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讲授过《时分的认识》一课后,我对自己这节课的授课情况作了一番反思。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结构合理。始终能以“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主旨,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教学方法: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钟的础上进行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 ,以及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时间单位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认识钟面”这一环节,我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比较熟悉的起床、上学、睡觉等作息时间入手,自然入题,把学生已有的旧知开掘出来,为学*新知服务。又例如:让学生知道1时=60分这个时间进率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表,然后上前演示给其他人看,通过观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从而得出时与分的进率。

  2、教学手段

  本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内容直观具体,充分激发了学生学*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钟面、图片等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使课堂动静结合,学生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我实施练*与新授紧密结合,()且有层次,有趣味,形式多样,比如体验1分这一环节,开展口算、写字、读绕口令等切实可行的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

  3.缺点不足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让孩子体验的还不够。应该再添加一些更生动的环节,比如在体验一分钟的时候,可以采用拍球比赛或者跳绳比赛这样的形式,把孩子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身边的事物中更真切地感受一分钟,体验一分钟,这种多样的形式在低年级课堂是比较实用的,在这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尝试,只有亲自体验了才能够更真切地理解和体会。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在课堂活动这方面加以改善,扬长避短,争取让孩子们更享受数学课,爱上数学课。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我认为,“探究式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指导学生开展了多种数学活动,体现了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灵活选择。

  在认识钟面时,我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汇报出在钟面上发现了什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然后指导探究。观察钟面时,通过认一认、指一指、数一数、拨一拨等操作活动,总结归纳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在探究时分之间的进率时,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抽象概括出时分之间的关系,较好的揭开了知识的奥秘,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时,我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钟表,让学生在实际观察、操作中体验时间长短。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在体验1分有多长时,我设计了一些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北师大教材对于数学内容的设计非常贴*生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从而产生浓厚兴趣。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基于这种理念,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是很难,从而激发他们学*数学的兴趣,为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我觉得有三个方面:

  一、正确的解读和把握了教材。

  北师大教材的编排设计在本节课上,没有归纳出时分的认识方法和书写方法,而是直接呈现出作业的形式,对于学生的认知没有能很好的理清楚,所以我在设计上修改成这样的环节:情景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认识钟面;合作探究,归纳认读方法,书写方法;综合练*,巩固方法。认识和书写时刻,是重点和难点,花时间重点突破。

  二、合作学*,人人参与。

  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

  三、活动课的预设和学具操作的前瞻性。

  活动课一直是教师不好控制和组织的,究其原因是学生容易散,兴奋点偏离。他们对于学具的好奇超过了学*的兴趣,探究学具的兴趣超越了教师的预期,教师本想利用学具促进学*,但是有时会适得其反。课前我设想了几种学具:实物钟,学具钟面。实物钟面千奇百怪,容易让学生偏离对钟面的认识,所以放弃了;而学具钟面之前没有看过,所以让学生地充分玩了学具,看够了,在复*拨整时、半时、快几时了,几时过了。在正式学*时分时,学生的情绪就很好控制了,注意力就很容易回来,课堂氛围就一直是积极的,乐学的。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点需要改进的。尤其是和听课老师交流后,发现了自己的思想的局限性。

  一、对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不够,看到钟面时,引入教学时,没有有意识的提出让学生思考有什么问题,学生肯定会有问题,只是教师没有这种设想,学生自然不会提出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他们提问,教会他们提问,然后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再探究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二、认读时刻、书写时刻的过程还可以在细点、在慢点,更多的照顾学*吃力的学生。

  三、学具钟面最大的缺陷是时针和分针不会同时走,这个不能是孤立的。学生在拨接*几时整的时间时,容易出错。(把时针和分钟相分离了,各拨各的。)弥补的办法是第二节课开始带实物钟,再认识。

  教学是一门缺陷的艺术,始终是在教中学,教中反思。只有认真的反思,细心地揣摩得失,才能悟到教学的真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理念。新课标准中还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1、本课是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半时、大约是几时、快几时等知识之后,进一步来认识钟表知识不是很难,所以在课上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让他们说出“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从而来引出本课的新知识—时分的认识。同时给学生充分观察、交流的空间,一开始看*广场的升旗仪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还有让学生观察钟面,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些都不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学生的,而是通过他们自己的观察来获得,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交流的能力。

  2、本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建立初步的1时、1分的时间观念,时间观念的建立,不能像背口诀公式那样简单,所以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来感受1时和1分,通过静静地感受,体育活动,自主选择学*活动几个层次,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来感受,效果不错。

  3、在本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方式,设计教学思路时,对于学生单独完成有困难的部分,放到小组合作中来解决,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意识与他人愉快交流的能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为小组合作而合作,那样就变成了一种形式而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下足功夫,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第二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亮亮生活中的六幅图,说一说亮亮什么时间在干什么,有一部分学生表述的不够完整和准确,时间用的比较长,说明学生对认识时间感觉还是有一些困难,但是我没有过多的要求学生,因为一年级学*的认识时间只是大概的一个表述,几时刚过、快几时了等等,像这样的表述我们在生活中用的并不多。我想在本册学*准确的认识时刻之后,学生经过生活中应用,肯定会逐渐的准确读出时刻。还有对于1分、1时究竟有多长的感受,在本节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感受应该比较清楚了,但是对于1小时的时间我觉得感受的不够,因为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想只有靠课下的进一步实践,让学生形成较准确的时间概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概念。

  2.认识钟表,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并用两种方法表示出来。

  3.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4.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科学的使用和安排时间,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钟表上所表示的接*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学生自带钟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都带来了什么呀?那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钟面上的有关知识:时、分二、教授新课。

  (一)认识钟面。

  1.让学生自主探索去认识钟面。

  (1)看到有三根针,时针、分针、秒针今天我们主要认识的是时针和分针,那你是怎样区别时针和分针的?

  (2)看到有12个数,它们是?

  说明:(3)每个大格又有小格,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1之间有几个大格?现在你们也到自己的钟面上数一数还有几和几之间有5小格呢?用一句话怎么说?

  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一共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想的?

  2.总结:刚才我们一起玩了小闹钟,知道了这短的针是时针,长的针是分针,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先让我们仔细观察时针怎样走的?时针是向什么方向转动的?指出:时针走的方向称为顺时针方向。时针从几走到了几?

  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时针从1走到2的时间是几小时?为什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2.认识分。

  现在我们来观察分针。走了多少?

  指出: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接着再走1小格,问:现在是几分?

  提问:分针从12到1是几分?为什么?

  12到6是几分?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还想告诉大家分针从几到几

  是几分?

  3.时与分的关系。

  现在我们一起来拨一拨钟,发现时针在走,分针也在?时针停了,分针也?现在我们让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先让分针走一圈,同时看看时针走了多少?时针和分针谁跑的路多?谁跑的路少?

  问:分针走了多少?就是几分?时针走了多少?就是几时?

  那你们有没有发现1时和60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内讨论一下。

  4.感知时间。

  (1)感知1时。

  时和分是我们一直用的时间单位,在生活中我们是离不开它们的。那么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

  (2)感知1分。

  我们已经知道1小时就是一节课加两个课间的时间,那1分有多长呢?就让我

  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我们先听1分钟的音乐,看你们能在这1分钟内能做些什么?

  放音乐,电脑记时,学生分组活动:口算、数脉搏次数、写数字、跳绳、拍皮

  球、读课文。然后分组汇报。

  (4)小结:时间一直在走,所以1分钟是很短暂的,转眼就过去了,如果你能把握好它的话,就能做好多事情。

  (三)时刻的读写。

  1.教学例1。

  (1)天刚刚蒙蒙亮,城市的美容师就已经在打扫卫生了,这是几时?那你知道5时在电子钟上是怎样表示的吗?说明:这也读作5时。

  (2)看,小朋友们都去上学了,这是什么时候?

  (3)现在小朋友都在上课呢,这是几时?

  (4)问:刚才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小结。

  2.教学例2。

  (1)现在是不是8时?要比8时?现在请你们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几分?你是怎么看的?

  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这是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是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求解生活的钥匙,从而加强学生学*数学的目的性,加强学*数学的趣味性。

  一、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

  恰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教学伊始,我善于抓住学生好胜的心理,故意抛出“诱饵”:钟上的时间你们

  认识吗?学生齐刷刷的说“会”。以此来唤起学生看钟表的已有经验,感受到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简单的一问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为下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心理铺垫,这时提出探究内容和要求可谓是水到渠成。这堂课的导入,从富于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出课题,使学生感到亲切、熟悉,产生学*兴趣,也使学生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巧妙的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

  二、联系生活实际加深理解新知。

  在新知的教学时,如果能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

  体生活活动情况,就能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沟通从具体的感性实践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在学*新知时,让学生对钟面的已有知识的交流,并通过观察、验证、总结认识时分,会读时、记时、拨起床、出生时刻,初步建立一时一分的观念等。同时注意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对1分、1时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课堂教学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增加了数学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了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人人参与数学学*,个个成为学*主体,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而在儿童的世界里,更想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和发现者。因此,当学生视自己为学*的主人,有了探索和创新的热情,定会在学*中体验到探索的价值,从而确立学*的动机,增强学*的自信心。在本节课中,我将认识钟面及了解时分的关系等环节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时刻感受自己是学*的主人。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积极思考、大胆操作,且争先抢后地上台展现自己,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有培养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索的价值。这样不仅摆正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作为组织者与主体者的关系,同时又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

  三、在生活实践中巩固新知。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

  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本节课在让学生体会1小时、1分钟的长短时进行了分组活动。第一组学生抄语文生字,第二组学生做口算题,第三组学生测脉搏,第四组学生做眼保健操。从而加深了对1分钟的理解。最后布置了一个活动作业“做一做,1小时可以做哪些事情”,加深对1小时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不止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我们在数学教学时,不应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富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3

  《时分的认识》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是35分钟,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4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5

  1.准确把握教材要求,对教学素材进行了改编。原来教材创设的情境是“新千年第一缕阳光”,素材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引不起学生多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的情境,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的动力。

  2.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我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时、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我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4.适时进行科普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发射及成功返回,这是*航天史上又一里程碑,于是我收集了一些小资料,采用直观形象的手段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教育。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认识时分》优秀数学教案 (菁华3篇)

《认识时分》优秀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纸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

  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师:每大格有5小格,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5小格就是5分钟。板书: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师: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钟?验证从1走到2。12到4,分针走了几分钟?还有其他看法吗?从12到9呢,12到11,从12到12呢。走一圈是60分钟。(多种方法数:5分5分地数,利用特殊位置,乘法口诀。重点讲)

  小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几小格就是几分钟,我们可以用5分5分的方法数,走一圈是60分钟。

  3、认识时

  师:时针走一个大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板书:

  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再来验证从1走到2也是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你还能举例子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

  师:从12走到6、12呢?(走了6、12小时),时针走半圈是6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走过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师:再仔细观察,分针和时针走动起来的,你发现什么大秘密?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

  师: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时针走一大格是几小时?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让我们再来验证一下(重看课件)也就是说1时=60分(齐读)板书:1时=60分

  师: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一节课是35分钟,加上一个大课间课的时间20分钟,再加做眼

  保健操的时间5分钟就是1小时。

  三、教学时刻的认识

  1、认时间

  师:大家想知道建设小学的上课作息时间吗?

  师:上课以开始我们遇到的问题,这个时间就是学生们早读开始的时间(黑板贴示:8时15分),你现在能肯定地告诉大家是什么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重点讲解)

  个别说(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8,就是8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3,是15分,所以就是8时15分。)

  同桌说(请你轻轻地说给同桌听,你是怎么看的?)

  一起说(现在会说了吗?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师:(黑板贴示:10时30分和12时5分),它们是什么时间?你怎么看的?

  生汇报:(10时半或10时30分)

  师:用今天学的几时几分怎么说?为什么几时半,分要用30分来表示?

  (一圈是60分,半圈就是30分)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指向6,就表示30分)

  师:这个时间你是怎么看的?谁还会说?

  (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12,就是12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1,是5分,所以就是12时5分。)

  小结: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怎么看几时几分?先看什么,再看什么?你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是几分,所以就是几时几分)

  2、写时间

  师:我们会读时间了,你会表示时间吗?拿出练*纸试一试,把三个时间用以前学的两种方法表示出来。老师请写得快,书写又端正的同学到黑板上来写。生板演

  师:放下笔,眼睛看黑板,一起看一看她们写的对不对。8时15分中文表示法,是几时几分,就写成几时几分;电子表表示法,当中写个冒号,冒号左边表示几时,是几时就写几,冒号右边表示几分,用两个数字表示,是几分就写几。

  师:谁来当小老师说一说这个写的对不对?(10时30分,电子表表示法就是冒号前面写10,后面写30)

  师:这个中文表示就是12时5分,有不同意见吗?电子表表示法都赞成吗?比较一下前面两个电子表示法,它们冒号后面都有两个数字,这里只有一个,符合前面的规律吗?那该怎么办呢?对!当分不满10,前面用0占位。写作12:05,读作12时5分(强调)把丢掉的0找回来,补上去。

  3、巩固练*

  师:下面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会看时间了钟表王国的嘟嘟要当导游带大家去数学游乐园玩一玩。赶快出发吧!(课件显示)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听从导游的时间安排不然次序会很混乱,人也容易走丢了。

  第一站:儿童乐园,到底是什么时候去呢?你怎么看的?

  9时5分电子表表示法9:5对吗?分不满10,5前面先写0占位。

  第二站:百鸟园,什么时候去百鸟园呢?你怎么看?

  第三站:猴山,什么时候去猴山呢?时针走过了12了吗?在11和12之间,走过了11,就是11时多。再看分针,指向11,走了55小格,你怎么看出走了55小格?所以就是11时55分。再过5分钟,集合离开游乐园,是什么时间?为什么?

  4、拨时间

  师:刚才认识了那么多时间,下面我们动手拨一拨时间?老师报时间,学生上来拨:5时20分,学生说一说拨的对不对?(先拨时针,拨到5和6之间靠*4,再拨分针,拨到4)

  师:同桌合作拨一拨

  课件显示(6时45分10时5分)以及同桌合作拨一拨的.要求

  1、先拨时针,再拨分针。

  2、一人拨,另一人说怎么拨。

  3、拨完一起检查。

  4、轮流拨时间。

  同桌合作展示怎么拨的?(一人拨一人说)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看时间几时几分。看时间,先看时针,时针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指向几,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分。

  师:快下课了,你能估计一下我们下课的大约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师:下课!

《认识时分》优秀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和时间单位时、分,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并学会时间的两种写法;知道1时=60分。

  2、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3、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魁力。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侧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数学学*活动:

  1、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情景中生疑引探。

  《课标》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方法经验等。本课利用学生已认识了整钟点,生活中对时、分的无意识感知,让学生在非整时的认识产生疑问:“要怎么样认读呢?”在教学时、分的关系时产生了“为什么1时=60分呢?”使学生产生内需,萌发探索的动机,从而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成功。

  2、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时、分的进率及正确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叵杀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这一环节我特地安排了“闯关夺宝”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及学*数学的快乐。

  3、增添童话色彩。

  低个级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可爱型的,因此问题情境的设置应注意童趣化,如“小白兔闯关夺宝”、“山羊伯伯的一天”等。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氛围中快乐成长。

  时、分的认识

  创设情境:

  小白兔和妈妈一起逛钟店……

  (出示钟店画面)

  活动一:时钟的作用

  1、师:时钟有什么作用,你想把它带回家呀!

  2、小结:

  要表示时间,就要用到时间单位“时、分”。

  (板书:时、分)

  活动二:认识钟面

  1、师:看来时钟的作用可真大,老鼠先生这里有一个钟,请大家找找看,从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a、有两根针;

  b、有12个数字;

  c、有大格,有小格。

  3、学生自己小结。

  活动三:时间的读写

  1、师:看来钟面上的知识还真不少,那把闹钟带回家,不会看也没用啊!

  2、让同学说说*时在生活中是如何看钟的。

  3、点出时间的两种写法。

  4、引出时间的两种写法。

  5、感知1分钟。

  活动四:闯关夺宝

  师:既然大家都会看时间,那闯关肯定是没问题,有没有信心呢?

  第一关:帮时钟爷爷念念数

  1、出示钟面模型。

  2、要求先读一读,再把它们写下来。

  3、小组讨论,并推荐代表闯关。

  第二关:给可爱的小闹钟找伙伴

  1、出示图片。

  2、小组讨论后反馈。

  第三关:山羊伯伯的一天

  1、刚才我们经历了一分钟,那山羊伯伯的一天里有好几个一分钟,它又是怎么安排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出示山羊伯伯的一天。

  3、全班齐读每一个时刻,小组讨论后完成表格的时间填写。

  4、小组反馈。

  师宣布闯关成功,并出示奖品。

  活动五:愉快的星期天

  山羊伯伯的一天是这样安排的,同学们你也能像山羊伯伯一样给自己安排一个愉快的星期天吗?

  概括总结:

  由学生自主完成,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认识时分》优秀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

  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教学方法设计】

  小组探究式学*,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进行辅助教学。

  设计理念: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白板课件,设计好制作钟面所需的圆、时针、分针等,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以及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

  【课堂教学用工具和软件】

  教学用工具:教师机。

  软件:1.电脑安装Activstudio Professional Edition V3.6

  2.教室软件(极域,或者华鹏等)

  【教学实施过程】

  一、情景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儿举行吗?(北京)看福娃们正在进行训练呢。出示福娃训练的情景,让学生说说几时,福娃在做什么。

  谈话: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钟表,今天我们要和福娃的一起继续学*看钟表的方法。(板书: 认识时和分)

  [这样的设计既使学生回顾了已有的知识---认识整时,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看晶晶带来了什么?他想考考你们,钟面上有些什么?(学生回忆)我们边回忆边把钟面画出来,好吗?

  师:我们先画一个圆。(钟面上有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在白板上画出。

  ▲生:有时针、分针。

  师:我们怎样区别他们呢?

  生1: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

  生2: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

  师在白板上拖出时针和分针。

  ▲生:12个数。

  师在白板上书写12个数。(最上面是12,最下面是6,最右面是3,最左面是9。补全其余的数。)

  师:12个数字均匀地排成一圈,他们把钟面*均分成了几个大格呢?

  生:12大格。(一起数一数。)

  小结:原来钟面上的这12个大点把钟面*均分成了12份,也就是12个大格。

  抢答:12――1是几大格?125是几大格?从14又是几大格?

  ▲生:有小格

  师:每个大格中有几个小格?

  师:白板拖出一个钟面,放大,让学生任选一大格数一数有几个小格。

  师在白板画小格。121之间有5小格,122之间有几小格?那么钟面上一共有几小格呢?拿出钟面数一数。

  交流: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是一小格一小格数的。

  生2:我是5小格5小格数的。

  比较方法,带领学生一起5小格5小格数,边数边在钟面的外围写出5、10、15、20

  运用白板的聚光灯,去掉外围的数,提问:123有几小格?126有几小格?129呢?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在白板上写出学生所汇报的内容,并且通过白板的绘制、放大、聚焦等功能,使学生加深了对钟面知识的认识。]

  (二)认识时、分。

  1、认识时

  (1)谈话:一个漂亮的钟面就画好了,在画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来计时的?那么时针走几大格是1小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白板演示)

  生: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大格,就是1小时。(板书)

  (让学生相互说: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师:你能在你的钟面上也拨出1时吗?

  生操作。

  师: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生:时针从2走到3也是1小时。

  师:时针在钟面上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也就是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就是1小时。

  (2)时针从12走到2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3呢?时针从12走到12呢?

  3、认识分。

  (1)认识1分。

  师:那么分针怎样走表示1分呢?(白板演示并放大)

  生: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

  生在钟面上拨出1分。同桌互相检查。

  (2)认识几分。

  师:分针继续走一小格,是几分?(2分钟)你怎么知道的呢?(分针再走1小格是2小格,就是2分。)

  师:那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呢?你是怎么看的?

  生:分针从12走到1是5分。分针走了5小格。

  师:现在分针走了几分,告诉同桌,并说说怎样看的?

  生:分针从12走到2走了10分钟。

  生:一共走了10小格。

  师:分针从12走到6,走了几分?(30分,我们*时生活中还可以说半小时。)

  师:分针走1圈呢?

  生1:60分。

  生2:1小时。

  [采用时针和分针分开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主要原因是力求使每位学生都能分清楚时针及分针所表示的意义,为以后的学*做好铺垫。]

  (三)认识时与分间的关系

  师:怎么有的小朋友说1时,有的朋友说60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让时针和分针一起走一走,请你们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白板演示)

  学生交流:

  生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生2:分针走了1圈。

  生3:分针走了60小格。

  生4:分针走了60分。

  生5:时针走了1大格。

  生6:时针走了1时。

  师:是的,它们同时走同时停的。拨动你们的小钟,我们再来观察一下。

  指导学生拨钟:把分针拨到12,分针走1圈,看看时针走了多少?

  师小结:分针走1圈(60分),时针正好走1大格(1时),他们经过的时间是一样的,所以1时=60分。(板书)我们再来体验一下。(白板演示,让学生再次观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安排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亲自经历、体验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准确的理解1时=60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三、体验1分钟,1小时有多长。

  1、体验1分。

  师: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那么1分到底有多长呢?我们静*着,感受一下。(学生*1分。)教师看白板中的计时器进行计时。

  师: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我们静静地坐着,感觉1分很长,有的小朋友快坐不住了。现在我们轻松一下,来欣赏迎迎带来的一首歌。(播放福娃的主题歌。)

  师:欣赏完了福娃的主题歌,你感觉1分钟长还是短?(学生自由交流。)

  师:是啊,1分钟,如果小朋友做喜欢的事情,一会儿就过去了。1分钟还能学*呢,比如做口算,写字,我们来体验一下吧。

  分组活动:口算,写字。(播放1分钟音乐,音乐开始时开始做,音乐结束时停。)

  全班交流1分钟做了多少事。

  谈话:1分钟还能做很多事情,看:

  教师补充:

  ①银行点钞机1分钟能点1500张人民币。

  ②中央电视台播音员1分钟播180个字。

  ③人每分钟步行约70米,汽车每分钟约行驶1400米,飞机每分钟约飞行30千米。

  1分钟虽然很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2、感受1小时。

  谈话:刚才我们体验了1分钟有多长,你知道1小时有多长吗?就拿我们上课来说吧。

  你知道一节课( )分钟,课间休息( )分,再加( )分是1小时。

  (白板上逐句出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白板上书写。)

  师:1小时能做什么事呢?

  介绍:

  ①一场篮球赛大约1小时。

  ②我们刚才欣赏了福娃的主题曲,一集福娃动画片大概13分钟,看4-5集福娃的动画片大概1小时。但是我们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哦。

  1小时还能做些什么?可以回家问问你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家务事体验一下。

  四、总结升华

  师:小朋友,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了( )分,还有( )分就要下课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自由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忆教师在白板上拖出相应的内容。

  [这节课,我还加了个细节,也是发挥了白板中时钟的功能,设置了正计时,把它放在一角,快下课时,我把它拖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一节课有40分钟。]

  谈话:时间对每个人都是珍贵的,工人叔叔抓紧时间生产,就会创造出更多的产品;农民伯伯抓紧时间种地,就会收获累累硕果;科学家抓紧时间科研,就会产生许多发明创造;小朋友们抓紧时间学*,就会获得更多知识。时间是一名神奇的魔法师,他使勤奋的人越来越聪明,使懒惰的人越来越愚蠢,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那就合理安排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6篇)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1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2

  今天我上了《认识时分》这节课。这节课需要学生在清楚的认识钟面的基础上,再来认识时分以及时和分的进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我把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乐趣。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一些小活动,努力创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

  这节课比较好的地方在于:

  直观形象性:应该说课件对于这节课是很重要的,一个清晰的演示能够给孩子建立很直观的表象,以及清晰的概念。表象建立得好,就给予学生进行想象的*台,为后面继续解决钟表问题打下基础。这节课的课件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首先是形象的演示了大格、小格。其次是形象的感受了时分之间的进率。

  注重体验:对一分钟的体验:为了让孩子充分的体验1分钟的长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先是体验1分钟跳绳,一分钟做题,一分钟做眼保健操,一分钟数数等。对体验1小时有多长,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我们没有条件在课堂上体验1小时的长度,而且1小时能干什么也没有定数。所以我让学生体验一堂课45分钟,下课休息15分钟,就是1小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也同时达到了教学目标关于情感目标的要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教学时我是先教时,再教分的。结果发现在认识时针和分针时,本来以为孩子们都知道,所以没有过多的强调,在读时间时有的孩子竟时针分针搞反了。还有认识分时,有的孩子不知道数小格看分,而是直接看分针走到数字几就是几分。应该给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进行消化吸收。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3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4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5

  《认识时分》是西师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力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反映和体现新课标。

  1、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先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氛围,让学生从猜谜游戏开始,并从已有知识出发,来学*本节课的知识。先激发学生学*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回忆旧知,通过“你发现了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再通过听音乐、写字、口算、写数、涂色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时间,使学生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时间观念。

  2、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索、交流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让学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进而认识钟面;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3、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教学是师生间、生生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学*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

  采用同桌学*,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在教学每一个大格都有5个小格时,教师先演示数,然后放手让学生数,在相互交流中发现这一特点。又如,钟面上有多少小格时,放手让学生数,在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的方式感受在数的过程中方法的优化。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探索发现规律,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发展。

  4、注重了知识的铺垫与渗透。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的。有的是一节课知识的联系,有的是学段之间的联系。在本课教学中注重了这一方面。例如在数从12到几有几大格或几小格,引导学生数的方法,为后面认识钟表上的时间打下基础。

  在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足:

  1、在教学分针从12走到9时,学生都是从12开始,5个5个的数一直数到9是45个格,所以是45分钟,在这一环节,我只注意到了学生会不会出现正确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渗透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会更简单的方法。

  还有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语言还需多样化,这样才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热情。

  2、由于本节课时间紧,总是过于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多数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的,如果在巩固阶段出现“你拨我说”或“我说你拨”的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也就更好地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6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是数学学*的重要环节,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 (菁华5篇)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1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只有经过反思,才能使原有的经验不断的得到提升。才能形成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走出封闭,才能使得自己的教学更有效。上学期,我上了《认识方向》这一课,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知识,体现学用结合,教师架起生活走向数学的“这座桥”,才能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让数学知识真正来源于生活,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贴*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有效活动情境。

  第一环节:教室里的八个方向 课开始,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你们上一节活动课,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学生自然很乐意。接着,我叫了一位学生上来和老师做游戏,使学生明白老师在某某同学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后方、右后方,为后面给新方向命名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找出今天教室里藏着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学生很快找到“四面八方”这个成语,接着问“四面”指的是哪四面?并要求学生在教室里指一指四面:东、南、西、北,然后提问“八方”是指什么?并指着墙角的“八”字问:谁能说出八这个字在教室的哪一面墙上呢?一些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说出,由此介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指的是那四个方向,以及这四个方向的命名,并让学生在教室里指一指新学到的四个方向。

  二、走出课堂到生活中自主学*探究新知。

  第二环节:操场上的八个方向 鉴于以往的教学经验,第二环节应该就是认识*面图上的“八个方向”,并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但每次课后反思都能感觉:学生对于从“空间的方向”到“*面图上的方向”的转换,学生过渡的比较吃力,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空间,没有意识到*面上的方向与空间方向的联系。生活中有很多成年人看不懂地图,更何况二年级的小学生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采取了大胆尝试: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学*,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于是,第一环节结束我就对学生说:教室活动到此结束,下面老师带你们到操场上活动。首先,把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中间,以操场为中心,让学生说出操场的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指的是哪个方向?并带领学生边做动作边说出北对南,东对西,东南对西北,西南对东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操场的周围分别有些什么?要求用上今天学到的方向词,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大白纸,放在操场中间的地上,先把操场用一个*面图形表示,画在白纸中间,并写上“操场”两个字,接着在*面图上把八个方向标好,然后鼓励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合作,把操场周围的这些建筑物以及操场,画在这张大白纸上。这时有学生反映有些建筑太难画了,我接着说不要画出立体的,只要画出简单地*面图形表示就可以了,例如:操场南面的花坛是一个细长的长方形,我就画一个这样的长方形表示(边说边示范),再比如:操场东北面的.厕所,只要想象它的房顶的形状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再次示范),这是学生明白了该怎样画,很多同学跃跃欲试,最后,让学生在几个小组中推选一个代表,很快共同完成了一幅“校园*面图”。

  三、回归课堂感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第三环节:*面图上的八个方向 完成后我组织全班回到教室,把刚刚制作好的不太漂亮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说: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园*面图”的一部分,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挂?引导学生说出*面图上的方向一般都是规定“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接着让学生借助于手势记一记*面图上的八个方向,然后再次交流操场的**方向有**,**在**的什么方向。

  第四环节:实际操作,巩固深化 这一环节,我通过让学生指一指,认一认,贴一贴,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获得数学经验。在本课的“想想做做”第2题。我对题目进行了改编,有效地利用图中的相关信息。先提问:“你最喜欢的水果在水库的哪一面?”同桌共同解决。再问:“你喜欢的水果又在桃园的哪一面呢?”我发现学

  生更乐意动脑筋解决问题,也乐意与人交流合作。再把这些水果制作成9张卡片,要求学生听我说的方位或学生自己说方位,让其他学生上黑板完成这幅水果种植分布图。练*经过创造性地改编,学生兴趣大增,而且对方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获得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第五环节: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到的?然后布置学生回家以后,找一找你家的四面八方有什么?

  上完这节课我深刻反思:感觉数学课堂需要教师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超市、商场、农场……走进生活中去。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和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学生才会学的轻松愉快。本节课中,学生正是有了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的过程,才感受到数学真的与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正是有了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的过程,同时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正是有了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的过程,才使得学生由“空间方向”到“*面上的方向”的转换时的“思维过渡”不再那么吃力。教师架起生活走向数学的“这座桥”,才能使“书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真正沟通,让数学知识真正来源于生活,而又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2

  《认识方向》是二年级下册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来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位;让学生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并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节课的学*不仅为本单元后部分的学*作好铺垫,更为今后在生活中能更精确地确定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打下坚实基础。

  上周四,我上完了《认识方向》这一单元,上完后进行了自我反思,感觉有做得好的地方,也有还需努力的地方,当然还存有一些困惑。

  不足之处:

  (1)对于由空间方向转为*面上的.方向,学生过渡的比较吃力,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空间,没有意识到空间与*面上的方向的不同。

  (2)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需简练,精确.

  (3)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指一个方向的范围,而不是单只一个方向。 认识方向是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有用的。认识方向学生会在生活中不断地学*,这部分知识比较难,生活也是大课堂,我想学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对方向的认识。总之,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会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充分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数学的乐趣。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3

  《认识方向》是实验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二年级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面图上的*惯表示。本学期继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面图形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如何引导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并把获得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学会用不同方式合理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寻宝,但想要寻宝,首先要先学会看藏宝图,也就是认识方向,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中来。

  在找到宝物之后,让学生看到藏有宝物的箱子,问学生想不想打开箱子看看有什么宝物,但一定要用方向词来说明你想看哪一个箱子,学生的兴趣更高涨了。先出示以小明为中心的*面图,让学生说说你想打开那个箱子,当学生随意指出不知道如何称呼方位的箱子时,也就由此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范围产生质疑,也就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愿望。当有学生回答出是东北面时,我随即把问题继续抛给这位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适时引出东北面这个新方位词,让学生在迫切的求知愿望之时不经意间地又主动建构起对新的方向认识。

  二、开放思维,突出重点

  “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思考对于我们这个班,用什么样的教材最合适。”我把教学内容蕴含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在让学生探宝的过程中,由学生随意指出方向,打开箱子。但是有的箱子所在的方向没有学过,有的学生就不知如何叙述,而有的学生知道就能一下子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先引导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感知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接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

  三、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也没有在例题时就亮出难点,而是考虑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并没有急于让学生以不同的参照物来辨认,而是本着打牢基础,先以中间单位为参照物来辨认8个方向,目的是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把处理难点的时间推后了些,如:给小动物找家,出现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这些是我预设到的,而在“水果园”环节中,我也有意识地改变了参照物,这样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我觉得只有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认真去掌握方法。 我本意在通过不断变换观察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质量。也引导学生学会了转换参照物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适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想描述哪些水果园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在更自由、更开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现象,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观测地点,引出对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描述,促进学生在开放的思考中逐步学会用不同方式合理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四、策略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中,思维策略出示的适时,通过复*旧知识——“根据什么判断出各个方向”,引出思维策略:谁能确定先定谁,以及诀窍:在*面图中要先确定指向标。在结合处理难点中,补充了第二个诀窍:确定中心(参照物),已在让学生印象深刻,辅助难点的突破。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始终运用这两个诀窍,带着思维语言来学*。

  五、不足及改进

  1、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难点没有完全突破,我本意在通过不断变换观察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质量。但是由于前面先以中间单位为参照物,来辨认8个方向,而把处理难点的时间推后了些,在处理难点上我的语言没有到位,没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没有深入进行理解,使难点突破不够,直接体现在练*中。

  2、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3、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需简练,精确。

  4、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指一个方向的范围,而不是单只一个方向。在教学中要讲述给学生。

  我会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充分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数学的乐趣。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4

  《认识方向》是实验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二年级教学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生已经能够在生活空间里辨认这些方向,初步知道了这四个方向在*面图上的*惯表示。本学期继续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作为已有方向知识的延伸补充,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8个方向的位置关系,也就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自己的方向板,进而使学生学会在*面图形中依据判断出的一个方向,辨认其它的七个方向,但这些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较弱,方向感不强,抽象的方向知识对于他们来说,很难理解掌握。如何引导学生由具体走向抽象,并把获得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不同的问题中,学会用不同方式合理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往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也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寻宝,但想要寻宝,首先要先学会看藏宝图,也就是认识方向,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中来。

  在找到宝物之后,让学生看到藏有宝物的箱子,问学生想不想打开箱子看看有什么宝物,但一定要用方向词来说明你想看哪一个箱子,学生的兴趣更高涨了。先出示以小明为中心的*面图,让学生说说你想打开那个箱子,当学生随意指出不知道如何称呼方位的箱子时,也就由此引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范围产生质疑,也就产生了探究新知的愿望。当有学生回答出是东北面时,我随即把问题继续抛给这位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适时引出东北面这个新方位词,让学生在迫切的求知愿望之时不经意间地又主动建构起对新的方向认识。

  二、开放思维,突出重点

  “教师既要钻研教材,又要跳出教材,要思考对于我们这个班,用什么样的教材最合适。”我把教学内容蕴含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中,在让学生探宝的过程中,由学生随意指出方向,打开箱子。但是有的箱子所在的方向没有学过,有的学生就不知如何叙述,而有的学生知道就能一下子说出来。在此基础上,我抓住一个方向,在演示、讨论的过程中完善学生对新方向的认识,在他们头脑中建立初步的方向框架。先引导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感知东与南的中间就是东南,东与北的中间就是东北,西与南的中间就是西南,西与北的中间就是西北。接着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各个方向,进一步理解各个方向,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拓展了学生的眼界,学生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化。

  三、发挥主动性,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物来辨别方向。我并没有直接将方法教给学生,也没有在例题时就亮出难点,而是考虑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些方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内化吸收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并没有急于让学生以不同的参照物来辨认,而是本着打牢基础,先以中间单位为参照物来辨认8个方向,目的是不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而把处理难点的时间推后了些,如:给小动物找家,出现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这些是我预设到的,而在“水果园”环节中,我也有意识地改变了参照物,这样学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但我觉得只有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心里才有一种寻求答案的动力,才会认真去掌握方法。我本意在通过不断变换观察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质量。也引导学生学会了转换参照物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适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想描述哪些水果园之间的位置关系?”让学在更自由、更开放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描述现象,解决问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观测地点,引出对同一场景中物体间相互关系的不同描述,促进学生在开放的思考中逐步学会用不同方式合理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四、策略教学,相互结合

  在教学中,思维策略出示的适时,通过复*旧知识——“根据什么判断出各个方向”,引出思维策略:谁能确定先定谁,以及诀窍:在*面图中要先确定指向标。在结合处理难点中,补充了第二个诀窍:确定中心(参照物),已在让学生印象深刻,辅助难点的突破。在后面的教学中,能始终运用这两个诀窍,带着思维语言来学*。

  五、不足及改进

  1、本节课最大的不足就是难点没有完全突破,我本意在通过不断变换观察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发生变化,从而不断提升思维质量。但是由于前面先以中间单位为参照物,来辨认8个方向,而把处理难点的时间推后了些,在处理难点上我的语言没有到位,没能及时抓住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没有深入进行理解,使难点突破不够,直接体现在练*中。

  2、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我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但缺少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如果在判断方向这一环节中,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3、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还需简练,精确。

  4、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指一个方向的范围,而不是单只一个方向。在教学中要讲述给学生。

  我会进一步完善我的`课堂,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乐的学知识,充分地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学*数学的乐趣。

《认识方向》教学反思5

  这周周四上午第二节课,我们一起听了艳艳老师的《认识方向》这节课,总体来说,艳艳老师的课堂效果很好,学生们纪律非常好,比高年级的纪律要好的多,艳艳老师对于口令的使用非常熟练,整个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上。

  艳艳老师的课堂有几点非常吸引我:第一点:在刚开始的时候用有奖竞答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艳艳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方向,在每一个方向上都放上了一个小礼品,只要学生们答对就能得到礼品,由于二年级的学生比较小,再说第一个方向的时候,举手的人很少,当看到回答对了之后,有奖品的时候,学生们都踊跃发言,课堂氛围非常的活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检查了学生的学*情况。

  第二点:在课堂上善于用肢体帮助学生记忆。艳艳老师在讲授完新课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指方向来辅助记忆。孩子们其实不是听觉记忆,他更多的是肢体记忆,用肢体来辅助记忆,会让学生们记得更牢固。

  我们在一节课中,总会有重难点,那么重难点怎么处理,一定是老师反复不停的强调,比如认识方向,这节课中的重难点就是观察点,而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在每讲一道题,每说一个点的时候都要提到观察点,都要让学生们去找这个题中的观察点是什么,只有反复不停的练*,他才会加深记忆。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优选【10】份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2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3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4

  前些天我观摩了市观摩研讨优质课评比,对于一天的学*让我学到了很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课是峄城区阴*镇白山前小学的杨盼老师讲的《认识时分》。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整时并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秒的认识也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时分重要的内容,有很强的实用性。杨老师很年轻整节课的气氛也很轻松。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课题

  本节课以上课的时间入手,教师展式时钟,时钟上恰好是上课时间,教师提问“现在大约是什么时间?你能具体说出是几时几分吗”。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大部分时间能准确读出时间。情境贴*学生生活,且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节约了不必要的时间,同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需要认识钟面了解时间,让学生体会认识时间的意义。

  二、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这节课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课件制作的特别出色。

  (一)认识钟面,由小组交流在钟面上都发现了什么,在“钟面上共有多少大格和小格”的问题上,结合课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格子。给学生加深了印象同时也渗透了

  对同一问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思想。

  (二)认识1时=60分。大部分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课件展示钟表,让学生在课件演示过程中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从12走到1,从12走到2,从12走到3,层层递进层层深入。接下来分针走1小格的教学同时针,分针从12走到4、9、10、11分别是几分钟,最后分针从12转一周到12是多长时间。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即1时和60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分针时针同时走1小时,“你发现了什么”,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1时=60分”。

  (三)练*读时间和写时间,注意让学生多做练*,及时巩固。

  本段教学,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设备给学生直观形象,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把课堂交给学生,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学生对于1时=60分理解起来比较难,时间单位相比起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本人觉得本段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如果在加上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拨一拨钟表的话会更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促进对“1时=60分”的理解,同时也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脑,在操作中比较中使学生学会方法,学懂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本节课最后一环节设计为“感受一分钟”,教师播了一段1分钟的音乐而不是用秒表计时很妙,在学生精神比较涣散不易集中的时候播一段轻松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做口算题或写字感受一分钟,音乐停即一分钟的时间到。给课堂增添了乐趣。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了解一分钟的珍贵,感受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并适时的提出,珍惜每一分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这节课的授课教师很年轻,形象气质佳,语言很有亲和力,课堂上常会出现“比一比谁的坐姿最好看”“感谢这位小老师”,使学生积极性很高,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好听讲。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不是直接点评或是找其他学生回答,而是“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让学生自己意识并找到正确答案。美中也有不足,课堂一些环节的设计不是特别到位,虽然有小组合作但对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方面还有欠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5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6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7

  本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分”有多长。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无不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本节课将结束时,我播放课件出示了一位时光老人,生动的画面,配上时光老人可亲的话语,使学生摆脱了以往单调、枯燥的全课总结,而是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理清了全课的学*内容,把整节课再次推向高潮。

  怎样看“几时几分”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钟面,了解钟面上的知识后,再通过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特殊时刻:如“联欢会开始了”这一主题情境图中的钟面时针走到数字8,就是8时,而分针走到了数字6和7的之间过一小格。我让学生认真数一下分针是走几小格,学生一下子数出了分针走了31小格。我问:“那就是几分?”生答:“是31分钟。”我说:“所以这时已经不是整小时了,而是几时几分呢?”学生脱口而出:“8时31分。”接着,我拨钟(时针拨过数字9,分针对准数字8),我问:“这时时针走到哪里?”生答:“走到数字9和10的中间。”我问:“时针刚走过数字9,还不到10,所以还是9时,只是这时已过9时多了,那多多少呢?”我再引导学生看分针:“分针走到数字8,就是走了几个小格?”生答:“走了40个小格。”“那分针走了几分钟了?”“分针走了40分。”我说:“现在是几时几分呢?”学生异口同声说:“9时40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原有认识整点钟的基础上,由“几时多”到“几时几分”,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在练*认识几时几分时刻时,通过师说作息时间生拨钟,师拨钟让学生说作息时间;同桌合作:一个说几时几分,一个拨钟等形式的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惯。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8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9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10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1

  《时分秒的认识》教学反思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时、分的认识,能看着钟面说出几时几分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1分=60秒,充分感知和体验1秒。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这节课了,我以新年跨年晚会倒计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情境。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是比较贴*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大部分家庭在过年过节的生活都会看央视的跨年晚会,通过“倒计时”这个生活化的情境,把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使我们的情境促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是自主探索认识“秒”。“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并不陌生,因为学生在一、二年级学*时间单位时已经接触过了秒,在课前的探底中,我也感受到学生对秒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能说出1小格表示1秒。因此,认识几秒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说说秒针从几走到几表示几秒,在此基础上教师小结。在教学1分=60秒时,这一知识比较抽象,虽然学生有1小时=60分的'学*经历,但是要真正让学生理解1分钟为什么等于60秒,学生还是不知所措。因此,通过课件演示,观察出秒针走一圈(60秒)刚好分针走一格(1分),从而验证了1分=60秒。再次是加强体验,让学生感知秒和分。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秒”,形成对短时间的观察能力。为了让学生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我采取了多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听钟表的“嘀嗒”声、拍手练*等,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一分钟我能写多少个字”的游戏,让学生体验一分钟的长度。通过这些游戏,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最后,我还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课外拓展这一部分,我把飞机每秒钟的速度、光每秒钟的速度、声音每秒钟的速度等与孩子们熟悉的长度联系起来,不仅帮孩子们建立起长度观念,还让学生感受到一秒的价值之大。 总结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新课开始时,学生对“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到秒?”这一问题回答得很不好,只有个别学生说钟面上有秒针,跑步时老师用到秒等,经过启发才说出有限的几个,可见,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关注不够。

  2、没有让学生准备一个闹钟或者钟面作为学具。

  3、我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引申,学生说“小朋友每天睡9分钟”可见,他对知识还没完全掌握,我却因为怕影响进度,只让个别学生说说他错在哪,忽视了这个本该是闪光的地方。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2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3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时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我利用课前询问:

  关于钟面,你都了解些什么?教师简洁的问语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时间的知识,比如时针、分针、几时的认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两三分钟的询问中,教师把握了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了教学的起点,完成了对教学预案的'调整。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并充分利用学具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和准确读写时间这两个难点时,有的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1分=60秒,于是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有的已经会用两种方式写时间,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尝试自己书写时间,再请有不同写法的孩子板演,并说明写法。

  二、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感悟

  教学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拨一拨写一写等操作活动,观察认识钟面,突破了认识时分的关系及准确读写时间的难点。学生在操作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在活动中,教师只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学生创设合作的机会,如:同桌合作一人拨钟,一人读写时间,同桌互说。这些有趣的合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学*的机会,此时,教师关注的是孩子的差异,师帮生、生帮生,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同时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利用感知1分钟的长短,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珍惜时间,争做时间的小主人。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4

  一、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二、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三、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5

  1、关于教材:

  时分的认识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年级认识的只是整时和半时,在本期认识的是几时几分,特别是“几时几十分”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乘法口诀,所以对于5的倍数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握,特别是指到7、10等数字时,学生难度较大。

  2、关于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整时和半时,学生学得比较好,在教学时,我教给他们先看时针过几不过几,再判断是几时多,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比较好。对于5的倍数的分针我先教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了。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于这个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出现的错误有分不清时针

  和分针,造成混淆较多;还有就是分钟计算错误,几十分钟算不清楚;再者就是时针和分针的方向弄反,造成时刻认错。

  3、关于教学:

  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先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入手,先教学几时几十分,让学生背熟记牢5的倍数之后,再教学几时几分,告诉学生在几时几十分的基础上数出几小格,就是几时几十几分,这样逐步教学,降低难度,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效果很好。在练*这一部分,我采取老师拨钟学生说时刻,学生拨钟老师说时刻,看钟面连线,听老师报时刻学生写时刻的方法等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效果比较好,学*兴趣也很浓。但是个别学生的几十分还有点算不清楚,有待改进。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6

  钟表和时间是学生日常生活最熟悉的事物,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经历,这节课是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的一个再认识的过程,一个提炼交流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与伙伴分享的过程。

  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二年级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差,如若引导不当,他们会产生厌倦情绪,没有学*兴趣,学*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小闹钟带到课堂上来,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看到自己手里漂亮的小闹钟,想到这节课要学的知识与漂亮的小闹钟有关系,学生立刻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就有了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上,我从一开始就让让学生动手拨时间,让学生动起来,不给他们走神儿的机会,低年级的学生动手操作很感兴趣,枯燥的讲解不受到他们的欢迎,所以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知识,学生十分兴奋,积极与老师配合,课堂气氛很活跃,听讲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观察钟面上的刻度,找到大格小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1时=60分的结论是这节课的重要内容,我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边讲边演示,让学生对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关系有了直观的认识,数清楚钟面上大格和小格的个数后,再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通过反复的观察让学生自己导出1时=60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件演示很感兴趣,看得很认真,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错。这一点是我课前想到了的。

  如何让学生建立1分钟的时间观念在备课是费了我不少的心思,1分钟的概念很抽象,不是举出几组数据学生就能理解的,所以在感受一分钟的环节,我安排了几项时间活动,让学生听1分钟音乐,写1分钟生字,帮助学生建立起1分钟的概念,每个学生都起身参与了,有了很直观的感受,比老师讲上十分钟甚至半节课,效果要好多了。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提问不到位,总是不能一遍就把意思表达清楚,总是说了一遍再修改或补充,造成了不必要的重复,打乱了学生的思路。老师说的要精炼,多给时间让学生思考,把说的机会留给学生。

  再有就是听完学生的发言以后对学生的鼓励不够,总是简单的给出评价,学生说的不正确时就不做评价,其实即使学生的答案与我的不一致也应该适当的鼓励,这样才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只要积极举手了,就说明他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动脑筋,这时不能吝惜自己的言语,我在这点做得还不够。

  在课上,由于太紧张的关系,我还范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拨教具钟表的表针时,没有注意到应该按顺时针的方向拨,而是想朝哪个方向就朝哪个方向,误导了学生,这是不应该的。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遗憾再所难免,但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是遗憾降到最少。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7

  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在一年级的学*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整点半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钟表的方法,以及认识时间单位小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学生对于1时=60分这个时间的`进率理解起来是比较难的,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认真观察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一个小格是多少分,一个大格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学生弄清这些以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分与时的内在联系。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节课是个很好的机会。1分钟能做些什么?我先让学生有的写字,有的做题,然后又出示很多资料说明一分钟里可以做很多事情。适时提出,珍惜每一分钟,积少成多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不珍惜时间,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什么事也干不成。

  本节课还有一个难点,例如7时55分、2时50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55分、3时50分,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还需经常巩固练*。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8

  “时分”是在学生对时钟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并且还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在认识时间方面由于知识点较多较凌乱,很多孩子对于认识时间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同时也强调: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感。课伊始课件出示小芳早上起床的情境图及时间,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同时,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并充分利用课件演示观察发现钟面,通过自己的观察找出了钟面上的知识。在“认识时分的关系”这个难点时,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最后,在课的`结束中,我又借助于课件播放音乐,运用歌词“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情感教育,使课在最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感受到时间的宝贵。不仅使学生回味无穷,也让听课者余音缭绕,美的震撼。

  二、做好学生的引导者,留给学生探究的空间

  课标中指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在探究新知的整个过程中,我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做好学生的引导者。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和提出质疑:“数字是不是挤成一堆?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钟面上有几个小格,你是怎么数的?等等,让学生自主认识了时针分针及钟面上的数字和数格的好方法。同时在观察与回答问题中自主感悟新知,建立了时间的模型。

  三、注重联系实际感悟时间

  课标中指出:数学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在对时间建立了初步的模型之后,让学生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亲自跳绳,写字,做算术题等,现场体验一分钟有多长,不仅感受到时间的快慢,更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体现。

  四、做好课的首尾呼应

  在课的开始,我埋下一个伏笔:7时半和7时30分谁说得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在学完新知后,我对问题进行了回笼:你能解决刚才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了吗?做到了首尾呼应,承前启后,让学生学以致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做到:带着问题走入课堂,带着收获走出课堂。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学思路还不够清晰,使得在教学的某些环节有些混乱,没有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知识。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其次,不信任我的学生,教学方法单一。在心理上始终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所以课堂上我还是以一个统治者的姿态高高在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较少。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在机械地接受我的灌输,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比如:( 根据课堂生成来说)最后,课堂机智不够。我还不能很好的利用学生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只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一步步往下走。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逐步改进自己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争取每一天都有一点进步!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9

  《时分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认识》信息窗1,本节课在经历了集体备课、试课、修改、名师引领评课、重建后,主要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整体认知、框架意识

  数学教学注重整体的内在逻辑,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将整节课的框架建构起来。《时分的认识》一课知识比较多、比较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而不是将知识点切成一段一段。

  在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进一步认识钟面时,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从整体把握钟面上各个部分,包括时针、分针、数字、大格、小格,帮助学生排除秒针等干扰,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方向。

  二、备好学生、抓住已有知识经验

  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天天都要用到的工具,不少学生对钟表应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能够认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本节课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容量太大,课堂时间总是不够用,经过名师引领评课之后才恍然大悟。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教师却低估了学生的水*,从零起点教起,怕有学生不会,手把手的一点一点的教,每一个细节都要抓到,导致既忽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没有能够把握住学生的重难点又浪费了时间。

  在认识钟面环节中,教师可以放手给学生看一看、拨一拨、数一数,小组内交流发现,让学生教学生,在全班汇报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总结提升,这样首先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是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疑惑,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重锤砸下,重点击破。

  三、课堂生成、随机应变

  在《时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课堂是有生命的,每个学生都是灵动的,课堂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教学设计进行,对于学生超出预设的生成,教师要能够及时评价,对于有价值的生成,教师要牢牢抓住。课堂的应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在日常教学积累经验、及时反思、不断提高。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不仅仅存在这一节课,针对本节课的反思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必定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时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10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贴*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我先设计了一个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

  这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一是观察钟面,让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基础上学*整时以及读写。二是在时、分的认识基础上探索时、分的关系。三是在归纳总结后,设计了师生互动拨钟表的环节,让学生体会分针、时针是怎样走的。四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感受一分钟能做些什么?深刻体会虽然一分钟时间不长,可我们充分利用还是可以做许多事的。

  在这四个活动环节中,充分激发学生学*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快乐的学*数学。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同时结合传统教学。

  在教学《认识时分》时,我利用了实物钟,让学生体会1时=60分时,我拨动实物钟的分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变化。教学效果比较好,课后还有许多孩子拿着实物钟在做试验。

  四、练*形式多样化、层次化、趣味化。

  练*是数学学*的重要环节,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知识与创新的桥梁。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练*,让学生长时间保持着兴趣,练*效果比较好。

  五、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教育,本节课中,我进行了两次惜时的教育:一是在感受一分钟后,让学生初步体会时间的宝贵;二是在整堂课结束时,让学生再次体会时间的宝贵


《认识时分》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7)

——时分秒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时分秒教学反思 1

  在第三册数学教材中,第六单元《时、分、秒》是一个难点。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钟面的基础知识,会认钟面上的时间,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及求经过时间等等。对于缺乏知识经验的二年级孩子来说,学*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在认识钟面的时候,通过实物展示和课件的操作,让学生数出钟面上有12个大格和60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又向他们介绍了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一圈是12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以上概念在一边拿钟面进行实际操作一边提问时,孩子们尚能回答,可是让他们在独立做的时候,就很容易混淆。

  在教学求经过时间时,则感觉更加困难。例如求从11点--4点经过了几时,答案就五花八门。有的孩子用11减4,有的在钟面上数,却数成了从4到11的格数,而且在数格的时候,他们往往数的.不是几个格,而是几个数字。还有诸如“2:45--3:20经过了( )分”这样的题目,也是比较难理解的。我给孩子们讲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是最直观的方法,在钟面上数格子;还可以先算2:45到3:00是15分,再算3:00到3:20是20分,合起来是35分;另外还可以把这样的题目当作减法来做,用后面的数减前面的数,20减45不够减,拿出一个小时当作60分,和20合在一起是80分,再减45就可以得到35分。对于这几种方法,我没有要求孩子们全部掌握,而是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或可以理解的方法。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稍弱的孩子,他们能在钟面上把经过的时间数出来,我也觉得他们挺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不断地讲解、练*及个别指导,取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大部分同学对以上知识都能基本掌握,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比以前有了提高。但是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能不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这些知识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的确过于难了,仍然是让我们感到比较困惑的…

  时分秒教学反思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练*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

  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时分秒教学反思 3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时分秒教学反思 4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

  1、完成“练*一”第2题。

  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教学反思: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但单位时间比较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2、自主学*,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意识。

  4、注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较。当然,除了在学*秒的认识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时分秒教学反思 5

  1、复名数与单名数的化聚:一二年级的时间认识,重在具体时间的指认,从一开始的整时的认识到半时的认识再到几时几分的认识,虽然都知道1小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但是它只运用到了时间的'认识上,所以对于复名数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化聚就特别难了。为了让学生明白复名数的意义,可以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后再教学,问题就少多了。

  2、经过时间的计算:同时不同分的计算中,问题不大。通过有序的计算,发现了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不同时的,即跨时的计算困难较大。为了让学生明白计算的道理,我采用了多种办法:

  A、从12时之前的几时到12时之后的几时,不是24时计时法如何计算?可以用数的办法;也可以适当渗透24时计时法再计算;还可以找到12时后的同时数,看相差几小时再算。

  B、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可以借用退位减法来计算,需要提醒的是,*常的计算中是退一当十的,时间里要退一当60计算。可以适当运用竖式帮助计算。

  时分秒教学反思 6

  前段时间我们花费了较长时间学*了“时分秒”这一单元。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加之还要学*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学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如数心跳、读书、写字、唱歌等,使学生具体感知1分、1秒、的长短。只管人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总体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比较准确的认识时间,但有些孩子容易将比如:2:55认成3:55,不过经过练*,这一现象已基本消除。现在比较大的问题是当孩子们遇到比如:从3:45开始到4:20这段时间经历了多少时间,很多孩子不理解,觉得很难,我也费了不少口舌进行讲解,由于同课的薛老师几套专项训练,希望通过多做题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更好的理解。可是当孩子们教师作业,我们分比批改制后,不仅有皱紧了眉毛,情况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有较大改变,一些孩子依旧出错,依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找不着北,答案令我们哭笑不得。一时间,我们觉得很失败,很郁闷,哪里出了问题?难道是我们错了?

  我们开始不断思索、讨论。同一年级王老师的孩子也在我们所带的班。这是一个很有灵气、很聪明的孩子,他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比较好。当我们与身为家长的王老师探讨此事时受到很大启发。钟表的认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同时又要求孩子具备较好的计算能力。比较好的方法是让学生经常性地去看表、记录时间。比如:吃饭前记下时间是几点几分,吃过饭后再记下时间,看看吃饭共用了多长时间。开始时可能说不准确,家长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孩子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时间观念。同时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孩子始终看到的是真实的动态的钟表,这比看画在纸上的钟面更直观、更生动。当孩子对钟面非常熟悉之后,中标的样子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不管他看到的是何种方法表示的时间,都会以钟面的形式呈现于脑海之中,从而快速做出反应。

  还有,经过这次探讨,我也跟清楚的了解了孩子们认知特点。对于一个新的知识点,孩子们从认识到消化,是需要一个变化过程的,不能太急于求成。学知识就是要应用于生活中,不能太呆板、太书面化。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一定让他们体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固然有它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剥夺孩子们动手操作的机会。

  有了这些认识之后,我与薛老师又一起讨论商量设计了贴*孩子生活,易于操作,又能巩固知识的形式灵活的作业,同时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指导方法,让孩子们时时感受时间、利用时间、珍惜时间。

  希望我们的改进能够促进孩子们的认识和成长。

  时分秒教学反思 7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课件出示主题图: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种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1。)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课件出示形状各异的钟表。形象的语言,精美的实物展示,使学生感到很新奇,马上对这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钟表有3根针, 时针、分针和秒针。

  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秒针的特点:又细又长、走得最快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

  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小组合作探究秒和分的关系。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那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秒呢?请同学们细心观察钟面,课件演示后,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1分=60秒。我还安排了一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让他们感受“1分”有多长。我让一、二小组的同学写数,看看在指定的1分钟内能从1写到几?同时让三、四组的同学测脉搏,数一数在1分钟里,你的脉搏能跳动几次??由于联系到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不错。

  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学*兴趣,展现学生思维过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 实践证明,课堂上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把教学同生活实践恰当结合,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有利于知识的学*和智能的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初次认识最小的时间单位“秒”,虽然在学*“秒”之前,已学过了时和分,在练*中,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有一些学生掌握的不好,需要加强训练,弄清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时分秒教学反思 8

  《时、分、秒》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时、分、秒》教学反思。 学生在一年级时曾学过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对整时、半时和分都有了认识。本单元是在前面学*的基础上认识秒和进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考虑到与以前所学知识相隔时间挺长,在课刚开始,我引导学生对钟面和之前所学的时间知识进行了复*。在《认识秒》的这节课上我改革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和组织小组合作学*,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1秒钟写字、拍手、跺脚,1分钟写字、跳绳、转呼拉圈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教学反思《《时、分、秒》教学反思》。因为在教学中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由于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与以往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都不同,所以时间单位的换算是个难点,课上虽然进行了细心的辅导,也还有不少学生会迷糊,出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时分秒教学反思 9

  "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始终遵循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刚开始,我从四个方面的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并用教具钟表进行教学;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钟表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

  引导学生认识钟面上时刻时,不是教师教给学生怎样认,而是指导学生观察,感知要学的知识,让学生自已拨一个时刻,然后说出来,引导大家讨论,最后再有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的学*有了实践的基础,另一方面学会学*。在练*时,我出示了一个可以拖动的钟面,随机拨出一个时刻,让学生正确说出所表示的时间,并让学生上来拨钟面,提高学生的练*兴趣,对于教学难点着重练*,多次比较,找寻克服难点的好办法。

  在教学中尽量做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目标,经过教学,学生基本上都能认识钟面上的时间,但还是有学生不能正确算出求经过的时间,这是一个难点,需要一个学*过程,好事多磨吧!

  时分秒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熟记1分=60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进一步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从一分一秒做起。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情境中感知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时和分小的时间单位,帮助学生建立“1秒”和“几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录像、课件、练*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步感知时间单位“秒”。

  1、情境激趣:同学们,知道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咱一块上课,高兴吗?同学们还记得2010年12月31日晚上12点59分)嫦娥1号发射的情景吗?在这个场景中还藏着一些数学知识呢,想再次来回顾一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吗?好,让我们跟着指挥长一起来为它倒计时加油吧!

  (播放发射倒计时时刻)师生一起倒计时:10、9、8、7、6、5、4、3、2、1!

  谁找到了藏着的数学知识了?生自由回答。

  师小结:刚才我们每数一个数的时间就是一秒,“秒”也是一种时间单位。

  2、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

  的呢?生举例。

  师小结:刘翔在奥运会上用12秒91的成绩夺得了男子110米栏的冠军;这是我们过马路时,常常看到的红绿灯,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也是用秒来计时的。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直观感受1秒和几秒。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请学生来介绍一下时钟。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在钟面上还有一个新朋友,叫出它的名字来(秒针)谁来描述哪颗针是秒针呢?(又细又长的那颗)。

  师:那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课件演示:钟面上,秒针伴着“嘀哒”声走了几小格。)生自由回答。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建立1秒的'概念

  过渡: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1秒有多长呢?我们静静的

  来感受一下1秒有多长。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次要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跺一下脚、说2个字、点一下头)

  (3)你感觉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师小结:1秒的确很短,秒是比时和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三)互动体验,感受几秒,加深对1秒的认识。

  1、体验10秒。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你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0秒有多长。当你觉得到10秒了就睁开眼睛,悄悄的举起你的小手,记住你看到的是几秒钟。

  学生活动,然后反馈。

  2、感受15秒。

  师:还想做这个游戏吗?提高一下难度,感受一下15秒行不行?那秒针要从12走到几呢?

  学生活动。

  师:看来同学们的感觉是越来越准了。

  3、游戏活动

  师:这个游戏有意思吗?现在同桌两人,自己定时间来感受,一个同学看钟面,另一个同学感受,交换进行。互相帮助,调整好节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体验探索,发现1分=60秒。

  师: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得很好,鼓励一下自己吧,下面老师要送一个礼物给大家,送一段美妙的音乐来轻松一下,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用你自己的方法感受一下这段音乐有多少秒?(播放一段60秒的音乐“梁祝”。)

  师:这段音乐有多少秒?

  师:这段音乐究竟有多少秒,让我们伴着秒针的走动,再次来欣赏一下这段音乐。不过这一次,请你仔细观察秒针走动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这段60秒的音乐,画面显示秒针从12开始走一圈,分针走1小格)

  师:秒针走了多少秒?这段音乐是多少秒呢?

  生:秒针走了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

  师:秒针走一圈是多少时间呢? 分针走了1小格呢?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走了1小格是1分钟。

  师:我知道这段音乐是60秒,现在又说是1分钟。到底是1分钟还是60秒?

  生:1分=60秒。

  板书:1分=60秒

  课堂小结: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认识了时间单位“秒”,感受了1秒有多长,还知道了1分=60秒。

  三、练*、感受,加深认识

  如果给你10秒,你觉得能干什么?学生交流。那10秒到底能干什么呢?我们来做个小实验。这里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文章和一些口算题,还有半张空白的纸。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件事来作实验。

  学生活动。

  四、课堂小结

  10秒我们有这么多收获,那如果只给你1秒你能干什么呢?学生交流。你们认为1秒干不了什么?是这样吗?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结:汽车1秒能行20米,火车1秒能行30米;飞机1秒能飞行250米;地球1秒大约能自转4100米;卫星1秒约行7900米。 所以不要小看这短短的1秒,在一些国际比赛中,往往成败就在这短短的1秒之内,(出示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视频)这是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的精彩画面,冠亚军之间相差连1秒都不到。

  难怪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说。祝贺大家今天收获可真不少,相信小朋友们今后都能珍惜分分秒秒,好好利用,做时间的主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