的解释,学*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四、教学措施:

  1、利用过程性 评价和建立科学档案袋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2、教师 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并做好记录。

  4、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6、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7、让探究成为科学学*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活动;

  9、各班建立科学学*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

  10、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7

  一、学科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班级学情分析

  五年级两个班级共有学生47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5人。通过三、四年级两年的学*,学生对科学和科学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册教学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与前两年的学*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个别化对象分析:个别学生参与度不够,像是局外人,需要在课堂上关注。如王笑语、周寒燕、戴哲昊、杨小雪、杨新园、陈庆昌、刘一心、王麒润、俞佳、魏露露等,有的学生太活跃,容易开小差,如王贺磊、何景豪、金文琪、赵双健、洪佳乐、唐扬、戴乐昊、李鑫、李森林等。

  三、教学的主要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六、教学进度安排: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8

  一、学生分析:

  1、整体学*状况: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有学生28,其中男生比例较大,有20人。从与其他老师交流中得知,学生整体学*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 现场考察 自然状态下的观察

  实验 专题研究 情境模拟

  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种植饲养

  科学游戏 参观访问 竞赛

  科学欣赏 社区科学活动 家庭科技活动

  角色扮演 科学幻想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四、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19

  实验教学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对实验教学工作的管理,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特作本学期实验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有“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存在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喜欢学*科学,而且喜欢做实验。从实验情况看,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实验记录。也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甚至不敢实验。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学*科学的乐趣。

  2、使学生获得简单的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包括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四、实验措施:

  1、课前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实验过程。

  2、课上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记录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

  4、养成搜集资料的*惯。

  五、实验安排:

  *科技小实验:自动人工灌溉

  *科技小实验:玻璃杯中的雨

  *科技小实验:桦树的水分

  *科技小实验:白杨树叶的脉络

  *科技小实验:草丛中的猎手

  *科技小实验:沙土中的陷阱

  *科技小实验:橡树叶上的虫瘿

  *科技小实验:一只昆虫的足迹

  *科技小实验:六月的闪光信号

  *科技小实验:根吸收水分

  *科技小实验:叶能蒸发水分

  *科技小实验:向 光

  *科技小实验:森林中的信号

  *科技小实验:一个自然法则

  *科技小实验:闪光的痕迹

  *科技小实验:动物的警报系统

  *科技小实验:不往下长的根

  *科技小实验:检验种子是否有生命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20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科学课学*,科学教科书也将展示一系列新的内容,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为更好的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我对本册教材、班级学生情况等方面作了细致地学*或分析,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今年我任教的是五年级,共13人。说实话,对这个班级的学生,我一点也不了解。不过按理说,五年级学生应该已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再加上儿童与生俱来的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对科学学科的学*肯定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内容概要:

  本册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含8个教学活动,原则上每个教学活动的时间为1课时,共约32课时,再加上弹性内容和复*检测约8课时,本学期授课时间约为40课时。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

  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具体包括: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实际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3、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尽力做一名称职的科学教师。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