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所谓“*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这么多,得到一个结论:“*惯”是可以该掉的,但该掉*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让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过程。何况孩子们需要该掉的还不止是这一个呢!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所谓“*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这么多,得到一个结论:“*惯”是可以该掉的,但该掉*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让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过程。何况孩子们需要该掉的还不止是这一个呢!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4

  这节课学*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数揭题。上课后,我出示信封,取出信封中的几个花片,让学生猜一猜信封里还剩几个,学生开始没有经验只能瞎猜,学生获得一些经验后,学生有能猜出信封*有10个花片,并能初步应用分与合说出信封中还有几个花片,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10的分与合。

  有序思考。学生学*2—9的分与合后,已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因此在学*10的分与合采用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学生先交流把10个珠子分与两部分要注意些什么,从而突出有序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分一分,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

  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巧妙记忆。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学生在理解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出示凑十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真亲密,  巩固练*。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了三关练*。自己解释题意,让学生独立做。学生的学*兴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根据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自觉、熟练地加以应用。既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寓教于乐,同时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为学*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主动探索、学*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阅读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1)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分与合教学反思1

  分与合是第七单元的重点内容,通过把几个物体分为两部分,或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让孩子们在练*中、活动中、游戏中记住分与合,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树立学生学*数学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根据教材特点,以分桃子为素材,围绕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情景,充分运用这些情景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体会,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4的分与合的讲解,利用迁移能力探索学*5的分与合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采用合作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的成功,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同桌合作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虽然刚刚上学的.一年级孩子还不太会合作学*,但是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至关重要。但是在教学中我没有充分发挥孩子们合作学*的效果,学生交流的不够。这是我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巧妙的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长生学*的兴趣,从而进入积极参与状态,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惯和学*能力

  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分与合连着说。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不足在于:

  (1)设计让他们用手指摆一摆、分一分效果没有达到,学生大都都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或者想象来说4与5的各种分成,真正根据手指来分的不多,可能用实物会好一点。

  (2)按一定顺序排列,本来教学要求上没有这一项的,但为了便于以后的教学,我觉得有必要讲,使学生先形成一个表象,感知怎样按顺序。但结果我觉得把握得不好,没有讲够,讲透。部分学生能发现1、2、3、4的规律,但不是全部,这有待做深入讲。

分与合教学反思2

  首先,10的分与合这部分内容,是今后学*加减法的基础,用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和“破十法”计算退位减法的教学中,所以非常重要,比其他的分与合安排的学*时间更多,于是我把它独立出来,单独用了一节课来进行专门的教学。本节的教学目标我设了三个: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已得出10的分解与组成。2、通过儿歌、对口令、闯关练*等活动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3、在活动中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提高学*数学的兴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1、复*:以“开火车”的形式训练口算,并复*9以内数的分与合,为学*10的分与合作铺垫。2、游戏导入:通过一个魔术游戏,使学生从羡慕老师的“高明”到发现其中的秘密,激发孩子进一步学*和探索的兴趣。3、小组合作,共同探索10的分与合: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有了9以内分与合的基础,也已经初步学会了怎样去有序地分,就是要一个一个地按顺序分,应该说知识基础和操作基础都已经作好了准备。所以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用学具去分,自己来记。既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小组中的分工与合作。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学会与别人交流相处。4、记忆10的分与合: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我采用了对口令、儿歌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10的分与合,并会有条理地思考。5、巩固练*: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了三关练*。自己解释题意,让学生独立做。学生的学*兴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根据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自觉、熟练地加以应用。既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寓教于乐,同时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6、总结评价: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使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好*惯。最后让学生给自己打分,满分是10分,表现好的地方占几分,表现不好的地方占几分,使学生在评价自己的同时又一次感受了10的分与合。

  总之,这节课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各位数学老师齐聚在一起,周老师、赵老师、郭老师等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讨论,在肯定的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比如:用魔术游戏导入时可以多进行一次,或者直接运用它进行10的分与合,更多的发挥它的作用等等,还有的老师提出最后要回到导入,揭示魔术的奥秘,让这节更完整;赵老师还提出,一节课要动静结合;我们还讨论了小组教学,如何更好的培养学*数学的学**惯等等。各位老师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并给予了改进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地改进。

分与合教学反思3

  《分与合》这一内容是认数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加减法的基础。每一个认数内容中都包含这一知识点,所以让孩子建立分与合的意识,并且掌握分与合的方法是初学分与合时的关键部分。我在教学《2~5的分与合》时确立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理解感受分与合的思想,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掌握2-5 的组成,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方法,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本节课我利用鼓掌时手是不断的分开合拢这一生活实例入手引入本节课题。然后又创设了小松鼠请客这一教学情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让其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孩子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去感受分与合的思想,去探索有序分的方法。最后通过猜数、合手指等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去巩固2~5的分与合。课上完后,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课堂气氛较活跃,孩子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各个活动中来,从巩固练*时孩子的回答来看他们对2~5的组成基本能当堂掌握。

  分与合教学反思5篇分与合教学反思5篇但是课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对此节课的反思。一方面是孩子未能很好的掌握理解有序分的思想,在猜测小动物的不同分法时孩子感觉很轻松,但是到了自己用 5根小棒自己分一分,说一说的环节时,很多孩子不能找全5的所有分法,很容易发生重复遗漏的现象,这说明孩子没有形成有序的意识,不能按照有序的方法去进行分组。另一方面我利用的是镜面对称的方法让孩子感受成对的思想,我是让孩子观察屏幕上老师的手影,希望通过这一“小魔术”让孩子看到一组分成就能马上联想到相反的那一组,但是我忽视了孩子在跟着我做时存在的实际困难,孩子手指不能灵活的进行分与合,尤其是隐性基因的孩子根本不能将手指分成那样,所以这样的方法对孩子不太实用。我应该将其改成每个孩子都能完成的拍手操,既方便操作,又朗朗上口。

  这两方面的问题我会在后面教学其它数的分与合时加以改进,让孩子能学会利用有序分的思想找到一个数的所有分法,并能通过拍手操来熟练掌握各个数的组成。

分与合教学反思4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5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所谓“*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这么多,得到一个结论:“*惯”是可以该掉的,但该掉*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让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过程。何况孩子们需要该掉的还不止是这一个呢!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2)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合集10篇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和问题意识。

  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体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为以后加减法做孕妇。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实物图片(8个苹果)、教科书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说说7的分与合?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老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老师带来了一些苹果(磁性黑板上贴了八个苹果),我要请一个小帮手,把苹果拿走几个,老师不看他拿的,只看剩下的就能很快猜出他拿走了多少个苹果。谁愿意上来当老师的小帮手?其他同学当小老师,看看老师猜得对不对。

  老师:老师为什么猜得又对又快,谁知道其中的秘密?猜猜看。

  学生:老师知道一共有8个苹果,是根据8的分与合推想出来的。

  老师:你们很聪明、猜得对,如果你们学*了8的组成,会比老师猜得还快。

  三、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分与合(2)。板书

  老师:猜猜8的分与合有几组?我们来分分看看对不对。

  2、动手操作。

  个人探索:你能把这8个苹果图片分成两组吗?有几种分法?怎样分才能又快又不漏掉呢?可以边摆边说,摆完后,和同学互相说一说。

  小小组合作:组员交流各自的分法。

  全班交流:指名到实物台展示,一个人摆,一个人带着说8的分与合。老师板书

  看到8的分与合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左边越来越大,右边越来越小。为什么?移过去的。移补的.思想,总数不变。

  你们真会动脑筋。能发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3、巩固练*8的组成

  (1)数学书40页2题,把8个圆片涂成两红颜色。

  (2)8的对口令。

  师:我出2。生:我出6。

  师:2和**成8。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4、探索新知

  (1)情境引入:妈妈买了9枝花,请小明插在2个花瓶里,可以有几种插法?电脑演示

  (2)探究学*。

  你可以一边摆花的学具图片,一边把分法记录下来,也可以在纸上直接写出你是怎么分的。一边做,一边说

  (3)汇报结果。

  1)全面展示:老师板书

  2)探究规律:还有别的分法吗?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看一个就能记住另外一种,这样9的分与合就能只需要记住4个。这样简便。

  (4)学生观察,巩固新知。

  老师板书9的组成简写。

  9999

  18273645

  用最快的方法记忆9的组成。老师任选一个板书,问:这个式子可以怎样读?

  引导学生学会这样说:9可以分成1和8,1和8组成9,9可以分成8和5,8和1组成9。

  谁愿意带着大家读读其他的式子?

  6、练*40页1题那两堆苹果和起来是9?连一连。(教学生处理多于条件4)

  7、小结

  小朋友们真棒,自已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又学到了新的知识,谁来告诉老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三、活动游戏,巩固应用

  1、对口令

  ⑴师生对:8的对口令。

  师:我出2。生:我出6。

  师:2和**成8。生:6和2合成8。

  师:8可以分成2和6。生:8可以分成6和2。

  ⑵同桌对:9的对口令(按顺序,不按顺序。)

  2、填数电脑演示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谁来说说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板书:8、9的分与合)是用什么方法学会8、9的分与合的?

  五、激励评价,猜数游戏

  同学们,你们真行,解决了问题,还学会了很多的知识,我为你们感到骄傲,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8、9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的同桌猜一猜吗,猜对了(先师生猜,再同桌猜)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

  板书设计:8、9的分解

  9999

  18273645

  教学反思: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对于数的组成规律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多一些学生分组练*,由学生总结即可,节约时间还给学生做练*。数字较大个别学生掌握不熟练。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2

  这节课是目标主要为:熟练掌握8的组成,加深对8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8的有序的组成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有序的思考能力。

  首先我创设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带小朋友拍电影的学*情境,让孩子乐于学*。在复*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就极力为有序作铺垫,通过分气球引导孩子有序地复*了2-7的分与合。接着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些抽象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让孩子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孩子加深记忆也是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最后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练*,如:手势操、找朋友、智力大冲关等,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热情,特别是在已经学*了20分钟后,最容易思想分散的时候,用上这样生动的学生热爱参与的情境活动中,既轻松有巩固了知识,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超市购物”这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整节课用去数学乐园游玩为线索,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但教学中我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的评价方式还比较调。我想除了要语言上表扬激励,“奖励”一些带有漂亮图案的贴纸或者其他一些小礼物,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还可奖励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注重行为,形成榜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成功的喜悦。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3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4

  这个月算是进入总的复*阶段,前面数字的唱数和点数都完成度非常高。但是数的分与合只有2和3的记得住,4和5总是记不住。我一直在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记忆方法发现都不奏效,只能通过反复读写加强记忆。最*学生管理方面也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注意力方面越来越差,语言理解都没有跟上,问题都很凸显。而且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也明显减弱了,导致每天学*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我知道如果问题不解决数学课是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的,后面的内容涉及生活上的具体应用。

  就此我将有以下几点措施尝试是否能把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记忆力的,每天课前教师讲授复*,然后课堂前5分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背诵,最后下课期间和下午课程结束后的二十分钟进行书写练*,我打算本月都实行这个计划,月底查看最终效果是否有效。第二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注意力,在班会课或者课堂作业的时候进行个别辅导,先从观察开始,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各有几分钟,后面又因为什么事而转移注意力的,然后把那些影响注意力的环境因素撤销,在进行关于注意力培养的训练,我会从他们感兴趣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时间限制,要保持和养成*惯后就可以稍稍放松了。第三个问题和家长沟通*期的`学*进程,每个学生最后是否都能学好课堂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家长的辅导,因为老师课程毕竟有限,为了赶内容就没办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会找个班会课开一次家长会,和每位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的学*问题。由于放学时间早,每位家长都可以在做完自己的事后给孩子进行二十分钟的知识巩固和作业检查。这样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学*什么,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在和老师反馈问题,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所有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解决,否则单方面的去解决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最后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陈美丽

  这节课学*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数学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

  的分与合的学*方法来学*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4.采用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体现在:上课铃响没能按时上课;复*8、9的分与合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练*、游戏没得做 ,无法展现一节完整的课。

  2 、学生在读10的分时有些枯燥 。

  3、因为10的合成安排在游戏中,所上内容未能体现。

  4、教师的儿童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6

  学生已经学*了6和7的分与和,在6和7的基础上再学*8和9的分与和对于孩子们来说已经不再困难。整个课堂我主要安排了一下三部分:

  1、引出8、9的分与合。

  在教学8、9的分与合的过程中,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把8个方块进行操作。首先由老师向右移动一个,根据操作让学生说说8可以分与几和几?还可以想到些什么?通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分别从分与合两个角度进行表达,并能通过一个分成推想出另一个分成。

  第二次操作活动是把9个圆片来分一分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

  2、掌握8、9的分与合。

  在引出8、9的分与合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读一读,然后根据教师的操作一起说一说,接着教师可以仅留下一些关键数字进行背一背,最后让学生独立背一背。

  3、游戏——深入理解8、9的分与合。

  在操作与记忆的基础上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练*,首先出示点子图,选择两张,使图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9),并让学生去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进行对口令游戏,并说一说几和几合起来是8(9)。

  应该来说,本节课让学生有条理地表述是重点,也是难点。我把8和9的分与合放在一起让孩子们找规律的时候,很多孩子能很快说出规律,但是在真正应用的时候总是摸不清头脑,丢三落四写不全。今后应重点锻炼孩子利用规律来背知识。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7

  《2-5的分与合》是学生学*分与合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经接触了分一分,这为本节课的学*奠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例1时,我先出示4个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四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分一分,在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找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法,并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的分法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吗?然后,引导学生们一起有序的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紧接着,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4?在探索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

  这部分的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并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4的分成,非常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和同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试一试”引导学生把前面的活动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探索新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5的分与合。由于学生已经有了4的分与合的经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直接将分与合同时进行教学。本环节有一个难点:一种分法的两种的表达。在处理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对比观察“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中

  对位置有了一定基础,学生能够观察出问题所在,只是没有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所以在学生说道:“1和4反了”时,我立即告诉学生:“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交换位置”,以此来突破这个难点。 试一试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汇报交流突破了难点,这样有助有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只有经过自己真正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这一环节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明确题目中有两个要求:摆一摆、填一填。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次巩固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操作活动,因为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和思考的方法,俗话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 我将想想做做第2题改成了对口令的小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教学思路和反思,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能够与其他老师一起共勉。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8

  这节课是目标主要为:熟练掌握8的组成,加深对8的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8的有序的组成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有序的思考能力。

  首先我创设了《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带小朋友拍电影的学*情境,让孩子乐于学*。在复*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就极力为有序作铺垫,通过分气球引导孩子有序地复*了2-7的分与合。接着让孩子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一些抽象的问题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让孩子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对于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对孩子加深记忆也是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初步的数学意识。

  最后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练*,如:手势操、找朋友、智力大冲关等,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学*热情,特别是在已经学*了20分钟后,最容易思想分散的时候,用上这样生动的学生热爱参与的情境活动中,既轻松有巩固了知识,以不同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寓教于乐,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超市购物”这一设计紧密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整节课用去数学乐园游玩为线索,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

  但教学中我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我的评价方式还比较调。我想除了要语言上表扬激励,“奖励”一些带有漂亮图案的贴纸或者其他一些小礼物,还可以用肢体语言,还可奖励学生认真倾听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的意识,注重行为,形成榜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成功的喜悦。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9

  《2-5的分与合》是学生学*分与合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分与合的操作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学生在之前的学*中已经接触了分一分,这为本节课的学*奠定的基础。除此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例1时,我先出示4个桃子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将四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学具代替桃子分一分,在学生进行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后,找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分法,并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的分法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吗?然后,引导学生们一起有序的说说4能分成几和几。紧接着,要求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探索几和几可以合成4?在探索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说一说。最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几和几可以合成4?

  这部分的教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并让他们经过自己的思考说出4的分成,非常注重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在小组合作和同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从而提高他们学*数学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氛围。 “试一试”引导学生把前面的活动经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探索新知,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5的分与合。由于学生已经有了4的分与合的经验,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直接将分与合同时进行教学。本环节有一个难点:一种分法的两种的表达。在处理难点时,让学生自己对比观察“5分成1和4”“5分成4和1”,由于学生在之前的学*中

  对位置有了一定基础,学生能够观察出问题所在,只是没有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所以在学生说道:“1和4反了”时,我立即告诉学生:“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交换位置”,以此来突破这个难点。 试一试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与汇报交流突破了难点,这样有助有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只有经过自己真正思考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这一环节的处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明确题目中有两个要求:摆一摆、填一填。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再次巩固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操作活动,因为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学*和思考的方法,俗话说的好:“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鱼”。 我将想想做做第2题改成了对口令的小游戏,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将整个课堂推向了高潮。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教学思路和反思,作为一个新老师,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来充实自己。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中能够与其他老师一起共勉。

  分与合的教学反思 10

  今天,我和小朋友们共同学*了6、7的分与合。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了2-5各数的分与合,学生对于学*2-5分与合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一定的学*经验,因此我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学*经验,自主探索。在教学的时候,出示气球的图片以后,在提出“用两只手拿6个汽球,可以怎样拿”的问题后,要求学生用学具代替摆一摆,并在操作的基础上交流不同的分法。在交流的时候,我一直试图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表达,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例如,当学生说出“一只手里拿着5个汽球,另一只手里拿着1个汽球”,并表示出“6可以分成5和1”时,我及时提问:“还能想到什么呢?”启发学生由6分成5和1推想出6分成1和5。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并根据填好的结果说一说,从而完整地掌握6的分与合。教学

  完6的分与合后,在学*7的分与合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并完成书本上的填空,然后再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学*内容了。

  本节课不足: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我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填空,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做题的速度很快,做好了就无所事事,因此在那边乱说话,而一小部分学*困难的学生解决不出来,就不做了,在那边发呆。教师没有引导

  好。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更好的发挥好生的作用:培养好生不仅自己会学,还要帮助身边的同学,让每个同学在有限的时间里,都有所提高。以保证做到“事半功倍”。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3)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与合》教学反思1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2

  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的今天,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方式,改变教师改,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现将我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所获如下:

  (一)、 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的成功,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此,我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并逐渐抽象成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2)操作活动要适时、适量、适度。适时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式;所谓适量就是说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浅尝辄止,走走过场;所谓适度就是说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向抽象水*转化。

《分与合》教学反思3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 “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4)

——分与合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分与合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分与合》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二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奠定基础。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和加减法——整理和复*。这样的编排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是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的难点。其次是有利于加深学生对5以内数的认识,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加减法。最后,这样安排拉长了学生的学*过程,为学生整体掌握本单元的知识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分与合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学*加减法的基础,教科书在第21、22页分两个层次编排2-----5各数的组成。在第21页以“4”的组成为例进行教学。在第22页,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索5的组成规律。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基本掌握2-----5各数的组成,为后面学*5以内数的加、减计算 做准备。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是小学生学*数学的开始。在此阶段,要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建立数感。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有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学生初步尝试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4和5的组成与分解,使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的乐趣,从而为今后的学*奠定基础。

  三、设计理念:

  《分与合》这节课,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有差。针对这些原因,本节课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一年级孩子自制力差,一开始上课注意力不能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所以,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有奖的游戏,一下子把他们的吸引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同时很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体验玩中学的乐趣。

  2、大但尝试、合理处理教材

  大多数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大胆的尝试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先学*5的分解与组成,把4的分解与组成当做巩固运用。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线,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索出有序的分解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能力的同时知识又掌握牢固。比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听的效果好的多。

  四、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1、22页的内容。

  五、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能够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和有序的分解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分解与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学生数感。理解数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知识迁移法

  八、教学过程: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能猜出来。猜的最快的同学有奖品。出示谜语:买的时候是*的 用的时候要变成尖的 用一会儿就变成了秃头 。

  (学生动脑思考,猜谜语。举手汇报猜的谜底)

  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出来了。老师要奖励猜的最快的两位同学,请这两位同学站起来接受奖品(出示5支铅笔)。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把这5支铅笔分给两位同学,有几种不同的分法?(板书:分与合)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猜谜语,猜的又对又快的学生老师给予奖励,顺其自然的引出新课的内容。这样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里,既有趣味性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新课的学*。】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A:探究5的分法。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分得方法又多快?

  (学生分学具,老师巡视指导。)

  师: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分法。老师有意识的让有以下几种情况的小组发言:

  分法不全面、有遗漏,如:只分出一种、两种或三种的。

  分法重复的。

  分法全面但无序。

  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分的。如:(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

  学生 边汇报老师边板书。各小组汇报结束后。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分法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后汇报)

  通过观察并交流让学生明白:有的组分法不全面、有的组分法重复、有的组分法全面但无序、有的组分法全面且有序。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好?

  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比较、发现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分法最好。

  师:怎样才能有序不重复、不遗漏的分出来?

  (让刚才汇报有序分法的学生)到黑板前一边汇报一边演示:把5根铅笔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1和4、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2和3、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3和2、在向右移动1根就把5分成4和1。也可以向左依次移动。

  师:你们看懂了吗?谁来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分的?(指名回答)(可以口述有序的分法也可以演示有序的分法)。

  师:现在我们集体按照有序的分法分一分。(让全班学生分自己的学具,老师巡视)

  B:教读5的分解与组成:教师讲解从上往下读读作:5可以分成1和4,从下往上读读作1和4组成5.

  教读: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2和3组成5……

  学生自由读。

  抽几名学生读。

  师:通过读5的分解与组成你们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5可以分成1和4与5可以分成4和1分法是一样的,只是调换了两个数字的位置。5可以分成2和3与5可以分成3和2分法是一样的。

  C:巩固运用:1、手指游戏:老师的手指和学生的手指组成5。如:老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4,1和4组成5。……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所具有的巨大潜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亲身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运用新知。

  师:我们刚才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了5的分解与组成,同时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谢谢你们。现在还想接受考验吗?

  师:请同学们摆出4根小棒 。

  师:你能运用刚才的分法,不重复、不遗漏很快说出4的分解或组成吗?

  对于说的全面的学生老师给予表扬,说的不全面的学生请别的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自己很快的说出4的分解与组成。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的会更牢固,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法”、“举一反三”的数学学*方法。】

  (四)巩固练*。

  1、下面添上几能组成5?在正方行内填上数字。

  2、填一填。

  3、教科书23页的第8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可提问:4和5还可以分成几和几?

  4、教科书23页第10题:引导学生认真看图 ,弄清图意。

  5、想一想。

  【设计意图:通过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有所收获,提升学生自信。】

  (五)总结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最后的课堂总结,是课堂的点睛之笔,是学生情感的抒发和愿望的'表达,同时可以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

  板书设计:

分与合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在练*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师:想一想,早上做操时我们班分了几队?看一看,我们班在教室里分了几个小组?我们班是由几个组合成的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师: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能记住5的组成呢?(学生交流汇报)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吗?

  一(3)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一起去看看。公*吗?怎样使比赛公*?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活动:

  环节一: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1、情境导入

  师:大家复*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一个学生主动示范)

  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组成。(板书课题:分与合)

  2、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了解4的组成

  总结孩子们摆的结果,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3和1组成4。

  4、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环节二:自学指导展示评价(对数游戏)

  对数游戏:介绍游戏规则:老师报4,同桌一人说“我出1”,另一人说“我出3”,两人一起说“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环节三:引导总结交流收获

  出示4和5的组成的教具,孩子们读一读,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环节四:实践应用,巩固练*

  课本做一做练*

分与合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

  2.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

  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

  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如图所示。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内容,把4的组成当作例题,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初探组合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5的组成

  1.学*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均分,有时不能*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5)

——《分与合》说课稿通用五篇

  《分与合》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堂课是幼儿在学*了2、3、4的分解和组成和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从而形成数概念意识。

  2、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3、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4的组成。

  2、学*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和行为*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内容。学*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幼儿的学*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动手操作实践,幼儿人手一套教具,人人能动手动脑,练*次数多,密度高,有利于幼儿熟练地掌握5的分解,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老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可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幼儿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过程,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分与合》说课稿 2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认识,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8、9、10的组成奠定了基础。经过这样的学*,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2—5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使学生在探索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展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索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掌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掌握6、7的组成。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生活或学*用品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衔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因此本节课,我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领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知识,完成学*任务。

  (三)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与学*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复*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小兔灰灰

  课件演示:小兔的新房子,接着灰灰想与大家见面,但火车来了,让学生将火车厢中的数字填写正确,也就是复*前一节2—5的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进入第二关)

  1、接着,火车走了,灰灰手拿6个气球来了,进入新课。

  我请了三名学生上前展示不同的分法,也从中体会到有序分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根据这三种分法,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和由一种分法可得出两种说法的推想意识。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法和书中的图,填写P36上面的空格,完成后指名回答,师相应板书。

  然后在用多媒体出示灰灰的分法,借机带大家在回顾一下6的分成。

  2、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找出几和几合成6。进而完成6的分与合教学。

  3、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有条理有序的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帮灰灰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知识———6 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6的分与合,那么7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灰灰给我们出的第二道难题: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用7个圆片在桌上有序的分一分,再将分的结果写在P36下面的空格里。

  完成后,指名板书7的分成式。

  请同学说第一组分式是怎么分得到的,并根据回答用多媒体展示分的过程。

  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几和几合成7,就此完成7的分与合。

  (三)多层练*,巩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4题

  我设计了,灰灰带大家去海边玩,发现螃蟹被黑魔仙施了魔法,不能动了,展开练*。让学生当一回小魔仙,解救螃蟹。

  2、拍手游戏

  游戏互动,让学生就一步巩固6、7的分与合。

  意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行巩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新学知识。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跃、融洽的学*氛围,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四、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知识的系统结构,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有待我以后继续努力,不断探索。

  《分与合》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题是写数练*。

  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打基础。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练*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让每一个练*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练*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观察目的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分与合,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分与合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先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分与合的练*。这样有竞赛的情况下,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将分与合的题贴到黑板上,学生就利用这些教具进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活动,完成课本第一题,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并提醒学生从分与合这两个角度分别说一说。

  (三)玩猜一猜的游戏:师先示范,在纸上写上10的分解,让学生来猜;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练*兴趣。

  (四)第三题,我将它改成放风筝的游戏。说说8-10各数的分与合。在教师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出题。

  (五)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个号码,第五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找朋友。练*时,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六)因为事先正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所以第6题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来种一棵小树。提示学生有次序地填写。从下往上,左边的数由大到小,右边的数由小到大。再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各数的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七)写字练*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动中能静一静。

  (八)小结

  《分与合》说课稿 4

  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分与合》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本部分内容为以后学*5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整个第三单元的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会学*的乐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目标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安排,基于课程标准,制定学*目标如下:

  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根据学*目标,制定如下评价任务:

  1、通过动手操作、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接下来,对学*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学*难点: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方法。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四、说学*过程

  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自主练*。

  四、本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出示课题,开始新课

  环节一:忆旧迎新,趣味导入

  出示课件,复*巩固。

  环节二:利用情境,探索新知

  1.谈话导入

  孩子们,中秋节老师用四个苹果招待客人。

  你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用两个水果盘,分四个苹果的吗?……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2.探索4的组成

  出示篮子和向日葵的教具,孩子们上台来分一分,摆一摆,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

  3.师生共同玩猜球游戏,探索3的组成。

  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4.探索5的组成

  出示盘子和玉米的教具,孩子们上台分一分、摆一摆。

  5.直接给出2的分与合:2可以分成1和1,1和1可以合成2。

  环节三自主练*

  1、大家看看这里有几个篮子几朵向日葵花啊?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

  操作:谁来帮我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叫学生上来动手操作)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怎么样?(课件)

  2、开火车游戏。

  环节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总结:你今天都学*了什么?能不能回家跟你的爸爸妈妈说一说?

  以上是我的课堂教学预设,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还需要结合实际情景来教学。谢谢各位同仁的聆听。

  《分与合》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分与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练*8-10各数的分与合的过程。第2题用“猜”的形式巩固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第3题综合了8-10各数分与合的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熟悉8-10各数的分与合。第4题让学生应用对8-10各数分与合的理解填空;第5题通过富有情趣的练*形式,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知识合理作出选择。第6题是通过填一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题是写数练*。这一部分内容为以后学*10以内的加减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运用学过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过程中,形成“分”与“合”的思想

  本节课的难点: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为以后的加与减的学*打基础。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练*课是很枯燥的课型,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本课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旅行的故事贯穿整个练*,让每一个练*都联系起来,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发现法:在分一分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发现出有次序有条理的分法,自己发现出分与合的联系。从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练*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方法的指导。

  1、观察法:在出现实物或是画面时让学生用完整的语方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方法。观察目的确,比如怎么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将各种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观察再思考,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种活动来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找一找,亲身感知,巩固数的分与合,从而小结出数组成的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 情境引入:

  因为学生对分与合的知识已经接触很多,所以先设计每个学生完成一个分与合的练*。这样有竞赛的情况下,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二) 将分与合的题贴到黑板上,学生就利用这些教具进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组利用学具进行活动,完成课本第一题,组织交流,要求学生有条理地进行表达,并提醒学生从分与合这两个角度分别说一说。

  (三) 玩猜一猜的游戏:师先示范,在纸上写上10的分解,让学生来猜;然后小组进行活动。先由一人在纸上写好一种分法,再让其他同学猜。这样既可巩固有关数的分与合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练*兴趣。

  (四) 第三题,我将它改成放风筝的游戏。说说8-10各数的分与合。在教师示范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出题。

  (五)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个号码,第五题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找朋友。练*时,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虑。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学生有兴趣去参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

  (六) 因为事先正好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所以第6题让每个组的学生都来种一棵小树。提示学生有次序地填写。从下往上,左边的数由大到小,右边的数由小到大。再让学生按顺序说说各数的不同分法,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七) 写字练*穿插在课堂中,让学生在动中能静一静。

  (八) 小结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扩展6)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汇总5篇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1

  下面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谈谈教学后的感想。

  首先,生活情景引入,体现数学的价值。

  环节:小芳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5倍;小明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6/5;小丽跳绳的次数是标准数的110%。问:谁跳的次数最多?

  我原设计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跳绳数据改编成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要想比较3人跳绳次数的多少,就必须进行相互的转换,从而感受互化的必要性。但是这个情景并没有达到最大的利用效果,并且只有提出没有解决,这是比较遗憾的地方。

  其次,合作交流,确保人人有收获。

  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因此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仿写类似的例子。上课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所举的例子,同桌合作交流,说一说百分数怎样化成小数。通过仿写、交流等活动使得每位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些收获。但是如果在后面的练*中能设计一些同桌互相出题、互相批改的环节,或许对本知识的学*更扎实。

  最后,探索发现,使得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百分数化小数的合作交流中,我发现学生当中出现两种方法,方法1是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再化成小数,80%的学生都用这个方法;方法2是把分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添上%。这个方法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而且他们只是停留在知道的份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方法为什么行得通,我通过设计了一个探索发现的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又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但是由于我没有组织学生进行两种方法的比较,而是直接说方法2是简便快捷的方法,感觉有点硬塞给学生了。其实可以出一些位数较多的小数,让学生用两种方法来做,从而对比得出方法2是快速简便的方法。

  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过程算是比较顺畅的,但是存在较大的困惑。就是像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学基本弄懂的一节课,我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该怎么拓展提高?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2

  在教学分数、小数、百分数互化时,由于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是最简单的,而且容易掌握。教学时,我就在复*的基础上先进行教学。

  把17%、40%、12.5%化成分数。你准备怎样去解答呢?由于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学生很容易想到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我们学会了把百分数转化为分数,怎样能把分数转化为百分数呢?当学生的思维兴奋、热情高涨时,就需要有个更高“果实”让学生去“摘”,从而让学生保持思维开启的活跃状态,而这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因为有一个好问题,学生获得了对问题和探索目标的初步感悟,对问题的解决心理处于“愤、悱”状态,而教师又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表现机会全部还给了学生,为学生进行研究探索和提出创造性见解提供了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而且通过先易后难,帮助学生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使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这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3

  这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仅仅围绕“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人”这一关键,在教学中,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学,引导学生运用生活感悟、自助探究、合作学*等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具体的认识,深刻的理解,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一、以生活的方式呈现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明确指出,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而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搜索生活中的百分数的例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百分数,利用已有的分数的知识基础与生活中对百分数的认识,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内容,使学生体验到现代生活中教学应用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体现“让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服务人生”的教学。

  二、重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通过看、思、说、试,使多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创造百分数,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教学百分数与小数的区别和联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和小组合作学*,互相讨论相结合,学生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这节课主要通过创设“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的学*过程,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应用,将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理解。探究的主体是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获得新知、学会学*是教师共同认同的。但是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教学的起点,如何给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充分地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从而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同时使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任然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4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中的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例1例2,它是在学生学*了百分数的意义,明确了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和规律,即百分数化成小数、小数化成百分数,还要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百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既是百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具体体现、扩展与深化,又是便于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之间的比较,便于百分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的基础。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就为后面学*百分数的的计算和应用创造了条件。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的必要性,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互化方法。2、使学生总结和分析小数、百分数互化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3、使学生学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并能熟练运用。教学难点:探究归纳百分数与小数地互化方法,弄清其推理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练*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 5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互化》是学生在理解百分数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上学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小数和分数的互化,上节课又学*了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对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学*百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很重要,后面的学*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为了给学生打下结实的基础,我把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进行单独教学,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不至于使互化方法混乱。而更好的区别于之后要学的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虽然知识点较少,但是由于本班学生基础并不扎实,我还是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考虑教学策略的时候,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发现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同时利用一系列的梯度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熟练程度。练*方法的多样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一、巧铺垫

  新授前恰当的铺垫,好比是修路前准备好材料一样,一切准备就绪,开工时想用什么顺手拈来。首先是一系列基础知识的铺垫:把小数化成分数,把分数化成小数,关键是要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转化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转化方法,并且再次明确小数的意义,因为它和百分数的转化有密切关系。在这两道题之后,又进行了把小数和整数扩大、缩小100倍,的练*。这些旧知识的铺垫,为学生扫清了学*新知的障碍。在复*时如果能加上一道把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百分数的准备题,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过渡到新知识当中。但整个复*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二、敢放手

  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我并没有直接给出互化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再加以引导,通过观察例题,再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在教学例1时采用了合作学*法,让学生与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的,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拓宽思路,发挥互动学*的作用。

  三、不单一

  重视学*方法的多样性的新教材的特点,本内容教材最后并没有总结出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做。所以,在学生通过例题探索方法时,我有意从最基本的方法去引导,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再化成小数,在学生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再发现其他方法。于是,有学生发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同样可以用分子除以100得出小数,或把小数扩大100倍,就是百分数的分子。把百分数的分子缩小100倍就是小数等互化方法。从本节课的课堂反馈看,不同学*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学*基础选择适合的方法,效果不错。

  四、重算理

  在探究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通过观察做一做的题目归纳互化方法时,有学生提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需要把小数扩大100倍就可以了。这时我顺水推舟地问把小数扩大100倍后和原来的数还相等吗?要使这两个数相等,必须要怎样做?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怎样移动呢??把学生带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算理,得出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五、分层训练

  首先通过两道口答题进行基本性的练*,巩固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再利用书上练*的1、2题与改错题、判断题进行综合性练*,强化掌握所学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一道比较小数、百分数与π的大小稍有难度的思考题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与敏捷性。

  反观整节课,虽然教学任务已基本完成,教学目标也基本达到,但有很多地方仍然有待改进:

  1、复*的创设过程中时间稍长,如果能再压缩一点效果会更好!

  2、在复*时加上把分母改写成百分数的练*或29/100=29/( )=( )%的练*,学生会对算理有更清晰的理解。

  3、虽然注重了方法的多样性,但最后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对比,选择最简便快捷的方法,导致做练*或作业反馈时还有不少学生使用例题的方法,导致计算速度比较慢。

  4、在归纳方法时教师着重于引导学生进行算理分析,导致学生对方法的归纳总结说得较少,掌握得不牢固。

  5、新课教学后做一个小结,最好让学生看书进行回顾,并把相关例题补充完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后再做练*。

  6、课堂各环节可更紧凑,压缩更多的时间完成设计的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