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教学反思

《分与合》教学反思1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2

  在采用新的教学手段的今天,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方式,改变教师改,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现将我个人在教学活动中的所获如下:

  (一)、 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二) 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

  要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的参与,不仅学会了知识又学会了迁移,利用迁移能力学*后边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三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的成功,这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此,我认为让学生动手操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并逐渐抽象成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2)操作活动要适时、适量、适度。适时就是说并非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式;所谓适量就是说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浅尝辄止,走走过场;所谓适度就是说当学生的直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向抽象水*转化。

《分与合》教学反思3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课始,我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学生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学生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学生——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导入让学生摸一摸、抓一抓,进而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任务。

  在新授部分,我一改往日形式,前几次学*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分一分,这次我让学生在涂画中学*新知。出示学生熟悉的珠子,让学生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9颗珠子没涂色,右边1颗涂好了颜色),从那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学生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色吗?”让学生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在学生涂好后,提问:“根据第一串珠子的不同颜色,你能把10分一分吗?”填写书上的第一个式子,填后提问:怎么想到这样填的?接下来让学生根据另外4串珠子的颜色,把下面的式子填写好;再让学生说说根据这些式子还能想到什么。最后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学过2~9的分与合,学生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学生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题,我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如“接受鲜花”、“验收货物”、 “找朋友”,并补充学生喜欢的“火车钻山洞”的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到现在1~10各数的分与合都学了,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不够仔细,没看清楚题目是将哪个数字进行分与合,还有个别学生在做填写“宝塔”层时,还会因粗心把上下两个数合起来,而不是左右两个数合起来。最后一题7比( )小,比4小的数有( ),小于5的数有( ),小于6大于10的数有( )等这类型的题目由于学生第一次遇到,有些学生不知这样的题目该怎样思考,而有的学生不会有序的进行思考,出现少些数字,没有填全。看来此类型题目在今后作业中要多练*,以此掌握思考方法。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1)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与合》教学反思1

  这个月算是进入总的复*阶段,前面数字的唱数和点数都完成度非常高。但是数的分与合只有2和3的记得住,4和5总是记不住。我一直在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记忆方法发现都不奏效,只能通过反复读写加强记忆。最*学生管理方面也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注意力方面越来越差,语言理解都没有跟上,问题都很凸显。而且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也明显减弱了,导致每天学*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我知道如果问题不解决数学课是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的,后面的内容涉及生活上的具体应用。

  就此我将有以下几点措施尝试是否能把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记忆力的,每天课前教师讲授复*,然后课堂前5分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背诵,最后下课期间和下午课程结束后的二十分钟进行书写练*,我打算本月都实行这个计划,月底查看最终效果是否有效。第二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注意力,在班会课或者课堂作业的时候进行个别辅导,先从观察开始,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各有几分钟,后面又因为什么事而转移注意力的,然后把那些影响注意力的环境因素撤销,在进行关于注意力培养的训练,我会从他们感兴趣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时间限制,要保持和养成*惯后就可以稍稍放松了。第三个问题和家长沟通*期的学*进程,每个学生最后是否都能学好课堂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家长的辅导,因为老师课程毕竟有限,为了赶内容就没办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会找个班会课开一次家长会,和每位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的学*问题。由于放学时间早,每位家长都可以在做完自己的事后给孩子进行二十分钟的知识巩固和作业检查。这样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学*什么,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在和老师反馈问题,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所有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解决,否则单方面的去解决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最后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分与合》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已经接触过了,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分与合为后面的加法、减法打基础的,比较重要。所以我在教学时,准备了多种多样的学具,上课时可以使用辅助教学,并在课中就可以作为奖品及时奖给学生。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由于班上的多媒体设备还未到位,不能用电脑展示,在上课之前我就打印出来相关的图片进行展示,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问题提出时,有些孩子随口就回答,显得凌乱,到后来也不知道哪种分法已经说过了,当他们发现问题的时候,有些爱思考的孩子就说应该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弄混了;还有孩子说要一个个轮着来说,就不会乱了,等等。

  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分与合》教学反思3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2)

——《分糖果》教学反思 (菁华3篇)

《分糖果》教学反思1

  “分糖果”是第三个“分一分”活动。在教学目标中明确的写着:能力目标是体会物体分组有不同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例子时有些同学能很快的知道20块糖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到4块糖。但也有很多同学是不知道如何分的,当我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时,同学们都摇头,只有小静同学举手。当她把答案写出来时,同学们都笑了还有的孩子喊出:“错了。”我让小静说说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时孩子们才明白。于是有一些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会分了,可是还是有许多的孩子不会分。很显然教学目标没有完成。

  事后和几个*行班的交流,得出了解决的方法。

  1、让孩子明白题意,让他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2、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从中探讨出一些估算的方法。

  3、注意讲清分得每一个步骤让孩子有个清晰的思路。

  4、对既直接又简单的方法应肯定,鼓励,这样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才会采用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分糖果》教学反思2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学生学*数学已不仅仅局限于数学课内,而是扩大到了生活的每个角落,学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电视、报刊、网络等,都是学*数学的场所。我们教师惟有打破学生在课堂40分钟内学*的局限,把周围的社会生活这个广阔天地作为学生学*数学的大课堂,才会引发无限的探究乐趣!

  自己动手,学生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根据图意自己提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本课还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后,具体分析如下: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的是大家熟悉的情境,课一开始,问学生你们喜欢吃糖果吗,为什么喜欢吃,你们能帮助小朋友分一分吗?一下引起学生学*的兴趣,积极地动手。

  2、参与实践,增强课堂互动

  课堂营造一个*等、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动手实际分一分,让每一名学生自始自终地共同参与,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通过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在分的过程中,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感受到有多种不同的分法,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在几次分一分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并把操作的过程用数字记录下来。

  3、精心设计练*

  学生进行分豆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均分的概念并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同时追问学生在生活中能*均分的事物,怎样解决呢?

  在课堂上,也有一些地方需今后改进,如放手不够大胆,还有一些是讲得过多过细之处,学生分得明白,记录不明白等。

  此外还可以在教学中增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自评价机制。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尽可能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分糖果》教学反思3

  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分糖果,让学生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体验用表格记录*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所以,整节课我把教材略做改动,把后面的分小棒,改为分糖果,最后,拓展数学时,让表现最出色的小组抓一把糖果,*均分给自己的组员,让学生再一次在实际生活中学*数学,体验数学。可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我想是由于前面一些环节的设计不当有关。这节课,我对自己的教学,做了一些回顾与思考,反思如下;

  1 运用身边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课堂教学开始时,我让学生猜给他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引起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从而引出分糖果的课题。在具体的生活中,使数学生活化。

  2. 创设情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均分的意义,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课堂中我创设了分糖果的情境,通过两次分一分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分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

  3 让学生体验用表格记录*均分的过程,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些难,他们会说,但不一定会填,这时,我在示范后又设计了同桌合作,看看别人的记录表,你知道他是怎么分的吗?学生通过合作既学会了记录,又体验了分法的多样性。

  4 在解决分50块糖果的问题时,在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明确分工,在活动时又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各组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时,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记录分的过程;每次不必一块一块地分,边分边根据剩下的数量来确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适。在课堂中注重让学生自己感受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5. 重视估计意识的培养。本节课,我结合教学内容,在每次动手分糖果时都设计了一个较好的小环节观察估计糖果的块数。特别是第二次估计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块时,引导学生把它与20块糖果进行对比,培养学生有依据地进行估计活动,创设了一次提高估计意识、增强数感的机会。上完课后,我感觉到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均分的策略,学生感知得还是不够,特别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么分。也许是时间的关系,最后有些匆忙。在分50块糖果时,我是否可以这样提问:请小朋友先估计一下,每人大约可以分到多少块?因为学生具有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应该能够说出至少10块。真希望听过此节课的同仁们,给我一些意见。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3)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5篇)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1

  10以内的分与合是为以后计算加减法打基础的。只有熟练掌握了,才不致于后面学*10以内加减法时掰手指头的情况,现谈谈自己的教后反思:

  1、低年级孩子对于一些抽象问题的理解如果缺乏实物的演示,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动手操作演示在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这对孩子加深记忆是很有帮助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充分利用学具,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演一演、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和教师的实物演示,让学生先从感性的认识上去理解,进而更加牢固地掌握新知。有的教师担心一年级让孩子在课堂中摆弄学具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课堂纪律,干脆教师演示算了,我认为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没有让孩子自己动手效果明显,只有让他们经历了其中的过程,印象才会更加深刻。另外,在分一分这个环节,可先用学具分一分,等熟练了一些后,可让孩子利用十个手指来分一分,最后脱离这些辅助物,从而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2、让学生充分地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最好是按分法有次序的说,一方面可帮助记忆分与合,还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文学科和数学学科语言表达训练的侧重点不同,语文表达力好的同学不一定数学表达力就好,因为两者的表达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结果。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到以后学*应用题时,就会发现数学语言的表达对解决问题是多么重要。

  存在不足:有些孩子说的时候不能按次序地说。或将同一种分法当成了两种分法。

  改进措施:分一分时强调要按次序来分,弄清每个数的几种分法。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所谓“*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这么多,得到一个结论:“*惯”是可以该掉的,但该掉*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让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过程。何况孩子们需要该掉的还不止是这一个呢!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的内容是“10的分与合”。在上课前我反复读了教材,领会到:这一内容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紧跟教材的要求。课始,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出:

  1、有5串珠子,每串都有10颗。

  2、主题图旁边的玉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你能有序地涂一涂、分一分吗?

  “有序”一词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不放心地问:你能理解有序的意思吗?一直提问了4个孩子,才有一个小女生说“就是1、2、3、4、5、那样的。”(孩子们的词汇有限)我赶紧跟上:说的真好,有序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刚才这个女生说的1、2、3……就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

  完成了两件事,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涂、填。我认为孩子们有了8、9分与合的教学基础,会很快的完成两个问题。在不停地巡视中发现:竟然有一半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按要求来完成。我快速地思考着:问题出在哪儿呢?

  盯着黑板上的主题图想到:孩子们得到的两点如果分开教学会不会好一些?于是让孩子们停下手中的笔,指着第一行的珠子图问:“这一行有10颗珠子,有几颗涂上了红色?几颗没有涂色?”“把10颗珠子中的一颗涂色,9颗没有涂色就是把10分成了几和几?”孩子们齐答:“把10分成了1和9。”“如果第二行涂色你准备怎样涂?”“涂2颗”“分成了几和几?”“第三行呢?”“涂3颗”“你能完成吗?”“能!”很快,孩子们就完成了涂色和填空。

  第一次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算是失败了。还得一步一步地引导完成。究其原因:刚入学不到两个月的孩子们一直是在老师、家长的引导下学*和作业,还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惯。所谓“*惯”是长期行为导致的惯性思维。目前我所带的两个班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在老师和家长长期引导的*惯中走出来。编写教材的专家们考虑的是:孩子们在入学前早就接触过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所有区域、所有孩子的知识基础和学*能力是相同的。在“10的分与合”这个知识点上应该能独立完成所要求的两点。课堂现实告诉我:虽然都是6岁的孩子却存在着:区域的差异、知识基础的差异和学*能力的差异。还没有达到脱离引导的*惯。如果这节课我没有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味地按照教参的'要求进行教学,例题下面的练*是不能完成了。

  思考了这么多,得到一个结论:“*惯”是可以该掉的,但该掉*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让人觉得比较沉重的过程。何况孩子们需要该掉的还不止是这一个呢!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4

  这节课学*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猜数揭题。上课后,我出示信封,取出信封中的几个花片,让学生猜一猜信封里还剩几个,学生开始没有经验只能瞎猜,学生获得一些经验后,学生有能猜出信封*有10个花片,并能初步应用分与合说出信封中还有几个花片,并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10的分与合。

  有序思考。学生学*2—9的分与合后,已积累了一定的探索经验。因此在学*10的分与合采用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学生先交流把10个珠子分与两部分要注意些什么,从而突出有序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自主分一分,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

  动手操作。通过操作认识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教学策略。所有例题和“试一试”都先把若干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再把分实物抽象成分解数,然后从数的分解体会数的组合。不断地让学生经历分与合的活动,感受分与合既是不同的,又是有联系的。

  巧妙记忆。在数的分与合中存在一些规律,发现和利用这些规律能提高探索活动的效率和记忆数的组成的水*。学生在理解10的分与合的基础上,出示凑十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真亲密,  巩固练*。在这里我引入了一个“小猴旅行”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设了三关练*。自己解释题意,让学生独立做。学生的学*兴趣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根据对10的分与合的理解,自觉、熟练地加以应用。既适应了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寓教于乐,同时又培养学生学*数学的浓厚兴趣。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为学*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主动探索、学*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4)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 (菁华5篇)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加深对5以内各数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在研究数的组成中,理解分是合的逆向关系;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用数学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发现联系、寻找规律,唤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完成对1~5各数的认读写,数序,比大小的基础上,在解决问题体中,通过摆、画、写,自主探究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数进行分与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能有序的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并发现一些规律和联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板书贴纸、学生每人小花卡片10张。

  四、教学过程

  (一)4的组成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字朋友,今天我们来和他们做游戏。

  (1)黑板上你能看到哪个数字朋友?(2个筐和4朵花)

  (2)要把这4朵花放到这2个筐里,有几种放法呢?(3种)

  2.动手实践。

  可以用手中的花朵卡片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把想法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回归教材,放手实践,让学生在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分的过程。

  3.从形象到抽象,分享研究成果,掌握4的组成。

  (1)课件配合演示,展示学生摆一摆的结果。

  由学生介绍摆图,教师重点强调从无序的摆放到有序摆放。

  先在左边筐里放1朵,剩下的3朵放在右边筐里;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添上1朵变成2朵,右边少了1朵也变成了2朵;再从右边筐里拿1朵放到左边筐里,左边变成3朵,右边变成了1朵。三种方法一一呈现。

  (2)展示画一画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花朵到画圆的抽象过程,感受替代的简洁。

  (3)展示写一写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从画到写,从图到数,感受数学的简洁。

  (4)展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

  重点理解符号表达的意思。从上往下看,表示把4分成两部分,1是一部分,3是另一部分。如图所示。

  从下往上看,表示把1和3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如图所示。

  让学生理解分与合的过程,理解符号化形成的过程。从上到下看是分的过程,从下向上看是合的过程。

  (5)基于实践,总结方法。

  教师要引导进行总结。教师带着学生边拍手边说,变成顺口溜。

  分:4可以分成1和3,4可以分成2和2,4可以分成3和1。

  合:1和3组成4,2和2组成4,3和1组成4。

  分与合: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2和2,2和2组成4。

  4.梳理不同方法,找联系找规律。

  (1)观察4的组成与分解,说说你的发现。

  ①有1和3,就有3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2)演示2和2交换位置后还是2和2。

  总结:可以按顺序写,从1开始写,不容易遗漏,也不容易出错。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内容,把4的组成当作例题,完成摆,画,写,找的过程,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梳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现数学的简洁,学会数学的符号语言,发现分与合的互逆,初探组合规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5的组成

  1.学*5的分与合。

  (1)写出5的分与合。

  黑板上有4朵花,再添上一朵是5朵花,那把这些花放在筐里又有几种可能呢?试着写一写。

  (2)说一说。

  由学生介绍方法,在交流中完成三项任务。

  任务一:形成有序思考,有序表达。

  任务二:用符号表达思维过程。

  任务三:总结方法,自编顺口溜,便于记忆。

  (3)由符号化还原于实物图。

  有1和4,就有4和1,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有2和3,就有3和2,就相当于交换了筐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的迁移,把较难的5的组成当作练*,在没有实物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进行分解过程,借助深入讲解的4的组成这座桥梁,搭建5的组成,并在完成4和5组成的基础上,再找规律,完善认识,增加数学的神秘性,从而增加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

  (三)巩固练*

  1.基础应用。

  (1)猜一猜。

  以游戏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边玩边让学生写出3的组成和分解,然后拍手说一说。

  (2)对口令。

  以学生开火车的形式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第2题,完成对2、3、4组成的复*。

  (3)说一说下面的图表示什么意思,再填空。

  2.解决问题。

  (1)能一样多吗?

  以独立书写的形式完成教材23页第3题,并说明原因。

  (2)怎样就公*了?

  更改23页第4题变成6个人,左边2个人,右边4个人,问题是怎样就公*了?以全班讨论的形式完成这道关于6的组成。

  【设计意图】在猜一猜和对口令中巩固新知,复*2~5的组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突出数的特点,有时可以*均分,有时不能*均分。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数的分与合,还学*用符号表示数的分与合,你觉得在哪方面有收获?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学*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且能从3、4、5各数的一种分法推想出另外一种分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学*的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2、3、4、5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如何由5分成4和1,想到5分成1和4。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教学4的分与合

  (1)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老师也很喜欢。一天,孙悟空来到果园里,看,它摘了几个桃子?孙悟空想考考大家。把4只桃子放在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放呢?

  (2)学生操作学具,初步感知4的不同分法

  师:请小朋友把4张桃子卡片在桌子上分成2堆,表示分在2个盘子里。学生快速的分一分 。

  (3)交流反馈:

  ①师:谁来说说你把4个桃子分在两个盘子里,是怎样分的?(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贴图片)

  ②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贴图片)

  ③指导学生看着图,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教师相机板书4可以分成()和()。)

  (4)观察思考,认识几和几合成4

  师:假如把这2盘的桃子合起来会是几个呢?你会说成几和几合成4吗?指名口答。

  (5)体会联系

  师:看来,根据一个形式,从上往下看4可以分成几和几,从下往上看几和几合成4。哪位小朋友最利害,看着这个形式,把这两句话一口气说给大家听?指名说一说。

  (6)体会有序规律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4的这些分与合,想一想,我们怎么样分桃子,才能把4的分与合一个不漏的都找出来?(学生回答,教师调整板贴。)

  学生看图有序的读一读4的分与合。

  2、教学“试一试”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聪明的你们能一个不漏地说出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4,孙悟空可不服气了,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师:看,这次又让我们分什么了?有几个?

  (2)学生小组操作学具

  ①想一想:5个花片可以分成几个和几个?快速的分一分。有没有别的分法?

  ②看谁的本事最大,能把5的所有的分法有序的一个不漏的都找出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反馈

  师:谁来把5个花片的所有的分法都告诉大家(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花片)。

  ①有序的分了四次花片,得到了5的所有分与合。

  ②分二次花片,找出5的所有分与合。

  师:谁听出来了,5的这两种分法他是怎么找出来的?

  ③读一读5的分与合

  三、想想做做,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31页,找到这样的第1题。用小手指好。

  ① 拿出2个花片分一分,看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再在下面的方框里填一填。

  ② 谁来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③ 这次又该拿出几个花片分,先分一分,再把结果分别填在这里的两个方框里。

  2、“想想做做”第2题

  (1)示范游戏规则

  教师与一生示范游戏方法。

  (2)教师与全体学生做游戏。

  (3)同桌两人玩游戏。提出要求:先出的小朋友要想好,同桌出哪个数,检查他出的对不对。

  反馈:指名两人玩游戏。

  老师建议:小朋友课后同桌两人也可以一起玩这个游戏。

  3、“想想做做”第3题

  (1)师:在游戏中可以玩得很开心,还能很快的掌握2、3、4、5的分与合。

  看,小货车上也有这些数的分与合。,谁来说说,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竖着填的2个数合成车头上的数字4)

  (2)这节货车上只有下面的一个数,上面应该填几?指明口答后再填写。

  (3)这列货车上少掉的数请小朋友自己独立填写。比一比,谁填写的又对又快。

  (4)反馈:谁来说这儿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5)读一读,体会规律

  (6)发现规律

  师:看着第1列货车上4的分法,发现了什么?

  师:真象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把小货车上藏的小秘密都找到了。我们看4分的时候,是很有规律的,第一次分成了 1和几,第二次分成了2和几,第三次分成了3和几。从小到大分出来……这样有顺序地分就可以让小朋友更快的掌握。

  (7)请小朋友用这样有序的分法闭上眼睛说一说,记一记。

  (8)谁自豪的背给大家听。(指两名学生分别背4与5的分与合)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回家把2~5各数的分与合说给爸爸、妈妈听。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题。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3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52页。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8、9的分解与组成,领悟规律,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 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过程,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3. 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三、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得出8、9的分与合,并领悟规律。

  四、教学难点:掌握并领悟8、9的分与合的规律。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小棒,记录表。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准备:

  学生边摆小棒边说6、7的分解与组成。

  (二)探索8、9的分与合:

  活动一:8个 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用小棒代替 )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8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楚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教师把分法写在黑板上。

  4、 引导学生观察8的分解情况,可以一对一对的记忆,这样既方便又快捷。

  活动二:让学生用9根小棒分一分,看看可以怎样分?

  1、 学生动手操作边分9根小棒,边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要求有序的分,一对一对的记录)

  2、 请学生上前演示自己分的方法,并说清分的结果。

  3、 随着学生的演示与汇报,课件出示9的分解与组成。

  (三)加强记忆,牢固掌握:

  1、对口令游戏:同桌两个同学进行对口令游戏。

  例如:生1, 5和几可以组成9;生2, 5和4可以组成9。

  2、找朋友游戏:学生每人手中拿一个数字,找出组成8或9的好朋友。

  3、摘星星:

  4、 连一连: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合起来是8呢?

  5、快来帮小猴子摘下合起来是9的桃子吧?

  (四)应用练*,加强理解:

  1、分一分:喜羊羊与懒羊羊分吃9个草莓,他们能吃同样多的草莓吗?为什么呢?8个草莓可以吗?

  2、原来有8块糖,大头儿子吃了一些,还剩下3块糖,聪明的同学们,请你猜一猜大头儿子吃了几块糖呢?

  综合拓展:你会填吗!

  布置作业:

  边摆小棒边向爸爸、妈妈说一说8、9的分解与组成。

  板书设计:

  8、9的分与合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使学生从不同的两种思考行式逐步记住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重点:在分与合中从不同角度学*5、6、7各数的分与合

  教学难点:能在学*中发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师生手指游戏1—10,边说边动。

  2、出示:5个胡萝卜,两只白兔的图片

  生边看图边数出是多少。

  二、新知:

  创设情景一、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分萝卜)

  1、要把5个胡萝卜,分给2个小白兔,可以怎样分?

  2、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师引导:5可以分成3和2,2和3合起来是5

  3、把自己分的说给同桌听听。

  4、汇报

  创设情景二、7个气球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

  生边说边动手分,汇报发现规律

  师板书:123456

  654321

  三、练*

  1、六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应该怎样摆?

  生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2、里填几。

  2441327312

  3、猜一猜。

  (1)有5个围棋,左手拿2个,右手拿( )个

  (2)有6个围棋子,左手拿( )个,右手拿( );7个哪?

  4、小结:

  今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希望你们能把物体一次按不同的方法分好,再检查两份合起来是不是原来的整体。

  四、作业

  书23页第2、3题

  五、板书

  分与合 1 2 34

  5 7

  2 3 6 5 4 3

  3 2

  4 1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动手分小棒,学生边分边说,对数的分与合掌握的较好。在训练中,启发学生可以按顺序分,以免漏掉。

《分与合》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 35页“10的分与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有序地整理并掌握10的组成,体会分与合的思想,进一步感知分与合的联系。

  2.让学生在亲历分与合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具准备

  A~9的扑克牌,红色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星期天,天气真好!猴妈妈带它的孩子们到果园里帮它劳动,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评析: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实际生活中。]

  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孩子们站队啦!请小朋友们帮我数一数,今天到了多少猴宝宝?”(学生数出有10只小猴)继续播放录音:“我呀,要把宝宝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摘梨,一部分摘苹果,嗯……我该怎么分呢?”

  谈话:猴妈妈该怎样分这10只猴宝宝呢?同桌小朋友商量商量,帮猴妈妈出出主意。

  [评析:创设了猴妈妈分宝宝的生活情境,请小朋友帮助猴妈妈出主意,充分利用了低年级同学喜欢相互帮助的良好品质,有极强的表现欲,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为下面 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谈话:看!就连羊博土也忍不住要来考考我们,(多媒体演示)它给我们带来了5串智慧珠,每串有几个,你们数一数。(各有10个),第一串和其他四串有什么不同?(一部分已涂色,另一部分没有涂色)下面四串你能有次序地涂一涂,把它也分成两部分吗?翻开课本第35页,用红色水彩笔在书上涂一涂,分一分,把结果填在书上,比一比谁涂得有次序。

  提问:谁愿意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怎么分的?(实物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涂色结果,引导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评析:通过学生自主尝试,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充分的探讨交流,亲身体验了知识探索的全过程。]

  谈话:我们来看看羊博士是怎么涂的?(多媒体显示结果)请五位小朋友说出不同的分法。

  10 10 10

  ∕ \ ∕ \ ∕ \

  □ □ □ □ □ □

  10 10

  ∕ \ ∕ \

  □ □ □ □

  看到10的这五种分法,你还能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另外的四种分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10的分与合”。 (板书课题)你认为10的分与合只要记几个?(5个)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谈话:看,春天到了,草地上的数字花都开了(多媒体演示:课本35页“想想做做”第一题),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呢?哪位小朋友说得正确,春姑娘将送给他两朵花,祝他学*进步,天天向上。

  练武场:(照例题填空。)

  3和(7)合起来是10;

  6和( )合起来是10;

  5和( )合起来是10;

  9和( )合起来是10。

  2.打扑克牌游戏。讲清游戏规则: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出牌,一个出,一个对,可以把“A”看成1,两张牌上的数要合成10。

  教师先与一位学生合作示范,再让同桌小朋友合作玩牌, (1)左边小朋友从1~9依次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 10,结束后对调进行;(2)左边小朋友任意出牌,右边小朋友出一张与其合成10,结束后对调进行。

  [评析:让学生在游戏中练*,给了学生又一次合作的机会。结束后对调练*,加快了同桌小朋友之间对牌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有很强的挑战性。]

  让小朋友说一说感受。

  3.谈话:小朋友们看看,什么过来了?(多媒体演示:课本 35页“想想做做”第二题)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火车头上的数是几?(10)你发现第一节车厢上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合起来是10)这辆火车是留给小朋友去北京看长城的,现在,只有将每节车厢上的两个数合成10火车才会开起来,大家想让火车开起来吗?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说得又对又快,其他小组的同学都是小裁判。

  做个大法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5和5合起来是10。………………………( )

  (2)10可以分成9和1。………………………( )

  (3)10可以分成1和0。………………………( )

  (4)10可以分成8和2;8和2合起来是10。…( )

  4.手指游戏。要求学生出的手指数要和老师出的手指数合成10,先师生对出,再学生之间自由练*。

  派兵谴将:(把合起来是10的两个数用线连起来)

  5.说数抢答。讲清游戏规则:四人一组,每人任意说数,其余三人抢答,并与其合成10,一组结束后对调进行。

  竞技广场:(老师说数,小朋友抢答出一个数与其合成10)

  1—( ) 3—( ) 5—( ) 7—( ) 9—( )

  2—( ) 4—( ) 6—( ) 8—( ) ( )—7

  ( )—5 ( )—4 ( )—8 ( )—1 ( )—3

  [评析:练*结合具体情境展开,生动有趣,有挑战性,几轮分层次练*下来,来到“竞技广场”,学生的计算速度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既注重基础,又促进了发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

  6.多媒体演示。播放猴妈妈的话:“聪明的小朋友,现在你该知道我的10个宝宝怎样分成两部分了吧,欢迎你下次再来我们果园玩,小朋友们,再见。”

  四、小结

  谈话:这节课你们玩得高兴吗?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学的?同桌小朋友相互讨论,最后集体交流。


《分与合》教学反思 (菁华3篇)(扩展5)

——分与合教学反思范本十份

  分与合教学反思 1

  在这节课之前我还是做了一定的准备,也试上了两次,反复修改了一些内容与细节的地方。按道理上下来会还不错,但是自己却没有把握好,在课前太大意,连课件都没拷到教室电脑里就开始上课,导致教学进行到了练*部分才把课件放出来,虽然前面课件我没有在上面准备太多的信息量,我自己也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确实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最主要的是孩子的'*惯仍旧有待提高。

  不说这个问题,就课堂中的一些教学自己还是反思一下。

  这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受“分与合”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虽然有部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概念,甚至有个别孩子能够不用具体实物操作能说出2—5的分与合,但在语言表达上和对分与合本质概念的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教材中例题出示的是4的分与合,接下来试一试中便是学生的一个自主学*与探究5的分与合,教材认为2、3的分与合相对简单,所以只在练*部分体现了出来。但我却把这个内容提前到了例题的前面,作为例题的铺垫。让学生在把两朵花用两只手来拿的同时感受到什么是分,怎么分成两部分,建立“分”的初步概念。接下来要他们分3朵花,引导他们交换两朵花的位置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分法,为下面“一种分法两种写法”做铺垫。这样下来学生在后面的学*中间要顺利得多。

  分与合教学反思 2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 3

  在做教学反思之前,想谈一谈课堂组织和管理中的一些感受,两个月的时间过来对于一年级的课堂教学我心里仍然充满着困惑和无助,曾经站过的讲台似乎开始让我畏惧,畏惧课堂效率低、畏惧课堂组织差、畏惧安排的内容完不成……,深知一年级教学过程中的课堂组织是我要攻克的难关,只有有序的课堂才能够有好的果效,所以还要不断在实践中摸索和学*。

  2-5的分与合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并进行抽象的活动中,理解数的分解和组成的含义,认识2-5各数的分与合,基本记住2-5各数的分与合;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观察、分析、抽象等思维能力。重点是2-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是理解分解和组成的含义。

  针对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猴子去桃园摘桃子的情境,将采回来的4个桃子分到两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让学生用学具中的圆片代替4个桃子动手分一分,交流汇报分的结果,教师按顺序板书学生分的情况。再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说明4个可以分成1个和3个,也就是4可以分成1和3,让学生体会通过动手分圆片到抽象出数的分解的这一过程。板书4的分解,同时理解4的组成是把分开的再合起来,从而掌握4的分解和组成。这里重点对4的分解和组成进行教学和指导,为后面各数分与合的学*打下基础。

  在开头所谈到的'与本节课不是不无关系的,首先,对于学生在使用学具过程中的管理不足,导致整个过程显得格外混乱,之前的课堂上虽然已经接触并使用过学具盒,但是对学生来讲学具盒好像一直都那么新鲜,表扬使用的好的,惩罚那些没有按要求使用的,用尽各种办法效果还是不理想,知道是与自己的课堂组织和教学设计有关,但是到底如何给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对我来说还是模糊的,很多时候知道要怎样怎样,可是如何落实却不得而知,真的是很苦恼的事情。对于2-5的分解和组合很多孩子都有一定的基础,能够很快掌握并熟练的说出来,但是对于意义的理解上我检测的不够,导致后来练*册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没有对应圆片直接填数字的分解。应该结合想想做做1再次强调按照摆出的填写,然后再说说分解成的1和3对应的是哪几个圆片。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并没有突破,还需要在后续各数的分解中对其意义的理解进行巩固。

  其实以上内容谈不上是反思,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觉得还是要和咱们数学组大家庭中的亲们多交流学*,不断在课堂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功夫,能够组织好课堂并激起学生的学*兴趣,形成良好的学**惯。继续努力吧!

  分与合教学反思 4

  这节课的知识点是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以及哪两个数合成10。数的分与合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大小,数与数的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加、减的基本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分与合的思想,初步体会分与合是辨证的,是对立统一的。10的分与合中,教材选用学生所熟悉的珠子为题材,让学生有序的涂色,把每串10颗珠子分成两部分,然后根据每种分法得出10的不同组成,并由一种说法联想到另一种说法。

  与前面的教学内容相比,10的分与合提高了教学要求。首先,教材不出范例,让学生自己操作、探索、获取知识。其次,要求学生有序的进行10的分与合,并且要求通过一幅图想到两种说法。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在本课一开始就安排了“猜彩球”的'游戏,通过游戏学生对猜彩球的奥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把10颗珠子有次序的涂一涂,分一分让学生自己得出10的几种分与合。接着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魔瓶、开火车、做小会计、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的成功乐趣,增进学*的自信心。

  10的分与合这节课的最大特点是寓学生的自主探索于数学活动之中。全课以猜彩球的游戏开始,让学生“抓一抓”“数一数”然后教师猜出抓了几个珠子,提出数学问题,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展开阶段,通过操作学具、涂画珠子的小组合作活动,自主的探索、发现10 的分与合,培养学生的独立学*能力、合作意识。这一阶段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的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的学*过程是由一系列的学*活动构成的,最有效的学*方式是学生自主地探索。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

  通过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由学生自己得出10的组成的各种说法是本课的重点,有序的掌握“10的分与合”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是本课的关键,因此巩固阶段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采用凑十儿歌、哪两朵花上的数合起来是10、对口令、开火车、找朋友等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之后,又回到猜彩球的游戏,改由老师抓,学生猜,让学生体会学*的成功乐趣,增进学*的自信心。

  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所以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灵活的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收到的效果也将会更加精彩。

  分与合教学反思 5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赖自伦

  本节课是分与合单元最后一个新授课,由于前面学生已经学*了2~5、6、7的分与合、8、9的分与合,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没觉得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凑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多样化的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和引探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猴妈妈带猴宝宝到果园里收果,请学生帮忙分9只猴宝宝的生活情境,把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气氛中带入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来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动机,为学*10的分与合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 主动探索、学*新知。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数每串智慧珠有几个,并同时板书“10的分与合”。接着我让学生观察,比一比,第一串和其它四串有什么不同?记得有这样的'一句话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所以我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说一说等实际操作,启发学生学会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动口归纳的学*方法。接着让学生说看到了10的这五种分法,还能想到什么?我根据学生说

  出的不同分法,板书10的另外五种分法,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种方法从大到小的顺序;第二种方法从小到大的顺序。

  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递构建知识结构,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三、智慧闯关游戏活动,应用拓展。

  在练*巩固的“想想做做”中的*题,我以智慧闯关游戏活动,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他们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所以这一环节我利用课件设计了五关闯关游戏,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例如:学唱儿歌谁最棒,猜一猜、摘果游戏、芝麻开门、开火车。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有效巩固了10的分与合,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使学生在知识和情感反面达到双重升华。

  在课堂作业中,我发现:学生基本上会做有关10的分与合的练*,(只有两个学生由于智力问题没能掌握),并能有次序的记住10的分与合。我认为本节课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不足之处: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上新课的环节怕维持不了纪律,没能让学生进行讨论,今后要逐步改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学*。

  今后打算:我将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并加强学生的教学常规训练。

  分与合教学反思 6

  这个月算是进入总的复*阶段,前面数字的唱数和点数都完成度非常高。但是数的分与合只有2和3的记得住,4和5总是记不住。我一直在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记忆方法发现都不奏效,只能通过反复读写加强记忆。最*学生管理方面也感觉力不从心,学生注意力方面越来越差,语言理解都没有跟上,问题都很凸显。而且学生家长对孩子的`辅导也明显减弱了,导致每天学*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我知道如果问题不解决数学课是没有办法继续讲下去的,后面的内容涉及生活上的具体应用。

  就此我将有以下几点措施尝试是否能把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记忆力的,每天课前教师讲授复*,然后课堂前5分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行背诵,最后下课期间和下午课程结束后的二十分钟进行书写练*,我打算本月都实行这个计划,月底查看最终效果是否有效。第二个问题关于如何加强注意力,在班会课或者课堂作业的时候进行个别辅导,先从观察开始,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各有几分钟,后面又因为什么事而转移注意力的,然后把那些影响注意力的环境因素撤销,在进行关于注意力培养的训练,我会从他们感兴趣事情入手,一步一步加强。这个事情没有时间限制,要保持和养成*惯后就可以稍稍放松了。第三个问题和家长沟通*期的学*进程,每个学生最后是否都能学好课堂知识,很大一部分都取决于家长的辅导,因为老师课程毕竟有限,为了赶内容就没办法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我会找个班会课开一次家长会,和每位家长沟通探讨孩子的学*问题。由于放学时间早,每位家长都可以在做完自己的事后给孩子进行二十分钟的知识巩固和作业检查。这样家长也可以了解自家孩子在学校学*什么,是否都掌握了,然后在和老师反馈问题,会事半功倍的。

  总之所有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相互配合才能共同解决,否则单方面的去解决效果都是差强人意的,最后耽误的是大家的时间和精力。

  分与合教学反思 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师:想一想,早上做操时我们班分了几队?看一看,我们班在教室里分了几个小组?我们班是由几个组合成的?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

  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吗?

  一(3)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一起去看看。公*吗?怎样使比赛公*?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练*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分与合教学反思 8

  10的分与合教学反思

  陈美丽

  这节课学*的10的分与合,10的分与合对于学*10以内的减法计算,学*20以内的加法进位加和退位减,以及进一步学*认数和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比较成功的地方:

  1.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为学生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发现中学*。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如何帮猴妈妈把10只小猴分成两部分作为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设计了很多小游戏,充分应用这些情景来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做到在发现中学*,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2.在操作实践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对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渗透加减法的意义以及掌握10以内的计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为了使学生不死记硬背数的分与合,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尝试体会,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让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培养迁移能力。数学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数学学*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依靠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让学生经历新知的生成。要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必须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即动手又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5、6、7、8、9

  的分与合的学*方法来学*10的分与合,培养了他们的迁移能力。4.采用小组合作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幸福和快乐,信心与勇气都来自成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学*的成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当然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小组学*的方法,让每个孩子都去参与、去选择,让个学*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得到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

  5.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学*的主人。教学中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方式,改变“教师说,学生听”、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做法,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态度,敢于探索,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一种学会学*的过程,一种学生愿意经历的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安排不合理。体现在:上课铃响没能按时上课;复*8、9的分与合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些。导致后面的'练*、游戏没得做 ,无法展现一节完整的课。

  2 、学生在读10的分时有些枯燥 。

  3、因为10的合成安排在游戏中,所上内容未能体现。

  4、教师的儿童化语言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有待加强。

  总之,我在备课的时候灵活的处理了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尝试体会,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中,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分与合教学反思 9

  成功之处:

  本节课是学*10的分与合,由于前面孩子们已经学*了2~9的分与合,再学*今天的内容,孩子们可能会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10的分与合是用“凑十法”教学进位加法和用“破十法”教学退位减法的基础。所以,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孩子们多样化的学*,让孩子们在多样化的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的知识。

  课始,我出示一个看不到里面东西的袋子,里面装了塑料球,让孩子们玩抓球游戏,并且告诉他们老师能很快猜出袋子里剩下的个数。这可乐坏了孩子们——既可以玩,又可以考老师。面对每次抓球情况,老师都能准确猜出所剩个数,他们既好奇又钦佩(不过在这过程中也有小朋友猜到了有10个球)。借此,我引出今天的课题。

  前几次学*分与合,我以不同的形式让孩子们去分一分,这次根据例题的题材我让孩子们在涂画中学*新知。出示孩子们熟悉的珠子,让孩子们先数一数共有几串珠子,每串有几颗;接着观察第一串珠子分成哪两部分(左边1颗涂好了颜色,右边9颗珠子没涂色),从哪边开始涂色的;在让孩子们看懂图意后,再提出问题:“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吗?”让孩子们自己完成接下来的4串珠子。

  不足之处:

  通过让孩子们动手涂一涂,自己总结出10的分与合的几种方法。但是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对孩子们继续渗透有序的方法。于是,我让孩子们想一想怎样把10的分与合有次序的说出来。由于已经学过2~9的分与合,孩子们各有自己的好方法。有的孩子是由一个分的.式子联想到另一个式子,一组一组地按顺序说,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说,还有的把分成的第一个数按从小到大。

  改进措施:

  注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孩子们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分与合教学反思 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理解数的组成与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很多老师来听我们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

  生齐)欢迎!师: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

  师:我们鼓掌时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师:想一想,早上做操时我们班分了几队?看一看,我们班在教室里分了几个小组?我们班是由几个组合成的?

  看来,生活中处处有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数的分与合。(板书课题:分与合)

  二、探究新知.

  1.教学4的组成

  师:上回我们去了李奶奶家,她家有许多农作物和小动物。今天我们再去李奶奶家看一看。(课件)她家的向日葵成熟了,她准备摘下来放进两个框里。

  问题:把4朵向日葵放到两个筐里,怎样放?你能帮帮她吗?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会有几种情况。(用4个圆片代替向日葵)学生动手操作,教室巡视,指名演示。(说明要有序摆放就不会乱或重叠。)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怎样分是同样多?4可以分成1和3与4可以分成3和1有什么不同?

  带读4的分成与合成。(同时用手势表示分与合)

  2、教学5的组成

  师:我们帮李奶奶收好了向日葵。李奶奶又要收玉米棒了。(课件)

  问题:5个玉米棒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放?

  操作:用学具摆一摆,看看有几种放法。(用5根小棒代替玉米棒)教室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看一看与我们分的同样吗?(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5的组成。

  教师领读5的分与合。

  三、实践应用

  1、游戏:猜一猜。

  2、游戏:搭房子。

  3、知识运用。

  (1)小鸟回家。

  5只小鸟要飞回我们刚刚搭好的房子,每个房子能飞进同样多的小鸟吗?

  (2)游戏公*吗?

  一(3)班的小朋友在上体育课,他们在进行拔河比赛,一起去看看。公*吗?怎样使比赛公*?

  四、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分与合》知识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都接触到,再学*类似内容,学生可能会觉得没有新鲜感,但是这一节课又显得十分重要,因为,2-5的分与合是教学5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基于以上两个冲突,我在教学时,组织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在学*活动中感受学*数学的快乐,学好本节课。

  新课程倡导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数学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经验,因而课始,我以学生鼓掌欢迎老师、学生的排队、教室里的分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中,我以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引出帮李奶奶分装向日葵和玉米棒这一情景贯穿始终。出示情景图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用学具代替实物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在操作、观察、交流中建立4与5的分与合。这一层次我注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尽量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

  在练*巩固的环节,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猜一猜、搭房子的活动,让表面上枯燥的练*生动起来,让学生爱上数学。最后出示课本23页练*四的第3、4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回顾这一节课的教学,原有的一些教学设计并未如期进行。主要在操作中,原设想是让学生同桌合作观察不同摆法,可是学生不懂得怎样与人合作学*,基本各自摆各自的,根本不看同桌的;或者只会模仿。怎样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值得思考!这一环节,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尝试多种摆法,而不仅限于一种摆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则得到发展,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相关词条